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相关的共192个结果: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对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高度概括。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论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全文如下: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这一理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水平,并在许多方面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进入了新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度。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虽然没有直接用社会主义本质这一概念,但他们在很多著作中,都从不同的角度涉及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作过某些科学的预测,并从不同角度论述过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这两段话体现出来未来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即马恩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有两个基本点:一是消灭私有制,二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同现存制度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当然在于,在实行全部生产资料公有制(先是单个国家实行)的基础上组织生产。”由于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俄国具体条件的差异,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认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上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必须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他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
列宁还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把土地、工厂等等即全部生产资料变为全部社会财产,取消资本主义生产,代之以按照总的计划进行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的生产。”从以上他们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他们都认为社会主义应该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但他们更多的是用生产关系的特征去区别于旧有的社会形态,导致后来的社会主义者长期以来对现实社会主义的认识,都是根据革命导师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阐述来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甚至把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等同起来。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和思想作出了新概括。邓小平在1992年初视察南方谈话中,将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总的来说,这个概括从社会主义社会的功能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它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从生产力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个要点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本质,这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经途径,这个要点把社会主义社会同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社会区别开来:“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从根本目的、最终目标上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使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利于我们在理论上深化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在实践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有过强调在社会主义时期大力发展生产力的论述,但他们都没有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个重要论断。而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明确地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作为科学社会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论断提了出来。邓小平在1985年接见外宾时的一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邓小平后来又进一步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理解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他在1992年视察南方的一次谈话中说到:“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进一步全面的理解,突破了我们最开始只重视发展生产力的局面,对深化社会主义改革,促进经济建设有重大意义。
马克思在1875年写的《哥达纲领批判》中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作了科学的划分,预测了未来社会发展所必然经历的几个关键性阶段,即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上在迫使人们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也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但是,对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未再划分阶段。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作社会主义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通常称为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权利’没有完全取消……。”
而且,列宁还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多级发展的过程,将经历“最初阶段”、“低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等。这表明列宁已预见到社会主义社会分成若干阶段,但由于缺少经验,他并没有准确判断俄国社会主义究竟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上。毛泽东在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对社会主义要经历的不同的发展阶段问题也谈论了自己的观点,“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于要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理论通过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借鉴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在认识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本身也是划分阶段的,并第一次提出和论述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新的科学论断。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这也是我国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因此,根据这个实际,明确提出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关推荐:
1.
2.
3.
4.
5.
6.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重要性原则即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甚微时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反之,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很大时,就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会计核算工作, 提高工作效率,文章在论述重要性原则内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并指出运用重要性原则需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增强信息披露。
关键词: 重要性原则 成本会计 运用 职业判断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 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 它的运用强化了对关键性问题的核算、简化了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因此受到广泛的重视。笔者着重分析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 以期达到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认识。
(一) 重要
性的判定从会计角度看, 我国会计准则并没有对重要性原则给出明确的定义, 只是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 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那些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 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 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 分别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作重点说明, 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 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致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情况下, 可适当简化处理、合并反映。在评价某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时, 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综合进行分析。从性质方面来说, 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 就属于重要项目; 从数量方面来说, 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因而也是重要的。
(二) 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 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 的要求。从会计是企业适应生产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这个角度来看, 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会计核算又需要支付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对所有会计事项的处理一律不分轻重主次和繁简详略, 采取完全相同的处理方法, 全面详尽进行核算必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增加会计核算的成本, 抵消会计管理带来的效益甚至让企业得不偿失。在会计核算中坚持重要性原则,能够使会计核算在全面反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加强对经济活动和经营决策有重大影响和有重要意义的关键性问题的核算, 有助于简化核算, 节约人力, 提高工作效率,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运用重要性原则, 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 抓住关键点。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来说, 虽然越详尽的信息越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的决策, 但是如果会计信息不分主次,有时反而会影响使用者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影响决策。那些对经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对其决策更为重要。
3. 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更充分地体现了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基础,需要大量运用职业判断。在基本准则中对于重要性原则定义是模糊的, 如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但对重要性的标准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 如何把握重要性水平, 从而正确披露会计信息,只能通过会计人员根据相关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作出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账户设置
对于制造费用, 如果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 必须先通过专门的账户“制造费用” 进行核算, 月末再根据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进入“生产成本” 账户, 而如果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 则可以不用通过“制造费用” 账户核算, 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进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账户,原因是相对而言基本生产是重要的必须详细反映, 辅助生产是次要的可以简化反映。
在给生产成本账户设置成本项目时可根据重要性原则调整, 一般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设置专栏, 但若企业发生的废品损失、停工损失很多, 可增设“废品损失”、“停工损失” 成本项目; 若企业耗用的燃料和动力较多, 可增设“燃料和动力” 成本项目等。再如, 若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使得直接人工成本所占比重较低, 则可不单设“直接人工” 成本项目, 只设置“直接材料” 和“加工成本” 两个成本项目。
(二)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均体现了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1. 直接分配法是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 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 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 不互相分配费用。这种方法计算简单, 但由于不考虑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互相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 导致分配结果的准确性差, 因此主要适用于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的企业。这是因为当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较少时, 不考虑它们之间相互提供劳务或产品的情况, 对成本分配结果的影响较小, 这时既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又可简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工作, 符合重要性原则。
2. 计划成本分配法是指根据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产品、劳务数量及其计划单位成本, 计算为各车间、部门提供服务的产品和劳务数量应分配的费用。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实际成本与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分配额之间的差额, 由于对成本计算影响较小, 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可不再按受益比例进行分摊, 而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
3. 顺序分配法, 是指个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是按照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 受益少的排在前面, 先将费用分配出去, 受益多的排在后面, 后将费用分配出去。这里的排序就考虑了重要性原则, 本质就是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时只计算影响大的费用, 不计算影响小的费用, 受益少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多的) 在前面,向所有受益对象分配费用, 包括分配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的(即提供给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少的) 在后序分配,不向前序分配费用, 因其提供给前序的费用少显得不重要,所以只需将该辅助生产车间原来的费用加上前序分来的费用向后序及外部的受益对象分配费用。这种方法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有明显差距时采用, 此时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少, 价值低, 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与否对完工产品成本的影响很小, 就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而把本月归集的全部生产费用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
2. 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大, 而且原材料费用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加工费用比重小, 为简化核算, 在产品可以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 不计算其他加工费用, 产品的加工费用完全由完工产品负担。
3. 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且各月费用发生较均衡, 则月末在产品成本可以按照年初在产品成本确定。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相差不大, 算不算各月在产品成本的差额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影响不大, 因而不用费时费力地计算分配, 既简化了核算工作, 同时又反映出了在产品占用的资金。
4.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如果企业月末在产品已经接近完工, 根据重要性原则, 可以将月末在产品视同完工产品分配费用。
5. 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这种方法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确定, 月初在产品费用加本月生产费用减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成本的差额作为完工产品的成本。该方法下每月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在产品不负担, 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在各项消耗定额或费用定额比较准确、稳定和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不大的条件下, 由于脱离定额的差异原本就小, 在产品分不分脱离定额的差异对完工产品成本计算都没有什么区别, 因此不必计算分配在产品应分的差异而直接按年初在产品成本固定计算。
(四) 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联合产品是企业的主要产品,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销售价格较高。因此, 根据重要性原则, 在对联合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以计算出各种联产品成本时, 应采用比较准确、详细的方法进行分配和计算, 常用的有实物量分配法、系数分配法、销售价值分配法和可实现净值分配法等。而副产品是指在主要产品生产过程中附带生产出来的非主要产品。副产品不是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目的, 价值比较低,对企业的收入影响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 在分配联合生产成本时, 通常是将副产品直接按一定标准计价, 然后从联合生产成本中扣除即可计算出主要产品成本。副产品的计价方法主要有副产品不负担联合生产成本法、副产品按计划成本计价法、副产品按售价减去销售费用和销售税金后的余额计价法等, 都属于简化处理的方法, 计算较粗略。
(五) 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采用这种方法, 不论各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多少,每月各种产品成本中的制造费用都是按年度计划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平时发生制造费用时计入“制造费用” 账户借方, 根据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时, 直接计入“制造费用” 的贷方, 这样“制造费用” 借贷方之差, 就是已分配和实际制造费用的差额, 这个差额就表现为制造费用的期末余额。对于这一余额, 平时就累计留在“制造费用” 科目中, 年末一般直接将其计入12月份产品的生产成本。在年度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接近实际时制造费用账户年末余额不大, 对成本核算影响较小所以可以不必精确分配, 简化了核算工作, 符合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六)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装修支出以及修理支出, 在发生当期直接计入损益, 不再采用预提或是待摊的办法。费用化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不管该项费用实际发生在企业管理部门还是基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 按照新会计准则要求都是直接做入“管理费用”账户, 这点不同于以往的会计处理。以前是按照费用发生地点进行费用核算, 如发生在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 计入“管理费用”, 发生在生产车间的计入“制造费用”。笔者认为这是新会计准则对重要性原则的运用, 即因为这种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对企业成本核算影响不大, 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工作将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尤其是当这种后续支出发生在辅助生产车间时, 按照原来的核算办法进行会计处理更是显得麻烦, 而采用新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就简化得多。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 成本核算运用重要性原则需要注意防止滥用重要性原则进行盈余管理。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 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 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 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1〕费伦苏.对重要性原则内涵的思考〔J〕.财会月刊(综合),2006(9).
〔2〕金未.重要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J〕.发展研究,2006(4).
〔3〕欧阳清,万寿义.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论施蒂纳哲学及其重要价值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相关答辩。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施蒂纳哲学及其重要价值)
论文题目:现代语境下自觉消解类人学本质的第一人――论施蒂纳哲学及其重要价值
研究目的及意义:施蒂纳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重要人物和逻辑终结者,他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第一次全面的批判了费尔巴哈甚至是启蒙思想以来的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也是西方思想史上在现代性的语境中第一个自觉地消解形而上学的人,而且他直接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思想史教学中,施蒂纳被贬为一个小丑式的浅薄理论家,虽然国内目前有个别学者深刻地认识到了施蒂纳的重要意义并作了简要的分析,但这种不受理论界重视的情况仍未完全改变。我的研究试图对施蒂纳的代表作的理论特色及其思想对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当时各种哲学的巨大影响进行阐述分析以及对其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当代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进行浅要发掘。
研究计划:立足现有资料,力求先把握施蒂纳的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主要内容与理论逻辑,同时参照早年和现有学者对施蒂纳的研究成果(如张一兵《回到马克思》中对施蒂纳的研究),然后进一步寻找分析施蒂纳反对形而上类本质思想的当世影响,以及他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及后现代思想的理论相似性。
(1) 施蒂纳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环境。
(2) 施蒂纳代表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文本分析。
(3) 施蒂纳的理论观点及对其分析。
(1) 施蒂纳思想对当时各种哲学(重点是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2) 施蒂纳对马克思思想形成的直接影响。
三.施蒂纳思想的后世意义:
分析施蒂纳的思想与克尔凯郭尔、尼采、阿多诺甚至后现代思想的相似性。
1. 施蒂纳与克尔凯郭尔
2. 施蒂纳与尼采
3. 施蒂纳与阿多诺
4. 施蒂纳与后现代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施蒂纳《唯一者及其所有物》,商务馆89年版
张一兵《回到马克思》,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孙伯揆《探索者道路的探索》2002年版
张凤阳《现代性的谱系》南大出版社2004年版
道格拉斯.凯尔纳《后现代转向》,南大出版社2002年版
张一兵《无调式的辩证想象》,三联书店2001年版。
罗素《西方哲学史》商务馆1982年版
尼采《论道德的谱系》商务馆1992年版
尼采《权力意志》商务馆98年版
尼采《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馆2000年版
赵敦华《西方现代哲学新编》北大出版社2001年版
刘放桐《现代西方哲学》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谭培文《唯物主义如何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哲学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总第39期
崔子修《利 己 主 义 与 自 我 实 现———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施蒂纳利己主义批判的一个视角》,《探索与争鸣》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图像识别,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像的技术。一般工业使用中,采用工业相机拍摄图片,然后再利用软件根据图片灰阶差做进一步识别处理,图像识别软件国外代表的有康耐视等,国内代表的有图智能等。另外在地理学中指将遥感图像进行分类的技术。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简述基于视频监控的火灾图像识别研究的重要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物质在其燃烧时,产生烟雾,并释放出称之谓气溶胶的燃烧气体,当气体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就会成为含有大量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火焰,致使周遭温度升高。那么烟雾、温度、火焰和燃烧气体就成为了火灾参量。
火灾探测器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温度、火焰和燃烧气体等参量及时做出有效反应,然后再通过一些敏感软件,把这些表征火灾参量的物理量变化为电信号,最后传送到火灾报警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火灾参量以及不用的响应方式,创制各种各样的火灾探测器。其中较典型的有:感温、感烟、火焰、气体、图像和复合式等。火灾过程通常都伴随着大量烟、气、温、光等各类信号的出现,处于不同的环境以及不一样的燃烧成分,都会对烟雾颗粒的组成、色彩、温场分布以及光谱造成不同。因此,火灾发生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物理与化学参数,而且其表现出的特征又比较突出,那么针对火灾发生时不同生成物的特性而起作用的是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分别作用于不同的场合,自然也有各自的局限性。
自19 世纪40 年代至20 世纪40 年代,感温探测器一直都是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类探测器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对火灾探测的反应不是很灵敏。但是当时随着感温火灾探测器大量的不断被用于军事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火灾探测技术的迅猛发展。
到了20 世纪50 年代,瑞士物理学家Emst Meili 研制出了现代离子感烟探测器的雏形, 1970 年时,欧洲已经安装了近百万只离子感烟探测器,到目前仍占已经安装火灾探测器的90%。在离子感烟探测器统治的30 年之中,人们也逐步开始研究光电感烟技术,但却苦于相关工艺技术原因没有得到实际应用。
20 世纪70 年代末,由于突破了高寿命的光电元件技术,光电感烟探测器应运而生,并取得长足进步。国外在大幅度减少离子感烟探测器,光电感烟探测器的销售量己经占到90%,我国也逐步呈现这种趋势。
根据采集的信号的类型不同火灾探测器可分为感温、感烟、感光、气体火灾探测器以及复合型探测器等几类。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粉尘、温度、湿度、空间高度、空气流速等)的影响,或者被保护场所的特殊要求,因而在相对较大的场所,或需要早期以及更早期发现火险的重要场所失去了效用。所以大空间内早期火灾的探测报警成为热安全工程技术领域的一项难点,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由于空间高度增大和空气流动等原因致使烟气和温度无法到达顶棚,即使到达顶棚却出现了烟气浓度和温度下降,这就使感烟和感温探测器产生误报警或不报警。当粉尘浓度过大也会使离子型感烟探测器失去相应效用。
(2)根据探测火焰发出的红外或紫外光感光火灾探测器发出报警信号。但由于判据单一,极易对高功率热源或强光产生误报警。
(3)复合型防火探测器仅仅增加了判据的数目,并没有完全消除以上缺点,仅仅使探头的整体性能稍有改善。
近年来火灾科学界正逐步把注意力转移到火灾现象本身和深层次的机理研究方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关的技术方法都把火灾过程中的某个特征物理量作为监测对象。比如图像型火灾探测器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不断的研究我们意识到当可燃物质处于燃烧的过程中时,会释放出从紫外到红外频率范围的光波,对于可见光波段,因为其都有独特的色谱以及纹理等特点,会出现火焰的图像与背景有明显的区分。燃烧学的各种原理证明,当火焰燃烧过程中有高达95%的能量是集中到红外波段进行释放的。所以这就提示我们在对图像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对于红外波段的图像识别完全可以通过红外成像的原理来获的可燃物燃烧所释放出的红外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以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图像信息的丰富化和直观性是其他任何火灾探测器所不能提供的。
我们通过对图像的处理,可以及时的观察到火灾的发生。而图像监测快速性的基础是视觉所接受以光为传播媒介的信息;因此可以判定图像信息是否丰富和直观往往是我们对火灾发生时辨别及判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其他火灾探测技术都无法实现的。通过图像来监控火灾的发生,其中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件,那就是光学镜头。它是图像检测过程中与外界发生间接接触的纽带,通过这种监控结构,即使是在十分恶劣的室内环境中也可以保证图像监测技术的正常使用,同时也可以在室外环境中使用。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通过采用非接触式的探测技术,使其防腐蚀性能和密封性能良好,抗干扰能力强,利用结合数字通信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分析火灾火焰的图像特征,使大空间恶劣环境下的火灾探测问题得到了更好的解决。
火灾图像探测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核心,结合光电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制而成的火灾自动监测报警系统,同时具有观测普通影像和红外监测实现火灾自动报警的双重功能。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的新型火灾探测,火灾图像探测利用摄像头对现场进行监视,对获得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这样就可以通过早期火灾火焰的形体变化特征来探测火灾的发生。
利用图像进行火灾探测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因为图像是包含了强度、形体、位置等信息的信号。目前国内外对这种新的火灾探测技术开展了深入研究。比如“视频火灾探测”方法;通过提取电站锅炉燃烧火焰的图像特征,再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火焰形态作研究,这样在区分燃烧情况方面就得到了更好的结果;通过阐述火灾图像探测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提取早期火灾火焰辐射持性、形体变化特性的几种新方法等。
目前为止,综合国内外的火灾图像识别研究,可以看出大都是在灰度图的基础上进行处理,采用的大都是比较单一的判据,导致了漏报,误报率比较高,所以系统的鲁棒性、适应性比较差,这些都成为了困扰火灾图像识别研究人员的世界性难题。
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农业保险是农业生产的保护和救济手段,当农民在自然灾害中遭受了重大损失时,农业保险不仅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救济,同时也是一种应对突发性风险的风险转移机制,在保障农民生活水平方面起到重大作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农业保险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在目前农业生产中,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如何规避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提高农民的整体收益,成为了农业生产保障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这一现实需要,农业保险应运而生。所谓农业保险,就是农民按照农业生产的预计产值,投保一定数额的保险,一旦发生较大的自然灾害以及其他意外因素,由保险公司对损失金额进行理赔,最大程度的保证农民的生产效益。
考虑到农业生产中所必然存在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农民要想提高农业生产收益,有效应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风险,选择农业保险将是重要的策略和出路。从当前农业保险的设定来看,其主要作用是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撑,最大程度的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带来的损失,使农民在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农业保险存在的必要性,应结合农业保险实际,认真分析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及其产生的重要影响,对农业保险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目前来看,农业保险的推出,对农业生产和农业风险规避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农业保险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保险对农民的生产活动的影响。
农业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它有可能使农民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农业保险可以使投保农户在遭受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灾害后及时得到经济补偿,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所以,农业保险的推出,将改变现有的农业生产观念,使农民能够更加从容的面对农业生产中的风险,为鼓励农民积极投入农业生产,保证农业生产取得积极效果,提供有力的支持。所以,农业保险对农民生产活动产生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产投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农业保险有助于稳定农业再生产,对农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农业生产环节较多,其存在的风险也比较大,农业保险的推出,对规避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业生产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此,我们应认识到农业保险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重点做好农业保险的推广工作。所以,农业保险对稳定农业再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有效性。
从当前农业保险的存在来看,其不但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作用之外,还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保险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的波动是引发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
积极开展和推动农业保险全面铺开,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值的提高都有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对农业保险的存在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充分认识到农业保险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影响。
2、农业保险有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
农民的生活资料来源于其劳动所得,农民的生产因灾害事故而萎缩或中断会使其家庭生活发生困难。
农业保险的出现,给了农民以强有力的支撑,使农民在遇到生产风险的时候,能够得到一定比例的赔偿,对降低农业生产灾害损失,弥补农民收入具有重要影响。
3、农业保险有助于扩大积累规模
农业保险基金作为社会后备基金(用于对各种经济损失的补偿)的一种,退出了生产过程,需要在保险保障期间逐渐地用于各种经济损失的补偿。
农业保险的存在,为社会后备基金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证了社会后备基金能够以新的方式出现,对扩大社会后备基金积累规模,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重要影响。
鉴于农业保险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农业保险要想得到全面推广并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快农业保险经营体制的改革
由于农业保险推出时间较短,在经营管理体制上还不够成熟和完善,为了保证农业保险能够在实行中取得积极效果,我们应立足农业保险实际,加快经营体制方面的改革,使农业保险能够在推行中取得实效。
2、加快农业保险的相关立法
从农业保险的优势可知,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和风险预防具有重要作用,要想保证农业保险得到有效实施,就要加快农业保险的相关立法,使农业保险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项基本制度,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3、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管理,开放农业保险市场
为了保证农业保险得到全面推广和实行,我们应立足农业保险发展实际,强化保险公司的内部管理,并逐步开放农业保险市场,为农业保险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保证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中能够得到全面开展并取得实效。
4、加大国家政策支持与财政扶持
农业保险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要想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全面实行,就要从国家政策层面入手,不断加大国家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持,保证农业保险能够作为一项基本制度得到全面实施,为农业保险提供政策保障。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保险的存在对农民和农业生产而言都有重要意义。农业保险的出现,不但有效规避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同时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证了农业生产得到有序开展,为农业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保险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探讨】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经济实力并不只是一个国家拥有多少财富,还包括这个国家拥有多少世界性著名品牌。一个国家拥有多个世界性著名品牌,说明这个国家的企业在国际上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能够开拓出广泛的国际市场,从而赢得世界性的商业利润,综合国力自然增强。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形象设计及其重要性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艺术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其审美标准由于受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而不同,从而独立为一门艺术学科。而这些审美标准都来自于视觉感官的传达,艺术形象一直作为人类相互交流与跨时代交流的实物载体,在艺术设计逐步独立的今天,人们通俗地把这些形象称为视觉艺术。该文对视觉形象这个新兴的事物从基本概念和构思方面仔细分析,总结了其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视觉训练 艺术设计 整体意识 视觉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主要包含:环境设计、平面设计、装饰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它是一门新兴的艺术门类,由于受社会文化、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而与传统的艺术门类有着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服务的对象。不仅如此,由于其是在社会文化、市场经济等多个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其审美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艺术设计与其说是一项融合艺术元素的创新,不如说是设计者展现视觉、感知、表现以及想象能力的载体,是设计者内心创意的一个外现。
关于视觉艺术的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为,把视觉艺术看作是一种运用多种符号的形象化的语言,这是由一位瑞士语言学家提出的。而作为对话过程中的一种基本语言,视觉艺术作品的不同形式背后都具有其自己的内涵。艺术设计的最大的也是首要的服务对象为人,它是结合了人类社会中物质与精神双重功能的,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的艺术载体。它不仅表现了人类的生活内容诸如衣食住行,也表现了人类生存的大环境。
视觉传达和视觉传达设计虽然只差两个字,但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由于设计更强调主观视觉上的效果,因而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对象为观众而忽视了设计者本身的视觉需求。而视觉传达则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同时服务于设计者和观众。由于视觉传达的研究涉及面广,因而可以更贴切地称其为视觉设计。
1.1 何为视觉设计
视觉传达和视觉传达设计虽然只差两个字,但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由于设计更强调主观视觉上的效果,因而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对象为观众而忽视了设计者本身的视觉需求。而视觉传达则达到了双赢的效果,同时服务于设计者和观众。由于视觉传达的研究涉及面广,因而可以更贴切地称其为视觉设计。
视觉设计涉及许多领域,不仅包括眼睛器官、视觉信号传递的生理分析,还包括视觉经验形成分析理论、视觉心理学。此外,还有很多交叉学科,诸如视觉仿生学,具体研究了视觉和认知之间的关系,具体的视觉信息并对视觉科学进行了合理的预见与展望。更为细致地从哲学、心理与视觉途径等方面来研究视觉设计。
1.2 视觉设计的具体概念和类别
视觉设计的概念为,对于眼睛官能进行全方位的表现以及表现的结果可以统称为视觉设计,再进行划分可以分出视觉传达设计,这种设计由于关注观众而对设计者个人的满足而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相比之下,视觉传达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好地兼顾到设计者本人,对设计传达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后,其外延已经拓展到视觉感官的全部,因而称为视觉设计更为合适。
视觉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不仅囊括了标志、广告和包装方面的设计,还包含企业形象和门店的环境设计等多个方面,这些设计形象起到沟通联结的作用来给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便利。视觉设计在商业设计领域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根据对视觉设计的归纳分类,视觉设计还包含商业店招牌设计,以及门面、指示、公共设施设计等多个方面。
(1)标志设计:该设计有很多种类,比如政治性、公益性、文化性、商业性。当我们收集分析大量数据后,我们发现自己生活的观念和方式都随之改变。
(2)包装设计:我们对一本书进行深入的包装,美化其排版与封面,这样使得读者在看到其书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读,在此基础上便可以进一步探索文章内容的思想以及背后的文化知识。
(3)图像设计:指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管理理念、经营特点以及营销策略等形象,我们对图形的外形风格和颜色设计进行感官上的设计。
(4)广告设计:运用绘图和影像方面的技术综合地设计图像,使整个设计呈现出独特性。
(5)装潢设计:装潢设计是在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图像设计和广告设计之后的最后一道设计程序,他对商品进行介绍并进行保护和美化,联结着产品和消费者,也可以称为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设计。这项设计不仅科学严谨,而且具有预见性。
1.3 好的视觉艺术作品的标准
一幅好的视觉艺术作品,通过三大构成的点线面组合,色彩的搭配,灵感的创新等,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所以视觉形象的选择和设计对整体的视觉艺术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的视觉艺术来源于灵感,而好的设计来源于动机或许两者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其创作的目的。原则上来说,视觉艺术是艺术家把自己的创意思想合理地表现出来,他们希望通过与他人分享感受,令观赏者得到共鸣和启示。好的视觉艺术在于诠释,好的设计在于理解,虽然视觉艺术家的理念是将一个观点或情感予以表露,但并不仅限于此。视觉艺术通过各种方式和人们联系在一起,因为视觉艺术创作的诠释方式与众不同。准确地向受众传递信息,并促使受众采取相应行动。给观看者视觉上最好的舒适感或冲击力,这些都需要综合的视觉艺术素养和创新。因此,好的设计作品不仅要带给观众美好的视觉体验,还要注意艺术作品的可接受性,保证能够为观众所领会和接受。
好的视觉艺术是一种天赋,好的设计是一种技巧。一个视觉艺术家通常都是具有天赋的。当然,绘画是所有视觉艺术家的基本功,要以绘画为起点不断地创新和进步。但是,视觉艺术家最本质的价值在于其与生俱来的天赋。可以这么说,好的视觉艺术家一定具有设计技巧,但拥有好的设计技巧却不一定能够成为视觉艺术家。
2 视觉形象设计及重要性分析
2.1视觉形象设计步骤
(1)视觉形象的设计需要完成原型稿到视觉稿的转换。在转化过程中,要仔细判断整体的页面结构,而不是急于转化单调复杂的线稿内容。因为,线稿转化成视觉稿的过程中要进行一定的取舍,合理地突出重点模块并对一些相对次要的模块进行合并和精简,一上手就转化线稿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把产品原型进行视觉转化是一件需要严谨、耐心的工作,只有不断地提高判断能力,认真严谨地进行转化,才能真正地成为视觉形象转化方面的专家。
(2)视觉形象设计首先要在页面上展现完美的效果,这就要求对页面布局进行合理的平衡与简化,确保呈现给顾客的整体浏览信息是流畅而饱满的。一味地去掉大部分的配图是非常鲁莽的,要想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需要对页面的图片和具体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布局,达到简洁大方的效果。
2.2 重要性分析
视觉形象是艺术设计中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是代表和体现所有设计的象征符号,是一种形象、特征、信誉、文化的综合与浓缩,是社会大众心目中对所表达形象认知的代表物。艺术设计的目的无外乎利用外形、光线、颜色给观众造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视觉印象。图一完全符合上述的要求,是一个很好的艺术设计。这种视觉识别形象的特征在于展示某种明晰的视觉认知结构,并通过这种结构诠释企业的特质,是借以传达设计理念,设计精神的重要载体,传达着带有某种意指内容的典型视觉形象。视觉形象利用文字、色彩、图像等多个元素构成具有冲击力的作品,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感情和艺术观念,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视觉形象通过各种独特的形象来传达特定的艺术信息。因此,现代艺术设计的评价标准是八个字,即:易解、震撼、美感、适用。
视觉形象与日常的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一样,有着其独立的规则和结构。了解视觉形象的前提是认识视觉形象语言。这就相对于英语词汇和阅读之间的关系。只有对视觉形象语言有着更加深入地了解并熟悉的运用,你就会发现自己与不懂视觉形象语言的人之间的区别,因为你能读懂视觉形象,能够感受到视觉形象传递给你的力量,而不懂视觉形象语言的人可能并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视觉语言的好与坏对于艺术设计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县级党校的理论宣讲是对党的重大决策进行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县级党校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衡量县级党校理论宣传工作的一条重要标准。本文试图从工作实际出发,探索县级党校理论宣讲的有效途径,旨在充分发挥县级党校理论宣讲主阵地作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县级党校流动宣讲的重要作用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 县级党校是县委的一个职能部门,党校的流动宣讲是对党的方针政策、县情进行宣传的教育活动,是新时期县级党校的本职工作,也是衡量县级党校理论宣传工作的一条重要标准。通过流动宣讲不断拓展机关、社区、农村党员干部受教育的渠道,开阔群众对党的各项工作的视野,更坚定更牢固更经常地占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阵地,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关键词:县级党校 流动 宣讲
县级党校流动宣讲,就是党校组织教师深入到机关、社区、街道、工矿、 工业园区、农村等由宣讲人员直接面对广大干部群众口头宣传讲解党的理论、精神、习讲话、中国梦、新的时势、群众路线、县情等有关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活动。流动宣讲传播快、互动强、影响广,具有很好的造势效应,这对于引导舆论、凝聚人心、明确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帮助党员干部、群众学好党的知识,倾听党的声音,进一步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1.做好流动宣讲是县级党校使命所在
流动宣讲是县级党校有区别于上级党校的办学特点,县级党校是党培训党员干部的最基层单位,是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理论知识距离身边最近的“主阵地”。每一次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创新,每一项党的方针、政策的出台,最终都要层层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位基层干部和每一位群众心上,基层学习宣传是否到位,是否认真执行,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各项政策贯彻落实的好坏,决定和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新农村的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县级党校应履行好流动宣讲这一使命,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作为基本内容,通过流动宣讲使之“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让理论创新成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服务群众,为全县基层的党员干部搭建起学习的平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服务群众,理论只有扎根实践,服务实践,才能彰显能量和功效;只有让党的理论为广大农民所接受,才能发挥理论的最大作用。县级党校的流动宣讲,更能使党的理论普及切入农民群众的思想实际,更能使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自觉行动。
2.流动宣讲有利于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理论需求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不断的提升,精神生活也日渐丰富,群众对党的方针政策关注度也在加大,对理论的渴求也越来越高。他们对新出台的方针政策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非常关注,因信息闭塞、知识水平有限,他们对党的方针、政策还不完全理解,使他们的思想迷茫,困惑重重,甚至对某些政策措施还有些抵触现象,影响了基层的稳定和发展。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深入到基层去,深入到群众中间,弄清群众所思、所惑、所想、所需,用大众化的科学理论来析事明理,给他们指点迷津,解疑释惑。因此,县级党校必须不断加强流动宣讲,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让广大群众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才能不断满足群众日益提高的理论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
1.服务基层群众
坐在党校的课堂上可以宣讲党的理论政策,但给来到党校学习的学员增加了许多的麻烦,因为到党校学习的学员需要做很多的准备,耽搁很多的工作时间,为让他们更有时间和精力集中地学习,县级党校教师应深入基层流动宣讲服务群众,到他们的工作单位、生活之地主动上门宣讲,就可以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带来很大的方便,现在的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文化水平都比以前提高了,理解能力增强了,接受党的理论的速度快了,稍稍点拨一下就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另一种方式的实际教育,学习的效果也许更好,教师与他们之间还会更融洽,交流了感情,结下了友谊。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宣讲形式,也是为民服务的一种方式。
2.结合县情,按需施教
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再到中国梦,党的理论一直处于不断创新之中。基层党校教师下到各单位宣讲,不但要将当前形势和重大部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最新的理论教育向群众宣传,而且还要紧密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着眼于全县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紧扣基层的发展情况,紧抓基层干部群众的心灵诉求,不断加强对党的理论和县情的宣讲,努力为社会实践服务、为党委政府服务,只有让党的理论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才能发挥理论的最大作用。县级党校的流动宣讲,更能使党的理论直接切入群众的思想实际,更能使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自觉行动。
3.锻炼教师的专业能力
通过深入基层流动宣讲还可以更充分地锻炼党校教师开展调研的能力,让教师们在实践中学习,跟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经验,探讨干部成长的规律、群众的生产生活目标,只有深入群众中,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听到群众的知心话、真心话,同时能够从他们身上吸收到更多的正能量补充自己,充实自己的实践知识和科学发展的实际经验,使自己逐步形成亲民为民的价值观,永远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对党校教师是极为有益的活动。
县级党校宣讲的对象是基层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面对的对象千差万别,情况各异,在年龄、知识、学历方面呈现很大差异性。针对于此,县级党校实行送课下乡,按照“以人为本、按需施教”的原则,做到基层“需要什么就讲什么”、“缺少什么就补什么”。把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广泛普及,深入人心,形成共识,化成行动。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目前学术界对于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问题比较关注,高等院校是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问题当然更要重视。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学术道德规范: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一所高校是否具有一流的水平,衡量指标应当涉及三个方面:教学、科研以及服务社会的质量和水平。其中教学工作是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学术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能够保障学术活动的有序、有效的进行。学术道德不仅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还应当成为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教师以及全社会都必须明确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术;道德规范;高校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力量,高校教师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也成为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智能动力。目前不少高校教师队伍还存在不少问题,其正在削弱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应有的支撑作用,影响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高校学术不端及学术论文不规范现象也比较普遍,学术道德和学风问题日益凸显,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应成为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一)促进学术研究的有序健康发展
教育学生加强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认识,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以保证我国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术的发展和繁荣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除开外部对于科学研究、学术繁荣的高度重视所创造的一系列的环境和条件,对于教师而言,只有自觉遵守学术规则和规范,认真履行学术道德,才能够在自己的学术领域里开辟出新天地,促进高校教师科学品质和精神的形成,有助于教师道德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学术道德规范作为道德武器,能够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行为,为学术繁荣、科技进步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保证高校教育事业生存与发展
高校的学术活动是高校科学研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教学与科研是其本职工作的两个最基本方面。国家的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需要高校教育事业的培养,高校教育事业也由于高校教师的科学研究活动而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研究基地。高校教师能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能否在学生面前树立高标准高品质的道德人格,从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风气,组建优秀的人才队伍,储存优质的科研后备军。这一切都直接决定着高校教育事业能否取得科学研究的胜利果实;决定着一所高校的竞争力、社会名望和地位的高低;决定着高校教育事业能否获得未来长足的发展。
(三)对学生人才成长起关键作用
高校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规范教育,不仅能够用知识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更能够利用自身人格修养和学术道德素养感染大学生,促进大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的形成。21世纪的人才特征应该是具有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理性批判精神,这种高素质人才的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应该是高度统一的。高校教师对其进行学术道德教育,不仅仅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积极关注学术前沿动态,使自己具备科技创新和学术研究的资质,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一)潜心钻研,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作为社会普通民众的一员,应当把个人的人生价值目标定位在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上,只有投身于祖国的繁荣昌盛、社会的进步发展,才能算是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才能发现人生的意义所在。学者是高校教师的另一重身份,应当勤于钻研,潜心学术,实现报效祖国的最终目的。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每一个科学家以及学者都应该具备的道德意识,也是高校教师应该向大学生传递的价值观念。只有在为了祖国的科技发展、人民利益的实现而积极做出贡献,科研学者才能够将他们的业绩印刻在时代的丰碑上。
(二)维护学术诚信,遵循学术规范
学术研究的目标是追求知识,探索自然或社会的未知领域,增加文明长河的广度和深度。为了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分享研究的成果,在学术研究中应当遵循学术道德规范与准则。所谓学术诚信,是指在学科的研究的各个环节上都必须恪守诚信原则,杜绝学术欺诈行为。选题与资料规范、引用与注释规范、成果呈现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则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学术规范。不仅是高校教师应当具备学术诚信,遵循学术规范,更应当提高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学术规范意识,并指导学习学术规范的具体内容,在学术研究中做到求真唯实、遵循高标准,严要求。
(三)坚持学术标准,反对学术腐败
学术研究应有的道德规范,不仅涉及到社会对学术研究的要求、学术研究本身的行为规范等方面,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对学者个人的要求。
在高校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学位论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许多学生的学位论文往往就是一个学术创新的起点。由此,高校教师在对待学生学位论文以及自己的学术研究必须坚持学术标准,严格要求。高校教师中不乏学术界有名的专家和学者,他们的学术道德修养关系到国家学术水平的高低、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在论文答辩、各种评审评奖、课题立项等各种活动中,就更应该保持公平公正的作风,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判断;坚持学术标准,抵制学术腐败,杜绝权钱交易,让学术的浩然正气长存,确保科学技术研究的良性发展。
市场经济的建立使得社会迅猛发展,学术研究领域里的功利和浮躁之风也逐渐愈演愈烈,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要使高校教师卓有成效地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就必须立足当今社会现实,对学术失范进行伦理思考,剖析根源,对其学术研究活动有所规范、有所制约,从而维护学术的尊严。
(一)学术道德失范的表现形式
1.学术诚信缺失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科研道德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体系,大部分高校教师在各自的学术活动中能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为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少数教师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出现种种违背学术道德的不良行为。如全部或部分地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杜撰删改实验数据、在对研究对象没有在进行实践调查的情况下对研究结果胡编乱造等。高校教师对于大学生学术道德规范的培养不仅是道德教育问题,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也应当有目的有意识地训练学生,使大学生在学术研究的各个环节上始终恪守学术诚信原则。 2.学术不规范
现在我国学术不规范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显著关注,如有些人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直接采用了他人观点或数据资料,在引用与注释规范方面,却有意避漏;或者把他人学术成果“改头换面”进行间接引用,却不叙述事实加以说明。为提高大学生学术规范意识,高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的学术规范内容,对当前学术杂志论文写作的规范,以及对他人观点、方法、材料的引用进行详细介绍。这对大学生的学术道德、学术能力和学风都能够起到实际的帮助。
3.学风浮躁
高校教师应当具备谦虚谨慎的道德人格,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部分高校教师目空一切,爱以“专家”、“学者”自居,目空一切,对于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完全不能接受;好逸恶劳投机取巧,对待学术研究浅尝辄止,未能潜心钻研学术;对于那些需要投入较长时间及较大精力且短期内无法取得明显效益的学术研究未能保持踏实、沉稳的学术心态。近些年来,国家和高校为高校教师的科研学术工作提供优质的资源配置和条件支持,设立多种科研学术奖励。面对这些条件,部分人为追求名利虚荣争取科研学术项目,争取到却又粗制滥造,东拼西凑完成项目研究。这不仅挫伤高校教师科研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浪费国家和高校资源,更会败坏学术研究风气,影响大学生人才成长。
4.学术腐败
学术腐败影响恶劣,已经属于严重违规行为,甚至在一定程度触犯法律。常见的学术腐败现象有:一些俨然是学术界知名的专家或学者利用手中掌握的职权和资源,谋取私人利益,在招生或评奖项目中搞权钱交易;依靠“递条子”、“走关系”进行所谓的“攻关”、“活动”工程。本该是象牙塔里应当具备最圣洁最严肃的学术研究,本该是本着为国家、社会及人民切实利益、为文明长河的特殊贡献者,却打上学术之殇的烙印。
(二)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剖析
1.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思想呈现了许多新特点,新的时代环境特别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教育不断深化改革,在时代特征下不断迎接新机遇以及新挑战。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倾向,有些高校教师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无私奉献精神逐渐减弱,心态浮躁,急功近利,自身不能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得学术利益。同时,社会存在的多元价值观念对道德观念有着比旧时期更为宽容的态度和宽松的道德要求,使得部分高校教师无法严格要求自己。
2.高校教师职称及评价指标的片面导向
基于公平竞争观念,高校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引进多种竞争机制,对于教师的教学、科研、社会工作等各项工作加大监督、检查。相比较教学工作与服务社会两方面难以量化标准的特征,在高校教师评职称、评奖及课题申报等各项活动中,侧重科研。同时,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教学工作及服务社会属于“偏软”指标,科研可指定一系列“硬性”指标。比如大部分学校在职称评定及年底考核中,要求教师必须在“核心期刊”或“核心权威期刊”上发表多少文章;必须申报多少省级重点或国家重点科研课题。这些使得高校教师在承担教学等工作的同时,必须顾及科研学术量,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
3.高校教师自身因素
除了外在的客观原因,高校教师对自身缺乏严格学术道德要求也是导致学术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受利益的诱导,再加上目前国家还缺乏相对健全的专门法律惩治学术失范,对情节不太严重的学术失范现象也大多只是通过道德层面加以谴责。对于学术,部分教师未能树立正确的价值信念,缺乏道德自律,社会责任感还有待加强。高校教师在学术活动中更要求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诚信为本,公平参与竞争。
在高校的大部分教师忠于职守,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敬业勤业无私奉献,“在最后一片净土”上从事着最光辉灿烂的事业。学术道德规范作为高校重要的教育内容,其过程是长期的,任务是艰巨的。学术失范的发生一方面是职业道德问题,另一方面归于对学术规范缺乏应有的认识。高校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铸造者”,对于大学生学术道德规范的教育具有重大的责任。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高校教师应当尽责任地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规范方面的知识的教育,结合专业课教学进行学术规范的训练,避免学术道德规范流于空谈。作为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念形成的引导者,教师的“为人师表”对大学生起着示范作用。高校教师只有具备了高水平的职业道德素质、学术道德素养,才能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道德文化素质的提升。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由于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当,他们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而认知心理学理论恰好在这方面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试论自主学习中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既包括人类学习,也包括动物学习。广义学习是指个体在活动中通过经验引起的行为或心理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仅指学生的学习。教育学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心理学的“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自主学习”在中国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学习论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另一方面,对当前中国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者针对这些子过程开发出了比较成熟的教学干预技术。操作主义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关注学习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功能关系。
人本主义自主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思想。20世纪80年代以后,一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自主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做了系统深入的分析。他们认为,自主学习是个体自我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主学习受自我系统的结构和过程的制约。自我系统的结构包含自我概念、自我价值、自我意向等成分。其中,自我概念是影响自主学习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所谓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信念,实现或改善自我概念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动机。影响学习者自我概念包括知识、能力、技能的认识以及控制动机、认知情感的能力。影响自主学习的资助过程包括计划、设置目标、选择学习策略、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等,这些自我过程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自主学习的质量。自主学习一般遵循三个步骤:设置目标,制定计划和选择学习策略,行为执行和评价。
人本本主义自主学习理论强调教学以教会学习为主,他们既把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作为学习的目标,又把自主学习作为学习的手段。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措施中,强调分组教学,建立自由度很大的学习小组,学生自由结合,共同学习,互帮互学。
言语的自我指导论是著名心理学家、维列鲁学派主要人物维果茨基和鲁利亚提出和发展起来的。这一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言语主动调节自己学习的过程。他们把儿童的言语发展分为外部语言、自我中心言语、内部言语三个由低到高的阶段。并指出,就儿童的学习活动来说,在外部言语阶段主要是由外界的社会成员的言语来指导和控制,在自我中心语言阶段主要靠他们对自己的出声言语即自我中心的言语来调节,而在内部言语阶段,学习主要由他们的不出声的内部言语来指导和控制,因此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儿童言语内化的结果。
元认知概念是弗拉维尔最早在1976年提出来的。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弗莱维尔认为,元认知包括三方面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控制。
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该理论还认为,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方法的制约。他们主张采用三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是,直接的教学;二是,采用同伴辅导和学习问题讨论等方法,帮助儿童建构自主学习理论;三是,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合作中交流学习经验,丰富自己的学习理论。
自主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是以加拿大心理学家温内为代表的一些研究者提出的,该理论用信息加工的控制论来解释自主学习。他们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循环反复的检验,如此反复,直到达到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主要来源于自我信念,即结果预期、效能评判、归因、诱因和价值观等方面。这些动机因素与外界的信息一样,在个体的学习。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如自我监控的准确性、自我评判的有效性、学习策略的运用等,存在发展上的差异。
自主学习观是在对传统学习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的,具有科学性、主体性、创新性等特点。研究自主学习,在理论上有助于使我们从新的、动态的角度去认识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质、结构和发展规律。
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朗读在英语学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直接影响着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朗读尤为重要。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是众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培养的重点,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长期以来将“读(reading)”狭隘的归纳为“阅读理解”,并将增大词汇量和阅读量作为训练“读”能力的手段。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一方面教师不再将“朗读”作为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学生的朗读少了,最终大都只学了“哑巴英语”。
我国自孔子时期,就将朗读作为学习的一种手段并与之紧密联系。由于当前我国尚未达到纯粹英语教学环境,朗读对于英语教学显得更加重要。朗读不仅能够增强英语学习的氛围,更对“说英语”和“听英语”同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是英语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制胜法宝。
朗读即是用节奏、语调、轻重音等语音手段将词汇、句子、文章等语言材料大声的、清晰地念出,并将语言材料的思想感情准确的表达出来。朗读不仅仅有口语表达的因素,还同时兼备视觉因素,听觉因素和思维因素。它首先要求朗读者仔细看着阅读材料,大脑迅速反应其读音,然后由口念出,与此同时,听觉神经将声音传达到脑内听神经,听神经会对刚才的朗读内容进行记录。由此看见,朗读是生理活动向心理活动的转化,这种“内化”行为是教学的真谛,大量准确的朗读不仅能够同时促进听力与口语的提升,也能够加深对英语词汇、语句的理解能力,这对于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也非常大的作用。
(一)朗读服务于英语听力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依靠“听”来获取短暂的语言材料的记忆的话,我们是无法准确辨别文字材料的。缺失了准确的朗读作为基础,我们不但很难将近义词、同音词、近音词区分清楚,更难以准确辨别和理解爆破音、连读等朗读效果。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英语朗读,那么我们对于英语词汇和句子将有更深刻的记忆,再遇到英语听力时,能够迅速准确的提取有用的信息。
(二)朗读能培养英语语感
英语学习中,长期的大声的朗读英语能够综合刺激眼、耳、口、脑器官,使其协调并用,形成牢固的英语整体知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英语语感,能够省去教学中繁复的语法规则讲解。朗读口语培养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会朗读是难以说出一口标准、流利的英语的。
(三)朗读能提高英语阅读和写作水平
我们的平时朗读的对话和文章都是英文文章的代表文体。通过朗读,可以熟悉和了解各类文体的基础上掌握好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这有助于我们写出文体通顺、语句规范的英语文章。
(四)朗读有助于形成英语思维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英语语言是英语思维的载体,英语是声音语言。准确无误的英语朗读有助于我们将这些英语语言材料转化为声音,传递至大脑,并进行储存。长期以往,大量的英语语言材料自然被大脑融会贯通,内在化成为英语的思维模式。我们发现,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的朗读能力远远低于其英语整体水平,这造成了学生英语敏感度低,英语思维模式缺乏的局面。
英语朗读在英语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忽略英语朗读将产生诸多弊端,下面我们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来做分析。
(一)听
英语朗读的缺失,会造成英语语言基础薄弱,听力也会相应出现一系列问题:同音词、近音词、过去分词、省略词、动词过去式等无法准确判断;词汇量、句式、语法、社科知识、文化习俗等等知识也会相应匮乏。
(二)说
在中国,“哑巴英语”和“中国英语”已经成为了英语教学的一大“特色”,造成这一局面的罪魁祸首就是系统化的英语朗读教学及英语朗读训练的缺失,这种口语障碍也甚至会严重影响生英语学习的兴趣,造成恶性循环。
(三)读
如上文所述,朗读的匮乏与缺失会阻碍学生英语语感的形成,久而久之,英语思维方式的建立更成了纸上谈兵的事。这两种能力的疲软,造成英语交流困难,也必然会制约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写
英语朗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加词汇、熟悉写作文体,也能够帮助学生迅速建立英语语感。笔者曾近见过大学生写出“I am very like play basketball(我很喜欢玩篮球).”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句子,究其原因,还是其英语朗读训练太过匮乏,未形成英语语感的原因。
提高英语朗读教学水平并没有什么捷径,这需要我们针对不足,采取以下措施:
(一)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学生朗读兴趣
提高英语朗读教学水平,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选取朗读较好的同学轮流带领学生进行英语朗读训练;针对朗读水平进步大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高年级的同学可以由老师组织进行英语话剧排演;班级和学校可以组织 英语口语交流广角等等。这些激励措施必定会带动学生的朗读兴趣,长久坚持下去,将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二)注重英语朗读训练方法
英语朗读的方式有很多种:老师范读、老师带领朗读、录音跟读、分角色情景朗读、录音跟读、集体朗读等等。在进行英语朗读训练时,应当格外注重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首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单个单词的独立拼读能力,其中包括:单词的音标拼写、重音、读音规则等,这些方面的训练能够强化学生在独立使用工具书进行阅读和朗读方面的能力;其次要培养学生对整个句子的朗读能力,这时候可以加深学生对词组、长短句固定搭配的理解和记忆;最后则是对学生进行段落和通篇文章的朗读训练,许多单独拿出来看不懂的句子,其含义放在全文的l" title="环境论文" target="_blank">环境下就会豁然开朗了。
浅析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并不等于零,这话对于失败者的确是个很好的安慰,然而,也并不是所有的失败都通向成功,失败是否等于零,关键还要看你如何对待它。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失败比成功更重要议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人问我:如果你选一个用影响你一生的财富,你会选什么。“我?”我未经思考便给出了答案“当然要‘成功’和‘一帆风顺’啦!用得着思考吗?”他一笑:“自然。但我更想要‘挫折’与‘失败’。不失败的成功只算胜利,只有越挫越勇的,失败无数次的成功才算上成功。”我静默了,他拍拍我的肩:“想想吧,失败比成功更重要。”那一瞬,我知道了失败比成功更重要。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经常遍体鳞伤,身心疲惫,这时,你看到,风千萦百折,在空中呼啸,想成功突破篱笆而不失一伤,空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永远跋涉在人生这恒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走,在挫折中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了却无从止歇;我们苦了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砾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当然,当你一脚踏入成功的天堂时,你仍会回首,回首那痛苦的荆棘之路时,你不会痛恨,你会更加渴望经历其中的境界,因为它让你强大,让你的心灵无比的坚韧。
那一瞬,我知道了失败是一种心境。
失败是一份错误的美丽,你讨厌它,却需要它,失败往往比成功更有用。
他,一位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冷,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冷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痛穿越当年血染的荆棘林。霎那间,他心中郁结的无数丝网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失败唯有记忆。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名垂千古,一代文豪自成——苏轼。
失败能让人用另一种方式去过它那无边庞大的高墙,真正的天才,是不会在一方失败而困住的,失败才能出真正的英雄。
那一瞬间,我知道了,失败比成功更重要。
我不知道这些年流了多少泪水,有激动的喜悦的,有伤心断肠的“涕泪满衣裳”。泪水并不苦涩,反而甜滋滋的。她滋润着我的心灵,涤荡着我的心胸,澎湃着我的热情。在泪水中,我选择勇敢和坚强,在泪水中,我渐渐成长,在泪水中,我走向成功。
小学六年级时,同学们全力以赴地进行复习小升初的复习准备工作,大家埋头苦干,不少人挑灯夜战,盼望着能在省数学竞赛中获奖,直升梦寐以求的文通中学强化班。
我也不例外。经过层层筛选,我凭借自强劲的实力,拿到了预赛入场券。面对着来之不易的机会,我欣喜若狂,满以为自己能走上星光大道,能稳操胜券,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在接下来的一系列针对决赛的强化性的复习训练中,我迷失了方向。别人听得津津有味,老师讲得神采飞扬,我却根本听不进去。我骄傲了。参加培训时,我完全充当配角,我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我这才感到害怕。后来尽管我尽力去学,但离决赛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我那颗悬着的心更加忐忑不安。我只好安慰自己:与其唉声叹气,不如放手一搏,拼吧!
当我迷迷糊糊地考走出考场时,心情沮丧极了。结果不出所料,我失败了。妈妈那句句牢骚似针尖一般刺人。父亲那严厉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我的胸膛。我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了,我泪如潮涌。我真后悔了,我不能再浪费时间了,我必须发奋努力,自强不息。我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郑智化的歌曲《水手》:“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于是我天天用功,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多向老师请教,多向同学请教。我这只小鸟在泪水中长大了,我更加懂得珍惜时间,我要拼搏,我要奋斗,我要进取……
奇迹出现了!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文通中学强化班,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这次的成功并没有让我忘了昨日的伤痛,那次的泪水让我铭记在心,它永远激励着我前进,成为我的成长史上光辉灿烂的一笔。
泪水,让你履历更加丰富,使你更加坚强。勇敢的品尝泪水,用心去体会,你会发现它并不苦涩。善待泪水,善待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你会发现这也是让人难忘的的财富,是你迈向成功的阶梯。
假如说,成功是人生路途上绚丽的鲜花,那么,失败便是铺就路途的一块块小石头;假如说,成功是夜晚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那么,失败便是旁边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假如说,成功是生活宝藏里有着亮丽火彩的钻石,那么失败便是宝藏里珍贵无比朴实无华的黑珍珠。失败,也是一种财富。
失败也是一种成功。着名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钨丝灯泡时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可能有人会为她感到惋惜。但试想一下每一次的失败不也间接证明了一种物质能否作为灯丝的这种性质,也得到一些重要的经验,这种失败也是一种成功。所以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不要抱怨,这是上帝赐给你的另一种特别的经验,今日的失败是为了明日的成功。厚积薄发便是这个道理。
肯德基的创始人是山德士上校,山德士上校是位退伍的军人,退伍后他身无分文,每个月的生活只能靠政府发的补贴金来维持。山德士有一个炸鸡的秘方,他决定向各大食品公司推荐他的秘方,但每家公司面对这一个衣衫褴褛的人都拒绝了。经过1001次的努力,他终于被一家食品公司认可。在而后短短的一年半之内,他开了三百家连锁店,后来,肯德基遍及全球。可见,挫折和失败也是一种财富。甚至是一种比成功更重要的财富。
朋友,当面临失败时不要气馁,不要急躁,着只是上帝给你的利益中特别的财富,另一种宝贵的经验。请记住,有时候,失败也是一比宝贵的财富。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安全和质量现场控制的重要防线,班组安全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班组安全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在浓郁的企业文化影响和带动下,在整个集团管理的带动下,在提高职工的思想意识,营造良好的班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班组管理的水平,班组管理着重培养班组群体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生产的主人翁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氛围,逐步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使“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利”的思想深入人心,这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
作为一个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粗浅的说,安全文化一般包括物质基础、管理制度和精神意识三个方面,这与企业文化建设是一脉相承、前后呼应的。因此,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后勤保障。
煤矿企业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和创新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源自安全管理,所有创新和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管理基础之上。从整体来看,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相当严峻,在管理上我们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有的管理基本到位,但缺乏创新;有的则统得太紧,班组管理过多依靠外力,自主能力差;有的在人员方面、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不足,力量薄弱,致使工作常常出现脱节;还有的管理松懈,顾此失彼,到处亡羊补牢。其中能把安全管理上升到文化创建层次的更是应者廖廖,为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发展企业班组安全文化,着力提高班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把班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安全生产全过程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班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既然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班组安全文化既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细胞”。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各个层面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和必要补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积极营造浓郁的安全文化,为职工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就是企业谋求发展和创效的根本保证,有着安全文化底蕴的企业文化是具有强烈生命力的。
二是搞好班组管理首要是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众所周知,重视搞好安全文化能极大地促进安全管理,而安全管理的水平又决定着安全文化的开展是否具有成效。首先,企业班组管理的目标,是如何充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搞好安全生产这个系统工程,这也是营建安全文化工作目的所在。其次,优秀的班组安全文化,可以不断完善和健全制度文化建设,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荣誉感。
三是以人为本,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逐步提升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在安全管理中,人是第一要素,在安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从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中可以看出,“习惯性违章”人为因素占事故发生率的绝大部分。因此我们说,杜绝人的不规范行为,控制物不安全状态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各种载体、手段或有效形式,把先进的管理理念、安全技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或融入到每一个职工,从而促使职工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使安全管理人人参与,做到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
四是切实搞好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安全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基层班组安全管理成与否,直接反映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水平。同时班组安全管理处在基层施工一线,扎实有效地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对企业安全生产局势的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忽视了班组安全管理,没有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文化,到处存在“安全危机”,一个企业还如何继续发展,更谈不上效益二字了。与此同时,班组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要积极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管理方式,不断来充实、完善、提高自己。另外要认识到创建班组安全文化的真正内涵和重要作用,从安全生产、企业管理和发展创效等显而易见的成效上,可以看出切实搞好基层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明智的抉择。
二是建设优秀的制度文化,为深化班组安全管理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和科学引导。不断改进和完善班组安全管理的科学指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旨在提高职工积极性的政策措施,将安全一票否决制和量化考核指标同劳动报酬、奖励、普级等福利待遇挂钩,将制度的刚性力量同人性化的管理手段相融合,确保安全文化创建工作的良性发展。三是建设优秀的物质文化,提高班组管理的硬件水平。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地加大班组安全装备和文化设施的投入,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安全监测水平,升级管理模式,切实把改善工作环境、维护职工健康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培训教育和文娱活动,为提高职工实践技能、业务素质和思想装备搭好台、服好务。其中要重点解决好思想定位问题,不断为实现安全工作目标去管理职工,为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去加强管理,从而确保各项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班组安全管理
在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班组长必须做好下列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组织组员学习安全操作技术,提高风险识别和控制技能,提升本人和全组成员的自我保护能力;班组要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遵章守纪,检查员工安全完成任务的情况,设备环境等的安全状况,执行各种安全操作规章制度的情况,若发现有违章作业者应及时制止。对新员工或调动工作岗位的员工应进行安全教育等。班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班组长组织全体员工实施。班组长是班组生产的直接指挥者
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为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该规范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机构、安全投入、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和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绩效评定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具体规定,进步明确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引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安全管理是综合了系统工程、人机工程、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从系统观点出发,研究各构成部分之间存在的联系,发现和评价可能产生事故的危险性,寻找事故可能发生的途径,通过重新设计或变更操作来改善或消除危险,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限度,预防事故的发生。也是近年来发展的现代安全管理方法。
安全生产的目的是识别风险,减少和控制危害,减少事故发生,降低损失;安全管理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制管理、安全检查、生产工艺技术安全管理、作业环境管理、物料安全管理、人员及责任制的落实、规章制度的执行、培训教育等;管理的对象应包括企业所有从业人员、所有设备设施、物料、环境和所有的作业活动。
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我国工矿企业发生的事故90%以上发生在班组。其中17%是由物料因素造成,8%是由管理因素造成,其余75%均为人为因素造成,即班组在生产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或者各种隐患没有及时发现和消除造成的。如将管理因素(实质也是人为因素)也视作人为因素的话,则有83%的事故是由人造成的。因此,要控制事故的发生率,关键是生产第一线员工的工作,即班组安全管理工作。
二、安全生产责任
班组长是生产经营作业的直接执行者,负责一线安全生产管理,对本班组安全操作的具体贯彻落实,检查督促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劳动纪律,不违章指挥、不强令工人冒险作业,对本班组的安全负责,并及时传达上级部门有关安全的知识、法规和信息。告知员工在操作时可能遇到的风险和危害,应该佩戴的防护用品,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和听从的命令。若发现新的危险是现场难以解决的,应及时与上级沟通汇报,以保证安全。
岗位工人是作业工程中的直接执行者,对安全负直接责任,岗位工人有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和遵章守纪的义务。在发现事故隐患和不安全情况时应及时报告。
总之,各级安全责任人的都应做到五同时: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估事故预防工作。
(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具体要求
必须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的要求,并适时修订;与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体制协调一致;符合本单位、部门、班组、岗位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落实有专门的人员与机构来保障;监督、检查等制度,群众的监督作用,以保证得到真正落实。
(二)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保障
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应有组织保障,生产岗位安全管理和人员的设置。对于矿山、建筑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和企业规模大于三百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三百人以下的企业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相应的管理。企业作业现场的管理应由安全专工或安全员负责日常的管理和维护。班组一级应由安全员来负责日常的安全检查和管理工作。
(三)安全生产投入制度
1.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工程、更新安全技术装备等、培训、劳动防护用品、应急设备及演练、安全科研、符合法规的其他情况。
2.安全生产的物资和用品保证,具体需要的种类和资金取决于企业的性质和规模。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提供,并确保资金到位和合理使用。班组要落实物品使用更新的实施。尤其是个体防护用品的配备和更新。应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确保这些资源的及时提供和有效性。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班组长岗前安全培训包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班组有员工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应当重新接受培训。班组在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有关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班组中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专门的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
班组安全教育形式和方法可以有讲授、实际操作、案例研讨、读书指导等多种形式。也可以因地制宜,通过广告式、演讲式、会议讨论式、竞赛式、声像文艺演出式等方式。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形式有: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日、安全生产会、事故现场会、安全业务培训班等。
(五)生产工艺环节和作业场所的管理措施
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特点和风险水平进行相应的安全管理。通常如防火、电气、锅炉压力容器、机械、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设施、危险化学品及厂内机动车、生产设备设施、检修维护作业、作业环境等,应有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班组在进行相应的操作时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如作业环境是否有有毒物质存在,人员在其中工作是否有相应的防护,每年进行作业环境监测时是否了解有关情况,是否有噪声影响等,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或佩带的劳动防护用品是否符合防护要求等。再如:在进行危险作业时是否有专人检查和监护等。
(六)交叉作业和外包作业管理
班组在进行交叉作业时,要认真识别该作业可能带来的风险,如喷漆作业时有打钻等动火作业,可能导致火灾发生。针对可能导致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业双方提前沟通,避免同时作业、有专人协调及检查、必要时签订作业许可或协议等。作业现场有外包方作业时,也要进行同企业本身相同的安全管理要求,并应有人相应的监督和检查。
(七)隐患和重大危险处理
隐患治理和重大危险源等方面的内容,一般结合企业有关要求进行,班组要关注在本工作岗位进行作业时是否有潜在的事故隐患存在,如能在自身的能力范围进行处置的及时进行排查处置,如属于较大的问题隐患,应汇报上级部门,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在没有解决之前,应注意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报警。在企业的重大危险源有关岗位操作和工作的人员,应了解重大危险源的风险和安全操作的有关要求。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对岗位操作的人员现场应急处置的能力提出具体的要求。
(八)应急与事故处理
当事故发生,岗位操作员工,常常是第一目击者,班组要重视员工对事故的现场处置能力和快速响应。班组应经常组织员工进行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的演练。当发生事故时要第一时间上报领导。
三、班组安全检查
班组安全检查,包括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的机制,检查是对于安全绩效的监督和验证过程。通过检查实现对于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对于检查过程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采取及时的应急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安全检查目的、内容与程序如下:
(一)安全检查的目的
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发现问题或隐患,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通过检查过程及时进行信息交流,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培训需求提出进一步要求,最终的目标是减少事故风险。在检查中,可以得到各种数据,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是对于班组健全工作的重要的绩效评估手段,也为将来的整改和事故分析提供很好的依据。
(二)安全检查内容
查思想和安全意识水平,对法规政策的理解;查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查隐患,在作业场所和活动中存在的,人的不规范性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查事故处理,报告、调查、分析和整改措施意见及最后的处理结论。
(三)安全生产检查的一般程序
1.准备阶段:包括检查需求的提出,确定检查对象以及检查方法的选择。
2.实施现场检查:按照既定的内容和范围逐一单元进行。
3.总结阶段:主要是对发现问题的分析整理,得出结论和提出整改建议。
4.整改阶段:对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同时班组成员应了解危害辨识的重要性,理解危害与风险等基本概念,知道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标准和辨识方法;了解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能评价和识别工作场所的风险,初步掌握危害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使班组和员工提高安全素质和控制风险的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班组长既是生产现场的直接操作者,又是安全生产的管理者,责任重大。通过班组长自身的培训及自身素质的提高以管我、管人与互管使安全工作运行良好。班组是企业管理的基层组织,也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载体,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的实现。
1主要看法
在石油钻进企业的管理队伍中,班组长是企业基层钻井队伍中的管理者。班组长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组长人才队伍的培养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重要环节。班组长是企业钻井队的基层管理人员,他们负责钻井队的各项生产执行和管理工作,也是企业各项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人员。班组长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他们要负责钻井队在井下现场作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要真正当好一名名副其实的班组长,就应做到“三管”,即自管、管人和互管。
班组长要切实做好钻井度的人员管理工作。首先,班组长要让班组成员充分认识到人员管理工作中的自我管理、互相管理、组织管理对于石油钻井工作和企业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让班组成员认识到自我管理、互相管理与组织管理对于保证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只要切实做好石油钻井工作的相关人员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石油作业的安全、稳定。此外,各班组长还要把切实加强班组成员的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工作,要让班组成员严格按照石油钻井的各层安全程序来进行施工操作,还要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实现石油钻井一线工作的标准化作业流程。班组长和各班组成员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互相监管,同抓共管,保证石油钻井的安全生产。
班组长又要做好自管、管人和互管的实践者。班组长要身体力行,模范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种安全规程以及技术措施,避免嘴上“说一套、做一套”,甚至带头违章、蛮干。一旦发现违章行为,坚决打击,对班组内的违章行为视而不见或制止不力和不制止的相关人员严肃处理,绝不留情。班组长要完善班组内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在制度贯彻落实上有任务,有指标、有考核、有奖惩,建立齐抓共管保安全的激励机制。要充分发挥生产现场各级和各类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的投入到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管中来,主动参与自保、互保和联保。要在班组中积极推行诚信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联保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员工因为担心承担责任而对隐患、“三违”和安全事故隐瞒不报、甚至互相隐瞒和欺上瞒下的不诚信行为。
2班组长应该做到的
(1)做员工的良师益友。一名优秀的班组长,应该对石油钻井一线的安全工作了如指掌,应该对一线的安全生产负完全的责任。同时,也是抓一线安全工作的核心。班组长首先要具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在技术上能其带头作用。同时,班组长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在关键时刻能够首先站出来、冲上去。此外,班组长还要细心地帮助班组成员,提高全班的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将全班组打造成一支技术过硬、责任感强的优秀一线队伍。
(2)做班组成员的知心朋友。作为石油钻井一线的基层领导,在日常的生活,班组长有责任多关心班组成员的生活,过与成员进行沟通,了解班组成员的兴趣爱好、自身遇到的困难和需求。了解成员的心态。并根据班组成员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劝导和开解,并通过向上级领导反应或者求助与企业的工会组织等方式帮助班组成员解决自身遇到的困难,积极化解班组成员的心理障碍,用温暖打动成员,助其用更好的心态投入到一线工作中。
(3)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石油钻井队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按照中石化“十大安全禁令”与本单位的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开展各项作业,坚持标准化作业现场工作流程,干标准活、干放心活。班组长时刻做到“三勤”(眼勤、手勤、嘴勤),在作业施工现场积极开展风险识别、“十大薄弱环节”查找、对高危作业、特种作业时期的安全风险,实施超前分析和流程化控制;深入分析作业现场劳动和作业纪律上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全面的检查及时发现并积极排除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堵塞不安全漏洞,避免现场安全管理出现“盲区”,促进班组人员遵章守纪、按标作业。
(4)现场违章必究。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据统计全国95%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追溯其事故发生的根源就是“人的违章行为”。班组是企业的最前沿,既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反“三违”的主要阵地,要真正使“三违”彻底消除,班组长的管理无疑是重中之重。班组长通过在全班内开展自检、自查、自纠、自我揭露习惯性违章现象,同时查找纠正身边的不安全行为、事故苗子和事故隐患,把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同时班组长也要深入作业现场查处“三违”现象,纠正违章事件时铁面无私,克服人情关,克服姑息迁就,得过且过的心理,真正做好违章必究,有效的控制“三违”现象的发生,将本班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降至最低。
(5)防患未然。班组长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时常进行工作反思,要在工作开展中多找找有哪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施工工序还有哪些不足,石油钻井的钻井装置的安全施工作业能否确实到位,岗前五分钟是否开展,工作前的“七想七不干”思考法是不是能够在基层的实践操作中起到应该有的风险识别作用。石油钻井一线的安全工作关乎全局,作为基层领导的班组长要时刻紧抓安全监管工作,防患于未然,确保井下施工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6)充分发扬民主精神。班组长在实际工作中,除了要懂得如何高效地抓好班组人员的安全生产工作,还必须充分积极发扬民主,积极听取班组成员的建议和意见,集思广益,解决好安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多开展班组讨论会,集体一起找缺点、找不足,使班组成员共同进步。对于班组成员提出的意见,班组长要认真对待,与班组成员共同商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还要注意加强班组成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和互相保护的意识。互相提醒、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真正做到按章作业,确保钻井一线的安全生产。
作为石油钻井单位班组长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强化班组的安全管理,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执行力。班组长是企业最基层安全管理的重要的环节,班组长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安全体系运行良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班组长执行企业安全生产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班组长自身学习和锻炼不断提升的,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以管我、管人与互管使班组甚至本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运行良好。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家庭教育是教育之基,一方面是指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指家庭教育是生命成长的基础,对人一生的发展都起到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家庭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家庭教育是儿童所接受的最基础的教育。对于流动儿童来说,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还能够提高其学业成绩,促进其学校融合。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进行家校合作,提升流动儿童的家庭文化资本,构建社会支持体系,是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有效途径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我国处于6-14周岁的流动儿童已达1472万,比2005年增加了347万。流动儿童作为城市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尽管在接受学校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家庭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尤其对于流动儿童而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如何提高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促进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流动儿童是伴随着家庭融入城市的,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只能在家庭中寻找安慰与鼓励。家庭教育包括家庭气氛、家长素质、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为流动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正向作用,这对于儿童的思想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提高流动儿童的学业成绩
流动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一般较低,其教育理念往往也比较落后。对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往往寄托于学校,自身责任意识不高,并且往往会忽略了对孩子学习的鼓励。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其赞美、鼓励;同时对于孩子的不足,也会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其进行改正,增加孩子的自信心。积极自信的孩子也往往会在学校中积极表现,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流动儿童的学校融合
研究表明,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融入城市的水平高低与其家庭教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在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融入城市的水平越高,其家庭教育的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1]。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家长的城市融入水平,还能够促进儿童的城市融入水平,进而提高流动儿童的自信心,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
二、提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在于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家长的发展,还能够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保障流动儿童享受全面、平等的教育。有效地指导家庭教育,首先可以从建立家长学校入手,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保障家长学校的实际落实与运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数量;其次需要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流动儿童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的教育能力;最后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家长在活动过程中真正体会教育的意义。
(二)进行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2]。家校合作能够使家庭和学校之间取长补短,在运作过程中,发现并解决双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流动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有效进行家校合作,需要家庭和学校双方投入,促使家校合作制度化、常规化。从双方主体来看,学校应该将家校合作常规化,使家长把家校合作看作是学校的常规性工作,使其习惯性地参与进来;学校应使家校合作制度化,使教师把家校合作看作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应敞开心扉、积极配合,使家校合作有序展开。
(三)提升家庭文化资本
法国社会学者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认为文化资本是指任何与文化及文化活动相关的有形与无形资产。从家庭教育的意义上来讲,家庭文化资本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书籍、音像、绘画、父母的文凭、职业资格等。布迪厄非常重视家庭文化资本对儿童学术成就的作用,他认为“教育行为中产生的学术型收益,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的文化资本”[3]。家庭文化资本对流动儿童尤为重要,提升流动儿童家庭文化资本能够直接增加流动儿童的文化自信。提升流动儿童家庭的文化资本,首先是政府和社会应该为流动儿童家长的城市化提供平台,尤其在就业方面,应该保证他们公平就业,帮助他们谋求更好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间接地增加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资本;其次,流动儿童家长也应自身付出努力,平时多看书看报,学习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积累、提升自身的文化资本。
(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
流动家庭在城市属于外来者,但是他们在城市中所作出的贡献却是不可低估的。面对流动家庭在教育中的困境,我们认为应该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为流动家庭提供服务与帮助,使其感受到城市的社会关怀,增加他们对城市的归属感,促进流动家庭的社会融合,进而促进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流动儿童家庭构建社会支持体系,首先需要政府的力量,通过发挥统筹、引导的作用,制定政策文件,为社会支持体系的存在提供保障。其次需要社区和其他社会志愿力量发挥行动的作用,携手为流动家庭提供具体帮助。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关乎流动儿童这一特定群体的健康成长,受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还关系着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我们付出耐心和时间,共同为流动儿童的成长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广菊.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常州市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5):6-20.
[2]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52.
[3](法)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摘要〕小学生父亲参与家庭教育在内容上按照从“供养”到“养育”分层递进,共七个维度,即“间接支持、家校联系、教育规划、学业辅导、陪伴互动、教育约束、生活照料”。通过对上海市某公办小学1~5年级的382位父亲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父亲供养者角色明显,父亲参与结构性缺失;父亲参与柔性不足现象较多存在于父子关系中;工作是父亲参与的关键性阻碍因素;父亲对孩子学校教育世界的关注不够。改进家庭教育中的父亲参与,要推进父亲参与的社会支持政策,还要加强父亲专题性家庭教育指导。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亲参与;家校联系
随着现代家庭结构的嬗变、母亲就业的普遍增加、家庭生活的丰富,父亲的角色和职责被重新定义,父亲参与家庭育儿的价值在国内外被一些研究所证明,父亲参与家庭教育也被社会广泛呼吁。然而,现实与理想相距甚远,现代社会中“父亲缺席”“父爱缺失”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深入了解上海市小学阶段父亲参与的实际情况,为学校开展专项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依据,笔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上,自编父亲参与问卷,对随机抽取的上海市中心城区某普通公办小学1~5年级的382位父亲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父亲参与”的理论背景及调查设计
根据国外研究,父亲参与家庭教育主要由“父亲参与”概念来指代。“父亲参与”概念大致有如下几种内涵划分:Lamb等归纳出父亲参与的三个层面分别是投入/互动性、易接近/可得性、责任性;Hawkins等则提出了更为广泛、丰富和深刻的9个侧面,即提供经济支持、对孩子母亲的支持、管教和培养责任感、鼓励学业成就、给予表扬和情感支持、与孩子交流或聊天、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给孩子读书、鼓励孩子发展才能,涵盖了认知、情感、道德以及直接和间接的参与方式。Amato发展了基于父亲身份资源定向的“五角星”模型,即父亲通过人力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等间接参与方式对孩子加以影响。在上述国外概念研究的基础上,本次研究根据小学生教养内容和特点,结合上海本土文化,将小学生父亲参与内容按照“供养”到“养育”分层递进,共七个维度,即“间接支持、家校联系、教育规划、学业辅导、陪伴互动、教育约束、生活照料”。其中“间接支持”指父亲主要为孩子提供经济支持,给孩子母亲以鼓励和情感支持,而涉及亲子关系的“陪伴互动”维度又细分为“教育陪伴、互动交流、情感支持”三内容,从陪伴孩子参加各种教育活动,到了解孩子各方面情况,再到给予孩子情绪关注,在关注孩子情感方面层层递进。在问卷设计上,每个内容维度均结合上海父母育儿的实际情况,设置了四道行为情境题,让参与调查的父亲根据自己过去一年中的经历,作出0~6分的自我赋分评价(0表示“很差”,6表示“非常好”,数字越大表示评价程度越高)。
二、调查内容与主要结果
1.父亲参与“家校联系”最差,给予“间接支持”最好
,“情感支持”水平较高第一,在总体七维度的参与上,我们将每个维度获得的“平均数”除以“项目数”得到“项目平均数”,该分数高低反映的是父亲参与水平的高低。项目平均数分数越高,则表明父亲参与程度越高。父亲参与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分别为间接支持、教育规划、教育约束、陪伴互动、学业辅导、生活照料和家校联系。最高的是间接支持,最低的是家校联系。第二,在“陪伴互动”这一核心内容维度上,父亲参与也有不同的内容侧重,如表2所示,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分别是教育陪伴、互动交流和情感支持。
2.文化程度高的父亲参与整体表现好,低收入父亲“陪伴互动”强
父亲参与一定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结果。本次调查以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两个客观因素作为参照,分析学历和收入的高低在父亲参与各维度上的差异体现。第一,父亲的文化程度是影响父亲参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大学专科为划分界限,即“大学专科以下”为文化程度较低,而“大学专科及以上”为文化程度高,将文化程度高低的两类父亲群体进行父亲参与内容七维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在五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在“教育约束、陪伴互动、学业辅导、教育规划和家校联系”这五个方面,文化程度高的父亲参与表现远远优于文化程度低的父亲。同样,在“陪伴互动”三维度内容中,文化程度高的父亲在“教育陪伴”和“互动交流”方面大大优于文化程度低的父亲,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第二,本研究将月收入>=5000的父亲归入高收入群体,反之不及5000月薪的则为低收入群体。将这两类父亲群体在参与内容七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仅在“陪伴互动”和“间接支持”这两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且均是收入低的父亲比收入高的父亲表现优异。而在“陪伴互动”的三维度上,两类父亲群体没有显著性差异。
三、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次随机的父亲参与调查,笔者在大众对父亲缺席现象有普遍感知和认同的基础上,根据数据提炼出一些上海市小学生父亲参与的倾向性问题。
1.父亲供养者角色明显,父亲参与结构性缺失
本次调查发现,父亲参与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分别为间接支持、教育规划、教育约束、陪伴互动、学业辅导、生活照料和家校联系。这与人们的常识、研究者的经验判断基本一致,即父亲在对孩子的直接生活照顾、有关学业的学习辅导、日常的亲子互动等内容缺席较多,日常照顾仍然是母亲的传统职责范围。上海小学生父亲基本扮演的还是传统意义上的“供养者”角色,他们为孩子、为家庭而努力打拼,认真工作,并大多践行着“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将教育孩子自动归为母亲的职责范围。其实,自然性别差异是先天给予的,而社会性别差异是通过文化理念、家长认同、社会引导和同伴互动等方面的影响所造成的。许多研究证据显示,父亲和母亲一样具有抚育性,可以像其配偶一样做很多“母亲”的行为,也可以和母亲一样参与许多照顾孩子的活动。国外有研究者提出,父职行为从性别角色化向去性别角色化发展,父亲也是孩子的照顾者。[1]因此,若一味苛责父亲不参与家庭教育是有失偏颇的,上海小学生父亲参与存在的是结构性缺失问题,尤其在学业辅导、生活照料和家校联系三个方面。未来,促使父亲从“供养者”角色转变为“养育者”角色,需要父亲自身的积极投入以及全社会良好氛围的营造。
2.父亲是规范者,“远其子”现象多存于父子关系中
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逻辑起点,而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一样,也是永远不会消失且深远影响子女一生的重要家庭关系。父亲参与的“陪伴互动”维度是体现父子关系的重要指标。调查发现,父亲在“陪伴互动”方面的参与,排在“教育规划”和“教育约束”之后。相比日常生活过程中的陪伴和互动,父亲更愿意给孩子做好人生发展的领航者,给孩子制定各种教育规则,当孩子犯错时来管教和惩戒孩子。而涉及到情感交流部分,父亲的参与度明显下降,有22.0%的父亲很少“拥抱、亲吻孩子”(“很少”和“较少”比例相加,以下同),而有超过三成的父亲不会对孩子说“我爱你”。尽管随着时代发展,奶爸、猫爸较之以往有增多趋势,但大多数父亲还是习惯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父亲参与“远其子”、柔性不足的这一特点和传统文化中父母的家庭职责和角色分工不无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一般是“严父慈母”的角色,对孩子严格要求,不苟言笑,大多是传统父亲。母亲是“温暖”和“亲近”的,而父亲则是“冷酷”和“遥远”的。其实,大爱无形,大爱无音,父亲的爱是非常深沉的。更深入的调查往往会发现并不是母亲比父亲投入了更多的爱,而是父母传递爱的方式是不同的。母亲可能倾向于通过讲述和感情来直接向儿童表达爱,而父亲可能倾向于通过可靠的服务和工作来显示对孩子的爱。[2]可见,父亲们不是不爱,一方面是他们常常羞于表达,另一方面则是他们特殊的爱的表达方式。
3.父亲参与需要意识和行动,工作是关键性阻碍因素
父亲参与是父亲作为教养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教养行动的综合体。它既需要父亲有参与的正确理念和日常意识,也需要父亲在实际的生活中身体力行地积极投入到家庭教育过程中去。本次调查显示,文化程度高的父亲参与表现在五个参与维度上远远优于文化程度低的父亲。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程度高的父亲对父职意义的积极认同并内化为行动。由于接受了更长时间的文化教育,他们大多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更容易认同父亲和母亲一样具有家庭育儿的亲职角色,同时在实际行动中,会更具有自我学习力,不断完善自我、积极参与,比文化程度低的父亲们表现得更优异。而另一个有趣的调查数据则是,在“陪伴互动”和“间接支持”这两个维度,收入低的父亲比收入高的父亲参与表现优异,他们给予孩子的陪伴更多,给予孩子母亲的支持更多。这有力地证明了父亲对工作的过多投入是造成自身与孩子疏远的重要原因。父亲的高收入,来源于自身的文化资本和辛勤的工作投入。国外研究表明,工作压力越大的父亲因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较多,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就越少。可见,即便有参与的理念,但在事业、工作占据大部分日常生活的前提下,父亲参与的时间和空间会不断受到挤压,不仅陪伴孩子、陪伴家庭的时间无形压缩,而且父亲也容易将工作职场上的压力传染、转移给家庭和孩子。
4.父亲对孩子学校教育世界的关注不够,缺席现象较严重
鼓励学业、关注生活是国内外父亲参与的重要内涵。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本次调查将连接孩子教育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家校联系”作为家长参与的重要内容之一。上海小学生父亲参与存在结构性缺失问题,在家校联系方面参与度是七维度中得分最低的。具体而言,很少“参加学校家长会”的父亲超过四成,占到总数的40.3%;能够“了解学校各项活动及进展情况”的父亲只占到总数的35.5%;能够“与孩子的老师交流/通话,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的父亲不到三成,比例为27.0%;而能够“作为家委会成员或家长代表,经常为学校出力、出谋”的父亲比例最低,仅有6.7%。随着父亲参与学校教育内容层级上的深入,父亲们的参与度是逐层降低的。根据相关研究调查,“参与意愿”和“自身时间”是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最关键的限制性因素。[3]结合父亲自身特点,由此推断,上海小学生父亲参与之所以在家校联系这一内容维度上参与度最低,与父亲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上有极大的关系。主观上,传统性别角色意识较强的父亲,会认为关注孩子的学业、了解孩子的在校生活情况是妻子更多承担的家庭职责;客观上,工作花去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在分身乏术、精力不济的情况下,被动忽略乃至主动放弃参与学校教育的活动。此外,由于上海的小学以女性教师为主,[4]客观的学校环境中的性别失衡,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父亲与教师的日常沟通与交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是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教育问题,对本次调查反映出的小学生父亲参与的一些倾向性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和学校要给予高度重视并采用各种措施鼓励父亲参与。政府应有相应的政策、制度保障,鼓励和支持父亲参与。学校应针对父亲缺失问题,多多开展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导,提升父亲参与的意识,改进自己的参与行为。
参考文献:
[1]张亮,徐安琪.父亲参与研究:态度、贡献与效用[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5.
[2]皮卡哈特.怎样做个体贴的父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3]郁琴芳.家校合作中校长与家长的认知差异———基于上海市146所公办学校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4,(5).
[4]许沁.小学教师普遍“男少女多”职业成就感是留人关键[N].解放日报,2015-6-9.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成熟,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计算机的重要性日益明显。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的重要性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掌握计算机使用方法成为新世纪大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作为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我认为学好计算机是大学生活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即使我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的重要作用
大学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在计算机教育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从现实生活的观察来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不仅没收到应有的关注,反而被严重忽视,这不禁使人感叹大学生计算机的学习现状如何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以及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如何有效合理的使用计算机。
一引言
(1) 电脑的基本操作。
它主要包括一些办公软件的使用,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已经杀毒软件的设定与使用。WINDOWS控制面板的使用磁盘管理,桌面设定,打印机的设定与使用等。满足日后下一步学习的基础以及工作中的基本需求。
(2) 网络系统。
它的学习主要包括:网络连接情况查看,网络连接操作,网络邮件使用,简单 网络故障排查。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学习,一便于连接网络以及处理简单的网络
故障
二学习计算机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意义。在校期间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集应用的学习对于在校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相关调查表明,企业招聘中除软件专业外,对于计算机都要求有一定的操作的能力而熟练的操作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闪光点可以让自己从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计算机可以极大的降低工作的劳累程度,让人享受生活的美好。毫无疑问,计算机是美好生活十分有效的催化剂。
三计算机学习面临的危机
随着新生计算机技能的不断提高,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第一门计算机课程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首先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普遍不端正甚至是消极的学习态度导致了他们无法学习到一些虽然基础但却十分重要的计算机知识。接着便是由学生学习现象而由一些学者提出的质疑,学者已经开始质疑这门课程是否有存在的价值了。
(1) 当前的教育模式是知识型技能型教学,关注的是计算机及其通用技术,如二进制程序设计语言等,而非应用计算手段进行各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所以,客观的说,大学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教学与能力需求间的差距,有教育者自身的原因还存在着大量的现实矛盾。
(2) 首先,是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相差极大,有的学生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但有的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这给教学工作的进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惑
(3) 计算机技术正在飞速的发展当中,一些新软件新技术的出现及应用给课程的定位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并且极大的降低了学生对计算机课评价甚至认为计算机课教的都是一些过时无用的计算机知识。
(4) 面对危机和质疑,相关的教学人员应该做出一些相关的改革,因为计算机课的重要性不容质疑,重新让期焕发活力刻不容缓。
四改革从思维开始
基于课程面临的矛盾和危机,做出改革是势在必行。当然这并不是表面改个名字那么简单,而是应该从思维上。大学计算机课程需要思维性的教学。
计算机学科中有很多普适思维。这些思维不仅反映了计算,计算机的原理,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基于计算机计算机技术的问题求解思路好方法,从而由助于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借鉴计算机平台研究一些需要大量处理数据的问题。
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也必须挖掘这样的思维培养学生使之具有这样的思维,要是学生看到并确信思维是能够实现的。因此,大学计算机课程要实现思维性改革,不仅要讲知识更要讲贯穿这些知识的思维。
蕴含在计算机学科知识当中的,建立在可实现实现基础上的思维教学是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核心价值。思维教学课概括为知识随着思维的讲解而展开,思维随着知识的贯通而形成,能力随着思维的理解和训练而提高。
计算思维能力将成为21世纪每个人的基本能力,这是有WING教授提出。这充分说明了计算机即将对人类日常生活起到的重要作用。
五大学计算机的思维性与课程定位
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课程中的第一节课,作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体系的开端,大学计算机课程应具有以下特点:
思维性。计算学科的普适思维对各学科学生的创新性培养是重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离不开计算学科的手段,计算学科的普适思维要培养这些普适性的思维。
素养性与知识性。一定的知识与素养是理解并建立起思维的必要条件。知识主要是与思维有关的知识,素养主要是信息和信息处理方面的素养。这门课程就是要将思维知识和素养有机结合。
六结论如何将计算机与化学知识的学习有机结合
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利用计算机去进行一些复杂的计算建立一些反应的模型,还应该充分利用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获得的普适性思维。大胆的去进行一些学术上的研究和创新。学习计算机是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在当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最终才能破茧成蝶。
参考文献:
[1]王守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人才。
[2]谢开勇: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困惑与对策。
[3]钱伟长: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完善和高速发展,给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计算机硬件教学摆在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
一、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相对于软件来说,教学知识概念比较抽象,不动手操作很难让学生理解,这就导致了当前学生们普遍的“喜软件、怕硬件”的情绪。同时,由于许多软件教学课程实践中并没有和硬件产生必要的联系,这让一些计算机专业学生产生轻视硬件组装课程学习。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的教学实践中,很大程度的受到课时因素、场地因素、资金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把本应在探索和实践中进行理解和消化的教学内容,局限在书本上的讲解,这样生硬的、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不容易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这些就是当前计算机硬件组装教学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二、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教学的原则
(一)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中,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来构建教学模式。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由学生完成项目、制定计划,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二)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
学生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和做习题,了解自己还有其他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等,然后通过回答问题来解决。同时,老师要进行归纳总结,把知识系统化。学生也可通过电话等方式得到老师与同学的帮助。这样,学生所学知识才会融会贯通。因为将理论和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是以计算机科技发展为基础进行硬件组装教学的首要原则。
(三)灵活应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可见,正如人们常说的,兴趣是一个人的最好老师,它引导着人们走向成功。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多媒体计算机以特有的感染力,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形式对学生形成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尽多的安排实训课时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教学的内容知识、方法步骤都能死记硬背而记牢,但当进行实际操作时往往就变得不着头绪,不能很好地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去。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不断增设大量的实践教学环节,校内实训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要尽学校最大的努力多安排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的实训课程,这样在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为以后就业工作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考核体系
在传统的计算机硬件组装考核中,学生的成绩基本都是由实践操作报告来进行分数评定的,这样得出的分数与该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出入。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操课中,过程性测试以完成实际操作项目为考核内容,根据学校的教学情况合理的安排项目分数,关注学生的知识复忆能力。老师还可以把纪律、学习主动性、回答问题情况、卫生、出勤等作为考核,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作风。
四、建立虚拟计算机实验室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除了课堂理论教学,还有大量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实验室主要对课程的理论作出科学验证或展开演绎,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由于在实验教学中设备容易在操作中损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虚拟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解决了这些问题,虚拟的设备是不会有磨损和消耗的,这样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在学习硬件维修中不担心自己损坏硬件设备了,可以放心大胆的练习计算机硬件维修技术。
同时,虚拟实训室是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包括相应的实验环境、有关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对象信息资源等。它从根本上解决了由于经费紧张而无法实现硬件元器件无法更新的情况,而且由于他是虚拟系统操作,其实训效率远远超过了实物实训,而且由于其实验所用单元完全虚拟,将不会受到规格和品种不全的限制。在虚拟实验中,实验者有逼真的感觉,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就像是真正的现实实验室里近距离进行现场操作。
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已广泛用于各行各业,因此懂得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使这门课程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不断地总结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合理适应的调整教学方法。并在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尽量提供必要的实验环境,创造更好的实训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锻炼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p#副标题#e#
一、计算机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给审计带来的挑战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进步广泛普及的科技时代,会计信息化成为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相对于传统手工会计,计算机在会计信息的处理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数据处理速度与精度使信息化会计制度能够很快的适用于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然而,先进的计算机手段为支撑带动着审计手段的提高,但是使用计算机诈骗,欺诈和审计风险的可能性显著增加。管理人员在面临传统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同时,还必须面对信息风险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挑战
在很长的时间里,因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没有被人们广泛认识接纳,内部控制的措施模糊不清,审计方法不恰当,使得审计人员只能沿用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效果不明显,无法确保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因此,提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程度,加强对其内涵和技术的学习,重视对内部控制的审计,依然是当前会计信息化和审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会计实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电算化后,会计工作的职能划分、权责关系、稽核关系及会计文档的管理形式等会计业务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过去的一套内部控制制度将无法适应新格局下的会计核算管理,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与时俱进、高效严谨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会计信息化给内部控制审计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
(一)什么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下的内部控制
传统的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
我国财政部1994年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在输入、处理、输出和安全四个方面对会计软件提出了规范化要求,涉及到的实际上都是内部控制的问题,即会计信息化软件应实现的具体控制。而1999年7月1日正式生效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是第一次涉及计算机信息化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法规则。计算机信息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就是被审单位的组织与管理控制,应用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计算机操作控制、系统软件控制,以及数据与程序控制等一系列控制的总称。
(二)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分类
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第3号《审计准则公告》、《国际审计准则》第2号以及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都把计算机会计内部控制分为一般控制(Generalcontrols)和应用控制(Applicationcontrols)两大类,并将前者定义为:1、电子数据处理的组织和操作的计划;2、对系统或程序的设计、开发和变动的记录、审核、测试和批准;3、制造商在设备内部设置的控制;4、对数据文件和接触设备的控制;5、对系统的运行有影响的其他数据和指令程序的控制。公告把应用控制定义为输入控制、数据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
对于以上分类方法,我们认为从各方面来看,都有值得商讨的地方。内部控制的分类首先要概念清晰,同时也要区分控制主体,以便职责的明确划分。为此,我们认为应将其分成两大类:管理制度控制和程序系统控制。其中包含系统和软件的计算机软硬件就是我们所说的程序系统。程序系统控制是通过软件本身功能来实现的内部控制机制,从而达到系统的自我保护的目的,主要包括数据输入、内部处理、信息输出、数据传输和系统安全保护控制。软件开发部门为程序系统控制的责任者,用户不对其负责任。而管理制度控制一般则是以管理制度的形式实行的,涉及的方面主要包括组织、操作、维护和资料保管等。当然,可以将管理制度控制进一步分为环境控制(或基础控制)和操作控制(或控制)两类,组织、维护和资料保管都属于环境控制的范畴。显然控制制度的制订和实施与计算机程序系统无关,而应归责到会计软件使用单位。这种分类方法主要的有点是分类比较的清晰明朗,方便理解,而且实现控制的措施和控制的主体一致,责任分明,使得各方面明确自己应该干什么。
三、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审计步骤
(一)内部控制的初步了解和描述
初步了解主要是了解企业单位网络中的安全控制的具体进行流程,使用了那些方法或者工具,最后的控制结果成效是什么样的,除此之外,也应了解有关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是否制定、如何制定,制定了其实施情况是怎么样的。通常审计人员采用询问,实地观察,查阅系统资料的方法了解,同时对一些基本业务处理过程进行跟踪,最后用文字描述、流程图和调查表等方式详细记载其了解的所有情况。
(二)对企业内部具体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在对被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评的基础上,为证实该控制是否在实际工作中行以贯彻执行,以及其效果是否符合设立该控制的初衷而进行的测试活动。进行符合性测试的目的是获取对准备予以信赖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的证据,从而确定会计报表审计的范围和程序。
1、一般控制的测试
一般控制的测试就是要初步了解企业内部对信息系统控制的情况,是否符合有关规章准则,是否健全有效,以避免应用系统中不能察觉错误的风险的发生。
(1)对被审单位组织与管理控制的测试。在该对组织与管理的审查时,审计人员应该把审查重点放在分工与职责分工上。可以通过询问,实地检查的方法对单位各部门,特别是了解数据处理和数据使用有关部门的分工情况,而部门领导以及部门职员之间是否做到职责分工,以及各部门是否建立并有效实施了合适的计算机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
(2)对被审单位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的测试。在此审查中,审计人员应当关注开发过程中领导的参与度,是否了解开发的整个过程并且对此过程进行了职责之内的有效控制;为了满足后续需求,开发和维护中是否留存关键文件;是否为了防范风险进行了安全控制,是否做了风险应对计划和措施。 (3)对被审单位计算机操作控制的测试。审查操作控制时,审计人员应当了解数据处理部门有没有设置控制小组,各小组或小组成员是否职责分明,准确完整地进行控制操作,并记录下了操作记录,以及单位是否设有内部监督检查机构会人员对以上人员及其操作的控制。
(4)对被审单位系统软件控制的测试。审计人员应该检查系统软件处理错误的控制、系统使用权限的控制、防止病毒入侵的控制等功能有没有发挥其保障应用程序安全的效果,其效果是否高效明显。
(5)对数据和程序控制时,审计人员应该重点审查在整个数据和程序体系中,有无建立监督控制体制,接触数据和应用程序的人员是否经过授权,且其是否接受相关检查监督。
2、应用控制的测试
应用控制是对一般控制的深化和具体化,可以通过对应用控制的测试进一步取得控制评价的依据。
(1)输入控制的测试。在输入控制的审查中,应当了解是否有适当的控制举措来监督业务执行和输入的授权情况,控制业务的准确及时的输入,同时有无充分的控制措施来监督错误数据的更改与重新输入。
(2)计算机处理与数据文件控制的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应关注数据文件完整性和准确性控制效果,有无保留审计线索以备查。
(3)输出控制的测试。对输出控制的测试与输入控制关注的点基本一样,包括输出数据的完整度、正确性的控制,输出结果的接收人是否经过授权审批的控制。
(三)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结束符合性测试之后,应该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首先是评价初步了解和审查过程中,被审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中的运行有效的控制措施;其次是评价符合性测试过程中,各项控制措施是否符合最初制定的控制目标,如果达到目标,具体程度如何,如果没达到,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最后评价被审单位信息系统有关上述各项控制是否仍然可以依赖,整体可靠性怎么样。
猜你感兴趣:
1.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营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信用重要性论文,供大家参考。
0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路径中,买方市场的主要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对于卖方市场而言,提升自身信用度就等同于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信用作为交易达成的必要条件,是企业拓宽市场份额与销售渠道的重要基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为外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同时也带来更大的信用挑战。一旦出现坏账及贷款拖欠等问题,便是导致外贸企业遭遇未知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在此背景下,亟需外贸企业做好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定相关制度与体系,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1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特征
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特征,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1.1客观性。
基于双方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够建立信用交易。而在此之前,必须要双方经过承诺与授信的过程,一方有付款诚意,一方有不需立即付款就可以提供的服务与资源,促成信用交易的达成。对于刺激消费与强化社会购买力等情况,建立企业信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对于授信外贸企业而言,在缺乏担保与抵押,更没有法律保护的情况下,包括客观的客户信用承诺与兑现时间等要素,都成为了信用交易的客观风险。
1.2积累性。
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交易主体,外贸企业在经营发展进程中,往往会面临诸多风险,包括金融风险、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以及政治风险和财务风险等。而在企业发展进程中,各种风险往往会以信用风险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主要就是指违约行为。不断累积的信用风险会带来连锁反应与恶性循环,给外贸企业甚至是社会,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绝不仅仅是企业的重要任务,更对社会的发展存在着重要意义。
1.3扩散性与不对称性。
损失与收益的不对称性,是信用风险的最大风险,每一个外贸企业都会面临这样的风险考验。而鉴于企业信用交易是一个信用链的存在,所以一旦某一个环节的风险出现,最终便会导致整个企业即将面临的信用风险链条。
2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外贸企业正在不断完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在认知与体系建设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从目前的现状表现来看,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2.1有待控制与解决的货款拖欠问题。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环节,决定着企业资产的品质。而时下很多外贸企业,都在选择适当的应收账款控制工具与办法,包括事前的预警、事中的控制以及事后的补救措施,可谓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与流程。但是在宏观环境下,部分外贸企业还是缺乏有效的抵抗风险意识,在受到战略经营问题影响时,往往还是促使不良账款数字增加,并普遍伴随前清后欠、边清边欠等问题,低质量的应收款项,让很多外贸企业的发展陷入困境。
2.2有待强化客户信用管理问题。
外贸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正在面临着严峻的经营考验,在出口利润较低的状况下,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普遍较高,这是企业不愿意承担的费用。而在与长期合作伙伴进行交易时,往往企业因为已经有了长期的了解与贸易往来,所以为了降低成本便忽视了对合作伙伴的信用管理。但基于国际贸易环境的多元化与多变性,往往会导致很多稳定的合作伙伴也可能存在潜在的信用风险。与此同时,对于新客户的信用管理,一些外贸企业也为了表示诚意,忽视了资信调查环节,最终导致风险性大幅增加,并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2.3不断增加的贸易额与信用风险管理矛盾。
外贸企业在近些年来,为了可以更好的解决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问题,采取了很多管理措施与办法,例如明确资产管理权限及提升进口开证保证金等,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拒绝高风险或减少高风险业务的环境下,企业又无法选择多元化的交易方式,导致白白失去了很多贸易良机,而这样的矛盾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面对国际化的竞争与开放化的贸易活动,企业亟需改变这种情况。
2.4专业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人才的匮乏。
作为一项专业性与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需要高要求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该类人才不仅需要懂得财务、法律、信息,以及统计、管理和公关、运营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出色的工作经历与实践能力。而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对于信用管理专业的发展还并不重视,缺乏专业化的课程与系统的培训体系,导致市场上严重缺乏相关人才,企业难以通过良好的人才选拔,提高外贸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水平。
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对策
针对外贸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对策,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1构建外贸企业良好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制度。
通过建立统一的合作伙伴信息,明确经营单位与职能部门的职责,弥补应收账款保障机制,可以有效构建企业内部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一方面,外贸企业要专门成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因为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有着较高的技术性与专业性要求,所以唯有组建专业化的团队并做好全面性的工作,才有助于体制的完善;另一方面,要强化部门的权限,通过档案的建立与管理,给予信用管理部门一定的管理权限,更有效地把握信用信息。
3.2强化信用风险抵抗意识。
对于外贸企业而言,抵抗信用风险意识的建立,可以借助责任考核的方式。首先,通过信用风险防范责任的合理分布与设定,明确相关管理者与相关人员的职责,并采取相应的薪酬管理、绩效管理方式,使其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其次,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在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员工进行考核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信用管理指标,例如应收账款与收款周转比例等。最后,构建信用风险准备金制度。采取超率累进的方式,向企业信用风险相关责任人收取一定适当基数的风险准备金,预防内部风险的出现。
3.3强化信用风险管理激励机制,注重风险报酬。
作为高风险企业,外贸企业的风险相关者不仅需要承担巨大的经济责任压力,同时也会承担较大的精神与心理压力。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在建立考核与责任机制的同时,完善风险报酬激励机制,为风险的决策者、责任的承担着设定风险报酬。通过较高的风险报酬设定,可以有效地确保相关责任人更好地履行职责,为企业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效率。
3.4构建多元化、系统化的信用信息管理体系。
在现代化的大数据时代,外贸企业的信用风险信息系统需要不断完善,需要涵盖若干个分子系统。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以下相关内容:首先是与信用风险事前预警相关的信息,包括合作伙伴或客户的基本面相关信息,以及国际化的相关行情与中间机构信息等;其次是与事中控制信用风险相关的信息,例如业务与交易进程的发展,内部各个环节的实际状况,中间机构与客户、市场等方面的全新动态等;最后则是事后信用风险补救与控制信息,例如财务状况的变化、债务追讨情况及债权特征的变化等相关情况。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很多,需要积极构建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才有利于解决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1.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针对我国民营企业自身特征,在构建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对企业素质进行分析,对企业整体经济发展情况、经营范围与产品销售与盈利水平等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包括对企业综合管理情况的评估,如企业职工能力、领导管理能力以及企业内部文化结构等;要对企业资金信用进行评估,通过对企业资产结构、资金链运行以及资产质量的分析,进行量化财务指标考察,充分反映企业资金自有率和流动比率,对信贷情况、贷款承付率等全面评估;对企业的经营水平与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对产品生产、销售、开发、费用核算以及纳税与利润多方面情况考察;另外,对企业发展情景的分析,要对民营企业进行近期考察,对目标实现情况以及长远规划等全面分析,并对企业的行业地位以及多元化市场竞争力进行分析,对其目标的制定与措施的落实以及长远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2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为避免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的选择存在随意性,要遵循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公正性原则、通用性原则、可获得性原则。民营企业风险评估直接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趋势,一旦出现评估偏差将会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给企业带来风险。因此,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全面体现民营企业信用状况。要积极借鉴国外信用风险评估体系构建经验,使数据结构构建更加丰富、全面、科学。只有在客观判断和评估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指标体系构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另外,指标体系构建必须要依照国家政策和法律以及规定标准进行,避免偏离经济发展轨道,使其适用于民营企业中,被债权人和企业理解和认同。
2.基于相似度的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评级方法
信用评级方法主要是指基于企业的信用状况完成的等级判定,通过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信用评价方式对于信用等级的判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民营企业的信用评估方法应用,我国多赞同美国做法,但是也有持反对意见的。认为通过定量方式分析量化评估指标具有客观性。而通过定性分析则相对比较主观,需要进行相应的主观判断,可以说,采用定量分析相对于定性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特征。本文中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与作用并不做机械性判断,而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定量或者是定性分析。
2.1定性评估方法
根据分析人员的差异性特征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分类:首先,个性特征分析方法:个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分析,也就是根据因果性原理完成对以表现出来的信用情况以及经济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判断,形成信用状况信息。这个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对比类推法,通过结合类推原理将信用状况与相类似的状况之间相互结合,形成对未来一段时间范围内企业信用状况的评估。其次,集体分析方法:采用个人因素分析方法会受到个人知识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因此具有局限性。集中个人形成专业性判断能够极大提升信用评估的质量与效果。这项评估方式主要采用的是集体讨论方式进行信用评估。最后,专家调查方法:这项评估需要借助于具有专业性能力的专家,通过进行咨询完成相关信用问题的解决。因为专家的专业性能力相对更强,通过借助于他们的专业性知识与能力,可以充分解决各个方面的实际问题。
2.2信用评估定量分析
首先,比率分析:也就是采用财务分析方法,这也是信用评估当中的主要应用方式。在进行信用评估时很难通过一项数据内容完成整体评估,因此需要计算比率指标内容,这样就能够进行判断,形成科学性结果。其次,还包括趋势性分析方法、结构性分析方法以及相互对比法。以上三种指标也都是进行信用评估最为主要的使用方式。
3.实际应用研究
结合某食品企业进行实例分析,该企业成立于2000年,总投资金额为3000万余元,公司总人数达800人。主要生产的是花生系列产品,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年生产力能够达到3000吨。当前企业为了进一步实现扩大再生产,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达到员工总数的41%,创新费用比重为8%,新型技术装备更新率为6%,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达到原来的28%,资本积累达到4%。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构建民营企业信用风险指标体系以及建立一个新的基于相似度的民营企业信用风险评级方法过程中,要针对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财务状况、信用状况和发展前景等各方面因素,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实现健全、完善的风险评级方法构建,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发展。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投资学和宏观财务。其中,公司财务在中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
对组织内的资金需要及资金筹措提供可能性的调整活动被称作为财务管理,也叫公司理财。但是,和金融不同,财务管理注重公司的资金需求和筹措,资本结构,股利策政策等。在英语中常归为公司理财。而理财还包括投资管理等许多其他内容。
财务监督主要 是利用货币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实行的监督,具体来说就是对资金的筹集、使用、 耗费、回收和分配等活动进行监督。例如:通过资金周转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物 资的占用和使用情况,对这些生产经营资金的形成和使用实行严格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加 强生产技术管理,改进物资供应工作;通过产品成本有关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生产中物化 劳动和活劳动的耗费,推动企业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节约消耗、降低成本;通过 利润指标的分析,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成果和经营管理水平,对利润的形成和分配实行严格 的监督,从而促进企业挖掘潜力、改善管理、节约开支、增加收入。
财务控制是保证企业财务活动符合既定目标,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财务控制的内 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是做好财务控制工作的前提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健全原始记录,加强定额管理,严格计量验收,定期盘 存财产物资以及制订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制度等。
(2)组织财务计划的实施。编制财务计划只是财务管理的起点,最终要组织计划的执行和 落实,以达到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节约支出的目的。在组织计划的执行过 程中,通过对各项财务指标完成情况的分析,来评价各项管理工作的质量,为决策提供依 据。? (3)平衡财务收支。平衡财务收支也是财务控制的主要内容。其任务是及时根据实际情况 ,积极调度、合理组织资金,以保证生产的合理需要。平衡财务收支的方法是增加产量、增 加收入以平衡支出;降低消耗、节约开支以平衡收入;此外,还可按规定程序向社会融资或向银行贷款。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资本运营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资本运营不仅仅是运营产品 ,而是运营资本。资本运营是现代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采用财务会计中记账、算 账、报账的方法,也不采用管理会计中预测利润的量本利法,而是采用管理会计中投资决策 的理论和方法,采用财务管理中投资组合选择原理、资本结构理论等重要方法,将投资、融 资和盘活存量资产作为主要内容。
财务预测是在认真研究分析有关历史资料、经济技术条件的情况下,对未来的财务指标做出 估计和判断,制订财务计划的过程。通过预测和分析,找到增收的渠道和节支的途径。财务 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销售预测、资金预测、成本预测和利润预测4个方面。企业的财务计 划要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计划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各项资金、预计的收入和经济 效益,也就是说,财务计划是预测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提出资金使用的要求。?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