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辅导员在高职学生成长、成才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许多高职院校开始关注并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进行积极的探索。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队伍建设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职院校辅导员角色定位与队伍建设全文如下:
摘要:高职院校辅导员是高职院校的生力军,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管理理念、提升综合素质、认准角色定位、提升教育管理质量和效率,才能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才能做好学生生活和人生的导师、知心朋友。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引进和培养更多高素质辅导员,提升教育和管理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角色定位 队伍建设
1.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者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的首要任务。首先,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次,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还必须利用学生会及各种社团,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感悟人生,培养他们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
2.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高校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一方面,因为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不明确,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较好的职业规划,所以大学生在就业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困惑。在高职院校学习期间,学生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就需要辅导员担当起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师的重要角色,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较为科学的规划,指导他们完成学业,实现就业,形成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技巧。
3.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员和咨询师
新时期成长起来的高职生心理问题比较突出,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很多学生都出现了人际交往困难、学业迷茫、就业焦虑等心理问题。高职辅导员必须深入学生实际,了解当前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树立积极应对各种困难的信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尊自强的良好品质。
1.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学生的德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随着我国当前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内涵,积极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此外,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不仅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法律基本知识等,还要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和综合素养,公平地对待每位学生,真正爱护学生,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2.加强专业化培训,提升职业化水平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辅导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化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化水平,提高他们管理学生的工作能力,增强他们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能力,并制订一定的奖惩和激励措施,激励辅导员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创新工作方式,真正成为高职院校育人管理的专家。
3.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机制
首先,高职院校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广纳贤才,新聘任的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职业能力,以及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于在辅导员工作中表现比较突出、善于钻研业务、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辅导员,高职院校应为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此外,高职院校还应保持辅导员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如果辅导员能够甩开思想包袱,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工作,将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发展,使他们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学生辅导工作。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面临着新的挑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关于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高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是非常复杂而且繁琐的,辅导员需要处理的事情非常多,而且责任重大,不可出现丝毫的差错,否则会严重后果的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本文主要讲述了当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实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手段。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学生管理工作 创新探讨
我国高校辅导员自1953年正是创立以来,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到现在为止,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工作的模式和方法,一直以来都是延续着旧有的原则,这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必须要进行创新,不断的改革相关工作,以促进辅导员工作开展的更好。
一、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直接管人
所谓直接管人就是辅导员自己直接管理学生和班级事务,对于像学生请假、开展竞技活动或者是考取证明和办理证件,辅导员都是直接领导。但是对于辅导员而言,直接管理这些事务难免会浪费太多时间,因为辅导员本身所需要担负的任务很重,如果事无巨细的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工作量会非常之大。这时候,辅导员就需要利用其他一些管理方式进行学生的管理工作,比如说请假问题,可以按照请假原因的不同,找不同的部门进行签字,这样就减少了时间和精力的浪费[1]。
2.制度管人
每个高校都有一套适用的管理制度,对于学生的管理方面也同样适用。所谓管理制度,不仅仅包含着学校自身制定的规章制度,还包含着国家的一些相关规定,比如说《高等教育法》。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管理时,要善于掌握基本的规章制度和知识,一旦在管理中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不必惊慌失措。这些规章制度包含着很多方面的基本内容,比如说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如说班级的管理,班级活动的开展等,都需要在遵循一定的制度。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做到知法懂法,并且严格的按照规章制度行事,运用这些作为自己的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利益。
3.自我管理
在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一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就是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这就是所谓的自我管理。在管理工作中突出自我管理的作用,也就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主动性。人性化的管理,不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的处置事情,而是要严格的按照学校的制度行事,杜绝一些不良的作风和习气,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入校园[2]。
二、实现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手段
1.做到尊重学生和理解学生
在很多学生眼中,辅导员是具有权威性的表现,他们往往会敬仰和尊重,却不会想到与辅导员成为朋友,这是辅导员需要解决的学生的心理困惑。辅导员首次要做的就是尊重和理解学生,真正的将学生立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来来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多多的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除此之外,还要善于与学生沟通,多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学校事务方面多为学生争取利益,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每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的,因此辅导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之处,鼓励学生充分的利用自己的优势,为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公平公正公开办事
辅导员在处理学生事务时,要秉承着一视同仁的态度,不能够因为亲疏远近或者是成绩的优劣作为处理问题的准则,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公平公正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辅导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维权热线等,专门为解决学生的基本事务服务。在这样一种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中,学生可以更加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3]。
3.做好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
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必须要与时俱进进行改变。要不断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素质和水平,让他们能够以一种更加积极和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去,在招聘辅导员时,要注重自身素质的选拔,提高督导员的服务能力。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还要建立一定的管理制度,将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各项问题都进行严格的规定,避免出现无章可依的现象,在管理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妥善的解决。
4.充分运用激励培养法
对于一般的高校学生而言,采用激励的方法来鼓舞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是行之有效的。因为现阶段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很多的关怀和照顾,往往自理能力较差,心理素质偏低。但是这些学生却又好胜心切,急需要展现自我,因此,充分运用激励培养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尽量的少批评、多鼓励,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处理事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可以适当的开展一些知识竞赛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在学生的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着在一些问题,很多辅导员现在所采用的管理措施,都是长久以来所延续的,虽然说经历了时间的验证,很多方法对于管理学生是行之有效的。但是,时代在发展,很多高校的管理理念也在顺应时代发生着变化,这就说明,辅导员在管理学生时,也要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思维,在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实现更好的突破和跨越。
参考文献:
[1]曹喜庆,石鹏程.新形势下高校的学生管理方法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1(08):21-22
[2]王颖.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创新的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 2012,11(02):21-22
[3]苏亚丁.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困境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12):23-24
[4]王民朴.对高校辅导员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0,10(02):23-24
摘要: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后的大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工作的好坏。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背景的不断变化和高校学生层次的改变,要求辅导员有更强的管理能力。因此,作者拟围绕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的变化进行讨论,找到变化的本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学生管理工作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任务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目的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且在提升教育的同时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衡量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好坏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宏观方面:是否与党的方针政策一致,且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微观方面:大学生毕业后能否成为现代社会优秀合格的接班人、建设者。因此,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学习和掌握一套完整的工作方法。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必须遵循的原则性规定。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围绕这一原则性规定而开展,具体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班级建设工作、大学生行为规范的管理工作、大学生寒暑假实践活动工作等等。优秀的管理工作可以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政治思想,规范其行为,对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并同时保证其心理健康成长。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身心同时成长,做一个合格的现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也保障大学校园的秩序稳定、良好。所以,优秀的高校管理工作不能只注重一部分,而是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同时管理,全局把握。总而言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全校学生工作乃至全部工作的基础。
二、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一段持续的时间,而不只是一个点或一个片段,需要高校辅导员不间断的管理。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一直需要高校辅导员的管理。这四年间的工作都要围绕着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班团建设、奖学金、助学金评定、贫困生甄别、毕业生就业等非常复杂的管理工作开展,面对的学生数量众多,因此,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对待工作的责任心,更需要一定的管理技巧。这时就需要辅导员老师将自己所学的管理学相关知识与实际管理工作相结合,将大量的、内容繁杂的学生管理工作整合、分组。将相同类别的工作批量操作,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央十六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指出,大学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思想教育是大学生管理的重要方面。“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这是毛泽东在1964年提出的观点,它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即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精神状态,管理的方法是通过提高人的觉悟激发人的积极性。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始,辅导员老师应在新生入学的开始就应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新生座谈会、学生党课培训或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活动、加强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树立伟大的无产阶级信仰和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让他们逐步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在社会中产生的积极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应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继承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并将之发扬光大。同时结合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积极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线、新方法、新思路、新内容。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政治思想们,对于高校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班级管理工作是对高校管理工作整体的分类,一方面可以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另一面也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高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范围。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同时,校内各项活动的组织也少不了参加的支持和参加。因此,班里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环境以及各项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开展。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大学生的班级与中小学班级管理方式不同,通常由一个辅导员同时管理几个班里。
其次,管理的内容不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包涵活动的组织和参加情况。但是由于辅导员一人身兼数职,并不能完美的处理好每个细节。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干部也是大学生中的一员,与大学生一起学习生活,因此更能了解同学们的心理和状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一方面能够减少辅导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更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防止问题学生的出现,同时又可以锻炼学生干部的能力,为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更方面着手,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一定能高效、高质量的完成高校管理工作。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改革,由以往的精英式教育向现在的大众化教育转型。现在,高校普遍在校生数量增加,学费、生活费也不断增长,大学接受学生不再受家庭条件的限制。这也使得高校内,贫困生的数量趋于增多。其中,如何正确的甑别贫困生,并对贫困生予以补助和特别的关心,也成为现代辅导员工作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难题。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必须准备的甄别贫困生,将有限的贫困生补助发放给真正需要的学生。贫困生甄别的标准,首先是家庭的经济条件。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还需注意可能有些不属于贫困的学生提供虚假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材料,冒充贫困生而领取补助。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高校的辅导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实事求是、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公开,严格规范贫困生甄别工作程序,深入调查,抓好细节,这是高校辅导员在贫困生甄别工作中始终要贯彻落实的思想。贫困生挑选工作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做好每一步工作,真正实现对学生进行合理、到位的资助,切实解决学生困难。总之,做好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辅导员要正确认识,探寻合理的途径,采取恰当的方法,认真的对待贫困生甄别工作,是每一个高校辅导员应尽的责任。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高校的辅导员投入极大的热情与责任,是一项漫长又艰苦的工作。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并且要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作为高校的一名辅导员,要不断更新管理观念,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工作,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品格去做好每一件学生管理工作。(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论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能力提升的策略[J].吴琼,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05).
[2]从管理著名效应理论谈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J].蔡枫瑜,卫生职业教育.2012(10).
【摘要】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我们必须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把安全教育落在实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安全管理
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学校要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学校中,辅导员是最基层的管理者,辅导员的工作能否落到实处,做出实效,决定着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安全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影响着学校的一切工作是否能顺利展开和进行。因此,作为最基层的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者,我们必须狠下工夫,抓好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
据统计,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快速更新换代,校园安全隐患也开始花样百出,现下流行的电话受骗、网购受骗也开始见怪不怪。这些都时刻在威胁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或多或少的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
自从我从事辅导员工作以来,我的心中始终紧绷着一根弦和坚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学生安全工作千头万绪,如何遵循学校和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做好学生安全工作?我认为主要应该重点抓住以下几点:
一、播下一种思想
“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无论其对错、美丑、高雅还是卑劣,都是通过主题的认识和选择而付诸实践的!安全行为也不例外,所以要想让安全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必须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种下安全意识的种子。我一直很重视安全教育从思想入手,新生入学是安全教育的关键期,也是重要期,就心理学因素而言,面对新的环境,最容易使新的思想和观念植入人心,并形成新的养成习惯。我带过的两届学生都是在新生入学时的第一个星期就把安全教育提上了日程,在班里天天说,周周讲,通过理论、事例把安全意识和其他相关制度的种子播种到了每一个同学的心中,起到了很好地实际效果。并且选出宿舍协管员、教室安全员配合老师工作,通过定期、不定期检查把思想落实在行为上。另外,每学期的开学之初也是教育强化的重要期,我认为就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须牢记“隐患就是事故”、“校园安全工作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每一学期初,必须在班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强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利害关系,使假期淡化的校园安全重归人心。
二、建立班级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有句话说得好“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要想让同学们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不能三分钟热度。为了把安全工作落在实处,我班设有安全监管小组,由我亲自挂帅,宿舍协管员和班级安全员具体负责,班干部和宿舍长都是小组成员,分管各宿舍的防火、防盗、防骗等具体事宜。我进行不定期抽查,宿舍协管员具体负责宿舍相关安全排查及部署,班级安全员具体负责教室相关安全排查及部署,班干部和宿舍长结对子安排值班制度,每天早、中、晚上课前都要到个宿舍进行防电、防火、防盗安全排查和卫生检查。每一级都会在排查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对检查结果及时反馈,在量化成绩上进行优奖差罚。
对于周末回家和外出安全,实行周末轮流值班制,值班同学掌握留校同学的大致去向及晚上返校情况,有问题及时上报值班老师。万事开头难,开始的工作要天天进行,让同学认识到班级工作不是形式化,遇到问题要摆事实讲道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一个学期下来,以后的工作就可以周周进行,甚至变为不定期抽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的想法和做法主要是:根据上级要求和本班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平时加强检查、督促、整改,留下必要的工作“痕迹”,每学期或每学年结束时,认真对照、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及时反思、明确方向、以利再战。
三、责任层层落实
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班级由安全监管小组层层负责,在安全小组下,宿舍长和班干部又进行了责任分管,宿舍和班级每一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都有专人负责,责任区及负责人在班级公示栏公示,专项负责人定期更换。班级全体同学都高度重视每次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切实把隐患排查治理任务落实到班、到个人、落实到每一个环节。对于班级和宿舍的防电、防火、防盗等安全有专人负责,全体同学参与。
四、安全教育及安全演练,让学生时刻不松懈
我班利用班会、活动、政治学习、黑板报、班刊等多种渠道或载体,经常性、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法律、法规、人身安全、防火防电、防盗、人身安全等教育。学校也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法制安全教育,努力争取“入脑、入耳”,防止青少年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例如我班通过各渠道经常进行以下各方面的教育:
①活动安全。每次针对活动的特点会在活动前让同学查阅相关注意事项,进行交流学习,使同学在活动中做到安全、文明有序,对安全事故做好预案。
②消防安全。除了学校组织的消防安全讲座外,班级也应该根据本校及本班特点开展活动。让同学自己查阅、总结各种有关消防安全的资料,通过自编自导的小品、三句半等生动有趣的班会引导学生如何远离危险物品,了解各种设施、电器使用方法和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及注意事项。
③交通安全。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不断更新及家庭汽车的不断普及,交通安全也越来越成为大学生需要更加重视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我们应该从当下入手,身边入手,结合现实的无情进行教育。近来事故多发,昆明火车站刚发生砍人事件还未平息,马航MH370又失踪了,紧接着火车脱轨了、旅游车侧翻了、韩国游轮沉没了,多少无辜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通过班会对学生加以引导,我们在为逝者祈祷的同时,这些血的教训也会让同学更加明白安全的重要性、更加珍惜生命。
④食品安全。引导学生不买无证摊贩的食品,防止食物中毒,防止传染病传播,生病或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治疗并向学校报告。
⑤网络安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骗子的伎俩也是层出不穷,现在通过网络、电话骗取学生银行卡中大额学费、生活费的事情屡屡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发动学生展开如何防骗的活动,通过同学讲述身边看到的、听到的例子,通过电视、网络相关的节目和报道,让同学们明白只有自己想不到的没有骗子做不到的。只有强调强调再强调,同学才会对各种骗术刀枪不入。值得高兴的是多年来所带学生都能及时识破各种骗局。
⑥自我保护。对于学生来说,感情也许是最美好也是最容易受伤的,随着微信、qq功能的不断更新,网络交友已经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当然不否认有真诚的人在其中,但是还是有许多骗子利用网络的虚拟来骗取学生的感情。为此,每学期都要常规化的在班级开展相关主题班会,重点同学要个别谈心,让同学知道老师和家长是她们的朋友,遇事要找老师解决而不要逃避。
五、抓节点防反弹
学生安全工作与其他管理工作一样,有规律可循,有制度可守,有方法可想。要把握学生安全工作的关键时间、关键事件、关键人物,做到防患于未然,防止前期工作的反弹。
学生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绝不允许丝毫的懈怠和侥幸,绝不容许对生命安全的麻木和漠视。只要心系学生,心系学生安全,我相信我们一定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给同学一个平安祥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教学秘书是高校管理职能机构的工作人员,履行着管理服务层的职能,不但需要同教务处的领导及学院其他领导的接触,还需要同下面各任课教师的接触,是介于个教学主题之间、学院教务处和院系主管领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开展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谈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和能力培养》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高校教学秘书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最基层的,也是最平凡的一个工作岗位,但却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链接,教学秘书需要定好自己的角色,明确职责,并且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对于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学秘书;角色定位;能力培养
【论文正文】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从“精英教育”转变成了“大众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都将“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作为办学定位,并且把培养“高层次的应用性人才”放在了办学目标的首位。显然,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专任教师队伍,然而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教学管理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而高校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机制中最基层的一环,在高校日常事务处理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即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又是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安排者,同时也是高校教务部门与教学单位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教学活动的桥梁,是具体教学运行工作的执行者。因此,教学秘书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当高校逐步重视内涵方面的建设,使教学秘书工作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和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教学秘书应该明晰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并据此培养和提高适应此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使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促使教学秘书队伍整体建设。
一、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定位
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工作岗位,但也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链接,是教务处和各系部之间教学工作的桥梁,是链接系部和教师工作的纽带。教务处对学院的教学组织和实施,基本都是通过教学秘书下达,执行和反馈,而教师教学的信息与需求也是通过教学秘书收集和上达的,教学秘书如果没有衔接好,必然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次序,因此教学秘书工作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在高校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就要承担以下几个角色:
(一)组织协调服务中以艺术家的角色去定位
教学秘书是高校管理职能机构的工作人员,履行着管理服务层的职能,不但需要同教务处的领导及学院其他领导的接触,还需要同下面各任课教师的接触,是介于个教学主题之间、学院教务处和院系主管领导、教师和学生自己开展教学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教学秘书应该尤其强调接人待物的艺术,同时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艺术。教学秘书在与任课教师沟通的时候需要有服务意识,管理为教学而服务。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在工作中使用富有创造性的方法,帮助教务处与学院之间的上传下达做好协调工作,扫除各种沟通障碍。对待领导下达的工作,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心细胆大,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对待任课教师,必须加强他们之间的团结,增强凝聚力。当然教学秘书实际工作也会接触到学生干部,与他们沟通顺畅,也能协助将教务处分派给各专业的工作做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高校教学秘书也扮演着艺术家的角色。
(二)基层日常教学中以科学管理者的角色去定位
教学秘书从事的是对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常规管理,包括教学运行管理、教学例行管理和教学档案管理,这些都是作为教学秘书的工作职责,是教学管理者最基本的角色。教学秘书需要对学校下发的各类文件资料、学生成绩、试卷档案、学科建设等资料进行内容上的分类管理,做好在电脑上的备份留档工作,以及纸质文档的保存共工作。这些材料需要分门别类,有条不紊,不可杂乱无章,以便下次需要时候能及时地找到。同时教学秘书还需要安排期中期末等各类考试的时间,合理安排考务等;以及教师调停课,督促教师按时上课、不出现迟到或者拖延课堂的情况;到期末结束的时候,还需要结算各任课教师的超额课时补贴等。因此教学秘书需要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教学工作整体策划、对工作行为严格管理,才能使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进行,所以教学秘书在基层日常教学中以科学管理者的角色来定位的。
(三)参谋助手的角色去定位
教学秘书作为一个服务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和参考信息,做好办文、办会、办事等日常工作,有些领导由于有双重兼职,既有教学任务,又有领导职务的兼任,因此需要教学秘书能确保领导工作日常事务能正常运转,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服好务,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工作。当然高校秘书也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将对教学管理有用的、可行的、急需的信息情况或者有深思熟虑的想法、建议及时提供给领导,帮领导当好参谋、做好助手。
二、高校教学秘书的能力培养
高校秘书的工作决定了其能力要求的独特性,既需要有普通秘书的能力又要兼备与高校相适应的其他能力,由于本人从事教学秘书的工作,因此本人理论连接世界工作,认为教学秘书应着重培养和提高以下能力:
(一)需要有与高校同步理念的现代教育观念。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岗位非常平凡,也是最基层的,但是接触到的很多东西却是非常专业的,这是与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比如他们在学校某二级学院工作,所管辖的专业不同,以至于需要教学秘书对所负责的专业情况有着很清晰的了解。而现代社会又是一个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社会,因此教学秘书一定要适应教学管理第一线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明确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不断学习,与所在高校教育理念保持同步发展,努力探索新的教育理念,获取最新的教育思想。
(二)需要具有科学统筹管理的能力。教学秘书事务性工作比较多,每天都有大量常规性的工作和规律性的工作要做,而且时不时地也有突击性的工作要处理。教学秘书工作非常繁忙,面对工作的复杂性,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清晰的头脑,还需要有坚强的心理素质,能够科学地进行统筹管理规划的能力,使工作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进行,提高办事效率;同事也需要具备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高效地完成各项基层管理工作。
(三)需要具备有学科和教学管理的专业知识。教学秘书不单单像公司里的普通秘书一样对资料进行管理归纳,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对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规格等的了解应有专业化的视角去看待。对于教学计划、管理体制、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学实践基地、学风等基本建设的管理,教学秘书必须明确其各方面的现代管理、信息及方法,逐步探索教学管理的规律,提高教学管理的绩效,努力构建自己学院教学管理的特色。
(四)需要掌握信息处理技能以及现代办公自动化的技能。由于教学秘书承担着大量的日常工作,每天要处理的各种文件、资料以及信息,只有客观、全面、及时处理好这些信息材料,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专业的信息要迅速、准确无地进行处理、对材料分门别类、收藏存档,并向领导及时汇报,向有关教师、学生及时通知。而现代社会又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时代,对于熟练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应该是每个教学秘书必备的技能,在处理很多日常事务,如学籍管理、档案管理、课表编排、教学计划修订、教材订单编制等等都需要有教学管理系统协助来完成。因此教学秘书掌握好现代办公自动化技能,来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率。
(五)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的枢纽位置,一方面要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与上级、与同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形成融洽的工作氛围。
(六)要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学秘书的岗位性质、职责和教学秘书艺术者的角色,决定教学秘书工作者具有团结协作的组织能力。由于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多,涉及面较广、头绪复杂,需要教学秘书与其他管理人员分工协作才能按成,这就要求教学秘书不仅要协调好与他人的关系,还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关系。同事,教学秘书还应该有合作的观念和能力,因为教学工作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分工的。
(七)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学秘书的工作中时而也会出现需要写撰写公文、信函和文稿以及起草计划、总结等相关文字材料,而且还承担着教学部门的文件接收和传达工作,这就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将领导的意思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去,让对方能听懂,明白领导传达的意思,提高办事效率。因此,教学秘书在私下可以向专业教师请教,发挥不耻下问的精神,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
(八)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创新开拓能力。由于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环境面对的都是高学历教师,而大部分教学秘书的学历方面还是没有达到专业教师的水平,因此教学秘书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顺应时代发展变化,通过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深造,满足广大师生对教学秘书的期望与要求。
总的来说,高校教学秘书在高校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工作平凡,但却是重要的链接部门,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更应该结合时代和高校的发展要求,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管理方法,掌握新的应用技术,更好地为高校教学服务,使高校的教学管理走上进一步科学化的、制度化、创新化的轨道。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学生政治上领导、思想上引导、道德上指导、心理上辅导、生活上关心、学习上辅导、工作上指导、为人处事上劝导的多种职责。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对高校辅导员职后培训的再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辅导员培训是提升和保障辅导员队伍素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辅导员培训已短期集中培训为主,尚未建立起规范的长效培训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我们有必要对现有培训体系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解决辅导员职后培训成效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职后培训;辅导员培训;高校辅导员
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信息网络化不断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在此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在一些大学生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选择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这些情况、问题是社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既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又受到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无不刻着时代发展的烙印。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同行者,既需要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更需要引导大学生的所思所想,这无疑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对高校辅导员把好“两道关”,一是入职门槛,二是职后培训。事实上,就目前的现实而言,职后培训是高校辅导员成长的最为重要的路径,因为我国高校并没有开设“辅导员”这一专业,所有入职的辅导员都只是具备作为“辅导员”的基本素质要求,而缺乏作为“辅导员”的专业知识,职后培训就是对辅导员专业知识的弥补和提升。但纵观近年来的各地高校辅导员职后培训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当前辅导员的培训多以上岗前后的一次性短期集中培训为主,没有形成培训的制度化和系列化,这无疑将制约辅导员队伍素质的提升。
(一)培训目标定位不准确
制定培训目标是培训的前提,是具体实施培训的重要环节。培训目标的定位是否准确、具体、贴合实际,将直接决定培训的效果和效率。鉴于当前的培训主要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因此,为什么要开展培训?通过培训期望提升辅导员哪些方面的能力?等,这些问题都应该在培训之初进行细致的思考、做出明确的定位,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成效性。然而遗憾的是,当前大多数辅导员的培训呈现出“走过场”的特性,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大大降低了培训的实效性。
(二)培训内容选择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辅导员所进行培训,多为人职初期的“上岗培训”,培训内容多半以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劳保福利待遇等所在院校基本情况的学习为主,辅以一般的政治理论学习和大学生心理状况介绍等业务知识的学习。这类通识性的培训内容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新进辅导员对将来工作的环境和性质有初步的了解,但却无法实现针对辅导员素质的现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更无法为辅导员在其职后提供持续的支持系统。
(三)培养机制建设不完善
由于短期集中培训是单次的,独立的,即便是某个辅导员有机会连续参加培训,但由于培训与培训之间没有延续性和连续性,培训机构无法为辅导员个体建立培训档案,参训者本人也无法实现培训内容的衔接与连贯,这就有可能使培训总在低水平重复,无法引领辅导员走向专业发展的深水区,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
(四)培养方式选择不丰富
据调查,在辅导员的短期集中培训中,所采用的培训方式以“专家授课”和“分组讨论”为主,而鲜用“团队训练”、“模拟实习”、“案例分析”等参与性较强的形式。究其原因,一是受培训时间所限。相对来说,在单位时间内,专家授课的形式所传递的信息远远超过参与性高的其他形式;二是受参训者的知识背景所限。由于所有初入职的辅导员都是“非专业”人士,对于胜任辅导员一职所需要的应知应会知识还处在感知阶段,在任职初期,无法实现高度参与。
(五)培训时间不足
培训时间不足,一方面是指单次集中培训的时间不长。根据对南昌市域内高等院校的走访与调查,我们发现,参与培训次数最多的为4次,培训时间最长为9天。而另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我国辅导员接受培训的平均时间(5天工作日)是43.5小时,在40小时以下的占49.3%,超过120小时则仅有5.1%。如此短暂的培训时间注定了培训的深度是不够的,因为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要改变或提升一个人的能力结构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辅导员工作重要且必要
辅导员最主要的工作责任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当前,国内国际的政治、经济环境日益复杂而多变,丰富的网络资讯和多元的文化碰撞,使青年学子置身于选择的洪流当中。应该用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定位自己的人生?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个体的价值?这些常见又深刻的问题时常困扰青年学生,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而辅导员就是青年学子在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陪伴者。辅导员的基本职责就是把青年学子的思想、道德、行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让青年学子学会运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认知外部世界,发展起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众所周知,在家庭环境中,父母的人格品行对子女有着最直接的影响,上大学后,来到这个陌生的大家庭,辅导员就成为青年学子的第二任父母。辅导员的人格修养品质、思想道德观念、工作作风、一言一行都会成为青年学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青年学子不仅需要一个人生的航标,牵引指导自己的路,更需要一位思想、生活上的良师益友,了解他们真实的内心要求,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疑惑给出解释、提供答案。因而,对于成长中的青年学子,辅导员的工作重要且必要。
(二)辅导员工作重要且不可或缺
鉴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办学层次、办学形式较之精英化时代都有显著变化,特别是大学生在校人数的急剧增加,向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辅导员就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排头兵”。作为连接学校与学生相互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辅导员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辅导员要将把学校的意志,如学校管理制度的内容、学校教学管理的要求、学生管理的规定以及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办法和措施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在学校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另一方面,辅导员也要把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生的思想与道德状态、学生的生活、工作、学习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学校层面,以便学校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在这种上情下传和下情上达的过程中,学生和学校在各方面实现了信息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而辅导员的工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
(三)辅导员工作重要且不可替代
与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载体与学生互动,因而他们能够最快地发现并掌握青年学子的思想动态、发现潜在的问题,进而可以在第一时间采用合适的形式,给予有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的指导,规避事态朝负面发展,将问题制止在摇篮之中,守护青年学子最终成为社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更值得一提的是,辅导员的不可替代性还体现在指导学生就业方面。作为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人,辅导员可以对青年学子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进行有规划的指导,帮助他们开展目标教育,根据所在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帮助学生确立个性化的发展目标,进而建立个性化的知识储备。辅导员可以全程参与学生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使青年学子的大学生活有目的、就业有方向。
(一)明确辅导员职后培训目标
辅导员职后培训目标是在进行培训活动前就应确立的希望达到并争取达到的培训效果,是实施培训活动后应该达到的状态标准。辅导员职后培训目标贯穿于辅导员职后培训的全过程,是辅导员职后培训的灵魂和核心。因此,要做好辅导员的职后培训,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明确培训目标。
当然,依据辅导员所处工作阶段的不同,其职后培训的目标也相应地应有所不同。例如,新进入职阶段的培训目标在于树立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意识,激发他们对辅导员这份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开展辅导员工作奠定基础。而在日常工作阶段,辅导员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来自工作实践,因此,本阶段的培训目标主要是通过综合素质、知识拓展和工作技能等培养,使辅导员能够根据时事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工作方向、调整工作方法,以持续胜任工作。当辅导员个体在辅导员这个岗位上从业满三年以上,他就进入其职业发展的提升阶段。该阶段的培训目标应该确立为全面提升辅导员的育人水平和工作能力,激励辅导员向实践研究型转变。
(二)以胜任力为依据选择培训内容
大连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赵耀在其硕士论文中对辅导员的胜任力问题做了专门的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培训需求的分析统计,他的研究认为,对辅导员进行培训的内容可以按照六项胜任力的分类从内外兼修、人职匹配等方面上进行设计确定。在他的研究中,内外兼修指培训的内容要全面覆盖外显的以及内隐的胜任力,包括专业知识、问题处理能力及职业品格在内;而人职匹配是指,培训内容应密切结合辅导员的工作实际。在他看来,由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态度、适应性问题、心理特征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所以,服务于不同年级的辅导员其所需的胜任力结构也是不同的。
例如带新生的辅导员,其外显的胜任力结构中的知识储备必须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党团知识,其能力储备应包括表达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而在其内隐的胜任力结构中则需要具备服务意识、工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只有具备这些胜任力素质,辅导员才能够帮助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完成由依赖父母的中学生向独立生活的大学生的转变。而负责二、三年级的辅导员,则特别需要在公平意识、应变能力、判断能力等方面有所提升。总之,培训内容的选择和开发一定要有问题意识、目标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培训真正满足参训者的需要。
(三)建立连贯长效的培训机制
建设基于培训需求分析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评价的连贯长效的培训机制(见下图)。从图中可知,连贯长效的辅导员培训机制首先应对辅导员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适宜的辅导员培训计划,同时根据事前制定的辅导员培训计划,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辅导员培训,并对辅导员培训开展科学的效果评估,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和反馈,为下次辅导员培训需求分析提供实践基础,如此循环往复,构建起连续的、长效的培训机制。
(四)选用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
要有效地开展辅导员的职后培训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适应时代要求、结合辅导员不断变化的工作特点,选择适宜的培训方式。所谓适宜,不仅是指培训方式要与培训内容相适应,更是指培训方式要与辅导员的发展阶段相适应。例如,在辅导员人职阶段的培训中,可以以课堂讲解、专题讲授等传统的培训方式为主,因为这一时期的辅导员亟待在短时期内掌握大量的与未来实际工作相关的信息和知识,而且他们本身的知识结构也不足以参与实践问题的解决。但是,随着培训的深入和辅导员自身所积累的经验知识的增加,就需要在培训中尝试加入新的培训方式。例如,为了适应常规化的培训和日常化的学习,可以建立辅导员网络学习的平台。学员既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学习资料的及时更新和信息共享,又可以通过网络展开即时的讨论和交流,这不仅为辅导员构建了良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使辅导员可以控制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也易于学以致用,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
此外,还可以根据培训进程和培训内容,选择使用案例研究、辩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培训方式,以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
对高校辅导员职后培训的再思考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21世纪的我们迎来了信息时代,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涌现出微信、博客、微博等各种新媒体技术,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有很大影响,尤其体现在高校大学生身上。新时期下,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人物应积极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主要结合新媒体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新媒体对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并且提出了几点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社会信息化程度,促进了信息的流通,为社会的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目前新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及人们生活中。其中,新媒体应用最为广泛的受众群体是大学生,新媒体的应用使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视野也更加开阔,学习到的知识更为广泛,但是新媒体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很多大学生由于思想观念尚未成熟一味的沉迷于网络,忽略了现实社交,导致人机关系处理能力较差,甚至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因此,新媒体下,高校辅导员应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能够正确利用新媒体技术,促进大学生的良性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个人生活休闲时间较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少。新媒体的发展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自由的平台,人们可以以QQ、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介获取信息,和他人交流。大学生常常会通过这些新媒体媒介获取各种信息,而且也会通过这个平台表达自己的想法。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中间环节较少,具有扁平化的特征,一般是点对面或者点对点传播,因此具有传播效率高、传播速度快等优点。但是网络发言并没有设定门槛,加上缺乏有效的网络信息监管,导致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质量低下,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一些劣质信息的影响。
1.新媒体的发展丰富了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新媒体改变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思想观念,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也更多。首先,应重视媒介素养教育,可以组织班会、讲座等方式向大学生们讲解关于媒介素养的相关内容,同时应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或者可以尝试在寝室文明建设工作中增加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使媒介素养教育更加生活化,使大学生能够在寝室生活中形成良好的媒介素养。其次,辅导员应做好网络信息管理及监控工作,一方面应实时跟踪监控网络信息,并且全面分析这些网络信息是否会对大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及时做好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另一方面,辅导员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信息发布情况,时刻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共同建设一种文明、和谐的网络氛围。
2.新媒体进一步拓展了辅导员的工作平台
以往高校辅导员主要是通过电话、短信或者是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和学生联系、交流,进行一系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体发展后,进一步拓展了辅导员的工作平台。辅导员可以更快、更好地和大学生进行沟通,可以大大减少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流失,提高在信息传递的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因此,新媒体的推广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改革带来了福音,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发布信息,提供及时的服务、教育、管理。
3.新媒体发展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更高
传统的媒介传播一般都是真实可触的方式,新媒体传播虽然加快了信息传递效率,但是缺乏真实性,这种虚拟的网络交流平台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人机关系危机、信任危机,使大学生出现现实人际交往障碍。目前,很多大学生宁愿在虚拟的网络交流平台交流,而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进行面对面交流,刻意回避现实人际交往。另外,近年来网络诈骗案越来越多,很多不法分子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通过网络获取他人的信息安排诈骗活动,使很多大学生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逐步成型的重要时期,思想并不成熟,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网络平台上的一些不良舆论会使大学生对是非判断的标准发生歪曲,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有的大学生甚至会自甘堕落,因此,辅导员应指导大学生学会正确鉴别网络信息的真伪。
1.充分利用新媒体
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应充分意识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媒体下发生的变化,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观念,和大学生建立一种互助、互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大学生构建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校园文化。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交流、沟通,使学生能够大胆抒发自己的想法,做到敢想敢干,这就要求辅导员充分掌握新媒体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引进新的媒体工具,并且以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开发新媒体内容,通过新媒体传播平台向大学生传播一些正能量信息。
同时,在推送信息过程中,辅导员应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另外,最重要是引导大学生养成强烈的法律意识,形成正确的网络应用理念,在新媒体平台上不随意发表任何不负责任的信息,能够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2.学习网络语言,加强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也兴起了网络流行语言,如果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辅导员能够合理地应用这些网络语言,会使大学生倍感亲切,顿时拉近和大学生之间的距离,赢得大学生的信任。比如,辅导员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平台,在博客上及时发布一些国家最新出台的就业政策等和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信息,可以使大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就业形势,掌握全面的就业信息,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又如,可以安排辅导员进行网络值班,定期、定时通过网络平台解答大学生的疑惑,学生们可以匿名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也有利于辅导员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加强网络监控力度
辅导员应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信息监控力度,并且积极组织网络文明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大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引导大学生共建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同时,辅导员应以监督、承诺等方式严格审查新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以及大学生应用网络的情况,全面筛选出网络毒素,提高新媒体平台的信息质量。
综上所述,新媒体下,基本上每一个大学生都加入了网民的行列,辅导员应充分意识到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不断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应用新媒体,构建一种文明、健康的新媒体网络环境。
【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作为一种高校学术资源的分配方式和评价用人机制,既属于高校的学术工作范畴,同时也是高校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校辅导员高级职称评审调查与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高级职称评审对高校辅导员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辅导员高级职称评审体系的调查,了解当前人们对高校辅导员高级职称评审的看法,探索高校辅导员高级职称评审的方法。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称评审 调查 分析
文章从高校辅导员高级职称评审的角度,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走访收集信息,调查分析了各省市和各高校高校辅导员高级职称评审的概况,在此基础上,了解和剖析了人们对目前高校辅导员高级职称评审的观点。通过调查问卷反映现有高校辅导员高级职称评审的体系是否合理。
本文调查对象是高校工作人员,采取走访调查的方式,走访范围包括安徽、湖北等地的高校,在走访调查过程中,还与一些专家进行交流与沟通,最后将收集到的结果整理、汇总,通过SPSS等软件进行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设计到调查问卷的发放都是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的设计不仅包括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高级职称评审的看法,也包括对未来改进的意见,最后还专门收集调查对象的主观看法。目标人群不仅涵盖了高校辅导员还包括对一些专家的访谈,最后对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几个主要指标如下。
1.年龄与性别。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年龄状况及其年龄结构是这支队伍自然的基础状态,它反映着这支队伍生存、发展的情况。从我们问卷调研的结果看,性别比例接近1:1。当前,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平均年龄为26-30岁。年龄段在41岁以上的占14.67%,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85.33%,其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61.33%。这说明,一方面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年轻化程度较高,有朝气、有活力、精力充沛、年富力强;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具有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经历的辅导员教师比例不高。这一点在36岁以上年龄段比较明显,数据表明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只占26.67%。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富有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和经验的辅导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数量越来越少的趋势。
2.现有教师队伍受教育情况。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学历结构多为研究生学历。辅导员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被调查人数的6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和双学士)的比例最高;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的比例略少于本科学历。由此可见,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学历符合基本标准,是一支高学历队伍,专职辅导员继续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的目标前进。
3.兼职情况。目前有40%的辅导员同时兼任班主任的职务,有38.7%的辅导员兼任行政工作,仅有9.3%的辅导员兼任教学工作,说明大多数辅导员还是从事管理岗位工作,在科研教学方面缺少必要的时间和资历,所以目前的高级职称评审对辅导员有一定的不适用性。
4.辅导员高级职称单独评审必要性。有85.33%的人认为辅导员高级职称单独评审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仅有1.34%的人对此持否定意见,所以从调查中显示辅导员高级职称单独评审开展将是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的。
5.在职称限额上给辅导员倾斜程度。有86.67%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在职称限额上给予辅导员倾斜,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的确承担起了更多的管理工作,因此可能与专职教师和行政人员有所区别,因此适当的倾斜看似是倾斜,其实质更多的是一种平衡。
6.高级职称评审中最应强调的因素。有88%的调查对象认为工作业绩是高级职称评定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在高校辅导员高级职称单独评审的体系建立中,工作业绩应当作为一个相对权重较大的指标来衡量辅导员。这说明,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教师,还是辅导员,他们的工作业绩都将在职称评审中占很大的比重。
7.问卷反映评选的最低工作与学历标准。问卷反映,人们对高学历会更加的认同,硕士及以上学历占调查比例为74.7%,硕士学历并且工作5年以上获得认可最多,也是人们比较认同的高级职称评选标准。
8.多因素回归分析。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出,工作业绩、教学、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数目对评审条件都具有显著相关性,而评价它们对评审条件的依据则是影响程度。一方面,工作业绩在所有要素中占据较重要位置,而教学与工作业绩也存在联系,教学是工作业绩中重要的一环,但工作业绩不仅仅包括教学体现,还包括一些例如对学生的管理等方面。另一方面,科研项目与发表论文数与前面的工作教学也存在联系,因为实践经验对科研具有很大的帮助,而科研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可是,辅导员也不可能将全部时间投入到科研,因此在科研成果与发表论文数方面与传统的专业教师肯定存在差距,在考量这两个指标的时候,要注意其权重。因此,在建立辅导员高级职称评审过程中,应当将这些依据其影响程度大小作为参考条件,与前面所提及的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应当一同考虑,综合多个因素,以此形成评审条件,以一种更加适合辅导员职业特征的评价体系来保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以此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稳定性和教师队伍内部的和谐稳定。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的重教学人员轻管理人员的思想在高等教育中还是存在的,传统教育模式只是重视学生的专业化教育,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为当前教育体制下,高校之间实力的竞争主要是教学和科研实力的竞争,因此高校自然将教学与科研工作摆在工作之首,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被摆在次要位置。在评职称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科研实力与教学成果,容易使部分学生工作者感觉不到被重视,缺乏职业认同感。要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就需要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辅导员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支持。
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兼职的现象,这说明一般辅导员个人工作任务比较重,缺少外出学习机会,在对辅导员角色定位时,既要统筹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要兼顾其自身提高与发展,给予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职称评价机会。对辅导员高级职称评审的重视应该采取措施,而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表面认识,这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工作业绩作为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出现在考核标准里,因为辅导员工作与传统专业教师有所不同,在考量其工作业绩的时候,应当适当加入一些因素,例如: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等。这样更能体现辅导员的工作业绩,不只是表现在学术成果上,也体现在日常管理当中。这些因素的代入可以使评审更加有倾向性,使辅导员能专心于本职工作,而不是因为评职称的需要就只研究论文、发表论文,而偏离本职工作。
从调查结果显示,人们普遍认为现有高级职称评价条件对辅导员过高,缺少对辅导员高级职称评审的倾斜,而且有必要对辅导员进行高级职称的单独评审。这不仅仅是由于辅导员队伍工作性质决定,更多地是现有评价体系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将整个教师队伍的高级职称评审一概而论,未进行专业化划分。评价指标不够完整或者对辅导员的适用程度不合理,以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道路与要求去衡量辅导员以及作为辅导员发展的要求,使辅导员发展前景缺乏明确的目标,进而丧失信心。因此,对于辅导员高级职称的评审应当因地制宜,制定和形成一套独立并且适用于辅导员自身发展的职称评价体系。
[1]迟沂军.高校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队伍建设[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张利.试析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建设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3)
[3]陈建文,汪祝华.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2009(1)
[4]孟宪青.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展缓慢的深层原因及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
[5]刘斌,靳成达.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2011(2)
[6]崔贞琼.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6
高校辅导员高级职称评审调查与分析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由于各地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新形势下,作为高校就业工作队伍的重要成员,辅导员应肩负起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重任。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议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与环节之一,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和服务者的高校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出发,在厘清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基础上,指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供一系列建设性意见与建议。
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国家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来源,在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结构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扩大,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高校毕业生的结构性就业障碍越来越突出,其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而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意义重大。
(一)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指导者
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辅导员参与了大学生求职的整个过程,包括入校时的职业规划、就读中的职业能力培养、求职心理疏导、毕业生具体求职行为等各个环节。因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涵盖了大学生活的各个领域,通过与学生的长期接触,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专业及综合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因此,辅导员应当承担起指导者的角色,并发挥这一角色的功能性作用,做好学生就业的宣传、参谋、培养、疏导等工作。从新生入学起,应当通过各种途径与场合介绍国内就业形势、市场需求及就业制度,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理想,树立起理性的就业观念,为未来的求职做好自身知识与技能水平的积累。辅导员在了解自己所管理的学生就业观念和思想动态的前提下,运用所掌握的就业知识与就业信息,有的放矢地加强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素质。
(二)辅导员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在高校,负责联系用人单位、收集就业信息的是就业指导与服务部门,但是,将这些就业信息传递下去,进行宣传动员与具体组织工作的是辅导员,而用人单位了解应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表现的途径,也主要是通过辅导员。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需要承担的另一重大角色就是具体实施者。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应当切实发挥好具体实施者角色的功能作用,做好信息传递、组织应聘、回馈评估等工作。在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收集到各种就业信息后,辅导员应当进行具体细致的宣传与讲解,确保信息的有效利用。辅导员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也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推荐最合适的学生参与应聘,提高应聘成功率。在学年就业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该年度的就业工作进行反馈评估,建立就业指导工作档案资料,吸取教训,探索稳定的成功模式。
(一)辅导员队伍素质结构有待完善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性强,需要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全面了解国家及地方的就业政策。但目前各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专业化不强、流动性大、缺乏实践经验等问题,很多辅导员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和系统的就业指导理论训练,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中力不从心,只能停留在一些空泛的理论指导上,如分析就业形势、联系用人单位发布就业信息、协助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开展工作等方面,造成就业指导工作的形式与内容简单化、机械化、被动化,不能帮助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不能培养学生迫切需要掌握的求职方法和技巧。另外,因辅导员职业本身的待遇低下、流动性强等特点,造成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强,无法满足目前学生与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
(二)辅导员工作模式影响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比较广,比较琐碎,且多为常规性工作,因而形成了一种防御型、任务式的被动工作模式,“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对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的真实写照。繁重的日常事务性工作让辅导员无法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和学习,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被动型的工作模式让辅导员较少有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当前的就业形势,也无法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整体与个体相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求职技巧与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范围仅仅是一般的就业信息服务。
(一)加强辅导员自身素质建设
一是要提高辅导员知识水平。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辅导员应具备多个学科的知识,如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律等各科学的知识。职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只有熟悉了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才能在学生就业过程中予以全面指导。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求职来看,会或多或少地碰到一些难题与困惑,这就需要辅导员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解除疑惑。另外,辅导员还应当熟悉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关于就业的各种制度与法律规定,如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障、就业支持政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便能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与咨询。
二是要提高辅导员就业指导能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大部分是实务性的操作,辅导员需要较高的实际工作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应紧跟国家基本政策的步伐,把握正确的就业方向,提高信息搜集能力与处理能力。现代社会,招聘的途径与方式开始多元化,不仅有现场招聘,还有网络招聘,这就要求辅导员要有较强的信息搜集能力,需要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招聘信息与情报的收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时效性比较强,对就业形势与政策的把握也不是一成不变,需要时刻关注就业形势与社会需求的变化,因此,辅导员应当具备较强的调研能力,能有效把握宏观经济的走势,了解市场需求。在就业工作结束后,对以往毕业生的就业与工作情况应当进行回访,及时向学校主管就业的部门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为学校专业知识教育与招生计划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提高辅导员的服务意识与责任心。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的管理者与指导者,也是学生的服务者,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协约签定由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决定,辅导员仅是程序操作者以及就业制度的解释者、贯彻者和就业信息的收集发送者。因此,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辅导员必须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以学生为本,做好服务工作。另外,在就业指导中,辅导员应具有高度责任心。对于辅导员而言,一名学生的就业与否并没有多大影响,但对于学生而言,就业的影响则是一生的。因此,在就业指导中,应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主动、积极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状况,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二)完善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长效机制
首先要做好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就业指导工作从大一新生入校之初就已经开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包括让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环境,使学生根据自身与社会实际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做好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就职业定位而言,最有效的莫过于SWOT分析方法,这是检查技能、能力、职业喜好与职业机会的强大工具。通过这种分析方法,能让毕业生很容易地知道自身的优点与劣势所在,并仔细评估出自己的不同职业机会与威胁。
职业规划是指对整个职业生涯进行超前的、持续的、系统的谋划。一个好的职业规划应是现实的、理性的,通过个人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职业规划是一个总体规划,其应当适应时代的要求,符合规划者本身的实际,与规划者的个性能力相适应,且覆盖了规划者整个职业生涯。辅导员应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份自己的职业规划书,并就规划书存在的问题进行个案辅导,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行为。
其次要做好就业中的工作。在这一阶段,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的就业求职进行具体指导。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职业技能的指导、信息搜集与沟通、心理辅导以及就业政策与制度的宣传与解惑。
在职业技能的指导上,主要包括了简历制作、求职技巧、面试技巧等培训。简历是对一个人基本情况的介绍,包括个人学历、经历、特长、爱好及其他有关情况。在信息社会,求职与招聘的途径开始多元化,不仅有现场招聘,还有网络招聘等形式,这就要求求职者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能在浩如烟海的招聘信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对于辅导员而言,应就当前的求职途径与方式开展培训工作,指导学生学会获得招聘信息的方法。当前就业市场,求职者人数众多,而职位却比较少,这就要求求职者需要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学生必须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将自己推销给用人单位,因此需要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场面驾驭能力。对于辅导员而言,应加强对学生面试技巧的培训,面试效果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次求职行为的成功与否。在面试技巧培训中,不仅仅采用面授上课等形式,还应加入面试模拟及座谈会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面试的氛围与分享面试成功者的经验。
在信息搜集与沟通上,主要包括对毕业生信息与招聘信息的搜集,以及做好学生与家长、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从信息搜集来看,包括两方面的信息搜集,一是毕业生信息的搜集,二是招聘信息的搜集。辅导员应建立本年度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对每个毕业生的情况了如指掌,包括其个性特点、能力、兴趣爱好等。有些用人单位往往直接要求辅导员推荐毕业生,这时辅导员就能从信息数据库中选取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从而加大求职成功的可能性。
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应注意搜集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除传达学校的招聘信息外,还应经常登录各种人事网站,并在各种场合向用人单位推销本校学生。在现代社会,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比较大,辅导员也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发掘就业信息。就沟通方面来看,辅导员一要做好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二要做好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家长对学生的就业行为影响比较大,甚至决定了学生的就业行为。在沟通中,辅导员应破除家长在就业上的一些落后观念,健康引导毕业生的求职行为。在与用人单位沟通中,辅导员应承担起沟通桥梁作用,确保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畅通,避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权利受到侵害。
在心理辅导上,主要是帮助学生克服就业方面的心理障碍与困惑,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当前情况下,我国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度比较大,尤其是一些一般院校与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面临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包括优越意识与残酷现实的对立、因个性缺陷在面试中屡屡碰壁、求职失败带来的挫折心理等等。据有关学者调查,在大四学生中,考研就业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在所有心理问题中的比例最高,达到了35.7%。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应关注毕业生的心理变化,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开办就业心理咨询讲座,对一些出现心理障碍与矛盾的学生进行个案辅导,并联系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干预。
在就业政策和制度的宣传与解惑上,主要是对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优惠计划的宣传以及就业手续办理知识的讲授。近几年因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家出台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各种政策措施。对于毕业生而言,他们并不清楚国家相关政策,这就需要辅导员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毕业生的就业路径,缓解就业难问题。在就业手续办理的相关知识传授上,辅导员应开办相关知识讲座或培训课,使毕业生知晓就业应办理的各项手续。
最后,要做好就业后的调研工作。在这一阶段,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对上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总结与反馈评估,以及对毕业生就业后的情况进行调研。在就业指导工作的总结中,应创建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管理库,存档备查。对上年度的就业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就业指导工作中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以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差异及原因,为来年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辅导员应在毕业生就业后进行回访,开展追踪研究,对典型个案在就业后的职业行为与用人单位的评价进行深入分析,形成调研报告,为将来的就业指导工作与学校专业知识教育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让学校掌握到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从而改善毕业生的素质结构,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浅议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对于高校来说,安全稳定是办学的基础,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中,辅导员工作是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处在基层,掌握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动向,传达着国家、学校的方针政策,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是高校安全稳定的中坚力量。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作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90后”大学生在思想、行为、消费等方面的特点,给高校稳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辅导员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引导与疏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培养自立的人格;解决学生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明确地位,明确措施,明确职责,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作用,促进校园的和谐发展。
高等院校的稳定是我国政治稳定、思想稳定和秩序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等院校的稳定发展就没有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高等院校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知识的创新和发展,能否实现技术的发明创造等。由此可见,高等院校的问题不仅仅是高校自身的问题,更是全社会的问题。同时,在高等院校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以后,各种因扩招而引发的矛盾与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必将出现种种破坏校园稳定的因素,从而破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成功,阻碍高等教育改革的继续。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维护高等院校的校园稳定也是为高等教育改革保驾护航。
(一)道德素质参差不齐
伴随着自1999年伊始的高校招生规模的日渐扩大,高等教育渐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而“大众教育”意味着受教育者群体的膨胀,高考这个过滤网的孔越来越大,导致大学生群体素质不一,致使大学校园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如诚信差、乱交友、缺乏感恩之心等。
(二)心理障碍凸现
心理障碍是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二是家庭原因,导致心态不端。比如某些大学生因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异,从而造成心理孤僻,难以融入群体,流连于网络或游戏,以至于荒废了学业;三是大学生的主观原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上成熟,对异性产生好感。不少女大学生为情所困,不堪失恋的心理重负而轻生。
(三)社交能力低下
由于我国独生子女人口政策的深入实施,大学生独生子女者居多。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往往享受着溺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包办式的家庭教育,使得大学生丧失了基本的社会生活技巧。另外,由于网络文化的发展,漫游网络空间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生活方式,疏于与外界的联系、交流。由于上述两种原因造成当前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
(四)突发事件层出不穷
大学突发事件自有大学存在那一刻起就存在着,并且形式趋于多样化,内容趋于丰富化。从2004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到频繁发生的大学生跳楼事件,无一不表明当前大学生在处理个人情感、个人学习以及个人生活等方面的严重不足。
高校辅导员作为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主要负责管理大学生的日常思想行为,包括情感、学习、生活、职业规划等各方面。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学习各种先进事迹和光辉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同时,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等实践课程帮助他们培养和形成自己的个人价值,增强荣誉感,形成与学校共荣辱的理念,从而发扬奉献精神。此外,高校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提高的同时还应做好发展新党员的工作,积极挖掘和培养品德高尚、学业优秀的同学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帮助他们从组织上和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也充分发挥这些优秀同学的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提升全部同学思想素质,最终帮助同学们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把握学生整体情况,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当学生在学校遇到困难时,由于家长不在身边,辅导员们就是学生能够寻求帮助的第一人选。这时就要求高校辅导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能够第一时间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解决实际难题,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因此,辅导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学生刚入校的时候,辅导员就要根据同学们报名时的信息进行初次摸底,初步形成对班级整体情况的认识,掌握班级同学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特别是注意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家庭信息捕捉,对这部分同学进行重点帮助和关心。其次就是通过心理测试等对心理状况不太良好、性格上稍有缺陷的同学实施重点帮助,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难题,另一方面关注他们的行为,避免对自身和其他同学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辅导员在时刻关心学生思想、情感等方面动态之外,还要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情绪机制。一方面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以形成积极乐观、乐于助人、知恩感恩的健全人格体系。比如可以通过捡垃圾、服务敬老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不易,父母的辛劳,从而让学生明白要以一颗感恩之心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正确对待自己,对待身边的人,对待社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班级文艺活动、知识技能竞赛等形式,给予学生认识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流沟通的同学,辅导员一方面要对他们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和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又要对其不合理的思想给予纠正,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适。比如像一些因为经济困难而自卑的学生,辅导员一是要对他们的衣食住行给予适当的关心,帮助他们积极申请奖助学金,解决暂时的经济困难。二是要帮助他们养成独立自强的性格,积极参加勤工俭学,减轻家庭困难,同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金钱观,让他们认识到金钱多寡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唯一标尺。 (四)关注突发事件,严格规章制度
近年来高校中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对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否恰当处理突发事件也成为对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最新考量标准。具体到班级管理中,首先要建立健全班委配置,尤其是安全信息员和报送员。要保证班委能在第一时间向辅导员报送班级同学的异动情况,从而抓住解决问题的有利时机;二是畅通信息渠道。通过QQ群、微博、微信联系等方式,全面而广泛地发挥网络工作的信息传播时效性;三是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对有心理问题,厌学逃课,迟到早退,与社会不明人员来往密切等同学要密切关注,早发现、早解决这些同学的任何问题;四是严格请假和考勤制度。与班级任课教师联系,做好上课考勤,坚持先请假后离校;五是加强对重大政治事件的教育。在重大的敏感的政治事件面前,辅导员政治立场坚定,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引导。
(一)提升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
如果把教学、科研、师资状况等看作是评价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硬性指标的话,那么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软性指标。大部分的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这个软指标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甚至有些人员还认为辅导员的工作无非就是查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督促他们按时学习,没有什么重要性。事实上,辅导员工作对于一个高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高校辅导员不仅要管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问题,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道德养成、职业发展规划等素质提升问题,不仅要做管理者还要成为学生的朋友、亲人。因此,高校辅导员肩负着高校中数量最大的学生队伍的稳定重任,学校及各级领导势必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辅导员工作和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从岗位设置、职业发展、职称评聘等各方面给予辅导员平等的对待。
(二)建立辅导员发展机制,实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
学生工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烦琐,有人就将辅导员形容成学生的“妈妈”。辅导员由于管理的学生众多,按照现在高校辅导员学生的比例要求,一个辅导员一般要带200名左右的学生,工作量庞大,很容易形成职业倦怠。一旦形成了倦怠心理,管理水平必将下滑。因此,如何化解辅导员队伍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是当前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实现辅导员岗位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是实现辅导员“职业眷恋”的重要途径。因而,辅导员队伍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从当前事无巨细的工作类型转向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上来。
在学生工作中,辅导员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律师的形象,职业规划的咨询者,这些角色必将使辅导员工作由原来的“实践型”转变为“实践研究型”。因此,高等院校必须为辅导员的后续发展提供健全的机制,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纳入学校的综合发展设计中来,形成健全的发展体系,实现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与之相应的是,教育部门及高校还要建立相应的辅导员培训机制,定期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管理素质、业务素质及综合素质。让辅导员们形成对本职工作的自我重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是关乎学校稳定、学生发展,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三)提升责任意识,明确职责定位
针对我国教育的模式,辅导员们要形成对大学生的独特教育模式。首先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我国的早期教育(小学教育)重视智育,而忽视这一时期是道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大学校园里,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补课既是一种必需,又是一种责任。大学辅导员必须从思想、政治、道德、心理等各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帮助;二是高校辅导员要注重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一方面建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建议的心理咨询室,为师生交流建立一个私密的渠道,以使学生能够放心地向导师吐露心声;三是对学生要加强分类指导。大学校园是学生走向社会所经历的第一个“类社会”,在社会上能发生的事情,同学们在校园里可能会第一次经历,也会经历各式各样的同学。故而辅导员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要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比如对成绩优异和贪玩堕落的同学,对学生会骨干和宅男宅女们的管理显然不能一概而论,必须针对不同群体的特点进行有区别地指导。
论高校辅导员在高校稳定工作中的作用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政治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辅导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不仅影响其工作的成效,而且对大学生的行为与思想也产生直接的影响。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发挥着导向和榜样的重要作用。提高职业道德的措施为:强化职业信念,培养职业道德情感;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发展体系。
人们在工作中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存在密切联系的道德规范就是职业道德。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素质主要是指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遵循的道德规范的素质。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是在大学生中宣传和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生力军,是教育一线的重要工作者。因此,高校辅导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一)高校辅导员独有的职业价值
高校辅导员承担的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责任,这也更加凹显出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是其工作态度和职业观的重要表现。高校辅导员就是和与其他教师、学生密切联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科学的育人方式,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高校辅导员的行为受到职业道德的束缚,促使其建立起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二)高校辅导员独特角色认同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价值,职业价值在得到人们的认可和赞许时,会逐渐形成职业人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使得很多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产生职业认同感,实现对自己所做工作的高度认可。
高校辅导员要专心于本职工作,认真努力从事本职工作,实现已经认同了的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和工作价值。作为高校辅导员,对职业价值的认同要全面而深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高校育人工作。但是眼下出现了部分高校辅导员对岗位职责不明确等现象,本质上反映出了高校辅导员对职业认同感的高低。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平等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大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变化无疑要求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实现与时俱进,准确定位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落实师生平等的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会使遇到问题的学生第一时间主动联系高校辅导员,有利于高校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辅导员老师及时开展工作。反之,如果高校辅导员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凌驾于学生之上,不尊重他们的想法,忽略他们的情感,势必会引起学生们的反感,甚至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发挥榜样作用,以身作则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优势在于始终贯穿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这种独有的优势,使得高校辅导员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就是发挥榜样作用,以身作则。如果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态度懈怠,做事不认真,学生们也会受其影响,学习上不认真,生活上懒散;如果高校辅导员的言行举止不恰当,对大学生起着消极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实现,需要发挥高校辅导员的榜样作用,做到以身作则。高校辅导员应当高标准、严要求地约束自己,处事认真、言行得体,规定学生们做到的必须自己先做到,保持对学生工作的负责态度,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广大学生的信任,进而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更好地实现高校辅导员的价值。
(三)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学生也是高校辅导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高校辅导员要始保持对学生工作的热情,真心投入自己的工作中,要对自己的工作建立深厚的感情,更好地实现为大学生服务的宗旨。高校辅导员应当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去关心每一名学生,认真解决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在学业上,高校辅导员应当主动帮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其树立正确地学习态度;在思想上,高校辅导员要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积极开导和劝解,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生活上,高校辅导员应当多与学生经行沟通交流,采取合理的方式和措施。大学是学生们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恰当的处理在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正确地管理自己的情绪等方面,离不开高校辅导员的引导,因此高效辅导员要认清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以服务学生为己任,热爱自己的工作,坚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信念,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职业信念不坚定,缺乏奉献精神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个是通过提高学历,实现从辅导员岗位向专职教师系列的转变,进行相关课程的教学。第二个是通过优异的工作表现进入高校行政部门。很多人在进入高校辅导员的岗位后都会产生消极的心理,长期受这样思维的影响,很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更倾向于第一个方向,失去了为学生服务的热情,把心思集中到了提高自己的学历上。同时在一些高校,部分院校领导对辅导员的关心不够,使得高校辅导员在学校的地位比较卑微,难以发挥高校辅导员育人的重要作用,长期下去难以形成稳定的高校辅导员队伍。
(二)面对烦琐的工作,许多高校辅导员承受很大压力
高校辅导员的日常工作比较全面和琐碎,基本涵盖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学生的一言一行,情绪的悲喜,都需要高校辅导员去了解和关注。值得一提的是,很难用具体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去衡量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面对突发事件、假期学生的安全等问题都需要随时解决。繁杂琐碎的工作和学生的安全问题等实际工作,许多高校辅导员承受了很大压力,许多高校辅导员产生了疲倦和懈怠,严重地打击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热情。 (三)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较差
由于平时的工作主要是处理学生日常的事务,缺乏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去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没有时间去思考学生的情感和思想等问题,长此以往导致许多高校辅导员在科研能力上表现得很差,甚至是没有科研能力。另外,很多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管理上的政策不够明确,尽管国家已经允许高校辅导员可以转报教师职称,但是许多高校已出台相关政策,规定高校辅导员是行政岗位,不能参与教师岗位,面对这样的规定,很多高校辅导员放弃了发表科研论文,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放低了对自身的要求,逐渐失去了进取的动力。
(四)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道德价值取向发生偏差的现象
面对经济社会盛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盛行,很多高校辅导员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贪图金钱和物质享受。例如,接受学生给予的钱财换取部分同学的入党名额;对于获得奖学金的同学索要回报等现象。还有许多高校辅导员,追求流行的实用主义,始终认为自己长期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承担了很多,奉献了很多,但是回报的很少,从早忙到晚,但还是有部分同学不满意,总有领导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体现不出自己的职业价值。迎接一届新生,送走一届毕业生,循环往复,短期根本看不到回报,还不如来一些提高薪资待遇和发放福利等这样务实的回报。的确如此,面对市场经济的快速发生,高校辅导员经受着很大的挑战,在自己的道德价值取向上呈现出了偏差的现象,严重地影响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一)强化职业信念,培养职业道德情感
每位高校辅导员都要牢记自己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必须牢记自己的职责在于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高校辅导员应当通过道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等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同时学习当前社会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坚持用教师的职业道德信念来支配高校辅导员的思想和行动。开展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能帮助高校辅导员确立正确的道德理想,树立高尚的道德人格,促进高校优秀辅导员的成长,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提高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中所必需的能力和知识就是我们所讲的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培养人的伟大工程,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参与者,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严格选拔高水平,高层次的人才进入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给予他们最专业的知识培训和训练,这样培养的高校辅导员具有其他专业出身的辅导员所没有的专业知识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别于其他的教育工作,它与大学生的利益和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这项工作责任尤为重大,也就要求相关的从业者,也就是我们的高校辅导员,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专业化的水平和高超的工作能力。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发展体系
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发展体系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着密切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迅猛趋势、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以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依托,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培养高校辅导员专业的人才。另外,要善于借鉴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知识,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需要,为高校辅导员制定职业规划发展计划,完善高校辅导员规划发展体系,让更多的人自愿从事高校辅导员这个职业,真心喜欢上这个工作。科学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发展体系,可以让高校辅导员专心地投入到学生工作的实际中,在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更好地指导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
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学生工作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更具体要求,我们要牢记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打造一支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队伍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是最基层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成功与否关系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大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的稳定及社会和谐。高校辅导员职业化是一种发展趋势,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模式与职称评定体系的若干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辅导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在选聘过程中,很多高校是以“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为标准,以期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热爱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但在职称评定体系中,却一直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称评定的办法。这种做法,未能充分体现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也未能充分体现分类管理的原则,有失公允。本文针对这些特点,对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模式与职称评定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选聘模式;职称评定
当前,很多高校在实施辅导员岗位选聘前,并未进行有效的任职资格分析,也未能采取合理的选聘选拔方式。这导致选聘工作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有些学校过分注重学历、学业成绩、工作经历等外在条件而较少考虑包含个性特征在内的综合素质,甚至将外在条件当作决定性条件,出现了“人一岗一组织”不匹配的现象,流动过于频繁,给学校的管理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对现有的辅导员选聘模式加以改革,以适应新时期学生工作的需要。
(1)专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疏导或职业生涯辅导能力、工作技巧。辅导员在当前形势下更需要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保持思想政治的敏感性;当今社会对职业化、专业化呼声日益高涨,需要掌握心理疏导或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必须具备学生工作方面的理解力,掌握一定的学生工作技巧。
(2)服务意识。能正面看待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主动接近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心、爱护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各项服务和支持;在分配奖学金、助学金等问题上,坚持一定的原则性,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现在的学生比较有个性,逆反心理强。要有颗包容的心来面对他们,不能封杀他们。
(3)职业忠诚感。由于职业的特点,辅导员经常需要牺牲休息时间,很多问题也不是一蹴而就能解决的,要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作技巧,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辅导员收入比其他岗位差得多,付出与工资报酬不成比例,工作量也大,要有淡薄名利之心,对职业充满激情。
(4)创新能力。为了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要敢于打破常规,善于推陈出新,配合学校工作组织或指导学生开展有品位、有意义的活动,这就不仅仅要有创新思维,更要有这方面的实践能力,能够把思维转化为行动。
(5)沟通协调能力。针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要善于进行个别谈心和说服教育;在工作中要有思想主见,并能正确阐述自己的主张;在执行学校政策时,要跟领导或学生进行多方面沟通;随着网络的发展,辅导员同学生沟通的平台也在发生了变化,辅导员要拓展自己的交流方式,如利用网络等;要能进行有效沟通,妥善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控制影响范围。
(6)计划组织能力。要能分配好所面临事情的轻重缓急,提高工作效率:对学生群体进行分类管理,区别对待:要懂得授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在开展活动前,能进行周密的计划,保证活动的条理性及可行性,做好分工,以提高活动的效率及影响力;活动结束后,能够及时总结。
(7)问题解决能力。要解决好学生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区分问题现象及本质,并进行综合分析,并在解决问题前做好各方面的预案,在解决问题时要能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8)持续学习能力。面对学生需求的多元化,辅导员必须具备有广博的知识体系,如人文知识等;不断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研究学生工作,掌握新规律;主动了解当今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特别是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的各方面信息;善于把自己过去工作中的经历、体会加以提炼、总结,运用到现在的实际工作当中:加强专业学习。包括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
(9)心理调适能力。辅导员工作压力大、繁杂、琐碎,在执行学校某项规定时,很有可能会夹在领导与学生之间,两头受气:在学校中的地位比较尴尬,学校重视不够,但却非常重要:辅导员自身也有生活,生活中也有不如意的事情等。这些都会对辅导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求其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及调适能力,不能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尽量保持乐观、开朗。
当前,辅导员的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纯粹管理向今天的服务和管理转变,更加突出“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个性培养,因此服务及管理技能、服务及管理素质对辅导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当今社会信息更新非常快,辅导员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持续学习能力不可丢;由于辅导员的职业枯竭及学生的师源性心理问题引起了杜会的广泛关注,辅导员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一个分支,其工作内容亦为指导学生、培养学生。辅导员与授课教师具有不同岗位、相同价值的特点,其职称评定体系应与教师职称评定序列接轨,都按照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等职务进行评定。
1、辅导员职称评定的原则
依据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精神,高校辅导员的职称评审工作应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德才兼备、突出工作实绩、聘任高级职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科研能力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高校辅导员的职称层级分为见习助教、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五级。其中见习助教、助教为初级职称,讲师为中级职称,副教授、教授为高级职称。
2、辅导员职称评定的条件
辅导员职称评定条件的设定是本研究的重点。职称评审设有通用条件和特定条件。通用条件包括辅导员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的考试成绩,接受与思想教育有关的培训,授课内容和课时,年度考核等项目,同时还确定了不得申报的准入门槛等。而特定条件则针对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不同的职务进行不同的条件设定。如学历、工作年限、课时、研究成果、工作业绩等。职称评定体系的难点则体现为辅导员职称评定条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其他专业课教师职称评定条件的协调,这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3、辅导员职称评定的机构
设立省高校辅导员职称资格评审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由省人事厅、教育厅的分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省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带头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履行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
同时设立省高校辅导员中级职称资格评审组和高级职称资格评审组,按照规定的评审权限、范围、条件、标准和程序对申报人进行能力评审和职称评定。
4、辅导员职称评定的程序
辅导员职称评审工作每年进行一次。高级职称的评审工作须经过以下程序:个人申报一成果展示一院系考核一科研成果鉴定―评审一复审一公示一审批。对于申报破格晋升者、成果共用发生争议者、送审
材料与实际工作有出入者、成果与他人雷同需要甄别者等情况,职称资格评审组可要求申报人到会答辩。
根据以上设置的内容,辅导员职称评定体系将构建一个完整又有详细细则的框架,对专职辅导员的配备及选聘,要求及职责,培训和培养,管理和考核都应作出明确的规定。关于职称评定,则建立辅导员职称评定小组,实行岗位单列、序列单列和评审单列,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
1、各方重视。上至教育部,下至各省教育厅都充分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问题,都希望能进一步引导辅导员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促进辅导员队伍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对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省委省政府下达了多项文件,全力为高校辅导员的培养和发展创建良好的保障环境。规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称评审工作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2、众望所归。第一,本评定体系单列,将使辅导员的职称评定更契合辅导员的实际,相对降低其评定的困难度。这是广大高校辅导员所一直呼吁和期盼的职业公平待遇。第二,对于辅导员们的管理者来讲,搬掉阻拦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大石头,辅导员的发展路子更加平坦宽畅,而在良好的生存环境下,辅导员在工作时将减轻一部分心理压力,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相信这是管理者们非常乐见的结果。第三,对于学生来讲,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程充满期待的老师,才是真正的使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吸引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选择日趋多样化,高端人才在选择自身发展道路的同时必定会考虑所选职业的发展前景。如果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前景看好,将会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将为切实地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是一支富有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是对其工作的高度肯定。但是,只“埋头拖车”的状态已无法满足目前社会的发展要求,为辅导员队伍的长期发展设置良好的平台,提供有保障性、发展性的制度环境,必将有力推动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迈进。
[1]薛冬雪.高等学校学生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考[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03)
[2]白润娥.我是怎样做辅导员工作的[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1996,(01)
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在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深刻认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明确依法治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并引导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有关要求。
关键词:依法治国 高校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依法治国,就是按照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依法治国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要严格遵照法律要求。依法治国是我党多年来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总结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和国家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了依法治国问题,发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形势下如何贯彻依法治国基本国策提出了全新的部署和要求。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来说,既要成为依法治国的参与者,也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承担起依法治国理念教育者的职责。
新形势下,运用依法治国理念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的意义:
依法治国理念,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制度化的发展轨道。虽然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但是时至今日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化教学模式还在缓步完善中,还没有形成一套统一完善的学科理论体系进入制度化的发展轨道之上。运用依法治国理念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使法治理念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既丰富和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建设,从而改变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的问题,进入制度化发展的良性轨道。
依法治国理念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个主要方面。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则是通过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形式加以实现。通过引进依法治国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又增加了法治观念、法律理论、法律文化等诸多教育内容,无疑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运用依法治国理念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水平。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集中存在着教育模式发展不充分、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实用性较低,也就相应地影响到教育效果。依法治国理念来源于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通过引进依法治国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会大大提高,教育水平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当前,国内很多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完全贯彻依法治国的理念及要求,这不仅给高校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具体来说,现阶段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1.依法治国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联系不紧密。当前,贯彻依法治国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不紧密是大部分高校面临的突出性问题。很多高校通过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组织专题讲座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贯彻依法治国的理念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就忽视了依法治国理念的教育和引导这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实际上,依法治国理念的教育和普及不仅仅需要法律基础课程加以实现,同样需要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采取“春风化雨”的方式加以实现,这是由依法治国理念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依法治国理念不能够单纯地停留在思想认识阶段,还需要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逐步转化成为公民的自觉行为。法律方面的专题教育固然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依法治国的理论观念,但是其现实转化过程还需要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加以妥善引导。由于现阶段很多高校没有认识到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因而导致了依法治国理念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脱节。
2.依法治国理念没有转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语言符号。诚然,现阶段还有一部分高校在探索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依法治国理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将依法治国理念的引导和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但是笔者仍然发现,依法治国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语言符号,换言之,也就是依法治国教育还没有成为思想政治学科教育中的一种惯用的教学语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辅导员便无法将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纳入到实际的教育工作之中。
为了更加有效地落实党中央推进依法治国的有关要求,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的有效提高,应当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1.高校辅导员应当深刻认识依法治国理念的本质规律和要求。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应当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学习,详细了解其产生和发展的现实基础、理论实质和主要特点,并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找到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在此基础上,高校辅导员应当提高对依法治国理念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将其视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内职责,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将依法治国理念引导、培养和教育真正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
2.高校辅导员应当成为践行依法治国理念的楷模。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除了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增加依法治国理念教育以外,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依法治国理念,践行依法治国的宗旨,成为学生的榜样和楷模。具体来说,高校辅导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及校规校纪,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袭和影响,不搞以权谋私和权钱交易,充分发挥好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
3.合理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另一个主要任务是要合理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依法治国理念教育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急需和适用的语言符号,通过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教育方法,以服务学生需要为宗旨,将依法治国理念的普及和引导真正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观念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依法治国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从“精英教育”转变成了“大众教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都将“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作为办学定位,并且把培养“高层次的应用性人才”放在了办学目标的首位。显然,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大批德才兼备的专任教师队伍,然而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教学管理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而高校教学秘书作为教学管理机制中最基层的一环,在高校日常事务处理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即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和实施者,又是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安排者,同时也是高校教务部门与教学单位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教学活动的桥梁,是具体教学运行工作的执行者。因此,教学秘书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当高校逐步重视内涵方面的建设,使教学秘书工作显得越来越突出和重要。为了适应高等教育形势的变化和高校发展的客观需要,教学秘书应该明晰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角色定位,并据此培养和提高适应此工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使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促使教学秘书队伍整体建设。
高校秘书的工作决定了其能力要求的独特性,既需要有普通秘书的能力又要兼备与高校相适应的其他能力,由于本人从事教学秘书的工作,因此本人理论连接世界工作,认为教学秘书应着重培养和提高以下能力:
(一)需要有与高校同步理念的现代教育观念。高校教学秘书的工作岗位非常平凡,也是最基层的,但是接触到的很多东西却是非常专业的,这是与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关。比如他们在学校某二级学院工作,所管辖的专业不同,以至于需要教学秘书对所负责的专业情况有着很清晰的了解。而现代社会又是一个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社会,因此教学秘书一定要适应教学管理第一线的需要,是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明确学校的办学方向,明确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不断学习,与所在高校教育理念保持同步发展,努力探索新的教育理念,获取最新的教育思想。
(二)需要掌握信息处理技能以及现代办公自动化的技能。由于教学秘书承担着大量的日常工作,每天要处理的各种文件、资料以及信息,只有客观、全面、及时处理好这些信息材料,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专业的信息要迅速、准确无地进行处理、对材料分门别类、收藏存档,并向领导及时汇报,向有关教师、学生及时通知。而现代社会又是计算机网络信息时代,对于熟练掌握和使用计算机应该是每个教学秘书必备的技能,在处理很多日常事务,如学籍管理、档案管理、课表编排、教学计划修订、教材订单编制等等都需要有教学管理系统协助来完成。因此教学秘书掌握好现代办公自动化技能,来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率。
(三)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的枢纽位置,一方面要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包括与上级、与同事、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学秘书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形成融洽的工作氛围。
(四)需要具有科学统筹管理的能力。教学秘书事务性工作比较多,每天都有大量常规性的工作和规律性的工作要做,而且时不时地也有突击性的工作要处理。教学秘书工作非常繁忙,面对工作的复杂性,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清晰的头脑,还需要有坚强的心理素质,能够科学地进行统筹管理规划的能力,使工作有计划、有条理地开展进行,提高办事效率;同事也需要具备有一定的管理能力,高效地完成各项基层管理工作。
(五)需要具备有学科和教学管理的专业知识。教学秘书不单单像公司里的普通秘书一样对资料进行管理归纳,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对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规格等的了解应有专业化的视角去看待。对于教学计划、管理体制、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以及学科、专业、课程、教材、教学实践基地、学风等基本建设的管理,教学秘书必须明确其各方面的现代管理、信息及方法,逐步探索教学管理的规律,提高教学管理的绩效,努力构建自己学院教学管理的特色。
(六)要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学秘书的岗位性质、职责和教学秘书艺术者的角色,决定教学秘书工作者具有团结协作的组织能力。由于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多,涉及面较广、头绪复杂,需要教学秘书与其他管理人员分工协作才能按成,这就要求教学秘书不仅要协调好与他人的关系,还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关系。同事,教学秘书还应该有合作的观念和能力,因为教学工作是在合作的基础上分工的。
(七)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教学秘书的工作中时而也会出现需要写撰写公文、信函和文稿以及起草计划、总结等相关文字材料,而且还承担着教学部门的文件接收和传达工作,这就需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将领导的意思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去,让对方能听懂,明白领导传达的意思,提高办事效率。因此,教学秘书在私下可以向专业教师请教,发挥不耻下问的精神,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和写作能力。
(八)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具有创新开拓能力。由于高校教学秘书工作的环境面对的都是高学历教师,而大部分教学秘书的学历方面还是没有达到专业教师的水平,因此教学秘书应该主动提高自身的修养素质、顺应时代发展变化,通过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深造,满足广大师生对教学秘书的期望与要求。
总的来说,高校教学秘书在高校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虽然工作平凡,但却是重要的链接部门,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们更应该结合时代和高校的发展要求,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学管理方法,掌握新的应用技术,更好地为高校教学服务,使高校的教学管理走上进一步科学化的、制度化、创新化的轨道。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摘要]本文从人格的含义出发,引出高校辅导员应具有的人格魅力,并且指出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塑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辅导员 人格魅力 人生导师
人格又称为个性,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即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它包括:个性倾向、理想、信念、气质、性格。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非权利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品、学识、才能、情感、意志等素质的综合。人格魅力就是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大学生正处于思想和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是思想、性格、心理发展还不完善,容易受到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诱惑。辅导员肩负着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教育。这就需要辅导员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提高素质。一个辅导员的素质高低,不仅关系到学校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影响到学校办学质量、社会声誉,更为重要的是,辅导员的个性、人格魅力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老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将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塑造的重要性
1.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是学生亲近或疏远辅导员的首要因素
教育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很有感染力,尤其是辅导员慈母般的无私关爱,朋友般的以理服人,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对辅导员的教导只会感受到温暖而不会觉得辅导员是在居高临下的耍威风。在高校,辅导员是继父母之后的第二影响源,在家感情上依赖父母,在高校他们会自然地将这种依赖的情感转移到辅导员身上。伴随着师生接触的增多,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可以引发学生的心灵感应,进而引起心理感动,从而达到心与心的交融。辅导员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是在向学生传达关爱和教育的信息,对悄无声息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久而久之,使自己产生强大的向心心,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归属感并将它转化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并从中学习到如何去关心集体、关爱他人。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如春雨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所以说辅导员的人格魅力是学生亲近或疏远辅导员的首要因素。
2.辅导员人格魅力能有效促进大学生行成健全人格
青年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大,模仿力强。这时期,他们需要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辅导员和学生接触最多,其人格魅力能为学生起到模范作用,最容易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就像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言行,进而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此种影响是无形的,更是深远的,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颜氏家训•慕贤》中说:“潜移暗化,自然似之。”汲取了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学生就会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学生身上或多或少都能无形中受长久相处的辅导员人格魅力的影响。
二、辅导员如何在工作中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
1.强化文明修身,提升自我
辅导员首先是一名教师,教师的天职就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我们不具备相关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素养,不能为学生释惑、解惑,则工作起来就不那么得心应手,处理起问题也会苍白无力。这就时间久了,学生会疏远你,不再相信你。加强自身的内在修复是使命的召唤,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除此之外,辅导员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师,他是学生思想上的向导,道德上的楷模,学习上的良师和生活中的益友,在道德行为上对学生具有表率作用。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增强学生抵制外界诱惑的能力。
为此,我们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要加强自身修养,陶冶道德情操,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心中观念新、业务精、懂学生、爱学生的知心朋友。辅导员不仅需要较强的政治素养,还需要广博的学识和创新的思维,甚至在某些领域要有过硬的本领。所以,辅导员要时刻更新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改进和完善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注重工作的艺术性。用自己正确的思想,优良的品德,渊博的知识为学生树立榜样。要熟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知识,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另外还要积极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并从中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监督和自我改进,努力提高自己为学生服务的水平。
2.做到关爱学生,一视同仁
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而是平等关系,在工作和生活中必须做到尊重、信任、关心,理解和体谅他们,逐渐建立起一种平等关系。关爱学生力求做到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晓之以理,以理服人。辅导员的工作很辛苦,经常都是不分白天黑夜的,白天上班时间以外,还要住学生宿舍花时间以宿舍为阵地开展学生工作,就算是睡觉,也不能放松自已,手机24小时开机,学生一旦有事哪怕是半夜也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这种工作压力下,容易使辅导员产生烦躁的心理,导致对待学生缺少耐心,这是需要辅导员自我调适的。
丰富的情感和对学生的爱是辅导员辅导员形成人格魅力的必要条件。只有丰富的情感和对学生的爱才能使思想教育工作产生强大的向心力,我们在工作中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对他们的爱来教育并影响他们。辅导员只有深爱自己的学生学生才会反过来尊敬你,听你的教导。那些不带任何感情的形式说教,再正确的道理也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中。
那么这些如何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呢?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做到不要把该工作仅仅看作自己的一份职业,处理学生事情总是照本宣科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让学生总感觉和辅导员之间有代沟,对辅导员避而远之。我们要主动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引导,当作朋友来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工作的人性化一面,久而久之学生思想上慢慢淡化了与你之间年纪不同、身份角色不同的界限,自然会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来倾诉,当作慈母来依赖。其次,学生有共性也有个性,要根据每个学生情况的不同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具体到分管年级的每一个班级,辅导员要对学生的详细情况建立如家庭经济困难档案、心理健康档案、学生个人详细资料等档案,随时对档案进行更新。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他自立自强,带领和指导他们创业,并设法为其争取各种困难补助,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对于家庭条件优越却操行不合格的学生,要根据他们每个人实际情况的不同,采取有不同的措施帮助其逐步改掉坏毛病,培养其热爱学习、勤俭节约、独立生活的能力。总之,学生的事无小事,每件事都要当大事来做,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公正的学习、生活环境。
3.做到以身作则,模范带头
辅导员是学生的领头羊,必须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经常深入到学生的教室、寝室与他们打成一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以一言一行为学生做示范。一句扣人心弦的话语,一个充满情感的的眼神,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都能使学生感到关爱,感受鼓舞,从中受到启发。它间接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辅导员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能帮助我们保持一颗高贵的心。因此,辅导员不能敷衍学生,更不能欺骗学生。面对几百名学生,要做到对每一位学生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信守诺言,说到做到。总之,辅导员只有诚实守信,才能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说教学生才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辅导员要求学生这样或那样的同时,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自己都做不到或做不好,学生不但不会听辅导员的说教还会瞧不起辅导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辅导员要做学生的人生导师、道德模范、知心朋友。要善于将自己的人格素养升华为人格魅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相如.论高校辅导员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影响[J].高教高职研究.
[2]江高翔.论高校政治辅导员人格魅力的构建[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2).
[3]张胜华,郑爱华.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J].中国西部科技,2006,(16).
[4]周剑平,孙咏,刘纯娇.谈谈高校学生政治辅导员的形象[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3,(01).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校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其规模在逐步壮大,但高校教育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高校教育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几点看法,使高校教育能够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育创业就业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高校教育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不管是在硬件建设上,还是在软件管理上,都有了质的飞跃。但高校教育的发展仍然与社会环境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教育教学应该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教育改革应该适应社会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一、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僵化,学生高校毕业以后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秩序。实践证明,现代社会知识的时效性明显缩短,尤其是从21世纪开始,知识增长的速度急剧加速,现在世界上每天约有1万余篇论文发表,各种各样的书籍都在交替更新。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所学的学校知识,已有60%变得陈旧。所以,今后的高校教育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重点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对于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关注一些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掌握科学发展的动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自主更新,以确保信息化时代下,能够不被淘汰。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由于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大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比较欠缺,据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布的有关报告指出,中国的大学教育过于注重理论,大学教育的学生只有不到10%能够适应跨国公司的需要。因此,我国的高校教育必须要转变人才教育的理念,尤其是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投身于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应用有更深刻地了解。为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要安排适当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学生以后走进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任务,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高校教育要进一步加快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使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良好的能力和水平。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靠教出来,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此,高校教育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将学生放到重要的位置来看待。逐步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提高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环境中,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三、突破学科专业体制,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体系框架
根据最新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近60%的用人单位对当前的大学生课程设置不满意,其中有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制约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大学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尤其是有的高校教育在专业划分上过于精细,明确淡化了边缘交叉的学科知识,有的大学生因为专业过于边缘,在应聘工作上屡屡受挫,可见高校教育的学科设置与社会发展的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高校教育主要为社会培养专业的人才,大学生进入社会以后一定要能够为社会发展服务,因此,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的机制方面、学科教育的设置方面,与社会发展一致,高校一方面要了解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另一方面要及时宣传高校专业的设置安排,让社会了解高校,使高校能够融入社会,实现两者的协调与互补。
四、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
在社会发展中,大学毕业生的速度应该低于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稳定的发展水平。而当前的社会情况是大学毕业生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速,这就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为了找到工作,大学生不得不降低要求争取工作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低学历的人群就业的机会会更难。因此,为了实现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国家和高校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高良好的环境。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能够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还能够拉动一部分人就业,实现良好的就业环境,为此,在高校教育中,要积极培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宣传自主创业的政策机会,有效解读资产创业的程序,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高校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高校教育的良好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教育的目标,为了提高我国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必须要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将高校教育改革放到重要的位置对待,使高校教育能够与社会发展相一致,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端人才,为我国的教育进步增砖添瓦,也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袁凤友,贺卫东.浅谈高校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1
[2]杨雪梅.浅谈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能力[J].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2
[3]陈焱.浅谈对高校《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的研究[J].教育界,2011
[4]赵天昀.浅谈教学过程陛评价机制的构建[J].河南教育:高教版,2012
一、高校教育教学中博客的主要作用
(一)学习的平台
作为一个学习的平台,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创建博客的方式进行资助学习与交流。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发布信息,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学生可以通过博客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反映给教师,而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回复,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仅使问题的提出与解答更加及时与便捷,还能够集中解决一些学生的共性问题[1]。另外,博客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不同专业与学科的学生都可以在这个平台进行问题的交流与讨论,有利于学科资源共享。
(二)补充教学
博客可以作为课堂之外的补充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博客对学生进行课后的辅导答疑,也可以用于文件与资料的传递,也可以用于评价学生作业,对学生进行在线实习管理。
(三)沟通平台
博客不仅仅可以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可以囊括学生家长与社会人士。能够让学校内部成员与外部成员之间更好的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让彼此更加了解,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博客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缩短代沟。
(四)知识管理
博客还可以用于高校中不同专业中的知识管理,不仅有本学科老师所讲授的专业学科内容,还包含课外的学科网站。在更新与发展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视野,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教育教学中运用博客的主要教学模式
现如今,博客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中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帮助学生与教师进行研究性与协作性学习,具体来讲,当前高校教育教学中运用的博客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个人博客教学模式
个人博客的入门门槛较低,无论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博客。教师可以利用个人博客发表教育心得、教学方法、教学资料、教学经验等信息,也可以通过博客链接,将一些有意义的信息分享推荐给学生;为学生可以通过回帖的方式提出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发表自己在学习上的一些感想,与教师一起探讨学习问题[2]。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多了一种学习知识的途径,还可以了解到教师在课堂以外的另一面,充分展示了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也可以在博客交流过程中掌握学生的思想倾向于生活状态,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博客教学能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做到反思互动,真正实现教育的双边交流。
(二)群博客教学模式
一个专业或一个班级可以创建一个群博客,用来发布专业信息与学习资料。教师可以通过群博客将想要发布的信息一次性传达给相关学生,学生也可以发布学习信息与其他学生交流与共享。另外,一些高校学生社团也可以创建群博客,在其中发布社团信息,进行活动安排,也可以通过连接手段分享资料。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有归属感与集体意识,在分享自己成果与信息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他人的经验与信息,从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
(三)专业博客教学模式
在高校中,很多知识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可以从学科的角度进行分类,并建立专业博客进行教学。在专业博客中,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分享彼此受众掌握的信息,用以扩充博客的专业性,这种博客可以将其看作成为一个能够提供专业知识的网络图书馆,教师可以在专业博客中对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进行剖析,也可以解答学生在专业上的困惑。但在运用博客进行高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博客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本末倒置;其次,博客不仅仅是一种用于传播知识的教学手段,还是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平台;再次,将博客中的留言记录功能充分利用起来,让其成为一个个性化的教学平台;最后,教学应鼓励学生创建个人博客,并通过博客掌握学生情况,进行正确引导。
三、结论
当前,博客已经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运用的越来越普遍,这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平台拓宽了传统教学的教育途径,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新型平台与学生交流,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从而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百年大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发展到今天,高等教育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尤其高校教育普遍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最后一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教育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在一定的时间内为培养每一位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资金费用,也是指其在学生学习期间所耗费的物化劳动以及劳动资金费用的总和。对当代的高职院校来讲,为了促进高校的教学发展,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并对整合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有效的利用和管理。其次,提升高校内部的教学管理水平,使得有限的教学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最大效益,这就需要加强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基于此,本文就以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为课题,根据这个论题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高校教育
为了促进当下高等学校的教学发展,使得学校内部的现有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还应该对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进行核算。在成本核算中根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目标要求以及高校经济费用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高校教育发展的流程,并根据高校的办学特色,对高校教育中成本核算的成本项目进行优化设置。然后再进行高校教育成本的归纳、分配,进而实现高校教育成本的有效利用。
一、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相关案例
(一)成本核算案例的资料收集
某高校成立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该学校在设置的众多专业课程中,主要是以理工类的学科专业为主,以文科类的专业为辅,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种类非常多包括经济、艺术、管理、文学等热门学科,其中土木类型的专业课程因在学校成立之初已经有该类型的专业课程,因而土木工程类的专业相比于其他专业课,发展更为成熟、完善,该学校也因此成为全国著名的土木工程院校。为了促进高校内各个专业课程优化发展,该学校的图书馆内就有专业课程藏书200多万册,中外文的期刊达到4500多种。并且伴随着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已经专门设立了校园计算机网络,实现了校内图书资源和校外资源的共享。除此之外,高校内还设立了97个教研室、43个实验室以及42个研究所,便于教师开展实践课程,让学生除了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之外,还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课程当中[1]。
(二)设置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科目以及计算单
根据高校内设置的教育成本,根据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开设学生培养成本计算单。在设计好学生培养的成本计算单之后,就需要根据计算单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计算高校内部的各项教育费用。包括高校内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房屋建筑的折旧费用、一般设备的折旧费用、图书的折旧费用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等),然后根据各项教育费用设置专门的成本核算科目,最后编辑成本教育核算表。
二、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措施
(一)明确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对象和成本计算期
我国普通高校要想进行教育成本核算首先应该明确成本核算的成本类型以及成本时期。例如将我国普通高校给学生提供的一年教育服务作为本次教育成本的核算对象,政府可以将其作为对普通高校教育拨款的政策变换以及收取学费标准的基本依据。学生的家长也可以将其作为学费收取是否合理的依据。对于高校而言,可以将其作为预测经费需求、编制预算制定长期发展计划以及控制教育成本的重要依据。其次,在高校确立好以学生一年教育服务为成本核算的对象后,可以按照不同的层次专业以及年级开设专门的成本计算单,这样就可以将成本教育费用进行统一的归集和分配,从而计算出一个学生接受学校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费用[2]。
(二)设置专门的成本核算科目
为了便于高校内部的成本费用统计,使其更加准确的确立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数据,需要设置专门的教育成本项目。设立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项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准确且真实的分析我国普通高校的成本核算资产金额,以便于各大高校对成本核算资金的有效实施和优化利用。但是在成本项目的设立中需要遵从有用性、完备性、简单性以及连续性的原则,保证成本项目的设立符合当前高校的教学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就需要对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项目进行确切的内容划分,包含高校内部所有教职员工的各项工资费用、福利费用以及社会保障费用、公共费用、折旧费用等多项成本内容,使得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可以更加的贴合于实际[3]。
(三)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项目的记录核算
在设置了专门的成本核算科目之后,需要根据每一项的科目内容进行成本费用的计算、记录和合适,这就需要加入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会计科目的设置,只有这样才能一览无余的将各项成本项目费用准确且毫无遗漏的计算出来。此外,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涉及到我国普通高校内的很多项目的计算。例如,教育成本费用、教育收入费用、教育业务费用、高校行政管理费用等诸多项目内容。因而,非常容易发生混淆和漏算现象,这时候还需要对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对其计算项目、计算数据和计算结果进行二次的勘查,这样就能减少由于计算错误导致的成本核算费用增加的情况。其次,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校园内师生利益息息相关,所以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应该做到公正、公平和公开[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当下高等学校的教学发展,使得学校内部的现有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我国普通高校内部的管理人员需要对学校内部各项的资产进行整合计算,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化分配。这就需要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利用我国普通高校教育成本计算单、成本项目以及确切的核算流程,将学校内部的各项资产进行准确的计算,并对其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结果进行审核,确保无误。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我国普通高校教育资源的规范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宣杰,毕英英,陈晶璞等.普通高校生均培养成本计量模式研究[J].教学研究,2014,37(3):31-35.
[2]何远祯.新会计制度下普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J].亚太教育,2015,(28):63-64.
[3]王小宁,杨昕烨.新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探讨[J].会计之友,2014,(30):92-96.
[4]王宏宇,刘晨.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J].会计之友,2014,(26):102-104.
一、以道德信仰为基础强化行政管理工作的人文关怀
1.坚持行政管理原则
教育发展新思路与新格局的形成,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基本原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文化发展。它已经成为高校行政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则之一。那么何谓人文化呢?所谓的“人文化”,就是在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本主义精神,注重管理工作的人文性,这是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原则。
2.提升管理人员人文素质,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从高校行政管理的人文视角出发,管理人员人文素质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具体的人文素质主要体现于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基本道德素养两个方面。职业责任意识是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基本道德素质主要包含了基本道德、工作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有效强化这两个方面,可进一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人文”的认知,带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满足高校发展的切实需要。
3.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强调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的价值主要在于,能够渗透“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立足于“人”的内心需求进行有效关怀,从而实现工作的转变与突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管理者统筹协调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能够突破高校行政管理的难点,形成人性化行政管理新思路。这是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行政管理内在本质进行有效扩充的关键因素,为工作思路的有效转型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以理性心理辅导为主体的高校行政管理新思路
1.倡导理性探究与心理引导相结合的全新行政管理工作理念
理性探究作为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客观认识与研究的基本思想,对于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涉及领域的深入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一方面也是造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的根本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应加强管理人员的心理疏导,促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得到不断提升,体现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思路的创新性。
2.针对行政管理工作特点做出相应的个性化工作要求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涉及范围较广,要求存在差异,这也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心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工作思路逐步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应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不同工作心态,及时、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其对工作特点与发展方向都有更好的认识,以缓解工作压力与思想压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3.立足客观工作规律,强调高校行政管理心理疏导工作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对行政管理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工作压力。对此,在进行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的探索中,学校应强调客观工作规律对工作方法的影响,研究客观工作规律,简化工作程序,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减压与疏导,从而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样,心理辅导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
三、结语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在于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工作内容较为复杂,导致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影响到了工作效率。本文主要从人文关怀、心理辅导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今时代教育发展背景中的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创新思路进行有效探索,以对传统工作思路产生有效的优化作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