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外活动计划【汇编4篇】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老师应该做好每一个计划。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初中语文课外活动计划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计划(1)
本学期在努力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积极投入,精心设计,大胆体验新课程改革,具体设想如下:
本学期的课外活动,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依托,深入实际地开展活动。选定项目,分组准备。各个课外活动小组,根据其组的学生情况,依据各学生的特长,选择四至六个项目,并把活动安排在不同时段进行。充分调动,争取全员行动,取得共同的收获。在活动前未雨绸缪,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引导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在活动中争取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走入其中,感受其中之趣,体味其中之情,让学生的心性得到激发。在活动之后感了知识,见识的收获,得到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提高。
一、组织学生进行课前3分钟演讲
大多数学生,其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如不能在初中得到应有的锻炼,无论其今后升学还是就业都难于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应该从学生进入初中开始就统筹安排。对演讲的内容,每生演讲的日期,作出安排,每期开课前公布,让学生心中有数。其讲演内容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过高要求。
二、指导学生摘抄、剪报,积累资料。
知识是点滴之功,重在积累。语文更是如此。古人有“读书破万卷”、“熟读唐诗三百首”,这既是讲阅读也是讲积累。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习惯。农村乡镇初中,其图书拥有量少,报刊资料贫乏。教师应充分利用报刊,教会学生阅读新闻通讯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文摘报刊的方法,教会学生摘抄做卡片的方法,组织学生收集废旧报刊杂志,学习剪报的方法,教育他们养成习惯。每月组织学生班内交流,每期组织学生评比竞赛。坚持不懈,学生会从各类报刊中收集到有价值的名人趣事、名言警句和优秀的文章,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办好墙报,板报和手抄报。
学生学得了知识,积累了资料,其语文水平何以反映,教师应为其找到反映语文水平的阵地,组织学生办墙报、板报、手抄报。墙报、板报以每周一期为宜,手抄报以双周一期或一月一期为宜。要求人人参与,定期评比,奖励优秀。内容应结合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设“新闻播报”、“时事点评”、“校园新事”、“心帆细语”、“青春断想”等栏目,这能使课内学得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与生活实际联系,并运用于学习生活,既培养学生的品德,更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四、组织学生收看优秀的电影、电视,编排课本剧。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些课文情节丰富,现在学校有多媒体教室,教师可利用这一条件,组织学生课外收看与课文有关的电影、电视,再朗读课文,展开讨论,这比课内的烦琐讲授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篇目情节集中,场景变换化不大,适宜演出,教师可在学完课文之后,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自编自排自演课本剧。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教师应不放过这一语文素质教育的极好手段。
五、定期开展各种语文竞赛活动。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需要生长的土壤和催长剂。教师的观念更新是其生长的土壤(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评估措施、注重远期效应),各种语文活动竞赛的开展能有效地激励学生参与语文课外活动,是课外活动能长期顺利开展的催长剂。力争定期开展语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对成绩优秀者实行奖励,以推动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
“得法课内,得益课外”,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就应开展好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通过有效的课外活动的开展,促进课堂学习,这需师生共同努力。
#p#副标题#e#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计划(2)
一、活动宗旨
活动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进步”为目的,遵循“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地、因校制宜”的原则。
二、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及兴趣爱好,活动分成选修、必修两类。
(一)选修类设置如下:
1、篮球;2、足球;3、排球; 4、乒乓球; 5、羽毛球;6、棋类(以象棋为主);7、健美操;8、拔河;
(二)必修类设置如下:
1、田径;2、乒乓球; 3、羽毛球;4、足球;5、排球;6、跳绳(单人或花样、集体);7、毽子;8、体育游戏等。
三、活动时间
1、选修类活动课统一安排在每天16:35-16:55。
2、必修类活动课由教学管理处根据各班体育课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四、活动要求
课外活动必须落到实处,指导教师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并认真安排好活动内容,及时地做好相关记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保证每次活动质量。
五、活动组织
1、学校教务处、年级部与体育组根据学校实际条件,设置活动项目,统一安排活动的开展。
2、活动要做到“三定”(即定内容、定地点、定人员),活动有计划、有实施步骤、;活动内容切实可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辅导教师做好活动情况记载和活动小组学生的管理工作。
3、学校有关部门加强督导,认真巡视,切实保证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活动效率,杜绝将活动时间移作它用,并确保活动安全。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计划(3)
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教育要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健康第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切实加强体育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运动的快乐,从而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特拟定乌坡中学体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决定。坚持“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广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同时把阳光体育活动与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和谐校园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水平,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二、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三、活动要求:
1、人人有运动项目、班班有运动团队、学校有运动氛围。
2、身体健康,衣着得体。
3、鼓励学生可根据活动内容自带器材。
四、活动方案:
(一)、活动安排:
1、班级群体活动:周一、周三、周四下午第四节课,分年级进行活动。
2、当日赛事:由体育组安排班级、时间、场地和裁判。(项目:篮球、排球、乒乓球、拔河、或与体育组协商比赛项目。)
(二)、活动计划:
1、各班必须保证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并不得以任何方式占用,如有违反班级不能评优评先.
2、各班班主任老师和体育委员一个月与本班体育教师联系一次,对身体素质不好的同学要进行督促锻炼。
3、学校根据班级课外体育锻炼实施情况对班级工作进行考核。
4、体育组必须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指导,严格执行<<国家学生健康标准>>工作细则对学生健康做出评价。
(三)、活动步骤:
1、上课前班主任必须到班带领学生整队进场,到达操场后在指定位置集合。退场时也需整队退场。
2、体育教师负责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班主任带领体育委员领器材并做好登记,下课前5分钟体育教师协同班主任集合队伍,班主任清点器材并及时归还。
3、学生在场班主任必须全程陪同在指定地点进行规定项目练习,并且负责学生的安全,也可根据学校的竞赛活动和安排进行自主练习。
4、班主任做好因病请假学生的工作,每班可选派3名责任心较强的学生负责本班的安全巡查工作,对出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做出预判和排除。
(五)、活动地点、项目和班级:
1、篮球场:篮球练习(九年级2个班)
2、乒乓球台:乒乓球练习(七年级5个班)
3、排球场:排球比赛(八年级5个班)
初中语文课外活动计划(4)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是初中阶段(7—9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与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1.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世界具有整体性,世界的不同构成——个人、社会、自然是彼此交融的有机整体。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
3.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
4.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5.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
(一)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随着生活空间不断扩大和知识、阅历的不断丰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形成了初步的认识,初步形成了对个体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片面倾向,表现在重视知识结果获得的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偏重认知领域的认知性学习,以及受教材左右的机械的决定性教学等方面。这种在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极大地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不利于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难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以及综合的实践能力。
(三)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知识学习的局限,要求学生从生活、社会现实中提出问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他人或社会、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方面,自主提出活动主题,并深入自然情景、社会背景或社会活动领域,开展探究、社会参与性的体验、实验等学习活动,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而,综合实践活动为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架起一座桥梁。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
1. 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2. 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3. 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内在联系的较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7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是:
(一)增进学主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二)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三)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四)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五、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有效地开展。一般可采取以下组织形式:
1、小组活动
2、个人活动
3、集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