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简化了系统设计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实现空调节能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巧妙地利用室内外条件、维护结构及空调设备的相互作用关系,选择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方案,既电造出舒适、高效的室内环境,而同时又实现大幅度节能的目的。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浅论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相关工业设计论文。具体内容如下: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中央空调更加普度,对中央空调能耗问题的研究就日益重要。本文从工程“寿命周期”的观点,论述了中央空调节能的意义,并从工程现状、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节能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中央空调 能耗 节能措施
浅论中央空调系统节能
1 引言
在各类建筑物中,大量采用先进设备和相应配套设备而成的中央空调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建筑技术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现代建筑创造舒适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这些设备的设计、安装和运行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业主和用户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关系到对部环境的保护。例如,在智能建筑中,集中空调系统的监控点数量常常占全楼监控点总数的50%以上,其能耗常常占全楼总能耗量的5o%以上。由此可见,中央空调系统在现代建筑中是极其重要的.尤其在现代智能建筑中,中央空调系统是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中央空调系统能耗的意义就尤其重要。对空调系统能耗的研究要实现的目标是,如何在创造良好室内小环境的前提下利用能源,达到对外部大环境的最小破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该研究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课题.涉及许多学科。本文从工程“寿命周期(circle life)”的观点,从工程现状、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行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中央空调系统节能的措施和方法。
2 实际工程存在的问爱空调工程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各个相关专业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密切协调。而空调工程的实施更主要取决于是空调专业设计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以及空调专业施工的规范化。但在较多实际工程中,空调工程的实施存在许多问题。关于空调专业本身的原因在此不作详细分析。
本文只对空调工程中自控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原因是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空调自控系统是空调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且对空调系统的运行起着关键的作用。空调自控系统虽然增加了一次性投资,但可以在保持良好的室内环境的基础上节省运行费用。一个设计台理和运行管理良好的自控系统既可以大幅度地节省运行费用,使业主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回自控系统的一次投资.也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对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但由于设计和运行管理上的原因,大多数自控系统运行状况不良,达不到设计的目标。北京市科协曾组织了从事自控、计算机、通讯、空调等方面的专家对智能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和技术内涵进过调查研究,以北京市为例,统计出用户对楼宇自控系统运行情况的评价是:满意的仅占30%,一般的占柏%,差的竟占到30%。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除物业管理水平低下外,自控设计与空调设计严重脱节。空调自控系统的工程实施目前大体上经过下列工程步骤:由设计院的暖通空调专业人员进行空调设计,并提出空调自控要求,然后提交给设计院自控专业人员进行空调自控设计,或由自控设备厂商进行控制部分的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由施工单位安装调试.最后再移交给物业管理部门进行运行管理。因此涉及到设计院、施工单位、自控设备厂商及起决定和控制作用的业主等。在这些环节本应形成密切配台,但实践证明:其中各个重要环节往往衔接不甚理想,遗留后患,给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节能效果带来严重的影响。
3 建立系统节能观念.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
实现空调节能的根本途径,就在于巧妙地利用室内外条件、维护结构及空调设备的相互作用关系,选择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方案,既电造出舒适、高效的室内环境,而同时又实现大幅度节能的目的。
3.1 空调室内温度的确定。
经重庆、上海、广州等地区的实践证明,夏季室内温度低1℃或冬季高1℃,工程投资将增加6%能耗增加8%,并且加大室内外温差也不符台卫生学要求。舒适性空调夏季比较理想的室内温度是比室外环境温度低5—8℃为好。
3.2 围护结构。
空调冷(热)负荷可分为围护结构冷(热)负荷和室内冷(热)负荷。下面从门窗的节能方面.进行阐述。控制窗墙比:通过外窗的耗热量占建筑物总耗热量的35%~45% ,在保证室内采光良好的前提下,合理确定窗墙比十分重要。一般规定各朝向的窗墙比不得大于下列数字:北向25%;东、西向30%;南向%。提高门窗气密性:房间换气次数由0.9次/h降到0.6次/h,建筑物的能耗可降低8%左右,因此设计中应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而加设密封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密封条应采用弹性良好、镶接牢固严密、经久耐用的产品,根据门窗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密封条,如橡胶条、塑料条或橡塑结合的密封条其形状可为条形或冲形。固定方法可用粘贴、挤紧或钉结。
3.3 空调冷热源
中央空调能耗一般包括三部分,即(1)空调冷热源;(2)空调机组末端设备;(3)水或空气输送系统。这三部分能耗中,玲热源能耗约占总能耗的50%左右.是空调节能的重要内容。如果均把各自消耗的能量折算成一次能源,则备类机组均可用单位时间内一次能源消耗能量所制取的玲量或热量进行比较。本文使用“一次能源效率OEER(W/W) 来表示.从单位能耗角度考虑.夏季制冷:离心式、螺杆式冷水机组O旺R值最高.吸收式冷水机组OEER最小;冬季供热:螺杆式、活塞式热泵冷热水机组OEER最高电热水机组最低.即能耗最高。
3.4 空调水系统。
一般空调水系统的输配用电,在冬季供暖期问约占整个建筑动力用电的2o%~25% ,夏季供冷期间占12%~24%.因此水系统节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空调水系统在设计上存在着一些问题:
(1)选择水泵是按设计值查找水泵样本铭牌参数确定,而不是按水泵的特性曲线选定水泵型号;
(2)未对每个水环路进行水力平衡计算,对压差相差悬殊的回路也未采取有效措施,因此水力、热力失调现象严重;
(3)大流量、小温差现象普遍存在,设计中供、回水温差一般取5cC,但经实测,夏季冷冻水回水温差较好的为35,较差的只有1.5~2℃,造成实际水流比设计水量大1.5倍以上,使水泵电耗大大增加。因此,空调水系统节能应从如下方面着手考虑:
(1)设计人员应重视水系统设计,认真进行水系统各环路的计算,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各环路水力平衡;
(2)认真校对和计算空调水系统相关系数,切实落实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值,积极推广变频诃速水泵,冬、夏两用双速水泵等节能措施;(3)制冷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的高{氐对主机耗电量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推算,在水量一定情况下,进水温度高1℃,溴化锂冷水机组能耗高6%。
3.5 空调机组和末端设备
国产风机盘管从总体水平看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差不多,但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主要差距是耗电量、盘管重量和噪声方面。因此设计中一定注意选用重量轻、单位风机功率供拎(热)量太的机组。空调机组应该选用机组风机风量与风压匹配合理、漏风量少、空气输送系数太的机组。陈上述几点外,还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积极推广水环路热泵,采用热回收、变风量、变水量系统等节能技术。
4 运行上的管理
4.1 做好设备及管道的保温,以减少能量的过多耗费空调设备和管道的保温,对于节省能量消耗、降低运行费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如果保温效果不好或在维修后保温层修复不好,不但过多地消耗了冷量,也会由于所供冷水温度的过大温升致空调系统在对空气的处理过程中因无法保证其机器露点而使空调房间相对湿度超标。
4.2 定期对空调系统水质处理
水侧污垢、腐蚀及青苔对制冷系统影响极大,也是空调能耗高的重要原因太气中的尘埃、水分、细菌氧气及某些有害酸性气体不断地由冷却塔进^冷却水系统中,冷冻系统虽贝较为密闭,但水中溶解氧对冷冻管材也产生腐蚀作用,日积月累,空调设备将产生污垢、锈蚀、锈渣和微生物断繁殖所产生的生物污泥,使管道堵塞、制冷量下降、浪费电能。根据理论计算,冷疑器的污垢每增加0.1mm,热交换效率就降低30%,耗电量则增加5~8%。
4.3 集中空调实行计量收费
集中空调实行计量收费是建筑节能的一项基本措施.目肖在欧美已是-f}成熟的技术。据国外调查资料表明:实行集中空调计量收费后,其节能率可达8%~15%。
4.4 操作培训
加强对空调操作人员工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实行空调操作人员操作证制度。各项调节和节能措施的实施,都与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直接相关。
5 结束语
合理的设计方案、精心的施工和科学的运行管理对空调节能都是至关重要的。业主宜在建设初期就进行管理人员的选择和培训.必要时可以聘请专家加强建设过程各个环节甚至全过程(从设计方案的确定到系统的运行)的监督管理,确保建成的中央空调系统起码能够正常运行,进而追求实现一定程度的节能,在此基础上再实现运行的全面优化,以便达到最大限度的节能效果。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整个计算机CIS技术精密测量的在矿区土地信息管理中最关键的元件就是压力应变电阻仪,这也是传感器的一部分。压力应变电阻仪的使用方式是将应力片粘贴在控制点位上,事先在物体表面打磨平整,清理干净后,涂抹丙酮试剂,在液体完全风干后就可以黏贴应力片,通过导线的联接,形成了一小段闭合的电路,时刻让计算机CIS技术系统可以感应到并作跟踪观察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地理信息系统在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系统中的设计与开发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地理信息系统在煤矿地质测量信息系统中的设计与开发
地理信息系统(GocgraphcinIofmratinosystnel,Gsl)是利用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采集、存储、分析、描述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GIS融合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于一体,在一定的地域内,将地理空间信息和一些与该地域地理信息相关的属性信息结合起来,达到对地理和属性信息的综合管理。从外部来看,GSI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其内涵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
1)等高线生成及等高线分析:等高线图是人们传统上观测地形的主要手段。可以在等高线图上精确地获知地形的起伏程度、区域内各部分的高程等等。等高线图可以从格网数字地形模型仍TM)中获取,也可在不规则三角形格网T(NI)中生成。
2)立体透视图分析:当用户需要从直观上观察地形的概貌时,用绘制透视图的方法(还可以用色彩)可以更逼真地显示地形。
3)坡度分析、地表面积计算及挖、填土方体积计算:建立DTM后就可以用之计算坡度、面积和挖、填土方体积,以其作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因子。
4)断面图分析:断面图主要有利于工程设计和工程测量,如工程勘察的纵向图分析、地质钻孔分析等。
在以往的测量中,选择的测量方式还是完全采用机械的形式,但是在使用了计算机CIS技术精密测量后,完成了许多以往技术所不能达到的任务。在我们的研究中,计算机CIS技术测量的原理是通过摄像机将被处理的对象采集进行影像采集,在多个控制点的数据采集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将这些图像进行整合,得出相关的几何多变参数,再在计算机上以具体的数据显示出来,以供矿区技术人员使用参照。
在上面所说的摄像机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生活中使用的摄像机。它是一种可视化较强,表针比较敏感的测试仪。可以将视觉中的二维形态通过显影,记录在机械的光谱仪上,再将这种的二维图像做数学处理,有二阶矩阵转换为三阶矩阵,通过播放仪呈现出三维的影像。这时的图像变为立体化,更有层次感,效果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这是一种显示方法。此外还有一种造价较高的仪器,我们不常使用,就是图像提取器。同样是采集控制点的数据,将数据整合在系统之内,然后对于原始的图像进行预处理,不再经过有曝光这个程序,将图像中关键点的坐标在整个内部轴面上体现出来,提取数据帧数,再运用机器的智能识别系统,对控制点的坐标进行数据分析,自动生成图形,这也可以用于精密测量。它的优点就是使用上极其的方面,基本只要架立仪器和打开开关,其他的工作机械系统都会自动的完成。使用的困难就是造价极其的高,不适合一般企业使用。在基于计算机视觉图像测量中使用上的原理如下:
(1) 计算出观察控制点到计算机视觉图像测量仪器的有效距离;
(2) 得出观察点到目标控制点之间的三维的运动几何参数;
(3) 推断出目标控制点在整个平面上的表面特征( 大多时候要求形成立体视觉) ;
(4) 还通过观察可以判断出目标物体的几何坐标方位。
在整个计算机CIS技术精密测量的在矿区土地信息管理中最关键的元件就是压力应变电阻仪,这也是传感器的一部分。压力应变电阻仪的使用方式是将应力片粘贴在控制点位上,事先在物体表面打磨平整,清理干净后,涂抹丙酮试剂,在液体完全风干后就可以黏贴应力片,通过导线的联接,形成了一小段闭合的电路,时刻让计算机CIS技术系统可以感应到并作跟踪观察。因受到来自不同方面谐波的影响后,应力片会产生一定数值的电阻,在电路中,这些电阻会转化为电流,视觉图像系统接收到了电流后就会显示在仪表盘上相应的数据,我们就可以根据仪表盘中的数据记录测量中的数据,很好的解决了原始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大量的做无用功所消耗资源的现象。传感器对每个应点都进行动态的测量,将数据模转换成现实中的图像,精确的成像可以测算出控制点的位置,用计算机视觉图像精密测量结合数据方面的相关的分析,得出矿区施工中的可行性报告分析,减低了施工中的成本,将施工的预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当无法观察到控制点是,计算机CIS技术测量可以通过接收信号或是相关的频率波段来收集数据,不会因为以往测量的环境不好,距离太远,误差太大的影响。
在计算机CIS技术测量中解决了很多以往很难完成的任务,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发生了很多的问题。尤其在土地信息的选择中,无法使用高帧数的图片显示,无法将计算机测量的关键技术的优点发挥出来。我们就计算机CIS技术测量的关键技术中常见的问题进行讨论。
1. 降低失误的概率
在很多的数据误差中,有一部分是出现在人为的因素上面。对于机器的不熟悉和操作中的疏忽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图像的视觉感模拟带来麻烦。对于网络设备的配置上,要经常性的学习,将配置在可能的情况下设置的更加合理和使用,保证网络连接系统的安全性。为防止更多因操作带来的误差,选用系统登入的制度,用户在通过识别后进入系统,在采集数据后,确定最终数据上又相关的再次确定的标识,系统对本身有的登录服务器和路由器有相关的资料解释,记录好实用操作的时间,及时备份。 2. 对于权限的控制
权限控制是针对测量关键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它是在使用计算机CIS技术测量的关键技术中对用户和用户组赋予一定的权限,可以限制用户和用户组对目录、子目录、文件、打印机和其他共享资源的浏览和更改。图像中的运行服务器在停止的情况下可以做出不应答的操作指令,立刻关闭当前不适用的界面,加快系统的运行速度,对于每天的日志文件实时监控,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数据终端的数据可采用可三维加密的方法,定时进行安全检测等手段来进一步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如果通过了加密通道,系统可以将数据自动的保存和转换为视图模式,对于数据的审计和运行可以同时进行,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保证大地测量中的图像数据安全,利用防护墙将采集中废弃的数据革除在外,避免数值之间发生紊乱的现象,进一步改善计算机CIS技术。
3. 开启自动建立备份系统
计算机CIS技术测量的关键技术的完善中会常遇到系统突然崩溃或是图像受到严重干扰导致无法转换的一系列情况,发生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系统在处理多组数据后无法重新还原成进入界面。这时为保证图片转换成数字的系统数据不丢失,我们对系统进行备份。选定固定的磁盘保存数据,定期将产生的数据(转换前的图像和转换后的数值)导出,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当系统一旦发生错误,可以尽快的恢复数据的初始状态,为测量任务的完成争取更多的时间。我们还要减少信号源周围的干扰,定期的更新系统数据库,保持数据采集的稳定性,把摄像机记录出的数据节点保存在相应的技术图纸上,用这样的方式来知道测量工作。系统备份的数据还可以用于数据的对比,重复测量后得出的数据,系统会自动也备份的数据进行比对,发现误差值在规定以外,就会做出相应的预警,这样也能在工作中降低出现误差的概率。
计算机CIS技术测量的关键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使用时间上不过十几年,其使用的程度已经无法估算。正是因为它的简单、使用、精度高以及自动化能力卓越的特点受到了矿区土地信息管理部门的广泛青睐。在测量调控方面的这些可靠性和稳定性也是有目共睹的。这项关键技术中涵盖的学科非常的多,涉及到的知识也很全面,一旦出现了机器的故障,在维修上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很好的解决计算机视觉图像技术的相关核心问题就是当下亟待解决的。
我们都知道,人的眼睛是可以受到吱声的控制,想要完成矿区土地观测是十分简单的,但是在计算机CIS技术中,毕竟是采取摄像机取景的模式,在取得的点位有的时候不是特别的有代表性,很难将这些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达不到我们设计时的初衷。所以在这些模型的构建中和数据的转换上必须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切不可盲目的实施测量,每项技术操作都要按规程来实施。
在煤矿土地工程发展的今天,很多的测量技术已经离不了计算机CIS技术的辅助,本文中详细的谈到了CIS技术方面的研究,对于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测量工程中计算机CIS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和完善测量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但是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
将CIS技术在矿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使用,也是加强了矿区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使用计算机CIS技术在矿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测量模型会得到更多、更好的应用。但作为一个长期复杂的技术工程,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定会有一些困难的出现。希望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让CIS技术在矿区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在煤矿的开挖中的作用发挥的更好。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的开发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能及时有效地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避免了专家个人原因无法提供咨询服务的困难;易于普及专家知识,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废物最少化技术和经验;避免让专家进行雷同的咨询,使专家能够集中精力从事新的创新研究;为用户提供灵活的建议,用户可以根据该建议所基于的系统推理过程自行决定接受建议与否。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有关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的设计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有关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的设计全文如下:
摘 要 :环境专家系统是继环境数据库、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之后出现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有用工具之一,目前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废物最少化处理的问题是如何在企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全过程中减少废物的数量、降低废物的毒性。本文论述了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的设计原则,即实用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领域专家与知识工程师相结合的原则、面向用户原则、知识库与推理机相分离的原则、知识统一表示原则;提出的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的结构,包括5个部分:知识库、推理机、数据库、解释器及人机接口;讨论了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方法及知识表示模式;以镀铬行业为例建立了知识库,并以 M.I.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建立了镀铬行业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
关键词:环境专家系统 废物 最少化
专家系统(ES)是人工智能(AI)的一个分支,产生于60年代中期。专家系统是一个(或一组)能在某特定领域内,以专家水平去解决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黄可鸣1988,陈世福等1988,Waterman1986).国外环境专家系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就美国环境专家系统的发展状况而言(白乃彬1993),1985年前尚无环境专家系统,然而最近几年发展很快,环境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专家系统,实用性强是它们的共同特点。从应用功能来分,有以下类型:评价、预测、诊断、设计、管理、教育和生产控制等,其中大部分是环境评价专家系统。国内环境专家系统的研究从1987年开始,目前已有城市环境噪声防治、城市污水处理、水资源保护、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专家系统。本文首次报道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的研究成果。
废物最少化最早由美国提出,并已在很多国家得到实施。美国国家环境局对废物最少化的定义是:在可行的范围内,减少产生的或随之贮存、处理、处置的有害废物量。废物最少化制度将环保部门通常使用的逆向反馈控制模式与生产部门通常采用的正向控制模式结合起来:它不仅能减少废物的数量和毒性,进而减少其处理与处置成本,而且希望能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增加企业收入。废物最少化以系统眼光分析解决问题,不仅仅着眼于生产过程或废物的处理过程,而从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入手。因此,废物最少化所处理的问题应是如何在企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全过程中减少废物的数量、降低废物的毒性。
2.1 实用性
建立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是为企业的生产管理、环境管理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的,系统是否实用是系统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设计人员要紧密结合行业生产特点来设计系统的功能,系统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应与该行业紧密结合,并取得行业专家的配合。
2.2 系统性
用系统工程方法,对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进行全面的系统分析。废物最少化强调的是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应系统分析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明确削减废物的可能性及可行性,确定系统在各个环节的功能目标和作用界面。
2.3 领域专家与知识工程师相结合
对于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来说,系统处理问题所使用的知识比较简单、数量也较少。程序设计人员同时扮演着领域专家及知识工程师的角色。对于专家系统来说,情况则大不相同。一方面专家系统要达到领域专家的水平,就必须掌握领域专家处理问题时所使用的大量专门知识,特别是经验知识,另一方面专家系统是一种很复杂的计算机程序,开发一个专家系统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科学、特别是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方面的知识。这就决定了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的开发必须是知识工程师、行业专家与环境管理专家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的过程。
2.4 面向用户
系统的开发应贯穿为用户服务的宗旨,针对企业现有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废物最少化方案。系统应有较好的用户界面,为增强用户对系统信心,系统应具有良好的解释功能,以增加系统的透明度,提高系统的可接受性。
2.5 知识库与推理机相分离
这是一般专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只有知识库与推理机相分离,才能实现解释功能和知识获取功能。
2.6 尽量使用统一的知识表示方法
这就便于对系统中的知识统一处理、解释和管理,从而使专家系统的实现工作相对简化。
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是全国范围内推广废物最少化技术的有效手段,将为企业提供涉及废物最少化技术的远程、即时咨询服务。系统开发坚持贯穿废物最少化的综合设计思想。从企业诊断及技术经济分析着手,建立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
3.1 知识库
用以存放废物最少化技术的专门知识,由规则集及事实组成。因为专家系统的问题求解是运用专家提供的专门知识来模拟专家的思维方式进行的,所以知识是决定一个专家系统性能是否优越的关键因素。知识工程师一方面要频繁地采访专家,从同专家的对话和专家以往处理问题的实例中提取专家知识(称为知识获取),另一方面.耍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把获取的专家知识进行形式化存入知识库中(称为知识表示)。
3.2 数据库
反映具体问题在当前水解状态下的符号或事实的集合,它由问题的有关初始数据和系统求解期间所产生的所有中间信息组成。
3.3 推理机
在一定的控制策略下针对数据库中的当前问题信息,识别和选取知识库中对当前问题的可用知识进行推理,以修改数据库直至最终得出问题的求解结果。推理的控制策略常用的有数据驱动的正向推理方式、目标驱动的逆向推理方式和正向与逆向结合的混合推理方式3种。本设计采用目标驱动的逆向推理方式。由于实际问题的证据和知识库中的知识常常含有不精确成份,因此推理应具有不精确推理功能。
3.4 解释器
回答用户对系统的提问,对系统得出结论的求解过程或系统的当前求解状态提供说明。
3.5 人机接口
将专家和用户的输入信息翻译成系统可接受的内部形式,同时把系统向专家或用户的输出信息转换为人类易于理解的形式。
获取知识并把知识表达成专家系统可用的形式,是专家系统开发中的主要瓶颈之一。专家系统的主要知识源是领域专家。由于领域专家的知识绝大部分是启发性知识,这些知识多来源于经验,没有正确性保障,一般不会写入教科书或其它专业书籍中。另一方面,对于行业专家和环境管理专家来说,专家系统是一种新鲜事物,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构造专家系统需要什么知识、不需要什么知识,所以由他们整理出来的知识往往就能满足构造专家系统的要求。因此,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必须长时间同领域专家一起工作,通常要与领域专家进行一系列深入的系统的面谈,从专家对大量实例的分析中获取专家解决问题的思路、知识、经验及规则。例如,对于镀铬行业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而言,废物最少化技术涉及到配方工艺、操作工艺、漂洗工艺、铬雾回收工艺、废水处理及无害化工艺等方面,这些方面知识的获取就要与电镀专家、环境管理专家进行深入、细致的面谈,确定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概念及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需确定问题的控制流程、求解问题的约束条件等。
建立知识库的下一步工作是对获取的知识进行形式化表示。知识表示模式有多种,台规则表示、框架表示和语义网络表示等。当用于表示在某领域中多年解决问题积累的经验知识时,用规则表示方式是很合适的。规则用IF桾HEN语句表示。对于镀铬行业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我们整理了21条规则,该知识库是一个多目标知识库。
由于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具有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高工作效率等优点,我们以系统性能及人机接口较好的 M.1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建立镀铬行业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
a 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的开发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能及时有效地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避免了专家个人原因无法提供咨询服务的困难;易于普及专家知识,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废物最少化技术和经验;避免让专家进行雷同的咨询,使专家能够集中精力从事新的创新研究;为用户提供灵活的建议,用户可以根据该建议所基于的系统推理过程自行决定接受建议与否。
b 专家系统开发工具能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高工作效率。由于每种人工智能基本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用这些技术实现的各种专家系统开发工具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能否选择一个合适的工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M.1是一种适合于小型专家系统开发的专家系统开发工具,实践证明,用 M.1建立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是合适的。
c 废物最少化专家系统的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系统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进化过程。一方面由于废物最少化本身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废物最少化技术处于不断完善之中;一个方面知识获取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需用大量实例测试系统的运行结果,不断修改、完善知识库。
d 环境专家系统是继环境数据库、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之后出现的解决环境问题有用工具之一。是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做深入的研究。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TCAM (ternary 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是一种三态内容寻址存储器,主要用于快速查找ACL、路由等表项。它是从CAM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般的CAM存储器中每个bit位的状态只有两个,“0”或“1”,而TCAM中每个bit位有三种状态,除掉“0”和“1”外,还有一个“don’t care”状态,所以称为“三态”,它是通过掩码来实现的,正是TCAM的这个第三种状态特征使其既能进行精确匹配查找,又能进行模糊匹配查找,而CAM没有第三种状态,所以只能进行精确匹配查找。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一种低功耗、抗软错误的TCAM系统设计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中,通信、存储等能力飞速提高,网络使用覆盖率的增加也为移动互联网融入人们的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技术环境。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冲击了传统行业领域的工作方式,推动了互联网格局的进一步完善,带动了与互联网行业相关联的行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刺激了科学技术的水平的提高。
移动互联网是建立在基本互联网技术上诞生的,主要是采用移动终端技术。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内容主要有三点。第一,移动终端。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中,业务操作平台移动终端平台交融合作成为了重中之重,为相关业务的拓展创造了机会。第二,移动网络。移动互联网中主要采用3G 技术作为主导接入技术,互联网的核心系统正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整体朝着IP 化演进。第三,移动业务。移动互联网涉及到了基本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两部分,在业务推出中逐渐将“移动”优势放在重要位置,令人耳目一新的应用方式层出不穷,如移动位置类业务。
1、因素分析。
第一,移动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网络使用中存在一些不正当的连接方式,对于非法连接的移动网络,一旦开始使用就会受到各类网络攻击,使网络超负荷运行,发生系统和程序方面的漏洞,完成网络数据的丢失、紊乱。
第二,移动终端中的不安全因素。通信技术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内存与芯片处理方式的改进。当网络终端应用系统的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提高,智能化的终端应用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现象对网络数据操作能力进行提升的同时,也给移动网络带来了诸如非法访问、强行控制之类的隐患问题。
第三,移动业务中的不安全因素。移动业务主要是在网络运行中实施的数据信息和业务往来,在这个层面中的威胁性因素就是对此类工作进行的非法操作和强行抵制等一系列内容。第四,网络用户隐私保护中的不安全因素。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很多私人信息也暴露在大众视野中,个人用户信息的泄露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生活困扰。
2、诱因分析。
第一,网络管理政策不健全。任何新的技术应用的诞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相关政策的保障,政策的完善是提高技术应用安全的重要手段。虽然我国设立了很多专门的机构来支持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但总体来看,系统完整的管理政策的缺失仍是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的硬伤,现存制度规定也因为不能及时更新而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可行性较低。
第二,网络技术存在缺陷。当互联网技术被非法使用,不良信息就会随之产生而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为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高速性,并且网络操作越来越简单化,技术层面没有严格把关,使得任何一个网络用户的不正当操作都有机会对移动网络使用造成威胁。
第三,社会层面的影响。移动互联网中对于使用者信息的保护使得一些有不正当举动的网络用户网络受到隐藏,用户接收到来自互联网中的欺骗信息也无法得知对方的信息内容,因而用户在这种虚幻世界中面临着比现实生活更大的危险。
1、完善政策保障,加强监管力度。国家在制定移动互联网管理的相关政策时,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经验,在了解我国移动互联网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完善和丰富制度内容。同时相关部门要加大惩罚力度,制定相关软件的审核力度,避免非法软件的就出给社会发现带来不利影响。
2、完善移动业务流程,强化安全保障工作。在移动业务操作中,应当采取措施对非法操作实现及时监管,利用DPI 系统来屏蔽不恰当的网络操作行为,提高网络监管的可视化程度及时清楚垃圾信息和病毒软件,对网络中的相关内容适应定期审核,减少网络受到侵害的可能性。
3、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整体强化安全保障。移动互联网并不是以单独形式存在的,它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构成,因此在在提高安全性时,要确保设备供应来源可靠,软件的性能效果良好,能及时更新,不被社会所淘汰,加大操作平台的开发力度,建立起运营商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全方位地提高移动网络的安全性。
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工作,在具体实施中,不仅要在软件、硬件等方面进行完善,还要关注与技术有关的其他环节,加快相关管理制度的健全,用制度来约束认为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强化监管力度和技术革新,使移动互联网应用安全能够得到切实保障。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毕业论文,泛指专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等,即需要在学业完成前写作并提交的论文,是教学或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院校毕业论文选题系统设计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永城职业学院是河南省的高职学院之一,近年来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而毕业设计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但在毕业设计的环节中目前采用的选择方式为公布教师题目,由学生选择,该方式存在透明度低,效率低下的问题,广大教师和学生意见较大。随着近年来毕业生的增加,该方式的弊端更加突出。学校为提高毕业设计的选题管理效率,提升毕业设计质量,拟建设高职院校毕业论文选题系统。
关键词:毕业论文
永城职业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食品化工系、建筑工程系、经济贸易系、文化艺术系、矿业工程系、旅游管理系、基础部和培训部等教学实体。 本论文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建设基于.Net技术的选题管理系统。系统涵盖教师管理模块、学生管理模块、管理员模块等主要环节,也包括数据报表的统计输出,初始数据的导入,系统的阶段管理等;系统采用B/S架构,三层架构开发,符合学校的软硬件情况[1]。
本毕业论文选题系统采用的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进行开发的,该版本可以支持.NET Framework 2.0/3.0/3.5/4.0,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并且该版本的其他辅助设计功能也非常完善和稳定。Visual Studio.NET 2010是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集,用于生成ASP.NET Web应用程序、XML Web Services、桌面应用程序和移动应用程序[2]。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服务是由SQL Server 2008 Express版本提供的,它是微软专门针对学生、初学者等入门级的版本,比较适合本课题的开发和应用环境。
系统采用B/S结构,三层架构开发。ASP.NET框架是.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可以用任何基于.NET的语言开发ASP.NET Web应用程序。本课题采用的是C#语言,因为C#是.NET平台上应用程序开发的主流语言,有利于项目的后期维护和改进。ADO.NET访问技术为应用程序提供数据访问能力,ADO.NET为运行SQL查询、存储过程、操作XML数据提供了所需的工具,它能用于访问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2.1 系统总体功能规划
根据学院的需求的分析,可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为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功能。
2.2 系统的业务流程
首先管理员登录系统,新的一轮选题前先执行“清空往年学生数据”操作和“清空往年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操作,接着准备新一年的论文选题工作,并导入教师和学生信息,包括每个教师和学生基本情况以及专业培养要求、培养目标等相关信息。教师和学生登录系统,可修改默认密码。 教师根据学院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的命题,包括论文的题目、要求和内容等,本系统自动进行相似度检测,然后提交系统,若命题与其他老师的完全一致,则无法完成提交。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选题,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志愿,最后提交选题结果。为保证论文的质量,一般规定导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数量不超过10人。管理员可以对个别特殊的学生的选题情况进行微调,然后发布最终选题结果。 选题结束后,教师可以查询和统计指导的情况,学生也可以查看自己选题的情况,最终选题结果可以导出到文件中,由系统管理员备案[3]。
2.3 管理员模块设计
讲师或硕士以上的教师有新建选题权限,赋予教研室主任进行专业性审核权限等;管理员可进行选题信息管理,如添加每年毕业论文选题等;管理员可对选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如规定教师命题的时间、学生选题的时间范围等,整个选题过程首先由管理员对各个导师提交的命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发布选题信息,然后实现师生双选,最后对于个别选题不成功的情况进行手工调整。除此之外,管理员还可以进行信息统计汇总等。通过以上的需求分析,管理员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各部门管理、教师信息管理、选题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
2.4 教师模块设计
教师模块主要实现新建选题和选择学生两个功能,新建选题功能主要是要求导师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专业特长给出若干个题目,并且要给出题目的说明和要求;选择学生功能主要是授予导师选择学生的权利。除此之外,导师还有修改命题、查询选题情况等功能。
(1)新建选题: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以后,导师首先要完成命题工作,要给出题目名称,避免选题的重复性,导师还要给出限选专业、难易度、工作量以及说明和要求等必要信息,然后提交系统等待审核,导师还可进行选题的查询,如查询我的选题或全部选题。
(2)选择学生:当题目经过审核通过以后将正式公布给学生,导师等待学生进行选题,选题结束后,导师可以查看题目被选情况并且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学生。师生双选阶段和高考录取非常相似。
2.5 学生模块设计
学生模块主要是实现查询信息和选择命题两个功能。在经过管理员进行题目审核这个环节以后,所有审核通过的论文题目将公布给学生。首先学生可以通过点击选题管理的选题列表浏览到所有供选择的题目,并可继续查询到每个命题教师的有关信息,如教师的专业方向、教师的联系方式、可指导的人数以及每个选题限选的人数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专业特长进行选题,一个学生可选择一个志愿,之后进入导师选择学生阶段。另外,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被选的状态,也可以查询自己最终选题的情况。
2.6 数据库设计
本毕业论文选题系统包含相关实体(教师和学生)和毕业论文题目。
教师实体,包括教师用户名、密码、以及教师编号、姓名、职称、专业方向、籍贯、联系电话、性别、QQ号、邮箱、所出毕业论文题目和指导人数。
学生实体,包括学生用户名、密码、以及学号、姓名、专业、联系电话、性别、QQ号、邮箱和所选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实体,主要包括题目编号、标题、题目简介、题目内容、选题面向级别、出题教师、出题老师编号、允许选题的人数、学生姓名、审核信息。
本系统以永城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工作特点为基础,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只要能够连接到Internet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均可登录本系统。本系统不仅方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减轻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毕业论文选题的效率,同时通过三级审核,大大提高了毕业论文选题的质量。由于是针对永城职业学院所设计的毕业论文选题系统,因此系统在适用度上有一定的范围约束,但是它简单实用、通俗易懂,能满足学院毕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要求。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uC/OS-III(Micro C OS Three 微型的C 语言编写的操作系统第3版)是一个可升级的,可固化的,基于优先级的实时内核。它对任务的个数无限制。uC/OS-III 是一个第3 代的系统内核,支持现代的实时内核所期待的大部分功能。例如资源管理,同步,任务间的通信等等。然而,uC/OS-III 提供的特色功能在其它的实时内核中是找不到的,比如说完备的运行时间测量性能,直接地发送信号或者消息到任务,任务可以同时等待多个内核对象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基于STM32的μCOS-Ⅲ系统移植的设计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研领域不断的拓宽,嵌入式系统产品渐渐完善,并在全世界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计算机可以更好的管理内存,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系统的实时性。μCOS-Ⅲ作为一个微型实时操作系统,包括了一个操作系统最基本的特性,使用汇编语言和C 语言编写的μCOS-Ⅲ的构思巧妙,结构简洁精炼,可读性很强,作为一个源码开放的嵌入式操作系统,用户只要做很少的工作就可以把它进行移植和维护。
1.1 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Ⅲ
μCOS-Ⅲ的前身是由美国嵌入式系统专家Jean J.Labrosse 于1992 年推出的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经过了不断的完善和扩充,形成现在的μCOS-Ⅲ。
μCOS-Ⅲ是一个可以基于ROM 运行的、可裁减的、抢占式、实时多任务内核,具有高度可移植性。所谓的移植,在一个平台环境能够成功运行的程序,将它搬运到另一个平台环境,并且使其成功运行。发展至今的μCOS-Ⅲ,特别适合于微处理器和控制器,并且已经移植到近40 多种处理器体系上,涵盖了从8 位到64 位的各种CPU。
μCOS-Ⅲ源码可分为:与应用程序相关的文件、与计算机硬件相关的文件和系统内核的各种服务文件。用户在移植时,需要对与计算机硬件相关的文件进行修改:如OS_CPU.H 文件,OS_CPU_A.ASM 文件和OS_CPU_C.C 文件。而系统内核的各种文件,如:OS_CORE.C、OS_FLAG.C、OS_MBOX.C、OS_MUTEX.C 等,与应用程序相关的文件: INCLUDES.H 和OS_CFG.H 则不需要修改。
1.2 STM32 处理器
STM32 系列基于专为要求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的嵌入式应用专门设计的ARM Cortex-M3 内核。我们所采用的STM32F103 型,其内核为ARM32 位Cortex -M3 CPU, 最高工作频率72MHz,1.25DMIPS/MHz。ECOPACK 封装,最多高达112 个的快速I/O 端口,最多多达11 个定时器,最多多达13 个通信接口,具有3 种模式:休眠,停止,待机模式的低功耗,可以使其广泛的应用于工业控制、医疗系统、访问控制等。
ST 公司针对STM32 提供了STM32 库作为函数接口,使得开发人员得以脱离最底层的寄存器操作,有开发快速、易于阅读、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2.1 修改OS_CPU.H 文件
μCOS-Ⅲ的内核使用一个周期时钟中断,以计算任务延时时间和进行任务调度,在STM32 中,这样的时钟中断正适合由SysTick来提供。因为OS_CPU_SysTickHandler()函数与STM32 库所提供的stm32F10x_it.c 文件中的SycTick_Handler()函数功能一样,都是使用SysTick 的中断处理,所以我们采用SycTick_Handler()函数。因此,相应的对于OS_CPU.H 文件的操作是:注释掉OS_CPU_SysTickHandler()和OS_SysTickInit()函数的声明。
2.2 修改OS_CPU_C.C
OS_CPU_SysTickHandler()和OS_CPU_SysTickInit()函数的定义在OS_CPU_C.C 文件中,由于我们采用了STM32 官方库提供的函数来对SysTick 进行中断处理,所以我们要把OS_CPU_C.C 的OS_CPU_SysTickHandler()和OS_CPU_SysTickInit()这两个函数注释掉。
2.3 修改OS_CPU_A.ASM 文件
我们下载的μCOS-Ⅲ移植工程是在官方的IAR 编译环境下建立的,IAR 在汇编的语法方面和我们使用的MDK 编译器有一点区别,所有我们对汇编文件的部分指令做如下修改:在OS_CPU_A.ASM 文件中,将原来的PUBLIC 指令改为EXPORT,它们是等价的。
2.4 修改CPU_A.ASM 文件
在CPU_A.ASM 汇编文件中,仍有因编译环境的不同而引起的错误,修改的方法同修改OS_CPU_A.ASM 文件一样,将原来的PUBLIC 指令改为EXPORT。除此之外,在CPU_A.ASM 文件中某些标号带有冒号,如“CPU_CntLeadZeros:”、“CPU_RevBits:”、“CPU_WaitForInt:”和“CPU_WaitForExpect:”,为了适应编译环境,需要将其中的冒号去掉。
2.5 修改STM32F10X_IT.C 文件
为了实现和完成完整的中断,我们需要将STM32F10X_IT.C 文件原有的PendSV_Handler 空函数注释掉,同时编写SysTick 中断服务函数。
我们可以看到,在SysTick 的函数中调用了3 个函数,它们都是μCOS 源码定义的函数,其基本功能如下:
(1)OSIntEnter () 函数, 对用于表示中断嵌套层的变量OSIntNesting 加1,它与OSIntExit()函数成对出现,在进入中断服务函数时,都应该包含这两个函数,中断服务的内容位于这两个函数之间。
(2)OSIntExit()函数,除了对嵌套层数OSIntNesting 减1 表示退出中断外,还具有任务调度功能。
(3)OSTimeTick()函数主要工作是对系统统计事件的变量OSTime加1,另外,它还会遍历所有任务,对延时任务的时间减1。
至此,我们对μCOS 的源码针对编译环境做了修改,将SysTick中断修改到STM32 所提供的STM32F10X_IT.C 文件后,就基本完成了μCOS 的移植了。
我们现在需要对移植好的代码做一个简单的测试,通过编写流水灯任务来验证移植的成功。流水灯任务的部分代码如表3:运行后我们发现实验板的流水灯按照循环的方式一直闪烁,验证了μCOS-Ⅲ在STM32 处理器核上的成功移植。
作为一个成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Ⅲ已经被广泛移植于各种体系的微型处理器上了。在嵌入式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基于ARM 为内核的微处理器凭借ARM 优秀的体系结构被运用于各种行业。通过研究μCOS-Ⅲ的移植,可以使得它在更广泛的平台得到应用,更促进嵌入式技术的发展。
【浅谈基于STM32的μCOS-Ⅲ系统移植的设计】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讯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基于功能分析的驾驶培训信息系统的设计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促进了驾驶培训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驾驶培训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满足驾培行业管理需要,从2005 年开始,机动车驾驶员培训信息化系统在驾驶培训行业得到应用,系统提供学员报名、培训监督和学时审核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提高驾驶培训质量。
2006 年,秦勃等基于系统仿真阐述了驾培系统中的场景管理及汽车建模。2008 年,辛玉青基于指纹IC 卡设计与实现了驾驶员培训管理系统。2010 年,范韬基于指纹IC 卡设计了驾驶培训管理系统车载设备。2013 年,王艳琴通过收集分析用户需求,概述了驾驶培训管理系统的功能。2014 年,李红艳提出依托电子科技加强对驾培市场管理、提升驾校质量;吴汉迪研究了基于Android 平台的驾校便捷系统,并分析了其的关键技术;赵晓林利用空间信息技术、传感检测技术、惯性导航技术、IT 技术等研发了机动车驾驶培训和考试服务系统。
但随着学驾人数的增加、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驾培要求的提高,现有系统已不能满足社会公众服务和驾培管理工作的需求。
驾驶培训服务应满足管理部门、驾培机构、学员、社会公众的要求,相应的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应提供以下功能。
2.1 管理部门要求的功能
2012 年1 月7 日,《江苏省机动车驾驶人培训管理办法》(江苏省人民政府令第76 号) 第十二条要求驾培经营者应当按照批准的经营范围、经营区域、教练场地等许可事项开展培训经营活动;第十六条规定机动车驾驶培训实行学时制,培训费用由理论培训学时费、驾驶操作培训学时费、驾驶模拟操作学时费等组成;第三十四条要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机动车驾驶证考试系统与驾驶培训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对接,保障机动车驾驶人培训、考试信息畅通。
2012 年1 月20 日,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公通字〔2012〕5 号)第2 条要求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全面推广应用计算机计时培训管理系统,鼓励大中型客货教练车安装应用卫星定位系统。2012 年4 月1 日起,大中型客货车驾驶人培训要全部应用计算机计时管理系统, 2012 年10 月1 日起,其他汽车类驾驶人培训要全部应用计算机计时培训管理系统。计时管理系统要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相关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2012 年7 月22 日,《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发〔2012〕30 号)第七条要求加强和改进驾驶人培训工作,推广应用科技评判和监控手段,实行交通事故驾驶人培训质量责任倒查制度;第八条要求加强驾驶人培训质量监督,全面推广应用计算机计时培训管理系统,督促落实培训教学大纲和学时,定期向社会公开驾驶人培训机构的培训质量、考试合格率以及毕业学员的交通违法率和肇事率等,并作为其资质审核的重要参考。
根据以上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应具有卫星定位、分类计时(理论培训学时、驾驶操作培训学时、驾驶模拟操作学时)、违规防范、培训监控、数据存储、信息发布、身份核对及行为控制(驾校、教练员、教练车、学员等)、电子围栏、学时审核等功能,并能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相关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共享。
2.2 驾培机构要求的功能
随着驾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部分驾校开始通过联合经营等方式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并为学员提供预约培训、先培后付等服务。这就要求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支持预约培训、先培后付、联合经营等多种新的经营模式。
2.3 学员要求的功能
学员是驾驶培训服务的对象,也是驾驶培训过程的中心,学员需要实时便捷地掌握自己的培训信息(如已培训学时、剩余学时,下次培训时间、地点,各科目考试成绩等)。这就要求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应通过短信平台、网站等方式向学员及时推送有关信息,并提供支付宝等第三方电子支付手段。
2.4 社会要求的功能
驾培机构提供的驾培服务是一种具有社会公共属性的产品,公众对驾培服务要求公开透明且信息对称。因此,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应能通过固定渠道发布驾校、教练员、驾驶培训等信息,支持驾驶培训相关方交流互动,提供公共服务功能。
2.5 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功能
随着移动通信、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逐渐普及,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应在安全可靠、便于升级、数据同步、功能可扩充、维护快速等的前提下,提供移动终端的接入,方便管理部门、驾培机构、教练员和学员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并进行有关操作。
此外,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在做好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应具有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提供辅助决策的功能。
通过以上功能分析,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应通过建立一个便民高效、信息畅通、功能完善、监管科学的信息化平台,实现管理部门、驾培机构、教练员、学员、社会公众等多方的信息共享,全面提高驾培行业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驾驶培训信息系统应由以下11 个子系统组成。
3.1 计时终端子系统
计时终端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负责绝大多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保障培训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根据培训阶段的不同,计时终端分为理论计时终端、模拟计时终端和车载计程计时终端。计时终端应具有签到签退、图像采集、身份验证、计时、数据显示、语音播报、数据通信、培训记录采集和存储、开机自检等功能,车载计程计时终端还应具有车速和位置信息采集、卫星定位和监控、警示、违规防范等功能。
3.2 基于GIS 的培训监控子系统
通过在电子地图上配置图层、关注点、视角等参数,标注训练场地并关联第二、三阶段训练数据,实现电子围栏、实时监控、教练车在线情况和轨迹回放等功能。
3.3 数据存储子系统
系统产生驾培业务、定位信息、训练状态、图像等多种数据,要求数据库服务器集中部署在电信等第三方机房,支持多服务器、实时监控、异地灾备。
3.4 信息发布子系统
通过驾培网站,为社会公众提供交通法规政策及行业动态、驾校分布、驾校资质、学车指南等信息,为学员提供培训报名、学时查询、网上学习、问卷调查等功能。通过短信平台,点对点地将培训过程的关键信息告知学员。
3.5 运管业务子系统
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可统一设置及调整驾培参数(如各培训阶段的学时等)和不同角色用户的权限;向平台内所有或部分计时终端发送语音、拍照、点名等指令;根据行政处罚结果控制驾培机构、教练车和教练员的行为;进行开班审核、一般情况下学时自动审核、特殊情况下手工审核。
3.6 驾校经营子系统
既支持定人定车的驾培传统模式,又支持预约培训、先培后付、联合经营、电子支付等新的经营模式,助力驾培机构成功转型。
3.7 移动服务子系统
支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进行移动查询、评价、投诉、办公等工作。
3.8 统计分析与辅助决策子系统
系统应整合学员报名、开班、理论学习、科目训练、考试预约、考试成绩等信息,提供学员培训过程、教练员考核、服务满意度、培训考试质量等多种培训数据的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数据融合等技术,提供驾培市场发展前景及影响因素等信息辅助决策。
3.9 信息共享子系统
通过与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运输管理业务系统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机动车驾驶证考试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3.10 信息安全子系统
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采用访问控制、加解密、数字认证、攻击检测、容错、防病毒等技术,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3.11 运营维护子系统
系统应具备快速、便利的系统维护功能,实现远程维护、远程升级,适应服务地区分散性、业务多样性及复杂性等特点。
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驾驶培训信息系统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增强系统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于驾驶培训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车辆控制的服务系统。它的突出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说白了就是利用高科技使传统的交通模式变得更加智能化,更加安全、节能、高效率。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RFID下的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功能模块的电路设计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如何快速、准确地采集各种交通数据,合理进行交通诱导,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已经成为交通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频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车辆位置数据采集系统,构建出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功能模块的电路设计方案。
RFID 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不需要实际物理接触即可自动完成目标识别的高新技术,具有可靠性高、数据存储量大、抗干扰能力强、响应速度快、标签内容可读写及高性价比等诸多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物流、运输、工业生产和智能交通等领域。该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将能很好地完善城市交通信息感知体系,有着很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路侧设备安装简单、部署范围广,不会有应用“死角”的存在;(2) 车载设备只有一张电子标签,不会涉及车辆改装等复杂问题;(3)可以实现车辆定位、车速测量、交通状态判别等多种功能;(4)具有谷歌地图显示、表格显示、文本显示等多样化显示功能;(5)设备成本低、经济效益好。
一个标准的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应答器(电子标签或射频卡),阅读器(读写器)和对应的应用系统三部分组成。
2.1 电源模块
控制器主板可使用12/5V 两套供电电源,但AT91RM9200 多工作于3.3V,因而,其他的器件在也应为3.3V。电源系统的变换开关为AC/DC 型,功率为10 瓦,其电压输入在156VCA 至265VCA 之间,开关电源输出+12V、+5V,其他电源电压则通过三端稳压芯片产生,其中,+5V 电源通过两个三端可调稳压芯片LT1085 产生+1.8V和+3.3V,从而为ARM 处理器及相应的外围电路供电。LT1085 芯片通过选择两个合适的电阻能够输出的电压范围为1.2V 至15V,例如+3.3V=1.25V×(1+R322/R323)。
2.2 RTC 模块
在通讯、干线或者区域协调控制中,交通的控制器还要通过对等的时间点进行同步,为了能够确保时间的同步,需要设计RTC 对时间进行校对。RTC 既能够提供可以进行编程的实时时钟,还能够在断电之后立刻启动备用电源。
2.3 复位电路
AT91RM9200 处理器有NRST 以及NTRST 复位信号,这两种复位信号中,前者用于系统的复位,而后者则用于JTAG/ICE 复位,能够对处理器中的ICE TAP 控制器初始化,从而使得连硬件仿真器在进行初期调试时更为便捷。在所有时间段,复位信号仅仅有一个有效的,都能够让ARM 处理复位并且将复位向量指向的地址处开始执行程序。
2.4 功率驱动电路
功率驱动电路用以进行大功率交通信号灯的驱动,采用了固态继电器(SSR)。额定电流以及额定电压分别为5A 以及400VAC。固态继电器的驱动是直流+5V。外部的C208、R313 组成浪涌吸收电路可用来保护固态继电器不受损害。相比于双向可控性,功率驱动电路集成程度更好,稳定性更好,但相应的优点也使得其造价较高,相对而言,价格更为昂贵。
2.5 射频信息采集模块
无线射频识别(RF1D)交通监管技术是未来实时交通信息采集主要的发展方向,在本设计中,在实时采集交通流量中充分运用射频识别。
相比于传统的采集方法,该方法能够持续获取相应的数据,并能够准确直接反应出实际交通量,无线射频识别能够对车辆进行实时追踪,并将所获取的交通数据以互联网为媒介传输到交通控制中心,而交通控制中心能够将所获取的交通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当前的交通状况,并将相应交通状况通知给行驶在路上的司机,通过电子地图实时显示交通状况,进而引导交通,缓解交通堵塞。
该技术的运用能够在对交通流不影响的前提下进行交通数据的采集,这也大大优化了交通状况。通过射频识别进行交通数据采集的工作原理为:阅读器和应答器以电磁波作为媒介,进行能量的传输与数据通讯。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读卡器首先通过天线传输加密数据载波信号到RFID 汽车标签,之后标签的发射天线工作域被激活,同时将加密的载有目标识别码的高频加密载波信号通过某种调制方式经卡内高频发射模块发射出去,接收天线接收到射频卡发来的载波信号,在读卡器进行处理之后,提取出相应的目标识别码,并将识别码传输到计算机中,从而完成了预设的系统功能和自动识别。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家庭智能网关是家居智能化的心脏,通过它实现系统信息的采集、信息输入、信息输出、集中控制、远程控制、联动控制等功能。现在路由器和电视盒子集成的技术已经实现。它不仅对规范智能用电服务、促进用户侧智能电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智能家居网关综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物联网开始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并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智能家居系统,是物联网不断普及时代应运而生的典型智慧工程案例,通过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将传感器、家用电器、多媒体等设备互联,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与控制。智能家居系统采用嵌入式技术,使用网关传感节点和平台管理软件对数据进行采集、传输与管理。在智能家居系统中,智能网关作为统一收集家居环境中各电气设备的信息及运行状态的重要设备,对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性能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智能网关,实现家居系统中各个节点互联,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居室环境、控制家庭中的电气设备。因此,采用当前主流传输技术——无线射频收发技术及嵌入式管理平台,设计基于ZigBee 技术的智能家居网关综合系统,对开发及优化智慧家居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1 智能家居系统功能分析
结合实际应用,智能家居系统主要实现安全监测、信息获取、节点控制等功能,因此涵盖家庭安全、宜居生活、智能控制等智能子系统。
(1)家庭安全子系统:实现厨房安全监测、燃气数据超标监测、厨房报警,当状态超出控制范围,由网关发送警情短信给业主,或拨打电话给物业。(2)智能控制子系统:包含家电控制和灯光控制,家电控制通过红外转发器实现对电视、冰箱、空调等家电设备的控制。灯光控制则通过无线的方式实现对灯光、强电智能开关控制器等设备的控制。(3)宜居生活子系统:包含生活服务提示、居室传感器与家用电器的反馈控制系统。系统从互联网中即时获取当地天气信息,具有推送信息、提醒等功能。居室传感器与家用电器的反馈控制系统实现温湿度节点与空调扇及加湿器等居室温湿度自动调节、光线节点与窗帘/照明灯的光线自动调节、红外转换器代替多个遥控器的红外控制等。(4)系统设置:支持离家、居家、自由三种模式。离家模式启动家庭安全,关闭宜居生活;居家模式启动家庭安全,启动宜居生活的基本级别监控;自由模式可根据用户生活习惯自由设置。在系统设置中可以预设电话,比如业主或物业电话等。因此,结合以上智能家居系统功能,智能网关综合系统作为智能家居系统中的重要构成,主要负责数据的采集、处理及传输。
2.2 综合系统架构设计
在整体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网关系统的架构设计,系统架构包含ZigBee 可燃气体传感器节点、ZigBee 窗帘控制器节点、ZigBee 温湿度节点、ZigBee 光线传感器节点、红外转发节点、ZigBee 控制插座等。
智能家居网关综合系统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ZigBee短距离无线通信方式实现家庭基础设施与网关的互联互通,省掉了繁琐的布线。传感器/执行器采用2.4G 频段,与智能网关之间以ZigBee 技术实现无线连接方式,通过Wifi 或Ethernet 将网关接入局域网,或通过GPRS/3G 模块将网关接入移动互联网。
基于以上对智能家居系统功能、智能家居综合网关系统的设计架构分析,系统硬件的实施主要包含智能网关、可燃气体传感器、无线窗帘控制器、温湿度传感器、无线插座继电器等元件。
3.1 智能网关
智能网关是该系统中的核心构件,通过智能网关,实现ZigBee网络与wifi 网络的无缝对接,完成数据的转换和传输。传感器感知并采集数据后,发送至此网关,网关再将数据转换后传输至wifi 网络。系统采用高性能的四核Cortex-A9 核心板,该核心板采用三星Exynos4412 作为主处理器,运行主频可高达1.5GHz,Exynos4412 内部集成了Mali-400 MP 高性能图形引擎,支持3D 图形流畅运行,并可播放1080P 大尺寸高清视频。
ZigBee 网关的接收芯片选用CC2530,该款芯片遵循IEEE802.15.4 和ZigBee 应用,经济且低功耗,且支持无线更新和大型应用程序,可编程输出功率达到4dbm,在掉电模式下,只有睡眠定时器运行时,仅有不到1uA 的电流损耗,具有强大的地址识别和数据包处理引擎。
图2 网关芯片
3.2 可燃气体传感器实现
该系统选用MQ-5 气体传感器。MQ-5 适用于家庭或工业上的液化气、煤气天、燃气监测装置。良好的抗乙醇和烟雾干扰能力,具有对液化气、天燃气、煤气较好的灵敏度和快速响应及恢复特性。
RGA:读可燃气体传感器
地址段:用于存储传感器模块地址
命令:RGA
地址:加入传感器模块地址
数据:GAzzz(3 字节ASCII 码数据)
可燃气体传感器测试ASCII 数据为“123”表示可燃气体的ADC
采样值为0x7B。
3.3 无线窗帘控制器实现
通过ZigBee 模块无线控制电机的正转与反转,实现窗帘的开启与闭合。该模块分两路对窗帘进行控制,分别是窗帘1,窗帘2,可以同时实现双层窗帘家居应用的要求。
TDP:窗帘控制器
地址:用于存储传感器模块地址
数据:yy == D1/D2 +0/1/2
D1/D2:表示窗帘1 或2
0/1/2:0 表示窗帘开1 表示窗帘关,2表示暂停
地址:传感器模块地址
数据:OK
3.4 温湿度传感器选型
选用SHT1x,包括SHT10, SHT11 和SHT15 型号。SHT1x 属于Sensirion 温湿度传感器家族中的贴片封装系列。传感器将传感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集成在一块微型电路板。
RSH:读高精温湿度传感器
地址段:用于存储传感器模块地址
命令:RSH
WD 代表温度传感器,SD 代表湿度传感器
地址:加入传感器模块地址
数据:WD/SD+zz(2 字节16 进制数据)
2 字节16 进制数据需要计算后,可得到温度或湿度值
3.5 无线插座继电器选型
无线插头是最重要的控制元件之一,用于遥控、遥测、通讯、自动控制等。有密封型与半密封型两种封装方式,外形尺寸15.5×10.5×11.8,最大切换电流3A,最大切换电压300VAC60VDC,最大切换功率:750VA90W。
TRE:测试继电器
地址:加入传感器模块地址
数据:yy == E1/E2/E3/E4+0/1
E1/E2/E3/E4:表示继电器1 或2
0/1:1 表示闭合0 表示断开
地址:传感器模块地址
数据:OK
通过以上功能分析及系统设计,实现了以嵌入式为基础,采用Android4.0,通过网关采集家居设施各相关节点数据,以实现宜居生活、智能控制、家庭安全监测等功能的智能家居网关综合系统。系统实施过程中,按节点的功能划分到各模块,软件在显示数据的同时,写入到后台数据库,系统为安防报警传感器设置一定的阀值,在超过值时提示报警信息,并可以通过3G 发送到移动终端。
综上所述,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智能家居网关是整个系统的中心结点,它在系统应用过程中承载着上传下达的功能,通过对系统功能需求进行具体分析,构建了基于嵌入式的系统整体架构,并在架构基础上,进行了硬件系统的整体设计。系统采用了低功耗的ZigBee 技术及当前流行的安卓应用技术开发,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关于智能家居网关综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探究】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通过提高内部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从而提高员工贡献度,即绩效,帮助管理者通过有效组织管理降低成本和加速增长来创造价值链利润。人力资源综合管理解决方案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信息(包括:组织规划、招聘管理、人事在职离职档案、员工履历、劳动合同、奖惩管理、办公用品、医院保险、调动管理、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考勤管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宿舍管理、员工自助、领导审批等)统一管理起来。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十二师信息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本文讨论了十二师信息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主要介绍本项目国内外研究情况,并结合软件工程知识及程序开发理论,从中职我中心对资源管理管理系统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中我们总结过去的教训,为现在提供了借鉴,并把握其未来的发展趋势需求。本系统采用Asp.net技术,使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开发完成。
本设计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满足了十二师信息中心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大部分需求,对员工的综合人事信息、岗位聘任信息、绩效考核、薪酬信息、报表、系统设置等相关数据进行管理,可以为我中心领导的决策提供有效支持,使我校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力资源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快,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结构产业化调整步伐加快,国内、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些竞争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说到底是人力资源能力的竞争,也是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人才选用机制的竞争。人力资源已成为社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本已高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一种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必将成为推动新一轮社会财富增长的核心,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关乎大局。在这种形势下,探讨人力资源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借以促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战略的顺利实施,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是预测组织人力资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计划、招聘选择人员,并进行有效组织、评估绩效薪酬和有效激励,以满足学校和个人的需要,并有效地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实现最佳的组织性能。即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组合合理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3]
2.1基本信息开发
员工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学历、学位、部门、职务、人员状态(在职/兼职/离职)、图片(正装照、二代身份证扫描、最高学历证书扫描)需要在系统显示出来,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定义院系、有何专业特长等等,简单的员工基本信息需求字典如表1所示。
表1 当前用户表
2.2 员工履历管理需求
记录员工履历信息,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工作信息,便于领导了解员工的历史工作情况。对于十二师信息中心来说,有以下需求:人事变动的部门、职位、学历、工作内容、业绩、开始和结束时间。
2.3 员工合同管理需求
十二师信息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供标准的合同管理台帐,如和员工签订的劳务合同、与银行签订的借贷合同以及这些合同的修改、续签等活动。它主要包括合同类型设置、合同信息管理、合同数据分析等。
十二师信息中心人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要以开放的建设思路为设计总目标,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坚持统一设计,均匀设计,模块化结构,便于扩展,分步实施的设计理念,确保高度的可扩展性,开放性。具体的系统设计的总体目标如下:
3.1 灵活的资源分类系统
采用Web方式以及跨平台、跨数据库等技术,系统整体应具有适应不同操作系统、数据库的优势,充分保护已有投资。管理员最终用户使用资源库和对媒体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是资源分类系统,分类系统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系统管理员在资源管理效率以及最终用户的复杂程度。对与用户使用资源库和媒体资源库的管理这两方面的考虑,系统尽可能的提供了灵活的按类别类管理的措施,来满足不同类型教学素材以及不同用户对素材的分类的要求。[4]
3.2完善的后台管理系统
系统应提供操作性好、安全性高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使管理员可通过该后台对人力资源进行编辑资源、添加资源、删除资源以及资源整个文件的上传等通用操作,并针对一些用户上传大量人力资源的需要,可以提供人力资源的批量上传的功能。
3.3可靠的用户认证系统
使用户在网络平台上可以注册用户,管理员可以对注册的用户检查认证。管理员可以对用户进行添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3.4全面的权限管理系统
权限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管理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的用户的不同,权限也不相同,比如对管理员用户可以删除全部资源,而会员只能删除自己上传的资源,而普通用户只具有浏览资源的权限。
3.5基本的交互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通过留言板、论坛、在线QQ等和用户进行互动,使之具有基本的交互功能。[5]
3.6系统安全
安全性是任何应用系统都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方便管理以及使用的前提下,应提供尽可能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案。
3.7功能模块开放性
功能采用模块化设计的优点在于在核心模块外,还可以根据用户不断的新需求进行开发、定制功能、扩展新的功能,快速搭建具有符合我中心本身的中职教育教育资源管理平台。[6]
本系统是为十二师信息中心所开发,通过全面调查,并考虑我中心员工的操作能力,在设计时始终强调人性化和通用化的理念,大部分的操作都可以在主画面框架内进行,使操作员工一目了然,易于理解,易于掌握,易于使用,因而有利于员工的操作使用。对于特定员工没有权限或没有必要使用的功能,系统都做了明确的标志(功能菜单或菜单变灰)。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塔台或称控制塔,是一种设置于机场中的航空运输管制设施,用来监看以及控制飞机起降的地方。世界上大部分的机场都设有塔台,或是使用命令频率,只有少数最忙碌的机场拥有需要设置塔台的航班流量,但也有些机场会在特别活动期间(例如奥旭寇旭航空秀[1])暂时启用塔台。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机场塔台指挥控制系统的设计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机场塔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对空指挥引导本机场区域内飞行和本场起飞着陆的飞机,在航空兵作战指挥系统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其中,指挥控制系统的设计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机场塔台对空指挥引导能力,希望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战争情况下,敌人最容易攻击的部位就是机场塔台指挥系统。通过调查发现,在如今的航空兵机场塔台指挥系统中,还有诸多的环节需要强化,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指挥自动化水平,将塔台指挥控制系统的作用给更好的发挥出来。
一是系统组成及功能:系统包括诸多的组成部分,如塔台指挥控制系统、网络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内部通信系统和定位系统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指挥控制系统,包括超短波设备组块、短波设备模块以及语音数字化处理等,将嵌入式模块结构给应用了过来,借助于总线技术管理,连接着录音、录时和录像关系,网络管理系统管理着这些分系统。
中央处理器、网络设备以及管理控制软件系统等构成了网络管理系统,它的作用是统一管理塔台指挥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在网络形式方面,主要是结合了局域网和广域网。航管雷达信息、进场雷达信息以及数据传输与接口系统等共同组成了航管及进场、引导雷达系统,在数据信息的传递中,借助于有线、无线以及网络等多种方式来首先,网络管理系统对其统一管理。
飞行终端信息、飞行后勤保障信息、飞行机务信息等组成了飞行信息系统,通过数据系统来连接接口系统,网络管理系统来对其统一管理。有线电缆、卫星通信、微波接力、局域网和广域网等构成了数据传输和接口系统,在协议标准方面,主要采用的是静态路由,它的管理系统是网络管理系统。中国论文网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包括一些硬件设施,如摄像机、解码器以及显示器等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连接着录音、录时和录像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对其统一管理。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处理、记录和评判三线视频图像,也可以直接引入于飞行后勤保障系统。
录音录时录像管理系统包括诸多的组成设备,这些设备的功能主要是记录数据、存储数据以及数字化处理语音图像等,时钟设备以及刻录设备也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录音录时录像管理系统连接着内部通信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塔台指挥控制系统,依然由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数字式双DVD光盘驱动器是本系统所具备的,可以扩容到32信道,网络重放功能是其具备的,可以在光盘中实时储存,可以同时进行实时监听、记录和重放功能,话音和摘机功能是录音启动方式。
在内部通信系统方面,主要包括有线调度电话和无线集群调度电话,连接着录音、录时和录像管理系统,中国论文网代写论文网络管理系统对其统一管理。有线调度电话将G.712和G.732协议给应用过来,数字程控调度功能是其所具备的,相较于数字集群调度电话,无线集群调度电话的接口功能是相同的。供电系统则包括电源和地线等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将能源提供给整个系统。
二是系统管理与控制系统。
本软件系统包括两级菜单,网络管理信息、塔台指挥信息、供电系统信息以及定位信息和飞行信息等构成了一级菜单,二级菜单包括三组内容,如超短波塔台总线管理、短波塔台总线管理、进场雷达信息、其他雷达信息以及飞行参数信息、飞行终端信息和飞行机务信息等等。
三是通信软件设计: 我们借助于Visual C++的Mscomm控件,控制中心的PC机就可以有效控制串口,以便对调制解调器进行控制。我们对Mscomm的属性进行了解和掌握之后,就可以有效的编制通信软件。
在程序的初始化阶段内设置参数,将初始化串口和Modem作为重点,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对通信端口合理选择、对串口波特率科学设置,将串口打开以及将初始化命令输入于Modem等,接着就是拨号,也就是向终端呼叫。如果成功呼叫,就说明已经建立了通信链路,那么和终端的正常通信就可以实现。
综上所述,过去的塔台指挥控制系统在应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来了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影响到塔台指挥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本文所设计的新型塔台指挥控制系统,可以计算机管理塔台设备,模块化管理总线,维护监控工作可以远程实现,并且还可以自动录入进场雷达以及引导雷达等相关信息,融合数据信息,实时传输和显示飞行参数等,这样将塔台指挥控制系统的作用给充分发挥了出来,航空兵的指挥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关
浏览量:7
下载量:0
时间:
信息抽取技术对于从大量的文档中抽取需要的特定事实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互联网上就存在着这么一个文档库。在网上,同一主题的信息通常分散存放在不同网站上,表现的形式也各不相同。若能将这些信息收集在一起,用结构化形式储存,那将是有益的。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基于XPath的新闻信息抽取系统设计与实现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因特网成为目前新闻信息最丰富最主要的来源。本文在分析新闻网页的基础上,并分析了目前现有的信息抽取技术和XML技术,提出了一个基于XML技术的Web新闻抽取系统。本文主要是充分运用XML中的XPath技术在数据定位方面的优势,并提出一种基于DOM树的XPath生成算法,使用XSLT语言用于描述抽取规则,并使用路径表达式XPath定位待抽取的信息点。
关键词:数据挖掘;信息抽取;新闻抽取系统;XPath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is now the main source of the most abundant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news Web pages,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xisting informati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XML technology,the paper presents a Web news extraction system based on XML technology. This paper mainly uses the XPath XML technology in data location advantages, and puts forward a DOM tree based XPath generation algorithm, using XSLT language to describe the selection rules, and the path expression XPath to extract information point.
Keywords:Data Mining;Information Extraction;News and Information Extraction System; XPath
随着时代发展,高校信息化建设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主要活动由党委宣传部集中报道并及时发布门户网站,其他信息则由宣传部下属各二级单位信息员提供,或是宣传部采集二级网站新闻来进行获取。但网站在为学校教职工提供大量丰富信息的同时,却也为如何获得更加高效实用信息带来了巨大挑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学校的发展,各系部处室工作内容的增加,Web信息呈现爆炸式地增长,这就需要耗费信息采集员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搜集信息,但该种方式仍然还是会出现信息遗漏或新闻失去时效性等众多问题。另一方面,虽然二级网站存在本站搜索引擎,但是并没能给信息获取带来便捷。针对这一状况,并且随着对于信息获取要求的提高,用户已然趋向于更加精细、便捷的信息抽取方式。
Web信息抽取的主要信息源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的Web页上散布着隐含在HTML页面中的信息点,信息抽取的目的就是将用户需要查询和利用的信息从网页上提取出来[1],并转换成具有清晰语义的结构化文档形式,再反馈给用户。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抽取技术即已成为IT行业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Web信息抽取方面的研究逐渐兴起,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算法和系统。目前在世界上最为著名的“Web挖掘”项目就是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自动学习和发现中心”[2]。这个项目的主要实现目标就是通过大型数据库存储自动从Web中提取的用户所需信息。国内一些单位对信息抽取方面也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例如中科院软件所研究的“基于DOM的信息抽取”[3],其抽取规则主要是通过归纳学习法半自动化算法生成。数据源包装器中的类就是由抽取规则而产生及实现的。
2.1 抽取方法概述
抽取规则生成是信息抽取的核心任务,而抽取规则实际上就是定位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数据。若要定位Web文档中的数据,就必须从头至尾遍历网页。但这一方式却会严重影响信息抽取效率。在此,为了减小信息抽取的搜索空间,本文采用了Xpath的抽取方法。基于XPath规则的信息抽取过程则如图1所示。
基于XPath的抽取方法主要包括如下三步:
(1)首先需进行数据清洗。系统可从互联网下载用户所需的Web文档,将其转化成规范的XML文档。这一步骤的主要工作就是使用规范化的DOM树表示清洗后的网页;
(2)将用户感兴趣的数据项使用节点位置进行标识,并生成XPath表达式。在此步骤中XPath定位信息可由归纳学习各个样本的页面来挖掘和生成[4]。该方法获取用户感兴趣的数据定位信息,同时使用XML文档表示抽取规则;
(3)将归纳学习所得的规则生成抽取规则库。用户进行实际信息抽取时,便能应用该抽取规则。
综上所述,可知其实现过程就是:从一个指定抽取或训练的Web页面开始,清洗该页面数据得到DOM树结构,然后就是生成抽取规则,即通过XPath定位抽取信息的路径,这也是该技术过程的核心所在。最终的抽取结果信息点则可通过XPath执行引擎而相应获得。 2.2 基于XPath的信息抽取模型整体框架
基于XPath信息抽取系统的整体框架如图2所示。
由图2可知,给予信息抽取流程,整个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具体描述如下:
(1)网页解析
该模块就是将HTML网页转换成规范的XHTML网页,再解析XHTML网页生成DOM树。为了提高用户使用频度,目前浏览器均已具备较高的容错能力,即能自动过滤甚至是忽略HTML文档中的错误。但XPath对于HTML文档的适用性却又很高要求,因而将无法直接应用于该类文档,为此网页解析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
(2)生成规则
这个模块主要是通过人机交互,系统获取用户感兴趣的信息点,并对信息点与抽取结果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定义。在系统内部完成的处理任务是,使用XPath表达式表示获取的对应信息点,并与抽取结果的字段相匹配,也就是完成规则定义的映射,其后即用XML格式文档表示抽取规则,若规则发生错误则可进行人工修改。
(3)规则执行
在这一模块中完成了信息抽取。首先,从规则库中读取已定义的抽取规则,然后抽取得到用户所需的信息点,最后再将结果存入数据库中。
2.3 抽取规则描述
抽取规则主要描述了语义模式和页面中所对应的信息块间的映射关系。以XPath表示的抽取规则,其描述特征的主要依据分别来自于待抽取的HTML文档中的结构、位置、视觉和语义等内容。
以台职院新闻网页中的其中一条XPath的路径规则来看:“/html[1]/body[1]/table[4]/tr[2]/td[3]/div[1]”。
通过对路径规则的特征分析,可以看出在抽取规则中结构特征具有较强的覆盖力,可作为生成抽取规则的主要依据。而位置、视觉、语义这些特征可用来辅助结构特征提高抽取规则的约束与区分能力。因此为设立一个健壮的抽取规则,在注重增加DOM结构性的同时,需尽量减少语义、视觉等特征对结构的依赖性。
2.4 抽取规则优化
2.4.1 基于JTree的DOM树优化
JTree是Java语言中的GUI组件之一。JTree表示节点及其之间关系的方式有些类似目录树。JTree树直观性很强,并可随意折叠或伸展,因此就能清楚地显示XML文档的树型结构数据及数据间的层次关系,让用户能明确标识出感兴趣的信息点[5]。
JTree树显示XML DOM文档树结构的基本方法是:首先解析XML文档转化成XML DOM树;然后获取该DOM树的根节点root,作为JTree树的根节点;接着通过使用深度优先遍历算法遍历DOM树,获取XML文档中所有准确的子节点;最后再将这些节点加载到JTree树的根节点中[5],并将相对应的节点添加到树中。遍历XML DOM树后构造JTree的算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
2.4.2 信息定位优化
网页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尤其是高校的二级网站,汇集了教学、科研、学生等各类信息,几乎每天都在变化,在数月内网页模板至少也会变化一次。网页一旦变化就会影响抽取规则的修改甚至需要重新定制。因此,抽取规则的健壮程度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本文的抽取模型采用了Anchor-Hop模式,同时尽量避免这种树路径的定位缺陷。这种模型的最大优点是选择网页中一些较为固定的文本信息,并能根据网页结合相对路径和文本搜索进行数据定位。Anchor-Hop定位模式如图4所示。
下面则结合实际例子,解释Anchor-Hop定位模式的定位方法及路径表达方法。
通过图5分析,标签
是主要的上级节点。而且https://table[start-with(normalize-space(.),’Computer-Programming Java’)]
其他标签信息作为Hop信息点,XPath表达式为:
千年一叹:https://table[start-with(normalize-space(.),’Computer-Programming Java’)]/tr[2]/td[2]/text()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https://table[start-with(normalize-space(.),’Computer-Programming Java’)] /tr[3]/td[2]/ text()
由于XPath表达式是基于相对路径的,因此网页变化影响不会很大。
2.4.3 编写XSL模板规则
本文信息使用XML作为描述语言,因此抽取规则的描述基于逻辑模型DOM树,并通过XSLT来表示。由于XSL技术易于理解和修改[6],在XML中又能访问任意节点中的数据,并且大部分的开发工具均会支持这种技术,因此在本文使用XSLT描述抽取规则。
在信息抽取过程中,XSLT的作用是首先转换XML文档;其次通过路径表达式XPath和抽取指令生成抽取规则,这种方式生成的规则易于修改和信息抽取;而后又使用XSLT与XPath结合生成xsl格式的规则文件[7]。XSLT的特点是实现XML文档的格式转换。
根据本文提供的抽取规则,为了新闻抽取系统能便于用户的快速使用及日后维护,组成系统的模块力求简洁明了。台职院新闻抽取系统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用户交互接口、抽取规则定制、新闻抽取、新闻信息编辑。除此之外,指定网站的抽取规则、抽取结果及用户信息等数据存入关系型数据库中,模型图如图6所示。
为提高信息抽取的准确率,本系统定制抽取规则采用了人机交互的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系统可以定时批量抽取信息。但是这种方式没有实现完全自动化,需要人工监控与干预,影响了系统的工作效率。随着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信息抽取是目前信息技术处理中研究的热点,因此也设计了大量技术、算法用于解决更多抽取问题,信息抽取的准确率也将更加精确、高效。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线教育即e-Learning,或称远程教育、在线学习,现行概念中一般指的是指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与网络培训概念相似。是通过应用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内容传播和快速学习的方法。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在线教育系统学习路线模块的设计与实现xg 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谈在线教育系统学习路线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全文如下:
开放存取是基于自由、开放与共享的理念,依托网络技术的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和信息交流模式,其在多个领域掀起了各种形式的开放存取运动。在线学习系统就是在此思想的推动下,伴随网络技术的成熟发展出的新的教学管理形式。并且伴随着现代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和生存竞争的逐渐加大,提高教育质量将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在线学习系统的建设水平也早已成为衡量现代大学建设的重要指标。
现有的在线学习系统集成了网络共享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管理、视频课程和师生交互等多功能功能为一体。在国外已经设计实现了众多虚拟学习环境模型,例如E - learning,并且在实际使用中不断改进。它们应用简便并具有很多教学工具,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教师与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需求。
如允许发布教学大纲,更新布告栏,进行课程预设,通过搜索引擎对现有资料进行查找,提供丰富的参考教材、传统教材和多媒体资料,并可以进行简单的编辑,内置博客等新兴的展示交流工具,以及在线交流、留言板和论坛等即时交互工具,以方便教师和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另外,还有练习模块,作业模块,下载模块等教学辅助模块的支持。国内著名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早已相继成立了大学课程中心。通过调查研究和使用实践证明,大学课程中心能够为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但是现有这些在线学习系统都忽略一个问题:他们全部既没有预设的学习路线功能,也没有针对特殊使用者的个性化学习路线,可以使使用者按照学习路线中的课程设置进行学习。比如当一名使用者申请某门课程的学习时,现有的在线学习系统不会提示使用者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必须具备的知识和应具有的能力,导致课程的申请者申请课程之后发现无法继续学习所选的课程。因为现实中申请者必须按照既定的课程顺序进行学习,在前导课程得到及格的成绩时才能学习当前选择的课程。
而在线学习系统预设学习路线并修改学习路线模块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分析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例如得到学习某门课程的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将这样的关系写入数据库表中,通过程序生成预设的学习路线,当使用者选择学习某门课程时,使用者会清楚的得到学习这门课程所必需学习过的前导课列表,如果使用者前导课列表全部标记为完成,则可以学习所选课程; 否则将不能学习。其次如果前导课程是多门课程的情况出现则需并行学习多门前导课。
第三如果前导课还存在没有完成的前导课,则一直找到第一门课程从头开始学习。第四为保证系统的灵活性,管理者也可以针对特殊使用者提出的需求修改预设的学习路线。并且上述方法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作用,由于在线学习的特殊性,教师无法有效监督网络另外一端使用者的学习情况,而学习路线的预设功能则能为监督学生学习起到很大的作用。
文章以辽东学院课程中心为例主要讲述在线学习系统学习路线预设与修改等技术,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的实现做了详细的叙述。预设学习路线功能可以弥补学习者盲目选择课程的缺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在线学习系统。在线学习系统的设计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收集大量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了课程关系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串行路线、并行路线和混合路线,分别建立数据模型。根据上述数据模型建立了学习路线预设框架模型,将其加入到课程中心,大大提高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效率。
1. 1 数据表的分析
对于在线学习系统的学习路线预设模块需要以下两个功能: 学习路线预设功能和对预设的学习路线按照特殊用户的要求进行修改的功能。
一般来说在线学习系统的学习路线预设就是设置课程和课程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各门课程之间前导和后续的关系,是由授课者( 通常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 决定的,然后将其写入授课计划以便执行。对于学习路线的预设是,首先根据授课计划将每个学生的学习路线归纳成一个实体,然后通过二维关系描述。其次根据事先的授课计划将课程归纳成一个二维关系。两个二维关系通过关键字约束,某学习者选择学习当前课程,程序会通过约束关键字中所选当前课程的前导课号和完成状态,如果前导课程已经被标记为完成状态则可以学习当前课程,否则先学习前导课。对于修改预设的学习路线功能则可通过管理员强行修改二维关系表实现。
1. 2 课程关系类型的分析
根据学习常识某一门课程一定不是孤立的,一定会存在前导和后续课程。如果某门课程的前导课程只有一门课程的情况出现,那么学习者只需学完这一门前导课程就可以向后学习自己所需的课程;但是大多数情况是某门课程的前导课程是大于一门课程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经过分析会出现三种常见的状态,分别总结为串行学习路线、并行学习路线及混合学习路线。串行学习类型的学习路线链条来说,某一门课程的直接前导课程只有一门,但该前导课还存在自身的直接前导课程,如果学生希望学习课程D,只有先学习课程A,然后学习课程B,然后学习课程C,最终才能学习所选择的课程D。
并行学习类型的学习路线链条来说,某一门课程的直接前导课程不只有一门,学生如果希望学习课程C,但是课程C 具有课程A 和课程B 两门并行的前导课,那么学生只能同时选择学习课程A 和课程B,完成后才能向后进行课程C 的学习。
混合学习路线来说,有时某门课程的前导课在学习链条的某一节点可能是并行学习的情况,有的时候可能是串行学习的情况,对于不同的情况可以分别进行串行学习路线、并行学习路线进行学习。
2. 1 学习路线类型的判断
在所有课程的信息都确定填入前面所述的二维关系中后,当学习着选择某课程时便会进入预先设定好的学习路线,该路线首先判断当前课程的前导课程数量,如果不大于1,则可以学习该课程的唯一门前导课或者直接学习该课程; 如果大于1,则判断该课程的直接前导课程数量,如果不大于1 则进入串行学习路线,如果大于1 则进入并行学习路线,过程如图4 所示:
2. 2 串并行学习路线的设计
在学习着选择课程,并且进行了学习路线类型的判断之后,学习者要按照预设的学习路线进行学习,为了简化串行学习路线和并行学习路线设计流程图。如串行学习所描述的那样,当学习着选择学习课程A 时,必须先学习课程B 和课程C。在学习课程B 和课程C 时需要经过和课程A 相同的判断过程。经过类型判断得到课程A 的前导课程数量大于1,并且又判断出课程A 的直接前导课程为1门即课程B,不是并行学习路线,所以就要先学习课程B。课程B 所经过的判断流程和课程A 一致,发现还有课程C 需要学习,还要进行课程C 的学习。如果系统判断未学习完成,就继续学习课程C,当课程C 学习完成就可以沿着串行学习路线学习课程B,然后是课程A。以此类推即为串行学习路线。
2. 3 修改预设学习路线的设计
如前所述得到预设学习路线的方法和学习路线类型判断及如何在类型判断后按照学习路线学习的方法,但是学习路线的预设又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在设计中具有按照学习者的合理意愿进行学习路线修改的功能: 先由希望修改学习路线的学习者通过发送信息的方式发送修改学习路线的申请到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不具备修改学习路线的权利,所以任课教师再通过课程中心内信息的方式发送给管理员,管理员审核通过并备案后授权教师修改相关学生的学习路线,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学习路线预设与修改如图7 所示:
3功能测试
对于预设学习路线和修改学习路线功能的测试是在辽东学院课程中心这个在线学习系统上进行的,辽东学院课程中心是辽东学院自主开发的在线学习系统,其运行基于辽东学院校园网。参与测试的学习者人数达到2 300 人,课程数量5 门。共生成参与测试的学习路线实例11 500 个,其中预设串行学习路线2 300 个,预设并行学习路线2 300个,预设混合学习路线2 300 个,将前导课完成状态标记为完成状态的学习路线2 300 个,修改预设学习路线2 300 个。全部的预设学习路线都能按照设计的要求约束学习者沿路线进行学习,修改学习路线功能也能够按照学习者的要求在管理员的权限下进行合理修改。
预设学习路线和修改预设学习路线模块在辽东学院课程中心和校园网上可以顺畅的运行,但是随着学习者的增多,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学习路线实例,这将产生大量的数据冗余,要求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存储、吞吐能力强,提高了教学成本和管理难度,这些都是今后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线学习成为当今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也产生了很多在线学习系统,但是目前的在线学习系统都没有预设学习路线和修改学习路线这个功能,无法监督学习者的学习状态,不方便教学管理。文章以辽东学院课程中心为例主要讲述在线学习系统预设学习路线模块的课程关系的分析、数据库表的建立、学习路线预设与修改等技术,建立串行学习路线预、并行学习路线预设和混合学习路线预设框架模型,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的实现做了详细的叙述,希望能为开发者提供一个实用模型,并且希望对其他应用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对于大量学习者的学习路线实例产生的数据冗余问题,功能开发者已经找到应对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参考目前流行的个性化推荐方法,例如基于关联规则的推荐、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过滤推荐,根据学习者以往的选课信息,在线学习系统自动的将学习者可以进行学习的课程推荐给学习者实现智能预设。由于现实条件约束在这个版本的学习路线预设中无法体现,但是在接下来的学习路线预设版本中会加入这个功能。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天津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为了更好的促进天津市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科学评价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客观认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天津市农委决定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测评作为一项基础的公共服务。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天津市农业财政项目资金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本系统按照农业财政项目资金管理流程设计与开发,采用B/S 技术架构和.Net 技术实现,主要包含项目辅助信息管理模块、管理项目录入模块、资金批复下达模块、项目报表生成模块、地图查询显示模块以及业务维护管理模块,并在数据库设计和业务维护管理上预留可扩充接口,为以后实现网上项目申报、审批、验收等功能进行铺垫,从而实现农业财政项目的网络化管理。
关键词:农业;财政项目;系统;天津
Abstract: The system mainly included quduwen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module, management project input module, funding approval issued module, project report generation module, map query display module and business maintenance management module, in accordance with funds management process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finance projects , using B/S technology architecture and net technology. It reserved extensible interfaces on the database desig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to pave the way for online project reporting, approval, approval and other functions, so as to realize the network manage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finance projects.
Key words:agriculture; finance projects;system;Tianjin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应以深化资金项目支出预算管理为重点,建立健全农业财政项目资金分配、使用和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细化预算编制,优化支出结构,严格审批程序,落实管理责任,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规范和透明,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1-2]。由于农业财政项目的资金管理往往都是跨年度的,一个项目可能长达2~3年,在每年进行资金统计上报工作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每项资金的安排进行查询审核,而且容易出错。
为了提高农业财政项目管理工作效率,使项目和资金管理工作变得更轻松更精确,笔者根据《天津市部门预算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天津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通过对农业财政项目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需求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系统开发目标,按照农业财政项目资金管理过程的每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运用现代项目管理思想,采用.NET[3-5]编程技术,在挖掘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简单实用、易于操作的农业财政项目资金管理系统。旨在解决农业财政项目资金监控管理问题,实现农业财政资金的信息化管理与可视化监管[6-10]。
1.1 系统设计目标
建立以农业财政项目资金数据为中心的业务管理系统,从而形成较为完备的农业财政项目经费预算审批的管理体系,实现资金管理信息的实时传递与交换。同时,在完成有关预算信息业务管理的基础上,利用大量的基础数据,生成各类报表,进而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全面地为各级农业财政项目资金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数据资料,以适应和满足目前不断增长的业务要求。
1.2 系统技术路线
农业财政项目资金管理业务流程是按步骤、有次序、分阶段进行的。本研究总体上要求要覆盖农业财政项目中资金审批的全业务需求,首先进行项目的电子化录入,然后根据项目的资金预算、批复及下拨情况进行实时跟踪,最后根据资金管理完成各种报表以及实现地图可视化显示,从而实现资金管理的信息化、流程化、可视化管理。
1.3 开发环境
本系统开发运用Windows Server 2008服务器操作系统;Web服务器为IIS 6.0以上;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管理系统。
1.4 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主要包含项目辅助信息模块、管理项目录入模块、资金批复下达模块、项目报表生成模块、地图查询显示模块以及业务维护管理模块,主要功能如图1。
2.1 用户登录
登录用户由管理员创建,并被赋予用户角色。填写“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系统。
2.2 项目辅助信息
系统登录成功后,在菜单栏中选择“项目辅助信息”,此功能主要是辅助系统操作人员完成项目基本信息和资金动态管理的字典设置。其中包含管理机构、管理项目类型、管理项目状态、管理建设地区、管理资金来源、管理资金类型,每一个子菜单都可以进行相应项目的增加、修改、启用、禁用等。
2.3 管理项目录入
此功能主要完成农业财政项目的基本信息输入和查询,以及对录入项目的资金预算安排。项目信息录入主要填写项目信息,包括基本信息(申报文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申报时间、建设地点、联系方式等)、承担单位、分类属性、项目分类、资金情况、附件、说明信息,如图2。 查询录入项目信息分为申报文号、申报名称、申报年度、申报单位等多个信息查询;也可以按照归口处室、所属机构(下拉菜单显示可显示项目辅助信息里的管理机构信息)、建设地区、资金来源等信息进行查询,并可以进行excel导出,如图3。
项目录入完成后,可通过“可设置的项目”对录入项目进行待安排资金安排,分为预算内和预借两种,如图4所示。
2.4 资金批复下达
资金批复下达功能主要实现项目所对应的资金批复、下达信息的管理。在“管理批复文件”中,输入批复文件的文件号、文件日期、文件标题,这三项必填,然后可以扫描批复的纸质文件,在“可选择项目”中的方框,选择与批复文件相对应的项目,如图5,完成批复文件与项目之间的关联。并可对所批复的文件进行查询,并导出excel。
在管理拨款文件中,首先填写拨款的文件号、联合文号、文件日期、拨款的金额以及扫面的拨款文件纸质版本;然后在可选择的项目中选择拨款文件中所对应的拨款项目的金额,并可以进行查询,如图6。
2.5 项目报表生成
此模块主要完成财政资金专项的报表生成。首先进行资金专项的分类,用户可自行设置,可进行启用、禁用、添加、删除等操作;然后可对每个资金专项进行查询;最后生成报表。
2.6 地图查询显示
通过采用高标准的JPG格式地图,将申报项目所在的区县、乡镇、村等在地图上标识,在项目录入系统时与之坐标相关联,实现项目在地图上的显示,并通过年度查询出此区域的整体项目安排情况,如图7,点击单个项目名称会把此项目的详细信息展示出来。
2.7 业务维护管理
业务维护管理主要完成整个系统的代码维护、单位字典、文号字典、资金来源、项目类别、文件字典、项目状态字典、用户单位字典等的管理,以及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等,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由系统管理员负责对有权操作业务的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并进行权限分配,完成本系统应用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操作,提供自动备份和手工备份两种方式,以及可以查阅任一操作人员某一时段的操作记录,并打印结果以备用于发生差错的修改。
本系统梳理了农业财政项目资金管理的流程,实现了农业财政资金的网络化管理,简化了繁琐的资料纸质查询,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并可用于对项目预算、批复和下拨进度进行跟踪。在出现问题时,有能力识别和修正,不仅满足项目资金管理人员日常管理的需要,而且还易于升级,易于维护。
总之,通过农业财政项目资金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农业财政项目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形成一个实时准确、便于查询的项目数据中心,构建一个实时收发的、多渠道整合的项目与资金管理沟通平台。最后对系统进行了调试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的基本功能都已实现,能够对农业财政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系统也存在不足,各模块之间的衔接还需进一步的优化,在以后的开发中要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如增加项目网上申报以及验收等功能。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标志设计,在现代社会信息化、科技化、多元化的发展潮流中,越来越凸显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它以集中、强烈、精炼的视觉艺术形式进行信息的传达,因此也被堪称为视觉传达中的“尖端作品”。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从标志设计的演变谈视觉简化心理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当今视觉传达设计过于喧嚣繁复,而标志设计却不断运用视觉简化的心理进行演变。这一演变正符合了人的心理需要,也符合了形式的某种秩序和规律,但并不是所有简化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简约不等于简单,适时适合的简化才是理想的。
关键词: 标志设计 视觉心理 简化 标志更替 消费心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视觉传达设计显得过于喧嚣繁复,信息井喷式地涌现,但人们获得有效信息的可能性却日益降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造成了视觉污染的局面。一部分设计师们反其道而行之,采用简化的视觉表现手法,用简化的标志进行宣传及推广。这种追求简化与其说是符合视觉传达设计的规律,还不如说是顺应了人们的视觉审美心理取向,符合人们视觉简化心理的需要。
人的视觉过程由视觉生理活动和与之相对应的心理经验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相互作用的过程。“它能将看到的各种事物进行选择、对本质的把握、简化、抽离、抽象、分析、综合、补足、纠正、比较、问题解决,还有结合、分离、在某种背景或上下文关系中作出识别”[1]。在人类的视觉系统中包含一个“简化原则”,即视觉追求形式上的简化,自觉按照刺激物的相近、相似或连续等特性将其组织为简洁完美的结构。
标志是一种特定的图形符号,体现某一事物的特殊含义和象征意义。标志通过自身的独有形象,既可以代表某一国家、机构、组织、团体、活动、企业和个人,又可以将对象的精神、理念、特征、性质和内容表达出来。标志作为可识别的图形符号,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用来表明事物的特征,传达事物的信息[2]。标志设计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古代人对于图腾的崇拜,使用的简单的记事符号,到北宋出现的我国最早的商标标志“刘家功夫针铺”,一直发展到如今店面的招牌、企业的标志,这其中持续的发展和进步,都凝聚了广大人民的辛勤与智慧。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标志开始在各方面应用和普及,商品的繁荣和国际贸易的频繁交流,促进了标志的广泛应用。
简化是对具体而繁复的画面进行提炼,简化是人的一种天性,是根据“内在需要”进行的一种自然行为,它符合形式的某种秩序和规律。艺术的简化效应随处可见,视觉系统的“简化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追求视觉形式上的简化,自觉按照刺激物的相近、相似或连续等特性将其组织为简洁完美的结构。二是在设计中的运用,体现在对符号等抽象、概括形体的喜好上,既能突出特征,传达意图,又能强化视觉记忆,使人印象深刻。
例如美国微软公司,其在1975年成立初期时的操作系统为视窗结构,因此叫做Windows。那时的操作系统标志(图一)较为简洁明了,未使用过多的修饰及拟物形态在标志上。随后在1992年的Microsoft Windows 3.1上,我们看到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微软窗口”,标志包括经典的窗口,经典的四种颜色,经典波浪动态效果。这个标志给后面的Windows logo设计留下了很深远的影响。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电脑的开机界面就是这个蓝天白云下的微软Windows。直到2001年微软发布了全新的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原先经典的窗口标志转换为“Windows旗帜”,丰富的图形和阴影带来了3D效果,这时的logo具有一定的拟物性。此后的一段时间内,“Windows旗帜”只在标志内部发生一些变化,在外形上并未做过多的简化。直到2012年,随着微软推出全新的操作系统Windows 8 操作系统,其logo终于定下(图二)。其在新logo中首次加入了符号标志:四个小方块,分别采用蓝色、橙色、绿色和黄色设计。这四种颜色同时也代表着微软的产品,以及所服务群体的多样性。
二是视觉对信息有选择性地接受,排除事物的普遍性和一般性,只对事物的特殊性产生关注。在设计中的运用,体现在人们对非逻辑形式的敏感和对“中断点”的关注[3]。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有些形给人的感受是极为愉悦的,这就是那些在特定条件下视觉元素被组织得最好、最规则和具有最大限度简单明了的“形”。凡是能用符号编码的东西,相对来说就更容易追溯和回忆[4]。
有时人们的视觉心理会追随那些简洁明了且具有一定组织形式及意义的对象,这里我们要举碳酸饮料巨头百事可乐(Pesicola)logo变化的例子。早在1898年百事可乐就诞生了(可口可乐在1886年诞生),同年百事可乐有了自己的logo(图三)。字体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1898年到1940年百事可乐的标志改进都是以花体字体的造型出现的。发展到1950年后就出现了正面瓶盖的造型,强化饮料的说明性特征。其中1962年的修正方案中改变花体为等线体是一次较大的突破。1973年的修正方案中把1962年的瓶盖造型转变为圆形,将造型简约化,增加了方形背景,使logo更突出,视觉效果更简约有力(图四)。这正符合了格式塔心理学中所强调的人们对于简洁图形的需求心理,也满足了观者自身的心理快感。在最近最新一次改标中,百事可乐将微笑上扬,又一次改变了其logo(图五),使其逐渐变得完善,同时最大限度地运用简单明了的“形”。并且通过不同嘴角微笑的幅度,对百事可乐旗下不同的口味进行分类。
简化的形式表现在人的适应性上是一种心理需要。人类具有简化处理的本能:可以从复杂的内容中理顺逻辑关系,在??唆的语言中提取要领,还可以在千头万绪的感觉中归纳出条理。同样,视知觉也可以对自然现象加以提炼和简化,这样才能抓住特征、便于表现、存储记忆。这是一种视觉心理的需要,更是一种实用性的功能[3]。人类的眼睛倾向于把任何一个刺激式样看成是已知条件所允许达到的最简单的形状。在一定条件下,视知觉倾向于把任何刺激式样以一种尽可能简单的结构组织起来。就因为人眼具有如此的功能,所以设计师就把很多标志进行演变和再设计。据我的收集,大部分标志的重新设计都是由繁入简的。以下便是我搜集的一些标志的演变:菲亚特的前期logo以盾牌及勋章为原型,周围添加了些稻穗图形及阴影变化,较为繁复,而到后期不断简化。但标志字体还得到了保留,满足了人们对于菲亚特的视觉熟悉印象,可以说是由繁变简成功的例子。
简化的另一个特点是符合形式的某种秩序和规律,以便视知觉更容易把握,对形式关系的秩序化处理实际上是一种简化。我们在混乱的外部秩序里往往易于看清的是这类有规则的形状,这是人的一种本能。因此,我们应用最简单的图形表达最有深度的意义,有时要很好地运用视知觉心理的“有”和“无”的关系。
当然所有的事物都有一个限度,若事物限度超过了,则会出现不佳或者相反的效果。如果极简主义到达一定的高度,那么设计就变得乏味和呆板,违背了其原来的初衷。这方面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在标志设计中也是比比皆是:GAP(美国著名服装公司)在2010年时进行了更换logo的计划,以下便是其前后的logo变化(图六)。新标志一出,消费者立刻进行了反对和抗议,Facebook上有72万网民反对此次换标。“虽然旧标志形象用今天的审美标准来看确实有些过时,但总好过现在这个看上去类似某个网络公司形象的标签符号;原有标志使用的衬线体字母显得非常的具有历史意义,但也并没有过分强调那些复杂琐碎的古典细节,毕竟它与传统的古罗马体还有很大的区别,即使现在更换使用的Helvetica Neue字体本身确实相当的完美,但说实话放在这里让人感觉好像是上错了戏的演员,显得那么的手足无措,更别提右上角那个渐变色的小方块,简直与遮羞布无异”。
在消费者的声讨中,GAP公司妥协了,维持了原来的旧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更换标志的时候,应当再谨慎些,很多公司因为一次不太成功的换标,从而丢掉了市场。虽然GAP只是对原来字体进行了改变,并未大改特改,但面对消费者不认同,只能妥协。
通过分析这几个国内外标志设计的演变,我们得出简化是人的一种天性,是根据“内在需要”进行的一种自然行为,它符合形式的某种秩序和规律。纵观一个或者多个企业的标志演变,从标志形式内容上来说都是进行简化演变的。这一演变正符合了人们的心理需要,也符合了形式上的某种秩序和规律,但并不是所有简化都能达到较好的效果。简约不等于简单,适时适合的简化才是理想的。研究标志设计的演变及其演变风格,对于了解和掌握视觉简化心理,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利用GIS技术对地质灾害信息进行快捷发布、预警与决策,是地质灾害管理与防治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面向地质灾害的GIS系统设计与实现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该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应用灾害系统设计的相关工作经验,以面向地质灾害的GIS应急指挥系统设计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了项目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其次分析了项目总体的技术路线和总体结构设计,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思路,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GIS DEM 地质灾害应急
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信息系统是针对地质灾害防治过程开发的一个服务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各个县的灾害防治部门可以查询到所有灾害点详细信息,从而实现对灾害点的综合管理。同时,还可以对灾害发生时的应急预案进行直观快速展示,为灾前预警、灾时指挥、灾后救援提供直观快速的解决方案.
根据该需求,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如下方面:(1)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市三维场景的建设、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功能实现等;(2)市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建设,包括市地质灾害点数据库的建设和市地图数据库的建设;(3)软硬件环境建设,包括系统平台所需的软硬件环境的选择和建设。
3.1 总体技术路线
对DOM和DEM进行三维地形模型构建,然后使用Terra Explorer Pro将三维模型、基础地理要素层进行叠加集成,形成三维基础地理数据平台。(2)地质灾害专题数据库建设:分析和研究“市地质灾害点调查”数据成果。将地质灾害点调查文档数据进行入库,包括文字说明、坐标、图片等属性,整合成为地质灾害专题数据库,并将灾害点按照坐标属性定位在三维地理空间平台上。(3)地质灾害预警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按照国土局的需求,将各种灾害点的信息集成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上,并且可以进行属性的查询,并完成相应的
图1项目技术路线图
3.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为数据层和应用层。数据层为该系统所使用到的数据。系统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包括两种,分别为文件类型的数据和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数据。其中文件数据包括地形数据和专题数据,专题数据包括一些word文档,视频资料等数据,地形数据为三维地形数据(MPT文件)。SQL Server专题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包括各种地质灾害点的各种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基于“市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进行浏览和各种操作。
该系统功能包括基础地图操作功能、地质灾害管理专题功能。基础地图操作功能包括多模式浏览、分析工具、各种量测。地质灾害专题功能包括灾点管理、灾点查询、地名查询、属性查询、统计分析、实时通讯(预留)、用户管理、日志管理。下面详细描述系统的功能模块。
该系统的软件功能拟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4.1基础地图操作功能
(1)多模式浏览:给用户提供灵活的地图操作功能,可以对场景进行缩放、旋转、平移和漫游;(2)分析工具:系统提供坡度和坡向分析功能;(3)各种量测:为用户提供各种量测功能。
4.2灾点管理
4.2.1导入:用户可以将现有的灾害点的文本属性信息导入到本系统数据库中。系统提供灾害点信息导入工具,用户如果有文档方式或者表格方式的地灾点信息,可以通过该功能实现地灾点的数据导入。
4.2.2增加:通过验证的用户可以在三维地图窗口的任意点添加地灾点,并且可以添加其属性信息。
4.2.3修改:通过验证的用户可以修改灾点的属性信息。
4.2.4删除:通过验证的用户删除地灾点。
4.2.5设置预警等级:通过验证的用户可以设计灾点的预警等级。
4.2.6分类显示:设置显示范围,导入该范围内的所有灾点。
4.2.7即时预案:灾害发生时对灾害点设置即时的应急预案,该预案以fly方式保存。
4.3查询功能
(1)灾点查询。提供各种灾害点名的查询,支持按政区查询、按位置查询、按编号查询、按灾害等级、按预警等级查询等多种查询方式。(2)地名查询。提供自然村以上地名的查询。
该项目数据库可以选用SQL Server来存储和管理,数据库应能方便系统维护和更新、利于发布和共享,同时能够解决数据保密共享问题。
5.1数据库内容
该平台涉及的数据包括如下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专题和维护数据、属性数据。
(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境界数据、道路数据(全省省道以上的道路)、地名数据。
(2)专题数据。专题数据包括各种地质灾害点数据以及各种应急指挥数据。主要包括:1)地质灾害点分布数据,包括1000多个地质灾害点的分布情况,这些数据由市国土局提供;2)县名、乡镇名、街道名、道路名、水系名、行政村名。
(3)属性数据。属性数据包括上述几种专题数据相关的属性。1)地质灾害点的属性包括其地理位置、灾害点类型,灾害点图片、防治措施……等,同时,还包括多媒体信息;2)灾点即时预案的属性信息包括指挥路线、撤离人员、救援物资等图形和各种数字数据同时和以及相关多媒体信息(包括图片和录像),以fly文件保存,并保存在数据库中。
以上数据由该市国土局提供。
5.2数据库模型
该项目的数据包括两种类型,分别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专题维护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DEN/DOM数据、矢量数据、mpt数据等;专题维护数据包括专题数据、属性数据以及系统维护数据等。
5.3数据库存储与管理
该项目的数据存储采用两种方式,一种为文件方式,一种为数据库方式。文件存储方式包括Mpt;专题数据;矢量数据(如道路、境界、地名等)。数据库存储方式包括属性数据,如文字、图片、多媒体等;维护数据,包括个人信息、系统信息等。系统的mpt数据采用文件方式进行管理,其他分层矢量数据、专题数据、都是通过fly文件进行管理;属性数据和系统维护数据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中进行存储和管理的。
该文从项目建设目标和内容出发,分析了项目的技术路线和结构设计,探讨了系统的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为后期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以数据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在不断深入发展。目前,社会对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有了极大增加,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1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当下这个时代是瞬息万变的,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发展的不断深入,系统不稳定、信息的安全性缺乏保障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与时俱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系统不能只在最初设计的技术层面上止步不前,要随着新技术的不断研发,对该系统的功能不断进行更新;此外,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该系统中要及时替换和更新数据库中的信息;计算机信息网络的管理水平也要紧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前沿的技术及综合水平要保持一致,才能更好的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的支撑。
1.2重视信息安全
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子系统进行工作时编程人员要保证其独立性,互相之间不能出现干扰。此外,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往往以网络为依托,而网络信息具备共享性的特点,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信息的安全。在这一系统中,要对局域网进行限制,如果使用该系统时不在局域网之内,一定要选择客户端的方式进行登录,以保证信息的安全。
1.3运用跨平台方案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选择运用跨平台的方案,如此一来不仅节省了维护信息的费用,还有利于促进更新系统管理的相关设备,不断完善计算机信息系统。
1.4及时查看
技术管理人员要及时查看这一系统,防止混入不具备价值的数据,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由于临时出现的故障对工作造成的延误。
2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运用的工具就是计算机,设计系统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数据信息收集、存储、处理以及分析之后,将有效的信息进行汇总。在计算机专业分支中,计算机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人们可以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来对所需的资料信息进行搜寻,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其流程进行预测,在对事物进行决策时能够起到辅助作用,因此高效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对于该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概括的说,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利用网络技术为基础,合并使用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一种信息管理系统。在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设计时,首先需要对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出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具体方法,最终的目标及在系统中所提供的一系列相关管理功能;其次将功能管理的模块设计出来,来实现服务器中所具有的功能;同时需要对数据库的管理进行设计、完成各个模块的属性设置以及数据字典;然后对客户所提出的要求以及需求进行归纳和综合,将概念模型制作出来;接着将概念模型进行转化,转化成数据模型;最后需要进行的工作是匹配一个与数据模型相符合的物理结构,将关系数据库建立起来,管理程序的编制以及系统的安全维护以及调整。这六个步骤起到的作用都非常重要,少一个步骤都不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所设立的功能模块是对实施管理模型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对模块进行设计主要是将系统中自身模块的结构进一步的明确,对系统之间的一些关系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对子系统的模块结构图进行描绘。如此一来就对模块之间与子系统之间传输数据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规定,从而使得数据信息的有序输出与输入有了相应的保证。在对计算机系统的编程进行设计时,一般情况下都会使用PB、VB、Delphi这三种语言,它们在提供较为强大的数据接口的同时,维护也较为方便,而且有着较快的运行速度,效率相对较高。但系统不同的情况下采用的语言也不同,例如在对Windows系统进行设计时更适合采用C++语言。
3结语
通过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的一系列分析研究,我们能够看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该系统会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行各业都需要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引进与使用,将与其需求相符合的系统开发出来,从而使企业或组织能够快速掌握需要了解的信息,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如此一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
1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质量信息数据规划
对制造过程质量数据信息进行了分类整理,通过对质量信息的整理和系统所要实现功能的分析和业务数据模型建立,为软件的详细设计和编程的快速实现和调试奠定了基础。
1.1制造过程质量信息收集与整理
制造过程质量信息是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载体,是质量跟踪与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对象。根据产品工艺和工序流程,对产品制造过程的记录和报告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对每类记录报告的数量进行了统计,对同类报告进行了统一管理。
1.2业务流程数据规划
业务流程数据规划是对制造业务过程的质量信息单据和数据进行总体规划和逻辑设计,为软件编制过程的数据逻辑关系和数据流设计的提供输入。结合产品业务信息单据进行分类规划,建立了系统的数据模型总体框架和纲要性的数据关联关系图。
2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设计
2.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与规划
根据对产品结构、制造工艺、业务过程流程和质量信息需求分析,结合产品制造过程全局业务和纲要性数据关联关系,在与客户进行详细沟通交流基础上完成了系统需求分析,制定了十大系统总体功能模块。
2.2系统功能说明
(1)物料出入库管理
库房管理包含物料出入库信息记录和库存物料情况查询。业务工作由原材料首次入库、复验后原材料入库、原材料放行、原材料外协加工出库、传递卡或者任务单领取原材料出库、焊丝领用、零件入库、传递卡或者任务单领取零件出库和中间产品出入库组成。
(2)生产计划管理
提供生产计划管理功能,辅助用户编制和查询各种生产计划。业务工作包含制定季度生产大纲、制定月生产计划、制定周生产计划、将周生产计划下发到具体生产部门、接收生产日报、接收生产周报、变更生产计划、下达临时生产任务和考核生产计划执行率。
(3)任务单工作
任务单工作包括:原材料材料和零部件复验。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制定任务单,工作人员通过系统获取工位的任务单完成任务单工作信息。完成之后,用户记录任务单的完成情况,系统将任务单保存。
(4)传递卡工作
传递卡工作为生产的核心业务,工序人员通过传递卡流程完成部件及整台的全部生产任务。在工作传递卡的单个环节中,用户通过系统记录下工作开展信息,单个工作环节中所产生的信息包含有清洗记录、烘干记录、检验记录、组装记录等。
(5)不合格品控制
通过不合格信息提示,系统能够辅助防止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流入到下一步工序。在某个传递卡工作环节或任务单工作中,如果质量信息不合格,系统将提示用户,用户根据提示信息查询产品信息状态。
(6)生产信息查询
生产查询任务包含:产品的生产信息查询、生产记录查询、生产报告查询、任务单查询和零件合格信息查询。通过输入某一产品台的编号可以查询到该产品的所有生产信息。
(7)生产数据统计分析
系统能够实现各种生产关键参数的数据统计分析,自动形成工艺人员定制的各种统计分析结果。关键参数包括制造成品率、焊缝合格率、检测数据分析等。统计分析项目包括:百分比统计,平均值,极限偏差等,分析结果以图表的形式给出。
(8)工装检具管理
系统能够实现各类工装检具和计量设备的电子台帐管理,辅助人员随时了解设备及检具的工作状态,并提前实现检具设备的送检提醒,实现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使用状态的在线管理,对过期未送检的检具进行报警提示。
(9)文档管理
对各种文档进行管理,提供文档录入功能、文档维护功能和文档查询功能。文档包括:管理程序文件、生产质量文件、操作规程、检验规程以及其他各种技术文件。管理用户的基础信息和用户在系统中所具有的各种权限,对现有用户进行维护。用户权限分为系统菜单权限、工序传递卡的对应权限,可以给用户添加和修改权限。
3.生产质量管理系统软硬件结构
系统采用服务端为核心的思想实现,所有的软件功能将在服务端实现,用户通过客户端连接至服务端使用软件,服务端驱动客户端从而向用户提供各种功能服务并且响应用户的各种操作。软件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方式,软件功能部署在web服务器上。通过网络连接,服务端向用户提供基于IE6的软件功能,从而实现了以服务端为核心的软件产品。软件产品开发实现涉及技术和工具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SqlServer2005;Web服务器,Tomcat6;客户端浏览器,IE6。硬件结构运行平台满足基于网络的桌面工作站和服务器框架结构,工作站的数量根据具体用户工位数量确定。
4.结论
生产质量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信息的管理、生产过程流转卡的在线传递、生产信息的快速查询和有效管理、不合格品流向控制及工装计量器具预警等功能,能够确保生产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可靠质量跟踪与追溯,有效的提高了产品制造过程生产信息管理水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学籍管理是高等院校学生管理事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管理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它的内容对于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籍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开放远程教育中学籍管理的现状剖析
1.教育规模扩大,学籍管理业务量增多
随着远程教育规模的逐年扩大,学员数量越来越多,学籍档案信息的储备量也在成倍增加,传统学籍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远程教育的发展与学籍信息的扩充。同时,目前有一些远程教育高校仍停留在单纯纸质化学籍管理状态,如采用卡片收集、记录学生所有信息。再加上远程教育高校的学员多数是在职进修学员,课程学习与毕业设计均可通过网络在线进行,所以远程教育高校机构的人员编制相对较少,这也使得学籍管理的工作量与难度有所增加。
2.基础数据准确性与及时性差
目前,我国远程教育高校虽已实行了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但新生入学注册时的电子信息经常会出现错误的现象,这主要是招生入学时间紧、学生自己填写不认真、学籍信息录入人员疏忽等原因造成。同时,远程教育学生来自于不同地域,由于种种原因而变更联系方式或助学单位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与之关联的信息却不能得到及时进行更新。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籍管理的有效率。
3.传统学籍管理制度刚性较强
传统教育管理理念是基于社会发展需要,注重教育的工具价值,忽视个人价值与个性发展。目前,多数远程教育高校实行的是学分制,但学分制所具备的主体认定功能与自主选择功能却未能完全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社会本位教育观的影响。此外,现行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制度是一套刚性制度体系,更多强调的是对学员的集中管理与控制,对于学员学习阶段的一些其他需求并不重视,如:调整专业、真正自主式选课、提前或延期提交毕业论文等,更不谈对学员个性化发展的尊重与支持了。
二、开放远程教育学籍有效管理的对策
开放远程教育的发展,使学籍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只有创建以学员为中心、与学员工作生活相关联、符合远程教育特点的学籍管理模式才能真正适应远程教育新的发展形势。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历,提出改善学籍管理的对策。
1.加强开放远程教育学籍信息的数字化建设
学籍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就是将学籍档案原文以图像文件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中,这样可以方便对学员信息的统计,提高学员学籍档案的管理效率、检索速率与查准率。首先,建立学籍信息的数字化,必须建立学籍档案原文数据库与学员信息库,并建立两者之间的关联。传统学籍档案内容主要以纸质与照片为主,其中纸质学籍档案可以通过OCR字符识别软件识别后生成文本文件,也可以通过扫描生成图形文件;而照片档案的精度要求较高,可选择精确度较高的扫描设备进行专业扫描处理后保存。其次,在明确数字化建设可行性、合法性、规范性、效益性与安全性等基本原则基础上,依托远程教育高校现有网络构建学籍管理系统平台。学籍管理系统应包括多个模块,如:新生入学资格与注册管理、学生成绩考核与记载、学籍异动管理、学生纪律与考核管理、学生奖励与处分管理、学生毕业与结业的审核管理、证件发放管理、学籍信息统计、报表打印、系统维护等,同时设定三大类系统用户角色,分别是:管理员、指导老师、学员。每位用户须输入用户名与密码进行身份验证后才可登录系统。同时,发挥各远程教育教学点的办学优势,为学员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可以在分校间建立互补式的资源共享平台,解决部分学员因转学而导致的学籍管理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
2.实现学籍管理制度刚性与柔性的有效结合
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制度的“刚性”体现在教育培养规模质与量的硬性规定,包括学科、学分、论文质量、纪律约束等。而“柔性”则是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给予学员相对的自由,包括学习年限、学习方法、导师选择、论文方向等。实现学籍管理制度刚性与柔性的有效结合可以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模式,有利于拓宽学习空间、激发学习策略,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国多数开放教育学员是在职学习,承担着工作与生活的多重压力,自由时间相对较少。所以,远程教育高校应尽可能为学员提供弹性学习制度,让每位学员能够根据自身情况更自主、更灵活地去选择专业方向、学科科目、学业进度,真正实现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性化学籍管理方法。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也可以尝试改变教学计划“年年改、季季调”的状况,在设置稳定的课程与学分的前提下实现网上随时注册、随时报考、随时选课;建立灵活的选课制度,聘任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帮助学生明确专业定位与完成自我设计。
3.不断完善并简化学籍管理的工作流程
从2002年教育部统一实行学历证书电子注册以来,不仅明显降低了远程教育毕业证书的废证率,而且大大简化了分校领证办证的工作流程。而作为远程教育的高校仍需不断完善并简化学籍管理流程,可对学籍管理的操作文件进行有效的修订、补充与完善;可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编制学籍管理流程,并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打分考核,实现“以评促管理”;可对毕业审核模式进行一定的改变,如:可将毕业审核机制由原来的补考后集中办理变为分批处理,从而确保学生尽早拿到毕业证书。
4.加强远程教育学籍管理人员的培训
学籍管理必须体现科学化与规范化,应能确保学籍档案的科学分类与规范化分类管理,如:建立档案目录,注重标准、式样的统一等。这就对学籍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远程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学籍管理人员职业道德与业务方面的培训。其中,职业道德培训包括严谨的工作态度、遵纪守法,增强服务与质量意识,杜绝一切不正之风;而业务培训包括学籍档案的建立、档案审核、计算机操作技能、网络安全技能、学籍管理政策等。只有提高了学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做好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开放远程教育学籍管理工作者一定要明确本校学籍管理的现状,秉承实事求是、注重个体差异的理念,发现并解决本校远程教育中学籍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学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逐步形成切实可行的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模式。
一、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重视度不够,思想认识不清。尽管近几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但在大部分高校,领导只是把成教作为学校创收的一个渠道,做为普通教育的附属,对于学籍管理更是没有当作重要的工作来抓,容易出现重普通,轻成人;重校本部,轻函授站;重在校生,轻毕业生的学籍管理状态。
2.制度不健全,执行有偏差。没有统一的成人教育学籍管理规定。有些学校套用普通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成教因其与普通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往往遇到问题时无据可依。有些学校虽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学籍管理制度,因为既定制度与经济利益出现冲突,往往使制度的执行难以落地。
3.管理人员配备不合理,素质有待提高。有些学校认为成教学生比普通学生数量少,管理工作轻松,就将一些家属、合同工安排在学籍管理工作岗位上,忽视了成教学籍管理对象复杂和形式多样的特点,造成管理人员流动大。有些学校重招生,轻管理,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得不到重视,往往有“费力不讨好”的感觉,加之参加培训的机会少,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学籍工作繁琐、责任大,管理人员经常陷入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而忽略学籍管理工作的研究,使学籍管理工作缺乏创新。
4.信息化手段滞后。虽然近几年很多高校都引进或开发了学籍管理系统软件,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软件开发不合理,操作性不强等问题。有些学校成人学籍管理还采用EXCEL等常用办公软件,使得部分工作需要人工统计,造成工作效率低。
5.学籍档案管理不规范。学籍档案记录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长全过程。由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分散广、对象复杂,给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有些教学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会出现学籍档案管理真空现象,而本部由于人员配备不齐,对于教学点上报的学籍档案缺乏应有的监督管理。有些学校认为把学生的毕业证书制作发放后就可以了,对于毕业生的学籍档案缺乏管理,高校的合并、变更,造成了大量学生的学籍档案丢失。
二、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问题的改革思路
1.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学籍管理人员执行力。从教育部到各省教育厅,一直强调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教育部也将学籍管理工作提升到维护高校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高度。完善和规范学籍管理制度,对成人学历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各高校必须根据国家政策和省教育厅的文件,建立健全一套符合实际需求,切实可行的人性化学籍管理制度,并对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订,使学籍管理制度上一个新台阶,做到管理有章可循,制度与时俱进。好的制度需要好的执行力。再完善的管理制度,没有执行落实到位,等于形同虚设。要提高学籍管理人员执行力,就必须要奉行制度原则,秉公处理,不滥用职权,讲究实效的指导和监督,扩大执行力的实施效果。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人员是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成人教育教学工作的运转和质量的提高。各高校首先应该给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定岗定编,给他们充分的保障。其次,要筛选思想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有较强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员担任学籍管理岗位工作。对现有学籍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类培训,提升业务技能,提高职业胜任度。除安排培训外,可通过交流研讨、参观考察等全面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积极性。再次,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此外,要根据成教的发展情况合理配置学籍管理人员,让学籍管理人员可以抽出时间来做些研究,使管理与研究之间互相促进,用有价值的研究来推动实际管理工作。
3.加大软硬件投入,推进学籍信息化平台建设。从2006年下半年教育部实施高校学籍学历电子注册,以及后来的信息十年回登,成人高等教育学籍信息化建设显得越发的重要。要树立现代化管理意识,将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引入到学籍管理工作中,把学籍管理人员从量大、繁杂、重复性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以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各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通过课题立项,聘请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人员,由学籍管理业务能手配合,开发一套与本省实际相符合的,操作性强的学籍管理系统平台。同时为了与学信网进行信息交互,做好系统的兼容性,对数据转换、字段匹配、统计分析、信息验证等功能加大开发力度,力求使管理平台简便宜用。另外,要根据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特点,建立网络学籍管理系统,实行远端信息录入与查询,让教学点、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到自己的学籍状态、成绩等学籍信息。
4.加强检查监督,规范学籍档案管理。学籍管理人员首先要端正态度,认清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日常学籍电子、纸制档案整理过程中,要做到材料真实、完整、规范。对毕业生档案的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定封袋、传递,保证将真实的信息反馈给社会。除高校自我管理外,教育主管部门也要对各高校学籍档案进行定期检查,特别要加大教学点学籍档案的审查力度,及时纠正档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杜绝“假的”真文凭不良现象发生。
5.“以生为本”,强化学籍管理服务意识。高等学校教育和教学改革中维护学生利益和适应市场需求以成为学校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学籍管理制度的修订过程中,高校应该把维护学生的利益和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站在学生的角度认识问题,遵循学生成长的发展规律,让学生成为学校管理的适度参与者。此外,学生在学籍管理中还应该具有知情权。新生入学时学校要将本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相关制度汇编成册,发给每个学生,通过开学典礼、始业教育向学生传达学籍管理规定。对于学籍上的新问题、新现象学籍管理人员要不定期的对成教班主任进行学籍制度的培训和解读,使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学籍管理制度,保证学生接受学籍管理信息的准确性。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细致繁杂的系统工程,其管理水平即关系到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也影响着学生及家人的切身利益。各高校需要把握不断变化的成人高等教育规律,结合本校实际办学特点,制定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学籍管理模式,以促进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