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化学

高一化学鲁科说课稿(通用2篇)

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叫做离子键,成键的本质是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下面是由读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一化学鲁科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化学鲁科说课稿(1)

主要内容:探讨了原子核的结构,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联系和区别。

先前学习的原子结构的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节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打下了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原子结构和原子表示符号的含义,掌握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电荷数等之间的数量关系,了解核素元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关系。

教法:问题推进法和多媒体教学结合

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新课,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利用启发式原则导入,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什么?”学生会回答是原子,继而提出问题“那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学生思考并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入新授环节。 在新授环节,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卢瑟福的a离子散射实验,就势提出联想质疑中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由实验现象得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并请学生代表发言,老师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空间做高速运动。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么样?”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学生阅读交流研讨并回答问题,我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接下来请学生完成迁移应用中的两个问题,加强对以上知识的掌握。

然后请学生回忆,元素的概念,明确元素的性质是由质子数决定的,提出问题“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那么中子数也相同吗?”带着这一疑问向学生展示三种不同的氢原子,请学生比较三种氢原子的异同,从而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并板书。这样便完成了我的新授环节。 课堂小结的时候,

布置作业:课后习题第一题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主要内容:探讨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揭示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和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对原子结构的学习为本节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节的学习也为后续探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打下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从教材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掌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得失电子和化合价升降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探究。

教法:阅读指导法,讲练法,多媒体

学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云的图片,并先学生提出问题“原子的核外电子是怎么运动的呢?”接下来让学生自由讨论,通过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新授环节。

在新授环节,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有哪些规律?”带着这一问题请学生阅读6页的第四自然段,阅读完成以后,学生自己总结并讨论,请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及时的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补充,最后和学生一起得出结论:①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到高②每层最多容纳2n2③最外层不超过8(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并板书:

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以上规律,写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我同时板书,然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有怎么的特点?,学生思考讨论,学生代表发言,我和学生共同得出结论: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然后请学生阅读7页中的1,2段,总结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合价和性质的关系,并请学生自行写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的离子结构图。接下来请学生思考交流和研讨的问题,进行知识巩固。这样便完成了我的新授环节。

课堂小结的时候,我请学生发表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对知识点加以梳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布置作业:课后2,3

这样我便完成了我的整个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谢谢各位考官,我的说课完毕。

高一化学鲁科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实验的基础上介绍了钠的物理性质,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此外还介绍了钠的保存及用途。教材抓住由表(即介绍金属钠的颜色、状态)到里(即内部原子结构),再由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和用途的知识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本节重点讨论钠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钠的原子结构入手,去分析钠的活泼性,而且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画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据此推断钠的化学性质

(2)知道钠的颜色、状态、密度等物理性质

(3)掌握钠与氧气、氯气等非金属反应及与水反应的化学性质,并据此分析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4)在实验中,熟悉试管、烧杯等仪器的使用及取用固体、滴加液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金属的化学通性的知识的回顾,引出钠可以与氧气、酸以及盐反应的假设,培养学生以旧知识带动新知识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得出结论同时感受探究的过程以及研究元素性质的一般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1)在钠的取用和性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重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精神。

(2)通过钠与水和盐反应的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教师可根据金属的性质(与氧气、酸、盐溶液等的反应)迁移至钠性质的学习。学生还应掌握一定的基本实验方法。如在研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时,先考虑置于空气中的情况(如打磨镁条,观察现象),再在空气中点燃,最后在氧气中点燃。

2、学法指导: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钠与水的反应(可设计成实验探究形式)

2、难点: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Na2O2中氧元素的价态为何为—1价?

钠与硫酸铜的反应

1、趣味实验:滴水点燃酒精灯——导入新课

预先在一盏新的酒精灯的灯芯中放入一小粒钠(学生不知),往灯芯上滴入几滴水后立即燃烧起来。

【提问】俗语说:“水火不相容”为什么刚才的实验中却用水点着 了火呢?

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习的欲望,很快进入学习“角色”,想学而乐学,顺利导入新课。

2、根据旧知识,提炼出新问题

通过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初中所学的金属的通性,推测出钠可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设计意图:用旧知识归纳总结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知识的主动性。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教育的教学价值

(1)学生操作实验:钠与氧气反应

①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刀切去一端的外皮,观察实验现象。把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再次观察现象。②取另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把钠放置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假设得到验证:和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设计意图】:内因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通过钠与氧气反应的内因和外因,得出条件的不同从而产物不同的结论。而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加深了对反应的理解,更好的把握教学重点。

(2)教师演示实验:钠与酸反应

钠与盐酸反应剧烈,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由此改用酸性较弱的水与钠反应,验证假设的成立。

【观察实验现象】钠在水中的状态?反应时是静止还是运动?溶液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生成?

【设计意图】:钠与水的实验现象反应迅速,为了给学生提供理解和观察的空间,在实验之前先把需要的观察的列出来,以便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探究实验:钠与硫酸铜反应

【设问】根据初中所学的金属与盐的反应,推测出钠与硫酸铜的产物? 用动画将反应过程形象的展示出来。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 设计意图:因为钠与硫酸铜的反应比较复杂,用动画将反应历程从微观过渡到宏观,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提问】钠与硫酸铜的反应与我们初中所学的金属与盐的反应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初中所学的金属与盐的反应是置换反应,但并不是所有金属与盐的反应是置换反应,钠与硫酸铜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以此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板书设计】 1.2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钠的物理性质:

(二)钠的结构

(三)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 2、与其它非金属反应 点燃 常温下 4Na + O2 = 2Na2O 2Na +Cl2 = 2NaCl △ △ 点燃 2Na + O2 = Na2O2 2Na + S = Na2S

3、与水反应

现象 结论 (四)钠的存在和用途

A、浮于水面 密度比水小 1、存在:化合态、钠盐

B、熔成小球 熔点低 2、用途:

C、四处游动 有气体产生

D、溶液变红 有碱生成

2Na + 2H2O = NaOH + H2↑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热点

【高一化学】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