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新课改高中物理课本相关的共54个结果: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1
下载量:0
时间:
理学论文是对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做出的的结论性总结,是对理学方面现象深入分析的结果。撰写理学论文目的在于,在数学、物理学、统计学、地理地质、农林学等相关理论指导下,从宏观和微观的两个角度,分别对社会生活中的理学现象加以深入分析,继而得出理性的结论,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解决方案,不断扩充理学领域的学术理论,扩大理学研究范围和领域,可以学以致用,去解决社会理学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撰写理学论文可以使作者开拓思路,提高认识水平,论文将体现出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同时,一篇优秀的理学论文还可以使作者的学术成果、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点得以展示和传播,与理学界同仁、广大读者互相借鉴,有助于扩大作者的知名度以及在业界、学术界的影响力。
摘 要:在我国新课标的前提下,高中物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大的成效,一直是广大高中物理教师的重点难题。物理教学是属于理科中的一种分辨性较强的科目,要想提高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需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从教师的主观思想出发,以学生为本,按实际出发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实效性得到提升。对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教学进行总结,提出了一些改良措施。
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对作业进行挑选,采用程度适中、能够层次分明的作业习题,照顾到每个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个性想法及其思维类型的差异等,切实使作业的布置变得有效、扎实。作业在精而不在于广,过度的布置,只能让学生觉得厌烦和有压力,要明确其精髓,让学生能够达到做到哪学到哪,做完一题的作业,就能从中理解公式的用法,学会这种类型的题型,对往后同类型的题型能够把握。这样,只有抓住其作业的精髓,才能让学生掌握得好,对知识点能够落实,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成效,必须从教学方法入手进行完善,综合总结对实际课堂教学的反馈,针对学生的基础学习,勇于探索研究,建立一套有利于学生学习及理解思考的教学方案。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而为国家培养出新一代富有高知识文化修养的人才。
浏览量:95
下载量:0
时间:
逻辑学与教学关系的研究是欧美国家哲学研究的新兴热门问题之一。逻辑学是合理思维的工具,它能使人在思维过程中概念准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使人更准确,更严密地表达思想,反驳谬误。随着教育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高分”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思维习惯以及思维方法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之一,这无疑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阶段是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重要阶段,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必须有系统的逻辑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本文从实际高考试题的逻辑学分析着手,从习题教学的视角分析逻辑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习题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概念,深刻地理解物理规律。但是,很多时候,学生看似理解了所学的物理内容,习题中也能够准确地给出答案。但是,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未必真的到了实质。而从逻辑学视角分析问题的时候,会有新的体会思考。如下例所示:
例1 (2014年高考北京卷13题)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
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
第一步: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 分子热运动的平均
动能增大 动能减小
(充要条件假言推理)A项错误;B项正确。
第二步:
物体的内能包括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之和。
物体内能增大,要么分子动能总和增大(温度升高),要么分子间势能增大温度降低。
————————————————————
结论:若分子间势能的增量大于分子动能总和的减少量,分子内能增加;
若分子间势能的增量小于分子动能总和的减少量,分子内能减少;
若分子间势能的增量等于分子动能总和的减少量,分子内能不变。
(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两个选言肢均未被排除,结论为选言判断) C、D选项错误。
分析 乍一看本题,A、B选项像是假言判断,实则为假言推理。假言判断与假言推理看似无大的差异,但是,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却大相径庭。假言判断中,前件与后件是因果关系,前件的真导致后件真。假言推理则是推理导出的含义。温度变化与分子平均动能的变化构不成因果关系,温度升高只是分子平均动能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高考题本题选项并未采用“当且仅当……则……”或“若……则”的形式来表述,极其严密。因此,从逻辑学角度重新审视物理知识的时候,会使认识更为透彻、深刻、严谨。
物理习题教学担任着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通过对一些推理性较强的习题的练习,来充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此时,习题要有深度,要求推理过程复杂,脉络多样,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使其思维更加缜密、灵活。如下例所示:
例2 (2014高考天津卷4题) 如图1所示,平行金属板A、B水平正对放置,分别带等量异号电荷。一带电微粒水平射入板间,在重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运动,轨迹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那么( )
图1 带电粒子运行轨迹图(图略)
A.若微粒带正电荷,则A板一定带正电荷
B.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电势能一定增加
C.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动能一定增加
D.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机械能一定增加
第一步:
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动能增加,因为类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匀速,在竖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
微粒在极板间做类平抛运动。
—————————————————
结论: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动能一定增加(带证式直言三段论推理,肯定前件式)。
C正确。
第二步: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微粒的重力势能、电势能、动能三者之和不变。动能是增加的,要么重力势能减少,要么电势能减少。
重力势能减少。
———————————————————
结论:如果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小于动能的增加量,电势能减少。
如果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电势能增加。
(相容选言推理否定肯定式,两个选言肢均未被排除,结论为选言判断) D选项错误。
第三步:
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做负功。(充要条件假言判断)
电势能无法判断,因此,电场力做功无从判断。A、B选项错误。
以上实例的推理过程较为复杂,脉络并不十分简单。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找到合理的着手点,结合扎实的物理知识,以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行推理。类似的习题编制有很多,但教师们在出题时未必考虑了相应的逻辑学知识,如果能够以逻辑学为理论基础来指导实践,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通过习题教学和练习,教师可以随时得到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借以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进程。在习题训练过程中,学生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难以把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物理知识与逻辑思维相联系。对于物理习题教学中的易错题,教师需从逻辑学角度系统科学地分析学生的逻辑思维障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例3 (2014高考海南卷9题) 如图2(a),直线MN表示某电场中一条电场线,a、b是线上的两点。将一带负电荷的粒子从a点处由静止释放,粒子从a运动到b过程中的v-t图线如图2(b)所示。设a、b两点的电势分别为φa、φb,场强大小分别为Ea、Eb,粒子在a、b两点的电势能分别为Wa、Wb,不计重力,则有( )
(a)某电场中一条电场线 (b)粒子运动v-t图
图2(图略)
A.φa>φb
B.Ea>Eb
C.Ea
D.Wa>Wb
第一步:
由牛顿第二定律F=ma知,物体合外力与加速度成正比,若加速度减小,则合外力减小。
从a到b的过程中,加速度减小。
————————————————————
结论:从a到b的过程中,粒子所受合外力减小(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第二步:
由电场强度定义E=F/q知,若电场力减小,则场强减小。
从a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减小,因为粒子只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带证式前件)
————————————————————
结论:从a到b的过程中,电场强度减小(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
第三步: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粒子电势能与动能之和不变。
粒子动能增大则电势能减小。
粒子动能增大,因为粒子速度在增大(带证式前件)。
————————————————————
结论:粒子电势能减小(充要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前件式)。
第四步:
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
受力方向由a指向b。
正电荷受力方向沿着电场线方向。
分析 本题之前三步逻辑推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第四步中,一些学生由于错误地使用了同一律的思维规律,潜意识地把粒子当做正电荷,因此得出了错误结论。找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障碍以后,教师就要注意强调,在静电场部分知识的学习的时候,要时刻注意粒子电性的正负,不能随便就把粒子当做带正电荷处理。
本文从三个角度阐述了逻辑学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望能够引起广大同行的注意。没有逻辑学作为基础固然也可以做一名物理教师,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亦可得到提高。但是,如果有逻辑学作为指导实践的基础,相信一定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
浏览量:14
下载量:0
时间:
经过一系列研究表明,中国与国外证券市场对比来看,我国的基金的投资风险明显高于国外,对于这一现状,资产配置技巧在基金投资中尤为重要,更应该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加强大盘的收益预测。这些现状势必会影响中国在证券市场上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基金的供给量,从而加强我国证券投资在业界的竞争力度。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新课改基金证券投资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新课改基金证券投资
(一)资产配置的理论意义近几年,国内的一些学者也对证券投资中的资产配置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对现今社会中资产配置的现状分析,并且明确指出国内的一些机构在未来投资中资产配置的大致取向。因此,在证券资金高速发展的中国,资金配置无论从它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操作中的现实意义都是十分重要的。
资产配置是涵盖了不同资产类别的一个投资组合,对于该投资组合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具有风险投资和投资收益的两方面特征。资产配置在证券投资中需要根据投资实际过程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权衡,尤其是根据时间跨度、投资的资本保值、投资的预期收益目标、收益来源等,投资者更是需要慎重的权衡。并且投资者根据不同的分析结果,保证在投资过程中找到可以将投资收益率提高到最大的一种合理的资金配置,换句话讲就是不要将过多的自己类别全部集中在某类资产中,最好的投资配置是将资产分散投资在不同的资产类别里,这样既可以保证资产的流动也能保证在资产投资中承受相当小的投资风险。
(二)资产配置的现状研究研究表明资产配置的效率直接影响证券投资的风险与证券投资的收益,所以资产配置的权衡就尤为重要,资产配置的效率权衡大致可以分为三大主要类型:
一是高风险高收益型,此种资产配置可以使资产在短期内大幅度的增加,当然在投资过程中风险随着投资的高收益而增加,这种投资方式多用于股票投资,且多数为刚刚兴起的产业及初级的企业股票;
二是低风险长期收益型,此类资产配置并不是在短期内注重资金的增长,而是属于稳定增长的类型,投资者虽然在短期来看不能得到很高的收益,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投资所受的风险也大大地降低,主要以投资的安全为主;
三是风险及投资收益均等型,此种资产配置的投资基金类型是需要投资者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各类资金的配比,从而实现收益和投资风险达到平衡,这种资产配置的灵活性比较强,投资对象相当的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此类投资多数为有价证券。
二、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效率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数据及研究方法对于中国来讲,基金的主要资产配置的收益及贡献率是不同的,下面结合我国现状来分析一下投资基金的配置效率。在证券投资的系统中获取了2010年第二季度到2012年第二季度的60只投资基金的资产配置效率对资产收益的贡献的数据分析,分析过程中也参考了一些其他证券研究所的测算方法和投资资金的收益率数据。
数据显示,在资金配置均匀变化下,资金的超额收益和基金的单位净值和市场的收益率成正比的,当计算工时中出现无风险的投资收益时,超额收益与投资基金的无风险收益则是成反比的。并指出,中国证券市场若想要获取超额收益应该更注重详细的信息分析,拥有强大的数据做支持,就不会造成选股的收益率差异较大的结果,从而减轻了投资的风险。
(二)具体分析与计量检验把我国整年的投资基金的资产配比的收益率与基金增长率进行一个横向的对比,研究的实证表明,中国市场在养老基金方面低于美国。这就体现了在投资资金配比上中国和美国的差异,数据显示我国在资产配置中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当然存在此类状况是有原因的。
由于我国相对于国外来讲证券投资的发展历史较短,投资管理人的投资理念及预测技能相对不够成熟,投资行为也不够规范,具体原因总结为一下两点:第一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交叉持股现象,造成了基金流动性差,高交易成本等结果。第二在投资中,存在较多风险较大的反向操作行为,这样就影响了基金管理人的正常操作行为,从而出现较多的羊群行为。
经过一系列研究表明,中国与国外证券市场对比来看,我国的基金的投资风险明显高于国外,对于这一现状,资产配置技巧在基金投资中尤为重要,更应该在资产配置过程中加强大盘的收益预测。这些现状势必会影响中国在证券市场上的快速发展,因此我们要提高基金的供给量,从而加强我国证券投资在业界的竞争力度。
经过本文的分析对证券投资的资产配置总结了如下建议:一是对于今后证券投资中的资产配置的分析应该倾向于对行业的分析和对上市公司的分析,二是目前证券投资中资产配置的效率偏低,应该保持合理的规模才能有所改观,三是在资产配置中应该加大基金的比率,这样才能加强中国市场在业界的竞争强度。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为提高学生素质,考试取得好成绩,应进行规范化的训练,并在日常学习中严格要求。所谓物理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物理思想、方法的科学化;解题过程的标准化;物理语言和书写的准确化。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对高中物理学习中规范化要求的几点看法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对高中物理学习中规范化要求的几点看法
笔者对高中物理试卷中不同题型的得分情况进行了总结:判断题正确率70%;选择题正确率60%(单项选择正确率80%,多项选择正确率仅为40%);填空题正确率50%;综合应用题最差,仅为30%。总体上说,物理知识应用特别是数理结合题得分较差;实验题得分最差,特别是误差分析、数据处理等失分严重。失分的根源主要是答题不规范,笔者对此进行了汇总梳理,大概分为以下几种:
(1)分析问题时缺乏抽象思维:如飞机飞行时两翼电势差的问题,抽象不出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力线运动的物理模型;
(2)物理定律应用不规范,如知道物体恒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而忽略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前提是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合力为零);
(3)有时写不出具体的函数表达式;
(4)数理划分不清,如描述关系式时,经常符号(代表物理量或物理量单位)与数值混列;
(5)借助数学解答时,不能完整准确,例不注意物理量单位标示或单位换算错误,甚至有时把计算过程全部写在试卷上;
(6)不能用多种方法解题,例不懂转换研究对象,变相进行验算;
(7)逻辑推理不严密、不完整,如不清楚基本的解题步骤,应用题不知道如何回答等等。
物理试卷答题不规范,是物理学习不规范的集中体现。
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解题的规范性要求存在一些欠缺。由于高中物理课时少,任务重,教师只是按照教学任务的要求,只强调规范性要求的重要性,而在日常教学中对其并未作出量化的规定:板书是对教师教案的直观再现,教师在板书方面未做出规范性要求的表率;在习题和考试中,也没专门设一些考分点,来考查规范学生;考试结束后,要求学生改正错误,并没强调其过程和检查其中是否存在不规范行为。
其次,学生应从思想上重视解题的规范性并主动进行训练,它是掌握知识必备的基本功之一。解题时,经过规范性数据整理和计算后,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实验操作时,不要先假定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胡乱拼凑,而应以自己测得的数据(含已知)为基础,经过规范步骤得出实验结果。
最后,物理方法千变万化,关键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同时必须以规范性要求和训练为基础,夯实基本功,为考试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提高学生素质,考试取得好成绩,应进行规范化的训练,并在日常学习中严格要求。所谓物理规范化要求,主要体现在:物理思想、方法的科学化;解题过程的标准化;物理语言和书写的准确化。
1.实验时求微求真观察探究,理论时科学设想建立模型
一个实验结果的得出,它和实验的规范操作等息息相关。实验前,精心准备。实验中,按步骤操作,对实验现象应客观记录,准确描述;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科学计算,得出实验结果,进行实验总结,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分析现象时,应用所学的知识,善于抽象思维,化繁为简,建立理想的物理模型。如,物体在静力体系中保持平衡,它可以抽象为刚体;物体圆周运动时,可以抽象为质点,只考虑能量体系中守恒。
2.定律描述力求准确全面,字母符号应书写规范
定律(或定理)的提出,存在一定的前提条件:有的是在假设条件下提出的,有的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的。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它就是在假设条件下提出的。我们可以应用它的等价条件,外力的合力为零,从而使此定律得到广泛的应用。物理基础语言――物理符号,高中物理中有许多物理量、物理单位、物理器材、物理术语等都有一个相应的符号与之对应。对于力学符号应正确书写,避免混淆。如p和ρ,分别表示压强和密度;M和m,分别表示力矩和质量;F和F′,分别表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Fx和Fy分别表示受力分解中的两个分力。
3.解题应按逻辑顺序,必要时附相应的文字说明
按照传统的观点,逻辑的解题顺序为:已知,求,解,答。根据已有的公理、定理(定律),有关定义和题目蕴含的已知条件,先读懂题中给出什么,我们知道什么,需要求解什么;借助已知和未知知识,列出函数关系式,寻求它们之间的平衡点,最好是方程;应用数学知识求解方程;最后进行回答。定律都是有条件的,在应用时应辅以必要的文字,说明在此情景下,适合于此定律的应用。定律常用带有一系列符号的方程来表示,一定要正确书写,注意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并标明单位。
4.解题时应表述正确,注意演算步骤应单列
中学物理的教学过程,应引导学生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学习物理,熟练学习简单的物理语言,以形成基本的理科思维。根据定律适用条件,正确列出定律的函数表达式。如满足平衡条件,列出方程。正确应用数学知识,求解方程,但不必将演算步骤全部写在物理解答题上,仅写出核心的步骤即可,但要保证数学计算结果的正确。
1.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
教师授课时,作为讲课内容的拓展资料,应讲到科学家发现物理规律的背景材料,尤其是他们发现规律的过程,这对学习他们科学研究的方法、态度乃至品质都是有益的。他们研究问题时有一种重要的物理研究方法,常常抓住主要,忽略次要,抽象出物理模型。我们在学习中应注意抽象思维的培养。比如,审题时,应抓住题干,找关键词,提炼出核心内容。例:火箭上升,经4s离地面40 m处燃料用完,不计阻力。题景中,“4 s离地40 m”“不计阻力”为关键词。火箭运动过程抽象为匀加速→匀减速→自由落体三个阶段。
2.教师授课应科学规划,全面合理
板书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直观再现,教师应主题明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例,讲解典型例题时应
(1)完整写出例题的内容,引导学生先读题;
(2)确定解题思路:了解已知,看要求什么,然后解决问题;
(3)解题:①假设物理量;②从物理情景中抽象物理过程,正确书写表达式(注单位的标示,忌符号与数值混用),确定解题方法;③答案计算正确(借助数学工具:在黑板的另一边完成,只把关键步骤和正确答案写在这一边);④回答。一方面检验已知,提问,解答是否对应;另一方面,检验解答是否齐全。
另外,教师讲课时应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一般以案例导入法居多。回顾旧知识→情景模拟,引入新问题→提问学生,说出问题→授之原理,引导解决问题→检查完成情况→讲解疑惑→总结,练习巩固。例,老师在讲解胡可定律时,一般先做演示实验引入,同时启发学生猜测弹簧的弹力和伸长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可猜想,可能是正比,也可能是其他关系。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通过实验来说明。学生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和表格,可以分成若干组,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F-x图象。借助图象线性关系,说明F-x成正比,斜率为劲度系数,从而对胡可定律有基本的认识。紧跟着老师讲课的步骤,学生专注听讲,且规范做好记录。根据课堂上所讲知识,学生课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加强对题中所含知识点的分析、归纳、消化、吸收,避免题海战术,对知识点的掌握变“条件反射式”为“知识点的折射式”。
3.学生学习应端正态度,专注听讲,规范记录,集中练习
(1)有选择地做好记录
教师讲课时,为讲得清楚,在板书上再现了他思路的全过程,不仅有物理知识的应用,逻辑的一般推理,还有数学的计算。学生在做记录时,应有的放矢,抓住重点,不可全盘记录,层次不清。对老师所讲的信息筛选浓缩,留给课后的不只是记忆,更多的是留有思考的空间。
(2)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判断题主要考查对概念内涵的掌握程度,一要记忆准确,二要理解全面。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考查概念的全面性和主要方面。解答题和综合应用题是考查对概念的综合应用和灵活掌握。学习物理时,学生应避免死记硬背,打“题海战”,而针对自己知识理解程度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正确对待考试
考试是对自己阶段性的总结。考试出错时,应正确对待,进行规范性的操作。首先考虑是否进行了分析思考,才去套用公式的;其次,题设的情景,是否和定律的前提一致;再次,计算的过程和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只有对考试认真总结,成绩才能不断提高,进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物理学习方法多种多样,规范化要求是基础。
(1)成立物理兴趣小组,探究知识发现、提炼、应用的过程,养成客观严谨的学习习惯,培养一些科学素养。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个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所必须重视的。
(2)教师讲课要合理规划,逻辑推理要严密。教案要详细,板书要规范,强师生互动,重个性差异。
(3)学生书写应规范,描述应准确,巧用数理结合,注重分析推理,强化计算正确,要求解题完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STSE教育对高中物理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效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深入思考,增强他们在生活中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STSE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评价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STSE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评价
实行全面素质教育已经在全社会范围内达成共识,高中物理作为面向青少年的基础学科,不仅只向青少年传递科学知识,还应该向青少年学生提供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价值观,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融入STSE教育,是当前高中物理教育改革中的有效途径,也是现在社会背景下对高中物理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相比,STSE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能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由此可见,STSE教育在高中物理教育中的运用很有必要。
高中物理教学注重逻辑思维的严密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递知识不注重研究问题的深度和宽度,局限于抽象模型的研究,引用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实际问题较少。STSE教育实现了学科间的交叉互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能够联系社会实际问题,引发其深入思考。
1、在物理授课过程中选取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拓展STSE教育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多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物理与生活实际问题深入思考,例如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科学家发现的宇宙中存在的暗物质等等,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高科技事件引起学生思考,并介绍现代先进科技成果,让学生学会用现代物理应用技术了解如何防止危害,对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的光、噪声、电磁等污染问题和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课题进行讨论,强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和对社会责任感。通过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入STSE,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与物理学科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创新和联系实际的意识。
2、利用STSE教育对物理基础知识难点进行讲解
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有些重点学生难以理解,从而不能掌握物理知识,更不能运用到实际中去,在教授重难点时渗透STSE教学,让教学内容更好理解,例如在讲授加速与加速度的区别时,运用生活实例演示简单的物理实验现象,或让学生回忆电梯开始上升或停止前感受到的感觉,体会加速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易让学生产生误解的知识点,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现象,或在课堂上做一些相关实验让学生便于理解,加深对知识难点的印象,引导学生理解新概念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反复记忆,加深理解。多引入现代科技成果、科技故事等,让学生理解物理对社会、科技、和环境的影响。
STSE教育对高中物理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效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深入思考,增强他们在生活中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
1、符合高中物理教学课改的要求
高中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融合STSE教育,有利于改善高中物理教学落后于发展迅速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情况。因此,近些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各国教育中对STSE教育进行扩展,都将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内容融入到物理学科的教育当中。
2、能顺应当前高考形式
当下高考物理试题中对社会科技和环境问题联系越来越紧密,STSE在试题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出现了很多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内容,甚至还有最新物理研究成果、基于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的试题,这就体现了试题联系实际生活、题型灵活多变的特点,要求考生能对试题所问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运用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建立的科学思维对问题进行解答。
3、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共同发展
在我国传统的高中教育模式所培养出的学生不关心社会发展方向和科技研究动态,高中物理教学只注重教学成果而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注重对物理知识的教授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导致学生的视野过于狭窄,只知道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题和在高考中取得高分,这样的培养人才的方式,并不能让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甚至不清楚物理对社会、科技发展的作用,也不能联系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在以后的发展中缺乏社会责任感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相反的,在高中物理教育中融入STSE教育,在加强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成为有科学素质和责任感的公民。
4、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的方式单一,使得课堂内容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不少学生物理学科产生反感情绪,或者夸大物理学习的难度,出现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还是很难构造和理解物理模型的情况。通过实施STSE教育,老师能通过多方面引入教学内容,并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解释物理现象,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激发了他们探索科技知识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全文如下:
摘要: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新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知道运用何种方法学习,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听讲、阅读、思考、交流的积极性,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对所学知识发生过程进行自主思考,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又培养他们主动探求知识,自愿学习知识的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思想品德 新课改 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往往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对一切教学活动越俎代庖;而学生只是知识的消极、被动接受者,往往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这样摧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是学习成功的基础。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是“演员”;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导演”。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服务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过程中发现,在合作中增知,在质疑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求,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磨砺意志,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兴趣在学习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启发,不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渴求。学生学时索然无味,疲于应付,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面对政治理论抽象枯燥,学生乏味厌学的状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应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养成自愿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我们的教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这样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此教师要多从现实生活出发,去搜集一些热点话题、典型案例,并设置一些特殊情景,调动学生发言的热情,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探索,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多民族国家”时,让学生联系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部论坛等新闻时事;在讲“科技创新”时,让学生联系“神九”、“嫦娥二号”、“蛟龙一号”、“辽宁舰”航母等科技成就;在讲“民族精神”时,让学生联系抗洪救灾、汶川地震等救援场面等等。并由此让学生自行设计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顿时绽放,求知的欲望随即高涨。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使个体的智力因素转化为学习的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注重学习方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但现在的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
作为教师应通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可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任务编写学习提纲来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在讲每节内容之前,先向学生展示学习提纲,也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以自己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编写自学提纲,整理知识内容,编写知识结构图表等。这样,不善于学习的同学也能在提纲的引导下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也可以通过时政热点,用不同字体,不同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总之,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课本知识,而且学会怎样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倡导的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探究知识,在探究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的理念,改变“教师中心论”及传统的课程授课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平台。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主动探究、展示才能的空间,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其主动参与讨论、探究,使其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热点评说、板报设计、座谈讨论、模拟活动等形式各异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取得理想的效果。真正实现新课改中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我还经常把时政热点话题、当地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时事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抢答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并让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说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在参与中脑、口、手并用,增长知识和技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搞社会调查,这样的活动,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能使学生主动探索、思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产生一种共同参与的成功感,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
世界各国对目前教育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把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看作是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电视、录像、电脑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以其直观性、科学性、生动性等诸多优势,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思想品德课特点,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搜图片、举案例、查数据、设情景,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借助科技媒体自主学习,从中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并引导学生与网友交流信息,探讨问题。最终使媒体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教会学生多少知识,关键是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高效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所学东西。学习为了什么?开阔思维,学而致用,提升境界。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缩影,我们可以通过对高中历史的学习了解历史大事件,历史课堂是应该尊重历史事实,反思历史问题的课堂。但是,就现在看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效率的提高。
首先,课堂乏味无趣,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历史便是事实,在许多学生的想象中,那就是死记硬背能解决的事儿,对历史课完全没有兴趣,课上也无精打采,整堂课程下来没有一点收获,老师也会被这样的氛围影响,上课也没有激情和心思,从而导致了恶性循环,直至跌至冰点。整个高中历史教学就等于形同虚设,没有实现教育部开设课堂的目的。
其次,历史课本文字居多,不利于学生联想。不管是新课改还是老教材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几乎都是一大段的文字描述,学生们会更加觉得学习历史就和背书是一样的,在追求个性化的年轻人看来这就是可有可无的摆设,没有必要花费一大把时间去背一些对自己没有什么直接利益的课文。就算是学也是比较被动的,没有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历史中。这就是全文字课本给学生带来的直观感受。
具体存在的问题还有许多表现,本文就略举一二,针对新课改的高中历史高效教学课堂,我们应该采取很多的方法来改善这样的情况,接下来就来谈一谈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建议。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老师讲解内容,然后布置课后作业,但这似乎是教师方面的行为,不一定代表学生,学与不学还是学生掌握的,老师也没办法了解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的学生根本就不适应这样的教育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被动教育所带来的除了乏味以外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可能在短期内会有计较好的效果,但是路远知马力,时间就是最好的验证。有主动才有积极性,主动学习所达到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它能长时间的保持学习的力度,学习成绩的起伏才能平衡。那么想要保持积极性,在各方面都需要做出努力。
学校方面,老师们可以通过趣味课堂的形式把历史知识融入进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传递知识,《百家讲坛》类的历史节目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这个节目如此火爆不仅仅是与它的内容比较受大家欢迎,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是主讲者的讲述风格很受大家喜欢。总之,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升积极性是学校正在面临的一大难题。家庭方面,家长在培养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上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在课余时间,带孩子们去参观历史博物馆,翻阅历史书籍,多问孩子们为什么,希望他们能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已经看到的知识复述出来,提高孩子们的优越感和自信心。这对培养孩子学习历史的兴趣有些很大的引导作用。
学生在自己学习的时候才能知道什么知识是已经掌握了,哪一个知识点才是自己的短板。学生自主学习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筛选,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教学就是把书本上系统的东西一五一十的讲解,内容比较繁琐,而且学生们听着也没什么兴趣,也就没有什么效果,由此看出,对历史事件而言,并不是都需要学生们掌握的,老师有责任选择比较有代表意义和社会现实意义的事件进行详解,这何尝不是对学生的一种减压方式,也是在新课改下更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历史课堂上,老师切记不要把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通通讲解,只需要抓住历史主脉,对历史有转折或者重大意义的事件详细讲解,这样既让学生们了解了历史的大纲内容,又能够抓住重点,而且给老师和学生都减轻了很多的负担,这是一个行而有效的好办法,也是之前一直都在使用的,在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堂也可以延续这种方式提高效率。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那么在教学方式上也应当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其好处在于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学生可以更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老师在一天之内重复的讲解课程三到四次,对老师来说既乏味又疲惫。有了新媒体的支持,教师可以根据终端的使用来控制教学的内容,改变了传统的言传身教。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教育的现代化改革有着积极推进作用。学生可以自行通过网络的平台,针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历史重大事件,观看相关文字描述或者视频资料,通过多方面的熏陶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把历史知识掌握。
新媒体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未来的教育中应当大力倡导,体现学习的自由和广阔性。同时也为老师的“言传身教”寻找到一条科学合理的道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压力,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撼动了老师的地位和权威,网络的自由性也给知识的可靠性拉响了警钟。老师更多的任务便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筛选优质信息,纠正错误观点,更好的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而努力。
我们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反转教学模式。反转教学在社会的推动下,已经由构想变成了现实,虽然反转教学有如此多的好处,但是也难免会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反转教学的教本资料不够完整,学生的自觉性不对得到保证,影响了学校老师的地位等等。这些弊端的紧迫性和发展的必要性都要求反转教学势在必行,而且要健康发展。然而我觉得利大于弊,只要学生们的兴趣培养起来了,以上的问题都将不是问题。
首先应该创建教学视频。应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标,以及视频最终需要表现的内容,在不少于大纲要求范围的前提下,可以灵动性地增加一些扩散知识,丰富课堂内容。其次,收集和创建视频,应考虑不同教师和班级的差异。并且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想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再者就是组织课堂活动。教学内容在课外传递给学生后,课堂内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这包括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开展探究式活动,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等。
其次,充分合理利用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寻找和使用更加优质的学习内容,在课外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平台,大力挖掘各种有用信息,待自习以后,再在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们互动,巩固学习内容。目前在网络上得到教育资源的方式很多,各大教育机构网站、学校的公开课、论坛等。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们正确使用网络资源,使其得到充分利用。
然后,结合现实,学以致用。在新媒体等平台学习课程以后,学校应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富有趣味的活动。比如知识问答等比赛,在竞争中提升能力。就地理知识而言,需要记忆和联想的事情很多,学生们更应该学会举一反三,逐步巩固学习内容。结合当下发生的事件,与历史事件相对比,在对此中总结知识,在对比中掌握历史事件要点,在潜移默化中就把历史知识学到脑海中去。
最后,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做好相应的指导。在反转课堂教学被使用以后,老师没有时间去一一监督,这样的话就把责任更多的推向了家长。百密总有一疏,我们不能把主动权交给家长或者学校,应该由学生自己控制,因为光靠别人的监督才能学习的学生不会有好的成绩,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积极主动性,把学习作为自己的一项日常任务。同时学校还应该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方法去学习,避免学生出现盲目的情况。
现阶段的反转课堂教学还在初步阶段,需要些时间才能逐步完善,继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未来的反转课堂教学中,网络必然会成为学习的主要载体。在新媒体的支持下,高中地历史必然会拥有一个新的高度,对地历史知识的传播及其他课程的知识都有助力的作用。
本文的主题是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我首先针对历史教学列出了几个问题,课堂乏味无趣,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太多;历史课本文字居多,不利于学生联想。而后有给出了几条建议增加历史课堂的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改变被动教育的局面;针对性教学,摒弃笼统教学;新媒体支持,改变“言传身教”;运用反转教学模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希望这些建议对大家有所启发。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受教育者、教育者、家长、社会、学校和政府共同参与实施,通过教学质量管理评价机制、监控机制、激励机制的创新,运用高效的领导决策体系、健全的组织保障体系、全面的管理制度体系、灵活的信息反馈体系、严密的过程监控体系和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等整套运行机制实现预期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然后再确定新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这种方式是持续的、逐步的优化升级,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课改理念先导下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探索实践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要想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质量,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新课改理念先导下,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特级教师的专业引领示范下,不断改善教学方法;重视开展综合探究、研究性学习及政治特色活动,提高学生政治素养;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高中政治;导学;教学质量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说,我校“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求知”的校训和“人的现代化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及“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优发展”的育人目标与新课改的理念目标是一致的。
秉承“人的现代化教育”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优发展”,必须坚持“成人―成才”的育人模式。我校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尝试实行导师制,在平常课余生活中注重对学生的自我调控、学习动机等方面进行策略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导学,对学生进行信息加工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复习、错题分析等学习活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特长”的全面发展的人。这些对于落实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我校成立了许富繁特级教师工作坊,以便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工作坊的成立对于促进政治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形成良性的教师互动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共同推进新课改的实施等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许富繁特级教师在学校学术开放周中上了一节《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研究示范课。他的课紧扣新课改的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他课前让学生按导学案的要求搜集资料,通过精彩的时政视频进行导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巧妙设问,积极引导评价。这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特级教师的专业引领示范下,工作坊中的全体政治组教师马上组织了评课、分析,并汇总材料写了几篇论文,有《高中课该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一课为例》《高效完成预习的策略――导学案》《导学案教学对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作用》《让自主合作探究走进政治课堂――一堂高中政治研究课的教学反思》等。这样,在特级教师的引领下,工作坊成员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校内外的新课改课堂教学比赛交流活动,共同研讨、互帮互助、资源共享,不断加强自我研修,改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使得新课改的实践探索得到了纵深发展。
(一)开展综合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综合探究课强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通过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活动解决问题。教师可指导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手抄报比赛等,比如开展“金钱是否万能”的辩论赛、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主题手抄报等。
有些单元综合探究的内容可以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去开展。研究性学习能促使学生关心了解社会现实,感受课本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等。具体做法是由集体备课组共同商定一些研究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如中学生消费观调查、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防城港市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居民投资理财的情况调查等。每位科任教师负责指导一到两个课题,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研究任务。课题的开题、实施和结题由年级和学校教务处统一安排部署,以保证研究性学习活动能真正得到贯彻落实。
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有所收获,也有利于教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政治特色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结合社会实际理解、领悟政治学科知识,我们组织开展了一些政治特色活动。例如:利用网络视频资源,在政治课堂上给学生观看时政新闻,并让学生及时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评论;结合精神,举行知识竞赛;组织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参加消费维权科普知识讲座,开展“我的中国梦”合唱比赛和诗歌朗诵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兴趣和感悟,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在各位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承担了“高中中等生学习策略指导的行动研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高效学习方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互动德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等相关课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积极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改进教学策略。教师还得有意识地在教学研究实践方面进行反思总结,撰写教学活动设计、心得和教研论文,并且连同教学所用课件素材等汇总起来构建学科资料库。这样的过程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政治学习策略课题研究组把课题研究成果做成教育主题网站――中学生学习策略网,并参加了全区的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比赛,荣获一等奖。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高中政治学习策略应包含完整学习环节策略、信息加工策略、自我调控策略、专注策略、学习动机策略和互助策略六个方面。这对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内外指导学生的学习策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实践证明,开展课题研究是全面推进新课改的强大动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五、新课改以来,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收获与困惑
(一)新课改的收获
1.师生的变化
新课改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更注重学生的学及其全面发展。政治集体备课活动更加充分深入,教师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自身的教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当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时,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就能得到全面发展。新课改使得师生之间变成了民主、平等和合作的关系,更亲近、融洽了。
2.课堂教学的变化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教学需要设计一些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注重运用问题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对话等课堂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质量。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得学生更会学、乐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新课改的困惑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要挖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鲜活的事例、时政新闻,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并应用于教学,要提升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所以,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难度在于如何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加强团结协作和分工配合,以减少时间和精力的重复消耗。
从学生的角度看,新课改理念需要学生发挥能动性,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这对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的他们来说,需要时间去改变适应。更重要的是,学生很难协调分配十几门科目的时间,往往顾此失彼,甚至应付了事。所以,学生更困惑于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任务。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在新课改中都有收获,也都有困惑。而要成功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仍然还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相关文章:
5.高中教师政治教学心得体会3篇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形成正确思想行为的科学,它以人的思想行为形成变化的规律,以及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中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的转变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规律是研究的重点。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全面贯彻民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进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情况下,通过计划、指导及控制等方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在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普及,文章针对目前存在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是初中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中学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其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迈开的第一步,也是他们未来前进的方向和指导。中学生处于心理叛逆期,在当今网络化社会中,各种思潮相互冲击,相互作用,中学生思想非常容易受到侵蚀,为了保障学生思想的纯净,避免其误入歧途,强化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力度,非常必要。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教育工作开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是目前中学的政治教育人员应该重视的内容。
1.首先可以肯定的就是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方法运用非常简单,中学思想政治是通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使其对这些理论有所理解,经过深入探讨,加深学生对这些理论的印象,并逐渐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以往教学都是通过教师灌输式的讲解,学生被迫接受,这样简单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更谈不上科学运用,只有通过学生自身参与才可达到对问题的理解,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了解自身价值,确立健康、科学的生活及学习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特点出发,了解学生兴趣和爱好,在实际教学中,根据这些情况,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通过对图片、故事的展现,完成知识点的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学习技巧的指导,思想政治教学应该有目的、有方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进行细心指导和改正,从而帮助他们更快地掌握知识要点,领悟其中内涵,如果教师缺少有效指导,则他们对各种政治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就不会那么透彻,但是,在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教师往往都是填鸭式地讲解理论要点,对于学生个体的指导有所疏忽,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学习积极性不高,机械式地背诵要点,应付考试,这已经成为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普遍现象。
3.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性,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息息相关,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主动性,在课堂上都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模式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听到的知识和自己理解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只有对自己理解的知识才会加深印象。教师不注重教学情景的建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是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根本谈不上对其思想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1.开展内容丰富的、形式多样的思想品德教育,努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受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根本内容。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使青少年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加强法制教育,纪律教育,聘请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使青少年树立法制观念。
2.采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做人的工作,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我们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充分运用说服引导、熏陶感染、比较鉴别等手段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在实践中强化受教育者已有的正确思想,修正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同时应注意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消除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促进受教育者健康发展。
3.在学校内部,要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评估体系,强化评估力度,将评估工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实现其信息反馈及激励功能,这样才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进行全面优化,建立一个良性循环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另外,要科学地借助社会力量,促进校内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说,教学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开放性更强,因此,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应该更加紧密,发挥社会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以科学求发展,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要点,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及道德觉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与正确的价值观,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够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从目前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十分乐观,传统教学方式占主导地位,这不利于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只有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经常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劳动与公益性活动,才能够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为国家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探讨】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研究将对我国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物理教学创新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高中物理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大量地被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因此,创新高中物理教学应该合理利用和有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物理教学的现代化。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教学改革中,各科教师纷纷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现代教育理论,使得现代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到实际教学中,网络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为新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它是有效推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传统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问题逐渐凸显,我国提出必须进行新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必须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教学信息化和现代化。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以计算机多媒体运用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创新高中物理教学的必然手段。
2.它是由物理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的
高中物理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抽象理论和概念较多的课程,同时,高中物理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许多概念需要通过模拟演示才能深刻理解,许多实验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但是,目前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验室条件很难满足一些实验要求,因此,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模拟很多常规条件下所不能实现的演示实验,从而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创新高中物理教学,优化高中物理教学效果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同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误区。
1.忽视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作用
在现代网络信息教学模式盛行的情况下,有些高中物理教师片面强调和依赖多媒体网络教学新模式,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模式,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以突出物理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才能将教学效果发挥到最佳。
2.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仅仅是将本来在黑板上板书和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照搬到幻灯片上,再配以一些色彩和画面效果,基本上只是换汤不换药,在讲解时也只是依照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进行灌输式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上,造成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互动。
3.给教师造成一定的负担
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备课负担,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多媒体信息技术。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教学中的许多概念和理论都是非常抽象和枯燥的,而多媒体网络以悦耳的音乐、绚丽多彩的画面以及精彩的动画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准确演绎,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概念学习在高中物理学习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基础概念的掌握对于高中物理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高中物理概念又是十分抽象的,比如,关于微观粒子的概念,我们的肉眼对微观粒子的结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即使是通过模型也还是很难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这一概念,而通过多媒体动画进行动态演示,可以化抽象为形象,让微观粒子一下子变得具体可观,从而能够易于被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物理知识。
3.增加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依靠教师板书将课程内容呈现在黑板上,因而在内容呈现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网络多媒体以其智能化和大容量以及方便快捷等特点,可以有效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从网上直接下载一些需要的图片和视频案例,以幻灯片演示的方法,展现给学生,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校内校外结合,课上课下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高中物理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也不仅仅局限于校内网,它还包括教师在课下和校外对于互联网信息的整合与运用,此外,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进行物理课程的预习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
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创新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是现代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趋势,在设计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目标,通过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创新教学设计,同时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创新高中物理教学的最优化。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对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式教学正是基于这种目的而出现的,它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高中的物理教师都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和分析。很多高中的物理教师都认为在新的教学背景和教学环境之下进行高中物理教学必须选择合适的课堂导入方法,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高中物理课堂与其他课堂教育不一样,物理教育在课堂中存在特殊性,
课本中每一个物理知识都是来自于人类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体现,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进行很多抽象性的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不足,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听不明白,难以理解课本中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就需要不断的对理论知识进行简化,将抽象的知识化解为形象可见的知识,让学生都能以简单的方式去学习深奥的物理知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现将几种物理教学的课堂导入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内容如下:
高中学生对实验都很感兴趣,普遍怀有浓厚的好奇心。通过实验学生能更好地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如何利用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能促进智力的发展。因此,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优势和作用,用精心筛选并设计的实验架桥铺路导入新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曲线运动”时,可用红色粉笔分别做竖直下抛和平抛的小实验,作为引子导入新课。当学生们发现一个作直线运动而另一个作曲线运动时,就会提问:“粉笔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轨迹呢”?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曲线运动的讲解;在讲物体下落快慢与物体的重力有无关系时,可让学生用相同的两张纸做实验,但其中一张揉成团。当实验的结果与学生以前的认知产生矛盾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
物理中的小实验,容易做,成功率高,且许多教学内容都有多个小实验可做,教师可以选用那些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便于导入新课的小实验。另外,高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实验过程中,应该多向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太复杂,要简单易懂,要生活化,让学生在感性的认识中学习物理知识,把物理实验向生活化过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容易的接受。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实验导入的教学手法不一定要求有实验设备,在课堂导入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短,这就要求教师准备阶段一定要充分,在课堂上只要教师准备的足够充分,就可以准确的把握时间和切入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的完成。
物理这门课程是揭示人们实际生活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性学科,它主要是研究人类的生活和世界物理发展史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导入一些物理历史材料,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过程,不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导入历史话题,对自由落体实验人伽利略进行简介,从提出假设,自由落体是一种对时间均匀变化的最为简单的一种变速运动,到后来的数学推理,再经过公式推导证明其自己的假设,伽利略通过自己不断的研究和推导最终获得了自由落体公式。
采用这种历史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再如,在学习电磁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引入电磁历史,引用科学家在生活中“不小心”发现了库伦定律,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国的物理学家最后通过试验发现了欧姆定律,通过学习这些电磁学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电磁学是通过不间断的演变和推导才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样在课堂上进行历史材料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新课程改革实施和实践的内容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改革对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接近改革的方向,坚决贯彻实施导入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保证导入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课程下高中物理课堂导入教学研究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学习是一个人终生都要面对的重要任务。这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就需要达到教会学生学习的目标。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克服惰性思想,积极更新观念
尽管中职物理教学改革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些年头了,可是不同地区对教学改革的热情和成果都不尽相同,即使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也会有所差异。对上级管理部门来说,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是不容置疑的。但是,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线教师身上。因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广大一线教师,所有教学改革内容只有通过一线教师才能起作用。一线教师对教学改革的态度和工作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改革效果。反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做得好的学校除领导重视以外,最重要的是一线教师积极参与。一线教师如果具有惰性思想,教育教学改革就很难成功。所以,广大一线物理教师要本着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惰性思想,积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践行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主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这才是作为一名优秀中职物理教师应该表现出来的素质和觉悟。具体工作上就是要求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积极实施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有效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中职物理实验教学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中职物理教学必须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实验教学是中职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职物理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效果直接影响中职物理教学实际效果。重视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因为新课程不仅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学习知识研究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研究,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见,要培养中职学生的能力,就要多给予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中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为此,中职物理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搞好中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
1.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教师长时间地培养,教师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为此我们要对演示实验进行优化,以利于学生观察。因为,演示实验是教师操作的,距离学生比较远,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教师必须对演示实验进行必要的优化,让实验效果尽可能清晰可见。
2.加强中职学生分组实验,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让中职学生亲自经历研究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中职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正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学习和研究过程的实验教学。教师要让学生多参与分组实验教学,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所以,我们要多组织分组实验,让学生多动手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物理知识,形成物理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增强中职物理教育教学实效。
1物理教育教学中应贯彻“立德树人”,加强学科德育
根据《物理》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并掌握基础物理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物理知识,而且要依据学科特点,结合不同时期的德育教育重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并积极开展学科德育。物理作为研究自然界物质结构、物质运动形式及运动规律的学科,实质上也是一门实验性学科,物理在无数次试验中总结出了许多规律,同时物理学科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物理知识被广泛运用于现实生产生活中,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正是物理的学科德育内容,其对培养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物理学习主体的学生,只有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积极投身于物理学习,逐渐养成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才能产生为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而努力学习的动力。这些鲜活的德育素材,需要物理老师去发掘并将其有机融入物理教学,以实现物理学科德育的教学目标。
2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2.1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顽强的进取精神,除了来自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更重要的是来自对祖国的前途、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的憧景和向往。这是学生思想品质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是学好物理课的重要精神支柱。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还可以从古今中外爱国主义物理学家的事迹中得到启示。“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爱国主义就是对祖国的热爱。物理教育教学不能仅仅传授知识,而应该将“传道”置于“授业”之首,在教学中时刻不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张衡的浑天地动仪、沈括的《梦溪笔谈》、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向学生呈现古代科学家的爱国情怀;通过介绍钱学森为回国报效祖国所克服的重重困难及后来做出的重大贡献,向学生呈现新中国科学家的爱国壮举。因为爱国主义是德育的重要内容,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对科学家的介绍以及我国科学文化的辉煌成就,向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的教育,以此激荡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素质,更重要的是由此可以使学生逐步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此外,在物理教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表现在通过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此增强学生对祖国的崇高感情。当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
2.2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教育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就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让学生知道,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要通过实践来证实。可以向学生介绍伽利略将物理实验引入物理研究,这一举动从而推动了对物理学的巨大发展。教师在物理课上,通过实验过程的演示,从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了培养,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则有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而通过小组共同实验则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物理学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可以促进他们积极思考,使其逐渐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2.3对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审美教育变得日益重要。物理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因为美学素养也是形成良好的思想修养、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蔡元培先生曾说过:“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而物理学本身就包含中丰富的美育思想和素材,物理学在揭示了自然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的同时,也向人们充分展示了自然界在结构上的对称、和谐与韵律美。例如,磁铁能吸引铁磁性物体,无论把什么形状的磁针悬挂起来,它的一端总指向南极,另一端总指向北极。这正展示了科学之美。大科学家牛顿将互不联系的力学知识,将天体和地球上纷乱复杂的各种机械运动,用四个定律,通过数学方法,把它们的相互关系简洁地表达了出来,从而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经典力学图画,充分显示了物理理论之美。因此,物理教师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揭示科学美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欲望。
2.4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
道德品质教育是德育的核心内容和根本教育目标。在物理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一定要加强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因为物理教学内容中可用于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道德品质教育可以渗透到物理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此锤炼学生的道德品质。这些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得以实现,因为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介绍一些科学家、物理学家发现相关定律和原理的过程,这个过程充分体现出科学家锐意进取、勇往直前的科学精神和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品格。例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科学家身上体现出的这些精神和品质正是现在“90后”学生身上所欠缺的,因此物理学科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此也可以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目标。
3物理教育教学中进行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
为了避免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出现随意性、盲目性和片面性,物理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年龄、思想状况,对德育有个总体构思和安排,以使物理教学中的德育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进行。物理教师要注重区分德育内容是应该在课堂上进行,还是应通过参观访问、课外实验和专题讲座进行。作为学科德育的主要引导者,物理教师既要明确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也要明确德育目标。在检查教学效果时,不但要检查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也要检查德育目标落实情况。此外,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学科德育教育,渗透是关键,贵在有意,重在有机。既不不主张“穿靴戴帽”式教育,也认同“讲了知识就等于进行了德育”的观点。物理教师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如果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较多、较为集中,就可以多用时间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德育内容不突出,则可以“引而不发”,即把思想教育融于知识传授中,不一定单独进行德育教育。总之,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只要每位物理教师对道德教育进行了深深地思考,在对学生授课的同时,将道德教育融入进来,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才能真正达到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统一。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习题课是不可或缺的课型,并因其在对物理知识的巩固、思维品质的培养、坚定意志的锻炼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都备受物理教师的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异中求同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着力点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面对不同实验主题要有不同的实验设计,但是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这就要我们进行求同比较教学,这种方法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找出适合学生特点的实验,也可以引导学生在动手做了几个物理实验后,自己探求其中的共同点。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
(一)教学材料
1.液体的扩散实验。该实验我们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扩散现象,但是我们都知道这种扩散是需要几十天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变化,这在课堂教学上根本无法完成。通过采取改进的教学材料,学生可以清晰的发现,在30田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
2.改变内能方式。我们的实验内容是在压缩引火仪中加入硝化棉,当我们快速按压活塞时,由于密闭的气体被反复压缩,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从而致使硝化棉燃烧。我们都知道硝化棉燃烧的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可以说是瞬间,学生通常情况下很难捕捉到这样的瞬间,从而对整个实验的变化过程没有清晰的意识。这两个不同的实验主题,不同的实验设计,可以采用相同的实验方法来避免实验给物理课堂教学带来的弊端。我们可以通过摄像机把整个实验过程拍摄下来,对于时间长才能看到实验结果的,我们采取快放的方式;对于时间瞬间的,我们可以采取慢放,将整个实验过程清晰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2]。
(二)教学方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究竟是否能够达到最优的目标,章节中各个部分是否能够进行协调运转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物理实验的研究过程中有很多科学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事物的规律,才能真正的做好物理实验学好物理。
存异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深化点
只发现事物之间的共性而不能发现其之间的个性,对于物理的学习仍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观察和总结创新,利用好同中的存异,这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深化点。
(一)实验方法同中存异在教授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时,我们可以发现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设计要求根本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大口玻璃瓶内放了些水,在不断给瓶内打气时,达到一定限度瓶塞会跳起,观察瓶内的变化。实验结果:在瓶塞跳起是瓶内会出现白雾。实验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证明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这就需要有求异精神,改进实验方法,将水换成酒精,因为酒精较水更易蒸发,实验效果更佳。
(二)教学对象的同中求异通常情况下,我们在教授两个班级的学生时,两个班的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相同的实验主题时,要根据每个班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实验设计,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教授的两个班的学生差距就很大,一个班-A班的学生接受能力较弱,思维也不是很积极反应较慢;另一个班-B班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
因此笔者在教授串、并联电路的实验时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物理规律一直都建立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之上并且经过思考和总结而得到,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不断地探寻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很好的实现物理教学目标。总之,“求同存异”作为确定事物异同关系的基本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的多样性和一致性的对立统一具有重要意义,使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比较探究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一、教师要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以明确的目标引领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师的教学都是有教学任务的。每一节课都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知识方面的又有能力方面的,更要有情感方面的。教师的情境创设,要有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物理思考、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明确的目的性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方面。
2.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生活实际,这要求教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能够想当然地臆造和脱离实际。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留心学生生活。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要考虑到这些内容,让学生对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感到熟悉而真实。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最具有吸引力,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认识到学习物理的价值所在。通过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情境的积极创设,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对学生学习物理的深刻意义有了一个更好的理解。
二、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组织物理教育教学
新课程关注的不仅是教师的教,而且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关注所教知识,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点的组织上,而要把教育教师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细致观察,了解学生学习状况,针对学生实际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优化,使得教育教学的知识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才具有真正的有效性。新课程认为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的。这是因为:第一,教师的教学需要的不是教师讲授多少知识,而是学生真正学到了多少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才是有效的知识,这也是教师教学的关键。第二,中职学生的物理学习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而且需要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这不仅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组织教学内容,而且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第三,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一个融洽的教育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悉心经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发挥个人魅力让学生在融洽、和谐的环境下成长。
三、注重中职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
中职物理新课程与传统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就在于教育教学的着眼点不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着眼于知识的学习的,而新课程课堂教学着眼点在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获得知识的学习体验,这样才有利于中职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