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地理

高二地理选修6复习资料汇编4篇

选修6地理主要内容在于讲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措施。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选修6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选修6复习资料(1)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

④建筑工地扬尘

大气污染物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治理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

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

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

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3、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

4、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

5、污染源:

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

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

危害:

①使河湖水酸化,

②使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

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

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损坏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我国酸雨80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6、怎样防治酸雨

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

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

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7、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

②开发洁净煤技术

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

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

8、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

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

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

9、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

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

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

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

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

10、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

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

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

②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提高耕地质量

④土地退化的防治

高二地理选修6复习资料(2)

1、水土流失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云贵高原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②地表植被稀少;

③土质疏松;④地形破碎,坡度大。

(2)人为原因(主要的):

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采樵,过度砍伐等造成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不合理的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破坏表土和植被。

【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土壤肥力下降;②生态环境恶化;③淤积江、河、湖、库,水旱灾害增加。

【治理的措施】:

①小流域综合治理,生物措施(种树种草)与工程措施(修筑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梯田)相结合,

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退耕还林、还草)。

2、荒漠化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甘肃、宁夏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干旱多风;全球变暖,蒸发旺盛;河水泛滥、鼠害、蝗害等。

(2)人为原因(主要的):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等工程建设不当。

【荒漠化的危害】:

①风蚀作用使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牧草减产;

②生态环境恶化

【治理措施】: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们环保观念;

②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③通过控制载畜量,推广轮牧、圈养,禁止滥采滥挖,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等手段恢复和建设生态;

④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资源;

⑤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注意:我国南方的石漠化是水蚀引起的,其产生原因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破坏植被有关;治理办法主要是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

3、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华北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蒸发强烈。

(2)人为原因(主要的):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三门峡水库)

【治理措施】:

①工程措施:华北地区的鱼塘—台田模式;引淡淋盐;井排井灌;

②生物措施:使用生物改良,增施有机肥,深翻深耕;

③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④化学方法改良土壤

4、森林减少

【有关森林的基本概况】:

(1)森林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物种的宝库。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只有31.7%。

(2)世界森林主要集中分布在:南美洲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热带雨林);北美洲(加拿大)、欧洲和亚洲(俄罗斯)(亚寒带针叶林)。

【我国主要分布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地区)、西南林区(横断山区)

【产生原因】:

①过度砍伐;

②毁林开荒;

③过度樵采;

④大规模放牧、开矿毁坏林木;

⑤酸雨使森林严重退化

【森林减少的危害】:

①破坏生态系统,自然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②气候失调(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水灾、旱灾、泥石流、滑坡等)增加;

③物种锐减,动植物资源减少;

④大气成分发生变化。

【治理措施】:

①控制人口数量,强化人类生存环境意识;

②健全法制,加强管理,禁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

③采育结合,大力植树造林;

④控制环境污染;

⑤加强国际合作

【森林的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

5、湿地减少

【有关湿地的基本概况】:

(1)湿地也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湿地可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盐沼和浅海水域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

【湿地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

①围湖、围海造田等盲目开垦和改造湿地

②大量引水灌溉等不当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使湿地水量减少,面积缩小。

③水土流失引起河湖淤积

④环境污染使湿地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⑤人类不合理的开发造成湿地生物资源减少,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湿地减少的危害】:

①生态系统破坏;

②物种多样性锐减,动植物资源减少;

③气候失调,水旱灾害增加。

【治理措施】:

①控制人口,增强人民环保意识

②恢复植被,保持水土

③减少污染,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④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湿地的功能】:调节气候;保持生物多样性;防洪抗旱;净化水质

6、生物物种减少

【产生原因】:

①人类对野生生物的滥捕乱杀、乱砍滥伐

②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

③外来物种入侵

【物种减少的危害】:

①生物资源减少 ②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失衡

【治理措施】:

①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禁止滥捕乱杀、乱砍滥伐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一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③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保护野生动植物。

7、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渍化

【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①控制抽取地下水;②实行雨季回灌;③控制地面硬化。

8、大气污染

(1)概念:大气污染的实质是因为人为或自然的原因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从而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2)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和影响(从总体上讲,大气污染主要来自人类生产和生活两方面)

(3)几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现象 ①酸雨②全球变暖③臭氧层破坏④光化学烟雾

9、水污染

(1)主要来源: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还有固体废弃物胡乱堆放、酸雨等

(2)水污染的主要表现:

①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在江河湖中叫水华,在海洋中叫赤潮)

②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来自炼油厂含油废水排放、运油船漏油、海上石油生产漏油)

(3)我国水污染严重:七大水域都不同程度地被污染,污染由重到轻的顺序是 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长江、珠江

(4)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人为原因:

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以上原因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防治措施】:

①控制人口数量,增强环保意识

②对工业和生活中的污水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③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④生活中不使用含P洗涤剂

⑤节约用水,减少污水的排放

⑥采用生物和工程的措施减少营养物质

(5)海洋石油污染:

【主要分布区】:沿海水域及主要航线的交通要道上。

【产生原因】:主要来自炼油厂含油废水排放、石油运输、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油泄漏。

【防治措施】: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迅速分散;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利用麦秆、泥炭、聚苯乙烯等物质吸收石油,然后集中处理;小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回收;油层厚达2毫米时可以用燃烧法清除。

10、土壤污染

(1)来源:

①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②固体废弃物的胡乱堆放 ③污水灌溉 ④酸雨等

(2)危害:直接使农作物减产;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高二地理选修6复习资料(3)

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环境的分类:

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其他标准

2、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3、环境质量

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4、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分类:

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5、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

B.危害人类健康

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6、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7、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

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8、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

采猎文明时期: 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

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

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

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的全球

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

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9、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和谐

a.尊重和善待自然 b.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c.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10、自然资源的涵义

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

A.按照是否再生或恢复: 潮汐能。

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B.按照存在的空间分布:宇宙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

高二地理选修6复习资料(4)

1、固体废弃物污染

(1)固体废弃物污染的来源

①工业固体废弃物(量最大,一般为矿渣、炉渣等废渣)

②城市垃圾(量大、成分复杂、变化大)

③农村垃圾(塑料薄膜、生活垃圾、秸秆等)

(2)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①污染水体 ②污染土壤 ③污染大气 ④传播疾病 ⑤占用大量土地

(3)固体废弃物治理的主要措施

另外还要在垃圾减量上下功夫,如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改变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商品包装尽量使用可降解和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燃料结构,减少煤灰垃圾的产生。

2、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土流失,荒漠化

(1)、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

自然:

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

人为:

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

(2)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

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3、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

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

原始森林:

①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

②热带雨林:存在于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洲

人为:

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4、森林的生态价值:

①调节气候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吸收噪声,吸烟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

④人地矛盾突出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外力作用

5、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

①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

②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③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

人为:

①毁林开荒②滥砍滥伐,过度樵采③人地矛盾突出

6、煤的分布:北半球多于南半球

7、煤带:世界欧亚大陆煤带:从我国的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

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的煤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

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的储量最多,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

8、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主要油田分布区东半球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东到印尼世界西半球从阿拉斯加,经加拿大、美国西部、中东,北非蕴藏量最丰富。中墨西哥和委内瑞拉,到哥伦比亚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出口地区中东部大庆、辽河、大港、中原、胜利等油田和沿海大陆架国西部塔里木、柴达木、准噶尔三大盆地及吐鲁番----哈密盆地.

9、水能资源前五位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

10、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高二地理】热点

【高二地理】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