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最新咬文嚼字教学反思范文(合集三篇)

教学反思主要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写一份教学反思对教师们的教学成长很重要!下面是有读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咬文嚼字》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咬文嚼字》教学反思篇1

1、立足议论文体,理清论证思路,学习作者缜密的构思

论文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文体之一,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也是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之一。这篇文章在选材上独具特色,思路严谨,脉络清晰,论证缜密,方法多样。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笔者先让学生先找出观点句,然后概括出所举的例子,再将例子分类,引导学生分析把握论证思路。掌握这篇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为今后议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2、联系学习实际,落实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审美、探究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人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在平时的阅读中,有不少学生都比较马虎,对文中用词用句缺乏思考,自主探究意识不够,而朱光潜先生提出阅读或写作中要有咬文嚼字精神,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读书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的习惯。

分析完课文后,我结合研讨与联系中提到的马南邨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从最后学生写的赏析文章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意识的关注自己读过的文章了,并开始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喜欢思考并分析一些优美的语句。这些应该说是可喜的变化。

3、补充示例扩展阅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因此上课过程中,我补充了很多示例,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咬文嚼字的乐趣,在轻松和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在这节课里,同学们学习了议论文的论证思路,领悟了咬文嚼字的精神,开始留心玩味文字,可以说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咬文嚼字》教学反思篇2

咬文嚼字这篇文章历来认为较难,枯燥。本年度教授这节课,给了自己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学生其实还是很有创作热情的,只是我们慢慢地把他们的创作热情给消磨了。

支教本课时,自己并没有太多新意的教学设计。大致流程为:第一课时自主阅读,找出本文朱光潜认为咬文嚼字的含义是什么?无论阅读还是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文章1—5段 举了哪些事例? 从哪一个方面阐述咬文嚼字的道理?

推敲的故事朱光潜认为哪个字好?你认为哪个字好?

苏轼的诗歌修改前后有什么不同效果?什么是套板反应?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事例?

拓展训练:苏小妹咬文嚼字,早梅一字师,春风又绿江南岸,到过入满,有何差别? 古人咬文嚼字的名句。总结本课对我们写作的启示。

整个教学流程也比较大众化,但是在拓展训练环节,当学生选字眼的时候,热情高涨,大胆尝试的状态历历在目。推好还是敲好,学生也是各抒己见。春风又绿江南岸,学生改了一个“润“字,也改得很妙。可见,学生无论阅读还是创作的激情还是有的,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都不愿意写作文呢?包括我们的老师自己也不愿意写作文?怎样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我觉得至关重要。

高二阶段训练的是议论文,议论文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值得自己思考。与其一次次地让学生艰难地挖空心思地创作,不如让学生找到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一发而不可收拾。

其实,学生是愿意创作的,如果让学生去创作剧本,他们愿意,如果让他们演剧本,他们更愿意。如果让他们创作诗歌,他们也愿意,品味诗歌,遣词造句,也别有风味。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咬文嚼字》教学反思篇3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是阅读和写作要有谨严精神。要留心玩索。要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精练的相互吻合。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本质是斟酌文字来调整思想和情感。文章可谓观点鲜明,要训练学生运用纲举目张法来理清思路。文章脉络清晰,旁征博引,能从咬文嚼字的表象探究他的本质。这是全文的难点。教学中必须突破。文中的文学素养很深厚,教师应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熏陶,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如何贯彻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

首先贵在导入.笔者运用自己的对联导入新课.

点点桃花点醉家园景,声声轻钟声闹华夏春。

你读这副对联认为那些字词用的好?

生答:点醉和声闹用的妙.

师问:可否用点缀和声震代替?

生答:不可.点缀不如点醉体现作者迎春的喜悦情感.声震远不如声闹体现除夕晚会的喜庆氛围.

师:对,这里就是咬文嚼字.字词的改动影响了对联的情感.文句的改动也是这样.今天让我们与朱光潜先生共同讨论如何咬文嚼字.

这样导入课文一是轻松,二是目标明确.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要点,笔者让学生找出文中咬文嚼字的事例.

正面事例 反面事例

郭沫若改剧本 郭沫若改句

水浒传的句子王若虚改史记

红楼梦的句子贾岛推敲

苏轼的诗 套版反应

接着让学生讨论事例好坏的原因---表面是斟酌字词的分量,实际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是全文的中心.是纲.那么,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推敲文字去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文中找出作者说的要点.

生答:1内容和形式要相随而变.2咬文嚼字难在字义的确定和控制上.生答:咬文嚼字要力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相吻合,达到艺术的完美.生答:避免套版反应.生答:要有谨严精神,要细心玩索.尤其要推陈翻新.

师:同学们没有说错.这些都是作者借咬文嚼字告诉我们的知识.我们整理一下:

1、原则:调整思想和情感

2、途径:斟酌文字的分量

3、操作:把握字义。一是直指义一是联想义。

4、态度:要谨严,细心玩索。

5、注意事项:避免套版反应。

6、目的:力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达到推陈翻新和艺术的完美。

现在讨论文章思路。生答:作者由表入里。先举咬文嚼字的事例,探求他背后的本质。生答:作者运用了比较思维。先同中求异,接着异中求同。“你是个没骨气的文人”与“你这没骨气的文人”意义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还有“你是。。。。。。”与“你这。。。。。。”句式的不同。“你是。。。。。。”与你是。。。。。。,就。。。。。。”句子的不同。

师:分析的太妙了。整理思路:1由表入里2求同求异。那这篇随笔有何特点?

生答:引用的材料眼花缭乱。生答:书上提示说叫旁征博引。

师:说说他的妙用。生:我认为体现了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生:这教会了我许多知识。如句式的表情效果。体现了知识性。生:东拉西扯,很有趣味。

师:对。旁征博引是一种写作技法。他有三个特性:严谨性、知识性、趣味性。课后讨论如何锤炼词语和句式。

总结:笔者始终贯彻提纲挈领法。注重引导讨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学习方法指导】热点

【学习方法指导】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