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如何加强语文课堂中师生互动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41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当今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大力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生互动,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生的学科,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不仅有利于教师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增加学科吸引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吸收学科知识,培养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更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重要途径。所以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师生互动具有其现实意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课堂上师生有效互动的重要性以及师生互动对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了解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情况,然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找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信息技术课堂师生互动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师生互动;研究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并没有将学习过程交给学生,其教学互动效果并不理想,没有为学生提供质疑、比较、选择的时间,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构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高中新兴的课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通过合适的途径对其进行改进,进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展开互动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可以对以往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兴趣。
(一)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
体现学生的参与性是互动教学模式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实践对知识进行获取,真正做到主动的学习。
(二)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在学习过程中集思广益,这对学生解决重点与难点问题是非常有利的。
(三)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掌握情况如何,直接影响着下一段的教学计划,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可以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疑难点,进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有针对性。
(一)硬件资源环境问题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地点多在多媒体教室,与普通教室不同,多媒体教室中电子器材的使用使得教室很难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多数学习在机房的投入上并不高,维护也不及时,计算机数量很难得到保证,因此课堂纪律很难得到保证,同时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二)学生信息水平两级分化
学习兴趣、学习心态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产生影响,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层次参差不齐,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问题频频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因为已经非常熟悉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懒散的状态,同时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跟上教师的步伐,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教学课程的开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三)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
机房是信息技术的主要课堂,在课堂中学生面对的是计算机,教师仅作为计算机与学生的媒介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得到极大的下降,很难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行为进行发现,因此对学生的自控能力要求非常高。目前高中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不乏一些玩游戏、浏览网页以及聊天等现象,多数学生并不能形成良好的自控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降低。
(四)重视教育轻视管理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些失当行为直接导致严重课堂问题的出现,还会使学生在情绪上出现不满的情绪,所以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学的开展。多数教师在课堂管理中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往往凭经验对出现的课堂问题进行处理。在教学课堂中教师扮演着管理课堂的重要角色,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教师不能出现将其看做是个人的管理行为,一旦将教师的处事风格作为管理学生的标准,那么课堂教学就不会得到科学的发展。
要想对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进行良好的营造,首先应该加大硬件投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一台计算机进行学习,并加强对计算机的维护,其次,教师应该对教学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
(一)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深入的了解
深入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后,应针对信息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进行补缺补漏,例如笔者针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强对信息技术措施的了解,使学生之间在信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得到尽量的缩小,结合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展开教学。
(二)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认识得到提高
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的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将学生看作是教学课堂中的主体,同时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至于自主学习是否能够得到良好的效果,直接由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控制能力来决定。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实现互动,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倡导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而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同时自我控制管理在课堂中非常重要。教师主要起到督促的作用,进而构建一种自主、平等的管理机制,这样一来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师生还要展开有效的互动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就能真正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三)建立信息技术课堂行为管理标准与规范
有效课堂管理的实现关键在于对不必要问题行为的出现进行避免,也就是说使问题没有发生的机会。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该在普通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出信息技术教育的特色。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互动教学中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增加,同时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互动教学模式的展开对高中各科教学都存在的重要的借鉴意义,要想使互动教学模式得到普及始终存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但是只要能够将问题最小化,必将会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得到顺利的发展。
相关文章: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疾控中心档案工作也逐渐将信息技术运用其中,大大改变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信息管理手段的引进,极大地推动着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了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也有利于疾控中心档案信息的保存、查询与使用。本文主要分析当前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分析加强疾控档案管理提高中心服务水平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的进步与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信息科技时代,计算机网络得到广泛的普及,促使疾病控制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疾控档案管理主要是针对于疾控工作人员进行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能够不断加强人民的身心健康。而疾控档案管理的工作主要是服务于大众,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以及正常的秩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疾控中心主要是针对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的,对公共卫生进行检测,加强人民健康教育的机构。 疾控档案管理主要是通过收集保存具有价值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对疾病进行分析与研究,做好公共卫生安全的保障,通过将资料进行整合后,疾控档案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随着近几年,医疗制度不断改革,而疾控档案的管理和其可利用的价值就越来越高。因此疾病档案工作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不断加强疾病档案管理工作,提高中心服务水平,才能充分的利用好疾控档案的有利价值[1]。
为了能够做好疾控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要相关的专业职业道德,来提高服务水平。
2.1完善疾控档案管理的制度
加强完善疾控档案的管理制度,主要是以《档案法》为主要实施的依据。一个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是将资料系统的归入系统,做好资料的分类、编排、扫描、录入等工作,要做好纸质版与电子版的信息资料的收集,方便在查找的过程中能够及时的找出相关的资料。为提高疾控档案的管理水平,加强疾控档案的管理水平,主要是以服务为宗旨。做好资料归档的工作,认真落实和贯彻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建立健全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疾控中心对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要有相关的制度进行,充分发挥管理制度作用。因此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其权威性。在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做好人力物力资源上的投资,才能将疾控档案的信息资源更好的服务于信息需求者。
2.2加强疾控档案管理的建设
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信息技术进一步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通过纸质版的资料进行收集并做好管理的工作,而如今为了做好疾控档案的管理工作,要结合信息科技进行发展,将有效的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收集疾控档案信息越来越多,如果还是将传统的收集方式延用到今天,将导致信息资料不能完善系统的保存,档案管理的工作复杂程度越来越繁琐,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加大。因此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要加强疾控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设,将电子信息化应用到当中来,系统的将档案信息资料进行妥善的保存。通过电子信息化的管理,工作人员在查阅资料的时候,只要进行引擎搜索就能将相关的资料进行调取,一方面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减少,另一方面,电子信息能够将资料的影像资料、文字、图片等进行保存,使信息的保存更加专业。
2.3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工作人员的培训
疾控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直接影响了疾控中心的每一项工作,在我国,疾控管理专业人才较少,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档案管理布置要具备有档案管理的专业职业素质,还要具备相关信息资源的现代化的技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能。从事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档案现代化的技术较为欠缺,在当今的时代下,要加强工作人员在管理工作中技术的提升。优化整个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对于计算机技术水平较低的工作人员加强培训。疾控档案管理主要收集较为复杂的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新型的传染病的有关资料,因此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全面的掌握疾控档案管理的工作。我国目前较为缺少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在疾控档案工作中难免的会出现不足。因此为了确保疾控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的运行,记录、收集好相关的资料,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工作人员各方面的培训,促使在工作中服务于大众,将充分发挥档案资料的价值[3]。
2.4增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在传统的服务理念中,疾控档案管理主要是被动的给信息需求者提供服务。例如专业人员在做课题研究时,需要寻找某一疫情的相关资料时,疾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根据其所需求进行资料的有关查找。然而这一传统的服务理念在当今是不可行的,我们要做好服务理念上的创新,由被动服务转变成主动服务,将具有研究价值的疾病、新型的疾病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及时的为疾控中心科研工作人员及时提供服务。服务是档案管理的根本宗旨[4]。
档案工作主要是较封闭的工作模式,因此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工作人员的思想上的传统观念要及时的转变,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档案管理部门要及时发展事业的需要,主动为事业的发展开展服务性工作。疾控档案的管理相当于疾控中心的一个资料寄存室,工作人员要及时的对资料做好录入。科研人员要发表有关课题的学术、期刊、课题研究,都需要大量的资料收集有关信息,以便于在利用的时候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查找到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定期开展专题服务以及科研人员在做课题研究时能够及时提供相关信息资源的服务,将疾控信息充分的利用。加快管理档案的电子信息化的服务,满足档案资料需求者的利用[5]。
在当今时代下,计算机、信息化广泛的普及后,疾控档案的管理要符合当今时代的潮流,疾控档案管理部门要及时的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的电子信息化,将相关的资料系统、完整的进行保存,以便于在科研时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源,进一步的提高疾控档案管理的管理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在工作中进一步的完善,从而提高疾控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
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方便,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这一技术引进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需要教师掌握多媒体与信息技术,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21世纪的今天是网络的时代,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同时也应用到社会上的各个领域,尤其在教育领域,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丰富化,带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提升。在近几年,教育不断的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教学中。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研究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并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加强高中语文和信息技术的联系,采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提升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质量。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更加重视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它集文、色、生于一体,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的科学化和信息化,更产生了一些新颖独特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技术教学、互动式教学等等。随着信息技术逐渐地融入课堂,引来了丰富的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对课堂的延伸进行深入的研究,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
我们拿信息技术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信息技术教学所具有的一些优点是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的学习,而且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学的能力也会增强。
1.教学内容不明确,主次不分
在信息技术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全部,在教学中完全脱离教材,由于信息技术涉及的方面比较多,而且信息资源比较复杂,很多教师都是在盲目的运用,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采取大量的资源,而这些信息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复杂,良莠不齐,教师不对此进行过滤,全部地传授给学生,在这些资源当中有一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但有的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并没有帮助。所以,教师在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时一定要进行过滤,筛选一些适合高中学生的,对学生学习发展有帮助的资源。
2.教学中太过于重视信息技术教学
在现今的教学中,教师太过于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放弃了那些科学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教学其实就是一种辅助教学模式,并不是主要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要理解其内涵,不要盲目地追随主流,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再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教育的今天,信息技术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主流,这就导致很多教师盲目地追随主流,将语文教学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这就导致教学的漫无目的,教学的任务、目标不明确,导致教学的效果不容乐观。
1.在课堂上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要想实现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就必须先将其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其优点。通过比较我们就会发现,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时代性,这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而且这也是和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所在。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何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首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在一旁进行辅助,教师在对教材进行深入的了解后,这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便于设计教学情境
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在给学生提供文字上的东西,这些东西需要学生长时间的分析、理解、消化、吸收,而信息技术教学是利用信息技术把文字东西变得直观、清晰化,便于学生的理解、消化、吸收,这不但缩短了学生领悟、消化、吸收的时间,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和文字东西的结合,这就需要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情境模式。例如,高中语文《水浒传》的学习,学生本来就不好理解而且还是文言文,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吃力,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将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将文中的故事,设计成一个视频情境,让学生结合视频来学习,这便于学生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高涨。
总的来说,在网络时代,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教育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希望广大的教师积极采纳,共同为我国的教育发展做贡献。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加强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新观念,抓好财务自身建设;要通过多种教育途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要建立和优化机制,抓好资金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实行多元财务监控,获取最大利润;要抓好信息系统建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效率。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试论加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财务管理工作是各个企业的核心环节,煤炭企业也不例外,财务管理包括企业资本融通、资产购置、现金流量经营、利润分成等内容,财务管理活动会贯穿到煤炭企业的各个生产与经营流程中,煤炭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与成本管理机制。本文主要分析加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
财务管理属于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财务管理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包括企业资本融通、资产购置、现金流量经营、利润分成等内容。财务管理活动会贯穿到煤炭企业的各个生产与经营流程中,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煤炭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内部的资金风险进行全盘掌控。那么,煤炭企业应该如何做好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呢?
在现代社会,做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核心就是要更新管理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开始,思想对于行动有着极大的影响,为了提升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管理人员必须要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用社会主义核心思想价值观来武装财务管理工作。
1.1 提升信息观念 信息是煤炭企业的发展核心,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而言,经济信息与财务信息都属于商品,在现代社会,煤炭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只有获取到信息,才能够抓住发展主动权。为此,煤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起现代化的信息观念,注意信息的捕捉,建立起科学的财务信息系统,每一个财务人员都要准确、迅速地收集相关信息,促进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财务部门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发挥出财务部门对于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1.2 提升风险理财观念 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煤炭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会遇到各种风险,为此,煤炭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要树立起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提升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以现代社会的发展为基础,提升自身的忧患意识,注意抓住事物的本质,科学预测市场的变化情况,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将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到最小化。
2.1 加强财务会计基础建设工作 选人以及用人是财务建设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为此,煤炭企业必须要把握好财务部门的“用人”关,注意引进职业道德与政治素养高的财务人才,加强他们的培训与教育,提升他们的法制意识,让他们可以严格遵照相关的法律制度开展工作,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作为财会人员,也要注意学习,不仅要学习自身的专业知识,还要注重经营知识的学习,根据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财务预警体系,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2.2 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人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因素,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成效,在日常工作中,煤炭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为他们提供参与学术交流的条件。让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自己工作用到的各项财会知识,还要了解具体的业务流程、其他部门知识、计算机操作方式,成为适应现代化财务工作的新型人才。
此外,煤炭企业还要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奖惩机制,激发出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财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与工作能力。
2.3 制定出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为了有效发挥出财务管理部门的作用,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降低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合理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进行分析,将成本控制工作与技术条件进行密切的结合,从源头上控制好企业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提升煤炭企业的利润。
此外,为了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体系的作用,还要建立起现代化的成本考核体系,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与财务组织的运行效率,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财务部门在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考核到煤炭企业的制造成本、产品质量成本、销售成本、售后成本,还要分析企业的各类无形资本,在内部大范围推广责任成本制度,发挥出成本考核体系的作用。
2.4 建立起完善的内控机制 会计控制即财务管理主体利用内部各项会计信息控制资金的一种活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提升煤炭企业会计控制成效的前提工作,财务企业管理人员需要将会计基础工作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财务组织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对外投资制度、财务审批制度充分地结合起来,对企业的各项投资项目、生产活动、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保障决策工作的科学性。此外,还要制定出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多元化的监控,提升内部的财务管理质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总而言之,煤炭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与成本管理机制,完善会计控制工作,坚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开展财务工作。同时,还要注意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与责任意识,只有深切地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够让煤炭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试论加强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途径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应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焕发生命活力”为基础的新课堂教学理论。这些都促使我们去思考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解放学生,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一问题。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全文如下: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师生互动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师生互动的内涵和重要性,积极探索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并把这一模式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语文学科就是让学生学习母语,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师生互动开展的并不顺利。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学生心理特征及时代发展要求,分析和研究了师生互动模式,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运用策略。
师生互动包括师生之间通过言语交流和言语互动;为学生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境互动;通过空间距离的接触,增进师生感情的空间互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师生互动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师生互动的方式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频繁地使用同一种教学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互动的技术和时间,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展开适时、适当的互动活动;最后,大多数教师只注重与学生进行基本知识的互动,忽略了与学生进行情感和人际交往的互动,没有真正发挥师生互动的作用,没有体现出师生互动的价值。
合作能力是评价人才的基本标准之一,注重师生合作,用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来弥补学生自控力的不足,使教师成为领航学生的“灯塔”,才能使教与学更加和谐。总而言之,师生互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语文学科教学的需要,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转变教师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往往沦为配角,师生地位不平等。试问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怎么会有良好的师生互动呢?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为有效开展师生互动打好基础。
2.讲究互动的技巧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互动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如在课堂中,有的教师只采用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如果教师过于频繁地提问,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互动方式,充分把握师生互动的技术性和时间性,以提高互动效果。如在学生学习疲惫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角色扮演的互动活动,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以放松学生的心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3.提高教师素质
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师生互动模式的成败。小学是一个特殊的阶段,教学对象是心智不成熟的孩子,他们刚开始认识世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仔细研究和学习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特征,使用科学的师生互动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此外,教师还要关注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更新思想观念,做一名尽职尽责的教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善于利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拉近距离,培养师生感情,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语文教学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为适应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新环境,财税改革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和挑战。作为财政系统最基层的乡镇财政,在财政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推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新常态下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是乡镇财政改革和政策实施的有力保障。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常态下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乡镇财政是我国最基层的一级财政。乡镇财政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文章简述了奉化市不断推进乡镇财政建设,进一步提升乡镇财政保障水平和服务发展能力,并逐步建立起与该市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的管理机制,随着乡镇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农村社会管理和改善农村民生的任务日益加重,乡镇财政收支压力明显增大,乡镇可用财力不足、财政机构不健全、管理水平不均衡、事权划分不明、债务规模增长快。文章就此提出在新常态下需寻找强化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关键词:乡镇财政 主要做法 存在问题 对策 管理 研究
乡镇财政是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财力基础,在巩固基层政权,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完善财务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浙江省奉化市在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规范和提升了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和质量,但也存在乡镇财政收支压力大,财政机构不健全、预算执行弱、事权划分不明、债务风险高等问题,在新常态下,乡镇财政应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是一个急需探索解决的重要课题。
奉化市共有11个镇(街道),包括6个镇,5个街道,下辖357个村委会。全镇街道现有在职人员957人,其中行政470人,事业487人,行政退休人员279人。
2014年全市各镇街道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2亿元,当年公共财政预算可用财力13.8亿元,完成基金预算收入10.4亿元,2014年乡镇财政总支出21亿元,年度内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1)建章立制,夯实管理基础
1、建立制度,提供管理依据。近几年,奉化市制定出台了《新一轮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意见》、《中心镇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意见》、《宁波市卫星城市财政体制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镇街道财政规范化建设的意见》、《镇街道财政管理暂行办法》、《镇街道财政工作考核办法》、《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实施意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管理办法》、《党政机关会议费管理规定》和《党政机关培训费管理规定》等制度,一系列制度的出台,为乡镇财政提供了管理依据,夯实了乡镇财政管理的基础。
2、专设机构、加强管理力度。为加强镇街道财政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乡镇财政保障水平,奉化市于2014年11月在财政局内部设立了镇街道财政管理科,专门负责对全市11个镇街道财政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协助乡镇财政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于乡镇财政履行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2)完善体制,提高乡镇财力
目前,奉化市实行“镇财镇管镇用”的财政管理模式,资金以乡镇自身管理为主。为充分调动乡镇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该市在2014年制定的新一轮镇街道财政体制中,按照镇街道经济发展水平,在超收分成的基础上,新增财力进一步倾斜于镇街道。一是通过调低收入基数、增加支出基数、提高分成比例,完善专项转移支付等方式全力保障镇(街道)基本支出,确保机关的正常运转。二是对发展水平不同的乡镇实行区别对待、分别指导的办法,将全市11个镇(街道)分成三个层次进行分类管理,对卫星镇、中心镇和一类镇(街道)给政策,保持其财力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调动其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对二、三类镇(街道)促发展,财力增长与经济增长挂钩,调动其发展经济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转移支付给予适当扶持;对四类镇(街道)保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其正常运转的支出需求。三是通过加大土地出让金分成、增加城建配套费返还比例等措施,确保镇(街道)收支平衡,促进镇(街道)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实行新体制后,2014年乡镇可用财力达到1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4%,有效保障了乡镇财政工作的正常开展。
(3)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质量
1、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奉化市于2013年开始启动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至目前为止,已有3个镇街道开始着手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正式运行,意味着“以拨代支”的资金管理方式将逐步走向终结,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直接支付、授权支付为拨付方式的新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将在乡镇逐步扎根落户。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从2014年开始,奉化市在部分镇试行条形码技术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在实地盘点的基础上,结合条形码技术,赋予每个实物一张唯一的条码资产标签,从资产购入开始到资产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解决了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不符,资产不明设备不清,闲置浪费、虚增资产和资产流失问题,为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可靠、高效的动态数据与决策依据,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全面提升资产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3、建立资金拨付审核机制。以往审计部门对乡镇财政审计报告中反映较频繁的一个问题,就是往来资金太多太乱,根源在于市本级各部门二次分配下拨到镇街道的资金太多太乱,因核算制度规定,这些下拨资金也不能在镇街道财政收支上按资金性质详细记录反映。为了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的管理,奉化市财政从2012年开始,把住国库集中支付的用款计划审查,要求对下拨到镇街道的资金都要通过财政局联合发文下达,由主管局和财政局以联合发文的形式,发到各镇(街道)。资金拨付经主管局拟文后,还须经财政局业务科室审核,分管局长和局长签字同意后,才可发文拨付资金,经过层层把关审核,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通过多年运作,镇街道财政的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大,壮大了镇街道财政支出规模,充分发挥了镇级财政的作用,并理顺了资金的规范使用,有力地促进了镇(街道)财政建设。
4、实现部门预算公开。从2013年开始,奉化市就着手实施镇街道部门预算公开,近年来,不断规范公开工作机制,细化公开内容,截止目前,11个镇街道全部向社会公开了部门预算,所有支出除涉密内容外全部细化到项级科目,“三公经费”预算随部门预算一并公开。
5、推行公务卡改革。该市于2012年9月开始在镇街道全面推开公务卡改革,同时,对公务接待费、会议费等八个结算项目实行强制结算,提高了现金使用的透明度。
6、推进公务用车改革。从2011年开始对镇(街道)实行公务用车改革,并给予个人公务交通费货币补偿,减少了乡镇公务用车的数量。同时,在全面清查的基础上,出台了《奉化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对镇街道公务轿车配备标准进行分档管理,严格控制配备限额。
(4)创新机制,规范资金使用
1、预算管理,推行乡镇财政预算市财政预审制度,镇街道预算在提交镇街道人大审议前先报经该市财政部门预审,该市财政部门加强对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的审查监督,重点审查资金来源、支出安排、科目核算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2、绩效预算,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推行重点项目的绩效预算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调整支出结构、完善财政政策和科学安排预算的依据。
3、债务管理,将镇(街道)政府性债务纳入计划管理,借款主体每年都要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政府性债务计划,财政对镇(街道)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进行汇总、分析、审核后,报市政府审批同意后执行。同时,设立偿债准备金,以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突发性显现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冲击,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另外,为化解乡镇存量债务,由乡镇与市国土部门签订土地收购协议,国土部门以土地核定价置换债务,乡镇债务本金、利息全部由国土部门来承担。乡镇通过土地置换,既化解了债务,又可在土地出让后,参与收益分成,减轻了压力。目前,已消化镇街道债务本金2、6亿元。
(5)推进信息化,促进管理科学化
乡镇财政管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目前,奉化市已建立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平台,全市11个镇(街道)全面启用统一的财务集中核算系统、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管理系统等。通过信息化系统,市财政局对镇(街道)记载的账簿、凭证、报表进行实时查询监督,借助统一的信息化系统,可以将镇(街道)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政策依据、财政信息等内容及时发布到各镇(街道),建立了上下级通畅的信息体系,初步实现了财政数据的统一管理和集中共享。
1、乡镇财政管理机构建设滞后。目前,奉化市11个镇(街道)只有1个卫星镇和2个中心镇实现了财政管理机构单设,其余8个镇(街道)财政所尚未单设。当前乡镇财政管理队伍还存在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专业人才缺乏、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与当前财政管理要求不相适应。
2、乡镇财政预算约束力弱。乡镇财政预算编制虽然有了规范,但普遍质量不高,流于形式的较多。预算执行过程中,大部分乡镇都未按人代会通过的年初预算执行,随意更改和调整预算的现象突出,导致预算运行脱轨,财政调配财力、缓解困难的作用难以发挥,致使部分乡镇当年财政收支预算失控,隐性赤字有增无减。
3、乡镇财政债务控制难。乡镇财政负债是目前乡镇财政工作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奉化市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使债务规模基本得到控制,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截至2014年底,全市11个镇街道债务已突破40亿元,且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借款利率普遍在8%以上,高的超过11%,远高于基准利率。债务构成上,主要为农居房建设、安置房建设、土地储备、新农村建设等,从债务风险来看,部分镇街道政府性债务已经超过警戒线,个别镇街道政府性债务甚至是全年可用财力的数倍,极大地增加了财政风险。
4、政府部门间事权划分不明。各级政府部门间事权及支出存在交叉、重叠、错位,究竟哪些事情应该由上面办,哪些事情应该由下面办,没有划分清楚,乡镇政府成了包罗万象的“当家人”,上面随时出政策,下面不断出“票子”,财政体制中乡镇的财权难以确定。
5、转移支付制度不够规范。近年来,上级政府出台改革政策的同时,往往通过设立专项拨款的方式予以推动。专项拨款中大都属于乡镇财政的经常性支出,如:社救、抚恤、低保、医保等,这些专项较多就不利于预算管理和监督。而还有一些专项拨款要求乡镇配套,加重了乡镇财政的负担,乡镇反映强烈。另外,由于统筹的一般预算性转移支付资金来源不稳定,支付方式、额度有待固定化、公式化。
6、乡镇财政收支压力较大。近几年来,乡镇预算外收入来源日益枯竭,土地财政现象日益突出。但土地出让金补助收入具有不确定性,受土地指标、招拍挂进程、资金结算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乡镇财政收入难以把握,而刚性支出压力大,还有就是上级各部门要求乡镇配套的政策性专项支出项目较多,再加上乡镇事务繁杂,不可预见的因素较多,乡镇保平衡压力大。
1、强化乡镇财政机构建设。按照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要求,适应乡镇财政职能调整充实的形势,完善乡镇财政机构,配齐配强乡镇财政管理人员,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乡镇财政干部激励和培训机制,提升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素质。
2、努力控制和化解乡镇债务。对历史债务,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确定具体借款单位为偿债责任单位;在理清债务、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按计划落实好偿债资金来源;制定盘活存量、增收节支、用好财政间隙资金等措施,积极化解历史债务。对新增债务,要建立单位举债预审制度,对单位确需报经镇街道政府预审,预审后报上级机关批准,必要时根据财力许可进行科学论证听证公决。同时,消债与乡镇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调动、升迁挂钩,把消赤减债和工作作为衡量乡镇主要领导工作的主要指标之一,营造“减负就是增收、减不良债务就是政绩”的氛围。
3、明晰划分乡镇财权与事权。合理划分乡镇财权与事权,是加强乡镇财政建设、充分体现乡镇“财政与事权相结合”原则的根本措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根据公共财政的框架,以乡镇的财权为基础,合理确定乡镇事权。乡镇的事权范围必须建立在乡镇财权的基础上,根据乡镇的实际负担能力,量力而行,不可盲目上项目。
4、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逐步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转移支付体系。同时,要认真清理现行配套政策,在除按照中央规定应当由上下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事项外,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镇街道政府承担配套资金。
5、完善乡镇财政体制。镇(街道)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组织收入,并自觉从涵养税源角度出发,着力于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镇(街道)经济建设,着力培育镇(街道)财源,促进镇级经济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完善乡镇财政转移支付办法,市财政对镇(街道)财政转移支付规模随市级财力的增长而增加,财力分配向乡镇倾斜,为镇(街道)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出台造地单项奖励办法,在原有奖励办法的基础上,对完成一定垦造耕地任务的镇(街道)年终给予一定奖励,奖励资金作为一般转移支付资金,由镇、街道统筹使用。另外,每年专项安排一定资金,对各镇(街道)收入增幅、收支平衡、债务管理、财政改革、资产管理、财经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以奖代补。
6、健全财政资金监管体系。各镇(街道)应建立健全预决算管理、收支管理、资金分配、资产管理、财务收支审批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以制度促进管理。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机制,镇(街道)年度经费预算、重大开支项目的执行情况、经费收支情况、内部稽查情况应定期公布或通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各镇(街道)人大要加大对本级财政预决算的审查力度,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逐步建立起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新型乡镇财政管理制度机制,探索实现国库集中支付与乡镇财政财务核算等系统共享机制。建立健全抽查巡查制度,定期开展检查,主动配合上级检查,科学应用检查、审计结果。
[1] 吴兴祥.浅议乡镇财政预算执行能力[J].预算管理与会计,2015(1)
[2] 李奕宏.我国政府间事权及支出划分研究[J].财政研究,2014(8)
[3] 夏月龙.进一步深化乡镇财政体制管理改革的建议[J].浙江财税与会计,2014(11)
新常态下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工作的研究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预算管理的一个分支,也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很大程度上,预算管理执行的情况,决定了企业预算管理的效果。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如何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要措施。在企业逐步走向正轨的时候,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就显的尤为重要。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控制内部管理系统,也有利于企业的投资。本篇为文章主要讲述了加强企业预算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
企业在做投资决定或者收购合并其他企业的时候,要对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做出评估,同时也要为企业的投资项目做预算,当预算的资金超出企业的承载能力的时候,企业要放弃这个项目,当预算在企业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就能够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避免资金流失,要在财务预算的时候加强管理,保证财务预算的准确性。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有以下几种措施。
预算项目所花费的成本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密切相关。预算成本不是预算分摊项目的成本,也不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压缩项目的资金,而是对项目的资金成本做出合理的安排。在预算费用成本时,只是按照分摊预算的方法预算,会使预算成本太过于平均化;而简单的调整比例计算,也会使计算结果太过简单,容易出现错误。在用传统方式预算成本的时候,比较注重去年的成本,在去年成本数据的基础上,预算出几年需要花费的成本。但是这个预算过程容易受到以往数据的限制,造成新的数据不合理,也容易出现虚报成本的现象。预算成本同时也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方法有关,在企业的管理者制定了一个项目目标时,财务人员要对这个项目做出预算。在预算的过程中,要保证项目目标能够实现,还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做出改革,改革不适应目标的部分以满足项目目标的顺利完成。
在对项目做出预算的时候,也要有预算工作的顺序,工作的顺序通常是控制目标由上到下,而预算目标正相反,是由下向上。为了使企业能够控制目标,就要保证预算工作的合理。因此,在预算中,要全面的了解项目有关的信息,而项目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企业直接提供的信息、预算部门的需求以及项目的实际情况这三个方面。预算部门在对项目进行预算的时候要保证获得的信息准确,只有信息准确才能使预算的结果精确。而企业的预算能够科学合理也与企业的自身发展有关。企业要有完整的预算体系,“零基础预算”是相对来说一个完成的预算体系,现在很多企业在对项目进行预算的时候都采用“零基础预算”,“零基础预算”能满足企业的发展,也能保证预算结果的准确。用预算体系对项目进行预算的时候,要确保预算项目是实际存在的,同时在资金平衡的基础上合理的对项目进行预算。“零基础预算”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优势是在预算项目中不受项目的开支影响,全方面调动项目的积极性,使预算结果能够准确,但是,“零基础预算”也存在缺点,缺点是“零基础预算”的工作量大,在对项目进行预算的时候花费的时间长。可是从总体上说,“零基础预算”的优点要大于缺点,企业对项目做出预算的时候可以使用这种预算方式。
在确定预算目标后,预算部门要对目标进行分解,把预算目标分化到具体的小组,分化的目标也要与小组的工作量一致,避免工作量太大,在预算中容易出现失误。财务部门在预算项目的成本时,要考虑项目成本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项目的可控成本;另一方面是项目的不可控成本。可控成本主要是项目需要的材料、电费等可以控制的费用支出。而不控制成本主要包括项目员工的工资等等。而在预算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做到财务与业务指标的无缝衔接。在预算生产成本前,需要汇总四个标准成本卡,这四个标准的成本卡,主要是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固定制造费以及可变制造费成本。在对四个标准成本汇总后,才能进行成本预算。而对项目的成本预算其实就是预算这四个标准成本。预算成本后的实际结果要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产生差别的原因,在花费多的地方要进行管理,控制资金的大量流出。在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压缩预算时,控制成本的重点就是控制项目的材料以及项目的人工成本。
对材料标准成本的控制,它与材料消耗标准定额和材料标准价格有关。对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控制,它与标准工时定额和标准工资率有关,随着生产设备、工艺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标准工时定额也要相应下调。
预算指标分解下达后,关键是如何执行的问题。一方面必须按照预算开展工作,对于成本费用,要尽可能杜绝无预算支出;另一方面适时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不利差异,使经营结果不至于偏离目标。同时财务科定时组织开展经济活动分析,通过分析对企业配备的人力、物力、财力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企业经营成果和效益进行分析研究,以寻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途径,更好的优化财务预算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利润最大化一直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题,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为的就是更好地保证企业实现这一目标。所以,我们的财务预算管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保证重点、效率优先原则,要在客观分析内外部经营形势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安全运输、提高服务质量和实现发展规划的需求,积极稳妥地确定预算目标,并在预算安排中要充分体现提高效率、科学定额的要求,促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例如,我们的设备运用预算要充分体现出运输组织优化和设备效率提高,人力资源和劳动报酬预算,要充分体现劳动组织改革和劳动生产率提高,资金预算要充分体现资金利用率和资金周转率的提高等等。所以,我们的财务预算管理应该在成本与效率并重的情况下推行,不能只为降低成本而放弃效率,在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的关系中要综合评估利弊,只要是有利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考虑。
总之,从全面预算管理扎实推进,最终落实、细分到财务预算管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乃至每一个干部职工。只有企业全体干部职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真抓实干.才能使财务预算管理落到实处。特别是当前企业成本空间持续大幅度压缩的情况下,企业全体干部职工统一认识团结合作,积极出谋划策,不断优化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更应受到企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浅谈如何加强财务预算管理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法制教育是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法制教育。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制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法制教育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环境的影响
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正处在形成阶段,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件也屡屡发生,这说明我国部分大学生法律素养不健全,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也为今后的法制教育敲响了警钟。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校园里的不良风气的影响。互相攀比、强调个人利益,追求物质轻视精神文化等等,都影响着一些大学生,形成不良的价值观,功利化,物质化,有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也不断发展,他们所带来的一些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也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一种冲击。这些都容易使大学生迷失自我,更有甚者不惜触犯法律。
(二)缺乏法制教育传统
我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法治被人治长期代替。封建社会结束以后,我国便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建国以后相当长一部分时期国家的主要任务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忙于政治,此后又经历了“”的冲击,直到党的十五大才明确提出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在我国缺乏法治的传统,法制教育也很缺乏,法律意识很难深入人心,法律信仰难以树立,这也是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
法制教育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大部分学校往往偏重德育,而对法制教育重视不够。想用德育来完成法制教育,这样往往收效甚微。在大学里非法学专业的法制教育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法制教育也只是占其中的小部分。对于之前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教育的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仅靠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很难提高其法律素质,更别说法律信仰的树立。而且这门课程也主要是由思想政治专业的老师来教授,让非法学专业的老师来对法律知识很零散的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这无疑是给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打了折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四)教育的方法比较单一
法制教育在大学里不仅重视不够,而且教学方法也很单一,大部分只是重视理论的灌输、课堂的教学,缺乏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很难应付,药家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采取单一的理论灌输,片面强调理论学习,考试也只是老师划范围,出了考场就忘记了。同时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对于法律的学习感觉枯燥乏味,影响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法律意识和法律信仰就无从树立。这种知识性的灌输式法制教育方法也是影响法制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如何加强法制教育
法律是外在的行为规范,道德是内在的思想规范,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也能促进法制素质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承相互促进,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一)转变教学理念
法制教育,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重视不够。在大学教育里,一般比较重视德育教育。要加强法制教育,必须对这种教学的理念有所转变,改变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我们必须认识到,法制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切不能用思想政治教育取代法制教育,其附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状况必须加以改善。积极推进法制教育,逐渐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进而慢慢树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信仰,引导大学生追求法制精神,追求公平正义。
(二)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法制教育一般缺乏实践性,较多的局限于课堂的法律知识的教授。这样不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往往事倍功半,差强人意,这种灌输式一言堂的教育方式必须加以改正。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理论的传授和实际相结合,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在课堂教学期间,教授法律知识的同时,注重社会热点以及大学生身边的一些法律问题,结合所学的法律知识来分析和解决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教会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更是教育了学生怎样使用法律,这就是一种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的实践性很强,除课堂教学外,法律实践也是很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比如举办一些法律知识竞赛,请资深法律专家现身说法,以及模拟法庭和组织社会法制宣传等等。引导大学生学法用法,让其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息息相关。
(三)加强教师相关素质的培训
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前教师本身应该具备相关的素质。大学的法制教育一般主要是由非法学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来教授,而老师的法律知识也相对比较缺乏。越是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越是需要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的老师来教授,让思想政治的老师来代替,其教育结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之前,必须对相关教师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培养老师的法律素质和法律信仰,这是必不可少的。
(四)加强法制宣传
加强法制宣传也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法制宣传应坚持针对性、实效性和持久性原则。切实做好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法制宣传,宣传的内容应该紧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等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只有这样针对性的法制宣传才能让学生感知到法律就在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渐渐的树立一种法律的意识和信仰。在宣传的时候,不仅仅局限于校内的法制宣传,还应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来进行宣传,家庭和社会都是一股重要的力量,这样的宣传才具有持久性,使学生耳濡目染,逐渐树立法律意识。做到从多个方面入手,增强法制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从而促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法律信仰的树立。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关系检析
道德和法律同属于上层建筑,是社会控制和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规范,二者的逻辑关系应是独立、并列的,但存在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常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联系与差异也缘起于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一)法律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定公民权利和义务,是调整公民行为的社会规范。而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的另一种形式,规制公民的义务,依赖于社会舆论实施,它是公民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点和原则的总和。法律与道德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马克思认为,法律和道德都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受到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并为一定阶级的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服务。二者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其次,法律和道德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法律贯穿着道德精神,道德的诸多内容又是从法律中汲取的。道德通过对法律某些规定的公正性和公正程度的评价,促使法律的废、改、立,使其保持法律的伦理方向。法律则通过立法和司法,促使某些道德规范完善和发展,制约不道德行为。法律和道德的社会本质和服务方向是一致的,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培养和赞扬的行为。法律是道德的政治支柱,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基石。道德和法律的区别,道德是基于人性至善的观点而立德,法律是以人性之恶而戒行。从法理上讲,二者的区别存在五点。首先,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用成文的规范形式表达出来,按照程序实施的。而道德是以社会意志出现的,它的存在形式有多种,而表现形式是社会舆论。其次,违反的后果不同。违反道德通常受到的是社会舆论的批评、谴责,这种惩罚是不经过程序,直接实施的。而违法是要按程序处理的。所以道德调节具有灵活性、普适性,这是其优点,也是其缺点,道德制裁没有确定性。其三,二者调节人们的行为方式不同。法律是通过为人们确定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来调节公民之间的关系。而道德则是通过为公民指出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义务而调整公民之间的关系。法律是以权利为本位的,道德则是以义务为本位的。其四,法律和道德调整的对象是公民有意识的行为。但法律主要调整的是公民做出的外在行为,道德则是要求公民的外部行为和内在动机都符合道德准则。其五,二者规范体系的结构不同,法律的体系结构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制度系统,而道德体系结构则是个别的道德规范组织在一起,没有制度化。
(二)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联系和区别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法治模式下公民法制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其内涵是在国家主导模式下对公民的法律知识、法律观念、法制意识以及法治信仰的培育,法制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并引导其树立法律信仰的教育形式。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国家培育公民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道德习惯的教育形式。其内涵是对大学生有目的地实施道德影响活动,提高大学生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
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培养人,塑造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当代社会公民应该是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公民,法治公民和道德公民是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也是高校和大学生所追求的目标。但目的相通,并不意味着教育形式的相同,法律与道德本质的区别,注定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相互独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目标一致性,决定了二者相互联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行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所以,必须坚持一手抓法制,坚持以宪法为指导下的权利本位的法制教育,无论是法理信念、法治信仰,还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部门法都要以有效方式给予宣传教育,使之深入人心,形成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意识;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注重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特别是优秀传统道德。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但问题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仅凭人的天性去行善往往是不可靠的,行为还需要借助法律规范来强制,进而进行教化。
反之,只有法律的底限要求的不为,也很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还需要道德的高层次为人的修养。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法制教育具有的普遍约束性和道德教育具有的层次性,要并行不悖,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应呈现出互动性与交叉性,在法制教育中体现道德精神,在道德教育中渗透法治元素,将二者的教育作用最大化。其次,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异质性,决定了二者独立发展的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厘清,法制教育解决的大学生权利保障问题,认清作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保证法律普遍性约束。
道德教育解决的是大学生的修养问题,具有层次性差别。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均衡,形不成教育平衡支点,对于道德教育重视,忽视了法制教育,重劝导轻约束,重自律轻他律,重扬善轻抑恶,其直接的后果是道德教育效果空泛。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以为,必须以法制教育的独立发展为前提,加强法制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分量。形成一个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全员重视法制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并且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给予认真研究,以形成独立的教育科目。使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两个轮子走路,羽翼双飞,平均用力,形成合力,既避免道德教育的空泛又解决法制教育实效不足的问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削弱了法制教育的独特性和固有本质,使得法制教育缺失了超越的形而上的哲学思维方式———法治哲思,造成法制教育的德育化,这是弱化法制教育的特征。法制教育实质为普法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它是一个系统性的社会工程,大学法制教育应是其中最为重要一环,如果法制教育忽略了法治思想的渗透,那么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依然从道德考量,就会遵从于权威、人情和关系,最终会使得自身权利附属于权力。这和国家、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是相悖的。弱势的法制教育一旦与强势德育教育结合,其后果很必然是依附于德育教育,使得法制教育效果呈现出道德教化的“高大上”,缺少了法制教育所应蕴含的法治精神。要改变这种依附情况,法制教育必须有其独立发展空间。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行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蕴含着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相互独立的意境。二者在约束路径上是不一样的,法制教育是注重他律的教育,法治的本质其实也是在追求一种对秩序的认同,也就是对法治的认同和内化,强调的是从大学生内心中有一种所敬畏的边界,树立一种权利和义务的观念,加强大学生对法律在本质上的理解,侧重于对权利的彰显。强调他律,对于个体来讲,其所关注的是自己的外在行为合乎法律规定的约束,他律能够充分限制个体的为恶,最大限度地约束人的不良外在行为。法律规范表达的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也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普遍性要求。
道德教育注重的是自律,道德教育基于人性之善,道德境界是分层次的,是逐渐向上的,对人的德性要求是分层的。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个体,是需要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不断完善的,其追求的道德层次会越来越高。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是如此,其关心的是大学生自律情结,专注于义务的认同,在反思和自责的过程中,强化自新的修养,这是传统儒家文化“修齐治平”的精华,也是古代君子之德所追求的境界。至此,大学生法制教育独立于道德教育的发展是合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目的的。
二、加强法制教育独立性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独立性发展,是由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决定的,也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法治社会所倡导的,摆脱隶属于道德教育的地位是由法制教育的特异性决定的。只有更好地独立发展,才能够更好地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保证作用。各高校应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强化法制教育的理论研究,加强法制教育的内容规制,制定具体措施推进法制教育。
第一,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体系建设。从教师的法律素养到学生法制教育目标以及法制教育目标考核给与明确化,大学要有专门的法制教育机构开展工作。
第二,强化法制教育的课堂教学,增加法制教育教学课时。创新法制教育课堂教学的教材和教法,增加上课时数,仅凭十几个课时很难谈及大学生法制素养和法制意识的培养,建议单独开设法制理念课程。要积极拓展教学时空,利用媒体、网络、社团普及法律知识和理念。
第三,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环境,建构良好的家庭法制教育环境,优秀的学校法制教育环境,积极的社会法制教育环境,健康的网络法制教育环境,促进国家对法制教育的重视,注重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树立大学生法律信仰。意识的培养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显性的教育,而且要从依法治校、依法治国的基本制度入手,加强媒体法制宣传,突出国家政府主导,社会全员参与,学校、社区家庭形成氛围,对大学生法制教育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渗透。
第四,注重法制教育的社会实践,构建法制教育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模式。法制教育是实践性的科学,需要全方位过程性的努力。要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实践教育模式,应立足于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大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从其社会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学校法制教育社团建设,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学生自治组织活动,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参与法治社会的体验和实践。积极培育家庭、社区、高校和社会容纳度,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培育法制素养。
摘要: 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高职学生需要得到有效实用的法律知识,要根据新生代高职学生的特点,认真总结当前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开展切实可行、实效性强的法制教育,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水平。
关键词: 高职院校法制教育意义存在问题提高实效
高校学生是国家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也是法制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寄托着中国法治之路的希望。然而,高职院校打架斗殴、刑事犯罪逐渐增多,给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这些沉痛教训足以引人沉思,也从侧面反映了目前我们的法制教育不到位,法制理念在学生当中没有得以形成和贯彻。为深入了解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情况,作者教学期间,在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针对不同系别和年级的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该次调查以系部为单位,共发放290份,收回286份,回收率98.6%,符合分析的数据标准。
一、高职院校加强法制教育的意义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目的和方向。”这一论断,高度概况了法律素质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是对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本质认识。不管是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还是学生自身层面,高职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对于社会稳定的意义。
高职学生接受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当今社会的一大顽症就是所谓“信访不信法”,其原因就是法制的权威没有深入人心,法律至上的信念没有树立。高职学生本身知识构成比较单一,接受人文素养熏陶时间有限,如果法制教育环节薄弱,就造成法制观念淡薄,极易成为不稳定因素。
(二)对高校自身的积极作用。
运转良好的标准之一就是依法治校下的法制校园。依法治校,对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好的依法治校氛围离不开法制精神的培养,依法治理更离不开广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学校支持加强推进切实有效的法制教育,对于和谐校园不无裨益。由此,在高校加强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对高职学生的现实需要。
绝大部分高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尾巴,家庭和原有稳定生活圈被剥离,在这种环境下,个人的束缚减轻,极易被新的环境感染,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并且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偏弱、自控能力和文明修养也相对较差。如果没有用法制填充应有的位置,就极易形成真空地带,对个人的成长极为不利。好的法制素养的形成,无论是处理当前与学校、老师或者同学的关系,抑或是对即将面对的工作、婚姻和家庭都有一定的帮助。
通过问卷,可看出学生对法律知识有很强的求知欲,认为法制教育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关系密切的有230人,占80.4%;认为关系不大的52人,占18.2%;认为不重要的有5人,仅占1.7%。认为法制教育非常重要的227人,占79.4%;一般重要的54人,占18.9%;不重要的5人,占1.7%。
二、高职院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笼统,形式单一。
目前高职院校向学生传递法律知识主要是靠课堂教育,老师的说教已很难满足90后新生代学生的需要。问卷结果显示,54.2%的学生认为获得的法律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教育,家庭教育、媒体宣传和社会实践偏少。调查结果同时显示,有70.3%的学生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有限,只能学到很少的法律知识。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将“98方案”独立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有限,且涉及法律知识部分仅有两章,大多只是对法律庞杂知识点的简单列举和陈述,涉及近30个法律文件、100多个重要概念和知识点。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内被学生理解和消化,掌握法律知识和理解深刻的法律精神更无从谈起。没有法律底蕴的支撑,很难形成法律意识。
(二)学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不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侧重于以就业为导向,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同时,法制教育是一项理论性、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教育,在师资方面,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老师大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出身,很少受过完整系统的法律学科教育,缺乏对法律精神的深刻理解,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周期相对较短,学生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与就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缺乏对法制的关注。本次调查问卷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充分意识到法律与今后工作生活的重要关系,渴望提升法律水平。但是高职院校的法制教育现状很难满足高职学生的现实需要,指导意义有限,急需提高师资力量、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
(三)校地双方法制教育对接机制不完善。
事实上,不仅是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均甚为重视法制宣传教育,譬如在法制宣传进高校方面下了很大工夫,由于大部分高校与地方政府没有隶属关系,尽管政府搭台,但各方反应也不尽相同,少有积极回应,出现“一头热”的现象。没有完善的机制运行,在资源共享方面就很难有所作为。由此也可从侧面看出法制教育在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如何。法制教育的确难以在短期内像专业技术学科一样带来效益,但法制的意义却不尽于此。
三、提高高职法制教育实效的路径
首先是赋予法制教育独立的教学地位。现有的法律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结合,不利于法制教育实效性的实现,保证不了法制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不利于高职学生法制意识的形成。因为,从法理层面上考虑,“法治”与“德治”差异巨大。法律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道德则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自然演化而来的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的行为观念与行为准则。有研究者认为:“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套路来开展法制教育,不仅难以达到法制教育的教育性,由此还将使法制教育遭受埋没。虽然法制教育有思想教育的成分,但法制教育不能等同于思想教育,如果完全按照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目的内容等牵强附会地冠之以法制教育,其结果只能将法制教育工作的开展误入歧途。”因此,要赋予法制教育独立的教学地位,构建法制教育的体系。
其次是依靠学生主体。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法制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养成中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自觉对自己的法制观念进行自我认识、自我控制和自我矫正,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法律素质。学校要善于发掘培养一批积极分子,建立学习宣传法制的学生团体,使法制教育从课堂走向学生,营造一种积极的法制氛围。使依法治校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深入结合,合理引导,依靠学生的力量贯彻依法治校,使短期措施常态化、稳定化。坚持“依法治校”和“学生自主管理”相结合,构建高职院校法制教育的良性机制。
再次是培养好的载体。在课堂教育层面强化法制教育课精品课程,充分讲求实效性,力促教育贴近学生生活,特别是针对不同专业和不同背景的学生,结合就业创业过程中多发的事件,以案说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同时通过校园广播、图片展览、宣传标语等形式,积极在图书馆、宿舍、餐厅等学生流量比较大的场所开展宣传攻势。除此之外,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还应该走出去,坚持在具体社会实践中进行培养和塑造。问卷显示,除课堂教学外,愿意通过其他途径学习法律知识的254人,占88.8%;不愿意的32人,占11.2%。
最后是整合多种资源。认真梳理本校资源,培养法律人才,作为学校法制宣传的有生力量和学校“依法治校”的储配人才,加派法制辅导员或集中学生辅导员进行法制培训,提高学法的热情和灵活运用法律武器的能力。开展校际联谊,积极与兄弟院校互动,以此为契机,对学校知名度也会有一定提高。还要加强校地互动,尽管高校不归地方政府管辖,作为近邻,合作的地方有很多,保持良好的关系,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对于学校今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帮助。同时还可以利用当地政府的资源,邀请地方法律专家来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为学校的法制宣传作出贡献。
四、结语
上述的手段与措施,力求在一小范围内,能够自主开展。以我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为例,就曾积极合理利用校外社会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邀请驻地法律专家来校,通过讲座、现场答疑互动等方式与学生交流,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对的社会法制环境现实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学校良好法制氛围的形成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敏英,余华.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培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2013,(3).
[2]本书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顾相伟.高校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发展、关联与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2,(1).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