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试述能量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议初中物理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的意义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提问,缺少情景创设,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中所包含的正确规律,而无法用已具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造能力,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在对学生情境学习指导和情境教学模式的深入,只是让学生停留在学徒制的模仿中,学生只是学到了知识的表象,而没有认知到知识的本质。所以要教学过程中这样创设情境教学更为重要。
一、初中物理教学创设情境原则
(一)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围绕特定的物理知识点。物理情境创设应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应有利于学生对有关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思想方法的掌握,有助于理解物理知识的本质。
(二)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其物理思维的发展特点。物理情境创设应与学生的物理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应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三)情境创设要具有科学性、探究性、趣味性和发展性。即所创情境的内容、结构与表述要科学。情境材料或活动应富有探究性,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在内容与问题信息量上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利于学生积极、广泛地思考。
(四)情境创设要尽可能真实,贴近学生实际。物理情境的创设应尽量源于学生的生活,不脱离学生的实际。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不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且在解释物理情境的相关知识上花时过多。
二、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创设的实施意义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师生关系的构建是教学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的活动,但教学者一方是构建的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发展模式是:师对生:熟悉一和睦一理解一信赖一睿智。相应的,生对师:接近一安定一共鸣一信赖一觉悟、决心。
这一模式说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设理解、信任、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气氛,使教师所教的内容更易为学生接受;有利于师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使教师的知识向学生迁移,用师情融生情,用师魂铸生魂,使教学由客观的认识活动上升为主观的同化活动,继而再上升为师生共同创造,具有生成新智慧的真正属于每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潜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情感得以和谐发展,个性得以充分张扬。
(二)创设实验情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初中学生的认识往往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物理事实出发,建立概念,这是一个抽象概括过程,物理学上的所有概念几乎都是这样形成的。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的发现和确立都有坚实的实验基础,做好实验就弥补了只见“理”不见“物”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思维作为学习过程中智力活动的核心,其发生和发展一般要经过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其中动作思维是以个体探索外界物体的动作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听、看、嗅、触,从而满足感知的第一阶段的要求,这为经验的获得和理论的理解、升华及新理论的内化创造了条件。
(三)创设探索验证情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是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需要学生从情景中认识问题、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实验验证、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这些都必须内化成学生的自身经验体系。此外,探索验证过程创设类似科学家的研究情境,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假设为基本方法,以质疑验证为基本手段,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网络,直至问题的最后解决,其中既有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又有抽象思维;既有聚合式思维,又有发散式思维,可以让学生在学到物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受到科学作风的熏陶,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能力。
(四)通过多媒体创设物理情境,是抽象的物理概念更直观。
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很多是微观的、细小的:也有很多是宏观的、庞大的。对于这些微观或很庞大的抽象物理现象和规律,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支持下,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了大量丰富、生动形象的信息,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经过图形动画文字、声音等处理,以一种逼真模拟的方式,将静态变动态,将微观或宏观庞大的物理过程进行模拟,创设思维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实现新一层次知识的自我建构。
总之,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有效教学策略,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而深入地分析大纲和教材内容,潜心研究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创造恰当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目的。
浏览量:3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人类的文明进步,体态礼仪已经成为现代人的文明标志。文明规范的举止行为对一个人的成长、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发扬、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谈谈在生活和工作中讲究仪态仪表礼仪的意义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商务活动中,一个人的仪表不但可以体现他的文化修养,也可以反映他的审美趣味。而礼仪,是塑造个人形象的灵魂,它已经成为提高个人素质与企业形象的必要条件,人们用以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增进了解的一种行为规范,是现代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因此对仪表仪礼的要求是对商务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仪表 仪礼 内涵 意义
在商务活动中,为了体现相互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包括仪表礼仪,言谈举止,书信来往,电话沟通等技巧,从商务活动的场合又可以分为办公礼仪,宴会礼仪,迎宾礼仪等。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商务礼仪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因此对商务工作人员要讲究仪表礼仪作简要分析。
一、仪表的内涵及作用
仪表,即人的外表,包括容貌、举止、姿态、风度等。在政务、商务、事务及社交场合,一个人的仪表不但可以体现他的文化修养,也可以反映他的审美趣味。穿着得体,不仅能赢得他人的信赖,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还能够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相反,穿着不当,举止不雅,往往会降低了你的身份,损害你的形象。由此可见,仪表是一门艺术,它既要讲究协调、色彩,也要注意场合、身份。同时它又是一种文化的体现。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总而言之,商务工作人员讲究仪表礼仪的意义在于:
第一、提升个人的素养,比尔•盖茨讲“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
第二、方便我们的个人交往应酬。我们在商业交往中会遇到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人如何进行交往这是要讲究艺术的,比如夸奖人也要讲究艺术,不然的话即使是夸人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第三、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代表整体,个人形象代表企业形象,个人的所作所为,就是本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此时无声胜有声。
为些,在仪表方面我们应该:
(一)注重仪表的协调
所谓仪表的协调,是指一个人的仪表要与他的年龄、体形、职业和所在的场合吻合,表现出一种和谐,这种和谐能给人以美感。对于年龄来说,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穿着要求,年轻人应穿着鲜艳、活泼、随意一些,体现出年轻人的朝气和蓬勃向上的青春之美。而中,老年人的着装则要注意庄重、雅致、整洁,体现出成熟和稳重。对于不同体型,不同肤色的人,就应考虑到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服饰。职业的差异对于仪表的协调也非常重要。比如,教师的仪表应庄重,学生的仪表应大方整洁,医生的穿着也要力求显得稳重而富有经验。当然,仪表也要与环境相适应,在办公室的仪表与在外出旅游时的仪表当然不会相同。
(二)注意色彩的搭配
暖色调(红、橙、黄等)给人以温和,华贵的感觉,冷色调(紫、蓝、绿等)往往使人感到凉爽、恬静、安宁、友好,中和色(白、黑、灰等)给人平和、稳重,可靠的感觉,是最常见的工作服装用色。在选择服装、饰物的色彩时,应考虑到各种色调的协调与肤色,选定合适的着装、饰物。
(三)注意场合
根据不同的场合来进行着装,喜庆场合,庄重场合及悲伤场合应注意有不同的服装,要遵循不同的规范与风俗。
在商务场合,着装的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影响着商务工作中的素养。 服装不是一种没有生命的遮羞布。它不仅是布料、花色和缝线的组合,更是一种社会工具,它向社会中其他的成员传达出信息,象是在向他人宣布说:“我是什么个性的人?我是不是有能力?我是不是重视工作?我是否合群?”旧时代的女性注重服装的动机较单纯,其目地无非只是为想获得他人的赞美,或是增加对异性的吸引力。在讲求男女平等的时代里,女人处处希望与男人平等竞争,简单追求外表的性吸引,已并不能满足这些职业女性,女性竞争者在着装方面必须要更具道德魅力、审美魅力、知识魅力及行为规范的魅力,使服装无形中为协调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职位升迁的机会,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仪礼的内涵和作用
人们对礼仪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一种道德修养;有人说是一种礼仪是一种形式美;有人讲礼仪是一种风俗习惯。礼出于俗,俗化为礼。商务礼仪的操作性,即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商务礼仪的作用:一言以蔽之,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第一个作用就是提高我们商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市场竞争最终是人员素
质的竞争,对商务人员来说,商务人员的素质就是商务人员个人的修养和个人的表现。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所谓个人素质就是在商务交往中待人接物的基本表现,比如吸烟,一般有教养的人在外人面前是不吸烟的;有教养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是不高声讲话的;在商务交往中着装中的首饰佩戴。
第二个作用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中不懂礼貌,不懂规矩有时会把事情搞砸。(比如接电话)。拜访要预约,预约要准时。
第三个作用维护形象。个人、企业和国家形象。商务礼仪就是要维护企业形象。减灾效应,经济学概念。少出问题,少影响人际关系。有时不知怎么做时,有一个保底的做法--紧跟或者模仿,吃西餐一般要看女主人的动作,女主人坐下,你才能坐下,女主人拿起刀叉,你再动刀叉,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意思是宴会结束。所以不知道不要紧,跟着别人学,别认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要错大家一起错,大家全错不算错。了解这一点的话,你就会应对自如,落落大方。
礼仪贯穿着人际交往的始终,为交往的内涵服务;不重视礼仪必然会影响交流的深度和交往的持久性。由于礼仪的缺憾而影响交往是在是因小失大。不独对外交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重视礼仪,养成习惯,自然成为一种修养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品味。
学习商务礼仪让我们知道如何提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如何通过你完美的职业形象使你拥有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人生。了解和学习商务活动礼仪规范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塑造员工职业素质,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处理商务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改善服务形象,提高服务能力。掌握基本的商务礼仪及正确的商务礼仪技职业形象决定职业生涯,职业形象决定人生命运。随着人们日常交际的频繁,在商务活动、公务活动、社交活动中越来越重视交往的细节,也许一个微小的细节决定了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塑造完美的职业形象,在提高个人职业形象的基础上完善公司的商务形象。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礼,更为了提高自身素质,我选修了《现代礼仪》这门课。学习大学生礼仪已经过了好多周了,在此之前学过人际交往课程,总的来说,还是有共同之处的。虽然大学生礼仪课只有那么短短的12节课,但是,却让我是学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为人处事的礼仪道理,受益匪浅了,学到了之前选修课中所没有的东西。
对于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有关礼仪方面的基本常识了解得不多。但这些又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对即将面临走上社会的我们,我觉得有必要对大学生礼仪加以普及与规范。讲究礼仪,遵从礼仪规范,可以有效地展现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与魅力,更好地体现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尊重程度,从而使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适度、恰当的礼仪不仅能给公众
现代礼仪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深刻领悟到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人与人交往,怎么穿着得体大方,如何称呼对方,彼此如何站立,如何迎送,等等,日常交际都有礼的规定。想起以前的自己,对于很多的基本礼仪都不清楚,所以时不时也会遇到一些交往、交际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不会说话、不懂得如何跟人沟通等等。比如说:在别人发表言论的时候,自己突然有话想说,就随便的打断别人,先自己把话给说了;不会主动与人交流,别人主动和我交流的时候,不知所措;穿着不讲究搭配,随意的上下衣不管是否很搭,就直接穿戴。这些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往往会影响我们在他人中的形象。
上了大学之后,可能接触的人多了,交际的圈子也大了,不知不觉也懂得了很多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从周围人的行为举止中,时不时总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别人的好与坏,我们不该加以评论,但我们能够以此来鞭策自己,提醒自己哪些方面做错了,哪些方面做得不够恰当。所以,有时候也会觉得学习礼仪,不一定死学课本,单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学到很多很多为人处事的一些礼仪。
这学期,学习了《现代礼仪》的课程之后,我学到自己不知道的很多实用的生活中的礼仪。这些都会对自己的各个方面有一定的帮助,提高自身的素质。下面就简单的从各个方面的知识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1)仪表仪态礼仪
穿着要干净整洁,搭配适当;服饰要得体,符合身份,区分时间、地点、场合,遵守成规。即使不参加重要场合,在一般生活中,服装也要得体,不要乱七八糟的穿着,服饰仪表代表一个人的形象。在人际交往中,服饰得体,不仅代表自己形象素质,同时也是对别人的尊重。现在我讲述一个实例,希望其余的同学也引以为戒。例如,我身边的一位同学,对穿着一点也不讲究,喜欢穿丝袜,却不搭配合理衣服,丝袜下面还加个运动袜、运动鞋,走路一撇一撇的。由于她的不好形象,导致她人际关系很薄浅,身边的朋友几乎没有。因此我希望他人引以为戒,提高自身素质,尊重他人。
(2)生活礼仪
在日常生活中,要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有迎接挑战的勇气,不怕困难和挫折,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追求高尚的生活方式和情趣,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让当代高校大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变革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也作为一个女生来说,让我更加有种欲望想要去多了解一些礼仪方面的知识。比如:如何使自己的气质更高雅、形象更出众;如何使自己充满自信地出现在同学老师、上级下属和客户面前;如何使自己得体而又自如的参加会议、出席社交活动?通过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通过对现代礼仪的学习,让我懂得很多生活礼仪如: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出行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等方面的礼仪。懂得如何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提高自己在社会各个方面的修养,了解了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一种惯例,是一种习惯形式。因此在与人与交往中我时常提醒自己,将礼仪约定俗成为一种习惯做法。在不同的场合,注意言行举止,保持适度的微笑,主动与别人交流,注意礼貌的称呼别人,穿合适的衣服„„让他人感到舒适,感到被尊重。
(3)交谈礼仪 首先要注意个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言行应从容得体。交谈中要尊重隐私,交谈中不要涉及收入支出、年龄、婚姻、健康、家庭住址、个人经历,信仰政见等。交谈的整个过程中的举止表情,可以显现出来个人修养和对待交谈对象的基本看法。
交谈要注意神态,在神态上既要亲切友善,又要舒展自如。在自己讲话时,要注意不卑不亢,恭敬有礼。在对方讲话时,则要专心致志,洗耳恭听。不论是自己说还是在听,都不要表现得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或是态度夸张。特别要注意自己的眼神和手势。不要举目四顾,双眼不敢与交谈对象对视,也不要张牙舞爪,指手画脚,对对方指指点点。另外还要注意语气,与别人交谈时,讲话的口气不可不慎,平等待人,谦恭礼貌,应尽量多使用一些谦词、敬语和礼貌用语。既不要在交谈时表现得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装腔作势,也不宜在语气上显得曲意迎奉,一味讨好对方,迁就对方,附和对方。另外在交谈中找欢快轻松的内容,向对方讨教感兴趣的话题,可以借机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敬意。
交谈称呼的使用,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应当选用的称呼主要有:尊称、荣誉性称呼、公务性称呼、一般性称呼。尊称,几乎用于任何场合,主要包括“先生”,“小姐”,“夫人”,“女士”。应当强调的是,在称呼一位妇女时,最好根据其婚否,分别以“小姐”或“夫人”相称。许多时候,尊称可与姓名,姓氏或行业性称呼分别组合在一起使用。荣誉性称呼,在人际交往中,若交往对象拥有在社会上备受重视的学位,学术性头衔,专业性技术头衔,军衔,爵位。例如“博士”,“教授”,“医生”, “法官”等等,均可使用作称呼。公务性称呼。在公务活动中,一般可以直接以对方的职务相称。例如,可称其为“部长”、“总裁”、“主任”,等等。一般性称呼,只称姓,还要加上先生等尊称。
(4)求职礼仪 何在求职面试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我们每一位毕业生最关心的话题。大学毕业生在面试时,为了求职成功,因注意以下几点:
面试的仪表礼仪。面试要设计好自己的形象,主考官往往凭着求职者的外在形象来判断求职者的身份、地位、学识、个性等等。参加面试时,服装应大方得体。如果去机关、事业单位或大公司面试,最好穿西装或者套装。男生穿西装时,衬衫以白色比较好,尽量选择颜色明亮的领带,皮鞋应以黑色为佳,并配以深色袜子,忌配运动式皮鞋、白色袜子。女生面试时注意着装整洁,穿着应有白领丽人的气息,套装是最合宜的装扮。裙装不宜过短,应穿着高跟鞋。服装要遵守三色原则,即全身颜色不多于3种,服装颜色以淡雅或同色系的搭配为宜。 面试的仪容礼仪。面试时,头发要梳理整齐。男生发型以短发为宜,并注意保持头发清洁。女生可以化个淡妆,应略施脂粉,切勿浓妆艳抹。
面试的仪态礼仪。站立时要挺拔、优雅,面容平和自然,面带微笑;站立时避免探脖、斜肩、驼背、挺腹、双腿弯曲或不停颤抖等不雅动作。坐姿,从座位的左侧入坐,轻稳坐下;入座时要轻、要稳,女士入座前要先整理衣裙下摆,双目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男士双脚可平行打开。入座后坐满椅子的2/3轻靠椅背。侧身与他人交谈时,应尽量把上身侧向对方。
现代礼仪涉及的内容很多,以上我只是把重要的方面论述了一下。社会如此之大,我们该学的礼仪知识还有很多很多。现代礼仪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对大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的呼唤,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因而,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它关乎着我们中华民族未来的命运。所以,大学生有必要学习和掌握大学生礼仪,在以后的生活或者工作中,都是有意义的,做一个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而信息技术教育凭借着各种优点,被大多学习者所接受,同时也被众多学校物理教学所采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初中物理教育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人曾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才能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展开与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一些日常信息,如“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的有趣事例„„”,它们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的激情,而浓厚的兴趣能激励人不断的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探究的动力。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力呢?对此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一、 借鉴“生活世界”的信息,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俗话说:“生活是最好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细致入微的渗透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近生活,并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引入“生活世界”中常见的场景和问题,而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出发点,问题能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
例如在学完初二内容《大气压强》后,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先提了一个问题:“你们在打吊针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吗?”
问题一出,学生们就议论开了,通过了几分钟的讨论、归纳,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他们总结出了以下几个发现:
(1)输液瓶口插了两根管子。
(2)药瓶要吊在高处。
(3)输液瓶如果挂得太低,或输液瓶里没有了药液,血会倒流
(4)药瓶中的药液是匀速滴注的
对他们的发现我作了高度的评价,并对此原因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可能是受我的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也很高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几个问题,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先通过组内讨论共同拿出一个最佳的答案,然后进行组际交流,随着讨论甚至争论的不断展开,他们很快就解决了一个个的疑问。
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来回答,学生的思维方式、范围都受到了限制,而这种由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它能激起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而当他们的思维产生困惑时,他们就会主动地与别人进行合作与交流。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学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每个人都争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整堂课就在学生讨论、探讨中进行着,采用这种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并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活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成很枯燥的事情而难以维持。但如果兴趣没有发展成为稳定的求知欲,学生就不可能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产生理智感。
二、 利用信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疑问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越新颖,刺激性越强,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探究的欲望。
在学习初二《摩擦力》内容时,我首先播放一段录像:“一个清洗工坐在一块仅依靠一根绳子吊着的木板上,他正清洗着高楼模墙,并通过松放绳子的一头使自己能自如地移动。”当看完录像后,马上就有学生问到:“为了不使自己掉下来,他是不是要用很大的力来拉住绳子?”没等我开口说话,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另一个学生也接着说“我看他的神态的动作,不象是要用很大力的样子。”
通过同学们七嘴八舌的争论、猜测,大部分同学都有了共识“是不要用很大力”,但紧跟着又有同学提出了新的疑问“那他为什么不会往下滑呢?”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趁势我展示了本堂课的课题《摩擦力》。
大家都知道:人的思维最活跃是在新的有趣的问题亟待解决之时。我这样把知识和情景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目的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进行新一轮学习,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并能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使学生的探究欲望达到最浓烈状态。 学生有了探究的兴趣,探究的欲望,也就有了探究的动力,而教师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这种探究动力长久的保持下去。
三、 利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起学生的探究活力
目前,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许多高新技术如通信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纳米技术等的发展都与物理学密不可分,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一个崭新的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时代已经来到,随着信息量的日益增多,教师不只要教学生知道过去,尤其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关心并认清明天。
因此教师在平时除了悉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外,还应时时注意物理科学的新动向,如在学习“磁现象的应用”时,我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课后他们还不断向我提出问题,这时我灵机一动,没有马上给出他们所想要的答案,而是趁势引导他们,教他们通过哪些方法、通过哪些途径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还做出一个决定,让对此感兴趣的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写一篇有关磁悬浮列车的小论文,两个星期后,大部分学生交上了他的作品,我对他们所写的每篇论文都作了肯定,还评出了各种的奖,过后我发觉我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变得更浓了。
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究性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
当然当我们在大谈如何利用信息激发学生探究活力的同时,还应该利用好信息让学生在平时教学中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智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能力,而且还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德的形成不是靠教师的说教能完成的,我们应把它跟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教学资源、社会事件,抓住一切时机进行教育,让学生通过体验自己去领悟。例如我通过一段资料“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计划组织联合发表的《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人类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资源,那么所有的自然资源会在2075年前耗光。”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好好利用、节约能源的重要性,我从他们脸上看到了担忧,这则信息引出了他们很多的感慨,由此他们发出了发自内心的 “我们应为子孙后代节约能源”的感叹。这种教育方法比纯粹的说教有效得多,他们将忘不了这些数据,这段资料将伴随他们走上社会。 总之,在探究活动中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信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同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并从中获得学习上的独立和探究中的成功感,丰富学生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对自我价值得到体认。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
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对我们很有用处。凡需要经受较大温度变化的东西,如果它们是用两种不同材料合在一起做的,那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就必须考虑它们的热膨胀性质,两者越接近越好。工程师在设计房屋和桥梁时,都广泛采用钢筋混凝土,就是因为钢材和混凝土的膨胀程度几乎完全一样,尽管春夏秋冬的温度不同,也不会产生有害的作用力,所以钢筋混凝土的建筑十分坚固。
另外,有些电器元件却是用两种热膨胀性质差别很大的金属制成的。例如,铜片的热膨胀比铁片大,把铜片和铁片钉在一起的双金属片,在同样情况下受热,就会因膨胀程度不同而发生弯曲。利用这一性质制成了许多自动控制装置和仪表。日光灯的“启动器”里就有小巧的双金属片,它随着温度的变化,能够自动屈伸,起到自动开启日光灯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谈到物理学,有些同学觉得很难;谈到物理探究,有同学觉得深不可测;谈到物理学家,有同学更是感到他们都不是凡人。诚然,成为物理学家的人的确屈指可数,但只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身边。正如马克思说的:“科学就是实验的科学,科学就在于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物理不但是我们的一门学科,更重要的,它还是一门科学。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敢于创新的英国科学家亨利 阿察尔去邮局办事。当时身旁有位外地人拿出一大版新邮票,准备裁下一枚贴在信封上,苦于没有小刀。找阿察尔借,阿察尔也没有。这位外地人灵机一动,取下西服领带上的别针,在邮票的四周整整齐齐地刺了一圈小孔,然后,很利落地撕下邮票。外地人走了,却给阿察尔留下了一串深深的思考,并由此发明了邮票打孔机,有齿纹的邮票也随之诞生了;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阿基米德原理;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研究身边的琐事并有大成就的物理学家的事例不胜枚举。
物理学也存在于同学们身边。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同学们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还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对与现实生活联系很紧密的物理学科来说,更是时时会用到的,用身边的事例去解释和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听起来熟悉,接受起来也就容易了。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我们的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的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各位老师,同学:
岁月如梭,一转眼我已经大二了,没有了大一初到的欣喜与迷茫,没有了大一处事的青涩与紧张,多出了淡定,多出了从容。
青春的大学里,我们都在努力奋斗着,多彩的舞台上,我们都在奋力的拼搏着。我,来自一个偏远的山村,也许是因为生在贫苦长在贫苦,所以我更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更能理解到付出时太阳下的汗水,收获时果实面前的笑容。我的名字就寄予了父母的期望,他们希望我长大后能扎上飞翔的翅膀,翔骋在属于自己的海洋。
确实,困难磨砺人生,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给我苦难的同时又给了我解决苦难的力量。在一此次的跌倒中我学会了乐观,学会了自信,锻造出坚韧的意志,不拔的信念,而一直支持着我的是一份责任,我不只是我自己,我还是父母的儿子。所以,我必须努力!
一年前,抹下悔恨的泪,抚平高考的痛,踏上北上的列车,我来到这里,来到这么一个大家庭。我当时告诉自己,当命运折断希望的风帆,不能绝望,彼岸还在!当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不要沉沦,绿叶还在。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阻挡!这里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又一个起点,在这里我更加懂的得了集体的荣誉,团度的协作。付出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有酸、有甜、有苦、有涩。七彩的味道充斥着我的大学生活,也许多年以后回想起来,这里就是我人生记忆中一颗闪烁的明星.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彩虹总在风雨后,秋实总在春花后,含泪播种的人一定会含笑收获,在未来风雨兼程的路上,走过荒芜,走过阑珊,走在青春里,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雨冷,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物理学主要是研究宇宙间的基本组成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作用,并分析由这些基本原则推断出的系統。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近代物理学发展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热力学形成物理世界三大支柱。它们紧紧结合在一块,构建起一座华丽而雄伟的殿堂。物理学家甚至相信: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都已被发现,物理学已尽善尽美,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说还有什么要做的事,那就是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补充与修正。新的物理结论代替旧的物理结论也是必然,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说绝对完美,即使我们提出的理论在完美,也终会有受局限的一天,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提出十分完美,别人永远攻不破的理论,我们要做的只是使物理大厦更加完善,所以我们要做只是努力向前看!
物理学的开端源溯深远,但若说物理学真正意义上的征服世界还是在19世纪末,他的力量控制着一切人们所未知的现象。古老的牛顿力学城堡历经岁月磨砺风雨吹打依旧屹立不倒,反而更凸显他的伟大与坚固。从天上的行星到地上的石头,万物皆毕恭毕敬的遵循它的规律。1846年海王星的发现更是它取得的伟大胜利之一。光学方面,波动论统一天下,神奇的麦式方程完美的诠释了这个理论并将其扩大到整个电磁领域。热学方面,热力学三大定律已基本建立,而在克劳修斯,范德瓦尔斯的努力下,分子动理论和统计热力学成功建立。
当然,更令人惊奇的是这一切似乎都彼此包含,形成了以经典物理联盟。经典力学,经典电动力学,经典热力学形成物理世界三大支柱。它们紧紧结合在一块,构建起一座华丽而雄伟的殿堂。
那当然是一段伟大而光荣的日子,是经典物理的黄金时代。科学的力量从这一时期开始才真正变得如此强大,如此令人神往。我们认为自己已掌握了上帝造物的奥秘,在没有遗漏,我们所熟知的一切物理现象几乎都可以从现成的物理理论里得到解释。力,热,声,光,电等等一切的一切,似乎都被同一种手法控制。物理学家甚至相信:这个世界的基本原理都已被发现,物理学已尽善尽美,已经走到了尽头,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进展,如果说还有什么要做的事,那就是在一些细节上进行补充与修正。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物理学的未来,将在小数点第六位后面去寻找.。”而普朗克的导师甚至劝他不要浪费时间去研究这个已经高度成熟的体系。
但历史再次体现了他惊人的不确定性,致使19世纪物理世界所闪烁的金色光芒注定只是昙花一现,而那喧嚣一时的 空前繁盛的经典物理终究要像泡沫那样破败凋零!
其实,今天回头来看,赫兹1887年的电磁波实验的意义远比实际得出的结论复杂而深远。它一方面彻底的建立了电磁理论,为经典物理的繁荣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另一方面,它又埋下了促使经典自身毁灭的武器,孕育了革命的种子。当赫兹在卡尔斯鲁厄大学的那件实验室里通过铜环接收器的缺口爆发的电火花证明电磁波存在时,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有光照射到这个缺口上时,似乎火花出现的更容易一些。
显然赫兹是伟大的,他甚至为这个现象写了专门的论文,但不幸的是这并没有一起太多人的注意,更没有人会想到这样一篇论文的真正意义。或许甚至连赫兹自己都不知道,量子存在的证据就在他眼前,几乎触手可得!不过,或许是量子的概念太过爆炸性,太过革命性,命运冥冥之中将它安排在新世纪出现。只可惜赫兹走得太早,没能亲眼看到它的诞生,也没能目睹它究竟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
但该来的终究会来,在经典物理还没来得及多多体味一下自己的盛世前,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连续发生,仿佛是一个不祥的预兆: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铀元素的放射现象。
1897年,居里夫妇研究了放射性并发现了更多的放射性元素如钋,镭。
1898年,汤姆逊研究了阴极射线后认为它是一种带负电的电子流。
1899年,卢瑟福发现了元素的嬗变现象。
如此多的新现象的涌现,令人眼花缭乱的同时,让人开始觉得不安。虽然经典物理的大厦依然耸立,依然那么雄伟,一眼看起来牢不可摧。但天边这小小的乌云,虽然不起眼,却给人一场暴风雨将至的感觉。事实上这种感觉十分准确,随着乌云的扩大,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相继诞生,经典力学的大厦就此轰然倒塌。有人说物理学学到最后清一色是在学哲学,那么以哲学观点: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种必然!新的物理结论代替旧的物理结论也是必然,没有一种理论可以说绝对完美,即使我们提出的理论在完美,也终会有受局限的一天,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要提出十分完美,别人永远攻不破的理论,我们要做的只是使物理大厦更加完善,所以我们要做只是努力向前看!
在这个时期建立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同时为了提高人眼的观察能力,人们发明了光学仪器,第一架望远镜的诞生促进了天文学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显微镜的发明给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荷兰的李普塞在1608年发明了第一架望远镜。开普勒于1611年发表了他的著作《折光学》,提出照度定律,还设计了几种新型的望远镜,他还发现当光以小角度入射到界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近似地成正比关系。折射定律的精确公式则是斯涅耳和笛卡儿提出的。1621年斯涅耳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入射角的余割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是常数,而笛卡儿约在1630年在《折光学》中给出了用正弦函数表述的折射定律。接着费马在1657年首先指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所走路程取极值的原理,并根据这个原理推出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综上所述,到十七世纪中叶,基本上已经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
关于光的本性的概念,是以光的直线传播观念为基础的,但从十七世纪开始,就发现有与光的直线传播不完全符合的事实。意大利人格里马第首先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接着,胡克也观察到衍射现象,并且和波意耳独立地研究了薄膜所产生的彩色干涉条纹,这些都是光的波动理论的萌芽。
十七世纪下半叶,牛顿和惠更斯等把光的研究引向进一步岁展的道路。1672年牛顿完成了著名的三棱镜色散试验,并发现了牛顿圈(但最早发现牛顿圈的却是胡克)。在发现这些现象的同时,牛顿于公元1704年出版的《光学》,提出了光是微粒流的理论,他认为这些微粒从光源飞出来。在真空或均匀物质内由于惯性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以此观点解释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然而在解释牛顿圈时,却遇到了困难。同时,这种微粒流的假设也难以说明光在绕过障碍物之后所发生的衍射现象。
惠更斯反对光的微粒说,1678年他在《论光》一书中从声和光的某些现象的相似性出发,认为光是在“以太”中传播的波.所谓“以太”则是一种假想的弹性媒质,充满于整个宇宙空间,光的传播取决于“以太”的弹性和密度.运用他的波动理论中的次波原理,惠更斯不仅成功地解释了反射和折射定律,还解释了方解石的双折射现象.但惠更斯没有把波动过程的特性给予足够的说明,他没有指出光现象的周期性,他没有提到波长的概念.他的次波包络面成为新的波面的理论,没有考虑到它们是由波动按一定的位相叠加造成的.归根到底仍旧摆脱不了几何光学的观念,因此不能由此说明光的干涉和衍射等有关光的波动本性的现象.与此相反,坚持微粒说的牛顿却从他发现的牛顿圈的现象中确定光是周期性的. 综上所述,这一时期中,在以牛顿为代表的微粒说占统治地位的同时,由于相继发现了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光的被动现象,以惠更斯为代表的波动说也初步提出来了,因而这个时期也可以说是几何光学向波动光学过渡的时期,是人们对光的认识逐步深化的时期.
近代光学发展简史-波动光学时期
19世纪初,波动光学初步形成,其中托马斯·杨圆满地解释了“薄膜颜色”和双狭缝干涉现象。菲涅耳于1818年以杨氏干涉原理补充了惠更斯原理,由此形成了今天为人们所熟知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用它可圆满地解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也能解释光的直线传播。
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观察到了光的偏振和偏振光的干涉。为了解释这些现象,菲涅耳假定光是一种在连续媒质(以太)中传播的横波。为说明光在各不同媒质中的不同速度,又必须假定以太的特性在不同的物质中是不同的;在各向异性媒质中还需要有更复杂的假设。此外,还必须给以太以更特殊的性质才能解释光不是纵波。如此性质的以太是难以想象的。 1846年,法拉第发现了光的振动面在磁场中发生旋转;1856年,韦伯发现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等于电流强度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的比值。他们的发现表明光学现象与磁学、电学现象间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1860年前后,麦克斯韦的指出,电场和磁场的改变,不能局限于空间的某一部分,而是以等于电流的电磁单位与静电单位的比值的速度传播着,光就是这样一种电磁现象。这个结论在1888年为赫兹的实验证实。
然而,这样的理论还不能说明能产生像光这样高的频率的电振子的性质,也不能解释光的色散现象。到了1896年洛伦兹创立电子论,才解释了发光和物质吸收光的现象,也解释了光在物质中传播的各种特点,包括对色散现象的解释。在洛伦兹的理论中,以太乃是广袤无限的不动的媒质,其唯一特点是,在这种媒质中光振动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
对于像炽热的黑体的辐射中能量按波长分布这样重要的问题,洛伦兹理论还不能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并且,如果认为洛伦兹关于以太的概念是正确的话,则可将不动的以太选作参照系,使人们能区别出绝对运动。而事实上,1887年迈克尔逊用干涉仪测“以太风”,得到否定的结果,这表明到了洛伦兹电子论时期,人们对光的本性的认识仍然有不少片面性。 光的电磁论在整个物理学的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指出光恶化电磁现象的一致性,并且证明了各种自然现象之间存在这相互联系这一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使人们在认识光的本性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此期间,人们还用多种实验方法对光速进行了多次测定。1849年斐索(A.H.L.Fizeau,1819--1896)运用了旋转齿轮的方法及1862年傅科(J.L.Foucault,1819--1868)使用旋转镜法测定了光在各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近代光学发展简史-量子光学时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光学的研究深入到光的发生、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围观机制中。光的电磁理论主要困难是不能解释光和物质相互作用的某些现象,例如,炽热黑体辐射中能量按波长分布的问题,特别是1887年赫兹发现的光电效应。
1900年,普朗克从物质的分子结构理论中借用不连续性的概念,提出了辐射的量子论。他认为各种频率的电磁波,包括光,只能以各自确定分量的能量从振子射出,这种能量微粒称为量子,光的量子称为光子。量子论不仅很自然地解释了灼热体辐射能量按波长分布的规律,而且以全新的方式提出了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整个问题。量子论不但给光学,也给整个物理学提供了新的概念,所以通常把它的诞生视为近代物理学的起点。
1905年,爱因斯坦运用量子论解释了光电效应。他给光子作了十分明确的表示,特别指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光也是以光子为最小单位进行的。
1905年9月,德国《物理学年鉴》发表了爱因斯坦的“关于运动媒质的电动力学”一文。第一次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文中指出,从伽利略和牛顿时代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古典物理学,其应用范围只限于速度远远小于光速的情况,而他的新理论可解释与很大运动速度有关的过程的特征,根本放弃了以太的概念,圆满地解释了运动物体的光学现象。 这样,在20世纪初,一方面从光的干涉、衍射、偏振以及运动物体的光学现象确证了光是电磁波;而另一方面又从热辐射、光电效应、光压以及光的化学作用等无可怀疑地证明了光的量子性——微粒性。光和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玻璃二象性,这个认识促进了原子核和粒子研究的发展,也推动人们去进一步探索光和物质的本质,包括实物和场的本质问题。为了彻底认清光的本性,还要不断探索,不断前进。
【摘 要】应用物理学是建立在古老物理学上的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但在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研究它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将基本的物理学理论性的基本规律、实验方法、最新的物理成果运用与实际。转化为现在所需要的实用生产力,再从实践反馈的信息中反过来推动理论物理学的研究,本文就物理应用在不同物理历史时期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应用物理的发展历史,简述应用物理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用物理学;发展
1 应用物理的起步和发展
在古时候,虽然人们对自然界中事物的认识只依靠直觉和思辨性猜测,但是此时已经有了物理知识的应用。从刀耕火种之中就能看到物理力学的基本应用,由此可见应用物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应用物理发展的必然性。这个时期,得到较大发展的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力学,诸如静力学中的简单机械、杠杆原理等在农业和狩猎之中有广泛的应用。在该过程中很多的经典物理理论得到实践。而后的时期中更是有了电磁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指南针就是电磁学方面应用于实际生活的重要代表作。声学方面,唐朝的编钟闻名世界,优美的音律让人们能更好的享受生活。自古时候到近代,总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物理学的应用,这就是最初期的应用物理的起步和发展。在应用物理没有成为专门化的学科时,它早已经融入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贯穿于生活的每个角落。
2 应用物理在经典物理学时期的发展和贡献
15世纪末,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和技术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在该时期特定历史需求下诞生了。物理学增加了系统的观察实验和严密数学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引发了17世纪在物理天文学和力学方面的大发展。牛顿建立力学体系,开启了近代物理学的大门。到了18世纪时期,应用物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大大的提升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械大时代。如尔顿于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玻尔兹曼,吉布斯等创建了统计物理学,使得热机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结束了二类永动机的辉煌时期。在18世纪应用物理的发展也使机械论的自然观成为当时物理学的主导思想。19世纪,物理学得到了快速和重大的进展,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不断被挖掘出来。如新数学方法与物理研究不断联系,并建立了热力学、分子运动论、波动光学、经典电磁场理论等完整的理论体系。从奥斯特发现在实验中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到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设,再到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最终麦克斯韦总结出的位移电流假定,创建一套完整的电磁理论体系。同期的应用物理也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从第一台电动机的制作,到电力工程、电磁通讯的迅速发展。无疑是应用物理在历史中的逐步登台,应用物理正从现在中的平民角色变为更为人们熟知的明星形象。应用物理的重要性正在不断的凸显,在历史的科技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占有了更加重大的地位。
3 物理应用指出了近代物理的不完备性
18世纪在统计力学和热力学及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建立后,经典物理学发展达到一个历史的至高点。经典物理学取得了比之历史看来十分突出的成绩,令不少当时的物理学家萌生了一种错误的认知:物理学的知识已经完备,物理学最基本的、核心的问题都得到了应有的解决,只有需要更深层次细化和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在细节上需要作出一小部分的补充和修整,从而令已有的公式更加的贴近最真实的物理本质。但在19世纪,生产技术的发展,随着各种精密、大型仪器的制作,研究对象由宏观到微观、从低速到高速,并不断的触及到神秘的宇宙和物质内部的结构。让人们对宏观世界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物理应用于现实的过程中,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发现了一些不能用当时经典物理学解释的现象。从开始的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被人们所发现。到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和无结果的“以太漂移”。此类与经典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有强烈的冲突的实验,使传统的经典物理学观念受到了重大的质疑,这正是物理应用引起的物理学的一场新的历史进程。在矛盾被提出后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相继的薛定谔、海林堡等物理学家提出了量子力学的观点,由此结束了经典物理学深受质疑的局面,将理论物理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该物理学理论性提升的过程中,物理应用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正是将理论付诸于应用才将理论深层次的不完备性挖掘出来,进一步推动物理学的理论化进程。
4 应用物理专业化的正式确立
4.1 正式确立
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随着物理学的不断发展,核技术的逐步崛起,此时应用物理作为一个领域从整体物理中被专门挑选出来,相对于更加注重结合数学的理论研究的物理专业而言,应用物理更注重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确立了应用物理的地位,表明了对应用物理态度的改变。是应用物理正式走向专业化的标志。在20世纪以来应用物理在航空航天、电子电信、声、光等基础开发和应用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4.2 独立化意义
应用物理在现在的应用面不断拓宽,在医疗、宇航、新能源开发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代,在发展新型能源的今天,人们对医疗条件和能源供应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应用物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只有不断发展应用物理才能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需求。曾经的蒸汽机极大程度的解放了劳动力,电子通信的发展拉近了人们的距离,让一个个新兴娱乐产业萌芽,极大的加速了经济的发展。在现有的科技水平上不断的发展应用物理才能加速一个时代的进步。
5 应用物理学未来发展展望
就应用物理的发展来说在这里引用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前辈的一句话来说:“今后二十物理学的成就会远远不及100年前,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有起伏的。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物理学不会在理论上有大的突破,此时的物理学很多新领域出现了,为我们打开了很多门,每一个门走进去都能大有作为。”无疑应用物理就是这样的一个新领域,在理论无法取得重大突破的现在,应用物理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在物理理论近乎停滞的近些年,各国相继在应用物理的指导下将各种航天器送入太空,不断的探索宇宙的奥秘。在信息传递方面不断的革新,将信息的传递变得简单化和便捷化。从巨型的计算机到mini iPad,每一次的进步都带来了更大的惊喜。应用物理的研究方向是顺应历史需求的,就应用物理今后的进程很多学者有自己的理解,就当前时代的需求:对宇宙的开发。新型航天器的研发将会是每一个国家努力的方向。再次应新时代能源的需求,核反应进一步的可控化也将是一个研究的大方向,同时新型能源开发必不可少。
6 总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应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应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比较重要的几个时期,我们要不断的回顾和总结应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从历史中吸取发展经验,为应用物理学的日后发展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王东亮.浅谈应用物理学的发展历史[J].物理期刊,2012.
[2]潘永晴.应用物理学发展历史探究[J].湖北教育周刊,2012.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不少人惯于把物理和艺术看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其实不然,这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与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物理与艺术都是惟有人类才拥有的文化现象,传统的教育使物理和艺术分离,从事理工学习的人偏重逻辑思维,从事艺术学习的人偏重形象思维。但是,物理与艺术之间却以一个共同的基本点紧密地关联在一起,这就是真理的普遍性和人类揭示真理的创造力。凡是前卫性的艺术创作,凡是革命性的物理研究,都会探究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都对世界进行精确而细致的观察与描述。
“物理与艺术”不同于人文类的艺术欣赏等课程,也不同于理工科的大学物理课程。本课程注重文理结合,内容主要是以艺术家和物理学家相互平行的视角来阐述人们对宇宙图像的建立过程和理解;对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的认识。物理与艺术的共同目的都是 以创新的手段 来唤起人们意识或潜意识中,对自然和情感的共鸣,只不过它们所使用的“语言”不同。学习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它们之间的“语言”障碍,分析比较它们在 创新 意识和思维方法上的共同点,以达到提高同学们物理与人文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从物理和文艺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来看,两者同渊源于实践,同植根于人脑,同来自人脑对实践的反映以及对反映的加工。当然,物理与文艺以不同形式来表达,以不同事物作为实践对象,从而在知识(包括思维方法、实践方式等)层面彼此不同互异,但一旦深入研究,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试看,中国古代的屈原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一百多个问题,天文地理、博物神话,无不涉及,神妙高远,发人深思;而在那月明星稀之夜,物理学家在思考各种宇宙现象并探究自然界的本质与规律时,都不能不惊叹自然结构的雄伟壮丽。《庄子》中就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一个伟大的物理技术家,一个卓越的文学艺术家,都具有强烈的创造欲,都去探究超越表象而追求更深刻的、更普适的、更永恒的东西。因此,在创造性开始出现的时刻,学科间的障碍就消失了,文艺和物理进入了相互交融的形而上的境地物理家与艺术家是人类文明的代表,他们都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在使命感、责任感的强烈驱动下,物理家和艺术家们所表现的共同点是他们的创新意识。所不同的是:物理家们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实践行为直接参与和推动改变外部世界和人类生存状态的过程--研究生命起源、探索外层空间就是这种追求的体现;而艺术家们对人类生存状态表现更多地是强烈的爱憎感情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他们内心情感的积淀和爆发通常是各种艺术创作源泉之所在--对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的追求是大师们作品的共同主题。
物理的参与性、实践性与艺术的思想性、情感性是人所共见的事实。然而,艺术家们对物理实践的探求和物理家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是在物理和艺术的创造中更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
摄影艺术和电影艺术均诞生于十九世纪,是基于物理家对光学原理的深刻理解。在二十世纪发展过程中,有声电影、彩色电影、立体电影、宽银幕电影、球幕电影等形式的不断出现,更是把艺术创作与物理进步融为一体。当然,艺术家们不仅仅是接受物理成果,他们的艺术创作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着物理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法国电影大师梅里爱1902年在电影《月球旅行记》中,利用现代蒙太奇手法和特技手段讲述了一个物理家登月探险的故事。虽然银幕上的物理家显得那样幼稚,类似炮弹的登月工具显得那样拙劣,但这毕竟是第一次把人类登月的愿望付诸行动的尝试,尽管这种尝试是在银幕上。我们很难说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人登上月球的行动不是这种努力的延续。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揭示了空间、时间、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他的相对时空观不仅为物理认识世界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反馈提供了理论依据。作为物理家的爱因斯坦从小学习小提琴,并经常与身为出色钢琴家的母亲一起演二重奏。爱因斯坦的传记作者巴内什·霍夫曼写道:爱因斯坦的深刻本质藏在他的质朴个性之中;而他的物理本质藏在他的艺术性之中--他对美的非凡感觉。毕加索的分析立体主义油画作品,把对象分解后重新装配组合,在一个平面上同时表现人物的正面、侧面和斜侧面,在一定程度上是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印证了爱因斯坦物理理论中的相对空间概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家和物理家的共通点是人性的流露。毕加索的大型油画《战争》与《和平》用的是分析立体主义手法,表现的却是人类最直白的呼声;爱因斯坦是最早认识到原子分裂可能释放出可怕的毁灭性力量的物理家之一,他又是战后积极呼吁废除所有核武器的和平斗士。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共通的基点,人类才得以生存,社会才得以发展。 物理的客观性、实践性与艺术的主观性、思想性是人所共见的事实。然而,艺术家们对物理实践的探求和物理家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是在物理和艺术创造中更值得关注的现象。当人们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数字化元素重新构建我们的生存环境时,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就成了当代物理家与艺术家们所必须关照的共同主题。从计算机诞生的第一天起,物理家们就思考着在计算机的数字化内核中融入人性化元素。在二十世纪的艺术殿堂中也常常看到艺术家们的数字化生存方式。生存与思考是人生的基本状态,数字化生存与人性化思考则揭示了人生基本状态中现实的矛盾与对立。
艺术数字化生存与物理人性化思考才能消除生存的矛盾、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便是钻研和学习物理与艺术课程的最终目的所在。
在上课之前,对于物理和艺术,我觉得科学是科学,艺术是艺术,两者毫无关联。我学的专业是工业设计,所以多少也接触了一些有关艺术的课程,在学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后,感觉艺术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没有外界的干扰而创作的,更不可能和科学有实质上的关系,而后听了施老师的课,认识到科学也可以像艺术一样打动心灵,艺术可以通过科学来解释其魅力。
科学与艺术,从来都不是分开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他们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着深刻性、普遍性、永恒和富有意义”,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如是说。而作为科学世界中最耀眼最永恒的物理学与艺术的“爱情”在宇宙被创造之后就绵延至今,并且永世不绝。
对于中西方来说,中国自古以来追求的是实事求是,没有太多的理论去诠释科学或者艺术的本质,重视“how”。而西方更多的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重视“why”。例如在中国古代绘画讲究的是其中的意境而非光影的奥妙,中国古代的科学讲究的是实用,造纸是因为需要纸来记录文字,印刷术是书籍需要快速发行的需要。西方绘画更多的是重视视觉感受,或强烈或舒缓的画面给观者留下深刻影响,西方物理学的发展由伽利略到牛顿,无一不是揭露自然的内在。所以,对于艺术与物理的结合并且发展,从西方的历史演变中来探求二者的关联会显得更加自然。
从绘画艺术来看,自乔托发现透视原理,到达·芬奇创造现实艺术,再到毕加索引导艺术革命,这是艺术向人类自身的靠拢,比如黄金比例就是人体的比例关系;从物理学的发展来看,自伽利略提出参考系概念,到牛顿用公式来描绘宏观世界,再到爱因斯坦引导的科学革命,这是人类向自身的生存环境,包括物质的研究。二者之间的代表人物并没有太多交集,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关联,但是物理学和艺术的脚步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留下相类似的痕迹,这不仅仅是偶然,而是一个必然。
自古以来,艺术探讨的是人类心理情感的变换规律,物理学探讨的则是物质世界的变换规律。看似没有关联,实际却是组成人类所有活动最基本的两个部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缺一而不可。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类的本能是生和死,而生代表人类物质世界的所有需要,死亡则是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畏惧和探索。“人们总是想以最适当的方式来画出一幅简化的和易领悟的世界图像,于是他就试图用他的某种体系来代替经验的世界并来征服它,这就是画家、诗人、哲学家和物理学家所做的,他们都按自己的方式去做。各人都把世界体系及其构成作为他的感情生活的支点,以便由此找到个人经验的狭小范围内所不能找到的安静和安宁”,爱因斯坦说。所以,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他应该是通过绘画来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感悟,对自身的探索。
达·芬奇便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不仅仅是以为艺术家,并且可以说得上是一位科学巨匠。他在天文、物理、医学、建筑、军事、水利、地址等方面都有巨大贡献,无疑,他是科学与艺术最好的结晶。
在他的那个年代,科学还是很懵懂的开始,还在围绕“地心说”而停滞不前,但是达·芬奇却有着独到的见解,极力否认这些,甚至在幻想太阳能的利用。我想,达·芬奇之所以有着独特的并且被后人证实是正确的科学意识不会仅仅是一个偶然,我想,这和他积极进行艺术创作、探索艺术内涵有着不可分离的因果关系。
在文艺复兴初期,画家一般都用线条来表现透视,单线平涂,色彩较单调,而达·芬奇研究光影学,首创明暗渐进法,用光纤和阴影的技巧来描绘人物、景致,使之呈现逼真的立体感。这就是达·芬奇对自然科学的积极探索,对光的深入探究才能发现其中暗藏的光影规律,从而发现自然,感受自然,创造自然,当然,这里的自然是指一种接近自然的美学要求。大师所创作的《蒙娜丽莎》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在画中,人物的眼睛、手、躯干表达着一种无以伦比的美学盛宴,虚无缥缈的微笑,若隐若现的严肃,优雅的姿态,恰到好处的手臂,无不在表达大师对自然地探索欲望,对科学规律的完美表达!在画中,背景所用的晕涂法和光影的变化规律相一致,从而使观者的眼睛产生动态的观画效果,这和科学上对光的认识和探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伽利略的望远镜,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在对光由外到内的探索,从而揭开光所蕴含的秘密,只不过达·芬奇充分运用了光妙不可言的力量,才创作出如此伟大的作品,至此,没有画家再去涉及此类话题的创作。
在爱因斯坦看来,光是永恒的,是连通空间和时间的桥梁。精通小提琴的他肯定领悟到了艺术的魅力方能在万物之中寻找单纯的开始,于是一系列的科学活动开始了人类对未知世界深入的探索。在同一时代,毕加索虽然不知道相对论为何物,但是却在绘画中用四维去创作,这是人类对自身三位环境的不满从而走向更丰满的世界,《格尔尼卡》的问世震惊了全世界,无一不叹服大师的境界,这幅画没有太多的绘画技巧,但是所要表达的愤怒、期盼却映入每个观者的内心,引起共鸣。这就是四维的魅力,传统的三维世界太过于平淡和虚伪,毕加索用加入的时间来扭曲空间,事物不再仅仅是事物,而是充满丰富感情的个体。像《葡萄与小提琴》中,毕加索要表现的不是一个存在于物质世界的小提琴,而是我们心灵里出现过的小提琴,转瞬即逝但是却刻骨铭心,他把时间与空间贯通,用复杂而又单纯的个体去突出那些应该突出的部分,以至于使我们感觉能够与之共存,这种混杂的画面是现代摄影技术所不能比拟的吗,从而成为我们心中的永恒。
物理与艺术是后人对人类自身发展而加以总结,也许没有哪位科学家或者艺术家会明确知道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和彼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恰恰就是这种“懵懂”和“单纯”才使得二者殊途同归,对人的探索、对自然的探索,将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一、引言
当代文体学研究是运用现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语言的文体的学科。在某种意义上,它与语言学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极为密切的寄生关系,新的语言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往往会导致新的文体学流派的产生和发展,成为产生新的文体学理论的理论基础。新闻文体作为典型的功能语体,是文体学家研究的对象之一。它的研究以文体学和语言学理论为理论框架。笔者根据语言学、文体学和新闻文体之间的这种逻辑关系,按照我国新闻文体研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的不同,以年代为参照系,把它分为以传统修辞学和文艺文体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以转换生成语法和形式文体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以功能主义和功能文体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和以功能主义、话语/ 语篇文体学、社会历史/ 文化文体学为理论基础的研究,旨在分析我国新闻文体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并指出研究中的分析层面和存在的问题。
二、新闻文体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
(一)传统修辞学和文艺文体学是我国20 世纪80 年代的文体研究
由于文体学和传统修辞的界限尚未划清,主要是以传统修辞学为理论基础。传统修辞学研究语言的一般修辞手段、讲话艺术、语言对人的影响和吸引力等,是对语言规范的研究,忽视了语言表达成分之间的关系,因而不能全面深入地揭示语言表达的规律。以传统修辞学为理论基础的文体研究往往不能全面深入的揭示文体特色产生的原因。这主要表现在我国20 世纪80 年代的文艺文体学研究领域。这一时期的文艺文体学只强调文本语言的自然效果,忽视语言的文化背景。
我国20 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初的新闻文体研究以传统修辞学和文艺文体学为理论基础,主要是从对读者(听众) 的影响来研究新闻文体的修辞特点。其分析涉及利奇(Leech , G. ) 提出的词汇、语法、修辞格、语境和衔接五大潜在文体特征中的前三种,对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体裁、语域等特点阐述不多。如陈怀杰指出为了便于听众理解,特别英语(Special English) 有“直截了当,简明扼要和清楚流畅”,以及“消息多,易理解和有趣味”的文体风格和口语化、用词简单、句子较短的语言特点;但未涉及这种风格产生的其它原因,如广播媒介的局限性等。
(二)转换生成语法和形式文体学转换生成语法是我国20 世纪80年代文体研究的另一理论基础
转换生成语法以二元论为基础注重语言的本体研究和语言的自然效果。二元论认为内容和形式可以分开,内容是意义选择而文体是形式的体现,文体价值体现在语言适合性和文体变体比较之中。转换生成语法在文体分析的途径上与二元论结合在一起,它以句子为基本分析单位,认为句子的逻辑含义可以用一组基本命题来代表,这些基本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构成这个句子的“深层结构”或“语义表现”;这些基本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词或相同词的不同组合形式来表达而不改变其基本意义, 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构成这个句子的“表层结构”即文体变体。但从转换生成语法的角度对文本内容分析很少,对文体产生的社会文化因素研究几乎是零,文体分析大部分局限于纯语言层面。我国20 世纪80 年代和90 年代初的新闻文体研究以转换生成语法和形式文体学为理论基础,主要是考察新闻文体的语音(字位) 、词汇、句法结构特色。其分析除涉及利奇提出的词汇、语法、修辞格、语境和衔接五大潜在文体特征中的前三种外,还包括了张德禄提出的字系和音系特征,对新闻语篇的文体特征及其社会文化因素论述较浅。
句法结构使用省略,有简洁、生动幽默和讽刺等文体特点,是典型的以转换生成语法、形式文体学为理论基础的新闻文体研究范例。尉瑞星指出,由于时态、语法结构和词汇的转换运用而产生了报纸标题简洁明快、扼要概括、引人注目的文体特色,但他没有论述句法结构上的特点。罗建国分析了新闻英语的句法结构特点,原来以短语或从句形式出现的后置定语开始以过去分词、连接符号构成的词的前置形式表现出来,没有提及新闻文体的语体特征。
三、结论
通过考察自80 年代以来发表在我国8 种核心期刊上的关于文体研究的33 篇论文以及3 部专著,可以看出新闻文体研究确实受到了语言学和文体学的双重影响。目前我国新闻文体研究主要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为框架的研究。从1990 年至今关于新闻文体研究的10 篇论文和两部专著的有关论述都是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为基础的。但是在应用该理论时,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新闻文体研究范围的广度不够,主要局限于报纸新闻报道的研究,对于诸如社论、特写等其它次语体的研究不多。在考察的21 篇论文中,报纸新闻报道占16 篇,广播新闻报道2 篇,电视新闻报道、报纸社论英语、新闻特写各1 篇。在考察的3 部专著中对于新闻文体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对新闻报道的文体分析。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兴起,网络新闻随处可见,但对于网络新闻文体的研究还没有涉及。第二,新闻文体研究的深度不够,虽然近期几篇论文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新闻语篇进行了语域和文体分析,但缺乏对于影响新闻文体的社会文化、常规和组织规约等方面的体裁分析,对于新闻语篇的连贯和衔接方面没有论述。第三,在处理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上认识不足。大部分学者在进行新闻文体分析时运用了语言学和文体学的相关理论,但对新闻文体受到新闻学的何种影响论述较少;只运用语言学和文体学的相关理论解释了新闻文体的功能,而对新闻文体对于文体学和语言学有什么意义则未加探讨。
猜你感兴趣:
浏览量:7
下载量:0
时间:
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体育课在教育中的意义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体育隐蔽课程对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显露课程与隐蔽课程加以协调整合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切实发挥体育课程在培养人格健全、体质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对隐蔽课程的定义、内涵和作用做了简要陈述,并就隐蔽课程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隐蔽课程 高校体育 教育 发展 策略
传统体育课程的研究重点多集中于显露课程而忽略了隐蔽课程的相关研究,这削弱了体育课程教育效果方面的整体功效[1]。事实上,体育隐蔽课程对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于无形中营造出和谐随意的体育文化氛围,使置身于其中的教育对象获得宽松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学习热情和效果,上述作用的发挥主要是基于隐蔽课程敢于打破无生命类教育工具(如教室、教材等)对教育效果的限制[2],将显露课程与隐蔽课程加以协调整合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有利于切实发挥体育课程在培养人格健全、体质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其符合了当下教育改革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化、人性化、个性化的要求,对其发展策略加以探讨和研究意义重大[3]。
1相关定义、内涵解析
1.1隐蔽课程以及体育隐蔽课程的定义和内涵
目前对隐蔽课程的定义存在着许多观点,但至今未能形成统一的意见,但这些观点在以下方面存在一致性:①隐蔽课程类属于教育影响因素的范畴。②隐蔽课程是一种非学术性的学识。③隐蔽课程的存在范围包括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④隐蔽课程的作用过程是非计划性的。⑤隐蔽课程对教育对象的影响是潜在的、无意识的。由此衍伸出体育隐蔽课程的定义:以已经确定的体育教育目标为依据,在学校这一特定的应用范围中,以隐蔽的方式且经过规范设计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
1.2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特点
体育隐蔽课程具备着许多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包括多样性和持久性,隐蔽性和依附性,愉悦性和难以量化性等。
2体育隐蔽课程的功能
体育隐蔽课程具有两大功能:①理性因素的发展功能。这方面的发展功能主要作用于教育对象的情感和意识等非理性因素,体育隐蔽课程通过对教育对象的上述理性因素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而实现其发展功能。②非理性因素的发展功能。这种发展功能涵盖广泛,主要包括对教育对象感性功能的开发,对受教育者情感的陶冶,激发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磨练学生的坚强意志,拓展教育对象的想象力,对教育对象艺术审美和情趣的开发等。
3隐蔽课程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发展策略
3.1注重对高校体育物质文化的开发建设
高校体育物质文化是体育隐蔽课程开发建设的重要影响因子,甚至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教育整体目标的最终实现。高校体育隐蔽课程能否获得顺利实施,受限于高校体育场馆、场地的面积、开放时间、是否收费及收费标准,体育设施和器械的数量与种类的多寡、质量与完整性等多种物质文化因素。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在体育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和基础位置,体育场地以及器材、设施等是否符合合理、科学、完善的标准会对学校体育教育最终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影响。因而,在当下高校体育教育经费普遍紧张的背景下,各高校管理层应广开思路,创造条件来改善学校体育物质文化开发建设方面的不足。
3.2重视并加强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精神文化建设工作
高校体育文化做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文化现象,是高校校园文化群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而我们在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均需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力度,这样有利于让高校师生群体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产生更为充分直观的认识,为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高效实施提供文化平台。体育精神文化要素虽然是无体无形的,但其对高校师生群体的道德认知和行为甚至于高校整体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潜在影响,故而我们必须对其加以充分利用,使其成为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灵魂和支柱。
3.3鼓励和提倡成立课外体育社团,并大力加强社团的建设
校方应鼓励和提倡成立课外体育社团,并大力加强社团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校方应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课外体育社团所组织的各种类型的有益的体育活动,通过这种举措来帮助高校师生群体提高对体育隐蔽课程的正确认知度和认可度。本着走出去、引进来的理念,成立具备高水准竞技能力的运动队并承办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以便拓展体育运动在师生群体中的综合影响力;组织成立体育协会和俱乐部,通过协会与俱乐部的活动将体育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的融合,有利于对体育课程功能、内容的外延,培养高校生树立起终身体育的健康理念。
3.4高校体育教师做出良好的示范
体育教育执教者做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肩负着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重担。高校体育执教者具备着显著的职业示范性特征,体育执教者的举手投足、仪表装饰、人格特性、知识水平、教育理念和方式等都会做为个体的文化组成通过内隐方式向教育对象传递。高校体育教育执教者通过对自我高水准的道德情操以及渊博知识的运用,向教育对象实施相关的教育,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语言和行为魅力均会潜移默化地作用于高校学生。高校体育教师应该依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对教育对象非智力因素的引导和发展,从而使教育对象获得健全人格、良好品德的全面发展。
4结语
高校体育隐蔽课程中客观存在着重要的文化底蕴,该课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传递与共享过程,可在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发挥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作用,进而帮助教育对象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确立起科学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体育隐蔽课程做为体育文化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过程是一项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希望通过对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定义、内涵、作用以及发展策略的阐述,为各位高校体育教育同仁们提供点有益的建议,力图通过对体育隐蔽课程的合理应用,实现对高校体育课程的优化组合并进而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完善进程。
参考文献:
[1]赵祥.学校体育教学中隐蔽课程的开发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3):87~89.
[2]宋涛.高校体育隐蔽课程优势发展研究[J].才智,2014(7):162.
[3]张金.浅谈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J].现代妇女,2014(1C):226~227.
1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概述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对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既重视体育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也重视体育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2)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旧的教学模式中仅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新的教学模式中,重视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学生在体育课上的参与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3)在体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下,体育教学评价,教学的场地设施等方面都得以改善和提高。体育教学改革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体育教学改革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低,教学方式“训练化”。我国体育教学长期以来都是以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为目标,强调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动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忽视学生的差异性。课堂教学只重视教学内容的练习,忽视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以及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2)过分强调提高学生体质,忽视了体育教学的教育功能。
2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相关制度不健全
尽管我国一直倡导素质教育,体育教学改革也已经在很多高校开展,但现实中,多数高校领导对体育教学依然存在偏见,不重视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也就无从谈起了。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制度的不健全也是阻碍体育教学改革推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2.2体育教学经费不足,场地设施难以满足
完善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教学改革中重要的一环。据了解,目前多数高校体育教学环境较差,场地设施不健全,很多教学内容无法开展,很难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经费与场地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没有充足的资金和场馆设施,体育课根本无法正常开展。在场地问题成为大众体育开展的主要问题的同时,基金与场地问题也同样成为大学体育教育开展的主要障碍。
2.3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较大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在理论层面上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实践中却将改革的理论抛之脑后,很多体育教学实践还是延续原来的模式,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考核,都是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的需求。而教师在理论方面的储备也有所欠缺,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大都达到了硕士研究生的标准,但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日新月异,原有的理论知识在不断的更新与升级,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和教学能力。
2.4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体现着高校对待体育课程的态度,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观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传统的评价体系重视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努力程度以及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严重打击了部分同学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5体育教学师资较弱
据调查,目前很多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具有博士及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少,且其中多数是集中在“三大球”等传统项目,专业主要是运动训练方向。其次,在很多高校,体育教师仍然受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影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地强调体育技术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以及体育兴趣的培养,忽略体育的教育功能。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对策
3.1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和最高层次,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的关键所在。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中应注重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在传授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的同时,重视锻炼方法的教授,以及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3.2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休闲体育和娱乐体育项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喜爱,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很多可选择的教学内容,在这种有利的趋势下,高校体育应围绕教学大纲、课程类型和内容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娱乐休闲项目,不断地更新体育教学内容,使课程组合形式多样化,以此推进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目前,很多高校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开展起来了很多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比如在寒冷的北方地区,适当地选择了一些滑冰、滑雪项目,而在南方温暖的地方开展了划船、水球等,另外一些高校正在逐渐将拉丁舞、瑜伽、跆拳道、气排球、软式网球等纳入体育选修课程。
3.3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还应逐步构建一套完善的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单元、不同类型的教学。引导高校体育教学向多元化发展,使得传统内容与新兴内容结合;主教材与辅助教材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式。
3.4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不仅教授学生体育基本技术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改进教学方法是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教师主导,偏重讲授的形式,倡导快乐体育,积极采用启发式、发现式、互动式、探讨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3.5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当前,由于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以及体育教学功能的发挥。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和原则,应该对体育教学的“教”和“学”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高校体育教学成绩的考核评定,不能仅仅注重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应考虑学生体育教学的参与程度和进步程度,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从体育态度、体育知识、运动参与、运动素质、身心健康、适应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评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此外,评价的主体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体育教师,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自省、自评、取长补短,帮助学生更有效、更积极地自主学习。
3.6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加强体育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完善。这不仅是为了配合完成正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也能在适当地面向学生开放中,给学生的课余体育训练和锻炼提供充足的场地和设施。此外,为了提高场馆的利用率,支持全民健身,学校也应选择合适的途径将学校体育场地对社会成员开放。这样既满足了社会大众的体育需求,也可以增加一些收入,以此支持场馆的运营和维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改革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情境,选择教学方法,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学校体育活动及体育社团的建设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环境改革的一部分,定期举办多种多样的体育竞赛、表演、培训,营造浓厚的体育氛围,这样的环境更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为体育教学配备必要的科技产品也是体育教学环境改革的一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很多技术动作学习起来很困难,学生的感知较差,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适当的使用一些高科技产品,比如在电脑上安装一些软件,学生就可以通过电脑进行动作的模拟,去感知动作,进而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进行及时的点评和指导,不仅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和资源,也是的课堂教学更加新颖有吸引力。尤其是对于高尔夫、射击这样的项目来说,既省去了学校配备相应场地和设备的投入,也使学生通过模拟掌握了动作。
3.7高校体育教学师资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还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仅要具备高学历、熟练的业务水平和较强的运动技能,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做到这一点,不仅仅是在引进新人才时提高标准,同时也应该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比如对教师进行定期的业务学习培训,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教法研究、公开课、业务技能竞赛等,对于承担课余体育训练和运动竞赛的教师还应进行运动技术技能和训练方法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体育常规教学如教学情况、科研成果等的考核和评价。教师本身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师德,树立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创新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和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甄子会.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索及对策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0(1):109-112.
[2]唐春芳.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课程改革方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122-124.
[3]吴忠义,高彩云.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1):87-90.
[4]杨栋.2000-2009年十年间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研究述评[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3):128-129.
浏览量:38
下载量:0
时间:
理教育哲学的催生是在现代物理观的基础上对物理教育进行深层次哲学反思的必然结果。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本科物理教育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物理教育教学中应贯彻“立德树人”,加强学科德育
根据《物理》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并掌握基础物理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物理知识,而且要依据学科特点,结合不同时期的德育教育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并积极开展学科德育。物理作为研究自然界物质结构、物质运动形式及运动规律的学科,实质上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物理在无数次试验中总结出了许多规律,同时物理学科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物理知识被广泛运用于现实生产生活中,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正是物理的学科德育内容,其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物理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积极投身于物理学习,逐渐养成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才能产生为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而努力学习的动力。这些鲜活的德育素材,需要物理老师去发掘并将其有机融入物理教学,以实现物理学科德育的教学目标。
2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2.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顽强的进取精神,除了来自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来自对祖国的前途、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的憧景和向往。这是学生思想品质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是学好物理课的重要精神支柱。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还可以从古今中外爱国主义物理学家的事迹中得到启示。“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热爱。物理教育教学不能仅仅传授知识,而应该将“传道”置于“授业”之首,在教学中时刻不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张衡的浑天地动仪、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向学生呈现古代科学家的爱国情怀;通过介绍钱学森为回国报效祖国所克服的重重困难及后来做出的重大贡献,向学生呈现新中国科学家的爱国壮举。因为爱国主义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对科学家的介绍以及我国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以此激荡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使学生逐步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外,在物理教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表现在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此增强学生对祖国的崇高感情。当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
2.2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教育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就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让学生知道,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要通过实践来证实。可以向学生介绍伽利略将物理实验引入物理研究,这一举动从而推动了对物理学的巨大发展。教师在物理课上,通过实验过程的演示,从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了培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则有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而通过小组共同实验则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物理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其逐渐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2.3对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审美教育变得日益重要。物理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因为美学素养也是形成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而物理学本身就包含中丰富的美育思想和素材,物理学在揭示了自然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的同时,也向人们充分展示了自然界在结构上的对称、和谐与韵律美。例如,磁铁能吸引铁磁性物体,无论把什么形状的磁针悬挂起来,它的一端总指向南极,另一端总指向北极。这正展示了科学之美。大科学家牛顿将互不联系的力学知识,将天体和地球上纷乱复杂的各种机械运动,用四个定律,通过数学方法,把它们的相互关系简洁地表达了出来,从而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经典力学图画,充分显示了物理理论之美。因此,物理教师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揭示科学美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欲望。
2.4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内容和根本教育目标。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一定要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因为物理教学内容中可用于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道德品质教育可以渗透到物理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此锤炼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些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得以实现,因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一些科学家、物理学家发现相关定律和原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充分体现出科学家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和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品格。例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科学家身上体现出的这些精神和品质正是现在“90后”学生身上所欠缺的,因此物理学科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此也可以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目标。
3物理教育教学中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
为了避免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物理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思想状况,对德育有个总体构思和安排,以使物理教学中的德育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进行。物理教师要注重区分德育内容是应该在课堂上进行,还是应通过参观访问、课外实验和专题讲座进行。作为学科德育的主要引导者,物理教师既要明确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也要明确德育目标。在检查教学效果时,不但要检查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也要检查德育目标落实情况。此外,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学科德育教育,渗透是关键,贵在有意,重在有机。既不不主张“穿靴戴帽”式教育,也认同“讲了知识就等于进行了德育”的观点。物理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如果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较多、较为集中,就可以多用时间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德育内容不突出,则可以“引而不发”,即把思想教育融于知识传授中,不一定单独进行德育教育。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每位物理教师对道德教育进行了深深地思考,在对学生授课的同时,将道德教育融入进来,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才能真正达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一、独立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大学物理教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由于社会的影响,各个高校都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作为努力的方向,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片面的强调专业的实用性,很多的基础学科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物理是这些学科中表现的最明显的,物理教学的课时在不断的遭到压缩。同时由于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进行扩招,在加上社会环境和现有教育制度的影响,独立学院中所能招收到的学生的质量也在逐渐的下降。很多的学生,甚至是领导、教师都认为物理难学,而且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这些情况使的大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往往根据各专业的需求进行选学部分内容,让学的知识面越来越窄。
2、没有合适的注重实际的应用型大学物理教材
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大学物理没有实际用途是有原因的,主要就是在教学内容上。大学物理在课堂教学时基本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和传授,很少将这些物理知识联系到实际中。现有的大学物理教材也都只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没有联系到实际的应用。同时独立学院的教学基本都是依托于母校的师资力量,这样使得在选用教材是也大多都是与母校使用相同的教材。这些教材往往也都是理论性很强的教材而不是具有应用性的物理教材。大学老师进行备课时都是根据这些教材进行备课,这样上课时教学也不会有多少的教学内容联系到实际,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课堂教学枯燥乏味,让许多的学生认为物理知识难以学习。而这些都混淆了母校与独立学院教育对象之间的出差异,最终忽略了独立学院自身的学生特点和办学模式、目标与风格。
3、理论缺乏与实际的联系
现在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很多都显得过于陈旧,这直接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在的科技发展不相符合。课堂上锁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也显得过于落后和单调,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无法被调动,各种知识都只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很少与实际应用结合,教学的内容也很难与学生的专业需求没有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很多教师的思想观也过于陈旧,教学模式上基本都是从母体高校照搬过来的,教学大纲几乎与母体高校相同,不利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
4、课程设置不合理
独立院校大学物理的教学基本都是学时少、内容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向学生传输大量信息,很多学生都因此跟不上教学进度。课堂教师的讲授方法也都比较单一,课堂氛围沉闷,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大学物理的学习需要较好的数学基础,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好微积分知识。但是很多学生的微积分都掌握的不好,不能理解掌握微积分思想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十分的吃力。
5、师资力量不足
很多独立院校都没有自己单独的、充足的师资力量,基本都是从母体院校聘请过来的教师。这些教师的教学水平虽然都值得肯定,但是他们在原本的母体院校中都拥有的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在完成了一、二本学生的授课之后,还要继续给三本的学生授课。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很多老师根本没有时间适当精简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都是将原有的母体院校中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照搬过来。但是由于独立院校和母体院校中的学生的原有基础状况不同,培养目标不同,使得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二、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思考
1、改善现有课程体系
独立学院人培养的人才是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不能够全部照搬母体高校的教学体系,需要对母体高校的教学体系进行大幅修改。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进行优化,并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应该与各院系中的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联系,要反映物理知识技能的现代化,同时要强调知识的应用性。与母体高校相比,独立院校的大学物理教学不应该将过多的精力放到理论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上,而应该淡化理论要求,而应着重于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有针对性的讲解一些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知识点,做到少而精。在大学物理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保证必须的系统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将物理知识与学生所学的转业知识进行结合,将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陈旧内容略讲,让学生有个了解,同时适当的引入反映前沿的知识及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中应用的内容,让学生对现代的物理学发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将所学与实际联系起来。最终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由于独立院校的中的学生普遍的基础都较差,应该尽量将难度相对较大而又难以描述和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形象而又生动的物理现象。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新知识、新领域的欲望。同时可以借助大学物理演示实验室来进行理论课程的教学。
2、根据学生基础,改革传统的分班制度
物理课的教学基本都是根据传统的专业分班来进行的,这种方式没有考虑到学生在高中时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些学生中有的在高中只上过必修课而且他们的物理基础知识很薄弱,所以如果按照传统的分班进行教学,很难照顾到所有的学生,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当发现自己听不懂老师所讲时很容易失去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所以对于这些学生应该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而这一部分的学生人数一般比较有限,所以可以考虑采用全校集中处理的方式,为这些学生专门开班适当的补充一些高中物理知识,以加强他们的基础,对于数学知识较为薄弱的还可以考虑为他们适当的补充一些数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考虑他们的理解能力,讲解细致一点。
3、根据学生专业性质合理处理教材
专业的不同往往对大学物理知识的需求也不同,所要求的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差别。因此应该更加学生的专业性质合理的对大学物理教材进行处理,以防止学生出现物理知识与所学专业没有任何联系的思想的出现。例如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他们的大学物理应该对热学部分基础知识的要求高些。对于某些专业根据需要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加深,例如计算机相关专业、通信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对大学物理中的电磁学部分基础知识的要求高些,将这一部分的知识作为讲解的重点。
三、结语
独立学院中的大学物理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母体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十分严重,所以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困难。但是只有进行改革才能够加强了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让学生学到的不是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的结合体,接受到的是较新的科技信息,而不是相对陈旧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对知识的应用更加的有效。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都要面对的重要任务。这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就需要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标。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克服惰性思想,积极更新观念
尽管中职物理教学改革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些年头了,可是不同地区对教学改革的热情和成果都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也会有所差异。对上级管理部门来说,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线教师身上。因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广大一线教师,所有教学改革内容只有通过一线教师才能起作用。一线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态度和工作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改革效果。反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做得好的学校除领导重视以外,最重要的是一线教师积极参与。一线教师如果具有惰性思想,教育教学改革就很难成功。所以,广大一线物理教师要本着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惰性思想,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践行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主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这才是作为一名优秀中职物理教师应该表现出来的素质和觉悟。具体工作上就是要求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积极实施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有效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中职物理实验教学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中职物理教学必须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教学是中职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职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中职物理教学实际效果。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因为新课程不仅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学习知识研究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研究,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见,要培养中职学生的能力,就要多给予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此,中职物理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搞好中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
1.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长时间地培养,教师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此我们要对演示实验进行优化,以利于学生观察。因为,演示实验是教师操作的,距离学生比较远,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教师必须对演示实验进行必要的优化,让实验效果尽可能清晰可见。
2.加强中职学生分组实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让中职学生亲自经历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中职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正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学习和研究过程的实验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多参与分组实验教学,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多组织分组实验,让学生多动手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中职物理教育教学实效。
1物理教育教学中应贯彻“立德树人”,加强学科德育
根据《物理》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并掌握基础物理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物理知识,而且要依据学科特点,结合不同时期的德育教育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并积极开展学科德育。物理作为研究自然界物质结构、物质运动形式及运动规律的学科,实质上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物理在无数次试验中总结出了许多规律,同时物理学科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物理知识被广泛运用于现实生产生活中,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正是物理的学科德育内容,其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物理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积极投身于物理学习,逐渐养成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才能产生为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而努力学习的动力。这些鲜活的德育素材,需要物理老师去发掘并将其有机融入物理教学,以实现物理学科德育的教学目标。
2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2.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顽强的进取精神,除了来自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来自对祖国的前途、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的憧景和向往。这是学生思想品质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是学好物理课的重要精神支柱。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还可以从古今中外爱国主义物理学家的事迹中得到启示。“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热爱。物理教育教学不能仅仅传授知识,而应该将“传道”置于“授业”之首,在教学中时刻不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张衡的浑天地动仪、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向学生呈现古代科学家的爱国情怀;通过介绍钱学森为回国报效祖国所克服的重重困难及后来做出的重大贡献,向学生呈现新中国科学家的爱国壮举。因为爱国主义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对科学家的介绍以及我国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以此激荡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使学生逐步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外,在物理教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表现在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此增强学生对祖国的崇高感情。当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
2.2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教育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就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让学生知道,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要通过实践来证实。可以向学生介绍伽利略将物理实验引入物理研究,这一举动从而推动了对物理学的巨大发展。教师在物理课上,通过实验过程的演示,从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了培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则有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而通过小组共同实验则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物理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其逐渐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2.3对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审美教育变得日益重要。物理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因为美学素养也是形成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而物理学本身就包含中丰富的美育思想和素材,物理学在揭示了自然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的同时,也向人们充分展示了自然界在结构上的对称、和谐与韵律美。例如,磁铁能吸引铁磁性物体,无论把什么形状的磁针悬挂起来,它的一端总指向南极,另一端总指向北极。这正展示了科学之美。大科学家牛顿将互不联系的力学知识,将天体和地球上纷乱复杂的各种机械运动,用四个定律,通过数学方法,把它们的相互关系简洁地表达了出来,从而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经典力学图画,充分显示了物理理论之美。因此,物理教师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揭示科学美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欲望。
2.4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内容和根本教育目标。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一定要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因为物理教学内容中可用于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道德品质教育可以渗透到物理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此锤炼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些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得以实现,因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一些科学家、物理学家发现相关定律和原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充分体现出科学家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和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品格。例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科学家身上体现出的这些精神和品质正是现在“90后”学生身上所欠缺的,因此物理学科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此也可以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目标。
3物理教育教学中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
为了避免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物理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思想状况,对德育有个总体构思和安排,以使物理教学中的德育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进行。物理教师要注重区分德育内容是应该在课堂上进行,还是应通过参观访问、课外实验和专题讲座进行。作为学科德育的主要引导者,物理教师既要明确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也要明确德育目标。在检查教学效果时,不但要检查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也要检查德育目标落实情况。此外,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学科德育教育,渗透是关键,贵在有意,重在有机。既不不主张“穿靴戴帽”式教育,也认同“讲了知识就等于进行了德育”的观点。物理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如果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较多、较为集中,就可以多用时间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德育内容不突出,则可以“引而不发”,即把思想教育融于知识传授中,不一定单独进行德育教育。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每位物理教师对道德教育进行了深深地思考,在对学生授课的同时,将道德教育融入进来,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才能真正达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不可或缺的课型,并因其在对物理知识的巩固、思维品质的培养、坚定意志的锻炼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都备受物理教师的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异中求同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着力点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面对不同实验主题要有不同的实验设计,但是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我们进行求同比较教学,这种方法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实验,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动手做了几个物理实验后,自己探求其中的共同点。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
(一)教学材料
1.液体的扩散实验。该实验我们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扩散现象,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扩散是需要几十天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变化,这在课堂教学上根本无法完成。通过采取改进的教学材料,学生可以清晰的发现,在30田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
2.改变内能方式。我们的实验内容是在压缩引火仪中加入硝化棉,当我们快速按压活塞时,由于密闭的气体被反复压缩,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从而致使硝化棉燃烧。我们都知道硝化棉燃烧的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可以说是瞬间,学生通常情况下很难捕捉到这样的瞬间,从而对整个实验的变化过程没有清晰的意识。这两个不同的实验主题,不同的实验设计,可以采用相同的实验方法来避免实验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的弊端。我们可以通过摄像机把整个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对于时间长才能看到实验结果的,我们采取快放的方式;对于时间瞬间的,我们可以采取慢放,将整个实验过程清晰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2]。
(二)教学方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究竟是否能够达到最优的目标,章节中各个部分是否能够进行协调运转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物理实验的研究过程中有很多科学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事物的规律,才能真正的做好物理实验学好物理。
存异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深化点
只发现事物之间的共性而不能发现其之间的个性,对于物理的学习仍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观察和总结创新,利用好同中的存异,这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深化点。
(一)实验方法同中存异在教授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时,我们可以发现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设计要求根本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大口玻璃瓶内放了些水,在不断给瓶内打气时,达到一定限度瓶塞会跳起,观察瓶内的变化。实验结果:在瓶塞跳起是瓶内会出现白雾。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证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这就需要有求异精神,改进实验方法,将水换成酒精,因为酒精较水更易蒸发,实验效果更佳。
(二)教学对象的同中求异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教授两个班级的学生时,两个班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相同的实验主题时,要根据每个班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实验设计,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教授的两个班的学生差距就很大,一个班-A班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弱,思维也不是很积极反应较慢;另一个班-B班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因此笔者在教授串、并联电路的实验时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物理规律一直都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之上并且经过思考和总结而得到,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不断地探寻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很好的实现物理教学目标。总之,“求同存异”作为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基本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的多样性和一致性的对立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使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比较探究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以明确的目标引领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的教学都是有教学任务的。每一节课都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知识方面的又有能力方面的,更要有情感方面的。教师的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物理思考、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明确的目的性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方面。
2.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能够想当然地臆造和脱离实际。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留心学生生活。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要考虑到这些内容,让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感到熟悉而真实。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最具有吸引力,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学习物理的价值所在。通过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的积极创设,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深刻意义有了一个更好的理解。
二、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组织物理教育教学
新课程关注的不仅是教师的教,而且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关注所教知识,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组织上,而要把教育教师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实际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使得教育教学的知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才具有真正的有效性。新课程认为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的。这是因为:第一,教师的教学需要的不是教师讲授多少知识,而是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知识,这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第二,中职学生的物理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而且需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内容,而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第三,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一个融洽的教育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悉心经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挥个人魅力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下成长。
三、注重中职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
中职物理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就在于教育教学的着眼点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着眼于知识的学习的,而新课程课堂教学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获得知识的学习体验,这样才有利于中职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作出评价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重要形式。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理论认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知识、理解知识生产的意义和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动手实践,教师不包办代替。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对学生管得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枯燥乏味,缺乏活力,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这样也桎梏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由于物理是一门开拓学生思维的自然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让他们有机会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营造“合作交流”的课堂氛围
合作互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启发、相互质疑、相互触动、相互评价、相互反馈等形式,在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形成的多级活动关系。这里的“合作互学”不是热热闹闹地小组讨论,而是对于自学中、检测中暴露出的疑难问题,个人经过思考不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再让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群学)。学生与学生交流,共同探索问题,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每个人都在动脑,都在思想深处互相对话,一对话,错误得以凸显,真理也更有了说服力。教师要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要互相取长补短。在合作交流中,课堂时间似乎很快,不像传统教学中那么无聊与漫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幅提高。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提倡。比如,对磁场的认识,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磁场的认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课堂交流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课堂讨论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提升、知识的拓展。讨论的过程中,参与面要广,课堂氛围宽松、和谐、自由,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教师要搞好问题引学。问题引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策略。问题引学不同于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问一答、齐问齐答或半问接答,问题引学是构建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是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域内“跳一跳”,通过学生的学、思、议、练就能解决问题。例如,笔者教学“分子运动”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让每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鼓励了获得正确结论的学生,肯定了他们探究的成功。对于分析不正确的学生,我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告诉他们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分析与探讨,才能获得知识。教学实践证明,在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而且能锻练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方法论与世界观。
四、运用电教技术辅助教学
现代电教技术为教学带来了生机与创新,电教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提高了教学效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电教技术创设的图文情境,既有声音,又有图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展现物理实验中看不见的物理现象,比如电流、磁场等。多媒体还能控制课堂节奏,优化课堂设计,加大课堂容量,节约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媒体还能模拟史前文明情景以及战争场景,节约人力与成本,保障了人们的安全,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水平,革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电教技术,可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可观的情景,将逝去的物理现象再现出来,能延长人们的视觉与思维,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园地,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学生乐学,产生为人类奋斗的情感。
五、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是人性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要以激励学生上进为主,要平等对待学生,要因材施教,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摒弃对学生冷嘲热讽,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对同一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收到不同的效果,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也会显示出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新课程改革推行的今天,教师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基础以及接受能力作出不同的激励性评价。如我在批改作业时,对不同的学生批改时写出不同的评语,对学习好的学生写上“根据你的学习情况你应该解答得更全面,更加正确。”对于学困生写上“这道题很有难度,你的解答虽不全面,但只要你认真研读有关解法,是会解答得更好的,继续努力!”对于中等学生,作业的评语可以这样写:“只要你多动脑子,是会解答得更全面的。”教学实践证明,短短的评语,却有着巨大的威力,它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能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排除困难,不达目地不罢休。在鼓励性评语的感召下,学生获得了自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物理作为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有其严密的结构体系与特殊的教育功能。在物理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与时俱进革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增强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有效与否,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在课堂上,学生才会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教师的提问,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会得以彰显。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关键是教师怎样组织课堂教学,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入,上课的时候在什么环节提问什么问题,教师都要提前做出预案,再加上教师在上课时的灵活应用,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会得以改善和提高,只有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学生才会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整个课堂效率至关重要。教师如果不去认真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只按照教材来讲课,不去备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上课不是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上课,那么其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根据教材知识,结合学生的认知习惯、知识水平、能力大小,教师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兴趣能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得到培养和调动。只有学生对知识感兴趣了,学生才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可以说,只要让学生对物理学科感兴趣了,物理教学就算成功了一半,所以说,教师搞好备课,设计好教案,创设出有效的且和学生实际相吻合的教学情境非常重要,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二、问题的有效性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教师,上课提问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但是教师要确保提出问题的严密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一方面,要确保所提出问题的知识性和技能性,也就是要保障问题由浅到深的逐步过渡性、循序渐进性,能够引领学生从初步了解知识到熟练掌握知识。在提问学生时,要注意提问技巧,问题的提出要以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为主。另一方面,教师提问完学生以后,还要注意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够从中找到问题回答的正确与否,要边倾听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注意给足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切记不要批评、诋毁学生。教师要找中切入点,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问题。例如,在“牛顿第三定律”学习中,火箭能够升空依靠的动力是什么?在空中的火箭还与地面有接触吗?教师要根据一系列的问题的提出,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思索?使其充分地认识到什么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区别又是什么?教师提出问题以后,要让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回答的契机,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三、突出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学习中在很多计算方面的技巧都是利用数学上的公式来进行的,如运动学公式就是根据速度和位移公式来共同完成的。同时把速度图象、位移图象相互结合进行描写,使数形相互结合共同描绘出运动学规律是如何实现的。而在其它实验教学中,很多计算也是根据相同的数形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数学知识在物理计算中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例如,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
四、精选典例,合理解题,培养良好的物理思维
教师除了设计好良好的教学情境以外,要想使课堂的有效性得以实施,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选择优秀的、典型的例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笔者经常遵循“现象,描写和计算”的方法去解题,这样给学生展现了一个清晰的解题思路,使学生做起来条理清楚、目标明确,从而避免了做题的盲目性。物理解题过程是现象的展现,一个物理现象首先要和一个物理规律相互符合。再有就是,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出错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根据典型的例题讲授清晰的解题步骤,要让学生做好笔记,就是要把这些典型的例题以及它的解题步骤,甚至是解题思路都能够摘抄到笔记本上,以达到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温故而知新。
五、注重学生总结,让有效性教学落到实处
学习过程是重要的,但是学生要学会自己做好总结,这种总结包括单元型的、章节型等。对于这些知识,学生要能够自己做好总结,同时还要注意总结的例题的典型性,最好是附有例题解释型的。这种知识纠错、补充的总结方法是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每个学生要把握好自己笔记的方式,可以参考其他学生的笔记,只要对自己有帮助就行。教学是一门艺术,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敢于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方法,牢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在不断地探索中改进、落实、反思,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自2012年教辅新政以来,我国教辅的出版、销售日趋规范化、制度化,物理作为初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前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融入合作学习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以及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物理科学,享受探究过程并了解探究方法,通过合作的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合作意识,基于以上本文简要研究了合作学习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融入。
一、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合作学习理念的原则
(一)科学的划分小组
在引入合作学习理念的过程中,小组的划分至关重要,学生在物理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各个方面都不尽相同,学生受到环境影响形成的个性也各有特点,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学生隐性的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之后将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混合,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成员数量以5-6人为宜,例如可以将物理学习能力强的和学习能力差的分在一组,以此来带动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可以将生动活泼的学生与内敛沉稳的学生分为一组,以此调节组内学习物理的气氛[1]。
(二)统一教学课堂
课堂由教师和学生组成,教师应当充分的引导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当积极参与到物理课堂学习中,因此应当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的统一在一起。首先,教师应当做好课前准备,例如在小孔成像实验教学中,可以准备生活中常见的易拉罐作为实验材料,增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其次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彰显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应当善于协调和平衡,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够有兴趣、有激情的去进行合作学习。
(三)促进教学过程的合作
要想融入合作学习理念,教师应当优化教学过程,使合作学习能够很好地契合物理教学。教师要认真研究物理教学内容,选择能够开展合作学习的物理课题,并通过编制合作学习任务、制定合作计划、分工合作责任等方式来开展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适合合作学习的课题,例如水资源危机、家庭用电以及物理实验等等。
(四)合作过程开放化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不够开放,再加之物理学科的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许多学生只是了解物理知识,而不懂得如何运用和拓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合作学习理念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创设开放性的合作过程和合作形式,引导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来探究相关物理量的测量问题等。
(五)成功机会保证公平均等
只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彰显自己的价值、感受成功的体验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具体的合作学习理念融合过程中,教师应当保证每一个学生成功机会的公平和均等。例如可以让不同能力的学生承担不同的任务,这样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就都能够感受到自身的重要性,分享小组成功的成果[2],同时教师应当坚持奖优促差,对于学习效果良好的学生,教师应当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于学习效果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积极鼓励督促。
二、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对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把握合作学习的引入实际至关重要。物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有一些晦涩难懂的物理概念学生很难深刻的理解,这时就可以引入合作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进行探究,例如断路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分享生活中的断路现象,从而探究断路的产生因素和相关后果,以此来让学生了解断路知识点的具体概念和知识。
(二)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章节
物理学科包含的知识博大精深,既有基本的常识类知识,例如速度、路程等物理量,又有晦涩难懂、具有开放性的知识,例如电力知识、浮力知识等,一些简单的常识类知识开展合作学习并不必要,因此教师应当选择一些晦涩难懂并且具有开放性的物理章节来融入合作学习理念,例如在《物体的浮与沉》的教学中就可以融入合作学习理念,通过设置不同质地、不同质量、不同面积的物体来让学生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每一个小组研究一种浮力的影响因素,在实验过后在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三)增强师生互动
教师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引导者,师生间的互动是保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基础,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预先演示错误的操作,积极与学生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让学生注意在之后合作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此来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
合作学习得出的物理成果和结论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充分肯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合作学习评价中教师可以将小组个人评价和组员之间互相评价结合,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性[3]。例如,在电路连接实验合作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总结实验中的优点和不足,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虚心求教的素质,教师要对正确的实验方式积极肯定,予以表扬,对于错误的实验方式要积极鼓励,肯定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创新的思维方式。
结论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融入对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合作学习理念的原则和具体策略,旨在促进合作学习的进一步应用发展,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各地学校在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地探索更多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还要视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而定,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物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学科,对其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不甚了解,需要老师当好“引路人”角色。为了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我们应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策略有: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虽然物理是初中生刚学习的学科,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物理现象,如,摩擦、沸腾、凝结、声音的传播等,都是物理探究的学习内容,所以,物理对学生而言既陌生又熟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现象来驱动学生去自主探究现象所蕴藏的科学理论,以有趣的物理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由于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改革教学课堂开始,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物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课堂上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冬天时衣服上产生的静电、彩虹的形成、近视眼镜的原理等,针对这些物理现象让学生在课堂中发散思维,积极思考,说出自己的理解,再由教师进行评价,纠正错误观点,有助于学生有效加强学习效果,提升教学质量。
二、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物理是一门与实验密切联系的学科,很多科学理论都要通过实验得到验证。在我们新课标初中物理的教材中,更加注重对实验的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科学理论的理解。然而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没有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而是通过课件演示或者根据教材内容讲解一下,忽视了动手做实验的重要性,这并不利于学生学习物理。一方面实验能把学生带到一个学习的氛围里,因为进到实验室后各种实验物品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另一方面自己动手操作实验和观察实验更能牢固掌握知识点,从而提高初中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例如,在测试沸水的温度时要使用温度计,由学生亲自动手测试可以有助于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与读法,正确使用温度计。
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生学习的科目越来越多,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过去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效果不理想,因此,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地由学生自觉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主要是调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以小组合作竞争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探究学习,主要是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这三种学习方式都建立在学生自愿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又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让学生共同分享学习的乐趣。
四、以导学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导学案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学习的逐步深入引导。导学案也就是要把学生导入学习过程,可作为学生预习的指导材料,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实验步骤可通过导学案的形式来进行指导,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教师要在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难度、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导学案,为学生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偶尔在学案中增加一些有趣的内容或者寄语,让学生学起来更有动力。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物理教师应在了解初中生学习特点和需要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然而,目前在农村初中由于多种原因,大部分学校和教师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多年的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摸索,并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得得法,教师教得轻松,师生和谐共创乐学的氛围。在初中,数理化这三课总是困扰着学生的学习,学生经常说“物理难,化学烦,几何数学习题做不完”,可见在学生的心目中物理学习的难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怎样通过教师的教来使学生达到会学的目的是我在教学中经常考虑的。其实,学好物理无非有两个前提,一个是教师的教,另一个是学生的学。只要两者得法,学生都能够学会这门课。
一、教学得法是关键
(一)抓好学生的入门教育
物理这门课因为和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在刚接触时往往有一种好奇心,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精巧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变学生的好奇心为兴趣,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比如,利用平时我们观察的现象:雨后彩虹的形成、纸盒能烧开开水、筷子插入水中的弯折现象等,使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的有用和有趣,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学习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不仅能使学生易于理解一些枯燥的抽象知识,而且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及直观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有无比的优越性。对于一些不易在课堂演示的物理实验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现,可以把物理现象及物理实验的过程反复操作、反复观察与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师生在和谐共处的氛围中进行情感交流,能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而积极的思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求知欲会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三)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压制学生,不能有所谓的师道尊严。新课程标准要求师生是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才能热爱教师,才能听从教师的教导,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哪个教师,哪一门的成绩就会好。所以,在物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从学习和生活上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给予的爱,这样学生感到了来自教师的尊重,自然就会喜欢你教的课,从而对物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起来也就更有劲。
二、学生学而有法是保证
(一)用实验打好学习的基础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而且中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动手,所以有些学生看到物理的实验器材就想动手操作,尤其是一些男生更是如此。那么,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让他们在实验的操作中学习有关的知识。比如,在学习电学的知识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来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灯泡不论是并联还是串联都能发光,但相同的灯泡并联和串联后发光的亮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就能用到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有兴趣,也就有了学习下去的动力。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实际上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的,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知识的真谛,通过实验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把教师的“教”转化到学生的“学”,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注重学以致用
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有用,物理的知识尤其需要这样,要能让学生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物理知识很有用。我至今还记得我当时学了物理中的声音的传播以后,按照教师说的,自已在家里制作了一个电话的情景:在不同的屋子中用两个空纸杯,中间用金属丝连起来,就制作了一个简单的通话的装置,而且还做了通话的实验,很有效果。通过这样的简单的实验制作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创造能力,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实验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也达到了学用的结合,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质的提高,是一次飞跃,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授之以渔”,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了学生,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学习。
(三)注重复习提高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反思、总结和提高,只是单纯地去学习,不去静下心来思考,这样,学生就不会有太大的进步。所以教师要给学生讲清,当看一个题目时,有了一种解法,不要立即就下结论,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有没有别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举一反三就是这个道理。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已经把学生放到了主体的位置上,接下来教师要做是怎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难学的物理知识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最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学习。
正常的教学一周是五天在校学习,两天休息日,使得在周末,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安排的时间,周六、周日学生在家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如何让学生周末既过得愉快,又能和周内的学习很好的衔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调查发现,周末的学生有这样的几种安排:1.休息,有的学生成天睡懒觉;2.在外面玩闹,例如:打球、逛街、串学生家等;3.上网玩游戏;4.自主学习。笔者调查发现:能够劳逸结合、自主学习的学生不到三分之一;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周末的学习是被动的,是为完成任务而勉强学习,学生内心深处缺乏动力。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及时巩固和自我完善是提升学业成绩必备的过程。那么,周末让学生做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就是我们老师思考的东西,笔者结合我校初中物理周末作业布置的做法及效果进行了总结,供同仁们参考。
一、周末作业要及时
周末作业也是本周学习内容的检测,也是本周内容的巩固,要避免现有学习内容和周末作业的分离现象,让周末作业及时复习现学内容,这样的周末作业学生才有兴趣去做,也可以使所学内容及时得以巩固。例如,刚学过“声现象”,可布置学生周末调查居民生活区噪声的主要来源及减弱噪声的做法,也可以布置学生写写假如我失去听力怎么办?结果学生上交的作业中那些平时不交作业的学生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学生的见解还有创造性,我感到对有些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比纯习题的作业效果要更好。
二、周末作业形式要多
听到作业,我们常常认为是一些题目的罗列,而实际上,大量题目的罗列学生会感到疲惫,因此,结合初中物理的特点,我们不妨改改作业的形式,可以是调查,可以是小制作,可以是本章内容的小报,可以是课件的制作。例如:刚学完家庭电路,我们给学生布置的周末作业是:观察你家的电路:
1.对电能表、保险丝、用电器的作用进行表述?
2.用电器、插座如何连接?开关和它控制的用电器如何连接?
3.电能表上有哪些参数,有什么含义?
4.如何测量一个用电器的实际功率?
5.如何做到安全用电?让学生根据家中情况或写出家庭电路的调查报告或画图表示或设计题目,结果下周发现学生都认真对待了周末作业,还提出了一些问题,学习兴趣明显提升了。
三、周末作业的布置要分层
学生的情况参差不齐,要处理好程度好的学生可能“吃不饱”程度差的学生“吃不了”的问题,不要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样对待。因此,我们在周末作业的布置上,根据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分为A、B、C等几个组,各组在作业的量和质上要有区别,例如,“电功率”周末作业可这样布置:A组,下发试卷全部完成;B组,不做综合性很强的那几个题目,试卷上已经做了标注;C组,只做基础题。这样布置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学生也不会太愁,有信心去做,效果自然较好。
四、有布置就要有检查
没有检查的布置作业是没有意义的。周末作业布置后,下周一要检查,检查可由小组长完成,或教师统一组织检查,家长能检查的可请家长检查签字,布置的作业如果不检查,很大一部分学生就想蒙混过关、得过且过,那些比较“滑”的学生就会不做作业。所以,有布置就要有检查。
五、作业的质量要有保证
学生有很多科目的作业要做,我们要限制作业的量,我校要求:语文、数学、英语的作业要能够在50分钟内完成,物理作业30分钟能够完成为宜。作业的质上,我们让各备课组分配任务给各位教师,让他们预先准备,再交备课组长审阅后交付使用。周末的作业控制在一张纸的印制范围内,各种题型都有,从长期运行情况看,我们的学生完成了布置的作业。作业的布置切记太偏、太难,要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要面向全体学生。
六、全班一盘棋
在周末作业布置上全班要一盘棋,不能单打独斗,防止学生偏科。因此,学校和班主任要掌握情况,根据各科情况,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克服那种不顾其他学科而一味大量布置作业的现象。
七、在初中物理周末作业的转型和开发上的做法
初中物理周末作业的布置上,我校物理组提出并尝试着去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开发一些社会性的作业。例如,结合初中物理的特点,可布置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一些制作,如“土电话”“万花筒”“潜望镜”“显微镜”“变阻器”“电动机”“发动机”;可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如调查周围环境污染的来源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调查我们电能的来源及消耗的方向,调查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情况及形成原因;可让学生进行网上查阅,解答一些物理现象。例如,查阅雨、雪、霜、露及水的循环,查阅我们航天技术的发展情况,查阅原子弹、氢弹方面的问题。如此作业的转型和开发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索热情,既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又让学生拓展了知识、掌握了知识。我们的初中物理周末作业做了这样的尝试后,学生的整体学业成绩比以前高了,物理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
八、走出作业布置的误区
我们在辛苦地准备、布置作业,但是,对于作业的有效性的问题思考不够,常见到学生为完成作业而“联谊”,周日晚自习前提前到校而抄作业;我们不要再布置重复性的抄写物理概念,反复抄写课后习题,甚至选择题也照抄,这样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学生的耽误,是要不得的。总之,周末作业既不能完全没有,也不能毫无选择的布置,应该注意忌量大、忌过难、忌不明确、忌过分重复、忌不选择,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追求实效性,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周末的学习生活才能真正丰富起来。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物理学是由一些基本实验、基本概念、基本定律等组成的体系严谨,精密定量的科学。物理概念是基础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学好、教好物理学,首先必须认真学好、教好物理概念。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物理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物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提问方式,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教师在物理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提问不但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初中物理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积极探寻有效的问题和提问方式,以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提问就是教师在对教材深入分析的前提下,预设有效的物理问题,采用一定的策略进行课堂提问,从而在达到一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效的物理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巩固物理知识、反馈教学效果,而且能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和表达能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达到更好的物理教学效果。
二、提高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1.精心设置问题
初中物理教师要重视物理课堂的提问,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既要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考回答出来,又要对问题进行恰当的解释,以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精心设置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能够掌握物理中的重难点问题[1]。此外,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顺利的参与到课堂当中,从而得到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物理教师还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提问,让学生有回答问题的欲望,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在“世界是运动的”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在一条平稳行驶的船上,船头和船尾分别有一个靶子和一个射手,两个射手用同样的箭同时射向靶子,请问谁会先射中?学生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纷纷展开思考和讨论。
2.提问要有可行性
初中物理教师在提问中要抓住课本中的重点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提问的趣味性;既要考虑到优等生的学习能力,又要考虑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念课本上的问题。此外,教师提出的物理问题,要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回答积极性[2]。例如在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热水瓶是如何减缓热传递效应的?”,这个问题对初中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可以把问题转换成“为什么新买的人热水瓶不保温?”“如果把热水瓶外层玻璃打碎热水瓶的保温效果会发生变化吗?”等等,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回答问题。
3.提问要有针对性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提问中,很多教师设置的问题比较空洞和随意,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针对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问题,并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预设,对一些抽象的问题进行分层提问。例如,在电压的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问学生“什么是电压”,而要把这个问题拆分成几个层次是小问题,如“电压的作用是什么?”,“日常生活之中哪些地方运用了电压?”等等,把学生的物理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
4.提问要有启发性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让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自主思考并解决相似或相关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问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更多的物理知识。比如,在“机械波传播”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对课本上的问题进行延伸,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如:“一根5米的长杆在水平面内一秒钟移动了两米,长杆的传播距离和速度各是多少?”,这样一来,不仅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5.提问方式灵活
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展开对问题的思考。在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中,物理教师应该改变原有的单一、枯燥的提问方式,让提问更有趣味性、更加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物理课堂的积极性。初中物理知识大多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实例,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例如,用盐溶于水来解释“分子运动”;在电路图的讲解中融入学生家庭用电的情况等,教师要把课堂提问与学生实际生活巧妙的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主动的学习物理。
6.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合理评价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同时,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评价,或表扬回答得正确、全面的同学,或鼓励回答得不好的同学,从而提升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而在物理课堂上争先恐后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深入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近年来,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求物理教师要在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能够达到课堂目标的问题,进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和质量。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力和控制力还有一定欠缺,导致提出的问题没有实际的意义,甚至引发了学生的厌烦情绪。因此,初中物理教师要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认识,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有效性,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学有效性很难凸显,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打造有效性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打造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呢?
一、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与本次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声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可以发声的物品,如,笛子、口琴等,通过在课堂中实践发声的过程,引导学生感知声音的产生与形成,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感知到物理的魅力,也就能更有效地学习物理知识了。
二、引用探究教学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性知识,教师可以引用探究性教学法,运用一些其他模型展现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磁场电流等知识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将小磁针模型和水流等模型展示出来,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学习磁场电流等形态,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在这一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以探究和提问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运用发散思维,从而投入到终身学习中去。
三、引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实验教学法,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促进学生更积极地学习探究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允许学生犯错,允许学生大胆创新,在实验中学生发现的问题,如,操作不规范,教师可以引导,让学生记住自己的错误,及时地改正,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调解教学进度和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用探究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打造初中物理有效性课堂。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端午节的意义有哪些_有什么来历
端午节是全世界华人的节日,通过纪念屈原等一系列活动可以培养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认同,增强人们的敬祖意识、亲情意识、家庭观念、爱国精神,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 端午节的意义有哪些”的相关内容,方便大家学习了解,希望对您有帮助!内容仅供参考
端午从字面上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端”古汉语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午节,代表着人们对中国华夏民族几千年祖国传统文化的追怀,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吃大蒜、儿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的习俗,也是人们品味生活,热爱生命,发展文明,抑恶扬善的不懈追求。
古人认为端午节是五毒月,天气炎热,瘟疫流行,人易生病,需要驱毒避邪,夫妇要克制夫妻房事生活,以保持身体有足够的抵抗力。在这个节日里,一般成年人喝雄黄酒、菖蒲酒,小孩佩戴香荷包,采草药,所以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应当继续发扬和传承。
1.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2.伍子胥的忌辰。
3.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4.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5.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
6.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7.最初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后来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8.端午节的名称叫法达二十多个,如有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端午节,本是南方吴越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1、扒龙舟
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之神威,祈福、辟邪。
2、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
3、洗草药水
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这些节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端午习俗主要有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鸢、睇龙船、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等等。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