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一、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进程与现状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初,一些国有外贸企业在海外经营进出口贸易,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生产性投资比重有所提高。进入90年代后,跨国经营主体进一步多样化。目前,除了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境外投资额增长很快。截至2006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为733.3亿美元,建立境外中资企业超过1万家,投资分布在全球168个国家和地区。仅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就达161.3亿美元,同比增长31.6%。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已达3万多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1800多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600多家。从2001年开始的5年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66%,对外承包工程年均增长25%,对外劳务合作年均增长11%。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境外中资企业(非金融类)的总资产已超过2000亿美元,年销售收入超过1500亿美元,年实现利润177亿美元。另据德意志银行2006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在未来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可能超过20%,并将在2011年达到600亿美元,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中国的跨国公司群体已经出现。
跨国公司通常以一个国家为基地设立母公司,同时又在其他一个或多个国家设立不同的实体,接受母公司的管理、控制和指挥,从事各种经营活动,这样一种富有高度组织性的巨型企业客观上需要有高度严密科学的管理。发达国家跨国经营具有雄厚的物力、财力、人力等优势,在资金、技术运用上积累了上百年的经验,具有熟练的、规范的、科学的管理技术。而我国境外企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缺乏应有的经营自主权利,难以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做出灵活的反映,制约了企业跨国经营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多为国内母公司的附属公司,在单一目标市场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缺乏组建战略联盟的意识;管理人员的选派被视为照顾或福利,综合素质差,缺乏企业家才能。因此,我国境外投资企业数目虽然可观,却少有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对于现代跨国企业来说,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市场份额、资本市场市值等规模的大小是挤身于世界级企业的显著标志,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的世界500强的主要依据是对公司营业收入的规模进行排名。进入美国《商业周刊》的1000家企业,则要根据各企业在股市的市值大小进行排名:企业规模意味着经营实力和市场竞争地位和影响力,若达不到相当的规模,就无从谈及世界级的企业。大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但大而不强,意味着效率低下,同样缺乏竞争力,做强是发展的关键。做大可以通过政府手段加以解决,做强则需要企业内在的实力。因此,大企业应瞄准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找差距,定战略,在企业国际化战略上下工夫,提高竞争实力。我国联想、海尔企业国际化战略上的成功,说明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具备冲击世界级企业的潜能。
二、我国跨国公司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世界级跨国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海外企业中盈利的占55%,收支平衡的占28%,亏损企业占17%。这说明中国的跨国公司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
首先,海外投资规模不大,战略优势不明显。据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透露,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仅占全球FDI的0.5%,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仅占国际工程发包额的2.1%,在外劳务人数仅占国际劳务市场的1.5%,“走出去”的规模仍然偏小。投资项目仍以中小型为主,单个项目的平均投资额虽然已经由2002年的281万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448万美元,但与发达国家海外平均投资额约600万美元、大型跨国公司平均投资约6000万美元的规模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因此我国的跨国投资整体水平偏低,规模不大资本不足,尚未形成明显的战略优势,影响了我国企业在境外的扩张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制约我国企业跨国经营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次,海外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中国海外投资,在行业结构上,贸易型投资企业比重偏高,制造业投资企业比重才刚刚过半,在地区结构上,投资遍及五大洲168个国家和地区,虽然投资的区域比较广泛,但对外投资的46.8%集中在港澳地区,其次是北美,占13.7%。从整个海外投资布局来看,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投资明显偏少,影响了中国对外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市场布局上的战略意图、战略层次有待进一步凸显;投资方式虽然已经由“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展,但经营方式仍比较单一,作为跨国经营中资本运营的重要手段——并购,实施的频率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公布的数据,200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达到6870亿美元,其中跨国并购投资达4410亿美元,所占比重高达63.6%。但目前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中新建方式约占78%,而以收购、兼并方式建立的企业仅占22%左右。
第三,海外投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世界跨国公司的渗透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高科技产品和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一些高技术产业,比如航天航空、微电子、生物工程等,在现代跨国公司中逐步成为支柱产业。而我国企业在科技方面比较落后,许多企业没有技术优势,更没有形成核心技术。因此,尽管我国的跨国经营投资范围广、涉及行业多,“十五”期间也陆续建设了一批境外研发中心、工业产业集聚区,对外承包工程也向EPC总承包、BOT等更高层次发展,大项目逐渐增多,技术含量逐渐提高,但以贸易性企业及资源开发和加工企业为主的初级格局尚未有根本改观。中国最大海外投资企业的主要投资都集中于资源开发和制造加工业,如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投资1.12亿美元与澳大利亚合资建立恰那铁矿,首钢总公司斥资1.2亿美元收购秘鲁铁矿,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通过中信加拿大公司与加拿大鲍乐公司、巴瑟斯特公司联手收购了塞尔加纸浆厂等,这些都表明资源开发业仍是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重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层次和转换速度都明显滞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业分布为:资源开发(林业、矿业、渔业)、加工制造、交通运输、建筑承包、医疗保健、旅游服务等领域。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业和初级加工制造业,大约处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换的过渡时期,因而尚未形成直接投资的产业体系。
第四,海外投资宏观管理体制滞后。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管理体制严重滞后,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缺乏统一且透明的政策。由于宏观管理的无章、无序,造成资本投入失控,加之财务制度、经营管理的不规范,造成了海外企业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海外企业监管制度不健全,造成了内部风险管理的失控;海外投资立法工作显得滞后和单薄,尤其是海外保险与保证制度,在许多方面甚至还是空白;海外投资在体制上仍然带有浓厚的部门和地方所有的行政隶属关系的色彩。国内跨国集团的上级主管部门(部门或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仍保持高度控制。当前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最大体制性障碍仍然是政企没有完全分开,政府对企业投融资、进出口贸易等一系列市场活动采取审批制,过细的产权和人事管理,在部门与地区利益的驱动下对企业的联合、重组、收购、兼并,进行行政干预等,凡此种种,严重影响跨国企业的健康发展。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首先是缺乏全球化的理念和国际化的思维,以及缺少跨国经营和管理人才。从某种程度上讲,国际化人才是我国跨国企业最稀缺的资源。
三、发展我国跨国公司的对策思考
1.制定明确的国际化经营战略。战略管理是企业战略策划、制定、实施和控制的过程。我国跨国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通盘谋划,合理确定企业战略目标,科学制定战略方案,并加强企业战略的控制。由于不同国家的公司参与全球市场的程度不同,跨国经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产品出口,即公司跨越国家边界销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多国经营,即公司在一个以上的国家市场中开展经营活动,每个市场一般被看作是独立的,总部会实施一定程度的控制并对各地经营活动施加影响;全球经营,即公司从整体上选择和利用全球市场机会,在全球范围内组织资源,以实现获得全球竞争优势的目的。采用全球市场战略的对外直接投资一般出现在如美欧日等广泛国际化经营的企业,而我国的跨国公司由于国际化经营的历史较短,全球化战略的程度较低,大多处于由多国经营阶段或向全球经营转型的过程当中,因此实施海外经营时应选择目标更为明确的多国市场战略。随着企业竞争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海外经营参与程度的不断深入,逐步过渡到全球市场战略。
2.培育跨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是指一国企业在一定的外部经济环境下,成功地进行国际生产与经营活动的能力。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要在充满风险的国际舞台上竞争,求得生存并不断壮大发展,就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企业的研发能力,这是取得海外经营成功的关键。一个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知名品牌,没有独特的研发技术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也不可能具有国际竞争力。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都在5~10%之间,强者高达20~30%,巴斯夫一家的研发人员就超过1万人。目前,世界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又频频进入我国,这对我国的自主研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加强企业的研发体系建设对于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显得尤为紧迫。
3.采用渐进式海外发展模式。我国跨国企业一方面人力资源匮乏,缺乏对海外市场的深入了解,另一方面资金实力不足、规模小、抵御风险能力差,因此应采用渐进式海外发展模式,即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代理一产品直接出口——海外代表处——相邻海外分公司——相邻海外子公司——海外建厂——扩大海外市场区域——全球市场。渐进模式是一种从地理和经营方式上逐步演变、循序进入的扩张方式,以提高跨国经营成功率。渐进发展模式有利于不同资源、文化、综合能力的融合、培养与吸收,逐步增强跨国企业实力,从周边国家扩张到欧美发达国家,并最终走向全球。
4.加强跨国经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我国跨国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按照国际市场需求,树立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尽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强化企业的质量管理,加强企业的营销管理,重视信息管理。我国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遇到反倾销、反补贴以及企业蒙受的种种损失,主要是源于不熟悉国际惯例,不能按国际通行的规则开展经营活动,因此企业必须严格遵照国际惯例和规则行事,按国际规范、惯例加强海外分支机构及跨国经营活动的管理。
5.培养和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国际化人才就是熟悉国际惯例、精通外语和懂得国际市场运作的人才。许多跨国公司的实践证明,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是影响企业海外经营的非常关键的因素。我国的跨国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从而成为跨国经营的“短板”,因此培养和引进业务技能强、熟练掌握国际商务语言的经营管理人才是中国跨国企业经营成功的必要条件。春兰集团跨国经营的成功就是基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建春兰学院,吸引国内优秀人才;选派到国外进修:整合全球人才资源;人才资源本地化等。目前春兰在海外有1000多名外籍人才,这批海外科技精英掌握全球范围内最前沿的技术,成为春兰向世界先进技术挑战的强大后盾,缓解了海外人才不足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春兰基本解决了国际化人才缺乏的问题,保证了国际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认真学习著名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树立国际化视野,移植并孕育跨国公司成长基因,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竞争中,我国的跨国公司一定会发展成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掌握国际化经营管理和技术的现代化的跨国企业集团!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论文关键词:农业保险财政支持经营体系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农业保险面临着新的挑战。但是由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不能完全采用纯商业保险的运作方式,在整个保险业迅速上升的同时农业保险严重滞后,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增长。文章从政府、保险公司、农民和保险市场四个角度讨论农业保险发展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农业保险是指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我国农业是弱质产业,是农业灾害较重的国家。例如2002年全国农业受灾面积达47119千hm2,成灾面积达27319千hm2。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威胁农业生产,也损害了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一旦遭受自然灾害或发生意外事故,仅靠单家单户的力量根本不能解决问题。目前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单户农民成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生产规模小,分布分散,对各种风险的抵御能力低下。但目前的状况,一方面,农业保险作为有效的风险转移管理办法,能够很好为农民的生产经营提供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和保护,我国农业保险具有潜在的发展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但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不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单户的小规模生产使得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农民收入很难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少使得农民对相对较高费率的农业保险望洋兴叹,旺盛的需求在目前各种矛盾的冲突下却得不到满足,并导致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供给的不断萎缩,我国的农业保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途因”左”倾思想的误导,1985年被迫停办,1982年重新开始尝试。
20多年来,农业保险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险种逐步增加,保险面不断扩大,保费收人大幅增长,显示了农业保险在抗灾救险、稳定经济中的补偿作用。然而在1996年以后,随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向商业性保险公司转化,加上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传统的集体农业经营模式,经营农业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因为该业务亏损而逐渐淡出该领域,全国的农业保险大范围减少,保险业务发展陷入萎缩状态,见表1。资料显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情况一路下滑,无利可图,保险公司因为迫于政府的强制只能艰难支撑,牺牲农业保险的经营规模也就成了保险公司缓解亏损压力的唯一办法。
此外,我国已经加入WTO,当前的农业保险问题越来越突出,其他产业都有保险保障,而农业方面只有一些临时的救济或捐助,并无很好的保证。我国的农业保险没有形成规模,与农业发展新阶段和WTO框架下的要求很不适应,农业保险发展现状令人担忧。
问题与原因分析
1.保险公司有效供给不足
(1)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缺位。1982年我国农业保险恢复之初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经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保险的亏损由国家通过免征部分税收扶持才能艰难维持生存。1996年各保险公司向商业化改造,农业保险业务也由此转向商业化经营。商业化经营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农业保险业务则因为自然条件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经营本身风险过高(见表2)。
从表2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农业保险净赔付率非常高,平均高达87.4%,再加上经营成本,保险公司基本是在亏损经营,由此,农业保险经营主体逐渐减少,农业保险的有效供给不足。目前,国内开办农业保险并有一定规模的,只有人民保险公司、中华联合和2004年3月成立的上海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其他股份制保险公司基本未予涉及。
(2)保险公司在经营农业保险上存在一些技术障碍。主要表现:①费率厘定难。费率的厘定是以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风险损失为基础的,由于我国目前没有这方面的长期准确可靠的统计资料,给费率的厘定造成了困难。②责任确定难。保险经营的原则之一是风险的一致性,而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灾害种类等都不相同,保险责任很难从技术上确定。③亏损理赔难。由于农业保险的保险标的是有生命的动植物,且在不断的变化中,很难准确预计该产品的未来市场价值和损失程度。
(3)保险范围小,保险品种少。农业保险涉及农业的整个过程,包括农作物收割后储藏、加工并将农作物运输到最终市场,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财产即房屋、机器、设备和工具、加工厂等,以及从事这些活动的人的保险。而目前中国的农业保险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保险和养殖业保险,由于我国农业保险的高赔付率,商业保险公司为降低损失已经取消经营风险较大的保险品种,保险品种已由最多时的6O多个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O个。目前主要有农产品险、家禽综合保险、森林火灾保险、烤烟保险等。
2.农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
(1)农民的保险意识薄弱。我国的农民因为长期受到小农经济的传统观念影响,加上文化素质水平不高,比较注重眼前的既得利益,而对事情的发展缺乏全盘的考虑,风险大的投保不起,风险小的认为没必要投保。同时金融保险业在农村渗透不深,如2002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011.1亿元,其中金融保险业只占5.3亿元,农村社会对金融保险意识淡薄,对保险更是觉得可有可无,听天由命。
(2)经济承受能力有限。我国农险费率较高,一些地区的农险费率高达9%1O%,而我国农民年收入原本就很低,各种开销又必不可少,剩下的可支配收入微乎其微,农民想保交不起钱。从下表的数据便可看出我国农民的可支配收入限制了他们对保险的购买。
3.政府政策倾斜力度不够
鉴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农业保险。各国政府把农业保险视为农村救济、农业贷款、农产品价格保护等政策的一部分,来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包括政府出资建立初始资本、准备金、负担全部或大部分经营管理费的同时,还给予保费补贴,日本政府补贴水稻保
费的50%"60%,麦类保费的50%~70%;法国对农业保费补贴为5O%8O%;韩国是5O%;瑞典是66%;美国补贴53%;菲律宾补贴56%~80%。(数据来源:王小平《对农业保险几个问题的认识》)另外还对农作物一切险的经营实行免税政策;凡在全国推行农业保险的国家,都是由政府或政府扶持的商业公司、再保险公司为农业保险提供再保险。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更是从2O世纪3O年代就开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试验,政府对农业保险实行低费率、高补贴的政策。而在我国,由于国家财力等方面的限制,近年来我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一直在8%附近徘徊,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严重不足,政府对农业保险除免交营业税外,同其他商业保险一样,无任何财政补贴和配套的政策予以支持。
4.农业保险经营体系不健全
国外农业保险经营除了有政府的经济支持,还有完整的经营体系;而我国农业保险经营缺乏专业保险公司介入,资本结构单一,使得经营策略和具体业务受到局限。农业保险业务再保险更是一片空白,使保险公司的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和补偿。在这种不完整的经营体系下农业保险很难有发展的空间。
5.农业保险缺少法律支持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农业保险给予经济和法律的支持,制定了农业保险法及其实施细则,以保证农业保险体系的顺利建立和业务的协调运作,使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尤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农业保险立法的重视远超出一般的商业规范性法律制度,其政府制定专门的法律对开展农业保险的目的、性质、办法等作了规定。美国和日本早在1938年就制定了《农作物保险法》,美国1994年制定了《克林顿农作物保险改革法》。而我国只在适用于商业保险的《保险法》中规定“国家支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保险事业,农业保险有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并且《保险法》还规定保险公司只能采取股份有限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两种组织形式,不利于我国农业保险的开展。
对策研究
1.增加对农业保险的财政支持
农业保险是政策性很强的险种,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按市场运作厘定费率农民买不起,保险公司赔不起,鉴于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政府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首先是财政资金支持,即按照WTO规则所允许的“绿箱政策”,用财政资金补贴农业保险业务费率或直接补贴经营主体;其次是税收支持,如免除经营种植业、养殖业的经营主体和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的营业税和所得税;三是给予一定的金融和费用支持,增加农业贷款,放宽农民贷款的条件等。
需注意的是,政府补贴要量力而行,在目前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对几种关系到国民生计的主要农作物提供一定的支持,使其优先形成一个比较完全的市场,待时机成熟后循序渐进、逐步推进。
2.构建合理的农业保险组织体系
(1)建立国家政策扶持的主体多元化的商业保险经营模式。根据各国经营农业保险的经验,农险的开展是要由财政支持的,当前国内多数人认为的主要经营模式一是政府扶持,商业性保险公司代理农险政策性业务;二是政策性保险公司;三是互助保险经营机构。鉴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中,财政能力有限,不可能完全由政府补贴。同时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风险差异性大,因此,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经营应立足于市场化经营,辅以国家政策扶持的主体多元化的商业保险经营模式。以商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对象采用适合本地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对不同的地区和保险责任采取在社会范围内筹集农业保险基金实施农业灾害的预防和救助。
(2)建立分散农业风险的再保险体系。再保险是保险人将承担自己的风险和责任向其他保险人进行保险的行为。西方国家在推行农业保险业务时都利用行政手段建立多层次的再保险体系,特别是避免特大自然灾害对农业和农民的影响,并且都对在保险费标准、管理费用、经营亏损进行全部或部分补贴。而我国的农业保险缺乏再保险的安排,使得风险过于集中在经营主体自身、难于分散,影响经营主体的经营效果。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是改变我国农业保险窘况的重要举措。因为农业再保险不仅是对农险业务的支持,更是使农业保险走向良性循环的制度安排。农业再保险通过扩大原保险人的承包能力、保障业务经营的稳定性、增加原保险人的可运用资金等方面,对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鉴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可由国家出资建立农业再保险公司,与原保险人的再保险业务遵从商业规则,国家对再保险业务给予一定的补贴,以鼓励其对农业再保险的承保。
3.提高农村保险市场的有效需求
(1)增强农民的保险意识。要针对农民保险意识淡薄的实际,采取农民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向农民宣传农业保险的意义和作用,让他们了解农业保险、认识农业保险、购买农业保险、宣传农业保险,建立起保险公司和客户之间的亲和感、信任感,使农民真正积极主动地参加农业保险。
(2)科学制定保险费率,加快提高保险经营技术。在试点的基础上摸索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费率以及保费补贴测算方法,按农民可以接受的标准制定保险费率。此外,要加快提高包括监测技术、精算技术、理赔技术在内的各项农业保险的经营技术。
(3)增加农民纯收入。增加农民纯收入是提高农业保险有效需求的重要途径。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各种消费支出多,农民的剩余可支配收入显得很少,这必然影响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购买力。所以,目前必须为农民开辟增收的道路,如加大对农业生产的资本投入,进一步减少农业方面的税收,降低农业贷款利率等,从而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4)合理确定保险险种。尽管农业风险高,但不是所有的农业险都需要政策性的经营,对多风险农作物,例如大米、小麦、水稻等给予政策性补贴。而一般的保险产品如冰雹灾害保
险、洪水险等可采用商业性经营。同时农险险种还要适合当地实际情况,我国是农村区域经济,比如,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的优质早稻种植占全国面积的78%,东北三省的优质玉米和大豆分别占41%、63%,中原区是牛羊肉产业带,”三北”是奶业产业带等(《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3),经营险种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
4.健全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应认真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从法律上明确政府、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从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建立起确保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村长期稳定的保障机制。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农业保险立法应涵盖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会计核算制度、精算制度、初始资本金筹集数额和方式、财政补贴标准及计算方法、管理费和保险费分担原则、异常灾害条件下超过总准备金积累的赔款和处理方式、税收规定、各有关部门的配合、资金运用等与我国农业保险政策扶持相适应的方面,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加以充实完善。
5.引进具有农业保险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资保险公司国外有很多保险公司具有丰富的农险经营经验。如法国安盟保险公司在我国保险公司缩小农业保险业务的时候,他们却看到了我国农险市场的巨大潜力,并通过努力已经获得了在中国组建财产险分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准许证。因此,我们要继续引进像法国安盟保险等具有农业险经营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这有利于我们接触掌握国外比较成功的行业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保险经营道路,促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摘 要]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新的生活模式。尽管电子商务20年来给商务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但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个人身份网上认证的手续复杂,每个网站都各自为政,只认可自己网站认证,不认可其他网站认证。第三方支付平台问题众多,监管法规不完善,备付金容易被挪用,导致风险高,影响客户资金结算的安全。电子商务App应用越来越广泛,其监管值得关注。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上认证;第三方支付平台;App
现在,国内的任何一家网站都需要我们自己一个一个的单独的去进行认证,时间的浪费,人力物力资源的耗费,成本非常的高。更重要的是,每一个需要认证的网站,必须要提供相应的身份证信息,也就是说每一个网站都拥有客户相应的个人信息,这样来看,谁能保护好我们的隐私?
其实,在我们国家很早就有电子商务认证中心(简称:CA认证中心),它是负责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的权威机构,并作为电子商务交易中受信任的第三方,承担公钥体系中公钥的合法性检验的责任。CA认证中心为每一个用户提供一个数字证书,这个证书是用来验证、识别用户身份,它提供的数字签名不能伪造和篡改,而且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每一个证书都是唯一的,确保了证书的安全,而且能为每一个人,商户发放证书,也是我国目前电子商务认证授权的机构。从各方面来看,统一部分发放的数字证书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了,那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在每一个网站去认证呢?这个统一的认证中心应该作为我们电子商务第三方重要的认证平台。只要各实体机构认可它的数字证书,我们只要拥有它,就等于拥有网上身份证,再也不需要每个网站注册后还要认证,节省时间,节省资源,也减少现代人的忙碌的负担。当然,CA认证中心也必须负担起其相应的责任,定时升级证书,以确保不受网上不法分子的攻击,其发放的数字签名可以模仿我们身份证,收取工本费,使用期限到一定年限,或每两年年检一次等。希望政府方面也能为大众的方便提供公共资源的支持,例如,能把CA认证中心安排在每个地区的公安办证大厅等,方便群众办理业务。
什么是第三方支付平台?当我们进行网上购物的时候,是货到付款还是先付款然后商家发货?两种方式我们都不信任,货到了,客户不付款怎么办,商家亏了;先把款付了,货不到怎么,客户亏了。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互相信任的中间人出现,客户把款打给中间人,中间人通知商家,货款已经到他那里了,让商家发货;客户收到货之后,检查没有问题,通知中间人,这时候中间人就把当初客户打给他的货款给商家。而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大家都觉得需要这个中间人的出现,这就是我们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它具有保障性的作用,而到目前为止,央行一共发放过六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持牌的第三方支付单位已达到269家。现在,比较有名的支付平台有:银联商务,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环迅支付等,你真的信任持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吗?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三方支付平台,它就是一个担保作用,资金从商家发货到客户确认收货为止,一直存在第三方支付平台里,据艾瑞的报告显示,2014年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59924.7亿元,如果第三方支付平台把暂时存放的款项(下称“备付金”,是指等客户确认后给商家打款的金额),放在银行里一天的利息是6320.824521万元,正常的情况下备付金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存放不止一天的时间,通过这时间差平台就沉淀大量的资金,这么一大笔的资金沉淀很容易被挪用,进行线下投资理财、放高利贷以获取额外收益,更有甚者挪用还债等,这就存在风险,影响客户资金结算的安全,进而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而且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存在卷款潜逃的风险,最终也会引发社会不安定。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如2010年9月1日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服务管理办法》,2010年12月1日颁布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2013年6月7日施行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依据相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挪用、占用、借用客户备付金,不得擅自以客户备付金为他人提供担保,备付金只能存放在托管银行并且由托管银行进行监管。管理看起来严厉,但是面对巨额备付金的诱惑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微薄的手续费收入的现实,步履维艰的小公司很难不对备付金动手脚。而且监管执行难度大,有获得虚假信息的风险,挪用备付金的情况难以遏制。从2014年12月开始,上海畅购企业服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畅购”属于央行持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倒闭”了,根据知情人士透露消息称,上海畅购的老板因为私自使用备付金进行对外投资,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无法提现遭到挤兑后,最终跑路扔下公司。上海畅购很可能成为国内第一家倒闭的第三方支付企业。因为相关法规没有罚则,所以客户备付金的监管基本形同虚设。在这里,希望我国能尽快出台更为详细的保护用户合法权益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内容包括备付金的存放账户(由央行监管),保证金的缴纳,每月定期税务部门的查核,完善的退出机制等。
一开始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家庭固定电脑里进行,后来科技发展到手提电脑,平板,直到现在的智能手机,这些都是进行电子商务的载体。智能手机只要安装第三方应用程序(APP)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网上交易,电子商务APP就是指智能手机等客户端能实现在线交易功能。比方说像团购(网上的订单,网下去享受服务或者商品),滴滴打车(移动网络预订的士订单,线下享受服务),轻轻家教(网上预订家教老师,网下到家补习功课)等。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应用客户端上网的方式,而目前国内各大电商,均拥有了自己的应用客户端,这标志着,应用客户端的商业使用,已经开始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APP的发展迅速,其应用将取代企业WAP网站成为手机主流移动应用,比以前任何一个电子软件运作得更快,普及更广,使用率更高。
在电商APP交易与在电脑进行电子商务交易并不一样安全。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对APP的运营者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检查,所以就出现APP发布虚假信息、散布谣言、进行非法营销等违法不良现象。那么这么高使用率的电商APP,有谁来监管呢?答案是:没有!到目前为止,仍未有任何一个政府部门对这一发展遇到的问题出面解决,遇到电商APP出现问题,就涉及多个管理部门,包括工商、消协等部门,但是谁也不牵头,只能靠行业自律,大家都盼望着相应的监管部门能尽快出现,去年10月20日,广东省消委会向国家工信部“上书”希望能加强智能手机应用软件的监管;于10月27日,国家网信办指将出台APP应用程序发展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指出我国将加强互联网立法,依靠严密的法律网来打造规范的互联网。根据国务院授权,国家网信办将负责网上内容管理和网上执法。希望监管部门将电子商务APP的应用提高到更安全的级别,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让移动电子商务发展更上一层楼。
[1]欧阳峰.电子商务解决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谢芳,胡泉.电子商务概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而小微企业往往因为自身经济实力原因,无法承担起专业人才的薪酬费用,所以很多企业的网络营销和推广工作,大多由原有销售人员或管理人员从事。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我国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的研究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我国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的研究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占据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各个行业、供应链的销售终端、商圈和各类专业市场都存在大量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普遍生产规模较小,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种类比较单一,在特定区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2.1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强
在我国,由于小微企业的资源和业务能力有限,其精力主要集中在其主营业务方面,而且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将企业网站放在网上展示而已。在面对当前互联网经济的来临,没有一点准备,甚至觉得与自身无关,这些思想都阻碍了企业与电子商务实现对接,利用电子商务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2 小微企业缺乏电子商务的长远规划
通过对我国部分小微企业的调查可知,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小微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有的企业建设了企业网站,但是不重视网站推广,后期维护跟不上,网站利用率极低,最后网站就变为了一个空壳。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长远规划,从建设网站到网站推广,再到实现网络交易、网上采购,最终通过网络完善自己的供应链系统,在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实施,才能带来持久的发展动力和回报率。
2.3政府政策倾斜力度不够
小微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引导。如果政府仅仅把电子商务作为一个产业来理解和扶持是不够的,需要政府把电子商务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外贸经济发展、物流园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战略结合起来,出台政策引导,创新本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2.4 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而小微企业往往因为自身经济实力原因,无法承担起专业人才的薪酬费用,所以很多企业的网络营销和推广工作,大多由原有销售人员或管理人员从事。专业人员的不足直接导致电子商务模式缺乏创新,电子商务的优越性表现不出来,许多小微企业涉足电子商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3.1由实体经营向网络经营发展
很多传统小微企业开设的网上商城,其运营都基于线下实体商城,早期来说,传统企业开设的网上商城更像是在互联网上开设的一家分店,是线下业务在网络里的延伸。目前正在向网络经营模式发展,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仓储等资源,以最低的固定资产投入和运营成本降低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
3.2由标准化产品向个性化产品发展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信息需求和商品需求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小微企业也将转变经营重点,走精品零售和专业零售道路,通过特殊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取得竞争优势,占据专业市场份额。小微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不同于大型企业的主流产品,而是提供一些新颖和差异化的小众化产品,提供一些基于用户体验的消费内容,例如视觉体验、互动体验、产品体验、服务体验、功能体验等,以满足年轻人个性化需求以及商务人士的定制化需求。电子商务能够更好地支撑“多品种、小批量”的范围经济,基于云平台的亚马逊和淘宝网是信息时代的零售基础设施。通过电子商务,消费者将把个人的偏好参与到商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去。大量分散的个性化需求,推动企业甚至整条供应链在生产方式上具备更强的柔性化能力。
3.3由以厂商为中心的模式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发展
电子商务的本质,不仅是把商务行为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未来的电子商务应该是消费者驱动的企业,商务的重心正在从厂商向消费者转移,而互联网则加速了这种重心的转移。简单来说,工业时代以厂商为中心的模式,正在逐步被信息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所取代,通过搜索和社交网络营销平台,开展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精准互动的个性化营销。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不仅适用于商品买卖,还可应用于一些信息服务。
3.4由独立分散的网站向电子商务整合联盟发展
电子商务将由最初小微企业的全面开花走向新的整合。一是同类网站之间的兼并。目前大量的小微企业网店货品相同、定位相近、业务内容趋同,激烈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少数企业最终胜出。二是不同类别网站之间互补性的兼并。国内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将利用资源、品牌、客户规模诸方面的优势,在未来扩张过程中采取收购兼并若干同业小微企业的策略,达到规模扩张、资源整合、提高集中度的目的。三是战略联盟。每个小微企业网店在资源方面总是有限的,客户的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网站以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相互协作也势在必然。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网上支付发展,这块蛋糕越来越大,利益也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对企业从事第三方支付没有明确的门槛标准。这样很多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有这样的资质。这样一旦发生信用问题,政府与管理机构没有一个较好的方式进行监管,也就是说这样大大的提高了我国资金信用风险的发生。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经济影响和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经济影响和对策研究
这几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非常的迅速,交易额的增长已经非常的快速。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当中电子商务在线销售平台、移动互联网平台和支付平台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进入爆发期的发展规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巨大的。
网络购物的增长势头是巨大的,我们可以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得出2007年我国网络购物才560亿元,从2007年到2010年都保持着100%的超高速增长。而且在2012年达到13205亿元,证明我国电子商务已经突破万亿一关。也就是说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中光是零售行业的市场份额都已经突破万亿的大关,可见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是多么的迅速。
(一)电子商务零售平台
电子商务在线销售平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电商”。中国的电商在这十年的发展里是非常迅速的。从以阿里巴巴为主的电商发展到现在百家齐放各有千秋的境地。而电商销售平台是电子商务行业中最重要的,也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平台。
(二)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
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线上服务的一个过程,主要是提供金融服务。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在线零售的快速发展,支付平台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订单数的大大提高,这样使用在线支付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而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的发展,也为在线便捷支付提供可能性,进而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支持。
(三)移动互联平台
移动互联,主要是基于手机运用的平台,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用户达到八亿五千九百万,移动通信普及率达到64.4%。而通过3G网的发展与普及,移动互联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时期。移动互联的发展也促使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手机购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频繁.
(一)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网上购物,这样促进了人们的消费。而这种消费不单单是单纯的的购买商品,因为有这种消费会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物流、交通和包装服务等行业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进而刺激我国经济发展。
(二)电子商务促进竞争机制的完善
电子商务使信息与技术更加的透明化与开放化,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进入壁垒,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机制。让市场有更多的竞争力量进行博弈。
(三)移动互联的发展促进我国行业发展
通过互联网的思维,借用移动互联的支持,其他行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移动互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样也改变了很多行业的经营策略。这样移动互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其他行业的发展与革新。
(一)电子商务行业不利于品牌发展
从电子商务销售平台行业内部中会有一些消极的影响,电商中各行各业鱼龙混杂,品质无法得到根本的保证,会出现非常多的小的信誉问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不是特别的好,虽然这是小的问题,但是因为这样问题的基数非常的庞大,因此会出现一个行业内的问题。企业不用心去经营自己的品牌,对品牌价值方面投入很少。
(二)电子商务给其他行业造成巨大压力
; 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对于这一部分行业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是对于其他传统行业来讲,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大的减少了他们的生存空间,比如线下零售商城和传统的购物店,他们遇到了寒冬,市场份额大大的降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三)提高我国资金信用风险的发生
随着我国网上支付发展,这块蛋糕越来越大,利益也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对企业从事第三方支付没有明确的门槛标准。这样很多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有这样的资质。这样一旦发生信用问题,政府与管理机构没有一个较好的方式进行监管,也就是说这样大大的提高了我国资金信用风险的发生。
(一)完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法律体系
我国电子商务虽然得到巨大的发展,但是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还非常的不完善。针对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这样可以充分的保证消费者、企业和运营平台的权益。在出现纠纷的时候可以有法可依。
(二)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环境
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宏观环境,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协调企业、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完善电子商务企业的扶持政策,做好电子商务方面的基础建设。实现政府服务的信息化,促进政府与社会的沟通营造出市场对电子商务发展有利的氛围。
(三)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电子商务的销售平台是建立在强大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的发展依赖于网络传输、计算机技术、设备设施和信息科技的发展。这是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的基石。只有建立好了这些基础建设,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完善平台的销售体系
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是基于网络的一个平台。因此一个完善的销售体系是极其重要的。从下单的便捷与快速到支付的安全再到别送的快速,都是整个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发展的关键,建立统一标准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销售体系不仅仅有利于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的长足发展,更加有利的促进与之有关的所有行业的一个发展与升级。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而小微企业往往因为自身经济实力原因,无法承担起专业人才的薪酬费用,所以很多企业的网络营销和推广工作,大多由原有销售人员或管理人员从事。专业人员的不足直接导致电子商务模式缺乏创新,电子商务的优越性表现不出来,许多小微企业涉足电子商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我国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研究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我国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研究
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占据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各个行业、供应链的销售终端、商圈和各类专业市场都存在大量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普遍生产规模较小,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种类比较单一,在特定区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且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
2.1小微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不强
在我国,由于小微企业的资源和业务能力有限,其精力主要集中在其主营业务方面,而且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电子商务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将企业网站放在网上展示而已。在面对当前互联网经济的来临,没有一点准备,甚至觉得与自身无关,这些思想都阻碍了企业与电子商务实现对接,利用电子商务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2 小微企业缺乏电子商务的长远规划
通过对我国部分小微企业的调查可知,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小微企业应用了电子商务。有的企业建设了企业网站,但是不重视网站推广,后期维护跟不上,网站利用率极低,最后网站就变为了一个空壳。电子商务的发展应该是一个长远规划,从建设网站到网站推广,再到实现网络交易、网上采购,最终通过网络完善自己的供应链系统,在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实施,才能带来持久的发展动力和回报率。
2.3政府政策倾斜力度不够
小微企业在发展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引导。如果政府仅仅把电子商务作为一个产业来理解和扶持是不够的,需要政府把电子商务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外贸经济发展、物流园区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方面战略结合起来,出台政策引导,创新本地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2.4 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小微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而小微企业往往因为自身经济实力原因,无法承担起专业人才的薪酬费用,所以很多企业的网络营销和推广工作,大多由原有销售人员或管理人员从事。专业人员的不足直接导致电子商务模式缺乏创新,电子商务的优越性表现不出来,许多小微企业涉足电子商务心有余而力不足。
3.1由实体经营向网络经营发展
很多传统小微企业开设的网上商城,其运营都基于线下实体商城,早期来说,传统企业开设的网上商城更像是在互联网上开设的一家分店,是线下业务在网络里的延伸。目前正在向网络经营模式发展,减少固定资产的投入,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第三方支付平台、第三方仓储等资源,以最低的固定资产投入和运营成本降低经营风险和经营成本。
3.2由标准化产品向个性化产品发展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信息需求和商品需求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方向。小微企业也将转变经营重点,走精品零售和专业零售道路,通过特殊产品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取得竞争优势,占据专业市场份额。小微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往往是不同于大型企业的主流产品,而是提供一些新颖和差异化的小众化产品,提供一些基于用户体验的消费内容,例如视觉体验、互动体验、产品体验、服务体验、功能体验等,以满足年轻人个性化需求以及商务人士的定制化需求。
电子商务能够更好地支撑“多品种、小批量”的范围经济,基于云平台的亚马逊和淘宝网是信息时代的零售基础设施。通过电子商务,消费者将把个人的偏好参与到商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去。大量分散的个性化需求,推动企业甚至整条供应链在生产方式上具备更强的柔性化能力。
3.3由以厂商为中心的模式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发展
电子商务的本质,不仅是把商务行为从线下搬到线上,而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未来的电子商务应该是消费者驱动的企业,商务的重心正在从厂商向消费者转移,而互联网则加速了这种重心的转移。简单来说,工业时代以厂商为中心的模式,正在逐步被信息时代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模式所取代,通过搜索和社交网络营销平台,开展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精准互动的个性化营销。这种电子商务模式不仅适用于商品买卖,还可应用于一些信息服务。
3.4由独立分散的网站向电子商务整合联盟发展
电子商务将由最初小微企业的全面开花走向新的整合。
一是同类网站之间的兼并。目前大量的小微企业网店货品相同、定位相近、业务内容趋同,激烈竞争的结果只能是少数企业最终胜出。
二是不同类别网站之间互补性的兼并。国内那些处于领先地位的电子商务企业将利用资源、品牌、客户规模诸方面的优势,在未来扩张过程中采取收购兼并若干同业小微企业的策略,达到规模扩张、资源整合、提高集中度的目的。
三是战略联盟。每个小微企业网店在资源方面总是有限的,客户的需求又是全方位的,所以不同类型的小微企业网站以战略联盟的形式进行相互协作也势在必然。
浏览量:420
下载量:0
时间:
产业化是指某种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的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产业化”的概念是从“产业”的概念发展而来的。“产业”这个概念是属居于微观经济的细胞与宏观经济的单位之间的一个“集合概念”,它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或组织的集合,又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分的总和。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国水禽产业化的发展历程、趋势与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我国水禽产业化的发展历程、趋势与对策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水禽产业在我国畜牧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从水禽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发展、水禽生产呈现区域分布和多元化发展趋势、水禽产业化健康养殖模式形成、水禽产业化组织模式基本建立等4个方面回顾了水禽产业化发展历程,认为水禽产业化发展面临5个方面的问题:水禽产业化链环发展呈现不平衡现象、水禽品种资源保护力度不够、水禽饲养环境堪忧、水禽深加工能力不突出、水禽产业信息化水平较低。论述未来水禽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发展中国特色的水禽经营方式;改良水禽品种,加大水禽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建立水禽产业质量控制体系,开展行业自律,重视食品安全;加强水禽产业组织的紧密联系,分享产业利润;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扶持,引导产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水禽产业;产业化;发展历程;资源保护;品种资源。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水禽生产区域,水禽饲养量占世界75%以上,我国水禽无论是存栏量还是肉产量均稳居世界第一。截止2010年,我国水禽总产值已经占家禽业总产值的30%以上,水禽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禽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改善人类膳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加工业和运输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水禽产业化已进入较为成熟的发展阶段:产量稳定、质量稳步提升、深加工处理能力有所提高,逐步从家庭小规模养殖向产业化规模养殖转变。
但是,多年来我国水禽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产业发展模式问题,产业链延伸问题,环境治理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产业的健康与稳定;而日益凸显的种质资源问题、生产效益问题、养殖模式问题、生态效益问题等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如何充分发挥水禽产业特点,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发展中国特色的水禽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我国水禽产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是 一 项 值 得 研 究 的 重大课题。
1、水禽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年均饲养量以5%~8%的速度增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最新统计,2009年我国鸭存栏7。71亿只,占世界总存栏数的65。73%,比2008年增加了1。41%,鸭出栏20。21亿只,占世界鸭出栏的76。64%,比2008年增加了5。65%,鸭肉产量565。81万t,占世界鸭肉产量的69。12%,比2008年增长5。56%;2009年我国鹅存栏3。17亿只,占 世 界 鹅 存 栏 的88。78%,比2008年 增长1。60%,鹅 出 栏5。83亿 只,占 世 界 鹅 出 栏的93。27%,比2008年增长4。11%,鹅肉产量233。06万t,占世界鹅肉产量的94。14%,比2008年增长4。16%。我国水禽产业发展迅猛,养殖量逐步增大,2000-2010年中国大陆与世界鸭出栏量对比如图1。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2011年水禽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统计,截至2011年,全国鸭的存栏量14。49亿只,鹅的存栏量1。52亿只,全年鸭的出栏量37。93亿只,鹅的出栏量4。19亿只;蛋鸭存栏2。4亿只,产蛋601。26亿枚,水禽生产的产值达元以上。我国水禽产业呈现出养殖规模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1]。
2、水禽生产呈现区域分布和多元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水禽产业的发展逐渐呈现出由资源优势向技术优势、资本优势转变的趋势。水禽养殖区域也逐步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呈现出北移西进的发展态势。我国水禽养殖区域已经基本覆盖全国大部地区,其中水禽主产区达到21个。水禽养殖逐步呈现区域分布多元化发展趋势。
(1)我国水禽饲养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据统计,山东、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广西、江苏、重庆、福建、河南、安徽13个省市2011年水禽出栏量约占我国出栏总量的90%左右。仅山东省块大型肉鸭的年出栏量就已经超过6亿只,约占全国肉鸭出栏量的34%。福建省是番鸭和半番鸭的主产区,年出栏半番鸭6000万只,对其他地区供应鸭苗1亿只左右。浙江、福建和湖北是蛋鸭生产、加工的主要产区,存栏超过2。6亿只,约占全国蛋鸭存栏量的75%。
(2)受消费习惯和地方特色资源的影响,以及地方特色水禽加工业发展的带动,我国水禽产业发展多元化和生产专门化趋势已经形成。第一,以地方特色品种养殖为中心形成区域性的“北京鸭”“浙东白鹅”“皖西白鹅”“广东四大灰鹅”“湖南临武鸭”“江苏高邮鸭”“豁眼鹅”等的集中养殖区。第二,以鹅肥肝生产为中心,形成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周边的朗德鹅养殖带、东北豁眼鹅养殖带。第三,以水禽肉、蛋、羽绒加工企业为中心的“长三角”区域型养殖区也在不断发展。
3。水禽产业化健康养殖模式形成。
传统鸭、鹅的养殖模式,对水源的依赖性较强。随着水禽养殖规模的膨胀,以及面源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水禽养殖逐渐放弃传统的河川放养的散养模式,由笼养,网上平养,半网上平养,生态循环立体健康养殖等适宜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健康养殖模式替代。肉鸭旱养、蛋鸭笼养、番鸭圈养等一系列新型设施养殖模式在水禽养殖户中成功推广。采用设施养殖这种节水、洁净的养殖模式在省水、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环境、减少疾病传播和节约饲料等各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2]。到目前为止,除蛋鸭养殖在我国部分省份(如江西、湖北、湖南、浙江、广西、广东等省份的部分地区)依然保留产蛋期河川放养、稻田养殖的养殖习惯外,我国水禽养殖区域健康安全的养殖模式已经形成。
4。水禽产业化组织模式基本建立。
水禽养殖的产品,必须经过企业加工,才能转化为消费者可以接受的产品,如白条鸭、咸蛋、皮蛋等。因此,水禽养殖必须和产品加工结合形成产业化生产,才能有市场。我国水禽养殖逐渐告别了个体散养的形式,或依托合作社、或依托大型的水禽加工生产企业,通过专业合作组织,链接生产和市场,逐步实现水禽养殖家庭经营的协作化和专业化[3]。
一般,养殖户和企业之间通过契约的形式,约定饲养日龄,出售时依约收购;而饲养水禽所需的资材等则由企业支付,或是通过合作社预付等形式解决。养殖户自身拿出的生产资金则十分有限。养殖户养殖收益也逐渐形成2种计算方式:其一依据育成只数计算,一般能按合同保证最低收益;其二在扣除相关费用后,按市场行情计算养殖总收益。我国水禽养殖产业化发展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养殖小区+养殖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龙头企业+经销大户+养殖户”“龙头企业+养殖户”等4种不同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1、水禽产业化市场准入门槛低、波动大。
我国水禽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产业波动大,一直是困扰我国水禽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般农户投入3~5万左右资本,在湖边、河岸搭建一个简易的鸭棚,占地667m2以上的面积就可以投入养殖了,且养殖周期不长。门槛低导致养殖户进入和退出水禽养殖的随意性很大。同时,水禽产业提供给市场的产品主要是鸭蛋以及淘汰蛋鸭和鸭肉,属于需求弹性小、供给弹性大的商品,供给和需求之间不大的缺口极易导致产品价格的大幅度变化,并最终放大了市场信号,扩大市场供求矛盾。农户无序的市场进入和退出行为造成我国水禽产业以3~5年为周期的市场波动,严重威胁了产业的健康。
2011年10月份以来,我国水禽产业再次进入新一轮的产业低谷期,以蛋鸭养殖为例,依据在江汉平原的调查,截止2012年8月持续10个月以上的亏损,养殖户每月平均亏损额在5000~10000元左右。农户损失巨大,超过6成以上的农户退出了蛋鸭养殖业[1]。这种现象对整个水禽产业的打击是巨大的,既延缓了产业回暖期,也在无形中再次放大了下一轮的产业波动。
“零成本”的市场进出入门槛,在我国水禽产业发展初期,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当市场进入成熟期,产业需要通过结构调整和升级,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益等谋求更大的市场空间,获得更合理的产业利润时,这种没有代价的市场准入就会干扰产业的稳定,成为产业发展的瓶颈,不利于产业稳定和产业水平提升。
2、水禽产业化发展链呈现不平衡现象。
水禽产业的发展需要各产业环节的密切配合和协调发展,也离不开物流、信息流、政府等多部门的协助。但是,综观整个水禽产业链,我国水禽产业链的建设与发展是不平衡的。我国水禽产业链环不平衡发展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水禽产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即呈现中部地区发达,其它地区相对滞后的现象。例如:长江流域一直是我国传统的水禽养殖区域,这一区域水禽产业链建设与发展也是最完整的。
而北方地区及西北地区由于水禽养殖的自然条件欠缺,水禽产业的发展一直相对落后。南方大部地区则随着科技的进步,水禽生产呈现出初步繁荣发展的态势。不仅如此,不同的区域水禽产业链生产的优势也是有差别的。其中,华东地区的产业链优势主要体现在水禽育种环节,华中地区则表现为水禽养殖的优势,在西南地区的产业优势则是饲料生产加工,在华南地区又表现为水禽疫苗生产、机械制造的发展优势。
我国水禽产业链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使得水禽生产养殖的原材料等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相互的调动,客观上给我国水禽产业的物流、信息流及部门协调等带来巨大的压力。产业链生产优势的不均衡,也影响了水禽产业产前、产中及产后各生产环节的顺畅协调发展,严重影响了产业的市场扩张,也不利于产业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3。水禽品种资源保护力度不够。
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地方水禽品种资源和悠久的水禽饲养历史,是最早驯化野鸭、鸿雁、灰雁为家养的国家之一,是全球水禽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目前已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录》中的水禽品种(配套系)就有68个。在肉用型鸭方面,我国的北京鸭驰名世界。国际上几乎所有知名的肉用型鸭品种如樱桃谷鸭、狄高鸭、枫叶鸭等在其选育过程中都曾引用北京鸭的血液,有的品种在其本土就直称为北京鸭。在蛋用型鸭、鹅方面,我国著名的绍兴鸭、金定鸭、豁眼鹅的产蛋量居世界鸭、鹅产蛋之冠;另外像肥肝型的建昌鸭和药用滋补型的连城白鸭都是极珍贵的品种资源[4]。
然而,目前我国水禽品种存在2个方面的问题。
(1)肉鸭品种几乎全被国外品种占领。我国目前95%以上的肉鸭养殖为樱桃谷鸭、枫叶鸭等国外品种。我国每年都需要付出大量的资金用于樱桃谷鸭祖代、父母代配套系的引进。樱桃谷鸭生产的利润绝大部分被外商拿走,肉鸭养殖的大部分利润用于支付昂贵的种质资源费用了,养殖户的养殖利益极其微薄。(2)蛋鸭品种杂乱,血统不纯正,严重影响养殖效益。我国蛋鸭养殖户受制于养殖习惯等原因,养殖中留种,保种,和当地品系杂交等现象十分普遍,因无法保证纯正的品质资源,使得蛋鸭的生产效率持续下滑,严重影响了蛋鸭养殖户的养殖收益。
4。水禽饲养环境堪忧。
我国水禽产业养殖模式虽然已经形成,传统的散养方式也逐渐为产业化饲养管理方法所取代。但是目前的“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模式不能保证现代产业化生产和消费的需要[4]。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的产业养殖基地比例仍较小。受制于我国农村现状,传统的以家庭为单元的饲养模式仍占较大的比重,极不利于疫病防控和产品质量的管理。依据产业调查显示,我国90%以上的水禽养殖是以单个的家庭养殖生产的形式完成的。而家庭养殖的养殖设施、设备简陋,饲养环境脏、乱、差;养殖技术落后,疾病种类增多,交叉感染、滥用药物严重;动物福利条件差、饲养密度大、条件性疾病反复发作,产品卫生、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其中蛋鸭养殖活动的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工业或民用水污染,同时鸭活动也污染了周边水域。因为无法保证鸭饮水和采食安全,更不利于疫病预防和控制,容易造成疫病扩散和蔓延[5]。单个养殖户的生产供给弹性非常小,也不利于市场的发展和养殖利润的增加。大群体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和小规模家庭式养殖的现实,使得我国水禽养殖的饲养环境问题,成为埋在水禽产业化生产周边的“炸弹”,随时威胁着产业的安全,并最终成为阻碍水禽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5。水禽深加工能力不突出。
当前,我国水禽产品加工中,初级的屠宰加工比重大,深加工比重低;加工企业较多,规模普遍较小;屠宰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相对滞后;加工产品雷同,带动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开拓能力不强,遏制了产业化发展速度[5]。水禽产业产后加工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产品的品牌形象推广力度不够。目前,为广大消费者熟悉的水禽加工产品依然是“北京鸭”系列,“南京桂花鸭”系列,“精武鸭”系列等一批老的品牌和产品。(2)满足市场需要,适应不同消费者人群的水禽熟食深加工产品的市场群和市场定位没有形成。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水禽加工产品仍然是以“白条鸭”系列等分割产品、加工型的熟食产品为主的初级水禽加工为主。适宜现代生活需要的方便性食品和迎合不同消费者的时尚型深加工产品的市场份额不足10%,这是禽肉深加工环节上的严重缺失。(3)水禽产品加工设备的研制和开发重视程度不够,客观上也阻碍了水禽产品深加工能力的提高和突破。
6。水禽产业信息化水平较低。
随着水禽产业的大发展,我国水禽产业信息化能力的不足逐渐凸显出来。我国水禽产业目前的供求信息、生产信息、市场价格信息、技术信息、预防防疫信息、产业链发展信息等信息都是欠缺和严重不足的。水禽产业化数据库,产业化基本信息,产业化整体规模等信息的不健全,客观上造成了一些企业和养殖户随意的进入和退出水禽产业市场,加剧了水禽产业的市场波动。因不能及时地对产业的发展进行预测和预警,水禽产业呈现出“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市场稍有变化,养殖量就会急剧变动,并连带影响整个行业的大幅波动,这种境况是不利于水禽产业化的持续稳定发展的。
按照“十二·五”规划对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到2015年我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将提高10%~15%,这将会进一步推进我国水禽产业化大发展,为我国水禽产业实现结构性调整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为此,我国水禽产业应该更新传统理念,实施科学布局和设计、夯实水禽健康养殖的基础,营造一个洁净、优美、和谐的水禽生态环境。同时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改造,提升我国水禽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我国未来水禽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是:依靠我国水禽产业业已形成的产业链优势,积极寻求解决不利于水禽产业化发展的产业效益问题、市场波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一系列影响产业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遵循市场发展的需求,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水禽产业化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政府在市场竞争中对产业发展进行宏观控制和扶持的功能,促我国水禽产业化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1。发展中国特色的水禽经营方式。
我国水禽养殖家庭式“小规模”和水禽生产产业化“大群体”的情景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存在。在我国水禽产业化发展模式基本形成的有利条件下,积极推进饲养方式的根本转变,带动“小规模养殖”与“大市场生产”的有效对接、发展中国特色的水禽经营,将是我国水禽产业化发展的路径。我国水禽养殖的绝对优势,决定了水禽产业是不惧怕入世后国外产品可能带来的竞争压力的。国家和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扶持养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养殖方向发展。
(1)技术资源、资本资源丰厚的地区要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养殖过度。利用产业资源优势,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发展适度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2)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发展地理标识的水禽养殖业,将产业和旅游,生态,环保等结合起来,延伸产业价值。
(3)自然资源禀赋,产业资源禀赋均不具备的地区,要坚决限制甚至禁止养殖。总之,通过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技术服务,提高水禽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禽养殖经营模式。
2。改 良 水 禽 品 种,加 大 水 禽 地 方 种 质 资 源的保护。
(1)扶植、发挥育种企业的力量,提高育种企业在水禽产业化中的作用和地位。利用我国现有的优质种质资源,大力发展我国特有的品种资源。建立和完善我国水禽良种繁育体系,发展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我国水禽养殖面积广阔,养殖区域从南到北,覆盖中国25个省市,从事水禽生产的从业人员在不断壮大。必须尽快建立与畜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和不同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水禽良种繁育体系,以提高生产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为适应各地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在水禽品种资源的改良过程中,应加入当地的品种基因,以适应我国南北跨度广、东西海拔差异大等不同地域、气候条件下的水禽养殖。
(2)水禽产业化发展中重视“民族意识”,提高自有水禽品种的养殖份额,大力发展中国的、民族的水禽产业。及时保种,开发适应不同区域气候和生产环境的自有水禽品种。鼓励和扶持自有水禽品种的繁育、推广。特别是肉鸭市场,要尽快找到适应我国水禽产业发展的种质资源,逐步取代樱桃谷鸭市场,优质的种源费用不应该继续为外商赚走[6-7]。水禽产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和部门也要积极的配合、尽量使用中国人自己的水禽品种。
3。建立水禽产业质量控制体系,开展行业自律,重视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水禽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水禽产品深加工是刺激水禽产品消费增长的重要措施,也是水禽产业化发展的源动力。完善建立水禽产品深加工质量控制体系,水禽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开展行业自律的相关法律等政策的制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通过产业化的全行业的控制,对从原料收购、加工、包装、运输、流通、销售全程进行质量监控。做到安全养殖,安全生产,安全销售,使得水禽产品 成 为 市 场 竞 争 力 极 强 的 禽 肉 制 品,引 领 市场消费。
4。加强水禽产业化组织的紧密联系,分享产业利润。
水禽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要积极培育合作社、协会等行业组织,要使行业组织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前我国大多数水禽饲养和加工企业无法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因此,加强水禽产业化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定期发布的行业预报,正确引导企业和农民发展水禽生产,减少生产的盲目性,提高养殖效益,使得水禽产业化各环节之间有效的互动起来,共享水禽产业信息资源,服务生产。同时,完善产业利润分配体系,使得参加产业化经营的各利益主体能够分享产业链各环节总增值利润的平均值,通过合理回流下游加工利润,紧密链接各产业单元,形成牢固的产业合作关系。
5。政府宏观调控,政策扶持,引导产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我国水禽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支持。政府应宏观调控,把握蛋鸭产业发展的宏观方向。应从制度保障、补贴政策、信用体系、环境评估等方面,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为产业发展护航。
第一,相关部门宜出台专门针对水禽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扶持计划,因地制宜的探讨适宜水禽产业的养殖补贴与扶持措施。
第二,政府提供公共信息平台和信息流通及市场流通场所,为产业发展提供顺畅、便利的经营性信息服务,实现有效生产及效用最大化。
第三,鼓励社会各种力量以创新的方式,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用地问题、融资问题、养殖风险保障问题、养殖补贴问题、产业链调整问题等产业发展的问题,并为这些社会资本的介入提供完整的产权制度、法律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制度保证。
第四,建立全国性的价格、市场规模预测与决策体系,提前预警、规避突发性的产业波动。
第五,严格实行有关的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建立从上至下畅通的安全检验和监督机制,制定行业性的市场应急管理预案,应对市场突发事件,确保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六,制定发布行业性的生产标准、达标规范、污染排放标准及食品安全标准等行业性的权威管理规范。强制实施行业性的达标生产,提升行业竞争优势,实现产业优胜劣汰。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中国的旅游资源异常丰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我国旅游业也不可避免的会面对很多问题,如果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那么我国旅游业必将会得到顺利的发展,相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处理,那么势必会阻碍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对旅游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或者参考。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存在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产业,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还带动了文化娱乐、邮电通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本地的经济发展。现代旅游经济是一种包括旅游者经营、消费、市场等活动的经济运行子系统,是我国国民经济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旅游业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基础设施落后、管理粗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治理。笔者针对自己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将其融入本文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探讨之中,相信本文的分析一定可以为同行业人士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一)经济条件逐步宽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得到了不断发展,同时人民收入也得到了增长,因此需要在旅游业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上居民的旅游消费支持为旅游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在这种条件下,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必然是越来越宽松的。
(二)旅游经济政策趋于成熟
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各地政府也开始积极参与到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队伍中。大西部开发策略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作为根本点,重视在生态环境上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这也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政策性指导方向。
(三)旅游生态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近年来国家将资源保护、结构调整结合在一起,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同时地方政府也进一步明确建设的重点,对天然林保护工程进行全面实施,坚持生态环境、资源开发以及水利水电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保护。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旅游业的重视度也逐渐提升,很多都会利用自身娱乐的时间进行旅游,从而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a旅游业属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产业。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很多城市都利用自身的特点,来打造出旅游城市形象,从而来更好的吸引国内外客源,并且有效的提升了我国国民经济。并且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也会随之发展,这样将会有效缓解我国的就业紧张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开展了一些旅游活动,并且我国也建设了很多的旅游度假区,这样人们进行旅游时,不仅仅是对美丽风光的观赏,同时也能够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从而来充分的放松自身的心情。目前我国十分重视文化旅游,很多城市都根据独特的文化历史进行旅游主题的设置,从而来将自身地域独特的文化习俗展示给游客,这样不仅仅丰富了游客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促进了本地区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一)设施建设落后
因为受到财政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在旅游设施上的投入非常有限,很多情况是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简化建设。我国中西部旅游景点的交通状况并不理想,甚至民航都不能达到,客运能力非常差,而铁路却经常处于一种超载运营的状态中,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旅游业的正常发展。“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在这里几乎是行不通的,如果连基本的服务设施都不完善,是很难吸引游客到这里参观的。
(二)市场竞争机制的缺乏
在国家的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对国际旅游业的经营权,这种经营模式并不能将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在体制上也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现象,旅游企业很难走入市场之中,企业的自我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加上我国在财政制度上实施各地分灶吃饭的制度,在各地区之间进行市场分割,出现大量的重复建设,地方保护主义现象非常严重。在这种形势下,旅游业的竞争力非常分散,在强大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显得异常软弱无力。
四、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积极引进国外的资本与技术设备
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吸引游客到本地的旅游景点,并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产业进行发展,在宾馆饭店、旅游设施、交通设施等方面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并突出一定的地方特色。而我国目前在财政上存在着严重的困难,在旅游业上的投资非常有限,并且这种现象在几年之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要想对旅游业以及相关设施进行发展,这必将会与投资短缺的现实情况形成非常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放眼到更大的范围中,对外扩大开放,并与旅游经济相关的产业一同发展,积极引进国外资本、技术设备、管理经验。这样我们才能在较短时间之内对我国目前的旅游环境进行改善。
(二)对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建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旅游经济业中的国际旅游业务受到了国家的高度保护,因为国内旅游业务的缺乏以及设施、专业人员的缺乏,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服务质量每况愈下,服务素质非常差,为了对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的提高,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宏观管理,进而使旅游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尤其是对一些国有旅游企业,应该对其经营机制进行积极的转换,坚持政企分开,再将这些国有旅游企业推入竞争市场中,将这些企业的特权与保护取消,这样旅游企业就可以在市场机制下得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能力,促进自身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并与相关国家管理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最终不断推动我国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然而世界旅游业的竞争随着国际旅游产业的转移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旅游产业也在经历着重大的挑战与变革。旅游业是否顺利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随着旅游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多种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旅游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对合理的发展策略进行制定,从而更好的为我国社会经济增长做出相应的贡献。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证券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设立的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而成立的专门经营证券业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它的诞生对商业银行完善自身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增强流动性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方式。2005年,随着国家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法规的颁布,这种金融工具纷纷被各家商业银行青睐,并进行尝试。本文介绍了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涵义及中国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的作用及存在的不足,并得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分类,特指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为信贷资产,是指把欠流动性但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银行的贷款、企业的应收账款等)经过重组形成资产池,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从广义上来讲,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以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消费信贷、信用卡账款、企业贷款等信贷资产的证券化。
2.1、探索阶段:1990-2005
1992年,海南省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三亚地产投资券”。
2000年3月,荷兰银行以中集集团3年内的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在国际商业票据市场上多次公开发行商业票据。
2003年1月,德意志银行将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高风险项目组成的20亿元资产包进行证券化。
2003年6月,中信信托投资公司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132.5亿元的不良债权资产设立财产信托,其中的优先级受益权被转让给投资者。
2003年10月,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对工行宁波分行约26亿元的不良资产进行证券化,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第一个资产证券化项目。
2.2、试点阶段:2005-至今
200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颁布实施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管理办法》,资产证券化序幕正式拉开。
2005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分别成功发行了第一期贷款支持证券―“开元2005”、“建元2005”。这批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总规模超过130亿元。
2007年4月,国务院下达关于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的批复,扩大试点正式开始。其后,浦发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工元一期”资产支持证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
2008年1月,中国建设银行成功发行了首支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同期,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发行了首支汽车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2008年底,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监管机构出于风险担忧和审慎原则暂停了资产证券化的审批。
201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
3.1、疏导商业银行风险
资产证券化能够降低银行体系风险,形成外部监督。在我国目前由银行中长期贷款替代资本市场融资的情况下,风险大量积聚于银行体系。资产证券化可以将银行风险分散、转移给数目众多、愿意和能够承担风险的社会个体,从而降低整体金融风险。
3.2、增强资产的流动性
我国银行资金“短存长贷”、资产负债结构不配问题已成为造成流动性风险和削弱资产流动性的主要原因。通过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将存量长期信贷资产转变为可流动的证券,降低商业银行长期信贷资产存量;商业银行还可以设计标准化的贷款合同,向资金需求者发放贷款并短期持有之后,通过证券化方式将贷款分销给资本市场投资者,减少自身持有的增量长期信贷资产,进而增强了资产流动性。
3.3、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提高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信贷资产证券化多数采用表外模式的处理方法,银行通过将信贷资产真实销售的形式把用于证券化的信贷资产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外,从而有效提高资本充足率,并相应减少由于高负债所必须缴纳的法定存款准备金,通过改善资产负债结构增强资产扩张能力。
3.4、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银行的信贷资产是具有一定数额的独立价值并具有生息特性的货币资产,因此也具备了转化为证券化金融工具的可能性。信贷资产证券化提供了标准化、流动性高的投资品种,可丰富资本市场产品,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实现资金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双向流通,降低系统性风险,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4.1、基础资产范围小
信贷资产包括个人住宅抵押贷款、银行不良资产、汽车销售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学生贷款、工商企业贷款、信用卡应收款、转账卡应收款等。而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微不足道的发行数量和规模与银行业庞大的资产规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信贷资产不断增加,银行资本金收益的增长难以跟上信贷资产规模的扩张,这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4.2、产品运行方式不成熟
自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以来,国内许多学者从法律、税收、会计等角度对会计处理方式、SPV 组织形式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和金融体制下,可以通过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并且经过表外处理达到风险隔离要求。信托型 SPV 是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所采用的主要结构模式。但是至今仍未建立起完善、系统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体系,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下,信托型 SPV 是我国资产证券化成本最小、障碍最少的模式选择,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的进一步成熟。
4.3、缺乏优质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
资产证券化涉及到多家中介服务机构,其中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信评估机构是最重要的中介机构。目前我国资产评估业和资信评估业还远远不能满足资产证券化对它们的要求,必然影响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接受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产证券化的顺利进行。
4.4、法律法规环境不配套
由于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因此缺乏配套的法律和法规。我国法律上没有像美国的《破产法》那样有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带有追索权和权益保留的转让在证券化中都是比较重要而常见的安排,这在我国的现有法律中尚不存在对应的规定。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十一五 期间,台州商贸市场繁荣活跃,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各种业态蓬勃发展,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商品交易市场健康发展。但是也存在本地大型连锁企业需进一步发展、限额以上单位整体实力欠强等问题,为此提出加快发展本土连锁经营企业、积极培育大型商贸企业、完善台州商贸市场的网点布局、提高商贸企业的现代化水平的思路和对策。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时期台州服务业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进入“十二五”以来,服务业在台州市经济活动中日益凸显其优化产业结构重任的角色。文章立足台州市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现实状况,主要就台州市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台州 服务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上个世纪末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进入“十二五”以来,浙江省台州市服务业呈现较快发展,在经济活动中日益凸显其优化产业结构重任的角色。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新时期台州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重要的战略方向。
2011―2014年,台州服务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呈现出不断上升趋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内部结构也不断优化,服务业己经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1.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前四年,台州服务业经济整体运行良好,并逐步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总量持续上升,“十二五”前四年,台州服务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011.7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583.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8%,快于同期GDP增速3.1个百分点。二是比重不断提高,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6.7%,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
2.服务业社会贡献不断增大。服务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门类多、渗透面广,吸纳劳动力就业功能强,对地方税收的贡献巨大。随着服务业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第一、二产业劳动力不断向服务业转移,2014年,台州市服务业从业人员150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37.3%,比2010年提高1.4个百分点。
3.服务业内部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下降。201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的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为7.8%,比201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同时,新兴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生产性服务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4.与浙江全省相比,服务业发展部分指标存在差距。一是比重有所偏低。2014年,台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7%,比全省平均比重低1.2个百分点。二是服务业结构有待优化。2014年,台州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为主的传统服务业比重仍然较高,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1.8%,比全省平均比重高3.7个百分点;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仅为3.1%,比全省平均比重低3.5个百分点。
尽管“十二五”前四年台州市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服务业在全市国民经济发展中仍然是一个较弱环节,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台州的服务业发展还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
1.与发达城市相比,高端服务业竞争力不强。高端服务业具有智力化、资本化、专业化的特点,需要高层次的人才。杭州、苏州、上海等发达城市在区位、人才、城市知名度等方面有较强优势,集中了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的物流、商务、咨询、影视、媒体、研发、设计和总部经济等高端服务业。台州在城市知名度等方面有所欠缺,城市功能不强,高端人才不多,在高端服务业领域难以与发达城市形成竞争。因此,高端服务业企业很难发展壮大,即使有,也是一些总部都集中在杭州等大城市的单位,比如银行、证券、期货、信托、保险、电信等大型企业。而且,台州高端服务业企业即使壮大了,出于各种考虑,也会把总部、研发中心、销售中心迁到杭州、上海等地,进而影响了台州服务业产业层次的提升。
2.制造业层次不高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众所周知,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先进制造业必然会有较为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与之相对应。与发达地区相比,台州制造业企业“低小散”的现象比较明显,制造业经济整体层次不高,难以形成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需求,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层次提升。
3.服务业部分行业市场开放程度不高。无论是台州还是国内其他地区,服务业的行政管理色彩重,市场准入门槛高,非国有资本难以介入,从而使这些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的扩张受到制约。一般来说,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发展相对较快。目前,除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中的道路运输等传统产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外,服务业其他的较多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比如民营银行、保险、证券、电信等行业。
当前,台州己进入工业化发展中后期、城市化加速期,面对新的形势,台州应该紧抓机遇,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使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为全市创造税收、增加就业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发挥应有的作用。
1.政策扶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一是要科学规划服务业发展布局,明确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二是要制定产业政策,在市场准入、土地安排、融资担保、水电价格、规费征收、税收减免、品牌培育、人才培养、主辅分离等方面制定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第三要充分运用服务业引导资金来实施产业引导。对服务业重点领域的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以政府投入为引导资金,带动民间资本投入,从而拓宽这些领域的融资渠道,促进这些服务业领域的快速发展。
2.集聚发展,着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区效应。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在台州10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中,台州市应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快服务业集聚区的集聚发展、错位发展,形成集群效应。二是加强平台建设。一方面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强集聚区内外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给予企业方便和优惠。通过有计划地规划和发展一批金融、商贸、餐饮、商务、科技、物流、创意集聚区,让服务业集群成为提升台州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的重要载体。
3.提升消费,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下转第177页)(上接第165页)会明显下降,居民消费将从过去的“物质消费为主”逐步转变为“服务消费”为主或者两者并重的格局。城乡居民的消费将逐步从温饱型、舒适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生活性服务业将向高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因此,在供给上,要大力发展商贸购物、文化娱乐、旅游休闲、餐饮住宿、社区服务等现代生活性服务业,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在需求上,要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力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对服务业的消费能力。
4.联动发展,在工业化中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立足于台州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优势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形成、完善和提升区域性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使生产性服务业成为台州服务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一是围绕满足当前中、低技术制造业为主的需求,优先发展物流业。积极构建物流网络体系,着力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培育物流市场主体,促进物流业加快发展。二是围绕满足当前制造业资金资本为主的需求,突破发展金融业。加快金融服务创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促使金融业突破。三是围绕满足当前中、高技术制造业为主的需求,着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依托台州具有基础和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支持与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创新载体。四是围绕满足当前高技术制造业为主的需求,快速推进商务服务业。高度重视发展以会计和审计咨询、资产评估、工程咨询、科技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市场调查等为主的服务业,并对商务服务企业给予比高技术企业更加优惠的政策。
[1] 林炜,梁艳艳.对台州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的思考.台州学院学报,2014(02)
[2] 金台临.基于“两富”现代化导向的城镇化与服务业协调发展研究――以浙江台州为分析对象.行政与法,2014(05)
[3] 张晶.从战略的高度看加快内蒙古服务业发展.理论研究,2002(03)
[4] 浙大杭州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杭州市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探索.杭州科技,2011(06)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高校行政化问题就成为了大众经常讨论的话题,随着2010年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校去行政化问题才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成为了时下公众对教育问题关注的焦点。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我国高校去行政化问题和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在特定的历史发展时期,行政化管理手段发挥了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然而行政化的高校管理同时也逐步显现出其违背高校教育先行发展的弊端,影响了高校学术自由、自治管理的权利发挥,进一步加剧了高等教育行政化越权管理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就其消极影响因素给予充分重视,制定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本文探寻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描述问题所带来的现实弊端,与国外高校的相同时期的不同大学使命进行对比,进而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问题进行可行性分析。借鉴国内外名校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我国高校的去行政化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有利于解决当前高校存在的诸多问题,保证其实现健康发展。有助于高校建立科学发展的管理模式。使我国高校朝着学术化、民主化的方向有序发展。
【关键词】:去行政化 大学使命 政府 学术权力
高校去行政化是相对于高校行政化而言的,高校行政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与政府的关系即外部行政化;另一个是学校内部学术权利和行政权利的关系即内部行政化。
外部行政化是指政府根据其意志利用所掌握的权利干涉高校的管理和运行。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有利于弘扬学术自由的精神和理念,使得高等教育按照教育的发展规律运行,从而是大学成为育人的学术殿堂。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始终扮演教育的配角,办学自主权遭到限制,不真正具备独立法人地位。
内部行政化,简而言之是指利用学校的行政权利干涉学术自由。传统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往往起到限制学术的发展方向及其目的,导致学术自由得不到认可,学术专家的学术权得不到保障。学术往往依附于高校行政的指引,缺乏伸缩性和灵活性。
高校的内部行政化是通过外部行政化表现出来的,正如上面所说,高校的管理体制是由政府主导的,高校的各方面发展由政府管理,而政府的管理又依靠学校内部的“代理人”即高校的行政部门来实现。也就是说,高校外部行政化导致了内部化的形成。
通过上述的高校行政化内涵的阐述,可知高校去行政化的内涵即摆脱政府和高校内部行政权利对学术权利的制约,理清政府和大学的行政权利和大学的学术权利的关系,让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利各有合理和正当归宿,从而使大学真正回归教育。
大学去行政化不是去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使必要的,中南林业大学的教授廖小平指出任何现代组织都离不开行政管理,不存在去行政管理的问题。中国大学的行政管理不应考虑是否去掉,而是考虑的是应如何规范和完善的问题。当前大学的行政管理不规范和不完善是大学行政化导致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行政管理的工具价值异化为目的价值,即为师生和教学、科研的价值变成自利的价值。
高校的去行政化主要面临两种不和谐的关系:一是学校与政府的关系,二是学校的学术权利和行政权利的关系。
第一 高校普遍存在行政级别。一直以来,我国公立高校的校领导就有行政级别,比如本科院校的党委书记、校长为厅级,专科院校的的书记、校长为副厅级,985高校的校党委书记、校长则为副部级干部,出现了副部级高校。正是行政级别的出现,强化了政府对高校的行政管理。高校的校领导是由上级部门选拔,中央任命的,高校领导的考核权、任命权等都掌握在政府的手中,校领导很难不惟命是从于上级,按照政府的教育方针办学,缺乏灵活性和伸缩性,很难突出学校的办学文化和特色,导致千篇一律的高校办学格局。同时由于集权式的办学的出现,很难能够反映广大师生员工的意志。
行政级别的出现还增强了校领导的官本位意识和贪大求全、急功近利和不公平竞争的观念。一些高校领导将其职位作为官升一级的台阶和个人仕途的驿站,常常在政府和院校之间频繁更换岗位以实现更好地仕途发展。行政级别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到教育资源获得的途径,而且也会影响到学校的名声和地位。行政级别高的领导更易于和政府领导接触,垄断了教育资源的分配,造成了资源在不同院校的不合理的分配。
第二 高校出现泛行政化的管理,学术权利从属于行政权利。现代化的大学是一个研究高深学问的学术机构,行政管理本应该服务于学术的发展,实现学术本位的管理。然而,事实不是这样的,高校的学术研讨、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教师的职称的评定等都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教育委员会的学术机构很难在学术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学校的所有事务均由行政部门决定,师生的学术权利受到限制,无法参与决策和管理,加之随着民主管理的风气淡化,招生、财务腐败现象等问题亦越来越严重。
高校的去行政化的改革是高校改革的必然发展发展趋势。高校去行政化的核心问题是将高校从政府的行政下属性组织中解放出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使高校回归教育本位。现代大学制度就是指在政府的宏观领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科学管理。从外部讲,政府和学校要回归一种和谐的关系,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改变政府全包的局面。从内部来讲,要调整好学术与行政的关系,改变学术权利受制与行政权力的现状,建立以法治为核心的多元治理结构。可见,现代大学制度是高校去行政化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现代大学制度的精神和理念,可以采取的途径由如下:
第一民主选举校长和促进校长职业化。民主选举校长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的法律框架下,仍可以改革传统的按照党政干部选拔的方式选出校长的方式,由教育家办学。应该建立遴选委员会,建立校长遴选制度。建立由知名学者、教育家、人大代表等组成的委员会,共同制定选任校长的标准,向社会公开招录校长,然后报教育部任命。这一过程需要更多的社会参与,政府不能闭门进行。只有全民选出的校长才更具有民主性和亲和力,才能减少任命校长的随意性,使校长更重视学术的发展。
促进校长职业专业化,有利于造就一批真正懂教育的学者。校长在任期内应该退出教学和学术研究,这样才能够保障教学的正常运行。
第二实行学术本位的管理。学校作为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机构,应实行明显区别于政府和企业的符合自己特点的管理模式,调整学术与行政的关系,实行学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学术本位的管理。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应该发挥学术机构的决策与管理的作用。在高校实施高校职员的制度,逐步取消行政级别。学校的特殊利益应该更多的倾向师生,建立教学评议会等机构,使学术发展真正体现民主性。
第三建立现代大学最高决策主体即理事会进行战略决策。学校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应抓紧制定大学章程,并交权力机关批准。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一是规定理事会的成员、地位和职责。二是理事会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章程对学校的管理方式、运行机制、权利和责任的范围进行具体明确,经过权力机关的批准,对于限制政府的过于干预和保障学校正常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四加强高等教育行政立法,规范高等教育行政行为。政府有必要在高等教育界人士的参与下,以现行的《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为依据,制定和实施高等教育行政规程等据以规范高等教育行政行为的行政法规,明确大学举办者和大学管理者的责任范围,确立大学作为自主办学者的地位和权利,理清政府管理权和大学办学权的权限范围,减少和遏制行政权利的过度干预。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电子商务虽是20 世纪的新生事物,但其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它改变了传统的商务模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企业既要看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应意识到蕴含于其中的风险。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Intemet在全球爆炸性增长并迅速普及。在这一前提下,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了。自1998年“电子商务年”以来,电子商务在全球发展迅猛,世界各国纷纷看好电子商务这块新大陆,普遍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是未来2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对经济的促进将远远超过200年前的工业革命。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各类电子商各网站风起云涌,律立一个电子商各网站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电子商务网站有效益。要想有效益就必须能够吸引客户,增加客户忠诚度。电子商务业务的竞争比传统的业务竞争更加激烈,原因有很多方而,其中一个因素是客户从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转换到竞争对手那边,只需点击几下鼠标即可。网站的内容和层次、用词、标题、奖励方案、服务等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成为吸引客户、同时也可能成为失去客户的因素。而同时电子商务网站每天都可能有上百万次的在线交易,生成大量的日志文件和登记表,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充分了解客户的喜好、购买模式,甚至是客户一时的冲动,设计出满足于不同客户群体需要的个性化网站,进而增加其竞争力,几乎变得势在必行。若想在竞争中生存进而获胜,就要比竞争对手更了解客户。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个方而,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以数据库为依托的信息技术;其商业运作的经济条件主要依靠以银行支付、结算为主的信用方式。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专题报告的定义,电子商务就是指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而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完成。尤其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真正的发展将是建立在INTERNET技术上的。所以也有人把电子商务简称为IC(INTERNET COM-MERCE)。
(二)电子商务的模式
总的来说,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企业(Business)对终端客户(Customer)的电子商务(即B2C)和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B2B)两种主要模式。
B2C模式:提起B2C,大家可能更为熟悉一些,它是从企业到终端客户(包括个人消费者和组织消费者)的业务模式。今天所谈的电子商务时代的B2C是通过电子化、信息化的手段,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把本企业或其它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经任何渠道,直接传递给消费者的新型商务模式。因为它与大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被人们首先认识和接受。
B2B模式:谈完了B2C再来说说B2B,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模式被称作B2B,电子商务B2B的内涵是企业通过内部信息系统平台和外部网站将而向上游的供应商的采购业务和下游代理商的销售业务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降低彼此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满意度。实际上而向企业间交易的B2B,无论在交易额和交易领域的覆盖上,其规模比起B2C来都更为可观,其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也更加深远。
(一)安全问题
目前,阻碍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最大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计算机安全技术本身的发展就存在一个时滞的问题。病毒感染、黑客的侵袭更使人们对计算机的安全性,特别是网络上电子商务进行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因此,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安全技术措施,如防火墙、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技术,以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另一方而,需要通过标准的形式把这些技术手段确定下来,包括制定必要的网络接人标准,允许采用不同的信息技术的用户间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实现商业标准化环境,尽快改革中国传统商业的手工作业方式,适应数字化经济的社会;组织有关企业、研究单位进行电子商务的标准制定,这些标准应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积极向目标通用标准靠拢。
(二)技术问题
这里所说的技术方而的障碍主要包括网络的可靠性、数据传送的速度等。Internet上存在多种不可靠的因素:软件不可靠、线路不可靠和系统不可靠等。电子商务的进行需要支付与结算,这就应有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及其电子化的配合。金融电子化是电子商务实施的保证,金融电子化要实现跨行、跨地区联网贸易结算、资金划拨,真正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方便、实时的金融服务,中国的金融业亟须适应全球一体化进程而加快变革步伐。
要想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需要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宽带,这必须由硬件提供对高速网络的支持,而现在大部分的网络速度都达不到实际的要求。www变成了“World wide Wait"。虽然千兆位网络技术开始走向成熟,但要全而铺开还有待时日;ATM是理想的技术,但价格昂贵;千兆以太网在可升级和成本上有优势,但不能提供多媒体应用所需的服务质量。
另外,中国信息终端设备普及率不高,信息产品如高性能计算机的核心元件得依靠进口等因素都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因此应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和电子商务标准的制定,以确保全球商务的可靠性、互操作性包括电子付款方而的标准、安全方而的标准、安全服务方而的标准、电子拷贝管理系统方而的标准、高速网络技术方而的标准等。
(三)法律制度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保障问题有:
a.从交易安全方而看,目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数据保护,保证用户的个人隐私权,保证用户具有对In-ternet上的信息进行控制的自主权,以解决电子商务上发生的各种纠纷,防止诈骗等案件的发生,保证消费者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b.从电子支付方而看,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明确电子支付的当事人包括付款人、收款人和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制定相关的电子支付制度,认可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同时还应出台关于电子支付数据的伪造、更改、涂销问题的处理办法。
c. 还有一部分法律法规应根据电子商务的情况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
如票据法如何适用于电子商务凭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何保护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权益,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如何保护网上知识产权,广告法如何管理控制网络广告等。
就以上商务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来看,必须构造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制环境。电子商务活动中,新数字化经济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保护消费者权益、纳税、版权保护以及对交易的责任,这些罚不是某一个国家独白就能解决的,要对智能卡的技术标准和公共平台、互联与互动、公开密钥的交插验证等同题达成一致,国际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法必须规定电子商务各方的责任,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隐私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革开放以来,我国民间投资领域正在不断拓展,这对于解决就业、扩大内需、加入WTO参与平等竞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受到政策、体制、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其拓展的范围仍局限于竞争性领域之中,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投资效益增长,阻碍了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因此探讨我国民间投资领域的拓展,研究政府如何进一步大胆放手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我国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民间投资快速的发展壮大,已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它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全社会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我国的民间投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是对我国民间投资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国内现阶段民间投资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分析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建议,从而促进我国民间投资快速稳定的发展。
(一)民间投资的现状
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以来,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阶段:(1)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以前,国民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然而在民营经济所占的份额比较少。(2)我国对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民间投资才算是迎来了真正的大发展时机。同时,民间投资的来源逐渐多样化,既有私人资本和其他经济成份的积累资金,也有信贷资本;总之,民间投资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投资力量,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对社会新的就业率以及对高新科技产业领域的投资地位也日益加强。
(二)我国民间投资的特点分析
关于民间投资,目前经济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两者的范围界定,一般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从投资的资金来源划分;另一种是从投资主体划分。国内很多学者和一些市实际部门,通常按照投资主体来划分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当然民间投资与国民经济投资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个人是民间投资的主体,集体或个人掌握着民间投资的产权,因此形成了民营经济。(2)民间投资的投资对象大多数是非垄断型行业等领域。(3)利益的获得是民间投资的主要目标。(4)在地区分布上,我国的民间投资存在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如我国东部地区的民间投资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5)民间投资往往会随着国民经济大的波动趋势进行周期性波动。
1、民间投资项目进入审批门槛高
我国政府对民间投资与国有经济、外贸经济相比较,其在很多环节上政府实行了更多的审批工作,例如:资格认定及注册方式、经营范围、投资项目的许可、外贸渠道的开放等。这严重导致了民间投资过程中手续办理复杂、效率低下且费时费力,使得民间投资与外商或国有企业在竞争资格、条件等方面处于劣势,使得很多民间投资的企业对此丧失了积极性和信心。
2、企业税收不公平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民间投资的民营企业除了与国有企业所缴纳的33%税款一样以外,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然而,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外资企业则是从获利年算起,对于民间投资的民营企业则是从企业的开办年算起。不仅如此,政府对民间企业的不合理收税问题非常严重,我国大部分民间投资企业都要缴纳50多种不同的税款。这样的征税方式严重影响了民间投资的发展。
3、管理部门多,导致政出多门
目前,我国对民间投资企业的管理,特别是对民营投资企业的管理部门涉及到工商、税收、公安、城建卫生等20多个部门。这就导致了管理部门多,政府出台的政策没有一个能够综合型管理的部门,尤其是在投资方面,没有一个投资主要管部门。所以,近几年很多民间投资企业由于没有相应的投资主管部门而在履行程序上受到很多阻扰。
4、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民间投资的环境受到了制约,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针对民间投资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说,我国制定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没有提到有关民间投资、金融财税产业进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造成了制度保障不力的现象。
(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改变投资管理方式
实现投资主义多元化和渠道多样化是目前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目标,这可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主要作用。目前民间投资需要进一步明确投资主体和责任划分,按照国民经济各行业的特点和市场的供求状况,把建设项目划分基础项目、竞争性项目和公益项目等。企业是投资主体的基础,政府应当尽量减少竞争性项目的投资,增加基础性项目和公益项目的投资,吧竞争性项目的投资主体让给民间投资。
(二) 加大政府投资,促进民间投资力度
1、建立和完善为民间企业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
首先,应该尽快实现国有银行体系的市场化、企业与银行之间关系的商业化、政府与银行之间关系的规范化,这会大大消除国有制银行的所有制歧视,加大对民间企业的贷款金额。同时,还可设立专门负责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
2、 针对融资担保建立相关机构。
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应当建立一些非营利性的融资担保公司,专门为民间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鼓励和促进民间中小企业的发展。如果一旦贷款失败,企业拍卖的固定资产优先支付给担保公司作为担保金,使得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风险。
(三)鼓励金融创新,拓宽融资渠道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政府必然会加大投资力度,但是政府投资的增长会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直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而是对民间投资产生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又有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刺激民间投资:二是当政府投资总量超过一定程度时,民间投资会被政府投资“挤出”,也就是说这是民间投资总量减少。所以想要带动民间投资的发展,必须要增加民间投资总量。不仅如此,政府也应尽快推出竞争性投资行业,让出部分投资效益高和行业或项目,从而刺激民间投资。同时,政府要充分发挥国债政策的投资功能,扩大短期国债的发行,配合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调节功能。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越来越受人青睐。我国乡村旅游虽然起步较晚,发展却非常迅速,近年来更是处于快速增长的高峰期。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在国内外都有着蓬勃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使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值得探讨。文章以贵州省乡村旅游为例,论述了贵州省乡村旅游存在的几个问题,也为贵州省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建议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在国内外都有着蓬勃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则是以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作为旅游目的地,以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自然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利用城乡差异和民族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求知和购物等各种旅游需求的旅游形式。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以及现代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以其悠久的民族文化及淳朴洁净的乡村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
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旅游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主体目标市场,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体验、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开发过程中维持旅游供给地区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文化的完整性和旅游业经济目标的可获得性;保持和增强环境、社会和经济未来的发展机会。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的乡村旅游,其可持续发展至少应有如下内涵:
第一,旅游资源供需双方需求的持续性满足。乡村旅游发展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结合,充分利用乡村旅游开发带来的各种机遇,不断满足乡村旅游开发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为乡村旅游的继续发展提供动力和物质文化基础。同时,乡村旅游要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吸引旅游者,满足旅游者亲近自然、娱乐身心的需求。
第二,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乡村旅游具有强烈的经济性,但若把经济效益当成惟一追求,在趋利性的驱使下,乡村旅游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乡村生活风貌将会遭到破坏。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秉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方法,保证乡村旅游发展不超过乡村环境的承受能力,妥善处理旅游开发与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环境和乡村文化特色的关系,与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相协调,借以保障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的持续性。
第三,乡村旅游资源要共享、公享。一方面,同代人之间要共享、公享乡村旅游资源,避免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却要承担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要共享、公享乡村旅游资源,避免以旅游区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满足当代人旅游需要,剥夺后代人的社会发展能力和生活需求。其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代际共享。
近年来贵州少数民族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取得不少成绩。少数民族旅游特色村和旅游示范镇的建设,农家乐的发展,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等,都推进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已成为市民和游客的重要休闲方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但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一)发展理念落后
许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等理解不够全面,对本地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认识不清,对城市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把握不准,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观。项目上马一窝蜂,项目功能、特色雷同。
开发项目城市化倾向明显,在展示乡村差异、挖掘乡村内涵、突出乡村特色上有很大欠缺。旅游活动的内容较为单一。乡村旅游特色化不明显,乡村旅游活动单一,缺乏高层次的,多元化的文化内涵。农家乐在景观、经营与活动方面,大多未能拉开档次,同质性远大于差异性。
(二)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
生态环境是贵州地区发展旅游的最大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了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保住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后续动力。部分旅游经营者诸如饭店宾馆乃至游船等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产生并排出大量废水,致使周边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游客在参与乘船、划船等旅游项目时,随意往水里乱扔废弃物等,同样对水体造成了污染加之部分地区相继推出各种农家乐旅游项目,虽然部分增加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收入,但也为当地水资源的污染埋下了隐患。贵州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各族群众收入较低,生活质量相对较差,地方政府迫切希望通过加快发展,以改变当地经济的落后面貌。受此因素影响,部分政府官员对旅游资源存在重开发、轻保护或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等短视现象,决策过程缺乏应有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科学的论证、评估与规划,出现了盲目开发、无序开发或重复建设等不良行为,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浪费,直至出现资源退化现象。
旅游开发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先污染、再治理”的思想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也有体现,这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背道而驰,容易滋生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环境保护的不良思想,并疏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旅游资源开发方式不合理,影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致使一些旅游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恶化,旅游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近年来,旅游开发和管理经营方在景区内大兴土木,修建各类旅游设施,如宾馆、饭店、农家乐将会造成噪声、固体垃圾等污染。另外,短时间过多游客聚集,并形成人声鼎沸的现象频繁出现是造成这些污染的另一重要原因。各种因素产生的环境污染已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严重障碍,制约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宣传工作不到位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之一就是必须解决人才问题,建设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乡村旅游管理人才队伍。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中专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因为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主要都来自当地农民,其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又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大多数都未从事过旅游开发经营活动,对旅游的认识不够,对与旅游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不了解,在旅游规划、管理、经营等方面没有丰富的经验,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致使管理水平低和服务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贵州乡村旅游形象的树立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教育宣传工作主要针对以下两个对象群体:第一是要加强对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环境意识的教育,努力对其传授生态科学知识,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武装其头脑,这一方面目前做得不够;第二表现为并未找到对广大成年旅游者进行环境意识宣传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主要依靠其自身素质进行自我约束,这是造成广大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和生态旅游者环境意识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科学的发展理念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先导。要不断提高开发乡村旅游的认识,在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对农村产业布局和乡村旅游发展目标进行科学论证,在对生态环境、文化资源、客源市场等方面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科学规划,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乡村旅游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形成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发展乡村旅游,根据自身的地理优势与区位优势,在产品开发中着重保持乡村原有的特色。乡土风情是发展乡村旅游、形成品牌竞争力的要素。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注重农业特色资源和农村风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掘乡村旅游资源的闪光点,把农业文化景观、农耕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传统的习俗等有机结合,引导和鼓励农户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开发形式多样、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项目,突出地方特色,营造出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乡村旅游品牌。
(二)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首先体现在树立生态旅游资源的忧患意识。现在乡村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开发利用与管理不足,在这一点上要教育好作为旅游主要推动者的市民,使他们意识到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对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对游人给予正确的宣传教育,号召市民科学旅游、绿色旅游。再次,对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强的专业技能培训,举办必要的学习班,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大众生态环境意识。
(三)注重环境建设
”制度,把空气质量、水环境、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等指标作为考核官员政绩、评价当地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使那些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管理者、监督者乃至责任人,同步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三是构建保护与开发协调机制。应结合贵州地区保护开发实际,构建“以保护为前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协调机制。通过实行保护性开发,既要使贵州地区的自然或人文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又要使相应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要注重民族地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又要维护景区的自然风貌,更要提高景点的科技含量,使旅游由单一型变为符合型项目,由自然之旅上升到文化之旅,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扩张,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产业与环境、旅游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重视对农民的引导。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乡村旅游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之一。而作为农民素质普遍偏低的贵州,要使乡村旅游永葆青春,就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重视对农民的引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根据各地的特色以及农民自身的条件,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培训,主要是指经营管理、产品加工、接待服务、环境卫生、旅游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其次要引导农民合理利用与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贵州的乡村旅游资源有很多是文物古迹、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这就要求引导农民在开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最后要引导农民正确地开展乡村旅游,要从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立足旅游市场,不要盲目进行开发。另外,定期请相关专家对农民或从业人员实施从宣传、接待到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全方位的培训,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农民或部分从业人员代表到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逐步提高乡村旅游地农民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