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有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渔业投入品的增加,引发了诸如养殖病害频发、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下降、渔业比较效益降低等严重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严峻挑战,适应我国资源与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和渔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传统渔业养殖模式,加快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碳渔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前,人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用于解决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而忽视了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和机械化效率,是农业中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领域之一。渔业生产对能源的消耗、资源的依赖以及环境的影响相对较高,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降低渔业生产能耗、改善生态环境成为我国渔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发展渔业,实现渔业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渔业。
1.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渔业经济问题是有效管理渔业生产实践的前提,同时也是制定促进渔业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因此,长期以来渔业经济问题一直都受到众多学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从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结果来看,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渔业资源经济学和渔业权、渔船管理、渔业补贴、渔民转产转业、国外渔业经济管理成功案例、“三渔”问题及渔业政策、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海淡水养殖效益评估、体闲渔业、远洋渔业、渔业中介组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国际贸易、渔业金融等方面,上述内容涉及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基本包括了渔业经济的核心内容。上述关于渔业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概念的辨析、实践问题分析与可能的解决对策、国外渔业经济管理经验介绍、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不仅可以为化解部分渔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见解,同时还能为未来渔业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引。
2.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与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相比,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涉及的面更为宏观,内容更为丰富,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等特点。己有关于渔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可以梳理为以下两个方面。①政府部门制定的渔业发展战略规划。具体可分为常规性和非常规性渔业发展规划。前者根据渔业产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如农业部渔业局每五年制定的渔业发展规划,相关省(市)按照规定,以此为基础,也制定了各自省份的五年发展规划,甚至部分渔业大市也制定了渔业发展规划等。后者在常规性渔业发展规划基础上,根据国家、渔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其他战略规划。②渔业问题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探讨。部分高校或科研院所学者根据我国渔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展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具体可分为:围绕具体问题开展的战略研究工作,如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战略研究等;围绕具体省(市)开展的综合性战略研究,如浙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政府部门制定的渔业发展规划是渔业行政部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目的是各级政府部门按照规划编制的内容与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规划期内目标任务能够顺利实现,从而起到指导任务期内渔业发展的目的。高校与科研院所根据渔业产业现状问题开展的发展战略研究,不仅能够起到学术研究交流的作用,同时还能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为其制定相应的渔业发展战略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服务。
近年来,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己取得较大成绩,但与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平台相比,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资源整合优势不明显。从对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机构和平台的梳理情况来看,虽然涉及机构范围较大,但各机构的研究力量却较为薄弱且参差不齐,这种情形不仅不利于对研究力量资源的整合,还会严重影响到渔业经济发展战略学科水平层次的提升。
2.专职研究人员较少。随着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经济地位的不断下降,研究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的人员大量流失、不断减少,近年来情况虽有所改变,但人才缺乏和断层现象仍然制约该研究领域发展。
3.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由于受到研究人员偏少、基础条件薄弱等限制,目前大部分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离真正能够起指导性作用的“发展战略”还存在较大差距。
4.缺乏系统性工作。从目前开展的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相关工作来看,大部分工作都是应急性研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缺乏系统性积累,对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非常不利。在上述问题中,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问题的影响最为严重需采取措施给予改善。
发展低碳渔业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切实使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深入贯彻到群众的潜意识里,表明其具备一定的法律约束力指标。同时也要求水产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总体规划,渔业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规划与目标进行编制与确认,切实使其形成节能减排的共识。
企业是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渔业的主体,所以必须苦练内功,积极申报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项目,建立全新的渔业经济发展模式;二要改造旧的渔业经济经营模式,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新的产业,受到国家财政扶持,水产企事业单位可委托节能服务公司管理本单位的用能,服务公司可提供资金与设备,从节约能源中获取利润。三是与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为邻的渔业单位,应考虑与畜禽养殖场共同开发利用沼气。
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水产科研部门要对这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展,对相关项目的争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模式在渔业中的探索。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操作规程和制定标准,对低碳渔业技术进行积极推广。
从我国渔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战略决策对渔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渔业已经从单一的产品供给功能扩展到多项功能特征;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分析,发现目前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提高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系统性,最终起到为现代渔业发展导航的作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网上支付发展,这块蛋糕越来越大,利益也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对企业从事第三方支付没有明确的门槛标准。这样很多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有这样的资质。这样一旦发生信用问题,政府与管理机构没有一个较好的方式进行监管,也就是说这样大大的提高了我国资金信用风险的发生。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经济影响和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经济影响和对策研究
这几年,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非常的迅速,交易额的增长已经非常的快速。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当中电子商务在线销售平台、移动互联网平台和支付平台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整个电子商务行业进入爆发期的发展规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巨大的。
网络购物的增长势头是巨大的,我们可以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得出2007年我国网络购物才560亿元,从2007年到2010年都保持着100%的超高速增长。而且在2012年达到13205亿元,证明我国电子商务已经突破万亿一关。也就是说在整个电子商务行业中光是零售行业的市场份额都已经突破万亿的大关,可见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是多么的迅速。
(一)电子商务零售平台
电子商务在线销售平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电商”。中国的电商在这十年的发展里是非常迅速的。从以阿里巴巴为主的电商发展到现在百家齐放各有千秋的境地。而电商销售平台是电子商务行业中最重要的,也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平台。
(二)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
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线上服务的一个过程,主要是提供金融服务。近几年随着电子商务在线零售的快速发展,支付平台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促使订单数的大大提高,这样使用在线支付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而第三方在线支付平台的发展,也为在线便捷支付提供可能性,进而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支持。
(三)移动互联平台
移动互联,主要是基于手机运用的平台,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用户达到八亿五千九百万,移动通信普及率达到64.4%。而通过3G网的发展与普及,移动互联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时期。移动互联的发展也促使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手机购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频繁.
(一)电子商务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
越来越多的人网上购物,这样促进了人们的消费。而这种消费不单单是单纯的的购买商品,因为有这种消费会带动很多行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物流、交通和包装服务等行业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进而刺激我国经济发展。
(二)电子商务促进竞争机制的完善
电子商务使信息与技术更加的透明化与开放化,大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进入壁垒,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机制。让市场有更多的竞争力量进行博弈。
(三)移动互联的发展促进我国行业发展
通过互联网的思维,借用移动互联的支持,其他行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移动互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同样也改变了很多行业的经营策略。这样移动互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其他行业的发展与革新。
(一)电子商务行业不利于品牌发展
从电子商务销售平台行业内部中会有一些消极的影响,电商中各行各业鱼龙混杂,品质无法得到根本的保证,会出现非常多的小的信誉问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不是特别的好,虽然这是小的问题,但是因为这样问题的基数非常的庞大,因此会出现一个行业内的问题。企业不用心去经营自己的品牌,对品牌价值方面投入很少。
(二)电子商务给其他行业造成巨大压力
; 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对于这一部分行业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是对于其他传统行业来讲,电子商务的发展,大大的减少了他们的生存空间,比如线下零售商城和传统的购物店,他们遇到了寒冬,市场份额大大的降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
(三)提高我国资金信用风险的发生
随着我国网上支付发展,这块蛋糕越来越大,利益也越来越大。但是我国对企业从事第三方支付没有明确的门槛标准。这样很多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有这样的资质。这样一旦发生信用问题,政府与管理机构没有一个较好的方式进行监管,也就是说这样大大的提高了我国资金信用风险的发生。
(一)完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法律体系
我国电子商务虽然得到巨大的发展,但是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还非常的不完善。针对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这样可以充分的保证消费者、企业和运营平台的权益。在出现纠纷的时候可以有法可依。
(二)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环境
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于良好的宏观环境,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协调企业、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完善电子商务企业的扶持政策,做好电子商务方面的基础建设。实现政府服务的信息化,促进政府与社会的沟通营造出市场对电子商务发展有利的氛围。
(三)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
电子商务的销售平台是建立在强大的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的。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的发展依赖于网络传输、计算机技术、设备设施和信息科技的发展。这是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的基石。只有建立好了这些基础建设,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完善平台的销售体系
电子商务销售平台是基于网络的一个平台。因此一个完善的销售体系是极其重要的。从下单的便捷与快速到支付的安全再到别送的快速,都是整个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发展的关键,建立统一标准安全便捷的电子商务销售体系不仅仅有利于电子商务销售平台的长足发展,更加有利的促进与之有关的所有行业的一个发展与升级。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开放式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等学习模式社会化,推动我国社会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和软件产业的发展。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功能与发展对策探析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关键词]对策 图书馆 功能 移动 数字 我国
我国移动数字图书馆功能与发展对策探析
目前,全球移动3G联网人数已达到4.85亿,普及率超过11%,传统互联网网民正在向手机网民渗透,移动互联网呈现巨大发展潜力[1]。在此背景下,移动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引起全球相关领域的关注。借助移动数字图书馆,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PDA),以无线接入的方式接收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使知识存贮与访问更大程度地摆脱时空限制,推动知识传播,更好地实现信息共享。
(一)有利于确保“图书馆五定律”的实现
移动数字图书馆借助移动互联网使图书馆资源摆脱地域限制,扩大用户范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图书馆中的每一种资源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知己”的图书馆第一定律;能保证每位移动用户实现“有书可读”,实现“每个读者有其书”的图书馆第二定律;通过“大数据”的数据分析技术,根据每位读者的兴趣爱好和研究领域为其推荐合适的书籍,实现“每本书必有其读者”的图书馆第三定律;基于地理定位,可以为读者呈现并引导附近的书店、报刊亭、图书馆等文化场所,可以在线查询这些信息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投入,实现“节省读者的时间”的图书馆第四定律;而且,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移动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图书馆第五定律。
(二)有利于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改变
移动数字图书馆对接传统图书馆,能够借助移动网络、智能终端、移动定位、手机支付等现代技术,实现传统馆藏资源查询、借阅、参考咨询,对数字馆藏资源的阅读、下载、分析以及地图引导、自助缴费等功能,突破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时空限制,延伸与拓展其服务范围和服务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动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变革。
(三)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
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有利于培养人们的阅读习惯,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开放式学习、随时随地学习等学习模式社会化,推动我国社会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和软件产业的发展。
(一)实现传统图书馆功能的移动化
1.电子图书在线阅读和下载功能。移动数字图书馆能够实现和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对接,使广大读者用户不用辛苦到图书馆就可获得图书馆内的信息资源,直接在移动设备上进行阅读;甚至可以不用注册和登陆,只需要点击选择“在线阅读”或“下载”想要阅读的书籍,片刻之后就获得书籍的电子版本进行阅读。由于数字资源的可复制性,众多读者可同时学习同一本书籍,所以,移动数字图书馆的在线和下载阅读功能是移动数字图书馆得以存在的基本保证。
2.图书借阅、续借和约借功能。每一个使用移动数字图书馆的用户都可以注册自己的登录账号,其功能相当于传统图书馆的借阅证。用户在移动端登录账号后即可查看个人注册信息、借阅记录和书签等信息,可以进行在线查询馆藏书籍、图书馆藏位置信息,实现对实体图书的预约和续借功能,在一定时间内可随时到图书馆领取已经借阅的图书,可免除人们到图书馆排队等候的时间,节省读者的时间。
3.到期提醒、催还通知功能。通过移动数字图书馆,可向读者用户发布“到期提醒”和“图书归还”通知,或者和移动运营商合作,对借阅到期的用户进行短信通知,以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归还率,改变传统图书馆没有有效催还图书资料的机制。
4.新闻通告功能。传统图书馆通常在网站、LED电子屏幕等平台上告知人们即将要举办的一些文化传播、大型讲座等活动,宣传效果有限。通过移动数字图书馆,可直接通过短信向移动客户端进行新闻发布,使传播信息的受众范围更大,保证了文化活动能够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二)高效智能化学习方式的实现
1.丰富的学习资源。移动数字图书馆能够依托实体馆藏的数字信息资源,借助现代化的移动设备和高速的移动网络、Wifi网络,在移动客户端实现图书、报纸、杂志、音乐、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数字资源的阅读,保证移动数字图书馆用户能够获得和网络图书馆均等的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图书馆的移动化。
2.多维度的信息分类。传统图书馆大都采用“中图法”作为基本分类方法,分类过于单一,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模式有较大不同。而移动数字图书馆对数字信息可实现多维度分类,使用户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
3.个性化的学习功能。对后台数据库实施多维度开发,为每个用户开辟独立的个性化学习空间。移动数字图书馆用户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信息资源收藏或转存至个人空间,并依照个人偏好对自己保存的信息资源分类,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所在行业订阅个人信息,移动数字图书馆将定期更新数据信息并推送给用户,确保推送信息的时效性。
4.开放式的外部接口。开放外部开发接口,像微信、手机、电脑系统那样,让更多组织机构依托自己的信息资源接入移动数字图书馆平台,实现本地资源和外部网络资源的融合,以调动更多开发者和使用者的积极性,保证移动数字图书馆实现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结合。
5.在线课堂频道。移动数字图书馆还可开设独立在线课堂频道,向用户提供网络课程,履行社会化教育的责任。相对于网络信息资源,移动数字图书馆提供的资源不仅数量多、质量高,而且资源范围广泛,更加系统化和集中化,用户可以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领域模块的相关信息。 6.开放式的网络大讲堂。除了专业知识大讲堂之外,移动数字图书馆还可结合当下的国家大事开展各种类型的实时讲座,把以前只能在电脑上、课堂中看到的讲座展示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面,让我们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了解国家大事,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学习知识。
(三)更加自由开放的交互体验
1.与好友交流和分享。移动数字图书馆通过调用QQ、微信等即时通信工具,或者开发基于自身平台的即时通讯插件,实现用户之间通过即时通信工具进行在线沟通、添加好友和定制学习专题的功能,实现网络学习的集聚效应。此外,移动数字图书馆还能实现后台工作人员之间的在线交流,技术开发人员、服务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帮助用户解答疑问,对新用户进行在线的操作指导和培训,使他们更好地使用移动数字图书馆平台。
2.评价与学习笔记功能。移动数字图书馆还可增设用户评价系统,针对每一项数字资源设置留言板,让广大用户参与进行信息资源的使用评价。其他用户可以参考先前读者的评价选择较为优质的信息资源,减少查找优质资源的时间消耗。移动数字图书馆还要有完善的“笔记本”系统,使用户能够将个人的学习心得、学习计划、信息摘录等学习笔记整理归类,纳入自己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空间。
(四)提供新鲜时尚的科技体验
1.“二维码”技术的科技体验。人们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实现系统登录、资源下载等功能[3]。通过生成的“二维码”添加书签和信息转存,以便于在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上进行阅读,为移动数字图书馆的使用带来新体验。
2.电子导航、学习计划定制的科技体验。移动数字图书馆可以通过调用移动设备中内置的地理信息和导航功能,联合书店、报刊亭为广大用户提供实体图书馆或书店的定位和导航、图书馆内和书店书目查询,帮助人们尽快获得实体书籍。帮助用户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系统自行或依据设定时间自行启动学习提醒服务,并为用户推荐科学的学习规划,在到达制定时刻时自动调用闹钟或启用“温馨提示”功能,提醒用户每天按计划进行学习。
3.“云”存储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科技体验。借助“云”技术,移动数字图书馆可以实现个人账号和信息的云存储,不仅节省硬盘空间,还有利于私密信息的保护,实现个人信息在不同设备和平台上的安全迁移。可以把个人数字图书馆中的资源放置在“云网盘”中,可以随时随地登录个人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来呈现我们保存在“云”空间中的内容。
4.“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所带来的科技体验。基于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大数据”技术可以让移动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管理人员更好地了解用户的习惯和行为,多角度分析用户的使用偏好,了解广大用户的信息趋向,从而对图书馆馆藏信息定向开发,提供更加准确、优质、个性的数字信息,为用户推送及时、准确的信息资源。
(一)资金问题及对策分析
移动数字图书馆应用程序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来数字化本地资源并将其接入移动数字图书馆系统,也需要重新配置数据库专员对移动信息系统进行运营维护,这对于本就无外来收入的图书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资金问题除了依靠自身力量外,可考虑通过协作方式解决。一是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增加政府和学校等对于移动数字图书馆项目建设的投入。二是图书馆在进行移动平台开发建设过程中要与利益相关方,如IT企业、通信企业、数据库企业合作,发挥各方的优势,分散开发投入的资金负担。三是为了节约资源和避免重复性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可以实施联合开发、共享公用的策略,开发通用版本,然后通过开放外部接口单个图书馆接入,既可减少开发成本,也可充分发挥应用系统开发一劳永逸的优势。
(二)技术难题预测及解决
移动数字图书馆应用程序功能强大,系统复杂,技术要求高,开发难度大;移动设备种类繁多、品牌多样,应用系统和硬件设备复杂多样;移动设备显示屏幕较小,规格不一,这对一些数字资源在移动设备上的呈现产生较大的挑战;早期的数字化资源由于设备的原因,一些扫描文件不够清晰,在移动设备上的呈现效果不尽如人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体验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可寻求互联网公司的支持,与互联网公司进行联合研发,借助于其提供的技术或产品服务推进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如韩国的西江大学图书馆运用WISEngine公司的技术产品WISEMobileFusionTM,推出用手机可以查阅图书馆资料的移动数字图书馆;芬兰的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将Portalify公司开发的LibletTM系统应用到图书馆中,提供SMS、WAP等服务[4];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与北邮网络技术研究院合作开发,通过手机、ipad等手持移动终端设备,为图书馆读者提供搜索和阅读数字信息资源,真正实现数字图书馆最初的梦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所需要的任何知识[5]。
(三)自营模式及盈利方案探索
图书馆是非营利组织,以服务大众为终极目标,自身资源的建设和系统运营基本上依靠国家相关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要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倘若移动数字图书馆接入在线支付功能,对一些特定资源和服务进行收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运营成本,减少移动数字图书馆的资金压力。目前,随着我国人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知识资源的渴求更加强烈,愿意也有能力支付一定的学习费用,数字信息资源收费环境已经成熟。此外,将传统的信息咨询服务移植到移动网络平台上,实现移动咨询服务,随时随地为用户解答疑问,提供帮助。将这一功能进一步延伸,开发“专家在线”功能,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集中投放在在线移动平台,提供有偿的信息咨询服务。
(四)人才瓶颈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移动数字图书馆平台的构建和日常运营与维护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库技术、图书馆学知识、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这种不同学科知识技能的跨越需要图书馆工作人员掌握大量的“跨界技能”,而现有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通常不能满足移动数字图书馆运营需求。针对人才瓶颈问题,可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招聘的方式来解决。内部培训是指通过邀请各领域专家对现有工作人员实施培训,使他们掌握移动数字图书馆运营维护的跨界技能。外部招聘是指从社会上聘用具备这几项技能的高级人才。由于高级人才引进成本较高,图书馆在应对人才瓶颈时应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引入为辅,通过两种途径的双管齐下,保证移动数字图书馆运作有充足的人才保证。
总之,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挑战,图书馆需要顺应“移动化”潮流的变革,积极改变自己,与时代潮流接轨,才能赢得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3年便在会计中得到初步应用,其后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软件方面数据库的应用,并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的全面管理系统。从系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在1952年的世界会计学会上获得正式通过。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现状及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环境会计发展现状及对策全文如下:
环境会计又称绿色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2.1 我国实施环境会计具有必要性
2.1.1 实施环境会计是发展现代企业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强烈的冲击过去传统的资源破坏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想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发挥企业的优势,在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融合在一起,不可单方面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增强保护环境资源的责任感。
2.1.2 实施环境会计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需要
由于无节制的开采以及不注重环境的恢复,乱采乱伐造成水土资源的破坏,破坏大自然的平衡和和谐,环境的恶化给人类带来的自然灾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未来的挑战。因此需要必须采取各项措施保护我们的资源环境。实施环境会计核算有助于企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在环境资源的基础上核算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不断在发展中增强企业使命感感、危机感、重视环保、重视未来。
2.1.3 实施环境会计体现全球经济一体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对环境进行了保护并不断寻求环境与经济的平衡点。甚至发达国家将一部分对本国环境有影响的企业搬入发展中国家生产。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把实施环境会计放在重要位置,针对外资引入的项目实行环境会计核算,通过法律法规制约发达国家把污染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行为。强调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导权、话语权、分享权。
2.2 环境会计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
我国开展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葛家澍教授等在1992年第5期《会计研究》上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一文,是我国开始进行环境会计研究的重要标志。直到1994年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与发展白皮书》,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真正意义上建立我国环境会计体系,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2.3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方向不明确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成果,但是辉煌的背后留下的却是很多企业单纯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所以寻求环境与和谐发展,建立并研究环境会计已经迫在眉睫。相对而言,我国环境会计发展起步较晚,研究还不够成熟,只是将环境会计单纯的理解为环境财务会计。造成概念上的混淆,所以我国应加大并完善环境会计的研究工作。
2.4 环境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不符合中国国情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依然停留在理论层次,虽然在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及做法,但从国家实情出发,环保意识薄弱,生产技术落后,理论与实际脱节,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科学的定量方法及切实可行的指标体系,造成披露环境与资产、成本与收益中没有可操作性。所以要尽快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理论及方法体系,构建环境会计体系。
3.1 环境会计研究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还处于理论探讨之中,在环境会计核算和与环境会计有关的专业标准建设方面基本上还处于空白。而在研究方法上,我国环境会计研究比较集中在具体的定量分析方法上,较多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等传统会计研究方法。
3.2 环境法律法规亟待健全与完善
因为我国环境会计发展较晚,根基薄弱,生产方式的不同,企业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相关环境会计法律法规,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信息披露的相关法规中也很少涉及环境问题。在会计实务中操作中没有建立系统的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的制度和规范。致使环境保护力度不够,资源与发展的资源与发展冲突日益严重,健全法律发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没有真正确定环境会计计量方法
所谓计量,就是涉及环境因素的经济业务的货币表现。尽管目前有不少学者在借鉴环境经济学估价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但就整个学术界对计量方法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我国在这方面也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规定及规章,因而在实际操作时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同时企业的不同造成企业之间在环境问题上不具有相互可比性,这在客观上又为环境会计的推广制造了障碍。
4.1 树立企业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
树立企业环境责任道德意识,从意识形态上加强环境会计建立的理念基础。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只有企业增强环境责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环境破坏,更新传统观念,树立起生态环境无害化的绿色文明理念。在加大企业责任的力度同时国家环保职能部门也应加大环境保护、推进环境会计核算的宣传力度,促进环境会计的研究和发展。
4.2 加强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
由于我国的环境会计的理论研究内容及理论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操作性。至今仍无法确定是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还是采用货币与非货币计量结合的计量方法。同时,环境会计是涉及会计、环境、经济等多学科的理论,不可能单一进行,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与控制。因此我国应组织各学科的领军人物进行多方位全面的交流,保证环境会计体系的科学性和实际运行中的可行性。
4.3 完善会计准则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为有效地建立和开展环境会计,必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企业环境问题的范围与责任,使各企业的报告标准、程度、范围、内容、标准,统一规范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及报告形式,增强可操作性。
4.4 培养环境会计全方位人才
环境会计会计学、经济学及生态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形成的应用学科,它的多样性决定了传统会计人员要达到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要培养出复合型人才首先要对会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增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体现环境与经济的双重发展;其次,要对会计人员进行技能更新,完善环境会计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再次,营造环境会计的发展基础,号召国内高校增设环境会计方向及相关专业课题,为未来环境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会计人才队伍。
通过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实务的不断完善,应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会计制度。不断创新,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会计理论及体系,促进企业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自我利益与全局利益,创造环境资源的损耗与补偿的良性循环,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融合,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品。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全文如下:
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加速现代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这已经变为全社会的共识。造就新型农民,培养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挑战。
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目前还没有比较明确的相关概念,与之相关的论述也只是提到了农民的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等概念。笔者认为,农业职业教育指的就是以教育为基础,培养新型农民和现代农业技术型人才、研究并推广现代化的农业管理方法和技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1、目前,中国的农业科研人才主要由高等教育的涉农院校和专业来进行培养。农业技能人才则是由政府组织的培训班或者中高等职业院校来进行培养,但是这些院校普遍存在办学观念陈旧,办学的思想不能够跟上三农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招生就业等面没有和市场经济接轨,同时,缺乏就业形势发展变化的办学理念转变和洞察力,从而根本上影响了涉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形势也引发了生源困难。
2、一些院校在办学形式上只是注重课堂,造成了与实际脱轨的现象。农业传统专业的改造调整广度、力度和速度都不够,学生缺乏技术应用向具体操作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方向的拓展,能力培养过于单一。同时,实际的专业设置没有使用社会市场的需求,农职院校的毕业生素质和实际需求相比,职业道德、协调能力、基本文化素质和开拓精神等非专业的能力存在不足。
3、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农学专业也从热门变为冷门。其原因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
3.1很多涉农专业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只想走学科设置农业化的捷径。
3.2专业设置、办学思想和教育教学的方式都落后于社会需求,造成就业率不高的现象。
3.3涉农专业的社会地位不被重视,同时还存在一些社会偏见,让许多的青年人认为学农和理想相差太远。
3.4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发展潜力不够大。农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很多不愿意到基层农技部门和农业企业就业。
以上这些原因都是农业职业教育生源不足的原因。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都不愿意选择农业院校,造成学校生源普遍质量差、数量少的结果。
4、师资队伍是影响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职业教育一线的专职教师大多是普通农业高等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刚刚走出校门又重新进入校门,所以在时间技能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现在很多职业院校推崇实践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的教育教学方式,造成理论只是不能够顺利融入实践教学。加之具有实践经验的农业科研人员不多,而且这些科研人员大多不愿意到农业职业院校当专职教师,所以造成师资不足的现象。现有的师资不能够满足农民和学生对于实用技能的需求,所以无法很好地获得相关知识和实践的学习。
1、技术竞争是国际竞争的实质,但是技术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无论怎样的农业技术,最终发挥作用都是要依靠农业劳动者,所以,农业劳动者在科技进步和国际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劳动者在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和促进农业发展进步方面存在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但是,目前的客观事实是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其中人才差距和知识差距是农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提高农业职业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农业收入增加的途径有很多种,但是农民的内部条件因素同样应该引起重视,而且农民内在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意义上的质变,也是挖掘出农民增收潜力的根本。过去主要依靠勤劳致富的方式,已经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技的进步逐渐向知识致富和科技致富转变。所以,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是增加农业收入的关键。
3、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体系。所以,应该把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院校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作为现代农业在事业教育的主要阵营,以高等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和涉农行业的内部培训作为主要辅导教育体系,作为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把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认为是现代化农业职业教育的观点是很片面的。推动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是市场对于农业职业教育的需求。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借助市场需求的拉动力,尽快建立完善相关的体系,认清自身定位,使之成为带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强劲动力。
1、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必要的政策和法规,构建农业职业教育的体系,是的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可以编委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类别,允许部分国际示范农业职业院校同时增设本科专业进行招生,使不同层次的农业职业教育都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教学服务,以求满足农村的经济发展对于人才多样性的需求。与此同时,应该改变社会对于农业职业教育的传统偏见,确立农业在事业教育在社会上应该享有的地位,应该建立农业从业准入制度,逐步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2、 应该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对于农业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重视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督促职业院校的承办者拨付足额的职业教育经费,以便给予农业职业教育足够的经费保障;应该逐渐的实施涉农类高职生助学金按月补助制度,农职免费培训制度,以便减轻在校学习的涉农学生的经济负担,提高全社会对于涉农类专业的报考积极性,扩大生源;对扎根农村建设的大学生给予政策上的倾斜,明确涉农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待遇政策。
3、教育职业教学改革需要提出创新要求:
3.1培养内容和培养模式和的创新。农业职业院校要坚持走工学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评价制度的改革,使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
3.2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创新。要采取订单培养、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企业人才队伍素质和基层农技服务机构,培养善于生产经营管理,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
3.3培养方法和培养理念和的创新。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需要培养农民创新精神,关键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集、实践技能、现代农业专业理论和创新精神于一身的高素质教育师资队伍,推动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联邦快递、TNT、UPS、DHL四大国际快递巨头纷纷抢滩国内国际快递业务,面对国内民营国际快递公司在国内快递业务的强劲竞争力,国际快递巨头在布局国内快递业务上下了很大的血本。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快递业形成了国营、民营、外资相互竞争的市场状况,民营快递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是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目前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本文对中国民营快递企业的现状及优劣势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民营快递企业 竞争劣势 对策.
近年来,我国快递行业形成了国营、民营、外资相互竞争的市场状况。
中国邮政(EMS)处于政策垄断的地位,有着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世界四大快递公司已经全部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办事处,凭借资金、设备和技术优势,对中国民营快递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民营快递企业何去何从,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是目前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我国民营快递企业发展规模及现状.
中国的快递业高速发展,据调查,中国快递业的增长率达到 20%以上,而其中,民营快递企业的规模与市场份额日益增大,速度远高于国内快递市场的增速,据国家邮政局和国家统计局 2007 年联合开展的全国首次快递服务业统计调查表明,仅国内同城快递业务收入较 2005 年就实现了 54.4%的增幅,市场份额提升了6.8 个百分点,这表明民营快递企业的增速发展。
截止 2011 年在中国从事快递业的民营企业达到近万家,从业人员在120 万人以上,年营业规模 150 亿元人民币左右。我国民营快递市场发展较快的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以江浙沪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当前,发展得比较成功的民营快递企业有申通、宅急送、顺丰这三家快递公司。
民营快递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同城快递这一市场板块上。大部分的民营快递企业的规模不大,其业务能力范围只能够在同城之内,国内异地的快递市场占取市场份额仍然较低,当然,规模较大的民营快递企业的业务就有主要包括国内异地快递业务和国内同城快递业务。
由于大部分的民营快递企业业务主要是同城快递,因此在同城快递这一市场板块上民营快递企业同行竞争相当激烈,甚至出现无序的竞争状况。按企业的规模来划分,民营快递企业可以分为大型民营快递企业和中小型民营 快 递 企业。大型的民营快递企业发展得比较成功,都能建立出自己的品牌,在快递市场上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大型的民营快递企业只是占民营快递企业的少部分,大部分民营快递企业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属于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而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结构松散、信息技术落后、资金匮乏、人才短缺、管理混乱、服务水平差的现象。
(二)民营快递企业与邮政EMS、外资快递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通过表 1 我们不难看出,民营快递企业无论与享有政策垄断地位的国营快递企业还是拥有丰厚资金、设备和技术的国际外资快递企业相比,都具有很大的弱势。民营快递企业想要在市场上谋求长足的发展,只有寻求与国营快递企业、国际外资快递企业的错位,提供国营快递企业和国际外资快递企业无法提供的服务,实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尽量发挥长处,才能在中国快递市场上长足发展。
(一)优势(strength)行业管理.
1、价格低廉.
EMS 标准资费不论路程的长远统一定价为 22.5 元,而民营快递收费则是根据路程远近进行灵活定价,如在长三角或者珠三角区域内,基本价格大概只需要 8—10 元。而外资快递企业的标准资费是在三大经济主体上最高的,比 EMS 和民营快递企业要高。国内快递市场上,民营企业在价格方面有着国外快递巨头们不可比拟的优势。
2、速度快.
民营快递企业的国内快递速度比 EMS 和外资快递巨头都要更快,无论是同城快递,还是城际快递,民营快递都比 EMS 快约 50%。民营快递企业就是由于速度快赢得了大众的支持,才能够在市场上异军突起。
3、服务方式灵活.
民营快递实行门到门、手对手交接,上门收件送件的服务方式,对大客户还可派驻专人到客户处服务,且对寄件封装、重量、尺寸等没有过多限制。民营快递业运输机制灵活,飞机、轮船、火车甚至汽车也不能到达的,他们就用摩托车、自行车直至步行解决。无论何时,客户只需一个电话向业务中心提出服务请求,业务中心即通过电话或短信联系客户,并尽快地为客户解决问题。因此服务方式灵活,更符合大众的需要。
4、国内网点比外资快递多.
国有快递企业平均建设一个营业网点需十几万元,而国外快递巨头为了满足规模经济的要求平均建设一个营业网点需几十万元,有的甚至达到了一百多万元。民营快递企业网点建设初始投入少、注册资金较低,而这些都是国外快递巨头和国有快递企业所不具备的。但国有快递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服务网点依然是覆盖面最大的。
(二)劣势(weakness).
1、管理体制问题.
民营快递企业由于行业进入门槛比较低,管理方面良莠不齐,总体来讲体制很不完善。民营快递企业大多采用家族管理模式,缺乏现代的管理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体系尚不成熟、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水平不高、经营理念和管理体制落后等问题普遍存在。
2、企业规模小.
我国民营企业的代表如顺丰、申通、宅急送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中型快递企业为数较少,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是属于中小型的快递企业,呈现出小、散、弱的现象。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状态,出现恶性竞争,竞争激烈。
3、技术落后.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技术水平明显落后于竞争对手,表现在,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技术装备和设施落后,运输工具转载率、装卸设备荷载率及仓储设施利用率不高,多数仍然以劳动密集型方式运营;信息处理技术落后,民营快递企业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大都没有建立统一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必要的公共信息平台,各快递系统之间兼容性、协调性较差,在全球性的货物追踪系统、网上自动货物动态查询系统等关键的信息系统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外同行,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营快递企业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4、缺乏专业人才且素质不高.
现阶段我国民营快递企业主要以粗放型为主,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员工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削弱了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其次,员工文化水平层次较低,企业中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接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教育的较少,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非常少;再次,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民营快递企业不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愿花费较高成本引入高素质人才。
5、品牌知名度还比较小.
民营快递企业普遍不注重品牌建设,广告宣传力度不够。和国外相比,我国民营快递品牌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不足,有的企业甚至都不为人所知。即使有些民营企业有意识进行品牌建设,也是缺乏内涵,效果不是很明显。
(三)机会(opportunity).
1、良好的经济环境.
我国加入 WTO 后,中国 GDP 发展水平和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01—2004 年,大体上 GDP 增长 1%,快递市场规模增长 3%;2006—2010 年,GDP 的年增长率将持在 8%以上,这为我国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快递行业整体发展势头良好,近几年来,快递行业保持了年均 20%以上的增长速度,即使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2008 年全年快递业务量平均增长达到了 22.7%,业务收入平均增长也达到了 18.6%。经济的发展为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铺好了光明的道路。
2、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和上网人数的迅速增长,使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在中国盛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民营快递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3、政策的扶持.
国务院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通知,物流业入选国家十大行业振兴规划之一。另外,2009 年出台的新《邮政法》为民营快递企业确定了法律地位,也为今后快递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大、中型民营快递企业正可以借此机会重塑市场秩序,走出低价恶性竞争的怪圈,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促进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四)威胁(threaten).
1、来自国营快递企业的竞争.
EMS 作为中国本土上最大的快递企业,拥有政策上的绝对优势,具有中国最大的快递服务网络,是民营快递企业在市场上的最大竞争者。
EMS 是唯一一家在国际快递市场、国内异地快递市场、国内同城快递市场三大市场板块中都运营的服务提供商,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
2、来自国际外资快递企业的全面冲击.
国际外资快递四大巨头在中国凭借其丰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机制,在中国占有很大市场份额,且知名度远远超出民营快递企业的知名度。特别是在国际快递这一块业务中,国际外资快递企业是占有绝对的优势,对民营快递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威胁。
3、政策的不利影响.
刚出台不久的《邮政法》对邮政专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党政军机关的公文,商务信函同城 50 克、异地100 克由邮政专营,邮政专营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垄断行为。这些政策问题给广大的民营快递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另外,新邮政法提高了快递的准入门槛,这是对中小型民营快递企业来说是又一新的挑战。
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于 1993 年成立,总部设在深圳,是一家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快递及相关业务的服务性企业。在1996 年,随着客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和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顺丰将网点进一步扩大到广东省以外的城市。
至 2010 年初,顺丰的速递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国内 32 个省及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成为中国速递行业中民族品牌的佼佼者之一。顺丰速运发展至今,无论是在速度、还是在经营方式上都具有优势。
一是速度快。据了解,不管是同城快递还是同城异地快递,民营快递企业都比 EMS 快 50%,而顺丰,则比其他民营快递快约 20%。同时,顺丰在 2010 年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航空公司,有着自己的专运货机,这使得顺丰在配货及输送快件上都具有主动性,而且这也是造就顺丰速运成功的因素之一。
二是服务更加灵活。在服务方式上,民营快递实行门到门服务,手对手交接,上门收件送件,对大客户还可派人到客户处提供收发件服务,且对寄件封装、重量、尺寸、递送要求没有过多的限制。在服务时间上,灵活的民营快递企业更具有竞争力,顺丰速运目前实行两班制,属于昼夜不间断的运营机制,保证客户的快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中转派送。
从顺丰速运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难看出:顺丰虽然是国内发展最好的快递企业,但依然存在不小的困境与问题,如何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质量及服务质量;如何加强组织结构的优化与控制;如何制定合理的经营目标及公司长远的发展策略,这都是顺丰需要好好研究的课题。
(一)完善快递业法规,促进快递业规范化发展.
我国快递业已有 30 多年的发展历史,产业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但是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一部专门的《快递法》,新《邮政法》虽然在明确经营主体条件与经营业务范围上有很大进步,但是依然延续了“邮政本位”
的惯性思维,把快递包含在邮政里,这对于快递行业的监管和发展是很不利的。
(二)提升快递服务质量,赢得消费者信任.
据国家邮政局 2010 年 10 月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快递服务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投递和售后服务两方面。
我国民营快递企业本身竞争力就弱,只有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有较大提升,才能消除消费者对民营快递企业的信任危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三)加强快递企业间的联合与协作,增强整体竞争力.
金融危机加剧了快递市场的竞争,对于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金融危机可能是一个加快兼并扩张、做大做强的机遇;对于中小物流企业,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优势互补,“抱团取暖”,进一步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尤其重要。
(四)积极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快递行业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而且可以使快递服务更加安全便捷。国际四大快递巨头之所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占取快递市场份额的原因就是不断开发和应用新技术。如 UPS 于 2006 年 9 月在中国指定的城市部署了 DIADIV(第四代速递资料收集器)。DIADIV拥有与蓝牙、WiFi、GPRS 以及 CDMA四个无线网络实时连接的能力,确保一对一的可靠服务。所以,民营快递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服务。
■参考文献
①李谦,吕利平.:我国快递业的产业环境分析[J].商业经济,2008,(8):110—111.
②肖磊. 我国快递业发展的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8,(7):343.
③晏敬东,石银萍,李谦.我国快递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205—207.
④黄菲菲. 中国民营快递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J]. 科技和产业,2009,(7):21—26.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2010年1-7月,同城、异地、国际及港澳台快递业务收入分别占全部快递收入的7.0%、54.4%和32.0%;业务量分别占全部快递业务量的22.5%、71.8%和5.7%。与去年同期相比,同城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了0.3个百分点,异地快递业务收入的比重下降了1.5个百分点,国际及港澳台业务收入的比重上升了0.1个百分点。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低碳经济下陕西快递物流业的发展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文章从陕西省快递企业的现状出发,重点剖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发展低碳快递物流的有益对策。
关键词:陕西;快递物流;低碳经济;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消费环境的改善和网购用户数量及网购市场的成熟,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业和快递配送的依赖程度加强,从而加速了快递业的爆发式增长。2012 年,全国“网购”快件量占到总快件量的 60%左右。
同期陕西省快递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实现收入 10.18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7%,首次迈上 10 亿元大关。在陕西省物流快递行业发展迅猛的同时,存在配送成本高、服务低下、包装废弃物不易降解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推行低碳物流势在必行。
陕西快递企业迅速发展,2010 年底全省登记备案的快递企业 89 家,而目前在陕西注册备案的快递企业一共有 130 家,非国有企业为 85%,但陕西本土的企业却不到 10 家,其中国有企业主要有中铁快运、民航快递、EMS、中外运空运、中外运速递等,主要从事国际快递和国内快递;民营企业主要有“四通一达” (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以及顺丰、宅急送、天天、国通快递、宝鸡优速快递等,主要承揽同城及异地的国内快递;外资企业主要有联合包裹 (UPS)、联邦快递 (FedEx)、中外运敦豪 (DHL)、天地超马赫 (TNT) 等,主要从事国际快递。
1.1 速递业务发展迅猛.
2012 年,在全球经济持续放缓的前提下,中国快递业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全国快递业务总量大增五成,业务收入增近四成,同城和异地快递业务量和收入增长迅猛,成为快递的核心。在全国快递业快速增长的大局下,陕西快递业务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国内快递业以每年 35%的速度迅猛增长;而陕西快递业的增幅高达 40%。例如陕西省邮政快递物流板块的服务范围遍及全国,通达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1.2 民营快递企业业务持续扩大.
2012 年受电子商务价格大战所致,快递企业的业务持续快速增长,陕西民营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市场份额均呈持续扩大趋势。2012 年陕西省规模以上快递行业完成业务量 5 084 万件,增长 29%,快递收入累计101 893.6 万元,同比增长 21.7%。其中,民营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 2 892 万件,增长 52.1%,占全省快递业务总量的 56.9%;民营快递企业实现业务收入 5.1 亿元,增长 47.5%,占全省快递总收入的 50%。
1.3 网购快递市场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呈极速发展,中国的网购由于价格便宜和节约时间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网购的日益增多和成熟促进了陕西快递服务业的爆发式增长,使其成为商品流通的重要渠道。陕西“四通一达”收件 90%为网购件,占业务量的 70%。电子商务的增速为 60%,然而快递市场年均增速 35%,远远满足不了网络购物的配送需求,快递配送成了“慢递”,严重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1.4 快递增值服务形式多样.
陕西快递物流企业除了主要快件收入主营业务之外,他们还拓展代收货款、签单返回、预约送货等增值服务,增值业务不仅是快递企业创收的另一渠道,而且代收货款对初次网上购物支付有困难和对网上安全心存疑虑的网民增加网购体验和信心。
尽快陕西快递物流业发展迅速,然而还存在配送成本高、速度慢、服务低下、信息化水平低、规模小、恶性竞争、违规操作、专业人才缺乏、管理落后、政策限制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陕西快递物流的综合发展及向现代物流的转型,亟待改进提高。
2.1 各自为政,配送成本高.
陕西快递物流企业基本是各自为政,没有开展外包业务和联合业务,致使单趟货运量少,机动车辆装载低、能耗大,甚至空驶、路线不优,导致配送成本高,物流车辆资源未得到最充分利用,也不符合低碳快递物流的要求;加之受油价、人力成本涨价因素的影响,快递成本有所增加。例如,网购快递到宝鸡,以前 EMS 首重为 15元,民营快递大多首重为 10 元,而今 EMS 首重为 22 元,民营快递首重为 12~15 元。
2.2 快件不快,配送速度慢.
对于快递这种特殊的服务行业,用最短的时间上门揽收是快速寄送邮寄的前提,同时要求及时将快件、物品送达用户手中。调查显示,陕西快递物流企业除顺丰、EMS、宅急送等公司取件、送件比较及时外,其余快递公司普遍存在揽收不及时、快递不快现象。比如西安到北京快件,顺风、EMS、宅急送 2 天寄达,其他大多在 3 天寄达,还有 3~4 家 5~6 天寄达。随着电商的促销力度加大,在重要节日,淘宝等网店频繁出现快递爆仓现象,快递企业无力应对,快递寄达用户手中达 10~15 天之长,春节期间为 20 天,快递成了“慢牛”,特别对于急件以及鲜花礼品等的慢速送达,给收件人造成很大的影响或一定危害。例如,西安消协 2012 年受理的物流快递错投、晚点等投诉 93 件,占投诉总量的 2.29%,说明了存在着快件不快的现象。
递送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配送车辆及设备落后,速度不快、路线不优化导致送达寄件慢,陕西 80%以上的快递公司送件采用三轮车及摩托车,采用小型面包车的很少。
2.3 服务水平低、经营理念差.
陕西快递物流公司绝大多是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文化层次低,70%快递员工为中专、高中及初中文化水平,员工素质良莠不齐,没有企业经营理念,经营管理简单粗放、管理水平低下,分散经营;不以顾客为上帝,没有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变化,缺乏服务意识与服务品牌,服务质量差、送货不到位、服务不热情,野蛮操作、“暴力卸货与分拣”、“倒卖快件”、“先签字后验货”的行规依然存在;甚至配送途中发生内盗与变卖、物品丢失、损坏物品现象时有发生,精细化服务根本谈不上。
2.4 网络查询、信息化水平低.
陕西快递物流企业大多是外地快递企业适应淘宝等网络购物送货上门的方便而设立的下线配送站,基本是电话联系业务,手工分拣、包装等,信息化开始起步,且业务单一,EMS、中铁快运、顺丰及“四通一达”等快递企业均建立了客户自助查询系统,物流经营业务信息实现部分网络化管理,如网络查询快递单号及送货进程。而对于信息化定制及集成和客户管理系统还未涉及,更谈不上通过信息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益。目前可能每一户快递企业都建有自己的信息网,但是整个社会的网络平台并没有形成,信息的采集、交换、调度难以实现。
2.5 组织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缺乏.
陕西快递物流企业绝大部分都是个体户挂靠经营的中小型企业,办公条件简陋:租用一间办公室,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业务只停留在物流供应链末端的城市送件上,单打独斗,谈不上共同配送,无法提供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经营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网点布局不合理,联合发展新型业态模式建设迟缓,传统业态低水平重复建设。
陕西快递物流企业大专以上物流从业人员不足 30%,具有物流师以上国家职业资格更是凤毛麟角。陕西快递企业普遍缺乏既掌握现代物流知识,兼具经营、管理经验,又具有物流整体设计和信息化处理的高端人才,尤其大专院校目前尚未开设快递管理专业培养专门人才,这使得快递业管理人才的持续供给没有保障。专业物流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的服务、业务以及工作效率等受到一定的影响,制约着陕西快递物流企业更快速的发展。
3.1 通过合作与联盟,推行共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
依据国家邮政局发布 《促进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 的规定,陕西快递物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走联合发展之路,互通有无,加强与外部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与异地快递公司的合作,拓宽发展空间,建立广泛的战略伙伴关系,增强企业竞争力。陕西快递企业在寄件都不多的情况下,可以与其他快递公司合作或建立联盟,尝试共同配送,市区某一路段由一家快递公司送货,不同路段由不同快递公司送货,每一个快递公司只送自己路段的快件,不属于自己配送路段的快件委托或外包给别的公司,这样每个快递公司配送的快件都相对多,避免了重复送货,减少配送快件的运力和人力,因而配送成本自然会降低。
3.2 采用高效工具、优化线路,提升快递速度.
递送速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快递物流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所以陕西快递物流企业,一是采用高效的车辆,比如低碳经济车、燃料电池车、生物能源车及小型面包车;二是要优化快递配送线路,通过陆转航,开辟快运专线;三是延长配送营业时间,特殊时候适当延长配送时间到晚上 9 点,比如顺丰采取夜间送件;四是加快提升仓储能力,有效缓解重要节假日快递频繁爆仓的现象。
3.3 加强培训与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打造快递品牌建设.
新 《邮政法》 第四十二条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对其从业人员加强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技能培训。物流快递行业:一要对员工要经常化地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二要建立公司内部绩效考核与外部客户监督机制,让员工转变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手段,认识到快递服务的重要性,自觉提高快递物流服务意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三要尽量采用柔性化服务,做到快捷的时效服务,安全的运输服务,高效的便捷服务;四要严格按照 《快递业务操作指导规范》 的服务标准,开展 《快递规范》 国家标准达标活动,“使命必达”
必须成为企业的文化规范和员工的承诺,诚信快递;五要建立个人从业信息档案、以规范物流快递业。
另外,陕西快递物流企业尽可能给员工配发工作服,一个公司统一着装,以示区别与标识,有利于快递品牌的建设。
3.4 加快物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促进快递物流大发展.
由陕西政府和物流行业协会牵头,及早动手建立统一的物流信息共享平台,重点建设以条形码、电子订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自动跟踪系统、自动分拣系统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推动陕西邮政快递等行业管理部门与商务管理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连接,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与快递平台的对接标准,推动网购与快递信息系统的对接,以便快递企业根据需求变动做出及时响应,从而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信息支撑,推动全省大流通、大市场、大物流的早日实现,为物流企业和全省商贸、工业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引领全省物流业上水平。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利用,有利于快递成本的降低、提高递送效率,有利于拓展业务、增强企业竞争力。
3.5 引进和培训物流快递综合人才,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未来的物流快递企业的发展方向不是简单提供快递或快运服务,而是能够提供包括仓储管理、订单处理、运输配送、包装、货代、供应链解决方案等一体化物流服务的服务商。这样物流快递企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既懂得从战略角度规划企业长远发展,又有一线部门实际工作经验的复合型物流人才。面对人才的短缺,一是高薪引进高水平专业物流人才,或以优惠条件鼓励物流人才回陕西工作。二是通过岗前和在岗培训,特别是信息化技术使用的培训,提升员工素质,改进和提高服务及管理水平,有助于快递企业发展壮大。三是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与技师学院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物流专业方向及课程,为现代快递物流业培养高端物流人才。
3.6 大力发展循环物流、绿色快递物流.
面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资源与环境有限的矛盾,陕西快递物流企业必须发展循环物流、绿色快递物流。
对于废旧的快递设施与包装物等应回收、改造、重复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推行绿色包装、建立新绿色快递体系,降低成本,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一是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的使用,避免过度包装和昂贵包装;二是推动生物降解塑料的规模使用,并研发和推广使用其他环保包装材料。
[1]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Z]. 2012.
[2] 张玉静,靖娅青. 陕西快递服务业发展前景及策略[J]. 科技创业月刊,2010(5):6-7.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3D打印技术专业以工学结合为办学的主导方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培养“一懂两会”(懂冲塑模具设计、会进行冲塑模具制造、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3D打印制造技术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结构转型的影响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越来越高,使得传统的工业时代的离散型制造技术已越来越跟不上人们的生产要求,现代制造业主要是以智能型和环保为主要的发展目标,而以新型新信息技术外主导的科学革命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3D 打印制造技术能够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变革,甚至会对整个世界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生影响,将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为制造业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并且还会对我国结构转型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为了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应注意开展3D 打印制造技术的研究开发,分析3D 打印制造技术所带来新的产业化机制,培养3D 打印制造技术的劳动力和创新性领导人才,从而为我国的制造技术带来新的发展,促进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方式。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3D 打印制造技术不仅能够推动新业态、新技术的发展,同时还能够影响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引领未来世界上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因此世界各国对其的发展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1.1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3D 打印制造技术的研发和发展
针对3D 打印制造技术的研发,仅仅是美国就在2009 年到2012 年这3 年的时间里,一共投入10 多亿美元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同时为了全面提高美国制造业在世界中的竞争力,共成立了15 个制造创新中心、600 个国家实验室,来推动3D 打印制造技术的研发,使得美国的3D 打印制造技术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同时欧洲对3D 打印制造技术这一新兴技术的研究也十分重视,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研究,有些国家甚至是跨国之间组成联盟。
1.2 3D 打印制造技术涉及领域不断扩大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3D 打印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3D 打印制造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已经逐渐应用到生物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电子等各个行业之中,并且随着3D 打印制造技术的研发过程中多学科之间的深度融合,使得其应用范围将会进一步的扩大。同时随着信息、材料和生物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3D 打印制造技术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并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销售, 3D 打印制造技术制造产品已经逐渐由一些高端领域向办公、个人消费等大众化领域渗透,据美国相关部门的统计,仅仅2010 年3D 打印制造技术的全球产业规模就达到了20 亿美元左右,并呈现着逐渐增长的态势。随着对3D 打印制造技术的研发不断深入,其应用范围将会不断增大,同时其产业规模的增长也会越来越快。
我国对3D 打印制造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晚,与国际发达国家产局明显,但我国对3D 打印制造技术已越来越重视,在将近20 年的时间里,我国建成了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形成3D 打印制造技术的初步研发基础。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各项相关技术已经在我国制造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例如西北工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联合,就利用激光烧结成型技术制造出了钛合金飞机大型结构件,并在我国飞机中进行了成功试用等。证明我国已研发了3D打印制造技术的相关工艺和装备,代表着我国重大装备高性能关键金属构件制造技术和增材制造技术在国际社会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力。
尽管我国在3D 打印制造技术上已取得了较快较好的发展,但是总体上所面临的挑战使得我国3D 打印制造技术还面临以下方面的问题:(1)是在材料成形机理、装备开发和关键技术等方面没有自主的技术创新,大量的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还有待研发。(2)由于我国对3D 打印制造技术的研发起步较晚,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因此对3D 打印制造技术的研究重视度不高,产业资金投入资金缺乏,严重限制了我国3D 打印技术研发工作的进行。(3)我国各个研究机构联系不够,没有形成开放式的创新体系,使得创新资源不能有效地集中,缺乏技术交流平台。(4)由于受我国传统制造技术的影响,使得3D 打印制造技术的发展在我国缺乏强大的市场刺激,各领域对3D 打印制造技术的需求并不像国际社会中那么迫切。
尽管我国在3D 打印制造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为了推动我国3D 打印制造技术的发展,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推动3D 打印技术的产业化,并对今后的发展探索了新的产业化模式。我国目前的制造业还保留着传统的制造技术,使得生产效率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多所学校和企业中的科研机构联合亚洲制造业协会成立了“中国3D 打印制造技术产业联盟”,以推进我国3D 打印技术的产业化,同时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创新发展。除了积极发展3D 打印制造技术,我国还注意培养相关技术人才,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促进3D 打印制造技术的持续发展,为其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3.1 传统的制造技术逐渐被替代
3D 打印制造技术主要具有方便快捷、产品便宜、绿色环保等优点,随着3D 打印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传统制造业中廉价的劳动力毫无优势。同时对我国一些微小企业来说,还主要依靠传统的制造技术,大量依靠模仿生产缺乏独立自主的创新技术,随着制造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势必会被淘汰。
3.2 对优化我国制造业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的传统制造业,主要是依靠低端的制造技术以及强大的生产力,从而完成利润微薄、工作量大的生产化模式,受传统工业发展的制约,我国面临着产业低级、产业结构转型进程慢等挑战。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我国必须进行结构产业转型,3D 打印制造技术的产业化可以为推动我国结构转型的调整步伐,对完成我国工业现代化,提升国家制造业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尽管3D 打印制造技术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一些挑战,但是为了实现高端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就需要我国贯彻发展3D 打印制造技术。
在3D 打印制造技术中,我们逐步意识到自身与国外社会之间的差距, 3D 打印制造技术是新兴信息技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研发和开展3D 打印制造技术中,注意企业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各研究机构的技术交流,并注意探索分析3D 打印制造技术成果产业化新机制,从而能够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的相融合和发展,提高3D 打印制造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促进3D 打印制造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主要描述了我国3D 打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对3D 打印制造技术对我国结构转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会对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种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中国的旅游资源异常丰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我国旅游业也不可避免的会面对很多问题,如果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处理,那么我国旅游业必将会得到顺利的发展,相反,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处理,那么势必会阻碍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对旅游经济的基本特点进行了概述,然后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或者参考。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存在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产业,旅游业的高速发展还带动了文化娱乐、邮电通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本地的经济发展。现代旅游经济是一种包括旅游者经营、消费、市场等活动的经济运行子系统,是我国国民经济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我国旅游业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基础设施落后、管理粗放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因此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一定要积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治理。笔者针对自己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将其融入本文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探讨之中,相信本文的分析一定可以为同行业人士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一)经济条件逐步宽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得到了不断发展,同时人民收入也得到了增长,因此需要在旅游业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上居民的旅游消费支持为旅游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增长空间,在这种条件下,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必然是越来越宽松的。
(二)旅游经济政策趋于成熟
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各地政府也开始积极参与到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队伍中。大西部开发策略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作为根本点,重视在生态环境上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这也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政策性指导方向。
(三)旅游生态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近年来国家将资源保护、结构调整结合在一起,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同时地方政府也进一步明确建设的重点,对天然林保护工程进行全面实施,坚持生态环境、资源开发以及水利水电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保护。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旅游业的重视度也逐渐提升,很多都会利用自身娱乐的时间进行旅游,从而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a旅游业属于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产业。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很多城市都利用自身的特点,来打造出旅游城市形象,从而来更好的吸引国内外客源,并且有效的提升了我国国民经济。并且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也会随之发展,这样将会有效缓解我国的就业紧张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城市都开展了一些旅游活动,并且我国也建设了很多的旅游度假区,这样人们进行旅游时,不仅仅是对美丽风光的观赏,同时也能够进行一些娱乐活动,从而来充分的放松自身的心情。目前我国十分重视文化旅游,很多城市都根据独特的文化历史进行旅游主题的设置,从而来将自身地域独特的文化习俗展示给游客,这样不仅仅丰富了游客的精神世界,同时也促进了本地区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一)设施建设落后
因为受到财政等因素的影响,国家在旅游设施上的投入非常有限,很多情况是花钱多的项目上不去,只能简化建设。我国中西部旅游景点的交通状况并不理想,甚至民航都不能达到,客运能力非常差,而铁路却经常处于一种超载运营的状态中,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旅游业的正常发展。“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在这里几乎是行不通的,如果连基本的服务设施都不完善,是很难吸引游客到这里参观的。
(二)市场竞争机制的缺乏
在国家的高度保护下,国有企业享有对国际旅游业的经营权,这种经营模式并不能将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在体制上也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现象,旅游企业很难走入市场之中,企业的自我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加上我国在财政制度上实施各地分灶吃饭的制度,在各地区之间进行市场分割,出现大量的重复建设,地方保护主义现象非常严重。在这种形势下,旅游业的竞争力非常分散,在强大的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显得异常软弱无力。
四、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积极引进国外的资本与技术设备
在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吸引游客到本地的旅游景点,并对与旅游经济相关的产业进行发展,在宾馆饭店、旅游设施、交通设施等方面都要做到尽善尽美,并突出一定的地方特色。而我国目前在财政上存在着严重的困难,在旅游业上的投资非常有限,并且这种现象在几年之内不会发生大的改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要想对旅游业以及相关设施进行发展,这必将会与投资短缺的现实情况形成非常尖锐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放眼到更大的范围中,对外扩大开放,并与旅游经济相关的产业一同发展,积极引进国外资本、技术设备、管理经验。这样我们才能在较短时间之内对我国目前的旅游环境进行改善。
(二)对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建立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旅游经济业中的国际旅游业务受到了国家的高度保护,因为国内旅游业务的缺乏以及设施、专业人员的缺乏,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服务质量每况愈下,服务素质非常差,为了对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的提高,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宏观管理,进而使旅游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的素质得到提高。尤其是对一些国有旅游企业,应该对其经营机制进行积极的转换,坚持政企分开,再将这些国有旅游企业推入竞争市场中,将这些企业的特权与保护取消,这样旅游企业就可以在市场机制下得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能力,促进自身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并与相关国家管理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最终不断推动我国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然而世界旅游业的竞争随着国际旅游产业的转移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旅游产业也在经历着重大的挑战与变革。旅游业是否顺利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随着旅游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多种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旅游业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对合理的发展策略进行制定,从而更好的为我国社会经济增长做出相应的贡献。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电子商务虽是20 世纪的新生事物,但其发展速度却是惊人的。它改变了传统的商务模式,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企业既要看到电子商务带来的发展机遇,更应意识到蕴含于其中的风险。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通信和信息技术的突破性进展,Intemet在全球爆炸性增长并迅速普及。在这一前提下,电子商务应运而生了。自1998年“电子商务年”以来,电子商务在全球发展迅猛,世界各国纷纷看好电子商务这块新大陆,普遍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是未来2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对经济的促进将远远超过200年前的工业革命。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各类电子商各网站风起云涌,律立一个电子商各网站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电子商务网站有效益。要想有效益就必须能够吸引客户,增加客户忠诚度。电子商务业务的竞争比传统的业务竞争更加激烈,原因有很多方而,其中一个因素是客户从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转换到竞争对手那边,只需点击几下鼠标即可。网站的内容和层次、用词、标题、奖励方案、服务等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可能成为吸引客户、同时也可能成为失去客户的因素。而同时电子商务网站每天都可能有上百万次的在线交易,生成大量的日志文件和登记表,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充分了解客户的喜好、购买模式,甚至是客户一时的冲动,设计出满足于不同客户群体需要的个性化网站,进而增加其竞争力,几乎变得势在必行。若想在竞争中生存进而获胜,就要比竞争对手更了解客户。
(一)电子商务的定义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个方而,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以数据库为依托的信息技术;其商业运作的经济条件主要依靠以银行支付、结算为主的信用方式。因此,它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专题报告的定义,电子商务就是指通过电信网络进行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等活动。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而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电子商务可以通过多种电子通讯方式来完成。尤其是随着INTERNET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真正的发展将是建立在INTERNET技术上的。所以也有人把电子商务简称为IC(INTERNET COM-MERCE)。
(二)电子商务的模式
总的来说,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电子商务可以分为企业(Business)对终端客户(Customer)的电子商务(即B2C)和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B2B)两种主要模式。
B2C模式:提起B2C,大家可能更为熟悉一些,它是从企业到终端客户(包括个人消费者和组织消费者)的业务模式。今天所谈的电子商务时代的B2C是通过电子化、信息化的手段,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把本企业或其它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经任何渠道,直接传递给消费者的新型商务模式。因为它与大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被人们首先认识和接受。
B2B模式:谈完了B2C再来说说B2B,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业务模式被称作B2B,电子商务B2B的内涵是企业通过内部信息系统平台和外部网站将而向上游的供应商的采购业务和下游代理商的销售业务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降低彼此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满意度。实际上而向企业间交易的B2B,无论在交易额和交易领域的覆盖上,其规模比起B2C来都更为可观,其对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意义也更加深远。
(一)安全问题
目前,阻碍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最大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计算机安全技术本身的发展就存在一个时滞的问题。病毒感染、黑客的侵袭更使人们对计算机的安全性,特别是网络上电子商务进行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因此,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安全技术措施,如防火墙、加密、数字签名、身份认证等技术,以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另一方而,需要通过标准的形式把这些技术手段确定下来,包括制定必要的网络接人标准,允许采用不同的信息技术的用户间进行电子商务活动;实现商业标准化环境,尽快改革中国传统商业的手工作业方式,适应数字化经济的社会;组织有关企业、研究单位进行电子商务的标准制定,这些标准应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积极向目标通用标准靠拢。
(二)技术问题
这里所说的技术方而的障碍主要包括网络的可靠性、数据传送的速度等。Internet上存在多种不可靠的因素:软件不可靠、线路不可靠和系统不可靠等。电子商务的进行需要支付与结算,这就应有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及其电子化的配合。金融电子化是电子商务实施的保证,金融电子化要实现跨行、跨地区联网贸易结算、资金划拨,真正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方便、实时的金融服务,中国的金融业亟须适应全球一体化进程而加快变革步伐。
要想实现真正实时的网上交易,需要网络有非常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宽带,这必须由硬件提供对高速网络的支持,而现在大部分的网络速度都达不到实际的要求。www变成了“World wide Wait"。虽然千兆位网络技术开始走向成熟,但要全而铺开还有待时日;ATM是理想的技术,但价格昂贵;千兆以太网在可升级和成本上有优势,但不能提供多媒体应用所需的服务质量。
另外,中国信息终端设备普及率不高,信息产品如高性能计算机的核心元件得依靠进口等因素都将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
因此应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和电子商务标准的制定,以确保全球商务的可靠性、互操作性包括电子付款方而的标准、安全方而的标准、安全服务方而的标准、电子拷贝管理系统方而的标准、高速网络技术方而的标准等。
(三)法律制度问题
目前,电子商务涉及的法律保障问题有:
a.从交易安全方而看,目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数据保护,保证用户的个人隐私权,保证用户具有对In-ternet上的信息进行控制的自主权,以解决电子商务上发生的各种纠纷,防止诈骗等案件的发生,保证消费者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b.从电子支付方而看,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明确电子支付的当事人包括付款人、收款人和银行之间的法律关系,制定相关的电子支付制度,认可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同时还应出台关于电子支付数据的伪造、更改、涂销问题的处理办法。
c. 还有一部分法律法规应根据电子商务的情况加以补充、修改和完善。
如票据法如何适用于电子商务凭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何保护网上购物的消费者权益,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如何保护网上知识产权,广告法如何管理控制网络广告等。
就以上商务活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来看,必须构造适合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制环境。电子商务活动中,新数字化经济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保护消费者权益、纳税、版权保护以及对交易的责任,这些罚不是某一个国家独白就能解决的,要对智能卡的技术标准和公共平台、互联与互动、公开密钥的交插验证等同题达成一致,国际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网络法必须规定电子商务各方的责任,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隐私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越来越受人青睐。我国乡村旅游虽然起步较晚,发展却非常迅速,近年来更是处于快速增长的高峰期。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在国内外都有着蓬勃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使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值得探讨。文章以贵州省乡村旅游为例,论述了贵州省乡村旅游存在的几个问题,也为贵州省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及建议
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在国内外都有着蓬勃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则是以少数民族乡村社区作为旅游目的地,以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自然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利用城乡差异和民族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娱乐、求知和购物等各种旅游需求的旅游形式。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旅游扶贫政策的实施,以及现代旅游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以其悠久的民族文化及淳朴洁净的乡村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
乡村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地区,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旅游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主体目标市场,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体验、度假和购物为一体的旅游形式。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在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旅游环境的同时,改善旅游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在开发过程中维持旅游供给地区生态环境的协调性、文化的完整性和旅游业经济目标的可获得性;保持和增强环境、社会和经济未来的发展机会。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以乡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生产形态、生活方式、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等)为对象的乡村旅游,其可持续发展至少应有如下内涵:
第一,旅游资源供需双方需求的持续性满足。乡村旅游发展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结合,充分利用乡村旅游开发带来的各种机遇,不断满足乡村旅游开发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为乡村旅游的继续发展提供动力和物质文化基础。同时,乡村旅游要为旅游者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以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吸引旅游者,满足旅游者亲近自然、娱乐身心的需求。
第二,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乡村旅游具有强烈的经济性,但若把经济效益当成惟一追求,在趋利性的驱使下,乡村旅游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和乡村生活风貌将会遭到破坏。因此,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秉承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方法,保证乡村旅游发展不超过乡村环境的承受能力,妥善处理旅游开发与保护乡村旅游资源、环境和乡村文化特色的关系,与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相协调,借以保障乡村旅游资源利用的持续性。
第三,乡村旅游资源要共享、公享。一方面,同代人之间要共享、公享乡村旅游资源,避免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却要承担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要共享、公享乡村旅游资源,避免以旅游区环境的恶化为代价满足当代人旅游需要,剥夺后代人的社会发展能力和生活需求。其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代际共享。
近年来贵州少数民族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取得不少成绩。少数民族旅游特色村和旅游示范镇的建设,农家乐的发展,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等,都推进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已成为市民和游客的重要休闲方式,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但是,贵州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
(一)发展理念落后
许多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地方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特点等理解不够全面,对本地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认识不清,对城市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把握不准,没有形成系统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观。项目上马一窝蜂,项目功能、特色雷同。
开发项目城市化倾向明显,在展示乡村差异、挖掘乡村内涵、突出乡村特色上有很大欠缺。旅游活动的内容较为单一。乡村旅游特色化不明显,乡村旅游活动单一,缺乏高层次的,多元化的文化内涵。农家乐在景观、经营与活动方面,大多未能拉开档次,同质性远大于差异性。
(二)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
生态环境是贵州地区发展旅游的最大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了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保住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后续动力。部分旅游经营者诸如饭店宾馆乃至游船等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经常产生并排出大量废水,致使周边水质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部分游客在参与乘船、划船等旅游项目时,随意往水里乱扔废弃物等,同样对水体造成了污染加之部分地区相继推出各种农家乐旅游项目,虽然部分增加了少数民族群众的经济收入,但也为当地水资源的污染埋下了隐患。贵州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各族群众收入较低,生活质量相对较差,地方政府迫切希望通过加快发展,以改变当地经济的落后面貌。受此因素影响,部分政府官员对旅游资源存在重开发、轻保护或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等短视现象,决策过程缺乏应有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科学的论证、评估与规划,出现了盲目开发、无序开发或重复建设等不良行为,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浪费,直至出现资源退化现象。
旅游开发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先污染、再治理”的思想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也有体现,这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背道而驰,容易滋生追求经济效益而无视环境保护的不良思想,并疏于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旅游资源开发方式不合理,影响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致使一些旅游地的生态环境状况恶化,旅游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近年来,旅游开发和管理经营方在景区内大兴土木,修建各类旅游设施,如宾馆、饭店、农家乐将会造成噪声、固体垃圾等污染。另外,短时间过多游客聚集,并形成人声鼎沸的现象频繁出现是造成这些污染的另一重要原因。各种因素产生的环境污染已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严重障碍,制约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宣传工作不到位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之一就是必须解决人才问题,建设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乡村旅游管理人才队伍。贵州乡村旅游发展中专业人才短缺现象严重,因为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主要都来自当地农民,其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又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大多数都未从事过旅游开发经营活动,对旅游的认识不够,对与旅游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不了解,在旅游规划、管理、经营等方面没有丰富的经验,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致使管理水平低和服务质量不高,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贵州乡村旅游形象的树立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教育宣传工作主要针对以下两个对象群体:第一是要加强对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环境意识的教育,努力对其传授生态科学知识,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武装其头脑,这一方面目前做得不够;第二表现为并未找到对广大成年旅游者进行环境意识宣传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旅游者的环境保护意识主要依靠其自身素质进行自我约束,这是造成广大生态旅游从业人员和生态旅游者环境意识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科学的发展理念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先导。要不断提高开发乡村旅游的认识,在贵州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对农村产业布局和乡村旅游发展目标进行科学论证,在对生态环境、文化资源、客源市场等方面进行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科学规划,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乡村旅游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形成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发展乡村旅游,根据自身的地理优势与区位优势,在产品开发中着重保持乡村原有的特色。乡土风情是发展乡村旅游、形成品牌竞争力的要素。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注重农业特色资源和农村风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掘乡村旅游资源的闪光点,把农业文化景观、农耕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传统的习俗等有机结合,引导和鼓励农户不断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开发形式多样、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项目,突出地方特色,营造出具有地区比较优势的乡村旅游品牌。
(二)加强环保意识教育
加强环保意识的教育,首先体现在树立生态旅游资源的忧患意识。现在乡村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开发利用与管理不足,在这一点上要教育好作为旅游主要推动者的市民,使他们意识到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其次,加强对旅游区的环境保护,对游人给予正确的宣传教育,号召市民科学旅游、绿色旅游。再次,对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强的专业技能培训,举办必要的学习班,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各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大众生态环境意识。
(三)注重环境建设
”制度,把空气质量、水环境、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等指标作为考核官员政绩、评价当地政府绩效的重要指标。同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使那些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管理者、监督者乃至责任人,同步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三是构建保护与开发协调机制。应结合贵州地区保护开发实际,构建“以保护为前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协调机制。通过实行保护性开发,既要使贵州地区的自然或人文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又要使相应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既要注重民族地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又要维护景区的自然风貌,更要提高景点的科技含量,使旅游由单一型变为符合型项目,由自然之旅上升到文化之旅,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扩张,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产业与环境、旅游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四)加强对农民的培训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重视对农民的引导。农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乡村旅游发展壮大的基本条件之一。而作为农民素质普遍偏低的贵州,要使乡村旅游永葆青春,就必须加强对农民的培训,重视对农民的引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根据各地的特色以及农民自身的条件,开展灵活多样、不同形式的专业培训,主要是指经营管理、产品加工、接待服务、环境卫生、旅游安全等方面的培训。其次要引导农民合理利用与开发乡村旅游资源。贵州的乡村旅游资源有很多是文物古迹、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这就要求引导农民在开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最后要引导农民正确地开展乡村旅游,要从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立足旅游市场,不要盲目进行开发。另外,定期请相关专家对农民或从业人员实施从宣传、接待到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全方位的培训,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农民或部分从业人员代表到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逐步提高乡村旅游地农民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