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作文

巴金 家 读后感汇总7篇

篇1:我想有个家读后感600字

请问一下:“你有家吗?”哦,你当然有家。要是你知道还有人没有家,只能住在机场,你肯定会大吃一惊的。

《我想有个家》是由伊芙。邦廷著,Ronald Himler绘图。这本书讲述了小男孩和爸爸暂时生活在飞机场,他们都很努力地赚钱,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家的故事。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世界上有很多穷人,他们无家可归,我们要帮助他们。

小男孩和爸爸是两位乐观、细致的人,故事是通过小男孩的嘴讲述出来的。他讲述得平淡而真实,让我时而开心,时而伤感,心情不断地变化。小男孩和爸爸,每天都提心吊胆地生活在机场,每晚都坐着睡觉,以免被保安赶走。如果被赶走,他们真的就彻底没有住的地方了。除了小男孩和爸爸住在机场,还有丹妮一家、斯洛卡姆先生……他们都住在机场。斯洛卡姆先生、威尔森先生和一位女士就被赶出机场了。如果他们有家,他们就不必这样小心翼翼地生活。如果他们有家,他们就不会流浪,会过上美好生活。

我要帮助这样的流浪汉,我的榜样是海莉福特。

海莉福特五岁时,在路上遇到了爱德华,让妈妈给了他一块三明治。从那天开始,海莉福特一直念念不忘当时的情景,她开始在院子里学着种菜,然后送给穷人。她还为穷人建房子,让他们有自己的家。海莉福特得到了许多人的鼓励和赞赏,也收获了更多的信心。她一直坚持帮助流浪汉。

《我想有个家》这个绘本让我们感受到了伤心和悲痛,我们要向海莉福特一样,关心帮助流浪者,让他们有自己的家。

篇2:《家》给巴金带来家

巴金一直以“愿天下人都有饭吃”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事业而无暇顾及儿女私情。1936年,巴金以《家》而成为青年之心中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最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萧珊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篇3:肩挑一个家读后感500字

和美德相约

绿叶是春天与生命的约定,朝霞是阳光与云彩的约定,火焰是光明与炽热的约定,爱是少年与美德的约定。

读了《肩挑一个家》,无论是薛馥华对家庭的不离不弃,还是朱思汗的执着与质朴,都深深感动了我,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那个海的女儿——宫湛秋。宫湛秋的父母亲都患了重病,每天在三点一线中转着:学校——家庭——医院。坚强的她从不在父母眼前落泪。她用羸弱的肩膀支持着整个家庭的天。噩耗传来,她用最美的笑容迎接死亡的母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那是最有力量的话语。宫湛秋真是海的女儿,她有海的宁静,有海的胸怀,有海般的力量,一如她的名字:湛蓝的秋天。

是什么让她如此的坚强?是爱,是美德。正是拥有美好的品质,她才会去拥抱爱的生命,才会去选择责任与担当。正是那厄难,才锻炼出她洗尽铅华生命的本质,使她从一棵小花变作沙漠里的胡杨树。

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有多少人还保持最初的纯真,多少人的肩头空空,没有责任的束缚。一个具有真正美德的人,才能成为栋梁之才,敢于担当责任的人,才是一个大写的人。

美德少年们都像是美丽的花,经过火焰洗礼过的他们,散发出最迷人的魅力。这何曾不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心灵美的人才最美。

我愿和美德作一个约定,在人生的春天,为世界献出美丽的光彩!

篇4:巴金散文读后感600字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他的散文集像初升的阳光沐浴着我,他成了我散文阅读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路标。

他的《朋友》和《秋夜》这两篇散文是我一直珍藏着的。我不仅为他的文笔深深叫好,还为他那颗懂得感恩的心深深敬仰。

“这一次旅行使我更明了一个名词的意义,这名词就是朋友。”“然而在那短促的过去的回顾中却有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的黑暗,是使我的生存有一点光彩,这明灯就是友情。”是呵,朋友,一个多么温馨多么实在的词!当你在这个世界上只剩下朋友时,你还是富有的。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了你的一个依赖,《朋友》这首歌也受到我的青睐。“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在巴金的全部生涯中,朋友们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环。

“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窗外还有雨声。秋夜的雨滴在芭蕉叶上的雨声,滴在檐前石阶上的声音。”这是巴金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的风景描写,那天正下着雨,巴金的描写使我置身处地于当时的情境之中。巴金一直把鲁迅先生当做自己的老师,一直崇敬着他。我想:巴金本就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却把别人当做自己的老师,看得出,他为自己的散文还感到不足,我也从这看出他的人格魅力和孜孜不倦、求上进的心态。

巴金说:“我不配做一盏明灯,就让我做一块木柴罢,让我点燃朋友们的道路。”是啊,奉献自己是一种美德,点亮别人是一种胸怀,巴金先生的许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学习,散文是一方面,人格是一方面……

篇5:我想有个家读后感400字

蓝樱草和薇薇安有一个中国妈妈和美国爸爸,他们都是威风凛凛的警察。妈妈叫蓝兰,爸爸叫路易。因为事业的需要,他们一直分离了十年。十年后,蓝樱草的美国爸爸终于来到中国看望她了。这次寻亲,也意味着相隔重洋的爸爸妈妈一一这对旧日恋人迎来了一次难得的重逢。在双胞胎姐妹看来,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即将复合,这真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樱草传说中的爸爸,真的要活生生地出现在她的面前了,她觉得,世界真得要变了!但所有人都没想到,十年后的父母都出已经另有所爱,破镜毕竟并不能重圆─是呀,大人的事,小孩又怎么能理解呢?

虽说大人的事我们小孩不能理解,但我们“换个角度想一想,大人们私自做什么事儿,如果不先问一问小孩的想法,那我们是不是就会很难受呢?就像樱草和薇薇安,她们的父母擅自离了婚,让一个好端端的家庭破碎,而且还想让这对双胞胎姐妹分开,这对她们来说一定很不舍吧。就是因为爸爸妈妈没有询问她们俩的意见,所以就造成了家庭破裂的结局。

所以,爸爸妈妈,如果您爱我,就别擅自做决定!

篇6:有关巴金《家》的读书笔记

最近正在看一篇长篇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虽然暂时只看完《家》这篇,发现巴金老爷爷对其中的人物刻画可谓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让我铭记于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爷爷不愧为伟大的作家。

现在正在读第二本,当我读完第一本《家》后,给我的感觉真可谓身临其境,巴金老爷爷透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写折射出对旧社会旧制度的厌恶与憎恨,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黑暗、违心和奉承,通过三兄弟间性格的不同和对未来社会的不同看法进行了层层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让人眼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对前途未来充满信心,坚定不移的相信旧社会一定会过去,旧制度一定会被舍弃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和老大觉新的性格刚好背道而驰,就像两条平行线不可能有任何交叉点一样,也就注定着他们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觉新的性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懦弱到极点的那种人,在以前就称他为“无抵抗主义”,也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导致他身边最亲的人死的死,走的走。虽然他感到无比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却并没有让他改变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许转变,但这种转变并不足以让他有所行动,他还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觉民则是站在觉慧那边,但他并不象觉慧那样冲动,有着沉稳的性格,在必要的时候也回积极主动的争取幸福,从这点上来说我还是很欣赏他的,因此在整个大家庭中,只有觉民和觉慧站在同一阵线上的,其他人则全是旧社会,旧体制的拥护者,可见觉民、觉慧和这个大家庭的隔阂有多么深,所以觉慧除了恨透了这个旧社会、旧体制外,也恨透了这个只有旧体制和旧制度的大家庭,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这个旧社会的决心。

整本书就是围绕着觉民、觉慧两兄弟怎么和那个旧社会、旧制度作斗争并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为主题贯穿始终,让人看了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篇7:《家》读后感作文_[第七单元]写读后感900字

《家》这部小说中高家的败落,向我们展示了腐朽没落的封建秩序,伦理道德必然死亡,民主的新生的一代青年正在崛起这样一个重大意义的社会趋势。

其实,现在的社会已经不再是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基本不会出现。但是社会中还是有一些现象。比如说男女婚嫁,讲究门当户对,虽然现在大多是自由恋爱,但是,还是有一些不开明的父母,总是喜欢干涉子女的终身大事,他们觉得自己没有错。若是对方很优秀就算了,毕竟天下父母心,都希望子女有好的归属。但是对方若是与他们理想中的目标有差距,他们就会想尽办法阻止。

他们或许没有想过,这样或许会造成像觉新与梅和瑞钰的悲剧。由于长辈之间的矛盾,他们被活生生的拆散,梅忧郁而终。觉新只好顺从,娶了瑞钰,可是梅的结局还是发生在他身上,封建礼法下,她也断送了性命。

两个人相爱,才有最好的结局,爱的力量是神奇的,未来的事情根本无法预知,即使再优秀的人,在强迫的婚姻下,他们也不可能幸福,最终受伤的却有三个人。

父母们啊!封建的礼法不能效仿,给大家一个自由,在新社会中塑造一个个美好的结局,不要让旧社会的悲剧重现。

《家》这部书继《红楼梦》,又给予了封建社会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巴金先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批评了封建制度,并没有提出实质的做法。也的确是这样,在当时,最重要的还是改变人们普遍的想法,做法只是后说,只有彻底的让人们意识到封建的危害,才能做其他的事情。而这点,恰恰是最困难的。

我认为,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守旧思想应当根除。中国之所以没有得到西方的飞速发展,也正是因为封建社会的持久,各种各样的革命运动后,我国终于脱离了封建的行列。

文化对改变人们虽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凭借一个人,一部书,力量的确单保彻底的改变,依靠的还是革命。同时,那些踏着先进步伐的新青年,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走在了人们的先例,带领我们脱离了封建。

《家》这部书中的人物塑造可谓很成功,但是现在文字已经不作为革命的一份子,而是作为我们心中的经典,作为人们的警戒,告诫我们,远离封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