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大学生科技论文写作的格式及规范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论文写作格式规范及字体要求指导。
以下是论文写作格式规范及字体要求指导的具体文章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号宋体)
(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题名不得使用非公知公用、同行不熟悉的外来语、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为便于数据库收录,尽可能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小四号仿宋体)
(小五号宋体)
(如果作者为两位以上,之间用","隔开如果多个作者为不同单位时,应在作者姓名上打上角标以区别,作者通讯地址应为详细的工作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和e-mail地址,必须用全称标注,不得简称。在英文摘要中的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作者单位,城市,邮政编码。如作者为两位以上,应指定联系人。)
(图书分类法是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图书资料的内容和特点,分门别类组成的分类表。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论文进行中图分类的。)
(五号楷体)
(摘要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传达重要的可检索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被报导的研究项目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篇幅以3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要用英语清楚、简明地写作,内容限制在150~180个英文单词以内。)
(关键词是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论文中寻找文献,特别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论文应提供关键词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在审读文献题名、前言、结论、图表,特别是在审读文摘的基础上,选定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项取列入《汉语主题词表》、《MeSH》等词表中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对于那些反映新技术、新学科而尚未被主题词表录入的新名词术语,可用非规范的自由词标出,但不能把关键词写成是一句内容"全面"的短语。)
文稿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GB3100-3102)。对外文字母、单位、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及易混淆的字母应书写清楚。
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一级标题(小4号黑体)形如1,2,3......;二级标题(5号黑体)形如: 1,1.2,1.3......; 2.1,2.2,2.3,......; 三级标题(5号宋体)形如: 1.1.1,1.1.2,1.1.3,......2.1.1, 2.1.2,2.1.3,......引言或前言不排序。若论文为基金项目,请在文章首页下角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文中的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小5号黑体),并随文出现,图要精选,一般不超过6幅,请看具体要求。若图中有坐标,要求用符号注明坐标所表示的量(斜体),单位(正体)。若有图注,靠近放在图下部。照片应选用反差较大、层次分明、无折痕、无污迹的黑白照片,或提供*.tif格式的电子文档(分辨率不低于600线)。作者应自留底图。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祥见示例)(不划竖线)。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用符号),若单位相同可统一写在表头或表顶线上右侧。若有表注,写在表底线下左侧。表中重复出现的文字,不可用"同前"、"同左"等表示,必须全部重复写出。
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列出的应确实是作者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协作成果,应征得有关方面同意,以脚注方式顺序表明.参考文献选用顺序编码制,按在文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文献的作者、编者、译者不超过3人时全部写出,超过者只写前3人,后加“等”或“et al”,作者之间用“,”隔开.外文作者或编者书写时,一律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且省略“.”。由于Ei信息部进行收录论文中的参考文献(仅指英文)的录入工作,所以在稿件中参考文献中文期刊论文按中、英两种文字给出(英文参考文献不必给出中文)。
1 文稿要求打印作者也可提供Word文档,用A4幅面纸打印。稿件在书写格式上必须按照前述各项要求定稿,才可刊用。
2 审 稿 : 来稿要经过有关专家2~3人(初、终)审定后才能录用。
3 版 面 费 : 对拟刊用的稿件将收取版面费。
4 录用通知 : 超过90天还未接到编辑部对稿件的处理通知,作者可以改投他刊。
5 稿 酬 : 来稿一经发表,将支付作者稿酬,并赠送期刊2本。
6 版 权 : 作者向学报投稿,编辑部视为得到了作者对该论文印刷版和电子版(包括网络、光盘)专有出版权的授权。对此有异议者,请投稿时向编辑部书面说明。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按照研究方法不同,科技论文可分理论型、实验型、描述型三类,理论型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是理论证明、理论分析、数学推理,用这些研究方法获得科研成果;实验型论文运用实验方法,进行实验研究获得科研成果;描述型论文运用描述、比较、说明方法,对新发现的事物或现象进行研究而获得科研成果。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科技论文格式很重要,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科技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科技论文的格式:
在科技论文格式中,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科技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科技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格式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科技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科技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科技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科技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 科技论文的著者应按科技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格式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格式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正文是科技论文格式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 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科技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科技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科技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它是反映科技论文格式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科技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科技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科技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研究的,并在科学理论、方法或实践上获得的新的进展或突破,应体现与前人不同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成果,以提高国内外学术同行的引文率。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科技论文写作的格式要求及相关写作技巧。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论文。科技论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在于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因此,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具有科学性、首创性、逻辑性和有效性,这也就构成了科技论文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这是科技论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它不仅仅描述的是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是可以复现的成熟理论、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经过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够推广应用的技术。
首创性——这是科技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特征所在。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逻辑性——这是文章的结构特点。它要求科技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图表精制、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
有效性——指文章的发表方式。当今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并在一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为是完备和有效的。这时,不管科技论文采用何种文字发表,它表明科技论文所揭示的事实及其真谛已能方便地为他人所应用,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论文进行分类会有不同的结果。从目前期刊所刊登的科技论文来看主要涉及以下5类:
第一类是论证型——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或对提出的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艺等进行理论分析,使其完善、补充或修正。如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具体指标的确定,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等都属于这一类型。从事专题研究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二类是科技报告型——科技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记述型文章是它的一种特例。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文章,科技报告型论文占现代科技文献的多数。从事工程设计、规划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三类是发现、发明型——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章。阐述被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的文章。从事工程施工方面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稿件多些。
第四类是设计、计算型——为解决某些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进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某些系统、工程方案、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以及某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某些产品或材料的设计或调制和配制等。从事计算机等软件开发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五类是综述型——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科技论文(如文献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要求在研究内容上具有首创性,尽管一篇好的综述文章也常常包括某些先前未曾发表过的新资料和新思想,但是它要求撰稿人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资料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发展演变规律和趋势。它的写法通常有两类:一类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另一类则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较多。
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
3.1 题目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3.2 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 论文的著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3.3 文摘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3.4 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3.5 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3.6 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 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3.7 结论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3.8 参考文献
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4、如何写科技论文--科技论文写作技巧
4.1 科技论文的选题
科技论文的选题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觅待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在2006年召开的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汪恕诚部长针对今后的水利科研工作,强调要重视研究十大问题:一是河流健康标准;二是大坝与生态;三是河道演变的人工干预;四是河流生态的修复与建设;五是河流水量分配导则,即初始水权的分配;六是节水型社会的体制建设;七是跨流域调水的生态影响;八是生态调度问题;九是灾害保险与社会管理;十是水库征地移民。这些都是作论文很好的选题。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等都有许多很好的选题。
选题确定后,就要定题目了。题目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太大了,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人,很容易写成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面面俱到,一个问题也没有论述深透,也没有能够解决,论文还是没有分量,华而不实,难于完成;太小了轻而易举。写作时要确定一个角度,把题目缩小。因此确定 科技论文的具体题目和论证角度,应该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鹜远,贪大贪深,勉强去做一个自己无力胜任的题,自己毫无基础和准备的题。题目的大小,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大题可以小作,小题可以大作。关键还在于如何确定具体的角度,如抓住一个重要的小题,学科中的关键问题,能够深人其本质,抓住要害,从各个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有独到的新见解,把这个问题的难点和症结找准了,科学地给予解决了,那 论文就很有分量。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确定主题和论证的角度,除了量力而行外,还应注意要从自己有基础、了解的事情着手。
比如,编辑部收到过这样一些来稿,有的基层作者写的题目很大,如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南水北调工程的设想等,这类稿件题目很大也很泛,从他们所掌握的资料,很难做那么大的课题研究,写的论文很空,东抄西拼,缺少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见解缺少理论的依据,因此这类稿件很难被采用。还有一些行业外人士写黄河的裁弯取直,所写的稿件缺乏对水利知识的了解,研究的不是他们所熟悉的东西,缺乏理论基础,这样的稿件也很难被采用。
4.2 科技论文的准备
确定科技论文的题目和论证角度后,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尽可能了解前人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他们已经取得的成果,正确的可以汲取和继承,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可以避免和防止。应该汲取前人已有的经验,去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在博览广搜有关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以自己论题为中心去思考这些材料,区别其正确、错误,找出其论证不足与需要增补、发挥之处,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论文的观点。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在材料的搜集、研究过程完成时,论文提纲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制定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 入扣,相互配合,都能为主题服务。因此写提纲的好处是帮助自己从全局着眼,树立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简明具体,一目了然。
对搜集的材料,要进行分析、提炼,保留那些能说明论点的例证材料。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局部要服从整体。单从某一局部看,有些论点和例子可能是精彩的,但从全局确定的基本发展线中看,它插不进去,用不上,只能割爱。
科技论文应有说服力,为了有说服力,就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并且论文要有层次。
4.3 科技论文的撰写
科技论文提纲确定了,就要撰写初稿。原则上要简明扼要,指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问题。提纲只是预拟一个轮廓,不可能对每一细部都考虑周密完善。在写作时,顺着写作思路而作,对于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等等细部,很可能发现原来提纲中某些设想计划是不恰当的,就应该加以修改和调整;临时发现某些论点、例证和论证理由不确切,还应该重新查书、思考、斟酌和推敲,给予增补,使之完善。当然,文气的通畅,文字的华美,还是必要的。该用排比、重复强调等修辞手法,以突出重点、倾注感情的地方,需要妙笔生花、使读者产生特殊感应的地方,还是不能吝惜笔墨。总之,该长则长,该短则短,量体裁衣,从内容出发,为内容服务,句无虚发,字无浪费,这是基本原则。
初稿写成以后,应再三修改,审查是否符合要求。事实上,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很难一次就达到完善恰当的程度。仔细检查,反复修改,总会发现还有不恰当、不完善之处,大至问题是否提得鲜明中肯,论点和事例有无说服力,结构层次是否严谨,小至文字的修饰加工,有无废话,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等等,总会发现尚需修改之处,发现很多在提纲中看不出的毛病,原先估计不到的问题。写成初稿后反复审查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是科技论文的起码要求。持之有故即事实的根据;言之成理是条理清楚,观点明确。真理的标准在于实践,仅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还不一定正确,必须能够经受实践的检验,即付诸实践,取得预期的效果,简略地说,可以说是“行之有成”,即成功的实践效果。
一篇好的科技论文不光主题突出,论点鲜明,还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安排好结构,一般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一是围绕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据需要,加以适当安排,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二是疏通思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就是说,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内部联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三是结构要完整而统一,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事物的发展必然经过开始、中间、结尾3个阶段,同样每篇文章也必然经过3个阶段。
四是要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文章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层次。层次就是文章中材料的次序。写文章时把所选材料分成若干部分,按照主题思想的需要,适当安排,分出轻重缓急,依次表达,前后连贯,充分而鲜明地把主题思想表达出来。
五是要适合文章体裁。体裁不同,结构也不会完全相同。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一般说来论说文是以事物的内部逻辑关系来安排结构层次,因此论说文以说理论证为主,同记叙文以“事”为主不同。
对于初写科技论文的人来说,论文题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的面不宜过宽,论述的问题也不求过深。应尽可能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看法。
在第二步时,论文的题目可大一点、深一点。论文题目可以是着重谈某一点,如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个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解决了这一点,有推动全局的重要意义。
在第三步时,对某专业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疑难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这个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第四步时,对某一学科有关的领域有深邃广博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对某学科提供创造性见解,对此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或对此学科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突破。
注意不必要去追求写全面论述性的大问题,所写的主题,可以很小,却又是重要的。其实选题很多,选自己熟悉和所从事的工作,并对今后工作有益的选题,既能总结工作的得失又能促进工作。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科技论文也是一种学术论文。现阶段,在我国,科技论文一般泛指SCI、EI、ISTP论文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科技论文写作格式相关指导。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科技论文是在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和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某些现象或问题进行专题研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分析和阐述,揭示出这些现象和问题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而撰写成的论文。科技论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在于创新性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成果的科学论述,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因此,完备的科技论文应该具有科学性、首创性、逻辑性和有效性,这也就构成了科技论文的基本特征。
科学性——这是科技论文在方法论上的特征,它不仅仅描述的是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命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述的内容具有科学可信性,是可以复现的成熟理论、技巧或物件,或者是经过多次使用已成熟能够推广应用的技术。
首创性——这是科技论文的灵魂,是有别于其他文献的特征所在。它要求文章所揭示的事物现象、属性、特点及事物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或者这些规律的运用必须是前所未见的、首创的或部分首创的,必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而不是对前人工作的复述、模仿或解释。
逻辑性——这是文章的结构特点。它要求科技论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前提完备、演算正确、符号规范,文字通顺、图表精制、推断合理、前呼后应、自成系统。
有效性——指文章的发表方式。当今只有经过相关专业的同行专家的审阅,并在一定规格的学术评议会上答辩通过、存档归案;或在正式的科技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才被承认为是完备和有效的。这时,不管科技论文采用何种文字发表,它表明科技论文所揭示的事实及其真谛已能方便地为他人所应用,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不同的角度对科技论文进行分类会有不同的结果。从目前期刊所刊登的科技论文来看主要涉及以下5类:
第一类是论证型——对基础性科学命题的论述与证明,或对提出的新的设想原理、模型、材料、工艺等进行理论分析,使其完善、补充或修正。如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具体指标的确定,流域初始水权的分配等都属于这一类型。从事专题研究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二类是科技报告型——科技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记述型文章是它的一种特例。专业技术、工程方案和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论证文章,科技报告型论文占现代科技文献的多数。从事工程设计、规划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三类是发现、发明型——记述被发现事物或事件的背景、现象、本质、特性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和人类使用这种发现前景的文章。阐述被发明的装备、系统、工具、材料、工艺、配方形式或方法的功效、性能、特点、原理及使用条件等的文章。从事工程施工方面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稿件多些。
第四类是设计、计算型——为解决某些工程问题、技术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进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某些系统、工程方案、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优化设计以及某些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某些产品或材料的设计或调制和配制等。从事计算机等软件开发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多些。
第五类是综述型——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科技论文(如文献综述),与一般科技论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要求在研究内容上具有首创性,尽管一篇好的综述文章也常常包括某些先前未曾发表过的新资料和新思想,但是它要求撰稿人在综合分析和评价已有资料基础上,提出在特定时期内有关专业课题的发展演变规律和趋势。它的写法通常有两类:一类以汇集文献资料为主,辅以注释,客观而少评述。另一类则着重评述。通过回顾、观察和展望,提出合乎逻辑的、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建议。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写这方面的科技论文较多。
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
3.1 题目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3.2 署名
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 论文的著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3.3 文摘
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3.4 关键词
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3.5 引言
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3.6 正文
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 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3.7 结论
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3.8 参考文献
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4.1 科技论文的选题
科技论文的选题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觅待解决的课题,另一方面要选择本学科处于前沿位置的课题。在2006年召开的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汪恕诚部长针对今后的水利科研工作,强调要重视研究十大问题:一是河流健康标准;二是大坝与生态;三是河道演变的人工干预;四是河流生态的修复与建设;五是河流水量分配导则,即初始水权的分配;六是节水型社会的体制建设;七是跨流域调水的生态影响;八是生态调度问题;九是灾害保险与社会管理;十是水库征地移民。这些都是作论文很好的选题。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等都有许多很好的选题。
选题确定后,就要定题目了。题目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太大了,由于学力不足,无法深人,很容易写成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面面俱到,一个问题也没有论述深透,也没有能够解决,论文还是没有分量,华而不实,难于完成;太小了轻而易举。写作时要确定一个角度,把题目缩小。因此确定 科技论文的具体题目和论证角度,应该量力而行,实事求是,不要好高鹜远,贪大贪深,勉强去做一个自己无力胜任的题,自己毫无基础和准备的题。题目的大小,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大题可以小作,小题可以大作。关键还在于如何确定具体的角度,如抓住一个重要的小题,学科中的关键问题,能够深人其本质,抓住要害,从各个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有独到的新见解,把这个问题的难点和症结找准了,科学地给予解决了,那 论文就很有分量。因此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确定主题和论证的角度,除了量力而行外,还应注意要从自己有基础、了解的事情着手。
比如,编辑部收到过这样一些来稿,有的基层作者写的题目很大,如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南水北调工程的设想等,这类稿件题目很大也很泛,从他们所掌握的资料,很难做那么大的课题研究,写的论文很空,东抄西拼,缺少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见解缺少理论的依据,因此这类稿件很难被采用。还有一些行业外人士写黄河的裁弯取直,所写的稿件缺乏对水利知识的了解,研究的不是他们所熟悉的东西,缺乏理论基础,这样的稿件也很难被采用。
4.2 科技论文的准备
确定科技论文的题目和论证角度后,就要做搜集材料的工作,尽可能了解前人对于这个问题已经发表过的意见,他们已经取得的成果,正确的可以汲取和继承,走过的弯路,犯过的错误,可以避免和防止。应该汲取前人已有的经验,去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在博览广搜有关材料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以自己论题为中心去思考这些材料,区别其正确、错误,找出其论证不足与需要增补、发挥之处,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论文的观点。搜集材料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思考钻研、形成论点的过程。在材料的搜集、研究过程完成时,论文提纲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制定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个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丝丝 入扣,相互配合,都能为主题服务。因此写提纲的好处是帮助自己从全局着眼,树立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明确层次和重点,简明具体,一目了然。
对搜集的材料,要进行分析、提炼,保留那些能说明论点的例证材料。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局部要服从整体。单从某一局部看,有些论点和例子可能是精彩的,但从全局确定的基本发展线中看,它插不进去,用不上,只能割爱。
科技论文应有说服力,为了有说服力,就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并且论文要有层次。
4.3 科技论文的撰写
科技论文提纲确定了,就要撰写初稿。原则上要简明扼要,指出问题,说明问题,分析问题。提纲只是预拟一个轮廓,不可能对每一细部都考虑周密完善。在写作时,顺着写作思路而作,对于论点、例证和论证步骤等等细部,很可能发现原来提纲中某些设想计划是不恰当的,就应该加以修改和调整;临时发现某些论点、例证和论证理由不确切,还应该重新查书、思考、斟酌和推敲,给予增补,使之完善。当然,文气的通畅,文字的华美,还是必要的。该用排比、重复强调等修辞手法,以突出重点、倾注感情的地方,需要妙笔生花、使读者产生特殊感应的地方,还是不能吝惜笔墨。总之,该长则长,该短则短,量体裁衣,从内容出发,为内容服务,句无虚发,字无浪费,这是基本原则。
初稿写成以后,应再三修改,审查是否符合要求。事实上,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很难一次就达到完善恰当的程度。仔细检查,反复修改,总会发现还有不恰当、不完善之处,大至问题是否提得鲜明中肯,论点和事例有无说服力,结构层次是否严谨,小至文字的修饰加工,有无废话,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等等,总会发现尚需修改之处,发现很多在提纲中看不出的毛病,原先估计不到的问题。写成初稿后反复审查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是科技论文的起码要求。持之有故即事实的根据;言之成理是条理清楚,观点明确。真理的标准在于实践,仅仅“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还不一定正确,必须能够经受实践的检验,即付诸实践,取得预期的效果,简略地说,可以说是“行之有成”,即成功的实践效果。
一篇好的科技论文不光主题突出,论点鲜明,还应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安排好结构,一般应遵循以下5个原则:
一是围绕主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根据需要,加以适当安排,使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二是疏通思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就是说,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内部联系,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
三是结构要完整而统一,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事物的发展必然经过开始、中间、结尾3个阶段,同样每篇文章也必然经过3个阶段。
四是要层次分明,有条不紊。文章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层次。层次就是文章中材料的次序。写文章时把所选材料分成若干部分,按照主题思想的需要,适当安排,分出轻重缓急,依次表达,前后连贯,充分而鲜明地把主题思想表达出来。
五是要适合文章体裁。体裁不同,结构也不会完全相同。各种文体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一般说来论说文是以事物的内部逻辑关系来安排结构层次,因此论说文以说理论证为主,同记叙文以“事”为主不同。
对于初写科技论文的人来说,论文题目不宜太大,篇幅不宜太长,涉及问题的面不宜过宽,论述的问题也不求过深。应尽可能在前人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点新的看法。
在第二步时,论文的题目可大一点、深一点。论文题目可以是着重谈某一点,如某个重要问题的某一个重要侧面或某一当前疑难的焦点,解决了这一点,有推动全局的重要意义。
在第三步时,对某专业的基本问题和重要疑难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这个专业的学术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第四步时,对某一学科有关的领域有深邃广博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对某学科提供创造性见解,对此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或对此学科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突破。
注意不必要去追求写全面论述性的大问题,所写的主题,可以很小,却又是重要的。其实选题很多,选自己熟悉和所从事的工作,并对今后工作有益的选题,既能总结工作的得失又能促进工作。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论文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地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研究方法和最终结论等,重点是结论,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根据内容的不同,摘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指示性摘要。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科技论文摘要的写作格式要求。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1)研究目的: 准确描述该研究的目的,表明研究的范围和重要性。
(2)研究方法: 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 结论是如何得到的。
(3)结果: 简要列出该研究的主要结果,有什么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和局限。叙述要具体、准确。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拥有一次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文献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因此,摘要是一种可以被引用的完整短文。
(2)用第三人称。作为一种可阅读和检索的独立使用的文体,摘要只能用第三人称而不用其他人称来写。有的摘要出现了“我们”、“作者”作为摘要陈述的主语,一般讲,这会减弱摘要表述的客观性,有时也会出现逻辑上讲不通。
(3)排除在本学科领域方面已成为常识的或科普知识的内容。
(4)不得简单地重复论文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
(5)要客观如实地反映原文的内容,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
(6)要求结构严谨、语义确切、表述简明、一般不分段落;切忌发空洞的评语,不作模棱两可的结论。
(7)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
(8)不使用图、表或化学结构式,以及相邻专业的读者尚难于清楚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
(9)不得使用一次文献中列出的章节号、图、表号、公式号以及参考文献号。
(10)要求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以及正确地书写规范字和标点符号。
(11)要求使用众所周知的国家、机构、专用术语尽可能用简称或缩写。
(12)长度要在杂志要求的下限与上限之间。
下面是一篇发表在美国光学学杂志的论文摘要。请与前面的要素和撰写要求对比阅读,细细体会。
Generalized Huygens–Fresnel diffraction integral for misaligned asymmetric first-order optical systems and decentered anisotropic Gaussian Schell-model beams
Received January 29, 2001; revised manuscript received July 19, 2001;
accepted July 19, 2001
Abstract
The generalized Huygens–Fresnel diffraction integral for misaligned asymmetric first-order optical systems is derived by using the canonical operator method, which enables us to study propagation properties of anisotropic Gaussian Schell-model (AGSM) beams through misaligned asymmetric first-order optical systems. It is shown that under the action of misaligned asymmetric first-order optical systems AGSM beams do not preserve the closed property. Therefore generalized partially coherent anisotropic GaussianSchell-model beams called decentered anisotropic Gaussian Schell-model (DAGSM) beams are introduced, and AGSM beams can be regarded as a special case of DAGSM beams. ? 2002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OCIS codes: 260.1960, 050.1940, 350.5500.
在收到修改稿的当天,论文就被录用。可见评审人的意见是修改后发表,并且可以判定论文的修改内容不重要。说明论文的初稿与杂志要求基本相符。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学习学术论文写作最困难的是选题,老师就应从这里入手进行指导,选题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论文的好坏,如何指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贮备、兴趣爱好等确定论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旦确定了论题,学生就知道去查资料;在分析比较中发现问题,其创造潜能因此被激发,这才是我们要学生学习写学术论文的目的。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学术论文写作指导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学术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是关键部分,在训练过程中,选题与立意方面要防止过于宽泛或偏、窄,在材料选取方面应当注意全面和与观点的整体配合,在行文方面应注意遵循各部分的写作规范和比例恰当,在语言运用方面要注意去古化和西化,有严密的逻辑并且兼顾文采。
【关键词】论文写作 选题 材料选取 行文规范 语言运用
在当下的大学教育中,学术论文的写作是一个没有得到应有重视的环节,无论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还是具体训练方面都严重不足,这一方面是传统文化“述而不作”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当下大学教育功利化、实用化的一个集中体现。但是,通过对西方大学教育学术训练的分析可知,学术写作的训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作用,已超出了“学术”范围,而影响到学生的工作能力提高和工作效果,因此,教师应当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这一问题进行认真探索。
“选题是论文写作过程的首要环节和核心要素之一,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着论文写作的主要方向和目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论文写作的方法和途径。”选题是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的出发点和论证方向,立意决定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层次高低和最终的学术成就,所以历来受到重视,但在阅览一些大学生的论文时,发现在选题和立意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1.防止选题过于宽泛
在大学生的论文习作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是选题过于宽泛,立意空洞。学术论文写作,特别是笔者所在的中文系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特别倚重于阅读体验,学生们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接受老师的指导,大多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写作。在此过程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兴趣所在进行学术的“再加工”,想当然地就把兴趣所在的部分或环节当成一篇学术论文研究的课题,显得大而无当。如有的学生以《论沈从文的语言艺术》为论文题目,试想在5000字左右的论文里,无论如何也无法对沈从文的语言艺术做出深入的研究,即使勉强成文,也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应当指导学生在论文选题的“大”与“小”之间进行权衡,本科生写论文主要是一种学术训练,所以,还是选一些具体问题做比较合适。如“《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赵姨娘论”就不够具体,“试探赵姨娘的妾妇人格”就具体了;“论《西游记》艺术之不足”不够具体,“小议《西游记》叙事上的瑕疵”就具体了;“意象批评论”不具体,“意象批评论――从钟嵘的《诗品》谈起”就具体了”。因此,与宽泛相对的标准就是具体,应当从较小的口径入手,方能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学术训练。
2.防止选题过于偏、窄
与选题宽泛相反的是立意和选题上的偏狭和窄小。由于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阅读量相对来说比较集中和单一,一旦进入大学,展现在面前的是一个知识的海洋,许多学生在兴趣取向上偏向于那些生冷角度。如有学生在写论文时选择同性恋、人兽关系、凶杀题材作为研究方向,研究语言角度的,选择地方方言的某一个音或字作为研究对象。其实作为正常的学术研究,这些都是可以的,但对于刚进入学术之门,在学术心志方面还不够成熟、判断力不够敏锐、进行独立批判的理性精神没有完全确立的学生来说,那些明显带有负面意义、具有黑暗力量的题材显得非常偏,不适合投入大量心力进行深入研究,以免产生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的误导,而那些选题非常窄小的,在进入研究生阶段专门研究前,实在难以形成新颖的观点、写出有创意的论文。因此,在这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予以避免。
如果说立意与选题是一篇学术文章的前期规划,那么文献资料的选用就是文章的主体构筑材料的甄选与排列,在整个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文献资料的选择与使用是至关紧要的环节。笔者在批改学生的论文时,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论文水平不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献阅读不到位、使用不恰当。
1.文献的阅读应当全面
搜集和阅读相应文献固然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它却是学术写作的基础。当下各种学术期刊类网站很多,而且高校的图书馆都能下载,因此,资料的搜集似乎不是一个大问题,重点
在于如何阅读。在确定选题之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按照期刊、作者、语种等序列对从各种途径所得到的资料进行排列,列出需要全文阅读、重点阅读、观点通览、浏览的文献。一般来说,学生所选课题都会有上百篇的参考文献和数十本参考著作,应当作全面了解,同时也应作重点阅读。另外,如果可能,还应对此课题在各语种学术界里的研究状况作一些了解,至少应对英语学界里的研究情况与主要观点作一个全面了解。
2.所选文献应当整体上对应于作者观点
作为初学学术论文写作的研究者,大学生很容易在进行一定阅读之后便匆匆开始写作,他们也会通过一些学习途径了解到基本的学术规范,其区别于一般性写作的一个特征就是一定要有参考文献与注释,因此,许多学生为引用而引用,在引文使用方面断章取义,完全不顾文章的整体观点,实为一学术写作中的乱象。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各种文献材料。(1)支持作者观点的材料,应是整体上支持、观点架构上一致,而不是摘章摘句到处找一两句话来佐证;(2)反对作者观点的材料也要注意其整体上的情况,可以是观点上的针锋相对,也可以是平行的其他观点,也可以是综合性观点;(3)与作者观点平行的其他看法可以使用,但相对要少使用,因为学术论文的写作目的是要厘清某些看法,所以,尽可能在相互辩论中使观点变得明晰。 3.尽量选用代表性明显的材料
除了综述性文章,材料的选用应具有一定代表性。一般说来,只有一两篇文章提到的观点不能作为代表性、流派性的观点对待,因此在选用时一般首先选用影响力大、学术建树高的作者所写文章或专著作为论文的参考文献,其次是选用一些本学科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代表性学术期刊所载文章,同时注意作者的影响力等。在此过程中,学术的影响力与代表性是选用材料的主要标准,当然,在写作过程中如果需要罗列一系列观点,依据作者的兴趣也可以把那些代表性不明显的观点列上,但不能作为论证的主要论据使用。
对于有深厚研究功底或丰富研究经验的作者来说,行文本不应当成为一个问题,只要依据所研究课题本身的内在逻辑并把问题讲清楚即可。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写作前一定要根据选题先列出文章的具体提纲,甚至规定每部分的字数,才能保证文章得到正确的构架并避免相应问题的产生。
1.遵循文章各部分的写作规范
学术论文的每个部分都有其写作规范,必须严格遵守,方能成为一篇合格的论文。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一般都会花两到三周时间详细讲解每个部分写作要领与技术规范,并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课堂练习,学生相互讨论后进行点评。但学生的掌握程度有深有浅,需要在正式的写作过程中不断得到修正。如摘要的写作,要求既能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也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要求非常高,我要求学生“别人看了你的摘要,即使不看你的论文全文,也能够对你的主要观点、学术水平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在此总要求下,再提出一些字数、撰写顺序、构成要素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又如引言的写作,“顾名思义,引言起引导作用,引言阐述写作意图、动机、目的,指出解决了什么问题,以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接下去阅读正文的愿望。同时,起到使读者由形象思维诱发到抽象思维的作用,进一步为阅读正文奠定思维基础”,因此,引言的写作既要对研究前沿进行概述,又要说明研究的基本设想,而字数也要求比较短。
2.文章的构架及论述节奏应当比例适当
学术论文的摘要、引言、结语都有基本的字数要求,后者一般都在300~500字左右,但正文的规定却不是那么严格,一般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在5500~6000字,当然也有要求8000甚至10000字的,但后者相对较少。在如何处理正文的构架及节奏分配上,许多大学生的论文写作显得比较凌乱。就笔者的教学而言,虽然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学生要注意节奏的匀称,但许多学生由于被所阅读的文献和研究的对象所左右,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写得多,不感兴趣的部分写得少,自己擅长的内容写得多,了解不多的内容写得少。所以,教师要在论文开始构思时就指导学生对论文的各个部分进行至少三个层次的细分,每个部分都要按照一定的行文顺序进行内容的编排,方能使论文成文后显得匀称得体、符合规范。
一般认为学术论文不同于文学作品,对语言要求不高,把问题讲清楚即可,但这只能是初步要求,对大学生的学术写作进行指导,不能只停留在“讲清楚”这个层面上,应当有更多、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可循序渐进地形成自己的学术语言风格。
1.避免为研究对象的语言风格所左右
许多学生以古代的作家或作品为研究对象,很自然地文章便变得古朴,但其语言倾向与其古文修养严重不对称,形式上似乎古朴自然,但意义表达含糊,语法规则混乱;而一些以西方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的学生,则在语言运用上模仿西式的表达法,不但句子很长,而且其间的逻辑关系也处理不好,造成文义表达上的错乱,由于很多学生都以译本为写作依据,所以很大程度上受译者语言水平的影响,以至于阅读起来非常困难。这两种倾向都要尽力避免,方能使论文既写得通顺易懂又能逻辑井然。
2.要注意行文的逻辑性
笔者所在的中文专业,学生受各种文学作品影响,在论文写作时往往有许多文学性语言,逻辑性较差,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行文的逻辑顺序组织文句,在上一句与下一句、上一段与下一段、上一部分与下一部分之间应有相应的逻辑关系。
3.注意语言的通俗与文采相结合
在能够以逻辑清晰、论理清楚的语言进行论述的同时,要强调去古化、去西化,从而以比较通俗的语言对论题进行阐述,但由于作者个人的自身修养不同,亦可把学术论文写得跌宕起伏、富有文采。这些目标可以列出来让学生作为参考,亦可作为以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训练之一,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亟待提高,在教学计划、课程配置等为前提的安排下,教师的具体指导是学生学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写作中熟悉规范、适应规范、运用规范,从而写出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将其训练的研究能力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从而实现最大限度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1]刘洁民.论学术论文写作的选题原则[J].理论月刊,2008(5):129
[2]普丽华.选题:学术论文写作第一关[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12):33
[3]曹进克.科技期刊学术论文写作与规范化[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88
相关
浏览量:8
下载量:0
时间: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标准论文格式范文科技,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也应跟随时代的步伐进行有效的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对于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科技管理体制的不断进步能够有效地促进整体科技水平的发展,也能够在我国的整体科技科研创新中发挥重要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对策
国内外科技水平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管理体制的发展,在科技创造力和科技创新研究的基础上,科技管理体制是规范科技创新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是能够对科技创新内容和创新能力起到主体作用的有效机制。因此,科技体制的管理改革对科技创造力是起到一个解放的作用,这其中包含科技人员的创造力和科技创新的动力,做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能够进一步深化科技发展,进一步起到强国强民的科技效应。本文根据我国整体科技管理水平情况,阐述了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1科技管理部门忽略管理过程,只注重立项
我国传统的科技工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只是注重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在各个科技管理部门中,工作重点一直都放在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科研团队的管理上,在管理范围上较为宽泛,工作虽然细致但是过于墨守成规,死板老套,对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在细节管理方面不能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完全发挥出来,受到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科研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在信息对接上经常出现不对等,导致双方成为了一种科研传递关系和代理关系。同时,在这种信息不对称上仍然只提供对自己有利的信息,经常出现报喜不报忧的现象,这些不良方式争取的科研基金对科研工作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隐患,而且科研结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1.2科研管理体制不符合市场需求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体制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在整体改革上慢于市场进步的步伐。在科技资源进行匹配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在发挥其有效的指导作用时没能充分的释放出来,但是,我国目前的科技项目在整体设置的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这导致很多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出现分离,同时也使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很难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从目前我国的社会现象汇总可以看出,在国内的很多科研成果都不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产生的社会效益和市场价值微乎其微,这也使科技部门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作用效果不大,在各个科研机构和部门研发过程中缺少足够的联系,从而导致了转化率极低的现象,这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同时在各种科技含量上表现为含金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1.3科技管理体制层次不合理
在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运行中,受到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影响,层次划分不合理,并且行政色彩浓厚。这就造成了科技发展的“瓶颈”,条块的分隔和各自为政的局面普遍存在,科技管理部门不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科研技术开发机制,在各位研发人员中,目标定位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
2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2.1明确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方向
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能够促进社会科技和社会经济的结合,因此,科技管理体制应朝着改革科技运作模式的方向发展,建立起一整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在科技管理体制上的改革重点应放在分层管理上,通过整体的商业运作模式来促进科研活动的开展。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应明确主题和个体的关系,在政府、企业、高校等科研机构之间建立起链接,在各个主题科技管理中明确定位,最后整合科技资源,明确方向和价值。通过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分工合作、紧密联系的科技管理体系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中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将政府和市场在科技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进行智能划分,建立合理的秩序,科学的科技发展手段进行有效配置。
2.2转变观念,重点定位政府职能
科技发展要通过改变传统观念开始。在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中,政府的科技管理体制往往占有重要位置,在繁琐的科技任务中会造成科研经费的使用不当和科技项目在市场中的脱节。在这种管理思路的转变中,应重点定位政府职能。应将政府作为科技管理的重要决策者,对科技管理制度的改革进行执行和有效的监督。建立起相应的组织,从科技管理部门繁重的管理实务中进行剥离,让科技管理部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调研和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2.3优化科技成果,有效进行体制转化
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带来了较多的外来思想,在人们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下,受影响的人更会急功近利,特别是在科研工作上,很多科研工作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项目上拼命争取,疏于研究。科研项目在申报的过程中具有价值的放在首位,更多的精力在于如何拿到项目,而不是如何更好地完成项目,这样的结果就脱离了社会需求。因此,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从科技管理体制的根本出发,设计好合理的奖金和科研奖励来进行评比,只有这样才能优化科技成果,实现管理体制的转化。
3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来做支撑。在我国目前的管理体制中,仍然出现很多的问题,这会对我国的科技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在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中仍需要从我国的市场经济出发,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快我国的整体科技发展步伐,与国外发达国家拉近距离。
作者:章力 单位:黑龙江省科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智慧.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系统思想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3,(02):183.
[2]黄涛,张瑞.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J].科技管理研究,2012,(23):36-38.
[3]徐立.王选与科技体制中的马太效应[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08):86-87.
[4]钱斌.科技体制的形成与类型分析[J].科技风.,2011,(11):130-131.
[5]黄涛.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面临六大突出问题[J].科技导报,2010,(02):145-146.
[6]石先钰,薛惠.我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3):98-99.
[7]王焕祥,孙斐.改革开放30年我国公共科技管理制度的演变与启示———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11):150-151
摘要:能够在全社会中进行合理有效控制和调节的工作当属科技管理,它的体制与科技工作的整体息息相关,对于当代和未来的经济建设也能够发挥极大的积极作用,是促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文章对科技管理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革新科技管理制度的建设性意见,以信息化建设作为科技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向,旨在为科技管理创新注入不竭活力。
关键词:体制创新;信息化建设;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的合理实施可以对社会科技活动起到高效的控制、调节作用,而创新其管理体制也有利把握科技工程的总体方向,在经济进步、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体现。因此,提高科技管理制度的创新工作,构建信息化的开放式科技管理模式,可以很大程度改善科技管理创新发展的状况。
一、科技管理的实质
1、科技资源配置受经济全球化和知识革新的影响,国家、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已经逐渐从资本、经济等方向朝着科技实力竞争发展,因此科研项目的发展和创新对于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已经不仅仅是影响着科技工作的整体,更是涉及到了国际层级的角度。管理就是利用合理的手段有计划的组织、调控、领导其相关部门和行业进行工作,合理优化资源的配置,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其资源优势,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将经济效益扩大到最大。
2、科学技术源泉我国的经济制度也是促进科技管理体制不断创新进步的源泉,在改革开放初期至今从未停止过对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和信心化建设,将科研项目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综合实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利用科学管理方式对科技管理进行合理应用,实现资源的有化整合,达到与预期一致的管理目标。
3、科学技术政策科技管理体制得以合理运行的关键就在于可以贯彻落实科技政策,并发挥其科研项目的潜力,并能够适应与日俱增的经济变化,实现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摆正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方向,而科技管理创新工作也随着不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发展具备现实意义的模式;并作为保证科技工作有条不紊运行的关键存在着。因此,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也成为了如今热议的话题之一。
4、科技创新体制的变革如何制定符合我国经济制度发展的科技创新体制,就要掌握如今的社会形势,并结合科技体制改革的这些年中发生的变化,将其转化成不竭的动力;使之成为强有力的生产力,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成为科技创新的有利保障。制定与我国经济制度协调一致的科技创新体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制定与实施的过程中,要保证既不受到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影响,又要确保科技创新制度要符合其社会发展。
二、目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现状
科技管理体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改革,直至今天,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并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基于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和影响,从法律体系和科技管理体制上,一直被某种制度所局限;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也存在着定位不合理的情况;而当前科技管理制度的现状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在科技资源配置中,市场机制的作用很明确,但是在发挥其作用的同时很多资源并没有得到完善的利用和配置;因而无法做到与市场经济体制协调一致。资源供不应求,或存在资源稀缺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2、决策机制与发展需要不一致科技创新制度的实施与制定就是要以社会发展作为前提条件的。而决策力度与发展步调不一致就会导致其发展跟不上节奏。调控能力缺乏实效性,整体体制过于官僚化,从国家角度考虑,其中也是有很多不利因素存在的。这与高层次的科技决策咨询、评估、监督机构有一定关系;国家和政府不能予以引导性的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都是致使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3、适应变革的基础薄弱科技创新中的各级创新主体不能适应变革的速度,在中间环节面临着严重的创新能力不够问题,科研团队研制的运行机制不能满足其科研活动的多样性。失去人性化、灵活化的发展前景,人才创新力不能被激发,无法适应科技创新的浪潮,久而久之就会跟不上步伐,很多机制变得僵硬,最终淡出发展的舞台。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与当前科技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有很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社会旧制度和新制度之间的冲击导致的。通过上述论述,可以得出要想实现对科技创新的研究和发展,就要扎实稳定的探索,研究和解决好这些问题,并制定能够解决的策略,寻求一条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管理道路,保证我国科技发展的始终以健康、稳定的状态存在着。
三、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发展的方向
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以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科技自身发展为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符合我国国情的罐体体制,对科研活动予以级别管理,将商业运行模式作为推动其活动的主要方向。科技管理体制的创先,按照其核心内容来说,就是设定了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对政府和企业等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整合创新资源,保证创新价值的灵活性,建立层级分明,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的创新体系,在制定并确立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保证政府和市场之间职能界定,通过法律法规保证科学技术活动的正常开展,利用经济手段和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作为科技发展的方向,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保证技术活动的正常运行,明确国家在重大科技平台和公公技术领域的供给作用,保证国家宏观科技管理制度的实施,并对机构体系职责加以明确。
四、当前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很多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法律框架,科研项目的发展也随着科研组织的不断壮大而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力量,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并加以定位,但是在大部分的科技研究组织中依然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也都制约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当前的科技管理体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之处:
1、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市场体系的客观要求对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要从客观要求出发,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客观需求,利用国家的宏观调控机制予以严格的标准;充分调动社会的竞争力和市场积极性,加快资源合理配置速度。
2、宏观决策机制与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科技创先中的宏观调控手段与科技创新的发展不能相适应,在宏观决策体制不能与实际发展情况步调相一致,加强对宏观调控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科技管理体制中官僚化过于严重。科学技术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诸如高层科技决策评估和监督层面上相关部门无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科研项目就无法顺利展开。
3、科研体制受传统制度影响严重科研项目的创新主体对于制度变革的适应性需要向更高层级发展,企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对科研活动的适应性过低,管理体系过于僵硬,无法激发科研人员的思维,也不能与创新发展规律相适应。通过对现有科技管理体制的分析,上述不足之处的成因还是由于旧制度及制度变迁所导致的,只有不断对科技管理中随时可能出现新情况及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才能有效解决为我国科技体制创新与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
五、我国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发展趋势
促进科技体系重建、科技与经济结合、提高科技自身发展水平是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建立适应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我国国情的科技管理体制,使科研活动实现分层次管理,通过商业运作模式对科技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是未来改革的趋势。不断创新现有科技管理体制,在新的科技管理体制中实现科技宏观管理的调节作用,在科技发展过程中明确政府与市场之间各自职能的所属范围,通过各种经济手段的合理利用对社会资源配置及科技发展方向进行正确引导,建立符合国家实际的宏观科技管理制度。逐步使科研机构体系向规范化方向发展,针对各类科技项目及其承担单位建立适宜的监督评估制度。发挥各级科协或科学共同体等社会资源的作用,促进科技不断进步,在科技投入方面将企业家的捐助资金作为一个有力补充,积极引导非营利科研机构及民营科技企业开展相关科研工作。
六、我国科技管理体制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科技管理体系的工作模式源于传统工业化时代,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也是逐渐向着信息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实现信息化管理必将带动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将会促进科技管理发生重要改革,进而使有关部门的科技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科技管理体制信息化不仅对于全面高效地管理科研信息,而且为决策者提供重要辅助决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能对科技工作者的动态详细了解,对于促进科技竞争力的提升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使目前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还可以解放科技人员生产力,促进行政能力的整体提升。提高科技竞争力,推动科技管理创新的重要源泉是要具有信息化的战略思维,成为科技管理体制创新过程中的一个有效手段。
七、结语
科技管理创新要符合我国的国情,对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要见面礼综上,科技管理创新要符合我国国情,建立诸如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科研机构治理结构等符合科技体制所需的基本法律框架。在科技管理制度的创新上,信息化对于科技管理创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对于建立开放式的科技管理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者:赵文敬 单位:黑龙江省计算中心
参考文献:
[1]孙赟星.浅谈科技管理改革与创新[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2]李春成.浅析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7).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不断完善,诚信已成为衡量人们道德品质的基本准则,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其诚信与否更是与国家强盛、社会文明及发展息息相关。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论文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这给与之密切相关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一系列新挑战。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角度,分析已有研究的现状,进而提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利于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和效率。
论文论文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工作满意度;问题
“十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此,各大高校都十分注重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初步建立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就业制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经过十多年的实践,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工作体制,其指导内容、方式、对象、目标等已较为完善。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新的就业形势下,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着一系列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偏低。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工作的最佳效能,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高校锐意改革的新课题之一。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其满意度状况不容乐观:问题提出之源
任何问题的提出必然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亦如此。
首先,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9年预计大约610万),以及城镇新增劳动力的持续增长、金融危机下失业人员的增多、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快速转移等“多峰叠加”的局面,使得社会总体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其次,就业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千家万户,是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寄托着无数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就业问题,是关系成千上万家庭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业也是当前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求职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他们的求职经历将影响其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态度。高校毕业生是文化层次较高、活动能力较强、影响较大的一个群体,能否最大程度地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使他们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直接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已进入人们讨论的视野,并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高校不能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教育部曾于2003年出台了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字[2003]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校年度招生计划安排要与毕业生就业率适度挂钩,对就业率明显偏低的高校要区分情况,原则上减少招生、控制招生或调减增幅;要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学。因此,如何通过合理的优化配置,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充分发挥并创造就业指导工作新价值的效能,是高校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要素。
第四,工作满意度研究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中已经有较长的历史,其理论成果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最佳效能的发挥具有借鉴价值。关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最早始于Hopp0ck。Hoppock于1935年最先提出工作满意度的概念,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心理与生理对环境因素的满意感受,即员工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研究表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水平将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员工的健康程度,甚至影响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直接或问接地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关,而研究高校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就业指导人员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将有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绩效。
综上所述,正是上述原因,引发了作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以及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低效性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关系的思考。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最终目标在于提高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因此,作者试图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提高。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其满意度研究现状:仁者见仁,作者见智
围绕高校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等关键词,作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时间跨度为1997年~2009年),结果发现,从总体上来讲,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方面的研究
西方学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解释主要基于“过度教育”(Overeducation)理论。20世纪70年代,“知识失业”现象首先在大力发展教育的印度出现,随后蔓延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知识失业”现象引起美国一些学者的关注和思考,形成了解释这种现象的“过度教育”理论。国内学者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因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从毕业生劳动力的供给出发展开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又可分为两派:部分研究者将就业问题归咎于1999年以来的高校“扩招”,认为毕业生数量的急剧扩张导致了供大于求;还有部分研究者则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出发,认为“扩招”本身没错,但“扩招”的结构没有处理好,因而导致了人才的供求错位。第二,从毕业生劳动力的需求出发进行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等方面探讨社会的就业总形势对毕业生就业构成的影响。第三,从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出发进行研究。主要是运用劳动力市场搜寻理论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探讨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和分割特征对毕业生就业构成的影响。
(二)就业指导工作问题方面的研究
根据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厅(教委)及部分高校先后编辑出版了部分大学生就业指导丛书,宣传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指导。这些丛书的内容大致相同,主要包括: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的变革;大学生就业程序与技巧;劳动合同与就业协议书;职业生涯设计;如何获得就业信息;就业心理以及创业,等等,其中就业心理部分主要说明就业过程中如何防止焦虑、克服自卑、战胜挫折、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等内容,但对于国外盛行的心理测试及其使用方法并无详细介绍。
与此同时,还有许多实际工作者根据自身的实践,探讨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如:陈大尧认为,如何改革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户籍和分配制度,如何突破传统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做好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三大研究课题。夏科家结合上海市2000年高校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认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满足学生迅速增长的需求,学生满意度低,提出就业指导部门应正确定位,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加强对学生自主创业的研究与引导。唐瑛认为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建设。王世民认为要转变观念,建立以服务为理念,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毕业生为核心职能,以创造必要的毕业生就业环境和条件为根本任务的服务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王适英针对目前就业指导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提出要对就业指导人员加强岗前及在岗培训。胡亚娥和郭江平等人认为,就业指导应由“临阵磨枪”转变为“长期备战”,推行全程就业指导模式。 此外,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就业观和就业心理问题也是部分学者的研究内容。申勤俭、李娜对南京工业大学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的现象。郑安云针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缺乏自信、求稳求全、盲目攀比等心理问题,提出毕业生要确定合适的抱负水平,拓展知识面,充分认识自我,积极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的就业情绪。
(三)工作满意度问题方面的研究
随着现代管理思想的逐步成熟,应用心理学家尤其是管理心理学家越来越重视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国外关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大量集中于结构和影响因素方面,如Vroom的七因素论,Friedlander的三因素论,以及影响较大的Smith、Kendal&Hu.1in的五因素论。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探讨了人口学统计项目、组织规模、组织气氛、领导行为、职业声望以及工作压力等心理与环境因素。Vroom(1962)认为工作满意度应该有七个构面,即组织本身、升迁、工作内容、直接主管、待遇、工作环境与工作伙伴。Smith、Kendall&Hulin的五因素论提出工作满意度应该包括工作本身、升迁、薪水、上司及工作伙伴等五个方面。ArnoldFeldman(1986)认为,工作满意度应该包括工作本身、上司、金钱上的报酬、升迁、工作环境与工作团体等方面。
目前国内关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工作满意度构成的分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工作满意度的结构和影响因素有时是一致甚至重叠的,有时是不一致的。结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上确定工作中的关键维度或主要的工作要素,是宏观的。近20年来,我国一些学者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陈云英、孙绍邦(1994)对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测量研究;冯伯麟(1996)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结构进行因素分析,提出自我实现、工作强度、领导关系、工资收入和同事关系等五维结构;张忠山、吴志宏(2001)的研究表明,学校领导的行为会对教师工作满意度产生深远影响;杨化冬、时勘(1996)对于教师生活质量进行了研究;另外,徐富明、申继亮(2001)则研究了我国教师工作满意状况的变化趋势。
从总体上看,有关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比较多,但专门针对高校教师的研究较少。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及其满意度亟待解决的问题:已有研究的不足
综观以往的研究成果,作者发现,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过程中愈益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人口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关注的焦点。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趋向上来看,学者们的研究视角逐渐由宏观转向微观,并开始了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研究。但就目前已有的研究来看,尚存在诸多问题:(1)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研究较多,但主要集中在关于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方面,且内容重复,独创性研究不够。(2)在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践研究上,目前的指导还停留在人职匹配理论阶段,具体操作问题主要集中在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指导和就业信息传递等方面。(3)在研究的时间段选取上,“事后补救”性的研究多,前瞻性的研究少。多数文章是在某一问题出现时才去研究它的原因和对策,很少有预见性的研究。(4)现有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就业指导工作本身的范围,缺少学科间的借鉴和吸收,创新余地不大。(5)对于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教育领域,偶有的涉及教育领域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也大多来自基础教育领域,针对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较为鲜见,特别是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作者建议,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应突破现有研究的局限性,从微观的视角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度现状进行探究,分析当前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调查分析的结果,探索影响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而拟定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策略,以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效率。同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还应综合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以联系和发展的眼光来探索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规律性,进一步转变、更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观念,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最终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摘 要 :合理定位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起点,人职匹配是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的关键。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过程中应当避免一些消极的社会心理效应,从而以理性的思维帮助大学生认识到“祖国必将选择那些选择了祖国的人”。
关键词 大学生 西部就业 基层就业 心理学分析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键在人才。我国今年有380多万高校毕业生进入职业社会,他们身体好、观念新、知识结构合理、可塑性强,且又都是初次就业,选择范围广,在地区之间实现人才合理配置的难度小。因此,吸引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工作,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人才支援是迅速增加西部人才总量的重要途径。同时,引导大学生冷观千军万马涌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人才密集地区找工作也十分必要。基层用人单位能在多纬度上为大学生提供成功就业与职业发展机会,基层单位有利于就业者的工作转变为职业、职业过渡为事业。
1 合理定位:成功就业的基础
1.1 西部地区呼唤大学毕业生
众所周知,西部地区大部分属欠发达地区,由于受自然、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历史原因,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人才总量不足,分布失衡;人才队伍的知识、技能结构不尽合理,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缺乏。据统计,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仅92人,不足东部地区的1/10,全国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只有15%在西部地区。经济学家徐逢贤历时七年,实地考察东西部30个县后,得出的数据令人关注。东部平均每100人拥有科技人员18名,西部只有2名;东部地区乡镇领导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64%,西部则不足20%;东部地区人均受教育时间达10年零8个月,西部只有3年零6个月。由此可见,西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各级各类的人才。当前,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建立一支与西部大开发战略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各级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
最大的问题是,西部高校总量不足,规模太小,分布极不平衡。
1.2 西部与基层就业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高校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激增,具体情况见表2。更重要的是,东部沿海开发地区以及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由于诸多原因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在此就业,无形中也增加了这些地区就业的压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有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有85%以上的非东部地区生源的毕业生希望在东部沿海地区就业,97%以上的东部生源的毕业生不愿意离开东部沿海地区到其他地区就业,60%以上毕业生择业时的首选是大城市、高收入、大公司、高效益,而小城市、偏远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众多的中小型企业等急需毕业生的地方则要不到毕业生。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方面经济发达地区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拥挤的独木桥越来越窄;另一方面开放的西部人才极度缺乏,宽阔的道路人烟稀少,急需高校毕业生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1.3 西部与基层就业有利于个人实现高层次心理需要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人的需要分为生存、安全与安定、社交与归宿、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是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一些需要成为个人的主导需要,只有当主导需要得到满足时,才会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很多调查资料表明,现在的知识分子,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更侧重于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和自我价值的体现。由于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西部与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生活需要、安全需要将不再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主导需要,许多人才在选择工作单位时,更多的是看重事业发展的空间、自我价值实现的环境因素及可能性。如果用人单位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帮助他们在事业上不断进取,当他们取得一点成绩时,及时给予激励,从而引导他们向更高目标和更大成就迈进,就会形成一个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
个人需要的满足程度与职位高低、知识水平是一种匹配关系,要想满足高层次需要,必须有较高的学识与能力和成功的职业生涯。在西部与基层就业的大学生,由于人力资源优势更容易进入高层岗位,从而较早满足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
2 人——职匹配是职业选择与生涯发展的核心
2.1 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是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
有关人——职匹配的说法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提出。1909年,帕森斯在《选择职业》一书中明确阐明谋职者选择职业的三大要素或步骤:①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能力、兴趣、性格、局限和其他特征;②应清楚地了解职业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③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帕金森的理论内涵即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特点相匹配的职业。
人职匹配,分为两种类型:①因素匹配(活找人)。例如需要有专门技术和专业知识的职业与掌握该种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择业者相匹配;或脏、累、苦劳动条件很差的职业,需要有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②特性匹配(人找活)。例如,具有敏感、易动感情、不守常规、个性强、理想主义等人格特性的人,宜于从事审美性、自我情感表达的艺术创作类型的职业。
可见,人-职匹配是职业选择的基础条件,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一个不符合自己特点的工作,则很可能事倍功半,而且心情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2.2 霍兰德的类型理论能较好地解释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原因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基于人格心理学理论与他本人的职业咨询经验,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人格与职业类型匹配的理论。有关人格与职业的关系,霍兰德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设:在人类文化中,大多数人的人格都可以归入六种类型中的一种,即:实际型、研究型、艺术性、社会型、企业性与传统型;工作环境也大抵可区分为上述六种类型;每一特定类型人格的人,往往会对相应职业类型中的工作或学习感兴趣;人们普遍愿意寻求能充分施展自己才能与满足自己价值观的职业环境;个人的职业动力取决于个人特征与其所处的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霍兰德认为不同类型人格需要不同的生活或工作环境,例如“实际型”的人需要实际型的环境或职业,因为这种环境或职业才能给予其所需的机会与奖励,这种情况即称为“和谐”。类型与环境不和谐,则该环境或职业无法提供个人的能力与兴趣所需的机会与奖励。
按霍兰德在《职业决策》(1973)一书中描述的六种人格类型及其相应职业理论,并非每个人都适合相同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东、西部地区的生活文化环境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层级的用人单位之间也有不同的亚文化背景,沿海发达地区的高节奏、高压力工作环境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与适合,而西部与基层用人单位的成长空间未必就没有吸引力。
3 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应避免的社会心理效应
3.1 避免从众效应成为大学生去西部或基层就业的原动力
从众效应是指由于群体的引导或施加的压力而使个人的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从众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其作用取决于在什么问题及场合上产生从众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持某种意见的人数的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多”本身就是说服力的一个明证,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或独特主张。压力是从众的另一个决定因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一个群体、团体或集体内,谁作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会招致“背叛”的嫌疑,会被其他成员孤立,甚至受到严厉惩罚,因而团体内成员的行为往往高度一致。
如果某个大学生因为学校或政府的宣传,或者因为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同学报名去西部就业而加入这个队伍,并非善事。有条件的话,笔者主张有职业指导师介入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决策过程,理性决策才是长久的、经得起检验的决策。
3.2 避免观众效应对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助力器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观众在场时,某一行为的当事人往往会认为旁观者会自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这可能是较为重要的虚荣动机。在任何社会情境中,人们害怕被抛弃,总希望被别人喜欢和接受。当我们确实与别人在一起时,这些动机更为强烈。当别人在你办公室时,你总认为他或他们可能正在审察你的工作,也许在注意着你的表情、行为。尽管这些个观众也可能与你毫无关系,然而你却可能会料想到他或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会对你进行评价。关心来自他人的评价,往往会唤起个人的行为内驱力,从而起到了促进行为的“观众效应”。除了这层意思外,个体之间还存在着隐蔽的竞争因素,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由此个体之间自觉或不自觉地展开了竞争。“逞能”行为总是在他人面前出现的,例如举重运动员在观众面前能举起他单独练习时难以举起的重量,自行车运动员在与他人竞赛时的速度要比单独练习时的成绩好。
不少高校的团委、组织部、学生处、招生就业处会在大二、大三等中年级大学生中宣传西部与基层就业的好处,并因此而组织学生报名,一旦有学生报名就大加表扬与奖励,甚至让他们给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作报告,从而使这些报名者成为了观众效应的受害者。在被观看与被注意的情境下,当事人可能会作出并不符合自己意愿的决定。另一方面,大量利用榜样人物作宣传很可能起到反暗示作用:如果真的是好东西需要如此大肆宣传吗?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3.3 学校与政府多部门推进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中的责任扩散效应
上述“责任扩散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互相扯皮由此而来,因为在处理事件时,各方都有责任;互相推诿也由此而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没错。“黑心食品”为何屡禁不止,因为责任扩散在工商、卫生、质监等众多部门中;假冒伪劣商品为何久“治”难除,原因也是责任扩散,哪个部门去管都有理,不管也有理由。其余诸如机关办事效率不高、劳动纪律松懈、绿化破坏无人管、公物受损没人理、社会公德滑坡等,里面都有“责任扩散效应”的影子在作怪。
在推进和引导大学毕业生西部与基层就业的过程中,国家教育部、人事部、劳动部、中组部、共青团中央以及各高等学校都负有相应的责任。问题是由于责任扩散效应经常会出现各自为阵、相互推诿的情况。文件出台了一个又一个,鼓励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也不断翻新,可是执行起来却没有力度,使得支援西部开发容易仅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
参考文献
1 苗芊萍.关于大学生西部就业的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2 成学真,王超.东业西移对西部就业的效应分析[J].改革与发展,2005(4)
3 关呈俊.关于大学生就业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及其自身和谐发展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5(1)
4 陈璧辉.职业生涯理论述评[J].应用心理学,2003(2)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图文表达形式,而科技刊物是储存和传播科技论文的一种载体。为了有效的开发利用人类的科研成果,科技论文的格式必须符合科技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检索和传播的规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科技类论文范文格式,仅供大家参考。
一、科技论文的结构 〔依据GB 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1.论文题目
2.署名
3.摘要
4.关键词(key words)
5.正文
①引言
②材料与方法
a.实验方法
b.主要仪器设备
③结果
④讨论
⑤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英文摘要
二、撰写科技论文各部分应注意的事项
(1)题目
科技论文的题目是所做工作的最直接表达,即告诉读者,你做了什么事。故题目应直入主题,要确切、恰当、简明。用词应简练、醒目、切题,忌空、长,不宜文学化、广告式或诗句用语等。总的要求是:A. 标题不宜超过20字。B. 题目是个短语不是句子,尽量不用标点符号。
(2)作者
论文都应注明作者,要给出作者姓名,两位作者以上的需排序,以承担工作任务大小和实际贡献来决定先后次序。
(3)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是适应计算机管理而产生的,是论文题目中最关键的3-5个词。如“石林地区蝴蝶种类调查及区系组成研究”,其关键词为:石林 蝴蝶 种类 区系 调查,“交通噪声对人的危害实验及防治方法的探讨”关键词为:交通 噪声 危害 防治。
(4)摘要
摘要是这篇论文的浓缩,也可以说是论文的简要介绍。摘要应包括实验的主旨、缘由、目的、范围、时期、主要内容、取得的结果、结论及其价值及意义。摘要是一篇完整的短文,能够独立使用(可以编为论文摘要集,一般在600-1500字),它能使读者完整地了解原论文的概貌。因此摘要必须是完整、准确、简练地代表原文(但不能代替原论文),要求言简意切。摘要的注意事项:① 使用第三人称。② 不加注释和评论、不举例子、不用引文。③ 不用图表、公式等。④ 第一句话尽量少用“本文„„”、“作者„„”。
(5)引言
▲引言的书写内容
A. 撰写论文的背景:该项研究的由来及意义。
B. 简短的文献回顾: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但是作者有不同的看法;哪些问题不同作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哪些问题还在争论等。
C. 阐述研究的目的与重要性。
D. 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和方法、研究范围、理论依据、方案选取、技术设计等。E. 研究地点、协作单位、研究时间过程等。
▲引言书写注意点
A. 引言是读者注意力的焦点。读者往往以此衡量作者水平。内容取材文字表达都要非常精心。
B. 不重复人所共知的或显而易见的专业常识。
C. 不要在引言中解释论述基本理论、介绍实验方法和推导公式等。
D. 引言不能与摘要重复,或者解释摘要。
写前言注意不要繁琐、不赘述人所共知的常识或显而易见的效用及意义。沿用已知的方法、理论、原理等也只要提及即可。而自己创新、改进的方法、设备、仪器、用具等等应加以说明,但不需赘述,因为在正文中的方法、设备、仪器部分还要详细介绍。引言一般200~300字,约占正文的1/10~1/8 。
(6)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也就是这篇论文的主要部分。
正文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A.实验所有的材料、原料、样品、添加剂、试剂等,逐次予以说明。
B.社会科学选题则应该说明调查表的设计依据和主要项目。
C.实验经过,主要设备及操作过程。自已设计、创新、改进的仪器设备必须详细的叙述。
D.观察的方法或实验操作过程。社会科学则要写出调查的详细过程。
注意:在介绍实验〔调查〕经过时,不要写实验〔调查〕结果。
E.实验结果及分析
无论是实验、调查还是考察、研究等的结果及分析就是论文的主体,应分段表述,用图、表和文字一一加以说明,也可辅以照片。
实验结果的表达,是论文的主要论据表述,因此作者应格外注重。在表达实验结果时请注意:(a)本实验的所有主要目的是否都已列出;(b)在表明你所论及的论点时,所取用的数据是否最能说明这个论点的;(c)列表说明问题时,应特别认真地设计表格,表格内容的设置一要十分明确地表达所列数字之间的关系,二要使读者很清楚地明了你所要表述的关系。三是在表格所表达的关系已经比较清晰时仍然需要用一段十分简练的文字来说明表格所要表述的关系。四是表格最好与正文同行排版,不要以附件放在正文之后(翻看十分不方便)。(d)图、表、照片都是重要的论据,在收入正文时应认真筛选,都必须是最能准确表达实验结果的,照片的选择尤为重要,照得不清楚的,不突出主题的不要列出。(e)所有实验数据都应进行整理。要对出现的误差予以说明、进行分析讨论。但所有原始记录都不能在事后进行任何修改、整理、誊录,即必须保持当时记录的原样!(f)表和图都能很直观地说明问题,一般在表述一个问题时或用图、或用表,作图也要科学,能说明问题,制作精细、简洁明晰。图、表、照片都应编序号如图1、图2;表1、表2;照片1、照片2„„等,图和表都应有名称,照片要有简短说明,如:表1菜白蝶幼虫生长与温度关系。照片无论多少都应按序贴在另纸上,不要用一个信封装一沓子就交上去。(g)论文允许引用他人结论、图、表、照片,但必须注明出处。(h)计量单位、符号要规范,要严格按照GB-3100-3102-93《量和单位》书写。缩略语首次出现要用全称。
F.结论
结论是整篇论文的归结部分。结论的文字是经过对实验〔调查〕所得数据、结果、现象、问题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后,形成的观点和论点。因此措词应严谨,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须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结论不允许用"可能、也许、大概、或许、估计„„"等字眼。一句话只明确地归纳一个认识,或一个概念,或一条规律,或一个结论,而且只有一个解释。
结论来自于实验、调查、考察、研究得到的资料、材料、数据、实物等客观存在,因而在写结论时要认真思考、慎重下笔、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凭空而来;没有数据、事实就不能乱下结论,乱提观点。结论部份可以提出作者的建议、设想及其他问题。
E.讨论
▲讨论的内容
A. 对本次实验〔调查〕结果做出理论解释和分析。
B. 将本次结果,与自己过去的研究结果(在不同时间、地点、相同或不相同的研究对象中的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其他作者的实验结果相比较,分析其异同,解释产生差别的可能原因,并且根据以往的文献提出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的、有根据的与其他作者商量。
C. 突出本项研究中的新发现、新发明,提出可能的原因。
D. 分析实验〔调查〕中的缺点、错误和教训,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E. 类似工作在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本研究在类似研究中处于什么地位。
F. 存在哪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上述6点A&B是必须有的。
论文的讨论部分可以把自己实验不完善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提出讨论;也可以对实验〔调查〕过程中出现的反常或无法解释的现象作出说明、进行讨论、提出见解、
(7)参考资料
选列参考资料是作者在进行实验或调查时主要参考的书籍、文章;或引用了某些结论、图表的书籍、文章;或对作者的论文作有重要参考意义的资料、文献、书籍等。我国绝大部分专业期刊均采用顺序编码制标注参考文献,其编排格式是〔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科技论文不仅要有科学的分析论证,独到的学术见解,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句通顺,而且应遵守一定的撰写格式.工作中发现不少作者由于论文的撰写格式太不规范,从而影响到其论文的采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科技论文范文格式,仅供大家参考。
1. 论文篇名
要求:2号黑体居中,简洁、明确、有吸引力
2. 作者姓名
要求:5号宋体居中
3. 作者单位
要求:小5号宋体居中,包括学校和系名,邮编,城市
4. 摘要
要求:标题5号黑体,内容5号楷体,包括具体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方法模型写出原理和步骤以及特点和优势,结论要具体,应该包涵结论部分的主要内容。
5. 关键词
要求:标题5号黑体,内容5号楷体,要在篇名和摘要中出现过;不用缩写词
6. 英文前置
要求:字体times new roman,内容包括Title, Author, Affiliation, Abstract, Keywords。
7. 引言
要求:5号宋体,内容包括研究的背景、意义,通过对前人的工作归纳、概括以后,找出问题所在,提出研究的主题,阐明命题的依据——立论,交代问题解决的思路(不要具体交代正文的标题),措词要精炼。
8. 正文
(1) 标题
要求:一级标题(如1),4号宋体;二级标题(如1.1),5号黑体;三级标题(如1.1.1),可有可无,也可以使用一般序号,若有用5号楷体。
(2) 正文内容
要求:5号宋体,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章节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需要考虑有助于理解和二次文献索引需要。
(3) 图表
要求:文中包含图片或表格,同时标注图题图名和表题表名。图表在文中的出现处于文本部分中提及之后。
(4) 分栏
要求:前置部分与引言为单栏,正文部分与参考文献部分为双栏。
9. 参考文献:
(1) 要求1:标题5号黑体,内容小5号宋体。
(2) 要求2:包含至少连续出版物、专著、论文集等任意两类文献以上,正确标注文献标识码。
(3) 要求3:参考文献数目在5条以上。
(4) 其他要求:标点符号以及条目完整性。
参考文献的格式范例如下:
[1] [连续出版物]作者.文题[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 [专著]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作者.文题[C].编者.文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0. 版式
要求:将页面设置A4即21cm×29.7cm,页边距:上2.54cm、下2.54cm、左1.8cm、右1.8cm。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在一篇市场营销论文中,参考文献是指市场营销的论文作者在论文中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包括观点出处和引文出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市场营销大学生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
[1]张薇蕾.YC教育培训中心市场战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8).
[2]李育.外语培训市场及其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经纬,2003(6) .
[3]董兵.关于我国教育培训市场形成和发展的研究一宜昌市教育培训市场的个案分析
[D].华中师范大学,2004.
[4]朱根新.我国中小学课外培训业务的营销组合策略研究一以南京支点课外培训中心的实践为例[D].东南大学,,2009.
[5]凌萌.高培中心培训市场开发四步曲[fJl.管理观察,2010(12).
[6]张党珠.MBA培训中心营销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
[7]SEJ .McCarthy an analyrtical framework for critical literature review[J] .J.of Purchasing& Supply Chain Managmenl, 2000.
[8] Kotler.P. Principles of Markemlg[J].Englewood Clifs,third edition. 2006(7).
[9] Allen.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J] .1998(8).
[10] Don E. Schurz. Business model on the web E}om-merce times[J] .2001.
[11]Bernd H. Schmitt. Experiential Marketin: 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Think, Act, and Relat[J] .2004(5).
[12]吴金明.新经济时代的 `4V 营销组合[[J].中国M:业经济,2001(6): 71-75.
[l3]崔俊涛,来坤.饭店网络营销初探[[J1.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0(4).
[14]孟韬,毕克贵.营销策划一方法、技巧与文案[M].机械L一业出版社出版.2008.
[15]陈韬.21世纪市场营销在企业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
[16]管幼平.新形势下对企业营销管理的思考[[J].机械管理开发.2006 (5).
[17]郭国庆.营销思想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8]张卫东.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践[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
[19]翁向东.百科名片[OL].http:/lbaike./view/2932145.htm.
[20]潦寒.文化营销[M]. L:人民出版社.2004 (5
1.姚如驹.新媒体下的酒店营销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4-01-25
2.张萍.我国绿色酒店发展问题及对策[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2-15
3.朱丽萍.泰州市旅游酒店微博营销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04-15
4.吕莉.微博时代的酒店营销推广策略研究[J].江苏商论.2013-04-20
5.周欣.酒店营销过程中市场拓展战略运用[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06-15
6.张煜.论3G时代下的酒店营销创新[J].商业时代.2011-10-30
7.黄鹂.浅析星级酒店的营销“误区”[J].中国集体经济.2012-04-05
8.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第4版). 北京:清华出版社,2010.
9.陈启杰.市场调查和预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10.菲利普·科特勒(美).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M](第13版).上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1.郭国庆.市场营销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2.吴涛.市场营销学[M](第3版).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1]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二版.1-238.
[2]钱旭#from 网络营销论文参考文献来自 end#潮等,《 网络营销与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第二版.61-356 .
[3]杜新丽,《网络络营销建设的思考》 河南科技出版社 2005 1-765.
[4]菲律普.科特勒,《营销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 1-344.
[5]晃钢令,《市场营销学》,上海财经出版社 2003年版 1-367.
[6]屈云波,《营销战略策划》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1-566.
[7]兰 苓主编,《 市场营销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版 1-245.
[8]李蔚主编 ,《推销革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版 1-769.
[9]李飞,《策划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66.
[10]克里斯托弗?H?洛夫洛克,《服务营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1-765.
[1]张垣搏.一线万金:电话销售培训指南(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美)伯特 罗森布罗姆.营销渠道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时代光华情景剧组编.电话销售实战技能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美)弗雷德 R 戴维.战略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5]纪宝成.市场营销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美)乔治 邓肯.直复营销:互联网、直递邮件及其他媒介(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美)克里斯托弗 H 洛夫洛克.服务营销(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8](美)Philip kotler,Gary Armstrong.市场营销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9]白志根.客户满意度管理的 SAIS运动 (J).当代经理人,北京,2006(8)
[10]冯英健.网络营销基础与实践(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彭进清.关于发展我国直复营销的几点思考(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
[12]卢泰宏.营销在中国.广州,广州出版社,2001
[13]Peter S. Carusone, Herbert E. Brown, Gordon L. Wise. Code of ethics and the telemarketing industry's code (J). Available online. 4 November 2009.
[14]Lisa Bianchi, Jeffrey Jarrett, R. Choudary Hanumara. Improving forecasting for telemarketing centers by ARIMA modeling with intervention(J). Available online. 21 November 1998.2012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论文格式必须规范整洁才能符合要求,你是否因为格式问题烦恼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1500字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论文格式,仅供大家参考。
一、题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对大学生的青春、求学、恋爱、婚姻、处世、就业、发展等心理方面的重要问题进行解析的课程,目的是帮助同学们克服各种心理障碍,获得健康和谐的最佳心理状态,并开创灿烂而辉煌的人生! 但我们知道一门好的课程不仅需要好的上课内容,更需要好的教授方式,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这门课的授课方式有什么样的建议?上了这门课你有什么样的收获呢?你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应该增加什么模块的内容呢?……针对以上问题,写出你的真实感受,提出你的建议。
二、写作要求:
(1)正文字数要求1500-2000字,内容要求语言精练、通顺,内容新颖,层次清楚,格式正确,结构完整。题目自拟。
(2)避免抄袭现象:①整段抄、整篇抄 ②直接从网上下载③雷同现象。
(3)如果发现抄袭或雷同,成绩60分以下。
(4)论文于16周上课时上交打印版的纸质资料。
三、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 [黑体,三号,居中,不宜超过20字]
学号/姓名[楷体_GB2312,小四号,居中]
[空一行]
摘要 [黑体, 小四号,加粗,缩进两个字]:本文介绍了……..的×××××××的办法等,对…………有意义。×××××××××××××××××××××××。 [摘要内容为宋体, 小四号,]
[空一行]
关键词[黑体,小四号,加粗,缩进两个字]:×××,×××, ×××[宋体, 小四号,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
[空一行]
一级标题序号:一、二、三…… 四号,黑体字
二级标题序号:(一)、(二)、(三)……小四号,宋体,加粗
第2 / 3页
三级标题序号:1、2、3……小四号,宋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2.7cm,左、右2.7cm
行间距——固定值22磅
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加粗]
[1]. 张毅. 铸造工艺CAD及其应用[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14-15
[2]. 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五号,宋体
xlx2013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种社会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大学生的 个性化 与 社会化 不能保持应有的平衡,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社会学的视角提供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全新框架。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有所增加,体质状况有所下降,该文通过查阅总结近几年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体质关系的文章,研究发现: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表明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明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针对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质研究综述
1背景分析
自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得一些学生在上学期间休学、退学、走上犯罪道路甚至自杀等[1];最近几年,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贫富差距加大,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高校不断的扩招。当代大学生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参入到社会中,致使心理健康受到社会各种消极的因素影响。有一项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心理调查报告,其中20.23%的人显示有一定的心理障碍。偏执、抑郁、焦虑、孤僻、冲动、嫉妒、猜疑、自卑等现象已使得大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伤害,也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乐趣、学习效率、身体健康等[2]。由于学习因素、宿舍矛盾、恋爱问题、经济状况、人际沟通、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影响产生心理问题甚至精神问题,现在是日益增多。所以说,全国各个高校要重视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智健全的建设性人才。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在2002年6月共同颁布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于2004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广实施,并自2005年起,在全国逐步开始实施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报的工作。通过近几年上报的数据统计来看,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分数下降,有多项不合格,整体状况有下降的趋势。而高校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变化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客观的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科学的改进措施与建议,让大学生拥有“健康第一位”的思想意识,养成天天参加锻炼的好习惯,带动身边的家人朋友共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每位学生的体质状况与心理状况两者之间是否有关联,体质良好的学生是否有健全的心理,两者是否是正相关的;另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影响因素。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资料,观察这几年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体质状况的研究,提出笔者的建议。
2研究现状
(1)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焦虑、抑郁等大量心理问题上,仅是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和评价工具。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心情、性格、学习成绩、人间交往等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指出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还有部分是研究体育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提出建议与对策。2000年,段军钢运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维尔维克指数来测量青海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形态及素质状况,研究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心理健康状况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建议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一些娱乐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要区别对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2005年,__刚,王向晨用体质健康标准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来衡量评估部分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的状况,研究指出:研究对象大一、大二学生体质测试的成绩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体测成绩高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要好于体测成绩低的。2005年,王虹采用专家访谈法、心理与体质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来调查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3级不同体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建议:高校要重视对体质成绩差的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并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指标体系应进一步完善,以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2006年孙立海采用体质测试法和心理SCL-90量表来研究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质状况的相互关系,得出:学生的体质好坏与心理障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2007年,韩晔运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及自尊量表,对433名大学生做了体质和心理状况的测试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身体速度灵敏性与个人的自尊水平正相关,身体柔韧和力量性与学业满意度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高能预测心理健康状况好。2007年,郑小真、夏菲菲运用心理问卷测试、体质指标测试等研究方法,抽取一部分丽水学院的大学生做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来研究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相关状况,寻找影响他们体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针对增强学生体质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参考建议。2009年,蔡灿龙、陈秋斌通过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闽南地区高校部分学生进行SCL-90的测量与因子分析来了解闽南地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在掌握与分析数据、材料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与建议。2010年,张伟,陈华卫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地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心理症状发展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随年龄递增,身体素质水平、体育锻炼程度呈先增后减趋势;苏中、苏南、苏北地区间学生体质水平有较大差异;并且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有差异。2011年,刘根平采用UPI诊断量表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对江西省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研究分析,并根据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来评定研究对象的体质状况,综合分析江西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状况之间的关联,发挥高校体育课及活动特点来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完善体育教学的功能。
(2)根据查阅的文献资料发现,国内近些年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不少,主要是围绕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得出体质下降,分析研究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状况,提供一些建议。1999年,张传义、刘兆厚、吕琦采用数据统计法、资料分析对比法,对国内高等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把这些大学生们各项数据分别与全国同年龄组、日本东京农大学生的平均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的身高、体重高于国内同年龄组大学生;与日本京农大学生相比,国内农大学生体质各项指标互有高低优势等。建议加强国内农大学生体育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等。2004年,路静通过对河南省4所高校大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河南省当代大学生体质状与全国同龄学生的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于为新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方面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能有效的为教学与科研服务。2006—2009年,蔡陵江对厦门理工大学本科不同专业的部分女生的体格、体能测试成绩进行追踪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除个别体质健康指标有所提高外,其他内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均呈下降趋势,此校女生的体质发展水平不容乐观,反映出目前厦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增强学生体质提出对策。2008—2009年,孟庆光抽取内陆与港澳台男、女生各2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与评分办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经测试统计后发现:港澳台籍学生正常体重人数比例优于内陆生,同时肥胖比例略高;内陆学生的总成绩与耐力项目成绩要高于港澳台籍学生,并且差异显著。2010年,田常军针对陕西省6所民办高校阳光体育开展的现状,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心理量表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这几所民办学校的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行为方式,得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体质的相关关系,为民办高校如何开展阳光体育来提高心理水平和增强体质提出建议依据。
3研究的不足
(1)观察以往的有关研究,大多是单方面研究大学生体质状况或者是心理健康现状,发现大学生体质下降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还有一部分是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方面研究,缺少体质状况分析。
(2)有关体质的研究,基本上以体质测试成绩来决定体质状况,没有从学生的遗传因素、营养健康现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休闲活动现状等方面综合考虑研究。(3)研究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文章,研究多数是先研究体质状况,再研究每个体质等级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找出两者的联系,学生体质状况与心理健康联系密切,体质优良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4建议
(1)在研究大学生体质水平时,首先要考虑学生遗产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有天生性疾病,参加体育活动少,体质水平肯定差。其次还应该研究学生的营养条件、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现状、课外体育锻炼现状、休闲活动现状以及生活环境等来综合研究体质状况,研究效果会更好。(2)在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体质两者密切关系之后,要从健康认知及健康行为、课外体育锻炼、休闲活动等方面为高校大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对策与建议,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真正的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为社会持续发展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乡,戴剑松.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95-98.
[2]毛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198-200.
[3]刘军.辽宁省大学生体质现状及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0,12(1):139-142.
[4]段军钢.大学生不同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的比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2):189-190.
[5]__刚,王向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8(1):42-45.
[6]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0):1351-1352.
[7]孙立海.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体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5):80-82.
[8]韩晔.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相关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61-63.
[9]郑小真,夏菲菲.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5):68-71.
[10]蔡灿龙,陈秋斌.闽南地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22(11):89-91.
[11]张伟,陈华卫.江苏高校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7(11):87-91.
[12]刘根平.江西省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11,24(7):44-45.
[13]张传义,刘兆厚,吕琦.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21(6):20-23
[14]路静.对河南省高校学生体质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4):108-111.
[15]蔡陵江.对我院女生体质发展水平的初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0,26(4):126-127.
[16]孟庆光.内地与港澳台籍大学生体质比较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1(5):75-77.
[17]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多元价值观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1不成熟性与可塑性
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社会实践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1.2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1.3矛盾性与困惑性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1.4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大学生的年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气,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能正确解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会很快解决其问题,心理会更加阳光。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2.1国家与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
(1)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正面典型。对一些社会雷锋精神等要积极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对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条件让其宣讲团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心灵深处理解。
2.2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就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后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大,传播媒体及互联网等为我们更新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注重培养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二者同等重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3总结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是人生历程的一个重要阶段,青年学生必须面对心理和生理以及角色的巨大转变,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心理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储备足够的社会适应能力以面对大学生活和未来的社会生活。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供大家参考。
网络,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具有开放性与虚拟性,更具有交互性与针对性。网络的出现,让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更加便利,也给社会发生带来了一些挑战。对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讲也是一样,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满足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需求,做好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的结合。正确应用网络环境,才能让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要重视教育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网络环境下,调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只有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才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有效结合现实与虚拟环境。
网络环境具有虚拟性,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将实际生活与网络世界结合为一体,建立一个完全健康与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全面与准确地掌握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让老师采取有效的策略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重视教学中的互动。
互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发挥网络互动性特点的措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全面精细的解答,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师要在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同时,提供一些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服务,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环境的优势,认可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也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空间的扩展。利用网络平台上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教学,会让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度快速提高,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良好外部条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利用传统说教式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学习的积极性。传承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技术进行结合,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创新性。将网络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高职院校可以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选课,利用网络平台收发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作业,制定电子学习计划。教师可以在公共网络平台上上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视频,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资源的分享,提高教学成效。
(二)做好网络心理健康调查。
心理健康调查,是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应当是具有针对性的调查,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与心理问题,才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改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活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访问某个网站,填写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并有效提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有效统计,分析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一次完整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让教学内容选择更有真实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三)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测试。
心理测试,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心理测试,就是在一定的系统支持的基础上,对人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数量化处理,通过人们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并分析这些数量化的特征,并做出科学的心理分析的过程。网络心理健康测试,就是借助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与评价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自主测试,发挥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寻求心理上的帮助,让学生自主解决一些微小的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无形实施。
(四)落实网络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去倾诉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或者精神上的痛苦,以匿名的形式向教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寻找帮助。心理健康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网络平台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学生快速解除不良情绪,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提高其社会竞争水平。网络心理咨询服务是具有完全保障的,有利于打破距离障碍,更具快捷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聊天室、在线心理健康服务、电子邮件或者QQ的形式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程度。总结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也有许多成功经验。当今社会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也得到了更多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利用网络条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够吸引高职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快速提升。
1.太极拳的放松安神作用
据国外报道,许多国家已将体育活动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学者基恩(kyan)一项调查显示,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又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则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临床研究也证明,慢跑、散步和太极拳等中低强度的有氧体育运动,对治疗抑郁症和抗抑郁效能十分明显,能减轻症状,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对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1992)认为,在业已发现的可以降低个体生活中的心理压力的因素中,有两个因素最为突出:即社会支持和身体锻炼。而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了社会交往,从而易于获得社会支持。[6]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一种独特的拳种,它的“松、静、柔、慢、圆、活、灵”和“连贯、绵绵不断、一气呵成”等特点,使太极拳具有安神、养心、调息、入定的精神状态,对人的心理构成良好的影响。
2.太极拳的移情怡心作用
专家研究发现,由于神经、肌肉的兴奋促进了大脑脑垂体释放出一种叫“内啡肽”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之中,“内啡肽”是一种能够使人产生快感的元素,使人在运动中产生快乐。太极拳之所以能够“怡情”,就因为太极拳能够增进周身的血液循环,而血液中“脑啡”又使人的神经出现了亢奋之态;它的“抻筋拔骨”动作还使人的肌肉得到从里到外的按摩,使人感到身心舒爽,出现了轻松、自在、满足的运动快感。太极拳就是人体美与运动美的对话,美对人具有愉悦功能,同时,美还具有“乐育”、“德育”和“美育”功能,尤其是太极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激发人的审美快感。而且,“体育的美学价值也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运动是人类精神活动之美的表达方式”,“美与娱乐互不可分,凡是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的东西,必定是美的东西。体育美的源泉来自于体育的人和物以及多种形式对美的表现。”[7]所以,体育具有转移情感、愉悦精神、排除焦虑、化解挫折与增加自信的良好功能,为心中的压抑和生活的积怨提供了发泄的契机。体育的美已经超越了人体的自然美,而归向于运动美;并且,体育运动创造了人的肌肉美、线条美、造型美、举止美、气质美等,使人体的自然美锦上添花。[8]体育还创造了“内在美”,即人性的、道德的、精神的大美情怀,这是一种崇高美、壮美、极美。仅就中国武术而言,它讲求造型、气势、神韵,讲求结构美、动态美、和谐美、自然美。中国武术像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比如太极拳像狂草;也像中国绘画,其中有线条美、神韵美、对称美、气势美等;也像音乐,包含着节奏感、韵律感、起伏感、流畅感等;也像舞蹈,有造型、姿态、神情、气质、装束等;还像文学,有诗一般的语言,如白鹤亮翅、青龙探海、霸王敬酒、玉女穿梭等。可以说,体育的艺术性越强,其观赏性就高;娱乐性越强,其参与者就越多。这正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随着生活的不断富裕,人们对娱乐文化有增无减,这也许是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使然。太极拳也像艺术一样,它是一位引入愉悦的、令人动情的、给人减压的“心理医生”,它的医疗效果不仅毫不逊色于艺术,[8]甚至是远远超过了艺术本身。
3.太极拳的“以柔克刚”特点对大学生的意志培养和个性改善
太极拳的“以柔克刚”特点十分明显,它的动作柔慢、节节贯穿、一气呵成,必须历经长年累月的刻苦练习才能成功,这对人的意志磨练是效果显著的,同时,长期的练功对人的个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太极拳是综合了诸多的拳术之长,结合导引吐纳之术、经络之学,依据太极阴阳之理创编而成。它采用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的锻炼原则,练习由松入柔、运柔成刚、刚复归柔,达到有柔有刚、刚柔相济,先慢后快,快后变慢,慢要慢到便人跟不上我,快要快到后发制人,因势利导,借力打力。[9]太极拳这种“看似慢实则快,看似柔实则刚,看似弱实则强”的终极效果,就是意志的胜利,也是个性的不断完善所致。一个个性急躁、粗枝大叶的人,经过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就有可能把自己的个性转变成稳健老成、从容不迫的一种精神状态。而这样的心理状态就是一种健康的、成熟的、经得起挫折历练的完美的心理状态。
4.太极拳的“气功态”特点对大学生克服心态浮躁有积极影响
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曰:“拳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正所谓“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所以,修拳即修道,修道即修心。儒家倡导:以仁义之心养我浩然正气;佛家提出:固守虚空而养神气;道家指明:虚其心,实其腹,神气交,长生药。可见,太极拳最讲求“炼心”,其目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归神,炼神还虚,炼虚入道”,“道”在这里就是“把心放下,把压力放下,让精神放松”。太极拳具有“气功态”,因此它就具有“气功”的“健心”功能。有的体育专家说“太极拳就是气功。”的确,只要认认真真地习练太极拳,就能使身心达到练气功的效果。因为,太极拳本身就是“内家拳”,作为“内家拳”就是讲求“气的运用”,即所谓:“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以心行气,意到气到”。相对于20年前来说我国高校的大门显得“好进好出”了,大学虽然好上了,但并不等于大学生就没有心理压力。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压力有以下几方面:学习、经济、就业、情感、家庭、交往、环境与竞争等方方面面。虽然适当的精神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但过大就会变成消极负面的东西。如何缓减大学生们心理的压力,当然有多中途径,但比较好的方法还是多从事体育活动,因为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同时又具集群性和竞争性,是释放情感、放松精神和平衡压力的良方,因为太极拳的“以意导气”就是一种极好的“心理训练”体操。太极拳讲求“气沉丹田”、“周身放松”,这些要求对于克服大学生的“浮躁心态”和“不良情绪”有着积极的作用。太极拳还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私心杂念”,这对于大学生能够进入“忘我”的境界是有帮助的。任何体育都不是心不在焉的活动,而是心理感受极强的、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身心合一的运动体验过程。三心二意、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的矛盾心理,无法正常从事体育运动。大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它指挥着人体的神经、肌肉的各部的运动,在运动的时候,人体的各个系统与功能协调配合、步调一致、内外合一,如果身心失调,不但无法完成体育运动中的动作,而且也达不到健康的目的。比如,拿练气功来说,在气功练习中,如果精神不能专注,身心就无法相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走火入魔”的“精神错乱”现象。习练太极拳能够集中大学生的精神,久而久之,就能使他们精神安舒、神清气爽与身心康强。
5.太极拳的“文化艺术与哲学内涵”对大学生是一种精神颐养品
太极拳不仅属于武术的范畴,而且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哲学、传统养生学、传统医学以及传统美学等多种学科融会贯通的结晶,太极拳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使它比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显得光彩夺目。[9]太极拳并非是一般的武术,拳术中蕴藏着民族文化内涵。就拳名而论,太极是古典哲学术语,指派生万物的本源。什么是太极?《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远古天地未分时一团浑纯清虚之气,是一个圆球体,是派生万物的本源,为天地万物的根本。宇宙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包括人本身都是源于太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一拳种,它能流传国内外长盛不衰,与其深厚的哲学思想渊源有关。太极拳习练时连绵不断,行云流水,缓慢轻柔,这种风格是以老子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道德经》曰:“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胜。”太极拳把老子的贵柔思想巧妙地糅合于拳理拳术之中,一反外家拳的快速凌厉的风格,创造了缓慢柔匀的独特方法。[10]这种方法在长期的使用中,就能对人的心理、意志、精神等构成强大的影响。常言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中国体育讲求用自然环境磨练人的精神意志,尤其是中国体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精神的影响,讲求“天人合一”、“顺其自然”、“道法自然”等。“天人合一”就是我们与环境相和谐的思想,“顺其自然”就是人要顺从自然天赋去自我发展,“道法自然”就是把人看做自然的一分子,要遵从自然规律办事。毛泽东也曾指出:“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武术大师和英雄人物,其实都是教育大师和精神大师。如岳飞、戚继光、黄飞鸿、霍元甲、李小龙等,后世人们铭记与缅怀他们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盖世武功,更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与民族气节。而他们的精神内涵又都历经千锤百炼,最终内化为人格。因此,经由肉体到达精神的修炼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战胜挫折的艰辛过程,不经历心灵的洗礼与思想的煎熬就不能感受到真正的精神超越。世界球王贝利曾被记者提问:“对于那些有意伤害你的人,你采取什么态度”?贝利回答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球踢进对方的大门来回敬他的不礼貌”。我们敬佩贝利的不仅是他的球技超群,更是他的优良道德精神。[11]太极拳号称“哲拳”它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哲学、美学、兵学、医学、科学、文学艺术、伦理学、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等诸多学说在内,是诸学交叉融合的集大成者。正因为如此,太极拳才能成为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营养品”,使他们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健全发展。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新生刚入学后由于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环境的变化,在适应性上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积极培养其多种兴趣和能力,增强其自信心,这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论文,供大家参考。
1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
1.1外部因素
(1)社交网络的盛行。21世纪无疑已经变为网络的时代,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快捷已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和快乐。当代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正是伴随互联网兴起一同成长的,无论相同的还是不同款的手机,每个人的客户端中可能都包括几种社交网络软件应用。显然当代大学生已然变为了低头族。课余、饭后、闲暇时只见他们总是拿着手机,柳a是棚醒、補人賊#小说。当然手机本身带来对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如:辐射,但在社交网络的普及和流行下,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在悄然的浮现了。
(2)生活环境变化。大学生,即迈入了社会且具有一定社会责任的青年群体。在以往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锻炼了他们的独立自主,这需要学生自己来处理一切生活上的问题,包括衣食住行等基本问题和人际交往等复杂问题。环境的改变使学生心理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能否适应也取决于学生个人。
(3)教育模式改变。大学教育与以往教育方式不同,除必修课以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修的课程,也可按照自己意愿加人丰富课余生活的社团。大学生有了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特长,这与以往寒窗苦读十余_?
1.2内部因素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经历了奋战苦读,每一个学子都是自己中学年代中的佼佼者,他们进人了完全陌生的环境,发现周围充满着才华横溢能歌善舞的同龄人,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使他们自卑,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会选择接受这种变化,努力适应眼前这个与之前平淡学海生活截然不同的校园环境,他们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他们所热爱的活动,他们选择参加学术竞赛、参加社团活动、参与文艺汇演,门门成绩优异;相反,心理健康程度有所欠缺的同学则会选择逃避,他们将自己封闭在没有社交活动的世界里,他们甚至患有社交恐惧症、注意力不集中症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满足于这种生活安逸的状态,选择停步不前;就业率的降低显然没有唤醒大部分学生,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可实行的职业规划,认为大学毕业文凭是自己的保护伞,所以将自己沉浸在抽烟酗酒、网络游戏、社交网络等亚健康状态中,创新创业意识薄弱。、
2心理健康问题解决措施
2.1针对学校措施
(1)鼓励大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综合性大学常常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和社团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学习实践等,这要求学校开展问卷调查,按照学生主流意愿方向开设相关选修课,做好前期宣讲工作,鼓励大学生在课余时投人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又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中,比如喜欢志愿者服务的同学为他们成立志愿者工作部,医学院校可以成立急救员小组。
(2)鼓励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相继开展了相关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据一些在校大学生反映,心理健康教育巳然成为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每年会开展相应的心理调查问卷,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心理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工作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教育讲座旨在提醒大学生客观意识到自己心理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应对心理亚健康的状态。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专科院校还是本科院校。
(3)建议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和精神心理科。成立心理咨询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提供了方法。有关人际关系、亲情、爱情、学业、就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为学生提供一种好的办法和途径,解开学生的烦扰和困惑,免于学生陷入迷途。心理咨询不拘泥于一种模式,学生可以前往学校的心理咨询处咨询老师,有的学生不愿意泄露隐私,也可以采用互联网、书信的方式与专业老师沟通。
(4)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大学校园是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学习、食宿、运动、娱乐、休闲等多功能的场所,在这里不仅需要容纳百人学术报告厅,还需要设备齐全的体育馆、干净卫生的食堂餐厅、多功能大学生活动室等设施去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质大学生,这为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埋下了良好的铺垫。
2.2针对大学生自身条件
(1)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与信仰。有了目标,便不再迷茫;有了信仰,便不再孤独。当代大学生有很少的人能够在早期就确定好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着变化,他们停步不前,原地彷徨。心理专家建议大学生早期树立人生规划,其中包括职业规划,只有前期工作准备好,学生才会有更坚韧的毅力与更饱满的热情把每一天过得充实而富有意义。
(2)培养优良的品质。面临毕业的本科生即将褪去大学青葱年代的稚嫩,迈人真正复杂的社会环境,第一个问题就是考研与就业的压力。这种压力连同期末考试、论文答辩等过程是富有极大挑战的,有的学生发挥失常,学业进行地不是十分顺利,此时需要学生自己心中给予自己心理暗示:“我可以;我能行;这次虽然没有成功,下次我多了一些经验,我的胜算更大!!”等。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当代大学生被称为“低头族”、“夜猫子”等,皆因不健康的作息方式造成。如之前所述,社交网络的盛行使学生花费了更多时间在电子产品等互联网产物上;学生偏向晚睡晚起的生活模式,早已打破“一日之计在于晨”的模式;课堂教室晨读的和操场上晨跑的身影更是少见;甚至很多大学生酗酒、抽烟、逃课、聚众赌博、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这些现象已经不算罕见,高等院校也采取了很多规章制度制止此类行为,但效果都不算好,学生应当从自己真实想法出发,唤醒自己心中被理想充实的地方,遏制贪图安逸的贪恋,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梦想彼岸才会到达。
1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课题组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江苏两所高校的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8份,回收率为91.60%。结合师生座谈和文献检索,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1.1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上网主要是听音乐、看视频、查资料、看新闻、有些女生偏重网购,有些男生偏重网络游戏。在长时间上网后,52.0%同学会感到闷闷不乐,心情低落;49.3%同学会觉得早晨不愿起床,心绪不宁;有40.4%同学懒得见人,出现厌烦心理;29.5%同学出现焦虑情绪,25.5%同学没有不良情绪。此外,72.2%同学遇到网络上散步虚假信息的现象;56.3%同学发现网络上攻击、侮辱或诽谤他人的做法;49.3%同学遇到网络诈骗事件。课题组调查分析认为:网络给学生的学习、交往、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和乐趣,给这些准社会化的成员开拓了广阔视野,但也可能引发大学生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质变,一旦走向极端那就势必造成许多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导致网络依赖、自我迷失、自我封闭、责任感下降、安全焦虑、人格障碍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网络世界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念,让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判断是非的标准,迷失了前进方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1.2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课题小组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当代大学生虽然具备较强的个人学习能力,但往往缺少协作意识,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尤其是当他们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棘手问题或困难时,往往缺乏主见,选择借助网络来解决问题,但却不能利用网络正确处理问题而走入误区。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让人们的活动范围开始从现实领域向虚拟空间扩展,人们的思想价值体系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经受着考验。所以,我们就要充分正确认识网络技术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增大影响力[1]。2.1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课题组调查发现: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73.8%同学表示支持、赞同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这个丰富快捷的媒介,学生可以摆脱客观拘束,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与网络的互动,提高大学生的自省意识,从而发现并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虚拟环境下,个人信息的私密性、平等性、自主性等特点,使大学生“网民”在网络中的角色自由、隐蔽,这样有利于使其敞开心扉,“毫无顾忌”地将现实无法表达的心声“吐”出来,从而使咨询和治疗更有效[2]。2.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需要课题组调查显示:35.4%同学觉得网络教育是自由的,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课程;有25.8%同学认为网络教育相比传统教育来说,理念是创新的,方式是新颖的。网络世界具有丰富的科技知识、独特的传播方式、快捷的获得性等优点,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自主、灵活、隐蔽以及资源共享等优势,呈现出开放程度高、覆盖面大的特点,使学生上网就能自主接受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2.3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据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数达5.64亿,手机网民在总网民中的比例达74.5%,而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网络生活给大学生带来了便捷,但是也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所以为了使其健康成长,就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运用网络指导。
3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应对策略
3.1改革传统教育,发展网络教育传统教育的文化氛围主要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却与正在兴起的网络教育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我们要善于将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有机融合,以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要充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然后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活动教育,让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知识。3.2更新教学观念,开辟网络课堂网络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大大的提高了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的应对能力。通过网络心理课堂向大学生传播正能量,更新教学观念,发挥网络课堂教学作用,将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活动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提高识别信息的能力,为学业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导航,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3.3开展网络调查,加强心理测试建立网络心里测验平台,就是以正确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为目的。所以在新生入学时,可通过心理测试和谈话鉴别,建立学生档案和监控机制;开展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避免减少校园危机事件。3.4运用网络平台,提高教育效果加强心理网站建设,在网站上设置“在线咨询”栏目、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专栏等,倡导正确网络行为,引导健康网络心理;成立网络心理咨询室,通过博客、微博等网络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通过举办网络心理沙龙、开辟网络心理论坛,对学生心理困惑、情感困扰等问题提供有效帮助;建立专线QQ,进行个性辅导,使双方以一种朋友的心态展开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真实,更能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