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初中历史选择题类型与解题技巧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如果能够以正确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对历史考试题目进行解析,就能够使初中生的解题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初中历史考试的解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历史试题的命制发生了一些变化,其核心是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而考试形式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对于备考的初三学生而言,只有了解和掌握好开卷考试的命题特点和解答技巧,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方能提高复习实效和考出更好的成绩。
一、 学生在开卷考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历史学科的中考命题,与前几年相比,在考核标准、命题立意,试卷的整体要求及各种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做了许多调整。
现在中考历史科命题的原则主要是探索怎样使试题更加体现开卷考试的特点,怎样通过考试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起对历史课教与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引导历史课向素质教育的方向发展。从这一原则出发,试题一是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纠正学生“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消化知识;二是从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出发,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给学生以自由发挥的思维空间。
开卷考试,课本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可想而知的,但有的同学在使用课本答题时存在一些得不偿失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平时往教材上抄题,考试时从教材中找题。有的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把老师上课所讲的例题,或自己在教辅书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地、密密麻麻地抄在课本的空白处,甚至把课本的原文字都遮住了。考试时,出于侥幸心理,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或照搬照抄,或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试题的要求“貌合神离”相距甚远,难以保证答题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每道题都翻书。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3、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4、只注重教材,不关心时事政治、社会热点。俗话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出现,许多试题都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思想和行为的实际来回答问题,这类试题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发散性的特点。一般说来,在书中很难找到现成的答案,如果考试时只翻阅教材,是无法满足这类试题要求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关注社会生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
二、开卷考试的命题特点
1.开卷考试命题要求
加强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所学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实际联系的能力。
2.开卷考试的命题特点
①以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测试理论和教学过程管理理论为指导思想。 ②以学生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依据,体现课改精神。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学科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考查方面,突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学科知识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③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重新整合,在试题中创设新的情境或场景,降低学生记忆难度,加强对学生体验、感知、理解、积累和运用历史的考查,避免死记硬背。在命题特点上体现知识的广泛性,选材的借鉴性,题量的适当性,试题的开放性,形式的灵活性,设计的新颖性,答案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发散性等。
三、开卷考试基本题型解答技巧例谈
开卷考试试题的设置灵活新颖,有利于学生能力的锻炼、培养和提高,但其题型基本上离不开这样四个题型:单项选择题、列举题、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综合题)。
1.单项选择题的解答技巧
(1)单项选择题是用来考查基础知识的最佳题型,特点是设计灵活、知识覆盖面广、答案惟一。解答的关键是要注意审清题干中的关键词及相关的限定因素,排除干扰项。
(2)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历史学科的生活性
面向学生、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是20世纪各国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命题加大了对学生身边历史的考查力度,以学生生活和实践中熟悉的人、物、事或可能遇到的新情况为材料,营造有别于教材的新情境,设计新问题进行考查。
2.列举题的解答技巧
列举题就是把符合某种条件的人物、事件等按要求排列出来的题型,分为横向列举题和纵向列举题。答题时要搞清楚试题问的是哪一方面的问题,界定时空范围,确定要答的内容,避免因为审题不清而导致知识点的张冠李戴、不全面或顺序颠倒。答题要求规范有序,简明扼要,用词准确。
3.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技巧
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学科特色的主观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的能力、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说明和论证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材料层出不穷,提问灵活,增加了解题难度,因而成为复习迎考中的重点和难点。
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基本技巧:①读:粗读题目,包括材料和出处。②想:看清提问,根据材料中有效的信息,联想所记忆的相关知识,对号入座。③答:“问什么答什么”,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精练、表达准确。
如何分析材料?
我们现在的材料大致有三种类型:文字、图片、表格。
1文字型:找层次性的标点符号,如句号或者分号,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句话,总结出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找出每句话之间的关系或联系,最后总结每一个材料的中心意思。
2图片型:首先大家对书本上的所有的图片要熟悉,看到图片应该想到跟图片相关的事件的背景、经过,内容、作用、影响等等相关的内容。不能只看图片的本身,要看到跟图片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
3表格型:主要是比较数字的变化,要透过数字看到背后的历史信息。主要是横比和竖比资料的变化。
(5)通常每题的最后一问是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遇到诸如给我们什么启
示或者认识的,一定要回过头看看材料,根据每个材料的中心意思答题,遇到我们中学生怎么做的,通常是从我们怎么想和打算怎么做的角度答题。一定不能脱离材料,同时每题的前言也会对此类题目有提示作用。
(6)问答题是采点给分,所以后面的分值就是给你提示本题有几个答题角度。
(7)如果一小题当中有两小问或更多小问,而你对自己的答案不是很明确的话,就不要写清楚是哪一小问的答案,直接在那一题的相应位置写上你所有的答案。 (8)因为是计算机阅卷,答题下笔前一定要看清答题的区域,不要超出规定的答题区域范围。字一定要写工整、清晰。
4.问答题的解答技巧
(1)问答题是测试考生分析、理解、判断、概括、归纳、综合等能力的常见题型。解答时,一要审好题,抓好关键词;二要确定答题范围与内容;三要规范组织答案,做到条理化。
一等(10—12分):主题明确,条理清晰,论从史出,语言流畅;
二等(6-9分):主题较明确,条理较清晰,史实较清楚,语句通顺
三等(5分及以下):主题不够明确,史实不清,语句不够通顺。
(2)发掘问题的思维空间,体现历史学科的探究性。
重视探究性学习,实现从传统死记硬背型历史学习方式向探究性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历史课程改革在学习方式转变上的核心问题。命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到有话可说,答案多角度、多层次,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有创新见解的试题,对推动初中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其价值不可低估。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选择题历年来是生物高考题的一种基本题型,如何才能解答好生物选择题?在解题过程中有什么技巧呢?许多学生都非常关注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其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借鉴了其他同行的教学经验,得出了一些见解,现简要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排除法
排除法即根据题干所给出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供选答案中不合理的答案逐个排除,余下的就是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合于多种形式的选择题 。
例1:下面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都要进行减数分裂;
②同源染色体的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③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和DNA分子的含量变化完全相同;
⑤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结合的;
⑥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的数目和同源染色体的对数相等。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判断①错,这就排除选项A;②错,又排除选项B、C。正确答案为D。
例2:下列哪一种生物的代谢类型在进化上有可能发生在能进行原始光合作用的生物之前( )
A.红色硫细菌 B.硝化细菌 C.酵母菌 D.蓝藻
解析:原始光合作用之前的生物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选项A的红色硫细菌高中教材没有提及,学生很可能会感到有些生疏;而其它3个选项的生物代谢类型学生则较为熟悉,因此可用排除法来解答此题。选项B的硝化细菌为自养需氧型;选项C的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型;选项D的蓝藻为自养需氧型。由此可排除选项B、C、D,正确答案为A。
2、比较法
生物学的很多概念、生理过程相近但并不相同,通过比较法即可判断出其中的细微差别,解决问题时便能明辨对错,得出正确答案。
例3:在诱变育种的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 A.促使基因中遗传信息改变 B.促使基因序列的改变
? C.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抑制DNA的复制
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秋水仙素既可以诱发基因突变,也可以诱发染色体变异。诱发基因突变促使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改变,即促使基因中碱基的序列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等;而不是促使基因序列的改变。诱发染色体变异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也促使了基因中遗传信息的改变。正确答案A。
例4:下列有关胚乳的发育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由两个极核、一个精子结合后发育而来;
②受精后经较长时间休眠再发育;
③受精后不经休眠就开始发育;
④双子叶植物无胚乳,不存在胚乳发育问题 ;
⑤种子形成初期都有胚乳,有些植物在胚乳形成以后营养被子叶吸收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④
解析:由题不难看出②③,④⑤均相互对立,比较②③知③对;比较④⑤知⑤对。正确答案为C。
3、图示法
有些试题的已知条件中,涉及的要素或环节较多,并且这些要素或环节之间的关系复杂,难以让人全面准确的把握。如果能将其转化成图解,就可以将已知条件涉及的各种要素或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显示的一目了然,解题时就不会由于没有思路而束手无策。
例5:已知DNA的一条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A.0.4和 0.6 B.2.5和1.0 C.0.4和 0.4 D.0.6和1.0
解析:(1)先根据题意画出图示,并标上符合已知条件的特殊值。
4 10
︹ ︹
---A--G-----T---C----- 已知单链
---T--C-----A---G---- 互补单链
(2)由图示可求出互补单链的T+C=4,A+G=10,则互补单链的A+G/T+C=10/4=2.5
(3)因为整个DNA分子中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G=C,所以整个DNA分子中A+G/T+C=1。因此,正确答案为B。
例6:某牛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体色为红褐色;aa的个体体色为红色;Aa的个体雄牛为红褐色,雌牛为红色。一头红褐色的母牛生了一头红色小牛,这头红色小牛的性别应该是()
A.雄 B.雌 C.两性畸形 D.无法确定
解析:有很多同学在解答这道试题时,由于理不清头绪而无从着手。如果能首先将已知条件转化成图解,再根据图解就很容易解答这道试题。已知条件可以转化以下两幅图解:
图解1: 基因型 AA Aa aa
↓ ↓ ↓
表现型 红褐色 红褐色、红色 红色
性别 雄或雌 雄 雌 雄或雌
图解2: P 红褐色母牛(AA)× 雄牛
↓
F1 红色小牛
因此,正确答案为B。
4、综合分析法
对于一些不易直接判断出正确答案的选择题,常需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严谨的推理、正确的判断才可能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即称为综合分析法。解答复杂的选择题多用此法。
例7:在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他人色觉均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解析:色盲是隐性伴性遗传病,假设色盲男孩的基因型为Xb Y,根据伴性遗传交叉遗传的特点,该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据其母亲色觉正常,可知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又根据外祖父色觉正常(无色盲基因),可知母亲的致病基因来自外祖母。正确答案为D。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化学科中的选择题中有些看似不知如何下手,但掌握了技巧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选择题解题技巧:
1、9.8克 Fe 、Mg混和物溶解在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硝酸中,当金属完全溶解后,收集到0.2mol的NO气体(假定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可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质量为( )
A 18克 B 20克 C22克 D 24 克
解析: Mg Fe Mg2+ Fe3+ Mg(OH)2 Fe(OH)3
可生成氢氧化物的质量即金属的质量和氢氧根离子的质量的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Fe 、Mg所失电子的量,又为氮所得电子的量,HNO3NO ,生成NO0.2mol,HNO3共得电子0.6mol,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为0.6mol,m(氢氧化物)=9.8+0.6×17=20(g)
答案为B
2、若向100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3.36L,测得形成的溶液中Cl-离子和Br-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75mol/L B 1.5mol/L C 2mol/L D 0.3mol/L
解析:因为Fe2+的还原性强于Br-离子的还原性,所以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
2Fe2++Cl2=2Fe3++2Cl- Fe2+氧化完时,Br-:Cl-=2:1,只能在氧化一部分Br-,则最后溶液中只有漾离子为Fe3+,阴离子为Br-和Cl-且物质的量相等,都为0.3mol。根据电荷守恒有:
nFe×3=0.3×2 nFe=0.2mol 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答案为C
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MgO和Mg3N2将燃烧后的产物溶解在60mL 2mol/L的盐酸中,再用20mL 0.5mol/LNaOH溶液中和多余的盐酸。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碱,把氨全布蒸出,用稀硫酸吸收,稀硫酸增重0.17克。则镁带的质量为( )
A 0.2克B 1.2克C 2.4克D 1.8克
解析:Mg MgO Mg2N3 MgCl2 NaCl NH4Cl NH3
根据氯原子和电荷守衡:
2×n(Mg2+)+n (NH4+)+n(Na+)=n (Cl-)
2×n(Mg2+)+ +20×10-3×0.5=60×10-3×2
n(Mg2+)=0.05(mol) m(Mg)=24×0.05=1.2(g)
答案为B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选择题的十不选:
1、题肢本身表述错误者不选(逆向选择题除外)
(先看答案,先排除错误的选项,再看题目和材料)
2、题肢与题干要求不相符者不选
(抓住题目的关键词,抓住中心意思排除干扰项)
3、题肢与题干外延不相符者不选
(看懂内涵的同时,掌握外延的规定性)
4、题肢和题干矛盾者不选
(筛选正确的题肢)
5、题肢与题干相重复者不选
(读透题干问的方向及侧重点)
6、因果相悖者不选
(一看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二要主意因果关系是否颠倒)
7、题肢和题干间接联系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二级延伸不选
(抓住题干的本质)
8、正误相混者,即题肢中既有正确的部分也有不正确的部分,不选
(仔细读完题肢,小心陷井)
9、反向选择题中正确者不选
(认真审题)
10、题干要求单一者(如带有核心、根本、关键、最主要、中心为字眼),有些题肢即使能在题干中得到体现,但如果不符合题干单一性的要求,也不能选。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由题干和供选答案两部分组成,能设置较广泛的情境,包括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实验、基本计算及有关知识的应用等多个目标,因此,在高考生物试卷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然而有些学生在考试中或因选择题得分过低,或因选择题耗时过多,影响了其他题的解答,导致考分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掌握选择题的特点,解答这类题的方法不当,思维方式欠妥等。笔者为此对快速解答单项选择题(通常为四选一)的一些经验作一浅谈,供参考。
一. 直选法
这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其程序是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
二. 图示法
图示法能形象、直观地展示思维过程,简便、快捷。
三. 筛选淘汰法
有些试题,根据已知条件直接找答案,有可能找不到、找不全或找不准。可以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答案即为正确答案。
四. 分析推理法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运用生物学相关的原理和规律,分析出与答案相关的若干要素,再利用这些要素推导出答案。
五. 搭桥法
有的试题,在题干中涉及不同章节的知识,构成思维上的鸿沟。需根据生物学原理和规律找到其联系点,搭起思维上的桥梁。
六. 综合法
从题干中所给材料、表格、坐标图或矩形图等获取信息,结合课本中有关章节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七. 找题眼法
找题眼法就是从多个已知条件中找出某一作为解题切入点的条件,从而得出答案的方法。其中最先使用的条件就是题眼。
八. 信息转化法
对某些选择题,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繁琐,可通过思维转换,将题示信息转化成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形式,从而化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
九. 联想法
有些试题的答案,直接根据已知条件很难找到,在解答这类试题时,应先采用不同的联想方式,找到与已知条件相关联的已掌握的知识,再根据这些知识得出答案。
十. 拟稿法
有些试题,虽然已知条件简短,但推导过程却很复杂。在解答这类题时,应采用拟稿法。拟稿法是指在推导这类试题的答案时,通过打草稿,将抽象思维转变为形象思维,以降低答题的难度,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选择题是考试的主要题型之一,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化学科中的选择题中有些看似不知如何下手,但掌握了技巧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解题技巧:
1、9.8克 Fe 、Mg混和物溶解在一定量的某浓度的硝酸中,当金属完全溶解后,收集到0.2mol的NO气体(假定硝酸的还原产物只有NO)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可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质量为( )
A 18克 B 20克 C22克 D 24 克
解析: Mg Fe Mg2+ Fe3+ Mg(OH)2 Fe(OH)3
可生成氢氧化物的质量即金属的质量和氢氧根离子的质量的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Fe 、Mg所失电子的量,又为氮所得电子的量,HNO3NO ,生成NO0.2mol,HNO3共得电子0.6mol,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即为0.6mol,m(氢氧化物)=9.8+0.6×17=20(g)
答案为B
2、若向100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3.36L,测得形成的溶液中Cl-离子和Br-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0.75mol/L B 1.5mol/L C 2mol/L D 0.3mol/L
解析:因为Fe2+的还原性强于Br-离子的还原性,所以Cl2先氧化Fe2+,再氧化Br-
2Fe2++Cl2=2Fe3++2Cl- Fe2+氧化完时,Br-:Cl-=2:1,只能在氧化一部分Br-,则最后溶液中只有漾离子为Fe3+,阴离子为Br-和Cl-且物质的量相等,都为0.3mol。根据电荷守恒有:
nFe×3=0.3×2 nFe=0.2mol 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
答案为C
3、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MgO和Mg3N2将燃烧后的产物溶解在60mL 2mol/L的盐酸中,再用20mL 0.5mol/LNaOH溶液中和多余的盐酸。然后在此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碱,把氨全布蒸出,用稀硫酸吸收,稀硫酸增重0.17克。则镁带的质量为( )
A 0.2克B 1.2克C 2.4克D 1.8克
解析:Mg MgO Mg2N3 MgCl2 NaCl NH4Cl NH3
根据氯原子和电荷守衡:
2×n(Mg2+)+n (NH4+)+n(Na+)=n (Cl-)
2×n(Mg2+)+ +20×10-3×0.5=60×10-3×2
n(Mg2+)=0.05(mol) m(Mg)=24×0.05=1.2(g)
答案为B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对于一些分析图片主题和涉及事物之间关系的选择题,有时候我们利用图示法,特别是类似于地理学科中的板块,对于一些试题的解答,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1】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 )
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解题突破:
如右图所示,由于材料中说的是“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即板块a内部的关系问题,而选项A、B、C则说的是板块a和日本与整个法西斯的关系,故选D项。
【例2】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前半叶,欧洲国家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对抗和战争,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德国的崛起打破了欧洲力量的平衡
B.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美国企图控制和主导欧洲事物
D.凡尔赛体系造成的一系列矛盾
解题突破:
如右图所示,题目问的是欧洲国家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对抗和战争的原因,即应该从板块a来找原因,分析备选项可知,A、B、D均属于a板块,C属于b板块故C符合题意。
【例3】观察右图,该漫画揭示的主题是()
A.德日法西斯相互勾结
B.德日法西斯争霸世界
C.法西斯集团开始分裂
D.德日法西斯行将灭亡
解题突破:
如右图所示,我们首先把这幅画分为两部分,板块a和板块b,在板块b部分又存在着德国和日本的关系问题。由于题目问的该漫画的主题,我们必须首先从整体上来把握,即首先考虑板块a和板块b的关系,其次才考虑板块b内部的关系。因此,只有D项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是板块b内部的问题。
针对性训练
1.与一条鞭法相比,摊丁入亩的新发展是()
①田赋、徭役等并为一条 ②赋役征银
③只按田亩来征税 ④按人丁和田亩来征税
A.①② B.④ C.③ D.②③
2.请为下图确定一个最合适的主题( )
A.香港回归
B. 邓小平一国两制政策的伟大
C.1997年令人难忘
D.邓小平倡导的一国两制使香港成功回归
3.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后半期,欧洲大陆有900多万人离开了欧洲,其中大部分到了美国。这是因为()
A.美国政府的鼓励 B.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
C.欧洲大陆市场狭小 D.欧洲社会局势动荡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表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
A.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利益不同
B. 英德矛盾激化,各自寻求支持
C.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D. 帝国主义列强为各自利益互相勾结
5.20世纪70年代,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格局逐步形成,对其原因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美国经济的发展缓慢 B. 中国的崛起
C.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 D. 西欧一体化进程推动了其经济的大发展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如上图所示,用a + b表示一条鞭法,b + c表示摊丁入亩,则④属于a,①②属于b,③属于c,题目问的是摊丁入亩不同于一条鞭法的新发展,故③符合题意,答案为C。
2.D,如上图所示,a为邓小平一国两制政策,b为1997年香港回归,反映的主题应该是a+b,所以A和B都是片面的,C说法过于表面,故答案为D。
3.A,如上图所示,题目问的是为什么欧洲(a)移民大部分选择了美国(b),故应从b找原因,而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既有a也有b,排除B;欧洲大陆市场狭小是从a找原因;D项说法错误,所以答案为A。
4.C,如上图所示,a和b分别表示两大军事集团,A和B说法明显有误,而D项则是b的内部问题,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应当是a和b之间的问题,故答案为C。
5.B,如上图所示,a为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b为社会主义世界,包括中国。题目问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出现的原因,应该从板块a来找,而B项属于板块b,故表述,不准确的是B。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高考历史试题题型的改革,原来的多项选择题被取消了。但是,多项选择题并未真正被取消,它越来越多地以单项选择题中的组合式选择题类型出现。在选择题分值所占比重很大的状况下,我们更应该探寻好的解题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组合式选择题,就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等,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根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它的主要特点是容量大、考查的知识点多,可以是知识归类,可以是评价分析,也可以是异同比较。它能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对历史线索或知识体系的认识、把握程度和判断推理等综合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解题经验谈谈组合式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解题方法,作出正确的答案。组合式选择题的解题常见方法有肯定法、排除法、求同存异法、选基顺藤摸瓜法等。
1.肯定法。即凭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直接作答。
例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和结束的标志是①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②1649年共和国成立③1688年“光荣革命”④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解析:根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基础知识可直接选A.
2.排除法。即找出一项或两项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题肢,排除它,逐步缩小范围,最后留下正确选项。有的题目经过一次排除可能还无法得出正确答案,则须经过多次排除,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例2.由德国人完成的发明有①飞机②发电机③汽车④电话⑤无线电报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①③ D ②③
解析:此题是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发明等相关基础知识,如果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此题就可以运用肯定法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若有部分知识把握不好,也可用排除法,正常情况下应该知道飞机是由美国人发明的,就可排除A、C,而在B、D中只要知道无线电报是由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的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D。
3.求同存异法。即将备选项中相同的题肢放在一边不管,而将所剩余相异的题肢加以比较辨析,从而根据题干的要求得出正确答案。
例3. 下列各国,在鸦片战争后割占过中国领土的有①英国②法国③德国④俄国⑤日本
A.①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各选项中均含有①④⑤,因此①④⑤肯定符合题意,可放在一旁,不必考虑。只要分析②、③是否正确就行了。根据所学知识,法、德两国虽在中国强占过“租借地”,划分过势力范围,但并未“割占”过中国领土,故含有②或③的选项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剩下的A项必然是正确答案。
4. 选基顺藤摸瓜法。即根据自己能够熟练掌握的知识先确定一个或两个正确的选项,以此作为基点,然后以此对其他各选项进行比较辨析,顺藤摸瓜,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
例4.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后独立的国家有①海地②委内瑞拉③阿根廷④巴西⑤秘鲁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解析:如果知道海地是摆脱法国殖民统治而独立,以此为基础就可以排除选项A和D。在此基础上再知道巴西是摆脱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而独立的,就可以准确的选出B项。
当然,再好的解题方法也不能脱离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因此,我们应该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灵活运用以上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能力,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历史高考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多项选择题改成的组合选择题(以下简称“组合题”)考查能力的力度愈来愈大,同学们普遍反映解答这类题目时失分率很高。如何指导学生答好组合题呢?以下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供同学们参考。
材料型组合式选择题运用这一方法会取得好效果。首先,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其次,联系学过的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或选项所及的有关知识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如: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与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是材料型组合式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19世纪的西欧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进行之时,结合工业革命的有关影响即题干的叙述来分析比较备选项的叙述,可知①②④项叙述正确,而③项“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是工业革命发生之前就有的历史现象,不属工业革命的影响。
答案:A
[解题指导]本题属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类型,导致学生在解答此类题目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因素有:①是没有读懂材料,不能获取有效信息或总结出其基本内容及特点;②是缺乏比较辨别能力;③是对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认识不清,不能形成正确认识。排除障碍可采取如下方法:①认真研读题干材料,充分获取信息,归纳、总结出基本内容。②将所得信息与备选项进行核对比较,从而判断出两者是否一致。③平时学习中要加强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和理解。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应用类选择题就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文字或图形为材料背景,以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的选择题。此类题型有别于识记类、理解类选择题。从近几年高考学生答题反馈的情况看,因为不能正确区分不同题型之间的差别而导致的失分比较普遍,所以,对应用类选择题进行科学分类和掌握科学的解题技巧就显得十分必要。
A 片面地看问题
B 没有抓住主要矛盾
C 没有从本质上看问题
D 不实事求是
例2:读漫画《弯与直青蛙与飞鸟的判断启示我们(2000年政治·全国卷)
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 认识受具体时空的限制
D 认识受主体价值取向的制约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考来临,有些同学文综大题还不错,但是是选择题有时错的太多。这丢分非常多!历史选择题是有技巧的!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解题方法:巧解此类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p#副标题#e#6.组合型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于中列出三组或四组以上的历史事物,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于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多项选择题取消后,该类选择题有增多的趋势。
解题方法: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依此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委字列竖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组合式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政治单科试卷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一般由题干、 四个或四个以上的题支以及四种选项三部分组成。它是不定项选择题的变形,其难度介于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之间,具有选项多、知识容量大等特点。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加强对这类题型解题方法、技巧的探究,既可以节省解题的时间,又可以提高得分率。
即找出虽然表述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不统一的选项,然后排除含有该选项的题肢。
【例题】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抢救生还者的过程中,温家宝作出重要指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绝不轻言放弃。”这是因为
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②生命世界丰富多彩的 ③生命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 ④生命是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例题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挽救汶川地震中人们的生命,说明了人们生命的重要性,而选项②的虽然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故不选。因此,正确答案为C。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选择题是政治试题中一种稳定的题型,考生在选择题部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选择题的做题原则和解题技巧缺乏必要的了解。本文结合部分例题对高中政治选择题中常见的题型的解题技巧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期望能给考生一些启示。
选择题是高考政治试题中一种稳定的题型,因其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优点,因而能有效地发挥考查考生识记、理解、比较、辨析等方面的能力。综观近几年政治学科高考,考生在选择题部分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试题所采用的干扰方式缺乏了解。为有效地提高考生解答选择题的正确率,本文试结合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的部分选择题,介绍十二种干扰方式,以期广大考生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启迪。
命题者在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中,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和透彻理解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联系。倒因为果或是倒果为因都是错误的。
【例题】宗教还将在我国长期存在的原因有
A.宗教作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B.宗教的本质发生了变化 C.国际宗教势力的影响 D.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这是1990年高考政治第25题,正确答案是AC肢。B肢明显错误,因为宗教作为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D肢是题干的“果”,而不是题干的“因”。许多考生在答该题时。都误选了D肢,原因就在于没有弄清命题者在这里使用了因果倒置的手法。
启示:解这类题,一要注意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二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是因果型的试题要注意题干和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题肢是不是题干所述原因的原因。如果是果因型试题尤其要注意检查题肢所述原因是不是同义反复,有没有因果倒置。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选择题是政治试题中的重要题型,在高考政治中,要答好选择题,全面掌握课本知识是基础,同时掌握恰当的方法和技巧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该文就几种答题方法做简要介绍。
2例:(2003年高考天津卷29题)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在2002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的选择题中,组合式选择题(由题干、组合肢和备选答案组成)共有七题,占所有选择题的1/5之多。但是从得分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组合式选择题的题目较长,阅读量大,很多学生做这种题型时方法不当,其实做组合式选择题最佳的方法就是采用排除法。
1、 排误法:即排除内容本身是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题肢。
(1)正向排除法:就是直接从题目中提供的组合肢中进行排除。只要能够确定组合肢中的一个错误肢,就可以把凡是有该组合肢的备选答案排除,往往一步就能直接得出正确答案。
3例:(2002年上海高考单选9题)今年5月31日,江**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指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是因为
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
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 经济搞上去了,其他问题也就不存在了
④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简析:通过认真阅读题目和组合肢,可以发现组合肢中的③是明显错误的,原因是过分夸大了经济的作用,所以凡是用③来组合的答案都是不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就应该是C。采用正向排除法进行排除的关键是在于对组合肢的排除一定要准确。
4例:(2002年高考32题)现实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问题,所以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应当是
①自觉把思想认识从教条主义的观念中解放来
②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不动摇
③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
④一切行为和认识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论述为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简析:通过认真阅读题目和组合肢,可以发现组合肢中的第④是明显错误的,因为根据教材知识很容易判断出正确的说法是一切行为和认识都应该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出发点,所以凡是用④来组合的答案都是不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就应该是A 。
采用正向排除法进行排除的关键是在于对组合肢的排除一定要准确。
(2)逆向排除法
就是在组成备选答案的组合肢中首先确定一个正确答案中必须具备的组合肢,凡是没有这个组合肢的就可以排除。
5例:某气象部门预测到当地将要遭到冰雹袭击的信息,却以“只对某级政府负责”为由只通报政府不向社会通报,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对气象部门“只对某级政府负责”的说法应该这样认识
①此气象部门不应该对政府负责
②此气象部门不仅要对政府,更重要是对人民负责,
③我国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
④因为此气象部门是政府领导的,应该对政府负责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简析: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是人民办事的机构,由此可知,组合肢中的②是正确答案中肯定要有的,所以没有②的A、B就可以排除,剩余的C、D再用下向排除法就可以排除④,此题正确答案应为C。运用逆向排除法往往不能一步确定正确答案,还需要辅之以正向排除法。
2、 排异法:即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无关的题肢。
6例:(2003年上海高考单选1题)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三年的基本经验,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下表中的数据从若干方面印证了我国十多年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年份 GDP(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恩格尔系数
城镇 农村 城镇 农村
1990 / 1510.2 686.3 54.2% 58.8%
2001 95933亿 6859.6 2366.4 37.9% 47.7%
表中数据表明我国到2001年
A、大体上解决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7例:(2003年上海高考单选2题)恩格尔系数是指家庭食物开支在全部开支中所占的比例。收入水平低的家庭,其用于食品支出的费用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高,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则相反:所以说恩格尔系数反映了
①消费基金与积累基金的关系 ②消费基金内部结构关系
③家庭消费内部结构关系 ④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的结构关系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单项选择题是考察面非常广的题型,我们要怎样拿高分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三英语的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以供大家学习。
要做好单项选择题,首先必须熟练掌握句型、固定搭配、习惯用法、语法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应该了解一些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综合能力。
解答单项选择题,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阅读审题——观察分析——选择判断——复查验证。
1. 阅读审题 :首先要默读试题中的英语句子,了解空格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句子缺少什么成份,初步确定一个答案的范围。根据备选答案二者结合起来就会大致明白考查什么。例如 :
He goes to work by bus .
A. So do I B. I so do C. I do so D. So am I
默读此题后,就不难知道,此题缺少的是一个跟前句有关的一个句子;再根据选项就会清楚此题是考查副词“so”一词的用法(前边的情况也适于另一个人或物),只能选A。
2. 观察分析 :这是一个快速而又严密的思维过程。要求将试题中所提供的条件和备选答案的情况结合起来去分析、推理、排除那些明显不符合试题,甚至本身就有错的各选项目,再在剩余的备选中比较分析。例如 :
Wang Fang is young,but she plays ping-pong her mother.
A. as good as B. as well as
C. as better as D. as best as
根据观察分析就会清楚,C、D两项本身就不能成立,应先排除,只能在A、B两项中选。
3. 选择判断 :在分析句子和备选答案的基础上,经过反复验证,选出一个使句子语法正确、语意通顺,附合逻辑道理的答案。
就上例所示,先排除了C、D,就在A、B两者中选。因句中“play”为一个行为动词,需用一个副词来修饰,故应选择B。
4. 复查验证 :将所选答案放在句中空格处再默读全句。首先看是否顺口,再在读法、意思和逻辑关系上推敲一下,完全符合条件则可放心。
这就是做单项选择题的总过程。其次,事实上大多数同学在许多情况下*语感选择答案,所谓语感就是平时知识的积累,是技巧的熟练,就是读来顺口、有把握。特别是情景反应式选择题运用此法效果更佳。例如 :
1)—“Happy New Year!”
—“ ”.
A. Happy New Year, too B. Thank you very much
C. You’re right D. The same to you
根据平时练习的情景对话,一读就会感到D是正确的。
2)—“Mum,can I watch TV now?”
—No,you must finish your homework first.
A. doing B. do C. to do D. done
根据我们平时已学的“finish”一词的语法知识“finish doing sth. ”一读就会发现,空白处只有填“doing”才是正确的,读来顺口,就会马上确定A。
经典范例引路
例1 of the twins passed the exam because they worked hard at their lessons.
A. Every B. Neither C. None D. Both
简析 :此题选D。B、C两项是否定含义的词,在句中逻辑上说不通。另外注意neither强调“两者都不”,none强调三者以上的“都不”。A项的 every只能作定语,不能作主语、表语或宾语。
例2 the window. What’s happening there?
A. Look off B. Look over C. Look out of D. Look for
简析 :此题选C。此题考查带look的短评动词的用法。根据第二个句子问外面发生了什么事,可推知第一句是让“往窗外看”,故用look out of。look over是指医生“检查”病人,look for是“寻找”,A项短语不正确。
例3 bad weather we are having !We’ve never had rainy days.
A. What a;such B. How;so C. What;such D. What;so
简析 :此题选C。第一个句子是感叹句,中心词是名词 weather,故应填 what,而非 how,又因 weather是不可数名词,所以 what后面不能加a。第二个句子中的 days是名词,故应填such,而非so(so修饰形容词或副词)。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想要拿到好的成绩,运用正确的答题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以供大家学习。
1.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所给地理图文资料认真分析,多角度地提出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某一解决问题的方案中。
2.教会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反思。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题意,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重要的是考试后,对照答案反复推敲,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而不是只看答案。让学生为自己所采取的每一步推理提供解释:自己的思路是什么?所依据的规律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
在必要时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但不要因此而“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在问题解决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看从这个问题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对知识有什么新的理解。
思考这一问题的其他思路,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特别是让想法不同的学生相互“交锋”。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初一历史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都有哪些呢?接下来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与解题技巧,供大家参考。
三、 历史影响、意义和教训
1、 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 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 判断成败及原因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 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
5、 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如:评价李鸿章: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接着按方面和时间顺序阐述其在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中法、中日战争的具体事迹;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⑵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