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钢琴弹奏手指基本功有哪些相关的共48个结果: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肖邦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特色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肖邦是人类钢琴音乐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以自己独特的音乐鉴赏力和创作能力,一生中为人类带来了近二百部优秀的作品,每一部作品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肖邦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是以浪漫主义音乐为基础,并将具有特色的波兰的民族音乐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新的、独属于肖邦的音乐特色。十九世纪起,古典音乐被浪漫主义音乐所取代,音乐家开始用音乐来表达个人的情感,而肖邦就是这一时期典型的代表。
【关键词】肖邦 钢琴音乐作品 民族特色 研究
在肖邦的音乐作品当中,将浪漫主义这一音乐风格表达到了极致,在肖邦的手下,钢琴拥有了生命。肖邦钢琴曲当中能够将他的国家经历过的战争和英雄气概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也包含了很多感慨国家前途和未来的曲子。肖邦在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以自己独有的音乐天赋改变了传统的音乐形式和风格,他将自己国家的民间曲调融入到钢琴曲创作当中,并进行了再创造的过程,无论是歌曲的体裁还是风格都是音乐历史上的一种推进。
肖邦从小就跟随波兰著名民族音乐家埃斯涅尔进行学习,因此,民族音乐对肖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肖邦在进行钢琴曲创作的过程中开始尝试将民族音乐融入其中。在民间调式的影响下,更加细腻的旋律从肖邦的钢琴作品中体现出来。也正因为如此,肖邦创作出来的钢琴曲也具有了歌唱的性质。当肖邦将民族音乐融入到钢琴创作当中的时候,传统的波兰没有伴奏的民族音乐忽然之间就能够通过钢琴的旋律被哼唱出来,歌曲的音调与器乐音调就这样融为了一体,将钢琴音乐的优美与真挚的民间音乐巧妙的表达了出来[1]。
同时,和声语言在肖邦的创作之下也变得更加的生动,这是建立在丰富性旋律提高的基础之上的,肖邦将钢琴独特的特点与和声创作相结合,促使和声方面对以后的钢琴音乐产生了长久而深刻的影响。肖邦的和声创作,将钢琴的语言能力进行了深刻的挖掘,将弦外音和形象融入到了古典主义的和声方法之上,特殊处理了七和弦,单独的和声体系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其效果更加能够吸引人。肖邦这种创作手法革新了和声手法,弦外音和属功能的出现,都使音乐增加了厚度。同时,清晰的声部和复调性的伴奏声部是肖邦创作过程中最为重视的创作语言。在严谨的古典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上将波兰的民族特色融入到了钢琴音乐当中,促进了丰富的和声色彩的形成和和声语言的多变性[2]。
弗里几亚和利底亚调式时传统的波兰民间旋律当中经常使用的调式,其中当然还包括传统的大小调的应用,在肖邦创作的音乐作品中,不仅由于运用了民族音调而使音乐作品更加的质朴,还将三度并置的方法应用到了转调上,在此之上进行着同一旋律片段在不同调式上的重复。这是波兰民间音乐当中经常出现的一种交替调式手法。
民族特色不仅存在于肖邦钢琴音乐作品的旋律、和声调式语言之中,同时还存在于节奏和结构当中。肖邦将波兰的民族语言以切分、舞曲、不对称等节奏在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当中进行了充分的展现。波兰的民间舞曲库亚维亚克、奥别列克和马祖尔三者之上产生了玛祖卡舞曲,肖邦将其中的三拍子节奏挑选出来并进行了重新的创作和运用,从而产生了肖邦独具特点的玛祖卡舞曲钢琴音乐作品。这部曲子能够充分将肖邦对祖国的思念进行充分的表达,在前半部分对于民间生活的热爱是通过欢快的形式进行展现的,而炙热的爱国之情是通过紧凑而跳动的节奏体裁进行展现的。马祖尔舞曲充分体现了肖邦独特的音乐语言,四连音和五连音在其中与规整的拍子进行了结合,与歌唱性的旋律进行了完美的组合[3]。
在表情符号的节奏上,肖邦表达浪漫主义情感的时候喜欢充分运用rubato和stetto。在演奏肖邦音乐的过程中,最能够体现肖邦民族语言特点的就是rubato这一舞曲节奏。肖邦运用rubato的过程中往往属于即兴的发挥,这也是受到波兰民间音乐所影响而来的。例如,马祖卡舞曲当中,肖邦在很多的段落都运用了rubato,这一应用在休止符和附点音符当中更是明显,将时值尽可能的拉长,而缩短了它后面的音,并在其他的段落将挪用的时间进行了补充。这种创作手法就将诗歌一般的灵性融入到了波兰音乐语言中[4]。
在肖邦创作的所有钢琴音乐作品当中,最能够体现肖邦特色和显示肖邦成功之处的作品往往是练习曲、前奏曲等短小精悍的钢琴小品,这些作品当中将诗情画意进行了充分的表达。高超的技术性是肖邦练习曲的主要特点,看上去给人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然而练习曲当中的旋律和歌唱性质只有在你称心聆听的时候才能够充分的显现出来,并且这感觉是非常的激烈的,这也促使旋律化音型形成了肖邦的练习曲令人难以忘怀的特点,令人久久难以忘怀。肖邦的练习曲彻底的将单纯的技术性联系模式进行了改革,将富有诗意的旋律建立在了高超的专业技能的基础之上。在肖邦所有的练习曲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c小调练习曲十中的第十二首,它被称之为“革命”[5]。
而更能够将肖邦的创作特点进行充分展示的要属肖邦的24首前奏曲,这部作品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音乐格言”。其中将肖邦的梦想和思考以及他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热爱和认知充分的以精炼的语言进行了表达。在作品当中,器乐与声乐的结合。充分运用的复调和化彩妆试音都是民族特点旋律的充分表达,促成了前奏曲的精炼和震撼。人们只要听到第一个音符,就能够马上体会到肖邦的思绪。其中《d小调前奏曲》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战斗精神在这首曲子的第一个音符响起时就能够被人们所感知到,充分表达了肖邦的内心世界。
肖邦从小被民族音乐所感染和熏陶,再加上他个人的音乐天赋,在创作钢琴音乐的过程中,有效的将民族音乐的种种特色融入到了钢琴音乐作品当中,使钢琴音乐更加具有歌唱性,同时是对传统钢琴音乐的一种深刻的改革,对今后的钢琴音乐具有着深刻的影响。
[1]曲歌.试论20世纪下半叶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特色[D].吉林大学,2010.
[2]李蕾.从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和波兰舞曲的创作中观其民族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08.
[3]梁晶.探析肖邦波兰舞曲的创作与演奏[D].辽宁师范大学,2014.
[4]徐德贞.肖邦钢琴音乐与贝里尼歌剧音乐共性特征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
[5]史辉.肖邦钢琴作品在高师练耳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浏览量:7
下载量:0
时间:
罗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德国音乐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艺术创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国浪漫主义的优点和弱点。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舒曼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德国作曲家舒曼――第一位真正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全面贯彻浪漫主义美学理念的音乐家,其钢琴音乐的艺术特点在于作品主题的隐喻性、内容的文学性、形式的独特性以及风格的幻想性,它们共同构成了舒曼的钢琴音乐作品迥异于其他同时代作曲家的主要艺术特点。
关键词:舒曼;钢琴音乐;隐喻性;文学性;独特性;幻想性
中图分类号:J65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9-0200-02
在西方钢琴艺术的发展历程中,浪漫主义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黄金时期。一方面,由于钢琴制作工艺的成熟,使得钢琴的价格下降,同时钢琴的表现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从此,钢琴成为人们音乐生活中的一件十分重要的乐器;另一方面,由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普遍地钟爱钢琴这件乐器,因此创造出了大量的钢琴音乐作品,其中众多的优秀作品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瑰丽图景。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大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音乐生活,从此,钢琴登上了“乐器之王”的宝座。
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大约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并延续至20世纪初。通常人们普遍认为,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和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第一批开拓者,他们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也共同反映出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最主要特点――强调个人的抒情性,偏重于幻想及夸张的艺术手法。但是,由于他们与古典主义音乐不同程度的联系,使得他们的作品中还具有着比较明显的古典主义音乐气质,比如,在他们的一些作品中都明显地体现出了古典主义的形式法则,在音乐气质上,舒伯特接近于贝多芬,而门德尔松则更加靠近莫扎特。这些都说明了,在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初期,古典主义的音乐因素作为一种强大的传统力量仍然在发挥着其效应。而第一位真正在其钢琴音乐创作中全面贯彻浪漫主义美学理念的音乐家就是本文将要作深入探讨的德国作曲家舒曼。
罗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于1810年生于德国,1856年去世,一生只活了短暂的46岁。但他却是第一位真正的浪漫主义作曲家。
浪漫主义思潮是19世纪初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新的艺术潮流,代表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浪漫主义艺术思潮的美学追求在于打破古典主义艺术的既有形式,用艺术家个性化的语言不拘一格地表达思想感情。这其中情感的自我表达是核心,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们当时普遍的创作理念就是要做到“我曲表我心” [1],这样的话,乐曲中丰富而明显的情感性特征就成为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第一个明显特征。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第二个显著特征就是音乐普遍与文学和绘画等艺术的结合。西方音乐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其音乐语言已高度的发达,这使得它具备了表现文学性内容及绘画性内容的可能性。这一时期的作曲家深入地挖掘音乐的表现能力,作出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将音乐与文学及绘画等艺术进行了结合,这就显示出了这一时期音乐作品的独特性,此一方面的突出标志就是标题音乐作品的大量出现。
当时,德奥属于浪漫主义思潮影响的中心地带,舒曼就是在这样的文学氛围中成长起来的。由于舒曼的父亲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在经营书店的同时也作书籍的出版工作,舒曼从小就在父亲的书店中博览群书,因而他酷爱文学。他最喜欢阅读的文学体裁是诗歌及小说,这对他日后的音乐创作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少年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文学家有歌德、拜伦、让・保尔和E・T・A・霍夫曼。深厚的文学修养极大地提高了舒曼的想象力及艺术品位,他日后创造出的成功之作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他作品中的文学性内涵。除此之外,舒曼与克拉拉曲折的爱情也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当中,舒曼是第一个具有明确的音乐美学思想的作曲家。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之前作曲家社会地位的低下(通常被看作是奴仆)使其无资格去从事这些当时主要由哲学家来从事的学术研究;第二,之前作曲家相对低下的文学水平和迫于生计而必须完成的繁重的创作任务使其在主客观上都无能力去进行音乐美学问题的探讨。而在舒曼所处的浪漫主义音乐时期,以上情况都出现了改变,具有了独立社会地位及学术素质的舒曼就成了作曲家中第一位形成了较为全面的音乐美学思想的音乐评论家。
笔者在此将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概括如下:
首先,他认为音乐要有高尚的思想及充沛的情感。其次,舒曼在音乐艺术中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再次,舒曼积极地倡导音乐的民族主义和音乐的世界性意义,这其实也就是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问题。以上三点就是舒曼主要的音乐美学思想,这些思想都明确地体现在他的钢琴音乐创作中,表现出了他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四大特色。
第一,音乐主题的隐喻性。由于舒曼独特的个性――沉思、幻想与热情、冲动的结合,以及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这使得他爱在自己的作品中隐藏一些个人的小秘密,这些小秘密多半都是他自己的生活经历。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蕴藏着需要经过缜密的研究才能够得知的引证和隐喻,这些隐喻常常由隐喻字母所对应的音符构成,了解这些是理解他作品的第一步。比如舒曼的《阿贝格变奏曲》(ABEGG Variations)op.1,其中的ABEGG是舒曼在一次舞会上遇到的一位女士的姓,这首变奏曲的主题即采用ABEGG这五个字母作为音名。又如《狂欢节》的调性基础是bA-C-B,来自舒曼早年的一位女友居住的阿什小镇“ASCH”(德文“H”在音乐中为“B”)[2]。由以上两例可以看出,这类以猜字谜式的音乐游戏构成了舒曼的第一个钢琴音乐特色,这也是理解他钢琴音乐作品的关键。
第二,舒曼钢琴音乐的第二个鲜明特点在于其音乐内容的文学性。舒曼大部分的钢琴音乐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舒曼自小形成的深厚文学修养,这使得他的音乐创作不断地受到来自于文学灵感的刺激与影响。另外,浪漫主义时期的美学潮流――音乐的文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舒曼的音乐创作,使得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具有明显的标题性。比如他的钢琴套曲《蝴蝶》(Papillons)op.2,是根据舒曼最喜欢和敬仰的德国作家让・保尔的小说《少不更事的岁月》而创作的;钢琴套曲《克莱斯勒利偶记》(Kreisleriana)op.16,是舒曼受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家霍夫曼小说中一位怪诞而极有天赋的音乐家克莱斯勒的形象的启发而创作的。可以说舒曼是第一个将音乐与文学的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状态的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作曲家。
第三,音乐形式的独特性。舒曼的作曲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自学来完成的。由于较少地受到来自传统的专业作曲家技法训练的束缚,舒曼在创作形式上表现出了很大的灵活性,他的作品形式几乎完全是由表现内容来决定的。也正因此,他的钢琴音乐作品在形式上有着很大的独创性[3]。比如他的《交响练习曲》(Etudes-Symphoniques)op.13,在形式上就兼有练习曲与变奏曲的双重性质;再如他的《C大调幻想曲》(Fanlasie)op.17,在创作技法上运用了奏鸣曲的形式加上回旋曲和变奏曲的创作手法,构成了他极富独创性的自由曲式。这部作品既有令人神往的即兴幻想性,又有着严整而和协调的结构。此外,舒曼还喜欢用小型作品组成松散的套曲形式,并冠以各种富有诗意和文学性的标题,这是舒曼的一个显著的创作特点。这类作品有很多,例如:《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幻想曲集》等。
第四,舒曼钢琴音乐第四个特点在于其音乐风格的幻想性。舒曼的钢琴音乐作品就像是他自身心灵历程的日记一般准确地记录了他的精神历程。由于他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文学作品的强烈影响,舒曼富于幻想,这种幻想性也自然地带到了他的音乐创作中去,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幻想着理想的实现。如在《大卫同盟组曲》中幻想着“大卫同盟”对于音乐界的非利士人――庸夫俗子的斗争并胜利;他还幻想着自己的爱情如《#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表达了他对克拉拉火热的爱情;还幻想过童年,如钢琴套曲《童年情景》中对童年的情感体验,等等。凡此种种都说明了幻想性是其音乐风格的又一特点。
综上所述,舒曼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在于其主题的隐喻性、内容的文学性、形式的独特性以及风格的幻想性,它们共同构成了舒曼的钢琴音乐作品迥异于其他同时代作曲家的主要特点。舒曼的钢琴音乐作品充满了理想与诗意、爱情与痛苦、热情激昂的情感与梦幻沉思的风格。他一生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为钢琴而作的,这些充满创造性的钢琴作品以高超的技巧与丰富的想象,为钢琴音乐文献增添了宝贵的财富。他的性格充满了矛盾,就像他受让・保尔小说的启发而构想出的佛洛列斯坦(个性张扬)和埃塞比乌斯(沉思幻想的性格)这两个人物一样,舒曼兼有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也反映在他的钢琴音乐作品中。他的钢琴作品丰饶而富于诗意,情感内省同时又具有宏伟的气象,同时又充满了亲密温馨的情感。舒曼的钢琴音乐是一种飞扬的音乐,富于浪漫主义的理想,舒曼认同他的崇拜者让・保尔的一句话:“生命可以在我们身后枯萎凋谢,我们神圣的过去可以灰飞烟灭,但有一样东西是不朽的,那就是音乐。”音乐是一门神秘的艺术,是在诗的语言终止之后响起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说,舒曼就是文学家让・保尔在音乐中的化身。
[1] 蔡良玉.西方音乐文化[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198-199.
[2] 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20-121.
[3] 钱仁康.音乐的内容和形式.钱仁康音乐文选上册[C].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13.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可以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型,又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乡村音乐、原生态音乐等。在艺术类型中,音乐是比较抽象的艺术,音乐从历史发展上可分为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民族特色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在钢琴音乐作品中如何融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体现中华民族风格是我国几代作曲家努力追求的目标。近一百年来,我国作曲家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借鉴西方作曲技术,中西共融,创作了大量的经典钢琴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在标题的文化内涵、旋律的线性特征、调式和声的创新及民族乐器音色的模拟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民族韵味。
关键词:音乐艺术;钢琴音乐;传统文化;旋律;和声;音色
钢琴是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它音域宽广、表现力丰富,享有“乐器之王”的美誉。几百年来,钢琴以它独有的魅力吸引各国众多的作曲大师创作大量不同风格、不同文化底蕴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已成为世界音乐文库中的瑰宝,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赵元任创作的钢琴曲《和平之歌》(1915年)是自钢琴传入中国后由中国人创作并公开发表的第一首钢琴曲,从此,接受西洋作曲技法训练的中国作曲家们慢慢地拉开了中国民族风格钢琴音乐创作的大幕。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蕴含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民族传统音乐,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在历史上对音乐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时时刻刻对中国作曲家的创作活动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一百年来,中国作曲家在钢琴音乐民族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取得了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已逐步走出国门登上了国际乐坛。这些作品的内容不仅传播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同时还反映了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不同时期的精神生活、审美观念和情感需求,优秀并能流传的音乐作品往往都具有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时代特色相结合的特点。
中国传统音乐在发展与流传的过程中深受本土文化和民风民俗的滋养与熏陶。传统音乐一般都会有一个饱含浓厚的生活情趣或文学色彩的标题。乐曲的标题往往是乐曲情感和意境的高度概括,具有鲜明的意象特征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有些乐曲是依照山水风景来命名的,如古琴曲《清风弄竹》、筝曲《高山流水》;有些是以历史故事、传说、典故来命名的,如琵琶曲《十面埋伏》;有些依照特定的场景或情景来命名,如《渔舟唱晚》;有些则与特定的地方风俗和民间庆典紧密相连,如吹打乐曲《合家欢》、《喜气盈门》等。透过标题,我们仿佛看到了起伏的山峦、薄薄的晨雾、潺潺的流水、弯弯的小桥、扁扁的渔舟、采桑的少女、挑柴的樵夫、欢闹的街市等一幅幅充满了审美意境和生活情趣的画面。这些传统音乐的标题所预示的不仅仅是描绘大自然风景的山水画或乡村风俗图,而且表现了这些特殊场景中的主体――“人”的情感活动,充满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和谐相生的诗情画意。对于欣赏者来说,这些标题是一种提醒或暗示,有一种召唤感,指向那些存在于标题背后的更为深刻的音乐内涵和精神世界。
受传统音乐的影响,“标题性”同样也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目前在社会上流传广泛且深受大众欢迎的钢琴曲大都带有一个彰显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文字标题,如《夕阳箫鼓》(黎英海)、《平湖秋月》(陈培勋)、《彩云追月》(王建中)、《二泉映月》(储望华)、《幻想曲――听评弹》(倪洪进)、《楚汉武士的诗篇与故事》(崔世光)等等。凡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中国人,只要读了这些标题,就可以充分想象出音乐所包含的内容、意境和情感。这些中国特色的乐曲标题与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比较起来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欧洲音乐的标题总是与某种情景画面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如《四季》(柴可夫斯基)表现的是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风光,《蓝色的多瑙河》(约翰・施特劳斯)描绘了多瑙河清澈的河水在微风吹拂下波光粼粼的美丽风景。而中国钢琴音乐的标题所标示的不仅是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而且要通过对美丽风景的描绘来表现人的心理情感。
《火把节之夜――云南风俗往事》(廖胜京曲),表现的不仅是少数民族青年男女在月光下歌舞的场景,更多的是表现男女青年们的欢乐喜悦和青春萌动的心理状态。钢琴组曲《庙会》(蒋祖馨曲)展现在听众面前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民间风俗画,这里有赶集的村民、购货的商贩、玩杂耍的艺人、打鼓说书的老汉和乡间小戏的演员……恰如一幅音乐版的《清明上河图》,充满了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
由此可见,中国钢琴音乐的标题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讲究字面的寓意,而且还注意文字背后深刻的含意以及文字与音乐密切结合后所表达出的情与景的关系。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情与景是始终相互交融的,这种交融是相互感应、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共鸣而产生的。
在我国传统音乐中,旋律艺术有着主宰作用,音乐中横向运动的单线型旋律与中国书法中的点画变化在运动形式、对比变化、原则方法上有很多共同之处,恰如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偏好大屋顶、单层四合院一样,呈现线性的、平面的特征,“线条美”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特征之一。汉语言文化对传统音乐的旋律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汉字抑扬的声调上,在朗读的顿挫上都具有明显可辨的高、低、长、短及音色变化,与音乐旋律有着最原始的相似之处。各地区的方言差异对音乐旋律的产生及风格特点的形成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语言特色使我国的民族音乐具备了强调声音的波动、追求横向曲线上独特变化的音乐韵味和艺术特征。从表象上与西方块状结构的交响乐相比,中国线性结构的传统音乐没有交响音乐那样宏大的音量,和声立体效果似乎也没有西方音乐那样丰满,显得简小单薄,但线性结构具有块状结构所不能替代的审美功能,欲达到“大音希声”的高超境界,中国音乐线性结构的优越性往往会充分地体现出来。一句看似简单的横向运动着的单声部旋律,经过演奏者在节奏上或具体到对每个音的装饰变化的处理上,往往能挖掘出深厚的音乐内涵和情感,这无论是在我国的歌舞音乐、民间戏曲,还是在运用共性技法创作的钢琴曲、交响曲中都有所体现。可以说,“以少言多”、“计白当黑”、“以有限为无限”、“韵在言外”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共有特征,覆盖了音乐、戏剧、书法、篆刻、中国画等诸多种类。
传统音乐内容陈述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旋律来进行的,因此,我国钢琴音乐创作在继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必然要强调旋律的表现性能,挖掘旋律的内涵,使之与钢琴在和声效果、复调手法等方面进行纵向、横向多层次的叠合,使旋律更为丰满,更具有民族风韵和表现力。多年来,中国钢琴艺术家创作了许多深得大众喜爱且广泛流传的优秀作品,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熟练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对富有中国特色的旋律进行和韵味渲染都起着丰富和强化的作用。
改编曲是我国钢琴作品曲库中的重要内容,改编大多根据传统乐曲或经典歌曲创作,旋律耳熟能详,这些作品流传广泛,很受欢迎。黎英海先生创作的钢琴曲《夕阳箫鼓》,其“原型”是一首传统琵琶名曲,作曲家在改编时基本保留了原曲的结构,但对乐曲内容做了剪裁和压缩,使其显得更为精粹凝练。音乐飘渺潇洒,用钢琴弹奏后产生出一种新颖别致的风格,有人称之为东方情调的小夜曲。作曲家在织体写法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的支声织体手法,发挥调式和声的色彩功能,对旋律进行细腻的渲染和润色,让旋律在不同的声部、不同的音区流动出现,音韵生动,情景交融,极大地丰富了音乐的内涵。乐曲的尾声用对比复调手法把类似古琴奏出的浑厚的低音和类似古筝弹奏音色的高音主题交织在一起,在渐弱的音乐声中听众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归舟远去,漂浮在江面上的鼓声、歌声、桨声连同笙、箫、琵琶的乐音均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万籁俱寂,只剩下水面上的粼粼月光。乐曲格调清新淡雅,宛如中国水墨画的意境。
储望华根据华彦均的同名二胡曲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是一首非常成功的经典作品。作者在改编时对旋律进行梳理,删去乐曲中即兴演奏的成份,使之更适合在钢琴上演奏。作品充分发挥了钢琴乐器本身在音乐表现上的特长,丰富的和声效果、宽阔的音域、宏大的音量和音色的变化给听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乐曲的主旋律以单音、双音、八度、和弦等形式在不同的声部出现,对加音三和弦,变功能和弦及七、九和弦的运用,进一步强化了乐曲的民族风格,也进一步增强了旋律的表现功能。改编后的钢琴曲不仅融进了作者对苦难人生历程的叹息,更多的则是体现了对自由、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望。乐曲高潮处仿佛表现了作者在风清月明之夜乘风翱翔、直上广寒宫的意象,然而那高处不胜寒的天宫毕竟不是凡人居住的地方,这里所表现的是一个与阿炳原曲所表达的哀怨不尽相同、更为超脱的艺术境界了。
几千年来我国的传统音乐在发展流传的过程中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旋法特征和调式结构。它以五声音阶为主,又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发展成了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由于六声、七声音阶均由五声音阶发展而来,所以五声音阶的旋法特点、调式法则等一系列逻辑规范都渗透到了六声、七声音阶中。在六声、七声音阶中,五声骨干音就成为“正”音,其余音被称为“变”音或“偏”音。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作曲家在钢琴音乐创作中不断探索中西互融的民族化道路,在和声风格的民族化,和声技法的现代化、多样化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使功能和声与调式色彩和声的手法在钢琴作品中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使用。
在钢琴音乐作品中,和声是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和声风格的发展与创新不仅和音乐表现的内容密切相关,而且还和社会生活的需求和特定的民族审美心理有着直接的联系。作曲家要根据作品内容表现的需要,根据作品风格的需要,使西洋传统和声的功能性与民族和声的色彩性相融合,前者在作品中起逻辑―主干作用,后者在作品中起表现―烘托作用。我国民族调式和声的依据不是大小调体系,而是民间的“宫、商、角、徵、羽”五声及六声、七声调式,因此,民族调式和声的运用范围要比西洋传统和声的范围更为广阔,灵活性更强,色彩更为绚丽,浓淡相间,显示出我国民族调式和声色彩更富有民族性、独特性。为了使钢琴作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中国作曲家们在和声的使用上表现出灵活多样的选择,打破传统的三度叠置结构的和声形态,使和弦出现了自由多变的结构形态,如四度叠置和弦、二度叠置和弦及以此为基础的各种附加音和弦,从而使作品在民族特色上更加富于创新。
小二度音程是尖锐的不协和音程,对听觉有较强烈的刺激。近现代作曲家非常喜爱小二度音程所蕴藏的丰富表现功能。在许多中国作品中,小二度音程有着不可替代的表现功能。为表现我们民族音乐的特性音调,作曲家用同时出现的小二度音程来表现陕北、甘肃一带民间音乐中微升高的清角音(约为1/4个全音,音高约在Fa与#Fa之间)和微降的变宫音(约为1/4个全音,音高在Si与bSi之间),原本在平均律的键盘乐器上是无法弹奏的,但作曲家运用小二度音程的同时出现,两音的碰撞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二度音程在我国钢琴作品中使用也较多,在五声调式中,大二度在五音列之内十分常见。在传统和声中,大二度音程列在“温和的不协和音程”――但在中国作品中使用恰当,会使民族色彩更加突出。
四、五度结构的和声,是以四、五度和声音程为基础而形成的,因为它与传统的三度叠置功能和声的结构不同,在上世纪30年代我国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中就开始使用以四度、五度叠置的和声方法来体现中国作品的民族风格。如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等。
四、五度音程和声结构也可以组合在一起使用,形成四、五度叠置构成,在这一情况下,四、五度结构的和声大多采用平行进行,以服务于线性的旋律。四度叠置的和弦也会以八度为一个框架的两组纯四度的拼叠,在音响上与传统和声不同,与我国民间曲调常见的四度旋律音程和琵琶、笙等乐器的自然和声方法一致。由于音程关系与我国琵琶乐器的空弦音高相同,其音响效果符合我国民众的听赏习惯,在乐曲中使用极易获得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四度、五度和弦中插进不同的附加音,可以增加音响纯净的四、五度和弦的力度感、动力感。
由于中国的传统音乐讲究线性美,所以中国乐器在演奏上特别注重富有个性特征的音色的变化。传统乐曲中的每一个单音上都可以被装饰,用波动、振动、滑奏、力度变化等丰富的手法对旋律加以润饰,从而使中国音乐产生了特殊的东方韵味。20世纪以来,随着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作曲家和演奏家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得更多的传统音乐精品得到流传。作曲家们创作了更多的新的民族音乐作品,为适应这些新作品内容表现的需要,对演奏技术也就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我国音乐家在对民间乐器的演奏技术进行梳理总结的基础之上进行提炼,使各种技法得到进一步完善。针对中国民族乐队低音乐器不足的情况,吸取西洋低音提琴的长处,发明了“革胡”。从小提琴的制造工艺得到启发,把二胡的“千斤”从丝弦缠扎改为可调节音准的“千斤”,适当增加了二胡琴杆的长度,把二胡的缠弦改为类似小提琴的金属弦,这样就使得二胡换把的把位增加,音域拓宽。
二胡的弓也从马尾扎弓改为类似小提琴的调节弓,长度也明显增加,推动了二胡右手运弓技术的发展。这些融合了西方乐器制造工艺和演奏技艺的创新,对我国传统乐器演奏技术的提高、传统乐器的音色开发、传统音乐内容的表现力的增强都起到了有效的拓展作用。中国乐器音色变化的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是紧密相连的。和谐、含蓄、均衡的中庸之美对传统音乐影响深远,强调“天人合一”、“大音希声”,在思维方式上不太重视所描述具体对象的精确性,而主要表现总体的“气质”、“意境”、“神韵”。在音乐表现中,要求虚虚实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对音色要做到刚柔相济,这些都是表现中国音乐特殊韵味的重要手法。因此,要在西洋乐器上完全模拟再现出由中国乐器演奏所产生的特殊韵味是相当困难的,钢琴是击弦乐器,就乐器本身而言,它的音色有着金属般的明亮感,但在具体作品中,作曲家可以通过创作技法的处理,手指触键部位不同及下键速度的变化,使音色产生微妙的变化而达到预期的民族乐曲演奏的效果。
中国钢琴曲中对特殊音色的追求,多半属于对民族乐器音色的模仿。在《二泉映月》中,作曲家采用大量三度与二度的单倚音模拟二胡的滑音奏法;杨矛创作的钢琴曲《无锡景》充分利用钢琴音域宽广、低音浑厚的特点,形象地模拟出了古琴和箫的音响效果,使作品达到了诗一般的意境,具有中国音乐的特殊韵味。
纵观中国的钢琴音乐作品,其创作历史虽不足百年,但经过几辈作曲家的努力开拓,学习运用西洋创作技艺并融入我们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使中国钢琴作品在旋律特色、调式和声、复调及其音响色彩上呈现出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特色,是中西共融的音乐文化结晶。这对于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中华民族文化,揭示民族精神气质和生活风貌是大有益处的。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若要以自己独特的风韵自立于世界,也需要继续吸收西方优秀的音乐文化,将一切可用技艺都融化于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之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的音乐作品。
相关文章: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钢琴音域范围从A2(27.5Hz)至 c5(4186Hz),几乎囊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钢琴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演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需定时的护理,来保证它的音色不变。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彝族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彝族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鲜明的音乐特质,本文以廖胜京先生的中国钢琴曲《火把节之夜》为例,对彝族地区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进行探索,通过分析《火把节之夜》中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在钢琴音乐中的体现以及作品中民歌旋律和民族舞蹈元素的运用等方面来理解彝族风格的中国钢琴作品,从而阐释中国钢琴作品的少数民族特色,意在表达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创作可以在吸收西方传统音乐精髓的同时弘扬我们的民族音乐,不失为寻求“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创作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彝族;中国钢琴作品;少数民族
中图分类号:J647.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103-02
作为舶来艺术的西洋乐器――钢琴,最初就是以强化中国文化大层面来进行传播的,利玛窦教士依循中国音乐古例,用“边唱边奏”古汉语填词的方法,进行了钢琴在华夏开元似的进献。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炮声隆隆。包括钢琴教会艺术在内的西方文化以各种形式全面进入中国,使中华民族透过缓缓沉重开启的锁国大门视听到了叮咚铿锵的钢琴之声。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宽广的地域特征和少数民族文化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特色,其深厚的审美特质与钢琴文化逐渐交融,在我国老一辈作曲家的带领下,经过几代音乐人的不懈努力,将钢琴的西方作曲技法和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统音乐特色等“中国化”钢琴元素相结合,使得中国钢琴正在民族化的道路上逐步成熟,形成了一大批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这类以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的中国钢琴作品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本民族的音乐元素、民族风俗特色,运用西方的作曲技法展现少数民族生活的;另一类是根据民歌或民族器乐主题改编的钢琴作品,这一类作品主要采用的是对民族传统音乐的移植的手法。
在西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彝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彝族是古羌人南下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化。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老少皆喜歌唱,每逢年节,婚丧嫁娶,各种仪式中都要歌唱,诗人何其芳曾称赞彝族民歌“很有特别的色彩,就像在辽远的寂寥的山谷中忽然出现的奇异的迷人音乐”。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常用伴奏乐器有筝、箜篌、铜鼓等。自古以来,彝族民间歌曲以“打歌”最为流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跌踏舞”、“烟盒歌”、“左脚舞”、“三弦舞”等至今仍然流传在民间。据统计,我国作曲家根据彝族音乐元素创作的中国钢琴作品有:廖胜京《火把节之夜》、章纯创作的钢琴组曲《凉山音诗》、谷娜《彝寨风情》、王建中的《云南民歌五首》之三、朱践耳的《云南民歌五首》之三、储望华的《中国民歌七首》之七、陈怡的《猜调》、刘敦南的《童谣――赠21世纪小钢琴家们》之八、朱践耳的组曲《南国印象》等等。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日来临的夜晚,火把的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中国钢琴曲《火把节之夜》是作曲家廖胜京于1953年根据西昌凉山彝族的火把节欢乐壮观的场面创作的,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全曲热情奔放,纵然是在钢琴作品中,作曲家也极力表现中国少数民族特有的韵律、旋律、节奏、织体、调式调性,模仿少数民族乐器的音响特点,从而使得整个作品最大程度地彰显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彝族有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如火把节、彝历年、密枝节、插花节、赛装节等,其中火把节是彝族最为盛行和隆重的传统节日。彝族又被称为“火的民族”,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斗牛、甩火把、驱邪、祭祖、祈丰。夜晚,人们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火把节前一个月人们便开始准备,彝族人们相信火把做得越多越能祛污辟邪。这首用彝族音乐元素创作的中国钢琴曲《火把节之夜》中炽热、动情的歌舞场面和音乐表达让人立即联想起身临火把节现场狂欢之夜的情景和体验到火把节这一彝族人民特定的民族节庆的气氛。不仅如此,火把节的时候,彝家姑娘要准备彩衣彩裙等,有的还会为情人赶制衣裤、腰带等。小伙子们也要为自己的情人购置银领扣、耳环,甚至还会专为情人擀制蓝色披毡,买黄布雨伞等,因此有的艺术家也称火把节为充满情恋的情歌会。在乐曲的中部,彝族民歌的优美旋律呈现就表现出在节日上青年男女相互倾诉爱慕之情的温婉场景,此段的乐谱上多有“PP”力度标记,音色要求空灵、柔美,三连音的出现和演奏使得旋律显得非常温柔甜美,好像是隐约的笛声从远处传来。
民歌是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劳作中产生的歌曲,多以口头创作、流传的方式存在,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和情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歌的收集和整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中国民歌集成》的编辑工作,这样的势态同样影响了中国钢琴作曲家们的创作思路,将中国民歌或传统音乐的旋律与西方音乐的作曲技法相结合,赋予了中国钢琴音乐新的感染力。民间歌舞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彝族人民传统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民歌具有节奏自由、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跳跃大等特点,其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有独唱、对唱、重唱和一唱众和,或在同一首山歌中,几种演唱形式兼而有之。
在彝族风格的钢琴曲《火把节之夜》中,乐曲一开始由节奏型很强的固定音型来表现节日来临时,人民从村子的四面八方走向火把节的中心广场。随后而来的乐句呈现出彝族民歌《月芽曲》的欢快旋律,展现出参与节日的人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聚集在山腰的平地上,手拉手、肩并肩载歌载舞欢度节日,参与打磨秋、抹黑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了彝族同胞能歌善舞的才艺和勤劳勇敢的智慧。在钢琴曲的主部还出现了彝族民歌《跳团乐》的旋律,“跳团乐”以其完整的曲式结构、优美的旋律、多变的速度和节奏在彝族人民聚居地区深受欢迎,彝族地区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得彝族的舞蹈风格具有高原粗犷、豪放的特征。彝族舞蹈种类繁多,舞蹈动作大多刚劲有力而且动感十足。
《火把节之夜》是中国钢琴作品中运用少数民族音乐元素进行创作且很成功的曲目之一,原因就在于作者紧紧地抓住了少数民族的节庆风俗的氛围,作为大的创作背景,同时又合理地运用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适时地对音乐素材的民族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利用和处理,在音响色彩、音乐旋律、节奏、织体等主要环节上应用了自己的现场体会,使得一些看似自然寻常的因素创造出了特殊的效果。
另外,作曲家在民歌旋律的改编中,在技法上多以原作为基础进行编创,在旋律线条、和声、音色、奏法等方面进行了明显带有炫技性的改编,让原民歌的特色得以充分展现。通过对彝族钢琴曲《火把节之夜》的研究分析,可以得知少数民族民风民俗、文化生活、音乐元素都可以为“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创作提供灵感,钢琴作品的创作不论是在音乐的表现力、技法、音响效果等方面都与我们的传统民间音乐有着相似、相同之处。钢琴的“中国化”需要从传统中寻找创作的根源,把握住中国钢琴作品与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之间的必然联系,合理地把握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势必就会创作出优秀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
[1]普忠良.中国彝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
[2]和云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上、下册)[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
[3]姚岚.浅析中国钢琴曲《火把节之夜》[J].北方音乐,2012(4).
陈娟娟(1980-),女,汉族,四川省内江市人,硕士,讲师,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钢琴教学与演奏、民族音乐教育。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从十八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及美国,钢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键盘乐器。钢琴发源于欧洲,十八世纪初,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发明的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特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钢琴传入中国以后,艺术家们对钢琴创作的技法和调式调性、曲式和声等方面都进行了民族化的探索使中国钢琴音乐文化不仅在表达中国人民的思想和民族意蕴,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在世界的舞台上还占有一席之地。该文主要就钢琴音乐作品中音调、音色及演奏中的民族特性展开讨论。
关键词:钢琴 民族特性 钢琴音乐作品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b)-0240-01
钢琴作为西方乐器,在传入中国以后,我国的艺术家们就开始了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化创作。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百余年里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这些钢琴音乐作品不但创作手法新颖独特,而且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同时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化风格。经过这一百多的发展,中国钢琴音乐从1915年赵元任发表出版的中国第一首钢琴曲,到萧友梅和沈仰田多国外钢琴曲的模仿再到王建中的《百鸟朝凤》和黎英海的《夕阳箫鼓》的出现,则标志着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进入到了一的成熟期。本文将从音调和音色的民族化特性、演奏的民族化特性和钢琴音乐中的联想等几个方面,来描述带有民族特性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进而说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独特之处。
旋律、音调是中国音乐作品中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在中国所创作出来的钢琴音乐作品则是把传统的音乐当作蓝本,根据西方钢琴音乐作曲手法对中国传统的音乐进行改造而创作的。这些只要是与中国传统有渊源的作品,就会具有浓重的民族特色韵味,并且这独特的韵味风格就会显得十分突出、
民族化音色,音色是影响到整首曲子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中国传统音乐音色是一种线条美,常常是较自由的使用颤音和滑奏的演奏手法来修饰表现出来的,因此表现出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性的重要方式就是模拟民族器乐的音色和演奏手法。然而,我国的民族乐器在音色和音响上比较独特,就这种独特的音色和音响效果,使演奏的音乐富于浓郁的中国韵味,更充分的体现了我国广大人民的审美情趣。
对于钢琴音乐作品音色的民族化模拟,演奏者把钢琴作品演绎的惟妙惟肖,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听众听觉上的丰富联想与想象,还使得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化被广大群众接受。在中国模仿民族乐器奏法的钢琴音乐作品有很多,在这些作品中常常使用不同的奏法、不同的触键、及踏板的应用和在音色、音调上的对比来进行模仿。演奏者在模仿演奏此类的音乐作品时,只有把传统的演奏手法和西方的演奏技巧相结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出艺术的感染力。例如,在唢呐改编曲《百鸟朝凤》中,作曲家在奏法和技巧方面大量的应用装饰音和和不协和的音程,来模拟表现出曲中唢呐的滑音韵味,这样就惟妙惟肖的模拟出唢呐的演奏风格与韵味。在二胡经典曲目《二泉映月》中,作曲家大量运用二度与三度单倚音来进行模拟二胡的滑音演奏技巧,使得曲子显得活灵活现。在《翻身的日子》中作曲家加入小三度和小二度装饰音,进行模仿管子的风格特征,还在乐曲中进行双手交叉演奏,左手低声部旋律演奏等等这些作曲演奏技法,使得曲子增加了诙谐的气氛。在这些音色、音调民族化的模仿中,同时也创造和发展了符合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特殊演奏技巧,也产生了在西方钢琴音乐作品中所没有的民族化艺术特色,更丰富了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民族特性。
独特的音色演奏和多种样的装饰音的应用是表现中国传统音韵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文化血缘是和中国传统的音乐作品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哪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演奏艺术的意境上和演绎的音乐内涵上,都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息息相关。对与作曲家们无论是将中国传统的曲调与西方的作曲技法和在音调的色彩调性、和声织体的运用,还是对于新音色和民族神韵的追求,这些都是作曲家们为了体现民族化的特性特征。因此,这些所谓的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在艺术表现上也应该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习惯与审美标准。
与中国传统乐器相比,钢琴的音色及润腔是比较单一的。要想完美的演奏出民族化的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神韵,演奏除了熟练掌握传统的演奏技巧技法外,还要会熟练的应用一些特殊的演奏技法。同时还要演奏者还要具有很高的传统民族音乐素养,更是熟悉民族音乐的特点,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民族音乐的风格和独特神韵,以自己合适的方式细致准确的表达出来,达到“人琴合一”的状态。
钢琴与中国传统音乐不同,它是一种固定音高的键盘乐器,它不像中国传统乐器那样可以作出特别细微的音高变化。钢琴在发音后,它的发音的音量是逐渐减弱的,而民族乐器可以收到一些外在因素而逐渐加强。还有就是钢琴音色受到钢琴本身决定的,这样就没有中国传统器乐那么富有表现力了。就钢琴的音色而言,它的音色是单一的,但是可以通过一些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对一些音区和音量的对比,完全是可以产生不同音色上的联想。像在弹奏《夕阳箫鼓》时,演奏者的脑海中就应该有哪些传统乐器的音色、音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有形联想。这有形联想就是演奏者在演奏时脑海中对作品的分析及对民族乐器的模拟,形成一种超前意识。从而是作品更具有民族化特性,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
既然有这种有形的联想,那么在钢琴演奏中,就有无形联想。对中国人来说,创造和对艺术的再现追求是意境至上的。中国有句老话,“内得于心,外应于器”这是中国在器乐演奏中的美学标准之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无形联想。这种无形联想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是超乎与具体的作品之外的。因此,要想真正的表现出民族音乐神韵,就有具有很高的民族音乐素养,扎实的民族文化功底,还要对音乐有较深的理解能力。同样还要求演奏者一定要在西洋钢琴奏法的基础,并结合本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使自己领会作品中所蕴涵的浓郁的民族气质。在演奏中还要充分的发挥想像力,这样才能使作品起到传神的效果,以达到形神具备的境界。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经过这一百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创作,还是在演奏上都有了明显的民族化特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化特性的音乐特点。它以独特的创作手法,并且带有浓郁的民族音乐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独特的、带有浓重民族特性的钢琴音乐作品的无穷魅力。在世界多元化的今天,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应该在传统的音乐的弘扬的基础上,学习借鉴西方钢琴音乐文化的精华和成果,大力彰显我国钢琴艺术所具有的民族特征,以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文化,使中国钢琴音乐民族化特性呈现出更加繁荣昌盛的新局面。
[1] 席悦.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特色[J].青春岁月,2012(4):11.
[2] 杨文.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化特征[J].音乐探索,2005(1):70―74.
[3] 毛凯.论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特性[J].作家空间,2010(9):251―252.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钢琴之所以成为乐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发展所赋于它的,钢琴作为乐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钢琴的发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状态。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把握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已有百年历史之久,具有独特的民族化风格,是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本文通过回顾我国钢琴音乐作品发展历程,并对民族文化特点和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民族风格的分析,了解到其风格形成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探究该如何把握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演奏中继续保持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创造出优秀的中国钢琴作品。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民族文化特色;民族风格 必然性;重要性
中国钢琴音乐是在东西方音乐文化不断的交流、融合的历史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根据自己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道路。在全球多元化的今天,我国钢琴曲的创作应在借鉴、融合西方钢琴艺术的精华的同时,仍要继续保持和弘扬优良传统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使中华民族的钢琴艺术呈现出具有别具一格的独特民族风格。而如何把握作品中民族风格的问题仍然是当代作曲家演奏家探索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由以下几个方面,对如何把握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风格特点进行粗浅的探讨,从而将弘扬民族文化、宣传民族文化传统、传播中国优秀钢琴作品的精神发扬下去,向世界展示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风采和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无限魅力。
钢琴音乐作为起源于欧洲艺术的品种,在中国的发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回顾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其创作技法上,还是在演奏表现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化特征。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民族化风格的形成与我国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等因素有着一定的联系,可以说,我国民族文化特色影响着我国钢琴音乐风格的形成。
(一)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历史回顾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历史是从20世纪初期开始,以独特的民族风格为特征,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从20世纪初期赵元任,萧友梅的钢琴音乐作品为起源,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至今已有百年历史。1934年,贺绿汀创作的《牧童短笛》是我国第一首相对成熟的中国钢琴作品;40年代丁善德创作了钢琴组曲《春之旅》、《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50年代桑桐创作了《内蒙古民歌钢琴小曲七首》、《春风竹笛》等;70年代““””时期,储望华根据《智取威虎山》音乐改编了《甘洒热血写春秋》,王建中根据同名民歌改编了《浏阳河》、《百鸟朝凤》(唢呐曲),《梅花三弄》(古琴曲);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大批钢琴创作人才,如赵晓生创作的《太极》、崔世光创作的《山泉》、杜小苏创作的《山居秋瞑》、罗忠熔的《五首五声音阶前奏曲与赋格》、石夫的《即兴曲》、汪立三的《二人转的回忆》等等,这些作品题材广泛、手法多样、艺术成熟,充分表现了中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与情感、体现了中华民族色彩浓郁的音乐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元的审美价值,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无论是从传统创作技法还是在演奏的艺术处理上,中国钢琴音乐作品都有别于西方钢琴作品。
(二)中国钢琴音乐民族特色产生的必然性――民族文化特色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民族风格的形成,与我国的历史背景、社会、民族文化、传统音乐等因素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条件。中国钢琴作品表现内容广泛,每一首中国钢琴作品中都蕴含着浓厚的中国民族文化特色。有表现对祖国壮丽河山赞美之情的作品,有表现中国革命胜利后,人民群众翻身得解放的喜悦心情的作品,也有表现中国人民喜迎欢庆节日、锣鼓欢腾场面的作品等等,中国钢琴音乐带有的独特的民族性的律线条、中国式音乐创作风格、及表现传统音乐文化为意境的表现方式,都与我国民族特色、文化底蕴、风俗习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钢琴作品结合西方钢琴音乐严谨的曲式结构、丰富的和声色彩、多变的织体语言, 在音乐表现的内容和创作手法上更突出旋律的流畅,使民族色彩更鲜明,具有浓烈的中国特色。在演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时,要加强注重音乐意境和内涵的表现,要突出歌唱性的旋律线条,保持优美的中国特色的旋律走向,使听众倍感熟悉、亲切。
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在接受中华民族风土人情与艺术熏陶时,对民族音乐应该有着天然的亲受力。又由于中国钢琴作品多数所具有的民族性特点,因此,我们更容易、更应该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并把其代表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通过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可以扩大中国钢琴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扩大演奏者的眼界与知识面,提高了欣赏者的欣赏水平,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更表现了中国音乐神韵的这种不同风格与韵味的音乐形式。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经百年风雨,只有真正融入中国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才能形成独有的中国钢琴文化风格及特点。弘扬中国钢琴民族特色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1.吸取民间歌曲为素材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歌。因此,作曲家便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中大量吸取民歌作为素材。如殷承宗等人创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就吸取了民间船工号子的音调素材,表现了船工们在狂风骇浪中奋力搏斗的场面。刘福安的《采茶扑蝶》根据福建民间舞蹈《采茶灯》的曲调改编;江定仙的《钢琴变奏曲》根据江西民歌《十送红军》的主题改编而成;刘庄的《变奏曲》,采用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为主题进行变奏等等。这些在民歌基础上改编的乐曲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给人以崭新的艺术风貌。
2.吸取民族器乐曲为素材
一些作曲家将我国优秀的民族器乐曲改编成钢琴曲,如二胡曲《二泉映月》、唢呐曲《百鸟朝凤》、琵琶曲《夕阳箫鼓》等,作曲家对二胡、板胡、唢呐等民族乐器进行模仿,使这些曲子展现出别样的风采。《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独奏曲,由阿炳创作,曲子旋律柔中带刚、跌宕起伏、平静深沉不失激动昂扬,深刻地表现了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饱尝辛酸的感受和不屈的性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我国近现代二胡音乐中的代表作。改编为钢琴曲之后,通过丰富多变的声部使主旋律更加饱满,更深刻地表现出了《二泉映月》的思想内涵。
3、中国民族调式体现民族风格特点
中国五声调式与西洋的大小调式相比较,不仅音级的数目不同,而且在音响效果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以《牧童短笛》为例,在这首乐曲中,贺绿汀结合西方对比复调技法,创作出了富有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的钢琴作品。这首乐曲的主体为自由对比的二声部复调,既体现了欧洲复调作曲技法的规格与精神,又融入了中国式的旋律思维,成功地将西方对位法与我国民族音乐相结合,显示了中国式的创作理念。
4、体现我国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各民族、地区都有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很多中国钢琴作品中都具有代表地域风格的特点。如丁善德1950年创作的《第一新疆舞曲》,作品展示了具有浓郁色彩的新疆生活的画面。作曲家将维族舞蹈《马车夫之歌》音乐特有的新疆风味在钢琴上再现出来。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王建中先生根据同名陕北民歌改编创作而成的,在演奏这首作品时,要把握陕北民歌质朴而深情的特点,将陕北民歌的特点突出出来。强调音色鲜明饱满,突出力度变化,描绘出一片片山丹丹花在阳光映照下,劳动人民开荒种地、如火如荼的劳动场景。
5、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五千年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国钢琴作品中也得以体现。比如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创作而成,作品表现了抗日战斗中中国人民斗志昂扬、奔赴战场的情景,展现了一幅幅英勇抗战的壮丽画图。曲子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抗侵略,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抗争直至最后胜利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兰花花》原是一首陕北民歌,1953年由汪立将其改编为钢琴曲。作品以民歌为主题,不仅描写出了兰花花的美丽,也将兰花花不畏权势、敢于反抗,为了追求幸福坚决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乐曲采用变奏手法展开,通过多种作曲技法,将旧社会人民敢于与封建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继承和发展中国钢琴音乐,保持巩固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重要性
中华五千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它们都以不同的形式展现中华文明的美丽风采。而钢琴,这样一种西洋乐器,它从我国民族音乐中提炼出精华并通过钢琴音响加以发挥,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曲。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中国的传统音乐通过钢琴得以发扬并得到了新的发展。
经过钢琴艺术家不断地探求,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体系。我国钢琴的曲式结构、音乐表现意境、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构成了独特的中国钢琴音乐风格。这不仅不同于西方钢琴文化环境,更说明这是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和结合而产生出独特的民族性,钢琴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应了那句话“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中国钢琴文化发展至今,汲取了各地音乐民俗文化、历史人文背景等为精华,同时结合西方音乐文化,来丰富和扩充我国钢琴音乐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继承和发展中国钢琴音乐,保持巩固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有利于我们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研究,有益于我们正视中华民族蕴藏的音乐价值。在钢琴演奏的学习中,应该将各种难易程度不同的中国钢琴作品编入了钢琴教学大纲中,教师和学生都在有意识地习练这些乐曲的弹奏。尤其以入门、初级的教材做标准,它解决的不仅是中国钢琴曲弹奏技术的问题,更意味着如何培养下一代在钢琴音乐道路上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我们应该培养中国钢琴人才、建立完整的中国钢琴教育体系,继承和发展中国钢琴音乐,保持巩固中国钢琴音乐风格。今后, “在教学和演奏方面,除了要增加中国钢琴作品的份量,还要加深对作品精神内涵的理解;在创作方面,力求把握好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在完善技术水平的同时融入民族艺术的血液,正确取舍精华与糟柏,追求突破与创新。中国钢琴音乐有着巨大的潜力和无比美好的前景,发展她、发扬她,还有待我们不断地追求和努力。”①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演奏者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音乐素养,才能在演奏中准确地把握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营造出中国钢琴作品特有的音乐意境,深入地诠释中国钢琴作品的音乐内涵,充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神韵。
(一)要有民族传统音乐理论知识作为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钢琴作品由民族调式、民族音阶、民族和声、民族曲式等各种音乐元素来表现作品的民族化风格,因此,要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必须要有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知识作基础。
就调式来说,五声调式是我国民族音乐旋律构成的核心。在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音乐有着色彩斑斓、千变万化的音乐风格。这些传统的音乐文化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被充分得到运用、发展。无论是根据民族音乐改编的乐曲还是作曲家创作的曲目,都运用到五声调式作为民族化的一种写作方法。被公认为中国钢琴创作的一个里程碑的钢琴曲《牧童短笛》由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创作,他将中国五声调式和西方作曲理论相结合,成功地描绘出一幅典型的中国南方水乡画卷。《绣金匾》、《二泉映月》、《梅花三弄》、《夕阳箫鼓》、《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浏阳河》等等,这些以民族音乐改编的钢琴曲也都以五声调式为旋律、和声为基础,突出了乐曲的民族风格。纵观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作曲家们正是以民族音乐理论,作为钢琴创作民族化的重要方法,因此,加强中国音乐理论学习才能为更好地演奏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准确表现中国钢琴作品的意境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它承载了很多的文化意蕴。各民族人民由于生活习惯、生存环境、发展历史的不同,其各地的音乐的内容、形式、意蕴也不相同。许多演奏者在演奏时往往把握不好中国作品中的民族风格,其主要是不能理解其文化意境和内涵。因此,只有增强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民族音乐的审美能力,才能准确、深刻地演绎中国钢琴作品的意境、神韵。
在弹奏一首中国钢琴作品时,除了要在技术、音乐语言上的理解,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把握乐曲所含的意境、神韵。由古琴曲改编的《梅花三弄》,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我们首先应该了解“梅花”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是一个咏之不尽的主题, “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由凌霜音韵也”②梅花蕴含了中国文人清高、淡雅的气质。只有深入理解《梅花三弄》的寓意,才能在钢琴演奏上做到以声传韵,以韵传情。
总之,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无论从民族音乐理论还是艺术的审美上,都蕴含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底蕴。演奏中国钢琴作品除了要掌握娴熟的演奏技术意外,还应该重视自身文化修养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深刻的理解力、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表现力,才能用心体会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在钢琴演奏中通过演奏作品,来揭示出中国音乐独特、内在的‘美’,展现出中国钢琴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首作品所含的丰富信息主要是通过旋律、节奏、调式调性来体现。中国钢琴作品的旋律、节奏和乐感有其深刻的民族特性,在演奏中要把握其民族的表现手法,才能使作品展示出深刻的艺术魅力。
(一)表现旋律的歌唱性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创作上与西方钢琴创作强调复调与多声不同,中国的钢琴作品更强调旋律富于韵律感和节奏感,突出主调,体现出主调音乐的线条感,使旋律具有歌唱性特点。那么,如何弹奏出中国钢琴作品旋律的歌唱性,以家华彦均同名二胡曲改编成的钢琴曲《二泉映月》为例,众所周知,二胡是拉弦器乐,善于演奏主调音乐,旋律富于歌唱性,原曲的风格是深沉含蓄、如泣如诉,把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反映了主人公不愿妥协、自强不息的性格。而钢琴是键盘乐器,在表现音乐歌唱性方面明显不如二胡,但是演奏者可以通过了解乐曲的背景,分析曲式结构,熟悉二胡演奏特色等手段来改善钢琴的触键方法。钢琴的触键方法是表现旋律歌唱性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力度、速度和方向的触键会产生不同的音色。因此,在演奏钢琴曲《二泉映月》时,演奏者要充分体会二胡的音色特点,在触键时自然慢触键,同时配合踏板,表现歌唱性旋律,即使在表现主人公极度愤怒时也要做到张弛有度、松紧结合。
(二)表现气韵的独特性
气韵在我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居首要地位,是我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气”,是指自然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即为音乐的内部特征,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韵”,指事物所具有的某种情态,是音乐风格的外部特征,包括: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艺术作品神形兼备,即为“气韵”。 “气韵是指艺术家的品格、个性和艺术作品的风格,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美感力量,又指超越艺术形象的主观审美体验。”③,在演奏中国钢琴作品时,要了解作品内涵、掌握音色特点,才能使作品有“气韵”,到达形神兼备的效果。以赵晓生的钢琴曲《琴韵》为例,以钢琴模仿民族乐器古琴浑厚古朴的音色, “纯粹运用黑键,将钢琴真正变为一架大古琴:空弦的散音洪亮雄浑,滑动的走音回味无穷,清灵的泛音晶莹透明,营造了空、远、高、洁的意境。作者独创的‘掌心刮键’尤具古琴行云流水神韵”。④又如,黎英海改编的《夕阳箫鼓》、王建中改编的《梅花三弄》等钢琴曲,在音色上大量模仿民族的音色和神韵,演奏法上出现“虚音”与“实音”的韵味变化,注重音乐的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就很好地营造了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意境,极大的营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神韵。
(三)表现调性和声的民族性
中国民族音乐在调性、和声等方面与西方的大小调特点明显不同,中国民族钢琴音乐作品重视旋律的歌唱性,可见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逐渐从模仿西方的创作技法到突破创新,在调性与和声、织体方面形成了颇具鲜明的中国民族风格。“在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中,作者把西方的对比复调技法与我国的民间支声复调的因素结合起来,五声化的旋律使得作品具有明显的中国民族风格”。⑤以贺绿汀的《牧童短笛》为例,这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具有五声调性民族风格的典范。乐曲的主体是自由对比的二声部复调和五声化的旋律处理成多种自由对位的形态,曲调散发着浓烈的传统民间音气息。
通过回顾我国钢琴音乐作品发展历程与民族文化的影响,及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化风格特点的分析,使演奏者在演奏中探索到该如何把握中国钢琴作品内涵与特征,并将其民族特色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作为中国优秀的钢琴表演艺术家们,不仅能够掌握世界性的钢琴经典文献,更应该努力学好中国钢琴作品,把弘扬民族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在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很好地吸取外来优秀的钢琴创作技法,努力创造出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优秀钢琴作品。
中国钢琴作品不仅吸收外来文化、继承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传统,同时与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融会贯通,在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中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把握好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征,有利于我们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研究,有益于我们正视中华民族蕴藏的音乐价值。作为中国钢琴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通过演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将弘扬民族文化、宣传民族文化传统、传播中国优秀钢琴作品的精神发扬下去。中国钢琴演奏家、中国钢琴教师及学生要弘扬和发展祖国的民族文化,这不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演奏水平,还应该努力探索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这也正是如何掌握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的关键所在。总之,我们要通过不断地探索学习,继续保持和发扬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钢琴音乐的独特风采和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无限魅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和发展,中国钢琴音乐将会涌现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走向世界。
[1]王在畅,中国钢琴演奏艺术论略[J].《四川戏剧》.2005年3月.
[2]成俊明,中国钢琴民族化思考[J].艺术教育,2007年8月.
[3]路文明.试论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J].理论观查,2007
[4]唐平.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性风格分析[J].《音乐研究》.2006
[5]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华乐出版社,1996年版。
[6]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7
[7]刘元举,《钢琴时代》.北京: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10
[8]李卓,《当代中国钢琴教育20年》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6年5月
[9]李民雄.传统民族器乐曲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10]邱明正.美学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11]唐平.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特有声韵[J].《人民音乐》.2007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通常人们认为钢琴有近300年历史,即1709年由意大利制琴大师B·克里斯托福里所创制的现代钢琴的前身。在以后的200多年,又不断改进完善,方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现代钢琴。然而,钢琴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即现代钢琴出现之前,钢琴已存在了300多年,我们称这一阶段的钢琴为古钢琴。现代钢琴的前身只是1709年古钢琴质的发展与飞跃。若没有古钢琴所发展的“量”的积累,也就不会产生1709年古钢琴“质”的飞跃。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述巴托克钢琴音乐作品的特征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本文从巴托克创作的影响因素出发力图挖掘出巴托克钢琴音乐所体现的不同风格特征,并通过对钢琴作品的深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巴托克音乐的节奏特点以及他独特的触键方式来初步的论述巴托克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提出演奏其钢琴作品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巴托克、钢琴、节奏、敲击性触键
作者简介:罗旭,女,汉,(1978―),辽宁省抚顺市人,研究生,现为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讲师。
贝拉•巴托克Bela Bartok(1881-1945)是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匈牙利钢琴家之一,他最大的成就就是从民间音乐中发现真正的创作源泉,并把自己的创作植根于其中,然后将民间音乐曲调与西方古典、现代作曲技法熔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具有影响的优秀钢琴作品。其钢琴作品形式多样,极富个性,能够完全展现巴托克独特的创作思想和风格。
巴托克的钢琴音乐作品总体上从音乐的表现角度看,不是温柔抒情性质的,他作品的独特之处是强烈的节奏感和他震撼人的触键力度。所以笔者通过对他节奏和触键的分析,以便能更好地抓住巴托克钢琴音乐特点,掌握作品风格。
(一)节奏特点
1、变化节拍
巴托克作品大量运用了变化拍子,巴托克喜欢运用不同节拍相互出现来表达他不规则、不匀称的乐思,在演奏时不断转化节拍,给演奏带来一定的困难。如在《钢琴奏鸣曲中》的第三乐章中出现了不同节拍相互转化。见谱例1:
在《钢琴小曲十四首》的十二首中以及其它中作品中也出现了不同节拍的相互出现。我们在演奏不同节拍交互出现的作品时,要注意不同的节拍有不同的韵律,找好重音落脚点,在此基础上把握好分句,演奏出该作品的风格。
2、复节拍
在巴托克的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复节拍。《六首保加利亚舞曲》中就是充分运用这种节奏而写的具有舞曲性质的钢琴作品,六首作品中的节拍分别是4+2+3/8、2+2+3/8、5/8、3+2+3/8、2+2+2+3/8、3+3+2/8,整套乐曲节奏变换频繁。例如,No148,乐曲的拍子是9/8,我们不能简单地数成9/8拍,而必须以4/8+2/8+3/8的感觉来数节拍,4+2+3/8,这就是一种组合型节奏型,也就是复节拍,这就造成每小节三次重拍的出现,,因而重音位置在1、5、7拍子上。在演奏中很难控制这种节奏的韵律,弹出匈牙利民间音乐风格就更难了。见谱例2:
3、重音位置不断变化
在《罗马尼亚舞曲》的第六首中,右手强弱拍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左手开头先是弱、强、弱;第二小节弱、强;第三小节是强、弱、弱,左手的重音也在不断转移,这就造成左右强弱不对称,给演奏带来很大困难。
4、伸缩性节拍
巴托克说:“我在研究旅行中收集到的旋律,其中大部分――也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流入古老教会音乐的调中…这些旋律兼具‘弹性速度’(rubatuo)与准确速度(tempo giusto),展现出最富变化而自由的节奏与韵律模式。”[1]在钢琴作品十四首中,第七、八、十一、十二就运用了许多这样的速度变化处理。左手第二小节在演奏时既要要有5/8的感觉,又要把5连音弹得自然,随意,但又在控制之中,这给演奏带来了很大困难。
巴托克的节奏是20世纪众多热衷于新型节奏改革的试验者之一。他的节奏得益于他对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东欧地区民歌进行的研究,并从中发现了迥异于传统音乐对称准则的节奏,并将这些民间节奏大量运用于他的创作中,这些异域风格的素材给其音乐带来了各式各样鲜活的节奏。巴托克在使欧洲的节奏获得新生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他给欧洲的节奏注入了朴实的生命力,活跃的力量和紧张性。
巴托克是使用“敲击性”因素最广泛、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这些敲击性因素最能表现出巴托克所要表达的思想。在巴托克的钢琴作品中,钢琴不仅是抒情的乐器,巴托克把钢琴当作纯粹的打击乐器来看待。
从演奏的机械运动角度上讲,钢琴可作为一种击弦乐器。敲击性触键方式因其触键时间短,通过连动装置的琴槌敲击琴弦时间也短,从而引至钢琴音色明亮、清脆,形成所谓“敲击性”音色。
敲击性触键是巴托克作品中的一个因素,敲击性触键在巴托克的乐曲中揭示得尤为充分。敲击性的触键要求演奏者有钢铁般的手指和手腕,并且弹奏的尽量粗暴、直率,发出金属般铿锵有力的尖锐音色。要注意四个方面:触键指尖的软硬程度;手指各关节的牢固程度;手腕以何种方式发挥富有弹性的支撑调节作用;以及全臂重量及力量的运用。这四个方面不是分开的,而是相互统一的。敲击性触键一般采用快速触键,通过触键面积的变化改变音色。其中全臂触键属于最用力、最强的一种触键方法,这种方法需要调动全臂乃至全身的肌肉,把力量传送到指尖。
敲击性触键在巴托克的《野蛮的快板》、《钢琴奏鸣曲》以及在巴托克的几部钢琴协奏曲里都有所体现。这样的触键方式直接导致钢琴音色的改变,从而表现出一种全新的演奏风格、大大扩宽钢琴作品的表演观念。钢琴作品中因模仿打击乐器所探索、开拓出明亮、清脆音色,以及因敲击性触键方式引发的激烈、尖锐、粗野,节奏带有强烈动感的快速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钢琴的敲击性演奏,并不是指单一的,无音色变化的表演,而是指有层次、有音量、音响变化的演奏,它是20世纪特有的一种音响因素,钢琴音色在总的合奏中的作用也相应地可大可小。
巴托克的钢琴音乐作品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精品,首先是巴托克坚定不移的创作思想,即便是在复杂的年代,在各种音乐流派纷杂的时期,他遵循着自己的创作目标,一生从未改变。
其次是巴托克在他的钢琴曲中所体现鲜明的创作特征。对巴托克来说,民族性的原则是最重要的,正如巴托克所说:“对待民间音乐创作的态度,永远是检验任何一位作曲家的试金石。”[2]正是由于他,立足于匈牙利的民间音乐,结合现代欧洲技法,十分巧妙而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富于传统钢琴以新的意义。
同时巴托克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音乐家,而是一位力求使自己的艺术充满强烈思想感情。对时代矛盾尖锐性的理解、对祖国和整个欧洲命运深深忧虑的痛苦,对法西斯强烈的憎恨,这一切决定了他的思想感情和整个创作出发点。
[1]许勇三:《论巴托克的音乐创作》,音乐理论论文丛第七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年版。
[2]涂致明:《巴托克与罗马尼亚舞曲》,三明学院学报,2009年3月。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相对于理论教学而言,实践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各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在机电类实践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操作能力训练效果不佳,甚至有些关键的实践项目仅停留在“认识状态”,而没有上升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掌握”。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实践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钢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其学前教育也不断受到重视。而实践教学法的提升课堂实践强度,并通过举办相应的文艺演出并参加小型音乐会来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从而更好的培养出学生们的乐感并加深其对音乐的理解。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学前教育;钢琴教学;运用研究
“实践教学”这一概念概念,其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含义:
1.与课堂教学相对应,意指一种教学模式。
2.与理论教学相对应,意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本文所探讨的实践教学法主要是指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作为实施艺术的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钢琴在幼儿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许多幼儿园都对教师的音乐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琴教学成为了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就业和人生发展紧密相关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目的,充分反映了职业化特征。
钢琴演奏能力是在学习、训练和实践中形成的,可见实践是钢琴学习过程一个重要的环节。钢琴教学不只单纯教会学生几首曲子,而是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实际演奏能力,将所学的知识通过钢琴表演完整的、充分的体现出来。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法,通过多种方式拓宽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的途径。
钢琴教学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给学生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巧,检查学生练习的效果和成绩,解决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往往不具备任何钢琴演奏的基础和常识,教师则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更多的表演实践,给学生适度的压力和表现欲望,让学生在课堂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练习效果,实现学习目标,同时也能给教师一个教学反馈,检查短期教学成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挑选具有典型意义的学生进行课堂实践,让学生共同其分析演奏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法,也可以选择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一起学习。经常的表演实践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为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也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情境,增加钢琴表演的实践经验。
钢琴专业技能考核作为钢琴教学中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是对钢琴学习效果的直接判断,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帮助学生正确的了解自己的实际表演能力。钢琴考核能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确立短期目标,在一定时期内使学生保持充足的学习动力。钢琴技能考核中,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考试成绩能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对学生提高自我学习意识,增强自信心都有重要意义。
当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达到了预期期望,会使学生建立良好的演奏自信,如果没有取得预期的成绩,也能从一定角度上起到诊断作用,发现学生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是否因练习不够或技术不成熟导致过分紧张焦虑,还是因为背谱出现问题导致演奏缺乏完整性等等,这些信息通过考试实践过程,反馈给学生,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学习水平,更好的向既定的目标前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假如学生参加的社会艺术水平的考试,则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更明确的目标,通过考试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通过评语了解自己在读谱、弹奏方法,音乐表现上还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使学生的钢琴学习多一层自我要求,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带来正面的影响,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各类文艺演出,不仅是检验学生潜能、专业技能培养成功与否的阵地,更是发掘、培养、提高学生想像力、创造力的阵地。通过大量的文艺演出活动,可以充分启发学生展开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自由独立探索等的方式开展活动。通过积极参与各类文艺演出的式来锻炼、展现他们的各方面的能力,让他们在艺术探索和大胆实践中去锻炼、提高。通过实践过程体验,培养创新思维,提高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小型音乐会对钢琴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学生演奏能力,音乐表现能力,演奏心理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行音乐表演时,可以以锻炼演奏心理为主要目标,开展小型的音乐会,充分考虑学生自身演奏水平和艺术表现能力,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音乐作品,甚至是儿歌改编的钢琴作品,经过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反复练习,使学生在演奏实践中获得经验,锻炼心理素质。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缺少演奏实践经验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每一次课堂实践、考试和音乐会都是宝贵的实践积累。实践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逐渐积累演奏经验,提高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开拓艺术视野,以更好地适应岗位要求。
【实践教学法在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的运用】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二重奏是音乐名词。同等重要的二人所奏的乐曲,不论有无伴奏,都称作二重奏。器乐的二重奏是任何两种器乐联合演奏,不论有无钢琴伴奏,都称为二重奏。如钢琴二重奏,即供两人同时弹奏的音乐,不管是同在一架钢琴上,或分别在两架钢琴上。前者又称为“四手联弹”,后者又叫做“钢琴二重奏(钢琴双奏)。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钢琴二重奏是从钢琴教学发展而来的新型的演奏形式,可以分为四手联弹和双钢琴两种形式。由于钢琴二重奏要求钢琴演奏者具有极高的合作意识和协调意识,因此这种新型的演奏形式具有非常高的音乐艺术价值。同时,在钢琴教学中,钢琴二重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音乐教育者的重视。本文从钢琴二重奏教学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应用入手,探讨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钢琴二重奏 钢琴教学 钢琴 应用
钢琴二重奏最先起源于欧洲,是从钢琴教学发展而来的新型的演奏形式,可以分为四手联弹和双钢琴两种形式。所谓“四手联弹”,就是指有两位钢琴演奏者在同一时间同时弹奏一架钢琴。所谓“双钢琴”,就是指有两位钢琴演奏者在同一时间分别弹奏两架钢琴。不论是四手联弹还是双钢琴的演奏形式,在钢琴教学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使用多样化的钢琴教学方法
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兴趣,钢琴教学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家长和学生喜爱的课程,这对钢琴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钢琴二重奏教学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起步比较晚,钢琴教学的普及率低,教学基础薄弱是当前钢琴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想钢琴教学中进行钢琴二重奏教学是非常有难度的。因此,教师需要尽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完善和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使用多样化的钢琴教学方法,从而提高钢琴教学质量。
例如在进行四手联弹教学时,教师可以转变以往的四手联弹教学方式,将两个人进行的四手联弹变为多人同时进行的四手联弹,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四手联弹的演奏中,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钢琴演奏的灵活性,还能增强学生学习钢琴的自信心。
(二)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曲目
在进行钢琴教学时,教学曲目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钢琴教学的教学效果。因此,钢琴教师在进行教学前,需要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选曲的出发点,精心挑选适合学生的曲目。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曲目,如武汉音乐学院的张有瑜教师的《双钢琴音乐选集》,是我国第一本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作品集。通过选择这类演奏曲目进行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还能满足钢琴教学的实际需求,可谓一举两得。
(一)演奏时的协调合作技巧
在进行钢琴二重奏时,要求演奏者讲究协调合作技巧,主要体现在演奏时触键的一致性、起始音的整齐以及节奏的把握三个方面。
在触键的一致性方面,对于钢琴二重奏而言,无论是四手联弹还是双钢琴的演奏形式,都需要两位演奏者共同完成。因此,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触键一致性的培养,特别是在钢琴二重奏的配合训练时,搭档之间必须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加强听觉方面的训练,搭档之间培养和增强良好的默契感,使演奏整齐、自然。
在起始音的整齐方面,钢琴教师需要在钢琴教学课堂中,从钢琴二重奏的特殊性出发,着重训练搭档之间对旋律和节奏的感知能力及识别能力。搭档之间在对同一首曲子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务必要明确主次之间的差别。当进行正式演奏前,搭档之间可以利用眼神或手势等方式,将手同时放到钢琴琴键上,随着主演奏者的手腕抬起,搭档之间同时触键,保证起音的整齐性。
在节奏的把握方面,对钢琴二重奏而言,尤其是对双钢琴的演奏而言,搭档之间的配合程度直接关系到了演奏的成功与否。因此,钢琴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务必要着重训练学生对把握节奏的能力,特别是在每个音符和每个节拍的把握上要达到精准无误的程度,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钢琴二重奏水平。
(二)演奏时的音乐表现技巧
在进行钢琴二重奏时,要求演奏者讲究音乐表现技巧,主要体现在主奏与协奏的合作、各个声部的和谐以及踏板的使用技巧三个方面。
在主奏与协奏的合作方面,在双钢琴演奏中,两架钢琴的分工必须明确,在演奏前需要安排好主奏钢琴和协奏钢琴,其中主奏钢琴负责演奏主奏声部,协奏钢琴负责演奏协奏声部。在一般情况下,两架钢琴在音区上会有旋律重叠或旋律交织的情况。因此,演奏者们在进行演奏之前必须要充分熟悉及掌握演奏曲目,并且认真分配演奏旋律。
在各个声部的和谐方面,对于钢琴二重奏来说,无论是四手联弹还是双钢琴的演奏形式,整个演奏过程的成功与否与演奏者之间的配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实现配合的前提是演奏者之间要能够认真聆听对方的演奏。因此,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必须要着重训练学生的聆听能力,学生既要熟练地把握钢琴演奏技巧,也要多与搭档进行沟通交流,在演奏时认真聆听搭档的旋律,提高双方的默契程度。
在踏板的使用技巧方面,踏板的使用技巧的学习是钢琴二重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如此,在目前我国的钢琴教学中,学生在使用踏板的技巧上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例如有的学生在刚开始练习钢琴合奏时就急于踩踏板,这种钢琴学习方式是错误的,因为这样会导致钢琴的琴音变浑浊,从而使演奏的效果变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钢琴教学中,务必要让学生了解和熟知踏板的使用技巧,指导学生在进行钢琴练习时要对乐曲仔细揣摩,用心感受,合理地运用踏板。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钢琴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钢琴二重奏作为钢琴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在进行钢琴二重奏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为学生挑选合适的曲目,实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钢琴二重奏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钢琴音域范围从A2(27.5Hz)至 c5(4186Hz),几乎囊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钢琴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演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需定时的护理,来保证它的音色不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钢琴教学中手小学生手指素质的锻炼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手指素质是指弹奏者在弹奏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手指运用能力,具体包括手指的力量、速度、柔韧度、敏捷性、耐力及弹性等。在钢琴演奏初级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手指基本功锻炼十分重要,每一位钢琴教师都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训练学生的手指素质。对于一些手小的学生,在进行手指练习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因而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练习手指的基本功,如何帮助手小学生克服手指练习中面临的各种障碍和问题,成为目前钢琴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钢琴基础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弹奏技巧,而提高弹奏技巧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提高学生的手指素质。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钢琴教学实践,分析了手指素质在钢琴演奏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阐述了一些手小的学生在手指素质锻炼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手小学生手指素质的有效措施,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钢琴素养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是钢琴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锻炼学生的手指能力则是重中之重。所谓手指素质是指学生在进行钢琴演奏时,各个手指都能够独立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弹奏出清晰、均匀、流畅的音符。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手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钢琴演奏的好坏,因此应当在日常的钢琴练习中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适当地加强手指训练。
随着时代的进步,钢琴演奏及教学水平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学生的手指素质锻炼一直是钢琴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为此,钢琴教师在教学中也需要积极主动地采取训练措施,为学生全面演奏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生弹奏时手指缺乏力度
一些学生在进行钢琴弹奏时,为了追求手指力度和支撑的稳健,往往会出现手部僵紧的毛病,而有些学生则过分地强调放松,出现了手指缺乏力度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手小的学生,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其掌关节和指关节容易发生软榻,使得弹奏出来的声音虚浮、音色暗淡。
(二)安于现状,对手指锻炼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学生和教师对手指素质锻炼不够重视,片面地认为学生先天的手指素质就能够承担各种演奏任务,实际上这是完全错误的观点。这种安于现状的态度,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发展,影响作品的演奏质量,并会连带产生一系列问题。更严重的是,如果学生的手指力量达不到演奏要求,却让学生演奏高难度的曲目,就会使学生手指负担过重而造成手指肌肉神经的损伤。除此之外,由于手指素质与学生的一些生理因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各项手指素质的锻炼都是有最佳时期的,一旦错过了手指练习的最佳时机,即使后天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有太大的提高。
(三)缺乏有效的锻炼措施
一些钢琴教师虽然重视学生的手指素质锻炼,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制定明确的要求,更有个别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仅仅是口头传授,没有落实指导和检验工作,这就使得部分学生把握不好演奏的分寸,演奏质量也不稳定,演奏效果时好时坏。不同的学生手指条件也有差别,女生手指纤细,男生手指强壮,有的学生手指长,有的学生手指较短,在教学中一定要因人制宜,特别是一些手小的学生,教师应当针对他们的弱点来制定专门的训练措施,从而提高其演奏水平。
(一)手指的力量
1.手指力量发展的敏感期
根据少儿自然生长发育的运动生理学研究显示,女孩手指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1到15岁之间,肌肉总量急剧增加的年龄在11到13岁之间;而男孩手指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在12到16岁之间,肌肉总量急剧增加的年龄在12到14岁之间。在钢琴教学中,必须抓住孩子手指力量发展的敏感期,因为这是锻炼手指肌肉特性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了关键期,手指力量便趋于定型,不管再怎么锻炼都不会有太大的成绩。
2.手指力量训练的方法
在钢琴演奏技巧发展的初期,由于音乐风格和乐器性能等多方面的限制,当时并不注重手指力量的锻炼,但随着钢琴演奏技巧的纵深发展,从贝多芬到近现代派的钢琴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强烈和弦、凌厉连续八度、震奏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手指力量作为支撑。在实际的钢琴教学过程中,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系统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手指变得有力起来,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慢练:对于初学钢琴者,特别是一些手小的学生,在进行手指锻炼时首先要伸张手指的第二关节,使手指从掌关节到指尖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在演奏的过程中,从掌关节处抬起或落下手指,并将手指充分地打开。与此同时,要做到慢抬手指,快速下键,并且手指要与琴键垂直,此外还要求手指的第一关节有足够的力量作为支撑。
(2)跳奏:跳音练习法可以将力量和爆发力很好地体现出来,通常情况下,通过跳音奏法来增加手指的力量,前臂跳音,是以肘部为轴,通过前臂带动手部上下运动,自然落下手指,手指找键时要伸直,使指尖在瞬间触键并与琴键形成强烈的碰撞。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心去感受那种“硬碰硬”的感觉,熟悉键盘固有的弹性。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手指肌肉会逐渐变得强壮起来,力度也会相应增加。
(3)分手:大部分钢琴弹奏者的左手力量都比较薄弱,因此必须通过分手练习法来增加左手的力量。
(4)变节奏:钢琴初学者在进行弹奏时,经常会出现声音不均匀的现象,这就是典型的弱指力量薄弱,要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是针对四、五指进行练习,在哈农《钢琴练指法》中就有针对四、五指的练习,通过反复练习即可加强下键和手指支撑能力。
(二)手指的速度
1.手指速度发展的敏感期 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速度训练是十分关键的,9至13岁是训练学生速度的关键时期,如果错过这一敏感期,学生的手指动作速度就很难再有提高。
2.手指速度训练的方法
速度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形式,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或许可以很完整地弹奏一首曲子,但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正确的音乐形象,这也是为什么要将速度作为钢琴教学练习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手小的学生,要想提高速度,首先必须做到十个手指干净利索,使之坚挺有力地在琴键上弹奏。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练习者单纯地追求速度,忽视了手指每个动作的准确度,因此,要提高手指速度,应当在手指动作精确、有力的前提下进行练习。
(1)分手练习法:大部分人的左手速度没有右手快,要想使两只手达到同样的速度,必须进行单手练习,并且要重点加强左手的练习,除此之外,单手练习还可以提高左、右脑对手指的控制力。
(2)变奏练习法:在弹奏过程中,停下来的两个音之间的手指动得越快越好。因此,在停下来的时候,一方面是让部分肌肉迅速休息,另一方面是让下面要弹奏的手指能够有充分的准备,从而能够快速弹奏。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五指练习、音阶、《哈农》并结合《车尔尼599》进行练习,每项持续弹奏不得少于20次。
(3)逐步法:从质变引起量变的原理中得知,速度的提高也是需要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下就达到很高的速度,即便是达到了很高的速度也不能保证准确性。例如,要想弹奏四分音符=120的音阶,必须先从80的音阶开始,然后逐渐加快到96,112,最后到120,在此基础上再继续练习132,144,这样的练习才会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而不会感觉很吃力。
(三)手指的敏捷性
所谓手指的敏捷性是指在钢琴弹奏过程中能够迅速改变手指的位置、快速并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这也是钢琴演奏者弹奏技能、机敏素质等各种素质的综合表现。一位钢琴弹奏者的敏捷性如何,取决于其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它需要建立在力量、速度、节奏感等多种素质和技能之上。因此,要想提高钢琴弹奏的敏捷性,就必须在建立一定的动作储备力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运动技能。
1.手指敏捷性发展的敏感期
手指敏捷性的训练与学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密切相关,因此,由神经系统的发育规律可知,灵敏训练的最佳时期是6-13岁。
2.手指敏捷性训练的方法
训练手指的敏捷性关键是在手指尽量不动的前提下,加强指尖对键盘的控制力。手指的动作幅度越大,所耗费的时间就越长,手指的敏捷性自然就越差。因此,必须提高手指对键盘的控制力,使指尖紧贴琴键弹奏。
(四)手指的柔韧度
钢琴弹奏过程中,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受生理因素的影响很大,而肌肉的伸展性不仅取决于年龄,还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相关。
1.手指柔韧性发展的敏感期
手指的柔韧度和灵敏度必须从幼时开始训练,且5-12岁时手指的柔韧性增长最快,一旦错过了这一时期,手指的柔韧性和灵敏度就不会有太大的发展,这是由生理条件所决定的,是后天努力所无法弥补的。
2.手指柔韧性训练的方法
(1)主动性练习:通过关联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主要是采用一些伸展性的练习,来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
(2)被动性练习:通过外力的作用,增大关节活动的幅度,一般采用爆发式牵拉练习和缓慢式牵拉练习。具体的方法是将关节和韧带拉到一定的程度,保持8―10秒,然后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超过组织的伸展限度,避免造成肌肉、韧带的损伤。
(五)手指的耐力
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手指一指处于不断活动的状态,这种长时间的活动会造成手指的疲劳,而作为弹奏者必须有一定的对抗疲劳的能力,这种能力就被称作耐力。因此,在训练时要尽量达到疲劳状态,克服疲劳的能力越强,能够坚持的时间越长,所表现出来的耐力水平就越高。
1.手指耐力发展的敏感期
在弹奏钢琴时所引起的弹奏疲劳会使弹奏者不能继续按照以前的强度弹奏钢琴曲目,因此训练学生的手指耐力十分重要,有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女生与男生的耐力增长时期不同,女生耐力训练的最佳时期是9-18岁,男生耐力训练的最佳时期是10-20岁。
2.手指耐力训练的方法
增加手指耐性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只能在弹奏钢琴时控制手指的肌肉达到劳状态,并继续在方法正确的前提下坚持弹奏,每次耐力训练都要有计划地延长一段时间,循序渐进地使手指的耐力增强。
(六)手指的弹性
钢琴音色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钢琴演奏者的每个手指是否有充分的弹性动作。通常情况下,五个手指的生理构成各有不同,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它们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要想缩小这种差别,就必须根据每个手指的特点来有针对性的弹奏曲目,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每个手指的弹性。
1.手指弹性发展的敏感期
手指弹性发展的最佳时期在10-14岁,如果错过这一最佳时期,手指的柔韧性、灵敏度、速度及力量都会对手指弹性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2.手指弹性训练的方法
充满爆发力的触键是不利于训练手指弹性的,在进行训练时一定要主动地控制手指触键的速度,做到准确而缓慢的下键,使手指从指根处慢慢地举起来,再慢慢地放下去,每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都是有准备的,同时要有明显的收的动作。例如,在弹奏旋律线的第一音时,一定要在缓慢的状态下完成,这样才能弹奏出优美的乐句,同时,一定要用心去体验,寻找手指缓慢下键时那种柔韧而富有弹性的感觉。
手指素质是每一位钢琴弹奏者都必须掌握的基本素质,对于钢琴弹奏效果的好坏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手指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手指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地加强训练,避免错过最佳时期。对于一些手小的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更应当注重手指各项素质的锻炼,使手指的力量、速度、柔韧度、敏捷性、耐力及弹性都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为钢琴弹奏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从十八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及美国,钢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键盘乐器。钢琴发源于欧洲,十八世纪初,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发明的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新时期高校钢琴教学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钢琴教学作为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必修课,是音乐专业基础课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新时期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论述在新时期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关键词:钢琴教学 重要性 新时期
钢琴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和教学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整体素质有着重要作用。但新时期高师的实际教学情况却达不到师范的要求,和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一)学习钢琴的目的不是为了“弹琴”而弹琴
钢琴是一种工具,它可以表现曲中的音乐内涵,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当然,笔者认为弹琴的最终目的是去发现并感受人类的真、善、美。学习钢琴的目的不是为了“弹琴”而弹琴。弹琴的最高境界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打动听众,并在同乐同悲中享受音乐的美。技术很重要,但大家知道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在弹琴中缺少技术是不行的,但如果单纯是为了炫技,那也是错误的理念。仅仅是为了炫技,我们的十指运动与马戏团的猴子表演又有什么分别呢?所以笔者劝那些钢琴爱好者,到乐曲里去寻找技术吧!在感兴趣的乐曲里带着对音乐的追求磨练技术将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二)从专业走向普及以至于提高人的素质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我国众多高师都普遍的实行扩招政策,许多学生在高中快要结束时,为了能有保障的考入大学,便从文化课知识的学习转入了艺术类专业知识的学习。因为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艺术类师范院校比其他非专业性的院校容易考。可这么多年来,艺术类院校对学生的专业要求从专业性走向了普及性,只要专业知识能过他们院校的基本分数线,就可以让学生顺利的考入大学。艺术类院校可以包容那些高考落伍的孩子,能让他们用另一种学习艺术专业的方法顺利的考入大学,完成他们的大学梦。这是艺术类院校的伟大所在,这是音乐的伟大所在。
(三)适应社会需求,改进并整合课程
学生在进入高师之前的钢琴水平是不同的。在进校之前,有的学生已经有专业的培训与学习,其钢琴的基本功底较为扎实,可有大部分的学生在高师入学考试中,只是单纯的为成绩而学习,对钢琴的基础知识掌握严重缺乏,并对钢琴的学习缺乏兴趣。这就要求学校改进教学理念,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应该因材施教。不能以曾经那种顺理成章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以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就事论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来新改进并整合课程。只有这样,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学习热情才能高涨,教学质量也会得到提高。
我国当前高师钢琴教学面临的教学困境已分析出来。当下,我们必须找到相应的方法、措施去改变并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一)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1.编创新的练习曲(民族性)
在当今社会,对于大多数的钢琴学习者来说,创作只是作曲家的事情,我们只需千方百计的练习创作者的作品就好,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有自己的灵动之处,我们不是来适应这个世界的,我们应该去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改变这个世界。在高校的钢琴教学中,编创新的练习曲以及传统民族文化的融入,是值得我国重视的。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在钢琴教学中不能只去弹奏别人的作品,教师可以编创一些适合于学生自身的练习曲,一切具有民族性的曲目,我们在钢琴曲上应该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在艺术这个领域,没有一个艺术家不是一点一滴积累自身的创作而变得强大。
2.编创不同阶段的作品
编创不同阶段的作品,模仿并深刻的去体会作曲者的心思,感受他的心境。每个钢琴学习者都有责任把目前的音乐文化和目前的各种文化融入到自己的钢琴学习当中。王建中老师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钢琴曲创作于“”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不仅要与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相结合,更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作曲家张朝创作的《皮黄》钢琴曲是近几年中国的一首上乘之作。
3.创建新的计划模式
近年来,钢琴考级得到了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考级可以让学生清楚的知道他们的学习程度,并能直接给予学习者强大的动力。有些学生弹琴多年,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这可以说是一种不足,也是一种遗憾。比赛可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还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笔者认为,考级、比赛尤为重要。
(二)加大实践教学环节
1.加强学习成果汇报,突出师范性
学习成果的汇报,是检验学生的学以及教师的教的良好表现。在新时期的钢琴教学中教师需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学习,使师生间形成互相交流学习的气氛,形成互教的状态。
2.加大即兴伴奏,自弹自唱
钢琴即兴伴奏的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弹奏者的音乐修养、音乐素质与应变能力的程度。教师应加大学生即兴伴奏的训练以及良好的培养学生自弹自唱。
总之,在高师钢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观念帮助高师钢琴教学尽快走出教学困境。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音乐。任何一个学习钢琴的人都必须要明白,学习钢琴的真正意义是发现并感受人类的真、善、美。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全方面发展也变得越发重要起来,越来越多的学校都逐渐开展多样化教学,尤其是在音乐领域上,作为一项陶冶情操的艺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高校的重视,钢琴教育教学也逐渐成为各大高校的热门课程。但是,在高校开展钢琴教育教学的时间并不长,我们还不能够满足于钢琴教育教学现状,必须做出改革与创新。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试论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高校钢琴教育是培养我国钢琴人才的主要摇篮,因此高校钢琴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推动我国的钢琴艺术发展、使之永葆欣欣向荣活力的关键。本文对高校钢琴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目前高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高校钢琴教学的目标、内容及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出了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创新
钢琴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高校学生演奏技巧、情感融合等方面的讲授,对学生精神、情操的陶冶具有不可替代的魅力和力量,同时钢琴弹奏是耳、眼、左右手、左右脑综合运用的一个过程,它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开发智力,培养正确的情感宣泄途径与方法,再者钢琴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国高校钢琴教育观念、方法、模式陈旧,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高校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当前高校钢琴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教学观念是教学活动的指南针,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是否按照正确的方式行进。进入21世纪以来,对音乐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钢琴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新《音乐课程标准》规定,音乐教育应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时间,鼓励音乐创作。”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钢琴弹奏技巧与方法的掌握,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创作能力不予重视,一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仅重视学生的操作训练,通过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练习提高技术,其评价标准也比较单一,即判断学生在钢琴技巧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以及情感训练。在这样的教学观念的引导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重视,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不利于学生音乐鉴赏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无法真正提高学生对音乐技巧的掌握。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1999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一方面提高了我国的国民素质,另一方面也对高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师资力量薄弱与学生基础层次不齐成为制约我国钢琴教育最大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集体授课模式最为普遍,一间琴房、一架钢琴、一本教材、一名教师与一群学生是当前高校钢琴教育教学中最常见的现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力量,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从教师安排予以训练,主导地方无法发挥。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诉求都应该得到满足,然而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进行课堂学习,其音乐素质无法得到足够的重视。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兴的教学模式不断出现在教学实践中,如数码钢琴集体课等,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只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和体验,培养综合性、全面性的音乐人才。
(一)改革教学观念,培养综合性音乐人才
社会在不断发展,对音乐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当今社会,一名合格的音乐人才应该具备演奏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基于此,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演奏技巧的培养,还应该教授学生最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陶冶学生对“美”的感悟和鉴赏能力,鼓励学生进行钢琴音乐创作。另外,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堂还给学生,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音乐素质,尊重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成才。
(二)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针对当前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实践,教师应该设置多元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而构建的系统化的教学形式。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的设计方面,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鉴赏能力与创造创新能力,根据该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音乐基础与素养的不同,采用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从而适应高校扩招需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音乐的不同需求。
针对钢琴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大课和钢琴集体课的方式,设置统一的课程进度,根据统一的教材向这些学生讲授最基本的钢琴知识,如发展历史、钢琴特点与性能、钢琴的基本指法与技巧等,使这些学生能够尽快入门;针对中等程度的学生,即具有一定的钢琴基础,以前对钢琴有所接触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大课”和“小组课”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采用“多媒体大课”的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存在的个性问题则采用“小组课”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学水平;针对钢琴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讲授。因此在教学伊始,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钢琴素养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根据学生的进步水平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模式。
(三)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钢琴教学实践中,课程设置过于单一,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改变传统的每周一到两课的设置,而应该设置钢琴基础理论知识、钢琴技法以及钢琴欣赏与创新等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除了教授学生最基本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举办学术讲座或参加音乐会,让学生了解最新的钢琴理论动态,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其次,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钢琴音乐会,增加学生对钢琴理论知识实际操作的机会,从而真正培养高素质音乐人才。
总之,在高校钢琴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关注钢琴教育教学前沿理论,根据学生的特点及钢琴课程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我国钢琴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相关文章: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在当前的钢琴教学中,尤其是非钢琴专业的高中生钢琴教学中,钢琴演奏技术不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音乐心理学的教学内容在钢琴教学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钢琴教师尤其要注重在教学中对音乐心理学的运用,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培养他们学习钢琴的浓厚兴趣,最终达到钢琴教学的教学目的。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音乐心理学在钢琴教学中的价值与作用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在当今的钢琴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只一味注重学生的演奏技巧,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音乐表现力及节奏感等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缺乏学习热情,进而影响到了整体教学质量。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钢琴教学中充分运用音乐心理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现今的钢琴教导学习中,钢琴教学以音乐心理学的学习为基本任务,最先值得注意的是钢琴教学不但要求教师具有相对较好的技术含量,同时还得具有科学知识,但是两者相结合后并不完全是钢琴教学决定性教学内容模式,它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心理上的一种引导,并结合技术和科学,这样才能成为一种比较合理的钢琴教学。我们经常说“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其实音乐也是这样,而在学习中,同时进行心理上的引导,对于这点有很多教师是做不到的,要知道仅仅通过语言是不行的,还要结合音乐心理学课通过心理课了解学生学习钢琴的心理特征,使用以往完善的理论知识和老师言传身教的演奏技巧以及经验丰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在学习中掌握钢琴基础知识理论,与此同时学生也会在心理上一定程度的接受钢琴,音乐心理学课的加入对学生学习钢琴起到很重要的的作用。
(一)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角度及理论意义来钻研音乐与小我之间的各类征象及之间相互关系的进修课程,它以生理学理论知识为根本,包括生理学、物理学、遗传学、人类学、美学等相干理论知识连系而成的从生理方面举行深切明白并感知的一种进修模式。
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音乐对人的心理的刺激及产生的效果,包括对音乐感、音乐记忆、音乐才能和音乐创造等方面的研究,仅仅从这些方面了解和研究学习的各个方面,来解决各种问题。
(二)现代学生学习钢琴的具体状况
现在学生家长的前卫思想使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在计划孩子的未来,希望他们有各项才能以保证将来有好的生活,其中便有让孩子学习钢琴,钢琴本身意义上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性格,还可以陶冶情操,更有助于气质的提升,但是学生是否愿意学习钢琴及原因,家长都不得而知,而现状则是:1.学生对钢琴学习没有兴趣,认为这是一种负担。2.开始学习还不错,后来越来越不想学习,转向其他感兴趣的事物中。3.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学习,都是为了家长要求在学习,结果就是学不到心上。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有信心与乐趣学习一种事物在一定角度上说已经是学习成功的基本要素了,“乐趣是学生学习最佳的教导员”从心底发出了热爱,才能更好地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在无形中超越自己。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对于人的学习、工作等一切活动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可以成为学习与工作的巨大动力,又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性才能”。而学生没有兴趣的原因之一就是心理上不接受,音乐心理学的课程则对这一方面有一定的方式,由于钢琴的学习本身没有造型性和语义性,在传达上要从理解、感觉方面做文章,这种无影无形的概念对于传播相当不容易,所以音乐心理学便发挥了作用,也可以使学生从心理上对钢琴产生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钢琴。
(二)音乐心理学对开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积极作用
音乐心理学能通过音符描述心里向往的事物,如“静谧的田野林间,广袤宽阔的海上奇景”,置身音乐中,可以让人充满无限的遐想与激情,使学生在感受美好自然地同时迸发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景,对音乐的热爱以及想要达成目的的积极性,都会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力,但是不是学会了钢琴等乐器就能对音乐的表现的收放自如,它不仅需要正确的演奏方式,更需要表演者的心理状况,心理状态是决定并陪伴整首表演进程的重要因素,状态的好坏对作曲也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所以进行音乐心理学的学习,一方面从心理上将学生带入自己创作的冲动中,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感觉方面更加突出,感知能力更强。
(三)音乐心理学帮助因材施教
学习钢琴的过程是艰巨而复杂的,所以需要学生不断地刻苦努力、积极勤奋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年龄段的不同得知学生成长差距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也要进行不同教育体制的指导。根据学生气质的不同,在心理学上有不同的划分,对于理解力强又灵活的孩子应该将学习重点放在前面修学习,应该以一些抒情性的曲子或者慢曲调让他们学习,对于磨练他们的耐性有积极作用;对自尊心强、爱面子的学生,要经常性对其加以鼓动,进行启发式讲学,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便是音乐心理学对学生学习的好处,它可以使老师对于不同的孩子进行有差异的教育,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使学生更加自信的面对自己钢琴的学习生涯,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自己的学习。
本文通过对音乐心理学各种优势的了解与研究,并从其中找到音乐心理学与钢琴教学的关系所在可以得出:音乐心理学与钢琴教学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从上述问题也得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方面学习技术和理论,学生学习不仅需要实质性的教学,更需要心理上的平衡,心理上的安慰。与此同时教师的作用和责任心对学生也能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对钢琴教学有积极意义,它的价值所在不容小觑。音乐心理学的出现,对学生、老师、家长都产生了莫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体现出了学习音乐心理学的重要作用,通过心理学的帮助,更好的运用所学,完美演绎属于自己的音乐,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中国钢琴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中国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氛围中,钢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已发出符合国人审美趣味的音响:钢琴音乐作为一种多声音乐,也被注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关于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许多学者都做了较充分的论述。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中国钢琴音乐主要指运用民族音调、节奏和音响效果等创作的钢琴曲,运用民族器乐曲和歌曲改编的钢琴曲,具有民族气质的原创性钢琴曲。19世纪末期,钢琴音乐开始传入中国,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有着民族风格、民族精神的音乐形式。从内容上看,中国钢琴音乐有着浓郁的民族音乐气质、雅俗共赏的音乐风格、真挚浓烈的思想情感。从形式上看,中国钢琴音乐有着五声为主的调式音列结构、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均衡对称的结构与节奏。
【关键词】: 中国钢琴音乐 民族风格 民间音乐 演奏技法 和声
钢琴音乐是一种源于西方国家的音乐形式,从欧洲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历史。在长期发展中,中国钢琴音乐借鉴了博大精深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民族风格、民族精神的音乐形式。
19世纪末期,钢琴、提琴、和声等西洋音乐传入中国,并逐步为国人所了解和认知。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音乐创作开始走向专业化道路,许多音乐家开始尝试西洋音乐创作手法,并创作出许多有着民族韵味的钢琴曲,如赵元任的《和平进行曲》与《小朋友进行曲》,肖友梅的《新霓裳羽衣舞》、沈仰田的《钉缸》等等。这些音乐作品结构严谨、篇幅较小、和声简单,呈现出鲜明的古典主义音乐风格。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手法日渐成熟,其音乐创作接近于欧洲浪漫主义音乐风格,许多钢琴音乐作品细腻生动、精致典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抒发了作曲家细腻的内心情感,展现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比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江定仙的《摇篮曲》、陈田鹤的《序曲》、丁善德的《快乐的节日》、俞便民的《c小调变奏曲》,等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它实现了民族音乐表现力与西洋音乐手法的完美结合,产生了永恒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中国钢琴艺术之树上的第一朵鲜花”。
解放后,作曲家们纷纷以饱满的热情歌颂新时代,创作出许多旋律流畅、节奏鲜明、和声简单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多取材于民间音乐,或根据民族音乐改编而成。比如,尚德义的《喜丰收》、石夫的《喀什噶尔舞曲》、王建中的《云南民歌五首》、陈培勋的《平湖秋月》孙以强的《谷粒飞舞》、储望华的《二泉映月》等等。其中,罗忠?F的《钢琴曲三首》不仅采用了西洋音乐的作曲技法,还运用了中国五声调式,实现了印象派和声、浪漫派和声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完美结合,推进了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个性化发展。此外,在这个时期,序曲、幻想曲、奏鸣曲等非标题性作品体裁开始出现,这意味着中国钢琴音乐不再局限于标题性音乐意向表达,开始以非标题音乐表现民族题材与音乐风格。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钢琴音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音乐题材、演奏技法、和声效果、节奏织体等方面都有所创新。比如,许多作曲家将民族调式融入传统和声之中,形成了半音化、非三度的和声叠置,创造出有着中国技法与神韵的钢琴作品。这一时期的钢琴作品可以分成三类,即钢琴改编曲、有民族色彩的钢琴作品、实验性的钢琴作品。钢琴改编曲主要有王建中的《渔歌晚唱》与《走进新时代》、黎英海的《阳关三叠》、汪立三的《二人转的回忆》等;民族特色的钢琴作品有权吉浩《长短的组合》、孙以强的《春舞》、刘敦南的钢琴协奏曲《山林》、汪立三的《天问》等;实验性钢琴作品有赵晓生的《太极》。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钢琴音乐形成了民族化、个性化的音乐风格,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朗朗、秦川、陈萨、李云迪等青年钢琴家纷纷走出国门,将中国钢琴音乐传播到世界各地。
中国钢琴音乐主要包括运用民族音调、节奏和音响效果等创作的钢琴曲,运用民族器乐曲和歌曲改编的钢琴曲,具有民族气质与民族精神的原创性钢琴曲,这些钢琴音乐往往有着雅俗共赏的音乐风格、独特的民族音乐气质、热烈真挚的音乐情感。
1 浓郁的民族音乐气质。
纵观音乐发展史,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风格和民族音乐流派,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乐派。鲍蕙荞说过,“一个音乐流派离不开本民族作品和本民族演奏家的解释与演绎,离不开优秀的音乐作品”。钢琴音乐传入中国不过百年历史,但是中国作曲家不懈探索中国式的音乐语言与和声效果,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民族钢琴音乐,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风格、民族神韵的钢琴音乐。比如,桑桐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实现了“民歌与无调性和声结合的最早探索”,让古老的东方音乐获得了新的意趣。在《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中,桑桐运用了民族调式和声,通过调性、音乐织体的变化,表现了主人公对恋人的思慕之情。
同时,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也是钢琴音乐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许多作曲家都将民歌、戏曲、乐曲旋律、民间乐器等融入钢琴音乐创作之中,或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改编,创造出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比如,在钢琴组曲《川西高原素描》中,崔炳元将节奏自由、音域宽广的藏族民歌融入钢琴曲之中,表现了青藏高原寂然、空旷的自然风光;将八分音符节奏型的藏族劳动歌曲融入钢琴音乐之中,创造出热烈、欢快的音乐旋律。此外,崔炳元还借鉴了西藏喇嘛教的宗教音乐,用装饰音、半音等模仿藏传佛教中的法号吹诵,使乐曲产生了一种庄严、神秘的音乐氛围。
中国有着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重视人格修养、追求天人合一、强调中庸和谐、注重审美意境的艺术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了国人的艺术创作、美学思想、人格理想、价值观念等,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民族音乐文化。钢琴音乐是一种舶来的艺术形式,它要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中国钢琴音乐沿袭了古典美学、传统哲学的优良传统,诠释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音乐思想,形成了清、淡、雅、恬的音乐风格。比如,在钢琴曲《平湖秋月》中,音乐家吕文成用钢琴音色表现丝竹乐队和高胡的演奏声,通过不同节奏音型的转换,将波光粼粼、月色交辉的西湖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该钢琴音乐的曲调轻柔秀美、音乐自然流畅,表现了清、淡、高、远的人生境界。在钢琴音乐《西洋萧鼓》(根据同名音乐作品改编而成)中,黎英海运用了变奏、循环、渐变等传统音乐原则,通过调性变化、不同调性对比演绎出空灵旷达、意境悠远的文化意境,展现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春晚。
2 雅俗共享的音乐风格。
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音乐就被分成了雅乐和俗乐两类,雅乐多指思想深邃、意境高雅的文人音乐,俗乐多指喜闻乐见、通俗易通的民间音乐。中国钢琴音乐深受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并形成了雅、俗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比如,钢琴曲《阳关三叠》就是一部典型的雅乐,该曲以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思想基调,以低沉的钢琴曲奏出主旋律,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绪和伤感的情怀,然后,逐渐提高乐曲的力度与速度,形成昂扬向上的音乐情绪,最后,用八度与和弦奏出主题旋律,将全曲的情感宣泄出来,成功表现了中华民族重情守义的思想情怀。再如,王建中的钢琴曲《百鸟朝凤》就是一部典型的俗乐,该曲根据民间唢呐曲改编而成,用小二度倚音、四五度音程的平行进行表现唢呐声与笙的音色,再现了百鸟争鸣、有唱有和的热闹场景,成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钢琴改编曲。
3 浓烈真挚的思想情感。
中国钢琴音乐有着真挚浓烈的音乐情感,不论是民族音乐的改编曲,还是民族风味浓郁的创作曲,这些钢琴曲都饱含了深厚的民族情感。比如,根据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就是一部气势磅礴的音乐作品,表达了丰富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令人百听不厌。再如,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的钢琴曲《兰花花》是一部悲剧性的叙事曲,王立山运用变奏手法、舒缓低沉的音调描绘了兰花花的悲惨命运,控诉了封建买卖婚姻对女性的摧残。
1 富有个性的音乐表现方式。
中国钢琴音乐在音色、节奏等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就音色而言,中国钢琴音乐多以古筝、古琴、笛、箫等乐器的音色为模仿对象。比如,钢琴曲《梅花三弄》就对古琴中特有的“滑音”进行模仿,钢琴曲《夕阳箫鼓》用倚音模仿了古筝的“拂”、“抹”的下行音阶。以节奏而言,中国传统音乐有着鲜明的节奏特点。在钢琴音乐创作中,作曲家敏锐地把握了这些独特节奏,形成了有着民族特色的音乐节奏。此外,西方钢琴音乐用强弱划分语气,中国钢琴音乐以虚实为表现手段,通过虚音模仿民族乐器,创造一种高雅、幽远、空灵的意境。因而,在中国钢琴音乐演奏时,演奏者要控制好自己的气息,“达到全曲的气息贯通”,进入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
2 五声为主的调式音列结构。
中国传统民族调式多为宫、商、角、徵、羽为主要内容的五声调式,还有以五声为基础的六声、七声调式。贺绿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就运用了二声部五声性曲调,以流畅的旋律表现了淳朴的乡土气息。罗忠?F的钢琴音乐作品《钢琴曲三首》中的《梦幻》、《花团锦簇》也采用了“五声性的十二音序列”,每个声部都有五声风格和五声音调节奏结构,整部乐曲透出浓郁的民族音乐色彩。
3 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
传统民族音乐多为旋律线条的横向流动与先前传递,表现为一种连绵不断的线状思维方式,中国钢琴音乐继承了民族音乐的思维方式,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比如,钢琴曲《平湖秋月》保留了原有的旋律线条,体现了传统音乐的“线性”结构特点,通过和声、织体、旋律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优雅的音乐氛围,描绘了水中秋月的唯美画卷。钢琴曲《梅花三弄》也继承了传统音乐的线性旋律,用多种织体表现旋律的发展变化,犹如与人说话般娓娓道来,讲述了梅花的故事,歌颂了梅花所象征的高洁品质。
4 均衡对称的结构与节奏。
在钢琴音乐创作中,作曲家常用传统民族音乐或民间音乐的表现手法,以此创造出均衡对称的曲式结构与音乐节奏。比如,钢琴曲《阳关三叠》采用了叠奏式结构,曲调经历了一种由慢而快、由放松到紧张的渐进过程,与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法完全吻合。再如,黎英海的《夕阳萧鼓》、汪立三的《东山魁夷画意》等,都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与节奏特点。
中国钢琴音乐是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基础的现代音乐艺术,它借鉴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思想内容、演奏技法、表现手法等,展现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意味。因而,在钢琴音乐创作中,应理解与把握中国钢琴音乐的音乐特点与艺术风格,创作出有着中国风貌与时代气息的钢琴音乐作品,以推进中国钢琴音乐艺术的繁荣发展。
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风格探究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钢琴教育,作为一种高雅艺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钢琴教育类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来年,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来源于欧洲的经典乐器——钢琴迅速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并在国内迅速发展。但目前国内钢琴教育的学科建设略显薄弱,本文对钢琴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以促进钢琴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钢琴教育;学科建设;重要性;主要内容
一、钢琴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一)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有助于钢琴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善性,有利于受教育者更好地驾驭钢琴。由于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讲求系统性,所以一旦钢琴教育学科系统完善后,受教育者不再是浅尝辄止,不仅积极学习钢琴教学内容,更把一部分精力放在钢琴的整体构造和发声原理的研究上,由“艺术生”转换为“机械师”,这一角色的转变,一方面有利于钢琴演奏者演奏出更为和谐优美的乐曲,使演奏更具张力[1];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互补,丰富知识内容。比如,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踏板的重要性尤为显著,控制不好踏板,一切的演奏将略显生硬和突兀,在钢琴教学中,如果能够系统引入踏板的机械构造和发音原理的教学,钢琴教学者稍微再加入踏板的技巧,这时,受教育者将会轻松掌握技巧并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
(二)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有助于钢琴教学目标的明确完成。目前,大部分的钢琴教育学科建设参差不齐,在钢琴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现实钢琴教学情况与目标定位严重脱节,钢琴教学目标不明确。另外,很多钢琴教学者的能力高低不一,对受教育者的目标定位没有统一的标准。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一方面有助于钢琴教学目标的完善,利于受教育者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另一方面,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钢琴教学工作者提出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要求,促进钢琴教学工作者授课能力的提高。
(三)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有助于对钢琴演奏作品的系统把握和钢琴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钢琴自18世纪发展起来之后,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这期间各个时期也有各自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2],为了在演奏风格上更好地体现原创作者的神韵,需要用原有的琴弦或风格相近的琴弦进行原作品的再现,例如对海顿、巴赫、莫扎特等钢琴作品的演奏,有助于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钢琴作品的系统把握,这也归功于钢琴教育学科的系统建设。另外,随着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钢琴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指导钢琴教学实践,促进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钢琴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钢琴课程内容的建设。钢琴教学学科的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方面[3]:第一是欣赏作品内容,第二是技巧方面的内容,第三是知识方面的内容。在欣赏作品内容方面,要依据系统性,选择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作为欣赏内容,让受教育者在思维方面得到启发,明白古典美与艺术美的差别,提高受教育者的欣赏鉴别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渐把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系统归类,针对不同风格,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在技巧方面,不同的作品在不同的时期艺术特点迥然不同,例如肖邦、莫扎特、巴赫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差别较大,在实际演奏中也有较大不同,在技巧内容方面的建设,要结合丰富的文化作为背景材料,充分利用技巧内容去体验经典作品。在知识内容方面,要体现理论思考的高度,强调艺术理论知识和技法理论知识。
(二)钢琴教学思路的建设[4]。钢琴教育学科在以人为本教育模式下,要体现出系统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果没有好的钢琴教学思路方面的建设,一切都将成为空谈,未来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将岌岌可危。钢琴教学思路的建设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内容:第一,钢琴教学思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钢琴教育发展实际,进行思路方面的规划;第二,钢琴教学思路要体现前瞻性。第三,钢琴教学思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钢琴教学的大众普及化,才能真正体现钢琴对人最本质的功能。
三、结语
未来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钢琴学科的建设。在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过程中,不能忽略教育的本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钢琴受教育者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高。另外,钢琴教学学科的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规划并重视钢琴理论水平方面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牟媛.中国的钢琴教育历程探究[J].艺术探索,2008,(03):71-72.
[2]卫昕,刘宇红.浅谈国内外钢琴教育[J].大众文艺,2011,(15):228-229.
[3]周锦利.钢琴教育的学科建设初探[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4,(01):26-30.
[4]李浪.近代以来钢琴教育在中国的萌芽与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338-339.
在高校钢琴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钢琴基础知识和弹奏技巧,而且需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从钢琴教育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真正从心底热爱钢琴,乐于学习钢琴。因此,探讨高校钢琴教育,汇总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对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行系统性教学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分享学习钢琴的心得体会,全身心地沉浸在钢琴创造的音乐海洋中,感受到学习钢琴带来的愉悦感、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钢琴教师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办钢琴音乐会和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准备钢琴弹奏节目,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钢琴教学中,每个学生在音乐素养、理解水平和钢琴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着钢琴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课程和教学方式。所以,钢琴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对学生实际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大纲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钢琴理论知识的讲解,就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钢琴的魅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无从谈起。因此,高校钢琴教师需要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钢琴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创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从音乐类型、风格和体裁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和形式逻辑,让学生不再感觉钢琴教学的枯燥单调,乐意学习钢琴,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在利用钢琴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时,教师需要注意发挥音乐欣赏的作用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地去欣赏音乐。钢琴教师需要言传身教,使学生体会到音乐感知的过程,如可与学生交流对音乐作品的感悟,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钢琴教育的实践性较强,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通过演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在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进行示范演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演奏中的盲点与误区,又有利于纠正学生演奏时的不足之处,为提高学生独立演奏的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又如,教师可让学生配合演奏,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演奏时的心理体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指导学生进行演奏时,教师既要让学生熟悉演奏曲目和作品结构,又要让学生准确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倾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演奏中,努力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打动听众。钢琴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摆脱对音乐作品的简单复制弹奏,使其形成独特的个人弹奏风格,真正实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四、注重手指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即兴演奏能力
手指能力主要指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每个手指的独立活动能力,以及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对学生弹奏音符的流畅度、均匀度与清晰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钢琴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手指能力的训练,如让学生练习滚硬币,增强手指的灵活性;将力量集中于指尖,按压桌面或者墙壁,增强手指力量;将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拇指用橡皮筋绑起来,只在练琴时解开,增强手指的独立性等。通过这些训练途径,让学生手指在弹奏钢琴曲目时做到得心应手。高校钢琴教师还需要提高学生即兴演奏的能力,让学生把握好情绪、速度与效果在钢琴即兴演奏过程中相互结合的重要性。情绪主要指学生在即兴演奏过程中情感需要贯穿于整个曲目,将个人情感与作品情感倾向充分融为一体;速度主要指学生的反应要准确迅速,练习时间掌控得当,把握好即兴演奏的节奏;效果则指即兴演奏想要达到的水平,既要求学生即兴演奏时情绪饱满,又要求学生体现出自己的风格与演奏水平。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和声基础与乐理基础,才可将这三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合格的演奏者。总之,高校钢琴教育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陶冶学生情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演奏技巧、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钢琴教育,作为一种高雅艺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钢琴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来年,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来源于欧洲的经典乐器——钢琴迅速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并在国内迅速发展。但目前国内钢琴教育的学科建设略显薄弱,本文对钢琴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性以及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以促进钢琴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钢琴教育;学科建设;重要性;主要内容
一、钢琴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一)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有助于钢琴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善性,有利于受教育者更好地驾驭钢琴。由于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讲求系统性,所以一旦钢琴教育学科系统完善后,受教育者不再是浅尝辄止,不仅积极学习钢琴教学内容,更把一部分精力放在钢琴的整体构造和发声原理的研究上,由“艺术生”转换为“机械师”,这一角色的转变,一方面有利于钢琴演奏者演奏出更为和谐优美的乐曲,使演奏更具张力[1];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学科间的交叉和互补,丰富知识内容。比如,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踏板的重要性尤为显著,控制不好踏板,一切的演奏将略显生硬和突兀,在钢琴教学中,如果能够系统引入踏板的机械构造和发音原理的教学,钢琴教学者稍微再加入踏板的技巧,这时,受教育者将会轻松掌握技巧并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
(二)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有助于钢琴教学目标的明确完成。目前,大部分的钢琴教育学科建设参差不齐,在钢琴教学目标的制定上,现实钢琴教学情况与目标定位严重脱节,钢琴教学目标不明确。另外,很多钢琴教学者的能力高低不一,对受教育者的目标定位没有统一的标准。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一方面有助于钢琴教学目标的完善,利于受教育者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另一方面,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还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钢琴教学工作者提出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要求,促进钢琴教学工作者授课能力的提高。
(三)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有助于对钢琴演奏作品的系统把握和钢琴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钢琴自18世纪发展起来之后,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这期间各个时期也有各自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2],为了在演奏风格上更好地体现原创作者的神韵,需要用原有的琴弦或风格相近的琴弦进行原作品的再现,例如对海顿、巴赫、莫扎特等钢琴作品的演奏,有助于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钢琴作品的系统把握,这也归功于钢琴教育学科的系统建设。另外,随着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钢琴教育理论水平的提高,更好地指导钢琴教学实践,促进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钢琴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钢琴课程内容的建设。钢琴教学学科的课程内容包括三个方面[3]:第一是欣赏作品内容,第二是技巧方面的内容,第三是知识方面的内容。在欣赏作品内容方面,要依据系统性,选择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作为欣赏内容,让受教育者在思维方面得到启发,明白古典美与艺术美的差别,提高受教育者的欣赏鉴别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渐把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系统归类,针对不同风格,进行相应的课程设置。在技巧方面,不同的作品在不同的时期艺术特点迥然不同,例如肖邦、莫扎特、巴赫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差别较大,在实际演奏中也有较大不同,在技巧内容方面的建设,要结合丰富的文化作为背景材料,充分利用技巧内容去体验经典作品。在知识内容方面,要体现理论思考的高度,强调艺术理论知识和技法理论知识。
(二)钢琴教学思路的建设[4]。钢琴教育学科在以人为本教育模式下,要体现出系统的思路。思路决定出路,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果没有好的钢琴教学思路方面的建设,一切都将成为空谈,未来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将岌岌可危。钢琴教学思路的建设要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内容:第一,钢琴教学思路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钢琴教育发展实际,进行思路方面的规划;第二,钢琴教学思路要体现前瞻性。第三,钢琴教学思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钢琴教学的大众普及化,才能真正体现钢琴对人最本质的功能。
三、结语
未来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钢琴学科的建设。在钢琴教育学科的建设过程中,不能忽略教育的本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钢琴受教育者能力和素质的整体提高。另外,钢琴教学学科的系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规划并重视钢琴理论水平方面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牟媛.中国的钢琴教育历程探究[J].艺术探索,2008,(03):71-72.
[2]卫昕,刘宇红.浅谈国内外钢琴教育[J].大众文艺,2011,(15):228-229.
[3]周锦利.钢琴教育的学科建设初探[J].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94,(01):26-30.
[4]李浪.近代以来钢琴教育在中国的萌芽与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338-339.
在高校钢琴教育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钢琴基础知识和弹奏技巧,而且需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从钢琴教育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真正从心底热爱钢琴,乐于学习钢琴。因此,探讨高校钢琴教育,汇总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对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行系统性教学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分享学习钢琴的心得体会,全身心地沉浸在钢琴创造的音乐海洋中,感受到学习钢琴带来的愉悦感、成就感和满足感。例如,钢琴教师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办钢琴音乐会和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准备钢琴弹奏节目,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钢琴教学中,每个学生在音乐素养、理解水平和钢琴基础等方面存在差异,这直接影响着钢琴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课程和教学方式。所以,钢琴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对学生实际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并以此为基础设计教学大纲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进行钢琴理论知识的讲解,就无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钢琴的魅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无从谈起。因此,高校钢琴教师需要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钢琴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创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从音乐类型、风格和体裁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和形式逻辑,让学生不再感觉钢琴教学的枯燥单调,乐意学习钢琴,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在利用钢琴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时,教师需要注意发挥音乐欣赏的作用与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加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识,让学生可以全方位地去欣赏音乐。钢琴教师需要言传身教,使学生体会到音乐感知的过程,如可与学生交流对音乐作品的感悟,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给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钢琴教育的实践性较强,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通过演奏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可在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进行示范演奏,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演奏中的盲点与误区,又有利于纠正学生演奏时的不足之处,为提高学生独立演奏的水平创造有利条件。又如,教师可让学生配合演奏,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演奏时的心理体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指导学生进行演奏时,教师既要让学生熟悉演奏曲目和作品结构,又要让学生准确把握作品中的情感倾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个人情感融入到演奏中,努力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打动听众。钢琴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摆脱对音乐作品的简单复制弹奏,使其形成独特的个人弹奏风格,真正实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四、注重手指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即兴演奏能力
手指能力主要指学生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每个手指的独立活动能力,以及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对学生弹奏音符的流畅度、均匀度与清晰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钢琴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手指能力的训练,如让学生练习滚硬币,增强手指的灵活性;将力量集中于指尖,按压桌面或者墙壁,增强手指力量;将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拇指用橡皮筋绑起来,只在练琴时解开,增强手指的独立性等。通过这些训练途径,让学生手指在弹奏钢琴曲目时做到得心应手。高校钢琴教师还需要提高学生即兴演奏的能力,让学生把握好情绪、速度与效果在钢琴即兴演奏过程中相互结合的重要性。情绪主要指学生在即兴演奏过程中情感需要贯穿于整个曲目,将个人情感与作品情感倾向充分融为一体;速度主要指学生的反应要准确迅速,练习时间掌控得当,把握好即兴演奏的节奏;效果则指即兴演奏想要达到的水平,既要求学生即兴演奏时情绪饱满,又要求学生体现出自己的风格与演奏水平。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和声基础与乐理基础,才可将这三点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合格的演奏者。总之,高校钢琴教育在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和陶冶学生情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演奏技巧、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