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小学语文创新教学论文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以下是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和创新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近些年来,国家和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比重,素质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推崇。专家指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实现最后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少教多学;高中语文;影响;创新
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具有特殊性,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当下的素质教育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要教授给学生的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
“少教”的主要含义是教师要改变过去刻板的教学方法,结合教学计划实现有目的的教学活动。“多学”主要是针对学生而言,作为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学生应该根据老师传授的知识进行多思多考,而不是完全依赖于老师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因而,少教多学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花费比以前更少的学习时间,却获得了更高的学习效率。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学习,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还收获了快乐。其次,该教学模式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的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对周围生活的感悟能力。少教多学的模式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顿悟能力。最后,“少教多学”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语文教学创新,语文教师开始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学生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与老师交流,不仅促进了师生感情,还加强了学习效果。
比如,在学习高中语文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一课时,对于诗歌中的山、水、灯、风、雪、梦、故园等,这些都是表达作者情感的景物,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和作者是同样的心境,然后切身体会作者的情感,由此让学生主动、自由地畅所欲言,和全班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更明显。
“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应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被大力提倡,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助于教师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计划。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所谓教学效率是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比值越大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反之亦然·一、创造能力的内涵培养创造能力必须明确创造能力的内涵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个性,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发生着很大变化,未来教师将如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了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师的创新工作是个挑战。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观念陈旧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中教师整堂课贯穿讲授的观念。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观念下,学生没有了参与感,容易缺乏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单一
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目前仍采用的是教师单向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整堂课四十五分钟基本上都是由教师在讲学,学生在听。小学语文教育中,继承多,创新少。学生一味的记忆那些考试要求的,忽略了语文真正的价值。
(三)缺乏师生交流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教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其无法全而地了解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本身对语文这门学科的不重视,没有从白身实际引导学生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设备不完善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设备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贫困山区,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严重匮乏。这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无法较快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地区不平衡
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对于语言学科比较重视,而且会有更多的方式方法学习语文,丰富语文知识。问题是在偏远地区,大家意识不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为了提高考试分数,注重在理科方而取得高分,从而形成了地区上较大的差异。
一是提高学习语文的意识,从感官上去改变语文的地位,要知道,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学习好其他来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从更远角度去说,不管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能都是不可缺少的,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
二是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只有在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实际,才能保证课堂教学高质量地完成。强调教学目标的全而性。
三是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内容丰富,语言博大精深,学生的学习往往会随兴趣而迁移。
一是精心设计导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在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方而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巧用悬念、故事、音乐、图片等导入新课,以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二是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使用教材,努力创设符合本课内容的生活情境,有效地把所要教授的知识直观地传授给学生,从而消除学生的惧怕和消极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年龄较小,好胜心强,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组织一些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评比,从而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使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四是巧设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以上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一般的应对策略,不容忽视教学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如果有了良好的评价方式,也许能够改善当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能够最大化的发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一)传统评价存在的问题
“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没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方法,课程管理就会落空。在语文课程评价方而存在评价目的片而、评价范围狭,评价手段单一、评价主体局限等诸多不足。在实施评价的具体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简单化、唯量化等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
一是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习结果,评价具体的课程方案优劣的唯一标准。
二是过多的强调定量化的评价手段,而忽视定性的研究。
三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
(二)发挥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一是坚持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二是突出语文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表比较单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需要制定迎合改革内容的评价表格。同时,我们还应该让上课的教师给自己一个评价,进行自我反省,形成白我反思表。
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改变传统上课风格,因材施教,这样看来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其教学质量,我们只有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寻求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相关文章:
5.浅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中的核心课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受到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广泛性关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小学语文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其中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使学生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把要学的知识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
【关键词】创新;语文;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其中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新求异的欲望等。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使学生由模仿到创造的转化,把要学的知识去发现或创造出来。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适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宗旨,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培养的。
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主体教育”,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是培养学生创新的根本。
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因此,学生们有发问的权利,有说“不”的权利,有不同于他人的权利,有保留不同观点的权利。并且我经常给学生创造“钻空子”的机会,时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创新活动。教师的引导要注意适时和适度,而点拨则讲究巧妙性和启发性。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学生在赏析“落叶在林中飞舞”一句时,都认为“飞舞”用得好,但好在哪里,一时说不上来。我见此情景,巧妙一点:叶子像什么飞舞?学生马上联想到:蝴蝶,落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飞舞;有的学生补充:像黄蝴蝶,像红蝴蝶;有的学生则领悟到:啊!树叶活了!秋天的小兴安岭真美啊……又如《草地夜行》的最后一段,文字含蓄,余味无穷,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学生提出问题:课文开头写小战士饥饿疲劳,走路只是一步一挨,后来他既没有休息,也没有吃东西,怎么会“迈开大步”向前走呢?这个疑问的产生是由于对课文的前后联系缺乏连贯的思索。我通过点拨,提醒学生注意这种联系,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学生通过思考,疑问便迎刃而解。
随后老师一语作结,使学生的认识更深一层,这样的点拨,真可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的点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对创新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一堂课教师柔和的语调、期待的目光、亲切地抚摸、关注地倾听、激励的语言好似一条条情感的纽带,使师生感情更加融洽,沟通更加顺畅;教师的信任、鼓励、欣赏、赞扬,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产生“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是“营造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精神环境之关键”。事实确实如此,我在课堂上巧用“微笑艺术”,使孩子们在宽松的气氛中,敢想、敢说、敢做、敢创新。
教师要正确处理传授和感悟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理解、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获取知识、体验创新的愉快。为此,我采用下列方法进行了实验。词句训练――寻点。这里所说的点,是语言训练点,教师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寻点,让学生从点中得到启示。例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先让学生辨析“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换成“到、吹、送、过”等字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让学生再试着找能体会作者心理的字来锤炼,学生很快找到了“又”区别“到、来”,体会其内涵:一是诗人离家已经很久了,应该回去看看了,承接了上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表示“离家近,应该还”,引起了下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示“思家切不能还”。
这样的点既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领悟的深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篇章分析――穿线。这里的“线”就是能贯穿所有“点”的纲,可以是提纲或文眼,也可以是行文的线索。让学生在穿线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篇章结构和谋篇布局的了解。在“动”中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孙悟空一样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如:学习“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不费力气,学生还很踊跃。还可以借助实验演示。如识记灭字时,先用火柴点燃一个纸团,然后用一小铁板向下一压,火就灭了。这样通过动作实验演示,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了解了其义。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教学《两小儿辨日》课文,有的同学提出“孔子不能决也”不符合现实,难道孔子那样的思想家、大教育家不知道这个简单的问题?在释疑的过程中,学生终于明白:一是那时自然科学还不发达,还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回事;二是孔子的治学态度是实事求是,不懂就是不懂。对疑的讨论,使大家对课文理解得更深刻了。
总之,要培养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人才观,要与时俱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光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不光要给以黄金,更要授予点金术。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生活化教学,提倡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生活化教学指的是通过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的运用来实现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结合。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明确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生活浅化。要让学生把语文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就必须消除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障碍,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关键词】沟通;生活化;素材;阅读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要多识字,尽快地进入阅读阶段。如何让学生在单调枯燥的横、撇、竖、捺中学得有情有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在词串识字教学中,我从整体入手尽量让这些字在学生的脑海里勾勒出一幅幅“生活画”。如教学“寒流、大雪、北风,蜡梅、翠竹、苍松,蟒蛇、蚂蚁、刺猬,滑雪、跑步、跳绳。”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手段显示寒流侵袭、大雪纷飞、北风呼啸的场面,让学生说说此时此刻的感觉。有的说:“真冷呀!”
有的说:“我要是在大路上的话,一定会缩着脖子、低着头,冻得真发抖!”我让他们在这样的情境中认读这些词语,学生读出来的不仅仅是几个词语,更是自己的感受。“在这么恶劣的气候里,你们看它们表现得怎么样?”多媒体依次出现蜡梅怒放、苍松挺拔、翠竹挺立的画面,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所感。有的说:“它们真勇敢!”有的说:“它们真是好样的,是个小英雄!”“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些小英雄的名字吧!”“蜡梅、翠竹、苍松!”学生朗读的声音变了,语调变了,就连姿态和神情都变得个个腰杆挺直、精神饱满,俨然就是一个个小英雄。
接着,我把话题一转:“小朋友们,你们再看它们又在干什么呢?”学生看到三种动物冬眠的图片都笑着说:“它们都在睡觉呢!”“对了,有些动物到了冬季就不吃不喝,这叫冬眠。你们看它们睡得多香呀!我们应该怎么读呢?”学生纷纷说:“我们应该轻轻地读,不要把小动物们吵醒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跳跃、灵性在升腾……正如前苏联审美教育家德米特里耶娃所说的那样:“这不是单纯的理解,也不是简单的评价,而是活跃的直接感情。”在这充满着生活的气息、饱含着亲身的体验与激荡着情感的情境中进行识字教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负担为享受、变苦痛为快乐。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只有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智者,更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访一访,观察生活。在我们的书中,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与学生实际很贴近的,有些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存在着时空距离的差距,所以在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对课文内容认识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但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并扩大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起到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的作用。针对前者,教师在准备教学之前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一文时,由于距今已有20多年,这对学生来说已是非常遥远了,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此先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有关于周的一些资料,也可以让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周的任务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也能有助于课堂上感情的激发,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在教学这篇文章后,我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诗词《周,你在哪里》,让学生诵读,学生读得非常投入,感情充溢。针对后者,例如:《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天景象:小草、嫩叶偷偷地长大;挑花、梨花、杏花竞相绽放。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带着学生走出教师,到田野上,小河边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显得具体、精彩,回味无穷。
如《猫》一文,猫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小动物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它们一样富有生命和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并且在学完了之后,还可让学生去仿写,这样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再如《火烧云》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云彩,领略天空的美景,感受自然的千变万化;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景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如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孙膑、田忌和齐威王。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孙膑胸有成竹的理解,而且对田忌和齐威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了很好的锻炼。又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当时战斗的英雄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感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革命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一种强烈情感的陶冶。使学生明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论文,欢迎阅读!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它是一种把声音、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和计算机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实,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的认识教材中的事物,达到知识领域、情感领域目标。多媒体利用声、光、电、画等手段制作成的动画,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多感官、多角度、多渠道的进行学习,使枯燥的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
1 突破时空的限制,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却很丰富。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语文当作纯工具性的东西,对语言做静态的分割,做技术上的分析,不注意用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或者语文教师为了说明或阐述一件事物,往往千方百计地根据课文内容用口头语言结合身体语言进行描绘,顶多制作图形或简易的模型来做辅助,但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古人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掘语文字中的情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把课文中的描写真实地再现,带着他们进入自然的怀抱,接触真实的生活,让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表现情感的语言文字。语文课的教学,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和作者都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法,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教师使用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学所描绘“美”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庐山的云雾》是描绘了庐山那绚丽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象,使学生热爱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可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亲眼见过,尽管课文描写的非常美,尽管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形容,讲述,可是学生的脑海里没有这样的图画,因此兴趣不高。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可突破时空限制,把庐山的“秀丽”,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恰当的解说,同学们顿时就被深深吸引住,特别是当多媒体展现云雾“瞬息万变”的画面时,同学们高兴的直拍手,嘴里不禁的说:“庐山的云雾真神奇呀!我恨不得马上就去庐山看看。”就这样同学们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深刻的体会课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如《桂林山水》一课,制作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现桂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让学生感受荡舟漓江的惬意,为他们营造出水美、山美、人美的情境,激发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草原》一课,当学生看内蒙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象是无边绿毯上的朵朵白花,满目翠绿,神情气爽,自然会产生对草原深深的喜爱之情,这种教学效果与教师让学生硬背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能比的。如《长城》一课,在长城全景图上,制作动画,让蜿蜒曲折的长城与龙的图像重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长城宛如一条长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心同其情”地学习语文。这就是在虚拟课文情境上的独特作用。
2 利用多媒体技术,画龙点睛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绕,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课文虽然篇幅不长,却构思精巧。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崇高品格。这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另外,本文是作者六十年代初的作品,现在的小学生对那时的社会背景很陌生,这就给本文的学习加大了难度。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做的:利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录像突出教学重点: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特点。当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体会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顽强的品格特点后,播放录像:《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画面上,一排排高大挺拔的白杨树,直插蓝天,在漠漠黄沙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看到这样富有震撼力的画面,直观地验证了白杨树的特点,所配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接着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利用“建设者建设新疆及新疆变化”的录像突破教学难点:了解新疆建设者的品格,发现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当学生通过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了一些新疆建设者建设新疆的事迹后,再放这段录像,学生亲眼目睹了边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中充溢着对建设者由衷的敬佩。
同时也发现了建设者与白杨树的共同点: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利用文字片和图文片巩固教学难点。在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了白杨树与建设者的共同点后,用自治的文字片出示爸爸说的话,请学生朗读,从而进一步理解爸爸话的深刻含义:借对白杨树的赞美来表达对边疆建设者的赞美之情。然后,再出示图文片,本片中的文字部分还有爸爸的话,背景部分的图片共6幅,上面3幅是白杨树在戈壁滩上防风固沙的景象,下面3幅是建设者辛勤劳动的情景,爸爸话的两层含义:既赞美白杨树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的品格,更赞美了建设者不畏艰苦、扎根边疆的精神,在这张图文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到这里,可谓是水到渠成,学生终于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借物喻人,借赞美白杨树赞美边疆建设者。
总之,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自主阅读,从而能丰富他们的头脑。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语文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我相信,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会更快乐地自主学习,语文课堂教学也会更加多姿多彩。
现代多媒体技术为新型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它以其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资源丰富等优点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备合理选择与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基本能力。那么,如何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辅助教学手段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呢?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浅谈以下几点意见: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时根据需要利用多媒体把即将讲解的教学内容转换成生动形象的图片、声情并茂的视频、旋律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震撼、情感上的铺垫、氛围上的渲染,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进入新课的学习。例如,我在讲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我制作了Flash课件导入新课,它融画面、文字、音乐于一体,既给学生展示了雷锋的音容笑貌,又讲述了雷锋的光荣事迹,还让学生陶醉在歌颂雷锋的歌声中,很快地调动了学生阅读文本的积极性,更使学生认识到学习雷锋意义重大,尽管雷锋叔叔已经去世了,但像雷锋叔叔一样的好人和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他们学习和弘扬的。所以说,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将已经离我们学生很远的东西汇聚起来,拉近他们和那个时代那个人的距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新课标”提倡的语文教学模式要求一堂课应达到“大容量”、“快节奏”、“气氛活”等教学效果,而这恰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根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所无法达到的。这种情况下,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就能够充分显示出它的优势,它集录音、幻灯、音乐、投影、电脑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显示质量高等特点,能够充分显示语文课堂的“大容量”、“高密度”,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寓乐于教,丰富多彩
一节课仅仅停留在教师、学生、文本之上,显然是没有什么新鲜感可言的。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做教学内容上的补充、拓展、延伸,课堂气氛就可想而知了。学生可以在一节课上接触大量的信息,见多识广,长期积淀,自然成就高效课堂,造就真正人才。例如,我在讲授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发现这首诗寓离情于写景。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所以,在讲授这首诗时,我就抓住了此特点,让学生将所涉及的景物:黄鹤楼、杨柳、孤帆、碧空、长江等皆画出来,学生可以借助想象,自由发挥,然后加以比较和鉴赏。这样不仅使枯燥的诗歌鉴赏课变得有趣、快乐起来,更使学生自主地掌握了诗歌鉴赏的要领,即抓画面,会想象,一举两得。浓厚的学习兴趣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主动学习最有力的因素。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传统单一乏味的语文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所具有的直观、形象性会对学生的感官进行有益刺激,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
我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当屏幕上出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画面时,学生的情绪倏地就被带到了三国时期那万马奔腾、狼烟四起的古战场。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苏轼“气势磅礴”、“豪迈奔放”的词作风格。接着,我变换远景、近景,把“大江东去”、“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等场景一一展示,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了一个气势雄伟、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这样的情境渲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探究文本的欲望,提高了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梳理整合,自主探究
多媒体可以把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地讲授给学生,可以创建思维导图的模板,把知识系统化地呈现给学生,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以等到学生养成习惯后,就可以自己动手搜索相关的知识,勾画知识的思维导图,养成预习、总结、复习的习惯。比如,在讲授《幸福是什么》时,我运用多媒体构建了知识树,树干是幸福,树叶则让学生去填写他们眼中的幸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把这棵幸福树的枝叶完善得十分茂密,也体会到了幸福的内涵。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使用过程中,要讲究时效性,而不是流于形式。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根据文本内容、学生认知等特点制作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课件,但在体现课件的形象性、直观性时,不要过度地装饰,否则会有喧宾夺主之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课件制作过多地渲染气氛,音乐效果抢占了语文课堂的位置,反而显得华而不实。作为语文课来说,语文教学目标才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灵魂,而多媒体技术只是辅助手段,所以,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技术时要讲究时效,不能流于形式。否则就弄巧成拙,影响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学生能够通过有声的画面以及生动的形象,打破时空限制,拓宽直观视野,丰富感知内容。这样也就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教学内容所营造的氛围,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为想象的依托物提供这样的展示平台。
四、用多媒体强化,促进知识积累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课堂上,自主的学习与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知识、信息传递的载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使用文字的能力。
多媒体的运用必将让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语文。能够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恰如其分地将它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有助于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但多媒体技术决不是简单的拼凑,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技术,一切以语文教学目的为出发,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意义上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有力的的臂膀,为语文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多媒体的应用可以说已经与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课程,在教学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根据我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的实践与经验,谈一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并进行反思和探析。
1.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越性
1.1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数学,作为人类思维的表达形式,反映了人们积极进取的意志、缜密周详的逻辑推理及对完美境界的追求。小学数学作为打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敲门砖,在整个义务教务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里,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把学习中的一些抽象内容或者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事物,通过多媒体变成直观形象的内容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比如,教师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说,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多媒体则更能直观、形象的为学生传递信息,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主动地获取知识。
1.2 有助于突破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数学教学中,面对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必须是要学生完全掌握,为了给学生强化记忆与扩大应用范围,我们可以通过字体、色彩、动画、音响等不同手段来突出表现,从而加深印象,吸引注意力。
对于教学难点,从学生而言,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教师而言,我们可以把那些难以讲清楚,难以板书体现,不易观察到的过程利用多媒体充分展示出来,将平面的、抽象的、静态的、孤立的变为立体的、具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加深对课程难点的理解,只有合理地设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环节,才能做到深人浅出,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所学。
1.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充分挖掘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一步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学运算能力,还有学生的智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与提高。
尽管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诸多的优点,但在运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2.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对多媒体的应用应该体现出"教学相长"。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不能只是单纯的老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而忽略的学生的表达和动手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的表现出课程内容,利用动态图案展示教学过程。比如说,在学习"简单的乘法计算"时, 老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让学生直观的明白乘法原理,然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课本或者铅笔, 进行摆放, 运用简单的方法得出计算的结果, 这时学生就会动手进行摆放操作计算, 最后学会乘法的计算, 这时学生的能力就有了质的提升。
2.2 多媒体课件应该体现出内在与外在的关系。提高课件的实用性,多媒体有着巨大的教学优势。但多媒体发挥这一优势的前提就是课件本身具有实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有些教师看到了多媒体强大的优势,在运用多媒体时只片面地追求形式,而忽视课件本身的内涵。课上教师忙着播放视频、图片、音乐等,这些确实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氛围也异常活跃。但这只是表面的热闹,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最后只得强行将学生的视线拉到新知的讲授上来,如此突然的转折不能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关注,只会让学生失望,而降低参与学习的热情。
2.3 对多媒体的应用不应忽视传统的板书。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板书两者都具有益智增趣的功能,在强调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板书是不能抛弃的。在现在的教学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丢弃了粉笔和黑板,使精美的文字板书被机械的屏幕画面替代,且"板书"的内容在屏幕上一晃而过,学生头脑中无深刻印象,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例如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使用多媒体代替。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适当运用多媒体与板书,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追求最佳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课件的制作,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与课件制作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材料的选择,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最符合学生特点、最能突出教学内容的材料,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的选择不仅要求华丽优美,更求实用。只有外在与内在间平衡的课件才更具实用性,才能为教学更好地服务。
总之,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用多媒体,并在实践中认真地去研究、探讨,从而真正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真正感受到多媒体的神奇和巨大的魅力,使多媒体为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服务。
猜你感兴趣:
1.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作文是重点教学,但是也是作文的教学是小学生的一个难点。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关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农村教育受到经济条件、地域条件以及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多年来都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目前存在于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制约因素很多,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和平台,让他们也能够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更加多的知识,享有更多学习乐趣,这是目前我国教育部门以及农村教育所共同面临的课题。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如何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效果与质量,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写作基础,已经成为了目前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维,借助农村现有资源的优势,扬长避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能够积累更多的写作经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或训练不得法等。
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语文是工具学科,也是基础学科,教师要立足于这个要点,注意到学科本身的综合性,写作是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也是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得以提高的平台,基于农村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师应该首先从自身的专业素质入手,丰富自身经验与知识储备量,积极转变思维,才能够找到新的教学思路,教师在确立的创新思路之后,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自然环境中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兴趣被激发,思路也会更加开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我身边的美丽》为题目,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田间,或者是组织一次郊游,到大自然中感受美丽,让学生观察他们平时常见的牛羊、稻谷、飞鸟等等,借助自然的力量,教会学生观察事物,抓住事物的美,找到它们的特点,将这些作为写作的素材,他们的作文不会再空洞无味,学生的思维也会因此得到锻炼。在现有教学资源并不完善的农村小学中,教师懂得创新教学,善于运用自然给予的有利条件,因材施教,就地取材,展开作文教学,是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项不可缺少的技能。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拓展学生写作思维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要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对于新鲜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那么教师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综合运用教学手段,比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教学法等等,这些都可以很快集中学生的思路,拓展他们的写作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比如:《一次别开生面的知识竞赛》这个题目,从文章题目来看,最为关键的要点是如何教会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要点,如果教师死板的阅读范围,或者是一味的讲解,学生很难找到写作的精髓,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真真正正的进行一次知识竞赛,并运用班费买一些奖品,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哪个小组获胜,就给哪个小组一定的奖励。运用这个方法学生会非常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热情会非常高涨,因为学生是亲自参与其中,对于知识竞赛的细节记忆得会十分清楚,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场面描写也会更加细致。当然,活动要根据课时,以及教学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这样的比赛活动,既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展了思维,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三、借助日记训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养成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首先要求学生做生活中的细心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找素材,并且及时地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写作的材料就会源源不断。学生作文,最常见的缺陷就是思想深度不够,即不能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出一定的内涵。有些学生竟认为平常的生活没有什么值得写的东西。要解决此类问题,非记日记不可。
在记下当天所见所闻所感时,学生必然在回顾中反思生活,或指出自身不足,或评判他人行为,或为自己加油鼓劲。在抽样调查中,学生日记中具有反思内容的篇目占了总数的五分之一强,为自己加油的约占总数的八分之一,两者就占了百分之四十多。由此可见,正是日记促进了学生的反思。日记,顾名思义,要日日记。这就需要学生要有恒心,有毅力,能长期坚持下去。而语感的形成,作文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水到渠成,达到预期的效果。写日记正能适应这个需要。别看每天的日记量并不大,但天长日久,日积月累,长期的坚持,每一天学生都要为日记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语感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无意识中得以形成。
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在坚持以生为本的基础上,应该充分挖掘课程素材,并借助自然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和思路,虽然农村学校在硬件设备上与城市里的学校存在差距,但是农村小朋友却拥有比城市小朋友更加宝贵的财富和资源,那就是大自然,教师应该多带领孩子感受自然,观察景物和动物,给孩子美丽的童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能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获取更急丰富的内心体验。
参考文献
[1] 刘 波.农村学生知识储备的现状之读书习惯的养成[J].新课程(上).2013(08)
[2] 孙建龙.多途多法谋方略小计小策获真经――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浅探[J].辅导员.2012(33)
摘 要: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
关键词:小学写作;存在问题;教学方法
写作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孩子们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语文素养方面的综合体现。对于写作来说,是孩子们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一种体现,更是孩子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以及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但是,所有的小学一线语文教师都发现,绝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写作都有一种排斥心理,甚至出现了,一到上作文课,孩子们心里就充满了恐惧。那么,在这样的被动的学习的情况下,孩子们是不可能出现较好的写作状态,就更谈不上写作水平的提高了。那么,我们首先谈一下出现这样的写作现象的原因。
首先一点就是教师们不舍得放手,讲得太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消化。出现这样的教学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多的教师都是受着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因为教师本身就知道学生不爱写作,不会写作,在怕学生写不好的基础上,于是就从审题立意方面,从文章结构方面,从写作素材方面等等,尽可能的多讲给学生作文知识,但是,本身就排斥作文的学生们,又怎们会对这样的枯燥的知识产生兴趣呢?
再有就是完成一篇作文教学战线拉得太长。目前很多的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往往从教给学生写作知识开始,然后学生开始写作,接下来在经过老师的批改,最后还要经历讲评的过程。这样算来一篇文章从开始到结束,就大致需要两周的时间。在这样长的战线基础上,学生就不能及时的得到自己写作情况下的反馈信息,而这样的做法也是非常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
还有一点就是教师们教学作文的方式。现如今,很多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自己的一套标准,在学生达不到自己的心目中定的标准的情况下,常常表现的是对学生的责备。但事实上,有很多的学生,尽管自己的文章写的令老师不满意,但是自己也在努力的按照了老师的要求写好自己的文章,但是努力之后自己还是被老师批评了,这样努力之后体会不到喜悦,更体会不到成功,久而久之,就把写作看成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最终出现还没上作文课就先发愁的写作状况。
以上谈的这些学生们不喜欢作文课的原因,如果教师们能够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能够改变这些状况的话,相信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作文课的态度,提高作文水平。但是,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写作,我们还是要注意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
1、语文教师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要能激起孩子们的写作的兴趣
在我们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都会发现,只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即使再难。也能努力地做好。比如说,对于喜欢体育的孩子们来说,在体育运动中自己流再多的汗,摔在多的跟头,甚至是在摔破流血的情况下,他也会坚持锻炼。因此上,我们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说法也是非常的认同的。对于我们的写作课来说,只有调动起孩子们写作的兴趣,孩子们才会喜欢上写作。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是:1.经常地组织孩子们进行作文交流活动,比如说,让孩子们互相找一找谁的文章中有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应该说这样的展示要求是比较低的,因为每一个学生的作文中都会有一两句比较精彩的语句;分小组大家互相评一评,谁的文章有哪些长出,谁的文章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就是对于写的比较精彩的文章,要么让他自己朗读,要么我充满激情的进行朗读。要知道,这些方法的运用,就是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2.将写得比较好的文章,让学生认真誊写,贴在班级展示台上。3.将以前孩子们装订成册的文章,给孩子们看,因为这些文章很多的都是他们认识的人写的。在孩子们产生羡慕的心里之后,告诉他们,我们班会继续做这样的作文集,然后也会把这样的作文集让下一届的学生们看。通过以上这些激励做法,我们班的孩子写作的欲望都得到了提高。
2、帮助孩子们寻找写作的素材
孩子们之所以会对写作产生比较大的抵触情绪,主要是因为他们心中没有写作素材,这样,当作文任务布置下去之后,他们会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孩子们还不会注重生活的积累。面对这样的阻碍学生写作的现象,光靠老师一味的说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而最好的做法就是帮助孩子们找到写作的素材。记得在一篇文章中介绍一个国外的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这就是很好的帮助学生找素材的方法。再一次语文测验之前,老师和孩子们说,测验用的纸张需要收费,并告知了孩子们具体的费用。孩子们当时反应就特别的强烈,有的说,以前不是这样的,为什么现在会这样;有的说其他的老师测验用的纸都不收费;还有的说如果我交了考试纸费用,自己就没有吃午饭的钱了等等。尽管孩子们没有一个愿意交这笔费用的,但是,为了学习下去,有的学生交了钱开始做题,剩下的学生说自己先欠着,也开始做起题来。当做到最后一个题的时候,孩子们读到了这样的题目“老师上课前说的这张测试纸需要收费是骗你们的,请你们把当时的感受写下来吧”。当然这个老师当时这样的做的目的是有一定的背景的,但是,现在,我们想一想,老师这样做是不是就把素材摆在学生的面前了,对于这样亲身经历的事情,孩子们又怎能无话可说呢?
3、语文老师在教学作文的过程中要注重作文的评价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己的学习状况以及一些表现,是十分的在乎老师的评价的。作文的评价也是如此。好的作文评价,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的作用,让孩子们敢于作文,乐于作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评价,不能千篇一律,最好的作文评价是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作文水平高低等给与不同的作文评价。对于文章写得比较好的,要大张旗鼓的夸奖,给以绝对的鼓励,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哪怕是使用了一个好的词语,写了一个好的句子,老师也要抓住闪光点,及时的进行表扬,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会在这样的鼓励中,燃起写作的欲望。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最直接的就是,随着学段的升高,作文分数在语文卷面分中所占的比例逐渐的加大,随着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入,高考作文的分数几乎要占到了卷面分的一半,因此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仅是全面的提高学生们的语文素养,更能成就学生的美好未来。那么,要想改变学生们写作的现状,提高学生们写作的水平,教师们就要采用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摘 要】学的问题在于教的问题,因此,分析小学作文教学低效原因还应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入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低效原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教学目标存在误区;教学内容存在误区;教学方法存在误区;教学对象存在误区。这些误区有理论认识方面的问题,也有实践操作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培养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也应该从理论层面和实践两个层面着手。
【关键词】低效原因;培养兴趣;有效评价
三年级作文是小学作文写作的转折点,从看图写作的基础上逐步向命题或半命题作文转化。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常见问题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作文遇到的最常见的问题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以及写作上的情感问题。从理论层面来说,人们对于作文教学的认识存在三个方面的误区,应当予以澄清纠正:第一,对作文及作文教学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第二,作文教学目标定位发生偏差;第三,对作文教学内容的认识存在误区。 从实践层面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应当进行针对性的解决:第一,作文教学方法策略。从宏观上看,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对各种教学方法缺乏统筹,应当予以整合;从微观上看,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实际教学中,偏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偏重于写作技巧的训练,忽视写作兴趣、写作习惯的培养,忽视观察、构思、修改等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提高认识,在教学实际中坚决贯彻《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符合实际需要和全面发展的原则;第二,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观念未从小学语文教师的思想中彻底根除,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树立正确教师观、学生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第三,作文教学评价。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注重对学生作文成品的评价,而且评价方式单一,以考试评价为主;评价方法片面,以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相互评价。应建立合理的小学作文教学评价机制。
二、解决办法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级习作的要求: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与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这为作文教学确立了一个新的方向。三年级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阶段,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消除惧怕的心理,教师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一)抓住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唤起写作欲望。笔者认为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应体现三点:乐学,老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说,让学生有话可说,议论纷纷;乐写,学生有事可写,乐于书面表达,乐于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三年级的写作课跟口语交际课往往是相关联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通常就是写作课写作的内容。三年级的写作课应该把这两部分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口语交际课,让学生充分表达,到了写作课才能有话可写而不至于无法下笔。要让学生乐于表达,充分调动他们的表达兴趣。
(二)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有文可仿,逐步学会写作方法。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很好的范文。在指导学生写一段话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范文,让学生仿写,逐步学会写作方法。如学习完《秋天的雨》第一自然段后,笔者让学生仿照这段话,按一定顺序写景,写时要抓住秋天景物的特点来写,并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年级课文中的看图学文,要教给学生仔细看图的方法。图上有的,文中一般都有;如果图上没有,这就是联想。教学时,笔者经常引导学生看了联想句子后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联想的部分常常用些词连接:仿佛、好像……。教给学生这些词语,学生在写作时就有话可说。经过训练,学生能掌握好这种写作方法。
(三)注意命题结合学生实际。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在命题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能力,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事物来命题。尽量选择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选择他们能观察到的风景、事物,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将事物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此外,学生是喜欢做新鲜事情的,在教写作时也要照顾到他们这一特点,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对作文不感兴趣。
(四)讲评要以激励为主,让学生在阅读评语、评分中品尝快乐。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对三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开始练习习作时,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也就是写学生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强调真实表达,事实上是什么样的,就写成什么样,不要写走样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可以发挥评语、评分的更大作用,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
追求成功是人的天性。成功的快乐最甜美。成功能让人精神焕发,对自己充满信心。充分让学生在成功中品尝快乐是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的关键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批改作文中,笔者尽可能以满腔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因此在评语和作文讲评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学生作文有一点长处,一点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还把学生的佳作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装订成习作本,由学生自制封面,在二年级的同学间传阅,以点燃他们的写作火花。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启蒙习作至关重要,是语文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作为一名教师应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为培养孩子的习作兴趣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艳丽.新课改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7)
[2] 张力秦.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1(03)
[3] 陈兰.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小学生(教学实践). 2015(11)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得到不断进步,且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能够有效调动中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且利用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便有效提升中小学生的素养。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程中适用性教学媒体的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各种教学媒体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不断广泛,且这些教学辅助工具的优越性的不断体现,很多教师对于这些教学媒体的适用性缺乏应有的考察。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素材以及教学环节都可以让教学媒体很好的发挥其辅助功效,教师要深切意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并且让教学媒体更积极的发挥其教学辅助功效,并且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媒体都能够为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带来积极的辅助功效,然而,很多教师对于这一点都缺乏认知。鉴于各种教学辅助工具使用上的便捷,不少教师对于这些工具都产生了越来越强的依赖性,对于其真正能发挥的功效却缺乏了解。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这种观念,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展开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且让教学媒体真正为知识教学带来推动。
如果对于教学辅助工具的使用不得当,或者是过度依赖于这些教学媒体,这首先很可能会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构成阻碍。越来越多的语文课本中讲到的很多故事或者典故都被拍成了儿童电影,不少内容还被制作成了非常生动的视频影像。很多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就是简单的让大家观看这些内容,学生看完后再进行适当的分析讲授。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最大程度发挥教学素材的价值。教师如果能够生动的给学生们讲授这些故事,过程中引导大家积极参与进来,并且想象故事的发展模式,这将会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然而,教师一旦简单的让学生们观看视频片段后,学生的这种表达能力的训练也就随之消失了。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郑人买履》这部分内容时,这两个成语故事已经有专门的多媒体课件,而且制作得非常生动,有些教师就直接给学生播放多媒体课件了,教师给学生讲故事的环节就取消了。而教师在给学生讲故事时,其实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一个方法,教师在给学生讲故事时,可以比划出一个动作,让学生自己体会这段故事怎么表达更生动、怎么表达能更准确的表现出幽默感等。师生通过互动,学生能模仿教师讲故事、教师能引导学生表达,而多媒体课件虽然生动、直观,却没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作用。
教学媒体确实能够让很多内容的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并且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观看积极性,然而,这也会带给学生很强的依赖感,甚至会阻碍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在没有播放视频片段前,学生可以任意想象故事可能的情节,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然而,看到故事后学生们通常就只能接受故事中呈现的那一种情节,学生的想象力也会极大的受到制约。例如,在学习《哪吒闹海》一课时,有些教师觉得当年我国拍摄的哪吒闹海的动画片非常生动,于是不必再讲,直接给学生看电影。而哪吒闹海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描述,比如从李靖的角度、哪吒的看法、龙王的看法等来展开对于文本的剖析,不同的人物对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想象故事。而电影却直接以哪吒为视角描述完成故事,学生把整部动画看完,最后不再进行深入思索,对于故事的想象空间也很大程度受到制约。这同样是知识教学中的一种阻碍,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且要杜绝对于教学媒体的过度依赖,这样才能够真正展开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构建。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知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文本,这也是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培养与构建。教学媒体的产生对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也会构成限制。很多教师会在文本朗读时给学生播放朗读课件,教师的原声朗读就取消了。其实,教师在给学生朗读文本时是一种很好的和学生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方式,教师如果取消这个环节,和学生间的情感碰撞也会越来越少。在学习《山行》、《枫桥夜归》这两首古诗时,教师觉得播音员的郎读非常标准,于是自己不必再引导学生进行郎读,只需要直接放多媒体郎读课讲,让学生跟着多媒体诵读即可。
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多媒体课件比教师还要棒,那么教师又有什么用?当学生觉得多媒体课件能代替教师的引导时,在学生心里,教师的引导地位已经可有可无,教师也不能再从感情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启发。教学媒体的使用使得师生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这一点在很多其他方面也能得到体现。教师要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且要充分考虑教学媒体的适用性,这样才能够真正让教学媒体为课堂教学提供积极的辅助,并且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于教学媒体的适用性有进一步考察。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环节都适合采取教学媒体,过度依赖教学媒体还会制约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构建。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这样才能够真正让教学媒体为课堂教学提供积极的辅助,并且进一步发展与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古诗词一般用字凝练,感情浓郁,意蕴深远。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善于结合作品背景,引领学生深入了解诗意;透过合理想象,帮助学生领会作品情感;深入拓展学习,促进学生深化语言积累。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途径
古诗词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这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针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并且要让知识教学循序渐进的展开。要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并且帮助学生逐渐领会诗文中的情感。这样才能够让大家对于古诗词有更透彻的理解与领会,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其文字层面的含义有较好的领会。古诗词作品通常语言都十分凝练,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教师在古诗词作品的教学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于作品的文字意思有深刻领会,这是学生能够逐渐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的基础。教师要注重结合作品的背景来进行知识讲授,这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所经历的人生境遇。这些都会在作品中得以反应,对于这些内容有良好的获知,学生们在理解诗作意思时才会更为顺畅。这也是古诗词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落实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五言绝句主要表现了诗人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诗人为什么在这样的季节有如此独特的心理感受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就应该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距李白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学生们只有对于这些背景知识有很好的领会,对于诗作的意思才能够更进一步的获知。这也是帮助学生们很好的把握诗意,并且领会教学文本的情感的基础。教师要多给学生们介绍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这也会极大的提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很多古诗词作品的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们设身处地的来领会作者当时内心的情感。如何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将学生置身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让学生们能够看作者所看,感作者所感,能够借助合理的想象来再现作者当时所处的那种画面。这样才能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让学生们更好的领会诗作中的情感内涵。这也是进一步提升古诗词作品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并且能够让学生们在作品学习中有更多收获。如,《枫桥夜泊》一诗,诗人张继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现他孤寂忧愁的情怀。
教授这首古诗时,不仅要让学生答得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出来。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配上一段蕴含淡淡忧思的轻音乐,让学生从“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中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和色彩。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展现出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这会很好的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当时所置身的那幅画面中,并且能够很好的走进作者内心,体会到其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才是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当凸显的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对于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体会,这也是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方式。
古诗词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素材,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构建,这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教师要有意识的拓宽课堂教学的范畴,要不断实现知识教学的发散与延伸。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教学文本有更透彻的领会,这也能够让学生在古诗词内容的学习中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古诗词作品无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情感的表达上还是情怀的抒发中都有着很多闪光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大家对于这些内容有更好的获知,并且从中吸收有价值的素材,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送别诗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充分体现了王维送别诗独特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征。突出体现在:诗人高超地运用了逆挽的写作手法,借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意境。这些内容现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以学生们容易理解与接受的方式引导大家对于作品中的这些亮点有所认识。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基础,这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本的理解与吸收。
想要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首先,教师要保障学生们对于诗意有良好的理解,这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家透过合理的想象不断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拓宽来深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语文学科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着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带来的关于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和作用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摘 要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阅读的结合,能够给学生独特的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扩展学生阅读空间,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必须具备的能力,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今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的新课改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激发兴趣、提升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内容。
1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构建
相对于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应用下的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会根据课本内容创建一定的情境,将教师、学生带入到情境中间来,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对课本内容主旨有一定的把握,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让学生在依靠资料阅读课本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信息技术的应用将语文阅读教学分成四个环节。
首先是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对课本知识灵活运用,创建一个师生共容的情境,为师生交流提供平台。教师通过情境为学生解读课本内容,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课本内容形成一个大概认识,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呈现课本具体内容,建立学生和课本的初步联系。
其次,对课本内容进行解析。通过情境引入,帮助学生建立和书本初步联系,学生可以利用这种联系形成对课本内容的独特认识。信息技术创设的学生和书本的对话情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课本内容的解析,主要是通过每位学生对课本的认识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评价,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分析课本,引导学生分析。这样学生将主动沿着教师提供的方向去分析自己的思维方式、思考过程,从而形成自己学习、阅读的经验。
再次,构建学生的表达平台。学生在解析自己思考过程,解析文章内容时,获得的感受、体验需要和同学进行交流,相互分享学习。这时候就要构建学生之间的对话平台。信息技术为构建多个沟通交流平台创造了条件,通过教师引导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适当掌握节奏,把交流推向更高层次,让学生通过交流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最后,进行拓展训练。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对话的深入,教师要进行学生的拓展训练,通过纵向拓展,引发学生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横向拓展将学生的知识面扩宽到课外阅读上,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2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很多的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小学语文教学中同样如此。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熟,对于很多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深层次的认识,喜好厌恶全凭自己主观感受。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去积极学习探究,不能一味地采用说教性的教育方式,这样不仅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还让学生失去兴趣。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声音、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课本信息,让学生不再对着课本进行枯燥的学习,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很多内容更加直观展现,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去感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阅读产生兴趣。
拓宽学生阅读空间 小学的语文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掌握,还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传统教学都是把教师、学生束缚在语文课本、教育大纲中,严重阻碍了教师的教学发挥,阻碍了学生的增长见闻。长期单一、枯燥的学习也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动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阅读平台,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现在互联网的发展,将整个资源都包含在内,学生在课外不需要依靠单一的文字阅读方式,还可以是动画、视频等方式,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他们阅读提供了多样的阅读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阅读素材。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考查的是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更是锻炼学生普通话流利、标准的途径。对课文的朗读既是在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中心,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传统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课文生词,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现代信息的利用可以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加入音乐背景,通过音乐的变化,掌握感情的变化,激发学生的热情;也可以通过录音领读,让学生纠正自己的发音,掌握正确断句。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在教育改革中提的最多的,也是当前教育中比较重视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满足于单词、生字的掌握,还要让学生明白词语的意思、适用语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小学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通过图片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通过视频将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学生在抽象和现实之间才能建立一对一的联系,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如在学习《火烧云》一文时,课本对各种形态、各种颜色的火烧云进行了生动描写,学生通过图片就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火烧云的美、自然的壮丽,在平常生活中也就会更加留心周围的事物,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回忆书本中对火烧云的描写,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是继学生阅读能力之后的又一个要求,小学的语文写作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小学写作教学带来更多的启发。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看图写话是小学生作文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单调枯燥的图画,让学生很难找到重点和写作灵感。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枯燥乏味的图片以视频、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增加视觉的刺激,让学生在连贯的动画中找到写作的动力和灵感。
2)获取信息。现在的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现各种信息,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时间地点,对要求描写的人、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在写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联想、丰富内容,充分激发思维,展现新颖观点,学生自然就能提升写作能力。
3)积累素材。想象作文也是小学语文写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很多教师反映学生的想象能力差,缺乏新意,其实归根结底是学生的知识面狭窄,素材积累不够,见过的东西少,了解的知识窄,怎么能够写出内容丰富、立体新颖的作文?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中最大的好处是可以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的风土人情、秀丽河川、自然动态、舌尖美味,让他们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思维得到发散,写作中就可以尽情运用,不会感到无话可说。
3 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让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锻炼了小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小学生语文学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2).
[2]胡明道.阅读教学现状探因[J].语文教学通讯,2004(7):6-9.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摘要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多样的表现手段、丰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开放化的写作环境,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作文;现代信息技术;写作素材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文字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作文教学是令教师与学生都深为头痛的,教师绞尽脑汁,教得辛苦,但收效甚微;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上作文课就唉声叹气,往往是笔杆似有千斤重,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感可发,无情可抒,即使写出来了,也不能称得上是一篇文章,只是一些辞藻与材料的简单堆砌,而完全没有融入学生本人的观点与看法、思想与情感。
如何扭转这一局面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普遍关心与不懈探讨的重要课题。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在内容与方法、手段与模式上实现创新。利用多媒体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与音响效果,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感悟,利于学生写出一篇篇富有情感、内容丰富、富有个性特点的优秀之作。
1 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小学生进行写作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写作的主观意愿,进而以愉悦的心态与积极的情感参与到写作中来,才能为写出优秀的作品打下基础。相反,如果对写作不感兴趣,学生会产生消极的情感与情绪,会抑制积极的写作因素,写作水平很难提高,很难写出优秀的作文来。
小学写作是作文的初始阶段,对今后作文水平的高低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是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的关键时期。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这改变了以往的作文教学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学生的感官受到刺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够具体形象直观立体地展现认识对象,从而使学生进行多侧面的观察,从不同的角度来描写事与物、情与景。如让学生描写自己所喜欢的小动物,如果让学生直接进行写作,学生往往会表现得较为消极。此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小动物,如小猫、小狗、小白兔等这些小学生较为喜欢的动物的视频,使学生对小动物的形状与生活习性等有一个较为全面与直观的了解。通过多媒体形象而动态的展示,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完全进入多媒体所展示的情形中,学生写作的激情得以充分调动。
2 再现多彩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有写作的激情与兴趣,头脑里没有东西,仍旧是无法写出优秀的文章来的。这就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中,生活阅历少,写作素材不多,写起作文来很容易产生无病呻吟,说大话空话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生写作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脑子里没有东西,自然不知从何说起,写些什么。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并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将网络技术运用到作文教学中,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大千世界浓缩到课件里,移到课堂上来,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写作素材。这样更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时事热点,走出枯燥单调的学校生活,解决了无东西可写的问题。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与写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多媒体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为作文教学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再现各种真实而又熟悉的生活情境、学习情境等,帮助学生撷取生活片段,以图像来传递情感,以声音来打动心灵,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如让学生描写一次体育活动的场景,学生虽然参加与观看的体育活动很多,但真动笔写时,又不知从何下手。笔者用多媒体播放篮球比赛,这样学生很快便融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写作的灵感被激发,一气呵成,写出许多优秀的习作。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善于观察、学会观察,才能透过事物的表象得到本质的认识,这样在写作时才能避免千人一面,才能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来。现代信息技术中绚丽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动态的效果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进而使学生调动积极的学习因素从各个角度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尤其可以利用图像的慢放与快进、放大与缩小、定格与重复来强化学生的观察,使学生细致地观察到某些在生活中稍纵即逝或漫长复杂的过程,使学生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等进行有序而细致的观察。如描写春天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姑娘来到时,小草、河水、树木的相关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对某一个或几个事物进行细致的描写。
4 培养学生评价总结的能力
写作和修改是作文能力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篇优秀的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古今中外文学大家都很重视文章的自我修改。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鲁迅先生提出:“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无可惜。”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自己修改和互改文章的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性,把学生的文章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阅读,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从标点符号的运用,词语的锤炼,标题、开头、结尾整体结构的构思与立意上进行修改。也可以选取具有典型性问题的句段等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在修改、点评、交流与讨论中及时发现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修改水平,使学生在不断的自我修改与互相修改中提升写作水平。同时也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网络平台,让学生在课下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其他学生的作品,并做相应的点评。教师要对学生的评论给予必要的指导与鼓励,这样学生也可以在不断地阅读文章与点评的基础上分享写作心得,不断地提升写作与修改水平。
实践证明,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文章的评价与修改,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作文评改的弊端,极大地激起学生修改的兴趣与激情,有效地实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作文的修改与评价中来,这对于提高学生作文写作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教学,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广大教师有一个长远的眼光,要着眼于小学各阶段的学生学情的变化与教学的侧重点,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滑素霞.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2009(16).
[2]郭冰.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2(3).
[3]徐春菊.浅谈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2).
[4]朱雪莲.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电教,2010(12).
[5]李春莲.多媒体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0(11).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语文教师能够更好地规划课堂教学,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建课堂情境,优化师生关系,促进小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语文课堂中,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生;信息技术;多媒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拓宽了教学资源,展现了时代特色,能够更好地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更具有独特的优势,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小学生渗透人文教育和德育教育,通过组织小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在新时期,如何发挥小学生主体性,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活跃、开放的语文课堂,就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阐述一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构建趣味性的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具有儿童视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真正活跃起来。同时,教师应该善于构建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情境,给小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尤其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更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感受,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比如,小学语文中《乌鸦喝水》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很适合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课文语言简洁,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教学时,我首先在大屏幕上给小学生播放乌鸦喝水的视频动画,让小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课文内容。然后,我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乌鸦喝水的实验,并在课堂上带领小学生做实验,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了拓展小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我为乌鸦写了一首儿歌:乌鸦乌鸦本事大,肯动脑筋想办法。一个一个石子放,困难再大也不怕。小学生一起拍手读着儿歌,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还提出探究性问题,让小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如果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二、开展师生互动拓展活动,提高重视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语文教师没有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不能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活动,使得小学生与语文教师产生隔阂,不能有效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脱离小学生的实际水平,小学生听不懂教师讲述的内容,造成小学生对语文课不重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进,从实际出发,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讲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时,我首先制定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是捉虫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认识“矢”字旁,理解“蝌蚪、脑袋、快活、鲤鱼、捉食、乌龟、碧绿、肚皮、低头”等词语的意思,能按问题的提示扩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首先,我在课件上出示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小学生很快就能猜到谜底是青蛙。然后,我用课件制作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演示视频,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然后,我与小学生进行互动活动: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是怎样变的呢?之后学生说,语文教师在黑板上画。小蝌蚪先长出了两条后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后腿),又长出了两条前腿(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前腿),然后尾巴变短了(教师擦去长尾巴,画上短尾巴)。
三、组织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优化人文素养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好奇的,所以我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与小学生交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情况,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技巧。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语文课堂提供了新的生机。我会利用多媒体大屏幕给小学生播放名家著作、视频动画等,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和语文综合。比如,古诗文字精练、意境深远,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但是传统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却并不能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语文教师担心小学生不能理解诗意,于是反复解说,强制小学生背诵诗意,最终造成小学生对古诗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我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小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如讲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这样引出新课:唐朝有一位诗人叫王维,他跟李白同年出生,不仅擅长写诗,还精通书画音乐。他在17岁那年,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求学,写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欣赏重阳节人们登高、插茱萸、赏菊、吃重阳糕、喝菊花酒等盛况,并告诉小学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在我国古代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四、巧设质疑拓展学生思维,鼓励自主探究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堂要培养小学生勇于探究、互助合作的精神,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设置具有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促进全体小学生共同进步。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会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成。比如,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学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我让小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工具书扫除字词的障碍。然后,我在多媒体大屏幕上给小学生展示了少年周恩来读书和生活的地方,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小学生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本文围绕着少年周恩来写了哪几件事?我引导小学生以“地点、人物、事件”为线索进行概括,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理清课文结构。最终,小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知道本文围绕着少年周恩来写了三件事:周恩来来到沈阳,与伯父的对话;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目睹妇女受人欺凌却无处说理;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小学生从听觉和视觉等多方面感知语文的魅力,对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淑芳.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4(17).
[2] 索爱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浅析[J].才智,2015(16).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发展,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在理念和教学形式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当前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上,语文教师在教学上不断进行创新,充分利用教学实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正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一、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创新源泉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
【关键词】:创新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教师素质 工具性 语文教师 学科教学 语文学科 业务能力 专业知识
当前教学新课标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对教学方式提出了科学的指导,引导当前教学重点关注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从而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从教学观念上进行创新,教学方式是实现创新,教学思维上的实现创新,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教学观念的创新是教师在实现语文教学创新的基本前提,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针对当前新课标的指导,积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为努力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努力。在充分认识教学投入和结果的内在联系,更加高效的思考教学质量,力求在较多时间内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较快提升。所以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首先树立起对象意式,将学生为对象,紧密的实现教和学的链接,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树立全人概念,促进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对自身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将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到最大值。例如,在教学《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当前优越的网络条件,让学生自行了解别里科夫的形象,然后填写别里科夫人物性格的基本元素,例如性别、年龄、病症和病源等,然后抓住别里科夫的关键问题,从而深入了解人物性格和形成的基本原因。通过别出心裁的教学内容涉及,让学生能够在心里形成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课文的基本思想,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能保障学生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辨别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还能形成自己的个性特征。
当前高中教学方式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通过引导式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并积极的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充分的保持主观能动性,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语文教师利用创新的课程设计,启发式的将典型学生和普通学生进行分别对待,考虑学生共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性的将每个学生的特点发挥到最大。在教学当中,教师通常提出一个启发式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建立思考空间的头脑库存,并讲学生的实际启发和原有的体验认识有效结合。
例如,在高中教学中讲到《赤壁怀古》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像学生提问,讲教学内容与美术画面结合起来。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一副怎样的画面,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将书面文字转换成画面描述,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然后教师通过画面表达,将巍巍群山和白练蜿蜒的江河图景展现出来,诗人矗立在江水边,江河涛涛,磅礴大气,然后历史上的各种人物渐渐淡化在画面里,通过多媒体制作为学生演示出一种历史悄然而去的既视感。学生们自然而然的会将自己心里的图景和画面进行对比,然后提高其阅读的积极性,这样语文课对学生来讲,就不仅仅只是一门回顾历史的文字课程而已。画面的吸引力和声音的感染力,都将学生代入到恰当氛围当中,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当前变化多端的教学环境,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维。通过创新思维,是吸纳教学过程的灵活多变,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急促快速的影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代入感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观念创新的基础上,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能够快速机智的判断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高中教师在迅速掌握教学指标的前提下,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动性。而在这过程中,教师首先自己需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够转变传统教学思路,针对当前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快速形成自己的教学思维。例如,在讲述《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环节时,可以选择设置几个针对性的问题,如宝玉被挨打的事件是什么?有什么偶然性的情节?等,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设置的问题进行思考式阅读。
综上所述,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高的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能够创新教学观念,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思维,全面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实现教学引导。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中职语文教学越来越难以发挥它的作用,有一种被边缘化的趋向。在新形势下,如果不改革中职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必将渐行渐远。因此,应正视现状,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专业结合;化短为长,增强中职语文课教学的针对性;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创新方法和手段。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持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目前,中职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对于人才培养的另外一个平台,承担了社会上一大部分的教学功能。本文首先就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分析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于此,提出了几点中职院校进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主要策略。
在中职院校中,语文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的得体与否。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功能的定位是非常明晰的,但是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都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教师怠教等不良现象。因此,在新时期下对高职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刻不容缓。
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切实做到加强学生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使学生具备丰富的语言交际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这是时代对于语文教学的新的要求。同时,中职语文教师还应该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步树立学生的主体性品格,让学生的读写能力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以全方位的发展。
(一)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语文课堂教学呆板无趣
虽然我国已经推行了很多年的素质教育,但是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够透彻。很多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影响,将语文这门本来很具有趣味性的课程变得十分无趣和呆板。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进行单调的讲解外就是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很显然,这样陈旧的教育方式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
(二)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习
由于受到中国长期功利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只重视有助于就业科目的学习,而将这些语文课程人为的划分为“副科”。学生认为语文课听不听都无所谓,有兴趣的时候就听一听,没有兴趣的时候就用语文课的时间来做其他学科的作业。长期以往,这样畸形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的审美情趣日趋下降,学生也变成了只会学习的“机器”而已。
(一)在进行教学设置上与社会需求相呼应
在中职院校中进行语文教学,应该注意将课程的设置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目前,很多的中职院校,语文课课程的设置都直接是照搬一些普通中学进行。但是其实这是不合理的。中职院校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中,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给社会提供社会性的技术人才。因此,中职院校在设置语文课程的时候要结合职业属性,加大对专业技术岗位的教学评估调研力度。并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职业能力分析的过程让语文教学的内容符合中职院校的学生,也使得语文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大大得到提升。
(二)构建和谐教学氛围,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在中职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是十分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的。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与学生交朋友。同时,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对于某篇课文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等展开平等的对话。例如,教师进行《雨中登泰山》这篇课文的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介绍学者的权威解释,进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谈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看法。学生在好奇心的带领下,大都会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说出自己对于“泰山”象征意义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教学效果自然比传统方式提升许多。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板书教学是教师最爱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长期呆板单一的讲解教学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进而让最终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求语文教师积极采取形式不一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其中,利用多媒体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多媒体能将相关知识生动有趣的展现给学生,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例如,语文教师在进行《胡同文化》这一课内容的讲解的时候,可以事先要求学生将自己或者是家人与胡同的故事或者是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大家进行分享。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给学生放映不同地区不一样的胡同风貌,并使用多媒体,对胡同的发展变迁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在这样的基础上,在进行授课,效果自然会提升很多。
(四)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目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
当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既要通过语文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态度和文学鉴赏水平等各方面给予正确的评价。具体来说,语文教师要多用正面鼓励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的进步和创意进行公开表扬,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不佳的地方,教师也应在单独沟通的时候进行指出。同时,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保证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受到教师正确的评价,而不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职语文课程是一门锻炼学生文字功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和学生都要给与其极大的重视。语文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对中职语文的课堂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合理的创新和改革,才能使每位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提升中职语文的教学水平。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但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呢?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是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注意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在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树立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环节上寻找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既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享受,又能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耳目一新。如在教学《悯农》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播放农民劳作的影像资料,阐释粒粒来之不易的道理,借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珍惜粮食和现在的幸福生活。
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合进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童话故事的视频、场景、话剧等,然后设置“小女孩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出来卖火柴?”“小女孩死时为什么带着微笑?”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时,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并不断思考,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丰富,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不足,以完全掌握这些教学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将课程内容、文本及动画等元素整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较强的表达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保持长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1.不重视信息技术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思想保守,比较抵制新生事物,很少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也应付了事,这直接导致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不高。
2.忽略与学生的互动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的互动。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计算机来唱主角,教师置身事外,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3.忽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信息化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课堂直观生动,但忽视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它容易导致学生对信息化教学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1.语文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
在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以往的形式主义,用科技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将信息化运用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优选课件,运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深入浅出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呈现出由知识点到知识面的转变效果。
2.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性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计算机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间的互动性等,通过多方位的互动建构语文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件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网络链接,拓展课件内容的内容,实现课堂与网络的互动性。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活动,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重要工具。
3.启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
语文教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寻求知识的方法。这样一来,就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地整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更具趣味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新视觉、新思维、新理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的良好发挥不仅是教材的要求,也是课堂氛围营造、教学效果提高的需求,同时对于学风传承大有帮助。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对教师语言的要求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在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将影响着小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培养。针对农村小学严重存在的缺乏语言活力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必须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逐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引领小学生走进语文,应用语文教学焕发出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小学中低年级语文中,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启蒙教育的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尤其具有示范和影响学生语言发展与语文能力的作用。汉语是历史悠久、内涵深刻的语种。但现在多数国人的母语达不到要求,语文高考成绩不理想,关键是从小就没打好基础,这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抓住语文学科的特性,研究语文教学的特点,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发展小学生语文能力,提升成人语文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怎样把握小学中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语言的要求?笔者认为要把握“三性”。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知识和智慧的化身,其一言一行都可以效法。故教师语言必须具有准确性、规范性。才具有正面示范的效应。越是面对小学生,语言越要规范。小学中低年级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处在很强的语言模仿阶段。语文教师的语言质量不仅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教师要规范,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有的老师把“政治”读成“诊治”、“这个”念成“里格”、“棘手”读成“刺手”、“数学”说成“兽合”等等。有的教师对语言的科学含义把握不准,如把名词“落花生”理解成动宾词组“种花生”,把“分薯秧”(栽薯秧)理解成“分配薯秧”等等。
防止教学语言不准确现象,一要认真备课。对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或词的含义,要事先查字典或参考资料;二要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教师必须按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来教学,不用方言讲课,这样既避免教学语言出现南腔北调,又使学生的语言得到正确的发展。如果教师不会用普通话教学,那么他的语言即使妙语连珠也是不规范的。
小学语文教学口语应贴近儿童生活,能被儿童理解和掌握,乐于接受、易于接受。从具体的表现手法来看,多用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多用儿童习惯的、熟悉的方法手段。如,小学生习惯形象思维,教学口语要注意词语的通俗易懂,语速缓慢、语句短小、语法浅显简易、表达生动有趣等,同时要有意识地逐步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江西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宪娥老师长期致力于情境教学的探索实践,请看她对四年级《桂林山水》的教学导入设计:
我们家乡有水塘,有饶河,有鄱阳湖。不管是水塘的水,饶河的水,还是鄱阳湖的水,都是普通的水,浑浊的水,没有什么特别景色的水。然而有一种水,缺不是普通的水,而是被誉为“甲天下”的水。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学生很快想到桂林山水,情绪也随之兴奋起来。)
桂林山水为什么会被誉为“天下第一”呢?它又是什么特点呢?这一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桂林山水》。
受经验限制,学生可能都没有见过桂林山水,教师首先利用彩色挂图或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美景,从而导入课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之后,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两个问题,漓江的水有什么不同?桂林的上有什么特色?这两个问题未必真是学生想到的,而这实际上就是对学生思维活动超前一步进行导向。这段导入语既考虑了儿童的可接受性,对孩子们已有的经验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激发了学生兴趣,又为进入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生动性是指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充满活力。小学中低年级语言教学的语言更要形象生动,这既符合教材的特点,也符合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
语文教材中形象生动的作品比比皆是,教师要善于用最生动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中,让学生在意境中切身感受体会,解其惑。尤其是讲到典型人物、生动事例、感人情节,要绘声绘色使得听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化具体,深奥变浅显,枯燥成风趣。生动的语言抓住了学生的心,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怎样使课堂语言生动形象?要练就三个基本功。
1、讲课要有趣味。
语文教师要善于从中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出发,在恰当的场合和时机,巧妙地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导学生,使整个教学妙趣横生。有的特级教师主张“要努力把课上得情趣横溢”,“每堂课都要有学生的笑声”。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慧,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感受,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笑声的课堂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感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充实。如有位老师在讲《人类的老师》,问学生:“人与动物谁更聪明?”学生自然会回答“人聪明”,接着老师言归正传:“那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你们就会知道蠢猪也有比人聪明的时候。”学生会发出会心的笑声。这种幽默语言使学生入题轻松,又调节了课堂气氛。
2、讲课要动真情。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这就是教学语言的生命、灵魂。”面对一篇篇感怀抒情的文学作品,处处流动着丰富的情感。这要教师在深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将蕴含的思想感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做到声发于情、理融于情,通过自己的教学语言,把课文的喜怒哀乐传达给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他们的情思、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
例如,我在公开教学中讲《永生的眼睛》时,把自己融合在主人公琳达的感情中,数次泪水夺眶而出,学生也大多热泪盈眶。这节课我是用泪水倾诉的。正因有此深情感召,才进入到一种师生心心相印的境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人格,获得一种心灵的震撼。
3、讲课要像表演。
教学口语运用的最高境界是口语的艺术性,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语言表达技巧,创造性地使用美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价值,体现在:能写能画、能唱能跳;创设语境美;沟通融洽畅达,导入新鲜有趣,衔接天衣无缝,节奏抑扬顿挫,结语耐人寻味,构成流程美;以态势助说话,表情丰富,“演”、“讲”结合,形成仪态美。只有这样,才能既给学生以知识,又给学生以审美感受。许多有艺术魅力的教师语言范例,都是富于审美性的。
再如,江西特级教师高宪娥在讲《小英雄雨来》时,就分别用雨来的童声,乡亲们的语言,鬼子的狠话等语气讲演,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她的学生说,“听高老师的课是种艺术享受,我们和她一接触,便感到一种吸引力,她的和颜悦色的教态,条理清晰的思路,妙趣横生的谈吐,一下抓住你的心,不用管纪律,都会自觉听讲。”所以,完善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诗歌语言的精炼,小说语言的生动,散文语言的优美,口技语言的传神,小品语言的风趣,演讲语言的雄辩。让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执着地追求吧!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焕发生命活力”为基础的新课堂教学理论。这些都促使我们去思考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全文如下: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师生互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师生互动的内涵和重要性,积极探索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并把这一模式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语文学科就是让学生学习母语,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师生互动开展的并不顺利。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心理特征及时代发展要求,分析和研究了师生互动模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运用策略。
师生互动包括师生之间通过言语交流和言语互动;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境互动;通过空间距离的接触,增进师生感情的空间互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师生互动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师生互动的方式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频繁地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互动的技术和时间,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展开适时、适当的互动活动;最后,大多数教师只注重与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互动,忽略了与学生进行情感和人际交往的互动,没有真正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没有体现出师生互动的价值。
合作能力是评价人才的基本标准之一,注重师生合作,用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来弥补学生自控力的不足,使教师成为领航学生的“灯塔”,才能使教与学更加和谐。总而言之,师生互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转变教师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往往沦为配角,师生地位不平等。试问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怎么会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呢?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为有效开展师生互动打好基础。
2.讲究互动的技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互动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中,有的教师只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如果教师过于频繁地提问,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互动方式,充分把握师生互动的技术性和时间性,以提高互动效果。如在学生学习疲惫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角色扮演的互动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以放松学生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师生互动模式的成败。小学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教学对象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他们刚开始认识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仔细研究和学习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特征,使用科学的师生互动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关注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更新思想观念,做一名尽职尽责的教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拉近距离,培养师生感情,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语文教学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小学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一直以来,人们想方设法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从国外的文献和国内的合作学习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高效性和优越性。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探讨全文如下: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早接触的一门课程,它既是中华民族悠悠5000年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又是培养小学生感性思维和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的前沿阵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心,小学语文课教师们在对待学生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加大语文课程的合作教学力度。通过推广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改革,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开展一系列有益的合作学习模式方面的有效探索。“合作学习”是我们国家教育部,在综合考量了西方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崭新的教育观念。在20世纪的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思潮的风起云涌,人民群众的物质财富日益增大,开始逐渐思考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提出新型的合作式教育教学方针。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标准》推出了以后,我们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一种新型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强调将学生分成合作学习的小组,可以按照座次顺序的天然分配来进行组别设置,每一个小组推选出一个小组长,每一个小组既是一个独立的语文学科讨论学习的分支,又是其他学科发展讨论式学习的基础。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和学生在日常语文教学的过程完全被割裂了开来。学生只负责单纯的学,使用笔和纸对黑板上板书的知识进行快速记忆,老师只负责大量的教,在教学过程中向同学们灌输一整套学习语文课程知识的理论和要点。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单纯的教授关系体现的是“普鲁士”式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课模式。这种授课模式比较呆板,是几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体现出了集中化和流水作业的特点,因此,这种活动没有充分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虽然延续了几百年,但是越来越呈现出教育方式呆板、僵化不配学生接受的特点。
(一)安排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在当今时代的小学语文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广大的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强化“合作学习”的教学观念,以《悯农》为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由于其意境比较优美,文字比较简练,浓缩了华夏民族的几千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因此,小学生由于初步接触语文古文课本知识,虽然能够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背诵和记忆,将这片课文初步消化。但是,由于小学学生缺乏知识厚度,因此在感性理解层面,很难以真正实现对古文作品的透彻理解。针对这个现实问题,语文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古诗中难点的理解。正因为如此,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不同,开展差异化教学,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小学语文课程知的基本方式基本方式运用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去。
(二)对语文教学课程展开优化设计
在新时代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考虑怎么教学生,还要思考如何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学到最快和最好。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小学语文教师从繁重的语文课程板书教学过程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同学们在学习中对课本知识理解的难点,对阶段内的语文教学课程设计展开优化和调整,满足学生理解和吸收的需要,最终体现出素质教育阶段,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过程的时效性。
(三)使用新型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小组讨论的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使用图像、文本和声音相结合的新型多媒体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学活动中单纯的书面教学的形式。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合作式教学的基本工作,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及时地将课程学习中的疑难知识点反映给教师,教师也能够实时把握学生的心理走向。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合作式”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与学生充足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安排学生积极准备发言内容,在思维碰撞与交互的过程中,鼓励小组内的学生积极向全班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最终的观点定性阶段,安排小组组长为代表的集中讨论,形成语文课文剖析的最终结论,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逐渐独立,思想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小学学生将会面临素质教育的人生重要考验,因此,小学阶段既是决定学生人生道路走向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逐步实现语文能力巩固和提高的黄金时段。学校在针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重点是要体现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视,切实深化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关联。
在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进度不同和个人特点的不同,因势利导,设置符合具体教学环境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合作”和“交流”,为今后的九年义务教育打下坚实的意识形态基础,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8.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3篇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成为了小学语文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想象力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能力,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想象力是创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优势,在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培育和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想象;教学;培养;呵护;发展
想象力是什么?想象力是通过让人们在已经建立好的形象基础上,不断在自己的思维力创造出新事物的能力。想象力同样是创造的源泉。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的重要性。她的话表明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在想象力的支持下,世界都是属于我们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拥有异常活跃的思维,充满着奇思妙想,但是这种想象力并非天生的。人类在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通过老师的引导,引导我们去看,去听,去想,让学生的思想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同时,不断努力创造着想象的空间,让人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世界里不断的飞翔。
在人的一生当中,人的情感往往是和想象力有着十分紧密联系的,学生的想象力主要是形象思维。而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画面,图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种展示方法是比语言更加直观的,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在语文学习中,不失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这样更能让学生的想象力被开发和创造出来。
1.从课本中的图片出发,走出想象的第一步
学生的语文课本大都是图片与文字共存的。学生可以根据文中的插图进行想象力的锻炼,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图片之中和图片之外的种种意思,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图片,接着一步一步的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来表达图片中正在发生着什么事,同时说出相关的文字,这种通过学生自己重现画面的方法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这种利用现有资源,利用文中的插图,符合学生语文教育的时学生的能力水平,让学生随着画面有自己的想象,到达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目的。
2.利用科技给我们教学带来的利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科技的运用大大方便了学校老师的教学工作,也在教学效果上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多媒体影像的应用,在对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上是十分有利的。我们所有的想象都是有所依据的,需要外界图像不断的刺激。而多媒体的应用,在锻炼学生想象力方面具有更有效地效果。研究表明,人们仅仅从听说的过程中获取了百分之二十五的信息记忆。但是如果能都同时运用到听觉,视觉,人们就可以大幅提高信息的接受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五。在语文的教学中,巧妙地加入多媒体教学,并且和口述教学有机的结合,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效果,可以极大的给学生带来想象空间。图文并茂,声音的融入,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是丰富了学生对特定环境中的人,事,物的下意识的想象,这些都是普通语文课堂中没有的,也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次想象能力是指的学生在已有的记忆里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事物的能力。而朗读恰恰是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次数最多的方式,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透过文章的内容,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属于自己的图片,这种想象是学生的二次想象,通过把抽象的文字转化成一幅又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这样不仅可以加深记忆,也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这种一边教学,一边由学生自己表达的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独特的思维,也让学生亲口阐述了自己的感受。这种即兴的表达,让学生从中学会独立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习惯,就可以自主的学习,自己学会读书。
但是,不是每一次学生的表达都是十分流畅的,每当出现这种情况,作为老师可以适当的提醒学生。在这种基础上,老师的提点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此的记忆,也能让学生通过流畅的表达,对语文的学习加深更多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特的思考,说出语文学习中的文章内容和意思,而老师要做的是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让他们不断提高。
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通过分小组的学习方法,让自己的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一部分。这种学生内部的交流,是体现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建立合作关系和信心。学生通过交流自己的理解,把语文学习中大部分抽象的文字变成学生口中的白话,浅显易懂,便于想象,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
“定势的思维”是在学习中的一大禁忌。对于一件事情只拥有唯一的想法,就会让思维停止工作。假如没有那些神话,怎么会有现代科技的发展。所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奇思妙想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为重要,因为这是在培养创新能力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
在想象的过程中,可以打破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对于世界认识的局限,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脱离教材的束缚。所以,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不要怕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敢于在学习的过程中冲破束缚,不拘泥于成规的想象,才会让学生越来越敢想。这样的循环,会让学生的收益越来越大。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挥着想象力,把已经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整合,可以更好的记忆。
想象赐予了人们力量。想象是勇气迸发的源泉。有了想象,就有了智慧。因为想象是没有界限的,只要敢想,就会散发出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对于学生来说,正是因为有了创造力,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乐趣,不那么无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一定会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翅膀,在知识的天空展翅翱翔。学生的学习是最最离不开想象的。如何在语文中培养自己学生的想象力,是所有老师的重要课题。只要想象存在,就不会有想不到的东西。
小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