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有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大学生是高校受教育的主体,受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的影响,一味严格管控和说服教育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与教育者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教育者充分信任大学生,给予其相对充分的自主性,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律意识,尊重大学生张扬个性,并给大学生提供张扬个性、发挥个人特长的舞台,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创新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旨在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 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关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于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建议全文如下:
摘 要:伴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思想舆论发布阵地和领域,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普遍生活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地,它的作用发挥日趋显著。本文在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些措施,进一步论述了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首要问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具有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显著特点,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象的新特点
当前,九零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他们的特点表现为追求新奇刺激,思想开放,个性鲜明,行为独立,富有创造力。同七零、八零年代的大学生相比,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主动性多于被动性,在网络媒体下主动地接纳信息,选择信息,发布信息,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新特点
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往往是对立的,思想教育者是高高在上的思想权威,其主要职责是进行思想理论灌输。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思想教育主体是网络传播中的把关人,他们制造、传播、监控网络信息,兼具信息传播者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身份,他们具有高新技术和广博的知识以及良好的品质,但不一定是思想权威。他们不具有特定的身份,甚至可以不被称为教育者,不进行说服,而提供选择和引导。
(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新特点
网络时代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天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摒弃了传统“说教式”、“灌输式”的方法,借助多媒体的优势向大学生提供正面的、积极的信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态逐渐立体化、动态化,教育形式也随之变得更为丰富和全面。如网上讲座、BBS论坛、网络博客,红色网站等等,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平台,这是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无法比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直观地表达教育者的教育诉求。同时,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充分了解和掌握自由发表言论的大学生思想动态,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把握他们的政治方向,使思想教育更富针对性、及时性。
面临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我们应当积极利用网络时代下新媒体、新技术去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强化网络马列主义教育阵地的建设。对照新时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不断加强。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大学生是高校受教育的主体,受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的影响,一味严格管控和说服教育容易使其产生逆反心理,与教育者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教育者充分信任大学生,给予其相对充分的自主性,重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律意识,尊重大学生张扬个性,并给大学生提供张扬个性、发挥个人特长的舞台,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创新作用。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中共中央16号文件指出,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建设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关系到教育方向的把握是否正确,教育内容的落实是否到位。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倡导思政理论课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服务;倡导辅导员队伍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日常教育和思想教育,着力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网络技术熟练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使这支队伍既能熟练地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又能准确鉴别网络信息良莠,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利用网络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三)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新时期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信息传输功能的优势,引导为主,监督为辅。高校要弘扬时代主旋律,坚持以科学的政治理论武装学生,以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学生,以健康的网络文化鼓舞学生,提升大学生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依托网络媒体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制高点。高校应依托网络媒体,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远离网络垃圾,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三、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微观实施策略
(一)加强工作领导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引起高校相关负责部门的切实重视,在政策制定上有所体现,并重点贯彻实行。高校应当实时关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前形势和最新进展,并以此为依据调整工作部署;高校应重点关注网络舆情的最新动态,并建立合理的分析与反馈机制,明确责任到个人,切实推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重点落实建设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发现实际工作中的难点,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高校学生工作部以及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应该定期召开工作研讨交流会,从网络思政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入手,就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展开针对性调研,创新工作形式,开拓工作思路,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总结出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
(二)加大校园网站及学生论坛的建设力度
高校学生工作部在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重点关注校园主页、相关新闻网站及学生论坛建设,结合各高校校园文化特色积极推动互动交流平台建设,并以教育、服务和管理作为学生工作立足点。校园校园主页、相关新闻网站的建设要明确政治方向,体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主旋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校园社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媒介。除此之外,应当加强校园网站的服务性功能建设,设立学生入学生活指南、勤工助学途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咨询与指导等专栏,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加强辅导员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为广大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走出生活和学习中的迷惘,逐步提高学生对校园网站的关注度,从而相应减少学生浏览校外娱乐新闻及交友网站的时间。
此外,应加强学生工作部、学院学工办以及一线辅导员的官方博客和微博建设,并实时更新校园动态和个人工作心得,通过分享个人经验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学生的心灵引导。
(三)强化对校园网络舆情动态的管理和引导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网络舆情动态的掌握和反馈作为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建立网络舆情动态监管工作团队,对学院及班级工作QQ群、校园贴吧、学生论坛、学工部及学院学工办官方微博等网络平台,实时掌握校园网络舆情导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及时识别和处理不良信息,将其中妨害校园安全稳定的不良敏感信息和重大恶劣突发事件及时向学校学生工作部、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保卫处等部门进行报告,防止不良信息对学生群体造成大面积负面影响。
(四)加强校园社区网络平台管理队伍的建设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包括学工部相关负责领导、一线辅导员、学生班主任、专业老师和学生干部,注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并对其进行网络技术、网络文化培训。队伍成员分为三种身份:网络技术员、网络信息员和网络信息评论员。网络信息的提取、反馈,及时跟踪学生的思想变化,发现问题以及不佳势头立即上报主管部门是网络信息员主要任务;
同时,网络信息评论员还负责网络信息的监控、引导正向舆论等工作,并利用校园BBS论坛、微博、QQ等网络互动工具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议大学生合理分配上网时间,适当降低对娱乐信息及交友论坛的关注程度,引导和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里自主性地从微博或博客中浏览全球实时政治和重要新闻,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及时传播出去;网络技术员还要建设和监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网站,在及时处理网络舆情的同时提供必要的技术援助。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古已有之,但“思想政治工作”概念的形成却与共产主义运动有关。1920年,В.И.列宁《在全俄省、县国民教育厅政治教育委员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政治教育”、“政治教育工作”两个概念。1934年,И.В.斯大林在苏联共产党(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中,提出了“政治思想工作”、“思想工作”两个概念。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长期使用“政治工作”这个概念。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舆情视域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1世纪是网络信息的时代,网络舆情一方面它创造了开放、互动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让大学生受到认知、情感的冲击,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的新领域。如何适应网络舆情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化,适时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1.1 网络舆情的含义
1.1.1舆情
“舆”和“情”两字的连用,最初是指百姓的情感、情绪。近年,关于舆情概念的探讨形成了多种意见,我国第一部舆情理论专著《舆情研究概论》认为舆情就是一种社会政治态度;张克生在《国家决策:机制与舆情》中提出舆情就是社会客观情况与民众主观意愿。
1.1.2网络舆情
刘毅在《网络舆情研究概述》中给出的网络舆情的定义为: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各种不同的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高职院校中的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大学生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舆情信息,在网上公开发表针对源于事实的校内外的舆论(事件),形成的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共同态度或意见[1]。
1.2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的特点
大学校园的知识性及开放性使网络舆情除了具有一般舆情的规律外,还表现出自身的特点:
(1)即时性。时间是影响舆情价值的重要因素,当一个事件发生时,大学生通过微博、微信、QQ等网络平台直接发表看法和观点,个体的意见迅速的汇聚起来形成公共意见,网上网下相互影响,从而迅速形成强大的意见声势。
(2)丰富性。大学生网络舆情内容涵盖广泛,涉及的社会问题和事件包罗万象,主要包括国际国内外热点或敏感事件、校园公共事件或与大学生自身利益相关的校内事务以及社会突发事件。
(3)非理性。大学生关注的事件往往相对较为集中,当遇到一个热点事件,网络舆论的形成常常非常迅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社会阅历少、政治经验缺乏,容易因为某个事件产生迷茫和困惑,促使网络舆情带有情绪性的特征和非理性的因素。
(4)隐匿性。人们在网络空间发表言论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这样在现实生活中出于各种顾虑而掩饰的真实情绪,通过网络全都毫无顾忌的表达出来。正因为网络具有隐秘性,大学生们喜欢选择网络平台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所以通过对网络舆情的分析更容易了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情绪状态[2]。
2.1 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强,教育方法单一
网络作为思想理论传播的新阵地,信息量大、更新传播速度快,因其开放性和共享性等性质,学生可以全天候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随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就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当前针对网络舆情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并不丰富,仍然倾向说教和单向灌输,这种针对性不强的教育内容以及单一的教育方法已经跟不上学生的思想变化,受教育者的能动性没有被调动,教育效果不理想,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让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力量相对薄弱
生活在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大学生们,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日益增强,学生们每天在讨论什么热点话题,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生活和心理的需求又是什么,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了解、去关心、去研究。然而,现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事务性工作较多,面临的工作压力也较大,对舆情的理论研究不深入,实践探索也相对缺乏。面对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能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难以有效的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上的困惑。这些问题都将构成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不及时有效预防,很可能就会诱发突发事件。
2.3 主题网站德育效果欠佳
大学生们几乎每天都在网络上浏览,甚至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网络,然而每天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学生数量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对我们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强,教育的实效性也并不明显。当前,系统的内容、权威的观点、丰富的材料、多样的形式、便利的信息查询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的建设至关重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阵地已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网络舆情视域下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论文
3.1 跟踪舆情动态,把握舆情引导的主动权
(1)培养“舆情领袖”,加强舆情引导的主动性。在互联网上,信息量很大,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些观点甚至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会让大学生们感到无所适从。这时就需要一个权威的观点,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来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因此引领主流舆论的“舆情领袖”就产生了。因为有了“舆情领袖”对主流舆论的宣传,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应该培养一批思想进步,政治可靠的“舆情领袖”,在出现不实言论的情况下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和疏导,保证言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第一时间掌握网络的话语权。
(2)遵守网络公德,强化大学生自律机制。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空间,但网络的环境需要每一个网民共同维护。网络公德应适应网络的客观需要,保障网络的有序运行。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网络公德呢?一是教育大学生要做到慎独,在可以自由言论的网络之中,要独立思考,用社会公德规范自己在网络中的话语;二是要诚实守信,不编造虚假言论,不泄露他人的信息;三是在网络中要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舆情的自由也需要有个度,要尊重他人,尊重事实。 (3)尊重大学生资讯需求,适时开展专题教育。网络的便捷性,让大学生们遇到问题会第一时间利用网络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网络的无序性也让大学生们常常受到干扰而发生偏差。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主动建设和利用校园网络,根据媒介的特点和功能采取适合的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同时,还要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大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交流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2 充分利用网络载体,注重因势利导[3]
(1)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立足大学生的实际,从大学生的视角审视,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努力使思想理论的传递与大学生的人生追求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切实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对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实际指导作用。在网络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容易走近学生,打开学生的心门,了解学生的需求,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不断的把社会主义理想和需要内化为其自身需要,使大学生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2)引导学生情感体验。良好的品德如何转化为良好的行为,行为情感为两者搭建了转化的桥梁。情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大学生面临困境、遇到内心的矛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发现,并通过情感教育积极引导,把学生从负面情绪的阴影中带出。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会不断提高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逐渐体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给自己的正能量;逐渐将外在的知识和信仰上升为内在的,并最终使学生形成坚定的信心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注重接受效果内化与外化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效果分为三个层面,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为层面。对于高职院校网络舆情视域下思想教育的效果评价而言,其三个层次为:第一层次是知识和信息传递的实际效果,第二层次是媒介素养与能力的培养效果,第三层次是立场、观点、方法和行动的实际表现,并根据此评价效果来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3 建立网络舆情监管队伍,着力构建全员育人机制
(1)组建网络论坛管理队伍[4]
校园论坛作为大学生表达心声、发表意见的平台,参与性较广,但论坛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一些谣言、恶意诽谤等舆情信息也会出现在论坛上,因此必须建立网络管理队伍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管。论坛舆情监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对于思想健康、贴近大学生生活以及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要主动导贴;二是对于错误的言论、偏激的思想要予以纠正,及时疏导主动跟帖;三是在遇到偏激的网络言行时,要积极劝贴,适时引导大学生理性表达自己的想法。
(2)建立一支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舆情的相关培训,对可能遇到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了解解决的方式和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能够通过网络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与学生走得更近,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将舆情引向正轨。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概括起来主要有:①说理的教育形式。通常表现为口头和文字两种形式,前者如讲演、报告、讨论、谈话等,后者如理论著作、报刊、论文、政党和政府的决议、新闻报道等。这类形式,灵活机动,针对性强,解决问题及时,收效快。②形象化的教育形式。如文学、艺术、娱乐等形式。它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往往收到说服教育难以达到的效果。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发展,必须有一种意识形态作为维系国家和民族统一,团结的精神支柱。互联网的出现,把世界从工业时代推入了信息时代,并由此引发了人类社会各个层面的巨大变革。历史证明,每一次科技进步,都会引起整个人类社会全方位的震动,各个领域和行业,将重新确定自己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寻找自己与新的科技发明的关系,以适应社会巨变。在网络时代,如何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遵循正确的方针和原则,还要掌握和运用恰当的方法。
我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身作则的方法;注重说服教育,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在职业学校中后进生普遍存在,有的是学习困难,有的是行为习惯较差,还有的两者皆有。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或转化工作不妥当,他们就有可能走上邪路,甚至堕落犯罪,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后进生转化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已成为每位教师必须探索和急需解决的课题。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针对后进生的特点,讲究转化艺术,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论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还是道德教育,都要经过内化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而内化的关键,首先是教育对象与教育者在情感上的认同。其重要的开端则来自教育者的自我定位,特别是第一印象的自我定位。学生们喜欢能给他们的人生以指导的朋友,而不是家长式的管理或喋喋不休的说教。还要有“教育者”的责任意识,但在语言上要改变“教导、教育、教训”的口气,要试用“讨论、商讨”和“倾听加引导”的方式。
情理激励与法纪教育结合,学生有缺点错误,教师若操之过急,处理不当,就有可能激发他们怨愤或对抗等情绪。其实,后进生并非处处都落后,他们也有优点、长处。教师如果能寻找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采取因势利导的策略,耐心工作,让他们的优点得到大家的认可,就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朝着好方向转化。
网络时代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政工类论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日趋明显。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指针,整体建构与培育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一方面引导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开拓、进取、创新的观念和功利、信息等功效性价值观念,并基于市场经济的风险性、不确定性,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良好心理素质,充分体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时代特点。
还有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体现与对外开放相适应的时代特点,充分关注和把握时代主题的变化。一方面,把民族精神教育纳入教育的全过程,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加强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和国情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道德教育;另一方面,采取策略,使西方的改革开放、权利义务等观念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紧跟时代主题的变化,积极研究新情况,树立新观念,探索新途径,才能增强时代感,具有时效性。
另外,面对新兴信息传播渠道带来的挑战,要积极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化被动为主动,调整教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科学化、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延伸教育时间,拓展教育空间,充分体现与网络化社会相适应的时代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三、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古代教育中“亲其师,信其道”的观念给我们以启迪: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在学校教育者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的人,班主任的形象、人格、学识、个性等礼仪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无形中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该怎么做?以身作则!在各方面做学生的榜样,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辐射力,起到良好教育效果。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要有影响,不在于花多少时间对学生进行说教,而在于师生关系中蕴含的道德内涵,即榜样的力量。立足课堂,宽容公正,沉着冷静,言行规范。教育者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学生们的心灵往往是被这些不起眼的一举一动所震撼,所净化,而不是那些空洞的说教。
总之,教育者用身教来印证平日的言教,对学生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有力地推动学生在人格塑造中由“知”向“行”的转变,也即身教重于言教。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从人的现实表现入手,分析支配行动的思想动机,再从思想动机分析产生该思想的客观外界条件,然后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去创造和改变外界环境,使之具有产生好的思想动机的外界条件,从而促使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动机,并帮助人们采取科学的方法,争取获得尽可能好的行动结果。这种改变引起需要的客观外部条件,掌握人的需要,改变动机,控制行为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的规律。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运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内容摘要:大数据改变了社会很多领域的发展,并逐步影响着教育的发展。尤其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这种大数据广泛运用的新环境下,网络数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对象的深刻变化,既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比如数据意识、数据平台、数据人才队伍建设将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难点。
关健词:大数据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 挑战
随着科技的革新和时代的发展,我们逐渐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环境下,面临教育对象的社会行为和思想感情数据化等新的变化,教育活动能够以大数据为依据等新的机遇,这些都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提供了方向。因此,研究大数据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运用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2013年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因“大数据”而发生变革,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世界上的数据存储量每年正以几何数的方式急剧增长,我们渐渐进入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原有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方式及其相关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如此庞大的数据量,由此大数据便应运而生。大数据究竟是什么?它是一种技术,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大数据具有着“容量、种类、速度、价值”的四大特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的使用价值,各国对此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大数据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教育对象是广大网民,大数据使得它的教育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对每个网民而言,大数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伴随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人都成为了大数据的制造者、传播者、共享者和分析对象。一方面网民逐渐从“玩网”到“用网”的改变,不仅增加了网民的数量,而且使“互联网在促进网民获取信息、拓展人际交往、鼓励社会参与、提供实际生活便利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较为突出”。[2]网络已不再是虚拟空间,而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人们通过网络购物消费、进行网上活动、各种通信行为等等,都会在网络上被记录成数据,每个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了数据的制造。
另一方面,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的交织互动,现实的网络化和网络现实化的程度加深,则使网络中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网民的现实生活状态,此时,网民的一切行为都被量化为具体的数据,包括思想和情感。每个人的行为规律、生活习惯、心智状况和个性特征都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获得,前提就是个人的数据累积足够多。大数据从宏观与微观的层面充分把握网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大数据,则可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和产生新的数据,无数联网的企业、机器等等也会时刻获取和产生新的数据。大数据蕴藏着巨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大数据如同一个巨大的富矿一样需要我们去开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数据信息,因此充分运用大数据,能够寻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其一,数据化信息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数据支撑。
大数据时代首先表现为无处不在的数据化,“数据化代表着人类认识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有了大数据的帮助,我们不会再将世界看作是一连串我们认为或是自然或是社会现象的事件,我们会意识到本质上世界是由信息构成的。”“一旦世界被数据化,就只有你想不到,而没有信息做不到的事情了。”[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针对教育对象开展活动时,就可以利用数据化信息突破对教育对象了解的局限性,甚至通过分析数据的相关性,预测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对个体来说,通过数据分析多维度、多层次地了解教育对象个人的思想状况、情感变化、个性特征等等,运用数据化信息提高教育活动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对群体来说,网民出现了新的特点,即“网民整体的触网年限在增长”“网民的年龄结构发生变化,网民的总体年龄在长大。”[3]网民的层次更加复杂,网民的数量急剧增长,小数据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无法对现在的网民进行分层、分类甚至动态分析,只有大数据能够冲破时间、空间、行业的界限,透析网民的增长方式、增长规律、增长效应,实时获取信息,针对不同层次网民,实施一对多,多对多的教育活动。
其二,可量化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新的分析范式。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一直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其中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的数据保障。以往的定量分析研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工作量大且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有限的抽样数据的基础上效果难以保证。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具有不确定性、动态性、私密性等特点,使得定量分析研究方法运用的并不充分。大数据的运用则不然,因为数据处理的理念是要全体不要抽样,所以可量化的鲜明特点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情感也可通过大数据来获得,而不是随机抽样的分析研究,全数据模式真正发挥了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的优势。
正如评论人谢文在《大数据时代》的推荐序中所指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和条件,在非常多的领域和非常深入的层次获得和使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深入探索现实世界的规律,获取过去不可能获取的知识。”[1]5这就使得小数据时代无法完成的量化分析研究,在大数据面前能够完成,从而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分析范式的创新。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4]7-8这表明“实践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本质属性。”[5]同时,计算机网络是其重要媒介。因此,大数据时代应充分把大数据的技术方式运用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这就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以下挑战。 第一,树立数据意识。具有数据意识才会高度重视大量数据化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立数据基础。顺势改变符合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着力点在于把握好宏观和微观的数据。
在宏观层面上,不同群体网民的思想状况可以通过分析网民们的各种数据来把握,包括他们上网时留下的痕迹、在现实生活中随时生成的数据、进行社会活动时记录的数据等等,进而可以详细划分不同群体层次,进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系统性。在微观层面上,网民的个人信息被数据化后,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借助数据来分析每个人的思想行为,再根据每个人独特的思想行为有针对性的制定并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增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二,与数据资源丰富的部门、媒体、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具有社会属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既依靠社会力量,又服务于社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发挥大数据所蕴藏的价值,就要借助于数据资源丰富的部门、媒体、企业的数据平台,合法合规地挖掘教育对象的相关信息,因为大用户量、大数据量都存在于数据资源丰富的部门、媒体、企业之中,通过他们建立教育信息数据库,可以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依据。反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又可以利用数据资源丰富的部门、媒体、企业等的实践平台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渗透。经过数据分析网民的信息,有针对性的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渗透到网民的学习与业务信息中去,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渗透到与网民衣食住行相关的信息中去,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渗透到网民的娱乐休闲信息中去。
第三,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分析队伍。
大数据时代来临时间尚短,因此有关人才缺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适应大数据时代就应该相应地储备数据分析与处理的人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不仅要懂得思想政治教育,还要熟悉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这只人才队伍将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提供基本力量。人才队伍的任务不仅要学会运用大数据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还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教育内容数据化,由于数据的形态多样,既包括文字、图片,也包括音频、视频,所以能够大大扩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形式,教育内容既可以包括网络思想教育信息、网络政治教育信息、也可以包括网络道德教育信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信息等等,这样网民在分享日常生活数据化信息时,即可随时随地获取教育内容,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活动化被动为主动。
大数据时代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能够弥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6]的不足,准确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意识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数据运用应注意不可过分依赖大数据或是盲目相信数据,还应透过数据的相关性深入分析数据的因果关系,合理适度的运用大数据,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寻找新机遇,迎接挑战,在数据意识、数据平台、数据人才队伍建设上获得新发展。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运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探讨】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作为网络使用的最大群体,高校学生无时无刻不身在其中体会着网络文化这一发展成果的双重性,而其思想政治观点仍处于不健全的完善时期。因此,在网络文化视域下,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量发挥网络文化的正面意义,避免其负面意义的影响尤为重要。本文深入阐述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正面与负面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网络文化视角下完善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思路。
关键词:网络文化 高校
信息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与传统工业及农业文化完全迥异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的产生与现阶段的经济形态紧密相连,同时也是全球化经济融合及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必然社会产物。这一文化在产生之初就为人们开辟了新的视野,然而,由于网络开放性与虚拟性的存在,也为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其产生对人们的思想观点、价值观点及认知理念产生了深层次的变革。
1.正面意义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教师授课层面上,网络文化的到来转变这一格局为基于信息网络的教学,一方面,时空的限制被打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直接进行网络授课,课堂趣味性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一门空洞的理论教学,而是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氛围下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的真正魅力,有利于其对思想政治观点的理解与接受。此外,互联网的存在使得任何最新资讯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传播。这样一来,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不仅可以更好地调用先进教学资源将其作为授课素材,同时也能借鉴其他高校的教学方法,对其教学产生积极的启发作用。
2.负面意义
一方面,人文关怀的严重缺失。网络文化的产生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以QQ、微博、微信等工具为主要媒介与人沟通。然而这种交流工具有着一定的虚拟性,缺乏了现实中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真实性。然而,网络化的人际交往关系往往有着一定的未可知性,冰冷的信息链路隔断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我们既无法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暖关怀,又容易产生异化了的人类情感,完全背离了我国传统文化视域下人们情感世界的表达。另一方面,网络文化在为学生们带来多样化信息的同时其来源有着广泛性及不可辨识性,加之学生并未形成全面的价值观与认知观,缺乏对事物的评判能力,因此,一些不良信息的获取必然会影响其思想的形成,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注重以网络文化为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与多元性,使得高校学生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往往不能做到正确的辨别。在其思想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一些“垃圾”信息更是对其成长有着极其恶劣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其基本道德素养及信息辨识能力的培养,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存在意识并以科学的认知观点对网络信息加以甄别,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剔除不良信息。
基于此,通过必要的教学引导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中的辅助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其使用弊端的产生切实可行。此外,仅仅的理论性的以网络文化为媒介的理论疏导并不能很好地保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还应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网络行为加以定向疏导,针对其在网络使用中的不良现象予以及时的矫正,如利用集体讲座的形式加以多媒体案例教学向学生们直观的展示哪些网络行为存在道德的缺失,或者让学生参与到网络知识竞赛中来,向其更好的普及网络常识,从而使得网络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有条不紊地进入其生活的方方面面。
2.推进网络法律建设与监管步伐
一方面,单纯的理论式说教与行为引导并不能从本质上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网络文化正面作用的实现,还应辅助以硬性的法律法规条文来对网络文化在教学中的使用保驾护航。因此,各大高校有必要根据学生在网络使用中的真实状况制定与之相应的《高校学生网络道德规范》等,站在法律的角度以其强制力规范学生在思想政治学习中的网络行为并从根源上杜绝不良行为的产生。另一方面,各大高校还应成立专门的技术监督人员对一些难以辨别的垃圾网站与信息进行适时的网络监管,如安装金山毒霸、360安全助手等。
3.构建干净活跃的校园网络环境
网络文化的产生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理念,同时也对其教学模式的转变提出了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进网络文化的概念迫在眉睫。一方面,我们要将高校的各种硬件教学设施与网络结合起来,做到现有教学资源的全面整合,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网络平台。另一方面,定期的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会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富有正能量的文化氛围,同时也使其在环境的熏陶及他人的耳濡目染下认识到网络文化的存在价值。同时,由于高校学生众多,教师也不可能做到对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一辅导,因此,应成立一个思想道德咨询网站,以权威的专家或者教师团队对学生提出的关于网络文化背景下其思想道德建设的问题作出重点解答,从而更好地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将思想道德建设的教学重任覆盖到全体学生中。
综上所述,网络文化的出现对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的获取及教学模式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信息的多样性也为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困扰。高校学生学习阶段正是其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地把握网络文化对其教育的影响迫在眉睫。一方面,高校应注重以网络文化为媒介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推进网络法律建设与监管步伐;另一方面,也要构建干净活跃的校园网络环境,以保证网络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网络文化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网络语言是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交际和发表言论的语言 ,是他们张扬个性和发挥创造力的产物 ,有着积极和消极两面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了解和认识网络语言 ,客观而全面地看待网络语言 ,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 ,强化他们的网络道德修养 ,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和行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语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形态的语言,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以网络语言的内涵为起点,通过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引出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进而从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语言差异和大学生自身因素三方面探讨了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最后从国家、学校及大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运用网络语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作为网络信息技术传播的重要载体――网络语言,它不仅存在于网络虚拟时空中,而且也渐渐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进而影响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网络语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成为时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热点之一。本文从网络语言的内涵及特征入手,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讨了网络语言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及其原因,提出了运用网络语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一)网络语言的内涵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CI)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达6.18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3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较2012年底提升3.7个百分点。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说明了互联网在整体经济社会的地位,并且互联网与传统经济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网民不仅在网上购物,而且进行网上学习、网上下载和上传资料等,近几年政策和环境的变化使得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主题已经从“普及率提升”转换到“使用程度加深”。[1]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语言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互联网产生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对于网络语言内涵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对其定义,至今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不过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见解:1.劲松、麒可认为:网络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网络时代、e时代出现的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另类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自称网民、特称网虫的语言[2];2.学者周洪波认为: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大体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及BBS上常用的话语;[3]3.于根元学者对网络语言是这样定义的:“除了电脑和描述网络组成的专业术语之外,还有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网上广告、网络教育等有关的专业术语。网上的帖子、聊天等还有其他许多用语……还有一套表示感谢的符号。还有语体、修辞方面的特点。这些,形成了网络语言。”[4]
由此可见,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一切与网络相关的语言形式,我们尚且将其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术语,例如网址、高危漏洞、防火墙、软件、浏览器等;第二种是与网络有关的特殊用语和出现的新词语,如快捷支付、网上银行、美团、黑客等;第三种是指网上聊天时的习惯用语,如886(拜拜了)、我也是醉了等,这些词往往有着特殊的语境和表意,因其简易方便,被广大网民所热捧。而狭义的网络语言即特指青年群体在新媒体时代下借助手机、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在沟通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本文所研究的是狭义的网络语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互联网的虚拟性、匿名性等特性的影响,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征。
1.丰富多样性
首先,符号型网络语言是运用键盘中的字母、数字及特殊符号等各种符号的组合来表达网民的思想感情的网络语言,这些本没有特殊含义的符号,通过叠加组合赋予了情感色彩,如高兴(^_^)、吃惊(^o^)等。其次,数字型网络语言是通过一系列的数字组合来表达特定词义的网络语言,主要通过用数字发音与汉语或者外语的谐音来表达意思,大体来说有两种表达方式:(1) 数字与汉语谐音,最常用的有“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等。(2)数字与外语谐音,如“886”等。再次,图片动画型网络语言是最为常见的网络聊天用语,这种表达既逼真又幽默诙谐,同时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双方更加亲切。最后,字母和翻译型网络语言,如“黑客”(hacker)、“BB”(Bye Bye 的缩写)等,在网络交流中夹杂着这些词语和句子的使用,已成为一种时尚的潮流。由此可见,网络语言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有着丰富多样性的特点。
2.简单易懂性
在聊天中使用网络语言,一方面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增加聊天内容和传递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这些语言不像传统语言那样,它们在语法、构词等方面不是那么严谨和规范,更多的是趋于生活化和口语化,使得交流气氛相对轻松,所以网络语言正好满足了大学生网络聊天的需要,得到了大家的青睐。
3.生动诙谐性
它的生动性主要体现在图片动画类网络语言将网民的各种思想、情感和表情运用直观形象的各种图片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有最基本的QQ表情,还有自创的各种系列的版本表情,给大学生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乐趣。而诙谐性体现在大学生在网络聊天中为了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和缓解心理焦虑,往往会采用幽默的语言方式,有时还会相互调侃和讽刺对方,如“菜鸟”(指刚刚上网或接受新事物的新手)、“0-0”(表示戴眼镜的人)等这些词的使用。
4.易变性和粗俗性
“对于网络语言,我们可将其视为是网民与社会互动的一种特殊现象的过程。”[5],它与社会是共变的,有着巨大的自我更新能力。随着社会上一些新事物、新现象以及网民遇到的新问题的出现,网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不断地创生新词新义,例如不明觉厉、累感不爱、DUANG等等。 网络时空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得网民在网上交流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发言权,在这样一个没有约束的语言环境中,不免会出现低俗化的倾向。其主要表现为脏话、粗话横行。即便是高校的聊天室中,像“靠、鸟、他妈的”之类的脏话也屡见不鲜。这些不文明用语渐渐渗透到了现实生活中。除此之外,少数网民在网上发表一些反社会的言论,破坏了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道德失范问题。
(一)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拓展了大学生的思维创新
我国要应对国际经济、科技、人才竞争和综合国力的挑战,需要推进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战场,以素质教育观念为指导。党的十六大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6]创新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而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创造推动了他们自身创新型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创新激情、增强了创新意识。这些来自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灵感创生出的网络语言为大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2.加快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互动
网络语言实现了多向交流模式,大学生们可以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和各种观点认识,无形中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这就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有了互动,同时也彰显了现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特点。如果教育者恰如其分地将教育内容与网络语言相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目标。
3.调适大学生的心理焦虑
当代大学生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但有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低,不免会出现一些心理疾病,如焦虑、自卑等。如果这些不良情绪没有得到及时地排解,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互联网的出现使大学生的情感有了合适的宣泄场所,在聊天中幽默诙谐、低俗反讽等等的多样网络语言成为其排泄不良情绪和烦恼的较好选择。
(二)网络语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1.冲击了主流价值观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下,一些西方国家借助互联网,趁机传播西方的极端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使得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的大学生群体丢掉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慎独”、“诚信”、“节俭”,却对网络不健康信息和言语听之信之,出现了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阻碍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任务的完成。
2.造成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沟通障碍
大学生常用的网络语言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语言差异较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严谨性,而网络语言却比较随意,这一特性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动态。大学生会觉得思政内容空洞乏味,进而对其产生了抵触心理,甚至出现逃课现象。因此要求教育者时刻关注网络语言的发展和网络热点问题,主动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减少沟通障碍。
3.制约了大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学生们正处于正确三观形成和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促使其对网络语言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和依赖,借助网络聊天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和减轻烦恼,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过过度依赖网络使得其对现实生活的交流有种不适应。笔者利用假期时间对本校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有63.63%的学生会使用不文明用语来发泄情绪。这些不文明的网络语言和不良的信息如“黄色信息”和反社会的言论影响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也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因素
首先是学校环境,很多老师对大学生使用的网络语言不是特别了解,调查发现只有个别老师上课会使用一点网络语言,而且学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也不够。其次在家庭环境中,忙于生计的父母无暇主动关心和了解孩子的网络交流用语,更没有发觉孩子网络交流的迫切需要。最后是社会环境,社会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如老人摔倒“扶不起”,黄洋毒害室友在大学生中引发的“感谢室友不杀之恩”,这些对大学生正确的道德意识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语言差异因素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比较单一枯燥,而网络语言更新换代快,它的易变性、多样性等特点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育者在课堂上使用较多的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许多学生会觉得单一枯燥,不自觉地产生对思政课的厌恶,造成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课堂上交流减少,这样就形成了双方交流的代沟。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知人们在满足了较低层次的需要时会希望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们有着求新求异的心理和追求自由的意识,因此做事和考虑问题往往随心所欲,缺乏理智。在面对就业、学习、恋爱、人际交往等压力和问题时,内心充满了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基于不愿向父母亲诉说心事,他们会选择网上聊天,但是一些大学生会使用过激的、不文明的网络语言来排遣和释放自己的压力,以求实现较高层次需要的满足。
(一)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党的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语言的发展要顺应主流价值观的要求,做到积极健康向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也要弘扬这种主流意识,潜移默化地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要教育当代大学生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自身做起,以诚信立本,同时要通过榜样的力量来使中华优秀传统得到传承,使网络语言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符合上层建筑的要求,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提高教育者的网络语言能力
由于大学生有着追求个性新颖、新奇另类文化的独特个性和网络语言的方便快捷特性,大学生热衷于追求最新网络流行语,因此,教育者要打破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语言的束缚,积极主动地了解网络语言,并主动加强与大学生的网络交流,切实体验其在网上的交往活动,如网络聊天、网上学习及娱乐等,及时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发展变化,更深入地、具体地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当然,教育者不光要有网络意识,也要有良好的网络语言辨别能力,辩证地使用网络语言来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时俱进,将正当的网络语言适时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内外教学中,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政学习兴趣,进而活跃学习气氛,缓解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障碍,增进彼此的距离。
(三)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养
首先大学生自身要树立良好的网络语言辨别能力,运用学到的马原知识,自觉对网络语言进行道德价值判断,慧眼识别不良的网络用语和传播的不健康的负面信息。其次要有较好的网络语言使用能力,提高自律能力,自觉抵制不文明网络语言和不健康信息的传播,寻找更加合理的释放压力和心理焦虑的方式方法,多与老师、同辈群体沟通或多看些心理疏通的辅导书籍,真正做到规范用语,塑造积极向上的健康网络人格。
(四)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网络的法制化建设。高校网络技术管理部门要积极地管理校园网络管理系统,如上网权限管理、IP 地址管理、用户账户管理等,禁止不文明和不道德的网络用语的传播,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网站和平台,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同时,对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网络行为要给予严厉批评教育并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我们要以良好的道德行为来建设网络语言的绿色环境。网络语言的不正当使用加速了网络上负面信息的传播,对大学生道德规范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威胁,因此必须净化网络语言,把加强网络道德行为建设和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建设相结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道德传统。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二十世纪末期,网络开始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它以其丰富的数据,快捷的传输和多样化与跨地域的沟通方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时代的来临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网络时代下进一步推进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化已然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甚至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地标”,因此也称当今社会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时代这个全新的大舞台上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创新。本文首先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时代里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从古至今,由国内到国外,每个国家的每个时期都会发生着变革,几乎每一次变革都是一把“双刃剑”。带来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当然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不例外。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网络迅猛发展并向全球蔓延,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但开拓了新的领域,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时代中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网络时代的双重压力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就显得更加迫切了。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史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这项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客观存在。”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私有制产生、阶级形成在原始社会逐步解体、奴隶社会开始形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阶级社会特有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政治现象,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阶级性的集中表现。在历史的长河中各个统治阶级都对思想政治教育很重视,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却没有充分重视起来,一直到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从那以后广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始共同努力探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促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基本形成。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更应继续发挥作用,但是网络虚拟空间的过分自由化也使得网络秩序混乱,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作用的发挥。
(二)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
1.网络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最佳教育效果发展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可以利用网络在设有终端设备的任何地点以及任何人物之间进行传递,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传播更加快捷、方便、广泛。网络的储存量大,可以存储大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让这些资源在网络上供广大人民群众分享使用。而且网络形成一种“一种资源,多人利用”的模式,借助这种模式的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以及教育内容上传至网络,可以加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流通、传播,使广大人民群众更方便、快捷、迅速的接收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育信息。其次,利用网络技术对图片、影象、声音、文字等进行综合处理,并可以提供许多多样化的背景和素材,制作精美课件,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而课件中加入的图片、影片、声音可以很好的衬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那些缺乏趣味性、缺乏吸引力、单一的知识生动化、形象化、立体化,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性以及自主参与性。最后,利用网络可以改变传统的讲座模式。改变原始的单一用说来向广大人民群众阐述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而是借助网络采取多种多样的、生动的方式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这样更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接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从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作用,使其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控在网络时代有了新发展
伴随着社会不停的向前发展,网络技术逐渐深入拓展,网络的蓬勃发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环境,而这一新的发展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控把关提供了新的、有效的、便利的条件。首先,网络手段的多样化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监控把关的途径方法。在以前网络未普及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用语言论述、书本印刷、下达文件等传统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控。当互联网出现并发展如此迅速时,就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改变原来单纯依靠人工移动调查、人工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来进行监控,而是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监控或者录像来进行把控。这样增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掌握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其次,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监控效率得到提高。在网络技术不发达的昨天,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速度及反馈速度较为缓慢,这种情况既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又不能及时有效改正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缺陷,也不能有效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监控,然而在今天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专业网站、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微博等途径进行互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快速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了解到大众的思想情况和心理状态,进而有针对性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进行改善,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得到提高。因此网络的出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监控把关的效率。
(三)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1.网络上思想文化的过分自由化,影响了受教育者特别是青少年正确三观的树立
一般来说青少年指正处在初中、高中、大学这三个阶段的人,这部分人长期生活在学校内,每天接触的大多都是文化基础知识,他们往往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缺乏社会实践能力,对社会上的事物和人没有一个深入的、理性的了解,看问题、办事情、接受思想都偏感性、直观、片面。同时青少年这一阶段正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他们好奇心强、思维开阔,很愿意探索新事物。
当今社会网络的发展势不可挡,网络的发展使各种思想文化无界限自由地在网上传播,也正是由于网上的管理十分宽松,使大量的黄色信息、落后反动信息等不良信息在网上流传,又没有固定的系统对这些不良信息进行筛选、引导,这样很容易使接触到这些信息的青少年误入歧途。青少年受自身发展的特点影响,他们对网上的信息处于迷茫的状态,不能有效的分辨好坏,很容易被不良信息左右其思想,这很不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 2.网络的隐匿性、虚拟性、无限性,使部分网民的道德风尚沦陷,影响了社会的整体风气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一般都是以真实的身份为基础进行的,而且人的行为举止都会有相应的善恶标准、社会舆论、传统风俗习惯以及大众信仰习惯进行约束。当真实的个体在社会中突破某一约束的底线时,就会受到大众的批评指责和自我良心的谴责。介于外界和内心的双重压迫,广大人民群众会自觉地克制自己的不当行为,使其自身的行为向符合伦理道德方向发展。但是在具有隐匿性、虚拟性和无限性特点的网络世界中,现实的个体就披了一层神秘的外衣,他们用代号昵称代替真实的姓名,用虚拟的信息代替真实的信息,这种情况的出现很容易使一些网民陷入不理智状态,并给这部分网民造成一种可以在网上不受限制的为所欲为而不受到任何惩罚反而收获成就感、泄愤感的思想错觉。
在网上这部分网民利用虚拟的身份做一些现实中不敢想不敢做的事,而网络的无限制性为他们做这些在现实社会里会遭到道德批评、舆论谴责的事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的隐匿性则为他们提供了巨大的心理安慰。并且道德风尚的沦陷和社会风气的变差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比如受到这些负面的影响会“污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从而传播负能量。网络的这种隐匿性、虚拟性和无限性使这部分网民越来越没有社会公德心,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风气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建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民族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和民族素质的向前发展。
(一)党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的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它决定了各项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因此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应从始至终贯穿“以党为中心”的原则。从党出发,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并能够在党的指导下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全民重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格局,全民积极向党靠拢,这样有利于一个国家的发展。
(二)趋利避害原则
由于网络环境的自由程度比较高,所以网上的信息也良莠不齐。所谓的“利”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促进作用的信息,所谓的“害”就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人的身心健康起到阻碍作用的信息。国家之所以要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为了让它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进步。同时网络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虽然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但是网络的过分自由化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因此在实现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过程中要遵循趋利避害的原则。
三、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价值审视
“邓小平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人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由此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中有着重要作用。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发挥着主力作用。针对社会而言,对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发展同步,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的传播,促进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在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核心任务就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使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处于主导地位。同时这也是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所在。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的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现如今面临的社会现状是网络的普及化、大众化,它的到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既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机遇的同时也要备战挑战,这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使其紧跟时代潮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继续发挥主导作用;有利于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下稳定快速的向前发展;还有利于个人参与国家大事,使政策决策民主化。因此应该做好各项工作,各种准备,为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贡献一份力量,一份智慧,从而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刍议网络传播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深入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受到了网络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时代这个大的环境下,如何提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成为了教学工作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的生活已经逐渐进入到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最大群体,因此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互联网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他虽然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传播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信息,避免网络上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健康造成影响。
1.1可以让教育有更大的创新空间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匮乏,很多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受到了资源和人力的约束,所以很难开展成功。网络自身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做到信息的共享,具有良好的时效性,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广泛的信息资源。多媒体授课的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图书、数据、信息等资源,极大的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也为学生自学提供了便利,改变了传统授课方法的单向性,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1.2给教育融入了更多的活力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老师讲,学生记的模式来进行的。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都是按照课本的内容来进行宣讲,这样枯燥乏味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养成了死记硬背的坏习惯,让课堂上缺少了活力和氛围。而网络授课是利用多媒体系统,可以做到文字和图片相互补充,声色俱全,授课的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可以通过图片的联想记忆来进行学习。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更加充分的理解知识,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3让教育互动更加频繁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的是老师照本宣课,老师一个人来进行讲述,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的了解各种新闻,还可以通过各种即时通讯软件,各种论坛和贴吧进行探讨和交流,更加方便了信息的传输。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被教育者,同时自身也是一个问题的分析者,这让课堂上无法充分发挥个人想象的理想成为了现实。在课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情况进行了解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方向,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1]
2.1会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网络具有极大的自由性和开放性,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使用互联网上的共享信息,有时可以匿名发表自身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网络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脱离了管理部门的管理,很多非法信息也非常容易流入到网上,并且在很大的范围之内进行传播和扩散。高校学生自身对于信息的识别和自控能力比较有限,对于很多事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念,因此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2.2不利于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形成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这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化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样一个虚构的环境内充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一些不良的言论就会随之流出。有部分的网络上使用者在网上使用匿名的方式来散播反动信息,出现了粗言恶语、肆意破坏等各方面的不良行为。在这样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比较有限,容易让自身的情绪受到网络上部分言论的影响,造成自身情绪和行为失控。[2]
2.3对网络过度痴迷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网络的虚拟环境造成了人和人之间、人和社会之间缺乏相应的亲切感和责任感。网络的虚拟化脱离了正常社会环境的交流范围,很难形成一个长久、可靠的人际交往关系。[31]很多长期痴迷网络的大学生会在网上表现出自身情绪比较激动、反应比较敏感、长期处于亢奋的状态,而在现实生活中则烦躁不安、情绪消极、注意力不集中。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很多人已经出现了痴迷网络的现象,已经成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一大难题。
2.4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青少年是互联网使用的最大群体,很多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还缺乏对于这些新事物的了解,导致自身的思想依旧比较老套,尤其是计算机水平比较差,导致不能够很好的使用互联网,在信息的获得上处于劣势。现阶段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不断加强学习,丰富自身知识,提高个人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网络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福利和实用价值,与此同时,网络也适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我们应当学会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资源,这样才能够创建新的教育模式。
3.1 建立全方位的网络系统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我们要想实现高校中的思想教育建设就必须要有一个全方位的网路系统。这个系统要以文化和教育为核心,通过网站的政治教育主题弘扬我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以及先进的文化,重点宣传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重要的历史事件,使更多的学生知国情,懂国事,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团结一心,心系国家。
3.2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所以对很多信息的判断性不足,缺乏对自身的自律性,自身的情绪和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因此增强校园网络管理,设置校园网络防火墙可以从校园网系统避免不良信息流入校园。
3.3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必须有充分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充分的思想修养,还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师资队伍的理论知识学习,让教师的教学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4]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增强自身的网络学习能力,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和学生进行交流。
总结:现阶段对于网络传播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并没有一个完善的方案可以供我们参考,我们应当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大胆的创新,不断从工作中总结先进的经验,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拥有新的发展方向。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网络舆论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产生的,并且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渗透力和作用力。众多的网络舆论事件的形成和传播,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开拓了新的视野,提供了许多有利资源;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有被边缘化的可能。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路径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广泛使用使得高校大学生的生活交往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尽管,网络舆论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但也逐渐改变着大学生的舆论意识,加大了网络舆论环境下校园危机常态化的可能。所以,网络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其新的内容要求,不仅需要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网络素质教育,而且需要加强网络法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
随着网络新媒介的发展,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交锋的前沿阵地,网络舆论正以其特有的方式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诸多领域产生影响。事实上,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网络已密不可分,校园网络既给校园信息沟通和交流提供了便利平台,又使其成为校园中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总之,各种网络舆论所组成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忽略的重要因素。
校园网络舆论尽管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但其负面影响往往导致高校危机常态化。为了避免和减少高校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这就要求高校思政政治教育适时更新其教育内容。
1、网络安全教育:高校网络舆论安全观教育。一直以来,西方国家都把舆论视为前沿阵地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和操作,这对我国网络舆论安全环境提出了严峻挑战。高校作为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基地,历来都是各种舆论渗透的重要场所,加强高校网络舆论安全观教育尤为重要。高校网络舆论安全观教育,不仅需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念的教育,学习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而且需要自觉形成科学合理的价值评判标准,进而使其对社会及校园现象能够做出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和学校利益的价值判断。“通过舆论传播把有利的社会思想灌输下去,左右社会心理,就能凝聚全体社会成员[1]”。
2、网络素质教育:高校信息网络素质教育。因“谣言止于智者”,高校大学生在使用信息网络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其素质,防止信息“污染”。一般而言,信息时代的素质要求主要涉及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等。对大学生实施信息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加强信息意识的培养来提高信息洞察力,而且需要培养其信息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如,“在教育途径上可将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和其他培训有机集合起来,即开设信息素质课的同时,可以进行培训、指导等其他方式的教育[2]”。
3、网络法治教育:高校网络舆论法治观教育。由于网络增强了信息发布的自主权,个别消极言论则可能会引起众多其他网民的关注和讨论。况且,如果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为了特定的目的或意图,利用网络大肆发布、传播和渲染一些可能导致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负面信息,这极可能引发规模较大的恶性群体性事件。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论法治观教育及其重要,这需要将法治教育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培养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和观念,确保其行为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4、网络伦理教育:高校网络舆论伦理观教育。净化高校舆论环境,自律是关键。和谐的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离不开各校园主体的作用。消除校园网络论暴力,关键在于提高高校大学生自身素养,在使用网络发表言论时坚持理性、公正、客观和谨慎原则的同时,不发布、不轻信、不传播违法信息。在日常校园生活中,高校不仅应通过校园广播、报纸和电台等传媒,加强正面引导,而且需要举办相关讲座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伦理意识。
因高校网络舆论通常会经历“从潜舆论、显舆论到行为舆论不断升级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网络舆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阶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1、重视舆论言论、及时预警监测。网络舆论所表达的观念和立场往往指向现实生活中社会现象和问题,在舆论进入网络之前,其影响较为有限,因而较易控制和引导。“校园网络舆论包含的信息量大,单靠人工方式来进行有较大难度,因此必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完成对海量信息的收集[3]”。显然,为了使高校网络舆论预防机制发挥效应,就需要调动高校的人力、物力资源构建现实网络化监控和预警体系,主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及利益诉求,争取使其各种不满情绪或意见在进入网络之前就能得以释放。
2、设置舆论议题、主动疏通引导。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需要通过议题设置来加以实施。事实上,借助最新信息来源来设置议题,更能引起大学生的普遍关注和思考。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政策课程是其重要内容,它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和发展形势,使得各种舆论在主流价值体系和话语下得以结构,从而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讨论。
3、培养意见领袖、强化引导舆论。与传统传播媒介相比,信息网络为公众言论发表提供了公共空间,而网络意见领袖逐渐草根化,其影响更为广泛。高校校园中网络舆论意见领导往往涉及学校领导、校园网络的版主,校园网络名人以及网络中较为活跃的学生。有效引导校园网络舆论需要培养意见领袖来影响舆论走向,例如将社会热点问题、校内外突发事件,以及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政策改革等设置为讨论议题,并预设讨论框架。
4、实施校园评议、整合舆论信息。丰富多彩的网络评议活动,不仅能够增加舆论表达的渠道,而且可以抢占校园舆论主导地位、引起学生关注。由于高校网络环境较为开放,思想政治工作者则需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与此同时,他们需要有意识的开展各种校园评议活动,发掘学生的真实利益诉求,从而有效整合各种舆论信息。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互联网不只在技术和工具层面上深刻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整体性转变。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互联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高校校园己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也日益深远。这种影响是极其复杂的,既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相应地,网络的迅速发展既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同时给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互联网工具的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利用网络工作平台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被动局面,增加工作对象的覆盖面,改善信息传输和接受的方式,提高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效率和效果,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第一,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博大的资源库,各种文献资料、历史事件、政策法规。凡是有利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资料、政策文件和工作经验都可以找到和吸收利用,这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第二,互联网的信息共享特征,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和利用率,减少了师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仍然很紧缺,比如师资,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在由于网络特有的信息可复制性、共享性、实时传输性等特征,有关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专题片都可以上网,共同进入课堂。使普遍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有助于缩小校际差距。
第三,网络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它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既可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又可与世界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这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
2.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首先,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知识不单只能以文字的形式来表示,而且还可以用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表示,这种多媒体特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图像、动画和声音都被放进了网络中,形象而直观,具有很大的趣味性,这种形式很受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其次,网络具有的即时性使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感更强。目前,许多网站具有很高的更新率,一天24小时更新时事信息,能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将它报道出来或者直接进行现场直播,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
再次,网络的无地域性打破空间限制。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海角天涯,网络都能把人们拉在一起,从而使高校师生能够更加便利地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文化艺术。最后,网络的发展拓宽了高校师生的交流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深入进行。网络所创造出的“虚拟社会”环境,使得人们以屏幕为界面进行交往,让大学生能够平等、民主地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减少面对面交流的顾虑,避免师生间直接争论的尴尬,缓解面对面冲突引发的矛盾,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3.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条件
网络技术整合了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构建出跨越地域界限最广的全球信息传媒,通过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等信息,使大学生不再只生活在“象牙塔”中,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校园教育,而是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另外,网络游戏为大学生的休闲娱乐、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结交朋友等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受访者玩网络游戏最主要的是为了消磨时间、缓解现实压力。半数(50.9%)受访者玩游戏有很强的目的性,多用来消磨时间和缓解现实压力,把网络游戏当作一种排泄心中郁闷的方式。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游戏是和同学朋友交往的一种方式,有15.9%的同学认为网游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网络的综合特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网络具有的隐匿性有助于保护学生。网上心理咨询室、网上热线以及电子信箱的开通使用,既有利于提高思政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切实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日常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尊重了学生的隐私权,增加了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信任。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性进一步增强。网络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交互。因此,只要教育者精心准备,可以通过网络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同时,网络环境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方法的发展创新,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网络的发展虽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但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冲击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首先,网络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一个是开放性,另一个就是资源共享性,我们应当看到,网络信息是集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于一体的,是无法控制,无法过滤的,有害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政治观念模糊,民族意识弱化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其影响,迷失方向。特别是大学生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的信心,这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其次,网络信息垃圾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健康产生误导和负面影响。在过去,大学生接触外界信息主要是通过图书、报刊、新闻媒体等途径,信息经过层层过滤筛选向大众展现,有利于从正面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网络集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于一体,是无法控制、无法过滤的。这些垃圾信息毫无障碍地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无疑会大学生的思想观点产生极大的误导作用。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人人可以以一种“隐形人”的方式在网络中交往"也就是说在网络中,人与人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打实的互动交流,而是一种通过“人际交往”转换的虚拟交往。人们每天面对的就是一台电脑,长期以往下去,势必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习性,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障碍。更甚至会患上网络封闭症,电脑狂躁症等网络心理疾病,主要变现为: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关系越来越疏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下降,产生孤独、苦闷、郁闷、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等现象。大学生如果过分依赖于网络就会造成性格压抑、自私冷漠、在人际交往关系上能力下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寻求网络的慰藉,逃避现实、脱离现实。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三)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使得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
在网络环境下中,网络的交互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我们要注重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增强其针对性与时代性。交互性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的特性。网络的交互性可以实现人机交流,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课堂传授讲座报告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师一般就是用一本书、一直粉笔、一块黑板、一杯水,这种方式完成课堂教学,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获取仅限于听讲,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给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渠道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师学生的良好互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网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严峻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其本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在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一直处于主导体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这种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可以促进教育者威信的建立,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增多,这将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网络的发展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以下将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对策。
(一)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双向交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主要以灌输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网络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创新教育模式。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表达了人们交流的渴望,资源共享的要求。同时,它潜移默化地改变和影响着现代人们的交往与沟通。网络非中心化的特征正有助于平等的交流和互动的沟通,能促使教育者更多地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工作方法,更加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想,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加以引导,由传统单项交流中的独角戏甚至口服心不服真正做到双向互动、口服心更服。
(二)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由灌输式向引导式转变势在必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及时转变角色,从居高临下的知识灌输者转变成启发者、引导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清形势,积极学习网络技术,运用网络高科技手段武装自己,熟练运用网络多媒体工作,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利用校园网络,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5意见)指出:要建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和了解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就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工作等相关问题积极开设专栏,让学生通过网络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从而满足学生开阔视野、寻求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
(四)净化网络传播渠道,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监控
《意见》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领域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有事还表现得相当激烈。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去占领。网络势必会成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战地。因此,在运用高科技手段的同时,必须构建、信息城墙,防止有害信息的入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大力推动网上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防止有害信息的侵入。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关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互联网不只在技术和工具层面上深刻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整体性转变。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使大学生能够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当前的形势,不断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对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时代有网络时代的特点,在认真研究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如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新手段、新方式必将成为系统性的工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感召力,用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为了与时俱进,我们必须要建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这人是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我国具有与其他国家不相同的国情,所以,我们在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时必须要从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据偶遇我国特色,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指定的方针政策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实施。每所高校都应当建立属于自己高校内部的公用网络,为自己校内的全体师生服务,这样大学生就可以在校内的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也可以时时的关注学校的动态,使自己与学校的关系更加密切。与此同时,全国还可以建立高校公共网,这就把全国所有的高校联系在了一起,可以使全国所有高校进行一定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全国所有的高校共同成长。这样建立的网站既有统一性,又体现着多样性。建立这样的网站,不仅仅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同时还可以与其他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沟通。
现在网络技术发展越来越先进,许多学校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都引入了多媒体技术,这就为本来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增添了一针兴奋剂,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现在多媒体技术不仅仅停留在以前只有图片和声音的阶段,视频等技术也已经被应用到教学之中,这就使得高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及时的引入一些国外的资料,从而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材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诚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
在高校建立的师生公共网络系统,要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其中来。针对这一内容,我们可以建立一定的讨论区,使大学生在网络中取得一定的发言权,及时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且可以针对大学生较为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在系统中宣传党的教育理念和方针政策,为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在该系统中建立一个新闻服务系统,使大学生能够及时的获得新闻,及时的了解国家的动向和方针,从而使大学生进行讨论,在大学生进行讨论时及时的进行一定的指导,这样就方便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建立于学生家长联系的电子信箱,使家长和学校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方便学校得到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再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这样的课程由于理论知识较多,所以听起来会变得枯燥乏味,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象,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除此之外,高校要与时俱进,关注当下国家以及世界发生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现象,以引起学生的讨论,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运用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增强了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利用现代网络发展的一些特点,高校适当的进行网络教育的建设,通过校园网络系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促进校园积极、健康的发展。走进信息时代,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不仅仅有社会这个大环境,家庭、学校这个小环境,还有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只有把握好这三个环境之间的力度,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影响甚至塑造一个好的大学生,环境对人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好的环境氛围对大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不好的环境氛围对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只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抵制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健康的发展。言而总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注意网络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使大学生进行发展。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包括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心理健康以及政治倾向等。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广大青年中一个重要群体,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如何在网络时代有效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初探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现在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日臻成熟,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已经渐渐地离不开网络,然而网络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有利的一面,同时还带来了有害的一面,这就使得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收到了一定的影响。文章立足于网络带给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以及严重危害的实际,来探讨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网络渐渐走近人们的生活之中,现在的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生活已经成为我国众多高校的一个普遍现象。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是使用网络最多的人群,他们使用网络不仅仅是进行聊天和交友,更重要的是进行学习和搜集资料,以便于和世界时刻联系在一起。从调查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已经离不开网络了,这就给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苦难。立足于这样的现实,我们必须深入的了解学生,掌握大学生的思想新动向,以便于在需要的时候采取一定的策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每一种新事物的产生不仅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有利的一面,同时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利的一面。网络亦是如此,它可以使人们能够及时的获得信息,但同时还会给人们带来一些负面的消息,这就是网络的垃圾信息,而这些网络垃圾信息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一)网络泡沫信息会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
所谓的网络泡沫信息是指那些虚假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造成了危害,同时有些虚假的信息还会使得大学生对教育产生厌恶,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偏颇。人的生活要存在一定的真善美。只有止痒人们才能健康的成长,如果总是接触虚假的信息,就会使得大学生的是非观念变得模糊,这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件较为危险的事情。
(二)网络黄色信息会危害大学生的性心理
网络上的色情信息之多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大学生利用这样的便利条件在一些网站上下载有关色情的东一,严重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现在,大学生已经形成了一种网恋之风,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场所,从而更好地对异性进行了解,也从中宣泄自己的情感。有一些自制力较强的大学生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抵制色情信息的危害,但同时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大学生就会受到色情信息的危害,甚至最后葬送自己的辉煌人生,这是令我们感到非常惋惜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网络黑色信息的会危害大学生的价值观
网络建立了一个与现实社会不同的虚拟社会,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人们之间互相不认识,这就把现实中一些伦理道德关系摒弃,疯狂的寻求自身的自由,失去责任意识与观念。这就使得有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利用网络虚拟环境进行黑色信息的传播,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种虚拟世界里,国家的意识形态以及道德约束已经变得全然不见额,这对国家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大学生的阅历较浅,心智发展的不成熟,在分辨这种黑色信息时有时候难免会产生误差,走错道路,从而失去自己的人生理想,不能够坚定自己的人生道路,缺乏实现人生目标的动力。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尤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鉴于以上原因,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担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
鉴于网络传递的信息有真有假,应当研究一些能够筛选出假信息的软件,对网络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从而建立一个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让大学生在网络中获得的信息都是真的,从而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一个较为安定的环境。不仅如此,还要对网络进行一定的监管,制定一些法律法规,用到的和法律的两种手段对网络进行监管,从而实现网络环境的健康化。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
由于大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展的还不成熟,人生阅历也十分的匮乏,所以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以便于大学生能够拥有正确的心理和情感。同时让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更加清楚,有利于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鼓励大学生多进行思考,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大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融入到社会的发展之中。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大学生更是如此,只有加强与他人之间的交流,才能使大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的认识和了解大学生,为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环境。
(三)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观念
虽然网络给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这些是可以控制的,而控制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增强大学生的自制力,使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观念。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分辨出善恶、真伪,才能抵制住诱惑,不在沉溺于虚拟的环境中,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中。一个人要想得到好的发展,就必须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得有较为健康、积极的情感,这样才能抵制不好的东西,形成健康的网络环境。
言而总之,在网络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大学生抵制网络带来的不利影响。既要对大学生运用网络加强监督和管理,同时又要注重对大学生运用网络的引导;既要对大学生进行一定的教育,又要给予大学生一定的空间,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使大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作息以及完善的人际关系,使大学生不在沉溺于虚拟世界,建立健全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互联网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际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存在对新教育模式的认识不足、内容单一、队伍不专业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夯实理论基础,建立新的工作体系,丰富教育内容,建设一支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主要聚集地。在新形势下,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最主要的领域。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强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无法比拟的,但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难题。文章分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指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不仅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而且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理论研究、课程设置、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也面临着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着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甚至整个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科学分析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以及网络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刘梅于2000年2月份在其论著中明确阐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她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根据传播学理论和思想宣传理论,通过当前先进的网络技术而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这是国内最早的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依托于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具有一下鲜明的特征。
(一)网络所含内容广泛,传播迅速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通过书籍、报刊等文字传播,由于版面有限,所含内容只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一方面,不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强烈关注,影响力较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依托于网络新媒体来进行传播的,其传播方式不只是文字这一单一的方式,还配有图片、音频、视频等,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极易引起大学生的关注。随着网络的迅捷发展,人们经常使用QQ、朋友圈、微博等工具传播,其不断更新、数据变化快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好的传播平台。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与隐蔽性
网络是一个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传播信息的共享虚拟平台,它具有开放性的鲜明特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了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缚,不受信息传播途径和范围的时空界限,使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得到共享,极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校、家庭、社会中,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也十分明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在课堂中进行的,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讲述。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受这一形式的限制,是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师生间的沟通,师生间没有身份、地位上的差异,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轻松的氛围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更能深入到大学生的内心。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性、互动性强
网络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人都享有接受网络教育的权利,其中就包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之上,在虚拟环境中实现的传播过程。在虚拟环境中,受众所接受的一切均是网络所提供的,内容以及方式由教育者所制定。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学生面对面,一对一或一对多,教师的主导地位很明显。但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的主导性弱化很多,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在传播过程中起到“把关者”的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引导。高校通过学校网站、论坛等网络工具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平等的氛围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网络使得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从传统意义的单方面灌输向双向、多向交流和互动转变,这种转变,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需求,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需要。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
由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尚浅,学术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没有一个权威的表述,更没有优秀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范本,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没有进行理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2)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学科深入研究。(3)没有形成一系列完整的理论指导体系。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缺乏创新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空洞,形式单一,很多网站只是单纯的运用网络这个平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书本内容照搬到网络上,完全忽视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点,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即使一些高校设置了一些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的交流平台,但缺乏创新,更新滞后,网络优势的在线交流等网上互动更是形同虚设,网络技术的特点和优势没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体现出来,难以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效果。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素养欠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师专业和计算机技能都有较高要求,但高校存在着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不擅长计算机技能,网络技术应用水平高的教师又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若两者不能较好地结合,势必会影响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很多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照搬书本,不能在线与大学生实行互动、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密切相关,严重影响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工作。
(四)网络监管不力,不良信息充斥网络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发布的渠道较为广泛,而平台内容又具有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征,增大了对网络平台监管工作的难度,网络平台能控率较低。网络内容不规范主要是由于网络平台监管不力造成的。网络立法滞后,缺乏完整的网络立法体系,网络监管缺乏法律依据。目前,我国网络监管软件发展水平不高,无法对信息进行筛选,是一些黄赌毒不良信息充斥网络。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而无法自拔,导致大学生的人格扭曲,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解决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网络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满足大学生心里发展的需求,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须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发展。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理念。不管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还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来说,都应该认识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网络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是俱进的需要,有必要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目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如何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说教式的教育,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是当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进行宣传,也要对一些大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内容事例进行宣传,让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树立正确的意志。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单纯利用文字的形式来呈现内容,只会使大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采用图片、音频、视频等网络手段呈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将理论与具体事例结合起来,让大学生参与到热点事件的讨论中,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创新。
(三)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高低。学校应该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度,加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训力度,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一个合格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有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良好的网络操作能力。具体来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要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好地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应增强对网络技术知识的了解,具备较好地网络操作能力。此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对网络信息进行实时审核,优化网络内容,提高信息质量,对大学生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四)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和隐蔽性特征,这些特征导致了网络世界会出现一些不良信息,单靠大学生的自觉性进行约束,是无法从根本上抵制和屏蔽不良信息,对抗网络不法行为的。我国目前的网络立法虽有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仍没有一套完整的网络法律法规,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更是空白。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立法,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高校应当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通过网络技术手段阻止有害信息的进入。加强大学生对网络法制的认识,宣传网络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学生认识到网络交往中避免发生网络不良行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21世纪,社会的飞速发展将人类带入了互联网时代,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日益影响着教育行业。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网络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其存在的原因
1.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有些片面、针对性不强
有些教育机构的学习支持服务还局限于群发一些信息和分发一些宣传印刷材料,个性化的答疑和咨询等服务形同虚设,或者敷衍了事或者千篇一律。特别是情感性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缺乏设计或设计不足。究其原因,教育机构在学习支持服务设计时没有进行详细而系统的规划,没有明确学习支持服务人员的工作职责等等。
2.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不及时
学习支持服务不及时包括几个方面:学习资源更新与补充不及时;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内容、方法和技巧、交流等方面相关问题没有及时得到支持服务;技术性服务不及时等等。造成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不及时的原因主要在于教育机构重资源建设,轻服务建设;学习支持服务队伍没有经过系统培训;考核制度不健全等等,造成服务效能降低。
3.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交互质量良莠不齐
网络教育由于技术性特征对教学双方造成了时空分离,在网络教育实践中,教育机构已经意识到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也需要获得来自于辅导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交互性学习支持。基于计算机网络和其他技术媒体的双向通信技术的引入,使得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教育机构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但从交互的质量上来看,良莠不齐。有教师给予组织引导的交互活动,学习者参与交互活跃,交互质量高;而很多交互活动没有老师组织引导,学习者不主动参与或者交互内容与网络教育无关,交互质量低下。造成交互质量不高的原因在于网络教育学习者大多数在成熟度和独立性上还有所欠缺,很多学习者不适应网络学习环境,不会学习,需要有专业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班导师在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中的作用
起源于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的班导师制,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思想品德、专业素质、业务技能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导师制这种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环节中大学生基本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现阶段,我国研究生培养一般都采用导师制,一些本科和高职教育也引入了导师制,导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关键在于两点:(1)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服务观;(2)以双向通信为核心。导师制的引入能有效地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实现上述关键的两点。
1.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以学习者为中心意味着教育教学关注的焦点为学习者,在网络教学中,将注册学员分班管理,实行班导师制可以促进学习支持服务从设计、构建、运行到完善都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将适当的资源提供给学习者,力求学习支持服务及时、全面且有针对性。第一,学术性支持方面。在网络教育中,许多学习者特别是刚开始进行网络学习的初学者,并不具备网络学习需要的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内容、方法和技巧方面的问题。班导师普遍有深厚的专业背景,其科研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对专业的发展方向清晰,能够在各方面指导和帮助学生适应网络学习环境,学会学习。班导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及时地答疑和辅导、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交互活动、激发和巩固学习者学习动机、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研动态、指导学生科研创新的方法等等。第二,管理性支持方面。班导师了解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和个性特点,有助于及时更新和补充网络学习资源、提供给学习者能力水平和需求相适应的课程和培训方案、引导学习者查询相关知识,也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习支持服务提供第一手材料。第三,情感性支持方面。缺乏情感性支持,网络教育就成了冷冰冰的教育。在网络教育中学习者也会出现心理和情感方面的问题,这些严重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导致辍学率增加。班导师可以针对学习者的交流困难或个人困难,通过心理咨询或创设网上讨论区等方式帮助学习者消除孤独感、缓解压力、增加归属感。
2.开展多方式、多渠道、高质量的双向交互
基于计算机网络媒体和其他技术媒介手段的双向交互有很多,如电子邮件、在线短信息发送、网站发布、网上讨论区、双向视频会议、电话、文字印刷品等等。教育机构在技术层面提供多方式、多渠道的双向交互媒介不成问题,关键在于高质量地运行双向交互。让不同方式和不同渠道的双向交互发挥出优势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提高学习者的交互意识。学习者由于交互意识缺乏,造成在网络教育双向交互活动中不主动积极、交互信息不对称。班导师可以对学习者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增强学习者的交互意识,提高交互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第二,解决交互的技术性问题。交互形式多种多样,或异步性或即时性,或一对一或一对多,或以语音、数据表现或以文本、图形表现,它们为实现网络教育的目标和体现其优势提供了保障。但从现状来看,这种优势并没有充分得以发挥,基于技术的交互并不充分、普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仔细分析,逐个解决。从技术的角度看,可能是设备不够充足或网络信道不通畅,导致交互技术的应用不够广泛。班导师根据实际需求,及时督促教学机构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开展交互的基础。从学习者的角度看,除了需强化交互意识外,在网络学习环境下需掌握交互技术,能熟练使用常用操作软件、学习软件和多媒体软件,班导师可以给予学习者技术性指导,帮助学习者适应网络学习。第三,对双向交互进行有效管理。双向交互主张自由、充分地开展交流,但不代表任其自主发生、发展,需要对双向交互进行有效管理。造成双向交互质量低下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对相互交互的管理。班导师可以对双向交互进行精心的设计、组织、协调、引导和评价。精心设计和组织,提供和创造各种产生交互的条件和环境,来促使学习者开展交互活动,努力使交互从不自觉向自觉转化;在交互开展过程中适时地给予学习者协调和指导,使双向交互得以顺畅开展;在双向交互开展后,班导师进行反思和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有利于双向交互的改进和完善。
三、发挥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中班导师作用应采取的策略
结合近年来班导师制的实施情况,提出了在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中发挥班导师作用应采取的策略。
1.严格选拔,合理配置
班导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高低。为确保学习支持服务有效运行,必须高标准严格选拔班导师,合理配置班导师资源。要从思想道德、教学能力、科研素质、管理能力等多个方面考查,不能片面追求高职称、高学历等因素,挑选最合适的教师担任班导师。
2.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只有明确了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才能有目的地开展工作。班导师的工作职责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提供全方位、及时性、交互性、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工作内容与学习支持服务内容相关,也涉及学术性支持、管理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三类,具体内容不同教育机构界定有所不同。
3.完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
班导师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和管理其他人员一样,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能有效地发挥班导师的积极性。由于班导师的工作难以量化,所以建议采用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力求考核科学、合理。
四、总结
综上所述,班导师在网络教育中同样能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现在网络教育在学人数日益庞大,如何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帮助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业,学习支持服务中引入班导师制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的完整服务体制,可以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开展多方式、多渠道、高质量的双向交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进步、顺利完成学业。
一、大数据特征
大数据的特征常用4V来表示,具体是指大数据的四个显著的特征:第一是数据体量,主要指的是巨大的数据量与数据的完整性。第二是数据类型,指数据的种类非常的多而且复杂,大数据技术就是要在这些复杂的数据类型之间寻找其关联性。第三是处理速度,爆炸式增长的数据量要求快速化的处理速度,才能使得数据的有效利用。第四是价值,大数据的最终目标是将庞大数据中找到数据时间的价值关系,通过找到低密度的数据价值对决策做支持。当前大数据技术不仅产生于特定领域中,而且还产生于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Facebook、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的数据就是最好的例子。大数据发展为社会各领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信息时代育人的新载体自然无法回避这个新的环境变化。分析大数据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巨大机遇与严峻挑战,探讨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而为下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已然成为热点研究问题。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方向
(一)树立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意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科技与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时代教育工作者需要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意识,这是发展大数据环境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前提。针对大数据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分为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要全面了解和分析大数据本身,理解大数据是什么、大数据的变革力量何在、大数据的未来发展趋势等等;其次是在理解大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大数据时代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能产生的影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是充分的确立数据意识,意识到数据是现代社会最具价值的资源,是发展与决策的源泉。用数据意识驱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例如在一定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将灌输式集中教育变为交流式个别教育。
(二)借助大数据技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量化研究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研究方法。定量分析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使用数学模块对研究对象可量化数据进行的分析,通过分析对目标给予评价并做出判断。定量分析方法始终受到教育工作研究人员的关注,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因素,定量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科学评价。但与此同时定量分析方法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受很多技术因素的限制,一直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成为科学研究新的范式。定量研究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理论假设、建立数据模型以及数据分析验证。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需要与数据资源丰富的机构单位合作,借助这些数据载体的平台、资源以及高精尖的技术,进行合理合法的挖掘教育对象的信息,从而精确的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另外,要建设一支过硬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但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创新的网络教育观念、精通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
(三)促进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分析网民的接受习惯,增强教育内容的实效性、趣味性,以服务成长成才为核心有针对性地加强功能开发,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的受关注度。此外在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好以下几点:首先要把握信息资源内容的方向性,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其次信息资源的形式要多样,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经由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手段,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再次,信息资源来源要丰富,可以从各大媒体引进、从理论学习资料借鉴、从大型活动中总结、从日常工作中提炼,确保信息资源及时更新。
三、总结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继承传统中实现新发展。坚持不动摇的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原则。创新发展的是符合大数据时代的教育内容与内涵,进而找准变化点,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入新的发展阶段。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现代网络教育利用电子学习方式提供教育和培训,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和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网络教育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如何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
(一)加强教师对网络教育资源的认知
以前的大学数学教学方式单一,与学生的交流也少之又少,但是随着网络资源的发展,这一切将会有很大的变化,这也是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种必然趋势。学校也应加大网络资源建设,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要封闭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之中。大学教师也应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学习,摆脱落伍的危机。
(二)教师要把网络教育资源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之中
教师应该适应网络的发展,把网络教育资源融入到现代教学之中,但是不要盲目的引进,首先就要考虑引进内容的适用性,所引进的内容要与所学的内容有相关性,能起到补充,扩充的作用,这样能够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其次引进的内容还要具有适用性,能够让学生们把所学的内容融入到生活,融入到社会,达到学生们能认识数学,应用数学,培养他们的能力。最后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令学生更能接受所学内容,更愿意去学习数学,应用数学。所以教师合理的引进网络教育资源使十分重要的。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自主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教师不但要学习引进网络教育资源,还要充分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数学,爱好数学的良好作风。以前的数学教育中,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过后学生们无法应用,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败,而现在的网络发展情况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可以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到网络上寻求资料,还可以让学生们课后巩固学习内容,网上寻求交流,以便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现在大学数学教育尽管很重视学生的学习,教师又会安排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们给他们进行答疑解惑,但是受到时间性和地域性的限制,效果往往是不太理想,现在网络资源的丰富,不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网络技术可以让学生和老师间进行多样化的交流和辅导,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一些论坛,邮箱,视频等等不断的学习巩固自己的知识。学习不再有时间地域的限制,学生们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兴趣也会越来越高,提高数学成绩不再是难事。
二、结束语
大学数学教育充分有效的利用网络课程资源是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有效办法,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以课材为中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融入到现在教学之中,补充课本上的不足,增强教育之中的趣味性,这样会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培养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更加具备学习数学的激情,更加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更加有发展,大学数学的教育才会更加成功。
一、基于Mulitism软件的教学方法改革
(一)Mulitism软件简介
Mulitism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推出的电路原理设计、电路功能测试的虚拟仿真软件,是早期的ElectronicWork-bench(EWB)的升级换代的产品。Mulitism元器件库包含了数千种电路元器件供仿真实验选用,虚拟测试仪器仪表种类齐全。该软件特色体现在它将各种虚拟仪表非常逼真地与电路原理图放置在同一操作界面上进行各项参数和波形的测试,以图形化的方式消除了传统电路仿真的复杂性,它具有详细的电路分析功能,可以设计、测试和演示各种电子电路。
(二)Mulitism在教学中的具体使用
数字电子技术的知识点可划分为两大类,即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在组合逻辑的教学中,以逻辑代数、基本逻辑门、逻辑函数、基本逻辑电路为基础;在基本逻辑门视频录像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真值表进行讲解,而采用Mulitism可通过逻辑门、开关、LED显示器进行直观实验式教学;在逻辑函数视频录像教学中重点讲解公式化简、卡若图化简,规则繁琐通常需6个左右课时进行讲解,而采用Mulitism可利用其逻辑函数转换器实现真值表、逻辑函数、逻辑电路、逻辑表达式化简相互之间转换,因此可大大减少课时。组合逻辑的常用逻辑功能芯片教学中,需掌握编码器、译码器、译码显示器、数据选择器、加法器、比较器,在时序逻辑的教学中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是重点,也是本门课程的难点,这些知识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视频录像教学中只能理论讲解,而采用Mulitism可实现实践式教学,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三)Mulitism在具体知识点上的教学示例
以六十进制计数器为例进行Mulitism教学示例。六十进制计数器的讲解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教学。
1.在PPT中介绍Mulitism中典型的计数器芯片74LS161N,74是个系列名,LS是低功耗,161是型号,N表示民用产品。它是一块四位二进制数计数器,可用一块74LS161N设计成十六进制以内的任意进制计数器,用多块74LS161N级联可设计出任意进制的计数器。
2.在PPT中讲解74LS161N芯片的清零、计数、保持、同步预置数四种功能,结合Mulitism仿真进行教学。在Mulitism仿真中教学能让学生直观接受,达到一边理论教学、一边实验示范的直观学习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后学生可在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反复仿真实验。
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当前网络教育中大多采用平时作业加卷面考试的考核方式,此种方式存在的显著弊端是只有理论考核,与本门课程的宗旨和特点是相违背的。基于Mulitism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实验考核,为此提出网络教育中数字电子技术教学新的考核方式,即总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卷面考试成绩、仿真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共同构成。数字电子技术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单片机技术、微机原理、嵌入式系统、PLC等后续相关课程学习的必要基础。当前网络教育中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急需提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存在显著弊端,本文探索了Mulitism软件应用于网络录像教学,很好地解决了网络教育中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缺乏实验教学的显著问题。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