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插图的作用【热门2篇】
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课文插图的作用以供大家学习。
课文插图的作用(1)
一、创设环境
在教学中,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激发学习欲望。所以,在讲解课文中,我常常图文并茂,教育学生把图文结合,利用插图,形象表达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意境,比如《要下雨了》这篇文章配有四幅插图,分别描叙燕子低飞,小鱼游到水面,蚂蚁搬家,最后,兔子飞跑回家的情景。因而,在授课过程中,我教育学生先观察四幅图,初步理解图意,或者引导学生看图,图中适时点拨,这样,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良好,再让学生结合文章段落,理解文章全意。
二、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是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在上课中我会不失时机地利用插图训练学生表达能力,就拿《阿里山的雾》这课来讲,图中仅一幅插图,我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同时提问:1、图中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2、有风或无风,从何处看出,然后针对学生作答,我又提问:⑴有风时云、雾特点怎样;⑵无风时云、雾特点将又会怎样;最后作者为什么会有“莫名惊愕与喜悦”之情。有了上述的问题结合文中的段落,我让学生先自由讨论或小组交流,最后自己表达出结果。这样,既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加深学生理解能力,也促进学生共同合作交流,探讨的经验与能力,这种能力不仅适用课堂,也适用于今后学生成长,走向社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所以,我认为利用插图侧面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都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培养,在语文课内外逐渐形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三、利用插图,精心设疑
在教学中,通过教学生观察图画,给学生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丰富的浪漫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古诗《石灰吟》中配有一幅插图,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获得图画的感性认识,不断丰富学生表象;其次引导学生勤于思考,打开想象大门,发展创造潜能,再结合古诗大意,这样,学生对石灰的由来和作者的本意,就很清楚不过了。
总之,课堂中利用插图,讲究授课艺术,能提高课堂效率,能培养学生观察、表达、想象和综合能力,能为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因此,我认为课堂中,巧用插图教学,行之有效,势在必行。
课文插图的作用(2)
只要是上过小学语文的教师都知道,小学语文课本中,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有一幅或几幅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有照片、有绘画,形式不同,风格各异,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更是帮助教师和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辅助材料。有时一幅立意角度与视觉效果俱佳的插图留给我们的印象甚至可以超过文中的文字所表现的内容。遗憾的是小部分教师忽略了这些插图的价值,并没有让它的价值充分体现,为让大家都能利用好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笔者认为,插图不但具备文字所不具备的优点与功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教师如何才能指导好学生认识插图呢?
一、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主要靠教师的激发,在讲课文之前,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色彩鲜艳的图画给学生的视觉以刺激,内容新颖画面冗杂的图画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如《跳水》一文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先看图,并让学生在看图后提出自己达到问题:“猴子怎么会爬上桅杆的顶端?”“孩子为何走上横木的一端?他难道不怕从那么高的地方摔下来吗?”“甲板上举枪的这个人想干什么?”“这个走上横木的孩子他最终安全回到船上了吗?是如何得救的?”学生产生了这些疑问之后,他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课文内容,教师再顺着这些问题去点拨学生,学生便容易感知和理解课文。教师最后提出问题:“如果你是船长,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向他一样办吗?如果不是,你会怎样处理?”解决这个问题后,学生既掌握了课文中心,同时,也让他们得到训练-----如何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地处理问题。
二、使学生学会审美
有些课文,单靠文字的描绘,学生是无法理解内容的。如《故乡》中共有两幅插图,教学时可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插图。第一幅插图描述的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碴尽力地刺去。”这幅图中描述的是一个天真活泼而又勇敢的少年闰土形象。而在第二幅图中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个中年闰土的形象。——灰黄的脸,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是破衣烂衫,一双手又粗又笨,像松树皮,手里提着纸包和一支长烟管。这两幅插图中,我们教师可以问学生:“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为何有这么巨大的变化?”(经济生活的艰辛和精神负担的沉重。)教师教学时只要提示学生这两幅图所体现的差异原因,学生便能心领神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理解优美的词句
有些课文中的词语,如果不借助工具书,学生难以理解,然而如果借助文中的插图,则可以使学生便于理解。如《清明上河图》这篇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众多,有些词语教师都难以完全理解,更何况学生。这篇课文中共有两幅插图,描绘了三个部分。如第一部分中的“初春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片枝芽萌动的小树林,数间农舍掩映其中,农田初绿,阡陌纵横…..”这句中的“阡陌纵横”一词便可借助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义。第二部分中的“这里酒楼茶肆,宅第店铺鳞次栉比,货物五光十色,种类繁多,,买卖兴隆。”这里的“鳞次栉比”可让学生感受理解鱼鳞和梳子,房子店铺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顺序地排列着,而“市招高挂”中的“市招”就如同现在商店的招牌一样,给学生庄庄严这样简单的讲解再结合插图加以指点学生就清楚明白。而在第三部分中的“士农工商,男女老幼,骑马的、乘轿的、购物的、叫卖的,……”而“摩肩接踵,熙熙攘攘”着两个词语只需指导学生看图中的人物,学生也就理解它们的意思了。
在《可爱的草塘》一文中是这样描写草塘美的:“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前方,仔细瞧那浪花,近处的呈色,远一点的呈色,再远的呈色,一层又一层,茫茫的跟蓝天相接。”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学生一眼就能从图中直观地感受“鲜绿”、“ 翠绿”、“ 墨绿”草塘绿色的不同层次,理解了“茫茫”的意思,对于这些,学生品读得有滋有味,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利用画图让学生乐在其中
让学生动手画图不仅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乐在其中,如《詹天佑》一文中,詹天佑主持修筑铁路,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的隧道就需采用两端凿进法,八达岭的隧道采用的是中部凿井法,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就要按课文内容要求学生掌握这两个隧道的简要示意图,教师点拨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在操作中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内容,让他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五、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所谓说话能力,不是简单地说出图画内容,而是指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顺序有组织地用书面语言把插图内容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当然,这种说话能力并非一朝一夕通过简单几次的练习就能完成,而是要在教师长期不断的训练下得以逐步提高的,教师要根据大纲要求,从低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观察说话能力,从简单地说一两句,到说几句意思连贯的话,到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再到重点部分说得具体,说得详细等,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使之获得表达能力。
总之,课文插图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小视,这些漂亮的图画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