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局域网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应用研究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论文关键词:网络安全计算机数据加密
论文摘要: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网络也在不断的发展。相对应的各种攻击网络的手段也随之产生,网络安全已经成为现在人类网络生活的重要要求。
保证网络安全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是数据加密,它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已经成为人类传输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网络信息传输缩小了时间空间的距离,这种方便的传输方式无疑成为人类最依赖的方式,而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却越来越大,各种病毒层出不穷,这对于网络用户来说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病毒及木马的侵入,不仅影响用户的正常工作,还会造成很大程度的经济损失。数据加密方法则可以有效的保障网络信息进行安全的传输,下面就对这种方式的应用进行讨论。
一、网络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因素
㈠计算机操作系统存在隐患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整个电脑的支撑软件,它为电脑中所有程序的运行提供了环境。所以,一旦操作系统存在隐患,网络入侵者能够获得用户口令,进而操作更个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获取计算机各个程序中残留的用户信息;如果系统掌管内存,CPU的程序有漏洞,那么网络入侵者就可以利用这些漏洞把计算机或者服务器弄瘫痪;如果系统在网络上传文件、加载和安装程序的地方出现漏洞的话,网络入侵者就能够利用间谍程序对用户的传输过程、使用过程进行监视,这些隐患出现的原因就是因为利用了不安全的程序,所以尽量避免使用不了解的软件。除此之外,系统还有守护进程的程序环节、远程调用功能、后门和漏洞问题,这些都是网络入侵者可以利用的薄弱环节。
(二)网络中存在的不完全隐患
网络允许用户自由发布和获取各类信息,故而网络面临的威胁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是传输线的攻击,也可以使网络协议的攻击,以及对计算机软件的硬件实施攻击。其中协议的不安全性因素最为关键,计算机协议主要包括:TCP/IP协议、FTP、NFS等协议,这些协议中如果存在漏洞网络入侵者就能够根据这些漏洞对用户名进行搜索,可以猜测到机器密码口令,对计算机防火墙进行攻击。
㈢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不安全隐患
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具有先天缺陷的一方面,他是基于分级管理的理念而建立,所以,数据库的不安全就会泄漏我们上网看到的所有信息,在网上存储的信息,通过这些用户的帐号,密码都会被泄漏,这样对用户的财产、隐私安全都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二、计算机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
㈠数据加密
数据加密就是按照确定的密码算法把敏感的明文数据变换成难以识别的密文数据,通过使用不同的密钥,可用同一加密算法把同一明文加密成不同的密文,来实现数据的保护。数据加密的主要方式有三种:链路加密、节点加密、端到端加密。“网上银行”的兴起,使得银行系统的安全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安全隐患不得不令人担优,数据加密系统作为一种新一级别的安全措施脱颖而出。各大银行中都采取了数据加密技术与网络交换设备联动。即指交换机或防火墙在运行的过程中,将各种数据流的信息上报给安全设备,数字加密系统可根据上报信息和数据流内容进行检测,在发现网络安全事件的时候,进行有针对性的动作,并将这些对安全事件反应的动作发送到交换机或防火墙上,由交换机或防火墙来实现精确端口的关闭和断开,这样就可以使数据库得到及时充分有效的保护。
(二)密钥密码技术的应用
密钥是对于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分为私人密钥和公用密钥。私人密钥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安全性相对较高,因为这种密钥是双方认可。
可是这种密钥也存在缺陷,那就是当由于目的不同所需要不同密钥的时候就会出现麻烦和错误状况,这个时候,公用密钥就能发挥作用。这样一一来传输者可以对所要传输的信息进行公用密钥进行加密,接收方接到文件时用私人密钥解密,这样就避免了传输方要用很多私人密钥的麻烦,也避免私人密钥的泄漏。例如用信用卡购物时,通常情况下商店终端的解密密钥可解开并读取以加密数据形式存储在信用卡中的个人信息。终端将读取的信息传送到发行信用卡的公司认证顾客信息。这种情况下,店铺的终端会留下个人信息的记录,有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所以很多人会担心自己的信用卡号被人盗用。密钥密码技术,要求用两个密钥解读加密数据,这两个解密密钥分别掌握在商店和信用卡公司手中。店铺终端密钥读取的信息只够确认持卡人是否是某家信用卡公司的会员,而不能读取其他个人资料。信用卡公司的解密密钥能解开所有信息,进而确认持卡人是否具有使用这张信用卡的权限,提高了信用卡交易的安全性。
㈢数字签名认证技术的应用
认证技术能够保障网络安全,它可以有效的核实用户身份信息,认证技术中比较常用的是数字签名技术。它建立在加密技术的基础上,是对加密解密计算方式来进行核实。在这个认证技术中被最多应用的是私人密钥的数字签名以及公用密钥的数字签名。私人密钥的数字签名是双方认可的认证方式,如上文所述,双方运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但是由于双方都知道密钥,就存在着篡改信息的可能性,因此这种认证方式还要引入第三方的控制。而公用密钥就不用这么麻烦,由于不同的计算法则,加密密钥完全可以公开,而接收者只要保存解密密码就可以得到信息。例如在国内税务行业中,网上办理税务业务越来越受到认可。数字签名安全认证系统就成为了网上保税业务的安全门卫,为税务办理系统提供了安全性保障。
三、常用的数据加密工具的运用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依赖,相关的数据加密工具也应运而生,下面就举出一些最为常用的工具,以供参考。
硬件加密工具:这种工具是在计算机并行口或者USB接口的加密工具,它可以对软件和数据进行加密,很有效的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和信息,对用户的知识产权进行了保护。
光盘加密工具:它是通过对镜像文件进行可视化的修改,隐藏光盘镜像文件,把一般文件放大,把普通目录改为文件目录,从而保护光盘中的机密文件和隐私信息,方便快捷的制作自己的加密光盘,简单易学,安全性也高。
压缩包解压密码:对于打文件的传输,我们往往会用到压缩包,ZIP和RAR是我们最常使用的两种压缩包,这两个压缩包软件都具有设置解压密码的功能,就是说在解压的时候要有密码才能获取压缩包内的信息内容,这样在双方传输的重要信息的时候,就避免了第三方窃取信息的可能性。
有加密工具就会产生解密工具,当自己设置的密码遗忘的时候,这些工具会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些工具也是泄漏信息的隐患。所以数据信息的安全就如同战争,知己知彼才能久立不败之地。解密软件也有很多种,例如针对以上三种就有相应的关盘解密工具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化、信息时代的更新迅速,网络中恶意的攻击,流氓软件木马软件的横行,使得网络安全被高度重视。然而只注重防护体系是不行的,操作系统技术再提高,也还是会被漏洞破坏;防火墙技术再高,也会有黑客攻破。病毒防范技术再高,也是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免不了被新生病毒侵害,所以,在完善的防护体系的建立下,还要注重网络安全应用的管理,只有管理的技术并用才能有效的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总而言之,对于网络不断发展,我们要总结以往教训,吸取经验,取长补短,才能更好的保护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卢开澄.计算机密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f2]胡英伟,江立东网络安全技术一数据加密[J] 计算机与通信,2008。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病毒是威胁计算机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计算机病毒的出现让计算机安全开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以及应用的广泛程度,让更多的网络病毒开始蔓延,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传输途径进行传播,从而影响计算机用户的正常使用。因此,目前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了计算机安全防护的重点,需要使用者予以重视。病毒的传播是具备毁灭性和破坏性的,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目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中,应该注重对于网络病毒的防护,从而减少因为网络病毒而对计算机造成的威胁以及给计算机的使用者造成的损失。本文中,将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反病毒的防护措施进行研究。
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其威胁因素相对比较复杂,对于计算机的使用者而言,不同的威胁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后果。一般情况下,认为病毒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主要威胁因素,网络病毒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从而进行网络扩散,在计算机主机以及系统中造成破坏,从而影响使用者的用户体验度,严重情况下还会造成计算机使用者的损失。因此,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网络安全的威胁与影响。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威胁因素进行分析,可以明确病毒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影响与破坏能力最强的因素。因此,应该重点针对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病毒进行有效阻止,从而减少因为网络安全而造成的损失,进而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使用环境。
计算机网络具备极强的交互能力以及信息传播能力,因此,一旦网络病毒对计算机网络进行了入侵,或者是计算机网络感染了病毒,那么其造成的影响就会非常巨大,从而直接影响区域内的计算机的使用安全。因此,为了对病毒进行有效防护,首先要明确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入侵方式,进而才能够实现对网络病毒的有效防止。
第一,计算机病毒的形成是一种恶意程序,这些程序必须有附着点,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病毒都是需要寄托在某个位置的。例如,一些不正规的网站中,就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病毒,存在大量的木马程序,如果使用者不小心点击进入了不合法网站,就容易造成病毒入侵,或者是恶意的木马程序进行自动的下载与安装。这类的现象是最常见,也是病毒入侵的主要方式。因此,对于病毒的入侵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形式就是病毒网站的恶意入侵。
第二,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入侵还主要存在与计算机的局域网范围内,给予计算机使用者一定的诱惑性,或者是在局域网范围内进行木马的植入。目前,无线互联网的出现让很多计算机的使用者喜欢上了wifi。但是,wifi虽然能够提供区域内的互联网使用,但是却容易进行病毒移植。尤其是一些扫码的过程中,病毒就容易通过扫码的方式入侵网络,从而影响计算机的使用,造成计算机中毒的现象。
第三,电子邮件的传递,也是计算机网络病毒的主要传播与入侵的途径。随着人们对电子邮件的依靠越来越紧密,让电子邮件成为了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主要途径。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让人们陷入网络病毒的陷阱,这种入侵方式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使用者的好奇心,通过利用好奇心,来诱使使用者对邮件中的一些连接或者是可执行文件进行点击,从而达到病毒入侵的目的。
第四,在以上三点的分析过程中,主要探讨的是病毒的被动入侵方式,被动入侵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使用者的疏忽后者是好奇心,让使用者不经意间中毒,从而实现病毒入侵计算机网络的目的。实际上,在网络病毒入侵的方式中,主动入侵是危害程度最大的,也是让计算机使用者最无可奈何的入侵方式。主动入侵是指计算机黑客或者是恶意的计算机网络攻击,通过强行入侵的方式,造成计算机使用瘫痪或者是网络中毒。这种情况是相对少见的,但是其入侵的方式也是最为直接而有效的,其破坏的能力也是最强的。
通过以上对网络病毒的入侵方式进行分析,那么对于如何进行网络病毒的有效防止就相对简单一些。因此,在探讨如何进行网络病毒的防止措施中,也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针对处理:
首先,安装必要的网络防火墙以及病毒防护软件。互联网的病毒传播,其主要的方式是来源于网络,而对于每台计算机而言,其操作系统中都有网络防火墙的设置。在网络防火墙的使用过程中,都应该进行开启设置,将网络防火墙开启,就能够阻挡一部分来自网络上的恶意攻击。此外,在对浏览器进行设置的过程中,也应该将其安全级别设置成安全防护级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网络的病毒入侵。此外,安装木马查杀以及病毒的查杀软件。其目的在于如果一旦访问的过程中有病毒危险,杀毒软件会给予提示,警告使用者不要继续进行访问。再者,如果一旦电脑感染了病毒,查杀软件也会进行提示,并且进行必要的杀毒操作。因此,安装网络防火墙以及杀毒软件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病毒防护措施。
其次,对于被动的病毒入侵方式,应该加强计算机使用者的网络安全意识。因为对于被动的入侵方式而言,其病毒的植入都是利用了计算机使用者的好奇心。对于一些不正规或者是不合法的网站,使用者就不应该进入。而对于一些公共的网络设施,计算机使用者也应该能够有安全防范的意识,从而降低其使用的风险程度。
最后,如果出现主动的入侵,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断开网络。一旦网络断开,网络病毒就无法进行继续入侵,这样能够将损失降到最低。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威胁因素进行了主要分析,并且针对网络病毒的入侵方式进行了探讨,通过其入侵方式来总结能防止的措施,进而实现降低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的目的。目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中,应该注重对于网络病毒的防护,从而减少因为网络病毒而对计算机造成的威胁以及给计算机的使用者造成的损失。因此,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反病毒的防护措施进行研究,可以极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的使用安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特色是“厚基础,重方向”。本专业学生可以学到很扎实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就业面广;同时,在此基础上又强化专业方向,学生们有重点地掌握一个专门化的技能,以便从事专业性较强的计算机岗位工作。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相关范文:计算机联网和外语教学整合研究。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计算机联网和外语教学整合研究全文如下:
本章节将对外语教学模式进行综述与讨论,整个综述从模式的定义入手,阐述各种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模式的实践原则,从而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外语教学历来是在一定的模式下进行的,比如听说模式、交际模式、情景模式等。那么,何谓教学模式?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教学模式是指在相关教学理论与实践框架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构建的教学活动结构和教学方式。它是将相关教学理论转化为具体教学活动结构和操作程序的中介,是将相关教学理论与实践框架同具体教学情景相结合的结果。因此,教学模式一般说来有这些显着特征:1)原型(prototype):是对教学活动方式的抽象概括,源于教学活动经验。成熟的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相对稳定,但不等于公式,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开放的和不断完善的动态系统。2)模型(model):是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结构化的、简约化的表达方式。
教学模式是对理论基础、目标、条件、策略、方法和评价的有机整合,是对教学的空间关系和实践关系的系统概括。在空间上表现为多要素的相互作用方式,在时间上表现为操作的过程和顺序。3)范型(pattern):在一定的范围内,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任何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有其独特的运作条件和系统的策略/方法。由于其形象具体的表征、开放性的动态结构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因而它具有启示、借鉴、模仿和迁移、转换的价值。(钟志贤,2006)
除了上述这些模式特征外,教学模式又是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话题,所涉及的问题众多。可以说,自人类有了教学活动起,人们对教学模式概念中所涵盖的问题从未停止过思索和探讨。换言之,人们探索将教学的基本理论、思想、理念与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从而有效促进教学的努力从未间断过。在国外,早就有不少学者和教育家对教学模式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形成了许多很有影响力的体系,如夸美纽斯的‘原则-方法’体系、赫尔巴特的‘目的-方法’体系、原苏联的‘过程-方法’体系以及西方国家一直流行的‘内容-方法’体系等。
这些体系相应地创造了不少教学模式,比较成型的是夸美纽斯教学模式以及在我国影响深广的凯洛夫教学模式。在我国,从古代着名教育家孔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到近代的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孩子们学会学习”等理念贯彻的具体操作性措施,即“启发诱导”和“教、学、做合一”,已有了教学模式的雏形。就外语教学而言,上述提到的思想和模式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得到了不少学者和教育家们(Tyler,1949;Taba,1962;Stern,1983;Holliday,1994 等)的补充和发展,形成了不少颇具影响力的外语教学理论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实践原则。
语言教学的理论模式是一种理论框架,具有该理论的基本因素并借以阐明模式中各因素间的关系及其结构功能。建立语言教学理论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理论模式包含多种因素,每个因素的主要特征和功能是什么;二是如何辩证地处理各因素间的联系和关系并发挥理论模式的整体结构功能。
由于理论的基础和指导思想不同,外语教育界先后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外语教学理论,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一些学者创立和发展了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外语教学理论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Stern,他在被誉为“20 世纪伟大成就之一”的巨着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Teaching 的第三章,讨论外语教学法的理论框架时,重点介绍了五种理论模式并提出了自拟的一种理论模式,这六种模式都对外语教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模式中各因素间的关系等进行了理论阐述。
这些模式的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前后,与外语教学相关的语言学和心理学发生了急剧变化,使人们企图应用这两门学科来建立语言教学学科的基础的愿望破灭了。一些学者,如 Halliday,Corder 等,认为处于语言学科与语言教学实践之间的应用语言学是中介学科,可以通过它使语言学科更有效地作用于语言教学。通过多年的努力,人们从实践中认识到,除语言学科之外,还有些因素对语言教学也很重要。
然后,在 1973 至 1978 年间美国发生一场关于应用语言学范围的争论,争论的中心问题是:1)语言科学中哪些学科与语言教学有关和怎样建立它们之间最有效的关系;2)除语言科学的各门学科之外,还有什么因素对语言教学起着重要作用。尽管争论并没有结果,但学者们先后提出了不少理论模式,以求理顺涉及语言教学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一种是 Campbell 的理论与实践关系模式(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eory and practice):
根据这一理论模式,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才是真正的理论,而应用语言学只是在教学和理论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教师是外语教学的实践者。这一模式的主要分歧在于哪些应是理论和中介学科,仍没有定论。但是,模式在理论和中介层次列入了社会学和人类学,说明注意到了外语教学的环境因素。
第二种是 Spolsky 的教育语言学模式(educational linguistics model):
Spolsky 的教育语言学模式认为既然教育语言学是专攻语言教学问题的,它就应该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这一模式重点是要关注与第二语言(含外语)和语言教学的相关问题表明了语言教学的多维性,然而 Spolsky 的模式在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既然模式考虑到了语言使用理论与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理论的影响,那么为何要忽略社会需求和现实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制约作用。
本论文主要以外语教学的三大理论(行为理论、认知理论、建构理论)为研究基础,并运用这些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原则进行整个研究的设计。本研究设计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研究问题、研究变量、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充分发展和应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多安全威胁,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网络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我们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维护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即:通过对各种技术及管理措施的运用,来保证网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可知,建立计算机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的最终目标在于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和泄漏。
由于网络的普遍性特征,使得网络安全涉及到诸多领域,如电子商务领域和技术领域等。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重要形式之一,如淘宝购物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重要渠道之一,其交易安全不仅与购物者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因此,预防盗取账户金额行为和恶意侵袭行为,有效保护银行、企业与个人的权益成为网络安全课题的重中之重;在技术领域中,网络安全不仅指硬件和软件本身的实体安全,还包括其安全运行、持续进行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信息安全,不会被非法阅读、修改和泄露等。
计算机网络在广泛应用的同时,网络之间的信息传输量也随之剧增,这就使得一些机构和企业在得益于网络而加快业务运作的同时,其网上的数据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攻击和破坏。攻击者通过窃听网络上的信息来盗取用户的口令、数据库的信息,篡改数据库内容,伪造用户身份,甚至删除数据库内容、摧毁网络节点、释放计算机病毒等。由此可知,不论局域网还是广域网,网络的安全措施必须能全面抵御各种恶意威胁,才能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访问控制:通过对特定网段、服务建立的访问控制体系,将绝大多数攻击阻止在到达攻击目标之前。检查安全漏洞:通过对安全漏洞的周期检查来避免攻击。攻击监控:通过对特定网段、服务建立的攻击监控体系,可实时检测出绝大多数攻击,并采取响应的行动。加密通讯:主动地加密通讯,可使攻击者不能了解、修改敏感信息。认证:良好的认证体系可防止攻击者假冒合法用户。备份和恢复:良好的备份和恢复机制,可在攻击造成损失时,尽快地恢复数据和系统服务。多层防御:攻击者在突破第一道防线后,延缓或阻断其到达攻击目标。设立安全监控中心:为信息系统提供安全体系管理、监控、保护及紧急情况服务。
目前广泛使用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技术和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以屏障的形式存在于可信网络和不可信的外界之间,通过实施安全策略来控制信息注入可信网络,以防不可预料的风险发生,另外还能限制可信网络中的用户对外部网络的非授权访问。设立防火墙意在保护自身网络不受其他未知网络的攻击与破坏,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一种安全技术,但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它对内部网络之间的访问行为是无法进行辨别和预防的,并且对来自防火墙以外的其他途径恶意攻击也显得无能为力。入侵检测系统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系统。入侵检测系统能够识别出网络内部与外部的任一非法活动,应用其能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从而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入侵检测系统存在较高的误报、漏报率,并对精巧有组织的攻击难以起到防御作用。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特点和局限性决定了二者的不可取代性,其相辅相成,共同合作才能更加有效的保证网络安全,防火墙重于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系统则能够主动发现入侵信号。例如,入侵检测系统检测到一种攻击行为,若无法及时有效地阻断或过滤,这种攻击行为仍将对网络应用造成损害,没有入侵检测系统的防守,一些攻击会利用防火墙的合法通道进入网络。因此,只有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进行紧密有效的结合运用,使其相互弥补不足,才能为网络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防御保护功能。
总之,目前网络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具有普遍性与重要性,很多事情都要通过网络传播,网络安全问题也随着增多,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造成很大的危害与损失,因此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刻不容缓,只有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与技术运用,才能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得到的迅猛发展,在各个行业中均已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需要提升具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安全保护意识。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本文则主要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简要概述、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索,分析我国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技术 发展历史 发展状况 发展趋势
我国科技水平的日益提升促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更好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应用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提升计算机安全保护意识对计算机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安全维护相互协作尤为重要,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的提升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介绍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况,分别讨论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用途和目前发展现状,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1.1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用途
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给用户的日常生活带来的诸多便捷,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在计算机应用的过程中会对电子科学技术进行访问、数据分析以及处理,通过采用数学方法以及计算机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计算机应用于各个领域所涉及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本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多媒体应用、模拟仿真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仿人机器人应用等。计算机的分析处理不仅包括声音和图像等,还包括对计算机数据的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也逐渐转向为宽带网络数据业务。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以网络覆盖为根据,在通信领域提出了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的概念。城域网是覆盖在50-100km 的城市范围,光纤传输速率约为45Mbps 到150Mbps 范围内,支持语音、视频、图形以及数据综合业务,实现高宽带传输的数据通信网络。城域网相对于广域网与局域网而言,覆盖范围居于两者之间,可以与多个局域网相连。城域网能够应用于远程办公、网上教育、视频会议等新兴办公环境,并且可以在大规模的网络接入的需求与交互式应用以及数字电视、家庭网络的应用等。
除此之外,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渐与大数据(big data)相结合,大数据指的是在当今信息指数增长时代的海量数据,大数据具有无法使用传统工具进行分析的特征,因此大数据也被定义非传统处理的大数据集。大数据时代主要特征概括有以下四点:(1)计算机数据存储量大,该特征是目前计算机应用的核心特征。大数据的容量到底有多大,国际数据公司的研究表明, 2008 年全世界信息数据量为0.49ZB,而2011 年的全世界数据量据统计高达1.82ZB。预测5 年后,全球的数据总量将达到35.2ZB。(2)数据信息种类多。大数据的数据形式具有多样性,信息种类较为繁多。数据信息主要包括了图片、网页、文字、图片、视频、网页、文字、声音等各种数据承载方式,到2014 年,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在全球所收集的数据信息中所占的比例超过85%。(3)处理分析数据速度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除了数据的传输速度提升之外,由于微电子技术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处理器分析数据的速度也在急速加快。(4)信息价值密度低。计算机数据总量的增长导致了信息的价值密度逐渐降低,因此如何从大量的数据中检索到有用信息是计算机应用技术需要研究的重点。
1.2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城域宽带的应用环境相对复杂,汇聚多种网络协议以及数据业务。因此建设宽带城域网,首先需要了解其关键技术,下面主要介绍网络带宽管理、网络的服务质量QoS 以及网络安全等。
带宽与业务成正比关系,在宽带城域网业务中包含多媒体业务、数据业务与普通的语音业务。各种业务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目前宽带城域网保证服务质量QoS 的技术主要有: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资源预留(RSVP)和区分服务(DiffServ)[5]。在网络管理技术中分为“带内”与“带外”网络管理,宽带城域网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采用一个网络管理中心,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宽带城域网的网络安全问题设计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主要通过制定科学的网络管理规范,网络管理人员依照规范执行,保证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大数据的高速发展需要提升运营商的带宽适应能力,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给网络运营商带来巨大的商业机遇和经济利益,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例如计算机技术架构问题,计算机技术架构主要指的是数据库系统管理和实时性维护等相关技术问题。现阶段计算机数据库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计算机数据信息呈指数性增长,已经出现了EB、ZB 级别的数据信息,面临着海量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库的升级,实现大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在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中数据库技术例如SQL未对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进行考虑,从而如何完成计算机数据的实时分析,短时间内响应并完成处理工作——成为目前大数据时代计算机应用技术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数据存储,目前由于全球数据量增长速度过快,这对于数据存储造成了巨大挑战,传统数据存储方式可能导致存储数据的丢失或损坏,因此计算机硬件的升级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计算机应用技术数据安全问题,随着计算机数据的应用范围大幅度增加,计算机数据安全维护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时代需求。计算机数据量的非线性增长,相关研究学者应该设计科学流程满足需求,提升硬盘数据信息保护能力,将存储数据信息实现加密功能,进而进行对数据的保护,维护计算机数据安全,从而保护了机密数据和个人隐私。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达到一定的高度,计算机已经为日常工作学习带来了许多便捷,同时也促进了众多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例如目前微型处理器的核心科技就是计算机处理器,因为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依旧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由此,计算机处理器仍然需要提升科技水平,借助更微型和精细的材料以达到科研需求,提升计算机处理速度。在纳米为主的微电子科技领域上,使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对计算机技术进一步的改进,然而,在高速化、智能化、微型化等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加快处理和集成速度仍然是研究的重点。而在分组交换技术方面,计算机应用需要在每一个数据段添加一些必要的控制成分,做到数据的严格划分。
在多媒体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更多是多媒体与计算机之间的协作。多媒体技术可以认为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音频、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下的综合运用,不难发现,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多媒体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并可以加快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需要指出的是,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作为一种媒介,可以实现计算机的储存、加工和处理信息等功能。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在企业中也用途广泛。当然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也是一大重要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教学等都在各个领域中被普遍使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不仅依赖于计算机的科学水平,也对原材料具有严格的要求。依靠计算机辅助系统可以完成在电子通信工程等方面的应用,有利于教学实践应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大数据时代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就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情况来看,需要采用措施来适应大数据时代才能更好发展。
针对大数据时代技术架构的问题,需要优化分布式存储,采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相结合,设计一种数据资源整合模式,达到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率。优化大数据分析流程框架。
针对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存储问题,通过IT 研究学者和计算机运营商的之间协作,提升大数据时代下的科技创新能力,从三方面进行改进,将数据存储方式进行优化,扩大数据存储容量,提升数据分析的效率。
针对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安全问题,计算机应用技术首先需要做的工作是提高数据流量监控能力,提升计算机处理器的信息分析能力,完成信息在传输路径和存储路径的加密。除此之外,为了提升硬盘数据信息保护能力,应该将存储数据信息实现加密功能,进而进行对数据的保护,维护计算机数据安全,从而保护了机密数据和个人隐私的安全。
目前开发出来的新型计算机主要有以下几类:
(1)量子计算机。此类型计算机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该物理装置完成逻辑运算,并且可以实现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如果计算机的某个模块可以实现计算和处理量子信息,使用的是量子算法时,那么该计算机属于量子计算机。该类型计算机的来源是对可逆计算机的研究,其目的是降低计算机中的能耗。
(2)神经网络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主要通过模仿人判断、适应能力,可以实现并行处理多种数据的神经网络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不仅可以判断用户对象的状态,并根据状态进行相应的行动,还可以完成对实时变化海量信息进行处理。神经网络计算机除有许多CPU 外,还有类似人的神经节点,节点会连接多个相邻节点。如果将每一步运算处理分配给微处理器,在同一时刻进行运算,这样计算机的处理速度会得到大大提高。神经网络计算机的信息储存在神经元之间的联络网中,并非存储在存储器中。如果计算机中有节点发生断裂,电脑仍有恢复资料重建的能力,这是因为神经网络计算机具有声音识别、联想记忆等功能。
(3)化学计算机。对于计算应用,重要的是化学信号抵达后启动计算过程。在进一步的化学信号无法影响反应时,细胞进入一个不起反应期,阻止信号未经检验便穿过任何相互连接的细胞。类似这样的独立系统在受到阈值以上水平的刺激时能够利用自身化学能量进行反应,表现出与神经元类似的特性。
(4)光计算机。它主要借助纳米电浆子原件为核心进行生产,利用光信号可以完成巨量的数据运算,光计算机技术将光信号作为载体完成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工作称为光脑。它的特色在于将光代替电流,达到处理巨量数据的高速化。光计算机的基础部件主要包括是空间光调制器,该调制器使用光内连技术,将运算与存储这两个模块进行连接,运算模块能够直接存取存储模块的数据。光计算机突破了传统的限制,不再是单纯的使用总线将CPU、存储器等相连接。该计算机具有用电量小、运算速度快的特点。
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必将会成为大数据时代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支撑,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它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其应用频率也会越来越普遍。因此,不断地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探究与发展是我国在未来科技经济建设中所必须注重的前提。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项目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指引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可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以往单纯地由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自主围绕着这个项目制订学习计划,思考任务实施中的问题,并在合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去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点,为完成整个项目做准备,收集和整理资料以解决相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来源是“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其设计与实施都必须结合生产实际,其教学过程体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并突出职业教育技能与职业素养同修的特点,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有利于形成学生工作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实现以三个中心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践操作为中心。在教师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时,要关注教学内容实施中的项目教学法运用的设计策略:一是是否合适学生学习情况,二是能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学习项目的选取,四是教学如何组织,五是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主要包括六方面的原则:
1.教学目标设计要合理,要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2.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之母,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项目设计与选用、课堂教学导入等需教师充分考虑,其是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与兴趣,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项目的选取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项目任务及教学实施环境越真实就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真实的项目情境及问题,学生越容易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与掌握技能,使思维得到发展。形成可迁移的职业能力。同时,要多设计开放性的教学项目,给学生充分创造和发展的空间,才更有利于学生能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5.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协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学质量保障的因素。教师要为项目教学的实施提供充足的资源,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学习的方式,如分组协作等。
6.项目教学法的评价学生要体现多元化、关注过程评价。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不仅是关注结果,还要关注实践的过程。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通常项目教学法有六个实施步骤,具体如下:
1.情景设置。依据学生学习内容、创设教学项目情境,选择合适的项目主题,创设教学情境,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把学生引入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教学过程中。
2.操作示范。选择好合适的项目后,学生在明确完成项目目标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先示范操作完成项目的过程,给予学生对知识与技能感性的认识。在学生综合实训时,该步骤可以省略。
3.学生自主学习。项目实施中,要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消化示范项目的解决要点,为解决练习项目打下基础。
4.策划与分工。小组学习成员在实施项目之初,要成员之间的讨论和分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人员分工。
5.协作学习,实施项目。开展小组交流、讨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项目。
6.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综合评价。多元化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三部分。评价内容包括知识的构建、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情感态度,如课堂学习态度、合作情况、操作规范等三维情况。
三、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下面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AutoCAD2010应用基础课程为例,探讨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应用。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项目任务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以绘制三维图形“烟灰缸制作”项目为教学载体。先将“烟灰缸制作”项目分为若干个子任务,明确每个子任务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等教学目标。然后,关注教学重难点的确定与突破策略。
(二)实施项目
项目实施阶段是项目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老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引导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在互联网上搜集有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引导、督促、点评学生,帮助学生完成项目计划与实施,引导学生通过实践,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在绘制“烟灰缸”三维图形实际教学中,教师做如下指导:一是确定设置视图,将视图区设置为三个视口,然后依次激活各视口,分别设置成:左上为主视图,左下为俯视图,右边为东南轴测图。二是绘制长方体(将各个视图最大化显示)。三是为长方体倒角。四是在长方体顶面中间位置开球面凹槽。五是在缸体顶面上构造4个水平半圆柱面凹槽。六是为顶面上外沿倒圆角。七是三维显示与渲染。其中在缸体顶面上构造4个水平半圆柱面凹槽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在该环节中,要鼓励并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相互交流,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知识与技能,如学生通过查阅网站,借鉴别人的绘图的方法和技术,经过加工揣摩形成自己的作品。其次,绘图的大量数据和运算,这需要学生提高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认真、细心等职业操作规范,完成该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再次,在难点的教学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与适度的指导。如激活轴测图视图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教师的引导或示范,对于该内容应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源,通过具体的案例运作教导学生如何操作。如微课视频等,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关注与帮助。最后,测试成品。教师要提醒学生进行相关的功能测试,引导学生在合作小组共同努力下,反复试验、修改作品过程中,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完成作品。
(三)项目评价
项目实施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作品的交流,展示和讨论。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这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的重要阶段,同时也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1.关注多元化评价。教师应根据项目要求,分级评估,教师自己可以做好笔记以积累教学经验,达到教学互长。学生可以自评、组间互评,促进学生自我认识、相互学习。
2.情感态度评价。教师可依据学生的项目实施情况,对突出表现的团队与成员进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与合作的积极性。从而巩固项目教学成果。
3.项目实施情况评价。这个评价环节重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况。如教师在学生遇到的问题,指出出现问题的来源及解决的方法,引导他们学习正确自我评价、评价他人等。同时,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
4.项目总结要包括学生思想、能力、知识与技能重点的总结。通过这个过程,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正确构建,并对重点的知识与技能深入学习。此外,教师应指导学生拓展和延伸项目,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实践证明,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成为了一名学习的指引者和协助者,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操技能水平,还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职业规范、职业态度等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实践,勇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抽样湖南省怀化市边远少数民族地区4个县50个乡、镇乡村医生,县级及以上医务人员,以乡村医生为主要调查样本,按照1誜60的比例抽样,平均每点采样人数为15人。以调查乡村医生计算机应用技能为目的,现场发出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644份,有效率为85.9%。
1.2方法
采用问卷式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将调查对象分成村级、乡镇级、县级及以上3个等级,村级卫生室医生占70.0%,乡镇卫生院医生占21.1%,县级及以上医院医生占8.9%,其中县级及以上医院医生为对比样本。问卷以年龄结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平时计算机用途以及参加计算机技能培训的愿望为主要调查目标。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Access数据库中,并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年龄结构
调查显示,村级、乡镇级医务人员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医院级别越高,年龄层次结构越趋于合理。
2.2第一学历结构
调查显示,村级、乡镇级医务人员第一学历普遍偏低,医院级别越高,高学历比重越大。
3讨论
3.1结果分析
从年龄、第一学历结构来看,年龄在35岁以上的乡村医生比例远高于乡镇和县级及以上医院医务人员(村级64.1%、乡镇级53.7%、县级及以上28.1%);而乡村医生第一学历普遍偏低,大部分只有中专文凭或参加过学历补偿教育,县级及以上医院医务人员大都有大专、本科甚至更高的文凭。计算机是从21世纪初才开始普及,部分乡村医生没有接受过相应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教育,导致湖南省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医生计算机应用技能普遍偏低。从计算机应用技能调查结果来看,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乡村医生很少(3.3%),甚至能够进行一些常规操作的比例也很低(8.0%),绝大部分乡村医生不会操作或只会一点简单的操作。相比之下,县级及以上医院医务人员计算机应用技能要好得多,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员达40.4%,能进行常规操作的占31.6%,远远高于村级、乡镇级医务人员所占比例。从参加计算机技能培训意愿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乡村医生是非常愿意参加计算机培训的。乡村医生深知计算机应用技能在现代医疗上所起的作用,他们可以通过上网查询相关疑难杂症的治疗办法,了解新的疾病,掌握医学动态,为能正确治疗病人而咨询专家,也可以利用办公室软件记载病历,管理病人。相对于乡村医生,乡镇、县级及以上医院医生由于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技能水平,培训意愿不强烈。
3.2提升乡村医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意义
2010年卫生部《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意见》(卫农发[2010]3号文件)要求:乡村医生要科学地承担起“农民健康指导、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治防、儿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急性精神疾病管理等”任务。然而,对于湖南省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医生,由于其计算机应用水平低,加之各种病错综复杂,新的疾病越来越多,常发生错诊误诊现象,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要承担和完成上述任务,除了提升乡村医生专业技能和学历外,更需要提高其相关计算机应用技能,以适应现代化医疗的需求。这既是提高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和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是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更好地推进新农合工作的需要,更是科学管理、保障农民健康、减少医疗事故、增强医疗卫生服务透明度的有力保障。
3.3提升乡村医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措施
(1)应将计算机这门学科纳入湖南省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医生学历教育的辅修课程,在其集中学习期间,由所在地区高校分派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乡村医生进行系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教学,以操作性强的内容作为主要授课内容,学期末进行考核。
(2)针对湖南省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医生的特点,实施适合的计算机技能培训模式。由于身处乡村的特殊环境,乡村医生工作与家庭负担重,没有更多时间参加培训。针对这一特点,可以选择集中授课与业余训练相结合方式进行培训。在其集中进行学历教育时系统讲授计算机应用知识,在其工作时可利用CPSL(协作—问题解决学习)教学模式进行网络辅助教学。这样既不占用乡村医生的医疗工作时间,又可以让每一名乡村医生都有培训的机会,一举两得。
(3)针对性制定培训和辅导内容。所在地区高校应提供充足的机房,使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时间。同时,在培训内容上应依据乡村医生的特点,以基本上机操作、相关软件(如Word、Excel等)以及基本网络操作为主,以适应其工作要求。
4结论
湖南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卫生资源配置与大中型城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该地区为经济扶贫开发区,乡村医生计算机技能水平落后于发达地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提高乡村医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推进医院改革创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使其适应现代化医疗技术,并能够使用现代化医疗设备。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革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中的运用也更加广泛。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0概述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一些开办多年的老专业,随着市场的变化,技术的革新,这些老专业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脱离了主流的市场环境,招生和就业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必须进行改革才能生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后面简称为计算机专业)就是这样的典型。这个专业一般创办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应用和维护技能,也学编程和网络技术,但每一方面都不精深,是一种“万金油”式的专业,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但是随着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这些基本的应用维护技能已经没有市场,现在需要的是各个技能更加精深的专门人才,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愈发严峻,而临的选择是要么改新专业,要么改方向,要么被淘汰。相对于改换专业的伤筋动骨,改变方向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是改到哪一个方向,才能不与其它的专业冲突,又能最大限度地存留该专业的传统优势和实训条件,是众多教管人员苦苦探索的难题,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本文提取了多个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近年开办的新方向相关资料,希望通过比较分析,为大家找到解决方案,也为其它老专业的改革提供一点启迪。
1典型新方向的横向比较
以前的计算机专业就像“万金油”,学的技术比较多,但都不够精深,适合于计算机处于尚未普及,市场大量缺乏计算机维护管理和软件应用的环境。其核心课程一般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基础技术,平面设计与制作,数据库实用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等。新的专业方向需要在某一方面进行深入和拓展,学习精深的技能,以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我们从多所高职院校近年来开办的新方向中获得材料,从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就业岗位这些方面进行分类比较,为后面的分析奠定基础。
1.1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
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与老计算机专业比较接近,课程变化不大,培养的是能从事计算机日常硬件维护、计算机系统管理、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管理、企业计算机网站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硬件维护、系统管理、办公文档处理、企业网站运维等专业能力和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职业素养。主干课程有主板维修、商务流程处理、Linux服务器系统管理、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关系数据库和SQL、网站设计与管理等课程等。主要就业方向是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硬件检修员、数据库管理员、计算机系统运维工程师等岗位工作。这个方向仍然偏重于电脑维修、网络管理和信息管理技能,核心岗位偏多,对于这些技能学习得也不够精深。对于电脑维修,没有深入学习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知识;对于网络管理,对路由与交换的技术学得不深;对于信息管理,也仅仅学了关系数据库和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仍然保留着老计算机专业的学得多、学得浅、“万金油”的特点。
1.2企业信息管理
有些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开办了企业信息管理方向,该方向培养目标为面向企业信息化行业,培养具备ERP系统的辅助开发、实施、维护和运行管理能力,能在大中型企业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项目实施和管理或在IT企业从事ERP系统的设计、实施和售后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生产管理、仓库管理、ERP项目实施、系统维护和管理、系统开发、产品销售。核心课程有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ERP系统实践、ERP项目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方向有既定的国家职业标准,这个标准将企业信息管理师定义为从事企事业信息化建设,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管理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复合型人才。该定义有几层意思:一是从事的工作是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而不是一般的技术工作,即该人才不是一般的技术人员或IT人员,而是信息化建设的人员;二是承担的任务是综合性的,不仅有通常的IT应用,还有信息系统的开发、维护和管理以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三是明确点出是复合型人才,而这尤其重要,在国家职业标准中,界定为复合型人才的职业是很少的,这才是该方向的要点所在。按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不同将该职业划分为助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三个等级,都有对应的资格考证,通过后国家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在生产、管理、销售中无时无刻不在与信息技术打交道,企业信息管理师是一个专门负责信息开发和运用的职位,在现代企业中信息管理举足轻重,直接对企业的经营决策造成重要影响,虽然我国的企业经历了近20多年的信息化,但企业信息化效果不佳,企业信息管理人才缺乏。
1.3多媒体技术方向
多媒体技术方向面向网页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工作,培养能够从事网站策划、设计、开发、管理,动画设计、视频加工、交互设计等岗位的专门人才。主干课程一般有网站视觉形象设计、网站设计、二维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Flash游戏开发、VI形象设计、交互媒体制作、虚拟实境设计等。毕业生主要从事网页设计、多媒体产品设计、交互设计、用户体验设计等技能型专门工作。多媒体方向是目前市场的热门方向,但这个方向如何定位存在争论,是完全偏向美工、动漫的设计制作,还是学习多种多媒体的技术,不追求某一门技术的精通,各所院校有所不同。完全偏向美工、动漫,首先是与动漫专业有所冲突,而且对于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这个方向很难学好。广泛学习多种多媒体技术,每门技术都达不到精通,在这个行业又面临很大的竞争,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
1.4WEB程序设计方向
WEB程序设计方向面向WEB网站建设、网站前台界面设计、网站后台维护、WEB程序软件安装测试等工作,重点培养学生对WEB应用程序的需求分析、界面设计、后台管理程序开发、WEB程序集成等专业能力。主干课程有网页设计、图像制作、SQLSERVER高级应用、Windows程序设计、项目开发训练、ASP.NET程序设计、动态网站建设、企业网站制作等专业课程。毕业生主要从事WEB软件编写、WEB网站开发与维护、软件测试、软件销售、软件安装与维护等岗位工作。WEB程序设计在软件开发技能中难度偏小,比较适合高职生。现在互联网普及,以前的单机应用程序都需要开发成能在浏览器上运行的WEB程序,因此开发量很大,市场需求量也很大。对于基础较好的高职生来说,从事WEB程序设计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业后找工作容易,薪酬上涨空间大。
1.5动漫方向
动漫方向培养掌握图文软件、三维软件和视频处理软件的操作技能,能从事办公事务、图文排版、平面设计与制作、网站制作、三维建模与效果图制作、动画制作与视频处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核心课程有构成与设计、素描与色彩、数字摄影、平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图文制作、影视制作与编辑、RIA程序设计、FLASH动画制作、三维图形设计、AUTOCAD建筑设计、广告设计。就业岗位包括网站设计师、网络信息编辑师、印刷和广告业平面设计师、动画和游戏设计师、音影视设计师、三维虚拟现实模型设计师等。动漫方向也可以看作是多媒体方向更加精深的一个方向。首先这个方向跟动漫专业可能冲突,只适合尚未开设动漫专业的院校。其次,由于动漫对于美术基础的要求,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些技能。建议有这方面的兴趣,或者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同学选择这个方向。
1.6移动互联网方向
移动互联网方向培养掌握移动终端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开发和应用技术、移动互联网门户网站开发和应用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核心课程有Android应用与开发、IOS应用与开发、移动Web编程技术、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移动测试技术等。就业岗位主要包括Android应用开发工程师、IOS应用开发工程师、手机游戏开发工程师、手机WEB开发工程师、手机测试工程师、手机软件移植工程师等。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崭新的方向。目前4G移动互联网正在掀起新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78.7亿元,同比增速66.7%。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占总网民数的74.5%;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到2.58亿部,增速达167%,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在经历了大型机、小型机、PC、桌面互联网四个时代之后,伴随着4G应用的迅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正成为IT行业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在未来多年内将都是热门的方向。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是我国未来发展战略的重点方向。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人才严重匮乏,人才市场出现真空。不管是大型跨国公司还是小而专的软件开发商,移动应用领域企业都在轮番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人才招聘工作。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报告显示,移动软件工程师已居于职业收入排行榜榜首。所以就业好、收入高是这个方向的优点。但是这个方向偏向于开发,跟传统的软件开发专业有一定冲突,实际上部分高职院校的软件开发专业已经包含了移动开发方向。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针对于目前高职生的数学和英语基础,如果偏重于前台开发和测试技能,降低学习难度,可以适合于大多数的学生。
2各方向的分析和推荐
从近几年的市场就业情况来看,与软件开发相关的WEB程序设计、移动互联网方向的就业率高,薪酬也高;企业信息管理方向就业面广,找工作容易,薪酬一般;多媒体方向和动漫方向就业有一定困难,市场只需要有美工基础以及对技术精通的人才;计算机系统管理和维护方向就业和薪酬都一般,并且处于下行状态。所以如果学生的基础较好,从事WEB软件开发和前台设计,开办WEB程序设计和移动互联网方向是较好的选择,毕业生普遍就业好,薪酬高。但是各省的高校招生情况不同,录取高职生的素质也不相同,许多高职新生的数学和英语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弱,很难学好软件开发和网站设计技能。而且开发设计岗位工作辛苦,出差加班较多,也是许多学生拒绝这个方向的理由。对于数学、英语基础较好的高职生,特别是从中专、职高单招单考进来的学生,有一定编程基础,或对编程感兴趣,可以开设这两个方向;如果生源基础不是很好,可以考虑企业信息管理、多媒体方向,这两个方向的核心课程不是很难,学习起来相对容易,而且都有一定的就业市场;动漫方向需要有一定的美术基础,适合在美术方面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各地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方案,开办正确的方向。我们还建议一个专业分多个方向以适应不同基础的学生。如一个计算机专业可以分成移动互联网、多媒体、企业信息管理三个方向:喜欢编程的学生分配到移动互联网方向;对多媒体感兴趣的选择多媒体方向;数理基础不好,害怕编程的选择企业信息管理方向。这样虽然带来了管理上的麻烦,但是实现了分类教学、因材施教的目标,也符合“乐中学,学中乐”的现代教育思想。
1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模式中的弊端
(1)师资力量薄弱
对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是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因素。目前在企业实践方面,甚至是专业实践等方面,许多教师的经验都是空白如纸。在不能把科研过程与实践案例相结合的情况进行教学,是无法以这样的方法培育出能适应工作的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的。因此,想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首先就要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
(2)教学条件缺乏各种现代行业中,计算机行业具有极强的时代感。
但现今大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为了努力适应工作岗位,却出现了面对工作经常束手无策的"疲软"现象。这种现象所体现出来的客观事实是: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内容滞后,严重缺乏课程教学,以及其他方面的培训与发展。而且,还有实训软件的落后,实训基地的缺乏等原因。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大多计算机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长时间无法顶岗工作。而且会影响到毕业生的工作业绩,甚至是未来的发展。因此,在这个信息知识爆炸的年代,高职院校必须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才能保证跟上时代的脚步。
2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适用于教学的改革手段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内容要贴合市场需求,关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了解市场对人才供给的需求,紧紧跟随行业中的主流技术,及时定位和调整课程设置,要果断拒绝那些早已退出市场的教学课程。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教学内容滞后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教材的开发在教学过程里占着重要比重,教科书中设置的内容是学生的学习重点和学习质量的决定因素。所以,高职教育应注重开发精品课程,内容要充分满足就业要求,不但设置与教材相配套的软件与相应的材料,还要注重特色教材的运用。一个计算机技术性人才的最基本要求,至少要精通计算机的技术知识,以及在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方面有着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实训基地和实训室,以及各种主流的视讯软件和多媒体设备要灵活运用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当中。要想自身技术得到提高,就必须不停地探索,而探索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断地实践。教师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激起他们探索的欲望,让他们学会主动去学习实践。通过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分层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处理实际问题。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突出职业技能培训,并全方面加入各种实训项目,实行科研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案。假设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都能被计算机应用技术设置的专业课程所适应,那么,高职院校中所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绝对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2)适用于就业的培养模式
学生将来就业最需要的,便是职业技能。高职院校是应用型人才的生产线,而职业技能水平的高低与否,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前景直接相关。但是,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并不能在一时半刻之间就完成,必须要通过循环渐进不断地积累,才能达到目的。要形成计算机技能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就必须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才能获得实际的经验。一个个性人才,他如果能够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不停变化的市场需求,那他就绝对不是被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培养出来的。必然是经过了不断的实践,拉近了自身能力与实际工作的距离,拥有了较高的应变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环境中站稳脚跟。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与企业展开积极合作。根据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校方开展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但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作岗位,还可以围绕岗位要求,工作能力的不同,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锻炼他们的技能,更是为了让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上的需求。或者,可以聘请一个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与校方人员一同打造一个指导机构,负责人员的培训活动和进行全程指导,并定期交流。可以针对调整和完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举办专门的讲座。而在完善自身技术,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很多大学生想要正确地认识自我,但是却不够了解社会,也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先得有一个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是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应该做的事。大学生们应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以此为明确指导,朝着理想目标而努力前进。这样一来,社交能力,社会竞争力和持之以恒的职业素质也会在这个前进的过程中慢慢形成。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们应该为了学生们能顺利就业,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来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案,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3)适用于实训的条件建设
学校创建模拟专业的工作环境,与他人实施后,将基础实验室,职业技能培训室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的布局,与系统相关的业务,组织,产品开发流程张贴上墙,形成了较强的专业氛围,鼓励教师收集一些实际的项目开发实例,通过实践整个项目,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实施小案例,校园实验室和实施开放系统,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培训时间。职业能力是学生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为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校可以在校内创建模拟专业的工作环境,把基础实验室、职业技能培训室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来进行布局,其相关业务、组织制度、产品开发的流程都可张贴上墙,以此来营造出较强的专业氛围。校内的实训室应实施开放措施,以保证学生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培训。学校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如鼓励教师和学生一同成立工作室,以计算机维修、多媒体应用、网页设计以及软件开发等多样化的内容作为创业实践。高职院校还应尝试与企业进行联合招生与培养,让学生能以工学交替的模式来学习和进行预就业,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结束语
职业教育的服务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作为基本要求,并与市场需求同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改进改革教学与创新,以此让计算机专业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大潮。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应用范围原本就十分广泛,就业率的高低主要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否与社会需求很好地契合。所以,以提高就业率为导向,积极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实现就业梦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的进步,计算机作为新时代的的产物,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近年来,面对高职生源现状和就业严峻形势,我院通过积极探索,提出了能力本位,以人文素养引领其他能力培养.通过查找国内外教育文献和古今教育理论,确定以建构主义引领教学改革,工作实践为主的教学途径,来适应本地域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1生源分析,以达到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几乎长期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处于弱势,造成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都比较低下,要给出组合拳逐一解决.帮助学生分析,以前学习成绩差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原因;让他们看到高职生一样有希望,给出具体措施以及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较的优势所在.让他们鼓足勇气,知道人生才刚刚开始.
1.1学习兴趣与学习目的
依据学习理论,由兴趣、爱好和与社会责任相联系的理想为动力的是高层次的动机,属于内驱力和远景性.由外在因素干扰的是低层次的动机.只有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才有高度的自觉性.大多数高职学生选择专业不是由于兴趣,比如受到家长和老师影响,或者好找工作;学习目的多数学生是由于外在,而非发乎内心.
1.2学习信心和态度
信心是人对自己正确评价后产生的自我信任,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是由于缺乏自信所致.学习态度是学生对学习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一般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只有恰当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才能推动学习者克服困难,提高效率.多数高职学生在这些方面表现不好.
1.3提高情商对策
加强人文教育,充分发挥人文教育在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激励学生的理想、塑造学生的人格、调节学生心理、关注学生的情感.通过圣徒实际、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构建以行动导向为主的课程,优化课程设置
2.1构建行动导向的课程设置
针对专业岗位的需要的能力组成,以计算机行业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主要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课程和实习实训内容,构建主要课程和训练内容.大体思路是先有校企合作与学校进行市场调研,针对社会需求进行岗位分析需要的能力和技术,全面系统地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制定学习内容.
2.1.1对专业岗位群分析,确定典型和主要工作任务通过积极地与企业沟通和市场调研,确定了计算机操作员、网页制作员、网络管理员三个岗位进行系统地分析,制定出了40项典型工作任务.
2.1.2分析工作任务,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内容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将40项工作任务转化为8项专业的学习内容,分别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图形图像处理技术、Flash动画制作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技术、ASP开发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综合布线技术.
2.1.3设置行动导向的课程对岗位群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分析后,制定行动领域,完成职业岗位的社会能力及拓展能力的训练.社会能力主要指团结协作能力和艰苦创业能力.这些主要由基础课程来培养,如英语、思想政治、心理学、就业指导和素质拓展课,培养学生爱岗就业、团队精神、诚信品质、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等,对学生的整体的情商有一个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运用能力等拓展能力主要渗透在平时训练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2.1.4实施双证书制度学生通过获取国家相应的资格证书,既可以获得训练和专业学习容,又可以在就业竞争中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2.2课程改革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们对课程进行了精心的筛选,始终围绕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和需要的能力,进行有目的地训练,突出技术和人文素养以及工作能力的有机结合.把实践能力和零距离对接作为教学的重点.
2.2.1制定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的教学计划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综合改革,把敬业精神、团队精神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用人单位的欢迎是我们培养的目标,学生可持续发展是我们改革的重点.
2.2.2进行模块化课程的变革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与岗位需求的差距,找到理想的教育途径,学生接受的自然有序,不至于让学生一头雾水,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具备,又要具备高超的教育理论和艺术素养.
2.2.3扩充实践课时数对实践课时给予充分的重视,高职与本科的竞争优势,就在于到单位就能干活,找到切入点,进到单位之后,在工作中需要时候,再慢慢学习理论知识,就不会感到那么枯燥了;否则学生很难学进去那么多理论,因为毕竟他们底子差,只要工作需要那点技能就可以了,先上岗,以后再慢慢学,毕竟现在提倡终身学习.
3改革教学方法
3.1积极推行工学结合,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
顶岗实习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手段,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模式,以企业需求为准绳,达到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职业的全方位能力.以精心选出的四门优质核心示范课程,采取项目教学,项目课程主要遵循工作过程来组织知识,由于工作任务的特性与复杂,不同的工作任务涉及的知识有交叉重复,有的也会出现知识漏洞.同时工作任务的难易不同,也造成了教学上的不均衡,有时候跳跃式的知识也给学生接受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给教师的能力提出了功能更高的要求.
(1)与企业积极合作以工程实际中的项目为背景,按照项目的整个运作流程,师生和企业主要技术人员共同组成项目部,放手让学生去做,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将项目中的需求知识提前大致说一遍,让学生边做边学,互相协作,直接把课程知识与实际工作对接,学生完成了项目中的任务,也就掌握了知识.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也非常旺盛,不至于觉得学了那么多知识没有什么用.同时为单位创造了效益.
(2)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对学习情境的构建,成为项目课程实施能否成功的关键.项目内容按照学习进度有简单到复杂,例如学习文字编辑,学习可以这么安排任务,日常文档、商务文档、行政文档、学术文档,就是逐步过渡到学生比较陌生的领域,紧密围绕建构主义理论,让学生不至于感觉一下子接受不了而放弃.
(3)分段完成当项目很大时候要进行合理分段,如“多媒体素材加工”,牵涉到图像、视频处理、声音等,学生通过“编制电子相册”来学习各项知识技能,就需要先完成录制伴音解说和制作相册封皮之后,才能去做.通过这些工作的分解,也让学生学习到了认知规律,并且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也知道如何去做了.
(4)及时对应当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比较独立时候,要及时对应工作任务.这样可以避免遗忘,并让学生实时充满成就感.如学习网络交流时候,可以布置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
3.2专业教师要爱岗敬业并积极学习
(1)教师要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并加强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同时要有历史的使命感.在教学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积极和学生打成一片.点燃学生的激情,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2)按照传统教学培养出来的师资很难适应基于职业情境的行动导向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开展活动中学习,完成工作任务中锻炼能力,在主动解决问题中建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教师要有积极主动性,去学习新的职业教育理论.
(3)项目教学往往需要一个教师团队,这就要求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还需要团队领导力.项目教学牵涉许多实践环节,对教师的实际动手和对外交往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教师应该积极融入社会相关专业领域的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4)由于传统教学下,学生习惯单打独斗;而项目教学由于与工作真实差距很小,所以要求学生以完成任务为宗旨,必要的交流和协作是必须的.
3.3在课程考核上以能力为主
本专业大部分课程需要学生上机操作,可以布置几个大的任务,考核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单独布置任务主要考察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加大平时考核力度,上课讨论要占有比较大的分量.
3.4专业基础课实行考教分离
建立题库为达到更客观的评价教师,建立了试题库,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比较客观的测评.
4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除了以往的单个实训之外,加强综合实训.虽然课程实验很多,大多属于验证性的,实验是独立的,没有形成本课程和别的课程串联到一起综合运用的功能.为避免在计算机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知行分离、害怕毕业面对实践的情况,有必要机型改革综合实验.
4.1实验存在问题
4.1.1验证性实验比重过大,综合性实验学时过少.
4.1.2综合性实验教学大纲陈旧,内容与现实社会差距太远,内容更新很慢.现有综合性实验一般围绕课程基本内容,鲜有针对实际问题的.
4.1.3实验室管理缺乏制度化和科学性,不能合理利用实验资源.
4.1.4实验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评价指标单一,就是评价实验结果一个指标.
4.2几点建议
4.2.1加大综合性试验课时如《数据库原理》综合性实验安排,应该变过去分散的实验方式,改为三周时间集中完成,期间不安排其他课程,确保实验教学的持续和易操作.
4.2.2加强综合性实验大纲和内容更新实验数据和素材应结合实际工程,每学年数据要进行.在具体安排时候,可以分解成多个子项目,最后综合成一个大项目,不仅能提高学生团队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的能力.
4.2.3让学生实际去做真实的工作在管理信息系统综合性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制作中等规模的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后勤管理系统.它有6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安排6个学生组成一个团队.每个团队单独与后勤沟通,确保实际需要.在整个项目运作中,教师只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产生一定的效益,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2.4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周六日和晚上都要对学生开放,学生随时可以去实验室做实验,国外很多都是在实验室通宵.而我们限定在教师正常上下班时间,对学生做实验的连续性很不好,同时对实验室资源也是很大的浪费.
5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5.1实践教学的价值思考
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是特色体现的主要方面,主要是实训和实习.首先,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任务中去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体会完成任务的方法.其次,经历过程一定要关注主体体验.学生经历任务过程时,会有千头万绪无从抓起的感觉,到逐渐豁然开朗后的愉悦;会有眼高手低的感慨;并且在过程中,学生会感受气氛、领略工作环境、感受进步,形成直接的工作经验.再次,反思内化获得能力的提升.学生直接的经历一般是片段的、单个的、松散的,对这些有意义的东西,及时总结,就会变为个性内在的东西,进而促进个性成长.最后,理论是深层反思所必须具有的,必须有相应的理论,才能对经验系统化.理论与个人经验相互印证,才能激发学生更大的求知欲.
5.2理论教学的价值思考
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须够用为原则.首先,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是盲目的,并且不能培养学生较高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学目的是提高个性化的思考能力,任何职业都有其特定的思考能力,在学习职业理论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个性思考力,正是学生获得职业策略的需要.
5.3人文滋养的价值思考
高职教育是更等教育,要培养人,就要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首先,成功的要诀是“以道御术”;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强大人文的积淀,技术的提高必须有深厚的道德素养做后盾,突出技能的同时必须重视人格的提升.其次,文化艺术滋养人的心灵;现实告诉我们,作为知识的信息随时可得,而大学特有的育人环境是离开大学后很难得到的.最后,职业能力仅仅是敲门砖,能用内在的道驾驭外在的术,才是合格的职业人才,所以计算机专业人才也不例外,要进行人文素质的提升.
6课程评价
仅仅靠教师自觉去把握教学质量现阶段还不行,所以要进行课程评价.主要有学生、督导专家、同行、管理者、和教师自己组成评价团队.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应该实行多渠道、多元化的评价,再设计评价系统时,要坚持导向性和激励性相结合.选择评价指标时候,要求必须内涵明确、词义清晰.通过与一线教师、教学管理干部、学生座谈和访谈获得原始数据.课程评价不是一蹴而就的,始终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的管理循环不停地运转,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1针对计算机技术应用领域中的问题的改善措施
1.1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有效应用和全面的推广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虽然当前的各项技术均引自国外,但是可以进行适当的借鉴和学习,在此基础上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计算机技术,同时也需要根据当前的网络用户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事业的推广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我们的政府也需要不断的加大这些计算机技术及相关网络技术的扶持力度,从而促使更多的专业人员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
1.2改善网络环境。
网络环境的改善,不仅仅能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保驾护航,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网民健康的网上冲浪提供保证。虽然政府每年都会对网络环境进行不同层次的净化工作,但是终究因为力度不足,而使其终未见成效。有鉴于计算机应用的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制定相关的互联网管理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对环境进行严格规范,对于进行网络犯罪的不良行为予以严厉处罚,严防电子商务互联网诈骗的行为。
1.3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不应该只局限于部分地区的完善,一个全面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应该是东、西部地区平衡发展的一种基本状况。针对上述文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建立起整套全面的应用系统网来予以革新,正如经济发展的模式一样,利用发展先进地区的计算机技术,带动和帮助发展落后的区域,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基本现状;此外,由于西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计算机技术的研发成本也比较的高,可以将之转入内部地区,一方面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产业转移的更好实施。
1.4综合应用多种途径。
计算机技术发展欠缺,仅仅凭靠一个部门或行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综合运用多种途径,使各部门之间形成一股有效的合力,更好的实现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渗透到各个行业,不妨在每一个行业建立起健康、全面的龙头性网站,及时发布一些国内该行业领域内的信息,既可以为行业之间交流提供平台,促进技术的更新换代,又能够有效的防止网络环境的恶化对这些信息的污染;进一步加强企业生产、人民生活及交通出行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促进该行业更好的、更快速、更加稳定的发展。
1.5加强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能。
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大规模普及和推广应用,社会上不同领域都需要计算机软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这就对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网络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使计算机软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不同行业、领域及信息网络技术促使计算机软件向复杂性和集成性发展。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和集成性会大大增加其自身的缺陷性和安全风险。计算机软件出现漏洞或缺陷的主要原因是在软件设计、编写阶段没有进行周全的考虑或设计程序上出现了失误计,导致软件中存在缺陷或漏洞。当这些漏洞或缺陷被黑客或病毒攻击、入侵后,就会造成软件的不稳定运行,严重时会对用户的重要信息造成泄漏。因此,为了保证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以及信息网络的安全,对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漏洞检测和安全风险评估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
2总结
计算机软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将成为计算机软件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当前的智能建筑的实际应用可以发现,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发挥的空间是比较大的,并且会越来越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的相关人员也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的提升,时刻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打破当前相关技术及软件的开发和设计来自于国外的现状,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崛起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指利用可以利用的任何一种计算机软件的功能,为人们提供一定的服务。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0引言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人工智能、普适计算、大数据的应用,计算机应用领域不断飞速地扩大。同时,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公安部门的应用也日益深入,治安管理、网上追逃、刑事侦查、视频防控等逐渐从普遍掌握发展到深层应用。犯罪智能化、动态化趋势的突出,要求基层公安机关民警信息化能力必须紧跟时代的要求。而作为培养公安人才的公安院校,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方面,应该服务于公安实战的教学目的。作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的第一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年来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危机,如课程教学内容覆盖面广,而教学学时不断压缩;实践环节过分强调了工具的使用;教师对基础课程重视度日益下降,轻教学重科研,缺少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教学效果越来越不理想;学生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产生很大差距,等等。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1.1现阶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
通过多年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经验的总结,目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本科生执行2010培养方案,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共28个学时。其中“公安信息系统的应用”内容在大二学期完成,共计18学时。由于教学内容的覆盖面广,而教学学时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则不以学习纯理论课程为目的来组织教学,而是作为应用技术来掌握,在讲授内容时重点介绍常用软件工具的使用。通过学习,学生虽然能掌握基本操作,但缺乏深入应用,遇到问题不会举一反三。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学时之内高效的完成教学内容,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是所有任课教师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
1.2现阶段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效果分析
目前,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一年级学生中,计算机信息技术较好的学生,会感觉到课堂内容比较简单,和中学所学的知识有重复,导致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计算机信息技术较差的同学往往从零开始,希望教师能放慢教学进度。这给教师的教学组织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一个教学班级,学生程度的参差不齐,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兼顾两者的要求,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由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生大队管理制度,要求大一学生不许携带并使用电脑,很多学生无法在课外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因此不能达到熟练效果。在期末考试中,由于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简单,没有认真总结、加强练习,造成基本操作不熟练,丢分较多,因此,得高分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对该门课程掌握的程度为中等,说明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课外对课程的复习时间不足,虽然能完成基本操作,但在实际应用时缺乏思考和创新能力,与公安工作的实际需要还是有差距的。
2公安实际工作对信息人才素质要求分析
随着金盾工程一期二期的完成,现阶段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全国共享信息,“信息主导警务”为目的。民警办公也基本上达到了人手一台,基本上做到了上班“即开机,上班即上网”。现阶段大部分民警已经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Office,完成基本办公应用。但是公安信息系统都是基于网络、数据库的应用,需要的知识远比民警所掌握的知识要多。同时计算机技术变化日新月异,各类信息平台的快速更新,要求民警必须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随着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公安工作中各种警种、各种业务越来越多使用到计算机技术,对民警的计算机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不仅用来处理数字和文字信息,尤其对图形、图像、动画、语音等多媒体形式的处理应用也日渐频繁,公安民警必须会利用各种信息平台,掌握数据采集、共享、实时更新等内涵;利用信息平台数据,分析违法犯罪的情报、线索等,做到即时联动、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利用各种资源做到整合数据,实现跨部门管理数据的交换、跟踪等。总之,公安民警通过掌握实用的计算机技术,服务于公安工作的方方面面,做到精确打击、精确防范、精确管控。因此,现阶段我国各公安机关非常重视民警对计算机先进技术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因此,公安院校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能力要求上要紧跟公安工作的需要,在各公安专业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及时调整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摒弃以学生简单掌握几款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为目的,而是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现代公安工作的需要,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深度发掘和对情报综合研判能力。
3公安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方案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一直关注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和现状,多次组织论坛进行深入探讨,如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与社会需求、发展的矛盾,随着技术发展教学内容取舍问题、授课和实验学时分配问题等。通过研究,提出学生应具备的3种信息技术能力。
(1)计算机使用能力(ComputerLiteracy)。会使用计算机和基本软件,包括office工具编辑文件,利用浏览器查找网络信息内容等。
(2)计算机系统认知能力(ComputerFluency)。对计算机能够较高水平的理解和应用,包括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和内容,如计算机组成、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3)计算思维能力(ComputationalThinking)。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创新的能力,养成用计算思维方法和行为处理问题的习惯,对信息能够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和处理。以上3种能力成为评价学生是否为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指标,因此,公安院校应围绕以上3种能力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并对现有的授课模式、授课内容、实验设计以及考核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实施改革。
3.1课程内容改革
3.1.1课程体系建设围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知识结构可划分为以下4个方面: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分析和系统开发。这4个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公安工作中均有涉及,因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各专业学生学习的知识应包括:基础知识、专业基础和专业应用,公安院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置应结合各专业、各警种的需要合理设置。因此,课程设置不能仅为一年级的必修课计算机应用技术,而需要适当增加选修课。如公安技术专业,包括安防、交管和刑事科学技术,需要开设与专业相关的程序设计、系统开发以及数据分析等课程。公安学专业,包括公安管理、治安、侦查等课程设置见表2。其他非公安专业,如法律专业等课程设置。根据不同专业在各学期开设计算机体系的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应用,并且将相关内容在不同学期连贯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应用能力。
3.1.2课程授课内容应及时更新计算机应用技术现在采用的是统一教材、统一授课内容。但在授课时,由于不同专业对知识需求的不同,教师不应该千篇一律,除了讲授必须的知识之外,还应该向学生展示专业相关的内容,针对这些需求,教师应采用分模块教学。如可以将计算机信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office软件、网络基本知识等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块,要求各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不同实例,采用与专业结合的方式讲授相同的内容,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同时也使一年级学生更好的了解所学知识在本专业方面的应用。
3.2教学模式改革
计算机课程授课学时为28学时,其中12学时为实验课。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每周2学时,分别安排一次课堂教学和上机实验。这种授课模式必然导致“教”和“学”脱节,课堂上学生看着教师操作,没有实践,对课程内容印象不深,而一周后上机实验时,对所学内容几乎忘记,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学习进度缓慢,学生和教师都很辛苦。所以,目前的课程教学模式非常不适于该课程教学。可以采取学生可以跟随教师同时操作计算机,加强学生动手实践。某个模块内容讲解结束后,要求学生立即完成相关实验,内容方面学生遇到问题及时反映,现场解决。这种授课模式对学习工具的使用非常有效,不仅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不再认为课程简单没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使“教”和“学”进入良性循环,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如何组织课堂授课环境,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内容,精心设置各种问题,比如在讲授EXCEL软件时,针对治安专业的同学可以以案件为例,统计案件发生的环比、同比以及汇总等,而对于经侦专业的同学可以以工资表为例,统计工资的变化率等,通过贴近专业特点有针对性讲解,学生必然对课程内容更加重视,从而达到课程教学要求。
3.3实验内容改革
实验教学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授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实验使学生建立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等的感性认识。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教学共计12学时,6个实验项目。由于内容多,学时少,要求教师在设计实验项目时要充分强调重要性,考虑到大部分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能力,实验内容应增加难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实验共设计5个验证性实验,1个综合型实验。并且实验内容从office软件操作开始,减少以前的Windows实验,将应掌握的Windows操作融入到其他实验环节中,以便保证学生应掌握的学习内容。为适应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实验设计应改变以往以熟悉软件操作为主的实验目的,而要以培养和锻炼学生通过运用工具提高对信息和数据的收集、管理以及表达能力为主,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word实验中,加强练习制作图文混排,多目录报告的技能;在excel实验中,加强对数据导入、管理和相关复杂函数的学习;在ppt实验中,加强模板定义、数据分析绘制图表的练习。总之,在实验教学中,训练学生对角度分析问题和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为满足信息时代公安工作的需要打好基础。
3.4考核方式改革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采用的期末考试方式是上机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检验出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水平。但是目前课程考试内容相对单一,学生的成绩并不理想。尤其对于层次较好但平时学习态度不认真的同学,考核并没有发挥实际作用。为了响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培养“实战型、能力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充分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考试形式可以多样化。考试成绩以出勤率、平时作业、期中测验、期末上机考试4个部分分别得分相加为期末总成绩。出勤率考核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平时作业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的基本内容。期中测验是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兴趣,独立设计一份报告。让学生在设计的全部过程中,通过查资料、准备素材、设计结构以及制作的每个环节中,充分思考,综合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期末上机考试,全面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总结与归纳,检验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多样化考核方法要求学生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必须具有较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防止课程学习和考核的脱节,从而更公正、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相对客观的总体评价。
4结语
总之,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不再是简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普及和掌握基本工具的使用,而是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必须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为重要思路。课程教学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必将阻碍计算机教学的发展。因此,教师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该课程更适应社会的发展,更适应公安工作对人才的需求。
1.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师资力量薄弱。随着我国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各地职业院校招生每年都是爆满,招生数量每年都在增长,而与之相应的教师数量却增长有限,教师数量和学生规模不匹配,很多高职院校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不少教师承担过多的教学任务,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2)教学设施落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属于典型的实践性教学,需要必要的硬件设施和配套软件。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硬件和软件设施有更高的要求,但是高等院校教学设施数量严重不足,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实践实训设施,但教学设施采购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很多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不能保证人手一机,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造成很多院校理论教学课时安排过多,实践教学排队练习。
(3)实践教学不足。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操作能力和基本开发能力,这些能力只有在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训练中才能得到巩固和提升。很多教师给予学生过多的理论分析讲解,而忽视上机课教学训练,计算机应用专业需要把计算机技术与专业或行业相结合,针对专业学习和行业性质及岗位特点,为学生开展实训指导教学,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指导,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改革和创新途径分析
(1)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行为,教学思想影响教学方式,教学模式制约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层次。新时代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必须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摒弃传统的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落后教学模式。依据社会需求和时代发展,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开发能力培养,造就更多的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以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为核心,以就业和终身发展为根本导向,增加实训教学课时,强化学生应用指导,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探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造就创新型应用人才,把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应用相结合,打破高职教学与企业岗位原有的割裂状态,开展各种形式的情景模拟教学与案例教学,注重专业应用技能与综合岗位能力培养。
(2)优化教师结构,强化师资力量。教师是保障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能力结构决定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发展层次。针对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及时招聘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补充教师数量。在招聘教师时一定要严格把关,把实践应用能力审核放在突出位置,确保新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过硬。同时聘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到高职计算机专业做兼职教授,既能补充教师数量不足,又能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增加实践型教师比例。定期开展教师培训,做到教学理念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提高教学能力。
(3)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习教学。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校际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提供更加全面的实习指导。校企合作是高职办学的一大特色,也是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优势,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未来的发展潜力。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联系更多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岗位,加强与企业的深化合作。做好实习期间的跟踪指导,确保学生专业与岗位对口,理论和实践对接,实习导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监督指导。让学生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掌握实战技能,让学生专业学习与社会发展接轨,技能训练与用人要求一致,能力更新与时代发展同步,真正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应用人才。
(4)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设备管理更新。计算机设备是保障教学成功的有力武器,先进的教学设施、完善的教学设备、高质量的硬件软件是保证人才质量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一方面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做到学校资金向教学倾斜,保证每年能够采购一定的计算机设备,能够对现有的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新与维护;另一方面,与企业积极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本支持,尤其和先进企业合作,利用大型企业的先进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机会。总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一定要注重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当地发展实际,针对存在问题及时改革创新,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人才。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信息化、系统化、现代化与丰富化,这些都使得计算机应用技术成为现代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近些年以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人类的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也由此得以设立起来。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尚且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制约了教学效率及学生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改革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长时间以来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随着近几年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扶持力度的加大,高职教育开始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人才。计算机技术作为当前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一大主流技术,各种新技术和新内容层出不穷,这就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高职计算机教学还存在问题,学生所学的内容跟实际应用存在脱节的情况,这要求我们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进行改革。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课程和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高职院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是以就业为目的的,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和教学的内容上进行不断的更新,要求课程的内容务必贴近社会的需求,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硬件维护、软件应用、网络配置与维护、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而在理论教学之外,还应该倾注更多的精力在实践教学上,特别是对于计算机专业这种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无法在毕业之后胜任用人单位的需求,所以,在课程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同时,还需要提供学生相应的实践机会,以便帮助学生牢牢掌握实际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更新
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科技,其教学的方式也需要实现现代化。具体说来,应当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计算机有相当多的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很好地将抽象的知识以更加形象化的形式予以展现出来,继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再者,还应当进一步完善课程网络在线讨论和答疑系统,这样学生有问题或者疑虑时,可以及时向老师询问,由此使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其文化知识水平往往不如普通高校的学生,所以,在对高职学生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其文化技术水平的因素,找到适用于不同的课程教学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方法。正是因为高职学生的入学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可能在入校前连电脑都没有接触过,而有的学生可能接触过电脑并已经相当熟练,在同一个班级教学中,如何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得好”,同时也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得饱”,这是教师应该着重关注的问题,因而务必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
(四)加强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
即便是高职计算机教材的种类繁多,但大多数基本上都是直接套用的普通高校的教材,这些教材对于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并不适用于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中。再者,有的教材中的内容也与当前社会主流技术不相符,教材的内容已经无法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应用此类滞后的教材势必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为了提高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课程的效率,加强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十分必要,所以,教师需要切实了解社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情况,了解掌握哪些技术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利于就业,以此作为标准来选择教材的内容。同时,在教材的编写时,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就业是要以实际能力做支撑的,编写高职教材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兼顾。
(五)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与师资队伍的素质息息相关,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都偏向于老年化,这些教师可能对以前的计算机技术掌握比较熟练,但是对于最新型的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则显得有待全面,这可能导致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受到的教育并不能够满足用人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情况,这就需要学校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及时引进新鲜血液,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帮助计算机教学,从而让学生毕业之后就能凭借所学到的知识获得就业岗位。
三、结语
总之,时代及科技的发展促使计算机技术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及工作中,因此,高职院校也随之开设了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但纵观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教学过程中尚且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解决,所以,应当积极对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让学生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能够真正的脱颖而出。
一、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因素
信息技术是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派生出来的,现在已经在多种不同的专业领域里产生了不同技术的应用。当用户想要开发信息管理软件的时候,需要软件开发单位和用户之间多次进行沟通和协商,以便开发出能够满足用户多方面需求的信息管理软件。但是考虑到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是由用户率先提出请求,概括地描述自己对于软件功能的一些要求,然后由软件公司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和汇总,从而设计出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假如用户没有能够有效而且完善地提供自己的需求信息,只是盲目地选择了相关软件来搭建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那么建成一个合适的、行之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工程项目的特性,在开发这类软件的时候仍会出现一些风险,因为工程项目的建设中会存在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这些因素往往又对工程项目有决定性的作用。现实情况下,如果开发软件的时候企业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好,或者不够严谨,都将会影响到软件的质量。
2网络技术技术应用
网络平台在大型工程的运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型工程由于其涉及部门多、工期长,十分需要一个平台来保证各方的及时、有效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的各个环节能够高质量、有秩序的进行。而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具有多点互联和资源共享的特点恰好能够满足这一需要。
3构建信息化资料库
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中以及建成后的验收都会涉及到大量的信息流通和计算工作。在建设前,要通过各种渠道多方收集相关信息;在建设中,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汇总,进而建成电子图书馆、数字资料库等数字信息源,从而为项目提供有利信息。在使用时还要注意数据库中数据的更新,从而有利于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4构建适合工程项目的应用软件
搭建一个完整的管理软件系统能够让工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以及使工程质量得以保证。这一软件系统能够保证工程项目中使用的资料文件的安全,又要能够做到简化复杂的问题,从而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率。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项目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软件方面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各类软件的数量猛增,此类软件也不例外。由于工程项目中设计因素较多,不确定性大,所以在做出选择时就要面临很大问题,所以,要尽量选择一款可以兼顾现实中工程项目各方面的、适应性强的软件。
2硬件方面
计算机的软件需要硬件来支撑,只有计算机设备常换常新,才能保障计算机软件能够流畅可靠的运行,这就要求企业在更新硬件设备上上投入大量的资金。
3项目管理人员方面
无论多么先进的硬件设备还是软件系统,都是需要人来操作的,没有人员的合理应用,再好的硬件、软件也无法发挥它们的作用。企业需要在培训项目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上多下功夫,这样才能更好地让自己投入的资金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润。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为了实现与国际接轨、迎接国际化的竞争环境,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而这就需要企业自身主动变革自己的管理模式和作业模式。当愈加成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去的时候,必将会在管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加快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完善。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应用技术已不可替代的角色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行业领域中。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1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特点以及优势
调查显示,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的信息管理中的应用都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获得了一致的肯定,一方面,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大量的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得以从浩繁的信息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节省了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借助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工作开展得更为顺利、高效,信息管理引入了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具体操作中更具准确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的种类和数量增速惊人,每个人都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这也给信息管理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此,信息管理者必须与时俱进,自觉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保证信息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在新形势下,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到信息管理中,实现二者的整合,是时下信息管理工作改进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
2.1增强信息管理意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前提条件就是增强信息管理意识。当今社会是一个被网络覆盖的社会,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普遍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行业内立足脚跟、稳步前进,就必须掌握行业中的第一手信息,增强自身的信息管理意识和水平,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以期为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2.2健全信息管理系统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关键环节就是健全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一定要建立在坚实的信息素养上,充分发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便利性和快捷性特点,而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和健全信息管理系统,保证该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实现提高信息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标。通常,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都需要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与此相关的信息技术的支持,这对信息管理的具体环节会起到直接的影响,还应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库的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补充,以便于以后的检索和使用。
2.3提高信息质量
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信息管理中,在于信息管理整合后,可能会出现相同或相似的信息,致使信息重复,影响信息管理工作,严重者会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加强信息管理,提高信息质量。在现实工作中,要想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信息总体质量,就应建立一个数据库并及时完善数据库系统,将获取的各类信息加以划分、处理和保存,形成一个有效的数据系统。此外,还应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全面计算化,结合各种数据的特征,确立不同的标准,制定相应的规范,督促信息管理工作人员提升自身水平,以此来实现信息质量的提高。
2.4优化库存信息
信息管理系统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信息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障,都直接取决于库存信息,要想充分发挥库存信息的作用,就必须对库存信息进行及时的补充和更新,持续积累、不断优化,以便为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以及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库存信息的优化,必须结合用户的需求,信息管理人员应努力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与用户交换意见,以便及时改进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收集和整理信息过程中,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应格外注意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以确保库存信息利用达到最优状态。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今的各行业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于信息管理工作,对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鉴于此,根据计算机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特点以及优势,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引入到信息管理中,并对二者进行整合,以期为信息管理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1.1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历史发展
计算机是用电子元件组装而成的,能自动、告诉进行大量的计算工作,具有逻辑判断功能和存储记忆功能的机器。我国计算机的最开始是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出现的,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是科技人员的有力助手。第二代计算机应用的是集成电路,体积与耗电量相比于第一代都有所减小。第三代则是变成了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其运算速度与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而后到了20世纪50年代,个人电脑出现了,计算机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了各个领域。随后应用软件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网络技术相互结合,使计算机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实验室、科学研究所和每一个电子应用技术角落,影响到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同时这也大大促进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几块了信息化的社会发展速度。
1.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现状
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电子产品愈发的普遍创新,计算机教育走进了城市到乡村的各个人们生活中,商业企业用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互联网与世界接轨获得资讯信息,我们用计算机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比如上网聊天,打游戏,查资料,听音乐看电影。我们还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储存,监视监控,开发软件与实验室创新处理等。计算机应用技术使我们的生活真正开始与数字化接轨,与信息化接轨,让我们体验到了人工智能带给我们的便捷与方便。而从教育角度看,目前,各大城市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学习。孩子们从小就通过学习计算机提高自身的思维活动与判断能力。由此看来,计算机技术已然将我们领进到一个自动化的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
2.1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
高性能计算的发展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中必要的一个趋势。因为高性能计算机的出现,会使得未来的计算机向更加微小,高速,高性能的方向提高。其中有待实现的是纳米计算机和量子计算机。众所周知,纳米技术与量子技术都是集超小型超高性能与一身的技术,它可以让计算机技术以普通计算机速度的十亿倍高速运转,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与信息储存和处理。因此,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因为这种技术包含更多的智能成分感知能力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新型储存器可以镶嵌于计算机内部然后以每立方厘米储存十TB的容量达到永久性储存。这样一来,永久性储存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这些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研发与完善,将为人类跨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提供无穷的力量。
2.2智能巨型化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智能化与巨型化的结合也是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因为智能化是当前计算机最应该具备的技术,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需要的技术。智能化可以使计算机在现代科学基础之上模拟人的思维逻辑过程与人的感官行为,代替人们进行日常的听说读写想等一些行为过程,预先设置好相关的运行属性与设施,加强计算机的防护与检测能力,从而增加计算机的判断与逻辑推理能力。方便于人们的生活。而巨型化计算机技术的研发则是注重巨型计算机的包容量大,运算能力强,功能强大的特点,它与微型计算机并不矛盾,各有各的优势。巨型计算机的储存量可以达到每平方厘米100TB的容量,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百亿次。其运算速度准确,速度之快是未来计算机最应该具备的性能。也是满足人类需要最有效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必将成为网络计算时代的中心,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现象更加是我国社会经济军事科技不断发展的现象。计算机技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明显,它大大加快了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其应用频率也会越来越普遍。由此可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广远的前景,计算机应用系统也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计算机与网络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将不再是梦想,社会信息化智能化也不再是梦想。因此,不断地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探究与发展是我国在未来科技经济建设中所必须注重的。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形式,因此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教学的创新化发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的新方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1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特征及优势
在当前中国经济与技术的持续发展背景下,信息的内容与类别及数量都在不断的扩大,所以对信息的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更加的严峻,从这个方面来看,信息的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把握准确的时代特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不断更新开拓进取,积极研究分析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当中的作用,了解怎样利用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对种类繁多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了解怎样才能最快的在数据库中找出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料等。这种技术的利用对各行各业中的工作质量与管理水平起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增强企业发展的实力,让企业平稳发展,由此可知,把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有效的整合,是现阶段各行业开展工作的发展动力。
2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的作用及意义
2.1能够有效的把信息管理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把信息管理的意识提高是使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实现整合的重点要素,主要原因就是现代社会是一个受到网络全面覆盖的社会,信息无所不在,随着市场经济的扩大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要想在当中站稳脚,在市场中占据有利的地位,信息的收集至关重要,同时对信息管理的艺术与水平的提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各行各业中必须不断的加强本企业的信息管理意识的提升,充分了解信息管理的重要性,积极掌握信息管理的管理要点,强化本企业各阶层人员的信息管理意识,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需求,循序渐进的加大对信息管理的资金投入,为企业的管理工作顺利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2.2提升信息收集的质量,保证信息的价值
在目前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发展中,特别是对应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信息重复收集的现象,使得信息的质量下降,因此,针对这个现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信息收集的质量,确保信息的有用价值。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想要真正的把信息收集的质量提升,并使所收集的信息具有实际价值,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并把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与组织资料及工作的管理项目、工作的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的整理,然后输入信息数据库当中,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数据系统,便于企业后期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此外,还要实现全面的计算机技术化,根据数据标准,制定新的发展要求与发展目标,而相关企业内部工作人员,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与技术,并在工作中不断的完善自身的技术水平。
2.3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机制,完善管理的系统
各行各业中的信息管理人员中,要全面的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并把这种技术充分在信息的管理过程中合理的运用,从而提升工作的效率,达到信息管理的目的,要想更全面的完成信息管理的要求,必须充分了解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与方法手段,把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有效的整合起来,并在这个基础上,把各个阶层的信息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有效的提高,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机制,完善管理的系统,并加强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从而满足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的要求。此外,对于专业的信息管理机制和系统来说,还要包括必要的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这样才可以确保信息管理的系统能够真正的实现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高。信息管理人员要尽量把数据库中信息管理的基本内容加以充实,不断完善信息资料,使得信息资料更加全面,从而为企业后期的工作提供信息基础,而网络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1企业信息化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概述
1.1信息共享性计算机应用技术使得世界缩小化了,因为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可以使得世界上的信息在短时间内传播,信息传播的速度使得企业办公更加便捷。另外企业在信息的收集过程中也更加方便,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也更加便捷。
1.2操作安全性计算机应用技术不仅可以快速高效的收集信息,而且还可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密,这些信息通过加密设施能够更大限度的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
2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积极影响作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企业信息化的进程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使得企业的办公更加高效便捷,下面将详述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
2.1提高了信息的及时准确性企业的发展不仅包括企业内部信息,而且还包括员工信息以及财务信息等,这些信息在计算机技术尚未使用之前是靠纸质文档来保存的,但是纸质文档在保存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坏,而且在调用的过程中非常麻烦,使得这些信息无法快速的调用出来。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来保障这些数据能够被有效的调用,而且信息非常准确。
2.2优化了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人员资源分配和信息管理。但是传统的人力资源和信息管理存在着许多不足,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使得一些人力资源的调配工作存在着浪费的情况,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不断增加。另外信息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较好的信息管理将会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传统的企业办公还需要大量的纸质材料,这些纸质材料在使用过一次之后就浪费了,不符合现今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但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2.3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员工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会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员工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员工竞争过程中赢取职位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使得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并为企业创收较多的经济收益。
3如何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企业信息化
3.1实现对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控制生产过程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过程,而且对于生产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企业能够运用信息化技术来监控生产过程,那么就可以保障企业的产品符合要求,另外还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车间现场管理过程中,使得员工的生产过程更加规范化。
3.2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企业管理所涉及到的信息较多,这些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人力资源信息,人力资源信息对于企业员工的高效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3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现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生产不能在停留在原来的生产机制中,而是应该创新生产以及供应链条,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就可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产、供应以及销售平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于企业信息化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坚持企业信息化的应用。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