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高中英语人文素养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编辑是一种工作类别,也是一类职业身份。指对作品等进行编写。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士,中文被称为“编辑”或“修改”,编辑属于一种职业,其对应英文词汇为Editor。编辑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为主编或总编辑(总编)。研究编辑基础理论、编辑活动规律及编辑实践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属于人文科学范畴。编辑工作是现代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时期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能力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科技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同时人们在精神追求上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对于电视新闻的要求也有所提升。因此电视新闻也由预制式逐渐向直播式转变[1],这样就对电视新闻编辑的素养和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视新闻栏目与报纸和广播新闻栏目的根本区别在于,电视新闻不光只有文字上的表述,在节目播出时还要有新闻现场的视频资或系列的图片资料。这样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需要有更高的新闻素养和相关的能力,下面将主要从6个方面对这些素养和能力进行描述。
1.1 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在新的发展时期下,对于一个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首先的就是要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自觉自愿的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的一致,致力于全党全国的大局,使新闻栏目能够正确引导社会的舆论导向。在坚定的政治立场的支撑下,还要对于发生的新闻事件有充分的辨别能力,在突发事件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对事件的中的是非对错有一个正确的辨别,采取正确的方式向广大观众报道整个新闻事件,避免自身栏目的报道给观众造成歧义,从而误导了广大群众。总之,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对新闻事件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是一个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首先具备的素养和能力,也是电视新闻节目水准的重要保证。
1.2 新闻素养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一个合格的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就是新闻素养,表现在这个新闻编辑对于新闻价值的判断[2]。而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不仅要知道新闻中潜在的意义更要对新闻有一定的策划和报道能力,同时还要对新闻报道所受到的效果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在拥有新闻素养的同时,还要拥有对于新闻事件的敏锐的观察能力,运用这种能力在众多的新闻稿件中发现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优秀稿件,从而保证新闻节目播出的效果,这是在新时期下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备的能力。
1.3 专业知识素养和一定的新闻采编能力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不管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电视新闻编辑也不例外。对于一个电视新闻编辑来说,专业知识素养是其进行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保证[3],为编辑者的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与此同时,一定的新闻采编能力也是新时期下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教育水平都在不断提高,并且在当前的发展中,几乎涵盖了科学技术、经济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者的专业能力需要多方发展,紧跟时代发展方向。而采编工作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采编工作顾名思义就是采访与编辑工作。其中的采访是电视新成型中的一个基本性的工作,一个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只有具备一定这方面的能力,才会真正理解工作在新闻一线的记者的辛苦付出,才会认真的对待每一份来之不易的新闻稿件,进而编辑出更趋完美的新闻,促进电视新闻的高质量发展。
1.4 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电视新闻的美主要表现在其展现出来的语言文字以及画面,因此,若想增加新闻节目的观赏性,就需要编辑人员具备一定的美学素养和正确的审美能力。新闻不同与普通作品的是,它能够使观众获得精神和思想上双重享受,与文学作品相比,需要更能使观众产生共鸣。一个成功的电视新闻栏目是能够将新闻中的文字、语言、影响资料等要素完美的糅合在一起,这就需要电视新闻编辑能在大量的影像资料中挑选出最适合、最能吸引观众的视频、影像资料,同时对于呈现出来的画面的色彩上也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使其更符合观众的审美需要。这就是新闻编辑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电视新闻编辑的美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对电视新闻栏目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1.5 技术素养和剪辑能力
新时期下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具备的技术素养主要体现在剪辑工作上,剪辑工作涵盖了三个环节,即大量新闻的剪辑组合工作、单个新闻的剪辑成片、切换导播工作。这样就需要新闻编辑人员具备一定的剪辑能力,保证新闻节目及时有效的推进。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新闻节目大多是以“现场直播”的方式推进的,这样的呈现方式需要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因此,要求我们的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新技术的充分掌握,保证新闻播报的质量和连贯性。
1.6 文学素养和策划协调能力
在当今的新闻行业中,采集拍摄和编辑工作已逐渐分离,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对记者采集回来的新闻稿件进行一定的加工修改,这就要求编辑人员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从而保证新闻的质量。而在策划协调能力上,这是一个新闻编辑获得有效新闻信息的必需能力,协调好自身与一线记者的关系,保证沟通交流的顺畅性,从而促进自己的工作的顺利推进。因此,一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人员,不仅要对每一份新闻稿件有一定的额加工修改能力,还要回协调和策划好新闻节目播报的流畅性,这样,才能确保新闻节目的效果。
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天,传媒行业一直走在发展的前端,新闻栏目更是站在整个传媒行业的前端,其竞争性可想而知,因此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新闻栏目中占据有利地位,作为促进电视新闻栏目发展的重要支撑的新闻编辑,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同时,除了需要具备的上述六个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在新时期下,我们的电视新闻编辑只有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发现,并注重自己知识能力储备的不断提升,这样不仅使自己在新闻行业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更是电视新闻栏目发展的重要支持。并且电视新闻编辑在不断提升自我能力素养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意识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具备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投入到自身的工作中去,保证新闻节目的深度、思想以及质量,促进电视新闻的更好发展。
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所谓衔接,其词语来自电子信息词汇,是指在电子计算机程序的各模块之间传递参数和控制命令,并把它们组成一个可执行的整体的过程。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中的语法教学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解决好初高中英语的教学衔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依据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经验发现:依据分层次教学理论所编排的高一班级,无论是由优秀生组成的实验班、奥赛班,还是由普通学生组成的普通班,在高中英语学习的开始阶段上都存在大量的不适应现象。具体表现为部分同学,尤其是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难以适应课堂全英语授课,大部分学生对于一个单元中所出现的大量生词记忆起来感到力不从心,高中英语课文篇幅较长,句子结构较复杂,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较吃力等。对此,高中英语教师要能及时察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整个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笔者认为要持续4周左右。当然,依据实际情况,可以不间断进行,也可以与新课交叉进行,具体要通过备课组协调好,以保证能够做到大致同步,方便学期教学计划的实施。
笔者认为,高中英语的第一节课中要向学生讲明高中英语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一点尤其重要,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工具书,比如如何利用英语学习字典《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如何利用高中语法书等。接下来要检测学生的英语语音知识,尤其是依据音标拼读单词方面。无论是普通班还是实验班、奥赛班的学生,总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依据音标正确拼读单词。为此,要利用音标教学软件,安排1~2个课时进行训练,确保学生依据音标能够正确地读出单词,扫除学生记忆词汇过程中的拼读障碍。
摸清学生的英语词汇和语法功底。精心设计便于检测学生英语词汇和语法功底的题目,例如单项选择和提供语境的单词拼写题。限时规范训练,比如要求学生利用1个小时完成题目。快速反馈,迅速批阅,最好能够利用软件统计出每一题的正确率。笔者发现:基础语法方面学生在句子及其成分的知识点上较为薄弱,这也导致无论是涉及该知识点的单项选择题还是单词拼写题,相当一部分学生屡屡犯错。因此,在单词教学的衔接方面,笔者建议利用1~2个课时简明扼要地讲解英语构词法,讲练结合,让学生大致了解英语词汇的构成规律。至于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中的语法教学下文重点阐述。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总的情况是分专题呈现,滚动播出。大致情况为,依人教版为例,从必修1至必修5为第一轮语法专题讲练,从选修6至选修10第二轮语法专题回顾讲练。耗时较长,基本上要到整个高二结束才能完成,当然这还主要针对成绩较好的实验班或奥赛班的同学来讲。但是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中语法教学毕竟受时间所限,只能讲解对于高中英语语法学习最具影响部分的语法知识,这样一来,句子成分及其结构的讲解就理所当然地成为重中之重。这一部分的讲解大致要4个课时。
这一阶段的教学最好集中进行,采取讲练结合的形式,从基本的语法术语着手,先讲句子成分再讲句子结构。
第一讲,关注相关的概念。利用PPT展示英语单词的词性、指明词性是规定性的,不能主观臆测,记忆单词时要顺便记住单词的词性。指明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单词的区别和联系,重点强调及物动词能够后接宾语且必须要接宾语,不及物动词后不能接宾语也不需要接宾语,同时指出,有些动词既可以充当及物动词,也可以充当不及物动词。另外,要介绍实义动词、助动词与情态动词的相关概念,主动关系和被动关系,谓语和非谓语,逻辑上的谓语关系等。要重点操练学生对于谓语和非谓语概念的理解。
第二讲,句子成分。讲解英语的句子成分相关术语,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表语和同位语。针对每一个术语拟定一定量的划分句子成分练习题,以深化学生对于句子成分的了解。重点强调,英语句子中动词不能充当主语,介词不能充当谓语等,学生容易在这些方面犯错误。也可以拟定一定量的汉译英题目,操练学生的相关知识。
第三讲,简单句的五种基本结构。向学生指出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可以归纳成五种基本句型。这五种基本句型的扩大、组合、省略或倒装构成了英语中千变万化的句子。掌握这五种基本句型,是掌握各种英语句子结构的基础。逐个讲解每一种基本句型,采用多样化的题型,讲练结合,确保实效。
第四讲,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可以利用归纳法向学生展示,英语中的句子从其结构上可以划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重点讲解一个英语句子如果出现两个主谓结构,那它就不是简单句了,要么是并列句,要么是复合句。
总之,解决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使高一新生在短时间内适应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已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过程从课时安排上讲要持续4周左右。作为语法衔接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句子成分及其结构知识的讲解应是重中之重。采用讲练结合的办法,精讲精练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文化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能力素养及身心素养等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很大的影响力。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有逐年提升的趋势,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提升艺术院校学生文化素养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艺术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能力、文化素养,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随着人文素质的进步和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重视和培养艺术人才的德艺双馨放在了首要前提。其中,“德”的覆盖面也更为广泛。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普遍存在着过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素养,精神层面的要求和提高。
文化素养是用优势文化中的习语、隐喻和非正式内容流利交谈的能力。从熟悉的街道路标,到历史出处的知识,再到理解最近的俚语,文化素养需要理解文化的相互影响并作出反应。社会成员约定,如果正规的文学知识停留在某个点上,便失去其价值。因为生活是由艺术、表达、历史和经验所交织,文化素养要求在创造公众语言和“群体思考”上对琐事及其用途有范围广泛的理解。文化素养强调这些片段信息的知识的创造者假定听众们已经掌握了这些内容[1]。文化素养的提高,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之一,也是最终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标准之一,对于艺术院校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对艺术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
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这是毋庸质疑的。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就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而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的知识是否丰富、素质是否高尚。因此,人文素养对于艺术院校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意义举足轻重。
1.2 有助于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创造力
要想成为一名具有创造力的优秀艺术工作者,应该拥有一下品质:首先,他们拥有发达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和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其次,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是艺术工作者必须具有的素质。最后,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感是艺术工作者的主要道德品格。而人文素养的提高正是为提高艺术院校学生的创造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川音乐学院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所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传媒、工业设计、艺术理论、艺术教育、艺术管理九大学科为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综合高等艺术院校。研究者对四川音乐学院图书馆读者文化素养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共随机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文化品味、知识视野、情感态度、人文情怀、生命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发展观,以及学生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利用情况、需求状况、对图书馆馆藏特色和馆藏资源的建议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2.1 艺术院校学生对文化素养的认识不够,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表明对人文素养清楚的仅仅只有16%左右,绝大部分被调查者都是不怎么了解什么是人文素养。有97%的被调查者能充分意识到加强人文素养的必要性,渴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但被调查者的人文社科知识却较为匮乏,绝对大部分被调查者都不能达到及格线。对于人文素养的认识有待提高。
2.2 价值观、人生观定位较为模糊,多方因素导致大学生忽视文化素养
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者60%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模糊,个人主义较强,没有很好的团队意识,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关怀。在被问及什么因素导致大学生忽视文化素养时,被调查者67%认为社会主流导向,造成学生忽视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4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措施乏力,无法吸引大量大学生参与到提升文化素养中去。可以看出外在环境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影响非常大。
2.3 该校各院系对于图书馆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不够
被调查者大部分不清楚图书馆有哪些种类的文献,对于电子资源更是了解甚少。在被调查者中,平均每周到图书馆不足3次的占54%,而在查找信息的途径调查中,利用图书馆查找资料的只有10%左右。调查数据显示馆内较为丰富的人文社科文献借阅量也较少。这些数据就表明了被调查者利用图书馆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还很淡薄,对文化素养相关的知识了解不够。
图书馆是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庞大的大学生受众群体,肩负着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重任。图书馆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拥有丰富、优秀的信息资源和各类具有专业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正确对待信息资源所传达的意义,让他们从中感受到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帮助他们理解中国民族文化,学会尊重其他外来文化;帮助他们提高批判解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2]。
4.1 优化图书馆的馆舍环境,营造和谐文化氛围
古人的读书活动多与山水相伴,古代的藏书楼、书院也因此常置于优美的园林之间,使自然环境与学者的精神生活、内在情感相互融合,文人骚客们从风水的灵性中汲取了源源不息的养分,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心灵最高境界。对于这一点,现代图书馆应该借鉴,力求把馆周边的环境建设得清静优雅[3]。作为艺术院校的图书馆,更应该多多体现艺术风格。该馆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实践,比如改善馆内布局,增加优美字画,开设信息共享空间等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吸引了更多学生的眼球,使他们越来越愿意到图书馆来学习。
4.2 图书馆可以积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在发展中的现代图书馆,不再像传统图书馆把图书馆工作定义为对文献本身的收集、存储和传递,把文献保障系统理解成收集、组织、存储和物理地传递文献的场所或机构,而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服务功能和系统形成的活动机制,是面向整个信息环境来组织、控制、选择和联结使用信息资源,从而极大地提高它的能力的功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借助更多的途径来进行。该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讲座,例如有关文学、影评、名人讲座等等,都可以增长学生的各种见识,同时也吸引了更多读者来图书馆。另外,该馆举办馆报,每年的图书宣传活动,书评活动等来进行知识获取,传播,交流作用,更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
4.3 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完善服务机制
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是履行一切服务职能的基础,夯实了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才可能更好的发挥出来。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馆藏结构和馆藏质量,决定着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的高低。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也应该有所侧重,不能重专业书籍和轻人文社科书籍。我馆的人文社科书籍还是较为丰富,如果能够加大宣传和推广,一定能吸引更多的读者了解我们的馆藏资源。服务机制是图书馆服务付诸实施的一系列具体行为,是图书馆服务文化的承载体,是服务文化最具体最直接的体现。只有建立良好的服务机制,才能做好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实施保障,才能构建和谐图书馆服务文化[4]。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应从广大读者的角度出发,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原则,以读者为服务中心,合理解决规范管理与融洽气氛、重点服务与平等阅读之间的矛盾。
我国高等艺术院校普遍存在着过度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文化素养,精神层面的要求和提高。要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图书馆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应该充分认识自身的责任。艺术院校与普通高校的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能力、文化素养,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艺术院校图书馆应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现状,找出更多更有效的途径,为培养出高文化素养的艺术人才而不断努力。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们国家高中阶段新课标课程教学改革工作的有效推进,高中英语教育过程中的研究性学习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不仅是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这也会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对于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这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这门语言的理解与体会,这也会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相关的教学要点。教师要创设更多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更为积极与活跃,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更深入的展开,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研究学习能力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教师首先要在课堂上加强和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这不仅是师生间增进了解的一种方式,教师也可以在过程中给予学生们一些有效的教学引导,进而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在很多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都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参与,在语法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和学生一同探讨语法的应用形式,在阅读教学时则可以和学生共同对于阅读篇章展开分析。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能够极大的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大家对于教学过程有更积极的参与,这也会促进学生更好的展开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知识教学的成效。
例如,在给学生复习非谓语动词-ing形式时,针对学生容易把现在分词与动名词的用法搞混这一现象,我列举了一组例句来引导大家区分:reading is my habit.(动名词作主语)My habit is reading.(动名词作表语)That is a flying kite.(动名词作定语)The movie is touching.(现在分词作表语)How wonderful the smiling kids are!(现在分词作定语)the old man sit there eating his hamburger.(现在分词作状语)我通过这些例句与学生们一起共同探讨、分析、比较、内化、归纳,最后总结出动名词和现在分词的用法与区别。在良性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敏捷,大家对于相关的知识点在理解上也会更为深入。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有更好的掌握。
随着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针对具体的内容展开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也可以创设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教师要创设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研讨话题与学习任务,这首先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并且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也会有更强烈的探究欲望,会从各种渠道来获取相关知识与信息,直至将问题弄清楚。这对于学生自身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以及信息的获取、分析能力将会是非常好的锻炼,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对于这门语言有更为深入的体会。以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学为例,老师可以创设一些研究性学习任务来让学生展开探究。
比如可以提出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ther countries.让同学们围绕不同国家的英语习惯来做一个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们每个人可以选择一个国家,收集这个国家一些独特的英文口语技巧,最后再来进行研究和反馈。这个过程不仅帮助学生们学习了课本上要求的知识,也补充了课本之外的一些知识。同时,在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反馈时,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进去,加强记忆,使自己学的内容更容易吸收。学生的自主探究不仅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非常直观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有很多成长与收获。不仅很好的锻炼了自己的问题研讨能力,大家对于相关主题也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自身的知识面也会得到拓宽。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同样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对于有些问题学生独自进行研究往往收获的成效不大,学生自主展开的学习过程也容易受到思路上的局限。因此,对于一些好的探究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在确立了相关的研究任务后随即展开明确分工。这既能够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都得到锻炼,借助集体的力量往往也能够让学生们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学习素材,进而能够让相关学习任务更好的得以完成。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要保障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规范有序的展开,并且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这也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水平的一种教学方式。在Fact and Fantasy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课本上给同学提出了许多问题。
例如:What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on the earth and how high is it?或者是What is the deepest point in the ocean and where is it?老师可以以教材上提出的问题为依据,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让每一组自由选择想要完成的研究课题,随后小组内成员通过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下一节课上教师可以请每一组同学按照他们所分配的职能进行反馈,例如如果选择第一个问题,那么按三个人一组算,一人可以负责收集全国排名前十的山峰,并且做一下简单的介绍,一人可以负责介绍最高山峰所在地的地理位置,而最后一个可以做一个当地气候和风俗的介绍。这样的分工非常明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十分具体。学生们各自针对自己的任务展开研究调查与资料搜集,过程中大家对于这一主题的探究也会越来越深入。以小组合作为前提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让学生们对于一些有一定思维量的问题展开探究,这也是对于学生知识获取能力的良好锻炼。
相关文章:
1.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职业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性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性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在从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对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尤为重要。文章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对如何构建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于一体、突出其相融性的实践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专业技能 相融性
职业素养是一种隐性素质,它是任何一个职业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品质。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职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技能至上”的现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相对边缘化。面对严峻的就业竞争,高职院校如何在技能培养中注入新的职业素养教育理念,突破传统的教育程式,开设紧扣高职学生素养养成教育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麦可思公司对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就业后离职率普遍高于普通高校学生,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高职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跳槽频繁,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文化的养成和内化等问题,这些都源自高职专业教育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脱节。[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教育理念方面。高职院校缺乏对应专业群的职业素养标准,没有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全过程,未能建立起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其根源在于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展岗位职业素养教育重视不够。加之,高职院校未能打破狭隘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文情怀等的塑造,削弱了对学生思想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
2.素养教育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受功利思想影响,重技能轻素养,过分追求专业技能,忽视素养教育。[2]其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以单一专业教育取代职业素养教育,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素养教育仅是纯科学知识的简单传授。
3.课程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仍以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缺乏体现行业特色的职业文化内容,特别是缺少职业文化的熏陶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之,实践实训场地也缺少职业素养教育的氛围,缺乏职场应有的素质教育,无法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4.教学师资方面。职业素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理论功底以及就业规划、指导等实践经验。[3]而高职院校符合这种专业化要求的教师极少,从事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一般都是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职场经验、人生阅历有限,缺乏实训与实习的指导经验和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背景。
5.培养机制方面。高职院校缺乏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校企互动、实训教学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教育的系统培养机制。课程教学中对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目标、价值观、管理风格、工作模式、职业规范等内容涉及较少,学生难以深入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内涵,未能构建起从标准、内容、途径到评价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虽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过分强调就业导向下的专业技能,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的养成、引导和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这应引起高职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学生已成为企业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现今社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关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上。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以增强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1.深化教育理念。
高质量的人才应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有机统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只是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而提高职业素养则更多地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会做事又会做人,才是理想的人才教育。[4]为此,高职院校要深化教育理念,切实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贯彻、渗透到学校事务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学校培养的全过程。要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以提升学生潜能为重点的职业素养教育新模式,要彻底改变过分强调专业教育或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和文化讲座的狭隘认识,切实将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高职院校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注重素养培养的过程教育,并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机制。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多方参与,共同制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标准与体系。按照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力求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职业素养的情感体验,将素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于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2.建强师资队伍。
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态度及实施能力直接决定了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效果。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化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根本保证。只有每一位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自觉地将素养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之中。一是多渠道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以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为平台,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实践和职业素养能力;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综合教学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定期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锻炼,让教师了解所教专业现状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二是创新机制,优化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精心设计、科学安排教师培训工作,要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要适时安排职业素养课程教师指导专业教师的渗透性素养教学、课程设计,提高技能培养与素养教育的相融性;定期开展以素养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素养教育校本培训。三是聘请企业或科研单位优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把企业对员工的的素养要求引进学校,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
3.构建培养机制。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探索并建立对应专业群的职业素养标准、行为准则等职业素养要素,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依据,并构建技能培养、素养教育融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一是将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教学、项目实训中精心设计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做好职业素质教育的全程渗透、技术要素的有机融合。同时,要把隐性教育嵌入学习过程,通过“第二课堂”形式的职业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二是融职业素养教育于专业教学中。将职业素养培养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并在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得以体现,并贯穿于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课堂讲授和实训实践为主阵地,课堂上有理论支撑,课下延伸到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环节,把职业素养的养成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三是整合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科性公共基础课程,实现与后续专业技能培养课程的有效衔接,不断探索专业技能与素养教育的独特载体、途径、方式与方法,形成一批职业导向、素养融贯的优质课程,通过课程文化的感染力来承载专业教育的人文理念和职业追求。
4.建构评价体系。
建立标准,丰富手段,构建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建立与企业对接的技能与素养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分析研判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认真编制对接适应企业需求发展的人才培训、培养计划,科学制定与企业对接的技能考核与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考核中,要避免理论与专业实践考核的脱节、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评价的脱节,考评应在真实工作现场或模拟工作场所进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企业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现场对学生进行考评,逐步将企业对员工的综合考核要求转换为学生在校考核的评价标准,构建技能考核、操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二是建立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明确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开展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评估,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创设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三是建立标准,丰富手段,形成机制。可先从课程考核入手,突出对职业规范的要求,细化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体系,将职业素养的评价目标分解成以课程、实践项目、活动等为载体的若干子目标,逐步形成一套层次化的评价标准体系。
5.对接校企文化。
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具有各种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景点,利用社团、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积极搭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职业素养校园文化活动平台。通过校园文化熏陶,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注重校企文化的对接渗透。不同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发展中会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应将各行业特有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融合,让学生认知、感受企业文化。再一方面,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经常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院讲座,传授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让学生在思想上尽早与企业文化接轨;鼓励并分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实现校企文化零距离对接。
如果说专业技能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硬实力”,那么职业素养则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软实力”,二者互为补充。既然社会需要的是有较高职业素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那么,高职院校就应当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着力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中学生听写能力的培养,是打好语言基础,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运用知识,使语言能力向交际能力转化的重要保障。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要与大家分享: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听写能力的培养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摘要: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听写能力的培养,是打好语言基础,巩固所学知识,发展运用知识的熟练技巧,使语言能力向交际能力转化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对听写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写能力;培养
英语教学中的听写是一种有效的综合性测试,它可以考察学生词汇量、拼写、句法、听力和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是对学生听、写两种技能的综合训练,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听写能力的培养,本人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和建议。
教师教学中要根据高中英语教材的要求,在word power 部分、grammar 部分以及task部分和project 部分中的内容进行听写,听写的内容涉及单词、短语、句子多种形式,在这些听写内容的安排上不要“一刀切”,要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听写难易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听写内容安排,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听写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教师可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听写单词、词组、句子开始,发展到用生动、有趣、意义连贯的短小文章做听写训练,训练学生学会精听和泛听,教会学生要理解所听内容意义,先根据语音找出词义,从词义建立句子结构,再通过句子结构的听、辨去理解意义。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掌握听写策略,包括处理长篇文章把握全文关键的能力,而且还会使他们有机会注意以意群形式听出语段,以便在需要快速处理语言时,能迅速而准确地抓住时机,对输入的新信息作短期记忆处理,进而更好地理解所听内容,即记忆能力、切分话语的能力、选择要点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英语听写过程中,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学生必须用英语思维。而学生往往缺乏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听到一个英语句子,脑中出现的是语法结构、汉语译文,似乎只能借助母语才能记住所听的内容。学生总是采用英语一汉语一英语的思维模式,其听写速度根本就赶不上说话人的速度。
作为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具体做法有:
(l)通过语音的学习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形成,激发学生的交流欲望。语音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语音学习的好坏影响学生对自己英语学习能力的评价,学生的语音好就能使其学习信心和一个好的学习心态,从而坚持把英语学下去,促进其英语思维能力的形成;
(2)教师遵循低起点、中频度、高速度的原则,编写一套通用型、配有规范录音的听写材料,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跟上说话者的思路,失误自然就会减少或消灭;
(3)要求学生做daily report,学生可随心所欲创设各种语言内容;
(4)确定以流利性为指导原则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5)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比如定期开展演讲比赛,英语角等活动,或表演短剧,让学生忘记自己的母语,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6)要求学生定时观看英语电影。
一般来说,高中生的阅读词汇量要比听力词汇量大得多,这是由于第二语言的习得通常从阅读到听说,再加上语言学习环境中,听说方面的渠道比较少(指国内的学生学习外语的情况),相对来说阅读方面的渠道要多得多,这跟小孩学习母语的情况(从听说到读写)刚好相反。因此常常造成单词音、形、义分离的现象。许多词只记得其形和义,对其音却比较生疏,所以本来比较熟悉的词在听写时却感到生疏,辨听不出来或者拼写没有把握。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指出:[论文格式]句子的理解过程包括感知和认知两个紧密相联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有潜在意义的材料的感知;第二阶段是将感知到的有潜在意义的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现存的有关资料相联系,即理解感知内容,获得意义。如果在认知结构中储有的单词仅有文字符号和意义部分,那么感知到的有潜在意义的声音信号就无法被认出,更无法被理解,因此,听得懂的词或句子一听就懂,听不出的词却怎么也听不懂。针对这一情况,本人认为,应提倡学生在课余或课内大声朗读,而不是默读。这样有利于刺激大脑储存词、句的声音资料,有效克服词的音、形、义的分离现象,同时也能加强语音、语调,提高语感,从而提高辨音能力。
高中英语听写能力培养中,应训练和培养学生利用上下文的连贯意思和语法结构以及语音、语调等推测某一词的能力,通常本人把对学生进行的这一方面教学贯穿于平时的日常课堂教学中。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能达到听力预测效果。例如,在听写过程中,学生一听到生词就紧张,这种紧张往往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听写,作为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克服这种紧张情绪,训练学生掌握每段的Topic Sentence,确定文章内容的线索以及下文的走向。如有卡壳之时,就暂空着,听完之后再根据上下文联想猜测该词。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极为重要。良好的猜测能力必须遵循连续性原则、类推原则和相关原则。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学生的猜测技能:
(l)通过词汇或语调进行猜测。在英语中,英语语音具有释义和辩义的功能。从句子结构上看,英语重形合,句子结构严谨,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有表层化的特点。因此,通过语音语调和词汇可能推断出某些词。例如,but,nevertheless 等表示以下内容与前面的内容是相反的;
(2)标题联想。在英语听写过程中,大多数听写已给出标题或在听写开始就是标题,而有些学生总是在开始两三句出错。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的习惯性紧张而引起的。作为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看到标题就联想的能力。训练学生通过标题联想说话人的意图或课文的内容如何展开,可能引起的其他概念等。该能力同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3)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
(4)教师给定地点、日期、人物名字后,让学生猜测课文的内容。
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培养真正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的教育人才,仍是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肩负的重任。师范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师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让学生树立作为未来教师的职业理想,以培养“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人才。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培养美术作品欣赏能力是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人类文明升华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更是体现“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师范类美术专业人才的根本任务。
美术课程是一门艺术类教育学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审美能力、综合素质、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创造精神,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美术教学对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个体具有独立性、创造性、新颖性、超越性。美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过程也能够让学生感觉到其他学科的乐趣,更好地投身于学习和生活。如果说其它教学内容和形式赋予了学生理性的知识与技能,那么美术则赋予了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温柔善感的心。
2.1社会价值
美术是艺术的表达方式之一,更是一种精神意识创造的产品,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的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经过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积淀,美术已经渗透到一切精神与事物的内部,并形成了和人类社会密切的联系。美术作品与创造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之一。
美术的影响力非常广泛,早已融入了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也为社会精神文明生活与物质文明生活添砖加瓦,增添了不少内容与色彩。例如:观赏性艺术、实用性艺术、绘画艺术、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商业美术等,早已成为人类文明与智慧的重要体现,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形象的重要象征。如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形象地再现了抗日战士英勇战斗、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不仅体现了中国的传统审美价值观与精神价值观,也激发了更多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爱国热情。美术在现实社会中不仅起着教育功,丰富和改善人们的精神世界与物质生活,也提升了人们的认知与认识水平。
2.2校园文化价值
校园文化可以说是学生参与完成学习、校园生活、实践活动的重要生存环境。校园文化主要由文化生活与精神生活等元素共同构成。校园文化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而美术素养则是以自身独特的教育功能与影响力,丰富和充盈着校园文化的内容与形式。美术素养促使学生从视觉的认知体验、参与过程体验、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等,培育和提高校园文化的美育、德育、实用、认识和传播交流等功能,能够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2.3学生个体成长培育价值
美术教学所体现的教育功能符合美术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实施素质教育很有效的手段。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美术教育,美术独特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在师范院校的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列夫?托尔斯泰指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自己的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知己的感情。”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更是一种深层次情感的碰撞,对塑造人的完美个性、陶冶学生美的心灵与品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和谐的内在品质,都具有积极意义。美术作品欣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有效途经之一,对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有着特殊的作用。
可以说美术欣赏在艺术领域、在当前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3)提升学生形态与审美意识;(4)培养学生自我超越与创新能力;(5)培养学生健全的感觉、知觉、情感、想象、理解等心理能力;(6)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欣赏与创造能力;(7)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层面的不断丰富;(8)有助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9)让学生学会识辩社会真、善、美与伪、恶、丑,净化学生的情感和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1)让学生更好的融入美术中去,让美术更好地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实现“美术牵动学生,学生带动美术”;
(2)改善美术课堂教学场景与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美术综合素质;
(3)加强学校美术和民间美术的有机融合,推进美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4)使学生更多的参与美术作品的创作与欣赏,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5)加强美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
(6)挖掘美术资源,加强德育教育,构筑“人格长城”――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点尝试。
浅谈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威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强化了人们对科学教育价值的推崇,却也带来了深刻的变异,人文没有与科学同步发展,缺乏人文精神,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人文教育的失落是现代大学的严重缺陷之一。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是重要的价值体现。坚持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合理融合起来,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创新人才,是我国高校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体现。创新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师队伍,是实现我国大学生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大学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大学在不断发展中培养出更多充满创造精神,拥有较高人文精神和科学教育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较好的结合在一起,是现代高校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1]。各项知识、智慧应该与行善合理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出大学生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人文与科学精神是大学精神文化的价值体现
的逻辑和认知的真理。其中科学精神的重要特征就是坚持公平客观的原则,崇尚思考研究,敢于探究批判。人文精神则主要是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坚持实现解放思想和遵守文化准则。大学精神文化就是在高校发展过程中,让学生们形成具有独特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和团结合作心理等文化形态综合。其中大学生精神文化是一所高校不断发展的重要内涵,也是充分展现大学生独特的精神本质,其形成的较强的凝聚力是影响大学生综合实力的基础要素。
人文与科学精神是当前大学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价值体现。坚持真实的科学知识和和善的人文情怀,让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合理统一起来,才能够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内在美,从而形成完整的大学生精神文化。因此,如果单纯强调科学文化,必然会导致大学生产生极端的思想主义,促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陷入不可发展的困境。但是,如果一味的强调人文精神,忽视了科学文化给人类发展带来的重要作用,也无法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发展[2]。作为引领社会快速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大学教育场所,只有始终坚持人文与科学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够更好的履行服务社会的职能。
(二)强烈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是创新人才的重要动力
通过分析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便能够清晰的看出,强烈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是支持他们成长的重要动力。其中较为典型的是:钱学森自幼勤奋好学,善于读书记忆。他在美国求学的过程中,始终牢记为祖国增光添彩。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其中在500多页的《钱学森手稿》中,用清秀的文字,严密的数学推导公式,整齐的数据,充分展现出了他刻苦追求科学文化的精神。钱学森在科学领域取得了较高的成果,并且将这些成果归功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结果。其中他发现重大学科成果的过程中离不开丰富的人文知识底蕴。
(三)注重培养学生人文与科学素质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人文情怀指导和科学教育等双重的教育手段,培养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大学生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让大学生不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而且能够充分应用自身的知识来改造世界。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就需要大学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
在国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部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等重要要求[3]。因此,在当前高校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将人文情怀和科学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让大学生不仅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而且还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更好的指导办学思想
为了实现人文与科学精神较好的融合在一起,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学校在日常发展过程中,应该以传授知识为主,不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老师还应该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社会和他人,让他们能够在长时间发展中形成综合性思维,有效促进人文精神和科学教育融合在一起。但是,由于在理解和行为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应该不断提高高校文化教育水平,切实有效的改善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定势。同时,还应该坚持人文与科学精神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学生融合和集成,从而不断完善大学学科教育结构。重视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不断研究的科学精神,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其学科课程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聚集点,也是实现大学教育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大学课堂教学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是实现大学人文与科学教育融合的重要保障。目前,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大学教育工作者完成制定的教育目标,同时有利于为大学生自我探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坚持优化学科课程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创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合理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尊重客观事实;坚持客观和理性的人文科学价值,有效促进人文和科学教育融合在一起。同时,通过开展通识教育课程,开展综合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文化、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提高教师人文和科学素养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现代工业社会的主要特点就是标准化,而信息技术社会的特点就是多样化和独特性。就当前大学教育来说,如何培养具备高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综合性人才,如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前高校教师需要重视的问题。现代经济时代不仅要求高校教师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科学知识,还需要高校教师具备解决实际科学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高校教师拥有人文情怀和科学道德理念。同时,还要求老师在日常教育过程中重视科学的重要价值,将它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来传授。在传授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讲解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突出人文内涵的传播。因此,便需要组织一支具备较高精神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素质的教师队伍。不断加强大学教师人文与科学精神内涵建设,坚持将大学教师综合素质纳入到日常培训、考核和
(四)创造良好的环境,有效提升高校精神文化品质
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建设是展示学校精神文化的重要窗口,对广大师生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精神内涵是对高校文化的凝聚,是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精髓所在。在现代高校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校园文化都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大肆弘扬了大学人文和科学精神文化。
在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时,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大力弘扬“崇尚科学、育人为本、开放兼容”的大学精神文化,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注重理想信念教育,大大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精神文化品位。同时,还应该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开展人文与科学教育的主题校园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人文讲座、文化节,以及演讲、辩论等竞赛活动。更重要的是还应该充分认识到校园精神文化这个隐形课程对大学生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从而促使大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理想、信仰、情趣和认知意识。
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一部分西方国家已经较早的进入到法人化和自主化。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大学教育水平,合理扩大大学教育发展的空间。尤其是在近几年社会的发展中,日本与韩国也在积极实行大学法人模式。为了有效提升各个大学的竞争力,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高等学校都应该积极推进大学自主自理,有效摆脱传统官僚的束缚,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大学教育的功能。但是,不管大学属于何种形态,都应该坚持将人文和科学精神有效融合在一起,有效渗透到其他各个学科中,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综合素养,以便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相关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人文教育是21世纪各国教育改革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在现实的我国中小学教育里,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导引下,知识的教育被强化了,育人的责任被忽视甚至被放弃了,中小学校作为人文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班级氛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经验谈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独特作用,本文从发现教材中的童趣、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只能通过日积月累。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首先要从教材着手。笔者认为,教材中充满着童趣,如果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童趣,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在教学《借生日》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着重让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童趣,让童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文章中,因为妈妈不记得自己的生日。于是,孩子送了一个用布做的熊给妈妈。这是孩子对妈妈真诚的爱的体现,也是孩子单纯愿望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仔细思考:“你们从文章中看出了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人文精神以及孩子对妈妈的爱,从而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也爱妈妈?”“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关心妈妈?”又如在教学《影子》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影子,然后进行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影子的话,那么会怎么想?”教学这些内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童趣。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富有童趣,而且内容庞杂,包涵了大量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知识,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这些都是古今中华文化的精华,往往闪现出人性的光芒,所以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一般来说,笔者在上课前都会认真备课,力求把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同时,提炼出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内容。笔者认为,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美,使学生练就一双能够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对于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重点是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教材的内涵。
俗话说得好,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个人条件等不同,所以他们的发展情况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尽可能地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如对于表达、交流能力欠佳的学生,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及时表扬他们。
生活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首先,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在小范围内开展课外活动。课堂教学虽然重要,但是课外教学也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这个世界的精彩。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的比赛,或者让学生自编自演舞台剧等,这些都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同样精彩的世界。高质量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此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阅读。只有多阅读,学生才能多思考。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予以重视。笔者相信,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必定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经验谈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与人文素质存在着天生的契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彰显。立足人、关注人、尊重人、赞扬人、发展人是人文教育的永恒主题。这个主题是人文素质培养所要完成的使命。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高中语文课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要注意通过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向真、向善、向美,最终具备人文素养,成为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质
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在青春期末期,生理上已几近成人,但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他们自我意识较强,但自制能力却较弱。所以往往做出一些相对来说较逆反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提升其人文素质,让他们懂得尊重、谦让、关爱,就显得十分重要。人文素质包括人格、人伦品德、对生命价值的正确态度、对他人的正确观念等与人的社会行为有观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素养等。人文素质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而要在数年的生活中慢慢形成。对学生而言,语文是让他们获得人文素质的重要学科。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承担着义不容辞的使命。那么,高中语文如何来完成这一使命呢?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真,乃人之最根本的一种品行,是人文素养的重要部分。真,就要求人要真诚。首先,对人要真诚,不做欺人之事;其次,对事要真诚,不管做什么事,都应以一幅完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
高中语文中不少文章都在呕歌真,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被引导向真求真。比如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以真诚的情感歌颂自然,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中自然会受到这种精神熏陶影响。
善,亦为人之根本。善者,能感人,能聚人,在社会中往往与他人处得融洽。高中语文教育应通过一些具体的文本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向善求善。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善待别人。即要让学生培养博大胸怀,当然别人无意间有所冒犯,不必与之斤斤计较,而要以博大的胸怀纳之容之。其次,要与人友善。这主要指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以和善的面貌示人,不要动不动冲犯别人,与人形成对立关系。当然,培养学生向善,不能光靠说理,更重要的手段应该是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受到感化。
善,还要求学生有怜悯之心。一个懂得怜悯的人,心内往往存着最大的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同情弱者,对受难之人保持一颗悲悯之心。
一方面,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审美。一是审自然之美。高中语文不少课文里涉及到了自然美的审视,如《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一个“看”字引领的景象:“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绘了一种宏阔的自然美,引领学生感受到这种自然美之后,也才能体会到词中这些描写所构拟的意境美。二是审社会之美。在语文课本中,这些文章所描绘的自然美里往往蕴含着社会美的信息,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进行自然审美的同时,把握其中蕴含的社会之美。
另一方面,语文教育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创造美。一是创造美的语言。不管是什么场合的言语活动,都要引导学生追求语言之美,具体说来就是不说脏话、流话;懂理尊重别人,不说伤人自尊之话;懂得谦逊,不说自大之话。总体上看,言谈上要尽量求雅,而不趋俗。二是创造行为美。在生活中懂得帮助别人,主动为集体,为他人奉献;遵守公德,不乱吐痰,不乱丢垃圾,公交车上见到老人主动让座,尽量避免做出对他人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事情。
高中语文中,很多课文可以用来引导学生的行为美。如莫泊桑小说《项链》,学生读了之后,教师可引导他们体会其中人物所体现的美或丑,此外,还可以通过系列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延伸,比如让他们讨论“如果玛蒂尔德最后知道她丢失的仅仅是一棵假项链,而赔偿的是真项链,她会怎么样?”在讨论这个问题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各种可能的答案。在此基础上,不妨让学续写这篇小说,在课文教学之外,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关于人的审美引导。很多学生很容易只重外表,忽略内在美的重要性,为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以品质论人,而不以貌取人。
以上真、善、美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这些人文素质的过程中,自身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如果一个教师本身缺乏人文素养,还夸夸其谈地和学生讲人文素养,首先就违背了“真”,其次也非“善”,更说不上“美”。这种情况下,恐怕就会是教师在上面讲得热闹,学生在下面不停鄙夷。所以,教师在工作中或工作外,都要注意自身的人文素养修为,要力求在任何时候都做到真善美兼具,哪怕是独处的时候,也要做努力做到“慎独”,即独处时也不缺少人文素养。
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使很多人价值观念趋俗,道德水平滑坡,就连尚在学校的学生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造成他们人文素养不够。为此,作为中学中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的语文,就应当积极主动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使学生向真、向善、向美,通过课文中一些事件和人物的感化陶冶,让他们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审美情操,成为合格的人才。
浅谈高中语文课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英语是高中课堂教学的重要课程,也是主要的考试科目之一。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着积极的作用。基于高中英语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全新的教学思维出发,建立高中英语教学新课堂。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方法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构建高效英语课堂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 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更适合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面对高中英语教学课时少、时间紧、任务重的现状,如何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呢?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通过多年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和观摩,笔者认为,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就足以说明兴趣对于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想尽办法,变单调乏味的课堂教学为活泼生动、妙趣横生的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自由性提问、预设性提问、总结性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还可以设计难度不同的问题,争取做到人人都能回答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答题的自信心。如在教学选修8《Pygmalion》这篇阅读课文时,笔者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然后欣赏电影《窈窕淑女》,不仅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效率,也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更加真实的语言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尤为重要。笔者主要采取以下方法:第一,在课前创设模拟情境,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根据对话或短文内容用英语回答问题,看图说话等,让学生置身于英语语境中,扮演语境中的角色,学生的情感将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如在教学lie与lay这两个单词时,笔者教学生口诀记忆法:“规则的说谎,不规则的躺,躺下就下蛋。” 当lie是“撒谎”的意思时,它的词形变化是规则的,即在词尾直接加-ed;当lie是“躺”的意思时,词形变化是不规则的,它的过去式lay是另一个动词原形(下蛋)。根据教材内容模拟交际情境,用直观的教具创设情境等形式,能使枯燥的单词、乏味的句型教学寓于情境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堂高质量英语课的前提。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一旦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体谅学生,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并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如教师应多对学生说“Well-done”“Good”“Try you best”“Never give up”“Keep up your courage please”等激励的话语,来维护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动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注意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争取用最少的时间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努力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方法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指的是测试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其影响可能是积极的,有益的,也可能是消极的,有害的。国内外许多学者都非常关注测试的反拨作用,提出了许多理论假设,并以此为基础做了科学的实证研究,特别是对大规模、高风险考试(托福,雅思,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的实证研究。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考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指的是测试对教学产生的影响。高考英语中的阅读理解部分在英语语言测试的发展中比重很大,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具有反驳作用。对此,本文就高考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反拨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促进高考对英语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避免其负面反拨作用,进而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语言测试作为一种实现教学目标和评价教学质量的手段必然会对外语教学产生某种影响,这就是休斯所说的反拔效应。至于反拔效应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休斯对反拔的定义为“测试对教学的影响”。并且他认为反拔效应可能是积极的或消极的。肖哈密将反拔效应定义为“外部语言测试是影响和驱动学校教育中外语学习和作用”。麦克纳马拉认为反拔效应是测试对教学的影响,他相信测试在决定学生生活机遇,影响教师和学生名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不管在定义反拔效应上存在多少差异,但广大学者都有一个共识,即反拔效应是测试对学校教学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既是积极的也是消极的。
许多学者都对决定反拔效应性质的因素感兴趣,在何种程度上测试能直接导致教学的变化?还有其他哪些因素会影响反拔效应的性质。一项测试的测试内容的测试方法与教学目的出现分歧,极可能它将产生有害的反拨作用。巴克曼指出“积极反拔效应将会在测试过程中反映出课堂中所教授的能力和技能是产生作用的”。这意味着测试效度越高,其产生的积极反拔效度越大。但受教学系统中其他因素的影响,一个不好的测试也可能产生积极的反拔效度,而一个好的测试也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反拔作用。
因此也可以说任何一个测试无论好坏,如果它能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师的教学活动,我们就可以说这项测试产生积极的反拔效度。但测试质量并不是决定反拔作用性质的唯一决定性因素,测试的能力和权威促使政策制定者将它作为控制教育体系,课程和新的教学方法的有效工具。任何测试都可能在某一情况下产生有益作用。同时一项拥有更高质量的测试一旦被不当运用,也会产生不利后果。
全日制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大纲)与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在吸收了其他国家的教学观点之后都要关注阅读的重要性,同时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同时,它强调对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是理解和吸收文本信息的方式。教学大纲也把要求让学生逐渐获得独立的阅读能力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高校的教学任务就在于教会学生理解他们在英语课本中学到了什么,同时教会他们怎样应用恰当的学习策略来开展学习活动。高考英语不仅注重英语能力的测试,同时注意平衡考试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与其他常识。每年的高考英语阅读测试中都会出现一些生词。
阅读测试所需要的阅读速度为每分钟50到70字,速度要求越来越快,阅读测试问题的类型由以下题型构成:理解文章主旨,理解具体信息,猜测文章中陌生词汇或短语的意思,判断和推测,理解文章结构,理解作者的目的和态度,理解文章中的文化信息。从阅读上讲,高考英语阅读测试考察了许多考生的阅读技巧,包括利用词汇,短语和结构理解短篇文章快速浏览,推测作者意图等能力。
目前,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大多采用多项选择的方式。尽管多选测试的测试效应无法得到保证,但试题是客观的,高效且可信赖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考生能完成更多的课题,研究范围更广阔,这能保证测试信度的提高。但这种多选题考察模式也有明显的缺陷,比如猜测因素无法排除,诱导答案设计困难等等。阅读明显是考试的一项内在心理活动,考试不会在阅读中表现其内在的活动,因此我们无法通过观察来评价考生的真实阅读水平。高考英语阅读究竟对英语教学产生了怎样的反拨效应呢?
大多数高中英语教师认为高考对高中英语教学有决定性影响。高考对高中英语教学有积极反拨作用,或者说其产生的积极反拨作用要远大于消极反拨作用。高考英语测试阅读理解部分的文章布局合理,体裁丰富,主题广泛而实际。高考英语阅读测试能够并且及大地反映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高考英语科学的议题原则、高信度和效度,给予了学生一个激发潜力的平台,并让他们在这里发挥出他们本应该做到的最好的水平。因此教师应该根据高考英语阅读的指导不断调整其教学方向。只有这样,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语言运用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测试对教学的所有方面都有影响,但影响的程度和深度在不同方面是不同的。测试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态度、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学策略有极大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态度深受高考英语的影响,而他们对工作、对自己在学生、同事和家长的满意度受高考英语分数变化的影响。一些学校在课堂教师教授与学生高考结果之间形成了一种过度的联系,这让教师们不敢忽视高考英语的重要性。因此,高考英语不容置疑地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有较深的影响。但这些影响能否促进教学的良好发展,本文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来做分析。
首先,不管是高一、高二还是高三,教师的教学要点主要在于分析课本中的阅读文章,而不是花费大量时间分析和解释高考英语阅读测试中的阅读文章,也就是所谓的考试技巧。尽管高考英语对教学有很深的影响,但教师也已经意识到并做了大量的模拟测试。课本中阅读文章的难度适中,题材丰富,语言真实。特别是教师可以根据课本解释来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这何乐而不为呢?课堂中大量时间都花在理解课本文章、报纸、杂志和其他英语文章上。三年级的应试成分有所增加,但为了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大部分课堂时间仍然被用在文本阅读上。
在高三英语阅读课堂中增加一些应试技巧以提高高考英语分数是不可避免的。因为高考英语阅读的改革方向不是对语言知识的扩充,而是对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大多数老师已经意识到简单地对文章中的知识点或语法点进行解释仍然十分耗费时间且效率不高。相反,更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则是一条捷径。因此,有丰富的词汇量,一定的阅读技巧和实战演练对学生在高考英语阅读测试中获得高分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教学框架为:第一堂课是泛读文本。课前,教师通常会让学生根据文章主题收集各种材料,以培养他们背景知识的建立,然后才引导他们逐渐学习文章。此外,为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会以各种形式解析文章主旨,包括快速匹配回答问题、图表分析、正误判断、听力理解、故事复述等等。第二堂课在分析语言点之前,教师需要对文章风格、段落结构和短语等进行解释。分析语言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文本环境进行解释而不是偏离论述结构或单独教授语言点。第三堂课通过复述文章,指导写作和其他活动,更全面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指导性写作是课堂中经常用到的一种高效方式。教师对范文进行深入解析有助于学生发现文章的信息组织顺序和句子间的联系。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和其他方式寻找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并模拟范文写文章。课堂中,教师选出学生写的优秀文章进行点评进而让学生注意阅读文章中的重要知识点。
在历年高考指导作用下,教师的阅凑教学策略有了很大的改变和进步。美国语言学家奥尔德森总结出,第二语言学习者应该注意提高阅读速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动化阅读。高考英语阅读测试对考生的阅读速度有更高的要求,因而大多数教师应该在这一方面做出努力,这显然对教学有反拨作用。上文提到在第一堂课中,教师主要根据泛读来掌握文章,寻找文章主旨,根据文章难度和篇幅来调整阅读时间。只有提高了阅读速度,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大量材料。课堂中,教师通常会提前设定适当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运用快速浏览,细读和其他阅读技巧,训练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找出某一句子的中心词,进而找出某一段落的中心句,并总结整篇文章的主旨。
高考英语阅读文章是最好的风向标。它对教师准备和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大多数教师的阅读素材选择都主要来源于课本中的延伸阅读,相关文章和英文报刊杂志上的原创文章。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来调整文章的难度和篇幅等,进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创造高效的英语课堂的兴趣。
测试导致消极反拨作用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测试的直接参与者―老师和学生,不理解测试的反馈结果,没有根据结果分析得出正确的理解和自我评价。高考结束后有多少英语教师会站在科学的角度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和思考呢?有多少英语教师会不断提高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全面发挥测试的积极反拨作用呢?尽管测试组织者有一个后续的高考反馈报告,但英语老师通常难以获得相关材料。所以测试组织者应该给老师相应援助,从语言学和测试理论学角度训练老师,让老师和学生理解测试的目的和考试成绩的作用,并根据测试结果做出分析和自我评价等等。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促进测试对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一般来说,高考基本满足大规模标准化测试的专业质量要求,比如:命题专业化,客观测验评价。但未来的任务是让高考英语对教学产生非常积极的反拨作用,并极力排除其消极影响。
高考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会计行业的一个行为准则要求。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会计职业道德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一些金钱至上的思想也悄悄地影响着国内的一些人。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在物质金钱面前迷失了方向,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于不顾,甚至为了一已私利滥用职权、贪污受贿,最终把自己送入了监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较低
1、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目前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不求上进,工作消极被动,缺乏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没有深入,缺乏热情,不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术能力较差,业务素质较低。
2、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
一些会计人员不注意自身的道德修养,把会计行业诚信为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规范抛之脑后,漠视会计法规、国家政策、财经制度,利用专业优势,通过毁损、隐匿会计凭证、会计资料,伪造、变造会计事项等手段,侵吞、侵占国有资产。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教训。某县林业局原出纳因参与外围“六合彩”赌博,输了很多钱,为了还赌债,最后把手伸到单位的专项保证金。由于单位的专项保证金平时发生量较少,领导因此不太关注,她就利用这个监管空档,挺而走险,采取私刻银行业务专用章、篡改银行对账单、现金取款不入账等手段,骗过会计,瞒过领导,先后从单位挪用了1000多万元。最后东窗事发,她本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二)会计监管制度不完善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放纵了会计职业道德风险
国家有关部门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的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仍然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没有、不健全或不规范,单位会计、出纳、稽核等不相容岗位分工不明确,相互没有起到制约的作用或是作用不明显,内部监督机制缺乏针对性和经常性等现象,使会计职业道德风险不可控制或是控制效果不明显。
2、现行的人事行政隶属关系,导致会计职业道德无法得到遵守
在我国现行的机构管理体制中,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拥有绝对领导权和管理权。单位领导的行为直接影响着会计的实际工作,单位领导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会计人员个人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中的作用。有的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一些会计不堪重压,最后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违反会计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顺从领导的意愿而弄虚作假。从已发生的财务作假案例来看,许多会计人员本身是没有主观意愿的,多数是上级领导强迫施压所致。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把关的是本单位的财务、维护的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涉及各级政府的公信度和群众的满意率。在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应采取的对策有如下几点: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提高思想觉悟、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履行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会计主管部门要定时组织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深入学习有关道德规范和财务法律规范?准则等,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二)改革会计人事管理制度,降低职业道德风险
取消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职位,由各级财政部门或专门机构设立会计管理中心,负责本辖区内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事关系和业务工作的管理,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干预,降低会计人员的违背职业道德的风险。
(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和完善“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单位的主要业务和涉及金额较大的事项(如物资采购、基建项目等),执行领导授权、审批、集体决策制度,全过程记录,事后检查等控制程序;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坚持会计、出纳、稽查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以正视听。
(四)定期外部审计,加强社会监督
加强社会监督,构筑良好的社会监督氛围,不给非法分子任何蒙混过关的机会,形成人人关注、群管群策的局面。要充分发挥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职能,定期对会计人员遵守财经制度和国家相关政策进行检查督促。同时,积极发动单位内部职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监督。这样形成一个监督面宽、透明度大、全方位参与的社会监督体制,才可以增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力度,达到社会监督的效果。
三、结束语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公信度、提高办实事水平的重要内容。通过采取上述四个方面的措施,势必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财务治理下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会计人员对日常工作的准确判断和专业处理。而会计职业道德缺失,表现在所有者(股东大会)财权中道德缺失、董事会所拥有财权道德缺失、经营者所拥有财权道德缺失等。国有企业由于财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财务舞弊现象多有发生,成为了经济犯罪的重灾区。在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财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普遍不高,影响了公共财政资金的安全,甚至严重影响公共支出的绩效。这些问题如不有效解决,必将进一步损害会计诚信,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加快和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切实维护国家和债权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规范各行各业会计职业道德管理,实现会计诚信和社会诚信的最佳统一,是本文研究的终极目的。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功能
(一)会计职业道德可以推动会计法规的有效实施
财会人员自身表现出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能够拉近财务人员与广大干部群众的距离,消除或减弱他们之间存在的对立情绪,彼此之间增进了解,促使广大干部群众更清楚、更理解各种财经规章制度的精神实质,让严肃、刻板的会计法规和财务制度、政策,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乐于接受。单位领导、干部职工、广大群众由此形成共识,那就是国家的财会法规并非财会人员的“专利”,而是国家为了切实保障国家、集体和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制定的,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另一方面,通过财会人员以身作则的表现,在单位和社会上树立起一股清风正气,宏扬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产生以正压邪的效果。最终全社会敬畏法规、遵规守纪将成为全民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行为。反之,如果财务人员劣迹斑斑,不但对单位和社会起不了教育引导作用,而且财务人员自己也会因此受到处罚,其他干部也将对国家的财经法规产生漠视、肆意践踏的行为。
(二)会计职业道德与财务会计法规制度相结合,可以有效保护好干部
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各条战线上的优秀人才。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少有识之士驰骋在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上。然而,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们部分领导干部却“倒下”了。他们不是倒在身体健康上,也不是倒在能力不足上,他们是因为不懂国家的财经法规,违反了财经纪律,触犯了国家法律而倒下的。这是多么让人痛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不仅需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而且需要各条战线上的干部职工平平安安,切实做到资金安全、项目安全、人员安全的“三个安全”。因此,一名优秀的财务人员,首先要熟悉《会计法》和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制度和政策,然后尽职尽责地在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把好关,积极而有效地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好国家的财经制度。从人的心理学角度讲,通过财会人员的认真履职、严格把关,服务对象一般都会产生敬畏心理,从而大大减少违纪违规的情况,最终保护了干部。反之,如果财会人员不但不认真履职,而且还放纵服务对象,那么不但保护不了干部,而且还会坑害了他们。
(三)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一名合格的会计只有在良好的行为动机支配下,才能自觉地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做到认真履职。
(四)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应能爱岗敬业、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这是会计职业者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结合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一方面,从整体看,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较高。受传统观念和后天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积极影响,他们能够恪尽职守、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以从事会计工作为荣,珍惜自己的职业和会计名誉,在财经岗位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建国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成果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些经济成果饱含着广大财会人员艰苦卓绝奋斗的心血。会计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就是我国会计人员良好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和具体诠释。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领域还存在着一些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甚至构成犯罪的行为。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品质败坏;二是部分会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职业胜任能力较差;三是部分会计人员迫于单位领导的压力,失去职业道德;四是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会计人员法制意识淡薄;五是部分会计人员违背准则,弄虚作假;六是对会计人员的日常管理流于形式。
三、实现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再造的路径:多措并举
(一)建立健全政策、制度和法规,落实奖惩机制
《会计法》规定:“对认真执行本法,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给予精神或者物质的奖励。”可以说,从建立健全政策方面看,我们是有据可依的,国家已经立了法。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各有关部门并没有把这一法律规定付诸实施,缺乏具体细致的操作规程,没有真正把会计法律的精神体现到我国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因而也不利于促进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和加强会计管理工作。从笔者十多年的会计工作历程看,几乎很少见到有关部门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奖励。总体的感觉是,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往往因坚持原则,会被社会所误解。
因此,会计人员长期处于带着这样的心理压力去完成繁杂细致的会计工作的状态。不但如此,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哪怕是精神上的一些认可和鼓励。因此,对于那些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优秀人员,应当给予奖励,使受奖者感到自己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获得了合理的回报和社会的正面肯定,从而更加鞭策他们进一步强化职业操守,增加职业责任感。与此同时,优秀会计人员的榜样作用,还可以促使广大会计工作者有了现实的奋斗目标,让大家感到事业有奔头、有干劲。总之,笔者认为,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切实履行职责,制定本地区本部门对会计人员的考核奖惩机制,实现会计人员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强化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常态化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机制
根据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和会计法律法规和财经规章制度的规定,会计职业道德培训教育的对象包括对在校学生的教育、对现实工作中直接从业人员的教育两方面。笔者重点谈现实工作中直接从业人员的教育问题,包括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对单位负责人的教育两方面。笔者从事会计工作多年,财政部门和上级有关部门也组织了几次业务培训。但这些培训大多都是由于国家出台了一些财政和会计政策,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而进行的,并且都属于业务方面的培训,参训人员都是各单位的财务人员,单位负责人几乎没有参加过。
因此,笔者认为,各级财政和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培训教育工作,切实担负起管理职责,把这项工作纳入部门本职工作来完成,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制度,在年度部门预算中落实培训教育经费,注重培训实效,真正通过培训教育来引领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会计管理工作,唱响会计工作的主旋律。另一方面,对单位负责人的培训,结合履行和承担职责的不同,既与会计人员有相同之处,又有其不同。相同之处是:都要熟悉会计法律法规,不同之处是会计人员侧重于业务技能的提高,单位负责人侧重于依法决策管理。因此,培训教育工作对这两方面的人应有所区别。
(三)落实监督检查,建立定期监管和考核检查机制
各级财政、审计部门、税务部门应切实认真地履行部门的监管职责,做好对本地区本部门的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一方面,三个部门可以联合行业会计协会开展监管工作。这样做既可以扩大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的宣传面,又可以解决三部门人力不足的矛盾。同时,也可以组织直接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须有会计证或更高资质)先进行审计资质的培训,取得资质后参与到上述监督部门组织的临时监管工作中去。从而使这些参与监管的会计人员既监管别人、也对照自己,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另一方面 ,财政部门在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的登记和年检工作时,应由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出具相关书面证明。对那些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道德考核不合格的人,不予登记或不予通过年检。从源头上限制不合格会计人员进入各单位的会计工作岗位。最后,对会计人员不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对经考核合格的人员,在其会计证上登记并备案;对不合格者,视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
四、结论
研究会计职业道德问题,是为了回答时代发展中为什么要强调会计职业道德尤为重要,是为了寻找真正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最佳途径而进行的,最终是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一直以来,我国和国际社会都遭遇了许多经济发展的“阵痛”,经济损失惨重,社会影响也极其恶劣。而造成恶果的根本原因大多又是源于难以破解的财务管理难题,换言之是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出现严重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情形。作为社会经济领域众目睽睽的领军人士―会计人员,当承载起社会诚信主力军的重任,不负众望、不辱使命,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心尽力。
#p#副标题#e#
1高职会计毕业实践环节普遍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
传统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环节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毕业实践教学阶段普遍沿用了本科教学的毕业论文模式,有的学校或者采用毕业调查、毕业实习日志、总结等模式,总体来说,学生最终完成质量与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都有一定差距,尤其是毕业论文写作这种模式。大量的事实证明高职院校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往往被当作毕业之前不得不走过场的例行程序,如何提升毕业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主要探讨毕业论文这种沿用多年的常规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分析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毕业毕业论文选题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论文选题的科学性与实用性要求首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选题的实用价值。会计毕业论文在选题过程中应密切关注会计领域发展动态,运用已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会计工作实践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高职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深入,专业知识面较窄,对会计专业知识在实践环节中产生的问题并没有太多了解。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都是在校学习,很少有机会进行社会实践,写作论文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图书馆里的相关文献资料,论文选题往往存在选题过大、时代性不强、相似选题过多等问题,这都导致学生论文选题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1.2论文写作内容空洞
会计毕业论文应取材于会计实践的各个环节,通过分析、总结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实务操作,发现新问题、研究新现象、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途径,然后再运用于会计实践环节中,指导会计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使其更好地参与经济管理活动。大部分学生专业知识及其相关的基础知识较贫乏,毕业论文对所论述的问题只是泛泛而谈,罗列数据多,分析论证少,既无深度,也无创意可言;论文内容空洞,重点不突出、论证不透彻;学生的业务水平与专业知识并没有通过论文写作这一过程得到提高。据我院的调查:除毕业论文外,90%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进行过专业论文的写作,同样有90%以上的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不足是困扰其完成论文的最主要因素。原因之一:多数高职院校极少开设专业的写作课程,在日常教学中也缺乏对学生学术研究和专业论文写作的培养与训练,导致学生对研究现状综述、资料收集与组织、论文结构安排、写作规范等写作要领没有基本的感性认识,无从入手。学生认为只要在毕业前多查专业资料就能完成毕业论文,因而不重视早期写作能力的培养。原因之二:高职会计教学目标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只要求够用就行,校内的学习着重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一般相对较窄,加之学制较短,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环节的锻炼,对会计专业理论在实践环节中产生的现实问题很少加以关注及思考,论文写作人云亦云,毫无自己的思想。
1.3论文写作缺乏逻辑性
论文写作东拼西凑、大段抄袭,观点、结论、论文层次含糊不清,个别论文甚至存在原则性错误、标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混乱等情况。学生在没有经过详细思考的情况下直接引用他人材料,使论文逻辑凌乱,缺乏内在统一性;绝大多数论文属于规范研究,基本理论叙述的内容偏多,有的论文不分前提,一抄到底,不仅导致错漏百出,而且都是人云亦云的作品,学生浮躁应付,只要能够凑出一篇文章就行,而指导教师也没有更好的方法。由于学生在岗实习和工作,教师只能通过网络等手段遥控指导学生,有问题也无法进行细致的指导。
1.4学生不重视论文写作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普遍不重视论文写作的主要原因有:①从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看,高职会计专业并不重视开设专业写作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有机会进行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学生不懂得如何进行论文写作,因而也不重视论文写作。②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来看,毕业实践教学工作往往管理不到位,管理比较粗糙,对论文指导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指导教师出于学生就业方面的考虑,往往采取能放就放的态度,论文成绩的评定主要取决于指导教师的主观认定,随意性较大,无法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③许多学生缺乏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认为文章是“抄”出来的,致使毕业论文成为东拼西凑的“杂文”。加之就业压力大,分散了学生精力也是导致论文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毕业论文成绩对学生就业并没有直接影响,因此,很多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求职上,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完成毕业论文。由此可见,以毕业论文写作为主要模式的毕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存在严重弊端,积极开展毕业实践教学创新、提升毕业实践教学质量,已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各院校都在积极探索毕业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的新思路。我院会计专业连续三年开展创新型“真账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能够按要求完成真账的收集和账务处理,极少部分学生由于升学、考证等影响,采用毕业论文或毕业调查等方式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任务。
2毕业实践环节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构建高职会计专业毕业实践环节的教育特色应充分体现“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原则,所培养的人才既有较为突出的专业特长,又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性,才能受到用人单位欢迎;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也决定了毕业实践环节应采取与实际工作岗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围绕会计专业相关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完成相应的会计工作,对三年的大学学习是一个非常好的总结与检验。我院毕业实践环节采取的“真账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是一次教学实践的积极尝试和大胆创新。
2.1“真账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
2.1.1前期准备工作
①动员学生积极寻找专业对口的岗位,要求学生必须按时完成某企业一个月内一定业务量的全部账务处理,规定不少于60笔业务,涵盖六大会计要素,包括:取得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帐、编制会计报表并进行简要财务分析等业务。②教师制定完整的真账毕业设计指导任务书,划分毕业设计的时间段,规定各阶段应完成的设计任务;一般应分为准备阶段、账务处理阶段、财务报告完成阶段、整理提交阶段等。其中,在毕业设计准备阶段,学生应积极寻找毕业实习单位及对口的实习岗位,提交毕业设计方案,一般应包括:选定的真账毕业设计单位(尽量与实习单位及实习岗位相一致,否则应向指导教师说明原因并取得指导教师同意);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基本描述;企业会计核算使用的会计方法;毕业设计各阶段完成的工作任务。账务处理阶段,是将收集的真账资料按要求进行整理,如选定一定量的业务,并通过某免费的会计网络平台进行账务处理,与指导教师交流探讨,反复修改核对。财务报告完成阶段,是在完成全部账务处理的基础上,编制会计报表及进行会计分析的环节。这一阶段一般要求学生先进行手工报表编制,再与网络平台提供的电算化报表的结果相对比,查找是否存在编制的错误。整理提交阶段,是将记账凭证、账簿及报表按要求打印并装订,填列有关封面及扉页资料,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指导教师。③制定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规则。强调尊重企业的商业秘密及会计工作本身的严肃性,要求学生对真账原始资料的收集应合法、合理、合规,不得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毕业设计单位的会计信息。原始凭证可以复印,或者将原始凭证的经济业务转化为文字的描述。④允许个别已就业但岗位与本专业不对口的部分学生以毕业调查报告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阶段的任务。同时也允许极个别既无就业单位也无实习单位的学生以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2.1.2教师对学生的真账毕业设计指导工作
①充分利用免费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展真账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学生可通过某会计软件公司为企业营销专门搭建的免费在线会计平台,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任务。学生申请注册账号后,便可在网上进行业务操作,将做好的真账会计业务在网络上保存,教师可随时打开各位被指导学生的作业,随时进行业务指导、在线答疑、互动交流等。②加强真账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考核。指导老师及时与学生沟通(一般要求每周一到两次),了解学生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督促学生按进度计划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及时解答学生的各项业务问题。③允许学生对收集到的真账作一定的调整或处理。如要求学生收集某企业一个月内至少60笔经济业务,涵盖六大会计要素。如果该企业一个月内的真实业务量超出这一范围,允许学生根据需要适当调减业务量,对经济业务作出合理的选择。这样的资料既不失真,还能满足设计要求。④要求学生收集的资料一定是真账。如何判断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否为真账,取决于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教师的专业水平等因素。
2.1.3确定真账毕业设计的评定标准
真账毕业设计的评定标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在岗实习或就业。②完成规定的最低业务量,完整的会计流程,账务处理及报表的编制正确,财务报告分析准确,凭证装订整齐。③会计真账毕业设计的成绩,采用综合测评方法加以评定,具体包括:a学生的实习态度(20%);b实习单位鉴定表成绩(20%);c学生的证帐表及报告(60%)。实习态度根据学生的出勤,以及在实习过程中所做的工作情况来打分;实习单位鉴定成绩根据实习单位出具的鉴定表成绩及学生实习总结来评分;学生的证帐表及财务报告的成绩根据学生提交的完整的真账设计资料进行评分。
2.2实施“真账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分析及启示
2.2.1实施真账毕业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会计信息的收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会计信息的非公开性,直接取得企业的会计资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而我们的毕业设计要求明文规定学生不得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企业的会计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会计信息的收集也成为真账毕业设计能否开展的一个难点及关键环节。面对这一实际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正确引导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及就业,努力搞好与用人单位的关系;端正工作态度,勤奋努力工作,多数学生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会计资料的收集也就水到渠成了;充分利用一切人际关系资源如:家人、亲朋好友及往届校友资源,不仅有效帮助学生完成真账资料的收集工作,还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就业渠道。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实际已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处于试用期内,在日常工作中就能够完成真账的收集和处理。学生从开始时对能否取得会计资料毫无把握,但参与真账毕业设计的学生最终都能取得所需的会计资料,并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任务,锻炼了学生的社会能力。
2.2.2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学生真账毕业设计选择的会计主体98%以上是小规模的私营企业,行业面较广,涵盖了制造业及服务行业,但三届毕业生都没有选择金融或国有企业,这与学生的初次就业的行业有直接关系,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区域内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将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2.2.3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环节相冲突的压力。毕业实践阶段也是毕业生求职的关键阶段,高职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通常面临较大就业压力,每年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在这阶段虽然找到工作,但正好处于试用期,工作压力也较大。实行与就业或实习岗位相结合的真账毕业设计模式,将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学生乐于接受,学校的教学任务也便于实施。
2.2.4充分利用网资源将手工账务处理与会计电算化有效结合。真账设计从建账套、设置科目和账簿,到最终的报表结果,学生一方面要用手工完成,同时还要在网络会计平台做出整套业务,以便指导教师及时查看并指导。这样,手工做账和电算化并重,既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充分利用了网络这一丰富的信息资源,尤其是免费的网络信息平台,为完成教学提供便利。
2.2.5有效促进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教师的工作经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会计学的理论相对精通,但会计的实践经验十分欠缺,由于日常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教师极少有机会到基层实习锻炼,事实上,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多半不具备会计实践经验,接触到真账的机会也非常有限。通过指导学生的真账毕业设计,相当于给教师提供了直接参与实践的良机,指导学生的过程也是教师参与实践、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
2.2.6真账毕业设计资料为拓展后届的实训教学提供大量宝贵的案例资源。企业实际经济业务是千变万化的,因而校内实训教学中案例的拓展十分必要,将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经过适当的的处理和延伸,可以丰富校内实训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每一期学生完成真账毕业设计之后,指导教师都应将有价值的真账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及必要的加工,然后存档,这些来自企业的真实资料是一项宝贵的教学资源,许多真账资料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可以给学生建成为专门的案例题库,为后届学生的校内实训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3结论
将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和大胆尝试。重构和优化教学模式,使会计教学目标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对接,是高职会计专业发展的需要。“真账毕业设计”作为毕业实践教学环节的一种创新模式,不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确保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也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有助于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满足了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实践证明这种创新型毕业设计模式值得推广,并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电视编导承担着节目编辑制作的重要使命,电视编导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和水平。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视编导职业素养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每一个职场角色都有具体的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电视编导也不例外。本文仅从现实出发,把工作中收获或感悟到的心得与书本理论结合,粗浅分析地级电视台节目编导应具备的几个重要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电视编导;职业素养;情怀;讲故事;精打细算做项目
一、电视编导必须是有情怀的人
情怀,是一个很抽象的词。情怀的释义是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情怀的定义是拥有一种高尚的心境。王羲之《兰亭序》中有“人品若山崇峻极,情怀如水共清幽”之说。不同的人对情怀的理解不尽相同,笔者理解的情怀是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回答“为何而生”时总结的三种情感: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电视编导其实与作家、导演一样,是用自己的作品与世界对话,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价值追求。如果没有心怀天下、如果没有细腻情感、如果没有强大心灵、如果没有温暖情怀,他就无法感知周遭的一切,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题材,把它们变成作品去鼓舞人、温暖人、感动人、启发人。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编辑王阳在业内有“电视界的张艺谋”的雅号,他是CCTV《新闻联播》实现直播的主力编导,他参与了中国近17年来所有重大历史性事件的直播报道。王阳曾说:“新闻是需要侠骨柔肠的,只有真正具有侠骨柔肠的人,才会在生活的琐事中有所触动,先打动自己,之后做出打动别人的好东西。”“编导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记录者,而是中间的策划者创造者参与者”。王阳曾为一只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盲狗做过一个片子,除了做编导,他甚至担任了配音,在拍摄过程中,他用深沉的爱慰藉那只羸弱的狗狗。作为观众,当看到狗狗在大家的爱抚下流泪的镜头时,忽然有种被击中心脏的震撼,令人飙泪,流泪之后心里会漾起爱的涟漪,会感悟到爱是那样的弥足珍贵,每个人都不要吝啬付出爱,小小的付出也会让世界变得温暖。情怀是电视编导必备的气质,它应该是高情商和高智商的综合体。优秀的电视编导懂得为抒发情怀找到出口,擅长用作品为自己的思想代言。情怀与道德相似,既与生俱来,也需后天培养。
二、电视编导必须是会讲故事的人
柏拉图说过,谁会讲故事,谁将拥有世界。英国纪录片四频道(BBC4)制片人总是说:“我们迫切需要好故事!”,“用一分钟告诉我你的故事。主角是谁?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是什么?”美国电影人希拉•科伦•伯纳德写了一本书《纪录片也要讲故事》,书的英文原名是“DocumentaryStorytelling:makingstrongerandmoredramaticnonfictionfilms”,直译是,“纪录片讲故事:做更有力量、更戏剧化的非虚构电影”。《舌尖上的中国》7集讲了70个故事,《人类星球》8集讲了80个故事。如果想拍一部吸引人的纪录片,讲故事无疑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这在业界已经毋庸置疑。有人说故事就是白日梦。为什么好莱坞叫“梦工场”?因为它是生产故事的地方,它是造梦的地方。《阿凡达》、《盗梦空间》、《魔戒》都是极富想象力的故事。王阳说,做纪录片的人想要成为讲故事的高手,最好的教材就是看电影,看美国大片。也许他的说法不能成为观点,但从许多成功的纪录片中,我们不难发现编导们最常用的讲故事的手法就是好莱坞的“三幕剧”。三幕剧是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模式,简单理解就六个字:开始,冲突,结局。第一幕:故事开始,主角登场,出现一个或几个情节点,情节点事件打破了惯常的平衡。第二幕:戏剧开始发展,主角为恢复平衡而努力着,但似乎越努力,困难越积越多,冲突越演越烈。第三幕:剧情出现拐点,主角进入解决矛盾冲突的最后关键时刻,最终反败为胜,美满大结局。《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自然的馈赠》讲的第一个故事是单珍卓玛采松茸,这个故事就是典型的三幕剧,故事开始,为主角带来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为了生活,为了增加收入,卓玛必须采松茸;第二幕:卓玛采松茸的过程并不顺利,她遇到许多困难,包括外来的障碍和内心的担忧,这是卓玛必须对抗的;第三幕:雨水和运气让卓玛解决了问题,故事圆满,观众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当然,三幕剧只是一种常用的结构,我们可以用它,但也不能拘泥于此。《舌尖上的中国》执行总导演任长箴说:“编导的作用是用智慧排布故事元素,这样故事才能引人入胜。”应该说,讲故事是一种创作,没有一劳永逸,没有以逸待劳,需要一直在路上。
三、电视编导必须是会精打细算的人
有人说:纪录片是烧钱耗时间的玩意。这话一语中的。因此,学会精打细算,擅长掌控整个项目实施进度,是电视编导必须具备的能力。《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一共拍了8集,7集正片,1集花絮(花絮央视没播),总投资450万,这个投资只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十分之一。《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在哪些地方省钱呢?首先是在资料收集和调研阶段。资料搜集主要靠互联网搜索,同时花了5万元左右在网上买了历年来中国各类人文地理美食方面的杂志,安排资料收集组把这些杂志翻遍,有用的就一页一页拆下来,用文件夹归类。第二个省钱的地方是摄像设备。《舌尖上的中国》大部分场景都是用一台大机器和一台小机器拍的,小景别的镜头用小机器,小机器的成本不高。大景别和需要景深感的镜头用大机器,摄制组没有使用电影机,但却拍出了电影的画质,他们的做法是:使用索尼F3的摄像机搭配尼康相机镜头,中间需要的转接环是从网上代购的,这大大节约了摄制成本,并克服了电影机无法上山下海的限制。第三个省钱的地方是它的音乐。音乐是原创的,但并没有请交响乐团演奏,而是用电脑合成的,有的地方音轨叠了20多层,产生出多种乐器的音效。《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后,音乐成为辨识度很高的元素,但它确实没花多少钱。除了省钱外,《舌尖上的中国》的编导在时间控制方面也颇有方法,《舌尖上的中国》拍摄时间9个月左右,加上后期剪辑制作和前期筹备,大约1年半时间,这对纪录片来说,是较短的周期。可以说有效的节目策划管理是保证其能够高效运作的决定因素。《舌尖上的中国》7集片子,每集都由不同的人担任导演,作为执行总导演的任长箴在对片子进行总体构架和进行明确的导演阐述之后,对分集导演提出了每集的规定和原则,其内容诸如:每集要有4至5个人物带情景和关系的故事;每集要有与本集美食有关的不少于20个话题的表述;每集要兼顾中国时令等等。从这些规定原则中不难看出,执行总导演与导演之间进行的是一种特别有效的沟通,这对整个项目推进非常关键。
总之,电视编导是电视创作的领军人物,其能力和素质要求应该是业界最高的,既要是电视界全才,有眼光、会策划、懂拍摄、会剪辑、懂调色……又要像商界精英,会经营、会谋算、会营销……也要像政界领导,会掌控、会统筹、会用人、会协调……只有在工作中历练、在实践中思考,小编导才能成为大编导,菜鸟编导才能成为资深编导。
参考文献:
[1]高慧.电视编导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科技传播,2012,4(20):12+19.
[2]王洋.媒体融合时代电视编导的创作技巧[J].科技传播,2012,4(23):8+13.
[3]马婉琦.论新媒体视野下的电视编导职业素养[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1):153-155.
[4]刘静.深度报道对电视编导职业素养的要求[J].科技传播,2015(2):36-37.
1研究缘起
面对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21世纪的广播电视编导应该是厚基础、高层次,有业务前瞻能力、创新精神和娴熟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必须基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并顺应时代的发展。那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容忽视,它将直接影响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才的培养质量,甚至关乎到今后我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前景。
2主要创新内容
2.1培养目标定位的创新
依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媒体运行的实际需求,提出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实践能力为中心,一专多能为目标的“1+8”人才培养模式。所谓“1+8”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为出发点,加强学校与传媒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紧密对接,着力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即1个应用型专业对接行业内8个重点工作岗位的人才培养,力求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分阶段、渐进式培养学生从事传媒行业的多种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地完成传媒机构的工作,具体涉及摄像、影视剧编创、专题片创作、节目策划、新闻采编、导播、后期制作以及节目总体编排等8项工作,力争做到专业技能培养核心化、职业素质培养具体化、创新能力培养专业化。
2.2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1)创新授课方式。传统授课方式为先灌输理论,后进行实践,这不单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还阻碍了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授课方式必须要创新,既要激发学生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要提高学生自主创新的实践能力。在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导入品牌意识,培育优质示范课程,待成熟之后推荐为高一级别的精品课程,并分批次培育形成梯队,力争在一个教学周期内将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全部打造成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同时,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自主培养一批教学骨干以切实提高专业整体教学水平。另外,在部分实践性较强的单元中,可采取翻转课堂教学试验,让课堂和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通过学生事先的自行学习,使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从而达到因材施教、强化实践的教学效果。
2)注重教材甄选。传媒行业的飞速发展,促使知识更新的速度随之加快。这亦导致传统教材的内容业已满足不了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所以,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须注重教材的甄选。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从教材创新的层面进行判别,比如实用性、趣味性、时效性等,同时教材涵盖的内容也要范围宽广,既符合时代潮流和创新要求,又关联行业未来的发展走向。换句话说,教材的选用必须能够引领学生走在传媒行业的最前沿。
3)实训方案设计的创新。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训方案的设计,首先应确定设计思想———强化实践教学,凸显就业需求,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将实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中,将实训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双轨并行,用理论指导实训操作,以实训推动理论学习。在执行时,应紧紧围绕8项业务能力进行训练,遵循自浅入深、由内而外、从单人界面升级至联合协作的基本原则,逐步落实该专业通用的实训教学模块、硬件设施配置标准和联合实训操作流程。具体实施方案包括:
1)建成标准配置的校园实验电视台,以此为依托,创建仿真岗位体系,合理分配实训学时和学分,形成目标控制、量化分解、测评跟踪的循序模式。
2)确立全程实训内容的设计主线,即围绕8个重点专业技能打造全部课程,把具体的实训项目量化设计到每一门课程中,打破纯理论教学为主的模式。
3)因人制宜,根据学生的特点划分出不同的专业走向,并有指向性的开设两到三门独立的实践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诉求。
4)将毕业论文调整为毕业设计,鼓励学生作品选题与形式的多样化,提倡用作品进行毕业答辩,同时须结合作品编创完成导演阐述。
3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为大众媒体培养、输送行业人才。近年来,随着媒介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公众需求多样化的转变,以及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使社会对高等学校广电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一新形势,高校作为优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更应该不断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努力培养出能在广电系统和文化部门从事媒体工作的专门人才,以更好地适应当下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有力推动我国传媒行业和广播电视编导学科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电视编导职业素养专业毕业论文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现代教育提出高中英语教育不但要教给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还要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学习信念。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英语教育是高中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自身来讲,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未来奠定了文化基础,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以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为切入点,概述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内容,切实探讨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方法。
1概述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内容
随着人们对英语教学认知的不断提高,对英语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英语教育教学的内容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新时期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主要是讲解英语课文,分析课文中陌生词汇并对其句式搭配与常见用法进行深入探究,不仅如此,通过对课文的讲解还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英语语法的掌握,增大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除此之外,英文写作也是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短文的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与语文运用能力,为英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教学内容,高中英语教师根据教学效果不断的调整教学方法,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成为了广大英语教师共同探索的问题。
2探讨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帮助同学们更加适应新时期高中英语的学习,必须要掌握好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是对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方法的具体探究。
2.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基础,只有师生关系和睦,学生才不会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自主学习英语。若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付出较多的努力。在自身素质方面,教师本身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定期的外出学习,不断的充电与自我沉淀,确保让同学们信服,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务必要大方得体,不仅如此,教师要注意授课时的态度表情等,适当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添学习热情。在课堂后,充分的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关心同学们的英语学习情况,让学生体会到平等、和谐、轻松的氛围。这样学生就不会在课上失去安全感,安全感是学生课上不焦虑、不胆怯、不害怕的保证。在生活上,要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迷茫时指明方向。如此一来,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学生尊重爱戴教师,就会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师生间良好关系的建立。
2.2提高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
若要提高学生高中英语学习质量,就必须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高中英语教育的重要性。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英语的应用频率不断的增大,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已经成为了当代人才的必备技能之一,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可以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不仅如此,英语也是高考的重要学科之一,所以英语的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讲至关重要。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英语,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
2.3传授英语学习技巧
掌握学习技巧是改善高中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中英语学习有许多技巧需要掌握,例如语法应用技巧、阅读理解技巧、写作技巧等,学生掌握了这些学习技巧,就可以更加熟练的掌握英语教学内容,举一反三,有助于学生灵活解决英语学习中的难题,让英语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不进如此,技巧的掌握也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考试成绩,大大改善英语教学效果。
2.4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实践教学最重要的表现就是可以辅助课堂教学。结合了实践教学,就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使其内容由抽象变为具体,理解上由难变易,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内容。在授课方面,教师要将课堂中书本里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可以通过采取“情景模拟”的办法创设学习情境,将课堂教学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与加深印象。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不仅要有基本的课堂知识巩固,还要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内容,合理控制理论基础与实践内容的比重,这样学生通过课后作业也可进行实践学习,大大改善了实践教学效果。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提出探索性问题,留给学生们自由思考的空间,可以在课堂上,让同学们陈述自己的见解,并结合实际证明见解的正确性,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勇敢探索的精神,还强化了英语学习能力。在课外活动的开展方面,为了调动学生实践学习的积极性,要积极开展英语实践学习的相关活动,例如英语作文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等。锻炼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与口语表述能力,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如此一来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课程,树立主动学习的观念。
2.5拓宽学生知识面
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讲的详尽透彻,更要注重课外知识的讲解,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词汇量的掌握方面,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上的单词及用法,还要鼓励掌握更多的词汇。近年来高考的阅读生词量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大量生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方法猜出生词的意思、词性等,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确定词汇记忆的重要性,掌握单词记忆的方法,随时辅助学生温习、查找、落实,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深入了解英国与美国的文化背景,很多阅读短文都需要结合英美两国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的理解。学生要阅读更多的课外材料,拓宽自身知识面,才能更加灵活的面对英语学习中的各种难题。综上浅述,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对高中生来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传授英语学习技巧、重视实践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促进新时期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
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要重视阅读方法
学习方法,是从古到今探讨的话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言而知方法多么重要。现在高中英语教学阅读的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的,在追求平等教学的同时改变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尤为重要。从上到下,阅读方式占据学生的一部分,这样就能很好地抓住整篇文章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每篇文章都要有选择性地细读,有选择地略读,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同时要挖掘作者内在的含义。还有阅读时一行一行的细读,有时又过多地对语法进行分析,更有甚者在字典中逐一查找。这些错误阅读习惯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思路,阅读速度也大大降低,这些习惯都要加以改正。在阅读中我们要学会一些猜生词的方法,而不是急于查字典。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单词,或完全可以在不影响答题的情况下将此词略过,在准备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对后面的题目加以了解,做到有目的地阅读文章寻找答案,这样我们会获取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组织互动小组,阅读完后学生可以一起探讨句子结构、文章内容和相应的主体思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翻译出自己不明白的句子、不理解的单词和短语,这样学生就会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合作带来的喜悦。有时学生对通过自己研究探讨出来的知识内容记忆的深刻程度远胜过教师的直接讲解,这将成为英语学习的手段和途径。教师要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融入整个中学教学过程,大量的阅读实践能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这是渐渐进步的复杂过程,要养成阅读英语的好习惯就要经常阅读、坚持不懈、广泛阅读,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他们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得到满足;同时学生对问题发现、问题解决、英语思考、英语交际等方面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培养,渐渐地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发现自己的阅读能力在不断提高,这样看来,教育的重要意义是教育方法的教学。
二、增加积累学生的词汇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丰富的词汇量是高中英语阅读的基础训练,要增加高中英语阅读词汇量是不行的,近年来高考的阅读生词量大大增加,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大量生词。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利用方法猜出生词的意思、词性等,同时教师要让学生确定词汇记忆的重要性,掌握单词记忆的方法,随时辅助学生温习、查找、落实,尽量让学生掌握更多词汇,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高考的阅读题材很多,都具有相当大的实际作用,倾向于考查学生应用英语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关键所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扩大课外阅读的同时多了解英美的背后文化。
三、结语
经以上分析总结,现在英语教学中的阅读教学必不可少,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先进阅读方法的指示、大量词汇的积累、知识面的扩展等方法相结合,这样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提高。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进行,高中英语教学过程设计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处在语言学习的高级阶段,高中英语教育的知识面广、语法知识深度达、语言运用技巧复杂。使用传统机械化教学方法,会大大削弱英语教育的魅力,使学生在背诵、记忆、分辨英语词汇、语法上面临诸多困难。语料库中的近义词辨析、词语搭配概括、词意推测、写作指导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分辨出相近词意英语词汇的具体含义,并结合搭配知识,攻克词汇学习难题。由此可见,语料库中设定的语言学习标准、语言实例能够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真实生动、针对性强、记忆效率高的学习内容,同时,还能将英语学习内容融合为一个整体,填充进规范、标准的固有体系中。
二、语料库语言学与高中英语教育之间的主要关系
语料库语言学与高中英语教育二者可以看作两个体系,一个为理论研究体系,一个为实践应用体系,语料库语言学为高中英语教育提供丰富、充足的理论知识,高中英语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理论问题,进一步填充语言学内容,完善语料库。
1.正向关联
语料库创建的目的在于提高我国英语体系水平,为广大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从关联角度分析,语料库与高中英语教育是相互影响的,通过理论建设,语料库能够让英语教育在规范的体系中发展建设,如语料库中的资料被格式化,则高中老师、学生都会陷入盲目、混乱的教学、学习状态中。因为英语语言在全球范围内,其使用规则、规律设定是不断变化的,没有规范体系设定标准,老师根本无法敲定某种词语搭配、词汇运用是否正确。从独立角度分析,语料库与高中教育是相对独立的,因为学校有教育目标,所以语料库中的词语使用规范和错误指示并不能融入高中英语教育中,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题,而不能作为主要模本。
2.主次关系
在教育环节中,每个教学任务都是明确的,与语料库语言学相比,高中英语教学更侧重语言文化的交流、语言词汇使用技巧的掌握,而语料库更注重理论,在体系中辨析分类词汇的使用特性、语法运用的标准规律。因此,在现实教育中,教师应学会决策、选择,矢量选用语料库中针对性专题知识,来巩固学生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体系,不能全盘接受、引用。如果高中英语教育过分依赖语料库,则语言教育便会失去感染力,使学生们望而却步。
三、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引用语料库的对策分析
1.词汇分类
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听、说、读、写教学涉及的词汇量数目众多,很多高中生备受困扰,因为词汇、词意、词语分辨力不强,学生很难正确理解相同句式、不同词汇的真实词意。语料库汇集了众多使用频率高、分辨混淆率高的词汇、词组,将这些分类词汇组建成一个体系,对比分析,对比教学,学生能从中找到“不同点”和设定规律,进而有效分辨记忆词汇。如现在式、进行式、未来式、现在未来式等,句式时间变化是通过变化be动词、实义动词来展现的,动词的变化规律大体相同,并存在确定规律,这些规律性内容在语料库中均有体现,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借鉴。
2.语言分析
因为高中英语教育中外文写作是一大教学难题,所以教师也应主动学会利用语料库,帮助学生掌握大量写作应用词汇。学生写作完成的文章,并不符合真实英语语境,变成了“中式英语”,为此,老师需将语料库使用、学习等教学行为转变成若干个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查阅资料、分析个别词汇的使用特点,归纳总结相关规律。之后,设计学习议题,将阶段时间内的“规律性”词组、词汇集合起来,让学生按照语料库中的词汇总结方式,进行语言分析,归纳这些词汇的使用标准。经过自主学习,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会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使语料库从中发挥了引导和借鉴作用。通过上文对语料库语言学和高中英语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分析可知,在现代教育中,语料库建设、语言学开发是基础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高中英语教育应中的应加大高职英语语料库投入,构建资源共享网络、创立语料库教学平台让语料库语言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
一、引言
根据认知语义学中联想观和激活观的理论,语言可激活相关认知域。激活过程就像池塘中的涟漪一样,逐步向外扩展(王寅,2007)。这与水波的衍射现象有些相似,若将这种由点及面的发散式的现象运用于课堂教学,称其为“衍射策略”,即围绕某个知识点,借助一定的情境线索,促使学生展开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其激活大脑中储存的相关语料,必定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吴庆麟,2000)
笔者在进行外研版高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词汇贫乏、语法错误和句式单调等问题,在词汇、语法和句式方面进行衍射策略的尝试。
二、运用衍射策略的教学案例
(一)以问题为中心,衍射出相关词汇
针对写作中出现的词汇贫乏的现象,笔者充分利用教材词汇资源,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话题,设计出开放型问题,在问题衍射过程中,将相关的常用词汇串联其中。
(二)以语法功能为中心,衍射出多种表达形式
句式的多样化是好文章必不可少的。但是,笔者发现学生没有将学过的相关语法融入写作,出现句式单调的问题。为了改变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围绕某个语法点的功能,衍射出一系列相关的表达形式。例如:在教外研版必修三的定语从句时,其功能是对某一对象(多为名词或代词)进行修饰、限定或补充。笔者给出这样一个句子:I’d like to have a teacher who/ whose…,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挥想象力,利用定语从句展开对自己喜欢的老师进行描述(如容貌、衣着、行为等)。以下是一个小组讨论后,产生的一部分句子:
(1)I’d like to have a teacher who has two big eyes, a small mouth and long curly black hairs.
(2)I’d like to have a teacher whose classes are very interesting, which makes us happy.
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以定语从句的语法功能为衍射点,拓展到对名词进行修饰的其它表达形式,如非谓语、介词短语等,并且要求学生以My favorite teacher为题写一篇作文,并且就其描述的形象性和修饰形式的丰富性展开竞赛,以下是其中一个小组的作品:
My favorite teacher is Ms Li who has two big eyes and a small mouth, with a long curly black hair, wearing a pair of glasses, often dressed in blue. She is the most respected, most admired and most beautiful teacher. She is one of the kindest people that I have ever seen, always smiling when speaking to us. We love Ms Li whose lessons are always interesting and lively, which makes us happy. She is the teacher who gives us motherly love, being like a candle, giving off light for others by burning herself.
这段描述运用了十几个修饰限定语(下划横线的部分),包括形容词、介词短语、现在分词短语、过去分词短语、定语从句,把相关的语法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
(三)以意义为中心,衍射出多种表达
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句式单一,表达不丰富的现象,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意多译的表达。例如:在教外研版必修三Module1Europe时,要求学生用其它句型来表达以下句子:“Paris is the capital and largest city of France, situated on the River Seine.”学生给出以下答案:
(1) Paris is the capital and largest city of France, located /lying on the River Seine.
(2) Paris, the capital and largest city of France, is located/lies/is/stands on the River Seine.
(3)On the River Seine lies Paris, the capital and largest city of France.
在学习完对巴黎的介绍后,笔者围绕着介绍一个地方,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衍射出介绍位置、面积、人口、历史、文化或特色、气候特征、名胜景观和物产的一些表达:
(1)Located in (to/on)…, Sp. covers an area of …with a population of …
(2)With a history of …, Sp. , whose symbol is …, is famous for …
(3)Sp. has a …climate with plenty of…
(4)The average temperature is …
(5)Sp. has many famous/well-known places of interest, particularly…/such as ... and so on..
最后,笔者结合课文中对巴黎的介绍内容,衍射到了对广州的介绍。
假设你是广州亚运会一名志愿者,请你用5个句子写一篇英语短文,向外宾介绍广州。
笔者要求学生运用地点简介的常用句型进行写作。
三、结语
衍射策略是将教材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的尝试(费胜昌,2010);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在认知和语言间建立起若干有意义的关联,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英语教育中的语言与文化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跨文化语境教学在高中英语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对国外文化的理解能力。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英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要求
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入手,强调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文化意识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是顺利进行语言交流的保障,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达成的重要条件。因此,新课标注重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升,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具体说来,要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是对英语国家的国家概况、地理位置、政治、经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二是要对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有所了解;三是要了解英语语言环境下的文化与其他语言环境下文化相比的不同之处;四是要具有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善于比较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五是从语言交流中发现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差异,以求同存异的原则进行跨文化交流。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主渠道
高中英语学习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必须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文化,比较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比如在讲授高中英语NoDrugs这一课时,要让学生认识到由于中外文化环境的不同和抽烟比例等方面的不同,中国和英语语言国家的人对于抽烟的不同态度,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近年来效仿国外,加重抽烟有害健康的宣传,在公共场合设置non-smoking和smokingarea的措施,也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产生的,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过程。再如在学习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外在对待城市生活和乡下生活态度的不同,外国城市中的人常常到乡下去度假,有的在乡下建房生活,很多人由城市走进乡村,而中国城市中的人有很多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人们都是由农村走向城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外在文化方面的差异。除此之外,高中英语教学中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内容非常多,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以教材作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托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材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教材中很多的文章和语言背景知识介绍都反映了西方的文化,如教材内容中所涉及到的地理、文学、饮食、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这些都是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在认识到这些具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方面的差异,并且让学生理解这些生活方式和观念不同所反映出来的不同文化内容,并与中国的文化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拓宽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渠道
除了在教师的讲授和教材中认识外国的文化,理解中外文化差异之外,我们也可以在课外以课下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外国文化。如我们可以让学生收集能够反映出中外文化不同的语言与文章,再与同学进行交流,互相介绍。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中外文化的差异,进而产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通过多媒体,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渠道学习英语知识,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如在教授《死亡诗社》(DeadPoetsSociety)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死亡诗社》(DeadPoetsSociety)中的片段,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深入其中,加深对外国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三、结语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语语言文化,认识中外文化差异,正确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与沟通。为此,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主要依托,通过多种形式和方法拓宽学生英语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高中英语的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比较传统。目前,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知识理论的传授与实践性的训练还是没有很好地联系起来。而现代的教学理论将教学的过程看做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师生之间应该有学习上的交流与探讨,而不是像传统的教学理论那样,认为教师就是传送知识,学生就是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学习气氛也不能活跃起来,这就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尽管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简单地讲授,学生机械地记忆,这样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其次,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新课标明确指出,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该利用各种视听手段进行教学。比如说,利用音像以及挂图等方式来丰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进而来提高英语的课堂效率;还应该利用新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例如计算机与多媒体,积极探索新的英语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给学生创造一种新的自主学习的条件。
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就是: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这些条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缺乏现代新型设备,教师不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意义
1.增大教学容量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就是其传播的速度比较快,其预设性也比较好,能够省掉很多准备性的工作以及与教学没有关系的操作性时间。这样,教学的时间就能够被充分地利用,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增大了教学的容量。而且网络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利用多媒体进行信息的自由传播,就使这些信息在全世界的共享成为一种可能。一些多媒体课件,就能够使教学的资源共享,这样就促进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内容的全面性优化,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2.构建一种文化环境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种能力就包含着五个方面,听、说、读、写以及社会文化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英语的文化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通过对语法、词汇、语音的学习掌握了听说读写的能力,扩展了一些知识面,但是,并没有真正的去理解英语,还不能够用英语进行灵活的交际,这主要是因为对于英语文化的研究没有重视,甚至是长期忽视的结果。而一种语言与其文化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要想真正理解一种语言就应该对其文化进行探究,包括其社会习俗、交际习惯、生活惯例等。而多媒体教学就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素材,传播一种网络文化,这就增加了它跨文化进行交际的一种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3.创设教学的情境
多媒体是利用计算机作为核心进行控制的,运用图像、文字、动画、影像和声音等系统,使不同的信息能够在不同的界面中进行传输、流通或者是转换。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将文字、图像以及声音融合为一体,将信息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达到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这种融合为一体的综合性特点就形成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记忆所学的知识,进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策略
1.构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在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使得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得以转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传授者,而变为学生的指导者,是活动的导演者;第二,改变学生的地位。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主动参与者;第三,媒体的转变。传统的教学中,媒体只是教师的一种演示工具,它应该转变成为一种认知性工具;第四,教学过程转变。传统的教学中,教学过程只是一个传播知识的过程,它应该转变成为让学生能够通过提出并探索问题来获取一定的知识,来培养自己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英语教学,能够做到这几个转变,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2.实现人机互动
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就应该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成为学习的主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还要实现人-机-人的互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由之前的被动变为现在的主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此外,教师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应该针对能力不同、层次不同的学生来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接受能力来自主性地选择,形成一种各有所学,各有所得的局面。
3.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主开发课件,达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进一步优化英语课堂的教学,活跃课堂的气氛,改善教学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动机,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潜能,并且增强理论的说服力以及感染力,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提高整体素质与综合素质。
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英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教学的效率,英语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思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促进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提高。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