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计算机技术基础论文相关的共601个结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及其相关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加快、推动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同时也使得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提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一计算机基础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在当前环境下,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也就需要更多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所以在当今时期,为了迎合时下的环境和社会发展现状,如何做好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创新工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主要针对此问题进行简要探究,希望所得结果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并未相关领域提供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
一、引言
当今时代,我国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又一次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对于计算机基础教育,需要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培养和全面应用的原则,全方面培养出具有实践经验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所以针对当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有效合理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势在必行的任务。
二、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从全世界角度来看,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划分为两个时期。首先一个时期是在计算机发明的初期,这一阶段重视对计算机的程序设置,而且那时候计算机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也只有一些重点的院校才会开设。所涉及到的语言也只是LOGO语言、Basic语言和FORTRAN语言[1]。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人类对计算机的教学开始进行了一个新的时期。这时候的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基本技能,而高校内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课程也多了起来。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培训教学需要从实践方面出发对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总结,目前从宏观的角度来对计算机进行基础教育尚且很难达到既定效果。在创新理念下,计算机基础教育体系也没有被充分的发展和发挥出来,所以在教学观念上仍然维持着传统的教学思维,那么怎样通过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来对学生更好的培养呢,这就需要对计算机的基础教学状态进行转变,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在当今时期进行计算机的基础改革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三、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和先天结构与后天教学模式的不同,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知识结构存在必要差异。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逻辑性和层次性非常强,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各个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这只有将二进制和十进制的转换桂策充分掌握才能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八进制和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规则。这样才进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候,可以在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为传授知识的时候跨度太大、难度太高而导致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对于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程而言,其课程复杂且繁琐,只有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才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这一门课程充满兴趣。所以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应该扮演起引路人的角色,使学生充分的学习相关知识,开拓视野[2]。传统的讲课方式基本上是教师在上面拼命地讲,而学生却并不一定好好听,这主要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很多学生大都是被动的在接受相关知识的学习,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也不能够创造性的对各种知识进行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很高的实践性,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实践的检校和巩固才能够更好的熟记于心,从而利用到相关的行业当中。多以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安排一些实际任务,像是完成某种财务报表或者指定简单的软件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计算机教学本身就需要利用计算机时间操作来完成先关的教学任务,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在电脑资源管理器当中实现文件或文件夹的移动,这就需要借助计算机来完成。比如编程设计一个计算器,这需要借助计算机编辑代码来实现,同时还需要配合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主观练习,才能够促使学生更快的对这一知识点详细的掌握。很多院校并不重视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在讲课的时候基本上很少用到现代化教学媒介[3],这样的缺失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严重的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所以为了更好的做好新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需要充分利用当前的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除了计算机本身以外,新的教学组织性质也比较多,比如现代化实验室教学、图书馆教学、专用教室教学等。只有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不断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才能有效避免因为单一性教学所导致的效果不佳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等问题。
(四)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工作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认知不足等问题所导致的学习效果出现偏离,所以教师应该做好反馈工作安排。这样能够根据学生对相关信息的反馈来调整教学,这样的反馈调节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效果非常显著,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侧重对学生认知技能的缺点进行分析统计,并及时有效的对相关信息做出反馈。要不断的促使学生对现有的知识技能进行调节和完善。比如说在学习代码编程之时,学生可以将自己设计的作品交给老师,进行课堂汇报,这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便一目了然,同时教师还能够对其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在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也能够使其他学生对观看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四、结语
本研究主要就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进行分析,文中笔者涉及到了一些自己的主观看法。笔者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工作,能够为学生以后掌握更深层次的计算机学习任务打好基础,因此做好该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向东,孙莉娟.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焦作大学学报,2013,24(04):162-164.
[2]魏平,熊伟清.计算机学科教育若干问题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4(06):234-326.
[3]杨晋峰,杨校辉.我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向的探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11(04):38.
我院在2013年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了教学改革,摆脱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以“学徒式”为主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为辅,从中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并且实现模块化考核为主要考核形式,依据学生学一点会一点考一点的方式进行,最终全部模块全部通过为结业,另外以参加各种技能大赛的成绩评判结业与否。经过实践与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
1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效率低
“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我院每个专业都有开设,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形式大都是以理论讲授和机房操作相结合。但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多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向学生“一股脑”地讲解课本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知识,造成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睡觉等不良现象。学生上机操作练习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学生计算机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有很多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排版操作都有困难。
1.2考核方式陈旧,多以理论知识为主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采用期末考试的方法进行考核,虽然在也在计算机上考试,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但由于学生学习知识的遗忘,学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做完至少三部分的内容。考试过程有人工参与的部分,如选择题的产生,试卷的评阅,成绩的评定等。学生被集中安排参加考试,时间紧,任务重,教师以人工阅卷的方式来进行阅卷评分,工作量大,效率不高,因为人为因素,难避免出现差错,导致成绩的不公平,导致工作效率很低。
1.3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所讲内容与其所学专业不对应,全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都是一样的大纲,且讲授的知识大多是课本上知识,不能达到学生所学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不能开发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存在质疑,更不了解所学的这些对以后工作有什么影响,所以出现“学完忘完,考完就丢”的局面。学生也以“与专业无关”为由不在乎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序上减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目前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
在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后,其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和设置发生变化之后,考核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革,取消了期末考试形式,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将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教学实现以“学徒式”为主导,全部以实际操作为主。在学习任务上,以常规的操作练习为主,教师提供信息,学生分组讨论、练习,教师示范的技能。这可以促进学生主动的参与度,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对于相关模块知识的学习,设定操作要求,不管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无论什么形式掌握技能,只是要能达到模块技能的要求并且通过考核都可以相对免修相关模块内容的学习,从而从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在考试内容的设置上,既要重点考核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又要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师把要考核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表示出来,在校园网上公开。如果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说明学生已达到教学要求;如果不会做,他们就会学习、讨论,直到会做,这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因此,考核的内容的设置要全面,要能够体现教学目标。考核方式以模块化考核为主,取消期未考试,全部采用上机操作的考核方法。学生再也不是坐在自习室“背书本”,而是在计算机机房“练操作”,这种考核方式让学生学完一个模块检测一个模块,这样即可以使学生不至于在期未把操作点遗忘,也能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能够来得及改正。另外也可根据模块教学中的操作要求,让有一定基础或有自信的学生提前测试,让学生自己对自己的掌握程度有个了解,如果通过相关测试,则可免相关模块的学习。如未通过也可以让一些有点自大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戒骄戒躁。高职学生对于上课抵触,对于这些学生,加强鼓励,让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渠道获得知识,只要达到操作的技能要求即可。比如鼓励学生可以自己参加各种比赛,并且采取“以赛代考”的模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知识。
3“以赛代考”考核方式的探索及实施
3.1“以赛代考”考核方式的优势
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力:学习是学生自己的自学活动。学生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过程,而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的基础。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院将对15级大一新生实行“以赛代考”机制,用“以赛代考”打破传统的考核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比赛中,从中获得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意识从“被动”变为“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探索、钻研的精神。
3.2“以赛代考”考核方式的实施
加大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以赛代考”的优势和好处,很多同学会认为比赛是优秀学生的事,与自己无关,我们要从思想上改变这种想法,提倡人人参加,学校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比赛的内容,开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参加,并给予学生学分或物质奖励,如参加本学院举行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比赛为例,比赛成绩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序的考核结果,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以赛代考”的实行,先以本学院举行大赛为平台,以学院对技能竞赛的资助和支持政策为前提,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将比赛成绩纳入学生的学分中,老师对比赛的指导也可用为教学工作考核中的重要项目。比赛即可以团体,也可以个人参加,经过老师指导,筛选出优秀学生进行比赛竞演,这样即能够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自信心。在比赛中,学生对作品进行作品展示和讲解,由专业老师和行业专家给予打分,给优秀学生颁发证书及奖励,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从而也可以带动一批学生跟着学习,甚至会影响以后的学生,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在比赛后,指导老师对比赛中的经验和不足做认真总结,通过比赛总结竞赛中所需的技能要求和标准,探索社会对新技术的要求作为教学方向,可以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达到竞赛成绩和教学质量双丰收的效果。通过比赛,让学生提前适应激烈的竞争社会,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团结合作的影响。目前我院的“以赛代考”还处于初始阶段,但“以赛代考”的考核模式使我们的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一模式并不是适合所有的课程,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问题,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的储备,不断缩小学生与社会的差距,提高学生进入社会的竞争能力。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基本应用,已成为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一计算机基础知识论文,供大家参考。
0引言
随着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自主创新创业是今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趋势、新动向。但是由于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目前大学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很低,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薄弱,创业能力也不强。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在学历层次和学校影响力方面都不如公办院校的毕业生,民办高校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寻找自己的办学特色。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公共课程,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影响面宽,其教学质量对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很大。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依托,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能力,更好的帮助其就业。本文将对面向创新创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民办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1.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发展的需要
目前所有的初级中学以及城市和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信息基础课的内容与高校的“计算机文化基础”层次的课程内容相似。因此有学者开始质疑在高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目前不少高校的办学思路过于专注于技术性和专业性,重专业轻基础,通常会将教学资源向专业课倾斜,而造成计算机基础课程不断的被压缩、弱化、边缘化,有的高校甚至取消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因此,应改革课程教学,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将创新创业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全过程,发挥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使计算机基础课自身真正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以及学生个体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2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
30多年以来,中国民办高校经历了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求变,拓展发展思路,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未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但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是把创新创业狭隘的理解为企业家培训或者作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没有在教学主渠道系统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整体效果不佳。
2民办高校面向创新创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创新创业氛围不浓。
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对我自身发展有什么好处?是不是因为不好找工作,所以要创新创业?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生,也是很多学生家长都很迷惑的问题。民办高校目前在学校的媒体宣传方面没有重视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
(2)课程设置有待改善。
开设的课程数目有限,单纯的一门数据库类、程序设计类、多媒体类的课程并不能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能力成为现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又是信息素养能力中最基础的一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课程并没有列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中来,且后续课程缺失。
(3)课程教学有待优化。
目前的教学仍然是以灌输型为主,教师把知识传授作为自身的主要工作,学生被动学习,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让鲜活的课堂变得枯燥死板。在课程教学中过分的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只会打击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压抑个性和特长的发挥。
(4)师资力量不足、思想不统一。
在师资情况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年轻教师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急于搞科研、发文章、评职称,不愿意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更无暇顾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度不高。外聘教师中不乏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这部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其中还有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双师型人才,但是外聘教师只会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任务,对创新教学不感兴趣。
3民办高校面向创新创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1)体系目标导向的确立。
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融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每个环节中,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系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具备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具有较强的合作交流能力,能够将计算机基础与专业相结合,从事相关开发、服务和经营的新型创新创业人才。
(2)课程结构的重构。
结合民办高校面向创新创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在现有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基础上,可以增设扩展课程。扩展课程主要是让学生能有机会学习贴近社会需求、贴近自身创新创业需求的前沿性计算机内容,重心放在新技术、新应用的介绍以及计算机处理软件、设计软件和模拟软件的使用上。授课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由本校教师开设选修课,或者邀请相关专家或知名企业来举办讲座、培训。前沿性扩展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行业内的新技术,而且通过专家、企业家以及行业内优秀人士对成功创业案例的讲解和创业心得的讲诉,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一门计算机基础扩展课程,可记入课外创新学分中。
(3)课程内容的优化。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与专业相结合,与专业课相衔接的课程内容,能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能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在计算机基础理论课程里面可以结合相关技术知识点,讲解在这一领域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结合真实的项目运作来讲解所需的技术支持,达到开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意识,了解创新创业基本常识的活动。实践课程内容中可以结合近期会举办的计算机类创新创业活动竞赛进行,组织学生进行参赛准备,采取模拟演练的形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品质,锻炼学生分工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目的。
(4)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开展面向创新创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必须建设一支创新创业型的师资队伍,逐步完善教师的培养、选拔机制。①对现有的任课教师进行培训,让任课教师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教师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对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在工作量方面给予适当的减免,鼓励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和师资培训班,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观念、新模式;②聘请企业家来担任客座讲师,他们可以以自身作为榜样,用创业精神感染学生,用创业经历去引导学生,使学生更加专注的投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来。
(5)教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到Web2.0时代,出现了许多全新的资源类型和教学形式,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兴起。随着手持移动电子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学生更加热衷于移动学习、在线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新兴的教学形式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自主权和拥有感。将微课、MOOC等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进行优势互补,进一步推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6)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①在评价标准上,重视能力和态度的评价,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评价中引入创新创业能力、创业意识的评价标准。不仅要评价学生计算机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及与人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②在评价主体上,将企业引入到课程评价主体中来,组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评价。虽然企业的评价反馈周期很长,但是评价的理性程度很高,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③在评价方法上,将技能考核、撰写报告考核与综合创新考核等多种考核模式有机结合。对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参与了创新创业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学生,要适当的给予奖励学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已成为现代社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基础教育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素质的基本要素,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低成为衡量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技术水平,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开展,是当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与自身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从而提升学生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的竞争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定位及教学意义
计算机基础教育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需要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去想象,敢于自己动手。高等教育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首先,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课,目的在于向学生普及大学教育中关于计算机信息技术所必备的知识以及基本操作技能;其次,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应学会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学习新的技术对解决新的问题所带来的新的思路方法的能力;第三,计算机基础最终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学习单纯的理论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以致用,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简单介绍、Office办公软件(主要为Word、Excel、Powerpoint)应用及计算机网络知识等。
二、存在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多数高校采取的是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学生加以部分实践练习。采取类似的教法未能使学生较好的学习此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容易弱化学生动手能力,不易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起不到真正意义上的“传、帮、带”的作用。怎样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也是教师们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之一。
(二)授课侧重点不明确,与专业脱节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过分专注于对计算机知识的讲解,容易与学生专业脱节,往往忽略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使用的要求,计算机基础授课侧重点不明确,给所有专业的学生制定一样的教学大纲及计划,完成的仅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并未注重学生所学专业对计算机技术的要求,未发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存在质疑,眉毛胡子一把抓,出现“学了就忘,考过就忘”的局面。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实践环节不足
学好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环节是关键,对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践课大都是由教师先讲,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按部就班的完成。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教学理论课依然凌驾于实践课之上,实践环节弱化且实践时间相对不足,未能在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形成较为科学的匹配。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实践,对知识点的理解才能更加融会贯通,才能学以致用。
(四)缺乏合理的考核方式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目前很少有高校出台专门的考核体系,考核方式欠佳,仅仅是通过试卷、机试的形式决定学生成绩的优劣。结合我校来说,虽然也在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但是仍然没有突出考核的应有作用,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考知识还是考能力界定模糊;教师和学生难以通过考核结果真正认识学生所具备的实际水平,也影响了学生后续学习、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三、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探索
自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以来,一直积极寻找和探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经历了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管理理念的过程,成立了“计算机基础研究中心”。当前,本人认为工作重点应转向深化教学过程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主体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是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方法和对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革,做到对学生因材施教。改变“教师多讲,学生少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采取“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新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的能力和主动使用计算机去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单靠课堂书本教学是不好培养的,而要靠大量的动手实践。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由“教师多讲”向“教师精讲指导下的学生多练”转移,通过教师的正确说教和学生大量上机实践是学好这门课的基本保证。对于计算机基础课这类实操性较强的课程,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Word表格相关操作问题上,我们可以让学生个体或分组制作课程表或学生信息表等这些既熟悉又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经典案例上来,比如对单元格的合并是怎么操作?表格当中涉及到一些数据的简单计算该怎么进行?课程表中斜线表头该怎么设置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突出专业特点,明确教学侧重,求同存异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需要培养出具有不同应用能力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要以应用为目的。深入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究,加强与学校各专业的交流,结合专业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达成共识。积极参与学校各专业教学改革,与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校召开的教育教学研讨会议、教学例会等及时互动交流,使教学侧重点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不同的专业间开展起来,围绕应用型确立教学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进而体现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重要,而且强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所学专业,也就是培养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更重要。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结合财会类专业的特点我们可以把Excel电子表格作为此类教学的侧重,新闻类专业我们可以把Word排版作为此类教学的侧重等,在教学案例素材方面结合不同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案例,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效果是核心。能力的提升,实践是关键。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加强学生上机实践,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把握,提高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更能使教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疑难问题,达到在“做中学”。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明确课程总课时数,突出实践环节,理论、实践课课时比例为1:2为宜,与此同时理论课、实践课应根据课程内容合理调配。在实践课前学生应明确本次实验的任务目标、要求等,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实验室、带着项目进实验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最后要求学生提交实验报告,采取模块化的方式,深刻领悟实验要领,这也是我校应改善的重要环节。例如在Excel电子表格软件中,设计一个案例,先让学生直接上机操作,如有一些不熟悉的功能操作,可提问教师寻求针对性的讲解。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提升操作深度与难度,尽量杜绝学生练习教师示范内容,应让学生举一反三,对相同知识点,能够制作出不同内容的作品,使之别出心裁,培养创新意识。
(四)课程实训考核,巩固知识,并学以致用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能力的提升是目的。应具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高度实用性是其他基础课程难以达到的,基于此应改变我校传统的考核方式,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进行转变。对此进行课程的集中实训考核是很有必要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知识、Office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可以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图文混排、电子表格软件Excel的数据表操纵,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的动态效果展示等。可合理分配课时,如期末制定8课时时间,让学生全面理解并综合应用课程所学知识,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单独制定考核计划,定时完成任务,以解决考核问题,最后通过PPT汇报,教师给出考核成绩。不仅能考核学生掌握本课程知识的能力,还能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通过现场答辩汇报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以此方式进行考核使学生达到知识向能力的转变,进而实现学以致用。
浏览量:8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基础 是每个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必修课程,对于提高信息时代大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和奠基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理论基础总结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章摘要】CDIO采用新型教育模式,通过“项目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可参照CDIO的教育理念,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对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CDIO;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主导,采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模式,是“项目教学”的集中概括和表达。该模式可以让学生以积极的、主动的态度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项目实践中获取工程能力。从它的教育理念上来看,它让学生以被动变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校公共基础的课程,已纳入到了通识教育的范畴。它对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直以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都是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试形式中进行的,这些教学改革都没有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主要以理论知识和教师演示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没有太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更没有从事实际项目研究的经历,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已经完全听懂,但是在面对具体的实践操作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操作的情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体现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的教育理念,更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2CDIO理念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张燕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该课程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却要求很高,从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来看,它也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和CDIO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将CDIO模式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到课程中,着重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项目为主线,以案例、任务、项目为驱动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边做边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根据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为了能够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贯彻CDIO的新理念、新方法,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分组法:由于学生入学时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差异很大,所以,在第一次课,可以先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或者问卷调查,摸清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实际操作水平,并将他们按照优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组,选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强,操作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组长,在以后的学习中由组长来带领整个小组的学习,如果组内某一位学生没有掌握当堂的知识点,可由组长负责指导和跟进。这样就可以带动整个小组,让基础较差的同学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在此期间,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团队合作能力。
2)任务法:在分组基础上,在课前由教师分别布置每组下节课的课程内容,组内学生下去准备。上课时,由各小组选定一名同学上台演讲,还可由组内其他同学补充,对所讲内容持不同意见的其他小组还可以提出异议,组间讨论,交流学习。最后教师对演讲内容给出成绩,总结并补充,同时布置下次课堂的演讲内容,强调下堂课演讲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准备。
3)作业法:由于大学的课程都是一节课上2个学时,所以在第1个学时讲完组内布置的课程内容后,第2个学时由教师布置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一个上机作业,让学生尽快的将理论讲授变成实际操作,下课之前提交完成的上机作业,教师进行评阅,记录成绩。通过这个方法可以看到学生是否已经熟练掌握该知识点。
4)项目法: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很强,需要学生有很好的动手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并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综合的了解,在学习完Word、Excel、PPT后根据学生的专业的不同分别完成一个项目,这样,就将计算机知识和他们的专业结合起来。比如,在对医学院学生的教学中,Excel学习完后,让他们建立一个医生和患者的管理系统,用Excel来管理医院的医生一个月诊治病人的情况和病人的花费情况。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学习效果非常好。总之,我们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有效地教学方法,利用新技术的教学手段,把传授学生知识改为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彻底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为以后更长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琳娜,刘春立.CDIO理念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校报,2011,10
[2]李郁林.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现代计算机.2011,11
[3]周屹,詹晓娟.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第2期
1如今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发展太快,教材更新更不上
计算机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计算机领域更新太快,从WINDOWS95、98、2000到XP、vista、windows7、windows8才仅仅用了10年时间,几乎不到2年就有一个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又各有特点,wimdows95第一个独立出DOS的系统。windows98影响力最长,最成功的操作系统之一。windowsxp侧重于安全性和稳定性,windows首次在系统中集成了自己的防火墙。在Windowsvista中引入了用户安全控制的新安全措施,同时界面更加友好华王,但是由于占用资源太大而淡出市场,于是windows7、windows8应运而生。综上所述计算机教材至少要达到每2年就进行更新一次,才能跟得上信息时代的要求,学生学习的也不会是已经淘汰的知识。
1.2理论实践比例失调
计算机本身是一个动手实践强过于理论教学的课程,理论课千遍也不如自己手动一遍记得牢。理论教学韩凭图片演示远远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像对计算机硬件的一些基本了解,例如内存条的安插这些东西自己动手一遍就会使用,看五遍十遍都未必会记住。同时制作一个表格,PS一个图片更需要学生大量的手动操作,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1.3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和压力
学生兴趣还是一个学习态度的基础,既要使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有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很多高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参档不会打印,IP地址不知道在哪找,这个个普遍的现象而不是个别现象。我其实更希望学生在学校里掌握的是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只有这些最近本的知识掌握了以后,我们才能去谈些别的,好高骛远没有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主动的去学习这些基础的东西,是我们当前所要思考的。
2计算机课程改革
2.1计算机课程的引领和针对性
列举一个国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例子,我们也许能从中得到启发。在美国把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非浅详细的分类,不仅仅是针对参科理科简单的划分,还根据其专业的特点对讲授的计算机进行非浅有针对性的教学。其实很多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学习计算机会达到怎样一个目标,甚至感觉与自己的想象完全不一样,而另一种情况恰恰相反,非计算机的学生在接触计算机后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一个计算机的引领课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作为一种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和计算机跨行业学科的应用,如果从事计算机行业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例如应用软件大师,或者软件开发方向等一些细化的方向。这种引领非浅重要,它为我们定向培养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它可以用很少的课时让学生懂得自己的人生方向,这点很重要。
2.2计算机与时俱进
从计算机发展的速度来说我们从事计算机行业的教师都应该与时俱进,这对于我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挑战。计算机行业不等同于其它的行业,一个知识用十几年二十几年不变,它的魅力就是在于它的发展速度。今年我们更新的知识,在1到2年内就会完全更新,开发变革出一个新的体系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否则今天的是专业教授明天你可能完全不了解这个新的体系。21世纪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体系更在这其中担任着无比重要的领头羊角色,如果我们教师行业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更新速度,那么我们交给学生的知识必然是过期的知识,学生毕业后自然无法适应社会中新的知识。
2.3计算机基础实践环节
计算机基础是个很强的实践性科目,不等同于其它科目,实践可以使课程变得更加轻松容易的上手,读懂知识。实践又分为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实践要是理论的2倍,就是说,课上如果有20分钟的讲授就要有20分钟的课上练习,还要求有20分钟的实践课。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熟练的掌握到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加强记忆。
2.4促进主观能动性
跟所有学科一样,考试不是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更是这样,让学生多学会点东西应用于将来的人生,比我们考试考多少分更重要。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课程改革应该分为4个部分来核算成绩,平时成绩占20%,课程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具有实际意义的课程设计占20%,机考20%,期末考试占40%。不以考试为目的,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能力培养。像西方一些国家学生,教学主要就是提出一个事情,让你自己做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
3结语
计算机基础是一个学校课程基础学科,如何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重中之重。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与时俱进的学习新东西,把新的知识教给学生们是我们现今计算机教师所必备的能力,要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来充实自我,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真正的知识和力量。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教学改革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对一线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更加不容忽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基础概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
首先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教学成本要求。我院目前设置课程的课时为每周24学时,既要满足政治、体育等方面的课程安排,还要考虑专业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学时相对较少,一般只能通过必修选修课和选修课来教学,对于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其次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软、硬件水平迟迟无法提高,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如计算机机房的硬件配置、实训课程的软件安装等方面存在着设备老化,软件更新不够及时的宿疾,同时教学课程计划也没有针对时代变化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在计算机现代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并针对各个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体现学生在计算机业务方面的高素质和综合能力。虽然学校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设施投入了不小的财力,但在观念上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认识肤浅,因而导致计算机教学的形式主义倾向。鉴于这种状况,笔者根据近几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经验,对我院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推进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教学效果不明显: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学不会。无法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只能满足中间学生。还停留在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上,而不是根据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的划分,实行精英教学或者基础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为节约成本,还无法实现小班教学,还是局限在合班理论,分班实训。但是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200来人的合班理论教学,基本就是浪费时间,教学效果收到严重的影响。等到上机实训时,还得重新讲解。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定位应该随着社会用人标准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变化不断改革,并与各个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内容接轨,重点是着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感性上的认识和软件功能的使用,培养学生根据企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软件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未能适应计算机技术时代发展的潮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没有在根本上得到改变。同时,教师对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情况也缺乏了解,只是死板机械地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导致一部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没有掌握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就业后,还需要企业进行再次培训,部分企业甚至可能因此辞退学生。
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应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文化基础及社会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坚持小班教学,理实一体教学模式,教师讲解以后,学生能马上实训,增进认知。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要将企业应用计算机的实际工作内容添加到课程当中。要改变传统教学中Office系列软件菜单命令的教学方法,设计一套以实践操作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实践操作应由浅入深,有较强的实用性、技巧性,能使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需要应用的内容。计算机实践教学务必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针对不同的专业学生,提出有专业特色的任务,以“任务”为诱发、加强和维持学习者的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真正动力系。任务是学习的桥梁,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教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因此,任务并不是静止和孤立的,其指向应是学习者成就动机的形成,即任务是一个由外向内的演化过程,是以成就动机的产生为宗旨的。任务驱动就是通过“任务内驱”走向“动机驱动”的过程。在实践教学中,要以“双师型”教师和外聘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通过任务诱发、加强和维持学生的成就动机。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引导学生提出实际的问题或目标,引起学生对某一实际操作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使之完成预计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理论或技能。在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中,既可突出实践,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消除学生对理论学习望而生畏的情绪,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这也符合当前的课改要求。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针对教学,应该征求企业的建议,进行人才定位,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编写教材。成立职教联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进步。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人才培养应满足企业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三、结语
教师知识、观念的更新至关重要。很多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就当老师,多年以后,知识落后,而且实际应用能力也与时代脱轨。应该把一线教师送出去,到企业实践一年,把最新的理念和技术带回来,传授给学生。鼓励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人才。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还得是活水。而不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时代在变,教学理念也要改变!时代的发展要求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课程教学经验,掌握课程以外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并定时到一线企事业单位了解企业要求,从而积累更多的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1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1.1计算机文化素养是跟随时代需要的必备素养
现在的社会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具备计算机文化素养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对于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必须会应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实现准确高效的信息检索,从而对信息进行正确的处理,并在法律和道德的监督下合理传播并应用信息。只有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才能创造性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对于高职学校来说,学校应该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能灵活使用,且能高效应用计算机准确实现信息的检索任务。同时还能使用计算机实现对图像和文件的处理,并利用计算机实现资料的整理和传播。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具备高计算机素养的的人才必然是人才市场上的宠儿。目前市场上和计算机与互联网相关的企业都在不断的崛起,为不同的行业提供着转型和升级的技术保障。互联网技术也为社会提供了很多优质的工作职位,同时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利。信息时代,掌握计算机技术是我们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高素质的计算机技能必然会帮助我们的事业更进一步,使用计算机进行办公已经是时代的基础要求了。
1.2制定以提升学生信息化为目标的教学任务
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必须彻底抛弃“为了达到国家计算机等级”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高职学校还要废除一切和计算机基础教学相关的等级考试等相关政策,使得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更加科学。高职学校的教学目的本来就是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更是如此。现实社会中的计算机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因此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更是要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为目标,让学生能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虽然低年级的学生对于未来毕业后就业实践中对于计算机应用的重要性意识还不够了解,但是学校一定要加强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的重视,积极引导低年级的学生重视对计算机基础技术的学习,意识到计算机文化素养对于未来就业的重要性,并能重视对计算机实践能力的重视。同时学生们也要逐渐淡化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为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习态度,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高职学校要和学生们一起努力,树立正确的计算机学习理念,紧跟新时代背景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要求,不被社会所淘汰。
1.3注重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
计算机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课程,自然不能按应试教育的理念进行教学,而是应该作为一种跨专业学习的有力工具来进行普及。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应该贯穿到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去,与不同的课程相互融合,从而帮助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更好地学习整个课程体系。同时高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还和学生的人文素质、逻辑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在不同课程的授课中要注意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积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并让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运用始终贯穿在学生不同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在不断的课程融合中,学习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使用计算机这一强大的工具。帮助学生在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实现对计算机知识的应用,高效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束语
当今时代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计算机素养要求,高职学校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也要跟随时代的潮流,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同时高职学校要和学生共同奋斗,抛弃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并不断取消以国家计算机等级作为考核标准的政策,以满足社会实践工作要求为培养的目标,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养,更好的发挥计算机基础知识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
浏览量:30
下载量:0
时间: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课堂教学的改革是确保计算机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要求。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实例分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使用,需要教师和学生经历一段摸索和磨合的时间。简单来说,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于实践中,就是要让学生带着任务自学,教材和教师的讲解都是学生自学的辅助。在实践中,笔者发现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原本喜欢开小差的学生开小差的次数明显减少,喜欢上课聊天的学生也慢慢地开始专心听课了。笔者甚至发现,有一名平时喜欢上课看小说的学生也不看小说了。另外,我们再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超过90%的学生都能够准时完成作业,其中有将近40%的学生能通过自学基本完成学习任务,有超过50%的学生能通过相互交流完成学习任务。此外,在考试检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教师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有针对性的任务,保证学生通过自学或者相互合作能解决这些问题;其次,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利,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自由地发展思维。此外,学生还应培养正确的学习意识,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不能急功近利。此外,学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表扬和自我批评。
三、结语
总而言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可以培养出满足社会要求的新世纪人才。
一、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措施
(一)分级教学
为了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情况,在大一新生入学后进行摸底考试,根据测试结果及学生的兴趣从教学内容方面进行分级教学,可分为基础层和拓展层。基础层以基本知识为目标,掌握办公软件的基本应用;拓展层以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为目标,着重培养计算机应用和创新能力、竞赛能力等。在教学课程前,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同时结合专业分级,不同专业需求有差异,让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计算机应用的特点进行知识补充,使学生学有所用。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1.以学生为主体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仍然采用“讲授-复习-考试”的授课方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技能。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在机房小班授课,以学生为主体,一人一机,边学边做,讲授与实践真正融合在一起,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案例教学
高职院校只有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才能提高未来的就业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各种软件不断更新,各用人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再局限于等级考试的内容,要不断融入社会,了解新的计算机技术发展信息。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法教学,精选仿真案例,以任务驱动方式来构建教学布局,在实现任务过程中分析案例特点,完成对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以赛带练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学生会、院团委联合举办一些PPT设计、文字编辑、网络应用等竞赛,鼓励学生参加,作为第二课堂拓展教学活动,收集整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学生进行互评,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完善考核模式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核模式可采取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包括平时上课出勤、课堂表现、项目作业完成质量及团队协作能力等,终结性考核不能以一套操作或过级定结果,应实行理论知识和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同时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考核范围和难度有合理的区别,并将计算机基础考试分数实行加权换算,以示公平,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结束语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应重在“实用”,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其核心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全面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还要培养学生以计算机为工具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创新,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浏览量:31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人们迫切需要掌握计算机的基础应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基础结课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信息处理过程中正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鉴于此,各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也从无到有、从少数理工科专业开设到如今每个专业普遍开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普及使高校毕业生基本具备了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处理、表示的能力及素质,这为他们步入工作岗位、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现在高校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类办公自动化软件。因此各高校在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时,普遍将该课分成课堂授课与上机实践两大部分,课堂授课主要进行计算机基础概念教学,实践授课主要进行办公自动化软件教学。学生学习完该课程后,各高校普遍要求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测试,并获得一级证书。
1.2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2.1考级通过率成为教学质量评价唯一准绳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从1994年开考,该考试的目的是考察应试人员计算机应用知识与技能,到目前为止,已有5000万人参加了该考试,可以讲计算机等级考试在促进计算机知识普及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该考试的广泛性、公平性,绝大部分高校在评价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时,也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准绳。盲目追求高通过率导致许多高校忽视了等级考试内在的缺陷给教学带来的负面影响。1)计算机等级考试题库更新慢,考核知识点较为固定,通过一套试题就基本可以看到考核的重点。这导致许多高校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考核点的教学,且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反复多次练习相关考核点,教学成了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同时,重复式的应试练习也浪费了大量的有效教学时间。2)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主要考核基本知识及应用点,与行业实际应用脱节。其实践考核点基本上是一些办公软件普遍性的简单应用,并没有针对相关专业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考核点的设置。这造成教师教授时授课层次低、知识面狭窄,同时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所获得的知识量少,从而导致了教学与应用的脱节。
1.2.2实践课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部分的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实践部分的教学基本都放在计算机房进行,机房中学生终端控制软件的运用使得教师能够很好地将各知识点的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完后再进行模仿操作。这种“演示+模仿”的教学学习方式,使得大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只重视演示过程的准备,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操作思路的引导。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在进行简单的模仿,甚至有的学生担心操作步骤会遗忘,将操作步骤记录下来,模仿操作步骤一步步进行操作,课堂上看似效果显著,其实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连贯性都无法体现,而且死记硬背下来的操作步骤也极容易遗忘,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学效果不佳。
1.2.3师生比例不协调、师资队伍稳定度不高在高校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定为必修课,且放在大学一年级完成课程教学。由于是全校性必修课程,学生人数众多,教学任务相对繁重,需要大量教师,但是许多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难度小,并没有配备大量专职教师,许多授课教师的加入都是因为课时数不足而临时加入授课。因为教师数的不足,导致授课、实践教学都是以大班课的形式,师生比例失调,教学疲于应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部分专职教师思想上也认为该课程的授课没有科研价值,难出成果,这也使教师队伍稳定度不高。
1.2.4学生层次不一,教学难协调现在各高校都是面向全国招生,各省份地区的高中对于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一,再加上学生自身差异也很大,因此导致学生进入高校后,计算机水平差异大。在教学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好”的现象普遍存在。
2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对于教与学的影响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的,将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率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唯一评价标准极容易使课程教学变成应试教学,使学生所学内容脱离实际。但是计算机等级考试开展已近20年,其广泛性、公正性已被社会广泛认可,获得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成为学生求职的必备条件,因此完全摒弃也是难实现的。基于此,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因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要求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测试,但是获得该证书也只能说明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及操作技能。等级考试高通过率是评价课程教学效果良好的前提与基础。第二,任课教师要深入各行业进行广泛调研,了解各行业对于计算机办公方面操作的侧重性,在教学过程中予以重点突出,然后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引入相关行业中的实际工作任务,让学生来完成,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和潜能的开发。最后考核时就以平时给学生的工作任务为背景,进行测试。这样进行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时,两方面就可以充分结合起来,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教学大纲作为教学基础,以行业实际需求拔高教学层次。通过两方面的结合,使各专业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操作,获得等级考试证书,同时又使学生的学习与各专业工作需求结合,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实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两方面能相互促进。这种以应用为目的教学评价模式在本校进行过实验,在教学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将原先多次的应试模拟训练课时压缩,改成基于各行业任务驱动式教学训练。教师上课有热情,学生学习有激情,改革效果非常好。
2.2引导教学法应用
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中,许多教师都采用先演示教学内容,随后要求学生重复一遍。该方法在运用时,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记住操作步骤,能够较快地完成操作,但这只是机械式的模仿,极容易遗忘,同时使用该教学方法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精神,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即使是实验课,也需要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知识的运用能力。以下就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探讨引导教学。引导教学的关键在于以学生为中心,按照学生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来组织教学,逐步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分成三个步骤:
1)以问题引导出教学目标;
2)以例题引导学生质疑、析疑;
3)思维的深层次发展。以下通过实例具体说明,在WORD软件教学中,涉及文档目录的制作,对于此教师可以先问学生,让他们做一个文章目录他们该如何完成?问题提出后,很多学生都提出以目前所了解的知识只能是手工输入,这样完成显然是费时费力的。通过思考学生已经了解了教学重点,紧接着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让计算机完成目录的制作其需要哪些信息?通过观察目录,很多同学都能知道目录主要就是由标题组成的,同时标题分为章标题、节标题等各级标题。因此教师可以很顺利的提出所谓目录的制作核心在于告诉计算机哪些内容是标题,标题的级别是什么就可以了。这时疑问解决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演示,并且边演示需要边和刚刚分析过程结合起来讲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了解问题解决问题效果良好,而且操作一遍后,记忆深刻,不容易遗忘。最后目录制作成功后,可以再次引入问题,比如文档发生改变后,目录该如何改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引导教学法适用于多步骤、复杂度高的问题,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各高校应该改变“计算机基础课程简单,哪个老师都能教好”的思想,应看到计算机操作能力是高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应在教学改革立项、科研经费方面多支持。同时,成立该课程的教研室,定期研讨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2.4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运用
学生层次不一,教师在课堂上难做到因材施教一直是困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难题,针对此问题,可以采用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可以根据各学校的情况采用基于分班或分内容式的分层次教学。以下这两方面内容重点探讨。
2.4.1基于分班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基于分班的教学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分成两个教学层次班级,为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
1)公平性问题。各高校现在都是根据成绩来进行各项考核,分级后因教学目标、测试内容都不一致,如何给出成绩确保公平就是一个问题。对于本问题,可以适当加大高层次同学所获得的课程学分,以作为他们高学习难度和强度的回报,但是在给出考核成绩时,则应该与其他同学一样,按相同比例进行考试等级划分。
2)激励性问题。分层次教学后,高层次班级同学可能会产生自满情绪,从而放松学习,同样低层次班级同学亦会有“破罐子破摔”的倾向。因此,执行分级后的升降级竞争制度,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使每位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方式。
2.4.2基于内容的分层次教学模式很多高校因为教学管理及师资方面等原因,不一定适合进行分班级式的分层次教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实验课备课的时候,可以考虑将实验内容进行分层次准备,包括基本内容及提升内容,学生完成基本内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继续完成提升内容的练习,这样两个层次都能照顾到。
3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应用性操作性强,同时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社会衡量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如何能够将课程的教学与社会需求结合、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教师认真思考,从而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服务社会提供更好的帮助。
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内容是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基本素质。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机实验,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保障。本文分析了目前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1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开展过程中,随着实验设备的更新、师资队伍壮大与教学手段的不断变革,实验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程度提升,但是根据笔者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体会,高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内容滞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不断渗透,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与各专业学科融合,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有不同要求。但目前多数高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仍然沿袭以往“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内容,教学内容滞后于知识的更新,各专业开设计算机课程内容完全相同,不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提升。
2)实验教学不分层次。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同时我国大部分中小学也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大学入校生的计算机水平相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我国也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学生计算机水平也相差较大。在实际教学中因为要考虑绝大多数同学的知识程度,从而使得计算机基础分布在两端的学生都没有好的学习体验。
3)实验模式、教学手段落后。由于大部分知识点已在理论课堂上讲解,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主要是进行验证性操作,缺乏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内容,使得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逐渐失去对实验课的兴趣。同时,实验教学相比理论教学的特殊性在于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公共课,一般都是大班教学,参与实验人数较多,一旦遇到难度较大或内容较多的知识点,学生出现问题较多,教师就很难兼顾。得不到及时指导的学生就会将问题弃之一旁,不管不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4)师资薄弱。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充当引导与指导的角色,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现象,对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实验教师被划为“教学辅助人员”,对他们的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绩效激励等与普通教师存在区别,这些都直接挫伤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实验教师队伍缺乏高职称的学术带头人,具有丰富实验指导经验的教师不足。
5)考核形式单一。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考核主要依靠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平时上机课作业或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决定,这种方式存在很大随意性,学生完成的作品不易保存,考核公平性不易控制等[1]。
2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环节,是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现代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筹码。
1)以专业应用为导向通过对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社会对该专业计算机应用需求的调查,构建以专业应用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3]。注重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课程内容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对计算机课程进行模块设计,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基础模块为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以计算机文化基础为主;专业模块可根据专业不同开设相应应用软件和程序设计语言,如Photoshop、Flash、SPSS、Protel等。
2)实施分层次教学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技能,并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初始能力差异,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可对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和进行水平测试,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根据问卷和测试结果,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测试分数较高的学生进行情况摸底,部分可直接跳过计算机课程中的基础模块,可根据自己兴趣和专业方向选择后续课程学习,如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SPSS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学习更高程度的计算机知识。
3)改革实验教学模式与方法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部分较少,操作性强,目前绝大部分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与实验分开讲授,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讲解理论或操作,学生再到机房进行相应练习。往往由于时间安排的脱节和理论实验课程授课教师不一致,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改变这一现状,可减少或取消理论授课课时,特别是操作相关内容全部在机房讲解。机房采用网络教学软件,在教师机端可进行广播示范、远程控制、发送作业,学生端可电子举手、分组讨论、作业提交等,给教学活动开展提供极大便利。
4)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跟踪计算机领域最新技术,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科学组织实验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学校要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定期进行理论和技术培训,提供进修、研讨、交流的机会,并在职称评定、评级方面适度倾斜,使他们能潜心研究实验教学,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空间。同时,学校要鼓励优秀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具有丰富实验经验的专家、学科带头人充实到实验教学队伍中,加强壮大实验教学队伍。
5)调整考核形式传统的期末考试并不能体现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效果,考核形式的调整非常重要。考核内容应从以基础知识、基础能力测试转变为以能力测试为主,把考核的重点从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转移到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考核形式应趋于多样化,以全面表现出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重,学生成绩由期末无纸化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无纸化考试系统由计算机根据设定题型在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组成试卷,可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并兼顾考试公平性。平时上机考核在上机实验中考核,训练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达到综合运用,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如有所突破创新可给予适当加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并给学生布置一些开发类、设计类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自学和小组协作能力。
6)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有限的课时内,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可在业余时间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同时可依托学生社团,开展课程实验技能竞赛,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活跃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3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只有紧密跟踪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和教材,与日俱进,探索出适合高校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新模式,构建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进一步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更高计算机素养的优秀人才。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基础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计算机基础教学是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基本内容,它对于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中等示范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
1.实际操作浮于表面
当前中等师范教学在让学生上机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之中往往将操作内容表面化。简单来说就是操作内容大部分都是为了巩固单一的知识点,如之前讲了Word排版等内容,那么教师在上机实际操作时机会让学生专门联系这方面的内容。这样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但实际上对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问题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另外,长期练习单一操作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聊,甚至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成绩考核制度不合理
成绩考核制度不合理是当前中等师范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存在的又一个重大的问题。中等师范的学生其实还没有自主学习的观念,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都觉得考试是临时突击,只要考试达标就万事好说。因此这也就使得不少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之中采取敷衍潦草的态度,对于相关的知识点只在考试之前进行临时突击。这种想法的存在就是因为中等师范的成绩考核制度不合理,没有办法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当前中等师范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因此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速度方面也就难免会存在问题。中等师范学院应该选取一个班级进行改革的试点单位,将学生按照能力进行层次划分,对不同层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导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探索教学改革道路。
2.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要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感受,不能盲目追求讲课的速度和流畅性。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之中穿插一些比较有趣的案例,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还能够调动课堂学习气氛,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完善上机实践制度
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练习课本上的知识点,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和多学一些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之中需要的技能。
4.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制度
中等师范学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制度,让学生平时就需要认真学习。比如可以将学生成绩划成平时分和考试分,加大平时分数占据的比重,一旦成绩不合格就要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惩罚,使学生必须要注意平时的学习。总而言之,中等师范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1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的简称。其肩负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任。从现阶段来看,具有实践性质的职业技术人才是我国所紧缺的。当前,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人才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士所必然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高校职业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是高职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实用技术的基础性课程。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门还为此设立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察也常以计算机等级作为衡量指标一。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2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和问题所在
2.1《计算机基础》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的课程,主要是重点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两个方面着手,是建立在一定狭隘的教育观念上面的,对专业的关联度和倾向性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没有考虑周全。这就造成专业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出处。另外,不少高职院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压缩课时甚至于加以舍弃的现象比较严重,对《计算机基础》的教育功能认识还不到位,高职院校教育塑造职业人才的倾向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走向极端,导致其学到的内容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而且职业化的倾向过于严重。
2.2高职院校学生前期基础分析
高职院校的进入门槛比较低,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成绩都不是十分理想,高职学生在进入高职校园对其新生事物还很新奇的同时,又要接触曾经了解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往往产生一定的厌倦心理,甚至一部分学生不能明确找到《计算机基础》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觉得可学可不学,重视的程度明显存在偏差,虽然授课教师一再强调计算机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但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对实际的应用案例涉及的内容和范围都是相对较少的,这就间接的使得学生的意识较为淡漠。
2.3教材选取存在一定的问题
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脱节,课程设置的教学时间相对较少,教材内容多,要求的教学任务量大,教材满意度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无法系统掌握这些内容的学习,因此,适当对教学内容加以取舍是我们首先要做的;另外一方面,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应用内容涉及较少,偏重计算机网络学习,教材理论性过强,这也就增大了授课教师的工作难度,这不利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
2.4教师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善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效果很难达到理想的境界,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多学时少,不能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再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单纯的信息发出者,以讲授为主,授课内容对实践、应用方面谈之甚少,师生除了单纯的讲授几乎没有其他的交集,这种接受是被动的,学生仅仅充当了一个知识接受者缺乏一定的互动性和交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新时期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完善性分析
3.1改善教材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心是在保证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的基础上,优化计算机基础教材的整体结构,不断的进行教材建设的改革,把计算机知识与解决经济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以致用”的理念落到实处,尤其是一些来自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不断的使得学生的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按“辅助专业”的思想,在辅助教材中应选用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2教学方式有待一定的革新
在教学任务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学生边学边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应采用教与学围绕一个目标,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认知的过程,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不断的创新意识。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能使学生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这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3实施分层、差异化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具体地说,就是在在新生入学时统一组织面试、口试、笔试、机试等方式,摸清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程度,实行不同步的教学进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以完成差异化的教学任务,进而在教学内容上也应有所侧重将学生分成“基础班”和“提高班”来分别有针对性的对这两个班种进行教学。所谓“基础班”就是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逐渐的、侧层递进的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而“提高班”则是在有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和培训,使其对计算机的掌握更为熟练,总的来讲,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班级,其讲授的目的都是为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知识为前提的,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快速提升,为学生的成长进步打下良好基础。
3.4注重过程性评价,改革考核方法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为目标,课程考核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种评价方式是对学生个性化评价的综合学习评价,同时还是对不同能力和特长的学生给予自由创作的空间提供一定的帮助,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不断的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整个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我国现代化有用人才的重任。所以,我们在高职院校开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实践性第一的基本原则。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然开展了一段历史时期,取得了一些傲人的成就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未来,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所在是今后我们所要面对的一大重要课题。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对于提高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计算机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我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机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机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从比例上来看,机试成绩取决定性因素。从近几年的学生试卷分析来看,有的学生平时做实验时,表现得计算机应用水平相当不错,但是最后因为对上机考试系统不熟悉,提交试卷时没能按要求正常提交,结果教师在改卷时出现种种情况。例如,有个别学生不小心将原始试卷提交上来,结果教师阅卷时看到是空白的学生答卷;或者有的学生即使将答卷做的非常好,但是没能提交到系统上,导致的后果是试卷出现乱码或根本没有试卷信息,最后上机考试成绩只能以零分记。
2.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
目前,对绝大多数高校来说,类似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选修课授课教师往往是授课完以后就离开教室,等到下一次授课时再和学生见面,几乎没有额外的时间和地点专门和学生沟通,更谈不上深入了解学生每次课上遇到的难点和问题。长此循环,等到下次授课时,教师只能是按照教学大纲来授课,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在听课的时候由于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地解决,随着课程进度的一步步深入,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1.教材的选定应不拘一格
由于我校大一新生在本学年下学期将会选修程序设计等后续课程,所以教 师在授课的同时,除了使学生掌握以上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和Office软件的使用方法等,还应逐步引入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概念,为后续的课程打好基础。如果此时没有适时的引入有关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等到下学期学习程序设计的时候,一方面,教师在教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多基本概念还要从头讲起,另一方面,学生常常会感到没有头绪,无从下手。这是近年来很多教授程序设计的教师经常会遇到的尴尬情况。因此,在选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材时,最好不要统一规划指定通用教材,而应该结合该校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材,而且尽可能按不同的专业来选定适合该专业学生提高自身计算机素养的教材。
2.教学方法多样化
(1)转换角色,学生上讲台。在传统的大学课堂上,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有时即使老师讲的很精彩,但学生仍然积极性不高,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如果能转换角色,教师在教授基本理论,如请部分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走上讲台,带领其他同学一起动手演示当堂课上的内容,教学效果可能会事半功倍。在演示过程中,如果学生出错,教师应及时地进行现场引导。此时,教师应及时鼓励学生,千万不要有畏难情绪,往往出错的时候,就是提升自我的关键时刻,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同时,计算机水平也就会慢慢提高。而教师要把握好引导的尺度,尽量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知答案。往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自我计算机应用水平的目的。
(2)由学生参与提供教学案例。在传统的案例驱动教学法中,大部分案例都是由教师来编排和确定的。试想如果能由学生参与,按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综合考虑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差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学生参与制作教学案例;或者作为授课教师来讲,能在讲授课程之前及时归纳总结出学生平时遇到的此类实际问题,并且能将该问题融入到课件的制作中,这样当教师在讲授案例时,学生很可能会有更大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重视实验课
虽然,在教学安排上,大学计算机课程安排有理论课20学时,上机实验课16学时,但是实验课的学时安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实验课,适当增加实验课的学时,同时让学生有一定时间来消化本次实验课的知识点,并自己对该次实验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提交实验报告的同时一并附上目前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待于教师下一次讲解。有时,甚至可以考虑将理论课搬到机房上,一边讲理论,一边做实验。
4.考核方式新探索
经过近几年的考核情况来看,学生仅仅通过学期末的上机成绩很难如实的反映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达不到较理想的测试结果。例如,有的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在平时表现的相当不错,但是由于期末上机考试时,对考试系统提交试卷时操作不当,错过提交时间,结果机试成绩很低,有时甚至不及格。这样,似乎有些不太公平,但是对于机试而言,是全程在线考试,每一位考生几点几分登录,几点几分交卷,系统是实时记录的,一旦考试时间结束,该考生的机试成绩就已经确定了,所以授课教师也没有办法改变结果。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提出以下一些改进措施,仅供参考。
(1)改变考试形式
应逐步改变原有的考试形式,一种方法是可以尝试将总成绩分散到平时实验,具体可以通过教师为每次实验现场打分,最后将几次次实验的平均分当作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成绩,不再设置学期末的机试。
(2)突出动手能力
考试总成绩也可以这样来确定,当学生第一次上机时,教师就布置一个类似于课程设计的综合性实验的题目,该题目的设置应考虑到学生的真实水平和可行性。学生可以先考虑考虑,随着教学进度的推进,有的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可以早点动手做,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也可以展开。等到学期末需要对学生考核时,学生只需要将自己完成的该综合性的设计成果上交,综合性实验的分数就当作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成绩。
5.创造条件反馈问题
为了能让学生听完课以后及时地反馈自己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例如可以利用目前学生经常使用的QQ群和学生及时地在线交流,也可以利用目前广泛使用的微信功能,及时地查阅学生的问题并在线解决,如果不能在线解决的至少也对学生的问题心中有数,等到下次授课时,将学生遇到的较为集中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统一讲解。此外,如果有些问题需要和学生当面交流的话,教师也尽量地找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可以考虑适当增加授课学时来解决。总之,只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作为授课教师来说,都要创造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便利。
三、小结
目前,大学计算机课程对各大高校来讲,常常会作为新生入学的选修课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大一新生在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部分突出问题,从教材的选定,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实验课的重视度以及考核方式的探索等提出了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进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1当前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办公软件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虽然很多老师越来越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和计算机技能的培养,使得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很多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可否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由于现在很多中职学校的经费不足,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投入不够,使得学校相应的硬件设施跟不上,使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需求。此外,很多中职学校不断扩大招生数量,学生的个性差异大,计算机基础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增加老师教学的难度。
2提高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办公软件教学
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做好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办公软件教学的相关工作,提高教学有效性,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而当前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教学发展的障碍。因此,采取措施,优化教学方法,增强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办公软件教学效果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其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1精心选择教学实例,演示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办公软件教学,虽然相对于其他的软件的学习看似比较简单,但是它涉及的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琐碎。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刚刚接触到计算机,对于办公软件中的一些菜单和操作相对来说要比较困难一些。因此,老师在实际办公软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向学生演示教学案例的相关操作,让学生对于这些操作步骤有一定的了解。在教学实例的选择上一定要精心选择,因为教材中的例子挺多的,老师不可能全部一个一个讲解一遍,因此,可以从浅显的例子入手,带动学生理论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并且采取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Word中的分栏和图文混排的功能时,可以在课前选择好一篇美文当教学实例,如选择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为排版对象,可以在标题下面插入一幅月光下荷叶田田的图片,图片下面附上用两栏排版的正文。这样当学生打开这一文档时注意力就会被这美丽的画面吸引,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理,为接下来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诸如“例文中有哪些排版特色”“这些排版设置是怎么做到的”等问题对例文进行仔细观察,并且对照教材找到答案。最后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且对例文的这些排版设置进行演示讲解,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最后老师要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且要鼓励学生在排版中根据自己的喜好增加元素,使得排版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增强学生对于Word的相关操作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记忆,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2布置针对性的任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的实践性很强,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但是不进行实际操作演练的话,也很难完全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实践教学这一板块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实践作业的布置上往往就是让学生将教材中的练习做完,使得任务布置缺乏新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可以结合节日或者学校活动等因素设计相对具有针对性的任务,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热情。比如,在适逢节假日之际,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办公软件的相关应用技能亲手设计一张电子贺卡,向亲朋好友、老师同学们送去诚挚的祝福和问候。在图片的格式设置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具有针对性的任务,如让学生尝试设置不同格式的图片,然后对它们进行细心比较,得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不同之处。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2.3注重练习,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办公软件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上机练习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在理论课中学到的操作知识。比如,在Excel表格的相关操作中,有些问题很复杂,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有加强练习,才能熟能生巧。老师除了在课堂时间要保证学生的实践训练之外,也要督促学生好好利用课余时间勤于练习,将操作技能熟记于心,切实提高自己的水平。
3结语
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办公软件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就是要为社会输送具有良好水平的专业技能的人才。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尝试,因材施教,找到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切实提高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办公软件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有效性,促进教学的稳步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基础课程与计算机普及是紧密相关的 ,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已深入到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计算机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1新型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原则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更多地关注评价的结果,我们在构建新的课程评价体系时,思考更多的则是如何让评价推动教学,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此外,探索多种评价形式,既要考察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上机技能的情况,还要考察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建立了以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以上机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生的学习态度为参照的全程性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和全过程的监控。全程性课程评价体系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全程性课程评价体系强调的是过程控制,目的是改进和完善教学过程,对“教”与“学”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它既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情况,还检验教师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合理性,起到评价学生和检验教学质量的双重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制定具体方案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注重客观评价,明确量化指标。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名教师平行授课的情况比较多,为保证评价结果公平公正,除了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更注重在设置评价内容时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给出具体明晰的量化标准,设置更多的定量性评价指标,便于教师做出客观评价。
(2)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评价方法。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科学设置评价内容,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评价。在寻找和开发新技术新方法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合理设置权重,使评价结果更科学更准确。
(3)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核。信息时代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学习、工作与生活时不可或缺的工具,评价程中,除了考察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外,还要重点考察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4)把握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以提高教学质量。
2新型课程评价体系的教学实践
2.1制定考核方案
牡丹江医学院从2012级学生开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全程性课程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考核方案,确定了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的课程评价方式。
2.1.1过程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平时表现、课堂作业、课外作业、实践技能测试、综合设计等,用以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各项考核内容的比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以全过程考核的方式设置相应的考核内容,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监督和促进作用。平时表现:以规范课堂教学秩序为目的,针对出勤和课堂表现打分,制定了统一的考核标准,使同时授课的多名教师能够按照统一标准量化打分,极大地减少了迟到、旷课或在课堂上玩游戏、上网等现象的发生。课堂作业: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以任务驱动为手段,科学设计作业题目,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和实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促进了上机技能的培养,也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实践技能测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单元设置阶段性的实践技能测试,加强上机操作能力的培养。每次测试后,教师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并填写《实践技能测试报告》,在报告中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前一阶段教学工作进行总结,便于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2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阶段性实践技能测试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提高和巩固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有相应的指导意义。综合设计:设置综合设计任务,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2.1.2终结性评价学期末的终结性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在保证知识覆盖面的同时,兼顾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测试。考试题型既有考察理论知识的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也有考察实践能力的操作题。通过上机考试系统完成整个考试过程,即学生通过上机进行答题,交卷后考试系统自动阅卷给出分数,杜绝了阅卷失误现象的发生,也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对于学生来说更加客观、公正。
2.2教学实践
牡丹江医学院计算机基础学生成绩由过程性评价成绩和终结性评价成绩组成。
3教学效果与总结
统计并对比了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前后的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表现,改革前5年平均值:平均分67.51,不及格率10.35%,实施新型评价体系后,即2012级和2013级学生平均分分别为78.52和82.45,不及格率分别为3.02%和0.65%,并且优良率也呈上升趋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缺课现象基本杜绝,同时,学生的上机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实施情况表明,学生乐于接受新的课程评价方式体系,该体系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效果明显。计算机基础全程性课程评价体系是在2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准确、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全程性课程评价体系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和改进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教师深入地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会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大力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特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大学第一学期各个学科都必修的基础课程。基础学科历来是办好一所大学的根本,也是评价一所大学整体实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是应用学科的源头,也是其发展的基础和后盾;应用学科则是基础学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容易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离开了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就缺乏后劲和潜力,离开了应用学科,基础学科就缺乏生机和活力。而大量的交叉性、边缘性、综合性学科正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虽然计算机教育分为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现在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探讨大多都主张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学习大纲和计划,但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当今高科技时代的渗透,这种思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高科技产品已经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成为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就算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也人手一部手机了。再例如,学会上网也不再是大学生,而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了。因此,对于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不能再停留在类似简单的应用上。现在很多中学也开设了信息课程,甚至有些中学对毕业学生还有过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不能再是中学信息课程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有所创新和深入。特别是其知识覆盖的范围应该更广泛,以便为以后的所有学习打基础。这里的所有学习应该是广义的,不能只包含本专业的学习。计算机领域日新月异,再把应用知识停留在办公软件的学习已不能满足需要。转变学习方向和思路已势在必行。笔者对2012级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用于了解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起点水平。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由上表可见,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绝大多数都是有了解的。对计算机的基础应用也都有部分接触了。
2学科交叉融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影响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是大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但因为各学科的差异性、学生基础的不同导致学习效果和学习程度都有很大的区别。新时期在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都提出重视学科交叉融合的当今,必须考虑到学科融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影响以及提出的新要求。学科交叉融合后,很多计算机基础应用都已经渗透到专业学科中,这必然导致很多弊端出现。
(1)学生只会按照教师的教学过程应用,却不会将学会的知识应用到本专业中去,因循守旧、缺乏创新力。一成不变的学习和教育模式,是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的激情和欲望。
(2)原来学科之间缺乏交流,制约了将计算机手段应用到学科研究的开展。科学的研究不仅需要专业科学的能力,也需要很多计算机的手段研究。特别是现在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已经广泛应用。
(3)现代科学研究中,学术团队成员需要多学科交叉合作,这也对现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研究。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在学科交叉融合越来越重要的时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学科交叉融合的思路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3在学科交叉融合思路中,促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一直被各个高校所重视,很多人都提出过自己的改革思路。笔者所在的学校也一直都做相关的教学改革。在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分组学习和讨论式学习的概念。在学期开始时,将所在班级按每组5~6分组。分组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每个模块通过单元知识的讲解,活动设计与任务设计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确保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活动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究式学习,任务设计用于检查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小组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竞赛和情景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达到教学目标中的要求;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为了及时了解课程教学效果,教师要求部分学生填写“成果导向学习”的教学模式,即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都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的。填写评课表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评价,所有的评价的提问都是针对教学目标进行的。总体来说就是内容、活动、方法,有没有导向教学目标,是不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本专业和部分其他专业的融合学习。例如在理科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体育专业知识的了解,在外语专业的学生中引入理工类专业知识的内容了解。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有了大学科、跨学科的概念和学习经历。这些都会使学生在高等教育的后续学习中受益良多。
4结语
学科交叉融合是现今一流大学竞相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的,也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必须研究的课题。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能够以这个为指导思路就能将学科交叉融合在高等教育之初就得到主动,也能更好地促进科学交叉融合。虽然现在只是一个初级阶段,但相信随着学科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两者之间的研究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有价值。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1.面向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
有关计算思维的认识和理解对广大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师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有关计算思维的一些例子都是一些和计算机处理问题相关的思维方法。新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侧重点应当是对这些方法的介绍,并能够让学生深入的理解这些思维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能灵活应用这种思维方法去创造性的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样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更多注重的是思维技能的训练,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接触计算机,并利用计算机完成一些任务,这些都只是让学生进行计算思维训练的一种手段,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方面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是说推翻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框架,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框架仍然很重要,比如,学生仍需要掌握一些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仍然需要去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以及能够去设计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程序。但这些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手段,不应当再是目标了。具体的计算思维能力包括如下例子:
(1)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困难的问题阐释成如何求解它的思维方法
(2)采用抽象和分解的方法来控制庞杂的任务或进行巨型复杂系统的设计
(3)利用启发式推理寻求解答,即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规划、学习和调度的思维方法。等等,这些都属于计算思维能力的范畴。由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巨大的,艰难的任务。许多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深入到了计算机科学的前沿。但是,通过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学习,应当让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计算思维的思考方法,计算思维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需要伴随着人们的不断学习才能养成的技能。
2.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之前已提到,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完全打破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而是通过现有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思考计算的本质,了解计算机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时候所采用的思想和方法等。所以,在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中,融入计算思维,主要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改革,和教学的内容变更关系并不是非常大。当然,也可能需要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变更,比如增加计算的本质,可计算性理论等内容。但这些内容的引入,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不应当是重点。在教学过程中,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而不是仅仅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学生从计算的角度理解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深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思维不是内容和工具的改变,而是教学方式、理念的改变。这首先需要教师从更高的层次看待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的思考。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与分析。这要求学生对一些原理性的概念有深入的理解,所以可能需要适当的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之上,扩展一些教学内容。扩展的这些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下去。可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适当增加计算机语言教学,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强调与计算思维能力有关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实现。但应当注意,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绝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计算思维是概念化,而不是程序化,要像计算机科学家那样去思维,意味着远远不止能为计算机编程,还要求能够在抽象的多个层次上思维。在现代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需要教师做恰当的引导,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思考。例如,在所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都会介绍到计算机使用二进制来表示信息,如数、字符等等,一般而言,如果教师只是单纯的讲解这些内容,学生们对此有个大概的认识,但不太可能引起普通学生对这些信息如何使用二进制表示的兴趣。如果引入相应的例子,就可能会引导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比如,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有一枚爱国者导弹并未能成功拦截飞毛腿导弹,造成美军的伤亡。如果提示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爱国者导弹系统的内置时钟出现了问题,和计算机用二进制数来表示浮点数产生的误差有关,这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就会对计算机如何表示浮点数产生兴趣,引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表示标准,如此一来,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兴趣会大大的增加。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的内容并没有实质上的大变化,但对于教师的要求显然是提高了很多。教师能不能以高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方案
在教学实践中,计算机基础教育,首先训练的还是学生应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之上,培养学生在遇到问题以后,熟练运用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在这些基础之上,逐步使得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引起学生在计算思维能力方面的逐步形成。教学内容仍然分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其中,基础理论教学部分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分为不同的部分。具体的一些教学安排和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安排差别并不大,因为笔者认为,计算思维的培养着重在于教师如何引导,教学的内容并不是能力培养的主导因素。具体的课程安排以及课时设置,可以根据不同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其中实践教学部分当中的扩展实验的设计,需要教师能较好的把握:既不能设计的太简单,太简单不能促进学生思考、动手,也不能设计的太难,太难,学生往往有挫败感,失去学习思考的兴趣。
4.问题
以培养计算思维为目标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实施起来也会有带来许多问题。比如,计算思维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过程,而大学里计算机基础教育能否在1~2门课程内,使学生掌握好计算思维的思考方法?这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一个挑战。还有,计算思维评估的困惑:如何界定计算思维内容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核心是什么?通过何种方式对学生掌握计算思维程度进行考核?以及如何从教学过程中获得有效的反馈?转变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理念,培养拥有计算思维能力的学生是科技发展的要求,但如何才能做好,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以及探讨。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
依据调研结果,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试行)》。即在保证学生可以获得足够理论基础知识(主要是岗位所需计算机基础知识与计算机国家等级2级考试的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实施自主学习、自我测试、期末考核。主要改革内容如下。改革方案包括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方式三部分内容。
1优化教学内容
民办院校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做到既尊重和保留传统的教学内容,又要增加适应新形势、更好地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新内容,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将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有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专业特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充分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二级接轨。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理论内容增加了程序设计基础、算法、数据库基础、数据结构基础、软件工程基础等教学内容,从广度上拓展了计算机的知识面,涵盖了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二级公共基础知识。实践内容加强了网络应用和Office软件的应用,并且与时俱进,操作系统更新为Windows7操作系统,Office软件更新为Office2010,保证学生学习的内容跟上计算机的主流。
2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在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为了鼓励各专业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应用型人才,帮助学生获得岗位所需的资格证书,扩充了理论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工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算法等新的教学内容。在增加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又不给学校的教学带来过重的负担,我们创新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增加理论学时,将理论课时由原来的14学时增加到28学时。这样可以缓解新增理论内容带来的教学负担。根据实际情况,理论可以合班上也可以单班上。同时在理论课让讲解理论内容时要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由浅入深。如在讲软件工程基础时,如果不拿具体的软件来讲,只讲理论概念,学生会感觉很乏味,可以拿学生正在使用的学生管理系统软件为例讲解其开发的整个过程,进而引出软件工程的一些相关概念。如果条件允许,理论内容也可以在机房结合具体相关的软件讲解。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分为教师指导实践与学生自主实践两部分。教师指导实践14学时,学生自主实践25学时。这样不仅缓解了实践教学任务,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实践全部以案例为主线,包括课上教师指导案例、课后自主实践案例、网络学习案例、自主评测案例和综合考试案例。整个实践过程以案例为主线,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为了达到实践教学效果,考虑部分学生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学校机房全部开放,并给第个学生分配免费学习机时25小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实践。
3改革考试方法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强。采用传统的笔试不能全面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引入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可以实现无纸化,考试内容全面覆盖理论与实践内容,而让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更能体现其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有效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实施
二、改革方案
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是由北京百科园教育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自主学习自主测评软件。主要功能模块有用户管理、试题管理、学生管理、方案管理和方案控制。通过用户管理模块实现对教师的权限设置,通过试题管理模块实现试题库的建设、编辑、修改、删除等操作,通过学生管理实现学生的导入、个别学生的添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通过方案管理实现自主学习任务的设置、自主评测方案、期末考试方案等。教师通过方案控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测试结果等。学生在自主测评时可以看到自己的测评结果,并能看到错误所在进行改正错误操作。有效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建设多校的试题库,建立多种自主学习方案、自主测评方案及期末考试方案,可以实现前面提出的《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案(试行)》。
1建设多样化的试题库
有效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服务于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和实践,首要任务是建设多样化的试题库,对于理论内容的试题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对于实践内容的试题库主要以案例的形式出现,案例主要来源于实际生活和工作。如Word案例有校报的制作与排版、邀请函的制作、企业年终报告的排版、海报的制作与排版、节省水资源的宣传报告的制作与排版等。通过案例涵盖Word的大部分知识点,如字体格式化设置、段落格式化设置、图文混排、目录生成、链接、查找与替换、页眉与页脚、样式使用、页面设置、脚注尾注封面、插入表格、图片、图表和SmartArtl图等。丰富的案例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职业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可以满足自主学习、自主评测和期末考试的需要。为了顺利完成试题库的建设,根据教学大纲分模块分配了相应的教师,并制定了试题库建设进度表。
2建立多种方案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专业特点,教师建立多种学习方案。方案主要包括四种:一种是教师指导实践课上的实践方案,一种是学生自主实践的实践方案,一种是自主测试方案,一种是期末考试方案。2012年9月我校引入了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后。2012年10对我校2012级的本科新生进行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摸底考试,并按班级、专业及系进行了汇总。从摸底考试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到新入学的大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还停留在单纯机械的软件学习,对于计算机科学技术理论的架构和整合不够完整和系统。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掌握的实际情况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制定了相应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建立多种学习测试方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又不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及进度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教学学习方案。教师指导实践课上的实践方案,教师要讲解案例,分析案例方法,介绍所用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建构案例情境,组织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完成案例,并进行评价。学生自主实践的实践方案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完成,拓展知识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案可以进行自动评测,学生可以看到评测结果,并根据评测结果查找操作错误或不足,并进行改正,直到完全正确。期末考试方案要对教学大纲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一次综合考试,这种方案学生操作完成后一旦提交,考试就结束,不像自主实践方案那样可以反复查找错误,不断更正直到完全正确。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建立练习方案。可以设置对课程进行细化的练习方案,按照不同的模块和知识点进行分阶段教学,建立了Windows、Word、Excel、PPT、网络等模块的自主实践任务,自我测评任务,也可根据专业进行模块组合,单独设置考试时间,分别进行不同阶段的测试。练习方案中增加了课程所有理论知识部分的内容,包括算法的基本知识、数据库的基本知识,数据结构及其操作和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软件工程的基本概述和软件测试方法。同学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课后自主完成系统中的模拟习题,准确把握算法、数据结构、数据库以及软件工程所包含的知识点。拓宽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面,也为学生获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做好准备。经过两年的应用,使用效果良好而显著。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建立考试方案。根据教学大纲及考试命题计划建立考试方案,通过考试方案抽取200套考试试卷,根据考试时间、考场分配和试卷分配使同一班级的学生试卷基础不同。这样的考试方式可以综合考试学生对该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掌握情况,同时避免了学生作弊,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对2012级和2013级学生进行了入学后的计算机摸底考试与计算机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方案与刚入学的摸底考试方案一样。对摸底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按班级、专业及系进行了汇总,并期末成绩与摸底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即将学生的期末计算机成绩与入学时的计算机成绩进行比较,从两次考试成绩可以看到,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了课程大纲要求及专业培养目标。这一改革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改革效果
基于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后,效果主要有几点:
(1)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生自主实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可以反复操作,并可以及时掌握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发现操作的错误所在,根据提示正确完成学习任务。
(2)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式,实现集体备课,同专业的学生可以集体设置实践方案,每个模块由专职老师负责,精选案例,发布到自主学习的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访问,学习网络资源,自主实践,自主评测,教师通过方案控制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3)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考试内容覆盖整个教学大纲内容,并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计算机操作占到了60%,理论占40%。根据入学摸底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整体成绩大大提高,另外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学生普遍对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满意。
四、小结
基于百科园“自主学习,自主测评”平台系统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扩充与优化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计算机知识面;创新教学模式引入自主学习自主测评系统,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精选案例、建立各种教学学习考试方案,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机房全天对学生开放,保证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测试。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今后工作重点是与计算机发展同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试题库,精心选取每一个案例,设计每一个方案,丰富网络学习资源,让课程内容与专业融合。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短短几十年已经在中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培养人才是新时代社会中重要的任务之一。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1现代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现代教育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较普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1学生预习环节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可有效解决学生预习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即课前,教师可指出学习的重难点及课前预习的目标,同时教师可以展示课前预习课件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以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需要解决的难点,由此增强课前备课的目的性,并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及拓展知识面。
1.2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环节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对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生动性及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课堂教学环节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计算机成功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黑板,如此可使教师省去繁琐的板书工作,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可帮助教师制作出极具吸引力及形式多样的教学课件,且可设置开放性的问题,由此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及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从而为学生营造出极具参与性及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以维护学习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
1.3远程教学过程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使现代教育免受教学时间及教学空间的束缚,因此能为各类求学人群提供开放且平等的学习机会,同时开放性教学及远程教育逐渐兴起。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模式允许求学者不受时间、空间、年龄及办学规模的束缚而开展自主式的学习活动,如教师把制作好的网络课程上传至教育网站,以便求学者结合自身学习需求进行相关课程的学习,同时求学者亦可就疑惑点与专家或教师进行在线交流。此外,教师可借助视频传输技术对求学者进行远程的实时性指导或建立在线答疑系统,以强化教育活动过程师生的交流,从而方便教师就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更具目的性的教学管理活动。
1.4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堂由计算机、数据存储设备、多媒体音频输入设备及控制软件组成,具体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基础,采用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传统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满足现代教育的教学要求,如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教师不仅可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亦可就学生的个性特点实施专项指导,以提高教学评价的工作效率及现代教育的效用。
2结语
尽管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对现代教育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但具体实践过程,务必要主要下列事项: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时效性,以免误入形式主义的困境;强化人机交流的同时,切记不可小觑师生面对面交流及教师面对面指导学生的重要性;教师“教”法革新的同时,也应引导学生“学”法的同步革新,以强化课件的交互性;多媒体课件材料的制作务必做到“内外美”相结合,切忌过分强调华丽的外表,而忽视课件内容的合理性,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
1计算机科学技术现状
1.1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部分,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人们不用出门就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国内外新闻、天气预报资讯、股市行情、世界地图、收发电子邮件、检索信息等;不用逛街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中的购物网站买到喜欢的东西;通过计算机可以与相隔较远的朋友在线聊天、视频聊天等,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促进友谊;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订购飞机票、火车票等,节省排队时间;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实现对学生的在线授课,更及时、更方便;动漫工作者可以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制作动漫;政府机关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建立城市网站,及时了解市民反映的问题,通过计算机与各个行业的工作人员在线交流;很多企业使用计算机来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代替传统的人工处理,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科学技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工作和学习。
1.2计算机科学技术更加智能化和专业化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集成电路、微电子和半导体晶体管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更加智能化和专业化。计算机能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个体需要进行改装、更新,对于有更高需求的用户可以专门定做计算机,用户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选择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掌上电脑和平板电脑等。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其他特殊领域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如智能化家用电器和智能手机,家庭式网络分布系统代替了传统的单机操作系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1.3计算机的微处理器和纳米技术
微处理器能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性能,缩小传统处理器芯片中的晶体管线宽和尺寸。利用光刻技术,波长更短的曝光光源经过掩膜的曝光,将晶体管在硅片上制作的更精巧,将晶体管导线制作的更细小。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运算速度更快,体积更微型,操作更智能,传统的电子元件不能适应计算机的发展。纳米技术是一种用分子射程物质和单个原子的毫微技术,可以研究0.1~100纳米范围内的材料应用和性质。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利用纳米技术,可以使计算机尺寸变小,解决运算速度和集成度的问题。
2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
现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人们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数学家和计算机学家们不断研究计算机科学技术,使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下面从DNA生物计算机、光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三方面来探究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
2.1DNA生物计算机DNA生物计算机用生物蛋白质芯片代替传统的半导体硅芯片。1994年,美国科学家阿德勒曼率先提出关于生物计算机的设想。在计算机运算数据时,将生物DNA碱基序列作为信息编码载体,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控制酶,改变DNA碱基序列,从而反映信息,处理数据。这一设想增加了计算机操作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物理操作性质,拓宽了人们对计算机的了解视野。DNA生物计算机元件密度比大脑神经元的密度高100万倍,信息数据的传递速度也比人脑思维快100万倍,生物计算机的蛋白质芯片存储量是传统计算机的10亿倍。2001年,以色列科学家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DNA生物计算机,体积较小,仅有一滴水的体积。2013年,英国生物信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使用DNA碱基序列对文学家莎士比亚154首作品的音乐文件格式和相关照片进行编制,增加了储存密度,使储存密度达到2.2PB/克(1024TB=1PB),提高了人们对信息储存的认识,这一重大突破使生物计算机的设想有望成为现实。
2.2光信号和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是一种由光子信号进行信息处理、信息存储、逻辑操作和数字运算的新型计算机。集成光路是光子计算机的基本构成部件,包括核镜、透镜和激光器。光子计算机和传统计算机相比较,有以下几点好处:
(1)光计算机的光子互联芯片集成密度更高。在高密度下,光子可以不受量子效应的影响,在自由空间将光子互联,就能提高芯片的集成密度。
(2)光子没有质量,不受介质干扰,可以在各种介质和真空中传播。
(3)光自身不带电荷,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自由空间中相互交叉传播,传播时各自不发生干扰。
(4)光子在导线中的传播速度更快,是电子传播速度的1000倍,光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传统计算机更快。20世纪50年代末,科学家提出光计算机的设想,即利用光速完成计算机运算和储存等工作。与芯片计算机相比较,光子计算机可以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1896年,戴维•米勒首先研制出光开关,体型较小。1990年,贝尔实验室的光计算机工作计划正式开启。根据元器件的不同,光子计算机可以分为全光学型计算机和光电混合型计算机。全光学型计算机比光电混合型计算机运算速度快,还可以对手势、图形、语言等进行合成和识别。贝尔实验室已经成功研制出光电混合型计算机,采用的是混合型元器件。研发制作全光学型计算机的重要工作就是研制晶体管,这种晶体管与现存的光学“晶体管”不同,它能用一条光线控制另一条光线。现存的光学“晶体管”体积较大较笨拙,满足不了全光学型计算机的研发要求。
2.3量子理论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将处于量子状态的原子作为计算机CPU和内存,处于量子状态的原子在同一时间内能处于不同位置,根据这一特性可以提高计算机处理信息的精确度,提高处理数据的运算速度,有利于数据储存。量子计算机处理信息时的基本数据单元是量子比特,取代了传统的“1”和“0”,具有极强的运算能力,运算速度比传统计算机快10亿倍。中国和美国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成功实现了同时对多个量子比特进行操作,为制造量子计算机提供了可能。相信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共同努力下,量子计算机会成为现实。
3结束语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领域。从1946年到现在,计算机科学技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计算机物理元器件、集成电路、外存储器等都有较大的发展。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存储容量大、运算处理能力强、运算速度快、性价比高、计算数据精准、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随着网络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势必会朝着高性能、环保化、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近些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正在不断地发展,国家日新月异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很大的关系,计算机科学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总结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推动作用
(一)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的便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的作用便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一方面随时了解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的情况,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通过测验的方式进行了解;另一方面也需要管理学生们除了学习之外的其他事情。传统的教学管理既浪费师生们的时间又降低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创造性,产生负面的影响。在现代化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集成学习的计算机系统以及计算机测验软件的运用,在教师们的教学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既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教学活动,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具自由性。计算机科学技术特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便是多媒体的交互应用。计算机的大力发展使得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资源共享更加方便。计算机教学课件大量的运用,都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师们将这些计算机科学技术合理的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之上,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时更好的理解掌握这些知识,教师们也可以与学生们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进行交流,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性,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高效的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远程教育是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同步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现在也在高校中广泛地被使用。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存在多媒体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收了知识的图像视频语音,比老师的教授更加具有生动性与趣味性,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的直观形象;还可以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来安排学习的进度,更具灵活性。
(二)提高学生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创新是灵魂。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具有创新力的参与,是提高学生们能力的重要部分。高校需要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教学环境。既要提高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学环境,也要揣摩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在他们拥有自己的思维活动时,教师应该大力的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提出自己的问题,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学是一个十分开放性的体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计算机方面的最新动态与学生们的学习相结合,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学生们日常学科的结合,将其运用到学生们的各个领域,加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在各个学科间的运用。兴趣是创新的开始,教师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学生们对课堂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科学技术特色课堂教学的作用便体现出来了;在计算机科学技术运用的同时不要忽视教材的重要作用,所有的教学都要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拓展,要求学生们自行探索。这些都可以加强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二、计算机科学技术特色课堂教学未来发展趋势
现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只是一小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这是就必须加强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在未来进行更多的实践。首先需要提高教学过程的环境。学生们对于特定的学生内容具有很强的兴趣并且会努力进行探索与检验他们还会不断的找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在思维方面的强化以及对计算机中学习资料的灵活运用,既增加了理论的学习也增强了组织与动手能力,将会从两方面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学生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将被体现,其计算机科学技术特色课堂教学将会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超媒体教学模式。就是采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将其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的作用便是辅助学生,不再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据太多的地位。计算机在未来的教育界的作用一定会是无穷大的,现在的技术还无法达到,但是会渐渐的在实践中去实现它,尽早的让学生们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更加有趣,更加丰富。
三、结语
计算机科学技术特色课堂教学的现在的发展是在慢慢探索的,其未来发展是无限美好的,要好好利用这个手段将课堂教学全面的调动起来,师生共同努力,迎接新时代的到来,迎接新世界的到来,要对未来充满希望。
1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教学与课堂授课有非常大的不同,在进行课堂授课时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教师的上课状态、学生的上课状态、书本知识的局限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都会成为影响授课质量的原因。但计算机网络教学却是大大的不同,计算机网路教学中学生处于主动的一方,教师主要是处于引导的状态,让学生自发的去学习,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而虚拟教学和远程教学是属于相互补充的两种教学形式,虚拟教学更是弥补了远程教育的不足,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实验,从而获得和课堂学习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能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更高的提升。此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学习更加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使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的直观和容易理解,另外,在进行有趣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的欲望。
2计算机科学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影响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及影响无疑是非常巨大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那小小书本之内,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种种辅助教学,增加了非常多的课堂知识量。在增加学习知识量的同时并没有消耗更多的时间,恰恰相反,通过计算机的有效运用大大减少了教学时间,让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了解了更多的知识。现代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以往沉闷乏味的教学形式,计算机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们主动去学习,去了解知识,从而让学习变成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改变了以往的学习状态,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从大的方面来说,现在的世界俨然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计算机已经进入到了家家户户,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必需品,计算机为人们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打破了传统的区域界限的新知识,带人们走进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新世界。而且,计算机还扮演着非常多的角色,除了教师、学生以外也可以是朋友、玩伴、工具等。人们可以在计算机当中获取非常多有用的东西,计算机在作为辅助工具时可以进行管理工作,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完成自己的作业,它也可以是老师,在自己有不明白的地方时为自己授业解惑。
3结语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广泛适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学习形式。通过多种多样的应用形式,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上班族的工作变得轻松便捷。计算机科学技术将不同的教学呈现给大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让教学走到了时代的前端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而未来的教学仍然是个未知数,如何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去探索、去实践,也可以说这是现代教育专家和工作者们的主要任务。如何将计算机更好地融入到教学当中以及如何让计算机技术继续的发扬光大将不断激励着大家勇敢前进。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如今人们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的科学与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的生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是离不开计算机的科学与技术。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科学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现状
日常教学管理中主要两大内容,教师管理和课标安排。教师在教学上主导着整个核心,所以做好教师的管理就成为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高校教师工作较自由,在无安排课程的时间可自行安排,这给学校增加了教师管理的难度。在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情况下,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方式,学校管理部门只需将教学通知发布在教学网站上,或直接用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教师,这不仅节约了时间,还提供了便利。借助计算机管理教室,可以简便地了解教室的使用情况,制定相关的课表,极大促进学校资源的合理应用。
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观念的忽视
教育的观念是教学管理者工作当中的思路与方式。目前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对于计算机智能高效的性能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来,而计算机的价值和重要性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学管理的观念相对落后,也过于依赖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现代信息手段无法灵活的运用到教学管理中,使得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上落后的主要因素。
(二)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低
在一些高校管理过程中出现忽视管理、重视教学的情况。普遍高校管理人员对于管理的观念认识不足,还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单方面认为教学管理只是日常事务的一部分,对于教学管理中的人员培养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教学管理软件适用性差
教学管理软件众多,但是很少有适宜高校教学管理的软件。例如,网上教学过程涉及到部分环节:教学内容发布,网上讨论及作业等都不能将此功能发挥出作用,需要教师人工操作才能显示其性能,这也是一些教师轻管理,重视教学的原因。三、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管理应用中策略转变教学管理观念。计算机技术不仅需要管理方式的改变,还要从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的转变。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一定要以现代化的教育思想为前提,对整个管理观念转变,需要对管理方式进行仔细分析,以现代化理念对人才进行筛选,全面借鉴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寻找适应现代教学体系的管理理念。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首先要对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进行全面提升,还要教学管理人员持有现代化教学理念,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全面掌握,并有丰富的信息技术管理经验和创新教学管理的能力,所以现代化教学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综合素质。
三、结语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现教学管理中的不足,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实行计算机技术不但需要管理方式的转变,还要以实行现代化知识体系,现代化教育思想为理念,打好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基础,切实提升高校教学管理的成效。
1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计算机已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最近今年计算机技术最明显的发展就是网络化和向各个领域的深度渗透。报纸、书刊的电子化,网络电视的普及,计算机的视频聊天功能,远程教学功能以及医学上的远程诊断功能,网络购物以及机票、火车票的预订等都已深入人心,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各种电子设备也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连接起来,当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步入了互联网时代,并且各个计算机设备互联的带宽也越来越高,其本身所具有的高效性、及时性和合理性的特点同样逐步的显现出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的快速进步,计算机科学开始迈入了云计算时代。
2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2.1生物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以脱氧核糖核酸为基础的分子生物计算机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已经有科学家使用脱氧核糖核酸进行了简易的数据计算和存储操作。他们采用以蛋白质分子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芯片作为集成电路板,该集成电路板比现有最小的最精致的电子元件结构还要小很多。因为蛋白质分子自身便具有立体的结构,所以它的集成密度要比使用轨迹制成的集成电路高约五个数量级,另外它本身就具有并行处理的能力,所以它的运算速度要比当今最先进的计算机还要快近万倍,而能量消耗却是普通计算机能耗的十亿分之一。最大的优点就是当出现故障时,它们可以进行自我修复,与人的身体相连,由组织细胞提供所需能量,真正成为人体的一部分。
2.2光子计算机
所谓光子计算机,就是以光信号为基础进行逻辑运算的一种未来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激光器、集成光路和透镜等,与普通的计算机相比,所用的电子由于不带电荷,没有静止质量,所以不会受到电磁场的影响,速度更快,消耗能量更低,而计算能力与电子计算机相比有了指数倍的增长。而且光存储的储量是现在计算机普通存储的几万倍,随着光存储、光集成器、光互连等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光子计算机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道路已经不远。
2.3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具有类似于人类大脑,当计算机系统的一部分出现故障时,原始数据则会自动绕过出错的部分,继续进行计算。量子计算机这种低功耗、高速度的优良特性,使得计算机向着更加微型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可能。
3总结
计算机由最早的28吨缩小到现在的2千克,由造价进50万美元到现在2000元的售价,从每秒5000次运算到每秒上亿次运算,在这60多年里,计算机科学技术得到了高速发展。众所周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将人类文明带入了一种新高度,现在已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计算机科学技术将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大影响.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当今社会的发展是经济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科学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能够帮助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及时掌握相关的信息。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计算机科学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在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的应用逐渐增多,计算机技术趋向普及化发展。计算机教育作为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提高人们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计算机教育必须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本文以计算机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做出分析,旨在全面提高我国计算机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教育;应用
前言伴随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各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的提高计算机教育水平成为教育部门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计算机科学技术是伴随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产生的先进技术,将其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必将使得计算机教育迈向新的高度。因此,笔者针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一题的研究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1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意义
伴随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扮演者越来重要的角色,计算机科学技术极大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优势和计算机教育的特征,将二者有机整合,必然产生积极的效应。
1.1改善教学管理层面
计算机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作,涉及到系列的管理活动。将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教育有效的整合,能够使得日常教学管理活动变得简单,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动态的了解和分析,使得原本复杂化的工作通过计算变得清晰明了化[1]。
1.2方便学生日常学习层面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出现终结了计算机教育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时代。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上传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计算机知识,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随时随地的进行查阅,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符合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同时,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按需施教、因材施教,避免了传统计算机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
1.3丰富教学资源、节约教学成本层面
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将计算机教育中的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形成生动化、趣味性的课件或者视频形式,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同时,利用多媒体等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学活动,有效的节约了纸张等教学成本,符合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2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2.1变革传统教学观念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中指出,实践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实践。所以将计算机科学技术有效的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首要问题是变革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教学观念[2]。①需要全面树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全新的技术进行应用和整合,而且需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发挥教师的创新思维,使得计算机教育在创新中谋得发展,在发展中继续创新。
2.2规范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在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到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主观能动性对知识形成自身的建构;另外,针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时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利用;最后,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晰,不要追求过分的美观和形式,忽略了教学内容,也不要因为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重视使得课件过于生硬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3]。
2.3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认知
素质教育观念要求不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将计算机科学技术有效的与计算机教育整合必须全面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认知程度,使得学生在主观上接受计算及科学技术,进而保证学习的高活力、高兴趣,使得计算机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3结语
将计算机科学技术有效的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是全面提高计算机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和提高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必要措施,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必经之路。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引发教育部门和工作在计算机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关注,在开展计算机教学实践工作只能够,变革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工作方法、整合先进教学技术,根据我国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索出适应我国个教育阶段学生特色的计算机教育路线,全面提高受教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社会范围内普及计算机应用技能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柳善文.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5(08):124~125.
[2]张淳.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差异化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5,09(05):280~281.
[3]白其伦.浅谈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2,11(24):87.
一、计算机技术对计算机教育的辅助作用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我国教育的目的。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正是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现代化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的标志,而人是现代化的主体。如何使21世纪的主人更好地适应“地球变小了”的时代,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等问题就放在教育者的面前。让他们学会自行获取知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法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用电子计算机来辅助学生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众多学习途径之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当前,许多国家政府都把振兴教育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基本国策,这些动向预示未来教育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应当及早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近十年,全球信息总量呈爆炸性增长,世界将进入新一个千年,这是一个真正的新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使全球实现资源、信息的互享共用,“地球村”的概念已不是理论的存在。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逐步了解,电子计算机将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电子计算机的多方面应用带给人们一个信息量大,打破区域界限的新知识、新信息、开阔眼界的学习与交流的崭新天地。它的应用会使青少年能高效率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走向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应用电子计算机对青少年进行教学辅导、科普知识传播、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是一种现代“学习”的趋势。
有人认为,计算机能同时地去扮演着多种角色,它扮演着老师和学生,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能够发挥出以下的作用,我们能从计算机里学到很多的东西,我们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内容很丰富地吸纳知识,并且进行操作,计算机作为终端工具同时也是使用工具。计算机在做辅导者的时候是可以进行管理工作的;计算机也可以作为被动的一方,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他们的作业,还可以来检查自己的作业质量;当计算机是被当作工具的时候,学生们使用数据库里的资料都是很方便的。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今天,它在教育上的贡献是越来越重要了。
计算机当学习的工具的时候是很有实际作用的,帮助学生获得,储存,还有交流的整个过程,计算机的这些功用都是通过一些软件来得到实现的。计算机里都会能安装很多的软件的,我们会使用到的有数据库处理的软件,文字处理的软件,绘图用的软件,都是很有用的软件。除了这些日常用的软件还有一些是专业用的软件,比如动画制作用的软件,计算机的编程用的程序语言,还有用来制作多媒体的软件;学习领域的软件也是有的,在通过选配了一些很不一样的装置以后,可以用来给学生提供很有效的帮助,一起来组成一个实用的组件,学生们可以选择来掌控实验要设定地条件,要测量的数据和实验得出的结果。计算机教学的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进行实时地学习上的辅助,辅助可以通过图像,文字和声音各种形式的传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的效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的。
二、计算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管理作用
(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教学要想有很好的效果就要和老师进行交流,老师们对我们整个的教学的程序上所做的工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统一地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要对整个教学程序进行管理是需要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评测,还有要对班级进行日常工作的管理。在一般的课堂里,这些工作都是由班主任来做的,这些事其实是非常繁琐的,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老师对学生们进行更能互相理解的交流和辅导,也影响了老师发挥其创造性地一面。计算机的很多的软件其实都能对计算机管理整个教学系统起到帮扶的一面,我们也要看到在管理的教学上,计算机的集成系统能够计算和检测各种软件,还可以在管理的时候给老师腾出时间和空间来辅导更多的学生学习。
(二)远程教育的开发
计算机教育离不开远程教育,现代的远程教育是在通信技术的作用基础上来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计算机的之间的相互性和网络的广泛分布的情况都是综合性的体现,计算机的这些功能是能够使人们得到广泛地远程教育的机会。整个世界现在都已经对教育有了很大程度上的重视,在全世界的范围内,现代的远程教育都是一个受到很多关注的项目,许多的科技创新人员和教育研究的人才都把这个远程教育当作了重点的研究的对象。和传统的电视教学的区别是,现在的远程教学是拥有实时性的能进行交流的一个程序,学生能够根据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和声音进行多种信息的转换,每一个学生在随便一个地方的任意时间都能够学习各种自己想学习的知识,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学习的进度的。
三、计算机技术对计算机教学的贡献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用计算机来制造出学生掌控这个能发现很多新信息的学习环境,这是我们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里可以看到的一个大的趋势。像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们都能够很快地掌握学习方法,并且在探索的领域里得出正确的假设和实验的结果。这种模式是把学生的自知的能力摆在了首位,充分地发展了学生进行复杂思维的能力。教师们也会使用到信息技术来给学生进行组织和解释一些用普通教学方式难以传达的知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便利是很能帮助计算机学习的人得到很多现在社会所产生的有用的新信息。多媒体是在开发电子技术的时候针对信息传达的环节能进行更好地交流而开发的一项技术,它具有提供与学生进行无障碍的了解并且参与到学生中去的能力,制造出把学生当作中心的学习计算机的环境。
(二)电脑的职能性辅导
根据教育科学家的预测,在即将到来的智能机器人时代里,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里也会有智能的辅助学习的程序。学生们能从这些智能的辅导者那里得到学业问题的专业解答,学生能从它们那里学到各种不同专业的专家的科学思想。这些程序是能够帮助我们学生认识到在系统中能被专家进行辅导的这样一种学习条件。信息技术的进步,并且在计算机教育上的使用,是用来使我们的教育发生向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并不是一天两天的,我们教育部的专家们把计算机当作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安排在义务教育里面,与物理,化学同样性质的科学性课程。学习计算机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要能够对其他学科产生辅助作用。
总而言之,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把我们的学生培育成为一个个真正地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并掌握一技之长的人。我们要把高新科技推广到教育科学上来,并且能进一步地应用在企业的新技术的开发和得到普遍的应用,推动着整个社会地向前发展。在这场技术革命的风暴中,生产领域突飞猛进的行业是计算机行业。社会生产也需要我们能够培养出可以接受新兴科学技术的知识人才出来,从计算机教育的广泛实施可以看出,我们的拥有计算机技术的人才也越来越多,也就越有利于社会的生产。
浏览量:8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普及.在现代社会计算机软件应用范围极大扩展,几乎囊括了社会经济的所有领域,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工作也逐渐成为一个涉及广泛的庞大产业。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1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分析表现
(1)被其他程序入侵
计算机软件本身的漏洞可能导致病毒的入侵,除此之外,网络黑客也可以对计算机程序进行篡改,这些意外通常是无法避免的,网络本身的开放特点、软件本身的漏洞都是入侵发生的原因,而这些入侵常常难以预测,入侵结果很可能是通过代码篡改的方式,导致软件无法运行或者错误运行。
(2)人为设计缺陷BUG
其实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可靠性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两者都是看故障的几率,判断稳定性,但是硬件与软件的最大不同是,硬件的决定要素是物质,而软件的决定要素是人,因为软件是一种人的“创作”,是设计者为满足用户的需求,而设计、分析的程序,每个环节都是以人的思维为基础而进行的。人类思维能力的限制、导致软件很难避免地出现一些疏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UG,而这种BUG在软件测试中潜伏性很强,不容易被发现,这些BUG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发挥其作用,让软件崩溃或者是小,所以说,人为的设计失误,同样是计算机软件不可靠的主要表现。
(3)复原的难度
从计算机软件维护和修复的角度来看,对软件功能恢复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一般来说我们只能够重新设计。这一点,同样是计算机软件不可靠性的表现。
2影响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的因素
(1)软件的设计误差
设计误差指的是软件设计过程中出现的人为错误,第一种是因为对用户需求的把握不够而造成的分析误差,因为对用户的要求没有理解透彻,开发者与用户的要求得不到统一,就会出现软件设计不合理的情况。第二种是编码不正确,语法错误,设计错误,这是一种设计错误,与设计者的技术水平关联系很大,第三是设计中没有发现软件运行的特殊情况,而出现设计的死角,这种情况一般测试很难发现,而在软件的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第四是文档内容错误,一般是设计者的失误,比较容易修正。
(2)开发过程的全面控制
计算机软件在开发过程的各阶段,缺少各个阶段的测评,因为软件设计者需要保证每个环节都能按照计划进行,需要在各个环节都对软件进行审核,明确每个阶段的标准,除了参与设计的设计师之外,管理者、监管师都需要参与到设计评审。评审组的主要任务是审核设计师提交的软件文档是否执行了上一个阶段软件文档的标准和要求。评审组在之后需要对软件进行审核后,给出文字说明意见,软件设计者需要按照意见对软件进行修整,减少软件日后出血问题的几率。
(3)软件测试系统的缺乏
我国仍然缺乏开发质量测试机制,我国的软件开发人员从设计到检测,都是自我设计、编制、测试,软件设计的过程以设计人员自我为中心,加之软件技术开发配置管理方面也没有建立严格的软件配置体制,软件开发的技术管理不足,技术人员设计规范意识不强,也存在着乱改设计、说明与设计编写不想符合的情况,也增多了软件开发设计中的错误,由此可见,开发模式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是软件不可靠的原因。
3结语
软件自身必然存在思考的漏洞,技术人员在不断的研究总结中,早期能够发现错误,并且及时改正,如果软件设计后期发现错误,想要改好就非常有难度。由此,可以推断,想要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在分析时候就需要更仔细、更客观地分析软件设计,除此之外,还需要研究一些更全面更细致的软件可靠性检测方法.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这项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非常大的转变,尤其在计算机软件技术方面,其发展更加迅速,最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新的软件技术,同时其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因此其对整个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1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现状
1.1计算机软件的定义
计算机软件通常是借助软件开发技术而形成的一系列应用软件,或者是软件应用系统,这项技术也成为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产物。应用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为人们解决生活和生产当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也给人们带来了非常大的方便。最近几年,安卓系统的功能得到了非常显著的完善,所以在该系统的支持下,各种社交、购物和学习软件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运行的过程中,应用软件和软件系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成为了用户正常享有计算机多种功能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1.2发展现状
计算机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最为显著的一个特征就就是其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从计算机出现到现在,计算机已经广泛的普及到寻常百姓家。这样的发展态势也很大程度上移动了软件开发的发展,当前,我国软件开发行业有了非常明显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更多专业的软件人才才能满足行业内部的发展,我国的软件开发行业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有充足的人员支持,所以最近几年,我国的软件开发行业在不断的进步,软件开发方面的专业人才在数量上也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
2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重要性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实现功能的一个必备的条件,同时它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演变,在这一过程中,它对于网络的普及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软件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促进了远程控制以及相关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演变,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网络的使用需求大大提升,而网络的广泛应用反过来又对软件开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改进也是离不开软件开发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当前科技在社会发展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一定要掌握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技术进行大胆的创新,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积极的面对时代发展中的种种挑战,这样一来也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
3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主要方式
当前,我国的计算机软件已经经过了较长时间内的发展,计算机软件方面已经逐渐从青涩走向了成熟,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衍生出多种计算机软件开发的方式,最为主要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计算机软件生命周期法,一种是原型化方法,最后一种是自动形成的系统开发法。生命周期法通常也被人们叫做结构化系统开发法,这种方式在国外的软件开发发展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这种方式在复杂性较高的大型软件开发当中能够体现出非常显著的优势。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它是将整个工作划分成了不同的板块,之后按照板块划分的顺序来完成所有的工作。各个板块的工作任务都非常明确,同时其针对性也比较强,这样一来就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软件开发的程序和过程。但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软件开发一般情况下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只有在完成了上个板块的工作之后才能进行下一版块的设计和开发。原型化开发法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软件开发方式,这种方式通常是开发人员在对软件开发之前就构成一个统一的系统构想,根据这个构想可以开发出一个原型,将其投入运行,在运行的过程中对一些不是十分完善的地方加以调整,最终满足所有的要求。这种开发方式对开发过程中的要求比较严格也比较明确,研发中不需要较长的周期,但是不能使用在大规模的软件开发工作中。自动式软件开发技术通常就是要在开发的过程中对软件开发的最终目的和自身具备的功能予以明确,在开发工作中不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十分详细的解释说明,这种方式能够按照系统设计的实际需要自动完成设计和编码工作。
4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将计算机软件安装在计算机上,并发挥其功能这才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真正目的。比如将两种不同的软件进行应用,第一种为VB6.0+Acess,第二种为Web+Xml+ActiveX,第一种可以直接在电脑运行,第二种则需要安装一些组件,更改浏览器,因为第二个系统和计算机本身的系统不兼容。当两种软件都安装之后,然后对两种软件进行运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第一种系统运行过程中基本很流畅,不需要任何修改,很多用户都会选择这种系统,随着应用的人增加,系统的运行速度会相应降低,这时候需要人工做出调整。第二种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限制,会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很多困扰,所以选择这种用户的人会很少。所以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需要根据人们的实际生活需要进行开发设计。
5计算机软件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5.1服务化趋势
我们通常所说的服务化趋势就是软件技术开发工作当中直接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对软件进行设计和开发,从而充分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这也是当今软件开发者必须要用自己的努力去完成的一个目标。
5.2网络化趋势
网格化是网络化的一种重要的展现形式,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这样也就使得世界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网格化也是网络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趋势,它能够为不同地区的人民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5.3开放化趋势
开放化实际上指的就是软件的源代码开发标准化以及软件产品的标准化,在这一过程中,对技术进行开放化处理可以使得更多软件开发业内的人士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样对产品质量和性能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软件开发整体的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6结语
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已经趋近成熟,但是只要能够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要,设计出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的软件,一样可以将软件开发技术提升到另一个高度,所以在新时代的软件开发中既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技术又要根据市场需要设计出合适的产品。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更有促成其发展的内在因素和作用机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有效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用户需求出现了较大的改变,数据运算功能以及简单问题的求解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不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而将人工智能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能够有效解决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的难题,为人们提供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推动科技的发展与更新,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就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应用
人工智能作为新型的科学产业,其被广泛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一些安全问题,影响生活的正常进行[1]。基于这种情况,将人工智能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丰富人们的生活,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人们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实现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1人工智能概述
(1)含义:人工智能涉及较广的学科,如语言学、生理学、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其主要目的是使机械具备人工智能的功能,从而代替人来进行危险和复杂的工作,有效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其能够将自然智能和人类智能加以区别,并利用系统设备模拟人类活动,有效完成操作人员的指令,能够指导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计算机可将其作为核心技术,从而将问题求解和数值计算转变化知识处理。
(2)特点:人工智能主要是以网络技术为甚础加以发展,能够有效保证网络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般而言,人工智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不确定的信息加以处理。利用网络分析模糊处理方式来打破固定程序的限制,对人类的智能活动加以模拟,有效处理不确定的信息,并对系统资源的全局或局部情况加以实时追踪和了解,为用户提供所需信息。二是便于网络智能化管理。将人工智能应用在网络管理工作中,能够给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并利用其记忆功能来建立健全的信息库,便于信息的存储。同时将信息库作为信息总结、解释和综合的有效平台,保证高级信息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有效提高网络管理的水平[2]。三是写作能力强。人工智能能够对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传输和共享各个用户之间的资源,有机整合代理写作方式与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管理工作的效益与效率。
2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
2.1必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系统管理中的网络控制和网络监控功能,以便及时处理信息,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在早期阶段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分析数据时,往往难以保证数据的规则性和连续性,影响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因此将人工智能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用户对网络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便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性。由于网络犯罪现象逐渐增多,要想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必须要强化计算机的反应力和观察力,合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优化与智能化的管理系统。这样能够对网络故障进行及时诊断,自动收集信息,便于采用有效措施来解决网站故障问题,及时遏制网络犯罪活动,保证信息的安全,促进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3]。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对人工智能的运用具有决定性作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不确定的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动态追中信息,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促进网络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总体而言,将人工智能应用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中,能够促进网络管理水平的提升。
2.2具体应用
将人工智能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系统评价和网络管理中的应用;二是人工智能Agent技术的应用;三是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系统评价和网络管理。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而言,其要想实现智能化发展,必须要以人工智能技术和电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人工智能不仅能够在网络的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还能够利用其问题求解技术和专家知识库来建立综合管理系统,确保网络的综合管理。由于网络具有一定的瞬变性和动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络管理工作的难度,需要实现网络的智能化管理。而专家系统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是总结某一领域中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并将其录入相关的信息系统中,从而有效处理该领域内的相关问题。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系统评价和网络管理而言,能够利用网络管理中的专家系统来开展评价和管理工作,促进网络管理水平的提升。
(2)人工智能Agent技术。人工智能Agent技术又称之为人工智能代理技术,其作为一种软件实体,主要是由各Agent间的通讯部分、解释推理器、数据库和知识域库构成,以每个Agent的知识域库为依据,对新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和沟通,有效完成相关的任务。一般而言,人工智能Agent技术能够在用户自定义的基础上自动搜索信息,并将其传输至指定位置,为用户提供智能化和人性化的服务[4]。例如用户在利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查找时,人工智能Agent技术可分析和处理信息,并向用户传递有效的信息,从而促进用户查找时间的节省。此外,人工智能Agent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邮件的收发、会议的安排、日程的安排以及网上购物等,能够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学习性和自主性,能够使计算机对用户分配的任务进行自动完成,促进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序发展。
(3)网络安全管理。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其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是入侵检测方面。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而言,入侵检测不仅是其重要内容,也是防火墙技术的核心部分,能够有效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入侵监测功能在计算机网络监控中的有效发挥,能够保证系统资源的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和安全性。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是分类处理和综合分析网络数据,对可疑数据加以过滤,将检测的最终报告及时反馈给用户,从而保证当前数据的安全性[5]。入侵检测能够实时监测网络的运行状态,不影响网络性能,为操作失误、外部与内部攻击提供保护。目前,在人工神经网络系统、模糊识别系统和专家系统等入侵检测中开始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其次是智能防火墙方面。相较于其他的防御系统而言,智能防火墙系统与其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能够利用智能化的识别技术来分析、识别与处理数据,如决策、概率、统计和记忆等方式,从而降低计算量,及时拦截和限制无效与有害信息的访问,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同时,智能防火墙的应用能够避免病毒攻击和黑客攻击,阻止病毒的恶意传播,有效管理和监控内部的局域网,从而保证网络系统的可靠运行[6]。此外,对于智能防火墙系统而言,其安检效率比传统防御软件要高,能够对拒绝服务共计问题加以有效解决,避免高级应用入侵系统,保证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最后是智能反垃圾邮件方面。智能反垃圾邮件系统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用户邮箱加以有效监测,自动扫描和识别垃圾邮件,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当邮件进入到邮箱后,该系统能够为用户发送相关垃圾邮箱的分类信息,便于用户及时处理垃圾邮件,保证邮箱系统的安全。
3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促使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系统评价和网络管理、人工智能Agent技术、入侵检测、智能防火墙和智能反垃圾邮件等方面,能够有效提高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人们提供智能化和人性化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网络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熊英.人工智能及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1,02:20
[2]吴振宇.试析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问题[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1:70+74
[3]邱建平.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人工智能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14:25
[4]贾国福,贺树猛.人工智能及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7:100
[5]马义华.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运用分析——评《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5,20:77
[6]王彦娴.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5,08:84-85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越来越发达,传统的有线电视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了,因此必须对有线电视进行改革。计算机网络不仅具有高效性,还具有资源共享的特点。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当中,不仅能够提高有线电视信息的传输质量以及传输效率,还能够提高用户对有线电视网络的满意程度。本文就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线电视网络;作用
目前,中国的有线电视网络具有不对称性,主要表现为信息需求的共性和个性存在差异。通常情况下,用户所需求的信息大致相同,但是也不排除有个性化的需求,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由于用户下载时和上传时的信息不合理所造成的。将计算机网络科技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当中,可以实现不同数据的上传和下载,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具有针对性的有线电视网络传输。
1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有限线电视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构成的有线电视网络系统主要包括有6个子系统,分别是数据播出、用户、外交互、卫星接收以及视频直播等子系统。数据播出子系统属于整个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运行基础,因为大多数的信息资源都是从数据播出系统中获得的。数据播出系统可以把不同形式的数据宽带转变成为有线电视的频道信号,在对这些信号将进行特殊设置,使得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够接受使用。用户系统包括电脑、收卡以及电话等硬件系统,这些硬件系统是用来接收数据和处理数据的。外交互系统是用来拓展有线电视业务的,该系统主要包括路由器、网络服务器等。视频直播系统是一种将视频信号转变成电视节目的播放系统,视频信号是由摄像机或者录像机等硬件设备所提供。卫星接收系统需要借助接收天线或者信息接收卡来完成信息的接收,并通过服务器将接收到的信息储存并转换成有线电视的视频信息,是用户能够通过显示器观看视频。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作用
2.1节目播放管理作用
有线电视网络属于局域网络,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使有线电视实现资源储存和资源共享,并对将要播出的节目进行较为合理化的安排,控制有线电视节目的播出顺序以及播放进程,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起到有效的管理作用以及监督作用。有线电视总共有两个网卡,一个是用来接收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一个是用来播放电视节目以及进行流量调整控制的。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中,可以对有线电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这使得有线电视的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2.2地理信息管理作用
有线电视网络的关节点、井位以及缆线和地理信息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计算机网络技术会将地理信息进行储存和整理,让后再将处理之后的地理信息和用户信息相融合,最后对其进行统一的处理和储存,这种统一处理和存储的管理模式相对于人工管理而言,更具有高效性,出错率更低。
2.3在电视频道方面的作用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当中,可以使有线电视的频道增多。以往,有线电视频道可分为五大类,分别是新闻、财经、报刊、教育以及动画。自从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在有线电视网络后,有线电视网络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阔,这使得有线电视的频道变得越来越多元化,除了以往的新闻、财经、报刊、教育以及动画等五大方面的频道节目外,还增加了教育、科技、娱乐等频道,这些频道中的节目十分的丰富精彩,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使人民群众的知识得以拓展。
2.4对有线电视网络起着改进作用
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网络通常以树状结构的作为网络结构,而有线电视网络则属于局域网络,局域你网络在信息传输上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从而影响接收信号的质量。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当中,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信息的无效传输率,还能有效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对有线电视网络设置访问权限,只有已签过约的合法用户才能够接收和使用电视信息,使得有线电视网络更加安全可靠,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起着升级改造作用。
2.5在用户变更上的作用
自从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之后,有线电视越来越受广大用户的喜爱,使得很多的用户纷纷变更为有线电视网络用户。在进行用户变更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用户信息进行处理和存储,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用户变更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用户的逐渐增多,有线电视网络系统需要一个更为庞大的存储系统来进行用户信息存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好可以满足这个需求,由此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确保用户信息存储更加完整、更加准确。
2.6在电缆改革上的作用电缆是有线电视传输的关键,因此电缆承担着非常重的任务。电缆通常是安装在马路的两侧,且没有设立相关的维护设施。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筑业在不断发展,使得原有的电缆受到高楼大厦的影响,因而时常发生电缆故障,严重的影响到用户的信息接收质量,由此可见,传统的电缆传输信息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要了,因此,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电缆进行管理,以此来确保电视信息的有效传输,使故障电缆得以及时的维修。
3结语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有线电视当中,不仅使电视节目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还提高了有线电视的网络效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发挥着很多作用,譬如在用户变更上发挥着信息处理和存储的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确保用户信息存储更加完整、更加准确;在电视频道上,使得电视频道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对电视网络具有改进作用,使得有线电视网络更加安全可靠,对有线电视网络起着升级改造作用;对有线电视网络网络节目的播出顺序和播放进度有着控制管理作用等。
【参考文献】
[1]檀春红.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2013,(13):153-154.
[2]顾建军.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4(14):231-231.
[3]贾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发挥的作用[J].科技展望,2015(23):10-10.
[4]贺满宏.新时期计算机技术在有线电视中的应用研究分析[J].硅谷,2011(19):27-27.
[5]肖辉,王剑.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改造技术及发展[J].科技传播,2012(7):185-186.
[6]简少兵.EPON+EOC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应用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9):304-304,306.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极大的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使得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信息时代的代名词。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应用也更加广泛,尤其在嵌入电子信息工程之后,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概述了电子信息工程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内容,并重要研究了计算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分析应用
0引言
在国内社会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的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全景式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在此氛围中取得了跨越式的成就,推动电子技术和通信信息的结合,对于提高民众生活有着很大的现实便利。然而,现阶段国内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相较于西方国家还有比较大的距离,尚不能满足民众对高层次信息技术的需求。因此,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子信息工程的优势
电子信息工程不仅可以推动新产品的开发,使其获得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存空间,还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例如:电子信息产业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下,获得了优质的发展土壤,并且如今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兴经济来源,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1便捷性
众所周知,电子信息工程处理信息的办法主要通过系统命令及硬件设施来完成的,因此,能够更为方便地处理大量信息任务。相较于人脑来说,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能够使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一次性所解决的数量更高、效率更显著。不仅如此,伴随着国外内硬件设备的持续性快速更新与先进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处理信息的水平也进一步加强,使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更加的便捷。
1.2精确性
电子信息工程非常显著的优势就在于处理信息的精确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利用设计一系列的检查处理结果命令来完成对信息处理阶段的精确性,最终保证处理电子信息的有效性。同样,对比之下,人力的监控结果来说,不仅在监控环节所处理的内容显得太过繁杂,而且其处理的结果也非常容易产生错误,而且无法第一时间对错误进行纠正。即便在后期可以修正,也无法体现有效性,给信息的使用率造成干扰。
1.3辐射区域大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最为突出也是优势体现最大的特征在于其极大辐射区域。电子信息工程的任务就在于帮助人们正确处理信息,而每一产业、行业都无法离开对信息的处理。随着信息爆炸的时代全面来临,人们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正在逐渐递升,两者可以说是水涨船高的关系。这也进一步体现了电子信息工程在每一产业、行业将会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优势,已然成为了社会各个环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信息处理形式。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特征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功能特征重点体现于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以及用户间信息交换。在这其中,硬件资源共享能够在网络全网区域内给予对处理资源、存储资源、输入输出资源等设备的资源共享,让使用人员可以在弱化投资池的情况下,实现集中管理以及平衡分担。而软件资源共享能够给网络用户提供远程访问数据的环境,进而获取到网络文件的传送服务,最终规避了软件在研制中的重复劳动,还有数据资源的重复存放,便于人们进行集中管理。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给不同地方的用户提供了非常强大的通信手段,使用户能够完成当前所普遍应用的信息交流,如:微信、微博、电子邮件、新闻消息分享以及各种电子商务行为。
3电子通信工程应用网络技术的优势
3.1提高信息流通质量
把网络技术应用至电子通信工程的各个环节,能够使用户缩短获取信息的时间,在处理信息环节显得更为便利与迅速,大大地降低了过去信息发布的耗时耗力,在网络开展信息交流更为便利,最终收获信息交流的质量水平。不仅如此,网络技术对信息有效的处理与发布,能够极大地提升人们对于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上激发信息的有效性。故而,把网络技术嵌入至电子信息的通信工程中,一方面能够提高国内各产业、行业对信息数据的处理需求,还可以在很大水平上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使得电子通信工程获取信息的数据量日益增加,所信息来源的渠道也进一步扩大,最终实现该行业部门的工作效率。
3.2安全性得到加强
毋庸置疑,每一件事物都存在都有利弊互存。不容否认,在电子信息工程结合网络技术的形势下,会为其造成一定程度的风险,其具体表现为:信息在通信阶段中会被其他人员监听、修改以及盗取。然而,同样,只要不断健全网络技术,针对性地规避这些风险,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就能够极大地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的安全性。网络,有着开放性与自由性的环境特征,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一般也会面临木马的攻击。有鉴于此,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安全防护技术,已经是当前众多安全保护软件的重点打造的服务,基本实现了对电子信息通信工程信息的保护,最终持续推进了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的安全性。例如,研发工作性能强大的防火墙技术;利用网络服务终端系统来实施电子通信信息内容的自主备份等手段。无论如何,基于网络技术背景下的电子通信工程相较于传统的纸张信息的安全性,有着明显的提高。
4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设备的联网层面,以此能够非常高效地推动工程设备的研发以及工程设备进一步达到联网功能等。这也就直接预示着电子信息工程设备在开发及应用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着很大的依赖性。随着国内外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设备中普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及应用,当前绝大多数的新兴的电子信息工程设备也已经拥有了联网的功能,不仅如此,在和有关部门在一起研发先进电子信息工程设备的过程中,也越来越重视对联网功能的开发。电子信息工程设备在研发阶段,必须要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服务的有关协议、信息数据的传输标准以及分层传输方式,最终实现对先进设备的制定。惟其如此,方能使研发出的设备可以和计算机网络实施直接的接入,规避无意义的环节出现,进一步让电子信息工程设备可以“单刀直入”地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来开展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发布。最终,全面提升电子信息工程有关工作的效率,让应用电子信息服务的使用能够可以获得最佳的信息服务。所谓“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质上是把“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可说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这一载体所创设出的一个资源共享的巨大平台,这一平台构建的方式不一而足,例如:可利用电缆、光纤、终端设备等手段,使通信全球化成为主流、成为现实。随养“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电子信息网络化的形势已然铸成,这也对网络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对电子信息理论的掌握,能够有利于模拟各种数字信号和明白各种信息的运行机制。计算机网络技术属于电子信息设备研发与设备资源实现共享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TCP/IP对电子信息设备的网络连接形势、传输数据等展开了定义,并且涵括了包括网络接口层、应用层、网际层及运输层的分层系统,而这些分层体系是完成传输控制协议的重点,负责聚集信息和传输信息。现阶段,绝大多数的电子信息设备间都普遍通过网络技术来完成对资源之间的传递,网络信息的传递就需要通过TCP/IP协议才可以得到满足。作为一项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纲领性路径的工程技术,其在电子信息工程的整体发展中占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所以,全面强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可以行之有效地推动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并最大程度上发挥所长,发挥优势。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在快速、深入、广泛地应用到电子信息工程中,其所展示的作用也为全球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研发设计人员再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复合至电子信息工程的阶段,应当在全面掌控电子信息工程特征的背景下,最大程度上激发计算机网络技术减少获取及发布时间,提升信息质量,确保电子通信工程安全性等优势,让计算机网络技术最大限度上应用至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中来,最终整体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建设实现快速、稳定、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志坚.试析现代化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5,12(23):71-73.
[2]金浩.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3(20):89-90.
[3]史媛芳.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01):45-47.
[4]王冲.计算机网络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14):125-1257.
摘要电子信息工程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之上的工程,在通讯、科研以及国防等领域有着非常大的应用作用。近些年,电子信息工程中引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份额越来越高。本文首先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电子信息工程,然后总结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工作、生活的方式也被计算机网络技术所改变。电子信息工程是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传递、使用技术,其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推动效果。但是,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效果以及成熟性并不够,其仍然有许多的问题有待改善。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简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表示计算机技术以及通信相结合的数字技术,其必须遵循网络协议,并按照一定的要求将分散或独立的计算机进行信息的传递、交互。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当中,主要通过网络的连接,实现信息的传输,但是传输需要相关的介质,例如网线、双绞线、微波、电缆以及光纤等等。经过笔者经验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具备较强的硬件、软件共享功能,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只需要使用网络技术便可以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处理、传递、共享等。从而让电子信息工程具备视频、文字、图片的传递等功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人们的生活当中非常普遍,甚至随处可见。除此之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信息传递与常规信息传递方式相比,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准确性更高,更加效率与安全。电子信息工程主要包含数据的收集、处理以及储存,电子设备信息软件系统的应用等,就是手机、电脑在电话、短信、网上等过程都属于电子信息工程范围。从当前的应用技术而言,电子信息工程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的引用已经较为普及,其具备较大的影响力。同时,电子信息工程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便利性,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人们的工作量等,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所使用的笔记本、平板、收集等设备当中都具备相应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其内容包含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2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当中的应用
2.1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信息传递
当前的电子信息工程中,因为人们已经基本进入信息化电子时代,人们每天所接受的信息量相比以往有着显著的提升,人们也需要这些信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电子信息工程的高效、大量信息传递的功能也是实现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良好应用的基本。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传递信息,能够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当中的作用其他技术无法替代。随着电子信息工程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创新,其能够推动社会良好的成长,让人们的生活、工作更加快捷、便利,对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当中的引用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
2.2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问题
电子信息工程除了优势以外,仍然有一定的缺陷。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一直存在着网络信息威胁这一安全隐患,这一隐患也同样适用在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护技术当中,加密技术是保护计算机信息不被切取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能够保障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安全性能。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当中,利用密钥管理程序,对计算机当中的大部分文件以及系统重要程序进行加密,保护其不会受到远程用户的访问。当前的加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访问地址的形式,另一种是密码的形式。对此,用户便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加密方式,从而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护效果。在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性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的信息传递安全性。
2.3电子信息工程当中的技术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当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可以被理解成广域网技术,广域网的应用范围非常大,其能够连接着不同网络供应商、不同城市以及不同设备,从当前的网络技术形式分析,广域网的用户量仍然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对网络通信传输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例如对光缆、电缆的传输能力。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引用现状显示,光纤介质的信息快速传递功能能够有效地抵挡绝大部分的信号干扰,并且有着非常高的信息传输质量,不会产生噪音,传输距离较远等优势。对此,广域网的主要传输方式普遍为光缆。除此之外,卫星通信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是通过地面的收发站以及卫星实现信号的传输,这一技术能够有效地应用在光缆无法铺设或铺设距离过长的地方。卫星通信主要的展现形式便是日常生活当中所应用的手机,例如手机信号。
2.4电子信息工程设备的研发
电子信息工程无论是资源在设备之间的共享,还是新设备的研发,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电子信息的网络化、社会化等。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充分理解电子信息技术,能够熟练的掌握数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运行机制、模拟机制等。例如,在实际的应用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明确公用线路以及专业线路之间的差别,必须对专用线路施以相应的防护加密。当前在电子信息工程系统当中,派生系统、UNIX系统的引用较为广泛,但是这样的网络体系并没有统一的协议标准以及统一的结构,这一现象将会导致计算机网络技术之间的加密信息传递变得复杂、难以实现,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的缓解这一方面的问题。
3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中,信息的传递主要是利用无线数字通信。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基础所建设的电子信息工程,其在完善、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真实的展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子信息工程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并着重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当中的应用。笔者认为,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其电子信息工程将会不断的改革、发展,与此同时,电子信息工程又会反向的给网络技术提供新型动力。
参考文献
[1]苏波.浅谈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学家,2014(2):11-12.
[2]杜吟吟.浅析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3]张家纳,范茨莉.探析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24):248-248.
[4]丁中正.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民营科技,2015(3):66-66.
[5]范习松,张勇.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实践[J].科技与创新,2014(22):152-152.
[6]汪军阳,司巍.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问题分析与防护措施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20):242-242.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传统文化作文议论文800字_关于传统文化论证论据议论文800字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关于传统文化作文议论文要怎么写呢?下面由百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传统文化作文议论文800个字,欢迎阅读。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之都。但是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们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就像我们是中国人,就要说中国话一样,和谐的社会需要中华美德来构建,来填充这个空虚的世界,否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这正是中华美德给予我们的,一颗中国心。
想想这句名言吧: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如果你真的对中华美德弃而不管,你就等于背叛了中华民族的祖先,虽然这是一个愈发进步的社会,但是不是因为进步了,就可以把中华美德像扔垃圾一样遗弃呢?然后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国文化,而自己家乡的文化却遭到冷漠呢?那么,你到底还是不是龙的传人,还是不是一条地地道道的中国龙?如果是的话,你又怎能甘心,做一只外国驴呢?
啊!让我们保持一颗纯正的中国心吧,并且是一颗有着中华美德的中国心!要永远记住,你是个中国人,要学习中国文化,中国美德!
雷锋叔叔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他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势在必行。这是保护中国文化的一次行动,让我们保护好那一颗中国心,不要让它日积月累没有了往日的风采!请不要只展望未来而忘记过去,过去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回味的地方!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断章取义、曲解传统思想是谬误产生的一大原因。某些政府官员在阐述执政理念时公然打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口号,认为控制民众舆论,堵住民众之口是重中之重,于是拒绝民众批评意见,粉饰工作失误,大行愚民政策。君不见,某些部门在此种方针的指引下,百姓不敢建言献策,信访局门口成批上访者被黑心执政者以“维稳”为由遣送回家。这句话本出自《国语》,原文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本意是劝谏执政者要重视民意,切勿阻止人民的批评之声,否则后果严重,并非“堵住百姓之口比治理河流还重要”。愚昧的执政者恰恰把古人的观点翻转,倒行逆施,令百姓遭殃。
李商隐有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小学生作文乃至不少报刊杂志中,这句话被用来赞颂人民教师的无私奉献。赞美教师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铺天盖地的频繁使用在学生心中埋下根深蒂固的观念:李商隐的这句诗只能被用来歌颂教师。殊不知原诗的意境与教师风马牛不相及,“春蚕”一句紧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含一语双关之意,丝与思谐音,表达着诗人对心上人的思念,而蜡炬的意象与人流泪相似,传递出诗人因思念而心力交瘁的状态。因此,这一句的最正确用法是形容思念,与原诗最为贴切。中学生写牵挂亲人,怀念故土的文章时皆可借用此诗句,事实情况却是鲜有出现,可见以讹传讹地误解古语抑制了年轻作者的发挥。
凡事有利必有弊,在古人思想中优秀的固然比比皆是,思想糟粕亦不少,人们如果不假思索地乱用,无异于让古人的谬误与自己的歪理叠加,错上加错。儒家思想中有“三纲五常”,其中“五常”为仁、义、礼、智、信,属于中华传统优良品质,值得我们代代相传。相比之下,“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由于时代的局限,在自由民主的今天则显得格格不入。在小部分家庭中,大男子主义的丈夫一心要凌驾于妻子之上,自恃为一家之主,处处专制独裁,美其名曰遵循中华传统的纲常之道,结果往往是导致妻子不堪重负,情感破裂。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的一文中说:“一个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而一个有了伟大人物却不知用正确的方法去敬畏去纪念去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我想改用这句话煞尾:“一个没有悠久文化的民族是可怜的民族;而一个有了悠久文化却不知用正确的方法去珍惜去传承去发扬的民族,也是一个没有活力的民族。”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