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历史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通用3篇)

知识点归纳,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记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一、历史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民国,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国民族资产阶级受到鼓舞,于是纷纷组织各种实业团体,竞相提倡实业,兴起了兴办工业的浪潮。这是中国民族工业能在这时期发展的内因。(2)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外因)。(3)辛亥革命前后,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时间:1912—1919年)

1、发展概况——时间:一战期间。发展最快的行业:纺织业和面粉业,其他工业也有不同程度发展。两大社会思潮: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代表性的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主要工业:纺织业和面粉业。两大思潮:“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代表人物: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发展”是指建厂数和资本额而言。“短暂”,是指好景不长。就在这一短暂发展时期,日、美并未放松对华经济掠夺,所以中国民族工业并未完全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

2、主要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

(1)行业分布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集中于轻工业,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独立的工业体系,在资金、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

(2)与外国资本比较:民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力量十分薄弱,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

(3)与封建经济比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结果:大战结束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箫条下去。

三、无产阶级的壮大:辛亥革命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人数也有很大发展。无产阶级的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①、标志: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②、性质:封建军阀统治(地主和买办联合专政的专制政权)。袁世凯及其以后的北洋军阀的统治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这个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反动政府。

二、袁世凯专权——政治: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军事: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外交:袁世凯“善后”大借款是以盐税、海关税为抵押,金额是2500万英镑。主要用于内战,镇压国民党人。

三、二次革命

1、原因:(1)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同盟会改组国民党的目的一是通过改组,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障《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制的轨道),成为国会第一大党。(2)“宋教仁案”。1913年,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决定武力镇压国民党。(3)袁世凯大量举借外债,用于扩大个人势力。

2、过程:袁世凯在1913年罢免江西、安徽、广东三省都督,然后派兵南下,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3、性质: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建立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4、失败原因:国民党力量涣散,袁世凯力量强大。

三、袁世凯称帝

1、袁世凯的复辟活动:1913年强迫国会选举为正式大总统,解散国民党;1914年解散国会,废除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修改总统选举法。成终身总统有世袭的权利,从此中华民国名存实亡;1915年接受21条,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2、护国运动——①、原因:袁世凯的志国和复辟帝制。②、孙中山的讨袁活动: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维护共和制度。1916年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③、梁启超撰文的名称:《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④护国军及其斗争: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人在云南起义,组织了护国军,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3月取消帝制。⑤、结果:袁世凯众叛亲离的情况下被迫取消帝制,不久在绝望中病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⑥、护国运动的性质:护国运动是一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⑦认识:说明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罚;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北伐军胜利进军:(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方针:先打吴佩孚,后打孙传芳,再打张作霖。(4)北伐概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在两湖、江西和闽浙三个战场作战,两湖是主战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攻克武昌。打败吴、孙主力,到达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部队会师郑州;南京北伐军占领徐州。(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第一、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第二、北伐军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第三、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的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第四、冯玉祥的配合、苏联的帮助和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分化。

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2)工人运动的高涨: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总工会,组织了工人纠察队。陈独秀、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写下了中国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3)湘鄂赣的农村大革命: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其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1)原因:命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英国制造万县惨案(四川)、一三惨案(汉口)、南京惨案(直接原因)。(2)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一三惨案”发生后,各地纷纷举行反英大示威,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反帝斗争。武汉政府支持人民的革命斗争。1927年2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协定先后签字。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高三历史】热点

【高三历史】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