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地理

九年级地理教学计划(热门三篇)

反思可以改善不足,发挥优势。下面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的初中地理复习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地理复习反思(1)

“地理书象一本大画报”,不少同学如此形容他们第一次看到初中地理课本时的感受。的确在新版初中地理课本中,图片的数量得到了更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地位也由原来的辅助教学提升为“以图引文”的重点教学内容。选编中编者还注意到图片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力图使图片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强化其发展学生地理思维的特殊功效。这既符合地理的学科特点,也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给学生充分参与、主动学习的空间和机会。如何把握住这一特点,积极引导,提高初中地理的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随着教学手段的改进,电化教学已逐渐走向各科的教学,当然也包括地理教育。但资源的有限和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电教手段的不尽普及,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电教手段无非是运用电化仪器对教学内容用声、光、影像、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对学生的感官进行直接刺激,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刺激学生的感官,特别是针对初中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的特点,我认为运用书中图片、加上有效的表现手法,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国古代读书人学地理就有“左图右书”的习惯,今天学习地理更不能孤立于图片之外,掌握用图方法是学好地理的关键。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内容的记忆,都必须建立在认真、有效运用图片的基础上。在运用教材图象系统对学生进行地理能力培训的研究中,我有如下几点深切体会:

一、建立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的读图模式。 以《美国》一节为例,有关美国的基础知识相当繁多,要教师来讲只会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这时便可采用精读“美国地图”获取知识的办法。一开始学生从图中可能只能找出美国的位置特点(如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位于中纬度地区等)、地形特点,但随着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读图的深入,学生会有更多的发现:美国领土的构成(除北美大陆中部的本土外还有两个海外州,一个在北美洲的西北角,一个在远离大陆的太平洋上)、五大湖(五个湖泊通过狭窄的水道相连,除密歇根湖外其余四湖为美加两国共有)、城市(城市名称、分布规律)、河流(密西西比河的流向及支流的流向,并引伸到对美国农业的影响)。通过一个细致的读图,学生获得了探索知识的乐趣、牢固的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读图习惯和方法,虽用时稍多但效果是文字叙述所不能比拟的。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多让学生读图,使学生逐步学会观察的方法和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他们观察地理事物的能力。

一本地理书里有上百幅图,要在课堂上一一细读显然是不现实、不必要的,对于某些图就需要泛读,即有针对性的读图,对图中反映的某一问题加以认识即可。如《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一节中读“中国的疆域”图时,就只需从图中把握四至点的位置便可,课堂中不宜过多停留。图的精读与泛读的把握体现了教师对教学内容、学生认知能力的把握,需要课前仔细琢磨。

二、建立地图与其它形式图片的配合运用模式。

初中地理教学基本是以感性教学为主,除地理专业图外还有不少非专业图,如为了反映地理事物的面目,配以素描图;为了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配以示意图;为了增强直观感受,每册课文前配有大量彩色图片;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每册课本封面配以卫星图片;为了增强德育功能,配以幽默漫画。这些图片直观、形象、生动,对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表象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地理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起到文字表述无法替代的

作用;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重要作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和地区的限制,很多的地理现象是学生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书中图片正好弥补了学生地理表象的空缺。正如包洛文金的《自然地理教学法(上册)》所说:“因为画片不仅能把描述对象的形状很好地表达出来,而且也能把描述对象的色彩表达出来。一张画得美好的艺术画,对观众来说就像有了一扇‘窗子’。穿过这扇窗子可以看到画上所描述的对象。”因此,通过地理图片,可使学生获得远方的、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的具体面貌。例如,《世界的气候类型》一节中要求学生了解世界气候类型,单单用地图来说明显然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地图上只能反映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讲解不免显得空洞,如果配以各种气候区的景观图,学生便可对直观的影象加以比较分析把握各种气候的特点,记忆里不再只有单调的气候名称,还有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画面。

三、建立教师板画教学与学生填图绘图操作相结合的互动模式。

板画教学是教师对地图的再创造,是教师根据需要把地图作简化处理,删去大量繁杂的信息,只保留部分知识的教学方法。通过简化图的构思设计,达到突出重点、深刻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的目的。现今板画的优势正逐渐被一些教师所忽视,更多的教师习惯运用多媒体教学,其实与多媒体图片预先设定放映相比板画有它自身的优势——机动性。教师用不同颜色粉笔画示意图,灵活运用板画教学,可形象、鲜明、清晰的把意义识记和形象识记结合起来。板画教学的灵活、动态、实时,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是日常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

能力的培养,是眼、脑、手多种感官的密切协作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指一指,画一画,可以加深对地理事物的印象。如讲我国山脉分布规律时,教师可边讲边绘板画,学生可边听边绘简图。这样,不仅能使各种地理事物在学生头脑中打下深刻烙印,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四、建立叠加读图模式。

学地理不光是记忆,还要认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地理事象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简单地图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多幅地图、掌握叠加读图法,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地图的叠加可以有多种方式,有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各种地图放在一起读,了解和掌握这个国家或这个地区的地理特征,理解其成因的;也有将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的某一类地图进行叠加,了解在某一问题上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的共性与差异的。例如,读“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可以知道,根据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可以知道,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要是把两副图叠加起来阅读,就可以分析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进而说明为什么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为什么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再如,复习八年级下册涉及日本、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俄罗斯的人口分布时,可利用各国人口分布图进行比较,找出各国人口分布的异同点,进而对异同点加以分析帮助学生归纳认识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图片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窗口,是学生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工具。在学习地图基础知识之后,要将读图、绘图训练贯穿在地理教学的始终,长期坚持,逐步提高。

初中地理复习反思(2)

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的设置,课堂的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传统的地理教学偏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殊不知人类认识地理事物及其规律的过程,就是一个漫长艰难的探索过程。这一过程中体现的人类对未知世界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对于实施新课标后的地理教学无疑是一种人文精神的启迪。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变革传统的“知识本位”、“学科中心”的地理教学,努力创设贴近现实生活,切合学生实际,注重人文关怀的全新地理教学。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反思之一:解放学生认知习惯,培养学习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能力,可以让他们联系身边的事物来认识、获取地理知识。例如结合生活中南方民居多用尖顶,而西北民居多用平顶的事实来加深理解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特点。结合南方水果和北方水果的不同导引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水热差异。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地理。还可结合报刊杂志、电视新闻,接收各种音画逼真,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例如通过收看近几日央视一套的天气预报节目,观察电视屏幕上的天气预报图,学会天气符合并能分组报导天气状况。此外,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灵魂。要让学生用好地理图册、填充图、教材彩图、插图。通过读、填、绘、析,养成手不离图,图文对照的学习习惯。例如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哈尔滨冰灯和广州花市”,学生明白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这一气温分布特点。通过引导学生看课文彩图“台风云图”,学生形象地认识了台风及其特点。

反思之二: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创新思维。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越俎代疱,不包办代替,鼓励学生大胆动脑,大胆创造。不怕出错,不怕重复,让学生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过程中增知长智。例如在学习台风时教材提出了“台风有过也有功”的观点,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沙尘暴、火山的看法并分成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正方提出沙尘暴影响人们出行、污染环境,反方则提出沙尘暴也能降解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正方提出火山爆发释放的气体可能致人于死命,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毁灭了庞培古城。反方则提出火山喷发后的土壤肥沃,农作物长势喜人,甚至还提出人们用来表达真心永恒的钻石就是火山奉献的精品。同学们在激烈的辩论中不知不觉增长了知识,从而也懂得了一分为二,辩证认识地理事物的方法。俗话说“反弹琵琶出新意”,在教学中,有时我还故意与教材唱反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例如讲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地理意义时,向学生设问:假如我国地势东高西低,将对气候、河流产生什么影响?讲气温的变化时,向学生设问:三峡工程的建成,将对当地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产生什么影响?学生思维被激活后,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反思之三:解放学生的嘴,培养表达能力。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得到能说会道的锻炼,并能和老师、同学经常性交流。例如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能独立提出问题:

为什么九大行星中只有地球上有高级智慧生物存在?

为什么地球形状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

为什么北方多沙尘暴而南部沿海多台风?

为什么印尼、伊朗、日本地震不断?

以上这些问题提出后,我首先肯定了学生大胆提问的精神,然后通过师生探讨,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解答。

反思之四:解放学生的双手,培养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手,开展小论文、小制作、小调查、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得到劳动成果的乐趣。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深入细致的作风。例如在教材中出现“三大火炉”的概念后,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问:“三大火炉”热因何在?要求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这一问题。三(8)班的钟莺同学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了《“三大火炉”为何热?》的小论文,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了求知的快乐,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反思之五:解放学生的眼睛,塑造美的情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当地厂矿、水利工程——章惠渠、罗边电站,野外考察家乡的地形、山水及其成因。组织学生春游、秋游,观赏祖国大好河山,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观察日月星辰。让学生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开辟智能活动空间,增大手脑活动频率。从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得到美的感受。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解放学生,使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圈圈,有足够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空间,才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创造,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聪明才智,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到实处。

初中地理复习反思(3)

在新课标的形式下,教学大纲更强调的是地理与生活的联系。这一点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比较深的体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的体验生活,体验地理与生活的关系。我们认为,这个非常的重要。学地理为了什么?可能很多老师都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却没有很好的解决。总是一味的填鸭式的让学生掌握我们要他们掌握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在生活中却没有很好的体现。更加离谱的是,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多在我们教师的指导下,只是成为记忆的,感性的。并没有上升到理性的知识。所以,学生学地理是为了升学,为了以后有好的工作。这样就违背了地理的生活性。

学生没有在学习中体会到地理对自己生活的影响。所以,我们这样的地理教学就是失败了。经常听到老师说,这一道题目非常重要,中考的时候肯定是必考的。我们可否思考一下,我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有无想想学生的感觉。是否只有好成绩,就意味着我们教学的成功?

另外,我们觉得在教学中,多让我们的学生探讨一些问题会更好。因为,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有时会觉得地理的学习非常的枯燥无味,对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打击。

如果我们能多思考我们的教学内容。多想一些适合学生探讨的地理问题。那么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就会增加。并且,我们还可以将一节课的内容转化为若干个问题。然后让学生去研究和解决。这样学生有了这些课堂的点缀,就会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们的地理课堂也就不会那么枯燥了。我们的差生面也不会提高的很快。地理的学习,在某些时候总有一些人会退出学习。

地理教学的现状表明,退出的人就很可能回不来我们的地理学习中。而兴趣的再现让放弃的学生就会重新回到我们的前进的队伍中来。我们希望走的学生越来越少,更多的学生加入我们。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反思, 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思考。
#p#副标题#e#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九年级地理】热点

【九年级地理】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