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要与学生的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关于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对策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摘 要:众所周知,高中数学本来就以抽象枯燥著称,在很大程度上是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并且,大部分教师都喜欢采取以自身教学为主体,而忽略以学生为主体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因此造成了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降低,创新性思维得不到提升。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种现象虽有所好转,却还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将在此做进一步解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学生;主体
读过高中的人都知道,高中的数学抽象枯燥,毫无激情可讲,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授课的时候,学生大多没有积极性,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所以无法提高数学成绩。加上我国的教师多喜欢在授课时以自身为主,学生为辅,在很大程度上学生就会降低学习的兴趣,造成数学成绩更加低下的现象。此外,我国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就连对学生的评价考核都是依据学生的成绩来断定,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就会极度失衡,影响综合素质的提高,并最终达不到学习目标。所以,新课改的推进是尤为重要的,特别是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施教,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散思维,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想,从而凸显他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性。
一、现存问题
虽然新课改已经在开始推行,但是很大一部分高中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依旧存在着问题,特别是针对新课改中所提出的以学生自身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许多教师并没有加以实施,其根本原因多是教师不知道如何实施,从而也就造成了在新课改模式下的问题。
1.教师理念偏差降低学生积极性
在高中的数学课堂上,有种鲜明的现象就是,学生不像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个人,而更像某种容器或是回收站这样的存在,教师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多是照本宣科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并非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时候,就会对知识点无法进行单独的思考学习,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懒于探究知识点所包含的内容,降低了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2.使用方法不对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上过高中的人都知道,教师在授课时多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并不会将一些解决数学题目的方法思路教授给学生,基本上是灌输课本知识中原定的方法思路。从根源上来说,学生就永远不会知道学习的知识点是怎样形成发展的,而且,一旦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想既然书本上面已经有了现成答案,我为什么还要进行学习?干脆死记硬背,不听教师上课等想法,从而降低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度。
3.高中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进行高中的数学学习时,学生自身也存在一部分问题,由于长时间接受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会造成懒惰散漫的现象,他们多数无法对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很少将自己发现的问题或是其他方法向老师提出来,他们更喜欢安于现状,而不去进行主动研究探讨,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也就逐渐降低了。
另外,由于学生的主动性被降低了,在进行课堂授教的时候,学生多数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多是教师在讲台上面讲,他们在下面听,从而无法营造出师生互动的环节,造成学生更加不愿意进行数学的学习。
二、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1.学习兴趣度的提升
数学本来就是抽象乏味的,很多时候当学生在接受新的数学知识点时,他们是处于不能理解的状态,这也就导致他们无法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度。因此想要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就必须提升他们在数学学习时的主体性,所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度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兴趣的提升可以促使学生更自主地研究探讨新的数学知识点,才会让学生更勇敢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思绪。针对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般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清楚明白地知道学生喜欢什么,需要什么,并将学生的需求爱好结合到数学知识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不再枯燥乏味;其二,数学虽然枯燥乏味,却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极其常用的,教师在进行施教的时候,可以多结合现实中的实例,让学生受到数学的实际效益,并提升对数学的兴趣度;其三,通过师生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学生为什么不喜欢数学,并对症下药,将学生讨厌数学的病灶连根拔起,让学生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2.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教学目标
无论是初高中还是小学的数学教学,在每节课中教师都是带着教学的目标进行的,但是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否,是影响学生主体性表现的根本所在。因此,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一角度入手。其实,高中数学的教材并非是国家统一使用的,可能有的高中会采用仅限于他们本地区的教材进行施教,所以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理解既有地区之分,又有班级优劣的不同,因此,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又是否针对以学生为主体来制订就尤为重要了。在高中数学施教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设定适合学困生的教学目标,又要制订适合学优生的教学目标,以达到对数学施教的目标。如,学优生可以相应对他们提高学习的要求,尽最大努力让他们多学多听;学困生可以采取递进法教学,先降低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再逐渐对他们提高要求,形成一个层次性的教学模式。
3.采取新型的教育模式
众所周知,“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可能凸显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只有摒弃这种方法采取并完善新型教育模式,才能提升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主体性。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新型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能够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数学的学习上自然也就会有显著的成果。这里具体的做法有很多,以下便列举两个较为直观的例子,以供参考:比如在讲解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时,以往的教学方式只能把A、ω、φ代入有限个值,观察每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函数的图像关系,但是采用几何画板就可以将线段b、T的长度和A点到x轴的距离当成参数图,而在拖动两条线段的某一端点时,可以使得三角函数φ和ω分别发生改变,但是拖动点A改变成振幅,这种教学模式既灵活快捷,还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兴趣。又比如说,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要让学生感受到轨迹是怎样随量变发生质变,则可以采取Flash软件进行动画展示,将变化对曲线形状的改变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更轻松地总结比较圆锥曲线的定义。
4.合作学习的方法
想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还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说白了也就是学生和学生、小组和小组、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讨论的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学习就成为学生共同完成的一项任务,他们会积极有效地进行分工合作,从而相互帮助对方进行数学的学习。当然,这里的分组合作不是说所有目标都是一样的。由于学生有差异现象,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个小组不同的情况,安排合理的目标,让他们进行更有效的讨论学习,最终一起达到教师给出的学习目标。这种方法是最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有效途径,促进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并且,在采取这种方法时,教师只是扮演指导帮助者的角色,这样学生就更能够将自己的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是提升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的关键,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得到提升,并且更具发散性思维,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有兴趣,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其中学习,从而提升自身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雷岚.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探[J].科技信息,2011(15):251,271.
[2]冉启飞.试析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J].才智,2011(25):121.
#p#副标题#e#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好的习惯会让你受益一生,而不良的习惯则会让你走向反面。加强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养成青少年学生良好性格的必要途径,也是国家明文规定的日常行为要求,是促进社会和祖国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性格乃至人生中的很大一部分,所表现的正是一个人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可见,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从一个人的性格、人生也可以看出他平时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呢?
有些学生在学校的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往往是不敢和老师说的,但是却愿意回家和爸爸妈妈说,所以老师可以通过和家长沟通这个渠道了解学生的内心,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地了解学生,从而采取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另外可以和家长从两方面影响学生,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沟通和配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文秘人员从事的工作任务及性质,决定了如果没有较好的思想品德,就有可能出现泄密等违法行为。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基于文秘专业学生培养需要的高职商务文秘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设想》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论证文秘专业设置背景及培养目标的职业背景,论证基于文秘专业学生培养需要的高职商务文秘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急迫性,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关键词】 高职商务文秘专业 职业背景 培养目标 队伍建设
【论文正文】
一、培养目标确定的职业背景
现代意义上的文秘人才,不仅能够处理好一般范畴内的文秘工作,而且胜任领导交给的诸多临时性的特殊工作。因此,现代意义上的文秘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具备健康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素质;掌握广博的社会知识并具备较强的应变能力;掌握丰富的生活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具备较为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底;具备运用不同手段进行写作的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文字处理能力;具备独立搞好文秘工作尤其是运用办公自动化设备处理办公事务的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人际应酬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具备能够较好管理现代企业、党政团体和其他公共事业的能力;具备对于社会信息和专业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归纳、综合运用的能力;具备参与决策、项目策划和具体实施的基本能力;具备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等等。以上各方面的知识要求、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就是现代文秘工作的职业背景对于文秘人才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但就某位个体而言,他不可能同时具备以上各方面的要求,因此就专业的建设者而言,就不能不尽量全面地考虑以上各方面的现实需求。
二、文秘专业培养目标
1.现代文秘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分析。
对于文秘专业学生来说,具备以下能力将有助于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1)良好的思想品德。文秘人员从事的工作任务及性质,决定了如果没有较好的思想品德,就有可能出现泄密等违法行为。
(2)较强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即通常说的“能说会写”,它们是从事秘书的工作必备的两大基本技能,是秘书人员思维深度、知识广度、性格和品质的反映。
①书面表达能力。书面文字表达能力即运用文字书面形式反映客观情况、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能力。秘书的书面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应用写作能力上,应能写出符合文法、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表达有力、语言流畅的各类应用性文体。
②口头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秘书在管理活动中使用言辞开展有关工作所展示的技能。秘书经常要汇报工作、回答问题、提出建议、传达指示、协调工作、接待来访等,需要具备较强的说话能力,“能说会道”是对秘书的起码要求。
(3)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文字处理是文秘人员的中心工作之一。文秘人员每天需要处理大量的文字资料,所以,文秘文字录入速度快是用人单位首先考虑的条件,也是文秘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文秘人员应当掌握各种汉字输入法,并具有掌握代表发展趋势的新的高效输入法能力。
(4)能熟练地操作现代办公设备并能适应设备的更新。现代化办公设备的使用能力是衡量现代文秘人员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办公设备包括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E-mail收发与Internet网络浏览器,文件复印机,传真机,等等。
(5)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以Internet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许多商务活动(如商品的订购等)正在逐步搬上Internet网,过去的信件、传真等已为E-mail所代替,许多商业信息都是通过Internet网获得,并通过它进行传递。如没有较强的使用现代信息系统能力,就不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信息,也就不可能为上司当好参谋。
(6)一定的英语水平。英语是商务活动中使用最普遍的外语,所以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是商务文秘人员的一项必备素质。英语素质较好的文秘人员企业会优先考虑录用。
2.我部文秘(商务)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我部制订的商务文秘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如下。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写作技能和沟通能力,掌握商务活动的基本运作,熟悉各种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能够胜任中小企业办公室工作,协助领导处理商贸事务,为领导决策及实施提供服务的高级技能型秘书人才。这种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之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基础,走学、研结合的道路,培养“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强化“三办”技能(即办事、办文、办会的技能),突出商务特色,重视现代科技应用技能的培养,将常规的高职教育方式与传统的“师徒制”教学模式并行,使本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文秘基本素养及商务修养。
(1)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2)掌握文秘岗位必需和够用的基本理论,包括秘书理论与实务、秘书写作、办公室管理、会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行政管理、会计基础等基础知识。
(3)具备文秘岗位所需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文书处理与写作、办公室事务管理、会议组织和服务、处理各类商业性事务等技能。
(4)具备本专业方向的商务技能,主要包括商业经营的基本方法、商务事务处理和商业营销等技能。
学生在具备文秘(商务)专业涵养的同时,还要求拥有资格证书。
必考证书:①秘书(中级)证书;②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二级乙等以上成绩。
选考证书:①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试证书一级或二级;②NVQ企业行政管理证书——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CCIEB)联合推出的面向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③办公自动化高级证书;④中(高)级推销员证书;⑤机动车驾驶证。
3.课程设置的特点。
课程设置分四个模块,即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选修模块和实习模块。公共基础模块即文化课模块,主要对学生进行文化基础训练,着重解决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基础问题;职业基础模块主要是文秘专业的专业课及专业基础课;选修课主要是使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扩大学生的就业面。从课程的类型看,重点是两大类内容,即语言类(中文:现代汉语、秘书口语交际、秘书写作等;外语:秘书英语等),现代文秘类(人力资源管理、常用办公设备使用与管理、秘书理论与实务、企业行政管理实务、信息工作与档案管理、实用会计基础等)。这样使商务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及较宽的专业知识,就业面宽,在就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学部商务文秘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设想
1.文秘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
我院前身是海南对外贸易学校,是一所中专学校,在2004年7月经海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升格为高职学院,办学时间短,专业教师队伍一直比较薄弱,文秘专业更是如此。目前文秘专业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改行教师较多。文秘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大多是由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改行担任,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容易照本宣科,理论脱离实际,使文秘专业课虚浮空洞、枯燥无味。专业课教师应当具备的技能不足,且对现代化办公设备了解不多。改行的教师中,文科的教师较多,对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了解偏少,对商务文秘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欠缺,对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方面还需下一定的工夫;部分教师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计算机的操作技能,但对现代化办公设备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以及多媒体的课件制作与应用等方面还欠火候。我部应在教师学历层次达标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教师的继续教育规划,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获取计算机、秘书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争取使专业教师成为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综上所述,目前我部的商务文秘专业要进入专业现代化,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必不可少的。
2.专业师资要求。
文秘专业理论教师除要求有合格的学历外,还需要不断学习高新技术,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将先进的知识与应用技术传授给学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秘专业已成为一个文理结合的交叉学科,所以,商务文秘专业的专业课教师除需具有较强的业务水平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质。
(1)外语水平。中国的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后,中国将成为面向国际的大市场,所以,外语是未来企业雇用文秘人员的首选条件。因此,文秘专业尤其是我部开设的商务文秘专业的专业现代化建设更应重视学生的外语训练。其中专业课教师的外语水平对学生的外语训练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文秘专业专业课教师应当具有较高外语水平。
(2)计算机水平。计算机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工具和载体,是现代办公设备的内容之一,也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主要组成部分。商务文秘专业的教师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应能够熟练操作Windows XP、Vista等操作系统;熟练地使用Office等现代办公软件;Photoshop等图形处理软件及最常用的Internet浏览器;熟悉E-mail的发送与接收方法;熟悉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是未来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文秘专业的专业课教师也不例外。
3.团队管理科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我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认真制订和积极推行相关管理规定,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分配机制建设上,按贡献、按能力取酬。通过管理创新,用学术环境吸引人才,用政策激励人才,用事业凝聚人才,促进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制订切实可行的政策,努力提高团队成员的学历、职称层次。选派优秀教师参加进修学习,鼓励中青年教师创造条件申报高级职称,建立人才培养跟踪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教师的培养计划科学合理,中青年教师分期安排攻读硕士研究生。
4.结对帮扶,共同进步。
通过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扶活动,在教学、科研、科技推广、项目咨询等方面给予帮助,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共同进步。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基本素养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基本素养全文如下:
摘要:网络教学是Internet应用的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领域。网络教学中的教与学和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有很大的差别,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有不同的要求。本文详细讨论了学生的基本素养如学会学习、网上交往能力、参与学习、遵守礼仪、掌握计算机文化等;教师的基本素养如交互和参与、反馈、工作量、调适与帮助、有效性、教师协作、学生评价等。
关键词:网络教学,基本素养,学会学习,反馈。
Internet迅速发展,网络教学是Internet应用的一个热门话题。网络教学中的教与学都和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有很大的差别,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有不同的要求。
与课堂教学环境下相比,网络学习中学生的最大的不同是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他可以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来学习。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生具有极大的自由度。伴随着这种自主性的是责任感,学生必须具有动机和自律来完成学习,缺少这两种素质的学生往往很难适应网络课程的学习模式。网络学习曾只应用于具有良好学习技巧的研究生、专业课程。但是随着网络教学扩展到教育培训的整个领域,而许多学生没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结果,网络教学经常面临成绩下降,失学率上升的困扰,并难以推广和扩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技巧,例如时间的安排、目标的制定、进行自我评价等。还有如何有效地使用软件,进行网络搜索,利用通讯方式如电子邮件、公告板等。一些网络课程中讲到了这些软件的使用,但大多数课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学会掌握。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有些学生厌倦了通常的课堂教学形式,网络课程能使学生感到有些挑战性,并因此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关键是学生的参与程度。
基本的写作和通讯技巧也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必需具备的,尤其是在小组交互学习中。如果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有障碍,他们就不会习惯用电子邮件,参与讨论等。而且,网络学习能提供大量写作、通讯交流的机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积累了大量网络学习经验的学生学习技巧有明显提高。
要在网络学习中成功的学生必须善于学会学习。当今世界教育的最大难题是信息变化太快,大多数学科领域有大量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方式经常变化,网络教学的性质也经常变化。学生必须善于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来适应这些变化。
网络学习不仅仅是人机对话,而且是人与人之间跨时空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尤其是参与协作式学习,交往的能力与技巧是很重要的。网络学习中的人际环境与实际的人际交往的环境不一样,需要新的交往技巧和行为方式。
人们参与网上讨论和会议的程度是不同的,一些人经常参加,另一些人只是阅读别人的信息而很少参与讨论。参与程度是以下因素作用的结果:(1)个人的拘谨或开放程度。(2)对话题的感兴趣程度。(3)对所使用网络软件的适应程度。(4)与系统连接的方便程度。(5)他们的多媒体写作与网上交流能力。(6)参与的动机程度。这些因素的影响决定着学生是否会参与网上讨论。
文化背景也是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网络课程班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实际上,网络教学的一个优势就是世界参与性。然而,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社会风格,与其他的文化会有冲突,更不用提宗教和政治的分歧了。学生和教师必须对这些差异很敏感,与他人交往时也要考虑这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在课程早期细致地讨论这些问题。
总之,异步交互方式(电子邮件和在线讨论)对交往能力的要求比需要即时响应的会议要求低。由于需要时间阅读、起草,异步方式允许学习者一定时间后再答复,这会使拘谨、有限的通讯技巧、不熟悉使用软件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异步方式还允许对信息加以思考,这样会使得讨论深思熟虑。
近几年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学习模式。
参与理论(Kearsley&Shneiderman,1998)认为: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意义任务,以便学习。也就说,他们必须进行设计、制定计划、解决问题、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参与讨论。参与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协作性、基于问题、真实性。协作性意味着学生、教师、课程专家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讨论平台、会议进行交互。基于问题意味着学生活动包括完成作业或项目,而不是参加考试、测验。真实性意味着所有的课程材料和活动是现实的,与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
根据参与理论,一个网络班级应该以大家互相认识来开始,通常是要求学生在讨论平台上张贴自己的背景介绍。另一种方式是要求学生讨论对本门课程的期望和目标。另一个作业可能是要求学会成对地或成组地参与讨论一个基本问题,也可能是要求小组中的成员分析一个案例或对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接下来的作业可能是一个大的设计或分析项目让学生在剩下时间里研究,并在课程结束时提交上来。
参与理论在许多方面是基于学习理论。它支持倡导让学生建立自己学习环境的建构主义。参与理论支持诸如情境学习的观点,另外,它还支持协作学习,小组学习的观点。
在网上与他人交往需要一些特别的通讯方式--可被称作网络礼仪,以下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些常用"通用规则":
(1)尽量发短消息。人们不喜欢阅读长的电子邮件或讨论板上的信息。如果有很多内容要讲,把它分成几个短消息。
(2)不要用大写字母,尤其在短消息中。大写字母在网络相当于大声喧哗,就象在通常的讨论中大声喧哗一样被视为不礼貌。
只有当你想强调某点的时候再用大写。
(3)当你回电子邮件或会议通知时最好是开头第一句就给出你的主要观点或结论,这样表达信息不仅醒目,而且简明扼要。
(4)当你提到一个网址时,要给出它的URL地址,以便别人可以用到。最好是用可执行方式给出URL地址。
(5)在网上讨论时切忌使用偏激的或粗俗的话语。
正象有些人在个人交往中很得心应手一样,许多人成为网上交往的专家。当然,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理解这些礼仪,还意味着计算机网络对他们是透明的,他们能全心专注于交流。一段时间后,许多学生也能达到这种状态。然而,总有些人对网络交互感到不舒服,如何使这些人适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必须掌握计算机文化与操作使用以便在学习中有效学习。实际上,这对于年长一些的学生(大学生和成人)来说比对于儿童是一个更严峻的挑战,因为后者是在技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似乎很容易接受计算机文化。
高中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巧,如字处理、图象编辑、表格处理、连接Internet、使用E_Mail、网上浏览。在大学阶段,学生要求掌握某些专门软件的应用,如数学软件、统计软件等。不管是在教育的哪一个阶段,知道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基本技能。
显然,学生的计算机熟练程度决定了他们在网络学习中能否成功。应当考虑网络教学中应该花费多少时间来教计算机技巧。许多中学、大学、组织在课程培训中花大量时间来教计算机文化。然而大多数人是通过自学来获得计算机知识的,因此,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对网络文化的理解、适应程度在进行网络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总之,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网络学习者,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学会学习的技巧、网上交往能力、参与学习活动、遵守礼仪、掌握计算机文化等。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学生对所讲的知识感兴趣。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更象一个教练、 指导者而不是呈现者、表演者。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程度提高了,需要教师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程度降低了。信息可来源于数据库或协作学习,指导者不必要成为知识专家。另外,网络课程给教师协作提供了许多机会,小组教学正成为网络教学课程中的一个通用形式。
网络教学中指导者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具有很高程度的交互和参与活动。这也意味着与学科专家、学生共同参与设计、进行学习活动。网络课程应当是一些与社会、自然相关的有现实性的作业和项目。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在在线讨论平台上发布,这样每个人都可看到、评论各方面的回答、反应。邮件列表的使用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是它不能满足累积的讨论。
尽管提供了网络交互和参与的手段,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这种鼓励对于网络学习的新手或有大量作业的学习者尤其必要。最有效的方法是使参与成为课程的必需和评分的组成要素。每份作业可通过学生总体参与的程度评分。学生间的交互性可通过同学间的评价、小组作业来提高。在一个不评分的课程或自愿参加的课程中,交互性和参与性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如果学习内容有趣和有价值,学生不需要强烈的动机就能参加。因此,使用有意义的、有现实性的作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关键的。
另一个对学生交互性和参与性有影响的因素是指导者的参与程度。如果指导者经常在讨论平台发布消息或通过E_Mail给学生评论,会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好的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指导者必须大量参与以使学生也增加参与度。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交互和参与是密切相关的,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参与是指参加、在场,不包含任何的反馈。例如,许多学生可能参加一个实时会议,只有一小部分具有交互能力。交互是指学生与指导者、与其它学生的对话活动。对话意味着系统对学生的输入或选择有反应,如回答问题和查询结果等。很显然,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既要有参与,又要有交互。
教师的一个主要的任务是提供反馈。在网络课程中,教师的f反馈通常是以Email 的形式进行的,通过 Email给学生布置作业,或对作业给出评论。指导者通常是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评分,然后让学生下载该文件来看评论。理想的情况是,指导者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信息。小组反馈可能会采用在讨论平台上或会议上发布信息的形式,给出对某一专题或活动的许多人的答案的总结或分析。
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可作为指导者评价的替代或补充。来自同学的评价由于是来自同一层次而不是专家经常会很有帮助。然而,学生在评价别人的作业时通常需要细致的指导。因为学生常认为评价应是负面的,很有必要提醒学生在评论时要多一些建设性的评价。
反馈的及时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常急于知道他们的作业是否正确。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即使反馈只是简单通知学生作业已被接受,对于学生来说也有很大的意义。实际上,学生对于网络教学的普遍的抱怨就是他们的作业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师应当给作业的反馈留出适当的回旋余地,确保他们达到要求。及时反馈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同学之间的评价。
使一门网络课程有高度交互性、给学生提供及时反馈意味着指导者要有很大的工作量。课程的交互程度和参与程度越高,需要教师做的工作越多。组织和指导网络课程需要大量时间,如果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指导者每周对每名学生花费20分钟进行评价、反馈,这就是每周10个小时的工作量,远远大于大多数传统课堂。要知道这只包括与学生的交互,不包括准备课程材料、学习使用软件、解决问题的时间。
一种减少工作量的方法是更多地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然而指导者仍需要进行不时的参与。另一个策略是进行小组反馈而不是个人反馈,创建一个FAQ(经常问的问题)人工智能化的解答数据库是处理各种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好方法。
使用助教是另一个解决方法。总起来说,一个大于30个人的网络班级不是一个指导者就能成功指导的。在网络教学中用助教,需要他们有上网经验,他们还有必要进行网络教学的基本技巧训练。同样,他们的工作也需要有指导或课程管理者的监督。考虑以上因素,尽管用助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但不是处理大量课程的唯一方法。
给学生提供反馈的最容易方法是使用多项选择或简答题的测验。实际上,大多数网络测试工具提供自动评分,并在测试完成后,立即给学生生成信息。尽管反馈的及时性达到了,这类测试的成绩和反馈有时不会提供有用的学习经验。尽管简单测试在某些情况下有效,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这种方式意味着网上学习活动的设计的失败。
尽管网络教学的工作量很大,由于教学活动可随时随地进行,它还是具有比传统课堂更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师的驱动力之一。因此,网络教学的方便性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调适包括鼓励学生参加讨论和网络会议、确保不会有学生一直占主导、使讨论集中于一个话题、总结和分析讨论重点。帮助意味着给学生提供能帮助他们完成作业的信息,在课程进行中提出建议和观点。
这些调适与帮助行为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在课程进行初期,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这门课的期望和目标,学生的背景,以往的网络学习经验。当给每个作业评分时,应考虑每个学生所起的作用和背景。在网络会议系统和讨论平台中,教师应尽力使学生多参加和互相学习。在小组学习和协作学习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如何使学生协同工作,从小组交互中获益。
网上班级中采取这些原则,可大大改变教师作用的性质和工作量。这要求教师更多地注意班级中的交互方式,注意学生的需要和每个学生的进度以便促进他们的学习。较少采用呈现信息的方式而较多重视帮助学生发现信息。
有许多因素决定网络教学是否有效。最明显的一个是经验,包括熟悉网络教学的性质和技术,掌握课程中应用的系统和软件。例如,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如何管理讨论平台,他们还必须善于使用课程中所用到的特定软件工具。由于课程传送工具和网络经常变化,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如何使用软件。
有效的网络教师需要理解和学习以下技巧:交互、参与、反馈、帮助和调适。这些技巧通常是随着教师在网络课程中经验增长而培养起来的。因此,网络教学实践本身是培养和提高教师网络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对教师有效性的研究表明:好教师对教学、对本学科领域有很大的热情、关心帮助学生、乐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感兴趣。许多喜欢课堂呈现和与学生个人接触的优秀教师往往对网络教学环境不适应,还有一些好教师对网络教学不感兴趣或缺乏必要技巧。
正像网络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许多交互机会一样,他们也会给教师协作带来了可能。尽管通常教师喜欢合作,但在传统课堂环境很难实现。然而网络教学使协作变得容易,协作方式的一个通常的模式是在一节课中有一个客座教师。例如,可在实时会议室或讨论平台中邀请某个专家参加。他可以对学生的回答与评论作出反应,许多人愿意免费参加这种活动因为它占用的时间很少,只是在计算机前工作也没有太多的不便。如果时间长的话,可能需要付给一定的报酬。
准备课程时,主要的教师可找出可能的客座教师并通过Email联系,看他们是否有兴趣,如果同意的话,可列出时间表,并请他们准备相关的材料。专家和学生都会觉得这些经验很有趣和有帮助。这不仅使专家能够给学生介绍未来的发展前景,而且还建立起与学校与研究机构的联系。
教师协作的另一种形式是当来自不同的学院的多位教师联合设计与开设一门课程时。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可能同时参加该课程获学分,对每位教师也都算工作量的一部分,这种小组教学比前一种更难组织,因为必须取得两个不同学院系所的行政同意。然而这种方法有许多优点,它使得多所院校的学习资源在一门课程中共享,学生可通过与其它学院的学术交流获益。
最后,还有一些通过Email、会议、讨论平台的非正式协作。教师经常与作家或研究人员就他们的工作相互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应用。软件开发者常急切地与使用者沟通,并讨论与软件有关的问题和观点。实际上,在网络环境下离开协作是很难成功的。
网络教学中常引起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教师担心他们不能正确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实际上在网络教学中的评价往往比传统课堂环境中的评价更有效。
可把所有学生的回答记录下来,提供丰富的数据以供分析。当进行成绩评价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以往成绩。如果学习活动包括讨论平台,会议、电子邮件等多种书写形式的作业,可把它们集中放到学生的文件夹中。作业和考试的结果放在学生记录数据库中。
最近关于网络学生评价最常提的一个观点是作弊问题,你如何知道答案是来自这个学生而不是别人替代的?总的来说,在全学期的课程中,这不是个大问题,因为教师已了解学生的特点,应该能察觉个人行为的差异。在有大型考试的情况下,可要求学生在指定地点考试。最后,可用视频会议系统来确认学生。实际上,随着桌上视频会议越来越普遍,这个问题将不难解决。
总之,网络教学中的教师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现今所有教育机构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培养适合网络教学的教师。一个方法是教师必须作为网络学习者来接受培训,以便正确地理解网络教学。因此,急需网络培训教师的课程。网络教学的特点是受所用的网络和软件影响的,而这些又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网络教学的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集中体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人格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在各自学科知识领域里下工夫,还应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自身品质的修养,不断改善教学风格,培养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现代教育心理学发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行为习惯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会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性格、态度和习惯,积极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形成正面积极的学习习惯。通过对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推动小学教学的改革,促进小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与发展。该文在此就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进行了论述,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推动小学教育的进步,引导学生更好的发展与成长。
【关键词】:教学风格 小学生 学习习惯 形成
小学教育是学生正式进入的第一个教育阶段,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心灵、性格和行为习惯都容易受到影响和变革。在这种背景下,现代教育心理学发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会对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正确的把握这一点,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都具有双面性,教师的教学风格自然存在积极与消极的,这就会引导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学习习惯以及负面消极的学习习惯。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拥有积极的教学风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1.1 雷厉风行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果断而勇敢
雷厉风行是指做事情果断、效率,毫不犹豫,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迅疾。亦指果断、干净利索。拥有这种教学风格的大多是男教师,这种教学风格能够使学生形成果断与勇敢的学习习惯。
从实践调查的结果来看,一名做事雷厉风行的教师,其在小学教学中会表现的果决、效率。具体地说,教师雷厉风行的教学风格通常在其处理教学事务时得到有力体现。
例如,在检查学习完成作业的情况时,这一类教师会非常果断的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进行惩处,会毫不犹豫的指出学生的缺点。又如,在课堂总结中,这一类教师会毫不犹豫的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会不遗余力的赞赏表现优秀的学生。换言之,雷厉风行的教学风格使教师在处理教学事务时不会含糊与犹豫,按照自己心中的标准做事,通常给学生留下一个正直、刚正的教师形象。
在雷厉风行教学风格的影响下,学生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果断,会依据自己心中的标准以及自己的坚持勇敢果决的做出判断。这一点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大的益处。
例如,学生在面对学习中的挫折时,并不会因为前方的挑战会畏畏缩缩,而是勇敢果断的选择面对困难和挑战,引导学生更努力的学习,取得更大的进步。
1.2 理智型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多思、多想
从某种意义而言,理智型的教学风格与雷厉风行的教学风格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不可否认的是,雷厉风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作莽撞。相比之下,理智型的教学风格能够使学生形成多思考、勤思考、爱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进一步形成创新意识。
具体地说,理智型的教师喜欢推导,喜欢从细节的推断中得出答案,也喜欢有条不紊的做事,并不冲动和莽撞。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分析《夸父追日》这一篇课文。
首先,教师告知学生夸父看到太阳向西落去,于是奋勇直追,表现出夸父勇敢坚毅的性格。与此同时,教师告知学生,夸父如此不自量力的行为,也表现出他勇而无脑的形象,体现出一种莽撞的性格。其次,夸父最后喝干了山河的水,力竭而死,并化为山川大地,是一种伟大的情操和精神,但同时也从某种意义上告诉大家要量力而为。
教师条条是道的分析,使学生辩证的看待了夸父追日这一则神话传说。正是因为教师理智型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学会了辩证的思考,学会了从多个角度的看待问题、思考问题。
这种优秀的学习习惯将会引导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质疑、多思考,养成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更有效率的学习。
1.3 热情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乐观、开朗和积极
同时,热情是小学教师普遍具有的教学风格。热情的教师会在小学教学中展现自己的激情与活力,会表现的充满活力,使课堂氛围富有激情和动力。
在教学中,热情的教学风格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精力充沛、富有激情,能够使学生受到感染,带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热情。由此可以看出,热情的教学风格会让学生产生乐观、开朗和积极的学习习惯。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开朗和乐观,才能在学习中更积极的面对学习困境,使学生的心态保持积极,使学生的心灵更加饱满,最终获得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2.1 懒散的教学风格使学生缺乏活力甚至失去斗志
不得不说,部分小学教师也会拥有消极的教学风格,这一点与教师自身的性格、能力、意识和素质有极大的关系。
懒散的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并不主动和积极,始终带有一定的消极情绪。例如,懒散的教师经常会出现迟到、拖堂的行为,经常会耽误对学生的作业修改,时常会对学生和班级的情况爱理不理。
这种教学风格让学生受到负面消极的影响,使学生得不到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基于此,学生开始不遵守课堂纪律,开始不认真对待课后作业,不主动积极的进行课堂学习。
因此,学生的学习习惯变得较差,没有动力、没有斗志也缺乏奋斗的精神,缺乏自觉性和自律性。
2.2 莽撞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变得粗心
如上文述及,雷厉风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莽撞和鲁莽。拥有雷厉风行教学风格的教师,如果不多加留意,往往会变为莽撞的教学风格。
具体地说,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的效率,而忽略了教学中的细节,甚至一些小学数学教师还经常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受到这种影响,即使学生拥有了办事果断的性格,但也会形成粗心的不良习惯,会让学生日后的学习变得更有阻力。
总的来说,该文详细分析了各种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事物具有双面性,教师的教学风格存在正面积极与负面消极两种。这表明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既要在教学中保持正面的教学风格,也要打破单一教学风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形成正面积极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健康的成长与发展。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与交流,提高自身素质,引导学生产生更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有人说,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一个没有职业道德的教师就等于没有灵魂。关爱学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没有爱心的教师就是没有职业道德的教师,也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或者说就不配当教师。由此可见,教师关爱学生被认为是最基本的品质、素质、天职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爱学生是大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浅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大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大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而关爱大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充实自己,学会去关爱,有能力去关爱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关爱;师德;大学教师
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为师德。师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是教师的从业之德,是对教师这一行业的道德要求。它是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群体、教师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包括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范畴、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等内容。而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谈到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和失衡的失衡关系的危害时曾说过:在你的教鞭下不知会赶走多少爱迪生。可见,采用科学正确的教育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是大学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大学教师所从事的是教育活动,教育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天底下最伟大的事业,需要教师的身心做出极大的奉献。教育是培育人的工作,有其独特的特征,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他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人,大学生又是国家的栋梁,未来的希望。大学教师的许多工作量是无法量化的,他不像工人加工一个零件,应付多少劳务费,一件产品值多少钱。因此,做好教育工作,大学教师必须首先忠诚于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D尊先生有一段名言:“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实践的一致性结论。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正确处理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的精神。需要教师具有爱的奉献,这是做好教育事业的根本。大学教师只有怀有一颗爱心工作,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大学生,才能做好自己所爱的事业和工作。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上海教育界老前辈吕型伟也说过:“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Noddings积极提倡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实施关爱教育,教师应该具有教学关爱的能力。他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道德的,将道德教育与教育重合起来,强调所有的教育行为、过程都应具有道德性,即关爱,否则不能称之为教育。她认为教师的教学关爱是有意义的教学本质,是教学的核心方面,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成分。她强调师生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并非抽象思维方面简单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是关爱者和被关爱者的社会关系。大学教师的教学关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成分,它既是一种关系也是一种行动过程。具体而言,是教师以学生发展为目标,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关注、可依性、尊重、肯定、负责等行为,在与学生互动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并维持的信任的、支持的关系。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对师德的重视程度胜于对教学技能的重视,学生把“热爱、尊重与同情学生”列为最受学生喜欢的精神品质之首。由此可见,教育只有充满爱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教师要学会爱,需要运用恰当的方式去爱。师爱是一种母爱,但又超过母爱,既要有母爱那颗真诚、炽热的心,更要有超出母爱的科学和理性。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当学生学习、生活等遇到困难时,教师热情的帮助是对学生的爱。教师热爱学生,一要关心爱护学生;二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三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四要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心理家研究表明: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只有赏识学生,学生才会有更大的自信。口头、书面、眼神和动作等都是表示赞赏的重要手段。对学生充满期待也是爱学生的一种表现,可以增加学生的责任感。惩戒也是一种爱的表现方式,在惩戒的过程中老师要严肃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告诉他犯错误就要接受惩罚,一个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管过去,现在和将来。总之,只有恰当的运用爱的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大学教师是向大学生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教师需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练就一身过硬的职业技能,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以身立教,德识统一。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的效果。提高教师职业技能,一要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要帮助大学生打开人类知识的宝库,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教师本身必须学富五车,才疏学浅是无法完成如此艰巨任务的。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进取,适应现代教育事业的要求。二要懂教育规律。教师要认真研究和掌握教育规律,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采取科学的方法教育大学生。三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管理是科学是艺术,教师必须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大学教师是爱的传播者和收获者,教育管理重在探寻规律,教师工作艺术贵在读懂学生,因材施教。四要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观念,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只有这样,大学教师才能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才能用渊博的知识和优秀的人格魅力去爱大学生,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五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当大学教师要热爱这个职业,而且责任重大,教师的高境界就是凭天理良心把事业干好,时时处处为人师表。但同时,又要关心爱护学生,随时放下教师架子和学生融为一体,如同知心朋友一样。 五、关爱学生是以学生为本的核心
培养大学生是大学的责任和使命,大学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对象。因此,大学应树立以大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时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要求大学教师爱校、爱岗、爱生、把爱心与责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学生为本,其核心体现在爱学生上,它是道德情感教育最有力的手段,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被关心、被爱护、被信任、被尊重的需要,这些需要一旦被满足,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为催人奋进的内部动力。具体的做法有真诚地赞美学生,坚信学生一定能成才,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正关心、爱护他时,内心会受到鼓舞,感到充实和愉快,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能迅速的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发展,这种爱的情感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因此,实施教育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信任学生的理想和价值;教育导行时要热情激励学生,与他们共同分享悲喜,还要主动关心学生,学会宽容与耐心,更要真诚地提醒犯错的学生,和他们一起分担错失。只有时刻把学生摆在心中,多为他们着想,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主动提高自己,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才能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基本点和出发点。只有关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讲清多少道理,而是理解、尊重和关爱。因为“爱是理解的别名”(泰戈尔语)。理解学生,爱才会具体而丰富,才会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满温馨。著名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好学生要尊重,犯错误的学生更要尊重。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在处理犯错误的大学生时更要注意场合,注意方法,每一句话、每一个神情都要从尊重学生的角度考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易于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现在的大学生许多是独生子女,而且大多数同学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他们从小生活在备受宠爱的环境里,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优点溢美有加,对缺点却视而不见,更有甚者,由于爱屋及乌,孩子的缺点在他们的眼里竟成了优点,以致很多学生从小到大只能听表扬,听不得批评。于是,当这些大学生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批评时,不会从自身去找原因,反而一味地怨恨老师,认为老师对自己存有偏见,觉得自己受到了天大的委屈,甚至因此对老师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会出现一些十分幼稚的孩子气举动。这时,老师若是为了树立权威,因为学生的一点过错,就与学生“硬碰硬”,则会激起学生进一步的叛逆行为,即使筋疲力尽,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反之,若是老师真正地关爱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从内心去理解他们,大度地宽容学生的各种孩子气的举动,并用一些迂回的、巧妙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就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从而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大学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常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大学生,成为他们心中的楷模。同时,关爱也学生也是一种艺术,怎么表扬和批评学生才是恰当。总的来说,大学教师应当常记人民厚望,教书育人应不负历史重托,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永不忘怀的崇高使命。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的现状根据一项有关师生关系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校的师生关系趋于紧张,学生中16.22%的人认为教师难以接近,彼此无法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只有28.65%的学生与教师感情较为融洽,而与教师相处时感到十分愉快的仅有17.84%。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初探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分析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现状,正视其存在问题,对于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具有现实意义;如何构建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注重中小学体育教师体育专业技能的提高,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积极转变角色,这是构建和谐关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中小学生;体育教师;和谐关系
近年来有学者就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状况进行了调查,其结果也不尽人意。调查结果表明:认为体育教师“热情”和“较热情”的学生人数中,五年级小学生约为35%,初二年级学生约占23%,高二年级学生为30%;认为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中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态度“不太热情”和“不热情”的学生人数中,五年级小学生约为17%,初二年级学生约占21%,高二年级学生为14%;在对30名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中表明:30人均表示在体育课上学生与自己有过正面的不同程度的冲突。以上的数据反映出,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尽人意,师生之间存在着关系紧张、不协调,甚至冲突等问题。因此,有关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加以高度重视。
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是经常发生的。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冲突多属“隐性”冲突。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师生间情绪、情感方面的对立或思想上的隔阂,一般不发生外部行为方面的直接对抗。譬如,当体育教师批评不当时,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满情绪,主要表现在学生在体育课上出现消极对抗行为的出现,这种消极对抗行为往往造成课堂气氛下降和课堂纪律松懈,或故意曲解教师指令等等。随着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关系的异常紧张,体育课上就会出现明显的师生关系不和谐的现象。
3.1 体育教学由于教学环境因素的特殊(主要设在室外),教学空间较大,学生身体活动的空间大,人际交往频繁而复杂,受外界的干扰因素较多,课堂秩序难以控制。此外,体育课是一种在运动中出现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身体频繁接触的特殊类型的室外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和示范,而且还要安排学生进行大量的身体活动与练习。这就导致体育课往往容易出现学生捣乱、不听从教师指挥等现象,因此体育教师体罚学生便容易发生。
3.2 师生之间对体育认识的差别而导致的冲突。由于师生背后的社会基础不一样,社会角色不一样,所以师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便产生了明显的差异。体育教师把体育课上升到作为学科的体育,而学生则对体育课认识只是停留在具有游戏特性的作为社会体育的体育,两者具有显著的差异。学生上体育课关心的是如何能够在体育课上玩的尽兴,而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是学校素质教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遵守课堂常规与基本规律,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于是学生不能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和成功,因此他们不仅会对体育课感到失望,而且也会在潜意识里产生对体育老师的不满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处理事情不当,就会直接导致冲突的发生。
4.1 注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训练
一个优秀或成功的体育教师应该具备全面的专业要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中小学体育教师要具有全面而较强的专业技能,才能全面适应并顺利完成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任务。
4.2 采取同课异构或选修制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采取同课异构或选修制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不仅能够改善体育教师与中小学生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够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消除中小学生学生的厌学情绪,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当然解决学生厌学的手段很多,学校要改变传统的自然班级的授课制为选修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水平和学习兴趣来选择体育运动项目;或学校可以进行同课异构,激发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地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体育运动兴趣。
5.1 中小学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角色,更新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个体差异,而在我们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往往对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得不够。随着中小学生的独立意识、民主平等意识、权利意识增强,他们不甘于只是受控于教师,要求体育教师能平等地对待他们,理解并尊重他们。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积极转变角色,在体育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体育课上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5.2 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讲究语言艺术,注重与学生说话的技巧与态度
在中小学体育课上,体育教师过激的言语和指示通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造成学生的冷漠和对抗。因此,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尽量地避免使用批评、挖苦、讽刺、及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并经常采用鼓励和表扬的言词,使学生情绪饱满,保持愉快的心情,在欢乐的气氛中进行体育技能的学习和练习。
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我们要把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怎样维护国家安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怎样维护国家安全,供大家参考。
摘要:进入21世纪后,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内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随着近年中国周边局势的动荡和国内矛盾的复杂化,更需要青年学生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需要提升国家安全意识。从河北省几所高校调查来看,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状况令人喜忧参半,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家安全意识;大学生;国家安全法;爱国主义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国内外形势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致使我国的国家安全的内涵和主体要素发生重大改变。在新时期,国家安全不再只是对外关系和军事安全,贫困、恐怖主义、民族分裂、贫富悬殊、社会不公正等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完整、安全与稳定,而且每个公民的国家观、爱国情感、团队精神、危机意识、凝聚力与向心力、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国内因素都是影响国家安全的主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适应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国家安全形势,提升国家安全意识。
正在高校求学深造的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正在或将要在化工、金融、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等专业学习和研究,将会掌握高端科技知识、信息,引领未来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但是,他们也是西方敌对势力腐蚀拉拢、搞“和平演变”的重点目标。可见,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水平,将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整体面貌,关系到我国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高校在维护国家安全、进行国家安全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一、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现状
近两年通过对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大学、廊坊师范学院、唐山师范学院5所院校的心理学、法学、对外汉语、土木工程、生物科学、新闻采编与制作、思想政治教育、化学材料、历史学、金融与证券、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2个专业的750名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现状令人喜忧参半,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宏观安全形势有基本准确的判断,都能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但是多数还停留在军事战争、政治颠覆的传统认识上。在“你认为国家安全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你认为中国目前面临着哪些安全威胁”、“目前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途径”等问题上,有60%左右的学生选择了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即使有40%左右认识到与传统国家安全的内涵有所区别,但认识不深,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经济安全等等在新时期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忧患意识强,但预防意识和保密意识差。有69%的大学生认为,我国仍然有一些安全威胁,21%的学生认为中国不太安全,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他们都表现出了较强的忧患意识。但是,预防意识和保密意识差。有90%以上的大学生盲目乐观地认为高校内外基本不存在国家安全问题,绝大部分同学对高校、科研机构信息、科技资料泄露、间谍活动现象、文化意识形态斗争情况没有听说过。另外,当外国朋友或同学问起党团的组织生活内容或自己能接触到的科研、经济等内部信息资料时,有近30%的学生没有保密意识。
三是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国家安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感强烈。但一涉及到国家安全的实际问题,他们几乎全都认为维护国家安全是国家安全局、公安部门、军队和其他政府部门的事。当问及发现事涉国家安全现象时,“很想向有关部门报告,但不知道具体怎么做”的占到41.5%,“不敢做”、“多想”、“不理睬”和“看情况再定”等态度的占到10%以上,所以,实际行为表现差。例如对待的宣传品,几乎所有学生都没有举报或想过要举报,或者不知向谁举报,或者认为会有部门和人员管,不用自己多事。
二、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滞后于形势发展要求的原因
一是高校对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工作不够。首先,高校的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多注重军事、政治因素,基本上是采取军事教育或军训的方式;其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虽然也包含着一定的国家安全教育内容,但内容简单;第三,许多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或根本没有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有92%的学生不清楚或根本没有听说过《国家安全法》,有86%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相关教育。这都造成大学生对国家安全的内涵认识不深,国家安全意识培养效果不大。总之,高校的教育工作,明显滞后于新的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
二是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显性的传统安全问题,导致“传统思维”短期内难以改变。伴随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宗教文化冲突的频繁发生,国际上非军事和政治安全的威胁日益突显。同时,各国国内经济发展、贫富分化、民族分裂、资源与环境、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等,也都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相对于日益复杂的国家安全形势,大学生很难分析清问题的实质和要素。同时,传统的安全威胁仍很明显,如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阿富汗战争、朝核问题、中国东海、南海争端问题、北冰洋主权之争问题、索马里海盗、频繁的军事演习,以及愈演愈烈的钓鱼岛问题,等等,这些都让大学生继续感受着“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的重要性。
三是大学生多元化价值观的深刻影响。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出兼容性、不稳定性与矛盾性的特点。他们大都具有民族荣辱感,但又哈韩、捧日、崇洋;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却喜欢过洋节、热衷于西方文化生活;认识到了现实中存在着西方政治思潮、文化价值观渗透的威胁,以及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网络泄密等危害、恶果,但在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素质差,公民意识差。
三、高校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对策
首先,加强高校对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视,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与中国未来发展战略之间的深刻关系。高校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从国家安危和民族未来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将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成为教学、科研的常规工作。因此,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中的主导作用,或设立专门课程,或纳入到德育课、思想政治课、文化素质课程中,以《国家安全法》和我国《宪法》、《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刑法》等规定的权利、义务为基本内容,结合军训与国防教育、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形成系统有机的培养机制,使学生能高层次、远视野地认识国家安全问题,能够认清国内外大势和各种国内外矛盾的实质,理性的爱国。
其次,丰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方式,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如校园网络、广播台、橱窗、海报、宣传栏等舆论工具,以时事报导和评论的形式,使学生们及时了解、认清问题的实质;充分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祖国之盾》、《中华之剑》、《秘密战记》等有关国家安全的影视资料和时事评论等专题片;适时开展“国家安全教育周”活动,以宣传标语、条幅、板报、竞赛、文艺表演、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主题宣传,将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第三,校园内外交互性培养。高校应经常性邀请国家安全机关、军事院校结合工作实际,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如北京市国家安全局经常深入高校,举办座谈会,进行宣传展览,并介绍当前国际国内面临的隐蔽战线上的敌情形势,揭露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和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对我颠覆、渗透、窃密、破坏活动的表现手法,以此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另外,还可以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进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如电子信息、财政金融等专业,可邀请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结合行业特征,以生动的事例培养学生学科专业方面的防范意识和措施。
今年南海争端问题几起几落,钓鱼岛问题又剑拔弩张,国外势力趁机渗入、破坏,致使国内反日爱国行为中出现了别有用心者挑动的不理性甚至是违法犯罪现象。我国的内忧外患连绵不断,日益复杂、尖锐的国内外矛盾和冲突,更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具备辨明是非的能力,更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这直接关系到我国政权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富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
参考文献:
[1] 蔡宝来.现代教育与国家安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5):15.
目前,中国教育面临很多问题,在高校,庞大的贫困生阶层已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而且在今年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百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关键点上,认识在学生的历 史责任是适当其时的。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如学费昂贵,就业困难等等,而近两年出现的刘海洋、马加爵等个案使人们意识到中国大学生心理 上的问题。直到现在,专家学者也无法对这种现象作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在当前高等教育大力发展的情况下,“什么是好的校园,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 这样的问题层出不穷。
到底什么者真正的教育呢?爱因斯坦曾说过:“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地切都忘记了以后那么剩下的就是教育。”他还说过 “一个人四分之三以上的知识都是在课堂外学到的。”哈佛大学的校门上刻着:“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这也许在某些方面揭示了教育的 内涵。目前,中国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分化成两个方面,因而带来的两种文化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人文积极分子认为科技分子是粗俗的,对人类的历史和文化漠 不关心,缺少美学常识,只关心现实的功利。而科技知识分子认为人文积极分子缺乏对同胞的热爱和关心,他们更多关心的是与民生无关的古典知识,有一种文化的 优越感,穷酸迂腐,对现实社会满怀不满。人文学者和科技学者站在对立的两端,互相攻击使整个教育造就的人才只能是专才,这对社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现在大学过于严格的分门别类,把学生限制在一个狭隘的专业里。虽然能使学生学到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同时也使学生丧失了对整个文化的把握,于是就造就了一批近 乎无用的超级专家,白痴博士。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与西方相比,存在很多问题,这在很大一方面,也是由于历史的缘故。西方的高等教育缘自古希腊的自由教育, 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宽大的、博大的、无所不能的,立于善良的全人”,也就是培养身心尽善类的人,像歌德就是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天才,但遗憾的是在歌德经 后就几乎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天才。这种教育理念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也曾在中国得到过一定范围的传播。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目和 就是培养“具有独立的生产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 技能和职业能力”的人,通俗的讲,就是培养能够养家糊口的知识分子。而我们大学生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社会教化和转移社会风气。在本质上讲,专家和知识分 子是不同的,能够研制核武器的知识分子是专家,而能够在反核宣言上签名的专家者真正的知识分子。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教育一直有着非 常强烈的功利主义,即非常的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普及的都是那些工程基础教育。目前,中国的教育界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太注重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忽视了人 文教育。,已经 给中国的教育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教育部门已开始制定一些方案,例如在高考制度上以前是完全的文理分科,现在是小综合,有些地方已实 行大综合,这从某个侧面也反映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通才而不是专才。
对于中国的工业化,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是组织人才, 管理人才,他们所要具备的知识不仅仅局限在技术上,而且在心理,伦理哲学、道德社会等方面也要有所研究。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为次,没有通才为基 础的专家不能算作真的专家。在技术上,是比较容易能够达到某一个具体的水平的,但是社会管理者,应该怎样管理是技术本身所不能回答的,所以,培养超越专业 知识以外的知识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
当前的大学生应当观注重大问题和社会问题,特别是自己专业外的问题,努力吸引各方面的知 识,使自己尽可能成为一个通才,而不是一个专才,像近段时间发生的矿难事件屡禁不止?为什么没有有效的方法来维护矿工的人身安全?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经营者 不顾矿工的死活去追求所谓的经济价值?“这咱问题都是我们大学生同学应当考虑一下的。
虽然目前中国的教育现状非常令人不满,教育腐败也 为神圣的教育抹上了一层煤灰,但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当代大学生还是应当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看问题要从全面的观点出发,不要只 现状,而不看历史和未来。学知识也同样要这样,不要局限于某一个专业或者某一方面,要知道,通才比专才有更大的市场,只有成为通才,才可能更好的领会专业 知识。最后,希望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够朝这个方面努力,20年后改变中国教育就是你们。 责任意识是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它包含两 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人们的行为必须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另一方面,人们对自己发生的行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客观地说,当今大学生对责任意识的理解有着一 定的认识,责任意识也比一般同龄人强:志愿服务、奉献社会一马当先、热身社会、投身改革、激扬人生、鞭挞恶疾,表现出青年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 使命感。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青年大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 来,把自己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但是由于青年学生自身意识发展水平,社会变革及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大学生责任意 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因此,探析大学生责任意识这一课题在当前抓公民道德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的。
一、大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具体表现:
(一)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
一 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 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 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我校曾作过抽样调查,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又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 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二)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大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 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大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考试作弊、向老师要分数、“枪手”大有市 场;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还有的在公共场所与异性过分亲热,做出一些不检点行为;“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 垃圾屡禁不止。
(三)、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责任感是人们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青年学生因 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并随着进人大学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加以强化,但因其认识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贫 乏,使之在大学里并未使这种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 陷,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 都比较冷淡,有些学生以物质享受的多寡为自身的价值取向,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 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目前,毕业生选择单位时,一看票子(薪金)、二看位于(地理)、三看牌子(单位知名度),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高校就业率普遍不高, 就是二者错位的最具体表现。而且一旦碰到一点挫折,不是在自身上寻找、分析原因,而过分谴责社会,把问题归结于社会不公平、不公正、机会不均等。
二、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
(一)责任意识弱化产生的内在原因——学生心理的矛盾性影响
大 学生一般已进人青年的中、晚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行为发展处于他律阶段,情绪容易激动、偏颇。由于生活环境优越,且大多为 家庭独生子女,没有受过独立能力的培养和必要的挫折教育,产生了无忧无虑的思想,缺乏一种紧迫感、责任感,缺乏学习的动力;当前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 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多元化,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一方面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另一方面看到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倾向 产生疑虑;一方面在学校接受正面教育,另一方面看到某些消极腐败现象而感到无所适从。这些主要体现在两个反差上:l、校园内外的反差。学校在提倡高水准的 道德规范,而社会上某些人低水准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也在蔓延,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常常被某些错误舆论导向和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丑闻抵消了。2、理想教育 与社会现实的反差。当今大学生是在求新与守旧、优越与自卑、求异与从众。贡献与索取、个人与集体等价值冲突中而形成自己的观念与行为,在价值判断与责任意 识上存有“关心与冷漠相容,希望与困惑并存,进取与访道相伴,认同与失落交错”的心态。因此,有部分学生在喜与恶的抉择中优柔寡断,在物欲和外加因素干扰 下难以构筑起坚固的道德城墙,丧失了大学生应有的责任感,甚于连最起码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生活准则也难以遵循,而且使他们对责任意识的追求缺乏力 度,影响了对外界的抗感力和排难力的提高。
(二)大众传媒的失导及德育评价的失真
现实的大众传媒存在着道德宣传与传 授失导的现象,这对乐于接受信息的大学生群体的人生修养、责任意识的养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大众传媒对主流的价值观、责任观推介不明朗,对非责任现象缺 乏力度,甚至于在传播内容上还存在不科学、不健康的因素等,这不仅容易造成那些缺乏辨别力的学生在责任意识规范的认同与责任行为的选择等方面的迷茫,而且 由于一些失导的宣传片面迎合了部分大学生的心态,他们往往还能抵消学生的多年来所接受的正面的道德教育的影响,另外在现实中不仅存在家庭责任观教育缺乏、 社会责任观教育不足、学校责任观教育乏力等现象,而且还存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对主流责任观理解不统一的问题,这就使得责任观教育在各个环节上脱节。同 时,现有的考评体系很难对学生失责的言行起到很有效的约束、考核作用更难以起到警示作用。由于当前学校德育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如学生的思想品德、 道德水平等,都因缺乏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考核和分析,而使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状况难在真正意义上与学生就业、各种奖励的评比相挂钩,使学校德育在相当一 部分学生身上变得可有可无,或可弹性地把握“印象”的问题,降低了德育的权威性和现实感,学生接受德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
三、强化大学生责任意识,既要从提高责任意识的内外因素入手,同的基于大学生正处在学习、塑造阶段的特点,也要在思想教育、导向等方面着力。结合实际,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 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及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下,高校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识别和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及腐 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树立崇高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首先要强化学生的立志成才、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两棵”主渠道和思想教育工作,坚持用邓小平 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引导学生把实现自身价值同服务祖国和人民的愿望与要求结合起来,自觉地把所学知识和本领奉献给祖国 和人民;同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不断激发他们学习和成才的动力,树立良好的学风,使他们珍惜光阴,刻苦学习,努力多掌握知识,为经济建设服务打下坚 定基础;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增强他们的道德使命感。在新的形式下,高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 人,有志向、德才兼备的人”为目标。根据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学生要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要学会共事和正确处理各种矛 盾,学会正确辨别是非,明确所担任的责任;要坚持义利统一的价值导向,当不同利益发生冲突时,要顾全大局,先公后私,自觉使个人的局部的利益服从整体利 益;坚持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通过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来换取自己的应得之利。
再次,要引进和重视心理咨询工作,青年大学生虽然是较 高智商的群体,但未必都是高“增商”的群体。同时,必须把心理咨询作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以引导学生拥有正确、健康的人生价值观、责任观的身体 条件。心理咨询的主要职能是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通过上课、座谈、个别咨泳心理训练方法等,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能力,解决学生 遇到的心理问题或困惑,促进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健全人格,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从而,提高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探索实践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强化学生做人的责任感
对 青年学生进行德、智、体综合素质的测评,是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和品德方面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具体实践素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全百发展的需要。目前学生综 合测评普遍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德育方面的考评相比之下低于智育和体育方面的考评,显得比较薄弱,缺乏可操作性和规范性。因此,要在实践中对学 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与行为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一定要通过加强对学生实际状况的要求与考评的管理,确立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主动 参与,提高学生接受责任感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消除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新的评价体系,将德育日常化、生活 化,形成具有具体化、规范化和可操作性价值的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考评内容;将社会的要求和学生个体的内在需求两个方面有机地统一起来,从管理上做到定性与 定量、目标与过程的有效结合。通过考评时的加减分能从客观上对学生起到一个导向作用,即:一方面学生必须遵守校纪校规,规范自己的日常言行,对自己和社会 负起责任来;另一方面,广大学生的上进心、事业心和竞争意识被激发和影响,养成对自我、社会负责的好习惯,从而达到了强化做人的责任感。
(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人进学生责任意识的形成
一 个良好的盲人环境有利于控制情绪、抑制行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在学生成长中,尤其 在培养责任意识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应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试想,校园鲜花盛开,窗明几净,优雅恬静,学生置身其中,怎能不受到求知气氛的熏陶,怎能不认真 审视和承担自己的言行和职责。其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发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业余活动和科技文化竞赛,弘扬主旋律,融科学性、思想性、 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对引导学生勤奋学习、乐于实践、勇于负责能起到较好的作用,能极大地促进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三应在校内外,积极开展舆论监督, 有力地批评背离社会主义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丑恶现象;舆论引导要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指导道德选择,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力量和道德机制,使丑恶的不道德行为 犹如过街老鼠,。使喜的道德行为对社会全体成员产生强烈的感染作用,从而促使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风尚习俗的醇化,使道德建设不断进步、升华,从而影响并 促进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提高。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栋梁、祖国建设的主力军。这一群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水平。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综合国力竞争的 时代,更是人才素质竞争的时代。那么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应具备哪些素质呢?根据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认为大学生 素质教育应具备如下几方面内容。
1、政治思想素质。总的来说是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正确的政治观,科学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主义道德 观,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具体要求是:⑴、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共产主义信念理想,在重大 政治、原则问题上能够坚持正确的立场,始终站在人民的一边。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 念,能够不为世俗所蒙蔽,不因艰难困苦而退缩妥协。⑶、建立现代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民主与法制是两个相辅相成、互相联系的概念,彼此统一于社会主义国家 体系中。民主是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而法制是实现民主的政治保障。当代大学生应该自主增强民主意识,自觉遵守社会主义法制法规,做一名合格的中国公民。 ⑷、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要继续发扬,更要付诸于实际 行动,作为即将走入社会接受考验的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越来越成为检验一个大学生素质的试金石,成为立足社会的关键点。
2、基本品德素 质。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他是一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大学生的基本品德素质要求 是:⑴、良好的言谈举止和文明礼貌。这是知识分子的修养和风度,是人际交往的前提,也是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得以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⑵、尊重他人、关 心他人、富有同情心。待人处事要有风度、风格、风貌,要严以纪己、宽以待人,能团结人,能维护与他人的和睦相处。⑶、遵守社会公德和学生道德。社会公德是 一个社会中为全体成员所公认的,大家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主要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而大学生的学生道德主要内容有:有理 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它直接关系到以后走上各种职业岗位的职业道德面貌,关系到能否赢得他人和社会尊重的重要指数。
3、文化素 质。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既是高级专业人才的预备队员,又是未来科学文化知识的传人和科学专业发展的开拓者。因此,要在所学 知识方面有较高的造诣,就必须精通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其次,广博的人文知识和良好的人文修养。人文教育,是以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教育年轻一代,使他们的 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陶冶,品格得以完善,心智得以充实,培养健全的人格,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大学生应该广泛涉猎音乐、美术、历史、数学、哲学和语言 文学,了解经济学、边缘学、交叉学科和自然辩证法,从而形成一个专而深、宽口径、活性大的综合性文化素养。第三、培养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审美 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当代大学生应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姿态去吸取知识、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从而创造出新知识,使自身 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掘和展露。
4、身心素质。大学生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保持身心健康。所谓心理健康是一种内部心理和外部行 为的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良性状态。主要包括活泼外向、开朗大方、热忱和蔼、幽默诙谐、平易近人的个性;真诚善良、诚实守信、坚忍不拔 的坚定意志;情绪稳定、心态乐观、热爱生活、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良好的承受挫折和痛苦的能力、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环境适应 能力。而良好的身体素质则主要指强健的体魄,较强的耐力、反应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掌握体育运动、卫生保障基本知识,养成经常锻炼身体和讲究个人卫生的良 好习惯,培养健康而丰富多样的个人爱好。
5、劳动素质。马克思说:“劳动创造美”。通过,人们的身心得到舒展,体质得到增强,能力得到锻 炼,能够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符合人类需求和享受的物质产物和精神财富。劳动素质目标主要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具有从事自我服务、社会公益、工 农业生产等方面劳动的基本知识和初步经验;掌握专业劳动技能,并了解社会化大生产的有关知识和技能;通过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增强劳动纪律,培养创造能 力。
6、基本能力素质。大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能力、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善于为人处世,具有较强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另外,还有一点相当重要,当代大学生应该更多地投入到实践学习中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处事能力,在与同学、教师的互动学习和共同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协作能 力,甚至可以挖掘出更高层次的素质——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这将是未来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重要能力,故应当引起大学生和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