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文书档案是高校档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行政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当前部分高校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不容乐观。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高速大容量的档案影像管理系统已经日渐普及。综合文书档案的建立与管理亦急需专业化。为了实现档案长期保存、高效管理和快速查询,节省档案存放空间,迫切需要实施档案信息化管理。
[关键词] 文书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一)办公效率大幅提高
计算机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在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过多地依赖于手工操作,要求资料收集完整、齐全,避免漏写、漏抄;用笔规范、耐用,字迹工整、清楚;分类、统汁准确无误,结果又费时,又费力。在应用计算机软件之后,文件资料收集、储存、分类、统计和查阅等环节变得十分方便、有序,无论是起草文件还是办理传递,都变得简单易行。
(二)电子文件保存的稳定性
与纸质档案载体相比,电子文件载体材料的寿命要长得多。纸张的耐久性取决于纤维素的性质,纤维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容易受到破坏:如在高温、高湿、酸、酶、氧化剂等情况下,可发生水解和氧化反应,在档案工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提高了文件传递的速度和安全性
在日常公文办理过程中,办理人员私存文件或文件在传递过程中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文件传递的传统手段是靠邮政系统,传送时间受距离长短的限制。同时,文件还可能因为其他原因造成丢失或延误,给档案人员归档和其他人员检索利用造成很大不便。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传递,大大提高了文件传递的安全性和及时性。
(四)文件和文字信息得到充分共享
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管理中,企事业单位由于不能做到信息共享,使得大量信息闲置在文件柜中,不仅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浪费,还造成文件和信息查找困难。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后,档案管理由案卷级深入到文件级,由单途径管理发展为体系管理,由对档案外部特征(目录)管理到内、外部特征(目录和内容)合并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档案信息与载体分离利用,可与其他信息系统建立互联,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档案利用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可以对所调阅的信息资源作出适时响应和脱机处理,可以保证很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可以不受空间的限制。并且通过网络服务这个宽广的平台,可以了解其他档案工作部门概况、工作的重点和档案管理信息动态。
(一)对档案综合管理人员要求高
对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及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的管理,绝不是仅仅懂得纸质档案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管理人员所能胜任的,也不是仅仅懂得电子计算机技术或数据通信技术的人员所能胜任的。这就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首先要有现代化的人,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先进的技术水平,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目前,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奇缺,大部分档案人员信息技术水平偏低,尽管单位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根本谈不上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二)电子文件保密性受限制
电子文件的内容不仅易于变化,而且失去了固定的形式,使得文件保密性变弱。电子文件易于修改,而且改动后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虽然已有一些技术可防止伪造电子文件和在“原稿”上增删改,但其内容发生变化的可能性总是比纸质文件要大得多,从而使人们感到把握其内容原貌的困难。电子文件不再具有特定的字迹,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以不同的字体、字号将电子文件输出,无法从字迹上分辨其原始性,而且不能为每一份电子文件盖印或亲自签名,也就无法借助印章或签署的字迹来判断一份电子文件是否为原件。以上的种种问题都对电子文件的保密性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而且网上窃密技术不断发展,进入网络中的任何文件都再难以做到绝对保密。
(一)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从硬件建设和投入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硬环境,提高档案人员业务技能。事实证明,只有在不断增加现代化硬件设施投入的基础上,档案人员才能通过对这些设备设施的了解、学习直至熟练运用达到增加业务技能、提高管理水平的效果。二是采取“自学为主,培训为辅”模式,逐步形成终身教育机制,保障档案人员素质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提高。通过不断学习获取知识是提高素质的根本途径,要对本单位的档案人员建立学习激励机制,把档案业务学习成绩作为业绩考核的一部分。三是加大档案部门间、区域间系统合作的力度,通过交流,多学习兄弟单位利用档案资源进行知识转化、知识创新的经验,运用网络、现代通讯等高科技手段,不断增加档案部门和档案人员的信息源。
(二)信息化系统内、外网隔离
在内部信息化网络和外网之间,设置物理隔离,以实现内外网的隔离是保护信息化网络安全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之一。第一层隔离防护措施是路由器。路由器滤掉被屏蔽的IP地址和服务。可以首先屏蔽所有的IP地址,然后有选择地放行一些地址进入信息化网络。第二层隔离防护措施是防火墙。大多数防火墙都有认证机制,无论何种类型防火墙,从总体上看,都应具有以下五大基本功能: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的检测和告警。
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历史的伴生物,以其记录信息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成为信息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应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管理和利用水平,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功能。
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档案管理不仅仅是对城建资料的有效保存,也是对以后城建工作的借鉴,关乎城建工作的科学、平稳发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图像、视频、文件都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紧跟城建档案管理的时代潮流,做好档案管理与应用工作。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谈城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谈城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全文如下:
[摘要]城建档案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是城市发展的真实记录。自1980年全国科技档案工作会议之后,城建档案管理已延伸、渗透到了城市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收集、整理、保管、编研、利用、执法等逐步得以完善,但随着城建事业的飞速发展,城建档案管理同样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及新的挑战。本文结合现在城建档案管理情况,分析当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及设想。
我国的城建档案工作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构建了与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城建档案事业体系,城建档案管理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城建档案的社会功能也得到了新的体现。但就目前来看,当前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仍还存在一些差距,服务意识、管理水平仍需提高。
服务:城建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供利用,服务于城市建设。
保障: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根据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确保城建档案工作的顺利实施。
跟踪:对建设工程档案实行同步管理,是国家对重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提出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档案工作要与工程建设同步,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监督:要做好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首先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的建立和管理体制主客观的健全,是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前置和保障,对城建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规定等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包括对贯彻执行科学技术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国家制订的规章制度,对城建档案工作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来源、职称评定,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就难以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也就无法形成档案的有效收集和利用了。
(一)档案收集、处理不尽规范
档案收集来源不均衡。一是从整体情况看,档案资料收集地上多,地下少;实践中,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很难将所有的城市建设项目档案收集起来,存在遗漏问题;二是从管理权限上看,建设系统各专业部门内部档案收集得多,外部收集得少;三是从分类大纲上看,部分档案收集存在漏项,甚至是空白。
(二)档案收集方式过于单一
档案利用率低,实践中,城市建设相关单位、机构对城建档案的认知程度不高,不到用时,绝不查阅,导致城建档案的利用人次、卷次等指标都非常低,难以发挥档案的积极作用。主要反映在纸质档案收集比较多,特种载体档案少,满足不了城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三)档案收集内容不准确
有些已收集的城建档案,信息缺失严重、审批程序不合理等,有的材料混乱性东西多,缺乏关键理论。
(四)档案人才缺失
新形势下,档案管理需要专业的人才。但是,从目前许多地区的城建档案管理实际工作看,许多档案管理人员都是业余的,或者成为了一些年龄大、能力低的机关干部的“避风岗”,这显然不适应于未来发展的要求。
(五)信息化建设中,硬件投入滞后
城建档案信息化要求资源共享与快速流转,而目前其硬件配置、网络组建仍然滞后。在国内一些大型图书馆或者先进院校的图书档案管理机构中,档案管理已经全部实现了信息化操作。但是,在城建档案管理领域,仅靠有限的人力实施海量城建档案资源收集、整理、保管、利用,显然不能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
(一)领导支持,加大投入
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大经费投入,努力争取城建档案管理工作机构的编制,与编委等部门讲清随着城市的扩大、工程量的增加、档案量的不断成倍增多,需要有相应的人员从事这一重要工作的重要性,全力支持这项工作。同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还要勇于将这项工作列入相关考核内容,省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城建档案馆目标管理认定办法》。通过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充分调动城建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面推动城建档案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二)加大城建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力度
在指导各县(市)进一步完善城建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着力推进城建档案工作法治化的同时,要按照有关法规和城建档案的职能要求,加强城建档案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开展城建档案执法大检查,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提高依法管档、依法行政的水平。
(三)加快城建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
根据信息化建设需要,利用现有现代化办公设施,逐步搭建档案资源流转、利用平台,缩短档案资源归档的周期,提高城建档案的准确性、时效性及利用率。城建档案馆的基础业务工作是对馆藏档案的管理, 只有具备了归档齐全、 分类
合理、案卷优质的馆藏档案,才能谈得上城建档案馆的现代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建档案的各项功能作用。同时,二十一世纪将是信息时代,城建档案事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大力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在以传统技术和方法管理档案的基础上,逐步地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城建档案管理工作中,最后全面形成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将缩微、光盘、声像等技术应用于城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4.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服务意识
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转变观念,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思想,不断拓展城建档案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增强服务效果,积极稳妥推进城建档案馆(室)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服务是城建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城建档案馆生存、发展的前提。城建档案工作是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产生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反过来又为城市建设服务。不等不靠,主动出去,深入基层一线,主动到建设单位去指导档案工作。在思想上要树立起用户观念,及时了解和掌握利用者的心理和对档案的需求状况,对档案进行综合加工,开拓新的服务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地为城市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5.实施目标管理,规范城建档案收集与管理
首先,城建档案馆重点加强以下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公用基础设施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园林建设、风景名胜建设工程;市容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工程;城市防洪、抗震、人防工程;军事工程档案资料中,除军事禁区和军事管理区以外的穿越市区的地下管线走向和有关隐蔽工程的位置图。
其次,加强城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一是做好档案分类研究,把好关口,分清层次,做好档案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上的统一,杜绝垃圾资源的侵入;二是进一步优化档案资源的收集、处理的工作流程,结合多元化的处理方式进行处置,提高管理效率;三是加强档案管理的检查督促,采用平推检查和互检的方式予以监督和交流。
总之,城建档案管理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城市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有针对性地趋于完善,不仅要体现理念的转变,还要做好扎实的基础工作,敢于突破与创新。建议相关部门和单位要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实现信息化操作,打造一流队伍,完善管理制度,切实推动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谈城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作为一种高校学术资源的分配方式和评价用人机制,既属于高校的学术工作范畴,同时也是高校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是对申报教师科研水平、工作能力、教学业绩的综合评价,它不仅涉及到每一位申报教师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高校教师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教师职称的评定是对教师在其专业领域的贡献与成就进行的评价并予以公开的级别认证的一项工作,同时还伴随着工资、福利待遇等利益。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目前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可以更好的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
【关键词】教师职称评定 问题 对策
1987年起,我国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教师职称评定是对教师的工作水平、能力的级别上的肯定,同时伴随着工资、福利待遇等奖励,关乎教师的职业利益以及职业荣誉。因此评定职称对教师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而目前职称评定工作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定工作的公平、公正性,打击了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给教师队伍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着论资排辈现象严重、重教科研轻教学、岗位设置限制职称名额、不正之风蔓延等一系列问题。
2.1 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
论资排辈是一些学校职称评定的“潜规则”,在满足相应的任职资格之后,资历较深、教龄较长、辈分较高的教师优先,这种现象带来了不少的矛盾纷争。职称不再是能力、工作水平的体现,而是辈分、工龄别名。有的人尽管自身的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也不强,教学成果也不出色,但凭借着资历年龄的优势,照样评上了高一级的职称。这样一些成绩能力俱佳的后来者便落选了,这样做容易的挫伤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很容易使他们产生评职称主要看年龄大小以及搞关系的能力的想法,从而使他们的进取心以及工作热情有所降低,形成一种熬时间的心理,不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2.2 重教科研轻教学
教科研作为职称评定的一项重要条件,参评教师必须有获奖论文或发表论文,并且有一定的奖项要求。这一条件使得一些教师没有参评的资格,同时也就造成了在评定中重教科研能力,轻教学能力、教书育人实绩的误区。而教师平时的工作主要是教书育人,如果教学任务繁重,就很难抽出时间来完成论文;另外对于农村地区的教师,因为资料相对匮乏,信息闭塞,缺少互联网络,创作和发表论文都很困难;农村教师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教师,由于培训经费不足,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因此知识更新较慢,教学过程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就更不要说发表论文了。
2.3 岗位设置限制职称名额
为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各地岗位设置实施工作正在进行中,岗位设置后职称申报与岗位设置相结合。按规定,各单位需结合岗位设置情况进行申报。具备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已超过规定设置的相应岗位数一定比例的,一般不再推荐申报,对中小学教师职务申报实行数额控制。因此会出现满岗超岗后,教师职评无岗位,无法参加评聘的现象。而职评是教师工作的目标之一,评上高级教师甚至是许多教师的理想,如果因为岗位设置的原因不能参与职称评定,这将会造成教师的职业迷茫,甚至导致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
2.4 不正之风蔓延
由于各种原因,教师一心想要一蹴而就,少数教师在职称评审中挖空心思走后门、找关系,每到职称评审的日子,一些老师就忙碌起来,千方百计找关系打听评委名单,登门联络感情,甚至送钱送礼,以求可以让自己顺利通过,导致了职评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个别评委也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职责,评审中没有坚持公正严肃的评审标准,让这些教师过关,而一些真正优秀却没有门路和关系的教师反而落选了。这些现象虽然是少数,但严重地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3.1 变重视资历为更加重视能力
论资排辈的潜规则应该摒弃,转而更加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资历老、辈分长的教师并不一定教学水平就高,相反可能因为年龄的原因,教学思想较为保守,教学方法也不够先进,而资历浅的年轻教师由于接触到很多新的东西,思想也较为灵活、先进一些。
为此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能力评价体系,将教学能力纳为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这样更有助于激发教师们更加专注于教学,尝试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3.2 变重视理论水平为重视实践水平
我们的职称评定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技能,也就是说要更多地考察教师的教学成果,只有懂实践、会教学的教师才有资格被评为好老师,一个只忙于理论、缺乏实践能力的教师,理论水平再高也不是合格的教师。可以考虑将理论水平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附加条件,而不必作为必备的条件,在同等的条件下,发表论文数目多、质量佳者可以优先。
3.3 岗位名额统筹
由于职称名额有一定的比例,超过这一比例之后其他的教师将因为没有名额而无法参与评聘,从而造成优秀教师流失等后果。因此应当考虑适当增加岗位名额,根据学校的教学水平来分配名额,教学水平高的学校可以适当多给一些名额作为奖励。这样有利于留住优秀教师,减少教师间因为竞争名额而引发的矛盾与不满。
3.4 营造良好的职称评定氛围
职称评定机制应该最大限度体现出其激励的作用,不但对于参评者而言,对其他教师也应当产生激励的作用。学校应该营造出良好的职称评定的氛围,让每个教师都感觉到这件事情是与自己有关的。
营造良好的职称评定氛围,首先从教师自身来讲,参评教师应该多向其他的教师传递自己的成功经验,而未参评的教师也应该积极的向参评教师提供帮助,这样有利于加深教师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其次从职称工作的过程来讲,要加强全过程的监督,避免出现不正之风蔓延的现象,规避职称工作引发的各种矛盾和不满。做好以上两点,相信教师职称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职称是对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同时也决定了教师的工资、福利等利益,关乎教师的利益和荣誉。解决好当前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打造一个公平、公正、有效的教师职称评定体系可以增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教师们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教书育人、创新教学方法等上面,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1]谢浩. 浅谈高校教师职称评定工作的几个问题[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2011,(03).
[2]毕开颖. 教师职称评定社会化、专业化的探讨[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04).
[3]阳泽,余小燕. 发挥教师职称评定的激励功能[J]. 四川教育, 2006,(05).
[4]黄大龙,吴恒祥. 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改进的构想[J]. 教育发展研究, 2003,(02).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整个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改革不断深入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文章对高校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对策
(一)学生管理模式僵化、手段单一。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手段单一且被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学生管理工作者缺少“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的工作理念。管理方法僵化、呆板,常以“说教”和“处罚”为手段,以管理学生为目标。这使师生间缺少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这还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管理和学生的成长。
(二)信息多元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今天,我们已经步入了网络社会,它使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快速的获取信息。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阅览各类有益书籍,学习和掌握课堂以外的新知识,使知识范畴更加开阔,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高校资源不足难以满足学生管理工作需要。
目前,高校学生管理队伍数量不足,甚至辅导员所管理的学生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教育部的规定限额。这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量,根本无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些高校缺乏对学生队伍的建设,使辅导员的素质良莠不齐,并且对辅导员这一职位不加重视,待遇偏低。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辅导员工作定位不准确,职责不清,陷入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是,很多高校的辅导员却已陷入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从新生入学到毕业,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文件上传下达,会议、活动的策化、组织、参与,导致辅导员无法集中精力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
(五)情感、升学、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
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增加。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缺少人际交往技巧,沟通能力差。在大学中,学习方式的改变使一些只会被动学习的学生不知所措,这让很多适应不良的学生刚一入校便出现了人际交往障碍、学习困难等心理问题。很多大学生心理发育滞后,思想不成熟,常常在面对情感问题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一)针对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运用人本管理,就是要把人作为最重的资源,考虑学生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等综合情况,从他们的需要出发,发掘学生潜力,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作为推动整体发展、实现个人综合素质提高的动力。这样做不仅加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还有效避免了学生管理者只从工作立场出发,单方面要求学生接受教育和管理,忽视学生的需要与权利。
(二)互联网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和便利。
辅导员可以借此与学生们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从而达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时,辅导员要引导和规范相结合,通过多途径使学生认清网络的虚幻性和信息的庞杂性,并对其上网行为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规范,加强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
(三)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
高校要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与管理,作出整体规划,并进一步明确其工作内容和职责。这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校园稳定的前提保证和长效机制。辅导员要热爱学生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高校要鼓励爱岗敬业的辅导员继续深造,加强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学习,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从而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学生工作队伍。
(四)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包括:
新生的入学教育、建立电子档案、日常管理(考勤、请假等)、党团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策划、评奖评优、违纪处分、就业工作等等。高校应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定位和岗位职责,将辅导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剥离出来,专心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理论研究。学校各部门也要摒弃“与学生有关的一切事情都找辅导员”的观念,不要随意把事务性工作都强加给辅导员。
(五)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辅导可分为三种情况进行:第一,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辅导,如面谈、书信、电话等形式。学校还可以建立相关网站,为学生提供在线咨询。第二,对于学生的共性问题,如人际交往、情绪管理、自信心问题,可以开展小组或集体辅导的形式进行。第三,可以根据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进行辅导。比如新生入学、考研、择业时,可以通过举办讲座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困扰。
21世纪需要是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认清新形势,更新观念,要将管理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对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积极开展讨论,并迅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高校要建立一支素质高、有责任心、业务能力强的学生工作队伍,并积极探索其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使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力军,成为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办学和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最直接的引导者和实施者。
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重要档案安全与异地备份在新时期被提上议事日程,源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当时,部分受灾的北川档案因来不及抢救,在高温高湿的恶劣环境下放置时间过长,出现了一昼夜疯长20~30毫米蘑菇的极端现象。这样的结果,不仅提示我国档案部门加快制定"预防自然灾害的预案"标准,而且也促使档案部门领导将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重要档案异地备份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近年来突发性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档案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档案的异地备份是解决档案安全保管的有效策略。本文对档案异地备份保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档案安全;异地备份;存在问题;方法;措施
面对当今突发性事件和自然灾害对档案的破坏及其损害的不可逆转性,档案异地备份保存已经成为当前解决档案长期安全保管问题的重要手段。2008年5月12日在我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的大地震对档案造成了巨大的破坏,部分受灾的北川档案因来不及抢救,在高温高湿的恶劣环境下放置时间过长,出现了一昼夜疯长20~30毫米蘑菇的极端现象。2009年3月3日德国科隆城市档案馆倒塌,而且根据相关报道,该馆馆藏档案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数字化备份,这就意味着档案馆倒塌导致了相当数量的原始档案彻底损毁。
档案工作的核心是对保护档案和提供利用。一个档案馆所有的馆藏档案都保存于一个地方,显然是不够安全的。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本地保存的档案可能会严重受损,甚至无法修复。由于档案的不可再生性,保证档案在任何情况下都处于安全的状态显得十分重要。目前从国际档案界的工作趋势来看,档案异地备份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为安全的档案保护策略。
我国省、市级档案馆之间相互备份工作主要从2009年开始,截止目前,许多省级、市级档案馆签订了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协议,互建了档案异地备份基地,有的省、市已按批次移交了部分重要档案数据。例如备份结对的省、市有:海南省与江西省、湖北省与青海省、山西省与河南省、云南省与贵州省、黑龙江省与河北省、四川省与甘肃省、重庆市与上海市、天津市与广州市、成都市与沈阳市、深圳市与青岛市、宁波市与长春市、杭州市与大连市等等。这些省、市的结对备份是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的要求,是充分利用双方的档案保管条件,确保档案数据完整安全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备份工作的实践操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正确认识、完善和解决。
(一)认识与机制问题
由于突发性,地域性灾难发生的频率不是很高,许多单位哪怕是专职的档案工作人员都觉得进行档案数据备份如同买保险,可能花钱做的备份永远都用不到,所以不愿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同时,有的档案馆管理者有“本位”思想,担心档案的异地备份保管会造成本馆馆藏档案特色的损失。此外,档案馆与档案馆之间协调机制不健全,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以及在多大范围内档案馆之间进行档案的异地备份保管,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可操作性。
(二)宏观性指导规范及理论研究的匮乏
目前,我国对于重要档案的划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可能会导致国家的一些珍贵档案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另外,国家也没有对档案的异地备份建设提出统一的规范化建议或标准,因此各地也只是按照要求,各自采取不同的方法自愿结对,互为对方建立档案备份库。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对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只是笼统提及,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三)档案备份及后期管理耗费人力、财力
档案数据备份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重要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而数字化工作要求高,费时费人,一些档案部门不愿意做。另外,档案备份后的管理和维护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国家拨给档案部门的经费有限,能够应付本部门的日常开支已属不错,想从有限的经费里拿出资金进行档案的异地备份,这对档案部门而言很难承担。
(一)提高异地备份的意识
突发性灾害一旦发生,就会给档案带来无法弥补的灾难,如果此时后悔已为时已晚。档案部门的各级领导要从汶川地震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高度重视异地备份工作,尽快制定本单位档案异地备份工作计划,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备份工作顺利进行。加强理论研究,借鉴国内外现有成果;加强人才队伍培养,以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同时应建立健全档案馆之间的协调机制,制定规章制度,使得档案的异地备份顺利实现。
(二)确定需异地备份的重要档案的范围
确定需备份的重要档案的范围十分重要,范围过小,会使一些重要档案漏于备份,范围过大,会耗费更多的人力和财力。需异地备份的重要档案的范围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各地档案馆实施异地备份的档案应包括三类:首先,是本馆拥有的具有永久保存价值而且能够突出本馆特色的馆藏档案;其次,是档案馆永久保管档案中被确定为一级保管级别的档案,这一类可能跟第一类有所交叉;最后,是除去一级永久保管档案之外的二、三级永久保管档案。如果个别档案馆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技术基础的话,还可以考虑对本馆所保存的其他重要的档案进行异地备份。
(三)正确选择异地备份的介质、技术和地点
档案异地备份的介质选择非常重要,介质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本馆档案数据信息的特点、介质的数据存储容量、本馆对数据保存的安全性要求、数据的传输速率、备份介质的可管理性以及自身费用状况等方面。磁盘是目前档案机构广泛采用的备份载体;缩微胶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满足确保档案信息长久保存的需求,但缩微胶片成本较高,查看起来不方便,可用来备份对安全性要求高但现阶段利用率不高的重要档案。各个档案机构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具体选择最合适的备份介质。
重要馆藏档案进行异地备份的技术应该有多种实现方式,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酌情选择不同的技术手段。特别是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其淘汰速度是很快的,如果只采用一种技术进行档案数据备份,那么一旦所采用的技术因时代进步而被淘汰,则备份数据就会变成一堆毫无利用价值的废物。因此,我们在进行档案数据备份时,要尽可能的多选择几种技术手段进行备份,这样即使其中一种技术被淘汰了,备份信息仍然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识读出来,从而减少了档案信息在长期保存过程中相对贬值的风险。
保存备份的异地选择也很重要,所选择的对应城市应与原城市有不同的地理特征、城市间的距离与要相对远一些,同时还应具有更为先进的保管条件。总之,异地备份的场所以“相距300公里以上,不属同一江河流域、同一电网、同一地震带的地方”为宜,其最终目的就是保证档案材料的安全。然而,有些已互建备份库的城市却未达到上述要求,不能有效地保证档案的安全。如:遂宁市和南充市相隔不到100公里,浦东和合肥同属长江流域和华东电网,昆明和贵阳同属南方电网等。因此,异地备份基地的选址要通盘地理特征、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国家制定相应的制度并在必要时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城市的综合因素进行评估,以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异地备份保存提供保障。同时异地备份地点的保管条件应符合文件、档案的要求,最好能满足《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00》的要求,力求适宜的温湿度,做到防磁、防水、防光等,以延长备份文件的寿命。
(四)选择好异地备份的形式
对于异地备份的形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第一,馆际相互备份,即档案馆自愿结对,互为对方建立档案备份库。选择合适的异地档案馆作为备份基地,这种方式成本低、安全性高,这样既可以有效预防档案在不可抗拒的灾难中毁灭,又可以利用各个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确保档案的安全,发挥档案的作用。但这种档案异地备份方式的难度在于合作模式难以长期保持稳定,应特别注重合作单位的沟通,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通过签署协议来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大多省、市档案馆采用的是此类备份方法。第二,自建或共建档案异地备份基地。比较有实力的档案馆可以在异地自建档案异地备份基地,或者几个有实力的单位共建。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按照档案馆自身实际情况去设计,建造适合本单位的档案备份基地,管理操作的自由度大,但是投资比较大,为了使投入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相对称,档案异地备份基地建立后的运营和维护十分关键。2010年5月,甘肃省档案馆档案异地备份库工程在榆中县银山乡开工建设,面积虽然只有3781平方米,但作为备份库够了。第三,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可实现实时备份、互为备份,在紧急情况下可保证正常的档案信息服务。
(五)明确异地备份的日常管理与维护的费用及责任
维护问题是异地备份保存的难点之一,谁来维护,维护责任如何界定,维护资金如何保证都是档案管理者所要面临的问题。异地备份保存不是建立了站点就算完成了任务,仍需要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利用条件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以保证备份介质和备份技术的可用性,从而最终保证档案信息的可用性。这就要求档案寄存者和异地存储单位事先就应明确由谁定期对用于异地备份的介质光盘、硬盘进行检查、维护,确定费用由谁承担,谁是责任者等。
浅谈重要档案异地备份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当前乡镇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吴强乡镇档案工作,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文书、会计、城建、婚姻等综合档案案卷多了,专柜有了,管理比以前加强了。它在生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相互脱节,重视不够等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当前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现存的问题与对策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乡镇档案管理是乡镇农业农村档案的基础工作,反映了乡镇农村的发展面貌,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业档案工作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变化,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也随之出现了新问题,本文对目前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针对其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乡镇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乡镇档案管理工作是乡镇党委政府人员的基础性工作,记录了乡镇各个时期发展的历史进程,反映了乡镇的发展而貌,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驱动力,是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做好乡镇档案管理工作意义深远,不论是对新农村的物质文化、精神文明建设还是在规范乡镇管理方而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的乡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怎样做好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促进新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是目前乡镇档案管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组织领导不到位
参与乡镇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很多,实际上做事的人却少之又少。很多乡镇领导对自己负责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作用,工作仅仅流于形式,并没有进行具体的工作管理,完全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不仅是某些乡镇领导不重视档案管理的工作,在整个乡镇工作中档案管理都没有占据一席之地,在乡镇决策、工作部署中,档案管理工作往往都被忽视。还有个别的乡镇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健全责权分明的奖惩机制。档案管理分工不明确,负责各项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其工作的内容没有清晰的认识,工作起来却是事倍功半,费时费力。档案工作的考核制度不完善,做好做坏、做多做少结果都不变,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缺乏积极性,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不高。
(二)档案管理不规范
乡镇档案管理不规范体现在很多方而,其一,很多乡镇企业及相关单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对于档案管理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造成了档案的分批、分散情况。其二,工作人员对文件资料归档不全,丢失很多有价值的重要资料。其二,一些乡镇及相关单位对文档、文件、材料没有进行区分管理,给后期档案查找带来难度。其四,档案信息资源缺乏准确性,利用价值不高。很多乡镇档案提供的资源仍然停留在基层阶段,利用范围不广,利用形式单一,利用率低,缺乏经验和成果。最后,乡镇档案保管条件差。由于历年来档案部门的工作都没有计划到国民经济中,造成了乡镇的财力不足,划分到档案管理部门的经费很少,乡镇档案管理部门资金短缺,无法完善档案室的建设,导致很多档案不能完整的保存。
(三)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比城市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偏弱,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知识结构上也存在着不合理现象,这些问题都制约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大部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深刻的认知,甚至最基本的档案分类和归档工作都做不到位,没有充分的发挥其岗位职能。还有某些乡镇受人员制约,档案管理员由其它岗位的工作人员兼职管理,工作没有针对性,人员调动频繁,影响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的稳定性。
(一)加强对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
档案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各阶层的人民政府都应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把档案管理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乡镇人民政府要做好领导作用,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派遣专业人员负责乡镇的档案管理,运用行政手段贯彻落实档案法内容。同时增强目标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奖励机制,明确区分责权关系,将责任落实到人,划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奖惩。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给乡镇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使其有章可循。
(二)规范乡镇档案管理工作
乡镇档案管理的规范工作可以从二个方而着手来提高档案管理质量。
1.广泛宣传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人们深刻意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让广大人民群众达成共识,通过多种手段宣传乡镇档案管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给广大群众带来实惠,普及档案管理知识,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引导人们重视乡镇档案管理工作。
2.乡镇档案学术理论研究部门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档案管理理论实践活动,定期召开动员大会,扩大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促进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3.深入实际,在实践中总结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探索出适合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方向。
(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全而提高乡镇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这是保证乡镇档案管理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根据档案管理岗位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对其工作内容进行重点讲解,或是选派工作表现突出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到上级档案管理部门进行业务学习,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增加乡镇档案管理人员数量,把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管理人员各司其职,有效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充分发挥档案管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档案管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乡镇档案管理工作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应对以上问题,应加强对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规范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对策,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乡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章:
4.2014广东省乡镇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和答案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及时更新管理思想,提高财会人员工作质量,全面健全财会工作机制,积极创造财会人员就业环境,致力于培养合格的财会人员,对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与壮大至关重要。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小企业财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现如今,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要想始终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稳定持久的进行发展,小企业就必须不断的反思自身在财会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改进,提高财会工作的质量,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本文就小企业财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叙述,对之所以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治理对策,旨在更好的帮助小企业实现长足发展。
关键词:小企业;财会工作;问题;对策;发展
纵观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小企业作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在市场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小企业不仅能够优化我国的经济结构,还能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人们的就业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小企业的长时间的发展之中逐渐累积了一些问题,如果不讲这些问题进行彻底的解决,那么,小企业的发展之路将会受到一定的威胁。
(一)忽视财会工作管理
目前小企业在财会工作的管理上经常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对于财会工作的不重视,小企业往往将绝大部分的经历投放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等方面,而对于财会工作的管理,则往往采取忽视的态度。许多小企业认为,财会工作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并且不会看见明显受益的工作,所以,小企业不愿意对这一部分的管理进行投资,财务工作往往都十分混乱,对小企业的长久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碍。
(二)缺少专业的会计人才
在大部分的小企业中,都没有配备专门的会计部门,小企业为了缩减开支,节约企业运行成本,一般都是仅仅只聘用一名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不仅如此,这一名会计人员大部分也并不具备专业素质,要么是一些年龄偏大的人员,虽然持有会计资格证从业证书,但是由于年纪较大,在会计工作的管理上力不从心。要么是一些虽然年轻,但是文化水平偏低的人员,对财会工作的管理同样不能做到全方位的掌控。更有许多小企业的财会管理人员是小企业厂长或者其他管理人员的亲属,通过关系进到企业内进行会计工作,这些人员对于会计知识仅仅懂得一些皮毛,无法真正的做到为小企业做好科学的财会工作管理。
(一)社会环境影响
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上来看,小企业虽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所以,小企业的发展得不到政府足够的重视,小企业本身的力量就比较微弱,再加上法律的不认可,没有法律作为后盾给小企业一定的保障,小企业自然就会在市场发展中面临着更多的坎坷。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小企业产生了众多问题,而财会问题,就是在此影响之下产生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二)内部管理影响
除了外部的影响对于小企业财会管理的制约,小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样对财会管理的有序进行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许多小企业为了取得更大的利润,与相关行政部门之间展开了“游击战”,不仅偷税漏税现象非常严重,现金管理上也十分混乱,导致小企业在财会管理上一片狼藉,许多小企业甚至有两个账目,有明帐,也有暗帐,这样混乱的企业内部管理直接影响了财会管理的质量,制约小企业的发展。
(一)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小企业的规模小,企业的整体运营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企业的管理者所决定的,相对而言,小企业的管理者比大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发展的命运有着更为直接的作用。所以,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也就是提升小企业财会工作管理效果的首要条件。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小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自己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认真了解《小企业会计制度》等法律文件,做到遵法守法,科学管理企业。第二,小企业管理者要正确认识财会工作的重要性,即使没有条件专门开辟出一个财会部门,也要选择专业素质强的专业会计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在招聘会计管理人员的时候,要严格把关,仔细考核,必要时候可以适当的提升福利待遇吸引更优秀的人才进入到企业之中。第三,企业管理者本身也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时俱进,能够始终结合企业的财务情况与市场的动向进行对于企业财务工作的控制,让企业这艘船能够在自己的精心掌舵之下不断的驶向远方。
(二)建立优秀的财会人才队伍
无论小企业中的财会工作队伍的规模如何,都要始终保证这个工作队伍是高素质的。小企业应当加强对于财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定期对财会工作人员就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等方面进行专门的教育,不断的提升企业财会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的财会工作质量。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一批批企业的崛起。近年来,我国企业的数量仍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如何有效利用企业发展国民经济仍是当前阶段任务的重中之重。然而,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不大,缺乏财务管理能力,因此导致财务会计方面不完善。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小企业应当不断的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外部环境逐渐健全的同时,通过不断的完善与加强自己内部的管理,创造出一个更好的财会工作管理企业,为小企业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1]张会.论小企业财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企业家天地,2012(9).
[2]祝燕.论小企业财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治理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4).
[3]何丽娟,包春玲.浅谈企业财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贸与会计,2009(4).
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现行医院档案工作跟不上日益发展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发展需求,根据医院档案工作的特点,采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医院档案的管理,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医院事业服务。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现行医疗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无论是对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讲,还是对于医疗机构本身而言,档案都是极其重要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关乎个人利益,也关乎医疗机构自身的发展.本研究首先简单介绍档案管理在医疗机构中的重要性,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针对性的提出几点解决性的措施。
[关键词]医疗机构;档案管理;问题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渐得到改善,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加深。医疗机构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地位,但是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现行医院档案工作跟不上日益发展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发展需求,根据医院档案工作的特点,采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医院档案的管理,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医院事业服务。
人事档案管理是以个人为中心,根据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个人的资料加以整理和保存,这是对一个人进行客观理解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档案管理在医疗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个人来讲,档案是工作人员学习、工作、荣誉惩戒的详细记录,对管理者了解工作人员的直接材料。[1]对医疗机构来言,它也反映了整个机构的发展状况,是行内互相交流、互相借鉴的第一手资料。因此从以上两个方面来讲,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档案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和国家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疗的哪敢重要性的日益增强,医疗档案管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
(一)医疗机构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医疗机构档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医疗机构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一方面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的不严格,这要归结于机构管理条约的不严格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比如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不只是病历档案,还包括员工档案、教学档案、科研档案等多个方面,而因为病历档案和医疗机构的利益直接相关,因此出现重病历档案而轻其他类型档案的现象。另一方面,档案管理中很多漏洞的出现还与监督体系的不完善有关,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一些细微问题,管理者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察觉到,因此下级工作人员需要将这些事情向相关部分反映,但是很多问题往往被中途拦截,未能如实反映到上级部门。此外,现阶段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是由人力来完成,这样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对人力资源来说也是一定程度上的浪费。医院档案还没有统一管理制度和方法、没有一定的管理网络、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这不仅影响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也给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造成困难。
(二)人力资源设施的不健全
除了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之外,人力资源设施的不完善也是当前医疗机构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力资源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机构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都是费科班出身,半路出家,[2]他们的专业知识往往不达标。人们往往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档案管理仅仅是文案类的工作,只要识字就可以从事档案工作了,但是面对医疗机构众多的的档案,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能力是不能办到的。另外档案管理缺乏固定的工作人员,笔者通过对某一医疗机构调查发现,该院从事档案工作管理人员18人,其中专职8名,占档案人员44%;兼职10名,占档案管理人员56%。因兼职过多,无法将精力放在档案管理和利用上。
(一)完善医疗机构的管理体系
随着现代化信息的发展,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尽管如此,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档案工作仍无法与日益发展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相适应。现阶段针对医疗机构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应该从完善管理体系上做起。首先要将档案管理设立成一个独立的部门,将一系列的工作都严格化,正规化,当然虽然将档案管理独立为一个部门,但是还是应该融合在医疗机构这个大家庭里。在管理方面即要形成自上而下严格管理的机制,又要形成自下而上完善的监督机制,上下一致,共同将档案管理工作做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应该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约人力资源。
(二)建立健全人力资源设施
在完善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还要做好人力设施方面的工作,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招聘时,一定要做到全面考察,首先专业知识必须过关,并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一些边缘领域的知识,如英语、计算机应用等。[3]当然,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档案管理不同于文案类的工作,还要具备文字搜集与整理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需要在工作中逐渐锻炼提高的。另外在医疗机构中可以实行奖惩制度,每隔一定时间可以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评定,对表现好的员工可以进行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激励优秀的员工,对表现欠佳的人员也是一种鼓励。
通过上述的简单介绍,可以基本明确档案管理在医疗机构中的重要性,虽然现阶段来讲,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人力设施方面,管理体系方面,这些问题的产生使得医疗机构不能跟随上时代的发展。但是通过总结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现行医疗机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论文摘要沿滩法院以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委托执行工作为目标,结合自身委托执行工作的现状,对委托执行在实际操作中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使委托执行制度能够进一步完善,尽最大限度地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最终达到委托执行良好的执行效果和效率。
论文关键词委托执行工作执行人合法权
2010年下半年,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在集中开展的一次委托执行积案的清理活动中,发现了相当一部分委托执行案件长期得不到执行;一些法院对委托或者受托案件底数不清,管理混乱。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加大了对委托执行案件的重视力度,尤其是针对委托执行制度和委托执行工作存在的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旨在进一步规范委托执行工作,完善委托执行相关制度,着手对委托执行的相关司法解释进行调研、修订,于2011年5月3日颁布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于5月16日正式实施。
从沿滩法院的实际情况来看,相对来说本院办理的委托执行案件比较少,以最近一年为例,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共受理委托执行案件8件,全部为省外受托案件,其中自动履行1件,执行和解2件,终结案件3件,还有2件在执行中尚未执结,其中通过调研,发现本院委托执行存在以下问题:
一、委托执行的适用率偏低
在一年的时间内,沿滩法院未向其他法院进行委托,受托案件也只有8件,占立案执行案件总数的比例很低。归其原因有三:一是根据该规定出台之前的有关委托执行的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案件的委托执行需要进行繁琐的审批程序,周期较长,特别是跨省委托,需要执行法院层报所属中院、高院审批之后,再通过高院移交给受托法院所属高院,之后再通过中院移交,委托手续繁琐且转至受托法院期间较长,往往容易贻误执行的最佳时机。虽然新的《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省去了繁琐的审批与移交程序,但是其实施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年,效果还未充分显现;二是涉及到执行收费的问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委托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第5条之规定,委托案件的申请执行费和执行中实际支出的费用由受托法院直接向当事人收取,因此,如果执行法院将案件委托处理,将会造成执行等费用的损失,这也是委托执行适用率偏低的客观原因之一;三是委托案件执行实际得到执行的少,执行效果不理想。从以往的执行实践经验来看,案件委托处理之后,由于各方面主客观的原因,受托法院往往很难执结到位,当事人既很容易对委托法院产生误解也对受托法院产生怨气、不信任感,甚至会不理智的到人大、信访、上级法院等部门告状、上访,对法院的执行工作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极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不和谐。
二、案件的执行难度比较大,执行效果不佳
在沿滩法院受理的8件受托案件中有3件,经执行员认真积极的开展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摸排调查工作,穷尽了一切执行手段和措施,最后发现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只能裁定终结执行。另外2起正在执行过程中的受托案件,其执行难度同样不可低估。对于这些案件,对当事人的财产查找确实比较困难,案件标的到位率比较低,原因在于在委托执行之前,原执行法院都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往往是调查出来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者财产数额较小,离案件执行标的还有较大差距甚至是难以执行时,原执行法院才会倾向于将案件作委托执行处理;另外,在新的《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出台以前,异地执行并未受到严格限制,当被执行人有数额较大的财产或者案件易于执行时,执行法院往往会选择异地执行,委托执行的案件都是些比较难处理的棘手“难啃“案件,故也给受托法院带来了不小的办案压力。以本院所实际接触的案件为例,本院受理的两件对刑事案件罚金刑的委托执行,一件经调查查明该案的被执行人住所地虽在本院辖区内,但其常年在外务工,家中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另一件经本院调查其正在原执行法院所在地服刑,案件根本无法执行。
三、委托法院与受托法院之间的衔接沟通不够
由于原执行法院或将明知不符合委托执行条件,但为了防止当事人上访本院或“甩包袱”仍将案件委托执行,处理之后一般就作结案处理了事,对案件委托执行之后的处理结果并不重视和关心,所以在移送案卷的过程中往往缺少原执行法院承办人的联系方式;或是对符合委托执行条件的案件,在委托法院出具委托材料手续时,缺乏委托执行的规范化操作,如没有提交已生效执行法律文书副本的原件、委托法院的立案审批表、对被执行人经过必要的财产调查程序和在本辖区内确实已无任何财产可供执行及被执行人在省外的受托法院辖区内有可供执行的书面证明材料及线索等等,造成对于案件的相关情况不能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反馈、衔接,给受托法院的执行造成了不少的困难和麻烦,双方法院仅因委托材料的不齐全、不规范问题,就可能发生相互扯皮、推诿、随意退案的情况出现。特别是对于被执行人财产的查询调查方面,一般来说委托法院都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做了初步的查明,但是在案件委托执行过程中,有些法院却未将这些案件线索材料附在案卷之中或者材料不全,造成受托法院常常需要进行重复查询调查,大大加重了执行人员的工作量,无谓的增加了执法成本,从而导致延误了执行的最佳时机,造成“执行难”、“委托执行更难”的局面时常存在。#p#副标题#e#
四、新规定的普及、理解程度不高
新的《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原有委托执行的司法解释内容进行了很大的变动,大部分条文已不再适用,该规定虽然公布实施已有一年有余,许多处于基层办案一线的执行人员对该新规定也并不是很了解并能熟练掌握,到目前为止上级法院还未专门组织执行系统的工作人员对该规定进行系统地学习理解,这也给委托执行工作的具体实施和统一操作带来了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要使委托执行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提高委托执行案件的执结率与标的实际到位率,有效解除委托“执行难”、“执行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规范委托执行的适用条件
各级法院需要严格贯彻新规定的要求,根据《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和第3条的规定,原则上,对于执行法院辖区内已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被执行人,均需要委托执行,承办人员不能再根据案件执行的难易程度或者仅仅被执行人是在异地来选择案件是否委托执行。如需要到省外异地执行的,须严格审批并且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有三个以上的被执行人或者三处以上被执行人的财产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以外;二是被执行人或者被执行财产分属不同的异地;三是必须经分管院领导审核后层报省高院执行局审批。未持有高院的批准函件,执行法院一律不准在异地实施处分性的执行措施。而在本省内的案件需要跨市(州)或者县(市、区)执行的,原则上可以直接异地执行,以提高案件的执行效率。另外,对刑事案件的罚金刑、刑事附带民事、交通肇事赔偿、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等执行案件占委托执行的比例较大,但还是以不委托执行为宜,其理由是:此类案件被执行人难找,通常都是外出人员或者是服刑在押人员,执行到位率低,容易出现因执行不能涉诉上访现象,委托法院有“丢包袱”之嫌,增加了受托法院的压力,受托法院也难以切实解决,最终解决往往需要通过生效判决作出地法院的司法救助来实现。因此,这类案件,原则上有各地自行消化,不宜对外委托执行,但异地确有财产可供执行的除外。总之,只有将《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严格贯彻执行好,才能化解目前存在委托执行适用率过低,案件执行的整体难度大等问题。
(二)完善委托执行案件的衔接机制
一是原执行法院将案件委托执行时,应当完善相关的委托手续,附上原承办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受托法院能及时地向其了解案情的相关信息,同时如果委托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了初步查明,应当将这些财产线索资料附在案卷之中一并移送给受托法院,以减少受托法院的工作量。此外,由于委托案件的申请执行人一般在外地,对执行进展无法具体掌握,而电话询问往往不够清楚,很多情况下其需要频繁地往来于住所地与受托法院之间,耗费其财力物力精力,并且如果其得到被执行人的线索也不能及时地向受托法院提供,给执行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如果案件长期没有进展,当事人往往会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受托法院在执行案件的过程中出现这类情况时,应当请求原执行法院做好相应的协助工作,做好与当事人的思想沟通工作,受托法院对此也应当积极地予以协助,以使案件能够顺利圆满的执结。二是委托法院对债务人在异地的财产已采取了财产保全措施,判决生效并进入执行程序后,委托法院将该案委托异地法院执行,委托和受托法院均应严格按照新规定的明确要求,做好被执行财产保全措施的衔接,防止因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执行措施的被执行财产在委托期间造成流失。
(三)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执行水平和能力
进一步深化执行人员对做好委托执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执行人员做好委托执行工作的自觉性,促使执行人员正确理解和适用该《规定》。自身也应加强对执行新法规的学习,注意查看网上或者相关书籍报刊上关于委托执行制度的阐释和相关案例,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上级法院应当及时组织执行人员对新的《委托执行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执行相关司法解释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由上级法院执行系统的资深法官或者有关的法律专家进行授课,以使基层办案人员对委托执行相关规定的变化有充分地了解熟悉,准确把握并能在实际执行工作中能够熟练地将其运用,使委托执行进一步规范化,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完善配套委托执行的相关机制
首先,省高院应按照新的执行规定,结合本省实际积极制定下发相关实施意见,对新司法解释的相关条款进一步予以细化,明确规定委托案件和异地执行案件备案、审批的相关程序性事项和内部流程管理办法,使得辖区内各级法院有章可循,避免委托、受托执行案件的随意性。其次,法院自身也应当建立委托执行督办和问责机制,对于委托法院或者当事人反映受托案件未能及时执结的,应当及时地督促受托法院执行,当受托法院在六个月内未将案件执结的,应及时告知申请执行人请求受托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级执行或者指定执行,以确保执行到位。对于自身的受托案件,如发现承办人对受托执行案件执行措施不到位、不及时甚至消极、懈怠执行的,应当进行通报批评,从而有效地形成“全国执行工作一盘棋”的局面。再次,上级法院也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指导机制与考核机制。通过备案审查制度及时地纠正所在辖区内委托法院或者受托法院的违法行为。在自己辖区的受托法院在六个月内未执结的,应及时的予以督办或者指定其他法院执行。对于案件执行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协调处理的,要积极地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与此同时,上级法院也应完善相关考核制度,将委托案件的执行效果纳入执行工作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以敦促下级法院切实地把委托执行的新规定落到实处,有效化解异地执行难问题。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摘要:本文在企业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而阐述了解决其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企业档案工作同样面临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为此必须重视改善和解决档案管理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下面就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几个主要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面临的问题
(一)档案工作与企业变革的不同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以体制、机制、机构的变革,应对市场的风云变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档案意识还很薄弱,企业注重的是直观的经济效益,看重的是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部门或机构的工作,而忽略了文件收集、利用、归档工作,伴随变改中的人员流动,出现的是文件资料、技术资料流失的现象。甚至有的企业档案工作的地位在企业改制中,出现挤脱现象。
(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企业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
档案工作是一项十分专业的系统工程,档案人员不仅要掌握档案管理理论,还必须懂得具有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一些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有了较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对多方位的工作应对自如。
而现行不少企业的档案人员兼职的居多,客观上导致对档案知识的学习、掌握不够,其素质不能适应企业档案工作的需要。
(三)企业档案的“主体”错位
档案的主体明确性,是一个企业档案工作的关键。当前不少企业的档案主体观念存在偏差,影响了企业档案工作水平。不少企业几乎把企业的人事档案当成了企业档案的全部,即主体,而忽略了企业自身发展所形成的真正确定企业命运的颇有价值的“主体”档案,直接影响企业档案的开发利用和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档案编研工作薄弱
有为才能有位。档案工作的地位,档案工作广为重视,从某种程度而言,是靠档案的服务价值来确立。但不少企业的档案工作纯粹停留在收与管的层面,一方面由于素质的不到位,另一方面编研意识的缺乏,造成档案的编研工作难以,档案无以得到很好的利用。这是导致档案工作在有的企业没有地位,可有可无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企业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导致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漏洞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企业性质特殊,在办事流程及日常工作中自主性较大,易造成档案管理政策性失控。如某些项目的审批,企业往往是先斩后奏,导致重要文件、审批手续不齐全、不完整,造成档案资料缺失。
(二)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兼职过多,且大多不具备档案方面的专业知识。特别是一些合资企业往往不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岗位,而采取兼职的办法。由于没有专职的档案人员,极易造成档案分散保存。如某合资公司基建档案归项目负责人员管理,设备归设备使用部门管理,财务档案归财务部门负责。这样的分散式管理体制缺乏有机的联系与制约,造成档案严重流失。同时,档案管理人员的频繁更迭、档案交接手续不完备也是导致档案缺失的重要原因。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档案管理人员更换相对频繁,如交接双方没有端正思想、明确责任,无法保证档案交接工作按照规定办理,出现漏洞。
(三)在企业产权变动中,企业和主管部门对档案处置不力造成档案流失。如一些公司在关停过程中档案随意堆放;在破产清算过程中会计档案频繁借出,未办理借出、收回手续;企业的设备档案、基建档案已被原企业辞职员工带走;职工调出带走的人事档案没有办理移交手续等,都会给国家、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决解问题的办法
(一)强化法制意识
树立法制意识,是做好企业档案工作的基础。搞好企业档案工作着重要从“提高认识、强化制度”上下功夫,使依法治档深入人心。首先是提高执法的认识,要大力宣传《档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做到知法、懂法,明确执法的严肃性,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从而解决和杜绝档案工作可有可无等错误思想。其次要提高重要性的认识。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档案是人类活动的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档案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是项崇高的事业。…思想是行动的基础”。企业领导和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是推进和搞好档案工作的重要基础。第三要加强档案工作的制度建设和管理网络建设,把档案工作列入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档案工作专项经费,落实各级领导档案工作责任制,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专兼职档案人员队伍,在各项工作中,实行档案管理“四同步”、“三纳入”等制度,使依法治档工作落到实处。
(二)稳定人员,提高素质
针对档案工作性质,企业要确定专人管理档案工作,针对企业档案管理的特点和管理人员素质差的情况,企业领导要积极选送档案人员参加档案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同时要稳定档案专业队伍,加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三)要着眼实际,抓好“主体”档案管理工作
企业“主体”档案是企业档案的核心,在抓好其它档案的同时,着重抓好“主体”档案的归档工作,特别是抓好技术档案、设备仪器档案、产品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做好设备档案和产品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保证企业档案的完整性。
(四)积极搞好开发利用,为企业各项工作服务
如何利用好企业档案,开发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是企业档案管理的目的;是摆在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为此,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就要围绕企业的发展,编写多种检索工具,掌握市场信息,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五)建立高效的网上档案管理系统
网络技术与档案管理的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主旋律的档案信息化战略,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展;加强企业的信息服务工作亦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以企业的档案工作为依托,成立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建立网上档案管理系统,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克服企业管理的盲目性,而且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企业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企业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等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搞好档案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稳定人员,结合自身档案特点,管好、用好档案,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才会促进企业档案工作迅速的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学校档案是学校的历史载体,是重要的教育、信息资源,是科学管理学校的重要基础,在学校工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把涵盖学校基本历史面貌,反映主要教育教学活动,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档案文件材料,纳入归档范围,切实收集和保管好学校自己产生的档案,以较大限度地保存学校的历史真实。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中学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较高阶段,对于学生的后期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深受学校和家长的重视。但是近年来随着初中学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很多学校出现了学生档案管理不严格,所含信息不完整等问题,文章将从我国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着手,试图找到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对策
档案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是学生学习经历及在校表现的总结性书面体现,可以说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性评价,所以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在教学活动中虽然不直接与学生接触但仍然至关重要。
(一)校方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在中学阶段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与学校的教育水平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且学生对档案的重要性也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导致校方并不重视学生的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在日常情况下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内容,只有在上级部门进行检查的时候才象征性的进行简单的布置与操作,由于校方领导对于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就直接导致档案信息收集只能集中到实际应用的最后阶段,所以信息并不能保证完全准确。
(二)档案管理人员不专业。在中学档案管理中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并不是正规院校档案专业毕业,所以对于档案的管理只能停留在形式阶段,而不能真正的正规化、科学化的按照系统模式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这就导致学生的档案在整体上似乎满足教育局的相关规定,但细致的地方并不能达到准确反映学生在校实际动态的目的,甚至会出现一些盲目篡改学生信息的错误。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校方领导的不重视,档案人员不专业,直接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并不完善,对于档案种类没有清晰明确的划分,过期失效与正常收集的档案也没有明确的界限,销毁档案没有明确的处理步骤,档案室的日常环境得不到标准保证,这就直接导致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档案的过程中出现档案的丢失、档案位置不明确、档案由于潮湿而不清晰,甚至对于档案随意销毁的情况也屡屡出现。
(四)管理的目的不确切。很多多年一直从事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员工都不能够详细确切的说出进行档案管理的目的,没有目的的工作必然导致整个过程枯燥机械化的简单重复,不能有所创新,更不能使工作人员保质保量的完成档案管理所需要的准备工作,所以为了应付商机档案管理部门的检查,多数学校档案的相关信息都是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想象凭空捏造的,这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五)管理技术不先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一些条件比较好的高等院校已经采用先进的多媒体媒介对学生的档案进行管理,例如:计算机、光盘、搜索引擎等。但由于在中学阶段消防队档案管理的不重视,资金供应不充分等原因并不能大范围的引进先进技术,使档案管理仍停留在书面手写的复杂阶段。
(六)档案的作用不清晰。初中学校对于学生档案的应用一般只停留在学生过渡到高中或更高程度的教学过程中时对于学生学习经历的证明,而其他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并不能够很好被应用,甚至有些校方领导根本就不清楚档案还有其他的作用,这就导致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只强调档案的不丢失,而档案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和服务作用以及约束力都得不到应用。
(一)增强相关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目前我国中学档案管理出现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对其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增强相关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是改善档案管理现状最根本的措施。只有校方领导加大了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才能促使档案的管理工作正常完成,进行档案管理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得到健全,档案管理工作被提到学校的正常日程上来。只有档案管理的实际操作人员增强了档案管理意识,才能尽量减少在操作中的错误,不会把个人的主观意识融入到档案信息采集的过程之中确保信息的准确性,才能避免出现档案丢失、档案被随意销毁的现象的出现。
(二)形成网络化管理模式提高员工素质。建立网络化的管理模式是现代初中档案管理区别于传统的档案管理的主要标准,将学生的档案以网络化的形式使之个体相互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避免档案的丢失而且在档案管理中也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另外提高参与档案管理的所有人员的自身素质也是在整体上加强档案管理的有效办法,只有相关操作的人员的素质提升才能确保其具体操作在意识的支配下更加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才能使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得到重视。
(三)对档案制度化管理、开发利用。档案管理出现诸多问题的主要外部原因就是并没有完善的针对初中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制度,管理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依据可以遵守,所以每一项具体的行为操作都没有规范性的标准,导致工作人员只能根据个人的行为习惯或自我感知比较恰当的办法来处理档案,而这个过程中往往与正规的档案处理办法相违背,致使档案信息或档案资源在管理者并没有产生主管破坏意识的情况下已经被损毁,其中甚至包括一些不可复制的重要档案。所以对档案制度化管理是规范现在初中档案管理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而且适用面积极其广泛。
对档案的开发利用并不是针对于档案的书面材料信息而是针对于档案的实际作用,档案并不仅是学生学习各阶段过渡的有力证明,更可以对学生行为习惯给与一定的约束,学生为防止自己档案中存在对自己将来发展不利的信息,所以会避免自己出现较大的政治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加强自我克制和对是非能力的辨别意识。
初中档案不仅是学生受初中教育的证明更是对学生在校各种状况的系统化、综合性的评价,是学校对学生最客观的总结,所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应该重视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能为了应付工作而使档案丢失了其应有的价值。
浅谈中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贫困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现实中,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经济扶贫与精神扶贫的割裂;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高校心理咨询体系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缺乏综合运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校贫困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贫困生群体是高校大学生中比较特殊的群体,相对其他群体而言,往往呈现自强自立与被动依赖两级分化、自尊与自卑并存、自我封闭与渴望交流相互冲突、思想偏激与逆反心理相互交织等特点,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当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对贫困生群体的重视度不够、重物质轻精神、方法单一等问题,最后结合贫困生特点,提出了当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还要加强三观教育,突出感恩教育,创新工作方法等对策。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所谓的贫困生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带来的负担学费困难的群体。课题组在调研的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八所高校发现,多数贫困生对于经济生活的压力能够积极正确的面对,做到自强自立。但是,也有部分贫困生面临经济生活压力,精神负担沉重,心理脆弱,多负性情绪体验,从而引发了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学业、身心健康发展和人格发展。因此,把握贫困生群体的心理特点,摸清贫困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从而找到解决贫困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对促进当前贫困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1 自强自立与被动依赖两级分化明显
在调研的河北省八所高校当中,多数贫困生来自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农村或山区,一部分是来自城镇中父母下岗没有固定经济收入的家庭,还有一小部分是身体有残疾或是来自单亲经济收入不高的家庭。但是由于贫困生个体之间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生活阅历以及个性特征等差异,导致在面临经济压力时,呈现两级分布趋势,一部分贫困生为改善经济状况,珍惜学习机会,积极争取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他们往往吃苦耐劳,毅力坚强,能够积极面对生活的困境。而另一部分贫困生则缺乏克服困境、改变命运的决心,缺乏进取心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意志消沉,依赖心理重,这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1.2 强烈的自尊与过度的自卑同时并存
经济上的贫困带来自我认知上的过于自卑,部分贫困生对人生持悲观态度,遇事逃避或退缩,孤独、阴郁等负性情绪体验。还有一部分贫困生,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和敏感,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拼搏进取精神,但是也极容易产生嫉妒、敏感、焦虑等负性情绪,形成双重或多重性格。
1.3 自我封闭与渴望交流相互冲突
在人际交往中,部分贫困生几乎不参加社会活动或集体活动,孤僻不合群,不愿在公共场合展示自我,甚至压抑自身的兴趣爱好,内心孤独感强烈但渴望交流,但又存在人际交往恐惧和担忧心理,精神负担过重,常常产生焦虑、抑郁等。
1.4 思想偏激与逆反心理相互交织
部分贫困生不能正确的看待社会问题,尤其是当贫困生看到一些社会不公正现象或听到一些负面消息时,往往会把自身境遇同社会不公正现象相联系,牢骚满腹、思想偏激、行为叛逆,缺乏克服困难、改变贫困的坚强意志和勇气,对未来生活没有信心,自暴自弃,甚至有的贫困生通过酗酒、打架、逃课以此寻求精神寄托,思想极端,学习也一塌糊涂。
1.5 感恩意识薄弱
在调查走访中,发现大部分贫困生在设计自身利益的奖助学金评定、贫困生补助时,通常比较注重自身权益的维护,且大部分学生也能认识到无论是奖学金还是助学金都是为学生自身提供的一定物质帮助,尤其在助学金问题上,大部分学生比较认同是出资方给予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帮助,以此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并且希望学生日后如有能力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但是仍有部分学生把奖学金和学习好划等号,认为奖学金的评定标准就是学习成绩优异,把奖学金的获得看做自己努力的结果,是理所应当,缺乏感恩意识。
2.1 对贫困生群体重视度不够
虽然在调研中,各高校都在贯彻执行国家关于贫困生的方针和政策等,但是大部分高校考量的目标是不让贫困生因贫困失学,由于该目标相对容易考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把贫困生工作的重心放在了物质帮助或资金扶持上,加上高校当中具体负责贫困生工作的多是辅导员,且辅导员工作往往存在内容繁杂、管理的学生数量偏多等现象,而其他教师(比如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老师),虽然也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但是多忙于具体教学和科研工作,从而导致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简单化,深入不够,没有质的提高,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甚至认为贫困生工作只要钱到位就行,就不会出现思想上的大问题,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放在重要的位置,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2 重物质帮助,轻精神帮助
在关于贫困生工作的调研中,部分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对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正确认识,没有把当前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行及时的梳理和总结,没有意识到当前贫困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而造成对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错误认知,更多的是给予贫困生物质上的帮助,而对贫困生思想、心理变化及精神需求等方面的帮扶工作相对较少,通常是某一贫困生个案问题出现时,再进行教育或疏导,没有及时把握贫困生这一群体的特点,而事实上,贫困生除了需要物质层面的帮助外,人际交往、学习、心理以及思想等精神层面帮扶也尤为重要,甚至精神层面问题的解决,对贫困生未来全面成长更具现实意义。
2.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单一
由于目前思想观念的多元化趋势,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多样化和创新性。经过调研,发现部分高校的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普遍采用行政管理式,忽略了贫困生个体之间以及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尤其是面临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通常是课堂说教多,往往是针对贫困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其个体存在的特殊性通常被忽略。同时调研还发现,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的运用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中的薄弱环节,虽然一些高校也相应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但是存在知识更新慢、内容安排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网站缺乏专人维护等问题,有的高校甚至尚未建立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QQ群、微博、微信等现代化平台,与贫困生交流和互动的途径单一,很难第一时间了解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3.1 以人为本,高度重视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人为本可以广泛地调动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潜力,以人为本是做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以人为本,需要把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放在突出位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贫困生的经济资助作为手段,把育人融入贫困生成才全过程,在解决贫困生经济贫困的同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通过各种途径或形式,培养贫困生的自强意识和健全人格,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贫困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相结合,以人为本,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做到平等对待贫困生,尊重贫困的精神追求等。
3.2 加强三观教育
三观教育是指人生观教育、世界观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三观教育应是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除了要帮助贫困生解决物质贫困外,还需要引导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帮助他们正确看待贫困和贫富差距,引导他们克服“等靠要”依赖思想,进一步培养他们形成自尊、自爱、自信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加强三观教育,有助于增强贫困生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针对部分贫困生表现出的思想偏激、内心封闭、学习功利色彩浓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社会实践帮助他们正确认知人生的内涵、意义及价值,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确处理人生的顺境与逆境,学会辩证的看待贫困,从而使得贫困生能够坦然面对困境,把贫困作为生命之重和人生成长的财富。
3.3 突出感恩教育
感恩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针对贫困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感恩教育,并通过感恩教育逐步培养贫困生真诚善良、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等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得贫困生理解今天学习机会的获得是学校和社会共同帮助的结果,教育贫困生学会珍惜,活在当下。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激发贫困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贫困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节假日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专题活动,也可以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义务献血、义工等社会实践,让贫困生身体力行,在实践中体会感恩行为带来的精神上的升华,并以此作为回报社会的前进动力。
3.4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渠道之一,高校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除了要加强对青年学生出现的新情况、新思想进行研究外,还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一特点,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道德提升活动,除理论教学第一课堂外,还应大力拓展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与网络教育第三课堂。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例如参观爱国主义基地、典型人物采访、素质拓展等,可以使贫困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对社会、他人及自身的正确认知,让正能量的传递真正感染贫困生,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开发和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比如开通微信、微博互动平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网站等,并通过网络课堂的建立,及时掌握贫困生的学习、心理和思想动态,让贫困生通过网络平台达到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自我教育的目的。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如何全面服务,对乡镇档案工作者提出十分迫切的问题。必须自觉地创新理念,抓住机遇,服务大局,建立起新的乡镇档案管理模式和工作体系,使乡镇档案工作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分析乡镇档案工作的现状及解决的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乡镇档案工作是乡镇党政机关对当地经济、文化及政治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是一项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工作。乡镇是国家设置的最基层行政地区,负责落实国家的方针及政策。我国现阶段的乡镇档案管理机制尚未健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因此,乡镇党政机关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对社会各层进行全而的改革,乡镇作为国家行政划分的最底层,其建设现状能够真实、直观地反映出国家政策的实施效果。乡镇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深刻反映出乡镇的发展历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为乡镇党政机关的行政工作带来无尽好处。
现阶段我国的乡镇档案建设工作具有档案工作的一般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
(一)档案工作的机密性
档案是关系其形成者最根本利益的文件,相当一部分档案内容会涉及到国家的政绩、经济、文化、科技及军事方面的机密,因此,档案不会像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海报、张贴信息具有公开性。档案在其形成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会处于封闭状态。
(二)档案资料积累过程的缓慢性
能够纳入档案管理的资料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是独一无二且具有巨大价值的资料。大多数的档案都以“孤本”的形式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的使用率,从而增加了档案的价值。档案的形成过程缓慢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个人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的档案资料在数量上有着一定的局限,造成了管理人员在选择档案材料时产生纠结的情绪,因此,档案资料的形成具有时间限制性。
(三)档案管理的过程具有阶段性
档案按照其价值的高低被储存在不同等级的地方。目前我国的档案储存点主要是档案室和档案馆。档案室中的档案其价值比档案馆中的档案价值要低很多,有着较高参考和借鉴价值的档案其保管的位置大多是市级以上的档案馆内,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此类档案的安全性。因此,档案馆中的档案更被国家及世界各国重视。
(四)档案有着对档案的形成者较强的依赖性
档案资料所具有的历史参考价值使档案具有较强的收藏价值,档案是其形成者在特定时期的产物,与档案的形成者根本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体现了档案形成者所处时期的社会状况。因此,档案不会像图书及杂志被广泛流传,其严密性使得档案几乎不在社会中公开。
(一)解决社会各类纠纷
乡镇地区的档案主要收集了当地社会发展中与当地民众具有直接关联性的资料,因此,对乡镇档案进行科学分类和整理,有利于解决地方纠纷,为民众化解矛盾提供了大量直接有利的依据。
(二)方便查询过去的各类信息
档案作为人类信息的优秀保管员,具有“察往知今”的人才信息储存功能。人们通过阅读具有研究价值的档案,对过去的社会状况进行全而、准确地了解,从而最大限度地学习和吸收先进文化。
(三)最大限度地维护事实
乡镇的档案能够真实地反映乡镇的政治、文化、科技等人类活动最初的记录,因而档案具有其他资料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一)乡镇档案机构功能不健全
我国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在功能上来看还处于不健全的阶段,尤其在对档案机构的服务功能进行开发时的力度不足,影响了档案管理机构的社会地位。一些档案机构不重视档案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导致了乡镇档案管理机构的社会地位的下降。
(二)档案管理机构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乡镇地区的档案主要处于乡镇机关的档案室内,出于对档案机密性的保护,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只局限于机关单位的档案室,机构内其他非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对档案的了解几乎为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不利于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对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乡镇档案机构工作人员存在较多问题
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多是政府机构的公务人员,几乎都是独立存在的,因此档案的管理人员存在着无编制、变动频繁的情况。
(四)乡镇档案机构缺少独立的管档案管理部门
由于档案工作受到制度的限制,很多的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存在着缺乏独立的档案管理的机构,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工作仅仅挂在党政办公室,使得档案管理不受到重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安全性。
(五)对档案缺乏系统的管理
由于乡镇档案管理工作没有受到管理人员的重视,上级对乡镇档案管理没有投入足够的经费,使得档案管理者缺少对档案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六)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档案的价值
乡镇档案管理机构的管理人员对档案的利用意识薄弱,由于受到管理制度条条框框的限制,使管理者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手中的档案进行社会服务。档案管理者对农村的农业档案尚不熟悉,导致了关于农业发展的档案较少,不利于国家农业方而的全而发展。
(一)强化乡镇档案工作的领导工作
1.提高档案管理机构的领导对档案的重视度。对乡镇档案管理机构的领导进行思想教育,提高领导对档案的重视度。我国的乡镇机关领导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档案管理没有必要甚至产生怕麻烦的思想。针对领导产生的这类问题,档案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强化领导对档案的重视,以便乡镇档案工作的顺利展开。 2.建立、健全领导体系。为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应当根据相关党建规章制度,建立合理的领导体系,同时明确各类管理工作的具体责任人,确保乡镇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二)在乡镇发展中重视档案的重要性
提高乡镇档案管理的防范意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当落实自身具体的管理职责,加强对乡镇档案的安全管理。同时应当完善档案的借阅、防盗工作,以确保档案的相对安全。
(三)最大限度地对乡镇档案进行收集
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地区商业及农业方而的档案资料收集,比如对退耕还林还草、特色农业城镇规划及建设等方而进行指导,同时加大力度对此类具有指导作用的档案进行搜集与整理。
(四)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乡镇档案进行管理
针对乡镇档案管理机构中存在的管理方而的问题,为了提高乡镇档案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节省人力、财力及物力上的投入成本,乡镇管理机构在管理中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方法对乡镇档案进行管理,从而大大节约管理成本,促进管理工作的进步。
(五)增强各级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工作意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社会的各项工作应当井然有序地进行,乡镇是国家最基层的行政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成效在乡镇的建设中体现出来。乡镇档案管理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及发展,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各个层而上的建设,对农村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民生问题成为了当下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在推进民生建设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应当将重点集中在乡镇档案工作的建设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级乡镇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意识,以便为新农村的建设提供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法。
(六)加强乡镇档案管理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乡镇领导人忽视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乡镇档案管理缺少高标准的运行机制,在建设具体的档案室或档案馆时,没有花费足够的财力、人力及物力,使得档案没有完善的保管系统,不利于保证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由于档案库房的设施过于简陋,导致一些档案出现霉变、腐蚀及虫蛀的现象,同时在档案室或档案馆的建造过程中,缺少高质量、高标准的档案规划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档案的长期保管。
(七)充分开发、利用档案的价值
乡镇档案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档案的实际应用价值,对档案资料中形成的价值进行积极地宣传和实际运用。管理人员应当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开展档案研发和编制工作,充分利用乡镇档案中利于民生发展的档案材料,为增加乡镇经济收入、稳定农村发展秩序,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作出贡献。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涉及到国家各个层而的改革,乡镇作为国家行政区划的最底层,其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状况有力地体现了人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乡镇档案工作的全而推进,有利于推进乡镇的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为了乡镇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档案管理人员必须依据国家档案管理的具体制度,针对性地对档案管理工作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利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对档案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保证乡镇档案管理工作的全而开展,从基层做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6.2014广东省乡镇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和答案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得到了飞速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总体收入、城乡居民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各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国涉农收入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多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涉农收入分配政策,目的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配合城镇化进程,加强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但任何一项政策制定目标的实现都有赖于政策的有效贯彻。现行的涉农收入分配政策种类形式多,的确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之涉农收入分配政策本身制定的缺陷等等原因,使得政策在现实贯彻过程中突显出不少的问题,政策制定的初衷没有得到很好地实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进入到了经济的新常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由高速向中低速发展,社会不同领域都面临着改革,改革环境也是阻碍重重。而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更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亟待解除的课题。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还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党中央对农业问题一直十分重视,在中全面部署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明确要求加大政策措施,提高支农惠农力度。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各级政府多年来都在致力于研究并出台一系列涉农收入分配政策,主要有财政支农政策、农业补贴政策、农业现代化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促进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着农村社会全面建设,使农民能够增产增收,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而制定的政策措施要得到实现,则依赖于政策的有效贯彻执行。但是现行的涉农收入分配政策不论是政策问题还是执行问题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农民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国家扶持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初衷没有得到实现。因此,清楚的认识到涉农收入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对“三农”问题所制定的一系列收入分配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都有明显的效果。但也得看到,相关政策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存在于收入分配政策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目标群体这三个方面。
(一)涉农收入分配政策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存在的问题
政策合理性的欠缺。涉农收入分配政策虽然大体上制定的合理,但政策本身在制定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足。譬如涉农税收政策中,国家对许多农业生产资料(饲料、化肥等)在生产和销售环节都实行免税或者减税政策,政策的初衷是让农业生产者减少购买生产资料的成本。但在流通环节,诸多商家会把价格抬高,生产厂家或经销商真正获利,农民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惠;政策可操作性的欠缺。现行的涉农收入分配政策在实际的贯彻过程中会遇到了政策执行贯彻主体和受惠群体的阻碍,政策执行起来出现了困难和问题。
(二)政策执行主体存在的问题
政策目标的实现都要依赖执行机关的执行,涉农收入分配政策也是一样。政策执行人员素质、执行部门功能都对政策贯彻执行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政策贯彻部门人员内部培训不足。熟练掌握政策是政策得以贯彻的前提;政策执行机制不完善。主要有政策贯彻职权配置机制不完善、政策贯彻监督机制不健全、政策贯彻评估机制不完善、政策贯彻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政策贯彻主体素质欠缺。主要表现为:工作能力欠缺、管理水平欠缺、责任意识不强;政策缺乏宣传。农民由于平均受教育程度低,往往不善于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信息的获取。尽管各级机关也会对政策进行宣传,但宣传的效果不明显。
(三)政策目标群体存在的问题
政策的受惠群体的受教育程度制约政策的贯彻,农民的教育程度必定会制约他们对政策的理解、对法律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利益的诉求。一些农民甚至不知道一些涉农收入分配政策的存在。农民自身利益表达能力弱,使他们缺少了基本的话语权,不能参与到相关政策的修改当中,从另一方面制约了政策的贯彻,违背了国家制定政策的初衷。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制定涉农收入分配政策的初衷是为了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建设,提高农业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但是由于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修复完善涉农收入分配相关政策对“三农”问题解决至关重要。
(一)提高涉农收入分配政策的质量
提高政策的合理性。在制定出台涉农收入分配相关政策时,不仅要充分论证该政策是否可以促使农业生产部门得到充足的资金和效益,让农民得到最大程度的受惠,还要具备相应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和促使政策的好处留给农业、农村和农民;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必须合理掌握涉农收入分配相关政策的执行弹性,尽量减少自由裁量权的使用,使政策的优惠措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二)加强政策贯彻机构的执行力
完善涉农收入分配相关政策贯彻机制。第一,完善政策贯彻职权配置机制。就是要规范政策贯彻机关内部的职权配置。第二,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对政策执行实施监督是保证达成政策制定的预期目标。第三,完善政策贯彻评估机制。第四,制定科学的培训制度。第五,完善政策贯彻责任追究机制。政策的执行者在享有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应明确责任,建立岗位责任制,政策贯彻的每个环节都要落实到的相关的责任人。
(三)加强政策宣传
宣传对保证政策得到贯彻执行,实现政策制定预期目标是至关重要的。鉴于涉农收入分配相关政策的重要目标群体之―农民远离城市、受教育程度低、获取信息的途径较少的特点。一是加强法制思想宣传;二是加大涉农收入分配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开通服务热线、网上政策咨询、在服务厅开设宣传栏和政策咨询窗口,同时免费提供政策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广泛的涉农收入分配政策宣传,在宣传时要注意使用简明易懂的宣传用语,以保证它能被广大农民所接受。
对新出台的相关政策,要及时在网上、服务厅宣传栏进行公告,并对重要政策点进行及时解读,让新政策及时被正确理解。定期到农村举办相关政策讲习班、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辅导班,并派发宣传手册,宣传政策;三是鉴于涉农收入分配政策涉及政策多,出台的条例多的特点,要将不同时期出台的各种法规、条例和补充规定中的涉农收入分配政策进行整理、归纳、汇编成册,使政策清晰明了、易懂,让涉农经营者,特别是农民便于操作。
(四)加大政策贯彻资源的投入力度
政策贯彻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我国地域辽阔,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出门交通不便,农民到达相应的政策办理机关很不方便,政策宣传的效果受到影响,政策执行的工作也受到制约。这些客观现实说明要想在农村顺利推行涉农收入分配相关政策,必须要投入足够的政策资源。因此,要合理利用政策资源,适当加大对一些贫困山区的政策资源投入,从而确保政策贯彻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国涉农收入分配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是推动高校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档案资源在当今信息社会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当前我国档案管理队伍无论是在思想认识上还是知识结构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要求。本文介绍了我国档案工作人员组织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应对策略,目的是为各单位培养合格的档案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随着信息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被逐渐放大,档案资源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档案的管理已经成为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工作人员作为管理的核心,其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尤其是随着档案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到来,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更高,这就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业务技能以及岗位责任心,因此,如何全面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组合素质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国各单位各部门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整体上落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速度,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档案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档案工作得到不断发展,档案管理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随着不断引入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档案管理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思想都已经较为落后,当前的档案工作人员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管理技能上都不能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有待进一步提高。
1.1档案工作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偏低
过去的档案管理主要是人工操作,包括档案收集、整理、保管、登记等,涉及人员较多,劳动强度相对较大,而随着无纸化档案和档案信息化的普及,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借助于科技水平较高的仪器设备并辅之以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知识,不仅能够熟练计算机软件,而且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思想也必须有足够的认识,然而现实情况是,虽然档案管理队伍规模较为庞大,然而工作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且大多数的工作人员受专业教育程度偏低导致档案工作人员整体上来说知识水平较低,使得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高效地开展。
1.2档案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
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很多档案部门都在不遗余力地引进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档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高校并未开设档案管理相关课程,使得这些毕业生所要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相对于档案管理工作来说其知识结构不合理,即便有的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但也都属于冷门专业,生源质量较差,教学资源较少,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1.3管理思想落后、责任心缺失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灵活度较低,日常工作较为枯燥,再加上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依托,导致很多单位档案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思想落后,认为档案工作主要就是被动的档案收集、档案保管等,过于机械化的工作使得工作人员进取心不强,经常出现得过且过的心态,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且部分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缺失,对待工作经常懈怠。
1.4人员更换频繁
很多单位对档案工作人员调整频率较高,尤其是兼职人员,经常是工作人员刚刚熟悉本职工作就被调走,使得档案管理岗位经常出现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的新人,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正常工作的开展,再加上档案管理工作本身较为枯燥,大多数属于清水衙门,导致了很多工作人员主动“跳槽”到其他岗位,这样频繁的人员调整对档案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针对当前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现实存在的问题,应当制定有针对性的对策,以全面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高效,从而为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质量奠定基础。
2.1设立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教育机构
随着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的深入,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现代化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要想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并促进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应当设立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教育机构,以培养档案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这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应当在原有的档案管理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在大中专院校设立专业性较强的档案管理专业,提高专业入学门坎,加大定向招生力度,增加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的投入,培养档案管理高级人才,同时可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所学知识真正能够用于实际工作,同时各单位应设置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待遇,吸引更多毕业生参加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
2.2提高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除了引进高学历、高水平档案管理人员之外,还应当对现有的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增加继续教育的比重,根据实际情况对档案工作人员进行分批次(横向)、分层次(纵向)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目的是通过横向的分批次培训全面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素质,培训方式可以采取大型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通过纵向的分层次培训培养一批上进心强、道德品质优秀、热爱档案工作的人才,可通过学术交流、出国访问、与高校联合培养等方式。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培养要全方位,并且要科学、正规,防止走形式、走过场,一切以实际档案工作为出发点。
2.3培养档案工作人员责任心和进取心
良好的责任心是档案工作能够有效进行的保证,而进取心是档案工作人员提高自身水平的动力,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因此各单位应当做好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使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对不负责的人员要坚决处分;同时要设立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在工作中树立典型和榜样,对工作出色的工作人员要予以奖励和表彰,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档案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
2.4避免档案工作人员的频繁调整
由于档案工作的实践性较强,工作经验的形成需要在保证一定的时间的基础上,因此为保证档案工作的正常进行,不宜对工作人员做过多调整。
综上所述,我国的档案工作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无论是职业技能还是责任心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在诸多方面做出调整,制定有效对策,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使档案工作能够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档案工作人员素质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