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高校图书馆论文题目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图书馆一直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按照图书馆的领导系统组合的多元管理体制,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及重复建设、重复劳动的资源浪费现状。创新管理可使图书馆管理体制趋于多元化,如一馆两业,一馆多制,合作办馆,联合办馆,私人办馆,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等。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议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思考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
【论文摘要】 高校图书馆是整个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对教学和学科研究进行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同时,也是学校及社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学科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图书馆水平的高低并不仅仅是在于它所拥有的藏书量,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内部环境和管理水平,因此,为使图书馆充分发挥作用,探究高校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阐述了关于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的观点进行分析、思考,仅供参阅。
浅议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思考
进入21 世纪,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社会日趋信息化,信息成为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发达国家把信息看作是推动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投入,为此,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水平日益显示其重要性[1]。如今,信息社会的挑战,市场经济的驱动,网络化、数字化的冲击以及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加速进步,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面临着诸多挑战,为了探索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规律和发展趋势,更好的确保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和功能,我们有必要在这一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
1.1重视人力资本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图书馆来说,优秀的管理者将成为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因为馆员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高知识含量信息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与操作者,而具有创新精神的馆员又恰恰是图书馆内在发展的动力。
1.2重视培养馆员一专多能, 实行图书馆员轮岗制度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集、分类、阅览咨询等项工作互相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适当地实行轮岗制,有利于馆员了解图书馆工作全貌,树立全局意识。大学的图书馆流通部门的馆员每天通过在书库内的工作,认真的了解读者的借阅需求,统计各类图书的借阅量,定期制作报表,提供给采购等部门作为调整购书策略的依据。
1.3建立馆员与读者的信息通道读者和管理员应该是平等的,读者可以随时向图书馆员提出建议和请求,对读者来说这比站在馆员的办公桌前拘谨的陈述要人性得多, 无形中拉近了馆员与读者的距离,读者服务工作也更好开展。这种亲切自然的交流环境设计体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理念。
2.1管理制度创新
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创新包括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和管理目标创新。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图书馆一直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按照图书馆的领导系统组合的多元管理体制,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及重复建设、重复劳动的资源浪费现状。创新管理可使图书馆管理体制趋于多元化,如一馆两业,一馆多制,合作办馆,联合办馆,私人办馆,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等。
2.2管理机制创新
内部管理机制包括理顺内部关系、转换运行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改善条件、提高待遇、调动积极性和增强内在活力等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能本管理的作用,使被管理者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2.3图书馆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大学图书馆更应根据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合理引进人才,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对于已有馆员,大学图书馆的管理者应根据馆员的个人特点和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馆员进行全面知识培训,培养具备特定岗位技能的馆员。
3.1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全球最新的专业理论、最新的专业技术,结合本馆与本国专业发展的特点,开拓新局面
3.2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新形式下的图书馆服务业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好务,强度服务的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业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3.3建立开放式的图书馆
现在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还保留样本书库,由于样本书库不对外开放,样本书库的书也成为“死书”。同时,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制定了严厉的赔偿制度,损坏、污染、丢失图书,予以最高3 倍到10 倍的价格赔偿。因为图书馆的经费有限,管理者认为图书馆花了这么多钱来丰富馆藏,必须保管好以减少损失。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大多数图书馆没有走出封闭的圈子,还是执行“以书为本:而非“以人为本”。其次,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开放的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对校外则处于封闭状态,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
高校图书馆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人才队伍老化,人才组合不够合理。这需要高校图书馆在引进人才方面多引进些图书专业以外的各种人才,如计算机、外语、历史等各种学科人才,进行图书专业培训之后,如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交换馆员、派出进修、做访问学者等途径,逐步改变目前高校图书馆人才单一,匮乏的局面。逐步完善高校图书馆人才结构。以此提高整个高校图书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从尊重人的个性化特征出发,了解人的所能所长,结合培训结果,大胆起用新人,合理配置部门人员,让他们在适合自己兴趣爱好,能够发挥自己所长的岗位上充分发挥潜能,在管理者的协调下互相配合,最终达到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新水平。
总之,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信息化的基地,必须提供个性化服务,发扬图书馆精神,使图书馆事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积极的作用。我们要优化部门职能,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高馆员的积极性,创建一个管理民主、诚信友爱、公平阅读、安定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图书馆,让读者在知识汲取丰富的营养知识,对图书馆员进行全面的、多学科、跨领域的培训,使全体馆员都有更新知识,扩展视野和提高技能的机会。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图书馆人的美好理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馆员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首先要做好岗位的设置,做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真正打破用人唯亲,不论资排辈,做到人尽其才。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基于系统效率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基于系统效率的高校图书馆管理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具有不同功能的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统一般都具有输入、存贮、处理、输出、控制等功能。它的职能是按照单位或企业的目标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一个系统一般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系统效率是指在一个体系中,不同的神经元(个体)通过互为共享信息,提升体系在单位时间内的整体反应速度[1]。要提高系统效率必须减少体系的内耗,加强体系与环境的协调。一个单位的系统效率高,则体现这个单位的管理水平高;相反,一个单位的系统效率低,则说明这个单位的管理有不到位的地方。
一个高校图书馆也是一个系统。一般高校图书馆由馆长、副馆长、部主任、室主任和馆员这样的层次结构组成。这种组成结构具有一定的合理和科学性,便于图书馆功能的划分,便于指令的上传下达,在高校图书馆界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似乎在没有找到一种更好的管理模式之前,由于习惯性思维的影响,也大多乐意接受原来的结构模式。但目前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馆员的积极性不高
时下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收入分为工资和津贴两大块,但这两大块基本上不与实际工作业绩或者很少与实际工作业绩挂钩。“薪酬即管理”。纯粹靠精神鼓励来刺激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在大家都乐意做好人的背景下,时下能站出来说实话、依实情的人越来越少,这种不良风气在严重阻碍和影响好的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如果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也差不多,谁会长期去自觉多干?坏的东西得不到有效制止,好的也会慢慢学坏。这种局面是非常可怕的。在一个馆里如果上班只要来了就算,甚至不来也算;分配讲的是级别和职称,不与实际工作相关。
时间久了,积极性高的馆员也会变得消极。在一个部门内,关系好的可互相包庇、护短。上级检查的来了,没来上班也帮忙编造假原因,关键是领导也不去查明实情。其实,大家也意识到这种分配制度不科学。有的也尝试在图书馆内部建立一种新的津贴分配方案,但是很少能真正落实。其主要原因是缺乏配套的细分制度,缺乏保证分配制度落实的细则,也缺乏平时的监督机制。这样就不了了之,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管好自己的“三亩七分地”。这样的格局,馆员的积极性不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二)各部门的协调性不强
一个高校图书馆大多分为很多部门,有采编部、流通阅览部、情报咨询部、系统网络部、资源建设部和办公室等部门。各个部设部主任和室主任,室里面再由馆员组成。这种结构便于对外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便于图书馆功能的实施。但是,各个部门、各个室之间的交流很少,甚至没有交流。本部门基本不知道其他部门在干什么,做了什么工作,有些什么新的服务。这种状况既不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也影响大家相互学习和促进。其实有的新型服务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解决。
比如:在图书馆开辟学科化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用户往往需要集成式、研究型的集约性服务,通常靠一个部门很难解决问题。每个人很难是通才,一个人智慧的不足,只有靠其他人的智慧来弥补。那种各部门老死不相往来,单打独干是行不通的。现在往往是这样的,从一个部门调人到另一个部门也是很难的事。往往是各部门人不相通,事不相通。这样的格局肯定不利于图书馆的整体发展和服务工作的开展。
(三)内部资源的共享不够
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要促进信息交流和信息资源的共享。馆员一方面在做着传播知识信息的工作,但另一方面又在有意无意干着阻碍内部信息资源共享的事情。馆内资源共享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工作经验和工作程序共享不够。每个部门、每个馆员自身的经验和工作诀窍,只有自己内部或自己本人知道,别的部门和个人一般是不清楚的。这些经验和诀窍往往是很重要的资源,对促进图书馆工作,提高系统效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样重要的资源,要么只记在每个人的心里,要么即便形成了文字也不会公开。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图书馆工作的正常运转和交流,也会制约整体的工作效率。
第二,馆员外出参观学习所得资源共享不够。由于经费的限制,重要的图书情报学术会议、培训,馆里只能派一两个人参加。但是派出去的人所获得的外部信息资源,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馆里其他人有的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要想获得这些信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从外部得到的这些信息资源也非常重要,一般能反映当今图书情报理论和工作的动态。可惜这样宝贵的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交流和保存,无疑是巨大的浪费,对图书馆工作是不利的。第三,馆领导、部主任和馆员的信息不对称。由于每一个层面接触的对象和机会不一样,这就从客观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再加上主观因素的影响,这种不对称性会更加明显。馆领导从学校获得的信息,往往不会全面地和部主任传达,部主任在馆里得到的信息也同样不会全面地向馆员传达。这样自然就会造成“政令不通”的局面。
相反,部主任从馆员那里得到的信息,也不会全面地向馆领导汇报,馆领导也不会全面地向学校汇报。当然有些信息是不必要汇报的,但也不排除有很多“当报不报”的情况。于是就造成了所谓的“下面不知道上面要干什么,上面不知道下面干了什么”,这肯定不利于图书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就是要怎么样把所包含的要素进行有序的优化组织,充分发挥其效能,促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高校图书馆管理所包含的要素很多,主要包括:资源的管理、读者的管理和馆员的管理。
第一,资源的管理。高校图书馆的资源既包括纸质的资源,也包括电子、网络的资源;既包括引进的数据库资源,也包括自建的数据库资源;既包括内部的资源,也包括外部获得的资源;既包括信息资源,也包括设备资源等等。这些资源,要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效能和整体的功效,必须针对每一种资源,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详细、科学的运营机制。对这些资源的前期采购的调研、采购的操作和资源后期的管理,都要进行充分的论证。不能采取“拍脑袋”的方式,想当然的省事办法。每种资源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才能发挥好它们应有的作用。
第二,读者的管理。没有读者和用户,高校图书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读者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对象。高校图书馆目前尚未向社会大开放之前,其读者基本上由大学生和教职工组成。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其文化和专业水平相对较高,其获取资源有许多共性的方面。对读者的管理,主要是做好读者,特别是新生读者的入馆教育培训,做好读者的专题培训,专题培训包括专门数据库的使用培训和用户情报素质的培训。在做好读者培训工作的同时,平时还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建立与读者全面的交流机制。E-mail、电话、现场和QQ等,这些都是可以尝试的交流方式。做好教育、交流的同时,也要加强读者的调查,及时了解读者的需求信息,并重视读者的需求和意见,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第三,馆员的管理。馆员在整个图书馆系统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把馆员管好了,其他事情也就迎刃而解。馆员的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首先要做好岗位的设置,做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真正打破用人唯亲,不论资排辈,做到人尽其才。设岗、用人都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发扬民主的作风。用对了人,还要做好考核工作。馆员是不是按照岗位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了工作,完成情况怎么样,这就需要平时加强监管。平时的检查要和考核结合,要切实和业绩、津贴挂钩。这些制度大家来定,定好就要严格按照执行,只有这样,大家的积极性才会调动起来。
(一)建立健全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
制度不健全,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转。我国的《图书馆法》还在酝酿之中,图书馆界也缺乏统一的协会来规范图书馆工作和图书馆活动,图书馆工作也没有统一的资格论证,缺失统一的标准[2]。这样给图书馆工作带来不利的局势,影响着图书馆管理的效率。但每一个高校图书馆还是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健全制度以保证其有效运行的。这些制度应详尽、全面,一般包括:借阅制度、采访制度、检索制度、典藏制度、人事制度和经费制度等[3]。各个馆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一些可行的制度。
制定制度时,一定要保证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制定好了制度,还要保证制度的有效实施。不能制度是制度,实行的又是另一套,否则,制度就失去了威严性。更不能出现“人大于制度”的情况,制度如没有落实、执行,必须有公开解释的原因。另外,要加强监控设备的添置。对馆员和读者的大众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出现了争议可以调用视频进行调查、取证。
(二)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
没有信用,缺乏诚信,那么一个系统是不可能高效率运转的。一个单位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则这个单位各方面就能顺畅地开展工作。否则,要想保证一个单位的健康运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高校图书馆牵涉到读者和馆员,只有在读者和馆员之间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图书馆才能够高效运转。要在高校图书馆内部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要在图书馆营造良好的氛围。可在图书馆各种场合进行大力宣传,营造人人讲信用,个个讲诚信的好气氛。如有必要,甚至可以与读者和工作人员签订信用合同。讲信用的,图书馆可给其相对应的很多便利条件,相反不讲信用或信用度低的享受的便利条件会少些。时间久了,大家会慢慢意识到讲信用是好事,讲规则是好事。让大家能彻底改变观念,讲信用对个人和团体都有益。要大大提高不讲信用、不讲规则所带来的成本。
第二,领导要发挥模范作用。在一个单位,领导的行为和决定往往能起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果领导讲信用,大家自然效仿。领导在处理馆里的事情时要切实遵守诺言,遵守制度、规则。不做凌驾在制度之上的事,不说不能兑现的话。特别在处理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务时,如津贴分配、考勤、考核等等,要尤其注意自己的规则意识,要严格按既定的方案办事。领导在处理读者的事务也是一样,要树立讲信用、讲诚信的榜样。领导做好了样,职工也能跟上来,整个图书馆的信用体系就会慢慢建立起来。
(三)增强馆员的文化责任意识
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是图书馆的职能,也是每一个馆员的重要职责。如果高校图书馆的全体馆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开展实际工作就容易多了。时下,电子媒介和网络阅读日益普及,但传统的纸质文献阅读也并没有退出,阅读文化呈现多种阅读形式并存的业态。不同的文献信息资源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利用各种资源的优势,实现高效率的文献服务,是图书馆的文化责任。图书馆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不仅要推进各民族文化交流,构建多元化的文化格局。更要担负起保存、传承、弘扬本土文化的责任,捍卫民族文化的安全[4]。高校图书馆馆员不仅要做好文化的整合、系统化工作,而且也要做好文化的增生、增殖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切实把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传播主流文化,充分发挥图书馆社会职能作用;传播大众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当作自身的责任[5]。
(四)培养馆员的制度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要靠大家维护,大家都要有制度意识才会去遵守。制度意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有关图书馆制度的宣传教育或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地说,它是用语言文字、画面声音、榜样示范、参观学习等方式向图书馆员传输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精神追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图书馆员明白什么是对错是非,什么必须要做,哪些是不能做的。
一个没有制度约束的,不明是非对错,不辨善恶美丑的行为主体,是不可能有好的行为方式的,即使没有主观故意也有可能因无知而违背服务精神[6]。大家都按制度办事,自觉维护制度的威严性。只要馆员学好制度,自觉遵守制度,图书馆就会像一台机器一样高速、正常运转,整个图书馆的系统效率就会得到提升。
高校图书馆系统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各方面共同努力,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和培训,并通过反复的实践和长期的摸索,从制度上、意识观念上下功夫,才能取得有效的改进。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现代化通信、媒体和存储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使用网络环境的需求,现代的图书馆应该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析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办法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浅析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办法
在高校中,图书馆是相当重要的文献资源部门,在学校的教研教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当中,流通部门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不仅关系着资料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还促进着高校教研教学工作。因为高校图书馆的特殊性,流通部门的工作也倍感压力。本文将对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和相关的管理工作进行简单的分析。
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图书馆和社区、省、市图书馆有所不同,高校的人流量和借阅量都相对较高,
尤其是自习室较少和扩招学生数量激增等都会致使很多的学生把图书馆作为学习的最佳选择。于是就造成了高校图书馆占座严重的现象,使得馆内秩序混乱。
2、部分图书资源抢手,读者就会受到借阅数量的限制,把图书私藏到隐蔽位置,不经降低了图书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流通性,也会给图书馆的管理带来很多的问题。
3、人为破坏图书资源现象严重,尤其是涉及到考研、英语四六级和学科专业的图书会被乱写乱画,严重的影响了图书资源的持续性使用。
随着现代化通信、媒体和存储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已经不使用网络环境的需求,现代的图书馆应该是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的流通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内容,流通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印象和地位。网络化和信息化告诉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的流通服务也应该顺兴时代的发展,逐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检索联机化,流通工作任务加大的同时,对于工作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也更加富有挑战性。图书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从中拓宽知识面,吸取宝贵的知识营养,不断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目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1、 藏书的管理是流通工作的重点
藏书管理是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文献资料管理的目标应该是寿命长、损失少、排架整齐、准确,使之利于读者使用,馆藏图书资料应该经常处在流通的状态。图书流通越快,所发挥的作用就就越大。在现实管理中可以发现,部分选书的读者,因为对于图书排架规律和的分类体系不够了解,就经常出现位置放错的现象,流通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经常巡视架位上的书,如果发现有放错架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归位;新到的图书和归还的图书应该及时上架,以保证质量,利于查找,提高流通率;应该随时排架、整架,把乱架率尽量降到最低。例如经常巡视,就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这种现象。
除此之外,及时修补破损的图书也是流通服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知识、新学科的出现,也使得图书资料的数量急剧增长,知识更新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文献老化相对变快,对那些或者破损严重,利用率不高,甚至长了虫的图书就应该及时下架,以便提高图书流通率。同时,在藏书管理中也不能忽视书库的防盗、防火和清洁卫生工作。工作人员都需要了解关于防火、灭火的相关知识,学会安全用电,并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
2、在流通工作中做好服务育人
图书馆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是满足读者对于知识、文献信息和教育等方面的社会需求。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其具有的教育服务功能也随着知识经济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而日显突出并变得重要。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和大学的实验室实践教育、课堂教育一起构成了高校教育的三大支柱,高校、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3、 满足读者需求是前提
流通工作要以馆藏文献为服务手段,以读者为服务对象,通过为读者提供文献资料进行信息传递,使各类信息都可以发挥社会效益的育人作用。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大学生,所以流通部门要根据服务对象对文献信息的不同需求进行有目的的服务项目设置。如解答读者的相关咨询,解决查找资料时遇到的各种困难;利用联机检索,指导学生用计算机检索出需要的资料。除此之外,根据实际情况,放宽册数和借阅期限,相应延长开馆时间,便于师生借阅。流通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的是来来往往的读者,借、收着数量巨大的书籍,重复机械式的劳动,也解答着永远解答不完的问题,难免有时会产生厌烦情绪,不注意调节语气,就很容易和读者产生磨擦。所以,为了防止发生类似问题,首先,要定准自己的位置,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其次,要耐心认真地对待每一位读者,尽量满足每位读者的要求。即使有的读者要求过分,也要耐心地解释或者给予变通。
4、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图书馆是教辅单位,相对教学部门而言,规章制度不是必须了解掌握的事项,所以图书馆宣传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系统全面地介绍建筑平面分布格局、本馆的特色、馆藏、借还书制度和数据库的使用等。制订画册,方便读者查阅信息。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召开新老学生座谈会,设立图书馆学会。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明确自身的权利和责任,加深读者对图书馆的认识,帮助、提高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
5、开展人性化服务
5.1 人性化环境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递的平台,室内环境应该宁静、舒适、绿意盎然、艺术氛围浓厚。功能区分应该合理、明显,比如休闲区是为读者疲劳后进行休息调整的场所;借阅区和阅读区需要分开,使读者借阅的过程不会互相干扰等等。多方位地提供环境功能,多角度的为读者着想,以便方便读者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
5.2 人性化设备
以便捷、先进的服务作为图书馆流通部门的宗旨,如设置自助复印设备、自助借还书系统和液晶告示显示等。采用无噪声、噪声小的书车,书架摆放应该以易抽取、易整理为标准,书架的高度低于一般人的视线为宜;对于利用率低、年代久远、信息过时的图书应剔旧,应留出书架位置给新书;设立自动伸缩的书立,避免图书躺倒;为读者提供还书日期打印凭条,减少逾期还书的不便。
5.3 加强和读者间的互动
学生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以志愿者或者勤工俭学的形式吸收他们参与图书馆流通服务工作,学生可以用课余时间参与活动,锻炼了自身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在实践中可以更好的理解图书管理者的工作,为实现读者和管理者的沟通架设桥梁,方便图书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流通工作是细节问题很多的工作,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普及背景之下,面临着多重的挑战,但这同时也是高校图书馆今后发展的机遇所在,图书的流通不仅仅是简单的借阅和归还,更是信息资源的处理和图书的高效利用。所以,对此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图书馆首要任务就是为师生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不论是其管理理念,或是其信息资源处理手段,和传统图书馆相比,更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开辟与利用。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怎样实现现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怎样实现现代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
信息资源整合的实质就是对信息资源优化组合的一种形式,有效杜绝了重复工作,确保了资源配置的合理优化,使得经济效益实现了最大化。因为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海内图书情报界也就此展开了钻研。当前中国对此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期,就整体来看,中国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模式还不成熟。高校图书馆是中国信息资源的主要存储地,针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无论是从其研究的理论还是方法在其他行业组织机构的信息资源整合建设中都比较实用。收集资源信息,这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有效地弥补。
(1)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可合理的满足用户的需要。
由于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实现了普及,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体是高校的师生,这就要求图书馆不仅仅是提供书目信息、文献的线索等功能,更要为师生提供最新的、全面的知识信息。可以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要求图书馆中要及时更新,这样师生就可以从图书馆中汲取教学及学习中所需的资料,这些资料必须类型齐全、内容多样、载体形式多元化等等,图书馆可以更全面地满足师生对知识信息的需要。用户对信息的多种要求,需要许多的信息部门一起协助图书馆来完成,其中第一步任务就是对信息资源整合,这也是信息服务界亟待处理的问题。
(2)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可以合理满足图书馆信息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首要任务就是为师生提供所需的信息资源,不论是其管理理念,或是其信息资源处理手段,和传统图书馆相比,更要注重信息资源的开辟与利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也不要停留在对书本的保存上,要主动转变为信息的经管者和导航员,以后的图书馆对数字资源的使用会越来越多,这样可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需要,使得服务成本大大降低,这些也是图书馆服务的目标。对于这个目标的实现,第一项工作就是使用不同的载体、通过不同的渠道对信息实施优化整合,进而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强化信息资源的活性和使用价值,从而经过对信息的剖析、研究,把研究成果展示给社会,达到信息增值的目的。
中国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工作目前处于不成熟阶段,其在实际开展中存在许多缺陷,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中国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使用虽然引入国外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理论,然而其在实际的运作中存在很多走形式的现象。
第二,相关技术不成熟。目前对于语种兼容技术的研究不到位,这就使得对中外文数据统一检索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与此同时中国自主研制的整合系统的对象比较单一,稳定性不是很高。这样维护性不好,就会影响数据连接,致使读者阅读体验中资源利用率偏低。还有其他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部分高校高管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意识淡薄,对信息资源整合不是很注重,不愿意投入太多的资金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上,这样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极其不利;高校图书馆实行信息资源整合进程的技术力量不足,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程度抵,思想观念有待更新,长久以来,因为图书馆工作环境一般,很多的工作都是依靠手工完成,工作效率不是十分的高。
工作人员一直在忙于文献收集、分编、流通、阅览等等工作流程,几乎没有人力、精力和时间去搞学术研究工作,而学校领导对于图书馆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可以为本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即可。此外还有,对于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比较注重,认为一些服务项目收取的合理费用不合情理。以上的这些思想致使了图书馆信息职能不能完全地发挥出来;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中没有协调性和统一性,重复性建设现象比较严重;高校图书馆信息整合系统之间差异性很大,对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有一定的困难。
(1)合理引入国外的经验,增进信息资源整合的进步。
在当下全球化发展很快,信息资源作为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资源和财富,受到很高的重视。作为高校图书馆来讲,信息资源对其也同样很重要,其成长的关键就是对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目前中国的高校图书馆资源整合发展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这就需要对国外先进的整合经验进行合理的引入,要敢于借鉴、吸纳与汲取国外的先进技术,利用信息网络和信息手段,对高校信息资源实行合理的开发,实现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2)对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方案的统一性与协调性要引以为重。
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对软硬件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有很高的要求,这也是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的有效途径,同时这也成了高校图书馆用户对信息资源开发与使用的主要渠道,对于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一定要重视数据库的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利用,进而达到高校信息机构的协调统一性的目标,从宏观角度上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调控和资源的配置。
(3)重视信息资源整合的特点化。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生命突出体现在其特点上,缺少特点的图书馆就不存在竞争与潜力,同时也就没有了价值。各个高校图书馆要掌握好传统图书馆的优点,注重网上资源的使用,确立本馆实体与虚拟资源特色的数据管理库,减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合理使用网上资源的优势把资源进行整合。打造特色资源数据库要注意的事项就是一定要和高校的学科设置和教学、科研目标相符,打造特色数据库其意义在于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收集、整理、剖析,还可以实现商业数据的买卖等。
高校的科研工作拥有一定的专题性,这就要求学科领域内某一专题的系统信息,图书馆一定要抓住资源和技术的优点,经过信息整合,就有关联的信息实施系统收集、鉴别、剖析、总结,确立一个专题数据库。进而打造一个本校硕、博研究生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把主要的学科专业、相关的讲义、课件、讲座、课题论文整理在一起,把他们全放在特色数据库中通过网络的形式让所有人都可以使用到。
(4)掌控好对信息资源整合队伍的技术培训,提升其素质。
素质较高的团队是成功完成一件事情的基础,对于开展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也不例外。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开展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不论是从其知识,还是技术都较以往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定要把握好对信息资源整合队伍的技术培训,尽最大的努力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信息资源整合队伍。不要把信息资源整合工作错误地认为是某个人的工作,它需要相关部门协助图书情报工作人员一起来完成,在这个过程当中,因为信息资源整合自身对信息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软件公司对于高校信息资源建设的技术力量一定要加强,高校也要注重吸纳社会力量,保证高校信息资源整合成功完成,所以这就要求在对相关工作人员实施培训的基础上,高校要注重安排专家、图书馆工作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把信息资源整合做好。
文中经过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作用和不足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促进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案,希望这些方案的提出可以为以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为满足科研需求和知识服务工作的多样化,各高校图书馆重视学科服务的建设,学科服务形式包括很多,学科馆员、学科分馆、学科库、学科导航、学科信息门户……而构建各学科相应的知识服务平台已成为主流趋势,设计整合资源和服务的网站,主要基于内容管理系统CMS的建设、利用其他Web2.0嵌入等技术,通过自主研发并建立、利用其他开源软件或利用商业软件依托运营商,结合服务模式,将学科馆员的服务与资源结合,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站式、个性化、交互式特点的学科服务平台。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985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调查与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国内39所985高校图书馆网站网络调查并辅以文献和其他方式的调查,从学科服务开展和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平台搭建方式、平台搭建内容、平台搭建特点和创新之处等方面对这些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和分析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平台搭建方法选择、平台内容建设策略、管理维护、宣传4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可持续建设提出建设发展策略。
【关键词】:工程 高校图书馆 学科服务平台 调查分析
学科服务自1998年被清华大学图书馆引入国内至今已有十余年,随着学科服务工作的深入发展,学科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学科服务宣传推广与成果展示等方面的需要及用户对“自助型”和“交互型”服务的强烈需求催生了学科服务平台。国内外相关研究[1-2]也表明,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学科服务的模式需要从“以学科馆员为中心”到“以学科服务平台为中心”进行转变。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2013年11月启动“3.0版”学科服务后,充分认识到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随即启动学科服务平台调研和建设工作。而对国内重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进行系统调研和定期跟踪,及时总结各馆经验以应用到本馆的工作实践中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国内近年虽已有部分研究成果涉及学科服务平台建设,但要么只限于本馆实践的介绍[3-4],要么调查内容[5]还不够深入,可参考内容还比较有限。为此,笔者对国内985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为本馆在建的学科服务平台提供重要参考,也期对其他高校图书馆的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调研时间:2014年1月确定调研项目,2014年3~4月进行调查,2014年6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2015年6月进行跟踪补充调查和分析。
调研内容:国内985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具体包括是否开展学科服务、是否有学科服务平台、学科服务平台采用什么方式建立、学科服务平台主要栏目和内容、平台特色和有创新意义的内容等。本文对于学科服务平台的界定:利用某种信息技术手段,以基于网络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学科化信息资源和学科化服务的一种媒介与系统平台。平台至少要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馆藏资源揭示、学科资源导航、学科信息发布、学科资源组织管理和服务的功能。
调研方法: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39所985高校名单,通过互联网访问其图书馆主页,根据网站服务导航的指引寻找学科服务及其学科服务平台情况,并结合使用最多的学科导航平台LibGuides(http://libguides.com/)的“China”区域对相关高校进行梳理,对于能够访问的学科服务平台,一一打开各学科的服务网站,根据预定项目了解、记录、分析和总结其建设情况,对于因IP地址限制或者需要登录才可以了解的学科服务平台,则在该图书馆网站和搜索引擎中以“图书馆名+学科服务平台(或相关名称)”、该馆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中了解情况,并辅以少量的QQ和电话咨询进行调研。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基本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39所985高校图书馆目前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的情况大体可以分为三类:①未开展学科服务无学科服务平台(占10%)。在该类图书馆网站上未找到学科服务相关栏目和内容,也未能通过其他渠道发现其正在提供学科服务和搭建学科服务平台的线索。这类高校目前有中国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4所高校;②开展学科服务无学科服务平台(占10%)。在该类高校图书馆网站上有学科服务相关的栏目和内容,但仅限于静态页面形式介绍本馆学科服务的基本情况、学科馆员职责、相关学科馆员和图情教授的联系方式等简单信息,或在相关部门职责介绍中明确指明了学科服务职责,但未找到学科服务平台方面的线索。这类高校目前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4所高校,其中华东师范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虽在LibGuides中开通账号但未搭建或搭建完成一个学科导航;③开展学科服务并搭建了学科服务平台(占80%)。其余31所大学图书馆或多或少都利用建设的各类学科服务平台提供服务。
2.2 学科服务平台的搭建方式
虽然31所高校图书馆都搭建了学科服务平台,但搭建方式却有很大不同。总体来说,各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搭建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静态网页方式、商业专业学科导航平台方式、第三方平台免费搭建方式、以特色数据库的形式自建方式、利用开源软件自建方式、多种方式混合搭建等6种方式。 (1)静态网页方式。对于绝大多数图书馆而言,静态网页在学科服务平台上的主要作用就是介绍学科服务情况、学科馆员职责、学科馆员负责的学科院系和联系方式等较为固定不变的内容,也有一些图书馆以静态网页的形式提供某个学科的学科资源导航,其中最为典型就是清华大学图书馆,该馆对没有博客、LibGuides和院系主页等平台方式揭示的学科以静态网页形式搭建学科资源导航。复旦大学图书馆、同济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部分学科或服务内容也是静态网页方式实现的。
(2)商业专业学科导航平台。从目前的学科服务平台搭建实践来看,商业专业学科导航平台是各馆选择使用最多的搭建方式。调查发现:985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搭建中所使用的商业学科导航平台主要有三个:美国SpringShare公司提供LibGuides、湖南纬度信息科技公司的纬度信息共享空间系统和重庆维普公司的LDSP平台(具体情况见表1,数据截止时间为2015年6月30日)。
目前使用纬度信息共享空间系统建设学科服务平台的是湖南大学图书馆和武汉大学图书馆,前者已经正式推出,后者已利用其建成法学学科服务平台并正在试运行,国内使用该平台的还有西北大学图书馆,由于该平台需要登录后才能看到,所以暂无法获知其搭建学科平台的数量。需要说明的是:中南大学图书馆也采购了该系统并用其搭建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6],但由于没有专门说明用于学科服务平台的建设,这里未将其纳入。使用重庆维普公司LDSP系统搭建学科服务平台是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7],目前该馆已利用其搭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材料科学工程三个学科的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维普科技期刊的数据,对相关专家学者、学术机构、热点主题、重要期刊和经典论文进行分析和揭示。LibGuides是CALIS为国内高校采购的商用学科服务平台,由于平台功能非常强大,前期推广也比较到位,985高校中28所高校在该平台开通了账号,26所高校图书馆共创建了286个学科导航(见表2)。
(3)第三方平台免费搭建方式。985高校中,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和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利用第三方的社交网络平台免费搭建了本馆的学科服务平台,这里的第三方平台主要是新浪博客平台,并且北京大学图书馆除了使用新浪博客,还使用了豆瓣。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利用新浪博客搭建了本馆学科博客群,为本校21个学科都搭建了学科博客,而且通过“首页不显示博文,首页两侧放置需要长期固定的学科资源和服务”等博客页面统一的设计和规划,较好的解决了博客作为学科服务平台无法实现重点内容长期置顶的问题,能够承担起学科服务平台资源导航、服务宣传、成果展示、馆员和用户交流互动等多项功能,以法学[8]和计算机学科[9]的学科博客最为典型。
(4)以特色数据库形式自建。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和同济大学图书馆利用本馆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平台搭建了某些学科的学科服务平台。如,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利用这种方法搭建了土木与交通工程等7个学科服务平台[10],对相关学科资源和服务以数据库搭建的方式重新进行了组织和整理,便于读者使用。
(5)开源软件自建方式。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的图书馆还利用相关开源软件开发建设了学科服务平台,其中用到的开源软件有3大类:①开源博客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利用的是开源中文博客系统PJBlog,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使用的是国外经典博客开源系统WordPress,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则使用z-blog系统;②学科知识门户系统。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平台借助于国外比较流行的专门用于学科知识组织和共享的开源软件Subject Plus;③开源内容管理系统。同济大学图书馆利用开源的内容管理系统DotNetNuke搭建了医学与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学科服务平台。
(6)多种方式混合搭建。基于多方面原因的考虑,一些985高校图书馆在搭建学科服务平台时采用了多种方式混合搭建,比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使用静态网页、院系主页、LibGuides、学科博客等4种方式,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则使用特色数据库、商业学科导航平台(两种)和博客4种方式。除此之外,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图书馆都存在多种学科服务平台并存的情况。
2.3 学科服务平台的内容建设
不管是博客平台、静态网页平台,还是LibGuides平台和相关开源平台,学科服务平台最终发挥的作用如何关键还是要看具体内容的建设。调查发现,目前学科服务平台上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3大类:
(1)图书馆服务宣传和开展的相关内容:基本上各个平台都有,主要包括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相关的新闻、各项规章制度、重点服务内容(比如使用)、学科服务相关内容(学科服务情况、学科馆员职责、特定学科馆员的基本情况及相关联系方式)。另外,鉴于信息素养教育是图书馆学科服务重要内容,各学科服务平台大多也提供了各馆培训的日程安排和相关讲座的课件或音视频,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还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内容录制成微课程以供下载。
(2)学科导航相关内容:学科导航是学科服务平台最基本的内容,需要将特定学科的相关资源从纷杂的馆藏资源中抽取出来,统一揭示、统一提供服务。这里学科资源包括馆藏资源,也包括互联网上免费的非馆藏资源。学科导航实际上要建设的是学科信息门户,不但包括常用的学科数据库、学科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中外文图书排行,还有学科名著、学科中外文核心期刊、学科讲座和音视频、学科相关的著名机构、专业论坛等。除了这些基本上都可以涵盖的学科资源外,一些图书馆对于专业名人(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和浙江大学图书馆都有名人名家内容)、专业奖项(如:武汉大学的数学学科服务平台对于沃尔夫奖、菲尔兹奖,南开大学图书馆医学学科服务平台对于诺贝尔医学奖)、专业新媒体(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科学哲学服务平台对于微博、微刊、微信、微群、微视频内容)等资源也进行了整理。另外,还有一些图书馆直接将学科数据库的检索入口嵌入到学科服务平台上,比如东南大学图书馆嵌入了本馆发现系统Summon的微件,清华大学图书馆嵌入了Metalib学科集成检索等。
(3)学科资源相关内容:不同于学科导航主要针对网站、数据库等内容的组织与服务,学科资源相关主要侧重在学科知识层面。具体内容包括聚合各个网站学科相关的新闻、抽取展示某些数据库提供的学科态势分析(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学科平台上利用“中国知网的学科馆”对学科文献内容抽取展示、武汉大学诸多服务平台英文学科热点则来自于EBSCO数据库相关功能)、各馆对ESI学科评估的分析、聚合展示学科重要期刊的最新目次信息等。除此之外,很多学科服务平台将学科工具也纳入了学科资源的范围,比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上对于化学常用专业软件ACD/ChemSketc、ISIS/Draw、Origin、Marvin等提供了使用说明和软件下载链接,但各个学科服务平台上提供更多的其实是NoteExpress、EndNote、JabRef等参考文献管理软件的使用指导。
3.1 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分析
从以上对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和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已成为绝大多数(80%)985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各馆在平台的内容充实和功能探索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可以说,近年学科服务平台建设工作逐渐走入正轨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总体来看,目前的学科服务平台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
(1)相当多的图书馆对于平台的功能定位尚不够清晰。这一点从各馆学科平台不断尝试过程中可以窥得一斑,除部分图书馆多种类型学科平台功能互补性外,很多图书馆不断尝试利用各种途径搭建平台且很多工作具有互相替代性,这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各馆对学科服务平台探索的热情,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各馆对于学科平台在学科服务中承担的作用、要实现哪些功能还不够清晰,还在不断摸索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财物的浪费,也给用户识记平台地址和使用平台带来了很多困扰。
(2)重建设轻维护情况严重。排除掉某些馆废弃某种平台完全改用其他平台的情况,在2015年的跟踪调查中发现,从平台更新时间来看,相当多的学科服务平台一年中除了少量自动聚合内容外基本未做任何更新,甚至有些平台自建成发布后就未做任何的更新,某些学科导航的链接已经失效。一些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平台虽然内容经常有更新,但内容更多的是图书馆资源、服务相关的新闻,而与学科资源和服务相关的内容很少,学科馆员自己原创性的内容则更少,很难对学科用户有太大的吸引力。
(3)部分图书馆重建设轻宣传,用户的知晓度和使用度不高。调查中发现,除少数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平台外,相当多的学科服务平台的使用量并不高,每个月的访客数屈指可数,这其中还包括各图书馆间学科馆员的互访了解情况的使用,甚至部分图书馆搭建的学科服务平台并未在图书馆主页或者相关院系主页上有所展示,用户无法获知已建成的学科服务平台的地址或者无法通过这些站点的导航方便地使用这些学科服务平台。
3.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的发展策略
3.2.1 清晰定位学科服务平台功能,选择合适平台搭建方式
系统的总结前文学科服务平台所具有的功能,笔者认为一个完整的学科服务平台应该具有“信息发布”、“资源服务整合导航展示”、“资源内容自动聚合展示”、“课件、指南、报告等文件的上传、发布、在线查看和管理”、“馆员与读者间交流互动”以及“平台管理”6个方面的功能,其中“平台管理”功能主要包括“工作量及使用量相关的统计”、“学科馆员及用户的角色定义和权限控制”、“数据导入、导出、备份”等。各馆搭建本馆学科服务平台时可以依据这6大功能研究和思考本馆平台具体的功能定位,是实现全部功能,还是只实现其中的部分功能,然后综合考量本馆的技术力量等实际情况,分析前文提及的6种实现方式,包括对相关商业软件和开源软件的综合评估或者设计自开发系统的功能需求和实现的技术线路,最终选择适合本馆实践需求和馆情的搭建方式。
3.2.2 围绕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组织资源,充分利用和共享其他图书馆已有的建设成果
平台建成后,内容非常重要,需要结合前文调查得出的三类内容根据本馆学科服务主要目标和任务收集和组织相关的资源,尽可能三类内容都能涵盖。内容丰富并用心组织且定期及时更新的平台才有活力,才能吸引到用户充分利用它。调查发现某些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发布的内容主要就是图书馆的各类服务资源新闻,最终的结果就是没有人访问和使用,因为读者在图书馆网站上已经可以看到相关新闻了,没有必要再换一个平台继续看新闻。在内容具体组织过程中,对于那些学科网络资源,鉴于学科资源的通用性,应该充分借鉴和利用其他图书馆已有的建设成果,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当然不能是纯粹的拿来主义,还需要对这些资源甄别、有效性检验、补充,然后和原建设者进行必要沟通、交流和资源共享。
3.2.3 重视学科服务平台的长期规划和管理,重建设更重维护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科服务及服务平台建设也是如此,各馆应该充分重视服务平台的长期性和完整性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管理。这就要求图书馆一旦决策开展学科服务和搭建学科服务平台,就要将其纳入到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整个工作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和规划相关的岗位设置、人员调整,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的特点制定发布内容、发布频率、发布内容质量、链接监测机制和频率等后期维护等相关的规章制度以约束和激励馆员学科平台内容建设行为。
在具体学科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虽然学科服务平台需要依据学校学科情况依次搭建,但需要有总体规划,要尽可能全部涵盖本校的重点学科领域,这样才有可能有“轰动效应”,使图书馆借助于学科服务提升自己在学校和用户中的整体影响,这方面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学科博客校内学科基本全覆盖)、武汉大学图书馆(LibGuides校内学科基本全覆盖)都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而且,虽然各个服务平台可以依据不同学科特色呈现一定程度的“个性化”,但总体上还应该有一些统一规范,比如常设栏目、统一Logo等,使所有学科的服务平台又浑然天成为一体,这既便于管理,也便于交叉学科的用户方便地使用不同学科服务平台上的内容。 3.2.4 加强学科服务和服务平台的揭示与宣传
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是为用户提供服务的,不是图书馆员用于自娱自乐的,所以对于建成服务平台要花大力气去揭示、宣传和推广。比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为所有学科的学科服务平台都设定了统一的服务口号,前者使用的是“学贵精专,服务亦然”,后者使用的是“学科馆员架起您与图书馆的彩虹”,东北大学图书馆还专门制作了统一的“助力科研、推动创新”学科服务Logo。也有些图书馆为了推动学科服务平台的用户利用,不但在本馆主页上进行准确明晰的揭示,还将学科服务平台的链接嵌入到相关院系的主页,如同济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等。当然,揭示和宣传还不限于此,还需要图书馆将宣传推广工作也列为平台建设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本馆媒体和宣传推广渠道定期广泛宣传,以提升平台的使用率。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调研分析,利用开源博客平台WordPress搭建了自己的学科服务平台并已经发布使用。该馆平台的选择是系统分析现有平台现状和本馆实际后做出的“最优选择”:静态页面基本上只能实现信息发布、资源服务整合导航展示的功能;第三方平台,比如新浪博客,可以实现上述的大部分功能而且搭建难度较低,但囿于博客系统的自身限制,资源服务的整合导航展示会比较困难,而且第三方平台的商业广告和无关博客内容推荐会对用户造成较大的困扰,平台提供给图书馆可控的管理功能也非常有限;LibGuides平台非常便于搭建学科导航平台,也便于不同图书馆之间的共享,但因其云服务器设在国外,国内访问速度会比较慢或某时段比较慢,影响用户的使用效果,平台使用也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从产品说明书来看,商业平台纬度信息共享空间系统功能非常强大,可实现上述的绝大多数功能,但需支付一定费用且国内用户还比较少需继续观察;如果想对平台功能有更多地把控,最好利用开源软件搭建台,专业的平台SubjectPlus和内容管理系统是最佳选择,但平台搭建比较耗力。PJBlog等国内博客平台功能有限,用户社群不够成熟,国外经典的博客平台WordPress目前已经具有强大的内容管理功能,用户社群成熟,有大量可用的插件协助实现很多平台无法提供功能,系统搭建也比较简单、快捷,值得国内其他图书馆尝试。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高水平、高素质的知识馆员为核心,让他们成为图书馆知识的传播者,服务的向导者,管理的实现者。在提升自身价值的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这也是高校图书馆员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前提条件,要培养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校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图书馆事业的本质体现,它决定着图书馆事业的性质和方向。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概念,指出了优质服务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点,探讨了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核心价值 优质服务
“核心价值”是由科林斯和波勒斯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价值中的少数几条指导原则是组织持续发展的根本,不能因为经济利益或者短期效益而自毁立场。简单来说,核心价值即组织的中心与永久原则。它并非简单的物质、精神或人的价值,它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完整建立,首先可以更好地为教研人员服务。高校图书馆需要直接的为教研人员提供各种所需资料,并且还要对资料进行整合、归纳、分析等。所以,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必须加强,从而更好地服务科研。其次,高校图书馆职业价值体系的建立也是为学生更好服务的需要。高校图书馆面对的最主要的群体还是学生,高校大学生涉世不深,但思维活动多,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也多,更具有活力,他们的境界对我们国家未来的精神和道德世界的影响及其重要。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直接接触学生,从而变相的对其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并且,核心价值的建设对图书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方面都将起到积极影响作用。
1.将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的范围概念缩小化,浅显的与图书馆职能划等号,或者想当然的理解为资源整合、知识挖掘、信息传输和咨询功能。图书馆的职责范围及其广泛,并且它的职能是由其性质决定的。首先,图书馆基本职能是收集资料、保存并提供资料,但是其也具有深刻的社会职能,即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和开发智力资源等。需要指出的是,图书馆核心价值与图书馆职能不可同日而语。图书馆核心价值需要的是图书馆或者图书馆职业等作为客体,来满足人或者组织等主题的需要层次,从而来进一步展现图书馆所具备的功能,而图书馆职能则主客体对象颠倒。基于此点,对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定位若单纯的从图书馆职能方面出发过于片面不足,但又需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职能来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转变需要与时俱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扩大图书馆的社会职能的同时,完善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目标。
2.误把作为机构的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等同。图书馆是一个综合的服务机构,它需要对现有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和保存,并且为社会上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信息服务机构提供与需要相对应的材料文献。图书馆的构成六要素包括:藏书、人员、读者、建筑和设备、技术方法、管理,这些要素之间需要与社会相互配合,从而展现出图书馆存在的意义与社会价值。图书馆职业在促进人类知识的交流汇总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诚然,我们需要重视图书馆职业的发展,并且图书馆与图书馆职业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两者互相牵制,但二者在核心价值取向问题上却存在较大差别。例如,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现的事件大多是对物品的完好保存,对书籍资料做好记录,或者怎样管理等,但是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则更多地体现是以人为根本的思想道德体系,例如尊重知识,尊重读者的知识自由权利,尊重知识的多样性,人性的正义和宽容等。
高校图书馆从业者要确立与宣扬图书馆职业价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用一套规范、简洁的语言表达图书馆职业理念,要用科学的语言,系统、明确的表明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因此,构建高校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供特色信息服务
简单的说,图书馆职业需要整理文献资源,也需要为读者寻找文献资源。图书馆职业的根本在于服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脉络就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服务。该信息服务是为了满足高校大学生在校的信息需求和渴望,图书馆利用其有力的信息资源,运用各种手段,开展服务大学生学习的服务。图书馆应该努力为读者提供满意、迅速并且专业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亦应如此,努力为大学生和教师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坚持积极联系各学科主要负责人,在文献方面听取其意见和建议,从而在文献采购时努力做到科学,新颖,不落后。尤其要注意的是数字资源的采集,既要顾及该学科教学的发展特点,又要与本校的专业设置、对重点学科和各级别的科研项目相契合,不能与其脱轨。
2.保存信息资源
图书馆的产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其存在的价值是为了保护人类存在的信息资源。最早的图书馆职业是保存文献资源,当今时代的发展,图书馆职能范围不断扩大,职能要求也不断增强,对于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或者本馆特色的资料,需要尽快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保护资料和读者阅读两不误。同时要实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3.培养专业的信息人才
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首先体现在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上。要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实现必然要依靠高素质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并且这也是开展知识服务的先决条件。图书馆的教育培训功能与其自身特点相关联,并且紧密联系教育活动。对需求者进行培训和学习指导是其所具备的职业核心价值,并且为了使自学的、确定目标的教学或者学习行为最终得以实现,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文献资料信息等对其予以支持和帮助。图书馆的服务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运用信息技术。同时要重视对人才的栽培,重点培养和提升其综合素质,使其具有准确把握信息的素养,同时对于变化的环境能够临危不乱,及时做出调整,并且随时关注时代大环境的改变,不断求新、求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进步,不断成长。图书馆职业从诞生之初就是为大众教育而服务。
4.保障信息平等,自由获取
图书馆最终成立的时候也许并非以满足大众知识需求为目的,但是时至今日,能够让大众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已经成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大学生有权利自由、平等的获取信息,并且不分民族,不分信仰、阶层,他们都有平等获取的权利,并且也可以享受该服务,这也体现了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
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做指导,保证服务对象能够平等、有尊严的享受服务。高校图书馆是时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产物,并且需要对该精华和产物继续传承和发展,并且任重道远。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能够使既有知识得到更好保存,并且使学生或者教师能够更公平的获得信息资源,并且为其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指引方向。但是,我们需要正视的是,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的建立异常艰辛,并且目标长远。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关人员的不懈努力,更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即使在认识上多有分歧,但仍要以确立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发挥职业核心价值为根本目的。如果没有图书馆职业核心价值做纲领,则会与其他职业混为一谈,图书馆从业者也无从谈及目标和方向,最终会失去奋斗意志。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对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如何进行创新进行了研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关键。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配备都相对较少,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积极创新。应采取一定措施优化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结构,并科学运用激励机制努力提高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财经类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从财经类高校以及财经类高校独立学院图书馆资源建设出发,主要对馆藏资源建设和馆藏资源优化进行了初步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思路。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 独立学院 图书馆资源建设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学科专业发展的内涵提升,学校图书馆资源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换言之,高校图书馆如何科学合理建设馆藏资源,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新世纪以来,财经类高校备受社会的追捧,独立学院的设置也随之扩大,而图书馆作为学校三大支柱之一,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特别是随着信息化发展,网络革命又不断影响着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高校不仅在引进印刷版图书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在增加电子化图书、引进数据库等数字资源方面也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因此,独立学院如何建设和发展馆藏资源,如何逐渐形成与其他类型图书馆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这是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图书馆是高校的教辅部门,馆藏资源建设不仅影响着高校学术氛围,也对图书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馆藏结构
馆藏结构是高校图书馆资源评价的重要组成内容,合理的馆藏结构能够反映图书馆资源的特色,蕴涵有学科门类结构、文献类型结构、等级结构、时间结构等。馆藏的学科结构处于知识面、使用面和藏书组织的结合点上,从图书馆使用者的专业出发,可以将学科和专业划分很细致,同时结合文献的特点和使用者的需要,通常采用粗分大类来表示馆藏文献的范围。馆藏的文献类型结构指的是图书馆根据文献类型来划分和管理文献,一般从文献编写、出版发行、载体进行划分。馆藏的等级结构指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功能建设,将图书馆馆藏划分为若干级,这些等级反映采集文献内容的深浅和完备程度。馆藏的时间结构指的是按照文献资料出版时间划分层次。
图书馆馆藏结构与学校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关联度,在采购图书馆资源的时候,必须将与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国内外书籍的采购放在首位,优化图书馆藏结构。一般而言,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的经管类图书的入藏比例会超过其他馆藏品种,这也是由高校学科特色所决定的。在馆藏结构上,现代图书馆馆藏结构实现了从单纯印刷资源向印刷资源与电子、网络资源并存转化。经管类电子、网络资源的采集必须放在重要地位,为满足财经类高校师生需求和学科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馆藏规模
馆藏规模主要包括馆藏文献量和图书馆建筑规模。现阶段,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已转移到馆藏文献的使用效益上,特别是财经类高校将建设重心放在读者从图书馆获取了多少具体文献信息上。高校图书馆资源使用效益提升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馆藏规模,适度的馆藏规模为读者获取有价值的特定文献信息提供了可能。此外,不可忽视的是关于文献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这一发展不仅使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为馆藏规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三)馆藏特色
高校图书馆馆藏特点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一般而言,高校图书馆应当从学校本身所处的地域优势、学科优势和资源优势出发,建设有馆藏特色的高校图书馆。就财经类高校而言,图书馆往往具有专业性和地方性的特点。财经类高校很多是从专科院校发展而来,具有传统优势学科。同时,大部分财经类高校又与地方财政密切相关,兼具地域性特点。因此该类高校图书馆往往容易形成自身的特色。就专业性而言,优势学科的馆藏资源沉淀较多,特别是优势学科的印刷资源比较丰富。就地方性而言,财经类高校特别是独立院校生源带有明显的地区性,其招生就业往往集中在本省内,地域性特点明显,图书馆馆藏的地方特色浓郁。
高校图书馆资源作为知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财经类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图书馆资源建设,不仅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实地采访等方式获得建设思路,而且可以通过大数据等现代化技术,发现图书馆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明确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目的。
(一)建设目标的确定
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就是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收集、整理和提供各种图书馆资源,形成涵盖本校学科的馆藏结构、馆藏领域,同时形成与学科专业特色相对应的馆藏特色。财经类高校为了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具有不同于综合性高校的办学方式,因此图书馆资源建设目标也不同于综合性大学。财经类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必须符合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和师生的实际需求,体现本校学科类别及所涉的专业方向,形成合理的馆藏结构、适度的馆藏规模和鲜明的馆藏特色。
(二)确定建设目标的原则
图书馆资源建设目标确定的原则包括整体化原则、特色原则和选择性原则。整体化原则就是要将图书馆资源建设纳入到整体资源建设中来考虑,图书馆要有总的资源建设目标,包含图书馆资源建设的目标定位、经费情况、馆际合作、资源共享、馆藏评估等方面。在图书馆整体的建设目标基础上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使研究性资源与应用型资源相互配套,形成科学合理的比例结构,在资金投入上,纸质媒介与电子化媒介兼顾,使图书馆实体资源与虚拟资源有效结合。特色原则就是特色专业与特色馆藏相辅相成。
特色专业是指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理论带领下,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办学效益、具有社会影响力的专业。财经类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过程中,特色馆藏资源和学校特色专业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在学校办学过程中,特色专业的师资力量会保持较高的水准,相对应的特色专业的馆藏资源会得到不断沉淀,从而形成本馆的特色优势馆藏,这些特色专业的优势馆藏资源进行合理的加工,又会推动高校特色专业的发展。选择性原则就是要将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馆藏文献的使用效益上,而不仅仅是馆藏规模,财经类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具有内容更新速度快,题材相对集中的特点。 (三)建设目标的特点
财经类高校根据学科基础、师资队伍、专业方向和科研项目等内容,对图书馆经费投入进行倾斜。同时,由于国家政策和市场经济的波动性,又要求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学校学科结构、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的调整而调整,这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财经类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建设的目的是为教学科研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馆藏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让师生在获取所需信息的同时,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财经类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具有明确的学术性、专业性和教育性,利用馆藏资源的这些特性,按照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要求构建图书馆资源,把馆藏特色与学科专业特色结合起来,使图书馆成为师生获取信息的有效场所,这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努力目标。构建财经类高校图书馆资源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优化馆藏结构,合理配置资源
高校图书馆是为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的,这也是财经类高校优化馆藏结构的主要目的。财经类图书馆在进行资源配置过程中,一是要根据学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变化不断改变馆藏结构,最大限度满足师生的图书资源需求;二是遵循教学科研书籍、学习参考用书为主,课外阅读书籍为辅的原则,让图书馆资源成为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催化剂,同时拓宽师生的知识面;三是在处理好传统印刷资源的同时,加强数字资源建设,开发新媒体电子、网络资源服务,让馆藏资源呈现多元化结构。鉴此,独立学院图书馆要与母体院校图书馆互通馆藏资源,开展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师生的图书资源需求,优化馆藏结构,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积累纸质藏书175万册的基础上,配置了中外文数据库70个,同时可获取全文的电子图书20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各1万余种,博硕士学位论文100万余篇。利用有限经费,最大限度地满足师生的需求,同时,于1993年引进南京大学开发的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书刊采编和流通循环的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并于2000年引进了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使纸质图书资源和电子图书资源相得益彰,馆藏资源结构不断得到优化。这为独立学院东方学院的图书资源建设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有力拉动了独立学院的图书资源了建设和发展。
(二)以核心馆藏建设为主体,加强特色馆藏建设
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建设应该遵循“以核心馆藏建设为主体,特色馆藏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保证核心馆藏的系统性,使这部分资源在图书馆建设中处于支配地位。所谓特色馆藏,即指图书馆所收藏的文献资料具有明显的自身风格,它包括一个图书馆中独特部分馆藏以及总的馆藏体系中与众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特色馆藏是指前一种含义。在特色馆藏建设方面,要立足于地域性、国际性和专业性等方面,引进省内优势的信息资源,引进体现国内外新观点、新思想、新动态的前沿文献。
例如,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在基础馆藏建设上,先后建立“诺贝尔经济学奖文库”“财苑文库”和“浙商文库”三个特色资源数据库。“诺贝尔经济学奖文库”包括71位从196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设立至今的获奖者个人生平资料、学术著作、学术论文和会议论文等内容,同时还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学术演讲、访谈、颁奖典礼等视频资料,特色鲜明,内容丰富。“财苑文库”是浙江财经学院图书馆的又一特色资源馆藏项目,用以展示财大学术成果,传递学术信息,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术繁荣为宗旨。该文库收集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学术著作600余部、优秀学术论文400余篇、硕士学位论文400余篇、学术视频(国家、省、部级精品课程)30余部,真实反映了本校师生的学术水平。“浙商文库”收集了浙江商业经济、城乡集体经济、城乡个体私营经济相关文献,设立专柜,陈列浙商文化、浙商企业、浙商名人、浙商研究等文献。
在现有纸质文献基础上,自建数据库,构建了纸质与电子资源相结合的“浙商文库”。作为浙江财经大学独立学院的东方学院,在地方性财经大学的独立学院建设与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口碑。特别校址选择海宁,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独特地方色彩,在图书资源建设方面大有作为。比如创建“仰山文苑”,收藏记载海宁文化和历代名人著作1200余册,藏书种类多样。包括记载海宁历史沿革的文献、海宁籍名人著作、相关评论及研究资料、特色文化文献、地方志、年鉴、名人手稿和名家书法作品集等,甚至设置“王国维资料库”“徐志摩资料库”等专题文库,以突出海宁文化品牌。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图书馆中,电子阅览室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电子资源,同时,在电子阅览室的推动之下,高校的图书馆发展更加完善。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规划设计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电子阅览室是读者在图书馆获取电子资源的服务平台,完善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工作有利于促进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服务工作的目标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读者服务 高校图书馆 电子阅览室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以方便用户上机处理各种文档、检索和浏览各种电子资源为初衷而开辟的专门区域。配备上网网线和电源,为读者提供自助上网服务;为读者提供光盘室内上机服务;宣传并辅导读者利用网络文献信息及各类数据库。这里对四川警察学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使用现状进行调研,分析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实现信息自动化服务。
不同的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定位不同,以四川警察学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为列进行调研分析可知,电子阅览室在高校图书馆具有教育和辅助科研教学的使命,因此各软硬件措施应配备齐全。四川警察学院图书馆电子阅览室1位于图书馆一楼大厅右侧,内设30座位;电子阅览室2位于图书馆七楼,内设124座位。分别配有先进的DVD视听设备,利用馆藏原版光盘和磁带等各类视听资料为读者提供视听服务。
通过IP 控制,在电子阅览室内的用户只能访问校内电子资源数据库不能登陆外网,并没有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功效。用户普遍反映限制-不利于资料的检索,信息的查询。每台机器上所安装的软件只是常用的基本软件,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反映电子阅览室的内网运行速度慢存在噪音等问题。以上问题均是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现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同图书馆要根据自身需求对电子阅览室进行规划设计。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1.电子阅览室的布局设计及功能区划分
电子阅览室的布局应简洁明快, 在整体上应采用开放式设计, 便于管理人员的管理,布局设计合理可以提高读者工作效率和设备利用率。
结合目前的网络环境, 建议电子阅览室的规模一般以30左右为宜。机器数量太多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对公网访问的拥塞, 解决这一矛盾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划分功能区。根据不同的用途可划分为四个区:工作区、培训区、阅览区以及上网区。工作区是管理人员解答读者问题、指导读者就坐、帮助读者取还光盘的地方;培训区是对读者和本馆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地方;阅览区是读者上机操作和浏览多媒体光盘的地方;上网区是读者检索馆藏光盘、数据库和internet网上信息的地方;保证上网速度的同时,又充分利用了资源。
2.远程Internet数据库查询服务与网络通信
(1)建立internet数据库查询服务的重要性
Internet网上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及时方便的信息传递手段已逐渐为用户所关注。高校图书馆本着方便用户信息服务则把开展Internet信息服务作为提高信息服务的一个有力手段。搜索、浏览校内外网上信息,发送电子邮件,查询专业数据库,Internet网络阅读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需求的驱动下能利用网络去检索、获取各类信息资源,电子阅览室应提供平台以支持网络阅读。
(2)网络通信网络结构的选择建立
电子阅览室网络是常见的小型局域网。按照网络的拓扑结构来划分,可以分为总线型结构、星型结构、环型结构、树型结构和网状结构, 其后两种主要采用光纤连接, 成本相对较高, 主要用于一些可靠性要求高、环境干扰大的地方连网,而总线结构和星型结构是目前较普遍的网络结构, 特别是星型结构因其传输介质双纹线的价格十分便宜, 结构简单, 建网容易, 传输误差低, 便于管理,为各高校电子阅览室普遍采用。电子阅览室应结合自身现状建立星型结构网。
3.电子阅览室配套设施方面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规划设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在现代信息社会日益更新的情况下,要及时对电子阅览室的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维护。在硬件方面应尽量配置计算机、Internet服务器、交换机、扫描仪、数字相机、光盘刻录机、投影机等设备。软件方面一是要完善数据库:包括网上运行的数据库、多媒体光盘数据库、镜像全文数据库等类型。如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等。二是要配置一些学生较喜欢的软件或程序:office.wps.photoshop等。还可以配置一些多媒体教学软件, 如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多媒体CAJ教学课件、各种电子出版物和vcd光盘等。
4. 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监管工作
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监督工作,单纯的限制IP-是不科学的。电子阅览室应当与有关部门联手对校园网络资源进行监管, 利用防火墙、网络杀毒软件等网络技术, 通过网络监控、过滤、屏蔽等措施对网上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进行控制, 净化网络阅读空间, 为大学生营造良好校园网络环境。
电子阅览室专门配备管理员,积极主动地控制大学生的网上的不规范操作, 及时发现, 及时制止。只有在良好的网络阅读环境中, 大学生才能提高网络阅读效率, 网络阅读才能更好地发挥其自身优势。电子阅览室才能发挥其功效。可在校园图书馆主页推荐给大学生一些免费的网络数字资源、论文下载资源等等。通过馆藏数字资源、网上图书馆建设等为大学生提供较为完善的、健康有益的阅读。
高校电子阅览室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电子阅览室是无纸化的情报信息部门,要以方便快捷服务读者为原则进行科学化布局设计,积极发挥电子阅览室的作用,充分保证科研教学的正常进行,才能真正实现电子阅览室的信息自动化服务。
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技术被开发出来,并且通过实践进行完善,最后得到广泛的应用。21世纪,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在各个领域当中这两种技术的应用都比较广泛。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用到了这两种技术,所以高校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计算机网络的影响。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数字化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下采编工作与传统采编工作的比较 ,提出了网络环境下采编工作的新模式 ,及其工作人员的重新定位。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采编工作 高校图书馆
图书采编工作是图书馆新血液的来源,也是图书馆工作的关键,其对整个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各项工作环境有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做好图书采编工作也成为了图书馆工作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采编对象的多元化
传统图书采编对象主要是以纸质型为载体的印刷型文献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型文献载体不断涌现,传统的纸质文献已逐步被电子文献所替代,多种载体文献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已成趋势。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采编对象衍生为印刷型文献、缩微型文献、视听型文献、电子型文献、网络型文献等。它们具有传统印刷型文献无法比拟的优势:信息存储量大,存储占用空间小,检索传播速度快,方便保存管理,能直接在网络共享等。因此,基于以上特点,电子型文献和网络型文献在今后高校图书馆馆藏中所占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2.采购途径的多样化
图书馆的传统印刷型文献主要通过书店现场采购、订单邮购等方式进行。而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采购方式可以更加多样化。
3. 采购方式的自动化及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电子商务迅速崛起,网上书店大量涌现,互联网上电子文献不断增加,出现了网上采购的新模式。网上采购就是通过网络与各地网上书店开展图书订购业务,这种模式无论是书目信息浏览、图书预订,还是书款的结算等每个环节都实现了数字化、电子化。采购方式的自动化、网络化,不仅简化了订购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加强了采购的针对性。
4.采编工作的一体化
采访与编目以往是分离的,采访人员只是负责购置文献,并不负责书目数据的导入,图书到馆后,则由分编人员再去分类、著录,这样导致新书到馆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编目上架,严重影响了文献的利用率。数字化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访和编目工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采访和编目共用一个书目数据库,采用共同的著录标准,编目数据采用图书馆的统一标准,用MARC格式进行编目,编目工作与采访的源头建立了联系,这使得采访、编目工作一体化,大大减轻了编目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图书上架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笔者所在图书馆采编部原来有6名采编人员组成,现在已缩减到3名,其他采编人员调配到流通口,支援读者服务工作。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为采编业务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采访观念、采访模式、编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 采访观念更新
采访工作是高校图书馆业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控制入馆文献质量的重要保障。数字化网络环境下,文献的采访对象、采访渠道、采访方式等都呈现新特点、新要求,推动着采访工作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因此,采访人员要重新定位,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开拓创新意识,变“以馆藏为中心”“以馆员为中心”的被动型服务观念为“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主动型服务观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优势,加强与读者的交流互动。
(1)可通过网络、书目、书摘、书评等书源传递渠道来筛选有用的文献信息资源作为图书馆采访的依据,
(2)掌握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了解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需求,开拓图书采访外延,优化馆藏结构。
2. 采访模式更新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图书馆的文献采访模式产生了新的变化,单一化的采访模式将被多元化的采访模式所替代。图书馆采购人员只有针对文献需求的实际情况,把招标采购、网上采购、纲目采购、电子资源集团采购、聘请专业教师参与零购等多种采购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致力于对各种文献采访模式的深层研究,文献采访质量才会达到相应的要求。采访文献资源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仅凭采访人员很难采购到令读者满意的图书文献。笔者所在图书馆采用以读者为主体、采访人员为辅助的采访模式,突破了传统的采访模式,大大满足了读者的文献需求,使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服务理念更新。
3.采编工作更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图书馆逐步实现了图书编目与文化服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进而又逐步实现了联合编目、联机编目以及编目业务外包。图书馆实行编目业务外包从20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至今已发展了20余年,各项技术和业务日趋成熟、完善。编目业务外包由于具有降低成本、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等优势,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考虑到采编工作的繁琐以及成本等问题而实行编目业务外包。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图书馆经费和编目人员不足,新书不能及时分编入库,编目业务外包无疑是其最佳选择。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带来了广泛、深刻的影响,图书馆采编工作的方式、方法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采编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条件,积极优化新环境下采编工作方法,做好文献的采编工作。
1. 提高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
数字化网络环境下,传统的工作方式已很难适应新时期采编工作的要求,因此全面提高图书馆采编人员的业务素质迫在眉睫。
(1)采编人员要有广博的知识,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当今社会学科复杂,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不断涌现,这对图书馆采编人员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编人员须对所在学校学科发展动态、科研内容、研究重点有所了解和掌握,以便及时准确地了解科研需要,有重点、有选择地采购相关文献资源。采编人员还要不断地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2)采编人员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英语水平和丰富的网络知识水平。
(3)采编人员要加强思想素质修养,要热爱本职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采编工作中去,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构建新的采购模式
数字化网络环境下,随着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的迅速增长,传统的采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采购方式必须与网络采购方式并存。网络信息文献发行手段不断涌现,为图书馆在采购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采购渠道,其中网上采购是近年来图书馆文献采购的一种新模式。
3. 利用网络让更多的群体参与采购
在数字化网络环境下,面对数量庞大且复杂多样的文献,不仅要完成图书采购任务,而且要提升采购质量和专业水平。图书馆可以建立一个以学科馆员为主,专家、教师、学生等为辅的采购团队,汇集各种采购文献的优点,更好地完成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工作。
(1)学科馆员可以根据学校和各学科发展方向、专业设置、经费情况,统筹安排,有计划地为学校建立起科学、系统、符合本校学科发展需要的馆藏。
(2)学科馆员是沟通图书馆与学校各院系专家、教师的桥梁。学科馆员可以根据书商、出版社提供的征订目录选择自己负责院系征订目录,通过E-mail、QQ、微信等网络平台发送给各院系的专家、教师,让专家、教师选择本院系、学科所需的文献资源,使图书采购与教学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保证了馆藏文献的建设更贴近教学,更具有实用性、参考性。
(3)学科馆员可利用网络平台定期在网站发布最新的征订目录,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采购工作中去,使采购具有针对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出所需图书,学科馆员定期查看读者订购目录,根据目录查重。
4.优化采编工作流程
数字化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数量迅速增长,新型载体资源不断涌现,图书馆采编部门的各项工作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采编部门要与时俱进,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作流程,使采编部门的工作流程达到最优化。在采访工作上,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施图书二级采访新模式。所谓“图书二级采访”,是指构建网络图书采访平台,采访人员将各种图书信息及时搜集整理发布在该平台上,以院系为单位,采访人员根据专业、学科建设的情况划分文献经费额度和采访计划,由二级院系自行组织各院系师生进行网上筛选,形成最初订单,反馈给图书馆。采访人员根据各院系反馈的目录进行查重、审核、确定复本,形成最终订单发给书商。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中,图书采编工作环境相应地有变化,为了适应高校教育的改革发展,图书采编人员要不断地创新自己的工作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图书采编模式,分析解决在采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图书馆的图书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以CSSCI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数据库为基础,以河南省30所公办本科院校为考察对象,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定量地比较了河南省高校近年来社科优秀论文的产出量和学术影响力,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学术论文发表的比较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本文利用CNKI的“学术文献总库”和“引文数据库”,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以图书馆名义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分别研究了发表量、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专业学术论文占图书馆单位学术论文的比例、图书馆学术论文占本学校总论文发表的比例、基金数和学术论文引用率,进而剖析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单位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为河南省高校图书馆领导提供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情报;比较研究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其学术论文发表越来越受重视,为了解河南省高校图书馆学术论文发表情况和对图书馆的学术论文评价,我们通过CNKI的“学术文献总库”和“引文数据库”,对郑州大学图书馆、河南大学图书馆和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1981年至2013年学术论文的发文量、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图书馆学术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基金数和学术论文引用率进行了统计。通过对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较研究,提升图书馆在学校中的地位。
本文选取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为研究对象,因为三者是河南省高校排名中位列前三名,其科研实力也比较强,能够代表河南省高校的顶尖实力水平。这三所大学的图书馆也是河南省高校图书馆中规模最大、历史悠久和科研实力比较强的三个图书馆。
本文以CNKI为数据来源,通过CNKI 的“学术文献总库”和“引文数据库”,以各高校的图书馆为关键字,对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的学术论文发文量、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图书馆学术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基金数和图书馆学术引用率进行了查找统计。
为准确统计这三所图书馆学术论文的发表量和客观评价这三所图书馆的学术论文,需要设定统一的时间段。文章以1981年1月1 日--2013年10月1 日之间发表的论文和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图书馆学术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基金数和该时段被引次数来进行学术论文的比较研究。
统计图书馆学术论文的基金数和图书馆学术引用率既可以反映出该馆科研人员学术研究积极性,也能反映出高校对图书馆的重视程度;通过统计图书馆学术论文中的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图书馆学术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则能反映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学术水平、图书馆学术气氛浓厚程度和全馆整体的学术成就。
据此我们通过知网搜索相关关键,得到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统计结果可看出:
(1)在1981年至2013年年间,河南大学图书馆的科研人员发表的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占图书馆学术论文的比例是最高的,另两所大学比例差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河南大学图书馆科研实力,这是因为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的发表要发在一些专业的刊物上,他们对作者的身份和论文的质量要求较高,这也在另一方面反映了河南大学作为省内老牌大学对图书馆建设的关注和支持。
(2)从非图情论文的发表来看,河南省三所高校图书馆都有非图情论文的发表,通过非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学术论文在非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 为了完成学校的科研任务,获取奖励,发表了一些非图书馆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论文。
(3)我们可以通过图书馆单位论文占单位总论文的比例中可以看出,河南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占单位发表的总论文的比率最高,达到15.21%,而郑州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占单位发表总论文的比率高于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比例。由此也可以看出,河南大学图书馆的科研实力在河南大学各单位科研实力中是比较强的,而郑州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的图书馆科研实力在其单位科研实力中是比较薄弱的,因为郑州大学和河南老公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的论文发表数占学校论文发表数中比例不高。这一方面反映河南大学人文社科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要求郑州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加强其图书馆科研人员的引进,以及加强对图书馆科研的投入,从而提高其图书馆的科研实力。
(4)从表1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郑州大学图书馆的基金数最多,河南大学的基金数最低,但是河南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最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今后的科研学术活动中,河南大学图书馆在保持科研成果数量的同时,应该要加强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应该多引进一些有关图书馆科研的专业人才,从而提高其获得基金项目资助的项目,这样才能提升本单位图书馆管理与研究的科研水平。而郑州大学图书馆的科研成果数量虽然不是最高,但其科研学术研究的质量却是三所学校中最高的,获得最多的资金资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郑州大学在河南省内的“211院校地位”,只是在今后的科研道路中,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科研奖励,提高本单位科研论文的数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本校图书馆的科研实力和地位。
最后,我们可以发现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数量是最少的,但其基金数也比河南大学图书馆的基金数多,这说明其科研学术的质量还是比较高的,但一方面可能也存在着和郑州大学类似的问题,即科研奖励不够,难以调动科研人员创作的动力;另一方面,更有可能是受到本校历史和特色的原因,因为本身属于理工院校,可能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发展比较薄弱,虽然有一些专家学者对其图书馆研究做出了较大贡献,但从整理上来看,发展远远滞后于另外两所较为综合性的大学。
从表1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郑州大学图书馆学术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最多,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学术论文的被引用的次数最少。河南大学图书馆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是最多的,但是其被引用的次数不是最多的,但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图书馆发表的学术论文所涉及的学科数是相同的,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发表的学术论文所涉及的学科数最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郑州大学图书馆单位的科研质量,同时还反映了综合性大学和理工类院校的一些学科差异,而这些是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善的。因为,学术论文在其研究领域被引用数量能够反映其对本学科的影响力,可以从一定方面了解其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所以,我们认为郑州大学图书馆学术气氛浓厚程度和全馆整体的学术成就是三所高校图书馆中最好的,但在科研奖励和重视程度上,可能不如河南大学,这是今后要向河南大学学习的一个地方。而河南大学应努力提高自己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质量,争取获得更多的基金数和学术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最后,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可能由于本校的理工特色和学科设置,导致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是最少的,其学术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也是最少的,其图书馆的科研质量和数量都亟需进一步提升。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科研教学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地位,其任务就是为学校教学和科研服务。图书馆人员只有认真研究学生和教师需要什么,才能真正帮他们解决什么问题,提升老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该研究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一个高校图书馆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上。
本文,通过CNKI,对河南省典型高校的图书馆学术论文发表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河南省高校的图书馆单位在学术研究中发展并不平衡,这既与学校领导对图书馆研究与建设重视程度有关,也与学校特色有关。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结合本校和本馆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术计划及管理办法,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抓住重点,认真执行各项科研管理制度,确保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这样才能提升高校图书馆论文发表的数量,更进一步提升学术论文的质量,进而更好地为本校师生的学习、科研服务,最终促使高校整体科研、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 章冶.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图书馆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以江苏省3 所学院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情报学刊,2012(3).
[2] 郭鸿昌.河南省高校图书馆科研实力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6).
[3] 王荣凤.河南高校图书馆科研论文统计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5).
相关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学科化服务是现代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环境变化对图书馆影响的综合结果。构建满足高校学科用户科研教学需求的个性化的学科化服务模式,是满足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需要,搭建起学校教学与科研部门的沟通渠道;也是缓解高校图书馆自身危机的需要。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也得到进一步体现,促使众多高校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学科化服务模式正是在时代发展趋势中产生的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能够针对图书馆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进行探究,旨在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学科化 服务模式 探究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基础设施,承担着为学生提供自学平台和自学资源的重要任务。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与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性也得到进一步体现,也促使众多高校不断加强图书馆的建设。在这种背景下,众多高校开始尝试在图书馆中施行学科化服务模式,以求能够应对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面对的问题和危机。
基于此,本文在此针对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进一步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达到促进高校发展与建设的目的。
从本质上说,学科化服务是一项开拓性的主动参与式的创新服务。它要求学科馆员深入到用户的科研或教学活动中,帮助他们发现和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为用户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针对性很强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创新精神和个性化服务特征的具体体现。
尤其近些年来,随着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书籍不断增多,而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具体地说,学生对专业性的知识需求更大,更加渴望获得深层次的知识。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无法给予其更高质量的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它针对于学生更高的需求,不但给予学生相应的资源,同时也提供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在图书馆中获得更大的收获。
(一)服务形式的转变
从根本上说,学科化服务模式将导致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得到转变。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图书馆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的服务是被动的,是依照师生的需求帮助师生寻找相应的资源。换言之,此时的高校图书馆只是作为师生学习的场所,为师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的场地。而在学科化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不但要为师生准备更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发现和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和信息导航,也要为其研究与工作提供针对强较强的信息服务。
由此可以看出,在学科化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变得主动,也更加人性化,能够符合师生的需求,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和个性化的体现。
(二)学科馆员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
在学科化服务模式下,学科馆员逐步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是高校图书馆为师生提供服务的主要工作者。
在传统的服务模式中,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者是图书管理人员,主要是指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工作者。而在学科化服务模式中,高校图书馆不但要能够根据专业知识为师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资源,同时也要掌握学科与行业间的最新动态,帮助师生更好的学习和研究。
简单地说,随着服务模式的改变,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基本的“服务员”上升为师生学习和研究的有力助手,成为师生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一)不断提高学科馆员的素质和能力
从本质上说,学科馆员是学科化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工作者,是高校图书馆运作和发展的核心。因此,高校要促进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的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断能提高学科馆员的素质和能力。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需要学科馆员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图书的信息,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及时地寻找到相应的图书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对学科馆员的培训,使其具备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切实掌握相应行业和领域的前沿动态,进而为师生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二)建设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是学科化服务模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根本上说,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基础与前提是信息,高校图书馆必须掌握用户的需求、学科动态的变化,才能够及时采购相应的图书资源,才能够针对学科馆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能力和素质,使其能够胜任相应的工作。
因此,建设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具体的说,随着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高校图书馆才能够在平台中收集用户的需求,才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图书的采访和编目工作,才能够对学科馆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另一方面,对于高校师生来说,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其才能够向图书馆反应自身的需求,才能够促使高校图书馆根据自己的需求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三)提高师生的认识与意识
在学科化服务模式下,高校图书馆应该更加注重对师生的培训,主要是要加强对师生信息意识的培训,要使师生具有能够发现信息、了解自身信息需求,以及独立检索信息资源的能力。只有增强师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才会促进图书馆不断创新服务内容,促进图书馆不断发展进步。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强用户信息意识的培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科馆员只有将使用信息知识的意识和利用信息知识的能力传授给读者,才能发挥学科化服务的最大效用,才会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学科化服务模式是图书馆发展中的产物,是图书馆服务个性化与创新化的有力表现。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学科化服务模式的建设,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就需要相关工作者在实践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与交流,发现学科化服务模式的不足之处,并将其进行完善,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模式探究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区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为区域文化建设提供保障服务。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区域文化建设的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源动力,因此保护和发展区域文化是社会主义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着手,以桐城师专为例探讨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区域文化建设中的必要性和优势点,并对未来高校图书馆思考与努力的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图书馆 区域文化建设
地方高校图书馆发展与区域文化建设紧密相连,一方面图书馆能够满足区域民众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区域文化进一步促进图书馆的改进与发展。地方高校图书馆以其资源和人才的优势对区域文化的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图书馆面向公众开放的要求赋予了地方高校在促进区域文化建设中的社会责任。地方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面向群体的多样化,农民、学生、职员都有获取大量社会信息的实际需求。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地方文化机构的有效补充,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为区域文化建设服务。
以我校为例,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有百年办学历史,1904年秋(清光绪三十年),桐城派晚期大师吴汝纶先生,建立“桐城中学堂师范班”,此举开安徽新式师范教育之先河,桐城师范教育也由此发端。桐城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明的发祥地和集中地,其间人文勃兴,代有英才。唐宋两代的曹松、李公麟,一以诗名,一以画显;以戴名世、方苞、刘大■、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清代文坛200余年。桐城是黄梅戏之乡,孕育了以严凤英为代表的一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桐城因文学与戏曲上的极高成就也因此成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地方文化的昌盛为高校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术研究的成果又提升了区域文化建设水平,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桐城师专图书馆把服务桐城区域文化作为自己建设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馆藏资源丰富
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源,文献具备专业性和权威性强的特点。高校图书馆除了拥有传统的纸质文献外,还拥有诸如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字信息资源。以我校为例,目前图书馆纸质藏书37.36万册,电子图书3241GB,数字资源量9789.79GB,现刊389种,建有校园网和图书馆电子文献检索系统,实现了与互联网的宽带连接。
(二)专业化的团队
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因此地方高校普遍配备了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来辅助高校图书馆知识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一名合格应用与复合型兼备的图书馆员应掌握图书馆学、管理学、心理学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文献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读者服务方面具有其他文化机构不可替代的优势。
(三)现代化的设施
地方高校图书馆经多年的建设发展,物质条件优越,拥有便于书籍借还及查询的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用于书籍整理、借还条码设备,开放式的阅览室必需的图书防盗设备,保障消防安全的消防防范设备,以及配备各种复印机、传真机便于给读者提供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享受我国政策的大力支持,因此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均优于其他社会文化机构。
(四)贴近地方文化
地方高校图书馆具有传播区域文化的重要职责,作为公共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高校图书馆更贴近地域文化和更了解地方需求。以我校为例,我市的桐城派研究中心就坐落在我校图书馆内,经常和我校图书馆联合开展研究活动,图书馆多名馆员也是桐城派研究中心成员;又如,我校坐落在桐城“六尺巷”附近,我们研究“六尺巷”文化就比别人占地利优势。
(一)围绕“桐城派”研究,加强馆藏的地方文化资源建设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以及文论的博大精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桐城派作为学术流派的一种,对当代为文亦不无启迪借鉴之作用。
一个拥有丰富馆藏、珍贵典籍的图书馆对于一所高校来说至关重要。我校图书馆十分重视收集、整理以“桐城派”为特色的馆藏,利用各种渠道从民间购置了一批地方文献古籍,开辟了“桐城派散文书库”。在以桐城派的馆藏区设立资料专柜,介绍桐城派的文学理论和历史成就及对后人深远的影响。
(二)参与“黄梅戏”“桐城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黄梅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桐城戏曲文化源远流长,自唐朝起民歌《桐城歌》盛行于世,明清之际,文风愈加鼎盛,《桐城歌》被刊印成集,流传到长江中下游广为传唱,使得此一地域的文化具有一种整体风范。桐城丰厚的戏曲文化底蕴,为黄梅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现代图书馆的首要职能。我校充分利用桐城作为戏曲之乡的地理优势,在校园中普及黄梅戏与桐城歌的知识,利用图书馆的多媒体设施播放《天仙配》、《牛郎织女》等优秀选段,为校园营造浓厚的戏曲氛围;图书馆牵头成立了科研课题组,专门对桐城民间艺人和经典曲目进行深入发掘,录音录像制成数字产品加以利用和保护,将“黄梅戏”、“桐城歌”的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为桐城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切实的贡献。
(三)兴建桐城派文化特色资源库,实现桐城派研究资源共享
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是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基础工作,因此我校将兴建桐城派文化特色资源库作为图书馆建设的重点工程。在资源库构建时,邀请桐城派研究专家,桐研中心成员、学校相关专业教授组成建设小组,反复修改方案;通过招标选定专业的企业负责网站设计,提供软件支持;精心选择有一定学术和史料价值的文献,分阶段、分步骤地建立类型齐全的数据库,以便向读者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达到实现桐城派研究资源共享的目的。 此外,我校图书馆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为区域的“农家书屋”建设与运行献计献策,与当地的文化部门、企业合作,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多途径的为区域文化建设服务。
(一)提高馆员素质,打造精品团队
近年来,随着图书馆工作人员学历水平的提升,馆员的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但知识结构还很局限。当读者面对多种形式的文献源和文献形式时,在寻找、选择上自然有一定的难度,这时馆员就需要及时、正确地帮助读者选择需要的信息。图书馆员必须具备信息的搜集、捕捉、接收技能,信息的筛选、识别技能,信息的分析、评价、吸收技能,信息的整理、开发、加工、综合、存贮技能。馆员只有具备这些技能,才能确保能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来帮助用户选择准确的信息,真正做到从信息传递者到知识挖掘者的角色转化。
(二)做好发展规划,逐步落实推进
图书馆工作不仅是学校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必须与学院的发展和区域文化建设相适应,要以加强自动化、网络化建设为重点,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化和现代化管理,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既要能为学院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支持,又要能为区域文化建设作出贡献。
(三)不断开展创新,拓展服务范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读者的需求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也应随之变化。如开办移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移动图书服务;构建网络交流平台,允许读者发表评论或留言,开展图书馆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交流互动;实现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等。这些新业务的开展,可有效突破图书馆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更好的服务读者,服务区域文化建设。
高校图书馆为区域文化建设服务既是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具体体现,又是自身建设发展的需要。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作为高校图书馆在为本校的教学与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文献保障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多渠道多途径的为地区域文化建设服务,既能促进区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又能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双赢之道。
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区域文化建设的思考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完善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是信息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在网络环境下,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要加强区域性资源合作,形成共建共享联盟,共建虚拟馆藏,实现图书馆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的平衡、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字资源保障。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文章阐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针对丽江师专图书馆在建设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地方高校图书馆 丽江地区
地方文献是记述地方情况或具有地方特点的文献。它包括方志、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与地方出版物。[1]地方文献作为祖国灿烂的文化瑰宝,植根于一个地域特定的自然、社会环境,是一个地域长期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产物。地方文献被誉为“一地之百科”,是各地独一无二的宝贵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同时也是各地图书馆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建设时应该着重需要收藏的文献。
丽江地区位于滇西北中部,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还有纳西、彝、傈僳、白、普米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半数以上。丽江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都独具特色。如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已有近千年历史,古城充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还有被称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还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舞谱,长达几十米的神路图也是罕见的艺术珍品;“音乐活化石”纳西古乐;还有白沙壁画、玉龙雪山、神奇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等等。从古至今,丽江地方文献所记载的内容对丽江的这些天下奇观都进行了描述和阐释,并为其提供史料支持。因此,我校作为丽江地区唯一的一所公办高等学校图书馆,研究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一方面通过收集地方文献,形成特色馆藏;同时也促进学校学术研究,为丽江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提供原始资料;另一方面也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1.地方文献的范围如何界定
根据地方文献的定义,可以得出地方文献的内涵,它包括方志、地方史料、地方人士著作和地方出版物。[2]一直以来,我馆在收集地方文献的时候,主要是从内容和作者籍贯上来界定文献。凡是作者籍贯是丽江地区,或者文献内容上涉及到有关丽江地区方面的,我们都视为地方文献收藏。但是在地方文献的定义中我们发现,地方出版物也属于地方文献,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地方出版物中很多文献在内容上都与地方无关,这给我们采集地方文献的工作人员带来困惑。因此,收集地方文献的范围如何来界定,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认识,让我们工作人员的工作具有可操作性。
2.收集地方文献的渠道单一
地方文献对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意义重大,但收集起来却十分困难。因为地方文献种类繁多,发行机构多,发行渠道也很多,有些还是内部资料,图书馆很难在一定的时间内全面地收集地方文献。由于人员和资金的限制,我馆每年主要是从购书经费中拨出一部分到本地书店现采地方文献,还有一些主要靠捐赠来收集。仅仅通过这两种渠道,我馆收集到的地方文献非常有限。尤其是那些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紧密相关的非公开出版的文献很难收集到。
3.地方文献工作收藏缺乏合作
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我馆地方文献收藏工作都是单身作战,并没有与市、区、县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机构合作。由于这些机构与我校图书馆并无隶属关系,平时也无交流,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合作。因此,这些部门所包含的许多珍贵的地方资料我们都无法收集到,比如城市建设资料、本地相关的政策法规、专业学术专利资料等等。
4.地方文献收藏工作缺少专业人员和相关制度的保障
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连续性强的专业工作,图书馆应该制定相关的制度和配备专业人员来实施这项工作。但是,目前由于我馆工作人员数量不多,购书经费也很有限,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主要由采编人员兼任,无法保证专人专职。这给我馆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制约性和不确定性。
1.确定地方文献的界定原则
经查阅资料发现,界定地方文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一是区域性原则,地方文献收藏首先要遵循地理区域原则;二是内容原则,当地域范围确定以后,凡在内容上涉及这一地域的文献都可以纳入这一地域的地方文献;三是出生地原则和籍贯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无论作者是因出生地还是籍贯,如果内容上不涉及这一地域,但由于作者本身就带有地域属性,因此都应作为地方文献收藏;四是出版社原则,就出版物来说,内容涉及本地的和本地作者著述的按内容原则、出生地和籍贯原则收入地方文献外,其余各出版物可考虑以下几点选录入藏:(1)被列入全国和地方出版工程规划的出版物;(2)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和名人著述;(3)获得省(市)以上各种奖励的出版物;(4)装帧涉及和印刷具有地方特色的出版物等。[3]
2.加强各机构沟通合作,多渠道收集地方文献
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是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最重要的基础工作。首先,应积极争取本地区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包括地方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作协、文联、出版社、地方志办、党史办、资料室等部门,可以指定专人与他们保持长期的联系和合作,这样便于我们获取地方文献的最新信息,增强地方文献收集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其次,我们也要拓宽获得地方文献的途径。一是每年要确保一定的经费来专门购买地方文献;二是加大宣传,鼓励师生、专家学者、民间人士来积极捐赠有价值的地方文献;三是针对一些特别珍贵现在已无法买到的地方文献,在征得收藏者同意的前提下,通过复印、影印、扫描或缩微等方式复制;四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地方文献信息散落与网络,图书馆可以派专人经常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并下载;五是做地方文献剪报。由于一些学者的相关论文收藏在期刊或者论文集中,还有报纸中也刊登有地方文献资料,我们也要指定专人把这些地方资料做成剪报收集起来。
3.确保相关制度和专业人员的保障
确保地方文献的收藏工作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制定相关的制度,并有专人专职来实施这项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一是确定地方文献的收录原则,这在前面已提到;二是配备专人专职人员。选择懂地方方言、责任心强、精通图书馆知识、社交能力强的人来负责与各部门的联络与沟通工作;三是落实购买地方文献的专项经费。每年购买地方文献是充实地方文献馆藏资源的最主要途径,像捐赠、复制等只是辅助途径。 4.将地方文献资源数字化,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
地方文献尤其是比较珍贵的文献,由于年代久远,在长期保存过程中,极易老化,出现变形、发黄、发脆等现象,有些文献损毁程度越来越严重,无法翻阅。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手段,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一方面图书馆收藏的地方文献将以数据库形式保存下来,可以改变对地方文献保存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另一方面通过全面系统地揭示馆藏文献信息,为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搭建一个检索和研究地方文化的平台,达到更好地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强化文化交流的目的。
丽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纳西族人口不多,然而却以古老而丰富的民族文化著称,有人说它是小民族创造了大文化。目前,丽江尚无一家对地方文献进行完整收集并建立数据库的组织机构。我馆作为丽江唯一的一所公办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立丽江地方文献数据库是我馆的历史责任,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可为丽江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可以为地方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在制定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时提供地方史料和历史借鉴,避免决策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二有利于促进学术研究,为丽江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提供原始资料。丽江独特的民族文化就蕴涵在地方民族文献中,采用现代数字技术,打造出一个别具特色的丽江师专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可以使原本局限于少数地方的精美文献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利用。
三有利于提升我校图书馆的文化影响。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数据库,能体现自身价值和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四有利于缓解利用文献与保存珍贵文献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我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的跳跃式发展。将地方文献数字化,一方面可以将它们保存在现代化载体中;另一方面,由于数字化文献具有快速检索、查找便捷、易组织的特性,能很好地缓解利用文献与保存文献之间的矛盾。
5.培养地方文献专业人才,提高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
图书馆“藏”书的最终目的是“用”,要成功实现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关键在与有一批善于开发利用地方文献的人才。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开发利用地方文献只是一句空话。随着现代化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和图书馆工作重点向信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转移,对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提高。要求图书馆员既要懂图书馆业务知识,还要懂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信息鉴别力和信息处理能力。[4]
由于丽江地区的特殊性,少数民族人口占大多数,我们图书馆员除要具备上述能力外,还要掌握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古籍、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有前瞻性思维,根据图书馆实际业务和馆员个人能力,制定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系统培训与教育,逐步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做好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
地方高校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21世纪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建设要求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知识服务。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在阐释个性化知识服务含义的基础上,探析了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模式,并提出了它的服务形式,以期对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个性化服务 知识服务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信息化的社会形态也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传统的知识服务形式,很难满足现代的个性化、专业化、综合化的知识服务需要,因此,高校图书馆如何提供与此相适应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个性化服务也被称之为个性化定制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等,它是在数字化信息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在相互合作过程中,收集用户的相关信息与兴趣爱好、个人资料,以及其个人的专业特长等相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为客户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过程。知识服务的含义则是指以信息的整理、收集、分析,以及对知识的重组整合的能力为基础,与用户问题解决环节相融合,对于在此过程中的知识创新与应用提供实效性的支持。知识服务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图书馆所提供的信息服务的主流目标,而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则是上述二者的有机结合,其共同的服务目标就是要在不同的时期与不同的阶段,为服务的对象提供最优化的兼具个性的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并以此为依托提供对于服务对象的知识创新与应用的有效支持,确切的说,个性化知识服务是在服务理念层面的理解,其核心的含义就是所有的服务工作都要以用户的需要作为基本的服务落脚点,用户的需求就是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核心需求,对用户需求的充分关注就是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工作重点,用最大的努力为用户提供最优质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其突出的特点是更具个性化,对不同的用户给予人文化的、个性化的更适宜的知识服务的同时,又充分展现其服务的多样性、灵活性的特质,为用户提供系列的个性化知识服务。
个性化知识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其核心的内含是针对高校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与不同的个性需求相适应的知识服务,在信息化环境中,高校用户对于知识的需求不仅仅需要知识的专业化、知识的创新性与应用性,更重要的是在于知识的获取与应用过程中获得实效性的帮助,通过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的应用,提供对高校用户对知识的创新与应用的有力支持,因此,如何创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极其服务形式,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知识服务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1依据学科专业性提供不同的个性化知识服务
一个成熟的高校一定拥有许多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与学科带头人,这些学者、专家往往都是不同学科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其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其专业领域内其研究多具有前瞻性[2],因此他们所需要的资料都是要求内容具有较强的前沿性的,对内容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高校图书馆在满足普通读者对象的需求的同时面对这样的具有较高要求的服务对象,也一定要千方百计的提供较高标准要求的个性化的知识服务以满足学者型用户的阅读需要。
2.2依据高校教师个性化的知识需要提供定题服务
高校教师与其他层次的学校教师有所不同的是他们即与其他层次学校教师一样,要做好大量的教学工作,同时他们还要承担艰巨的科研任务与繁重的学术研究任务,因此他们对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即需要为教学服务的个性化知识,又需要为科研和学术服务的个性化知识[3],面对高校教师对知识的双向需求,高校图书馆要有针对性的提供满足双向需求的个性化知识定题服务,即满足其教学需要的知识服务又要满足其科研学术研究所需要的知识服务。
2.3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知识需求提供分层次服务
在高校学习的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具有个性化的倾向,不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他们与以往的学生相比较在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向、学习的空间自由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4],今天的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比以往的学生要丰富的多了,这就决定了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面对个性化十足的学生群体,也要与时俱进的做出与之相适应的适时调整,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知识需求提供分层次的个性化知识服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同一所图书馆里获得各自所需的个性化知识服务。
3.1个性化量身定制的知识服务形式
网络与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高校图书馆为不同服务对象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成为可能[5],不同层次与不同群体的服务对象根据各自所需资料内容的不同,可以通过现在网络化的服务系统,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在动态化的服务系统中,不同层次的读者个性化的知识服务基本上可以满足,这样的服务既提高了服务效率又满足了不同层次服务对象对个性化知识服务的需求。
3.2个性化的知识传递服务形式
信息化的传递服务是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动态化的信息传递服务[6],这种服务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为不同层次群体的服务对象定期发送相关的邮件,针对服务对象对不同个性化的知识需求提供动态的知识服务,满足其对于知识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另一种形式则是以智能化的信息推送软件,为读者定期或者不定时的推送相关的个性化信息,把信息发送到不同群体的邮箱之中,使不同需要的服务对象及时的获得相关的信息资料,这样的服务形式极大的提高了个性化知识的服务效率,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3个性化知识挖掘服务
个性化知识挖掘服务是一种面向知识需要内容的个性化知识服务为主要特征的服务形式,其主要强调面对不同的用户开展定性与定量的处置活动,并在其处置的过程中充分的挖掘其中的隐匿性的知识内容,是一种个性化知识内容的挖掘性服务。其特点主要表现在针对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的再创新,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以优化不同的知识内容。个性化知识挖掘服务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其技术特征主要表现为分类、提取、聚类以及相关关联规则的发现等,是一种更深化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形式。
本文阐析了个性化知识服务基本含义,深入认识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意义,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的模式与服务形式,以此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知识服务工作更有效的开展。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知识服务研究相关文章:
3.试论学科知识的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研究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了影响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通过典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结合我国高校校情和学生的需求,分析现今高校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
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图书馆只是文献和书籍的收藏,以及给读者提供阅读。随着科技教育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图书馆是信息管理领域的重要机构,不仅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信息服务,还为求知欲强的学者提供知识宝库。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概括,最后给读者提供方便使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其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基础建设情况不同,知识管理具有不同的做法和模式。
美国模式:采用“编码化”知识管理策略,强调对显性知识的编码、收集、分发、应用和测度,强调知识重用。
欧洲/日本模式:采用“人际化”知识管理策略,强调专家技能,认为人是最关键的。结合人文背景来创造、传递、使用隐性知识,作为广阔的社会化流程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达到高水平的质量及提升生产率。
中国模式:采用平衡“编码化”及“人际化”策略的中庸之道。中国组织实施知识管理非常强调“实用”,希望短期就能看到具体收益,所以很多组织喜欢投资于建设知识管理IT系统。但另一方面,基于中国的历史及文化传统,中国人一般喜欢非正式和隐寓式的交流形式,通过人际关系交流来传递知识,所以人们习惯在自己的小圈子内通过口头的方式来分享知识。
(一)由传统管理理念转变为知识管理的思考模式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局限于书籍的收藏和堆积,是人们对书籍的种类进行的二分性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人和物处于二元对立状态,不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要积极改变陈旧的传统观念,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自觉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理念,来指导日常的知识管理工作。走出传统图书馆的管理误区,把单纯的文献管理改为知识管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渗透知识创新理念,形成知识管理的思考方式。
(二)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体系,实现“知识共享”的传递原则
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成的多功能、多领域的综合系统,它能够支持所有主要的知识管理与处理活动,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组织”分类与理解“编辑与检索”传递与共享等,使知识成为脱离个体而具备专家性“综合性”完备性和系统性的软件系统。
(三)理清层次的知识管理内容,实现“各取所需”的服务宗旨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创新管理:图书馆知识创新管理就是对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移及其由相关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进行有效管理。
2、知识组织管理:高校图书馆知识组织管理主要是制定知识管理计划和协调各种知识管理活动,且通过对知识信息的收集、加工与整理,将隐藏在信息中有价值的知识单元挖掘出来,使无序的信息变为有序,使固化的知识得以活化,并建立易于被用户利用的动态知识库体系。
3、知识传播管理:高校图书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知识传播管理,为知识管理人员获取、存储、组织、检索、利用知识提供了有力支持,解决了人们需求和知识混乱无序的矛盾,使各类信息的利用者能方便地找到其需求的信息,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益。
4、知识服务管理:所谓知识服务管理就是要求图书馆转变管理思维,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深层次服务。
(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知识管理,应充分重视馆员的自身特点及其需求的多样性与变化性,运用权变管理方式来加强对不同馆员的管理,以便发挥他们各自的知识或管理才能,使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得以实现。同时应建立正常的馆员培训制度,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充分挖掘人才,培养出胜任知识管理的知识型馆员。还需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动进行适当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管理者的潜能和创造性。还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奖项对员工进行奖励,以促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使其隐性知识才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和利用。
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为管理对象。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重视人的作用和发展,重视知识创新和知识集成管理,重视效益模式转变+其核心目标就是进行知识资源的开发,即挖掘和辨识所有与图书馆服务有关的知识。
浅谈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不到位并且管理缺失,从而影响到了整个图书馆的利用效率。因此,研究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系统的创新与构建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与系统维护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用与管理模式正面临深刻变革,对硬件软件管理、日常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立足高校图书馆数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地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高校;公共计算机;图书馆;管理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诸多任务,是高校完成教学活动、实现科研突破的重要依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高校图书馆科研功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强化,正逐渐成为高校数据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指的是用数字的形式来记录、保存并处理计算机上一切数据和资料的技术实现形式。这些包含有诸多用矢量作为单位进行储藏的资料可称之为信息查询资料,其描述本身所具有的信息查询内容和场景设置涵盖了档案文化与知识元素,其描述的档案课程内容具有事关档案教育自身属性、样式、时空位等详细的表达和描述。
由是观之,信息查询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既有其共同的对于数据和信息查询任务处理的基本职能,同时又在各自领域中有一定的拓展。因此,在档案教育与信息查询的视域下重新审视信息查询资料与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的概念对于在根本层面上强化档案管理运作具有极强的如何确保高校图书馆、数据中心及诸多应用程序正常运行,实现数据虚拟化、系统维护常态化、服务器网络通畅等是其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性和实效性。
传统意义上,硬件软件配置、应用故障问题、硬件识别、驱动系统修改等问题会造成计算机硬件、硬盘损伤。尽管图书馆大多通过安装网络版HPS(HDD Protection System)来实现硬盘的设备的自动维护和保养。然而,HPS对于硬件设备的过多依赖,使得集中管理中涉及到操作系统、使用者行为、系统适时检测的职能大打折扣。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在软硬件维护、转型升级、信息化管理、虚拟化管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的管理转型压力大。高校图书馆相对分散的功能性资源无法适应服务型创新资源的大量涌现,传统数据中心无法有效满足云计算以及虚拟技术对图书馆基础设施动态响应和需求,无法缓解因数据激增产生的能耗与压力。二是管理手段与维养水平低。高校计算机图书馆主干接入点设备数量较多,设备结构复杂,监控管理的手段较为缺乏。网络运行正常与否的状态检测难以掌握,网络阻塞的预警报警系统相对欠缺。高校图书馆系统内部Web平台应用间或出现访问速度慢、无响应等诸多问题,影响了有效的访问流量和效果。
1、加大平台建设,架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实验室”。
高校图书馆平台应对新技术要求,实现教学、实验、管理的协同发展,应当依托本校的网络中心,搭建具有新技术特征的智慧实验室。具体来说,就是融合互联网、物联网(ZIGBEE网络)、嵌入技术搭建图书馆实验室信息系统,架构面向广大师生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架构,为广大师生提供智慧服务。一是完善分布式数据计算、并行数据计算及网络信息海量计算三个层面的体系建设,重点发展ITILV2架构的应用领域服务,配合高校计算机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系统管理职能,改进服务管理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应用管理模块等6大基础模块。二是加大以物联网ZigBee网络拓扑为中心,结合GSM以及嵌入式技术、电力载波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开发云资源资源体系结构模型,保证云计算的扩展性、兼容性以及动态效能。
2、强化动态管理,健全实验室计算机自动管理与维护系统。
整合系统管理、监控、数据分析等多种技术,通过流量数据分析、运行中主机、数据库的监控,提高网络运行效度。这一理念的核心目的在于,将图书馆的电源、环境、安全视频监控与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有机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立足于TCP/IP及SNMP的集合管理理念。在这种管理理念的指引下,可以有效地将图书馆动力、环境设备的各种信息适时上报、预警、报警,同样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数据与命令的完整监控,实现自动化的图书馆维护管理。这要求高校计算机图书馆实现多层次监控体系的建设。高校计算机图书馆内部可以分为大环境和微环境两个层次。
大环境是指整个图书馆的整体环境,微环境指的是机柜内的设备环境。所谓多层次监控,也就是既有图书馆整体环境的监控,也有机柜内微环境的监控,重点是设备内部运行环境的监控。图书馆整体环境的监控包括图书馆在温度湿度参数、供配电方面双线供电能力、UPS电源配备、照明工程、防尘防火防雷防静电系统、接地系统的监控。网络设备监控包括网络设备的拓扑展现,便于进行设备内部的监控。这其中既包括主机系统运行状况的监控,也包括应用环境健康状况的监控。高校计算机图书馆监控对于服务器CPU温度、风扇运转情况的监控,停留在计算机自带的软件系统,缺乏自动适时的监控体系。首要一点是加强设备内部的监控体系建设。通过完善系统监控的预警、报警设置,提高检测参数的准确度和灵敏度,灵活设置阈值多样的预警侦测手段,及时发现潜在危险。设置完善预警、报警流程,强化人员值班责任制,确保预警信息及时传达到人。
总之,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和各种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图书馆功能将更加完善,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尚需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与系统维护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我国教育界想来对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尤为重视,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工作直接影响到了对我国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及人文艺术教育。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图书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新通信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主要服务
国外的一些国家高校图书馆会开设此类服务,它主要针对的是学生相对来说经济比较贫困,有些书籍材料、教材的价格比较贵或者是市场上某种教材资料比较稀缺,但这种材料对于学生来说又是必须的,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这就可以用到课程资料保存服务。教授将此教材资料亲自找到并将其放在图书馆供学生借阅,负责该服务的图书馆员需要为学生提供该材料在馆内借阅的服务,并随时对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防止材料被带出图书馆或损毁等现象发生,造成其他学生没材料可用的情况。如此,更多的学生可以免费且便捷地使用该材料,也为教授和学生因该材料的沟通使用问题节省了时间。
二、新通信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研究
每一个高校图书馆都是在边服务边摸索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这些年在各大高校图书馆的共同努力下服务理念在不断完善。结合当前各高校图书馆服务理念现状和学生的现实需求,我认为在新通信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研究需要有以下几点。
1.人人平等的观念
美国将这种观念发挥到极致,他们认为,使用和享受高校图书馆的各项服务是学校每一位职工、教师、学生的权利,没有谁能够去剥夺他们的这种权利,在这里,人们可以学习、生活甚至是娱乐、交朋友。
2.体现图书馆自身价值的观念
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人员、管内的资源和科技网络构成了供用户使用的平台,在这些关系当中,用户是核心,图书馆一切事物的设定都是为了更好地为用户服务,而且只有在用户的身上,才能在整个过程中看到图书馆自身价值的体现,没有用户,图书馆的种种价值无从说起。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去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体现图书馆的自身价值。
3.以用户为中心建设图书馆的观念
现在很多的高校图书馆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图书馆工作人员总认为自己是高高在上的,这种观念深深的伤害了用户。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和心态。
4.科技优势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应用
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图书馆的服务也不能止步不前,要紧紧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结合传统和科技的不同优势,进一步完善图书馆服务,如何服务好各个学院学科,如何做好教授与学员的衔接,如何做好每个用户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服务,是每一位图书馆工作人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新通信设备在完善图书馆服务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的优势和潜力需要我们去发掘。
一、民办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及服务运行机制有限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图书馆是教学的辅助单位,一般情况下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行政上的不重视必然导致沟通过程中也存有障碍,学科馆员制度的推进也必然遇见瓶颈。当前民办高校的图书馆中普遍存在共同的特征是:日常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流程较为清晰等优点,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职能某些方面的不够集中的缺点,比如说,本应该依据本校馆内资源的学科化服务在传统的影响下被格式化,因此就出现了管理程序化与分工之间的矛盾,使得工作在开展中受到不少局限。
2.许多民办高校师生对学科馆员制度的了解程度不高
目前,很多民办高校在进行院系建设时,往往仅仅注重对院系教师力量的充实,却很少关注本校图书馆的作用,有很大一部分师生对图书馆的教学和科研作用都意识不到,仅仅局限地认为图书馆就是用来查阅资料。还有很多民办高校的图书馆虽然建立了学科联系人的模式,但读者与其的互动性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一部分学科馆员仅仅就是帮助读者提供简单的收集信息或者查阅服务,和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目标还差很大一段距离。同时,在一部分民办高校中,缺少对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相关宣传,使得学校中的教师和学生对其了解不深。还有一部分民办高校虽然也做了一定的宣传工作,比如在图书馆主页中设定了一定的介绍,但很少有人关注到这点,因而宣传作用也远远不到。
3.学科馆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办学初期阶段,很多民办高校图书馆聘任了一些已经退休的高职称馆员,涉及多个领域,有的来自公共图书馆,有的来自少儿图书馆。虽然经验丰富,但就学科馆员服务来说,还是难以做到一个学科自身对应的专业图书馆员,且就学科的知识结构方面,虽然馆员的知识层次很高,但面对最新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很难把握。同时,还有一部分民办高校在进行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不能深刻的认识该项服务,不能充分理解其对学校的发展的综合作用和重要性,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馆员的积极性。甚至有部分馆员认为,学科馆员仅仅是承担学科化服务工作的,其他馆员没必要参与这项工作,这样,就使得部室间和馆员间的沟通很少,很难较好的做好协作工作,进而使得部分馆员对工作的开展不采取支持和配合的态度。
二、相应解决措施
1.完善和健全人才培养制度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应该从图书馆的内部挑选专业知识过硬,工作素质高的工作人员作为学科馆员,并定期对他们做好培训,帮助他们及时充电。另外,对于学科馆员制度来说,应该多多重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的学科馆员,从而推动馆中人才队伍的优化,使得馆中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学科馆员不仅要充分了解文献资源,还要充实多门学科的知识资源,并关注他们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从而让自己的知识资源与岗位着实匹配起来。
2.重视管理,逐步健全学科馆员制度
要想保证学科馆员的目标顺利实现,离不开完善的管理体制。应该明确学科馆员的岗位责任,通过健全的管理制度加以保障。同时,结合完善的考核机制,选拔优秀人才上岗。并且,根据学科馆员的实际表现进行量化考评,对于考评不合格的学科馆员要进行新的馆员评聘,从而在优胜劣汰的大环境下激发学科馆员的工作激情,让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3.创新学科化服务模式,重视与院系之间的联系
应该重视学科馆员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建立一种新的服务模式,这样一来,学科馆员就可以帮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中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而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在使用信息的时候,又为学生提供了信息的供应,如此也带动了学生利用图书馆。另外,在互动模式下,教师还可以为图书馆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让其效益发挥至最大化。而在教师的一些课题研究中,学科馆员也可以为他们提供最新的研究动态,真正的实现教学和科研的有效结合。让民办高校的图书馆服务也提高到新的层次。
三、结语
民办高校图书馆为了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脚步保持同步,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创新管理和服务,使其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能够实现最大化。希望通过建立高校学科馆员制度,能够提升民办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层次和能力,开拓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和服务领域,实现高校图书馆的长效服务。但在建设中也难免存在不少问题,使得其真正作用难以发挥,因而应该正确分析存在问题,采取合理对策,从而让民办高校图书馆服务提高到新的层次。
浏览量:1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