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小学生写作文的现状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掌握学生作文心理是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作文教学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作文成绩,更要了解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惟有如此,才能找出作文教学难的症结所在,由此找到解除作文教学难题的有效办法。众所周知,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人作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怎样在小学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必须了解小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真实心理状态。为此,笔者对贵州省千名小学生的作文心理进行了调查,主要从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动机、作文成败归因和作文修改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意在为小学作文教学提供参考。
学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成绩原因的认定、归纳和总结,对自己学业成就的归因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把学业成绩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他就会认为学习任务的难度、自己的运气或他人的因素是自己学业现状的因素;如果归因于内部因素,他就会相信学习能力或自己的努力是决定学业现状的因素。小学生在面对作文成绩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归因心态呢?
调查发现,从作文成败归因来看,小学生将作文成功归因于“教师”的为调查总数的62.9%;归因于“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18.6%;归因于“聪明并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7.1%;归因于“聪明”的为调查总数的5.6%;归因于“运气及其他”的为调查总数的5.6%。
在作文失败归因方面,将作文失败归因于自身的“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7.2%;归因于“聪明但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4.3%;归因于“运气及其他”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7.1%;归因于“教师和家长”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1.4%。#p#分页标题#e#
在学生作文成败的归因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学生作文成绩优秀,他便将成功的原因主要归于教师;而学生作文成绩差,他便将失败的原因主要归于自己的不努力。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什么呢?它是否表明学生对自己学业现状的认识存在矛盾呢?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者本身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学生将作文失败主要归因于自身,正表明学生从小就有一种学习的潜能,愿意选择学习而不是逃避学习;将作文成功主要归因于教师则表明,在小学阶段,学生认为学业成绩的取得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掌握学生作文心理是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作文教学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作文成绩,更要了解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惟有如此,才能找出作文教学难的症结所在,由此找到解除作文教学难题的有效办法。众所周知,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人作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怎样在小学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必须了解小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真实心理状态。为此,笔者对贵州省千名小学生的作文心理进行了调查,主要从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动机、作文成败归因和作文修改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意在为小学作文教学提供参考。
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在归因成败上,小学生容易将成功的作文学习归因于外在因素如教师,而将失败的作文学习归因于自身。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正确对待作文成绩的得失,逐渐减少对教师或者外在条件的依赖,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掌握学生作文心理是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面对作文教学这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作文成绩,更要了解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惟有如此,才能找出作文教学难的症结所在,由此找到破解作文教学难题的有效办法。众所周知,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人作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怎样在小学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必须了解小学生在作文学习过程中的真实心理状态。为此,笔者对贵州省千名小学生的作文心理进行了调查,主要从学生的作文兴趣、作文动机、作文成败归因和作文修改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意在为小学作文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对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主要想了解当前小学生对作文的喜爱程度。因为一提到作文教学,教师摇头,学生喊怕。如果能找到学生喜欢或不喜欢作文的原因,就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被调查学生的总人数中,对作文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占48.6%;有时喜欢的占40%;不喜欢的占11.4%。这个调查的结果表明小学生整体上对作文是喜欢的,接受的,并且愿意在作文成绩失败的情况下继续努力提高作文成绩。
为什么这个结果和教学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呢?分析发现,实际上学生的喜欢与怕作文不是一回事。他们为什么喜欢作文呢?因为他们认为在作文里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去描写事物”,“写一些很有意义的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而害怕作文主要是教师要求过高,作文写作毫无趣味可言。如有的学生认为“作文内容很难”,“老师只让我们听作文书上的,有很多同学写的都一样的,很没有意思”等。
由此看来,学生喜欢作文,是因为他们认为作文是一个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意思的过程,能够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整体喜欢作文还说明他们愿意接受作文,愿意与作文成为好朋友,这一现象也与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的“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这一学习心理现象相吻合。然而正是教学中过分的、刻板的作文要求扼杀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作文产生了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是害怕与逃避。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进行作文呢?“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想把心里话告诉别人”的学生为总数的38.5%;“写好作文对将来的生活、工作都有好处”为学生总数的32.9%;“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为学生总数的28.6%。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趣、快乐、真实、充满想象力的作文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作文成功的主要因素,也是促使他们愿意作文的首要因素;外在的鼓励或者惩罚成为次要的成功因素和作文动力;而学好作文本身则成为第三因素。原因何在呢?在小学生看来,作文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有趣的、快乐的、开心的事情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或者“和别人一起分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小学阶段,各种写作动因皆能引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其中以记述生活中快乐、有趣的事情和倾诉心中的秘密为首要的动因。引发小学生作文动机的因素表明:在小学阶段,作文目的与作文成绩之间关系不大,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各类作文目的的教学对提高学生作文成绩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作文修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作文修改的态度也反映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坚持度等。小学生是怎样看待作文修改这一环节的呢?在关于作文修改这一调查项目中,“认真看老师的修改,然后再自己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37.1%;“自觉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5.7%;“不能自觉修改,需要教师指出后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7.2%;“需要教师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10%。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阶段,能主动自觉修改作文的学生确实不多,并且他们主动修改作文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高分,我就反复检查句子,修改句子”;有的是因为“自己修改好,再给老师修改,老师要轻松些”;还有的是因为“作文修改后,交上去,老师看了开心”。
为什么不主动进行修改呢?“因为老师的写作水平比我高”,“老师能修改好”;有的认为“老师不说,就不知道哪里不好”,“因为我检查不出什么地方要修改”,“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里需要修改”,只有“看老师的批注,才好修改”;还有的认为“写了作文,就是完成了,不太喜欢修改”、“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自觉性”。通过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多是从外部因素进行考虑的(如老师),很少有学生意识到修改本身对作文的好处。此外,在小学阶段,对作文的修改主要依靠教师,而不是学生自己,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作文修改环节能发挥巨大作用,并且学生有待于作文修改习惯的培养和修改能力的提高。
学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成绩原因的认定、归纳和总结,对自己学业成就的归因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把学业成绩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他就会认为学习任务的难度、自己的运气或他人的因素是自己学业现状的因素;如果归因于内部因素,他就会相信学习能力或自己的努力是决定学业现状的因素。小学生在面对作文成绩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归因心态呢?
调查发现,从作文成败归因来看,小学生将作文成功归因于“教师”的为调查总数的62.9%;归因于“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18.6%;归因于“聪明并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7.1%;归因于“聪明”的为调查总数的5.6%;归因于“运气及其他”的为调查总数的5.6%。
在作文失败归因方面,将作文失败归因于自身的“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7.2%;归因于“聪明但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4.3%;归因于“运气及其他”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7.1%;归因于“教师和家长”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1.4%。
在学生作文成败的归因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学生作文成绩优秀,他便将成功的原因主要归于教师;而学生作文成绩差,他便将失败的原因主要归于自己的不努力。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什么呢?它是否表明学生对自己学业现状的认识存在矛盾呢?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者本身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学生将作文失败主要归因于自身,正表明学生从小就有一种学习的潜能,愿意选择学习而不是逃避学习;将作文成功主要归因于教师则表明,在小学阶段,学生认为学业成绩的取得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内容应该切实做到“真实、快乐、有趣”,摒弃人为的拔高,让学生在作文中能畅所欲言,倾吐自己的心声。让学生真正感到作文原来是一种“很好相处的事物,它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要做到这点,教学中就要切切实实地贯彻课标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作文教学的要求。
要做到这点,教师还要具有教育的“根源性智慧,即对教育的一种纯正、直觉的价值判断”,具有高尚的趣味与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对学生的才情与灵性,哪怕是处于萌芽状态,都有一种发现的敏感和直接扑上去拥抱的冲动”,避免在引导时因自身的趣味很平庸,价值取向不纯正,从而“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权力要求去规范学生”,扼杀孩子的写作灵性和丰富有趣的精神生活。这正是教师发现和分享学生灵气和才情,感悟他们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的前提条件。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喜欢模仿的阶段。他们在家里喜欢模仿父母,在学校喜欢模仿同学和老师。而老师在他们心中具有权威性,成为他们最喜欢模仿的对象之一。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榜样。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修改时,单纯的学生修改对作文教学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作文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引路作用,避免因自己的指导无力使学生在作文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无助感”,以致引发学生作文动机降低,兴趣淡漠,厌恶甚至逃避作文。
教师的指导应该重在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习惯,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天性”,培养小学生对“语言的好奇与敏感”,而不是片面强调作文的功利目的和系统的作文方法,“培养语言的程序员和思想的懒汉”。
在小学阶段,外在的作文动机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合理地利用外在动机,能够促进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作文的成绩,并保持学生作文学习的坚持性。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减少外部刺激,帮助学生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作文。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应该淡化作文功利性教育,提倡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避免单一的纯功利作文动机存在。因为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作文的功用并不明确,他们惟一能确定的就是作文写好了就能得高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得到同学的赞扬。
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在归因成败上,小学生容易将成功的作文学习归因于外在因素如教师,而将失败的作文学习归因于自身。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正确对待作文成绩的得失,逐渐减少对教师或者外在条件的依赖,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滇西傣族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的现状与展望研究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够帮助到大家:
滇西傣族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的现状与展望研究
汉字书法教育是我国特有的艺术教育形式,自古就有习文练字、崇尚美德的教育传统,优秀的书法作品能给人以美、以德、以志,给人以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力量。我国教育部分别于2001年、2003年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两个语文教学改革指导性文件。其中关于识字汉字和正确书写汉字、欣赏书法艺术作品的表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对于各个学习阶段的识字和书写教学内容与目标均提出明确的要求。可见,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与实施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汉字书法教育的高度重视,强调了汉字书法教育在基础教育和语文教学中的基础作用和美育功能。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的汉字书法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启动,有了一定的转机。但整体来看,薄弱性和不平衡性仍较为突出。这与地理环境、民风民俗、受教育者、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诸多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笔者对滇西少数民族地区,重点在保山隆阳区潞江镇、芒宽乡以及接壤缅甸的德宏州傣族地区多个乡镇中近40所小学进行了普查。通过深入课堂听课、教师座谈、师生问卷调查、书法比赛等形式,全面了解滇西傣族小学生对汉字书法的认识、书写能力以及书写现状的根源。
1.课程难落实。
尽管《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教基【2002】8号)文件早已出台,但安排汉字书法课程的学校几乎没有,保证课时量就更加无从谈起。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学校在一年级期间采用双语(傣语和汉语)教学。二是个别学校虽设置了书法课,但被挪作他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几乎所有傣族乡镇的小学无法实现汉字书法教育真正走进课堂[1]。
2.兴趣不浓厚。
滇西傣族地区由于地域和民族习惯的差异,绝大部分刚入学的傣族小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都显得较为吃力,对汉字书法的学习也欠缺兴趣。尽管保护傣族文化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今天是尤为重要的,但提高基础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1. 起步阶段。
由于民族区域特征的差异性,滇西傣族和汉族地区对汉字书法教育的学习存在一定差距。如前文所述,该地区的孩子在入学前大都使用傣语交流,因此入学后学习汉字较为吃力。该地区的教师需使用双语(傣语和汉语)教学才能完成一年级的基础教育,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几乎是汉族地区的两到三倍。
2. 书写习惯。
滇西傣族和汉族地区都存在胸部紧贴桌沿,握笔时手指离笔尖太近,导致目光无法直视笔尖,使头部偏向左侧;腰背部弯曲,眼睛离桌面本子太近;握笔过于用力,食指尖将笔杆压入拇指根部虎口内;掌心朝向前胸,手腕内旋,致使笔杆向外倾斜等;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等等现象。只是汉族地区类似现象相对较少,而该地区则屡见不鲜。
3. 师资力量。
该地区小学教师的书法功底普遍不够扎实,欠缺指导学生书写的能力。汉族地区素质教育起步较早,教师的毛笔字、板书等书写较为规范;教导学生写字的同时也指导学生参加各类书写比赛,教师自身也参与一些书法活动以提高自身修养[2] 。
1. 滇西傣族地区特殊的区域性,教学观念陈旧,汉字书法教育仍停留在能听会写的阶段;刻板生硬的教育方法使书法教育发展滞后;加上书法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匮乏,使汉字书法教育几乎少有作为。
2.内地小学素质教育起步早[3],教育观念较为先进,重视对专业书法人才的培养,教学方法经过多年实践,日趋成熟。如重视培养兴趣,开发形象思维、善用多媒体等,使学生在写字的同时学会欣赏名碑名帖,感受祖国灿烂文化。
各具特色的民族区域文化使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也令民族区域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在该地区进行汉字书法教育时,要重视与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惯的结合。
1. 做好滇西傣族地区书法传统艺术的宣传工作。
汉字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弘扬,需要长期的投入。包括前段时间央视的“汉字书写大赛”在内,全国各地多种形式的的书法活动都开展的十分活跃。而该地区由于基础教育薄弱,汉字书法教育一直未受到重视,仅是局部地、间或地开展,未能形成成果。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当地家长和学生了解、重视并喜爱汉字书法艺术[4]。
2.做好滇西傣族地区汉字书法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汉字书法教育既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5]。汉族地区基本已完成素质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添加了汉字书法教育的教学计划、相关课程,配备专门的师资队伍,有较为丰富的书法资料[6],从硬件上保障了汉字书法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而该地区由于素质教育的工作起步较晚,起步水平也相对较低,要实现汉字书法教学还需从硬件上不断加强。
3.联系滇西傣族地区民族文化形成有特色的书法教育。
中国书法艺术作为国粹之一,体现的是中国的民族性、审美观和文化内涵[7]。而在进行汉字书法教育的过程中,也不应忽视特色鲜明的优秀民族文化,更不应将书法教育生硬机械地强加进去。由于该地区独有的民族文化,书法教育也应采用独有的教学形式。要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书写能力,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傣族小学生对汉字书法的兴趣,使其在感受汉字书法魅力的同时,又与本民族的文化紧密关联。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基层国税干部肩负着为国聚财的艰巨任务,处在征纳关系的最前端,他们的心理健康更不容忽视。从抽样调查的情况看,湖南国税干部心理健康总体处于"很好"、"较好"与"较差"、"很差"之间的"一般"状态。通过分析基层国税干部心理健康表现和原因,建议从以下方面改善基层国税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建立适合人才成长的干部管理制度,为保持健康心理提供平台;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为保持健康心理创造空间;加强税务文化建设,为保持健康心理奠定基础;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为保持健康心理提供排障渠道;改善干部队伍知识结构,为保持健康心理注入养分;依托心理健康管理队伍建设,为保持健康心理提供环境。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基层国税干部心理健康现状与调适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我国基层国税干部位处国税征纳工作最前沿,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对国税征纳工作效率有直接影响,同样影响着纳税人的满意度。笔者从基层国税干部的心理健康状况入手,剖析其心理以压力来源,提出相应的调适对策。
关键词基层国税 国税干部 心理健康
2012年我国税务总局文件《关于加强税务系统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示要关心基层干部心理健康状况,深入改进基层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国税和谐征纳的良好基础。
税务干部肩负着为国聚财的重任,要完成本职工作,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基层国税干部的工作特性来看,这部分干部群体普遍具有竞争压力大、工作任务重、工作量大的特点,他们不仅是基层国税部门的工作骨干,直接执行国税工作任务,还是基层工作者的直接管理者,但是这部分群体的工作投入和薪资待遇往往是不成正比的,这样的工作状况如果没有合适的调适方式,很可能引发基层国税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就目前基层国税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来看,主要集中体现为:孤独感增加、倦怠感增加、焦躁感增加、无用论增加的“四增加”和幸福感减少、责任心减少、可控性减少、进取心减少的“四减少”问题。如果出现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不仅个人的身心健康受影响,税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会打折扣。
(1)社会环境带来的生活压力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整体社会环境呈现多元化态势,存在各类炫富、贫富差距大、仇富仇官等现象,可能会给部分基层国税干部带来负面影响。加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基层国税干部薪资待遇普遍不高,而社会生活成本则较高,就会给基层国税干部带来一定的生活经济压力。同时,部分基层国税干部受社会负面思想价值观的影响,原有的奉献价值观受到冲击,自身公德修养逐渐弱化,增加心理不稳定因素,心理健康可能处于“亚健康”状态。
(2)年龄带来的心理压力
30岁以前是能力及阅历的积累阶段,这个年龄段的人员存在工作热情高涨和工作能力不足的矛盾;30-45是人生工作的黄金时期,但存在渴望进步与领导职位有限的矛盾;45岁以后则更多的关注身体的健康及规划退休之后的生活,存在工作动力不足但工作负荷较大的矛盾。
(3)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基层国税干部工作心理压力主要表现为:一是工作要求高:上级对基层税务干部的工作绩效和执法工作考核严苛。一旦绩效考核不达标或出现执法过错,不仅面临经济惩戒,而且颜面难存。二是存在角色冲突:税务干部承受工作上的矛盾要求,顾此失彼;或工作要求与个人的价值观相抵触。同一项工作,不同上级部门乃至不同领导会有不同的工作要求,这些要求有时是矛盾的。三是参与机会少:组织的重要决策和涉及个人利益的决策,基层干部陈述和听取意见的机会少,长此以往,难免会产生前途茫茫、任人宰割的心理。四是工作环境不佳:拥挤、通风不良的办公场所;激烈的竞争、人事倾轧;同事间性格的巨大悬殊都会导致心理压力。
(1)加强税务文化建设
社会环境对基层国税干部的心理健康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国税系统应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形成税务系统文化软环境,加强基层国税干部文化建设管理,让其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第一,创设和谐民主的基层国税干部工作环境,缓解干部工作冲突,减轻干部工作紧张感,及时向干部传递工作信息,加强干部交流沟通,倾听干部工作心声,增强其对工作信任感;第二,强调“以人为本”的工作文化。构建税务工作小组,举办税务工作文体活动,了解干部需求,关注干部生活,增强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2)疏导基层干部工作压力
从个人方面来说,要善于管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体能运动,为心理压力提供纾解的通道;培养休闲娱乐爱好、向家人朋友倾诉;进行松弛训练,通过冥想、肌肉松弛等方式获得深度松弛。从组织方面来说,要增加分权,增加普通干部参与重要决策和事关当事人权益决策的机会;给予一般干部在职培训的机会并做到机会均等;要力求沟通畅达,降低角色冲突。
(3)加强基层干部人性管理
对于年轻干部,要让其主动设法去解决困难、克服障碍、提高能力,使其性格逐步成熟。对于中年干部在评优评先等激励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对年龄偏大的干部要适当减少工作量。在工作上,对基层干部要多赞许、少责难;基层领导需要多倾听一般干部的意见,建立良好的沟通气氛。凡是公事,基层领导要对事不对人,绝不能因人而异,采取例外原则,以私害公。要重视授权,配置一般干部,满足其在成长、肩负责任方面的需要。
(4)建设心理健康咨询队伍
在税务系统内探索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引导和帮助干部处理好工作、学习、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的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心理专家为干部开办专门课堂,帮助干部了解自己,引导干部广泛运用各种激发意志努力的手段,如自我激励、自我督促等,掌握自我忍耐、自我安慰等自我调节手段,改造消极性格,培养良好性格,这样才能不断适应变化的社会变革和复杂的工作状况。
在目前工作竞争压力大的环境下,基层国税干部普遍表现出“四增四减”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基层国税工作和干部个人发展有重要影响。为了推动基层国税工作和干部个人健康发展,笔者重视社会环境压力、工作压力和年龄压力,从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疏导基层干部工作压力、加强基层干部人性管理、建设心理健康咨询队伍四方面给出相应的调适对策,关注基层国税干部心理健康,及时调整基层国税干部心理压力,激发干部工作潜能,有效推动基层国税工作发展。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修课程,自从"05方案"以来虽然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模式,但目前仍然存在教学内容呆板、教学手段僵化、师资力量缺乏、教学管理混乱等现象。针对存在的弊端,应该从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方式多样化、师资力量团队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等方面制定新的教学对策,以适应"形势与政策"课与时俱进的需要。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刍议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形势与政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认可度不高等尴尬现状。要改善这一现状,就必须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教学内容结合,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引导学生将个人成才与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现状;改革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系统介绍国际国内时事态势,系统学习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和大政方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1。作为一门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处境颇为尴尬,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如何缓解这一尴尬处境,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形势与政策”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选题难以把握
“形势与政策”课除了介绍国际国内的基本形势与政策,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等,还要对当今发生的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这些内容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具有很强时效性和现实性。当前形势与政策发生改变,或是出现新的社会热点问题,授课内容也会随之改变,可以说这是一门需要时时更新的动态课程。所以“形势与政策”一般没有固定教材,高校一般会根据当年总的形势与政策制定一个教学大纲,但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本人。而教师在内容或是角度的选取上往往容易将注意力放在一些社会焦点上,疏于将选材与学生层次和专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授课内容与学生实际容易割裂开来,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视程度、认可程度不高
“形势与政策”作为通识教育课,普遍不受学生重视。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所讲授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大政方针等内容与所学专业没有联系,对个人成才没多大帮助,是一门形式大于内容的课程。这种看法一方面表明学生对宏观的时事政治和社会形势关注程度不高,缺乏政治敏锐度;另一方面体现出学生没有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国家繁荣联系起来,缺乏宏观意识。
3、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水平有限
“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都日益重视,在师资结构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优化。但是“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同时具备知识性和现实性,并且结合了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等不同学科的跨学科综合性课程。而任课老师往往是由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或是辅导员担任,专职的“形势与政策”课老师很少,甚至没有。学校在优化师资结构的时候往往只考虑到任课老师的学历或是教龄,却忽略了这些老师很可能只具备单一专业背景,缺乏跨学科教学的经历或经验。任课教师不具备跨学科讲学的能力,就容易在选题、备课、讲解的过程中陷入僵化,难以将不同方面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讲解。教师在授课时就容易照本宣科,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授课效果自然不尽理想。
4、考核形式单一,成绩评定方式不科学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考核一般以考查为主,方式为由学生提交一篇课程论文,任课老师根据论文的完成情况打分。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出勤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作为平时表现,只在总成绩中占10%到30%的比例。可见,成绩主要来自课程论文的得分。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在撰写课程论文时往往是对网上资料的抄袭或拼凑,论文质量不高,雷同率却高得惊人。这样的论文既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在批阅时也不好拿捏评分标准。
1、引导学生将个人成才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无论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2。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专门人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个人的成才必然跟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繁荣紧密相连。而形势与政策的大环境决定了大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空间的上限和个人发展的方向,也制约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只有认清当前形势,把握现实政策,结合自身实际,才能正确定位,为自己的发展确定适合的职业和发展方向3。
任课老师在选题之初就应该针对性的选取一些与大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相关的形势与政策作为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适当加入就业形势与政策方面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从而引导学生及早确立自己的定位与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还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2、加强“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结合
“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相融合有利于引导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和自身情况分析、思考专业相关的形势与政策,使枯燥的政策理论知识获得鲜活的生命力,也能促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形势与政策”课在自身学习和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社会形势和国家政策真正进入到学生的意识中。
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教学内容就必须以实际为本,以学生为本。任课教师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出发,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4等。教师在备课之初就应该深入了解教学对象的思想状况和专业特点,同时密切关注与该专业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行业新闻动态,并收集整理形成素材,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及专业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形势与政策”课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结合做好准备。在教学内容设置上,遵循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实际,将专业发展趋势、职业素养等贴近学生的内容融入教学内容中,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一般没有专门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这些“非专业”的教师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不一定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哲学等跨文化、跨专业的背景。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高校应当建立起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或形势与政策教师培训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及教学方法的培训,并将新的形势和政策发展介绍给教师,同时也向教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主动学习,了解新的时事动态、政策导向,了解学生的专业发展态势,提升自己专业素养、教学水平的,还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
4、改进教学方式、拓展教学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媒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以真实案例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引入理论教学的案例分析法;模拟真实社会环境,让学生体验社会情境的情境体验教学法;选用适当教学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生动了解教学内容的多媒体教学法等。
5、成绩评定采用综合评价方式
现阶段的“形势与政策”课成绩评定体系以课程论文的成绩为主,这种评价方式不能有效考察学生的形势与政策素养,也不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当适当加强平时表现和实践教学的权重,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能力发展。可以从上课的考勤、课堂发言、分组讨论、平时作业等环节纳入平时表现评价中,再结合课程论文的撰写情况,将过程性表现与结果性评分综合起来,做到成绩评定与学生能力发展相结合。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开放式的课程,需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也需要持续的创新与突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和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经济迈上新的台阶。与此同时,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的农业,通过不断发展,从传统的人力劳动逐步转化为科技化的机械劳动,这是我国农业发展进步的表现,但是却也因此带来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些相关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小议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突破了主要依靠国家、集体投资兴办农业机械化的模式,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近年来我国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在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在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继而相继实现农业现代化。美国在农业上使用机械的历史已有100多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为半机械化时期。191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内燃机、电动机在农业机械上普遍应用。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进入了全面机械化时期.现在是农业机械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 目前美国在谷物联合收割机、喷雾机、播种机等农业装备上已经开始采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监控作业等高新技术.向精准农业方向发展已成趋势
西欧国家在小麦、玉米的整地、播种、收获、运输等生产环节已全面实现了机械化,不少农业机械还装备了GPS系统.进行精确农业作业 。20世纪70年代.德国实现了农业机械化。法国农业在欧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农业产值4 200亿法郎.农业产量占欧盟总产量的20%。法国早在l9世纪6O年代就开始生产农业机械,二战后几乎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日本的国土面积小.且70%是山地,粮食自给率仅为40%。而日本的农业生产每一个环节几乎已实现机械化作业.对农业机械化的促进措施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仍比较低.全国耕种收割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是36.5%。同时.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和劳动力素质等存在差异.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极不平衡。 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大量应用.我国的农机行业在这方面也有大量的研究。侯学贵等建立了除草机器人模型,应用VC++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除草机器人杂草识别和导航系统软件.引导除草机器人沿农作物行自动行走。张立彬等在综合分析设施农业用多功能作业机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方法的特点.对小型农业作业机的方案设计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应用运筹学的相关原理.将层次分析法与动态规划等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寻优组合评价.为最终实现作业机可重构模块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不够发达
如今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逊色了一些,导致这个原因的因素主要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起步晚,农业科技力量相对薄弱。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处在不断的发展中,社会文明也在不断进步,但是我国农业机械设备的投入水平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只有我国农业设备的类型、质量与使用目的不断完善,才能满足未来我国农业的发展需求。
(二)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存放高性能、大型农机具的厂库棚建设用地短缺,集公益性、服务性、经营性于一体的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等维修服务组织建设滞后等。
(三)农民使用现代化机械的意识还需提高
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虽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但是在我国的传统农业当中,农民一直是农业发展当中重要的劳动力,有一部分农民还没有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脚步,他们不愿意拿钱去购买农业机械,或者是他们舍不得拿出那么多的钱去购买;一些农民出于节约生产成本的考虑,依然以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支柱,没有加大农业机械的资金与技术投入,这一点也制约了农业机械使用的普及程度。
还有一部分农民虽然购买了农业机械,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使用起来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不然使用起来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一点需要尤其注意。
1、加大财政对于农业机械的资金与科技投入
要想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就要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国家应当加大财政对于农业机械的资金与科技投入,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对农民进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扶持。对于农业市场当中急切需要的农用生产工具进行重点开发与制作。还要致力于培养养农业化新型人才,为农机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不断完善农机服务体系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规定和要求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切实引导农机服务组织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努力营造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和谐发展氛围。加大对农机化基础设施的投入,解决大型农机停放的场库棚用地问题。要营造良好的人才队伍建设环境,推进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整体发展。
现代社会.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即为农业机械化的程度。科技农业和创新农业是我国对农业发展提出的要求。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非常大的意义,要为农业机械化提供科学的、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结合机械化的发展实际这样才可发挥农业机械化在生产、服务上的能力,体现高质量的农业生产水平,使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表现高效率性,发挥农业生产的效益。
小议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应对策略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中职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增强中职学校整体办学实力中起着关键作用。促进中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对中职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中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十分有必要。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中等职业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与发展,进而推动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人力资源管理 现状分析 改进策略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尚未形成
中职院校在管理中往往采取行政指令性管理,注重政策,忽视人的个体因素。并未树立起“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宗旨。大多数院校的管理体制过于本本主义,变通性不强。另外,目前中职院校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处于原始人事管理的阶段。
(二)人力资源的架构不合理
中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对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但各院校还没有建立起针对人员的特点以及院校发展目标而进行学校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和优化配置的合理架构。对于人才的引进方面只注重高学历、高职称,不注重能力,有些盲目。没有考虑院校是否有发展相关专业的条件,是否有人才发挥作用的相关专业,导致引进的人才没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对教师的管理存在欠缺
课堂教学都是一名老师的舞台,无法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供其他老师集体合作,导致了工作成果无法具体衡量。加之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培养人才多数不能在踏上工作作岗位之后立即表现出成效,正是这种滞后性导致教学成果的无法衡量。另外,就是行政能力与教学质量无法有机的结合,部分教师教学质量很高,但是行政任务完成却不理想,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给整个学校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四)中职学校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一方面学校是严重超编,另一方面是教学无法进行安排。这样的管理体制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不能进,庸才不能出,进而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五)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绩效考核是中职学校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学校不同于企业,其考核标准没有一个准确的限定条件,这无疑增加了考核的难度,在调查中也发现,很多的学校的考核制度均存在不合理、不完善之处,这样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人力资源的浪费以及教学质量的下降。
(一)重塑观念,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
中职院校应该树立认识到人力资源理念是开展人力资源工作的基础,决定着人力资源工作的效果。中职院校应把教师看作是最有创造力、最有价值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对教师的管理要实行开放、民主的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加教师的责任感与归属感。
(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职业院校要想稳步前进,需要采取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的机制,对于那些工作不积极、工作态度不端正的教师缓聘的制度,这样可以才可以最大程度上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更好的适应新时期中等职业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健全相应的激励体制,营造良性的竞争气氛,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
(三)改善对教师的管理
中职院校要逐步完善自身的考核制度,建立一种有效的薪酬以及奖励机制,将人才的质量与薪酬挂钩,使得教学的成绩与薪酬成正比。这样会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另外,在教师的工作完成之后,需要根据工作质量的完成标准施行实时奖励,奖励必须要在成绩刚刚取得之时,因为过期奖励会失去自身的激励作用。分配制度的改革一方面够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对落后的教师起到鞭策作用;另外,奖励优秀教师的评选制度。对于教学能力突出、成绩优异的教师可以给与一定的奖励,以营造一种有利于人才培养的
(四)改革完善体制,合理地引进人才和使用人才
中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应是技能型的人才,因此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仅仅引进一些高学历或高职称的教师,教学效果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使中职的教育更加职业化与社会化,中职院校必须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目前,一些中职院校对于教师实行聘任制度,但聘任教师在工资待遇上和在职的教师有着的差异,导致聘任教师没有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当中。同时,对于全职人员限制不够,即使对非常糟糕的教师,也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考核制度
中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把教职工的待遇与其职责、业务能力等联系起来,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热情与创造能力。同时,在中职院校人才的选拔过程中,不要再拘泥于文凭等方面的考核,应该更加注重人员素质、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中职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武汉体育学院表演专业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2004年正式招生。下设健美操、大众艺术体操、啦啦操、服装表演与设计四个专业方向。随着健美操专项运动的发展和更新,很有必要加强对表演专业健美操专项课程的现状和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武汉体育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教学能力现状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等方法,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2010级健美操专项的学生为对象初步分析学生的教学能力及影响因素,以此为依据寻求提升该项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不仅要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专业水平,而且为提高学生的健美操教学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结论建议。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武汉体育学院;教学能力
健美操教学能力属于体育教育方面课程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本文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2010级健美操专项学生的健美操教学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为提升学生的健美操教学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使健美操专项学生能够适应和满足当今社会对现代健美操专项人才的需求。
(一)健美操教学设计能力
健美操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按照健美操教学科学化、最优化的要求,对健美操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做出合理安排的能力。其包括教学理论研究能力、制订教学计划能力。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2010级健美操专项的81名学生的调查研究,得出以下对健美操专项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中各能力现状的分析。
表1 教学理论研究能力
由表1可知,学生在健美操训练中通常较多地注重于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对健美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较少。因此,我们提倡老师在学生的健美操训练课程中,能够结合理论教学知识,让学生做到理论和技术相融合,无论从头脑还是肢体上,都是实际意义上的健美操教学能手。
表2 制订教学计划能力
从表2来看,在制订教学计划能力中,一般和较差的学生所占的比重较大,也说明了学生计划教学的意识较薄弱,有待培养和加强。
(二)健美操教学实施能力
健美操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把握健美操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包含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能力,音乐理解运用与指导能力,组织表演与比赛能力,安排教学步骤能力,课堂组织能力,纠正错误能力,讲解示范能力,动作、组合创编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等因素。根据对学生的上课情况和实习情况调查,笔者对学生的教学实施能力做出以下统计分析。
由表3可知,学生的动作、组合创编能力是最差的,教学创新能力也较差,其他能力大部分学生都是处于一般水平,纠正错误能力是教学实施能力中相对最好的一项能力,学生在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能力、音乐理解运用与指导能力、组织表演与比赛等各方面的能力也处于一般的情况,甚至也有点偏低。因此,学生在健美操教学实施能力中的各项因素能力方面,都还需要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进行完善、全面的培养。
(三)健美操教学评价能力
健美操教学评价能力,是教师按照健美操的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学习过程的原则,将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构建一个健美操多元、连续、注重表现的评价体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的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包括:成绩评定能力,教学效果评定能力,教学过程评定能力。
表4 教学评价能力中各因素能力
由表4可知,学生的成绩评定能力是最好的,而学生的教学效果评定能力和教学过程评定能力多处于一般水平上。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自己个人的各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的自我感受,也就是学生对于自己的健美操教学能力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定,笔者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
表5 各教学能力自我感受的统计
由表5得出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教学能力中最差的就是教学实施能力,而教学实施能力就表现在平时的教学或者实习中。教学实施能力才是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最重要的教学能力部分。对此现状和问题,学校和教师应加以重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决和完善。
为了有效地提升健美操专项学生的健美操教学能力,笔者针对现在的教学状况,查阅相关资料,提出了以下三个方法和途径来阐述如何来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
(一)改革健美操的考核制度和内容
期末考试既是对学生一学期学习效果的检查,也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的检查,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学校应该采用综合评分方法,技术占30%,理论占30%,教学能力占30%,平时成绩占10%,单独罗列出教学能力的成绩,自然就会调动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锻炼学生教学能力的自我培养意识。
(二)调整健美操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将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列入到教学大纲之中,通过教学计划的实施,在各教学阶段逐步贯彻实施,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应该与之相适应。拓展教学内容,适当增加比如街舞、拉丁舞等各种风格的健美操的课时比重,使学生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好地和社会接轨。
(三)着重培养和提升学生教学能力的三项基本能力
1.加强健美操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加强健美操基本理论的学习,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新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了解教学计划的制订过程,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根据教学任务,科学地进行创编动作和组合,力求顺畅合理,结合方向性与对称性。
2.加强健美操教学实施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提供教学机会,采用分小组编排训练的方法,运用讲解与示范、口令手势等方法互教互练,相互交流;通过经常性的小组观摩评比,对手势、口令、换脚动作等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安排学生多听各种不同风格和不同节奏的音乐,提高学生动作与音乐的配合能力。
3.加强健美操教学评价能力的培养
健美操教学评价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学效果的评定能力、教学过程的评定能力、学生成绩的评定能力、基本的裁判能力。通过对健美操教学原理、规则与裁判法的学习,经常组织各种教学小组进行观摩评比,对小组成员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给予评定。同时观看各种比赛视频,使学生能胜任基层的健美操比赛工作,熟悉基本的裁判规则与评分方法。
提高健美操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有:调整健美操教学计划和内容,把培养学生能力的内容明确纳入健美操教学计划,并将教学能力培养列入教学考试内容中;重视健美操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加强健美操教学的实践环节,改革健美操课程考试制度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构建健美操教学能力结构,根据能力结构和出现的相关问题逐项进行教学改革。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改革教学方法,在正确发挥教师教的作用同时,也应大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加强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教学训练中增长才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和综合的发展,让学生在教学能力上得到实际水平和真正意义的提升。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由于西方 性解放 性自由 等性观念地不断渗入和我国性教育的滞后,使得我国大学生中存在性知识缺乏、性价值观存在偏差等问题,如何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校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当前大学生性教育存在诸多缺失,大学对性教育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导致大学生性知识缺乏,性心理不健康,并受到网络不良性信息的侵蚀。
【关键词】大学生;性教育;性知识;缺失;对策
大学生正处于个体发育的青年期,身体和思想出现双重的变化,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对大学生开展正确的性教育,极易导致大学生被错误的性观念误导,甚至在性方面犯下错误,造成一生的遗憾。目前高校对性教育不予重视、不予深入,没有对大学生的性心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这一状况亟待改观。
(一)调查实录
性教育关系到大学生身体发育、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并对大学生未来的人生之路产生重要的影响。笔者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南昌市三所大学的性教育状况进行了一些实证研究,以透视当前大学生性心理和性教育的基本状况。笔者随机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8份,问卷有效率98%。每份问卷包含10道提问,现就其中的重要问题简述如下:第一,性教育课程的开设情况。25.5%的被调查者表示,性教育可能并没有在其所在院系开设,40.8%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对此并不清楚,另有33.7%的学生表示院系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但是属于选修课;第二,性知识的来源。12 24 62 12.2%的被调查者表示性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本,22.4%的被调查者表示性知识主要来源于影视作品,余下的63.2%的被调查者表示性知识主要来源于网络;第三,性接触及自身保护问题。25.5%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并没有性接触,另有74.5%的被调查者表示存在性接触的行为。在后者中,67.1%的被调查者表示性接触过程中并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
(二)调查结论
从实证调查的这几个重要方面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当前大学性教育普及还很不够,校方和学生都不甚重视;第二,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性知识的第一来源,但是网络上的性知识信息并没有经过筛选,存在诸多有害信息,大学生心理可能会深受其害;第三,大学生群体中存在性接触的现象已经较为普遍,但是大学生自身保护意识还比较差。这些现象表明当前大学教育有必要凸显出性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大学生获得正确的性知识。
(一)大学生性教育缺失的后果
大学生性教育缺失的后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大学生性教育缺失,必将导致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第二,有害信息趁虚而入。由于大学生性教育缺失,且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喜好从网络上获得性知识,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造成某些有害的性知识趁机而入,尤其是某些宣扬色情、淫秽以及其他不健康的性信息进入大学生的大脑;第三,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恋爱、两性关系。如媒体上经常报道,有大学女生在宿舍或卫生间产子并杀死婴儿的新闻,此类新闻正反应了当前大学生由于性知识匮乏而不能很好地处理恋爱、两性关系,酿成苦果,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创伤。
(二)大学生性教育缺失的成因
大学生性教育缺失是由诸多因素形成合力所导致的。大学生性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由于性羞耻心理而忽略了性教育;第二,大学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存在较强的功利性因素,认为性教育不会产生实际的教学价值,而忽略了大学生性教育。此外,没有专门的任课老师,缺乏相应的人才储备,也是大学忽略性教育的重要原因;第三,同样由于性羞耻心理,大学会认为难以找到合适的教师,或者认为此类课程的开设会导致学生由于“不好意思”、“难为情”而不来听课,从而没有开设此类课程。可见,不管是家庭还是高校,都应克服性羞耻心理,将性教育当作一门知识的传授,做到“传道”、“解惑”,避免性教育成为空白地带。
(一)设置专门的性教育课程
大学应将设置专门的性教育课程,且应作为一门必修课,大学生必须参加该课程,获得学分,才能毕业。当前国内大多数学校没有开设性教育课程,或者仅仅将性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选修课对待,这是造成当前大学生性教育缺失的直接原因。据悉,重庆师范大学已经将性教育课程列为必修课程,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其经验值得推广。
(二)培养性教育教师队伍
当前大学生性教育的开展还需要专门培养一支业务有专长的教师队伍。性教育师资队伍的建立应注意如下几点:第一,教师必须具有专业上的对口性,但是也可以适当放宽,如思想政治教师、心理学教师等经过一定培训后可以上岗;第二,教师必须克服性羞耻心理并具有奉献精神,能够做到乐于与大学生探讨性问题并解答学生的疑问;第三,教师必须具有学习精神,与时俱进,善于吸收、借鉴国外大学性教育的经验,并做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使性教育符合中国传统国情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正确筛选、传授性知识
大学性教育的开展还应注重正确筛选、传授性知识。我们认为,如下两性知识必须得到正确传授,使大学生全面掌握:第一,有关两性生理、性心理的相关常识;第二,男女正确交往、恋爱中的关系相处、婚姻家庭道德观念等;第三,正确的避孕技巧和知识;第四、性病尤其是艾滋病的防范知识;第五,网络上不良色情文化的抵御;第六,女大学生防范性侵的相关知识;第七,其他校方、教师认为必须传授的性知识或学生要求获知的性知识。
总之,当前大学生性教育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并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对此应存在紧迫感,并应主动解决这一问题,使大学课堂能够成为传播科学性知识的一个平台,抵御网络不良性信息对大学生的侵害,促进大学生性心理健康。
浅析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正确地指导小学生写好数学小论文,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理解数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三年级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新的学期已经过俩月了,在这学期了我们学习了好多的知识:有除法、乘法,观察物体、年月日、认识千米和吨、平移和旋转„„我最喜欢的是年月日这一单元。
在没学这一单元之前,我对年月日了解的很少,仅仅从大人的谈话里听到一点,如一年有12个月,其他的就不知道了。学习了年月日之后我知道了许多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一年有12个月,1、3、5、7、8、10、12这七个月是大月,每月有31天;4、6、9、11这四个月是小月,每月有30天;二月的天数不固定,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闰年2月29天全年有366天。闰年是4年出现一次,即年份是4的倍数的那一年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如果年份是整百、整千的数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一年有四个季度,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当然还有别的知识。
短短的一个单元,我学到了好多知识,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开阔了视野。使我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也使我更爱数学这门功课了。
我的妈妈很会买衣服,我家里人的衣服都是妈妈买,爸爸、妈妈和我都穿得很得体。星期天妈妈又要给我买衣服,叫我陪她一块去。
到了商场,我看见一双漂亮的运动鞋,我好喜欢,就叫妈妈给我买。妈妈看了款式,问了价钱是45元,觉得比较合适掏钱给我买了。看见妈妈给而买了我喜欢的运动鞋,我十分高兴。
买了鞋后,我们又上了卖服装的三楼。呀服装真多,各式各样,五颜六色,各种品牌应有尽有,我有点目不暇接了。妈妈问我喜欢什么样的衣服,我和妈妈边走边看,我看中一件白色连衣裙,试穿了一下,妈妈说有点小不合适我们继续挑选,最后我和妈妈都看中一款粉色的连衣裙,大小合适。标价88元,价格较高。但妈妈见我喜欢,就和营业员商量,最后花80元买下了。
我们又逛了一会,妈妈又花360元为爸爸买了一套漂亮的西服。我们就离开了商场。
今天,妈妈一共花了45+80+360=485元钱买衣服,可她没有为自己买一件,全为了我和爸爸。妈妈爱我和爸爸。我更爱我的妈妈。
假设法是解数学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运用此法可使解答更快更好。我在奥林匹克书中看到这样一道思考题:果园里的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老王师傅每天给50棵苹果树20棵梨树施肥,几天后,梨树全部施上肥,但苹果树还剩下80棵没施肥。请问: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初看这题确实有点难,但我没有被这道题吓倒,难题能激发我的兴趣。反复读了几遍题目,思路渐渐打开。我想,苹果树是梨树的3倍,假如要使两种树同一天施完肥,老王师傅就应该每天给“20×3”棵苹果树和20棵梨树施肥。而实际他每天只给50棵苹果树施肥,差了10棵,最后共差了80棵,从这里可以得知,老王师傅已经施了80÷10=8天肥。一天20棵梨树,8天就是160棵梨树,再根据第
一个条件,可以知道苹果树是480棵。
这就是用假设的思路来解题,因此我想,假设法实在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买东西时发生了一件小事,使我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事情是这样的: 妈妈和我去商店买东西,买了这样几件东西:一箱优博奶粉200元,一箱八宝粥30元,一箱牛奶25元,一箱方便面30元。妈妈让我算算一共多少钱。我迅速口算起来:200+30+25+30=285(元),马上大声告诉妈妈一共285元。妈妈听后掏出300元钱递给售货员阿姨。同时问我该找回多少钱,我不假思索地说:“300-285=25(元)”!妈妈和售货员阿姨听了哈哈大笑。妈妈说:“找25元,你阿姨要吃亏的,再仔细算算。”我听了心想:如此简单的问题我会算错吗?又仔细地算了一遍,300-285=15(元),果然错了。原来十位上向百位1作十,个位又向十位借去1,这时十位上剩9 ,9-8=1,结果应找回15元钱。我感到很难堪,脸上火辣辣的,都怪我平时太粗心了,以致这次出丑。
这次事件给我很大的感想,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粗细大意,只有认认真真,才能把事情做好。从此以后,我做作业不再粗心马虎了,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一天晚上睡觉前,爸爸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古印度有一个国王,非常爱玩。有一次下令在全国张贴招贤榜:如果谁能替国王找到奇妙的游戏,将给予重赏。
我等得不耐烦了,说:"赶紧出题吧!"爸爸说:"你先别急啊!进入正题啦!一个术士揭了招贤榜。他发明了一种棋,使国王玩得舍不得放手。国王高兴地问术士:"你想要些什么赏赐呢?"术士赶紧说:"大王,我只请您在那个棋盘的第1格放1粒米,在第2格放两粒米,在第3个格子里放4粒米,然后在后面的每1个格子放下比前1个格子多1倍的米,64格放满了,也就是我要求的奖励。"国王一口答应了。问题来了,国王能不能把这些米奖给术士呢?
这还不容易吗?我偷偷地拿来一台计算机,爸爸却说:"谅你用计算机也算不了。"这我可有点心慌了,因为我爸爸可不开玩笑。
让我们算一算,第1格里有1粒米,第2格有2粒,第3格有4粒……从第1格到第64格,2必须相乘64次,再减去1,经过我一个小时的计算,结果是:18446744073709551615。
为什么这个数字会这么惊人呢?原来是因为这个术士聪明地将2作为基本倍数,棋盘上的格数64作为这个倍数的被乘数,那么这个2就必须不断相乘64次,至于为什么要减去1,那是因为第一个格子只有1粒米。1粒米,2粒米的数量确实很少,可是,如果这个2,不断乘下去,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数目。缺乏数学知识的国王又怎么会知道呢?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到处都充满了数学问题,如果数学水平不高的人确实很容易吃亏。我要抓紧时间钻研一下奥数题才行。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的基石,小学是孩子们一生的基础,教师又是这一切的关键。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先要了解文章本身要求的格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小学生数学论文范文格式,仅供大家参考。
小学是孩子最初始,正式接触数学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数学的启蒙阶段,而为了促使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设置了数学论文的写作。那么到底该怎么写呢?下面爱教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小学数学论文怎么写。
小学数学论文怎么写
教学论文的选题有大有小, 有难有易, 必须从实际出发, 适当确定。太大了, 力不胜任, 难以完成, 会挫伤写作的积极性;太小了, 轻而易举, 不费力气, 不利于用己的锻炼提高。
确定了选题以后, 还有一个论述角度的问题。论述角度对题目的大小有调节作用, 论述角度选得恰当, 大题可以小作, 小题也可以大作。一般地说, 确定论文的选题和论述角度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首先, 要量力而行, 实事求是, 不要好高鹜远, 贪大图深, 勉强去做一个自己无力胜任的、缺乏基础和准备的、体会不深或兴趣不浓的题目。当然, 也不要应付差事, 贪图便宜, 去做一个非常容易的题目。初学写作, 题目还是以小一点为好, 这样有利于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同时, 题目小也比较容易驾御, 能够做到收放自如。
其次, 要着眼于教学中有普遍意义的、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从自己的实践出发, 选择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角度去阐述、论证, 才能既易于引起重视, 又易于写出新意不落俗套,。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标记, 是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 具有画龙点睛吸引读者的作用。因此, 标题要内容具体、反映中心、用词精当、长短适中,但是,也不可为了哗众取宠而故弄玄虚。
在安排文章结构时, 一是要围绕主题对所掌握的材料进行筛选, 选择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 根据需要适当安排, 做到层次分明、前后连贯、逻辑性强, 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二是要正确反映事物的规律, 就是说, 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和事物的内在联系, 必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提纲只是文章的一种预想, 一个轮廓, 不可能对每个细节都考虑得那么周密、完善。写作中如果发现观点或材料的某些细节与原来提纲的设想不吻合, 就应该核实材料的真实性,必要时要对相关的论述进行修改;如果发现有些观点或材料不恰当或者不确切, 就应该中止写作,重新收集材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论点。
初学写论文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摹仿。要多看一些有关的论文, 看看人家是怎样写的。如怎样立意, 怎样选村, 怎样布局, 怎样开篇, 怎样结尾。但是要注意, 摹仿的出发点是为了能够从别人成熟的作品中揣摸、领悟出论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而不是抄袭别人文章的内容, 剽窃别人研究的成果。
在写作时, 还要注意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的语言和修辞特点。语言特点是:具体、准确、简练、易懂;用短词不用长词;用规范词不用生造词;用短句不用或少用长句;用单句不用或少用复句。修辞特点是:语义明确具体, 不要含混抽象;叙述直接了当, 不要拐弯抹角;文风朴实, 不求华丽。
小学数学论文格式要求
小学数学论文文稿格式基本要求
文章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题文相符,条理清晰,文字简明,用A4纸打印,一般上、下、左、右页边均取2.5。具体要求如下:
1. 文题 限20字以内,能够准确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小二号黑体,副标题
为小四号楷体加粗。
2. 摘要及关键词 字数在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左右。五号楷体。 3. 正文
(1)正文标题层次 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加粗字体一、二、三……依次排序;二级标题用小四号宋体加粗(一)(二)(三)……依次排序;三级标题用小四号楷体加粗1. 2. 3.……依次排序;四级标题用小四号楷体(1) (2)(3)……依次排序。标题均要求空两格后书写。
(2)正文内容字体、字号、行间距分别为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其中列举的案例可以为楷体。
4. 注释 以下两种情况列入注释:(1)对论著中某一特定内容做进一步解释或说明;(2)引文来自内部资料。注释采用脚注,用圆圈标注在文中需注释处的右上角。格式如下:
①作者:《题名》,《刊名》,xxx年第x期,第x页。(引自期刊) ②作者:《书名》(内部资料),xxx年,第x页。(引自著作)
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照的文献书目,除注释中所列情况外,其余引文所参照的著作皆列入参考文献中。参考文献列于文后,采用顺序编码制,按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编号,标注在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格式如下:
[1]责任者(3人及以下全列出,3人以上加“,等”,多个作者之间用,——下同).题名[J].刊名,出刊年,卷(期):起止页码. (引自期刊)
[2]责任者.书名[M].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引自著作)
[3]责任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引自报纸)
[4]责任者.题名[C]https://论文集责任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引自论文集)
[5]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M]https://专著责任者.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著作中析出的文献)
[6]责任者.题名[Z].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 (引自会议论文) [7]责任者.题名[D]:[学位论文].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引自学位论文) [8]责任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引自报告) [9]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引自标准)
[10]责任者.题名[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或DB/MT(磁带数据库),或M/CD(光盘图书),或CP/DK(磁盘软件),或J/OL(网上期刊),或EB/OL(网上电子公告)].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引自电子文献)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信息化时代,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生计算机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小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短缺和基础设施薄弱
要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农村能够得到很好地落实,资金便是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资金不足就如同一个瓶颈,导致计算机教育中一些不可或缺的设备没有办法提供。
1.经费短缺,致使计算机数量不足
虽然多媒体网络机房已在不少学校建成,但是计算机的数量总远达不到上课的学生数量,致使在上机练习的过程中不少学生不知道该干什么,从而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2.因经费短缺,网络机房难以在许多学校中建成,而是仅仅建了单机机房
目前还有少数学校的微机房使用的还是多年以前的486机器,或者是其他的学校或单位捐赠的内存少且硬盘小的旧机器,一些教学不可少的软件在这些机器上无法安装,使得学生上机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
3.由于经费紧缺,导致许多学校的多媒体没有办法得到及时地维修和更新
譬如,某学校虽然通过贷款等方式在2005年就建成了计算机网络教室,虽然电脑的数量不多,仅有40多台,但是学校务必要在五年之内把所有借贷项还清,每期的还款为2万多元,在这种情况下就更没有资金投入于购买软件或者维护和更换易损部件了。因此,机房里的计算机鼠标不灵、耳机不响已是见怪不怪的情况,死机瘫痪和电脑病毒肆虐更是家常便饭。
(二)信息技术课程得不到重视
新时代最时髦的学科是计算机教学,同时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学也是最受冷落的学科,因此这门学科一直被人们视为“副科”。计算机教育也得不到领导的高度重视,没有安排专门的教师给学生上课,还有大多数学生都不根据要求进行操作,打开其他程序或命令,误删了系统命令,随意敲打键盘,或是登录一些不良的网站,导致计算机的运行缓慢。同时,很多农村学校的机房缺乏管理、升级、维护设备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多媒体设备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便会出现功能降低或设备损坏的情况,使得本来就够紧张的设备变得更加紧张。
二、解决农村小学计算机教育面临的问题的对策
(一)确保足够的专项资金
学校领导必须特别重视计算机教育,确保有专项的资金用于机房的维护和管理。设备的自然损耗,比如鼠标、键盘需要更换,升级设备,添置新的软件,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要想机房得以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后续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要增加更多的费用,用于学校计算机教育常规的设备配置、更新和软件配备以及设备维修等。
(二)促进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大意义不可被忽视。在中小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教给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是一方面,而让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运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所以,旧的观念必须要改变,不要在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认为地划分界线。为了能让学生具备更新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其正确的做法是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并将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中。
(三)加强信息技术师资队伍的建设
人是管好和用好信息技术设备的关键所在,要想电脑教室等信息设备的功能和效益能得到真正的发挥,那么就有必要提高人的认识、管理水平和计算机运用的能力。因此,为了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建立一支素质较高、数量足够、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所在。所以应采取多种方法和形式,加快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才能尽快地解决这个问题。1.吸引人才,通过采取优惠政策。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奇缺,县级教育部门面对这个现实如果不采取优惠的政策,就无法把高校的信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以及外部的信息技术人才吸引到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中来,信息技术教育就难以很好地落实。所以唯有打破教师待遇一刀切的现状,才能把高水平、高学历的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吸引到教学工作的主流中来,所以优惠政策应当从社会地位、待遇等多方面增加吸引力。2.培养人才,通过多种途径。抓好电脑教室等信息技术设备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选好专职管理人员,并且通过专业培训使得他们的管理意识得以增强、管理水平得以提高;同时还要加强对他们的专业技术的培训,当他们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般技术故障和问题时,他们可以独立解决这些问题,能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四)规范信息技术课堂
要给学生编好座位,采取一定措施,规范学生上网,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同时,为了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建立一种正确、健康、科学的信息技术环境,要做好计算机的使用记录,尽可能地避免各种不良的影响。
三、结语
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归宿。但因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要落实好农村小学计算机教育并不是一件易事。因此,想要加快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我们首先就必须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学校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规划纲要,真正落实计算机教育。
一、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现状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发展产物,对人们的生活影响深远,并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我国计算机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时至今日,全国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计算机教学通常被忽视,教学停留在简单的网页浏览或打字练习;其次,受资金限制,许多中小学校的计算机配备不足,无法发挥教学优势。中小学校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一支粉笔、一本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扼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同时,教师本身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加上一些学校认为计算机只是一门辅助学科,对师资力量的投入也相应减少。缺乏培训进修的计算机教学师资队伍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中小学生处在接受教育最初期,计算机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学校对计算机课程的不重视、师资不稳定、课程设置不合理、课堂内容枯燥乏味等问题的影响。间接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动性差。
二、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2.1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要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是教学的参与者,教学成功与否,与学习兴趣、学习观念密不可分。提升学习兴趣,首先要从中小学生的特点出发。中小学生普遍性格特点是好奇、好动、好游戏。新课标下的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五笔字根练习时,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方法。首先请学生自己通过横、竖、撇、捺、规则熟记五笔字根,练习25个一级简码。进行二级简码教学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汉字拆分游戏。请学生发挥想象力,联想到与拆分规则相关联的汉字。趁学生学习兴趣正浓时,适时提出正确的拆分方法。或者以趣味的图片、拼字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达到一目了然,过目不忘的学习效果。在提升了学习兴趣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动手能力。通过竞赛的方式强化学习效果,有竞争才能有进步。例如五笔教学,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打字竞赛,通过课堂开展学习竞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强化教学效果。
2.2优化课程内容,合理课程设置,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新课标提出“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70%”的要求。计算机教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主的课程,目前,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教材更新无法跟上信息发展速度。学校对这种现象很难改变。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计算机课堂教学安排,来弥补这一缺陷。进行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培养自主能力、创新能力为辅。化被动为主动,跳出教材的桎梏,坚持实践为主的原则,把上机实际操作训练时间与理论教学时间进行合理配置。学习的过程都是循序渐进的。中小学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就要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乐于动手的能力。教师应抓住教学重点内容,由浅入深,由基础着手,一步步为学生理清重点与难点。在实际上机操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通过自己动脑,互相讨论等方法,在摸索与实践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意识。这样优化的课堂教学更能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加深学生记忆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改变以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尊敬学生的个体差异。启发、引导学生提问、思考、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创造力。
2.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优秀的教师是新课标下中小学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计算机作为一门飞速进步与发展的新兴学科,要求教师有主动学习,提升技能的状态。才能做到与时俱进,跟上计算机发展一日千里的步伐。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应对教师进行学习培训,提供进修机会,广泛与先进的教学单位开展交流;另外,学校还要注重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优化资源配置。教师自身不断打破传统教学观念,通过进修、自学等各种方法,培养增加自身教学能力。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达到教学水平与时代同步发展。
2.4创新考核方式,注重多元评价。传统的考核模式,侧重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成绩,对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消极的作用。计算机考核应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根据学校资源与学生实际状况,将日常课堂行为纳入考核当中。加大上机操作能力在考核中的比重,打破“重理论,轻实践”的应试现象。“评价的意思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中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萌芽时期,一般表现在心理较脆弱、自尊心较强,偶然的小事或评论都将影响到他们日后发展。进行计算机教学改革,应避开成年人的思维,针对学生年龄、心理特征,适时、适当的采取科学的、多元的评价方法。不仅要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状况,同时激励和促进其学习兴趣;其次,还可在学生之间开展互评与自评活动,让学生都有参与评价的机会,学会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计算机技术进步。只有在新课标下进行中小学计算机教学改革,改变旧模式,探索新规律。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二十一世纪真正的实用型人才。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开始关注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信息质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之间关系出发,针对我国公司在内部、外部治理上的缺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于如何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以确保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会计信息质量;对策及建议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有效决策的前提,而恰恰有效地公司治理又是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保证。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有着密不可分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可靠;同样,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条件。
一、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股权结构不合理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国有股所占比重过大、股权过度集中是我国目前公司股权结构最显著的两个特点。他们凭借其独特的“老大”地位,控制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报告政策,这将严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扰乱经济市场秩序。
2、董事会结构不合理、独立董事缺乏独立性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董事会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在我国国有企业中,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都是由上级政府任命的,往往二者责任分工不明确,有些甚至身兼两职,这就造成董事会职权被职业经理人所代替,产生所谓的内部人控制现象。
3、监事会形同虚设、职能虚化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监事会的监督职权是有限的,它只有监督权却没有控制权和战略决策权,更没有董事和经理的任免权。
4、管理层凌驾于制度之上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领导的话就是真理,管理层的决策也就成为公司的一种“制度”。此时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为自身利益服务,出现操纵会计信息的情况。
(二)我国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资本市场不规范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我国资本市场不规范即信息不对称、权力不对,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不高。这主要表现在,市场机制的外在力量达不到对经理人的约束。由于我国股票市场上市的股票大多是不能流通的,那些能够流通的、由社会公众分散持有的股票只占到很小的比例,因此小股东很难拥有对公司的话语权,从而也就很难对经理人进行约束。
2、证券市场不完善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观念和管理能力落后,整体的行业水平比较低,再加上我国证券市场法律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薄弱,整个市场运作很不规范,从而导致不少上市公司存在着侥幸心理蒙混过关。
3、外部社会监督机制不完善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外部审计指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审计,其主体是注册会计师。但是,由于外来的审计人员不了解公司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在对具体业务的审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困难。其次,处于被审计地位的内部组织成员可能产生抵触情绪,不愿积极配合,这也可能增加审计的难度。
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合理分散股权、优化股权结构,形成股权制衡机制。内部人控制现象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最主要的原因,而这种内部人控制现象又是“一股独大”的持股模式所造成的。从根本上说,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必须要合理分散股权,解决一股独大问题。
2、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独立性是独立董事制度的基础与前提,要使独立董事制度真正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部人或大股东的财务报告舞弊行为,就必须确保和提高独立董事的独立性。
3、完善监事会制度,明确监事会的监督权。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督约束机制失效。因此要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必须完善监事会制度,使其发挥有效的监督职能。
4、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内部审计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管理权限失控,给企业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带来较大的操作空间。
(二)强化公司外部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发展和完善外部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完善外部市场,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完善资本市场,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促进资本市场规范有效的运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经理人市场,确立经理人才公平竞争机制,形成激励和制约的有效制衡,促使经理人维护公司相关各方的利益,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
2、加强监管力度规范证券市场,增强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证券市场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场所,证券市场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3、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力度,增强审计独立性。
(三)从内部和外部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总而言之,公司的内外部治理作为一整套制度安排,其作用的发挥有赖于相互协调,仅仅依靠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实现高效的治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就无法得到。在内,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对经营者的考核评价体系,把经营者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在外,完善资本市场,使企业的经营业绩能够直接而及时地在公司股票价格上得到反应,从而对经营者产生一种无形激励和约束机制。只有从内部和外部形成有效地激励和约束机制,二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构建公司治理结构,从而为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做出保证。
【参考文献】
[1]刘涛.公司治理视角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思考[J].财会通讯,2011(4)
[2]孟俊婷,池倩倩.公司治理对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2009年中小板上市公司实证分析[J].会计之友,2012(1)
摘要:
国家推出经济决策的重要基础往往来源于企业提供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质量也体现着社会的文明与和谐程度。因此,如何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详细介绍了会计信息的定义,系统分析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因素,对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途径;研究
如今,随着政策的优化以及各方面实力的增强,会计信息对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否也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的安然事件是一个典型例子,无独有偶,我国的银广夏及科龙等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不仅会对企业自身发展产生制约,同时也会导致公众对企业失去信心,最终导致企业走向灭亡。
一、会计信息的内涵
1.会计信息的含义
现在尚没有官方的文献或资料对会计信息的含义进行明确说明,笔者通过翻阅资料、综合分析、集中总结得出,所谓会计信息主要是指会计部门根据会计准则,利用各项与会计相关的措施,对会计事项进行统一处理,得出各项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经济信息。
2.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意义
对于企业来说,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会计信息还是国家推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第一,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对公司运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二,会计信息可以对公司内部加强经营管理起到指导性的作用。中国有句老话,“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会计信息的作用也在于此。最后,会计信息还是国家出台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政策失误。
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
1.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
会计信息是指相关会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将相关会计事项进行统一处理,从而汇总成为满足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各项经济信息。其自身的技术性因素、人为性因素,以及会计方法的多样性因素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灵活性。由此可见,如果在处理会计事务的过程中,会计从业人员违背道德底线或者是专业技能薄弱,则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公布的真实性。
2.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失误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无意识失误,如对于一些统计数据的确认及处理等,若会计人员对于数据核实缺乏责任心,则很可能导致数据整理出现错误,进而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此种失误在企业会计工作中较为常见,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因素,影响引起重视。
3.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业务
会计人员编造虚假的业务也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方面。在不同部门经办业务的过程中,少数工作人员采用虚开发票等方式编造虚假的业务,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4.会计从业人员谋一己私利
在会计事务进行过程中,会存在少数会计人员为一己私利,利用职务之便在会计资料中作假的行为,这也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5.肆意篡改会计报表
会计工作不同于一般的部门工作,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较高,肆意篡改会计报表的行为不仅会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对企业发展的危害较大。此种行为会导致相关会计报表不能如实的呈现企业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
通过分析及对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失真因素的剖析,可以发现,如果想避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需要针对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各项因素进行针对性处理。
1.加大会计监督部门的检查力度
要想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需要加大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一方面健全税务监管体系,对企业会计信息处理进行严密监督与控制。另一方面应当加强政府对企业的审计监督工作,形成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对企业会计信息处理产生压力,进而促使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
2.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企业运营合法合规,以及财务报告、资产管理等相关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从而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效益。对此,企业领导者应当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会计监管规章制度,如定期认真核实会计人员所做的会计报表,确保财务数据均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各个会计人员之间可以互相监督,及时举报违法行为等。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而推进其自身发展。
3.加大企业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度
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并加大对会计信息审核的执行力度,以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可以起到降低企业运营风险的作用,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内部审计部门是由企业设立的内部部门,为了解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对企业内部的经济行为进行定期的审核分析,及时发现会计审核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对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对此,首先,在选拔会计人员的过程中,企业要综合考虑其专业素养和道德素养,为企业培养有道德、有素质的会计人员。其次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确保会计人员能够在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同时也增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和抵御利益诱惑的能力,比如普及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定时考察会计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以及培养会计人员高尚的职业道德等。
四、结束语
会计信息质量控制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我们要重视会计信息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有益影响,不断优化各项会计工作,从而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更健康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1]崔慕华,李海兰.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J].绿色财会,2013(5):27-31.
[2]财政部会十准则委员会编.会汁信息质量特征[M].大连出版社,2006:75-200
[3]王玉萍.浅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其体系的构建[M].财会研究,2012,(15):24-26.
[4]陈志斌.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结构研究[J].会计研究,2011,(1):17-24.
【摘 要】相关性、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重要特征,随着高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作为会计信息应更多强调相关性,还是可靠性。本文就此,对相关性、可靠性做了不同层面,不同时期具有不同要求的思考,最终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相关性;可靠性;思考
引 言
作为特殊产品的一种会计信息,有其特有衡量指标和质量特征。在理论界会计信息最重要的质量特征莫过于相关性与可靠性。然而随着2008年金融风暴的席卷,中国也没有独善其身,很大部分受损企业将矛头指向公允价值计量,然后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可靠性有深远影响,因此我们不得不对相关性可靠性作出一些思考。
一、文献回顾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
AAA1966年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第一次提出相关性、可验证性、超然性、可定量性等四条用于评估会计信息的标准。而把会计质量特征和财务报告目标加以区分的FASB在1980年发布的第2号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指出:效益大于成本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普遍约束行条件,可理解性是用户的质量特征,而相关性与可靠性是决策的首要质量特征。而IASC在《编制和提供财务报表的框架》中认为:质量特征是指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的那些性质,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是四项主要的质量特征
从中国的会计规范体系来看,并没有构建出一个会计信息质量层次出来,只是做出了相关的规范。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出会计质量信息八个方面的质量特征,其中重要性放在首位。第二位是相关性。可靠性位于相关性前是中国会计的特色。
二、不同层面中的相关性、可靠性
大部分学者认为可靠性、相关性,理论上二者应该平衡,但是二者有很深的矛盾。用于传统财富分配的会计信息要求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用于投资决策的会计信息则要求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不少学者提出,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非总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会计信息的有用性。相反,二者往往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强调可靠性,就会影响信息的相关性;而强调相关性,又会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俞校明,2009)
笔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将可靠性放在相关性前。首先,因为我们准则的制定大部分吸取了国内外上市公司发生的财务欺诈,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等等一系列教训,把“不做假账”作为全体会计人员的信条,因此,中国将可靠性作为了首要要求。其次,对于可靠性、相关性,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不应将二者作为对立面来研究,而应将二者作为不同层次的要求来研究。在不同层次,不同时期,二者有不同的差别,强调的侧重点也不同。
1.从准则制定层面,更为狭义的讲就是报表结构设计与报告格式与内容的制定上。为了达到信息是使用者所需的,提供的信息在一项决策中能导致一项差异。这就要求准则应当规定哪些项目,在报表和表外附注、其他报告中如何分类、列示、浓缩、扩充或者合理组合。其首先考虑就是要决策相关,就是要对决策者必须有预测价值或反馈价值或兼而有之。凡是不能导致决策差异的信息,不管在表内还是表外都应当排除。因此在这个层次上相关性放在了首位。而对于可靠性来讲,因为这个层次是报表框架的构建,没有涉及到具体的计量问题上,但是如果不能可靠计量的也不能放在财务报表中。笔者更深一步的认为,如果说相关性强调在信息的确认上,那些可靠性强调在信息的计量上。
2.从报表填制来讲,也就是所谓的做账层面讲。由于我们都是按照准则行事,尽管中国会计准则在某些方面存在很多的漏洞,但是它规定了我们做账的方向,相关的项目已经有准则确定。我们只需遵守职业道德。这时,可靠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如果填的信息时不可靠的,虚假的,那么信息与决策者相关性再强,都会失去信息的意义,误导决策者,造成市场的紊乱,出现经济危机。
3.综上,笔者认为:相关性与可靠性是针对从不同层次不同时期所提出的不同质量要求,我们不能简单的将二者固定在同一时点或同一时期或同一问题上讨论。如有的学者提出,在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下,显然是历史真实,在物价变动条件下,我们保证了以历史成本计价从而反映了真实的可靠性,但对投资者而言,此时的会计信息显然已经失去了相关性的质量特征。这种观点我们不可完全否定,但是笔者认为,历史成本只是证明这项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并以当时双方或多方达成的交换价值作为记账基础。但是历史成本并不代表一定真实可靠,如果当时的交换就是一种不公允的呢。即使当时的交易是理想状态下的,那么我们现在仍以其计量,即使物价指数上升下降数倍,历史成本提供的信息仍然是相关的,因为以该历史成本反映的账面价值是真实的,那么我们以其为基础,根据物价变动算当前价值,基数真实,不论其扩大或缩小多少倍,最终仍然是真实的。因此,学者们认为物价变动下,历史成本计量的会计信息失去意义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小 结
相关性、可靠性,不简简单单谁排在前面的问题。他与各国的国情,所处的经济环境、会计环境,以及所处的不同时期密切相关。
1.我们要抛开单一的信息揭示的途径,采取多元化。如有的学者认为历史成本相关性弱,那么我们在提高历史信息的同时提供一份评估价值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即不同计量属性的会计信息同时提供。随着现在会计电算化的兴起,这种做法已经不是空想。其实,历史的信息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及时性的要求。我们应该保证及时的信息,让历史的信息保鲜。
2.笔者还认为,其实在某种程度上相关性、可靠性是一种交替循环的过程。在美国历史上,曾经历了重视可靠性时期到现在的重视相关性时期的交替现象。他们是否会应2008年金融海啸又转而强调可靠性。但是不管是否笔者的这种猜想,我们还需会计界的不断努力。但是不管环境怎么变化,我们始终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之路,这不应是口号,而要实实在在放在会计工作中,要在中国的具体会计环境中进行权衡与选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度。
参考文献
[1] 俞校明.会计理论拾遗与应用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0.
[2] 葛家澎,杜兴强.联合概念框架与公允价值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0:6.
[3] 财政部.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基本准则[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2.
[4] 葛家澎,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 [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9.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设不容轻视,尤其是在相较于城市而言公共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相对落后的农村。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下,农村中小学的心理问题复杂严重,亟待实施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教育主管部门及教师关注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建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业的师资,以期有效地改变农村心理健康薄弱甚至空白的落后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现状
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意识。这方面有个性上的问题,如内向、孤僻、任性、自私;有来自意志品质上的问题,如懒惰、意志薄弱、依赖性强;也有来自情绪方面的,如暴躁、厌学、冷漠等等。
2.交往意识。这方面的心理问题有来自家庭的,如叛逆、依赖心强、不独立、蛮横;有来自学校的,如刻薄、嫉妒;也有来自社会的,如打架斗殴、上网成瘾等等。
3.学习意识。这方面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厌学、逃学、旷课、上课无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等。
二、积极探索有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途径
1.意识先行。要有实际作为,先改头脑,要实施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先得让相关人员改变意识,从观念上加以转变,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教育行政领导要有意识。教育行政领导要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教育应有的内涵之一,从而纳入整个教育体系,并且从物质、师资等软硬件上加以配备及完善。第二、强化学校相关负责人的意识。学校相关负责人要提高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让教育回归人的本质,也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课堂,而不仅仅是课程表上欺上瞒下的一个象征性的文字符号。第三、教育者要有意识。教育者要能够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使自己走向专业化的心理教育的道路,丰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论,注重心理训练的实践以及案例的反思总结,这也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坚实而有效的一步。第四、家长要有意识。在这一点上,学校是家长产生意识的助推者。学校应适时组织家长学习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尤其对于留守学生的监管人而言,无论定期举行家长会或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家庭背景,还是有关训练心理发展的活动、方法都要与家长进行讨论,进而制定方案。
2.行动跟进。第一、做好专业教师的培训。学校要加大培训力度,加大投资,在本校培养至少一名专业的心理教师。第二、做好各学科教师的延伸培训工作,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掌握基本的心理疏导及训练的方法,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教育行为。第三、做好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教师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愉悦的心境,和稳定平和的情绪投入到教育中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第四、做好评价工作。学校要建立包括各学科教学成果、师生的情感体验、健康水平测试等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第五、做好各学科的渗透性教育。各学科教师要打破学科概念,发掘本学科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适时适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第六、做好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角色,他既是管理者,又是陪伴其成长的朋友,与学生的交往最为密切。因此,班主任的工作一定要勤、细、实、巧,要深入了解学生心理,根据不同学生地不同心理问题,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对学生实施教育。
3.文化陶冶。开展丰富多彩,健康高尚地各种文体活动,演讲比赛,团队活动,给学生心理发展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影响。并可通过橱窗、板报、专栏、手抄报等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的校园文化环境,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促进其活动能力,集体生活与人际交往能力。
4.爱的滋养。“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出发点,把爱当做心理教育的催化剂、灵丹妙药,你会发现走进学生心灵是多么的幸福。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社会、学校、家庭的爱的教育资源,实施爱的教育,营造爱的氛围,让感受爱与奉献爱成为每个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每个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之,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急需我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好从无到有的工作,之后不断的健全与完善,使之在农村中小学加以推广与普及,这样才能给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份关注,一份希望,也才能给无数农村学生以一份关爱,让他们健康成长。
摘要:针对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现状,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相互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
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品德修养对学生的发展尤为关键。本文主要从对学生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整合工作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认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想观念与心理发展还不十分成熟。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有一定的重要性。首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必将通过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如果小学生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工作,能够使教师明白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不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把违纪行为当成是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能使教师更好地教育学生。
(二)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中,一般都采用知识传输型教育模式。这种简单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将心理教育引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可以采用宣泄法、疏导法等方法,改变以往简单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以朋友的身份与角色为学生疏导心理上的问题,才能够使学生放下心里的包袱,主动接受教师的德育教育。
二、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现状
首先,关于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整合工作缺乏一定的方法指导。由于二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必须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找出两者的共性特点,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其次,对于不同学科的整合人才相对缺乏。比如一些学校负责德育教育的是政教处的工作人员,但是他们对心理学的知识了解甚少,而一些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够,对于教育学方面也是缺乏一定的研究,而一些德育工作者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教育实践,尽管有心理学的基础,但是他们不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指导学生。最后,当前的德育工作与心理教育的整合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除了部分教师,一些家长以及校领导也都未能真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从而阻碍心理健康知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发展。对于当前现状,需要经过长期的改革以及思想方面的渗透,使整合工作得到最大化地合理实现[1]。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重要举措
(一)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在实践上的整合
要想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整合,首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在课程上进行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教师可以把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之中。例如,首先,可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等放到相关章节中来;其次,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利用相关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分析;最后,学校还可以大力开展一些心理指导课程、道德事迹褒奖等相关知识讲座,大力宣传道德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2]。
(二)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加以整合
每个人都离不开生活这个大舞台,它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因此,要想很好地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状况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此来指导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通过与家长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二者的整合
学生的成长活动离不开家庭与学校这两个载体。因此,将二者整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应该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掌握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如父母之间是否和谐,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态度如何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几次主题班会,对学生的心理与德育教育方面请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举行亲子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教师更加了解父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与家长一起对学生的心理与品德进行教育与指导[3]。综上所述,实现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实现二者的整合需要教师、家长与学校等多方面的努力,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婷.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9-21.
[2]谭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1(36):564-565.
[3]磨丽萍.探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交通职业教育,2010(2):87-89.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的日益复杂化,小学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小学心理健康课内容定位
如今学生的心理教育越老越得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中被融入到了课程表当中,作为心理教育启蒙的小学更应当首当其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当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小学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所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度过就可以了。心理游戏一般都是由团队完成,这样可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增强学生团结力量和心理素质。
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模式设计
1.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为目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重在挖掘学生们的潜能,这种潜能除了在学习上的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是开发小学生心理素质和人格养成的过程。以长远发展性的视野设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会使心理教育课变得有意义,引导小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精神,并为未来全面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
2.以符合学生发展特点为原则明确教学对象
小学是学生们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过程,也是从儿童期走向青少年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个阶段之所以格外关键,也是因为走向青春期情绪波动大,尤其是到了五六年级时,学习压力也接踵而至,以及由于家庭因素造成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很容易产生严重叛逆等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虽然面对的是一个整体,但是应以整体中得个体作为培养对象,有针对性的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进行设计,开展全面性发展性的心理教育模式。
3.以学生心理需求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
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阶段的学生性格特点都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首先应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性格特点和身心发展情况为基础而定,以确保心理教育课真正的起到心理教育的意义。例如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就可以通过各种新鲜的事物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友爱精神,发散学生的思维创新等等。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就可以稍微加深心理教育的内容,例如教育学生如何面临学习压力,敢于面对困难和问题,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和进取态度。通过小学的心理健康启蒙教育,相信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会成为一名品格健全、善于学习、性格积极、团结自爱的人。
4.教学方法多样化
(1)榜样引导法树立一个榜样在小学教育中屡见不鲜,无论是学习榜样还是道德标兵,榜样引导法在小学教育中非常适用。教师通过引导小学生们对榜样进行观察和模仿等行为,对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进行强化。学校可以通过挑选各方面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树立出来,也可以通过带学生到各处参观访问亲身体会,当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将故事精彩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中进行思考、学习和改变。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找出别人的优点,让学生主动寻找学习的榜样。
(2)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筛选一些有趣的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让学生们扮演其中的各色人物来将故事进行情景表演,这种角色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剧中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的切身感受,从而达到对某种行为方式和态度的思考与改变的目的。角色扮演的具体形式有相声表演、哑剧表演、角色互换、小品表演等类型。
(3)价值观辨析法这是一种在教师的安排下,我们可以安排我们的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方法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将自己的行为模式与他人对比,解决价值冲突,进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符合社会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们可以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这也是我们在这里所要求的教育目标。
5.多角度评估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来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主张人性化、多重性的评价,在这里我们需要重视全程参与并且在最终实现效果的体验。着眼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方式与能力;在这里我们要求我们实现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实现自我的管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重要价值之一,着眼于学生情绪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
6.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我们这个研究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健康课程包括三个环节:暖身活动,导人课程;情感体验,展开课程;总结深化,结束课程。暖身活动的方式既可以通过身体放松、拍掌活动、投影、录像、新闻报道、小游戏等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这就能很好地完成我们对于教育的目标,实现教育心理学的要求,实现教育对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
一、在小学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2)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为教学工作做铺垫,让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的支撑下,全身心、高效率地投入到学习中,提升小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学生今后发展进步的基石和保障。
二、在小学管理中应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在小学管理过程中,定期举办一些有针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非常有效果的。在心理健康讲座中,可以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或者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人员到现场进行讲座,将通俗易懂的道理与一些能够吸引小学生、引导小学生的生动事例相结合,让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有一个简单的、正确的认识,并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挫折,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难题,如何与人交流相处等,让小学生通过心理健康讲座,能够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了解到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不好的,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健康的,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学会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一定要注意语言的通俗性、生动性,要多结合相关故事、事例,要注意通过适当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由于讲座的枯燥、难懂造成学生的反感。
2.观察学生的心理状况
在小学管理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因此,教师最可能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最可能发现心理不够健康的学生。教师对于班级内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观察,对于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观察,教师应当做到这几点:
(1)及时发现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在必要的时候和学生家长交流,告知家长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
(2)在平时的生活和授课过程中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采取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方式进行相处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和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产生自信心,通过健康、积极的环境影响,让学生的心理逐渐回到正轨。
3.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目标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显著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首先应当制订一套详尽、科学的计划,包含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内容、流程、参与人员、意外情况处理等,并为心理健康教育制订阶段性的目标,如此,方能有效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空洞化的情况发生。另外,不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相关的小学管理工作者应当根据学校自身的学生人数、经费、课程安排等,灵活制订心理健康教育的计划和目标,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工作不冲突的前提下,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阶段性目标的制订和严格实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率。
三、结语
当前小学管理中,对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越来越重视,这是我国小学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也是未来小学教育和管理的发展趋势。因此,相关小学管理者和小学教师都应当深刻认识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提升。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研究,是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已经形成共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前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先后历经调查呼吁、尝试实验、发展推进及全面重视整体发展四个阶段。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界对于中小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逐渐得到普遍认同。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加强中小学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教学行政部门领导及教师普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课在许多学校也相继开设,有条件的学校还设立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但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校情况不同,有些问题理论认识不清,而在教学中引起很多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对于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
该情况将造成各中小学不能平衡发展,一些学校没有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没有安排专业教师作为心理辅导教师,心理专业知识不足,难以对学生正常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都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学校还将心理咨询工作作为对一些精神障碍学生的处理机构,将心理健康教育视同与一般卫生知识学习相类似,对心理咨询中心没有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组织管理、人员安排及经费等问题上没有进行必要的投入,与教育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二)很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不够理想
预防教育与心理素质的提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核心,进行心理辅导与咨询主要是以课堂作为主要渠道,但目前很多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际情况还不够理想。一是有些学校教务部门将课程紧作为理由,不能将心理教育课程积极纳入教学管理体系;二是一些中小学开设同类课程基本还是无序状况,由多人独自开设课程或讲座,协调性不足,或在课堂中只对一些个人偏好的心理调节方法进行讲授,没有系统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甚至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模式还体现出课程化、成人化、知识化。很多中小学采用的说教简单生硬,对心理学专业知识生搬硬套,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成为主要对心理学知识进行传授的学科,要求学生对很多名词解释进行背诵,对不同年级规定训练目标任务,这不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不利,也使学生在无形中增大了心理负担。
(三)中小学心理咨询普遍不具有良好的工作条件
心理咨询与常规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不同,对工作环境具有不同要求,但各中小学心理咨询工作条件还比较简单,办公室达不到所需面积,设施不足,有待于尽快予以改善。部分中小学心理咨询室面积不足,或与其他办公室在一起办公,这与心理咨询工作原则和要求不符,心理咨询不配备专职人员,经费投入不足,值班时间不固定等现象也都比较常见。
(四)专业人员没有配备,现有心理咨询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中小学目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基本上很少出身科班,很多都是由班主任或政治教师进行兼任,因没有经历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所以在工作中应用心理专业知识对中小学学生的指导能力普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的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其方式方法、原则及技能都各不相同,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差别较大,因此对于从事中小学心理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较高。若只是依靠个人热情而科学精神不足,或由于工作所需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就势必会影响对学生心理咨询的效果,严重的还将采取不当措施而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
(五)学校在辅导上处于工作重心,而对家庭社会的配合不够重视
中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关门搞教育”的实际情况,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这样。尽管在一些地区中小学学生心理辅导的成绩比较突出,但很多也还是停留在上课、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或请专家进行讲座等方面,主要是为提高中小学声誉,但远没有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由于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度过,可以说,与家庭支持、社会配合相脱离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效果也是不明显的。
(六)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相对复杂缺乏特色
目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不断出现,这说明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日益提高,但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关理论认识还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外延也各不相同,这都将造成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的无所适从,而与学校实际情况不完全结合,采取“拿来”的方式将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应重视价值取向及文化背景的作用,并深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应对措施
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阐述了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也要提高重视,将课堂教学、课外指导等方式作为主要环节,建立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在加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针对上述常见问题,着力采取以下几点应对措施:一是学校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达成共识。学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对于心理教育工作成效具有关键性作用。学校领导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投入,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心理咨询人员就具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要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重要性的认识,对此项工作加大投入。二是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建立过硬的专业师资队伍,理论基础扎实,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才能使学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培养的学生心理素质也更高。教育主管部门应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作为一项重要的师资培训内容,积极开展相关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断提高重视,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体系,才能在教学中取得明显效果。三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因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外度过,心理问题都与家庭和社会存在一定的关系,所以只依靠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应基于中小学教学加强引导家庭教育,使家长深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对教育行为不断规范,创造健康融洽的家庭生活氛围,进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学校除此之外还应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健康成长。四是定期督促检查,对中小学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以科学态度定期检测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及学习等情况,根据心理障碍程度分类收集调查数据,为中小学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独特性,影响因素也具有特殊性;只有对不同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影响因素开展研究,才能全面客观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所以,加强对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能够丰富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理论;加强对民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能够发现有效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进而提高民族学生的心理素质。研究探讨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问题,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教育状况。福建闽东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口达18万,约占全省畲族人口的1/2,全国畲族人口的1/4。本文我们以福建闽东地区为例开展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问题的研究。
一、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状况简述
(一)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的简述
畲族作为少数民族大家庭的一个分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的重视。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白丽英、叶一舵、王东宇等于2002年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测量工具,以当地汉族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研究方法,对福建省畲族聚居地蕉城区、福安市、罗源县的3所民族中学初一至高三6个年级1400多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畲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比汉族中学生总体水平低,SCL-90各因子分大多数比汉族中学生高,特别是抑郁和恐怖因子两项,显著偏高[1]。钱景彬于2003年为了了解畲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福建省宁德市843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畲族学生比例为45.43%,通过与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检出率明显偏高,畲族学生主要在恐怖、自责、身体等症状上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曾长佑、梅少林、陈敏、李慧龙等于2006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某畲族自治镇中学在读167名初一到初三年级畲族学生开展测查,结果显示,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各因子得分均较高,排在首位的均是人际关系,其次是敌意或强迫。SCL-90部分因子得分高于中学生常模,且均高于1986年青年组常模[3]。
(二)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状况简述
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关研究的基本状况是这样的:
1.家庭影响是主要方面。(1)2003年钱锦彬通过调查研究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认为影响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首先是家庭因素。畲族家庭大都经济落后,调查发现有88.14%的畲族学生家庭经济水平处于中下。家庭的贫困,使得孩子不能接受全程教育,很多畲族学生小学毕业后就回乡务农,这无形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其次因为父母文化素质较低,不懂得教育方法,不能较好地辅导孩子,使孩子的成长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2)2006年白丽英、叶一舵、王东宇等关于家庭环境对畲族中学生心身症状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受到家庭结构、是否独生子女、父母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等基本家庭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都不是十分突出。家庭经济状况对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家庭经济状况越好,畲族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4]。
2.学校教育的重要影响。2003年钱锦彬的研究认为,畲族山村的学校,教学设备落后,师资薄弱,学生数少,而且学校分布分散,规模很小,大都是单班教学,甚至实行多种程度的复式教学。教师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以及自身思想因素的干扰,无法充分发挥教学热情。这些因素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
3.学生自身因素的作用。2003年钱锦彬的研究认为,社会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竞争意识日趋增强,新旧价值体系逐渐更迭,现代文化对传统观念形成撞击,这些因素强烈冲击畲族百姓原有的价值观念,使得原本信息闭塞的畲族学生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此外,年龄增长,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情绪上的激烈浮动,生理上的骤然变化,造成了心理上的许多矛盾,这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畲族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
2014年我们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选取福建闽东地区的小学、初中和高中各一所学校作为对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步成教授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适用于综合检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这个测验设计了100个测验项目,包含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效度量表等八个内容量表。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年级,共发出调查问卷466份,回收有效问卷459份,可信问卷为445份。其中男生218份,女生227份。调查结果显示:存在1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95人(男生46人,女生49人),占总数的21.35%;具有2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30人(男生16人,女生14人),占总数的6.7%;具有3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15人(男生10人,女生5人),占总数的3.4%;具有4项以上心理焦虑的人数共为6人(男生3人,女生3人),占总数的1.3%;标准分达到65分以上而需要进行特别指导的1人,占0.2%。从调查结果来看,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与2003年钱景彬的调查数据“45.43%”相比,畲族中小学生目前存在某种程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已经下降到21.35%。这个结果与许多部门的权威调查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基本一致,说明福建闽东地区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不属于严重的范围。
(二)畲族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原因
十多年来,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比过去有很大改进,问题没有原来调查的那么严重。主要原因有:
1.畲族中小学学生就学环境得到很大改进。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偏僻农村(畲族学生大都生活学习在偏僻农村)学生数的急剧下降,因此农村的许多完小校、单人校等进行拆点并校,而且大都均往城镇搬迁。所以畲族中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明显改善。这为他们提供了相对较好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
2.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日趋普及和不断深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和规定的国家级文件达到11份。其中国务院文件6份,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国家五年计划纲要2份,有关部委出台的专题性文件3份。尤其是2008年下发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和要求更为具体、明确、可操作。例如纲要中提出:“中小学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设置专职教师并配备合格人员的学校比例,到2010年城市达到40%,农村达到10%;2015年城市达到60%,农村达到30%。”这些文件的实施,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府部门、社会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力量上不断加强,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也不断加大;配备了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心理辅导室等,使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增强。因此,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问到“是否需要专门针对畲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近40%的学生认为不需要。
(三)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原因
以闽东地区为例,虽然畲族中小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明显下降了,但是还是有21.35%的学生存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学习焦虑、人际交往焦虑、自卑自责、孤独倾向等。
1.学习依然是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学习是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虽然学校教育强调素质培养,但是学习结果仍然是学生衡量自身能力的主要指标,更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初中生和高中生,面对着中高和高考,压力很大。因此,由于学习压力引起心理焦虑仍然比较突出。比如,有的学生“一听说考试心里就紧张”,有的学生“考试后在没有知道成绩之前总是放心不下”,有的学生“夜里睡觉时总是想着明天的功课”等。
2.经济还是影响畲族学生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少数民族民众很多在偏远的山区居住和生活,那里的经济状况十分落后。李辉等人(2004)通过调查,认为经济的贫困与现代化的冲击是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根源。比如,就白族学生而言,经济水平较高的大理白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经济水平落后的维西县的白族学生。所以,民族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明显比国内常模低[5]。畲族中小学生也存在类似的状况。
3.民族因素对畲族学生心理健康也产生一定影响。虽然65%的畲族学生认为“自己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没有差异”、35%的学生认为“民族性格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没有影响”,但是54%的学生认为“民族性格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并且有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不足之处明显”,还有少部分学生因为自己是畲族而感到自卑。
4.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存在不足。首先,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讨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品质的研究几乎没有。各个民族有着各个民族自身优良的文化传统和良好的历史积淀,各个民族的学生也都有各个民族独特的优秀的心理品质。开展畲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我们应该始终关注这个特点。其次,从畲族自身影响因素的角度的研究少。从经济状况、生活环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多;而从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民族性格等畲族自身特有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少。而后者恰恰可能是影响畲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第三,干预研究和衔接性研究少。已有的研究成果中,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研究的报告几乎没有;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之间的畲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性研究是空白[6]。
三、加强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关注畲族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在积极心理学逐渐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流的指导思想的情况下,我们要研究畲族中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品质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MartinE.P.Seligman提出的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积极心理学认为,过去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仅关注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这种认识和作法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为不存在问题和问题的减少并不能代表心理就健康。心理健康不但是指心理问题的减少,而且主要是指积极心理因素的增多。所以,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将积极心理因素注入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重点关注并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与人格特征,更多地挖掘学生的优势力量和建设学生的正面能量。比如畲族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首先要从积极的认知加工方面关心畲族学生,引导畲族学生积极地看待世界,例如自尊、希望、乐观、宽容、自我接纳、耐挫折等;其次要从积极的情绪体验方面关注畲族学生,培养畲族学生的满意感、流畅感、快乐感和幸福感等;第三要从积极的社会态度方面关爱畲族学生,形成畲族学生的仁慈、爱的能力、利他行为、社会凝聚力、社会责任感等[7]。
2.注重畲族自身积极的因素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影响。虽然经济条件、地域环境等影响着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探究这些影响因素,得出的基本都是消极的影响,这对于塑造畲族中小学生积极心态是不利的。可以从畲族自身具有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意识或民族性格等方面挖掘积极影响。比如,畲族基于祖先崇拜而形成的强大民族凝聚力,注重保持民族血缘延续性,历经几千年依然保持着鲜明的性格耿介、向往自由、勇敢斗争、顽强反抗、勤劳俭朴、聪明睿智而又质朴淳厚的民族性格,对畲族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定会产生积极影响[8]。在对畲族学生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自己民族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时,勤劳俭朴、质朴淳厚、团结协作、忠诚勇敢等是学生普遍选择的,说明畲族学生认同自己民族的良好性格特征,我们可以挖掘并充分发挥这些因素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3.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和干预活动。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是突出的。比如,廖全明采用自编问卷对来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105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以了解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结果发现:最需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学生为8.4%,需要解决学习困难问题的中小学生为36.6%,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获得心理健康知识的为51.2%,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什么的学生为35.8%[9]。畲族学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调查中54%的学生认为“需要专门针对畲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政府、学校和家庭,尤其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适应和满足畲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努力促进畲族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小学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未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内容之一。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针对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现状,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工作相互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
当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品德修养对学生的发展尤为关键。本文主要从对学生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整合工作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认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想观念与心理发展还不十分成熟。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有一定的重要性。首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必将通过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如果小学生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工作,能够使教师明白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不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把违纪行为当成是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能使教师更好地教育学生。
(二)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中,一般都采用知识传输型教育模式。这种简单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将心理教育引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可以采用宣泄法、疏导法等方法,改变以往简单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以朋友的身份与角色为学生疏导心理上的问题,才能够使学生放下心里的包袱,主动接受教师的德育教育。
二、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现状
首先,关于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整合工作缺乏一定的方法指导。由于二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必须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找出两者的共性特点,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其次,对于不同学科的整合人才相对缺乏。比如一些学校负责德育教育的是政教处的工作人员,但是他们对心理学的知识了解甚少,而一些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够,对于教育学方面也是缺乏一定的研究,而一些德育工作者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教育实践,尽管有心理学的基础,但是他们不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指导学生。最后,当前的德育工作与心理教育的整合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除了部分教师,一些家长以及校领导也都未能真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从而阻碍心理健康知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发展。对于当前现状,需要经过长期的改革以及思想方面的渗透,使整合工作得到最大化地合理实现[1]。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重要举措
(一)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在实践上的整合
要想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整合,首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在课程上进行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教师可以把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之中。例如,首先,可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等放到相关章节中来;其次,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利用相关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分析;最后,学校还可以大力开展一些心理指导课程、道德事迹褒奖等相关知识讲座,大力宣传道德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2]。
(二)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加以整合
每个人都离不开生活这个大舞台,它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因此,要想很好地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状况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此来指导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通过与家长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二者的整合
学生的成长活动离不开家庭与学校这两个载体。因此,将二者整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就应该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掌握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如父母之间是否和谐,家庭对孩子的成长态度如何等。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开展几次主题班会,对学生的心理与德育教育方面请家长谈谈自己的看法;还可以举行亲子活动,通过活动的参与,使家长更加了解孩子,教师更加了解父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与家长一起对学生的心理与品德进行教育与指导[3]。综上所述,实现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对小学生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而实现二者的整合需要教师、家长与学校等多方面的努力,如此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婷.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9-21.
[2]谭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1(36):564-565.
[3]磨丽萍.探索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交通职业教育,2010(2):87-89.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含义就是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发现个别小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借助一些有效的途径,有针对性地给小学生灌输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并使小学生形成自我保健和自我认识的意识,除此之外,若是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某个小学生有心理问题,就应该及时对其进行开解,从而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也是小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总而言之,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小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有所了解,并在最后成为一个身心都健康发育的人。
一、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原则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表明,这项工作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实践性,它的完成需要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教师作为这项工作中的一个关键角色,必须熟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采取合理的教育方法,从而使这项工作取得实际的效果。下面分别对三个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仔细说明。
(一)以学生为主原则
本文中所研究的对象当然是小学生了,所以,在教导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心理教育的实施应将学生作为教导的主体。教师应做到两点:第一点,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教师应尽可能采取小学生所感兴趣和喜爱的方式,使学生易于接受;第二点,学校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当将学生作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规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应当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形式。
(二)差别化的原则
因为每个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性格也是千差万别,因此,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都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化(个体差异),有的学生活泼开朗,性格外向,有的寡言少语,性格内向,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不能盲目、一成不变地对待,而应了解学生之间的性格差异,根据其不同性格特点进行差别化的教育。一般来说,小学生的心理不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个体间的差别,另一方面就是群体差别。不同年级的小学生,不只是智力上有些差别,心理上也有差别。而在相同的年级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比较相近,呈现出群体性的差异,因此,教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应当仔细分辨学生整体的心理状况,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
(三)参与性原则
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必须谨记一点,就是双方都要参与。这一点,教师应始终保持住,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心理教育课堂上来,教师才能根据其行为举止判断出该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认识,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采用讲故事或者表演的方法使年龄小的学生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比如教师可以讲孔融让梨的故事,为了调动学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让学生学会谦让的美德,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
人与人之间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彼此理解,教师要想了解自己的学生,就必须近距离地接触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沟通。教师应该将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多聆听学生的诉说,用心引导学生。教师应当多组织课外活动,教师自己也参与到活动中,这些“亲密接触”会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感,这样,学生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才能和教师倾述,才能不感到生疏和别扭,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好好地为学生解开心结,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尊重爱护学生
在学校里面,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一种关系,维持好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感进一步提升,从而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因此,师生关系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反之,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给学生的成长之路带来阴影。所以,教师在保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切不可因为某个学生学习好就格外偏爱,或者因为某个学生的成绩特别不好,就对其特别冷淡。尊重学生,就必须将学生看做是一个同自己一般的一个人,在教学行事上,教师应该从心底对学生的劳动、学生的成绩、学生的隐私给予足够的尊重,不能因为学生的年龄小,就对其产生轻视之心。教师只有付出足够的耐心和尊重,进行正面的教导,尊重和关爱会使学生打开心扉,这样心理教育措施才能奏效。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是由教师实施的,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取得良好成效。但是,在很多学校中,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往往是兼职的,其主要的人物是教授学生某一门课程,而不是心理教育,这也就导致教师的心理教育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不健全。所以对小学生心理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够,这使得教师实施的心理教育总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因为对学生的心理理解错误而对学生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因此,学校应当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提高聘请心理教师的标准,定期组织学校所有的心理教师进行交流经验,或者聘请名师给在校教师培训等。另外,学校应鼓励教师参加夜校培训等,提高心理咨询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提供保证。
(四)学校重视心理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组织学生参加心理课程的学习,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带入到其他的课程当中,或者是在班会上,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陶行知先生提出:“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健康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而“健康的另一半则是心理健康”。具体的做法,对于社会上某一现象进行剖析,告知学生正确的态度,提高学生认知是非的能力,以及以健康的心态看待事物。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借助一些有效的途径和方式给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将一些人物的英雄事迹讲述给学生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其进取心,使心理教育取得良好成果。
(五)家长配合进行家教
在一个家庭中,小孩子第一个学习模仿的对象就是父母,由此可见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并且在孩子以后的成长中会一直受到影响,孩子心理的最初形成时期也是在这个时候。但是,如今,父母因为一点小事就在孩子面前大打出手的事随处可见,这对孩子的心理造成的伤害和阴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特别是在农村,由于家长都是农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认识有限,根本不懂得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一些家长只知道使用武力强迫孩子学习;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前者导致孩子心生恐惧心理,性格内向,后者导致孩子懒惰成性,满身恶习。教学仅仅依靠教师是不能完的,家长也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部分,它既是实现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人才质量和人才水平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在小学生的成长中,心理健康教育所发挥的作用无法估量。学校应更加重视,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也应该使用正确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与学生家长积极配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为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摘 要】作为教师,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研究它们的心理,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使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健康心理培养
当今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所处的特殊地位,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总是过重地将学习任务强加于他们,使他们一入学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而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智力快速增长和发展时期,如果在怎样对待学习,怎样对待学校生活等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一入学就对学校生活、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将是十分有害的。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如何结合小学生学习和校园生活的实际,向他们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尤为重要。
小学生进入学校后,儿童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必须在心理上做好入学的准备,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社会性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反之就会产生对学校的消极态度,出现厌学现象、不善于与同学进行正常交往等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冲刷,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高楼林立,原本就显得狭小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现代都市不再有野草和旷野,严实的铁门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活动空间,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麦当劳”、“肯德基”潮涌而来,使孩子们越来越热衷时髦无营养的速成食品。
当我们静心审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不禁发出阵阵的颤栗,做为未来主人的孩子们,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那日渐敏感的心在思考着什么。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一环,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为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笔者在分析我校学生后认为,现今小学生存在以下一些心理问题:比如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和报恩心理;心理脆弱,承受力差;缺乏自律能力等等。
作为教育者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该如何处置呢?我们将不得不慎重考虑其解决方法,虽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应是浅层性的,但处理不妥当将会造成心理障碍的发生。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我认为应教会学生以下几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理防线。
一是应注意不要让学生过早形成一种固定的概念。也就是不要随便当面指责、或背后数说学生“笨”、“傻”之类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话。因为这些指责往往会无形中被学生接受,成为学生自我感觉的一部分,使学生对自己形成一种固定的概念。
二是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老师或家长对学生的缺点特别敏感,有时会过多地加以指责和训斥,这样会造成学生的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既了解学生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的长处,还耍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进取的信心。
三是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信念。信念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鼓励作用。有的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特别喜欢,成绩特别优秀,这里有学生的自身因素,同时也与老师、家长等对他的鼓励或帮助有关。这些鼓励和帮助甚至会作用于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
四是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对于来自外界的嘲笑往往十分敏感,尤其是老师和家长的嘲笑,对学生的刺激更大、更深。
五是不要把学生当作温室里的花朵。父母应当允许孩于到生活的风雨中去经受锻炼,即使摔几个跟头也不要紧;老师也要让学生多到社会中去参加活动,即使遇到失败也不用担心。生活本身会把学生塑造成才,会教会学生今后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
除此之外马虎的孩子通常注意力是不集中的。这表现在上课时有时不注意听讲,常做小动作,老走神。注意力有专门的训练方法:
1.听觉集中训练法:
闭上眼睛,用心来听闹钟的滴嗒声,并要求他伴随着这种声音默念“嘀嗒……嘀嗒……。”要求:环境安静,可以是一两个孩子。也可以是全班或小组。每天五次每次两分钟左右,坚持六天。
2.视觉想象训练:
要求环境安静,闭目静坐,先在头脑中想象出一个黑点,再想象由这个点向右无限延长的黑线。每天练习三次。每次五分钟。隔两天后再想象,由黑点起无限旋转的螺旋线形。疗程为7天。然后减少量坚持2周用以巩固。
怎样克服“走神儿”的毛病:
1.自我提示法:找几张小卡片,上面写专心听讲、不要走神、等放在平时常看得见的地证词如文具合时书桌上,家里的写字台上墙上等这样无论上课听讲还是回家做作业都可以提醒自己别走神。
2.记录法:准备一个小本,专门用来记录走神儿的内容。比如,今天数学课中你想昨天的足球赛来着,那就要在本上记录:数学课足球赛约2分钟。这样记录几天后认真看一遍会发现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多无聊,浪费了多少时间。想信用不过多久本上的记录会越来越少的
3.自我奖惩法:就是在每次写作业或复习功课之前。先给自己定个时间表,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完成什么内容。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学习计划,并且始终专心致志的。那么就奖励一下自己:看会儿电视或听一段音乐;相反,如果由于分神而使计划落空,那你就该毫不留情地惩罚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如干家务或跑楼梯等。这样长此以往就会为了奖励避免惩罚而渐渐养成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了。
作为一位小学老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对整个人生都充满信心,具有健康心理,成为德、智、体、美、劳,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心理健康要从小抓起,越早越好——孩子们的心灵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你撒下劣质的种子,就会结出扭曲、歪斜的秧苗!只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健康、美好、快乐的种子,才可能把他们培养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