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局域网的应用安全及病毒防治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论文关键词:电子商务密码技术安全协议
论文摘要:文章主要针对在电子商务应用中所经常使用到的几种信息安全技术作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各种技术在应用中的侧重点,强调了在电子商务应用中信息安全技术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信息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这种商务活动新模式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经济、工作和生活方式,可是,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依然是制约人们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最大问题,因此,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和保证电子商务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
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应用中,最主要的是防止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与可用性遭到破坏;主要使用到的有密码技术、信息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等。
1密码技术
密码是信息安全的基础,现代密码学不仅用于解决信息的保密性,而且也用于解决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等,密码技术是保护信息传输的最有效的手段。密码技术分类有多种标准,若以密钥为分类标准,可将密码系统分为对称密码体制(私钥密码体制)和非对称密码体制(公钥密码体制),他们的区别在于密钥的类型不同。
在对称密码体制下,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相同的密钥在传输过程中需经过安全的密钥通道,由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比较著名的对称密钥系统有美国的DES,欧洲的IDEA,Et本的RC4,RC5等。在非对称密码体制下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不同,加密密钥公开而解密密钥保密,并且几乎不可能由加密密钥导出解密密钥,也无须安全信道传输密钥,只需利用本地密钥的发生器产生解密密钥。比较著名的公钥密钥系统有RSA密码系统、椭圆曲线密码系统ECC等。
数字签名是一项专门的技术,也是实现电子交易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实现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不可抵赖性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电子银行、电子证券、电子商务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数字签名的实现基础是加密技术,它使用的是公钥加密算法与散列函数一个数字签名的方案一般有两部分组成:数字签名算法和验证算法。数字签名主要的功能是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发送者身份的验证、防止交易中抵赖的发生。
2信息认证和访问控制技术
信息认证技术是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用于保证通信双方的不可抵赖性和信息的完整性。在网络银行、电子商务应用中,交易双方应当能够确认是对方发送或接收了这些信息,同时接收方还能确认接收的信息是完整的,即在通信过程中没有被修改或替换。
①基于私钥密码体制的认证。假设通信双方为A和B。A,B共享的密钥为KAB,M为A发送给B的信息。为防止信息M在传输信道被窃听,A将M加密后再传送,如图1所示
由于KAB为用户A和B的共享密钥,所以用户B可以确定信息M是由用户A所发出的,这种方法可以对信息来源进行认证,它在认证的同时对信息M也进行了加密,但是缺点是不能提供信息完整性的鉴别。通过引入单向HASH函数,可以解决信息完整性的鉴别问题,如图2所示
在图2中,用户A首先对信息M求HASH值H(M),之后将H(M)加密成为m,然后将m。和M一起发送给B,用户B通过解密ml并对附于信息M之后的HASH值进行比较,比较两者是否一致。图2给出的信息认证方案可以实现信息来源和完整性的认证。基于私钥的信息认证的机制的优点是速度较快,缺点是通信双方A和B需要事先约定共享密钥KAB。
②基于公钥体制的信息认证。基于公钥体制的信息认证技术主要利用数字签名和哈希函数来实现。假设用户A对信息M的HASH值H(M)的签名为SA(dA,H(m),其中dA为用户A的私钥),用户A将M//SA发送给用户B,用户B通过A的公钥在确认信息是否由A发出,并通过计算HSAH值来对信息M进行完整性鉴别。如果传输的信息需要报名,则用户A和B可通过密钥分配中心获得一个共享密钥KAB,A将信息签名和加密后再传送给B,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只有用户A和B拥有共享密钥KAB,B才能确信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访问控制是通过一个参考监视器来进行的,当用户
对系统内目标进行访问时,参考监视器边查看授权数据库,以确定准备进行操作的用户是否确实得到了可进行此项操作的许可。而数据库的授权则是一个安全管理器负责管理和维护的,管理器以阻止的安全策略为基准来设置这些授权。
③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目前用得最广泛的一种安全技术,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它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可以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包、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对某些禁止的访问行为、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及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等。防火墙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减少黑客的入侵及攻击,它限制外部对系统资源的非授权访问,也限制内部对外部的非授权访问,同时还限制内部系统之间,特别是安全级别低的系统对安全级别高的系统的非授权访问,为电子商务的施展提供一个相对更安全的平台,具体表现如下:
①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安全策略。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配置在防火墙上。与将网络安全问题分散到各个主机上相比,防火墙的集中安全管理更经济。例如在网络访问时,一次一密口令系统和其它的身份认证系统完全可以不必分散在各个主机上,而集中在防火墙身上。
②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作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当发生可疑动作时,防火墙能进行适当的报警,并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另外,收集一个网络的使用和误用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的理由是可以清楚防火墙是否能够抵挡攻击者的探测和攻击,并且清楚防火墙的控制是否充足。而网络使用统计对网络需求分析和威胁分析等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③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通过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限制了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造成的影响。再者,隐私是内部网络非常关心的问题,一个内部网络中不引人注意的细节可能包含了有关安全的线索而引起外部攻击者的兴趣,甚至因此而暴露了内部网络的某些安全漏洞。使用防火墙就可以隐蔽那些透漏内部细节如Finger,DNS等服务。Finger显示了主机的所有用户的注册名、真名,最后登录时间和使用shell类型等。但是Finger显示的信息非常容易被攻击者所获悉。攻击者可以知道一个系统使用的频繁程度,这个系统是否有用户正在连线上网,这个系统是否在被攻击时引起注意等等。
防火墙可以同样阻塞有关内部网络中的DNS信息,这样台主机的域名和IP地址就不会被外界所了解。
④网络安全协议。网络协议是网络上所有设备之间通信规则的集合。在网络的各层中存在着许多协议,网络安全协议就是在协议中采用了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等保证信息安全交换的安全网络协议。目前,Intemet上对七层网络模型的每一层都已提出了相应的加密协议,在所有的这些协议中,会话层的SSL和应用层的SET与电子商务的应用关系最为密切。
①ssL协议(SecureSocketsLayer)安全套接层协议。SSL使用对称加密来保证通信保密性,使用消息认证码(MAC)来保证数据完整性。SSL主要使用PKI在建立连接时对通信双方进行身份认证。SSL协议主要是使用公开密钥体制和X.509数字证书技术保护信息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它主要适用于点对点之间的信息传输,提供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安全标准,它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嵌入一个子层,在建立连接过程中采用公开密钥,在会话过程中使用私人密钥。加密的类型和强度则在两端之间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判断决定。
SSL安全协议是国际上最早应用于电子商务的一种网络安全协议,至今仍然有很多网上商店使用。在传统的邮购活动中,客户首先寻找商品信息,然后汇款给商家,商家将商品寄给客户。这里,商家是可以信赖的,所以客户先付款给商家。在电子商务的开始阶段,商家也是担心客户购买后不付款,或使用过期的信用卡,因而希望银行给予认证。SSL安全协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所以,它运行的基点是商家对客户信息保密的承诺。显然,SSL协议无法完全协调各方间的安全传输和信任关系。
②SET协议SecureElectronicTransaction)安全电子交易。为了克服SSL安全协议的缺点,实现更加完善的即时电子支付,SET协议应运而生。
SET协议采用了双重签名技术对SET交易过程中消费者的支付信息和订单信息分别签名,使得商家看不到支付信息,只能接收用户的订单信息;而金融机构看不到交易内容,只能接收到用户支付信息和账户信息,从而充分保证了消费者帐户和定购信息的安全性。SET协议的重点就是确保商家和客户的身份认证和交易行为的不可否认性,其理论基础就是不可否认机制,采用的核心技术包括X.509电子证书标准,数字签名,报文摘要,双重签名等技术。SET协议使用数字证书对交易各方的合法性进行验证,通过数字证书的验证,可以确保交易中的商家和客户都是合法的、可信赖的。
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起到了尤其重要的作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摘要:全球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科学与技术、经济与文化、军事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和冲击,同时也给网络的安全运行带来更多的挑战。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是一对孪生矛盾。一般认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来自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就显得很有现实意义。本文将从计算机病毒的研究背景、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类型以及防治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
0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依赖计算机网络。然而,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计算机病毒给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03年1月25日,突如其来的“蠕虫王”病毒,在互联网世界制造了类似于“9.11”的恐怖袭击事件,很多国家的互联网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样,前两年李俊制作的“熊猫烧香”病毒再次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敲起了警钟。据美国计算机权威组织报告,全球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总和超过6万多种,而且每天还有100多种以上的新病毒问世,同时计算机病毒在2000年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高达1.6万亿美元。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就显得极具紧迫,意义重大。
1计算机病毒的含义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目前国内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对病毒是这样定义的:“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因此,像炸弹、蠕虫、熊猫烧香等均可称为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特殊的程序。除了与其他程序一样,可以存储和运行外,计算机病毒还有感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衍生性等特征。下面简单就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加以介绍:
①感染性。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也称为寄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成的特性。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根本属性,是判断一个程序是否为病毒程序的主要依据。②隐蔽性。隐蔽性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计算机病毒隐藏的位置来看,不同的病毒隐藏在不同的位置,有的隐藏在扇区中,有的则以隐藏文件的形式出现,让人防不胜防。③潜伏性。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是指其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通过修改其他程序而把自身的复制体嵌入到其他程序或者磁盘的引导区甚至硬盘的主引导区中寄生。④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一个触发条件:或者触发其感染,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一个病毒的感染机制使之进行感染;或者触发其发作,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病毒的表现攻击破坏部分。⑤衍生性。计算机病毒的衍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依据个人的主观愿望,对某一个已知病毒程序进行修改而衍生出另外一中或多种来源于同一种病毒,而又不同于源病毒程序的病毒程序,即源病毒程序的变种。这也许就是病毒种类繁多、复杂的原因之一。⑥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取决于计算机病毒制造者的目的和水平,它可以直接破坏计算机数据信息、抢占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以及对计算机硬件构成破坏等。正是由于计算机病毒可怕的破坏性才使得计算机病毒令人如此恐怖。
3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对于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不同的范畴有着不同的类型定义。下面就简单介绍一种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①引导区病毒。引导区病毒隐藏在硬盘或软盘的引导区,当计算机从感染了引导区病毒的硬盘或软盘启动,或当计算机从受感染的软盘里读取数据时,引导区病毒就开始发作。②文件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寄生在其他文件中,常常通过对病毒的编码加密或是使用其他技术来隐藏自己。③脚本病毒。脚本病毒依赖一种特殊的脚本语言来起作用,同时需要主软件或是应用环境能够正确地识别和翻译这种脚本语言中嵌套的命令。④“特洛伊木马”程序。特洛伊木马程序比起其他各种恶意的软件来说都更加了解用户的心里状态——这种程序的创作者用在怎么样使运行特洛伊木马程序的功夫可能和他们创作木马的时间一样多。
4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计算机病毒是指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的一类病毒的总称。而现在网络时代的计算机病毒,已经不是如此单纯的一个概念,它被溶进了更多的东西。如今的计算机病毒是指以网络为平台,对计算机安全产生安全的所有程序的总和。
4.1“间谍”式木马病毒出现。如果说传统木马病毒是个骗子的话,那么现在的木马病毒则更像一个活生生的间谍。如今“间谍”式木马病毒一般是指利用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计算机系统,通过修改注册表自动启动,运行时故意不被察觉,将用户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信息都暴露在网络中的病毒程序。
4.2可以自我完善的蠕虫病毒出现。如今的蠕虫病毒除了利用网络缺陷外,更多地利用了一些新的骗人技术。如:“密码”病毒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诱使用户来主动运行病毒,等等。
4.3黑客程序。随着网络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必须重新来审视黑客程序。黑客程序一般都有攻击性,它会利用漏洞在远程控制计算机,甚至直接破坏计算机。黑客程序会与木马程序相结合,对计算机安全构成威胁,所以黑客程序也是一种计算机病毒。
总之,现在的计算机病毒都呈现出隐蔽性、欺骗性等复杂的特点,让人们在毫无警觉的情况下使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
5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5.1引导型病毒的预防引导性病毒一般在启动计算机时,优先获得控制权,强占内存。通常情况下,只要不用软盘或者只用“干净的”软盘启动系统,是不会染上引导型病毒的。对软盘进行写保护,则可以很好地保护软盘不被非法写入,从而不被感染上启动型病毒。但要保护硬盘的安全,除了从操作方面注意外,只有采取用软盘来保护硬盘的措施
5.2文件型病毒的预防文件型病毒的预防方法是在源程序中增加自检及清楚病毒的功能。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可执行文件从一生成就具有抗病毒的能力,从而可以保证可执行文件的干净。自检清除功能部分和可执行文件的其他文件融为一体,不会和程序的其他功能冲突,也使得病毒制造者无法造出针对性的病毒来。可执行文件染不上病毒,文件型病毒就无法传播了。
5.3个性化的预防措施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总是带有普遍性的或大众化的,以使计算机病毒范围尽可能的广,所以有时一些个性化的处理可能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或者免疫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如:给一些系统文件改名或扩展名;对一些文件甚至子目录加密。使得计算机病毒搜索不到这些系统文件。
5.4加强IT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除了从技术层面来加以维护和防治外,加强对计算机从业人员(在此指的是IT行业的“精英”,可以制造计算机病毒的高智商人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也极其重要。如果他们有着很高的职业道德,他们就不会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令全世界计算机用户为之紧张。反而可以可以在计算机领域为人类作出积极而巨大的贡献。
5.5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加强对计算机行业高智商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作出了规定和惩罚。
5.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世界早已融为一体,跨国进行计算机病毒攻击也已出现。为此,世界各国要本着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高度,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计算机病毒犯罪,此举已显得刻不容缓。
6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给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巨大的安全挑战。现代信息网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有来自网络外面的攻击,比如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等。因此合理有效的预防是防治计算机病毒最有效,最经济省力,也是最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预防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感知、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以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使得计算机网络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促进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卓新建,郑康锋,辛阳.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8):第二版.
[2]郝文化.防黑反毒技术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第一版.
[3]程胜利,谈冉,熊文龙等.计算机病毒与其防治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第一版.
[4]张仁斌,李钢,侯整风.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
[5]傅建明,彭国军,张焕国.计算机病毒与对抗[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6]吴万钊,吴万铎.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治大全[M].学苑出版社,1993,(10).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论文关键词:网络安全计算机数据加密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网络也在不断的发展。相对应的各种攻击网络的手段也随之产生,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现在人类网络生活的重要要求。
保证网络安全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是数据加密,它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已经成为人类传输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网络信息传输缩小了时间空间的距离,这种方便的传输方式无疑成为人类最依赖的方式,而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却越来越大,各种病毒层出不穷,这对于网络用户来说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病毒及木马的侵入,不仅影响用户的正常工作,还会造成很大程度的经济损失。数据加密方法则可以有效的保障网络信息进行安全的传输,下面就对这种方式的应用进行讨论。
一、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因素
㈠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隐患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整个电脑的支撑软件,它为电脑中所有程序的运行提供了环境。所以,一旦操作系统存在隐患,网络入侵者能够获得用户口令,进而操作更个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获取计算机各个程序中残留的用户信息;如果系统掌管内存,CPU的程序有漏洞,那么网络入侵者就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把计算机或者服务器弄瘫痪;如果系统在网络上传文件、加载和安装程序的地方出现漏洞的话,网络入侵者就能够利用间谍程序对用户的传输过程、使用过程进行监视,这些隐患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利用了不安全的程序,所以尽量避免使用不了解的软件。除此之外,系统还有守护进程的程序环节、远程调用功能、后门和漏洞问题,这些都是网络入侵者可以利用的薄弱环节。
(二)网络中存在的不完全隐患
网络允许用户自由发布和获取各类信息,故而网络面临的威胁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传输线的攻击,也可以使网络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的硬件实施攻击。其中协议的不安全性因素最为关键,计算机协议主要包括:TCP/IP协议、FTP、NFS等协议,这些协议中如果存在漏洞网络入侵者就能够根据这些漏洞对用户名进行搜索,可以猜测到机器密码口令,对计算机防火墙进行攻击。
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不安全隐患
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具有先天缺陷的一方面,他是基于分级管理的理念而建立,所以,数据库的不安全就会泄漏我们上网看到的所有信息,在网上存储的信息,通过这些用户的帐号,密码都会被泄漏,这样对用户的财产、隐私安全都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二、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㈠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就是按照确定的密码算法把敏感的明文数据变换成难以识别的密文数据,通过使用不同的密钥,可用同一加密算法把同一明文加密成不同的密文,来实现数据的保护。数据加密的主要方式有三种: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到端加密。“网上银行”的兴起,使得银行系统的安全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安全隐患不得不令人担优,数据加密系统作为一种新一级别的安全措施脱颖而出。各大银行中都采取了数据加密技术与网络交换设备联动。即指交换机或防火墙在运行的过程中,将各种数据流的信息上报给安全设备,数字加密系统可根据上报信息和数据流内容进行检测,在发现网络安全事件的时候,进行有针对性的动作,并将这些对安全事件反应的动作发送到交换机或防火墙上,由交换机或防火墙来实现精确端口的关闭和断开,这样就可以使数据库得到及时充分有效的保护。
(二)密钥密码技术的应用
密钥是对于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分为私人密钥和公用密钥。私人密钥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安全性相对较高,因为这种密钥是双方认可。
可是这种密钥也存在缺陷,那就是当由于目的不同所需要不同密钥的时候就会出现麻烦和错误状况,这个时候,公用密钥就能发挥作用。这样一一来传输者可以对所要传输的信息进行公用密钥进行加密,接收方接到文件时用私人密钥解密,这样就避免了传输方要用很多私人密钥的麻烦,也避免私人密钥的泄漏。例如用信用卡购物时,通常情况下商店终端的解密密钥可解开并读取以加密数据形式存储在信用卡中的个人信息。终端将读取的信息传送到发行信用卡的公司认证顾客信息。这种情况下,店铺的终端会留下个人信息的记录,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所以很多人会担心自己的信用卡号被人盗用。密钥密码技术,要求用两个密钥解读加密数据,这两个解密密钥分别掌握在商店和信用卡公司手中。店铺终端密钥读取的信息只够确认持卡人是否是某家信用卡公司的会员,而不能读取其他个人资料。信用卡公司的解密密钥能解开所有信息,进而确认持卡人是否具有使用这张信用卡的权限,提高了信用卡交易的安全性。
㈢数字签名认证技术的应用
认证技术能够保障网络安全,它可以有效的核实用户身份信息,认证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是数字签名技术。它建立在加密技术的基础上,是对加密解密计算方式来进行核实。在这个认证技术中被最多应用的是私人密钥的数字签名以及公用密钥的数字签名。私人密钥的数字签名是双方认可的认证方式,如上文所述,双方运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但是由于双方都知道密钥,就存在着篡改信息的可能性,因此这种认证方式还要引入第三方的控制。而公用密钥就不用这么麻烦,由于不同的计算法则,加密密钥完全可以公开,而接收者只要保存解密密码就可以得到信息。例如在国内税务行业中,网上办理税务业务越来越受到认可。数字签名安全认证系统就成为了网上保税业务的安全门卫,为税务办理系统提供了安全性保障。
三、常用的数据加密工具的运用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依赖,相关的数据加密工具也应运而生,下面就举出一些最为常用的工具,以供参考。
硬件加密工具:这种工具是在计算机并行口或者USB接口的加密工具,它可以对软件和数据进行加密,很有效的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对用户的知识产权进行了保护。
光盘加密工具:它是通过对镜像文件进行可视化的修改,隐藏光盘镜像文件,把一般文件放大,把普通目录改为文件目录,从而保护光盘中的机密文件和隐私信息,方便快捷的制作自己的加密光盘,简单易学,安全性也高。
压缩包解压密码:对于打文件的传输,我们往往会用到压缩包,ZIP和RAR是我们最常使用的两种压缩包,这两个压缩包软件都具有设置解压密码的功能,就是说在解压的时候要有密码才能获取压缩包内的信息内容,这样在双方传输的重要信息的时候,就避免了第三方窃取信息的可能性。
有加密工具就会产生解密工具,当自己设置的密码遗忘的时候,这些工具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些工具也是泄漏信息的隐患。所以数据信息的安全就如同战争,知己知彼才能久立不败之地。解密软件也有很多种,例如针对以上三种就有相应的关盘解密工具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化、信息时代的更新迅速,网络中恶意的攻击,流氓软件木马软件的横行,使得网络安全被高度重视。然而只注重防护体系是不行的,操作系统技术再提高,也还是会被漏洞破坏;防火墙技术再高,也会有黑客攻破。病毒防范技术再高,也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免不了被新生病毒侵害,所以,在完善的防护体系的建立下,还要注重网络安全应用的管理,只有管理的技术并用才能有效的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总而言之,对于网络不断发展,我们要总结以往教训,吸取经验,取长补短,才能更好的保护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卢开澄.计算机密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f2]胡英伟,江立东网络安全技术一数据加密[J] 计算机与通信,2008。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计算机安全问题愈显突出,成为国内相关领域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信息化建设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并且较为复杂,大量信息数据在计算机上储存,只有采取合理有效的改善措施才能更好的将计算机安全隐患消除,预防计算机病毒的入侵造成大量数据的损坏和丢失,进而保证计算机安全。由此,本文针对计算机实际发展现状,深入分析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隐患,结合实际需要提出相关措施进行改进,更好的维护计算机安全,推动信息化建设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计算机病毒;信息数据
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但是计算机安全问题却时有发生,造成了大量信息数据泄露以及损失,每一次的计算机安全事件都加深了人们对于计算机安全方面的强烈质疑,信任度极度处于低谷。尽管计算机安全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是针对黑客势力的打击同样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网络安全隐患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是随着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技术随之提高,各种病毒和计算机供给手段随之增加,时刻威胁着计算机的安全[1]。计算机病毒是黑客为了破坏电脑系统的攻击手段,每当攻击成功后都会再次的进行破坏,来满足自身的虚荣心。
现今,随着计算机各方面的更新换代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黑客势力同样在不断壮大,甚至形成了黑客联盟,对黑客势力的成长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全世界针对计算机安全的预防主要是针对黑客利用病毒对计算机的攻击手段,技术较为娴熟的黑客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计算机同时瘫痪,并且无法恢复,大量数据丢失,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由此,世界各国为了应对黑客势力的攻击,纷纷效仿组建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部门,来维护计算机互联网安全。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升,病毒的种类同样增多,计算机病毒最大的特点是传播速度较快,并且破坏性较强,能够在极短的时间进行大范围传播。尽管国内外一些计算机软件公司设计研发了安全防护软件,并对计算机定期进行补丁维护,但是病毒的种类千奇百怪,补丁并不能完全对病毒进行防护,目前国内外并没有能够完全对病毒进行免疫防护的系统。计算机之所以功能如此广泛齐全,同其各种软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是这些软件在设计之时并不能保证完全进行病毒防护,由此病毒总是能通过软件的漏洞入侵计算机进行破坏。而软件中存在的漏洞一般情况下是无法发现,这就为黑客提供了病毒攻击的机会。
计算机病毒种类较多,目前市场上的杀毒软件大多数是针对目前已经发现的病毒进行设计防护,对于未知病毒的防护力度仍然匮乏,难以有效的保护计算机安全,应针对病毒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制定防护措施。
计算机病毒有很多特征,其中计算机病毒有着强烈的潜伏性,在计算机中毒以后并不会第一时间产生问题,而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计算机系统会突然崩溃,进而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信息数据的泄露,其中包括软件的登录密码以及网上银行支付信息等,对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是最为显著的特征,病毒能够入侵计算机对内部系统进行损害,造成大量数据信息丢失。并且计算机病毒繁衍能力较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导致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瘫痪,计算机无法运行,强烈的病毒会导致计算机根本无法开机进行修复,需要重新安装系统。这种病毒,在互联网上传播速度较快,一台计算机中毒后就可能导致相连接的其他计算机出现中毒的情况,引起连锁反应。
计算机病毒会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针对性的攻击,其中较为突出的是一些木马病毒,经常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对计算机的个人信息进行攻击,获取个人账号信息以及网上银行的相关信息,进而造成大量经济财产损失。这种木马病毒本身并不会对计算机产生较大的影响,只是一种媒介,将电脑中途所记录的个人网上银行等支付信息进行拷贝、记录,造成电脑短时间内的无法操控。对于一些游戏账号也会丢失,密码错误无法登陆。木马病毒对于电脑系统的其他方面并不会产生的较强的攻击性,由此体现了计算机病毒的针对性。
计算机病毒的扩散性主要是指病毒强大的繁衍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病毒,并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破坏性较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为计算机病毒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扩散范围增加。大部分企业或者行政部门的计算机,存储着大量重要的数据信息,遭受病毒的入侵时导致计算机病毒的扩散,短时间内企业或者行政机构单位的电脑陷入瘫痪,盗取重要信息资料,一些服务型单位或企业难以正常的开展工作,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由此看来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对计算机安全威胁严重程度[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的数据传输变得愈加频繁,并且传输种类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各大网络企业的网盘、邮箱、优盘、以及各种聊天软件,都可以进行数据传输,文件的传输变得越来越方便。但是由此相伴随的计算机安全风险成倍增长,运营商对病毒的防护能力难以预料,并且由于计算机病毒自身的特性,潜伏期较长,能够在不经意间盗取重要的个人信息,导致计算机瘫痪。由此,为了降低病毒的入侵,在传输文件和打开文件之前,用杀毒软件进行查杀修复,避免存在漏洞为病毒提供可乘之机。
对于病毒入侵的安全问题,目前国内外还未找到完全避免的办法,由此面对计算机病毒入侵的风险,应时刻保持警惕,将重要的数据资料进行备份,按照实际需要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保存。这样技术计算机遭到病毒入侵,在恢复后不需要担心数据丢失造成的损失和不便。同时,对于计算机系统进行备份,为了避免黑客入侵造成整体计算机网络瘫痪,是较为有效的防范对策。
部分自认为计算机技术较为高明的电脑爱好者认为电脑完全没有必要安装杀毒软件,国内的杀毒软件没有任何的防护作用,以致于肆无忌惮的进行网页的浏览,拒绝安装任何厂家的杀毒软件,一些计算机技术较为娴熟的爱好者可以通过注册表的修复将病毒进行强制性的删除,来保证计算机安全,但是大多数计算机用户缺乏丰富的计算机技术,由此导致病毒入侵后难以及时有效的进行防护。因此为了更为全面的保护计算机不受病毒的侵害,应安装杀毒软件不定期的对计算机进行检查修复,添加补丁,防止病毒的趁虚而入。
结论: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但是目前国内外仍然未有能够避免病毒入侵的方法,只能通过一些防范措施来降低病毒入侵的风险,提升计算机整体系统的安全稳定。用户在使用计算机同时应随时注意网络病毒发展趋势,及时有效的为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以及补丁进行防范定期的对计算机进行检测查杀,升级病毒库来更加全面的预防病毒入侵,对于提升计算机安全性和预防计算机病毒入侵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1]孔向军.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分析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3(10):180-181.
[2]张长河.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分析研究[J].信息通信,2014,01(07):145.
[3]饶厚洋.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方式刍议[J].网友世界,2014,36(13):3.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病毒是威胁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计算机病毒的出现让计算机安全开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应用的广泛程度,让更多的网络病毒开始蔓延,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传输途径进行传播,从而影响计算机用户的正常使用。因此,目前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计算机安全防护的重点,需要使用者予以重视。病毒的传播是具备毁灭性和破坏性的,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目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中,应该注重对于网络病毒的防护,从而减少因为网络病毒而对计算机造成的威胁以及给计算机的使用者造成的损失。本文中,将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反病毒的防护措施进行研究。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其威胁因素相对比较复杂,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者而言,不同的威胁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后果。一般情况下,认为病毒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主要威胁因素,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从而进行网络扩散,在计算机主机以及系统中造成破坏,从而影响使用者的用户体验度,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计算机使用者的损失。因此,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网络安全的威胁与影响。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病毒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影响与破坏能力最强的因素。因此,应该重点针对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病毒进行有效阻止,从而减少因为网络安全而造成的损失,进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使用环境。
计算机网络具备极强的交互能力以及信息传播能力,因此,一旦网络病毒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了入侵,或者是计算机网络感染了病毒,那么其造成的影响就会非常巨大,从而直接影响区域内的计算机的使用安全。因此,为了对病毒进行有效防护,首先要明确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入侵方式,进而才能够实现对网络病毒的有效防止。
第一,计算机病毒的形成是一种恶意程序,这些程序必须有附着点,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病毒都是需要寄托在某个位置的。例如,一些不正规的网站中,就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病毒,存在大量的木马程序,如果使用者不小心点击进入了不合法网站,就容易造成病毒入侵,或者是恶意的木马程序进行自动的下载与安装。这类的现象是最常见,也是病毒入侵的主要方式。因此,对于病毒的入侵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病毒网站的恶意入侵。
第二,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入侵还主要存在与计算机的局域网范围内,给予计算机使用者一定的诱惑性,或者是在局域网范围内进行木马的植入。目前,无线互联网的出现让很多计算机的使用者喜欢上了wifi。但是,wifi虽然能够提供区域内的互联网使用,但是却容易进行病毒移植。尤其是一些扫码的过程中,病毒就容易通过扫码的方式入侵网络,从而影响计算机的使用,造成计算机中毒的现象。
第三,电子邮件的传递,也是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主要传播与入侵的途径。随着人们对电子邮件的依靠越来越紧密,让电子邮件成为了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主要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让人们陷入网络病毒的陷阱,这种入侵方式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使用者的好奇心,通过利用好奇心,来诱使使用者对邮件中的一些连接或者是可执行文件进行点击,从而达到病毒入侵的目的。
第四,在以上三点的分析过程中,主要探讨的是病毒的被动入侵方式,被动入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使用者的疏忽后者是好奇心,让使用者不经意间中毒,从而实现病毒入侵计算机网络的目的。实际上,在网络病毒入侵的方式中,主动入侵是危害程度最大的,也是让计算机使用者最无可奈何的入侵方式。主动入侵是指计算机黑客或者是恶意的计算机网络攻击,通过强行入侵的方式,造成计算机使用瘫痪或者是网络中毒。这种情况是相对少见的,但是其入侵的方式也是最为直接而有效的,其破坏的能力也是最强的。
通过以上对网络病毒的入侵方式进行分析,那么对于如何进行网络病毒的有效防止就相对简单一些。因此,在探讨如何进行网络病毒的防止措施中,也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针对处理:
首先,安装必要的网络防火墙以及病毒防护软件。互联网的病毒传播,其主要的方式是来源于网络,而对于每台计算机而言,其操作系统中都有网络防火墙的设置。在网络防火墙的使用过程中,都应该进行开启设置,将网络防火墙开启,就能够阻挡一部分来自网络上的恶意攻击。此外,在对浏览器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其安全级别设置成安全防护级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网络的病毒入侵。此外,安装木马查杀以及病毒的查杀软件。其目的在于如果一旦访问的过程中有病毒危险,杀毒软件会给予提示,警告使用者不要继续进行访问。再者,如果一旦电脑感染了病毒,查杀软件也会进行提示,并且进行必要的杀毒操作。因此,安装网络防火墙以及杀毒软件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病毒防护措施。
其次,对于被动的病毒入侵方式,应该加强计算机使用者的网络安全意识。因为对于被动的入侵方式而言,其病毒的植入都是利用了计算机使用者的好奇心。对于一些不正规或者是不合法的网站,使用者就不应该进入。而对于一些公共的网络设施,计算机使用者也应该能够有安全防范的意识,从而降低其使用的风险程度。
最后,如果出现主动的入侵,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断开网络。一旦网络断开,网络病毒就无法进行继续入侵,这样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因素进行了主要分析,并且针对网络病毒的入侵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其入侵方式来总结能防止的措施,进而实现降低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目的。目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中,应该注重对于网络病毒的防护,从而减少因为网络病毒而对计算机造成的威胁以及给计算机的使用者造成的损失。因此,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反病毒的防护措施进行研究,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的使用安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局域网(LAN ) 是指在小范围内由服务器和多台电脑组成的工作组互联网络。由于通过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网内每一台电脑, 因此局域网内信息的传输速率比较高, 同时局域网采用的技术比较简单,安全措施较少, 同样也给病毒传播提供了有效的通道和数据信息的安全埋下了隐患。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局域网的信息安全与病毒防治策略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
摘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计算机网络带来了无穷的资源, 但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重点介绍了局域网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 LAN; 威胁; 信息安全; 病毒防治
论文正文:
局域网的信息安全与病毒防治策略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扩展, 各类网络版应用软件推广应用, 计算机网络在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实现数据集中、数据共享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与信息系统建设已逐步成为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确保各项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行, 保证网络信息安全以及网络硬件及软件系统的正常顺利运转是基本前提, 因此计算机网络和系统安全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广域网络已有了相对完善的安全防御体系, 防火墙、漏洞扫描、防病毒、IDS 等网关级别、网络边界方面的防御, 重要的安全设施大致集中于机房或网络入口处, 在这些设备的严密监控下, 来自网络外部的安全威胁大大减小。相反来自网络内部的计算机客户端的安全威胁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威胁较大。未经授权的网络设备或用户就可能通过到局域网的网络设备自动进入网络, 形成极大的安全隐患。目前, 局域网络安全隐患是利用了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弱点, 而系统在使用和管理过程的疏漏增加了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
局域网(LAN ) 是指在小范围内由服务器和多台电脑组成的工作组互联网络。由于通过交换机和服务器连接网内每一台电脑, 因此局域网内信息的传输速率比较高, 同时局域网采用的技术比较简单,安全措施较少, 同样也给病毒传播提供了有效的通道和数据信息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局域网的网络安全威胁通常有以下几类:
2.1欺骗性的软件使数据安全性降低
由于局域网很大的一部分用处是资源共享, 而正是由于共享资源的“数据开放性”, 导致数据信息容易被篡改和删除, 数据安全性较低。例如“网络钓鱼攻击”, 钓鱼工具是通过大量发送声称来自于一些知名机构的欺骗性垃圾邮件, 意图引诱收信人给出敏感信息: 如用户名、口令、账号ID、ATM PIN 码或信用卡详细信息等的一种攻击方式。最常用的手法是冒充一些真正的网站来骗取用户的敏感的数据,以往此类攻击的冒名的多是大型或著名的网站, 但由于大型网站反应比较迅速, 而且所提供的安全功能不断增强, 网络钓鱼已越来越多地把目光对准了较小的网站。同时由于用户缺乏数据备份等数据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手段, 因此会造成经常性的信息丢失等现象发生。
2.2服务器区域没有进行独立防护
局域网内计算机的数据快速、便捷的传递, 造就了病毒感染的直接性和快速性, 如果局域网中服务器区域不进行独立保护, 其中一台电脑感染病毒, 并且通过服务器进行信息传递, 就会感染服务器, 这样局域网中任何一台通过服务器信息传递的电脑, 就有可能会感染病毒。虽然在网络出口有防火墙阻断对外来攻击, 但无法抵挡来自局域网内部的攻击。
2.3计算机病毒及恶意代码的威胁
由于网络用户不及时安装防病毒软件和操作系统补丁, 或未及时更新防病毒软件的病毒库而造成计算机病毒的入侵。许多网络寄生犯罪软件的攻击,正是利用了用户的这个弱点。寄生软件可以修改磁盘上现有的软件, 在自己寄生的文件中注入新的代码。最近几年, 随着犯罪软件(crimeware) 汹涌而至, 寄生软件已退居幕后, 成为犯罪软件的助手。2007 年, 两种软件的结合推动旧有寄生软件变种增长3 倍之多。2008 年, 预计犯罪软件社区对寄生软件的兴趣将继续增长, 寄生软件的总量预计将增长20%。
2.4局域网用户安全意识不强
许多用户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来进行数据的传递, 经常将外部数据不经过必要的安全检查通过移动存储设备带入内部局域网, 同时将内部数据带出局域网, 这给木马、蠕虫等病毒的进入提供了方便同时增加了数据泄密的可能性。另外一机两用甚至多用情况普遍, 笔记本电脑在内外网之间平凡切换使用, 许多用户将在In ternet 网上使用过的笔记本电脑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接入内部局域网络使用, 造成病毒的传入和信息的泄密。
2.5IP 地址冲突
局域网用户在同一个网段内, 经常造成IP 地址冲突, 造成部分计算机无法上网。对于局域网来讲,此类IP 地址冲突的问题会经常出现, 用户规模越大, 查找工作就越困难, 所以网络管理员必须加以解决。
正是由于局域网内应用上这些独特的特点, 造成局域网内的病毒快速传递, 数据安全性低, 网内电脑相互感染, 病毒屡杀不尽, 数据经常丢失。
3.1加强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
安全是个过程, 它是一个汇集了硬件、软件、网络、人员以及他们之间互相关系和接口的系统。从行业和组织的业务角度看, 主要涉及管理、技术和应用三个层面。要确保信息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必须注重把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层次上, 而进行这种具体操作的是人, 人正是网络安全中最薄弱的环节, 然而这个环节的加固又是见效最快的。所以必须加强对使用网络的人员的管理, 注意管理方式和实现方法。从而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增强内部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提高内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同时要加强法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 以便更有利地打击不法分子。对局域网内部人员, 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培训:
3.1.1加强安全意识培训, 让每个工作人员明白数据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理解保证数据信息安全是所有计算机使用者共同的责任。
3.1.2加强安全知识培训, 使每个计算机使用者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 至少能够掌握如何备份本地的数据, 保证本地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
3.1.3加强网络知识培训, 通过培训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 能够掌握IP 地址的配置、数据的共享等网络基本知识, 树立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3.2局域网安全控制策略
安全管理保护网络用户资源与设备以及网络管理系统本身不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目前网络管理工作量最大的部分是客户端安全部分, 对网络的安全运行威胁最大的也同样是客户端安全管理。只有解决网络内部的安全问题, 才可以排除网络中最大的安全隐患, 对于内部网络终端安全管理主要从终端状态、行为、事件三个方面进行防御。利用现有的安全管理软件加强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管理是当前解决局域网安全的关键所在。[论文网 LunWenDataCom]
3.2.1利用桌面管理系统控制用户入网。入网访问控制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 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为网络访问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它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 控制用户入网的时间和在哪台工作站入网。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 网络控制用户和用户组可以访问的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 可以指定用户对这些文件、目录、设备能够执行的操作。启用密码策略, 强制计算机用户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密码, 包括设置口令锁定服务器控制台, 以防止非法用户修改。设定服务器登录时间限制、检测非法访问。删除重要信息或破坏数据, 提高系统安全行, 对密码不符合要求的计算机在多次警告后阻断其连网。
3.2.2采用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通常安装在单独的计算机上, 与网络的其余部分隔开, 它使内部网络与In ternet 之间或与其他外部网络互相隔离,限制网络互访, 用来保护内部网络资源免遭非法使用者的侵入, 执行安全管制措施, 记录所有可疑事件。它是在两个网络之间实行控制策略的系统, 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采用防火墙技术发现及封阻应用攻击所采用的技术有:
①深度数据包处理。深度数据包处理在一个数据流当中有多个数据包, 在寻找攻击异常行为的同时, 保持整个数据流的状态。深度数据包处理要求以极高的速度分析、检测及重新组装应用流量, 以避免应用时带来时延。
②IP?U RL 过滤。一旦应用流量是明文格式, 就必须检测HTTP 请求的U RL 部分, 寻找恶意攻击的迹象, 这就需要一种方案不仅能检查RUL , 还能检查请求的其余部分。其实, 如果把应用响应考虑进来, 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攻击的准确性。虽然U RL 过滤是一项重要的操作,可以阻止通常的脚本类型的攻击。
③TCP? IP 终止。应用层攻击涉及多种数据包, 并且常常涉及不同的数据流。流量分析系统要发挥功效, 就必须在用户与应用保持互动的整个会话期间, 能够检测数据包和请求, 以寻找攻击行为。至少, 这需要能够终止传输层协议, 并且在整个数据流而不是仅仅在单个数据包中寻找恶意模式。系统中存着一些访问网络的木马、病毒等IP 地址, 检查访问的IP 地址或者端口是否合法, 有效的TCP? IP 终止, 并有效地扼杀木马。时等。
④访问网络进程跟踪。访问网络进程跟踪。这是防火墙技术的最基本部分, 判断进程访问网络的合法性, 进行有效拦截。这项功能通常借助于TD I层的网络数据拦截, 得到操作网络数据报的进程的详细信息加以实现。[论文网 LunWenDataCom]
3.2.3封存所有空闲的IP 地址, 启动IP 地址绑定采用上网计算机IP 地址与MCA 地址唯一对应, 网络没有空闲IP 地址的策略。由于采用了无空闲IP 地址策略, 可以有效防止IP 地址引起的网络中断和移动计算机随意上内部局域网络造成病毒传播和数据泄密。
3.2.4属性安全控制。它能控制以下几个方面的权限: 防止用户对目录和文件的误删除、执行修改、查看目录和文件、显示向某个文件写数据、拷贝、删除目录或文件、执行文件、隐含文件、共享、系统属性等。网络的属性可以保护重要的目录和文件。
3.2.5启用杀毒软件强制安装策略, 监测所有运行在局域网络上的计算机, 对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计算机采用警告和阻断的方式强制使用人安装杀毒软件。
3.3病毒防治
病毒的侵入必将对系统资源构成威胁, 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别是通过网络传播的计算机病毒,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使整个计算机网络处于瘫痪状态, 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 防止病毒的侵入要比发现和消除病毒更重要。防毒的重点是控制病毒的传染。防毒的关键是对病毒行为的判断, 如何有效辨别病毒行为与正常程序行为是防毒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防病毒体系是建立在每个局域网的防病毒系统上的,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防病毒策略:
3.3.1增加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 对工作人员定期培训。首先明确病毒的危害, 文件共享的时候尽量控制权限和增加密码, 对来历不明的文件运行前进行查杀等, 都可以很好地防止病毒在网络中的传播。这些措施对杜绝病毒, 主观能动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3.2小心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在使用移动存储设备之前进行病毒的扫描和查杀, 也可把病毒拒绝在外。
3.3.3挑选网络版杀毒软件。一般而言, 查杀是否彻底, 界面是否友好、方便, 能否实现远程控制、集中管理是决定一个网络杀毒软件的三大要素。瑞星杀毒软件在这些方面都相当不错, 能够熟练掌握瑞星杀毒软件使用, 及时升级杀毒软件病毒库, 有效使用杀毒软件是防毒杀毒的关键。
通过以上策略的设置, 能够及时发现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快速有效的定位网络中病毒、蠕虫等网络安全威胁的切入点, 及时、准确的切断安全事件发生点和网络。
局域网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不断的探索。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形式及传播途径日趋多样化, 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 网络安全建设已不再像单台计算安全防护那样简单。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建立多层次的、立体的防护体系, 要具备完善的管理系统来设置和维护对安全的防护策略。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便是现场教学。现场教学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必要的补充,而且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是与课堂教学相联系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借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陶冶品德。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现场教学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安全培训工作深受国内各行业重视,以现场教学法为主的培训也得到人们的关注。就过去的培训实践得出,现场教学法在安全培训中的作用明显,地位突出,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取得了新的突破和创新,它是在讲解理论的同时有计划的安排技术操作人员进行现场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本文从安全培训工作重要性入手,结合现场教学的特点阐述了其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安全培训;现场教学;注意事项
据了解,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安全事故,这些事故轻者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重者引发重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这些血的教训无时无刻不再提醒着我们安全是不容忽视的。安全培训作为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安全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在目前的企业生产中深受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的重视。但是就培训方法而言,由于行业、地域以及人数的不同,所采用的培训方法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现场教学作为当今安全培训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它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企业职工而言,做好安全培训十分必要,是员工了解和掌握安全法规,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增强职工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国各行业规范中都明确地规定了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未经过安全培训的员工不得在高风险岗位工作,可见安全培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安全工作生产的需要,更是贯彻和落实国家法律规规的重要举措。经过大量的事实证明,任何安全事故的产生都离不开人这一基本因素,都是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业或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而物体的不安全状态也大多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由此可见,安全事故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人的原因。只有在工作的过程中,员工的行为得到有效的规范,不出现胡乱指挥、违章操作的局面,那么整个安全风险必然会大大减少。因此在员工工作之前,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十分关键,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以及操作水平重要途径,是增强自我防护能力的主要手段。
2 现场教学分析
2.1 现场教学特点
所谓的现场教学主要指的是老师组织学生到实际的事故现场去进行培训的一种方法,这种培训措施是根据事故发生现场存在的危险隐患以及产生原因,有针对的对事故的产生原因、引发后果作分析。从而达到培养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大多都是根据教学大纲和材料内容的不同来断定的,但是各种现场一般都不受其他因素的限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太多,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措施之一。
2.2 现场教学的类型
根据安全培训教学要求及教学活动性质,现场教学一般有下列几种类型。
2.2.1 生产性的现场教学
结合专业技术特点及其要求,组织学员到生产一线,对口专业工厂、校办工厂的生产劳动场所,既对安全生产劳动进行参观调查研究,又向生产劳动者学习,并参加一定的生产实际操作,以增长生产劳动知识,掌握一定的安全生产劳动技能。一般时间较长,学习与生产同步。
2.2.2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性质的现场教学
结合安全培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需要,到有关的工厂。第三产业部门的现场,在有关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边参观边学习,有助于学员理解理论知识,了解其在实际生产中的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开阔眼界。
2.2.3 参观性的现场教学
根据教学需要,组织学员到有教育意义的先进单位、事故现场参观,提高学员的认识,进行生动活泼的培训教育、虽然时间较短,但印象深刻。
2.3 现场教学的方式方法 现场教学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2.3.1 辅助学生学习新内容、新教材的现场教学
一般是在学习新教材之前,老师组织学员到现场去参观和观察,在此基础上,教师讲授新课,使学员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新概念,掌握新理论、新工艺。
2.3.2 巩固和加深知识的现场教学
在学员学习了解新知识之后,组织他们去现场进一步调查。参观或观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了解其在生产部门的应用情况,以巩固所学知识。
2.3.3 掌握安全生产劳动技术有现场教学
学员初步理解劳动生产的基本原理之后,到生产现场参加一些实际生产操作,使学员初步掌握安全生产劳动技能。
2.4 现场教学应用需注意的问题
开展现场教学活动注意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实际现场指导工作和教学后的总结工作。
2.4.1 现场培训理论联系实际,有明确性和针对性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要求职工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采用现场教学法,可及时灵活地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例如在某联合站对集输工安全培训时,受训职工通过对联合站工艺流程的分析讲解及各岗位职责的说明,不仅明白了工艺流程及原理,更主要是知道了为什么要这么干的道理,掌握了书本上没有的操作技巧。
2.4.2 走出重知识、轻技能的误区
传统的培训观念是给学员灌输新知识,希望通过更新知识来达到提高技能的目的,经常采用教学方法是课堂上者讲,学员听,至于学员是否能听懂,掌握多少,效果如何,所讲内容是否适用学员实际工作或学员是否掌握会用很难判断。实际上工人安全操作技能的获得是较慢的,知识的遗忘是相对较快的,而技能一旦获得就不容易失去。因此走出一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重知识又重技能提高的培训路子就显得非常迫切。采用现场培训职工理论和技能都能得到提高。如进行焊工安全培训时,大部分学员仅在理论上了解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一旦进行实践就无所适从。培训时设计模拟环境让学员选择灭火器和模拟操作灭火器,再设计仿真现场实例进行操作,最后通过讲评让学员自我鉴定,从而使他们的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得以提高,学员结业时安全技能全部达到岗位技能要求,效果非常好。
目前企业不断加快新技术的运用,提高操作工人安全操作技能已是发展的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培训质量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实践教学,就需要培训者不断地了解生产企业技术现状以及现阶段科技发展水平,充分利用自身和企业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场地设备的优势,学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培训教学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生产。
【现场教学在安全培训中的应用】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应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安全威胁,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我们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维护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即:通过对各种技术及管理措施的运用,来保证网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可知,建立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的最终目标在于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和泄漏。
由于网络的普遍性特征,使得网络安全涉及到诸多领域,如电子商务领域和技术领域等。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如淘宝购物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渠道之一,其交易安全不仅与购物者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因此,预防盗取账户金额行为和恶意侵袭行为,有效保护银行、企业与个人的权益成为网络安全课题的重中之重;在技术领域中,网络安全不仅指硬件和软件本身的实体安全,还包括其安全运行、持续进行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信息安全,不会被非法阅读、修改和泄露等。
计算机网络在广泛应用的同时,网络之间的信息传输量也随之剧增,这就使得一些机构和企业在得益于网络而加快业务运作的同时,其网上的数据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攻击和破坏。攻击者通过窃听网络上的信息来盗取用户的口令、数据库的信息,篡改数据库内容,伪造用户身份,甚至删除数据库内容、摧毁网络节点、释放计算机病毒等。由此可知,不论局域网还是广域网,网络的安全措施必须能全面抵御各种恶意威胁,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访问控制:通过对特定网段、服务建立的访问控制体系,将绝大多数攻击阻止在到达攻击目标之前。检查安全漏洞:通过对安全漏洞的周期检查来避免攻击。攻击监控:通过对特定网段、服务建立的攻击监控体系,可实时检测出绝大多数攻击,并采取响应的行动。加密通讯:主动地加密通讯,可使攻击者不能了解、修改敏感信息。认证:良好的认证体系可防止攻击者假冒合法用户。备份和恢复:良好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可在攻击造成损失时,尽快地恢复数据和系统服务。多层防御:攻击者在突破第一道防线后,延缓或阻断其到达攻击目标。设立安全监控中心:为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体系管理、监控、保护及紧急情况服务。
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和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以屏障的形式存在于可信网络和不可信的外界之间,通过实施安全策略来控制信息注入可信网络,以防不可预料的风险发生,另外还能限制可信网络中的用户对外部网络的非授权访问。设立防火墙意在保护自身网络不受其他未知网络的攻击与破坏,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一种安全技术,但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它对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行为是无法进行辨别和预防的,并且对来自防火墙以外的其他途径恶意攻击也显得无能为力。入侵检测系统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系统。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网络内部与外部的任一非法活动,应用其能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从而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入侵检测系统存在较高的误报、漏报率,并对精巧有组织的攻击难以起到防御作用。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局限性决定了二者的不可取代性,其相辅相成,共同合作才能更加有效的保证网络安全,防火墙重于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系统则能够主动发现入侵信号。例如,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到一种攻击行为,若无法及时有效地阻断或过滤,这种攻击行为仍将对网络应用造成损害,没有入侵检测系统的防守,一些攻击会利用防火墙的合法通道进入网络。因此,只有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进行紧密有效的结合运用,使其相互弥补不足,才能为网络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防御保护功能。
总之,目前网络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具有普遍性与重要性,很多事情都要通过网络传播,网络安全问题也随着增多,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造成很大的危害与损失,因此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刻不容缓,只有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与技术运用,才能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当中,网络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信息资源的获取、利用与共享的效率,推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但是,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中,安全问题一直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一直是长期的热点研究问题。 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计算机局域网的维护管理与网络安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得到了人们的广泛使用,但是有些人利用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性和广泛性运用非法的手段进行信息资源的获取,不仅对互联网的安全造成了威胁,也对人民生产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造成重大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要对互联网的安全进行管理和维护,防止不法用户的蓄意破坏。就计算机局域网的维护管理和网络安全展开探讨,采取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对网络安全稳定工作进行保证。
【关键词】:计算机局域网 维护管理 网络安全
局域网指在某一区域由多台计算机构成的计算机组,具有打印机共享、应用软件共享以及文件管理等功能。局域网的出现与应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网络安全意识不高的影响,人们在应用局域网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被人为攻击、被病毒感染等,给局域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重要信息的泄露,给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局域网维护管理及安全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局域网的维护。局域网维护的目标在于通过采取有效的维护措施,避免局域网故障的发生,确保局域网稳定的工作。局域网维护工作包括较多内容,其中服务器保护、性能的维护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日常维护时应将其当做重点,认真落实维护措施。
一方面,服务器是整个局域网的核心,保护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保护操作时尤其应避免数据的丢失,即对重要信息进行备份,目前可借助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平台,将备份数据上传到云服务中,如此无论服务器出现软件还是硬件故障,均可通过云服务重新下载。同时,不要轻易删除服务器中的信息,当进行删除操作时应进行核对,确保无用后再进行删除。另一方面,对局域网性能进行维护时,应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入手。在硬件方面,对原有传输媒介进行升级,使用光纤作为信息传输媒介,以提高局域网信息传输效率与质量。在软件方面,使用功能强大的信息管理、安全管理软件,通过软件扫描及时查找出局域网存在的软、硬件故障,采用专门技术加以解决。
2) 局域网的管理。局域网管理是影响局域网功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依据对象的不同可将管理内容分为人的管理与局域网的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要求局域网使用人员严格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使用局域网,要求其不人为破坏局域网的软、硬件,以及其他重要设施。而对局域网的管理则包括局域网结构的选择、局域网功能的扩展以及局域网所处环境的优化等内容,一方面根据局域网的规划功能选择合理的局域网拓扑结构。另一方面扩展局域网功能时应综合考虑经济投入,实现目标等内容,要求在实现局域网相关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经济投入。另外,优化局域网环境时应重点考虑人员配备与局域网性能的匹配,以确保局域网资源的充分利用。
局域网网络安全是业内人士讨论的经典话题,而且随着互联网攻击的日益频繁,以及病毒种类的不断增加与衍生,使人们不得不对局域网安全问题进行重新审视。采取何种防范手段确保局域网安全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那么为确保局域网网络安全究竟该采取何种措施呢?接下来从物理安全与访问控制两方面进行探讨。
1) 物理安全策略。物理安全策略侧重在局域网硬件以及使用人员方面对局域网进行保护。首先,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对局域网中服务器、通信链路的保护,尤其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破坏。例如,保护服务器时可设置使用权限,避免无权限的人员使用服务器,导致服务器信息泄露;其次,加强局域网使用人员的管理。通过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避免外来人员使用局域网,尤其禁止使用局域网时随意安装相关软件,拆卸局域网硬件设备;最后,提高工作人员局域网安全防范意识。通过专业培训普及局域网安全技术知识,使局域网使用者掌握有效的安全防范技巧与方法,从内部入手做好局域网安全防范工作。
2) 加强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防止局域网被恶意攻击、病毒传染的有效手段,因此,为进一步提高局域网安全性,应加强访问控制。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现访问控制。
首先,做好入网访问控制工作。当用户试图登录服务器访问相关资源时,应加强用户名、密码的检查,有效避免非法人员访问服务器;其次,给用户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当用户登录到服务器后,为防止无关人员获取服务器重要信息,应给予设置对应的权限,即只允许用户在权限范围内进行相关操作,访问相关子目录、文件夹中的文件等,避免其给局域网带来安全威胁;再次,加强局域网的监测。网络管理员应密切监视用户行为,详细记录其所访问的资源,一旦发现用户有不法行为应对其进行锁定,限制其访问;最后,从硬件方面入手提高网络的安全性。例如,可根据保护信息的重要程度,分别设置数据库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以及网络层防火墙。其中数据库防火墙可对访问进行控制,一旦发现给数据库构成威胁的行为可及时阻断。同时,其还具备审计用户行为的功能,判断中哪些行为可能给数据库信息构成破坏等。应用层防火墙可实现某程序所有程序包的拦截,可有效防止木马、蠕虫等病毒的侵入。网络层防火墙工作在底层TC P /IP 协议堆栈上,依据制定的规则对访问行为进行是否允许访问的判断。而访问规则由管理员结合实际进行设定。
3) 加强安全管理。网络病毒由来已久而且具有较大破坏性,因此,为避免其给网络造成破坏,管理员应加强管理做好病毒防范工作。一方面要求用户拒绝接受可疑邮件,不擅自下载、安装可疑软件。另一方面,在使用U 盘、软盘时应先进行病毒查杀。另外,安装专门的杀毒软件,如卡巴斯基、360 杀毒等并及时更新病毒库,定期对系统进行扫描,以及时发现病毒将其杀灭。另外,安装入侵检测系统。该系统可即时监视网络传输情况,一旦发现可疑文件传输时就会发出警报或直接采用相关措施,保护网络安全。依据方法可将其分为误用入侵检测与异常入侵检测,其中异常检测又被细分为多种检测方法,以实现入侵行为检测,而误用入侵检测包括基于状态转移分析的检测法、专家系统法以及模式匹配法等。其中模式匹配法指将收集的信息与存在于数据路中的网络入侵信息进行对比,以及时发现入侵行为。
目前,局域网在很多企业办公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因此,为确保局域网安全,应重视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尤其从硬件与软件两个角度入手做好维护工作,为局域网的稳定运行奠定基础。同时,还应加强局域网的安全研究,采取有效的安全策略,安装病毒软件及入侵检测系统,及时发现网络中的入侵及病毒感染情况,通过对其进行处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21世纪,随着信息科技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社会被各行业、各领域广泛运用。因此探讨计算机的维护维修与病毒防治对帮助人们生活、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计算机病毒防治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全球信息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科学与技术、经济与文化、军事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和冲击,同时也给网络的安全运行带来更多的挑战。资源共享和信息安全是一对孪生矛盾。一般认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来自计算机病毒的攻击。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就显得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计算机病毒的研究背景、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征、类型以及防治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 防治 措施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经济、文化、军事等越来越多的依赖计算机网络。然而,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计算机病毒给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03年1月25日,突如其来的“蠕虫王”病毒,在互联网世界制造了类似于“9.11”的恐怖袭击事件,很多国家的互联网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样,前几年李俊制作的“熊猫烧香”病毒再次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敲起了警钟。据美国计算机权威组织报告,全球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总和超过6万多种,而且每天还有100多种以上的新病毒问世,同时计算机病毒在2000年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高达1.6万亿美元。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就显得极具紧迫,意义重大。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目前国内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对病毒是这样定义的:“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因此,像炸弹、蠕虫、熊猫烧香等均可称为计算机病毒。
1.1 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特殊的程序。除了与其他程序一样,可以存储和运行外,计算机病毒还有感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衍生性等特征。下面简单就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加以介绍:
(1)感染性。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也称为寄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成的特性。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根本属性,是判断一个程序是否为病毒程序的主要依据。
(2)隐蔽性。隐蔽性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计算机病毒隐藏的位置来看,不同的病毒隐藏在不同的位置,有的隐藏在扇区中,有的则以隐藏文件的形式出现,让人防不胜防。
(3)潜伏性。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是指其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通过修改其他程序而把自身的复制体嵌入到其他程序或者磁盘的引导区甚至硬盘的主引导区中寄生。
(4)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一个触发条件:或者触发其感染,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一个病毒的感染机制使之进行感染;或者触发其发作,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病毒的表现攻击破坏部分。
(5)衍生性。计算机病毒的衍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依据个人的主观愿望,对某一个已知病毒程序进行修改而衍生出另外一中或多种来源于同一种病毒,而又不同于源病毒程序的病毒程序,即源病毒程序的变种。这也许就是病毒种类繁多、复杂的原因之一。
(6)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取决于计算机病毒制造者的目的和水平,它可以直接破坏计算机数据信息、抢占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以及对计算机硬件构成破坏等。正是由于计算机病毒可怕的破坏性才使得计算机病毒令人如此恐怖。
1.2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对于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不同的范畴有着不同的类型定义。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1)引导区病毒。引导区病毒隐藏在硬盘或软盘的引导区,当计算机从感染了引导区病毒的硬盘或软盘启动,或当计算机从受感染的软盘里读取数据时,引导区病毒就开始发作。
(2)文件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寄生在其他文件中,常常通过对病毒的编码加密或是使用其他技术来隐藏自己。
(3)脚本病毒。脚本病毒依赖一种特殊的脚本语言来起作用,同时需要主软件或是应用环境能够正确地识别和翻译这种脚本语言中嵌套的命令。
(4) “特洛伊木马”程序。“木马”程序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病毒文件,与一般的病毒不同,它不会自我繁殖,也并不“刻意”地去感染其他文件,它通过将自身伪装吸引用户下载执行,向施种木马者提供打开被种者电脑的门户,使施种者可以任意毁坏、窃取被种者的文件,甚至远程操控被种者的电脑。“木马”与计算机网络中常常要用到的远程控制软件有些相似,但由于远程控制软件是“善意”的控制,因此通常不具有隐蔽性;“木马”则完全相反,木马要达到的是“偷窃”性的远程控制,如果没有很强的隐蔽性的话,那就是“毫无价值”的。一个完整的“木马”程序包含了两部分:“服务器”和“控制器”。植入被种者电脑的是“服务器”部分,而所谓的“黑客”正是利用“控制器”进入运行了“服务器”的电脑。运行了木马程序的“服务器”以后,被种者的电脑就会有一个或几个端口被打开,使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打开的端口进入电脑系统,安全和个人隐私也就全无保障了。
随着病毒编写技术的发展,木马程序对用户的威胁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木马程序采用了极其狡猾的手段来隐蔽自己,使普通用户很难在中毒后发觉。
传统的计算机病毒是指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的一类病毒的总称。而现在网络时代的计算机病毒,已经不是如此单纯的一个概念,它被溶进了更多的东西。如今的计算机病毒是指以网络为平台,对计算机安全产生安全的所有程序的总和。
(1) “间谍”式木马病毒出现。如果说传统木马病毒是个骗子的话,那么现在的木马病毒则更像一个活生生的间谍。如今“间谍”式木马病毒一般是指利用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计算机系统,通过修改注册表自动启动,运行时故意不被察觉,将用户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信息都暴露在网络中的病毒程序。
(2)可以自我完善的蠕虫病毒出现。如今的蠕虫病毒除了利用网络缺陷外,更多地利用了一些新的骗人技术。如:“密码”病毒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诱使用户来主动运行病毒,等等。
(3)黑客程序。随着网络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必须重新来审视黑客程序。黑客程序一般都有攻击性,它会利用漏洞在远程控制计算机,甚至直接破坏计算机。黑客程序会与木马程序相结合,对计算机安全构成威胁,所以黑客程序也是一种计算机病毒。
总之,现在的计算机病毒都呈现出隐蔽性、欺骗性等复杂的特点,让人们在毫无警觉的情况下使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
3.1 引导型病毒的预防
引导性病毒一般在启动计算机时,优先获得控制权,强占内存。通常情况下,只要不用软盘或者只用“干净的”软盘启动系统,是不会染上引导型病毒的。对软盘进行写保护,则可以很好地保护软盘不被非法写入,从而不被感染上启动型病毒。但要保护硬盘的安全,除了从操作方面注意外,只有采取用软盘来保护硬盘的措施。
3.2 文件型病毒的预防
文件型病毒的预防方法是在源程序中增加自检及清楚病毒的功能。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可执行文件从一生成就具有抗病毒的能力,从而可以保证可执行文件的干净。自检清除功能部分和可执行文件的其他文件融为一体,不会和程序的其他功能冲突,也使得病毒制造者无法造出针对性的病毒来。可执行文件染不上病毒,文件型病毒就无法传播了。
3.3 个性化的预防措施
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总是带有普遍性的或大众化的,以使计算机病毒范围尽可能的广,所以有时一些个性化的处理可能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或者免疫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如:给一些系统文件改名或扩展名;对一些文件甚至子目录加密。使得计算机病毒搜索不到这些系统文件。
3.4 加强IT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除了从技术层面来加以维护和防治外,加强对计算机从业人员(在此指的是IT行业的“精英”,可以制造计算机病毒的高智商人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也极其重要。如果他们有着很高的职业道德,他们就不会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令全世界计算机用户为之紧张。反而可以可以在计算机领域为人类作出积极而巨大的贡献。
3.5 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
在加强对计算机行业高智商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作出了规定和惩罚。
3.6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世界早已融为一体,跨国进行计算机病毒攻击也已出现。为此,世界各国要本着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高度,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计算机病毒犯罪,此举已显得刻不容缓。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给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巨大的安全挑战。现代信息网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有来自网络外面的攻击,比如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等。因此合理有效的预防是防治计算机病毒最有效,最经济省力,也是最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预防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感知、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以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使得计算机网络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促进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的健康。
[1] 卓新建,郑康锋,辛阳.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8):第二版.
[2] 郝文化.防黑反毒技术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第一版.
[3] 程胜利,谈冉,熊文龙等.计算机病毒与其防治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第一版.
[4] 张仁斌,李钢,侯整风.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
[5] 傅建明,彭国军,张焕国.计算机病毒与对抗[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6] 吴万钊,吴万铎.计算机病毒分析与防治大全[M].学苑出版社,1993,(10).
浅析计算机病毒防治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互联网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办公、学习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提高,计算机安全成了一个严重问题,其中计算机病毒就是威胁计算机安全的重要隐患。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安全与病毒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计算机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计算机又受到了具有更高技术性的计算机犯罪手段———黑客的入侵。目前计算机安全面临较多的威胁,计算机病毒被公认为是威胁计算机安全的主要敌人。自我过1989年首次爆发了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发现扩散性和感染性较强的小球病毒之后,各种病毒已相继出现并且呈现出迅速蔓延的状态。这一系列现象催生了我国计算机安全网络发展时期,重视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诊治,保证我国计算机安全。本文针对计算机病毒预防方法展开探讨,提出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病毒预防;方法探讨
1.计算机病毒的巨大危害和技术背景
1.1计算机病毒的巨大危害
要论及计算机病毒,首先要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巨大危害性。计算机病毒是设置在计算机系统数据资源中的程序段,该程序段因为对该数据资源的启用而繁殖,并且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为对该数据资源的共享,使得计算机通过网络途径加速小球病毒的爆发。通过数据的交换与传递,从而导致参加过网络信息交流的计算机群体,大范围和大深度的感染上计算机病毒。一般来讲,我们把采用非法途径入侵用户电脑的行为叫做黑客行为,把使用技术手段危害他人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个人或群体叫做黑客。
1.2计算机病毒的技术背景
黑客入侵用户电脑具有人为性和目的性。黑客在实施信息化违反犯罪活动时,通过蓄意设置在数据资源中的各项隐藏数据,把计算机病毒,与人们在无意中造成的程序出错区分开来,通过设置各种故障,让客户的电脑遭受到各种系统攻击。黑客在针对用户计算机系统漏洞进行犯罪活动时,攻击的不仅仅是某一个具体的,个人软件操作系统,黑客在传播病毒的时候,一般重视的是病毒传播的数量和种类,往往针对的是某一种类型的系统。只要这种类型的系统可以受到此种病毒的感染,便会受到该种计算机病毒的反复攻击。当今最流行的电脑病毒还会对兼容系统产生感染效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要是共享具有该种病毒的程序,其中的数据资源就会进行病毒式的分裂、繁殖和扩散,只要接收到含有此类病毒的文件,均会被严重感染。
2.计算机病毒的技术检测和预防
2.1计算机病毒的智能诊断
计算机病毒具有一定的感染性,只要一种类型的病毒被制造出来,将会在大范围的互联网系统中广泛传播。当今计算机系统存在着较多的漏洞,在设计方面难免会有瑕疵。从目前计算机受到病毒感染,被黑客攫取个人财务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尚且属于容易感染的类型。目前的计算机病毒差不多都发生与个人PC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和计算机网络领域。发生在微型个人PC计算机中的病毒具有较强的“进攻性”,可以轻松的破解电脑用户的银行账号、支付宝密码、QQ账号密码等等。他们以攻击操作系统中的各项软件为目标,从而达到破坏公司内部的防护系统的目的。发生在网络系统中注入DECC-VAXⅡ等小型机上的电脑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攻击性”,这些黑客利用电脑内部安全检测软件的薄弱环节,通过植入乱码等错误信息,导致计算机系统超载而运行瘫痪。
2.2强化计算机病毒的预防系统建设
使用个人计算机DEBUG或者市场上常见的奇虎360电脑卫士、QQ电脑安全管家、金山毒霸等等,都能够很好地对一般病毒进行预防和扫除工作。个人电脑用户在日常的病毒检测和防止的过程中,一定要定期对停留在电脑系统盘内存在的各种已装软件和操作数据进行实施扫描和技术更新。对于某些并未感染病毒的系统,也要提高预防的警惕,小间隔时间地对其进行系统升级,切记不可间隔太久时间才展开漏洞修补和补丁安装操作。个人用户PC机MS-DOS操作系统的数据结构大致分为五个区。系统参数区(Systemparameterarea)为整个计算机内部系统提供运行支持,中断向量表(interruptvectortable)是通过建立数据交换通道,提高硬盘运行速度,还有文件控制块(FilecontrolBlock)保证文件妥善分区和高效储存,以及起动前操纵台(PrestartPanel),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启动稳定和运行通常,第五类是BPB(BIOSParameterBlock)磁盘参数块,保证各项数据储存安全。磁盘信息主要有计算机信息引导记录,项目分区表以及操作更目录等。在针对电脑病毒查杀的过程中,通过检查和有效比较,确定这些数据部分是否正确,并且及时将遭受破坏的数据部分恢复过来,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2.3加强大众型计算机常识教育
为了更好的维护计算机安全,必须要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普及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方法。从社会宣传和预防的角度来说,首先要制定强有力的计算机内部系统的法律法规,加强大众计算机常识性教育,切实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推行网络文明和信息安全,使人们不再因为个人私欲或者纯属娱乐而编造大量病毒。从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方面来看,必须要加强个人PC计算机的使用规范教育。在展开日常网络操作的时候,尽量使用固定盘启动系统来唤醒计算机。对于外来盘,在读取各类信息和资料时,一定要经过严格检查,确定无毒无害之后,才能够接入到个人PC计算机上。内部系统盘尽量不要随意外借,如果确实需要进行内盘转借时,一定要对其进行灭毒处理。
3.结束语
网络计算机黑客,主要是通过编造各种计算机病毒,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破坏活动。如同医院治疗病人一样,计算机病毒也需要“早发现和早治疗”,及时发现病毒是抑制计算机病毒的有效措施之一。计算机病毒的应对方法,在早期来说,采用先进的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一些个人PC微型机来说,使用人工检测进行计算机系统的扫描和除害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马宗亚,张会彦,安二红等.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分析研究[J].煤炭技术,2013,32(5):176-178.
[2]饶厚洋.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方式刍议[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3):3-3.
[3]孟宏涛.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6):227-228.
[4]孔向军.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分析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0):180-181.
[5]郑龙.论计算机安全的合理有效性预防[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2):95-95.
1数据加密技术原理
由于网络数据呈现上升趋势,造成数据种类随之增加,进而管理利用网络资源的对应要求明显更高,针对网络数据实施加密传输及加密管理难度急剧增强。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加密技术,因为其自身数据类型十分单一,且涉及加密的数据信息量很小,在目前阶段尚属有效,然而在不久将来,基于原有加密技术显然难以充分满足加密多类型大规模数据,所以,必须积极寻找科学先进的新型手段实施数据加密管理。当前,数据采样及分而治之为两种主要的数据加密技术管理模式。
1.1数据采样
通常而言,数据采样主要指的是认真提取网络数据,而后展开加密的对应措施。基于该方式下所提取的数据一般拥有较强的关键性以及针对性、敏感性,且加密此类数据的时候因为所需提取的数据量相对较小,加之数据颇具方向性,所以,此技术手段可实现便捷操作,能够尽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加密,其缺陷在于全面性匮乏,进而极易遭受被攻击破解的情况。
1.2分而治之
分而治使之合理细化划分所需加密数据的数据或者是类型,基于不同计算机设备的优化应用实施分别加密处理措施。其能够在促进网络加密成效显著提升的实现更为全面的整体加密目的。
2加密技术的应用
纵观可知,在网络传输数据加密以及解密、用户鉴定以及数字签名、签名验证等多个方面可合理运用数据加密技术,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应用意义十分深远。
2.1数据加密方式
数据加密通常包括节点加密以及链路加密、端到端加密三种主要方式。具体来说,节点加密指的是基于某个密码装置连接节点机及节点位置,在此密码装置中可解密文并进行重新加密,如此一来,密文则无需通过节点机设备,合理规避链路机密节点位置处容易遭受攻击的缺陷情况。链路加密主要指的是未考虑信宿及信源状态下,加密物理层前的数据链路,该项技术针对通信节点闯数据实施有效保护,在传送路径上的各部节点机设备为接收方,在其中可完成信息解密及再加密操作,按顺序实施,直到最终到达目标地。端到端加密一般指的是由一端至另一端实施数据加密的对应方式,在传输端位置数据可实现加密,在接收端位置数据可完成解密,在整个传输进程当中数据存在形式为不明文,纵观此类型加密模式,除报头之外报文必须通过密文方式进行传送,仅将加密设备及解密设备分别设置于传送端和接收端,相较于链路加密而言,此类方式尽量减少使用加密设备及解密设备,然而,其依然存在缺陷,即为要充分满足传输信息需求,只可加密报文,却不能加密报头,导致容易通过通信分析被发现进而泄漏信息。由此可见,上述三种加密手段各有优势,缺陷同样存在,基于此,用户可结合自身需求选择使用。
2.2公开密钥密码技术
数据加密就是将我们所设置的密码和需要加密的数据文件糅合在一起进行混合运算。没有设置密码的数据被叫做“明文”,加密就是将明文改变成不可读取但是保留其原本信息的一种方式,反过来运行就被称之为解密。密匙则是用户对网络数据加密以及解密的纽扣,对于网络数据的加密、解密通常使用两种方式:私人密匙法和公共密匙法。私人密匙法也被人叫做对称加密法,即加密和解密使用的密匙是完全一样的。私人密匙法安全性能强,但是用在不同领域的数据需要不同的密匙,如果全部使用私人密匙就会增加用户记忆的难度,非常容易出现错误。针对这一问题,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网络技术人员研发出了公共密匙法,即非对称密匙法。将网络数据通过公共密匙对其加密,并且每个用户将同时拥有公共密匙和私人密匙,公共密匙对外开放,私人密匙由用户自行保管。当用户之间互相传送信息数据时,用对方的公共密匙将数据加密发送,当对方收到数据后再用私人密匙进行解密读取,这样的话用户就不需要共同拥有一个私人密匙,信息传递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更加便捷。
2.3使用数字签名技术
认证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重要的保护网络安全的技术,认证是对网络用户的实体身份进行鉴别、确认,确保其身份安全有效的一个过程。在现今的网络安全认证中经常用到的有两种:数字签名和口令认证。口令认证的优点有: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用户接受程度快等等,但是缺点也十分明显,那就是安全性较低,所以我们不推荐使用这种方式来保护用户的网络信息。数字签名技术有很多种类,用户常用的是:公共密钥的数字签名和私人密钥的数字签名。公共密钥的数字签名是通过不同的加密算法找到一个哈希函数,这个函数具有能阻挡通过加密密匙推算出解密密匙的能力。有了哈希函数,即使是加密密匙完全公开,用户只需要记得解密密匙就能安全获得明文。私人密匙数字签名是指用户共同使用双方认可的密匙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这个密匙既是网络文件的加密密匙,也是它的解密密匙,由于发送方和接收方都知道这个密匙,这就为否认信息或篡改信息提供了可能,所以一定要引入第三方监测对此进行控制。
3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网络黑客的攻击手段越来越多,对用户信息的破坏也越来越强,互联网安全技术需要不断改进,确保每一位互联网用户的信息安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我国,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核心,信息安全及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的重要性日益为信息安全专家和教育界所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病毒防治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几种主要的计算机病毒传播模式
1.1SIS模式
SIS计算机病毒模式将计算机网络中的所有个体进行了划分,分为易感染状态和感染状态两种,当计算机中的易感染节点受到病毒的感染后,这个节点就会变成感染节点,这种节点在治愈之后也有很大可能再一次被感染,所以即使这种节点没有受到病毒的威胁,也会被认为是易感染的节点,从这一方面来看,计算机在传播群体中能够进行反复的传播,并且有很大的可能性会在计算机中长期存在。
1.2SIR模式
SIR模式将计算机网络中的所有节点进行划分,分为三种状态,第一种是易感染状态,也就是计算机的节点没有受到计算机病毒的感染,但是有很大的可能性会被感染。第二种是感染状态,也就是指计算机的节点已经收到了计算机病毒的感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第三种是免疫状态,这类节点对计算机病毒来说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不会被同一类的计算机病毒感染,而且也不会进行病毒的传播。当计算机处在SIR模式中的免疫状态的时候,计算机已经从病毒的反复传播中摆脱了出来,这种状态可以被称为移除状态。
1.3SIDR模式
SIDR模式描述的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清除过程。这种模式将计算机中的节点划分为四种状态,一种状态是Removed状态,这种状态指指的是计算机节点本身具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第二种是Detected状态,这种状态下节点已经被病毒感染,但是病毒已经被检测出来,并且这种病毒不会再向外传播。第三种是Infections状态,这种状态下的节点在被计算机感染的同时,还具有向外传播的特点。第四种是Susceptible状态,这种状态下的节点已经被计算机病毒感染。这种模式充分的考虑到了免疫延迟的现象,将计算机病毒传播的过程分为两个主要的阶段,一个阶段是在反病毒程序之后,容易感染的节点和感染的节点在接受疫苗的影响下有可能会变成免疫节点。第二个阶段是反病毒程序之前,网络中的病毒会进行大肆的传播,但是疫苗不会传播,这样感染节点就会变成易感染节点。
1.4SEIR模式如果将SEIR模式和SIR模式进行比较的话,SEIR模式多了一种潜伏的状态。所谓的潜伏状态就是节点已经受到了病毒的感染,但是病毒感染的特征还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这种模式指的是计算机病毒在进行传播之后,具有一定的延迟性,它将会在计算机中潜伏一段是时间,等待着用户将其激活。同时潜伏状态下的节点在得到有效的治愈之后,还是有很大可能性变成免疫节点,也有变成易感染节点。这种病毒模式是SIS与SIR模式的结合,但是和SIR模式相比,这种模式更加周到和详细对病毒的传播过程进行了考虑。
1.5双基因模式
双基因模式充分的考虑了病毒的预防措施进入病毒传播过程后产生的影响,同时也对计算机的感染率进行了考虑。在计算机病毒传播的过程中,计算机用户能够发现计算机病毒的存在,并针对病毒采取相关的措施,比如,对病毒进行查杀、病毒库的更新、完善系统的补丁等,这些都能够降低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
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对策
2.1提高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计算机用户应该从思想方面引起对计算机病毒以及计算机病毒危害的重视。一个具有较高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的人和一个没有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的人相比,对待病毒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而且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情况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反病毒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上,计算机中存储的各种病毒不会出现随意破坏的情况,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也不是很复杂。但是在一个缺乏病毒防范意识人员的计算机内,甚至计算机的屏幕明显的出现了病毒痕迹,但是依旧不能够及时的进行病毒观察,从而导致病毒在计算机磁盘内进行破坏。事实上,只要是对计算机的病毒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总能够及时的发现病毒传染过程中和传染过程后的各种痕迹,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和处理。
2.2做好病毒入口的把关工作
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来源大多数都是因为使用了携带病毒的盗版光盘或者是可移动硬盘,因此,为了从源头上防止计算机感染病毒,必须从病毒的入口处做好把关工作,在对计算机的可移动硬盘、光盘进行使用的时候,必须使用计算机上的杀毒软件进行扫描,在网络上下载资料或者是使用程序的时候也应该进行病毒的扫描,通过对病毒继续查杀和扫描来检查计算机中是否有病毒的存在,当确定计算机没有受到病毒感染的时候,再放心的使用计算机。
2.3及时的升级计算机的程序和系统
及时的升级计算机的应用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及时的更新,同时安装相应的计算机补丁程序,从根源上防范电脑黑客通过计算机出现的系统漏洞对计算机进行攻击。同时,很多程序本身具有自动更新的功能或者是对系统漏洞进行自检的功能,对这些系统的漏洞进行全面的扫描。此外,尽量使用正版的计算机软件,及时的将计算机中的播放器软件、下载工具、搜索工具以及通讯工具等软件升级到最新的版本,对利用软件漏洞进行传播的病毒进行有效的防范。
2.4安全使用网络
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文明用网成为了保障计算机安全的重点。首先,不能够随意的登陆黑客网站、不文明网站以及色情网站。其次,对于MSN、QQ等网络聊天工具发来的不明链接一定要拒绝,不要随意的运行或者是打开。最后就是对于可疑的程序或者是文件不要随意的运行,比如,电子邮件中发来各种陌生的邮件或者是附件等。只要文明安全的用网才能够避免各种病毒对计算机的侵害。
三、结束语
虽然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危害比较大,但是,只要我们提高对计算机病毒的重视和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就能够有效的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侵害。
一、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基本上是伴随计算机的发展而发展的,是影响计算机安全的最大隐患之一。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始终伴随着计算机病毒防和治的概念。
1.1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所谓计算机病毒其实是一种程序,是隐藏嵌入在正常程序中,能够自我复制,威胁和破坏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的特殊的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的出现和发展是伴随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的。从早期的小球病毒、黑色星期五,到CIH病毒,到计算机网络时代的美丽莎等病毒;计算机病毒对于计算机的威胁和破坏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近年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遍及全球,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也就更加巨大,一种网络病毒可以在短时间就破坏全球各地处在网络中的计算机。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也是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研究的重要课题。
1.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从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现象可以得知,计算机病毒虽然也是程序,但不同于正常程序,有其鲜明的特征。自我复制能力强。计算机病毒最大的特点就是自我复制能力强。计算机病毒常常隐藏在正常程序中,一旦感染计算机,就会自我复制程序。隐蔽性强。计算机病毒具有很隐蔽性,计算机一旦感染病毒,病毒程序就隐藏在正常中,只有当条件符合时才发作。计算机病毒隐蔽性的特点能够让病毒感染计算机,而用户常常还没发现。传染性强。计算机病毒的传染能力很强。一旦存储设备或网络接触有病毒的计算机,计算机病毒就可能传染。
1.3校园网病毒防治的难点
计算机病毒的防和治研究了几十年,但并没能彻底拿出办法,对于病毒主要还是以防为主。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造成计算机病毒也是有了较大发展。计算机病毒的防和治也是困难重重。校园网既是局域网,同时也连接到互联网。校园网络的使用面广,使用的用户涉及老师、学生,还有社会上的人,相当复杂,造成一旦病毒感染,涉及面大,查杀不易。
二、校园网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策略
2.1教育师生树立防治
计算机病毒的观念计算机病毒肆虐,对计算机及网络危害很大,但很多计算机用户对病毒的认识不够,防治意识不强,往往是自己的计算机感染了病毒才知道病毒的厉害。校园网内涉及到的计算机数量较多,分布又广且分散,用户又不专业,所以极容易感染病毒。所以,针对校园网的病毒防治措施,首先就是要在师生用户中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观念,培养师生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意识。让师生用户从思想上重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从而有意识地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感染,万一感染病毒后应及时采用查杀措施,保障校园网络的安全。
2.2以防为主,治为辅
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不论是单机网络,采用的正确措施都应是预防为主,查杀为辅。由于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决定,计算机病毒的产生不能预先知道,总是感染了病毒,计算机软硬件受到破坏,计算机用户才采用措施来查杀病毒。所以,很多用户往往认为对于计算机病毒只要感染后进行查杀即可。其实,这走入了计算机病毒防治的误区。对于计算机病毒,我们虽然不知道它何时产生、何时感染,但我们还是有技术手段进行预防的。例如,在计算机及网络中安装防病毒软件或防火墙,并且对防病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一旦有新的病毒入侵,防病毒软件就会报警,用户就知道有疑似病毒入侵计算机,采用相应措施进行防治。在预防的基础上,对已知已感染病毒及时查杀,不让病毒感染你的其它存储设备,例如U盘或移动硬盘等介质。
2.3制定校园网使用制度
校园网由于使用人员众多,各有各的需求,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不一,造成校园网极易感染病毒。所以,校园网病毒防治的措施之一是从源头上预防。学校针对校园网的使用要制定严格的制度,从规章制度上使师生建立校园网安全意识。只要师生使用校园遵守制度,那么校园网感染病毒的机率就会下降很多。
2.4制定校园网计算机病毒防治专人管理的制度
在多数高校,校园网都有专人管理,但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并没有专人负责。因此,为了校园网的顺利安全运行,应该建立计算机病毒专人负责管理的制度,并且落实到管理工作人员头上。
三、结束语
计算机病毒是校园网运行中的主要威胁之一,许多高校都专门组织人员进行防治的策略研究。校园网的病毒防治主要是应树立病毒防治的思想,制定科学、严谨的计算机使用制度,做到以防为主,治为辅,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网络技术逐渐普及的今天,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病毒也在不断地出现。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病毒与系统安全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前,在科技的引导下,电脑飞速进步,然而电脑在应用之时,电脑病毒也会随之滋生,这对电脑领域来讲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为了保证电脑的有效以及安全运转,电脑反病毒技术应运而生,并且还在持续升级。然而反病毒技术依然没有完全解决电脑病毒,这是因为电脑已经极为常见,其病毒日渐变得多元化,且破坏力与日俱增。而为“对抗”病毒而生成的反病毒技术,是依照病毒的特征而创建的技术。当前,电脑病毒的袭击模式、传播模式是瞬息万变的。而面临繁杂的、多样性的病毒,应研究出电脑病毒检测技术。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电脑领域的专家同心协力方能完成。在信息时代,如何抑制电脑病毒,将会左右日后的电脑领域的发展。
1电脑病毒的大概情况
伴随科技的日新月异,电脑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软件技术也开始在各领域中“大展拳脚”;而电脑病毒也开始呈辐射状蔓延。电脑病毒就是对电脑程序形成威胁的编码。目前,电脑病毒的攻击模式、传播路径以及传播速率等都较以往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的攻击模式与传播路径更为多元化,传播极其快速。而且,在功能、威胁等层面也呈现出多样性。电脑病毒的演变历程包含下面的内容。
1.1新特点
目前,电脑病毒凸显了其新特征,其有着繁复的变异种类以及快速传播的特征,而病毒的传播并不是客观的,在互联网系统以及E-mail中都能够对电脑造成破坏。而且,病毒兼具了蠕虫的特点,也就是说,病毒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与此同时,还可以拷贝,进而造成电脑的瘫痪。
1.2新功能
电脑病毒能够拷贝,并且还兼备一部分其它类的功用,与黑客攻击比较类似。当电脑系统被病毒控制后,将对袭击系统实施控制,而且电脑内的资料或消息往往不能再保存下去。这时,电脑还会遭遇远程控制。当前,肆虐的病毒主要是QQ木马病毒,这样的病毒只要袭击电脑系统,透过远程控制,将对用户的隐私权造成损害。
1.3新渠道
电脑病毒的传播渠道有着繁杂性以及多元化的特点,作者在上文提及的互联网系统与E-mail都能够作为病毒的载体存在,而且病毒的传播渠道也在演变———尤其是病毒对系统中的两个抑或若干个系统漏洞、软件漏洞等的攻击更是疯狂,进而提升了病毒的破坏力。当前,电脑病毒的种类包含:木马、蠕虫、脚本以及黑客攻击等等。
2电脑反病毒技术的具体情况
在电脑病毒的日益猖獗的情况下,为让电脑能够稳定运转,电脑反病毒技术开始涌现。而且,对相异的病毒,反病毒技术也在提升其“打击”病毒的针对性。电脑病毒预防与治理理念在上世纪80年代中叶出现,这类办法可以甄别病毒,而且可以降低病毒的攻击频率,能够规避病毒的拷贝以及散播,进而减少电脑系统的瘫痪次数。反病毒技术的演变,分成四个阶段:传统特征码扫描技术、含掩码字节特征的扫描技术、查杀结合技术与当代其它的前卫技术。在相异的反病毒技术里,以下几类极为关键。
2.1特征码技术
这种技术在商用杀毒软件中极为普及,关键是因为其本钱低廉、速度快速、失误率低、方便简易等特点。然而,这种技术存在着先天的劣势———那就是无法甄别新式病毒。
2.2行为监测技术
这项技术被用于主动防御,关键是对程序运转的行为实施预判,进而对程序中的安全隐患实施预警处置,其也可以对相异的不明病毒实施检查。然而这项技术亦有瑕疵———无法显示病毒的名字。
2.3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
该项技术需要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操作,病毒解析人员在工作之余,运用该项技术能够让病毒检测更为高效;本项技术以统计启发理论为参考,进而能够对不明病毒实施监测。其最显著的优势是提升了病毒的检测率,能够精准预判病毒;其劣势在于错报次数较多。
2.4沙盒技术
本项技术隶属最为前卫的反病毒技术,其能够对虚拟技术以及策略限制等方略进行综合应用,进而检测病毒。本项技术最大的功用就是隔离病毒,所以,并不能查杀病毒。然而,对电脑系统来说,却是极好的保护伞。电脑病毒更新换代极快,上述新特点,对电脑的稳定运转以及互联网的安全带去一定的困扰。尽管电脑反病毒技术亦在飞速进步,然而,反病毒技术往往只是事后处理,很少有反病毒技术能够未雨绸缪的。为了高效处置电脑病毒,就需要反病毒技术推陈出新,让其兼具创造性以及前卫性。在此前提下,才可以保障电脑的稳定运转。
3电脑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3.1特征代码扫描法
电脑病毒的扫描软件大致上能够分为两类:即扫描程序以及病毒代码库。扫描程序关键是运用病毒代码库系统实施扫描,并依照代码库中相异数目与类别的病毒,进而甄别电脑中的病毒;病毒代码库则是运用电脑选择病毒进而构建而成的。扫描程序对病毒数目的甄别,关键是依靠病毒库中的代码类别以及数目。所以,对病毒代码串的挑选极为重要,对其挑选应注意下面的内容:
(1)依照病毒代码的长度,病毒代码在长度上不尽相同,长代码能够高达10K字节;短代码则只有100字节而已。假如病毒特征代码串只是运用了病毒中的任意一条代码,这时的病毒代码将毫无价值;而且,当病毒在相异的环境中的时候,病毒代码的长度也不尽相同。所以,无法使用任意特征代码串对对应的病毒实施检测。
(2)检测病毒代码的数据区,病毒所处的数据区瞬息万变。所以,病毒代码串不能一直位于该数据区域中。
(3)参考病毒代码的唯一性,病毒代码串要保持病毒的该项特性。所以,对时空的开销要实施构建,进而让特征代码的长度维持在极小值。
(4)参考病毒代码的表率性,为保障代码串的表率性应对程序实施全方位分析,在保障其表率性的前提下,区别病毒。
3.2特征字扫描法
特征字扫描法的基础是特征串扫描法,是透过对其的改善以及换代而研发的,这种模式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快速,并且错报几率大减。该模式的特征字库由关键特征字构成,因为字节不多,所以让甄别变得更为快速。本模式和生物病毒的生物活性检测类似。所以,特征字扫描法的误报频率会降低。
3.3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
启发式代码扫描技术对病毒的甄别关键是利用杀毒软件的记忆特性,进而明确和储存了病毒种类。与此同时,只要电脑程序中出现相似特征的病毒的时候,就能够第一时间处置,而且透过预警来警告用户。启发式技术对不明病毒的搜索与检测,需要电脑安全运转,这项技术的查杀过程是:对电脑的全部程序实施扫描,并查杀与解析程序中的病毒,并对用户报警,让病毒“无所遁形”。然而这项技术有着先天的缺陷,这是由于其错误报告的几率增加,并且有时与真实情况不符,这是因为病毒程序模棱两可。因此,这项技术的解析有着一定的瑕疵。
3.4参数加密
为了维护私密数据,经常使用到的方式是加密;数据加密关键是安全维护以及被破译维护,假如数据被黑客拦截,透过加密能够让数据暂时不致外泄。而且,加密亦能够从容应对窃听行为,其关键性模式是对完备的信息实施了加密处理,此类模式的应用要设置特定的管理员以及密钥交换。管理预案或密钥交换关键是感应节点能否与资源稀缺性特点相吻合。在这样的前提下,对数据实施加密处置,保障调配的便利性以及布局的缜密性。而且,互联网的有效运转也能够成为现实。伴随科技的日新月异,加密技术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所以,应对加密模式等实施解析,进而迎合电脑的加密要求,保障该管理预案能够被无条件执行,同时这也是对电脑数据的一种保护。
3.5完整性检测技术
完整性检测技术对电脑里的不明病毒或常见病毒实施全方位的、完备的监测,这项技术可以对电脑染上的病毒实施修复。其具象化的流程是:理解并把握电脑的文档以及它的内容,对被调改的文档实施搜索。而寻获后运用以往的信息将它覆盖,进而对病毒调改的文档实施修复。本项技术可以及时清理病毒,而与病毒的种类、大小、数目以及代码都无关。
3.6以行为为基础的病毒检测技术
在编程技术发达、成熟的当今时代,电脑病毒也展现出繁杂、隐秘的一面。而且在变形技术的使用下,病毒可以在极为短暂的时间中,演变成变异的新型病毒。这时,病毒在数目、种类以及大小等层面都有着差别。并且其传播快速。这时,病毒的检测和处置难度大增,这是因为病毒的特征码和信息缺乏完备性。所以,反病毒技术也开始推陈出新,研发出以行为为基础的病毒检测技术。本项技术对繁杂、数目庞大的病毒程序难题都可以有效处置,进而对顽固病毒实施查杀。其也可以对异变病毒、不明病毒或常规病毒实施处置与检测,而且没有完备的信息参数也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降低了统筹专家的统筹强度,对储蓄空间与电脑资源等实施了有效应用,进而管控了检测成本,强化了检测效果。
3.7智能光谱扫描技术
本项技术是为了避免杀毒软件的查杀,透过对非持续性和异变几率不小的病毒的全部字节实施解析,并实施规整的一类变异频率过高的病毒检测技术,其被叫做智能光谱扫描技术。本项技术是根据当前病毒的种类和出现模式的瞬息万变的状况开发的。因为以往的病毒在已有的一部分杀毒软件中都不缺少对应的信息,检测技术的使用不是那么困难,并且为了使用杀毒软件搜索病毒,需要改善电脑病毒检测技术。智能光谱扫描技术可以对病毒的任何字节实施解析,在找出程序代码里的雷同或类似字节的两条病毒编码就能够基本上明确其为病毒。本项技术的优势是精准度高、搜索病毒快速等等。然而要处理海量的信息,对新型病毒的查杀只能做到事后弥补,缺少病毒查杀的前瞻性以及预见性。智能光谱扫描技术是电脑病毒检测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然还有很大不确定性以及很多问题,但是检测技术发展步伐的加快,能够对其持续改善。总之,伴随电脑的普及程度提升,电脑病毒能够对系统造成破坏。而且,病毒在持续进化,对电脑用户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所以,电脑反病毒检测技术就显得极为关键。电脑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是有着时代烙印的,不能逃避,只能面对。
一、网络安全攻击技术
1.1计算机受侵犯的常见方法步骤
计算机受侵犯的常见方法虽然多种多样、变化无穷,但是纵览其被入侵的全经过,也还是有章法可循的,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入侵前准备、开始入侵、深度控制、入侵深化几个过程。
1.1.1入侵前准备
寻找入侵对象:在网络上有很多主机,常用IP地址标识主机。入侵者先要寻找他找的站点,然后通过域名和IP地址很容易找到入侵对象。收集有关系统信息:入侵者在收集到对象的有关网络信息后,通过对每台主机的系统分析,来找到目标主机的安全弱点或漏洞。入侵者先要了解入侵对象使用的操作系统以及版本,假如目标开放telnet服务,只要telnetxx.xx.xx.xx.(目标主机),就会显示“digitalunlx(xx.xx.xx.)(ttypl)login:”这样的信息。接下来入侵者会查验目标开放端口并开始分析,看看有没有可利用的服务。网上的主机多数都提供www、mail、ftp、等网络服务,一般情况下80是www服务的端口,23是telnet服务和ftp服务的端口。使用像traceroute程序、whois、snmp等服务来寻找网络路由器的路由表,由此知晓入侵对象所在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它的内部情况,利用traceroute程序可以获取到达入侵对象需要通过的网络及路由器数,利用whois服务可以获得相关的dns域及有关的参数,finger协议服务能提供某个指定对象上的用户们的所有信息(如用户注册名、注册时间、、电话号码等等)。因此在没有这些需求的情况下,管理员应尽量不开放这些服务。另外,入侵者常常利用安全扫描器来协助他们发现系统的若干漏洞,像各种服务漏洞,应用软件的一些漏洞,以及口令较弱用户等等。
1.1.2DoS入侵
DoS入侵的方式一般是通过合理的服务请求,来达到占用过多的网络带宽和服务器资源,最终导致正常的连接请求得不到到回应的目的。通常情况下,DoS入侵方法有:Land入侵、Smurf入侵、SYNFlood入侵、UDP入侵等。
1.1.3land入侵
由于DDoS入侵时常在网络出现,并且在应用中越来越完善。于是出现了一些较成熟的软件产品,如DDoS攻击器、Trinoo、land、TFN2K、DdoSe等,他们的攻击思路是很相象的,下面就通过land对这类软件做—介绍。land入侵是一种使用相同的源和目的主机及端口发送数据包到目标主机的攻击。最终使有漏洞的机器崩溃的一种入侵方法。在Land入侵过程中,会专门制造一个SYN包,把包中的源地址及目标地址都设成同一个服务器地址,这时候接受服务器会向它自己的地址发送SYN一ACK消息,而这个地址又会发回ACK消息同时建立一个空连接,所有这样的连接都将保持到超时掉。对Land入侵反应不同,会使很多UNIX最终崩溃,进而使系统变的特别缓慢(大约持续五分钟)。Land入侵实现的条件是入侵者首先发送具有相同IP源地址、目标地址及TCP端口号的假的SYN数据包。并标注SYN标记。其结果是该主机系统尝试向自己发送响应信息,致使受害系统受到干扰后瘫痪或重启。目前发现WindowsXPSP2和Windows2003的系统对这种入侵的防范还很薄弱的。因为所有这些系统都共享于TCP/IP协议栈的BSD。要防范Land入侵,服务商可以在边缘路由器的进入端口上加装过滤装置来逐一检查进入数据包的IP源地址,如果该源地址的前缀在预先设定的范围之内,那么该数据包会被转发,否则将会被丢掉。这样一来就可阻止出现在聚点后的LAND攻击。
二、网络安全检测与防范
2.1常规安全检测与防范
2.1.1做好重要数据的备份
把备份的数据最好放在别的计算机上,这样即使入侵者进入服务器里面,也只能破坏一部分数据,由于找不到备份的数据,那么对服务器就不会造成很严重的损坏。而主机一经受到入侵,管理者不仅要想法修复损坏的数据,而且还要马上找到入侵者的来路及入侵手段,把被入侵者利用的漏洞迅速补掉,接着及时查看系统中有没有被入侵者安装了特洛伊、worm以及管理者的账号是否被入侵者开放,尽可能将入侵者留下任何痕迹及后门清除于净,以防入侵者的再次进攻。
2.1.2数据传输要加密
现在网络上虽有各种各样加密方法,但随即也出现相应的的破解方法,所以在选择加密的方法上应使用破解难度大的,比如像DES加密方法,就不易被破解。他的加密算法是无法逆向破解,所以当入侵者碰到了使用这种加密处理的文件时,就只能用暴力方法去破解了。每个使用者只要选用了一个好的的密码,入侵者的破解工作就会在无数次的的试用后结束。
2.1.3如何检测与防范DoS与DDoS入侵
因为DoS、DDoS的入侵是利用网络协议的漏洞来进行的,所以从理论上说要完全解决攻击所带来的危害是基本上不可能的。凡是服务器资源有限的系统都有可能受到DoS或DDoS的威胁。另外对于使用暴力方式的DDoS入侵,防火墙虽然可以阻挡其入侵,使其无法越过从而避免内部网络中的服务器系统受到破坏。但防火墙为了阻止这些入侵者的数据包,同样会占用大量的网络资源,这也会使网络性能大打折扣,以至于会使得网络不能使用,甚至使网络遭遇灭顶之灾。但在实际使用时,我们可以采取某些方法预先检测到其将进行的入侵情形,使用诸如更改配置等方法来缓解攻击带来的对网络安全及数据形成的破坏。
三、结束语
当下的网络攻击极为频繁和更为隐蔽,就使得其严重地威胁了网络的安全。为了防御任何入侵者的恶意攻击,有必要了解其入侵方式、方法及手段,学习更多的网络应用知识,这对于防范那些疯狂的入侵者攻击,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外现在也有相当多的网络安全方案及各式防火墙来帮助那些对网络不是太了解的初学者。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