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地理简答题答题模板高中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高考地理复习简答题答题思路分析: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昼夜长短。
(2)大气自身条件(天气、大气物质多少、大气透明度--主要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大小和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
(3)地面状况--物质组成(对太阳辐射反射率不同)、海陆差异、地形、洋流、水域、森林、冰雪等。
(4)人类活动:①改变大气成分,如C02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排放消耗臭氧层物质,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烟尘则削弱太阳辐射;
②改变下垫面,植树降低气温,提高湿度,与建造大型水库起到的作用相似。
③释放人为废热,如城市热岛的形成。
2.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3.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状况。
4.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
答: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5.降水多少的影响因素分析。
①大气环流因素--决定降水多少的因素
季风控制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副高控制区降水稀少,如伏旱天气、热带沙漠气候区、地中海气候的夏干;赤道低压带控制区降水丰沛;西风带降水多,信风带降水少。(要注意风的来向:迎岸风往往多雨;离岸风则少雨)
②天气系统因素--低压中心和低压槽部位降水多,高压中心和高压脊部位降水少;锋面控制降水多,如梅雨、贵阳冬雨、北方夏季暴雨;气旋过境降水多,如西欧冬季、东北和江南春季;反气旋过境降水少,如伏旱;台风过境降水多。
③洋流因素:沿海暖流流经区降水多;沿海寒流流经区降水少。
④海陆位置:一般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⑤地形地势:暖湿气流在山脉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焚风效应)。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
当高考地理提问描述地形特征时,你可以这么回答: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当高考提问影响气温的因素时,你可以这么回答: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当高考提问影响降水的因素时,你可以这么回答: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当高考提问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时,你可以这么回答: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地理会考是一个衡量同地区学生地理水平能力的重要考试。下面是由读文网小编带来的2016高中会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便是读文网小编推荐的2016高中会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全部内容,希望你能喜欢。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地理的复习过程中,多做一些试题有时比枯燥重复的背诵更有训练力。下面是由读文网小编带来的2018高中地理会考复习题及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是读文网小编今天分享的2018高中地理会考复习题及答案全部内容,欢迎翻阅。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地理知识点是在背诵的基础上加以理解。下面是由读文网小编带来的2017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猜你感兴趣: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一份设计良好的试题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去检验他们在学习上的漏洞并提升他们的高中地理生物会考的学习成绩!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整理的地理生物会考考试卷以供大家阅读。
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 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 人们生产、生活特点差异 |
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差异 |
长江三角洲 | 松嫩平原 | ||||
共性 | 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 ||||
地理环境差异 | 地理位置 | 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 |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 ||
气候条件 |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 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 |||
土地条件 |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面积多。 | |||
矿产资源条件 | 矿产资源贫乏 |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 |||
人类活动差异 | 农业 | 耕作方式 | 水田耕作业 | 旱地耕作业 | |
主要粮 食作物 | 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 | 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 |||
作物熟制 | 一年两熟至三熟 | 一年一熟 | |||
备注 | 水产业较为发达 |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 | |||
其他生产活动 | 工业 |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达农业基础发展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 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 ||
商业 |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 | ||||
开发时期 |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 原因分析 |
早期 | 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耕作农业发展缓慢 | 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 |
中后期 | ①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②多水而质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为耕作业的限制条件,农业生产得到较快的发展 | ①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②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改良 |
总体地位 | 发展区位条件分析 | |
农业社会 | 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地和主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 ①水稻具有单位面积产量较高的优势;②人口稠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可以精耕细作 |
工业社会 | 全国“粮仓”的地位和全国棉花生产中的地位下降 | ①人均耕地面积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②稠密的水网,耕地被分割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较低。 |
概念 | 形成 | 资源状况 | 人地关系 | |
初期阶段 | 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 由个别的或几个组合的具有集聚力量的因素,吸引某产业或企业,形成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 | 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破坏。 | 基本协调 |
成长阶段 | 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 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 | 已显现出不协调 |
后期阶段 |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丧失殆尽 | 本地区资源的耗竭 | 矛盾加剧 |
长江三角洲 | 松嫩平原 | |
共性 | ||
差异 |
浏览量:7
下载量:0
时间:
面对会考,多做复习题是快速提高考试成绩的好方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中地理会考复习题及答案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2016模拟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全部内容,希望你能喜欢。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对于教师们而言,他们一般都会知道试题卷的练习,将会有助于学生们去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下是由读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山东高中会考地理试卷答案,欢迎阅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A C B A B D D D D C D A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C C B C C B A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0分)(1)中间高、四周低放射(2分)
(2)广阔的市场丰富的饲料(2分)(3)干湿度水分(2分)
(4)逆(1分) (5)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等(任答三点即可) (3分)
27.(1)沿河流(河谷)分布(1分)
(2) (4分)
项目 甲地 乙地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自然带类型 温带荒漠带农业
生产 优势条件 夏季光照强或昼夜温差大
不利条件 旱涝(或洪涝)灾害频繁
(3)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任答两点即可) (2分)
(4)x疆盛产棉花、羊毛,接近原料产地;靠近邻国,便于开拓国际市场或发展边境贸易;交通便利;劳动力廉价;土地广、地租低;政策优惠。(任答三点即可) (3分)
28. (1)66.50N及其以北地区
原因:黄赤交角为23.50,地球公转导致昼夜交替消失(4分)
(2)火山原因:地处板块张裂边界,地质活动频繁。(2分)
开发利用方式:利用火山资源可以发展地热能;发展旅游业;利用火山灰作为种植业肥料;矿产开发等。(任答三点即可) (3分)
(3)空间变化特征:从甲到乙降水变少;变化幅度变小。(2分)
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山脉)。(1分)
(4)原因:人口密度小;地震火山频发;气温低;太阳高度小。(任答三点即可) (3分)
29(1) (4分)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 (5分)河流径流量大(1分),携带泥沙量大(1分);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1分),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1分);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1分),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3) (6分)特点: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3分)。
不利影响: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任答三点即可) (3分)
看过“2017山东高中会考地理试卷答案”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不要轻视每一张试卷将带给你的锻炼,每一道题都是促使你进步的基石。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2016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读文网小编今天分享的2016年北京市春季普通高中会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全部内容,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会考综合考核学生该学年所获得的学习成果。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地理高中会考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50分,每小题1分)
1.C 2.B 3.C 4.A 5.D 6.C 7.D 8.A 9.C 10.D 11.B 12.A 13.B 14.A 15.B 16.A 17.C 18.A 19.A 20.D 21.D 22.C 23.D 24.C 25.B 26.C 27.D 28.B 29.D 30.C 31.A 32.A 33.B 34.C 35.A 36.C 37.D 38.B 39.B 40.C 41.A 42.D 43.B 44.D 45.B 46.D 47.A 48.C 49.A 50.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50分)
1.本题共10分,每空1分。第(3)小题选择填空2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1)EF CD (2)6月22日前后(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BC (4)南 变小 短 长于
2.本题共lO分,每空1分。第(4)小题选择填空2分,选择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1)西北风 下沉 (2)乙地 乙地比甲地等压线稀疏 (3)冷
大风降温可能伴有雨雪天气 (4)BD
3.本题共10分。每空1分。
(1)北温 内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 (2)水源 交通(地形) (3)热量
(4)有灌溉水源 光照充足(合理即可得分) 土地荒漠化 (5)B
4.本题共10分。每空1分。第(3)小题选择填空3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1)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土壤污染)
(2)清洁生产 (3)ABC (4)持续性 公平性 共同性
5.本题共10分。每空1分。第(2)小题、第(4)小题选择填空各2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该小题不得分。
(1)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政策支持(靠近京津地区,劳动力廉价,地价较便宜)
(2)AC
(3)有利: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 或不利:加速资源消耗 污染环境(可能带来生态破坏等,合理即可)
(4)BC
以上就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地理高中会考题及答案全部内容,希望你能喜欢。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考试中的论文是最考验考试者语言组织和学习综合能力的作文。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地理小博士高中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世界上有许多美,点滴之美、脱变之美、旋律之美。可是这些美并不属于一部分中国人,那是因为中国人缺少了最重要的一种美——那就是“意识上的美”。我认为,不管我们生活在自己的祖国还是异国他乡,都要遵守规章制度,要履行我们公民的义务,不可违背。这样你才能生活在舒适、干、和谐的家园里。
根据美国《侨报》报道,纽约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已经成为华人大妈们展示风采的舞台。然而,因为公园周边居民不堪噪音多次报警,舞蹈队的领队大妈日被警方上了手铐并开出传票。这样行为,在中国是普遍存在的,早上和晚上在公园或者街道广场都会看到这一道风景,还有一些群众来观看,乐意无穷。但是,在纽约就不会被认可,他们会说你噪音污染会处罚你。所以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地域 文化和生活方式来改变去适应不同的生活。在异国更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方式。
摘自《世界周刊》一名华人女乘客在多伦多的公共巴士上,自己占著一个座位,旁边的座位则放着大包小包的蔬果食物。后面上来的客人越来越多,她不但丝毫没有将购物袋挪开的意思,还从袋中取出一个柳橙,边包皮往嘴里送,然后将橙皮扔在车厢,完全无视车上乘客都在向她行注目礼,有的甚至一脸不屑。最后巴士司机拿过来一个垃圾桶,当众要求她把扔在地上的水果皮捡起来放在垃圾桶内。随手扔垃圾是中国人不好的习惯,中国的街道上或者华人居住的地方总比外国人居住的地方脏乱差,即便有再多的环卫工人也扫不干净。乱扔垃圾造成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也影响了美观。
不久前,曾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是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是国耻。”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有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反差。
从这些事例依据看到都是中国人在破坏生态环境感到羞愧,国人一看到环境恶劣就让政府来解决,没有意识到环境的破坏与我们有直接的关系,就从小的事情慢慢的跟随的人多了,一点点的积累导致环境就承受不起了,而我们却没有意识到。中国人欠缺一点就是自律性太差,让外国人都看不起中国人。
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怎样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同学们,我们每播下一个动作,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将收获一个品格,让我们把文明礼仪放在心上,时时刻刻与文明交谈,用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千万不要把文明行为习惯看作小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
文明习惯,做文明学生。所以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文明素质,爱护我们的家园。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熟读答题模板,能使我们在高三地理试卷中答题更有规范性。为了帮助大家考好地理考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高三学生带来的地理答题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低的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社会保障好。②人们的文化素质高。
③避孕技术先进。④人们的生育欲望低(思想观念)。
2、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低原因:实行计划生育。
3、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前者鼓励生育(因为劳力不足),后者计划生育(因人口压力大,剩余劳力多)。
4、人口迁入的原因:
①经济发达。②劳力短缺。
③较好生活条件。④较多的就业机会。
⑤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
5、人口迁出的原因:
①人口增长快,劳力过剩。②经济发展慢。③生活条件差。④环境恶化。
6、人口迁出地的利弊:
利:①加强与外界的各种联系,促进经济的发展。
②减少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弊:人才流失。
7、人口迁入地的利弊:
(1)农村或边疆:
①开发了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②开发不当会造成生态破坏。
(2)城市:提供了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给环境带来压力。
8、某地人口稠密(人口的环境容量大)的原因:
①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③气候温暖湿润。④水源充足。
⑤资源丰富。⑥交通便利。⑦科技先进。⑧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
9、我国各地农业发展的优势:
①南方:光热水充足且配合好,土地类型多样,物种丰富。
②华北:平原广大,耕地多。
③东北: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
④西北: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⑤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⑥西南:水热充足。⑦海南:光热充足。
⑧黄土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10:我国各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或不利条件):
①南方:气象灾害多,耕地少。②华北:旱涝、盐碱、风沙。
③东北:热量不足。④西北:干旱(或水源缺乏)。
⑤青藏高原:低温(热量不足)。⑥西南:光照少。
⑦黄土高原:干旱和水土流失。
11、我国各地国土整治的重点:
①东北:商品粮和林业基地建设。②华北:中低产田的治理。
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④西北:荒漠化的治理。
⑤南方低山丘陵: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生态建设。⑥西南:交通运输建设。
⑦海岛: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⑧西部地区(含青藏高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12、沿海红树林的作用:
①防止海浪侵蚀海岸。②保护生物多样性。
13:森林的生态作用:
①涵养水源。②保持水土。③防风固沙。④保护农田。⑤净化空气。
⑥吸烟除尘。⑦降低风速。⑧调节气候。⑨美化环境。⑩减弱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地。
(注意:不同地区的森林作用有所不同)。
14、长芦盐场形成的原因:
①有平坦辽阔的海滩,利于晒盐。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海水盐度高。
15、莺歌海和布袋盐场的成因:
①有平坦辽阔的海滩,②地处夏季风背风坡,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纬度低,气温高(低纬盐场)。④海水盐度高。
16、南水北调三线的利弊:东线:可利用运河现有河道输水,水源充足,但易受污染,黄河以南地势北高南低,需要逐级提水。中线: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水源清洁,但需要开挖新河道。西线:距离短,水源清洁,但地形复杂,工程难度大。
猜你感兴趣: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教学论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出的重要心得。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地理高中结业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新教学大纲关于“人类的旅游活动”的知识要求,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分类及其三大价值
“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因素和条件,都称为旅游资源”。所谓旅游动机,是指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休养、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项目的旅游活动,能满足人们某种心理上的需要。
旅游资源可分为:
(1)自然旅游资源,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组合而成的自然景观,属于天然赋与的,如山水、生物、适宜的气候等。
(2)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与特色的集中反映,如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宗教圣地、民族风俗等。以上旅游资源都具有非凡(个性特色)、长存(永续利用)、多样的特性。
旅游资源所以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就在于它的价值和功能。
1.艺术观赏价值 指客体(旅游资源)景象的艺术特征、地位及其意义。某地旅游景点构成要素多样,主景、副景、衬景组合方式与格调和谐,季相变化有序,由此而形成的景观内容;丰富多彩,对景象艺术产生极大的影响。观赏时有三项内容值得注意:①地方色彩的浓郁程度,即个性的强弱程度,②历史感的深浅,③艺术性的高低。据此确定旅游资源的艺术观赏价值。
2.历史文化价值 文物古迹的历史意义是评价历史文化价值的主要依据,年代愈久远,文物愈稀少、愈珍贵,文化价值愈高。我国的赵州桥,外观平平,但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石拱桥,故历史文化价值很高。有许多风景区的碑刻、楹联、诗画、匾额等,出自名家之手,作者知名度越高,愈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3.科学考察价值 指景物的某种研究功能,或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上的理论价值,黑龙江省的五大连池,作为我国最完整、最典型的“火山博物馆”,在地质、地貌、水文、生态、泉水药用等科学研究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秦始皇兵马俑的发掘,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世界第八奇迹”,它已成为研究历史、雕塑、军事、美术的科学园地。
二、三种类型旅游景观组合美的观赏价值
旅游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区分布、景观特征及其组合状况在很大程上决定着旅游资源价值的高低,尤以对景观要素和地域组合状况的了解,有助于领略旅游资源的品位和特色,也有利于深层次地理解旅游资源的科学内涵和构景艺术。
1.景观要素组合 通常把旅游景观分为三种类型:
(1)自然风景型 指自然环境各要素构成的天然景观。一是单要素自身排列的美,例如:号称“五岳之首”的泰山,从岱宗坊起步,“登泰山,一步一层天”,悬崖怪石,越上越险,越险越奇,晴天群峰争艳,阴天云海茫茫,有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金带、云海玉盘四大奇观,泰山之雄伟,观赏性和吸引力很强。而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青城幽、雁荡怪、珠穆朗玛高,同样驰誉世界名山之中。另有风景水、风景动植物、风景气候等都各有奇特的造景特点和功能。二是多要素之间的组合类,山水林草组成的自然界是自然美的源泉,所谓“山得水而活,水依山而幽”,风景名山雄、险、奇,显示出令人心旷神怡的阳刚之态;河湖、流泉、飞瀑的光、影、形、声、色,体现了清秀飞舞的阴柔之美,山光水色,相映成趣,静中有动,动中寓静,构成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面,人游其间,若行画中。杭州西湖就是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湖光山色而赢得“人间天堂”美称的。又有“山得林则研,林因山而茂,山得洞而奇,洞赖山而育”的说法,“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也就是由于山青、水秀、石美、洞奇才得此美名的。
(2)人文风景型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活动创造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文风景之美,是由地域、民族、历史、城乡风光、社会风尚以及科学成就等因素共同产生的综合效果。例如:昆明附近兴建“民族村”,展现各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情风俗,吃、穿、住以及舞蹈、音乐、美术工艺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地域性、民族性的民族系列展品,对于异族旅游者具有很大吸引力,因为越是与原来所熟悉的环境区别大,越能满足旅游者求异求新的好奇心理。又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同为皇家苑林,前者富丽堂皇,后者朴素淡雅各有鲜明的个性特色,风姿尽现,因而人文景观的社会美、艺术美,就听凭各人去领会了。
(3)综合风景型 指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协调组合的美,构景要素越丰富,相互联系越紧密,艺术价值越高,感染力吸引力也就越大。世界上著名旅游景点大都注重了这两要素的综合开发。清幽恬静的山林景色;衬以素雅朴实或雄伟壮阔的奇特建筑,碑刻、匾联、摩崖、诗词点出风景特征,抒发人们对山水林木的亲切感受;加以古代传说、神奇故事渲染寺庙环境特有的虚幻飘逸气氛,入境旅游,宛如进入“仙山琼阁”的境界,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由上可知,最佳组合的风景区,应该是旅游资源密度大(在一定地域上旅游资源集中的程度),观赏景点相距甚近,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协调配合,兼有观赏、研究、实用价值的多种功能,共享程度高,这就是人们所向往的旅游区。
2.景观地域组合 各种旅游资源都分布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反映着一定的地理环境特征,世界各地旅游资源分布广,空间组织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1)点状 在一个地区内,旅游资源密度大,个性特征明显,具有独特功能,当然该地风景知名度高,吸引力大。
(2)团状 在邻近的几个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风景组成要素的差异性以及组合变化的多样性,它们联合组成不同景观的综合体,其旅游价值便成为复合值。例如:围绕太湖的苏州拙政园、网狮园、寒山寺、玄妙观;无锡的太湖景色、鼋头渚、蠡园;宜兴的三奇及紫沙陶器等,既给旅游者一路行程增添了游览内容,又提高了它们各自的知名度。
(3)线状 旅游景点呈线型、环闭型或马蹄型旅游线排列,旅游者沿一定线路,欣赏较为分散、千变万化又各具特色的景观,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歇一歇,此也可称谓组合良好的旅游线路。由西安沿东线:半坡村遗址(距今5000年以前母系氏族公社所在地)——临潼骊山、华清池——秦陵——秦始皇兵马俑,沿线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古文物,地上地下,看不胜看,美不胜收。“古”字在人的心目中回荡盘旋。
看来,旅游价值的体现,一是与旅游资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广西北海市位于南亚热带,一年春、夏、秋三季可以进行海水浴,比大连、北戴河开放时间长得多,显然,旅游价值前者高于后者。二是旅游资源与旅游依托城市、旅游依托城市与客源市场之间的交通条件也会影响到“可进入性”的程度,交通便利,容易进得去、出得来、散得开,旅游资源容量(一定时间内容纳最大游容量或旅游活动量)大。如果交通不便,景观虽好,如晋陕之间的黄河壶口瀑布,可谓我国飞瀑之最,但“可进入性”差,资源价值也难能发挥。
三、旅游景点观赏的三点要求和三项要领
旅游的主要内容是对景物的美学欣赏并了解其科学内涵,使旅游活动具有文化性、科学性、增智性、思想性和社会性,以利于旅游者获得较高层次的精神享受。从观赏要求来说:
1.作好观赏准备 包括旅游知识上的准备,如旅游线路、旅游活动方式、旅游对象的熟悉;思想情感上的准备,旅游在心情上是愉快的,而在体力上要有劳逸如何结合的打算。
2.记住观赏过程 旅游活动是一种身心都投入的审美活动,需经过感知阶段——思维(或悟性)阶段。当你进入桂林七星岩、芦笛岩洞,首先感知的是一堆堆奇形怪状、杂乱无章的石钟乳,并不觉得美在那里,紧随导游指向,请看这像不像是狮子顶球、那是不是金猴摘桃………说人像人,说物像物,千姿百态,灿烂夺目的景点不断地勾起了旅客的遐思联想,使杂乱的景物变为“人化的自然”或“自然的人化”,呈现出新的内容、新的境界、新的意趣。回首思全局,洞中的艺术世界,淋漓尽致,宛如一个多样统一的台谐整体,无形中人的美感得到了升华。
多样统一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因此要观赏事物的形——大孝方园、高低、长短、曲直、正斜等是否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以及是否符合黄金分割比例。也要看其质(质感美)——刚柔、粗细、强弱、润燥、轻重等;还要看其势——动静、疾徐、进退、升沉、零散、抑扬、轻重等,这些对立因素统一在具体事物上面,就形成了和谐美,给人以教育、知识、启发、乐趣和享受。
3.找准观赏着眼点 欣赏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着眼点应有所不同。
欣赏自然风光,从形象特征——雄、奇、险、秀、幽、旷6个字入手,例如:山岳是构成自然美的骨架,也是人们领略美学艺术的集结点,在观赏时只有把高度与坡度结合,仰角愈大,才能有效地感知山岳的“雄”与“险”。也只有视野开阔、奔腾豪放,才能体现平原湖海的“旷达”,抓住这些构景要素的本质特点,便于科学地了解景观自然美的特色。
欣赏人文景观,先要投入思想情感,晓得该景物的知名度,再以情观景,欣赏文物的古、特、雅,从而领略到建筑布局的结构美、色彩美、形态美;欣赏作品的艺术美、思想美;欣赏历史遗迹的古朴美、奇特美;欣赏革命遗址的高尚美、情操美。情与景、意与境融为一体,潜移默化,使旅游者受到了教育。
旅游收获大小,与能否把握观赏要领有很大关系。
1.观赏时机与观赏状态 有些景观只在特定时间出现,如钱塘观潮、洛阳牡丹、那达慕大会、泼水节等,只要届时前往,可满足观赏要求,过时则不候;但有的如海市蜃楼、铁树开花、泰山观日、峨眉佛光等,即使按时前往,也难以保证确有所获,故只能巧遇,而不能必求。
景观状态决定着旅游者应采取静态观赏、动态观赏、还是动静结合观赏,随机而定,各有所得。即使在动态观赏进行中,走到地势险要处或空间形态转换处也得要“停视”,领悟碑刻、题咏、摩崖对环境的画龙点睛作用。
2.观赏位置 旅游者与景点的距离、远近,影响到透视深度、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
(1)近距离观赏 宜于观赏小体量景致、近景、主景、副景、特写景,例如:池中观鱼、园中花卉、壁画、佛像、喷泉等,看得真切,所谓“睹芳草能一眼看清”,就是近距离观赏的好处。
(2)远距离观赏 宜于大体量景致,全景、远景、衬景的观赏,可收到“观巨物能一览而颈的效果。
(3)选择适当位置观赏 对于某些特定的景色,选择适当位置,方能清晰地观察到借景(招外景、山色、寺庙于园内)、框景(在门框、窗框、孔洞所限的范围看外景)、障景(借假山、树丛、亭阁挡住视线,以摒弃杂乱俗丑于园外)、配景(衬托主题的景色)以及对景、爽景等构图艺术的巧妙处理手法,从中使人受到启发。
3.观赏视角 选好观赏视角影响到观察效果。
(1)正视(平视、平眺) 观赏者面对主景,凝视景物特征,清晰可见;或视远景,视线可以延伸到远处,窥其全貌;或欣赏浑为一体的山水,足以展示其开阔坦荡。
(2)侧视(斜视) 为突出景物的某一特征,观赏者与主景构成一定的角度,窥探其局部,形象逼真,精致奇巧。对强化主景有一定的作用。
(3)仰视 欣赏主景的高耸、险峻,远望山峦起伏雄秀,激发人们攀登绝顶的情趣;或站在谷底,欣赏“一线天”状的幽深峡谷,只有仰视方能觉察两侧岩壁象是刀削剑劈的峡景,雄伟壮观。
(4)俯视 观赏者站在制高点看全景,能见景物的纵深层次,站得高,看得远,使观赏者产生一览众山小,“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有时贮立亭台楼阁之上,俯瞰江河湖海碧波惊涛的壮丽景色,给人以一种意境深远、潇洒自在的感受。
四、旅游活动的三大效益和三个消极作用
高中地理新教学大纲关于“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中的知识要求,是从旅游活动的正负面效应提出的,就积极作用来说,有三大效益。
1.社会效益 指对社会进步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人类增智长知、思想道德、精神需求的影响。因为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对于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国内与国外、上层与下层的诸多文化形态兼容并蓄,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促进人的精神发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H·Maslow)的需要论,把人的需要(或精神发展过程)分为7个层次:
例如:生理需要,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游览、娱乐,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社交和尊重的需要,旅游是一种社会地域活动,是传播人类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与媒介,而国际旅游又是促进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相互尊重、彼此了解的纽带。认知的需要,旅游是一种学习活动,遨游于广阔的社会和自然界,扩大知识视野,有如“读天下之大书”,增智长知、陶冶情操。审美的需要,旅游是一种审美活动,从静态美到动态美,从自然美到社会美、艺术美,从观察外在形式美到领会内在精神的美,培养人们的审美感知、审美欣赏、审美判断能力和审美情趣。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人的高级心理需要,旅游恰好是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的体现。
2.经济效益 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经济繁荣、人民收入增加,劳动时间缩短,旅游活动已成为人民大众广泛的一种社会地域活动,于是,旅游业也就由此应运而生。英国学者H·罗宾逊认为旅游业是一种“多元现象”,是现代化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多层次的、多功能的产业,它要为旅游者提供综合性服务,从而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当前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获取自由外汇、积累资金、创造财富、扩大就业机会、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和其他经济部门共同发展的一个主导经济部门。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6年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一年,法国是世界接纳游客最多的国家,美国是国际旅游收入最多的国家,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中国、中东也都上了一个新台阶。预计到2000年,旅游业将以每年4%增长率增长,旅游人数将达到7亿人次,收入超过6000亿美元,创造近1亿个就业机会,由此表明:旅游业已成为世界上经久不衰和最富有活力的经济部门。
3.环境效益 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有利影响。合理开发利用并认真保护好风景区的山水林草动植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发展,并能改善环境质量;如果自然景观配以人工景观(如林中藏寺、山巅建塔),使原有特色更加突出,美化了环境;设立自然保护区、划为重点保护文物,加强了管理,保护好文物古迹,以发挥旅游资源“常存”的特性,永续利用。
若从旅游活动的消极面来看,也可能出现三种弊端:
1.污染 任意排放三废,导致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的发生。任意修建不协调的建筑物,造成不应有的视觉污染。
2.破坏 一是盲目的生产活动对旅游环境质量的影响,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大兴土木、炸山取石、砍伐森林,抢占风景区面积等,这是由于旅游环境意识薄弱而造成的。二是由于缺少社会公德,在旅游区内乱扔废物、攀木折花、乱涂、乱写、乱刻、乱画、肆意践踏文物、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的行为,影响了环境质量。三是超旅游资源容量,游人过多,足踏、呼吸、体温也会对景区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美国人类学教授赛瑞娜在所著《文化人类学》一书中,叙述了旅游的积极作用后,又深刻地分析其消极作用的一面,“无计划的旅游业以及受外界控制的旅游业,可造成旅游点过分拥挤,加速乡村都市化的进程、非旅游地区劳力缺乏以及犯罪暴力行为增加等弊端。也易盲目羡慕西方货和西方生活方式和经济的影响”。
如果旅游区搞不健康的黄色服务,还会影响社会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
五、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
旅游是美的享受,当然要在优美的环境中活动。如果环境恶劣,旅游则无价值可言。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求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也要保护好资源,使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能协调持续发展,使旅游资源长存、永续利用,美化人类的生活。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一地理教案《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与高一新生应该怎样看待高中地理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要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小编在这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一、更新对地理学科的认识。
在高考文综试卷里,地理是最难得一门,它跟历史、政治的学习方法迥异,出题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有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读图题,作图题,还有简答题。从适应高考角度讲,地理的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本身就比较复杂。另外,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联系十分紧密,初中地理知识不扎实,就很难适应高中地理学习,而整个中国的现状是,初中地理教育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地理教学更薄弱,有的找非专业的老师带课,有的甚至就不开地理课,中考反正不考地理。我认为,这是高中学生普遍感觉地理难学的主要原因。所以,按计划补习初中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多看地图,多理解地理原理,勤动手写(或表达),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的学科,地图可以容纳无数的地理知识(或叫地理信息),学会用地图,会使你的地理学起来很轻松;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它要求同学们必须理解地理原理,然后学会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这好比做数学题要用一定的公理和公式一样;地理也有一定的文科的特点,要求同学们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地理问题,所以平时要勤动手写,要学习课本语言和老师的地理语言;地理试题是有一定的答题规律的,要想考出好的成绩,必须总结答题规律和答题技巧。下面我展开讲一些地理试题的答题技巧。
1.要有答题思想:一道好的地理试题,都可以用一定的知识、原理或技能解决它,否则,它就不是一道好题。这一思想是要告诉你,做地理试题时,不要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2.很多地理事物都有其影响因素,比如,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的组成要素;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水土流失的形成因素;荒漠化的形成因素等,这类知识容易出问答题,我们可以用“要素分析法”来解决。第一,好好审题(用咬文嚼字的态度去审题);第二,写出做题理论(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等);第三,挑选符合题意的信息(信息从材料中来,从学过的知识中来);第四,表达(用专业术语回答;若是简答题,分条回答;先主后次;要注意是简述还是详细分析等等)。
3.另外,同学们要学会不断总结答题技巧。如果你经常对某种类型的题目很苦恼,难道你就不想想办法解决一下吗?可以与同学们交流对策,也可以与老师交流对策,而不是,这次错,下次错,以后还错。
三、上课要认真听讲。
不要指望着上课睡觉而课下背背课本上的条条框框就想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原理是要理解的,你课堂上认真听课了,真正理解了,课下就不用再费大力气去自学了。况且很多重要的知识和原理隐含在“活动”中,课本中根本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你必须认真听课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充足的睡眠是你提高听课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课堂上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课堂任务。
老师上课设置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老师让你在书上划一下,你就没有必要非把它写下来;老师让你必须动手用自己的语言去写答案,你就不要只划课本的原话;老师让你们分组讨论完成任务,你最好先不要单干;老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你最好不要与其他同学讨论......总之,不要自作聪明地偷懒,对老师布置的任务大打折扣,这样结果往往害了自己。
五、要对平时的练习题有所取舍,不要搞题海战术。
我们平时做的地理试题,充斥着大量的怪题、旧题、偏难的试题,对同学们“毒害”很深,甚至也“毒害”了一些地理教师,我们要擦亮眼睛,看清这些地理试题的真面目!
1.很多地理资料编写的很厚,内容总结的很多,其实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看似给人“很专业”的印象,其实是为了增加页数,编书人和书商的利润就增加了。
2.有很多地理试题是把课本中的某一句话拿出来考学生,高考绝对不会这样考!课本中某的一句话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是正确的,但是把它单独摘出来就不一定正确了,这样的题目我们做了,只能是害了自己。
3.很多地理试题材料信息严重不足,根本与高考题目的设计思想不一致,把学生当成博物学家来考!本人经常遇到一些错题,它们在很多教辅资料中到处“游荡”,毒害着我们学生。
4.很多题目中的图、表制作十分粗劣,根本经不起科学考究。
5.有些教辅资料为了充实内容,硬把高三才能做的题目拿来让高一的学生做,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使本来就困难的地理学习和教学雪上加霜。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高中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地理学属于理科,不仅具有其他理科所具备的理论性、重符号表达的特点,同时具备文科的描述性。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中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
1、把握地理规律。这个层次,强调的不是背诵,而是理解。我们要把高中地理当成物理来学习,从最根本的大气压力的知识开始,逐步来理解“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我们要相信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2、高中地理学习要学会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中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最新
在地理的学习当中一定要对知识点熟悉,认真审题,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思考答题,那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中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大全,仅供参考。
1、学会使用课本。课本的目录提示了全书的要点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做到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如何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勤于动手。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