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知识百科

曹操没有负过谁(精品19篇)

电视剧《军师联盟》正在热播中,那么曹操没有负过谁?军师联盟汲布历史原型是谁?下面是Vanky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篇1:张绣为什么背叛曹操 曹操为何不杀张绣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在历史上,真心想要投降的人并不多,尤其是像这个张绣,他投降曹操之后没多久就背叛曹操造反了,而且还杀了曹操的儿子,这一点不管是放弃在哪一个人身上肯定都是会将其杀了。但是曹操并没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曹操会隐忍一个背叛自己的人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张绣为什么背叛曹操

曹操领导下的曹魏军事集团立足于中原,曾经与来自四面八方的割据势力交战,其中就有屯兵于宛城的张绣。张绣是张济的从子,张济原本是董卓的部将,董卓被杀后与李傕、郭汜攻入长安,但是后来张济因政治斗争退出。

离开长安后,张济军队因为缺粮,而进攻荆州补给粮食。但是张济却在进攻时中了流矢而亡,张绣统率了他的部队。荆州牧刘表后来招揽了张绣的部队,让他屯兵于宛城,成为荆州北方的藩属势力。

曹操南征拓展势力时,张绣见曹操势大,于是率众归降。曹操进入宛城后,见到了张济的遗孀绉夫人,并将之接纳。张绣因此恼恨曹操,曹操知道后想先发制人,却泄露消息,被张绣偷袭。曹操军队准备不足,因此战败。曹操虽然逃走,但是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却因此战死。

本来张绣与曹操之间可谓是血海深仇,但是后来在官渡之战前夕,张绣再次归降曹操,却得到了曹操的原谅和接纳。张绣最终归属于曹军,并在多场战役中立下功劳,不但受封破羌将军,子孙袭爵,还和曹操做了儿女亲家。

2、曹操为何没有杀了张绣

首先,曹操恨张绣是肯定的,但是张绣只主动投奔曹操的,这对于曹操来说,就算他杀掉了自己的爱将和儿子,他也不能动他,因为在外人看来,他们想要知道张绣投奔曹操之后会有什么下场?这其实对于曹操来说,张绣的下场代表的是愿意投奔他的人的下场,因此曹操不得不让张绣来做一个表率,其他的人如果看到曹操对张绣很重要,自然会很放心的投奔他。以此来证明在曹操这里有着很大的发展机会,可以吸引别人投奔他。

其次,当时曹操正在和袁绍开战,袁绍那边人马众多,兵力是曹操这边的好几倍,如果在这个时候曹操拒绝了张绣的请求,张绣很有可能会去投奔袁绍,这对曹操来说更是不利的,所以他接受了张绣,他也不能在接受他之后杀掉他,因为他带的兵都是向着张绣的,如果杀掉张绣,会引起更大的动乱。

最后,张绣在投奔曹操以后,虽然立下了很多的功绩,但是他一直都很低调,因为他知道曹操对他还是有恨意的,但是因为张绣做事一直低调,并且他真的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所以曹操并没有动他,而是重用他。

3、张绣是个怎样的人

张绣(?—207年),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人。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初随张济征伐,张济死后与刘表联合。后降曹操,因不满其言行而突袭曹操,复与刘表连和。官渡之战前夕,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投降曹操,参加官渡之战,官至破羌将军,封宣威侯。在北征乌桓(207年)途中去世(一说为曹丕逼死),谥定侯。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南征,部队到达淯水,张绣率众投降。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张绣因此怀恨曹操。曹操听说张绣不高兴,就秘密准备杀掉张绣。结果计划泄漏,张绣偷袭曹操,曹操战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张绣引兵追击,被曹操击退,于是张绣退回防守穰城,再次与刘表联盟。 (《傅子》说:曹操给张绣亲信的胡车儿送礼物,张绣听说了以后怀疑曹操想用胡车儿刺杀他,用贾诩计,反。)

建安四年(199年),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再次向曹操投降。张绣到达后,曹操牵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为自己的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并封张绣为扬武将军。建安五年(200年),张绣参加了官渡之战,力战有功,升为破羌将军。建安十年(205年),张绣跟随曹操在南皮击破袁谭,再次增加食邑,一共2000户,当时天下户口剧减,十户才留下一户,将领中封邑没有达到1000户的,唯独张绣特别多。建安十二年(207年),张绣跟随曹操去柳城征讨乌桓,还没有到达就死了,被谥为定侯,儿子张泉继嗣。而《魏略》记载:五官中郎将曹丕因曹昂战死之事对张绣不满,说:“你杀了我的兄长,还有什么脸面见人呢!”张绣心不自安,自杀。但曹丕成为五官中郎将是在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在时间存在冲突,以《三国志》为准。

篇2:观沧海曹操的全文翻译 观沧海赏析简短

《观沧海》的翻译:往东面行走,登上碣石山,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波澜壮阔,山岛耸立其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观沧海》的原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的赏析

《观沧海》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表达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这首诗全篇写景,写景部分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篇3:曹操身高 曹操身高相当于现在多高

史料对曹操的身高没有详细记载,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曹操的身高为七尺,汉代的一尺约为现在的0.23米,因此曹操的身高大约是1.61米。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也是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

曹操的介绍

曹操,字孟德,其生卒年是155年~220年。曹操是东汉末年宰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精兵法,善诗歌,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喜欢用诗歌、散文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民生疾苦,是东汉文学的代表人物,被鲁迅称赞“改造文章的祖师”。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

篇4:曹真是谁 曹操为什么收养曹真

说到这个曹真,大家肯定都知道,他不是曹操的亲生儿子,但是曹操缺对他非常的好。其实曹真的亲生父亲是曹邵,他是曹操的一名手下。那么他死了之后,曹操为什么会收养他的儿子曹真呢?曹真对于曹操来说很重要吗?曹真的结局是什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曹真是谁

曹真(?~231年),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曹真幼年丧父,被曹操收养,力大勇猛,授虎豹骑。因讨伐灵丘的贼寇,封为灵寿亭侯。历任偏将军、中领军、征蜀护军等职,参与汉中之战。曹丕继位后,拜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负责镇守西北边境,进封东乡侯。迁使持节、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地区。率军包围江陵,击破吴国将领孙盛,迁中军大将军、给事中。曹丕病重时,接受遗诏,成为辅政大臣之一。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拜大将军,进封邵陵侯。后率军抵御蜀国诸葛亮进攻,迁大司马。

太和五年(231年),曹真因病去世,谥号为元,配享太祖(曹操)庙庭。

2、曹操为什么收养曹真

曹真是曹操家族中的一员。在《三国志》中记载,曹真的父亲名叫曹邵,是曹操手下的一名将士,曹操为讨伐董卓缺兵马,曹邵为曹操招兵买马,扩充曹操的军队。

后来,曹邵被杀害。曹操看见曹真很年幼,便认曹真为义子,带回家抚养长大。另一种说法是,曹真的父亲原名叫秦邵,和曹操是很好的朋友。一次,袁术和曹操在豫州开战,曹操为了侦查地形便外出考察,恰好遭遇到袁术部队的追杀。此时,曹真的父亲冒名顶替了曹操,袁术以为秦邵就是曹操,便将其杀害了。曹操被秦邵救了一命,很是感激他,于是便让秦邵的儿子改姓为曹。对于这两种说法,各有一方赞同者。

曹操收养曹真后,对曹真很好。曹真长大后,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勇猛之士,在很多战役中,屡屡得胜,在军中树立了很大的威望。

后来,曹真到洛阳拜见皇帝,皇帝对曹真的功劳给予了高度的认可,并将他的官职升为大司马,允许曹真可以佩刀上朝。曹真看清楚形式后,便建议皇上讨伐四川一带,对于曹真的建议,皇帝曹睿给予了批准。八月份时,曹操带领大批人马从西安出发,曹真出发前和司马懿商量好,俩人在汉中南郑会面。曹真代带领行军队伍前行,路途崎岖而遥远。刚好,八月份正是梅雨季节,有的栈道被水冲断无法行走。曹真深思再三,下令撤返回。曹真在返途中就生病了,等他回到洛阳时,病情加重,过了不久便去世了。

篇5:曹操和谁并称为三曹 曹操和谁合称为三曹

曹操与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因为三人在政治与文学领域上的地位与成就,被后人合称为“三曹”。曹丕、曹植皆为曹操的儿子。

曹操的介绍

曹操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奠基者,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主要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蒿里行》《孟德新书》等。

曹丕的介绍

曹丕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篇6: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什么意思 曹操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什么意思

“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意思是:鸡肋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这句话常用于比喻事情的价值不高,就此放手又舍不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原句是“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鸡肋的典故

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 两军相持不下。曹操见连日阵雨,粮草将尽,又无法取胜,心正烦恼。这时士兵来问晚间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着碗内鸡肋思想进退之计,便随口答道:鸡肋!当“鸡肋”这个口令传到主簿杨修那里,这家伙自作聪明,怂恿兵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兵问其故。

杨修说: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蛊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这便是关于鸡肋的典故。

篇7: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翻译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翻译出自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的意思是:除了刘备,没有可以挡住曹操的人。“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原句是: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

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赤壁之战》的翻译

当初,鲁肃听说刘表死了,对孙权说:“荆州与我们邻接,山川险要、坚固,土地广阔、肥沃,人民殷实富足,如果能占有它,这正是开创帝王大业的凭借。现在刘表刚死,他的两个儿子不和,军队里的各位将领,有的拥护这个,有的拥护那个。

刘备是天下的杰出人物,跟曹操有仇怨,寄居在刘表那里,刘表畏忌他的才能,没有能够重用他,如果刘备同刘表手下人团结一心,上下一致,那么我们就应该安抚他们,跟他们结盟友好;如果他们不同心协力,就应该另作打算,以成就帝王的大业。

我希望能够奉命去慰问刘表的两个儿子,并慰劳军中掌权的人,并且劝说刘备,使他安抚刘表的部下,同心一意,共同对付曹操。刘备一定会高兴地接受我们的意见。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天下大势就可以定下来了。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被曹操抢在前头。”

孙权立即派鲁肃前往。鲁肃到了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军,就日夜兼程,等到到达南郡时,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向南逃走,鲁肃直接去找刘备,和刘备在当阳长坂坡相会。

鲁肃传达孙权的意旨,谈论天下形势,表示真挚恳切的心意,并且问刘备说:“豫州您准备到哪里去?”刘备说:“我和苍梧太守吴巨有交情,打算去投奔他。”

鲁肃说:“孙讨虏将军聪明仁惠,尊敬贤者,礼遇士人,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已经占据六个州郡,兵精粮多,足够使大事成立。现在为您打算,最好派遣亲信的人主动和东吴结交,从而建立流传后世的功业。您却准备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常人,偏僻地处在远处的州郡,即将被人吞并,哪里能够依靠呢!”刘备很高兴。

鲁肃又对诸葛亮说:“我是子瑜的朋友。”两人当即结下了交情。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因躲避战乱来到江东,现任孙权的长史。刘备采用了鲁肃的计策,进兵驻扎在鄂县的樊口。

曹操从江陵将要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紧急了,请让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就跟着鲁肃一起到孙权那里去。诸葛亮在柴桑会见了孙权,劝孙权说:“现在天下大乱,将军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在汉南招收人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已经消除了几个大患,局面大致平定了,于是大破荆州,威势震动全国。

英雄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刘豫州才逃到这里,希望将军估计自己的力量来对付这个局面。假如果然能以吴越的人马同曹操的力量相对抗,不如趁早同他断绝关系;假若不能,为什么不停止军事行动,捆起铠甲,面向北面称臣去侍奉他呢!现在将军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心抱着迟疑不决的想法,事情紧迫而不能决断,大祸临头没有几天了!”

孙权说:“如果像您所说的,刘豫州为什么不就去侍奉曹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尚能坚守节义,不肯屈服受辱;何况刘豫州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当代所有的人,许多人爱戴拥护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业不能成功,这只是天意,怎么能够再做曹操的下属呢?”

孙权恼怒地说:“我不能用整个儿的吴地,十万军队,受别人控制,我的主意定了!除了刘豫州没有一个能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人。然而,刘豫州刚打了败仗,怎么能顶住这场灾难呢?”

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可是现在归队的士兵以及关羽率领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集江夏的士兵也不少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经疲劳不堪,听说追赶刘豫州时,轻装的骑兵一天一夜要走三百多里,这就是常说的:‘强弓所发的箭,飞到末尾,它的力量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

所以兵法上忌讳这种情况,说‘一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来的士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再加上荆州的老百姓归附曹操的,只是受到武力的胁迫罢了,并不是真心的降服。现在将军果真能派勇猛的大将统帅几万军队,和刘豫州共同谋划,同心合力,打败曹操的军队是肯定无疑的。

曹操的军队被打败了,一定退还北方去;这样荆州和吴国的势力就会增强,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形成了。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非常高兴,跟他手下的臣子商量这件事。

这时候,曹操送给孙权一封信说:“近来,我奉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向南进军,刘琮投降了。现在训练了八十万水军,正要同将军在东吴一起打猎。”孙权把曹操的信给手下臣子们看,没有一个不像被巨大声响所震动吓得变了脸色。

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是豺狼虎豹,他挟持皇帝到处攻打,动不动就以朝廷的名义作借口,今天抗拒他,事情不顺乎道理。况且将军可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现在曹操已经取得了荆州,全部占领这个地方,刘表训练的水军,大小战船多到上千艘,曹操把这些战船全部沿江摆开,同时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已经和我们共有了。

而军事实力的大小,又是无法与他相比,我们认为万全之计不如欢迎他。”只有鲁肃不说话。孙权起身去厕所,鲁肃追到廊檐下。孙权知道他的用意,拉着他的手说:“您想要说什么?”鲁肃说:“我刚才仔细分析大家的议论,他们的主张只会耽误您,不值得同他们谋划国家大事。

现在我鲁肃可以投降曹操,像将军您却不可以。凭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我鲁肃投降了曹操,曹操会把我送回故乡,评定我的名望地位,还不至于失去下曹从事这样的小官,坐着牛车,带着吏卒,跟士大夫们交往,一步一步地升官,仍旧不会失去州郡长官的职位。

将军您投降曹操,想要得到什么结局呢?希望您早定大计,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啊!”孙权感叹地说:“那些人所持的意见,使我非常失望。现在您阐明的正确方针,正和我的想法一样。”

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了番阳,鲁肃劝告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曹操假托汉朝宰相的名义,他的实质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凭着超人的武略和杰出的才干,又依靠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一带,土地纵横数千里,军队精锐,物质充足,英雄乐意效力,应当驰骋天下,替汉朝翦除残暴,去掉污秽;何况曹操是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去投降他呢?

请让我为将军具体分析一下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放弃骑兵,依靠水军和东吴比高低。现在又是严寒的天气,战马没有稿草饲料。驱赶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这几件事都是用兵时最忌讳的,可是曹操却冒失地这样做。将军捉拿曹操,应该就在今天。我请求得到精锐军队几万人,进军驻到夏口。一定替将军打败曹操。”

孙权说:“曹操这个老贼想废掉汉朝皇帝而自立为皇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现在那几位英雄已经灭亡,只有我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该抗击他,同我的意见很相合,这是老天把您赐给我啊!”于是拔刀砍面前放置奏章文书的矮桌,说:“各位文武官员敢有再说应该投降曹操的,就和这桌子一样!”

于是就散会了。这天夜里,周瑜又去见孙权说:“人们只看到曹操信上说水军和步兵有八十万就一个个吓住了,不再去估计它的真假,便提出这种投降的主张,是很没有道理的。现在按照实际情况核对它,他所率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并且久已疲惫。

他所得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也不过七八万而已,还抱着犹豫的心理。用疲乏劳累的军队,控制犹豫不定的降兵,人数虽然多,也是很不值得害怕的。我能有精兵五万,就完全能制服他,希望将军不必忧虑!”

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您说到这里,非常合我的心意。子布、元表这些人各人只顾自己的妻子儿女,怀着自私的打算,很使我失望;只有您和子敬与我同心同德,这是老天让你们两人来辅助我的呀!五万精兵难以一下子集合起来,已经选好三万人,船只、粮草、战斗武器都已经准备好了。

您和子敬、程公便可先出发,我一定继续调派军队,多多装载物资和粮草,作为你们的后援。您能对付就同他决战,万一遇到战事不利,就回到我这里来。我当和曹孟德决一死战。”于是以周瑜、程普为正副统帅,率领部队同刘备共同抵挡曹操,并派鲁肃担任赞军校尉,协助谋划作战的策略。进军,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

这时曹操的军队已经感染了疾病,刚开始交战,曹军失利,退却驻扎在长江北岸。周瑜等驻扎在南岸。周瑜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很难同他们坚持长久,曹军并连战船,首尾相接,可用火攻使他们败逃。”

于是就用十艘蒙冲斗舰,装满干燥苇荻和枯柴,把油浇灌在里面,外面用帐幕包起来,上面插上旗帜,预先准备好轻快的小船,连结在战船的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说要投降。当时东南风刮得很急,黄盖把十艘战船放在最前面,到了江心,挂起风帆,其余各船按次序前进。曹操军中的士兵和军官都走出军营站着观看,指点着,谈论着黄盖来投降了。

距离曹军二里多远的时候,各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走如箭,把北面曹军的船全烧光了,还蔓延到岸上的军营。一会儿,烟雾和火焰布满天空,曹操的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周瑜等率领轻装的精锐部队紧跟在后面,擂起战鼓,大举进攻,曹军大败。

曹操带领败兵从通往华容县的陆路步行逃跑,遇上烂泥,道路通不过,天又刮着大风,曹操就命令体弱的士兵都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那些体弱的士兵被人马践踏,陷在泥中,死掉的很多。

刘备、周瑜从水陆两路同时并进,追击曹军,一直到了南郡。当时,曹操的军队还加饥饿和疾病,死亡的有一大半。曹操于是留下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卫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军队回北方了。

篇8:来莺儿:唯一一个让曹操流泪的女子

来莺儿是东汉帝都洛阳的歌舞妓,乱世之中,他随着曹操四处游走,为曹操表演歌舞弹唱,深得曹操喜爱。但曹操忙于军国大计,又有众多美女伴随,对来莺儿多少有些冷落。

而曹操有一个侍卫叫做王图,机敏英俊,来莺儿与他偷偷相爱。

一次,曹操派他带领人马深入敌人内部打探,来莺儿舍不得情人,整晚抱着他,使他错过了深夜出发的时辰。曹操大怒,要把王图军法处置。来莺儿跪在曹操的面前说:“愿代王图一死……”,并说出了私情。

曹操挺受感动的,说如果来莺儿能在一个月内训练出一个能代替她的歌舞班子,就许她替情人去死。

来莺儿在一个月之内竟然真的训练出了一个歌舞班子,尤其是其中的潘巧儿更是出类拔萃。训练结束后来莺儿来请死,曹操心里不舍得,问她:“你想不想见王图一面?”不料来莺儿说:“我代他死,就表示与他的感情结束,不求见。”曹操只好说:“先等我放了王图吧。”

来莺儿走后,曹操传见王图,王图却告诉曹操他对于来莺儿只是逢场作戏而已,谈不上什么感情,气得曹操把他逐回家乡。曹操又对来莺儿说,念她训练歌舞班子有功,免她死罪。

而来莺儿却不肯接受这种恩惠,转身从容而去,面对她的背影,曹操唯一一次为女人流下了泪水。

篇9: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杨修之死告诉我们的道理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曹操本来就是一个爱才的人,非常想把有才的人招到自己这边。但是就算如此,杨修也算是一个有才之人,但是曹操却还将其杀害,这是怎么会是呢?杨修到底是做了什么才会让曹操这么恼羞成怒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曹操为什么要杀杨修

其一,杨修爱卖弄,杨修作为一名文学家,由于很有学问,而且也受到了曹操的重用,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个爱才之人,于是便让杨修做了丞相府的主簿之职,这虽然只是个闲职,但是却很有权利,因此可以看出曹操对杨修的重视。但是杨修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爱卖弄大家都知道。著名的卖弄事件有我们大家都熟悉的“阔”“一盒酥”“鸡肋”等一系列的故事。作为曹操的下属。杨修处处卖弄学问,而且在众人面前的风头盖过了自己的主人。

其二,杨修犯了古代皇家君主的大忌,不应该参与夺嫡之争,杨修在做曹操的秘书期间。曾参与了曹操的儿子曹植与曹丕的夺嫡之争,杨修曾为曹植出谋划策,使得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但是曹操知道这一切的主谋是杨修之后,便取消了这个念头,从此曹操便有了杀杨修之心。

其三,因为杨修是袁术的亲外甥,曹操与袁术的关系一直很紧张,由于这层关系,曹操便开始对杨修的不信任,而且当年曾与杨修的父亲杨彪有过节。为了报仇曹操也要杀了自己敌人的儿子。大家都知道得罪曹操的人在三国里没有一个好下场,当然杨修也不会例外了。

其四,杨修还故意揣摩领导的真实意图,曾多次泄露曹操重大的秘密,并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小聪明,这一点是曹操最不能接受的原因。

2、杨修之死告诉我们的道理

不要耍小聪明,老老实实做人

比如说一盒酥事件,曹操只是随手一写,心里可能就是杨修解释的那样,但曹操没说,身为下属就不能乱猜。否则领导的面子会挂不住。这就好比有些领导说话只爱说一半,身为下属的就应该多问。宁愿领导说自己脑子不灵活,也不能故意耍小聪明,否则你要是出了什么错,领导是不会承认的。

不要瞎搀和事,要老实做事

比如说曹丕与曹植争夺世子之位,这本是就曹操自己的家事,也是未来魏国的大政之事,不是一般人可以介入的,但杨修却要搀和。这就好比公司两个副经理争夺下一任总经理的位置,你明目张胆跑去两人中间瞎掺和,肯定会得罪人。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是什么职位就干好什么事,整天像个万事通一样,到处指手画脚的人,通常不遭人喜欢。

不造谣,不传谣

比如说汉中之战的鸡肋事件,曹操没明说,杨修就动摇军心的说曹操想撤军,曹操杀掉他,完全是合情合理。这就好比公司领导要裁员,领导没公布前,就不要乱说,否则动摇士气,领导第一个要裁员的就是你。

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在领导眼里,马屁精只要一个就好了,要想在公司、单位里面待的久一点,一定要管住自己嘴,老老实实做事,不要老觉得自己了不起。以上就是演义小说中的杨修之死的情节。下面再说历史上曹操杀杨修的原因。

3、杨修之死说明了什么

从演义《杨修之死》中观照,用一句现代话说,杨修的个性太过张扬、太能理解、并提前泄露了领导意图,最终获得了彻底被炒。

这一论点应该说与目前做事立世有违。

现在的企业求贤、个人创业,多要求要能伸张个性、尽可能地发挥才干。所谓“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无才有德,培养使用”。那么即使有德有才,如何被知道呢?依我看,可能只有去张扬表现了。

只要说你能借助企业平台创造效益,并与公司提前约定利益分配,那么,你发挥的结果一般来讲,是不会成为杨修的。

因而,在正确理解了“我从小所受之训诫”之后,又应从杨修的所做所为中吸取有益、有效之成份。

师长们之所以不让在小时读三国,是要我以杨修为诫,是担心从小就不务实,去勾心斗角;或象杨修一样只顾表现而不注意言行的负面后果。

这样又看来,三国还是要精读,以助能理解世事的运行原理;杨修也要学些,以便领导能发现提拔。只是要能把握轻重原则。

目前,经济市场、社会运行规则已经进入了一个“销售时代”,人人都在推销自己;包括做管理、做市场、做工作;甚至做官、做文、做人;如果不去主动张扬,怕的是工作没成绩,连生活也解决不了的了。

篇10:蒙恬遗言说了什么 其中一句话让曹操感同身受

赵高、李斯等人密谋政变,导致忠臣蒙恬被迫自杀。要知道当时蒙恬手握30万大军,假如他不从的话,赵高基本拿他没有任何办法,甚至自己的地位也会不稳。但蒙恬不愿背负叛臣之名,更不愿让蒙家蒙羞,最终只能吞药自尽。蒙恬临终前有一番遗言,道出他作为臣子的一片忠心,其中有一句话据说是让曹操感同身受,他每次想起都会泪流满面。那这句话究竟是什么,为何会让曹操如此动情呢?

1、蒙恬自尽前说了什么

蒙恬是秦始皇手下的名将,我们读书时学过的那句“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就是蒙恬打出来的。不过,就是这么一个功名赫赫的名将,最终却被秦二世胡亥给冤杀了,而在蒙恬去世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却是闻者流泪,连曹操都推崇备至,读一次哭一次。

《史记》中记载,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蒙恬在死之前,曾说了一句话,刚开始说他蒙恬有三十万兵,在听到赐死的消息后,本来是可以造反的,但是他不愿意,他们家族三代人深受秦国大恩,不愿意背叛大秦,不愿意辜负祖上,所以请求使者代为向秦二世传话,说出他的忠贞之志。使者也是个聪明人,虽然感叹于蒙恬的忠贞,但是他也惧怕于赵高的毒辣,所以他并没有答应蒙恬,而且劝蒙恬遵从诏命自尽。

在自尽前,蒙恬又担心身后人会以他之死为借口,反叛大秦,所以自认了他的罪过,只不过他认为他的罪过是因为绝了地脉,根本和秦二世无关,他也正是想以此为借口,断绝其他人的企图。

可以看到,直到临死前的一刻,蒙恬都还是在为大秦着想,不想大秦因他的去世而受到攻击。从蒙恬临死前的话可以看到,他是一个真正的忠臣,死得非常悲壮,令人钦佩。

《述志令》记载,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

从《述志令》的记载可以看到,曹操之所以会怆然流涕,其实是因为蒙恬的那句“自吾先人及至子孙……”,这句话让他非常感动,可以说是感同身受了。那么为何这一句话会让曹操的感触这么深呢?

2、曹操为何对蒙恬遗言感同身受

在大家的印象中,曹操是当世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他的儿子曹丕还篡夺了大汉天下,所以说,很多人并不是非常喜欢曹操。实际上,这种看法说不上有多大的错误,但绝对算不上是非常的正确。曹操这个人,不能单纯用奸或忠来评判!

最开始的曹操,实际上是一个热血青年,他也想为大汉天下、黎民百姓尽上自己的一份力。他刚开始举孝廉,到洛阳为官时,曾直接杖责了大宦官蹇硕的叔叔,这种行为,怎么看也是一个热血青年所干的事情。也正是因为曹操这个人太过于正直,不合当时的官场,所以曹操前期为官并不顺利,经常受到打压,要不是因为他祖父比较有权势,从中斡旋,很可能曹操自己早就被干掉了。

后来董卓入京,祸乱朝堂,擅行废立之事,令天下人不满,纷纷起兵反抗。董卓不敌,只能挟持献帝迁都长安,面对董卓的撤退,诸侯们本来有大好的机会进攻,但大家各自为政,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并没有主动追击,只有曹操一股脑的冲上去,足见曹操这人对汉室的忠心。可以说,从当时诸侯众人的态度来看,曹操是其中的一个另类,他才是真正忠心于汉室之人。也正是看到曹操的忠心,所以很多文臣猛士都选择了投靠曹操,使得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

之后,曹操迎接天子,还天子以尊严,更是使得大家对曹操高看一等。不过曹操迎接天子后,并没有把权力还给天子,因为在他看来,汉献帝的能力还不足以结束天下的乱局,他想要一统山河之后,再把权力归还给汉献帝。遗憾的是,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在很多人看来,曹操此举,就是不想归政于天子,由此引发了衣带诏事件。

这件事情给了曹操极大的打击,他原本一心想要匡扶汉室,结果却得到了这种结果,这么多人不理解他,连天子都想要赐死他,这不由得让他想到蒙恬之事。在曹操看来,自己的遭遇和蒙恬何其相似啊!蒙恬家族,三代人忠心于大秦,而他曹家也是三代人忠心于大汉,他们二人都会皇帝忠心耿耿,结果最终都遭来了猜忌与赐死,同样的遭遇,使得曹操更加能体会到当年蒙恬心中的悲凉,所以他才会怆然流涕,读一次哭一次!

蒙恬自杀前说了一句千古名言,曹操推崇备至,读一次哭一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曹操当时还是忠于汉室的,他觉得自己的遭遇和蒙恬很像,明明一心匡扶汉室,结果最终却遭到猜忌,连天子都想要杀他,令他心里十分悲痛,觉得非常委屈。

篇11:袁绍为何输给曹操 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官渡之战这个战役一直都是三国历史中非常出名的一场战役。但是在这一战,袁绍大军败给了曹操。其实说到底,当时袁绍的优势可是要比曹操多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曹操赢了战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袁绍输给曹操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袁绍为何输给曹操

其一,袁绍个人性格导致,袁绍为人宽和仁慈,爱民。袁绍作为东汉末年军阀中最善待百姓的一位,其政策相当宽和,而得民心也是他统四州,快速崛起的原因之一。《献帝春秋》中记载道:“绍为人政宽,百姓德之。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荀攸也说道:“绍以宽厚得众心。”这些足见其仁慈,善待百姓。可这仁慈也是他败给曹操的原因所在。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导致袁绍性格上的缺陷,多端寡要,好谋无决,做事不够决断,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绝佳机会,反而给了曹操暗中发展壮大的机会,到最后兵败官渡。其最大的对手曹操也说道:“吾知绍之为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画不明,将骄而政令一”。

其二,袁绍的用人之道有极大错误。曹操用人唯贤,袁绍用人唯亲。曹氏虽依赖夏侯氏和曹仁曹洪,但他却也更加唯才是举,爱惜将才,夏侯兄弟和曹仁、曹洪本身也是将才,并非曹操至亲,于禁、乐进也皆是世之良将,典韦、许褚对曹操忠心耿耿,郭嘉、荀彧都是顶级谋士。反观袁绍,荀彧说:“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

袁绍重用的几个亲近之人,都是碌碌之辈,有田丰、许攸、沮授而不能用,张郃、高览也因郭图之流的谗言而投降曹操。曹操广纳言论,而袁绍不听忠言。官渡之战中,他弃沮授和田丰的意见不顾,一意孤行,最后败于仓亭。输掉了自己的绝对好局。

其三,袁绍个人才能不如曹操。作为一个领导者,袁绍是不合格的,他处理不好谋士间的勾心斗角,妄听谗言,不会审时度势。作为袁氏家主,他对子辈间的争斗无能为力。在其死后,袁氏内斗问题愈发明显,这直接导致了袁氏集团的分崩离析。相比于曹操,袁绍的军事才能和决断能力根本不值一提。

当然,导致袁绍失败的,还有着许多其它因素。不过光是这几点差异,便已经可以得出袁绍相比于曹操的确有太多的不足。想要成功,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更何况袁绍自身就有着不小的缺陷。袁绍本身才干其实已经算是优秀了,但是在与曹操的斗争中,袁绍没有抓住属于自己的机会。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出在袁绍这个人优柔寡断,虽然谋略较多,却是不善于决断之人,从而时常错失良机。在官渡战役期间,刘备起兵反曹,田丰劝袁绍奇袭曹操后部。但是袁绍却以小二病重,而不愿出兵,等到了刘备败于曹操,他才兴师动众讨伐曹操起来了。再有就是袁绍虽会用人,但不懂的识人。袁绍手下的田丰、许攸、逢纪等人都是有名的谋士,但是他们内地里常因为不合而时常相互争斗,袁绍又部分忠良。田丰极力谏言要以持久战术拖延,令曹操断粮而败。但是袁绍非但不听反而将田丰关入大牢。还有就是袁绍心存妇人之心,部下受伤他会很伤心,但是倘若手下立功了,他有对封赏极为吝啬。导致袁绍军中很多人才没被重用,最后反而投降了曹操。

2、袁绍是个什么样的人

袁绍在三国中的表现,一直是被人诟病的,明明有着一手的好牌,却频繁出错,被称为四世三公的后人,在对抗曹操的官渡之战却输的一败涂地,导致悲催的下场,他到底是刚愎自用或是有勇无谋,但历史上他却又以政宽仁和而出名,袁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袁绍,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袁绍出身名门,他的祖上连续四代人位至“三公”,就算到了袁绍,这五代人也一直以礼节下士闻名。但其实袁绍在家中得排行并不高,原因是他是父亲袁逢和婢女所生的儿子,所以嫡长子袁术一直称袁绍为奴家子。

袁绍出生不久,父亲袁逢就死了,他在叔父袁傀的培养下,20岁不到年龄便出任“濮阳长”,治理有方,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袁绍也非常有孝心,他先是为母亲守孝3年,而后又为自己得父亲再次守孝3年,可以说得到了非常好得名声。

篇12:龟虽寿表达了曹操怎样的雄心壮志 龟虽寿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

《龟虽寿》表达了曹操想要建树功业、统一国家的雄心壮志,描绘了曹操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与进取精神。《龟虽寿》是一篇抒怀言志之作,诗人用不断进取的精神激励自己,表达出振奋人心的壮志豪情。

《龟虽寿》

曹操 〔两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创作背景

作者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此诗约作于公元208年初他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南下征讨荆、吴之前。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

篇13:云闪付曹操出行62折,赶紧来看下!

每天出行都在担心被大太阳晒或被大雨淋,想叫车可又担心车费太贵,这不为解决你的烦恼,云闪付带着曹操出行62折优惠来了,接下来就一起去看看吧。

对于云闪付曹操出行62折的优惠,需要知道这两个方面:活动时间和参与流程。具体内容如下:

1、活动时间

即日起至2020年7月18日,使用云闪付APP-打车代驾叫车,选择“曹操出行”完成行程后扣款,支付即可享单笔62折,封顶优惠10元,此次实时立减优惠活动每日名额800个,先到先得,单用户单日限享一次优惠。

2、参与流程

第一步:在云闪付首页点击“热门推荐”进入活动页面,然后点击“立即参与”即可享受优惠;或者在云闪付APP中点开“打车代驾”(在云闪付首页专栏区划至第二屏,直接点击“打车代驾”,或在云闪付APP首页-更多-便民服务-打车代驾)。

第二步:进入“一键打车”界面,输入上下车地点,选择曹操出行叫车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在叫车前要先开通云闪付无感支付,行程结束后完成扣款,就可享受优惠。

好了,在了解完“云闪付曹操出行62折”后,赶紧去使用起来享受乘车优惠吧。

篇14:如果赤壁之战没有东风,曹操会不会赢?

赤壁之战,是整个汉末三国时期一场非常著名的战役,也是三国历史上三大著名战役之一,更是奠定三国局势基础的一次战役。在这一场战役当中,“东风”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东风的到来就是孙刘联盟神胜利的标志。那么,如果当时没有这一场东风,曹操会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唐朝诗人杜牧的《赤壁》里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这首诗是杜牧经过东汉末年赤壁古战场时有感而发,在这首诗里他直接道出了周瑜能打赢赤壁之战那是因为“东风”起了很大的作用。假如“东风”不给周瑜面子那么大乔、小乔就要沦为曹操在铜雀台的“收藏品”了。

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为魏蜀吴三国三分天下奠定了的基础,这个说法显然是很多人都听说过的。然而这个说法是不客观的,周瑜的确是赤壁之战功中不可没的功臣,但将赤壁之战的胜利完全归结于周瑜放了一把火烧了曹操的战船显然是有失历史的真实性。

在赤壁之战时周瑜烧了曹操多少战船,这个还是个有待讨论的事情。《三国志 魏书郭嘉传》里记载,曹操在荆州的时候军队遭遇了瘟疫丧失了战斗力,为此曹操不得已将战船全部烧毁,然后从荆州撤走。

《江表传》也记载了是曹操自己烧了战船,主动撤回了中原,原因是他自己得了病(可能当时军中的瘟疫蔓延,曹操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影响)。如果事实果真如此的话,那么可以断定的是周瑜火烧赤壁的时候只是烧毁了曹操部分的战船。此时曹操的水军还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但是因为瘟疫在军中蔓延曹操不得不作出了烧船撤军的决定。

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三国志 郭嘉传》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江表传》

我们从《三国志》里的记载来看,赤壁之战是一场水陆同时进行的战争,除了周瑜的水军以外,刘备的军队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三国志 魏书武帝纪》甚至直接记载的是:“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这里的突出的是曹操和刘备在赤壁打了一场仗,然后曹操战败又加上瘟疫在军中蔓延,曹操才不得已撤军。在刘备的传记里也说明了赤壁之战是刘备和周瑜一起水陆并进才重创曹操的。所以将赤壁之战的胜利都归结于周瑜火烧曹操的战船这个是不客观的。

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三国志 蜀书先主传》

事实上早在周瑜火烧赤壁之前曹军的败象就显露出来了,赤壁之战并不是因为曹操水战失利而导致全面溃败的。从史书中记载来看瘟疫蔓延才是致使曹操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东风只是帮周瑜打赢了一场局部战争。

如果不是因为瘟疫得缘故,曹操就算是尽丧水军也有实力来防守刚得来不久得荆州。曹操放弃荆州这个战略要地足见当时曹操的陆军受到瘟疫的影响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了,面对周瑜和刘备的同时进攻曹操显然已经没有足够的信心来守住荆州了。所以就算是没有东风的相助,曹操在瘟疫面前也很难赢得赤壁这场战争。

篇15:曹操草船借箭的故事 曹操草船借箭的故事是什么

曹操草船借箭的故事指的是在赤壁之战时,曹操被诸葛亮的计谋多骗,被借出了十万余支箭的故事。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情节,是虚构的。

草船借箭的故事

草船借箭的故事一般都是指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衬托诸葛亮才智不凡的形象,因此虚构了这一情节。其实在历史上,草船借箭的主人公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当时孙权和曹操两军对战,孙权一日上战船,巡视战情,曹操便命人往孙权所在的船上射箭。

原本曹操打算利用箭的重量让船只因为失衡而倾覆。结果孙权调转了船只的方向,让船的收尾受力均匀不至于倾覆,最后还白得了曹军的箭。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以及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篇16:曹操为什么没有娶蔡文姬 曹操和蔡文姬是什么关系

说到曹操,相信大家都知道,他可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的人,而且是一个非常喜欢人妻的人。这一点小编也是非常不理解。但是在当时,曹操对蔡文姬可是非常的赞赏,但是为什么没有娶她呢?而是将她交给了一个叫董祀的人。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曹操为什么没有娶蔡文姬

其一,从过往的经历来说,曹操看在了的面子上

年少时的蔡文姬就已声明远扬,她饱读诗书又精通音律,可谓是一代才女。而她能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她有一个不一样的父亲。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是当时的文坛领袖。他门下学生众多,曹操正是其中的一个。自幼与蔡文姬相识的曹操,常常出入于蔡府,和蔡文姬可谓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看在蔡邕曾经是他老师的份上,他也愿意照顾蔡文姬。

其二,从他爱惜羽毛的程度上,也不愿损害名声。

都知道他是一代枭雄,三国时期他的风光无限,但却一直没有称帝,直到他儿子才是魏文帝。有人劝他做,他却笑称是把他放在火炉上烤,他爱惜名声由此可见一斑。如果他染指了蔡文姬,担心对他后世的清明有所损坏,毕竟蔡文姬过往的经历太过于精彩。

其三,从他珍惜人才的角度而言,他想笼络董祀

蔡文姬一生有三段婚姻,可以说是非常坎坷了。第一次嫁给了情投意合的卫仲道,可惜他早早就因病离世了,第二次被掳去匈奴做了王妃,生下两个儿子后被曹操救回。第三次婚姻则是曹操一手促成的。从匈奴回来后的蔡文姬虽然已经年过三十,但风韵犹存,曹操见此情况,便将她介绍给了一代才子董祀。一方面是为了给她找个归宿,另一方面就是想笼络董祀,让他为己所用。

2、曹操和蔡文姬是什么关系

蔡文姬和曹操应该算是朋友关系。曹操本人十分喜爱文学和书法,常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见蔡邕没有子嗣,就从匈奴那里将蔡文姬赎了回来,并将蔡文姬嫁给董祀。

蔡文姬的父亲是声名远扬的大儒蔡邕,他不仅精通文学书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曹操经常与蔡邕讨论文学,将蔡邕奉为老师。

蔡文姬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博学能文,这位才女命运坎坷,先嫁河东卫家,但还没有生下孩子,丈夫就死了,只能返回娘家居住。这时候羌胡掠掳中原,蔡文姬被掳至匈奴,嫁给匈奴左贤王,并生育了两个孩子。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得知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唯一的女儿被掳到了匈奴,他立即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要把蔡文姬赎回来。蔡文姬作为一个汉族的大家闺秀被劫掠到匈奴确实是非常痛苦的,在可以返回故土的时候,还是舍不得自己的两个儿子,最后在使者的催促下,她泪别了丈夫和儿子,返回中原。"回归故土"就要"母子分别"这种不能两全的痛苦使蔡文姬创作了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

回来的蔡文姬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屯田都尉董祀为妻,董祀与蔡文姬并没有多少感情,但曹操做媒,两人只能遵从。也许是日久生情,后来董祀犯了死罪时,蔡文姬亲自去找曹操,披发赤脚为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大臣,就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

面对众位大臣,蔡文姬为丈夫请罪,感情真挚,条理清晰,说服了曹操,也让满堂宾客惊叹。曹操说:“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文姬说:“您拥有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计其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打动,赦免了董祀。

关于蔡文姬的记载史书上并不多,她最后结局如何,去世年份都不详。

篇17:说曹操到曹操到的由来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是什么

汉献帝在李傕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一处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已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且说曹操在讨伐董卓之后,曾任东郡太守。当时山东黄巾又起,他与济北相鲍信共同讨伐黄巾,招安降兵三十余万。自此曹操威名日重,被朝廷加封为镇东将军。

篇18:曹操字什么 曹操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宰相,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年轻时机智过人,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中国北方地区。又扩大屯田、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安置流民,实行“租调制”,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社会稳定。建安十八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国,定都邺城,而后又被封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阳病逝,终年六十六岁。

曹操一生兼能政治、军事和文学,又能用人,后世评价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篇19:曹操为什么杀吕伯奢一家 曹操杀吕伯奢历史真相

说到历史上曹操的一些做法,其实很多人都并不认可,比如说残忍狡诈,杀人无数。但是即使这样,也无法不承认他是一介枭雄。但是话说回来,曹操为什么会杀吕伯奢一家呢?在历史上这段到底是真的还是误杀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曹操为什么杀吕伯奢一家

首先这件事纯属是意外。曹操本身没有杀害吕伯奢一家的想法。原因是他听到了院子里磨刀的声音,心中起了疑心才痛下杀手的。后来他发现一切都是误会,他只能跑了。后来之所以他又杀了吕伯奢不能用对错来衡量。我认为他是为了活命。因为他杀了吕伯奢一家人,如果被吕伯奢发现。吕伯奢肯定会报官追杀曹操。这对曹操来说的危险是相当大的。只有杀吕伯奢才能永绝后患。因此,我认为曹操杀吕伯奢一家只能说是为了活命的无奈之举。

2、曹操杀吕伯奢历史真相

实际上,曹操刺杀董卓不过是演义杜撰的内容,但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却是有历史记载的。只不过曹操杀人的原因压根就不是因为起了疑心,更没有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吕伯奢一家被杀了呢?

当年董卓入洛阳把持朝政后,开始大肆培养自己的心腹。他见曹操是可造之材,就想同当时的吕布一般,收曹操为己用。只不过曹操不愿与董卓同流合污,于是他拒绝了董卓。但董卓毕竟势大,不是曹操能得罪的人,无奈之下,曹操只能逃出洛阳。而董卓见曹操出逃,当即下令缉拿曹操。

曹操成功出逃后,打算到陈留与曹嵩会合。但从洛阳到陈留路途遥远,绝非一天能赶到的,曹操在行至半路时,想起了曹嵩有一个朋友,名为吕伯奢,正好住在成皋附近。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打算借住吕伯奢的家中,养足精神再赶路。

等曹操来到吕伯奢家中时,吕伯奢正好有事出去了,在家中的是吕伯奢的五个儿子。由于旅途劳顿,曹操在吃完晚饭之后就到客房休息。但就在他马上要睡着的时候,他忽然发觉这家中有蹊跷。因为家里明明就有吕伯奢的五个儿子,为什么整个家中一点动静都没有。于是曹操翻身起床,带上兵刃,悄悄的出了门,四处打探。

就在曹操来到墙角的时候,他听到有两个人在小声议论。原来吕伯奢的儿子们见曹操携带的金银细软较多,竟然心生歹意,想要抢夺曹操的马匹和财物。曹操听后气愤不已,但吕伯奢毕竟是自己父亲的好友,无奈之下,他打算连夜逃走,只可惜曹操逃跑时被发现,没办法,他只能出手反击,在这过程中击杀了数人。

事后,曹操还是觉得心中不忍,于是说了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其实这是一个反问句,自责的反问句,意思是“难道是我对不起别人,没有人对不起我吗?”。当时曹操要逃命,又受人劫持,无奈之下才出手杀人,从这一点上来看,曹操或许出手重了一些,但绝对没有演义之中那般无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