为您找到与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近年来,高中政治试卷中经济生活部分计算题的比重逐年提升。经济生活计算题题型因涉及到计算技巧,相对广大文科考生而言,难度更大,失分率更高备考学生应格外重视这部分知识的复习与反复练习。
1.理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依据实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依据,不能过多,也不可过少,发行过多则可能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发行量过少则可能会引起纸币升值,物价下跌,导致通货紧缩。无论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长期下去都会引起经济的混乱,人们生活水平下降,都是不利的。商品的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成反比例关系,货币的价值越大,则说明其购买力越高,体现在商品的价格上也就越低;货币的价值越小,则它的购买力越小,体现在商品的价格上也就越高。
(1)货币贬值的情形:设货币贬值前的币值为,货币贬值前的商品价格为,货币贬值了多少设为N%,则货币贬值后的币值为=*(1-N%),货币贬值后的商品价格为,则关系式表达为。其中给定任意三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未知数。
(2)货币升值的情形:设货币升值前的币值为,货币升值前的商品价格为,货币升值了多少设为N%,则货币升值后的币值为=*(1+N%),货币贬值后的商品价格为,则关系式表达为。其中给定任意三个条件就可以求出未知数。
2.例题:(1)(2008全国Ⅰ25题)假设2007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其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15元。如果2008年生产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且该国的货币价值下降20%(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08年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B )
A.12元B.12.5元C.18元D.18.75元
解析: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币值的大小与商品价格的高低成反比。
计算此题分两步:首先,求出2008年1单位的M商品的价值量,假设2007年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为1,2008年提高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50%,即1+50%=3/2,是2007年的3/2倍,所以2008年1单位的M商品的价值量为2007年的2/3倍,既15×2/3=10元。
第二步,本题为货币贬值的问题,根据理论(1)货币贬值的情形:设货币贬值前的币值为,货币贬值前的商品价格为=10元,货币贬值了多少设为N%=20%,则货币贬值后的币值为=*(1-20%),货币贬值后的商品价格为,则关系式表达为,已知,=*(1-20%),=10元,代入则可直接求出=12.5元,答案选B.
(2)(2005全国卷3)25. 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D )
A. 多支付人民币0.5元B. 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 少支付人民币2.5元D. 多支付人民币2.5元
解析:本题涉及到两个知识点,一是汇率问题,二是货币升值问题,解答此题分两步,首先将欧元转化为人民币1欧元=10人民币元,则标价为5欧元的商品的价格表示为人民币就是5*10=50元人民币。
第二步,根据理论(2)、货币升值的情形:设货币升值前的币值为,货币升值前的商品价格为=50元人民币,货币升值了多少设为N%=5%,则货币升值后的币值为=*(1+5%),货币升值后的商品价格为,则关系式表达为,已知,=*(1+5%),=50元人民币,代入则可直接求出=52.5元人民币,52.5-50=2.5元人民币。所以选D正确。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一份设计良好的考试卷面前,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去检测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所以,还等什么呢?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一年级政治经济生活考试试题,希望对你有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人民”, 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让人民满意”“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等,这些都充分说明( )
A.人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B.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D.公民具有管理社会基金的 权利
2.2012年9月,江苏省提出,流动人口共享同城待遇。重视和善待流动人口的利益,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凸显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
②体现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③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④表明我国政府是全民的政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3•泰安模拟)有人出于恶作剧或为提高个人网上点击率等目的,编造谣言,造成了不良影响,触犯了法律。公安机关依法对相关造谣人员进行治安处罚。这表明()
①公民在网络虚拟世界的行为是不自由的
②公民的自由总是在法律规范内的自由
③公民是现实社会的权利主体,但不是网络世界的权利主体
④公民有使用网络的权利,也有遵守网络诚信的义务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在某省2012年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实行指定候选人的差额选举,有的实行“海选”(不指定候选人的选举)。与差额选举相比,“海选”的局限性主要在于()
①增加了选举成本
②加剧了被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③不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
④不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右侧漫画启示我们()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要珍惜公民的政治权利
C.充分行使公民监督权
D.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6.2012年10月15日,惠及民生,且社会牵涉面广的《珠海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草案)》立法听证会向社会公开征求立法意见、建议。这体现了()
A.市民履行公共服务职 能
B.公民参与民主决策
C.政府决策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原则
D.公民参与民主监督
7.2012年10月,陕西神木县再次提高村干部待遇标准。关于村委会干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村委会干部是我国基层政权的组成人员
②村委会干部是村民自治的领头人
③村委会干部是村民直接选举的当家人
④村委会干部是村公共事务的决定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2013•衡水模拟)广州一名高中生用“举牌”的方式收集市民签名,呼吁众人反对花巨资统一改造地铁车站。该事件被媒体广泛报道,有关企业和政府部门一周之内连做三次回应,最终表态改变初衷。该事件说明()
①“举牌”方式是参与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②行使政治自由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的基础
③公民理性监督有助于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
④重视基层话语权有利于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某市开展“我为创建文明城市建言献策”活动,广大市民纷纷参与,提出许多建议,其中一些合理化建议被市政府采纳。这是()
A.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B.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C.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D.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10.(2013•如皋模拟)2012年9月25日,国务院法制办 在其官方网站全文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众通过电子邮件、信件、网站等多种渠道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这说明()
①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②国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③依法行使表达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
④获取民意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 提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1.(2013•潍坊模拟)出现下边漫画“凡听证必涨价”现象,主要原因在于()
①决策部门不能以人为本,决策利民
②听证代表不能客观反映民意
③听证代表不愿意与决策部门对着干
④我国公民知情权得不到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2012年10月10日开始,晋中市为把“百家企业评服务、万名市民评科室”评议活动引向深入 ,在认真总结2011年两项评议活动的基础上,晋中市纪委监察局继续在晋中效能网开设的“万名市民评科室”网上测评专栏开展网上测评活动。这体现了()
①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
②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民意
③公民通过网络行使提案权
④网络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6分)材料一2012年10月25日,新华网载文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信访工作。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畅通和拓宽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群众反 映的大量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大量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从2005年开始,连续7年保持信访总量、集体上访、重信重访、非正常上访数量下降和信访秩序明显好转的“四下降一好转”总体态势。
材料二看右边漫画。
结合材料及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政府重视信访工作的原因。(12分)
(2)漫画对公民的政治参与有何启示?(14分)
14.(26分)(创新题)如今,高考加分、高考移民、高考作弊等关于高考公平和公正的话题在网络上持续升温,教育主管部门也再次面临着有关高考改革的网络追问。
对此,网友的观点可以说分成了两大阵营:
一是认为“高考录取就该公正”
网友“在水一方”:高考加分是社会不公平的表现,应坚决取消,加分政策被某些权势者利用,让人们谈加分而色变,失去了以加分促进高考公平的初衷,只能让教育公平变成一纸空文。
二是“期待不拘一格录人才”
网友“东方腾龙”:任何时代都应该建立一种特殊的机制,以突破普遍的选才标准,对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人才,进行破格录取。
网友“曼陀罗”:应该给那些有才华但偏科厉害的学生一次机会。
(1)网友们对国家和高校的招生政策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体现了哪些道理?(12分)
(2)针对网友的评论,有人认为,网络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政府通过网络吸纳民意的方式进行决策不可取。请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14分)
看过“高一年级政治经济生活考试试题”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再过一段时间,就即将迎来重要的考试了,作为考生的你,做好了复习的准备工作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张试卷测试一下你的学习水平吧!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考试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13年,被称为“中国第一村”的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总营业额接近500亿元。目前华西村村民实行基本生活资料按需分配,除每月正常的工资外,年底还按照个人成绩进行按劳分配,同时按股进行分红。据此回答1~2题。
1.虽然华西村村民基本生活资料实行了按需分配,但是按劳分配仍是其主要分配形式。这主要是因为()
①华西村不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②公有制是华西村所有制结构的主体
③华西村生产力没有高度发达,劳动产品没有极大丰富
④劳动还是华西村村民谋生的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符合实际,不选;②③④分别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的特点等方面,正确指出了按劳分配是华西村主要分配形式的原因,故选D项。
2.华西村村民除按劳分配取得的收入外,每年还可以按股进行分红。按股分红取得的收益()
①属于按资本要素的分配
②是对以往几千年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③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
④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②是对按劳分配的认识,不符合题意,不选;按股分红是凭借资本所有权取得的收益,属于按生产要素中的资本要素分配,它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入选。
3.某经济学家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圆桌会议上指出,中国经济陷入“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产能过剩”的怪圈,而收入分配不均是“经济怪圈”的根源。这说明()
A.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
B.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C.分配方式对生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D.我国应实行按劳分配方式
[答案]C
[解析]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分配不均,特别是收入差距拉大影响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制约了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所以国家有时会增加投资以拉动经济增长,但“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产能过剩”,这说明分配方式对生产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故答案是C。
4.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有效激发了中国人追求财富的热情,也在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然而,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分配不均又成了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深刻影响着中国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下列说法中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有()
①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②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社会保障标准
③降低垄断行业过高的工资水平
④增加居民消费信心,降低居民储蓄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收入分配改革,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①②是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的措施,当选;③旨在缩小收入差距,当选,答案为A。④与题目指向不符。
5.如今,财产性收入已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2014年上半年王先生一家的收入,其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①购买基金获利8000元
②单位发奖金3 000元
③大儿子在外资企业工作收入10万元
④大女儿领取失业保险金4000元
⑤出租房屋获得租金2万元
⑥二儿子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获利2万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④⑥
[答案]C
[解析]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本题中购买基金获利、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注册商标获利均属于财产性收入。
6.下列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有()
①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职工所获得的工资、奖金
②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企业主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
③银行存款和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
④各种正当的资产租赁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②都是劳动者凭借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③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是非劳动收入;④是按土地要素分配,属非劳动收入。正确答案为D项。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得实惠。”(资料来源:《人民日报》2014-03-15)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
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B
[解析]没有收入分配差距只能导致平均主义,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故B说法错误。
8.针对上述材料提出的目标,国家应该()
①加强企业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②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③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④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解析]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是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的,所以②③是正确的。加强企业对收入分配的调节的说法是不对的,应该是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①错误;同步富裕是无法实现的,会导致平均主义,④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故选D。
9.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讨论的永恒话题。关于效率与公平,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工资薪金实行个税的超额累进税率,符合效率原则
B.根据收入多少确定个税的不同税率,符合公平原则
C.基于公平原则,个税征缴应做到平均纳税
D.基于效率原则,个税征缴应缩小纳税差异
[答案]B
[解析]工资薪金实行个税的超额累进税率,符合公平原则,故B正确,A错误。C、D表述不正确。
10.下边漫画启示我们在分配体制改革中,应做到()
A.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
B.积累大于消费,努力扩大生产
C.缩小收入差距,更加注重效率
D.坚持效率优先,不断拉开差距
[答案]A
[解析]漫画所反映的某些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分配不公的现象,为此要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B、D两项观点与题干不符合,C项观点不准确。故选择A项。
11.“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这一观点启示我们,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要处理好()
A.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B.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C.发展经济与公平分配的关系
D.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答案]C
[解析]材料强调了社会公平的重要性,故C项符合题意;A、B、D不是材料反映的。
12.下图所示为库兹涅兹曲线,表明当一国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时,往往是利益矛盾不断加剧,收入分化加速的时期。我国当前人均GDP达到5 000美元。针对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劳动者工资偏低现象,国家提出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
②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④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流动市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劳动报酬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①②是通过技术、资本所获得的收入,不属于劳动报酬。
#p#副标题#e#
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分配率越高,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越大;分配率越低,表示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所占份额越小。回答13~14题。
13.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65%之间,而我国则在15%~20%之间,这反映出的问题是()
A.我国分配制度还不完善
B.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力成本偏低
C.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
D.我国收入分配较好地实现了公平
[答案]A
[解析]我国分配率低,表示的就是B项的意思,因此B不是反映出的问题,A符合题意。C、D材料体现不出来。
14.要实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我们应()
①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适当增加税收
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④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不是实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措施。
我国根据教育发展实际,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据此回答15~16题。
15.《纲要》提出:各地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资助的资金属于()
A.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B.财政收入
C.经济建设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答案]A
[解析]这些资金是用于学前教育,应选A。
16.《纲要》提出:要落实教师绩效工资,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的经济意义是()
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②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③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④维护广大教师休息休假的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④与材料无关。
1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结构。政府补贴分为两部分:一是政府财政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二是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给予补贴。这说明国家()
A.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支持基础设施行业建设,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C.实施紧缩型财政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D.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A
[解析]B、C、D与材料无关。
18.下列措施,符合我国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求的是()
①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②增发国债500亿元,扩大财政赤字
③提高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
④提高城镇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②与民生和社会公平无关。
19.扩张性财政政策会扩大财政支出,而紧缩性财政政策则会减少财政支出。这两种情形下财政赤字可能会扩大或缩小。这两种政策的共同目标都是()
A.解决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控制经济增长过快
B.解决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矛盾,抑制过快消费
C.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D.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C
[解析]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需要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A项是减少财政支出的目标;B项前后矛盾,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需要刺激消费;增加财政收入不是两种财政政策的共同目标,经济健康发展才是其共同目标,故排除D项,选C项。
20.2014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以下措施中既有利于加快经济结构转变又属于积极财政政策的是 ()
①适当降低部分能源资源和关键零部件、原材料产品的进口关税。
②2014年中央财政预算用于节能环保支出合计290.67亿元,增长22.2%。
③我国将进一步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
④2014年我国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③属于货币政策;④与要求不符。
21.下图中M、N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
A.M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企业应扩大该商品的生产
B.N商品是高档耐用品,企业应减少该商品的生产
C.当MN商品同时提价时,政府应对M商品征收增值税
D.当N商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价格变动对MN需求量的影响不同,对M商品的影响大,对N商品的影响小,由此可见,M是高档耐用品,N是生活必需品,所以A、B不选。C说法不准确,只要有增值额,二者都应交增值税。由于N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过高时,政府应对低收入者发放生活补贴,以减少物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D正确。
22.拉弗曲线是用来描述税率与税收之间经济关系的图形,因由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拉弗提出而得名。拉弗曲线反映了()
①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税率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税收
②税率超过了一定范围,将最终导致税收下降
③财政收入总量与税收收入成正比,与税率成反比
④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曲线图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税率越高,国家的税收收入就越多,但税率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反而导致税收收入减少。这就是说,只有在税率达到一个最优值时,国家的税收收入才是最高的。因此,①②符合图意,③说法错误,④与题意无关。
读漫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据此回答23~24题。
23.造成漫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中所反映的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我国税收的性质需要改变
B.我国财政和税收制度的不完善
C.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不高
D.政府部门存在着大量腐败现象
[答案]B
[解析]出现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财政和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与我国税收的性质无关,故答案选
B舍A。C、D两项均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
24.漫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
②公民要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③我国税收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④税款的缴纳是公民行为,税收的使用是政府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漫画的主要寓意是反问取之于民与用之于民是否相符合,①②项符合题意,应入选。③本身错误,我国税收的性质没有改变。④说法错误。
25.下图所示为新能源基本型乘用车的供给曲线图,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政府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会导致曲线从S向S1移动()
①对生产企业实施增值税优惠
②央行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
③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高
④对购车者实行财政补贴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曲线从S向S1移动说明了汽车供给量的增加和汽车价格的降低,对生产企业实施增值税优惠和对购车者实行财政补贴有利于出现这种变化,央行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增加,故②说法错误,③与题意无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请判断下列表格中的措施是侧重“效率优先”还是“注重公平”,在相应的栏目中画“√”。(每项措施只能画一个“√”)(4分)
措施 效率优先 注重公平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创造就业机会,保证就业权利
企业激励技术创新
(2)请简要阐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关系。(7分)
[答案](1)
措施 效率优先 注重公平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
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
创造就业机会,保证就业权利 √
企业激励技术创新 √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公平具有一致性。(1分)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逐步实现。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3分)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3分)
27.材料一改革开放至今的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年这一数据是2.56倍,其后随着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到1983年这一数据降至1.82倍。20世纪90年代初期城乡居民收入比总体变化不大,但到了1999年,随着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并引领工业化进入中后期,这一数据明显攀升。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896元,二者之比为3.03倍。
材料二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着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体现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实现社会公平有什么意义。(8分)
[答案](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从改革开放到1983年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缩小,但到了199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这一数据明显攀升,到2013年城乡收入的差距明显扩大。(3分)
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3分)
(2)①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②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和谐。③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④有利于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每个要点2分)
28.财政投资乘数效应是指政府财政投资支出的每1美元,通过市场可以形成大于1美元的对物品和劳务的总需求。通过这一效应,适当的财政政策可以在应对短期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长期增长中发挥积极作用。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是财政投资乘数效应的过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经济学知识,把下列选项的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图中。(6分)
①长期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②新增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③企业生产扩大、就业增加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通过财政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认识。(7分)
[答案](1)
(2)①财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1分)②财政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可以对企业和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起调节、引导和带动作用,从而促进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分)③财政作为一种分配方式,其收支数量、方向的变化,可以影响社会总供求平衡及结构的优化,为经济长期发展创造条件。(3分)
29.材料一我国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2006年 2008年 2012年 2013年
0.21~0.27 0.463 0.469 0.474 0.473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实现“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亮点,践行包容性增长成为“十二五”规划的“主旋律”。2013年我国公共财政收入为12.91亿元,12万亿让国民为之骄傲的同时,民众也希望带来更多实惠。
(1)试描述上表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信息说明的经济问题。(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如何让12万亿元给民众带来更多实惠。(8分)
[答案](1)反映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不断增大。说明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个人收入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4分)
(2)①合理安排经济建设支出,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为民众获得实惠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②合理安排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合理安排社会保障事业支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④国家应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藏富于民,国强民富。(每个要点2分)
看过“高一政治经济生活考试试题”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图能够让高一学生更快速掌握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为了帮助高一学生掌握政治知识点,下面百文网小编为高一学生整理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结构图,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这段话旨在强调全国人大需要切实履行( )。
A.决定权 B.任免权 C.立法权 D.监督权
2.关于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是( )。
①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属于民主共和制的政权组织形式③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治国④人大代表由政府领导任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11年2月23日,全国人大会审议的车船税法草案二审稿对原草案规定作出大幅度调整,降低排气量在2.O升及以下乘用车的税额。材料说明( )。
A.全国人大会是我国唯一立法机关 B.中央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
C.全国人大会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 D.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决定权
4.在我国之所以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 )。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②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③我国人口数量决定 ④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决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5.人大代表辞职制度尚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代表辞职”还没有以法律形式体现出来。宁波是最早进行尝试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激活了人大代表的活动机制。“代表离开了原选区,辞职是比较合适的选择”,这是因为( )。
①离开原选区给选民履职带来不便②人大代表要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群众意见要求③离开原选区不利于选民监督人大代表④有利于改变基层人大代表难以组织活动的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在我国,公民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由此可见( )。
①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③人大代表具有提案权④公民通过人大代表形成政府决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把“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放在了首位。国务院温家宝也强调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据此回答7~8题。
7.党和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是因为( )。
①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②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④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职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人民政协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人民政协的作用认识正确的是( )。
A.人民政协是我国的政权机关 B.人民政协具有参政议政的政府职能
C.政治协商是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D.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9.“多党合作就好比一首交响乐队,各民主党派都是演奏师。大家公认,谱曲的就是共产党,并且是吸收了交响乐各位乐师的意见才把乐章谱好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 )。
①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的友党关系②在多党合作制中,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③各民主党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都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纲领虽然不同,却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政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猜你感兴趣: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对于政治知识点的把握,会让你在政治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收集整理高考政治经济生活知识以供大家学习。
1、税收的含义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
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取得税收收入后,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的对象和税率,不经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变更。
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关系: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如果国家可以随意征税,没有标准,就会造成经济秩序的混乱,最终危及国家利益。
3、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个人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一我国居民来源于境内外的所得和非我国居民来源于我国境内的所得。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个人所得税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的计税办法。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4、税收的作用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理想、最普遍的形式。
税收是实施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5、纳税人和负税人的含义
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负税人是实际或最终承担税款的的单位和个人。
当纳税人所缴税款由自己负担时,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当纳税人通过一定途径将税款转嫁给他人负担时,纳税人就不是负税人。
6、为什么要依法纳税?怎样做到?
(1)原因:
①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②国家: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而国家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税收为物质基础。
③个人:根据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理,公民在享有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纳税人的利益。
因此,在我国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要求:
①个人: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行使纳税人权利。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增强纳税人的义务意识: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②国家: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规范税收征收管理,堵塞漏洞;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7、违反税法的行为有哪些?(偷税、欠税、骗税、抗税)38、为什么要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怎么样建立?
(1)原因:重要性: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必要性: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2)要求:
①国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②经济活动者:对生产者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自觉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对消费者的要求,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
③社会: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④公民:规范行为规则。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解决关于外汇汇率的计算问题时,要注意区别人民币外汇汇率和人民币汇率。人民币外汇汇率是以外币为基础兑换人民币的比率,可表示为:人民币外汇汇率即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外币/人民币。人民币汇率是以人民币为基础兑换外币的比率,可表示为:人民币汇率即人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人民币/外币。
汇率 | 日期 | 美元 | 欧元 | 日元 |
2005年1月5日 | 827.70 | 1047.61 | 7.73 | |
人民币 | 2006年1月5日 | 827.65 | 1114.74 | 8.0535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反映人民币币值与外汇汇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走势图正确的是( )
解析: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反之,外汇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币值与外汇汇率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因此正确答案应当选择B项。A项是正比例关系,它表示人民币币值越高,外汇汇率也越高;C项是二次函数关系;D项是弦或余弦函数的图示。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高考地理虽然是一门文科,但也有不少需要用到计算公式的地方。读文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篇最全的2016年高三地理计算题公式复习,祝大家复习顺利!
1.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2016年高三地理计算题公式复习
7.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8.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9.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0.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11.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
(x-1)·h≤H<(x+1)·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等高线条数。
13.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14.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15.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16.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17.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8.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19.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20.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21.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22.人口计算公式
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死亡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总和生育率: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23.人口总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其中被抚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
24.性别比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106:74。
25.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息息相关。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二政治经济生活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从而影响商品消费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下降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需求法则
(3)不同商品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
价格变动对粮食、食盐等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电视、手机等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4)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要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①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第一,如果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这两种商品就互为替代品。
第二,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同时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导致对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
②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第一,如果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人们的一种需要,这两种商品就是互补商品。
第二,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同时也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因而压缩生产规模;当供不应求是,价格上涨,获利增加因而扩大生产规模。
(2)提高劳动生产率。对企业来讲,只有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所以,企业应该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够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市场需要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这就要求也促使生产者适应市场变化进行生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一元二次方程计算题100道(含答案)
一元二次方程是一个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ax?+bx+c=0,其中a、b、c是系数,且a≠0。通过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未知数的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一元二次方程计算题100道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很多种,包括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
其中,公式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直接通过公式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公式法: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bx+c=0,其解的公式为:
x=[-b±√(b?-4ac)]/2a
例如,对于方程2x?-4x+1=0,我们可以使用公式法来求解:
方程为:2x?+-4x+1=0
解的公式为:x=[4±√(-4?-4×2×1)]/2×2
方程的解为:x1=1.7071067811865475, x2=0.2928932188134524
另外,还有配方法、因式分解法等解法,但公式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艺考各专业综合分计算公式(2024)
艺考分数的计算方法通常分为两种算法,一种是以750分为满分,具体折算方法为:综合分=考生总分×50%+专业分×7.5×50%。另一种是以450分为满分,具体折算方法为:综合分=考生总分×50%+专业分×4.5×50%。
下面整理了部分省份往年艺术类考试综合分,供大家参考。
北京艺考综合分计算方法
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河北艺考综合分计算方法
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舞蹈类、表(导)演类、音乐类等5项: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x0.5+(专业成绩专业满分)x750x0.5
播音与主持类:综合成绩=高考文化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x0.7+(专业成绩÷专业满分)x750x0.3
天津艺考综合分计算方法
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综合分=文化总分x50%+专业统考成绩x2.5x50%;
播音与主持类:综合分=文化总分x80%+专业统考成绩x2.5x20%。
广东艺考综合分计算方法
音乐类、舞蹈类、表(导)演类、美术与设计类、书法类专业的投档满分为750分,计算公式为:考生总分文化课成绩x50%+省统考成绩x2.5x50%
播音与主持类专业的投档满分为750分,计算公式为:考生总分=文化课成绩x60%+省统考成绩x2.5x40%
上海艺考综合分计算方法
本科投档成绩=文化成绩x50%+专业统考成绩x660/300x50%;
专科投档成绩=文化成绩x50%+专业统考成绩x450/300x50%。
浏览量:20
下载量:0
时间:
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的公式大全
正弦定理可以用它们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的大小,或者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可能存在等。余弦定理则描述了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其夹角的余弦值的积的两倍。
正弦定理适用于任何三角形,包括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在三角形中,正弦定理可以表示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度,A、B、C是对应的三个角的角度。
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90度,另外两个角是任意的。在这种情况下,正弦定理可以简化为:a/sinA = b/sinB = c/sin90度。
因此,正弦定理适用于任何三角形,包括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正弦定理的公式是什么(什么是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设三角形的三边为a b c,他们的对角分别为A B C,外接圆半径为r,则称关系式a/sinA=b/sinB=c/sinC为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是描述三角形中三边长度与一个角的余弦值关系的数学定理,是勾股定理在一般三角形情形下的推广,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三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大全(精选10篇)
关于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怎么做呢?五年级的同学把计算题做得又快又好,这对数学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计算题大全,仅供参考。
一、直接写得数
2.5×0.4= 2.5×0= 25÷10= 2.5÷2.5= 0÷2.5= 3.5÷3.5=
二、 脱式计算
3.61÷(7.2—5.3)×25 0.27×99+0.27
三、解方程
2X-2.8+1.2=4.3 5.5X-1.3X=12.6
四、文字题
一个数的4倍与这个数的一半的和是22.5,求这个数。
7.5与1.6的积减去什么数的4倍等于2.4。
10.7减去0.2乘4.58的积,差是多少?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中三角函数的所有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类关于角度的函数。也可以说以角度为自变量,角度对应任意两边的比值为因变量的函数叫三角函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中三角函数的所有公式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奇、偶”指的是π/2的倍数的奇偶,“变与不变”指的是三角函数的名称的变化:“变”是指正弦变余弦,正切变余切。(反之亦然成立)“符号看象限”的含义是:
把角α看做锐角,不考虑α角所在象限,看n·(π/2)±α是第几象限角,从而得到等式右边是正号还是负号。
以cos(π/2+α)=-sinα为例,等式左边cos(π/2+α)中n=1,所以右边符号为sinα,把α看成锐角,所以π/2<(π/2+α)<π,y=cosx在区间(π/2,π)上小于零,所以右边符号为负,所以右边为-sinα。
符号判断口诀:
全,S,T,C,正。这五个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第三象限内只有正切是“+”,其余全部是“-”;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二、三、四指的角所在象限。全正、正弦、正切、余弦指的是对应象限三角函数为正值的名称。口诀中未提及的都是负值。
“ASTC”反Z。意即为“all(全部)”、“sin”、“tan”、“cos”按照将字母Z反过来写所占的象限对应的三角函数为正值。
另一种口诀:正弦一二切一三,余弦一四紧相连,言之为正。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三角函数所有公式大全(三角函数都有哪些公式)
三角函数通常定义为包含这个角的直角三角形的两个边的比率,也可以等价的定义为单位圆上的各种线段的长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三角函数所有公式大全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在航海学、测绘学、工程学等其他学科中,还会用到如余切函数、正割函数、余割函数、正矢函数、余矢函数、半正矢函数、半余矢函数等其他的三角函数。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初一的政治答题公式有哪些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政治答题公式,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1.初中政治每课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也是做每个习题的最基本思路)
2.是什么====含义+表现+特点+形成+种类(不是每个必讲,用的不多,在做题的第一句话时需要点清是什么)
3.为什么的别名====作用+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关系+功能+原则+理念等
4.怎么办===国家怎么办+社会怎么办+公民怎么办+青少年怎么办+{途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5.国家怎么办====政治怎么办+经济怎么办+文化怎么办+法制怎么办+其它方针政策怎么办
6.青少年怎么办====理想+品德+心理品质+学习+方法+途径(品德一般是八荣,心理品质:情绪.意志.挫折.性格,等)
7.怎么办的别名=====出主义+建议+办法+启示
8.每个题的最后答案可归纳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二.人物类分析说明题的常用语句(人物类分析说明题除了心理分析外,还有以下常用语句)公式===给人物定性+涉及的课本原理+联系材料证明+表态怎么办
1、——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为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的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要对祖国、对人民负责作出自己的贡献。(材料)——我们应该——
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因为它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我们要一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材料————体现了思想道德的重要性。)——我们应该——
3、——艰苦奋斗精神。因为艰苦奋斗精神作为创业精神,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逐渐积淀成为一种崇高的美德,成为后人继往开来、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它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材料)——我们应该——
4、————告诉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理想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让我们充满了实现自身价值的喜悦,使我们的人生充满幸福。我们追求美好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材料)——我们应该——
5、————我们要发扬创新精神。————说明创新的重要性。因为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材料)——我们应该——
6、————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具备了团队精神,我们才能更好地施展个人才华,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形成和谐、团结高效的集体,推动社会进步。(材料)——我们要培养团队精神,学会合作。
7、————终身学习,————终身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满足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能使我们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材料)——我们应该——
8、——学会选择——只有学会选择自己才能做自己的主人,才能享受成功的快乐,学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学会独立自主,使自己更为明智,人生更为积极。(材料)——我们应该——
9、——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它是我们民族的根和民族的魂。(材料)——我们应该——(P71)
10、——我们要学会礼貌待人——礼貌是人们崇尚的美德,是我们赢得别人尊重的前提,包含着对他人的尊重、宽容、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的品质,它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道德修养,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材料)——我们应该——
11、——懂礼仪——因为礼仪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讲礼仪有助于我们展现我们优雅风采,提升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材料)——我们应该——
12、——我们学会合作与竞争——合作能聚集力量、启发思维、开拓视野、激发创造性;公平的竞争可以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13、——学会宽容——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能谅解他人,宽容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当代人必备的道德品质,是一种境界,可以提升自我的生命价值。(材料)——我们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14、——平等地尊重他人——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尊重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尊重他人将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社会将拥有祥和的社会环境;(材料)——我们应该——
15、——诚实守信——因为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是个人得以立足、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材料)——我们要正确理解诚信原则、与人为善,出于公心、永不自欺,拥有诚信的智慧。
16、——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因为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主题体现着人们对自由的追求、对权利的尊重,对自身力量的肯定。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离不开公平;正义则保障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材料)——我们应该——
17、——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它们是青少年成长所需要的重要品质,它们有利于我们道德品质的提高,有利于我们开拓进取,有助于我们取得成功,(材料)——我们应该——
18、——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法律可以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有效地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材料)——我们应该——
19、——我们要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高雅的生活情趣是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有益于个人的身心健康,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符合科学精神和科学生活的要求,可以提高我们的情操。(材料)——我们应该——
20、——培养坚强的意志,勇于承受挫折——
四.评价问题:
注意点;引入材料+知识评析;
答案组合:行为评价(行为定性与判断)+道德角度+;法律角度+心理品质方面;
2、法律评价注意点:
1、违法;2、违法类别;3、违反法律《 》4、违反法律的规定、内容、5、原则;6、侵犯_____权利;7、没有履行____义务;8、其社会危害是;9、处罚为;10、违反的道德要求(借鉴八荣八耻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11、应该怎样做——公平和正义。12、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
3、法律方面青少年做法:①我们要学法知法守法,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②我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自律;③加强道德修养,饯行道德,从小事做起。④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善于同侵权行为做斗争,承担我们公民的责任⑤具体方法
4.维权题:通过宣传法律知识+非诉讼途径+通过诉讼途径.
六.实践题:
1.班会: 主题,目的,标语,歌曲,步骤活动方式,发言提纲(看法)
2做活动:调查组(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提出建议),宣传组(板报,板报拦目,漫画,解说词)策划组(征文,演讲,知识竞赛,图片展)
3形式:辩论会,主题班会,故事会,板报手抄报,调查报告,参观访问,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校内各种活动等
解题方法: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中心思想。
第二步:联系教材,用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理出答案,按照“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的角度分别作答。
第三步:书写时注意层次清楚,逻辑严谨。
方法五:说明、反映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该材料说明了„„该材料反映了„„等
解题方法:
第一步:先回答材料本身讲述的是什么问题(材料的表面意思,可以通过归纳段落大意的方法得出)。
第二步:再联系教材内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包括为什么和怎么样)
方法六:“作为中学生面对某问题该怎么办”类试题的解题技
设问关键词:你怎么做、如何学习他们的„„如何践行„„中学生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你有何打算等
解题方法:
一是思想上树立什么观念
二是行动上能做些什么,通常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自己怎么做、对他人做些什么、同什么行为作斗争。
方法七:如何维权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当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会怎么办等
解题方法:
1.说理,侵犯什么权利或者什么权利被侵犯了。
2.协商,与具体的当事人进行协商。
3求助,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
4. 起诉,拿起法律武器,依法维权——向人民法院起诉
方法八:案例分析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解题方法:
首先:要对材料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价(是否违法,是否侵权,侵犯什么权利)
其次:根据材料找出相关的法律依据。
再次:说明法律后果(是承担责任,还是受到道德的谴责)。
最后:谈具体该怎么办。
方法九:“说点什么”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请你对„„说点什么、请你劝说„„等。
解题方法:
首先:说说具体的法律知识或道理、观点(是什么)。
其次:谈谈为什么(影响或危害)
最后:说维权之路(或怎么办)
方法十:探究原因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为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等。
解题方法:先答这样做的必要性,再答这样做重要性。
方法十一:评析、辨析或判断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评析材料中人物的言行、辨析、先判断后说理„„
解题技巧:
第一步:判断正误。先分析材料或观点,然后判断材料中人物的言行或观点是正确或是错误,是违法,还
是侵权
第二步:分析道理。就是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说明观点对或错的原因,
第三步:总结观点。就是要强调正确的观点或正确的做法;对于材料中错误的观点,要拿出正确的做法。 方法十二:启示类试题是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等
解题方法
1. 读懂材料,明确材料反映的现象或问题
2. 要弄清设问的指向,明确要回答的是哪方面的启示。
3. 要找出材料所叙述的问题或现象产生的原因,也就是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
基础上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做” (对于正确的加以肯定,对于错误的指出正确的做法)
方法十三:谈感想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设问关键词: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想、你的感受„„„
首先:答材料体现了什么观点,并对材料中的行为加以简单的评价(是什么)
其次:答这样做的原因(为什么)
最后:下结论,表明我们要怎么做(怎么办)
看过初一政治答题公式的的还看了: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方程式计算题是化学考试中较难的题目,平时一定要多练习,才能在解题时有相应的思路。下面是由读文网小编带来的初3化学方程式计算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选择题
1—5 BCCAC 6—8 BBA
二 配平下列的各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1) 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2) 2Al + 3CuSO4 Al2(SO4)3 + 3Cu
(3) Zn + 2HCl ZnCl2 + H2↑
(4) Al2O3 + 3H2SO4 Al2(SO4)3 + 3H2O
(5) Fe2(SO4)3 + 6NaOH 3Na2SO4 + 2Fe(OH)3
(6) 2Fe(OH)3 + 3H2SO4 Fe2(SO4)3 + 6H2O
(7) 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8) C + CO2 高温 2CO
(9) 4NH3 + 5O2 催化剂 4NO + 6H2O
(10) 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
以上就是读文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初3化学方程式计算题及答案,欢迎收藏。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