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历史

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_历史会考复习要点【汇总七篇】

对于历史会考,做好重点知识复习,会让你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惊喜。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初三历史会考复习策略

一、分析中考试题,做到有针对性。

我们每年的复习都是从分析中考试题开始的,不仅局限于烟台的,而且还参考全国各地的试题,拓宽思路。

通过分析会发现最新命题原则的变化: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情感教育,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全面考查学生多种学习能力,除了最基本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以外,还包括比较能力、实践能力、论从史出能力,获取、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叙述与表达历史的能力、质疑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比如现在选择题几乎全部是情境化、专题化,几乎很少再使用简单直白的表述,这种变化让学生新奇,也降低了解题的难度。综合能力题越来越倾向于设问开放、答案开放、标准开放的题型,最能体现学生思考的深度及日常知识的积累。我们在平时也注意搜集积累问题情境,运用到课堂上。

二、复习做到有计划性,分阶段复习。

我们每年都会讨论制定一个周密的复习计划,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做到心中有计划,手下有行动,备课组步调一致。

我们的复习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梳理教材,抓基础。时间大约在3月11-5月21日左右,这个阶段我们使用三份资料,《课标》、《教材》、复习提纲,《课标》是为了备课整体把握复习重点;《教材》和复习提纲是学生复习的最重要的依据,复习提纲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分章节制定,此阶段目的有两个,一是依据教材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二是把握历史的时序性,明确历史的整体线索。这一阶段的练习以选择题为主。

(《世界历史》下册——中国古代史——《世界历史》上下册——期中考试——中国近现代史)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抓综合。时间是在5月24日-6月11日,这个阶段我们使用的资料有《教材》、《考试指导》、全国各地近几年中考试题选(网络)。

我们根据每阶段历史发展特点再整理出若干专题,如中国近代屈辱史、抗争史、科技革命专题等;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比如三农专题、改革史专题、思想解放专题等。目的是将历史知识进综合、突出要点,把书由“厚”变“薄”。练习配以从各地中考中精选的综合能力题为主。

第三阶段:回归课本+模拟测试,时间大约在6月14日——中考,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已非常熟悉,这一阶段的目的是重点梳理,查漏补缺,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将六本书跑马观花,快速浏览阅读,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以记忆与回忆为主。在本阶段,要做几套较为简单的历史综合性模拟题,给学生以信心,同时让学生适应一下考场的感觉,以便能够从容地应对会考。

三、注重复习方法灵活多样

我们总结的经验是:

一、整体复习要多轮反复。

第一轮:复习进度要慢、稳、细。在复习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以达到单元、课过关的目的。在复习方法上,阅读教材+背诵重点+默写落实,要求学生看书要看目录、看标题、看正文、看图表、看材料,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这是大面积提高复习质量的重要阶段。

课堂上运用多种方法:(1)限时记忆法。限时背诵指定的内容,然后检查。(2)竞赛记忆法。选择重点,不能贪多,让全班学生进行比赛,边记边默写,按完成时间先后逐个收“卷”,以激励学生。(3)模拟测试法。平时题量不宜过大,也不能太难,要少而精。(4)补考激励法。成绩较差的同学,可给一段时间把刚考过的测试卷再做再记,一周后,用原试卷去测,多数学生得满分。学生的积极性也高了,一次模拟测试后记会一套试卷,三次就是三套试卷。这种办法主要针对一些学困生,通过反复练习,促使其巩固基础,提高能力。

第二轮:专题复习有跨度,有比较,有重点,既抓纵向线索,又抓横向联系。在评价人物、综述事件、观点运用、材料分析等方面都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从中获取规律性的认识。

具体方法是:每个专题要给学生串讲一遍,然后配以综合能力题练习,以题促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查漏补缺,以学生自学为主,我们要求学生从教材目录着手,边回忆边记忆,继续巩固。

二、课堂复习要分段进行,讲练结合。

不要“一讲到底”,也不能“一做到底”,要分段穿插进行,充分利用班班通,例如课堂上可用图片将复习的主题串联,以提高复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练习与讲评结合

“练”是巩固,也是应用,“评”是提高。每次练习、测试之后,都应重视讲评,质量是靠练和评得出来的。在评的过程中,主要是评出学习方法,评出学习信心,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和解题技巧,不断自我完善。我们采用互动评讲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解题思路,同时提醒其他学生对比自己的分析思路,然后总结概括出共性的东西。在讲评时,一定在让学生知道“哪个是对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什么是不对的”,“为什么不对”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明晰知识概念,增强学生答题的应变性和适应性。

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年9月

(2)地点:北平

(3)会议的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⑥采用公元纪年;

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土地改革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年—1952年底

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西藏的土地改革:1959年,西藏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西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中考历史复习计划

中考历史知识的复习,关键在于基础知识要落实到位,复习的知识点要到位,但切忌弄成上新课和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应引导学生探求课与课之间、单元与单元之间、历史事件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梳理线索、融会贯通,建立知识结构。以教材为本,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打破教材体系,纵横联系,进行专题复习,把握好复习的要点和难点。

根据考试内容和时间,拟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进度、教学案的编写、周练的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时间大约在2月10-5月1日左右,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此阶段约占了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在此阶段复习时,注意充分利用“复习要点”,以课本为基础,回归课本,厚书薄读,以专题为载体,针对性复习,全面把握历史知识体系。在复习过程中,采取教师系统讲解与学生熟记相结合,实行预测—复习—检测,巩固练习与检测相结合。这一阶段以学生复习为主,教师指导。这是打好基础的关键,这一遍要细要慢,一般是要先从教材中找到考点,然后分析考点,最后还要强化识记考点;

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针对中考、题型分析、加强训练,回归课本,这一阶段,老师讲解为主,时间是在5月1日-5月27日,将四本书的知识有机融合,根据中考的具体要求,选择若干题目进行一系列综合训练,目的是将第一阶段的历史知识进综合、形成能力。因此,认真研究中考改革态势,深入剖析中考命题思路,引导学生科学训练,确保能在中考中轻松夺取高分。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既是真题也是范题,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认真研究这些考题,有益于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方法、整合复习内容,更有益于挖掘内涵、明确目的、总结规律以便结合实际指导复习。根据中考试题来编制综合试卷。

第三阶段是查漏补缺。模拟测试,时间大约在5月27日——中考,根据列次训练的情况,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再进行讲解、训练,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同时,要把握试题解题特点,加强解题方法的研究指导,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能力。加强学生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的解题策略指导,注重新题型探究式问答题的研究,只有这样,历史复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才会烤出好的成绩。

看完以上为大家整理的历史会考复习要点,大家还想不想进一步学习更多应对中考拿高分的其他课程呢,名师主讲视频课带你冲刺中考!(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体验学习哦!!!)

猜你感兴趣:

1.

2.

3.

4.

5.

6.

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一五计划时间:1953年~1957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一五期间重工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②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4)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1954年9月

(2)制宪机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五四宪法特点:

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近代著名科学家

(1)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为确保行车安全,他设计出“人”字形路轨。

(2)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他揭开制碱奥秘,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鸦片战争时期思想家——魏源

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编成的《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2)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

主张效法西方,推行维新改革。他翻译的《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3.京师大学堂

创办于维新变法运动中,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4.科举制的废除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炀帝时期)

5.文学和艺术

(1)鲁迅代表作有白话文《狂人日记》《孔乙已》

(2)以画马而著称的画家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

(3)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

(4)冼星海的代表作是以抗日为主题的《黄河大合唱》

>>>下一页更多精彩“初三历史会考复习策略”

#p#副标题#e#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九年级历史】热点

【九年级历史】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