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论我国旅行社经营现状及发展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农保工作,改善制度实施效果,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实施新立法的进程。新立法中国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保障,也是整个国家朝着社会公平正义、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助于解决农村养老困境,消除农民的养老的后顾之忧.保证基金筹集的稳定性和保值增值的安全性,确保我国农保事业健康发展。
2.改革筹资方式,建立政府、集体和农户共同负担的多元筹资机制。为解决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严重不足的问题,引入集体与农户共同参与的多元筹资机制就显得势在必行。农民作为社会保障的受益主体理应负担其中的一部分费用,但是考虑到农民大多为低收入群体,建立在多元筹资机制基础上的社会保障需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进行。
3.应该在健全机制的基础上,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分层分类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在富裕地区,可以仿效城市社会保障的和经验,全面展开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而在贫困的地区,又要针对不同的保障群体,实施不同的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社会保障。在老年人多的地方,重点推行养老保险;在疾病多发的地方,重点推行医疗保险或农民医疗合作制度;在贫困地区,重点推行优抚、优教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4.提高保障水平,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尽管有地方性补助和个人账户支持,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贫困人口,中央财政补贴无疑是保障的主要来源。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予以更大政策倾斜。
5.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建立多层次的农保制度。在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参保对象的经济能力和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固然是主要考虑因素,但社会保险作为一项公共产品,不同人群对它的需求状况也不可忽略。有关学者提出,我国农保的参保对象大致可分三类:一般农民、被征地农民和农民工。农保制度应当充分考虑其特点来建立。对被征地农民,政府补贴应主要由安置补助费和土地补偿费的一定比例组成,若仍不足,则由当地政府“兜底”。对有工资收入且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群体,因其工种的多样性,应进一步划分: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者应被纳入现行制度,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返乡务农者可在原籍所在地参保,在城务工期间的农民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并入原籍农保制度;从事流动性强工种的农民工参照乡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参保。
6.规范基金的运营和监管,确保其保值增值。新农保由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公开参保人缴费和待遇等信息,接受公众监督。此外,还可引入独立于基金运营机构之外、具有权威性和公平性的社会监管机构,以制约农保管理部门的活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一个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一个企业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管理会计的作用。管理会计,它又称为“内部报告会计”,它是为了能够提高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过程中运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利用了财务会计所提供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的辅助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报告,进而使得企业各级的管理人员能够对日常所发生的活动进行规划以及控制。近些年来,管理会计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管理会计是一个企业的战略、业务以及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1]。
管理会计,它最早起源是在西方国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交流也愈来愈密切。管理会计在被引入到我国后,随着不断的应用,我们开始不断地吸收新的管理科学的知识,并在掌握了相关理论以及方法后,特别是对于管理会计中的预测分析、决策分析等,相关知识的运用在企业的管理发展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先进阶段,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十分显著,特别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好的管理会计套路能为一个企业创造十分可观的财富。随着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的大多数企业里面招收的会计人员都有接受了很好地管理会计教育,可是由于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有着环境的因素等,很多管理会计人员虽说对于自己所在的企业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全面的预算以及长期的投资决策方法等,他们所拥有的分析能力有限,还是缺乏一定的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可以说,管理会计在我国还是处于一个初级的发展阶段,更甚有些企业还都没有真正的接触到现代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术[2]。
总的来说,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三个特点:1.管理类意识不太高,有着提升的空间,并且传统文化会制约管理会计的发展;2.管理会计不能很好地运用到企业中来,可以说理论实践严重脱节,其应用环境不是很乐观;3.我国的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并且出现管理会计人才欠缺的问题;4.我国的管理信息平台不是十分的通畅,内部的监管缺位。
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历史不是很长,并且在从西方引入后,还不能很全面地融入自己的元素。因此,管理会计在中途仍旧不免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对于管理会计进行相关对策的探讨尤为重要,它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奠基石。
我们应该加强管理会计的一些相关理论研究,这些都是能够为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可以说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研究是对于管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存在的规律以及本质的一个认识过程。我们要做到能够加强管理会计的炉温研究,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国情,融入一些相关的文化元素,进而建立起一套能够适应我们国家企业管理特点的有特色的管理会计的相关体系。
我们要能够做到将管理会计以及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的内容进行去重,删除一些重叠的部分,并且能够做到将将应用性更为强大的内容能够引入到管理会计中来。近些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我国应该加紧进行相关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以及应用的研究,能够做到将成本管理重心由制造成本转移到战略的总成本上来,进而能够使得业绩的评价能够紧紧地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员工的价值最大化方向进行着。这是一个能够让企业的短期效益以及长期效益都能够兼顾到的最佳做法。总体来讲,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地挖掘以及实现知识资本的使用,使得管理会计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企业,为国家做出更好的贡献[3]。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提高管理会计的认知,其重点在于要提高管理层,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层的相关管理意识,能够转变革新管理思想,并且借鉴先进的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企业的自我管理素养。
而塑造现代企业的文化,则需要相关的政策来积极推荐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建设,并树立好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要能够做到以现代企业为寄托,从注重核算层面慢慢地专向注重管理层面。企业要能够做到鼓励管理人员以及相关会计人员都能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决策上来,并利用管理会计信息等进行科学而又有效的管理,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出管理跨级的真正价值以及效用。
可以说,企业的决策经营者对于该企业管理会计的重视性将直接会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普遍应用程度[4]。鉴于此,我们有必要提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且,企业还要引入精明能干的相关会计人员,只有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业务素质,才有可能使得管理会计在该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管理会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对于国家来讲,还是单个企业来讲,管理会计都是不可或缺的一块内容。我们要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对管理会计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逐步解决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融入自己国家的相关文化元素,使其能够适应我们的国情并发展得更好,进而促进企业甚至国家的稳定健康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我国渔业生产改变了单纯追求产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渐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渔业经济效益获得显著提高。据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7501.88亿元,实现增加值3521.5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59%和6.35%。其中,渔业产值3920.97亿元,实现增加值2133.68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90%和8.24%。2013年,全国渔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3039元,同比增长15.84%;2012年,渔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省份达到12个,比上年增长了9.09%。2012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189.83亿美元,同比增长6.69%;水产品对外贸易顺差109.85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在我国渔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我国渔业经济正面临着多方面挑战。国内方面的挑战主要有:
目前,我们对渔业资源的利用处于“无序、无度、无偿”状态;传统经济鱼类资源逐渐衰退,渔获物的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现象严重;水生生物生存条件不断恶化,珍稀水生动物濒危程度加剧。其次,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扩容,传统的养殖区域受到挤压;渔民转产转业困难的现状加剧了其生产生活与资源保护的矛盾和难度。第三,局部水域污染严重,限制了养殖业的发展;加上陆源污染不断加剧,水生生物赖以栖息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部分水域渔场出现了“荒漠化”现象。
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我国,由于水产养殖不合理用药现象仍较为普遍,水产品药残超标事件屡有发生;加之企业在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使用禁用物质或其他使假行为,导致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存有很大隐患。目前我国在监督检查方面的制度尚不完善,质检机构和人员数量少,技术水平低。
我国渔业管理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这种体制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渔业资源具有流动性和共有性的特点,而分级管理通常以局部利益为重,由此会导致渔业资源浪费、渔船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其次,许多基层管理部门的执法经费和人员工资主要靠罚款和没收物品来维持,渔业基础设施不能及时维护和保养,执法不公、执法犯法的现象大量存在。第三,各地在机构设置方面存在分歧,渔业管理职能和职责划分也不统一。这样容易造成部门反应能力缓慢,管理效率低下。
从全球视野看,我国渔业经济发展主要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
(1)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动荡,特别是美国的次贷危机、人民币升值等问题,导致我国渔业企业的产品出口成本增加,出口困难。同时,国外大量物美价廉的水产品涌入,打压了我国水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路。
(2)以石油危机为代表的能源危机,给渔业生产资料和整个经营成本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原油价格涨落不定,严重影响了渔业效益和渔民增收的预期。
(3)世界渔业技术正沿着捕捞船舶大型化、捕捞设备智能化和鱼货处理冷链化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却在这些方面对我国进行了严格封锁;同时我国长期以来的低劳务成本优势正逐步丧失。
渔业资源具有可再生性,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人类对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首先,认真贯彻落实《海洋环境保护法》和《渔业法》,尽快建立环境监测网络,防止污染事故的发生;还要建立污染补偿制度,有效控制海洋污染境况。其次,继续落实捕捞“零增长”方针,有效采取多种增长方式和措施,有步骤地推进渔民转产转业,促进鱼类资源恢复,实现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实行渔业资源限额捕捞和渔船强制报废制度,严格执行每年6月至9月在沿海省份实行的“伏季休渔”制度,完善长江禁渔期制度;全面整顿三无和三证不齐渔船,查处电、炸、毒鱼违法作业。第四,倡导节能减排,发展碳汇渔业。简单讲,凡不需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就具有碳汇功能,可能形成生物碳汇,相应地称之为碳汇渔业,如藻类养殖、贝类养殖、滤食性鱼类养殖、增殖放流、人工鱼礁以及捕捞业。
首先,要根据渔业资源分布特点和渔业生产基础,有重点地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同时还要注重区域布局,抓好主导品种,以优势项目为依托,不断壮大基地规模。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促进市场信息的流通和传达,正确反映供求的变化和消费购买力的大小。第三,要促进渔业一体化经营,构建渔工贸一体化格局。第四,建立健全辅助性服务体系:一要为生产经营者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推动渔业融入到全球化贸易中;二是要提高科技在渔业化生产中的贡献比例;三要加强交通、仓储等辅助性服务。
渔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要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首先,改变传统的扁平化组织模式,变“条块结合”为“条条”管理;牢牢把握“大渔政”思想,实施统一调控和管理。其次,按照机构的不同层次、不同功能,对渔业管理职能进行科学合理地定位和划分,真正做到权责一致。第三,在渔业管理中,实行收支两条线,妥善解决执法队伍的收入来源问题;还要对现有管理人员加强技能培训和业务考核,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建立和完善用人机制。第四,要赋予广大渔民长期而稳定的渔业权,完善渔业基本经营制度,夯实渔业经济发展的基础,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摘要】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一种便捷的生活方式。我国手机银行业务目前还正处于发展中,并且农村地区的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相对薄弱。本文阐述了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基于农村地区的视角分析了该地区所具备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条件,指出在农村地区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益处以及需要面对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手机银行 农村金融 动金融
我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自然成为国家工作的重心。农村支付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我国农业发展与农民收入有着积极的影响。201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丰富支付服务的主体,并鼓励推进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业务。2013年底,人行行长周小川也曾表示应该尝试在农村地区推广手机银行业务,从而使得农村地区能够获得基本金融服务。手机银行即以手机为媒介来完成各种金融服务交易,其业务主要包括查询、转账、理财和消费支付等。近两年来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城市地区已经逐步体会到了手机银行业务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然而,这种便利是否真的能够延续至农村地区并更好的服务于农村地区呢?目前看来,我国仍有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金融服务空白的现象,而手机银行的低成本优势使得其恰好能够缓解这种现象,它不仅能够解决农民的需要,还能够为农民提供生活的便利,因此,我国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的发展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手机银行使用规模逐年增长(见图1),近两年增长幅度较大,尤其是在2012年一年内,使用规模增加了450%,直接从5000万人左右跃升到2.9亿人,而2013年在2012年的2.9亿人的规模基础上又增长了59%达到了4.6亿人。我国手机银行的交易规模也高速增长,在2011年时交易规模仅1.2万亿,2013年就增长到了12.7万亿的规模,而2014年又继续突破达到了28.7万亿。从使用规模和交易规模来看,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在近两年来的发展得到一定的突破。
根据《2014手机银行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手机银行业务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已经达到了59.7%(误差率在5%以内)(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使用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20―45岁之间,并且手机银行业务使用主要集中在转账汇款和投资理财等方面。手机银行正在不断地渗入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也为银行拓宽了客户规模,降低了服务成本,增加了银行的收入。从整体实际情况看来,我国手机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业务发展水平较低,手机银行市场潜力巨大,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对农村支付体系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并且在2012年开展了农村手机支付试点,农民的支付环境开始逐步得到一定的改善。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农村地区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手机银行业务的条件。这也将有助于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的改善。
据工信部的统计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手机用户达到12.86亿户,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已经达到94.5部/百人。而且早在2011年我国农村手机普及率已经近90%。截止到2015年3月底,即使4G网络刚刚推行5个季度,其用户总量也已达1.6亿,占手机用户比重达12.5%,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农民用户,可见我国手机的使用已经实现高度普及。
一方面,我国移动网络覆盖率在2013年底就已经达到98%,基本完全覆盖。在2013年底移动运营商又相继推出4G技术,且4G网络覆盖率也正在逐步提高,以湖北省为例,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所有城区乡镇和部分发达农村地区的4G网络覆盖,可见以这种覆盖速度持续下去,我国农村地区4G网络覆盖的时间也不会很久。在这种逐渐完善的网络环境中,农民的手机上网接受程度也较高,据工信部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农村网民中手机上网率高达83%。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村互联网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使用网络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而且,现在的无线网络备受人们青睐,有部分农村家庭已经实现手机连接家中的WiFi而不是通过数据流量上网。
2014年我国农村常驻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过万,即便是除去价格因素的影响,其实际增长速度仍达到9.2%。而且目前农村地区达到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所占比例较高,这就满足了手机银行的推广要求,因为手机银行业务并不是十分复杂的程序,只要通过适当的讲解及演示,其可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近几年来人们开始逐渐接受网上交易,虽然农村地区发展较晚,但可以看出其有开始转变的迹象,这样,手机银行业务的普及相对也会容易得多。
(1)缓解金融服务空白现象,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需求。在我国农村地区,农民对基本金融服务的需求很高,然而,农村地区的网点数目根本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在一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金融服务空白的现象,这些情况限制了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一般都为微观金融,而我国手机银行业务恰巧提供的就是微观金融的服务,这就为解决农村地区金融需求问题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中国农业银行手机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还于2009年末在广西、河南进行了初步尝试,并为农民提供了贷款便利。因此,如果农村手机银行业务能够成功的推广,那么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现象就会得到缓解或者彻底消除,农民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得到满足。
(2)为农民生活提供便利,降低农民享受金融服务成本。手机银行业务的实现是通过网络来完成的,所以一些基本的金融服务就不需要农民到附近的网点才能实现,农民可以足不出户完成相关业务,也不需要有路费的支出。一般的银行都能够提供基本的手机银行业务的全天24小时服务,网络受理业务的速度也比较快速,这就允许农民在银行的非营业时间享受到基本金融服务,在春种秋收等比较忙碌的季节也不需要为获取必须的金融服务而浪费宝贵时间。目前各个银行为了争取客户,在手机银行的服务方面一般都给予一定的优惠,例如转账手续费优惠或免除转账手续费等服务。因此,通过手机银行业务能够有效降低农民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1)手机银行能够降低银行在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网点数目目前不能满足农民的金融需求,在农村地区建立实体网点并且提供人工服务往往要花费相当高的成本,因此银行都不愿意在农村地区建立机构网点。就西部地区而言,其地多人稀的特殊环境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数目,因为其高成本是无法通过有限的收益来弥补的。据统计,我国柜台业务每笔成本约为4元,而手机银行仅仅需要0.6元,这就显示出了手机银行业务的优越性,商业银行不需要在为不能建立足够的物理服务网点而苦恼,通过手机业务不仅能够为农村地区提供基础的金融服务,还能为已经建立网点的农村地区降低经营成本。
(2)扩大了银行的服务范围,有利于银行利润的增加。近年来,我国银行在农村地区的服务范围增长缓慢,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抵押物的问题,贷款业务在农村地区发展遇到瓶颈,甚至有缩小的趋势,我国部分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农村金融市场。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规模是不可小觑的,通过手机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服务的范围就能够延伸到农村地区,能够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基础金融服务。部分收费的金融服务就会形成银行收入的来源,从而利于银行利润的增加。
(1)手机银行能够提供的服务种类限制了其业务的发展。虽然我国各类银行几乎都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但更多的是偏向将网上银行业务通过手机来操作,这并不是业务创新,而是一种操作设备的转移。目前我国农村地区手机银行主要提供包括查询、转账和汇款等业务。业务创新的程度的低下,导致我国手机银行的服务种类有限,在一定程度影响到了农民的接受度,普通的转账汇款业务虽然满足了部分农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简单的业务逐渐不能满足新时代农户的多样化需求。
(2)手机银行业务接受度有限,限制了农村客户规模。手机银行业务收入要有客户规模作为基础进行支撑,然而,我国农村地区接受手机银行业务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虽然农村地区消费观念有转变的迹象,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固守现金结算的观念,在这些农民眼中,只有通过现场交易他们才感觉到踏实。农民缺乏安全感,手机银行业务的实现是基于网络基础之上的,部分农民总是担心一旦发生网络故障而使得自己的财产受到损失。此外,手机银行业务宣传度不足,我国农村地区仍有很多农民不知道手机银行业务的存在,更不知道手机银行业务能够为他们提供多大的便利,缺乏手机银行业务相关信息,业务的接受也就无从谈起。
(1)法律缺失风险,导致农民的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涉及到手机银行业务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为《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与《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二者都没有对手机银行业务做出具体规定。而其他有关规定也只是针对风险提出框架性的规定,没有具体配套实施方案,没有对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进行明确清晰的划分,也没有对法律责任的承担者进行明确规定。这就导致农民的索赔权和隐私权等权利在进行手机银行业务交易的过程中暴露在风险之中,一旦农民财产发生损失,其受到的损失很有可能需要自己承担。法律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犯的概率。
(2)网络风险和操作风险增大了农民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当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的黑客攻击和网络传播的病毒都可能给农民带来损失,而且有些农民的手机系统安全度不高,更加容易遭到攻击,还有部分越狱、root以后的手机更加不能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一旦农民在进行手机业务操作遭到攻击发生损失之后,势必会影响农民对手机银行业务的信心,银行的业务开展就会受到阻碍。在农民进行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或者银行内部人员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如果对手机银行业务操作方式不熟悉或者对业务了解不透彻,很有可能发生操作失误,而农民就要承担财产损失的风险。
业务种类的开发应该更加贴近农民的生活,在我国农村地区更多需要的还是存贷款、结算、支付等业务。为了让农民能够通过手机银行业务实现基本业务需求,我们可以借鉴菲律宾的经验,通过第三方中介作为代理点,来为农民提供小额现金服务。银行还可以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开发适合农民的业务,例如通过与当地农资供销网点合作,当农民购买需要的物资时,可以使用手机银行结算,从而免去携带大量现金的麻烦。另外,银行应该积极到农村地区进行调研,从而发现农民具有强烈需求的业务,进而通过专业人员设计出符合农民需要的手机银行业务。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对农民进行手机银行业务的宣传,让农民对手机银行业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还可以考虑以奖励的形式引导已经使用手机银行业务的农民向其他人进行宣传,通过自己熟识的人推荐往往会使农民有安全感。另外,手机银行业务可以尝试为农户提供关于惠农、农产品产销等信息,引导鼓励农民尝试使用手机银行,在试用的过程中,农民的观念也会渐渐改变,其对手机银行业务的接受程度也将有所改变。
应该尽快建立《手机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使业务的操作流程和处理具有规范性,并且要对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做出清晰规定,还要明确法律责任的规定。其中首先应该要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隐私权等基本权利,只有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农民才会增加对手机银行业务的信心。其次,银行应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并且对农民具有风险提示义务,银行积极履行义务有助于提升农民对业务的满意程度。最后,要对法律责任进行细化,当农民财产遭受损失时,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应尽可能的维护农民的利益,明确法律责任承担主体。
银行应该加强系统的安全防护,定期对安全系统进行检测,防止存在可以被黑客攻击的漏洞,还可以推行电子签名和语音验证的防范方式,这需要客户在银行系统中预留自己的数字签名和声音信息以及语音验证暂时取消密码。具体方式是先进行数字签名,然后再接受随机验证码,以语音形式进行预留声音匹配验证,考虑到客户声音因感冒等原因可能与预留不同时,客户可以输入语音验证暂时取消密码,再完成相关交易。在操作方面银行应该制定详细完备的操作流程,并对相关规章制度做出明确规定,落实操作风险责任追究,提升操作人员的业务执行能力。农民应该培养安全防护意识,尽量不对手机系统做出更改,并每天对系统安全进行检查,养成在交易前先查毒的习惯,谨防欺诈。在农民开通手机银行业务时,农民应该积极了解手机银行业务的操作流程,有不确定的操作步骤时应先通过电话向客服咨询相关步骤,然后再进行业务操作,避免盲目随意完成操作。
[1] 刘海二:手机银行可以解决农村金融难题吗──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应用[J].财经科学,2014(7).
[2] 王修华、郭美娟:金融包容视角下农村手机银行发展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2014(9).
[3]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4手机银行市场调查报告[R]. http://b2b.toocle.com/detail--6212581.html.
[4] 刘海二等:信息化时代农村金融的困境与出路:手机银行[J].观察思考,2013(2).
[5] 刘锡良等:手机银行、农村金融与移动运营商[J].武汉金融,2013(10).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西部地区除广西壮族自治区外,都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西南地区主要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所占据,土地资源缺乏,水资源匹配欠佳;西北地区水资源稀缺,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和半荒漠。除成都平原和陕西关中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阻碍了经济发展。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试论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摘 要: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部地区对外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外贸依存度有所提高,但是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主要指陕、甘、青、宁、新、藏等)的对外贸易一直在低水平、低层次上徘徊,对外贸易依存度长期偏低。本文从对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发展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对外贸易依存度,促进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地区 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策研究。
试论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从2000年出口、进口、外贸依存度分别为4.81%、3.51%、8.32%到2008年分别达到7.66%、4.85%、12.51%,呈现出上升状态,说明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逐渐加强,同时对外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增强。然而,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水平与我国东、中地区相比仍然很低。从表2可以看出,2000~2008年,每年西部地区外贸依存度只占全国外贸依存度的17%~21%,东部地区外贸依存度的11%~14%,最高年份只占了全国外贸依存度的21.49%,东部地区外贸依存度的14.71%。同时,在2007~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全国平均外贸依存度和东部地区外贸依存度而下降时,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不降反升,从侧面反映了西部地区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大,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2 制约西部地区外贸依存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2.1 经济基础薄弱。
2000~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在逐年增加,地区经济增长率从2001年9.60%上升到2008年21.71%,相比东部地区从2001年的10.57%到2008年的17.10%和全国经济平均增长率从2001年的10.52%到2008年的16.85%,上升速度要快很多,这说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从绝对数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很低,从2000年到2008年,西部地区的生产总值一直不超过东部地区生产总值的30%,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即使是最高年份,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也只占东部地区的28.31%,全国平均水平的19.38%。
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自治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生产总值少,根据加速数原理,会导致该地区投资不足,企业没有足够资金扩大规模、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政府投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也受到限制,削弱了本地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影响本地区产品出口,导致出口依存度低。同时,地区生产总值少,人们收入水平低,又会引起西部地区对国外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不足,从而影响地区进口,导致进口依存度低。
2.2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
对外贸易中进出口商品结构分析,西部地区这种在贸易结构上以一般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为辅的方式,说明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还比较落后,还存在加工产品初级化、附加值低以及高科技产品规模小等诸多不利因素。以青海为例,初级产品出口比重逐年下降,从1985年的71.6%下降到2009年的6.2%。相反,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持续上升,自1985年的28.4%上升到2009年的93.8%,从根本上扭转了青海大量出口初级产品来换取工业品进口的被动局面。青海出口的初级产品主要是食品及食用活动物和非食用原料。食品及食用活动物所占比重逐年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的2.4%下降到2006年的0.5%,2007年后有所回升;非食用原料基本表现为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1.4%上升到2009年的4.5%。工业制成品在青海出口贸易中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比重平均在95%以上。在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所占的比重最大并保持主导地位,一直是青海最大的出口商品;化学品及制品所占出口比重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12.7%下降到2009年的7.0%;而杂项制品则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2.9%增长到2009年的25.1%,目前是第二大出口商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所占份额最低,基本保持在2.4%左右。就进出口商品结构来说,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
2.3 地理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差。
西部地区除广西壮族自治区外,都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西南地区主要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所占据,土地资源缺乏,水资源匹配欠佳;西北地区水资源稀缺,多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和半荒漠。除成都平原和陕西关中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自然环境恶劣,阻碍了经济发展。从区位优势上分析,西部地区没有有利的海洋运输条件,没有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所需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健全,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产品若要出口则必须穿过中部地区到达东部地区港口,使对外贸易成本大幅度增加,贸易量下降,从而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
2.4 周边环境辐射和带动作用弱。
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内陆,同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阿富汗、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越南、老挝、缅甸等周边十三个国家接壤,这本应成为西部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的有利因素,然而,我们发现,同我国接壤的国家除俄罗斯外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收入水平低,对西部地区产品需求量少,导致西部地区外贸依存度低。 5 苛刻的贸易壁垒。
贸易壁垒一直是西方国家采取的实现本国贸易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数量或是价格采取的贸易保护已经被绿色壁垒、技术壁垒所代替,而技术落后正是西部地区的发展的“瓶颈”。各种技术标准,绿色标准已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农产品和制成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对外贸易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范围之内,对外贸易依存度越大,表明该地区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越大,经济外向程度越深,也就是该地区能够充分利用区内和区外资源,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但当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这个范围时,它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即增大了地区经济发展受到别国经济环境波动而波动的可能性,一旦国际经济出现较大波动,必然使地区经济出现一些困难。权威观点之一,外贸依存度的合理值为地区GDP的1/3,按此观点,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显然还很低,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竞争、利用国内外资源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能力还很弱,由此可见西部地区在尚未达到这个值之前,外贸依存度应越高越好。
3 西部地区提高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对策建议。
3.1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制成品和高新技术、信息、智能等“软件贸易”占的比重必将不断上升,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促进落后地区经济跳跃性发展的支撑点,将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充分用够用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条件下给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扩大招商引资规模,充分利用国内外一切有利因素,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技术创新,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扶持,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2 调整贸易进出口结构,改善贸易条件。
在出口贸易中,改变以初级产品和粗加工产品为主的出口结构,大力发展深加工、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加工贸易。坚持以质取胜,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调整出口结构,加快提高出口商品质量和附加值,努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成套设备出口。在进口贸易中,要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本,进口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大型高精尖设备,做好技术引进工作。这样,通过改善贸易进出口结构,也可大大减少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过程中因为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技术和绿色标准等贸易壁垒而造成的损失。
3. 3 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和经营公共设施建设,可采用BOT模式;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法规和制度保障,并在市场准入和土地政策、法制建设、金融政策、税收政策、和行政效率提高等方面,鼓励西部地区进行创造性的探索。通过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吸引国外投资者,引进外国资金、技术和人才,改善本地区产业结构、贸易进出口结构调整与优化,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4 加强周边国家贸易合作,发挥比较优势。
目前,西部地区面临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收入水平较低,对我国产品需求量不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发展,市场多元化战略成为各地区发展对外贸易,降低经济风险的战略之一。同时,发展边境贸易,比起经由中部地区到达东部地区出海绕行,有靠近市场减少运费的优势。另外,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一些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的居民在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甚至语言文化等方面具有共同点,容易沟通,更易发现市场需求和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减少市场进入障碍。 5 提高会展经济档次,促进对外贸易水平。
会展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存在形式,它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受到了来自政府、企业的高度重视。正成为西部各省市区实现大开发、进行大开放的有效载体和手段。不仅能够带动人才流、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流向西部,最重要的是,会展经济产生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拉动内需、展示形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给国内外进出口商提供了一个相互了解,相互贸易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提高对外贸易水平。譬如2011中国·青海绿色经济投资贸易洽谈会,300多家大型企业参会,12个省市区组团参加,签约124个项目,签约金额高达1200多亿元。
总之,在当前全球化进一步深入、各国各地区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西部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促进西部地区外贸发展,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的必然选择。
浏览量:17
下载量:0
时间:
调查显示,74.5%的农户认为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点作用,认为“作用重大”和“没有作用”的比例相当,均为6%左右,认为“有负面作用”的占12.2%。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发展规模较小,规范性较差,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不是很显著。在所调查的农户中很多人在当地都没见过私人钱庄和典当行等民间金融机构,更谈不上把民间金融作为融资渠道之一。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发展研究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对湖北省27个主要地区131家农户进行调查访谈,对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的基本情况做了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湖北省的地域经济特点,对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发展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针对分析结果,对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湖北省 农村 民间金融
【论文正文】
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湖北是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至今仍有“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三农”问题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村金融又是当前农村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之一,积极探索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但湖北省作为中西部的结合地带,同浙江等沿海地带相比民间金融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都要逊色很多,民间金融对湖北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本文通过对湖北省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湖北省民间金融的优劣和劣势进行分析,基于湖北省农村特点,湖北地域特色提出相关建议。旨在能探求出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的途径,为湖北农村发展提供更有利的金融支持。
1.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发展概况
《2007年湖北省金融运行报告》显示,2006年湖北省民间融资活跃,融资额度逐渐扩大,主要方式仍为直接借贷,借贷利率总体上扬;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民间借贷样本监测中,中小企业民间借贷规模呈加快增长趋势,借贷利率明显高于正规金融贷款利率,尤其是下半年以来二者利差略呈扩大趋势,而农户民间借贷规模基本稳定,借贷利率水平差异较大。
目前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形式呈现多样化,既有民间借贷、合会、私人钱庄和典当行等传统的民间金融形式,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民间金融机构如农村合作基金会、农村互助储金会等。
2.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抽样调查统计
本文对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交流访谈为辅,以户(家庭)为调查单位走访了湖北省武汉、荆州、黄石、仙桃等27个主要地区。发放调查问卷131份,筛选确认回收的有效问卷103份。
(1)农户对民间金融的接受程度
在接受调查的103户农户中,绝大部分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共占调查总人数的79.4%。其余农户主要以做生意或以固定职业如教师为生。调查显示,在103个样本中只有14户有过向民间金融组织借贷的经历,仅占13.6%。当问及“当您缺乏资金时,您一般会向谁借款?”时, 77.67%的农户选择“亲戚朋友”,24.27%选择“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选择“民间金融组织”的只有1.9%,如图1所示。
图2 农户不选择民间金融组织的原因
由图2可见,在湖北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的接受程度并不高。农户需要资金时除了向亲戚朋友借贷以外大多会向正规金融机构借贷,尽量避免向民间金融组织如私人钱庄、合会等。究其原因,对于民间金融组织农户最大的顾虑是“不受法律保护”和“利率过高”,其中,“不受法律保护”一项占占38%,“利率过高”一项占 37%,“资金来源不安全”占22%。
(2)农村民间金融的规范程度
湖北省民间金融组织较少,不仅不具规模效应而且规范性较差。问卷对民间金融的服务种类、借贷利率、借贷过程中是否需要抵押做了调查。
民间金融的服务种类一般涉及到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结算、信托、金融租赁、融资担保等。调查结果显示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的服务种类主要以发放贷款为主,所占比例为41%。其他的服务主要有吸收存款和金融租赁,各占17%和13%,结算也占有10%的份额。如图3所示。
民间借贷的利率向来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由于样本中实际发生民间借贷的农户较少,所调查的利率为农户所了解的当地的民间借贷利率。结果如表1所示。利率区间主要集中在银行贷款基准率的1-4倍之间。
对于民间借贷中是否需要抵押品或担保,对有过民间借贷经历或接触过民间借贷的农户进行调查显示,54.8%的交易没有抵押或担保。
(3)农村民间金融的贡献程度
调查显示,74.5%的农户认为民间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点作用,认为“作用重大”和“没有作用”的比例相当,均为6%左右,认为“有负面作用”的占12.2%。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湖北省农村民间金融发展规模较小,规范性较差,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的作用不是很显著。在所调查的农户中很多人在当地都没见过私人钱庄和典当行等民间金融机构,更谈不上把民间金融作为融资渠道之一。
1.民营经济不够发达
在2007年末,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省有179家民营企业挤入其中,而湖北省仅有12家,在2008年末,浙江省有174家民营经济挤身于民营企业500强,而湖北省仅有12家。从注册资金上来看,2001年,湖北省私营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户有850户,而浙江省私营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大户有2050家。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2002年1月进行的调查显示,按2001年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00亿元计算,中小企业的民间借贷约为170亿元,企业以业主个人名义借入的民间借贷约为125亿元。可见,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对民间金融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民营经济的发展缓慢势必会导致民间金融资金需求的减少,对民间金融的需求市场的影响很大。这也是湖北民间金融总体规模较小的重要原因之一。
2.民间资金不够充裕
民间资金是农村民间金融资金的主要供给。民间闲散资金与浙江、江苏等民间金融发展较快的地区相比明显较少。而且由于湖北省民间融资程度不高,传统思想观念、中介机构不发达等不利因素制约着我省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的转化。2008年据湖北省统计部门测算,湖北省民间资本总计达2800亿上,而浙江省民间资本的规模2003年就已经突破万亿元。民间资本不充裕,民间金融的资金来源较少,直接影响着民间金融供给市场的发展壮大。
3.民间金融风险较大
风险性的主要表现有,其一,湖北省民间金融监管配套制度不完善,必将导致农村金融秩序混乱。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户排斥民间金融的原因中选择“不受法律保护”一项的占37.5%,高居榜首。农户对民间金融法律地位的疑虑影响着农户对民间金融的信任程度。民间金融监管制度不配套,如民间金融监管缺位、民间金融监管法律滞后、民间金融监管规范混乱等,是我国民间金融广泛存在的问题,同样是制约湖北省民间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二,农村民间金融固有的局部性风险。作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产物,民间金融大多缺乏正规的组织形式、良好的运作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具有不规范、高风险等特点。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参与人数的增加,民间金融原有的血缘、业缘、地缘关系逐渐被突破,相应风险不断积累,从而难以避免关联贷款等道德风险的发生。
1.确定合法的法律地位
我国应该尽快出台《合作金融法》来给民间金融正名,《合作金融法》至少应该包括两大方面:一是从法律上明确民间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根据法律规定的职格条件,依法成立的民间金融组织,其组织、成员的权利义务是受法律保护的。二是规范的利益纠纷的法律解决途径。《合作金融法》的出台,将不仅从法律上承认民间金融组织的合法地位,同时也明确利益纠纷的法律解决途径,使司法机关在处理该类案件时有法可依,从而达到弥补民间信义机制约束不足的缺憾。
2.设立完善的监管体系
湖北省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威胁主要是金融监管配套制度缺失,需完善监管体系。首先是内部监管。内部监管主要是指民间金融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性、标准化,能够在民间金融内部形成合规化经营的内在要求,以期达到风险因素内部消化、解决的目标。内部监管是一种成本较低的选择。其次是外部监管。在内部约束治理机制缺乏的情况下,有效的外部监管是降低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3.构建双向诚信体系
湖北省民间金融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诚信体系,农户信任度不高。从民间金融市场卖方的角度,诚信体系主要指登记产品出售方认证状况和信用登记的信用平台,使得信用申请人在交易中能够查询卖方的资信状况。从买方的角度,应该在湖北省农村地区建立个人征信系统,为农户普遍建立信用档案,信用档案不仅包括正规金融的交易而且包括民间金融。这将提高农户信用意识,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加大对“三农”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国家赔偿法》第26条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标准,第27条规定了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标准,没有规定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外的其他权利的损害赔偿问题。笔者认为,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外的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应纳入行政赔偿的范围之内。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试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相关论文。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我国行政赔偿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全文如下: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行政赔偿制度已经日趋完善,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当事人、赔偿程序、赔偿方式等。
(一)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即判断行政主体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与标准,是司法实务中处理案件的基本尺度。它对于确定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免责条件、举证责任的负担、承担责任的程度、减轻责任的依据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该规定表明,我国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是违法原则。违法原则是指行政机关的行为要不要赔偿,以行为是否违反法律为标准。它不追究行政主体的主观状态,只考察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与法律的规定一致,是否违反了法律的规定。这一原则既避免了过错原则操作不易的弊病,又克服了无过错原则赔偿过宽的缺点,操作方便,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原则。
(二)行政赔偿的范围
行政赔偿范围包括对侵犯人身权和侵犯财产权造成的损害予以赔偿。《国家赔偿法》第3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权的违法行为包括:①违法拘留或者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②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③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④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⑤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
《国家赔偿法》第4条规定,侵犯财产权的违法行为包括:①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的;②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的;③违反国家规定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的;④造成财产损害的其他违法行为。
《国家赔偿法》第5条的规定,国家不承担行政赔偿的情形包括:①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个人行为,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的与其职权没有任何关系,不是以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的行为。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是谁造成损害,谁承担责任,因此,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或行政工作人员以普通公民的身份从事的民事活动行为而造成的损害后果,都应当由行为人个人承担。②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遭受的损害,是因自己制造假相、欺骗行政执法人员或自己伤害自己造成的,国家不负行政赔偿的责任。如某行政机关违法作出没收公民王某录像机的处罚决定,王某气愤至极而砸毁了自己的录像机。在损害事实上,虽然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违法,但违法决定与损害事实无直接的因果关系,损害是由王某个人造成的。因此,不存在王某主张国家行政赔偿的可能性。③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一)行政侵权损害赔偿范围过窄
1.法律规定的行政赔偿损害事实范围较窄,仅赔偿对人身权和财产权造成的损害,而对于名誉权、荣誉权所遭受的损害都排除在外。
2.在财产损害中,依照《国家赔偿法》28条的规定,只有直接损失才给予赔偿,对可得利益的损失不予赔偿。该条第7款规定:“对财产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按照直接损失给予赔偿。”对于哪些属于直接损失,哪些属于间接损失,《国家赔偿法》并未作明确规定,也无相关司法解释予以界定。致使审判实践中难以把握,赔偿范围不统一、同类案件裁判结果不一致。
3.法律规定的赔偿范围大部分是列举式的,司法机关在处理赔偿案件中,通常认为只有法律列举的国家才承担责任,没有列举的则不承担责任。如:公有公共设施致人损害赔偿问题,只能按照《民法通则》要求赔偿,对受害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在司法实践中会促使人们规避法律而按民事途径解决纠纷。
(二)缺乏对精神损害的赔偿
《国家赔偿法》第30条对精神损害规定了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三种救济方式,实践中难以操作,对受害人来说只起到安慰作用,没有实际意义。
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拓宽了民事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明确了赔偿数额的确定办法,为公正司法提供了法律依据。但行政立法却没有相应内容,公民在面对行政机关侵权时,对自己受到的精神损害无法请求赔偿。
例如:被媒体关注的“处女嫖娼案”,县公安局无任何理由对一个无辜少女进行威胁、殴打、非法拘禁,强迫其承认有卖淫行为,这对受害人来说,精神上受到的损害远远大于物质上的损害,而最终判决物质损害赔偿金74.66元(《国家赔偿法》第26条规定,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一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另外赔偿误工费、医疗费9135元,对受害人500万元精神损害的赔偿请求不予支持。该赔偿金怎能弥补精神上的伤害?但法院依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作出的判决并无不妥。本案中500万巨额精神损害赔偿请求的提出,把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摆在了我国司法界的面前。
如何进一步完善《国家赔偿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扩大行政侵权行为的赔偿范围
1.把侵犯人身权、财产权扩大为侵犯公民合法权益,增加对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外的权利受损的赔偿。
《国家赔偿法》第26条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赔偿标准,第27条规定了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标准,没有规定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外的其他权利的损害赔偿问题。笔者认为,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外的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应纳入行政赔偿的范围之内。民法中规定了人格权中除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以外的婚姻自主权、肖像权、隐私权、名誉权等的民事赔偿,相应地,在行政主体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时,受害人同样有权取得行政赔偿,应当对受害人给予充分的权利救济。
2.将财产损害中的间接损失纳入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直接损失是一种带有必然性的损失,即违法行政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必然联系,直接损失具有现实性、确定性,国家应予赔偿。在某些侵权损害中,直接损失很轻微,但间接损失相对较重。比如对一些经济组织来说,违法的查封、扣押足以使一个企业一蹶不振,在这种情况下赔偿间接损失尤为重要。德国的赔偿范围包括:积极财产损失、消极财产损失、非财产损失及精神损害赔偿。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
目前大多数国家对于间接损失是给予有条件的赔偿,由于很多财产的间接损失难以精确计算,间接损失的全额赔偿是根本不可能的。笔者认为应当赔偿不可避免的间接损失。
3.将抽象行政行为的损害纳入行政赔偿范围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制定和颁布具有普遍性行为规范的行为。《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将抽象行政行为侵害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情形排除在行政赔偿范围之外。实际上,抽象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十分普遍例如春运期间火车票价上浮导致人们受到的损害。笔者认为,对抽象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能否给予赔偿,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判断:首先,该抽象行政行为已被确认为违宪或违法;其次,抽象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对象是特定的,而不是普遍的;再次,立法中并没有排除赔偿的可能性;最后,损害必须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受害人才能就此遭受的损害请求赔偿。
(二)设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精神损害是指不法侵害他人的名誉、姓名、肖像、荣誉、身体、健康、生命等人身权利,给权利人的人格、精神、尊严等造成的非财产上的损害。《国家赔偿法》对精神损害赔偿予以否认,致使现行法律有失对法律主体的人文关怀,有悖于社会正义的发展要求。因此有必要建立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抚慰受害人的精神与心灵,最大限度地减少受害人的痛苦。国家对于精神损害予以赔偿,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赔偿制度的通例。如德国的《国家赔偿法》专门对非财产的损害赔偿给予规定,但倾向于减轻对于精神等人身损害的赔偿责任。在我国民事领域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被正式确立起来,在行政赔偿制度中,也应确立对受害人精神损害的赔偿制度,使法律规定具有一致性,从而维护法律内容的统一与完整。同时应从以下两方面对这一制度加以完善:一方面,合理确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
行政精神损害赔偿额的确定标准,应当与民事精神损害赔偿额的确定标准相一致,即应当结合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受害人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在民事赔偿领域,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已从民法通则规定的公民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扩展到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和隐私权等方面,而且提出的索赔数额越来越高,从几千元到数百万元不等。民事赔偿领域的这种做法,对于行政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另一方面,笔者认为,与民事精神损害赔偿有所不同的是,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可以适当增设一些惩罚性的赔偿规定,因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权,其危害性更大,社会影响更恶劣。精神损害赔偿在性质上是辅助性的,而非主导性,目的在于抚慰受害人的精神与心灵,最大限度地减少受害人的痛苦。精神损害赔偿应坚持抚慰为主、补偿为辅的原则,同时可以采取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方式。法官应根据案情来自由裁量,在一个最高额之下,综合考虑案件的相关因素,最后确定一个适当的赔偿数额。避免受害人以精神损害为由,以营利为目的漫天要价。
5.将公有公共设施的致害行为纳入行政赔偿范围公有公共设施指国家设置并由政府进行管理的供公共目的使用的有体物,包括公共桥梁、道路、公园、水道、隧道等设施。政府的社会职能逐渐扩大,公共设施与日俱增,因公共设施设置或管理瑕疵而遭受损害的事件越来越多。将公有设施致害纳入行政赔偿范围,可在功能上引导社会公用事业的发展,体现公共负担平等的原则和“有权利必有救济,有损害即应赔偿”的法治精神,同时也有利于促使国家行政机关增强责任心。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3年便在会计中得到初步应用,其后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软件方面数据库的应用,并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的全面管理系统。从系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在1952年的世界会计学会上获得正式通过。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现状及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现状及对策全文如下: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2.1 我国实施环境会计具有必要性
2.1.1 实施环境会计是发展现代企业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强烈的冲击过去传统的资源破坏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想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发挥企业的优势,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融合在一起,不可单方面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增强保护环境资源的责任感。
2.1.2 实施环境会计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需要
由于无节制的开采以及不注重环境的恢复,乱采乱伐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破坏大自然的平衡和和谐,环境的恶化给人类带来的自然灾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未来的挑战。因此需要必须采取各项措施保护我们的资源环境。实施环境会计核算有助于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在环境资源的基础上核算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不断在发展中增强企业使命感感、危机感、重视环保、重视未来。
2.1.3 实施环境会计体现全球经济一体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对环境进行了保护并不断寻求环境与经济的平衡点。甚至发达国家将一部分对本国环境有影响的企业搬入发展中国家生产。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把实施环境会计放在重要位置,针对外资引入的项目实行环境会计核算,通过法律法规制约发达国家把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行为。强调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导权、话语权、分享权。
2.2 环境会计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
我国开展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葛家澍教授等在1992年第5期《会计研究》上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是我国开始进行环境会计研究的重要标志。直到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与发展白皮书》,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真正意义上建立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3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方向不明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成果,但是辉煌的背后留下的却是很多企业单纯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寻求环境与和谐发展,建立并研究环境会计已经迫在眉睫。相对而言,我国环境会计发展起步较晚,研究还不够成熟,只是将环境会计单纯的理解为环境财务会计。造成概念上的混淆,所以我国应加大并完善环境会计的研究工作。
2.4 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不符合中国国情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依然停留在理论层次,虽然在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及做法,但从国家实情出发,环保意识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理论与实际脱节,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造成披露环境与资产、成本与收益中没有可操作性。所以要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理论及方法体系,构建环境会计体系。
3.1 环境会计研究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理论探讨之中,在环境会计核算和与环境会计有关的专业标准建设方面基本上还处于空白。而在研究方法上,我国环境会计研究比较集中在具体的定量分析方法上,较多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等传统会计研究方法。
3.2 环境法律法规亟待健全与完善
因为我国环境会计发展较晚,根基薄弱,生产方式的不同,企业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相关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在会计实务中操作中没有建立系统的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制度和规范。致使环境保护力度不够,资源与发展的资源与发展冲突日益严重,健全法律发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没有真正确定环境会计计量方法
所谓计量,就是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的货币表现。尽管目前有不少学者在借鉴环境经济学估价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就整个学术界对计量方法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我国在这方面也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规定及规章,因而在实际操作时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企业的不同造成企业之间在环境问题上不具有相互可比性,这在客观上又为环境会计的推广制造了障碍。
4.1 树立企业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
树立企业环境责任道德意识,从意识形态上加强环境会计建立的理念基础。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只有企业增强环境责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环境破坏,更新传统观念,树立起生态环境无害化的绿色文明理念。在加大企业责任的力度同时国家环保职能部门也应加大环境保护、推进环境会计核算的宣传力度,促进环境会计的研究和发展。
4.2 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由于我国的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内容及理论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操作性。至今仍无法确定是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还是采用货币与非货币计量结合的计量方法。同时,环境会计是涉及会计、环境、经济等多学科的理论,不可能单一进行,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与控制。因此我国应组织各学科的领军人物进行多方位全面的交流,保证环境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和实际运行中的可行性。
4.3 完善会计准则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为有效地建立和开展环境会计,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企业环境问题的范围与责任,使各企业的报告标准、程度、范围、内容、标准,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及报告形式,增强可操作性。
4.4 培养环境会计全方位人才
环境会计会计学、经济学及生态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形成的应用学科,它的多样性决定了传统会计人员要达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培养出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增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环境与经济的双重发展;其次,要对会计人员进行技能更新,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再次,营造环境会计的发展基础,号召国内高校增设环境会计方向及相关专业课题,为未来环境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人才队伍。
通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实务的不断完善,应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制度。不断创新,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及体系,促进企业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自我利益与全局利益,创造环境资源的损耗与补偿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融合,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国家空管委办公室空管局副局长马欣在2012年11月13日开幕的第九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指出,中国将从明年开始,全面推进通信指挥和对空监视设施建设,逐步形成政府监管、行业指导、市场化运作、全国一体化的低空空域管理运行和服务保障体系。中国通用航空迎来发展机遇期。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探析通用航空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一直以来,通用航空的发展都被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是因为其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更是因为其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但是,随着通用航空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其所面临的瓶颈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从而制约了通用航空产业的长足发展。所以,对当前通用航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了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趋势,制定科学完善的发展路径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就我国目前通用航空发展的现状来看,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就以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例,截止到2011 年,我国通航飞机数量1154 架,与美国的240000 架和澳大利亚的11117 架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再看通航飞机年飞行小时和通用航空的机场数量,中国的年飞行小时为50.27 万,机场数量为70 个,而美国的年飞行小时则为2700 万,机场数量为19983 个,澳大利亚的年飞行小时为461 万,机场数量461 个。由此可见,我国当前通用航空发展与美国和澳大利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2.1 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拉动经济增长
21 世纪,是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崛起的时代,也是社会全面发展的时代。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生产工具,通用航空在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经济增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由于通用航空具有快速高效、机动灵活等优点,所以,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说:工农业、医疗救护行业、社会公益事业以及旅游行业等。毫无疑问,在未来的时间里,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通用航空作为支撑。
2.2 有利于推动民航发展、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对于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来看,通用航空是最基础的部分,判断一个国家的民航业发展是否发达,其中最重要的标准就是通用航空的飞机数量、机场数量、飞行小时以及客货运输量。据我国目前民航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其运输体系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城市和偏僻地区上制定相关体系。采用通用航空的方式来对这些市场进行开拓,不仅能够使大、中型机场业务增加,促进民航业的长足发展,而且对交通运输体系的完善也具有重要意义。
2.3 有利于提升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优势
提升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优势也是发展通用航空的一个重要优势。现代化的国防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而空中力量作为现代国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促进现代化国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大通用航空的发展力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航空制造业的发展,从而为制造先进飞机提供充足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我国国防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发达的通用航空必然形成数以万计的飞机,拥有大批的飞行员,密布的机场以及相关的一整套设施。由此可见,发展通用航空是提高国防实力和国防现代化水平的一个有效措施和合理途径。
3.1 巨大的市场需求
就我国目前通用航空的市场需求来看,大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娱乐消费方面的需求,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所以,人们花费在娱乐方面的费用已经大幅度攀升,通用航空娱乐消费作为一种享受型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学习私人飞行驾照的热情也日益高涨。其次是通用航空培训业的发展,随着私人驾照申请限制的放宽,许多培训私人航空驾照的机构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人拿到私人驾照。截止到2009 年,我国已经有13 家单位获得了民航总局授权,拥有私人飞行执照培训资格。
3.2 低空领域逐步开放,行业政策陆续出台
随着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政府也在加大对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目前,低空领域已经开始逐步开放,关于低空开放的改革政策也有望出台,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将会进一步推动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
4.1 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是推动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前提工作。首先,相关部门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低空领域的开放程度,对空域利用的审批程度进行进一步简化。以此来提高相关企业参与通用航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要加大对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服务体系,例如:飞机维修、通信服务以及金融保险等。最后,加强航空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面对通用航空多样化作业任务进行法律法规设计,构建全面、实用、有效的通用航空专业法律法规体系。
4.2 加强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通用航空事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作为基础的通用航空人才培养及其培养方式研究才刚刚起步。因此,加大对通用航空人才的培养力度也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我国当前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现状来看,对于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学历教育方式和在职培训方式。其中,学历教育培训中,学校应该以通航发展为契机,在培养目标和课程建设上均以通航企业的需求为根本,密切联系通航业务工作,制定出一整套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课程体系。在职培训则主要是由中国民航干部管理学院举办通航安全运行管理培训班和通用航空飞行教员培训班来开展培训工作。
4.3 完善通用航空政策和相关管理制度
首先,国家工信部和民航局联合出台支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和民间企业参与通用航空产业的研发制造,并从两方面着手提升我国通航产业链的总体价值链,一方面是提高通航制造业的技术层次;另一方面是迈向技术研发和开展全球营销,即引导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将附加值延伸到研发设计、营销管理等“微笑曲线”的两端,以获得更多利润。其次,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说,建议走专一化的产业发展道路。拿通航产业园来说,每个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主管部门的规划,合理选择发展道路和模式,不必效仿其他产业园走多元化、综合化的模式,否则“无序投资、盲目建设及布局散乱”的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综上所述,通用航空的发展不仅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而且对综合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发展通用航空的重要性,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完善的发展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我国通用航空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长足发展。
相关文章: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天线测试转台用于完成天线远场的测试任务,是一种重要的仿真测试设备。可以模拟天线横滚、俯仰、方位等各种姿态变化。在航空航天、通讯技术和科研等领域上都有广泛的应用。测试系统中,发射端转台和接收端转台的对准对天线测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测试转台性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仿真和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是保证天线精度和性能的基础。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测试转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由于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依赖于惯性导航与制导系统,因而惯性元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导航与制导系统的品质,转台作为惯性元件测试的重要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以及国防军事等领域,本文主要论述了测试转台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转台 惯性元件 精度
航空航天技术是上世纪后期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自其形成以来,一直汲取基础科学和其他应用科学领域的最新成就,高度综合了工程技术的最新成果。时至今日,航天航空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显现,它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因此各个国家都投入大量的资金以及科研力量进行航空航天技术的研发。
在航天航空技术中,导弹技术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拥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惯性导航与制导系统,在导弹技术中又是重中之重。在惯性导航系统的研发中,对惯性元件进行测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进行实物打靶试验会耗费大量的经费,所以在科研中经常使用半实物的仿真试验。而转台作为惯性元件的重要测试设备,它的精度会直接影响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于转台的性能研究是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重大意义的。
由于惯性制导技术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所以发达国家都对此研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在众多研究转台技术的国家中,美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远超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
美国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就已经开始进行转台技术的研究工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 1945 年研制出了 A 型转台,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转台,采用的是普通滚珠轴承和交流电机驱动,由于这个转台技术并不成熟,所以并没有投入使用。随着制造加工业水平的提高,转台的测量精度也逐步提高。在 1954 年,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了 D 型转台,并加以改进,于 1968 年研制出 E 型转台,定位的精度达到 3",可以说麻省理工学院开创了美国转台技术的先河,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先行者。
到 70 年代末,CGC 公司成功研制出 51 系列转台,采用双轴式气浮轴承,其精度可达到 1" 以内。随后又研制出 53D、53E、53G 型转台,均为多轴转台系统,以上系列的多轴测试转台在控制上均采用了 MPACS30H 系列模块化精密角度控制系统 (Modular Precision Angular Control System),这标志着转台已经进入计算机控制和自动化的阶段。1984 年。CGC 公司提出了三轴台 ITATT 的设计制造方案,其指向精度可达 0.1",其测试精度之已高达到了当时其他惯性导航测试仪器的几十倍。进入 21 世纪,CGC 等多家公司合并组建了 Acutronic 公司,成为现今技术实力最强的转台研发生成公司,其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产品也成为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转台产品。
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开始进行转台技术的研发工作很晚,一直到 60年代中期年才开始进行。虽然开始的比较晚,但是我国转台技术的发展还是很快的,从 1966 年第一台 DT-1 单轴转台研发成功开始,在随后的十几年内,相继研发出“7191”双轴空气轴承转台、SSFT 伺服转台等,在提高精度、简化操作、功能扩展、提高可靠性等方面做了很多改进,并于 1992 年研究出我国第一台高精度三轴转台 SGT-1 型三轴台,由计算机参与控制,大大提高控制精度和测试自动化水平,为我国惯性导航元件提供了高精度的测试。
哈尔滨工业大学于 2004 年研制出我国首台卧式高精度转台,SCT-1 三轴精密测试转台。随后由航空部 303 所研制的 SJT-1 三轴精密转台,是国内首台包含动态测试、静态测试和温度测试的高性能捷联惯导综合测试三轴台,其总体性能均达到目前世界上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我国的转台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目前哈工大仿真中心、哈工大惯导中心、航空 303 所等单位都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国内提供了大量的仿真和测试转台。通过技术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出,我国转台技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主要问题在控制技术、传感器的精度和动态性能、驱动设备的低速性能等方面。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武器装备的发展速度也十分迅猛,随之而来对于转台技术的精确性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因此,未来对于转台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提高精度及自动化水平,同时降低生产成本。转台技术的发展趋势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
(1)简化转台,降低转台多用性,以便提高精度 ;
(2)使用新型材料,利用新型材料的特性,并提高制造工艺水平,从而提高转台的精度 ;
(3)应用计算机控制,提高自动化水平,利用计算机的准确性对误差进行反馈和补偿 ;
(4)使转台技术系列化,可以有效的减少成本和人员培训的周期,缩短研发时间。
为了提高转台控制系统的精度,除了对转台本身元器件的精度研究提高,对于先进控制方法的研究也必不可少。由于模拟电路的噪声、漂移等现象对控制系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需要使用数字控制系统。数控系统的结构简单,其精度不会受到噪声、漂移的影响,可以有效的提高精度,所以模拟控制系统必将被数控系统所取代。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转台控制方法 :
(1)PID 控制,传统的 PD 或 PID 控制不仅结构简单、可靠性也很高以,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等优点,但是只适合用于负载低、扰动小且非线性因素小的系统。
(2)复合控制,复合控制可大大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
(3)自适应控制,适用于对象特性或扰动特性变化范围较大,且性能指标要求较高的控制系统。
(4)智能控制,是控制理论发展的高级阶段,主要用来解决那些传统控制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系统的控制问题。无论使用哪种控制策略,都是为了让转台控制系统达到更高的性能指标要去,最大程度的提高系统整体精度。所以,对转台这样复杂的控制系统,通常都要结合多种控制方法来弥补单一控制方法的不足之处。
[1] 任倩倩 . 某三轴转台控制方法研究 [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2] 傅楚楚 . 转台自校正 PID 控制系统设计 [D].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009.
[3] 李星善 . 实验转台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D].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007.
[4] 马国庆 . 高精度伺服转台关键技术研究 [D]. 哈尔滨工业大学 , 2010.
相关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社区警务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等发达国家,直到20世纪八十年代末才被传入中国。此后,中国公安部门在继承自身群防群治的工作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借鉴西方国家推行社区警务建设的经验,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社区警务战略。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浙江瑞安市农村社区警务建设现状及发展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地表水环境的不断恶化严重威胁着人们饮水的安全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污水治理刻不容缓。本文介绍了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模式,分析了农村生括污水处理技术选择本文考虑对接触氧化法进行一定的改进优化,在保证其处理效果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其运行成本,使其适用于农村单户生活污水的处理。
[关键字]农村污水 处理 收集处理模式
1.1 推行社区民警专职化
瑞安市公安局进一步优化警力配置,规范警务运作,着力推动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以“社区民警专职化、社区警务专业化”为要求,促进派出所勤务机制的创新,规范社区警务运行模式,确保最大限度地集中社区民警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抓好社区警务工作。坚持“工作在社区、驻脚点在警务室、着眼点在群众”的原则,按照“一区一警、一区多警、多区一警”的要求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对于规模较小、治安平稳的社区,实行一区一警或多区一警;对于规模较大、治安复杂的社区,实行一区多警;其他社区实行一区一警。社区民警原则上要按实有人口10000:1配置,最少配备数不少于派出所民警的三分之一。
1.2 推行社区品牌警务室的建设
各派出所主动与街道(镇)政府做好沟通,把警务室的建设列入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与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同步实施。警务室原则上以新划定的社区为单位,在社区服务中心对应设置,新建警务室一般应建在社区服务中心内,但已建的警务室可以继续使用。每个警务室要求具备“有场地、有警力、有要件”和“信息采集、控案巡防、窗口服务、纠纷调解、接待群众、安防宣传”等六大功能。
1.3 推行“以外管外”创新外来人口管理方式
瑞安市公安局自2009年起就探索引进外警协管外口的做法,特别是2014年更是精心制定外警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外警队伍管理,通过聘任、挂职等多种形式引进外警人才,充分发挥外警“三乡”优势,全力打造特色“维稳、维权、维系”的“三维”警务协作模式,成效明显。一是发挥“乡情”优势,维稳作用突显。瑞安市每年涉外口非正常死亡数较多,工伤事件更是屡有发生,处理稍有不当极易引发群体性或上访事件。为此,充分发挥外警自身乡情优势,及时掌握各类涉稳内幕性信息,为快速、精准处置群体性或上访事件提供强大情报支撑。
1.4 推行“三实有”信息管理系统暨社区警务基础平台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社区民警工作职责,依托信息化手段规范社区民警日常警务工作,科学评估社区民警工作成效,瑞安市局于2013年9月份起按照“三实有”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总体部署,按照边建边用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三实有”信息管理系统民警工作日志功能模块应用。“三实有”信息管理系统暨社区警务基础工作平台建设是对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进行采集,以社区警务工作信息化、图形化管理为目标,以服务实战为出发点,以“房”和“人”要素为主线,深度整合、挖掘现有信息系统的综合应用。将基础工作涉及的人口、房屋和特业、场所等单位及案事件关联整合,形成综合性的信息链,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社区警务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社区警务工作信息化水平,使采集信息、录入信息和应用信息成为社区民警日常工作模式,真正实现“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提升公安机关防范、打击、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2.1 立足社区,防范于未然
社区警务的着眼点是在下功夫预防犯罪,而不是“跟着案件转”。社区中警察的主要力量应用于与公众共同寻找、发现、分析和解决可能造成犯罪的隐患问题,并针对问题对症下药,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从而有效地把犯罪解决于“未然”之中。社区内违法犯罪案件一旦减少,民警便有充沛的精力从事预防犯罪的工作,也才会有更多的警力从事预防犯罪的工作,从而能进一步将治安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实现社区乃至社会治安秩序的良性循环。可见,社区警务能使警察改变“围着案件转”、只打不防的变动局面。当前,我们在“严打”的同时,要抽调足够的警力,真正重点抓好日常基础工作,加强预防,才能转被动打击为主动预防、主动出击、主动治理。
2.2 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考核标准
考核是一根指挥棒,考核标准侧重不同,说明工作的重点不一。虽然一再强调打防并举,但目前对派出所的考核中,打击工作下具体的指标任务,而且是一年比一年高,这就造成派出所的工作单纯追求打击任务的完成,而没有充足的警力来做好社区基础工作。“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是对社区警务工作的总体目标要求,在对社区警务工作的考核都是以此为标准,应该说在重视防范工作的基础上改进了考核机制,但是在现实考核中还不够具体化,操作性不强,往往是形式上走走过场,或者为了发案不超过考核指标会有弄虚作假的成分。目前的考核标准还有待于借鉴国外的社区警务思想,体现社区警务导向,更加科学化、具体化和务实化。
2.3 建立健全“信息主导型”警务机制
一要以“四知”为要求,解决掌握情况信息的目标问题。要求社区民警对辖区的情况做到“四知”,即知情,知道辖区的敌情、社情、民情、警情是什么;知人,知道辖区有哪些重点人员、重要人士、知名人士和重点关注对象;知事,就是群众都知道的事情,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的事情,社区民警要能知道;知患,要了解掌握辖区的治安、安全等隐患,对属于自身职能范围的隐患做到即知即改,对不属于自身职能范围要及时转告。二要以“三采”为要求,解决掌握情况信息的方式问题。社区民警是情报信息采集的始端,也是应用的终端,要做好“传统式”的特定人群大采集,定点采集和高速密集采集相结合,确保流动人口、出租房、电瓶车和重点物品、重点人员等信息的鲜活性。同时,社区民警要深入辖区行业场所、企事业单位、出租房屋等重点领域,及时收集涉及稳定方面的信息和社情民意;要通过广泛物建以居(村)民干部、楼幢长、治安志愿者为主的治安信息员,及时排摸了解辖区深层次、内幕性、预警性的情报信息。
2.4 建立健全传统与现代结合型警务机制
传统手段不能丢,公安工作是专门手段与群众工作相结合的,现代警务是对传统手段的发展和补充,但决不是取而代之。要坚持“传统+科技”,在加快发展现代警务的同时,进一步强化传统手段支撑,推动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发扬“枫桥经验”优良传统,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老传统”焕发“新活力”。要更加注重现代手段与传统手段优势互补,把“面对面”交流与“键对键”沟通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新形势下发动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要高度重视传统手段的应用,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老同志要言传身教,苦练“调查访问、线索排摸、阵地控制”等基本功,发扬传统优势,夯实业务基础。
社区是派出所工作的责任田,社区稳,辖区就稳。社区警务是加强派出所建设的重要基础,自全国各地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设以来,虽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地域的差异,各级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都不同,所以可以说我国的社区警务还尚处于探索之中。
相关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同时,我国的民族文化也走出国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浙中西部民间乐队现状及其发展策略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当下民间乐队在农村乡镇迅速兴起,顺应了民众多元文化的需求,提供了民众参与的文艺渠道。浙中西部民间乐队基本上存在着自娱自乐型、艺术修养型、盈利创收型几种类型,它们对传统音乐既有传承又有变化发展,同时面临着青黄不接、资金匮乏、活动单一等问题,应当采取政府企业共同关注、财力才力共同扶持、多种途径搭建平台等发展策略,扶持浙中西部民间乐队良性发展,真正发挥民间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作用。
【关键词】:浙中西部 民间乐队 现状 发展策略
浙中西部地区指的是浙江省金华、衢州、丽水三个地级市所辖的24个县(市区),区域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1000多万。境内多山地及丘陵,与闽浙赣皖四省接壤,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的金华市为中心。浙中西山水秀美,民风淳朴,文化昌盛,文化积淀厚重,素有“江南邹鲁”、“文物之邦”之称。当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民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增多。对文化参与的需求日趋强烈,政府部门如何在文化建设中对文化服务主体提供多样性、及时性和多元性的文化产品7.如何给文化服务主体提供更多的文化参与权利、最大限度创造文化服务主体参与文化活动的条件与环境?笔者将来自基层民众自发、自娱、自乐形式的民间乐队作为调研内容。以期通过研究对浙江省文化软实力提升有所裨益。
民间乐队,是音乐群体活动的单位,“指一个民族支系或民族社区内部被某一特定传统音乐实践活动维系在一起的共同协作操纵某类音乐品种的、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最小群体”【1】。民间乐队不仅活动于民间音乐生活最基层的社会氛围中,亦是具体音乐品种的直接操纵群,对他们的关注早已成为民族音乐学工作者的关注点和研究课题。而活跃在浙江中西部农村社区的民间乐队,在富裕了的人们享受物质财富的同时,通过不同的演出形式丰富着自己和大众的精神生活。对民间音乐氛围的形成。民间音乐的传播和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关键的影响。
(一)民间乐队分布概况。
课题组选取金华市的金东区、婺城区、浦江县。衢州市的江山市,丽水市的松阳县三市五县区作为调研重点。对民间乐队分布状况做了较为全面的访谈调查,如图1所示。
(二)民间乐队分类状况。
1.什锦班。又称坐唱班,流行于浙江省浦江、金华等地区,是一种土生土长、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演奏曲目以浦江乱弹为主。阵容整齐的什锦班,锣鼓管弦乐器和生旦净末丑角色齐全,可以演唱整本大戏;小型什锦班演奏者演奏时,一张方桌几条凳。自拉自唱,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演奏。这种把戏剧从舞台真正移到群众之中、不受时间空间场地影响的听觉艺术。贴近大众,愉悦心情,十分受观众追捧。什锦班乐器大多由唢呐先锋、二胡板胡、鼓板锣钹等组成,浦江县和金华婺城区的民间乐队以及金东区的大部分民间乐队统称什锦班。什锦班影响之广可见一斑。以浦江城北什锦班为例:二胡4人、先锋唢呐2人、扬琴1人、大提琴1人、贝司1人、琵琶1人、司鼓及打击乐5人、演唱2人。这是较为典型的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班社乐器组成情况,在什锦班中较有代表性。
2.锣鼓班。“一副箩担装十响,吹拉弹唱喜洋洋”。说的就是锣鼓班。锣鼓班与什锦班相类似,以打乐为主丝竹为辅。更热闹更响亮。主要流行于金华、义乌一带,由当地农民自发组成。演奏曲目以婺剧为主,农闲和节庆婚丧时。请锣鼓班吹打热闹一番,在当地很流行。锣鼓班成员大多是多面手,除了自己主奏乐器外,都能使用几种民族乐器,也能充当生旦净末丑各种文武演员角色。与剧团演出不同的是。他们不用舞台和道具。更方便更简便地将舞台戏剧表演带到了广大农民身边。锣鼓班常用乐器是锣鼓等打击乐器,外加二胡类拉弦乐器,有的乐队也有唢呐演奏。更多的乐队是以锣鼓为主。如金华金东区的江东镇雅湖村胡胜儿的锣鼓班。是由22个锣、钹、鼓组成班社,是当地较有影响的锣鼓班。
3.民乐队。又称“民族管弦乐队”,由十几人至几十人组成,通常有拉、拨、击弦以及吹打等几组乐器组成。各地民乐队有时会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增加中胡、中阮、大阮等,也会增加电子琴、大提琴、定音鼓等西洋乐器,用于丰富音色,满足演奏需要。浙中西部地区的民乐队分为二种情况:一是原本乐队名称叫民乐队。松阳县的民间乐队基本上统称为民乐队,如斋坦乡民乐队、古市镇民乐队等等;另一种情况是,从什锦班和锣鼓班升级变迁而来。当地政府和文化馆重视文化服务主体的文化服务品种。即在什锦班或者锣鼓班的基础上,将乐队中技术成熟、经验丰富、操守好的人员组织起来。成立民乐队,文化馆牵头组织排练演出。配备专任老师辅导加强技艺,民乐队演奏水平不断提高,演奏曲目不断扩大,能参与政府机关组织的大型活动,一般规模在30-40人左右,是属于有组织、有场地、有规划的群众音乐班社。
(一)运行方式。
“乡村社区无论是庙会或各种俗神祭祀还是春节、元宵等岁时节日或婚、丧、寿等人生仪礼都要聚众演戏,构成了族群文化认同的重要表征。”【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社区居民的收人大幅提高,经济条件不断改善。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日益紧迫。各地的民族节日和民俗活动恢复很快。这就为民间乐队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1.自娱自乐型。此类乐队在浙中西部民间乐队中占大多数。富裕起来的人们不满足在家看电视和在舞台下看别人演出,在条件许可范围内。由本村镇、本宗族志趣相投的人自发组织了各种民间乐队,白天各自务农、经商、教书、打工,晚上聚集在一起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没有报酬,不计辛劳,节假日到广场、公园演出,为广大市民带来美的享受。如松阳县的30余支民乐队。浦江县的70余支什锦班。江山市、金东区和婺城区的大多数锣鼓班和什锦班均属于此。
2.艺术修养型。此类乐队由热爱喜欢音乐的人组成,并由专业教师帮助训练。如松阳县“月宫神韵古乐团”,浦江县的城北什锦班,组成人员均是民乐爱好者,平时他们各自在工作岗位上,或教书育人,或机关上班,或退休在家和经营商铺。到排练时间齐聚一堂,吹拉弹唱鼓乐齐鸣。在文化馆干部和艺术老师的指导下,刮风下雨照常排练。一张白纸从头开始,凭着毅力恒心坚持训练。艺术技艺提高很快,演奏水平越来越好,经常参与政府和部门的各种文化活动,走出去参与文化走亲,给群众带来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社会效益不可估量:金东区农民民乐团,抽调各乡镇乐队尖子,由文化馆组织老师指导排练,在老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演奏能力大幅提高,演奏水平得到专家认可,在金东区文化馆的各种大型活动中屡获佳绩。同时也使乐队成员不断成长。
3.盈利创收型。当下浙中西部地区,都有各种喜庆信仰民俗活动,如:正月迎龙灯、迎会、寺庙开光、佛事道场、婚葬嫁娶等,许多民众愿意花钱请班社前来助兴,以示“讨吉利”、“祈福祉”。使民间乐队有了社会需求和生存空间。如金东区曹宅镇曹亦明的“亦明礼仪民乐队”、澧浦镇上宅村朱国裕的“什锦班”、江山市的莲塘镇坐唱班等均属于此类型。莲塘镇坐唱班组织者毛卓海介绍,乐队成立于80年代初,属于专业坐唱班,以此为谋生手段,至今一直坚持活动。虽然人员有所流动变化。但活动和演出从不间断,目前班社一年要出工(乐队演出)近300工(一工等于一天),活动范围辐射到周边衢州、开化、常山等县市,过年最多休息3天。其余都要演出或者排练,收入逐年增高,在当地影响越来越大。
(二)传承发展。
“地方戏的声腔总是在一个地方的文化整体背景下,本地民众同时作为这种艺术的创造者和欣赏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共同创造,并久经磨砺、锤炼、淘洗而成。作为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它带着深深的地域文化的烙印,既对本地人潜意识中群体精神的契合而形成一种天然的亲切感,也给外地人带来一种作为独特文化积淀的新鲜感。”131地方音乐和戏曲随着民间乐队传播。得到当地群众喜欢热爱,同时由于民间乐队的更替交接。始终处于不断发展的态势,成为一种流动状态的传统音乐文化。
1.演奏曲目。文化在传承中会发生适应当地风俗习惯的变化,这也是文化传播中的正常现象。浙中西部民间乐队常用乐器有:鼓板、锣鼓、梨花(大唢呐)、吉子(小唢呐)、笛子、二胡、板胡等,为迎合青年人的欣赏习惯,逐渐加了大提琴、电子琴等现代乐器。使演奏更贴近时代;民间乐队演奏乐曲有大致的分类,如浦江什锦班,演奏的曲目是流传久远的浦江乱弹,《花头台》、《大开门》、《三五七》、《对花八仙》、《大鼓头台》、《三请梨花》等,随着时代变迁和文化发展,现在也演奏新编曲目《爱亲孝老歌》、《拆迁风波》等宣传新风尚的曲目;江山市坐唱班和金东区和婺城区的坐唱班、锣鼓班,演奏演唱的是婺剧曲目:《踏八仙》、《小桃红》、《僧尼会》、《满江红》、《大过场》、《小过场》等,还有很多乐队从浙江婺剧团索要曲谱。演奏新编婺剧以适合不同受众,培养新听众,有时穿插演奏演唱越剧、黄梅戏乐曲,迎合观众欣赏要求;松阳县民间乐队演奏的,则是当地流传近千年的古老宫廷及道教音乐:《月宫调》、《正凡》、《八仙》、《望仙山》、《三情调》、《香供养》、《皈依》等,近年来,随着文化多元化和现代音乐影响,逐渐加上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和小调。《孟姜女》、《四季歌》、《四季歌》、《花好月圆》、《今天是个好日子》等等,使得传统的音乐既有传承又有变化发展。
2.传承方式。一是口传心授延续承接。据了解这类民间乐队更多的是家族邻里相传,父传子、师传徒而传承,学习方式大多是师徒相授、口传心授。如:浦江什锦班、松阳民乐队、江山坐唱班等。基本属于此类;二是演艺培训增添新人。中央以及各地政府、文化馆院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浙中西部地区的文化馆经常举办各种器乐培训班。帮助乐手们提高演奏水平,使各地的民间乐队演奏技巧日渐提高,政府秉持“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理念开展各种活动,让民间乐队有演出锻炼平台:三是专业人员提升水平。当地政府部门和文化馆。在各民间乐队中挑选乐手组成大型民乐队。请浙江婺剧团演奏员、艺校专业老师定期上课排练节目。吸引了有兴趣青年人加入锣鼓班、什锦班,使得乐队呈现新的学习方式,还有的是在学校学习民族乐器。到什锦班来发挥作用,也有的是参与乐队边学边练。这类民间乐队演奏水平较高。演奏的曲目也较为丰富。
(三)存在问题。
虽然浙江中西部地区在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态势下。民间乐队呈发展趋势。为平民百姓日常生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间接的为文化建设提供了娱乐产品。但也要看到在民间乐队成长和发展道路上,还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需要政府及社会企业予以关注加以解决。
1.青黄不接。纵观五县市区民间乐队调查,乐队成员年纪偏大。60岁以上老年人占80%,40—59岁中年人占15%。30岁左右的青年人5%左右,随着老年人的逐步离去。民间乐队的后续发展后劲不足,缺少发展动力源的问题亟待解决。
2.资金匮乏。没有任何活动经费,虽然各县市区的文化局从省厅争取了购置乐器经费用于乐队创建,但是除此之外就没有资金支持,因此演出用的服装道具和乐器各乐队均由成员自掏腰包购置,有的乐队成员为坐唱剧目需要。购置了近万元全套行头用于演出。随着演出剧目的不断丰富,经费缺口大,难以为继。
3.活动单一。民间乐队大多是民间草根艺术,如何让民间草根艺术活动走上适合于当代文化需要的舞台艺术活动之道,政府和文化部门缺少对策,缺少活动引领,使民间乐队始终处在自生自灭、游离于政府视野外的窘境。
有人说:“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样式,只要懂得美和欣赏美,这个民族就有希望。”阿富汗喀布尔市国家博物馆的墙上写着:“只要文化在,这个民族就不会消亡。”音乐艺术作为独特的文化形态,在社会文化中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在人们的生活中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民间乐队通过演奏有组织的乐音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并以其特有的美感和富有感染力的声响,唤起听众的共鸣,激发听众的情绪,陶冶听众的情操,从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一)陶冶性情。
音乐文化是导航灯,具有重大的指向作用。纵观当下浙中西部民间乐队。演奏的音乐都是最大众化、最富于感染力的传统戏曲音乐和经典作品。常常看到各乡镇和社区上演这样的场景:乐队成员投入地演唱演奏,听众如痴如醉地随音乐应和。民间乐队通过演奏。传播优秀文化。服务大众多元文化需求。既娱人又娱己,增加群众对美的感受,逐渐使人更好地朝着意识美和人格美的健康方向发展。进而潜移默化作用于人的行为。产生改变社会风气的力量,对大众的道德、意志、品格、情操产生间接影响。这种直接而自由的心灵活动,会在音乐美的陶冶中得到净化与升华,使生活中那些不良的欲念、不善的行为朝美的、善的方向转变。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以美为荣的社会。
(二)凝聚人心。
音乐文化是粘合剂,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族的、邻里的、村庄的、社区的凝聚力是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基础。而这些凝聚力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和淡漠。民间乐队组成人员大多是乡邻和亲朋,通过如婚礼、丧礼、祭祖等礼俗活动,演奏传统音乐和当地的婺剧或者乱弹等。使参加活动的家族成员、血亲与姻亲紧紧连在一起,人心在仪式中得以凝聚:逢年过节、庙会、民间信仰等礼俗活动中,村镇社区内的成员共同祭祖拜神,民间乐队演奏音乐烘托气氛,使得参与的人们产生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整体意识,向心力得以形成;在上梁、庆祝开张等活动中,更多的参与者是乡里乡亲,在民间乐队的音乐声中,邻里关系更加密切,乡情更加浓郁??。凝聚人心,这是民间乐队的一个突出作用。
(三)减压宣泄。
音乐文化是减压阀,具有强大的稀释功能。社会需要减压的渠道和出气口。当今社会压力山大,人们为工作为谋生为生活更上一层楼。四处奔波日日操劳,亚健康、心理疾病层出不穷,如何减压?音乐能使人的情绪得到宣泄或缓解,具有很强的舒缓神经的作用。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面对生活艰辛、劳作辛苦、家境贫寒、亲人去世等不如意时,需要以各种形式来释放情感。参加礼俗活动、聆听音乐是达到“心灵安慰的需要、表达自我的需要、制造气氛的需要和寄托希望与情感的需要”[41的最佳形式与途径。正是顺应这样的需求,农村和社区均组织有音乐爱好的人办起民间乐队,闲暇时吹拉弹唱自娱自乐,排练乐曲切磋技艺,乡镇社区有活动时则接受邀请参加各种活动,不讲报酬多少,图的是娱人娱己,开心快活;没有活动时,每周定期组织乐队训练,提高技艺,扩大演奏曲目,邻里乡亲参与听乐,减压宣泄,增进友谊,增进社会弹性,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如我们调研的江山王江修组织的东门社区民间乐队。活动地点就在自家小院内,他收整院落,为队员免费提供开水、桌椅板凳,约30余个乐队成员自带乐器,无论刮风下雨按时参与,他们围成半圆而坐。笛子唢呐二胡鼓板信手拈来,全神贯注演奏音乐,时不时有演唱者自告奋勇演唱婺剧、越剧、民歌等,听者里三层外三层,或坐或站,或品茗,或倚靠树干闭目倾听,需要帮腔时齐声和唱,唱者听者合二为一。每唱完一个唱段。喝彩声欢笑声汇成一片,自娱自乐的演唱演奏形式让参与者的感情得到宣泄。每每心情舒畅心满意足地回家。
全国艺术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艺术科学的研究面临着推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创新等战略任务的新要求。当下农村文化硬件建设已经基本达标。但存在文化服务的主体——民间力量参与度不高、文化服务的介质——民间乐队生存堪忧现象。民间乐队在文化建设和文化软实力提升中的积极作用还未得到发挥。如何引导将民间乐队的非主流音乐文化形态参与到主流文化建设中来?笔者以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政府企业共同关注。
坚持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认识民间乐队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为民间乐队的发展与建设做力所能及的宣传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积极参与扶持民间乐队的工作是当务之急。
一是村镇社区的支持。民间乐队土生土长在村镇社区里,参与的人员都是本村镇社区常住公民,村镇社区需积极引导辖区成员参与健康向上、富有情趣的文艺体育活动。鼓励民间乐队成员组织训练、排演剧目等活动,力所能及给予场地、设备、生活、交通等方便,解决在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以及困难,为民间乐队参与文化建设、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后勤保障。
二是文化馆站的关注。文化馆站是基层文化艺术工作的堡垒,因此重视和发挥民间乐队在基础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责无旁贷。应利用文化馆站的艺术师资优势,下到基层给民间乐队提供艺术指导,定期开办培训班,定期下乐队帮助辅导,帮助民间乐手提高演奏水平,提升民间乐手音乐素养,使得民间乐队整体水平优化和提升。为民间乐队弘扬优秀音乐文化、传承民族优秀传统的后续发展做好技术支撑。
三是企事业单位的参与。企业虽以经营创收为目的。但也有社会责任,事业单位的职责则是做好公共服务,企业界和事业单位共同参与文化建设、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是对地方文化事业的有力促进。浙中的永康已开了好的先例:著名企业中月集团。2012年与五星社区联合出资200万组建“中月一五星”民乐团,团员来自艺术院校毕业生、剧团尖子、社区公务员和教师等,每周训练,参与比赛演出。参与各种行业和政府活动,在浙江省和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友好演出比赛,广受好评,屡获佳绩,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金华电业局每年出资30—40万资助社会艺术团体。挂牌为金华电力艺术团。在电业局需要搞活动时创排节目,内容有对内宣传安全生产、对外宣传国网公司优质服务理念。他们的“三下”活动下乡镇、下工地、下基层演出。与用户之间架起一座彩虹桥。
(二)财力才力共同扶持。
一是财力扶持。首先,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实行专款专用。切实用于民间乐队经费不足的问题,除了乐器购买外,还应适时增添音响设备,用于演出和比赛,使民间乐队展示平台更加拓展;其次,政府还需拿出专项资金。邀请专业人员对民间乐手进行定期必要的专业培训,提高乐队成员素质。便于更好地传承传统音乐,使民间乐队可持续发展。
二是才力支持。首先,可以让专业剧团与民间乐队结对帮扶,切磋技艺传授经验,将新剧目和曲谱跟民间乐队共享,使得乐队演奏曲目更加宽泛,更加跟随时代步伐,产生更广泛影响;其次,由文化馆牵线搭桥,组织高校和文艺院团专业老师定期下乐队辅导,帮助乐队配置简单和声增加色彩。使演奏更加丰富更加动听;再次培养新生力量加入队伍;最后,政府部门可以对文艺院团和文化部门扶持帮助民间乐队的先进单位给予表彰奖励,鼓励共同参与民间乐队建设。使非主流音乐文化融入主流音乐文化。
(三)多种途径搭建平台。
一是建立民间乐队数据库。首先。由当地文化馆站牵头,组织人员调查研究,摸清当地的民间乐队基本情况。将民间乐队班社名称、班社负责人、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使用乐器、活动情况等等,登记在案。建立数据库,随时动态管理,可以了解变化发展。及时实施指导扶持,择优参与政府各种文化活动;其次,深入到各民间乐队,调查研究,参与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民间乐队演奏曲目和演奏特色进行拍照录音,建立音频数据库,为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保留资料。也为展示当地特色音乐文化做积极工作。
二是建立以赛代奖激励机制。首先,制定计划,将定期举办民间乐队大赛列入文化馆站年度工作,全方位了解民间乐队发展情况,以赛代奖,奖励成绩优异、水平高超的乐队,鼓励其他乐队更好开展活动,使民间乐队后继发展得以持续;其次,开展民间乐队展演活动。政府给民间乐队搭台唱戏,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同时也为百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机会,为丰富群众音乐文化构建长效机制。
三是搭建参与主流活动平台。首先,改变观念。充分利用民间资源参与政府活动,为民间乐队参与主流活动搭建平台。在各地的文化艺术节、新年晚会、招商引资活动和重大节庆活动中,给民间乐队留一个空间。用以展示百姓风貌和民间音乐文化:其次,积极为民间乐队搭建互动交流平台,政府和文化馆站开展的文化走亲、异地文化交流等。让民间乐队参与,弘扬特色音乐文化艺术,提升百姓的民族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共同参与文化强省建设。
综上所述,民间乐队是推动文化发展、提升文化自信的一支生力军,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化凝聚力的积极力量,是传承传统音乐、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承介质。通过政府、企业、民间多管齐下,加大力度共同支持扶助,充分发挥民间乐队在传承优秀地方音乐文化、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增强百姓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真正在当下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关
浏览量:7
下载量:0
时间:
我国旅游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旅游细分市场的优先发展问题已成为未来我国旅游业进一步协调发展所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旅行社对婚庆旅游市场细分与发展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将蜜月游和旅游结婚结合成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婚庆旅游。为了更深层次地开发与更高层次地发展婚庆旅游,必须集中资源优势,细分婚庆旅游市场,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婚庆旅游 市场细分 发展对策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和对旅游参与程度的提高,婚庆旅游正成为与其他创意旅游产品项目相媲美的大蛋糕。分析婚庆旅游现状及婚庆旅游产品特点,我们注意到婚庆旅游不仅有着庞大的新婚夫妇需求市场,还有着庞大的金婚、银婚等需求市场,推动婚庆旅游市场的开发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婚庆旅游,是指以婚庆为目的,将旅游服务和婚礼策划、婚礼服务结合在一起的复合型旅游专项产品。由于旅游者以婚庆活动为出行目的,婚庆旅游区别于一般的观光度假旅游。接待宾客、婚典设计、婚典执行等婚庆活动以及观光、度假等旅游活动都可以列入婚庆旅游的范畴。
(一)我国婚庆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2011年3月发布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最近5年来平均每年全国有811.3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每年的婚庆产值超过12000亿元。其中,婚庆旅游市场的发展,又拉动了酒店、餐饮、婚纱、摄影等多达43个行业的发展,国外婚庆旅游的发展较中国成熟,其中相对知名的马尔代夫、爱琴海与普罗旺斯等旅游目的地,一直以来都以“浪漫”与“爱情”冠名,获得众多新人的青睐。婚庆旅游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虽然也有部分旅行社开始关注这一产品和市场,但婚庆旅游产品跟婚庆活动结合在一起,比一般旅游产品有更强的综合性和关联性,使得旅行社在婚庆旅游产品开发中遇到很多困难,特别是缺乏婚庆的经验,使得婚庆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婚庆旅游线路趋于大众化,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等,婚庆旅游产品开发面临着不少挑战。
(二)婚庆旅游产品类型。
观光度假类,指旅行社针对特定群体开发的旅游方式如新婚游、金婚游、夕阳游等。婚典仪式类,指举行集体、中式、西式、民族、草坪、农家、水上婚礼等。婚庆纪念类,指已婚夫妇周年纪念游。纪念晚宴、植纪念树、刻纪念碑、挂同心锁、放爱情鸽等。婚庆节事类,以婚庆旅游为主题举行的节庆,如三亚的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
(三)婚庆旅游产品特点。
1.服务要求高。婚庆旅游的主要对象是新婚夫妇,新婚对他们来说是人生最浪漫、最温馨的时刻,他们希望在这个重要时刻留下深刻记忆,作为今后幸福生活的美好开端。因此,婚庆旅游贯穿全程的主题,就是整个行程给人以幸福的氛围。而现代人的幸福追求早已从物质转向精神,新郎新娘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化层面,更多的追求健康、文明,越来越强调个性化、时尚化,这使得婚庆旅游进入的门槛更高,要求更多的从文化体验来策划、包装和推广产品,单纯的价格竞争所起到的效果并不突出。
2.对目的地资源要求高。
为了满足新人对个性化、时尚化的服务要求,婚庆旅游要选择具有一定浪漫色彩及设施良好的旅游目的地。在国外,许多著名的婚庆旅游目的地都有着悠久的爱情历史传统,如寻找爱神丘比特的希腊雅典,有“情侣天堂”、“蜜月天堂”之称的夏威夷,以及承载仙人与公主神话故事的韩国济州岛,由于悠久的爱情历史以及浪漫甜美的氛围,这些地方成为婚庆旅游消费者的首选目的地。另外,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婚庆旅游目的地,其国际化本质不在于巨大的目的地规模和接待量,而在于良好的旅游功能。要满足游客的需求,必须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做后盾,如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高品质的绿化系统、完善的旅游救援服务体系等,这些直接关系到婚庆旅游者直观感受的好坏。
3.消费档次高。
结婚是人生大事,为了在新婚期间充分享受快乐和幸福,也为给将来留下难忘的回忆,许多人都愿意为婚礼及蜜月出行准备充足的金钱,甚至不惜重金操办。基于婚庆旅游者对价格不敏感,婚庆旅游产品多走高档路线。目前婚庆旅游市场上大部分以豪华团为主,利润空间大,多数情况下旅游的产品和资源都没变,但通过婚庆这条浪漫的金线一串,就变成了一条价值不菲的金链。仅就目前海南旅游市场而言,普通的5天4晚地接报价,几百元就属于不错的产品,上千元就属于豪华产品了;但对于蜜月婚庆产品,同样是5天4晚,或许景点也还是那些景点,经过文化提升和创意包装,千元左右的产品仅仅是起步,而每对报价近8000元的集体婚礼产品,依然吸引着新人们。
4.季节性强。
近年来我国对假期制度进行了改革,不再有原来五一、十一黄金周的说法。由于假期时间的零散和工作时间的限制,年轻人不得不避开旅游高峰,选择过年的长假期举行婚礼和进行蜜月旅行。另外,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环境景观的差异性,有富足时间的消费者通常会选择在婚庆旅游目的地最适宜度假旅游的季节前往婚庆游。
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把市场划分成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称为市场细分。市场细分的关键在于识别相似的消费者需求,并在营销计划中根据识别消费者差异进行获利性调整。提供婚庆旅游产品的企业或部门由于自身资源实力有限,不可能向市场提供能够满足一切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为了集中资源优势进行有效竞争,必须进行市场细分,选择最有利可图的目标细分市场。
(一)新婚蜜月游。
此变量中青年人人群数量大,占人口总数的比例高,是新婚蜜月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人活泼好动追求新奇的特征使得他们在结婚时,出游的可能性最大。另外,在现今时代,青年人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的改变一直走在国人的前面,随着西方出行观念的传入,青年人追求浪漫的思想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蜜月游无疑会成为青年人结婚期间的最佳选择。青年人巨大的人口数量和消费偏好决定了婚庆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
(二)金婚游、银婚游、纪念游。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收人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转变,中老年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传统的“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价值观念逐渐弱化,中老年人的消费需求逐渐向高品质和多元化方向发展。中老年人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金钱,他们希望并且有能力在晚年生活中享受幸福和欢乐,重弹爱情的赞歌,重享青春的温馨。此外,越来越多的子女愿意自己单身的父亲或母亲再次选择伴侣一起度过余生,享受天伦之乐,结婚热也开始在不少独身老年人中兴起。[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一)整合婚庆旅游资源,设计婚庆旅游路线。
婚庆旅游路线的设计至关重要,游客的年龄、教育背景、消费水平、生活理念以及家庭条件等等的差异,都客观地影响着游客的选择。因此,在设计路线的时候需根据实际调查,设计具有“蜜月”“婚典”“夕阳红”等不同性质的婚庆旅游路线,还要在旅游的时间、花费、路途上做出相应区分,同时要强调劳逸结合,让参与婚庆旅游的游客都能享受到这一特色旅游的魅力。由于婚庆旅游的游客不能像传统旅游一样以十人、几十人成团的形式发团,基本是成对发团,游客往往更加追求浪漫与高质量的旅游目的地,因此在设计婚庆旅游路线时要特别注意住宿条件。设计婚庆旅游路线及对应特色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不同需求,同时也丰富了旅游目的地旅游活动的层次。
(二)走“旅行社+婚庆公司”模式,完善婚庆旅游一体化服务。
“结婚”这件人生大事,在中国人心中自当是凡事要亲力亲为,做到本该是享受喜悦与幸福的时刻,却经常被各种繁琐的事弄得自己筋疲力尽,甚至神经衰弱。因此,旅行社和婚庆公司的合作包办模式给了大家一个更轻松、更方便的选择,更符合现代人的需要。另外,近年来越来越多追求时尚的都市年轻人热衷于到国外举办婚礼或度蜜月,婚庆旅游市场需求日趋旺盛,而“旅行社+婚庆公司”这一新兴的合作模式,论文格式既有利于旅行社进一步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也有利于婚庆公司拓展新业务实现多元化经营。此外,婚庆旅游市场细分的目的是对顾客需求差异化定位,聚焦婚庆旅游消费者价值主张,但是产品的差异化必然会导致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的相应增长,“旅行社+婚庆公司”合作模式不仅为市场节约很多成本和资源,使两家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同一个合作平台上共享客源,优势互补,还可通过双方核心资源的联合,提高各自在行业内的竞争实力。
(三)多样化营销传播手段,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
营销传播包括广告、促销、公共关系和事件营销等主要传播方式。目前人们的婚庆旅游意识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相关企业及部门应加强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推广、旅游营销展览会等现代化旅游营销传播手段传递婚庆旅游产品信息,引导人们的婚庆旅游消费意识。以三亚为例,为进一步提升三亚旅游目的地形象,不断拓展客源市场,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营销传播方式,一方面,积极参加柏林国际旅游博览会、法兰克福国际会议和奖励旅游展等;另一方面,广泛开展业界交流活动,增进友谊,扩大合作,进一步巩固重点客源市场。同时,利用微博、社交网络等载体,重点宣传推介婚庆度假旅游、海洋旅游、温泉旅游、生态旅游、高尔夫康体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通过多样化的营销传播手段,三亚“婚庆旅游圣地”的形象已深入人心。
(四)建立并维护客户忠诚,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客户较长时间内对某个企业产品或品牌保持的选择性偏好与偏向性购买行为称为客户忠诚。客户忠诚是企业宝贵的核心资源,它反映的是消费者在该产品价格或产品特性有变动的时候转向竞争对手的可能程度,客户忠诚的小幅度增加通常能够导致利润的大幅度增加。从婚庆旅游角度来说,假如某夫妇选择特定公司的新婚游产品,后来每逢结婚周年仍选该公司的婚庆旅游产品,这对夫妇便是该公司的忠诚客户。建立并维护忠诚客户的意义对婚庆旅游企业来说,不仅在于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短期利润,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企业长期的发展经营,从战略上全面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企业必须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关注客户内心感受的满足度、与顾客建立互动并形成盟友关系、灌输客户企业产品或品牌理念、转移成本等来建立和维护客户忠诚,从而为婚庆旅游企业长期盈利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五)产品品牌化经营,形成产品进入壁垒。
品牌的意义是通过培养客户的忠诚度来促进企业业务增长,产生品牌溢价,进而对其他企业产生竞争壁垒,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将品牌管理纳入婚庆旅游的日常管理中:培育组织文化,树立组织形象,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把握公众潜在的需求,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或服务,开拓新的市场;提供非同质化产品,使竞争对手难于提供或模仿。以三亚为例,近年来着力打造“三亚———婚庆圣地,蜜月天堂”的旅游目的地形象,不断开发出文化氛围浓郁的海滨婚礼、海岛婚礼、黎族风情婚礼等婚庆旅游产品,使人们对三亚婚庆旅游品牌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大大增强。另外在品牌化经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内部品牌化管理。内部品牌化是指用来通知和激励员工的活动与流程,即采取内部的视角以确保员工与营销伙伴赞成和了解基本的品牌理念,并且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可能会怎样有助于或损害品牌资产。由于婚庆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其内部服务人员对品牌及其承诺拥有最新的深刻的了解至关重要,当顾客在与品牌接触过程中体验到的是内部员工传播的正面的信息时,这一品牌便可以被视为确保竞争优势的一种强大工具。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全面分析影响我国物业管理发展的因素,分析我国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采取一些更为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物业管理行业存在的问题,推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及社会物质、精神文明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物业管理健康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物业管理成为一项新兴行业。物业管理在延长物业的使用寿命,使其保值增值,并且在改变城市面貌、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其发展中,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问题。应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对策使之健康发展。
【关键词】: 物业管理 发展 健康 对策
2002年后,随着房地产产业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发育不断地完善,在物业主管部门和广大物业管理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人们观念、意识开始有了转变,物业公司的经营理念也随之发生改变。为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物业管理公司逐步在如何管理小区、如何服务业主、如何赢得市场、如何解决物业纠纷等方面下功夫,物业管理开始由最初保安、环境保洁的单一模式发展到房屋及相关设施设备维护、绿化养护、居民生活服务等众多服务领域,成为社区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物业管理作为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配套“软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迅速增加,政府给予了高度关心和重视,物管企业也在发展中不断规范自身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但由于引入时间短,业主对物管行业认识的不到位,以及物管企业的服务能力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由物业管理引发的问题不断增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业主对有偿服务尚未适应,物管费收取难
1.由于受传统福利型住宅消费模式的影响,业主对花钱买服务的现代市场经济消费观难以适应,既希望享受服务,又不愿意交纳相应的管理费,致使物管费的收取成为一大难题。这种观念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物业管理市场发展所需的良好外部环境支持。
2.相关的法制没有健全,导致在实际收费过程中,对于拒交的业主只能催交,而无权采取强制征收或处罚,导致不出钱的免费享受服务,而交钱的享受不到质价相符的服务。收支不平衡导致了物业公司因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降低服务质量,服务质量的下降又使更多住户不愿交费,由此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
(二)业主对物业管理企业职能认识不清
有些业主认为物业管理公司收了钱,就应对业主的一切损失(包括人身伤害和财产损毁丢失)承担责任。由于业主对物业管理企业职能认识不清,随意拓宽了物业管理的外延和内涵,对物业管理企业产生了绝对服务和无限责任的主张,对其责任要求超出了合理的范围,这一切都给物业管理企业增加了过分的负担,严重影响了物业管理企业发展。
(三)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物管企业缺乏竞争力
由于大量人才涌向大城市和沿海城市,造成了一些中小城市人力资源短缺,缺乏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物业管理的内容包含了小区的治安、环卫、交通、绿化等综合服务,需要大量的各种岗位熟练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目前,物管企业大部分上岗人员是临时招聘的,多数员工文化水平不高,没有经过必要的培训,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把物业管理仅仅看成是简单的保安及清洁工作,没有形成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导致其管理不够专业化、标准化,服务难以到位,服务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在缺乏有效竞争机制的情况下,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仅仅把物业工作定位于浅层的修修补补上,造成物业企业漠视业主需求,工作效率低下,提供的物业服务质量难以服众,业主满意度不高,最终引发了企业与业主之间的矛盾,直接影响了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生存能力。所以,拥有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是中小城市物业管理企业发展之根本。
(四)物业管理企业只注重管理,而不注重服务
物管企业没有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论文格式具体表现为“重管理轻服务、重收入轻付出、重自我轻协调”.分析以往的物业纠纷,发现很多矛盾都是因为物业公司和业主的主次关系颠倒造成。物业管理是一项以服务为本质、以服务体现管理的工作,如果物业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把传统的管理意识转变为服务意识,那么很多矛盾就会迎刃而解。物业管理公司要从根本上正确对待现阶段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转变、更新观念,才能使企业迈入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如果能将物业管理公司取名为物业服务管理公司,将在很大程度上转变自身的服务管理意识。
物业管理在创建和谐小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美化优化环境、增强小区的安全防范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要使物业公司真正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还是要靠全体小区业主的理解和支持,物业主管部门、街道、社区的支持和帮助,物业公司自身的不懈努力。
(一)大力加强宣传,培养业主的有偿消费观念,解决收费难的问题
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物业管理知识和物业法律法规,着力培养物业公司的服务意识、业主的市场意识,提高市民、单位对物管的认知度、接受度、配合度。加大对物业管理费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宣传,明确双方在物业管理中所处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住户放心、自觉交费。物业公司必须在服务质量上下工夫,为业主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业主才能心甘情愿地交费。同时,物管企业可借助法律武器,提高物业管理费的收缴率,对那些无理拒交物业管理费的业主,可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二)加强地方性物业管理的法规建设和物管企业自身职能建设
1.《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和《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为解决物管公司和业主之间的纠纷提供了法律保障。但现行的物业管理法规还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仍然存在。为加快物业管理市场化进程,本市应出台有关物业管理收费的新政策、新办法,使物业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2.加强物管企业自身职能建设。一是明确区分物业管理与水、电、热、有线电视、垃圾清运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责任。物管企业可以接受委托代收费用,但不得向业主收取额外费用。出台相关管理规范,明确相关各方的责、权、利关系,明确物管收费标准,使物业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二是有关部门要规范前期物业管理,重视和做好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倡导公平竞争、引导和监督各方履行物业服务合同。三是成立物管行业协会,协调业主或业主委员会与物管企业之间的分歧和矛盾,指导物业管理企业自觉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三)加强物管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企业的成败,人才是关键。因此物业公司应当在团队建设、服务意识、质量、技巧等方面下苦功。一是从加强素质入手,选取优秀专业物管人员、维修人员、园林绿化人员等专业的人才加入物业服务团队,加强物管理念、业务等知识的培训,提高物业管理企业员工的自身素质,打造一支技术精通、爱岗敬业、诚信服务的优秀团队,以不断提高物业管理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升业主的满意率,用超前的服务意识、高质量的服务水平,为业主提供各项满意的服务。二是积极引进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加强自身的管理,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物管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妥善解决各种纠纷
物业管理公司要在不断提高物业管理服务技能上下功夫,要以小区为依托,以方便业主为宗旨,开展多种经营和有偿服务,根据业主需求不断创新增加服务项目,扩大物业经营业务来进行经营创利活动,建立以业养业的良性经济运行机制,增加物业管理的自身造血功能,增加收入,保持自身资产的增值与扩大再生产,使企业有能力及时解决好物业管理的各种纠纷。同时,针对诸如周边营业场所的环境、噪音污染等纠纷,物管企业要积极通过合法的途径去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充分利用好法律、行政手段,解决业主、物业管理企业、开发商、公共事业部门、业委会之间引发的各类纠纷。针对小区停车难的问题,物管小区要积极引导车辆有序停放,对小区泊位紧张,确需占用公共场地新开辟停车场所的,由业委会提出实施方案,征得全体业主同意后,报相关部门批准后实施,制止乱停车现象的发生,保证小区道路的畅通。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要保持健康发展,就要结合实际,使物管服务做到与社区管理相结合、与城市创卫相结合、与平安创建活动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形成与当地建设发展相适应的整体规模,注重解决物业管理现实当中的问题,逐步实现物业管理的发展与创新,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提高城市的现代化文明程度。
相关文章:
浏览量:18
下载量:0
时间: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国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旅行社是连接旅游者和其它旅游企业的中间纽带,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旅行社面临着重大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些许的挑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旅游法》给我国旅行社经营带来的机遇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过往我国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综合性法律保障市场秩序混乱,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已颁布和开始实施,文章通过该法的颁布和实施对旅行社的经营带来的机遇方面来分析新法对旅行社的影响,探讨新旅游法如何促进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旅游法》;旅行社;经营
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后,于2009年12月牵头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等23个部门和有关专家成立旅游法起草组。2012年年底,十一届全国人大会第三十次会议对旅游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充分吸收了初审中会组成人员的意见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建议,进一步完善了公益性文化场馆开放、旅游资源保护、游客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经2013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2次会议通过,2013年4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号公布。《旅游法》分总则、旅游者、旅游规划和促进、旅游经营、旅游服务合同、旅游安全、旅游监督管理、旅游纠纷处理、法律责任、附则共10章112条,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对于《旅游法》的实施会不会对旅行社造成冲击,个人认为冲击肯定是有的,但机遇大于挑战。因为《旅游法》出台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旅游市场,来重新调整旅游市场的利益格局,从而使过去的拼价格转移到拼品质上来,因此,对那些小型旅行社的冲击是相当大的,而对于一些大旅行社,我想更多是的挑战,对于我国旅行社行业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根据2001年新修订的《旅行社管理条例》,要设立一家旅行社首先要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其次要有必要的营业设施,最后要有不少于30万元的注册资本就可以了。就目前中国旅游市场发育状况来看,旅行社行业仍属于对从业者资质要求较为低端的行业,在资金、设施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都不算高。而正因为旅行社的进入门槛较低,导致旅行社数量众多,根据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大小旅行社超过4万多家,其中年接待量达到千万以上的不过5000家。而余下的3万多个旅行社中,还有超过40%的企业完全不具备地接能力或者接待能力很低。《旅游法》将旅游业的行业标准提高,使旅游业规范化程度不断加深,因此实力较弱、规范化程度不高的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若不想被行业淘汰就得改变经营模式加大力度研制高端品质旅游产品,促进自身的转型升级。
目前旅游活动的经营是地接社把设计好的产品交给当地代理社,代理社重新加价给了组团社,组团社再加价给了游客。不难看出传统旅行社的运作模式已暴露出诸多问题,旅游市场急需新的商业模式来打破僵局。而新出台的《旅游法》的标准下必定促使旅行社经营模式的转变。例如北京国际旅游汇是以平台商的角色采取与全国各大地接社资源的强力整合。通过整合,让整个旅游消费环节当中的直接服务方地接社与消费者通过该平台无缝对接,从而成功粉碎部分旅行社的中间拔皮环节,把利润返还给地接社及消费者。同时,北京国际旅游汇平台还将负责整个旅游消费过程中的全程服务监控,采取先行赔付的模式保障消费者旅游全程中的满意服务。同时成立自律联盟,强化横向联系,让游客真正体验专人专线专业的‘一对一’服务。这正符合了新法对旅游产品高品质的要求和精神。
《旅游法》的实施将促使消费者从关注“价格”转为关注“价值”,这对旅行社的专业性、产业设计能力和服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往由于行业普遍陷在“价格竞争”的怪圈中,造成产品创新乏力,不同旅行社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不高。然而新法的实施更激励了旅行社对产品创新的热情。
《旅游法》内容丰富,以法的形式确立了旅游服务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等条款。甚至还对旅行社经营行为、旅游经营违法行为处罚、旅游者权利救济等方面作出了详尽规定,从法律层面最大限度保护了旅游者的权益。而该法出台前对旅游活动的规范主要依赖《旅行社条例》等法规和各地制定的地方性旅游法规和行政规章。但这些规章地区性质比较强烈,难以适应旅游行业跨地域,跨行业的发展。新法出台后结束了我国旅游业长期以来没有综合性法律保障的局面,解决了市场规则缺位的问题,更好地平衡了旅游者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关系,为实现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人才的培养则需要我们大力发展管理教育。 现代意义下的中国管理教育是顺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短短二十余年的时间内,中国的管理教育实现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在当前新时代的特征下,管理教育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国管理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中国管理教育是为提高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水平而搭建的学术平台。本书旨在呈现本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传播教育管理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倡导健康向上的思想趋向和学术风气,尤其注重教育管理研究方法的突破,以引导我国的管理教育研究不断前进,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提供最有价值的认识,从而改善中国管理教育的知识状况,提升中国教育的实践水准。
中国管理教育历史悠久,由来已久。我国自古以来特别重视管理教学,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在前人经验的日积月累,教育工作者的开拓进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管理教育起源于古人修身养性的理论,古人特别注重对道德品质的培养,传统的私塾教育注重对《论语》等名著的学习理解,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治国齐家,管理教育由此而生。我国的管理教育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现如今存在着许多问题,文章从我国管理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管理教育现状,分析了如何透过现状看本质,以促进其发展。
建国初期,由于我国之前经历了抗日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国民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体制还不健全,所以我国的现代管理教育发展刚刚起步。随着国民经济如火如荼地建设,社会体制的逐渐健全,我国现代管理教育逐步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提出了以经济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逐渐恢复了高考制度,我国管理教育又迎来发展的复苏时代。随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管理教育事业迎来发展的大机遇,党和国家制定了管理教育的大纲,实行积极的政策加大对管理教育的投入。
(一)现状。
知识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本,是科技发展的基础。然而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成为有能力的才人,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我们的人才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现代教育体制思想问题。因为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的教育价值取向,而我们的教育取向,就决定了我们的人才结构。如今我们关注的是把教育和将来的工作、生活、居住、收入以及名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都认为读了大学,而且是要上名牌大学才是好事,只在乎形式和结果,并不在乎现在的大学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否理想。从中国国情考虑,中国要想建立一个庞大的管理教育体系,是要付出巨大惊人的成本费用的。我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教育经费的分配不公平。教师在我国地位不高,得不到社会的重视与尊重,对于教师队伍建设往往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
(二)解决措施。
首先进行教育观念的改变,树立传承中华文明之教育思想,吸纳西方教学经验,逐步确立新时代中国教育思想理念。读书和做人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文化知识的教育是一方面,而思想道德却是重点。教育的目的不是“升官发财”,而是服务社会,造福苍生。其次对于教育机构进行深刻的改革,清正廉洁的教学机构方能教化出清正廉洁的学子。制定出科学合理并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教学体系,使传统的科举教育逐步过度到全民素质教育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不是为了升学考试。提倡“有教无类”,因人而异,重智育,更重德育,同时加强体、美、劳的教育;对于教师,师风、师德应当成为首选,而教学灵活多变应成为现代教学的特色,并能走出课堂,进入社会生活,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
三是改革教育制度,整顿社会教学秩序。现代社会教学秩序十分混乱,公办与私立并存,而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却差别很大。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原则上应该不主张民办学校,即便是民办学校,也应纳入中国教育部门统一监督管理。而在另一方面,中国教育制度缺乏灵活性和教条,行政化的管理严重影响了教学思想的自由发展,同时也制约了中国教育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和变革发展。四是重视传统文化思想,吸纳外部文化思想,展开学术争鸣和交流,从而在辩驳中找到适合或正确的思想或方法。过去历史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将来也不会改变西方人这种本质属性,这是源自于西方人的思想文化内核所决定的。
五是逐步改革中国吏政制度,完全实现公务员制度。中国吏政是一个不可触摸的敏感问题,2000多年来的政治精髓也在于此,因此要改革,也是十分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前期引入“公务员制度”,虽然效果不好,但也是一种尝试。在权力面前,除非是权力者本身愿意改革,否则一切改革都是妄言。公务员制度无疑是较为民主的制度,只是在中国,我们依旧缺少这种制度存在的土壤和环境,现在的公招,而那些相对优秀的“平民”,则需要有某种被“赏识”或“推荐”或其它的关系,方可渐进入政。
1992年党的十四大做出决策: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作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措施。新时期我国的国情,决定我国实行新型的管理教育模式,管理教育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绝不能忽视,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并肩作战。
中国管理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