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居住区绿地设计理念论文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极简主义艺术理念是19世纪西方现代艺术的一个流派,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起来。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关于极简主义艺术理念的运用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摘要:极简主义它本来就简洁、明快、线条单一、实在、这是极简主义的魅力所在。在现代家居行业中,复杂的风格往往不长久,极简主义成为流行色,被广泛应用,并具备持久力。它所以得到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思想意识的改变密切相关。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们改变居住条件行为和改变住所的需求在增加,这种现象使极简主义的存在变得必不可少。
关键字:极简主义、现代、室内设计
一、引言
20世纪中期,有一位著名的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他在对平日的积累和实践中,提出了“少即多”的立场和原则,开创了极少主义建筑装饰的先例。他主张形式简洁,构思巧妙,在自然简洁风格中增加健康元素,高度功能为真正的建筑装饰艺术。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种极少主义风格,曾经漫步全欧洲,成为西方后现代主义的里程碑。直到今日,无论是建筑界,还是绘画界;无论是服装设计,还是手机,手表设计都有很多的极简主义追求者。如今,极简主义在家居装饰业界也渐渐风行起来,极简主义也成为更多的人认为是最完美的境界。
二、极简主义的定义,其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
极简主义(Minimalism),或译作简约主义或微模主义,兴起于上世纪20年代的欧洲,是人类设计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响力的活动之一。它的出现,对建筑、绘画、雕塑、装置、设计以及视觉艺术以外的音乐与文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在“以多为美”的“加法美学”潮流风行之时,极简主义反其道而行之,去除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技巧,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极简主义将艺术中复杂的观念和物体形态转变为通俗的表象,将其提升为一种高度浓缩、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追求简约、明晰的造型,采用将单体元素系列化的手法,摒弃传统的俗套与浮华,提炼出新概念。这种独特的造型艺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手法,与人们的新思想、新观念相统一,以一种鲜明的姿态与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相契合,并为现代设计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所以被现代主义设计所选择并广泛应用于设计实践中,最终成为一种典型风格。
多年来,极简主义风格不仅一直为欧洲各国推崇并提炼运用,亚洲国家也如此。如日本的设计,将极简与禅宗理念互通,愈显灵性和深幽,表现出一种自然外物的空寂,它以“象外之象、意外之意”描绘出一个极静的空灵意境。在他们的理念中,认为简单的优于复杂的,幽静的优于喧闹的,轻巧的优于笨重的,稀少的优于繁杂的。于是,极简主义中的优雅、简洁、做工精巧、对功能的清晰表达、形式的最小化和功能的最大化原则,成为日本设计的传统美学特质。其代表“无印良品±0”的设计,强调“sleek simplicity”“userfriendliness”,平凡但不普通,简单却不简陋,精致而不张扬,便是你最初梦中最想要的形态。
三、极简主义得以发展的原因
追求极简主义的人越来越多,极简主义在现代家居装饰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和运用。这种发展的趋势形成的最本质原因是人们高品位的审美观念。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欣赏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简洁明快式的风格更容易融入人们的眼帘。单线条、简洁式,的确令人心情愉快、赏心悦目。既然是好的风格,那么信仰它的人就必定多。
除此之外,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的改变也成为极简主义得以发展的力量支柱。随着时代的演变,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传统的大家庭模式,他们追求一种独立、时尚的个性。年轻人希望及早的脱离开父母,有自己的独处空间。生活工作的繁忙,使更多的人在家中的时间有限,在这种前提下,他们不求阔不求大,而是力求实用,关心生活的本质,本着极简主义的原则,不过重关注外表如何华丽,而是追求小户型公寓或是小户型的普通住宅。在简洁明快的小居室中,他们力争通过简洁的装修,来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希望以生活环境的简洁来应对繁多的生活压力,来化解生活的烦恼。世间已经很复杂,只想让自己的居室轻松些,简单些,这样的要求真的不算高。他们在装修时,做到一切从简,轻装修,重装饰,力争在装饰中找到些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因素和亮点,真正让极简主义得以发展。
四、极简主义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极简主义在现代家居装饰中的运用范围极其广泛,包括室内空间的打造、室内家具的选择布置、室内色彩的选择搭配等方面,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笔者所说的室内空间即包括房屋内的实实在在的空间,也包括墙体墙壁等部分。一般说来,房屋的空间在房屋交付给房主使用时基本上就是成型的,它无外乎是由卧室、客厅、饭厅、厕所、阳台等部分构成。其中客厅、饭厅基本上都是一个,但是卧室、厕所、阳台的数目可能不止一个。无论如何,一室一厅一卫一厨可以说是构成家的最基本元素。这是极简主义的一个具体体现。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家居装饰时,随意更改房屋的格局。当然,有些更改是合理的,但有些令人不可思议,他们为了求多,赶时髦,往往将一个卧室分出二个,甚至三个,卫生间也刻意打造成两个。我说的故事绝不是耸人听闻,你如果留心注意,可能轻易地就会找到这样的例子。
关于墙体的颜色,现在多以白色为主,白色涂料涂上后不加任何修饰。像过去那样,粘贴墙壁纸的装修潮流早已过去。现在很多家庭的白色墙面上都挂放一幅或多幅装饰画,但我觉得很多家庭中都是牵强附会的挂放,什么都没有不也是一种美吗。什么都没有,难道不也是极简主义的具体体现吗、
关于家具的选择,主张极简主义的家庭改变传统的“多多益善”的原则,他们改变过去那样在能够放置家具的地方都放置上,将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塞的严严实实的风格,除了衣柜、写字台、书柜、床、沙发等必要东西之外绝对不奢求。另外,在家具的购买或打造上避免高大家具的出现。理由是高大家具占用的空间大,背离极简。还有,在家具的搭配上追求颜色整体一致或相近。但这不是绝对的,还有一种反差效果,比如黑与白。白色的沙发、黑色的衣柜等。但这种方法不容易把握,把握不好就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房屋里的其他物件的颜色也要讲究统一原则,不求五颜六色什么都有。单一的颜色最和谐,不会令人眼花缭乱。
五、极简主义存在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的人均收入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这种大环境的好,让更多的人有能力在居住条件上进行改善。这种改善可能是通过购买新房,换新居,然后装修来实现,也可能是通过对现有居室的改造翻新重装修来实现。这些都是好的现象,无可厚非。但是在购房上不可求大,在装修上不可求阔,因为我国现阶段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只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一部分内陆地区,大部分的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还很贫困,甚至还没解决温饱问题。我国自古就有节俭的美德,简洁主义正是这种节气的体现。
另外,装修的风格时常都在改变,复杂的极多的装修模式,早晚会成为过时的、落伍的。过多的投入只能是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为时髦的时期一过,那些冠冕堂皇的东西就成为了垃圾。只有简洁的装修风格,持续力最强,生命力最旺盛。
六、结束语
极简主义它本来就简洁、明快、线条单一、实在、这是极简主义的魅力所在。在现代家居行业中,复杂的风格往往不长久,极简主义成为流行色,被广泛应用,并具备持久力。它所以得到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思想意识的改变密切相关。时代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人们改变居住条件行为和改变住所的需求在增加,这种现象使极简主义的存在变得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史》,《新世纪出版社》,2006年06期
[2] 王林著:《设计概念100问》,《四川美术出版社》,2004年 09期
[3] 薛舒阳:《极简风格》,《设计平台》,2007年12期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居住区公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居住区公共环境要为居民提供休息场所及服务设施。如适量的亭、廊、花架、坐椅、坐凳等休息场地及停车场、洗手间、饮水器、垃圾箱等必要的服务设施在居住区公共环境中都有较高的利用率。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浅析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园设计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浅析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园设计
进入新世纪,由于城市居民普遍生活在工业时代,高节奏的工作使人感到紧张和压力,希望有个能放松心情、恢复体力、舒适健康的环境,有一种“回归自然”,“还璞归真”的内在需要。而居住区环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要考虑邻里间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的向往,合理布置交往的空间场地,满足居民交往的需要,要“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出发营造居住区环境。
作为居住区中最大开放空间的居住区公园,它不仅有大片的绿地空间,还要有游憩活动的设施,是群众性文化教育、娱乐、休息的场所,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人民的文化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改善人居环境中的自然环境,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引导人们参加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从而改善人文环境(社会环境、艺术环境、文化环境)。同时由于居住密度的增大、能量消耗的高涨,居住区公园中的公共开放空间将会得到重新评价,成为人们接近自然、改善生活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为出发点的重要场所。具体设计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当人们游玩于自然山水之间,在审阅自然美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的精神品质的自然升华,有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也是古人的至高追求——天人合一。如今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却成为可望不可及幻境,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不断城市化的居住环境中逃离出来,这一现象可以在周末开往郊区的车流,假期涌向风景区的人流中被每一个人亲身体会到。这反映了我们居住环境中自然风景的缺失,同时由于城市绿化的缺失,也导致了城市热效应不断加剧。居住区公园,被人们认为是钢筋混凝土沙漠中的“绿洲”,是居住区的“绿肺”,公园中自然景象如树木、山水以及四季的轮回给人们视觉上的放松,提供了人们接触自然的有效场所。因此为了营造亲切宜人的环境,要在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入自然要素。而在居住区公园设计中常用的自然要素是水体、绿色植物、阳光等,所以在具体设计时可以有如下考虑:
1.1 水体
“水为万物之源”,有水才会有生命。在居住区公园中水体的设计就应表现出人与水千丝万缕的感情:首先尺度上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相协调,比如位置关系恰到好处、空间大小关系适中;水体各要素的关系,水池、喷泉、瀑布以及小品、雕塑之间能做到主次分明,附属要素很好衬托主体;人与水体的尺度关系即人的亲水程度,比如池岸的高度、水的深浅和形式。简单的嬉水池在设计水深应在30cm以下,池底作防滑处理,同时尽量设置过滤装置以防止儿童可能饮用池中水。其次,形态上有动静之分,平静的水常给人以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瀑布气势磅礴,令人遐想;涓涓的细水,让人欢快活泼;喷泉的变化多端,给人以动感美……。
1.2 绿化
作为居住区中最大的开放空间,居住区公园的绿地结构上的一般视野开阔、树种搭配多样、空间变化丰富,能够较好地展现自然之美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绿化配置上,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同时量化上尽量使其能发挥最佳生态效益。其次,树木的种植方式上应由随场地的规模和功能定。如以欣赏树木的姿态应孤植;利用树木划分空间,引导视线可以采用列植;在游戏场地可以利用树木围合成独立的空间,并有隔噪音的作用,休息区域可种植满足遮阳隔音的树种等等。再次,树种选择上,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最后,在空间布局上体现点、线、面相结合,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等等以达到模拟自然,创造鸟语花香之意境。因此,环境绿化不再是简单的种树栽草,而应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本、常青灌木、常绿草坪高低参差、交相辉映,充分满足崇尚田园生活的现代人的审美情操。
世界上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人是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主人,而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归属是通过相互间的交往实现的,邻里交往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但今天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力的增加,邻里之间的交往机会极少,人们的孤独感与日俱增,人际间的交往就越显得迫切。居住区公园就是最适合的邻里交往的场所,所以设计者促进邻里交往的努力,应该从提供绿地等公共场所各个细部的交往空间着手,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点。
2.1 空间边界的处理
空间的边界可以是堆出来的地形、护墙、台阶,还可以是长椅的靠背,一个可以让人以不同高度上的环境是最好的,这样既可以被青少年利用又可以被老年人或其他人利用。尽管公共场所里的许多活动是事先约定的,但设计者同样应该关注那些偶然发生的活动。因为绿地中的公众活动应该让路过的人、住在附近的人能够观察到活动进行的情况,以决定是否加入,所以绿地的边界不能过于封闭,在适当的地方应该开敞。
2.2 座位布置
在设计时坐位的安排应以满足人们希望的社交方式布置。两把垂直布置的长椅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一条放在另一条的后面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如果面对面放置,近则容易产生压迫、局促感,远则易割断彼此间交流,不利人们交往。
2.3 道路引导
创造一个交通系统,可以引导人们经过潜在的交往区域,而不会强迫留下来。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问题上希望有选择的自由,所以道路允许人们紧贴这些场所经过,而不是直通或止于交往可能发生的地方。
居住区公园的空间环境是环境主体(人)的行为和客体(物质环境)的统一。在公园中设置各种活动、运动场地以满足人们运动、游戏的需求,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社会交往、思想交流和文化共享,提高公园空间的人气,充分体现其亲和力和人性化。
3.1 老年人活动区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老年人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居住区中的老年人活动区在在社区中使用率是最高的,在一些大、中等城市,很多 老年人已养成了早晨在公园中早练,白天在公园中活动,晚上和家人、朋友在公园散步、谈心的习惯,因此在居住区公园内老年人活动区的设置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设计中宜考虑分为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 动态活动区主要以健身活动为主,比如一些简单的体育健身设施如单杠(高度宜低)、压腿杠、球网、教练台等。在活动区外围应有林荫及休息设施,如设置亭、廊、花架、坐凳等,以便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这类空间不需太大,小空间更能增强私密感和亲和感。静态活动区主要供老人们晒太阳、下棋、聊天、观望、学习、打牌、谈心等场地的布置应有林荫、廊、花架等,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荫、冬季有足够的阳光。
3.2 青少年运动场地
在居住区公园中应设置相应的运动场所,这些场所是青少年常来光顾的地方。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甚至足球场,这些场地的设计要满足相应要求。把比赛场地设在公园边缘,这样产生的噪声和拥挤不会干扰安静区。在场地周围为观众设置长椅,如有可能可以把场地设置在缓坡下面,以便观众可以看清整个场地。这些场地应远离儿童活动区,场地周围布置挂外衣设施。场地周围避免栽植大量扬花、落果、落花的树木,以减少对运动场地的不利影响以及场地的清扫工作。
3.3 儿童游戏设施
儿童是现实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是需要我们去指引、帮助、关爱的,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因此我们在为他们提供精美的食品、完善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要为他们创造优美的休息娱乐园地。居住区公园是他们光顾最频繁的场所,设计好他们的娱乐舞台有以下几点:了解儿童的需要,这一点很重要,儿童有权利游戏,在游戏中见到令人愉快的颜色,体会游戏的愉悦和从中获得知识的幸福;
确定游乐场将会为哪些年龄组的儿童服务,这一点对于规划一个游乐场很重要,因为要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游乐场,就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需求以及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界定游乐场的面积和边界,特别注意会影响游乐设施放置的那些客观因素,如下水道,障碍物,灯柱等;游乐场的选址必须考虑周围的交通状况,是否方便在游乐场内骑自行车或滑板,是否方便携带婴儿车或轮椅的进入;场地的颜色对儿童的影响很明显,明亮愉悦的颜色会带给儿童愉快的情绪。
3.4 休息及服务设施
居住区公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居住区公共环境要为居民提供休息场所及服务设施。如适量的亭、廊、花架、坐椅、坐凳等休息场地及停车场、洗手间、饮水器、垃圾箱等必要的服务设施在居住区公共环境中都有较高的利用率。
在居住区环境中体现居住区的文化脉络,也就是保持和发展了居住环境的特色。失去文化的传承将导致场所感和邻里关系的消亡,并会由此引发多种社会心理疾患。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而居住区公园正是人们了解一个居住区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是居住区文化的载体,在设计时应充分突出公园的人文信息内涵。
在公园中尽量设置一些科技或其他信息的艺术要素区域,比如壁画的使用合理、雕塑品的尺度怡人、具体小环境设施的功能合理性等等,有怀旧的心理,喜欢回忆过去;人们还常常通过与历史的对比“忆苦思甜”,展望未来。又如艺术景墙、科技走廊等,以及一些雕塑小品的设置,环境小品是传达人文精神的主要元素,传统庭院设计中有很多优秀的手法可以借鉴,现代居住区公园设计也应重视利用书法、篆刻、诗词、楹联、匾额等传统造园形式来增加小品的功能性与趣味性,提高环境的文化意境。
例如美国以巴西公园设置了史前区、化石墙,使得儿童在游戏、娱乐同时获得相关知识。同时在公园中用尽量详尽的标牌来说明植物的种类习性。人们来公园欣赏美景的同时,更希望获得一些相关知识,介绍标牌显然满足了人们此方面的要求,也使公园增加信息含量。
无障碍设施问题的最初提出在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当时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它的出现,旨在运用现代技术履行环境,为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因此在居住区的公共环境中无障碍是必不可少的设施,其对人的关怀应设计应体现到细部的处理上,因为身体障碍者更需要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和舒适使用的环境空间。
比如说在台阶和坡道侧设置扶手,高者为高龄者和身体障碍者使用,矮的为坐轮椅者和儿童使用;台阶设置应防止疲劳,每隔1.2米设休息平台;在公园里座椅的摆放位置、数量甚至其冬暖夏凉的要求,遮阳、避雨的设计,防滑设计,照明设计,公侧的设置,电话亭设计等;为了显示道路和高差的不同灵活采用路面材料,一些高差变化前给轮椅以足够的回转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障碍设施也是为明天的我们准备的,我们善待残疾人、老年人,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有紧迫感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责任感。从残疾人的立场出发,呼吁整个社会都来关心无障碍建设。
公众参与机制的引入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是一种让群众参与决策过程的设计,使群众真正成为公园建设的主人,公众参与的倡导者主张设计者首先询问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他们要解决的问题。居住区公园作为现代人们的重要生活环境场所和精神寄托场所,必然受到更多关注和观念赋予,公众参与的结果必然大大提升公众自身的园林审美趣味与欣赏水准,反过来影响设计师与建设者进一步提高园林创作水准,创造高品质的园林景观,使环境和人的关系更契合、更和谐。也就是说,只有社区中的居民才知道什么是最需要的,设计者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人们对于自己参与的公园容易产生认同感,并且更愿使用和爱护它,也真正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物为人用”的原则。
居住区公园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一个供人分享、同欢、看和被看的所在,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属的地方。公共空间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向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景观便失去了意义。在现代居住区公园规划与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公共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城市规划术语标准中指出,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专门用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绿化用地。 绿地是城市绿地的简称,主要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绿地布局的艺术设计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现代城市充斥着各种问题,如大气污染、温室效应、城市绿地的缺乏、住房紧缺、交通拥挤等,这些问题日益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提高的障碍。合理规划设计的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可以缓解城市的生态问题,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意向,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长春的城市发展在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史中比较特殊,是唯一仿照巴黎、堪培拉的规划模式建造的城市,同时也是亚洲近代唯一的一度比东京还先进的城市。历史上伪满“新京”的城市规划以绿化开放空间为架构,城市绿地合理的分区布局,让长春市实现了绿地从无到有,从杂乱到规整的演变,为城市的绿化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1 长春市绿地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雏形阶段(1932年-1948年)
1932年伪满时期,由日本人统治的期间,制定了《满洲国国都建设计划概要(1932-1952)》,其中提出了要建设具有水空间的亲水公园及沿伊通河与环状道路建设绿化带等,伪满“新京”规划从本质上说,是从塑造城市生态环境、营造通透的城市空间等出发,初步形成城市绿地系统的雏形,奠定“森林城”基础。
第二阶段:缓慢阶段(1949年-1989年)
1955年颁布的《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1955-1975)》,提出的主要关于绿地建设的措施是在保护好现有绿地的基础上,在郊区兴建防护林带。1980年制定的《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提出了从点(广场)、线(沿街绿化带)、面(公园和成片绿地)结合的角度对长春市的绿地进行建设,在此期间绿地建设与经济建设并未同步,绿地建设处于一个相对缓慢的时期。
第三阶段:稳定增长阶段(1990年-2000年)
进入90年代,人们对绿地的价值有了全新认识,绿地建设也随之快速的推进。1996年版的《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提出要形成了以“一环五带”为核心的大环境绿化,对较早建设的公园绿地进行改造,此期间城市绿化建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绿地建设稳步增长。
第四阶段:跨越发展阶段(2001年至今)
进入21世纪,长春市绿地建设硕果累累,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在全国的绿地建设上都处于领先的地位。提出绿地建设要形成“一脉”、“一链”、“二环”、“多园”、“线网”的布局形式,构筑以中心城为核心,多层次、多功能、开放式的园林绿化系统。
2.2 长春市绿地建设现状
1932年长春市的总体布局中充分利用地形,高岗处为建筑带,沟岔为绿化带,初步形成城市绿地系统的雏形。1989年实施“森林城”规划,营造具有春城特色的生态系统,速推进以“一环五带”为核心的大环境绿化。近几年,长春市的绿地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绿化建设一直受到政府各部门的重视,力争在“森林城“的基础上打造生态宜居城市,虽然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符合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但从本质上讲距离长春市要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要求还有距离,绿地建设仍需加强。
3.1 绿地系统分布不均,各区指标差异大
长春市中心地区各类公共绿地尚未达到分级均布,例如绿地基础较好的朝阳、南关两区的面积分别占中心城区面积的13.97%、9.37%,而绿地面积分别占长春市绿地面积的32.14%、26.44%,可见绿地系统分布及其不均匀,在对各区绿化指标进行考核时,宽城区基本接近标准,二道、双阳区并没有达到要求,新建区域如高新区等绿地也严重匮乏,可见目前规划区内各区间绿地指标差异很大。
3.2 绿地系统服务半径不够,存在建设盲区
长春市的公园绿地主要分布在主城,其余组团、城镇缺少则必要的公园绿地。中心城区内现状公园绿地主要集中在朝阳区、南关区、绿园区,而二道、宽城、高新等公园绿地严重缺乏。部分区域公园数量多但是总面积小,公园服务半径辐射面积不够,局部某些公园超负荷运转;一些城区公园数量少但面积巨大,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影响了绿地游憩和非常情况下防灾减灾功能的发挥。
3.3 生态绿地总量不足,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长春市现有生态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城市重要的生态绿地集中分布在城市东南部,包括净月风景名胜区、石头口门水源保护区、新立城水源保护区在内的大黑山脉一带。由于城市建设和大力发展旅游业,净月潭等地也有部分生态绿地被开发为旅游用地,生态绿地的面积在逐渐减少。城市西、北部生态环境较差,湿地系统功能退化,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威胁。
长春市的绿地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突出城市的生态特色,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适应建设现代化城市的要求,充分利用城区的河道水系,使城市绿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
4.1 均衡各城区绿地指标,旧区改造,新区增设。
旧城区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已成为绿化建设中明显的薄弱环节。绿环化建设要根据不同城区的不同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样是省会城市的沈阳市,拥有跟长春一样的城市经历,也都地处于北方寒冷地区,其绿地建设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新城区建设的时候严格控制绿地指标,并制定了《沈阳市城市绿地保护规定》等,都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4.2 加强绿地间的相互联系,避免绿化盲区。
长春市现有城市绿地,辐射半径普遍不够,且彼此分隔,缺乏联系,难于满足居民日常游憩需求。在绿地建设中要加强绿地间的相互联系,使各城区成为相互联系的子系统,这样城市绿地系统整体就会得以健全完善,才能发挥绿地系统最大综合效益。
4.3 加强生态绿地建设,健全绿色廊道体系。
长春市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交通容量剧增,在拓宽道路的同时绿化带在逐渐变窄甚至消失,严重破坏了绿地网络,道路廊道体系也应被重视。长春市在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增设了90公里长,550米宽的生态绿化带,这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的自净能力,只有将道路廊道、生态廊道等统一规划,形成健全的绿色廊道体系,覆盖整个城市,绿地才能发挥最大作用,缓解城市问题,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4.4 注重立体绿化及袖珍绿地建设,打造流绿都市。
合理的立体绿化可以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绿化空间,增加绿量也就是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的总量,丰富城市三维空间。小块袖珍绿地、庭院街旁绿地等的建设也是必要的,它们可以在小区域内形成天然氧吧,改善微气候,起到城市绿肺的生态功能,同时方便市民游憩休闲。袖珍绿地与立体绿化的结合可以丰富城市空间形态,美化城市空间,使城市绿地具有复合功能,为长春打造流绿都市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人?城市?自然”已成为城市发展建设的一种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城市发展的方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城市绿地作为城市自然生产力的主体,调节城市气候、美化城市景观、提高人居生活水平、创建生态宜居城市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剪纸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运用现代化设计理念完美演绎传统剪纸艺术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剪纸是以纸张、树叶、金银箔纸、树皮、布、革为载体,以剪刀或刻刀为工具而形成的一种镂空艺术。剪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是作为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形式,其跨越民族跨越区域的广泛流传特性,也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成为世界的艺术宝库中一种珍藏。同时,也反映出这种简单的艺术形式的良好群众基础,剪纸利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表现出了美丽和吉祥的寓意,以自己的特殊形式传达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剪纸艺术两千年的发展史,使的它浓缩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理念,世世代代的传递着这个中华古老民族的审美情趣、人文精神和思想感情。随着中西方艺术理念和艺术价值的融合过程中,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来诠释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不仅有利于剪纸艺术的发掘,而且可以使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镂空艺术,主要分为阴刻和阳刻两种表现方式,但是无论那种表现方式,任何一个剪纸所呈现出来的画面都必须连续在载体上出现,以纸张为载体来说,所有作者想要借用的事物之间必须相互联系的在一起,整体完整的出现在同一张纸上。这就要求作者在创作剪纸的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构思,借用线条将各个事物联系在一起。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作者的版面布置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各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太过于生硬,这就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利用点线面将各个事物之间极富艺术感的连接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作者以整体性为主要的指导思想,采用其他的表现手法将各事物之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艺术来源于现实,但是又不拘泥于现实,有着超越自然法则的空间形式,剪纸作为构建特定的层次性方面,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有着更明显的层次性特征。剪纸艺术作为一种雅俗共赏艺术形式,就是因为剪纸艺术表现的是一种充满空间层次感的世界,剪纸中所表现出的事物之间并没有因为剪纸载体的限制而出现跳跃,各事物之间进行有条不紊的排列组合,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在剪纸艺术中无论是在构图、还是对于具体构图的表达都体现出了一定的层次性,体现出现代设计理念中秩序重构以及多样性统一的法则。在构图的过程中,或者按照某一具体的逻辑顺序,如由远及近,或者利用构图的对称,或者利用构图事物的具体细节表达,将这一镂空艺术的美感发挥到极致。
浪漫在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中是一个贯穿始终的线,无论是作者在创意构图到具体表现,从具体事物的表现手法,从剪纸的效果还是欣赏着的角度,浪漫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在传统的剪纸艺术中,尤其在北方,剪纸艺术多用来作为出嫁或者是春节等喜庆的节日出现。剪纸的能工巧匠们多利用一些动物的憨态可掬的形象来表现出喜庆吉祥的寓意,他们在表现手法中多用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这种浪漫主义非纪实手法,作者利用富有想象力的形式来对剪纸内容进行重构,在剪纸的整个画面中,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可以逃脱自然法则,添加作者的想象和升华,是整个画面具有诗情画意和想象的趣味在里面,让整个画面呈现在欣赏者面前时,获得一种愉悦的心情。
“一把剪刀多有用,能剪龙、能剪凤,能剪老鼠会打洞;能剪鸡,能剪鹅,能剪鲤鱼戏天河。”在这句赞美我国剪纸艺术的歌谣中,不仅展现了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风采,同时也不难发展,即使现在还看现代剪纸,所借用的事物也无出其右,我国在剪纸艺术中的继承性是非常之强的。在我国传统的剪纸艺术中,不难发现通常借用一些具体的动物或者花卉来代表吉祥的寓意,这与我国古典诗词歌赋的借代手法是相同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方式。例如,牡丹意味着富贵;鲤鱼意味着富足和连连高升;龙凤者主要在婚庆时使用,意味着夫妻二人举案齐眉、幸福美满。在现代剪纸的设计手法上面继承以上各种深入民心的借代事物的同时,与时俱进的增加了很多现代元素,让整个画面在呈现出中国古典特色的同时,也不失现代的美感。
在图5-1中,作者继承了传统的一些表现事物的手法,如剪纸中的龙凤图案、着装古典服饰的男女,当然作为婚庆窗花必不可少的繁体“?”字;同时增加现代元素,最主要的“心形”图案,和 “我们结婚啦”充满现代气息的独白。在画面上,借用传统和现代元素最明显的对比则是繁体“?”字和“心形”图案,繁体“?”字代表中国古典剪纸在用于婚庆时必不可少的表现元素,和现代人在婚庆时必不可少“心形”图案同时出现在同一张剪纸艺术品中,让欣赏着在驻足观看时,既有中国古典的吸收,又有现代元素的借鉴,老少皆宜,美不胜收。
一张张剪纸窗花,贴出的不仅仅是对来年幸福生活的向往,不仅仅是对一对新人祝福的地久天长,更贴出的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延续,贴出的是中华儿女的精气神。小小的剪纸,剪刀与纸的艺术,体现的不仅仅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我国社会最底层人们的创作智慧。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文艺复兴,他们甚至说不上什么叫做艺术,然而他们却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着艺术家的作为,他们才是我们看的见、摸得着的艺术家。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整合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环境艺术所涉及的学科很广泛,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人类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文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环境艺术设计生态理念与其审美特征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设计理念和艺术特征存在着某种辩证关系。设计理念对于环境设计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好的环境设计能够使人们改善环境观念和设计观念,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设计理念和设计形态离不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水平和经济情况各不相同环境设计理念和艺术设计水平也各不相同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得到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业得到了人们的越来越多的关注。
环境艺术设计是环境、艺术和设计三个不同概念的集合,它们是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整体。
首先,环境是指人们能够认识到的所有空间,以及该空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物质与非物质因素。从环境形成的客观规律来看,一是大自然创造的自然生境。二是人类创造的人工环境。
其次,环境艺术是指以自然环境为立足点,以各种艺术和技术为手段而设计出来的能够满足人的需求,并协调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关系,为人提供生存生活时空环境的一门艺术,或者说,在认识和创作的基础上,运用更广泛的材料,并与高科技相结合而产生出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第三,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内,将建筑、雕塑、绿化、公共设施等诸多要素进行综合、艺术的布局,以塑造建筑物外部空间艺术环境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是建立在现代环境科学基础之上的一门艺术设计学科。
运用生态理念能够在传统设计基础上创新使用各种自然环境保护措施,并构建满足各种生活需求的景观格局,促进能源物质获得循环利用与再生,降低废弃物的产生与排放,从整体上强化景观格局生态服务水平及质量。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作用延伸及拓展方式。保留原有场地或场地中具有的部分元素是生态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种有效应用方式。例如,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设计者首先保留了工厂各种废弃机械设备,包括蒸汽机、压缩塔及煤气裂化塔等,在突出工厂历史基础上创新,将蒸汽机与压缩塔涂刷成红、黄、蓝、紫等颜色,此外,这些废弃设备还可以攀爬游乐,契合了煤气厂公园的设计需求,充分挖掘了固有元素延伸作用。
(2)能源物质循环利用方式。能源物质循环利用思想应该始终贯穿在环境艺术设计整个过程中,设计者应该充分挖掘各种原材料的再次利用与开发职能,尽最大努力创造材料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平台。
(3)强化场地原貌维持方式。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已成为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生态理念应用的又一典型。例如,四川成都利用自然的力量实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大大节约资源,并且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他们将府南河人工湿地系统的污水,注入部分厌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氧化沟等净化系统,使之由浊变清,最终重返府南河。
(4)有效利用能源方式。现在设计师们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又大量地使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以适应现代生态环境。提高住宅的隔热性能,保证自然通风,利用太阳能蓄热等,这些自然能源的有效利用也是设计中的有效手法。此外,以太阳能的热与光为主,通过相应设备来利用自然能源的方法也在住宅的应用上得以实现。
环境设计关系到人们的居住环境的设计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环境也需要设计。人们的生活活动是各种各样的所以对环境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环境设计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环境设计的多学科性。环境艺术设计包含了很多学科专业需要建筑学、城市规划和设计等学科的相互结合共同设计完成。所以,环境艺术充满了广泛性和丰富性。
(2)环境设计的多层次性。环境设计首先要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让人们在生活中达到使用安全、方便、经济的目的。不同的设计对象其设计要求和方法也各不相同。
(3)环境设计的关联性和空间的统一性。在环境设计中必须要稳扎稳打考虑到设计的整体综合性。
(4)环境艺术设计的实用性。环境艺术设计不仅展现出设计的美而且必须具有实用性。就像房子内的装修设计最基本的就是要满足人们在生活中的使用和需求。
(5)环境设计的审美特征对环境设计教育的影响。由于环境设计的学科专业比较多,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1)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制约。
环境设计观念受到生产力与经济基础的制约。古代,生产力低下,农业、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农民希望天遂人愿、但愿风调雨顺以至五谷丰登。达到“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天人合一”是最高的追求。人们的环境观念则是将自我融于大自然中,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反映在环境设计上则是建筑选址注重“背山面水”,营造小气候。
19世纪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大生产所追求的高效率与高利润,打破了封建社会时期人们恬静悠闲的生活。当人类还自我陶醉在工业文明“人定胜天”信念中的时候。工业污染所带来的全球温室效应,洪水、旱灾等异常自然灾害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在工业领先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环境治理已经从简单的单一治理转向可持续发展。在生产技术落后的时代,人类对自然持消极的态度,高科技的今天,人类步入创造自然的时代。设计应该从创造第二自然的观念出发去美化生活。
(2)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古中国地处温带地域,温和的气候形成了以长江、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农业文明,环境理念也紧紧贴合这一“温和”特征,表现出以农业文明为主导,期望与大自然和睦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士人得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仕途失意,归隐田居、遁迹山林。这些思想都导致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审美特征――融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理念也成为中国园林遵循的亘古不变的法则。
(3)社会制度与社会文化的影响。
影响环境设计理念和艺术特征的因素是综合的,除了前二者外社会制度、宗教、哲学思想、民俗等文化因素对于人们的环境观、自然观和审美艺术特征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道教“道法自然”,认为自然界本身最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老庄),大自然之所以美,不在于它的形成,而在于它最充分、最完全地体现了“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大自然本身没有意识去追求什么,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VB程序设计》是200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VB程序设计》以Visual Basic 6.0简体中文版为语言背景。深入浅出的介绍Visual Basic 6.0程序设计技术,基本涵盖了Visual Basic 6.0编程时的常用内容。《VB程序设计》共分14章,主要内容包括开发环境、语言基础和数组与过程、常用控件、菜单设计、文件处理、ActiveX控件、数据库程序设计、图形程序设计、多媒体编程、网络编程、API函数和注册表、安装程序的制作和综合实例。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基于CDIO理念的《VB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是最适合初级编程者学习使用的、国内外最流行的高级语言之一,是一种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是设计Windows应用程序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易于入门和掌握、通俗易懂、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等优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培养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同样应当学习并掌握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要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并学会利用程序设计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既需要基础理论知识,也需要实践操作能力。这就使得VB程序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工程开发能力,如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是广大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个难题,广大计算机教育工作者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CDIO是一种国际化高等工程教育的创新模式,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等四所大学合作开发的一整套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这种模式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更关注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并通过“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工程师。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然而我国工科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CDIO“做中学”的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适合工科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改革。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能力的培养完全符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要求,因此针对VB程序设计的教学现状,以CDIO人才培养理念开展教学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VB程序设计的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以往的教学经验表明,很多学生学完课程之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或无法将知识点连成知识面进而形成知识体系。在过去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只注重基本语句和语法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对所学课程的整体把握和整体应用。这种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只能在教师思路的引导下思考,无法满足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而且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内容乏味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出现厌学现象。导致学生在动手实践时,感到没有头绪、无从下手等情况。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编程方法,无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不要说对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传统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
3.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4.实验教学不适应能力培养的要求;
5.课程评价中考核内容单一,缺少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一)课堂教学改革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和抽象表达。在教学方法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要预先明确所授课程在本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学习本课程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教学中安排丰富的综合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和全身心投入,增强概念学习,强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加强学习反馈机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在合作完成实际项目过程中学习必备的知识,发挥各自的创新潜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基于这种教学模式,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和工程设计经验,本文提出一种问题引导、知识讲解、案例驱动、动手实践、分组讨论、综合评价等相互结合渗透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本次课程后,可以解决哪些问题,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做简单分析后,说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先让学生自己了解这些知识,然后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结合所讲知识要点,设计教学案例,让学生设计解决方案,并动手实现,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讨论这些解决方案,最后进行总结和评价。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
1.要精心梳理教学内容,合理安排。VB程序设计课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教师在上课前,要对这些知识点分类整理,明确重点和难点,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对于同类的知识点,可以通过讲解典型性的内容,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和程序设计方法,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后可以自学所需的内容。
2.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教师在上课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教学内容,明确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可以理解,哪些知识是难点,需要教师详细讲解。设计案例时,也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基础性的案例让学生自主解决,综合复杂的案例要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分析解决。设计问题时更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否则学生无法理解。
3.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欲望,使其有成就感。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学习VB是“有用”的,而且在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VB是一件有趣的、很有成就感的事情。在上课时,通过问题启发、案例驱动、动手实践、分组讨论等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动手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自主解决问题,产生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4.要设计丰富多样、针对性强的教学案例。设计合适的教学案例是实现本文所提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也是关键内容和难点。设计教学案例时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要联系实际生活,还要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这就给教学案例设计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在设计案例时,既要结合核心知识设计基础型案例,又要联系实际设计应用型案例,还要综合所学知识设计较复杂的综合型案例,也要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一些创新型案例等等。只有设计出丰富多样、针对性强的教学案例,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丰富、优化教学案例,可以建立分种类、有层次的教学案例库,并定期更新。
(二)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VB程序设计是一门融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体,逻辑分析和实践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验环节关注不够。实验课时远少于理论课时,实验内容单一、缺乏吸引性,无法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针对这些问题,本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实践与理论并重,增加了实验课时,设计了分层次、多样化的实验案例。把实验案例分为基础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等几种,实验案例融合了VB基础知识、学生专业特点和实际应用。根据内容安排,采用学生自选实验内容的灵活方式,有些是必须做的实验,有些是可选的实验,甚至可以根据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案例;有些是需要独自完成,有些是需要多人共同完成。实验结束后,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分析问题,优化后进行总结,最后进行评价。通过实验案例,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到学习程序设计也不是高不可攀的难事,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三)课外作业改革
以往的课外作业都是针对VB基础知识的书面练习题,以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掌握,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编程,无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本课程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种灵活的方式布置课外作业,学生可以去做书面练习题,可以去做实验中没有选做的实验案例,也可以针对所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自行设计案例,自行分析并解决。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多人共同完成。通过这种灵活的作业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相互合作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考核模式改革
传统学业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考核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考试成绩往往不能体现对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针对这些不足,本课程组在实施时,研究了CDIO模型理念的学业评价方式,以“过程”为基础开展,关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关注实践环节及工程应用能力,力求知识与能力的协调统一。改革了考试内容与形式,把考试内容的重点放在了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而不再是考核基础知识的“记忆”,并把案例考核、实践环节等融入到最终的考核成绩中,为了考核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还在期末进行专门的上机编程考试,但目前这些考核内容在最终的考核成绩中所占比例偏小,改革力度不够大,有待进一步研究并完善学业评价方式。
经过五年的探索和研究,本课程组不断学习领会CDIO工程教育模式,把CDIO工程教育理念融入到VB程序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在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微电子学专业实施了改革方案。
在改革之初,由于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对CDIO工程教育理念理解不够深入,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时,感到有些不适应。以往上课前的备课主要体现在教案和课件,主要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实施改革后,备课要准备大量的材料,要设计各种教学案例,课堂上还要不断与学生互动,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如果教学内容准备不够充分,教学案例设计不够合理,问题设计启发性不强等,课堂教学就会出现内容衔接不流畅、学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逐渐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也很高,无形之中坚定了教师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决心,提高了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并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VB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相比于改革之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CDIO工程教育改革,要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学科专业的要求,也要针对具体课程的特点。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随着对CDIO工程教育理念理解的不断加深,改革措施定会不断更新和完善。
浏览量:7
下载量:0
时间:
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包括小城镇在内的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观念,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水利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策略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如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建设也不再局限于只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在这同时,更注重的是改善人们生活的环境和保护自然环境。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水利设计中,以促进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技术在作为水利建设的核心的同时,也拥有着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和建设生态河流的主要手段。现在人们也逐渐接受了利用在水利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作为发展生态工程建筑的主要途径。
1.1 改善生态环境
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科学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储存、分配以及再利用,实现通过科学技术使水资源合理的分配到干旱缺水的地区。因此表明,在考虑了人类需求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改善生态环境。让水利工程和生态安全与人类的生存环境发展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地和谐氛围。
1.2 增强生态理念
在水利工程中,设计人员不仅要承担工程设计的责任,还要具有关于生态保护的相关科学知识。通过对工程设计人员、环境检测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实地考察,来实现对自然保护意识的示范作用。通过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来预防自然环境带来的灾害,例如水土流失、河道淤积、堤坝溃决等。为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
1.3 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洪水的控制及利用,使得改变其传统观念,来更好地展现水利设计融入生态理念。同时解决部分地区的水资源匮乏问题。并能通过水利设计与生态理念的结合,充分的激发大自然的洁净能力,强化保护水资源的意义。
2.1 资料匮乏
在水利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主旨就在于,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保证当地自然环境的不被破坏。在对水利工程进行设计前,需要实地考察或查找相应的资料来了解当地生态环境,以便生态理念和水利工程的更好融入、更好促进、更好发挥。但由于实际工作中水文资料的匮乏,使得工作人员无从下手,也就造成了生态环境在水利设计中的融入效果。对于资料匮乏使得不能准确掌握当地生态状况造成水利设计师判断的准确性,和水利设计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2 设计人员对于相关意识的缺乏
在实现社会生活保障的基础上,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但由于设计人员的过于重视水利工程的经济作用,容易疏忽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也就导致了,无法实现水利工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真正目的。所以,水利工程日益多样化的同时,应对设计工作不断地提出更搞得要求。提高设计人员的环保意识,以便于水利设计和生态理念更好地融合,也解决了生态理念在水利设计中难以实现的应用价值。
3.1 经济性与安全性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首先必须要遵循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并且达到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来提高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需要设计人员综合考虑侵蚀、淤泥、流泥沙运输和河道冲刷的特征,还要从经济合理性的角度出发,对水利工程方案进行严密的对比和分析,在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保证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2 生态系统自组织与自我恢复的原则
生态系统的自组织是指物种之间的自然选择,其物种可以通过自然选择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保证其物种的正常繁衍。通过按照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恢复来选择合理的物种,来表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并促进其物种的自我恢复功能,达到水利设计的重要目的。
3.3 保持与恢复河流空间的异质性原则
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群和非生物的环境空间异质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物环境空间复杂,就表明了生物种类的繁多。水利工程设计要保证非生物与生物群体的有利共存。在有限的河流生态系统心中,创造良好的环境。
1)水利工程的蓄水能力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解决了很多生态环境带来的问题。在满足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也让他们更好地享受了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愉悦心情。在关于河流生态设计方面,主要被分为两个方面:a.关于河道整治,再设计规划前,对河道的生态环境进行相关的调查,以便因地制宜。b.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对河道的定位等其他问题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在保证河道的真正价值,实现造福人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坚持保存河道流域生态的自我修复的能力。
2)水利工程服务不仅限于供水,更要满足绿化的要求。因此,弄清楚水资源的配置和基本要求,才能服务于更多对象。资料显示,在浙江省的某水利设计研究院,在承担某湿地生态改造工程的过程中,从生态水文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与考虑,在实施工程过程中,通过对其服务对象的需求,提出了在非灌溉期或灌溉空隙时间为湿地补水和利用灌区尾水给退化湿地进行补水的生态水利设计方案。这成为了近年来生态水利的典型案例,既满足了农业上的需求,也在湿地补水方面起到了恢复生态的作用。
3)为了将水利工程中那些不必要的对环境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设计人员将会关键的生态敏感目标进行准确识别。以免因为疏忽造成将来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只有对关键的生态敏感目标给予特殊关注,才能大大的减少水利工程建设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也保证了人类的居住环境的健康。
结合水利工程保障基本能源、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的两面性来说,将生态理念融入到水利工程中,不但可以提高其社会经济效益,也严格的控制了生态的平衡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共发展、共进步的理想。也把水利建设与生态理念的融合的作用放大、扩大。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人类发展与原生态的和谐共存,让人们在真正意义上接受这个民生的基础性建设、城市经济的命脉——水利设计与生态理念的融合。
【浅析水利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的策略】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是前人对世间万物生成论的一种哲学思想观。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道德经》中的设计理念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在当今日本的设计都是世界比较先进的,其设计理念都是有其独到之处。而老子的《道德经》中的很多思想在被提炼到艺术设计里同日本的设计理念有了很多程度上的契合。文章通过《道德经》中所体现出的“自然”“虚实”“有无”等等思想来对当代日本设计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自然;朴素;虚实;设计理念、
日本这座岛国,由于自身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原因,让他们更加珍惜自然资源。从最初的全盘西化式设计到现在的负设计,日本在经过一系列探索中找到了最深入人心的设计,在设计领域和哲学高度探索了人对日益发展的社会环境的思考与探究。其设计风格及理念上也更加突出自然、朴素、简洁的一面。这和老子《道德经》中所阐述的种种观点不谋而合。
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指“道”以“自然”为法则,“自然”是整个宇宙的普遍规律,人类作为一个生物物种的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体的生命活动始终遵循自然规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必须遵循这一法则才能达到和谐。道家思想中“自然”指天地万物赖以生存的本原,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永恒规律。老子认为“自然”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活状态,是自然而然之意,反对过分的粉饰。可见老子思想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自然朴素的唯物主义。《道德经》提到“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这里的无为之事也是指做事情顺应自然的事。
设计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在我们看来设计虽说是一种人为活动,但在人类不断寻求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设计更多的是为人类服务。自然因为人的存在具有了价值和意义,人因为自然的存在得到生存与表现。在遵循设计本身规律的同时也要顺应自然的规律,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改造自然、不能纯粹地依赖自然。近而由于设计的艺术品格问题与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设计师在面对产品市场的同时也必须对传统设计观念提出新的思考和再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应该重新审视。看似探讨设计与自然的关系,实则讲诉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今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环境急剧恶化,自然资源也因此愈加珍贵,从而尊重自然、追求简单朴素设计风格的设计美学观便起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日本设计强调与大自然的和谐以及对自然材质的珍惜与爱护,以简约的形式发挥材料的本质,体现了其纯粹之美。
自然是人类从事设计活动的源泉和基础,自然在设计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日本高山县八尾町社区照明系统是角馆政英所设计的,他将灯火做点状分布,小区道路照明用灯光和建筑出入口灯光依山分布,高低错落,倒映于社区旁的河水中,很自然的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在谈到他的构思时说:“人和环境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需要人能对环境有所体会,比如你生活中有一条河,你要和它有情感,才可能爱这条河。这个社区是临河的,它的特色与这条河有关,所以设计就是把这个特色凸显出来。”
我们都知道一幅画是由点、线、面构成,加之五颜六色的堆积有时让观者摸不着头绪。如今大多数设计行业也诉求着运用简单大方的艺术形式来快速有效地传播实用信息。当代的主流设计思想便是通过删减多余的视觉元素,把有用的图形和色彩进行重组,并用留白等艺术手段对其处理,达到内在的系统性和外在的形式化的统一。于是“减法”这个数学概念被设计师运用到设计中,力求最少的线条,最纯的颜色表达作品的意义。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曾说:“少即是多。”“少”是指根除一切非本质的,不必要的加工,还原作品本质的功能和单纯材质所蕴藏的魅力。
中国传统思想从来不缺乏对“少”的追求。《道德经》中“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即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会迷惑。这里的“少”与“多”表意是数量上的大小,实则是指统一集中的事物更容易被获取,而复杂的事物容易使人疑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纷繁的音乐,使人听觉不灵敏。可见老子是喜静不喜闹的,喜简不喜繁。去繁从简的思想同西方极简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一直根植在设计领域的思想当中的,是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一直以来日本文化就像个大熔炉,让人们会误以为结果是一片混乱,但实际不然,日本设计的做法便是扬弃有,最后归零。原研哉曾做过如下解释:“日本极简主义其实不是西方意义上的极简或简约,而是来自日本民族的‘虚空’概念。日本人从原始社会最常用的工具――容器出发,逐渐演变发展了以虚空为中心的审美。”老子也说“朴散则为器。”无雕琢,淳朴自然最美。
隈研吾在设计石头博物馆时,只用石头一种石材,室内采光也只用最简单的手法,用砖砌出一排排的孔洞,让自然光从这些孔洞进入室内。这种设计令建筑视觉简练,功能实现也自然平静。这种简素的美学主张则是将日本美学传统中“空寂”的意境做了现代的发挥。这些看起来浅淡的色彩都被细节精致的设计调理得各有风采。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除了体现在“有”与“无”这对哲学范畴之外,还体现在“阴”与“阳”,“动”与“静”,“刚”与“柔”等概念上。“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将欲软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呐,大森若细。”。“有”与“无”相互对立而得以产生,“难”和“易”互相对立而形成,“长”与“短”相对立而得以体现,“前”与“后”互相对立而出现,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来对一切问题,任凭万物生长而不加以干涉。所有这些思想都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但启发了艺术家们的艺术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表现手法,而且寻找到了富有表现力和感情色彩的艺术语言。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无不体现着老子辩证法思想的闪光点。
杯子中“空”才能盛水、房间里“无”才能容纳东西。可见“有”的必要前提就是“无”。老子的“有无”辩证思维体现在设计中便是黑白、虚实、正负的对比关系。如深泽直人为三宅一生设计的一款腕表只用了黑白两色,整个表盘没有任何刻度或文字,只在时针上打上了三宅一生的标志,耐人寻味。“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提倡在欣赏实物的过程中体会它的虚幻。因此“有无虚实”观可谓是艺术家排除了非本质的具象,用有限的本质传递出无限的想象,与道家思想高度统一。
四、见素抱朴
有观点认为道家的最高思想,并不在物质的自然和精神的统一,其最深、最大的理念,是在物质和精神的浑元和形神的一体。我很同意这点。“见素抱朴” 便是有其中之意。它提倡用朴实的本原表现事物。朴实的本原,在外型上事物原有的形状,诉求的是一种用朴实的本原表现自我,保持纯洁质朴、恢复自然本性,追求素雅、简练的美学观点。提倡用朴实的本原表现事物,朴实的本原,在外型上事物原有的形状,在内在含义上则是该事物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而这种极富道家色彩的意象和日本简素美学极其相似,亦能看出设计师在着手构思之初,根植了民族的文化性,重在强调以形取神。
“是以大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要守质朴的大道,不虚伪狡诈,舍去礼的浮华,取用道的厚实。这里虽说的是做人道理,但做设计亦是如此。在日趋浮躁的社会里奔波,人心都渐渐失去了温度,健康生活更是人们可望不可即的,更不要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一面。而日本设计恰恰做到了这点。在日本设计里你会看到对生活的高度重视。一块尿不湿,没用时平常不过,一旦尿湿,一道彩虹图案赫然出现在宝宝的小屁股上,这个小细节既提示了父母宝宝该换尿不湿了,又有“雨后见彩虹”的会心一笑,让父母不觉得这是一件麻烦事,反而会感到窝心。足见设计师的独特之处。
在我看来日本的设计也有点“反设计”的味道。“反设计”就是反装饰雕琢、反造作矫情。当今社会标榜的所谓“设计感”“美感”都渐渐让我们失去了设计的本真,多了矫揉造作之意,我们要让设计回归到真正意义上来,贴合人类的设计。日本并不试图追求夸张、惊人、在貌似平实的外表下,其在细节上所显示的功力是相当深厚的,是用最少的东西最简单的方式创造一种深入人心的美。这种精益的能力在日本国民中已可以称得上是人的基本素质。当设计不背负过多责任的时候,它就可以专注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这种认识不仅存在于日本的大众产品的设计,也同样存在日本的奢侈品的设计中。岩他荣利设计的一张桌子竟然卖到200万日元,看上去并无独特之处,但细察之下才知道,桌面是用树龄达500年的山毛榉树干完整的断面剖成的,“世界上能有几张桌子是用这稀有的材料制成?这张桌子的纹理呈现了树的内心,不剖开,就看不见树心的真实面孔,所有的纹理都是经历过大自然对风霜雨雪的记录。这样的家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以代代相传,这就是最奢侈的。不需要人做更多的工作,大自然已经足够丰富了,我们只需要体会。”设计者如实说。可见华丽掩盖了真相,追求质朴才是本真。
好的艺术设计让人有美得享受,而好的设计师就是把自己对生活的体悟放到设计中,他们深知设计是无时无刻为人类服务的,只有更好的设计,才会推动人类走向更文明的社会。日本的设计同《道德经》有很多相通点,虽说《道德经》在治国、做人等多方面对我们的影响多一些,但在以后社会不断转型中,艺术设计也必将有更为迫切的需求,《道德经》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在以后也是极其深刻的,除了“道法自然”“去繁从简”“有无相生”“见素抱朴”等还有好多设计理念是让两者有更多结合的,并使艺术设计应用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浅析《道德经》中的设计理念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交流与传播实时化的时代,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日渐深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煤炭产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不仅给我国煤炭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我国煤炭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就需要引进新的科学技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引入煤炭产业,我国煤炭产业获得了健康稳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煤炭业的质量标准,同时提升了煤炭业的工作效率,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煤矿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煤矿产业;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系统工程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系统工程在我国煤炭产业应用的越来越普遍,为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对计算机网络工程与信息系统工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而保证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煤矿产业。
1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的简要概述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同时也没有一个完整的衡量评价标准体系。但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包括管理体制、管理机构以及管理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属于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单独的软件系统,同时由于其对系统的质量标准有一个全面的体现,从而使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没有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定义。由于在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人占据着主体的地位,因此信息系统质量也可以依据人的重要性分开发方、管理方、用户方3个方面来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工程系统质量进行定义,其中开发方主要包括进行信息系统设计、开发的技术性人员,其主要是具有计算机信息软件方面的相关知识;管理方主要是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相关的管理,以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稳定运行;用户方则主要是指系统的全部使用人员,这些使用人员决定着信息系统的质量需求。
2煤矿产业中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
2.1煤矿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实用性的标准
美国人因工程学会主要将信息系统可用性分为效率、记忆、学习、错误以及满意程度这五大属性。简言之,所谓可用性就是指效率快、成本低、出错率低及使用舒适。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个人或者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控制所需成本的增加。由于信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是人,因此在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注意“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使用者的需求出发,从而设计出简单易学的信息系统工程方案。出错率低主要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符合人们普遍的使用习惯,从而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出错的可能性。舒适度主要是指使用者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感受,通过使用者的反馈开展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计算机网络信息工程的可用性标准主要是“以人为本”。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好用主要取决于这个产品的服务对象,不同的使用者有着不同的判断,因此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建设不同的可用性标准,这也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可用性工程的核心主要是以使用者为核心,在设计实施标准、方法以及标准等方面突出使用者的核心地位,从而能更加有效地对信息系统的可用性质量作出有效的评估,同时还可以弥补常规开发方法的不足。
2.2煤矿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工程质量控制原则
对于煤矿业来讲,为了能有效地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及实效性,就要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注意质量的控制,要想在煤矿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实现控制质量的目标,就要遵循以下原则:①事先控制。对于煤矿行业而言,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高投入的特点,如果因为质量问题而影响工程的变更则会带来极大的投资浪费,同时还会造成工期拖延。因此,在建设煤矿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在系统的设计阶段通过对使用者需求的探讨,及时发现系统在分析过程和设计过程中的不足,并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从而在信息系统建设之前预防质量问题的出现,科学性地设计煤矿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②分阶段控制。煤矿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深入考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具有显著的过程性,因此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控制应该分阶段进行。针对煤矿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其系统的集成商主要是以系统的整体质量为依据,形成各个工程阶段的质量目标,并且制定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并通过各个阶段质量控制实现对系统整体质量控制的目标。③标准化控制。由于我国信息领域人员的不懈努力,使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标准已经大致形成,这些标准为我们建设高质量的信息系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④符合用户的质量要求。由于用户是煤矿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因此衡量信息系统质量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对使用者需求的符合程度,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和使用需求。
3结语
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引入我国煤矿业后,不仅提高了煤矿业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增强了我国煤矿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主要对煤矿业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期能为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梁斌,高昆,梁世斌.以网络职业认证为指引促进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建设[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5).
[2]阴国富.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4).
[3]南惠斌.浅谈计算机网络工程规划和施工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6).
[4]段莉屏.基于信息技术发展浅析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策略[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0).
[5]邹永康,王月浩.无线传感网络工程实验中心规划建设初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6]赵治国,谭邦,夏石莹,等.网络工程专业柔性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成为主导现代社会的支柱性产业,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网络技术,其中网络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自信息时代来临之后,网络信息数据被窥探,系统被攻击导致瘫痪、垃圾信息的传播以及病毒的不断侵入,此类问题愈演愈烈,严重威胁着网络安全建设,首先了解当前网络安全问题的现状是基本工作。
一、网络工程中常见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1、黑客攻击。
在网络工程运行的过程中,黑客攻击是其最为突出性的安全隐患,其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构成严重的威胁。黑客攻击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专业过硬的人才,利用网络系统现存的漏洞和缺陷进行网络目标的破坏行动,以盗取目标人员的信息,导致网络系统陷入瘫痪,计算机用户信息被盗用与窥探,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作为网络安全问题中的重大隐患,黑客攻击是有目的性的攻击,从中盗取所需的机密性文件,是对网络安全技术提出的一项重大挑战。
2、病毒侵入。
除了黑客之外,病毒侵入是另一项网络重大安全隐患。病毒编制人员会通过编写相关的程序,将该程序植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使得计算机内部的程序发生变更,且计算机会受到操纵者的操控,以达到破坏或盗取计算机内部信息的目的,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性很大,且病毒的传染性很强,以木马、火焰为主。这些病毒的入侵,会破坏我们的生产网、办公网,这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产。
3、垃圾信息传播。
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具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满足信息需求的同时,还会产生各类垃圾信息、不良信息,会对人们的心理、思想产生负面影响,垃圾信息对网络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对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由于网络垃圾信息的传播,导致青少年的犯罪率在不断提升,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与社会的稳定。
二、加强网络工程的安全防护策略
1、完善网络工程运行系统。
网络工程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对社会造成消极的影响,解决安全隐患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应从网络工程自身着手,强化网络工程运行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对网络系统进行及时的升级,强化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加大在安全宣传上的投入力度,建立基本的网络安全系统,防火墙、病毒入侵检测、杀毒软件、数据加密等,运用以上方式来强化对网络工程的保护。最基本的网络安全保护系统是加强工程保护的重要保障和盾牌,能够达到与黑客袭击、病毒侵入的目的,能保护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是网络系统的优化与创新。
2、加大网络安全宣传力度。
现如今,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同时,只意识到其积极性的一面,往往会忽视了对网络安全性问题的关注,对系统的安全性重视程度不高,信息保护意识不强,缺乏对信息保护的重视。为了让人们增强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应加大网络安全宣传力度,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宣传工作,通过文本宣传页、视频或图片等方式进行宣传,将其放置在各个网站的首页,能够让用户在使用网络的同时提高警惕,随时具备保护意识,在运用网络的同时,也实现了对网络安全性的宣传,选择以往网络安全问题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举例说明,借助网络的强大力量,实现对安全问题的全面宣传。
3、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软件开发人员应发挥自身的专业素养,研发新型的网络安全保护技术,发明预防、识别与阻碍一体化的安全技术,发挥安全技术的强大功能,实现对网络工程的全面防护。云计算机技术是新产生的技术,对信息的发展与传播具有积极影响,能够让用户对信息的安全性进行有效的识别,也能保证个人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将相关数据上传至云端,借助云技术来控制数据访问权限,提高网络信息存储与数据传输保密性,将云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网络系统中,定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网络工程面临主要安全问题以黑客攻击、病毒侵入以及垃圾信息的迅速传播,成为网络安全的重大隐患,网络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无论是对于商业、文化还是军事、经济而言,网络工程都将其优势发挥到极致,但是由于网络系统问题存在漏洞,技术不够完善,导致信息丢失。为解决此项问题,应完善网络运行系统,加大网络安全宣传力度,以增强对安全的重视,同时优化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以强化对网络安全系统的保护。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产品设计在产品生产中占重要的位置,设计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产品的销售。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品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传统民间艺术渗透进旅游产品设计的背景
(一)旅游产品设计的自身特征
旅游产品的设计,是旅游开发中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一个成功的旅游产品设计需要具备四条标准:定位准确、核心吸引力凸显、游玩方式适应游客需求、投入产出合理。在同样的资源与市场要素的条件下,通过旅游产品设计,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结果。例如以自然资源为对象,进行产品设计,其独特的自然资源本身就可以给人以美感,能够作为观赏对象;也可以以资源为背景,进行产品设计,打造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还可以完全“无中生有”,打造主题公园等。对旅游产品设计而言,最重要的是确定游玩方式,即“玩法”。但它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全新的生活体验,形成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
(二)当代人的生活方式转变
在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同时,回归传统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渴望。经历了19世纪的工业化,走过了20世纪的信息化,现代人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忙碌单调的工作使得当代人身心俱疲,向往先辈们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回归传统成为世界各地工业化国家居民的普遍诉求,人们希望能在忙碌之余,体验更多的传统。这种传统,包括传统民间艺术和传统生活方式。传统生活方式的复制需要很大的成本和特殊条件,它的制约因素很多,可行性在当代并不是很大。所以传统民间艺术成为人们回味传统的主要媒介,它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寄托。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扩大,传统民间艺术的市场也不断扩大。各种由传统民间艺术衍生出来的旅游产品纷纷被开发出来。比如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本是远离市区、交通不便的偏僻小县,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煤炭等资源。蔚县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作品是蔚县剪纸,这些年来,当地着力发展以蔚县特色剪纸艺术为核心的旅游产业,在剪纸不断畅销的同时,更是带动了当地的蔚州古城文化游和大南山生态游等旅游产品的发展。简而言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他们有愿望并且有能力来体验富于传统民间艺术气息的新生活方式。
(三)国外先进经验的启示
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当代国际社会、世界大市场中,要想真正树立自己的品牌,长期处于不败之位,就必须深入挖掘自己民族的文化精髓,用最深刻的民族优秀传统去赢得竞争。当代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而综合实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传统民间艺术是民族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各国在竞争中已经有了成熟的典范。这些宝贵经验是值得我们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借鉴和学习的。我们以英国作为一个正面典型。英国是现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同时也诞生了莎士比亚、华兹华斯、约翰•列侬等举世闻名的大艺术家,二战以后,英国社会各界就开始逐步探索发掘渗透不列颠民族传统民间艺术的旅游产品。例如产生了举世闻名的莎士比亚故居游,集莎士比亚故居参观、莎士比亚主题公园游览、莎士比亚代表剧目欣赏等环节为一体,在深刻发掘和突出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英国传统民间艺术,展示英国精神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增加了英国的旅游收入。英国传统民间艺术在旅游产品设计中能够取得成功,就在于定位准确,定位于国际和国内各个阶层,服务质量和价格水平适应性口径比较宽;核心吸引力凸显,彰显不列颠传统文化的主旨突出,难于复制;游玩方式适应游客需求,散步观览、互助互动等形式多样;投入产出合理,景区管理部门制定的规划长远并且科学,可持续性较强,景区普遍极少依赖政府,依靠科学方法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
二、传统民间艺术渗透进旅游产品设计的要素
(一)准确定位
定位事关旅游产品的设计质量和它以后的运营管理、长期良性发展,准确的定位是旅游产品发展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1.选准传统民间艺术的切入点我们在设计旅游产品过程中,要明确可以运用的传统民间艺术内容和形式。内容上,我们要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于传统民间艺术中存在的低俗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抵触的要坚决摈弃。对于传统民间艺术,我们要坚持全面立体的发掘,杜绝断章取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传统民间艺术的完整和生动。形式上,要注意把握当代人的心理特质和生活习惯,使得传统与现代可以实现比较好的对接,促使渗透进传统民间艺术的旅游产品能够被更多群众所接受。例如,在圆明园遗址景区,设置着3D电影院,采用先进的3D电影技术为游客生动展示立体的、壮美的圆明园,广大游客在新的表现形式下,直观生动地认识这一民族瑰宝曾经的辉煌,提高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2.选准传统民间艺术的市场定位首先,应该通过前期市场调研,搞清楚将要开发的旅游产品面对的是哪些人群。如果是中老年群体,那么根据中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设计的旅游产品在表现形式上要尽可能地突出传统民间艺术的本色,旅游产品的游玩方式、价格定位也要相应地作出较为合理的设定。而如果是青年群体,要以传统民间艺术的展示和兴趣培养为主旨,多采用一些直观的技术吸引广大游客。其次,应该在设计初期明确旅游产品面向的是哪些区域。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不少“家家乐”旅游项目兴起。这种旅游产品普遍能够很好地突出传统民间艺术,地域性极强。但是由于这种产品的设计和实施主体多为一家一户的普通居民,风险承担能力较低,所以必须明确面向的区域范围,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河北省张家口市堡子里景区是2000年左右开发的明张家口堡戍城遗址公园,随后周边居民以这个景区为依托,纷纷办起“家家乐”,集塞北特色饮食文化、塞北农牧过渡带居住方式、蔚县剪纸为代表的张市各县民间手工艺术为一体,着力吸引张家口市以及附近北京、山西和内蒙古部分地区的游客。现如今,堡子里民俗艺术景区已经在整个京西北地区取得很好的声誉,正在循序渐进,努力争取打开整个华北地区市场。
(二)凸显核心吸引力
核心吸引力是一个旅游产品最为吸引人的地方,核心吸引力就是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决定着一个产品的成长。传统民间艺术渗透进入旅游产品设计中,必须加强对产品主旨的宣传力度。每一种传统民间艺术都有它们吸引人的地方,但开发出来的旅游产品的影响却相距甚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没有进行很好的产品包装。首先要突出地方特色,既凸显传统民间艺术,又突破原有模式创出新意,突出“独”“特”意识,让广大旅游爱好者形成“惟其独有”“惟其独优”的观念。其次是要有文化内涵,充分将传统民间艺术的精神文化本质凸显出来。福建客家土楼的宣传标语是一句闽南语的歌词“爱拼才会赢”,这就极为生动地凸显了客家土楼传统民居艺术背后渗透的客家人拼搏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品质,给各地游客留下深刻印象。最后是要注意包装的简洁方便性,过分冗杂的宣传很难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应当甄选最能突出传统民间艺术的宣传形式,概括而生动地阐释出旅游产品中渗透的传统民间艺术精神实质。此外,完善旅游产品配套服务、加大旅游产品衍生商品的推介等手段,都能进一步从基础上凸显融入传统民间艺术的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三)游玩方式适应游客需求
传统民间艺术种类各有不同,有的实用,有的便于观赏,有的适于把玩。我们要根据这些艺术不同的特质属性,制定不同的游玩方式,使得游玩方式最大限度适应游客需求。例如传统饮食和民居艺术,这些传统民间艺术是可以运用的,并且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让游客最大程度地体验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这些艺术中,比重最大的应当是观赏性艺术了。我们前面说到蔚县剪纸的例子,剪纸、书画、戏剧、杂技这一类艺术形式主要是用于观赏,通过观赏给人以美的体验。对于这类艺术,要善于发掘它们的商业价值,积极开发衍生旅游商品,运用这些商品为载体,扩大旅游产品的市场影响。最后我们来说适于把玩的民间艺术,比如各种手工雕塑、编织作品,各种形制的古代建筑。这些包含传统民间艺术的旅游产品,在设计时要格外注意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注意继承与弘扬相结合,通过设计游客与产品无距离的接触,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传统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四)投入产出合理
在产品设计中,必须注意投入产出的科学合理性,才能保证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要合理安排资本、人力资源等投入要素,根据先期定位确定总投入规模。投入重点要放在跟传统民间艺术保护、发掘、创新相关的各个领域,保证传统民间艺术在创造效益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足够的动力。投入产出始终要有一个平衡,尽可能减少对国家对政府的依赖性,运用市场手段来决定和解决各种经营问题,以市场来拉动旅游产品发展,给传统民间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和新的活力因子。
三、总结展望
当前我国旅游产品设计已经在逐步探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传统民间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已经逐步渗透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这一理念实践前景广阔,相信以后我们在产品定位、核心吸引力、游玩方式、投入产出等领域会进一步探索实践传统民间艺术和旅游产品的结合,我们的传统民间艺术的未来会更加活力焕发,民族精神品质会更好地被人民群众领悟和传承。
产品设计课程中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对学生的就业、创业有很大帮助。对于设计学学科专业的学生,这门课程的内容可以与创业知识紧密结合,与大学生创业相联系,基于创业能力培养,这样可以很好地改善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确立、教学导入等问题。这样的课程改革也符合近年来的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
一、课程现状与文献综述
笔者所在的太原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在设计学学科下的各个专业都开设产品设计课程。产品课程的内容除了要包含重要知识点外,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加以改革。现有的许多教材仍有改进空间。如我们长期使用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教材《产品设计》一书中,开篇便说“接受设计任务”,似乎设计是一种外来的“任务”,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创新想象,这是需要改进的。没有针对大学生创业的需求而编写导入课程的环节是大部分教材的缺陷。刘国余编著的《产品设计》一书是众多教材中理论讲解较全面的,但存在图例陈旧的问题。从文献查阅结果看,从创业角度研究产品设计课程改革的文章不多,直接相关的有《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制工业设计研究》《“创意微产品设计”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探索》等文章。
二、以创业案例导入产品设计课程
1.产品设计课程导入的重要性
产品设计课程的导入,应首先介绍产品设计课程的学习对于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与创业有哪些帮助。不妨以创业作为产品设计课程导入的重点之一,而不应该把产品设计限定在造型美化的范围之内。
2.产品设计课程导入的复杂性与对策
正如《世界现代设计史》中提到的,世界各国早期的产品设计教育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都还是比较多地存在于产品形式的创造上。这种类型的设计教学主张创造美的、时髦的外形,至于产品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基本是忽视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已经不仅仅要求设计公司为它们提供产品的外形设计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而更加要求设计公司提供市场研究、顾客研究、设计效果追踪、人体工程学研究,设计公司被要求提供完整的设计配套服务,即从使用者的调查研究、产品设计、工程设计、模型制作和原型生产、人体工程学研究、电脑软件设计,一直到产品的包装和促销的平面设计,等等。这种定义域的扩展,也使设计日益复杂,使设计教育日益复杂。当今产品设计教学的复杂性也许会使一些教师无所适从,而以创业案例来导入产品课程,则可以把产品设计的很多环节串联起来,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在导入课程时,可以举出的案例很多,比如在何人可主编的《工业设计史》一书中就有19世纪以来的产品设计创业案例。这里举一个现代产品的例子:设计师格里夫斯1985年设计的热水壶,从推出到现在,已经销售了150万个,每年都有不错的销售记录,售价135美元一个,算一下,是12亿人民币的销售额。如果设计师的提成是1%,那也有1200万了。就是说设计好一个畅销产品可以让设计师成为千万富翁!
三、对产品设计程序的学习可以揭示创业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笔者认为,创业的本质是一种有目的的实验。有些产品投放市场后有意想不到的效益,这就需要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有一个严格的管理流程。下面通过产品设计管理的要点分析一下产品开发流程与教学中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1)新产品构思阶段。一个好的构思必须符合两条基本原则:一是构思要具有创造力。二是构思尽可能接近于可行,包括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在教学中,由于产品设计的创意范围很广,创意能否可行需要专门的可行性分析,而在课堂上教师凭个人经验对多种技术评估是不现实的。因此本着鼓励创新的原则,教师应该先鼓励学生作出各种富有想象力的设计,然后进入第二阶段
(。2)构思筛选。在教学中先对学生的创意进行一次“温和的过滤”,把设计项目的市场吸引力、技术可行性、社会性等因素考虑一下,滤掉一些低级的创意
(。3)确定范围。这一阶段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方案的前期评估,快速确定设计项目的范围和初步产品概念。前期市场评估活动包括图书馆资料查阅、因特网上搜索以及主要用户联系、用户测试等。前期技术评估主要涉及生产的可行性、可能执行的时间和成本、法律和管理风险等内容。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形成一个粗略的能获得通过的财务和商业分析。这一阶段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够太深入探讨。在实践环节教学中,产品的设计往往到这一步就可以交作业了。因为学校里的条件所限,后面的步骤往往不会完整进行,但对于创业来说就要全部执行,因此后面的要点应该作为知识告知学生,在这里因篇幅所限简要列出
(。4)第二次筛选
(。5)开发项目立项。
(6)进行开发。
(7)开发设计。
(8)进行检测。
(9)测试和修正。
(10)投放市场准备。
(11)投放市场。
(12)对产品的性能和市场表现进行调查与评估。这12个环节如果都贯彻下来,可以很严格地做到对产品设计的风险控制。如果某个产品可以通过这些关卡的检验,那么成功是指日可待的。通过对产品设计程序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产品设计创业的复杂性和风险,避免日后盲目地进行创业投资和投入不必要的精力。
四、产品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探索
产品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是实践考查,以创意产品草图和设计说明为主要考核依据。在作业格式上,可以参考一些国际大赛的标准,如德国红点奖的参赛提交格式,按照国际大赛的格式提交作业,能够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编排能力、绘图能力等,这样做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业信心。
摘要:细节设计是当今产品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从理性和感性的不同角度探讨细节设计涉及的内容与文化内涵,更全面了解细节设计,提高对细节设计的认知水平以满足产品设计需求。
关键词:细节设计;知觉;刺激;风格;知性美
一、细节设计的内容与重要性
细节是个相对概念,相对于“整体”而言,是指小的范围、局部的造型内容,是相对整体大形态的小而具体的内容,但其涉及的方面却非常多,从内到外包含界面、结构、色彩、材质、肌理等一系列内容,也涉及从硬件的形态设计到软件的交互设计和心理体验等范畴。产品造型设计的细节从形态构成因素方面来看,包含了具有三维物质属性的点、线、面、体等因素,它们在物理意义上构成了产品的细节设计。在现在这个社会里,仅仅意识到细节设计的物理意义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更知性的心眼去看待它研究它,是处理形态造型和功能形态相融合最关键的环境、最微妙的方式。
细节在产品设计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很多设计公司和企业中,“细节制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策略。对细节的追求体现出“精益求精,完美主义”的姿态与理念。细节设计在各类产品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一些价格较高,尺寸较小、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设计中。在传统设计难以突破的时候,再加上新产品更替周期的加快与技术创新面临大的瓶颈,细节设计成为突破与创新的取胜关键。
二、细节设计与知觉刺激
谈到知觉刺激,首先了解一下知觉概念。知觉,是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很显然,人们观察形态,购买产品时获取到了某种信息,并进行理解、筛选和组织,这种心理过程就是知觉。细节设计要是想被很好的知觉需要细节形成刺激,并达到一定强度,作用于人脑时产生对整个形态或产品的认识和理解[1]。也就是说只有细节设计可以很好传达的信息,被很好的知觉时,这样的细节设计才是成功的,才是最有可能产生购买行为的。反之,没有形成知觉刺激的设计不可能是成功的细节设计。
下面用一个模拟的对话场景:一位司机向警察问路。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例子,形象的解释细节是如何被感知的。
司机:您好,我是新来到这个镇上的,请问新兴超市在哪?
警察:哦,最近的超市……在图书馆边上。你知道图书馆么?
司机:图书馆?是那么高高的建筑么?还是……
警察:不是,那个是展览馆。
司机:哦,对,那是展览馆,这个我知道。
警察:要到达那很费劲。如果你从这走,沿着这条街,经过一个交通岗到达一个旗杆处右转,经过一个街区到达下一个交通岗再想左拐,越过湖边的铁道,到达一个老厂房附近……您知道老厂房么?
司机:哦,知道,那附近还有座桥。
警察:对,总之你走过老厂房,那有个佳佳饭店,然后左拐走过一个街区再右拐直走到下一个路口就看到了。
司机:天啊,佳佳饭店,我就住那附近,我走错方向了。原来它离我住的地方只有两个街区。
上述场景持续时间不超过2分钟,但是两个人需要知觉和分析的信息量却是惊人的。如果一个外行发现上述交谈如此复杂,他可能会将其简化为“我问―他答―我明白”。但事实上,这样的总结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司机对其描述只是听到,而不知所云时,信息并没有很好的获取并感知,就是一次失败的交流。警察的多次描述和提问为的是找到各个部分信息的内在联系,使提供的信息能更好的被司机知觉。在上述例子的表达过程中,有些细节会显得尤为重要,但有些则显的无足轻重。这就需要对细节进行推敲,恰到好处的为知觉服务。很明显,信息需要达到一定的感受强度才能被很好的知觉,这一强度可以是认知上的共鸣,数量上的累计,逻辑上的推理……这也为细节设计提供了参考,细节设计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根据不同的目标,针对不同的人群,细节可以从多个方面表达信息,它可以是一个环节,一个过度,一个内容,但细节必须被意识到并为主体服务,为更好的被感知而存在。
在知觉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细节与细节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并非所有细节都是奢华的但一定是为一个更有意义的主体而服务的。
三、细节设计的风格
细节不是孤立的,不是用来孤芳自赏的,而是为一个更有意义的主体而服务的。这个更有意义的主体可能是创造产品时赋予它的生命意义或者是产品自身所要传递的主题亦或者表现风格。细节不一定是搭建整体的骨架,但它却能有血有肉的表达,更确切的说,细节是一个整体最细腻的语言,它表述着生命的内容与意义,流露着独有的气质与个性。正如你可以在洛可可、巴洛克、现代设计、后现代设计以及简约设计等等艺术风格中读到的那样。巴洛克设计刻意追求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通过细节设计表现那种夸张、璀璨缤纷的风格。洛可可多采用妇女体态的造型,用华丽和繁琐的装饰细节体现它的艺术表现力。但细节不仅仅是繁复的装饰风格的专属品。现代的产品形式审美取向更趋向“简约化”,简约与精细、简单与复杂并非绝对对立与不可融合的。美国圣菲研究所的马瑞•盖尔曼有一句名言,表面的复杂性起因于深层次的简单,所以越是复杂的产品结构下面,就应该表现出更为简单的外表。细节设计可以使产品具体,使简单的形式丰富起来,没有细节的产品是空洞而无生命里力的。越是简单的主体,越是需要细节丰富内容;越是简约的设计,越是需要用心考量怎样的细节才能统一形式与内容,才能更好表现整体风格。德国Bosch厨房电器的产品设计,无论从燃气灶、抽油烟机、微波炉到消毒碗柜,简约化的风格从不乏细节设计内容。如一个旋钮设计,从造型、尺寸、色彩到材质、肌理、结构等细微之处,十分考究的体量关系与精细的制造工艺,无不体现德国设计精神――理性、认真、严谨并落实到细节。
四、细节设计的知性美
设计特别是工业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其中的细节设计更是精益求精的部分。按钮的凸与凹,边缘的硬与柔,色彩的应用,甚至一个接缝线的宽窄都要经过严密的思考和反复的推敲。有时一个曲面的曲率可能要经过人机工程学和力学的多次计算,一个透气孔的大小要经过很多实验和数据统计才能定夺,一个操作界面要经过很多人机测试才能做到真正的人性化设计。从细节制胜战略的市场调查分析到细节的功能结构与表现形态都要进行非常理性的思考和理性的设计。但是这种理性的价值最终是通过人的视觉和心理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细节设计一定经历了理性的思考但同时却表达了非常感性的内容。日本很多设计师认为,器物的美感及享受性与器物的精准有着天然的对称[2]。细节设计的精准往往能很好的表现产品的精致与美感。人的情感本身就是丰富而细腻的,虽然产品本身是无生命的,但他是用人的思维考量又为人而设计的,所以它也在表达也有情感,因此当人们感受到产品那种细腻的表达和丰富的情感时会很容易产生认同和需求。
日本战后的产品设计,在这方面做的很出色并取得成功。如美津浓公司设计的“里瓦尔多”足球鞋,设计核心主要依赖生物力学和材料技术,其造型设计在材料和功能的细节入手,在保证球鞋必要的重量和柔软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受力点和受力。其中,鞋钉的布局为实现更好地抓地做了改进,前脚内侧的主鞋钉缩减到两颗,鞋钉的位置进一步深入,较远的两颗鞋钉正好在脚趾位置。这样排布增强了抓地力量和反弹力,并且有助于防止脚的中心店侧面受力过多,减小脚踝受伤的可能性。鞋钉总数减少,也使得鞋的重量减轻。可以想象当人们看到这样一双鞋并试穿时那种心理的喜悦与认可。理性的设计呈现出最舒适并富有情感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才是出色的,这样的细节才产品设计真正的生命细胞。
五、结语
细节设计在当今设计战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阐述细节设计中存在的理性的因素与感性的内容,意在提高设计界和产业界对细节设计的认知水平。成功的细节设计要形成一定的刺激强度,并根据主题风格,建构语言,通过理性的形式表达感性的内容来打动了消费者。精益求精、细节制胜是设计师永远乐于研究的课题,因为细节的魅力是无穷的,而发掘这样的魅力更是永无止境的。
参考文献:
[1]王效杰.工业设计趋势与策略.[M].北京:中国轻 工业出版社,2009.1
[2](美)罗伯特•L.索尔所,M.金伯利•麦克林.认知 心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0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产品设计是为了解决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人类社会之初,人们只能在自然界中获得生活所需的各种材料,然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工具来维持生存,人与自然的亲近与生俱来。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产品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1方兴未艾的光伏产业
1983年,美国加州建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电厂,它的装机总容量高达1.6×107W。1994年,日本实施补助奖励的办法,大力推荐各家各户使用3000W的“市电并联型太阳光电能系统”,在使用的第一年,政府补助49%的经费,之后补助逐年递减,至此,日本成为了推广太阳能发电最积极的国家。一年以后,日本已经有9400户装置该系统,装机总容量达到了3.2×107W。在中国,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装机补贴标准为20元/W。2014-04-09,我国出台了新政策,国家和地方将对使用光伏发电的民用住宅提供长期补贴,由此可知,国内光伏市场的发展重点从“大型地面电站”转向“屋顶分布式电站”。按发电量计算,每千瓦时电国家补贴0.42元,地方(上海)补贴0.40元,合计0.82元。从理论上讲,家庭自建1个屋顶光伏电站,仅靠政府补贴的电费七八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而且光伏电站一般可以平稳运行25年,也就是说,之后十多年的发电收益都是净赚。但是,中电光伏研发公司总经理吕俊说:“屋顶发电要想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前提是在其25年的生命周期里都能稳定工作。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光伏组件会逐渐老化,在极端条件下,小部分光伏电池板在使用5年后可能就会损失2/3的发电能力。”
2琳琅满目的光伏产品
为了彰显光伏技术的优越性,最大的概念产品设计莫过于太阳能飞机,这也许是永远都不能用于商业化飞行的大手笔——从西风号、动力号到太阳驱动2号,大鸣大放之后,所有的太阳能飞机只能做侦查工作或者成为探险家冒险的工具。太阳能动力的概念汽车也不得不“瘦身”——安全、舒适截然不顾,耗资巨大,汽车质量和使用寿命不堪一击。光伏电池在面对这些“大功率”的机械设备时,简直就是杯水车薪,这也许是设计师短时间内找不出更好的载体来弘扬光伏技术“低碳、环保、绿色”特点的原因。轰轰烈烈的技术炒作正在进行,光伏技术与LED光源却悄悄联合起来。LED光源以发光效率极高的先天优势正在逐渐取代“白炽灯”“日光灯”和“卤素灯”,1个7W的LED灯的发光效率相当于1盏85W的“白炽灯”。光伏技术和LED光源的组合产品从路灯、庭院灯、信号灯、草坪灯到工艺品灯、车灯,各种产品层出不穷。近几年,新建的公路必须用“光伏加LED”照明,不然就会显得决策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太时尚。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是季风性气候,连续下几天雨,再刮一阵风,碗口粗的树都被吹得歪歪扭扭,更不用说那些顶着一两平方米太阳能板的路灯了,输电线路就在路灯的上面,为什么非要用“光伏”呢?在崎岖的山路或无人区的公路上设置一排光伏发电的路灯,那可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淘宝网搜索“太阳能”几个字,就会出现从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到手机充电器等5000多条信息、10000多个产品,可谓琳琅满目。
3产品设计中的合理定位
2014-04-09出台的新政策确实让业界眼前一亮,但是,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住在高楼大厦的上海人凭什么不用0.52元/kW•h的市电,而是偏要垫资去改装屋顶以换取国家和地方的补贴。在青岛召开的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有一家光伏企业在销售自己的产品——1块24W的太阳能板加上1个12V、12A的铅酸电池,再搭配上1个10W的节能灯而特制的灯。该公司自称这是“无电地区的照明方案”,而该产品的安装费就需要500元。不难想象,无电地区大多在偏远、贫困的地方,500元对那里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亩地大半年的收入。这样发展下去,最后还是成了“想用的,买不起;有钱的,用不着”的“大闲产品”了。如果把国家对光伏产业的补助政策微调一下,让有钱人进行“爱心捐助”,这一方案或许是可行的。也就是说,只要不让贫困的消费者自己掏腰包,也许偏远、贫困地区的晚上才会不再黑暗。在众多的设计中,有一个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如果把光伏安装到农用面包车的顶部,为车上的冷藏设备提供电源,那么,农民就可以将前一天采摘下来新鲜果蔬装在车上保鲜,到第二天再开车去出售。如果遇到阴天下雨,接上市电冷藏车还是可以照常工作的。这种太阳能冷藏车提供4m3的0~4℃的保鲜环境是不成问题的,而车顶2m2的光伏电池每天可以提供2kW•h电。设想一下,在烈日下出售凉凉的西瓜,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如何亮化景观水面呢?图1所示的设计产品“太阳能水上浮灯”是最好的选择。白天光伏电池将电能储藏在内置的磷酸铁锂电池内,太阳落山时这些灯就会亮起,十分漂亮。水面浮灯省去了埋设水线的麻烦,只要将其放在水里就能周而复始地工作。如果不想让风把它吹走,最好在底部系上重物。该产品提供了一个非常小的自动光伏照明系统,但却叙述出了抒情诗般的宁静之美。光伏产品既然能制成发电的屋顶,就可将这种屋顶安装到高山之巅的亭台楼阁上,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在汽车4S店里,不乏光伏汽配装饰产品,比如比较实用的太阳能充电器、应急灯,能让人心情愉悦的绿芽起舞、招财猫等。
一、在案例分析中领会设计管理作用,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课题研究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对其进行市场调研。不进入深入的研究,思路就会很狭隘,研究的过程也比较简单,所以最后的结果往往以一篇普通的、无特点、无突破的论文报告结题。所以做一个好的产品研究,在确定方向的时候要从小的方面,从细节入手,把小的问题发散开,做大,做好,做精,而不是我们一贯的从一个大的问题角度出发,无逻辑、无秩序的散发思维、从而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有价值的结果产生。并且一个好的产品研究基本有四个步骤:研究问题——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研究局限。
二、在设计管理知识结构中进行设计移位
管理者通过对设计活动所处的宏观以及微观环境分析、消费者分析、自身分析、竞争分析、文化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设计战略和营销策略,也就是:外因研究——设计定位;内因研究——设计实践。投资——设计——审理——生产——营销——消费;这是设计的六个阶段,在这六个阶段中设计管理都发挥着主导作用。我们经常会听到设计师会说没有灵感,那么设计管理者怎么可以管理呢,灵感是不能被管理的,它不是商品,但事实上我们设计师不是艺术家,我们不可能随着我们的性子去设计产品,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设计师从自己的位置分别移到投资者、生产者、营销者、消费者以及管理者的位置上去,从他们的立场出发,用他们的观点、方法、目的、和追求来审视自己的设计、然后将他们的知识、技术、经验、和智慧整合起来、帮自己把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也就是说要设计移位,这也就突出了设计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三、高校教育上进行设计管理课程的设置
1.开设研究设计管理课程的意义
我们知道设计师成长主要分为三阶段:
(1)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参与实际设计项目;
(2)设计师通过实际锻炼逐步成为设计的管理者;
(3)设计师成为企业的开发设计团队的核心和骨干。台湾的浩汉工业产品设计公司一般把设计师学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叫阶段练习绘画技巧,也就是表达能力的训练,大概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第二个阶段要培养独立作业的能力,短的一年,长的说不定要三年。第三个阶段,设计师不再是做设计而已,必须往上和往下延伸,参与市场企划,行销、生产等所有过程,具备产品开发的企划能力,这些要做到好,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其中第三个阶段包含大量设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业务工作需要学习,而其所需时间是前两个阶段总和的一倍多到四倍。
2.设置此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安排
高校设置设计管理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应提倡老师以案例讨论为主,辅之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让每个学生处在一个主动吸取知识的角色中。通过此教学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能促使他们很好的领会这些理论知识,很好的吸收知识为己。在课堂上即调节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破除曾经的思维定势,变被动为主动,转换态度与方法,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真的在研究学习一些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和知识体系。
四、总结
“设计”无处不在,其根本目的不在于好看美观,而在于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与不便,若不能有效提供便利,解决问题,“形式”再强也不能算是好设计。一个一个成功的设计关键在于这项设计在立项之前所做的充分准备以及设计开始运作时的控制和管理工作,许多不成功的案例发生往往是因为管理者并不知道他们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到底是什么。设计的关键在于重新审视相关的表象和环境,并明确地定义或者重新再定位问题,然后通过分析、重复、评估之后所得到的某种解决方式。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工程又称为计算机系统工程或者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因为计算机工程包括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工程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渐进式的工程化实践教学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是与各专业应用结合比较紧密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工程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因此我们主要以工程化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根据“初步体验、独立项目实践、从业实践与实训”3个层次实行渐进式实践教学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从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验环节的设计到课堂教学案例和实验教学的开展,都围绕工程素养的培养进行遴选。
1.1采用工程案例驱动的理论教学模式
在理论课讲授方面,我们以工程案例驱动模式进行教学,以网上书店的开发案例贯穿教学全过程,将数据库基本原理和设计技术融于案例教学过程。同时,根据浙江传媒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传媒行业特色,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增加与新媒体应用相关的多媒体数据库等新技术内容,加强数据库工程应用设计及网络数据库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在各章的教学中,我们用案例进行分析,逐层引导,全过程地阐述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中的各类概念和技术问题。
1.2实行渐进式的工程化实践教学过程
1)初步工程训练体验。课程的教学除了理论教学外,还有相应的课内实验教学。实验内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实践,主要包括特定DBMS的使用、SQL语言的编程练习以及数据库的连接技术;另一部分是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采用工程化的基本思想,组织学生分组设计实现一个初步的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在初步工程训练体验阶段,教师提出工程设计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包括系统界面设计、基本的数据操作和查询统计功能设计、性能指标设计等基本要求。学生可自由组成小组,根据教师要求自主选题并自主选择开发工具和数据库环境,在完成基本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可以结合自己的工程项目设计实现一些特色功能模块,然后完成项目设计的总结报告。最后,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项目验收,要求每个小组制作PPT进行项目工作汇报并演示所设计的作品,由学生推选出的若干学生评委负责项目评分。工程项目设计成绩作为该小组成员平时成绩的主要评分依据。
2)独立工程训练实践。独立工程训练实践要求学生在课程设计阶段完成。该阶段要求每个学生自主完成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项目开发实践,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从事工程实践的能力、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课程设计阶段要求学生自学数据库开发工具和环境,强调独立设计,强化学生查阅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设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此课程设计阶段,教师除了提出项目设计的基本能力训练要求和设计作品的基本功能和性能要求外,还给出一系列参考选题让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主选题,但需征得教师同意,以保证选题的质量。为避免抄袭等行为的发生,每个学生的题目和内容必须不同。同时,课程设计阶段会要求学生采用与上一次设计不同的工作模式(C/S或B/S),采用工程化的手段和方法完成基本的设计实现工作。课程设计完成后,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评委(7人)对学生作品和设计方案进行检查,最后通过汇报答辩的形式评定作品设计成绩。作品设计和汇报答辩成绩由学生评委给定,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负责答疑,在答辩过程中负责点评,但教师有权对成绩进行微调。另外,在课程设计结束后,学生要完成课程设计报告,教师对课程设计报告批注评语并给出成绩,课程设计的最终成绩由作品设计成绩和设计报告成绩组成。经若干次实践证明,上述实践教学方法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任务,同时又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并取长补短,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实践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报告,学生提高了撰写规范的项目设计方案的能力和设计总结报告的水平。
3)从业工程训练实践。从业工程训练实践主要指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以行业一线的真实工程项目为背景,参与并完成相应的工程项目设计实现工作(或作为其毕业设计),培养数据库工程应用实践开发和运用数据库技术从事服务外包等实际应用开发能力。第3阶段主要是结合实际数据库工程项目,尤其是与传媒应用密切相关的数据库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工作,如电视节目查询点播系统、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影视资料编目系统等。这一阶段的实践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其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在离校前具备应对复杂工程实践的基本能力。通过3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初步具备到一线从事数据库工程及服务外包等项目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考核评价机制
教学方法和手段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多数课程的考试都采用期末笔试形式,课程考试无法真正做到考核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为此改革评价方式宜与教学模式改革相配套。为使实践训练能落到实处并能给出客观公正的实践评价,我们对于C语言、Java课程以机考为主,采用具有自动评价学生程序功能的程序设计上机练习及考试系统,改变期末笔试的考试形式,在开学半学期后每两周组织一次机考,采用多次开卷机考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通过考试的学生如果不满意成绩,还可以在学期结束前的任何一次考试中重考。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考核分为笔试和机考两部分,期末总评成绩建议按照平时成绩占20%、笔试成绩占40%、机考成绩占40%的比例计算。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成绩由理论考试成绩和工程项目设计成绩两部分组成,理论考试和工程项目设计各占总成绩的50%,其中设计作品占40%,设计报告占10%,不再单独设置平时成绩,而以初步的工程项目实践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课程成绩的评价采用理论学习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方式。
三、结语
通过组建由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数据库技术与应用4门课构成的计算机类课程,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模式尤其是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
(1)以案例驱动方式深化C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完全由学生自学C语言语法,突出专业层面的基本程序设计能力训练。
(2)以案例驱动和项目驱动并重的方式深化Java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前半学期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学会Java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调试方法,熟悉Java特性和程序架构,特别是熟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理念;后半学期主要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项目设计实现能力训练。
(3)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模式开展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教学,以学习传统的、经典的数据处理方法为核心,以掌握算法设计基本功能为目标,通过课堂教学与OJ系统中相应的配套练习,基本达到工程设计必需的基本技能要求。
(4)以工程案例驱动和分组数据库应用工程训练方式改革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我们通过工程教育相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能将工程设计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实际系统中,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对工程人才的需求。
1983年12月,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的中国第一台亿次巨型计算机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将其命名为“银河”。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独立自主与引进吸收相结合方针以及全国大力协作的产物,也是中国工程创新的成功案例。本文以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为例,着重探讨该工程的决策、组织管理中的成功经验,为后人提供有益借鉴。
1工程的背景与决策
国际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1976年美国CRAY公司研制成功的Cray-1流水线向量巨型计算机,标志巨型计算机技术的成熟,并开始进入商品化阶段。苏联、法国、英国、西德以及日本奋起直追[1][2],相继研制出各自的巨型计算机。技术先进、功能最强的计算机,历来被首先满足于军事领域的迫切需求。美国国防部以及和军事密切相关的航天局、能源部、国家安全局,一直是巨型机的最大用户,也是巨额研制费用的提供者。1976年,美国著名核武器设计发展中心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以88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第一台Cray-1机[3],美国三军及战略武器部队的C3I系统也使用了Cray-1机[4]。因此,美国将巨型计算机看作“军备竞赛的基本要素”,决定“不应让这种计算机输出到任何国家”,尤其对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实行技术封锁和禁运。第三台Cray-1机原本是苏联定购的,但被美国国防部一票否决[5]。
中国考虑研制巨型计算机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1956年中国的计算技术开始兴起[6],经过仿制苏联到自行研究、设计、制造等不同发展阶段,先后研制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为国家经济、科学研究尤其是国防科技做出重要贡献[7][8]。正是由于计算机技术与国家安全、国防科技以及武器装备发展密切相关,1967年9月聂荣臻就提议研制更高水平的计算机。据此,国防科委四局组织调查组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调研,准备百万次计算机的研制方案。1968年4月,在北京召开总体方案论证会,9月国家计委、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向中科院计算所下达百万次计算机研制任务书,代号1025。1970年11月,十院向国防科委报告,提议中科院计算所研制亿次巨型计算机,代号723[9]。1972年10月,国防科委根据国家尖端武器、增强国防实力的迫切需要,召开扩大会议,专门研究我国巨型计算机研制问题,并向中共中央专门委员会建议,将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列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1974年初,中科院、四机部和国防科委联合向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专委提出组织全国力量,开展巨型计算机研制。1975年10月,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指示科委机关,组织国内计算机知名单位,进行全国性调研,了解国内对巨型机的需求、国产元器件质量状况、外部设备的生产能力与水平,以及性能价格比等情况。但是,由于““””的干扰,巨型计算机工程几经筹划,均未能正式实施。
““””结束后,巨型计算机工程问题被再次提出。1977年国防科委经过一段紧张的酝酿、准备,于11月14日向中央呈报了《关于研制巨型电子计算机事》的请示报告,四机部、中科院等部门亦积极争取。此时,中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力量主要有两支:一支是专门从事计算技术研究的研究所,如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四机部第十五研究所(即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和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另一支是分散在地方和军队高校中从事计算技术教学、科研单位。1978年3月4日,在中央部署巨型计算机研制的汇报会议上,邓小平决定将研制任务交给国防科委,责成长沙工学院完成[10],规定用六年左右时间(到1983年底左右)、2亿元左右经费,研制出每秒运算1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长沙工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是新中国第一所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高等军事工程技术学院。1966年退出军队序列,改名哈尔滨工程学院;1970年南迁长沙,改名长沙工学院;1978年10月组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重新回到军队序列。长沙工学院计算机研究所能够争取到巨型机工程项目,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由于研制武器装备的迫切需求,国防科委在国家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承担该项工程的经费。二是敢于拼搏、勇于创新的团队精神。长沙工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是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一个9人计算机小组发展而来,尔后逐渐发展成为军用计算机室、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系。自1958年以来,先后研制出一系列军用、通用计算机。1965年,在慈云桂的主持下,率先用国产元器件生产出稳定可靠的441B晶体管通用计算机,打破“国产元器件做不出稳定可靠计算机”的说法,先后生产30余台,用于国防科委各基地、国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国民经济各部门。1970年代研制的151-3/4型百万次计算机,在1979年、1980年洲际运载火箭发射、潜艇水下发射、同步卫星发射等一系列科学试验中应用。三是与慈云桂的运筹帷幄和不遗余力分不开。在中央决策到底由谁承担巨型机研制任务时,中科院计算所正在研制757工程千万次计算机(该工程直到1983年11月完成)[11];四机部十五所承担的718工程任务,“进展十分缓慢”[12]。此时,慈云桂正在主持国防科委巨型机国内需求及生产的调研工作,虽然也承担着718工程任务,但因前期工作进展较快,1977年下半年就把主要骨干力量抽出,提前进入巨型机的预研和方案论证,从而把握时机,抓住机遇。1978年5月,巨型计算机工程正式立项,代号785工程。
2工程的组织与管理
785工程的组织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工程指挥、组织队伍、建立制度以及政治工作等方面。
2•1制定正确的指导思想
工程创新首先是观念创新。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制定一个正确的指导方针是保证工程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785工程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上马的,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不少人认为五年根本研制不出亿次机,即使勉强研制出来也不能工作。有人甚至上书中央、国务院、军委领导,希望制止这种“毫无成功希望”的工程[13]。慈云桂和同事们顶着压力,提出“豁出命也要把亿次机研制出来”[10]。慈云桂参加过1975年、1977年两次全国性调研,了解国内当时无法提供巨型机所需的大规模、高速集成电路和其他相关元器件。如果完全立足国内,从元器件攻关开始,十年也没有希望研制出巨型机。因此,他们大胆提出,785工程不能走闭关自守的老路,必须闯出内外结合的新路,进而制定出既符合中国实际又反映时代特征的工程指导思想:“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尽量以当前国际先进水平为起点,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引进必要的技术、设备,洋为中用。从我国实际出发,尽量采用行之有效的、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和元件,把先进性和现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加速完成研制任务”。785工程总体方案设计,集中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1977年,亿次巨型机的总体方案设计是瞄准美国1972-1973年研制成的两台著名巨型机Star100和ASC,此方案1978年5月通过。几乎同时,设计人员偶然了解到美国新近推出的Cray-1产品简介。对新技术极其敏感的慈云桂,立即组织力量进行研究,认为Cray-1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手段是先进的,是新一代巨型机的杰作,当即决定把瞄准目标转向Cray-1,重新设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主流机兼容的总体方案[14]。1978年12月,建立在一个较高起点上的785工程总体方案获得批准。
2•2建立垂直的工程指挥系统
785工程立项后,即建立了由国防科委、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所)、研究室和专业组构成的组织系统。国防科委组成785工程工作组,张震寰[15]副主任担任领导、组织协调。张震寰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便协助聂荣臻、张爱萍组织“两弹”的研制,主抓试验工作。国防科技大学成立785工程领导小组,张文峰副校长担任组长,下设785工程办公室。计算机研究所分为教学、科研两大块,其中,科研人员按亿次巨型机的构成,分成若干研究室,室下设专业组,形成所、室、组三个层次。张震寰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垂直指挥方式,亲自带领工作组定期到工程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他经常把电话直接打到计算机研究所下辖的室、专业组和车间,做到处理事情不过夜。工程涉及的境外订货,凭电话“热线”办理,按正常程序需几个月才能办成的事,缩短在几天完成。学校785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也经常深入工程第一线。为保证及时通报工程进展情况,国防科技大学组办了“785工程简报”,将工程进展情况及时上报有关领导部门和单位。在这个工程指挥系统中,慈云桂担任了多重角色:作为副校长兼计算机系(所)主任、学校785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具有行政指挥权力;同时,作为785工程总设计师,直接负责技术工作;此外,上至直接接受钱学森、张震寰等领导的指示,下至深入到研究所各研究室、专业组以及工厂、车间,在整个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3组织各种相关力量,联合攻关、协同作战
785工程上马之时,正值““””后第一批大学生入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全面展开,研制、设计、生产人员十分缺乏。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陆续从校内、外调入近百名技术干部。国防科委司令部从各基地抽调50名战士集中培训,从事785工程试制、调试的辅助工作;招收100名知青经过政治和业务集训后,参加785工程的生产。“大力协同”是毛泽东对研制原子弹工程的重要批示[15],也是中国成功发展尖端武器的重要经验。鉴于785工程研制力量的短缺,“必须发扬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组织各种相关力量联合攻关”。一方面在校内与各系及相关部门协作,另一方面与校外相关单位协作。这些协作,按其内容、方式及深入程度的不同,分为五大类,即直接参研、提供设备器材、人力支援、给予技术支持和参加试算,共计48个单位。为使研制出来的巨型机能够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785工程开始不久,用户便派技术人员到计算机研究所参与工程,同步学习、掌握巨型机的使用、操作及维护。为解决这批协作人员的住宿问题,专门建了招待所,称其为“协作楼”。在785工程的推动下,计算机研究所(系)坚持教学与科研结合,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逐步形成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包含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教学体系。77级、78级和79级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在研究室研制人员和教员的指导下,大多数是围绕785工程任务展开,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培养了技术人员,推动学科建设的发展。为保证785工程的生产,计算机研究所不仅为计算机工厂[10],抽调培养上百名技术工人,而且从国内、外购入相关设备,大大提高印制板生产、绘图与制板、打孔、层压、金属化孔、蚀刻、抗蚀镀金、外形加工、装联工艺等工艺水平[10],攻克许多技术和工艺难关。
2•4建立严格的工程管理制度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国防、军事工程尤为如此。为保证785工程按时按质完成,计算机研究所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设计、生产、保障等管理的规章制度。首先,制定了从设计研制人员到生产、加工、组织管理等一系列岗位责任制。整个工程期间,要求“严格岗位责任制,认真贯彻执行规章制度,提高产品质量,杜绝各种事故。……决不能迁就敷衍”。在研制设计层面上,所领导定期召开各室领导、各部分技术负责人的联席会议,讨论、解决工程研制中出现的问题。后逐渐形成每周一次的协调会制度。计算机工厂也建立相应的生产协调会制度。其次,成立器材设备科,负责785工程器材设备的采购、验收及经费管理。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实行“用采合作”方式:由科研人员提出所需器材清单及要求,器材设备科统一采购。涉及国外采购任务时,实行“技贸合作”方式:技术上由计算机所把关,贸易由相关部门专人进行商务谈判。为确保进口元器件设备及时而准确到位,有关部门简化审批手续[10]。此外,还建立器材进出库制度、请领申报制度、元器件老化筛选制度、工具申请登记制度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各研究室也有专人负责器材的清理与保管。正是由于这些合理的器材管理制度,不仅保障了785工程的质量和工期,而且节省了大量资金,全部工程支出只为下拨经费的五分之一[10]。再次,坚持质量第一、可靠性第一,把“三严”作风贯彻到整个工程的始终。为保证生产质量,计算机工厂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各类人员质量管理职责,对厂长、总工程师、科室、车间、工程技术人员直至生产班长、检验员、工人的质量管理职责,都做出明确规定,并建立严格的生产工艺规程,创下100多万个焊点无一虚焊等多个工程上的纪录,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成。
2•5开展“以人为本”的政治思想工作
政治工作历来是中国大工程成功的保证。要想把有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战士、工人、知青和政工干部组成的团队,长期集合在一个专业领域中,以创造精神和高超技术团结协作,不断做出贡献,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思想基础、传统作风,是不可能达成的。政治工作在工程创新尤其是国防科技工程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国大工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计算机研究所注重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全体研制人员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竖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把个人的价值实现同国家计算机事业、国防科技事业联系起来。在工程实施的各个关键时刻,通过思想教育、动员会、总结表彰等各种方式,强调“任务光荣、责任重大”,“是立了军令状的,是极其严肃的问题”,大大提升研制人员为国增光、为军服务的政治热情和集体荣誉感。同时,785工程各基层党组织,始终注重将政治工作与科研、技术与生产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弘扬献身国防、无私奉献和我军优良传统,倡导开拓创新、集智攻关和团结协作精神,坚持科学求实、质量第一和三严作风”这一主题展开。政治工作者深刻认识到,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事业,需要付出极大的创造性劳动。政治工作的目的,在于激发全体研制人员的工作热情。因此,政治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讲大道理的层面,更要注重人文关怀,积极解决涉及研制人员切身利益的晋职晋级、学习进修、出国考察、夫妻分居、住房改善、子女教育、日常生活等一系列实际问题,解除大家的后顾之优。政治工作者的这些努力是卓有成效的。正是通过亿次巨型机的研制,逐步形成大家一致认同的“银河精神”: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
3相关启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银河亿次巨型机工程的顺利完成,与其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其中的一些思想观念和组织管理措施,对于当今的工程创新尤其是国防工程创新,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国家支持与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
重大工程项目往往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它不仅包含着工程技术的综合集成,而且受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巨型计算机对当今人类社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实中“用精度高、速度快的巨型机来解决的问题并不太多”,加之技术风险大、研制费用巨,不是某一个部门、单位能够独立承担并完成的。因此,必须在国家层面上,进行规划、决策、组织、协调与管理,并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银河亿次巨型机正是在国家鼎力支持和组织保障下完成的。它不仅填补了中国巨型机技术的空白,而且在国防尖端技术和石油地震勘探领域得到实际应用,促进了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然而,亿次巨型机工程完成之时,就已落后世界先进水平[13],其应用也非常有限。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本身的政治意义大于技术意义。它不仅充分表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独立自主与引进吸收相结合方针”的正确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西方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帮助中国人建立自信,向世人昭示中国人在高技术领域中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因此,亿次巨型机是大工程更是大政治,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
3•2两弹一星工程组织管理模式的示范作用
统一领导、行政和技术两线式指挥、总设计师制、“集中力量、大力协同”以及预先研究、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evaluationandreviewtechnique,即PERT)等,是两弹一星工程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银河亿次巨型机工程的决策与组织管理,以两弹一星工程为示范,并加以发展。如“一竿子插到底”的垂直指挥方式,“预先研究+模型机研制”(通过对模型机的生产、组装、调试、试算,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经验,避免浪费)等。但有些方面还做得很不够,1979年钱学森视察785工程时就曾指出:亿次巨型机工程,从制定计划到组织管理,要使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如PERT,要提高效率,要进行质量控制。
3•3工程质量与规章制度的可靠保证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也是巨型机运行稳定可靠的重要保证。在工程的研制、生产、测试、质检等各个环节中,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坚持“三严作风”(严肃、严密、严格)、“十六字方针”(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工程质量和进度,按时保质达成设计目标。
3•4领军帅才与优良传统的有机结合
慈云桂院士作为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兼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是亿次巨型机工程的总设计师。他具有战略眼光,对新技术敏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在总体方案、关键技术以及整个工程的组织协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的领导下,这支团队相继产生一名科学院院士、两名工程院院士,并为国防科技领域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发扬我军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和勇攀科技高峰的银河精神,始终是支撑这支队伍从事巨型机工程创新的理想信念与内在动力。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计算机发展迅速,计算机工程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对网络与电子商务等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计算机工程被广泛应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工程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概述
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也随之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促进了商业、信息业、通信业等各个科学领域的发展,逐步演变成数字化时代。如今,计算机工程应用具备方便、快捷等优势不可否认,但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使非法用户有机可趁,随之带来了病毒入侵、数据丢失、黑客攻击等一系列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与生活的问题。因此,计算机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并挖掘计算机工程应用的优势,不断改进,不断取得创新,以确保计算机工程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计算机工程应用存在的相关问题
在计算机工程的应用中,由于信息网络平台的开放共享,病毒与黑客极易入侵计算机系统,对信息数据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计算机工程应用中的安全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对计算机安全的管理,包括软硬件结构管理、数据信息管理和应用程序的管理。首先,在计算机应用阶段,计算机的实体安全性应该得到有效确保,计算机实体、计算机的电磁辐射应该得到有效控制,使其符合各项安全指标。其次,针对计算机软件设施,应该进行高效安全的管理和控制,使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得到体现,阻止非法入侵和数据丢失。除此之外,提高计算机的存储防护能力也很重要,约束用户的作业范畴,避免用户读写操作跨越规范的界限。对于数据信息管理,设置专人进行数据的安全管理以及数据的输出管控,实施安全体系监测,有效记录数据及系统运行状况。另外,对计算机传输数据的输出进行全面审核也很重要。在计算机系统中,用户识别身份的方式通常为口令识别,因此,应严格管理用户登记信息,当应用中出现非法请求,系统应实施全面追踪程序,进行有效识别,对非法用户实施拦截。此外,计算机应自动对应用中的日志记录进行全面记载,记录项目包括节点名、用户名、用户口令、使用终端、使用数据等方面,实施对信息的有效保护。在计算机中,计算机应用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存在失衡。安全体系的安全水平等级不一,针对信息的重要程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保护。确保信息与数据的保密性、整体性、可用性。在计算机网络体系中,计算机信息的取用,使用者必须经过授权方可访问,这是确保网络管理信息保密性的根本[1]。在信息输入、输出过程中,未经授权用户禁止擅自更改数据,破坏数据的整体性。同时,要体现动态信息的可见性,提高系统静态信息的可操作性。
3计算机工程应用的优势
计算机工程在应用上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对计算机信息实施安全保护非常重要,计算机工程应用也因此得到发展。例如,运用入侵检测系统,对计算机软硬盘设施中的信息数据进行实时检测,及早发现恶意攻击。对于黑客的入侵和恶意攻击,采取防火墙、防病毒墙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保护,防火墙可以对网络数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防止外部入侵,对非法用户进行约束[2]。运用加密技术,使黑客无法还原数据,从而阻止其恶意攻击。优化端口保护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能够对单端及双端进行保护,解决远程终端在计算机应用中的不足。计算机工程的广泛应用,推动了信息化的发展,同时也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计算机工程的发展,带动起相关产业的发展步伐,使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同时网络平台的发展给就业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平台,带动电子产业、商业、信息业、通信业等各大领域的大规模发展。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充分发挥计算机工程应用的优势,让用户安全、放心的使用。在公共服务体系中,计算机工程得到社会的广泛应用,其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过去,公共服务体系数据需要人工采用手工输入法输入,导致工作效率较慢、服务水平低下、服务质量欠佳等想象。如今,计算机工程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公共服务体系得到明显改善,服务效率有所加强,获得巨大的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工程在应用过程中,尚存在一些相关的安全问题,但也具备相应的优势。因此,对计算机工程应用的不足与优势进行探讨,掌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以解决计算机工程应用存在的不足,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充分发挥其应用价值,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平台,促进经济、科学的发展,提高全民经济水平。
14所大学计算机工程课程设置
计算机工程是涉及现代计算系统、计算机控制设备的软硬件设计、制造、操作的科学与技术,建立在计算、数学、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上,主要研究计算机处理器、多处理器通讯设计、网络设计和存储器体系,着重研究硬件设计以及与软件和操作系统的交互性能,如嵌入式系统、分布式数据与大规模存储系统。绝大多数美国学校的电气工程和计算机工程是在一个系,除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知识外,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和电气工程等学科的相关课程、设计和构建计算机系统及基于计算机系统的相关软硬件课程。培养的学生应具备从事计算机系统工作的能力,或具备基于计算机相关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应用和集成工作的能力,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理论、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包括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人际交流沟通能力[5]。下面主要介绍美国这4所大学的计算机工程课程设置情况。
1.1UIUC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UIUC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需要修满128个学分,这些课程分为如下7大类:1)科学基础与数学课程(31学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在内的10门课程。2)计算机工程核心课程(34学分),这些课程重点介绍计算机工程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共有10门课程。3)专业基础数学课程(6学分),包括离散数学和概率、工程应用两门数学课程。4)写作课程(4学分),1门写作原理课程,主要讲授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5)专业技术选修课(23学分),其中1门必须选自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技术选修课程之外的课程,其他必须均选自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技术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强调计算机工程实践中用到的主要分析方法和设计原则。6)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课程(18学分),这些课程被工学院认可并满足学校对学生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课程通识教育的要求。7)自由选修课程(12学分),这些几乎没有限制的选修课可以让学生学习任何领域的知识。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工程专业深入学习课程,也可以学习生物工程、技术管理或语言等课程。
1.2普度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普度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需要修满125个学分,这些课程分为如下6大类:1)通识教育课程(24~25学分),包括6~7学分的两门交流技巧课程和18个学分的社会与人文学科选修课程。2)数学课程(21~22学分),数学课程有两种套餐,各6门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种。3)科学基础课程(18~19学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及面向对象编程等5门课程。4)工程基础课程(7学分),包括工程导论两门课程及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以外学科的工程学科选修课1门。5)计算机工程专业课程(49学分),包括32~33学分的13门计算机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两门共计1学分的研讨课程;2门3~4学分的高级设计课程;2门8学分的研究生课程;1~2门计算机专业选修课程,使计算机工程专业课程总学分达到49学分。6)任选课程(4~6学分),根据辅修要求或个人兴趣,任选课程可以从理学院或文理学院中适合工科学生的数学、科学课程中选择,目的是使总学分达到125学分。
1.3伊利诺伊理工学院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IIT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需要修满130~134个学分,这些课程分为如下3大类:1)限选课程(109学分),学分分配如下:计算机工程专业限选课程47学分,包括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两类课程;数学限选课程24学分;物理限选课程11学分;化学限选课程3学分;工程科学限选课程3学分;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限选课程21学分。2)选修课程(15~19学分),包括专业选修课程9~12学分,其中含1门硬件设计选修课;科学选修课程3学分。3)跨专业实践项目课程(6学分),包括IPROI跨专业实践项目I和IPROII跨专业实践项目II两门课程。
1.4西北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西北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需要修48门课程,这些课程分为如下7类:1)通用工程方法、数学、科学基础课程(15门),必修计算方法与线性代数GenEng205-1、线性代数与力学GenEng205-2、动态系统建模GenEng205-3和微分方程GenEng205-4等4门通用工程方法课程;必修微积分(I)MATH220,微积分(II)MATH224,微积分(III)MATH230及多元积分与矢量微积分MATH234四门数学课程;必修普通物理(I)Physics135-2和普通物理(II)Physics135-3两门科学基础课程;从McCormick工学院科学基础课程中任选其他2门课程;另外必修IDEA106-1工程设计与交流(I)、IIDEA106-2工程设计与交流(II)两门工程设计和交流课程。2)工程基础课程(5门),必修4门,包括EECS202电气工程导论、EECS203计算机工程导论、EECS211编程基础(C++)、EECS302概率系统与随机信号,并从McCormick工学院工程基础课程热电力学、系统工程与分析、材料科学和流体与固体中任选1门。3)交流与社科人文学科课程(8门),选修GenCmn102演讲或GenCmn103课程的其中1门,另外选修7门满足McCormick工学院要求的社科人文学科课程。4)专业核心课程(5门),必修EECS205计算机系统软件基础、EECS303高级数字逻辑设计、EECS361计算机体系结构、EECS311数据结构与数据管理和EECS343电路基础这5门课程。5)技术选修课程(10门),西北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分高性能计算、VLSI与CAD、嵌入式系统和算法设计与软件系统4个方向,每个方向开设若干门技术课程,每个学生必须在这4个方向中选修5门课;从专业基础课程EECS213计算机系统导论、EECS222信号与系统基础、EECS223固态工程基础、EECS224电磁场与光学基础、EECS225电子学基础5门课中根据学习方向选修2门;剩下3门从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数学、科学基础等课程中选修,如可以是生物学BIOL210-1,2,3和化学原理CHEM210-1,2,3课程,也可以经申请同意选修相关计算机工程研究生课程。6)自由选修课程(5门),共修5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自由选修。若从未学习过任何计算机编程语言,建议其中1门选修编程入门(Python)EECS110课程。7)高级项目课程(1门),至少在微处理器系统项目EECS347-1、计算机体系结构项目EECS362和VLSI设计项目EECS3923门课中选修1门。
24所大学计算机工程课程设置特色
4所大学计算机工程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都通过美国工程教育认证机构ABET的EC2000指标体系认证,有如下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贯彻通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基础知识直接决定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力[7-8],而基础知识的掌握通常是通过通识教育实现的。与我国高校通识教育不同的是,这4所美国大学按照各种完整的项目组织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形成各种能力。他们还特别重视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对广泛深入的人文社科知识的理解,使所有工科学生在数学、物理、信息、物质、生命、技术和能源科学方面及人文社科方面打下广泛的基础。这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普度大学第一年的工程基础培养及UIUC第一年的计算机工程训练从一开始就围绕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基础科学和数学知识。
2)注重相关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培养学生跨学科处理问题的本领。现代工程是一个复杂系统,不是狭隘的技术知识背景所能胜任的。解决现代工程问题要求工程师能够打破学科壁垒,把被学科割裂开来的工程再还原为一个整体。这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充分考虑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为学生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以利于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6,8]。UIUC、普度大学、西北大学和IIT在课程设上均体现了学科交叉、学科融合的思想。UIUC规定学生在技术选修课中必须选1门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以外的课程,例如宇航工程、农业与生物工程、土木工程、化学工程、生理学、生物工程、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大气科学、天文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等。普度大学的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也必须选修1门电气工程和计算机工程领域以外的课程,以满足工程拓宽要求,可以是航空力学、化学工程计算、噪音控制、核工程导论、材料结构与特性、环境工程中的物理化学原理、环境可持续工程以及运筹学-优化、运筹学-随机模型中的任何1门。西北大学的计算机工程本身就是该校电气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交叉和融合的结果,学生除必须选修科学基础选修课中的普通物理-电磁学、普通物理-波现象和现代物理外,还必须在遗传和进化生物学、工程分子和细胞生物学中任选1门。IIT规定科学选修课必须选1门生物学、材料科学、化学原理,工程选修课必须选1门机械学导论或热动力学。
3)强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工程设计能力。工程本身就意味着实践,意味着更加重视工程实际和工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4所大学都十分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不仅有丰富的实验课程,而且通过更为灵活多样的基于项目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IIT有IPRO跨专业实践项目,西北大学要求学生在微处理器系统项目(EECS347)、计算机体系结构项目(EECS362)、VLSI设计项目(EECS392)等项目课程中必须至少选修1门。普度大学要求学生选修电气工程设计导论(ECE402)、计算机设计与样机(ECE437)、操作系统工程(ECE469)、编译器与翻译器工程(ECE495S)和数字系统高级项目(ECE495C)等项目课程。UIUC则有计算机组成与设计(ECE411)、高级数字系统项目(ECE395)、微处理器项目(ECE412)、数字信号处理项目(ECE410)等项目课程供学生选择。
4)发挥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及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工程教育应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个性并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在专业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学习兴趣、个性特长选择不同的课程,从而促进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培养计划是这4所大学的共同特点。西北大学为计算机工程学生提供了高性能计算、VLSI与CAD、嵌入式系统和算法设计及软件系统4个不同的学习路径。UIUC、IIT及普度大学则采用庞大的选修课程及明确的课程分类,使学生可以依据兴趣爱好自行组织课程和学习内容,以发展个性,提高创新能力。
5)坚持课程设置机构的开放性,改变只按学科知识、由教师单方面设置的做法。在课程设置机构方面,这4所大学均根据产业界对计算机工程师的能力、素质、技能和知识等要求,学生求职的需求,毕业校友学习和工作的经验反馈及ABET2000指标体系,成立由有工程背景的教师、产业界、教育认证机构、学生及毕业生等利益相关者组成的专门委员会,讨论、确认、不断改进计算机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大纲。这与我国由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导、以学科为导向,追求知识完备性为基础,由缺乏产业经验和工程背景的教师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相比,在满足学生求职和产业界需要等方面有明显优势[8]。
3改进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截至2006年,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生为600万人,其中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校生近45万人,在规模上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问题是我国计算机工程教育与计算机工业界脱节较严重,不同类型、层次学校的培养目标趋同[8]。通过深入研究、分析和比较美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特色,我们深刻认识到我国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诸多弊端。比如工程实践环节薄弱;工科教师队伍的非工化趋向严重;评价体系错位;课程体系落后,学科交叉欠缺,导致创新与实践双向不足,计算机毕业生得不到产业界的认同,普通工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下。以下是我们对工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应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和评价体系、产学合作等方面综合考虑。
2)从培养目标上,工科计算机人才培养应从学科导向转为求职导向,也就是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这使学生能形成胜任今后工作的能力,成为合格的公民和称职的产业人员,而不仅仅是只掌握系统、完备的学科知识。
3)课程体系要符合大工程观的要求,注重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应加强实验课程、项目课程和企业实习项目的建设,强调做中学、用中学,提倡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是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4)评价体系涉及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关系到教学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如果要培养符合计算机产业界需要的具有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工程师,以理论考试为主评价学生能力的评价体系就尤显片面。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在基于项目的实践学习中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科学评价,是一个有待探索的问题。
5)工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应片面追求高学位和高学历。一方面应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环节的训练,鼓励大学教师到产业界兼职、进修和实习,通过必要的产业实践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强他们对产业发展需求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应聘请产业界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工程师到工科院校兼课,帮助学生了解工程实际,指导他们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6)目前,产学合作主要体现在校企科研项目联合攻关、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今后,我们应将产学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到工科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制定、实践项目课程教学、教学评价、师资培训等方面中去。
计算机工程毕业论文设计下载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的应用广泛,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捷的服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使得计算机的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1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
1.1专业课程设置定位不准确
当前很多高校计算机工程专业是在社会大量需求下匆匆上马,没有相应的学科基础,新教师多,是参照其他学校的教学大纲开设自己的专业课,没有深入研究本校学生的基础素质和能力,以及本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使其专业课程不能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造成其实践教学体系先天性不足。
1.2课程实验师资不足
学校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规模剧增,致使专业教师和实验指导人员严重不足。每年分配到校的年轻老师几乎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暑假的教师岗前培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也只是形式而已。同时计算机工程专业高级教师的大量流失,使实验课程的指导教师严重缺失。
1.3实验教学内容质量不高
师资专业水平不高,使开出的实验内容水平也不高。主要是以验证性和观察性的实验为主,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较少,研究性和创新性的实验几乎没有。现在的实验很多都是表面的形式,没有达到实际的效果。
1.4实验指导和管理落后
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实验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为主。但是当前实验内容陈旧,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不能很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实验课程的安排随意性很大,不能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学生理论和实践脱节。实验室管理手段比较落后,采用人员绑定实验室,手工登记和监督,致使实验教学非常忙乱,更不用说实验室开放了,使很多教学设备闲置,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1.5实验设备不足和陈旧
计算机设备是更新非常快、投入非常大的,与其他学科的实验设备性质差别很大。很多学校的领导和相关部门不能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在实验设备上投入不够,使很多设备落后,数量也不足,根本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4:1的指标。
1.6实习基地较少
学校与企事业单位联系的渠道较少,相互的合作不多。学生的毕业实习基本由学生自己解决实习的单位,学校只能提供较少的实习单位给学生,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增长的需要。针对当前计算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不足,参照国内外高校中计算机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按照学校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培养计划,对本校的专业教师和实验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加大设备的投入。本文按照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分开讨论如何设置实践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教学的手段,给出一个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计算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方案。
2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2.1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和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通过课程实验,不仅可以传授实验基础理论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验可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严格按照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排除一般故障,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其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设计和实现的技能。实验也是教师和学生深入交流的通道,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敢于创新。计算机工程专业的课程实验按照实验的性质,可以分为观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不同类型。现在实行多媒体教学,观察性的实验一般可以在课堂上简单演示,一般不列入实验体系。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世界大规模推广,现在的很多学生在大学入学之前都接触过使用过计算机,很多中学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使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计算机技能,能够使用可视化的开发工具进行编程,这使得计算机工程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可以有少量的验证性试验,验证性实验可以在理论教学中简单演示,给出详细的辅导材料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实验,其他的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在计算机工程专业有全校理工课基础教育,包含的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公共基础系列实验本文不予讨论。软件技术系列实验要强调实验内容的设计,按照学生的能力和当前的素质以及教学大纲重新规划实验的内容,追求变化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当前重点加强的实验是基础理论系列实验和硬件技术系列实验。现在学生都是轻理论重应用,计算机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是以素质为核心的,理论是应用的基础,只有掌握理论应用才能够深入的探讨,否则其应用仅仅是模仿,不能够进行创新。为此要加强数值分析实验、离散数学实验、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等为主的基础理论系列实验,其中离散数学原来仅仅是讲授原理,不能和实践应用结合脱离实际。这些实验应该在验证性的基础上变换为一定设计性实验,重点强调理论的实践。软件实验的可操控性强,对于硬件实验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当前很多学生和教师都不愿开设这类的实验,多数是按照实验设备教程进行验证性操作,没有任何的设计性,更谈不上创新试验了,为此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接口设计、计算机网络[2]等课程实验要增加趣味性,不要仅仅是枯燥的理论验证,而是结合理论设计实验内容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寓教于乐,在设计性实验中掌握理论,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设计实验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起步基础不同和素质高低不同,设计出可以选择的实验,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实验的质量。课程实验应该包括适当的开放性实验,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为此需要实验管理采用开放性,采用自动式的学生认证系统,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2.2课程设计和协作设计
在课程实验的基础上,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应该选择比较重要的课程作为单独课程开设综合性课程设计,这对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到整个实践教学必须占到整个学时的比例,应该开设以下综合课程设计。(1)高级程序语言课程设计:高级语言是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基础课,通过课程实验学生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词法、语法和语义,不能从整体上掌握整个系统。特别是现在高级程序语言的开发环境虽然比较方便使用,但是其知识结构比较复杂,但是掌握其可以直接在程序中使用,大大提高编程效率。课程设计指导书中给出10多个题目,以学生综合掌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和集成设计工具为目的,学生能根据题目的目的,独立完成分析、设计和调试。使学生能更进一步地理解程序设计方法,熟练掌握常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良好的程序设计风格。(2)数字电路课程设计:使学生基本掌握数字电路设计和调试的方法,增加集成芯片的使用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列出10多个的选题,给出设计的目标,提供相应的数字电路分离的器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系统装配和调试。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可以独立完成选题设计,完成系统的装配及调试,教师只需给予一定的指导。(3)计算机原理课程设计: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原理和相关课程的理解,实践和锻炼计算机硬件的设计能力和调试能力。要求了解实验所能提供的硬件基础和计算机体系结构,以及现在硬件设计语言的一般设计过程和方法,能够按照指令体系和功能进行逻辑设计和实现CPU,并进行软件的模拟。(4)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现在机电设备的智能化都来自于嵌入式系统,嵌入式课程深入需要综合性的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的环境应用的限制性、功能的限制性,根据设计的目标,综合使用嵌入式系统的接口、通信的基础知识、嵌入式微处理器构成控制系统,掌握实际控制设备运行的实际知识,培养学生硬件方面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5)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流行大型操作系统的系统结构、各种实现机理和各种典型算法,系统地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思路。该实验可以采用开源的Linux系统为实验平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内核某个部分进行替换,运用内核开发环境实现内核的重新组合。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进行系统编程的能力,为今后开发驱动程序、网络接口等打下基础。(6)软件工程课程设计: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软件工程及软件管理的过程、方法和工具,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比较熟悉的需求,设计多个相对比较大的项目作为题目,方便学生需求分析,这些需求分析可以是一定条件下现场的调研,多数数据是通过其他材料整理汇集出来的,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具体项目的需求,这个不能是真正的现场调研,这是课程设计中非常重要,而且是需要特别处理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学生要完成软件的设计,给出测试和维护的基本原则和文档。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完成编程和具体的测试,仅仅是完成必要的文档标准化和内容完整性检测。
在计算机工程专业的课堂实验和课程设计是按照教学计划一个年级同步进行的,为此可以在达到实验目标的同时,在班级内部进行计算机技能比赛,比赛解决实验相关内容及问题的能力、比赛编写程序的质量、比赛编程程序的规范程度,比赛学生各种能力,促进学生内部有序良好的竞争,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在同一个课程的不同班级进行比赛,培养整个专业的学生能够具有注重技能训练的精神。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都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独立设计来和完成,当前现实的项目是需要多人的系统完成,为此需要增加一个大作业和项目开发的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增强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技术技能[3]。(1)综合性作业课程:需要综合多门课程,可能需要多个学期,成立班级内部的小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该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综合多个知识点,需要系统的规划,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可以实现信息沟通技巧的掌握,达到交流技巧的掌握。(2)项目小组开发:团队精神是当今计算机工程专业必须具备的,可以按照当前社会需求和科研需求,设置多个项目,让高低年级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开发小组和兴趣小组,协同完成一项任务。项目过程包括开发、软件管理、经济、风险管理、需求工程、设计、实现、维护、质量保证、标准以及协同工作等。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训练,关键是协同工作能力的锻炼,使学生更加容易地融入社会工作中。项目小组也是高级学生向低年级学生传递知识和技术的最佳场所,也可以大大提高高年级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各个方面协调的能力团队开发课程。这也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在项目开发的需求分析中要注意相关的法律和道德的可行性研究,清楚涉及的有关问题,锻炼采用何种策略来应对。这样的项目可能是多个学科综合的,可以把相关科目的同学吸引到小组中,比如自动化控制、通信工程、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经济管理等等,实现高层次的综合。
2.3实习和毕业设计
实习不仅是学生发挥本专业特长服务社会、接触社会;也在实践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即能达到提高个人能力的目的。当前实习有多种形式,多数分为校外的实习基地和校内实习基地,使学生能够到实践单位接触和了解科研和开发中存在的各种现实的技术或管理问题,参与实际课题或项目的开发等。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建设是非常关键的,为了保证实习的质量。必须定期对实习基地进行评估,包括接收学生的数量、提供实习题目的质量、管理学生实践过程的情况、学生的实践效果等。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有实践经验、教学经验,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毕业设计是一个科研和教学结合最为密切的实践环节。在毕业设计中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应当紧密结合科研项目或课题,从科研任务中选择有价值的题目进行设计、实验和研究,还可以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的实践教学活动来进行。
3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深入应用,将会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等学校按照自身办学的定位和社会的当前需求对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修订。以培养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为核心,高校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以构建主义为教学指导思想,推动计算机教学向着“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为学生以后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1现状分析
培养高质量的软件开发人才一直是社会和行业关注的焦点。早在11年前,对于工程教育的迫切性就被人提出来[1]。工程教育本身也作为一个系统问题被讨论[2]。现在从国家层面在战略上建立了软件学院进行专门培养,各个高校也不断推出新的课程、新的措施方案。在这一领域虽然比过去似乎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来自企业的呼吁似乎一直反映出诸多不尽如人意。更多的思路希望将企业的力量直接引入到教学,比如实训基地等[3];而国家层面也非常关注实训[4]。但实际效果可能变得流于表面,因为企业往往难以将核心的工作拿给学生做,而其训练的项目也并未从更全面系统的角度去设计,其锻炼效果就有限了。在软件开发这一领域,由于其具有变化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的特点,导致不少在教育内容上选择了追逐新技术、新语言、新平台,以能用会用这些流行主流技术为目标。典型的代表就是北大青鸟,有些二本的学生在毕业前专门花钱去青鸟学习,似乎可以看到这种教育的优势。但另一个矛盾的情况是,往往那些关注员工后劲的公司却不愿意招聘青鸟的学生。如果将目光投向国外的顶级大学,例如斯坦福,其教学上并没有去“依赖”校企合作,以及很热门的“实训”。其核心课程依然是过去的传统经典课程。以一个研究生为例,一学期能修2门课是正常,3门就很优秀。它并没有追逐所谓的新技术。但无人质疑其学生的工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造能力。
2什么是计算机工程能力的核心
什么才是我们软件开发教育的核心知识架构,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调查过一些非常高水准的软件开发者,发现他们往往在底层软件上持之以恒地进行长时间深刻的锻炼,然后在未接触的新领域才能非常迅速地掌握核心。例如,一个非计算机专业的系统分析员曾经“只”在DOS这种原始的操作系统下玩了10年,甚至自己写过一个汉化的DOS。他只有书本上的一点点网络知识时,就用一两天时间解决了一个学通信的研究生1个月都不能解决的网络故障。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并没有“实际的”网络经验,什么使得他如此轻松地进入了新的领域呢?而另一个曾就职于vmware、google等顶级公司的程序员,在Unix下只用C语言做了10年系统级编程。当用Java,C++甚至是javascript时,其学习时间只是1天,很快就比做了几年专门java编程的程序员还精通。如何才是软件开发人员的本质力量?什么才能让他们在变化万千的新技术面前屹立不倒,乘风破浪?
2.1计算机工程能力
我们认为计算机工程能力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核心知识架构;(2)计算机的思维方式。什么是核心知识架构呢?是反应该领域最基本规律和支撑技术的知识。简单地说就是传统的操作系统、编译、数据库。操作系统将硬件、软件、高级语言和汇编融汇在一起,它几乎包括了软件工程中所有重要的因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似乎只有面向对象这种“高级东西”才有的虚函数运用,其实在Linux中就有相应的虚文件系统。操作系统是最为复杂的计算机工程之一。编译融汇了大量的算法,而且能让大家真正看“穿”语言的外表,深入到其内里,体现了最根本的计算机技术。其优化技术,也深刻地和硬件交融在一起,很好体现了底层风范。数据库,不仅是运用算法最多的地方,甚至是超越操作系统的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缓存技术到i/o优化,到索引,再到事务处理,无一不是反映计算机最深刻规律。大家可以发现,所谓核心知识架构,都具有两个特点,反映本质规律,体现软硬融汇交织。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下面谈到的“计算机思维方式”。
2.2核心知识架构
为什么我们没包括一些新兴的语言和技术呢?似乎它们很“实用”。而且已经出现的问题是,按照传统科目和方式学习后,学生在企业什么都不会。这也正是大家关注工程教育的初衷。为什么不强调这些新兴实用技术的教育还在强调“古老”的“基础”。计算机领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表面上知识更新非常快,新技术、语言层出不穷。这很容易导致当我们发现学生能力欠缺时,将问题归罪于新技术的学习不得力,知识结构老化。但其实目前的问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是否是基础教育不得力?分析国外著名大学,如斯坦福、伯克利的课程,我们发现两个特点:(1)关键的基础课程,如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始终是其最重要的课程,并没有过分追逐各种“新潮”技术。(2)学生一学期能修的课程非常有限,一般为3门课。而国内却呈现相反的状况,比如编译原理被降到了选修课的角色,新潮课程层出不穷,一个学生二年级一学期要修13门课。在这种走马观花的状况下,计算机这种具有强烈“手艺”色彩和工程实践的学科,被完全纸上谈兵化。而一些可怜的实验内容,还被学生的复制拷贝所湮没。我们认为,恰恰是这种情况,使得基础核心知识教育没有工程化,没有充分动手,导致了基础知识教育某种程度上的巨大失败。从以下鲜明的对比可以窥见问题的端倪:国内学生反映操作系统课程是文科课程(只需要背条款考试即可);而相对地,国外著名高校操作系统课程要求学生实现“小”操作系统。国内数据库只讲其应用(如大量讲解sql等运用,sql即使非计算机专业人士也很容易学习,这也是它被发明的初衷)。斯坦福的数据库课程中有一门需要实现一个数据库系统。在笔者走访的计算机工程上优秀的人才,发现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诸如操作系统或数据库上都有很深入的学习经历,比如前面提及的自己构建过汉化DOS系统,或者在Unix下,做内核以及驱动很多年等。而当他们接触新技术时,之前深刻的经验和淬炼的思维就让他们如虎添翼,快人一等。更有甚者,国外真正的最顶级专家,都是在这些领域有无与伦比水平的专家,从delphi的缔造者,转战到微软并入主.net平台的开发,也可看到雄厚的底层知识和能力的巨大作用。所以“老”知识并不是障碍,而是通向天堂的阶梯。究其原因,就涉及到工程能力的第2个方面,计算机思维方式。
2.3计算机思维方式
对非专业人士它是很抽象的概念,而对真正专业人士,这又是一个非常鲜活的概念。这里限于篇幅,我们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面对在C++中外部代码如何直接修改私有变量的问题,计算机的思维方式就是:对象也是放在内存中,只要能拿到对象的地址,并知道对象的布局,那么就可修改。而没有建立这种思维的人,就完全被高级语言的语法所左右,无从下手。一句话,无法看到本质,没有从下而上的底层思维。核心知识课程的有效深入教学和计算机思维方式建立有何直接关系呢?我们认为核心知识因为其反应了计算机本质规律,而且从底层建立起来,所以对其深入掌握运用后,它从开始的逼迫到最后的陶冶,最终潜移默化地让受众建立起“计算机思维方式”。而这正是计算机工程师安身立命之本,就如同音乐家有其独特的音乐思维方式一样。为什么诸如java之类的课程于建立计算机基本思维不太合适呢?因为它更高层,无法让学生看到最下面。而唯有彻底、深刻和系统的底层淬炼,才能真正建立起“计算机思维方式”。
3如何打造强大的计算机工程能力
大家一方面指责基础课程的“空洞”、“无用”、“陈旧”;另一方面在不断开设的海量新课和技术中压得学生更加远离编程,远离实践。即使能培养出熟悉某种语言的学生,也无法看到他们和培训学校有何不同。实训也似乎没有根本解决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往往是那些自己醉心于编程的学生最后有着卓越的表现。让基础知识能支撑和指导实践,而非仅仅“符号”,并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实践。
3.1“3块连一线”,4门基础课程整合打造核心知识架构我们将4门基本课程进行贯通式整合,着力塑造学生的“计算机思维”。下层的是3门基础课(在上一小节探讨了其在工程能力训练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对软件开发环境产生支撑。而软件开发环境又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工程实践,从应用角度将3门课程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从而将基础知识和工程开发更有机整合在一起。首先,阐述为什么将以上课程整合在一起的理由。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回答什么东西支撑了优秀程序员。在我们的调查人员中,无一例外地都具有很深厚的底层软件开发背景。有长期从DOS的Hack入手的;有长期从事Unix内核编程的;有从Windows的driver起步的;有以反汇编逆向为根基的。长期在最底层的经历,使他们建立了最真实和能触摸的系统观,能以计算机的方式思考。所以面临新技术时,他们能透过新形式很快把握其精髓,深刻地把握其实质。“太阳下面没有真正的新事物”,例如号称21世纪最新的重要的软件技术AOP(AspectOrientedProgramming,AOP),其实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在了汇编一级的软件技术中,它本质就是钩子技术的系统化。在底层的软件世界,我们不仅能够用到那些所谓的最新的技术,而且能看到其本质(我们可能就是用机器码自己构建出来的,而不被新技术的华丽外衣障目)。这些使得具有底层经验的开发者,更有创造力,更能创造,也更能洞察迷乱后的本质,庖丁解牛,解决那些异常复杂的工程问题。举一个笔者遇到的真实例子,一个具有深刻底层经验的程序员(一直只有C语言和操作系统编程经验)和一个只有深刻Java经验的程序员,在同时学习Javascript的闭包概念时,后者一个礼拜都还有些似是而非。前者很快就能自如运用,且最后指点了后者1个小时,后者顿时豁然开朗。这是典型的“新”与“老”,上层和底层经验在面对新事物时的对比。既然底层软件赋予我们如此强大的能力,那么哪些是底层软件呢?大家公认,操作系统、编译和数据库由来就是计算机工程自身的根基。所以,我们必须将这3门课涉及的知识好好淬炼。而如何将3门课的知识和我们日常的软件开发联系起来呢?如何用它们指导平时程序的开发呢(我们大多数是开发用户级软件,不会开发内核软件,因此许多人认为几乎整个在内核中的操作系统对用户级软件开发无从指导)?另一门课,《软件开发环境》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有一条主线,通过反汇编将C语言和汇编串联起来,让系统级的知识从高级语言的面纱下展现出来。同时用逆向工程这把庖丁之刃,将编译、链接、面向对象等软件开发中的重要知识块剖剔,让底层与上层贯通一气。而逆向的技术技巧,本身也是非常高级的软件开发技术。因此,我们用“3块连一线”来总结4门课的关系是最好不过了。为什么不纳入语言课程,比如C/C++语言?从我们的工程经验来看,语言只是计算机原理和思想的载体,是表述方式而已。为了表述形式而专门花大力气是不值得的。比如,国外的著名大学很多都不开设语言课,在其他课程作业中必须用C语言编程,学生们就在那里锻炼了。真正的语言的力量并非来自语言本身,而是底层知识为支撑的项目锻炼。我们的思路是以构建式完成大量的完整系统的编写,这样就很好锻炼了软件开发和工程能力。同时,“软件开发环境”本身从逆向层面也对语言有了深刻的剖析,这是纯粹的语言课难以完成的。另外,从大纲安排上,我们在大一就会让学生用C语言来初步接触程序编写,这时并不适合放入太高级主题。而在教学中,语言的力量已经渗透到一个个工程构建中,随风潜入夜了。为什么不纳入算法课程?从某种程度上,“程序就是算法与数据结构吗”?我们认为在系统中运用算法,算法才具有生命力。而编译、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我们专门设立的一些课程设计将全面运用各种算法和数据结构。在实战中运用并学习提升才是王道。这也正是构建式学习的精髓所在,这也正是探索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精髓所在。算法课已经为我们准备了元件,就看你怎么去组装甚至改造。
3.2以构建主义的思路,深度实践的风格改革课程
前面我们论述了底层知识架构的重要性,那么怎么来将它们实际地建立在学生的工程实践中呢?简单地说就是“构建一个具体而微的系统”。讲操作系统就构建一个小操作系统,讲编译原理就构建一个小编译器。同时,设计一些跨度较大的课程设计覆盖这些课程的一些重点内容。构建完整系统本身就可真实淬炼工程能力,而这些内容的复杂性、难度以及运用知识点的广度,本身就超越了简单的企业实训项目,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挑战性独特优点。我们需要的是运用团队的思路和现代软件工程的手段,将其开发过程管理发起来,从而熟悉企业级开发的工具链,将软件工程学到的知识贯通到实作中。这也回答了“和以前相似的强调基础课程教育,什么特点使得我们的做法能获得强大的工程能力?”这一问题。以前更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现在的做法是回归计算机工程的自身科学规律———实践为王。
3.3改革考核评价标准,充分强调动手实践
以前我们一直是卷面考试,实验分数只是象征性的点缀。这本身违反了计算机工程的特点。只有改变评价考核标准,才能真正驱动学生充分锻炼工程。在课程软件开发环境中,我们采取了平时的考试结合期末考试的方式,而两者均为软件编写。期末考试在实验室上机编撰指定题目。不强调对一些函数名等死知识点的记忆,可以用在线帮助。这本身也符合软件开发的规律。
4结束语
我们在计算机工程教育上试图做一些回归本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比如在软件开发环境中,学生普遍认为:“似乎将3年学的程序课全学习了,收获很大”。更有同学,在外企公司的面试中,直接运用了课堂上的知识,这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中是难以获取的。但整个工作尚在起步阶段,所以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许多环节需要优化。我们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深入探索工程教育的规律和本质。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工程已经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在不断地扩大应用范围。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计算机工程制图的概念
市场的快速扩大使得近年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以长足发展,据统计,全国已有超过百所院校开设此学科,有超过五百所院校开设了相关设计类学科,但在专业制图软件操作上的规范性与高效性仍相对滞后,制图能力与设计能力脱节的矛盾十分突出,无法满足日益发展需求的设计教育现状。工程制图是设计师之间相互交流的规范语言,是方案设计乃至整个方案实施过程中的一个施工依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性的提高以及行业的迫切需要,计算机辅助绘图(ComputerAidedDrafting)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应用,简称为CAD。
二、计算机工程制图教学现状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学制内开设的计算机软件课程从专业应用角度可分为四个方面。一类是使用AutoCAD辅助设计软件,完成工程制图,或三维模型;第二,是三维造型、场景设计和建筑动画,以3dsMax、Vray等软件为代表;第三,是版面编排和平面设计软件,用于效果图后期编辑和制版,如Pho-toshop、CorelDRAW等;四是非线性编辑软件(一般作为选修课程),用于建筑漫游动画等流媒体文件后期合成。作为院校的设计专业的软件教学,就应该在宏观上划分出软件类别,进而才能针对不同软件定位和应用领域确定课程教学方向,选择相关软件,分析专业差异,开展组织教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兼有文、理等学科的内容,具有学科跨度大等特点,因而,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整合课程资源,突出专业特点。鉴于传统教学的模式,是根据专业文理倾向不同的特点而通常采用两种教学模式:即按艺术类的艺术教学模式和按工程技术类的理工科教学模式。这两种模式同时存在是专业教学的必然结果,但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会发现,这样的课程设置虽然各有千秋,但都缺乏符合专业教学特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在环境艺术基础教学中,软件操作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而计算机工程制图又是软件操作课程的基础,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空间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在室内设计中正确运用计算机软件通过图示、图解法阅读、绘制图形等技能,进而加强设计能力。学生可借用计算机制图技术设计再现各种施工图或设计全新的方案。自课程开设以来,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即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上都直接借用了工科类机械制图的教学方式方法。然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由艺术类招考录取的,无论是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都不是强项,这种教学模式给教学带来诸多的困难和矛盾,如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逻辑性思维能力以及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存在着不适的严重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本专业的教学不能完全匹配。艺术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造型表达能力十分突出,这就要求课程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进行相应的改革,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创造一种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以满足真正适应专业要求和满足社会需求教学模式。
三、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以室内空间设计为核心的设计学科,空间的布置、色彩的搭配、材料的选择、施工的工艺等,是环境艺术设计设计重要的研究方面,这就要求在课程中适当引入美学法则、人机工程学、材料学以及人文学等内容,要考虑空间的划分、构建等各阶段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因素,因此专业的学习目的在于解决空间环境与人、环境与社会、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诸多关系。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开设的第一个软件课程,它是培养设计思想的必要过程,是实现设计作品的重要手段,它的目的在于为今后的设计创意奠定基础,也为设计的传达和实施创造更多可能性。因此要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熟悉现代制图的观念,提高空间造型水平,促进设计表达能力,变再现为创新,理论与实践的交互,才能使学生把握知识、提高技能。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计算机工程制图的知识体系来看,它主要以专业制图要求为依据,以专业透视和手绘效果图为基础,通过AutoCAD软件确定各视图之间的造型关系,从而规范高效地完成制图。那么,如何将把前期相关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贯穿在计算机工程制图课程中就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使其并非仅仅停留在讲授计算机软件相关知识与操作技巧的层面上。此外,把握基本原则是建立一切关系的必要条件,不论是在图形的分析过程中,还是在设计作品表达过程中,制图规范要求和合理制图步骤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们将计算机工程制图教学内容分成两大部分:一是平面制图部分,包括平面图、天棚图、立面图、剖面图、节点大样图等。使用线型、线宽、图层工具、绘图工具、修改工具、标注工具等,结合投影理论,绘制施工图的各个元素,学习AutoCAD制图的常用表达方式(包括造型的构成与修改、图层的建立与编辑、尺寸标注与文字标注、图框绘制)等方面的内容。如案例教学中安排的学习内容有:家具组合平面图、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立面图、详图、园林规划图等。适合于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的基础制图教学;二是三维制图部分,学习使用三维造型工具,建立基本体造型和三维造型编辑命令,让学生树立视图概念、三维空间想象能力,结合专业的要求进行内容设置。如案例教学中所安排的三维制图内容有:三维零件图、三维零件装配图、三维室内空间图、矢量图导出为位图等内容。另外,由于该课程是学制内学生所接触的第一个软件课程,教学初期需要引导学生了解Windows基本操作。这些都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课基础教学内容,是根据专业的特点而制定的,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中自始自终围绕着专业特点进行,内容设置上也以规范和创新为基础展开。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相对于传统手绘制图是一种锻炼手、眼、脑配合的练习形式,在制图应用的软件中Auto-CAD、3dsMax绘图制图软件其强大的数据治理系统和优选功则能给设计过程搭建了新平台,一方面可以高效制图、便捷传输,另一方面也能激发设计师的想象空间,激发设计灵感。因此,如果学习过程仅停留在简单的造型临摹,无异于放弃了计算机制图软件的思维拓展功能。在整个图形的表达过程中能充分进行思维构想,所以在课堂上除了案例操作演示、快速表现练习外,要通过临摹范图,强调制图规范,还要通过开放性题目,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水平。其次,设计流程中,通常是先画出总平面图,然后分解画出各角度立面图、以保证设计表达的准确性;在内部图形的处理上则采用剖面图和节点大样图来明确表达出其细部线型关系、材料工艺等信息。借助计算机工程制图软件,利用对象属性、图层以及其他辅助工具,合理安排图形、文字、标注等制图内容,通过制图软件实现制图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是练习过程中的学习重点。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专业定位和学习目的,要在课程中安排出适量课时进入到设计工作室了解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流程,了解所学知识在行业中的定位,明确学习的目的性。
1.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投入,教学改革已经有了明显的成效,但实践教学还在诸多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1.1实践经费相对不足
学校真正提供给实践的资金有限,校内实践场地和设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这就出现了人均实际操作动手机会少,教学与设备不协调等现象,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了学生技能的培养。
1.2实践指导教师结构不合理
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还比较紧缺。参与实践教学指导者多为从公司聘请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虽有着深厚的实践经验,但不能很好地将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统一起来,属于会做不会讲。而本校的教师虽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但在生产实践方而缺乏一定的锻炼,属于会讲不会做。教师结构的不合理,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不能有效的形成统一体,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1.3校企合作实践存在不足
(1)能够接受实践的学生少。企业受到人员和场地的限制,不可能接收太多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
(2)对学生管理不足。由于学校和企业对于学生实践的管理都较为松散,造成学生对实践教学缺乏正确认识,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
(3)需要有专门的教师脱离工作岗位指导学生。如果没有专门教师指导,企业很难抽调人员为学生提供专门指导。另外,没有教师的参与,企业很难保证项目开发进度,也不愿意不熟练的学生参与项目开发。这样,学校和企业就失去了合作的基础。
1.4实践考核不严
学校对于实践教学没有建立规范的考核标准,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往往低于理论考核的要求,使得实践考核流于形式,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2.计算机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上面分析的问题,我们认为高等工程教育中计算机实践教学改革应该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2.1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学校应该加强计算机专业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师资培训,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程能力,不断更新和拓展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学校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与计算机相关的项目,教师应该关注这些项目的实施,学校要尽可能把这些项目放在学校内部立项、实施。这些可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次实践锻炼的机会,并能够降低开发成本,方便维护。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实践,了解计算机行业管理知识和新技术发展动态,积累工程开发经验,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们将最新的软件技术和职业技能传授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成模拟项目开发教学团队,确定明确的设计目标,教师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按照工程项目管理方法管理,按照项目验收标准验收,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学生工程开发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2案例教学法
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精心设计案例题,以巩固深化知识,发展能力,以达到热能生巧。案例教学模式就是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扩展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主体,也是中心,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媒体则是认知工具。这种模式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因而也是最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
2.3激发学生的自主实践兴趣
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以兴趣小组或课程实验小组的形式开展实验、展开实验讨论,并主动和教师交流;鼓励优秀学生和高年级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指导,逐步形成学生合作、自主实验和自主指导的氛围,转变教师指导为学生自主研讨,缓解开放性建设中实验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设置合理比例,严格规定学生应该完成的课内和课外实验,让学生带着任务进实验室或实习基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自主设计实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显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体验自主实践的成果,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2.4开发虚拟实践教学平台
由于自主实验所占比例较高,实践教学条件势必有限,加上难以为每个开放实验室全程安排指导教师,那么,可以借助校园网络建设虚拟实践教学平台,方便各个实践课程项目案例的管理,缓解教师和设备短缺问题,也缓解外出校企合作费用过高问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以此平台的软件虚拟实训环境为例,老师和学生分组充当项目经理、开发员和测试员角色,登陆虚拟实训环境,根据其中真实的软件开发实例课件内容要求完成不同的开发和测试任务,并分阶段提交各自的成果,项目经理对开发员和测试员的工作进行指导、评审、考核和答疑。这样,学生将置身于以真实工程项目职场为背景的实训环境中,以项目团队的组织形式完成实战训练,亲身感受到规范的软件开发流程,迅速掌握规范高效的软件项目开发步骤与方法,在真实的项目开发过程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获得实际工作经验,从而大大缩短了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真正实现专业教育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相互衔接。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库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的构建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以专业岗位需求为根据,突出“能力”目标。如软件开发课程实践库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软件开发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完整的开发过程和各个过图1计算机虚拟实践教学资源库结构图程的实际成果资料,具体包括“软件开发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析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和“详细设计说明书”;最终开发成果、编码集及操作使用说明书。实践案例按照行业工程标准规范化的、系统的制定原则,把行业的要求融合到教学案例中,使案例库丰富及多样。实践项目库的项目是非常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任务,根据专业相关技术领域相关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以职业岗位真实的项目和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在真实项目的基础上构建学习性的环境。
3.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高等计算机工程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还有许多教学改革的问题值得研究,我们将不断努力,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改革中探索、提高,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工程人才。
计算机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计算机发展迅速,计算机工程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对网络与电子商务等的发展具有推进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计算机工程毕业设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1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培养目标
随着计算机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原有的专业设置框架被突破,逐渐形成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等多个专业方向的新格局[3]。计算机工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最早出现的专业方向,它是现代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控制设备的软/硬件设计、制造、实施和维护的科学与技术。国际技术教育协会定义工程设计为:系统和创造性地把科学和数学原理运用于实践。鉴于此,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中指出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是: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2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嵌入式系统课程特点
嵌入式系统涉及到IT领域方方面面的新技术,它融合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通讯技术和半导体微电子技术,针对实际应用系统需求,将相应的计算机直接嵌入到应用系统中。嵌入式系统设计需要设计者具有较强的综合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是对设计者一个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嵌入式系统课程应更注重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2]。目前,在计算机专业之外,国内许多高校还在电子工程、自动化、软件等专业开设了“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由于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体系侧重点不同,课程内容也不尽相同。电子工程专业主要侧重于硬件基础平台的设计,自动化专业则侧重于智能仪器、仪表的设计,软件专业侧重于嵌入式应用软件开发。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则应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更侧重于软/硬件的协同工作,将计算机系统“自下而上”的专业课程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线,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接口技术、操作系统、数据库、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控制等课程不再是独立的课程,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嵌入式系统工程设计中,会用到操作系统课程中所讲述的进程、线程、调度、文件系统的概念等;在通信中会用到微机接口课程中所讲述的串行接口的概念;在数据采集中会用到计算机控制课程中讲述的A/D转换、数字滤波算法等;在一个大型应用系统中还会用到计算机组网技术、套接字、数据库的概念等等。因此,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嵌入式系统课程内容应以实践为主,结合前修理论课程的内容,最终完成一个实际应用系统的开发[3]。
3嵌入式系统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及特色
我学院在2004年开设“嵌入式系统”专业选修课的同时,将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细分成嵌入式系统和网络技术两个培养方向,并制定了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培养计划,设置了4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方向课:计算机控制原理与技术(64学时)、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技术(64学时)、嵌入式系统工程设计方法(32学时)和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60学时)。IT领域的新技术发展之快、之多令人应接不暇,虽然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但他们毕业走向社会后,必然要面对这些新技术,如果我们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就会加长学生毕业后的适应周期;如果我们能够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接触这些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就能够缩短学生毕业后角色转换的时间,尽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应力求将最新的技术、最新的设计方法传授给学生。为此,我们积极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先后建立了“北京工业大学—Intel嵌入式系统联合实验室”、“微软嵌入式系统认证培训中心”和“北京工业大学—AlteraEDA/SOPC联合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学习新技术的环境,同时也能使我们的教学内容与这些企业的新技术基本保持同步[4-5]。“嵌入式系统原理与技术”涉及目前嵌入式系统最为流行的两项新技术—英特尔公司的XScale技术(ARM架构)和微软公司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CE,该课程以XScale应用处理机为硬件平台,讲述WindowsCE操作系统定制、优化方法以及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的开发手段和方法。“嵌入式系统工程设计方法”则涉及了另一项新技术“IP(知识产权)复用技术”,该课程以Altera公司的Nios软核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讲述了SOPC(片上可编程系统)设计方法和流程。上述两门课程均是以工程设计为主的课程,在讲述工程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时要涉及到开发环境、开发工具的使用,如果按照以往先在课堂讲授,再到实验室做实验的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不易掌握,而且在实验之前还要再花费时间复习。因此,我们借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率先提出的“Learningbydoing”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旨在强化工程学科的学生全面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从2005年开始,在实验室授课,采用教师边讲学生边做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做中学”,取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6]。
4实践教学安排
为了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采用了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性课程设计3个阶段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全面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
4.1课内实验
以一个实际应用系统开发流程为例,设计了如下实验内容:(1)WindowsCE操作系统的定制:包括在硬件平台和模拟器上定制WindowsCE操作系统、添加组件以及使用远程调试工具进行调试。(2)修改WindowsCE操作系统映像配置文件:包括通过修改系统映像配置文件,在操作系统映像中添加各类文件和修改系统设置。(3)硬件定制实验:包括添加CF存储卡、802.11无线网卡和蜂窝注册表等硬件相关组件。(4)WindowsCE驱动程序的开发:包括流接口驱动程序的开发以及在PlatformBuilder环境下开发简单应用程序用以调用驱动程序函数。(5)WindowsCE应用程序的开发:包括导出SDK开发包,在EVC开发环境下开发、调试应用程序,制作自定义组件、系统优化和Shell实验。
4.2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完成一个应用程序的开发,课程设计题目每年不断更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程度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分值依据题目难易程度而定。学生也可以自拟题目,为保证题目的难度和规模能达到教学要求须经任课教师认可。题目有:在WindowsCE环境下的闹钟提醒程序、注册表编辑器、串口调试程序、文本编辑器、计算器、画图、贪吃蛇等[4,7]。
4.3综合性课程设计
“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是综合性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专业方向的理论课程,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3~4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组,自选题目,自选平台,完全按照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严格检查各阶段完成情况。使学生掌握嵌入式系统实际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流程,巩固理论课程内容,规范工程文档的建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答辩、演示给出成绩,将题目新颖、完成情况较好的项目组推荐参加国内外相关竞赛。今年正在进行中的项目有:家庭视频监控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家电语音控制系统等[8]。
4.4学生科技竞赛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要求继续开展大学生竞赛活动,重点资助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和广泛参与面的大学生竞赛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4,9]。我校十分重视嵌入式系统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在2006年投资近60万元,建立了“嵌入式系统科技竞赛训练基地”。通过搭建一个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训练的基础平台,形成一个传、帮、带的梯队、达到“以点带面”的良性循环效果,增加了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计算机学院在国、内外嵌入式系统相关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英特尔杯)”中,2004年获得了三等奖,2008年获得了二等奖。“2005年微软嵌入式系统全球大学生挑战赛”入围全球前30名,并参加了在美国西雅图微软总部举行的总决赛,获得“优胜奖”。在IEEE举办的“第六届计算机协会国际设计大赛(CSIDC)”,进入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全球前10名总决赛,并获得“优胜奖”。在Altera公司举办的“Nios软核嵌入式处理器设计大赛”中,先后获得过优胜奖和三等奖[10]。
5结束语
嵌入式系统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为了加强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就要求我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完善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体系。
1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多数高等院校计算机本科专业涉及的硬件教学课程主要有“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在新形势下部分课程内容设置显得不够合理,部分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影响了教学效果,无法完全满足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动手能力培养,更无法有效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目前,作为计算机教学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的“数字逻辑”,要求学生掌握组合逻辑、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研究对象主要是分立元件、通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及基本的可编程器件等,介绍的方法也以传统方法为主,已无法适应目前应用的需要;作为专业主干课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主要内容是讨论计算机的结构、各功能部件原理及设计方法,同时介绍当前的新技术、新方法,目的是让同学们熟悉计算机的结构,为以后应用和设计计算机系统打下基础。目前大家普遍采用的教材在部件设计中讨论的方法主要是硬布线逻辑或微程序设计方法:硬布线逻辑运行速度高,但缺乏灵活性;微程序设计方法有一定的灵活性,但资源占用多,运行速度慢。尽管这两种方法对于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但由于缺乏实际应用背景,学生学习兴趣受到影响,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更是无从谈起。“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也存在类似尴尬,讨论以16位个人计算机为背景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适合入门和了解基本原理,但与“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一样,由于缺乏实际应用背景,教学目标无法完全实现。随着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系统编程(ISP)、片上系统(SOC)等技术的发展,32位个人计算机的应用已很成熟,多核64位计算机应用也将逐步成为主流。嵌入式系统设计需要较强的软硬件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大相关新技术的比例,并根据实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国外许多知名高校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已经作了适时调整,如麻省理工学院非常注重学生的设计能力的培养,为此专门开设了“计算机系统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自主设计ALU、单指令周期CPU、多指令周期CPU乃至流水线32位MipsCPU和Cache;斯坦福大学也有相似的课程和实验环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杨百翰大学在基于可编程逻辑的超级计算机研制方面也有大量成果。当前在国内,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尤其是在一些法学、工商管理类高校已经开始广泛运用。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法,目标是解决学生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以提高应用能力的问题。案例教学法具有综合性、交互性、启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等多种特征,它的使用大大缩短了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观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鉴于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特点,教学中尤其适合案例式教学。目前在国内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案例教学比例不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案例数量不足,质量欠缺;许多高校尽管重视案例教学的应用,但是在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对滞后;案例陈旧,缺乏代表性等。
2以ISP技术为主线改革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
计算机本科专业涉及的硬件教学课程按合理教学顺序一般为“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一些课程可以在时间上重叠,如“数字逻辑”、“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由于ISP、EDA技术可以灵活地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产品,是目前工程实践领域和芯片设计领域运用最广泛也是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因此在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把相关技术列为重要内容,即以ISP、SOC技术为主线,使相关课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达到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数字逻辑”课程中,应大幅增加可编程逻辑技术的比重,重点讨论用EDA方法,利用ISP技术、SOC技术设计IP核的方法,使学生对相关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具备基本的实践能力;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增加计算机设计原理和实践的内容,也可考虑再单独增加一门计算机设计课程以替代目前“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设计,在该课程中重点讨论如何采用EDA方法,利用ISP技术、SOC技术设计计算机各部件如CPU、Cache等,通过实际应用和实践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可以考虑以16位计算机应用知识入门,以讨论32位计算机的应用为重点。相应的,作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先行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也应把相应的内容整体提升到32位,考虑到学习过程的先易后难,可以先介绍16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知识作为入门,再对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相关内容展开。单片机系统本质上也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是针对应用或用户定制的完整、高效的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需要较强的操作系统原理、应用程序设计和硬件设计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其中特别是硬件系统设计能力可以通过以上几门硬件课程的系统学习逐步培养,因此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应注意衔接,同时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面向实际应用,以提高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为目的。针对实践教学,目前相关课程的实验教学的实验项目及内容固定,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步骤程式化,许多同学按教学实验计划做完实验,仍然无法充分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无法真正拥有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计算机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高等院校的计算机教学理应不断地适应这种要求,相关的实验教学应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思路是利用ISP、SOC技术开发出一种内容可定制的硬件课程教学实验平台,由于作为控制对象的外围电路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设计为通用模块,而实验平台控制部分则可以利用可编程逻辑改变,以适应不同的课程。如控制部分设计为基本CPU即可做“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相关实验;控制部分设计为单片机即可做“单片机”课程的相关实验;甚至控制部分可以设计为个人计算机CPU,配合有关的接口电路,即可做“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相关实验等。在我院的计算机本科专业相关硬件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已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我院“数字逻辑”教学大纲已在近年作过相应调整,EDA技术、可编程技术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原来的20%增加到60%以上,经过多年的建设,“数字逻辑”课程在今年被评定为“湖北省精品课程”;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引入利用ISP技术设计CPU软核等教学和实践内容;“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也增加了32位计算机相关内容的学习和讨论,新的实验设备可以进行32位的相关实验等,这些安排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明显提高了。
3采用案例教学法作为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事先精选的典型的、具有工程背景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可以为同学们模拟实际应用的场景,获得近似于实战的经验。为完成设计目标,同学们自然会自己主动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学会应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通过用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这样教师在授课中可以把精力集中于教学内容的总体把握上,而不需要过分在知识细节上消耗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案例教学法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首先必须有代表性和实时性,必须是实践中的典型应用实例。在实践中应用的几率高,具有普遍意义,这样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值得花费精力讨论和设计,才是有意义的。同样重要的是案例需具有实际工程背景,学生可以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和特定的环境,有针对性地通过自主学习和思考进行设计,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还应该形成相对固定的案例集,并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应定期对案例集进行评估,剔除一些过时的案例,增加一些新的典型应用实例。这样就保证了案例的典型性、实时性及工程背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把案例教学法作为主要方法,并把案例分为4类:一是问题评论型,给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去评价;二是分析实现型,不给出解决方案,要求学生讨论分析以提出方案;三是实际模拟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的实践活动;四是发展开放型,通过案例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讨论相关理论的发展趋势。我院在相关课堂教学中采用的部分案例如表1所示。在“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的重点章节教学中,我们通过采用上述案例法,调动学生成为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消极被动的听众,在案例学习和讨论中,鼓励学生提出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课堂上营造出积极发表意见和争论的气氛。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有明显改善,学生的动手能力有了显著增强。
4总结
为实现面向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确定完整合理的计算机本科专业硬件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目的,我们提出了以ISP技术为主线的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它的主要内容为两方面:一是调整现有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如在“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系统结构”、“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中以“数字逻辑”课程为先导,以ISP、SOC技术为主线贯穿于各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课程中把主要内容全面提升到32位等。二是在教学中运用案例法,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学习氛围。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的优势。实践表明以ISP技术为主线的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改革,符合国家高等质量工程建设中培养创新性人才的规划,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我们也意识到计算机工程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牵涉到许多方面,我们将在实践中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