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二学习方法>八年级语文

初二语文古文练习题

古文的训练题有哪些呢?接下来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二语文古文练习题,供大家参考。

初二语文古文练习题:

文段01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⑶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⑷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⑸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

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⑶全石以为底。 译:

⑷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

⑸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

⑹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

⑺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

⑻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

2.用“/”给第⑴段画线句子断句。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作者写潭中鱼时采用了什么方法?写潭中鱼的作用是什么?

答:

4.你认为小石潭最突出的一点是什么?请简要阐述理由。

答:

5.用课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②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答:

6.写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

⑷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 )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3分)

①隔篁竹 ( ) ②参差披拂( )

③佁然不动( ) ④俶尔远逝( ) ⑤往来翕忽( )

8.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犬牙差互 ( ) ③隶而从者 ( )

④全石以为底 ( ) ⑤卷石底以出 ( ) ⑥以其境过清( )

9.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有(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以其境过清 D.因以为号焉

10.上文第⑴—⑷段依次写了发现小潭、 、 和潭中气氛。

11.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 ”,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 #p#分页标题#e#

“ ”。(两个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

12.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句子:

理由:

13.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补全下列对联

上联:桃花源里,和平宁静 下联:

14.作者开头说“心乐之”,在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文段02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月色入户( ) ②念无与乐者( )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④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⑤怀民亦未寝 ( ) ⑥盖竹柏影也 ( )

⑦相与步于中庭。(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译: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

4.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

描写的角度是 。

5.根据文中内容,作者要到承天寺,是因为( )

A.失眠难耐 B.心绪无聊 C.偕友赏月 D.参禅求道

6.末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表达出怎样的感慨?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标榜自己有随遇而安的修养。 B.自嘲自己与张怀民一事无成。

C.有闲情逸致才能欣赏到美景。 D.无所事事的人才能欣赏到美景。

7.下列句子点出题目中“游”字的一项是( )

A.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B.相与步于中庭。

C.水中藻荇交横。 D.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8.文章表达的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

答:

9.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⑴庭下如积水空明。 ⑵水中藻荇交横。

10.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事,请概括出来。

答:

11.由“月色入户”你联想到的古诗句有:

12.这篇短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是

13.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 、

其弟 、其父 。

14.品味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

答:

文段03 #p#分页标题#e#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土膏微润( ) ②波色乍明 ( )

③柔梢披风( ) ④于时冰皮始解 (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译:

⑵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译:

3.上文从哪两方面描写满井春色?

答:

4.根据提示,用原文句子回答。

⑴描写山:

⑵描写树、麦:

⑶表现作者返回自然的愉悦心情:

⑷揭示主旨:

5.指出下列句的修辞手法。

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

⑵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 )

⑶麦田浅鬣寸许。 ( )

6.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了含有“鸟”、“柳”字的诗句各一句。

答:

7.这段文字描写的满井早春的景物有哪些?是按照什么观察角度进行描写的?

答:

8.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何作用?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

文段04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故 天 将 降 大 任 于是 人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百里奚举于市( ) ⑵空乏其身 ( )

⑶所以动心忍性( ) ⑷困于心,衡于虑 ( )

3.指出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思。

①益:曾益其所不能( ) 余益鼓勇上 ( )

②拂:行拂乱其所为(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 #p#分页标题#e#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

5.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6.用文中句子填空。

⑴孟子认为对“是人”磨炼的目的是:

⑵课文从反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是:

7.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所论述的观点(20字内)。

答:

文段05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

⑶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译:

⑷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

⑸夫战,勇气也。

译:

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

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译:

⑻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

⑼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译:

2.从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中,表现了曹刿怎样的战略思想?你认为所选文段中哪些内容具有现实意义。试简单分析。

答:

3.我们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时发现,除了要保留专用名词和基本词汇外,还有一些规律可循:

⑴增补——即补上省略部分。如“再而衰,三而竭”中,省略了 字,翻译时应补上。

⑵古今词义变化——从文中找出一个古今意义发生变化的词,写出原句,并在句中用横线把这个词标示出来。

答:

⑶调整语序——即把特殊句式的语言顺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如“何以战”就应调整为 。 #p#分页标题#e#

4.在战斗中,鲁军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为何要选在这个时候?(第二问请用原文回答)

答:

5.“齐师败绩”,“公将驰之”而曹刿为何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可用原文回答)

答:

6.曹刿在战前体现的政治主张与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体现的仁政观是相通的。文中哪句话与孟子的仁政观相通?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是怎样说的?

答:

7.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又何间焉 ( ) ⑵衣食所安 ( ) ⑶小信未孚( )

⑷弗敢专也 ( ) ⑸公问其故 ( ) ⑹弗敢加也( )

8.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何以战/必以分人 B.其乡人曰/公问其故 C.肉食者谋之/小大之狱

9.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请解释其句中意思。

⑴齐师伐我( ) ⑵牺牲玉帛( ) ⑶小大之狱( )

10.按提示,填入文中句子。

⑴体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一个词语是:

⑵曹刿晋见鲁庄公的主要原因是

11.为什么曹刿强调“忠之属”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答:

12.根据上文内容,简单评价曹刿的形象。

答:

13. 通过对选文的理解仿照例句把以下两个句子补充完整。

例:曹刿选择进攻的时机是:齐人三鼓之时。

⑴曹刿选择反攻的时机是: 。

⑵曹刿选择追击的时机是: 。

文段06

王梦见一儿,眉间广尺,言欲报仇,王即购之千金。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客有逢者,谓:“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曰:“吾干将,莫邪子也,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客曰:“闻王购子头千金,将子头与剑来,为子报之。”儿曰:“幸甚!”即自刎,两手捧头及剑奉之,立僵。客曰:“不负子也。”于是尸乃仆。

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中,踬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拟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俱烂,不可识别,乃分其汤肉葬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入山行歌( ) ②两手捧头及剑奉之( ) ③王如其言( )#p#副标题#e#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之:楚王杀吾父,吾欲报之/王即购之千金 B.亡:儿闻之,亡去/亡羊补牢

C.乃:于是尸乃仆/此乃勇士头也 D.子:闻王购子头千金/不负子也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p#分页标题#e#

子年少,何哭之甚悲耶?

译:

4.干将的儿子赤决心为父报仇,哪些描写表现了这一点?

答:

5.文中的“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文段07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请从文中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

2.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皆以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于士 D.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窥镜 (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偶尔)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5.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⑵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p#分页标题#e#

⑶闻寡人之耳者。 ( )⑷时时而间进。 ( )

⑸臣之妻私臣。 ( ) ⑹王之蔽甚矣。 ( )

⑺朝服衣冠。 ( ) ⑻窥镜而自视。 ( )

7.翻译下列的句子。

⑴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

⑵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⑶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

⑷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

⑸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译:

⑹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

⑺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译:

⑻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译: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答:

9.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答:

10. 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答:

11. 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答:

12.从上面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答出2点)

答:

13. 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

答:

14.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但他们说话的语气各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

1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孰与徐公美 B.吾妻之美我者 C.君美甚 D.皆以美于徐公

16.“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17.邹忌以己身之事设喻类比国家大事,讽劝齐威王纳谏,写出三组类比的句子。

答: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看过初二语文古文练习题的还看了: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热点

【八年级语文】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