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科技英语词汇的构成方式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科技英语一般指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著作、论文、教科书、科技报告和学术讲演中所使用的英语。 科学家钱三强曾指出:“科技英语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现代英语的一个专门的新领域。”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科技英语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性,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设立了科技英语研究机构,并在大学中设立了相关专业。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科技英语名词化构成方式的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科技英语指用于科学和技术交流方面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英语语体,在词汇方面,科技英语大量使用专业词汇、复合词、缩略词及利用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句子方面,多使用长句和被动语态,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文体方面,科技英语注重行文的连贯、清晰、流畅,避免行文晦涩、表露个人感情、过多运用修辞手法等。名词化结构因其客观、正式、准确的特点在科技英语中被频繁应用。根据《现代语言学词典》的定义:“名词化是指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指从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戴维克里斯特尔,2000:240)。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法学派更深入地研究了名词化现象。Halliday在语法隐喻视角之下将名词化定义为:“用名词来体现本来用动词体现的过程或形容词体现的特征”。同时他还指出,名词化是实现语法隐喻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名词化现象是正式语体的最显着特征之一,名词化结构使用的频率越高,文体的正式程度就越高,这也成为许多科技类文章晦涩难懂难翻译的原因之一。翻译的标准方面,Gentzler(1993)强调了翻译的三个标准:忠实(faithfulness)、流畅(fluency)和条理清晰。清末翻译家严复曾提出着名的“信、达、雅”原则,简单地讲就是要达到“忠实”、“通顺”、“典雅”,也就是要“译文忠实于原文的思想”、“译文要合乎全民规范化的语言”、“译文要保持原文的风格”。奈达则提出了“功能对等(functionalequivalence)”,要求译文在词汇意义、文体特色等多层面上尽可能与原文保持一致。本文对科技英语名词化的构成进行分析,在严复奈达的翻译理论原则指导下,指出在翻译时可以将名词化结构用动词、形容词等词性或者从句替代,以提高对于科技英语名词化的理解和翻译质量。
在科技语篇中,大量英语名词化结构的应用提升了科技英语的正式性和客观性,下面将具体予以归纳。
1.派生词的应用
主要表现为:行为名词+介词+名词,介词+行为名词,名词+行为名词,动词构成的固定搭配等等。这里重点介绍行为名词+介词+名词,在这一结构中,前者行为名词是由动词派生而来,介词+名词构成的介词短语在逻辑上是行为名词的动作对象或动作的发出者。Lossoftoolhardnessleadstotoolfailure.在这个例句中由of这个介词所连接的两个名词,loss是行为名词,虽然它丧失了动词的性质,但是在深层意义上,还是能和tool构成主谓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中心词和修饰语的逻辑关系紧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阅读的难度。
2.动名词的应用
在动词后面加上-ing,这种方法结构简单,适应能力强,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名词化,完全可以从原生动词推测词义,即可预测性强。但动名词中的动词还未完全丧失及物性,相对派生词来说其名词化的程度是要低一些的。Byvaryingtherelationshipoftheuraniumrodsandthecarbon,thechainreactioncanbespeededuporsloweddown.动名词varying的运用相对丧失了动词的性质,能客观地展现“通过改变铀棒和石墨之间的比例关系,可加速或减慢连锁反应”这一过程。
3.不定式
不定式名词化的程度较低,动词还带有及物性,还可以用副词修饰。不定式做主语往往含有将来的意味,带有一定的预期效果。用it(在句中作形式主语或宾语)来代替动词不定式也是很常见的,这样的表达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句式,避免主语冗长,句子头重脚轻。Itispossibletomeasuretemperaturechanges.此句中用形式主语it来代替后面真正的主语tomeasuretemperaturechanges,从而很好地避免了主语过于冗长引起读者的费解。
4.小句名词化
小句名词化是名词化程度较低的结构,其动词的特性还有保留,但是因为这种结构既可减少句子或分句的出现,又能包容大量的信息,能反映科技活动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小句的名词化是指把句子变为小句嵌入句子中,充当主语或者宾语的作用。Whatisrevealedinthechartreflectthegreatchanges.把由what引导的小句放于句首作主语是为了强调要叙述的内容,将文章的内容条理流畅的叙述出来。
通过对于科技英语名词化构成的分析与归纳,可以看出,在科技英语中,名词化结构起名词或名词短语的作用,一般在句中作主语、宾语、介词宾语,在汉译时根据名词化结构的特点翻译为不同的成分。
1.将名词化结构译为动词。
大部分名词化都源于动词,很多情况下,在汉译时可以直接把名词化结构还原为动词或动词短语。TheclassificationofcivilizationastheStoneAge,BronzeAgeandIronAgedependsprincipallyonthekindoftoolsused.此句可译为:把人类文明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主要是依据各时代所用的工具。在这个例子中,没有将classification翻译为名词“分类”,而是将其翻译为动词“把……划分为……”,这样的翻译使人容易理解,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将名词化结构译为形容词。
除了由动词转换而来的名词,有些名词化结构中的名词是由形容词转换而来,这时应该依照汉语表达习惯将其译为形容词。Thelowerstretchesofriversshowconsiderablevariety.可译为:河下游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该句中variety是由形容词variable转换而来的,用形容词“多种多样的”替代“多样性”,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很好避免了句子的生硬死板。Thephotomaskmustpossessdimensionalstability.该句中stability是由形容词stable转化而来的,可译为:光掩膜的尺寸必须是稳定的。这样的翻译使表达更为清晰流畅,生动活泼。
3.将名词化结构译为从句。
当名词化结构包括的信息比较丰富或名词化短语中有多个词修饰而使得结构相对较为复杂时,为更好地还原英文原文的信息内容,就必须将名词化结构翻译成从句,包括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等等,以便更好地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关系。Thepreamplifierishousedinanaluminumpackagefor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reduction.上面的句子可以改写为:Inordertoreduce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thepreamplifierishousedinanaluminumpackage.原句中的介词for暗示了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可译为:为了减少电磁干扰,可以把前置放大器装在铝壳中。Aftertheintroductionofnumericallycontrolledmachinetools,thedesignershedsomeofhisshackles.面的句子可以改写为:Afterthenumericallycontrolledmachinetoolsareintroduced,thedesignershedsomeofhisshackles.原句中的介词After暗示了句子动作的先后顺序,可译为:采用数控机床后,设计人员摆脱了某些束缚。
通过对科技英语名词化构成方式的分析与归纳,可以发现动名词结构可以有效避免与动词有关的人称和时态,可以阐述表达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性状态和变化过程。名词化结构在能提供大量的信息的同时,还可以简洁、准确、清楚地表达句子之间的各种复杂的逻辑关系,大大增加了科技英语句子的简洁性、准确性和客观性。针对科技英语名词化结构的这些特征,在严复、奈达翻译理论原则的指导下,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具体的翻译方法,可以将名词化结构翻译成汉语的动词或形容词,也可以向更高的级阶跃迁,翻译成小句,使译文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与要求。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科技论文不仅要有科学的分析论证,独到的学术见解,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通顺,而且应遵守一定的撰写格式.工作中发现不少作者由于论文的撰写格式太不规范,从而影响到其论文的采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科技论文范文格式,仅供大家参考。
1. 论文篇名
要求:2号黑体居中,简洁、明确、有吸引力
2. 作者姓名
要求:5号宋体居中
3. 作者单位
要求:小5号宋体居中,包括学校和系名,邮编,城市
4. 摘要
要求:标题5号黑体,内容5号楷体,包括具体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方法模型写出原理和步骤以及特点和优势,结论要具体,应该包涵结论部分的主要内容。
5. 关键词
要求:标题5号黑体,内容5号楷体,要在篇名和摘要中出现过;不用缩写词
6. 英文前置
要求:字体times new roman,内容包括Title, Author, Affiliation, Abstract, Keywords。
7. 引言
要求:5号宋体,内容包括研究的背景、意义,通过对前人的工作归纳、概括以后,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研究的主题,阐明命题的依据——立论,交代问题解决的思路(不要具体交代正文的标题),措词要精炼。
8. 正文
(1) 标题
要求:一级标题(如1),4号宋体;二级标题(如1.1),5号黑体;三级标题(如1.1.1),可有可无,也可以使用一般序号,若有用5号楷体。
(2) 正文内容
要求:5号宋体,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章节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需要考虑有助于理解和二次文献索引需要。
(3) 图表
要求:文中包含图片或表格,同时标注图题图名和表题表名。图表在文中的出现处于文本部分中提及之后。
(4) 分栏
要求:前置部分与引言为单栏,正文部分与参考文献部分为双栏。
9. 参考文献:
(1) 要求1:标题5号黑体,内容小5号宋体。
(2) 要求2:包含至少连续出版物、专著、论文集等任意两类文献以上,正确标注文献标识码。
(3) 要求3:参考文献数目在5条以上。
(4) 其他要求:标点符号以及条目完整性。
参考文献的格式范例如下:
[1] [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文题[C].编者.文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0. 版式
要求:将页面设置A4即21cm×29.7cm,页边距:上2.54cm、下2.54cm、左1.8cm、右1.8cm。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科技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而是不降低环境质量、不破坏自然资源基础的经济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经济论文,供大家参考。
1关于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思考
从上个世纪中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开始,教育、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信息产业的兴起,改变了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乃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观念。在这种新形势下,对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该如何认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学者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有的学者则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而更多的学者是从技术与社会经济结合的视角来考察社会的发展。进而提出:随着智能的超高度密集、全球信息网络的建立、科学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的同步进行,促进了教育、科技、经济在更高层次上的密切结合。这些认识都表明:我们要用动态的观点来认识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特点,紧紧抓住知识经济时代的机遇,努力促进教育改革、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把高校的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推向深入。
1.1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待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
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划分,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从劳动力经济向资源经济的转变,现在正经历着从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在这个阶段,人们主要依靠不断创新的知识和技术从事生产。这种高新技术产品的物质消耗低,而质量和功能却很高;同时依靠不断创新的知识和技术来实现高效率的管理,使得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大幅度降低,而对于智能的需求则大幅度增加。综观世界,教育、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也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资源的发展、积累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不仅形成了知识产业,而且导致了国际经济的分工重组。自然资源经济受到资源储量、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制约;劳动力资源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不可能长期保持低成本优势;引进先进技术虽然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却不能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因此,长期依靠资本和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是不现实的;只有把教育、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重视开发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发展。
1.2从科技进步的角度看待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加速增长,发展过程急剧变化,发展形式高度综合化,转化速度超常等。具有这些特点的科技进步都是依靠教育培养人才和依靠经济实力提供支持。我国的高科技开发区和一些发达国家的第二代科学园的建设与发展,都是依靠高校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的支持,依靠企业提供物质条件,并把高校的智能资源与企业的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加速了高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是科技进步的根本保证。
1.3从高等教育的角度看待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
高等教育不仅具有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教育功能,还具有不断创造新知识、开发新技术的科学研究功能,同时也具有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成果的社会服务功能。人们对高等教育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作用认识得越来越深刻。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近代工业发展的产物。从美国威斯康星的结合型式,到产学研合作教育、工程研究中心及科学园区等较高层次的结合历程,可以看出: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生产劳动在较大规模及更高层次上实现了有机结合。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高校与科研、生产单位的结合将更加密切,并向高层次、大规模加速发展。历史证明,那些具有最先进的教育和文化体制的国家将是世界上科技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顺应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促进高等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研究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为探索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重要而紧迫的要求。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和高校发展多样化的形势下,佳木斯大学作为省重点建设高校,主动适应了国内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积极推进教育模式的改革:适时转变办学理念,坚持开放式教育;主动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途径,努力促进学校的教育、科技、经济的高层次结合。
2.1转变教育观念,发挥地缘优势,坚持开放式教育
促进教育、科技、经济融为一体化,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特别是要改变“为教育而教育”的封闭式教育观念;其次要树立“大力促进科技、经济发展,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开放式教育观念。因此,在新旧体制交替、新旧习惯冲突、新旧观念碰撞的背景下,高校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开放式教育。佳木斯大学充分发挥地处东北亚的地缘优势,抢抓教育开放的大好机遇,勇于开拓,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后与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十一个国家的26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关系,聘请外籍专家200多人次来校讲学;派出留学生、研究生、中短期访问学者及学术交流人员400余人次,其中有82%的人员已返校工作,且均工作在我校教学第一线;引进外资2000万元(人民币),全部用于教学设施设备的改善和师资培训。近20年来,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全面提高了我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增强了我校在东北亚国际区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2适应经济体制改革,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经济体制改革必然带来教育与科技体制的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这将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佳木斯大学顺应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形势,借助合校的契机,整合了原有四所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发挥了多学科协作、科技园区、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坚持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坚持为黑龙江省的老工业基地改造及重点产业经济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坚持为地方工业企业、医药行业、信息技术产业等培养了一大批市场意识强,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实用型人才。
2.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建立学科(专业)体系
高校作为培养专门人才的摇篮,不断地向科技和经济部门输送人才。教育、科技、经济的紧密结合必须落实在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佳木斯大学主动适应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具体做法:一是积极研究和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如:外语专业的“语言+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应用外语教学为主,加经济、外贸、管理、公关文秘、涉外财会、旅游等专业方向;检验专业的“检验+输血”人才培养模式,即在检验专业的后期教学中,加入输血课程和定向实习;药学、会计、焊接等专业的“学历+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毕业生除获得本专业的学历证书外,还能获得该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通过改造老专业,创办新专业,发展交叉、边缘学科,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三是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文化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四是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建设与开发教学管理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使学校多媒体教学朝着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2.4改革教育途径,把产学研的结合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教育、科技、经济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互相转化、辩证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实行产学研的结合,是高校培养人才、创造成果、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结合要追求多层次、多样化:既可以是学校将科技成果转让给企业,也可以是学校将科技成果应用到企业;既可以是学校自己办高科技企业,使校办企业起着“孵化器”的作用,也可以是高校进入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管理、经营、金融、投资等方面与企业合作,或者学校对企业投资入股、甚至兼并。佳木斯大学坚持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通过学科间交叉、融合、渗透,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增强了对社会的科技贡献能力,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校首先要大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积极发挥校办企业“孵化器”的作用,推进与地方企业的全面合作;其次是努力使地方企业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基地,也使学校成为地方企业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基地;第三要实现学校和企业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并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目标,真正做到教育、科技、经济发展为一体化。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很多国家都采取相应的措施,把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提高到国家决策层。如美国高校既同国家实验室合作又与企业合作,既从事基础研究又开发名优产品;欧盟力图建成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知识经济组织;日本利用技术创新体制,振兴学校科研成果产业化;印度通过加速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作为软件业原动力,被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誉为:“发展中国家发展高科技的榜样”。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科技、经济的发展瞬息万变,各高校都要顺应潮流,努力促进国际的交流与合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增强办学活力,使高校能够主动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一、江苏教育、科技、经济发展的现状
1?教育方面。江苏各级各类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义务教育具有较高的水平与质量,2005年小学和初中的入学率、巩固率均分别达到99?5%和98%以上,小学与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率分别达到99?65%和98?46%,小学和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达到99?79%和89?60%,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9%。2006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3?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特殊教育招生0?39万人,在校生3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50?15万人。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绝大多数青少年的基本教育权利得到了有力保障。全省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由9?9年提高到12年。高等教育方面,2005普通高等学校有115所,招生39?02万人,毕业生数24?4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3?5%,高校在校生总数123?77万人。2006年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19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5?91万人,在校生130?62万人,毕业生25?73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3?18万人,在校研究生8?91万人,毕业生1?9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5?6%。全省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5万人。
2?科技方面。2005年江苏省工业、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45?5%和55%。2006年江苏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3889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6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人员10?5万人。目前全省已建国家及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24个,比上年增加58个。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725亿元,增长16?6%,其中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支出33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55%。全社会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度增长,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投入增长60%。全省有28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12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119?53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53267件,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二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3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4?9%。
3?经济方面。2005年,江苏省经济增长效率提高比较明显,资本产出率由2000年的22%上升到38%。2006年,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548?3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8685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3598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7?2∶56?5∶36?3。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63?65亿元,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成投产项目7337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53?2%;新增固定资产5730?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76?7%。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23?18亿元,全年进出口总额2840?0亿美元,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56?68亿元,基金收入731?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加上基金收入、上划中央四税1547?29亿元,财政总收入为3935?87亿元(不含海关税收等612?28亿元)。
二、江苏教育、科技、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江苏省最近两年相关数据看,江苏省教育、科技、经济发展方面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但也应看到,江苏在教育、科技、经济协调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缺少高层次人才。作为人才大省,2006年江苏科技活动人员的绝对数达到36万人,仅次于北京45万人,居全国第二位。江苏人才资源比较充足,但科学家和工程师这样的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2004年江苏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的比重为59?2%,而全国平均水平为64?7%,江苏比全国水平低5?5个百分点。此外,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是科技活动人员中从事创新活动的核心力量,2004年,江苏拥有的此类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重为7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从最近几年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虽然科技活动人员最近几年基本是每年增加的,但从事创新活动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最近几年未有显著增加,江苏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相对不足将会造成江苏难以占据科学前沿,顺利捕捉重大发展方向。
2?科技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江苏是全国最早提出科技兴省战略的省份,从确立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的主体战略,到实行科教优先的发展方针,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但就科技自主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成效而言,江苏科技总体上仍然大而不强,潜在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据国家统计局、国家科技部发布的《2005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的资料,2005年江苏科技进步综合指数为50?2%,比2004年提高2?52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市中位于上海、北京、天津和广东之后,居第5位。江苏科技投入力度偏小表现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不高(见表2)。作为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投入的重要指标,2006年,江苏的这一比重为1?6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18个百分点,但相比科技创新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地还有较大差距,如果再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创新型国家比较,2003年上述三国的该项指标分别为2?6%、3?15%、2?64%,而江苏2006年的创新投入水平与其还有很大差距。再从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以及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来看(见表3),江苏省相比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发达地区尚有较大差距,创新投入不足必将影响到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此外,目前江苏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还未完全建立,创新动力不足,创新机制不活,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3?经济发展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增长方式转变步伐不快。从2000年以来江苏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分析(见表4)看,第一产业产出所占比重在逐年减少,第二、三产业产出比重逐年上升,江苏省工业化进程在逐年深入,2006年江苏经济总量在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山东;但从三次产业结构角度分析,江苏相比发达地区如上海、北京等尚有较大差距(见表5),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高度化。此外,三次产业发展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如农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增长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和资源,资源环境压力较大,尚未从根本上转变能源消耗的格局,工业产品附加值偏低,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比重偏低。
三、江苏教育、科技、经济进一步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个国家与地区的盛衰不仅仅取决于教育、科技是否发达,更取决于教育、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所需相关要素是否协调发展。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投入的劳动力、资金及科技的发展。教育使劳动者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劳动者的质量;科技进步使劳动手段、工艺水平等得到了提高,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可增加对教育、科技的投入,从而使劳动者能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提高其劳动技能与质量,并能获得更多的科学研究成果,这又反过来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教育、科技、经济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在现有投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已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江苏省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外向度的进一步提高,国内发达省市与江苏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技术壁垒、知识产权等已经成为江苏省参与国际竞争的障碍,传统生产要素对江苏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将出现递减趋势,科技创新将成为支撑和引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江苏省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主要措施如下:
1?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多途径引进高层次人才。教育、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表现为:教育投入与产出效益的提高,教育体系结构和教学观念、技术的创新,教育制度的创新,教育资源、科技成果与经济的迅速增加等。从社会生产来看,不同的产业结构对劳动者受教育水平的需求也不同。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需要劳动力接受教育的水平全面提高。工业化大生产需要大批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操作技能的劳动者和一定数量的科技人才,教育是造就他们的基础。江苏要实施科教兴省这一战略,应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首先应强化农村义务教育,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可通过加快教师队伍培训、推进现代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措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如:加大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及外国专家的力度,鼓励国内外各类高层次人才来江苏服务、创业等。通过建立一批国内一流的科学家队伍和创新团队,显著提升江苏省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2?政府加快职能转变,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良好的环境是教育、科技、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政府应不断加快职能转变步伐,从过去的政府计划参与资源配置转变为尽量完全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加快从直接管理经济向间接管理转变,政府发挥作用的基点应从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转向通过市场起作用,通过市场力量提高自身资源配置的效率,政府经济职能从过去的以宏观调控经济为主转变为宏观调控经济、服务于市场经济和对市场经济进行监督并重。政府应做好宏观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利用政府在信息上的优势和市场经济中的宏观管理人角色优势,积极建设全面面向市场的信息平台,在信息上为市场经济服务。在科技发展环境方面,政府应进一步优化现有环境,建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区域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激励、评价、保障机制,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应从过去的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使管理法制化、服务具体化,为企业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改善、优化服务环境,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积极维护与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公平竞争市场经济必需的政务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以服务促发展,通过政务公开等方式提高政府工作和权力运作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3?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切实提高江苏省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是一重要举措,应进一步提高全社会R&D支出占全省GDP的比重。如果全社会R&D支出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2?5%,则2006年江苏省R&D支出绝对量将达到538?7亿元,这将大大增加对江苏省科技创新的资金支持。在加大投入过程中应建立起政府、企业、社会等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在科技创新的方向选择方面,江苏省应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中找准位置,明确分工,根据目前江苏省科技发展实际情况,江苏科技创新应以应用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先进技术的自主应用为重点,在创新途径选择方面应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要渠道之一,通过再创新带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在科技创新所需硬件建设方面,应加快建设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在科技服务环境建设方面,应逐步建成研究开发与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4?加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教育、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通过教育、科技改变现有的生产力水平。教育、科技应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发挥教育、科技成果的最终经济效益。使教育、科技成果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必需使教育、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而企业若想掌握高新尖的核心技术,一般单靠自身力量很难获取所有的关键技术和能力,这就需要依靠外力,整合各个领域的人才、技术、成果。因此,产学研结合是有效整合社会教育、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然选择,是促进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素质和产业竞争力,加快高科技产业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平台,贯彻落实江苏省自主创新战略,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的结合。江苏应加快发展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和专业服务组织,努力构建以信息服务、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为重点的服务平台,形成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把潜在的科技生产力变成现实的先进生产力,应建立起符合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积极引导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根据江苏省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战略需求,优先开发能源、资源、环境、农业、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的重大技术,使江苏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农业增产增效和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重点组织实施重大的产业技术开发项目,解决江苏省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的能源、资源环境压力较大的问题,促进江苏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电子科技的诞生与发展毋庸置疑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子科技论文,供大家参考。
前言
电子智能化的普及,开始渐渐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样,服装智能化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就现今而言,一般的智能服装基本上都是在一些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领域进行应用,例如深海勘探以及刑警工作过程当中,然而,这样的服装设计已经成为了当下一个研究比较热议的话题,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如此具有科学意义的智能服装也将会像智能手机等产品一样逐渐的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如今针对智能服装的应用研究有很多,但是单单针对于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却相对来说比较少,基于此,笔者对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智能服装设计的概念
所谓的智能服装设计(Intelligentgarmentdesign)实际上指的是在原有服装的基础上加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而对于服装的使用功能上进行更为广泛拓展的研发过程,对于原始的服装服装设计而言,其单单指的是在服装的造型上、服装的画面设计等方面,这样的设计方式仅仅是增添了服装的美感,提升的是服装整体美学效果,而对于智能服装的设计而言,其虽然也对服装的美学美感进行了设计,但是更多的是智能服装的设计更为注重服装的功能性,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智能服装的适用范围进行扩大,在保证了美学效果的同时增加了服装的实际功能效应,对于服装的发展而言具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现如今,智能服装的应用已经不再是一个难以接触的话题,而是在社会中普遍被关注的具有发展性效果的项目之一,对于智能服装的设计方面,其具有着以下两方面特征:
(1)服装智能化,对于服装的智能化来说,主要是针对服装本身的科学技术手段融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地对原有的服装进行整改,增加了服装本身的功能显效,并且通过服装智能化,延伸了服装的适用范围,不再单单只是为了穿着,更多的是为了功能发挥。
(2)服装实用化,相比较服装智能化而言,服装的实用化则是智能服装的第二大特点,目前来说,智能服装的使用范围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狭小,但是在这样的狭小的应用范围当中,智能服装却彰显了其本身的实用性,例如在火灾救治过程中,特殊的智能化防火服能够有效地降低外界火焰对消防人员的生命危害,同时防火服上的语音设计,还能够令消防人员及时的和外界指挥人员联系,进而大大提升火灾的救援效率。
2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1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电子科技由于本身属性的特殊性,所以将电子科技应用在智能服装的设计过程当中,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1)要注重电子科技能效发挥的最大性能,在服装设计中加入的电子科技设备,其需要系统本身具备着更为优质的设备质量以及设备能效,进而保证智能服装设计过程中能够将电子科技的最大性能发挥出来。
(2)要注重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过程中的科学合理性,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中更多的是智能电子科技设备配置在服装上,因此在这些电子科技设备进行选取和应用时,要考虑到电子科技设备本身的重量,使其不能够成为服装使用者的一种负担,如此一来,才能够保证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的智能服装得到更好的使用。
2.2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服装的功能上,例如现今比较流行的智能音乐跳舞服,对于这种服装来说,其本身的造型设计上更多的偏向于运动装的系列,显得宽松和肥大,在其功能上则是具备着音乐播放以及彩灯显示等功能,最初的智能音乐跳舞服仅仅是在原有的服装设计上加入了一些迷你小音箱以及音乐播放系统。而当下这种流行的智能音乐跳舞服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电子科技设备,比如在这种跳舞服的纽扣部分,增加了一个存储插口,可以将已经下载好音乐的SD存储卡放入其中,小巧、轻松而简便,并不影响服装的整体美感,同时,在衣服的边角等部分加入了直径不超过2mm的小彩灯,在打开纽扣部分的开关后,这些彩灯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闪动,而且还能够不停的变换颜色,当音乐响起,舞者随着音乐起舞,迷离而闪动的灯光更是增添了舞台效果,这样的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中的应用是真实而实用的,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智能音乐跳舞服的艺术美感的同时还将电子科技的功效最大程度的发挥了出来,具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2.3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随着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科学水平上,都存在着这样的竞争,要想保证在竞争中存在着优势,就需要对现有的一些科学技术进行提升,其中就包括智能服装,其不仅具备着丰富的市场发展前景,还是科学技术水平的一种实体性体现,所以针对该方面的研究一定会越来越彻底,随着人工智能化网络概念的提出和应用,在智能服装中加入更多的智能化理念已经不再是一个话题,而是一种发展定势,因此,采用智能化网络电子科技设备对智能服装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是切实可行的,通过智能化网络电子科技设备与智能服装相互连接,并且实现智能服装对智能化网络的应用、掌控,能够更好的将智能化中的“智能”二字充分的体现出来,但是现今来说针对该方面的研究却并不十分成熟,所以由此看来,该方面还是非常具备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发展形式将会越来越美好,其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科学网络技术的逐渐发展,智能服装的应用领域也将越来越广泛,而不单单只局限于一些特殊性的工作领域,智能服装将会变成大众化的一类产品,更加的生活化和完善化,进而促进我国整体的科学技术发展,形成时代的一种特征,所以针对于智能服装的设计方面,我国要加大对电子科技在智能服装设计中应用的研究力度,争取在原有条件下展开不断优化整改和提升,将更多具有着实际应用性的电子科技结合到智能服装设计过程当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智能服装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新一代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中,已经使用了GTO、JGBT等可关断器件,以及脉宽调制等新型的电子产品。目前,一些学者已着手开始研究FACTS技术。另外,电力电子技术支持下的电机调速、供电电源、电力较配电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无论对改革传统工业,还是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高效利用都至关重要。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刺激着电力电子技术以每年百分之十几的高速度增长,使其成为本世纪重要的技术支柱之一。电力发电系统也是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之一。电子技术的发展改善了电力系统发电机组的多种设备的运行特性。总之,在电力行业中,电子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电子技术与电力行业的结合推动电力行业的长足进步和发展。
电子技术与国防事业
电子技术在国防事业的结合,产生了军事电子技术的概念。军事电子技术是指在军事系统和装备中使用的电子技术,包括军事电子材料、军用电子元器件、军用软件、军事通信技术等。微电子技术是保持军事技术领先的重要基础,在以信息技术为表征的新军事变革中更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目前,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已把电磁频谱的竞争开发推至白热化阶段,具体表现在电子元器件开发上,就是寻求能更适合更高频段、更宽频谱、更高工作温度和更高可靠性的材料和器件。这引发了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等新型军用微电子器件的开发热潮。在我国国防事业中,电子技术作为改进和提升国防军事装备的一门重要技术越来越明显。军事电子技术提升了我国国防电子企业的研发水平和生产水平,从而也推进了国防事业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国防电子企业以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自己,使自己始终与新国防军事变革的需要相匹配,同时也优化了整个国防电子工业的布局,使之更加合理、可靠。如今,信息网络技术是各种武器平台的重要支撑,电子设备在各种武器装备中的应用使武器装备更具有智能化的功能。目前,世界军事环境和和全球市场需求的日益变化,使我国国防电子企业相应地作出调整,这是其生存之本。总而言之,现代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推进军事电子技术的高速进步,信息化、网络化技术是未来国防军事装备的关键技术。
电子技术与汽车行业
电子技术在汽车行业中的运用,形成了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是指汽车上应用的电子化和电子信息技术及相关电子技术的总称。目前,汽车行业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已经进入电子控制的时代。汽车上装备而来大量的越来越高级的电子装置,这些装备推进着汽车向智能化、舒适化、安全化、环保化方向发展,成为“电子智能汽车”。有些专家甚至预言,未来的汽车就是“一台电脑+四个轮子”。目前,汽车电子技术也正处于全面快速发展的阶段,其特征主要体现在:①功能多样化;②技术一体化;③系统集成化;④通信网络化。现代汽车电子技术是提高汽车整体性能的保障,其功能上包括舒适性、安全性、经济性、操纵性、动力性、能源节约性和环保性等。汽车电子技术在功能多样化、系统集成化、体积微型化、系统网络化等方面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突破,这也迎合了人们对汽车的安全、环保、舒适、娱乐等要求的逐步提高。汽车电子技术已经进入了人-车-环境三位一体的和谐关系的阶段。汽车电子技术显著地改善了汽车的综合水平,使之在安全、节能、环保、舒适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而汽车电子技术本身也从单个部件电子化发展到总成电子化、网络化、智能化、环保化、安全化、智能化、综合化、信息化。
电子技术与商务
电子商务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概念。它通常是指处于全球不同地方的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Internet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Browser/Server的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即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商户之间进行网上交易,以及买卖双方进行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电子技术涉及了商品的整个运转周期中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商业活动。这里仅说说电子化采购。电子化采购是由采购方发起的一种采购行为,是一种利用Internet网络进行的不见面的交易,如网上招标、网上竞标、网上谈判等。电子化采购不仅仅完成采购行为,而且利用网络技术对采购全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可有效地整合采购资源,提高采购效率,帮助供求双方降低成本。
电子技术与标签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大步地向前发展,甚至是质的飞跃。电子技术与标签技术的结合,就形成了电子标签技术。电子标签又称为Tag、SmartLa-bels或者智能标签。它的核心技术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或称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以说,它是IC卡技术的拓展,是微电子技术和新型芯片封装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子标签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了人们对各类对象在不同状态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电子标签技术在近些年发展迅猛,被公认为是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智能交通、物流管理、海关检测管理、身份认证等多个领域。
电子技术与病历的结合
传统病历的媒介是纸质的,将传统病历与电子技术挂钩,形成一种新的记载病人历程的方式,这就形成了电子病历。美国国立医学研究对电子病历的定义是这样的:电子病历是病人的一些电子化的记录,它包括病人基本信息的记录、病人健康的记录、病人临床记录、医疗保健的记录等。电子病历打破了病历传统的概念,使病人的各种信息更加丰富,而且易于管理。电子病历是病人资料的数字化档案库集合,如病人身份信息、检验报告信息、影像诊断报告信息、病历记录、医嘱治疗记录、药品使用信息。这些通过一些有好的界面展现在管理者的面前,更加便于医生诊断。通过信息化服务,医生在任何地点和时间都可以获取病人的相关信息,为医生提供决策,这就避免了重复检查,提高了用药的合理性,提高临床检验、处方、处置的效率,降低患者诊疗成本。电子病历的出现给管理者和病人双方都带了很多好处,是双方在信息透明的情况下互动,这就可以建立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技术逐渐投入使用,网络化的广泛普及,以及第三代数字通信(3G)时代的发展,都将推进电子病历更深入的发展。
电子技术与照明的结合
电子技术和照明技术的结合,发展成为电子照明技术,它不属于电子电力技术的内容。以前,人们眼中的照明只是表现在照明电器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然而,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观念已经改变,现逐渐转向追求照明质量、强调照明环境的舒适性。我国于19%年正式决定实施“中国绿色照明工程”。所谓“绿色照明”,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电光源、灯用电器附件、灯具、配线器材,以及调光和控光器件),改善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条件和质量,从而创造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经济、有益的环境并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照明。
电子技术与服装的结合
电子技术在服装行业的运用,就形成了电子服装技术。电子服装正逐渐地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它是时装与高新技术融为一体的产物,成为人们现在生活方式与高技术功能融合点,智能服装概念的提出,又使电子服装想高层推进了一步。目前的电子服装具有一定功能,既能感知外界压力、温度、电荷等的刺激,又能根据这些刺激作出相应的变化。电子服装采用了多种学科交叉的技术,开发思路独特新颖,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它在如下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①提升服装的舒适性;②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③改善人们的劳动环境;④满足特种行业、特种场合的要求;⑤提高产品附加值,引起人们的兴趣,促进消费。未来的电子服装将面向智能化,朝着具有高附加价值以及高科技应用方向发展。
结论
电子技术作为现今社会新技术革命的成果之一,它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深入的运用,并派生出很多新的子技术,如电力电子技术、军事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电子商务、电子照明、电子病历、电子服装等,这些已经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而且积极地看待和推进电子技术的发展,并增加其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投入,充分发挥电子技术的增值作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全球化时代,科技革命化、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给世界和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和教育带来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与社会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我国的计算机科技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可以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专业,虽然我国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在人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就算教育模式有一定的改革却仍然万变不离其宗,但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使得我国的教育改革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为了让学生从小就可以接触到计算机技术,让更多的人能够跟上时代的潮流,所以在计算机教育当中增加计算机科学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教育;优越性;应用
本文论述的是当代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相关应用信息,通过了解我国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了解我国的计算机教育现状,让更多的人明白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就能从根本上提升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和应用水平,帮助更多的人尤其是我国的学生能够学习到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我国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是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广大教育者和接受教育的人提供更多的实用信息。
1计算机教育中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优越性
第一个优势就是时间比较灵活。我国各大中高校都已经有独立的计算机教学安排,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在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时候,由于和传统的课程不同,不是在固定时间必须上的课程,所以在时间的安排上就相对比较灵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如地应用计算机进行学习,这也是一种提高学习质量的好方法。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也可以高效快捷地将需要的工作完美的完成,还保证了工作和学习质量。第二个优势就是没有地域的限制。网络的开放就是一种将空间进行对接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在接收各种课程的时候,不需要到规定的地点进行学习,而是可以跨越地域的限制,从网络上获取到需要的知识。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力量是沟通世界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还可以在网络上与相应的老师做及时的沟通,能够保证学习的高效性。不受地域限制的计算机网络是现代化生活便捷的一个重要表现,通过网络上的共享,能够让学生足不出户就轻松了解事物。第三个优势是没有教学载体限制。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采用计算机,可以省去许多传统的工具,比如说传统的黑板、教科书以及粉笔等传统课堂必备品。利用计算机教学可以很好地通过计算机技术传播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视频或者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的传播。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而使用计算机技术就没有过多的教学载体作为限制,灵活度更高,形式多样,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知识。最后一点就是计算机可以利于学生和老师的沟通。上文提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免除地域的限制,也会方便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学生能够在网络上与老师进行在线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方便沟通,还能够免除面对面沟通的紧张,让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更近一层。
2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有如下几点:
2.1课前预习过程中的应用。新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良好的课前预习准备,传统教学模式下,预习这一动作的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自律和家长监督,加上对新内容的不了解,学生的预习过程盲目性和随意性较高,加上该过程没有教师的有效引导,课前预习的效果很差。而在新背景下,借助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内容整理成电子档,并将其中的难点和重点标记出来,同时加以相关备注,实现新课内容的提前引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帮助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节约教育成本的应用。计算机教育涉及众多专业术语、操作方法、程序等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复杂性高、理论性强,传统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形象化的理解和掌握。借助计算机科学技术,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制作成文字图片和动态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具体操作细节,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形象性,学生更容易掌握,课堂教学效果更好。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普及,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和整理试题,以word、PPT等形式发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和考试内容,这样一来,不仅为学生及家长节约了大量购买课后资料的教育开销,而且也为学校节省了因传统考试需要本该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2.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应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教育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让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激发其对知识的探知欲望。为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学生喜好特点,充分运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设计多样化的内容,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譬如就“如何PS图片及对图片真假进行技术分析”这一新内容开展计算机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热点信息,并将其有效引入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氛围。
2.4完善学生考评系统,全面把握学生动态的应用。第一,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课堂作业方面的应用。课后作业的批改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辅助活动,传统模式下,这一辅助活动涉及作业布置、交作业、批改作业、分发作业、问题汇总解答等系列步骤,占据大量教学时间,特别对接受能力较好的学生而言,会影响其原有学习进度。计算机科学技术背景下,借助其具有的系统批改功能,大大节省了教师时间成本,同时将普遍问题进行汇总反映,以文档的形式实施共享,学生便可针对性的寻找自己所需答案。当然,就教师而言,工作事半功倍,但对学生而言,需要较高的自律性,否则作业有问题不解决,教师又省去了传统“问题汇总解答”步骤,那么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越来越差。第二,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考试方面的应用。在网络教学系统中设置相应的考试环节,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时间和考题难度进行反复训练,从简单到复杂,反复操作,直至考试结果达到教师预定标准,这样的网络化考核系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实现了较高的教学质量,而且还使传统的考核方式得以创新,符合信息化教学实践需求。
3结束语
随着21世纪的发展,我国的高科技技术普及程度也是日渐提升,为了更好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作用,应该加大计算机教育的力度,保证能够让更多的人从小就可以接触到时代的一大产物。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计算机可以说是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的使用都是时代进步的标志。所以说,强化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普及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育科目。综上所述,保证教育质量,才能让更多的人从小培养起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卢唯威.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5):241-242.
[2]张乐.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5(19):182.
[3]雷巧娟.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5(13):114,178.
[4]石甜甜,郝冲,吴晓峰.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3):255,257.
[5]郭泽昱,楼宇东.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4):124.
【摘要】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在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的应用逐渐增多,计算机技术趋向普及化发展。计算机教育作为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提高人们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计算机教育必须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学水平。本文以计算机教育为研究视角,针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做出分析,旨在全面提高我国计算机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技术;计算机教育;应用
前言伴随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计算机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我国各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的提高计算机教育水平成为教育部门和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话题。计算机科学技术是伴随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产生的先进技术,将其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必将使得计算机教育迈向新的高度。因此,笔者针对“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一题的研究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1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意义
伴随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扮演者越来重要的角色,计算机科学技术极大的提高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优势和计算机教育的特征,将二者有机整合,必然产生积极的效应。
1.1改善教学管理层面
计算机教学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作,涉及到系列的管理活动。将计算机科学技术与计算机教育有效的整合,能够使得日常教学管理活动变得简单,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动态的了解和分析,使得原本复杂化的工作通过计算变得清晰明了化[1]。
1.2方便学生日常学习层面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出现终结了计算机教育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时代。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上传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计算机知识,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随时随地的进行查阅,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符合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同时,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按需施教、因材施教,避免了传统计算机教学中“一刀切”的现象。
1.3丰富教学资源、节约教学成本层面
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将计算机教育中的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形成生动化、趣味性的课件或者视频形式,极大的丰富了教学资源。同时,利用多媒体等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教学活动,有效的节约了纸张等教学成本,符合成本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2计算机科学技术在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
2.1变革传统教学观念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中指出,实践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实践。所以将计算机科学技术有效的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首要问题是变革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教学观念[2]。①需要全面树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全新的技术进行应用和整合,而且需要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发挥教师的创新思维,使得计算机教育在创新中谋得发展,在发展中继续创新。
2.2规范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在将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到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主观能动性对知识形成自身的建构;另外,针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时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利用;最后,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一定要重点突出、层次清晰,不要追求过分的美观和形式,忽略了教学内容,也不要因为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重视使得课件过于生硬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3]。
2.3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认知
素质教育观念要求不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将计算机科学技术有效的与计算机教育整合必须全面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认知程度,使得学生在主观上接受计算及科学技术,进而保证学习的高活力、高兴趣,使得计算机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3结语
将计算机科学技术有效的应用到计算机教学中是全面提高计算机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和提高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必要措施,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必经之路。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引发教育部门和工作在计算机教学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关注,在开展计算机教学实践工作只能够,变革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工作方法、整合先进教学技术,根据我国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探索出适应我国个教育阶段学生特色的计算机教育路线,全面提高受教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社会范围内普及计算机应用技能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柳善文.计算机科学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5(08):124~125.
[2]张淳.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差异化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5,09(05):280~281.
[3]白其伦.浅谈网络技术在计算机辅助教育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2,11(24):87.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反映出使用这一特定语言的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背景。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词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基本组成部分,词汇教学是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一种特有的习惯性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被誉为“现代教学的真正基础”。本文通过系统阐释学习风格的概念、特点、研究现状,揭示了学习风格对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作用,并由此提出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以期对广大英语学习者和教师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感知学习风格;英语词汇教学;启示
1引言
任何一种语言,词汇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词汇教学自然就在语言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尽管如此,词汇教学的效果却差强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1954年Herbert.Thelen首次提出“学习风格”这一概念,学习风格作为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个别化要素,受到教育者们的关注。学习风格对于个体在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有重要影响,这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理论依据。
2感知学习风格概述
国内外学者对学习风格的概念各有独特的解释,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Dunn、Keefe等人从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的角度定义学习风格;Raneourt、Kolb等人,从类型角度描述学习风格;我国的谭顶良先生把学习风格界定为“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习惯性的带有个体特点的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易红,闫丽萍,2009)。Reid在20世纪80年代,对感知学习风格理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学习者是通过不同的感官来获取学习经验的,每个人都有他自己偏爱的学习感知渠道或独特的学习方式。Reid(1987)认为感知学习风格是介绍学习者个体学习差异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是学习者个体组织、理解并记忆最终获取学习经验的感知渠道。学习者要采用多渠道地多感官地接受各类信息,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感知并且内化所学的知识。据此理论,Reid研究并设计出了一组感知学习风格偏爱调查表,在调查表中他将学习风格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视觉型、触觉型、小组型、听觉型、动觉型和个人型。有关学习风格与教学的研究表明,学习风格和教学是否匹配,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邓恩夫妇研究发现,“以学习风格理论为基础进行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谭顶良(1994)认为要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发挥学生学习风格的长处,还要使学生灵活调整其学习风格,减少或避免学习风格的不足。因此,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要多样化、灵活化。
3感知学习风格研究的重要作用
学习风格的研究将推动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的进程,有助于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据此制定个别化教学的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与他们的学习风格相一致的教学模式,其次,也要针对不同学习风格中的不足采取有意识的失配教学模式。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中设计不同的课堂活动来满足那些具有不同感知学习风格的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学习的进程中去。对于以视觉型为主的学习者来说,教师指导学生在听到一个新词时,要让学生学会在脑海里勾勒出该词的具体的形象;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词汇卡片,随时随地进行词汇学习;讲解单词时,要求这些学生勤做笔记,以帮助他们加深对新词汇的印象;给这类学生布置作业时要多以写为主,听与写结合的方式等。对于以听觉型为主的学习者来说,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要求他们大声朗读背诵单词、对话和句型等,还可以适时地要求他们进行同伴互帮互学,一起讨论所学内容;给这类学生布置作业时要多以听为主,多布置听写任务,教师还可以介绍给听觉型学习者学识水平相当的广播电视节目或电影等让他们收听或收看。对于那些以触觉型为主的学习者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做游戏、角色扮演、动作模仿等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词汇学习效率。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教育环境中,要完全兼顾各种不同感知风格来进行教学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认识、了解并运用感知学习风格来促进教学。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识别感知学习风格类型,必要时可以运用科学的测试工具,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教师也要尽量采取与学生感知学习风格相符的教学策略;作为学生也应该认识到感知学习风格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的优劣,扬长避短,学会扩展自己的学习风格,还要尽可能地适应与自身感知学习风格不相符的教学方式。
4结语
综上所述,学习风格对于学习者学习语言有着直接和间接的相关性。尤其是感知学习风格理论的研究成果及其相关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发意义。继续进行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个体差异,并据此提供相应的课堂活动、整合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模式,以实现词汇个别化教学。
参考文献:
[4]谭顶良.论学习风格及其研究价值[J].南京师大学报,1994,(3):47-48.
[5]易红,闫丽萍.学习风格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91-92.
摘要:
教师要积极学习新经验、新教法新理念,向新课程标准看齐,从学生的趣味感受、生活体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互动的学习方式,发掘学生的语言潜力,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语言实践能力,使语言体验实践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昂扬乐观情感态度的过程,成为学生良性思维、勇于践行的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品质养成的过程。
关键词:学生教师 英语 词汇 教法 新探
众所周知,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构成语言的起点和基本材料,如果离开词汇的运用,就无法传递信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当然,如果没有一定量的词汇储备,也就无法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也无法有效开展英语教学活动,由此可见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我将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
一、利用直观教具教单词
所谓直观教具教学,就是在教学中适时使用图片、实物、器具、PPT幻灯片等辅助教具,以及恰当、夸张、形象的动作手势等体态语言进行词汇教学。例如,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表示情感的动词和形容词一般都可采用直观教学法。初学者对英语往往是陌生的,是缺乏信心的,如果教师能恰当采用直观教学法,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够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学习“apple”这个单词时,师生可进行这样的互动:教师一手举起苹果,口中问到:“What’sthis?It’sanapple.”再延伸举起两个苹果问:“Whatarethese?Theyareapples.”自问自答,有意渲染一种合适、恰当的语言氛围,然后进行教师问话、学生作答,学生问话、学生作答的交流方式。这样反复训练,学生不但能熟练掌握apple这个单词的意义、词性、单复数,而且在使用时也能够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当然,教师如能在师生互动中,把苹果奖励给大家公认的最佳选手,那课堂气氛就活跃了,也能激励全体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利用音形结合、构词法教单词
如记忆care这个单词,可以试着用构词法,引申出care–careful-carefully-careless,这样做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使他们了解了词汇常识。又如,在教授unhappy时,让学生联想出具有前缀un表示否定的单词unlike,unusual,unable,unfriendly等。又如,教学drive时,引导学生联想出带后缀-er或-or的单词teacher,farmer,worker,writer,reader,visitor,inventor等。
三、采用游戏法教单词
学生学习单词、运用单词的方式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而通过趣味性的游戏形式来识记单词,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具体来说,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单词教学。
(一)接龙游戏法
班级学生全员参与,分成若干小组,分组可大可小,也可以每个小组派代表参加竞赛。前一个同学给出一个单词,下一个同学要用所给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作为自己要说的单词的首字母,如此这般,依此类推。游戏规则是:不能说重复的单词,如果说出重复的单词就要被淘汰出局。例如,an-no-on-not-to-of-for-rose-excuse等。
(二)“减字法”
给单词减少一个字母,使它变成另外一个单词。例如:ant-an,ball-all,she-he,they-the,not-no,that-hat等。
(三)“增字法”
给单词增加一个字母,使它变成另外一个单词。例如:an-any,our-hour,tree-three,at-cat(hat,mat),for-four,here-three,red-read,plan-plane等。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恰当运用以上单词学习的方法,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记忆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掌握一些较难掌握的词汇。
四、采用联想法教单词
(一)同音联想法
如学习单词son时,可以用已经掌握的同音词sun与之比较,并联想出一个新的句子:Mysonlikesthesun.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把son这个单词记住了。又如,教授write时,可利用学过的同音词right与之比较,并联想出一个句子:Wewritewithourrighthands.再如,教授sea时,可与see比较,联想出一个新句子:Iseethesea.
(二)归类联想法
比如,在教授饮食、吃喝方面的单词时,即可采用此法,具体如下:饭食类:rice,noodle,dumpling,bread,cake,porridge,egg,etc.肉食类:meat,pork,beef,mutton,chicken,fish,etc.蔬菜类:vegetable,carrot,potato,tomato,cabbage,etc.水果类:fruit,apple,orange,pear,banana,etc.饮料类:water,orange,milk,tea,coffee,juice,wine,etc.
(三)同义、反义联想法
比如,在教begoodat时,就与其同义词组dowellin进行比较;教expensive时与dear比较,beableto与can比较,fast与quick比较等。又如,以下反义词联想:old—young,cheap—expensive,far—near,dark—light,come—go,cry—laugh,wide—narrow,etc.当然,英语词汇的教学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一般不宜孤立运用,交叉使用效果会更好。但不管运用何种方法,都是为了让学生轻负、高效地记住并学会使用生词。关键在于教师要能够充分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的思维发散开去。平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生词的内化和长期记忆,为他们学好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词汇教学是英语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所有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方式的基础条件。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词汇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该领域技术被介绍到中国。据统计,对于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专业而言,85%以上的专业资料都是以英文形式出现的(谭新星,江华,2008:91)。恰当翻译不断涌现的计算机英语专业词汇及专业术语,对于理解,掌握,吸收和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有不少学者,如张政(1999),许明武(2003),赵速梅,黄金莲(2005),司爱侠,张强华(2011)等都探讨过计算机英语词汇的特征和翻译策略,笔者在此就计算机英语词汇的翻译策略加以详尽讨论。
二、计算机英语词汇构成特点
1.计算机专业词汇。有些词汇仅用于计算机的专业范围之内,专业性很强。例如:broad-band(宽带),bandwidth(带宽),hexadecimal(十六进制),这类词的意义相对“狭窄,单一”,不容易引起歧义。
2.基础学科词汇。有些词汇源于其他相邻学科,包括数学、电子电路、自动化、通信等学科领域,其含义无显著变化。例如:register(寄存器),circuitboard(电路板),automatic(自动),resister(电阻器),input(输入),output(输出)。
3.普通引申词汇。有些词汇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词汇,在计算机技术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特定的意义。例如:memory(记忆——内存),bus(公共汽车——总线),overdrive(加速——加速处理器),boot(靴子,踢——引导,启动),program(节目,规划——程序,编程),mouse(老鼠——鼠标)。
4.派生词。派生法是指在词根前面加前缀或在词根后面加后缀,从而构成一个与元单词意义相近或截然不同的新词。例如:micro-,multi-,inter-等前缀构成的新的派生词有:microprocessor(微处理器),microcode(微代码),multientry(多路入口),multichip(多片电路),multiaccess(多路存取),interface(接口)。
5.缩略词。缩略词具有简练好记、一目了然、便于业内人士技术交流等特点,在程序语句和技术文档中应用较为广泛。缩略词包括三类,第一类是首字母缩略词,例如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DOS(DiskOperatingSystem磁盘操作系统),CISC(ComplexInstructionSetComputer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第二类是截短词,即对原来完整的词进行加工,只保留其中一部分字母,构成新词,旨在使用起来方便快捷,简洁高效。例如:dir(directory列目录),del(delete删除),Demos(demonstrations演示),REM(remark注释);第三类是混成词,即对两个词或其中一个街区首部或尾部,构成新词,例如:bit(binarydigit比特),Modem(modulatordemodulator调制调解器),infosec(informationsecurity信息安全),codec(coderdecoder编码译码器)。
6.复合词。复合词通常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由词素按照一定次序排列构成。这样的组合不受英语句法在次序排列上的限制,比较灵活、机动、善变,言简意赅,可用来表达一些比较复杂的意义。例如:webpage(网页),download(下载),online(在线),offline(离线),systemboard(主板),temporarybuffer(临时缓冲器)。
三、计算机英语词汇的翻译策略
笔者认为,在翻译计算机英语词汇时应遵循最基本的“忠实,通顺”的翻译原则。首先,计算机是非常严谨的学科,对计算机词汇以及文本的翻译来不得半点偏差,在翻译时要做到科学、准确,这就是所谓的“忠实”,其次,由于计算机科专业性和译文读者知识局限性的反差,译文必须处理得当,具有较高的可读性,这就是所谓的“通顺”。在翻译计算机英语词汇时,应使用多种翻译策略,使其有机结合。
1.直译法。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译文条件许可时,在译文中既保持原文的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特别指保持原文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等(张培基,2009:12)。直译法在计算机英语的翻译中最常见,特别是复合词的翻译。例如:point-to-pointnetwork(点对点网络),proceduredependency(过程依赖),processgroup(进程组),verticalcoding(垂直编码),floatingpointoperation(浮点操作),searchengine(搜索引擎)。(梁阿磊,2011:24-85)
2.意译法。所谓意译法,笔者参考刘重德教授给意译法下的定义,将意译法定义为:在必要的情况下,译者舍弃原文的形式或修辞,运用目的语读者易懂的句式,来传达原文的涵义和意境(刘重德,1994:173)。意译法能够译出词的隐含意义,以利于汉语读者理解。例如:home(复位/复位键),boot(启动),bus(总线),bug(故障),host(主机),freezes(死机),PetriNet(转换网),CD-RWdrive(CD-ReWritable刻录机),CD-Recordable(刻录盘),ASDL(asymmetricdigitalsubscriberline宽带)。
3.音译法。所谓音译,是指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外来语翻译过来,很多术语不便采用意译法,于是就按其发音译出。音译还经用于公司名称及产品名称的翻译。例如:Twitter(推特),Hacker(黑客),Blog(博客),bit(比特——二进制位),Yahoo(雅虎——公司名),Compaq(康柏——公司名)。
4.英意兼译法。所谓英语兼译法,就是把音译和意译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既遵从原语和译语在发音上的对应原则,又不拘泥于原文的意义形象和语法结构的方法。译文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令人印象深刻。例如:hardcopy(硬拷贝),softcopy(软拷贝),Internet(因特网),MicroBlog(微博)。5.释译法。所谓释译法,就是在翻译的时候,对于所译内容作出必要的解释性说明,从总体上来说,它是对语言意义的解释和对背景知识的补充说明。例如:PnP(plugandplay)——即插即用(指计算机器件一装上就可以使用),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一种网络传输技术),RAR(Roshalarchive)——罗沙利(压缩文件格式)。6.零翻译法。所谓零翻译法,就是将源语的词汇直接用于译语词汇,不做任何改变。例如: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DOS系统(磁盘操作系统),Java语言,C语言,Basic语言,ASCII码,Office2000,Excel,PPT,DVD,VCD等。在其他领域,也有此类翻译方法,例如在经济学领域的GNP(国民生产总值),PPI(生产者价格指数)等。
四、结束语
在当今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计算机词汇的翻译作为科技翻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学习、借鉴和交流相关先进科技意义十分重大。计算机英语词汇构词灵活,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普遍特点外,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只有熟悉了这些特点和规律,按照“功能对等”的翻译标准,遵循“忠实、通顺”的翻译原则,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才能在力求准确表达其科学性的同时,追求较高的可读性,并兼顾传播的便捷性。
一、英语文化在词汇演变方面的作用
英语文化社会背景对英语语言的规律和发展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具有文化社会意义的能指性词汇能够在英语语言中固定下来,并作为高度使用词汇长期存在;由于文化的广泛性和多元性,特定的英语语言词缀等构词成分会不断得到使用和规范,文化使得这些词缀的地位更加稳固;英语文化的注入可以不断衍生新词汇的成分、意义,能指性更加明显和牢固,甚至致使这些文化意义伴随构词成分始终。
二、英语习语中英语文化意义
鲜明的英语文化意义是英语习语的典型特点,也可以揭示其产生的背景。英语习语运用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是对英语文化的充分了解与掌握,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规范和正确使用英语习语。美国总统Clinton是个家喻户晓的大人物,然而对于来源于这位总统的英语习语“Don’tclintonme!”(不要骗我!)来说,如果没有深厚的英语文化基础,就很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英语习语的产生背景是Clinton总统与实习生莱温斯基产生的性丑闻,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公众丧失了对他的信任,对其评价也相当差,最终也直接致使总统Clinton在大选中失败。至此,美国公民对于总统Clinton甚至是其政府的第一印象就是欺骗。当人们一提起总统Clinton,便自然而然将其与“欺骗”相联系起来,由此,“Don’tclintonme!”也慢慢被公众在表达“不要骗我!”的场合和情境中广泛使用。由此可见,英语习语是直接来源于英语文化的产物,离不开英语文化的认识和掌握。同时,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文化也在不断地得到发展、改革和增加,为了使英语语言的沟通交流和运用更加丰富和方便,英语习语的相应改变和增加也是大势所趋。
三、英语文化和英语语言的互动
英语文化与英语语言的形成经历了上千年历史的互相作用,一方面,英语文化促使英语语言的产生,影响英语语言的运用;另一方面,英语语言折射英语文化的意义,还能强化英语文化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在具体的英语语言研究和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可以从英语语言的音位变体、词汇构成以及语篇结构等方面找到上述双方互动的例子。英语文化对英语语言的意义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不同于中国文化中猫代表温顺、可爱、柔美,在英语文化中,猫是不吉利的事物,能够带给人不好的影响,是霉运的象征事物。因此,在英语语言中,cat是一个具有贬义的词汇,常常被用于指示不好的事物,例如:Sheisacat.她是个包藏祸心的女人。Catshidetheirclaws.知人知面不知心。MrsJohnisaperfectcat.约翰太太是个地地道道的长舌妇。Youcan’tmakemeyourcat’spawtopullyourchestnutsoutofthefire.你们不能把我当成你们的工具,替你们火中取栗。It'sdifficulttogetamantobellthecat.敢于在危险中挺身而出的人不容易找到。由此可见,英语文化对于英语语言的影响非常大,语言的使用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英语语言对英语文化的折射和影响程度、范围不断强化,在英语语言中,“词汇空缺”的现象非常明显,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描述具体的事物上[5]。比如在英语语言中没有特定的对于众多家庭成员的称呼词,诸如“姨妈、姑姥姥、四姨太和五大爷”等称呼,同时对于“姑姑、姨姨”(aunt)、“叔叔,舅舅”(uncle)、“表兄,堂兄”(nephew)这些称呼均可以用一个称呼统指称。从这些英语语言的使用可以折射出英语文化中对于家庭成员称呼的泛泛。这种现象与“大家庭意识”强烈的中国文化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加增强了英语文化中的便易观念。此外,英语文化与英语语言的互动对于跨文化交流研究也同样有着积极的影响和意义。
四、小结
各种文化是政治、自然、审美、价值观的综合产物,而风俗民情、宗教信仰、经济条件、历史状况和思想习惯等又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英语语言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英语文化内涵对英语语言有着重要的影响,语言形式随着文化的变迁而不断变化,同时英语语言中也蕴含其所体现的文化。由此可见,英语文化在英语语言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研究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要想透彻的分析英语语言特点就必须了解英语文化,只有透彻的掌握英语文化,才能学好英语语言。
英语词汇论文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词汇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是大学英语教学成败。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词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缩略词是计算机英语专业词汇构成的一大显著特点,使用起来方便、简洁,易于上口,而且节省书写、打印时间及文章篇幅等。因此,缩略词在计算机英语中的应用极为普遍,作用十分活跃。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常用缩略词及其含义,对学好计算机课程有很大帮助。计算机英语缩略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首字母缩略词。它是由词组中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构成的新词。这些词经常出现在网络、硬件描述等方面,如PC(personalcomputer)个人电脑、WWW(WorldWideWeb)万维网、BBS(BulletinBoardSystem)电子公告系统、CAI(ComputerAided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术、LAN(LocalAreaNetwork)局域网、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OS(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DOS(DiskOperatingSystem)磁盘操作系统、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当然,首字母缩略只是一种大致情况,但在某些情况下,缩略词并非按照上述缩写各单词首字母的方法进行缩写,如DatabaseManagementSystem(数据库管理系统)则缩写为DBMS、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缩写为HTTP。
2.截短词。它是计算机英语中比较特殊的词,在程序设计语言的标识符和函数名、操作系统的命令、配置文件中的属性等条目中常常见到。截短词的构成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截取一个完整单词的前部分来代替整个单词,旨在使用起来方便快捷、简洁高效。如info=information信息、char=character字符、Ins=Insert插入、Esc=Escape撤销/返回、del=delete删除、Alt=al-ter更改键或替换键;二是把单词中的元音字母剔除掉,只保留辅音字母。如drv=drive驱动器、PgUp=Pageup向上翻页、PgDn=Pagedown向下翻页、Ctrl=control控制键、cmd=command命令、msg=message信息。
在计算机英语中,有大量词汇通过派生、合成、混合等方法构成。构词法遍及计算机英语,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技巧,有效学习,提高记忆能力。
1.派生法。也叫词缀法,即在词根上加上各种前缀、后缀构成新词。大部分专业英语词汇由派生法构成,这类词汇的构成有一定规律,教师可循序渐进地教学生一些构词法知识,分析词汇的词根、前缀、后缀,举一反三,使学生掌握更多词汇,并具有一定的猜词能力。通过加前缀构成的新词,其含义为词根的含义加上前缀的含义,教学中可重点介绍前缀的含义。如hy-per-超级的:hypertext超文本、hyperlink超链接、hy-permedia超媒介;inter-相互、在……间:interface界面、接口,interactive交互的,internet互联网;multi-多:multi-media多媒体、multi-user多用户;e-电子的:e-book电子书籍、e-mail电子邮件、e-business电子商务。通过加后缀构成的新词,主要是词性的变化,重点在于词根的含义。教师可适时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常见的后缀。如use(v.使用)+r=user(用户);serve(v.服务)+r=server(n.服务器);print(v.打印)+er=printer(n.打印机);compatible(adj.)兼容的,compati-bility(n.)兼容性;store(v.)存储,storage(n.)存储。派生法具有构词力强、词义宽广、结合灵活等特点,它为计算机英语词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随着课程学习的不断深入,及时归纳、总结计算机英语中常用的前缀、后缀,可以使单词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成法。它是指将两个或多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单词结合起来,共同形成一个新单词的构词方法。在计算机英语中有很多合成词汇,构成的新词含义相对稳定简单,易于理解。如hard(硬的)+ware(器件)=hardware硬件、pass(通过)+word(单词)=password密码、down(向下)+load(装载)=download下载、on+line=online在线、log+in=login登录。
3.混合法。也称为简化用词法,即通过对原有单词的裁剪,取舍其首尾部分,再连接而产生新词的一种组词方法。如Modem(调制解调器)=Modulator(调制器)+Demodulator(解调制器)、Netizen(网民)=Net(网络)+Citizen(市民)、Opcode(操作码)=Operating(操作)+Code(代码)。这种组词方法偶尔也有细微变化,如Pixel(像素)=Picture(图像)+Element(元素)。
一、基于隐喻的计算机英语词汇的生成
(一)派生
隐喻在人类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理解和推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反过来激发、促进了计算机隐喻性词汇的生成。派生形式具有构词力强、词义宽广、结合灵活等特点,为隐喻性计算机英语词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例如,lap-top是lap(膝)和top(顶部)的叠加,人们根据其形象的比喻将便携式电脑称之为laptop。同样地,桌面电脑被称为desktop。再例如,reboot是前缀re(表示再、重新之意)与boot合成的新词。boot作动词时,可作为蹬踢之解。在计算机操作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暂时中断或未能正常继续时,似乎需要借助加力“踢一下”,程序才得以恢复进行。同样地,reinforce(加固,加强),re-key(重新键入)。此外,与词根hyper(超,超级的)有关的用在电脑世界里的派生词随处可见:hyperlink(超级链接),hypermedia(超媒体),hypertext(超文本,超级文本)再如,由词素micro后面加上其它词构成表示“微”的新词microprocessor(微型处理器),microcompute(r微型计算机)microwave(微波),microelectronics(微电子学)等。
(二)缩略
人们对那些频繁使用的概念或术语倾向于用缩略式来代替,以隐喻更多的信息。缩略词可以使计算机英语词汇使用起来方便、简洁,易于上口,节省书写和打印时间以及文章篇幅等。如CPU是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的首字母缩写词,它是整个计算机的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中心。又如PC(PersonalComputer)是有别于公用的或集体的“个人计算机、微机”,再如HTTP(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此外,网络的开通也应运而生了许多隐喻性计算机电子邮件缩略语,如BBS(BulletinBoardSystem)——畅言或获取信息的聊天区,等。
(三)截短
截短词,即把原词截短成两部分,只保留前面一部分,大量地存在于计算机语言中,特别是在菜单、提示、DOS及WINDOWS命令中,这样生成的词使用起来既方便快捷又简洁高效。,如dir是directory的截短词,即用最少的三个字母dir隐含该词在计算机语言中“列目录”之意。这类的例子也很多,如de(ldeletes删除)、DEF(definition定义)、DISC(disconnect断开)、Mac(Macintosh)、pri(primary第一的,主要的)、docs(documents文件)等。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截短词形式,它把单词中的元音字母去掉,只留下辅音字母,如DRV(drive驱动器)、MD(made建立子目录)、RDBL(readable可读的)、LMT(limit界限)、INCLD(include包括)等。
(四)赋新
任何词的词汇意义是人们的知识对客观事物、观点和关系的反映,是在词中固定下来的某种联想。通过这种联想,词可以称为语言外部的客观事物,表达指物性意义。计算机词汇中吸收了当代许多学科领域中的尖端科技成果,生成了大量的新词汇。这类词汇在经历了语义变化以及隐喻修饰之后,原词的意义已经荡然无存,以全新的语义出现。如Clone一词,原意是“植物无性系”,后来科学家们用来指根据遗传基因而产生的一模一样的复制品或复制活动,汉译为“克隆”,Clone一般指的是由计算机专业人员将与品牌机功能相近的不同零部件组装而成的微机。Bus原意是公共汽车的意思,但在计算机语言里,它却意为总线。计算机词汇中这类旧词赋新义的词还有很多,如peripheral(外围设备),Monitor(显示器)等。
二、计算机语境中概念隐喻的主要模式
(一)计算机是人
计算机是人:一方面,计算机是一个系统,由不同的部件构成,每一部件都有自己的作用,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健康的身体取决于人体各器官的相互协调,缺一不可。因此两者之间存在可比性,把人的特征投射到计算机领域有利于我们对计算机的理解和认识。例句:Mycomputeristhinkingabouttheproblem.(我的计算机还在思考这个问题。)例句:Thememorymanagerisactuallyprettysmart.(存储管理程序实际上是很聪明的。)
(二)计算机是工厂
计算机的工作就像工厂的生产,首先,它具备一定的生产设施如machine(机器)、processor(处理器)、device(设备)、household(仓库)、modulate(模板)等。同时,operatingsystem(操作系统)进行资源distribute(分配)和manage(管理)。另外,为了保证预期的quality(质量),还应对产品进行debug(调试),最后产品才能package(封装)出厂。例句:MostofthedevicesconnectedtothecomputercommunicatewithCPUinordertocarryoutatask.(大多数连接到计算机上的设备通过与中央处理器通信完成作业。)
(三)计算机是办公室
隐喻是我们在开发软件时经常采用的观念,计算机是办公室隐含在计算机软件语言和图标中。办公室是人们熟知的概念,其中有windows(窗户)、desks(办公桌)、printer(打印机)、trashcan/recyclebin(垃圾桶)、documents/files(文件夹)等。当我们使用微软文字处理软件时,我们可以setup(建立)、edit(编辑)、save(存储)、sort(分类)、retrieve(恢复)和print(打印)文件,这些活动正是我们在现实的办公室里能看到的,现实办公室的构架(原始域)被投射到计算机领域。
(四)计算机是容器
计算机就像一个容器,有inputdevice(输入设备)、outputdevice(输出设备)、CPU(中央处理器)、Peripheral(外围设备),它甚至还有entrance(入口),你可以login(进入)或logout(退出)该容器,save(存入)或retrieve(调出)你所要的资料;同时,它还拥有一定的capacity(容量),如果内容太满,则可能出现fillout(溢出)的情况,这时,你可能要delete(清空)回收站或free(释放)一些磁盘space(空间)。例句:Lowdiskspace.(磁盘空间不足。)例句:Deletesomeunusedfilestofreesomediskspace.(删除一些没用的文件,释放一些磁盘空间。)
(五)计算机是餐馆
计算机是餐馆,中央处理器是整个计算机的系统控制和数据处理中心,你可以简单的将其认为是一个熟练的厨师,中央处理器可以处理从输入设备输入数字数据,将其输出到某输出设备。当计算机关机时,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的信息将会丢失,正如同盘子被那个厨师所清洗干净一样。界面广泛应用于文字处理程序中,而菜单(menu)一词使人联想到餐馆就餐的场景,步入餐馆,看看菜单,点上几道自己喜欢的菜。在计算机领域里,显示屏向顾客(计算机用户)显示菜单(一系列功能),供顾客点单。
(六)计算机是建筑物
计算机是建筑物的隐喻可从三方面分析:首先是有关建筑物结构方面被投射到计算机领域就有:architecture(构架),window(窗口),workstation(工作站),wallpaper(墙纸)等;其次有关建筑物功能作用方面被投射到计算机领域就有:platform(平台)port(端口)library(图书馆)等;最后就是有关建筑物活动被投射到计算机领域就有:signin/login(进入),signout/logout(退出)等。
三、隐喻对计算机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的认知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识到,隐喻普遍存在于计算机英语词汇中,计算机英语词汇的隐喻特征也十分显著。因此,从理论上说隐喻对计算机隐喻词汇记忆和理解必然起着十分重要的认知作用。通过隐喻这一认知工具,通过概念隐喻的映射,我们可以对计算机英语词汇进行全新的理解。尤其是对那些由普通词汇引申而来的多义词,我们可以从概念隐喻的角度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正如隐喻对普通词汇的理解与记忆所起的认知作用一样,这种隐喻式的理解方式必然也有助于计算机英语词汇的记忆。
四、结语
如何运用概念隐喻理论来理解和解释计算机英语词汇,从隐语的认知角度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计算机英语词汇,这是一个重大而有意义的课题。概念隐喻理论对计算机词汇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对于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的词汇教学有较大的启发意义。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通过无所不在的隐喻来理解计算机概念和词汇。隐喻在计算机词汇中是无所不在的,它是我们理解计算机概念和词汇的基础。
1 对词汇文化的认识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背景、分布地区、思维方式等很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各自的文化更是截然不同。尤其是汉字更是博大精深需要仔细慢慢地研究,多个意思的汉语往往只对应着一个英语词汇,例如我们平时所说的舅舅、姑父、姨夫、叔叔、伯伯翻译为英语却是一个简单的“uncle”。词汇来源于所处的民族传统的土壤,寄托着民族的思想感情,英语词汇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受当时不同社会背景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文化特色。例如:Your leader a politician or statesman?在很多人的认识中“politician”是政治家的意思,但当我们把上面的句子翻译出来就成为“你们的领导人是政治家或者政治家?”这明显是不对的,这时就需要我们注意到“politician”隐藏着贬义“政客”的意思,那句英语正确的翻译应该为“你们的领导人是政客或者政治家?”。像这样的具有褒贬两层含义的英语词汇还有很多,如:assurance可翻译为自信,也可翻译为傲慢;bless既翻译为保佑,又翻译为诅咒等。出现在文章中的英语词汇需要借助于文章上下的语境来选择词汇正确的含义。
英语的神话故事绝不亚于我国,简直是多如牛毛,更是西方国家历史的沉淀,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更是值得人们推敲。例如《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都成为脍炙人口经典著作,而且还被翻译为多国语言进行传阅,可见文化的魅力与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2 词汇文化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人类的大脑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思考后会对语言神经发出命令对于周围的事物表达出自己的意识观点。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等多方面的差异令人们的思维方式、风土人情、语言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多方面的不同让人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千差万别,例如:我们中国人常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不了解英语词汇文化背景与含义的情况下会被翻译为“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虽然这是一个玩笑,但是足以看出一个人对于英语词汇的掌握水平与能力。英语不是简单将汉语翻译为英语词汇,而是要结合英语特有的词汇文化背景,像这种因不清楚英语词汇文化与含义造成语言运用上失误的事例很多,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语言交流的失败[1]。随着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我国对英语的教学大纲作出了一些调整,增加了学生需要掌握的英语词汇量,在了解英语词汇文化和词文化背景等方面也作出了要求。
3 英语教学存在的弊端
3.1 英语教学方式的单一
英语教学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师讲完语法和词汇就让学生去背诵,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一味地强调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需要学生真正地掌握,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而不仅仅是会做题。语言需要多读、多说、多写,写的多了就记住了词的意思了;读的多了就认识了,词汇的意思也拓展了;说的多了就会了,可以自由交流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英语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当今的发展形势,教师要为学生争取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去练习英语词汇的语感。语言类学科的学习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日常生活中学生本来就缺少练习英语的语言环境,如果教师在课堂中在不为学生提供这样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怎样去学好英语呢?
3.2 英语词汇文化的不重视与缺乏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截然不同。例如西方人对于感情的表述很直接,而中国则比较含蓄,喜欢小家碧玉型的。在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在西方人的价值观中狗是人类的朋友,是褒义的代表;然而在我国更加偏向于贬义,如走狗。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英语词汇的文化背景,而不能依照我们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句型的排列方式将汉语简单的翻译为英语。教师要将词汇文化带入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对词汇文化有正确的认识。
4 词汇文化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启示
4.1 重视英语词汇文化
文化是一种语言得以继承和发展的有力保障,没有文化背景的词汇会变得沧桑,得不到广泛的传播。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灌输正确的思想,不能站在我们本土的立场去学习英语,要进入到英语文化的境界中看待每个词汇与语句的组成。机械性记忆单词的方法除了打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外,没有很大的成效。英语教学中先为学生讲解词汇文化,为学生营造特定的词汇背景,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会事半功倍。对于词汇文化的重视不能仅仅局限于口头上,要真的落实到实处,利用课堂时间或集中利用自习时间进行英语词汇文化的学习[2]。
4.2 英语教学方式的更新
英语教学方式决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语言学科是用来交流的学科,要充分地利用时间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用英语进行交流。在这种特殊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对词汇对语法的理解会更加的深刻。词汇的教学要结合适当的语境,把词汇带入到一段短文或一篇文章中进行解读,让学生理解同一个词汇的多种含义。
5 结语
对词汇文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还用具体的事例介绍了同一个英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两种不同的含义。英语词汇文化的研究与学习有助于学生的英语教学,可以令学生更快地掌握词汇的意思,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兴趣,减轻了英语教学道路上的不少障碍,既能使学生可以轻松地面对应试教育的考验,又可以把自己所学的英语词汇及语法应用于日常的语言交流。英语词汇文化对英语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师需要仔细研究词汇文化,并把词汇文化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军事高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斗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因此,必须坚持创新、跨跃、持续、高效的原则,推动军事高科技健康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事高科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军事高科技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所以当今军事高科技对未来战争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一什么是军事高技术;二高技术对未来战争的影响:三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对策。军事高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斗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因此必须坚持创新、跨越、持续、高效的原则,推动军事高科技健康发展必须立足国情军情,科学确定我国军事高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必须面向战场市场,不断开阔军事高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战斗力、经济安全、健康发展、坚持创新
前言
所谓军事高技术,是指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它是军事和高技术两大领域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新型结构体系,军事高技术对武器装备,作战理论、作战方式有很大的影响。军事高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斗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
一、什么是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包括两个层次,即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的构成: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军事信息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军用核技术、军用航天技术、军用海洋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定向能技术。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高技术中为了满足国防现代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部分新技术群。尽管军事高技术和民用高技术之闻并存在截然的分界线,但人们还是喜欢把高技术分成军事高技术和民用高技术两类,在高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军事高技术往往一起带头作用。
20世纪60年代历来,高新技术发展的浪潮,以锐不可当之势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高技术对未来的影响
(1)对武器装备的影响:①提高了武器的杀伤效能;②提高了武器装备的生存能力;③提高了武器系统的综合作战能力和自动化水平;④提高了武器装备的全天时;⑤提高了武器装备的可靠性与可维修性;⑥促使新型武器系统的诞生.⑵对作战理论影响:①改变了空间观;②改变了集中观;③改变了对时空对的传统认识。⑶对作战方式的影响: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将改变的新面貌,一起作战方式的变革。⑷对作战指挥影响:由于战争手段的高技术化使军队的侦察能力、预警能力、机动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突击能力大为提高,使战争具有突然性、立体性、协调性,使战争规模扩大、强度高、节奏快,作战方向和立场态势瞬息万变。所以战争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赢得战争的胜利,建立现代化的指挥系统提高效率,高效能的指挥取决于及时而准确的情报,安全而通畅的联络,以及正确的分析,判断和决策。例如:利比亚为了报复美国的袭击向驻在意大利沿海的美国发射32枚“飞毛腿”导弹,1988年春天,两伊战争中出现了导弹“袭城战”等,从而在人类的战争史上写下了使用高科技战兵器实施战役的新的一页。
三、打赢高技术局势战争的对策
1、正确认识高技术武器装备:要正确认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长与局限,要正确认识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2、要有选择地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世界各国都根据本国的要求和坑内,制定并实施了有选择性地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方针对策。如:美国为了给其军队提高5种“未来联合作战能”,现主要有选择地方展19项技术,重要研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数学化装备等几种武器装备。
3、研究探索高技术调教下的作战方法:要注意以劣胜优战法的研究,要在打击敌方弱点上寻找对策,要注意从技术角度想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了军事理论课我局的做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已经把繁荣中国的大旗扛在肩上,把祖国的重担扛在肩上,把未来的希望扛在肩上。我们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目的就是学习国防军队知识,增加爱国主义情感,时刻对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窥视我们取得伟大成就,消灭社会主义中国,但学完军事理论课我
坚信,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指正。谢谢!
参考文献:[1]《军事理论学教程》,吴温暖、匡壁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
军事高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六大领域。
随着电子技术和太空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武器装备的发展空间从传统的陆海空领域延伸到太空,电子电磁等高科技领域。而武器装备则从传统的机械化朝着信息化,智能化,电气化和电子集成化,超视距的战争装备方向发展。同时现代战争环境也对武器装备提出更高的作战要求。要求武器装备能在复杂电磁干扰的环境下能正常工作,并且能对敌方进行有效的反击。
而在这不再是短兵相接的时代,掌握敌方的军事动向即掌握着整场的节奏。 武器再强大,打不中也无法对敌人产生伤害。而且掌握敌方的军事动向,也就意味着可以随时破坏对方的通讯能力。由此看来,信息化是军事高技术的重要环节。
信息化武器的性能包括:1.具有多兵种信息共享能力,包括多通道信息获取能力。由此衍生的是各种无
人机、无人传感器的快速发展。
2.具有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即可以指挥其他兵种或配合作战。
3.具有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既可以显示友军目标的位置,也能正确识别敌军位置 。
尽管信息技术很重要,但也不说明其他领域的技术比不上信息技术。因为无论是那种技术,都有着相同的特点。 1、高智力。
高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它的发展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现了高智力的特性。
2、高投资。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因而研制过程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据统计,目前,一般高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其产品销售额的比例高达10-30%,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又比研究开发投资高出5-20倍,形成高技术产业后的设备更新投资还会越来越大。
3、高竞争。
高技术的时效性决定了谁先掌握技术、谁先开发出产品并抢先投放市场或用于战场,谁就能获得优势,占据主动。为此,世界军事强国和大国都制定了高技术发展计划,试图在世界高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高风险。
高技术竞争的失败,对企业而言,就意味着投资的失败;对国家而言,意味着国家利益将要受到损害。此外,高技术研究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甚至要以生命作为代价。
5、高效益。
高技术产品是高附加值产品,其形态是知识的物化形式,所以其价值远远超过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的价值。
6、高渗透。
高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技术辐射性或渗透性,隐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不仅可以用于新兴产业的创立,而且可以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成为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驱动力。
纵观我国军工产业,由于我国的军事基础工业底子比较薄,要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跨越发达国家发展武器装备的一个或二三个历史阶段缩小甚至赶上发达国家的军事装备水平就要通过引进吸收消化的基础上再创新发展自己的装备技术。但如果没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即使引进了最先进的军事技术,也会因为国内的基础差而无法实现消化、吸收,最终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跃迁式”发展。武器装备也是这样,先进的武器装备可以在国内雄厚的军事技术基础上研制,也可以从国外引进,经过消化、吸收,转化为本国先进的军事技术。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把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跃迁式”发展建立在本国军事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不能指望“买”来的“跃迁式”发展。
所以从长远的观点出发,我国应当全面建设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体系 。坚持走自主研发为主,适当有选择性引进为辅的道路。结合我国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任务和长期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我们不需要与搞外国军备竞赛,我们的武器装备只要满足于自身防御即可。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加速军事高科技在军事领域产业化,能推动军队建设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在国民经济领域内产业化,有助于建立新兴的知识型经济。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事高科技战争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军事高科技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所以当今军事高科技对未来战争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一什么是军事高技术;二高技术对未来战争的影响:三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对策。军事高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斗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因此必须坚持创新、跨越、持续、高效的原则,推动军事高科技健康发展必须立足国情军情,科学确定我国军事高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必须面向战场市场,不断开阔军事高科技发展的有效途径。
21世纪武器装备进入到信息化时代,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精确化、隐身化、立体化、无人化等。信息战武器、电子战武器、隐身武器、精确制导武器将成为军事大国21世纪占优势的主导武器装备。可见,在现代军事战争中,科学技术已成为主导力量。
关键词:战斗力、经济安全、健康发展、坚持创新
前言
所谓军事高技术,是指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它是军事和高技术两大领域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融为一体的新型结构体系,军事高技术对武器装备,作战理论、作战方式有很大的影响。军事高科技,作为最重要的战斗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的命脉所在。
一、什么是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包括两个层次,即军事基础高技术和军事应用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的构成:军用微电子技术,军用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军事信息技术、军用光电子技术、军用核技术、军用航天技术、军用海洋技术、军用生物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军用定向能技术。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高技术中为了满足国防现代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部分新技术群。尽管军事高技术和民用高技术之闻并存在截然的分界线,但人们还是喜欢把高技术分成军事高技术和民用高技术两类,在高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军事高技术往往一起带头作用。
20世纪60年代历来,高新技术发展的浪潮,以锐不可当之势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高技术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一、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
目前工业经济发达国家对军事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大多首先考量的是尽快使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快速提高武器装备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提升兵器的毁伤力,使军队在质量上保持优势,以增强军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可以说军事技术水平的优劣,时时刻刻影响着武器装备的战技水平。
当代社会以精确制导技术、航天技术、侦查与监视技术、伪装隐身技术、夜视技术、指挥自动化——C4ISR、电子对抗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为军事技能的重点考察对象。而这8项技术的发展无一不依靠兵器性能的拓展,毁伤能力的提高,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的增强,机动范围的扩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的完善,多兵种的联合与适应,传统与现代化的互补等作战功能的快速发展,而这一系列的发展又依赖于军事高技术的发展。
据了解,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共投掷各类弹药2.2万余枚,其中精确制导弹药1.3万多枚,使用比例由海湾战争的9%、科索沃战争的35%大幅上升到此次战争的60%,并创造了一次打击任务在20分钟内投掷100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的历史纪录。高新技术战争已经成为战争的一种发展趋势。而由此,高新技术对国防的决定性巨大。
所以说,只有在军事高技术的引领下,在全国军民创新浪潮中,形形色色的新兵器不断问世,才能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国防夯实物质基础。
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军事高技术具有高智力、高创新性。现在军事技术中的每一项技术,无一不是当今时代各项科学技术最新成就相互交叉融合创新的结果,是不同学科众多科技人员指挥的结晶。
而无论是过去的战争还是现代的高科技战争,人与武器这两项因素中,人的素质的作用始终是决定性的。军事高技术的应用靠军工人员去实践,兵器的高战技性能靠有素质的军人去发挥,不同环境下的战略战术靠军队分析决策与实施。凡此种种表明,21世纪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军人的素质有了新的更高要求。军事高技术中每项新技术的问世以及其成功的军事应用,必须有极具战略性的眼光,善于战略决策的政治家支持和领导,又需要有富有献身精神,敢于且善于攀登军事技术高峰的专家和学者,还要有甘当公仆及具有高校企业管理才能的管理人员。
所以说,在当代——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应多层次有重点地培养磨练兵不断提高完善军人的素质。在精神,科技及人文社会知识,专业技能和自学创新能力,对新时期的军人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之时,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更有助于培养这样的一大批高素质的军事人才。
三、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国防战略战术的创新
中国自古以来,以战略战术的多变性而著称,三十六计享誉天下。我们由此看到,只有科学得当的战略战术,才能指导现代军事斗争的实践。成功的军事斗争实践经验又可以反过来促进现代军事战术的完善与创新。
随着战争技术含量特别是高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各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使各国军事技术发展差距现代战争日益拉大,甚至出现技战术上的代差。强的一方更加重视发展自己的战略战术优势,弱的一方也力争从战术外寻找出路。因而,战略战术的得当成为了各国所力争的一块儿宝地。
而军事高技术及现代兵器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对军队的组织结构,兵器的优化配备,作战方式的抉择,后勤保障的要求,作战指挥方式方法的转变,军事理论的完善发展提供了机遇又提供了挑战,各国无不充分利用军事高技术兵器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应用之动力,积极进行国防战略的变革,以争取在军事观念转变的引领下,使军事理论、军事战略、战争形式、作战思想、部队结构、指挥方法、后勤体制、军备发展、军人素质、军工产业、国防建设诸多方面有新的进步与突破。
所以说,高新军事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我军主动适应并驾驭新时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
当今世界并非风平浪静,在一极独霸多极制衡力量尚未形成的今天,每一个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必须依靠军事高技术建设强大的国防综合实力,以在快速发展变化且动荡不安的大环境中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目的。
三、打赢高技术局势战争的对策
1、正确认识高技术武器装备:要正确认识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长与局限,要正确认识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2、要有选择地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世界各国都根据本国的要求和坑内,制定并实施了有选择性地发展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方针对策。如:美国为了给其军队提高5种“未来联合作战能”,现主要有选择地方展19项技术,重要研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数学化装备等几种武器装备。
3、研究探索高技术调教下的作战方法:要注意以劣胜优战法的研究,要在打击敌方弱点上寻找对策,要注意从技术角度想问题。
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发展导致作战样式更加多样化
(一)武器装备发生质的飞跃
高技术用于战争,已经促使作战手段所依赖的武器装备发生了巨大变革,并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战争。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总趋势是:
在核武器方面,核大国的战略力量虽然将可能有大量裁减,但“四位一体”的构成形式仍将保持和加强,而且武器系统本身将应用
高技术获得质变色彩的全面更新。战役战术核武器将向高性能。远射程、机动灵活和多用途发展。
在生化武器方面,虽然有国际条约的限制,但生化武器作为一种低成本大规模杀伤兵器仍有扩散的趋势,而且已研制出高效、速杀、能穿透防护器材和渗透皮肤、难防、难消、难治的新型战剂和二元武器。 在常规武器方面,坦克和反坦克、空袭和防空、压制和反压制、舰艇和反舰艇等基本常规武器及其弹药,虽然还将是高低档搭配、新老并用,但高技术常规武器不仅品种多样、射(航)程更远、威力更大、精度更高、机动性更好、防护力更强,而且在向全自动化、制导化、智能化和隐形化发展。许多高技术常规武器,如一些精确制导武器、纵深大面积多目标打击武器及其子母弹药系统,已具备了与小型战术核武器相比拟的毁伤威力。激光和微波束等定向能武器、电磁炮和非核拦截弹等动能武器、智能坦克和飞行器以及军用机器人等一些新原理武器装备的研制将取得较大突破,并开始陆续投入战场。
在战场侦察、通信、指挥、控制技术装备方面,地面、海上、空中和星载目标获取和跟踪系统的改进,将获得全天候、全时辰、全球覆盖的侦察、监视和预警能力;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投入使用,将大大提高导航定位的精度和速度;通信将向手段多样化、大容量、小巧灵便、快速、准确、保密性强、抗干扰和网络化发展;电子战武器装备向软硬杀伤相结合、通用化、多功能一体化和新手段发展,使电子 战成为一种作战手段,运用于战争的全过程。
(二)作战样式更加多样化
由于武器装备将获得上述变革性发展,所以运用它们可以进行各种样式的战争,这就导致了作战样式的多样化。从战争样式来说,美国将未来战争按高、中、低强度划分为核战争、大规模常规战争、小规模常规战争和低强度战争等四种;前苏联按使用武器类型分为核战争和常规战争,按规模大小分为世界大战、局部战争和小规模军事事件;北约国家则分为常规战争、战区核战争、战略核战争等三种。
今天我们学习了军事理论课我局的做为新时代的青年人已经把繁荣中国的大旗扛在肩上,把祖国的重担扛在肩上,把未来的希望扛在肩上。我们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目的就是学习国防军队知识,增加爱国主义情感,时刻对国内外的敌对势力窥视我们取得伟大成就,消灭社会主义中国,但学完军事理论课我坚信,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总而言之,军事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正在引发一次新的军事革命。将会出现不同以往的全新的军事武器装备、军事理论、战争形态及部队结构。在当前出现的军事革命中,科学技术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它在给各国带来更强的作战能力的同时,它也给世界带来了更大的威胁,核武器的研制成功,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及由它而引发出来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不能让它成为破坏人类和平的夙敌,要应用得当。同时面对这一世界潮流,我军也必须有所作为,提高我军的总体知识水平。 高科技对现代军事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大大缩短了战争的时间,提高了作战效率,再者作战空域也空前扩大,甚至把作战空间拓展到太空中。在军事装备上,高科技不但提高了装备的性能,另武器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而且武器装备不断向体积小、多功能发展。高科技下的军事武器装备打击程度更高,毁灭性程度更大。在作战能力不断加强的同时,有可能引发战争的几率更大,在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说是高科技引发了某些战争。因此,我们要客观对待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军队,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尽量避免战争的爆发。构建和谐社会,发展世界和平。
参考文献:[1]《军事理论学教程》,吴温暖、匡壁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
《军事理论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 “阿富汗战争” 百度百科词条
1. 王保存著:《世界新军事变革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年版
2. 王安著:《军队管理规律研究》[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张召忠著:《打赢信息化战争》[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4. 周家法著:《新军事变革与部队管理》M],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版。
在这短短的几节军事理论课上,被老师提及最多的是海湾战争。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人类战争史上第一场高技术战争,它的爆发把人类战争模式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地。从此,各国都意识到高技术给战争带来的益处并大力发展本国的高技术。高技术战争的出现,迫使从事战争的人们重新看待一些传统的观念、理论和原则,重新衡量以前的战略、政策和一些具体做法。
要讲高技术战争首先就要讲高技术这种技术,正是由于这种技术存在才能叫高技术战争。就像军事老师上课讲的一样,高技术是一种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风险密集、信息密集、产业密集、竞争性和渗透性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学技术。
一、高技术战争:交战双方至少有一方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和相应的战略战术进行的战争,称为高技术战争。高技术战争的以上特征,对军事上的影响,可以说是革命性的。它要求国家战略、国防经济、国防科技和军品生产、军事思想、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军队建设和管理、战争准备、战略战术、后方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深刻的改革。
交战双方至少有一方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和相应的战略战术进行的战争,称为高技术战争。应用高技术研制的新武器和改造的现有武器,称为高技术武器,例如,在军事课上播放的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隐身飞机、先进的C(U3)I系统、航天系统、反导系统、电子战系统、夜视器材等。高技术武器命中精度高、
射(航)程远、反应速度快、机动性好、可靠性高,对战争的战略战术和 结局将产生重大影响。海湾战争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雏型,从中可以看出高技术战争的某些特点。传统的战争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攻城略地为主要目的。现在可以利用高技术武器从远距离打击敌国的指挥中心、交通枢纽、电力设施、工业中心等经济基础设施,摧毁其中50%,将使对方的经济、军事、社会活动陷于混乱或停顿。这就是所谓“打击基础设施战略”,又称“瘫痪战略”,用不着占领敌国领土就可以迫使敌人投降。
二、高技术战争的特点:
战争可控性强(从达成战争的目的和手段看, 高技术战争具有较强的可控性特点);战场空间广阔(从战争的领域、范围看, 高技术战争具有战场空间空前广阔的特点);系统对抗突出(从战争的表现形式看,高技术战争具有系统对抗的特点);作战方式多样化(从作战手段发展变化看,高技术战争具有作战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指挥控制自动化(从作战力量的运用的效看,高技术战争具有指挥控制自动化的特点);战争消耗巨大(从对后勤保障的要求看,高技术战争具有消耗巨大的特点)。
三、高技术战争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一)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从保卫国家的安全角度来说,仅仅考虑核威胁、核保护战略已远远不够了。航天战略(或宇宙战略)将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的高技术水平是这个国家威慑力量中不
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的安全除了有赖于必要的常规武器、核武器外,更加有赖于高技术武器。
(二)对国防经济的影响
高技术的发展,对国防经济要求很高,国家要以相当的经费来支持高技术武器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很多军事高技术与国家科技的发展密不可分,如用于外层空间的一些武器和设备,对开发宇宙资源和地球资源大有益处。开始,需要国家经济投资,但不久就可受益,反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高技术战争的基础是高技术,发展高技术仅仅用有限的国防经费是不够的,需要有国防经济整个系统来支撑。而且光有钱还不是唯一的条件,国防技术人才和国防技术设施要与高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为了发展高技术,需要动员整个国家的尖端技术力量,而不单纯是军事技术力量。经费和技术,是发展高技术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三)对战争样式和作战方式的影响
高技术武器用于战争,使战争的样式和作战方式有了很大发展。除了已经出现的用高技术手段进行的军事冲突和小型局部战争之外,还将有可能出现如外层空间的军事冲突和小型战争,以及星球大战和世界性高技术战争等等新的战争样式。这些新的战争样式,反映了现代复杂的国际关系,影响着战争的规模和结局。对于核武器,美苏等国正在从高技术中寻找防御的积极手段。现在已有不少人相信,运用高技术武器就可以有效地抗击核武器。因而,风靡一时的核威胁战略将受到挑战。高技术战争发动的方式和进行的方式与以往也有很大不同。远战可能多于近战,导弹战可能多于枪炮战,电子战可能充斥整个战场。作战双方利用智能武器和借助现代指挥工具进行的斗争将日益突出出来。
(四)对军队编制装备的影响
高技术战争将影响军队的组成、编制和装备。如将增加新的军种和兵种——天军、深海部队、机器人部队、飞行器分队等。军兵种的比例也将发生变化,天军、空军的比例将逐渐增大,陆军的比例将缩减。海军中深海潜艇的比例也将加大。军队人员的知识结构,必须要与高技术的装备水平相适应。军队的文化水平将大大提高,工程科技人员的比例将增大。军队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坚强的体魄,娴熟的军事技能,能吃苦耐劳,克服困难,坚韧不拔,具有献身精神。军队有良好的训练水平和科学的管理水平。
(五)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作战空间增大,从几万米高空扩大到几百公里的外层空间。由于远程火器增多,部队机动速度加快,作战部队的任务纵深大大地加大了。作战行动的突然性增大杀伤破坏程度空前残酷。电磁频谱的斗争更加激烈。在高技术作战中,发现目标是第一位的。包括侦察卫星在内的众多的探测器对战场目标的发现并不难。由于作战双方采取的伪装、隐形、隐蔽、设置假情报、发射假信号等手段,发现的目标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如何在发现目标之后识别真假是个复杂的问题。打击目标是继发现识别目标后的积极行动。占领或保护目标一般是作战的目的,这是继火力打击以后的行动,往往是歼灭敌方有生力量的结果。就一般的进攻(或防御)作战行动来说,占领(或保护)目标是衡量完成作战任务的标志之一。有利的地形如制高点、战役战术要点,仍是兵家必争之地。
(六)对指挥的影响
由于卫星技术和其它遥感遥测技术广泛使用于军队指挥系统,获取战略情报和战场情报已不是十分困难的事;由于电子计算机成为军队指挥的重要工具,大大提高了对信息的储存、处理能力;而使用激光通信、光纤通信、传真通信和数据通信等手段,通信的可靠性和适时性提高了。自动化的指挥控制系统使军队指挥既快速又准确,尤其运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可以提出决策建议和行动方案供指挥员选择参考,作出最佳抉择。以高技术为支撑的 C3I 系统,可供战略指挥(全国、全球、甚至外层空间)使用,也可供战役、战斗指挥使用,甚至单舰、单机、单车、单兵都可使用。这就要求指挥员和参谋人员必须既是军事专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熟悉自动化指挥程序和具有运用指挥设备的知识与能力。
(七)对后方保障的影响
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供应补给量与消耗量要成正比,要以极大的供应量来保障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假设消耗量为 N ,那末供应量应大于 N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争的持续进行,如果供应量小于消耗量,那就要影响战争的进行,甚至发生粮尽弹绝的危险情况。
由于高技术战争使前方后方的界限更趋淡薄,为了组织后方的有效保障,必须注意组织对后方机构的有效防御,防止空中袭击、远程武器袭击及空降兵袭击、敌方迂回穿插部队的袭击等。因此,后方地域必须组织防空、防炮、防导弹以及对地面和对外层空间的防御。这样,才能可靠而有效地组织后方保障。
四.高技术战争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倾向:
高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战争诸要素渗透,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战争的物质基础和战争的技术构成,使战争的能量大大增强。高技术武器装备已成为夺取战争的主动权和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如果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努力增加国防实力,提高军队素质和武器装备水平,一旦战争爆发,就可能陷入被动挨打的地步,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国际威望就要受到极大的损害。为了增强我军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物质基础,切实提高我军的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必须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千方百计把武器装备搞上去。
21世纪初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将呈现出力量集成化、战场数字化、指挥网络化、打击精确化、保障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作战方式将从过去以陆地为主、侧重对敌实施地面作战,发展为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联合作战上来。从其他作战方式发展到联合作战,是战争发展的必然规律。加快建立和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步伐,实现顺畅高效的统一指挥。与此同时,要加强各项保障建设,创造实施联合作战的物质技术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使武器装备、作战指挥和作战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制信息权将成为战场争夺的焦点。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战在高技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军队的信息化建设。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军事科技是军事理论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其对军事理论的发展必然产生由低向高、由点向面的影响。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事科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导致了现代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技术化,军事高技术在现代战争中有着重大影响。而高技术的发展让我们也不得不考虑到军事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军事力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1世纪的战争形式将会是什么样的呢?数字化部队,数字化战场,作战,全维作战,立体空间作战,信息战争,机器人战士,智能战争......新论颇多。冷静观察,这场军事革命狂飙的重心是信息战,实质是推动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信息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军事专家们预言:21世纪的战争将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信息战。
什么是信息战?所谓信息战,便是在信息空间里,为争夺制信息权而进行的军事斗争。未来信息战是一种不对称的、“软、硬”杀伤手段相结合的战争形式。攻击的目标从传统的以军事目标为主,转变为以信息基础设施为主要目标;所采用的信息攻击手段,如:电子干扰、电子压制、各种类型的电脑病毒等手段,以其无形的“软杀伤”特点,更令对手防不胜防。信息战的目的也从传统的攻城掠地、杀伤敌人有生力量转变为削弱、压制敌人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输能力,迫使敌军陷于“看不见,听不到,走不动,打不着”的困境!
电子战,亦称电子对抗,是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或用电磁频谱攻击敌方的任何军事行动。随着电子战技术、装备和战术的发展,电子战的内涵不断扩展,囊括内容也越来越多。根据作战目的,电子战分为电子攻击、电子支援、电子防护三部分;根据电子战的形式,电子战分为无线电通信对抗、雷达对抗和外层空间的电子对抗。
通信对抗的目的是削弱、破坏敌方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正常发挥。通信干扰是无线电通信对抗的核心部分,是通信对抗领域最积极、最富有进攻性的一个方面。通信干扰分为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压制性干扰又分为瞄准式干扰、阻塞式与半瞄准式干扰,其中最常用的是瞄准式干扰。
阻塞式干扰虽然能耗较大,同时可能对己方通讯产生干扰,但覆盖范围广,在不清楚敌方通信准确频率的情况下可能会有新的应用,甚至于设想中的全频带阻塞干扰,有可能彻底使敌方通信瘫痪。虽然己方通信也会受到同样的影响,但在电子干扰处于劣势时,未尝不是将双方技术拉平的一种方法。
雷达对抗,是利用电子干扰、电子欺骗和反辐射导弹攻击等软、硬杀伤手段,扰乱或阻断敌方雷达对己方目标的探测和追踪,同时保障己方雷达的作战行动。自从雷达在二战期间被广泛使用起,世界雷达对抗技术便一直在彼此斗争、发展。主要组成部分有雷达侦察和雷达干扰,以及反侦察、反干扰。雷达干扰又分为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箔条等无源干扰器材价格便宜,适应性强,现在仍然有使用。 电子反干扰技术始终在日新月异的发展着,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电子干扰和反干扰始终在进行较量,此起彼伏的发展着。掌握最先进的对抗技术,提高电子干扰和反干扰能力,是我们国家在信息战争中取得优势的重要方面。
对电子干扰的思考
现代电子战中,围绕C3I系统的对抗将使作战干扰与反干扰的斗争更加激烈。C3I系统和C4ISR系统已经成为军队的灵魂,干扰自动化指挥系统成为一个重要的作战任务,同时也有很多避免干扰的技术。在这一领域获得对抗的胜利,将使军队获得精确制导武器对抗的先机,减少武器、人员损失,在整体作战方面取得优势。这便是现代电子战的重要因素——技术领先。
自从二战出现电子干扰以来,在不同的战争中,不同的国家在电子战中各领风骚,但最领先的干扰技术基本上由发达国家掌握。从电子战的战争了历史可看出,谁取得了技术领先,便往往能攻其不备,取得有利的局势。军事乃国家大事,而电子对抗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关键。许许多多的现代战例表明,只有掌握最先进的电子对抗技术,才能避免在战争中处于被动局势。
复杂电磁环境对卫勤保障的影响
1.卫勤保障范围扩大 传统意义的战场上,主要是金戈铁马的较量,是面对面的厮杀,当时最受人们关注的就是战伤和疾病的防治。而且由于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尽管火线的战伤救治救护和疾病的防治都很迫切,但优良的卫勤保障却只能远离战场。火线上大批伤员的救治多由技术水平较低、使用设备比较简单的卫生人员来进行。后方医院即使有再好的条件,再高明的技术也难以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
未来战场上的军人要面对来自物理极限、环境和地理极限、体能极限、武器系统以及心理耐受力等诸方面的挑战。战场军人的健康不仅受到武器系统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的威胁,而且受到疾病、心理、战场环境等多种危害因素的威胁。由此可见,未来复杂电磁环境战场军人所面临的环境比以往战争更要严酷。卫勤保障将尽可能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减少危害因素对人军人的威胁,同时也将尽可能的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使受威胁的军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2 卫勤保障效能增强 “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违反指挥官意志而引发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1]。技术进步与作战方式的关系如此,技术进步对卫勤保障方式的影响也不例外。当有更多的高新技术注入,有更多高新技术含量的设备、工具用于卫勤保障,必将使其保障能力得到大大加强。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工作模式的转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由于高新技术的应用,卫勤保障的各个领域才有可能以前所未有的能力,实现预期的目标。 3 卫勤指挥水平提高 战时卫勤保障的医疗后送组织、卫勤力量的调度、伤员流疏导、各种运力的使用都需要掌握大量有关的信息,这是完成卫勤指挥活动不可或缺的条件。然而我军过去由于通信手段落后,卫勤指挥很难得到必要的信息,主要靠的是按计划的惯性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卫勤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现代战争由于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使得战场可视化性大大提高,卫勤指挥员可以实时地了解战场情况,掌握进行决策的各种必要信息,实施更为科学的卫勤组织指挥。 4 卫勤理论飞速发展 卫勤理论特别是伤病员后送理论是卫生勤务的核心理论[2]。它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生产技术发展、作战模式变化和军事医学技术发展而逐步发展的。未来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战争将是非线性部署、非线性作战、非线性保障的新模式,非线性战场伤员流的特征,一是全方位分布,战术地域、战役后方、战略后方都有可能发生伤员;二是伤员分布不均匀,部分地区伤员数量多、救治任务重,部分地区伤员数量少、救治任务轻。卫勤保障将强调三军联勤,军民结合,点与网结合,伴随保障与机动保障相结合的新分级救治体制。
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作战对卫勤保障的要求
要提高卫勤组织指挥的时效性 未来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作战,情况复杂多变,战斗力极易被削弱,对卫勤指挥要求很高,加之,未来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环境恶劣,对卫勤指挥的要求将会更高,因此做好参战兵种卫生联勤保障工作,必须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指挥。一是建立联合卫勤指挥机构。在战役后方指挥所建立卫勤指挥中心,统一指挥参战各部队卫勤保障工作。二是完善联合卫勤指挥网络。高原高寒地区作战信息传递十分困难,要做到卫勤指挥通畅,必须改善通信及指挥条件,建立一套完善的远程医疗系统和指挥网络,并保证上下级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信息传递通畅。三是完善机动卫勤保障方案。结合作战地区实际情况,周密设想和考虑作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制定一套操作性、针对性强的作战卫勤保障规定、方案和预案。
一、 内容摘要
国防科技与军事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二、 论文内容
众所周知,宋朝从诞生到灭亡一直生活在北方蛮族的阴影当中,与北方蛮族军队是屡战屡败,最后竟然灭亡于源自大漠的蒙元手中,因此给国人留下了屈辱的回忆。因此不少人将其归罪于宋太祖制订的重文轻武政策。但真是这样吗?
个人认为,宋朝军队对外战争处于劣势最终没能挽救宋朝被北方游牧蛮族蒙古灭亡的厄运,未能实现宋太祖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夙愿,固然是宋朝的军事体制的问题,但与宋朝落后的科技有更大的关系。应该说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论商品经济发展水平,宋朝以前的王朝和宋朝以后的王朝都难望其项背,但是其科技水平着实让人不敢恭维,这直接间接地影响军队战斗力外,还在无形之中增大了北方蛮族的成本优势。
那么国防科技与军事直接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一)、军事上的需要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以及维护和获取国家的根本战略利益,便产生了国防和国家间的战争。为了巩固国防或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力图掌握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手段,于是便组织专门力量研制武器装备,国防科技便由此产生。由于新的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可以造成军事上的巨大优势,从而使得“最幼稚的公理论者”,也从“手枪战胜利剑”的铁的事实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防科技对于军事及战争的重要影响,因此国防科技便愈来愈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正如科学学创始人丁·贝尔纳所认为的:“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国君主和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贴,都乐于向军用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因为科学界能研制出新的装备,而这种装备由于十分新颖,在军事上极为重要”。这里如实地指出了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研制武器装备,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和主要任务与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冷战结束以后,世界主要国家都调整了军事战略,压缩了军费开
支,军事需求从原先既追求武器装备的数量又重视其质量转向主要追求其高质量,国防科技也因此而进入注重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新时期,即进入了“打什么仗需要什么武器就能研制出什么武器”的新时期。
(二)、国防科技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影响
军事上的需要导致国防科技的发展,而国防科技发展为了满足军事上的需要,必须不断研制出新型武器装备,因而必然对武器装备,即对军事技术手段产生重大影响。总体上看,直接从事武器装备研制的国防科技对武器装备发展的影响是全面的、决定性的。这集中表现在:使武器装备的原理和种类不断多样化、结构逐渐复杂化、性能日益得到提高。现代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对武器装备性能的影响是全面的,而且使其性能改进的范围之广、程度之高是过去任何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所研制的一代又一代的新式武器和一次又一次的战争实践证明,为一种武器所提供的高技术含量越多,其性能越好,战斗效能就越高。
(三)、国防科技的重大突破导致军事上的变革
国防科技发展可为军事或战争的需要提供必不可少的武器装备。与此同时,国防科技发展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即战术技术性能得到极大提高的新技术或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成功往往会导致军事领域发生变革,或发生军事革命。这种变革涉及军事理论或军事学说的各个方面,而且接照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观点,军事理论的变革主要体现为作战方式的变革和军队编制构成的变革。 现在已可以断言,随着国防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以计算机病毒等为手段的攻击计算机互联网络、通信系统、金融系统的信息战,以及用各种“软杀伤”武器或“硬杀伤”武器摧毁C3I系统的指挥控制战即将成为未来高技术战争的崭新作战方式。
(四)、科技进步是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关键和动力
江泽民同志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洞察国际战略格局和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的态势,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高度关注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高屋建瓴而又精辟深刻地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实践之一,是一种在人类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先进生产力,是先进战斗力的坚实支撑。只有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高新技术在国防领域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着军事斗争的面貌,并导致了全球范围的军事变革,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技术革命,已经引起军队作战理论、作战手段、组织编制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武器装备呈现出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趋势;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出现了新的特征,军队的信息战、网络战能力空前提高,数字化部队建设已开始成为发达国家军队建设的重点,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把发展军事高科技作为抢占新世纪战略制高点的关键,形成了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主要标志的竞争新态势。科技强军战略思想是江主江泽民同志总结我军多年来改革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客观分析当今世界军事发展大势提出的重要思想。军队质量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科技优势在军队质量建设和军事斗争中是其他优势所不能替代的。
(五)、提高军队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承担起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历史责。
实现跨世纪国防科技情报发展战略目标,关键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水平的跨世纪情报人才。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栋梁。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合格、技术过硬、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和学科带头人,这是国防科技情报面临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人才培养要根据国防科技情报事业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才资源开发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队领导干部队伍,是推进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和夺取未来军事斗争主动权的战略举措。认真抓好高中级干部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一大批适应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适应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合格指挥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必须增强军队领导干部的现代科技意识。军事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战争的样式、作战的方式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军队各级领导干部如果不增强现代科技意识,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就不能制定正确的作战方案,不能组织有效的协同,就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战机,就会陷入被动。因此,军队领导干部要自觉地用高科技知识武装头脑,力求掌握更多更先进的现代科技知识,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化军队的指挥员。
必须抓住学习和实践这两个重要环节。学习和实践是我党我军培养提高干部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军的干部队伍朝着知识化、专业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学习科学知识,带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带头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带头在工作中运用科学方法;要自觉站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列,学会用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观察分析问题,指导开展工作。军队各级干部要善于在实践锻炼中创造性地学习,善于借鉴外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切实担当起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三、结论
随着国防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武器装备的日益现代化、高技术化,军队的组织编制将进一步从数量规模型转变为质量效能型,从人力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国防科技完全是在军事或国防的需要的推动下不断获得发展的。国不可一日无防,国防不可一日无科学技术。展望未来,世界各国的国防科技都将在军事需求的不断推动下,继续不断地获得发展,并随着军事需求的高技术化而日益走向高技。
军事科技论文相关
浏览量:7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科技园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社会职能的重要延伸,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科技论文,供大家参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形态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对农业科技创新的依赖度日趋提高。农业高校作为农业科技和农业科研人才的集合体,是支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主体。为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生态文明等,农业高校正积极主动日益提高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服务社会,努力为建成高水平的农业类大学而努力。正如南京农业大学秉承百年优良办学传统,在2011年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制定实施“1235发展战略”,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和青年教师,积极推进科研组织创新,优化资源统筹配置,发展势头良好,综合实力稳步上升。同时,农业类大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培养创新性人才和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任。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在推进大学建设与提升发展水平的过程中,发现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才是强校之路。不管是社会外部要求,还是自身内在需求,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成为最有效的战略抓手,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构建适应农业类大学发展的科技管理体制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农业类大学科技创新、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因此,现通过调研、论证,开展一场“科技创新大讨论”,共同研讨制约发展的瓶颈和破解发展难题的路径,谋划新一轮学校发展的新突破、新跨越。
1方案设计
1.1指导思想与目标
围绕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目标,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指导,以明晰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过程中学校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为重点,以完善与研究大学建设相适应的学校科技管理体制为抓手,以“更新观念、完善制度、优化资源、提升能力”为目标,充分尊重和调动教师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与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相适应的科技管理体系;进一步整合和优化学校科技资源,形成有利于构筑大平台、组织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和培育大成果的人文、制度和政策环境,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2主题与内容
大讨论的主题是进一步认识科技创新在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与提升的路径和举措。主要内容包括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的培育、科技创新队伍和条件建设,尤其要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施科技创新要靠人,要建设一支符合研究型大学需要、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师队伍。同时,加强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科技创新大讨论,作为开展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一个阶段,其基本内容包括:总结回顾过去的科技工作;分析找出科技工作的不足;明确今后科技工作该怎么做,如何把科技创新工作做得更好。
1.3实施步骤
创新大讨论主要分3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动员部署,学校正式发文启动科技创新大讨论活动,并以分级动员形式部署科技创新大讨论工作。同时邀请部委领导和兄弟高校领导来校作报告,介绍高校面临的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指导科技大讨论工作。第二阶段是讨论交流,围绕科技创新大讨论主题,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本学院科研工作实际,与国内外有相同学科的高校对比,按照建设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学院的要求,以外出调研与内部座谈相结合,把握学校、学院目前科技工作现状,找出制约学校、学院科技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探讨学校、学院向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学院转型过程中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谋划学院、学科的科研交叉领域和科研新的增长点,提出发展思路、发展规划、保障措施。讨论交流分为3个层次进行:各学院组织座谈讨论,大学科组专题研讨,相关产业链内相关学科交叉研讨。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交流,各学院、各部门形成总结报告,并在全校大会进行交流。第三阶段是总结提升,学校根据科技创新大讨论取得的成果,制定、修订相关管理制度、科技政策,将科技创新大讨论达成的共识物化为科技管理文件,逐步形成有利于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为搭建大平台、组建大团队、承担大项目及培育大成果提供基础保障,进一步推动学校向研究型大学转型。
2实践成效
1)以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学校工作主线,是在新形势下适应国家和学校发展需要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对加快推进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型大学建设进程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切实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对学校整体发展具有全局性影响。
2)清晰地认识到学校自身科技工作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增强学校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和使命感、危机感、责任感。学校提出“重点突破”的战略思想,符合南京农业大学实际,也符合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要求。
3)人才、平台、团队是提升学校创新能力的三要素,对学校发展来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和紧迫,应成为学校资源配置的方向和重中之重。通过重点投入、政策导向和体制制度创新,使这些群体和平台能加快出人才、出成果,同时培养出一大批创新能力突出、学术思想活跃、发展潜质明显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或骨干。
4)切实加强制度创新,逐步建立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政策和制度体系。制度创新是关键,是落脚点,科技创新,制度先行。制度创新既包括科技管理制度创新,也包括学校其他管理政策和制度创新,要形成“教学”和“科研”并重的管理政策和制度。
5)科技创新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学校应营造良好的、长期的、宽松的科研环境,不能盲目追求短、平、快,要让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教师能潜心自己的研究。学校要以各种方式和渠道弘扬和倡导科研过程中年轻人尊重老同志,老同志爱护、提携年轻人的风气。各个学科要选好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使其成为团结和调动其他教师的核心力量,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团队。
3思考建议
3.1加强顶层设计,实现重点突破以人才、平台和团队建设为抓手
选好主攻方向,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人文社科基地等平台建设不同层次的创新团队建设,以及在拔尖人才培养引进方面做好整体规划,集中优势资源,通过前期投入和政策引导,争取有重大突破。
3.2凝练研究方向,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
围绕当前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获得一批高水平、有影响的标志性成果。积极加强前期策划和主动设计,选择和凝练若干重大研究方向,加强先期培育,加快形成优势和特色,提早确定重大项目和重大成果的培育方向和培育对象,为争取大项目、产出大成果做好战略储备。
3.3加快研究型学院建设,促进学科交叉创新
各学院要结合实际,加强科技战略研究,制订并明确学院科技发展规划、目标和具体措施,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以产业链为导向,积极推进自然科学学科和人文社科学科的交叉,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内部学科以及与加工、工程学科间的交叉,通过有效组织和政策引导,组建新型创新组织,凝聚新的研究团队,创新协作机制,培育新的创新领域和研究方向。
3.4按照循序渐进、统筹兼顾、重在激励和方便管理的原则核定和计算科研工作量
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学校拟增加若干科研工作量核定到各学院,由学院按经费和业绩分配给教师。同时,拿出部分工作量统筹使用,作为院科研秘书、科辅和青年教师的工作量补贴。
3.5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对外科技服务持续发展
拟对学校横向项目管理办法和经费支出比例进行调整,即研究类项目的管理费与纵向课题相同,转让类项目适当增加课题组的绩效支出。3.6提高科技平台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创新管理政策和管理方式,实行服务型管理和全方位有偿开放,促进平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加强平台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训,建立一支责任心强、实验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实验技术人才队伍。设立平台开放运行专项基金,对实行开放共享的平台基地在测试费、维修费和开发费上给予适当补贴。
一、地方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动力
1.地方大学科技园以创新人才培养为协同创新动力
与其他高新技术园区不同的是,地方大学科技园依托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的性质。一方面,大学的教师、科研人员依托科技园的平台进行科学实验;另一方面,企业依托大学进行重要的科学技术开发,这两方面都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帮助。创新人才是协同创新的主体,只有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才能为协同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
2.地方大学科技园以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协同创新动力
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立足之本,地处经济发达之地,大学科技园就能较快地发展;如果处于经济落后地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建设就比较慢。地方的科技发展特色也是地方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的根本动力所在。如肇庆学院的果树研究就是依托于当地四会市果农柑橘种植的实际,创新发展技术,进而开展果树栽培技术输出。如肇庆学院的中巴软件园是依托于肇庆市政府的一个合作项目。该软件园落户在肇庆学院科技园。有了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基础,有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大学科技园就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二、地方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机制
1.依托于地方大学协同创新,将企业安置在科技园为促进协同创新,将实验室、研发机构设在大学内,由大学提供技术创新,企业在科技园内负责成果的转化、上市。为吸引更多的企业到科技园落户就要大力开展大学的协同创新,使大学的科研活动更加活跃。企业的一项成果源于大学,就更能加强企业与大学的联系。如根据“2011计划”,肇庆学院与业界优秀企业合作,成立肇庆学院一品园林协同创新中心、肇庆学院郎迪景观建造协同创新中心、肇庆学院绿健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肇庆学院恒兴水产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肇庆学院逸舒制药协同创新中心、肇庆学院-皓明精细化工协同创新科研基地。通过与这些企业协同创新,下一步准备吸引企业落户肇庆学院科技园。
2.形成协同创新产业链,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协同创新不是孤立的,要形成产业链,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产业链的形成需要园区有集成创新的规模,能够给高新技术企业需要的经济支持、孵化补给。如肇庆学院中巴软件园属于肇庆学院科技园的一部分,它形成产、供、销完整的一条产业链,能够吸引一批软件开发、计算机技术企业落户。通过形成产业链,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最后促进集成创新。
3.引进天使投资,促进协同创新与资本企业的合作也是目前大学科技园的一种协同创新。大学科技园中的企业往往是尚在成长的企业。通过引进天使投资,促使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企业步入正轨。资本企业能够给科技园的企业带来资本和管理理念。一些资本企业会向注资企业派驻管理人员,加强企业的管理,促进技术的研发,开拓市场前景。有了资本支持,中小企业能够从困境中走出来,大企业能够获得新的发展。
4.地方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促进创业地方大学科技园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地方大学科技园既是管理者又是联络员,既是平台的搭建者又是孵化器。地方大学科技园中的企业大部分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科技园搭建好协同创新平台,做好科技创新的孵化器。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很高涨,但是往往不能付诸于行动,这就需要大学搭建平台,孵化大学生创业企业。地方大学科技园对大学生创业活动进行扶持,将有创新潜力的企业优先发展,调动资源,运用协同创新促进创业。
三、地方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功能
1.地方大学科技园有自主创新的协作平台的功能自主创新是所有创新形式中最重要的创新。通过自己开发技术,获得专利权,成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是许多企业梦寐以求的。但是,自主创新往往不可能一家完成,多需要有多家企业协作完成,而地方大学科技园就提供了这样自主创新的协作平台。提出一个设想,由园区中的企业共同攻关,获得多学科的技术支持。依托于地方大学较为强大的师资力量,大学科技园调动高校的人才资源,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服务。如肇庆学院成立的广东林产化学工程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就是依托于肇庆学院较为优良的化工研究传统,与广东华林化工有限公司合作,专注从事化工研究。该中心落户于肇庆学院科技园。
2.地方大学科技园有科技育人的试验场的功能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著名的科技公司思科有一句名言:TECHNOLOGYISEVERYTHING(技术就是一切)。在地方大学科技园,将科技育人的功能重视和开发出来非常重要。尤其是工科学生,平时如果不接触工程实践,到工作中很难发挥能力。肇庆学院非常重视科技园的科技育人功能,将学生的工程实训与公司的科技开发工作结合起来,形成科技育人的试验场。如与软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肇庆学院移动软件实践中心;与拓胜计算机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肇庆学院信息系统实践中心;与凌阳爱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肇庆学院嵌入式培训中心;与智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肇庆学院无线信息传输实践中心;与云龙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肇庆学院网络数据处理实践中心;与中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肇庆学院网络技术实践中心。这些实践中心都落户在肇庆学院中巴软件园,既能起到科技创新试验场的作用又能起到科技育人的作用。
3.地方大学科技园有管理创新的服务区的功能从管理创新的角度,通过协同创新,地方大学科技园能为企业提供较为完备的服务。第一,地方大学科技园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作为企业办公、实验的区域,一些大学科技园发展办公租赁服务,也获得了不菲的收益。第二,地方大学科技园为所在企业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有了好的创业政策,企业在科技园中能够获得与高新技术开发区同等的政策,对于正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来说这是很难得的。第三,地方大学科技园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支持。地方大学的大学毕业生可以直接到科技园就业,形成“自产自销”的良性循环。另外,大学的教授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就近获得技术支持。
4.地方大学科技园有创新创业的孵化器的功能企业创新创业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寻求发展的一种创新创业行为。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开拓,地方大学科技园可以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孵化器是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科技园区就为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支持政策,孵化优秀的高新技术企业。要重视科技园区的科技孵化功能,如肇庆学院在科技园成立了大学生创业街,并制订完善的政策,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在中巴软件园开设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创业创造条件。
四、地方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对策建议
1.地方大学科技园要加强建立科学的协同创新体系科技园可以作为地方大学协同创新的一个窗口,发挥重要的协同创新功能。科技园是地方大学进行产学研结合的优秀平台,要加强建立科学的协同创新体系,促进大学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协同创新。
2.地方大学科技园要加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今社会非常缺乏的。依托强大的企业体系,地方大学科技园有条件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地方大学科技园要通过在学校和企业创造条件,制订相应政策,为高校和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3.地方大学科技园要加强金融创新服务企业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的匮乏。通过金融创新服务,企业才能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发展技术。现在,金融投资领域非常活跃,地方大学科技园要善于牵线搭桥,为园区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财力支持。
4.地方大学科技园要集成创新,进行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学科研成果需要进行转化就需要在大学科技园区中成立企业,进行产品的销售。要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就要做好市场开发,对市场前景进行预测,将产品推向市场。要利用科技园的大平台集成创新,积极将科技成果转化。5.要加强地方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的育人功能地方大学科技园是地方大学的一部分,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地方大学科技园要发挥其协同创新的育人功能,将企业与大学的人才培养相结合,使科技园中的企业成为大学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能够就近实习实训,锻炼能力。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二十多年大学科技园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大学科技园已逐渐成为我国高等学校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的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科技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高校实施创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深化高校改革的重要举措。香港科技大学创业教育成果受到全国以及世界的关注,其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结构优化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功不可没。研究香港科技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总结其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施的经验,对我国其他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香港科技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21世纪以来,创业的浪潮逐渐席卷全球,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效开展创业教育成为我国高校的历史使命和必然选择。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科大”)非常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受到国际的普遍认可。科大创业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实施创业教育的载体和保障。课程体系积极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合理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及课程实施的支撑。
一、合理明确的课程目标
创业教育课程指学校有计划地把学生培养成开创性人才的一切活动的总和,是一系列结构科学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等课程形式的有机统一。课程目标是选择课程内容,运用教学方法、实施课程评价的基础和依据。科大的创业课程总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具体包括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创业知识与提高创业实践技能,其中,重点突出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提高创业技能。科大创业课程目标的制定与学校的发展理念和香港地区的经济状况一致。科大的使命和目标含有对国家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让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全面体验大学生活,包括:在所选学科方面,获得特别优良的训练;在通识教育方面,加强创新和思维能力。此外,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8%,企业家是该地区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创业氛围浓厚。因此,加强学生的创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科大为学生提供丰富灵活的高质量创业课程,课程目标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创业、就业需求为中心,以创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最终指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符合学校的理念和香港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切合实际,合理明确,彰显了创业教育目标的前瞻性与创业教育的社会价值。
二、理实并重的课程内容
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是开展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科大依据明确的创业教育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上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大学生的需求,做到了理实并重、融入专业。创业理论课程是指教学计划要求的系统传授创业理论知识的课程。创业实践课程是指将获得的创业理论应用于创业竞赛、实际操作等创业活动中的课程。创业理论课程为学生创业实践打下理论基础。科大的创业理论课程主要是由商学院、跨学院联合提供。课程内容既包括创业必需的基础经济类知识,如宏观经济学、金融服务运营管理、会计准则等课程,也有与创业直接相关的知识,如创业与小企业研究、创新机会识别等。实践课程主要是由创业中心组织的丰富有实效的创业课程。包括“创办你自己的企业”系列创业研讨会、创新创业训练营、科大一百万美元创业大赛、星期五梦想家等,在这里,学生与企业家之间、不同背景的学生之间都会产生思维的碰撞与交流,点燃学生的创业激情,传授学生创业所需的实用性知识和技能。其次,科大的创业科技园区,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际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创业环境中提升创业能力。此外,科大的商科和理工科是学校的优势专业,为实现工程与科技产业化,必须开发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创业课程。为此,商学院与工学院共同开发了创业的选修课,供全校学生选学。如主要针对工学院学生的创业课程包括创新管理与科技创业,IT创业、工程商业发展、工程管理等。此外,工学院开设了科技领先与创业的主修专业,工学院与商学院联合开设工程与商业管理结合的专业课程。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课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依托专业优势,实现创业梦想。
三、科学优化的课程结构
科大的创业课程结构科学,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补充,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科大的创业课程类型主要有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如工学院开设的技术与创业专业的必修课,为学生提供与专业相结合的创业教育课程,满足具有强烈创业意愿学生的学习要求。选修课主要是商学院与工学院共同提供的创业课程,满足所有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需求。科大学生在进入学校的第二年确定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中都设有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程,学生完全按照特长、意愿和需求选择创业课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学分要求上,必修课的学分要求高于选修课。学科课程即讲授创业知识的理论课程,通过学科课程系统奠定学生的创业理论基础,并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穿插创业活动。在课外进行的活动课程包括为期一周的创新、创业训练营,在训练营中,正在创业的年轻企业家和准备创业的预备企业家将学习到创业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并在可行的商业计划中塑造商业理念。定期举办不同创业主题的研讨会,邀请成功创业的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传授创业经验,讲解创业知识,解除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历时半年的科大“一百万美元创业大赛”,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加,并在紧张有趣的活动中渗透学科理论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如商业计划书的撰写、团队协作能力等。
四、多元互动的课程实施
科大的创业教育教学方式非常灵活生动,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将创业理论与实际更好地结合。科大根据创业教育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科大的创业教育课堂会不定期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家及创业领域的专家走进课堂,他们在授课中注重使用生动形象的案例,结合创业经验。在与专家、企业家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将自己具备的创业知识与实际的创业实践相联系,丰富学生理论的同时使学生了解到真实的创业过程。科大的创业教育摒弃了只在课堂传授理论的形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授课中也能依据自己讲授的内容组织学生撰写创业计划书、合作讨论、开展实践调查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合作,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学生在与教师和同伴思维的碰撞中完善自己的观点,企业家也可以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有价值的创意和想法。灵活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创业中必需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等。
五、启示
经过不断的探索,科大已经建构起了相对完备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满足了不同基础、不同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人才,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受到了广泛认可。其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结构优化、多元互动的课程体系的顺利运行离不开学校先进的发展理念、各学院学生指导中心对学生全方位的指导,创业中心组织有效的活动、创业孵化基地以及校友、社会等各种资源的保障与支持。内地高校应借鉴科大的经验,依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确立学校创业课程目标,在课程选择上给予学生高度的灵活性和充分的指导,建立专门服务于创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团队或机构,整合校友、政府、社会等各种资源,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结构科学的课程体系,以此实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创业人才、深化学校创业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价值与使命。
参考文献:
[1]黄兆信,郭丽莹.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19).
[2]闫守轩,降杰.香港科技大学创业教育的实施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3,(22).
摘要:近几年,绥中县设施农业发展迅速,随之开展了各种设施农业科技培训。本文主要是针对绥中县设施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种植品种、规模、技术培训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对设施农业培训的建议。
关键词: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农民;改进措施
设施农业即保护地栽培,是指具有相应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环境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从而进行高效生产的现代农业。设施农业在发展农村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绥中县基本情况
1.1全县种植业基本情况
全县的种植面积为15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91万亩,果园面积68万亩,设施农业面积14万亩,设施农业面积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6%。设施蔬菜产量为126万吨,产值16亿元,设施水果产量为0.1375万吨产值为1.315亿元,设施花卉为0.06万亩,产值为0.072亿元。
1.2农村劳动力情况
农村劳动力人数为28.6万人,其中从事家庭经营的劳动力人数为20.2万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数为15.6万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人数为9.4万人,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为75392人,常年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为51689人。
1.3设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品种、产量及产值
绥中县生产经营的设施蔬菜主要有:黄瓜,种植面积约为10万亩,产量为55.7万吨,产值8.4亿元;茄子,种植面积约为5万亩,产量为28.5万吨,产值3.2亿元;辣椒,种植面积约为4.15万亩,产量为13.7万吨,产值1.8亿元;菜豆,种植面积约为1.8万亩,产量为4.5万吨,产值0.7亿元;番茄,种植面积约为0.9万亩,产量为3.6万吨,产值0.4亿元;其他种植面积7.5万亩,产量13.6万吨,产值1.36亿元。生产经营的设施水果主要有蓝莓、葡萄和桃,种植面积0.19万亩,产值1.315亿元;生产经营的设施花卉主要是百合花,种植面积约为0.06万亩,产量为360万支,产值为0.072亿元。
2设施农业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十分重视设施农业建设,把设施蔬菜生产作为优先发展项目,专门出台了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的政策及相关文件。县政府“六项工程”、“四项工程”、“三项工程”都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主要内容,整合全县农业培训机构和支农资金,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新建、扩建的设施农业基地作为重点支持项目;把用于设施农业的新型农机具列入农机购置补贴范畴。保证支农资金向设施农业倾斜,促进了全县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县种植业设施农业已达到14.25万亩,而且近两年新增的主要是高效日光温室,涌现了一批工厂化育苗基地。2009年~2013年全县对设施小区办电支持资金就达到1800万元,新建高效日光温室2600个,新建育苗基地7个,占地1000亩。
3设施农业的培训情况
为了保证设施农业顺利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近年来,绥中县农发局针对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编写了全县设施农业技术培训计划,组织专、兼职教师,编写了培训教材;对基层技术员和农业大户进行了单独培训;对设施农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专项培训和技术指导。培训重点是加强田间技术指导,做好跟踪服务。根据农民需要,在培训过程中,培训机构还专门聘请了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授课。同时收集和整理农产品市场信息及农资市场信息,对农民产品销售和对农资的购买提供帮助。
4设施农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4.1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工作任务重
2013年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为28.6万人,从事家庭经营的有20.2万人,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的有9.4万人。绥中县现在有农业技术人员150人,农业技术人员与设施农业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626,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与设施农业发展相比明显偏低。
4.2农民基本素质低,参培积极性不高
全县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仍以家庭为主,绝大多数农户的经营理念、思维方式、种养习惯均停留在最初的传统模式上。大多以追求短期效益、眼前利益为目标,农户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想扩大规模,又受到土地经营权流转等方面的制约。
4.3从业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偏低
目前从事设施农业的劳动力年龄老化,多以女性为主,文化程度偏低。全县农村现有从业劳动力以41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员为主。占农业从业人员总量的80%以上。而这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
5对设施农业科技培训的改进措施
设施农业大部分农户以分散种植为主,农民管理参差不齐,经济效益不等。在种植过程中,由于技术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农户的经济利益,因此要强化农业科技培训。围绕设施农业建设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科技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基本素质,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意识和竞争意识,用知识和技术实现农业增产增收。不受从业人员数量和地域的限制,对于新发展的设施农业乡村根据需要开展培训,给予支持。增加培训经费投入,将培训分为定期培训和常年的不定期培训,不受培训次数限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载体实施科技培训,扩大科技培训的覆盖面。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科技园是一类特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它主要依托于一所或多所研究型大学而建立,它聚集了大学丰富的知识、人才、信息和科研成果等资源。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科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如果企业可以充分的在营销过程中与科技发展密切结合,将会实现巨大的发展。尤其是对于中小微型企业来说,科技的合理使用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营销策略,做出仔细的分析研究,并针对一些突出的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科技型小微企业;营销策略;分析研究
所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是指一些新型的、依靠互联网科技或者是商业资源发展起来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大多都较依赖资金和技术,对于经济的抵抗能力较弱,所以说解决目前中小企业的问题已经势在必行。只有解决了中小型企业的营销问题,才可以更好地将企业的产品与市场密切结合起来,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与资金的流通,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本文将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营销现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营销困境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等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营销现状
对于目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讲,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十分巨大的优势。根据数据调查显示,中小型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是竞争优势不大,例如在企业的营销资金上,中小型企业并不具备和大型企业一争高下的优势,这样就使得竞争力远远不如大型企业;而且除此之外,中小企业的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尤其是对一些新技术的研发与使用方面还有点提高。这样的发展现状就使得中小企业的营销现状出现了很多问题,接下来就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营销困境
1.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销资金不足
首先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在创业初期由于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营销策略的宣传,这样一来就会使得营销效果大打折扣。因为,在科技时代其实所谓的营销无非就是借助于一些先进的媒体手段来为自己的产品进行包装和宣传,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缺乏了资金的支持,那么就会使整个营销过程难以进行,即便是再好的营销策略也会付之东流。而且缺乏了资金的支持,在整个营销策略的制定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细节问题,因为资金的不充足而受到严重的影响。例如,在进行广告宣传的时候,如果资金充足的话就会选择最适合的代言人来进行产品打造,但是如果资金不充足的话也许就会选择不用代言人。试想,在企业进行营销管理宣传的时候,如果缺乏了代言人的设计环节,那么就会使得企业营销策略失去了原有的效力。所以说,必须要合理地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营销资金不足的问题。
2.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营销创新能力
企业的营销方式关系着企业的产品是否可以得到更好的宣传,并且关系着新产品的市场占有额,只有通过创新型的营销方式和手段,才可以更好地促进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在最近的调查中显示,大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只是一味的采取传统的营销模式,这样一来就很少可以起到吸引客户的目的,最后难以实现企业发展的要求。要知道创新是关系着一个企业营销方案是否可以成功吸引顾客的关键,如果营销设计方案和执行方式缺乏创新性,只会让整个营销的过程过于简单、平常化,不会对扩展市场有任何的实质性发展。那么对于中小型企业营销能力缺乏的现状,必须要从营销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减少营销过程中的问题。而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营销的各个环节中不断的提高创新能力,来解决目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营销创新能力的问题。
3.科技型中小企业抗营销风险能力较弱
而且在最近的调查中发现,科技型的中小型企业还存在着,抗营销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因为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流来源并不是十分的多元,这样一来就使得科技型的中小型企业营销风险较大,而且如果一旦市场出现不稳定状况,就会对企业营销的设计以及执行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市场的需求就会有所下降,那么这样一来如果中小型企业在前期的投入较多,那么就很难收回营销成本,甚至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配置和使用,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中小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给中小型企业带来无法预期的损失。而且在营销风险出现的时候,中小企业往往很难及时的给与解决措施,致使企业丧失了最佳拯救营销风险的时机,从而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营销风险等级。
4.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销人才缺失问题严重
最后,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开拓市场的关键是营销,而营销的关键却是营销人才,只有高水平和专业性的营销人才,才可以更好地去制定营销策略,实现营销的成功,促进企业与市场的进一步结合。但是从目前的市场反馈来看,企业的营销方案并不是十分的切合市场的需求,这个问题就充分体现了企业的营销策略并不科学,体现出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销人才缺失问题的严重性。当今社会的生产发展以及科技的使用和传播,都必须要依靠高技术的人才,而营销活动的开展也必须要具备专业、而且经验丰富的营销人才,否则只会浪费企业的资源,却达不到预期的市场效果。除此之外,企业在进行招聘的时候,沿用了传统的学历为主的招聘方式,这样很难选择出具有高创新性、丰富创意性的人才。所以说,要想更好地改变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销人才缺失的问题,必须要从改变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销人才的应聘机制入手,进一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营销策略
1.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销投资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营销成功开展,离不开营销策略的顺利执行,首先就要加大对营销方面的投资,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销投资缺乏的问题,首先企业可以拓宽自身的融资渠道。通过开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来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例如可以通过开展节约型项目来吸引国家的优惠政策的支持资金。还可以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合作,来增加营销的投入资金;除此之外,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必须要合理分配企业内部的资金流向。对于营销方面的投入资金必须要紧密的联系市场需求走向,来保证营销的顺利开展,并且给与足够的资金支持,尽量避免营销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资金不充足而受到严重的影响。通过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的引进与分配两方面来促进营销投资的合理发展,实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2.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销创新能力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营销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在营销创新能力方面给予极大的关注。首先,在营销方案的设计上,必须要密切结合当下的市场流行动态,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促进营销方案的开展。在进行营销方案设计的时候,营销人员必须要紧密地联系市场,营销人员必须要仅仅抓住当下的流行元素来融入到营销策略的设计当中去,例如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私人订制的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就可以借助着一个营销点,来加入到产品营销元素中,来增加对企业产品的营销热点,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欢迎度;除此之外,在营销方案具体执行的时候,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大部分都是互联网企业,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去借助于互联网科技,例如可以将自己的产品在各个软件客户端上进行推广,包括微信平台、微博平台以及淘宝平台等等,这样既可以借助平台的客户群来进行营销宣传,又可以区别于传统的营销策略和方式,提高了营销的创新性。通过以上的策略分析,可以看出营销策略的创新性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要提高营销人员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抗营销风险能力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营销风险也是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必须要加以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抗营销风险能力,首先企业收集和分析市场营销数据。简单来说,就是对以往的市场数据进行搜集,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整理,之后经过专业的市场风险评估,找出市场营销的风险点,这样就可以根据这个风险点进行营销策略的制定和设计;其次,加强企业市场分析能力。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仅仅拥有历史数据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还必须要与当下的市场实际相结合,找准产品与市场的结合点,这样再去制定营销方案,就可以是整个营销计划顺利开展;最后,还可以建立营销风险预警机制。一旦发觉企业的营销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必须要制定出一个科学的解决策略,这就需要在营销方案出现严重问题之前就已经可以很好的察觉出来,这个时候营销风险预警机制的设立就非常必要了。简单来说,就是企业设置专业的市场监测部门,对企业的营销方案实施进行跟踪调查,然后分析营销方案在实施过程中的反馈结果,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4.完善企业招聘机制,引进营销型人才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营销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引进专业并且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首先,要不断完善企业的用人招聘机制,改变以往以学历为尊的招聘方式,转变成以能力和创意为主的招聘机制。因为对于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来说,它往往更加需要具有实践经验以及丰富创意的人才,这样才可以帮助企业制定出更加科学、先进的营销策略;除此之外,在企业招聘的过程中,不仅仅包括对应聘人员的选择,还包括对应聘成功人员的培训,所以在进行招聘之后,还要聘请专业的培训专家对新入职的营销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培养营销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的营销水平和营销创新力。而且企业还要不断加强与其科技型性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开阔企业营销人员的营销视野,促进营销方案的创新与营销能力的提高。所以说,对于目前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营销问题,必须要从源头入手加以解决,只要解决了营销人才的问题,就可以很好地保证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营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将会严重影响中小型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且结合实际给出了初步的解决策略,希望可以更好地解决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营销问题,促进中小型企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李娜 王淑芹 李玉红 单位: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颢.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营销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志强.我国中小企业营销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李凯旭,李玉红,杨柳.黑龙江省三江地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驱动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5年11期.
[4]李凤萍.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营销模式--基于网络营销市场的中小企业运作模式分析[J].编辑之友,2014年04期.
摘要: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使命赋予了农业科技创新更高的时代要求,但我国的农业科技创新却存在诸多制约农业发展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保定市需要建立典型农村,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最终实现农业乃至农村的新发展。
关键词:保定;农业;科技创新
一、保定市农业科技创新的背景
2011年,“种业新政”正式发布,首次明确了在农业科技创新中企业的主体性地位,农业企业在这一创新体系中会起到将应用型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但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科技成果和技术推广严重脱节。为解决这些问题,农业科技企业的主体地位我们要重视起来,采取奖励性措施调动他们投身科研和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在资金方面给与更足够的支持,在科研课题申报上给与更多机会。
二、保定市农业科技创新所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的产业化程度偏低
农业科技企业通常是依靠某一种产品或某一项技术,开发出市场,而后带动一系列的相关企业,成为联系生产和市场的中间环节,一方面拉动农业生产,一方面开发市场。农业部门还可以享受到加工,流通领域的利润,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扎实了农业基础,从总体上来看,保定市的农业科技企业水平是有待提高的,大多数企业只是单纯的生产或者经营,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关联程度低,难以形成类似集团式的生产经营统一体。[1]
(二)农业科技体制缺乏活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但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中,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日益彰显。一方面,保定市专门农业科研机构的设置已不再适应当代要求,机构重复设置,课题重复研究,使得农业科研机构要取得突破性进展面临很大困难。另一方面,农业科研机构研究的侧重点和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供需结构脱节。
(三)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果,农业专利数量也得到了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中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仍然欠缺,高水平、高质量的农业创新成果依然较少,尤其是在喷灌技术、农药化肥的适用上,缺乏合理布局。保定市在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主要来自农业局、各县农业指导部门以及高校研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不足,高水平的农业创新成果不足,尤其是针对当地气候条件,农业部门不能及时传达农业信息,教授农民先进的农业技术试验,喷灌技术落后,水资源浪费严重,对于农业的投入集中在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严重。同时,各部分创新意识不足,等靠国家的补助、技术支援,不能有效吸纳人才,行政壁垒严重。
三、关于促进保定市农业科技创新的对策
为了有效开展农业科技研究,必须要对科技研究充分重视,政府要足够认识要农业在国家中的基础性地位。同时,保定要结合当地温带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的特性,因地制宜,加强本土化农业科技的基础性研究,组织各部分协调攻关重大科研项目,重视先进农业技术的适用。
(一)创建“典型农村”,建设高级特色农村
典型农村是指以某种农产品和服务为主的一系列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的举措,主要指将农业产物(植物、水果、花鸟等)以及当地农村特色相结合,发展现代农村,将生产、服务、农家乐等一体化设置布局,实现农业新功能,再创新价值,布局新职能,实现农村的全面化发展。为有效建设高级特色农村,政府要专门建立农业创新职能部门,为农民提供优惠贷款,现在土地自由流转,增加农业投入,实现高校农业研究实用化,鼓励农业的种植。
(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农业科学技术研究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各组成部分相互结合,合理构建,为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的动力。保定市要根据农业合理布局,主要调研乡村土壤的现实情况,气候条件的变化,进行基础性研究。同时,保定市政府要根据现实需要,将国家适用的农业技术进行广泛推广,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后,要实现农业新发展,将技术转化为农业成果,实现农业的现代价值,根据市场变化,调节农作物的种植、生产。[2]
(三)增加农业科研投入
第四次科技革命围绕生物工程等主题展开,为了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赶上发达国家,保定市必须根据区位优劣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农业地位的巩固,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改变农业科技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增加农业的投入。不仅增加农业科技的引进投入,还有因地制宜,根据当地情况,增加技术适用的投入,付诸于实践。[3]
[参考文献]
[1]郭雪涛.论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思考———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J].基层农技推广,2014(1).
[2]刘金霞,刘荣先,刘秀丽.加强科技教育投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0(2):65-67.
[3]杨蕾,张博,杨伟坤.保定市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构建政策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0):43-45.
#p#副标题#e#
近年来,随着我国创业机制的健全,大学创业系统日臻完善。大学科技园在那些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基础上,将大学中的综合治理资源优势与其他的社会资源优势进行了紧密的结合,成功的将高校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成果、培养创新型创业人才、为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提供了发展的平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技术创新的载体、产学研结合的一环,在科技创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系统学的视角来分析研究高校在科技园创新系统的关系,掌握高校对这一系统的主要作用与位,了解高校发挥作用的规律及渠道,对加快科技创业人才队伍开发,推进区域科技创业活动,提升区域科技创业整体层次、优化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系统功能,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 高校在大学科技园创新系统中的地位
大学科技园的产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我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产学研相结合的产物,它为社会创业提供服务、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平台。大学科技园创新系统是依托主办高校的配套设施、智力资源、创新体系等将各种优势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由各种要素组成的系统。本文主要讨论的高校是指研究型大学。
因为研究型大学是指那些“提供全面的学士学位计划,致力于研究生到博士生的教育,把研究放在首位”的大学。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与我国的不断探索中可以明确,研究型大学主要是以知识创新的传播、在生产中的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科技的科研成果与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高层次的精英人才为主要目标,在我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站在社会职能的角度,所谓研究型大学主要是以“创新性的知识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的大学;站在组织目标的高度来看,研究型大学主要是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的大学。站在办学的水平来看,研究型大学主要是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文化繁荣、国家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
很多国外学者如亨利?埃茨科威兹教授(Etzkow it z H,1999)、伯顿?克拉克(Clark B,2003)等,将具有创新研究成果的研究型称之为创业型大学。与传统的对研究型大学的定义相比,国外学者所指的这种研究型大学团队研究意识更强、获取资源的能力更强、更能够有效的实现知识的转移运作。这种大学的最直接目标就是为了更加全面的推进本国或地区竞争力的提升,因此这类大学与各型企业、国家政府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例如美国的MIT、Stanford University,都属于这种类型的大学。
对于我国来说,创业型大学是一个新的大学发展形式,与传统的高等教育相比,创业型大学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以生产与应用作为中心、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作为主要目标、具有确定自身战略发展方向的自主性、在主动寻求组织创新的同时与政府、企业等进行密切合作、使高等教育中的教学与研究更加关注实际问题,并为高校的发展不断拓宽资金来源的新型大学。
2 研究型大学在科技园创新系统中的地位
研究型大学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焦点,政府与各产业对其予以高度的关注与期待,由于存在着大学、企业、政府三者之间的利益互惠原则,“与企业、大学和政府部门网络组成三螺旋创新空间”,研究型大学逐渐拜托了区域经济创新的边缘者地位,向着区域经济创新的主体地位迈进。
1)政府对研究型大学有更多的期待。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在高校中的角色定位逐渐由“供给者”转变为“协助者”,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未真正成为“服务者”的角色。21世纪的到来,带领人类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各种疾病的困扰、不断爆发的自然灾害、不但恶化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增加的科技创新成本、世界局部战役的频繁爆发等因素的发生,使得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但是,在面对不但严峻的财政问题、不断变化的公众需求增长等问题时,政府总是要求大学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例如:环境污染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社区建设问题、贫困问题等,政府希望通过研究性大学的存在来切实改变或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2)产业界对研究型大学有更高的期待。
随着现代企业竞争压力的增加,各企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已经由过去的单纯的技术培训转变为向更深层次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虽然很多大型企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但是在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问题上的关键性技术的创新与研究越来越依靠那些研究型大学。很多大型企业在开拓发展的最前沿交叉领域与具有企业特色的优势领域中,越来越希望得到研究型大学的支持。研究型大学中那些具有需求导向的基础性研究将为企业的发展与技术的更新带来超乎想象得利润,而这些技术上的革新与发展是身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但变化的企业所无法完成的。
3)研究型大学-企业-政府,三者存在“互惠”的可能。
研究型大学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双赢的利益关系。一方面,企业对研究型大学进行资助,扩展了大学的研究活动项目;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研究型大学的研究成果直接或间接的获得知识生产与知识资本的同时获取利润。当然,研究型大学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政府和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不仅使政府从中获利,也是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信任。创业型大学作为科技园创新系统中知识生产中的源泉,一旦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必定会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完成知识资源向资本的转化。 但是,如果创业研究型大学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不存在,那么很难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创新体系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创新体系缺乏知识创新的动力源泉。反之,如果只是一些一般性的大学提供的知识创新,也很难在推动区域经济创新能力的提升中起到积极地作用。因此,综上所述,只有那些具有知识创新、能够将知识尽可能多的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研究型大学不仅能够成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主体,更能够与企业、政府共同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
3 高校在大学科技园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分析
1)孕育者。随着毛线精神与实用主义的引导,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从成立之初就孕育着学术创业的精神。从20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的研究型大学大规模地向创业型大学转化,创业型大学必须肩负两个使命: ①训练未来的企业家在建立自己未来事业的同时还必须具有创新精神;②必须以企业化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科技园、孵化器作用帮助大学生或大学毕业生成就自己的事业。高校成了科技创业人才诞生的孕育者。
2)发动者。创业型大学作为一种新的大学组织和功能形式正在向全世界扩展,他的创业创新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各种与创业相关的项目、组织机构通过在大学校内与校外之间的信息沟通,使得企业资金能够有效的与技术人才的创新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形成一个创业的核心区域,这就是各种创业活动集中进行的地点。大学将自己的科技创新直接转化为科技成果,因此,研究型大学是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的生产者。
3)促进者。研究型大学等教育机构或组织拥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技能与知识创新的科技创业人员,并能够为企业的投资创业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还能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例如:在南非、我国的台湾、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大学研究成果研发的新产品或新企业。可见,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自己的创新与研发优势,在理论研究、信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建设实验室、培养高科技人才等方面与科技创业的企业进行良好的合作,使得创业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从而为创业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提供保障。
4)连接者。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围绕大学建立了研究中心、孵化器、高科技园区等,通过培养人才,供给创业人才,推动创业及生态系统建立。大学及研究机构是直接把科技创新的各要素转化为科技成果的生态种群,是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的生产者。
5)协同者。种群的定义分析,科技园创新系统中所有科技创业人才构成人才种群,所有的政府、科技园区、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可以分别形成政府、科技园区、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种群。根据这些种群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同的规律就形成了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的群落。高校是区域创新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通过与政府、中介机构、新创企业的协同作用构成创业群落。
4 高校与大学科技园创新要素的关系
1)高校与科技创业人才的关系。
著名学者蔡莉等早在2007年就对研究性大学赋予了精准的定义,他们认为:研究型大学的实质是将科技创新中的各要素直接转化为科技成果,同时,研究型大学更是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培育科技人才的创造者、生产者。研究型大学是科研所的高等院校、科技创新的企业共同组成的生态群体。一方面,科研机构在充分利用自身的创业商业为本区域的创业者提供创业科研成果的同时更增加了本区域的投资创业几率。另一方面,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又为创业者提供了拥有一定技能的科技创业人才,当然,大学还可以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各种服务与支持。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的有机结合所拥有的研发创新优势,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研发上、高新科技人才的培养上都能与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从而增强了企业创新能力与科技成果之间的转化能力。大学/科研机构因其具有的深度知识和分析能力,以及独立的和专业化的沟通技巧,使得它们在创业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促进信任和建立社会资本;通过培养人才,供给创业人才,推动创业及创新系统建立。
2)高校与企业的关系。
作为社会中的两个不同机构,大学与企业各自拥有自己的职能特点。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学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不能否认,一方面,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切实解决了大学办学经费不足、国家投资有限的问题,并提高了大学的办学效益,但是,如果企业与大学之间无法把握好“度”,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的发展还将影响到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目前很多大学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工业化的发展使得企业与大学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是大学忽视了正常的教育与科研,很多大学的创造性逐渐走向枯竭,在学术上也逐渐向实用性转变,很多大学已经在无形中成为经济发展的手段。因此,我们提倡大学与企业之间应该保持适度的距离,这与大学推动科学发展的前提是不矛盾的。
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盟,迫使大学走出校门、迈向经济社会,这不仅拓展了大学的传统职能,更延伸了大学的社会义务,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的社会边缘性地位。
3)高校与政府的关系。
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特殊的、矛盾的、相互依存的,这种关系一直以来就是困扰世界各国大学的主要问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例如:在科研方面,大学正承担起越来越多的政府大型项目的研究工作,特别是那些具有公益性的、见效慢的应用型研究,政府总是将这些研究委托给大学来完成。可见,此时的大学已经成为政府进行改革与提高管理效能的工具,而大学中学者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机会,凭借自己的学术力量将自己的主张延伸到政府,从而对政府的决策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有的学者成为政治家直接参与到政府的决策管理中。对于这种关系的演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理顺双方的权责范围与关系,努力在大学与政府之间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和谐共存的关系,找到相互之间的平衡点,实现“政府宏观适度控制”、“大学积极有限自治”的推进模式。
4)与科技中介组织的关系。
科技中介机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调配科技资源,整合各类专业知识,在市场各主体之间、要素市场之间建立沟通桥梁,帮助科技人才创业,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机构。科技中介结构的建立能够很好的协调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如今世界各国都在采用这种方法来保证政府与高等教育之间增强相互关系的有效方法。一方面,中介机构成为高校的代言人,替高校向政府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它又是政府的推手,帮助政府将适当形式的责任施加到高校。这一特殊机构的存在不仅保证了高校教育学术的自主权,更确保了政府对高校的有效管理。这主要是由于中介机构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首先,中介机构的组成人员不仅有政府成员还包括高校的教授、社会其他方面的代表。其次,中介机构时游离于高校与政府之外的组织机构,可以使中介机构站在公正的角度上看待问题,并对政府与高校的组织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性。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教育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方式的议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与受教育者实际需要的不协调
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与受教育者实际需要的不协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二者的关系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所处的地位、各自的作用及其相互联结的互动状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矛盾的一个体现”。从主客体关系而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主体,受教育者是被教育和被接受的客体。但是,随着文化多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念的社会化,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的主体客体关系逐渐被式微即二者的主体客体关系逐渐被模糊,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认同也不容被忽视。但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往往只重视受教育者的整体要求,导致个体教育的迷失,最终导致教育者的教育与受教育者实际需要的不协调。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社会发展要求不协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社会发展要求不协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作用是让受教育者理解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但是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惯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社会发展要求严重不协调: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主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适时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但由于受到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影响,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内容不能及时地出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这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严重阻碍了受教育者接受新知识和认识社会变化的能力,促使受教育者与社会实践相分离,也减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能真实反映社会发展要求,主要是教育技术的单一性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技术手段太单一和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不适用社会发展要求。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是灌输式的教育方式,灌输式教育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思想教育方式”,但是随着社会发展,灌输式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需要,其弊端逐渐显现。
二、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要性
1、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和教育的普及化方向发展,大部分青年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而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再生力量,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健康发展,中国共产党能否加强执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把青年教育好,而高校是党和政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式。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深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些转变意味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有利于促进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提供智力支持,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最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高校不仅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要场所,也是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一方面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授业解惑的过程。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发展,还有利于受教育者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参与全球化的能力逐渐提升,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能力逐渐加强,但是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忽视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些变化,仍然以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教育,这一方式严重阻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科学运用社会发展成果和结合社会变化,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下出现了一系列互联网教育方式,如慕课、翻转课堂、微课。本文对这些教育方式进行简要介绍,并阐述了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应用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市场营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经济的需要,满足企业对营销人才的需要,许多高校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然而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综合素质要求高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相应的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需要,也在教育和企业之间划了一条代沟,如何填补企业需求与教育之间的沟壑,是市场营销专业教育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依托互联网进行的新教学方式,为市场营销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新教育方式
MOOC英文单词为MassiveOpenOnlineCourse,即大规模的开放型在线课程,是大数据时代下新兴的课程模式。M代表的是规模,传统课堂教学空间局限了学生数量,而慕课只要想学就可以使用;Open代表的是开放,即没有权限,只需注册用户,就能进行慕课学习;O代表在线,只要在拥有网络的空间和时间下,随时随地学习;C代表课程,界定了慕课的本体涵义是课程。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英文是“FlippedClassroom”。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老师三尺讲台上讲授,学生课桌前听讲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课题。通过查阅文献、小组合作、科学研究、实地调查收集资料,共同研究和解决课程学科中遇到的问题和自己想了解的知识,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型、微小的课程,“微”主要体现的是内容上只是某个教学环节或某个教学知识点,以及时间的短小,“微课”持续时间一般都为十分钟,但微课本质上仍然是课程,是一种情景化、故事化、模型化的随时随地学习的网络视频课程。
二、当下市场营销教学
多年来,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和应试教育的存在,改革的步伐举步维艰,教师还是习惯于按部就班的传授以教材为蓝本的知识,教师还是习惯于三尺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目的是应付各个阶段的考试,然而市场营销是一门实战性和挑战性以及综合性高的学科,需要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石,更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应对能力。
三、新教育方式应用的路径研究
(一)以《商品学》商标模块教学为例的微课路径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其授课内容丰富而繁多,包括经济学、统计学、商品学、消费心理学、管理学、会计学等领域。市场瞬息万变,营销“压力山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教科书中的内容,要尽可能扩宽学生视野和知识广度。市场营销专业的特殊性,传统的黑板、粉笔加PPT演示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让学生感受到现场营销商战案例中的实际体验。[1]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商务礼仪、公共关系、企业形象设计、商品学、商务谈判等课程仅仅靠老师的说讲和PPT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微课成为最佳选择。《商品学》商标模块的讲授既需要讲解基本设计原则,更需要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商标,让学生真正透彻的懂得商标的设计原理,大量的商标靠课堂学时是不够的,就需要我们借助微课,将商标内容视频化,体现在微课里。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的学习。
(二)以企业市场调研为项目的翻转课堂路径
翻转课堂模式下,课堂是师生互动和对话的场所,也是提出问题和解答疑惑的场所。市场营销教育中,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有效开展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和前提,项目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程内容和兴趣选择研究问题,通过搜集并阅读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调研等手段,增进对该问题理解的深度,得出结论,并以研究报告(或其它产品)的形式提交出来。[2]企业实习、市场调研、营销实习、会计实习是市场营销教育中主要由需要学生实践的项目,这些实习内容就可以转化成翻转课堂形式,例如消费者对某一牙膏品牌的满意度的调查为项目,学生根据此题目自己查阅资料,收集文献,并设计问卷,进行实地调查,撰写项目报告。通过这一项目,学会并实践了企业市场营销调研模块知识。
(三)以《广告学》的广告设计模块为个案的慕课路径
借助MOOC,教师课堂上不再因繁重的知识系统讲授而困扰,繁多的市场营销理论可以通过制作视频和观摩其他高校视频来体现,而课堂则主要用于学生分享心得体会,研究和解决问题。比如在讲授《广告学》广告设计模块中,普遍存在着“偏重理论,缺少设计,和轻视欣赏”。这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课程要求,使学生虽然学了众多广告理论却不会应用,不会设计,更难以具备企业所需要的广告策划能力。引入MOOC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量化和优化收集生活中的广告,在广泛欣赏的基础上学习知识,先看百家,完成线上作业,才能设计一家,在分析百家中学会甄别优劣,专业老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最后安排学生进行广告设计,提高学生的策划技巧和设计能力。这样的MOOC教学模式,把原本讲授基础理论的学时用来了教师指导和学生设计,学生不仅能学会基本知识,更能提高设计能力,满足企业需求。
参考文献:
[1]李然.“慕课(MOOC)”教学模式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5(10):152.
[2]刘锋.基于项目学习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12):61
[摘要]初中学生处理问题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愿家长、老师干预,有些事情甚至不愿让同学知道,表现出一种“小大人”的特点。他们在人格尊严上有了一定的需求,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关键词]初中学生 教育方式 方式分析
初中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关系着他们能否顺利的走进高中。家长们往往都有这样的疑惑:我的孩子在小学时成绩一直都挺好的,没下过八、九十分,怎么一到初中就这么差了,连考及格都这么困难?其实,初中的学习也不是那么难,只要掌握好了孩子的年龄及心理特征,再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有出色的成绩。
初中正是人的一生的“过渡时期”,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时期”,“青春叛逆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不再像小学时那么听从家长和老师的话,也不同高中学生那样有独立的思维,他们正处于独立思维的形成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生理上一系列的变化,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太轻易表露思想,不再喜欢和家长或老师沟通,不愿家长、老师知道自己的内心想法,更多地是和同龄人或比自己大一点的孩子交流。初中学生处理问题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不愿家长、老师干预,有些事情甚至不愿让同学知道,表现出一种“小大人”的特点。对于家长或老师的指责,他们往往反应激烈,有的是“不让我做,我偏要做”,有的则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这时的他们硬的不吃,软的不听,很让家长和老师头痛。与此同时,他们在人格尊严上有了一定的需求,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这对教育他们来说,是件好事,可以此为楔点让他们接受教育,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我是在初中任教,所教学科又是学生比较头痛的数学,所以经常需要找学生聊天与谈心,下面,我就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问题一: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一般反映在上课不集中注意力,喜欢做小动作,作业不能独立或按时完成,这在各个学科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从初一到初三课程内容逐渐增加,学习负担逐渐加重,有的学生能巧妙地安排时间应付自如,显得较轻松自如。有的学生忙于应付,感到越来越吃力,就会放弃,干脆不学。还有部分学生需要老师随时随地的督促,老师抓得紧,成绩就上去了,老师放松,成绩就直线下降。虽然初中学生的思维已经有独立性,但他们同时还保留有孩童的部分特征,使得他们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的行为。虽然思想上想做,但意志力不够,不能坚持。比如:当看到考试不及格时,伤心难过,下定决心好好学,三天过后,一切就又恢复原状。
问题二:过度“自尊”。
在数学课上,有这样的情况:大部分同学都在做老师出的习题,有几个学生抄了题目后就无所事事。于是问了其中一个同学,为什么不做题,他说不会。单独给他又示范了做题的方法和步骤,可这位同学做题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他的同桌是一个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我问他:你怎么不问一下你的同桌,他会给你讲的。这位学生低头不语,我猜测性的又问了一句:你不好意思问?他点点头。其实这样的学生很多,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中有很多人也想学,就是因为基础太差,听不懂,又害怕别的同学笑话他们“什么也不会、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问”,所以就把问题积压下来。更有甚者,见到别的同学问题,就会在旁边冷嘲热讽。他们害怕问题,因为这样可以暴露出他们不懂、不会的一面,他们一时的“自尊”,成为他们学习中最大的障碍,阻碍了他们攀登的步伐。
问题三:缺少关爱。
现在是大班级教学,一个班人数较多,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随时随刻注意到每一位同学。学生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十分敏感。如果他们感受到了漠视或者是压抑,就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比如不听讲、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等。现在很多家长由于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只是训斥孩子,不能坐下来和孩子平等的、朋友般的谈心和聊天。而初中的学生对父母还是有着依赖性的,他们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尤其当他们在各种新的生活和学习任务面前感到惶惑的时候,特别希望得到父母或老师的关照。相比小学和高中阶段,初中学生内心体验到的孤独感在这个时期比较多。
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特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身教重于言传
这一点我感触颇深:课堂上,为了节省时间,在书写解答题时,最后一步没有写完,只写了“答……”。然后对学生说: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写了省略号,你们在作业本上可不能这样写,必须写完整。结果交上来的作业,很多学生照着学,最后一步写的是“答……”。哭笑不得的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要想让孩子做到,老师和家长必须先做到。不仅在教授知识时如此,就是在课下的一言一行,学生都有模仿的可能。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就更大了。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班主任的风格就是一个班的风格”,这话就是对身教重于言传的最好诠注。
2.重过程大于重结果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同样,在学习中也是如此。数学是一门较难的学科,部分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虽然已经很努力了,但还是不能取得好的成绩。这时,就不能再指责学生了,应该尽可能多的帮助、鼓励他。在别的学科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家长和老师不能只看重学习的结果,更要看重学习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3.降低要求,逐步实施
不要给孩子制定他们一时无法做到的计划或要求,可以将要求分解,先从简单的、基础的做起,一步步实施。曾经看过一个世界马拉松比赛冠军的采访,在介绍经验时他说:他没有把马拉松看成是一项长跑,而把它分成了很多段,每一个目标都是很容易到达的,这样就不会感觉到累了,跑起来当然也就轻松了。学习如同长跑,要让孩子感觉到目标就在前面,只要再跑几步,就可以到达。这对孩子学习信心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先让学生将作业的字迹写工整,再要求每次弄懂、做对几道题,下来是错题的订正。
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人生最大的欢乐与最大的满足,最强烈的进取心与内心最深处的宁静感,莫不来自充满爱的家庭和集体。”关于初中学生的问题还有很多,只要抱有一颗爱心,站在他们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就一定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初中生心理素质训练教学指导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科技档案管理能够实现对科技文件的鉴别和筛选,从而使比较零落的文件系统化和规范化,对于充分发挥科技档案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技档案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分析了新常态下农业科技档案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及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创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手段、服务方式以及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阐述了如何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的归档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档案利用价值,从而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新常态;创新;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农业科研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现代农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成为发展新趋势,农业科技档案也呈现出新特点,需要归档的有价值的科研材料呈爆发式增长,档案载体多样化,传统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模式、管理手段、服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飞速发展的科研需求。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需要积极适应新常态,运用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增强责任意识,突出创新驱动,构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新体系,切实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服务。
1新常态下农业科技档案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1.1管理理念保守,不利于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农业科研单位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档案意识普遍不强,科技档案管理封闭狭隘、重藏轻用,存在“为保管而保管”“看摊守库”等旧观念,使得科技档案的作用未能发挥出来,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档案管理部门往往属于单位的边缘部门,专职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兼职档案人员往往身兼数职,根本无暇在档案管理上寻求创新,墨守成规,周而复始,对档案管理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科研工作和社会发展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主动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1.2管理模式陈旧,跟不上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的步伐
目前,大部分科研院所仍延续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对重点科研课题档案质量的全面控制[1]。档案管理部门只发挥了存储功能,科研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的科研档案的收集,二者的作用相分离,未形成系统性。但是随着协同创新机制的推进,协同合作的项目越来越多,而且农业科研工作周期较长、空间跨度大,期间会形成多种载体的档案材料,材料往往分散在课题组成员中,他们主动上交档案材料的意识又比较弱,在档案收集上存在一定难度。档案管理人员与课题组之间的沟通也不够积极,对课题(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科研人员的活动情况、会议材料等的收集,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和同步性,档案收集的被动,造成档案材料归档的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因此,传统收集材料的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科研档案管理的发展需求。
1.3管理手段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档案管理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档案资料使用纸质记载,存储量大,存放空间较大,信息量大且检索不便。现阶段,随着电算化的普及,新型载体档案尤其是电子文件所占比重将不断上升[2]。以信息化、数字化为管理手段在档案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相对缓慢,数字化应用只停留在档案立卷目录的检索上,很多科研单位的档案管理手段还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对档案进行编辑与检索处理,检索方法单一、速度慢、准确率低,无法满足档案资源共享、深化利用等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1.4服务方式被动,阻碍了农业科技档案的有效利用
随着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模式的不断发展,科研课题由单一研究内容向大的综合性研究方向发展,科研需要大量的、综合性的科技信息作支撑。多年来,农业科研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缺乏对档案管理的系统性与专业性认识,档案编研开发工作开展甚少,科技档案信息的匮乏直接影响到科技档案的利用。另外,档案信息检索传递方式也远不能满足现代科技档案的利用需求。档案服务大多为“坐等服务”,有人来查阅就提供档案,没人查阅就存放库房,完全是自我封闭动式服务管理,缺乏主动性,阻碍了农业科技档案的有效利用。
2新常态下创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对策
2.1创新管理理念,提升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
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需要一个有创意的思想理念[3]。要破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定式,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创新管理思维和观念,培养现代化档案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效率。同时,不断总结新经验与方法,实现理论与科技手段上的创新,从而落实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时代性发展思路[4]。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创新服务理念与服务意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2.2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农业科技档案协同管理
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的核心就是重点凝练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和重点研发任务,共同立项和组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将个体、分散的科研力量凝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加强联合科技攻关。随着这种科研模式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整合共享,科研档案的管理模式也应随之调整和创新。农业科技档案管理在落实原来的“三纳入”“四同步”的基础上,也要实现科研档案的协同管理,实现科研档案管理各要素的最优配置和整体部署,形成“三位一体,统一规范,各司其职,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协同高效”的科研档案协同管理模式,使各科研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密切协作,对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5]。项目立项后,科研管理部门可以采用预立卷方式,以项目(课题)组为单位,在科研任务书中添加档案归档时间、内容等项目[6],由项目负责人明确专员收集科研项目过程中形成的材料,科研管理部门实时对档案材料收集情况进行指导和检查,当项目结题后由项目负责人审核确认后,将档案材料统一送至科研管理部门把关,然后正式立卷装订,再交至档案部门归档保管利用。这样档案管理渗透到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使科研项目材料的形成和积累、整理和归档都处于受控状态,确保归档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同时,将科技档案是否齐全作为验收和评奖的必备条件,提高科技人员的归档意识,让档案管理部门参与到科研项目管理中来。
2.3创新管理手段,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
除了做好纸质档案的管理以外,要加强农业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举措,是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研发或者购置适合本单位的科研档案管理系统,构建档案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要具备适应多种文件的存储格式,支持实时浏览、网络检索等功能,能够实现搜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借阅管理、权限控制、数据输入(输出)及格式转换的控制与管理,这样变耗时耗力的手工操作为高效便捷的信息化处理。建立网络系统,共享科研信息资源,把工作需要的各种资料、研究成果等科研信息资源组织起来,如按内容构建文件、专利证书、科研奖励证书、科研项目等档案信息资源模块,构建科研档案信息化共享平台。做好网上管理、传播并提供服务,可大大缩短信息资料的处理、报送、传递时间。
2.4创新服务方式,提供农业科技档案多渠道服务
新常态下农业科技档案工作中心已由“保管”向“服务”方向转变,服务方式必须要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单一性服务向多元化服务转变。因此,在工作中要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才能推进科研档案工作事业的发展[7]。农业科技档案人员要熟悉档案管理业务,研究农业科学领域需求档案的规律,了解课题研究所需档案的服务要求,从而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进行[8]。档案人员应把握信息需求的动向,不能局限于查阅过去的资料服务现在的科研工作,要认真开展科技档案编研工作,充分挖掘科技档案的潜在价值,扩大服务范围,积极为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科研成果推广等提供多渠道服务。同时,建立快捷、实用的查询检索系统,满足农业科技人员对技术档案的需求[9]。
3结语
新常态下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需要广大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者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档案工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型劳动,而是一项复杂的、创新型的知识劳动。档案工作的新常态,需要档案部门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要求档案工作的水平越来越高[10]。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尤为重要。必须要重视对农业科技档案专职(兼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农业科技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业务知识,还要了解农业科技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农业科技档案事业不断发展。
4参考文献
[1]李坤祥.浅析新形势下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0(19):77-78.
[2]王兆华.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策略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08(3):50-55.
[3]李建华.以改革开放法治创新的精神做好档案工作[N].中国档案报,2015-02-12.
[4]秦占霞.如何有效创新科研档案管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2(12):35.
[5]王展芳,方令超,项品辉.围绕协同创新理念,构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新体系[J].科技文汇,2014(8):211-215.
[6]陈雷.基于协同创新中心档案管理问题的探讨[J].山西档案,2014(4):90-92.
[7]张建萍.浅谈新形势下科研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J].玻璃,2013(4):47-48.
[8]周桂华,朱方林,夏礼如,等.浅谈新形势下农业科研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5,24(1):76-77.
[9]王毅,张景娥,张铁桦,等.加强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更好地服务农业科技创新[J].农业科技管理,2013(10):60-63.
[10]霍苗苗.新常态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的必要性[J].兰台内外,2015(1):69.
在林业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通过对这些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便形成了林业科技档案。林业科技档案承载着林业科研和林业工作的发展历程,贮藏着丰富的林业科技信息资源,是林业科研工作的宝贵财富,是推动绿色崛起的技术支撑,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整理、编目、保管、统计、利用林业科技档案对推动林业科技发展至关重要。
1林业科技档案的主要特点
1.1专业性
科技档案与其他档案的最根本区别在于它产生、形成于科技活动中,而科技活动是分专业进行的,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专业性的特点是实现科技档案管理的重要依据之一[1]。林业科技档案除了具备科技档案的共性外,还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以咸宁林科院为例,在对竹类、杉木、油料作物等方面的研究时,归档材料就含有调查记录表、观察记录表、施工记录表等大量的专业调查数据;如潜山森林公园规划建设工程项目就包括建筑施工图、工程预算书等归档材料,涉及建筑、水利等多个方面、多个专业的内容。
1.2成套性
林业科技项目在立项、审批、调查研究、规划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整个过程中都体现了成套性的特点,即围绕着一个独立的科研项目或课题形成,每一项都是相互关联,密切联系,记录了完整的科研项目活动。
1.3阶段性
由于有的林业科研项目周期长,可以根据项目需要,采取按阶段归档的方法,即按照科研准备、研究试验、总结鉴定验收、成果和奖励申报、推广应用五个阶段进行归档,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就可以将该阶段形成的科研文件整理归档,补充到该科研项目档案中去,这样的方法既利于收集、整理,又科学、有序。
1.4保密性
林业科技档案是广大林业科技人员在科学试验、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是科技工作者辛勤付出、不懈努力的成果,反映了林业建设真实记录,在某些方面具有专属性和独创性,属于国家和单位的知识产权保护范畴,必须得到尊重和保护,要加强对科技人员和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的保密教育,定期研究和审查林业科技档案的内容,适当调整保密范围和密级,确保林业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源的安全。
2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模式传统
林业科技档案是林业生产活动的记录和凭证,又是林业生产活动必要的参考和依据,在林业生产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2],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模式的影响,林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够。从档案保存方面看,纸质多于磁质、磁质多于光质、光质多于声像,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低,很多林业科技单位只是简单地把档案信息要素录入计算机,在查询、借阅、管理、利用上缺乏技术支撑,严重影响科技档案管理水平。
2.2科技人员存档意识淡薄
部分科技人员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意识淡薄,只重视科学实践活动和科技成果论文的发表,轻视档案资料的收集,没有认识到林业科技档案是林业科技项目建设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验收的重要依据,有的人上交档案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够主动配合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往往是等到检查验收时临时抱佛脚,致使档案管理难以顺利开展。
2.3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强
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给新形势下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部分林业科技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学习更多专业知识或进行专门培训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特别是有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直接参与到科研活动或科技项目具体过程中,对科研项目本身缺乏基本了解和认知,仅凭个人经验进行分类,导致归档不完整、不准确、不系统,严重影响了林业科技档案收集质量。
2.4档案管理规范化程度不高
有的林业科研单位对林业科技档案管理认识不足,对科技档案资源运用不够,存在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规范化建设投入少等问题,致使档案管理水平层次低。
2.5档案管理体系不完善
尽管很多林业单位设立了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但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缺少专业的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存在着林业档案统一管理难、归档立卷难、资料查阅难“三难”问题。比如在林业科技档案统一管理方面,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林业档案规章制度,各类林业资料往往没有统一由林业科技档案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管理,造成林业科技档案不健全、不完全、不集中问题。
3林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基本规范
3.1明确归档范围
林业科技档案管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必须保证林业科技档案整理的规范化程度,切实遵循林业科技档案以课题成套进行归档的特点。一般按照科研准备、研究试验、总结鉴定验收、成果和奖励申报、推广应用五个阶段组织收集资料归档。具体包括:科研课题审批文件、任务书、委托书、开题报告、技术考察及调研报告、课题论证报告、科研课题研究计划和协议书、合同;各种载体的重要原始记录;各种检验分析报告、实验报告,专利申请的有关文件;设计文件、图纸、重要的往来技术文件、课题鉴定申请书、工作总结、科研报告、论文、专著、参加人员名单、技术鉴定材料;科研投资情况、决算材料、科研成果和奖励、申报材料及审批材料、获奖证书、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证明;推广应用方案,技术转让合同,协议书,成果推广应用中形成的技术文件及工作总结,成果宣传报道等等。
3.2确定归档时间
归档时间的确定直接影响到归档文件的质量,决定着归档工作能否正常进行。归档时间应根据林业科技活动的规律和科技文件的形成特点来确定。对于周期较长的林业科研项目,一般采取按阶段归档的方法,即按照科研准备、研究试验、总结鉴定验收、成果和奖励申报、推广应用五个阶段进行归档,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就将该阶段形成的科研文件整理归档,补充到该科研项目档案中去。对于活动周期不太长的林业科研项目,可在该项目结束后进行归档。此外,有的林业科研项目不仅周期长,而且由若干子项目、子课题组成,这些子项目、子课题一般相对独立,可在每个子项结束后对该子项进行归档。为便于记忆简易分为:按阶段归档;在一项科技活动结束后归档;按子项归档;按年度归档;随时归档。
3.3划定保管期限
林业科技档案的保管期限一般分为永久、定期两种,定期一般分为30年、10年。划分原则为:凡是具有长远利用价值的应该永久保存;凡是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利用价值的可以定期30年保存;凡是在较短时期内,具有利用价值的可以定期10年保存;凡是介于相邻两种保管期限之间的档案,其保存期限一律从长。
3.4注重日常管理
在林业科技档案中新技术、新品种、知识产权和种质资源都具有非常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作为存储这些信息的载体—林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在日常管理中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等法律规章,建立健全档案保管、保密、利用、统计、移交和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等,以严格的制度管人管事。
4强化林业科技档案管理的对策措施
4.1强化认识
作为林业工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是林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林业科技进步的必要资源;是发展林业经济、创造林业效益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基层科研单位领导,要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将所需经费列入单位年度财政经费预算,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设备,建立利于档案内网在线查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另外,林业科技档案工作专业性强,档案管理人员要强化认识,与时俱进,除了学习档案专业基础知识外,还需要补充林业科技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同时,有关单位应及时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参加林业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抓好专业技术教育。只有这样,林业科技档案管理才会科学、规范、有序,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才会得到有效提高,档案开发利用才会便捷有效。
4.2完善制度
林业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离不开档案管理制度的保障,相关林业科技单位应以国家有关档案管理制度为依据,结合本单位实际,按照林业科技档案管理规范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从根本上提高林业科技档案管理正规化建设水平。
4.3加强应用
林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开发利用其信息资源的潜在价值,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与林业科技发展,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建设。林业科技单位要善于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林业科研人员要主动挖掘本地区林业科技发展特点,善于利用已有的科研成果、科技档案信息,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将实用的致富信息送到林农手中,为林业生产提供可靠依据。档案管理人员要根据科学研究的实际,围绕特定课题及时地、连续地向科研人员提供对口径的各种档案文献资料,直到课题完成,通过课题跟踪服务,使研究者及时获得攻克难关的资料,避免重复劳动,充分发挥好服务保障作用,使课题研究人员不断充实、修正、完善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4.4实现信息化管理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目前林业科技档案管理必须采取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把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统筹规划,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单位信息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紧跟社会发展潮流,从收集完整齐全、真实可靠的档案信息着手,积极应用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应用到林业科技档案管理之中,从档案的收集、分类、编目、存贮、查询、借阅、归档等环节实施一体化管理。
4.5建设相对稳定的档案管理队伍
林业科技档案工作连续性强,档案管理人员的频繁调动,无疑将影响到档案工作的连续性,因此,从维护档案工作的长远利益考虑,必须抓紧抓实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稳定工作,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从事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同时要根据林业科技工作的特点和需求,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有专业知识,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安排相对固定的人员管理林业科技档案,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延续性,从而促进林业科技档案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
4.6完善档案管理体系
在科研项目过程中,由于项目周期长,涉及的部门广、参与的人员多,因此,为确保归档材料系统、完整、准确,就必须逐步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并在科研业务部门指定一名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科技人员担任兼职档案管理员,加强日常档案的收集、整理。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我国农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必须加强科技引导与示范。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学科技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阐述了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的支持力度,保障食物安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和智能化种养,全面升级农业产业。
关健词:现代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健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完善农业技术补贴制度,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到田到户。建好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和标准化创建。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
1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农业科技创新
目前,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任务。当前,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但也必须清醒意识到,丰城市现代农业发展处于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更加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
1.1保障食物安全迫切需要科技
近几年来,丰城市粮食生产虽然年年有所增产,但农业基础设施差,抗风险能力弱$比较效益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随着国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居民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保证粮食安全问题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解决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需矛盾,确保粮食安全,必须最终依靠科技创新,充分挖掘品种潜力,尽快突破农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瓶颈,大幅度提高农业土地生产率,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2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迫切需要农业科技
近年来,农药残留$添加剂$防腐剂问题屡禁不止;此外,还有一些转基因食品等由技术进步所产生的新问题。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必须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和智能化种养,全面升级农业产业。
1.3确保生态安全迫切需要科技
目前,丰城市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低等问题,再加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剧,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日益加重。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急需加强资源环境领域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大力发展节约型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技术,加快开发清洁生产集成技术,建立实现.低耗$高效$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面对需求刚性增加,资源日益紧缺的严峻形势,农业发展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确保粮食安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只有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才能改善生产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
2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迫切需要若干重大举措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要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依靠科技创新$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三轮/驱动,发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双轨/运行作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
2.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创新的历史任务艰巨。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进现有的科技管理制度,完善项目申报$经费分配和过程管理办法,突出农业科研的公益性特征,探索新的科研组织模式和有效资助方式,形成有利于农业科研基础研究和公益研究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
2.2着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夺取农业科技制高点$增强科技发展后劲,提高农业竞争力为目标,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2.3强化公益性农技机构改革,创新农技推广机制
强化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定位,积极推行.三权归县/,明确职能任务,合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编制,理顺管理体制,完善改革配套措施,提高工资待遇,全面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2.4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按照农业科技用人规律和基本需求,构建农业科研人才培养基地,加快构建$科学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建立一套适应农业科技创新要求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的机制和制度,加大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
分析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必要性,指出其制约因素,并提出对策,以期促进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
1.制约因素
1.1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手段不完善,人才缺乏
在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农户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农民引进新技术仅凭一些简单的听、看和有限的光盘资料,手段不够完善,发挥不出好的效果。农民又比较因循守旧,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有限,所以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达不到快速的目的。只有发挥乡镇级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建立一些试验田、示范基地,在农技推广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下,有目的直观地向农民展示必要的效果,农民才会体会到更多的收获,才能大面积的推广使用农业新技术。农技推广工作是一门科学,需要人才作支撑。目前,基层农技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由于一些乡镇人员编制少,还有部分其他非农技人员顶替农技人员,占农技人员的编制,严重降低了农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农技队伍中接收继续教育的人数也在逐年下降,尽管他们通过多年基层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时代,知识面与知识结构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存在知识“老化”现象。
1.2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的机构不健全
目前,乡镇机构改革后,人员得到了精简,农技站机构已不存在,人员也合并到了乡镇机关。这样不仅使县级农业部门对乡镇农技业务难于管理,而且有的地方政事不分,把农技人员当行政人员使用,农技站人员在业务上没有自主权,技术干部做行政事务的多,搞业务技术的少,直接影响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一方面,乡镇农技人员合并到乡镇机构,机构不存在;另一方面,村级农技员多年前就已取缔,导致农技推广网点解散,农技推广工作“棚架”。
2.具体措施
2.1加强农业技术引进力度,促进现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2.1.1以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增强我国农业技术储备的前沿技术为主,以提高主要大宗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以促进结构调整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技术为主,加大技术引进力度。
2.1.2以农产品商业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工厂化农业发展为目标,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及手段的引进,以提高我国农业高新技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储备和发展后劲。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核心,以抢占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目标,对一些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进行工程化开发。如在种子(种苗)、种畜禽、疫苗与兽药、农药、肥料、饲料、农产品产后加工和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等方面,发挥龙头企业、近农产业等企业的作用,建成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使其成为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品种、提高品质、增加效益的重要载体,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2.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农村干部和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
2.2.1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高等农业院校、中等农业院校、成人院校、农业职业学校、远程教学等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和健全的培训制度,为全面实施各类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奠定基础。
2.2.2以实施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为依托,建成国家农业科研基地和产业综合研究中心,加强农业基础研究、重大应用技术研究和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2.3加强对农技人员的培训,特别要注重鼓励他们到各类院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以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
2.2.4加强基层科技创新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基层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投入,鼓励大学生、研究生到基层第一线工作,加强农村技术员的培养,逐步形成上下贯通的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网络格局,解决好农技推广工作在基层“棚架”问题。
2.3加快农业科教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按照有利于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加快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机构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合理配置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研究力量。充分利用现有基础,集中力量从事重大农业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农业科研机构应逐步转变为科技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的技术开发机构,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形成国家兴办和国家扶持、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农学科技论文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