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曾国藩家教理论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我国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财务的发展方向趋向于理财功能和会计核算功能相分离的趋势。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环境和人口等方面的相互协调。科学发展观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理财观念,进行创新思维,才能与时俱进,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当前知识经济大背景下,传统的财务管理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冲击与挑战,财务管理应在管理观念、管理目标、财务运作、管理手段、评价指标等方面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冲击着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对财务管理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分配,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财务管理是贯穿整个企业经营活动始终的一条生命线,面对当前新的理财环境,企业应全方位更新财务管理观念。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财务管理观念 创新
一、财务管理观念发展概况
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分别是会计与财务合二为一,会计与财务一分为二,和现代财务管理学的确立三个阶段。现代财务管理学理论的确立,促进我国财务管理观念不断得以更新,财务管理职能与内容进一步转换和变革,财务管理的方法体系日趋完善。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并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原有的财务管理观念在许多方面已显示出不适应性。面对行业竞争和风险的加剧及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突破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全方位更新财务管理的观念。而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有相当部分由于其资本和技术构成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大,企业仍处于传统的实物财务管理阶段,对知识经济到来的影响估计不够,管理思想僵化落后,制约了财务经营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有些企业没有能力购置计算机、网络设备、财务管理软件以及拥有相应的财务人员,使得会计核算方法仍然十分落后。有些企业管理者由于其自身的素质原因,片面追求产值规模,缺乏现代财务管理及经营观念,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鉴于当前财务管理观念的现状,企业急需破除旧观念,提出新的思想,同时必须居安思危,并能把危机感转化为具体的创新策略,而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人本化理财观念,在财务决策和日常管理中,要不断增强善于抓住机遇,从容应付挑战的能力,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和协调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使各方的经济利益达到和谐统一。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新时期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努力把握发展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解决发展难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相互适应,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是指发展必须保持持久性和承续性,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改善、优化结构,提升增长质量、提高增长效益,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也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三、科学发展观与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在联系
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为根本要求的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最少资源、最低代价、最短时间,取得速度最快、标准最严、质量最好、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管理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二者均强调人的主体性地位,即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内在价值理念,就是强调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便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也是进一步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具体体现;坚持以人为本,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2.二者均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既是一种新颖、独特、先进的思想、观念、理论、概念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种发明、创造、研制新产品的物质活动。其特点是由精神活动所产生的思想、观念、理念等以及由物质活动所发明、所创造、所研制的新产品等。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动力就是由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创新要素构建的全方位创新的动力系统,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迅猛发展,永葆活力。而从管理创新角度来看,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总之,不管是科学发展观还是管理创新均把创新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均强调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3.两者均强调系统的重要性。科学发展观强调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要坚持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环境的适应性原理。而从管理创新的角度来讲,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就没有管理。管理学原理基础上的管理创新更是如此。总之,在进行管理创新时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来作为指导,抓住其核心,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
4.两者有着共同追求目标——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率、效益。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追求以最少资源、最低代价、最短时间、最少成本获取速度最快、标准最严、质量最好、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发展。而管理创新本身便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过程,效益是管理者追求的永恒主题。从经济学角度来思考,管理创新便是要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通过有效的管理,节约交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信息成本和监管代理成本,减少组织间摩擦,加强生产和竞争优势,从而产生一种联结效应,聚集效应和系统放大效应。所以在既定的要素条件和水准下,科学发展观与管理创新两者在最终目标上有相似之处,即均强调以最少代价谋取最大利润、最大福利。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赋予企业自主理财的权利,同时也将现代企业理财置于瞬息万变、高度风险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观念也要结合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建立起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财新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人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主人,企业的每一项财务活动均由人发起,操作和控制,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决于人的知识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美国已故钢铁大王卡内基曾称“把我所有的资金、设备和市场全部拿走,只要保留原有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四年之后我仍将成为一个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此番言论充分说明了人的智慧和创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核心作用与价值。因此企业转变理财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知识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财务运行机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大胆使用那些有知识、有责任心、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能量。要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会计工作,认真履行会在观念转变方面,一方面,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主要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也就不能只盯住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必须转变理财观念;另一方面,对包括知识资本在内的企业总资产进行市场化运作和管理,这项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综合性和超前性,用管理有形资产的传统手段是难以适应的。
2.树立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企业会受到世界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等的冲击,使财务风险更趋复杂化,如果企业不能卓有成效地规避与防范各种风险因素的话,势必会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境地。由于风险加大,风险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将大大提高。在投资决策所依赖的信息有误或不及时等均会加大企业投资风险;其次,由于创新金融工具的出现,使企业筹资投资渠道、时空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加大了资本筹资投资风险;再次,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既加大了企业存货风险,又加大了对产品设计和开发的风险等等。因此,企业在不断追求创新和发展的同时,要树立财务风险管理的观念,做好风险分析,加大防范和抵御各种风险的力度。由于风险的复杂性,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势在必行。企业应加强风险防范观念,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并可以有预见地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3.树立竞争观念。“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为现代企业带来活力,也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活力,创造了机会,但也形成种种威胁。优胜劣汰的原则则使每一位财务管理者尤其是财务负责人必须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新世纪市场经济必然进一步发展,市场供求变化价格的波动时时会给企业带来冲击。财务管理者应当对这种冲击作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强化财务管理在资金筹集、投放、运营及收益分配的决策作用,并在竞争中不断增强承受和消化冲击的应变能力,使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一步一步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力求脱颖而出。
4.以人为本,树立人才价值观。知识经济时代,面对行业竞争和风险的加剧及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知识经济的拥有量是竞争成败的关键。企业要把知识看作效益增长的源泉,树立重视知识、重视科学、重视人才,树立知识效益观念。知识将超越物质资源而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首要经济资源,传统财务管理将财务资源的范围界定为企业的物质资源,而这种界定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时代显然不合时宜。人是知识的载体,对知识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将成为决定企业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复合型人才有助于增强企业理财的市场前景的预测力和判断力,提高理财战略决策水平,制定出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最大化的竞争方案,从而使财务管理能更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制高点,是新的竞争焦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应从传统的物质资源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相结合的财务管理机制。企业只有通过专业人才与物质资源相结合,才能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为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和知识含量,获取超额收益。
5.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观念。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有“信息经济”之称。入世后,国际市场风云变幻,企业能否把握信息,抓住机遇是企业驾驭市场的关键,企业财务管理要想有生命力,就必须符合科学发展观并适应国际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在预算编制方面应以提高资产和资本经营效益为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编制起点和编制重点。在预算管理和控制方面应具有较强的灵敏度,根据企业特点和市场信息,超前提出计划,有步骤实施财务决策,落实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的控制和约束能力,企业各部门在生产营销及相关的各项活动中,要充分考虑财务预算的可能,提高预算分析的工作效率。同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分析,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落实财务政策,强化财务控制,将财务预算制度和经济责任有效结合起来。建立预算分析岗位责任制,将预算分析制度化、规范化、表格化,明确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责任,并指定专门预算分析人员,建立预算奖惩制度、避免预算的执行流于形式,促使各预算主管部门和相关人员加强责任心。
6.树立科学发展观念。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当前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理论热、实践冷的现象,今后应更多地把研究国内外先进理财理论和方法与国内企业实践相结合,促进财务管理科学化。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及财务管理观念是当务之急。企业在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中,应以自主创新为主,即使引进国外方法,也要结合国情加以改造,而不能照搬。要注意多从实践中总结我国企业特有的方法,使之不断创新并加以巩固,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五、结语
科学发展观对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企业管理尤其是公司财务管理中,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理财观念,进行创新思维,才能与时俱进,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要求。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赋予企业自主理财的权利,同时也将现代企业理财置于瞬息万变、高度风险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应此财务管理不能仅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财务管理观念也不能停滞不前,要破除观念,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
参考文献:
[1]王俊玲、高歌.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基于知识经济冲击的思考[J].鲁行经院学报.2005年12月.
[2]郭淑芳.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观念和内容面临挑战[J].会计之友.2001年第07期.
[3]李新光、徐灿.以科学发展观推进管理创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02期.
[4]宿静、苏亚民.论科学发展观下财务管理的目标[J].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第07期.
一、前言
对于企业预算部门而言,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积极建立内控制度,不但是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过程的监督,同时也是完善企业预算部门财务管理行为的重要措施。基于这一认识,企业预算部门必须对财务管理中的内控制度引起足够重视,并根据企业预算部门的管理特点和现实需要,制定具体的内控制度,保证内控制度得到全面有效实行。结合企业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实际,内控制度的建立应积极实行目标-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最后应加强部门预算控制,保证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实行目标-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
对规模较小或成立初期的公司,可以实行“目标利润-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在这一管理模式中,公司应本着统一起跑线的原则,按类别统一核定各类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和收入、费用等指标,确定各经营部门及二级单位的目标利润。在具体执行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明确管理模式的作用及其指导性
在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明确目标-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的作用,对提高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执行效果,和满足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构建需要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应将目标-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作为指导。
2.认真核定财务管理中的各项经济指标
在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中,核定财务管理中的各项经济指标,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只有按类别统一核定各类企业的资产回报率和收入、费用等指标,才能保证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得到有效实行。
3.加强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监督
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监督,是内控制度的建立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基于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了解,以及内控制度的优势,加强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监督,是满足内控制度构建和执行需要的重要措施。
三、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
内控规范体系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并经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明确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责任,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财政和审计部门应当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立规范的内审制度,定期对债权债务清理核实。为此,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应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在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加强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既关系到内控制度的实行,同时也对内控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对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引起足够的重视。
2.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应加强内部审计
加强内部审计,既有利于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建立,同时也能够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进行评价。因此,加强内部审计是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重要手段,对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3.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应对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的结果进行评估
鉴于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预算部门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中,应对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的结果进行评估,保证预算部门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能够真正成熟完善起来,进而满足预算部门财务管理的现实需要。
四、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应加强部门预算控制
考虑到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现实难度,在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完善过程中,应从部门预算入手,加强部门预算的控制,保证部门的预算能够在合理的范围内,具体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做好部门预算控制
在部门预算编制环节,要在实施综合财务预算的基础上,努力做到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在部门预算控制中,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关系到部门预算的整体控制效果,只有做好这两项预算,才能保证部门预算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满足部门预算控制需要。
2.应在支付环节强化预算执行,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
在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过程中,要想加强部门预算控制,就要使预算规范化,并且保证预算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保证部门预算控制取得实效。
3.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赋予主管部门一定的权利
在部门预算控制中,根据预算的执行情况建立合理、规范的预算调节机制,赋予主管部门一定的权利,是提高部门预算控制的重要手段。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完善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过程中,要想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内控制度的建立就要积极实行目标-目标成本预算管理模式,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内部审计,最后应加强部门预算控制,保证预算部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具有综合性的功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日益明显。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容摘要】农村基础建设除了领导干部的选拔和村委的组建外,财务管理规范化也是目前值得探究的重要问题,这种模式的规划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并对村务和村政财务的实施都是一个参考。要以农民的利益为基础,迎合人民群众的需求,应该遵守公开透明的机制。本文就对我市农村现存的财务管理障碍做了几点调查,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对我市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问题;对策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市广大农村的经济状况牵扯着很深的历史背景,所以其经济情况相对落后,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农村建设的脚步,也不利于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了更好的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我市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必须提上日程。
一、我市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主要障碍
(一)农村财务管理混乱
自贡市内的农村财务都是交由村社财务统一代收管理,与实际发生的财务脱节,而村社财务内部有决定权利的又是村社干部,其财务管理能力不强,账目记载的混乱不清,法律意识还淡薄;对于一些基本的三资管理情况一塌糊涂,尤其是资源管控和资产评估这一块,没有统一的记载和规划;在现金流动使用中,随意支配,收入和支出从不记录在案,且常常是坐收坐支;对于历史遗留问题,每一任村社干部的离职都不会进行财务审计,使得财务亏空的现象较为严重,新上任的村干部只顾自己在任期间的财务管理,对于核对审计历史账目的工作放任不管。
(二)农村财务管理公开化、透明化程度较低
在农村地区,村民对财务管理的工作并不熟悉,也不知道财务管理具体包括什么,有哪些方面的内容,所以,村社财务委托代管的公开化和透明化的程度较低,多数的财政支出都是由村社自己说了算,没有明确的账目记载,财政的花销也无从查起。出现这种普遍现象的原因有几点:一些村社干部利用职权操控财务,以方便自己行事;有些村社任用的会计只是走个形式,拿着工资不做工作;少数的一些农村会自发的组织一些人来管理本村财务,但是刚开始工作还算认真,但是时间久了就消磨了管理的积极性;最重要的一点是,村社和村民都意识不到财务管理公开透明的意义,财务管理也就无从说起了。培训管理缺乏。
(三)农村财务业务人员力量薄弱且培训管理缺乏
我市农村目前的状况是大量的青年劳动力外流,守在家里老弱居多。这就使得我市农村村社理财小组人员缺乏,只能由一些老年人来担任理财监督的工作,而对于这种需要专业知识的工作来说,这样的安排根本无法满足工作的需要。另外,现在村社财务中心的业务人员多半都缺乏专业的培训管理,对财务的工作根本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只能简单的记记账目,专业化的管理根本做不到。况且,村委会中的关系复杂,主管账目的部门不明确,对于一些混乱的账目根本就不会查证,谁的势力大谁说的算,对于一些挪用公款、中饱私囊的现象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人会去追究,只要上面领导不过问,一切都会相安无事,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工作的进展。
二、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机构
想要明确财务管理机构,首先要加强我市村社财务委托代管中心的建设,增强力量,加强财务法律条令的学习,健全财务管理的流程和管理体制,这样能有效的约束工作人员,督促村社干部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要明确村社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做好财务账目的记录,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都要记录在案,以便后续的查验。对于村社干部的离职工作要做好,离职前要将村社的财务账目审计清楚,各项开支和收益要对号入座,有不明白的账目要处理妥善,然后移交给下一任干部。
(二)财务管理公开化、增加透明度
农村的财政管理主要把握在村社的领导干部手中,在使用过程中比较随意,记的账簿也是如流水账般毫无章法可言,记载也只是大概的账目,没有办法公开透明。这是自打建国以来就形成的陋习,很难纠正,想要做到财务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转变村社领导干部的观念很重要。想要做到这种公开透明的财务管理,对账目的花费和审核一定要记载清楚,每使用一笔款项都要经过申请批复,在领导决定同意后才可以放款,不可私自动用,这个样才能将账目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公示给村民,有助于农村的经济建设。
(三)要聘请专业的高素质的人员进行培训管理并加强
村社财务委托代管中心的建设在我市村社财务代管中心,高素质的人才是比较短缺的,所以,要对现有的从业人员定期的进行培训深造,要求他们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对于账目的记录、整合和审核等程序都能熟练的操作,还要做到账目审核的月月清,这样就不会积累太多的陈旧账目无法及时审核而影响账目的公开透明。如果条件允许,还是鼓励村社财务中心招聘专业的财务管理精英人员来管理财务账目,加强村社代管中心的业务力量,这样既能带来系统专业的管理方法,还能传授其他工作人员一些知识,带动村社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发展。还要明确村社财务代管中心在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以方便其行使财务管理的职权,不被村干部和村里复杂环境所影响。培训管理缺乏。
(四)要对村社财务管理加强监督力度
村社财务管理工作对农村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级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基层财务的监管工作,时常督促村社财务部门将账目记录的清晰明了,这样在视察工作的时候可以随时查阅账目资金的流动情况,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就能及时指出并给予解答。启动这样的监督机制,对村社财务管理是督促,也是鼓励,让基层的领导和群众知道,他们还是有人关心的,随时关注着基层的一举一动,也能让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及时收手,一心一意为村民工作,这样才能促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建设。
三、结束语
我市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阶段,作为保证农村综合改革以及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从各方面完善农村财管制度体系就尤为重要,要不断完善其结构体系,严格审核财务公开,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推动我市农村的财管建设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全面实现农村的社会主义小康建设。
【参考文献】
[1]金蕾.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外资,2013(7).
[2]肖永波.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探讨.农民致富之友,2013(3).
一、规范公路养护单位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公路养护行业的各项财务管理行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专门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公路养护财务管理制度,针对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支出的审批权限与程序、资产的管理责任与管理办法、专用资金提取与使用的审批权限、路产赔补偿费的收取和使用、工程建设节余的分配办法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执行中,财务管理人员应根据财务行为的性质和重要程度确定财务管理权限,明确主管部门和所属单位的各自职责。同时,在财务管理中应坚决贯彻制度中“一支笔”的审批制度,严格控制单位内部的管理权限,规范财务事项的审批程序,强化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这些都是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方面。
二、强化公路养护单位会计核算制度
作为公路养护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应将重点放在会计政策的确定和核算的统一标准上来。为了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公路养护单位应根据国家会计制度和其他有关规定的要求,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公路养护单位的业务和管理特点,针对本行业的会计政策和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制定行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制度,对会计事项的处理时限、财务报告的编制要求、报送时限和程序等作出明确、具体规定。使宁夏回族自治区公路养护单位会计核算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各自单位进行会计核算业务实现统一。
三、完善财务内部职责划分与管理
财务部门是公路养护单位的重要的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是单位资金控制的最后环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部门要寓财会监督于日常服务,以财会管理促进效益的提高。公路养护单位财务部门内部职责的划分总体原则是在单位管理层统一领导下,实行财会管理与财算职能的分离,财务人员由上级机关集中委派。单位财务部门内部职责的具体划分:
1.财务主管的职责:
负责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协助单位领导做好本单位的财务工作。组织制定财会制度和相应的实施细则。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负责监督单位的各项财务计划执行情况,提出财务分析报告并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主持或者参与拟定单位重要经济合同,组织审批各项目预算决算、用款方案和原辅材料供应计划。负责所属单位的财务监管,审查财务报表等。
2.会计主要职责:
按照会计法规,会计的主要职责是完成财务主管交办的工作,具体完成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明细账和结账登记、核对账目。会计必须做到账务数据准确、账目清楚,账务的处理手续完备。对账目中存在的不合法、不合规的原始凭证,应坚决拒绝编制记账凭证并上报单位会计主管,及时处理和化解。
3.出纳主要职责:
具体负责单位的收付款业务。在具体收付款业务中,出纳必须认真严格地执行国家现金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关于库存现金的限额规定,对超出超过部分必须及时送存银行。在现金收支中,坚决杜绝坐收坐支或以白条冲抵现金;在票据管理中,严格票据管理制度。出具支票必须经过单位主管领导和财务主管同意;建立健全完善的现金和银行存款账目。出纳员经办每一笔收付款业务前,必须复核收付款凭证,查实凭证中的项目和金额;妥善保管使用的支票印鉴、“现金收讫”“现金付讫”等各种印章。精通业务是财务人员的必备素质。公路养护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深刻的变化,财务人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加强电算化知识的学习,另外要开放眼界,掌握外语,以便适应对外业务工作的需要。
四、增强法制观念,强化公路养护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政治思想意识
我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每一位中国公民的义务和责任。法规和制度是规范财务人员行为的准则,是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财务人员不断地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做到学法、知法和守法,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才能保证执业的清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结束语
近年来受一些拜金思想的影响,个别财务人员的头脑中滋生了享乐主义的思想,严重侵害了我国的财务制度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财务人员要强化道德修养,加强理论学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时刻牢记工作职责,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廉洁自律,坚决抵制不正之风,作一个遵纪守法的财务工作人员。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在急剧变化的竞争环境中,成本成为一个影响到企业竞争力大小、生存发展潜力高低的重要问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我国经济数十年来的发展,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汽车这一过去的奢侈品越来越成为不少寻常百姓家庭生活中的必需品,驾驶技能已经成为当今许多人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驾校热”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汽车保有量和潜在增量的持续增长,驾照考试需求的日益旺盛,为广大驾校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机会和发展机遇。同时,人们对驾校培训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之驾校市场竞争的不断增大,驾校成本管理成为决定驾校竞争力和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驾校运营将逐步朝着规范化方向迈进,驾培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还将进一步加大,控制成本、提高利润成为驾校普遍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驾校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一)培训收入下降
平等性、竞争性和开放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我国驾校培训经历了由垄断走向竞争、由封闭走向开放、培训主体由少到多的市场化发展道路。近年来,无论一线城市,还是二线城市,甚至三线、四线城市,各种大小规模不一的驾校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这种竞争,既包括教练汽车质量、练车场地等硬性设备的竞争,还包括培训价格、培训服务的竞争。一些驾校为了吸引生源,采取各种降价策略,未来驾校培训收入呈递减之势,只有节支,向内挖潜,加强成本管控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成本不断攀升
驾校的投入成本主要包括土地、办公场所的修建、教练车的购置、训练场地建设、配套服务设施采购等,驾校的营运成本包括教练员及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保险、教练车燃油费用、教练车修理费用、教练车保险费用、教练车审验费用、招生宣传费用、办公、水电及日常运营费用等。
(三)行业规范需要
驾培行业本是一个具有严格的进入门槛和行业标准的行业,规范化管理是驾驶培训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驾培行业的监管较为混乱,相关部门对一些驾校违规行为的监管和打击力度不够,致使驾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寻租、送礼等“潜规则”现象,教练偷减学时、在油料上损公肥私、侵害学员权益。
二、驾校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理念陈旧
由于受到旧思想、旧观念的影响,一些驾校对教练及工作人员的管理不严格、不到位,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规定,但有的规章制度操作性不强,有的完全流于形式,不能严格执行,因而难以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此外,教练与驾校之间多为聘用的合同关系,教练对驾校的归属感较低,认为成本管理和控制与自己关系不大,“那是老板的事”的思想较为普遍,不利于驾校开展全员成本管理。
(二)重复培训费用大
随着新的驾驶训练考试办法颁布,学车者的年龄限制放宽,考核办法及手续简化,现阶段实行智能化的电子数据传感考试制度,驾校培训中科目二考试整体通过率较低。此外,一些地方开始试点驾照自学直考、考生自主预约考试、驾照异地考试等驾照考试新政策,学车者的驾驶知识技能和业务素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致使重复培训的人数和频率增加,使得重复培训费用的比例不断升高。
(三)安全风险大成本高
驾驶培训是一项传授安全交通技能的工作,它必须与实际的驾驶技能相结合。学车者刚入驾校时都是“生手”,交通安全意识和操作能力较差,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驾驶培训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意外交通安全事故。
三、解决驾校成本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管理理念,实行全员管理
竞争的白热化,要求驾校必须从传统成本管理转向以学员为导向、着眼于竞争优势的战略成本管理,从注重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的转变。驾校成本管理必须以“战略”为统领,以学员为导向,以价值链分析和流程优化为基础,以获取有竞争力的总成本为管理目标,实现驾校长期竞争优势;驾校成本管理要实行全员、全流程的管理,涉及宣传、招生、报名、培训、考试、发证等各个环节和管理领域,以跨部门、跨教练团队间的分工协作为组织支撑,必须发动全体教练员、全体工作人员共同行动。
(二)提升培训效率,减少重复培训
科学安排训练流程,在保证满足正常培训和教学的前提下,减少培训燃油量;根据学员的情况和特点,合理安排培训频率,提高培训效率;大量采取情景教学、模拟教学、模拟考试等培训方式,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开展考前心理辅导,提高一次考试合格率;建立健全教练员激励机制,学员培训合格率与教练员的工资奖金挂钩,促使教练员增强责任心;制订单个学员油料消耗定额,建立油耗定额考核奖惩办法,实行节油有奖,超支不补的奖励办法,从而有效减少重复培训费用。
(三)抓好安全工作,做好风险管控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通过岗前培训、安全例会等形式对教练、工作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同时,对学员要按照科学化、规范化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教学培训,培训中积极引导学员注意操作安全,学会自我保护,减小人身伤害和车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要建立健全驾校安全责任体系,与教练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加强检查考核,严格奖惩兑现,努力将安全贯彻落实到培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培训的有效、安全、可靠;此外,应足额购买教练车责任险,分摊安全成本。
(四)加强宏观调控,引导有序竞争
为促进驾校市场的良性有序竞争和健康持续发展,交通、公安、工商、安监等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积极作为,利用价格、税费等杠杆,加大对驾校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减少驾校“挂靠教学”、“外包培训”行为,确保驾校市场呈现良性循环和健康运行。同时,要加强对驾校运营行为的监管力度,严格驾校市场审核和准入制度,坚决取缔违规举办的“黑驾校”、非法设置的教练场,坚决打击寻租腐败、“恶意刹价”“打擦边球”、“走旁门左道”的驾校和教练人员的行为,保证驾校市场竞争的公平性,维护驾校学员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驾校管理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现代性的工作,直接关系着驾校的发展,关系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驾校培训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时代任务。树立“成本-收益”意识,加强驾校成本管理,是加强驾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手段,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和客观规律。
1引言
随着国家对城镇化建设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将出现大规模的基础建设,给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得了施工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工程项目的盈利水平越来越低,施工企业只有加强项目管理,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提高竞争力,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如何加强企业项目管理,细节决定成败,有效可行的办法就是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施工中各个环节实行精细化管理,按照流程操作,不断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控制施工成本,追求目标利润最大化,才是关键途径。
2精细化管理概述
2.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意识,一种文化,一种企业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方法和管理工程,是建立在日常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管理的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加强企业内部控制,通过各级各管理部门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精细化管理中的“精”就是在管理中求精、做精、追求最佳、最优,“细”就是把管理做细,流程管细。
2.2精细化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趋势,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成本管理精细化就是最有效的办法,成本管理精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2.2.1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成本管理意识过去传统的的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下,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低,大多数人员只管干活,不管成本,导致成本管理混乱,效率低。通过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项目管理水平和成本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习惯,让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办事,将成本管责任到岗位、责任人。
2.2.2精细化管理使成本管理流程化、标准化、明确化通过精细化管理,制定了项目成本管理的详细实施办法和标准化旳业务流程,建立了管理职责责任矩阵图,明确了成本管理的必要工作事项,明确了部门的贵任,明确了成本管理过.程中各个事项的主责部门和辅责部门,明确了不同岗位的职责。
2.2.3精细化管理能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精细化管理是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由传统经验管理向科学化管理的转变。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方法、规范项目管理行为,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强化公司对项目的管控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管理的执行力,提高项目运行质量,提髙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髙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能够可持续化发展。
3精细化管理在成本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3.1对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思想认识不强
尽管精细化管理对项目管理、成本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企业全力推进的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首要任务,但是任然存在部分管理人员,职工在思想上不能够深刻的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能够将思想统一到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中去,没有从过去传统的粗放型的管理思维中转变过来,对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能够适应,存在着对工作不严、不细、不实的漂浮作风,甚至存在抵触心理,认为精细化管理与施工现场的情况不切实际,影响了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执行效率和执行质量。
3.2对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内容学习不到位
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差,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对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内学习不够。虽然公司进行了不少的教育培训,但是基层绝多数的执行人员由于工作繁忙,没有经过系统的、详细的培学习。没有熟悉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制度、实施办法和业务流程,对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处于半知半解的状态,在执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到处碰订,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直接导致执行效率低。
3.3精细化成本管理执行力度不够?
在推行半年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公司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制定了工程项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和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精细化管理繁琐、管理人员成本管控意识淡薄,导致执行力度小。制定的制度、办法再好,执行效率低、质量差,再好的制度,执行力差或不执行就是形同虚设,导致精细化成本管理难以落实到位,无法很好的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
4精细化成本管理中的实施措施?
成本管理指在保证工程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通过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等将工程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在内。体现在一个项目的全过程阶段,从项目投标、中标、施工准备、工程实施、竣工验收都要进行相对性的成本管理工作。如何在成本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组织学习培训,提高精细化成本管理意识?
首先,要以各种形式大力开展精细化管理大宣贯活动,促进精细化管理的开展,灌输成本管理全过程化、全员化的理念,要求在对精细化管理全体员工中入脑入心,确保各项制度、流程、内容全面掌握。其次,要通过“集中培训”、“网络培训”、“一对一培训”、“视频自学”等手段系统的、认真的学习《公司的工程项目管.理精细化实施细则》和《工程管理手册》的内容,重点是培训成本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人员等业务骨干人员做重点培训,做到不留死角、全面覆盖。培养成本管理的细节意识,服务意识,规则意识,系统意识。
4.2细化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管理制度建设?
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进一步细化、完善成本合同管理、施工生产和安全质量管理等精细化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的标准化工作文本,建立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体系,制定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的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办法、工程项目绩效考核办法、项目管理奖罚办法等基础制度,保障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长期的实施。
4.3深化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实施,提高执行力度?
影响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有:劳务分包模式与分包价格、材料采购价格与现场消耗、机械设备租赁单价与消耗、施工技术方案与资源配置、项目工期与进度安排、质量标准与施工控制水平、施工安全状况、大小临设置方案与标准、项目外部环境、项目资金支付情况、技术创新能力与应用、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与管理水平等,要将其作为成本管控重点。如何在精细化成本管理过程中提高执行力,提高执行效率,对精细化成本管理措施进行深化,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4.3.1做好成本预测,加强责任成本管理首先,在项目中标后,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工地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含工程概况、工程地质水文自然条件、征地拆迁情况、施工现场勘察、当地造价信息、当地劳务资源情地政策法规、交通运输费用、燃料、物资供应和运输方式、当地的工程况和价格信息、当原材料价格、施工用水电费用、施工机具设备的配置方案、大型设备租赁价格,需要使用商口混凝土的,需对商砼供应厂家进行考查比选、工程施工对当地居民、交通、既有设施的影响,生活习惯和民风民情。其次,进行施工的方案经济性比选。通过对图纸的审核,对主要的工程数量认真做好合同、图纸、现场实际的三量对比,编制临时工程设置方案,对重点及难点等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是施工生产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组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施工成本的高低。施工方案的不同,工期就不同,投入也就不同,因此,优化施工方案是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编制施工方案时,要合理确定材料、机械、人工等因素,在保证安全、质量、工期的前提下,对不同方案进行经济合理性比选,选择费用最少的施工方案。再次,做好责任成本的编制和分解依据调查内容和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按照业务流程和管理职能分工表,各部门要紧密配合。责任成本预算按单位工程编制,总价控制为:直接费+施工措施费+特殊施工措施费+大临及过渡费+安全生产费+风险包干费+项目间接费+税金。具体编制的内容按照公司责任成本编制办法进行。项目部根据公司下达的责任成本,横向分解到要素管理责任部门,纵向分解到核算单元、架子队和班组。
4.3.2施工过程成本控制①劳务费的管理首先,对劳务队伍的选择,要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也可进行议标或竞争性谈判确定,选择信誉有保证、有施工经验和能力劳务分包方。单价采用公司劳务限价,对于特殊的超过限价的,先进行超限价审批,通过后按批准的单价执行。合同采用清单单价和实际完成工作量计算合同总价的方式,严禁外部劳务队伍进行二次分包和转包。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劳务分包队伍管理,对合同进行交底,工地负责人、领工员、必须熟悉签订的劳务分包合同内容,分清双方责任与义务。按时进行劳务费用的结算。在每月29日前完成劳务费用结算,7日内完成审批手续。结算严禁超合同结算,严禁预验、超验。最后,严格控制零用工的使用和结算。严格执行公司零用工管理办法,零用工必须按照实际由领工员签认,工经部审核,项目经理审批。零用工只能签证合同外的工作项目,属于合同范围内的工作项目,不得出现零工。②材料费管理材料费占工程总造价的60-70%左右,因此材料费便成为生产成本控制的关键内容,必须加强材料在计划一采购一验收一保管一领料一使用一回收的各个环节中的控制。物资部门要严格按照物资管理流程进行物资控制,对大宗物资做到对合格的材料供应商以招标的形式进行采购,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在材料进场后,办理验收移交手续,确保材料检验合格;加强材料的现场管理,妥善堆放保管,减少二次搬倒和损失浪费;建立材料管理台账,做和合同数量、计划数量、实际采购数量的对比分析。按核算单元进行限额发料管控,加快周转材料的周转次数,降低周转材料成本,按月对库存物资和工地材料进行盘点,按规定对废旧料进行回收和处置,并按核算单元进行盈亏分析。③机械费的管理项目部落实公司批准的机械设备配置方案,并将机械使用费归集到各核算单元,加强机械设备维护和保养,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实行单机核算,降低燃油费、电费和维修费,对于分包限价已含的机械费不得另行支付。严格控制零星租赁机械的使用和结算,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清退,严禁机械设备闲置。
4.3.3成本归集、核算与分析管理工程部每月统计实际完成的工程数量,工经部负责己完工程劳务分包结算,物机部门负责材料收支、机械费结算、运杂费结算及材料盘点,财务部提供其他直接费支出,综合办公室负责项目部间接费用支出。根据划分的核算单元按月对成本进行归集与核算,按月、季开展责任成本分析,主要分析实际成本与责任成本的偏差情况。责任成本分析应及时确认收入,正确归集成本,真实反映项目成本状况。坚持实际产值?与实际成本“同步”原则,严格划清己完工程成本与未完工程成本的界限;坚持“六不放过”原则,S卩:工程数量超结不放过;分包单价超限不放过;机械费用超支不放过;单项物资超耗不放过;清单项目亏损不放过;单项管理费用亏损不放过。通过责任成本分析查找管理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并督导落实。
4.4加强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降低施工成本
质量、安全成本之间是相互影响、紧密联系的,只有保证安全、质量,才能防止事故发生产生的费用,减少返工引起的成本投入及后期的赶工增加成本。要确保安全、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在安全方面,以精细化管理办法为指导,建立安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全面覆盖”的监管网络体系,形成安全层层负责的安全机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公布、控制来防止事故的发生。强化要责任落实,通过项目稽查、定期检査、日常巡查、突击检查、专项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检查、特殊检查等形式进行全过程安全检查,对安全隐患,不分大小,及时处理,严格执行奖罚规定和分级责任追宄。在质量方面,以精细化管理办法为指导,严把施工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关,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跟踪检査落实,杜绝偷工减料,消灭质量通病。在质量检查方面实行三检制度和首件制度,从严从细把好质量关。
4.5加大责任考核和奖罚力度,提高执行力?
在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将精细化成本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各个岗位。对考核办法的进行细化,考核要以提高员工绩效为导向,考核过程要公开、公平、公正,考核的结果与岗位绩效工资挂钩,以此提高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员工的管理素质和能力,降低施工成本。同时,要加大奖罚力度,“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以激励为动力,重奖之下也必然也能提高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执行力度。
5结束语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可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控制施工成本。在实施精细化成本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动态控制的原则。在项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深化改革,开拓创新,化繁为简,专注细节,流程管理,控制细节,细节入手,培养习惯,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管理中,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工作习惯,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面对企业普遍效益不佳的现实和经济全球化的压力,企业当务之急是如何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建立一套完善而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有效地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和完善,建筑行业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了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建筑经济要想发展,就必须切实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对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一、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在建筑工程项目中
成本管理直接反映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与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建筑工程中,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等,都会直接反映在产品质量中,进而有效反映出成本管理为建筑经济带来的成效,推动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在对建筑产品的价格进行确定前
需要针对建筑成本进行细致全面的评估和计算,并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市场中的影响因素,才能够最终确定建筑产品的价格。
(三)提升企业竞争力
建筑企业在产品质量与价格方面的竞争也愈演愈烈,而将其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产品成本的竞争。对于建筑企业而言,通过良好的成本管理,能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力的位置。
(四)关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
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经营发展决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多数企业而言,经济决策和管理决策的制定,主要是在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与投入成本有着非常直观的联系,从这个层面看,成本管理直接关乎着企业的经营和决策。
二、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理念落后
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许多企业并没有认识到建筑经济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成本管理的理念没有能够及时更新,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在管理中仅仅关注建筑工程中能源消耗较大的部分,而没有针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相应的评估和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缺乏健全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
在建筑企业中,现有的成本管理考核制度缺乏科学理论依据的支撑,不仅使得现有的成本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混乱,无章可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导致成本管理考核制度形同虚设,无法有效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缺乏对于成本的有效控制。
(三)缺乏明确的成本管理目标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重视成本管理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指导案例,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没有形成相对明确完善的成本管理目标,将成本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降低工程投资成本方面,这样,不仅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强化成本管理意识
为了确保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应该在建筑企业内部树立其相应的成本管理意识,确保全体员工都能够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明确成本控制目标,结合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引导其树立相应的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另外,企业可以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以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其工作效率,确保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强化成本核算监督管理
在建筑经济管理中,成本核算是强化成本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成本核算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在开展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的同时,做好成本核算的监督管理,对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管理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对一些关键岗位采取竞争上岗制度,将员工的切身利益与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成本核算工作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三)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目标
在成本管理中,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着成本管理工作的成败,在对成本管理目标进行制定时,可以参考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以及相应的成本预算。在承包合同中,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成本等进行明确,对双方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进行界定,同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成本管理相关条款的有效落实。而在成本预算中,需要从施工材料、市场变化、施工人员、工艺技术等方面,切实做好预算编制工作,保证成本预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四)重视材料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材料占据了整个工程项目总成本此,施工企业在中标后,必须根据工程的招标文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工程预算的编制工作,待预算审核通过后,可以作为后期项目各项工作中材料需求量和使用量的重要依据。根据相应的预算编制和工程设计施工要求,对材料进行采购,应该选择质量优质、价格公道、信誉良好的材料供应商,从源头上保证材料的质量。对于材料的采购,应该采取招投标制度,结合相应的施工材料预算,交由采购部门进行统一采购,同时坚持总量订货、分批采购的原则,避免材料的积压和浪费。在材料进场前,需要做好相应的质量检测工作,避免不合格材料流入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实行限额领料制度,明确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材料数量,对于超额领料的行为,应该充分重视,及时查明原因,减少材料的浪费情况。如果是由于工程变更需要,则必须开据相应的证明材料,以实现对原材料的有效控制。
(五)加大质量管控力度
当前,部分建筑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味将目光放在成本控制方面,而忽视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取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行为,这样不仅会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损害企业的社会信誉,还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而如果一味重视质量而不顾成本,则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应该在充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和施工效率的前提下,采取合理合法的措施,对工程成本进行控制,尽可能做到一步到位,避免重复施工的情况,同时加强对于新工艺和新材料的使用,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的提高。
(六)重视安全管理
安全是建筑施工中一个永恒的课题,减少施工安全事故,同样能够有效减少成本投入。首先,应该制定健全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各部门的权利、责任、义务等进行明确划分,对责任进行层层落实;其次,应该设置相应的安全考核奖惩制度,定期对施工安全进行考核评估,对于安全生产落实情况良好以及落实情况较差的部门,分别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做好责任的追究工作;然后,要加大安全检查力度,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和消除存在的安全隐患。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成本管理对于建筑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新的发展时期,建筑施工企业应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切实做好建筑经济中的成本管理,在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逐步推动建筑经济的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学科内容的界定
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是我国会计学专业的三门核心课程,但是三者在内容上的重复率达60%以上。其中,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内部核算的需要,成本会计已经发展成了具有与管理会计一样的关于为企业经营者提供决策信息的职能,成本管理会计发展成了以管理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会计;而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交叉主要集中在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决策分析、存货控制、销售预算、经营杠杆与本量利分析、业绩评价等方面。鉴于以上实际情况,为了解决三门学科的交叉问题,可以将三门学科进行整合,将财务管理单独分离出去,然后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整合,形成成本管理会计。
二、成本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成本管理会计的发展是在对心理学、管理学、社会文化学、历史学等相邻学科的借鉴、运用和创新,其中对成本管理会计影响比较大的是管理学。
1.古典管理理论与相应的成本管理会计思想
(1)科学管理管理理论与管理会计的产生泰罗于1911年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其理论思想主要有:产品差别计件工资制;科学的挑选工人;工作标准化;能力与工作匹配等。当时的工业化程度快速增长,传统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已明显不能满足企业适应竞争力需要的要求,于是具有预测未来功能的预先控制新职能应运而生,这标志着管理会计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但是此时的成本核算还很不系统,它仅是为适应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而附带产生的理论,并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方法体系和理论。(2)一般管理理论与管理会计职能法约尔于1916年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首次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它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要重视各个职能科室管理的思想,指出管理的职能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与之相对应的成本管理会计的职能发展为规划、组织、控制和评价。
2.行为科学理论与行为管理会计
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和早期的管理理论忽视工人的个人发展和情感需要的问题,很多学者于20世纪30年把社会学与心理学引入到了管理中来,于是出现了行为科学理论。这一时期的理论主要集中在有关员工的个人需要、动机、激励和同管理直接相关的领导理论两个方面。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管理会计思想主要有:①决策行为观:管理会计的应用在决策中必须做到协助企业进行目标多样化决策,寻找满意解,使之与企业目标相协调。②预算行为观:吸收下级的预算决策,制定多样化、多层次的预算体系。③控制行为观:从物质与精神方面激励员工,保持局部与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同时经常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分析,然后与预算执行层进行探讨分析。
3.现代管理理论与现代管理会计
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出现了大量的管理学派思想,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经验主义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等,形成了“管理理论丛林”。产生重大影响的思想有决策理论学派的“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管理科学学派的数学模型在管理过程中的运用,经验主义学派的案例的归纳整理研究等。这段时期管理思想的发展直接推进了管理会计思想的发展,赋予了管理会计新的研究方法,管理会计开始重视如何为管理会计计划和管理控制提供及时和有用的信息,形成了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题的管理会计结构体系。
三、成本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是成本管理会计框架构成的出发点,对框架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关于逻辑起点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本质起点论:中国煤炭经济学院的王棣华教授认为本质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属性,它可以很好的回答管理会计是什么,进而指导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对象起点论:中国人民大学的孙茂竹教授认为,“对象”针对性强,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因此管理会计的对象可以作为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目标起点论:中央财经大学的孟焰教授认为,管理会计的目标居于最高层次,指引着管理会计的发展,因此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应是管理会计的目标。目的起点论:以孟焰为课题主持人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研究》在2007年,在分析了各个逻辑起点的优劣后指出,以目的作为逻辑起点可以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配置的优化,因此提倡以目的作为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论。
四、成本管理会计的框架构成
第一种观点认为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为:①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基础;②管理会计的本质;③管理会计的目标;④管理会计的对象;⑤管理会计的要素;⑥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第二种观点认为管理会计的框架构成为:①管理会计的起点理论层次;②管理会计的基础理论层次;③管理会计的核心理论层次;④管理会计的实务理论层次。第三种观点认为管理会计的框架构成为:①管理会计的目标;②管理会计的概念;③管理会计的原则;④管理会计的技术。
五、总结
从以上各部分的分析不难看出关于管理会计的很多理论还存在很大的争议,管理会计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关于成本管理会计框架的构建,鉴于中国的实际情况,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首先要统一管理会计的逻辑起点,进而分清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学科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成本管理会计,以使管理会计的理论形成体系,并更好的为人们所学习和应用。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作为建筑工程各项管理工作中的核心组成内容,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对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的产生也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因此,在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应用最小的成本消耗,得到最大化的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要控制好设计的变更
在建筑施工中,监理单位一定要控制好设计的变更,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因为设计变更而出现的建设规模扩大、标准增加及内容增加的现象;如果设计确实需要变更,首先要进行工程量以及工程造价的增减分析,在相关资料上交建设单位后,如果建设单位同意设计单位的签证审核,才可以根据相应的变更发出变更通知,然后调整原有合同的工程造价。如果设计变更在超预算遇到问题时,应该及时上报到有关部门,在相关部门对超预算批准后,才可以对之前的投资估算进行更改,然后发出变更通知,变更后的内容需要与施工单位进行相互协商。
二、加强建筑工程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1、对投标阶段的控制。
在投标阶段的控制中,首先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招标文件并结合竞争对手的情况;其次,进行成本的预算,并且提出投标决策意见。企业如果中标,就可以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组建项目经理部门,然后确定成本的目标,并送交给项目经理部。
2、对准备阶段的控制。
首先是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方案;其次是要根据此计划施工组织方案进行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然后就可以确定项目成本的总体控制目标;再次,要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了解,选择合适的项目部,就可以签订目标管理承包责任书,对项目成本进行核算,进行责任目标分解和成本实时监控。
3、对施工过程阶段的控制。
首先,一定要注重施工进度与施工成本之间的关系;其次,要重视机械设备、建筑所需材料的供应及成本之间的关系;第三,施工方案的经济性也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施工的长短、质量的好坏、材料节约或者浪费都与成本有着重要的联系;最后,对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及其复杂的工程,因为它不仅是在项目结束以后进行简单的成本分析及复核,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一定要及时关注并反馈这方面的信息。
4、对竣工阶段的控制。
首先要及时的搜集到各种竣工材料,这样在工程竣工后就可以及时的办理工程结算;其次要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保修计划,做好控制保修费用的依据;最后要对拖欠的尾款及时回收,这样可以加强资金方面的周转。
三、要加强建筑监理方面的力度
监理单位要熟悉设计的图纸及上面的设计要求,并根据这些明确投资控制的重点,同时,还要分析出可能发生的风险或者索赔,制定出相关的防范对策。一般情况下,合同中的要求都是比较明确的,规定的要求比较多。因此,就要严格对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监督,尽量避免因为索赔时间的发生,如果施工单位提出了有关项目的要求,相关人员应该及时的给予答复和处理。在平时的工作中,要经常对工程费用情况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控制费用的相关措施以及合理方案。最后,要对施工单位所上交的工程结算书进行认真的审核,对于出现的索赔现象,要做到不包庇,公正合理的处理。
四、需要健全成本管理的相关制度
一个企业拥有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才可以对成本进行合理的管理。因此,建筑企业要不断的吸收同行业优秀的成本管理经验,然后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出适宜的发展方案。健全的成本控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成本目标的制定;人工费用的相关成本;人员精细化管理;材料设备、新工艺的管理等。主要是要根据自身的施工情况,把每一个阶段的成本控制与整天的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可以提高成本控制的可行性。
五、结束语
综述,建筑工程中的成本控制以及管理内容是十分复杂的。所以,要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就必须做好建筑工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与施工进度管理,并且要不断对成本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这样才可以合理有效的对成本进行管控,从而可以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摘要】在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很多的传统产业都面临着改革的机会,特别是在建筑工程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完善,成本管理的工作内涵比较复杂,基本程序包括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控制、数据分析等等,我国在工程成本管理上的工作还不到位,管理不严谨,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不断完善。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范围包括与企业经营过程中相关的所有的资金收支情况,对财务会计中发生的过去、现在、将来的成本都要进行有效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加强成本管理既是建筑行业经营环境的要求,也是实现建筑企业战略性进步的需要,在工程成本管理中需要基本实现提供信息、参与管理的目标,计算机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可以使成本管理更加的符合时代的要求。
1当前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现状
1.1成本管理手段落后,成本开支失控
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类型,要想取得一定的管理效果就需要其中不同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影响整体的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为了加强对这一系统化工作的有效管理,就应该具备先进的管理方式与工具,在当前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少,人们也没有认识到这一工具在施工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通常情况下计算机都是在预算、文字处理等工作中进行应用,使得工程管理的方式比较落后,与集成管理的实现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部分工程的成本开支管理不严格,存在前期宽松后期吃紧的状况,容易造成较大的损失与浪费。在工程施工前的一部分风险抵押金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支出,对工程的经理来说没有很大的制约效果,因此工程的整个承包比较表面化,在费用以及开支方面缺乏合理的约束,使得工程成本不断的升高,这样就会造成工程施工的亏损、企业效益降低的问题。此外,有的预期能够完成公司规定的利费目标,因此就会出现随意扩大成本开支范围的情况,出现发票造假的问题,或者以材料费等为借口去对其他方面的支出进行报销,使得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越来越混乱。
1.2成本核算与核算期限失控,管理风险严重
有的建筑工程对于自身的施工进度与成本结算等的具体情况不能及时的进行掌控,使得工程的结算收入和成本之间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也造成了工程结算周期过长的状况[1]。另外,在一些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还长期存在这挂账或者不反映盈亏的情况,直到工程结算完成之后才进行相关信息的反映。在核算成本的管理过程中不能根据权责发生制的规定进行正确的计算,成本核算中的期限变更比较随意,而且对工程盈亏状况的反映也不能及时的执行,对未完工程与已完工程的成本划分不合理,为了达到规定的指标就会出现人为进行成本调节的状况。在成本管理中单纯的注重费用的收取,忽视了对分包单位实行管理,容易造成部分人利用企业的管理漏洞,打着企业的名义在私下对外签订工程合同,或者出现人为拖欠工程材料资金的问题。这些情况都会使企业陷入法律纠纷之中,不仅会影响企业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良好对外形象。
2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完善对策
2.1不同计算机技术应用对比
PERT与GERT、CPM是当前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得到应用的三种计算机技术手段[2]。CPM与PERT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的主要的差异就是对工序时间的估计方式不一样,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存在比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实际的工程成本管理中这种方法的应用比较常见,主要就是对时间与成本关系的研究,PERT在应用中主要具备三种时间的估计方式,首先制定出最长的时间与最短的时间,接下来采取加权平均的手段计算出工程作业的时间,这种方式其中的确定性过多,对于工程活动所使用的时间进行具体的估计比较困难,缺乏成本管理方面问题的明确的研究。GERT则与这两种计算机技术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中工序的完成数量与效果都是随机的,在建筑工程中如果施工方式是不确定的,那么使用GERT这种计算机手段是比较有实际意义的。
2.2计算机技术建筑工程成本优化的优势分析
在建筑工程中要达到施工进度成本管理的三人曲线,即计划成本曲线、实际进度曲线与实际费用支出曲线,计算机网络计划是绘制计划成本曲线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成本控制中应用网络计划能够对一些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比如对建筑工程中每项工序的进度和成本之间的同步状况信息,还可以将工程施工某一环节的计划施工时间与实际耗费的时间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使用的时间对以后施工的开展的影响。将不同工序计划成本与实际使用的费用之间进行比较,也可以指导一个环节施工进度的变化对使用的成本的影响程度,此外,工程整体的施工进度与成本状况也是可以通过网络图中进行了解的。网络计划在施工进度的管理中具有比较强的逻辑性,所以在出现工程进度延后或者出现需要提前完工的情况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一技术去完成成本管理的优化,对建筑工程工期进行适当的调整。
2.3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对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的具体过程
工序的时间与费用之间的关系比较多样,通常情况是随着施工时间的缩短,费用会逐渐的增多,开始增加比较缓慢,时间越短费用增加的越快,会形成连续变化的曲线。在进行工序与成本时间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可以发现二者通常是一种曲线关系,对这种曲线进行确定比较有难度,而且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缺陷,所以可以利用直线去代替曲线的作用,直线的位置如果在曲线之上就表明成本比实际成本高。在建筑工程中它是由多道工序共同构成的,在整体的工程中占据着很小的一部分,在网络计划技术中利用不确定的因素进行假设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段。在工序施工中完成的时间与成本存在一种连续的曲线关系,但是为了方便使用直线来代替,结果也不会对成本计算与管理造成不利影响。要想使成本管理得到优化也可以使用求解网络最大流的方式,也就是标号法去解决这一问题。
3结束语
对于建筑工程行业来说其成本管理工作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与国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对于技算计技术的更新换代也是比较落后的,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重点的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高其使用效率,政府与建筑从业人员都需要对计算机技术重视起来,与当前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状况相结合,达到两者相互促进的效果。计算机技术属于一种比较现代的管理手段,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应用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去选择适宜的技术类型,有时还需要借助数学模型去完成成本管理的优化研究。
参考文献
[1]叶义.计算机技术在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的运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
[2]齐张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1:71-73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成本控制和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获得良好效益的基本途径,它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中。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成本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煤炭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煤炭企业成本居高难下
当前煤炭企业成本的现状就是成本居高难下。在煤炭形势乐观的时候,企业并不注意各项费用的发生。而现在迫于形势,成本需要下降,在惯性的驱动下,这是很难做到的。加之错综复杂的地质条件、断层构造等导致现场生产条件变得越来越差,造成材料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耗损率较高,使用寿命缩短,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费用来维持生产。多重原因导致成本居高难下。
1.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管理组织薄弱
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习惯上认为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的职责,而各车间、各班组的职工只是肩负着生产的任务,只要保证煤炭的质量和产量就足够了,对于成本和效益很少关心。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应该怎样控制无心考虑,成本意识相当淡薄。另一方面,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缺乏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想要搞好成本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建立一个学习型管理组织,倡导全员学习,共同进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
1.3煤炭企业成本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多煤炭企业都制定了适应本企业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但是并没有注意到相应的成本绩效考核以及激励机制的健全和完善。缺少了这一环节,就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成本管理部门各自为战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煤炭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时,一般只强调相应的财务、供应以及调度等几个主要部门的工作,而忽视了部门之间的协作,尚未形成相应的上下联动机制和系统的管理意识。其相应的管理范围也比较固化,一般只注重于煤炭生产现场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煤炭经营以及存储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这样不利于煤炭企业整体成本控制的顺利进行。
2煤炭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2.1结合企业实际,形成全面成本管理体系
企业要转变过去的部分单位、少数人员抓成本的做法,提倡全员参加、全方位成本管理的思维,真正做到“千斤重担众人担,人人肩上有指标”。逐步提高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使各级员工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成本管理中来,正确处理好成本与安全、技术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将经济性与技术性有效地结合起来。此外,企业应划小核算单位,促进各单位转变管理思维,实施基层区队经营实体管理,激发基层区队经营活力。通过内部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将成本费用指标落实到区队、班组和个人,充分挖掘生产过程中降本的潜力。全面成本管理要求对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成本的全过程进行管理。首先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企业成本管理的战略目标。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制定各类资源的消耗定额,确定成本目标。其次,划分增值与非增值作业,属于非增值作业的,考虑是否可以消除,以此来控制和降低成本。最后,将实际作业成本与标准作业成本进行对比,找出差异,进而找出是否存在浪费现象以及是否存在改进的可能。事后要判明责任,编制业绩报告,对成本控制的成果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并据以进行奖惩,以此来巩固成本控制的业绩。
2.2突出重点,创新思维,科学节支降耗
对煤炭企业来说,影响成本的因素很多。方方面面抓成本是应该的,但是一定要处理好“抓西瓜”与“捡芝麻”之间的关系,加强重点管理。
(1)要严把采购关。对于材料的采购,特别是主要设备配件和一些大型的材料,要从严控制。以生产需要为尺度,合理储备,提高利用率,实现降低储备资金就是增加效益的表现。
(2)要严把投入关。以“集约经营”的新观念替代“生产需要就投入”的旧观念,各种生产材料在投入之前要先进行预算,对支护设备、大型材料的投入要从严控制。选择合理的生产方式,不断消灭高耗能设备,探索节约能源的新途径。
(3)企业还应实施物资利用创新工程。在煤炭生产过程中,除火药和雷管是一次性的消耗外,能够回收复用的材料很多,复用潜力很大。井下闲置材料较为普遍。如果能够合理复用这些资源,将是很大的节约。根据企业现有的技术能力和加工条件,努力进行自制加工,并制定优惠政策来鼓励这种自制加工。我们还要打破传统的成本控制方式,建立成本管理系统,使之成为一个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完成成本控制过程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成本控制过程通过成本信息的不断输入输出,经过反馈后再次输入的循环过程,以达到高效、及时、全面的成本管理的目的。可以开发成本控制信息软件,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预测方法来完成整个成本控制。
3结语
近年来,煤炭企业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增速放缓,大多煤炭企业都背负着债务压力、成本居高难下和库存增加三座大山。煤炭企业持续低迷,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模式,以管控成本为导向,对企业的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改善经营管理理念,以此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增添实力。
一、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成本核算方法落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现在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当今的市场经济发展下,不少企业生产力呈现爆炸式的发展态势,甚至有部分企业内部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的生产模式,生产产品日益繁多,而操作人数减少,在这种高度自动化生产过程中。而另一方面于高度自动化有关的机器折旧费,维修费用等需要计入不同产品的间接费用大增加。这种形式下,我国大部分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老旧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日常运行管理还比较落后。整体而言我国的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是落后的。
(二)成本管理人才缺乏
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也对企业的成本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的企业并非缺乏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真正缺乏的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专业化人才。一方面部分企业成本管理人员呈现老龄化以及文化程度低的现象,而这大多是由于企业发展过快情况下人才配置未曾跟上造成的。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出现任人唯亲的现象,将不具备成本管理的人员安排到成本管理的职位上,造成企业成本管理效率低下,阻碍企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有些企业不注重企业成本管理人才的保护,以至于成本管理的专业化人才流失,从而导致企业的成本管理陷入困局。
(三)成本控制和考核不到位
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基础薄弱,缺乏一套完整的成本管理制度。很多企业缺乏科学的,实际的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此外企业的考核制度不完善,一般企业只是进行企业内部考核,并没有将考核和市场联系起来。考核制度仅仅下到车间一层,并没有精确到个人。
二、基于低碳经济下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一)采用先进的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对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的一种替代方法。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成本会计模型,作业管理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很容易地发现价值是如何实现最大化的,企业业绩是如何被提高的。其核算对象是作业,而原则是产出量的多少决定决定作业的耗用量。采用成本作业法就能科学的反映出产品所耗用的成本,从而达到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
(二)培养企业成本管理专业人才,实行人才战略
术业有专攻,企业应该高度关注成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掘,从技术领域实现企业成本的降低。可以依托高校等载体,紧密跟踪低碳技术的发展趋势,培养属于企业自身的成本管理人才,同时要防止人才外流,注重保护。另一方面建立人才引进措施,吸引国外的人才加入企业的生产、运行、管理中来。
(三)建立低碳技术支撑体系控制成本,优化考核
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生态技术创新来防止污染,减少废弃物排放,采用低碳技术最大化的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控制成本下降。因此企业要建立起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财务评价体系,进行绿色财务核算,编制绿色年报,设立低碳财务指标,达到控制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实现企业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难题,而低碳经济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切实有效的方式。我们需要在整顿环境问题的同时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如何才能谋求这一共赢局面的存在?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通过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降低企业成本,获取利益,从而取得企业的持续发展。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现代管理学思想的进步,项目管理已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目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项目管理、学习型处室文化建设概念及其特征
所谓项目管理,是指项目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实现项目建设目标。项目管理具有三个明显特征:
1.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理论系统化是现代项目管理的基础理论;
2.管理技术的现代化,科学的决策运行辅助系统体现了管理过程的自动化、系统化、网络化;
3.项目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规范制度化的组织行为,开放的系统组织形式,高效的项目团队,大大地提高了项目组织的工作效率。所谓学习型处室文化建设,是指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与具体措施,培养职工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职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形成共同愿景、价值标准、行业精神和道德规范,增强处室的向心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学习型处室有四个基本的特征:
1.处室成员拥有共同愿景;
2.“自主管理”使处室成员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
3.善于不断学习,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4.强调团队建设和处室文化,处室文化贯串于团队建设的始终,好的团队建设能够形成好的处室文化,而好的处室文化能够进步团队绩效,促进团队目标的达成。
二、项目管理中学习型处室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学习是项目管理自身的要求项目管理中学习有三种情形:被动学习。这是一种被动的反映。这种反映主要由三种原因引起:第一,当团队的期望与实际结果出现差距时,才进行团队学习。团队未能实现整体搭配,出现1+1<2的状况。这时解决办法就是团队学习。通过学习,实现团队的整体搭配,发展出一种共鸣或综合效果,有把散光凝聚成激光功能。第二,当团队对完成项目的目标不力时,才进行团队学习,使其在业绩上有新突破,需要有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态度,这些东西必须依靠学习才能在短期内迅速获得,这一招大有“逼上梁山”“亡羊补牢”之意。第三,项目自身和新技术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团队学习。近几年总站基建处承担管理的项目大多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高,随着时代的发展,学习要求增加。主动学习。直面未来,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一种主动的反映。团队所有成员上下达成共识:学习是团队得以较好生存的一种条件,是团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团队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也只有团队学习,才能使团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自觉学习。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的丰富,人们的工作观正在逐渐由“工具性”工作观(工作是达到目的手段)转变为“精神性”工作观,把学习作为内在的第一需要。这是促进向学习型团队迈进的深层次社会动力。
2.学习是对项目成员的基本要求项目管理者的权力和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风险也越来越大。风险包括时间风险、质量风险和经费风险。这必然对项目管理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所说的项目管理者并非仅指项目管理者个人,而是指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管理者的素质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品格素质。知识是项目管理者整体素质的基础,项目管理者应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深化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管理者首先必须是行业的专家,不懂专业技术往往是导致项目管理者失败的主要原因。当然,我们不要求项目管理者对所有的专业知识都十分精通,但必须熟悉实施项目的主要技术知识,扩大综合知识的广度,既要掌握项目管理理论、决策理论、网络技术管理信息理论,还要掌握合同法、招标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项目成员的素质要求项目成员应具有适应所承担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项目成员还要善于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从而不断地提高各自的素质和能力。项目成员不可能在业务能力的各个方面都符合团队工作的要求,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随着时代的进步,团队队员需要不断地学习,从而能跟上基建项目领域内知识与技术更新的步伐,团队成员需要有持续学习的主动性。由于团队成员必须与具有不同的背景、知识、技能、立场和观念的成员通力合作,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基本知识技能的框架。这需要团队成员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做到既对自己领域技能的重要性充满自信,又认识到其他技能的重要性,为了团队的成功,努力磨砺自己。
三、项目管理学习型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在工作中,我们以建优秀、高效的团队为目标,重点提高项目团队队员的素质、培养强有力的项目管理者、弘扬积极进取凝聚人心的团队精神、营造优秀的项目团队文化。把项目管理与学习型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合起来。
1.加强处室文化建设,提升人员队伍素质
一是建设学习文化。明确学习重点,提出学习要求,创新学习方法。针对基建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将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建工作涉及的建设项目规划、招投标管理、施工管理等业务技能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要求每个人加强学习,要求参加外培课件、资料成果共享,在处室内开展培训交流,注重学用结合,注重传帮带,注重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比如基建办举行内部培训研讨会,针对修缮购置项目实施和管理,精心准备PPT课件,讲解了农业部修缮购置项目管理文件、政府采购有关法规政策、修缮购置项目特点和管理要求、修缮购置项目实施程序和主要做法。既有具体事例,又有典型经验,突出实际实用,为总站有序开展修缮购置项目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建设团队文化。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处室氛围,坚持处室例会制度,经常交流谈心,提倡“有事儿就说、有想法就提、不同意见就辩论”,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坚持“多沟通、多请教、勤集思、勤汇报”,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团队合力,基本实现了“各负其责、积极配合、思维创新、工作用心”的文化构想。三是建设廉洁文化。注重用身边的典型教育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慎独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渐;积极学规定、学典型、学案例,筑牢思想防线;增强风险意识,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较好地坚持了“规范、严谨、公正、廉洁”。
2.强化项目管理者的培训,提高项目管理者的能力水平
培训是针对两种人,一种是新走上项目管理岗位人员的培训,一种是单位现有项目管理者的培训。首先是综合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使职工具备成为一个合格的项目管理者所必需的知识素质,而且还应该让项目管理者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规章制度等。其次是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使项目管理者掌握一个合格项目管理者所必备的技能,如决策能力、处理人际关系技能,领导技能等。最后是态度的培训。必须通过培训,培养项目管理者的忠诚,培养其应具备的精神准备和态度,增强项目管理者的主人翁精神。采取多种方法包括宣传、处室文化建设等树立对单位的自豪感,使项目管理者自觉地维护单位声誉和利益。培训的形式有送出去培训、处内培训、日常沟通交流,帮助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相结合。
3.营造优秀的团队文化,创建不断进取的学习型处室
团队文化主要包括:团队价值观、团队精神、团队道德、团队目标、团队制度等。我们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团队的文化建设:
1).培养团队精神。工作中我们努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鼓励队员全力投入工作、培养民主氛围、促进队员的发展。增强团队凝集力的关键就是鼓励有利于团结的团队行为,抑制不利于团结的团队行为。
2).加强团队的学习。真诚地交谈是团队成员学习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多以会议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攻克项目难题。鼓励队员参与和贡献自己的想法,鼓励队员之间能积极有效地沟通、愿意分享及珍惜不同的想法。
3).树立共同理想、创建共同愿景。即创建一流优秀高效的项目团队。每个队员都要清楚地了解、认同它,都愿为共同愿景的实现而奉献全部心力、体力与智力。
目前很多的企业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项目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都要与市场营销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注重分析市场因素,并且结合自身经验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且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综合的分析和运用这套体系。
一、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意义
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单纯的依靠理论是很那取得成效的,无论这些理论是多么的牢不可破,都无法起到实际的作用,如果不对这些理论进行应用就毫无意义可言。所以,目前很多企业的重点都应该放在如何将项目管理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去。项目管理对营销的重大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营销活动的影响上,将项目管理理论与营销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此外,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不仅能够指导市场营销实践还能够指导具体的活动。对项目管理理论而言,目前算是比较完整和丰富的,是对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的内容的丰富。而传统的市场营销的出发点应是产品,没有认真地研究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是否有购买的意愿,但是现代的市场营销并不是这种情况了,营销的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主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切实的买足消费者的需求,以此来逐步的占领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消费者能够使企业的发展迈入新的阶段。将项目管理与市场营销活动结合起来会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项目管理的思想能够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促进企业的营销、管理和发展,壮大企业的市场,提高企业的综合力和竞争力,为企业赢取更多的利润。
二、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
1.根据营销目标制定项目计划
企业在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的时候,都会根据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来采取一些市场营销措施,因为市场营销是企业的关键,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成败,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实施市场营销活动的关键。在市场营销的一整套营销体系中,项目管理理论就是为一线的营销人员提供一些市场情况,帮助营销人员分析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分析竞争对手的价格及产品信息,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够借鉴竞争对手的一些优点,将其缺点克服,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和营销实践活动,以此来占据市场,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各个具体项目的顺利进行能够促进市场营销的顺利进行。所以在制定营销计划的时候,应该深入了解市场情况,根据产品的特点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再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例如:预计出产品的销售额,产品的整体设计,包括外观的设计和竞争对手的优点、缺点,营销模式及途径等,这些都要有详细的方案,制定合理的价格,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提高他们对产品的满意度。另外,项目计划的制定人员还要考虑其它一些因素比如:政治背景、经济状况、消费需求等。
2.分配项目计划责任
项目计划的制定不能够盲目的制定,需要建立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根据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分析项目计划的细节问题,确保项目计划的科学和可行,另外还应该将不同大小的任务进行分类,大任务分成几个小的任务,然后将小人物落实到个人。根据市场调查报告来分析产品的特点,整合每项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产品,将每个任务具体化,保证任务按照计划实施,保证计划规范合理。在制定价格的时候,还应该根据产品的实际价值来制定,确保价格合理,产品的价格不应高于产品的价值,以此来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营销团队。加大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力度,拓展产品的市场和销售渠道,保证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比如:国内的著名企业集团———鲁花集团,它的营销模式就比较科学,采取的营销策略为:总公司、分公司、办事处的形式,它的办事处遍布全国很多个城市,很快的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为了培养销售精英,需要向消费者调查市场的动向,制定合理的价格标准,保证销售业绩的稳步增长,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细化工作任务,能够敦促每一位员工认真履行完成自己的工作,确保每个工作人员都以百分百的积极性参与到项目计划的实施
3.具体实施计划操作
在具体的项目落实到个人之后,企业应该统一实施各个项目,在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认真分析产品的销售情况和未来的前景,总结市场情况,及时发现销售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销售方案,科学的对产品重新定位,并且制定产品的价格浮动区间,这样对营销人员十分有利,可以方便营销人员行使自己的权利,保证产品的销售额持续的上升。例如蒙牛和伊利两大集团,奶制品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产品竞争力,而且不分伯仲,但是在调整价格以后,很多蒙牛同类的产品也相应的调整了价格,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每次面对新产品的上市,营销策略的主导都要转向消费者和市场,不断地采取各种形式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对价格是否能够接受,进而逐步的调整价格、优化价格,此外还要根据不同的消费者合理的使用营销方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企业创造利益。
4.预估计划实施中的风险
每个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存在着各种问题,还会有风险,所以在制定每个项目计划时要考虑存在的风险,然后制定一些措施抵御风险,控制项目的实施步骤和过程,保证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由此来减少项目计划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尤其是在产品投入市场以后,应该及时采取措施,例如:降低价格,这种措施可以增加市场的占有率,保证市场份额不丢失。由此看来,企业要想增加竞争力,就要争夺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时刻整合项目计划和价格,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才能在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时拥有足够的实力。所以,一些企业在实施具体的市场营销策略时应该考虑全面一些,主要考虑一下可能存在的风险,分析一下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信息和价格信息。
5.评估项目计划的实施结果
市场营销活动还包括项目计划的实施结果,还要对实践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其中实践结果主要是两个方面组成的,一是营销活动取得的结果,包括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和客户反应情况;二是产品本身的需求情况,产品还存在着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总结经验和教训。根据项目管理理论,将大项目分成小项目,然后运用理论和方法进行监控和管理,取得较大的进步。
三、结语
将市场营销理论与项目管理紧密的结合起来并应用到实践当中,可以有效的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市场营销上的问题,能够指导企业市场营销工作顺利的开展。所以,企业应该加大对项目管理的重视,并且应用到营销活动中去,同时引进高素质人才,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人才。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机遇,及时的调整营销策略。项目管理与营销实践相结合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项目管理作为企业及组织的一种管理方法,已经在实际的经济运作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起到了越来越高效的成果。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目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影响因素众多,必须依赖于科学的管理体系才能有效保障工程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我国建筑企业如何改进工程项目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重要课题。文章围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有关问题进行探讨,阐述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并对如何做好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
引言
当今时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大形势下,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支柱性产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全球市场一体化趋势日渐明显,国外企业对国内建筑市场的冲击逐渐加大,与此同时,经济水平的提高,也使得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功能乃至美观情况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都给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实施建筑工程项目的主要手段,它以工程项目建设为中心,针对项目建设的各个关键指标,采取一系列系统化的管理措施,确保各项指标圆满达成。时至今日,建筑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工程质量、施工速度、安全状况、成本水平乃至社会影响都是建筑企业间竞争的焦点所在。而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和上述指标完成的好坏密切相关,围绕工程项目管理,科学设置组织架构,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精品工程,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1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
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对象。项目管理将建筑工程建设目标分解为工程质量、安全、工期进度和成本控制几个方面。针对每项指标采取系统化的管理,通过各个子目标顺利达成最终实现项目整体建设目标。质量、安全、工期、成本等各项管理工作互相影响、作用,在项目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各方面协调运转,其中,建筑企业项目质量管理一般采取ISO9002标准体系,对施工活动予以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控制,将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过程都纳入控制范围之内。根据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原则和要求,施工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机构,完善组织设置,按照PDCA循环工作法进行质量控制,常用的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包括主动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和自我控制等。进度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又一主要方面。时间就是效益,就是金钱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注建筑工程项目能否如期完成。在施工单位和建筑单位签订的工程承包合同中,都有对工期的明确规定,如果施工单位不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交工,会受到相应的经济制裁。因此在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单位将工程进度管理列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建筑企业在开展项目进度管理工作时,首先要对工程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进行评估和预测,明确会发生什么问题,对于进度又都有哪些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防范预案的编制,以减少异常情况对工程进度的影响,将工程施工过程维持在可控范围之内,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如期完工。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之中的事件要坚持动态控制的原则,采用PDCA循环控制方法予以实时监控,不断将当前实际情况和施工计划相对比,找出发生变化的内在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重视,一个是采取的整改措施要以将进程恢复到应有状态,实现原计划方案目标为目的,另一个是当受客观条件影响,原定计划不能继续实施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计划进行修改,然后再据此执行。整个过程就是执行计划、发现问题、修正计划三个步骤不断循环重复的过程。经过不断修正、执行,最终实现整体目标。建筑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工程项目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能力的强弱。施工单位要全面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根据工程项目建设所需条件精确计算工程量,正确选择定额,科学编制工程预算,施工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工程预算和施工计划,严格控制各类施工要点,认真查找实际施工成本和计划成本间的差异及存在原因,完善成本分析,为后续施工的成本控制打下基础。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方法
2.1项目成本控制
经济利益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建筑企业通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所实现的经济效益,大体上就是施工合同价款和施工成本之间的差额。由此可以看到,施工成本越高,企业的收益就越低,为此,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施工成本,努力做到增收节支,项目成本控制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实施的。
(1)基本原则。实施项目成本控制要坚持成本最低、全面控制、动态控制和目标管理4项基本原则。
(2)具体措施。一是要设置科学、合理、高效的成本管理机构。实施项目经理制,围绕项目经济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二是要实施成本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体系,用规范的、全面的制度约束施工活动。细化目标责任。在科学设置组织、机构、人员、岗位,明确每一个人的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将工程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员身上,从而提高施工队伍全员对项目成本的重视程度,积极主动地开展成本控制工作。三是要使用成本控制的正确方法,成本控制工作复杂、繁琐,影响因素众多,要理顺其中关系,协调各类资源,确保形成工作合力,方法的正确性、科学性、切实性必不可少。特别是项目管理的各个层面之间联系紧密,彼此之间影响显著,开展成本控制必须考虑对其它方面的影响,不能单纯追求成本而忽略其它方面,必须保证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2.2项目质量管理
(1)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建筑企业要生存,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抓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工程质量不仅关系到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社会声誉。工程质量安全有保证,施工企业的社会声誉就好,就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而拥有更多的机会,赢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更大的发展。
(2)当前建筑行业普遍实行项目经理制。一个好的项目经理是项目顺利实施,质量达标,如期竣工的基础保证。建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项目经理人选问题,选择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道德,懂技术、管理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的人才作为项目经理的人选。
3结束语
可以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通过卓越的项目管理,建筑企业在工程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各方面都顺利达到预期目标,长此以往,不仅可以实现应有的经济效益,还可以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知名度不断增加,这些对于企业开拓市场空间,获得更多潜在客户的关注都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娄涛.在项目管理中如何有效地控制进度和质量[J].山西建筑,2009(9).
[2]陈桃放.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之成本控制[J].陕西建筑,2009,1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知识与技术在企业的生产发展中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研发经费投入,通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谋求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研发经费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支出,然而与之相应的研发经费管理模式却没有达到足够的管理水平,在经费投放、资源利用率、研发效益方面存在着很多亟待改善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研发项目效益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笔者通过对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研发经费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模式,对实现研发经费的高效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一、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模式
(一)管理模式概述
项目管理是在二战结束以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管理模式,主要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与工具对项目的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风险、采购等各个环节进行集成化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项目的预期需求和目标。项目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目的性、集成性和创新性,常用的管理技术有关键性途径方法、计划评审技术等。预算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模式,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指导,以企业资金、人力、信息、技术等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依据,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管理和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的预测和规划,并在经营活动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控制与考评,及时改善与调整不足之处,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二)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模式
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原本属于两个不同的管理领域,在企业管理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能有效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必定能发挥出更大的整合作用。ERP系统即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依托于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集成性和信息实时共享性,为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从而实现了项目计划、预算、分解、执行及控制等各个阶段管理内容的有机结合。
二、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在企业研发经费管理中的运用
(一)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计划与预算资源
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计划并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研发项目作为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的经营活动自然也需要高度重视这个阶段的工作,这要求企业研发部门对市场动态和市场需求有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具备较强的市场反应能力和控制能力,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合理制定研发活动的方向、投入、消耗等具体内容和工作计划。在这个环节中,需要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研发项目计划需要根据管理需求和相关规定进行上报,由研发管理部门严格审核和逐一把关。例如,企业管理层下达研发项目计划任务后,业务需求部门要向研发部门上报研发需求计划,研发部门要及时反馈研发需求计划,确保研发项目的需求计划经过严格审查,符合并适应研发任务的目标和需求。企业要成立规范的科技管理委员会,负责研发部门上报的研发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的审核工作,对研发计划是否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研发计划的投资与产出是否高效合理、研发成果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研发成果是否促进企业的技术提升和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逐一分析与探讨,确保研发计划的实用价值。企业管理层对研发计划进行宏观上的审核,主要针对研发计划中难以确定的事项、研发计划的方向与企业发展战略是否匹配、研发计划资源配置与消耗是否合理、研发成果是否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等等。
(二)选择分解项目的实施团队
研发项目的实施计划和资源预算经过层层审核最终确定后,就需要为分解项目选择合适的实施团队了,优秀的实施团队才能更好地保证研发项目的实施效果,实现研发计划向研发成果的成功转换。大多企业的研发计划都是为了实现新产品的开发、已有产品的升级以及生产技术的革新,具有很强的行业特色和专业要求,因此,一般都是依托企业自身的研发团队进行的,主要的产生方式有以下几种:第一,由研发项目申报人员进行项目实施。这种团队产生方式是在项目申报阶段就已经形成的,节省了团队组建的时间,此外,这种自发产生的实施团队在申报阶段已经有了足够的磨合和默契,对研发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对相关的实施工作也比较熟悉,有利于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这样的实施团队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实施人员容易局限在申报阶段的认识和研究范围内,难以在实施过程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也容易出现部分人员浑水摸鱼、研究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第二,以内部竞标的方式组建实施团队。这样产生方式与自发式产生截然不同,它通过内部竞标的方式产生研发项目实施的总负责人,然后由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的实施团队。这个产生过程与项目申报团队相脱离,有效地引入了竞争机制,选择出了一批积极负责、有思想能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组成的团队更具开拓性和实践性,有利于在研发项目实施中取得新的突破。当然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项目实施中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成员间的磨合,而且团队成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项目进行熟悉,这些都会对项目的整体实施进展造成影响。第三,结合以上两种方式。由于以上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因此通过将其进行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形成兼具两者优势、更符合企业实际的实施团队组建方式。同时,在团队的组建中充分考虑研发项目不同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团队成员。
(三)建立项目分解结构并下达预算
研发项目分解结构的创建和预算的下达对研发项目的具体实施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是项目实施前的重要工作,可以合理有效地实现研发经费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为研发项目的具体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创建研发项目分解结构需要立足于整体项目进行考虑,必须由项目负责人根据时间进度、研究内容重点等因素完成具体项目结构分解,然后由企业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具体操作与下达。项目预算的分解下达方式则比较灵活,既可以自上而下进行层层分解,也可以自下而上将分解预算汇总,无论哪种方法其最终的结果是相同的,都必须控制在企业研发项目的总预算范围内,且必须严格按照分解项目的重要性控制分解预算。
(四)预算实施与后期管理
以上提到的项目准备工作和项目结构分解及预算分解的下达可以同步进行,当这些工作完成后,研发项目就要进入实施阶段了。实施阶段的预算管理需要将具体的成本根据之前建立好的分解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与管理,针对研究内容及市场动态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结合预算超支和预算调减的具体情况,对总体预算和结构预算的调整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进行,在确保研发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上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五)项目实施效果评价
研发项目实施完成后,项目实施负责人员需要对项目相关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提交给研发管理人员,由研发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处理,同时将相关资料归档并关闭研发项目,这样研发项目的结题工作算是告一段落了。当研发项目结题以后,企业应该组建专家鉴定团队对研发成果及实施效果进行全面的审核与鉴定,真正意义上完成研发项目的结题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与完善,从而得到清晰明确、全面客观的评价资料。
三、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通过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谋求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方式。如今,研发经费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支出,然而研发经费管理模式在经费投放、资源利用率、研发效益方面存在着很多亟待改善的问题,不利于企业研发项目效益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对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研发经费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模式,对实现研发经费的高效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项目管理经历了成型、发展、变化、适应性的不同阶段。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中,越来越多的组织已经把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在竞争中获胜的战略手段。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目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是指对特定项目实施过程的计划,并制订相应的管理体系。目前,这种管理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简要分析了工程合同管理、质量与风险管理等相关内容,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工作的重点,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企业会针对每个项目提出相应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方式,将每个项目细化为单元,以便企业统一管理,获得更好的收益,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由此可知,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我国施工企业的发展现状看,如何高效、合理地利用工程管理理念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是各个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1工程合同管理
随着法制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合同对甲乙双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的存在进一步确定了工程经费的使用方式,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施工企业在拟定合同时,一定要重视工程量审定问题、费用支付问题和赔偿问题。企业在拟定合同时,要认真审查合同中的条款,严格审核其中的所有细节。这些细节在施工企业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合同双方有一定的约束力。
2工程施工过程管理
2.1加强人员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任何一个项目的实施都离不开人,因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等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施工企业中,工作人员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他们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在日常工作中,要灵活运用管理知识,多多积累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完成工作。在管理工作人员时,企业一定要督促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每个人都具备较强的执行力。长期以往,必定能够组建起一支技术过硬、执行力强的队伍。
2.2做好技术准备
施工企业承接的项目种类较多,不同的项目会有特定的施工要求,而且包括的工种也比较多,所以,在施工现场,需要工作人员针对不同的项目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每个项目都有专用图纸,因此,在施工前,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审查和研究图纸,明确相关注意事项、整体工艺流程和施工重难点等。在完成对图纸的初步审查后,要不断总结问题,将问题反馈给设计部门重新修订。修订完成后,施工部门可根据修订后的图纸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按照图纸的要求完成工程项目的测量和复核工作,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降低错误率。另外,在合同允许的范围内,施工人员要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同时,也要考虑一些客观因素,细致地计划和实施整个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企业要选择最佳的施工方案,以保证相关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3确定材料
在施工过程中,消耗品之一就是材料。为了进一步节约成本,企业应当有效控制材料的使用情况,制订科学的消耗额度,严格把控材料的使用情况。在使用时,最重要的要让它物尽其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以下3点:①尽量降低材料成本,选择价格最合理的供货企业。②在保证价格的同时,要选择质量可靠、放心的材料。只有将优质的材料与精湛的工艺相结合,才能够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企业要严格检查所使用的材料,制订完善的采购计划,以防出现材料报废和资金被占用的情况。③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材料的管理,防止发生材料丢失的问题。
3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设置专业的质量监督员,采取施工人员自检、质量监督员复检的方式检验工程质量。这项工作是贯穿整个工程项目的,从最初对采购材料质量的把控到对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掌控和最后整体工程验收,都需要质量管理人员认真、仔细地监管。在质量监管工作中,要始终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理念。建立质量监管体系能够进一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各部门的管理人员都应以质量管理为基础,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以保证工程质量。
4施工安全风险管理
建立安全的管理制度,设立专职安全员,加强安全管理教育工作,提高每一位工作人员对安全管理理念的认识,将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与此同时,每一个新进人员都要参加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以保证施工安全。另外,施工部门要认真分析所有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风险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在此特别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切勿武断,一定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制订科学性高的措施,将潜在风险和威胁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吴涛,丛培经.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体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梁世连.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3]吴涛,丛培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戚振强.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近年来,我国石油行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行业的发展安全和环保意识也受到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天然气净化是在石油加工和生产中一项较为重要的过程,合理、健康、有效的管理方案是确保安全产品加工的必要前提,在对石油开发过程中应用EPC工程项目管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将对天然气净化厂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进行阐释。
1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发展及特点
1.1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发展
在我国最早的工程管理模式主要有业主对工程的设计、采办、施工进行操作,随后,逐渐发展成为由管理公司介入的管理模式,即管理公司对工程进行设计、采办、施工等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便有了现在的EPC工程项目管理,EPC总承包项目实现了在一个主体的管理模式下的内部协调,通过降低EPC的运营成本,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我国的天然气净化厂中利用EPC工程总承包是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1.2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特点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具有专业的管理项目机构;第二,具有专业的人员管理项目;第三,充分实现内部协调,降低运营成本;第四,最大化控制风险的发生。其特点促使天然气净化厂的安全发展,使工程的建设项目成本降低,提高了企业的收益。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具有较高的项目管理经验,良好的系统内部协调能力,可以充分的发挥设计的主导作用,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进行项目的管理工作,同时,还结合其他项目的实践经验,在工程进度控制中实现深度交叉,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工程的质量,节约工程的总成本,时刻控制工程的费用支出,进而实现投资效益的大幅度提高。
2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在天然气净化厂的应用
2.1天然气净化厂的项目设计
天然气净化厂的项目设计是石油行业安全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由于天然气净化厂所要处理的原料天然气和所生产出来的成品都是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可能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对天然气净化厂的安全生产以及合理的项目设计是社会重点关注的话题。为了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以及设备的正常运行,我们要在净化厂的项目设计上多采用自动的安全系统设计,少用人工类的安全系统,这样就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同时,在整个项目的设计中,还要有安全系统,例如:固定式报警仪、火灾探测仪、火灾报警仪、消防以及逃生系统等。
2.2天然气净化厂的项目采办
天然气净化厂的项目采办是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条件,天然气净化厂在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对大气的污染是较为严重的,这也是制约着我国石油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天然气净化厂的项目采办是我国现阶段石油行业研究的热点话题。在天然气净化厂正常的生产作业下,天然气的净化过程是未处理完的H2S经过燃烧生产的SO2被排放到污水当中;若在出现生产事故的情况下,会进行紧急的放空燃烧模式,会将产生的CO2和SO2排放到大气中,因此,天然气净化厂会对项目的采办进行严格的把关,在油气的生产设备采办中,要选择具有尾气、污水等处理系统的设备,进而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3天然气净化厂的项目施工
在天然气净化厂的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注重项目内部的协调和管理、项目施工的水平以及项目风险的评估工作。首先是对项目内部的协调和管理,成功项目的实施是靠强大的内部沟通才能实现的,在天然气净化厂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应注重这一点工作,其次是对项目施工水平的把握,要选取具有高水准的专业管理团队进行项目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对该项目进行风险的评估工作,对刚开始的投资风险,施工过程中的成本,以及施工后的风险进行仔细的评估,通过以上三个部分,可以有效的降低项目成本的投资,降低风险的产生,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的发展史和特点进行阐述,用来揭示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在天然气净化厂的实际应用,为我国的石油行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项目是企业的细胞,工程项目管理是施工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是企业生存的灵魂,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目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项目管理最终追求的三大目标就是质量、效益、工期,这三者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由于侧重的目标不同,导致在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很难达到同时满足,在一定得工期下,追求最好的品质和质量是管理的最终目标,同时,也能得到成本的最小化,结合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实践,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措施要点进行了分析。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法
1.1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1)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工程设计阶段的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在工程项目前期,启动项目的前提条件就是:依据项目计划、项目的使用要求、建设规模、建设目标、技术条件等,并在工程人员、设计人员、造价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提出投资建设的初步方案,并对做出相应的初步评价,进而进行投资额分项估算。另外,基于各种方案设计、初步预算的费用总和等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费用投资预算。从技术、费用、施工管理等方面,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对各种方案实施可行性对比研究,经过不断的分析、论证、综合,评审项目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等步骤,再进行不断的完善方案。
(2)具体的工程价格和工程量的勘察预算是依据施工图的设计,对工程图不仅要求合理的设计和完善,而且还需要做好科学严密的各种分项施工费用预算,设计施工的每个步骤以及材料设备的选择都需要进行成本核算。
1.2工程成本管理
(1)材料采购、设备的费用控制。作为项目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各种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采供也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另外购买设备质量的好坏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工程寿命起到很重要的影响。影响项目成本的因素也包含材料设备的价格问题,直接关乎到项目的整体效益。因此,基于采购的重要性,要严格加强采购工人的管理和监督问题,控制采购的费用范围,制定一定的工作包价格限额,并进行实时跟踪。如果采购费用超出一定得标准,那么就要重新整合采购清单和实际的费用支出。
(2)关于造价控制中的设计变更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设计变更,为了论证的科学性,把设计变更部分进行严谨的、科学的比较分析,并参考施工项目投标报价的实际信息,做出一份相对合理、科学、可行性实践报告。另外,在设计变更的过程中,应该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便降低额外成本的支出。
1.3施工项目质量管理
(1)做好质量管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观念。其次,在施工项目开始阶段,加强施工人员的基本素质培训,增强他们对工程具体情况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过程中,施工人员的作用不容小觑,为了保证保量的完成施工项目,强化施工人员对施工设计图纸的全面把握,严格认识施工技术规程流程,熟悉具体的施工过程环节,并认真执行落实到位,结合岗位责权的相关制度、具体实际情况,同时,科学有效的编制施工项目质量管理计划,保证整个施工项目的顺利运行。
(2)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现场质量管理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首先要做的是,严格对待施工测量细节,这是因为施工过程中良好的控制质量问题的关键环节就是精准的工程施工测量。另外,有关质量检测在施工材料设备的选用上映进行严格的控制,如果原材料以及其他工程构件、配件等质量严重不合格,质量不达标,会导致施工环节暂停,阻碍了施工项目的进度,增加了额外的运算成本。
2完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措施
(1)控制施工进度。工程实施具体的管理阶段是施工阶段花费时间比例较多的环节。那么,要全面考虑全方位动态性的管理,必须要考虑时间引起的任何变化。首先,控制施工的进度。规划、控制和协调是实施施工计划和对原有进度的计划调整所控制的最主要的三种方法。其中规划具体指的是确定施工项目的总进度、分进度的控制目标,在进行施工规划实施的全部过程中,严格认真编制其进度计划。影响施工项目进度的因素。①有关单位的影响:最主要对有关单位作好协调工作,以达到我施工单位工程顺利进行。做到甲方影响有签证,平行施工单位影响有甲方认可;②施工条件的影响:在客观条件影响下,使工期发生了偏差,需要及时与甲方沟通,取得甲方认可。
(2)有效实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抓药质量控制工作,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在事前、事中、事后等每个环节保质保量的完成。首先,事前质量控制的重点就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中,务必要注重施工的准备工作。明确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的具体措施:就是依据业主要求以及企业的实际规划、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要在开工前做好详细的了解。然后再施工准备阶段,施工组织方案的设计优化工作是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其次,关于事中阶段的质量控制。事中阶段的质量控制,具体的实施时间在施工过程中,这个阶段采用的策略是全面控制。针对技术人员给予相应的企业作业指导书和相关的规范制度,能够有效的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完成的质量,并强化质量控制措施,同时,也应该加大施工监督人员的监督力度。
3总结
重视和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工作,实施可行的工程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项目进程中的各个环节,落实到实处,不仅能够维护施工单位企业的形象,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工期顺利进行,而且还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的具体应用
1.1质量管理
质量是项目的立身根本,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一个企业的基础设施提供服务,必须严格把好质量关。首先要建立适当的质量标准体系,根据实际需求既要保证其可行性又要保证其完整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时刻谨记质量第一,认真落实质量标准,还要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可采取项目阶段报告、项目里程碑会议的方式确保项目有效运作,同时可与项目相关人员进行不定期的交流沟通,在探讨中寻找更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随着项目推进,还要将产生的实际效果与理论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修正。
1.2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也是项目管理的基础约束之一,在进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设计时,需要对基础成本、利润率、潜在风险等进行综合分析,合理预算,并且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要根据技术变化、设备费用变化进行适当修改,以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1.3进度管理
由于信息系统集成客户需求的特殊性,其时间管理也是比较严格的,需要对各种工作的优先顺序和工期进行科学化的规定,并且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落实,避免因人力、物力不能合理配置导致的延误情形出现。这就需要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科学运用管理软件,将工作任务进行合理分解。但应注意留出一定的机动性,因为信息系统集成自身具有不稳定性,加之技术人员层次的差异性,项目执行过程中可能会有诸多意外现象发生,项目进度很难完全按照计划标准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提前预留的弹性空间便可为项目负责人实现项目进度调节提供缓冲。同时,应注意系统集成项目的多结构特性,协调好各个子项目之间的交叉联系,规划好子项目之间的实施顺序。信息系统集成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用户的评价是判断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所以,在工作中必须通过与客户的反复沟通建立密切联系、深入了解客户需求。首先要充分了解用户对于项目的整体构想,为信息系统集成工作指明大方向;而后要了解客户需求中的重点和次重点,以需求重点为基础进行系统设计;对于达不到要求的次要工作点,应在实际动工前向客户说明,避免事后纠纷;此外,还应注意客户的培训工作,保证客户能够独立使用系统。
1.4技术和文档管理
在实际项目进行中,往往会出现来自各个方面的问题,技术问题是其中较为棘手的一种,可能是之前已出现但未能及时解决的,也可能是新出现的问题。这一方面要求技术人员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文档的记录和整理工作,对于项目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特别是一些非标准化的工作要及时、详细地记录,为后期项目回顾审查提供参考,有利于项目水平的进步和完善。
2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行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目前还存在着若干显著问题,具体如下:
2.1项目计划不够周全
沟通是任何项目实现顺利运行的保障,在信息系统集成这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行业中尤为明显。但在实际工作中,系统集成企业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沟通,由于前期调研不力导致设计方案出现偏差,项目推进出现严重阻碍致使整个项目毁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很多系统集成企业进行系统设计时并未深入实际调查,通常是采用以往的数据替代分析,甚至只是基于理想化的猜测,在这种情况下设计的方案可行性都难以保证,也难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2.2项目范围控制不力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些系统集成企业可能会因为种种原因增加一些需求外的小工作,通常情况下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双方的愉快交易,为下一次合作奠定基础。但当这些“额外工作”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对整个项目工期产生影响,因项目延误造成的损失绝不是这些范围外工作能弥补的。因此,对于这部分工作要进行合理控制,还要认真记录和确认。
2.3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系统集成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学科综合性,对于其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不仅要求其具备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等专业技能,还需要其掌握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实现对众多设施的合理配置。同时,系统集成从业人员更应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通过优势互补,提高项目进展效率。然而,现阶段系统集成工作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专业技能、合作意识等方面达不到相关要求,这种情况往往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4行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许多行业诸如电力产业都向着统一化、标准化方向不断迈进,中小企业逐渐减少,实现大范围内的集中化,这就导致系统集成项目量大幅减少,但每个项目的工作量大幅增加,给系统集成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带来了巨大挑战。
3项目管理应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改进措施
3.1加强沟通力度
很多项目的流产,究其根源,都是由于与客户沟通不当,所以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应提高沟通意识,通过与客户的不断磨合真正了解用户需求,对项目质量、项目范围做到明确认定,实现科学的成本管理和时间管理;此外,对于客户针对项目提出的建议要认真聆听,从中筛选出有利讯息和客户的真正需求,将相关信息加入到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为项目的展开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3.2增强风险意识
现代技术发展瞬息万变,这本身就给信息系统集成工作造成了潜在风险,企业应提高风险意识,主动运用风险管理手段实现科学预测并尽量规避。同时,还应注意客户对于一些规定的认知与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的认知是否存在差异,例如设备的保修期、维护方式等等,避免纠纷。
3.3提高应变能力
这一行业固有的创造性、独一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对企业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系统集成企业可以跳出传统管理模式的桎梏,寻求新的组织结构,以期实现项目的顺利运行。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变化,不能拘泥于已有的设计套路,要不断学习,加快自身发展步伐来适应社会潮流,稳中求变,将项目管理的诸多有效手段灵活运用至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是一项跨学科的综合性工作,要求工作人员精通计算机及其它多门学科知识,也需要对商品运营与发展有所涉猎,将项目管理的诸多有效手段灵活运用至信息系统集成项目中,可切实提升项目实施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项目管理是生产力,项目管理管理模式是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是项目管理实践的产物。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项目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引言
伴随着国家整体科技与经济的快速进步,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也在以几何数字的倍数不断增长。大家知道,工程项目的整体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费时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如果在工程中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工程的整体进度就会加快,工程的施工技术以及安全就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保障。甚至可以说,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因此,本文尝试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进行一些探讨,并提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1工程项目管理概述
事实上,工程项目的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其可以使企业对自身的责任达到明确的状态,一个科学的管理还可以大大缩短有关产品开发的周期,可以确保工程能够按照规定的工期完成。另一方面,科学的管理还能降低项目的运行成本,同时保证工程项目基本的质量和安全。所以,如何做到对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改变,如何对旧方法进行更新换代,这是提高企业的综合水平的关键所在。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工程质量的情形下,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才能够做到深化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改革与创新,实现预设的成本、工期、质量最优匹配的目标,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使大家能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在工程项目的管理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其实这只是社会整体进步所带来的附加效果而已。面对管理方式更为多样化的今天,我们认为在项目管理技术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来看,在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思想方面
当前,在思想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部分企业对项目建设管理的认知不充分。虽然这项工作大家都在进行,但是否能真的得到落实则有待考证。有相当多的地方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这些不规范的操作模式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有些企业认为工程项目管理并不能起到实际的作用,这相当于完全忽视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意义,也正是由于存在这类思想观念,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2.2法律方面
依照现行的法律规定,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可以涵盖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各种法律关系,这也直接导致了建设单位对其自身权利、义务无法做到明确把握,结果受影响的就是项目整体以及各项工作。即使很多单位本身乐于开展项目管理工作,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指导性的法律文件作为基本依据,造成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只能依据自身的经验来完成管理工作,这严重阻碍了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与发展。
事实上,项目管理的关键要素还是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因为对一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可能涵盖策划、招标、设计以及最后的施工。这其中是如何对项目整体进行规划管理工作的,可以反映出这个工程项目中管理机构的实际水平。现阶段来看,相应的管理机构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规模,现有的管理机构的专业水准也不算高,不仅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还缺少重要的管理经验,更关键的是,项目管理所需要的组织协调能力匮乏。也正是因为上述这些关键因素的制约,导致建筑工 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受到了很大影响。
2.4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目前,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对一些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不够,对基本的法律的掌握过于肤浅,缺乏基本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对管理规则的掌握流于表面。当然,还有一些情况是,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的基本人员配备不够科学,而进行定期的专项培训更是无从谈起,这对于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3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的创新
3.1充分发挥“样板先行”的作用
是指要合理发挥样板带动效应,充分发挥出样板工程的带动作用,坚持以“样板先行”为原则。事实上,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中一种基本的、最重要的管理方法,但同时却是往往被大家所忽视的。在具体实施上,必须保证在施工正式开始时,让最为信赖的班组做出符合要求的样板工程,只有在样板工程验收合格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然后还要对这样的样板组织学习和交流。质量管理部门也可以以此为依据,以达到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当然,质量管理部门还有一个重大的职责就是发现样板存在的问题,从而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3.2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
为什么要突出监理的作用,这是缘于监理工作本身对于工程质量、施工规范方面的功能性。但是,实际工作中却面临着监理人员配备不充足的窘境。对于如何发挥出监理工作的价值,笔者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可以研究:一是加大对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的强度和范围,将一些重点、难点、隐蔽工程等涵盖在重点监理的范围内,以便实施重点监督。二是要加强对监理人员自身的监督,只要这样,才能保证监理工作的顺利完成。三是从观念上使所有的项目单位全面接受监督指导,以便督促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3.3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当项目完成后,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施工的质量控制。这需要事先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要组织质量监督和检查,切实落实“三检制”和“三工序”制度,及时发现并消除存在的质量隐患;另一方面,需要定期召开质量会议,以确保管理层与作业层之间能够及时交流,以获取准确的质量信息,最终努力达到招标文件所明确的质量目标。
4降低成本方面的创新
4.1抓好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
结合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进行考量,项目在最初的设计阶段很可能存在着粗放性的问题,这很容易在管理上出现疏漏。鉴于这种情况,在设计阶段就应该将成本控制工作纳入考量的范畴。在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往往会因为设计变更而造成成本的大幅度增加。结合现阶段项目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为了实现对设计变更的控制,最应该注意的是对设计合同的管理。具体是指对设计合同中的一些特殊条款要特别予以重视,例如应该规定因设计修改而增加施工成本费用的最高上限。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关于激励机制的设立,对于那些设计质量高的设计人员而言,这是一种很大的激励,有利于规范设计行为,最终实现以设计提高质量、以高质量降低成本的根本目的。
4.2合理安排交叉作业
合理安排交叉作业在工程项目实施中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要确保每一项施工都是符合基本施工顺序要求的。第二,如果可以对每项施工的时间进行合理的优化,在确保不同专业之间合理调配的前提下,同时还可以做到对操作空间进行合理安排,就能够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第三,合理安排交叉作业也是减少窝工、怠工问题的好办法。因此,对于工程项目的管理者而言,一定要对交叉作业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要加强对相应的施工技术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把对交叉作业的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避免返工问题的出现,达到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
5结语
本文主要从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并根据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措施。当然,为了更好地完成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还需深入探究相关的细节,并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措施。同样重要的问题是,要提高对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认识,配套完善具体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工程项目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1加强地面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通过对地面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确定影响地面工程管理效率的制约因素,进而进行相应的改进,不断的提高地面工程管理的水平。首先要通过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体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通过激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按照劳动成果进行考核,对于地面工程管理工作优秀的员工,要根据相应的成果大小,给予物质等其他形式的奖励,合理的设计地面工程项目人员的工作量,避免工作任务分配不均的现象,充分利用地面工程人员,提高整体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地面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实行精细化管理,从细节出发,改变地面工程管理常规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逐渐形成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断细化地面工程项目的任务,缓解设计人员的压力,逐渐形成细节致胜的企业文化理念。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或者比赛,提升地面工程管理人员对细节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逐渐提升地面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水平。现阶段地面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较低,项目管理汇报等通常需逐级汇报或者口头说明等方式,有的需要通过定期开展会议,这种地面工程管理的方法效率较低,而且实效性不高,对于地面工程项目的管理决策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地面工程的管理应当不断加强信息化的程度,利用先进的地面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地面工程信息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包括对上级汇报的各种工程项目信息,对下级传达的任务指标,工程项目的进度等信息,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地面工程管理信息的实效性,同时信息的准确性也可以得到有效提高。科学合理设置地面工程管理的岗位,如果工程项目的岗位设置不合理,在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中,容易出现各个专业人员设计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例如土建专业和集输专业等在设计相同工程部分时,由于采用的标准不一样,容易在图纸上出现不一致的问题,这样在施工的过程中,现场难以把握到底以哪个标准为依据,有的甚至出现工程返工的现象。因此需要根据地面工程管理的实际,针对具体的设计任务,设立设计任务的项目组,根据各个人员专业、岗位的不同,进行统一的设计任务分配,在进行地面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各个专业和岗位的人员及时的沟通联系,防止出现不同标准的问题,进而提高工程项目设计的科学性,指导地面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在地面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提倡以人为本,逐渐的提升地面工程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地面工程项目的工作量大、任务多、种类复杂,因此会对地面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造成巨大的压力,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的状态,作为地面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应当充分重视该问题,以人为本,提升地面工程人员的福利待遇,制定合理的奖惩管理体制。帮助地面工程项目人员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他们的努力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地面工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定期组织各种学习活动,让员工及时充分了解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状况,使员工能够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督促自己不断地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
2结语
地面工程建设是企业正常稳定运行的保证,通过提高地面工程效率,可以有效提高地面工程的建设质量,降低建设成本。通过制度提高地面工程项目的管理,实现地面工程项目高效的运行。地面工程的管理设计是工程管理的重要方面,可以指导后续项目的运行和管理。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体制,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利用激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按照员工劳动成果大小进行考核。实行精细化管理,从细节出发,逐渐形成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断细化地面工程项目的任务。利用地面工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地面工程信息集中到一个平台上,有效地提高地面工程管理信息的实效性。根据地面工程管理的实际,针对具体的设计任务,设立设计任务的项目组,根据人员专业和岗位不同,进行统一的设计任务分配。通过研究,对于提高地面工程的管理效率,保证地面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提升项目的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项目管理是综合利用各种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对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项目目标的过程。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目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1项目控制的理论研究
各类控制工作都是技术很强的工作,而且要有理论的支撑。管理控制是靠决策、计划、组织、程序、过程等环节来实现的,理想状态是达到刚性目标,故对项目控制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就显得十分重要。
1.1项目是可以控制的
项目是否可控,既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项目实施所面临的问题。无数成功的项目实施案例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一般情况下,项目是可按预定目标进行控制的。人们一般的认知是再难的工作总是可以控制的,项目经理更要认识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项目是可控的,是可以达到预期目标的。
1.2控制的可能性空间
控制论的黑箱方法是研究项目管理的有效工具,这也为研究项目控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想和方法。对于项目的具体实施者来说,力求将可控空间也就是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变成一个“白箱”。“白箱”是对该事物的了解已经达到了全知全能的境界。相反,若对一个研究的事物全无所知,那么它就是“黑箱”。专业人员对项目进行结构分解,使项目结构层次化、透明化,项目的各方面情况和组成明确、清晰,这对于项目管理层和专业人员来说就接近于白箱。若对研究的事物不是十分了解,则称之为“灰箱”。对于众多的项目参与者及利益相关者,了解项目的概况,但对项目具体情况,如项目构成与设计、实施技术、管理过程等又非全部了解,这就呈现出灰箱的特点。对于非专业人士的项目业主、投资者和客户等,投入资金,得到和享有项目的最终成果,这基本上就接近于黑箱。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其关键是构建项目的可控性空间,可控性空间越小,标志着所需要的控制能力就越强。
1.3管理控制
项目控制具有过程控制、多目标控制、控制对象具有可分解性、多种控制模式并用、控制具有相关性等特点。项目控制既包括控制人,也包括控制物。故管理控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维纳的《控制论》是研究生命体、机器和社会的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控制的科学。而人的控制,即参与者行为的控制是项目控制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控制要关注的重要方面。项目控制是复杂而综合的,不是纯粹的机械装置控制,不是刚性的,在黑箱理论、反馈理论和比较理论三种控制技术并用的基础上,还必须要辅之以管理控制。
2项目控制的机理
控制思想的产生和控制技术的运用由来已久,而将控制技术运用于管理来研究,其历史并不长,应用于项目管理则是人们近几十年才重视起来的问题。
2.1项目控制是整个项目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项目控制是指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项目所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或既定目标),找出偏差、分析成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的全过程。有效的项目控制应落实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即项目前期策划、中期实施和后期运营等。在此基础上,借助进度、质量、费用和风险等控制机制对项目进行有效管理。
2.2项目控制是人员、过程和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
项目控制的实施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执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员和技术共同发挥着作用。人员是根本,技术不可或缺。集中控制的程度越高,就越不合个人的口味,越需要各级人员来筹划、来实施。技术则包括了几层含义,既有控制技术和相关的科学技术,还应包括体现在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技术,这三个技术共同作用而完成控制任务。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等方面有问题,无论管理人员再努力,控制措施多么完善,质量、成本、进度等仍然会失控。同样,再完美的技术方案,没有人员来实施管理,或没有实施系统的控制职能,项目照样会失控。例如,项目产出物的质量是靠项目的工作质量保证的,而项目的各项工作都是依靠人来完成的。同时,技术控制的强度越高,通过个人酌情处理的灵活性就越低。大量的规则、制度和措施可能使人与组织两者都产生机能失调的后果。
2.3项目控制的关键是进行人的管理和控制
项目的实施以人为本,人是第一要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项目参与者的行为是决定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项目的技术层面是可以模仿的,如项目策划过程、实施过程和实施方式等,但效仿一支知识水平和工作积极性较高的项目团队是极为困难的。很多项目的成败差异都表现出这一点,即是否拥有高素质的项目参与人员,对项目参与者的管理和控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有效的人员管理会对项目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与此相反,不当的人员管理必定会使整个项目产生极大的负效应。在控制人的基础上,同时也要对项目的技术进行有效控制。控制的基本任务,是要在理论上找到技术系统与生物系统之间在某些功能上的相似性、统一性,以便在技术上研制出模拟人的行为和功能(尤其是智能)的技术装置。不管是对人的控制还是对技术的控制,制订项目实施方案时,都必须结合项目的实施情况,从技术、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选择适当的方法技术,力求项目方案技术达到可行性强、经济合理、操作方便、成本低廉的目的。项目控制是对人与技术的共同控制,这样的作用机理表明,项目控制最重要的是实施对项目参与人员的控制,使项目参与者的行为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其次才是技术控制。对于一个项目是否成功,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人的控制,即对参与者的行为控制。
2.4实现项目的控制必须具有更广阔的视角
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包含很多内容,其控制范围有文化、管理、技术、行为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对项目控制的探究离不开项目参与者对项目的认知、自身的态度和价值观,文化是在人观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文化层面是项目管理与控制的底蕴,是整个项目的基础;对于管理层面,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十大知识领域和管理科学中的职能与方法为基础,目的在于规范项目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技术层面的特点在于科学技术是项目实施的支撑,很多项目的实施过程,都包含了项目参与者的知识和技能,技术层面在控制中主要在于规范项目参与者操作的规范性,即行为的规范;行为层面是整个项目实施时的具体体现,文化、管理和技术最终都要体现在行为上,即项目的实现归根结底是靠人的行为来完成和实现。
3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
3.1功能模拟方法在项目控制中的应用
在维纳的控制论体系中,基本方法有三种,即黑箱方法、功能模拟方法、反馈方法。一般研究工程控制、项目控制的文献中多分析、探讨反馈的方法。本文试图对功能模拟方法在项目控制中的应用做初步分析。
3.1.1模拟方法的发展历史控制论把模拟方法发展到功能模拟的新阶段。功能模拟方法是模拟方法的高级形式,它集中体现了控制论的思想特点。功能模拟方法既是控制论的基本方法,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研究方法。所谓功能模拟方法,简单地说,就是以功能和行为相似为基础,用模型模仿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一种方法。模拟方法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发展。模拟方法的具体形式,从人类认识的不同阶段中产生,在不同的条件下应用,并在生产和科研中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维纳等人大胆地抛弃了把动物和机器相等同的观点,保留了动物和机器相类比的旧形式。借助这一形式,抛开机器和生命机体不同的物质基质和结构,只在行为和功能方面寻找二者的统一性和相似性,从而创立了控制论这门新科学。控制论的创立,基于传统类比和模拟方法,又在功能模拟上达到了新的突破。
3.1.2功能模拟方法的特点功能模拟强调模型和原型在行为、功能上具备相似性,且重在模拟有目的性的行为;功能模拟源自传统模拟,而又有质的增进,传统模拟在于认识生物原型本身,而功能模拟要求在认识生物原型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类似生物目的行为特征的机器;功能模拟使用黑箱方法,不需要透彻分析系统内部的运行机制,也无需强迫模型与原型在结构上完全相同,重在确保模型系统整体上的功能有效。
3.1.3功能模拟方法的意义功能模拟方法使模拟由单纯认识原型的手段,发展成为改造世界的直接手段,这一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以功能模拟方法的创造为起点,人们开始借鉴模仿生物行为。控制论运用功能模拟方法,将相应的生物行为与机器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模仿生物行为,创造高新技术,由此奠定了仿生学的科学基础。其次,功能模拟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智能是高度发达的物质—人脑的特殊机能,它集中表现为记忆、判断、推理、选择、演算等思维活动。最后,功能模拟的发展必然带来认识和实践手段的新飞跃。随着功能模拟向智能模拟发展,智能机器的不断完善和广泛运用,必将带来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手段与方法的质的飞跃。智能机器作为人脑的自然“延长”,不仅在认识活动的感性阶段充当人工认识器官,而且已经跨入人类认识的理性阶段,并无限地逼近人类智能。它带来人类认识能力的突破性发展,使人类认识跃进到现代科学认识的新阶段。功能模拟方法基本原理和特点的几点启发,一是模型和原型在功能和行为上需具备相似性,这是功能模拟方法的基础。这里的功能,可以理解为原模型的功能,也可以理解为已完成项目的管理功能。行为易于理解,项目控制就是要规范参与者行为。在理解了功能和行为相似之后,可以设想一种项目管理过程的模拟思路,即借鉴以往成功控制项目的管理经验,成功的方面保持并发扬,不足的地方予以改进。二是这一方法和黑箱方法有内在的联系,一般地说,采用功能模拟方法是因为不认识或完全不认识研究对象的结构,才从功能研究入手。这对于理解和应用这两种控制方法大有裨益。三是可以探索一种项目管理综合管理系统。这要以项目管理系统为平台,借鉴功能模拟方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同时结合组织学、心理学、行为学的研究成果,结合项目管理十大知识领域和五个具体过程,来提高大型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
3.2项目控制系统与实施过程
3.2.1对控制系统的认识对控制系统的认识,有一个前提,即要分析清楚控制系统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很多项目控制系统是与项目管理组织、各级项目管理负责人、各种管理与技术指标、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交织在一起的。大型的、重要的项目,其控制系统必须是有形的,是有意建立的。它包括了赋予项目有关管理部门或小组以明确的任务,包括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及监控体系,各任务小组分项、分类控制措施,即建立一个全面的控制体系,形成控制系统。而中小型项目,其控制任务则包括在管理职能中,是半显性或是隐形的,但其功能始终存在。
3.2.2项目控制系统的运行项目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工作。现代大型项目的基本特征是所需资源量大且成本不断增加,技术条件复杂,涉及的人员、机构和职能相互依存的程度高、风险大。构建一个能对项目信息和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系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项目的控制工作主要通过控制系统完成,控制系统有三大要素,即措施、信息和反馈。这一控制系统就是项目组织为了满足项目周期、预算和质量的目标要求,而建立的运用时间、资金、人力、材料和信息等资源来规范项目实施的保障体系。
3.2.3项目控制的基础是知识体系经过半个多世纪逐渐建立起来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项目管理实施的固定模式就是为了规范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也就是说,凡是被称为“项目”的任务、工作,就可以“套用”项目实施的规范动作。正是有了知识体系,项目控制的实施,控制系统的运行才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控制过程与项目实施过程才能融合,控制的目标与项目的目标才能一致,控制的指令、体系、措施才能落到实处,才能使项目实施一步步走向成功。
3.2.4项目控制要着眼全局项目控制的实施是一个全方位的、全过程的任务。对于一些极度复杂的项目而言,如大型化工厂的建造或新型武器系统的研制等,往往需要更为周密而系统的控制。控制论着眼于从控制系统与特定环境的关系来考虑系统的控制功能。也就是说,控制系统的控制功能是在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这里的环境自然包括了项目实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项目实施控制是一个积极的、持续改进的过程。控制的目标不仅仅是监督和责任落实,而是为了持续改进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新的控制,包括采用新措施,开展持续的项目监督。具体的项目控制中,容易陷入控制系统及技术系统,关注各类数据、报表。这种局面也要防止,要胸怀项目整体目标和项目实施的方方面面,要有大局观。
4结语
要进行有效的项目整体管理,项目经理首先需要分析清楚项目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和整体情况,特别是要对项目主要的关系人进行分析和管理。其次,要设计好项目的控制系统,包括项目的组织架构、项目变更控制系统、冲突处理系统。最后,要按照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项目整合管理的规范过程来对项目进行整体管理。只有这样,项目控制的目的才能成功实现。
1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
1.1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库系统全。操作系统是网络系统的基础,数据库是应用系统的核心。在项目管理的实施过程中,从采购应用系统到实施调试运行的过程中要进行全面检查和正确的安装配置。尽可能避免缺省安装,对缺省用户、账号配置进行全面更改,防止黑客利用缺省账户进行攻击。在系统维护过程中,要做到6个定期:定期更改口令、定期清除不存在的用户、定期按照工作实际需求管理用户权限,定期更新系统的补丁,定期对系统进行备份,这样才能保障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是信息安防技术中最基础的安全,系整个技防体系的基石,也是我们在项目管理中必须做到的。
1.2网络安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所以,一定要采取形式对信息进行加密,保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网络边界处采取入侵检测措施。对于重要的涉密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必须采取两个网络物理隔离措施,保证涉密信息不被泄漏,进一步采取访问控制措施保障网络层的安全;同时,还需要我们定期对网络设备的漏洞进行扫描和弥补。
1.3应用安全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最经常用E-mail的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如何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必须对E-mail的账号口令进行严格管理,定期更新口令,拒收来历不明的邮件,对E-mail的邮件进行备份。Web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各种应用系统是采用Web浏览器的方式进行访问,既是最热门的安全领域,也是黑客经常攻击的领域。首先,门户网站、应用系统,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加固;其次,是加强内容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各种应用系统都有自己的漏洞,需要我们及时发现弥补这些漏洞,利用审计访问控制措施提高Web访问的安全性。
1.4数据加密
对于重要的项目管理数据和业务系统数据,我们要积极采用硬件加密和软件加密措施。软件加密是经济有效的一种措施,但是对于要求比较高的场合,我们必须采取国家许可的硬件加密措施来进行加密,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1.5认证和授权
在项目管理活动中既需要对外进行信息保密,又要对内进行安全防控。当前,内部威胁正在增加,内外勾结成为企业泄漏经济情报以及核心机密的重要源头。加强信息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就要对各类系统的口令进行严格管理。采用CA/PKI数字认证方式,有效的保证身份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密性和抗抵赖性。对项目管理可以构建良好的信任环境,支持信息安全的交互,也是最安全的方式之一。这对于保护企业的核心利益是非常重要的。
1.6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策略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其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法访问。它是保证网络安全最重要的核心策略之一。采用访问控制列表的方式合理的配置防火墙和路由器,有效的协调入网访问控制策略、操作权限控制策略、目录安全控制策略、属性安全控制策略、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策略、网络监测、锁定控制策略和防火墙控制策略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全方位的保障项目管理活动中访问控制的安全。
1.7审计跟踪
在项目管理活动中,企业内部和内外勾结的威胁占到安全事件的70%~80%。强化内部审计要从网络层、数据库层、应用层全面进行。对所有系统采用入侵检测方式进行攻击检测,对访问日志进行合理配置,记录最重要的安全事件,以利于日后进行审计。如果发生了重大的安全事件,积极联系公安部门进行辨析取证;同时,保护好事件现场以利于追朔。
1.8网络病毒防护
网络环境中积极采用单机防病毒产品和网络整体防病毒体系,发现感染病毒的机器,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检测到并立即断网隔离,阻止向网络其他用户传播。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和相关网络设备,对资料和引导区的信息定期备份,及时发布漏洞信息,提醒用户下载修补。确保病毒发生事件的降低。
1.9灾难恢复和备份
项目管理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是贯穿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灾难恢复建设是业务持续性的保证,有效的进行灾难恢复和备份是业务持续性的保证。遵循灾难恢复的规范与标准,制定备份计划,并进行恢复演练,提高灾难恢复水平,降低灾难带来的影响。
2结语
项目管理是企业统筹各项业务的重要手段,贯穿于各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信息的安全与否都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项目实施的安全性和易用性之间寻找合适的平衡点。将涉及到信息化建设的各个层面的技术身份认证、授权于访问控制、PKI、防火墙、、安全扫描、入侵检测与安全审计、系统增强等技术联合起来,协同发挥各自的优势,为企业的项目管理保驾护航。保障项目的管理水平在信息化技术的依托下朝着高效、安全、健康的方向发展。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项目进度管理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三大目标之一,是确保项目按照预定工期进行交付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对于项目的整体实施质量和标准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目进度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地产业的蓬勃发展,许多企业转而投资地产业,市场上的供不应求也导致企业在项目进度问题上过于要求速度而质量不能得以保障,如何在预定的时间内又快又好的完成施工成为困扰建筑界的一大难题。其实,想要做到又快又好的建筑施工其实并不困难,文章就在各个环节上对建筑企业的进度和施工质量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项目进度;施工质量;创新管理
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企业来说,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是目前社会给予了企业更多的社会责任,现在企业在兼顾盈利的同时,过硬的质量就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良好的社会形象也是一种广告,为今后的盈利打下基础。但是目前企业片面追求盈利的问题最为突出。目前,相对于飞速发展的建筑科学技术来说,工程的一些管理措施还并不完善,很多的不足仍然急需我们去处理和解决。
1工程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现状
目前,我国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并不科学,所谓质量,还是建立在进度之上,只要进度可控,对于质量的把关就并不严苛。一味的要求速度,施工方就只能偷工减料蒙混过关。而开发商只要在规定期限内可以交房,对于质量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也就是为何我国出现了那么多“豆腐渣”工程的原因了。现在企业还是应该树立一个质量第一进度第二的理念才是真正的良心企业。在建筑工程行业中,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标要求,施工现场各个项目众多。面对众多的施工项目和一个不确定的标准,可想而知施工方为了追求进度就会开始偷工减料,忽略项目的质量。那么这就需要在施工质量问题上展开合理的控制,这种控制要求从合格标准,人工监督等等方面加强措施。现今,我们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不能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所造成的。一是,只是笼统的下达学习的制度,不能真正的从根本、内部抓起来,也没有把精力放在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中,更别说时刻检查工作人员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二是,没有对工作人员的责任作较为细致的分工和明确。不能把工作具体分配到每一天,不能对于施工条件进行合理的预测,由于工程建造的特殊性,几乎都是室外操作,具体细致的分工更要考虑外在因素,恶劣天气的工程质量,正常天气工程质量,以及根据工种的复杂程度进行分工,高空作业和技术含量高的工种要适当延长工作时间,而对于简单的操作工种,就要缩短工期,做到不同工不同时。最后一点,工程项目的质量的把控还是需要人为监督,企业为每一个施工现场都要配备一个监督施工质量的监工,监工是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者起到一个震慑作用的人,过程中不能偷工减料。以做到把控质量的作用。
2利用精细化管理确保建筑企业施工的进度
进度问题是一个让许多企业头疼的问题,就算是一催再催,工期却也总是一拖再拖。总是不能按照预期完成施工也是困扰整个建筑界的难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还是在于企业和施工方在施工前对施工进度的各个环节判断不准或者有所纰漏,对于一些可能会出现的突发状况没有考虑到整个施工过程当中去,或者是对于一些状况可能会耽误的时间进度判断不够准确。这时候就需要企业和配备的施工队加强沟通,施工队利用自己多年的施工经验为企业对制定施工进步有一个客观的定位,再加上企业对于工期的心理预期,施工进度要把这两者加以结合,才能制定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施工进度。精细到每一周,每一天,每一个工种,每一个环节。利用精细的施工进度安排来控制施工进度。
3在关键环节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对于施工质量的严格把控主要是在关键环节关键节点,这就需要现场监工对于施工现场大局的掌控性。对于一个工程在一个大的时间节点里应该进展到哪一步,应该完成什么做到心理有数。并且也要对于施工者进行严格管理。目前我国的施工队伍整体水平低下,几乎是由农民工组成。所以质量更是难以保证,这时,监管人员就要发挥作用,对待施工人员做到高标准严要求。
3.1建筑施工工程费用的控制
建筑施工工程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对于工程费用的控制,往往最后的成本计算要远远超过预期。第一还是由于事前对于整个工程需要的成本没有一个准确客观的评估,导致预算较低。第二就是目前的施工队也兼顾建材购买的职能。吃回扣的现象也比较严重,甚至许多施工队人工非常廉价,主要以收取购买建材的回扣为利润。一个项目需要费用支出的项目纷繁复杂,试想每一个环节成本都有所增加不免积水成河。导致最后的费用超过预期,甚至是成倍增长。所以企业就要制定一套精细的成本预计和出账审核。绝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同时还不能忘了加大审计的力度。
3.2主动积极协调,管理全方位
工程管理人员在工程的进行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工种,不同工作内容,一个施工现场往往存在多个队伍交叉同时作业,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产生矛盾,这时候工程管理人员就起到一个积极的润滑沟通的作用,一个融洽和谐的工作环境也是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基础。积极做好各个施工队伍和各个部门的沟通对于整个工程的作用是巨大的。
3.3执行力落到实处是精细化管理的根本
计划制定得再完美,理论再严密,不落实到执行力终究还是不够的。所以在施工的进度上以及质量的把控上,我们都要将具体的操作方法落到实处,真正脚踏实地的履行。由于一个工程从开始到结束,是一段非常漫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当中,想要把精细化施工落实到每一步每一点实属不易。但是想要做到准确的定位进度和质量就必须谨小慎微,把每一个细节落实到实处。
3.4完善奖罚制度
建筑工程所实施的质量管理制度要严格,在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依照设计规程操作,对于那些质量不过关的,要进行返工处理,而情况特别严重的就要实施通报批评。
4结论
精细化管理是体现建筑企业施工水平的最好证明。建筑施工企业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大施工管理改革,并在改革中融合再创新。此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理念,坚持发展观为理论价值基础。从根本上提高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时刻秉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保证安全施工。
参考文献
[1]王金才.论精细化管理在煤矿企业施工中的重要意义[J].企业管理,2011,7(5):63
[2]沈伟,贾实林.赵庄矿主、副斜井施工质量控制[J].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论文选集2013,:189
在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是优化提升工程施工效率,同时也是避免工程逾期违约现象的最佳方式;进度计划管理是项目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能够有效的通过合理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进而通过细节的把握推动海外电力工程项目的预期完工。
一、进度计划概念界定
进度计划主要是指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任何一个环节都进行了明确的具体时间量化约定,同时也是工程施工进展的一个指导性说明。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即为对电力项目施工的主要内容、工作步骤、工作时间进行科学、细致、合理的编排,其主要目的就是保障电力工程项目顺利的施工。通常来说在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过程中,其步骤主要展现为四大步骤:对项目有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对项目的施工结构进行分析、对项目的施工周期进行计算、对项目的进度计划进行编制。
二、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特点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计划的基本特点主要展现为三大方面:首先是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具有全面性的特点;其是指所编制的计划需要具有全面性,其内容需要包含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一切具体事项,从而作为依据对工作进行更加详细具体的分析;其次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其是指所编制的计划需要具有层次性。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机构,需要编制不同的层次进度计划。针对建设方、总承包方、分包方要编制不同的计划,分别是策划进度计划、指导性进度计划、操作控制性进度计划;再次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具有严肃性的特点;其是指所编制的计划需要具有严肃性。在进度计划完成编制之后,需要通过严肃的审批之后才能够形成基础的进度计划。只有严格的按照进度计划执行,才能够实现进度偏差控制的价值。
三、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1.电力工程施工环境。
电力施工环境是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外部环境基础,同时其也是对于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影响作用最大的因素展现;通常情况下在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外部施工环境能够对其形成明显的影响,例如天气的突变等方面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施工进度被搁置,进而影响了海外电力工程项目的原有进度计划;还比如地方社会环境,在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地方社会环境与工程的施工建设出现冲突时也会一定程度上导致原有工作进度延期。海外电力工程施工环境是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硬性基础保障,稳定的工程项目施工环境能够推动项目的有序推进,反之则会一定程度上阻碍电力工程项目的推进。
2.电力工程项目主线。
电力工程项目主线主要是指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其主要工作内容,同时也展现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核心工作任务。通常情况下海外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安排,较多的时间都会展现在主线上,电力工程项目主线对于环境、技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一旦外部环境与主线的需求呈现不一致,那么其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工程项目主线原有进度计划的预期达成。还有就是部分企业在对于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或是技术把握不足,进而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其还需要腾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设备的把握以及相关技术的学习,进而会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延期。
3.电力工程项目相关技术把握。
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相关技术的把握是推动工程进展的影响条件;同时在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因相关技术把握不到位等方面的因素而导致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逾期的现象较多,其主要展现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对于相关环节的技术把握不严格,进而导致工程建设质量问题的出现,此时的维修都会导致原定的工程竣工时间拖延。还有一方面是在实际的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由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需要,进而会引进一些新技术、新设备,此时原有的施工人员对于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把握不足现象出现便会从一定程度上导致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拖延。
4.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协调。
电力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协调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强化对于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把握,同时依据推进现状问题进行及时性的解决。在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意外的情况不可避免,但如果工程施工方缺乏在第一时间进行问题的发现以及协调管理,那么便会出现延迟工程进度问题的出现。
四、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策略
1.重视前期准备工作。
重视前期准备工作是优化推动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基础性保障措施,同时也是优化改善海外电力项目进度计划管理成效的必然选择。在重视前期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我们必须要明确前期准备工作的目标以及内容;笔者认为前期准备工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区域情况的把握,进而以此为基础进行实际的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从而提升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科学度提升。在对于前期准备工作内容的明确上,笔者认为其应当强化对于可能影响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的因素进行资料的回收以及充分的分析,进而为接下来的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制定以及协调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明确进度计划层级划分。
进度计划的成绩划分能够为海外电力工程项目的推进顺序形成科学的引导,同时明确进度计划层次的划分也是强化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工作重心以及优先级说明的主要方式,通过进度计划的层级划分,进而能够有效的指引工程项目在推进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依据优先级的关系进行项目整体工作进度计划的推进。对于海外电力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层级划分过程中,笔者认为其应当从紧迫性、重要性、难易程度三大方面上进行中和把握分析,进而以此为依据进行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层级划分的依据进行;以上三大方面的优先度并没有决定性的说明,其应当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综合因素分析把握基础上进行优先级的确定。
3.强化施工进度计划管理协调。
明确的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方案制定之后,执行便成为了核心关键,在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过程中原定进度计划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是决定工程项目是否与原定进度计划出现偏差的主要因素。进而在此环节中施工进度计划管理协调工作便显得尤为的重要,施工进度计划管理协调其可以充分的以原定的进度计划为依据,通过对于工程推进过程中各方面因素的协调化统筹管理以及推进,最大化展现各个因素之间的协作关系展现,进而优化保障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整体按照进度计划进行推进。
4.优化进度计划的灵活性提升。
优化进度计划的灵活性提升,其目标在于在实际的海外电力工程项目推进过程中,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原定的进度计划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更以及需求进行及时性的调整,进而优化保障工程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在实际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过程中,优化进度计划的灵活性提升主要从两大方面上进行推动实现,一方面是在进度计划的制定上,其应当预留出一定的时间,以防止由于意外情况的出现而导致原定进度计划的无法执行。一方面是在进度计划的管理过程中,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应当以灵活性为原则强化对于施工进度的把握以及分析,进而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从而有效的保障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目标的实现。
五、结语
进度计划管理是海外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通过本文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视、进度计划层级划分的明确、施工进度计划管理协调工作的开展以及进度计划的灵活性提升四大方面进行完善,进而优化改善海外电力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管理目标的实现。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企业项目投资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实现项目投资目标的重要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项目投资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针对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管理出现的常见问题,提出投资控制的原则和重点,通过构建完善的投资管理机制,明确目标,多方面采取措施做好全过程投资控制管理工作,使工程建设项目的投资实现更好的效益。
关键词:建设项目 投资控制 动态 全过程
1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概念与构成
1.1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的概念
在质量、时间等限定的要求下,建设单位通过一定的人、财、物等投入,按照立项规划、设计、施工、验收交付等相关流程,以完成固定资产建设为目标的任务称之为建设项目。在国内,当前建设项目即为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有基本建设和维修改造两类。从项目活动的内容来看,建设项目有着约定的开工及竣工时间,其最终目标即为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建筑物的建成。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最终须满足事前约定的使用功能,并符合事先拟定的工期、质量、成本和配套资源等相关条件。建设项目投资是指为满足约定的相关功能及使用需求,或者取得预定效益,投资方在建设项目上所投入的其实施全过程所需资金行为。为能够实现拟定的投资目标,使得投资目标尽可能约束在约定的范围里而实施的相关工作称之为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通过对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施工、竣工结算等各阶段实行各种动态检查,如果发现与投资目标产生偏差,及时地予以纠正调整,始终控制项目投资在预先设定的限额内,从而确保建设项目投资目标能够成功实现,使得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建设项目也因此获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以建设项目为对象,在实施过程中将工程经济与工程管理相结合起来。包含了建设项目从立项、规划、设计,再到开始执行的整个过程中投入所需资金的经济行为。
1.2建设项目投资的构成
建设项目投资的构成相当庞杂,项目支出贯穿了项目实施全过程,资金类别多样化,既有可研、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与建设项目直接相关的费用,又有造价咨询、编制节能报告、环境报告、招标代理等各类服务费用,还有政府收取的消防、防雷、白蚁防治等等各种规费、税费以及预备费等,在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过程中需要重视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建设资金作用。
2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问题分析
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分为前期、中期、后期,里面包含了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招标、施工、竣工以及验收交付等阶段。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建筑技术的不断更新提升,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在建设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不仅影响着建设方、承包方的经济利益,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阶段中会存在不同的问题。前期投资管理对建设项目的整体投资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主要包括了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标等阶段的投资管理工作。此阶段会发生设计深度和经济性不够、概算编制存在疏忽、招标文件的编制深度不够等问题。中期投资管理主要指施工前的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监理的管理以及跟踪审计等方面工作的投资管理工作。建设项目中期是项目工程具体的实施阶段,常见问题有:图纸会审工作流于形式、设计变更不合理、工程签证手续不完善、监理及跟踪审计人员工作不细致等。此外,材料价格上涨、材料供应不及时、天气因素、政策调整等都会对工程投资控制产生影响。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后期阶段主要包含了竣工验收、决算审计阶段、交付环节。此阶段主要问题有:因施工问题影响竣工验收或竣工后未及时办理交接,致使项目不能投入使用,影响建设项目的综合投资效益。
3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管理策略分析
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按照实施进展顺序包含了项目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的管理工作。不同阶段的投资管理重点也不一样,须要全面充分地把握这几个阶段才能确保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投资控制管理在策略上必须要坚持成本最低化、全过程投资管理、动态投资管理等原则,重点要构建完善的投资管理机制、设置明确合理的目标、按阶段做好全过程投资管理工作,并且要主动出击,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全过程投资控制。
3.1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原则
(1)成本最低化。建设项目投资管理要尽可能地控制工程投资,降低项目成本,以此来节约资金。但成本最低并非要无限度地降低成本,更不是仅以降低成本为目的。而是在实现项目功能要求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进度、质量、安全、、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合理地降低成本,在理性的基础上实施投资控制。
(2)全过程投资控制管理。建设项目投资控制要考虑项目建设及运行全过程,而非其中某一段过程,要从决策选址、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招标、合同签订、施工、竣工验收等全过程入手来全面控制项目投资。全过程投资控制管理又包含了全方位投资控制和全员投资控制这两个方面。在整个投资控制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项目实施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例如:材料的价格、人工费、机械费、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等等都需要考虑到,做到不疏漏,抓住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细节,全方位控制投资成本。另一方面,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承包单位以及监理、审计等参建各方都参与进来,通过全员参与,各方协同努力,将控制项目投资的意识贯穿于各自得工作。譬如施工单位应避免返工、窝工及不合理变更等,针对工程成本的降低向建设单位提出合理建议;设计单位在规划设计时要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先进的方案;监理单位要控制好工程量变更及设计变更等,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资金投入,真正做好建设单位的项目帮手。
(3)动态投资管理。建设项目具有独一无二性,不同业主对建筑产品的要求不尽相同,建设项目设计、地质条件、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不同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建筑产品具有单件唯一不可重复性的特点,因而在建设过程中没有以往工程经验可以直接照搬;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变化、政府政策的调整、材料价格上涨、地质条件、突发事件等等,这些因素共同使得建设项目的投资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因此,投资控制管理就不能教条化,要采用动态控制的方法,细化投资管理计划,密切跟踪项目进程,要及时把握项目实施发生的成本实际值,并与计划值进行比较,找出偏差,及时纠正,实行动态管理。将项目的计划投资额进行细分,给每一个分部分项工程都配置一个合理明确的限额;其后对这些分部分项工程成本的实际发生值进行监控,并将其与分配限额相比较,检验二者间是否有偏差。若没有偏差,则正常地投入人力、财力、物力;若存在偏差,则须要认真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纠偏。通过设定工程限额管理各分部分项的实际投资,实现合理控制工程投资的目的。除此之外,在进行动态投资管理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相比一般项目而言,建设项目生产周期长、涉及面多、牵涉范围广、受外界环境影响大。也正因此,计划投资额一开始很难划分得比较精准,需要在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实时调整改进。二是收集数据要及时、准确、完整,从而便于比较计划值与实际数据,合理控制投资。三要采取有效合理的控制方法,从而能更好地对存在的偏差进行调整控制。
3.2建设项目投资控制重点
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是针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行为,是在满足项目质量、进度、安全基础上,兼顾可持续发展、社会意义等进行的投资管理,同时也是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所需费用最省的投资管理。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管理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构建完善的投资管理机制。建设项目投资管理既有大量常规性工作要做,又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性事件需要处理,为提高投资管理效率,避免重复性劳动和疏忽,必须在项目实施前对投资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合理的组织。要明确项目的组织结构、各项投资控制任务、管理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流程,加强制度建设,组建专门机构,专人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
(2)设置明确合理的目标。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投资目标的控制,事先需要设置一个合理目标,并在实施中将其与实际投资作比较,从而及时发现、调整、控制偏差。而控制目标也绝非是静态不动的,根据建设项目实施周期长、突发情况多、专业面广等特点,要对建设项目分阶段的设置目标,细化管理要求。此外要根据项目特点预先做好相应判断,事先仔细考虑会对项目投资管理造成影响的各种情况和因素,这些情况和因素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对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会带来多大影响,发生这些情况又该怎样应对等等,通过事先大量的细致详实的准备工作能够更好地准确估算项目投资。同时,设置的目标要科学并能够实现,不能定得太高,如果很难达到或者根本达到不了,必然会影响参建人员的工作热情,目标的设定要科学合理,能够激发参建人员的积极进取精神,发挥他们的工作能力,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实行激励措施,对投资目标控制好的部门及员工进行奖励,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3)按阶段做好全过程投资管理工作。建设项目投资管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实施全过程之中,要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如设计阶段可采取限额设计、标准设计、设计监理等办法优化设计,控制建设项目的总体投资;施工阶段则充分发挥监理及跟踪审计作用,紧紧抓住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要素确保建设项目此阶段的综合投资效益;竣工交付阶段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早交付使用,以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益等等。当每个阶段的工作都尽善尽美地按部就班做好,就能较好地实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投资管理。
(4)多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投资管理。建设项目投资管理为了更好地取得成效,须从技术、经济、组织、合同管理等诸多方面着手来降低项目成本,管理投资。要重视设计方案的比选,选择满足项目使用功能基础上经济最合理的设计,或者选择同等投资额基础上功能更完善的设计。要动态管理项目投资,按阶段不断比较项目实际投入值与原先指定的计划值之间的差距,严格审查把关,认真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以及项目实施中的工程量变更签证。要针对项目特点进行分析,减少各种不必要额开支等等。总之,投资控制管理是项目管理非常重要的环节,对整体投资效益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投资控制与质量、安全、进度等一系列工作密不可分。只有认真做好各相关工作,将投资控制理念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才能够使得项目投资控制达到较佳水平。
参考文献
[1]乐云2010建设项目前期策划与设计过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刘津明2004建筑技术经济天津大学出版社
[3]吴现立,冯占红2004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4]成虎,丛培经2001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一、国内公路工程投资风险管理的现状
1.政府部门一手包办了公路工程建设全部活动的管理
包括最初的立项、审批,到后期的具体设计与实施,再到最后的工程养护。在这样一个封闭的运行系统中,内部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运作不协调、系统运行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风险的产生。
2.目前项目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较为严重
特别是以承包商为代表的利益主体往往只考虑眼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顾一切从施工企业中获取较多的利润,缩减一切成本,甚至不惜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来建设项目,导致项目无法达到质量要求,产生劳民伤财的质量事故。在市场竞争加剧和越来越规范化的市场建设中,承包商如果继续恶意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会导致自己经济利益蒙受损失,甚至会导致其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面临破产威胁。在现实的工程施工中,因缺乏系统的质量风险管理而造成巨大财产生命损失的案例比比皆是。
3.交通部门作为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的最主要管理者
同时承担着管理者、建设者的角色,这就容易导致管理混乱、职责不清等情况的发生。导致风险产生时,没有人愿意出面管理和承担,只能眼看着风险越来越大,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造成严重的损失。在这类工程施工中,如中途运营发生风险,在无法追究当事人的情况下,只能由国家来承担损失。随着目前公路建设筹资、融资方式的越来越多样化,加上政府只能的逐渐转变,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已越来越重视程序的规范化以及法治观念的重要性,随着这种趋势的发展,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必将被重视起来。
4.缺乏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专门机构和人员
对风险管理的长期忽视导致不管是政府相关机构还是项目的管理者、实施者都没有意识去建立专门机构来对公路工程项目进行规范化的风险管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也很缺乏。
二、国内公路工程投资风险管理的程序
1.建立公路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模型
公路工程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是一个循环的、连续的过程。结合相关的具体情况,运用一些大型的高风险项目的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分别从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应对、监控这五个阶段来建立风险管理模型。
2.识别风险
识别风险是项目风险管理的基础,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风险识别需要按照特定的步骤来进行,采取先进的方法逐层次地分析各种现象,并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识别项目风险是贯穿在整个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并非一次性完成,要随着工作的开展后,不断重复地进行,并且结合实际,随着补充可能遗漏的风险。一般来说,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过程如下。
(1)搜集项目建设的有关资料。
(2)现场调查法。
(3)建立风险清单。
(4)识别各种风险因素推测其结果。
(5)计算风险发生概率与风险损失后果。
(6)建立风险事故树。
(7)征求专家意见。
(8)解释风险识别。
3.风险分析
分析风险主要是指分析风险产生背后的原因和风险的属性,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做准备。
(1)熟悉和了解项目风险清单上的已被识别的风险。
(2)分析风险属性,并归类。
(3)对风险进行层次分析,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
4.评价风险
评价风险的过程实质是一个给项目投资风险分等级并进行排序的过程。常用的风险分析评估方法有以下几种:调查、模糊数学法、层次分析法、CIM模型法、敏感性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等。
5.应对风险
应对风险是指在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很据已经识别和分析评估的风险结果,来研究如何应对风险,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在公路工程项目风险处理的实践中,人们往往采取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自留、风险预防和风险利用这几种风险应对策略。
三、结论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公路工程建设则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代表。公路建设有着自身的复杂性,产生风险的可能性较大。本文立足于公路工程项目的投资风险类型,提出了我国目前在公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并给出了风险管理的具体程序,包括建立模型、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风险、应付风险等。较好地运用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和损失,实现项目投资目标。
项目投资管理论文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投资是经济发展的主推动力,投资具有先导作用,并能带动经济增长。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目投资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1、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原则
(1)投资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清洁、高效、低碳、节能、环保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性和强制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对能源产业节能降耗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力行业排放指标的标准越来越严格。
(2)投资管理工作必须符合业主的发展方向。大型火电项目一般都由国企承担。按照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要坚持做强做优主业,严把投资方向关,严控在效益差的区域投资,严控非核心业务的投资。电源产业是发电集团的核心业务,应不断提升主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投资必须符合企业投资能力。资金链风险可能从两个方面造成,一个是企业内部,另一个是国家货币政策。一旦国家货币政策紧缩,银行压缩信贷规模,企业的资金就无法流转,建设项目就要停止,生产经营就不能保障,企业经营发展就难以为继。
2、大型火电项目投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1)投资战略和规划。包括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的编制、滚动调整及其实施评价。
(2)投资项目管理。包括项目机会研究、立项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后评价以及监督考核等投资周期的全过程管理。
(3)投资计划和统计。包括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和调整,季度投资计划的编制,投资计划执行以及投资分析。
二、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几个主要阶段及目标任务
1、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该阶段对工程造价和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影响。有关资料表明,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25%~35%;而到了施工阶段,影响的可能性只有10%。前期工作中,项目法人要深入细致地搞好调查研究,抓住影响项目造价的主要外部因素;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比较多个厂址建设方案,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投资估算要全面准确,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设计阶段
项目一经决定,设计就成了工程建设和控制造价的关键。一般情况下,设计费只占建设工程全部费用的2%左右,但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却高达70%以上。初步设计决定工程建设的规模、产品方案、结构形式和建筑标准及使用功能,形成设计概算,确定投资的最高限额。项目管理者通过方案比较、技术经济分析,评估选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设计方案。
3、招投标阶段
该阶段是工程投资管理的重点环节,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重要设备材料采购等。通过招投标,将形成若干重要文件和重要资料,如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投标书以及施工合同等,是影响投资管理控制的直接因素。施工招标是招投标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竞争机制,可缩短工期、降低施工造价、提高建筑产品质量,充分发挥施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更好地实现项目安全、质量、进度等综合管理目标。
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建设项目资金投入的关键阶段,是项目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主要阶段。该阶段对工程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程质量管理。若施工质量未得到有效控制,轻则返工返修,重则无法正常投产或报废,因此,要将质量管控置于所有目标的前列。二是工程进度管理。项目工期延误越长,形成的费用支出就越多,因此,改善项目进度管理是控制工程投资的重要措施。三是工程变更管理。工程变更对项目进度及投资造价会产生直接影响。频繁变更会打乱正常的施工程序,造成诸多的返工和浪费,形成人工与设备材料的损失,是项目投资管理中需严加控制的负面因素,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5、竣工结算阶段
竣工结算是指在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完工并经验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依据承发包合同条款的约定或通用计价规则的规定,据实计算施工中的实际工作量(含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并编制形成经济文件,以确认该项工程最终实际投资的经济行为和管理过程。竣工结算的原则和方式以合同约定为准,项目法人可聘请专业造价咨询公司协助完成此项工作。竣工结算阶段最重要的内容是确定工作量、调整人工和材料价差、处理合同纠纷,这三方面工作对合理确定工程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后评价阶段
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与控制工程投资有关的工作,就是项目后评价。通过对工程建设从立项到竣工的全部环节的分析,总结在工程投资控制和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找出引起各阶段工程投资失控的原因,制定和修改管理措施,进一步改进项目法人的管理水平并形成制度化的良好规范,促进项目投资控制工作形成闭环、螺旋上升。
三、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控模式和程序
1、大型火电项目投资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大型发电集团投资管理模式大多是三级管理,即实行集团总部、省级实体二级公司、发电厂(项目公司)三级单位的管理模式。投资实行集中管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集中管控指集团公司通过战略、规划、计划以及投资项目审批(备案)、后评价对所有投资项目进行管控和统筹;分类管理指不同类别的投资项目执行不同的管理规定;分级负责是指集团公司本部负责战略管理、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二级单位负责投资的组织实施和经营管理。集团公司董事会、董事长办公会是集团公司投资决策机构,对集团公司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投资项目进行决策。集团公司设立的计划与投资管理委员会(简称计投委会)是集团公司常设的投资议事机构,对投资决策机构负责。计投委会通常设在计划部门。集团公司所属二级单位(分、子公司)是投资实施和管理的责任主体,主要履行职责有:依据公司治理情况,相应建立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等投资决策制度;编制、上报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实施经批准后的战略规划;编制、上报企业年度投资计划建议,执行集团公司下达的投资计划;及时、准确完成例行或临时性投资统计数据、信息的上报与公布;开展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
2、大型火电项目投资管理和计划管控程序
大型发电集团公司投资项目实行立项、审批、开工、竣工验收和后评价五个环节的过程管理。投资实行分级负责。集团公司负责战略管理、资源配置和投资决策,二级单位负责投资的组织实施和经营管理,三级单位负责组织工程开工和建设。二级单位根据集团公司立项批复,组织编制项目(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项目核准(备案)所需的环评、稳评、能评、水资源、土地、接入等专项研究报告。投资决策请示经投资决策机构批准,二级单位根据批复意见,开展组建项目公司等工作。项目公司组织工程开工、建设。二级单位提出年度投资计划建议上报集团公司,由集团公司会同有关业务部门审核二级单位年度投资计划,根据集团公司年度投资能力和实际需要经综合平衡后研究提出集团公司年度投资计划建议,年度投资计划建议经集团公司批准后由计划部门下达集团公司年度投资计划和季度投资计划。根据项目现场进度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集团公司经营情况,年度内对投资计划进行局部调整。每年底,二级单位组织三级单位开展项目上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和投资完成情况分析,审核后向集团公司报送分析报告和投资项目统计年报。
四、完善大型火电建设项目投资管理的措施及实例分析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计划类管理制度是根本
结合项目公司实际情况,健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形成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用制度规范权力运作,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机制。目前汉川公司已形成了“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基建管理制度”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其中,计划类管理制度共九项,分别是:招标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工程付款管理制度、工程竣工结算管理制度、工程技经管理制度、零星工程管理制度、综合计划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工程造价分析及控制管理制度。汉川公司严格执行招标管理制度,严格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首家推行单位,标书编制得到国电集团肯定并在内部推广;严格执行合同管理制度,每份合同均严格履行谈判、审核会签程序,并按照合同管理制度执行价款支付、设计变更、现场签证和另行委托手续。同时,依据《火力发电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做好项目划分、费用归口管理。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原则,审核建安工程施工产值。做好合同台账、价款支付台账、建安工程产值报表等基础数据统计工作。
2、充分发挥基建工程管理软件、办公自动化、财务信息系统的作用
在项目公司、各施工单位和设计院全面推行基建MIS和P3工程项目管理。根据里程碑计划,编制完成了二级网络进度计划;三、四级进度计划(标段控制计划和施工作业计划);分标段把整个项目施工作业进行层层分解;加载各类资源;建立反映项目实际安排的逻辑网络;标明关键路径;并以施工进度计划为主线,关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所有条件(施工图交付、设备到货、和其它标段接口等)。实现了对工程安全、质量、造价、工期“四控制”的动态管理。基建MIS和办公自动化相结合,合理设置审批环节,精简工作流程。强化执行,明确责任,加快公文和各类审批单等文件的流转速度,促进基建工作高效推进。财务信息系统实现了计划口与财务口之间项目划分和费用归口的统一。
3、加强与各部门、各专业分工协作
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编制,文字材料和数据的收集、录入、统计、核对,涉及到的部门较多,专业较多。前期项目进展情况需联系综合部;里程碑计划、各级进度计划、工程形象进度需联系工程部和关注工程现场;主辅设备到货、甲供乙供材料、备品备件入库等情况需联系物资部门;资金支付需要走财务信息系统,资金到位、建贷利息和部分其它类费用需联系财务部;工程产值的确定需要工程部、监理、造价咨询几个专业审核,结算时还要通过工程审计单位审定。团结协作和密切配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依据工程管理制度,与领导、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团结共事,才能减少工作中的“内耗”,实现管理体系整体功能的优化。
4、持续开展设计优化
建设期内,加强同设计院的沟通,在确保设计图纸按计划交付的前提下,督促设计院做好设计优化工作,加大施工图纸会审力度,力争将设计问题解决在图纸交付承包商之前,严格控制并尽量减少设计变更的发生。经过优化设计,汉川某厂5#机组概算投资比初步设计节约5.27亿元,降低年运行费用约3460万元。
5、推行造价控制管理模式
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确定单价、施工图控制工程数量的造价管理模式。施工过程中与造价咨询公司同步核对工程量,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工程量的变化。施工过程中清单漏项和工程量调整部分在合同中都有相关条款严格界定,必须按制度执行。虽然开工以来,物价及人工工资发生了较大涨幅,但由于各项工作做得较细,各主标段的预计结算造价均可控制在造价目标及合同价内;没有发生重大工程造价的变更或设计修改。汉川某厂2×1000MW工程批准概算静态投资705127万元,动态总投资735715万元,上级部门下达的造价控制目标动态投资为669888万元。目前估算各标段结算情况,工程造价约为659203万元,比批准概算减少76512万元,降低10.39%;比造价目标减少10685万元,降低1.59%。第一台机组工程批准概算动态总投资427912万元,目前估算各标段结算情况,工程造价约为392341万元,比批准概算减少35571万元,比造价目标减少10685万元。
6、科学编制投资计划
投资计划的编制按照概算表二深度(有合同的则按合同价)从紧从严编制,有保有压、突出重点标段。原则上保证重点标段施工进度的资金要求。同时在合同条款中约定合理的起扣点及扣回比例,及时全额扣回预付款,减少资金占用。
7、努力降低财务费用
通过合理调配资金、减少资金的滞帐时间;通过与多个银行谈判、多方竞争,使用长短贷结合及减少提前付款等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利息支出,最大限度地实施承兑汇票,进一步消减建贷利息支出。
五、结语
投资管理在大型火电项目建设中十分重要,建立完善的、具有前瞻性的投资管理体系是提高行业管理水平、顺利达到投资目标的必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要确立正确的投资管理理念,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密切跟踪项目投资进展,及时修订投资计划,确保投资目标实现,为项目投产、效益“双达标”奠定良好基础。
1.影响矿山项目投资主要因素
矿山工程施工受地点和矿体所处位置特殊、复杂多变、安全环保问题突出的特征和不可预测性较大等特点,导致矿山工程造价构成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因素复杂。露天矿山工程主要包括露天爆破、采装运输、选矿、尾矿、总图及公用设施等;地下矿山工程主要包括井巷开拓、供水排水、排泥、通风、提升运输、井下充填、砌筑工井下安装等。井下矿山施工及生产过程中冒顶、坍塌、透水等发生。(2)施工位置固定性。由于矿体位置的固定,矿山工程项目选址会受到约束,由于通常地处山区,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地形地势复杂,矿床地质情况多变。随着生产不断开展,设备和人员转移和位置变化。(3)施工难度大。深部的围岩压力、变形、岩爆等,施工难度特别大且复杂多变。因此,矿山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特殊性和复杂性极大。
2.有色矿山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国内矿山企业工程项目投资造价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2.1投资造价控制“重进度轻造价”
长时间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矿山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赶进度,为了争工期,省时间,快投产,为控制投资埋下隐患。为此,经常出现投资超限、投资翻番等现象。
2.2工程造价计价模式缺乏先进性和竞争性
国内的矿山工程领域采用的计价模式主要是定额计价模式。从工作方法上来看,从业人员根据施工图,计算出工程量,套用定额,求得直接费,再根据直接费套用取费费率进行计算,调整价差后,得出造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定额计价模式存在一些不足,有些时候不利于政府和企业职能的转变,不利于充分进行市场竞争和利于企业发展。
2.3专业素质的工程造价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偏远山区人才缺口大。矿山企业尤为突出,由于地处偏远地区,面临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国内矿山生产企业中拥有工程造价师资格的专业人才太少。很多时候项目人才缺乏,满足不了生产企业建设项目的需要。有很多的矿山企业项目管理部门或者工程管理部门,工作内容依然是落后的,有些人员的专业性没有得到发挥。很多报价和招投标工作都粗狂式进行,或者行政干预大。
2.4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相关法律不健全
国内有关工程造价法律法规不健全。国内许多领域法律法规体制都存在着很多缺陷,矿建行业亦是如此,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工程造价受地域、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等,很多法律法规的完善不够到位和不够健全。因此,加强和完善建筑行业立法,与国际惯例接轨已成为当务之急。
2.5费用全过程综合管理和控制意识薄弱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全过程造价费用控制相对薄弱。大多数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重点放在施工进度款审核、变更和结算中,但对项目立项阶段和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不足。建设单位往往从自身意愿出发,对投资控制偏紧,容易造成估算不足。设计单位容易因为设计保守,容易导致造价偏高。监理单位往往专注施工阶段的质量与进度管理,由于一些原因,很难介入项目造价和费用管理。现场的专业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往往偏重于对施工过程质量、进度比较重视,但对造价顾及得较少,尤其涉及变更、签证时,不能有机的把施工质量、进度、工程造价三方面有效地统筹起来考虑。
3.矿业企业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对策
笔者就矿山工程建设中,如何更好的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具体如下。
3.1准确编制项目标底
制定科学和完善的招标文件。标的编制人员要持证上岗,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相关参与专业,如矿建工程、井下安装工程、土建工程、安装工程等专业编制标书人员积极配合、相互沟通,避免发生脱节和疏漏。标底预算编制人员要认真熟悉图纸,积极参加招标答疑会。为了,让施工单位更加公正公平地编标、参与投标,防止施工和决算过程中,发生扯皮等现象。.做好招标文件编制,科学坚持严格的评标制度及评标程序。
3.2做好甲供设备(材料)管理
做好甲供材料和设备管理是关键。科学合理组织采购,建设单位工程部门、技术部门、采购部门共同参与,坚持科学采购原则,力求质优价廉的原则。大型的设备订货通过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在签订的合同中要明确质量等级、参数性能指标等要求和双方责任义务的约定等。科学约定和要求设备材料进场后货物验收、接货确认、签字等环节上的工作要求。
3.3严格管理设计变更签证
严格执行设计变更签证审批程序。严禁擅自提高建设标准,修改设计文件。需要发生设计变更之时,需要召开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四家参加会议,从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论证,达成一致意见并形成文字纪要。加强对设计变更工程量及内容的审核监督。
3.4做好项目合同约定落实和竣工决算
认真履行施工合同有关要求、做好制度执行和落实。竣工决算审计是费用控制最后一道关口,是强化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防治违法违纪的重要手段;使工程建设投资造价达到最佳的经济性、合理性。审计人员须秉公办事,坚持原则,从严把关。
4.结语
矿山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是一项业务复杂性高和技术性强的工作。科学有效的开展矿山工程投资和费用控制,既能达到节约项目工程投资、缩短项目工期的目的,又能提高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工程项目的预算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预算管理是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项目预算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预算管理内容及其必要性
任何企业从事生产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以预算管理为基准,遵循“以收定支”的原则,对施工项目全过程进行预算,便于加强项目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监督,节省不必要的成本,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管理可以从细节上减少开支,同时在施工项目质量上也做好监督工作,使施工项目各个指标符合要求,严把项目质量关,从而在保质完成项目时节省了大量的成本,增加了施工企业收益,提供了利润。
二、公路施工项目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公路施工企业虽已开展施工项目预算管理工作,但工作成效甚微,不能满足公路施工企业预算管理的需要,在预算管理中问题较多,如下就施工企业项目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1、公路项目预算意识不强
预算意识不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领导的重视度不够,二是员工意识不强。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企业收入与成本进行控制,提供企业管理水平。但现实中公路施工企业对预算管理认识不够,尤其是资金预算管理,公司虽有编制资金预算管理的想法,但公司领导迟迟没有公司制度上的约束机制,预算管理形同虚设,预算编制人员预算积极性不高,填制预算信息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责任心不强,不能如实反映企业资金收入和使用情况,单纯为了编预算,没有把预算与企业现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发挥预算的真正作用。
2、项目预算参与度不高
部门间脱节公路施工企业多数员工认为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责,与所处的业务部门没有关联,导致编制项目预算只是财务部门进行编制,而其它资金收支业务部门并不参与。财务部门在编制资金预算时单纯依据公司每月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填写,并不考虑企业应付账款、到期承兑等资金支出和应收账款回收等资金收入等,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脱节和预算编制的孤立性,必然会导致预算的不真实。
3、预算编制与公路实际情况不符,缺乏实用性
部分公路施工企业预算编制人员往往为了应付领导安排的预算编制任务,在预算编制上并未认真考虑企业有关指标情况,并未与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结合,只关注企业短期目标,没有从长远角度考虑如何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也没有考虑企业在不同环境下进行项目施工资金收支的变动,没有实地进行考察,只是借鉴企业上月和上年度资金使用情况或直接套用其它企业预算管理思路,这种预算必然与企业实际项目施工情况脱节,缺乏客观性和可用性,其预算结果必然不能为企业预算管理提供帮助。
4、预算监督和奖罚力度不够
预算如何监督和处罚,大多数公路施工企业并未做出具体规定,即使做出规定也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预算监督是对公路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具体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并纠正其违规行为。但公路施工企业在项目预算管理中,监督不力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没有详细的监督手段,监督手段的缺乏必然会使公路施工企业在项目预算管理中奖罚没有依据,考核随意性大,考核主观性强,通过考核不能真正保障项目预算管理的实施。加上预算管理并未落实相关人员的责任,必然会使项目预算管理监督乏力、奖惩不公问题时有发生。
三、加强公路施工项目预算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公路企业在项目施工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财务部门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公路企业财务部门应根据企业项目特点,结合现金流量表,在预算编制上应该从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三个方面进行编制,并在各类活动中进一步细化,如在经营活动中,要列出营业收入、营业支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及其它活动收入和支出;同时通过细化不仅可以使各业务部门根据本部门资金使用和收入情况进行汇报,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对预算与实际差异较大的明细账进行关注,列出差异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便于更全面地掌握企业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此外,预算编制应遵循收支平衡的原则,在编制过程中应以项目款回收、项目成本及产生的费用作为重点。
2、提高对公路项目预算管理的认识
要强化公路施工企业对预算管理的认识,首先应让领导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财务部门应及早进行预算编制,并结合成功与失败案例对单位领导灌输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单位领导要有责任意识,主动了解关于预算管理相关知识,积极向预算管理较为成功的企业学习预算管理经验。此外,作为员工应对企业负责,要提高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兢兢业业地做好领导安排的预算管理工作。
3、全员参与预算管理
要做到全员参与预算管理,一方面需要财务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办法,将各业务部门职责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要落实到每个人,在具体执行方案应遵循就简原则,便于各业务部门开展预算工作;另一方面单位领导应该积极支持预算管理工作,发挥带头作用;各业务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管理要求进行操作。为了调动各业务部门参与预算管理的主动性,各业务部门应针对本部门资金收支情况由具体业务人员向本部门领导汇报下月资金收支情况,由部门领导审阅后上报给预算编制人员,财务部门每月应定期召开预算例会,由企业领导主持,根据各业务部门上报资金收支情况,最终决定各业务部门资金使用计划,并签字确认。之后预算编制人员根据例会内容列出各业务部门资金使用计划,并报企业领导审阅同意后下分到各业务部门,从而真正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4、完善公路施工项目预算考核和奖罚机制
考核应与各业务部门预算与实际差异情况来决定,在考核操作上可以实行百分制,当业务部门超过规定的差异比时,每多一个百分点可以扣减一分,不按规定执行扣减三分,年底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可以取月均值,当低于一定幅度时对各业务部门进行奖金的抵扣,最终责任人奖金处罚由各部门领导自行决定,不仅操作上更加灵活,而且赋予了各业务部门自主权,便于考核工作和奖罚机制的实施。
5、提高项目预算的实用性
公路施工企业进行项目预算管理要有实用性,必须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应认真分析本企业所面临客观环境的变化,确定可测算的预算指标。同时要对项目施工的场地进行考查,了解当地材料、设备价格和人工成本,建立突发预算外支出处理机制;同时在借鉴其它企业成功预算管理经验基础上,要进行吸收、消化,有创新地融入到本企业预算管理活动中,与本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从而真正达到为企业项目顺利完工提供保障的目的。
四、结语
公路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就应该对实施的项目进行预算管理,针对项目预算管理中的问题不断完善预算管理,企业领导要提高预算认识,动员全员参与,落实责任,做好考核和奖罚工作,才能真正发挥项目预算管理的应有的作用。
一、基建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应用
1.1基建项目预算管理的编制
预算目标是预算编制的依据,预算目标是通过预算编制实现的。项目预算目标要结合其所处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所以企业预算目标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在实施预算管理时,首先要确定预算目标,才能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起到指导和约束作用。作为一个企业,它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在预算目标的成本预算中来得以体现的。在预算过程中,要把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作为目标方向,对年度目标做出确定。预算的编制范围主要包括:利润、收入、项目执行成本、执行期间费用的预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及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等现金流量的预算。人工费用、机械费用和损耗、耗材等是工程成本预算的主要内容。
1.2基建项目预算工作的执行
预算目标的实现与否是由预算执行情况来确定的。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大多数人会把预算管理当作是预算的执行,这样的误认虽然把预算执行的主体思想给体现出来,但对预算执行以外的环节却忽视了。当市场价格波动或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考核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管理过程,因此,要对预算执行做出相关调整,以便达到预算执行的真正含义。具体调整措施如下:
1.2.1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严格贯彻执行项目管理小组制定的相关预算制度,在工作中,对于各部门的职能与职责要有明确的规定,并制定出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另外,还需加强对月度编制的管控,以保证年度预算指标的全面完成。
1.2.2建立检查和审计制度。项目部对预算执行情况要制定监督制度和反馈制度,以便保证预算执行的落实。在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预算执行有问题,要及时通过书面形式将问题反馈给有关部门,如财务部、经营部、采购部等,同时,其他相关部门要协同财务部做好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工作,如果检查出预算执行情况有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并给予纠正。
1.2.3建立预算调整制度。预算是公司在一年之初做出的全面经营活动的一种策划和安排,随着经营活动的不断发展变化,预算在执行过程中会因企业内部的一些微调而发生变化。因此,为了保证预算执行在企业中的有效性,公司必须要对预算工作制定出一套动态的管理办法,即在预算的执行中,对于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不符的情况,通过分析研究,找出二者不符的原因,并及时地向财务部汇报,经财务部审批后,才能对预算做出调整,同时,对于项目部而言,他们才能够尽早地采取措施,避免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不符现象的发生,使全年预算总体目标的实现得到保障。
1.2.4建立预算控制的反馈制度。为了使预算得到有效的控制,需要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建立反馈制度。依照财务月度核算的惯例,定期把书面反馈收集起来,其周期是一个月,即每月底通过一份书面反馈报告的形式,由项目部递呈给财务部,同时对下月的预算工作做出准备,即预算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应对措施等。
1.3基建项目预算管理执行结果的考评
对预算执行效果进行考察和奖惩是做好预算工作的关键,对预算结果没有考察,就不能很好地开展预算工作,对预算的管理就更无从谈起。考评中要把预算开展效果和工作人员的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奖惩,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把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3.1动态考案和综合考案向结合。动态考察是对工程的构建过程展开的考察,是对预算在施工过程中开展的效果和预算具体情况之间差别进行的比较和整理。对这些差别进行比较得越早,对预算开展情况所做的调整就越有效,也就越能确保预算目的的完成。动态考察侧重的是问题反应的及时,处理的完善,和施工过程同步进行;综合考察则是在一个施工周期结束之后,对整个工程做出评价,其主要内容是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任务完成情况;其主要考察指标是各部门投入的成本、收回的收益和获得的利润等内容,这是工程完工后进行的不同步考察。动态考察是对施工过程进行调整的主要方式,和完工后的综合考察是互相促进的。它们一起对体系调整施加自己的影响。
1.3.2管理考察和绩效考察相结合。管理考察是根据管理标准做出的对比,对项目部下属的各部门展开考察,这个方面的考察主观性较大,所以有很大的弹性空间;绩效考察是对绩效标准的考察,对项目部施工效果展开考察,这些效果都是数量化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考察都会对照一定的分数,比较客观。所以,在对项目展开考察的时候,管理和绩效两个方面的考察比例是不一样的,通常情况下,管理会占据五分之一的比例,而绩效会占据五分之四。这样的考察就会同时照顾管理和绩效两个方面的效果,让考察更加公正科学。
二、结语
总体来说,XX基建公司根据公司的发展情况和长期积累的管理经验制定的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评定和考评制定,对于全面提高项目质量和防止出现亏损、工程事故、工程延期等方法起到了非常明显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对基建工程预算管理认识不到位、被传统的管理模式锁干扰、预算的调整不够灵活、考评执行力差等实际问题,这需要从思想上和制度不去断进行创新,才能把基建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极限。
浏览量:7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基础 是每个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门必修课程,对于提高信息时代大学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蒙和奠基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理论基础总结论文,供大家参考。
【文章摘要】CDIO采用新型教育模式,通过“项目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可参照CDIO的教育理念,采用基于项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对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CDIO;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为主导,采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的模式,是“项目教学”的集中概括和表达。该模式可以让学生以积极的、主动的态度成为学习的主体,并在项目实践中获取工程能力。从它的教育理念上来看,它让学生以被动变主动的方式进行学习,改变了以往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校公共基础的课程,已纳入到了通识教育的范畴。它对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直以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都是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试形式中进行的,这些教学改革都没有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种主要以理论知识和教师演示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没有太多的实践操作机会,更没有从事实际项目研究的经历,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已经完全听懂,但是在面对具体的实践操作时,往往无从下手,不知该如何操作的情况。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体现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为目的教育理念,更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要求。
2CDIO理念引入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张燕西安培华学院陕西西安710065《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该课程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却要求很高,从该课程的培养目标来看,它也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这和CDIO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将CDIO模式引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学习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融入到课程中,着重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项目为主线,以案例、任务、项目为驱动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边做边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基于CDIO模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探索
根据这个新的教学模式,为了能够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贯彻CDIO的新理念、新方法,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分组法:由于学生入学时计算机的操作水平差异很大,所以,在第一次课,可以先进行一次摸底考试或者问卷调查,摸清学生计算机基础的实际操作水平,并将他们按照优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组,选出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强,操作水平较高的同学担任组长,在以后的学习中由组长来带领整个小组的学习,如果组内某一位学生没有掌握当堂的知识点,可由组长负责指导和跟进。这样就可以带动整个小组,让基础较差的同学跟上老师的讲课进度,在此期间,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团队合作能力。
2)任务法:在分组基础上,在课前由教师分别布置每组下节课的课程内容,组内学生下去准备。上课时,由各小组选定一名同学上台演讲,还可由组内其他同学补充,对所讲内容持不同意见的其他小组还可以提出异议,组间讨论,交流学习。最后教师对演讲内容给出成绩,总结并补充,同时布置下次课堂的演讲内容,强调下堂课演讲的重点、难点,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准备。
3)作业法:由于大学的课程都是一节课上2个学时,所以在第1个学时讲完组内布置的课程内容后,第2个学时由教师布置与本次课内容相关的一个上机作业,让学生尽快的将理论讲授变成实际操作,下课之前提交完成的上机作业,教师进行评阅,记录成绩。通过这个方法可以看到学生是否已经熟练掌握该知识点。
4)项目法:计算机课程的操作性很强,需要学生有很好的动手能力,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并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综合的了解,在学习完Word、Excel、PPT后根据学生的专业的不同分别完成一个项目,这样,就将计算机知识和他们的专业结合起来。比如,在对医学院学生的教学中,Excel学习完后,让他们建立一个医生和患者的管理系统,用Excel来管理医院的医生一个月诊治病人的情况和病人的花费情况。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这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学习效果非常好。总之,我们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有效地教学方法,利用新技术的教学手段,把传授学生知识改为传授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彻底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为以后更长远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琳娜,刘春立.CDIO理念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沧州师范专科学校校报,2011,10
[2]李郁林.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现代计算机.2011,11
[3]周屹,詹晓娟.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国冶金教育.2011年第2期
1如今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发展太快,教材更新更不上
计算机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计算机领域更新太快,从WINDOWS95、98、2000到XP、vista、windows7、windows8才仅仅用了10年时间,几乎不到2年就有一个操作系统,这些操作系统又各有特点,wimdows95第一个独立出DOS的系统。windows98影响力最长,最成功的操作系统之一。windowsxp侧重于安全性和稳定性,windows首次在系统中集成了自己的防火墙。在Windowsvista中引入了用户安全控制的新安全措施,同时界面更加友好华王,但是由于占用资源太大而淡出市场,于是windows7、windows8应运而生。综上所述计算机教材至少要达到每2年就进行更新一次,才能跟得上信息时代的要求,学生学习的也不会是已经淘汰的知识。
1.2理论实践比例失调
计算机本身是一个动手实践强过于理论教学的课程,理论课千遍也不如自己手动一遍记得牢。理论教学韩凭图片演示远远达不到教学的效果,像对计算机硬件的一些基本了解,例如内存条的安插这些东西自己动手一遍就会使用,看五遍十遍都未必会记住。同时制作一个表格,PS一个图片更需要学生大量的手动操作,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1.3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和压力
学生兴趣还是一个学习态度的基础,既要使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有要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很多高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参档不会打印,IP地址不知道在哪找,这个个普遍的现象而不是个别现象。我其实更希望学生在学校里掌握的是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只有这些最近本的知识掌握了以后,我们才能去谈些别的,好高骛远没有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如何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主动的去学习这些基础的东西,是我们当前所要思考的。
2计算机课程改革
2.1计算机课程的引领和针对性
列举一个国外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例子,我们也许能从中得到启发。在美国把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非浅详细的分类,不仅仅是针对参科理科简单的划分,还根据其专业的特点对讲授的计算机进行非浅有针对性的教学。其实很多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并不知道自己学习计算机会达到怎样一个目标,甚至感觉与自己的想象完全不一样,而另一种情况恰恰相反,非计算机的学生在接触计算机后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一个计算机的引领课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作为一种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和计算机跨行业学科的应用,如果从事计算机行业会往哪个方向发展,例如应用软件大师,或者软件开发方向等一些细化的方向。这种引领非浅重要,它为我们定向培养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它可以用很少的课时让学生懂得自己的人生方向,这点很重要。
2.2计算机与时俱进
从计算机发展的速度来说我们从事计算机行业的教师都应该与时俱进,这对于我们来说不能不说是一次挑战。计算机行业不等同于其它的行业,一个知识用十几年二十几年不变,它的魅力就是在于它的发展速度。今年我们更新的知识,在1到2年内就会完全更新,开发变革出一个新的体系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否则今天的是专业教授明天你可能完全不了解这个新的体系。21世纪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体系更在这其中担任着无比重要的领头羊角色,如果我们教师行业不能跟上这个时代的更新速度,那么我们交给学生的知识必然是过期的知识,学生毕业后自然无法适应社会中新的知识。
2.3计算机基础实践环节
计算机基础是个很强的实践性科目,不等同于其它科目,实践可以使课程变得更加轻松容易的上手,读懂知识。实践又分为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实践要是理论的2倍,就是说,课上如果有20分钟的讲授就要有20分钟的课上练习,还要求有20分钟的实践课。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熟练的掌握到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加强记忆。
2.4促进主观能动性
跟所有学科一样,考试不是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更是这样,让学生多学会点东西应用于将来的人生,比我们考试考多少分更重要。所以我觉得我们的课程改革应该分为4个部分来核算成绩,平时成绩占20%,课程设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篇具有实际意义的课程设计占20%,机考20%,期末考试占40%。不以考试为目的,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能力培养。像西方一些国家学生,教学主要就是提出一个事情,让你自己做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
3结语
计算机基础是一个学校课程基础学科,如何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重中之重。在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与时俱进的学习新东西,把新的知识教给学生们是我们现今计算机教师所必备的能力,要不断的汲取新的知识来充实自我,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真正的知识和力量。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高校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教育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管理是教育主体的一个自我变革的过程。教育管理的创新终究是基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良的结果,主要是运用创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的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教育的不断创新。本文主要通过讲述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出现的新问题,了解一些做好大学生教育工作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最后和大家一起探讨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教育管理 创新模式
1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出现的新问题
1.1独生子女问题
由于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独生子女逐渐发展为现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家长们都纷纷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孩子的智力和兴趣,这些独生子女们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接受新生事物相对简单。但是由于这些独生子女大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的,很少与社会接触,使他们对社会知之甚少,很难独自适应社会的生活。所以导致了不少的在校大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相对较差。这样,一旦他们脱离父母,脱离学校,他们将很难适应社会上的各种复杂环境和来自生活的压力。高等学校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帮助这些大学生们培养独立自强,自己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独生子女的比例加大,也就加大了高等学校的管理难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独立自强,一方面又要将其培养成社会栋梁。
1.2贫富差距问题
由于大学校园里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家庭,学生的家庭条件和社会背景差别较大,有些家庭条件优越,有些家庭条件却极为贫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贫富差距的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学生的优越感差距,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容易引发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形成自卑感,性格内向,自我封闭。这种贫富差距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既不能阻止这种差距的存在,又要充分考虑那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的感受,尽量不要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自卑,需要不断的培养贫困生对未来生活的兴趣,看到未来生活的希望。
1.3就业问题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急剧上升,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想找到理想工作的难度在逐渐增大,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由于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缺乏,被众多企业拒之门外,这给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性格变得沉闷古怪,甚至有些大学生由于受到严重的刺激,性格偏激,报复社会。由于急于就业,很多大学生错位就业,由于所找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不同,工作中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学习,这就意味着他们将在工作中经受更多的磨难,面对更多的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发展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这种情况下,极易引发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发生。很多大学生都会有就业焦虑症,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尽快帮助学生排除焦虑,帮助在校生物色较为合适的就业岗位,不断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应该具有的沉着冷静的心态。
1.4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的存在,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经调查,很多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在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交往与封闭、家庭期望和个人意愿等多种压力和冲突面前,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极易引发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甚至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表现行为。时代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生活和社会的压力巨大,学校要密切关注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这些大学生走出心理的阴影,让其健康积极的面向社会,走入社会。
2做好大学生教育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2.1信任关爱的原则
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作为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放心大胆的让学生去承担本该就属于他自己的责任,让学生接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只有先相信学生,才能真正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彼此真诚相待。同时,对学生的关爱也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情感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强调规章制度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用真诚和关怀去面对这些学生,用感情彼此沟通,增加教育管理的效果。
2.2公平激励的原则
在教育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公平和激励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对待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去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的受到学生的拥护和尊重,学生才会不断反思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同时,公平和激励也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相反,如果教育管理者总是带着有色的眼睛看待学生,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落差,加之学生周围给他带来的各种压力,一定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很多问题。整个教育管理工作将很难进行,同时也将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赞扬和激励会不断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激励要适度,不能过分激励,过分激励,一定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一旦真正走入社会,缺乏了周围人对他的激励,他就很有可能失去对生活的动力。
2.3尊重理解的原则
受到他人尊重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人人都渴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在校的大学生,由于没有经过太多来自社会的磨练,和各种来自生活的压力,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的愿望更加的强烈。一旦失去了来自身边人的尊重和理解,极易磨灭他对社会的向往和激情。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就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格平等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站在学生的角度,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工作效果。即使是出于好心的帮助,也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而进行的。
2.4引导启迪的原则
教师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都要做好充分准备,谈话的内容能够较大程度的起到引导和启迪的作用,便于和学生达成一定程度的共鸣。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正在面临的实际情况,又要达到一定的高度,真正的起到启迪智慧,憧憬未来的作用。同时,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自身水平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创新,使得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都能够带给学生焕然一新的感觉,都能够让自己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能够用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成功的吸引和管理自己的学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3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突出对学生的关爱和服务。高等院校的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都要为了学生,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通过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使其获得更好的教育管理的效果。
3.2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是通过教育者的引导,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就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工作的客体,又不忽略他们的教育主体的作用。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要从学校管理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的教育理念,学校要帮助学生理解自我管理的意义,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使学生逐渐学会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将学生培养成为独立自强的栋梁之才。
3.3善于发现优点,开展赏识教育
对于犯错误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能给予人身攻击,而是要尝试开展赏识教育,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以共同探索问题为目标,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通过充分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对其优点给予一定的赞扬和鼓励,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对老师的心理抵触,通过彼此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之后,再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努力目标。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彼此信任,还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3.4促进德育教育的多样化,寓教于实践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要开展广泛的校企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不同类型的企业,亲身感受一下企业的多元文化,逐渐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度和责任感。可以定期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在校举办一些讲座,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通过专项奖助金的颁奖仪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感恩教育。另外,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公益组织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社区切实为人民服务,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德育的熏陶。这种德育教育的工作,不仅对学生起到了更好的教育作用,同时也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社会的要求,高等院校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相关的教育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严格的遵守一定的工作原则,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才能够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送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徐剑.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创新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3.
[2]张振松.关于构建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机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6:42-43.
[3]朱小燕,宋时言,刘青.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创新“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168-169.
摘要 教育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管理是教育主体的一个自我变革的过程。教育管理的创新终究是基于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改良的结果,主要是运用创新的理念、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的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教育的不断创新。本文主要通过讲述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出现的新问题,了解一些做好大学生教育工作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最后和大家一起探讨大学生教育工作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教育管理 创新模式
1新时期大学生教育出现的新问题
1.1独生子女问题
由于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独生子女逐渐发展为现代大学生的主要群体。由于家庭条件优越,家长们都纷纷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孩子的智力和兴趣,这些独生子女们兴趣广泛,知识面宽,接受新生事物相对简单。但是由于这些独生子女大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成长的,很少与社会接触,使他们对社会知之甚少,很难独自适应社会的生活。所以导致了不少的在校大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相对较差。这样,一旦他们脱离父母,脱离学校,他们将很难适应社会上的各种复杂环境和来自生活的压力。高等学校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帮助这些大学生们培养独立自强,自己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独生子女的比例加大,也就加大了高等学校的管理难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独立自强,一方面又要将其培养成社会栋梁。
1.2贫富差距问题
由于大学校园里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家庭,学生的家庭条件和社会背景差别较大,有些家庭条件优越,有些家庭条件却极为贫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贫富差距的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必然会导致学生的优越感差距,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容易引发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形成自卑感,性格内向,自我封闭。这种贫富差距的存在不仅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既不能阻止这种差距的存在,又要充分考虑那些条件相对较差的学生的感受,尽量不要让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自卑,需要不断的培养贫困生对未来生活的兴趣,看到未来生活的希望。
1.3就业问题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急剧上升,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想找到理想工作的难度在逐渐增大,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由于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缺乏,被众多企业拒之门外,这给大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性格变得沉闷古怪,甚至有些大学生由于受到严重的刺激,性格偏激,报复社会。由于急于就业,很多大学生错位就业,由于所找的工作与在校所学专业不同,工作中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学习,这就意味着他们将在工作中经受更多的磨难,面对更多的来自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发展空间受到严重的限制,这种情况下,极易引发大学生不良情绪的发生。很多大学生都会有就业焦虑症,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尽快帮助学生排除焦虑,帮助在校生物色较为合适的就业岗位,不断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应该具有的沉着冷静的心态。
1.4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压力的存在,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经调查,很多的大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的心理问题。在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交往与封闭、家庭期望和个人意愿等多种压力和冲突面前,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极易引发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甚至会出现一些不正常的表现行为。时代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生活和社会的压力巨大,学校要密切关注在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这些大学生走出心理的阴影,让其健康积极的面向社会,走入社会。
2做好大学生教育工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2.1信任关爱的原则
信任是对人的一种尊重。作为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放心大胆的让学生去承担本该就属于他自己的责任,让学生接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只有先相信学生,才能真正取得学生的信任,才能彼此真诚相待。同时,对学生的关爱也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管理过程中情感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强调规章制度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情,用真诚和关怀去面对这些学生,用感情彼此沟通,增加教育管理的效果。
2.2公平激励的原则
在教育工作的进行过程中,公平和激励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对待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去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的受到学生的拥护和尊重,学生才会不断反思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问题。同时,公平和激励也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相反,如果教育管理者总是带着有色的眼睛看待学生,必然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落差,加之学生周围给他带来的各种压力,一定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很多问题。整个教育管理工作将很难进行,同时也将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赞扬和激励会不断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激励要适度,不能过分激励,过分激励,一定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是最棒的,一旦真正走入社会,缺乏了周围人对他的激励,他就很有可能失去对生活的动力。
2.3尊重理解的原则
受到他人尊重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人人都渴望得到社会和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在校的大学生,由于没有经过太多来自社会的磨练,和各种来自生活的压力,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的愿望更加的强烈。一旦失去了来自身边人的尊重和理解,极易磨灭他对社会的向往和激情。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就应该充分认识到人格平等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站在学生的角度,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工作效果。即使是出于好心的帮助,也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出于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而进行的。
2.4引导启迪的原则
教师与学生的每一次交流都要做好充分准备,谈话的内容能够较大程度的起到引导和启迪的作用,便于和学生达成一定程度的共鸣。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正在面临的实际情况,又要达到一定的高度,真正的起到启迪智慧,憧憬未来的作用。同时,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自身水平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创新,使得每一次与学生的交流都能够带给学生焕然一新的感觉,都能够让自己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能够用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成功的吸引和管理自己的学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3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
3.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和支持,突出对学生的关爱和服务。高等院校的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都要为了学生,尽可能的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高校管理的效率。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注重师生之间的沟通,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通过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充分发挥教育管理工作的作用,使其获得更好的教育管理的效果。
3.2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主要是通过教育者的引导,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就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把学生看成是教育工作的客体,又不忽略他们的教育主体的作用。在新形势的要求下,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要从学校管理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自我管理为主的教育理念,学校要帮助学生理解自我管理的意义,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使学生逐渐学会承担起一定的责任,将学生培养成为独立自强的栋梁之才。
3.3善于发现优点,开展赏识教育
对于犯错误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能给予人身攻击,而是要尝试开展赏识教育,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以共同探索问题为目标,鼓励学生积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通过充分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对其优点给予一定的赞扬和鼓励,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对老师的心理抵触,通过彼此的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之后,再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努力目标。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彼此信任,还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3.4促进德育教育的多样化,寓教于实践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学校要开展广泛的校企活动,带领学生去参观不同类型的企业,亲身感受一下企业的多元文化,逐渐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度和责任感。可以定期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在校举办一些讲座,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通过专项奖助金的颁奖仪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感恩教育。另外,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一些公益组织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走进社区切实为人民服务,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德育的熏陶。这种德育教育的工作,不仅对学生起到了更好的教育作用,同时也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够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社会的要求,高等院校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相关的教育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严格的遵守一定的工作原则,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才能够源源不断的向社会输送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徐剑.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创新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1:1-3.
[2]张振松.关于构建大学生教育管理创新机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6:42-43.
[3]朱小燕,宋时言,刘青.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创新“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J].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