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通用两篇
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中地理必修3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今天地理科目的**号考生。我所说的课题是《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等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节内容——《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本节教材以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高原为例,分析了区域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给我们提出了整治的措施。本节内容也是必修三中比较重要的一节内容,是学业水平测试经常涉及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要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这并不是一个难点,可以说老师只要对相关内容进行行当的点拨,学生就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而实现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2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鉴于新课程要求的学习和理解,又结合本阶段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把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②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 水土流失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区域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辨证关系,培养学生辨证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 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防治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知识的迁移
4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教师过渡:这是我在本节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教法选择及其依据,课堂教学中“教”是一个方面,但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2 说学法指导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总之,通过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教师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是由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几个环节构成。
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提出的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求异思维,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所以,在导入的环节中:我通过播放《羊肚子手巾一道道蓝》、《黄土高坡》等原生态的陕北民歌和黄土高原图片制成flash,使学生在感受黄土高原粗犷的音乐的同时浏览黄土高原的景观及风俗习惯。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新课时,我会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引为主轴"的思路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破碎的重要特征,并学习治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加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措施,体验学习的过程和乐趣。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对于学习“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这一目内容时,我主要是向学生展示几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的图文资料,通过逐步深入地提问得出结论。
对于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之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知识探讨新的问题,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融合起来,我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人地相互作用的过程,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则以创设情境问题进行学习掌握:“如果你是一位专家,你会提出哪些治理措施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现实、发挥想象,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会引入许多课外的知识,同时也营造一个宽松、互动的教学氛围。
本节的难点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知识的迁移,为了更好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试分析其原因?”让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突破教学的难点。
新课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对学生总结情况进行点评、并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回归到课堂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目标,自己检查本节课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最后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适量课下作业,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以灵活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感性认识出发,拓展思维,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获得理性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高中地理必修三说课稿(2)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今天地理科目的**号考生。我所说的课题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等几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鲁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的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同时,学好本节课对教材后面两个单元的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思路,在本章中起着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鉴于新课程要求的学习和理解,又结合本阶段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把本节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我国四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原因和具体措施
(2)过程与方法:根据有关资料,归纳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使学生树立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教学的重难点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重点: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战略
难点:理解我国实施四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学案导学法:在学案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先解决一部分知识与能力问题,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教师过渡:这是我在本节教学设计时采用的教法选择及其依据,课堂教学中“教”是一个方面,但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2 说学法指导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总之,通过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教师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是由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几个环节构成。
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提出的教学是否有利于学生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求异思维,是否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所以,在导入的环节中:我设计的是利用教材的问题“将来我们住在哪里”引发学生的思考,
自然引出为了避免将来出现“住无所居”的现象,当务之急就是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在讲解新课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设计了本节课相应的导学案。导学案主要有两大板块组成,一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二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四大战略的存在问题和相应措施,简单明了。导学案要填的内容都是教材中有的,这完全可以让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来完成相关的填空,但在完成相关的填空后并不是就算是掌握了本节的内容,或者说只是掌握了一些面上的东西,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是这样来设计教学的:
对于学案上的第一个问题“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从书上先找出问题的答案,并提问同学回答,当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回答了以后,我会立刻追问,既然我国深受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的困扰,那么你能就你的理解说说我们该怎么做吗?这里让学生自由发挥,一般学生都可以说出个大概,但由于学生掌握的地理专用术语不多,可能虽然意思表达了,但不那么的专业,这时老师可以帮助学生规范用语,只要经常性的给学生灌输这些地理专用术语,久而久之,学生在以后答主观题时就会自然地运用了。
对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战略,我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讲中国在目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其实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多数发展中国家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即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而中国存在的这些问题比其他很多问题要更为严重,然后我就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作较细的分析,明确我国的发展问题的实质,及特殊性。第二步是学习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这本来是重点,也是难点,但通过上面的详细分析,共同讨论,很多知识学生已经具有,所以这里我是主要让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讨论后,进行归纳总结,对他们说的不全面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的我再进行点拨规范。
新课结束后请一同学做小结,我适时地加以引导、提示,并用多媒体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演示知识结构即板书内容)。
最后针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适量课下作业,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总之,在整个教学中努力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以灵活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感性认识出发,拓展思维,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获得理性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