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文明传播的窗口;校园文化是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应承担起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这一规程强调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这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一致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工作人员素质高,有条件、有能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具体而言,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提供丰富的资源。图书馆是信息资源聚集的场所,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音像和光盘等,这些资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又有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文化;既有本土的中国文化,也有引进的外国文化。这些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有深邃的哲学思想,博大的道德文化,有“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有“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徜徉书海之中,师生的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净化,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他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
2、提供优雅的环境。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质文化层面上讲,它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无论外部设计,还是室内布局,都精致、合理,充分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底蕴。图书馆室内书刊满架,墙壁上悬挂着名人字画,充满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并且图书馆一般都宽敞明亮,清新洁净,采光条件好,还配有阅览室,既可以借书又可以阅读。读者处在这样舒适、便捷、文雅的环境之中,定能神清气爽、身心愉悦,提高学习效率。
3、提供文明的服务。列宁曾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图书馆能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员起着关键作用。图书馆员文雅的举止、得体的谈吐、礼貌的用语、微笑的服务让师生感到温馨惬意,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使他们在和谐愉快的文化氛围中互动交流。图书馆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包括日常行为规范、岗位职责和奖惩制度等,这在规范图书馆员言行的同时,也对读者进行了约束,提高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保证了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和谐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校.园廉政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廉政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具体表现,广大师生整顿学风,端正教风,优化作风,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就必须把反腐倡廉教育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在高校党员干部中深化廉政教育,在教职工、学生中加大廉洁宣传引导力度,促进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扬善弃恶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的形成,着眼于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营造校园廉政文化氛围,推进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应围绕培养师生讲操守、重清廉的优良品德,树立正确、积极、健康的理想信念、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长效机制,把廉洁教育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工作相结合,并贯穿到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利用学校各种教育资源,倡导廉政文化;宣传廉政典型,弘扬廉政精神,努力营造廉洁治校、廉洁治教、廉洁治学的和谐校园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不断深化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强化“崇廉、奉廉、赞廉”的共识和舆论导向,为学校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同时坚持与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治理教育乱收费、治理商业贿赂等专项工作相结合。大学廉洁教育工作是师生互动互教的过程,教育者要首先受教育,把廉洁教育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在专项治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强化党纪法规教育、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使治理的过程也成为对广大教职工进行廉洁教育的过程,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育人环境。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如何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导入高职校园文化,实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对接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社会的认同。高职学生大多数是高考分数不太理想或者对口招生的学生,学生们在心理上不太成熟,阅历较浅,对自己的未来也感到迷茫,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如能将企业文化导入,能够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在学习过程中明白自身定位、规划未来职业生涯,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毕业后就业的竞争压力,从而,自觉地加强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融互动,也可启发高职生对社会政治、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自觉意识,并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社情,促进大学生加深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透过企业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有利于高职生对不同文化和多元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帮助高职生形成个人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包含深思熟虑的社会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对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
2.有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向职业能力的转化。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须主动适应企业文化的特点,具有企业鲜明特色的文化在日常的学习和活动中贯穿,相关企业的职业操守和行业规则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势必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向,为专业知识逐步向职业能力转化搭建了一个沟通的平台。
3.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职业人”的全面素质。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不仅要掌握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全面的职业素养,而职业素养很难从课堂获得,如果校园文化很好的融合了企业文化,诸如演讲、设计、策划、实习等形式的校园活动能够弥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求,这些活动成为一种课堂学习之外的兴趣导向和课余生活氛围,正是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专业知识得以向职业能力转化,同时,通过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学生的团体意识、诚信意识也提高了,明白了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这种全面发展的意识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形成,可以说,企业文化的导入,为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职业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高职校园文化融合企业文化的途径
依据高职院校自己的特点,为了使优秀企业文化和精神更好的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以人为本、校企文化融合”的指导思想,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导入优秀企业文化和精神,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人才培养功能、自身的办学特色,建设兼具活力和底蕴的校园文化。“职业化”是高职教育的最大特色,结合这个特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和学生就业的岗位要求和职业技能紧密联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着手:
1.系统规划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非常薄弱,没有长期建设发展的规划,更是严重和企业文化脱节,因此,要依据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师资结构统筹规划,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将校园文化建设和校企合作结合起来,校园文建设也要跟随校企合作改革而创新;二是结合自身师资结构特点,分专业按行业要求组织教师学习行业规范,将吸收到的优秀企业文化通过专业老师在专业课讲授的过程中进行更贴合实际的传达,另外还可以不定期的组织教师给学生讲座,将教师企业顶岗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学生;三是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形成长效的文化建设机制,从而使校园文化建设有了相关的制度保障和创新机制。
2.开展各类具有职业特色的素质拓展活动。校企合作是高职办学的特色,也是建设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最佳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开展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来自企业服务、生产一线的状况,体会企业的文化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熟悉相关职业操守,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让校园文化具有了企业文化的底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同时,企业也借此扩大了自身的知名度,得到了宣传,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还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开展各类职业实践和社会服务,通过模仿、实践等方式,可将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安装、制作、加工等技能在社会实践中运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服务了社会。
3.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职业特色。高职校园物质文化指的是以院校自身的教育目的和目标而建设的学校物理环境,是学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也是校园文化的基础载体。高职院校的竞争力只要体现在技能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有针对各专业需要的实训室,实训室建设又是一个立体全方位的建设,不仅要有和实际接轨的实训操作平台,还有具有企业文化、职业特色的标语等室内文化建设,另外,行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行业成功人士信息等都是校内实践建设的重要环节,从这些物质文化建设上也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突出职业特色。
4.通过校企合作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当前,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普遍开展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结合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和素养,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的职业实践能力培养,利用寒暑假,派教师进企业实践 、挂职锻炼,将企业的文化理念运用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另外,学校应该聘请企业生产一线或者管理人员来校兼职任课,并充分利用好外聘教师资源,挖掘外聘教师在专业教学、实践教学、企业文化灌输、校园活动等方面的作用,积极的将外聘教师的职业特色和教育教学结合起来。以校企合作为背景,让企业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在师资、专业建设、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1.要有以建设具有企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为理念,融合优秀的企业文化、提炼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结合本校校园文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职业岗位相结合,为学生的就业提前打好基础,在校期间积累行业企业的基本认知、职业操守、职业技能。
2.建立保障机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运行。在宏观上,高职院校针对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要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统一协调管理、沟通接洽,在经济上给与必要的支持,在实施的各个阶段要在人力物力上提供保障,为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提供积极和必要的保障,同时,组织校内和外聘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探索研究,不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模式。
企业文化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充足的养料,高职院校培养的具有行业技术动手能力的人才又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企业和高职院校在文化上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举措,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特色,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路、新模式,升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让学生对社会、行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将来的就业增强竞争力,从而提升学院整体竞争力,因此,结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校园网络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且对中小学校园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校园网现状信息化
2000年11月14日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各级地方教育信息网,互联各个学校的校园网,并连接市、省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形成省、市、县、乡一体化的教育网。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一般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招标。最终由某个公司负责建设项目。中小学校只负责协助工作,具体不参与建设工作。最终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验收项目工程。各个专家在最终验收时,只是对核心交换机、防火墙等主要设备进行检查。在保证网络能正常、安全运行的情况下就认定是工程合格了。这也是合理的。只是在实际运行中,管理员发现部分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比如个别磁盘、服务器柜上方的风扇等等。另外,部分设备自带的说明书、数据线等标准配置所附带的设施都没有。这为后来的管理与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但经专家验收已经合格了,所以再要索要这些东西就没那么容易了。
各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时数少,加之又是非考试课目,教育部门和各学校都不重视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的引进。造成好多学校没有一名专业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另外,好多学校存在着一种怪现象:计算机老师很多,却没有一个能真正懂计算机的。这些教师大多数是后来进修计算机专业的,属半路出家,工作以后为了混文凭,也没有进行系统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根本无法胜任工作需要。领导认为能搞工作、干好工作的老师很多,却实际上没有一个能胜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校园网的管理工作与维护。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由政府出资,统一采购,设备在当前可以说是一流的。完全可以满足中小学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单纯的硬件设备并不能叫做校园网,网络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软件来实现,软件建设应是校园网的核心内容。然而中小学校园网建设中存在重硬轻软的倾向。有的学校认为配置越高越好,热衷于购买新高档机,盲目追求潮流,致使购买设备使用率不高,成了显示办学条件的陈列品。例如,学生机房中无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教师在上课时无法控制学生上机行为,导致学生自由涣散,上课时聊天、玩游戏、上网。教师顾此失彼,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教育资源网上的资源少之又少,而且更新速度慢,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教师只好在互联网中寻找所需的资源。这样增加了教师信息检索的时间和难度。
目前我国公立中小学校全部是财政拨款单位,学校不收学费,经费由各级政府部门全额预算。建设校园网的设施同样由政府出资。政府部门一次性购买校园网所需的各种设备。各个中小学样无需资金负担。但在以后的运行中,管理与维护的费用由各学校自己出资。好多学校由于生源差,财政经费预算少,维护日常的教育教学开资的经费都比较困难,更不用说来管理和维护校园网了。学校为了省电费和维护的费用,学校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平时处于关闭状态,只在迎接上级部门检查的时候启用。
(1)教育主管部门(电教中心)应该加强各学校的监管力度。各学校网络管理人员也要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校园网设备的查收与登记工作。同时管理员将厂家提供的所有硬件设备配置说明清单与实物进行对照检查,列出所缺设备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与厂家签订的设备售后服务承诺合同规定,及时联系厂商,进行设备的更换与完善。
(2)采取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多途径吸引培养人才,面对计算机及网络专业教师奇缺的现实,县级教育部门应采取优惠的政策吸引高校计算机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和外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到西部基层中小学从事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制定的优惠政策要从待遇、政治地位等多方面具有吸引力,打破教师待遇一刀切的现状,把高学历、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吸引到教学工作的第一线。让他们学有所用,推动中小学的校园网的发展。
积极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既要对他们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也要对他们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还要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观念。使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现代教育的研究者和开拓者。使他们自觉地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自己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3)结合各地实情并探讨筹集资金的成功方案,①惠普:租赁模式的先驱,租赁方式在国外已经被普遍接受和应用,许多即使有资金条件的企业也更愿意租设备而不是买设备,这样不仅可以大量减少资金占用,而且对于那些高科技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快,淘汰也快,租比买更划算。
从2000年以来惠普公司与我国政府及教委签约,采用惠普租赁方式协助我国多所中学建立计算机教室,并参与了众多的校园网整体解决方案,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从全面的产品、完善的服务,到具体的信息中心、教育骨干网、校园网以及电子教室等不同的全面解决方案。
②整体解决方案,各级教育部门应投巨资实施“校校通”工程。在所有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建成基本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同时要拓宽思路,引进时市场机制。由于受我国经济教育发展水平的限制,完全靠国家投入来发展计算机网络化教育是不现实的。而且,受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把握不够等原因的影响。在中小学开展计算机网络教育应用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引进市场机制。
在未来的实践中,校园网建设将出现以中小学为主体与公司、企业联合办学的网络教育模式。与公司、企业联合,中小学不仅可以获得资金和设备支持,而且可以帮助培训师资队伍,同时企业也能发开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课件,从而获得利润回报。
由于在校园网建设中偏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的建设,结果造成“有网无车、有车没货,更缺驾驶员的现状”。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动老师大量地编制许多低层次重复性的教学软件,结果造成人力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基于这种情况,一定要从观念上进行变革,在校园网建设之初,要有师资培训先行的理念。只有这样,在校园网建成之后不至于闲置。
同时还要积极创建校园资源库。发动教师为校园网提供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改体会和学法指导,有选择地利用现有素材和通用平台,按照教学理论对媒体的要求,建立全新的、基于web的学科资源站点,这样的站点应具有良好的动态性和交互性,既适合教师用于课堂教学,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有效的学习。总之要加强开放意识、大资源意识,加强资源共享。
[1] 王玉芹.我国中小学校园网建设和应用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1,5.
[2] 蔡海斌.舟山市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5.
[3] 李友元.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J].教育信息化,2005,4.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摘 要】文章通过对校园社团文化建设发展成绩的调查分析,用学校社团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改变社团管理模式,促进学生观念转变,从而以校园社团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质。
【关键词】社团文化建设;学生职业素质
随着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发展,社团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少校园社团俨然成为职业教育校园文化与企业融合发展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校园社团建设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也成为不可避开的建设重心,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和学校团委也认识到了社团建设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就业素质的提高及其踏上工作岗位后发展的重要作用,继而开始了对校园社团建设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因此,学校在顶岗实习学生中展开了顶岗实习学生实习用人单位满意度巡视走访,以了解同学们的实习情况,调查社团建设中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成效,以便进一步探索社团建设与企业实际相融合的途径,确实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提高综合素质的舞台,从而更好的进行社团建设,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达到以社团建设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2014年4月学校组织教师分12小组对100多名2014届毕业生进行了顶岗实习巡视,历时两个星期,受巡视单位和学生为随机抽取。在巡视中,学校要求每位巡视老师要调查一下被巡视学生参加学校社团情况,以及参加社团对其就业竞争力是否有影响。受巡视学生中,参加社团的学生不足30%。但参加过社团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明显高于未参加过社团的学生。
在走访中参加过社团活动的同学受用人单位的评价较高,普遍被认为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学习能力相对于没参加过社团的学生较强,普遍社会责任感强,思想政治觉悟高,能服从组织安排。
社团是一个学生发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学校社团文化建设能给学生提供高度实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个人使命感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条件。学校社团文化建设赋予了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是社团活动中树立信心,从而付出努力以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学生在学校社团活动及社团文化建设中所学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他人生态度的一种表现,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决定了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态度。这种态度正是,学生就业以及踏上工作岗位后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用人企业要求他们的员工要具备对企业忠诚、有积极的心态、很强的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等品质。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学校在社团文化建设中将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到了重要位置。依据企业的需求,针对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职业形象塑造、职业态度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沟通能力的培养、目标管理能力培养,让他们树立敬业、精业的思想,从而使他们诚实守信,对企业忠诚,有强的责任感,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进而全心全意奉献社会。
我校在社团建设中专门成立了一个创业社团,配备专职老师进行专门指导,先后成立了学生之家、格子铺、快递代收等创业窗口,为学生成为企业人提供有效的实践途径。学校各类社团的管理,学校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参与管理,学生是社团管理的主导者,同时辅以教师指导,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增强了他们的敬业意识和责任感。
学校社团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有效载体,将职业技能的内容寓于社团文化活动之中,达到“寓教于能、寓教于乐”的效果。我校开展了大量的学生社团活动:职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此外,还请兄弟学校的专家到校为社团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让学生接受一些先进的理念,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每学年我校利用社团活动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丰富的体育、音乐、舞蹈、书画、摄影和演讲等课余艺术活动,举办了“人寿杯”立信艺术节,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各种专业技能的热情,同时还在学校中形成了良好的职业校园文化氛围,为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学生社团不仅是群众性的学生组织,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学校将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社团管理,发挥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引领者的作用,在社团管理与文化建设中促进学生形成企业所需的企业人素质的培养。同时,将以社团文化建设为中心,向全体学生辐射,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社团中来,让更多的学生在社团文化建设中培养有积极的心态、很强的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等品质,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学校有着直接向企业输送员工的特点,所以在以后的日常社团文化建设过程中有必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市场意识,使他们在受到社团文化熏陶的同时认识到企业文化,逐步转变原有的学生式观念,及早融入社会、介入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人。因此,在今后的社团文化建设中可以加入公司式考核机制,确实让学生感受企业的管理模式。
我校学生在入校前常常被“荣誉”冷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信,但每一名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潜能,只是尚未发现而已,这正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社团活动中要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从而找回失去已久的自信,让学生成为自信的人,为企业输送自信的员工。
校园社团文化的建设不能局限于学校文化的层面,要与社会接轨,与企业接轨,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感受企业的员工要求,充分认识企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形成与企业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从而达到与企业文化真正地接轨,为企业输送具有竞争力的员工。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学之大,在于精神之立。诚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著名教育家亚伯拉罕·弗莱斯克纳所说:“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阵地。建设和谐校园,必须有和谐文化为支撑。校园价值现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掇心和基础,大学精神与校田价值现互为表里。社会 政治 发展 对高校校田文化建设提供方向要求,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成为校园价值观的灵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价值观;大学精神
【论文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胡锦涛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作了重要讲话,在谈到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时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 教育 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如何,影响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目前,高校校园中客观地存在着与建设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相抵触的社会思潮。这些思潮的传播和蔓延。侵蚀着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如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的社会思潮,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抓住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我们建设的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内在规定的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校园和谐文化及和谐校园的建设,对社会文化具有强烈的辐射、示范和引领作用,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高校校园文化、校园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
按照社会大文化的观点,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形态,在分类上属于社会文化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校园文化应该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范围中生活的每一个成员所共同拥有校园价值观和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意识上的具体化。校园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最基本的功能是育人(图1)。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成为校园价值观的灵魂。
(一)大学精神、校园价值观与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的结构层次,既有社会文化结构的共性,又有其鲜明的个性,其结构层次可通过下图(“果树”型校园文化结构层次图)来具体说明(图2)。
校园精神文化尤如果实的果核(种子),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层,它包括校园文化观念、 历史 传统,为大多数人认可、遵循的共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信念等;它体现在校园文化主体身上的理想、信念、价值目标与相应的观念体系,是一种校园中独有的群体意识;它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学校精神的集中表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它的主要特点是内在激励,是一种隐性文化。而大学精神更是核心层的中心,它是校园文化中的“基因”文化,由一届届学生和一代代教师、管理者传承着,保持着某一个学校文化的特质。
综合分析校园文化这四个层次,精神文化构成了校园文化的内核,这种文化深藏于学校的历史沉淀之中,反映学校的优良传统和办学精神,体现着学校的校风和学风,以一种无形但超强的内聚力传承着校园精神,激励着教师和学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可以说,关键取决于校园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校园文化这种结构,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应在精神文化建设。
(二)大学精神与校园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精神与校园价值观是学校教学、科研及其战略发展的导向与实施的文化核心。其作用辐射整个大学系统的各个方面。
大学之大,在于精神之立。诚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著名教育家亚伯拉罕·弗莱斯克纳所说:“在保障大学的高水准方面,大学精神比任何设施、任何组织都更有效。”
大学精神就是大学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信念和不懈追求,是基于自身的基础条件、教育目标、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使学校获得更大的发展,经过长期精心培育而逐步形成的。它是大学价值观体系的外化,体现出大学在一切行为、观念中的主导意识和价值取向。
校园价值观与大学精神互为表里,构成大学文化的核心。校园价值观是大学精神的内核和底蕴,而大学精神是校园价值观的一种表现形态。大学精神与校园价值观是时代精神与社会价值观在高等学校的折射,处处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大学的个性与校风学风状况。文化贵在个性。大学精神与校园价值观也是大学独特个性的反映。校风,为一校共同精神之所寄,是大学精神与校园价值观的浓缩与精华。是其外在表现。秉承着大学的历史、发展与前途命运。每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与校园价值观都秉承着自身的发展历史。大学精神与校园价值观始终与大学的发展和前途命运紧紧相连。
三、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精神
大学文化精神,是学校对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学校与教师、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这种价值判断,决定了大学办学的指导思想、日常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学生的成长、成才是教师价值的最高体现,也是学校价值的最高体现。
先进大学文化的精神价值在于,在处 理学 校自身与社会的关系中,承认社会对自己存在的意义,进而主动按社会的需求调整自己的方向,努力为社会作更多的贡献;先进大学文化精神的学术价值在于,在处理学校与教师、学生的关系中,承认教师、学生对自己存在的意义,进而积极营造民主、包容、理性的人文环境,为师生的成功提供条件,创造机会。
软环境建设中所传达出的 教育 理念、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最能体现一所大学所独有的文化精神和气韵,是大学精神内核的彰显及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因而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陶冶功能、整合功能及凝聚功能。
社会 政治 发展 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方向要求,社会 经济 发展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决定力量,社会文化发展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文化熔炉,高校发展则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内在动力。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方向性与批判性相结合,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全面建设与重点推进相结合,以及国际性与民族化相结合的原则;应以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弘扬合乎时代要求的大学精神、成为先进文化示范基地为总体要求。
在大学精神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取向:
(一)大学精神应以人为本。大学的教育对象首先是人,它必须考虑到人的特殊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化的人,无视个体人的存在,何谈社会的发展。马克思曾指出:“社会在生产个人的同时,人也生产着社会。”大学应改变教授单向教学,却无任何信息反馈的局面,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使课堂教学由单向转为双向流动。大学不再是培养知识的容器,而是培养勤思考、会思考、敢于提问、辩难的有智慧的人。大学应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独特的思维,获得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总之,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这样的教育才能体现“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二)大学精神应引导形成先进文化。大学不只是高等学校,不只是为成年人灌输高级知识的学府,而且是国家最高文化组织和最核心的思想、学术基地。一种高级文明,既要有由下而上的文化积累和进化,又要有由上而下的文化向导和独创。这就需要一个独立的知识精英阶层,站在整个文化的象牙塔里,反省、创造、传播高级文明成果,所以大学应自觉地把大学精神引导成一种先进的文化。自古以来,大学就是研究学问的地方,以探讨深奥的 科学 知识和掌握高深学问作为其存在的前提。如果离开了高深学问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大学就失去了它存在的认识论基础。高深学问要求忠实于真理,而真理能够站得住脚的标准就是它的客观性和先进性。因此,大学始终是先进文化自由沟通、争辩、交流、碰撞、创新的基地。
(三)大学精神应引导社会进步。超越现实,摆脱世俗生活的纠缠是大学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从高起点上结合现实,改造现实,服务现实的前提。没有超越就不能升华,没有脱离就无从发展。大学不只是认识和适应现实,而且要给予人们把握和改变现实的力量。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发展观,核心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 自然 的辩证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而使人类社会具有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学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关键和重点是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还要积极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研究,直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服务社会与引导社会应当是辩证统一的,引导社会是服务社会内涵的必然发展。因为从本质上说大学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学术殿堂,是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的摇篮,应当具有超凡脱俗的品质,走在时代的前列。更重要的是随着人类社会逐步从 工业 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迈进,大学正在从工业经济社会的边缘迈向 现代 社会的中心,时代强烈要求现代大学不仅要服务社会。而且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引导社会前进,这是 历史 赋予现代大学的神圣职责。
(四)大学精神应与时俱进。我们的大学是一个封闭的象牙塔,现代大学应“走向世界”。它要面向世界,吸收世界一切的优秀文明成果。为己所用,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跟上时代的步伐,体现时代的精神。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 网络 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兴起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国际化的建设人才。
四、高校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
高等院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研究学问、追求真理、创造思想、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来展开。
(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马克思主义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又是崇高的价值目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要和根本的,就是要深刻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辩证方法。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参与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参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都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和革命精神,与各种各样不和谐的、不文明的、敌对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坚决的斗争。和谐是要通过与不和谐进行斗争才能实现的。当前,高校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社会上的不和谐现象或多或少对高校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高校里确实存在不和谐的现象,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守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要在高校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目标,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成功之路。要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凝聚人心,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鼓舞人心,使广大师生坚定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以天下为己任,自觉地把个人追求与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统一起来。把个人奋斗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一起来。
(三)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支撑着伟大的民族。有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前途的一个重要尺度。一个民族,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意志,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某些强国的文化、经济和军事霸权的挑战,我们必须不断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要弘扬中华民族的改革创新精神,借鉴历史上改革创新的经验教训,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理解改革,支持改革,投身改革,促进改革取得更大成功。
(四)要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胡锦涛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美德、高尚的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提炼和升华,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今天,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对我国的社会道德体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社会大众特别是对青年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高校如果没有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就难以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以及良好的公民,就难以成为社会良知和公平正义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更难以产生世界一流的优秀大学。因此,高校广大师生要牢牢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推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 法律 法规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在高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求真理的学风和校风,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和谐校园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为代表和维护社会良知与公平正义坚守一方重要阵地。
浏览量:8
下载量:0
时间:
图书馆之所以成为师生的第二课堂,除了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图书馆环境优美且充满文化气息。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谈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论文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校园文化载体
论文提要 :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有机结合。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加强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环境建设,提高图书馆员整体素质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浅谈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文明传播的窗口;校园文化是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应承担起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
1、校园文化是一种物质文化。
物质是基础,是保障,没有物质文化,校园文化就无从谈起。物质文化属于硬件设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包括高楼、绿地、公用设施等。人们常说:当今高校的大楼多了,大师少了,这是事实。可换个角度想,如果没有完善的设施,没有合理的构建,没有舒适的环境,怎能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怎能激发师生的学习热情。因此,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
2、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一所学校,之所以充满生机活力,充满文化气息,是由于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师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体现在师生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上,体现在校风和学风上。追求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3、校园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何成方圆。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为了强化学校的管理,规范师生的言行;是为了师生在工作和生活中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制度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某一件事的,而是面向全局,适应学校需要的,它能促进学校平稳、健康发展。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构成了校园文化。这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其宗旨就是育人。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这一规程强调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这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一致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工作人员素质高,有条件、有能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具体而言,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发挥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1、提供丰富的资源。
图书馆是信息资源聚集的场所,包括纸质图书、电子图书、音像和光盘等,这些资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又有符合时代精神的现代文化;既有本土的中国文化,也有引进的外国文化。这些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有深邃的哲学思想,博大的道德文化,有“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有“以和为贵”的和谐理念……徜徉书海之中,师生的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净化,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他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得到了提高。
2、提供优雅的环境。
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质文化层面上讲,它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无论外部设计,还是室内布局,都精致、合理,充分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底蕴。图书馆室内书刊满架,墙壁上悬挂着名人字画,充满了浓郁的书香气息,并且图书馆一般都宽敞明亮,清新洁净,采光条件好,还配有阅览室,既可以借书又可以阅读。读者处在这样舒适、便捷、文雅的环境之中,定能神清气爽、身心愉悦,提高学习效率。
3、提供文明的服务。
列宁曾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图书馆能否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员起着关键作用。图书馆员文雅的举止、得体的谈吐、礼貌的用语、微笑的服务让师生感到温馨惬意,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使他们在和谐愉快的文化氛围中互动交流。图书馆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包括日常行为规范、岗位职责和奖惩制度等,这在规范图书馆员言行的同时,也对读者进行了约束,提高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保证了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和谐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加强资源建设。
高校师生在科研、教学、学习和休闲中,既需要精深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广博的基础知识,这些单单依靠课本和课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利用图书馆进行完善和补充。图书馆为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要有计划、按比例地购置各种信息资源。这里面既要有各学科的专业书和相关文献,便于师生拓展学习,巩固和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政治、教育、文艺等类的书籍,以便师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提升个人品位。这些资源既要有纸质文献,又要有电子书、录音带、光盘等形式的电子文献。
多种类、多样化的文献,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机结合;多样化的文献载体,使文献更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总之,使资源结构更加合理。图书馆要对所有的文献资源进行把关,将那些内容不健康、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拒之门外,将那些正规的、优秀的资源引进来,让读者从中吸取积极的思想和文化,从中受到感染和启发,从而有效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2、加强环境建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图书馆之所以成为师生的第二课堂,除了图书馆拥有丰富的资源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图书馆环境优美且充满文化气息。图书馆要不断完善馆舍内外的建设:馆外加强绿化,放置一些雕塑、花卉等装饰,从外部环境上吸引读者;馆内藏书的布局要合理,桌椅要整齐,灯光要柔和,色彩要协调,让人感到温馨。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的环境与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演讲赛、辩论赛、读书沙龙和学术讲座等,吸引更多师生参与进来,营造一种美好的文化氛围,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文化、体味文化,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
3、提高馆员素质。
在第62届国际图联大赛上专家明确提出:“当今,拥有图书和其他馆藏资料已不再是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只有借助最现代技术,能查到所需信息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这对馆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量激增,信息获取的方式越来越多,可供选择的平台也越来越多。图书馆员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一是提高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职业观,以身作则,以人为本,爱岗敬业;二是提高业务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积极参加培训,掌握计算机、网络等新知识、新技能,修炼内功,与时俱进。经过努力,馆员集知识、技能、学术于一身,形成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为师生提供一流的服务,为校园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图书馆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浅谈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主要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包括了校园的建筑景观、绿化美化等的物化形态内容;精神文化包括了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制度文化指的是各种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
物质文化是一种显性的校园文化,除了建筑、环境卫生、绿化建设等,还包括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提供的健康、高雅的网络环境以及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站等。我院的电子阅览室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览环境,窗明几净、干净整洁,学生身临其境,心情愉悦。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升华。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校风、教风、学风,作为图书馆,为了配合学院的工作,可以经常举办一些讲座、邀请资深教师、专家等给学生们介绍最新的科技动态,让学生从这些活动中,了解更多的科技动态及科技知识,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保障。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了学校的馆里,规范了师生的言行,而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决定了图书馆的正常运转和创新发展。因此,物质文化是基础,精神文化是目标,制度文化是保障。健康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等院校的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图书馆与教学、实验并称为高校的三大支柱,同时,图书馆还具有传播知识、传播信息的途径。因此,学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丰富的馆藏资源使高校图书馆成为学校的知识储备中心。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不仅能够补充课堂的教学内容,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师生的科研、教学及学术交流提供便利,尤其对学生而言,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更是能够从中学习到很多课本以外的文化知识,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同时,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积极向上的讲座、读书会、演讲赛等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从而提高学生们的文化修养。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这一规程强调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这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是一致的。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工作人员素质高,有条件、有能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具体而言,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首先,高校图书馆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经过长期积累,馆藏资源较为丰富,这些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力度也随之加大,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学生们遨游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中文化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高校图书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具有相对丰富的馆藏资源,这些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力度也随之加大,这就更大强度的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广大学生遨游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其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能够充分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底蕴。而图书馆优雅的环境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先进的网络设备,又为学生学习、教师工作、双方交流创造了最有利条件,大学生置身于这样舒适、便捷、文雅的环境之中,陶冶情操,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营养。
再次,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够提供文明的服务。列宁曾说:“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图书馆员也起着关键作用。图书馆员用他们的真心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使读者在和谐愉快的文化氛围中互动交流,对和谐校园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图书馆馆员的工作作风、精神风貌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都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
教育家蔡元培老先生提出:“教育不单在学校,学校之外还有许多机关,第一是图书馆”。由此可见图书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图书馆所散发出的正能量也是学生思想品德不可缺少的。是学校重要的教育机构。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机构。
图书馆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物质文化是基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图书馆之所以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除了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图书馆优雅的环境和良好文化氛围,可以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精神上的愉悦,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可以放松心情,愉快学习。其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加强馆藏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直接影响了校园文化的整体发展,图书馆应认真组织采集健康向上的具有积极影响力的文献资源,杜绝不健康的文化垃圾。加强网络建设,给学生提供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加强图书馆精神文明建设。图书馆还可以利用自身的环境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赛、各类讲座等,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和行为方式准则,对于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理想、提升道德情操、培养优良品格起着积极的作用。再次,加强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图书馆文化建设也在随之发展,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建设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保障。它包括图书馆管理体制及其规章制度、组织机构等。作为高校图书馆应结合自身的历史传承、专业特色、师生需求等实际情况,以实用性、适用性为指导原则,用制度规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仅具有第二课堂的作用,还具有价值导向等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文献信息的资源建设,面对新的形势,转变管理模式,努力开拓新局面,形成高尚优秀的图书馆文化,更好地服务于校园文化建设。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就是指高职校园文化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不同的地方,如果是相同,则无法称之为特征;以此标准来看当前许多研究文章中所说的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并非高职所特有;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职业教育论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综述。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数量相当的多,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章有上千篇,2012年和2013年的论文都超过三百余篇。其中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近40篇,最早的是2004年,其余的大都在2008年之后。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先谈论“校园文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进而探讨“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功能与意义,因此,进一步将这部分内容细分为以下两小部分。
1.“校园文化”的概念
1986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会选举大会上,有几位学生会主席的候选人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这是“校园文化”在我国的首次被提出。1992年高占祥主编的《论校园文化》,是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校园文化的书籍,此后有关校园文化研究的论文和著作就层出不穷,比较有代表性的有2000年王邦虎的《校园文化论》,2001年张德、吴剑平的《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2004年赵忠建的《学校文化》,这些都是有关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专著,有关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论文更是不胜枚举。
2.高职教育目标与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
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就是指高职校园文化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不同的地方,如果是相同,则无法称之为特征;以此标准来看当前许多研究文章中所说的高职校园文化的特征并非高职所特有,如,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发挥作用的潜在、性影响作用的持久性。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会涉及这一问题,大家关注的角度也各不相同,但是大家概括出的问题也有许多,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泛泛而谈,缺乏实证性分析。大多数文章在论述这一问题时往往都是泛泛而谈,对这些问题缺乏必要的论证和详细的说明。如,对高职校园文化认识比较片面,意识不强、投入不足,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而又科学的规划,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参与性不足;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高职教育起步较晚,缺乏足够的历史沉淀,缺乏必要的人文环境;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化严重,缺乏内涵;丧失特色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通病;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不紧密,社团建设制约因素与困难多、创新性不足等。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途径、方式和方法
大家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及基本特征之后,纷纷提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有些文章还十分详细地介绍了一些高职院校的特色方式和方法。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大家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基本原则,如,先进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时代性原则、职业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渐进性原则,还有人指出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做到全员全面全程建设,坚持常抓不懈。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会计职业道德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所有领域和整个过程,体现了社会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着眼于人际关系的调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与恶为评价标准,并以社会评价(荣誉)和个人评价(良心)为主要制约手段,则一种通过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非强制性规范。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会计文化视角下的医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析会计文化视角下的医院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全文如下:
(1)会计文化、会计职业道德的内涵。
会计文化是会计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起源于会计又渗透在社会文化之中具体包括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行为文化和会计精神文化,四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建了一个多元化、多角度的会计文化体系。会计职业道德指的是从业会计人员在进行相关业务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修养以及行为规范等。它是衡量会计行为规范的标准,直接对会计工作着的工作水准予以评判。集中反映出供给工作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以及相关的责任义务与,明晰了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当承当所应承担的,不做有损道德的行为事宜。这些道德标准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这是财会法律法规所不能取代的。
(2)会计文化、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
全社会对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在对于解决会计失真这个问题上,大多数学者着力于从会计主体进行外部的综合治理,采取了包括行政管制、道德教化、法律管制以及提高会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等相关措施,但是对于文化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因素有所疏忽。一方面、会计文化是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确定的主导因素之一,必然会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另一方面、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文化、会计意识形态的构成要素,不可能超越主流文化而独立存在。例如会计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诚信,会影响和引导会计人员的行为取向,形成“职业道德诚信”。
(1)会计人员诚信缺失。
一些会计人员对于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毫不在意,毫无意识,非常的淡薄,从事一些违规行为,对会计信息予以造假。如果单位负责人对于会计人员所提供的虚假信息予以授意的时候,会计人员通过一些相关技术予以巧妙实施。
(2)法制意识淡薄。
一些会计工作人员不能准确理解会计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等,久而久之法制观念日益淡化,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现象严重,致使在会计工作中时常发生贪污、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现象。
(3)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现象严重。
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他们自身所具备的业务素质不足以胜任自己的职业,导致工作质量大打折扣,有损职业道德建设要求。例如医院的会计岗位最基础的工作就是收费工作,这一基础的工作并不涉及到一些高深的专业技能或者知识,但是依旧存在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例如多收钱,找错钱,处方的单子出错等,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追究其深层次的根源在于,会计文化的移位和缺失。
(4)服务水平偏低。
当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精神文化水准也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一些会计人员在办理相关业务时候,例如挂号,住院出院手续等,态度极其的傲慢或者冷淡,不厌其烦,甚至爆粗口,这对于医院的形象产生了不良影响。
(1)加强会计精神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会计行为环境。
医院会计人员同样隶属于社会大环境,社会环境决定其自身理念的形成。当代会计泰斗潘序伦说:“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建立以“诚信为本”的会计行为环境,这不单单是某一部门、某一行业的工作,这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全方位加强会计诚信文化教育,传播良好的诚信理念。使得会计人员树立起自我约束与道德自律意识,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树立诚信责任意识,形成整个社会“求真务实”的良好氛围和诚信环境。
(2)完善会计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医院内外部控制制度。
会计制度文化的完善,将有效的对会计人员行为进行规范,最大限度的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在于其事先预防,建立起一系列的制度和程度,对于错误和违规予以遏制。另一方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不仅要靠会计人员自律,还有加强外部监管,一旦发现违规违法行为,必须给予应有的处罚,情节严重地,将依法追求其刑事责任,严惩不贷。
(3)加强会计物质文化的建设,激发会计人员的活力和凝聚力。
建设会计物质文化,有助于加强会计职业道德会计文化的激励功能。第一,提高会计的设施,科学和技术手段,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了物质保障,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医院的会计核算率。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及生活条件,为会计人员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各种形式的先进会计文化的应用,促使会计人员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当中。医院的利益高于自身利益,医院的利益就是大家的利益,培养质量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4)加强会计行为文化建设,提高人性化服务理念及服务水平。
医院窗口会计人员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好的医院,它必定有高水准的服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应该是一流的,这是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搞好收费窗口服务水平,体量患者,为医院着想,为人民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这对于医院的形象建设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5)通过继续教育加强医院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形成的根本途径是教育,只有通过教育,人满才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意识,加深对会计职业的道德意识的理解,树立起遵纪守法,诚信责任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修养。另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对于医院的会计人员进行提升,包括知识技能以及服务意识等,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戏曲部分包含的精神,审美情趣,人格魅力,悲剧艺术等等,作为文化的观念层面,构成某一种文化特色的价值体系。戏曲对于中国文化,意义尤其重大:不仅一般地形成中国文化的价值体系,而且最终铸成中国文化的诗性特征和人格魅力。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传统戏曲艺术在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中国戏曲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特有精神文化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根据工科院校校园文化自身的特点,本文从戏曲艺术特有精神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及工科校园文化特色的三个维度,围绕如何创建特色校园文化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戏曲艺术;工科院校;校园文化
世界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前两种已经绝迹于世,唯中国戏曲艺术依然焕发生机。中国戏曲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壤,它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它集文学、音乐、美术、服装、哲学于一体。
中国戏曲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至今3000年前先秦的祭祀活动,而后经宋元发展成型,明清到达顶峰,以至于到近现代随着社会的跌宕起伏而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各剧种不断兼收并蓄相互学习,剧种丰富多样各具特色。中国戏曲艺术现可查已存剧种300余种,其中京剧、昆曲、豫剧、秦腔、河北梆子等是的杰出代表。在我国各地又有根植于地方文化的地方戏曲剧种,他们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优秀代表。
蔡元培先生说:“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建设有独自特点的校园文化已经成为当下高校发展的趋势之一。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伴随着高校的成长而逐步形成,它具有继承创新、吸收兼并等特点;它承担着引导校园成员健康发展的重担,但是当代高校校园文化中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现状令人着实堪忧。近年来,我国戏曲艺术不断继承创新,取得了不朽的成绩。戏曲艺术的复兴,是中国民族的文化觉醒。现在不断有年轻的大学生去接触戏曲了解戏曲,他们对经典戏曲开始有了热情,他们不断去感悟从戏曲艺术中流露出的思想境界、艺术品位、思想含量、人文意识。
每一所高校都会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有其共性,也有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办学特色及办学历史等原因,有其的特性。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内涵能够充分反映出该校的办学理念,当某所高校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形成,校园内的每一个成员都会在它的滋养下而发展成长。将戏曲艺术融入工科高校,促进工科院校校园文化发展,它符合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
(1)丰富校园人文精神。由于学科建设特点,理工科院校人文资源相当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手段单一,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不能充分发挥,而中国戏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的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哲理思想、文化品位等等,作为文化的观念层面,构成某一种文化特色的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2)提高校园文化品位。戏曲作为一种文人文化艺术,它一直富含古代文人所赋予的文学精神,在历史上许许多多科场失意的仕子,官场落魄的政客,常常寄情于梨园,他们豢养家班、编写剧本,他们编写的剧本拥有极高的文化水平,这些剧目暗含了作者的哲学思想、爱国情感等等,这也就是戏曲剧本的文学性质。
戏曲艺术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戏曲美的丰富性,戏曲演员在表演上遵循唱、念、做、打、舞五种表演手段,手、眼、身、法、步五重表演技法。在舞台上三两步便走遍天下,七八人既是千军万马,一桌二椅表现环境。戏曲艺术用虚拟化、程式化的表演形式,来进行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描绘、思想感情的表达,它以语言的形式来表演生活,来自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观赏戏曲艺术,可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因为戏曲艺术的抽象、写意、程式化的表演耐人寻味,这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表演的核心,它也有助于提高高校校园文化品位。
(3)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戏曲艺术作为一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反应,它的艺术是来源于生活,把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主流思想揉纳于其中,强调对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宣扬教化功能。我国古代戏曲家李渔所著《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说:“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说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具也。”它里面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文以载道、助成教化。
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所著的《牡丹亭》,它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它也是中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剧本中通过男女主人公的荒诞、离奇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当然,戏曲剧目中也有色情、迷信、封建等落后低俗的内容存在,这就需要继承者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优秀向上的戏曲剧目传播到高校校园。
戏曲通过在通过舞台表演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展现给观众,使观众在视觉、听觉上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在欣赏高雅艺术的同时接受了爱国主义、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湖北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结合,工、理、经、管、医、文、教、艺等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坐落于青铜文化发祥地的黄石市。为了引领青年学生提高审美修养、提升精神境界、丰富校园文化氛围,为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基础。湖北理工学院在近几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增加了“国粹生香”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由校团委主办、艺术学院协办。就组织几次传统文化进校园次活动,笔者感悟良多,下面就其主要几点与读者共议之。
(1)突出特色,小型多样。抓住戏曲艺术中心,不定期开展活动,就活动类型来说有讲座、文化沙龙、演出等形式;在为期3个月的活动周期里,共组织活动8次,近3500余名学生与民族艺术零距离接触。活动内容不仅仅有京剧还有昆曲、湖北大鼓、汉剧与阳新采茶戏,这既体现了戏曲艺术的高雅性、多样性还体现了戏曲艺术的本土性。
(2)合理安排,内容创新。在主题讲座中邀请专业老师与学校戏曲爱好者共同主讲,为了能够调动现场气氛,讲座融合了现场化妆、实时表演、服装道具展示的形式,将戏曲的幕后工作搬到了台前,使得讲座与表演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讲座的感染力。现场气氛高涨,无一人中途退场。
(3)利用社团,培育文化。高校学生社团是培育校园文化的主要阵地,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让民族艺术永存于校园,学校还成立了戏曲社团――湖北理工学院京昆研习社,开展戏曲社团活动也是进行戏曲艺术进校园的一种实践方式。
开展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有效地加强了传统文化载体建设,广泛开展校园传统文化展示、学习与体验三个层面的活动,把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充分体现出了“教育活动化、活动社会化、教育品位化”的特点,探索出了一条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校园文化与戏曲艺术的互动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发展,也激发了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弥补了传统的工科校园文化中存在的不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培养良好的学风、教风,形成优良的传统,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全文如下:
摘要:论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现状,并提出了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图书馆如何提高管理方法和服务途径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文化建设 图书馆
随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出,全国各高等院校深入开展了校风、学风、教风建设,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具有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必须突出高职院校“职”的特点。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园文化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建设中是必要的文化教育基地,对高职院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的积淀和提炼,以学校办学宗旨、价值观念、办学作风和道德行为准则为核心,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应该是: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四个方面着手,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术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形成催人奋进、学以致用的学校精神和科学、民主、实用的价值理念。高职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办学方向,培养的学生是面向社会生产的技术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行业拉动和社会参与,而不是孤立地生存发展。以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学院由早期的场馆建设转到内涵建设,形成了以“重技善学、恒信自强”为院训、以“项目教学、单元设计”为教学方法、以“优秀员工的摇篮、职业经理的基地”为办学理念的特色校园文化。
2.1 知识储备中心
图书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馆内有大量的文献资源,有汇集古今中外、诸子百家的思想和学说,是各类科学、历史和艺术的集散中心,是内涵丰富、知识多样的第二课堂。丰富的专业书籍也为教师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图书馆为高职院校当之无愧的知识储备中心,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2.2 文化传播中心
学校教育是现代人成长历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确立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校园文化陶冶的氛围正是实现教育作用的最好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既定文化发生认同。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体现的校园文化是经过历史沉淀、凝练和发展而形成的,直接反映了学校的教育价值观。图书馆为学生汲取正确的书籍和信息,通过各种活动如开展读书节、举办征文比赛、召开专业讲座、与学生社团联合开展互动等,传播学校校园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增强团体凝聚力,改善学风,引导学生将来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2.3 全面人才培养基地
图书馆是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基地。教学过程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和文化的传递过程,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则是一种思想影响和熏陶过程,她对学生的全面能力发展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
近年来高职院校蓬勃发展,但是其基础是薄弱的,发展中许多问题需要重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处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过渡的阶段,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现状有以下几点:
3.1 传统高职院校图书馆观念封闭
传统的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的观念“重藏轻用”,只是重视藏书量。馆藏结构严重不合理,如图书既有中专层次的也有大专层次的;有的专业发生变化,内涵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图书的结构没有改变;有的新开专业图书量很少等等。单一的藏书量成为评估高校图书馆的标准,忽视图书利用率,这也造成一些高校图书馆为了达到藏书指标,盲目采购图书,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给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带来了很大麻烦,付出了很多无效劳动。
3.2 传统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管理方法守旧
传统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是“重物轻人”,主要是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发展是靠资金投入,看重图书馆馆舍的建设规模、设备和馆藏,轻视对人员培训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图书馆靠行政人员和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已经明显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发展和图书馆工作需要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资金大部分投入到物质资源,加重了物质所占的比例,使人力资本和信息技术开发资本所需资金相对短缺。
3.3 数字馆藏落后,与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及高职高专院校发展的需求不协调
信息时代,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巨大变化,从纸质本跨越到电子资源、数字资源。而高职高专图书馆的用户也从对纸质资源的利用度高变成更多的以数字资源的利用为主,特别对是网络资源的需求与移动终端设备相结合的资源依赖更强。目前高职高专图书馆面临的现状一方面是图书馆的资源相对陈旧和落后,而另一方面却是用户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建设和发展数字图书馆必须有客观现实基础和经济基础作保证,数字图书馆是一项投入大、涉及面广、耗时长、技术含量高的系统工程,必须脚踏实地,通过实践不断总结经验,立足现实,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关键环节,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益。
4.1 图书馆的场馆建设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馆舍建筑也属于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如今,很多学校的图书馆都建在校园中央,气势宏伟、典雅大气,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场馆建设要正确把握图书馆的基本定位,以“灵活、适用、安全、美观、高效、温馨”等为设计原则,以“以人为本”为设计理念,体现出以“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创造出最灵活、最适用、最理想的空间,便于读者、便于服务、便于管理。现代和未来的图书馆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要求场馆建设必须有合理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4.2 加强环境建设
图书馆建设要重视与环境的和谐沟通,环境氛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由图书馆的地理位置、自然形态、光线设计等构成,人文环境则包括图书馆的建筑造型、及周边园林绿化布置、室内外的装饰灯等。图书馆的环境要具有高层次的文化底蕴、高格调的艺术情趣。鲜明的文化主题要渗透于室内装饰、环境布局、造型艺术、功能布局等各个环节中。馆内还要放置一定数量的绿植,以及名言警句和名人字画,通过合理的配置更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为读者提供文明健康的阅读方式,读者置身于其中,感受着现代特色的建筑风格,体验着先进的检索设备,享受着丰富的馆藏资源,心灵得到了净化,体验着“人在书中,书在人中”的感受,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提高图书馆的使用效率。
4.3 扩大馆藏文献的广度和深度
高职院校由于生源层次发生变化,读者的知识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对图书的需求就发生了根本转变,这就需要图书馆有大的投入,经常采购新的图书以满足新层次读者的需要。图书馆首先要深入调查专业教师和学生对图书的需求情况,再拟定相应的购书计划。针对不同专业确立重点专业的采书标准,同时把内容健康向上的、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的精神文化食粮提供给读者。高职院校图书馆今后要在馆藏资源配置中考虑到学科设置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增加专业图书和特色文献的数量,向专业性、学术性靠近,实行资源优配、及时更新。以石家庄信息工程图书馆为例,适度增加相关专业职业资格鉴定类的书籍,为读者考取本专业的资格证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就业砝码。
4.4 提高馆员素质
馆员是图书馆的形象代言人,是图书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馆员扮演着知识信息管理者与传播者的角色,引导读者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既是终身学习的倡导者,又是终身学习的实践者。馆员必须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牢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关心读者、爱岗敬业、微笑待人、周到服务。馆员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新技能,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图书馆应该积极鼓励馆员外出学习及参加培训,学习新的信息知识和图书管理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技术需要。图书馆馆员不仅仅要掌握图书情报知识,还要定期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读书节、读书讨论会等,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利用图书的能力,强化学习的效果。各种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会对大学生有一种无形的正能量支配着他们的意识和行为,陶冶了情操,优化了心灵。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必将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论高职院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