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2017宝山区高三语文一模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教师们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之时,准备好了学生们的复习工作了吗?让我们来预先做一份试卷,这份设计良好的试卷!下面是读文网小编网络整理的2016年宝山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江西,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江西人,同时也孕育了独具一格的赣菜文化。
赣菜有着悠远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史料中有关赣菜的记载,目前可以考证到的,最早见于《汉书》和《后汉书》,在《豫章记》中有这样的表述: “饭稻羹鱼”,“嘉蔬精稻,擅味八方”。现在人民大会堂将好几道赣菜列入了国宴菜谱。2008年北京奥运,“藜蒿炒腊肉”也作为江西菜的代表进入了奥运食谱。
“原汁原味是赣菜最大特色,这是所有赣菜厨师和研究者的共识。”赣菜所选用的原料,大都产于本地,江西丰富的物产为赣菜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山清水秀的江西,历来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鱼米乃菜之基,没有冻米自然也就没有“遂川冻米鸡”,没有好米磨出的粉,哪里会有粉蒸肉、粉蒸鱼的香?江西的菜品原料据统计不下500种,仅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乌鸡、黑鸡、三黄鸡……鸡的种类也多,还有各种野味。至于特产,那就更丰富了,安福的火腿,南安的板鸭,还有庐山的石鱼、石耳、石鸡,萍乡的烟熏肉……真正是“物华天宝”!赣菜之所以受到欢迎,其选料之广泛和精细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赣菜讲究“因料施艺,物尽其用”,能够把各种最好的原料用得恰到好处。赣菜另一大特色就是味道较重,酱油和盐都放得多。
杨西璘对赣菜风味特点的形成有过精炼的分析,他认为,赣人因近山靠水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雨季长,降水量大,湿气重,饮食口味喜香辣,偏咸鲜,味道重,佐料喜欢多,尤其喜用酱油、辣椒、豆豉等调料,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家乡菜”。取料以地方特产原料为主,配制上讲究选料严实,刀工精细,突出主料,分色配料。烹饪方法上讲究火工,擅用烧、炒、炖、焖、蒸等方法。在质感上,讲究原汁鲜味,酥、烂、脆,油而不腻,味重偏辣。
同时,赣菜也受到了江西民风较大的影响,我省民风善纳,具包容性,菜品风格也多姿多彩,一些地方的菜肴特色接近邻省,如九江与安徽、湖北一衣带水,烹饪上又有些许鄂菜和徽菜的影子。江西的婺源更是承袭了徽菜的传统,以粉蒸、清蒸、糊菜为鲜明特色,进而影响整个赣菜体系,使赣菜显现出兼容并蓄、荟萃精华、海纳百川的特点。藜蒿炒腊肉、井冈山 烟笋、南昌狮子头、南安板鸭、贵溪捺菜、萍乡熏肉等都极富特色,各具风味。
当然,新派赣菜正在脱颖而出,但调料中使用酱油、辣椒和选料、烹制方法的技艺精华一脉相承,它仍然是在继承中创新,仍然保持赣菜技术的基本特色,否则绝不能成其为正宗的赣菜。
正是地方性和民风数千年的影响,方才形成了如今赣菜主要的五大流派。
(选自《江南都市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赣菜”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赣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最早在《汉书》和《后汉书》等史料中就有关于赣菜的记载,在现代更是荣登国宴菜谱。
B、赣菜之所以受人欢迎,就是因为它选料广泛精细,讲究“因料施艺,物尽其用”,能够把各种最好的原料用得恰到好处。
C、江西人具有包容性,民风善纳,使一些地方菜肴受邻省较大影响,赣菜因而风格多姿多彩,呈现出兼容并蓄、荟萃精华、海纳百川的特点。
D、赣菜最大的特色是原汁原味,它讲究选料严实,所选用的原料都产自江西本地,且讲究火工,追求质感。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西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丰富的物产,为赣菜得以声名远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江西的菜品原料就不少于500种。
B、江西近山靠水,且雨季较长,湿气重,赣人因而味喜香辣,偏咸鲜,烹饪时佐料放得多,形成了赣菜味道较重的特色。
C、正是因为赣菜的制作,在选料、配料、刀工、火工等几个环节上都非常讲究,才形成了江西独具地方特色的“家乡菜”。
D、鱼米乃菜之基,江西又是富庶的“鱼米之乡”,鱼多米好,赣菜中有很多以鱼米为主料的特色菜肴,如“遂川冻米鸡”、“粉蒸肉”、“粉蒸鱼”等。
3、下列对文章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段是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对赣菜的特色等方面的介绍,第二段介绍赣菜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成就。
B、第三段主要说明赣菜的两大特色:一是原汁原味,二是味道较重。
C、第四、五段分析赣菜形成的两大原因:一是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二是江西善纳的民风。
D、第六段展望赣菜发展的远景,第七段总结赣菜的成因:地方性和民风的影响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侃,字希正,东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景帝监国,陈简将才、募民壮、用战车三事。也先逼京师,议者欲焚城外马草。侃言敌轻剽,无持久心,乞勿焚,免复敛为民累。皆报许。时父母在容城,侃晓夜悲泣,乞假,冒险迎之。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忤旨,被诘,尚书胡濙为解,乃已。
再迁都给事中。军兴,减天下学校师儒俸廪。侃奏复之。户部尚书金濂违诏征租,侃论濂,下之吏。石亨从子彪侵民业,侃请置重典,并严禁勋戚、中官不得豪夺细民,有司隐者同罪。帝宥亨、彪,余如其请。时给事中敢言者,林聪称首,侃亦矫抗有直声。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不可,时议壮之。擢詹事府丞。
天顺元年改太常丞,进太仆卿。明年复设山西巡抚,迁侃右佥都御史任之。奏言:“塞北之地,与穷荒无异。非生长其间者,未有能宁居而狎敌者也。今南人戍西北边,怯风寒,闻寇股栗。而北人戍南,亦不耐暑,多潜逃。宜令南北清勾之军,各就本土补伍,人情交便,戎备得修。”时不能用。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六年考察属吏,奏罢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百六十人。因言:“诸臣年与臣若、不堪任事者,臣悉退之,臣亦当罢。”诏不许。侃性刚方,力振风纪,贪墨者屏迹。其年冬以母丧归,军民拥泣,至不得行。服除,遂不出,家居十余年卒。
侃事亲孝,好学安贫,殁几不能殓。弘治初,国子生江纪等言,前祭酒胡俨,都御史高明、李侃学行事功,彰著耳目,并乞赐谥。寝不行。侃二子:德恢,严州知府;德仁,河东盐运使。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B.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C.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D.景泰初/议录扈从死事诸臣后/侃因言避难偷生者/宜严谴以厉臣节/上皇将还/与同官刘福等言礼宜从厚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 。
C.天顺是庙号名,庙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用以表示年份。
D.祭酒是古代学官名,为太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是古代主管教育的最高官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景帝代理朝政,李侃曾上书建议选拔将才、招募士兵、使用战车等三事件。当蒙古部落首领也先逼近京师,朝中议事者想焚毁城外粮草,李侃独持己见,最终得到批准。
B.户部尚书金濂、石亨的侄子石彪违反诏令,征收租税,侵占百姓产业,李侃上书请用重法处治。皇上宽宥了石亨和石彪,严惩了金濂。
C.天顺六年,李侃上奏罢免了布政使王允、李正芳以下等一百六十人,并请求皇帝将自己罢免。当他因母亲去世归家服丧,军民围着他哭泣,以至于难以走动。
D.李侃安贫乐道,死后几乎无法装殓。到弘治初年,国子监生江纪等人上书,认为应该赐给像他这样的人谥号。但这种建议被压下,最终也没有执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廷议易储,诸大臣唯唯。侃泣言东宫无失德,聪与御史硃英亦言不可,时议壮之。(5分)
译文:
(2)奏发巡按李杰罪,杰亦讦侃。按杰事有验,除名。侃无赃罪,获宥。(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闲居遣怀十首(其一)
姚合①
身外无徭役,开门百事闲。
倚松听唳鹤,策杖望秋山。
萍任连池绿,苔从匝地斑。
料无车马客,何必扫柴关。
注:①姚合是玄宗时宰相姚崇的曾孙。历官武功主簿、富平尉、万年尉。宝应中,除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为金州刺史,改杭州刺史。后拜刑部郎中,迁户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
(8)诗的中间两联是如何写环境的清幽的?(5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一文中,写出了群臣嫉贤妒能,肆意对屈原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
(2)古诗文中常常有以酒为媒介抒发情感的名句,如白民易《琵琶行》“, 。”表现出被贬而沦落天涯的孤独与无助的苦闷。
(3)《曹刿论战》中,针对国君将衣食与百姓共享的做法,曹刿的评价是:“, 。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p#副标题#e#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陌生电话
黄思远
这是发生在上星期的事了。星期四那天早上,老王起了一个早床,正准备赶往厕所方便时,手机铃声突然响了起来,他看了看来电显示:134****5914,顿时感觉怪怪的,于是他不紧不慢的按了下接听键道:“喂,你哪位?”这时,电话那端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呼救声。
“爸,我是小明,快来救我,我被绑架了!”紧接着电话那端便“嘟嘟”声地响个不停。
“应该就是儿子小明的声音。”老王一听,顿时一下子心惊肉跳起来。可是仔细想想,又觉得有些蹊跷,一般绑匪是不会这样做的呀,既然是绑架,那为何又没朝我狮子大开口呢?而且又没有具体交易地点。这一连串的问号不得不引起老王的怀疑。
于是,老王迅速地给远在北京念书的儿子拨去了电话,“您好,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请稍后再拨。”电话那端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声音。
老王一下子傻了。“莫非儿子真的出事了?”此时,他的眼前一片黑暗,心里也陡然跳得厉害,似乎天很快就要蹋了下来。惊吓之余,老王又朝那个陌生电话拨了过去,想试着与那人和解,可是电话那端却又传来这样的声音,“您好,您所拨的号码是空号。”
原本去厕所方便的老王,这时一下子全都憋了回来。于是他战战兢兢地回到屋子对妻子说道:“孩子他妈,好像我们小明出事了。”
“啥,出啥事了?”妻子焦急地问。
“你先别着急,我也只是一种猜测。”接着,老王便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给妻子逐一讲了去。
“什么,小明被人绑架了?”妻子一听见儿子遭人绑架,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
“我不是话还没说完吗?”老王说。接着,老王又把其中的疑惑给妻子讲了下去。
“听说四月有个什么节,好像是捉弄人的,是不是小明这孩子故意让我们二老为他担心一回呢?因为小的时候,我们都照看的少,一直以来都是由他爷爷奶奶照看,我们也确实很少尽到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该不会是他现在怪罪我们而搞的一些恶作剧吧?”
听妻子这么一说,老王感觉妻子的话似乎有些道理。于是他顺手翻看了一下当天的日历,4月17日。“不对呀,愚人节早都过了,儿子都这么大了,而且又是高等学府的一名高材生,他又怎么会跟我们玩这个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他是不是显得有些过份了呢?”
“那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妻子问。
“唉,我也不清楚,明天还是去北京看看就一清二楚了。”老王叹了口气道。
“那你现在就去呀!”妻子说。
“不,呆会我再给小明打几个电话,看他有没有开机。另一方面,我还要看那个陌生电话有没有消息。”
“对对对,这样会比较好一些,免得花上一些冤枉钱。”
可是令老王伤心的是,一天的等待都是徒劳的。无论他怎么拨打,电话的两端总是重复着前面同样的话语。
第二天一大早,老王便乘车去了北京。经过一日一夜的奔波,老王终于来到了儿子就读的那所学校。当老王见到儿子时,儿子正和其他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着他们的最新课题。儿子见到父亲后,一脸的欣喜,他似乎并没有察觉到父亲脸上所挂着的那一丝忧愁,他只是轻声地询问道:“爸,你怎么来了?”
“哦,我是专程来看你的。对了,小明,你的手机怎么一直没开机呀?”老王问。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他觉得也就只有这样问问了。
儿子笑了笑说:“哦,我不小心把手机摔地上了,开不了机了,就拿到维修店修去了。本想给您打个电话,可是最近忙于课题研究,一直没法抽出时间。”
“王小明,我们这一组又有了新发现,你快过来看看。”实验室的一位同学对他说道。
“哎,来了!”接着儿子耸了耸肩说道,“没办法,每天都是这样。爸,要不,你去我宿舍坐坐,中午我再过来看你。”
“啊,不了,看到你平安我也就放心了,我还是先回去了。”
坐在车上,老王那颗不安的心总算是平静了下来,可是一想起先前的一幕,他不免又有些后怕。他不知道那一天如果真的出现的话,他该怎样面对,他只是在心里祈求这样的事以后再也不要发生。因为上了年纪的人是最受不了这样一惊一吓的,所以他不免想起更多像他那样为了孩子而操了一辈子心的父母们!他落泪了,而且是第一次在众人面前落泪。顿时,车厢里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望着他,然而没有一双眼睛能够看出他为什么落泪!
(选自《2014年短篇小篇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从小说中对老王“一丝忧愁”的神态描写和“手机怎么一直没开机呀”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对儿子小明担心和牵挂的心理特点。
B.“不,呆会我再给小明打几个电话,看他有没有开机。另一方面,我还要看那个陌生电话有没有消息。”老王反复拨打两部电话,主要是想确认儿子到底在哪里和陌生电话背后的绑匪究竟是些什么人。
C.小说设置了老王到北京后儿子小明在实验室忙于课题研究的情节,是为了舒缓老王接到陌生电话后紧张恐惧的心理,一张一弛,使小说更显得摇曳多姿。
D.文中“我还是先回去了”等语言描写表现了老王自己紧张害怕却又不敢声张的痛苦矛盾心理和处处为儿子着想的性格特点。
E.文末写老王落泪,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看到儿子安然无恙后的喜极而悲,也有委屈和后怕,更有为天下像自己这样为孩子操一辈子心的父母的感慨。
(2)小说的开头写老王突然接到陌生电话,有什么作用?(6分)
(3)分析概括小说中老王的人物形象。(6分)
(4)对于小说开头的陌生电话内容“爸,我是小明,快来救我,我被绑架了”,后文并无任何交代。有人认为这是作者有意为之,也有人认为这恰恰是小说的败笔,你如何看?请联系文本说出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枕上诗书闲处好
我抱着一摞书步下台阶,走出图书馆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熟识的学长。三两句寒暄后,他便指着刚与我擦肩而过的老者说,那位便是宋学大师刘乃昌先生。我颇为诧异,转过头去,只看到一个模糊的背影,灰呢子大衣,鸭舌帽,还有不疾不徐的步履。
这大概是二十七八年前的事了。那时的刘乃昌先生早已是颇有名气的学问大家,专攻两宋文学,尤致力于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的研究。只可惜,造化弄人,我竟没能亲耳聆听过先生的教诲。对于刘乃昌先生,我是只闻其名而未识其人。
第一次与先生接触是在一个春光融融的午后,我有些冒昧地轻轻地敲了三下门,然后双手交叉忐忑不安地立于楼梯旁,紧张兮兮地望着不断下楼行色匆匆的一些陌生老师。朋友筹划出一本有关中学诗文的课外读物,很想找一位全国知名诗词研究专家来写序文,自然就想到了先生。这样的事情最终落在我身上,义不容辞却又心中惶恐,担心先生会一口回绝。正当我大汗淋漓之时,门开处,温文尔雅的刘先生走了出来。先生将我让至家中、落座后,便仔细询问来访的缘由。待我语无伦次地讲明来意,先生竟满口答应,并约定一周为限。我转身告辞,温和的、满脸微笑着的刘先生一直将我送至楼下,才慢慢转身上楼。
再后来,似乎熟识了许多。一周后,将取来的序言以快件方式寄出后,我长长舒了一口气,为这件事做得圆满而暗自庆幸。不料,第二天一大早,刘乃昌先生竟找到西联教室来,着急地告诉我需要更动的三处,其中一处竟是标点。我暗自吃惊,不禁为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而肃然起敬。
近年来,我顺着文学发展的脉络写过几篇人物散文,几次想动笔描绘一下那位“和羞走,却把青梅嗅”的才女李清照,但又踌躇再三,总是无法落笔。个中原因,似乎很多。脑海深处,还是怕看到李清照“寻寻觅觅”的戚容,“凄凄惨惨”的眼神,如若不将心沉入无底的暗夜,沉入到巨大的国破家亡的苦痛中,要想靠近她,那是断然不可能的。于是我又翻捡出刘乃昌先生的研究文章,从中苦苦品味那位让有宋一代大放异彩的才女的人生轨迹。也许,我想,刘先生的笔下,这位有着悲剧命运的旷世女神比我写出来的还要鲜活。
刘乃昌先生离开曲园转入山东大学文学院后,大概与我有过两次通信。其中一次是写毕业论文时,我先是选定了南宋词人辛弃疾,阅读了大量书籍后,感觉思路似有若无,断断续续,于是决定给刘先生写信。只是,刘先生的通信地址我是不清楚的,查阅了邮政编码后,冒昧写了封现在看来不知所云的信件,投入邮箱后,便苦苦等待起来。一周,两周,三周,再也等不得,只好转入现当代文学。待论文结构框架大致成形,先生的那封信却如雁般飞来。既惊喜,又苦涩,论文的事难以再向先生启齿,信也似乎不必再回。每每想到先生的鼓励之语,心里总是感到酸楚。
刘乃昌先生已然作古,他的音容笑貌时时浮现在眼前,思之让人悲哽。先生一世,为人低调。有关他的生平材料公开发表的少之又少,这位师承夏承焘的文学研究大家,对于名,对于利,如同浮云一般。他只知道研究、教学和笔耕不辍,即便是晚年身患阿尔兹海默症,唯一的记忆还是宋词。
“谁把西风移画扇,淡了胭脂,冷了凝香腕”,宋词之美,美得让人心醉。重回青衫长袖、羽扇纶巾的古宋时代,思清新婉丽的晏几道,叹弱柳扶风的李清照,吟着哀愤的诗,听着古雅的曲,那是怎样的一种荡气回肠啊!无怪乎刘乃昌先生超凡脱俗,清古洒脱,那是他读透了宋词的精髓。
因编辑各类图书,自然会引用到刘先生一些有关宋代文学的研究成果,内心时常感到愧疚不已。总想当面再次聆听他的教诲,又怕打扰先生晚年的清修生活。先生驾鹤,令人痛心。感恩之情,时时萦怀。
想到李清照在《摊破浣溪沙》中的一句词,“枕上诗书闲处好”,破其意而解之,先生正是将诗书学问做到“闲处”,做到一种人生的大境界,所以他成了一位令世人景仰的宋代文学研究泰斗。 (摘编自2015年3月4日《光明日报》,作者孙守名。有删改)
【相关链接】
刘乃昌(1930-2015),山东滕县人,原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会长,山东大学教授、词学家、宋代文学研究家。先后出版《辛弃疾论丛》《苏轼选集》《苏轼文学论集》《姜夔诗词选注》《宋词三百首新编》《晁氏琴趣外篇晁叔用词校注》等专著十余部。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文本开头引用学长的话,表现出刘先生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为读者勾勒出一个精于学术、深受爱戴的人物轮廓,为下文作好铺垫。
B. “我”对于没能亲耳聆听过刘乃昌先生的教诲而深感遗憾,因此后来多次找寻机会走近先生,也曾写信向他请教过有关学术问题。
C. “我”在写有关李清照的文章时感到难以下笔,只好借助刘先生的研究文章,这一细节表现了“我”对先生研究成果的高度信赖。
D. 在作者看来,刘先生正是因为懂得了“枕上诗书闲处好”的精髓,将诗书学问做到了“闲处”,才成为宋代文学研究方面的泰斗的。
E. 刘乃昌是宋代文学研究家,他出版的十余部学术专著涉及到宋代文学的各个层次和方面,其研究面广,研究程度深,成果卓著。
(2)文本用“我”的视角来写刘乃昌先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概括。(6分)
(3)文中多次引用李清照的词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刘乃昌先生的人格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尽管这样,我们采访过的经理们一般来说都认同,公司给予消费者 的机会更好些,无论这些话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②科威特的议会经选举产生,议会成员能够 ,媒体也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使得科威特数十年来享有相对的自由。
③最近,在县委宣传部召开的组织生活会上,大家敞开胸怀, ,讲实话,讲真话,消除了过去的一些误会,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
A.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推心置腹 B.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C.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推心置腹 畅所欲言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年来,一些领域的道德状况令人堪忧:犬儒主义盛行,人际关系恶化,社会诚信缺失。
B、政绩考核无疑是政绩工程冲动的根源所在,但“管借不管还”却极大地在事实上助长了无视债务疯涨只顾推动工程建设。
C、就要和老师们一起去野餐了,孩子们都兴奋地准备着。王老师关切地问:“饺子包好了没有?”
D、虚荣与骄傲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骄傲多半不外乎我们对我们自己的估价,虚荣却牵涉到我们希望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房子能盖就能拆,每个汉字都能拆分成部件。______,______, 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 。
如果一个字比较复杂,不止一个结构层次,也不能一下子拆到最小结构,而要分级拆分。
①但是怎么“拆房子”,就是把汉字拆成各个部件却是一件很有用的技能
②给汉字“盖房子”是不需要我们学着做的
③比如用五笔输入法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时,就得用上拆字
④因为古人或专家已经“盖”好放在字典里了
⑤即能否再作为其他字的部件
⑥汉字的拆分不能是随意的,要考虑分出来的部件是否具有“生命力”
A.②④⑥⑤③① B.⑥⑤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⑥⑤ D.⑥⑤②④③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人们通常认为,① ,但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其实后天的学习和体验有重要影响。为验证鸟类是否能通过学习来辨别筑巢材料的好坏,研究人员用草雀进行了分组比较试验,② ,另一组则只能获得更坚硬、结实的材料。结果发现,之前使用过较软材料的草雀这次都会选择更硬的材料,而此前就使用硬材料的一组草雀并未对两种材料表现出好恶,但在完成一次筑巢后,这些草雀都对硬材料更感兴趣,这说明③ 。
17、下图是北京申办2022年世界冬奥会的标识,请简要说明构图要素,并结合要素解读设计的精妙之处。要求语言简明,语句通顺。(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小孩走到杂货店的电话亭里,因为电话亭的门没有关好,所以店员可以听到他的话:“几天前,你们不是在报上登广告要招聘一个男孩子吗……噢,已经找到了? ……这个孩子的工作还合适吗?……谢谢你,再见!”
那个店员看见那孩子走出电话亭,就说:“运气很坏吧,没得到这份工作。”
那孩子说:“你想错了,三天前我已经获得这份工作。我只是想知道,他们对我满意不满意。”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看过“2016年宝山区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一份设计良好的试题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们去检验他们在学习上的漏洞并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整理的2017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以供大家阅读。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牡丹是中华名花,它那雍荣华丽的硕大花朵就是吉祥富贵的象征,牡丹文化是盛世的象征。唐代对牡丹的热爱是全社会的风气,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为它的华贵之气 (倾倒/折服)。刘禹锡在脍炙人口的《赏牡丹》中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然而,这样一种富有文化传统堪为国花的著名花卉, ① 。
二十世纪80 年代以前,中国植物分类学界对牡丹不甚重视,对野生牡丹的研究很不充分,随着中国经济 (逐步/逐渐)繁荣,牡丹重新成为人们广泛 (关心/关注)和喜爱的花卉,植物学家这才开始仔细研究牡丹的“家普”。如今牡丹的家世已班班可考,但长期以来,人们或为观赏牡丹的花,或为获取它的根皮入药,不断滥采乱挖,野生牡丹陷入濒危、灭绝的困境。国色天香的牡丹,长期以来在为人们贺喜添乐的同时,自己却默默忍受着诸般委屈,甚至殇痛……
1.文中加点的词语,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花卉(hui) 雍荣华丽
B.家普(pǔ) 班班可考
C.濒(pín)危 脍炙人口
D.殇(shāng)痛 国色天香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折服 逐渐 关心
B.折服 逐步 关注
C.倾倒 逐步 关心
D.倾倒 逐渐 关注
3.在文中①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却也揭开了牡丹鲜为人知的委屈和殇痛
②人们对它的研究少之又少
③身世却一直是个谜团
④直到近些年研究才慢慢有所深入
⑤在揭开了牡丹神秘的面纱的同时
A.②①⑤④③ B.⑤③④②①
C.③②④⑤① D.③①②④⑤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B.美国UIGO科研团队宣布,他们发现了来自于13亿光年外的引力波,引力波与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一样,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
C.《拉贝日记》以具体而真实的文字,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一言九鼎,有力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
D.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评选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脑洞大开”“创客”等词语脱颖而出。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额宝转入时系统繁忙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网络不给力造成的,请尝试更换环境或连接WIFI,如果未能解决或依然有异常,请致电人工客服协助处理。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大国战略遏制的综合影响,热点问题特别是争端升温带来的风险,以及分离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制造的暴恐活动等。
D.中国航天2015年航天发射持续高密度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使得中国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来的道教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不是“同”,是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烹饪技艺之所以能够彪炳史册,是因为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
B.中国饮食文化讲究食医结合,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遵循“阴阳五行”说,追求“中和之美”,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
C.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进行创造、积累,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
D.中国具有“烹饪王国”的美誉,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4个发展阶段,推出了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古人不仅把味道分为五种,而且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可以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C.《礼记•月令》中记载的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
D.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了通过协调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而“中和之美”的想法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饮食生活。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早在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
B.道教继承了“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的说法,并将之作为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修炼的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C.“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高的审美理想,“中”是对不同意见的协调,“和” 指恰到好处,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繁衍发育。
D.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p#副标题#e#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也。少为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深器之。齐王(司马)冏辅政,晞参冏军事,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廉察诸曹,八坐①以下皆侧目惮之。及冏诛,晞亦坐免。惠帝征成都王颖,以为北军中候。及帝还洛阳,行兖州刺史。
汲桑之破邺也,东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讨之,命晞为前锋。陷其九垒,遂定邺而还。后讨吕朗,破汲桑故将公师藩,败石勒于河北,威名甚盛,时人拟之韩白。封东平郡侯,邑万户。
晞练于官事,文簿盈积,断决如流,人不敢欺。其从母②依之,奉养甚厚。从母子求为将,距之曰:“吾不以王法贷人,将无后悔邪?”固欲之,晞乃以为督护。坐法,晞杖节斩之,从母叩头请救,不听。既而素服哭之,流涕曰:“杀卿者兖州刺史,哭弟者苟道将。”其杖法如此。
晞见朝政日乱,惧祸及己,而多所交结,每得珍物,即贻都下亲贵。兖州去洛五百里,恐不鲜美,募得千里牛,每遣信,旦发暮还。初,东海王越以晞复其仇耻,甚德之,引升堂,结为兄弟。越司马潘滔等说曰:“兖州要冲,魏武以之辅相汉室。晞有大志,久令处之,则患生心腹矣。若迁青州厚其名号,晞必悦。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越以为然,乃迁晞青州刺史。
越疑晞与怀帝有谋,使游骑于成皋间,获晞使,果得诏令,遂大构疑隙。永嘉五年,怀帝恶越专权,复密诏晞讨越。越与徐州刺史裴盾共讨晞。晞使骑收河南尹潘滔,滔夜遁,及执尚书刘会、侍中程延,斩之。会越薨,盾败。诏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六州诸军事,增邑二万户。
(选自《晋书•苟晞传》,有删改)
【注】①八坐:封建时代中央政府的八种高级官员。历朝制度不一,所指不同。②从母:姨母。
9.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的是( )(3分)
A.八坐以下皆侧目惮之 惮:害怕
B.晞亦坐免 坐:因……犯罪
C.吾不以王法贷人 贷:宽恕
D.即贻都下亲贵 贻:遗留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汲桑之破邺也 之二虫又何知
B.晞乃以为督护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其从母依之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杀卿者兖州刺史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
B.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
C.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
D.公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此所/谓谋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苟晞是河内山阳人。年轻时担任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十分器重他。晋惠帝领兵征讨成都王司马颖,任命他为北军中候。
B.苟晞对公事很熟悉,裁决迅速,别人不敢欺骗他。打仗有谋略,当时有人把他比为古代名将韩信、白起。
C.司马越怀疑苟晞与怀帝有所图谋,抓住了苟晞的信使,查获了朝廷给苟晞的诏令,于是造成很深的疑虑怨恨。
D.晋怀帝密令苟晞讨伐司马越。苟晞派兵抓获了司马越、刘会、程延,并把他们斩首,被封为大将军、大都督,督管六州诸军事。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东海王越出次官渡以讨之,命晞为前锋。陷其九垒,遂定邺而还。(5分)
(2)东海王越以晞复其仇耻,甚德之,引升堂,结为兄弟。(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醉中感怀
陆游
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鵷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②檀槽:指乐器。
(1)请从内容和作用的角度赏析诗歌的颈联。(4分)
(2)诗中描写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庄子在《逍遥游》中称赞宋荣子能够坦然地面对世人的赞誉与非议时用了这样的句子:“ ,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3)《论语》中主要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 , 。”
五、(12分)
16.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并为自己即将到来的高考拟一条励志语。励志语要求: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得体,20字以内。(4分)
“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大楼”“高三不搏,一生白活。高三不累,人生无味”……全国各地一些高中校园内的雷人标语,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
17.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给“浙商成长基金”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4分)
浙商成长基金2015年9月23日在杭州正式成立。该基金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找寻投资机会,通过投资并购、产业整合、返乡投资来帮助浙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浙商成长基金目标管理资产规模为100亿元人民币,首轮封闭规模约80亿元,其余部分将于半年之内募集到位。该基金是由沪上知名浙商企业——复星集团牵头发起设立的一只产业母基金。该基金定位于嫁接复星的海外投资能力与浙商的产业落地能力,目标是成为引导基金,发展成为浙商返乡投资的资金池,积极参与浙江省七大万亿产业的投资。
18.将下面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指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的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苦瓜况味
秦勇
①不知何时起,城里的人一到周末便往郊外跑,吃一顿刚采回的蔬菜、池塘里的清水鱼。若是到立夏,农家小院里、地坝边、菜地里,几根木棍或竹竿搭成的篱笆,绿油油地挂满了瓜果。除丝瓜、黄瓜外,不时会看到一根一根青翠欲滴的苦瓜,掩映在篱笆墙的绿荫里。
②那苦瓜,翠翠的,沾着露水,泛着绿光,但它不像丝瓜那样光滑,周身疙疙瘩瘩,隆起许多卵形的凹凸小包,像癞蛤蟆其貌不扬。从藤上摘下几根鲜嫩的苦瓜,腌上一盘,夹上一筷子,嚼上一小口,脆脆的,苦苦的,但又夹着一丝甘甜、一缕清香,回味无穷。
③记得这苦瓜并非本地的农作物,它应属于亚洲热带地区的植物,算是“外来菜”。农村的孩子,总是喜欢吃甜的,山里的刺果、桑葚、地菇,特别是甘蔗,甜得让人馋嘴。所以,读中学前都没有吃过苦瓜,后来,村子里的青壮年陆续到广东去打工,挣了钱,逐渐富起来,从外地带回一沓沓钞票,也带回苦瓜的种子,洒在房前屋后的菜地上,寒去暑来,苦瓜也就像那“知青”,落地农村了。
④苦瓜成熟的季节,和朋友一起去喝夜酒,要么我请客,要么朋友请客,总是离不开一个菜——凉拌苦瓜,并且要特别给老板交代:“一定要生拌,不能焯水哈,整麻辣点!”凉拌苦瓜,要鲜瓜生拌,老了不行,放久了不行;要现腌现吃,太熟不行,味浅不行,还得配上一盘用花椒粉、胡椒粉、辣椒面、味精、盐巴等味料配制的“干麻辣”,吃上一盘再一盘,让人大快朵颐。
⑤有几家夜市很有名气,例如川江号子、田三嫂、藩寻味、泉潭屿、鱼老大、何大姐……这些夜市或在滨江路,或在闹市区,或在广场旁,或在路边小巷,有的以活色生香的凉拌菜出名,有的以清淡可口的菜豆花出名,有的以香辣细嫩的烤鱼出名,有的以清醇新鲜的生啤酒出名,各有一群粉丝,各有独特的味道。夜幕降临,新月初升,这些夜市已是人头汹涌,觥筹交错,欢声笑语此起彼落,不亦乐乎。热闹到凌晨一两点方才打烊收摊,夜的喧嚣才得以宁静。
⑥城小,时间一长,这些店老板见到我,就知道我喜欢点那生拌苦瓜,不用再提醒,老板就会给拌菜的服务员吼两声:“生拌,不焯水,麻辣味!”我会心一笑,感受着小城人那少有的默契和温馨。于是开心地喝起酒来,偶尔也是折腾到凌晨,其他的顾客都已散去,酒瘾未尽的朋友喊一声再开一瓶啤酒,坐在板凳上不住耷头打瞌睡的老板倏地跑过来,笑眯眯地询问:“老师,还要点儿啥子?”
⑦那一刻,我感受那老板多像一根苦瓜,天天熬到深夜,以菜为生,解人之馋,那么苦,那么累,仍满脸笑容,不把自己的苦感染给客人。苦瓜也是,以己之躯,为人之餐,或清炒鸡蛋,或爆炒肉丝,或炖排骨,不论与什么食材同炒同煮,总是独揽苦味,“不传己苦与他物”,真是“杂他物煮之,他物弗苦,自苦不以苦人,有君子之德焉……”叫它“君子菜”,也算名副其实。其实,生活中有着苦瓜情怀的人很多,我曾阅读肖复兴的散文《苦瓜》,当读到“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心里总是一阵酸楚。母亲,怕是人世间最苦最苦的“瓜”了。
⑧有一次,我在下班的路上,遇见一个挑着篮子卖菜的婆婆,她佝偻着身子,蹒跚地走着,篮里还有几个被人挑剩的苦瓜,表皮已蔫了,我叫住老人,买下了剩余的苦瓜。有一根很老了,一半已褪成红褐色。我打算拿回家掏出籽来,来年春天种在阳台的花盆里,说不定会吃上自己种的苦瓜。回到家,用刀剖开苦瓜,里面露出殷红的瓜瓤和瓜子,真叫人惊奇,捏几颗放进嘴里,抿了抿,舌尖一丝淡淡的酸甜。看来,这一生清苦、外表平平的苦瓜,貌癞而不悲,才美而不露,静静地咀嚼苦的寂寞,不以苦悲,却以苦留香,瓜熟蒂落,便是苦尽甘来时。
⑨苦瓜是最苦的,也是最有味的。
(选自《散文选刊》原创版,有删改)
19.简析文章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①但它不像丝瓜那样光滑,周身疙疙瘩瘩,隆起许多卵形的凹凸小包,像癞蛤蟆其貌不扬。
②坐在板凳上不住耷头打瞌睡的老板倏地跑过来,笑眯眯地询问:“老师,还要点儿啥子?”
21.作者为什么说“母亲,怕是人世间最苦最苦的‘瓜’了”?请简要分析。(4分)
22.本文标题为“苦瓜的况味”,从文中你读出了哪些“况味”,得到了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一谈。(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看过“2017年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对于想要在高三语文二轮模拟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高考生而言,掌握好正确的高三语文复习方法尤为重要。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整理的长宁高三语文二模试卷以供大家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牛黄
孙万友
牛黄,中药名,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性凉,味甘苦。功能清热、解毒、定惊。牛黄分多种,有葡萄黄、米碜黄、鸡心黄。最宝贵的为“人头黄”,黄大如人头,价值昂贵。疯癫如狂的患者沏上一杯牛黄茶灌了,当即就可清醒。“人头黄”为稀世珍宝,一般人极少见到。
陈州解三,就曾得到一颗“人头黄"。
解三以宰牛为生,也靠牛黄发财。平常买牛,多买瘦牛。牛胆结石,是永远吃不肥的。有一日,解三购得一头老牛,剥开一看,脏内如黄花盛开,解三第一次目睹“人头黄”,简直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禁失声叫道:“人头黄!”
不料隔墙有耳,被邻家夏二听了去。夏家与解家只一墙之隔,墙上爬满丝瓜秧。夏二搬梯爬墙,把脸匿在丝瓜秧里,一下子看了个清楚。
夏二是个皮货商,往常 解三晾晒的牛皮牛鞭,多由他购去再到南阳倒卖。夏二自然知道“人头黄”的价值,回到屋里,怔怔然许久,决定要盗得解三的人头黄。
半夜时分,夏二登梯爬上墙头,用系牢的绳索溜到解家院里。他先静耳听了听动静,然后用尖刀拨门。不料门没栓,他深感不妙,心想可能解三有防,便急忙藏了尖刀,匆匆顺原路而回,躺在床上,心中还在“扑腾”。他很是懊悔自己见财眼开干了愚事,为此翻来覆去折腾了一夜,直到黎明前才迷糊过去。不料刚想沉睡,突然听得解三来借梯子。
夏二一听借梯子,大惊失色,心想这解三大概是故意来试探虚实!更可悔的是昨夜只顾害怕,竟忘记把梯子从墙边挪开!为不让解三看出破绽,他急忙披衣穿鞋,想把解三稳在屋里,然后悄悄把梯子挪开,以除解三的疑心。不料他还未下床,却被解三拦住了,说:“二哥你睡你睡!进门时我就看到了梯子,在墙上搭着呢!”
夏二一听此言,如傻了一般,直等解三走了,他还未醒过神来。这一天,夏二如得了重病,心郁如铅,脑际里全是解三的影子。那墙上被绳索勒的痕迹他是否看到了……一连几天,这等问题在夏二脑子里来回翻腾,吃不香睡不宁,双目开始痴呆,偶尔还自言自语,时间一长,夏二失去了理智,开始在满街疯跑。
夏家人很着急,以为夏二患了什么邪症,又求神又烧香,均不济事,最后请来了一名老郎中。老郎中进门并不急于给夏二看病,而细心观察。几天过后,他才对夏家人说:“你们当家的病是心疾所至,一般药 物只能顾表而不能治里,眼下只能用人头黄可以根除!只是这人头黄为稀世珍物,一般药店是买不到的!”
不想在一旁自言自语的夏二一听到“人头黄”三字,突然瞪大了眼睛,下意识地接道:“解三家有人头黄!解三家有人头黄……”
夏二的妻子为治夫疾,就以试探的心理去解家求要人头黄。谁知解三一听脸色惧白,连连地说:“我没有人头黄!我没有人头黄……”
夏妻失望而归,对老郎中说:“解三说他没有人头黄!”夏二一听怔然如痴,许久了,突然倒头睡去。夏二一睡三天三夜,像达到了某种心理平衡,竟奇迹般地好了。
可是,没过几日,解三竟也疯了,而且比夏二疯得还厉害,到处嚎叫:“我没有人头黄!我没有人头黄……”
解家人急忙请来那老郎中给解三瞧病,老郎中望着解三,让人请来夏二,暗地安排了一番,然后让夏二对懈三说:“你没有人头黄!”
不料解三一听此言,更是惊恐,“忽”地挣脱了老郎中的手,边跑边喊:“我不是不给夏二治病,我压根儿就没人头黄呀!”
老郎中望着疯跑的解三,痛苦地摇摇头,对解家人说:“解师傅的病没救了,没救了!”夏二觉得很惋惜,想想自己的所为,很是有点儿后怕!
几年以后,解三被冻死野 外。解三死后,其子承父业,数年后翻盖新房,扒旧屋的时候,扒出了那个人头黄。解三之子只认得一般牛黄,却不认得人头黄为何物,便求夏二指教。夏二望着那人头黄,面色冰冷,许久了才说:“是一块普通的药草,你留它没用,放我这儿吧!”
解三之子把人头黄送给了夏二。夏二后来用人头黄救了许多人,分文不取,有求必应。这样过了三十余年,夏二已年近八旬。临终的时候,他唤过家人,从怀里取出那颗人头黄,安排说:“这块药物,只可施舍,不可贪利!”
不料夏二死后,其子夏仲不守诺言,将人头黄卖了,成了方圆几十里的富户。家中子女都因家中富有而不行正道,夏仲最后也因此悬梁自尽。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解三比较聪明,知道瘦牛有牛黄,因此,平常买牛时不买肥牛,靠摘取牛黄出售发财,后来也因牛黄而疯。
B.夏二听到解三来借梯子,以为解三已知道自己到他家行窃,一连数日都心郁如铅。良心的不安使他失智发疯。
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情节,融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于一体,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D.小说构思巧妙,以“牛黄”为线索,通过人物对待人头黄的不同态度,集中呈现了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批判。
E.解三不肯拿人头黄治夏二,一是不想泄露自己有宝的秘密,招来灾祸;二是知道夏二到自己家偷过人头黄。
(2)开头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夏二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以“牛黄“为题,用意很深。请从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方面选择其一,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分析。(8分)
【答案】
(1)DC(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A.B不给分。)
(2)①介绍牛黄的相关知识,让读者对牛黄有个了解,(1分)又照应了标题;(1分)②突出了牛黄的功效、价值,暗示情节的发展与牛黄这一事物密切相关;(2分)③总起下文,为下文夏二见宝起歹意和解三怕人家知道自己有宝(或解三见病不救和最终不治)做铺垫。(2分)
(3)①见宝起意,居心不良,看见解三有宝就想据为己有。②作茧自缚,自食苦果,因担心解三知道自己企图偷窃而终日不安,以致失智发疯。③良心未泯,担心解三之子识得人头黄之价而不知其“害”,后来利用宝物为民治病,救赎灵魂。(每点2分)
(4)观点一:使主题更加集中、深刻。(2分)小说通过叙述解、夏二家为一己之私害人害己的故事,(2分)以小见大,批判了社会上因财而迷失真与善的社会现象;(2分)揭示出行不义者终将自食其果的道理。(2分)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2分)通过人物对待人头黄这一稀世之珍的表现,刻画了人物因贪财而迷失真与善的性格;(2分)通过解三不肯拿出人头黄给夏二治病等情节,揭示了人物的自私;(2分)通过人物因人头黄而最后导致的结果,表现了作者对世人贪财的批判。(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不是每一头瘦牛都有牛黄,解三也不是不买肥牛,只是多买瘦牛而已;B项,夏二发疯不是因为良心的不安,而是以为解三知道自己到解三家偷窃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E项,“知道夏二到自己家偷过人头黄”不够准确,解三未必知道 夏二到过自己家行窃。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文章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做答。结构上的作用,一般看段落所处的位置,如在开头可考虑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点题、引出话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中间可考虑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结尾可考虑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题目。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特点得从人物的言行概括,即注意描写“夏二”的语言、动作、行为、心理的句子,从中概括答案。分析人物形象要防止戴高帽,任意拔高。再有分析不可单一化,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多侧面的,因此,不要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应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概括。 最后要分条写出 ,做到准确、简洁、有条理。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以“牛黄“为题的用意,其实就是以“牛黄为题的好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方面”限定了答题的方向,注意答题思路,解答要规范,分条作答。
考点: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汪道涵多维多彩的情感世界
孟素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首任会长汪道涵因提纲极具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而载入史册。他的一生,爱国爱家,心系故土家园,情牵海峡两岸……
汪道涵,1915年3月出生于安徽省嘉山县(现明光市)明光镇,原名汪导淮。其父汪雨相是清末秀才,留学日本,曾参加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思想进步、开明、为人正直,曾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
汪道涵是家中长子,自幼聪慧好学,在父亲创办的明光小学和初中读书。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昂,汪道涵和同学秦其谷、李正恩等十几名青年学生上街进行了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大举进犯。正值学校放暑假返乡的汪道涵与数名有志青年商议,很快成立了“明光抗日救亡青年战时服务团”,同时还决定创办《抗日快报》,报道抗日消息和日军的暴行,组织“抗日救亡剧团”到街头和乡村演出抗日救亡剧目。
1980年后汪道涵任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代市长、市长。汪道涵卸任上海市市长之后,年逾古稀的他在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逐渐淡出中国政坛。
然而,在海峡彼岸发生的事,却促使汪道涵在垂暮之年重新活跃于政治舞台。
那是在1990年10月,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宣告成立,辜振甫出任董事长,致力于发展两岸关系,中国内地理所当然作出回应,建立相应的组织,以促进两岸交流。于是,在1991年12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宣告成立。
这时,中国内地遴选一位能与辜振甫旗鼓相当者来提纲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之重任,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时任党中央的江泽民首先想到的便是汪道涵,汪道涵堪称最佳人选,义不容辞。
于是,晚年的汪道涵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以76岁高龄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受到举世瞩目。他务实、理性、勇敢,先行提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就是平等和协商的关系。主张以宽容看待历史、以前瞻对待未来。他说:要多多出台改善两岸关系的措施,不管台湾是谁执政,我们是对全体台湾人民的,要主动释放善意。
已经76岁的汪道涵和74岁的辜振甫,双双成为两岸和谈第一对手。1993年4月27日至28日,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就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及双方会务诸问题进行了磋商。
备受世人瞩目的“汪辜会谈”是海峡两岸授权民间机构领导人的第一次晤谈。随后在1998年10月,二老又在上海会晤,进一步商谈有关事宜。
汪道涵在处理台湾事务之中,思想活跃,善于异中求同。两岸争议的焦点乃“一个中国”。汪道涵为求双方能够对“一个中国”取得共识,曾对“一个中国”原则作出新的解释:向来,大陆方面以为“一个中国”的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方面则以为“一个中国”的中国指中华民国,而汪道涵则提出,“一个中国”的中国,既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亦非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同属一个中国!
无奈好事多磨。随着台湾岛内台独势力的崛起,原定汪道涵访台化为泡影,“汪辜会谈”无法继续。
(选自《世纪采风》,有删节)
材料链接:
他深情地说:“故乡总是令人回忆的,故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尤其是在缅想之中。在报章杂志和安徽来人中了解一二,便感欣慰。”繁忙的工作没有淡化他对家乡的感情,他对家乡的建设、发展变化,无时不在牵挂着,只要有家乡的亲友去看望他,他都不失时机地问这问那。
(《人民政协报•汪道涵的故乡情》)
汪道涵为人儒雅,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一身笔挺的西装,印发光亮整齐,有着学者睿智的风度,虽然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笑容可掬。 (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汪道涵的父亲曾参加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对汪道涵有较大的影响,选他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和他这个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
B.抗日战争期间汪道涵参加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成立了“明光抗日救亡青年战时服务团”,组织“抗日救亡剧团”到街头和乡村演出抗日救亡剧目。
C.汪道涵先后任上海市委书记、市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等职,一生活跃于中国政坛。
D.1990年10月,“海峡交流基金会”宣告成立,中国内地由汪道涵负责组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以促进两岸交流。
E.汪道涵晚年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文章正文部分以此为重点又选取了其他的有代表性的事件突出汪道涵的伟大人格,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结合全文,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6分)
(3)汪道涵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作出卓越贡献,请简要概括。(6分)
(4)有人评价汪道涵“言行乃同侪之表率,品德为晚辈所景仰”,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EB(答E 3分,B 2分,C 1分)。
(2)①交代汪道涵一生最重要的贡献——负责极具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②概括汪道涵主要的思想品格——爱国爱家,心系故土家园,情牵海峡两岸;③统领全文,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每点2分,共6分)
(3)①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负责“汪辜会谈”;②提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就是平等和协商的关系,主张以宽容看待历史、以前瞻对待未来;③参加两次“汪辜会谈”商谈海峡两岸有关事宜;④对“一个中国”原则作出新的解释:“一个中国”的中国,既非中华人民共和国,亦非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同属一个中国。(每点2分,答出3点6分)
(4)①热爱祖国:抗日战争期间参加抵制日货的宣传活动、成立了“明光抗日救亡青年战时服务团”、组织“抗日救亡剧团”到街头和乡村演出抗日救亡剧目;②热爱家乡:繁忙的工作没有淡化他对家乡的感情,他对家乡的建设、发展变化,无时不在牵挂着,只要有家乡的亲友去看望他,他都不失时机地问这问那;③情系海峡两岸、致力于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负责极具历史意义的“汪辜会谈”;④为人儒雅:有学者睿智的风度,虽届古稀之年,却精神矍铄、红光满面、笑容可掬。(每点2分,答出4点8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A“选他出任‘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和他这个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C“一生活跃于中国政坛”,不准确,文中有“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逐渐淡出中国政坛”,所以1分;D“负责组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错误,应是先组建之后任命汪道涵为会长。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语段作用的题目,首先答出语段的内容,然后分析结构上的作用,分析时注意语段在文章中的位置,还要结合文本特征分析,文本是人物传记,所以重点应是突出人物的贡献以及优秀的品质,表达作者的崇敬之情。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首先审清题干,“在处理两岸关系问题上作出卓越贡献”,这样就锁定区位,在文章正文的后半部分,然后提取关键词语分条作答,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断尾的句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分析传主的言行、品德。探究题 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就是根据文意找到要求回答的问题,向外延伸就是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文章和实际进行论述。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题目,答题时要根据文章的内容简单划分层次,然后概括出相应的品质,答题时反过来,先答出品质,然后用文中的具体事例进行论证。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p#副标题#e#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2017年广州市一模的语文试题和答案已经在3月16日揭晓了,下面读文网小编第一时间为大家整理了广一模的语文试题和答案,以及广一模教师的示范性作文,给大家一睹为快!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来,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6一模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2017年的高考来临,考生对语文进行第二轮复习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方法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年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针对语文学科二轮的考点复习,王老师认为:一要按《考纲》进行复习,且按《考纲》要求“点点到位”;二是应以老师的复习线索为主,不要一味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
提升能力是此阶段的目标,与一轮“以讲带练”不同,二轮复习练习量应该有所增加,且“听讲——练习——积累”,步步到位。另外,在现代文大阅读的复习中,很多学生只关注人物传记。对此,王老师表示,现代文大阅读复习应兼顾小说和人物传记,从近几年高考得分率看,人物传记确实高于小说,但现在的命题越来越趋向平衡。此外,二轮复习作文部分重点在“审清题、用材料、练结构”。“审清题”是写好文章的关键,要常抓不懈。“用材料”则是要对自己已掌握的材料进行“深加工”,不必盲目追求材料的量,应重视运用材料的质。
最后,王老师还提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有四个疑难杂症,应该有所突破:1.小阅读。学生应将平时的每次练习当作一次阅读,重在理解文意,这样有利于养成好的阅读心态。有效阅读需做到:把握话题及基本观点,了解论述层次角度,把握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了解考点和题干选项表述特点。2.文言文。养成先看最后一题(四个选项三对一错)的习惯,这样可以快速把握全文内容。3.语言表达。语言表达题的训练应抓住能力要求点,不要陷于题型的“泥潭”。4.诗歌鉴赏。古诗文板块中诗歌鉴赏能力层级要求较高,在这阶段学生可以进行分类阅读,对各类诗歌情感倾向、基本表达方式加以总结归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广州一模”每年都能引领高考复习备考的风向标。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做好2017年高考复习准备,下面读文网小编第一时间为大家整理2017年广州一模的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
2017年广州一模3月16日-17日举行 二模4月21日举行,读文网将第一时间整理相关资料!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阿伏伽德罗常量(Avogadro constant),旧称阿伏伽德罗常数,为热学常量,符号NA。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您带来的2017常州高三一模化学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读文网小编今天分享的2017常州高三一模化学及答案全部内容,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看了“2017常州高三一模化学练习及答案”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做好试卷的练习,迎接每一个考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7-2018学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目,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第Ⅰ卷(共42分)
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休憩 修葺 铺砌 风光霁月 B.勖勉 酗酒 牲畜 长吁短叹
C.汤匙 舐犊 谥号 有恃无恐 D.屹立 翌日 肄业 自怨自艾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即使有着再美丽的脸蛋、再窈窕的身材,若胸无点墨,那也不过是花瓶,而秀外惠中的淑女大都知书达理,她可能貌不惊人,但内在智慧使她的谈吐超凡脱俗。
B.巴塞罗那在城乡接合部的广袤土地上建造许多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巨型超级市场,这些中心和市场光是停车场就有一两个足球场那么大。
C.中国人是懂得享受的民族,于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诸般的闲情逸志在时时闪现,融幽默、睿智、机敏、闲适于一身,上至王公卿贵,下到贩夫走卒,生活中的艺术俯拾皆是。
D.一个披星带月的诗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士人,一个安贫乐道的文人,一个崇尚自然的农夫……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和诗意的人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炒股的辩证法阐明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在股票冷得结冰的时候买,在股票热得烫手的时候卖。(牢不可破)
B.诗抑扬的美和回环的美都是音乐美,诗歌和音乐是息息相关的。(休戚相关)
C.麻雀从不长途飞行,也无鲲鹏之志,要说能在大海上看见麻雀,那就有点信口开河了。(信口雌黄)
D.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无所回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历史上的那些暴君和独裁者,在当政之日无不把能否有效地镇压和禁锢人类思想,看作巩固其统治的头等大事。
B.唐太宗李世民酷爱书法艺术,重视培养书法人才,发掘整理了魏晋遗墨,确立了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为唐代的书法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C.如果说辉煌的唐王朝亡于藩镇割据,繁荣的宋王朝亡于蛮族的轮番入侵,暴虐的元王朝亡于其暴虐,那么明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则是由党派内讧,阉党擅权造成的。
D.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显然不是急于推出那些人有我无的金融创新产品,而是深度研究美国过度金融创新引爆金融危机的教训。
5.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运用白描手法,画出一幅山村雨景图,营造了一种和平、宁静的生活氛围
B.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连用三个比喻,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运用了夸张和拟人手法,表现了旷野、明月的环境中舟客心情的温馨和闲适。
D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运用“以动写静”手法,以“人语响”反衬空山的宁静安谧。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父”,他的主要成就是悲剧,代表作是《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麦克白》。
B.《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C.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滕王阁序》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D.《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分别发表1936年和1937年的《日出》和《原野》是他的重要剧作;而《北京人》是他抗战期间创作的重要剧作。
二、现代文阅读题。(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不管多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
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么?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节选自赫尔曼·黑塞《获得教养的途径》)
7.下列对“修养”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真正的修养是追求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
B.真正的修养是没有任何目的的。
C.真正的修养是一种不断追求而又从不停歇的努力过程。
D.真正的修养既具有反思精神又具有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8.下列对“获得真正的教养的途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获得真正的教养这条路不但是艰难的,而且是永无止境的。
B.日积月累地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C.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D.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并与之建立息息相通的联系。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个性或人格的追求是获得教养的前提。
B.获得教养必须尽可能在读世界名著上下功夫。
C.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但也不提倡一整天埋头读书。
D.只要研读世界文学,就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
10.从文中信息推断,下列不是有修养表现的一项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D.饱读名著,博览五经。
三、文言文阅读题。(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苦斋记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泄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
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植物中之 中:中间。 B.味苦而微辛 辛:辣。
C.山去人稍远 去:距离。 D.颠沛生于不测 不测:意外。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剑溪之水出焉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①人莫知其乐也。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①覆之以茆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D.①久则弥觉其甘 ②故木受绳则直
1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B.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
C.左右欲刃相如 D.野蜂巢其间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引用《孟子·告子下》中的一段话意在说明“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的道理。
B.本文善用对比,如用“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正反对比的例子 阐明了乐与苦相为倚伏,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C.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来写,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D.“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概括,点出了苦斋之苦的由来;又开启第二段对“物性之苦者”的具体描写,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由来。
第Ⅱ卷(共108分)
四、非选择题。(18分)
15.(8分)
⑴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3分)
答:
②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2分)
答:
⑵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袁了凡曰自俗眼观之子贡之不受金似优于子路之受牛孔子则取由而黜赐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论流弊不论一时论永久不论一身论天下。
答:
16.阅读下面的宋词与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故山:故乡。
金陵驿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1)上述两首诗词中的主要意象相同,它是: ;前一首词写它的 ,是实写,后一首诗写它的 ,是虚写。
答:
(2)两首诗词的最后两句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个小题)(4分)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 。”(《论语》)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__。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酾酒临江,___________, ,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5)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庄子《逍遥游》)
五、阅读精选(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欧•亨利
琼西得了肺炎;她躺在一张油漆过的铁床上,一动也不动,凝望着小小的荷兰式玻璃窗外对面砖房的空墙。
一天早晨,那个忙碌的医生把苏叫到外边的走廊上。
“我看,她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恢复希望,”
“她——她希望有一天能够去画那不勒斯的海湾。”苏说。
“画画?——真是瞎扯!只要你能想法让她对冬季大衣袖子的时新式样感到兴趣而提出一两个问题,那我可以向你保证把医好她的机会从十分之一提高到五分之一。”医生说。
苏走进工作室里,吹着爵士音乐调子。
琼西躺着,脸朝着窗口,被子底下的身体纹丝不动。苏以为她睡着了,赶忙停止吹口哨。
忽然听到一个重复了几次的低微的声音。她快步走到床边。
琼西的眼睛睁得很大。她望着窗外,数着……。
“12,”她数道,歇了一会又说,“11,”然后是“10,”和“9”,接着几乎同时数着“8”和“7”。
苏关切地看了看窗外。那儿有什么可数的呢?只见一个空荡阴暗的院子,20英尺以外还有一所砖房的空墙。一棵老极了的长春藤,枯萎的根纠结在一块,枝干攀在砖墙的半腰上。秋天的寒风把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都吹掉了,几乎只有光秃的枝条还缠附在剥落的砖块上。
“什么呀,亲爱的?”苏问道。
“6,”琼西几乎用耳语低声说道,“它们现在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差不多一百片。
我数得头都疼了。但是现在好数了。又掉了一片。只剩下五片了。”
“五片什么呀,亲爱的。告诉你的苏娣吧。”
“叶子。长春藤上的。等到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也就该去了。这件事我三天前就知道了。难道医生没有告诉你?”
“瞧,医生今天早晨还告诉我,说你迅速痊愈的机会是,让我一字不改地照他的话说吧---他说有九成把握。”
“只剩下四片了。我想在天黑以前等着看那最后一片叶子掉下去。然后我也要去了。”
“琼西,亲爱的,”苏俯着身子对她说,“你答应我闭上眼睛,不要瞧窗外,行吗?”
“你睡一会吧,”苏说道,“我得下楼把贝尔门叫上来,给我当那个隐居的老矿工的模特儿。我一会儿就回来的。不要动,等我回来。”
老贝尔门是住在她们这座楼房底层的一个画家。贝尔门是个失败的画家。他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远没有摸着艺术女神的衣裙。他老是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是直到现在他还没有动笔。
苏在楼下他那间光线黯淡的斗室里找到了嘴里酒气扑鼻的贝尔门。一幅空白的画布绷在个画架上,摆在屋角里,等待那幅杰作已经25年了,可是连一根线条还没等着。苏把琼西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还说她害怕琼西自个儿瘦小柔弱得像一片叶子一样,对这个世界的留恋越来越微弱,恐怕真会离世飘走了。
“什么,”他喊道,“世界上真会有人蠢到因为那些该死的长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你干吗让她胡思乱想?唉,可怜的琼西小姐。”
“她病得很厉害很虚弱,”苏说。
“走,我和你一块去。老天爷,琼西小姐这么好的姑娘真不应该躺在这种地方生病。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我们就可以都搬出去了。
“一定的!”
第二天早晨,苏只睡了一个小时的觉,醒来了,她看见琼西无神的眼睛睁得大大地注视拉下的绿窗帘。
“把窗帘拉起来,我要看看。”她低声地命令道。
苏疲倦地照办了。
然而,看呀!经过了漫长一夜的风吹雨打,在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长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了。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
“这是最后一片叶子。”琼西说道,“我以为它昨晚一定会落掉的。我听见风声的。今天它一定会落掉,我也会死的。”
天刚蒙蒙亮,琼西就毫不留情地吩咐拉起窗帘来。
那片藤叶仍然在那里。
琼西躺着对它看了许久。然后她招呼正在煤气炉上给她煮鸡汤的苏。
“给我一面小镜子,再把枕头垫垫高,我要坐起来看你做饭。”
过了一个钟头,她说道:“苏娣,我希望有一天能去画那不勒斯的海湾。”
第二天,医生对苏说:“她已经脱离危险,你成功了。现在只剩下营养和护理了。”
下午苏跑到琼西的床前,琼西正躺着,安详地编织着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毛线披肩。苏用一只胳臂连枕头带人一把抱住了她。
“我有件事要告诉你,小家伙,”她说,“贝尔门先生今天在医院里患肺炎去世了。亲爱的,瞧瞧窗子外面,瞧瞧墙上那最后一片藤叶。难道你没有想过,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却从来不摇一摇、动一动呢?唉,亲爱的,这片叶子才是贝尔门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18. 全文的情节线索是什么?简要阐明理由。(4分)
答:
19.文中苏娣吹口哨的细节反映了她怎样的心理活动?从下文找出与这处细节描写相呼应的句子?(6分)
答:
20.小说刻画琼西与贝尔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
六、句子(12分)
2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尽管从文化观念上看,人们对绚丽之美持排斥的态度,但在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美的不同形态却又常常持有二重性的立场。 ,具有另外一种文化内涵。
①但是,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灿烂艳丽却又同样表现出对美的别一种追求
②认为这样的风格显得粗俗,是“形式主义”的表现
③作为一种美学形态的“艳丽”,通常就会被人称之为“俗艳”
④作为一种艺术的美,丽词艳藻,铺锦列绣,都会给人以雕琢之感
⑤在艺术创作中追求这样的美学风格,人们就常常嗤之以鼻
23.(1)从表达效果出发,就下面两个句子中两处划线词语是否要替换成括号内的词语,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3分)
A.瓦楞上几枝(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故乡》)
B.里面还有一层很薄的纸,也是葵绿色,挖开(揭开)薄纸,才露出那东西本身来,……。(《肥皂》)
答:
(2)从语言的准确出发,下面两个句子各有一处用词不当,请指出并予以改正。(4分)
A.为使人民财产幸免于难,沿海各县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同时动员全民,把所有的防御措施落实在超强台风到来之前。
B.当你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尽情驰骋的时候,处处可见千百成群的肥壮的羊群。
答:
24.能与下面诗句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 (2分)
竹直心虚乃吾友 ,
A.傲骨凌峰石上生 B.水性淡泊是我师 C.菊残犹有傲霜枝 D.老梅时到自然红
七、作文(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说生活是一杯茶,有人说生活是一首诗,有人说生活是一场球赛……生活是什么?各人有各人的品味、感悟。
请你根据自己生活的感受、体验,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 全文不少于800字。④字迹工正,卷面整洁。
看了“2017-2018学年高三语文期中考试题”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2023-2024学年江苏盐城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期中考试是一次重要的阶段性测试,能够帮助学生们了解自己在这半个学期中的学习情况和进度。通过考试,学生们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考前复习阶段,务必警惕这3大陷阱,避免考试发挥失常!
1. 考前施压
有的老师家长把成绩看得过重,考前不断向孩子施压,这是错误的做法。复习阶段,家长对孩子要以鼓励为主,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态度高于一切,只要孩子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即使成绩一时不尽如人意,也不必感到遗憾。带着自信心和平常心进入考场,才有利于孩子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
2. 疲劳复习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考好,考前复习阶段,恨不得让孩子醒着的时候每分每秒都在学习,压缩孩子的睡眠时间,这反而容易让孩子考试失常。复习阶段,正确的方式是让孩子降低难度,回归课本,巩固好基础知识,把地基打得牢一点。
3. 忽视模拟
考前不重视模拟练习,不在心理上、策略上做好充分的准备,考场上就容易掉链子,发挥不出正常水平。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点的掌握上。如果在考前能够做一些模拟练习,提前适应考试状态,预演考试可能会面临的各种情况,做好相应的对策准备,孩子到了考场上,才能信心满满,游刃有余。
期中考试怎么拿高分
制定看书计划、绘出知识结构网络图,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归纳过程中,要有序地多角度概括思考问题,找出内在联系。然后根据知识结构网络图去发散、联想基础知识点和每个知识点的基础题,首先学会自我检测。
紧紧抓住重点和难点,努力感悟和突破。所谓重点和难点,其实就是老师上课反复强调和题目中经常犯错的地方。
如果能集中精力把重点的内容理解透彻,熟练掌握,有助于你提高复习效率。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江苏盐城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期中考试是一次重要的阶段性测试,能够帮助学生们了解自己在这半个学期中的学习情况和进度。通过考试,学生们可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江苏省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1.D 2.C 3.C 4.①营造布局和结构多样,夯土建筑遗存多,有数量优势;②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佛教文化影响,有丰富文化内涵;③三大未解之谜,有神秘吸引力。 5.示例:盐城,又称瓢城。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东临黄海。物产丰富,盛产盐等。最值得称道的是九龙口风景区,九条自然河道汇合于龙珠岛,形成九龙抢珠的复合水系,滩荡水面达十万亩,资源丰富,景色宜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其历史最远可以向前追溯至汉成帝阳朔年间”错,原文说“秦朝时即为北地郡所辖。汉成帝阳朔年间曾在此修建北典农城”可知,银川的历史不止可以追溯到汉成帝阳朔年间。
B.“西夏墓建筑深受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影响,主要表现在……阴宅简单”错。根据材料二“第二,阴宅建筑简单,表现在墓道和墓室建筑上。最高级别的也只是墓道斜坡式,土洞式墓室,体现了草原游牧民族薄葬的特征”可知,阴宅简单体现的是草原游牧民族自己的特征,而非深受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影响。
C.“因为”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但神秘的西夏王陵至今仍有三大未解之谜……三、王陵的夯土主体为什么没有被损坏?王陵的附属建筑早已被毁坏得面目全非了,但以夯土筑成的王陵主体却巍然屹立。这些王陵最晚的也有七八百年的时间,如此漫长岁月,为何还能屹立如初?”可知西夏王陵夯土高台犹在,保存完好的原因并未找到。并且材料二中只是说“但夯土高台仍在,反映了陵墓建筑的地域特征”,“夯土高台仍在”与“陵墓建筑的地域条件”并非是因果关系。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材料三用大胆夸张的笔法描绘了‘男性人像碑座石雕’”错,根据材料三第二段“这种线条粗犷,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将西夏民族英武豪迈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可知,并不是材料三用大胆夸张的笔法描绘了“男性人像碑座石雕”,而是当时的建造者用大胆夸张的笔法描绘了“男性人像碑座石雕”。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含义,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从原文“曾经宏伟壮观、庄严肃穆的西夏王陵,如今所有陵墓,无不墙断阙残,瓦砾遍地,满目疮痍,一片荒芜与凄凉。明代诗人的《古冢谣》曰:‘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低犹如浮水沤。道逄古老向我告,云是昔年王与侯。’”可知,文段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当下西夏王陵的荒凉。
A.《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并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不适合替换。
B.表现的是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当年英雄的怀念。不适合替换。
C.“野利部落去世后,没有文字记载,千年来谁又能认得西夏王陵,曾经称王称霸建立功业如今又在哪里呢?浩瀚沙漠中大风凛冽、尘沙满天阻断了远行的人”,作者感慨斯人已去,曾经西夏的辉煌不复存在,西夏王陵无人问津。
D.是回顾当年河曲之战,涉及西夏历史,不适合替换。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由“考古发掘的西夏墓有帝陵、帝陵区陪葬墓、一般地方官吏墓、一般党项族姓墓、僧人塔墓等。墓园营造布局和结构多样,墓的建筑体现了以下特征”“第三,夯土建筑遗存多。陵墓园内筑夯土高台和夯土墙,地面的木构架建筑消失了,但夯土高台仍在,反映了陵墓建筑的地域特征”可得出;营造布局和结构多样,夯土建筑遗存多,有数量优势;
②由“第四,墓葬渗透佛教文化元素。无论建筑装饰还是墓的形制,体现佛教文化。帝陵中有陵塔,王侯墓中的陪葬物有经幢,一般官员墓火葬并有塔式灵匣,高僧塔葬,都是佛教文化的体现。第五,西夏墓的建筑体现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地面殿、阙、城墙等建筑承中原形制。月城及其内在石象生布列反映北方草原都城特点:建筑装饰构件更多地融合中原文化、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反映了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建筑文化的民族大融合”可得出: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和佛教文化影响,有丰富文化内涵;
③由“随着史料的不断发现和被破 解,神秘王朝的面纱正逐渐被揭开,但神秘的西夏王陵至今仍有三大未解之谜。一、王陵上为什么不长草?王陵下的地面绿草如茵,唯独王陵上寸草不生。二、王陵上为什么不落鸟?当地多乌鸦和麻雀,它们几乎随处落脚,却从不落在王陵之上。三、王陵的夯土主体为什么没有被损坏?王陵的附属建筑早已被毁坏得面目全非了,但以夯土筑成的王陵主体却巍然屹立。这些王陵最晚的也有七八百年的时间,如此漫长岁月,为何还能屹立如初?”可得出:三大未解之谜,有神秘吸引力。
5.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银川,古称兴庆府、宁夏城”,先介绍城市名称;
“地处西北地区宁夏平原的中部、贺兰山东麓,与黄河相邻。银川这座塞上古城历史悠久。秦朝时即为北地郡所辖。汉成帝阳朔年间曾在此修建北典农城”,再介绍地理位置和悠久历史;
“此地资源充足、物产丰饶。六月杞园树树红,羊肉泡馍口口香。在坊间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塞上明珠’的美誉”,这是介绍资源和物产;
“西夏王陵是银川境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也是西夏文化的代表……”,这是介绍最著名的景点。
仿照这个思路介绍即可。
6.C 7.B 8.①这里的竹子充满野性,富有生机。②有别于人工竹类,没有人为痕迹和功利价值。 9.①巧用修辞,生动形象:拟人,如“荒草让出来的地方”“纳入到自己的色系和场域”,比喻,如“那白丝绸一样的烟雾”;②用词新颖,表现力强:如天际线是“饱满的”,草木是“强势的”;③多用长句,语意丰富:如用长句更好地表现出作者思绪的流转。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流露出其内心的迷茫和忧伤”错,第4段中“……实际情况是我根本不知道这条路通向什么地方,而我又是如此地渴望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是的,那一刻,我只想从结伴采风的队伍里叛逃,从广西叛逃,从地球上叛逃。我觉得,这条路之所以从天边的峰丛之间伸到我的面前,就是为了来接引我的,而且它一直就存在于我的心底……”中的“我又是如此地渴望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我只想”“我觉得”“它一直就存在于我的心底”可知,作者内心十分明确自己的目的和想法,并不迷茫和忧伤。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能从普通人的日常体验出发,通俗易懂”错,第4段中“一个人走在这条岔路上,我领受的山川信息和我在这些信息中呈现出来的状态,使我顿时觉得自己走到了地球的边上。我说‘岔路似乎是通向罗城’,这纯粹出自我的想象,实际情况是我根本不知道这条路通向什么地方,而我又是如此地渴望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可知,本段在表述上,作者从本人的感受出发,并不是普通人的日常体验。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生长在世界反面”意思是与正常的人类意识中的竹子不同,具体表现在:
①“该怎么长就怎么长,笔直向上争夺阳光者有之,斜刺而出插向灌木丛者有之,伏在地面上与荒草为伍者有之。它们活着活着就死了,枯朽在亲人的怀里,也有的活得满身黑垢或苔藓仍然兴致勃勃,一阵春风吹过,便一身的叶片儿都在鼓掌。特别是那些与栗树和桤木杂生在一起的竹子,有意无意,它们都会在杂乱并低俗的枝叶中挺身而出,在鲜有人迹的山水长卷里抢下自己想要的空间”,这里的竹子充满野性,富有生机。
②“真实的景象何至如此呢?环江县野地里的这些竹子,它们有别于公园里和私人后院中的那些人工竹类,它们本就不是人类的眼中之竹或胸中之竹,自生,自灭,整个过程从不象征什么,竹子始终存在于竹子的形体中,竹子从来都是竹子本身。它们的命运甚至不指向竹笛、竹排、竹篱、竹箱、竹楼、竹椅和打狗棍,悄悄地活一场,就为了悄悄地死去,抑或什么也不为,不知生,亦不知死”,有别于人工竹类,没有人为痕迹和功利价值。
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色的能力。
①巧用修辞,生动形象:拟人,如“而是一群山中的石头某一天突然活了过来,站起身子,一路走到这儿,便纷纷躺了下来”,写出石桥的淳朴与野性特色;“荒草让出来的地方”“纳入到自己的色系和场域”等把荒草、山峰等当做人来写,表现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极具魅力;比喻,如“那白丝绸一样的烟雾”,从颜色到质地,写出细雨中烟雾的美感;
②用词新颖,表现力强:如天际线是“饱满的”,草木是“强势的”,山水图卷是“写意的”,草木是“坐化或寂灭”;
③多用长句,语意丰富:如“蝴蝶和蜜蜂还在另一个世界奔波,季节的错置和某个时间点上景物的错位造成的缺憾在我这儿成为永久的遗憾”,用长句更好地表现出作者思绪的流转。
10.BDF 11.D 12.D 13.(1)会合诸侯是关系民众的大事,从这里可以观察到兴衰存亡的契机(或端倪)。(2)统治民众的人,他的威严是极大的。丧失威严以至于被杀,他的过错一定太多了。 14.放纵奸邪,不体恤百姓,不专心推行善政。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我不是乐师、太史,怎么会观测天意?我只不过从晋君的仪容,料定晋国必定会发生祸乱罢了。
“吾非瞽史”是判断句,后面B处断开;
“焉知天道”是反问句,且“知天道”是动宾结构,后面D处断开;
“吾见晋君之容”主谓宾齐全,应在宾语后F处断开。
“殆”是状语,修饰“祸”,不断开。
故选BDF。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句意:所以他的过错是在“狂”啊!/所以国家将没有灾祸。
B.正确。都是“或者、还是”。句意:请问是从天意看出还是从人事预测?/或者推究他成功和失败的过程。
C.正确。违背;差错。句意:说话不算数,一天天的更加违背信义。/女子的行为没有什么差错,男子的品行却一变再变。
D.错误。文中的“牧”是治理、管理;“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中的“牧”是养。句意:况且做国君的人,需要治理百姓并挽救他们中的邪恶之人。/想到帝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并加强身的道德修养。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百姓的美恶是君主行动的缘由”错,原文“美恶皆君之由,民何能为焉”,强调的是“国君起决定作用,百姓无法左右国君的意志”。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夫合诸侯,民之大事也”,判断句,会合诸侯是关系民众的大事;“合”,会聚、聚合;“于是”,从这里。
(2)“君”,统治;“至于”,以至于;“杀”,被杀。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若君纵私回而弃民事,民旁有慝无由省之,益邪多矣。若以邪临民,陷而不振,用善不肯专,则不能使”可得出放纵奸邪,不体恤百姓,不专心推行善政。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代经典著作说:“要慎重地对待五件事。五件事分别是:一是外貌态度,二是言语,三是视觉,四是听觉,五是思维。态度要恭敬,言语要正当,视觉要明亮,听觉要清晰,思维要通达。恭敬就会严肃,言语正当就能治理的好,视觉明亮就能够智慧,听觉清晰就能有谋略,思维通达就能成为圣人。”
外貌态度不恭敬,这就是不恭敬的表现。“肃”就是“恭敬”的意思。在内叫“恭”,在外叫“敬”。君主立身行事,体态容貌不恭敬,态度轻慢、不顺从,就不能敬畏各种事务。过失在于疏狂轻率。所以他的过错是在“狂”啊!
历史记载成公十六年,晋公在周柯陵大会诸侯。单襄公见晋厉公眼睛只看远处,走路脚步抬得高。单襄公说:“晋国很快会发生内乱。”鲁侯说:“请问是从天意看出还是从人事预测?”回答说:“我不是乐师、太史,怎么会观测天意?我只不过从晋君的仪容,料定晋国必定会发生祸乱罢了。有道德的人眼神决定手足的行止,行步的进退随之跟从,因此,看一个人的仪容就可以知道他的内心啊。眼睛看东西的目光要得当,行步的快慢随眼光而动。现在晋侯那样子,眼睛看远处而脚步抬得高,眼睛所视与手足的行动相违背,脚步的进退不与眼光相协调,他的心思必定在想别的。眼睛和手足的行动已经不相跟从,这个人怎么会长久呢?会合诸侯是关系民众的大事,从这里可以观察到兴衰存亡的契机(或端倪)。如果国家没有什么祸患,它的君主参加会盟,走路说话看物听言,必定都没有可指责的,就可以看出君主的德行。眼睛看着远处,一天天自绝于正义;脚步抬得高,一天天抛弃了仁德;说话不算数,一天天的更加违背信义;听多了奉承话,一天天背离君主的名声。那眼神用以表现道义,行步用以表现德行,说话用以庇护信誉,耳朵用来分辨万物的声名,不可以不谨慎啊!丧失了部分,本人有灾祸,全部丧失,国家随之而灭亡。晋侯已经丧失了两样,我才有这样的推测。”这以后二年,晋国人杀了厉公。总之这种类型的,都是外貌态度不恭敬的灾祸。
材料二:
晋国人杀了晋厉公,鲁国防守边境的官员把这个消息传回国内,鲁成公正在朝堂上。成公听到后说:“臣子杀死自己的国君,这是谁的过错?”大夫们无人应对。里革回答说:“这是国君的过错。统治民众的人,他的威严是极大的。丧失威严以至于被杀,他的过错一定太多了。况且做国君的人,需要治理百姓并挽救他们中的邪恶之人。倘若国君放纵自己的私心邪念而抛弃治理百姓的职责,百姓中发生的邪恶事件没有人关注,就等于极大助长邪恶之人的气焰。倘若用邪恶的办法治理民众,政事就会败坏而无法挽回。施行仁政不肯专一到底,就无法指使百姓。国君到了灭亡的地步也没人体恤,还要这样的国君做什么?夏桀出逃到南巢,商约王死在朝歌,周厉王被流放到地,周幽王在戏山身亡,都是出于同样的过错。国君,就如同滋养万民的川泽。国君推行的政令百姓都听从,好坏都由国君决定,百姓怎么能左右国君的意志呢?”
15.B 16.同:都表达了对月夜美景的喜爱。异:①张词胸怀豪放中有旷达,表达了对自我高洁人格的自许,超越了世俗的荣辱得失;②刘词豪放中有孤寂,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感伤。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B.“转移到眼前飘香的桂树”,此处解析有误。词中“想天寒、桂老已吹香,堪攀摘”是想象月中之景,并非实景。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同:都表达了对月夜美景的喜爱。
《念奴娇·过洞庭》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明河共影”,是说天上的银河投影到湖中,十分清晰,上下两道银河同样地明亮。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这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是最上一等的境界了。
本词上阕描写了中秋月夜的美景。“俄变见、金蛇能紫,玉蟾能白。九万里风清黑眚,三千世界纯银色”,词人原本是希望流云不要遮住今夜月亮的光辉,没想到忽然间就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但很快又雨散云收,皎皎玉蟾高挂穹宇。是九万里的风吹散了无边的黑云与黑暗,让三千世界全都被皎洁的明月照亮。词人心情愉悦,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想象那月中桂子应已飘香,正是应攀登采摘的时节。
异:
①张词胸怀豪放中有旷达,表达了对自我高洁人格的自许,超越了世俗的荣辱得失。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这些意思都包涵在里面了。“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是以冰雪比喻心地的纯洁。结合他被谗免职的经历来看,还有表示自己问心无愧的意思。
②刘词豪放中有孤寂,表达了对年华老去的感伤。“湘妃远,谁鸣瑟。桓伊去,谁横笛。叹素光如旧,朱颜非昔。老去欢悰无奈减,向来酒量常嫌窄”,湘妃已经远去,还有谁在鸣瑟?桓伊已经离开,还有谁能横笛?感叹今夜月光依然如旧,而自己的容颜却已不是从前。人已老去,欢乐之事无奈已越来越少。
17.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弊在赂秦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衿”“弊”“劫”“蛟”等。
18.①战战兢兢/颤颤巍巍/摇摇晃晃/磕磕绊绊;②混混沌沌/浑浑沌沌 19.A 20.①原文“哽哽的”生动地写出小狗耐不住严寒、被冻得发不出声音的样子;②原文“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使严冬寒冷带给小狗的疼痛更加生动可感;③原文用三个短句,简洁明快。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①根据前文“老头越走越慢,担心受怕”以及横线后面“好像初次穿上滑冰鞋,被朋友推上了溜冰场似的”可知,横线处应该填表现老头走路晃晃悠悠,走路不稳的成语。所以此处可填“战战兢兢/颤颤巍巍/摇摇晃晃/磕磕绊绊”。战战兢兢:形容十分害怕或小心谨慎的样子。颤颤巍巍:颤抖摇晃的样子;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身体因惊恐而颤抖。摇摇晃晃:左右摇摆,不稳定。磕磕绊绊:因道路不平坦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方便。
②根据前文“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可知,横线处应该填表现环境浑浊的成语。所以此处可填“混混沌沌/浑浑沌沌”。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浑浑沌沌:混杂、不分明的样子。
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词义的能力。
“就是这样,也还是跌倒的”中的“就”是连词,即使。
A.连词,即使。
B.介词,从。
C.副词,表示坚决、肯定的语气。
D.副词,表示事实如此。
故选A。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效果的能力。
①原文多一个“哽哽的”修饰小狗叫唤的声音,意思是叫声不连贯,不流畅,生动地写出小狗耐不住严寒、被冻得发不出声音的样子;
②原文表现小狗的脚爪被冻木了,用的是“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一样”,“被火烧”会有疼痛感,使严冬寒冷带给小狗的疼痛更加生动可感;
③原文“小狗冻得夜夜地叫唤,哽哽的,好像它的脚爪被火烧着了一样”用三个短句,简洁明快。改句是一个长句,重点不突出,表述一般。
21.(1)黑猩猩的腰椎不能自由活动 (2)就会前倾 (3)所以也就产生了问题(所以也就更加脆弱) 22.①删除“东西”;⑥“但是”“却” 保留一个;⑦删除“更加”。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1)由“因此”可知此处是对前文分析的总结,前文分析了人类腰椎和黑猩猩腰椎的区别,后面有“与此相对的是,人类的骨盆纵向短,5节腰椎都可以自由活动”,可见这里应填:黑猩猩的腰椎不能自由活动。
(2)根据“腰椎都呈现出从骨盆朝前向斜上方延伸的形状”可知,“如果让脊椎保持笔直”,身体就会前倾,这与“直立的人必须使腰椎做向后的运动,才能使身体挺直”意思一致,由此可填:就会前倾。
(3)由后面内容可知,“能够活动的部位都是比较脆弱的”,而“人类的腰椎能够更自由地活动”,所以也容易出问题,可填:所以也就产生了问题(所以也就更加脆弱)。
2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的能力。
①句子中想要表达“玩具娃娃的手臂是可以转动的”,强调玩具娃娃的这个特征,原句如果加上“东西”,句子就会强调“玩具娃娃的手臂是东西”这一概念,就会改变句子语义的强调重点,也不能与后文的“所以”衔接,所以应删除“东西”;
⑥“但是”和“却”都表转折,保留一个即可;
⑦“雪上加霜”比喻一再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已经有“更加”的意思,所以删除“更加”即可。
23.例文:
万物“沉浸”可开时代新篇
白云苍狗烂柯泥,百代尽在俯仰间。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科技进步的脚步不会停下,“沉浸式”体验已然成为时代热潮。在万物可沉浸的时代背景下,万物皆有可能。我们当以“沉浸万物”作垂天之羽,把握时机,开启新时代的华美篇章。
听“沉浸式”之清音可解劳累之疲乏。
时代的考验不断冲击着我们每个人,你我生乎于斯,为百忧感心,为万事劳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于是浑浑噩噩,惶惶不可终日,然而“沉浸式”内容的兴起,可以大大缓解如今这一迫在眉捷的社会难题。若是王勃能听此清音,或许可免于落水而死;若贾谊听此清音,或许还可创作出更多的传世名篇。“沉浸式”内容进入我们的双耳,便可慰藉你我劳累疲惫的心灵。
参与“沉浸式”体验可以更觉历史之美。
西安大唐不夜城设立诸多“沉浸式”体验馆,让游客在旅游观景的同时,感同身受地体验昔日大唐的繁华富丽,平日在书中见到的历史人物如今却站在面前,岂能不让人惊喜?假如此等技术得以广泛运用,我们又何苦于无法与古今中外之伟人交互?若是如此,有朝一日我们或可以与梭罗共赏瓦尔登湖之美景;与王阳明一起龙场悟道,高谈心学之奥;与樊锦诗一同感受敦煌壁画之瑰丽;与毛相林,黄文秀一起面对脱贫攻坚之难题。“沉浸式”科技方兴未艾,在将来的某一天,这些天马行空的幻想都将成为现实,届时,我们将与伟大灵魂心神交会,“文化自信”等时代难题也会迎刃而解。
融“沉浸式”体验入历史,可使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曾记否,向时英雄儿女,舍命而行,远赴朝鲜,抗击美帝。如今封建之猛虎已死,帝国之贪狼已退,那些经历烽火洗礼的老英雄也渐次远去……但我们可以运用“沉浸式”科技,再现那段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伟大时代。“沉浸式”体验那段历史后,何人不是热血激昂?我们虽不能改变春秋代序的自然规律,但可用此新技,留住那些伟大灵魂在我们心中的影响。
红旗飘飘兮傲云,黄钟杳杳兮穿天。当下通往无数未来,我辈生逢今之盛世,又迎“沉浸式”技术之兴起,诚应假“沉浸式”技术之力,以其作垂天之羽,扶摇而上九重天;以其作临川之笔,续写盛世华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核心词是“沉浸式”,并且这个网络热词从虚拟走向现实生活,随之列举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沉浸式”,最后对“沉浸”及“沉浸式”进行评价。
从上面列举的内容及评价可以看出,写作时要注意对“沉浸式”进行肯定。从列举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沉浸”指的是专注、认真的态度,也可以是痴迷入境等状态。无论是“沉浸式阅读”,还是“沉浸式旅游”等各种各样沉浸式体验,都更注重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正因为沉浸式体验能给人带来身临其境之感,带来心灵的愉悦等良好的效果,所以为人们所青睐。但是有一些“沉浸式”要不得,比如,有些青少年甚至大人迷恋网络游戏,有孩子长期低头玩手机患上了颈椎病,有孩子沉迷手游后易躁易怒、精神萎靡……一些青少年由于自控能力较弱,过多过度投入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使许多家长苦不堪言。这种“沉浸式”要不得。
写作时,我们可以先对“沉浸式”体验做出探讨,指出其特点,强调其令人“忘我”、让人全身心地投入这一突出特点。然后,可以列举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沉浸式”;接下分析这种“沉浸式”有什么好处,以及如何做到“沉浸式”等。
立意:
1.屏蔽噪声,深度沉浸。
2.在沉浸中深入体验,在“忘我”中专心投入。
3.万物皆可沉浸,莫忘文化引领。
浏览量:10
下载量:0
时间:
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期末考试既是本学期复习的检测和反馈,也是对考生自我定位和规划升学路径的重要参考,同时还是考生适应新高考模式的重要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高三期末考试的难度因人而异。对于已经掌握相关知识的学生来说,期末考试可能相对容易一些;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完全掌握相关知识的考生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
一般来说,期末考试的内容通常覆盖本学期的知识点,难度和高考相比不会过于简单,也不会过于复杂。考试中可能包含一些需要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点的题目,以及一些考查考生综合能力的题目。
因此,要想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考生需要全面复习相关知识点,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心态调整和时间管理,保持积极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做到有条不紊。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2024新高考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卷附答案解析(文字版)
新高考高三期末考试对于考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对一轮复习的检测和反馈,也是对考生自我定位和规划升学路径的重要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新高考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卷附答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1、及时复习
人们对于刚学过的东西,总是一开始忘得快,过一段时间就逐渐减慢。每天从学校回来都学了一些新东西,要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复习之后再做作业。每天晚上睡觉前想一想:“我今天都学了什么!”然后在头脑里把这些东西过一遍。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家长来提问,比如“今天的语文课都学了什么?”孩子回答后,再进一步询问。比如孩子说学了两个生字,就可以说:“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写给妈妈看好吗?”孩子不会写的'话,就可以鼓励他再去看看书,然后写出来。如果不及时复习,时间一长孩子就忘记了,许多内容最后集中到一小段时间复习,效果自然不好。
2、分散复习
如果有60分钟的复习内容,您是让孩子一下子复习完呢?还是分成几段间隔复习呢?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分散复习要比长时间的集中复习效果好。对于孩子来说,其身心发育的特点也要求采用分散复习的方式。所以,您不妨让孩子每次复习20分钟。中间休息之后再复习,这样孩子就不会疲劳,复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3、交叉复习
当孩子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即这10分钟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又变成别的什么,这样复习的好处是不会使孩子产生厌倦心理。
4、读写结合法
加大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力度,做到温故而知新。充分利用点滴的时间,争取多记几个公式,多背一篇课文,多温习一遍老师讲的重点。
5、查漏补缺法
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抓住重难点。还可以把平时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再分析,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新高考高三期末考试对于考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是对一轮复习的检测和反馈,也是对考生自我定位和规划升学路径的重要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制定复习计划:在复习之前,要制定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明确每天要复习的内容和时间,做到有条不紊。
重视基础知识:期末考试考察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特别是概念、公式、定理等核心知识点。
做好笔记和总结:复习时要做好笔记和总结,把知识点、重点、难点、易错点记录下来,方便以后回顾和复习。
多做练习题:通过做练习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可以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复习错题和难题:复习时要注重错题和难题的复习,这些题目往往是学生掌握不扎实或者理解不透彻的地方,需要重点突破。
注重心态调整:期末考试前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同时也要避免放松警惕。
做好时间管理:在复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做好时间管理,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总之,高三期末考试的复习需要注重全面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同时也要注意心态调整和时间管理。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期末考试既是本学期复习的检测和反馈,也是对考生自我定位和规划升学路径的重要参考,同时还是考生适应新高考模式的重要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山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高三期末考六科。期末是指学校一个学期的最后阶段,具体是几天没有严格规定。“高中选科”意思是在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中选择科目考试。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2023-2024学年江苏苏州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次检测学习成果的机会,也是一次发现漏洞、适应高考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3-2024学年江苏苏州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题及答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1、科目多怎么办?
分清主次,安排时间,做必要的取舍。将自己提升可能最大的学科,和之后中高考相关的学科,进行系统的复习,其他短时间不可能提高太多的学科,和中高考无关的学科,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会导致最重要的学科没有系统复习。
2、文科重记忆,适合2人一组相互提问式的学习
语文,英语,历史,地理,政治等需要背很多东西的学科,适合两个人互相提问背诵的方式学习,这样效率很高。你自己会问对方一些你自己觉得不太背的下来的东西,两个人可以互相查缺补漏。
3、理科重逻辑,梳理逻辑框架,总结模型题型更重要。
在考前的最后关头,新学些知识,题型,是不现实的。即使学了,也会花费大量宝贵的复习时间。仅仅靠对题型的逐个掌握和练习是不足以的高分的。必须对每个科目本身内部的逻辑,思想,方法有个整体的把握。复习方法最好是,对着一张白纸,看看你能否把学过的知识的网络图自己画出来,每个细节的知识点,需要的:条件,适用范围,考法等能不能自己总结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4、规律作息,吃好吃少。
考前熬夜是大忌。考试时候的发挥,远远比牺牲睡觉的那1~2个小时里面看到的东西更重要。考前一定要调整好作息。如果有临时性的失眠,建议可以跑步,或者做其他的锻炼,有助睡眠。
吃好的,加强营养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吃些平时根本不吃的东西。万一拉肚子就不好了。另外,要少吃,吃到半饱即可。饱食状态下,血液会集中在消化系统帮助消化, 人会明显觉得很困倦。吃太多也是复习,考试的大忌。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江苏苏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
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考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次检测学习成果的机会,也是一次发现漏洞、适应高考形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江苏苏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语文试卷及答案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通常在11月份。
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一般安排在11月份,这是因为此时学生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学习内容,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一个初步的评估。通过期中考试的成绩,考生可以了解自己在班级或年级中的名次,从而调整下一阶段的复习计划和心态。如果考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可以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继续努力巩固知识;如果成绩不理想,可以及时找出问题所在,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争取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有所突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