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如何发挥师生双方在语文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焕发生命活力”为基础的新课堂教学理论。这些都促使我们去思考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全文如下: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师生互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师生互动的内涵和重要性,积极探索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并把这一模式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语文学科就是让学生学习母语,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师生互动开展的并不顺利。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心理特征及时代发展要求,分析和研究了师生互动模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运用策略。
师生互动包括师生之间通过言语交流和言语互动;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境互动;通过空间距离的接触,增进师生感情的空间互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师生互动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师生互动的方式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频繁地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互动的技术和时间,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展开适时、适当的互动活动;最后,大多数教师只注重与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互动,忽略了与学生进行情感和人际交往的互动,没有真正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没有体现出师生互动的价值。
合作能力是评价人才的基本标准之一,注重师生合作,用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来弥补学生自控力的不足,使教师成为领航学生的“灯塔”,才能使教与学更加和谐。总而言之,师生互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转变教师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往往沦为配角,师生地位不平等。试问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怎么会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呢?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为有效开展师生互动打好基础。
2.讲究互动的技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互动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中,有的教师只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如果教师过于频繁地提问,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互动方式,充分把握师生互动的技术性和时间性,以提高互动效果。如在学生学习疲惫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角色扮演的互动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以放松学生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师生互动模式的成败。小学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教学对象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他们刚开始认识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仔细研究和学习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特征,使用科学的师生互动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关注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更新思想观念,做一名尽职尽责的教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拉近距离,培养师生感情,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语文教学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当代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低下,学生对信息的摄取、分析以及反馈能力都还处于小学生水平。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课文以及阅读材料的理解并没有很到位,甚至有较大的偏差。因此,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活跃语文教学氛围,将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要让中职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观念和转换角色。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文如下: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专业技能、轻文化知识的现象。在思想认识上觉得学习语文对今后的工作生活没有很大帮助。除此之外,中职语文教学目前仍然是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讲台下扮演忠实听众,更有甚者,学生并不理睬老师而做自己的事。这样的课堂氛围使教与学没有真正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枯燥地把字、词、句、用法、使用效果等分解讲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更谈何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呢?种种因素导致了中职学生的书面语、口语能力以及阅读能力普遍低下。
分析当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中职语文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学生学不得法。为了追求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体现的“教学质量”,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更苦。就教学过程本身看,其原因首先是教师们往往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灌输的对象,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们的承压力,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境地,他们往往疲于机械地应付老师布置的任务,缺少一套适合语文和自己个体特点的学习方法,更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习的效率也就越来越低,削弱了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
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呢?
首先,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这是提高中职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是关键性的第一步。
当前的教学模式满足于让学生单方面地接受教师的繁琐分析和现成的答案,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降低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应付了事,也使得作业失去了它原有的加强巩固作用。
因此,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活跃语文教学氛围,将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要让中职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观念和转换角色。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职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教师应该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另外,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丰富课堂内容,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致。例如,在《孔雀东南飞》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整个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因而更加理解主人公真挚的情感,而不是单纯地讲解字词的文言翻译。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学习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主动性。
不同于以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更多的师生交流有助于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形式,也能让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正如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学生们能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教师还能从中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有利于教师指导、点拨学生走出思维误区,以及拓展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思维空间,正所谓集思广益。如此一来,师生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都能从不同层次上得到启发。
其次,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主动性的另一有效途径。
目前,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另一普遍现象就是:仅限于课堂上听老师讲说,极少有学生在课后会花时间消化、吸收课堂上的内容,更遑论在课余时间涉猎课外语文。大多数学生对语文的重视度不够,导致了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组织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以结合课堂所学,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种有趣又生动的活动形式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益匪浅,也可以大大地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例如,在课余时间组织辩论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学生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口语以及书面语等能力都可以得到极好的锻炼,而这些锻炼在平时课堂上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试教育的传统观念以及课时的限制往往会被忽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此类活动能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能使学生体会到语文所带来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积极主动性。值得一提的是,在组织此类比赛时,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完全任由学生自己准备或者过度介入都会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样就不能很好地从活动中受益。
再次,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积极主动性的保障。
当代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低下,学生对信息的摄取、分析以及反馈能力都还处于小学生水平。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对课文以及阅读材料的理解并没有很到位,甚至有较大的偏差。阅读是学生感受语文魅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心灵的熏陶,获得了满足感,学习起来自然更加轻松愉快。
然而,阅读和写作一样没有“定法”,但也不是无“法”可循。
总结平时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三种阅读方法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一是比较性阅读。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式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从语文教学方面看,比较法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方法。比较可以使学生结合新旧课,实现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收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的效果。
二是目的性阅读。所谓目的性阅读,就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这就是目的性阅读。这种阅读效果取决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过难,思而不得。三是质疑性阅读。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个大的语文教学氛围下改善当下的中职语文教学现状,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积极性。中职学生本身也应该努力克服自身不足因素。在思想上,应该改变“语文无用论”的旧观念,重视语文如同重视专业一样,摈弃厌学语文的情绪。并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更能激发中职学生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极大地推进中职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为了有效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充分的尊重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合理的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质的学科,必须要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由此可见“,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对朗读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学会朗读,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一、前言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朗读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对于知识点的讲解,而没有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课文进行理解。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许多初中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并没有养成朗读的习惯。正是由于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所以导致朗读渐渐地被人们所忽略了。但是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基础,教师必须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他们养成朗读的习惯,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
二、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重讲轻读
要想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首先必须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朗读时间。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给学生时间来进行朗读,而是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花在了知识点的讲解上,从而使得学生没有时间来进行朗读。许多初中语文教师为了将课文内容进行梳理,于是就将课文逐字逐句地为学生进行了解读。但是语文学科往往更侧重于感性认识,即使教师十分细致地对课文进行了解析,学生也有可能会不理解。但是相反,如果让学生自己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代入了课文的情景之中,或许能够对课文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再加之许多教师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并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所以就使得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朗读。
(二)朗读教学的目的不够明确
虽然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却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大合理。一些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课文进行朗读,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了一定的朗读时间,并且专门增设了朗读环节。虽然看似学生进行了朗读,但是大部分学生仅仅只是为了朗读而朗读,并没有带着思考去读。再加之教师也没有就学生的朗读提出具体的要求,没有明确朗读教学的目标,从而就使得朗读教学流于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而且,朗读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读,教师也应该为学生进行朗读示范,并向学生介绍朗读技巧。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使得朗读教学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即使是进行了朗读教学,学生也没有太多实质性的收获。
(三)学生对朗读的认识存在偏差
许多学生对于“朗读”都没有准确的理解。他们认为“朗读”与“读”是一样的,但实质上“朗读”与“读”是存在很大差别的。“读”所强调的只是将课文读出来,所以“读”往往是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和思考的。但是,“朗读”不同。“朗读”要求学生有情感地将课文读出来,并在读的过程中有所思考。正是由于学生认识上的偏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当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朗读的时候,学生往往只是在读,而没有进行任何的思考。这样的朗读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这种形式的朗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因此,教师应当及时纠正学生认识上的错误,从而使朗读教学能够正常开展。
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一)让学生重视朗读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时刻记住这一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教师必须先要让学生对朗读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学生正确理解了朗读的含义,并对其引起重视,朗读才能够真正发挥它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为此,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朗读的含义以及一些朗读的技巧,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朗读,将“朗读”与“读”区分开。要让学生重视朗读,教师应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只要学生对朗读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进行朗读。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朗读示范,或者举行一些朗读比赛,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来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得他们发现朗读的好处,进而对朗读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要使得学生重视朗读,教师还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营造班级良好的朗读氛围。如果整个班级都对朗读引起重视了,那么即使个别学生不喜欢朗读,为了跟上班级的步伐,也会对朗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在课前做好朗读准备
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之前,应该让学生事先做好朗读准备。课前的朗读准备可以让学生在进行朗读时更加有自信,而且还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同时,课前的朗读准备也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教师也需要做好课前的朗读准备工作。要做好课前的朗读准备,教师和学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练好普通话。因为普通话是朗读的基础,如果普通话水平有限,那么在其进行朗读的过程中,必然会影响到情感的表达。所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必须要有扎实的普通话功底。其次,就是要掌握必要的朗读技巧。朗读有着很强的技巧性,如果对于这些技巧不能够有效掌握,那么朗读必然要受到影响。朗读的技巧主要包括停顿、语速、重音和语调等。只有注重这几个方面,才能使朗读更加有感情和感染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许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朗读,主要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这部分学生往往不敢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因此,他们在朗读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来自于他们的心理。对此,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将直接影响学生朗读的效果。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良好,那么他的朗读一定是自信和充满感情的。相反,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差,那么他的恐惧和不自信必然会影响朗读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使他们对自己充满自信,更好地进行朗读,使朗读的过程更加轻松、愉快,最终使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莉.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0(10):77-79.
[2]黄永红.试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2):59.
[3]顾春霞.初中语文朗读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途径[J].考试周刊,2010(14):67-6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寻求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该文从三方面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新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和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很多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做才能真正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呢?
一、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只要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反,如果他对语文不感兴趣,就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继而放弃学习。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下面笔者介绍几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是教师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而设计的。成功的导入,不仅能够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巧设悬念导入新课,也可以讲故事导入新课,还可以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衔接点导入新课,只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用,就一定能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其是否成功关乎着学生兴趣的增减。因此,教师要重视情境的创设。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如以语言描绘情境、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等,让学生在或生动形象、或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走进新课的学习。
(三)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初中生求知欲强烈,竞争意识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组织竞赛活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地学习。一般来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竞赛活动有很多,如古诗背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教师只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用,就一定能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比、赶、追、超的过程中掌握更多语文知识。
二、以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除了教师的教外,学生的学也很重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过于注重教,以自己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学会讨论
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我们应将其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培养他们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有学生提出文中父亲身体肥胖、行动不便,而“我”是一个壮小伙子,买橘子一事应让年轻力壮的“我”去,不应让年老多病的“父亲”去。对此,我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就这一独特而新颖的见解进行讨论。课堂上,学生探究情绪高涨,经过激烈讨论,深切地感悟到了父爱的伟大。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如果学习仅是学生通过教科书这个载体、教师的讲解这个媒介来进行的话,那么学习起来被动枯燥,又哪有兴趣可言?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意识地把课内的每一篇文章当作一个例子和媒介,由它去引出课外那浩淼无边的文学海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感受文学之美。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现今是信息化社会,多媒体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产物之一,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强、传播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将其引入语文课堂,发挥其优势,能够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变为形象的图像,把静态的课堂转化为动态的舞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一般来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避免眼花缭乱。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已经从形象直观思维进入到逻辑思维阶段,眼花缭乱的图片、动画等并不能帮助他们顺利掌握语文知识,教师应着眼于语文知识的产生过程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其起到利用黑板、粉笔和教具所起不到的作用。二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找准切入点,避免满堂灌。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优势,但也不能满堂灌,有的问题能讲解清楚,就不必非用多媒体不可。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选好时机,找准切入点,在课文的疑惑点、重难点、动情点、训练点引入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三是多媒体要服务于课堂教学,避免替代教师的讲解。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解,教师应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细心指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顺利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我们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使之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林添龙.新课改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4).
[2]徐师品,徐一波.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22).
[3]陈荣建.浅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4).
[4]李玉兰.试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魅力中国,2009(34).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这原本为人类发展自身提供了优越的物质基础,但人类却越来越沉浸于这种物质享受,把它作为一种人生追求、人生目的,忽视了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和自身潜能的全面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运用的对策
1.1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高中语文学习的乐趣。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时,如果仅仅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这篇课文中所展现的情景,对《沁园春•长沙》的印象较为模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将毛泽东笔下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等壮阔之景直观呈现,在学生观看“万山红遍”、“鹰击长空”等多媒体景象之后,就会课文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够站在毛泽东当时写下《沁园春•长沙》的角度,深刻理解这篇课文内容,感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心态和志愿,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2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单一的“黑板+粉笔”组合,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够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节省教师黑板上书写内容所浪费的时间,打破原有的固定教学模式,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指导高中学生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劝学》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在课堂教学前收集一些有关《劝学》这篇内容的相关多媒体教学课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进行完善。在课堂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学课件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指导学生全面理解和学习《劝学》这篇内容。
1.3借助多媒体技术,发散学生语文思维
灵活借助多媒体技术中融合声像、图片、动画等一体的手段,能够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单元《赤壁赋》这篇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PPT等软件,将《赤壁赋》的文字输入并设置相应的动画和背景音乐,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与以往词赋学习所不一样的感受,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适当的词汇拓展和练习,提升学生对《赤壁赋》的全面理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散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总结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改善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氛围,使高中学生能够在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对语文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语文思维能力。
一、认识具备人格行为起码标准
人格是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外在表现,应该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成熟起来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一般来说,包含智能、意志、感情和品格等方面的特质。具备基本的人格素养,应该有如下几个方面:
1.爱国敬业的精神,追求卓越的志向
热爱自己的国家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现代人类所共同崇尚的价值伦理。通过每一个人发扬敬业精神,担负起自己的岗位职责,来致力于国家的发展,履践爱国的义务和责任,形成自己卓越的志向。屈原、文天祥之所以为后人称道,意义就在于此,每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也是如此。
2.创新开拓的意志,崇尚科学的态度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因此,健全人格还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色彩。在这里创新不仅是指具体的行为层面,从根本上说,其所涉及的是人的内在素质,包括人的观念形态、知识准备、品格意志和价值追求是否体现创新的特质。
3.不畏挫折的品质,讲究实际的性格
现代社会充满机会,为每一个人赢得成功创造了广阔的舞台,但拥有机会,必然也有可能丧失机会,有人成功,必然也会有人遭受挫折。只要有竞争,就必然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挫折可能难以避免,具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性。但是不畏挫折的品质与人生,不仅是人格的一种修养,更是我们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求。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启迪我们,挫折或苦难可能让我们内心更强大。
4.维护公正的勇气,关怀弱者的爱心
社会的公正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当代社会崇尚竞争,拉开差距,增加社会活力是明显的,但不公正的情况也体现在社会的一些方面和环节中。一个拥有健康人格的人应该是鄙视和远离这些消极的东西,应该在维护和实现社会理想和公正中有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把个人同社会融合在一起,勇于自觉地同一切妨害社会公正和健康的现象和事物做斗争。如,苏教必修四“底层的光辉”专题学习,我们就能感受、体悟人性之美,获得关爱、关注他人之心。另外,还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善待生命的情怀、终身学习的观念、慎独自律的功夫等。健康健全的人格,应该是建设有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高中语文教学人格素养培养
作为教育者,我经常思索着我的学生,思索我作为一个教师的价值和意义,思索着如何在我的语文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才成人。
1.和谐平等,教育的第一生命线
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蒙恩父母的抚养,生存的需要已基本解决。那么在生存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紧接着的是爱的需要和尊严的需要。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正视他们爱以及被爱的归属感的需要。课堂教学中,可以是朋友似的平等探讨与争论。如在苏教必修五《报任安书》《渔父》学习中,一个择生,一个向死,我们都要强调他们的选择的价值,但是学生可能不这样认为。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和掌握背景中,来发现他们忍辱苟活与舍生赴死的价值。再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让他们认识到生命与尊严、生存与理想等问题。
2.对话体悟,从文本走向心灵和生命
一个学生,哪怕对语文再感兴趣,如果学习中得不到成功的愉悦感,那么兴趣最终都会消失。成功的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指语文学习的成功,更是人生的成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走向社会的人才,应该是眼界宽广、心理健康,而不能成为学问、技术高超的精神病人。对话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推动他们的人格自由发展。语文课堂的对话围绕文本的对话。成功的语文课首先从文本角度来理解作者创作的目的,体悟其中的情感。围绕文本我们展开多维的追问,如双基的训练、语句的涵品、景色的风韵、构思的巧妙、作者在特定时代的情感。这些是语文对话的基础。我在教《听听那冷雨》时,学生从多维角度分析,有雨景的解析、雨文化的体悟、从金门街到厦门街的时空交错,学生从发现到对话,对话到争论,争论到发现,到感悟总结,我只是一个局外人,在他们无法解决时,我才出面指导。看着他们开心的交流,甚至连上次课前演讲时站了三分钟说不出一个字的女学生都能侃侃而谈时,我心头一热。
但是文本的对话,还不能进入最高思维的感悟。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个从基础走向对话,产生思维火花,进而反观自我的过程。这样才会产生真正的思维,体验式生命的成长,以及自我人格和生命的提升。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语文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中考考试模式的影响,大多数语文教师只注重语文理论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语文教学实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知识是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注重初三语文教学实践内容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内容摘要:情感教育作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情感教育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又符合初中语文教学当前的发展趋势,因而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本文拟从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出发,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应用
情感教育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的设置,关注学生态度、情绪等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情感发生变化,向着更高级的情感品质发展,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促使教学活动顺利的进行。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即指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具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将其传递给学生,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其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情绪情感的培养,积极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情感素质。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要求将情感教育与过程方法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语文教学目标的完成。新课改强调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把握和课程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外,更加关注和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情感的需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激发其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从而主动探索语文的奥妙。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提高审美情趣,使语文教学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而这也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一)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融汇情感教育
教师应注重将情感教育有效融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中,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就建立在教师对于教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合理挖掘其中情感教育的因素,并结合具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营造完美情感氛围。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注重语言的运用,通过精彩的描绘将课文内容生动的重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其以美的享受,陶醉在中国传统文字的美妙之中,还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经历,领悟语文课文中所要传递的信息和感情,从而引发学生的共鸣。这一过程建立在教师对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并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可以以集体朗诵的形式品味古文和诗词的美好,也可安排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通过亲身体验人物所处的环境,揣摩人物心态,从而带入具体的情景当中,以互动的形式激发其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教学内容,把握语文学习的精髓。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通过多媒体技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形式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其客观、真实的情感。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扩展其情感空间,使得语文教学效果更佳明显。如在讲述初中语文《济南的冬天》一文时,可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济南冬天的相关图片和视频,配合有感情朗诵,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济南冬天的美景之中,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对于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三)注重教学实践,有效培养情感
初中语文除了注重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写作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之外,也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意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初中语文在培养学生实际语文运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通过实际的写作课程和阅读理解课程,锻炼其正确运用词语表达感情、抒发感情的能力。而语文知识的积累,不仅仅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教学内容,更多的来自于生活中的实践和观察。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从自然中领悟到美,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能力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目标和任务。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束缚,积极开发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成果,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向着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
【摘要】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学校和教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加大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力度,初中语文也不例外,而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种情况,笔者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美育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浅见,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初中语文;美育教育;实践
在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而美育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本文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其他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察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已经有了重大的突破,从以前的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方向逐步迈进。而情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饱含着人们的喜怒哀乐,从本质上来讲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体会。众多的文学名著,都饱含着丰富的情感,甚至有一些文章都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很多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都是有感而发,借笔抒情。学生在对作品进行品读的过程中,也能从作者所写的文字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领略到他的心情。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发挥好其引航灯的作用,不仅要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经常地进行观察,在课堂上,还要帮助学生和作者之间建立一条情感沟通的有效渠道,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沟通的零障碍,从而促进学生审美观察能力的提升,为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夯实了牢固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
所谓的审美感受力,指的就是,感官对审美对象所进行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让学生能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很多学生在对事物进行感知的过程中,更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感知又伴随着整体性特点。当审美对象出现在学生眼前的时候,再经过教师的有效引导,经过仔细的观察和思考之后,学生对审美对象形成了一个较为整体的印象,并转化为自己的感知。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方法有很多,教师应给学生营造一个美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置身其中,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知器官,去感受美、发现美。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构建相应的情境,使语文教学内容从文字到实境的顺利转变,从而让学生能够对文章感知更为深刻,扫平文字给学生带来的审美障碍,加深学生对课文情境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力。比如,在讲到《春》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将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示出来,并配备优美的朗读音频,通过相应情境的建立,构建出美的氛围,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所谓的鉴赏能力,是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和鉴别的能力,也就是对审美对象的评价能力。一般来说,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其方法主要是从比较分析入手。人们在进行事物的比较过程中,对事物的感知是比较全面而深刻的,在看清事物本质的同时,也能正确揭示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就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沁园春•雪》这两首诗词为例,虽然,他们都是对雪景的描写,但是,岑参的这首诗主要是对冬季的寒冷进行渲染,抒发了和朋友之间的不忍离别之情。而毛泽东的词,主要是对雄壮的祖国山河进行了赞美,豪迈大气,气势磅礴。这两首诗词内容相似,风格却是相去甚远,其情感也有很大不同,通过这种对比的手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显著地提升。
四、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可以说,审美创造力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最终目的。学生通过审美观察力、感受力、鉴赏力的提升,有了较为丰富的审美体验,然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审美能力的适用性得到显著提升。提高学生审美创作力的途径有很多,具体来说,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饱含感情的朗读是提高审美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后,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可以说,学生的写作过程,就是其进行审美创造的过程,想要写好一篇作文,自然离不开合理的想象以及美的创造。由此可见,通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审美教育作为现代语文学科中的重要课题,是具有非常大的魅力和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心田浸润着审美的清泉,从而让学生进入审美的世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赵进军.在阅读教学渗透审美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
[2]胡波.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10).
[3]刘孝明.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俗话说: 文史不分家 ,心理学和语文学科也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语文教学中心理学知识的渗透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小学时期是一个学生人生中的关键期,面对好奇的世界,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在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将会影响一生。面对作为教育、发展主体的小学生,语文教师在课内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具体的语文知识组织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主动求知欲。作者结合实习经历探讨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心理学知识的渗透,分别从教学和人格方面展开论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育、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对语文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搭建教学内容,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对知识的需求程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1]这表明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是必要的,是不能够被忽视的。但是笔者在一所乡村小学实习,很大程度上连师资力量都不完备,教师往往是一身多职,更不用说顾及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在这种境遇之中,笔者尽力站在学生的立场想问题,为他们呈现出不同的教学,下面就教学中和生活中遇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一)认知规律。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表明:人们对那些已经非常熟悉的、习惯了的事物注意力不集中,反而对没有接触过的、新鲜的事物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摒弃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敢于尝试创新,大胆突破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针对《小英雄雨来》这一较长的课文,笔者决定让学生以小组结合表演的形式呈现,这样做有三个原因:一是这样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全身心投入角色;二是文章太长,带领学生通读浪费时间,并且教学效果不显著,很难让学生掌握主要情节;三是小英雄的年纪和五年级学生的年纪相近,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角色中,更容易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这节课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学生将手头的东西“变”为道具,装扮自己,表演得生动极了。
(二)学习技巧。
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初始期,还没有能力总结成熟有效的学习技巧,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表明,我们学习到的知识呈现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在一次自习课上,笔者在班里巡视学生背课文的情况(《狼牙山五壮士》),发现一个男孩子声音特别大,但是明显能够看出来,他没记在心上。我俯身对他说:“其实记忆东西不必死记硬背,要找特点,这个段落是描写五壮士英勇就义的场景的,你可以在心中想象出一幅画面,像演电影似地在脑海里呈现,这样就容易多了。”男孩在我的指导下尝试背诵,果然速度快了许多,后来,他在日记中还提到这个小片段,令笔者感动不已。
(三)规则意识。
无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五年级学生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的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期,一方面自我意识萌发,向往自由,渴望脱离学校、家庭的束缚,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验,自我控制能力差,导致情感行为容易出现偏差。笔者在处理班级事务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本着民主的原则让学生制定班规,不料最后的局面一塌糊涂,每个人都有自己想做的,不想做的,很少从大家的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总结出来的“班规”不像话,最后在有经验老师的指导下,由笔者亲自设计班规供以实施。由此看来,民主不是绝对的,要在保证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情况下,在分析民主对象自身特点的情况下实施才是有效的,否则就是无效的民主。小学生需要一定的规则意识进行自我约束,老师也要意识到这一点。
“心理暗示的本质在于,施加心理暗示的一方希望产生期待效应,还学生自我教育的权利,因为真诚的期待和不懈的努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所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2]。对学生的尊重是心理暗示的基础,教师要做的是尊重和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让他们在享受别人尊重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
(一)自尊是成功的基石。
笔者班上有一个调皮的男孩,记忆力超强,同时异常懒散,几乎每次背诵都拖到最后。针对这个情况,笔者采取三步战略,软硬兼施:在全班同学面前鼓励他,让他立军令状;利用校讯通给家长发信息,表扬他的进步;课间找他谈话,赞扬他的优点。在第二天正式上课之前,他履行了承诺,《胡杨林》全篇内容一字不落地背了出来,有一瞬间,教室里静得出奇,随之爆发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难以置信这个最爱拖后腿的学生怎么会完成如此“艰难”的任务。自那以后,这个男生每次的背诵速度在班里都是数一数二的。老师的肯定,家长的赞许,同学的尊重,都是他改变的原因。
(二)言必信,行必果。
小学生事事以老师为榜样,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肯定是莫大的“荣耀”,但是一次笔者犯了个“不可饶恕”的错误:自习课上揪出一个不学习的“捣蛋鬼”,惩罚她写一课的生字,第二天检查,随后的几天这个学生一直闹情绪,排斥语文课。笔者苦思冥想不知为何,在交谈之后才得知,原来是笔者自身的失职:该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自觉接受了惩罚,但是,第二天却没有被要求检查,感觉劳动成果受到了忽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每念此,笔者都惭愧不已,原来自己的分量在学生的心目中如此之大,教育工作真的容不得半点走神。
教育要遵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从根本抓起;语文学习要引导学生探索更广阔的天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育的道路上,每一位老师都任重而道远。
浅谈语文教学中心理学知识的渗透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小学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一直以来,人们想方设法提高小学语文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从国外的文献和国内的合作学习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高效性和优越性。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运用探讨全文如下: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早接触的一门课程,它既是中华民族悠悠5000年传统文化的最佳载体,又是培养小学生感性思维和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的前沿阵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人心,小学语文课教师们在对待学生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加大语文课程的合作教学力度。通过推广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改革,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开展一系列有益的合作学习模式方面的有效探索。“合作学习”是我们国家教育部,在综合考量了西方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崭新的教育观念。在20世纪的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思潮的风起云涌,人民群众的物质财富日益增大,开始逐渐思考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弊端,提出新型的合作式教育教学方针。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标准》推出了以后,我们国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一种新型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强调将学生分成合作学习的小组,可以按照座次顺序的天然分配来进行组别设置,每一个小组推选出一个小组长,每一个小组既是一个独立的语文学科讨论学习的分支,又是其他学科发展讨论式学习的基础。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和学生在日常语文教学的过程完全被割裂了开来。学生只负责单纯的学,使用笔和纸对黑板上板书的知识进行快速记忆,老师只负责大量的教,在教学过程中向同学们灌输一整套学习语文课程知识的理论和要点。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单纯的教授关系体现的是“普鲁士”式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课模式。这种授课模式比较呆板,是几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体现出了集中化和流水作业的特点,因此,这种活动没有充分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虽然延续了几百年,但是越来越呈现出教育方式呆板、僵化不配学生接受的特点。
(一)安排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在当今时代的小学语文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广大的语文教师必须要不断强化“合作学习”的教学观念,以《悯农》为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由于其意境比较优美,文字比较简练,浓缩了华夏民族的几千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因此,小学生由于初步接触语文古文课本知识,虽然能够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背诵和记忆,将这片课文初步消化。但是,由于小学学生缺乏知识厚度,因此在感性理解层面,很难以真正实现对古文作品的透彻理解。针对这个现实问题,语文课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对于古诗中难点的理解。正因为如此,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针对每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不同,开展差异化教学,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将小学语文课程知的基本方式基本方式运用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去。
(二)对语文教学课程展开优化设计
在新时代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考虑怎么教学生,还要思考如何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学到最快和最好。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将小学语文教师从繁重的语文课程板书教学过程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同学们在学习中对课本知识理解的难点,对阶段内的语文教学课程设计展开优化和调整,满足学生理解和吸收的需要,最终体现出素质教育阶段,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习过程的时效性。
(三)使用新型多媒体教学方式
在小组讨论的小学语文课程学习的基础之上,通过使用图像、文本和声音相结合的新型多媒体教学方式,改变了以往教学活动中单纯的书面教学的形式。在新课标的语文教学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合作式教学的基本工作,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相互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及时地将课程学习中的疑难知识点反映给教师,教师也能够实时把握学生的心理走向。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合作式”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给与学生充足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安排学生积极准备发言内容,在思维碰撞与交互的过程中,鼓励小组内的学生积极向全班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最终的观点定性阶段,安排小组组长为代表的集中讨论,形成语文课文剖析的最终结论,从而促使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逐渐独立,思想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小学学生将会面临素质教育的人生重要考验,因此,小学阶段既是决定学生人生道路走向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逐步实现语文能力巩固和提高的黄金时段。学校在针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活动中,重点是要体现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视,切实深化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关联。
在教育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进度不同和个人特点的不同,因势利导,设置符合具体教学环境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合作”和“交流”,为今后的九年义务教育打下坚实的意识形态基础,从而在根本上保证学生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8.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范文3篇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于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对于自主合作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自主合作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本文就自主合作式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发现自主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掘它的优势,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旨在为广大教育者进行教育改革作参考。
关键词:自主合作;中学语文;应用分析
1.1传统教学的弊端
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单纯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标,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与学生没有互动,知识强塞给学生而不顾学生是否可以消化,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厌烦情绪。这种教学方式下,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死板,学生在学习中提不起兴趣,对于不懂的问题也不能及时的与教师沟通,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自主创新能力都较低,不利于新时代的需要和在社会中的发展。
1.2自主合作学习的优势
自主合作学习中,教师将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解决。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的用处。自主合作学习中,教师为学生创建的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加强,从而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取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自己学习或者与其他组织成员合作来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满足了学生的自豪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2.1组织自主合作学习时片面注重形式
自主合作学习的推广使得很多教师将它引入课堂,但是,一些初中教师由于没有正确的理解和学习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质,在实施时出现了一些问题,自主学习成为了一种新形式而不是新的教学办法。教师只是将自主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教学效果低下。教师使用方法不娴熟,学生难以接受这种转变,一时难以适应,在学习中摸不着头脑,最终导致教师和学生时间的浪费,学习效果也不理想。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提高,反而下降。
2.2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不能科学合理的平等分配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之间的协作能力,教师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进行合理的分组,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和性格进行分配,但是一些教师在分配时经常出现偏差,教师对学生的分配不是根据公平合理的原则,而是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分在一组,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被分在一组,这严重地违背了教学的意义。教师的这种做法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也会对他们的心理阴影带来一定的不好影响,这严重违背了教师的基本道德。
2.3对于合作自主学习成绩的评价不科学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成绩是根据考试成绩进行判断,这种方法一直是初中教师评判学生的标准。自主合作学习下,学生被分为小组进行学习,这种整体模式使得教师在评判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不能再采用传统的评判标准,但是由于国家没有相关的评价体系,教师仍然按照原来的不合理的评价体系来划分学生,小组中的个别人会影响到小组的排名,这不利于学生在小组中的学习和发展。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降低,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模糊,最终影响自主合作学习的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总书记强调的是学生素质的全面展开,因此,学生的进步并不是只靠学习成绩来进行判断,但是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很多学校和机构仍然是将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与教师的考核挂钩,这就打击了教师开展自主合作教学的积极性。
1.1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虽然自主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学生取代,但是,作为组织者和协调者,教师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教师能否科学有序的组织自主合作学习,是课堂成绩能否取得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要加强对教师技能的强化,可以为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讲解,使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深入了解和灵活使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和组织学习活动,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1.2建造积极良好的学习氛围,明确教学目标
自主合作学习虽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但是,并不是全盘否定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定好学习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时进行及时的帮助和引导。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也需要进行改进,在课堂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的课题内容直接决定了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有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关心和喜欢的事物来进行课堂的引导,上课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用话剧,游戏等多种形式来丰富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3合理分组、科学的组织课堂
教师在进行分组时要秉着育人的职业道德,对学生同等对待,不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和进行分组,在分组时要科学公平的进行分配,避免将成绩好的分为一组,学习差的组成一组,以免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均衡发展学生的素质为前提,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特长进行分配,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教师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要进行有效的帮助来完成他们的学习。自主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地位降低,但是课堂的组织还要由教师来完成,管理好课堂纪律,以免课堂出现混乱现象,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
1.4完善教学体系,科学评价教学
教学方法虽然得到了改进,但是如何评价教学成果,国家和社会并没有系统的相配套的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产生怀疑。这就要求国家进一步的推行新课改,确立和完善学生全面素质评价体系。学校在对教师进行评比和考核时不能单纯的以科目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而应该注重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时也不能单纯的以学习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而是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来进行评价。
自主合作学习是我国语文教育者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探索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由于这种模式的大力宣传,自主合作学习模式已经在全国语文教学中普遍展开,问题也普遍存在,因此,教育者要结合自身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克服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我国语文教学的科学发展,为国家提供全面素质的人才。
自主合作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初中写作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特定的情境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将各种情感融为一体。情境教学法主要有观察情境法、游戏情境法、多媒体综合法、表演再现法等。这些方法和经验对情境作文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看,他们的写作能力一直不强,影响到他们最终的考试成绩。本文分析了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情境教学法,从创设情境、巧用情境两个方面阐述了其在写作教学中的作用,旨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经济与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进,情境教学法也越发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语文学科是有效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载体,而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科学地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
1.教学方式单一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要么让学生跟着写作教材的内容走,要么依据写作教材中提出的方案为写作目的,要么教师自己安排写作题目和要求。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学会写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意义,更不能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创新。
2.忽略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
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不高,基本功不扎实,写作能力自然不好,所以教师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功底。就好像我们要建一座高楼大厦,如果没有牢固的地基,那么整个房屋的结构也不稳固,房屋很快便会倒塌。写作教学也是如此,学生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写作教材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写作基础,但是有些教师却视而不见,认为教学生学习写作的基础知识是浪费时间。这样的传统观念不利于培养学生扎实的写作基础,也是制约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一大重要因素。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写作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写作的主题,并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音乐、动画等材料,然后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来,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意境中去体会。
如在以《老照片的故事》为主题的写作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以老照片为主题的情境。先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想一想自己家中有哪些老照片,这些老照片背后隐藏着什么故事,它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拍摄的。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关于老照片的故事、视频、动画、图片等。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的要求之中,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2.巧用情境,融入学生的生活
在写作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把写作教学融入到生活中,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生活化的素材,给予学生足够的写作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想法融入到写作之中。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写作基础,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不但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如何呢?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更是势在必行。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注意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出发点,在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树立信息意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等环节上寻找最佳整合点,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信息技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既能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生动的视觉享受,又能挖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令他们耳目一新。如在教学《悯农》时,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契机,播放农民劳作的影像资料,阐释粒粒来之不易的道理,借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诗的含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懂得珍惜粮食和现在的幸福生活。
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备课时,教师可以考虑怎样将信息技术融合进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童话故事的视频、场景、话剧等,然后设置“小女孩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出来卖火柴?”“小女孩死时为什么带着微笑?”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在观看多媒体时,就会带着这些问题去看,并不断思考,达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信息量丰富,但是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积累不足,以完全掌握这些教学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将课程内容、文本及动画等元素整合起来,通过信息技术较强的表达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帮助学生保持长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1.不重视信息技术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教师,思想保守,比较抵制新生事物,很少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对相关信息技术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也应付了事,这直接导致信息技术的利用率不高。
2.忽略与学生的互动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初衷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的互动。但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让计算机来唱主角,教师置身事外,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忽略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缺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
3.忽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
信息化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使课堂直观生动,但忽视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它容易导致学生对信息化教学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1.语文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
在运用信息技术服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改变以往的形式主义,用科技手段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将信息化运用作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教师要重视优选课件,运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深入浅出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呈现出由知识点到知识面的转变效果。
2.通过信息技术加强小学语文课堂的互动性
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计算机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间的互动性等,通过多方位的互动建构语文知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件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网络链接,拓展课件内容的内容,实现课堂与网络的互动性。通过一系列的互动活动,能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重要工具。
3.启发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
语文教师不仅要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而且要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寻求知识的方法。这样一来,就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有效地整合起来,使语文课堂更具趣味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新视觉、新思维、新理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相关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中职语文教学越来越难以发挥它的作用,有一种被边缘化的趋向。在新形势下,如果不改革中职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必将渐行渐远。因此,应正视现状,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专业结合;化短为长,增强中职语文课教学的针对性;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创新方法和手段。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持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目前,中职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对于人才培养的另外一个平台,承担了社会上一大部分的教学功能。本文首先就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目标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分析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于此,提出了几点中职院校进行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主要策略。
在中职院校中,语文教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语言能力的得体与否。在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学功能的定位是非常明晰的,但是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都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教师怠教等不良现象。因此,在新时期下对高职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刻不容缓。
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切实做到加强学生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教会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使学生具备丰富的语言交际能力与语言运用能力,这是时代对于语文教学的新的要求。同时,中职语文教师还应该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在课堂上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步树立学生的主体性品格,让学生的读写能力等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得以全方位的发展。
(一)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语文课堂教学呆板无趣
虽然我国已经推行了很多年的素质教育,但是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不够透彻。很多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影响,将语文这门本来很具有趣味性的课程变得十分无趣和呆板。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进行单调的讲解外就是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很显然,这样陈旧的教育方式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
(二)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习
由于受到中国长期功利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只重视有助于就业科目的学习,而将这些语文课程人为的划分为“副科”。学生认为语文课听不听都无所谓,有兴趣的时候就听一听,没有兴趣的时候就用语文课的时间来做其他学科的作业。长期以往,这样畸形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的审美情趣日趋下降,学生也变成了只会学习的“机器”而已。
(一)在进行教学设置上与社会需求相呼应
在中职院校中进行语文教学,应该注意将课程的设置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目前,很多的中职院校,语文课课程的设置都直接是照搬一些普通中学进行。但是其实这是不合理的。中职院校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中,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给社会提供社会性的技术人才。因此,中职院校在设置语文课程的时候要结合职业属性,加大对专业技术岗位的教学评估调研力度。并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职业能力分析的过程让语文教学的内容符合中职院校的学生,也使得语文教学的效果和效率大大得到提升。
(二)构建和谐教学氛围,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在中职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是十分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的。这就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师高高在上的地位,与学生交朋友。同时,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对于某篇课文写作意图和写作手法等展开平等的对话。例如,教师进行《雨中登泰山》这篇课文的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介绍学者的权威解释,进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谈出自己对于这篇文章的看法。学生在好奇心的带领下,大都会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说出自己对于“泰山”象征意义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教学效果自然比传统方式提升许多。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板书教学是教师最爱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长期呆板单一的讲解教学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进而让最终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求语文教师积极采取形式不一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其中,利用多媒体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多媒体能将相关知识生动有趣的展现给学生,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例如,语文教师在进行《胡同文化》这一课内容的讲解的时候,可以事先要求学生将自己或者是家人与胡同的故事或者是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大家进行分享。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给学生放映不同地区不一样的胡同风貌,并使用多媒体,对胡同的发展变迁进行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在这样的基础上,在进行授课,效果自然会提升很多。
(四)以学生发展为教学目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估
当前中职院校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既要通过语文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态度和文学鉴赏水平等各方面给予正确的评价。具体来说,语文教师要多用正面鼓励的方式来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的进步和创意进行公开表扬,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不佳的地方,教师也应在单独沟通的时候进行指出。同时,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保证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受到教师正确的评价,而不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职语文课程是一门锻炼学生文字功底,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教师和学生都要给与其极大的重视。语文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对中职语文的课堂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合理的创新和改革,才能使每位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提升中职语文的教学水平。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