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百科

为什么现在熊孩子越来越多【汇编10篇】

篇1:现在舍不得让孩子吃苦 孩子以后只会更苦

为人父母,不仅仅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无条件地爱,更要有为之计深远的智慧。小时候别怕苦了孩子,因为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当年舍不得让孩子吃的苦,生活最后全还给了他

我们大部分人小时候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吃过不少“苦”,于是现在养育孩子的心态就是希望加倍给他们提供好的条件,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我们也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环境和教育,但是真正的爱不等于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不让孩子面对任何不适和挑战,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让孩子学会面对比替孩子承担更重要。

01

前几天,一个亲戚打电话说要来看看老人。

奶奶很高兴。

可是他听说老人不在原来的地方,到了我家。因为路途有点远,只能作罢了。

奶奶又跟我说起了他的故事。

其实这个故事已经听了很多年了。

当年,大家都说奶奶的大姐命好,嫁了村干部,家境不错。

生了两个女儿后,最后又得一小儿子。

全家人都把这个男孩当作宝贝。

生怕他摔着磕着,两个姐姐也什么都让着他。

那时候,他应该是最幸福的孩子,比如能随便吃到糖,像在蜜糖罐子里。

后来因为成绩不好就没读书了。

家里人又不肯让他出远门,因为怕危险!

所以就放在家里,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这样能放心。

可是让他学东西呢,又说太累,学了木匠又学泥工,可是没有一样能坚持下来。

最后还是种地。

房子反正父母有,老婆也几经周折娶到了。

安安心心地过日子吧。

可是如今他快50的人,因为身体不好,盖房子借了钱,又不得不来省城打工。

在家种地的收入不够一年的开支。

老父母相继过世,家里也没留什么。

盖了几层新屋,还靠两个姐姐出钱出力。

可是,这个时候的他能找什么样的工作呢?

亲戚给他介绍了宾馆清洁工的活,他听说不能包住,又只能作罢。

最后在一个即将拆迁的地方租了一个几个平米的房间。

然后凌晨就起床去扫大街,寒来暑往,吃了很多很多苦。

还记得有一次,姨奶奶说:“我真的害了我这个儿子,那时候让他出门做点事就好,现在又胆小又没本事,可怎么办呢啊!”

说的时候老人还哭了。

如今老人已经走了,可是他真的过得不好。

当年舍不得让孩子吃的苦,生活最后又还给了他。

02

做了父母后,我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想着去帮孩子做事。

洗完脚后的洗脚水,有时顺手给他倒了。

他有时坐在床沿大喊拿拖鞋来,拿拖鞋来。

为了赶时间,又给他拿了过去。

而有时要他来帮忙做点事,不耐烦地他会说:“我累了,我先喝水,我要上厕所。”

总是想着找理由来逃避。

有时想想,这未必是孩子的错。

而是我们没有跟孩子划清界限感。

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情景:

当孩子不小心跌倒了,他肯定会自己爬起来的。

可大人却赶紧跑过去拉起来。

这时,其实是你侵占了孩子的空间,父母越界过来,让孩子没有独立做这件事的机会。

当孩子放学,书包本来应该背着自己的身上,可是你却一把拿过来自己背着。

这时,你的行为会让孩子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没有学会自己的承担。

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关爱”中一步步缺失和模糊。

记得有一次,亲戚家一个读中学生的男孩在朝着妈妈发脾气,说“我的事你不要管,我自己做主。”

可是他妈妈说,其实孩子的衣服、鞋袜从来没有自己洗过,怎么能照顾好自己呢。

父母就觉得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习惯了这样的包办。

不仅仅让孩子失去独立的能力,也让自己的纠结痛苦。

03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这应该是父母应该早点传递给孩子的。

所以有时我看到儿子懒懒的时候,会跟他说:“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要你学会干活吗?”

“不知道。”

“因为爸爸希望你今后能更好的生活,比如你想想啊!当你有了宝宝,你的宝宝是不是要你做饭给他吃呢!”

“要他妈妈做。”

“那他妈妈不在家呢,或者有事去了呢。难道你就让你的宝宝饿肚子?”

这时他就开始想了。

有时,我会跟他说:“等你长大了,就要独立生活呢!所以你现在要多锻炼锻炼。”

“我不跟你们分开。”小家伙会很担忧地靠近过来。

“当然,爸爸妈妈不会跟你分开,只是你也会有自己的小家,有你的老婆和宝宝的。那时候你跟爸爸一样,就是大男子汉啦!”

“不分开!”

“好吧,我们会永远在你身边,可是你该学会的东西要努力学啊!你也要自己找工作,得自己养活自己呢!”

真的爱孩子,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和父母之间是有界限的。

这个界限不是爱的间隙,也不是阻碍亲子关系的屏障。

而是尊重和责任。

尊重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你的选择、想法。

教会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会去推诿、逃避。

我之前有一个同事,自从生了儿子后就没天没夜的加班,四处出差。

朋友们都劝她注意身体,不要这么拼。

她说不管怎么样,要趁年轻多买一套房子。

因为要给儿子留一套。

更严重的是在农村,兄弟之间争地盖房,大部分都因为要给儿子准备房子。

还有不少人因为儿子要结婚,四处借钱,负债累累。

如果是因为家里没有房子让儿子娶不到老婆,大家指责的竟然是老子无能,而不是说儿子没用。

生了孩子就要给他买房备车,出钱讨老婆。

我觉得是一个混蛋逻辑。

这个逻辑表面充满了爱,其实是一种害。

04

养孩子,总归要为之计深远,往往也是为己之计深远。

父母不能将自己未尽的人生理想强加给孩子。

但是我们要为孩子的理想添柴加。

教会孩子去积极地面对生活带来的苦难。

不吃点苦,怎么能学到本事呢?

所以儿子练琴回来跟我说,“爸爸,用力弹弹弹,手指好疼。”

“是不是这样的,我也觉得疼,但是弹完就不疼了。当你的力量增加了,就好啦!”我也在桌面上用力弹着,模仿他的样子。

当然如今还是小试牛刀呢。

我知道,真正磨炼他的日子还很长很长。

而且我致力于孩子们阅读推广,接触了很多的父母。

重视阅读的父母基本都理念一致,肯定了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帮助。

但是不重视孩子阅读的父母各有自己的托词。

比如说怕孩子看坏眼睛。

比如说我的孩子不喜欢书,就喜欢玩。

比如说我们家孩子已经够聪明的,没必要去读。

我还见过一个特别奇葩的理由:有一位妈妈说孩子奶奶看到她给孩子阅读就不高兴,说这样做会增加孩子大脑负担,怕把孩子累着了。

这样的呵护,最后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呢?

茅以升总结自己的一生时,常对自己的女儿说:“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

为人父母,不仅仅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无条件地爱,更要有为之计深远的智慧。小时候别怕苦了孩子,因为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

篇2: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晚年生活会是什么样 现在就能想象到

一个孩子的父母在晚年生活中可能会面临孤独感,但也可以享受到相对充实的生活。可以更专注地关爱自己的孩子,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晚年生活的幸福与否取决于个人的心态和生活方式,重要的是要珍惜眼前,过上健康快乐的晚年生活。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这些孩子的父母在晚年生活中面临着孤独和充实的双重挑战。将探讨一个孩子的父母晚年生活的可能情况,以及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影响。

1. 孤独感的加重

一个孩子的父母在孩子上大学后可能会感到孤独。由于孩子独立成人,他们常常选择在外地就业,回家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此外,孩子们在大城市工作生活,难以提供父母充足的陪伴时间。这使得父母可能成为空巢老人,孤独感加重。

2. 晚年生活的充实

一个孩子的父母也可以享受到晚年生活的充实。相对较少的孩子意味着较少的操心和负担。父母的经济和精力可以更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为其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关爱。这也意味着在晚年,父母可能会减少照顾孩子的负担,有更多的时间去旅行和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

3. 不同人的看法

不同的人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晚年生活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孤独的晚年生活可以更自由,享受着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也有人担心孤独会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希望有多个孩子陪伴在身边。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的答案。

篇3:别拿孩子的现在同自己那个时候、那个年代相比

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当今的孩子是什么人?我们要从本质上来把握。假如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来把握,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不会在点子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别拿孩子和你小时候比: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家长却还没跟上!

各位父母,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

我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发言权,因为近20年来,我大概接触了8000个家庭案例。

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

这件事情年纪大的是不是还记得?

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

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

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

我们会愁什么呢?

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

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

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

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

首先,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

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

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

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

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

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

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

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

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

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

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

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

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

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

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01

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

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

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

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

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

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

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

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

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

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

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

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

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

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

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的学生来找我咨询,

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

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

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想,还要考好的。

那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焦虑不堪。

我只要说一句话他们就会淌眼泪,我说:

“你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

然后你会觉得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

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淌下来。

孩子们太可怜了。

我跟这些孩子说:

“谁告诉你,你家长的幸福要你来负责任?

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的幸福负责任。

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一个男的对女的说

‘嫁给我吧,我会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

结果没有三天就吵翻天了。

孩子们,你记住,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

有一个妈妈,她培育了一个博士儿子,

这个博士后来做了外交官,

谁都羡慕这个妈妈,但是我们看她在干吗?

天天在吃抗抑郁症的药。

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只不过是个普通工人,

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天天在乐呵呵地搓麻将。

所以,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而是自己的主观体验。

父母们要告诉孩子不要背这个包袱,

轻装往前走,这个才是给孩子正能量。

我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你要记住,不是他要来的,

如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

我跟我儿子经常说的话是:

“儿子,咱们母子一场,彼此不要嫌弃,你不嫌我,我不嫌你。”

孩子没有这种重担,他才能轻装往前走,他才不会有考试焦虑。

现在咱们国家有多少学生因为在临考前焦虑不堪,

学习成绩才没有达到应该有的目标呀!

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

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

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

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

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

美国的学校不应试吗?

也应试的,人家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可是人家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我们这样的内心世界,我们(父母)自己太脆弱、不够强大。

02

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

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

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

为什么呢?

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还是秉承老一套。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

老师在训他,这个中学生就这样子:

“你讲好了。

差不多了讲好了吧?

我可以进教室了吧?”

他根本不会听你讲的。为什么?

因为你不了解他话语权要求很高,你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

这也就是我们职场上马上要面对的93年以后的人。

曾经有个老总找我,说他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

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

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也了解啊!”

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

我跟他说,你要看懂他们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让他有话语的可能性,他就到网上去说,你堵不住他的。

所以各位,你想想看,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它怎么不是进步的呢?

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

你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来衔接,

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

而不受到他前代人的压制,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03

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

各位在座的老师你不要生气,

现在的孩子他未必是要到你这里来接受知识的,

好多课都有光盘,他可以买来光盘自己看,而且都是名师讲的。

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

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

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

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

就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

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的话,那是老师的问题。

在上海,有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

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学生说:

“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你去过没有?”

那么各位,这个书怎么教?

我讲的都是非常实际的东西,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才能对未来的学生有用。

04

当今的孩子都很善良

我们所有的1993年以后孩子的父母都会说他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理由如下:你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

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了,

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

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

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

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

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

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

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

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

所以他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多了。

因为不同的身世,两代人的道德水准是不同的。

所以我觉得非常有信心,

后面的年轻人他们会越来越好,

这一代孩子是有希望的。

我们做家长的绝对不要辜负了他们,他们都是好孩子。

05

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

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

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

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

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

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

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比如说现在的中学生都在玩“手办”,人数大概比例是1/4。

什么叫手办?“手办”就是以日本动漫为模板所制作的那些玩偶。

他一个人跟这些玩偶在玩,

有的时候玩偶还带一些色-情,

一个男孩子玩到他会爱上这个玩偶,

然后就会在虚拟世界里捣鼓真实感。

他们在网上交流,似乎这个玩偶是一个活人一样,

最后他反而在真实世界里有虚拟感。

两个人在网上聊好了以后准备见面,

坐在一起,居然没有话,结果说:

“我们网上去说吧,再见。”就到网上去说了。

有一个场景,有几个四、五岁的孩子,

他们在一间没有大人的房间里。

如果我们以常识来看,这个房间一定翻天了,地上都是水,弄得一塌糊涂。

但现实是,这个房间门一打开,鸦雀无声,每个小孩都很安静,比老人院还宁静。

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一不怕死,二就怕苦”。

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

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他会跟你说:

“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

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

让我们怎么教育?

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德育校长,如果有,请思考一下:

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

因为孩子们现实感很弱,

学校应该提供这种帮助,模拟法庭,模拟超市,模拟社区……去搞这些东西。

有一个高中生跟我说,

学校请来一个老掉牙的战争年代的老军人跟他们说:

“我们战争年代如此艰苦,你们这些人到现在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天天想着穿名牌。”

那个高中生说:“老爷爷,你们革命不是为了我们穿名牌,是为了什么呀?”

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真该动动脑筋了。

孩子缺什么?你要给他什么?

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

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

曾经有一次有个重点中学高中的学生,

她带了一个手机给我们看,她说:

“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

玩什么?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

这种行为我们怎么理解?

这就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他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可惜,我们教育者全然不知。

我们只知道他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

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

06

当今的孩子对个性化生活要求非常高

我们来看他们还有一个特征,个性化要求非常高。

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你是大海里的一滴水,

你是沙漠里的一粒沙”,现在的孩子是

“我来过了,雁过留声,你们怎么可以不知道我来过?”

他必须要展现个性。

那么我们的教育允许吗?

设计出来让他展现个性的平台了吗?

我们班级的班会课是不是提供了呢?

有一个孩子跑到我这边,说他就是非要留长头发,穿花衣服,校服到门口就脱掉了,结果教导主任跟他说,要不剪头发就不要来。

后来我打电话给他班主任,我说:

“你知道吗?这个孩子的动漫知识,我连做他的小学生都不配。

你把一节班会课给他,让他展现一下做好的PPT,我相信他从此就会改变。”

这个是我们现在孩子的又一个特征所在。

那么各位,如果你要压抑他,他就抗争。

抗争的途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跟你打,我们叫逆反。

为什么逆反?逆反是因为你不允许他长大。

逆反有“硬抗”这样的形式,就是你说东他一定要说西,你说要好好读书考高中,他就跟你说要考职业学校。

那么“硬抗”还好一点,如果“软抗”就麻烦了。

如果老师、家长“强大无比”,是“不可战胜的”,

孩子反抗的能量应付全部转移到里面,

结果各类精神问题都出来了,导致现在15岁以后的孩子,神经症高发。

各位注意,我们培养孩子健康是很要紧的,所以要充分满足他的个性展现,我们的学校德育活动要有这样的意识。

07

当今的孩子活在“第三只笼子”里

最后我想总结的是,现在的孩子是活在“第三只笼子”里的。

假设,我们有这样一个笼子,

让一个老鼠在笼子里,笼子外面装一个门,

如果老鼠不小心踩了一下这个门,

门打开以后有一个食物会进来,

这个老鼠踩一下,食物就进来,

踩一下,食物就进来,老鼠会怎么做呢?会一直踩。

如果第二只笼子是这样的,

老鼠踩一下,电击一下,踩一下,电击一下,

以老鼠的智力会怎么做呢?不踩了。

如果“第三只笼子”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它踩一下是食物,再踩一下是电击,

老鼠就不知道应该踩还是不踩,这个老鼠会在里面纠结死。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家长对他太好了,就像食物;

但同时给他压力,就像电击,孩子们如同老鼠在第三个笼子。

每个家庭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是成功者,嘴巴不说,心里是这样想的。

各行各业,凡是能成功的都有一个共性的特质,

这些人一定是输得起的人,输了再来,最后就赢了。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你只让他成功,不让他输,

家长们见到孩子回家第一句话问的是:

“宝宝,你今天得几个五角星啊?”“一个。”

“小明得了几个啊?”“两个。”

“你明天要超过他,要得三个。”

我想问在场的幼儿园家长们,

你跟儿子下棋他会输吗?他肯输吗?

十个有九个孩子是不肯输的,

有的孩子还会拿象棋砸妈妈的头,他输了就急。

怎么会这样呢?

你想要让他成功,却不让他有的成功的品质,

你一开始就不培养这种品质,他不就是第三只笼子里的老鼠吗?

还有,我们每家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在看到数学难题、物理难题能够迎战,锲而不舍。

学奥数的时候再难的题目也能克服,

我们希望孩子意志力、控制力很强,

可是你知道意志力、控制力是从哪里来的吗?

在上海,家长们从小学开始给孩子找最好的学校,初中、高中一直是好学校,等高考完了以后,再帮孩子找什么样的专业读大学以便运用关系找得到工作,等到找了一份工作以后,觉得差不多了,就买一套房子给孩子,发动亲朋好友给孩子介绍女朋友,然后再拿钱出来给孩子办婚事,婚事办好了养孩子,最后自己帮孩子带孙子。

你要控制他一生,还需要他有一种迎战困难的自控力,又是这个悖论。

这个人不是在第三只笼子里是在哪里?

其实他都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明确,

但有的家庭期望太高,这是不可以的。

特别是对独生子女,你不把一个很具体的目标告诉他,这个人要崩溃。

实际上高要求只有对自己,不能对别人。

孩子非常清楚他的目标在哪里,

可是心里也很清楚,自己是没有这个能力的。

那么你想想看,他不是纠结死吗?

这就是老鼠在第三只笼子里的感受。

以上就是我今天所要讲的,

我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父母或者老师,

可以重新了解下这代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

当然若你正好处在这个时代中的独生子女,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环境给你带来的一些细微变化。

写在最后:

看完这篇文章,不知道你有怎样的感受?我是满头冒汗啊。

很多父母在想: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老一辈的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带,

老师们也觉得他们教的孩子一届不如一届。

可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从80年代开始,

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我们现在面对的教育对象是90后和00后,

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辈人。

其实孩子们也有很多苦恼,只是我们没有深入了解。

时代在变,老师和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应该转变,

正如教育家怀特所言:

“教育不是为了教人谋生,而是教人创造生活。”

希望各位老师和家长在看完之后,能跟上孩子的脚步,一起共同进步。

篇4:都说要多陪伴孩子 现在陪的太多了 孩子总粘着我 怎么办

随着现代家庭越来越注重亲子关系,家长们纷纷提倡多陪伴孩子。有些家长却陷入了孩子过度依赖的困境,孩子总是粘着他们,让他们感到困扰。为了帮助孩子逐渐独立,家长需要适度缩短陪伴时间,用温和方式表达爱,鼓励社交互动,同时避免过度恐吓。

一、孩子的依赖原因

1.孩子的性格:

有些孩子天生性格较为胆小、娇气,更容易依赖父母。他们常常表现出对父母的强烈依恋,希望得到更多的陪伴和关爱。

2.妈妈的原因:

家长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孩子的依赖程度。妈妈的不果断、不愿意让孩子独立,以及情绪问题都可能加剧孩子的依赖心理。

二、如何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 逐渐缩短陪伴时间:

父母不必时刻陪伴孩子玩耍,应逐渐让孩子适应独立玩耍的时间,观察他们的情绪变化。

2. 用温和方式表达爱:

不必夸张表达爱意,简单的眼神、轻拍和亲吻足以传达深情。

3. 带孩子接触小伙伴:

多带孩子参与社交活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有助于孩子培养独立性。

4. 避免恐吓式语言:

不要用上幼儿园或警察来吓唬孩子,这只会加剧他们的焦虑和依赖。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可能源于性格、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等多种因素。通过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篇5:导致孩子越来越难管的3件事 你现在还在做吗

简要回答

黑白脸的管教方式、使用不适当的管教方式、亲子关系不良。伴随孩子的成长,很多家长都会面临孩子越来越难管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尤为明显,但它可能并不仅仅是年龄造成的。

1

1. 黑白脸的管教方式

很多家庭中,父母倾向于扮演黑白脸的角色。这意味着一个父母可能会变得更加严厉,而另一个则扮演温和的角色,以平衡教育方式。然而,这种做法可能导致孩子混淆、试探和不服从的行为。

应对策略: 父母应该在教育孩子方面保持一致。他们应该制定共同的规则和价值观,以确保孩子知道家庭中的教育方式是一致的。此外,父母需要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以避免孩子试图利用矛盾来得到自己想要的。

2

2. 使用不适当的管教方式

父母可能会继续使用适用于孩子小时候的管教方式,但这些方法在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得不再有效。这包括严厉的惩罚、限制和命令式的教育方式。

应对策略: 父母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阶段来调整他们的教育方式。随着孩子的成长,应更多地采用沟通、建议和共同制定规则的方法。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意见,同时确保他们明白家庭规则的重要性。

3

3. 亲子关系不良

如果在孩子年幼的时候没有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那么在青春期时,这种关系可能会变得更加疏远。孩子可能会对父母感到不信任、不满和不尊重,从而导致难以沟通和管教。

应对策略: 为了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应该在孩子小时候就投入更多时间和关注。这包括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系,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担忧,积极参与他们的兴趣和活动。此外,父母需要在尊重孩子的同时,确立清晰的家庭规则和边界,以便维持秩序。

面对孩子越来越难管的问题,父母需要理解这一现象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建立一致的教育方式、调整管教方法、改善亲子关系,父母可以更好地应对孩子的成长阶段,建立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开放的沟通,尊重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将有助于解决许多与孩子的难以管教相关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篇6:要让孩子现在就“吃苦”

孩子,别抱怨读书苦,那些吃的苦会变成一条宽阔的路,带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学生阶段,学习掌握知识,为以后的人生获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你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使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告诉孩子:读书时偷的懒,要用一辈子来还!

01

努力吃苦,苦一阵子

1、苦是人生的底色

佛说众生皆苦。老话说生活有五味,酸甜苦辣咸。苦是生命所不能避免的一味。

叔本华说:“人生就是痛苦,我们可以把痛苦转换成幸福”,努力就是转化的过程,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感到更加辛苦。

苦,是人生的必经过程。人生就是一个“享受”痛苦和磨难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值得体会和拥有的。

人生本身就是一场与痛苦并存的旅行,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轻松,从生下来的那一天,我们就开始了人生的修行。

无论你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你都会面临人生的各种难题。面对这些难题、困境,没有人可以不流泪流汗就轻轻松松地跨过去。

经历得越多,越容易发现这个世界的真理——越怕吃苦,越有苦吃。那些心灵真正富足的人,其实都不怕吃苦。

人生总要吃苦,有了苦才能知道甜,有了苦才知道珍惜。

2、努力,苦是暂时的

人生晚吃苦,不如早吃苦;你现在不累,以后就会更累。你要知道,现在吃的苦,其实是以后享的福。

曾国藩曾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

孔子也曾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人眼光要放长远,不能只贪一时的安逸,让内心的懒惰控制你的生活。

努力的苦,是暂时的。现在不少孩子都吃不了苦,碰到一点挫折,一点困难就要放弃。

你问他为什么不能坚持一下,吃点苦,他便振振有词地回答你,努力太苦了,努力也是这样过,不努力也是这样过,为什么不让自己当下过得舒服一点呢?

人生有些苦注定要吃,今天不苦学,老来是要后悔,是要受苦的。年少时贪图安逸,不想努力,少了精神的滋养,少了技能的支撑,明天就要忍受空虚与“贫穷”。

努力了,可能当时会感到痛苦,但当你买过这个坎,你会拥有一个内心更加丰满,更有价值的自己。

付出的努力,受过的苦永远不会白费,上天总会补给你,即使你当时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当有一天你陷入困境,你此时的努力便会显现出来。

吃苦努力得到的是技能上的进步,思维上的开阔,心智上的成熟,这些对人生意义重大,一生都对你有益。

02

贪图安逸,苦一辈子

1、安逸还是有意义?

传说老子遇到一位年逾百岁的老翁,老翁得意地说:“我从年少到现在,一直是游手好闲地轻松度日.我的同龄人辛苦一生却早已作古。现在我是否可以嘲笑他们忙碌一生,只是给自己换来一个早逝的结果呢?”

老子拿了一块砖头和一块石头放在老翁面前说:“如果只能选择其一,您是要砖头还是要石头呢?”

老翁选择了砖头并指着石头说:“这石头没棱没角,要它何用?”

人总要有目标有梦想,梦想就是努力奋斗才可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你赋予你做的事情以意义。

其实,人的本性都是懒惰的,都是追求安逸逃避痛苦的。我们总羡慕别人的成绩、地位,进而抱怨世界不公,但一个贪图安逸,没有认真努力过的人,有什么资格抱怨呢?

许多父母一辈子都在为子女营造舒适安逸的小窝,但要知道生命的意义不可能从安逸的氛围中结出,没有一种能力是在纯粹的欢乐中产生。

能力都是在痛苦和挫折中培养出来的。当孩子习惯了安逸的生活之后,便会惧怕改变。当孩子不愿受苦不愿努力,懒惰的种子便在心里滋生,人生也终将不会有太大的起色。

努力必然是辛苦的,是难受的,只有这样你才能提高,才能进步,才能充实自己。

如果因为不能接受努力的苦,而不去努力,那么必将被社会淘汰,人生后面的日子将过得很苦。

2、时光不等人

所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努力的人生,当你凝眸回望,你会发现,最遗憾的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没有去努力,没有吃当时的苦。

年轻时苦,不叫苦;年老时苦,才叫苦。年轻不要怕吃苦,不要贪图安逸享乐,不然等你老了,想努力了,却发现时不我待,已经没有力气了。

年轻时主动吃努力奋斗之苦,吃完这苦,才能尝到生活的甜。不愿吃努力奋斗之苦,最后只能吃命运带来的苦。

对大多数人而言,我们一事无成,不是因为资质平庸,而是因为不够努力。别在你垂垂老矣,两手空空时,再痛心疾首地说“如果当时能吃一点苦,能再努力一点”。

在最能拼最能斗的年纪,吃苦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然而如今这样的少年似乎越来越少。

虽然苦过之后不一定有甜,努力过之后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的人生希望更加渺茫,就像一潭死水。不努力的人生,一眼看得到头,苍白到连新的风景都没有,那才是真正的苦。

努力的苦不是真正的苦,你觉得苦是因为你并未预见自己选择得过且过后的人生后果。如果你把眼前努力的苦看做日后生活的甜,你会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难以下咽。

03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是奋斗,最可贵的精神是拼搏,别在最好的时光里选择安逸,人生越懒,越安逸,你就越可能错过美好的风景。

不想苦一辈子,就要苦一阵子。扛得住艰难,才能配得上梦想。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趁年轻,努力别怕苦,怕吃苦的人,往往是吃苦一辈子。

篇7:孩子学电子琴的益处很多,现在了解还不晚!

父母们对孩子进行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比如学电子琴就很不错。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从内心对音乐的理解和热爱。那么,孩子学电子琴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孩子学电子琴的好处:

1、陶冶情操、艺术人生

音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孩子们学习一件乐器,有一技之长,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使他们减少压力、自卑,思想上更加积极向上。

2、提高兴趣、容易入门

电子琴是当代高科技的产物。它能够模拟各种中西乐器、人声、打击乐器及自然界各种音响,达到以假乱真地效果;还能够自动奏出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不同风格的节奏;还具有录音合成功能。初学电子琴,孩子会产生好奇心和极大的兴趣,并且能够很快入门,几节课下来,就能够演奏优美动听的小乐曲,会产生很大的荣誉感,所以说有兴趣、易入门。

3、综合训练、打好基础

电子琴、钢琴同属于键盘乐器,一台标准的电子琴就是一台小钢琴(目前生产的电子琴音域扩大了,并且具有力度功能),在演奏方法和教学方法上也同于钢琴,如它们同使用大谱表,在演奏技巧上如音节、琶音、和弦、连音、跳音及手指、下键动作等同钢琴完全一样,所以说学好电子琴就为以后学习钢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手指刺激

现代研究表明:大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而一个人的聪明与否,主要取决于神经元所建立起来的连接网络的大小,关键是各个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突触。突触接受刺激越多,它衍生能力就越强。而手指的强触接能够有效的刺激大脑的神经元。

5、培养能力、开发智力

弹琴的过程是眼、耳、手、脑同时运用的过程。眼要看谱,提高了注意力和观察力;耳要听音,训练和培养了听辩力;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流动,锻炼了手指的灵活,提高了思维敏捷能力;乐曲中的音乐形象和音乐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乐曲的演奏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他们的表现力。

6、毅力训练

练琴是惰性和意志力较量的过程。天天坚持练琴,对孩子无疑是毅力的挑战和训练。

学电子琴的最佳年龄:

学电子琴的最佳年龄?开发孩子的音乐智能,应该是越早越好,这里说的“早”不是说一开始就非要孩子学弹琴、学声乐什么的,而是给他一个音乐的环境,因为音乐智能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那学电子琴的最佳年龄是什么时候?

5岁前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度不超过10分钟,5岁后可以达到15到20分钟,这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孩子学习电子琴,最好还是能在5岁左右开始。这个时候可是开发你宝宝音乐智能的第一个契机,千万不要错过了对宝宝进行音乐胎教的好机会。

音乐胎教组儿童比没有音乐胎教组的儿童拥有更多的音乐天赋,学习也更好,所以及时对宝宝进行音乐胎教对以后宝宝在音乐方面的认知力发展有显著的影响。

学电子琴的方法:

学电子琴的方法?孩子们理解能力较弱,但是记忆背诵能力却特别强,这是他们学习电子琴的一大优势。如果有意要培养孩子学习电子琴,家长应该做好准备工作。

1、先观察孩子的兴趣

决定学习电子琴之前,先带孩子找一个电子琴班旁听,期间要称赞已经学习弹琴的孩子,勾起自己孩子学习的欲望。

2、报读初级班

学习必须建立在兴趣之上才能事半功倍。如果旁听和实际操作孩子仍无兴趣即可放弃,如孩子显示出强烈的兴趣,则可以在幼儿园给他报一个短期初级电子琴班,由专业的老师进行教导。

3、坚持

不能太久不练,手一定会生的,不要以为只是一会儿就偷下小懒,付出的代价可是很严重的,要重新花时间练。

总之,孩子学电子琴的益处很多,现在了解还不晚!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儿童居家防触电这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的近期更新吧。

篇8:为何现在得哮喘的孩子越来越多

为何现在得哮喘的孩子越来越多?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统计表明,近年来发病率已成倍增加,我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在1988~1990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0.11%~2.03%;但到2000年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再次抽样调查结果为0.25%~4.63%,患病率的上升幅度令人担忧。随着天气转凉,小儿哮喘发病又有所增加。

从辩证的角度看,也许是因为现今的医生们能够更早、更准确地发现这种疾病了,所以看上去哮喘的发病率提高了。曾经,环境污染被确定是引起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在一些环境污染较严重的国家里哮喘的发病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高。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哮喘如此流行的呢?

哮喘,就像过敏症一样,也是因为过于敏感的免疫系统引起的。也就是说,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很有可能他们的生存环境过于干净,以至他们的免疫系统没有经过与外界复杂菌群的抗争。在美国有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孩子在的时候多与其他大孩子和他们身上所带的菌群接触,那么这些婴儿确实能够减少患有哮喘的可能性。另一项调查发现,如果家里养一只有毛的宠物,也可能减少孩子患有哮喘的可能性。(不过,一旦孩子患有哮喘疾病,那么宠物就极有可能使孩子的病症进一步恶化)

而更多的专家则认为,哮喘如此流行的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孩子们花太多的时间在室内活动,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引发哮喘的刺激物,比如尘埃、霉菌、吸烟吐出的烟雾和室内的蟑螂等。尤其在冬天,孩子们总呆在温暖的家里,因为怕冷家里也不通风。而且,现在体重过重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这也是导致哮喘的原因之一。

篇9: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患有多动症

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患有多动症?脑组织器质性损害。母亲孕期患高血压、甲状腺肥大、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分娩过程异常;儿童出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或外伤。这样的儿童易患多动症。

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削弱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因此,多动症儿童首先必须考虑药物治疗。非母乳喂养的儿童,父母尤其应该注意这一原因。

遗传因素。一部分观点认为引起多动症的原因是先天体质缺陷和器官异常、染色体异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遗传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的脑功能,造成其先天体质缺陷,从而导致多动。

心理因素。因为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间,家庭关系不和睦,动辄打骂或在学校受不当体罚及歧视等都将使孩子受到重大精神创伤,导致抽动或多动等行为异常。管教不当,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会使孩子十分任性,骄横,不愿或不能自控。对孩子过分苛刻、粗暴,引起多动症的原因主要是长期过分心理紧张,情感压抑,出现行为紊乱,抽动症。

其他因素。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环境压力远远超过孩子心理的承受能力,导致孩子心理发育滞后,自控能力降低,这些都是引起多动症的原因。另外,微量元素的缺乏、环境污染、中毒或对食物产生变态反应如过量摄入食物中所含添加剂、调味品、防腐剂、人工色素、含铅量过度的食物,都可能会导致多动症。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患有多动症,但是他们的父母都不明白引起多动症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所以我们就要重视对引起多动症的原因,下面就让专家来介绍下引起多动症的原因。

篇10:现在还有家长使用粗放方式来带孩子么?不如把孩子当植物养吧

自从把小孩当植物来养后,整个人都好多了

文/池塘里的大花

以前的家长,普遍把小孩当草鸡,每天就负责撒一把米。多一个也是喂,少一个也是养,白天放出去,晚上赶回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的家长,很少再用这种粗放式的饲养方式养小孩。

他们有些把小孩当马。

天天琢磨着好好培养,将来在赛马场上一马当先,一骑绝尘,套马的汉子才能威武雄壮。

他们有些把小孩当猪。

做不出作业的时候,骂小孩是猪;考不出好成绩,骂小孩子是猪;就连吃多了,也骂小孩是猪。

养过动物的人都知道,当饲养员是真的累,不仅身体累,心更累。

你总想控制动物,动物偏偏不服管,往往落得相看两生厌。

也许是福至心灵,最近,我试了试用植物的心态来养小孩。

哇,一下子能解开很多困惑,放下了很多包袱,整个人都好多了。

1

如果你把小孩当植物养,就一定会同意——种子才是硬道理。

每个小孩都是神仙发到每家每户的植物种子。

神仙心情好的时候,会根据你的家庭基因情况,有针对性地发。心情不好的时候,也许就瞎发一通。

因为种子的分发比较随机,所以,人世间常常会有不可理解的事情发生。

有时候,同一个爹妈,哥哥乖得像鬼,弟弟皮得像狗。有时候,爹妈都是学霸,生个小孩是班里垫底的学渣。

2

我有个朋友。这个女人从小就不大要读书,成绩也...恩,你懂的。她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我不要,我不学,读个屁!”

但是这样一个人,生了个女儿,争气得不得了!

班干部,成绩好,上进心特别强,对自己要求非常高。

有一次,她女儿跑到我家来学做点心。我问小姑娘,想做什么品种?她很坚定地说:“哪个最难,我就做哪个,我要学最有挑战的。”

哈?有没有搞错。

我常年听到她妈的台词都是——“这太难了,这太多了,我要大便了,我要睡觉了,还有比我更差的...”

要论对教育上心,我绝对不会输给她;按照遗传学理论,我也决不承认输给她!

但是拼小孩,我就是完败。

说什么好呢?按照古话就是: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鸡汤总说,家长要努力,家长是孩子的助推器。管得了人,管不了心,后天再努力,也架不住人家生来如此。

“为什么别的小孩可以,我的小孩不可以。”

哪儿有那么多为什么, 接受孩子之间有本质的差异, 就少一些对人生的怀疑。

如果你把小孩当植物养,就会理解:别人的种植技巧,只能随便听一听。

所谓的成功人士的家长,大多也只有养育一两个孩子的经验。

我读过不少所谓成功父母写的书,比如《哈佛女孩刘亦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读得时候觉得有道理,实践的时候,Get到了买家秀和卖家秀之间的差距。赢了牌的人,总说自己牌技好,有几个会承认自己拿了一副好牌。

有些很牛的爹妈说,要让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时间玩。要留有足够的放松时间让孩子思考。

每天忙学校作业,能按时睡觉就阿弥陀佛的小孩怎么玩?学习效率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毛竹一天能长一米,换了多肉呢?

能长一厘米就不错了。

还有些厉害的爹妈说,孩子靠他们自己学。识字不用教,就靠看看电视就自己会了。

他们一定没遭遇过,前学后忘,bd不分,提笔忘字的小孩。

爬山虎,哪怕面对一堵墙,靠自己的力量就可以生长。换了葡萄藤呢,不搭架子试试?

更有些爹妈说,孩子不要管,要培养自主性。我们家从来都不管孩子,班级前三。

他们一定没有经历过,动不动就半张卷子空白,天天被老师发小窗告状的日子。

仙人掌没人管,照样活得好好的,换了蝴蝶兰试试?水多了死,水少了死,热了死,冷了还是死。

植物品种不一样,就算人家养得再好,告诉了你秘诀,也不见得就能照单全收。

每种植物,都有正确的打开方式。

摸索适合的道路,而不是盲目追随别人的脚步。

4

如果你把小孩当植物养,就只能接受——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的好。

有些小孩能力超强,志向远大。这样的小孩是榕树,树大根深,盘虬卧龙。你没办法养在花盆里,留在身边,只能把他移到家外,让他自由生长。

有些小孩成绩一般,孝顺体贴,这样的小孩是草莓,花不惹眼,但果实味美。哪怕不能拿出去争奇斗艳,却是甜入人心。

有些小孩性格也不好,能力也不强,这样的小孩是狗尾巴草。看看没啥用,根据《本草纲目》记载,也可以用来做药草。

天生我才必有用。

找对合适的舞台,每样植物都有他展示才能的机会。

亲生的娃,就是老板家的花:既不能扔,也没得挑,便只能好好养,尽力去发现小孩的优点和长处。

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

哪怕今天比昨天多长了一片叶子,也算是进步。

生命和未来属于植物自己,说到底,咱们都只不过是个干活的园丁。

哪个脑子正常的人,会跟一盆植物天天生气呢?

年纪大了,想开点,保住老命要紧!

亲生的娃,就是老板家的花:既不能扔,也没得挑,便只能好好养,尽力去发现小孩的优点和长处。不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哪怕今天比昨天多长了一片叶子,也算是进步。放平心态,事情就并没有这么棘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