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音乐是情感性艺术,而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美妙动听的声音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时在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增强音乐教学效果方面也显示出其独有的优势。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行为美的教育。
现今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的兴趣比较浓,有好奇心,并且乐于接受。
论文百事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恰恰会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的特点,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听觉、视觉乃至感觉全部都调动起来,根据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能将歌词、旋律、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那达慕之歌》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情录入硬盘。在导入时,先让学生听腾格尔的《天堂》,当熟悉的音乐一放出,学生就知道到了草原,然后问学生去过蒙古没有?你知道的蒙古都有什么?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也进入辽阔的草原,也参与了那达慕的盛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特别是在教授最后的难点乐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根据学生演唱的速度(快、慢),多媒体展示草原上奔马的速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其中歌唱速度给歌曲情绪带来的效果自然而然地展现,让学生边唱边感受,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大草原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旋律的高低、音准的准确、节奏的把握都需要学生高度地集中精力去倾听和学唱,而运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效果,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能知道自己或别人唱得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学唱歌曲的课堂效率。
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对于两声部的歌曲学生很容易随着主声部的音调走调,所以基本学生都厌唱,并且学的时间长了精力极度不集中。为了让学生在学唱时做到集中精力,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MTV,指导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心。本来声部的和谐准确性很难,但是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的运用下精力高度集中,学唱的欲望迫切,本来是学生没有兴趣的、很难掌握的二声部歌曲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提高了课堂效率。
另外,根据日常教学情况,欣赏课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使注意力不集中,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是如果合理运用多媒体会提高课堂效率。
音乐教学中乐理知识的学习、难点旋律的演唱、各种记号的运用等,如果仅仅通过简单的口头传授和示范,大部分学生难以接受,也不能把歌曲的意境很好地表达,所以多媒体教学在解决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知识方面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形成准确的内心节奏,把难懂的知识通过媒体直观的辅助用最快的速度在大脑中清晰地记忆下来。
例如,欣赏曲《草原巡逻兵》的主旋律,让学生会记住并且会哼唱靠单纯的教授难以达到。为了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自然地在大脑中留下印象,可以在每一次主旋律出现的时候将旋律显示在屏幕上,一只活泼的小马图像在音符的上面根据节奏的长短跳跃闪现着,学生跟着小马有节奏地唱着主旋律。这样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视、听、唱紧密结合,听赏两遍,难点主旋律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既解决了难点,又有利于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的提高。
再如教授学生认识反复跳跃记号时,由于这个知识点在低年级出现,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形象思维占优势并且注意力多与兴趣和情感有关,可以设计小兔拔萝卜唱歌的情景,当第二次反复去拔萝卜唱歌时,小兔跳过房子1接唱房子2的拔萝卜歌曲。这样一个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有难度的知识点,在形象的图画展示下很容易掌握并接受。还有很多歌曲中的音乐记号、难点节奏等学生不易掌握,都可以用闪现、移动、颜色变换、放大显示等方法来教学,使学生手、脑、口、眼并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欣赏感受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对触发灵感、启迪智慧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教学有声有形的情景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例如,《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让学生不仅会演唱歌曲,从音乐节奏等
方面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歌词。在上这堂课时,笔者将春天的视频录像设置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清水秀的大自然清新艳丽的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红花、小黄鹂鸟、小溪流等在高兴欢唱“春天来了”的景象,学生欢快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嘴里不停地说出春天里会唱歌的其他事物,并且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旋律表现春天里欢乐舒畅的动作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轻点鼠标选择自己喜爱的“美丽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渠道自主学习歌曲,并进行歌词的创编,让学生在充分的欣赏、想象、创造中体会春天的喜悦心情。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科技的发展、进步需要教师不断更新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模式。这个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特征,以创造性决定成败,教师的思想也要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和需要。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实践使笔者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的运用,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直观形象,化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思维发散,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然而多媒体音乐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更好地优化音乐课堂和教学。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摘 要: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更是不能忽略的课题,,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是一位好老师首先要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即在选择作画题材方面要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活跃气氛;在日常言语中注意要多多鼓励学生。
关键词:美术 兴趣
不少家长认为所谓艺术细胞大多是先天性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培养起来;也有不少家长完全不赞同这种观点,认为后天的教育环境依然能够培养出一个艺术家。其实这两种观点并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先天的艺术细胞对于一个人的艺术之路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只凭借先天的某些特长没有勤奋的努力和付出,再聪明的天才也不会有进步;同理,如果某些家长强行地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意见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完全不考虑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难免会适得其反。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性格特征,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提升孩子艺术特长的关键。
对于美术的学习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如何让孩子自发的、主动地去学习美术呢?为孩子找个好的美术老师!所谓好的美术老师并不是要求老师有多高的学历,多么深的美术功底,而是要会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只有培养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兴趣,才能够变“要我画”为“我要画”,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美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笔者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几点做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所有艺术的最初也是最终舞台。不同的材料在同样的绘画内容中呈现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根据绘画内容精心选择材料能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绘画兴趣,促使学生更快速、便捷的获得成功。在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绘画材料随处可见,只要留心,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可能成为绘画的材料。多样的材料的选用,其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儿童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对绘画材料的选择不应该有什么限制,最重要的是看所选用的材料是否有利于表现创作主题。
首先,要发动学生去寻找身边可利用的材料,一起收集各种教具,包括周边生活中的自然物和熟悉的材料,各种有趣的图片、如不起眼的包装纸、漂亮的树叶、地摊上有趣的工艺品、随身携带的各种装饰品等等,随后将材料分类摆放,集中于材料架上。然后,可根据每次绘画活动内容,自主选择所需材料,进行绘画制作。当不同效果的精美作品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时,相信除了审美情操的陶冶,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是非同一般的成就感,这种教具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极大帮助,学生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有益的精神食粮,这些普遍存在的“精巧工艺品”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除此之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大型的美术展览,领略大师们的风范,让学生对美术充满崇拜的目光,进而刺激学生渴求成功的欲望,为今后的学习树立好榜样。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行人和往日熟悉的地方 。
教师上课一般都是从讲解开始、然后强调学生多多练习,而并不重视学生智力和创新方面的全面发展。这种八股文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学生,更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机械地练习又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特别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好的教师应注意活跃起课堂的气氛,时时注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竞争心和自尊心都很强,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把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上来,具体的形式需要因人而异,方法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多种多样,只要是有助于提升艺术情操的都可以进行尝试。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顺利完成美术教学任务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和肯定,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不要一味地寻找缺点,而是要多鼓励,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学习动力。一位好的教师评价学生作业,要做到及时,恰当,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可以先让学生自评,互评,再做出综
合性的评价。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都存在一个误区,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认为“棍棒底下出成绩”,严厉的态度可以强制孩子和学生好好学习,但是这种被动的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时是甚至事倍功半。真正提升学习成绩的方法是要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而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然而事实证明“棍棒”绝对不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兴趣不单从日常生活中来,也是从信心中来。不断地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肯定和鼓励,会让学生信心倍增,有了自信才能够在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总之,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而且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对美术的兴趣浓厚了,教师才能真正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用纯朴自然的真情去大胆地表现、大胆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体味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绘画活动中“主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的愿望,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引领他们去巧妙运用身边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去进行美术创作和表现,提高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作欲望,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提高,达到真正的美育目标。
李雪飞.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21期104页.
龚剑.发挥主导作用.培养美术兴趣.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S3期,136页.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音乐教学中乐理知识的学习、难点旋律的演唱、各种记号的运用等,如果仅仅通过简单的口头传授和示范,大部分学生难以接受,也不能把歌曲的意境很好地表达,所以多媒体教学在解决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知识方面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多媒体音乐教学和学生美学素养培养相关论文。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多媒体音乐教学和学生美学素养培养
音乐是情感性艺术,而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和美妙动听的声音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时在优化音乐课堂教学,增强音乐教学效果方面也显示出其独有的优势。多媒体教学的合理运用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从中受到艺术的熏陶、行为美的教育。
现今学生对于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的兴趣比较浓,有好奇心,并且乐于接受。
论文百事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恰恰会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的特点,尽可能地让学生的听觉、视觉乃至感觉全部都调动起来,根据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能将歌词、旋律、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那达慕之歌》是一首蒙古族风格的少儿歌曲,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超级解霸”软件,把有关蒙古大草原、那达慕盛会等风情录入硬盘。在导入时,先让学生听腾格尔的《天堂》,当熟悉的音乐一放出,学生就知道到了草原,然后问学生去过蒙古没有?你知道的蒙古都有什么?想不想亲自去感受一番?然后点击鼠标,放映画面,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色呈现在学生眼前,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仿佛也进入辽阔的草原,也参与了那达慕的盛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特别是在教授最后的难点乐句,用不同的速度演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根据学生演唱的速度(快、慢),多媒体展示草原上奔马的速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画面。其中歌唱速度给歌曲情绪带来的效果自然而然地展现,让学生边唱边感受,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大草原中,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旋律的高低、音准的准确、节奏的把握都需要学生高度地集中精力去倾听和学唱,而运用多媒体丰富的音响效果,能辨别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能知道自己或别人唱得是否正确,从而提高学唱歌曲的课堂效率。
例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对于两声部的歌曲学生很容易随着主声部的音调走调,所以基本学生都厌唱,并且学的时间长了精力极度不集中。为了让学生在学唱时做到集中精力,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学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MTV,指导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从中感受小乌鸦对妈妈的爱心。本来声部的和谐准确性很难,但是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的运用下精力高度集中,学唱的欲望迫切,本来是学生没有兴趣的、很难掌握的二声部歌曲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提高了课堂效率。
另外,根据日常教学情况,欣赏课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使注意力不集中,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是如果合理运用多媒体会提高课堂效率。
音乐教学中乐理知识的学习、难点旋律的演唱、各种记号的运用等,如果仅仅通过简单的口头传授和示范,大部分学生难以接受,也不能把歌曲的意境很好地表达,所以多媒体教学在解决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知识方面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形成准确的内心节奏,把难懂的知识通过媒体直观的辅助用最快的速度在大脑中清晰地记忆下来。
例如,欣赏曲《草原巡逻兵》的主旋律,让学生会记住并且会哼唱靠单纯的教授难以达到。为了让学生在听赏的过程中自然地在大脑中留下印象,可以在每一次主旋律出现的时候将旋律显示在屏幕上,一只活泼的小马图像在音符的上面根据节奏的长短跳跃闪现着,学生跟着小马有节奏地唱着主旋律。这样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视、听、唱紧密结合,听赏两遍,难点主旋律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既解决了难点,又有利于学生的识谱视唱能力的提高。
再如教授学生认识反复跳跃记号时,由于这个知识点在低年级出现,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形象思维占优势并且注意力多与兴趣和情感有关,可以设计小兔拔萝卜唱歌的情景,当第二次反复去拔萝卜唱歌时,小兔跳过房子1接唱房子2的拔萝卜歌曲。这样一个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有难度的知识点,在形象的图画展示下很容易掌握并接受。还有很多歌曲中的音乐记号、难点节奏等学生不易掌握,都可以用闪现、移动、颜色变换、放大显示等方法来教学,使学生手、脑、口、眼并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欣赏感受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对触发灵感、启迪智慧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美,对发展学生个性和智慧,促进创造性思维是十分可贵的。多媒体教学有声有形的情景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例如,《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让学生不仅会演唱歌曲,从音乐节奏等
方面感受春天的喜悦心情,并能自编简单的动作和歌词。在上这堂课时,笔者将春天的视频录像设置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进课堂就被风和日丽、莺歌燕舞、山清水秀的大自然清新艳丽的景色所吸引,把他们带入悠然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意境之中。接着多媒体动画呈现红花、小黄鹂鸟、小溪流等在高兴欢唱“春天来了”的景象,学生欢快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嘴里不停地说出春天里会唱歌的其他事物,并且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旋律表现春天里欢乐舒畅的动作情景。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轻点鼠标选择自己喜爱的“美丽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渠道自主学习歌曲,并进行歌词的创编,让学生在充分的欣赏、想象、创造中体会春天的喜悦心情。多媒体的合理运用不仅培养了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充分发展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科技的发展、进步需要教师不断更新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模式。这个时代以信息传播为特征,以创造性决定成败,教师的思想也要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和需要。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实践使笔者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的运用,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直观形象,化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思维发散,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然而多媒体音乐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不能对传统的教学手段全盘否定和排斥,而应该吧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与教师的引导启发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一个辅助手段,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多种教学手段协调互补,才能更好地优化音乐课堂和教学。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当不同效果的精美作品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时,相信除了审美情操的陶冶,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是非同一般的成就感,这种教具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极大帮助,学生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有益的精神食粮,这些普遍存在的“精巧工艺品”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
今天读文网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美学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摘 要: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更是不能忽略的课题,,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是一位好老师首先要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即在选择作画题材方面要源于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活跃气氛;在日常言语中注意要多多鼓励学生。
关键词: 美术 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
不少家长认为所谓艺术细胞大多是先天性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培养起来;也有不少家长完全不赞同这种观点,认为后天的教育环境依然能够培养出一个艺术家。其实这两种观点并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先天的艺术细胞对于一个人的艺术之路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只凭借先天的某些特长没有勤奋的努力和付出,再聪明的天才也不会有进步;同理,如果某些家长强行地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主观意见强加到孩子身上,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完全不考虑孩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难免会适得其反。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性格特征,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提升孩子艺术特长的关键。
对于美术的学习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如何让孩子自发的、主动地去学习美术呢?为孩子找个好的美术老师!所谓好的美术老师并不是要求老师有多高的学历,多么深的美术功底,而是要会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只有培养激发孩子对美术的兴趣,才能够变“要我画”为“我要画”,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美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笔者就在教学中的一些经验,谈几点做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所有艺术的最初也是最终舞台。不同的材料在同样的绘画内容中呈现出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根据绘画内容精心选择材料能更好的激发起学生的绘画兴趣,促使学生更快速、便捷的获得成功。在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绘画材料随处可见,只要留心,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可能成为绘画的材料。多样的材料的选用,其主要目的就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儿童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对绘画材料的选择不应该有什么限制,最重要的是看所选用的材料是否有利于表现创作主题。
首先,要发动学生去寻找身边可利用的材料,一起收集各种教具,包括周边生活中的自然物和熟悉的材料,各种有趣的图片、如不起眼的包装纸、漂亮的树叶、地摊上有趣的工艺品、随身携带的各种装饰品等等,随后将材料分类摆放,集中于材料架上。然后,可根据每次绘画活动内容,自主选择所需材料,进行绘画制作。
当不同效果的精美作品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时,相信除了审美情操的陶冶,孩子们获得更多的是非同一般的成就感,这种教具对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极大帮助,学生可以从中获取许多有益的精神食粮,这些普遍存在的“精巧工艺品”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除此之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大型的美术展览,领略大师们的风范,让学生对美术充满崇拜的目光,进而刺激学生渴求成功的欲望,为今后的学习树立好榜样。让学生去实地走走看看,感受一下小巷两边的商店、理发店、小饭店、行人和往日熟悉的地方 。
教师上课一般都是从讲解开始、然后强调学生多多练习,而并不重视学生智力和创新方面的全面发展。这种八股文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吸引学生,更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机械地练习又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特别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一位好的教师应注意活跃起课堂的气氛,时时注意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竞争心和自尊心都很强,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把学生融入到课堂学习上来,具体的形式需要因人而异,方法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多种多样,只要是有助于提升艺术情操的都可以进行尝试。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发挥“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顺利完成美术教学任务 。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付出辛勤的劳动,他们需要教师的理解和肯定,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不要一味地寻找缺点,而是要多鼓励,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学习动力。一位好的教师评价学生作业,要做到及时,恰当,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可以先让学生自评,互评,再做出综
合性的评价。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都存在一个误区,大多数家长和老师都认为“棍棒底下出成绩”,严厉的态度可以强制孩子和学生好好学习,但是这种被动的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时是甚至事倍功半。真正提升学习成绩的方法是要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而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然而事实证明“棍棒”绝对不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办法。兴趣不单从日常生活中来,也是从信心中来。不断地对学生的成绩做出肯定和鼓励,会让学生信心倍增,有了自信才能够在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总之,激发学生美术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多种多样,而且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对美术的兴趣浓厚了,教师才能真正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用纯朴自然的真情去大胆地表现、大胆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体味学习过程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绘画活动中“主动”起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的愿望,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引领他们去巧妙运用身边的一切美好的事物去进行美术创作和表现,提高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作欲望,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造力不断提高,达到真正的美育目标。
浏览量:8
下载量:0
时间: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形态。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论初中美术鉴赏课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散发着浓郁的人文情怀,会给人更多的感动,而初中美术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课程,不仅仅需要教授给学生绘画的技巧,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正如《初中美术课程新标准》对于新时期发展学生的审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样,美术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多维度去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意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于学生实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悠久的年代里,先人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这其中就包含了丰富多彩的艺术,例如秦汉时期的瓦当、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隋唐时期的大型雕刻等等。这些艺术形式,是某个时代的标志,也是传统艺术的瑰宝。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的方向应该与传统文化相吻合,让学生从先人遗存下来的物件中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教师在进行鉴赏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首先要充分利用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让他们了解传统艺术。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能够对中国古代的建筑、绘画、陶瓷、青铜器等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对中国传统的习俗与神话有着较深的理解。其次要善于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与网络等,利用这些现代装备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传统艺术品素材进行直观赏析,例如彩陶、青铜器、石雕、长城、画像石、古城、壁画、帛画、版画等,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这样通过对学生的长期熏陶,可以培养学生保护文化的意识。
在上美术欣赏课的时候,很多教师喜欢东一头、西一头的带领学生欣赏作品,这种方式虽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但是教学方式却显得比较杂乱,很难让学生长久的记住。而纵向以作品的背景为承托,重现作品的意境专题欣赏是美术欣赏课最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通俗地讲就是围绕着比较固定的专题,借助历史上的某一时间段,通过让学生欣赏这个时间段上的有代表性的作品来深化学生对美的理解。这种欣赏方式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增进学生对艺术的认同感,唤起学生的内心感受,以此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在对学生进行专题欣赏的时候,我截取的是历史上欧洲文艺复兴这一阶段的作品,例如《蒙娜丽莎》《圣母升天》《最后的晚餐》《摩西》《大卫》等一些世界著名的绘画与雕塑。在带领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我首先要给学生介绍这些著名艺术家传奇的一生,而且要围绕作品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繁盛的大背景下,艺术家们以歌颂人性,提倡现实主义为基调。学生在这种背景的熏染下,就能够逐渐深入艺术情景,去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特点,从而对名作有更深的体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教师一方面要注重选取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欣赏教学,另一方面还要注重选取一定数量的同类作品来突出主题。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的作品虽然在创作的时候融入了人性,但是他们往往是以宗教为题材。我在授课的时候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即通过同类作品的欣赏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特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能够独立思考的朦胧期,教师的正确引导会加深他们对作品乃至作者以及作品创作背景的理解与认同,通过一些经典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能够更好地深化他们对美的理解。
初中美术鉴赏重要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他们有着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拓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个性表现能力。我在授课的时候没有将知识全部局限于课本教材上,而是更多的学习和借鉴国外电视、电影等与美术作品有关的艺术文化形式。因为我认为目前的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美术效果足可以让学生学有所获。
由于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无法给学生播放一个比较完整的视频,我通常为他们播放的是影视片段或者是预告片。学生很快被绚烂的画面所吸引,加之优美动听的音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印上深深的烙印。例如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大师的作品,《天空之城》《悬崖上的金鱼公主》《幽灵公主》等,他的作品风格唯美,而且主题又都是关于环保,关于爱护地球生命,对于初中生而言正是很好的美术教育素材。通过这些有趣的视频,我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去品味作者的创作意念以及阐述他们的感受等,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
美术鉴赏课是情感的艺术,能给人带来不同风格的感受,犹如音乐动态般的情感冲击。优美而经典的艺术作品是那么的美好,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撩拨人们的情绪。美术鉴赏课是一个平台,可以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宣泄自己的情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激发智慧的浪花。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们走进艺术的殿堂,去感受艺术之美、艺术之真、艺术之悟。让人文的精神伴随他们终生。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今天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是:浅谈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关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小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全文如下: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学生要掌握这门语言就必须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手段必须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
预习是学生的主动性的学习行为,教师要腾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预习,并训练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预习方法。
1.先借助单词,再选用自己喜欢的一种读书方法读课文。
2.可以通过听录音,模仿其发音与语调。
3.将文中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在课上向教师、同学请教。
4.从指导预习到独立预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学生的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诱导和激发。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创设情景、讲故事、小组接力竞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我把学生分成A B C D 四组进行组接力比赛。例如:A: What are you donging ?B:We are preparing for the test.C:What are you doing ?D:We are preparing for the test.D: What are you donging ?C: We are preparing for the test.B: What are you doing ?A: We are preparing for the test.比赛结束后给各组评分。这样通过一组一组的练习,学生既感到能为小组得分感到自豪,又对所学的新句子熟练的表达出来而高兴。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拓宽了单位时间内学生活动的空间,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精神活力。具体形式有:个人学习、同桌协作、分组竞赛和分排竞赛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进行形象的表演,用丰富的表情、身体语言、手势、语调等去创设语言环境。根据小学生爱表演、善模仿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给学生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积极热情的进行用英语交流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听力及表演能力。
首先,课外作业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要结合学生生活,学以致用。对于高年级学生,可让其自制英语手抄报,自编英语小故事。其次,作业要分层次布置,鼓励学生课外多用英语交流,并阅读适合自己的英语课外读物。提倡学生建立摘抄本,摘抄课外自己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逐渐增多,于是我经常给我的学生布置一些能够培养自主能力的作业,如英语手抄报、英文书写竞赛等,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我还让学生养成写英语积累本的好习惯。在积累本上,学生记录了自己喜欢的单词、句子、英语诗、英语笑话、英语谚语、英语新闻、英文歌曲等,图文并茂、知识面广泛。
语言知识的传授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目标。由于英语课堂教学自身的局限性,英语教学的成功更多地依靠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自我巩固而获得。所以,作为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实践证明,不同阶段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教师因材施教,并坚持把培养学生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成功就在眼前。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是人脑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人的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数学思维就是数学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对小学生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的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作为教学重点,只有学生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乐于去思考和探索,去发现数学中的奥秘,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数学思维。要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教师就要保护好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好奇心。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应该是灵活的,有创造性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兴趣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效结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教学过于注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步推进,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得到了更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主要的教学任务。所以,我们要有计划地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新思路,这是我们小学数学必须关心每一位学生的首要问题。
教师应充分理解数学教材材料,用已知的许多因素积极教导学生去分析和理解数学中的概念、解题步骤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点是很重要的,教师要积极地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兴趣是教学中最好的营养和催化剂,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认真分析学习材料,分析数学问题的思维就会更加清晰。
在学习中,如果学生体现出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明显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发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
培养小学生对新事物的观察能力,增长新知识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小学数学教师要教给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观察的意义是通过对事物表面发生的现象的观察去了解它的本质,发现客观规律,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发新的学习目标。通过认真观察和细致分析,在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对于新知识的理解。没有观察就没有联想,就不可能有一个准确的结论。为了让小学生学会总结和创新,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自觉地培养学生的思维,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只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很多的数学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理解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运用合适的教学用具来辅助教学,使这些抽象的知识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深入浅出,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新事物,探索新思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知识,使他们的思维活跃,印象深刻,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享受到数学学习的无尽乐趣。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孩子的智慧体现在他们的手指上。很多数学知识的获得都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在的动手活动中学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等概念时,学生都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可是在他们的脑海里并没有一个具体的印象:1米到底是多长?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再枯燥地一遍又一遍地讲解,可以为全班同学量身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量身高,体会米和厘米的区别和联系。
又如在学习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我们可以把长方形剪成相等的三角形,通过形象直观的感受,让学生由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来推断出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学生在边动手边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独立的思考和探索,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提高。在小学阶段,教师的正确引导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使小学生积极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师积极运用启发法教学,培养学生的求异发散思维
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数学题的讲解,采用什么样的语言使学生了解和尽快接受是关键。如果学生不理解题意,教师应立即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慢慢地,学生就会有新的发现。教师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手势或图形直观讲解,逐步加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小学生新的解题思路。教师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掌握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了解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二)利用一题多解的方法来拓展学生的发展思维
一题多解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会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从而让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可以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发现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从而拓展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新思路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数学教师在小学阶段不应该单纯培养兴趣,更要重视开发新的思维能力,应着重于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相结合。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开拓自己的思维。
【对小学生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进行研究论文】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加速技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了适应新课程教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尽快地转变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进教学教法,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接受和践行新教材的开发和应用。正如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学习兴趣是获取知识,丰富心理活动的动力。兴趣往往源于好奇心,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对视唱练耳的学习兴趣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在进行视听练耳的日常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听”以及“唱”。在所有音乐的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就是视听练耳,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无论是学习声乐还是学习各种乐器,都需要具备视听练耳的良好基础。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对视唱练耳的学习兴趣,分别从音乐发声练习,节奏练习以及歌唱练习中讲述怎样提升小学生对视听练耳的兴趣。
关键词:声乐教学 小学生 视听练耳
在声乐教学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升学生自身拥有的音乐素养,并充分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具有的潜在能力,让学生能够了解各种音乐的基本元素以及音乐的表现规律等。同时,在声乐的学习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音乐中的乐感,更深入的了解音乐,掌握音乐中的审美。因此,视听练耳是学习音乐的重要基础同时对音乐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升学生对于视听练耳练习的兴趣成为了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内容,能够提升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只有先培养了小学生拥有基本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的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效率。
在声乐的教学中,一般都会有发声的练习以及学习歌曲,在视听练耳的实际教学中,这两部分的学习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音乐教学中的发声练习中,需要利用辅音以及元音从而准确的表达各种高音。发声练习属于声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需要首先掌握的就是一些声乐学习的技巧,其中包括音色以及音域具有的特点等。例如,在小学生学习唱歌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安排对音乐中上行音阶或者是下行音阶进行相应的模唱练习,还可以选择一些合适的歌曲,并截取其中比较精炼的一部分进行发声的练习,并在练习的整个过程中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难点。想要提高小学生对于视听练耳学习的兴趣首先需要抓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安排更多灵活的练习内容。例如,在《清晨》的教唱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做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说:“在清晨,我起床打开窗户,偶然间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呼,沙沙沙……”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播放《清晨》的引语,并作为教学的背景音乐,在音乐开始以后,教师可以开始进行发声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清晨的欢快,并引起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枯燥的音乐教学,让学生能够充分的融入到美好的意境中,并享受到音乐带来的轻松愉快。
视听练耳最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够让学生学会辨别各种高低音、音色以及调式调性等,从而增强学生对音乐的记忆,提升学生自身的读谱能力,并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节奏感以及对音乐具有的感知能力。节奏可以看成是音乐这门艺术的灵魂,是音乐重要的骨架,同时也是音乐的重要脉搏,因此,节奏的学习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音准与节奏相似,是所有音乐演唱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基本要求,也是所有学生想要学好音乐必须具备的条件。例如:在《故乡的小路》的实际教学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能够学会辨认不同歌曲具有的音乐节奏,并确定变拍子。教师可以提出几种基本的节奏类型,并让学生在拍拍以及念念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节奏。
声乐作品利用乐普的形式保存并记录下来,各种声音符号自身无法带给人们非常美好的审美享受,需要利用表演环节,将声乐作品充分地展现给所有的听众。想要将各种谱面上表示的音符最终通过表演展现一场富有生命活力的音响,需要利用较强的表现力以及创造力。因此,在音乐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表现力以及较强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视听练耳的学习能偶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拥有的创造力以及表现力。在对歌曲演唱进行处理或者是创编歌曲的整个过程中,部分歌舞可以在整个歌曲的句尾部分适当的加入一些节奏的伴奏或者加入伴唱,从而有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比价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的内容,并体会到音乐具有的表现力,充分享受音乐的快乐。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或者是吸引人的音乐主题都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表现力,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欲望。
综上所述,在声乐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包含视听练耳的学习,视听练耳能够有效的改善学生自身的节奏感,同时提升学生音乐表现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的创造能力,并拥有较强的音乐记忆。想要小学生学好声乐,首先需要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声乐。同时,视听练耳在声乐的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生对于视听练耳的学习兴趣。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职业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才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性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融性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在从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对学生的就业与发展尤为重要。文章分析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对如何构建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于一体、突出其相融性的实践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专业技能 相融性
职业素养是一种隐性素质,它是任何一个职业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品质。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职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技能至上”的现象,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相对边缘化。面对严峻的就业竞争,高职院校如何在技能培养中注入新的职业素养教育理念,突破传统的教育程式,开设紧扣高职学生素养养成教育课程,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麦可思公司对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就业后离职率普遍高于普通高校学生,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高职学生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跳槽频繁,缺乏必要的思想政治与道德文化的养成和内化等问题,这些都源自高职专业教育与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脱节。[1]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普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教育理念方面。高职院校缺乏对应专业群的职业素养标准,没有将职业素养培养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的全过程,未能建立起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的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其根源在于学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开展岗位职业素养教育重视不够。加之,高职院校未能打破狭隘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与人文情怀等的塑造,削弱了对学生思想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培养。
2.素养教育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受功利思想影响,重技能轻素养,过分追求专业技能,忽视素养教育。[2]其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以单一专业教育取代职业素养教育,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对学生技能的训练,素养教育仅是纯科学知识的简单传授。
3.课程教学方面。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仍以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主,缺乏体现行业特色的职业文化内容,特别是缺少职业文化的熏陶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之,实践实训场地也缺少职业素养教育的氛围,缺乏职场应有的素质教育,无法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
4.教学师资方面。职业素养教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课程,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社会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理论功底以及就业规划、指导等实践经验。[3]而高职院校符合这种专业化要求的教师极少,从事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一般都是辅导员或思政课教师,职场经验、人生阅历有限,缺乏实训与实习的指导经验和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背景。
5.培养机制方面。高职院校缺乏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第二课堂、校企互动、实训教学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职业素养教育的系统培养机制。课程教学中对于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目标、价值观、管理风格、工作模式、职业规范等内容涉及较少,学生难以深入了解和感受企业文化内涵,未能构建起从标准、内容、途径到评价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虽然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但过分强调就业导向下的专业技能,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的养成、引导和培养,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这应引起高职院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学生已成为企业技能人才的中坚力量。现今社会对高职学生素质的关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学生的“职业素养”上。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应在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以增强高职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1.深化教育理念。
高质量的人才应实现知识、能力与素养的有机统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只是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而提高职业素养则更多地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会做事又会做人,才是理想的人才教育。[4]为此,高职院校要深化教育理念,切实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贯彻、渗透到学校事务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学校培养的全过程。要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以提升学生潜能为重点的职业素养教育新模式,要彻底改变过分强调专业教育或简单地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和文化讲座的狭隘认识,切实将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高职院校整个人才培养计划中,注重素养培养的过程教育,并形成职业素养教育的培养机制。高职院校要与企业、行业协会合作,多方参与,共同制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标准与体系。按照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力求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渗透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职业素养的情感体验,将素养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贯穿于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成长的每一个阶段。
2.建强师资队伍。
教师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态度及实施能力直接决定了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效果。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化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根本保证。只有每一位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自觉地将素养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之中。一是多渠道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以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基地为平台,有计划地选派中青年教师参加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实践和职业素养能力;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外出进修学习,提高综合教学水平和职业综合能力;定期安排中青年专业教师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顶岗锻炼,让教师了解所教专业现状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二是创新机制,优化师资队伍。高职院校要精心设计、科学安排教师培训工作,要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要适时安排职业素养课程教师指导专业教师的渗透性素养教学、课程设计,提高技能培养与素养教育的相融性;定期开展以素养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素养教育校本培训。三是聘请企业或科研单位优秀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把企业对员工的的素养要求引进学校,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
3.构建培养机制。
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基础,探索并建立对应专业群的职业素养标准、行为准则等职业素养要素,以此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依据,并构建技能培养、素养教育融为一体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一是将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教学、项目实训中精心设计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做好职业素质教育的全程渗透、技术要素的有机融合。同时,要把隐性教育嵌入学习过程,通过“第二课堂”形式的职业活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二是融职业素养教育于专业教学中。将职业素养培养课程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并在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得以体现,并贯穿于各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以课堂讲授和实训实践为主阵地,课堂上有理论支撑,课下延伸到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环节,把职业素养的养成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三是整合高职院校现有的学科性公共基础课程,实现与后续专业技能培养课程的有效衔接,不断探索专业技能与素养教育的独特载体、途径、方式与方法,形成一批职业导向、素养融贯的优质课程,通过课程文化的感染力来承载专业教育的人文理念和职业追求。
4.建构评价体系。
建立标准,丰富手段,构建职业素养考核评价体系。一是建立与企业对接的技能与素养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应分析研判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认真编制对接适应企业需求发展的人才培训、培养计划,科学制定与企业对接的技能考核与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考核中,要避免理论与专业实践考核的脱节、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评价的脱节,考评应在真实工作现场或模拟工作场所进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企业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现场对学生进行考评,逐步将企业对员工的综合考核要求转换为学生在校考核的评价标准,构建技能考核、操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二是建立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明确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开展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评估,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与日常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创设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三是建立标准,丰富手段,形成机制。可先从课程考核入手,突出对职业规范的要求,细化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体系,将职业素养的评价目标分解成以课程、实践项目、活动等为载体的若干子目标,逐步形成一套层次化的评价标准体系。
5.对接校企文化。
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要广泛开展具有各种职业文化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心设计校园文化景点,利用社团、创业、社会实践等活动,积极搭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参与性强的职业素养校园文化活动平台。通过校园文化熏陶,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注重校企文化的对接渗透。不同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和发展中会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应将各行业特有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融合,让学生认知、感受企业文化。再一方面,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要经常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院讲座,传授企业文化、企业理念,让学生在思想上尽早与企业文化接轨;鼓励并分阶段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实现校企文化零距离对接。
如果说专业技能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硬实力”,那么职业素养则是高职学生必须具备的“软实力”,二者互为补充。既然社会需要的是有较高职业素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那么,高职院校就应当在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着力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高职音乐教育旨在通过学习音乐的一般理论和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者的音乐素养,培养音乐技能型人才。鉴于高职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学生听觉素养的培养是高职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任务。当前,听觉素养的培养也要积极探索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类学生听觉素养培养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音乐类学生听觉素养培养研究全文如下: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听觉的艺术,倾听能力是音乐欣赏的先觉条件。听觉素养能力的培养是音乐专业学生学习的必要任务。拥有良好的听觉欣赏能力,能让学生从音乐欣赏中获得愉悦感,产生心灵的共鸣,激发内心的情感,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音乐欣赏能力。
关键词:听觉素养 音乐欣赏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社会对未来人才的各项新的要求,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音乐艺术人才的培养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的职业技能,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恰当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音乐专业学生的听觉素养培养的研究是加强高职学院艺术教育工作首先要落实的工作之一。听觉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增强自信、有助于学生打好艺术修养的根基。听觉素养的培养在音乐高职教育体系中起到了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性地位。
为了使得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根据研究目的的需要,我们主要以现有学生作为重点调查研究对象,并在这个基础上对比前几年学生留下的一些数据和跟踪调查结果,再加上考察全省范围内兄弟院校的一些优秀经验来开展音乐听觉素养培养的实效性研究,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
对于音乐艺术专业的学生,听觉素养能力是最基本的技能,也是重要的工具。对于从事音乐职业教育的教师来说,探索一个全新的科学的具有实效性的听觉素养培训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音乐教研室开展了对音乐专业学生音乐听觉素养培养的研究,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期获得一个全新的听觉素养训练理念,更新教育理念,规范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类学生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建立完善的听觉训练课程体系。
建构一个全新的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听觉素养课程建设方案,建成适应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特别在课程中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的整合,新艺术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对全面提高艺术类学生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整个项目的研究对于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系坚持以市场为主导的办学思路,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各类全国技能大赛的需要,努力探索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狠抓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德艺双馨的音乐表演、音乐制作技能型人才。艺术传媒系拥有师资力量雄厚,共有校内专兼职教师14名,校外兼职、兼课教师6名,其中副教授1名;双师素质教师9名,省级先进教育工作者1名,省级教学能手1名,省级师德标兵1名,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4名。2名教师加入海南省音乐家协会;本系还聘请了4位音乐界的一线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本系教师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2篇),有数篇论文在院级及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奖;主持并参与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1项;主持及参与院级课题1项。
艺术传媒系教学设施完善、拥有省内一流灯光音响的演出大厅1个,音乐教室9间,钢琴房118间,多媒体电子琴教室1间,手风琴教室1间,多媒体音乐教室2间,舞蹈练功房1间,中西乐器100余件,设备价值106.16万元。建有5家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一)提高对学生听觉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认识
要创新研究,首先要改变观念,以前忽视学生的听觉素养等基本技能的观念要彻底改变。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专业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实际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在音乐方面拥有成就的音乐家,首先具有敏锐的音乐感听能力,甚至有些卓有成效的音乐大师天生就具有这个天赋才能。音乐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音乐,会唱一些歌,会弹一些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创造音乐的能力,欣赏音乐的能力,以及对音乐形式的二次加工的能力,而这一切前提条件是学生拥有对音乐良好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听觉素养。传统观念忽视学生的听觉素养的培养,机械地传授一些音乐的基本知识,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没有从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而课堂教学是落实教育任务的主要场所,我们要想提高学生音乐教育的实际效果,必须转变观念,不在一味地传授一些技巧技能,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学生的听觉素养能力的提高,追求学生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进步。
(二)科学合理精选教学内容
学校课堂是学生培训的主要场所,教学内容的选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学习的实际效果,传统的教材,课程体系并没有对学生的听觉培养体现出一定的侧重考虑,那么我们就要积极改进。重新拟定训练艺术类学生听觉素养的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适合音乐艺术类学生的课程体系。一方面随着现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应用的广泛;另一方面随着学生身体逐渐成长,心理逐渐成熟,学习的自主性逐渐建立,一些兴趣和爱好逐渐稳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最佳的培训素材,例如目前我院艺术传媒系开始增设《真音模唱》课程,其培养目标就是系统地提高学生听觉素养。课程已进行半个学期,从教学效果上来看有明显提高,值得总结分析和进一步研究。
(三)加强听觉素养教材与多媒体的多元互动性研究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飞速发展,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许多有利的条件。音乐教学的手段更加多样化,多媒体教学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是最新最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手段,对于培养音乐专业学生听觉能力具有优势。多媒体教学的媒介是电视、录像、电脑等十分直接有效的教学手段,形式活泼,趣味性强,有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
总之,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他们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听觉素养能力是学生受用一生的财富,我们一定要在教学中强调与重视。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教学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的主动,提高效率。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思考与实践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从小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则是培养学习习惯的前提。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平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其他学科学习时的语言理解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则成为学生开始接受学校教育时所应该探讨和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拥有着长远历史的中华文化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就是对中华文化探索的开始,但是部分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很薄弱的,下面我们就针对小学生学习意识淡薄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被引导的过程,他们不能完全理解自主学习与学习兴趣培养的意义,也不能正确判断外界因素给他们带来的影响,所以任何来自外界或是自身的因素都会影响到他们对待事物的想法和做法。在此,笔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解析小学生学习意识薄弱的原因。
(一)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意识淡薄。学习在小学生看来可能仅仅是一项需要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在教室里规规矩矩的上课束缚了他们的自由,从小学生心理上讲,敷衍是目前小学生上课的主要状态。曾经有研究者对二、三年级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每班都有82%左右的小学生在下课铃声响起时有“终于下课了” 的想法,主要原因是他们完全不了解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同时学习相对于玩来说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活动,从而让小学生有一种“为什么要学习”的困惑,也造成了小学生自身的学习意识淡薄。
(二)学生家长的疏忽。现在的家长迫于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大多数在孩子上学之前或是上小学时需要接送的阶段都是委托给自己的父母或是雇人进行接送照顾,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因此没有及时给孩子灌输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正确引导孩子学习的兴趣,甚至有的家长也不太了解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更别提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了。
(三)最原始的学习途径被电子用品取代。学习方法的进步对教育事业来讲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我们并不否认,有些学习方法也给孩子的正常学习兴趣造成了影响。现在的家长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手把手地教孩子看图写字,都是用电脑、平板、点读机等各类电子产品代替人工进行孩子萌芽时期的教育,从而使孩子进入小学生学习阶段时对电子产品的兴趣大于对老师课堂讲授过程的兴趣,因此也降低了学习效率。
(一)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有针对性的丰富教学内容。大多数小学生认为语文就是简单的认字写字过程,老师说的话基本能听懂,课文也会读,于是认不认真听讲就不那么重要了,这就是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详细了解自己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真实想法,总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
。很多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科现象,枯燥古板的语文授课方法很难引起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方法之一。比如在课堂上可以设置学生自问自答环节,对于敢于主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也可以划分学习讨论小组,把上课表现活跃的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内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会发现有些上课不喜欢提问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时也会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学生的看法得到肯定时都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问题就是兴趣的开始,能够提出并回答问题的学生就表明他有兴趣思考问题。
(三)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我们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到课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自己解决困惑满足其好奇心的习惯。比如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把跟课文有关系的短片或是小故事分享给学生,并且提出与分享内容和课文都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预习课文的方法来找出问题的答案。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更有兴趣弄清楚短片或小故事中的问题,也让学生明白要完全理解老师所分享的课文之外的内容就必须通过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来满足其好奇心,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语文课文的兴趣。
(四)开展与语文学习有关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08年减负开始,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时间已经满足不了之前摄取知识的时间需求,于是课外活动则成为另外一种补充学习、开发智力、培养兴趣的方法,而课外活动的多样性与创新性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因素。比如在校园里开展与语文有关的简单的填字、改错和智力问答游戏,组织成语听写和课文朗读比赛,设置简单的情景剧让学生临场发挥并在表演中说出规定的成语等游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表现力。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华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知晓的,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项艰巨任务,同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这需要教师、家长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小学生处于正式接受外部教育的萌芽阶段,对于学习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而教师作为引导教育的主体,则需要在培养小学生正确的语文学习兴趣上付出更多的心血。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勇于创新和实践,耐心的对待教育事业,从而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人文教育是21世纪各国教育改革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在现实的我国中小学教育里,在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导引下,知识的教育被强化了,育人的责任被忽视甚至被放弃了,中小学校作为人文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营造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班级氛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经验谈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独特作用,本文从发现教材中的童趣、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只能通过日积月累。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独特的作用,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首先要从教材着手。笔者认为,教材中充满着童趣,如果教师科学、合理地使用童趣,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在教学《借生日》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着重让学生发现教材中的童趣,让童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文章中,因为妈妈不记得自己的生日。于是,孩子送了一个用布做的熊给妈妈。这是孩子对妈妈真诚的爱的体现,也是孩子单纯愿望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仔细思考:“你们从文章中看出了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就是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人文精神以及孩子对妈妈的爱,从而对学生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也爱妈妈?”“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关心妈妈?”又如在教学《影子》时,笔者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影子,然后进行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影子的话,那么会怎么想?”教学这些内容的关键,就是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童趣。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材不仅富有童趣,而且内容庞杂,包涵了大量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知识,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这些都是古今中华文化的精华,往往闪现出人性的光芒,所以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一般来说,笔者在上课前都会认真备课,力求把教学内容烂熟于心,同时,提炼出教材中有利于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内容。笔者认为,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侧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欣赏美,使学生练就一双能够发现生活中美的眼睛;对于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重点是语言的表达和理解教材的内涵。
俗话说得好,一千个人的眼里,就有一千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学生由于生活经历、个人条件等不同,所以他们的发展情况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必须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材施教,尽可能地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如对于表达、交流能力欠佳的学生,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在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及时表扬他们。
生活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首先,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在小范围内开展课外活动。课堂教学虽然重要,但是课外教学也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应该让学生更多地体验这个世界的精彩。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的比赛,或者让学生自编自演舞台剧等,这些都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同样精彩的世界。高质量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此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阅读。只有多阅读,学生才能多思考。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必须予以重视。笔者相信,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必定能够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经验谈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朱作仁教授也曾指出: 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四种方法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品味文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体会到语感的重要性并能熟练地运用,这对于学生学习语文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 语感 方法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有一种潜在的语言感悟能力,即语感。语感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不断学习和积累文学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文章语言表达情境和深层情感的能力,因为语感是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有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是培养语感的基础,它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小学生能全神贯注听课的时间很短,所以教师可以从朗读出发,让学生体验语言节奏,进而感受文字的魅力和文学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在朗读时,抑扬顿挫的韵律和饱含感情的语言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让学生更好地通过节奏和韵律来表达文章的情感和魅力。
学习语文,除了要把握文章的内容之外,学生还要学会品评和欣赏文章。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析语言和句式的异同,掌握微妙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鉴赏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教师可以选择文章的经典文段,指导学生鉴赏和剖析优美语句和写作技巧,分析文章语言的表达效果,尤其是情感的表达,使学生体会文章更深层次的意蕴。
在教学中,教师的任何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且深刻的影响,语言是师生交流中使用最多的方式,它可以传递很多信息和情感。对于语文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是一门研究语言文学的学科。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师要注重使用恰当、清晰和准确的语言表达与学生进行交流。有了教师正确的示范,学生才能更容易接受知识,并更好地运用语言,提高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深层次地理解和感受语言的魅力。这样,既能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文学素养的一种表现。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怎样运用语言,还要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言,从而更好地提升语感。不是简单地会听、说、读、写就能有很好的语感,这需要学生不断进行实践,并形成习惯。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中外名著,积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运用经验,存储语言资讯和表达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学的鉴赏能力以及运用能力。
为了训练学生的语感,教师也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方法。如有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文学读物是一件多余的事情,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可以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选取经典的文学作品或经典片段读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全神贯注品味文学语言亮点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提取文学语言传递的信息;教师还可以布置写作练习,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能力运用于实践中,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感;教师还可以安排一些锻炼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活动,如话剧表演、角色扮演、演讲竞赛和辩论赛等,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语感。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学生品鉴文字、文学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四种方法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与人文素质存在着天生的契合。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彰显。立足人、关注人、尊重人、赞扬人、发展人是人文教育的永恒主题。这个主题是人文素质培养所要完成的使命。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高中语文课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要注意通过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向真、向善、向美,最终具备人文素养,成为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素质
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在青春期末期,生理上已几近成人,但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他们自我意识较强,但自制能力却较弱。所以往往做出一些相对来说较逆反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提升其人文素质,让他们懂得尊重、谦让、关爱,就显得十分重要。人文素质包括人格、人伦品德、对生命价值的正确态度、对他人的正确观念等与人的社会行为有观的思想观点和行为素养等。人文素质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而要在数年的生活中慢慢形成。对学生而言,语文是让他们获得人文素质的重要学科。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承担着义不容辞的使命。那么,高中语文如何来完成这一使命呢?下面笔者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真,乃人之最根本的一种品行,是人文素养的重要部分。真,就要求人要真诚。首先,对人要真诚,不做欺人之事;其次,对事要真诚,不管做什么事,都应以一幅完全真诚的态度去面对。
高中语文中不少文章都在呕歌真,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被引导向真求真。比如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以真诚的情感歌颂自然,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中自然会受到这种精神熏陶影响。
善,亦为人之根本。善者,能感人,能聚人,在社会中往往与他人处得融洽。高中语文教育应通过一些具体的文本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向善求善。首先,引导学生学会善待别人。即要让学生培养博大胸怀,当然别人无意间有所冒犯,不必与之斤斤计较,而要以博大的胸怀纳之容之。其次,要与人友善。这主要指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以和善的面貌示人,不要动不动冲犯别人,与人形成对立关系。当然,培养学生向善,不能光靠说理,更重要的手段应该是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受到感化。
善,还要求学生有怜悯之心。一个懂得怜悯的人,心内往往存着最大的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同情弱者,对受难之人保持一颗悲悯之心。
一方面,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学会审美。一是审自然之美。高中语文不少课文里涉及到了自然美的审视,如《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一个“看”字引领的景象:“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绘了一种宏阔的自然美,引领学生感受到这种自然美之后,也才能体会到词中这些描写所构拟的意境美。二是审社会之美。在语文课本中,这些文章所描绘的自然美里往往蕴含着社会美的信息,教师要引领学生在进行自然审美的同时,把握其中蕴含的社会之美。
另一方面,语文教育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创造美。一是创造美的语言。不管是什么场合的言语活动,都要引导学生追求语言之美,具体说来就是不说脏话、流话;懂理尊重别人,不说伤人自尊之话;懂得谦逊,不说自大之话。总体上看,言谈上要尽量求雅,而不趋俗。二是创造行为美。在生活中懂得帮助别人,主动为集体,为他人奉献;遵守公德,不乱吐痰,不乱丢垃圾,公交车上见到老人主动让座,尽量避免做出对他人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的事情。
高中语文中,很多课文可以用来引导学生的行为美。如莫泊桑小说《项链》,学生读了之后,教师可引导他们体会其中人物所体现的美或丑,此外,还可以通过系列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延伸,比如让他们讨论“如果玛蒂尔德最后知道她丢失的仅仅是一棵假项链,而赔偿的是真项链,她会怎么样?”在讨论这个问题过程中,学生一定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各种可能的答案。在此基础上,不妨让学续写这篇小说,在课文教学之外,又进行了写作训练。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关于人的审美引导。很多学生很容易只重外表,忽略内在美的重要性,为此,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以品质论人,而不以貌取人。
以上真、善、美三个方面共同构成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在引导学生形成这些人文素质的过程中,自身也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如果一个教师本身缺乏人文素养,还夸夸其谈地和学生讲人文素养,首先就违背了“真”,其次也非“善”,更说不上“美”。这种情况下,恐怕就会是教师在上面讲得热闹,学生在下面不停鄙夷。所以,教师在工作中或工作外,都要注意自身的人文素养修为,要力求在任何时候都做到真善美兼具,哪怕是独处的时候,也要做努力做到“慎独”,即独处时也不缺少人文素养。
市场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使很多人价值观念趋俗,道德水平滑坡,就连尚在学校的学生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造成他们人文素养不够。为此,作为中学中重要的人文学科之一的语文,就应当积极主动担负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使命,使学生向真、向善、向美,通过课文中一些事件和人物的感化陶冶,让他们形成高尚的人格和审美情操,成为合格的人才。
浅谈高中语文课人文素质的培养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