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班主任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班主任要怎么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呢?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关于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由于高中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就班主任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先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生理变化和心理上的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的压力,都让他们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在高中生中非常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根据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使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手段,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既是高中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新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不仅表现为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个体在精神上、身体上、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和安好状态。当前,高中生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养尊处优,但升入高中后学习竞争压力变大,但是他们的思想意识仍待发展,他们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容易遇到个人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我国高中主要以“班级”形式教育学生,学校各种教学的实施多半是由班主任完成实际操作实施。所以,开展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分清缓急轻重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健康、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类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精干心理教师队伍
专、兼、聘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一支精干专职教师为首的,结合兼职教师为辅,互补而又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辅导咨询工作专业要求相当高,相关调查表明,我国高校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兼职,专职人员少之又少,很多工作人员上岗前只经过短期的培训,专业素养有所欠缺。我国很多学校中,几乎没有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一些工作人员只是参加过短期的心理辅导培训,所具有的心理学知识不够完善,完成培训后离开了心理辅导岗位,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立应该从零开始。必须引进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更应该加强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专业教育人员的培训大致可分三步:第一,确定学校心理辅导站的骨干并加以培训,让他们去规范区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心理辅导思想。第二,对学校心理辅导的专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完善。第三,利用骨干和专职人员来引导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提高心理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高中班主任应树立现代的心理教育观念
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科学的心理教育观和心理教育意识势必造成心理教育的盲目性、盲从性,甚至背向于心理教育目标,高中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其他教师所无法比拟的,其教育观念和方式对学生影响深远,如果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偏差,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高中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得不够透彻,把一些思想问题笼统归类为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对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相关理论与应用技能的研究,就会在班级管理方式上越走越狭隘,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
班主任不能用单一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想全面地了解学生 就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班主任要尝试慢慢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身体力行,用实际的行动和真实情感感化学生。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抽出一定的时间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对于学习不自信和学困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因为家庭环境较差而产生自卑感的学生,就应该安排他们与一些性格比较开朗,家庭环境好的学生进行互助学习,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亲近,逐渐地让他们适应周围环境,拜托困扰,减少自卑感,促进学习进步。
(四)开展多形式的集体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它能促使学生在活动进行时消除心理障碍、友好沟通。集体活动要求同学们团结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和集中智慧完成任务,并能在丰富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班主任要学会运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以便更好的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班会是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会应该做到:首先,需要确定能引起同学们注目和兴趣的主题。班主任要充分发动学生做好班会的相关准备,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自己设计的班会中去。其次,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不同形式确定主题班会的内容,真正做到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针对很多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例如,在高三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感觉无所适从,这时就可以进行一次“努力奋进,不轻易言弃”的主题班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最佳的成绩。
班主任还应协助学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指导学生解决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强化学生健康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多渠道个别心理辅导
第一,建立心理咨询室,规范学生面询。对于每一名来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接纳,切实解决了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建立咨访关系、质疑、引导、总结等几个步骤,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每次咨询结束,咨询员都要填写咨询记录和个案分析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追踪调查。使得学生能利用心理咨询解决一般性困惑,寻求自我完善。
第二,开展网上心理辅导。除了日常心理咨询室的面询以外,还应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为广大在紧张学习中的高中生提供便利的心理咨询辅导,可以采取开设网上心理辅导的形式。还可以通过收发邮件、信件、写便条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咨询。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心理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高中生中间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通过讲座让对心理学知之甚少的学生产生期待和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更好了解自己,理解心理学。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使其逐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l)
[2]《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天津师大教育学.2008.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是高校受教育的主体,受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的影响,一味严格管控和说服教育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与教育者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教育者充分信任大学生,给予其相对充分的自主性,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律意识,尊重大学生张扬个性,并给大学生提供张扬个性、发挥个人特长的舞台,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创新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 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关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全文如下:
摘 要: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思想舆论发布阵地和领域,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生活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地,它的作用发挥日趋显著。本文在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措施,进一步论述了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首要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新特点
当前,九零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他们的特点表现为追求新奇刺激,思想开放,个性鲜明,行为独立,富有创造力。同七零、八零年代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主动性多于被动性,在网络媒体下主动地接纳信息,选择信息,发布信息,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特点
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往往是对立的,思想教育者是高高在上的思想权威,其主要职责是进行思想理论灌输。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思想教育主体是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他们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具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他们具有高新技术和广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品质,但不一定是思想权威。他们不具有特定的身份,甚至可以不被称为教育者,不进行说服,而提供选择和引导。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新特点
网络时代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摒弃了传统“说教式”、“灌输式”的方法,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向大学生提供正面的、积极的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态逐渐立体化、动态化,教育形式也随之变得更为丰富和全面。如网上讲座、BBS论坛、网络博客,红色网站等等,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这是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表达教育者的教育诉求。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充分了解和掌握自由发表言论的大学生思想动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把握他们的政治方向,使思想教育更富针对性、及时性。
面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我们应当积极利用网络时代下新媒体、新技术去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强化网络马列主义教育阵地的建设。对照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加强。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是高校受教育的主体,受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的影响,一味严格管控和说服教育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与教育者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教育者充分信任大学生,给予其相对充分的自主性,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律意识,尊重大学生张扬个性,并给大学生提供张扬个性、发挥个人特长的舞台,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创新作用。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建设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关系到教育方向的把握是否正确,教育内容的落实是否到位。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倡导思政理论课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倡导辅导员队伍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日常教育和思想教育,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网络技术熟练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使这支队伍既能熟练地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又能准确鉴别网络信息良莠,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利用网络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三)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信息传输功能的优势,引导为主,监督为辅。高校要弘扬时代主旋律,坚持以科学的政治理论武装学生,以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学生,以健康的网络文化鼓舞学生,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依托网络媒体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制高点。高校应依托网络媒体,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远离网络垃圾,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观实施策略
(一)加强工作领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引起高校相关负责部门的切实重视,在政策制定上有所体现,并重点贯彻实行。高校应当实时关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前形势和最新进展,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工作部署;高校应重点关注网络舆情的最新动态,并建立合理的分析与反馈机制,明确责任到个人,切实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重点落实建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发现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高校学生工作部以及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应该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交流会,从网络思政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入手,就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展开针对性调研,创新工作形式,开拓工作思路,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总结出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
(二)加大校园网站及学生论坛的建设力度
高校学生工作部在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重点关注校园主页、相关新闻网站及学生论坛建设,结合各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积极推动互动交流平台建设,并以教育、服务和管理作为学生工作立足点。校园校园主页、相关新闻网站的建设要明确政治方向,体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主旋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校园社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媒介。除此之外,应当加强校园网站的服务性功能建设,设立学生入学生活指南、勤工助学途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咨询与指导等专栏,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加强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为广大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走出生活和学习中的迷惘,逐步提高学生对校园网站的关注度,从而相应减少学生浏览校外娱乐新闻及交友网站的时间。
此外,应加强学生工作部、学院学工办以及一线辅导员的官方博客和微博建设,并实时更新校园动态和个人工作心得,通过分享个人经验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灵引导。
(三)强化对校园网络舆情动态的管理和引导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网络舆情动态的掌握和反馈作为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建立网络舆情动态监管工作团队,对学院及班级工作QQ群、校园贴吧、学生论坛、学工部及学院学工办官方微博等网络平台,实时掌握校园网络舆情导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及时识别和处理不良信息,将其中妨害校园安全稳定的不良敏感信息和重大恶劣突发事件及时向学校学生工作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保卫处等部门进行报告,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群体造成大面积负面影响。
(四)加强校园社区网络平台管理队伍的建设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包括学工部相关负责领导、一线辅导员、学生班主任、专业老师和学生干部,注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并对其进行网络技术、网络文化培训。队伍成员分为三种身份:网络技术员、网络信息员和网络信息评论员。网络信息的提取、反馈,及时跟踪学生的思想变化,发现问题以及不佳势头立即上报主管部门是网络信息员主要任务;
同时,网络信息评论员还负责网络信息的监控、引导正向舆论等工作,并利用校园BBS论坛、微博、QQ等网络互动工具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议大学生合理分配上网时间,适当降低对娱乐信息及交友论坛的关注程度,引导和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里自主性地从微博或博客中浏览全球实时政治和重要新闻,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及时传播出去;网络技术员还要建设和监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网站,在及时处理网络舆情的同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全文如下:
在我国高校的思想工作当中,高校教育管理者将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等方面,通过思想教育来解决学生遇到的一切问题,实际上,高校大学生的很多问题是由于心理问题引起的,随着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显起来。因此,在学生的思想工作中要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全方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况,更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结合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与针对性。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要内容,将两者有效的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抓的较紧,很好的帮助学生树立了人生价值观,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此同时,高校也逐渐的加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的心理问题放在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可是,在现有的工作中,并没有很好的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二者的工作并没有整合在一起,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是受思想影响的,同时思想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的一种体现,可见,学生的思想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独的分开来进行,要有效的整合在一起,才能促进学生思想与心理的同步发展,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在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目标上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促进积极向上,全面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也是要培养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又反作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促进思想政治的提高。只有心理健康发展,学生才能够充分的进行自我定位,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善于和他人交往,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着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相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心理健康教育要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关心祖国的政治发展,在教学中要不断的用共产主义、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观念去引导教育学生,而且要重点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来进行,在平时的思想教育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引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当中。这样一方面会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会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
(二)将教育方法与教育手段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在内容上相似,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学会从心理健康教学方法中获取新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的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真正的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学习与研究,通过思想教育方法来充实心理教育的教学手段,使思想教育更有说服力,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使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相融合。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联系较少,显现相脱离的局面,政治教育偏重于学生思想的教育工作,而心理健康教育偏重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这两者相结合的较少,都是单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现象虽然使学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没能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水平,二者不应该被分隔开来,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统一起来进行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教学中的重要范畴,都立足于培养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而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又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探讨全文如下:
前各高校多采用加强教育引导、改进课程设置、早期接触临床、重视教师的选择和培养等手段来加强对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对于如何运用校园文化活动来进行专业思想教育,还没有进行过多的研究,或偶有提及,但没有提出系统的建设思路。我们认为一个人的德行修养和兴趣爱好不是天生的,而是环境的熏陶和各种教育的综合表达。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隐性课堂”,是一种特殊的思想教育渠道,能够起到其他课堂教学形式无法替代的特殊效果。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护生的专业思想形成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应。我们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就加强护生的专业思想教育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长期的医护分工,护士以协助医生完成治疗为工作目的、以执行医嘱为工作内容,导致了社会上很多人轻视护理工作,认为护理工作附属于医疗工作。另外,据调查,截至2011年底,护士队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只有25.6%。对于护士的培养,长时间停留在中等护理教育,使得人们对高等护理教育的理解和重视不够。护理工作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低学历、纯技能,简单而琐碎的服务性工作,没有必要进行高等教育,这些在客观上动摇了学生的专业思想。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感染力。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形象生动、直观易懂等特点,能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更易为人们所接受,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校园辩论赛、新生才艺秀、院士论坛等富于创意、效果颇佳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立足于学生之中,能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参与面极广。
把专业思想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当中,能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体会快乐,这样的教育效果往往较传统的方式要好。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群体中多数人的价值观、行为规则、思想作风等,常会迫使其每个个体原本存在的不同观点,行为作风等出现趋同现象。
以积极乐观的专业认识来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消除社会不良认识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给学生注入丰富的教育理念和道德信念,唤起他们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使其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自尊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学生对专业的正确认识。一般来说,学校倡导什么,宣传什么,师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什么方面,就会自觉去遵守并支持校园文化所主导的东西,这种无形的引导,往往比强迫的命令,硬性地规定来得更有效。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启发人们的觉悟,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革命目标而奋斗的实践活动。它不仅要解决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行为等问题,还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加强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广西是我国唯一沿边又沿海的少数民族省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决定了其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广西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人才培养问题,关系到“富民强桂”新跨越的实现,也关系到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广西高校紧密结合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进行实践探索,在工作机制、课堂教学、队伍建设、工作成效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1)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中央16号文件下发以来,广西区党委、政府成立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组织和规划,大力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了新台阶。2010年召开广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强化对全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广西教育发展十项重点工程和十项体制改革试点中。2012年来,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列入广西振兴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纳入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大局中重点组织开展建设,强化顶层设计,重点组织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能力提升、校园文化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志愿服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等六大项目,系统推进全区高校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度体系。
(2)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
“05方案”实施以后,广西成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部署了高校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进一步强化了新课程方案实施工作的师资保障和经费保障。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等4所高校被评为自治区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研究基地,更好地辐射带动了全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研究。此外,广西还建立健全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机制,加强了形势与政策课管理。通过定期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形势与政策课教材,建立了形势政策教育资源库,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3)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广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训工作基地化、管理服务信息化、技能提升实战化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建设了辅导员、思政理论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基地共9个、队伍信息数据库3个,每年都举办辅导员职业能力、思政理论课教师、心理健康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和培训工作。经过多年全员培训和制度建设,目前,广西高校基本形成了分层次、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训格局和工作体系,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
(4)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广西高校重视实践育人工作,紧扣中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要求,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要求,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入细致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求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并重,以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开展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精彩一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教学评比活动、校园文化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精品项目评选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近年来,在广西区党委和自治区高校工委、教育厅的高度重视下,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中央的要求、形势的发展和大学生的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从2014年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状况来看,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新挑战。
(1)形势的新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中国的日益强大逐渐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忌惮,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加大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力度,手段也更加隐蔽和复杂。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反宗教渗透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多样、多变,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甚至是错误的、落后的思想,对大学生已经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加强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论文
(2)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格局有待进一步巩固。根据相关调研显示,各级党政机关与高校的有效联动、合力育人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全社会共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在内部合力问题上,在高校中存在一些职能部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之间还存在脱节现象,少数教师还不能做到教书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调查发现,部分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没有真正确立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还不够丰富、生动,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强,实践教学环节还较为缺乏,课堂教学还存在“满堂灌”的现象;在当今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运用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途径还不够多,成效还不够明显,工作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力度仍需加强。
针对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应该在加强领导、破解难题、推进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进一步提高广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
(1)抓住重点,破解难题,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推进创新需要破解难题,破解难题需要抓住重点。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建设必须常抓不懈,当前尤其要在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新机制、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高校论坛讲座报告管理和学生社团管理上破解难题,在抵御境外宗教渗透、非政府组织渗透上提出良策。要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党建、团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对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规范管理和精心指导,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素质,强化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落实有关政策,加大培养培训力度。
(2)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整合各方面资源,使其团结一心、资源共享、密切配合。
一是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协调各方资源共同推进,不断健全和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有力保障。特别是在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家庭困难学生资助、社会实践实习等方面提供更多社会资源。
二是政府职能部门要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成效纳入工作绩效考评指标中,在舆论环境育人、文化环境育人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三是要进一步提升认识,做好六个方面的统筹。即统筹发挥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统筹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作用,统筹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筹好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统筹好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筹好不同层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实现工作整体推进。
(3)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虚实结合,软硬兼施。虚指标要量化,软意识要强化,软任务要硬化。在目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制度和体系初步建立的基础上,还要适应新形势及时修订完善有关政策措施,如出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规划,加强工作指导。
要进一步建立系统完善、制约有力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颁布全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用量化的办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考核。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还要充分利用新兴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在多元中占主动、在多样中谋共识、在多变中把方向,抢占新兴媒体阵地。应充分发挥好新技术的作用,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载体和途径,积极探索利用校园网、思政主题网、QQ群、MSN、飞信、博客等技术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古已有之,但“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形成却与共产主义运动有关。1920年,В.И.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政治教育”、“政治教育工作”两个概念。1934年,И.В.斯大林在苏联共产党(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思想工作”两个概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长期使用“政治工作”这个概念。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舆情视域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1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网络舆情一方面它创造了开放、互动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让大学生受到认知、情感的冲击,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的新领域。如何适应网络舆情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适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1.1 网络舆情的含义
1.1.1舆情
“舆”和“情”两字的连用,最初是指百姓的情感、情绪。近年,关于舆情概念的探讨形成了多种意见,我国第一部舆情理论专著《舆情研究概论》认为舆情就是一种社会政治态度;张克生在《国家决策:机制与舆情》中提出舆情就是社会客观情况与民众主观意愿。
1.1.2网络舆情
刘毅在《网络舆情研究概述》中给出的网络舆情的定义为: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各种不同的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高职院校中的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舆情信息,在网上公开发表针对源于事实的校内外的舆论(事件),形成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态度或意见[1]。
1.2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大学校园的知识性及开放性使网络舆情除了具有一般舆情的规律外,还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1)即时性。时间是影响舆情价值的重要因素,当一个事件发生时,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QQ等网络平台直接发表看法和观点,个体的意见迅速的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网上网下相互影响,从而迅速形成强大的意见声势。
(2)丰富性。大学生网络舆情内容涵盖广泛,涉及的社会问题和事件包罗万象,主要包括国际国内外热点或敏感事件、校园公共事件或与大学生自身利益相关的校内事务以及社会突发事件。
(3)非理性。大学生关注的事件往往相对较为集中,当遇到一个热点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常常非常迅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社会阅历少、政治经验缺乏,容易因为某个事件产生迷茫和困惑,促使网络舆情带有情绪性的特征和非理性的因素。
(4)隐匿性。人们在网络空间发表言论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出于各种顾虑而掩饰的真实情绪,通过网络全都毫无顾忌的表达出来。正因为网络具有隐秘性,大学生们喜欢选择网络平台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所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更容易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情绪状态[2]。
2.1 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教育方法单一
网络作为思想理论传播的新阵地,信息量大、更新传播速度快,因其开放性和共享性等性质,学生可以全天候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当前针对网络舆情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不丰富,仍然倾向说教和单向灌输,这种针对性不强的教育内容以及单一的教育方法已经跟不上学生的思想变化,受教育者的能动性没有被调动,教育效果不理想,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让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力量相对薄弱
生活在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大学生们,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日益增强,学生们每天在讨论什么热点话题,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生活和心理的需求又是什么,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了解、去关心、去研究。然而,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事务性工作较多,面临的工作压力也较大,对舆情的理论研究不深入,实践探索也相对缺乏。面对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能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难以有效的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上的困惑。这些问题都将构成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不及时有效预防,很可能就会诱发突发事件。
2.3 主题网站德育效果欠佳
大学生们几乎每天都在网络上浏览,甚至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网络,然而每天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学生数量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对我们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强,教育的实效性也并不明显。当前,系统的内容、权威的观点、丰富的材料、多样的形式、便利的信息查询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的建设至关重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网络舆情视域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论文
3.1 跟踪舆情动态,把握舆情引导的主动权
(1)培养“舆情领袖”,加强舆情引导的主动性。在互联网上,信息量很大,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些观点甚至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会让大学生们感到无所适从。这时就需要一个权威的观点,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因此引领主流舆论的“舆情领袖”就产生了。因为有了“舆情领袖”对主流舆论的宣传,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应该培养一批思想进步,政治可靠的“舆情领袖”,在出现不实言论的情况下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疏导,保证言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第一时间掌握网络的话语权。
(2)遵守网络公德,强化大学生自律机制。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网络的环境需要每一个网民共同维护。网络公德应适应网络的客观需要,保障网络的有序运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公德呢?一是教育大学生要做到慎独,在可以自由言论的网络之中,要独立思考,用社会公德规范自己在网络中的话语;二是要诚实守信,不编造虚假言论,不泄露他人的信息;三是在网络中要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舆情的自由也需要有个度,要尊重他人,尊重事实。 (3)尊重大学生资讯需求,适时开展专题教育。网络的便捷性,让大学生们遇到问题会第一时间利用网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网络的无序性也让大学生们常常受到干扰而发生偏差。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主动建设和利用校园网络,根据媒介的特点和功能采取适合的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同时,还要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大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交流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2 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注重因势利导[3]
(1)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立足大学生的实际,从大学生的视角审视,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努力使思想理论的传递与大学生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切实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实际指导作用。在网络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容易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门,了解学生的需求,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不断的把社会主义理想和需要内化为其自身需要,使大学生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引导学生情感体验。良好的品德如何转化为良好的行为,行为情感为两者搭建了转化的桥梁。情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大学生面临困境、遇到内心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发现,并通过情感教育积极引导,把学生从负面情绪的阴影中带出。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会不断提高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渐体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给自己的正能量;逐渐将外在的知识和信仰上升为内在的,并最终使学生形成坚定的信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注重接受效果内化与外化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分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为层面。对于高职院校网络舆情视域下思想教育的效果评价而言,其三个层次为:第一层次是知识和信息传递的实际效果,第二层次是媒介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效果,第三层次是立场、观点、方法和行动的实际表现,并根据此评价效果来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 建立网络舆情监管队伍,着力构建全员育人机制
(1)组建网络论坛管理队伍[4]
校园论坛作为大学生表达心声、发表意见的平台,参与性较广,但论坛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一些谣言、恶意诽谤等舆情信息也会出现在论坛上,因此必须建立网络管理队伍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管。论坛舆情监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于思想健康、贴近大学生生活以及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要主动导贴;二是对于错误的言论、偏激的思想要予以纠正,及时疏导主动跟帖;三是在遇到偏激的网络言行时,要积极劝贴,适时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自己的想法。
(2)建立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舆情的相关培训,对可能遇到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了解解决的方式和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通过网络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与学生走得更近,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将舆情引向正轨。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基于突发事件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今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教师应该要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样才能够达到所设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我国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然而近些年来,校园突发事件频发,如何做好突发事件情形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前学校思政教育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工作之一。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校园事故频发,人们对突发事件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思政工作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帮助。但是一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较低,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在行为做事时容易出现违法犯罪现象,从而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要加大对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研究,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面对社会上一些突发性热点问题时,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全面认识事件,让他们运用理性来正确看待事件,增强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达到突发事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安全事故问题
安全事故一直作为校园问题之一,它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生命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发展质量。尤其是对于寄宿制学校来说,学生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比较大,这些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冲击,如果教师不能够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将不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学校的实验室事故、建筑安全事故、户外事故以及公共卫生安全事故等,对学生的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性。再加上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思想影响,最终不利于他们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
2.人身安全事故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学校周围环境比较复杂,学生容易受到这些不良环境的影响,再加上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青春年少容易出现违法犯罪现象。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学校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在校园里时常喝酒闹事、打架斗殴,严重时还会威胁他人性命。这些人身安全事故问题的出现,主要可以归咎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高,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到位,许多学生不能够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性和违法性,最后导致惨剧的发生。
1.加强学生危机意识教育
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该要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这样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减少学生的安全问题。危机意识作为一种对未来不确定事物的一种预测判断意识,学生要时时刻刻保持这样一种防范状态,在面临突发问题时能够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处理,从而提高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他们的危机感,从思想上对突发事件有一定的重视,在处理这些事情时能够保持一种高度警惕,能够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也要有比较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危机意识,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学生更多帮助,做好充分防范准备,这样才能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会显得手足无措甚至恐惧。教师在进行教育时,也要增强学生的判断力,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明辨是非,当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态度和行动来面对该事件,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
2.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许多学生家长工作比较忙,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心,孩子长期在这样的状态下生活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冷静处理,从而提升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力。
学生作为一个比较单纯的群体,他们的社会关系通常不会那么复杂,再加上他们自身经历事情较少,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过激行为的出现,如果这时不能够进行自我调节,有可能会酿成大祸。所以教师要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她们的心理压力。教师可以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些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要耐心引导,提升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可以及时平复自己的情绪,减少突发事件对学生心理造成的伤害。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增强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应该要有较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样才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利用核心主义价值观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提高学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自己的信念,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自身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降低突发事件对自身的伤害。尤其是在面对一些社会突发事件时,学生要有足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校园内形成讲正气、促和谐的良好氛围,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好的环境。从而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
4.加强学生法律意识教育
学生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该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在做出正确的判断后能够按照法律规定来处理事件,从而减少违法现象。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法律教育重视度不够,许多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处理方式,最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比如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事件等,这些一方面显示出学生心理的脆弱性,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学生法律意识的不足。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增强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积极学习各种突发事件下的应对方案,降低他们的恐慌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突发事件,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性。
综上所述,突发事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要全面入手,以提高学生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力为主,并且使他们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正确处理来降低突发事件对学生的不利影响,为学生的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基于突发事件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目前所称的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是指国家鼓励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要素包括: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思想政治教育 日常教育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目前所称的中外合作办学一般是指国家鼓励的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领域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办学项目及招生规模快速增加。在教育部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含内地与港台地区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名单》中显示:截止2014年4月,全国28个地区中,经教育部正式批复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共50个,项目760个,年招生人数达几十万人。随着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学生特点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要研究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了解学生的特点。目前,国内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中对学生特点的总结有:(1)生源质量参差不齐;(2)学生压力普遍较大;(3)特长突出,社会化程度较高;(4)多元化的价值观使合作办学学生容易被西化;(5)价值观多元,政治信仰迷茫;(6)自我意识强,自律意识弱;(7)成才愿望强烈,缺乏社会责任感;(8)对西方文化兴趣浓厚,对祖国传统文化了解不深。
2.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目前,国内中外合作办学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包括:(1)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2)通过创建良好的环境进行感染性教育;(3)加强学生队伍中的党组织建设;(4)加强心理健康疏导;(5)提高教师和辅导员的自身修养与政治觉悟。
格拉斯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由电子科技大学与世界百强名校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强强联手举办的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教育项目。项目旨在依托双方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世界IT业和工程界的优秀人才。格拉斯哥学院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立了学生事务中心,将传统的教务科和学生科结合,使教育、服务、管理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和整体教育。格拉斯哥学院探索性地开展具有学院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将入学教育单独列为一条足以体现学院对入学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学教育完全不同于高中教育,学生在大一入学后形成的学习生活习惯将影响整个大学4年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影响未来的职业发展。大一期间的教育引导,无论对学生个人习惯的养成还是对集体氛围的营造都非常重要,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时期。
入学教育在不同的大学有不同的形式,基本形式主要包括:老师、学长讲座、集体组织熟悉校园环境、分发相关资料、通过网络渠道宣传普及新生适应知识及常识等。格拉斯哥学院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以“三个层面”“三个阶段”“三个主体”为思路展开,内容突出重点,形式丰富多样。“三个层面”即学院分别从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社会责任感、IT业和工程界人才三个层面着手开展新生教育工作。新生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此为基础,并将这三个层面渗透在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培养中。
“三个阶段”即新生教育工作按照三个阶段实施:新生报到前;新生报到中;新生入学后。新生报到前主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推送各类信息,形成前期感知教育。新生报到中主要通过辅导员、导生、导师教育,熟悉学校、学院环境,形成心理适应教育。新生入学后主要通过系统、专业的课程教育,形成深度转变教育。“三个主体”即学生、家长、学院。学院引导、家长配合、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特性,不是一节课或一次性的教育,而是一种氛围的感染和循环式的引导,格拉斯哥学院的入学教育吸纳了传统高校入学教育的精华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及学生个性特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在学生活动中,在宿舍,在课堂形成点滴的、积累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与引导。
1.教学与学工结合
格拉斯哥学院成立学生事务中心的初衷,就是希望把教学和学工相结合,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常态化、事务化和具体化,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便捷服务。学生事务中心突破原有的教与学相脱节的状态,将教师与学生,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紧密结合。具体做法包括:(1)办公环境一体化,学生可以在同一空间解决教学和学工管理的问题。(2)管理机制的融合,辅导员参加教学工作例会,教务人员参加学生班会。(3)教师参与学生培养与管理,任课教师通过学生事务中心反馈学生的学习出勤情况。教师、辅导员和教务老师做到信息不脱节,学生思想政治表现与课程表现信息双反馈。
2.师生联动做教育
格拉斯哥学院充分发挥教师、辅导员、导师、导生、家长、朋辈等多群体的作用,师生联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业情况,通过导师为学生学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通过导生树立学长榜样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通过与家长的配合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通过成立朋辈教育服务机构(WEHEIP CENTER)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辅导员汇总所有信息与资源,因材施教地开展学生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格拉斯哥学院已经为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配备中英双导师,院内外双导生,并建立家长交流平台及信息沟通反馈机制,成立朋辈教育服务机构等,从多渠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多平台提供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格拉斯哥学院目前通过两个平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线上网络媒体平台及线下师生联席会平台。线上的网络媒体平台包括常规的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平台以及正在建设的“MyCampus”网络文化互动平台。该互动服务平台允许学生通过个人账号登陆后进行学生活动及管理服务议案提交与结果反馈查询、心理在线咨询与面谈预约、科技竞赛信息浏览,课程情况信息查询及课件下载等。通过网络在线上为学生提供服务,实现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和引导;线下服务主要是通过师生联系会,格拉斯哥学院师生联席会制度是学院特有的一种管理制度,旨在关注学生对学工和教学以及各类学校相关事务的态度、意见及建议,并第一时间给出反馈的机制。师生联席会会议内容包括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学院管理等所有与学生相关的话题。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院之间不方便说的问题,都可以找SRC(students’representative council学生代表委员会)出面帮忙解决,线上线下双平台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院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教育中就像学院的课程教育注重过程培养一样,将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在一些日常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1.心理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有其独特性,针对学生独特的心理状态学院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格拉斯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抓手。学院成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绿野”,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个性突出,融入集体有困难的学生、父母离异亲子关系不融洽的学生以及寝室关系、恋爱关系做专业的个案及团体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班团建设
班团组织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阵地,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下的班团建设更多地突出和强调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人生发展及日后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引作用。通过优秀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及具有合作办学特色的活动,将学生班团组织建设成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有力阵地。
3.制度教育
格拉斯哥学院针对学院特点制定适合本院学生发展的各类制度,如“学术诚信承诺书”“剽窃管理规定”“阅读学生手册确认书”“信息保护申明”“学生成绩告知家长协议书”“学籍制度明确书”等。通过制度化的规范管理培养学生遵守契约的精神,增强学生享有权利、应尽义务的责任意识。其中,通过“学术诚信承诺书”“剽窃管理规定”等制度推进的诚信教育是学院开展一切教育的基础。诚信作为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之为人的重要品质,也是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更是我们的教育必须弘扬的一种美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诚信品质自然不可或缺。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诚信、成才和成功教育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教育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就是为我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培养理念。
除了以上三类日常工作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形地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合作办学在日常管理方面,还需吸收国外励志教育的优势,思政教育的根本是成才教育。
在高等教育领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老师、客体是学生,主体和客体的主观态度及客观能力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对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变量作用。因此,本文认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要素包括:
(1)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2)科学的教育理念;(3)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
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科学的教育理念是指导思想,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说教而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是管理而是引导;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适应时代发展和需求的教育内容更易于被客体接受,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保障。
中外合作办学是一个新兴事物,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合作办学的期待与传统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如何适应时代需求,吸纳传统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和优势做好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是一个需要思考和不断完善的过程。除了上文中的论述,作者认为应继续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将学生活动的视角全球化,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及西方文化制度的深入了解。在加强知识教育的同时,提升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西方文明的结合教育,让学生在充分接受中西教育及文化精髓后仍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优秀的国际化人才。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我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亦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但是对于高校艺术专业大学生来说,针对性不强。由于高校艺术专业大学生是较独特的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源方式都有别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他们接受教育的过程是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对于艺术专业大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艺术素质,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是高校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议当代社会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做好高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是当代社会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要根据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出发。
【关键词】当代社会;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我国高等教育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中的艺术教育也逐渐从精英化走向普及化、大众化,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也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艺术人才的培养不但需要造就高水平的艺术专业人才,而且更需要的是艺术人才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但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心理与其他普通人文学科的大学生相比表现为更加敏感与偏激。其中个性张扬是艺术类大学生的普遍现象,针对高校中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特点,准确把握艺术类大学生的心态和行为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已成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活动形式。在新的时期下,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有了新变化,所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的方式也有了新变化:
1.利用媒体网络信息进行教育的方式。随着各种高科技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也含有了科技成分,媒体网络已经深入到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们的艺术观造成巨大冲击。因为高校中艺术类大学生们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渴望了解掌握它,这种冲击波既有积极一面,又不可避免地有消极影响。高校中艺术类大学生要成长为优秀的艺术人才,就必须有正确的艺术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互媒体网络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艺术观,使这些高校艺术类大学生能真正担负起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对大学生们进行教育影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教育。
2.组织展开座谈讨论的方式。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上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更加务实,讲求实际。他们努力在大学里、社会中完善和发展自己,同时他们的思想也更加实际,重视现实。他们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努力开拓交际范围,重视社会实践,渴望成才,所以希望自身能够在专业上有所成就。生活上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开放、自由、自立、浪漫的生活。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思想顾虑,不畏人言、敢于离经叛道。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确实特别想得开,衣着注重性感、生活无拘无束、乐于模仿影视中的浪漫情调等。通过组织展开座谈讨论的这种方式,针对艺术类大学生们的自我意识,以及向往而言,可以说是投其所好,使大学生们相互教育。但我们选择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时要有明确讨论的主题,抓住艺术类大学生们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开展热烈讨论,切记不要离题,否则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对他们影响更不好。
3.运用演讲、报告的方式。这是一种传统方式,是中国革命年代时期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在当代社会这种方式仍可实行,不过已具有了新时期的气息。
鼓励动员报告。由于高校中艺术类大学生们情感丰富且不稳定,但他们有关心人民幸福、振兴中华的愿望,所以对他们进行动员报告是不可缺少的,可以加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如新时期抗洪救灾,无偿献血,这都需要动员报告,一个好的动员报告,能鼓舞起青年人土气,振奋青年人的精神,激发他们的热情。因而对艺术类大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动员报告是不可缺少的。
登台演讲报告。艺术类的大学生们具有开拓性和积极上进的精神,他们重视个人价值实现,追求自主独立的生活方式,思维活跃,渴望成功,善于表现,我们便可因势力导,采取一些激励式的教育手段,通过组织开展文化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艺术类大学生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空间,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让艺术类大学生们登台演讲或作报告,一则可教育引导其他青年,二则也教育了他们本人。学校或其他单位经常组织这种真挚、动情的“演讲比赛”活动,可以促使艺术类大学生们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可以加强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
4.开展综合评比竞赛、奖励惩罚的方式。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激发鼓励青年上进和推动各项工作发展的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综合评比竞赛方式针对艺术类大学生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的增强以及好胜心、好学心等基本特征展开进行的。对大学生们采取综合评比竞赛的教育方式,能激发起他们的热情,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如学校每年度在各班级评选优秀党、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就是这种典型方式的应用。同时,大学生们的经济头脑比较发达,他们往往注重经济效益。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大多在中小学时代就接受艺术教育,具有良好的艺术天赋和创作能力。其中不少学生参加过艺术比赛,获得名次,然而其往往陷入追求名利的实用主义。艺术专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多,对社会现实认识较为深刻。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酬,因此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所以精神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既达到教育目的,又防止了他们认为金钱至上的观念的滋长。我们应适当采取一定的经济手段,配合精神奖励,来达到奖罚分明的目的。
在具体实际工作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法的应用,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必要手段,是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随着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必要的思想工作方法的具体应用。
1.民主讨论法。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要采取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这也是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决定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老师宠爱,同学羡慕,往往使他们自我感觉极好。可是他们进入大学后,以往的那种核心地位和优越感都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心里失衡、经济焦虑、学习焦虑、对艺术的理解偏颇等等。我们要把自己放在与青年人平等的位置,以同志,朋友的态度平等交流思想、交流意见、共同磋商,以换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
2.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心理与其他普通人文学科的大学生相比表现为更加敏感与偏激,个性张扬是艺术类大学生的普遍写照。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要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说服教育。要联系他们的思想情况、关心的热点,否则道理一大篇,实际不沾边,“隔靴抓痒”,可能会引起反感。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艺术类学生的心态和行为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3.情感感化法。工作中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动人,情感感化法。运用尊重,理解、关心、信任等态度以情感上影响青年人,感化青年人。我们所说的“情感”,主要指具有共同目标,共同理想的,朋友同志的情感,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到情真理切,情理结合,才能打动人心,达到教育效果。再结合艺术类大学生们的文艺方面的特长,使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通过各种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在大学学习之余,得到情趣和精神上的享受。
4.实践锻炼法。艺术类大学生们个人品德的形成,受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这就必须强化实践锻炼环节。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和义务劳动等社会活动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之间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营造以学校为主体,以社会为依托,以家庭为基础的德育环境。主动走进社会、走入社区,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识和行为的统一。
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看成是自己工作的“生命线”,视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是经济工作或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是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过去它在党的事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党的传家宝,现今我们仍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决不能丢弃这个传家宝,它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可靠保证,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们的生理、心理、思想基本特征的新变化、新趋势、对之做恰如其分的评价,然后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当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去教育、引导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而归根到底,振兴中华民族,创造美好未来,是要靠广大青年们继往开来、脚踏实地的艰苦努力。因此,把大学生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关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包括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心理健康以及政治倾向等。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广大青年中一个重要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如何在网络时代有效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现在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日臻成熟,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已经渐渐地离不开网络,然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有利的一面,同时还带来了有害的一面,这就使得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收到了一定的影响。文章立足于网络带给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以及严重危害的实际,来探讨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网络渐渐走近人们的生活之中,现在的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生活已经成为我国众多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最多的人群,他们使用网络不仅仅是进行聊天和交友,更重要的是进行学习和搜集资料,以便于和世界时刻联系在一起。从调查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已经离不开网络了,这就给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苦难。立足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必须深入的了解学生,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新动向,以便于在需要的时候采取一定的策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每一种新事物的产生不仅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有利的一面,同时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的一面。网络亦是如此,它可以使人们能够及时的获得信息,但同时还会给人们带来一些负面的消息,这就是网络的垃圾信息,而这些网络垃圾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一)网络泡沫信息会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
所谓的网络泡沫信息是指那些虚假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造成了危害,同时有些虚假的信息还会使得大学生对教育产生厌恶,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颇。人的生活要存在一定的真善美。只有止痒人们才能健康的成长,如果总是接触虚假的信息,就会使得大学生的是非观念变得模糊,这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件较为危险的事情。
(二)网络黄色信息会危害大学生的性心理
网络上的色情信息之多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大学生利用这样的便利条件在一些网站上下载有关色情的东一,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在,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网恋之风,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场所,从而更好地对异性进行了解,也从中宣泄自己的情感。有一些自制力较强的大学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抵制色情信息的危害,但同时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就会受到色情信息的危害,甚至最后葬送自己的辉煌人生,这是令我们感到非常惋惜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网络黑色信息的会危害大学生的价值观
网络建立了一个与现实社会不同的虚拟社会,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人们之间互相不认识,这就把现实中一些伦理道德关系摒弃,疯狂的寻求自身的自由,失去责任意识与观念。这就使得有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利用网络虚拟环境进行黑色信息的传播,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种虚拟世界里,国家的意识形态以及道德约束已经变得全然不见额,这对国家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大学生的阅历较浅,心智发展的不成熟,在分辨这种黑色信息时有时候难免会产生误差,走错道路,从而失去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能够坚定自己的人生道路,缺乏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尤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鉴于以上原因,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担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鉴于网络传递的信息有真有假,应当研究一些能够筛选出假信息的软件,对网络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从而建立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让大学生在网络中获得的信息都是真的,从而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不仅如此,还要对网络进行一定的监管,制定一些法律法规,用到的和法律的两种手段对网络进行监管,从而实现网络环境的健康化。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
由于大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展的还不成熟,人生阅历也十分的匮乏,所以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以便于大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心理和情感。同时让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楚,有利于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鼓励大学生多进行思考,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大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之中。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大学生更是如此,只有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才能使大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的认识和了解大学生,为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环境。
(三)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观念
虽然网络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这些是可以控制的,而控制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增强大学生的自制力,使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观念。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分辨出善恶、真伪,才能抵制住诱惑,不在沉溺于虚拟的环境中,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中。一个人要想得到好的发展,就必须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得有较为健康、积极的情感,这样才能抵制不好的东西,形成健康的网络环境。
言而总之,在网络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大学生抵制网络带来的不利影响。既要对大学生运用网络加强监督和管理,同时又要注重对大学生运用网络的引导;既要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又要给予大学生一定的空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以及完善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不在沉溺于虚拟世界,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大学生思想教育机制的完善是保证任务实现的基础。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安全思想教育同其它教育一样,也是一门科学。它是研究企业生产过程中人的安全思想、安全活动行为及接受安全教育规律的科学。既然是一门科学,就需要我们在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中很好地运用它。那么,究竟怎样抓好企业安全思想教育,本人认为企业安全思想教育既要发扬好的传统经验,又要不断开拓、创新,以便更好地为企业安全生产服务。
关键词:安全教育;安全思想;开拓创新
1掌握事故规律,超前教育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
安全生产同其它工作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各类事故的发生也是如此。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进行超前的安全思想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老工人有生产经验,但容易产生麻痹思想;新工人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容易冒险作业;节假日前后,有的员工思想不集中,容易酿成事故等。上述状态和时期都是事故多发期、易发期,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在事故多发期增加安全思想教育的深度、广度和强度,使安全教育内容层层到位,不留死角;二是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加强管理和进行跟踪教育,及时消除员工思想上的不安全因素。三是继续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板、提示板等工具,大造安全教育舆论,对“三违”现象及时暴光或公开处罚。从舆论上警示员工树立自主保安意识,杜绝“三违”。
2强化思想疏导,注重安全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有了正确的安全理念,才能有规范的安全安全操作行为。所以,必须强化有效的安全思想教育,即采取“四到位”的方法,做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思想教育,不断推动安全发展。
第一,心到位。心到就是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到位,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实实在在地把心操在安全上。一要时刻关注分管工作的一举一致动,在思想上绷紧安全这根弦。无论身要何处,对本单位安全工作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随时指导工作进程。二要以对安全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抓好本单位安全制度、措施的规范和细化,为规范员工行为提供依据。
第二,人到位。就是要求各级干部要转变作风,强化现场管理,带头搞好安全生产。一是要经常深入到工作现场了解,掌握安全工作的生点、难点和疑点,及时帮助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实现生产作业的良性循环。二是要带头到生产现场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制度、措施。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等措施,保证安全。三是特殊埋藏、重点工程一定要盯在现场,强化管理,特别是在发现安全隐患之后,要及时协调、调度,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为员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四是要经常深入员工群众当中,虚心听取员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将员工群众的想法、建议提炼升华,应用于实践,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第三,话到位。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将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措施和注意事项。原原本本地讲给员工群众。既要让每一名员工明白干什么和怎样干,杜绝没有章法和胡干、蛮干、乱干,又让员工清楚为什么这样干的原因,使员工逐步在实践中摸索规律,掌握科员的操作方法。在培训教育工作过程中,强调安全工作的注意事项,明确保证措施落实到责任人,力争形成互动式的管理结构,互动制约、互动促进。
第四,查到位。就是检查落实、复查到位。一是要求各级干部要经常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帮助生产单位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消除人的不安全因素和物的不安全。二是检查安全制度、措施和安排事项的落实情况,实现正规化操作,严格履行各级规章制度。三是要本着对安全隐患和漏洞认真负责的态度,复查检查落实整改的落实情况,指出问题和不足,帮助进一步整改。对于屡教不改或者态度不端正的单位提出处罚意见。只要端正态度,实实在在的通过检查帮助基层单位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改进工作,就会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齐抓共管,形成安全思想教育体系
在安全教育上,建立党委负责主抓,党政工青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一是抓好体系建设。这个体系各有侧重教育内容,各司其职。即:党委抓好党员干部的安全思想教育,并把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作为党委开展的党建目标考核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定期检查。通过开展党员帮教活动,建立党员思想教育责任区,对不安全的隐患人、重点人、不放心人由党员、干部分片包教,用党员的安全行为去带动和激励周围的人。二是实行重心下移,安全思想教育的落脚点必须放在班组。要实行抓班组长、班组长抓教育的方法。班组长身在一线与员工朝夕相处,最能掌握班组员工安全生产的脉搏,企业要想把安全思想教育深入班组,提高班组成员的整体安全意识,应首先对班组长进行教育。同时要注重与员工“交心”的教育方法。因此,在班组安全思想教育上,应该注重感情投资,关心和体贴员工的生产和生活,增强员工以班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回家。
4企业安全思想教育应注意搞好几个结合
要把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搞好,应注意做好三个方面的结合,即:
4.1把系统的安全思想教育和经常性的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使每个单位和部门都有良好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使每个员工都养成自觉地执行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三违”处罚规定》执行的习惯。
4.2把系统的安全思想教育和节假日前后的重点教育相结合。针对年、节假日我们民族喜欢聚餐的风俗习惯,抓住员工上班时容易思想分散,容易酿成事故的时机,进行重点专题教育,确保节假日安全生产。
4.3把系统的安全思想教育和班组安全活动日相结合。不能因为有了系统安全思想教育就削弱班组的安全日活动,而应用系统教育的成果来充实丰富安全日活动内容。教育引导员工在安全活动中自我查摆、自我教育、自我整改。
5.结语
总之,对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是企业安全生产永恒的话题。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安全思想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积极探索安全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发挥其在安全生产中更为重要的作用。
【摘要】在国有企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实现员工内心认同和行动遵循,其效果会比单纯的刚性制度约束更有效。因此,本文试图探索在政治思想教育过程中,引入心理辅导原则和技术的元素,更贴近人心实施细致的政治思想教育,促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团队建设等相关工作的途径。通过寻找心理学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团队育人、企业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工作的结合点入手,将心理学与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巧妙结合,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心理学;政治思想教育;企业管理
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国有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凝聚、推动作用的重要载体。而实际工作中,如果能够实现员工内心认同和行动遵循,那么这种内心的认同会促使员工将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目标融为一体,也会让员工以企业的行为规则为行动指南,才能够真正从内而外的发挥团队凝聚和推动作用。因为员工内心认同和驱使,远远比单纯的刚性制度约束更为有效。那么如何实现员工的内向认同和行为遵循,我认为可以适当引入心理辅导的原则和技术,与国有企业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人力资源的管理等几个方面工作的关键节点进行紧密结合,促进国有企业管理的提升。
1在国企政治思想教育中引入心理辅导的原则
1.1“个人本位”的适度引入
在国企政治思想教育中引入心理辅导原则,首先应该是“个人本位”的适度引入。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中,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而忽略个体需要。只提集体目标的做法,只会让教育流于形式,喊口号,走过场,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让生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个体觉得反感,觉得教育者不够务实,很难达到好的教育效果。而我们实际上要做的是将集体目标和个体目标做有机结合,达到双赢。而教育,是要让个体明白,集体是那只承载个体目标的大船,如果集体利益无法实现,个体目标也无从谈起,促使集体和个体成为利益共同体,而这样的教育结果才是调动个体自我价值实现内驱力,完成自我、国家、企业发展目标的关键途径,所以我们应该在政治思想教育过程中,引入心理咨询的“个人中心”原则,把个体的需求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来考量。
1.2“助人自助”观念的引入
其次,就是“助人自助观念的引入”。助人自助原则在心理学中是指,心理辅导不是我们来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是一个帮助别人树立正确的认知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解决他自身问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帮助他正视自己面临的问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出解决问题的选择,同时在以后遇到类似情况能够自己去解决,而不是再度陷入困境。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在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苦恼、困扰,那么如果我们可以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引入助人自助的观念,帮助他们去树立正确的认知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无论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怎样的问题和困难,都可以正视,可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解决问题,那么即使难题还摆在面前,却已经不是不可战胜的了。
2在国企政治思想教育中引入心理辅导的技术
2.1恰当的运用“共情”
“共情”是心理咨询师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技术,是指咨询师一边倾听来访者的叙述,一边进入来访者的精神世界,并能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地体验这个精神世界,然后跳出来以言语准确地表达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传递给来访者知道。共情也分初层次共情和高层次共情,初层次共情是来访者“明白表达”的感觉与想法,而高层次共情则是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觉察自我叙述中“隐含”的感觉与想法。在国有企业政治思想教育过程中,恰当的运用“共情”技术,不但可以帮助员工打开心扉,进行触及灵魂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在深入员工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同时。和员工建立良好关系,帮助员工导入积极、乐观、向上态度,让员工可以对企业组织的内向认同,产生“共鸣”,促进员工将企业发展目标与个人目标融为一体,也会让员工以企业的行为规则为行动指南。
2.2善于使用合理情绪疗法
员工作为社会人,不可避免碰到诸如“不公平”或者“潜规则”,是继续活在愤怒与旁人施压的生活中,还是敞开心灵接受现实的规则,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步伐,这个对他们以及我们的企业组织来说,都非常重要,它关系到我们是否感受到幸福,是否可以面对困境做出最积极的选择。因此,在政治思想教育过程中,善于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打造员工阳光心态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就是情绪ABC理论,其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心理学认为人对外部事件产生的不良情绪,并不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因为自己的认知,错误的认知会带来不良情绪,以至影响了自己的行为结果。因此,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受到如公司人际关系、晋升、家庭关系、情感方面的困扰,如果没有正确的信念,又得不到正确疏导的话,往往容易出现各种消极负面的情绪,给自身和企业造成影响。因此在国企政治思想政治工作中,如果善于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将会帮助员工树立积极心态和合理信念,帮助他们正确面对问题,走出心灵的困境,以更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态度投入工作,投入企业建设中去。
3将心理学引入国企“人”的培育
3.1建立正向驱动力
在我们企业的任何经营管理活动中,成败与否,人的因素都是决定性的因素。那么如何能够最大效用地发挥人的因素,我们认为可以将心理学与管理学进行有机结合,建立具有正面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来实现,这个正面导向指的是对制度和程序中的关键节点给予特别的关注,并将这些关键节点中,人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及时跟踪评估,并与一定的奖惩措施相结合。让我们团队中的个体在工作中产生具有驱动效应的、积极暗示信号,让他为实现公司认可的正向目标而产生驱动力,而这个驱动力其实就是心理学上的内驱力。
3.2关注人的成长
在完成各类工作目标时,我们不但要关注目标的达成,同时,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达成目标的整个过程中,对人的引导、启发、帮助、成长的评估和跟踪促进。在完成目标的同时,将目标达成的过程作为我们培育人、培育团队快速成长的一个抓手,一个途径。我们根据关注目标的扩展,转变我们的工作方式,从关注目标达成转变为不但关注目标达成,还关注人的成长。从而积极关注个体需求,关注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个体所学到的、所实现的、所遇到的、所反应的、和他人之间如何协作,并对个体在学习、实践、问题解决、困难对抗中的提升情况、发挥的作用进行及时跟踪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各种类型的鼓励以及目标的修订。
4把心理学渗透国企企业文化建设
4.1重视“文化”的精神力量
用心理学去渗透企业文化建设,通过研究分析不同员工群体的心理活动规律,来开展有针对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用企业文化来指引人的发展方向,并反过来推动企业及企业文化健康发展,达到精益思维、精益团队管理的目的。而这个“文化”本身也就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学无止境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精神,是脚踏实地的精神、是不急不躁的精神,是在这个时代中去传承中国“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精髓。那么在这个传承过程中,通过心理学的渗透,让文化充分发挥引领、导向、管理的作用,重点还是着眼于在“人”这个元素上下功夫,“立”人的精神,“立”文化工程,用精神和文化来凝结团队,引领发展。
4.2重视“文化”的价值作用
在用心理学渗透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宣扬先进典型人物内在“文化”价值的作用,应将精神的树立、文化的建立与管理学思想中的“标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学习路径”进行有机结合。对先进典型人物之所以成为先进,成为典型,进行关键因素提炼,并分析研究关键因素组合的逻辑关系及形成原因。当一个人成长为一个行业、岗位领先者时,他的关键因素形成和组合,有一定的必然性也有一些偶然性,也就是说,一个人成长为先进典型一定有他一些特定的性格特质和能力基础,使他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机遇的时候会做出不同的方向选择和行动方式。这些性格特质、能力基础以及机遇挑战等外部环境条件,有些可以复制,通过培训进行物化,有些则无法复制,只能进行理论层面上的研究推断,成为经典。身处经济新常态,改革求转型的今天,国有企业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也必须创新求改变,改变过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忽视人的个性,以灌输为主的方式,紧随外部环境变化,贴近人心,细致实施因势利导的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帮助企业组织成员建立面对困难、面对挫折的能力,构建自我心理调节的心态,防止不良情绪带来的各种负面结果,促进我们的心理状态朝着健康状态方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教育的实效。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了整个社会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言行举止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随着时代的进步正在逐步地发生转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密切关注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引,保证大学生健康的成长。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概述
1.什么是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有关文化的定义有至少二百多种。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少社会学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甚至是人类学家,哲学家都曾试图给它下定义,但是,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能够让人满意的、公认的界定概念。维基百科中,对文化一词是这样描述的:“文化是(拉丁语:cultura;英语:culture;德语:Kultur)指生物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跟自身生活相关的知识或经验,是其适应自然或周围环境的体现,是其认识自身与其它生物的体现。”[1]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能够看到,文化是共有的,它是一系列共有的概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使个人行为能力能够为集体所接受的共同标准;它并不是遗传得来或者天生具有的,而是要通过学习总结得来的。2014年5月,张敏学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讲话的时候指出,文化的作用,一是可以“救”人;二是可以树“敌”;三是可以“化敌为友”。
2.什么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古代,比如,古代私塾中曾经提倡的“苟不教父之过”、“君子之交淡如水”等,这些儒家思想其实就是最早的中国校园文化的体现。后人则是在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完善,逐步形成了当今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第一次提出“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是在198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第12届学代会上,之后这就慢慢发展成为一股浪潮,以高校为代表的教育界高度认同了这一概念,从此关于校园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大都是依据文化的界定提出来的。其中,于晓阳提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微观组织文化”。[2]杜庆峰认为:“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更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白同平的观点是“大学校园文化的基本结构要素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文化活动、校园规章制度、校园精神、校园价值取向等”。[3]王绑虎则依据文化的分类,将高校校园文化划分为三个层面,即称为“器”浅层面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层面文化,和深层的校园精神文化面文化。百度百科中,对它的定义是“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亦策善能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校园文化在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作用
1.氛围影响
校园文化在学校里到处可见,它是每所高校独一无二的文化。从主体来看,它既包括教工,又包括学生;从形式来看,它既包括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也包括教书育人的第一课堂;从内容来看,它既包括了高校的物质文化,也包括了它特有的制度和精神文化。可以说,校园文化范围广泛,涵盖了高校的方方面面。而对于高校来说,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种形式的活动中都体现着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这个作用是持久的,是其他任何课程都无法比拟的。
2.引导作用
校园文化又是一种环境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高校来说,它的校容校貌,是非常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展现出一所大学整体的价值取向。德国教育学家贝尔提出的“名副其实的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品格教育”,美国课程专家杰克逊支出,校园文化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社会化“隐性课程”。高校可以通过引导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集体意识”从而把办学目标分别内化为他们的教育目标和成长目标,把办学导向分别升华为他们的发展导向和成才导向,从而使学校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对学校、对校园文化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3.约束作用
校园文化中本身就包括有制度文化,它是对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行为表现的一种要求,具有一定得约束作用。符合规范的会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和支持,不符合规范的将会受到谴责甚至是惩罚。相对于高校制度文化的强硬性和规范性来说,学校的精神文化则属于非强制性的一种手段,它更多地是通过熏陶、引导、暗示的方式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而去指导他们的行为,使他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表现符合学校整体的发展要求。
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忽视文化建设
在大学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人把教学质量作为考核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大学里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教学在做,只有把教学质量搞上去了,才可以谈其他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们都只关注自己的科研水平、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的确,在大学发展中,教学质量非常重要,但是不能因为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否则,将有悖于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目标,也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忽视精神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一般来讲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建设,二是精神建设。而物质建设包括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和教学科研活动、师生生活活动相关的具体设施。在当今的高校建设中,物质建设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校园文化中更为重要的精神文化建设都是要通过大量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才能够慢慢培养出来,比如理想信念、习惯传统、团队精神、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等,相对于物质建设来说,这部分的建设成果不太容易显现。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往往更重视校园的规划、实验室建造、标志物的设计等等,尤其是高校在面临教育部评估之时,更是把几乎所有的财力、物力用于校园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自然景观规划方面,他们认为只有硬件齐全了才称得上“大学”,而忽视了隐性的精神文化建设,更没有意识到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
3.忽视与社会文化的结合
校园文化的小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文化的大气候的影响。如果想要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好思想教育的功能,保证校园文化健康发展,就需要持续优化社会文化的大环境。对于高校来说,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要紧密结合社会文化,要借助于社会力量经常开展一些校外的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但现实情况是,高校往往重视校内的文化建设,各种活动搞得风风火火,但是却忽视了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社会实践环节流于形式,趋于应付。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无法进一步提高,而很多新生由于受到老生的熏陶,无法再创新。
四、对策
1.建设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大学之大,乃学生之大。学生是一所学校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来说,应该首先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成为真正的收益者,如果没有广大学生的参与和认同,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残缺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知识面也逐步拓宽,因此对于校园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一定要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品位,追求优质化,把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作为建设重点,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师生参与,从而对他们产生积极的引导。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要想让学生参与,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成为组织者,让学生成为建设校园文化的主要力量,也就是高校常说的,体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满足他们本身的需求,让他们收益。
2.建设校园文化要切实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培养良好的教风学风,高校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从新生入校开始,在入学教育中就应该加入校园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对学校的办学历程、优良传统、文化传承有所了解,对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遵守的纪律提出明确要求,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还要经常性的有目的性的组织校风学风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特殊时间节点等,或者通过网络、广播等多种媒介,对不规范不文明的行为进行通报,对先进的学生予以表彰,在广大师生中寻找典型,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重视榜样的力量,以在全校师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师生为建设良好校风学风做出贡献。
3.建设校园文化要紧密结合地方传统文化
要紧密结合地域特色,地方传统文化,比如,洛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文荟萃,底蕴丰富。洛阳的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时候,就可以依托于洛阳的名人、历史、和传统,挖掘其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并以此作为自己形成校园文化的基础,彰显出地方特色。通过紧密结合地方传统文化,一来可以和地方相关部门形成建立联系,共同组织开展活动,借助地方力量帮助高校传播校园文化,使其思想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二来也可以通过与地方相关组织部门的合作,弥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足,比如,高校可以邀请学者、专家来给师生们做讲座或者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师生的学术水平,也可以邀请地方优秀的文艺团体到校演出,让师生们感受到高雅文化的熏陶。
作为大学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是普通高校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础。近些年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越来越得到广大高校的重视。但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当今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了新的特点,对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捷,各种价值观念也充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学生作为一群最易接受新事物、最易受外来观念影响的人群之一,在思想道德观念及价值取向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下,微信、微博、网站等各类信息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影响越来越大,其中的各种信息种类繁多、纷杂,现代与传统、虚拟与现实、历史与当代、中华文化与西方文明等各种信息相互交织,让大学生在信息接受时出现迷惘与困惑,这就很有可能对他们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产生不利影响。而与此同时,某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信息传播的便利,不断向我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其中不乏各种腐朽、堕落的思想价值观,这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严重扰乱了他们本来已经初步成形的科学、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导致在实际生活中某些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推崇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如何在充分运用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条件的同时,防止西方腐朽思想的冲击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呈现多样化
新形势下,受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普及的影响,让大学生有了更多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空间和时间的阻隔,在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更便捷、方便的工具的同时,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由教师教、学生学这种灌输式的单向教育方式,而互联网这种网络式的信息获取方式却是交互性、多元性、开放性的,大学生在网络中可以自主选择意欲获取的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这对相对单一、封闭的传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一般都处于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思维活跃、追求刺激、好奇心强,而当前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寻求能够满足他们好奇心、刺激心理的信息、游戏,导致某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当前如何让大学生从这些不良影响中摆脱出来便成为摆在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三)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有日趋严重的趋势
新形势下某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影响到了心理健康发展,这主要基于新环境的压力及就业压力两个方面的原因。就新环境压力而言,主要体现在在进入大学以前,很多人都是高中时代班级中甚至全校中的佼佼者,成绩一直处于中上游的水平,而进入大学之后,由于班级中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优秀学生,竞争压力突然增大,整个学习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大学生不能很快适应这种变化,原有的成绩优越感不再存在,加之完全陌生的学习环境、离家距离较远等因素的存在,导致很多新入学的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更有甚者,极个别同学会因此产生自卑心理乃至自我封闭。就就业压力而言,自上世纪末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逐步面向市场化,至今已完全不包分配,毕业即意味着“失业”,传统“铁饭碗”的就业模式被取代,这对很多大学生带来了新的挑战,某些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意向时缺乏相对开放的心态,只将目光放在本专业的范围内,再加上某些学生缺乏准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处理能力,导致他们在面对未来时难以树立准确的目标定位,甚至感到前途迷茫。这些心理障碍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政治热情不足、学习积极性下降、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等,更有个别学生甚至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走向极端。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完善
(一)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推动大学生思想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的外部环境保障,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提供一个积极的引导,推动大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科学的思想观念认识外化为自觉的行动,促进校园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和落实。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就要求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基本导向,以校园空间为主要着力点,以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富有亲近感和感染力的新型校园文化氛围,其中应当展现出格调高雅、积极向上、能为广大大学生所喜爱的富有高尚人文精神、契合时代精神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
(二)真正实现公共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工作之中,公共课程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场所,要抓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管理的牛鼻子,就必然要求充分发挥课堂这个主阵地的主要作用。这里的公共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高校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应当努力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高尚道德情操和基本的法律常识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平台的便利性
网络时代是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非常大的机遇。新形势下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应当主动利用这些先进的信息传播交流方式带来的便利,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开通微博、设立微信公众号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沟通交流方式,将思想教育融入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之中,充分展现出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趣味性、思想性和知识性。与此同时,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相互交流的便利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升知识和思想水平。此外,还要不断探索网络信息时代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内容,让互联网、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成为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新阵地。
(四)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是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最有效方式,也是增强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最重要方式。思想教育工作也不例外,高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大学生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思想教育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对于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了解、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大学生的高尚品质以及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思想教育管理工作者在组织开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时,应当选择那些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契合所学习的思想理论知识、能够在相应的实践之中实现上述活动意义的类型,比如下乡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落后地区等社会公益活动。
结语
社会环境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也将带来各种各样的新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当积极应对,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方式、新内容,推动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前行,着力实现思想教育管理工作的目标。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对新时期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各高校已经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一、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得到改善。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逐步加强。三、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高校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也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探究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至关重要。
1.高校物质文化建设过于强调形式,不能彰显精神文化内涵。有的高校把高校物质文化的建设和意义看成是建几栋漂亮的高楼,增添若干先进的硬件设施,津津乐道其数量、质量和外形。这种脱离了高校精神文化内涵,单纯的高校校园物质建设就失去了其文化建设的意义。
2.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与时代特征不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理想观念多了些功利色彩。同样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并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身学历的提高而得到改善。一些学业优秀的学生缺乏爱心、责任心,更不用说社会责任感了。
3.校园文化活动重形式轻内涵。当前,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多用于企业,厂家的校园宣传,分散了大学生的思维。现在一些高校文化活动主要以娱乐为主,层次较低,不能起到对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脱离。目前部分高校在校园建设中,只是单纯的进行大学物质、环境建设,离开了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使得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脱离,也使得校园自身的文化功能无法彰显。二是精神文化建设缺乏深层次研究。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精神的研究仅仅集中传统文化、校园自身文化等的研究上,路径较窄与实践结合不够,方法上不够创新,既没有与时代精神的发展相结合,又缺乏系统性、创新型。三是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力度不够。高校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校园文化活动仅仅停留在物质上是远远不够的,要发挥活动的引导性。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在物质、精神、文化活动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看出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由此,下面我们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提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对策。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一是创建宜人的校园环境,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第一,科学合理规划,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即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第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校园环境建设的要求,营造大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校园内各项建设始终都不能影响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高校还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注重自我特色的体现,将学校的办学特色,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和国家特有的民族特色融入到各个物质设施和场景中。第三,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要加大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运用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等,这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在课堂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学习手段,快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进行适合自己知识结构的创新实践活动。第四,加强校园网络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二是培育特色的校园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质。首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使我们的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品质、掌握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本领和丰富知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能够与祖国共同成长、与时代共同进步、与人民共同奋斗,这对于确保实施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高校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他们在政治上的判断力。
其次,总结、整理和提炼高校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充实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无论高校建校时间长短,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和优秀传统文化,而高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就是要挖掘本校的自身特色,紧随时代先进文化发展的潮流,着眼于社会大局,传承和发挥学校传统与优势,发挥自身的潜力与特长,突出学校办学理念及在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师生立身行事上的个性体现。最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构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平台。第一,凝练精神,激励创新,发挥大学精神的指引作用。高校作为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承者,通过更新教育观念、价值观念、改变思维方式,实现文化的再生产。第二,转变理念,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发展。在教学中,高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第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服务管理理念。高校各级管理人员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便利条件。他们还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学生进行深入细微的思想教育工作,认真组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项活动。三是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广阔精神的成长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搭建广阔的平台,而且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第一,根据育人目标开展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素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首先着眼于积极举办学术科技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举办“电脑编程比赛”“物理建模大赛”“博客论坛”等,用这些符合科技发展潮流的活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为大学校园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第二,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影响。首先,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大学生的求知欲。其次,通过校园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校应重视校园活动的实践功能,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来,从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强化育人成果。最后,通过校园活动帮助学生调节心情,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2]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政治范畴,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政治形势瞬息万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教育中不断融入新的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辩证关系,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武装大学生的思想,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方向
(1)夯实大学生价值基础,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必须要有核心思想的引领,否则社会思潮必定混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理论,进行国家建设必须一以贯之。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是科学的、先进的思想,在大学生的政治教育中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必须要明确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
(2)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精神旗帜。这面旗帜引领着社会思潮,引领着大学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第一,马克思主义思想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思想。针对大学生的教育首先必须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开展大学生教育活动时针对这方面的教育必然不能忽视。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体现着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的精神,这样大学生才能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人们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大学生应积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评判自己的行为,时刻以此警示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添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促使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与时俱进,不断与时代、与社会接轨,永远保持生命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可以分为理念创新、理论创新、内容创新、目标创新四个方面。
第一,从理念创新、理论创新来讲,政治具有稳定性,也充满变化。核心价值观所贯彻的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大学生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对社会发展中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在不断与时代接轨的同时,又可创新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从而推动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第二,从内容创新、目标创新来讲,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政治层面也是如此,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丰富做出贡献。
3.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有密切的联系,必须准确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以促进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铜学,仇小梅.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及其实践——以怀化学院物信系宿舍管理阳光台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王力尘.加强大学生思政博客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符合当前时代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必然趋势,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重视教育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和具体策略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因而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因而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用教育学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不断进步。
一、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学中发展出来的,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进行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研究,虽然两者从研究对象上看存在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实践当中,具体来说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离不开教育学理论。教育学主要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这些认识构成了教育学理论,也可以说教育学理论属于认识理论的一种,而这种理论也是在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教育习俗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原有的教育习俗认识在教育生活经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和认识,这就会使得教育习俗认识之间产生矛盾和歧义,并且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这些传统的教育习俗认识也不能够解释很多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这就促使科学教育学体系和理论诞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认识论的部分主要就来自于生活习俗和教育理论当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来自于日常家庭和学校教育生活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也往往通过借助于日常的习俗认识来进行,而这些日常教育习俗就是教育学理论诞生的基础部分。并且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和家庭也逐渐受到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会采取一些教育学理论上的方法,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基础教育阶段有了很大提升,因而日常教育习俗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更应该借助于现代教育学理论来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来构建思想政教育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理论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学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到的解决教育方面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因而对于解释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科学解释,教育学能够清楚明确教育问题,这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属于教育问题之一,因而教育学理论也同样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明确界定。再者,教育学理论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包括通过专门的术语、概念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释,这时日常语言所做不到的,作为教育问题中的一部分,教育学理论也能够运用专门的语言或概念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且这种解释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上的,而不是根据直接感性经验判断出来的,这就使得运用教育学理论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有了科学性和理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层次提升了一个等级。正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不断的科学及时,才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知识的增长,对于更加有效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学理论的应用
(一)、培养坚定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现,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态度能够不断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者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也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而消极的教育态度则会阻碍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教育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而积极正确教育态度的培养与教育学理论是分不开的,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对于养成积极正确的教育态度,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多积累自身的教育学知识,在用教育学理论来支撑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信念,让自己能够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各项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教育学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理论素质,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学习能够不断丰富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教师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教育方面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来面对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断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关键。再者,深入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往往是依靠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自身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方法是比较片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论证和思考,也没有将自身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使得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因而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学习和浏览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一个教育问题的各种观点和流派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不同解释,从中体会教育问题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观念和观点中找出最适合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学会将自身的经验和教育理论高度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走出经验主义教学的怪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开阔自身的理论眼界,接触更多国内外的教育学理论和流派,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理论基础。
(三)、运用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对多种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现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而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相应的理论,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中非常常见,也是现代教育学研究者比较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同样适合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中的基础课程,包括很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像是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体系,而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涉及如此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是非常有价值的,质性研究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借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进行研究,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关注,而质性研究方法也是关注于人的价值,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通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突出人思想价值研究主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层次具有重要价值。另外,质性研究方法强调意义建构和深度解释,强调对研究对象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这一点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需求,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深层和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通过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不断深入行为和思想之间,揭示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来分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从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认识,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质性研究方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和理论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三、结语
教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其不仅能够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够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高,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评《当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优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2〕牛倩.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3〕张龙.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现实意义及条件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宋俊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内容分析:文本与范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5,(07).
〔5〕张凡.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2,(04).
〔6〕王翠.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05).
〔7〕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8〕牟向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5,(03).
【摘要】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职校应对学生进行强力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让学生成为高新技术人才,投入到工作一线。在教育中我们要采用第二课堂等新方式,摒弃传统教育的缺点,用高效的教学方式去培养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里培养的学生是为了满足社会职业人员和各类劳动者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类人。一个好的职业技术人才应具有多方面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水平也是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其行为的导向,是做人的基本,因此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和各项教学科目中,加强教学力度。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想取得好的结果,首先要对其重要性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我们可以分为老师的思想转变过程以及学生的思想转变过程。针对老师的思想转变,可以在全体教职工大会,教师党员大会等集体会议上反复强调该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开展教师之间的一对一对接活动,确保每个人都能受到教育,也可以发放相关资料让老师进行自学,再统一对自学成果开一个研讨会。对学生而言,除了在班会和各种全校大会上集体宣讲这种传统方式外,还可展开班内小组讨论的形式。将核心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适当安排课时,将覆盖面扩大至全体学生。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校内广播,宣传板等形式,将一些关于将职业核心能力发挥的好的例子,围绕提高职业能力的趣事等,提升所有人对学好职业核心能力的信心,营造出一个学习职业能力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工作框架
1、成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内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员领头,挑选除教学老师之外的行政、文职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领导小组,要求全校各个部门相互连通,共同协作,齐心协力将校内各项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造出一个优良的大方向。
2、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
由领导小组在其余教师中选择部分人员组成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教研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学生现下的学习生活状况,制定出相应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计划,将该培养工作与思想政治课程及各类选修课相融合。教研室由思政部管理。教研室内部要定时召开研讨会,每个人都要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3、科学拟定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总方案,构建思政教育工作框架。
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时,首先要构建出一个大的框架,制定出培养方案,方案应考虑相关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各方面,尤其是思想政治方面。在培养方案中,还有另外几个重要问题需要注意。首先,要将学生的职业共性素质作为提升职业技能的主要方向,固定好大方向之后再辅以专项技能,增加学生的技能覆盖面。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能仅仅在课堂中进行书本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上手操作。要开发第二课堂,在实验室或者室外场地进行能动手的课程教育。同时开展课后实践,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的技能,自己发现并改正缺点。最后,学校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开展必须不遗余力的支持,对该项目所需要的设备要及时更新,保证教学资源充足,分配足够的老师到工作中去,定期视察该项目的进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满足老师和学生的合理需求。
三、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能力
1、开辟思政教育工作者接触行业企业的通道。
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满足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应提高老师对职业市场的了解。安排老师对企业进行定向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并参加学生的职业指导,让学生学习企业需求。老师要参观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学生实习内容,看实习内容是否与课程及企业需求相符,按需调整实习内容。使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能更具针对性,少做无用功。
2、安排思政教育工作者兼职一线学生管理工作。
班主任及辅导员都是最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人,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到一线管理岗位上去,及时更新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也将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只有做到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才能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改变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职业优势。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资质,参加各类学习会,考取更高等级的证书等。但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应只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与学生的教育脱节,而是要多任教一些选修课,例如法律、艺术等较为轻松的专业性不是特别强的课程,或是担任学生各项文体活动,例如校园歌唱大赛,安全小品大赛等活动的评委,增加与学生的接触互动。四、扎实推进分类教育,确保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实效扎实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教育,是确保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工作。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要完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去,要在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职业能力培养工作一起抓,对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偏袒不忽视。在实际教学时,要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尽量不用死板的填鸭式教育,可采用其他形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专注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后的评价制度除了考试之外,也可以用实验打分等其他方式进行评判,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以前的教学,使学生不再简单的关注考试分数,而是注重真能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瑾.浅议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36)
[2杨晓蕾.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是减少火灾发生、降低火灾损失,以及减少人身伤亡的重要途径。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消防安全教育
(一)现状
安全教育要从小开始。因为学生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因此需要对其加强消防安全教育。然而据调查显示,在中小学生中,近五成的学生不知道当家用电器着火的时候第一步是要切断电源。百分之十的中小学生不知道火警电话。学校在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很多安全教育活动都是在学校中开展。而一些学校对这项活动并不热衷,它们虽然有开展活动,但内容不具体,往往是在一段演讲之后结束,而没有具体的逃生演习等关键内容。一些学校并不是为了真正使得学校提高消防安全意识,而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潦草完事。在事业单位中,缺乏消防安全的社会人士大有人在。据抽样调查显示,百分之十六的人员熟悉消防法律知识以及规范,百分之七的人员参加过系统的学习以及消防安全的培训。近一半的人员认为消防安全知识非常重要,企业需要对所有的员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及培训。然而实际情况时很多单位忽视了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再加上企业管理人员自身也不具备消防安全意识,因此造成了企业安全隐患。
(二)重要性
1.能够提高公众消防安全意识。
由于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普遍的淡薄,因此加强对于公众的消防安全教育是有必要的。通过对于各地灾害的报道让公众认识到灾害的惨痛的代价,使其能够真正的了解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从而自愿的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2.让公众掌握处理方法。
当发生火灾的时候,个人是否掌握消防安全能力决定了其逃生的可能性大小。因此消防安全教育能够让公众知道在火灾等事故面前如何的去处理。这些知识包括很多方面,即疏散、找安全出道、逃生、报火警以及扑灭火灾等知识技能。公众在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之后能够很好的掌握其方法,在逃生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冷静的面对,判断出口位置,而不是思维混乱、盲目跟从他人,选择跳楼等极端方式,失去逃生的机会。
3.教育日常知识
很多家庭发生火灾大都都是操作不当造成的。特别是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常常会忽视一些安全隐患。例如在室内吸烟、点蜡烛、烧煤炭等应注意事项,例如安全拔电插头、禁止小孩玩火、燃放爆竹等。这些知识都是显而易懂的,但是由于涉及点较多,因此公众在生活中容易忽视这些问题。通过消防安全教育使公众掌握这些消防安全知识点,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可以避免因为个人行为造成的火灾事故。
(三)方法
1.树立公民安全意识
消防安全教育前提是树立公民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应该鼓励公众的正确行为以及安全的习惯。公众也需要引导教育,因此在加强公众消防安全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其正确行为进行肯定。一旦发现有不良的安全意识以及错误的态度、行为则需要立马进行批评。这样做得目的在于能够对其行为进行纠正,重新树立其正确的安全意识。对于事业单位,应该每年定期的开展消防安全演习,演习的内容可以包括模拟企业火灾场景、火灾之后逃生、现场灭火等。在演习过程中,企业人员可以提高消防安全素质,树立正确的消防安全观念。
2.加强媒体宣传作用
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媒体的支持,事实上全国的新闻媒体也对消防安全工作给与了高度的重视,并且也积极的向社会大众宣传消防部门的工作方针,让群众能够切身的感受到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但是媒体在对火灾等事故新闻的报道上存着着不足之处。某些媒体在报道火灾新闻时候,经常习惯性的强调是某个人的差错导致了惨剧的发生,这样的报道能够一定程度上对大众起到警示作用,但是由于报道内容过于负面,因此偏离了宣传消防安全的方向。媒体在对火灾的报道中不能太过强调火灾造成的后果损失、而是应该进行正面的报道,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要让社会大众认识到接受消防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3.学校开展消防安全教育
在外国中小学,防火教育已经成了课程中的一部分,他们在每一周至少花一堂课的时间学习消防安全知识。我国在这方面欠缺了很多。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借鉴其长处,将消防安全教育带入到学校学习中去,设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这样可以向青少年普及消防安全知识,降低了学校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二、结束语
我国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但是只要采取相应的行动,完成消防安全教育的各项任务,就能够提高我国公众消防安全意识。
1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办学中存在的难点:
1.1办学场所硬件条件高
按照《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中第二十八条第四款的要求:培训地要有同时培训二百人以上规模的固定教学场所、训练场地,具有满足技能培训需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按照这个要求,一般的现有场所难以符合条件,只有按要求新建或当地的大、专院校增设消防专业能够达到《规定》的要求。这一款对中小城市有社会办学愿望人士的实力做了大的限制。
1.2教员专业性的软件要求高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中第二十八条第六款的要求:专(兼)职教员队伍中,专职教员应当不少于教员总数的二分之一;具有建筑、消防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五年以上消防相关工作经历的教员不少于十人;消防安全管理、自动消防设施、灭火救援等专业课程应当分别配备理论教员和实习操作教员不少于两人。根据中小城市的实际情况,具有建筑、消防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并有五年以上消防相关工作经历的人员基本上都在消防、建设、设计等部门,兼职的可能性较小;消防部队转业的自主择业人员能够达到这样要求的人数也较少,且部队的资质有五年有效期的约束,这一款基本排除了中小城市办学的可能性。
1.3对培训的结果社会单位的认可度较低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中第三十条第二项规定:消防安全专业培训机构开展消防安全专业培训,应当将消防安全管理、建筑防火和自动消防设施施工、操作、检测、维护技能作为培训的重点,对经理论和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的人员,颁发培训证书。培训合格证书也是社会消防培训的成果,这个成果如不能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或不作为相关部门认可的条件,那社会消防培训的培训合格证书就名存实亡,是废纸一张了。社会单位也将不认可这样的合格证书了。
1.3.1组织人员参训难度大。《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第三章用了十六条来表述应该参加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对象、培训目的和教育内容,但如何让社会单位主动参加培训的硬性条件没有表述,这就给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办学带来了致命性的问题,没人参加培训或参加培训人数过少,直接会导致办学的成本的问题,生命力不长久。九部委联合颁发《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后,各省根据规定开展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各有千秋,这里不一一论述,笔者就中小城市该项工作开展和发展情况做一个论述。
2消防协会工作前移,有效解决存在问题:
2.1积极依靠当地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强化消防协会的牵头作用九部委的联合发文,明确的指出各地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一定要办,而且要形成长久机制。这次的会议又对该项工作做了强调。对于中小城市,特别是经济条件欠发达地区,虽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但还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使该项工作变的即合法又合理,才能顺利推进。
2.1.1协会牵头。《规定》要求:培训的机构是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举办的。《规定》的第二十八条又提出了局限性。根据中小城市的实际情况自然排除了社会办学的可能性,该项工作的落实就是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中只有消防协会最适合开展此项工作。能依靠省级协会的支持,办成省级协会培训鉴定站的分点最合理合法。
2.1.2解决场地。消防协会是民间组织,很少有不动产。培训场地的难题就要依靠当地消防支队的积极支持了。利用一个新建大队人数少,地方大的特点,在不改造大队布局的基础上,由协会购置与《规定》要求符合的相关物品、器具,有效解决培训场地的问题。同时,支队还可以积极向政府请示:建设消防培训基地,为该项工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1.3合理收费。在培训收费用方面,消防协会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协调当地物价部门,取得物价批复,做到收费合法化。但中小城市的现实情况,对该类收费是不理解的,应该分别对待。对于事业单位采取全收费;对于企业单位,消防机构从消防宣传教育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来支持,协会拿出一部分会费解决培训的师资力量,单位提供培训期间的食宿费用。形成了免费培训,单位提供食宿的“半收费”法。对于下岗再就业、招商和扶持企业。采用走读,免费的方式。三种方式解决收费难的问题。
2.1.4政府带头。解决好以上问题后,就要多和地政府进行沟通,汇报《规定》贯彻落实的情况,特别强调开展消防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培训后带来的长期效果。在取得政府的同意和支持后,恳请政府起表率作用,率先组织各县、市、区、乡、镇政府和村民、居民委员会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即对《规定》要求的人员进行了培训,又给全地区的社会单位一个信号,这次培训的对象是全社会的所有相关单位。
2.2明确协会培训职责,消防机构配合,使消防培训从点、线向面得转变消防协会的工作中就明确有消防宣传教育的内容,但在实际工作中,协会开展消防教育培训的并不多。消防的教育多年都是消防一家独大的局面,全靠消防科、大队二、三个参谋来业余完成,停留在开讲座、布展板、拉横幅的形式上,就是开展消防培训,也是有针对性的对重点单位或学校,采用短平快的方式。社会有反响,但效果不好。而由消防协会牵头落实《规定》,就使消防协会的培训职责从后方走向了前沿。
2.2.1组织明确。在原有消防协会中的消防宣传教育委员会的基础上,采取招聘和从部队的在职人员中抽出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增设组织领导、管理教学、后勤保障三个小组,形成一级组织,明确组织分工,确定具体人员,确保了培训的常态开展。
2.2.2明确对象。根据培训大纲,培训对象细分为十三类人员,涵盖了社会单位各个行业,避免了以前消防教育中点少面窄的情况,培训对象从点、线向面的方向大幅前进。
2.2.3消防督促。培训同时,上级机构要积极修订地方法规,将消防培训纳入地方法规,用法规来制约社会单位参加培训的必需性。消防机构也要积极配合,在开展消防监督检查中,对各单位从事消防工作的人员要求持证上岗,有效提高各单位对培训合格证的认可度。
2.3增强培训的师资力量,强调消防专业性向可操作性的转变消防机构的技术力量构成,基本上都是半路出家,凭借几本规范,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防火的业务岗位。近几年,随着大学生入伍的推进,专业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僧多粥少。这种情况下开展的消防培训,往往是专业知识较多,理论联系实际较少。培训过后,普遍单位对如何开展消防工作认识模糊,无从下手,培训效果没达到。
2.3.1提前培训。正式开展培训前,协会邀请有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水平高的专业教育人员,对即将开展授课的教员提前进行培训。主要让教员学会授课前得开场白;几种由浅入深引出讲授重点的方法;如何让重点要掌握的内容简易化;如何调动学员得学习兴趣和把消防专业化的内容变为可操作性等。
2.3.2逐步引导。培训中的管理人要广泛听取每一位教员的讲课,并及时征求听课人的意见,针对每一个授课人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方法,逐步引导,直至教员能圆满地完成授课任务。把学员满意的教员全部集中到教学组,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不断提高他们的授课激情。
2.3.3学员动手。增大实际动手操作课程,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对自己手中的消防设施、设备了如指掌。特别是消防系统,要让他们发挥维保单位的职责,不断的演示和操作,来提高系统值班人员的系统应用、发现故障、解决故障等能力,防止系统操作员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2.3.4简易流程。编写简易的消防工作三步走流程,从制定各种消防规章制度开始,让单位的所有消防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依;从消防安全责任状的签订内容和程序开始,让单位所有人员都能担负消防的责任;从巡查、检查的开展开始,用程序化和表格化的方法,来积累单位开展消防工作的软件资料。三步完成消防工作,可操作性强,单位接受程度高。
当然,在具体的培训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我们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只有本作为社会单位考虑的原则,各种问题都会逐步解决的。
摘要:近年来,高校火灾频繁发生,每次校园火灾带来的大学生伤亡都会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严重影响了高校安全稳定局面。造成火灾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是造成校园火灾和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做好高等院校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是消防安全工作人员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关键词:高等院校;消防安全; 宣传教育
一、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高校是培育高等专业人才的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稳定学校就能稳定一方。消防工作是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既是高校正常教学秩序、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也是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同时高校也是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学生具有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对其未来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将带来积极影响。然而,近年来,我国高校火灾事故持续频发。据公安消防部门不完全统计,2000~2009年,我国高校火灾事故共发生3700 余起,共造成111人死亡,23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4230余万元。如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被困4名女生缺乏火灾自救知识仓促选择跳楼全部身亡、2010年南京海宁宾馆火灾,被困两名女大学生在发现火情后没有及时逃离火场,忙于收拾个人物品以致延误逃生时间最终丧生⋯⋯风华正茂的生命就这样被大火吞噬,每场火灾都是那么触目惊心,一次次敲响大学校园消防安全教育的警钟。鉴于校园火灾危害的事实,国家教育部等相关安全监管部门先后出台了系列消防安全教育规定,消防安全俨然成为了当前高等院校安全工作的重点。然而,目前高校的消防安全教育状况参差不齐、不容乐观,因此,如何促进学校进一步提高对消防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是我们无法回避,必须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及问题
200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要求高等院校要根据消防安全教育的需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和培训内容;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但由于我国将消防安全教育正式纳入大中小学教育体系的时间较短,各高校的教育领导者自身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不强、思想重视不够和消防安全的社会传统与氛围淡漠等种种原因使得高校消防安全教育严重缺失,问题重重。
(一)重硬件,轻教育。
国家现行的校园建筑消防安全设计规范、消防安全行政部门对校园消防硬件设施的验收考核标准,以及违规带来的经济惩罚均使得高校不得不重视校园消防硬件工作,校园消防安全设施器材齐备。与此同时,对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硬性考核标准的缺乏导致了众多高校在重视消防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忽视了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为数众多的高校对学生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严重缺失。
(二)重形式,轻效果。
思想上的轻视,教育目的定位的偏失直接导致高校把对学生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重点放在了形式和表面上。没有考虑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和实际效果,更多的高校采用在诸如春秋火灾高发季节,通过拉横幅,摆放展板,开设一两次讲座等简单形式来教育学生提高消防安全知识。殊不知此类形式的教育虽在一定程度或一定时期内引起少部分学生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和重视,但无法让全体学生根本上提高消防安全知识,无法让全体学生对消防安全时刻警醒。
(三)教育不规范,专业教育人员缺乏。
据不完全统计,只有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能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一章总则中第六条“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的相关规定,将消防安全教育课纳入正常教学计划。绝大多数的高校在消防安全教育方面仍属空白,没有将消防安全教育课列入正常的教学计划,高校一般虽设有专门的校园消防教育管理部门,但与庞大的学生群体相比,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者严重不足,这也导致了无法对全体学生开展专业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滞后,直接导致学生安全意识淡薄。
(四)大学生消防意识淡薄
当前高校大部分学生消防意识淡薄。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用电器,如热得快、电饭锅等;二是手机、电脑的充电器长时间充电、私拉乱接电线等违章用电严重;三是部分学生有卧床抽烟等不良习惯。四是宿舍或楼道内杂乱堆放。尽管学校保卫处、宿舍管理科等部门加强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了详细安全管理规章。但每次突击性安全检查,总是收缴各类禁用的大功率用电器成百上千。这种规章完善与不安全行为“并行”的现象,在全国高校普遍存在。从安全原理角度分析,是因为没有对受教对象完善安全教育。
对高校火灾案例进行总结,发现火灾情况下学生的应急处置技能严重缺乏,如不懂如何报警、不会使用手持式灭火器、不了解逃生基本技能等。因此,加强消防安全知识教育与培训,提高消防意识,强化消防应急技能尤其是逃生技能培训,对“平安校园”建设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三、高等院校构建消防安全教育模式的路径和措施
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才会对火灾有高度警惕性,才能时刻把消防安全放在首位,从而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正确意识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也不是单靠教育管理部门的督促检查,更需要的是学校和师生共同参与。
(一)转变消防安全教育管理模式。
造成安全监管力度穿透性不强、安全管理效果甚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安全管理职能不够渗透,学生群体没有共同参与,停留在被动安全监管状态。因此,要贯彻消防安全监管,就必须在管理体制上层层落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1、淡化宿舍区管理人员与学生之间的监管关系,营造安全宿舍区的文化氛围。
将消防安全文化列入公共课或第二课堂的必修课,包括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保持平安教育的持续性,成为求学和今后工作中的“必修课”。在实践环节上,需要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将所学知识“生活化”。以宿舍区为主,囊括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安全管理人员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消防安全隐患识别、排查,并按专业、片区等分组评比等活动,公布考核结果,实施奖惩策略,促进和巩固效果。
2、让安全管理渗透到学生群体,提高安全监管绩效。
由学校组织有关安全专家实地调查,制定学生宿舍区安全检查表。每个宿舍中选拔一到二名宿舍消防安全负责人 每天与宿舍楼管理人员共同实施安全监督管理,依据消防安全检查表,将消防安全工作予以记录存档,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处置。
(二)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消防安全气氛,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高校要明确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高校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多样地的采用各种教育方式。可以通过定期开设消防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安全知识及灭火逃生技能培训、举办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消防趣味运动会、组织学生排查消防安全隐患等教育形式,让更多的学生自身参与,在参与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能力。努力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教育。提高受教育学生的灭火及逃生自救能力。
要营造浓厚的校园消防安全氛围,传播消防知识。充分利用高校先进的教育条件,如校报、校园广播、闭路电视、校园网络等媒介和传播手段,开设相对固定的消防宣传栏目,组织宣传火灾事故教训,曝光火灾隐患,提高防火安全意识,让学生时时提高警惕,思想上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防止火灾悲剧在学校发生。
(三)制定和完善消防安全教育制度。
高校要制定和不断完善现有的消防安全教育制度,将其列入学校教育大纲中,并对学生受教育情况适度考核。从课堂和社区实践两个层面开展消防安全教育,以学分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相关消防安全知识,具体实施按大学四年完成(对于三年制专业,可以调整内容和实施),如表1所示。
同时,针对高校普遍存在的专业教育人员匮乏的现状,高校可以通过对学生辅导员等教育管理人员先行进行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聘请公安消防人员兼职学校消防教育辅导员,以此扩大专业教育队伍。
(四)与消防部队加强合作,探索建立校外消防教育基地。
学校可以通过与地方消防部队合作建立消防教育基地。将消防安全教育延伸到校外,定期组织学生到消防官兵所在营地体验观摩,增加受教育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总之,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要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坚持“经常性宣传教育与规范化制度管理相结合”,努力推动高等院校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深入开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从而保障校园的和谐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姜海珍.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J].武警学院学报,2008,(6).
[2]黄如兰.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实践和思索[J].企业家天地,2010,(5).
[3]韦庆夫.浅议学校消防安全教育[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9).
[4]王萍.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探索[J].科技信息,2008,(31).
[5]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Z].中国人民出版社,2006.
[6]吴穹.安全管理学[M].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学生提高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学时欠缺等问题,集体备课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总结独立学院集体备课存在的不足,探索新的集体备课模式对整合教学资源、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增强教学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集体备课模式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作为一种新型、独特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为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也给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创新独立学院集体备课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
1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现实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们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认真阅读教材,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拟定教学计划,交流教学方法,撰写教学教案,制定教学课件等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所以,集体备课就是让大家在相互交流中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团队力量来完成教学准备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这种博众家之长的备课方式正是解决独立学院思政课诸多问题的需要。
1.1集体备课是解决独立学院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需要
独立学院思政课的师资队伍一般由母体学校委派教师、独立学院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三部分构成。这三部分教师往往来源复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教学内容难以统一,教学效果也有高有低。集体备课就为协调教学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研讨教学重点和难点、查找教学漏洞、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实效性提供了保障。
1.2集体备课是解决独立学院教学学时欠缺的需要
“05方案”实施以来,多数独立学院认真贯彻落实“05方案”的要求,把规定的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到教学计划之中。实际上,由于受到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几门课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教学学时和学分减少的问题。在教学学时欠缺、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
1.3集体备课是解决独立学院教师经验不足的需要
独立学院专任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体,他们中有很多人是应届硕士研究生或博士毕业生,这些青年教师大多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任务繁重、学习时间有限、培训机会较少、业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问题。集体备课把有经验的教师和没有经验的老师安排在一起,为新教师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管理方法、教学技巧提供了机会。集体备课也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便捷、最持久又最现实的一种方式。
2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是现在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都或多或少地开展了相关工作,但总的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集体备课活动基本上还处于一种比较随意的阶段,有的学校的集体备课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综观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集体备课,大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学校重视不够,缺乏管理机制制定
科学合理的集体备课制度对规范集体备课活动,提高集体备课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独立学院由于经费缺乏、管理经验相对落后、管理者思想认识不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不够等原因并没有制定集体备课制度。在没有政策支撑的背景下,思政课教师们只能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全凭一个人的力量从事教学研究。有的学校尽管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但是并没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开展活动的随意性也很大。再加上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缺少对备课效果的检查与监督,导致集体备课很难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2.2教师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的真正意义在于通过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集大家之智慧来弥补各自存在的不足。但是,由于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理解和认识,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的误解:认为集体备课只是少数人的事,“与我无关”。有的学校采取的“轮着来”的备课方式也让一些老师产生了误解,认为一人一次,就是轮着的人备,没轮着的人就可以袖手旁观,甚至可以坐享其成。因此,教师们参与备课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够,导致很多学校仍然处于单兵作战的状态。
2.3备课模式单一,效果不明显
虽然集体备课已经成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经常性的教研活动,但大部分学校都把集体备课的重点放在备教材、备教案方面。在许多学校看来,集体备课只要掌握了教材的内容,明确了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教案就完成了任务。教师和学生的情况则很少纳入到备课的范围,对如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如何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针对文理科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如何“因材施教”并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也很少涉及。具体到如何备课,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来备课就更不重视了。年复一年的采用单调乏味的集体备课模式直接导致教师参与备课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3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模式探索
传统的备课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教学的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必须突破这种单一的备课模式,创新灵活多样的备课模式以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团队合力。
3.1专题型备课模式
专题型备课模式是指教学团队在集体备课时预先选定一个专题,大家围绕这一专题仔细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学参考书,搜集、选择教学案例,补充教学资源并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撰写教案、制作课件,最后在集体备课会上展示自己的专题教学内容,由其他教师进行集体审阅,提出修改意见的备课模式。这种备课模式特别适合教学学时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的独立学院。通过专题备课,教师团队不仅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教材体系转化为了教学体系,还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3.2案例型备课模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视和广大学生的喜爱。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课程,与各种社会现象紧密相连,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需要不断地补充和添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经典教学案例。案例型备课模式就是教学团队以一个专题或一个章节为教学核心,大家一起挑选、编写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研讨怎样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教师如何进行点评和总结,最后合力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资源库的备课模式。这种备课模式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的能力,最终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
3.3问题型备课模式
问题型备课模式是指教学团队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研究的备课模式。传统的问题型备课模式往往把重点放在组织教师集体讨论学生具体的知识点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事实上,仅仅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对学生的帮助并不大,只是起到了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某一知识点的作用。从当前独立学院思政课的现状分析,思政课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如何解决学生对这门课程不重视、不感兴趣的问题。所以,问题型集体备课的备课内容首先应该是备学生目前的思想问题,弄清楚学生的具体想法及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其次,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共同研讨解决方案。最后才是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知识点的问题。学生思想困惑的解决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前提,只有解决了根本的问题,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创新备课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因此,除以上三种集体备课模式,独立学院还可以选择视频学习型、文件学习型、优秀教师示范讲座等模式对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及方式进行创新。
总之,独立学院通过创新集体备课的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教学优势,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使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持续的发展。还可以起到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增强教学实效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赖平.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建设思路之坚持集体备课锤炼教学团队[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院,2009,(3).
[2]姜勇.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制度初探[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10).
[3]姜勇,朱新翔.拓宽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的内容[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2,(1).
摘要:针对当前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及职业素养教育针对性不足的问题,采用“六字”口诀,按年级分阶段地开展教学设计与创新实践,分析和验证高等教育阶段职业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结果表明:融合职业素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必将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素养;融合
0引言
在今天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是优秀人才的必要条件。专业知识不足、操作技能欠缺都可以通过专门的培训快速提升,但个人职业素质修养则不可能通过集中训练而在短时间内得以明显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历史使命,同样也对大学生人格完善、全面和谐发展承担责任,高职院校为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尝试将职业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机融合,不失为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
1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与现状
1.1职业素养的内涵
刘兰明认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1]。刘玉梅认为“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非技能性的内在品质和能力[2]。”黎光明认为“职业素养主要是指从业者的精神文化潜质,是后天养成的且不同职业从业者具有的某些相同的素养要求[3]。”职业素养分为内化素养和外化素养,内化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外化素养主要指资质、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机技能、英语技能等可以通过自学、培训获得的素养。
1.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它主要通过阐释科学的世界观对大学生施加影响,使其通过外在的教育转化成内在的品质,从而去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用符合社会期望的理想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品行,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大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为社会和谐发展营造更有利的环境。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方式一般以集中培训和岗前操练为主,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则实施全程覆盖式的教育,以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信念的教育和培养为核心内容。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更适合开设职业素养前沿培训课程、搭建职业素养教育平台、开展感悟内化活动等渗透式培训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通过开展一系列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实践活动,达到内化和外化的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形式,培养和塑造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目前二者各司其职、分别行动,没有在人才教育方面形成合力。
1.3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现状
自2006年以来,我国的大学生就业人数均以每年几十万的速度增加,此外还有数量巨大的农民工、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积累的未就业大学生等,就业队伍庞大。这样严峻的就业环境下,部分高职学生不仅不立志图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团队精神匮乏、诚信淡薄等问题。很多高职学生在就业择业时放弃专业和理想,“大城市、名公司、赚钱多”成了唯一标准,目标功利,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社会责任感。高职学生的此类表现,也从侧面反映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及职业素养教育针对性的缺失,二者的融合根本无从谈起。
2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鉴于当前高职教育现状,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职业素养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2项重点任务,实现它们的融合势在必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设计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可以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契合学生的学习习惯,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4]。
2.1融合的可能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职业素养教育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内涵和特点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以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都致力于学生的成人成才。职业素养的基本支撑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认识自己和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二者完全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创新,实现融会贯通、互通互补,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互依存。职业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思想政治理论课则通过主流政治、道德、法律文化的传播,使大学生明白个人规划必须符合社会运行规律。因此,将两者资源共享,吸收彼此先进的教学经验,必将发挥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2.2融合的必要性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需要专业技能、职业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设计目标全面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使教育有益于社会和人民。搭建专业教育、素质教育、课堂内外及学校内外教育的融合平台,也是对学校各类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从而形成教育合力,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发展实力。
3采用“六字”口诀,按年级分阶段开展二者的融合
以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两者的融合。学院采用“六字”口诀按年级分阶段设置培养方案,大一新生的六字诀是“唤醒-导入-内化”,大二学生的六字诀是“引导-体验-完善”,毕业生的六字诀是“技能-角色-实践”,通过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在教学中体现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的交叉融合,践行“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5]。
3.1大学一年级的“唤醒-导入-内化”
刚入学的新生正在进行角色转换,不宜开展空洞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按照学院的课程设置,大一学生全覆盖开设了融合职业素养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基础”课)。课程体系参见表1。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新闻播报等方式认识国情,针对学生的专业方向介绍行业发展趋势,结合不同专业的社会定位、就业现状和职业前景等,渗透职业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在职业意识教育渗透中得到职业启蒙,知识转化为能力、他律变自律,自觉行动并养成习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3.2大学二年级的“引导-体验-完善”
大学二年级开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概论”课),将专业技能课和思想政治课相结合,开展职业体验教育。“概论”课通过组织学生模拟职场团队,引导学生完成研究性课题并汇报研究成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抓住课堂内外的一切机会,体验“准职业人”的岗位感觉。结合实际对大学一年级确立的职业目标进行修正,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对职业环境和职业要素进行探索,校正和完善自我,切实提升核心竞争力,确立科学的职业发展方向。课程设置见表2。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常规考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培养职业好习惯助力。“概论”课的学生团队是以项目为载体、研究型学习任务为驱动,每个人承担不同的子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资源分享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提升学生的沟通合作、责任意识、团队精神等职业素养。
3.3大学三年级的“技能-角色-实践”
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三学生解读就业形势、政策和法规,对学生就业前的价值困惑和心理焦虑进行疏导。开展岗前教育,对学生进行择业、面试等方面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做好职业适应性准备。本阶段学生的专业课课堂学习即将结束,已进入实习就业期,所以,应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结合,重点提高学生的求职技能,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帮助学生实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从而为学生走上职业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3.4职业素养教育需要高校和社会的通力合作
很多人认为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全部靠学校和老师,事实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密切关系人对其职业素质培养的影响也很大,如在专业选择、就业倾向方面,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在学习态度、团队精神、职业理想等方面,同学、朋友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因此,不能忽视学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对其职业素质养成的作用。家长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影响深远,他们可以直接为学生提供物质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非常现实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学校应该树立与学生各种社会关系分工合作的意识,学校侧重在学生的专业技能、团队协作、创新创业能力、职业规划等专业教育和部分通识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应以学校为主导,并整合家长、企业、校友等各种社会资源,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4结语
在当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以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辩证关系,职业素养教育是实现学生职业规划的必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为职业素养提供了教育方向。融合了职业素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科学合理性和必要性,必将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主渠道、主战场、主阵地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兰明.关注职业素养教育打造安身立命之本[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42-43.
[2]刘玉梅.如何培养高职高专学生的综合素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3):122-123.
[3]黎光明.要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J].当代教育论坛,2007(8):125-127.
[4]黄一岚,黄新敏.试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8-62.
[5]隋灵灵,刘国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渗透职业意识教育的实证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12(6):54-56.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充分肯定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同时,还明确指出了他们身上的不足,可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核,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教育战役能否取得成功起着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是国家、社会、高校应当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新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习和探讨的新成果,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所在。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函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应从以下五方面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以家庭教育为根本、“两课”教育为基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体现了三个层次:一是强调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强调大、中、小学德育衔接;三是强调学校内部要做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体化的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是社会的组织细胞,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和成长环境,家庭教育尤为重要。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更应该以自身为榜样对学生进行熏陶。学校是学生除家庭环境外,最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的过程,应在各门学科中进行渗透。尤其是进入大学后,由于青年特定的心理和生理成长阶段,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没有思想的自觉,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就失去了理性的基石。
因此,应以“两课”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两课”的内容和形式应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基本要求,以入耳、入脑、入心为教育目的,使学生不断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认识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认识自己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不良的社会现象和风气形成免疫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二、针对特殊学生进行专题座谈和交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1.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潜在上进心。新生入学后,逐步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进行跟踪了解,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克服心理障碍。作为教师要激发和强化学生的上进心,形成“给予信――赋予机会――及时肯定”的良性教育程序。
2.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咨询网络。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应以心理咨询机构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阵地,以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为依托,以班级中的学生干部为心理咨询信息员作为支撑点,构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三级网络组织。排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扰,恢复心理平衡,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
3.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引导特殊群体学生从正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指导,主动正视现实、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促使学生自知、自觉、自省、自尊、自立、自强。
三、以qq、微博、校内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主动走入网络世界,以理性的态度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导向。现时代,大学生已然成为中国网络思想的传播者和继承人,从一定程度上讲,网络的出现对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架构和丰富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对于这种特殊、虚拟化建构的知识获取渠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执行者和操作者,不能对其“照单全收”或“全面否定”。而是应该追求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辩证态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一线的教师和辅导员对于网络更应尽早建立理性的甄别态度和独立的思考方式。以大学辅导员为思想内核的互动机制从而建立起来,例如在向同学传达消息时,运用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网络语言;“亲”,“有木有”等等,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平易近人的交流态度,也会因为使用了大学生问候的流行语言更及时、高效的解决同学的问题,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效。因为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根本所在,以学生为本更是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人的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面对新形势和新特点,认真学习,不断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思想动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时俱进,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得以顺利、有序、成功的开展下去。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