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政治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探索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心理素质在人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形成,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已成共识。就学校教育而言,学科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所以,在政治学科教学中要依托学科优势和特点,要从建立集体性教学模式、依托学科知识的特点、设计开放性习题、科学评价等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政治学科 心理素质 学生 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在学生成长中具有动力作用,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中具有重要意义。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我利用政治学科思想引领的优势,强化心理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不断健康成长。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内在源泉,它直接导致情绪的产生,也推动认识和意志的发展。马斯洛需要理论学说告诉我们:需要有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个体,有不同的需要。教学中只有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倡导有利于形成这三种学习方法的教学方法。
因此,我在教学中建立集体性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进行集体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这种学习方式是:根据水平相当的原则,在上课的班级以5至7人为小组单位,建立学习合作小组,将课桌摆成圆形或马蹄型,小组同学坐在一组。每节课,我都根据教学需要,组织5到10分钟的集体性学习。这样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一个学生的才智和优势,同时也关注被忽视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创造一个小组内展示的平台,以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动每个学生的发展。
在人的心理现象中,个性是重要的一部分。个性心理倾向性系统代表人的活动动力,主要包括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培养学生的心理动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十分必要。
高中政治新课标充分体现了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无论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还是“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等内容,都与学生的心理需要、人生观、价值观紧密相联。新课程理念强调,树立“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价值观,而政治新课标中在注重学科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人文教育,力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政治基础,培养出一个完整的、和谐的人,具有良好个性,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教学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心理动力。
通过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使学生更加注重自己对精神世界的的追求,加深对人生命运的关怀、体验和思考,从而也提升了人文精神的养成。学生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点滴积累和渐渐形成又整合为一个人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反过来也主要从这些方面体现出来。
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重要的个性心理,在人的学习中起着动力和引领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利用政治课的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内立足于现实,以生活为基础,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部分都把理论融入到生活题材之中,把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密切地结合起来,更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和认同。这种融知识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学科知识体系,如果老师单纯讲授,学生并不能有强烈的感受,我针对这种情况采用开放性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开放性问题,往往答案不固定或条件不具备,是激励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思维的工具,能够引起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学习兴趣。开放性问题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地观察社会,参与社会生活,提高自己的分析、评论、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因此,我常常给学生设计开放性试题。我努力改变教材和练习册上一些束缚学生思维的僵化的内容和按固定框框炮制的思考题、训练题,结合生活实际,把它们设计成开放性习题;而且我还结合生活把“案例分析”引入政治课堂教学,也就是依据教学目标、重点知识,精选案例。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发展需求,强调学生要学会学习、还要有学会适应日常生活的能力,学会发展,学会做人。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我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自尊”“自信”“自卑”“自责”等都是自我意识的心理成分。对学生而言,在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评价对于学生的自我意识形成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我采用适当的课堂评价方法,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新课程理念强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也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教学评价上,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检查出教学效果,反过来,一个不好的评价则会模糊教学效果,同时对学生个体还会产生成长性的影响。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评价应该是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我注重科学的评价方式。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是非常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抛弃大而虚华的评价方式;二是注重学生的自身感受,注重对学生的启迪和影响;三是在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上,追求评价的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用欣赏和赞美的语气评价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关注和期望,产生积极向上的渴望。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调控,尤其是对自己评价过高或过低的学生,要科学引导,让前者看到自己尚有不足之处,让后者看到自己还有某些优势,使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变得比较客观、全面,从而在各自的起点上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并能与他人分享进步的喜悦。
【在政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探索】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人才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昌盛。如何发挥育人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探索。20世纪末90年代末,在美国掀起的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致力于研究美德和积极力量,提倡用积极的、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工作理念,促进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不断完善。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心理学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的工作,是心灵与心灵进行沟通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了解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育,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运行机制和规律,能够给人更好的生活提供有利的建议和指导。正是因为心理学具有这样的学科特点,如果可以将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速期,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但是隐藏在繁华背后的是西方敌对势力在不断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入侵,妄图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根基。尤其是高校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其正处于“社会延缓期”,这是一种介于社会心理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半成熟状态,其特点就是不稳定,容易受到错误的引导,正是因为大学生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外国敌对势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比如电影、动漫、商品等,加紧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影响,妄图在我国的年青一代身上烙上“西化”的印记,使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无人。正是因为在意识形态领域这个无声的战场上面临着这般紧迫的局势,所以说我们必须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并把增强教育的效果与质量放在首位。想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是一条必要的道路。
(一)善于运用典型心理效用,在潜移默化中解开思想“疙瘩”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与人进行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的工作,要想保证这一项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除了要切实的“把准脉”,了解受教育者的所思所想,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运用心理效应,这样才会使得说服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泡菜效应”原先说的是相同的蔬菜放在不同的腌制材料中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出不同的味道。这个心理学效应充分体现出环境的重要性,其实有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只要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形成一种良性的环境导向,大家都置身于之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的行为向好的方面靠拢。
“保龄球效应”原先主要是讲了两名教练分别训练自己的队伍,在一次击球结束后,两个队伍都是击倒了7只瓶,剩下了3只。A队教练主要是批评,B队教练却是表扬为主,结果是B队在以后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这一个心理效应就体现出了批评是否具有艺术,有时候换一个角度,变批评为表扬,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淬火效应”原意是指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浸入到冷却剂之中,经过冷却处理后,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这一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于一些日常表现优良的学生,如果他们一旦出现飘飘然的苗头以后,应该适当的给他们设置一些小障碍,让他们头脑冷静一下,这样更加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这是“淬火效应”的一种应用。
(二)牢牢把握沟通交往原则,在良好沟通中解决思想问题
沟通交往原则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的重要一部分。
“把握场合时机的原则”启发我们,合适的场合和时机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因为,合适的场合和时机会使受教育者本身的心情较好,抵触感降低,这样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始阶段不受到很多的阻力,便于教育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所以说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首先要营造出一个合适的交流环境,这个环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放松,这样便于受教育者更好倾听和倾诉。其次还要把握好时机,要选择受教育者心情相对较好的时候进行谈话,这样其接受谈话内容的程度会相对较高。
“强化主动接受的原则”说的是在尊重受教育者各方面的前提下,增强其主观能动性,让其自觉主动的接受教育内容。在这里,增强受教育者主动接受的关键点就是尊重,尊重受教育者的身份、家庭背景等。尊重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表现为认真倾听和慎重回答,认真倾听是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说的话被重视,自然而言就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慎重的回答是让对方感受到教育者说出的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随便说出口,同样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就是在营造出的这种尊重的气氛中,可以让受教育者放下包袱,打破与教育者的心理隔膜,在畅所欲言中接受教育内容。
“加强语言艺术的原则”告诉我们,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收到的效果是不一样。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首先必须要保证的是内容的正确与科学性,这是前提,同时也是根本;其次是要在保证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表达方式,使语言亲切、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这是辅助,同时也是保障,是为了更好的教育效果。
“确定预期目标的原则”强调的是目标的重要性,有目标牵引的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目标,这样才会使整个事情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而且只有确定了目标以后,才能紧跟着确定方法、步骤等,整个事情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确立目标需要注意的一些因素,目标的确定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需要与动机来决定,同时又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
(三)培养建立心理激励机制,在激发自信中化解思想矛盾
增强自我效能感。其实现在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出现思想上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身很难获得成就感,感觉找不到自我,长期以往就会造成迷茫、彷徨,这会成为社会的潜在不稳定因素。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引导大学生增强自身的自我效能感。所谓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于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的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大学要想完成一项任务,首先自己会有一个主观的估计,如果主观估计很低,就会导致自己都没有信心,要想顺利出色的完成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是非常重要的。
引导进行正确归因。归因的过程就是人们人们寻找导致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2]。不同的归因过程对于大学生的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如果面对一项任务或者活动,如果失败了或者成功了,大学生去把原因归结为自身的原因还是外部的原因是对他们今后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
注重精神层面的关怀、鼓励、物质和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两者之间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面对繁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对于大学生的精神激励是必不可少的。高校的辅导员若是能够真正做到真心为学生着想,通过感情交流和心理因素来激励他们,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去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踏踏实实的过好大学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树立榜样进行激励。生活中大家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够给大家的精神带来一定的鼓励作用,而且榜样树立必须是公认的、权威的,能使大学生生敬仰的心情。榜样的激励,使外在的榜样形象转化为催人奋起的内在动力。榜样不仅能够起到带头作用,还能言传身教,以点带面,激发了大家的进取心。现在的社会,大家都服有本事的人,当树立了一个榜样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的去学习、去提高,这样的激励作用与话语上的激励相配合,可以激发出内心的动力。
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目的是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提升,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以上内容主要是从心理效应、人际交往原理、心理激励机制等方面,浅谈了心理学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机制。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一项系统的、精细的工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新媒体己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它的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对于我国高校的大学生而言,新媒体不仅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等思想观念,更成为了他们获得多方信息的主要途径。与机遇伴随的是,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多元化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得以传播。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意识、人际交往等方面已被赋予了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使大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与便捷;与此同时,一些错误的价值观、有害信息等对大学生的认知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通过转变教育理念,健全校园新媒体信息的监督机制和构建微平台开展教学活动等措施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1、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具体表现
第一,大学生交往方式的虚拟化。在互联网上,大学生交流采取更多的匿名方式,以减少来自社会因素或其他人的干扰,它有利于保护个人隐私和言论自由,能有效地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所以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表达想法和见解的理想选择。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虚拟空间活动的比例逐渐增加,并且成为他们缓解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的一种方式。
第二,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自主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学习,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学习,而是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教育资源进行互动式学习,比如通过微信平台来进行互动交流。新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和搜索的便捷性大大拓展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新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习惯、增强学生独自学习的能力。
第三,大学生生活方式的网络化。以网络购物为例,现在大学生购物、买书、订票、订餐等日常活动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淘宝网拥有注册会员3.7亿,交易额为6100.8亿元人民币,其中大学生占有很大比例。除此之外,QQ、人人网、微博等媒体的广泛应用,方便了人们交往,使得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交际领域更为广阔。
2、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一,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90.5%的大学生使用互联网作为重要的信息渠道[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和他们使用新媒体的动机是相对应的。网络传播速度快,言论自由,这些都比较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在网络世界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通过新媒体了解更多的新事物、新思想,开阔了眼界和思维,对激发想象力,创造力都有一定的好处。
第二,“非中心化”是互联网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互联网没有中心,没有中心服务器,没有单一控制机构,信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无需通过一个中央集线器来传输[2]。网络空间给大学生提供了平等表达自己意见的平台。与其他群体相比,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舆论表达意愿更加强烈,他们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成期,言论表达的积极性较高,网络空间给了大学生群体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有利于培养其独立的个性。
第三,互联网的全球性使得信息的传播不再受空间的限制,新媒体传播已不再是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而是多中心和非线性的传播模式。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媒体使用者的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者,相反是积极的参与者,是整个传播过程中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在新媒体的信息海洋中,当代大学生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资讯信息,他们对权威不再盲从,而服从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这种主体意识的提高,增强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
1、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第一,新媒体技术具有超文本性,它的特点是文本图像和视听的相互融合[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通过富有创意的画面和丰富的影音资料,创设历史情境,为学生再创历史画卷,使其变被动的“听”,为主动的“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第二,新媒体技术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快速、及时的特点。新媒体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图片等交流方式,将内容传达给受教育者,不必按传统方式在一定时间到规定的地点接受教育。例如E-mail,BBS,MSN,QQ,博客和手机等载体可以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远程教育,互相交流思想和分享观点。
第三,新媒体技术具有即时性,它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传播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有一个递呈环节,而新媒体则不同,它利用网络即时性的特点,可以随时随地发送信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快速获取大量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传播优秀的理论与思想,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一,新媒体时代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教育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靠理论的单向灌输,往往是重形式,轻实效,耗时长,却收不到实际的效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学会利用博客等媒介评述那些学生所关心的事件,与他们进行互动,在潜移默化中转变其消极、错误的思想;利用互联网与学生进行在线沟通,解难答疑;利用论坛、博客、微博和专业网站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都是多元化教育方法的探索。
第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受到影响。近几年,各大高校通过科学的、积极的正面宣传和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在新媒体平台中存在大量的“灰色”、“黑色”信息,有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一些非理性的思潮,有一些煽动性的言论,在这些多元化的思潮冲击下,大学生很容易对理想信念的问题产生困惑,在价值观的取向上受到干扰。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所传递给大学生的教育内容往往受到大众传媒的冲击而被侵蚀甚至抵消。
第三,随着新媒体的推广和普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被打破,主要表现在传播者的大众化。大学生群体是大众传媒的主要使用群体,因此这种传播者的大众化必然会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弱化。在大众传媒环境中,任何一个掌握一定传媒技术的人都可以向别人传播信息,通过E-mail、QQ、微信等方式传播信息,最终形成了大众传媒环境下的网状信息传播结构,即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等,而且这种无中心的网状信息传播方式的功能正在进一步增强。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新媒体环境下主体和客体的平等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处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人际沟通呈现出较强的隐蔽性和私密性,特别是在QQ、博客和其他通信环境中,学生在虚拟世界里大胆地表达其内心情感,单向的灌输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他们的思维习惯,渐渐习惯于这种双向的平等交流,自然要求教育者从教育内容到教育形式都能采取更加自由和民主的方式开展[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主动性,提高服务意识,以尊重、平等的态度与他们沟通,变灌输为启发,消除其心理隔阂。从而达到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的。
2、健全校园新媒体信息的监督机制
“进入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咨询无屏障’等特点”[5]。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渠道和途径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与管理。由于高校对网站、手机报等新媒体不具备监督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条件,无法对来自校外的不良信息、错误信息进行监管,也无法有效控制信息传播的范围,因此,进一步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制度法规,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监控机制,从信息源头把好关是非常必要的。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建设网络虚拟组织、设立网络管理员等方式来加强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
3、构建微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微博、微信是大学生十分喜爱的媒体工具,在信息传播和交流互动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一些重要事件的报道上逐渐显示出其传播力量,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微平台的宣传功能和导向功能,让微博、微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微博、微信积极宣传主流文化思想,传播具有正能量的信息,使微平台呈现出轻松、健康的氛围。但是对于平台上出现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要及时地进行疏通与引导,时刻关注广大学生的思想动向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因此构建微平台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是外界影响、个人学习和生活经历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价值导向和教育实践的有机结合则是促使外在体验向内心体悟转化,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元主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在价值观反思的迷茫、困惑中形成普遍接受的社会主流意识,最终外化为行动表现的重要环节。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党的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青年大学生是国一个民族的未来,其价值观的形成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我国高校一直坚持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党的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们面对多种价值取向的选择,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的观点,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化马克思的核心价值理念和追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为了推翻资产阶级剥削制度,建立一个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民主不是资产阶级才有的专利,而是追求更高程度的实质而全面的民主,马克思主义高远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国人民争取民主解放、民主权利,建设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武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代表着人类历史的前进方向。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共产党人能够跳出历史兴衰的循环,其法宝就是民主,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提出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促进社会主义全面进步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等重要论断,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2]。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歌奋进,体现了中国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核心价值理念,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时代精神是民族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它们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一)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年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祖国未来的重任,是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如何培养青年大学生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3]因此,青年大学生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现状
1.社会环境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趋于理性化同时呈现复杂多元化。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迅猛,社会上具有很多诱惑因素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冲击作用,大学生在接触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影响到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及自身的情感表达和思维方式[4]。
2.大学生自身价值选择的矛盾化。大学生处于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价值思维尚未定型。在现代社会中,利益分配格局差别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的形成,使得在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面对价值选择时感到困惑而难以抉择。
3.大学生主体的个性化。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相对过去中学时期的循规蹈矩,他们在认知、意志、情感等方面更注重自己意识的独立性,强调个性化。在现代市场经济形态下,人的价值通过财富的物化关系来表现,在这个过程中,价值观中个体意识也在逐渐形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相对应。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平台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这些课程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通过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始终保持时代性与先进性。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阵地,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力军作用。
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宣传。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教育,另一方面要把爱国精神、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待人和善等价值观融入进不同的教育活动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受到教育。
2.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理论灌输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最基本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大学生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只有对理论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才能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从而做到知行统一,使大学生成长成才。
3.以网络为载体,重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大学生作为网络的最大受众群体,深受网络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建立“红色网站”、手机、微博平台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直接或渗透的方式融入各种资讯,使大学生心灵受到震撼。
4.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的行为自觉。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因此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也十分重要,学校通过设计一些活动或环节,让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通过在活动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评估等过程中,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自觉地去发现相关的理论来做指导,从而逐渐吸收内化为自己内在的理论修养,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
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实施和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高校中的贫困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贫困大学生问题也逐渐凸显,引起国家高层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于经济困难的原因使贫困大学生比其他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容易产生自卑、逆反、忧郁、自我封闭、过分敏感和依赖等许多方面的消极思想行为和心理。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此,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加强和改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和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校贫困生呈现上升趋势。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我国高校有关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对此,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条例。近来,高校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内容针对性不够强
贫困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支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来展开。由于贫困大学生的特殊性,其教育内容应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其针对性的教育。但是一些高校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忽视了贫困大学生的实际特点,导致其针对性不强。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群体针对性。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无论在经济条件,还是成长经历以及心理素质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全体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其内容并未有所侧重,致使教育内容缺乏群体针对性。如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不仅要讲述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要洞悉贫困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复杂情感,有意识地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地看待贫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是个体针对性不强。贫困大学生来自不同家庭,由于贫困程度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其表现出个体性与层次性。而目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因认知不足或者主观认识偏差,往往忽视了贫困大学生群体的个性差异性,导致教育内容个体针对性不强。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时,如果不分析贫困大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则很难达到良好成效。
(二)方法不够科学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高校教育者对贫困大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合理的方法有助于其工作顺利进行。然而,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其方法的运用却不尽如人意。
一是认识不当。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只认识到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上存在问题;再加上不少教育者认识方法不合理,对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不准,导致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与贫困大学生的实际相脱离。
二是流于形式。由于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认识不足以及专业知识的限制,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教育时往往采取传统的灌输方法、榜样激励法等方法,缺乏对贫困大学生实际的了解,导致教育与实践相脱离。甚至有的教育者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只注重教学的传授,忽视了贫困大学生的特点,使教育流于形式。
三是缺乏艺术性。合理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然而,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由于专业限制、认识不足、能力不强等原因,开展工作时不注意方法和艺术,使其工作难以对贫困大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机制不够健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只有建立健全机制才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运行。但由于各种原因,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仍不够不健全,进而导致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一是贫困大学生的“认定-资助-教育”体制不够完善。目前,多数高校都制订了贫困生认定办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情况不容乐观。如一些贫困大学生碍于“面子”,不愿表明自己家庭困境,拒绝声请贫困生;而另一些家境富裕的大学生,抱着“不拿白不拿”的思想,主动声请贫困生。这样就会增加认定的难度。同时,在具体资助工作中,存在覆盖面小、资金不足、助学贷款办理难等一些问题。此外,在对贫困生进行教育时,缺乏制度约束,往往出现教育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教育格局。
二是物质资助与育人工作相脱节。经济帮扶可以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物质问题,而思想教育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目前,一些高校却忽视了这两者之间的重要性,过于重视经济资助,导致贫困大学生中出现“等、靠、要”的不良现象。同时有些高校过分的强调思想教育,而忽视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必然会影响到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反馈机制不完善。在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由于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等比较慢,导致贫困大学生在认定、资助以及教育时,不能及时反馈。此外,评估也是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促进其顺利发展。但由于部分高校忽视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评估工作流于形式,评估方法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发挥重要作用。但就目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对于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转变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一支特殊的群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必要转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观念。
一是高度重视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在贫困大学生经济帮扶中,存在物质资助与思想教育脱节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注重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根据贫困大学生的群体特点,加强理想信念和“三观”教育。同时高校要从实际出发,把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的重要议题上,注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关心人,而且要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自强精神,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人文关怀,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环境,增强贫困大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要培养贫困大学生成为新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丰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弘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而且要立足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丰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首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传授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引导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加强贫困大学生理论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其次,加强艰苦奋斗和自我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思想政治者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参观考察以及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来培养贫困大学生的优良作风。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可以通过表彰优秀贫困大学生先进事迹,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最后,加强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先进事迹、典型案例等引导贫困大学生正确看待社会扶贫,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帮助贫困大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中,懂得知恩图报,发扬传统美德。
(三)健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健全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机制,使其在制度范围内有序进行。
首先,完善工作体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必须完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加强对贫困大学生个体的教育和帮助。并定期与贫困大学生保持联系,掌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构建“扶贫”与“育人”相结合的机制。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贫困大学生物质帮扶中渗透思想教育,引导贫困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还要把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加强思想引导的同时帮助贫困大学生克服由于经济贫困所引发的实际困难。深入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贫困大学生“扶贫”与“育人”相互促进。
最后,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合理的评估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指标体系、完善的评估组织体系以及科学的评估方法体系,来检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有助于加强和改进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互联网不只在技术和工具层面上深刻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整体性转变。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互联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高校校园己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也日益深远。这种影响是极其复杂的,既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相应地,网络的迅速发展既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同时给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互联网工具的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利用网络工作平台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被动局面,增加工作对象的覆盖面,改善信息传输和接受的方式,提高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效率和效果,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第一,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博大的资源库,各种文献资料、历史事件、政策法规。凡是有利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资料、政策文件和工作经验都可以找到和吸收利用,这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第二,互联网的信息共享特征,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和利用率,减少了师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仍然很紧缺,比如师资,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在由于网络特有的信息可复制性、共享性、实时传输性等特征,有关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专题片都可以上网,共同进入课堂。使普遍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有助于缩小校际差距。
第三,网络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它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既可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又可与世界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这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
2.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首先,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知识不单只能以文字的形式来表示,而且还可以用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表示,这种多媒体特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图像、动画和声音都被放进了网络中,形象而直观,具有很大的趣味性,这种形式很受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其次,网络具有的即时性使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感更强。目前,许多网站具有很高的更新率,一天24小时更新时事信息,能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将它报道出来或者直接进行现场直播,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
再次,网络的无地域性打破空间限制。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海角天涯,网络都能把人们拉在一起,从而使高校师生能够更加便利地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文化艺术。最后,网络的发展拓宽了高校师生的交流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深入进行。网络所创造出的“虚拟社会”环境,使得人们以屏幕为界面进行交往,让大学生能够平等、民主地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减少面对面交流的顾虑,避免师生间直接争论的尴尬,缓解面对面冲突引发的矛盾,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3.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条件
网络技术整合了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构建出跨越地域界限最广的全球信息传媒,通过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等信息,使大学生不再只生活在“象牙塔”中,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校园教育,而是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另外,网络游戏为大学生的休闲娱乐、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结交朋友等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受访者玩网络游戏最主要的是为了消磨时间、缓解现实压力。半数(50.9%)受访者玩游戏有很强的目的性,多用来消磨时间和缓解现实压力,把网络游戏当作一种排泄心中郁闷的方式。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游戏是和同学朋友交往的一种方式,有15.9%的同学认为网游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网络的综合特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网络具有的隐匿性有助于保护学生。网上心理咨询室、网上热线以及电子信箱的开通使用,既有利于提高思政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切实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日常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尊重了学生的隐私权,增加了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信任。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性进一步增强。网络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交互。因此,只要教育者精心准备,可以通过网络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同时,网络环境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方法的发展创新,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网络的发展虽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但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冲击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首先,网络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一个是开放性,另一个就是资源共享性,我们应当看到,网络信息是集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于一体的,是无法控制,无法过滤的,有害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政治观念模糊,民族意识弱化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其影响,迷失方向。特别是大学生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的信心,这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其次,网络信息垃圾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健康产生误导和负面影响。在过去,大学生接触外界信息主要是通过图书、报刊、新闻媒体等途径,信息经过层层过滤筛选向大众展现,有利于从正面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网络集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于一体,是无法控制、无法过滤的。这些垃圾信息毫无障碍地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无疑会大学生的思想观点产生极大的误导作用。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人人可以以一种“隐形人”的方式在网络中交往"也就是说在网络中,人与人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打实的互动交流,而是一种通过“人际交往”转换的虚拟交往。人们每天面对的就是一台电脑,长期以往下去,势必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习性,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障碍。更甚至会患上网络封闭症,电脑狂躁症等网络心理疾病,主要变现为: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关系越来越疏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下降,产生孤独、苦闷、郁闷、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等现象。大学生如果过分依赖于网络就会造成性格压抑、自私冷漠、在人际交往关系上能力下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寻求网络的慰藉,逃避现实、脱离现实。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三)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使得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
在网络环境下中,网络的交互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我们要注重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增强其针对性与时代性。交互性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的特性。网络的交互性可以实现人机交流,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课堂传授讲座报告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师一般就是用一本书、一直粉笔、一块黑板、一杯水,这种方式完成课堂教学,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获取仅限于听讲,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给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渠道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师学生的良好互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网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严峻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其本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在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一直处于主导体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这种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可以促进教育者威信的建立,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增多,这将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网络的发展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以下将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对策。
(一)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双向交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主要以灌输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网络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创新教育模式。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表达了人们交流的渴望,资源共享的要求。同时,它潜移默化地改变和影响着现代人们的交往与沟通。网络非中心化的特征正有助于平等的交流和互动的沟通,能促使教育者更多地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工作方法,更加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想,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加以引导,由传统单项交流中的独角戏甚至口服心不服真正做到双向互动、口服心更服。
(二)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由灌输式向引导式转变势在必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及时转变角色,从居高临下的知识灌输者转变成启发者、引导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清形势,积极学习网络技术,运用网络高科技手段武装自己,熟练运用网络多媒体工作,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利用校园网络,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5意见)指出:要建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和了解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就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工作等相关问题积极开设专栏,让学生通过网络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从而满足学生开阔视野、寻求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
(四)净化网络传播渠道,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监控
《意见》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领域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有事还表现得相当激烈。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去占领。网络势必会成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战地。因此,在运用高科技手段的同时,必须构建、信息城墙,防止有害信息的入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大力推动网上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防止有害信息的侵入。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关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自我管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对强化学生自我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采取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健全规章制度体系、探索课堂教学创新、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和建好学生工作队伍等策略,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非教学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管理的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在非教学环境下思想状态舆情调研工作,准确把握和研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管理工作,从而来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非教学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自我管理
本次调查是采取问卷形式,按照年级进行分层的随机抽样调查。共发问卷200份,收回2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本次调查对象中我院2010级学生40人,占2010级总数8.04%;2011级学生50人,占2011级总数10.9%;2012级学生50人,占2012级总数9.56%。2013级学生60人,占2013级总数14.4%。
(一)学生非教学状态下生活情况调查分析
问卷第3题主要调查学生假期生活情况及社会实践活动。统计结果显示,假期间学生除了必要的节日活动外,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娱乐、学习、打工三方面,其中娱乐占26%。18.5%的学生选择了学习,而选择打工的学生也占到了16.5%,仅有4.5%的学生会在假期做义工等活动。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假期生活关注社会程度不高,投入娱乐休闲活动精力偏高,导致运动健身、外出旅游以及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时间减少;同时,学生对开展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做义工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少有学生愿意在假期参加义工等社会公益性活动。
(二)国际国内时事关注程度调查分析
问卷4-8题是针对同学对国际国内时事关注程度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同学们通过网络途径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的远高出其他途径,另外同学对国内外时事关注度也较高,6项国际国内重要时事受到学生广泛关注的前四位分别为索契冬奥会、北京雾霾天气、目前中日关系的局势以及昆明暴恐事件,这四项分别占总人数百分比的55.5%、50.5% 43%和38.5%,很少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关注中非关系以及其他国际时事。特别是针对如何看待乌克兰紧张局势方面,认为该事件是美俄较量的“棋子”和国家内部分裂与对立的产物的占绝大多数。而针对2014年2月奥巴马会见__的观点则相对来说很统一,都认为美国是在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准则,将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假期间对国内外时事的关注程度较高。在国内时事中,学生对贴近民生的社会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最高。近几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间人口流动数量加大,社会自然环境变化大,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学生对这些问题比较关注的原因,一是学生本身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是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担忧。但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不高,了解国家大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弱,对有关问题认识比较容易受到网络舆论影响,容易出现认识偏颇。
(三)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关心程度及参与意愿调查分析
问卷9-14题是针对从学生对党和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目前党政时事的关心程度以及参与意愿的调查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应倡导的内容的学生最多,占的比例是31.4%。对于宗教信仰的调查多数人则表示无宗教信仰,仅仅10.5%的人表示有宗教信仰。针对目前党政时事的调查则显示学生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前三位分别是:反腐倡廉、破解雾霾天气以及“中国梦”。对于目前反腐力度,50%的学生认为目前反腐力度大,较为彻底。对于恶意煽动集会、游行、示威,学生的态度主要集中在能够有清醒的认识,坚决反对并阻止身边的人参加。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假期间对国内党政新闻事实关注度较高、特别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就业、雾霾等问题。而针对反腐、恶意游行等问题学生们也能够保持清醒头脑,有较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宗教信仰的调查,为尊重同学信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四)学生对自己未来规划以及学校发展关心程度及建设问题调查分析
1. 学生对自身发展以及自己未来规划调查分析。调查问卷15、16、19题分别针对自身发展以及自己未来规划做出调查,调查分析显示,学生对于大学期间最应该注重的问题是什么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吸收新的知识,完善人格;学会自我学习和自我控制,学会规划人生。在调查对自己未来规划时,求职占大部分,占总数的46%。而对于新学期,55.5%的同学认为对新的学期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颇有动力,想要努力学习,好好工作。调查分析显示多数同学对自己未来规划较好,生活有目标有方向。
2. 对学校发展关心程度及建设问题调查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本次调查问卷的第17、20题为调查学生对学校发展关心程度及建设问题。人才培养方面,学生最为关注的选项为加强学生对外交流,占36%。关注程度最少的是师资队伍建设,仅占7.5%。针对希望学校加强哪方面指导的问题,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统计结果表明,在学校学生对外交流、未来就业情况两个方面是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而对于师资队伍则无明显需求。这表明两种情况,一是学生认为学生对外交流、学生毕业就业及其概况两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但师资队伍较好,勿需改善;二是学生普遍不关心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仅是强调就业方面亟需改善。特别是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无论哪种情况,共性的问题是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师生提供全面、系统、形式多样、高质量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
非教学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管理研究,更好了解大学生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自我服务,对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责任性,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极为重要。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互联网不只在技术和工具层面上深刻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整体性转变。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使大学生能够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文章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当前的形势,不断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应对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时代有网络时代的特点,在认真研究网络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如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机制、新手段、新方式必将成为系统性的工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感召力,用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为了与时俱进,我们必须要建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这人是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我国具有与其他国家不相同的国情,所以,我们在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时必须要从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据偶遇我国特色,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根据指定的方针政策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实施。每所高校都应当建立属于自己高校内部的公用网络,为自己校内的全体师生服务,这样大学生就可以在校内的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目,也可以时时的关注学校的动态,使自己与学校的关系更加密切。与此同时,全国还可以建立高校公共网,这就把全国所有的高校联系在了一起,可以使全国所有高校进行一定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全国所有的高校共同成长。这样建立的网站既有统一性,又体现着多样性。建立这样的网站,不仅仅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同时还可以与其他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沟通。
现在网络技术发展越来越先进,许多学校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都引入了多媒体技术,这就为本来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增添了一针兴奋剂,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活跃。现在多媒体技术不仅仅停留在以前只有图片和声音的阶段,视频等技术也已经被应用到教学之中,这就使得高校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及时的引入一些国外的资料,从而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材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加的生动形象,?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诚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运用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效果。
在高校建立的师生公共网络系统,要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入到其中来。针对这一内容,我们可以建立一定的讨论区,使大学生在网络中取得一定的发言权,及时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且可以针对大学生较为关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在系统中宣传党的教育理念和方针政策,为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在该系统中建立一个新闻服务系统,使大学生能够及时的获得新闻,及时的了解国家的动向和方针,从而使大学生进行讨论,在大学生进行讨论时及时的进行一定的指导,这样就方便的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建立于学生家长联系的电子信箱,使家长和学校建立一定的联系,从而方便学校得到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再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这样的课程由于理论知识较多,所以听起来会变得枯燥乏味,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现象,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除此之外,高校要与时俱进,关注当下国家以及世界发生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现象,以引起学生的讨论,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运用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就增强了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利用现代网络发展的一些特点,高校适当的进行网络教育的建设,通过校园网络系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促进校园积极、健康的发展。走进信息时代,大学生生活的环境不仅仅有社会这个大环境,家庭、学校这个小环境,还有网络这个虚拟的环境,只有把握好这三个环境之间的力度,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影响甚至塑造一个好的大学生,环境对人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好的环境氛围对大学生产生正面的影响,不好的环境氛围对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只有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抵制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健康的发展。言而总之,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注意网络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使大学生进行发展。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存在待完善之处。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试论大学生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可是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解决。文章首先对当前现状进行简单介绍,然后提出几点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教育;现状;对策
当前,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以及意识形态发生了碰撞和融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人们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也在不断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相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人员要探索新教育规律,从而对大学生进行引导,确保其健全人格以及良好心态。
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在思想教育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可是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对大学生政治教育造成影响。
(一)政治教育工作呈现出形式化的特点。虽然当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对思想教育的相关工作加以重视,可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之中太过于重视形式,没有使这一工作得到良好落实。近些年来,因为高校不断扩招,生师比不断增加,使得思想教育工作具有了较大的难度。与此同时,我们从客观的角度说,对于大学生来说,其思想教育工作在依赖于高校的督促之外,还要有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可是实际上,整体性的教育工作还没有形成。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之中,理论课的具体效果不怎么理想,同时哲学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教材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滞后现象,此外,教师具体的教学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
(二)教育模式呈现出机械化的特点。在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一定的沟通机制,实际教学过程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模式,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课堂上的主体仍然是教师,这种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枯燥且没有什么良好的效果。
(三)知识教育和政治教育之间没有进行融合。从实际情况看,知识教育以及政治教育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虽然它们之间有差异,可是其联系也是密切的。从我国高校教育的情况看,知识教育以及政治教育之间被分离开来,成为了两个部分,两者之间的平衡性也被破坏,呈现出重视知识教育而轻视政治教育或者是重视政治教育而轻视知识教育等状况。
(四)对于大学生的相关政治教育来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合力。首先,学校以及家庭和社会等方面还没有形成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其次,在高校中,思想政治的相关理论课教师以及哲学社会课的教师还有各门课程的教师都承担着一定的德育职责,没有形成一个发挥其德育功能的相关机制,系统教育的相关力量还较为薄弱。再次,高校之中的三育体系还不完善,无法将德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五)高校中的政治教育教师队伍还不太稳定。当前,高校中的政治教育相关教师队伍不具备专业化以及专职化的特点,经常有教师中途转行,其思想不稳定,用心不专一,流动性也比较大,对德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原来的管理体系比较单一,要对其进行改变。学校要将其主导地位发挥出来,在教学活动或者是实践活动之中要和社会以及家庭之间做好沟通工作,将学生、教师以及家庭和社会这一全方位的体系建立起来,使政治教育的相关管理体系实现网络化,确保这一网络运行的稳定性。在各方资源共同影响的基础上,使政治教育工作能够从内部一直延伸到外部,使教育实现全民性,确保政治教育工作的充实和饱满。
(二)对专业教育以及政治教育被割裂开来的状况进行改变。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体,不管是政治教育教师还是专业知识的相关教师,都要对学生做好政治教育工作。所以,高校要对教师加以培养,不只是对其专业知识加以培养,同时还要对其怎样应对教书育人加以培养,使普通教师认识到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不仅能使思想教育的相关工作成效得以提升,另外还能提升教师自身素质,从而使学校中的文化内涵得以提升,使学校中的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三)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改变。原来的课程体系比较单一,学校要根据大学生个性特点,利用课堂或者是讲座和其他学生喜欢的形式,使学生对各种思潮以及学说还有思想流派和意识形态等的发展变化和特点进行了解和认识,这样学生就能主动认识到社会主义本身具有的优越性,自觉对社会主义的各种核心价值观进行践行。
(四)对教师形象进行改变。以前,大多数的教师一般都是古板教条的形象,拥有成熟心态以及幽默开朗性格的教师会更瘦学生的欢迎,容易渗入到学生群体之中,能够顺利开展学生政治教育的相关工作。板起面孔对学生进行教育不能真正树立起教师的尊严,也不能使大学生得到正面教育,因此,要对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把握,对教师角色进行正确定位。
(五)对从上到下这种被动教育模式进行改变,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同伴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和其他同学之间的相处时间要比和教师相处时间长,受到同学的影响要比教师影响大,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班级以及宿舍之中和同学之间进行思想交流,教师可以间接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之间共同进步和提高,让思想教育这一工作可以在学生的内部得以开花和结果。
综上所述,高校中的教育人员要对大学生进行指导,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光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其任务是艰巨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一定要提升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水平,对教育改革进行深化,不断创新,给我国高校的相关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相关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肩负着人民的希望,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中国梦”作为一个新的时代口号,不仅占据了电视、报纸等传统的新闻舆论媒体的阵地,也充斥着微博、微信等新兴的社交媒介。中国梦经历了百年沧桑,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所以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关于“中国梦”的阐述,这一阐述既内在的蕴含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传统精髓,又体现了当今科学发展的新理念,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新任务。把“中国梦”的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及教育中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梦想,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行奋进的灯塔,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的梦想。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新一届集体参观《复兴之路》的展览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集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
中华民族曾经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人类进步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到了近代,中国却逐渐走向衰落,并屡次遭受屈辱,历经了各种各样的磨难,甚至面临着继续生存的危机。鸦片战争170多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一定要走中国自己的道路,经过党和人民的不断努力,我们找到了这条科学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来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民族自强是中华儿女心中惊心动魄、跌宕起伏而又波澜壮阔的“中国梦”。中国梦历经沧桑,经受了火与血的洗礼;中国梦印刻着中国的屈辱与自尊,中国梦承载着整个民族伟大复兴的意愿。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生力量,即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用中国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确保大学生坚定有力的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谓是任重道远。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大学时期又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开放、善于表现、视野开阔、创造性强的特点,但是他们又是自我意识强,喜欢捕捉新思想、新潮流,能够迅速地接受新事物。这些又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挑战,因此,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是强有力的精神支柱。“中国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它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励人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克服种种磨难。当每个人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那么“中国梦”也就有了实现的奋斗力量。“中国梦”的学习和讨论可以在大学生中形成一种信念,只要为了梦想不断努力奋斗,就可以获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样就有了一种精神动力,它要求每一个中国人都用自己的勇气、智慧和创造精神去争取美好的生活。在学校里,学习和践行“中国梦”,可以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这样的氛围渲染下,广大学生就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就不怕他们不会去努力了。
其次,中国梦具有一定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刚刚接触到复杂社会的大学生难免会被这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所吸引,如果不及时对他们加以引导就会形成各种偏离主流文化的影响。“中国梦”的教育学习可以让他们对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进行思考,同时也会引起他们的共鸣,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涌现出一些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这些都是对广大青年大学生的一种引导和规范,我们不能忽视榜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梦”还是一种价值观念,观念的东西得到大学生认同后,就会激发出巨大的力量,激励着大学生去追求真理、探索科学,在学校内形成优良的学风。[3]
最后,“中国梦”还具有凝聚功能。“中国梦”形成的凝聚力,促使大学生向着共同的目标迈进,从而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的奋斗发展与全民族的奋斗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让人民群众自己当家做主实现自己的发展,建设自己的国家。“中国梦”能够满足大学生追求进步的精神欲望,从而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向心力,也就是凝聚力。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梦”的途径选择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仍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中国梦”的教育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教育是主要的途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强烈的期待,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的教育不仅可以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还会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大学生具有活力,他们有勇气不怕失败,所以会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自己与“中国梦”的关系,了解其内涵,让他们明白“中国梦”就是他们自己的成才梦、创新梦和报国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我国的发展成就,让他们能都清楚地意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必须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共同强大。让他们坚信:我们有着正确的理论指导,有着强大的思想动力,也有着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不会只是纸上谈兵,我们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合理利用校园媒体的宣传作用
高校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媒体,如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海报宣传栏,进行“中国梦”教育时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宣传平台,加强校园舆论宣传。我们可以通过校报、海报、校刊等刊登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形象生动的展示“中国梦”的现实性,也可以利用周末或者班团活动的时间来观看一些记录片,让大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园网,微博等社交方式组织学习讨论,增强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讨论中学到知识,在讨论中深化理解。
(三)大力推进“中国梦”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梦”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在学校内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广大学生在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下,组织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摄影大赛、主题班会、以“中国梦我的梦”主题的班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当然,还要将“中国梦”的时代内涵展现在校园网、校园海报、宣传橱窗、宣传横幅中,利用丰富详实的图片资料和优美的文字表述,通过健康的信息传递,提升校园文化品质,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同感。[4]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中国梦”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中国梦”教育的形象化、生动化、生活化,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梦”的亲近感和信任度,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中国梦”与自己的梦结合起来,激励学生自觉加强专业学习,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去。
(四)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发挥其重要的辅助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社团开展的活动也是高校第二课堂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梦”与社团活动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辅助作用。学生们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不同类型的社团中可以开展不同的活动,在社团中可以进行“中国梦”的理论的学习,也可以通过社团活动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为了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前赴后继不断拼搏,这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应该重视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成立新的社团,一些专门进行理论研究的社团也是很必要的,用中国梦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融入到大学生的社团活动中去。
(五)大力弘扬先进典型,发挥其积极的模范作用
我们不能忽视榜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榜样的力量是强大的,可以通过这些先进典型传递正能量。在大学生中进行“中国梦”教育,要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以期起到积极的模范作用。通过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自觉培育树立践行“中国梦”的先进典型,一方面可以传播放大立德树人的正能量,用“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能量,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等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励广大学生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引导学生聚精会神学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5]引导学生坚信“中国梦”,积极投身“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中国梦”的提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创新,是理想信念教育体系的重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6]实现“中国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不断奋斗,需要全体中国人扎扎实实埋头苦干,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需要每一个人胸怀理想、脚踏实地、奋起拼搏,需要每一个人用勤劳双手创造未来,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然而,用中国梦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实践命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浅谈“中国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大学必须从培养和谐人才出发去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和谐社会的构建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和挑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构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逐步走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路,在这一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被放到了较为突出的战略地位。所以,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运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来进行指导。同时还要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大学生的思想中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不同的地方,并加以改正,从而积极地找出一条适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道路。
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以至于大学生的思想中出现了一些与现在时代不相符合的现象。
(一)荣辱观念的偏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学生的荣辱观念提出了要求,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对大学生的荣辱观念的建立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人们对利益的看重使得大学生逐渐地变得越来越现实,价值观念变得十分的功利,比如大学生在做一件事情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件事情给自己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多少,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心智比较不成熟,在现实的就业面前与自己理想的差距让大学生难以忍受,现在大学生的集体观念也比较缺乏,总是注重自身的利益。除此之外,大学生的诚信严重缺失,有的大学生无息贷款不能按时归还,有些大学生利用班干部的职权让自己取得一些利益,积极地入党并不是真正的崇拜共产党而是为了自己日后好就业,为了取得奖学金而对同学进行诽谤,还有一些考试作弊的现象屡禁不止。
(二)感恩之心的缺失
高校的收费使大学生对学校缺失了感恩之心,他们认为培养他们的并不是学校而是自己的家长,尤其是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这样的心理更是强烈。有一些毕业生在即将离开学校时,总是会把学校中的一些物品进行破坏,把离开学校之前的一段时间当做是对学校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的最佳时机。同时这样的情绪也会被这些学生带入到工作中,以至于不能好好地进行工作,这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健康人格的缺乏
建立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而现在一些大学生人格的缺失现象十分的普遍,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尤其是现在社会就业竞争力较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地浮出水面。现在一些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压力而跳楼自杀,这样的情况在全国高校中屡见不鲜,非常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学生不上课,总是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刺激之中,从而造成自己被学校开除、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有利有弊,而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从而使大学生不能够肩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使命。
(四)就业观念的偏颇
现在社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较为激烈的就业形势,许多大学生上大学就是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一件当前紧急的任务。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在于社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健全。大学生已经接受了较高层次的文化熏陶,但是却在实际中得不到施展的天地。现在对于西部支教以及走向大西北的一些工作岗位,总是得不到大学生的支持,这就造成许多需要大学生的工作岗位得不到大学生,而一些已经找到大学生的工作岗位却总是有大学生进行争抢。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在毕业之后不寻找工作,而是在家啃老,这就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阻挡了社会发展的脚步。
(一)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要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一个人只有知恩、感恩,才会有最基本的素质和道德,这样才嗯呢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大学生日后的发展起到正面的影响与作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基础,也只有拥有了感恩之心才能对社会的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地作用。高校要对这一点引起重视。
(二)对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大学生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正是初升之时,应当拥有激情洋溢的斗志以及不拍困难的勇气,这样才能有助于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一定要把励志教育摆在首要地位。如果一个人萎靡不振,不管他拥有什么样的文化、知识与教育都无所谓了,因为这些对他都没有任何的帮助。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使大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向社会。
(三)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人无信不立。一个人只有具有诚信,才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诚信是一个人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它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诚信对大学生的就业尤为重要。现在许多企业进行招聘时总是会把诚信放在评价一位求职人员的首位,而且作为一位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素质。所以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为大学生未来的发展铺好道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铺建道路。
(四)对大学生进行务实教育
只有务实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人,同样只有务实的大学生才能成为优秀的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创新型人才,还需要一些务实的人才,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发展之路走得坚定。只有勤劳敬业、肯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人才能务实的工作,才能保障社会发展的基础。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诸多问题,面临严峻挑战,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主要原因是高校还没有形成完备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要从加强 两课 教学,打造优质校园网络平台,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努力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主要介绍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的必然性,最后,提出了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职业素养;教育;融合
1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作
用高职院校的政治思想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建设方针,严格遵循教育的相关原则,以实现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人才,并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及道德在得到提升的同时,还需要拥有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政治属性,可以直接地反映社会需求.政治思想教育的时代特性,决定了高职政治教育上,需要有所创新,所教育的内容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不仅如此,思想政治教育还有一定的导向性,这种导向性会使教育活动更具有引导作用,以此为其他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政治思想教育还具有文化特性,有效地将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将文化元素融入到人文教育当中,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范围内更具适用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发展目标,遵循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律,培养学生在实践方面的能力,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优秀的职业素养,实现对今后职业预备的基础.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有着个性突出、注重实践性以及职业差异性这三个特征.首先,针对当下的岗位竞争形势,职业素质教育要着重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保证学生自我个性的凸显,显示出专业的素养.其次,职业素养教育最终是为了将学生输送到社会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职业需求,并努力付诸行动在其中.针对不同的行业、岗位、职责,会有不同的职责、工作需求,职业素养教育在教学上对此也要体现出差异性,这样才能够提升教育的针对性.
2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融合的必然性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实现融合,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升高职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倡导以人为本,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等院校在对学生教育上,既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又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职业教育,更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方针的实现,提升高职教育的全面发展,不断促进和加强高职教育工作,完善职业教育工作,对于培养社会实践人才、社会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的良好结合,可以提升最大限度地提升教育效果,一改往常呆板的教育方式,更好地结合当下的工作形式、工作需要,围绕未来的发展形势,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二者的融合,可以准确地把握未来职业的需求目标,实现培养人才的特色,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实现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战略.坚持以就业为发展导向,为学生的学习、就业服务,实现教育与社会的接轨.只用充分地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地重视职业素养教育,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丰富学生个人素养、职业内涵,为社会创造更多、更优秀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
3实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3.1确立职业素养教育目标
在高职院校展开思想政治教学,必须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内涵,是学生思想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当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思想,同时也符合当下的职业需求,是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实现当下高职思想教育的重要前提.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都是遵循以“应用型人才为主”的输出目标,为社会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要求专业人才具有职业素养和相应的思想道德拼着.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有耐心、诚信和责任心,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不仅如此,还需要有向上和创新的精神.这些理念,都是将来大学生从事职业时必须具备的相关素养,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重要保证、提升大学生今后思想道德境界的基本因素.它既符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与今后学生的工作要求息息相关,所以,确立以职业素养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当下职业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落实的重点项目.
3.2构建二者融合的教育体系
每个人的认知、个人素养都不是由单方面因素决定的,它是由多个因素组合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需要正式、专业的课程教化,才能够让学生有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认知.对学生采取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以高职院校展开的思想政治课程为主要载体,探索更多职业素养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丰富学生的职业道德及素养.引导学生拥有理性,认真总结和反思自我行动,在理性认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一些特定主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有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增强学生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专业课程中恰当地渗透一些职业精神,伦理道德教育,充分引导学生做好相关的道德建设,让学生可以不断地认识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地认识到“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有时候,职业素养比职业技能更为重要.
3.3提升教师的自我素养
在新时期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与职业素养的融合是必然的趋势.教师要不断整合自身的队伍建设,提升自我素养,以便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理论、教育方法,还应有较好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对学生实现良好的职业教育,实现职业素养与政治思想的良好融合.建立专业的高职队伍,最重要的是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的结合.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临未来的岗位时,都可以在这样的教育熏陶下,有一颗坚定的心,去积极地融入各方面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自己的发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从而更加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在职业学校从事相关教育工作的教师,需要定期参与培训,院校领导需要组织相关的教化活动,引导教师更加全面、更加及时地掌握相关知识,确保教师可以胜任职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育,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践行为学生服务的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教育方针,结合生活实际,将职业素养教育有效地融合到教学当中.实现师资力量的内外整合,提升教学成果,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展开积极的培训工作,展开相关的主体项目活动以及社会实践.充分利用课内外资源,实现思想政治、职业素养的高度结合,从而促进职业高校的专业技能人才与职业素养良好结合.
3.4利用评价机制促进教学
建立健全评价体制,实现政治思想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体制化融合,并完善相关的考核体系,践行考核制度,以此作为对高职院校学生道德素养、职业素养的评价标准,督促学生进步.职高院校的综合评价机制,往往更侧重于学生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养、思想政治领域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需要加强对当下职高院校评价机制的完善,将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在学生的评价体系当中,根据学生的成绩、思想性的以及职业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可以颁发相应的证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就业竞争力.
4结语
高职院校将职业教育融入政治思想教育,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全面实现对学生教育的提升,融入不断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趋势.为了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职高学校在不断努力实现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偏离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是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邱志雄.高职思想政治工作与职业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7):131G132.
【摘要】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加深,技工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成为重要的培养课题。目前技工院校中,既要做好文化知识的培养工作,同时还要对道德素质工作的重要性引起重视。近年来,技工院校实行了扩招政策,学生数量逐渐增加,如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质,满足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技工院校教育的重点。从目前社会的发展来看,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技工院校学生素质的培养,文化知识课程加强,如果没有过硬的道德素质同样不会被社会所认可。因此,技工院校应重视德育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做好德育课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德育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满足社会发展及个人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技工院校;德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技工院校开展德育教育课程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目前技工院校课程设置来看,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是当务之急,必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来增加这一目标的实现,全面对技工院校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课的开展,以达到整体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为基本目的。通常来说,技工院校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够重视,且即使是设置了德育课,在教学方式上也没有起学校及领导的重视,甚至有些时候会被理论知识课程所占用。
(二)德育教育能够提高技工院校的教育质量。技工院校应加强以理论知识同德育教育知识相融合来进行教学,使技工院校学生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发挥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技工院校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促进技工院校教师的素质提高。
(三)德育教育能够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效果。在目前技工院校中可以看出,德育教育达不到预期想要的效果,而教育效果十分不明显,为保证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必要对教学水平及教学的实效性进行重新规划。为保证德育教学的任务有效完成,不能只依靠理论知识教学来达到教育效果。
二、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课程安排较少。在目前学校中德育教育应与知识教学同等发展,相互之间协调创新。但在技工院校中,往往重视知识教学,而忽视德育教育,德育课堂是教师们不被看好的课堂。于是,通常表现为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德育教育的情况。所以,技工院校应该尽快解决教育比例失衡问题。
(二)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成果收效不明显。要的大事。但是在形式上过于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充分的体现,依然存在对技工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重视度不够的状况。没有形成统一对德育教育重视的态度。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理论课收效不强;教材及相关教学方式落后;部分教师不能以身作则、教书育人等。所以,必须快速解决重视度与实效不一致的问题。
(三)技工院校学生与教师关系存在问题。对一般教育学来看,教育的主体与客体关系融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现实中,通常是老师自讲自说,学生不知所听;老师讲课完毕,而不了解学生听讲情况,双方没有形成交流和沟通。这是教育者在自认为灌输的方式来进行讲课。
三、发展技工院校德育教育课程的有效对策
(一)增加技工学院德育教育课程的教学比重。在技工院校的教育工作中来看,学生的道德素质没有明显的提升,主要原因是设置的德育课程占比不高,而且课堂效率不明显所致,从而不利于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为了达到教育目标的完成,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把在技工院校中将德育课堂的比重重新分配,增加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满足对学生的素质培养需求,从而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技工院校学生思想品德。所以,为保证技工院校学生的品德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增加德育教育比重及水平是必不可少的。
(二)要重视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与教育实效。由于技工院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方面没有得到高度的重视,即使有德育课堂,多数以走形式为主,没有深入到德育课进而发展研究,致使技工院校设置的德育课没有明显的收效。为了实现德育教育的充分发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学生从整体上得到提高,技工院校就要保证两方面工作:一是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增加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了解德育教育对学生的生活及工作帮助。二是要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把德育教育的考核指标放在衡量学生素质的标准上,从而推动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技工院校要依据学生特点来构建德育教育课程。从目前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来看,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德育教育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及个性来制定,导致德育教育在课堂中缺乏创新教育手段,学生对德育课的学习没有兴趣,预期的效果没有成效。
四、总结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技工院校的教育中,应该对德育教育高度重视,大力宣传对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从而顺利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全校师生共同学习德育课程,以教师的以身作则来为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快速发展技工院校德育教育的实施,增加德育教育在技工院校中的教学比重,全面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为社会培养高品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枬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2.
[2]张晓乐.框架理论视野下的道德叙事[J].全球教育展望,2005第4期.
[3]周勇论.德育教育的叙事方式[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期.
[4]刘慧生.命叙事的道德教育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1期.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对新时期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各高校已经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的发展规划之中。一、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得到改善。二、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逐步加强。三、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蓬勃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高校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也对国家的未来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探究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至关重要。
1.高校物质文化建设过于强调形式,不能彰显精神文化内涵。有的高校把高校物质文化的建设和意义看成是建几栋漂亮的高楼,增添若干先进的硬件设施,津津乐道其数量、质量和外形。这种脱离了高校精神文化内涵,单纯的高校校园物质建设就失去了其文化建设的意义。
2.高校精神文化建设与时代特征不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今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理想观念多了些功利色彩。同样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并没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自身学历的提高而得到改善。一些学业优秀的学生缺乏爱心、责任心,更不用说社会责任感了。
3.校园文化活动重形式轻内涵。当前,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大多用于企业,厂家的校园宣传,分散了大学生的思维。现在一些高校文化活动主要以娱乐为主,层次较低,不能起到对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脱离。目前部分高校在校园建设中,只是单纯的进行大学物质、环境建设,离开了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设,使得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相脱离,也使得校园自身的文化功能无法彰显。二是精神文化建设缺乏深层次研究。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精神的研究仅仅集中传统文化、校园自身文化等的研究上,路径较窄与实践结合不够,方法上不够创新,既没有与时代精神的发展相结合,又缺乏系统性、创新型。三是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力度不够。高校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校园文化活动仅仅停留在物质上是远远不够的,要发挥活动的引导性。通过对高校校园文化在物质、精神、文化活动方面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看出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由此,下面我们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提出建设高校校园文化的对策。
四、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策
一是创建宜人的校园环境,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第一,科学合理规划,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即做好绿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第二,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校园环境建设的要求,营造大学生成长的良好氛围。校园内各项建设始终都不能影响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高校还要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注重自我特色的体现,将学校的办学特色,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和国家特有的民族特色融入到各个物质设施和场景中。第三,加强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在教学改革过程中,高校要加大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运用投影仪、幻灯片、多媒体等,这能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起来,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在课堂之外,学生还可以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学习手段,快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进行适合自己知识结构的创新实践活动。第四,加强校园网络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二是培育特色的校园精神,提升校园文化品质。首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要使我们的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通过高校精神文化建设进一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品质、掌握国家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本领和丰富知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能够与祖国共同成长、与时代共同进步、与人民共同奋斗,这对于确保实施科教兴国及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高校必须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增强他们在政治上的判断力。
其次,总结、整理和提炼高校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传统,充实高校精神文化建设。无论高校建校时间长短,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和优秀传统文化,而高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就是要挖掘本校的自身特色,紧随时代先进文化发展的潮流,着眼于社会大局,传承和发挥学校传统与优势,发挥自身的潜力与特长,突出学校办学理念及在精神文化的熏陶下师生立身行事上的个性体现。最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构建高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平台。第一,凝练精神,激励创新,发挥大学精神的指引作用。高校作为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承者,通过更新教育观念、价值观念、改变思维方式,实现文化的再生产。第二,转变理念,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发展。在教学中,高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创新潜能。第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创新服务管理理念。高校各级管理人员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便利条件。他们还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学生进行深入细微的思想教育工作,认真组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各项活动。三是开展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广阔精神的成长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搭建广阔的平台,而且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第一,根据育人目标开展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校人才素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首先着眼于积极举办学术科技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如举办“电脑编程比赛”“物理建模大赛”“博客论坛”等,用这些符合科技发展潮流的活动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为大学校园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第二,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影响。首先,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大学生的求知欲。其次,通过校园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高校应重视校园活动的实践功能,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来,从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强化育人成果。最后,通过校园活动帮助学生调节心情,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
[2]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3]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政治范畴,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政治形势瞬息万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扣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教育中不断融入新的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辩证关系,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武装大学生的思想,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方向
(1)夯实大学生价值基础,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中之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迅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必须要有核心思想的引领,否则社会思潮必定混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引领社会思潮的重要理论,进行国家建设必须一以贯之。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是科学的、先进的思想,在大学生的政治教育中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核心价值观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必须要明确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就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
(2)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精神旗帜。这面旗帜引领着社会思潮,引领着大学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第一,马克思主义思想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科学的思想。针对大学生的教育首先必须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开展大学生教育活动时针对这方面的教育必然不能忽视。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体现着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的精神,这样大学生才能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人们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大学生应积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评判自己的行为,时刻以此警示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增添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促使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与时俱进,不断与时代、与社会接轨,永远保持生命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可以分为理念创新、理论创新、内容创新、目标创新四个方面。
第一,从理念创新、理论创新来讲,政治具有稳定性,也充满变化。核心价值观所贯彻的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大学生拥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对社会发展中的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在不断与时代接轨的同时,又可创新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从而推动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第二,从内容创新、目标创新来讲,当今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政治层面也是如此,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丰富做出贡献。
3.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有密切的联系,必须准确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以促进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铜学,仇小梅.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及其实践——以怀化学院物信系宿舍管理阳光台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王力尘.加强大学生思政博客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7).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专题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此背景下,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而校园文化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就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园文化的作用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作用的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引导
在高职院校中,校园文化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可以说,校园文化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载体,有效地促进其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对校园文化进行影响和改造,确保校园文化的积极健康发展。为此,在当前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逐渐严峻的背景下,有必要探讨校园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群体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从而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
一、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园文化的作用
1.引导和号召作用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能够反映出全体师生的价值观和目标追求,而由此形成的号召力则会对师生的日常行为产生引导作用,促使他们按照校园文化倡导和宣传的方向发展,并自觉遵守和给予支持。换而言之,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校园文化的引导,从而提高自身判断善恶,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更好促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2.感染和熏陶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对高职学生起到感染和熏陶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不断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人格与品德,升华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从而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实际上,对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当强行进行灌输,而应当通过大量美好和生动的情境与形象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等都充满着“育人”和“求知”的味道,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从而使身处其中的学生时刻接受校园文化的洗礼。3.心理调节作用高职学生正处在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等思维观念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中不少的学生都会存在多多少少的困惑,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很好地解决,很有可能会引发心理疾病,严重者甚至还会在思想政治层面上出现偏差。而良好的校园文化则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缓解他们因枯燥和紧张的学习生活所导致的多种负面情绪,帮助他们放松心理压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从而营造出一种健康、积极的心境。
4.求知和育人作用
校园文化除了具备娱乐性和多样性的特征之外,还能够起到育人的效果。有鉴于此,各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应当将校园文化建设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学到知识,提升品位,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可以说,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想要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他们个人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不断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5.人格塑造作用
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影响,这是因为学生长期处在校园文化的氛围中,个人意识必然会受到校园文化这一群体意识的影响。具体而言,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校园文化的引导和熏陶,日常的人际交往和人格塑造也会向学校所提倡和引导的方向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受到启迪和陶冶,从而培养出强烈的自豪感与责任感。另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现个人天赋的平台,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自信,而且还可以锻炼自身的心理承受力和人际交往水平,健全个人人格。
6.约束和规范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优良传统和制度文化的集合,其对广大师生的行为习惯有着普遍的约束作用。一方面,校园文化会借助现有的规章制度对全体师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引导,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也会借助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对广大师生的心理产生辐射作用,从而使师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由校园文化所引申出的校训、校风、校纪、校规等都有着一定的规范性和规律性,其对于一些符合规范的行为必然会给予肯定和鼓励,而对于一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也必然会给予谴责和惩罚。因此,校园文化的约束和规范作用能够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条件。总而言之,在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逐渐严峻的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清楚认识到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强化人格,开拓视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二、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作用的措施
1.强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逐渐扩大,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也开始了校园环境的建设。但需要说明的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除了校园环境的建设之外,还包含各类文化设施的建设,其直接反映出了学校的办学和管理水平,对于广大师生的熏陶和引导作用也最为明显。为此,广大高职院校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力度,科学布局校园整体环境。校园内各类建筑的标志、装饰等凸显出校园的特色,并赋予其特殊的文化底蕴,从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第二,重视学校的优秀传统及历史沿革,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学校的文化底蕴,培养他们对学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第三,完善学校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学生活动中心、各类社团及兴趣小组的作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发挥出来,也才能真正将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和教育功能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保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强化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通常是由校园的历史文化所传承累积下来的,其对广大师生的行为有着规范、引导、激励和约束的作用。校园行为文化往往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活动范围之中,以独特的校园精神力量吸引并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意识和行为习惯。另外,校园行为文化还会对学生们进行隐性的教育,对他们们的道德品德、思想观念、性格塑造等多个方面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3.强化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想要健康发展,必须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学校内部管理水平,也才能为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对高职院校而言,制度建设不仅是科学民主管理的体现,而且还是学校办学精神、办学宗旨以及办学理念的直观体现,更是营造与培育高职院校优秀校园文化氛围的具体体现。通常来说,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突出以人文本理念。任何院校的制度都必须依靠人来,也必须依靠人去执行,在当前人本理念日趋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制度的设计必须切实体现以人文本的理念。
第二,保证制度的先进性。高职院校的制度形成来源于广大师生的共同认可,通常为了保证制度执行的稳定性,这一制度都会明文规定,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但需要说明的是,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制度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制度本身已经滞后,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及时对多方意见进行征集,不断改善并优化校园制度,从而保证制度的先进性。
第三,确保制度的执行效果。任何一个制度不管制定的多么完善,如果缺乏高效的执行效率都会事倍功半,为此,各高职院校必须尽快建立相关的执行监督体制,并出台必要的辅助政策,从而确保制度的执行效果。
三、结束语
综述所述,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的作用及影响非常重要。在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的作用,切实采取相应措施,在物质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以及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提高校园文化的建设水平,从而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他们的个人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魏忠发.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J].才智,2014,35:275-276.
[2]周婷.探析校园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求知导刊,2015,01:18.
[3]谢廷墨.关于校园文化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才智,2015,05:25.
[4]钟远珍,卢卓永.优化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的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02:93-95.
[5]王国春.完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2:148-150.
[6]孙鹤嘉.构建高职和谐校园文化必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辽宁高职学报,2012,12:96-98.教学,2013,12(15):74-76.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使用氛围覆盖了全世界,人们生产生活方式都被改变,信息技术的影响渗透进各行各业。如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信息技术既能带来一定的积极影响,也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所以高校要正确地利用好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既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便利,又能避免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难点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信息技术为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科技的进步,也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思政教育提供教学资源。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够丰富,老师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来源于教材,对课外知识的扩展比较少,而且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用到的案例多数都不能很好地贴近生活实际,这就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网络技术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途径。网络上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随时共享给其他人,传播基本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的资源与以前相比就更加丰富了,老师只要去网络上查找,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资料都可以轻易找到。这就可以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果。
2.为思政教育提供新平台。我们都知道在没有信息技术之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只能通过课堂或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座进行。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受到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的。但是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的平台,现在很多高校都开始利用网络建立自己的网站,而且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可以把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络上,或是直接在网络上进行视频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同学们不在教室就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让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到空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3.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课堂。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完全由老师来主导,学生只是课堂的配角。在这样的课堂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没有学习兴趣,很少会有同学真的在听老师在讲台上说了什么。这样的课堂怎么可能会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信息技术为改变传统课堂提供了可能,给老师的课堂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比如,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制作生动的视频短片在课堂上播放。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激发同学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兴趣。
二、信息技术为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1.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高校思政教育造成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渗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上信息资源传递速度非常快,而且这些信息资源中包含了大量不良信息,比如:暴力、色情、拜金主义等等。大学生对网络的接受越来越频繁,自然接触到这些不良信息的机会也有很多。这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都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考验着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经常接触网络上的这些不良信息,大学生很容易逐渐失去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出现道德滑坡现象。而且网络的发展使得信息全球化的程度加深,网络不受时间和地区的限制,这让世界上的不同文化交流更频繁方便,但同时也让不同的文化之间形成碰撞。大学生在网上可以接触到大量与接受到的教育不同的文化,这有可能对大学生接受我国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阻碍。
2.信息技术给思政教育者带来挑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老师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课堂讲授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落伍,不能满足今天素质教育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它独特的教学优势。但是,想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好网络资源,让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工具,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3.信息技术给传统思政教学内容带来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过于泛化空洞,大多都是宏观概念,不切合生活实际,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对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这就对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需要贴近生活实际,让同学们知道怎么面对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开展思政教育
1.思政教育老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首先要做到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关心学生的实际需求,循序渐进地讲解教学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仔细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帮助同学理解知识。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也要进行改进,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法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是课件,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让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思想政治教育更高效。
2.学校加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让同学们可以借助网络教育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很多高校对网络教育平台还没有进行很好的利用,没有实现数字化教学。想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数字化,就要先实现对校园网络教育平台的建设,加大对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的投入。学校要对教育网站上的信息资源及时进行更新,保证学生可以查阅到需要的教学资源,老师也要定期更新网站上的课件和学习视频。这样才能让网络教育平台发挥作用,方便同学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进行自学。
3.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高校大学生的自律能力还不够顽强,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会沉迷于网络。为了让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作用,高校的思想政治老师应树立正确的网络教育意识,对学生上网不能通过完全禁止的方式来避免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而是要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利用网络来为生活和学习带来便利,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告诫大学生不去接触那些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不让自己沉迷于网络。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利用具体的生活实例加强对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
四、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它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新的教学平台,但是也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顺应时代发展,利用好信息技术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质量,又要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做好防范工作。
参考文献:
[1]赵江永.分析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31).
[2]杨威.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3(05):186-187.
[3]倪洪章.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106-110.
[4]郑志龙,余丽.互联网在国际政治中的“非中性”作用[J].政治学研究,2012(04):61-70.
[5]邱昊.数字时代背景下中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当下选择———西方媒介素养教育范式的演进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04):103-106.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符合当前时代和学生身心特点的必然趋势,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应该积极重视教育学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取得新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对其影响和具体策略进行了讨论,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教育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应用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其实是相通的,因而将教育学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价值,因而高校应该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学之间的关系,用教育学理论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断革新,不断进步。
一、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教育学中发展出来的,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进行研究,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研究,虽然两者从研究对象上看存在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相通的,而且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价值,不仅体现在理论发展上,而且也体现在教育实践当中,具体来说教育学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离不开教育学理论。教育学主要是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认识,这些认识构成了教育学理论,也可以说教育学理论属于认识理论的一种,而这种理论也是在近代逐渐发展起来的,是教育习俗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原有的教育习俗认识在教育生活经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想和认识,这就会使得教育习俗认识之间产生矛盾和歧义,并且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丰富,这些传统的教育习俗认识也不能够解释很多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这就促使科学教育学体系和理论诞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认识论的部分主要就来自于生活习俗和教育理论当中。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来自于日常家庭和学校教育生活当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也往往通过借助于日常的习俗认识来进行,而这些日常教育习俗就是教育学理论诞生的基础部分。并且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学校和家庭也逐渐受到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会采取一些教育学理论上的方法,这些都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学生的自身素质与基础教育阶段有了很大提升,因而日常教育习俗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校更应该借助于现代教育学理论来支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现代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来构建思想政教育理论框架。
(二)、教育学理论能够帮助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教育学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得到的解决教育方面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因而对于解释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如此,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科学解释,教育学能够清楚明确教育问题,这是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属于教育问题之一,因而教育学理论也同样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明确界定。再者,教育学理论能够对教育问题进行科学解释,包括通过专门的术语、概念来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释,这时日常语言所做不到的,作为教育问题中的一部分,教育学理论也能够运用专门的语言或概念来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而且这种解释是建立在科学根据基础上的,而不是根据直接感性经验判断出来的,这就使得运用教育学理论解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有了科学性和理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部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层次提升了一个等级。正是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不断的科学及时,才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和丰富,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教育知识的增长,对于更加有效解释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更高价值的,能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理论的不断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学理论的应用
(一)、培养坚定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态度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现,正确的、积极的教育态度能够不断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推动教育工作者更加热情地投入到教学当中,也能够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而消极的教育态度则会阻碍教育工作的开展,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教育态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而积极正确教育态度的培养与教育学理论是分不开的,教育学理论的学习对于养成积极正确的教育态度,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都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多多积累自身的教育学知识,在用教育学理论来支撑自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信念,让自己能够积极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这样才能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步。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理论素质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各项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是越来越高,而教育学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理论素质,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不断学习能够不断丰富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教师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者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者,通过对教育学理论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教师掌握教育方面的基本问题和概念,而且也能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来面对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不断用自身的观点和见解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关键。再者,深入教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能够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往往是依靠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和自身经验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这种方法是比较片面的,教育工作者没有从多个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论证和思考,也没有将自身经验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结合起来,使得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并不顺利,因而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学习和浏览教育学理论方面的知识,了解有关一个教育问题的各种观点和流派观念,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一个教育问题进行不同解释,从中体会教育问题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师从不同的观念和观点中找出最适合当前教育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学会将自身的经验和教育理论高度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走出经验主义教学的怪圈,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开阔自身的理论眼界,接触更多国内外的教育学理论和流派,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好理论基础。
(三)、运用教育学理论研究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教育学理论发展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质性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对多种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对现有的社会现象或问题进行整体性探究,而后通过归纳、整理形成相应的理论,在现代教育学理论研究中非常常见,也是现代教育学研究者比较推崇的一种研究方法,而这种方法也同样适合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中的基础课程,包括很多学科方面的内容,像是心理学、哲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内容,因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跨学科的体系,而质性研究方法的基础就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对于涉及如此多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是非常有价值的,质性研究方法本身也是一种系统的研究方法,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值得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借鉴。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进行研究,包括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关注,而质性研究方法也是关注于人的价值,这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通的,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对于突出人思想价值研究主体,加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层次具有重要价值。另外,质性研究方法强调意义建构和深度解释,强调对研究对象从整体上进行研究,这一点非常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需求,通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深层和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通过从整体上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探究,能够不断深入行为和思想之间,揭示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的本质关系,同时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来分析其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从中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律和认识,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质性研究方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和理论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三、结语
教育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础,其不仅能够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而且还能够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不断向前发展,因而教育学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非常高,高校应该充分认识教育学理论的价值,将其更好地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小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评《当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优化》〔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2〕牛倩.关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研究--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J〕.当代教育科学,2015,(17).
〔3〕张龙.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建立的现实意义及条件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4).
〔4〕宋俊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政策内容分析:文本与范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5,(07).
〔5〕张凡.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课程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2,(04).
〔6〕王翠.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探讨〔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05).
〔7〕秦在东.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结构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1).
〔8〕牟向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J〕.中国教育学刊,2015,(03).
【摘要】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市场需求,职校应对学生进行强力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让学生成为高新技术人才,投入到工作一线。在教育中我们要采用第二课堂等新方式,摒弃传统教育的缺点,用高效的教学方式去培养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里培养的学生是为了满足社会职业人员和各类劳动者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类人。一个好的职业技术人才应具有多方面综合素质,思想政治水平也是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其行为的导向,是做人的基本,因此应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和各项教学科目中,加强教学力度。
一、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想取得好的结果,首先要对其重要性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我们可以分为老师的思想转变过程以及学生的思想转变过程。针对老师的思想转变,可以在全体教职工大会,教师党员大会等集体会议上反复强调该项工作的重要程度,开展教师之间的一对一对接活动,确保每个人都能受到教育,也可以发放相关资料让老师进行自学,再统一对自学成果开一个研讨会。对学生而言,除了在班会和各种全校大会上集体宣讲这种传统方式外,还可展开班内小组讨论的形式。将核心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适当安排课时,将覆盖面扩大至全体学生。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校内广播,宣传板等形式,将一些关于将职业核心能力发挥的好的例子,围绕提高职业能力的趣事等,提升所有人对学好职业核心能力的信心,营造出一个学习职业能力的良好氛围。
二、科学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工作框架
1、成立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由校内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员领头,挑选除教学老师之外的行政、文职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领导小组,要求全校各个部门相互连通,共同协作,齐心协力将校内各项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造出一个优良的大方向。
2、组建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
由领导小组在其余教师中选择部分人员组成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教研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学生现下的学习生活状况,制定出相应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计划,将该培养工作与思想政治课程及各类选修课相融合。教研室由思政部管理。教研室内部要定时召开研讨会,每个人都要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3、科学拟定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总方案,构建思政教育工作框架。
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时,首先要构建出一个大的框架,制定出培养方案,方案应考虑相关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各方面,尤其是思想政治方面。在培养方案中,还有另外几个重要问题需要注意。首先,要将学生的职业共性素质作为提升职业技能的主要方向,固定好大方向之后再辅以专项技能,增加学生的技能覆盖面。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能仅仅在课堂中进行书本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上手操作。要开发第二课堂,在实验室或者室外场地进行能动手的课程教育。同时开展课后实践,让学生自己检查自己的技能,自己发现并改正缺点。最后,学校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开展必须不遗余力的支持,对该项目所需要的设备要及时更新,保证教学资源充足,分配足够的老师到工作中去,定期视察该项目的进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满足老师和学生的合理需求。
三、加强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能力
1、开辟思政教育工作者接触行业企业的通道。
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满足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应提高老师对职业市场的了解。安排老师对企业进行定向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并参加学生的职业指导,让学生学习企业需求。老师要参观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学生实习内容,看实习内容是否与课程及企业需求相符,按需调整实习内容。使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能更具针对性,少做无用功。
2、安排思政教育工作者兼职一线学生管理工作。
班主任及辅导员都是最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人,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到一线管理岗位上去,及时更新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也将职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只有做到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才能从一点一滴做起,真正改变学生,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3、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自身职业优势。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高在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资质,参加各类学习会,考取更高等级的证书等。但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应只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与学生的教育脱节,而是要多任教一些选修课,例如法律、艺术等较为轻松的专业性不是特别强的课程,或是担任学生各项文体活动,例如校园歌唱大赛,安全小品大赛等活动的评委,增加与学生的接触互动。四、扎实推进分类教育,确保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实效扎实推进高职院校分类教育,是确保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工作。职业核心能力的教育要完全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去,要在教学大纲中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职业能力培养工作一起抓,对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偏袒不忽视。在实际教学时,要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尽量不用死板的填鸭式教育,可采用其他形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专注度,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后的评价制度除了考试之外,也可以用实验打分等其他方式进行评判,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以前的教学,使学生不再简单的关注考试分数,而是注重真能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瑾.浅议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36)
[2杨晓蕾.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