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网>作文

纪录片旋风九日观后感推荐六篇

篇1:旋风九日观后感1500字

2015年6月6日下午,我观看了电影《旋风九日》。现就本部影片谈谈感受。对于中国人来说,邓小平这个名字大家肯定非常熟悉,作为中国伟大的领导人,邓小平站在时代的最高端,不但实行改革开放,而且走出国门,和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开始了融冰之旅。《旋风九日》这部电影记述了在美国孤立中国二十几年之后,因为邓小平的伟大举措,两国开始恢复外交的故事。影片以1979年 1月28日至2月5日,短短九天时间,就在中美建交元年,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美国,为期九天,一直被视为改变中美两国甚至是世界历史进程的外交大事件,第一次公诸于世。

1979年,中美建交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影片《旋风九日》便是以邓小平1979年第一次访美之旅为背景,而这段旅行却并不是想象中的一帆风顺。这九天的曲折险阻,风云变幻,都远非常人能想象,这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以邓小平访美为主题的影片。跟随当年的真实进程,从北京到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顿、西雅图,在这九天里首次披露的“超规格待遇”,游行、暗杀、袭击,接连不断的意外,特殊环境下,必须最冷静的大脑,最缜密的思考,才能在瞬息万变中做出准确的判断,尤其当时国际形式是那么复杂,这位伟大的老人一次有又一次化险为夷,挽狂澜于将倾。面对不欢而散的议员和问题尖锐的记者,倔强而睿智的老人攻守兼备,从容不迫……影片中还将有多位美国政坛大咖,如基辛格、老布什等回忆当年邓小平访美之旅,比谍战宫斗还要惊险刺激的外交对决将一一在我们眼前展现。

对于电影《旋风九日》所表现的邓小平79年访美之旅,导演傅红星用“烫手的山芋”形容此类政治历史事件影像还原的难度,坦言“有顾虑但也有突破”并表示“真实是纪录的根本”,一定是完全基于史实去做呈现。在谈到影片的叙事方式时傅导表示,为了吸引当下广大的年轻观众,该片将会用邓小平一行在9天中经历的困难危险事件为线索展开叙事,而克服障碍的层面是多种多样的,“有天气原因,有反对派,甚至还有潜在的暗杀”,同时傅红星导演强调影片绝不会刻意回避任何一个敏感事件:“79年访美九天之所以是一个转折点,不仅因为是扭转中美关系的九天,更是改写世界格局的九天。”

《旋风九日》还打造了政治人物的全明星阵容堪比《建国大业》。据透露,该片所涉及到的与1979年邓小平访美有关的政治人物,例如美国前总统卡特、美国前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均会在影片中出镜并接受采访。

现在的80后,90后应该对着改变历史的9天一无所知,现代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娱乐生活让年轻人遗忘了当年的中国处境。冷战风云,立场权衡,发展利弊,困扰着还未崛起的中国。就在当时,美国已经孤立中国二十多年,在谈判桌上较量了十几年,双方斗智斗勇,不见硝烟的博弈也是空前紧张。正是这短短的九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旋风九日》还得到了许多商界大佬的力挺。79年中美建交的影响促使中国国内的商界迅速转型,得益于中国对外关系而觅得发展契机从而谱写辉煌的企业也将在《旋风九日》中得以体现。

“如果没有邓小平这次融冰之旅,那么像《复仇者联盟2》这种好莱坞大片现在根本无法在中国的电影院上映。”导演傅红星如此感慨道,“邓小平绝对是中国的超级英雄,他为人幽默、极富人情味,处事也果敢睿智,在当时风云诡谲的世界政治格局下,以75岁高龄挺身而出远渡重洋出访美, 为中国争取到历史性的合作与发展机会,邓小平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伟人。我相信中国的影迷,无论是更喜欢好莱坞大片的,还是寄望于中国电影腾飞的,都能通过《旋风九日》感受到这位中国超级英雄给我们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和改变。

篇2:旋风九日观后感

为进一步丰富我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形式和内容,提升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材料学院“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效果。10月21日中午12点,材料学院党委组织全院所有党员教师及学生党员代表在行知楼219观看影片《旋风九日》。

1979年,中美建交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翻天覆地的变化,影片《旋风九日》便是以邓小平1979年第一次访美之旅为背景,讲述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为时九天的访美真实记录。

影片循着历史真实的轨迹,记录了邓小平1979年从北京到华盛顿、亚特兰大、休斯顿、西雅图的一路“超规格”待遇,真实还原了邓小平在这九天里遭遇的游行、暗杀、袭击以及各种“意外”,面对不欢而散的美国议员和问题尖锐的记者,邓小平攻守兼备、从容不迫,充分展现了一位东方智者的涵养,也预示着东方大国在此后数十年的奋起与腾飞。

影片加深了党员们对历史的认识和感受,虽然《旋风九日》的字面是一个时间概念,究其深意其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值得记忆和思考的时间;是一个刚刚摆脱危难、冲破束缚的东方大国作出历史性重大抉择的新征程的一个标志。

篇3:旋风九日观后感

在《旋风九日》众多宣传中,我们很难看到“纪录片”的字样,转而以“历史揭秘电影”这样的说法冠之,折射出片方的微妙心理——在蓬勃增长的电影市场中,纪录电影甚至连边缘都算不上,几乎成为“弃婴”。

纵观全球,纪录片固然从来没有成为过电影市场的主菜,但也不乏引爆观影热潮的大作。美国“刺头儿”导演迈克尔·摩尔几番制造出票房大卖的话题之作《科伦拜恩的保龄》《华氏911》;法国的雅克·贝汉及其团队不断以《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和《海洋》发现自然真实的影像奇观;韩国从《牛铃之声》到《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接连冲到年度票房榜前列;就连台湾地区,也出现过《看见台湾》这样票房超过2亿新台币的口碑之作。

中国大陆的情形也在悄悄发生变化。自从央视纪录片频道开播以及《舌尖上的中国》之类纪录片大热,纪录片市场的回暖与升温都是可见的。但是要试图改变观众只在电视上观看纪录片的惯性思维,尝试进入影院欣赏,依然是需要逾越的一大关隘。可喜的是,敢于吃螃蟹的越来越多。去年以来,被官方划归为“纪录电影”范畴的《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动辄收获数亿票房,却也引发争议。严格来讲,这些由热播电视栏目衍生而来的电影形态与电视栏目并无二致,最多算作“真人秀电影”或“综艺电影”,不能视为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但它们的票房表现多少证明了“真实”并非没有市场,对于亟待市场破冰的纪录电影来说具启发和鼓舞性。

更具参照意义的是以《归途列车》《小人国》《飞鱼秀》《乡村里的中国》等作品为代表的一系列尝试,尤其是范立欣,这位曾获得艾美奖的导演堪称是国内目前最具国际视野、并熟稔主流商业纪录片模式的纪录片制作人。他一年一步走,执导的《归途列车》曾尝试在北京MOMA艺术影院做长线放映,后以“一城一映”的形式推广至若干城市;担纲监制的《千锤百炼》也曾以超过200家影院的规模在全国公映,虽然票房反响均不尽如人意,但为纪录电影的市场推广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2014年暑期,批着一层“粉丝电影”的薄纱,范立欣的《我就是我》以全然的商业电影操作模式推向市场。这部电影通过纪录2013年“快男”选秀,完成对中国电视选秀十年历程的总结陈辞,并尝试以此为窗口进入90后的心灵世界,最终差强人意地获得接近700万元票房,几乎可以看做是对当下国产纪录电影行情的摸底。

说回《旋风九日》。严肃的政治题材,却规避掉正襟危坐的宏大叙事形态;聚焦重大历史事件,也特别注重从历史的细微之处挖掘不一样的新意。不论是在国内首次引入漫画手法描摹领袖人物、还是以快速剪辑营造高强度视听节奏,出身新影的导演傅红星都在自觉地与新影风格形成区别。加之邀来跨越政界、商界、文化界多位巨擘大佬的集体吆喝,都毫不掩饰本片对于市场和观众的强烈渴望。

1979年,邓小平为期九天的访美带来了中美关系的破冰。2015年春夏之交,在《复仇者联盟2》的强大攻势下,这部《旋风九日》似乎也担当起为纪录电影破冰的历史重任。不论最终结果如何,种种迹象表明,纪录电影正在积蓄力量,准备假以时日成为电影市场不被忽略的别样存在。

篇4:旋风九日观后感800字

当年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说历史是不能假设的。究竟是英雄成就了历史,还是历史选择了英雄也没有一个盖棺定论。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英雄人物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客观环境与主观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缺一不可。而电影《旋风九日》,就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在那波云诡谲的时代,一位领袖如何通过自己的个人魅力化解危机,让全世界认识和了解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一个更开放的中国,一个崭新的时代,恰恰就是从这九天开始的。

而这九天,就是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在这九天里,一位老人从华夏神州飞往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当北京遇上华盛顿,不仅有思想的火花,精神的激荡,更有意识形态的激情碰撞。再加上游x行、示x威、暗杀等意外不断,让这次旅程更加成为了鲜为人知的传奇,而导演则花费巨资从美国购买了大量的真实记录资料,彻底还原了这场改变中国乃至世界命运的九天旅程。

在这次中美领导人会晤之前,两方曾在朝鲜兵戎相见,又经济封锁了多年,而这个70多岁的倔强老人——邓小平,代表着一个刚刚摆脱危难、冲破束缚的东方大国作出历史性重大抉择,在改革开放之前开启了中美之间的“融冰之旅”,如巨人之手推开了封闭的国门,人民的命运也随之改变。这其中,有堪比谍战戏的外交对决,也有伟人之间政治过招的惺惺相惜,还有中南海保镖的真实回忆,以及尘封近40年的珍贵镜头,还有10万多英尺的绝密资料,揭秘最真实的国家领导人。

另外,和以往的纪录片高大上的姿态不同,这部电影让领导人也愈发接地气了很多。对于很多没有影像资料的历史,这部电影采用了动画的形式来表现,不仅生动了很多,而且也更让人喜闻乐见,更加有利于青年人接受和喜爱。尤其是看着小平同志的漫画形象,不由得想到习大大的漫画形象,这表明了如今的领导人的宣传,已经迈进了一个新时代,更开明,开放,也更亲民,不再是以往那种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时代。

在影片的后面部分,还通过名人的现身说法,对整件事情进行了发自内心的个人感慨与评述,这不仅一改以往官方评价的权威,也让真正的“人民”参与其中,不仅代表了个人的看法,更表达了我国民主的不断进步。让我们不由得随着他们的感悟回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与小平同志的这场破冰之旅,有着极其巨大的关联。

可以说,这部电影通过诙谐又严肃,真实又有趣的镜头,诠释了划时代的一次高层会晤,让我们更加清楚伟人的人格魅力之所在以及一个国家和民族终于挺直腰杆和世界强国平起平坐的自豪。

篇5:旋风九日观后感

1979年1月2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作为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正式访问美国,踏出了开放国门的第一步。

此次访美无疑是邓小平一生外交行程中最重要的一次出访,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出国。时任美国总统的卡特这样说:“邓小平1979年2月访美之后,两国友谊与合作的大门终于敞 开。”有人说:邓小平访美的那九天是当代中国人“中国梦”的启航之旅!它改变了此后中国发展的进程,影响了所有国人的生活。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卡特总统在日记中论述:“邓小平受到了美国人民最热烈的欢迎。”

回首当年,一切的一切都寓意深刻。然而在九天访美中又发生了怎样激动人心、跌宕起伏的故事?谱写世界史大国格局从此开启,尘封三十年珍贵镜头终见天日。

1.邓小平首次访美纪录片《旋风九日》观后感

2.党员观看电影《旋风九日》观后感

3.旋风九日观后感

4.电影旋风九日观后感【最新】

篇6:旋风九日观后感500字

今日观看了傅红星导演拍摄的讲述邓小平先生在1979年访问美国的纪录片。看完后心情感觉很复杂同时也很激动,邓小平先生开启了中美建交的九日破冰之旅,在这九天里一位以过古稀之年的老人为了祖国未来的发展,人民未来的希望与出路不辞辛劳的奔走着忙碌着。

但在当时的纪录片里根本看不出来他有任何疲倦的感觉,不管是他与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友好会谈,还是与美国国会的议员们舌战群儒班的会务,表现得都是那么机智幽默且谦逊有礼,就算碰到了敌对份子的抗议甚至是刺杀他都可以随机应变坦然面对。当我看到他老人家当年参观美国福特汽车厂、波音公司制造厂、休斯顿航天中心的画面时不由得一阵落泪的感动。

虽然我是90后并没有赶上中国改革开放大发展时期,但我对由邓小平先生主导的改革开放事业所创造的业绩感触良多。

我所知道的中国在距今五十多年前是一个经济落后、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技术落后的农业国家,在通过中国人民不懈努力改革发展现如今的中国已经是拥有了“世界工厂”、“亚洲金融经济中心”、“从中国制造逐步改革成为中国创造”等等这样响亮的名头,这些名头加在了这个曾经不被看好饱受战争摧残满身伤痕的国家。正是有小平先生九日访美的契机与后来全国人民的积极参的改革创新共同求发展的行动才使得中国为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位古稀老人在短短的九天时间里用他的智慧和勇气做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伟大创举。谢谢您为中国所做的一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