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心理学术用语。指的是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科学研究表明,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性心理基本发育成熟,性心理也渐趋成熟的一个时期。而大学生在这一时期,通常会有不少的自身性心理反应的体验,再加之受到日趋多样的大众传媒传播有关性爱方面内容的渲染,性健康问题已成为大学生问题中较为重要且多见的问题。由于性而产生的与之相关的心里困惑或心理障碍问题层出不穷,它们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与生活等都或多或少地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足以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及大学生本身的重视,大学生必须积极进行心理调适,使自己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从而拥有一段美好的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生 性心理健康 教育
从相关研究总结得出,性心理健康作为人类身心健康的一部分,与人的身体构造、生理功能、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影响性心理健康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父母的素质,遗传基因和胚胎发育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身心的健康状况;二是本人,众所周知,一个人从懂事开始便对自己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支配能力和控制能力;三是家庭与社会的教育,人类作为一种社会型的动物,其性心理健康乃至身心健康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家庭或者社会的影响。一个生活在文明健康的家庭里的人,在对待性知识方面往往比较自然而轻松;而在谈性色变的家庭或社会环境里,人所接受的关于性的知识一般比较肮脏、不光彩,这种非正常性的精神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会扭曲人性,影响一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降低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什么是性心理健康?性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具有正常的性欲望,能够正确认识性的有关问题,并且具有较强的性适应能力,能和异性进行适当交往,在免受性问题困扰的同时,还使之增进自身人格的完善,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的性心理健康呢?以下是几个相关标准:
(1)对自己有着正确而科学的认识,不会对自己的性别产生抵触或者厌恶感。凡是性心理健康的人,都能够正视自己随着年龄增长在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的发育及变化,不会因为这种变化而有极端的逆反心理。
(2)谈到性心理健康必定离不开性欲这个话题。一个人若拥有正常的性欲望,那么使其产生这种欲望的人必定是成熟的同龄异性。
(3))是否能和异性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性心理健康的与否的重要标准。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日趋发展与成熟,希望与异性交往,并能保持良好的关系,是个体自然而正常的性要求。性心理健康的个体,一般都能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与异性进行交往。
(4)一般来说,性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对个人生理及心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心理健康的人对性知识及性行为有着科学而准确的理解,能够以积极,纯粹的视角去看待“性”这个话题。
2.1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要学会以科学的渠道获取健康的性知识。随着性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知识自然而然会表现出一种关注和渴望。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应该选择恰当而科学的性知识传授者,从健康的渠道获取性知识。比如,具备性知识的父母、性教育工作者或者医生等。而不是社会上一些乱七八糟的书籍或网站。
(2) 性是一门科学,并不是什么丢人或肮脏的事情,大学生应该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而坦然地面对它,积极主动地具备性知识的家人、教师和医生请教,或者购买正版书籍加以了解。掌握了对性的基本知识,才能以科学的标准来鉴别和选择性信息,从而真正地把性和社会各方面及自身有机地统一起来。
(3)大学生要学会在健全的人格力量调控下,将性行为控制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对象和社会规范之内。合理调节性冲动,从而达到性生理、性心理及社会性道德规范三者之间的有机和谐统一。要在对两性关系具有正确理解的前提下,展开正常的两性交往。要增强对黄色文化的免疫力,避免接触不良书籍或视频。
2.2 家庭和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
(1)家庭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对培育大学生性文明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换言之,家庭是实施性教育的基本场所,而父母则是实施性教育的第一任教师。不管是父母自己是否具备正确的性知识,还是父母本人的性文明程度如何,都对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大学生正处在性成熟、选择性行为的关键时期,父母在两性关系上的观念、行为方式都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双方感情的融洽度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性心理及性健康。因此,大学生的父母必须为其子女提供正确而科学的性知识,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
(2)学校作为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培养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场所,同时也是性文明建设基地。因此,在高校教育中,性教育是培育人才培育四有公民必不可少的一块。学校应定期举办一些关于性知识的座谈会向学生传递正确科学的性文化,提供性知识方面的书籍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举措。
性健康是人类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性与科学性。对性心理健康的教育能化解学生心中的困惑与迷茫,帮助学生塑造健康的性心理,从而使之拥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加强性心理健康教育能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掌握大学生的性心理,性健康,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辅导,防患于未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引导其正确对待“性”问题。
大学生的性心理问题向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成人往往认为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无师自通,从而忽视了孩子们的性健康问题。但通过本文的介绍与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无论学生自己,还是家长或者学校都有其责任为大学生提供科学健康的性知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性”。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尽管当前教育杂志和报刊上有许多文章呼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些先进的学校率先开展了这项工作,但从总体上讲,这项工作开展得还很不普遍,在一些学校中冷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相当严重。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研究全文如下:
(一)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目的性,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其教育内容侧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思想道德教育,比较宏观、抽象,着重强调对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期望和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则重点关注学生个体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发展,其内容更为微观、具体,更加贴近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必要的完善和补充。
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看,大学生既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也须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维持健康稳定心理状态的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拥有健康的心态是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社会的前提和基础。高职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面对入学适应、恋爱交友、毕业就业等情况下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进取心态。这样,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既能积极主动地将教育内容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制定和规划人生发展前景,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潜能,形成最佳学习状态。同时,还能促使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环境时,客观理性地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受教育性质及内容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的理论灌输为主,教育形式比较单一,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是一种单向型教育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则以受教育者为主体,教育者积极关注受教育者的思想、心理动态,双方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建立朋友式关系,因而,教育形式更为灵活多样。心理健康教育有心理学领域独特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如积极关注、共情、尊重、中立、倾听及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等,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如课前,教师对每个学生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让学生自由表达内心情感;
在此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价值中立原则,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倾诉,从而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社会支持系统及其思想层次和心理发展水平,建立学生的详尽档案并将其归类;课中,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与学生进行目光、面部表情、触摸、姿势等身体语言的沟通,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引起学生关注,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和政治教育,切中学生思想与心理问题的要害,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学生的迫切需要,从而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后,教师在舒适、轻松的环境中开展个体或团体访谈,了解教育效果和学生的进一步需要。在此环节中,应当特别注意无教育效果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解决问题,并进行跟踪随访,以巩固教育效果。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高职院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方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容易认同和接受,使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入学生脑,还能深入学生心灵。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抵御心理疾病的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学生端正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自觉实现人生价值。
二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后,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原理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更加客观地看待教育中的问题,正视学生学习、生活及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区别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及其他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四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后,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关系,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主人翁的意识,又有利于师生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实现教学相长。五是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知识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领域,区分心理问题的程度,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学生,帮助其得到有效救治。
(四)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
心理健康教育有较为广泛有效的教育载体和途径,可从四个方面借力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
一是将心理咨询中心理咨询室借鉴为思想咨询室,构建专业全面的思想咨询机制。高职院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思想咨询室,选派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轮值,引导学生遇到思想问题时主动前往,帮助学生缓解思想压力、解除思想困惑、解决思想问题。
二是借鉴心理咨询中摄入性会谈和建立咨询关系的技能,开展情感教育。在情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尊重学生,热情接待学生,与学生真诚交流,积极关注学生情感,并与之共情,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建立师生间平等融洽的情感交流关系,在情感交流中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拓展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型户外拓展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组织学生组建人际交流、团队协作、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团队,指导学生开展团队活动,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四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社会三级防范机制,构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家、校、社会及用人单位四级教育体系。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力量单薄,而且效果难以显现;因而,必须建立全方位的四级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大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一)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正确性
从教育内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关注个体的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意志及人格等,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成长,是一种个性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则从社会和国家层面对学生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强调群体意识,要求学生服从集体主义原则,属于群体性教育。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的人相对而言更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思想政治教育是从更高层面教育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和大局意识,有宽广的胸襟、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正确的立场,从而提高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通过对学生开展系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想境界、法治观念和道德水平,旨在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保障。
(二)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科学性
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经历实践与认识的多次反复过程,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顺利实现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强化心理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方法论指导,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确立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原则。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立必须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必须符合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及学生规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必须针对高职学生的文化基础及认知水平而展开;心理拓展活动必须符合高职学生整体的心理特点;校园心理知识宣传必须符合高职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运用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客观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区别相似心理现象背后不同的产生因素;坚持矛盾的观点,从学生复杂的行为表象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寻找学生心理冲突的关键点;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寻找学生心理现象产生的综合因素,结合多方面力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长远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最终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一方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理想信念正是个体个性心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指导个体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方向,对个体心理素质的整体水平起决定性作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指导学生自觉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激励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接纳他人及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可见,解决学生根本的思想观念问题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大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升华。
另一方面,实现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共同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我,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分析社会发展趋势,及时把握社会发展动向,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方向和奋斗目标,制定科学可行的人生发展规划,最终实现其自由全面的发展。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动机和需要,激励学生积极实现人生价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互动,有利于拓展高职教育的内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具体而言,着重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充实师资力量,提高教育教学实效。当前,我国相当部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在人员配备上还没有完全到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相对比较薄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都承担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
在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广泛的交叉与重合,同时,高职院校中也存在心理健康教师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情况,这就形成了两支队伍互相配合的现实与必要。要实现两支队伍教育力量的整合,发挥良好的育人作用,则不仅仅是人员上的相互协调,更重要的是教师队伍知识结构、教育理念及自身综合素质的改善和提高。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本素养,还应拥有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则在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条件之余,还要有崇高的政治信仰、坚定的政治信念、较高的道德素养及扎实的政治理论功底。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动,能促进两支教育队伍的结合,充实高职教育力量,提高教育教学实效。二是优化教育教学手段,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现互动,能发挥两者的长处,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从教育内容角度看,两者的互动将社会意识形态教育与促进个体个性化发展相结合,能培养学生既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思想素质、道德修养,又具备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健康的能力。
从教育方法角度看,两者的互动将理论灌输与心理疏导相结合,既保障教育者的权威性,又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实现师生间顺畅的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从教育效果角度看,两者的互动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不断产生符合社会要求的自我发展需要和动机,并自觉提高实现个性发展的能力。从教育环境角度看,两者的互动能营造全员参与的育人环境,调动全体教职工、后勤服务部门及校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与干预机制。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两者的互动,组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最终实现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人文关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人文关怀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全文如下: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已进入全面的转型时期,在这重要转型时期,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深入分析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据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显著地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能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同时立足于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需积极地引入人文关怀的概念,要让学生切实明白“做人为何”“生又为何”的人文教育真谛,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人文教育的内涵,鼓励并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环境,切实提高当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最新的调查研究表明,虽然我国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主流,但一些突出的心理问题依然存在。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或有问题者呈上升趋势,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大半都有过心理问题,或多或少地出现过心理偏执现象,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是造成大学生辍学、自杀等这些不良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大学生群体中,独生子女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概率更为严重[1]。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造成当前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影响
家长是每一个学生的启蒙教师,为此,学生家长品质的优劣、文化水平层次的高低、教育方法是否得当以及家庭环境等众多因素无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纵观我国当前的家庭教育现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自身的条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不利,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极为粗暴,动辄打骂孩子,使得孩子从小就对父母望而生畏,和父母自然也交流甚少,缺乏必要的情感沟通和交流。孩子在家庭成长过程中,往往遭遇到困难得不到有效的家庭帮助,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也难以得到家长的有效引导和鼓励,致使这部分学生往往容易遭受更多的“压抑感”和“委屈感”。
2.学校教育不当
受制于整体的教育环境,我国的高校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和弊端,片面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长久以来的应试教育体制的弊端在一定范围内还将长期存在,高校教育虽不像中学教育那样片面追求升学率,但这种应试教育的弊端依然存在,很多高校片面注重学生自身的专业素质教育,将学生专业成绩的优劣作为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这势必会造成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单调,使得很多学生不得不面临严重的升学和就业压力,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众多学生存在持续的心理压力和一定的心理问题。
3.社会不良影响的存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腐朽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潮日益渗透到当前的大学生群体,而大学生群体由于其自身的思想成熟度还不够稳定,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处在形成和稳定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社会上各种现象和是非缺乏清晰的辨认,尤其是西方的一些色情暴力影视等内容的传入,对大学生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有的学生对这些甚至倍加推崇和模仿,这些来自社会上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当前大学生的一些非正常心理,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所谓的“人文”包括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因此,人文素质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成是文化素质,即指为人处世的基本素养。一般而言,一个人的人文素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在这其中尤以人文精神最为重要,人文精神是整个人文素质的最高形态[2]。人文教育对学生内在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即是通过积极有效地传播人类文化,将这些优秀的文化内化成人的稳定的基本品格。这些品格包括我们的人格、品质和修养。通过这种品格的内化,人文教育可以使学生的言行更加符合社会进步的标准。
由此可见,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积极地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和如何生存。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还体现在它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教育并非简单意义上的追求完美的人性,而是要通过人文教育让学生学会怎样做一个顺应现代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文明人。在人文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凸显出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在的理性、情感和意志的和谐性,积极领悟其中的真谛所在,并用以帮助大学生解决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矛盾,要积极鼓励大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并据此有效探索个人成长发展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契合点,进一步明确并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用以满足自身自尊和成功的需要,进一步协调好内心的和谐和均衡发展。
1.积极消除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误区
近年来,关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了各高等院校和相关教育部门的关注和重视,各院校及相关教育部门也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有效地开展了众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就当前我国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来看,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严重的失衡性。如有的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不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产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重视并预以加强,更有甚者,片面地认为,大学生已经成年,其个人的心理品质业已定性。
要想切实优化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积极地转变观念和认知,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事实求是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有效地融入相关的人文教育策略,积极地消除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各种误区,并据此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均衡发展。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
高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机构,如果高校本身不能对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其自身的心理特点有着充分的认识和把握,那么在此基础上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必收效甚微甚至毫无意义。建立大学生的心理档案能够更好地体现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的心理档案一定要依据科学规定的量表,全面描述并反映学生的智力、个性及学习适应性,要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未来的职业潜能有着准确的描述和预测,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分析学生心理的各个侧面,对学生的评估要坚持从内到外的整体勾画。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实施科学育人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据,也能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心理依据。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提升对自身的认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从而显著地帮助他们预防和缓解种种心理问题。
3.积极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
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这些压力和冲突来自多方面,如学业上的不顺,感情上的纠葛,人际关系的紧张以及自我角色的模糊等。这些常常使得大学生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为此,在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据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文关怀,积极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团体凝聚力和心理归属感。群体心理的有效建立,能够进一步增强群体对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吸引力。正是因为群体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对群体活动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学校的任何教育措施,必须要有学生的主动积极参与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通过营造良好的群体心理,使得学生在群体之中建立更为融洽的同学关系。同学彼此之间相互信任和尊重,互助互爱,对于形成健康、和谐的人际心理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帮助,帮助学生积极地融入到健康、有序的群体生活中去,增强他们的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归属感,对于优化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罗森贝格认为大众文化的不足之处是单调、平淡、庸俗,以及容易在富裕生活中产生的诱惑和孤独感。大众文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西班牙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对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国际国内形势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深入,国际交往也日趋频繁。 另一方面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 这一切都将带来社会现象的复杂多样,也让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因素更加复杂多样,且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环境。 换言之,整个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突显出了“新”这样一个特色。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世界天天在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不行。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都必须以积极的姿态去应对,在不断变化的一切外部因素特别是在与大学生关系紧密的大众文化中,寻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出路。
在面对文化发展带来的新形势下,为了更好的发挥大众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相互冲突中的形成巨大渗透、融合、创新之合力,必须考虑到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活动的新情况。 这些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对大众文化的态度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首先,高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选择性。 改革开放后,与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传播媒介发展更加迅速,信息是大批量的涌进,各种思想观念相互碰击,加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需求的增长,就有了对多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选择性的需求,并且这种选择性会随着大学生接触的东西的增多而增强。
由于每个学生都从自己所处的地位出发,依据个人经历来看世界,在对待事物上就难免会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因此,一些错误或不好的思想也就可能会趁机而入,占领大学生的思想文化领地。其次,高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多变性。
大学生所接受的信息常常影响他们对事物的态度,这也就导致了他们的思想在信息的作用下具有多变性。 这也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有效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最后,高校大学生思想活动的差异性。 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大学生进行相关教育时必须坚持原则性,懂得区分不同形式或不同性质的思想等相关问题,这样才能在引导教育上有的放矢,同时对一些会特别容易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东西要严格把关,不能粗心大意,工作必须认真到位,以防让不好的或错误的东西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造成思想观念的混淆。
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一种历史因素一旦被其他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原因造成了,它也就起作用,就能够对它的环境,甚至对产生它的原因发生反作用。 ”而能动作用是通过人去实现的,人的一切行为又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真正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就必须从遵循大学生的思想活动出发, 注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及自身需求,从而获得大学生思想意识上的认同,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这样整个高校的社会环境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环境也就真正得到的优化。
在目前不断扩大和深化的全新的大众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大部分的大学生已经形成比较鲜明的自主独立意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自我认识、自我选择性增强了。 因此,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大学生的主体性给予高度的重视, 承认大学生是校园生活各方面的主体,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 并帮助他们树立在校园生活中的各种主体意识,培养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主体能力,满足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主题之一。
1. 满足大学生人格需要,重视他们人格教育
人是社会的人,在与人交往中有受到人尊重的需要,这是人性的内在要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就必须切实的做到尊重学生。一方面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受到尊重, 这是马斯洛关于人的五大需求理论之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地位是平等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 教育内容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 否则不仅思想教育工作达不到解决思想问题的目的,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对立情绪,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思想工作更难做。
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教育中树立“服务意识”。 无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在教育中都处于核心地位,一个是施教主体,另一个也是受教主体,诚如柏拉图告诫大众时所说 “教育的基本原理——应当向幼年的心灵说清楚,但是不能有一点强迫性,因为一个人自由的人在获取知识时也是个自由的人——在强迫的情况下获得的知识不能铭记在心。 因此不要强迫——”在教育中的两大主体地位都是平等的,都应该相互尊重,教育的方式必须合理,教育态度必须端正,才能达到教育效果。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借鉴大众文化中以人为本,重视大众的参与积极性,保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平等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
2. 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人人都有发展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集中体现人的发展的本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以使他们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以人为本除了重视尊重学生以外,还需要把开发学生的潜能、价值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任何物质利益都具有时代性,都是短暂的,唯独精神性是永久性增值的。
在通过精神文化产品、载体、设施而进行的非物质性消费活动时,反复使用或是和被人共享,大学生可以获得观念、思想等无形的东西,而他们精神境界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尝试创造一些更好地精神产品来影响或教育别人,从而达到教育人、培养人、陶冶人和塑造人的目的。 所以在大众文化包围的状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摒弃传统工作中的旧观念,创造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阵地,是维护、 发展国家意识并使之不断传承的主要途径和有力工具。面对新形势下某些低俗、消极的大众文化,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弱化主导文化所倡导的理想、信仰,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消费观念以及人生追求,强有力冲击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与有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积极姿态的来应对这种挑战,保持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发挥好“主渠道”的作用,做好用社会主流思想意识来统领高校多元化的社会思潮。 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到大众文化中,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须做好促进多元文化价值观念整合的工作,加强集体主义的教育;另一方面,把握好社会的共同精神基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更好的规范和指导大众文化的健康的发展。
【对大众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两个新名词透露了中共“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以前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人,现在提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执政党对人的关怀、社会对人的关爱,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始关心人内心的感受,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这拉近了执政党与人民的距离。党员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设计的新思路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从本质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活动及过程,将人文关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设计中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设计 融入
1.存在对象性人格缺失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对象性实际是指载体发生作用的对象,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受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特点会直接决定着载体的设计及功能的发挥,从而进一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设计的对象性人格缺失更多的表现为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以及现实需要。相同的教育内容对于不同的受教育者采取同一载体进行教学,从而导致受教育者就貌似一个个被动接受、缺乏独立见解的机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传递知识和价值要求就很难深入到受教育者心中,真正实现内化。这就导致一旦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当受教育者的需求和社会要求间产生冲突的时候,那么这种弊端就会完全暴露出来。
2.忽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情感交流的需要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需要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全方位发挥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设计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片面强调认知的作用,而忽视对情感交流环节的设计。没有情感的交流,那知识只能作为一般性的理论固化于人脑中,停留在表面层次上,不能真正融入到人的思想意识中,也就不能形成相应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加强心灵沟通,教育者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受教育者的需要,从而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1.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是思教载体设计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设计应更加注重受教育者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兴趣爱好。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就是根据不同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要和思想实际状况来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首先要正确把握这种差异性,把握不同类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从而加深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以便因人而异,更好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理念;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群体特点和个体差异。其次就是载体的运用要有节奏、有层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心理需要,发展方向来确定载体的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
2.关心受教育者的需求是思教载体设计的切入点
人的需要和感受是多层次的。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一个包含六个方面需要的有机统一体。并且每个阶段所表现出的需要是不同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设计首先要尊重受教育者不同层次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每天接触的事物是不同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同样决定着人们的需求。根据受教育者需求不断变化的这一特点,就需要教育者及时的了解受教育者,了解受教育者需要的变化,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教育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在教学载体设计中,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大部分是在课堂中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或者融入到科学文化课程各科教学中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不能单纯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充分利用每一学科自身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载体,要着重注意发挥每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育者一定要秉着人文关怀的原则,在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与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联系起来,满足受教育者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需要。关心受教育者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受教育者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只有受教育者认识到自身的主体性地位,才会更乐意参与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去。
2.在网络载体设计中,促进载体运作的双向性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网民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网络对我国的社会生活、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设计过程中应该抓住机遇,促进人文关怀因素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融合。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有方向的,如果事物总是朝一个方向发展,那么就是单向运动,如果是朝两个方向或者多个方向发展就是双向运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作过程更多的是偏向于单向性。
随着网络的出现,传统单向的以广播、电视一般采取单向传播的方式慢慢暴露出了自身的弊端。网络具有双向性的特点,网络载体以其交互式的传播方式即双向运动越来越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网络载体的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教育信息,并及时作出反馈。还可以在与教育者的交流过程中利用虚拟网名,克服自身的心理弱点促使自己敞开心扉。
3.在谈话载体设计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谈话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一个或多个受教育者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向其传导某种思想和观念,帮助其解决某种思想问题或认识问题的一种教育形式。谈话这一载体是个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设计过程中,要起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尊重受教育者个性,尊重其个体差异的作用,就需要充分利用谈话载体,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设计中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因素。
谈话载体是针对个别受教育者的问题而设计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充分利用谈话载体不仅能有效的解决受教育者的问题,还能促使其更快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谈话载体的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尊重受教育者,平等待人,因为在谈话过程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是面对面的交流,受教育者能直接感觉到自己是否受到尊重,是否受到平等对待,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还要注重情理交融,不能单纯的摆道理,要在这个过程中“察言观色”,注意到受教育者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适时地改变方法,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每一个教育细节。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设计的新思路】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人才成长、社会进步和国家昌盛。如何发挥育人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探索。20世纪末90年代末,在美国掀起的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致力于研究美德和积极力量,提倡用积极的、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工作理念,促进了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不断完善。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心理学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的工作,是心灵与心灵进行沟通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了解大学生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育,这样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运行机制和规律,能够给人更好的生活提供有利的建议和指导。正是因为心理学具有这样的学科特点,如果可以将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运用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可以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速期,国家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但是隐藏在繁华背后的是西方敌对势力在不断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入侵,妄图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根基。尤其是高校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其正处于“社会延缓期”,这是一种介于社会心理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半成熟状态,其特点就是不稳定,容易受到错误的引导,正是因为大学生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外国敌对势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比如电影、动漫、商品等,加紧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影响,妄图在我国的年青一代身上烙上“西化”的印记,使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无人。正是因为在意识形态领域这个无声的战场上面临着这般紧迫的局势,所以说我们必须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并把增强教育的效果与质量放在首位。想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是一条必要的道路。
(一)善于运用典型心理效用,在潜移默化中解开思想“疙瘩”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与人进行面对面,心贴心交流的工作,要想保证这一项工作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除了要切实的“把准脉”,了解受教育者的所思所想,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运用心理效应,这样才会使得说服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泡菜效应”原先说的是相同的蔬菜放在不同的腌制材料中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出不同的味道。这个心理学效应充分体现出环境的重要性,其实有的时候,思想政治教育只要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形成一种良性的环境导向,大家都置身于之中,就会自然而然的将自己的行为向好的方面靠拢。
“保龄球效应”原先主要是讲了两名教练分别训练自己的队伍,在一次击球结束后,两个队伍都是击倒了7只瓶,剩下了3只。A队教练主要是批评,B队教练却是表扬为主,结果是B队在以后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这一个心理效应就体现出了批评是否具有艺术,有时候换一个角度,变批评为表扬,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淬火效应”原意是指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浸入到冷却剂之中,经过冷却处理后,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这一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于一些日常表现优良的学生,如果他们一旦出现飘飘然的苗头以后,应该适当的给他们设置一些小障碍,让他们头脑冷静一下,这样更加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发展,这是“淬火效应”的一种应用。
(二)牢牢把握沟通交往原则,在良好沟通中解决思想问题
沟通交往原则是人际关系心理学的重要一部分。
“把握场合时机的原则”启发我们,合适的场合和时机会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因为,合适的场合和时机会使受教育者本身的心情较好,抵触感降低,这样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始阶段不受到很多的阻力,便于教育过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所以说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首先要营造出一个合适的交流环境,这个环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放松,这样便于受教育者更好倾听和倾诉。其次还要把握好时机,要选择受教育者心情相对较好的时候进行谈话,这样其接受谈话内容的程度会相对较高。
“强化主动接受的原则”说的是在尊重受教育者各方面的前提下,增强其主观能动性,让其自觉主动的接受教育内容。在这里,增强受教育者主动接受的关键点就是尊重,尊重受教育者的身份、家庭背景等。尊重在整个受教育的过程中表现为认真倾听和慎重回答,认真倾听是让对方感受到自己说的话被重视,自然而言就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慎重的回答是让对方感受到教育者说出的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不是随便说出口,同样可以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就是在营造出的这种尊重的气氛中,可以让受教育者放下包袱,打破与教育者的心理隔膜,在畅所欲言中接受教育内容。
“加强语言艺术的原则”告诉我们,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收到的效果是不一样。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首先必须要保证的是内容的正确与科学性,这是前提,同时也是根本;其次是要在保证内容的基础上,灵活表达方式,使语言亲切、生动,更加具有感染力,这是辅助,同时也是保障,是为了更好的教育效果。
“确定预期目标的原则”强调的是目标的重要性,有目标牵引的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目标,这样才会使整个事情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偏离正确的轨道,而且只有确定了目标以后,才能紧跟着确定方法、步骤等,整个事情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确立目标需要注意的一些因素,目标的确定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需要与动机来决定,同时又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
(三)培养建立心理激励机制,在激发自信中化解思想矛盾
增强自我效能感。其实现在很多大学生之所以出现思想上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身很难获得成就感,感觉找不到自我,长期以往就会造成迷茫、彷徨,这会成为社会的潜在不稳定因素。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引导大学生增强自身的自我效能感。所谓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于自己能否成功的进行的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大学要想完成一项任务,首先自己会有一个主观的估计,如果主观估计很低,就会导致自己都没有信心,要想顺利出色的完成任务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是非常重要的。
引导进行正确归因。归因的过程就是人们人们寻找导致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2]。不同的归因过程对于大学生的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如果面对一项任务或者活动,如果失败了或者成功了,大学生去把原因归结为自身的原因还是外部的原因是对他们今后的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
注重精神层面的关怀、鼓励、物质和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两者之间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的,面对繁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对于大学生的精神激励是必不可少的。高校的辅导员若是能够真正做到真心为学生着想,通过感情交流和心理因素来激励他们,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去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踏踏实实的过好大学这一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
树立榜样进行激励。生活中大家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够给大家的精神带来一定的鼓励作用,而且榜样树立必须是公认的、权威的,能使大学生生敬仰的心情。榜样的激励,使外在的榜样形象转化为催人奋起的内在动力。榜样不仅能够起到带头作用,还能言传身教,以点带面,激发了大家的进取心。现在的社会,大家都服有本事的人,当树立了一个榜样的时候,大家都会争先恐后的去学习、去提高,这样的激励作用与话语上的激励相配合,可以激发出内心的动力。
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目的是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提升,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以上内容主要是从心理效应、人际交往原理、心理激励机制等方面,浅谈了心理学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机制。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一项系统的、精细的工程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关文章: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介入,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化需求,满足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需要,从而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性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是对当今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其问题解决的各类措施进行客观分析,在综合分析前人学者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借鉴现有的关于社会工作方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介入的一些研究,试图对社会工作方法如何介入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方法;介入
(一)社会工作的概念界定
对社会工作的定义有很多,文章采用孙立亚在《社会工作导论》中对于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特定的文化传统与社和制度为背景,以特定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为依托,为有需要的人们提供的专业服务。它帮助个人、团体、社区增强和恢复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政策的制定与调整,并为实现上述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二)研究梳理
学校社会工作,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其作为社会工作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伴随着社会工作学科发展而逐步成熟的。国内在2000年以后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学术研究比较集中。主要代表人物及著作有林胜义的《学校社会工作》,他概括了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并且阐明了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运作模式、方法、技巧和范畴都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国内范明林、张洁所著《学校社会工作》,则是将我国港台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与内地相结合,对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原则和方法都作出了详尽的阐述。)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逐渐向着更加个性的方向发展,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符合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
其次,社会工作专业的工作方法能够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方法上的借鉴和创新。
最后,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帮助学校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特殊问题。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能够改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心理教育的情况,并且能够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特殊问题提供专业的服务。
(一)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介入
社会工作专业作为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其目标不仅在于从抽象的价值观层面进行研究,更在于从实践层面来指导或规范社会工作者的行为,并直接作用于服务对象。概括地说,在操作层面上,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包括了接纳、尊重、个别化、自决权等原则,以下仅介绍与讨论这四个原则的介入。
1.接纳原则。接纳指工作者真实的理解与看待案主,包括他的长处与弱点,适宜的与不适宜的品质,正面的与负面的感受,建设性的与非建设性的态度与行为,完全保持案主与生俱来的尊严与个人价值。同时,接纳也意味着工作者要.忍受不同、模糊不清与不确定性,但它不等于赞同。那么,这一原则如何介入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呢?
如何将接纳的原则介入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尊重与接纳学生整体的个人,接纳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品质,包括他的长处与缺点,包容多元化的学生个性。例如,一名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位列班级末尾,但是他在美术绘画方面上的成绩却比较突出。在当前这种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往往对这种学生苦口婆心地劝阻,告诉他学习才是首要任务,成绩好才能考入好的大学,让他将心思放到正事上去,不要受到干扰。然而,接纳原则则是要求教育者能接纳这样个别化的学生,接纳并不一定等于赞同,教育者可以根据学生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的状况,认可他的绘画才能,要尊重这类学生的个人价值,不能因为成绩而一概否决了此类学生今后的发展。
2.尊重与平等原则。尊重与平等原则要求社会工作者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服务对象,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情感和能力,深刻理解他们生命存在的价值、获得个人发展的公平的权利和机会,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提供适当的资源与优质的服务,满足其生产与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工作服务中,每一个服务对象,不论他处于多么困难的状态,也不论他有多少缺点和问题,他都是人,拥有自然的和潜在的能力,也有着一个作为人存在的价值,因此,他的价值和尊严都应当得到应有的尊重,并且他与社会工作者处在平等的地位上。
3.个别化原则。“个别化”价值理念认为每一个人都应当有权利和计划发展自己的个性,社会工作者应该充分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性差异,不应当运用统一的或相同的服务方法回应他们的特殊需要,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的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方面带来的个体差异性。标签化和分类化导致对个性差异的忽视。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性差异,运用个别化的价值理念,可以充分挖掘服务对象的个人潜力,有利于社会的多样化发展。
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的是课堂教学的方法对全体学生进行统一、集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的方法就是采用统一式的方法,力求让学生们以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注,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甚至压抑学生的个性。“个别化”价值的介入,可以帮助改善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形成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的工作意识,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个别学生自尊感强烈,对于课堂上的公开批评不能接受,甚至会产生强烈的抗拒情绪。对于此类特殊学生的心理状况,教育工作者要区别对待,避免以直面严厉的批评方式,选择课下交谈、平和式的方法与其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客观对待。
4.自决原则。自决在实践上被定义为,案主自由地做选择、做决定的权力与需要。这一原则后面的信念是,案主有能力成长与改变,并能负责地使用自由。同时,案主自由抉择时,他们会更加投入,更有动机去做改变。当然,社会工作者必须评估案主自决的能力,以此帮助他们采取建设性的行动。这一理念的价值前提是案主有解决自身所面对问题的能力,只要社会工作者为案主提供服务和咨询意见,但最后做出最终决定的还是案主自己。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时一群未满18岁的青少年,对于青少年是否有能力自己做决定,这点往往是教育工作者所最为担心的事情。也因为担心,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是单向度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决原则”的介入,可以缓解这一种单向式的教育状态,更多地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课堂上改变一味地灌输知识的课堂状况,能够采用学生与教师互动、学生与学生合作等方式来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而非以往的被动接受者。考虑到高中群体的特殊性,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自决原则”的介入,要尤为注重度的把握。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决,但是不能够完全控制他们的抉择权,而应该认真评估学生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更多地资源帮助他们自决,并适时进行评估改善其教育方式。
(二)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
1.个案工作方法的介入
个案工作的定义: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方法的一种,它以生活适应不良的个人或家庭(又称案主)为服务对象,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本身能力和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以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社会工作介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是:教育工作者采取一对一的方式,透过与个别行为出现偏差的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给予支持与辅导,提供一定的社会资源,改善与协调其行为;以协助学生抒发内心感受,认识面对的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善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机会,从而解决问题;并在恢复或增强其适应能力的同时,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心与生活素质。
个案工作的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社会工作者运用科学的助人知识,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或间接的多方面的干预为案主提供服务。个案工作是针对个人的助人活动,因此可以将其介入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用来对个别行为出现偏差的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找出其行为偏差的个人及社会因素。个案工作是透过一连串的过程,以一对一的方式,有计划地协助个人解决问题,其中包括六个基本程序,即接案、收集资料、分析诊断、订立计划、个案介入、接案评估。下面以一个案例来具体说明个案工作方法的介入。在面对一名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的学生,运用个案的方法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下:
首先是接案,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面对这种沉迷于网络的个别行为偏差的学生时,可以与学生进行初步会谈,这种会谈是针对这个学生单独进行的,避免了课堂上的批评等方式激化问题。初步会谈,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话题,如询问他最近的情况,还有就是要适时地和学生约定,让学生按照约定的时间定期来做咨询。初步的会谈是为了与学生建立一种专业的关系,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接案后,教师会主动地收集有关这名学生的情况。教师首先会通过再一次的面谈,了解学生现在的状况,如为什么这么喜欢玩网游;自从玩了网游之后,自己有什么变化;学习成绩下滑这件事对学生有没有造成心理压力,通过这些问题的交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好记录。或者是教师要通过家访,了解该生的家庭是否在最近有重大的变故,与家人的关系有没有发生变化等,以此收集更多地资料。
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加以归纳、整理、据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诊断未来介入的策略。一般从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首先是生理功能方面,从学生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去分析,该生是名高二的男生,年龄为17岁,健康状况良好;其次是心理功能方面,该生的抗打击能力较弱,遇到问题后不喜欢与人倾诉,借助于游戏来发泄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是社会功能方面,从学生的人际关系能力和社会角色功能去分析与诊断,该生的人际关系能力较差,不太与人交际,不喜欢参与班级活动,沉默寡言;最后就是环境方面,据了解,半年前父母离婚,该生的家庭关系紧张。这些都是导致该生沉迷于网络的重要因素。
教师对案主问题的情况、性质、原因和影响做了周详的分析,并掌握了问题的症结之后,教师便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步骤、可用资源和预期目标,然后共同设计一套介入计划。
到了个案介入阶段,教育工作者要以更系统与结构化的方式,协助学生处理自己的问题。该生因为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导致自己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首先作为教师,要给予学生支持与鼓励。告诉他,老师能理解父母离婚所带来的伤害,希望学生能够敞开心怀多与老师沟通,老师会全力帮助他戒掉网瘾,并发动周围的优秀同学来帮助他补上拉下的功课。以这些具体的意见来增加学生的希望和自信。并且要告诉学生,沉迷于网络对于自己身心带来的伤害都是巨大的,当自己不愉快的时候可以多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或者是多和周围同学交流,以此来排解自己的不快心理。
最后一步是结案评估。当学生的问题已获得了圆满的解决,或者是学生已经有所成长并具有能力应付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就可以结案。
2.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
小组工作的定义:小组工作者在各种小组中,通过小组互动与方案活动达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小组工作者的目的在于根据个人能力与需求而促进个人成长,使个人与他人、团体与社会之间达到适应,促使个人有社会改良的动机,同时让每个人认识到自己的权利、能力与独特性。
将社会小组工作方法介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小组工作方法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可根据共同完成的目标、学生们的兴趣等因素将学生们划分为一个个小组,在小组当中,学生们进行沟通与互动,形成一个互动模式。小组成员在沟通中通过传达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在小组中说服别人的能力(领导能力),树立自己的信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小组工作方法的具体介入如下两个案例所示:
小组工作的方法可以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如在讲解什么是我们的文化生活的这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相应的学习任务将一个班级分成四个小组,给定时间让各个小组收集自己认为什么是文化生活的相关资料,小组内形成讨论。讨论时间结束后,以形成智慧树的方法在黑板上画上一个大树,由各个小组将自己的答案添加到这颗树上。各个小组的答案在黑板上一目了然之后,再请每个小组的一名成员,对文化生活的内容进行自主的梳理归纳,产生自己的看法。紧接着再让班上的学生集思广益,看看智慧树上还有没可以再添加的新内容。
教师再预留一小部分的时间对各个小组完成的学习任务加以点评,并且在班级内形成小组互评,每个小组都要对其它小组所回答的内容进行一个评价,最终再由教师做一个最后的结课总结与归纳。小组工作方法,在课堂上在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都形成了一种互动模式,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了他们学习能力与互动能力,又能充实课堂内容,改善课堂“单向灌输”的状况,增加吸引力。 小组工作方法不仅仅适用于课堂上,在定期举行的“如何克服自己的畏难情绪”的主题班会上,教师将班上的学生分成不同的支持小组。具体划分是将具有
具有相同问题和经验的学生组成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分享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方法,彼此协助解决问题,形成互动。各个小组依次说明自己所遇到的畏难情绪是如何产生的,然后自己是否能够克服,如果能够克服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克服的。每个小组先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出大家经常形成畏难情绪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标记出自己无法解决的一些问题。小组内的讨论结束后,教师运用图表的形式,让小组的代表者在黑板上给定的图表内填充内容。全班同学根据黑板上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
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让同学们之间一起分享经验,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又能够增强同学们面对问题的自我调控能力。
3.社区工作方法的介入
鉴于社区工作方法的独特性,我认为社区工作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介入比较有限,在这里,不做过多讨论。
本文是以社会工作介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性研究所开展,从社会工作的理念和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的两方面介入入手。探索性研究所缺乏的就是实证的论证,没有明确论述社会工作介入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这一点我将会在后期以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加以论证,在这里不作过多说明。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 ,真正把大学生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 ,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文关怀的现象 ,提出了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人文关怀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中职学生是一支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初中刚刚毕业,普遍年龄较小,由于中考落榜而与普通高中失之交臂,一直都是老师、家长甚至社会眼中的“嫌弃儿”。因此,中职学生与同年龄段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这给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中职学生的现状,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学生的特殊现状及其原因,并站在人文关怀的视角下提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的特殊性,他们处于青春叛逆期,思想上虽活跃但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家庭、学校及社会不良风气等多方面负面因素影响而产生自私、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行为上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想问题易偏激,做事情易冲动;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缺少来自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关爱,内心渴望被认可、理解和尊重。正是由于中职学生的这些特殊性,给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不能适应目前中职学生的现状,要迫切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站在一个新的视角下即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自身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怀、探索和解答,就是要体现人文精神,富于人情味,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关心人。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动,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有着深层次的契合。
1、思想现状。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期,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热忱,思想上要求积极进步,主动向党组织、团组织靠拢;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有一定的社会公德心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但大部分学生容易受多元文化以及社会不良思潮的影响信仰出现危机,缺乏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错位,缺乏集体荣誉感,凡事都爱以自我为中心,明辨是非能力较弱,想问题容易偏激片面,爱钻牛角尖。
2、行为现状。中职学生生源素质普遍低于普通高中,认为读中职是无奈的选择,大部分学生入学后由于基础差听不懂课,不愿意学习甚至产生厌学倾向;由于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往往会因一时的冲动和鲁莽而做出一些行为失范的事情。有的学生留恋网吧、打架斗殴、酗酒吸烟、赌博、早恋同居等现象极其严重,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但依然是屡教不改。
3、心理现状。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由于自控力差、学习成绩差等因素饱受老师、家长甚至社会的冷漠和批评,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自卑感较强,缺乏自信;职校学生大多正值十五、六岁的年龄段,处于心理上的叛逆期,做事一意孤行,遇到困难或不如意的时候,会用过激的言行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易走极端;许多学生生理或心理尚未成熟,物质追求高、盲目攀比、讲究打扮;尽管中职生的就业市场广阔,但不少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工作仍充满疑问和困惑,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感到无助和迷惑,从而失去自己的奋斗目标。
1、社会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西方一些腐朽思想,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已经侵入社会并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职学生。中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太健全,文化市场监管力度不大,一些不健康的文化在市场上流行,中职学生经常出入娱乐性网吧,在网上聊天交友、玩游戏、浏览不健康黄色暴力网页、部分学生已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
2、学校教育的缺失。近年来,中职学校也在不断地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如改革“两课”教学,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技活动,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等。但从整体上看,仍是沿袭传统的传统灌输式方法,而不是采用启发式互动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收效甚微,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家庭教育的失当。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是长远的,甚至是终身的。我国独生子女较多,父母溺爱孩子现象严重,这使得孩子极端自我,团队意识差,心理素质差,面对挫折压力容易自暴自弃。有些家长受自身素质和道德水平所限,出现问题时采取粗暴压制的教育方式,缺乏与孩子心灵的沟通,压抑孩子的人格发展,还有些家长把本身的不良行为和习惯潜移默化地“传染”给了孩子。
1、人文关怀视角下加强中职院校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的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人是管理中最基本的要素,同样,中职院校在对中职学生展开人性化管理时切忌采用强制、硬管、粗暴等方式,相反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校园环境如学校可开展多种开放日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让学生身临其境,陶冶情操;利用国家重大节日以及纪念日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等,这样不仅可以净化学生浮躁的心灵,而且对提升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意识有极大的帮助。
2、人文关怀视角下创新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
中职教师应紧紧围绕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有的学生文化成绩虽不怎么样,但实践动手能力却很强的实际,选择适合中职学生寓教于乐的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法,重视实践教学,课堂上采用讨论、答辩、社会调查、情景模拟表演、自学指导等多维教学体系,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中职学生是祖国未来技术产业的生力军,掌握一技之长,学好职业技能固然重要,但良好的道德素养也是每一个中职学生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
3、人文关怀视角下增加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情感注入。
夏丐尊这样剖析爱与教育的关系:“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爱心,要知学生心,暖学生心,稳学生心。中职学生本身年龄小,生源结构复杂,处于青春叛逆期,学习成绩基础差,对学业和未来几乎都丧失信心,所以针对中职学生的这种特殊性,教师们应改变以往的高姿态,放下教师的“身架”,摒弃传统灌输强制的教育方式,积极转变角色,课堂上细致耐心地讲解知识点,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善于发现这些学生们的优点,多多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课下配合辅导员和家长及时走进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个人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如主动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亲自带领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寻找就业渠道等,满足学生内心的需要,解决学生内心的担忧,真正做到以家人的身份与学生融为一体。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育方法,站在人文关怀的视角下,结合中职学生实际情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在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前提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中职学生未来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强有力地保证和支持。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素质拓展计划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深入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的的大学生素质拓展策略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在我国高等素质教学改革中,实行素质教育是其中重要的战略主题,也是适应时代发展和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极具战略性的举措。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成分,始终贯穿于整个素质教学过程之中。今天我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进行实行素质教育,在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我国的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积极的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个极具战略性的重大举措。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在高校中,实行素质教育,就成为了必然。但是,素质教育是一个特别庞大的体系,包含着特别丰富的教学内。在这些内容当中,思想政治教育是这一庞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整个高等素质教育过程中贯穿始终。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阐述。
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一切工作中的重要一条生命线,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说就是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社会实践必须依赖于社会群体的力量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将群体的政治观念、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规范施加于群体中的各个成员。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较,素质教育还有待继续发展。我们国家在素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在这20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认识和完善。我们所说的素质,简单的是就是一种心理品质,这一稳定的心理品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发展起来,有着后天的教育和自身努力的成分。而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其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提高人的素质。特别重视对人才人格的健全给予培养,促进人才的人文精神提高。
在大学生的教育继续俄中实施素质教育,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效素质教育的内在主线。
2.1在大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在于思想政治的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在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原因之一,思想政治素质的本质就决定了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在于思想政治的教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以及世界观的重要体现。一个人的思想素质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才可以具备以及提高。而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手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原因之二,在大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在于思想政治的教育是思想教育的任务以及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所决定的结果。在党的人才培养目标上,其中“德”不仅是其中之一更是培养目标的首位。
2.2在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上,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有着引领在作用
积极地造就人才是高效的使命,在高效素质教育中,自始至终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的位置,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根本任务和性质所决定的。我们在对高素质人才考核上不仅要看他的知识能力水平,还有看他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在当前,我们不可否认,一些不良的思潮袭击者我们的大学生。面对不良的一些思潮袭击,我们如何积极地对待?这就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手段,对学生进行武装。所以说,在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上,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有着引领在作用。
国家在改革和发展的更要里,明确地提出应该积极地以人为本,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其核心的内容在于培养怎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些重大的教育问题。其中促进学生全而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那么,在对学生素质教育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如何积极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呢?
3.1积极树立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
在素质教育中,我们一直在强调着一个教育理念――以人文本。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该积极地遵循这一教育了理念。在这里,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指的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中都应该积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他们的角度安排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特别是要积极关心、理解和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主体的一切要求。跟学生平等地进行交流活动。
3.2努力构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素质教育理念里,认为人的潜在能力使巨大的。既然有巨大的潜在能力,作为教育就应该积极地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有效地发掘学生的巨大的潜能,继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中,对人的学习过程尤其强调人的学习主体性。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样强调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但是,很遗憾的是,在实际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没有很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故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教育功能。所以,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注意让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好他们的主体性,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
3.3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其本质在于促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促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这是素质教育的重重要的内容。在对人的素质培养过程中,人的素质不是细化分割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以不能够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将其他的素质教育隔开,毕竟这些素质彼此之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依存的关系,才促进了一个人的发展。在素质教育中,要实现人的全方位的发展,实际就是我们当代教育的归属和目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应该积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关联和渗透其它素质教育的内容。具体地做法,第一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地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渗透在其它学科的学习当中。让大学生在学习其它的知识的时候,受到思想政治的教育。促使大学生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文化素质得到相应提高。第二方面,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能够充分地关联到历史、文化、科学等一些层面的知识,将大学的各科知识有机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去,进而有效地提升大学思想政治的生动性和知识性,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综上所述,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我们有必要对“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给予充分的认识,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效素质教育的内在主线,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积极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够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进而也才能够实现国家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互联网不只在技术和工具层面上深刻改变着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整体性转变。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其领域、方式及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理念,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新趋势。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互联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高校校园己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也日益深远。这种影响是极其复杂的,既有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相应地,网络的迅速发展既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同时给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内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互联网工具的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的特点,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利用网络工作平台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改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被动局面,增加工作对象的覆盖面,改善信息传输和接受的方式,提高和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效率和效果,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第一,互联网海量的信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博大的资源库,各种文献资料、历史事件、政策法规。凡是有利于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资料、政策文件和工作经验都可以找到和吸收利用,这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
第二,互联网的信息共享特征,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播和利用率,减少了师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仍然很紧缺,比如师资,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存在很大的差距。现在由于网络特有的信息可复制性、共享性、实时传输性等特征,有关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专题片都可以上网,共同进入课堂。使普遍化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可能,有助于缩小校际差距。
第三,网络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信息传播工具,它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既可方便地获取大量信息,又可与世界自由地进行思想交流,这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
2.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方式。
首先,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知识不单只能以文字的形式来表示,而且还可以用视频等多种形式来表示,这种多媒体特性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图像、动画和声音都被放进了网络中,形象而直观,具有很大的趣味性,这种形式很受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其次,网络具有的即时性使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感更强。目前,许多网站具有很高的更新率,一天24小时更新时事信息,能在重大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将它报道出来或者直接进行现场直播,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
再次,网络的无地域性打破空间限制。网络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是近在咫尺,还是远在海角天涯,网络都能把人们拉在一起,从而使高校师生能够更加便利地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和文化艺术。最后,网络的发展拓宽了高校师生的交流方式,使思想政治工作得以深入进行。网络所创造出的“虚拟社会”环境,使得人们以屏幕为界面进行交往,让大学生能够平等、民主地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减少面对面交流的顾虑,避免师生间直接争论的尴尬,缓解面对面冲突引发的矛盾,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
3.网络环境给大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条件
网络技术整合了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媒介,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构建出跨越地域界限最广的全球信息传媒,通过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等信息,使大学生不再只生活在“象牙塔”中,不再局限于课堂和校园教育,而是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另外,网络游戏为大学生的休闲娱乐、缓解压力、放松心情、结交朋友等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受访者玩网络游戏最主要的是为了消磨时间、缓解现实压力。半数(50.9%)受访者玩游戏有很强的目的性,多用来消磨时间和缓解现实压力,把网络游戏当作一种排泄心中郁闷的方式。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网络游戏是和同学朋友交往的一种方式,有15.9%的同学认为网游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4.网络的综合特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网络具有的隐匿性有助于保护学生。网上心理咨询室、网上热线以及电子信箱的开通使用,既有利于提高思政工作者的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切实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日常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尊重了学生的隐私权,增加了教育对象对教育者的信任。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互动性进一步增强。网络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交互。因此,只要教育者精心准备,可以通过网络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同时,网络环境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方法的发展创新,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网络的发展虽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但又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冲击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首先,网络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性,一个是开放性,另一个就是资源共享性,我们应当看到,网络信息是集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于一体的,是无法控制,无法过滤的,有害的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熟,政治观念模糊,民族意识弱化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其影响,迷失方向。特别是大学生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的信心,这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新的挑战。其次,网络信息垃圾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健康产生误导和负面影响。在过去,大学生接触外界信息主要是通过图书、报刊、新闻媒体等途径,信息经过层层过滤筛选向大众展现,有利于从正面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网络集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于一体,是无法控制、无法过滤的。这些垃圾信息毫无障碍地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无疑会大学生的思想观点产生极大的误导作用。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人人可以以一种“隐形人”的方式在网络中交往"也就是说在网络中,人与人的交往不是面对面的、实打实的互动交流,而是一种通过“人际交往”转换的虚拟交往。人们每天面对的就是一台电脑,长期以往下去,势必会影响和改变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习性,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障碍。更甚至会患上网络封闭症,电脑狂躁症等网络心理疾病,主要变现为: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关系越来越疏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能力下降,产生孤独、苦闷、郁闷、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等现象。大学生如果过分依赖于网络就会造成性格压抑、自私冷漠、在人际交往关系上能力下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往往会寻求网络的慰藉,逃避现实、脱离现实。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三)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使得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挑战
在网络环境下中,网络的交互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我们要注重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改革,增强其针对性与时代性。交互性是网络的一个重要的特性。网络的交互性可以实现人机交流,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通过课堂传授讲座报告等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师一般就是用一本书、一直粉笔、一块黑板、一杯水,这种方式完成课堂教学,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获取仅限于听讲,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网络的普及和发展给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渠道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师学生的良好互动。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四)网络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严峻的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其本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在过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一直处于主导体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这种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可以促进教育者威信的建立,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受教育者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增多,这将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网络的发展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面对机遇和挑战,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以下将从四个方面来谈一下对策。
(一)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双向交流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主要以灌输为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在网络新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创新教育模式。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表达了人们交流的渴望,资源共享的要求。同时,它潜移默化地改变和影响着现代人们的交往与沟通。网络非中心化的特征正有助于平等的交流和互动的沟通,能促使教育者更多地采用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工作方法,更加更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思想,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加以引导,由传统单项交流中的独角戏甚至口服心不服真正做到双向互动、口服心更服。
(二)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要求,由灌输式向引导式转变势在必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及时转变角色,从居高临下的知识灌输者转变成启发者、引导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认清形势,积极学习网络技术,运用网络高科技手段武装自己,熟练运用网络多媒体工作,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利用校园网络,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5意见)指出:要建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回答和了解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就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情感、工作等相关问题积极开设专栏,让学生通过网络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从而满足学生开阔视野、寻求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
(四)净化网络传播渠道,加强高校网络信息监控
《意见》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领域矛盾和斗争错综复杂,有事还表现得相当激烈。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必然去占领。网络势必会成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战地。因此,在运用高科技手段的同时,必须构建、信息城墙,防止有害信息的入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大力推动网上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防止有害信息的侵入。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相关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在话语方面研究越来越广泛,在各个学科都有很多贡献,使话语成为了社会生活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符号,两者的结合是极其必要的。随着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多元文化也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民主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分析相关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民主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分析全文如下:
摘要:当前,传统话语在严重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民主治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为其提供支撑,从而夯实国家治理方式的公众支持和群众基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民主化转换,既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民主治理的宣传、教育、引导作用要求,也是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必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化;民主治理、话语民主化
(一)民主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目标,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治国理政的重大创新和发展,还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标志。[1]当前,中国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也就是不断提升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20世纪末,特别是进入21世纪,治理改革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政治改革的重要内容。“多一些治理,少一些管理,少一些统治”是世界主要国家政治改革的价值取向和重要特征。治理的概念在国际上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对治理的概念界定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法的总和,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利益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 [2]治理概念的这一界定,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即可以指向企业治理、非政府组织治理、也可以指向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因此,关于治理内涵的界定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也根据自己研究领域的实际,纷纷对治理概念进行界定。但是关于治理的一些基本特征还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俞可平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在区分“统治”与“治理”的基础上,指出治理是一种政治行为,体现着一定的政治价值,是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目标的手段,并强调指出,现代社会国家治理的理想状态是善治。善治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政府与社会处于最佳状态,是政府与公民对社会政治事务的协同治理,因此民主化是善治的最重要标准和特征。鉴于民主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价值,现代国家治理的本质特征是民主,是现代国家区别于传统国家的根本所在,因此,现代国家治理也称为民主治理。[3]由此可知,民主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表征。
党的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说明我国国家治理还存在明显的局部性治理危机,民主治理水平和能力还相对比较落后,与国家现代化要求还存在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化解民主治理危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民主化是国家民主治理的必然要求
推进国家治理民主化,提高民主治理水平,属于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不仅需要物质力量的支撑,更需要思想文化等精神力量的支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资源,发挥着推动社会前进的特殊作用。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被视为推动社会改造和社会发展的舆论力量,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精神动力作用,无论是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日益凸显。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使命的主要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在论证党的执政方式和国家政治体制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阐述主要的政治导向等方面的作用,已成为强有力的政治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我国民主治理的根本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国家推进民主治理服务,而且必须为推进国家民主治理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好地为推进国家民主治理服务,就必须顺应民主治理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创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赋予创造性,这当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时俱进的转换是重要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中介和手段,它最核心的任务就在于在一定的语境下描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如何描述、以及描述的程度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依据和空间。因此,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注意变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提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新体系,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必然要求。
当前,民主治理已成为我国政治改革的新目标,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继承和创新,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民主治理的阐释、宣传、教育功能,实现国家治理精神与社会运行的一致,夯实民主治理的群众基础,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因此,研究民主治理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第一,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当前民主治理的理论研究成果,厘清并明确民主治理的机制、原则和基本特征,展示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民主治理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基本要求。
第二,通过理论分析与阐释,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国家民主治理的价值和功能,展示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推进政治变革的助推作用,进一步阐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推进国家民主治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辩证关系。
第三,通过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基本的判断,结合相关话语理论阐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性的验证标准,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时俱进转换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四,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理论分析,结合现实实践佐证,阐释民主治理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具体内容、机制和原则。
总体而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的继承和创新,改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现实脱节、内容不鲜活,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境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二)实践意义
第一,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话语理念,从思想深处认清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揭示民主治理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机制,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水平。
第三,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动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因此,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传统话语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民主化,既具有时代的必然性,也具有时代的紧迫性。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民主化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分析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有个性的鲜活的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人文关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将人文关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富有人情味、增强感染力。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人文关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探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文章从人文关怀这一视角出发具体阐释人文关怀的内涵及相关理论,总结现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人文社会实践不足与价值取向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从全过程探析人文关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过程
时代的飞速发展不断推动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步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表现出难以应对多种思想流变的迹象,注重人文关怀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党在新形势下对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使思想政治教育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自觉意识的提高。而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涵也是秉承人文关怀的本质,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以大学生作为发展主体,从而实现自身人格的提升,价值的追求等发展问题。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的公平与公正性。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是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决定的,学校与学生双方作为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是平等的关系,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任务。
第二,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缺乏对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考虑,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进程的缓慢和低效化状态。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因素来自多层次、各角度的社会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便显得尤为重要,要注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每个人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充分展示大学生的能动性与创造性,让其深切感受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的价值所在。
第三,显性与隐形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是指以直接、公开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无法关注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内心需要,而隐形教育恰恰弥补了显性教育这项缺陷,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的功效。
人文关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过程是指教育者根据客观规律,通过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促使他们在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发展变化的教育活动过程。
首先,价值观的导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才,体现对人的主体需要与满足。
其次,从理论到实践。要明确把握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接受规律,抓住校园文化的感染与宣传作用,把课堂教学的知识与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相结合,从理论的主观感知内化为大学生群体的普遍价值标准和自觉意识,引导大学生把内化了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具体的价值行为。
最后,构建一体化教育机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人文关怀的融入和发展就必须要加强教学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政工干部队伍以及一线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从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机制。
第一,日常生活。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比如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正是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涉及思想、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座谈会,及时了解、分析学生实际情况,作出科学评价。通过制定辅导员深入学生制度和导师制度,倾听学生看法,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求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外部环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校内外两方面资源,在校内要积极寻求老师和学校各部门的帮助,提升学校教学、管理、服务的育人效果;在校外要努力开拓合作机制,积极营造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从大学生反映的每一个细小问题入手来规范工作。从而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大学生从入学报到至毕业离校乃至就业的始终,将人文关怀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各个领域。
第三,心理疏导。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心理环境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根据大学生的心理个性特征,依据人文关怀的基本理念,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波动、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把思想教育与心理疏导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服务,创造倾诉沟通的机会,探索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警和宣泄缓释机制,给大学生以心灵的归属感和精神性寄托。
人文关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也是帮助大学生全面深刻地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合理地规划人生的一个过程,从而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地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自我管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高对强化学生自我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采取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健全规章制度体系、探索课堂教学创新、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和建好学生工作队伍等策略,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非教学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我管理的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在非教学环境下思想状态舆情调研工作,准确把握和研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管理工作,从而来增强教育管理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非教学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自我管理
本次调查是采取问卷形式,按照年级进行分层的随机抽样调查。共发问卷200份,收回2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本次调查对象中我院2010级学生40人,占2010级总数8.04%;2011级学生50人,占2011级总数10.9%;2012级学生50人,占2012级总数9.56%。2013级学生60人,占2013级总数14.4%。
(一)学生非教学状态下生活情况调查分析
问卷第3题主要调查学生假期生活情况及社会实践活动。统计结果显示,假期间学生除了必要的节日活动外,主要把精力放在了娱乐、学习、打工三方面,其中娱乐占26%。18.5%的学生选择了学习,而选择打工的学生也占到了16.5%,仅有4.5%的学生会在假期做义工等活动。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假期生活关注社会程度不高,投入娱乐休闲活动精力偏高,导致运动健身、外出旅游以及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时间减少;同时,学生对开展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做义工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少有学生愿意在假期参加义工等社会公益性活动。
(二)国际国内时事关注程度调查分析
问卷4-8题是针对同学对国际国内时事关注程度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同学们通过网络途径了解国内外时事政治的远高出其他途径,另外同学对国内外时事关注度也较高,6项国际国内重要时事受到学生广泛关注的前四位分别为索契冬奥会、北京雾霾天气、目前中日关系的局势以及昆明暴恐事件,这四项分别占总人数百分比的55.5%、50.5% 43%和38.5%,很少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关注中非关系以及其他国际时事。特别是针对如何看待乌克兰紧张局势方面,认为该事件是美俄较量的“棋子”和国家内部分裂与对立的产物的占绝大多数。而针对2014年2月奥巴马会见__的观点则相对来说很统一,都认为美国是在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准则,将严重损害中美关系。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假期间对国内外时事的关注程度较高。在国内时事中,学生对贴近民生的社会自然环境的关注程度最高。近几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区域间人口流动数量加大,社会自然环境变化大,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学生对这些问题比较关注的原因,一是学生本身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是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担忧。但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不高,了解国家大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弱,对有关问题认识比较容易受到网络舆论影响,容易出现认识偏颇。
(三)对党和国家的发展关心程度及参与意愿调查分析
问卷9-14题是针对从学生对党和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以及目前党政时事的关心程度以及参与意愿的调查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应倡导的内容的学生最多,占的比例是31.4%。对于宗教信仰的调查多数人则表示无宗教信仰,仅仅10.5%的人表示有宗教信仰。针对目前党政时事的调查则显示学生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前三位分别是:反腐倡廉、破解雾霾天气以及“中国梦”。对于目前反腐力度,50%的学生认为目前反腐力度大,较为彻底。对于恶意煽动集会、游行、示威,学生的态度主要集中在能够有清醒的认识,坚决反对并阻止身边的人参加。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假期间对国内党政新闻事实关注度较高、特别是涉及自身利益的就业、雾霾等问题。而针对反腐、恶意游行等问题学生们也能够保持清醒头脑,有较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宗教信仰的调查,为尊重同学信仰,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四)学生对自己未来规划以及学校发展关心程度及建设问题调查分析
1. 学生对自身发展以及自己未来规划调查分析。调查问卷15、16、19题分别针对自身发展以及自己未来规划做出调查,调查分析显示,学生对于大学期间最应该注重的问题是什么的观点主要集中在吸收新的知识,完善人格;学会自我学习和自我控制,学会规划人生。在调查对自己未来规划时,求职占大部分,占总数的46%。而对于新学期,55.5%的同学认为对新的学期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颇有动力,想要努力学习,好好工作。调查分析显示多数同学对自己未来规划较好,生活有目标有方向。
2. 对学校发展关心程度及建设问题调查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本次调查问卷的第17、20题为调查学生对学校发展关心程度及建设问题。人才培养方面,学生最为关注的选项为加强学生对外交流,占36%。关注程度最少的是师资队伍建设,仅占7.5%。针对希望学校加强哪方面指导的问题,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示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统计结果表明,在学校学生对外交流、未来就业情况两个方面是学生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而对于师资队伍则无明显需求。这表明两种情况,一是学生认为学生对外交流、学生毕业就业及其概况两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但师资队伍较好,勿需改善;二是学生普遍不关心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仅是强调就业方面亟需改善。特别是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无论哪种情况,共性的问题是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优势,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师生提供全面、系统、形式多样、高质量的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
非教学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管理研究,更好了解大学生的自我观念、自我意识、自我服务,对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责任性,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极为重要。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