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大学生村官基层适应状况调查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根据2009年“两院两部”发布的《意见》,明确了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主要包括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被人民法院宣告缓刑、被人民法院、公安机关或监狱管理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假释以及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罪犯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私营企业得到飞速发展,私企秘书作为一门新兴职业迅速增长,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坐落在浙西南的一所全国优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我们的宗旨是培养适应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私营企业需求的优秀的秘书人才。自开设以来,我们已经向社会和企业各界输送了几百名秘书人才。秘书人员的状况是秘书的培养者和培养对象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鉴于此,我们深入浙南中小型私营企业,进行全面、广泛的调查,了解企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掌握企业秘书人员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为今后秘书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本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范围主要针对丽水市和温州市一百多家中小型私营企业,共发出问卷106份,收回98份,回收率达到92.45%。经过认真综合、归纳、分析,现将这次调查的情况和基本结论反映如下。
第一,用人的性别标准、年龄要求正发生悄然的变化。在对企业管理层的调查中发现,有64.15%的领导选择秘书偏向于女性,有30.19%的领导对秘书的性别无所谓。这与现实中人们普遍认为私企秘书都是年轻貌美的女性的观念不同,私企的管理者对秘书的性别的要求正慢慢变弱,更注重秘书的实际工作能力,而不是性别或是外在形象。对企业管理层的调查发现,企业领导觉得秘书的适宜年龄为:27岁—35岁的占62.26%,35岁以上的占20%。当问及您选择秘书时最看重的是什么时,有46.50%的管理者选择“工作经验和能力”,只有8.77%和6.14%的管理者选择了“年龄”和“仪表”。有可见,秘书职业并不是像以前人们认为的那样受到太多的年龄的限制,那种认为秘书是靠吃“青春饭”和“秘书职业干不久”等观点正逐步发生着改变。
第二,秘书人员领悟能力受重视。秘书人员认为办公自动化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最重要。而当企业管理层被问及秘书岗位需要掌握的职业素质时,管理层认为传统的办文、办事能力非常重要外,还特别提出秘书的“领悟能力”非常重要。根据《新华字典》的解释,领悟是指“理解体会”,《现代汉语辞典》中解释为“体会、解悟”。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苛勒的“领悟说”之学习理论,他通过对猩猩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发现动物解决问题不是试误的渐进过程,而是突然顿悟的结果,这种顿悟不是对个别刺激的个别反
应,而是对整个情景、整体关系的理解。人类的学习也主要是靠领悟。一个优秀的秘书人才,具备较高的领悟能力是其不可或缺的能力。可见,在提高秘书的人员的秘书专业技能的前提下,提高秘书的领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大学生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即在大学注册入学和接受教育的群体统称,包括全日制和在职业余学习两类,通常为在校生,不含自考生。各类高等学校毕业生一般称大学学历。
今天读文网小编将与大家分享: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XX年,短短7年,中国大学生仅总数就从108万激增到XX多万。大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愈加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出现。
同时大学生在同龄人中是文化知识水平较高、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好的群体,具有表率和示范的作用。他们既具有青年前期的年轻人消费观的新变化,又具有不同于同龄人的消费观。重视大学生消费的新变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不仅有益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社会消费的正确引导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全面细致地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观则成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的重点。
当代大学生不仅消费能力在提高,而且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除了基本的生活消费、学习消费外,当代大学生会选择将越来越多的支出用于网络通信、交际、恋爱等诸多方面。针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较高的现象,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相力对他所教的niit052班的43个学生做了一项“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多少”的调查。
调查发现,月费用1000元以上的人占20%,月费用500-1000元的人,占50左右%,月费用500元以下的人,占30%左右。在他们班的学生当中,超过35%的学生拥有电脑、约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因此网络与通信费用支出较以往在大学生的消费支出中占据了更大的份额。
调查表示,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也不能穷孩子”,孩子考上大学了,就要钱给钱,要物买物,这不仅导致部分家庭财政透支,还容易使孩子养成大手大脚花钱、贪图享乐的坏习惯。他的研究发现:大学生消费中的趋同心理、攀比心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由于所处的环境以及他们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消费行为,多数同学在消费过程中“从众”性较强,这也就是大学生消费时的“趋同心理”。
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哪怕这一物品自己本身并不那么需要,也会随大流购买,以保证自己与群体的一致性。而趋同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发展成为攀比、炫耀心理,攀比、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
张志祥则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第二是畸型消费,消费内容过多过快,向高档型消费倾斜;第三是豪华型消费,追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第四是炫耀消费,把高消费当做现实社会优越感和虚荣心理的手段;第五是悬空消费,追求一种脱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个人消费承受能力的消费;第六是情绪化消费,把对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就医,趁早诊断、接受早期治疗。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全文如下: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因此各技工院校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由社会发展节奏加快而导致的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研究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行为偏差,探讨其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养成已成为技工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2.1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州市某所技工院校校学生。对广州市某两所技工院校学生中职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取调查对象,采用集中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真实有效,问卷以不计名方式进行测试,各年级分别发放问卷800份,回收后,一、二年级的有效问卷份数分别为710、761份。
2.2研究工具
SCL-90症状自评量表,Derogatis.L.R于1975年编制,SCL-90症状自评量表共有10个因子,每个因子反映被试某方面的情况,共有90个评定项目,由被试从1“无症状”到“5严重”分为五级评定。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atisfactionWithLifeScale,SWLS)和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体验量表(Positiveaffectandnegativeaffectscale,PANAS)。SWLS含5个项目,采用7点计分,得分越高则生活满意度越高。PANAS含12个项目,分为积极情感分量表和消极情感分量表,均采用7点计分,得分越高分别表示体验的积极情感或消极情感的时间越多。量表信度较好。本次测量的a系数分别为0.80、0.83、0.81。
心理素质量表,由华南师范大学郑希付编制,该量表由6个分量表组成,共有139个项目,分别是性格特征素质分量表(包括责任感、自信心、坚强意志、受挫能力、积极情绪调节能力和独立性6个要素),职业能力素质分量表(包括自我设计、决策能力、竞争能力、社会知觉能力和合作能力5个要素),人际管理素质分量表(包括应变能力、人际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4个要素),心理动力素质分量表(包括抱负水平、荣誉感和自我设计3个要素),学习心理素质分量表(包括学习毅力、求知欲、学习热情和进取心4个要素),自我意识分量表(包括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2个要素)。该量表的每个题目都采用李克特式5点记分方式,得分越高说明心理状况越好,得分越低说明心理状况越差。该量表的信度α系数为0.9639,6个分量表的α系数从0.788到0.8902,效标关联效度为.649。
2.3施测及数据处理
本研究量表的施测由心理学专业老师及受过训练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实施,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1技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将调查
样本SCL-90各因子标准分均值与全国中学生常模、全国青年常模等进行单一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注:*P<0.05,**P<0.01,无以上上标者表示在以上水平不显著,以下同。T1为技校学生SCL-90因子分均值与中学生常模比较;T2为技校学生SCL-90因子分均值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由表1可知,调查样本SCL-90的各项因子都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并且差异非常显著;调查样本的躯体化、敌对和精神病性因子高于中学生常模,且差异显著;调查样本的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因子低于中学生常模,差异非常显著。
3.2技校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和心理素质状况的性别差异
从技校男女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和心理素质的比较来看,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主观幸福感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大多数因子比女生要好,并且在强迫和焦虑两个因子上男生显著低于女生。
3.3技校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和心理素质状况的年级差异
由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观幸福感和心理素质各因子的年级比较来看,中职一年级与二年学生的大多数因子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心理素质的性格特征、职业能力、人际管理和生活满意度方面一年级学生显著高于二年级学生。
从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看,其SCL-90各项因子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且达到差异非常显著;调查样本的躯体化、敌对、精神病性因子高于中学生常模,且差异显著,表明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应该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技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积极心理素质和良好行为习惯。从技校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和心理素质的性别比较来看,女生比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差,对女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应该进一步重视。
从技校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和心理素质的年级比较来看,一年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比二年级学生更有优势,可能与一年级学生刚来学校,对一切还比较新奇与感兴趣有关。而二年级学生由于来学校已有近2年的时间,已失去新鲜感和好奇心,加之学业任务和就业的压力较大,导致其心理素质较差,因此要加强对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培育良好的性格品质、开发智力潜能、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激发内在动力、维护心理健康、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即育性、启智、强能、激力、健心、导行。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全文如下:
1.1不成熟性与可塑性
现代的大学生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社会实践知识比较匮乏,对社会的复杂与生活的艰辛估计不足,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对社会适应性差,常常表现出情绪化、极端化、人格障碍等不成熟的心理健康现象,这表现出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现象。但是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校期间我们高调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生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能使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当面对挫折,能用一个正确的姿态去解决问题,表现其非常成熟的一面。
1.2多样性和复杂性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对生活的适应性,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就业问题,每个问题处理不好,都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尤其对一些985高校的一些大学生,心理根本承受不了,必须加强正确的心理疏导,情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1.3矛盾性与困惑性
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和网络、视频等现代传媒而产生现代功利性的价值观和网络价值观,必将对大学生原有的价值观念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深刻的辨析能力,否则大学生在心理抉择的过程中很可能迷失方向,产生矛盾和困惑的心理。是‘见义勇为’还是‘见死不救’,社会上道德价值观这种格外引人关注而又无休止的争论,存在于当代大学生中。”
1.4不稳定性和易变性
大学生的年龄是一个不成熟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人具有很高的心气,一旦受到挫折,心理会产生很大影响,不能正确解决会影响这个人的一生。其心理健康具有不稳定性和易变性,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会很快解决其问题,心理会更加阳光。
2.1国家与社会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
(1)加强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文艺作品等大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每个大学生都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树立正面典型。对一些社会雷锋精神等要积极宣传,树立一批正面典型,比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等。对这些正面典型案例,有条件让其宣讲团到学校给学生宣讲,在心灵深处理解。
2.2高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就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今后高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2)创新两者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大,传播媒体及互联网等为我们更新两者结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以及提高教育效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注重培养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在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二者同等重要,培养出社会认可的高素质人才。
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取向指明了方向,同时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使二者同等重要地位,现在社会也需要二者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1891年12月21日,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现名为美国春田大学,Springfield College)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发明。1896年,篮球运动传入中国。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华亭县高中篮球运动开展状况调查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自1895年篮球运动传入中国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趣味性、健身性和教育性成为我国学生主要的运动项目之一。学校篮球运动伴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在丰富校园生活,实现学生全面素质教育,推动我国篮球运动普及和提高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了解华亭县高中生篮球运动的发展情况现状,找出篮球运动在华亭县高中生中开展遇到的问题,为篮球运动在中学更好的开展提供帮助。
1.1 研究对象
以华亭第一中学、第二中学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图书馆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书籍、论文等,从网上下载相关文献和资料。并进行总结和整理。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该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和华亭县篮球运动的实际开展情况,设计了《华亭县高中生篮球运动开展状况的调查问卷》。并向华亭县的两所高中随机抽取26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1.2.3 数理统计法
根据对华亭县高中生发放的问卷调查,进行数理统计,归纳总结进行分析。
2.1 华亭县中学生各项体育活动情况
在华亭县高中生中,男生平时主要的课余体育运动大部分以篮球为主,女生在课余却很少参加篮球运动。根据实地观察,大多数女生在课余一般都是参加一些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量较小的体育活动。这说明,中学男女生喜欢参加的体育运动是有差别的,男生会选择较为激烈有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女生大部分会选择没有身体对抗,或身体对抗较少的体育项目。篮球作为同场竞技的项目,由于它自身对抗性强的特点,自然而然被大多数男生所喜爱。
2.2 华亭县各高中的篮球场地设施情况
相对于庞大的学生数量,在活动课开始之前,两所学校都出现学生抢占篮球场地的现象。不能满足学校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需要,属于水泥硬化场地。而且由于场地的限制,导致专业篮球训练和技战术水平的不足,影响了华亭县篮球后备队员的成长。也会影响到高中生在学校参加篮球的热情,导致学校篮球运动开展受到阻碍。
2.3 华亭县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场所的情况
华亭县高中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地点以学校为主,由于在周末和假期学校不允许进入,许多热爱篮球运动的高中生也会选择去离家近、交通方便的社区或单位的篮球场打篮球。根据走访一些社区和单位的篮球场,发现通常都是标准的水泥篮球场地,还有几所单位有更加好的塑胶篮球场地,而这些场地的建设大大增加了中学生参与篮球的热情,为中学生参加篮球运动的场所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促进了篮球运动在华亭县的开展。
2.4 学校和家长的观念对篮球运动的影响
国家反复提倡的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篮球运动也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现在肥胖的孩子越来越多,并且孩子的身体素质较差,更让家长明白了体育锻炼对孩子的重要性。在华亭县的高中也在招收篮球的特长生,而很多大学都有体育专业的系院,培养优秀的篮球后备力量。而通过篮球特长参加高考成为了华亭县高中生进入大学也是一个重要途径。
2.5 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对华亭县高中生篮球运动开展的影响
华亭县大部分高中生对篮球赛事都比较关注。而随着我国篮球运动员水平不断的提高,姚明等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先后进入NBA,国内的职业联赛发展迅速。在我国乃至世界,篮球运动的影响力已超越了其他运动,篮球运动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这些因素不断影响着高中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热情。
2.6 华亭县高中生了解篮球信息渠道的情况
在我国关于篮球比赛的转播也越来越多。华亭县的高中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观看篮球赛事,从而更加了解篮球运动。而篮球本身具有很强的观赏性,通过电视、网络媒体等方式观看比赛更成为一种乐趣。有好多同学也会主动去购买和阅读篮球杂志。因此更多的高中生喜欢上篮球这项运动,这无疑是推动篮球运动在华亭县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3.1 结论
近几年华亭县高中生篮球运动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篮球运动在学生中的影响较大,参与篮球运动的学生越来越多,喜欢上篮球运动的学生也越来越多,篮球队的数量也在逐年增长,规模有所扩大但篮球的水平却上升缓慢。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观念在近几年以来有所转变,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的开展,这促进了篮球在中学校园内的推广和普及。
3.2 建议
加强学校篮球场地的建设,对场地进行规划,充分利用,使场地建设标准化。学校还应该增加篮球器械,提高篮球硬件设施,以便更好的开展篮球运动。加强篮球专业方面的师资培养,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素质。学校应当加大篮球运动的开展工作,开展正规的篮球训练,组建学校篮球队,多举办一些篮球比赛,培养优秀的后备力量。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古往今来,伟人有很多,但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而言,伟人又是少之又少的。正因为伟人的稀缺,人们对伟大大都抱有崇敬和羡慕。生活中有的人因为迫切想成为伟人,常常以伟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言行,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当代大学生对毛泽东、邓小平伟人的情结调查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毛泽东和邓小平是对中国有着重要贡献和影响的两位历史伟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为了解当代中国人对他们的认识和情感状态,特组织了此次伟人情节调查,主要了解当代人对伟人的情感和态度、对伟人事迹的了解、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了解和看法、伟人及其理论的影响等方面,得出了一些结论。
关键词:毛泽东邓小平伟人情结调查
“怀念是为了放下,珍爱是为了释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国人对伟人毛泽东、邓小平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两位伟人对中国的贡献可以说是巨大的,但国人对两位伟人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在新中国成立61周年、毛泽东诞辰117周年来临之际,为了缅怀和纪念革命伟人、为了不忘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伟人,学习伟人的精神,特组织长沙环保职院2009级全体学生进行了此次主题为伟人情节的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2份,是由环保学院09级学生于2010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分散到各高校如长沙女子学院、长沙民政职院、湖南科技职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交通职院、中南大学铁道校区、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师范等地,还有长沙环保学院及附近社区、长沙湘江沿江风光带、岳麓山、橘子洲头等地以随机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进行的,调查的对象从青年、中年到老年,但主要是高校在校大学生。调查主要是了解国人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情感和态度、对伟人主要事迹的了解、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了解和看法以及伟人及其理论的影响等方面。本文就是建立在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的,调查结果虽不一定能完全反映当代人对毛泽东和邓小平的情结,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现状和问题。
调查概况:在被调查者中,81%的受访者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9%为30至50岁之间的中年人,10%为50岁以上的老年人。学历为大专及大专以上的占87%,党员人数占8%。所以此次调查,年轻人主要为在校大学生,占绝大部分,但也有部分中老年人,主要还是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认识和态度,但不同调查对象的区别也在这次调查中有所反映。
当问及“您认为中国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历史人物是哪一位”时,48%的人选择毛泽东,20%的人选择邓小平,21%的人选择孙中山,6%的人选择蒋介石。这表明相当一部分人还是认同毛泽东、邓小平是近代以来对中华民族有着重要影响和意义的两位伟人。当问及“您喜欢毛泽东吗”,53%的受访者选择喜欢,他是中国近代的传奇,创造了历史奇迹;10%的受访者选择不喜欢,他晚年犯的错误影响了中国的发展;32%的受访者选择说不好,都有一点;4%的选择不知道,没感觉。这个问题,如若是问60后或是70后的人,得到的答案可能大部分的人都喜欢毛泽东,只有少部分的人会说不喜欢。而今天,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对于毛泽东的态度都不是肯定的喜欢了,这说明当代青年对伟人的情结在变淡。当问到“毛泽东和邓小平您更喜欢谁”时,18%的受访者选择毛泽东,40%的受访者选择邓小平,29%的受访者选择都喜欢,也有12%的受访者选择差不多,没感觉。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还是喜欢毛泽东和邓小平这两位伟人的,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
当问及对毛泽东的了解程度如何,14%的受访者选择了解较深;48%的受访者选择知其主要内容,但不全面;32%的选择略知一二。问及对邓小平的了解程度如何时,11%的人选择很了解;51%的选择一般了解;27%的选择略知一二。这表明大家虽说感情上是喜欢这两位革命伟人,但对他们的了解程度并不深入,多数是一般了解或略知一二。当问及“对于毛泽东的生平事迹,您了解多少”时,此题设计为多选题,选择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有23%,选择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占26%,选择发动“”的占17%,这三个选项选择的频率还是最高的。此题的选择结果说明,大家对于毛泽东的事迹,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发动“”等是反响最大的,多数人都知道这些历史,对于其它一些事迹只有部分人知道,甚至对邓小平和毛泽东的事迹都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不能确切知道。当问到“您认为毛泽东有哪些历史功绩”时,选择“创立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占18%;选择“创立和发展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占17%;选择“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占21%;选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占14%;选择“巩固政权,实现祖国统一的”占13%;选择“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的占17%。此题为多选,选项都是毛泽东曾经创立的历史功绩,正确答案应该是全部都选上,但结果表明,除开选“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项超过20%以外,选择其他选项的都没有达到20%。这表明,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对毛泽东有一定了解,但了解的只是一些人尽皆知的东西,未能掌握大部分。
当问到“您知道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的解放牺牲了几位亲人”时,只有27%的受访者选择六位。问及毛泽东的出生地点和时间,71%的受访者选择正确。当问及毛泽东何时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时,45%的受访者选择第一届全国人大,还有22%的受访者选择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人都会知道,毛泽东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于1893年出生在湖南韶山,为了革命,家中牺牲了六位亲人。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上他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这么多与这位世纪伟人息息相关的东西,对于当代大学生,完全清楚的却不到一半。
问及毛泽东的功过评价时,62%的受访者选择毛泽东功大于过,是不折不扣的伟人;29%的受访者选择毛泽东功过相当,有成绩也有过错;还有9%的选择其他。大家对毛主席的功过大多数是客观的、公正的,认为其功是第一位,过是次要的。但也有一小部分年轻人的看法是极端的,这反映了年轻人看法和评价的变化。
在调查中,我们也设计了一些有关两位伟人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关问题。其一是“您认为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如何”,54%的受访者选择“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和中国社会”,29%的选择“仍有一定影响”,12%的受访者选择“影响有限并在不断减小”,还有7%的受访者选择“过时了,没什么影响了”。另一题是“您认为作为一个当代人,现在学习“毛泽东思想”是否像过去一样重要”,63%的受访者选择“无论何时都很重要”,25%的受访者选择“不十分重要,业余了解就可以”,还有12%的受访者选择“过时的东西根本没必要学习了”。当问到“您认为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时,48%的受访者选择“对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有益”,20%的受访者选择“对了解中国革命的历程有帮助”,26%的选择“受访者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当问到“毛泽东思想是什么时候明确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时候,60%的受访者选择中共七大,但选中共六大、八大的人也不在少数,还有4%的受访者选择中共十四大。当问及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不包括以下哪项内容时,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占18%,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占23%,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的占41%,选正确答案“科学发展观”的仅占18%。以上统计结果表明,虽然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和中国社会,学习毛泽东思想无论何时都很重要,但也有少部分人认为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了,没什么影响了,根本没必要学习了。这表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尤其是毛泽东思想,在当代青年人生活中的地位、普及率、影响力和价值呈下降趋势,虽然他们是指导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精神支柱,是指导我们今天事业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是希望国民了解和接受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当代马克思主义,但在实际生活中,在一些年轻人的价值体系中显然没有把它们摆在重要的位置。
为真实了解伟人及伟人思想在当代的影响,我们特设计了两个主观题:其一,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毛泽东、邓小平身上的哪些精神品质?大概把答案梳理和统计了一下,大家认为体现在伟人身上值得学习的精神品质主要有:坚强不屈,百折不饶,顽强拼搏,奋斗不已;敢于创新,实事求是;从小勤奋刻苦,知识渊博;勤劳节俭朴素的生活态度;积极认真的人生态度;高尚的人格;不畏挫折,在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坚韧、豪迈、果敢;坚忍不拔的毅力与吃苦耐劳的精神;明确人生的目标;伟人坎坷的人生经历让我们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其二,您认为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我们现实生活有无指导意义?
若有,体现在哪里?绝大部分的人回答都是肯定的,认为学习这些思想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有利于培养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和习惯;有利于培养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精神;有利于形成做人做事脚踏实地的作风;有助于培养年轻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的思想是激励我们前进与奋斗的动力。从这些答案我们可以看出伟人身上确实具有许多值得我们当代年轻人学习的精神品质,许多品质恰恰是成长在世纪之交、和平年代的90后新生代年轻人所缺乏的,比如坚强不屈、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勤劳节俭、勤奋刻苦等等。
学习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也能给年轻人带来一些指导,尤其是在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做事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作风的养成、创新精神和爱国精神的培养等等方面。这些正是当代我们学习伟人精神和伟人思想的内容、精髓、价值之所在,正是新时代的接班人、国家事业的继承者、民族复兴的传承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作风和精神的特质。从这些答案中我们也很欣慰地看到,也许有些东西年轻人暂时还不具有,但知道哪些是应该学习的、哪些是生活中必须效仿的,表明我们至少知道什么是可贵的、哪里是努力的方向、哪些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这是我们成长的基础。
从以上方面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下面简单的结论:
1、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伟人是表示喜爱和认为值得学习的,但调查中明显感觉老年人对伟人的情结要强于中年人和年轻人。在调查中,学生们通过其他人的讲解和问卷填写对伟人有了更多的了解。
2、当代大学生对革命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以及他们创立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了解不深刻、不全面,只知其基本或部分内容,多数对他们及其思想的了解只停留在略知一二、一般了解的层面上。同时,真正去钻研伟人思想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少,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思想,甚至还有小部分年轻人的看法是极端的,认为毛泽东思想已经过时了,当然这完全有可能是由于无知才导致得出这样的结论。
3、通过调查可以看出,革命伟人们无时无刻不活在人民心中,他们的功绩、他们的思想、他们的人格魅力等都不会随时光的流去而消逝。认真了解伟人,可以有力地激励人;认真学习伟人的思想,可以指导未来的方方面面;认真了解历史,可以明鉴当世。
4、为了让伟人的思想代代相传,让伟人的精神永驻,我们认为首先要加强教育,而且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做榜样,对伟人的相关事迹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去教育孩子怎么样为人处世、不忘伟人等。学校教育中,老师要时时教育学生不忘国耻、不忘伟人的丰功伟绩,同时学校也可以经常开展一些思想教育方面的活动来激励学生,如多开展有关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辩论赛,或知识讲座,关于伟人精神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红歌演唱等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伟人故居,让当代大学生了解更多有关中国近代伟人的辉煌历史。另外要加强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如上网阅读、看伟人传记、看相关报纸书籍影视作品等等。同时社会也要弘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多创作一些优秀的、尊重历史的、大家爱看的、反映近代伟人事迹和精神的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传记等等。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党员领导干部是一个特色鲜明的阅读群体。读书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曾经特别强调过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如果不加强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就难以做好领导工作,就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党员领导干部阅读状况调查与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通过问卷调查中共萍乡市委党校的主体班学员的阅读状况,推断分析萍乡市党员领导干部的阅读现状以及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等,从而对如何改善领导干部阅读现状提出建议。
关键词:阅读;领导干部;党校学员
党员领导干部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主要力量,其阅读状况不仅反映了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的素质与修养,也代表着整个政府乃至全党、全社会的读书学习风气。2009年5月1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的开学典礼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因此,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从侧面了解当前我市领导干部的阅读状况,以及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市党员领导干部主动学习和带动良好的学习风气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底,以中共萍乡市委党校秋季县级干部进修班和科级干部培训班的学员为样本代表,对我市党员领导干部的阅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12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
为了解干部读书状况,人民论坛杂志社曾于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万名党政干部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党政干部读书的愿望强烈,但由于工作忙、应酬多等原因,33.4%的受访干部每周的读书时间为0至3小时,27.6%为3至6小时。如今时隔五年,再来看我市的党政领导干部阅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一方面,绝大多数的领导干部有阅读的愿望,但是阅读时间却很少,年阅读量不高。
在问及学员“您是否喜欢读书”时,63%的学员表示“喜欢”,22%的学员表示只有“一般”,14%的学员表示“非常喜欢”。从整体上看,绝大部分的学员还是有阅读的愿望,说明他们认可阅读的重要性,并有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和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渴望。
在阅读量的统计上,31%的领导干部周阅读时间不足三小时,38%的领导干部年阅读量为三至六本书,只有15%的领导干部能够达到周阅读时间在十个小时以上,只有16%的领导干部年阅读量能够达到十本书以上。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4年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从这个数字上看,我市领导干部的阅读量才刚好达到我国人均阅读量的标准,并不能突出表现作为一个党政领导干部所应养成的良好学习风气和所应起到的示范带头作用。另外,根据《韩国国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2010年韩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10.8册;根据《国际出版蓝皮书2008》报告,2005年法国平均每人每年读书8.4本,2006年日本人年均读书8.4册,2007年美国人均年读书数量为7本……对比我市领导干部乃至我国国民的人均阅读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这些数据的对比,充分表明了我市领导干部虽然拥有渴望阅读的愿望,但付诸实践的情况却恰恰相反。
另一方面,大多数领导干部们既能认识阅读的重要作用,也都能意识到不阅读的弊端。
在“您认为读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这项问题的调查中,认为读书可以“获取信息、开阔视野,更好地了解国内外局势和社会民生”以及“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升人格力量”占大多数,其次是“提升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以及“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而在“您认为领导干部不读书会有什么危害”的问题调查中,认为不读书会导致“知识老化,不能适应新形势”以及“思维僵化,定决策、做决定往往凭经验、拍脑袋”占大多数,其次是“能力退化,领导水平下降,会出现较多的工作失误”和“思想腐化,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就会乘虚而入”。
从这两个问题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领导干部们对阅读的认知都是很充分的,深知阅读能充实知识储备和对身心修养乃至日常工作、思想发展等多方面的益处,也知道如果不阅读会导致的诸多弊端,如与社会脱节、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思想僵化、工作处理不当等问题。这说明我市绝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对于改善和提升自身阅读现状有着强烈的愿望,说明他们对阅读作用的认知度比较高。
综合对领导干部们的阅读行为和阅读认知的调查分析来看,他们有强烈的阅读愿望,对阅读的认知度也较高,但是阅读时间较少,年阅读量较低,整体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将当前领导干部读书的状况归结为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二是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三是浅尝辄止,不求甚解,不善读书;四是学而不思,知行不一,学用脱节。领导干部们认为“追求享乐、玩物丧志,不好读书”的问题最为严重,其次就是“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不勤读书”。这说明,在领导干部读书的问题上,主要存在着缺乏自觉管理的问题和思想懈怠的问题。中央党校的林�唇淌诒硎荆�这些年来,几乎所有的贪官在最后的反思中都会提到“放松了学习”。这并不完全是推托之词,事实上在日常工作中不能静下心来做研究,没有养成深究问题、广泛阅读的习惯几乎是所有贪官的共性。尽管放松学习并不是导致贪官落马的根源,但追求享乐、玩物丧志的确在一点点侵蚀着领导干部的意志,由此忽视学习,一步步陷入犯罪的泥沼。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要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
在“困扰您读书的最大原因是什么”这项问题的调查中,43%的领导干部认为“工作太忙,抽不出太多时间读书”,27%的领导干部认为“信息爆炸时代,无从选择,不知道该读哪些书”,除此以外,还有23%的领导干部认为不读书是多方面的综合原因所导致,如懒惰意识较严重、年纪较大不愿学习、吃不了苦等。工作压力过大,甚至工作在“高压线”、“高压锅”之下的干部的确值得我们理解包容,但“抽不出时间”终究不能成为不读书的理由。他们尽管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继续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甘心做一个清贫的读书人,更无法做到戒除焦躁的心安静踏实的读读书。
如此看来,我市领导干部的阅读状况不乐观的原因并非只是表面上的“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如此简单,其阅读动力不足的内在原因才是造成阅读状况不乐观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一,领导干部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是他们不会因为没有阅读而产生“书荒”的心理恐慌。阅读习惯的养成需经过长期的读书学习,形成一有空就读书、没有空挤时间也要读书的行为,养成阅读习惯后,如果不读书心里就会不踏实,甚至会有负罪感。然而大多领导干部每天在文山会海中穿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学习,并且不读书也不会引起他们内心的失落。二是他们热衷于读“速成书”。一种“速成书”是指一些高层领导推荐的名书名著,在一段时间内掀起读这本书的阅读高潮,但过段时间这股高潮便会褪去。可见,领导干部读这类书不是为了充实自身,而是为了跟风,怕不读这本书会落后于他人,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位升迁。另一种“速成书”是指像学生应付考试一般,领导干部为了应付某一特殊时段的工作需求而做的速成阅读。这些阅读都不是发自内心的需求,都是源于外在的压力,从而不得不读书学习。三是当工作与阅读发生矛盾时,他们或许会牺牲阅读来满足工作。如何处理好工作与阅读的关系的确是个难题,做到既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任务、分配工作时间,又能够抽出足够的时间兼顾阅读获取新知识,既搞好实践工作又学习理论知识,做到两不误、两手抓,这一直是摆在领导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第二,由于网络的流行,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领导干部满足于在网络上浅阅读而忽视日常系统性阅读与学习。浅阅读是指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怡悦。浅阅读多来源于网络的信息获取,快速、便捷、信息量大,但却容易遗漏许多值得深究的问题。正是由于浅阅读“一目了然”的方便性,使得真正具有挖掘潜质的问题被深埋,也会让人们的认识只停留于浅显的表面。我国著名文化学者胡野秋先生曾指出,近几年大阅读观和散片式的微阅读非常流行,但这两种阅读方式实质上对读者的危害非常大,“我们一定要在阅读和读书之间找到一个关系和差异,在我看来,今天我们读微信,读微博,这种浅阅读、碎片化的阅读都是伪阅读,只能叫做浏览。它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结构和文化养成。”在一个微阅读流行的时代,每个人都避不开受其影响,但若仅停留在浅阅读、微阅读所带来的一知半解之上,必然会降低思想的深度和高度。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若只满足于浅阅读所营造的快餐式阅读快感,更会在应该深究的问题上马虎了事,或真正到需要深究某一问题时却不知从何入手。
第三,领导干部缺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扎实本领,导致阅读与实际相差甚大,从而逐渐形成“阅读无用”的思想。如今的领导干部大多都受过高等教育,完全否认读书的作用的人是很少的。但却存在着另外一种“读书无用论”。就像同志所指出的,一些同志认为社会上潜规则太多,需要的是关系而不是知识,书读多了反而适应不了社会,照书上的道理做会吃亏;还有一些同志认为,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博学多才的同志不一定受到重用,倒是那些善于揣摩上峰意图,长于溜须拍马的人容易得到升迁,官场的“逆淘汰”现象让人齿冷已寒。我们党的领导干部大多是德才兼备之人,这种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之辈还是少数,但这种侥幸心理却是存在于很多领导干部的心中。当阅读学习并不能直接用于促进日常工作时,或不能用于有助于职务升迁时,领导干部就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学习。
领导干部阅读学习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古语云: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领导干部从事领导活动的基础前提是自身有足够的能力去领导他人,而培养这种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学习。读书能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怡情养性、提升境界,远离低级趣味,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让领导干部有一个宁静的心态、理智的头脑和开放的胸怀。一个热爱阅读的领导干部拥有更加坚定赤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更能牢固掌握工作必需的知识和修养素质。要使领导干部养成读书的习惯,形成读书风气,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不仅需要外在的帮助,同样也需要内在的坚持。
从外在帮助来看,要适当采取一些措施激励领导干部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善读书。此次问卷调查中,有81%的领导干部认为应该“组织讲座、培训等,介绍推荐书目和有效的读书方法等”。而对于一些地方对干部读书进行硬性规定,有55%的领导干部认为“有必要,可让干部读更多的书”,有33%的领导干部认为“没有必要,强制性的学习只能得到应付性的结果”。从领导干部内在来看,要做到善读书,先“要坚持读书与运用相结合,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其次是“要坚持阅读与思考的统一,要带着具体问题读书”,另外还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籍”、“广泛接触多个领域的知识”、“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等。如此可见,从内在激发动力,从外在施加压力,双管齐下,才能达到较好的阅读效果。
第一,创新领导干部的学习观念,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增强阅读的原动力。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只有确立了科学的学习理念,才会有正确的阅读原动力,才会产生优化的学习方法和效果,也才能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领导干部要树立终身的学习理念,怀有一颗求知之心,随时学习、持续学习、快速学习,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因势利导,通过阅读汲取前沿信息,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决策管理水平;要树立全程的学习理念,明确学习就是工作的基础,不断推动学习实践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自觉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日常化,阅读与学习相互促进发展,深刻认识阅读是学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使阅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更深层次阅读的基础,通过良性循环不断提升工作本领,升华心灵境界;要树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理念,人各有长,学习方法和内容也因人而异,但最基本的都要做到广学博采、勤学善思、突出重点、学以致用、自觉约束,在此基础上发展个人的学习领域,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范围,才能做到不盲目,也才能收获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渠道。
第二,完善和健全领导干部阅读的引导机制,带动与督促相结合。我市领导干部依然存在阅读动力不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为使领导干部知利害、知不足,就必须对领导干部既引导又约束,两手抓阅读。首先,要建立阅读测评体系,使阅读与绩效考核挂钩,明确阅读目标,用约束机制督促阅读积极性。把阅读作为领导干部年底述学、评学、考学的重要内容,把考核结果纳入干部奖励、选拔、任用评价系统,把阅读形成为一套有目标、有计划、系统性、可测量的干部学习体系,使得爱阅读的领导干部更有动力,不爱阅读的领导干部把压力化为动力,从制度上强化和端正阅读动机。其次,要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使领导干部阅读常态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组织著名专家教授讲座、阅读方法培训班、亲民亲子读书活动、名家名作签售会、读书心得交流会等,让阅读成为领导干部的一种生活方式,使阅读常态化、生活化,激励领导干部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善读书。
第三,做好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信息服务质量。为改善我市领导干部阅读现状,不仅要从心理上强化动力,还要在设备物资上给予支持。首先,市级图书馆、各单位图书室都应该加强自身的职能和宣传,定期更新书目,重点推荐书目,借售结合,加强图书馆自身的经营动力,把资源和服务充分展现出来,加强自身吸引力,让领导干部意识到图书馆的使用价值。其次,联结相关信息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把市级图书馆与单位图书室相互串联起来,把资源与服务构成一个双向共享网络,形成较强的联动性网络。把单位图书室与本单位内网相联系,使单位职员能及时掌握最新图书室资料更新情况,让领导干部和职员切身感受到信息服务体系近在身边,发挥信息服务的便捷性功能。再次,针对不同的读者定制适应和促进其自身发展的“个性化菜单”,根据个人喜好为其挑选适合及迎合其口味的书目,打造一个相互互通“晒菜单”交流平台,营造平等对话、互动研讨的知识共享环境。
第四,加强领导干部素质教育培训,提升自身素质能力。领导干部素质能力的提高决定着对阅读的喜好程度,加强领导干部素质能力,有利于改善领导干部的整体阅读现状。首先,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素质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管理部门、干部培训机构的作用,构筑全方位、多层级的领导干部素质教育培训体系,特别要注重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要渠道作用,开设有效读书方法课程,邀请知名教授推荐书目、培训领导干部信息搜索能力等。其次,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素质考核体系,细化考核内容和项目,避免考核流于形式,确保考核实效,使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考核制度化、标准化,调动领导干部自觉提升自身素质能力的积极性。
总之,书是人类的朋友,与书籍结伴,为人身奠基,与博览同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领导干部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领导干部,才会对社会形成乐于阅读、积极学习的风尚起到推动作用,也才能早日建设成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
[1]曾建功.读书――领导干部的基本功[N].新长征(党建版),2009,(7).
[2]田丹婷.领导干部阅读书报情况调查分析[J].重庆行政,2000,(1).
[3]栾盈菊.略论干部阅读习惯的养成[J].公共管理,2008,(4).
[4]赵敏.浅析当前领导干部阅读倾向[J].当代经济,2009,(9).
[5]杨丰慧.浅析干部读书学习的重要性[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2).
[6]彭冬莉.浅议提升基层领导干部学习力的有效途径[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
[7]卢丽娜,范华,冯旭华.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阅读现状调查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2,(4).
[8]屈明颖.以书润德 以书资政――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阅读情况调查报告[J].社会调查,2010,(4).
[9]田国良.中央党校学员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4,(10).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信息消费属于精神消费的范畴,健康的消费观念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相关。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是其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信息道德现状调查与分析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该文以济宁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信息道德问卷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大学生在信息道德认识与情感、个人信息隐私与安全、信息法律法规常识、知识产权及版权、信息道德行为规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济宁学院学生信息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信息道德 图书馆
1.1 信息道德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信息道德(information ethics)或称为信息伦理,是指人们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是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信息关系的行为规范的综合。作为信息社会中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三个层次:两个方面即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三个层次即信息道德意志、信息道德关系、信息道德活动。这三个层次密不可分,是信息道德的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本次调研的基本理论依据。
1.2 信息道德评价标准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指标体系》是我国第一个正式的并且比较有权威的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其中涉及信息道德的是维度七,包括2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这也是该文中调查问卷题目设计的主要依据,具体如下。
2.1 问卷设计
根据信息道德基本概念及要素构成,并在参照《北京地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大学生信息道德调查问卷》,经三次修改并后定稿。问卷由16道题目组成,主要从信息道德认识与情感、个人信息隐私与安全、信息法律法规常识、知识产权及版权、信息道德行为规范等几个部分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中每一部分均有2~3个问题。
2.2 调查过程
本研究以随机抽取的方式,对山东省济宁学院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有效问卷99份,有效率100%。调查时间为2014年3月20日――2014年3月26日。
本次问卷首先对所调查大学生的性别、院系及专业、年级进行了统计。调查对象中男、女生各50%,文理科分布基本平均,大一学生占总数的14%,大二学生20%,大三学生58%,大四学生4.2%,这与济宁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状况相贴合。
3.1 信息道德认识及情感
调查显示50%以上的学生对艳照门、黑客等设计信息道德的事件非常或比较熟悉;对于网络上散布病毒的行为,6%的学生认为其技术高超,令人佩服,85%的学生认为应严厉杜绝,5%的学生表示会向有关部门举报,极少数学生认为无所谓。可见,作为上网主体的大学生信息意识敏锐,对网络上流传的新鲜事件通常十分关注;与此同时,大学生对网络不道德行为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法律立场也较明确,但面对违法行为应不应该举报这个问题时法律意识薄弱。
3.2 了解电子信息环境下的隐私与安全问题
调查显示,54%的学生在上网时认真对待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41%的学生对此有所考虑,只有5%的学生对网上个人信息不做限制或认为无所谓;在计算机维护方面,45%的学生十分熟练并经常清理,53%的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有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从不清理病毒。可见,大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意识较强,对信息安全的态度和认知状况令人满意。
3.3 了解知识产权与版权的基本知识
主要调查大学生对信息道德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和了解。调查显示,关于网络中的软件版权等法律法规,超过55%以上的学生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选择非常了解的仅有4%;对著作权的认识方面,33%的学生判断错误。可见,大学生信息道德法律意识薄弱,法律法规常识也比较欠缺。
3.4 尊重他人使用信息源的权利,不损害信息源
调查显示,17%的学生用笔在图书上写过字,47%的学生折叠过书页,7%的学生丢失过图书;对于损坏图书的行为,86%的学生认为其不道德应该改。可见,绝大多数学生在对信息源的保护上有正确的认识,但在具体行为准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提高。
3.5 了解图书馆各种电子资源的合法使用范围
主要调查我院大学生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了解及使用。调查显示,44%的学生经常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21%有时使用,而59%的偶尔使用,从未使用过的占16%,比例较高;在使用过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学生中,非常了解电子资源版权及合理下载有关规定的学生仅占10%,非常清楚“恶意下载”概念的同样仅10%。可见,我院学生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了解度和使用率都偏低,对相关使用政策及法规也十分生疏,这一结果不尽人意。
3.6 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在学术研究与交流时,能够正确引用他人的思想与成果
调查显示,超过80%的学生复制粘贴他人的东西作为作业交给老师,仅18%的学生从没有过相关行为;而对上述行为的性质,仅35%的学生认识到到其属于学术剽窃,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属于剽窃(43%)或不大了解(21%);此外,10%的学生曾引用过别人的文章而不标明出处,33%的学生只是偶尔标明,22%的学生则在写论文是标明,而网上转载不标明。可见,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自律性较差,对学术剽窃、版权侵犯等行为认识不足。
3.7 合法使用有版权的文献
主要调查大学生对合理使用的了解及具体行为规范。调查显示,对于某一条需要付费的信息,如通过其他不合法途径也可获得,44%的学生会选择“无需付费的不合法途径”,29%选择“放弃不用”,仅26%选择付费的合法途径;面对盗版,绝大多数的学生态度是“接受,且在使用”,30%的学生认为“应该抵制,但因各种原因仍在使用”,选择“坚决抵制”的仅5%。可见,相当比例的大学生在合理使用方面行为不当,在利益等因素诱导下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通过对以上调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笔者发现了我院学生在信息道德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对信息道德行为规范和信息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了解和使用率较低,不熟悉相关规章制度;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著作权的现象较突出;不了解合法使用的概念和范围,学术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对此,今后可采取以下可行性措施。
(1)发挥我院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对学生的信息道德的宣传、培训。如定期开展信息道德知识讲座,信息道德知识竞赛等等,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大学生信息道德意识,普及信息道德法律法规。
(2)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增设信息道德相关内容,若今后条件成熟,可考虑将其作为一门单独课程对大一新生开设。我院图书馆在以往面对全校学生开设的文检课中,主要讲授技术及实用性知识,如文献检索技术、数据库使用等,并未涉及信息道德的相关内容。今后需对文检课的内容加以改革,将信息安全、信息道德规范、信息法律法规等内容贯穿其中。
(3)利用图书馆网站开展在线信息道德教育。新媒体时代,在线教育已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我院信息道德教育来说,可在图书馆网站主页设置弹出窗口或添加专门的链接,将有关规章制度列入其中,如《文明读者公约》、《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公告》、《图书馆维护知识产权声明》等,使学生一进入图书馆网站就能清楚的看到,提高他们的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
总之,根据我院大学生信息道德现状及存在问题,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在校园生态环境中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有效地发挥信息道德教育的功能,在提高大学生信息道德素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健康的大学生群体,无疑是建设和谐校园、健康校园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又是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措施。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调查报告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本次研究通过选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三所学校的本科学生作为被试来研究近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着重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学校四个维度进行探讨。通过本次研究帮助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现阶段的困惑,并积极应对。做一个心理积极健康的合格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应对措施
大学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现阶段的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而且没有了老师家长的束缚,在应对各种状况时容易产生偏激情绪。[1]由此出现许多的问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许多的困扰。不禁让人们深思: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如何给大学生正确定位,他们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又是怎样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本研究致力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三所学校的本科学生作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717份,其中男生238,女生477,2人未报告性别。其中实际回收吉林大学197份,东北师范大学177份,吉林农业大学343份。
(二)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是为了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而设计的。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通过九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做一个调查。
(三)主要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71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②文献查阅法:通过书籍、网络查阅了相关文献。
(四)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Scl-90总分方面,总分大于160占39.0%;最少有一项因子分大于等于3的占24.0%,其中每个因子分所占的比例如下:躯体化2.9%、强迫症状15.4%、人际关系敏感12.3%、抑郁7.7%、焦虑7.3%、敌对8.1%、恐怖5.0%、偏执8.9%、精神病性5.1%和其他6.1%。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
F检验显示,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如表1所示:
*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下同。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如表2所示:
(四)在学校上,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的因子分存在显著差异
农大较吉大东师而言,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更加突出一些。如表3所示: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年级上的差异
低年级在躯体化、抑郁两个维度的平均水平低于高年级,如表4所示:
(一)性别差异
男女大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差异显著,尤其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症状两个维度存在极其明显的差异,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可能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男生在社会中要面临更多的压力,在人际交往方面比女生更加复杂。可能会更容易去猜忌,不轻易相信别人。[2]
(二)是否独生子女
在敌对、恐怖、精神病性三个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在此三个维度均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由此可以看出非独生子女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他(她)们需要得到学校社会更多的关注。
(三)学校差异
研究发现,不同大学之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两个维度上面存在显著差异。今年北京小学开始实施“快乐教育”[3]可以说是中国的教育改革迈出了一大步,或许以后可以在全国的中小学中拓展开来。但是作为大学,应该本着为国家培育顶尖人才的目的,因此大学教育制度应该更加的严谨。学校对于学生的要求应该更加的严格,如果以后“快乐教育”在全国开展,中小学生的负担变得轻了,上大学以后,还是继续轻松的话,恐怕中国的教育和西方国家相比只会越走越远,而不是赶超。因此大学应该严谨办学,为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尽一份力。
(四)年级差异
研究显示高年级尤其是大四的学生在躯体化和抑郁两个维度较低年级学生而言更加的显著。大四要面临择业问题、考研问题、婚姻问题等,因此在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的焦虑。而低年级的学生则相反,还处在步入大学的欢乐中,因此没有太多的困扰。在这里希望学校和社会多开展一些活动,帮助大学生做到在性格上的成熟。同时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帮助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以免由此引起的各种社会问题。
本研究调查了长春市3所高校的800名“90后”大学生。选择调查了有自己鲜明特点的“90后”群体;在被试选择上也充分考虑到学校、独生子女等因素的影响,做了相应调查。
研究表明,在性别、年级等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大一大四学生、非独生子女和教学资质较低的大学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大学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是要学会做一个性格成熟,有素质的人,先有了素质,才能谈学知识。而帮助大学生做到性格成熟,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4]需要家庭、学校、个人、社会等方面共同去努力。心理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环境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学校社会方面应该帮助学生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氛围。父母更是应该去帮助子女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符合自身兴趣发展的目标。再者,大学生个人更是应该学会选择、学会拒绝社会中的诱惑,做一个性格成熟、有素质的大学生。最后大学生是祖国事业的接班人,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能够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大学教育,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素质、性格稳重成熟的人才。
相关文章: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新生由于角色的转换,环境的变迁,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和思想困惑,从而影响到他们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冲突的调查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 要】每位大学新生都面临着一个适应大学生活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许多大学新生存在典型的心理冲突表现,如果处理不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大学生涯,因此,正确认识和应对大学新生适应期的心理冲突是摆在学校和新生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大学生新生适应状况问卷》,对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冲突的表现进行了调查,得出了一些数据分析,进而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从大学新生入学至完全适应大学生活之间存在一个时间阶段,这个阶段又叫大学新生适应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有些大学新生对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角色转变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可能会导致思想、学习、生活和人际等方而心理冲突的情况发生。因此,对大学新生适应期心理冲突的研究,对于帮助大学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白编问卷――《大学生新生适应状况问卷》,在新生入学后的第8周对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14级476位新生进行了大学新生适应期状况调查,共发放问卷476份,回收有效问卷434份。有效回收问卷中男生142人,女生292人;独生子女184人,非独生子女250人;来自于农村133人,城镇301人;生源地为省内315人,省外119人。
(一)对大学的认知方面
1.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感
绝大多数的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对大学生活有了一个美好的设想,为自己勾画出了一幅美好的大学蓝图。因为,中学阶段的老师为了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心无旁骛,一心朝着大学目标迈进,往往有意无意地就把大学描绘成“人间的天堂”。同学们对大学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一一漂亮的图书馆、知识的海洋、知识渊博的教授、风趣幽默的课堂、完善的体育设施,精彩的社团活动、美味丰富的食堂大餐……但是现实是与理想有差距的,迈入大学门槛之后同学们发现大学生活不是这样的,至少不完全是这样的,大学生活有时更多的是枯燥无味的课堂、艰深难懂的学术报告、要白主独立生活的不适应等。这时,有的大学新生就会觉得大学生活不如想象中的美好。调查中发现,有20.05%(87人)对自己所读大学不太满意,认为与理想中的大学有差距;有33 .18%(144人)对大学生活的总体评价为“没有想象中美好”。
2.受关注程度下降带来的失落感
很多大学新生在上大学前,要不在中学担任主要的班干部,要不就成绩比较好,表现比较优秀,因此,他们往往因为得到各方而较多的关注而白我感觉良好,老师偏爱、同学称赞、家长高兴。可是,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身边的同学都和白己一样,甚至比自己还优秀,原有的优越感迅速消失,心理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感。调查中,问及被试“在上大学前有没有因为担任班委或学习成绩好而受到老师的关注”,回答“有”的为234人,占到53.92%,当被问及“在大学里有没有被老师关注的情况”,回答“有”的仅113人,仅占26.03%。
(二)专业与学习方面
1.对学习目标和专业懵懂而产生的茫然感
进入入学前,学生的奋斗目标都是明确的,那就是考上大学。但是,当他们如愿以偿地走进大学后,在新的目标没有完全确立前,他们发现白己没有目标了,不知道该干什么了,这就产生了一种失去目标之后的茫然感。另外,很多大学新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还不甚了解,对专业的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不了解,产生了“学习不知如何着手的,不知道该怎么去学,不知道该学些什么”的现象。有些大学新生可能因为专业调剂的原因,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满意,也影响了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度。调查中,问及新生“对专业的课程结构和应用前景了解的情况是”:很了解的有73人,比较了解252人,不太了解有95人,完全不了解有14人,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共有109人,占25.12%。另外,调查中发现5.99%(26人)对白己所学专业“不满意”。
2.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的革命带来的无所适从感
大学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学习方法,与中学都有很大的不同。中学阶段的课程设置和学习内容,完全由老师决定,只要跟着老师一步步走,就不会错。而大学阶段的学习则以自学为主,老师的课堂教学只起引导作用,大量的学习需要学生本人利用课余时间去白主学习。有些大学新生面对大量的课余时间,不知道如何去利用,出现一种焦虑感和无所适从感。调查中发现“新生对大学学习情况的总体评价是”:学习完全没有问题的有67人,学习还可以能适应的有233人,学习不太适应的有79人,完全找不到学习状的有55人,学习不太适应和完全找不到学习状态的共有134人,占30.88%。
(三)生活与经济方面
1.寄宿制集体生活带来的独立与依存的矛盾感
调查中,3 0.42%(132人)大学新生是第一次过寄宿制的集体生活。寄宿制意味着以前帮他们解决除学习以外所有问题的父母都不在身边,这时需要大学新生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要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自己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各方而问题。集体生活,就意味着宿舍永远不是个人的空间,你不能在一个公共空间里为所欲为,完全按照自己想法来做,这时就需要处理好与宿舍同学之间的关系。因此,这种需要大学新生既能独立自主,又需要彼此相互依存、具有团队精神的矛盾感,使19.59% (85人)的大学新生对寄宿制的集体生活产生了不适应感。
2.经济条件和大学其他同学比较引起的自卑感
中学一般采取就近入学的方式,中学同学的生活环境一般差别不大,经济条件相差不会太大,再加上中学那会,学生一般没有太大的经济自主权,都是父母给多少花多少,而且大家都把竞争的目标放在学习和考大学上,因此,彼此间不太会因为经济条件的比较而产生心理上的自卑感。而上了大学后,学生来自于五湖四海,出现了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的较大差异,另外大学寄宿制的生活,父母一般会按月或按年给生活费,这让大学生有了更多的经济自主权,这时在学习或考试这类竞争目标开始弱化后,大学生开始出现彼此关注对方的经济条件的现象。调查中发现,23.04%(100人)大学新生在与其他同学的比较中感到自己经济上的窘迫,陷入自卑的情绪中。 (四)人际与语言文化差异方面
1.与中学时期人际关系的比较带来的人际疏离感
调查中,8.06% (35人)大学新生上了大学后,人际关系与中学相比,反而感觉更加孤独。21.66%(94人)大学新生觉得在大学里和同学间的关系比较于中学时期更加疏远。39.63%(172人)大学新生觉得在大学里和老师间的关系比较于中学时期更加疏远。这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可能是部分大学新生在大学适应阶段仍然沉浸在中学的交流圈子,而大学新的交流圈子又还没有建立起来。客观原因则可能是大学的课任老师因为教学和科研的压力往往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情感性交流,辅导员老师又可能因为而对太多的学生而无法与每位学生深入地交流。但归根结底青年期个体有着渴望友情、渴望交流、渴望被人理解、渴望获得尊重的心理需求,但现实又常常碰不到情感交流的对象,内心从而感到深深的孤独感和人际疏离感。
2.语言和文化差异引起的难融感
调查中,26.27%(114人)的大学新生有过因为方言的不同觉得很难融入另一个圈子的现象,30.41%(132人)大学新生有过因为文化的差异(比如南北方差异)觉得很难融入一个圈子的现象。这表明了语言和文化差异引起了大学生彼此间的难融感。
(一)纠正对大学的偏差认知、建立正确的认知
针对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和大学与中学比较后带来的失落感这类大学新生较为共性问题,首先可以通过心理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组织开展一些大学入学教育活动。通过这类心理讲座或是主题班会,能够让学生明白大学真正的本质,明白大学的目标和任务,从而改掉以前对大学的错误或片而认知。在而对落差感或失落感等负而情绪情感时,教会学生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增强学生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于个别失落感等负性情绪严重的个别学生,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应该特别加以关注,及时跟进谈心谈话,也可以联系心理咨询中心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形成学校和父母共同关心和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会让学生产生正性的情绪状态。
(二)加强专业教育与学习方法指引
针对部分大学生在专业和学习方法上产生的茫然感和无所适从感,首先,学校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应加强专业教育,让大学新生了解专业课程内容和专业培养目标。明确的专业意识应始终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而入学教育阶段的专业教育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又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专业课任老师、学业导师等在上好课的同时,应该要在专业上对新生加以引导,这是新生适应学习的助推器。其次,定期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加强学习方法指引。可以通过专业课老师、学业导师、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对某门课程有特别学习心得的同学等定期与新生进行经验交流,有助于大学新生掌握一些优秀的学习方法,还可树立学习的信心。另外,也可以编制一本针对性强的《专业学习方法指导手册》,让大学新生人手一本,利于大学生新生尽快找到专业的入门之路。
(三)生活中积极关心帮助学生,通过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
针对学生在生活中因为寄宿制集体生活产生的不适应以及经济上带来的自卑感,学校首先应该积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宿舍管理员及学生会干部等队伍对新生的引导及帮助作用。学校老师应该深入学生宿舍,关心和帮助学生,尤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特别关照,解决其生活中的困难,通过提供一些勤工助学岗位等让学生能获得一些经济上的帮助,也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对于一些新生出现的自律性较差的现象,学校应该通过制度来加强规范性,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比如在入学教育中引导新生学习《学生手册》,让大学新生尽快了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且模范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加强网络引导教育,防止新生一时找不到学习的方向,而沉迷网络游戏。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增强学生彼此间的交流和理解
大学同学来自四而八方,地区的差异带来文化和性格、价值观的差异,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往往会固化一些学生的交往圈子,甚至会使学生间产生一些矛盾冲突。为此,学校老师要通过一些主题班会或是“班级破冰活动”等形式,要让大学新生间互相多交流,从而引导学生互相看到并理解彼此间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最起码能做到彼此对方的人格、地区和民族习俗;其次,通过一些大学毕业后回校的校友或师兄师姐和新生而对而交流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大学期间同学间友情的珍贵,从而让大学新生珍惜彼此的友情,互相关心与帮助;最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比如班游、班级晚会、体育竞赛等文体活动,让同学间在活动中团结协作,增进信任,增进友谊。
相关文章:
6.大学生严以修身心得体会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是大学生根据客观环境要求,主动采取对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能力。应对效能是与人们如何管理应激性事件有关的一种效能信念,特指个体在应激情境中对自己应对环境需要的能力做出的主观评价。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校区大学生心理适应性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验证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摘要:通过对46名大学生的访谈和文献分析,编制出40个题目,在170名大学生中进行施测,经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终保留11个题目,共3个因子。复测样本为625名高校大学生,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了所提取的3个因子,模型拟合较好,量表的信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
关键词:新校区;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因素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指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适应性三方面均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可见适应性对于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正如心理学家妮特(P.Janet)所说,人的一生都处于不断的适应的过程中。个体总是在不断地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调整自我,达成和谐健康。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需要面对和处理从学生到社会人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心理适应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能顺利渡过该发展阶段。想要更好地应对问题,适应社会,首先必须准确了解和科学评价自我情况。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或正在建设大学城。新校区将成为未来各地高校学生培养工作的主要区域。但已有调查发现,由于新校区环境条件、学习生活情况师生交流方式等因素,使得大学城高校学生的心理适应性问题更加特殊与严峻。因此,开发科学有效、针对性强的评测工具,对于了解与应对大学生心理适应性问题,保障大学城顺利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在心理适应性工具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已经开发了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1],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2],大学生人际适应量表[3],大学生学习适应状况量表[4],大学生一般情况调查问卷[5]等。该领域工具虽不算少,但多数为针对新生或一般性的调查量表。专门针对新校区编制的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工具几乎没有。为了满足该领域理论研究的需要,并在现实中更好地发现与处理新校区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性问题。因此,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制了《新校区大学生心理适应性量表》。
《新校区大学生心理适应性量表》的编制通过三阶段完成。首先,进行关于大学生心理适应性内容的访谈;然后,在访谈与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构思编制初测问卷并施测;最后,在初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修订量表进行复测并验证效度。
2.1访谈
2.1.1访谈对象
面对陌生的大学生活,大学生表现出更多的适应性问题。大学城作为各高校新校区,除大部分新生以外,不少老校区的高年级学生也搬进了大学城,作为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的特殊群体,不论是新生还是新迁入的老生都会面临适应性的问题。研究中的访谈选取了贵州大学城新校区的贵州师范大学和贵阳中医学院的46名学生。其中大一学生22名,大三学生24名;男生15名,女生31名。
2.1.2访谈过程
研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结合行为事件访谈(BEI)的方式,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由事先培训过的主试对被试进行一对一的访谈。访谈包含4个问题,包括(1)你觉得适应良好的状态是怎样的?(2)你所看到的同学难以适应的事件或状况有哪些?(3)你觉得让你难以适应的事件或状况有哪些?请按照难以适应的程度从大到小说出至少10件事件。(4)具体谈一谈对你而言最难以适应的一件事件,说说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你当时的实际心理感受是怎样的?你做出了怎样的行为反应?影响结果是怎样的?一次访谈约30分钟。
2.1.3访谈资料整理及初测问卷编制
用如下步骤对访谈对象的原始录音进行整理:(1)访谈结束后,第一时间将录音信息转换成文字材料,以确保资料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在对第一次录音信息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访谈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修正不恰当的提问方式;(3)在保证文字材料与访谈对象所述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利用内容挖掘软件ROST对材料进行词频与聚类分析。最终得到关于心理适应性的五个因子:(1)学习适应,如“英语四级备考阶段,怕自己过不了,单词记不住,晚上失眠,上课疲惫”等;(2)生活适应,如“食堂的菜很难吃,除了食堂没别的选择”等;(3)人际适应,如“室友之间关系的处理比较困难,以前的宿舍打散了,我们是重新组合的”等;(4)环境适应,如“不习惯这边的天气,湿气比较重,因为自己身体方面的原因,一直都在适应这边的天气,除非自己本身适应了,才能在这边过的很好”等;(5)角色适应,如“不高兴的时候,感觉找不到亲近的人来说话,觉得所有东西都是一个人,没有陪伴者”等。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围绕五个核心维度编制了《新校区大学生心理适应性量表》。最终形成了五个因子40个题项的初测量表,分数越低则表示被试心理适应性状态越好,其中设有反向题。量表采用likert5点计分,题项描述情况与被试实际的符合程度按照“完全符合、较符合、一般、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逐级降低,并分别计分为“5、4、3、2、1”。
2.2量表初测
2.2.1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在贵州师范大学花溪校区发放40个题目的初测问卷180份,有效回收170份,有效回收率为94.4%。其中男生48人,女生122人,少数民族73人,汉族97人。
被试按照自愿的原则完成问卷,完成一份问卷的平均时间为10分钟。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完成数据分析。
2.2.2项目分析
采取高低分组独立样本T检验和题总相关(r)两种方法进行项目分析。(1)独立样本T检验,按照总分高端的27%和低端的27%将被试划分三组,即高分组、中间组和低分组,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除第18题p=0.408、第33题p=0.057、第38题p=0.053大于0.05不显著外,其余题项均在高低分组上达到显著差异。(2)题总相关,除第18题r=0.036,p=0.641相关较低外,其余题项均与总分达到显著相关。综合以上两项分析删除第18题、第33题、第38题,用剩余的37题做探索性因素分析。 2.2.3探索性因素分析
为了检验调查数据是否适合做因素分析,对数据先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检验值为1940.909,p<0.005,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各项目间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同时,样本适当性度量值KMO为0.785,表明数据样本适合做因素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问卷的37个题项先后进行多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共删除各维度上分布模糊的26个题项,剩余11题。对余下题项再次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与KMO检测,均满足因素分析所需统计要求。进一步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方法最终确定因素个数。依据因素分析理论以及参照已有研究者编制问卷的实际经验,因子个数的确定主要采用以下标准:(1)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2)符合碎石图检验;(3)抽出的因子旋转前至少能解释3%的变异;(4)每一因子至少包括3个项目。[6]经方差最大化旋转后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3个,方差解释率为53.821%,参见“因素分析碎石图”。
因素分析的碎石图
由碎石图可见,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3个,对最终保留的3个因子进行正交旋转,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表明,t2、t5、t6、t7、t11主要负荷在因子1上,根据理论构思及题项内容命名为“人际适应”;t1、t3、t10则负荷在因子2上,名为“环境适应”;t4、t8、t9则负荷在因子3上,命名为“学习适应”。
2.2.4信度检验
采用内部一致性α系数检验量表的信度,量表各因子的α系数介于0.7~0.8之间,总量表α系数为0.847,结果如表2所示。
2.3量表复测及效度检验
2.3.1被试
以贵州省花溪大学城高校(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本科生为调查对象,控制性别、年级及专业的分布,采取分层抽样发放问卷657份,回收问卷652份,有效问卷625份,有效率95.13%。其中,男生312人,女生313人;大一207人,大二205人,大三213人;理工类310人,文史类315人;少数民族256人,汉族369人。
被试按照自愿原则完成问卷,完成一份问卷的平均时间为5分钟。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和AMOS20.0统计软件。
2.3.2数据分析及结果
用SPSS20.0考察各因子之间、因子与总分之间的相关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见,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满足0.1~0.6的统计学要求,因子与总分之间的相关在均0.6~0.8之间,达到0.3~0.8的统计学要求。通过AMOS20.0进行统计检验,得到模型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X2/df<5,可认为模型的拟合是可以接受的。同时,拟合指数NFI、IFI、CFI的值在0.85~0.90之间,RMSEA=0.061<0.08,说明模型拟合良好,综合各项指标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7][8]。
《新校区大学生心理适应性量表》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查统计编制而成,最终量表采用likert5点评定方法,包含人际适应,环境适应,学习适应等3个因子11个具体题项。量表,量表编制过程中,首先从已有文献中收集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的相关内容,并结合访谈结果,确定了相关题项。整个过程严格按照量表编制的科学标准和程序进行,保证了量表的信效度。量表所有题项的来源,均通过访谈分析,并参考已有同类量表资料编写,使得量表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量表的结构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并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此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各项指数都达到了合理的标准,数据拟合较好,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5,这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信度。总的来说,《新校区大学生心理适应性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各项指标均达到了理想的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作为新校区高校大学生心理适应性的测评工具。
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被试全部为贵州花溪大学城新生,所以外部效度可能受到一定局限,以后的研究应作更多更广的检验,以获得更好的外部效度,并进一步建立相应常模,给测量结果的评价提供可靠的标准。
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次的环境变化,需要进行经常性的身心调整。环境适应涉及生理适应与心理适应、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想象与现实、需要与条件、目标与自我实现、自我与他人、规律的共性与能力的差异等多种因素,形成了复杂的心理机制。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环境适应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 引言
当走进大学校园之前,我们可能憧憬着自由、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和自由、远大的前程。但是经过三个月的自由的假期后,我们踏入大学的校园,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每个人都会有一种从来没有的不适应的感觉。然而适应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应该尽快地去适应大学生活。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经过了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基本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与其说大学塑造人,不如说真正改变我们的是通过自身努力来适应大学环境、生活和学习变化的勇气和毅力。总的来讲,适应大学是大学新生发展的起点。
二、 大学生活的适应
在心理学中,适应首先是个体终生维护心理平衡的持续过程;其次,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第三,适应是个体成熟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标志。
大学生活对每个人都很陌生,需要我们的一个适应过程。我们从中学时代进入大学时代,有很多转变,例如:中学时代的生活都是我们父母代替管理,进入大学后完全是自我管理;我们在中学都是在学校中出类拔萃的人,进入了大学后成了普通的一员;我们在中学时代有为高考而学的明确目的,进入了大学为未来的选择很困惑;中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的,进入了大学后我们的所有都由自己安排„„大学生活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适应、转变,在适应过程中渐渐的转变,进而才能有更好地发展。整体来说,大学生活需要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学会管理生活等三方面来适应。
(一)适应生活,学会自立
大学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过渡阶段。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应该在大学完成从“依赖人”到“独立人”的转变。
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独立处理各种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短时间内去熟悉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同时要发现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所能拥有的优势与资源和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我在高中是上的寄宿学校,自立的生活对我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来到了大学发现自立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还有自己面对社会的能力和态度、自己独挡一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我去适应这种自立生活的改变。我已经是成年人了,需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感,我也认识到了只有适应大学这个转变型的小社会的生活,才能之作为跳板来适应以后进入社会真正独立的生活。
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任何尝试都改变不了对方时,我们不妨改变自己,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适应能力,比空等环境适应自己要来的智慧的很多。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但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态度。来到了大学,在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发现学校环境和设施不好、自习室的环境也不好,同时对大学对学生的要求感到不适应。但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无法改变的,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些东西变成我们想象中的,为何不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呢?“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就很好的解释了我们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事物时的做法——改变自己的态度,走到山前。
选择积极的行为也是我们适应生活的过程中一步。同样是面对复杂而繁多的课程,有些同学就会合理分配时间去完成课程作业。而有些同学却显得很慌乱,结果什么也做不好。往往,积极的行为需要积极的态度作为基础。
(二)适应学习,学会自强
在大学,适应学习首先要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专业性、自主性、实践性。高中时期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些很宽泛的东西,仅仅需要我们去应用理论去做题。但进入了大学,学习就变成了专业性的学习,需要我们在广泛的了解的基础上对我们的专业有很透彻的学习、思考和掌握。同时我们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内容和途径有了自主的选择。而且我们还需要利用大学的平台,在社团、实践中运用知识,而不仅仅是考试主导。只有认识了大学学习的特点,我们才能更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第二、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位置,摆脱中学的“光环”。进入北京交通大学的同学都是高考时在本省里面前1%的学生,我们都是中学里的出类拔萃的人,而在大学中处于同一起跑线,所以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是适应学习的基础。而我在刚刚入学的时候没有完成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在学习生活中有些懒散,思想上有些浮漂。但是经过一个月的生活,我渐渐的意识到了自己不再是高中时期中的自己,我们在一起学习的同学都一样的优秀,只有在大学中努力学习才能掌握主动。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放低一点,脱离中学的“光环”,才能使我们更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第三、要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大学的班级不再像高中时有固定的教室和学习时间,大学的学习也更强调自学。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主动性,大学的学习是很难适应的。如果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我们很难在大学学习上立足。
第四、培养实践能力。大学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要求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求职都要求我们有实践能力和经验。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而且进行实践后的反思,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经过我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的学习,我了解了我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这更加需要我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适应自由,学会管理
进入了大学,我们拥有了自由的时间、自由的生活和自由的未来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去适应自由和管理自由。
(1)时间管理
“谁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胜利”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话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时间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取代的、无法失而复得的资源。从心理角度讲,时间管理行为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时间压力,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另外,有效的时间管理还发挥调节作用,降低了压力带来的焦虑和抑郁程度。
(2)目标管理
“前进的方向比前进的速度更重要”这句话强调了目标的重要性,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高中时我们的目标是掺杂一些被动因素的,而到了大学,没有人为我们制定目标,以后的发展方向、未来的选择„„这一切都要我们自己去选择,此时,目标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当我们制定好目标时,目标不一定正确,需要我们去分析目标,完后去实施目标,最后还需要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目标。有了目标后就需要我们去行动,最后我们会体会到目标的力量。总之,一句话:目标+计划+实施=成功。
(3)财务管理
进入大学后,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管理时间、目标,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务。我们对财务管理都很陌生,而这正是需要我们去适应、学习的地方。进行财务管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拒绝如攀比消费等一些不合理的消费。第二、我们需要掌握理财技巧,比如学会积蓄、做好开支计划、把握消费时机、建立自己的记账本。我在进入大学之后就形成了做好记账的习惯,我认为这不仅仅是记账的问题,这样会帮助我们做好未来一段时间的消费计划,更能提高我们的一些如管理方面的能力。我身边还有一些人喜欢反季和换季时购买衣物等生活品,我也渐渐加入了这一行列,这样可以使我们可以购买一些物美价廉的东西。网购同样也是一个减少多余消费的途径。在大学生活中的财务管理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而且对我们的未来更加有帮助。
三、 总结
正确的认识大学生活,在正确的认识上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是我们进入大学后的首要任务,适应大学生活则是我们把握这宝贵的大学四年的基础。
适应大学是大学新生发展的起点,我们只有在适应的基础上完成转变,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摘要:进入21世纪,八零后逐渐退出我们的视野,而作为九零后的我们已经走进大学的校门,在社会家庭等的影响下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越来越暴漏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滿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门课对我们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学会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更加坚信自己可以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建立正确的健康观、人生观,能掌握正确理解社会、文化与自我的方法,学会有效筹划自已的大学生活,尽快适应环境,接受新的挑战,以清醒的认识、积极的心态、顽强的意志走上成才之路。
关键字:新环境 心理健康 做自己
当代的大学生们思维敏捷,充满活力,作为未来社会的领导者和建设者,理所当然成为处于这一时代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大学生探索真理,追求人生价值,实现理想,发出时代的最强音;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从充满幻想的象牙塔走向社会的时候,显得步履蹒跚,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心理问题,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目前大学生人数增加,独生子女人数增多,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等等。而这些问题使高等学校的教育较以前具有艰难性,因此,重视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一部分是通过对心理、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含义逐步解析,明确本文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上述三者在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为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健康教育的探究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是分析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1、与大学校园环境适应有关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通过与中学阶段的生活习惯、环境差异的比较等;2、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动机过强,学习疲劳,习得性无助等;3、与人际交往有关的心理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认知,情感,人格,能力等;4、与家庭贫困有关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通过目前国家收费标准的提高和物价上涨,以及贫困大学生与富裕大学生的对比讨论等;5、与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主要是通过目前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相关研究等;6、与就业有关的心理问题;主要通过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焦虑、自卑、自负、嫉妒、从众、依赖心理等方面进行研究。第三部分是探讨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涉及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自身原因。放眼整个社会,大学生必然是一个既突出又相对特殊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不乏社会未来的精英人士,他们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正因为这样,大学生能否健康的成长成为了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在高校中进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也能够妥善地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大学校园以及整个社会创造出健康、和谐的环境氛围。
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己,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己,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大学生一方面要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短处;既要看到别人的优点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缺点短处。另一方面要悦纳自己,优点长处、缺点短处都要接受,一个人的长相、出生是无法选择的,只有悦纳自己,才是最实际明智的态度。大学生的心理也需要释放,他们在学业、情感、经济等方面受着困扰,压力也可能失衡,我们应正确释放自己的压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解决压力的正确途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要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要想开些,不要钻牛角尖,为了一些不值得的事情,生闷气,抽闷烟,甚至喝闷酒,这都是不应该的。现在的大学已经不是某些人想象的那样了,太平凡了,但是同时,由于在现在的大学里,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好的环境,我们要适应他们,就自己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这是一个过程。总之,有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要学会,自己快乐,同时要做一粒快乐的分子,去调动你周围的积极因素,使你总可以在一种积极地环境中,去最大限度发挥你自己的潜力。
我们应该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对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大学生在学生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做到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作为世界未来的主宰者的我们,现在我们必须学会让自己变得强大,在面对外界的各种压力面前我们要学会及时调整自己,在学习我们要掌握的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处理好我们的私人生活,因为我再也不会回到从前,再也不能让父母来给我们打点一切,以后的路始终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所以不要伤心不要难过,我们要勇敢起来,不能把我们这一代人看扁了,我们要充分的去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良好的人格品质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人生经验。
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学里重要的一课。解决了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让我们去大胆的去面对一切,勇敢的做自己,做最强的自己。
浏览量:4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市场的日趋开放以及买方市场的基本形成,我国企业在竞争中逐渐意识到了解消费者需求、掌握市场动态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意识到市场调查作为营销中介的不可或缺性。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市场调查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本文以项目管理的视角对市场调查与预测的教学过程进行策划和组织,按照市场调查的实施过程分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构建,探讨了以项目教学法为主线的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的融合与运用。
关键词:项目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项目教学法
现代商业体系是建立在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哲学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企业要向客户学习,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市场调查与预测正是实现有效认识市场并进行决策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对于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是必备的技能。但在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常会觉得课程大都围绕着研究方法和定量分析等内容展开,内容非常枯燥,缺乏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本文以项目管理的视角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的教学进行构建,主张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导,融合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方法开展教学。
一、项目管理对于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实践的意义
首先,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本身具备项目特性,适合以项目管理方式进行教学。当企业不能通过已有的营销信息子系统(内部报告系统、营销情报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获取充分信息时,才会开展针对具体问题的市场调查研究。每一个市场调查都是针对特定问题的,而且有明确的起止时间,正好体现了项目的独特性和临时性等特征。加之调研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都受到范围、时间、成本、质量、资源和风险的限制,为更有效开展市场调查,有必要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引入项目管理方法。项目管理就是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整合有限资源以实现项目各项约束目标的管理活动。其次,以项目管理方式开展教学是市场调查和企业管理实践的要求。随着社会和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不论是教学科研单位还是企业,传统的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受到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来进行运作。基于此,将项目管理引入教学过程,以项目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专业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适应企业市场调研和管理实践的需求。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要点项目
教学法是在构建主义基础上,依托项目,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发挥学生主体性进行探索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在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应注意把握以下要点:
①在学生自选调研项目的基础上,教师要把关,选择真实的、且具备可操作性的调查项目。调研项目的难度以中等略偏上为宜,项目太容易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项目太难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
②教师要能够将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知识体系模块化并融入项目教学过程中。
③注意项目教学法与其它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结合,多种途径强化教学效果;
④明确项目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定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进行指导和答疑。
三、项目管理方法指导下市场调查与预测的项目教学实践过程
根据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项目从启动都收尾都会经历一系列的阶段,大体可分为启动项目、组织与准备、执行项目工作和结束项目这几个阶段,出于对具体项目的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可以对项目生命周期的阶段数量和命名进行调整。因此,按照市场调查的实施过程和教学需要,把市场调查项目分成八个阶段,并对每一个项目阶段设计对应的课程教学内容、能力培养着力点、阶段可交付成果和教学方法(如表1所示)。各阶段的教学实施情况如下所述:
1.明确调研课题。
这个阶段相当于是启动调研项目,学生以5-8人分组,在组长即项目经理的带领下搜集感兴趣的市场调查课题,教师对调查课题进行审查和指导,确保项目的可操作性,同时结合市场调查案例来说明优质选题的特征和要素。调查课题的来源要基于真实的企业需求,如校园周边的企业、高校的合作企业或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园内的企业以及学生自己熟悉的企业等都可以作为拟调研的客户。学生小组需与之沟通和谈判来获得调研许可、支持和赞助。学生还需要学会识别和管理调研项目的项目干系人需求,以确保项目的成功。主要的项目干系人包括调研客户、教师、项目团队和其它调研小组,其中客户的需求在于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解决相关营销问题,教师期望实现教学目标,项目团队需要完成项目任务并获取知识能力,其它项目小组和本项目团队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生通过这个阶段的项目实践锻炼自己的市场洞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和谈判能力。作为阶段成果,学生要求提供书面的材料,包括确定了的市场调查题目以及对调查问题和调查目标的书面陈述。
2.确定调研设计和研究方法。
市场调查设计就是绘制调研的蓝图,包括探索性调研、描述性调研和因果性调研。调查方法包括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具体包括案头调查法、焦点小组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实验法等方法。教师先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将基本概念阐释清楚,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项目进行调研途径和方法的选择和设计,接下来采取组内讨论和组间辩论的方式对调研设计进行论证,以此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理清思路,完善调研设计。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予以指导,帮助学生辨析不同调研途径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情景。
3.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的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学生先学习测量的相关知识,再学习如何撰写问句和安排问卷结构等知识。学习中的一个误区在于学生觉得问卷设计很简单,因为在前期课程如统计学和市场营销学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做过问卷调查,而事实上设计一份高质量的问卷是非常不容易的。如何选择正确的构念进行测量,如何简明、清晰、无歧义、无暗示性和无诱导性地撰写问句是要经过深思熟虑和预测试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比较优劣两种问卷的实例,接下来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项目设计调查问卷,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自己的问卷,其它小组的同学对问卷进行找茬和纠错。这样学生就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在改正错误中学习,同时能同其它小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选择抽样方案和样本容量。
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区别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并能够根据时间、成本和调研精确度的要求设计抽样方案和确定样本容量。学生结合实际调研项目进行学习和运用之外,教师可补充典型的案例并进行分析以强化学习效果。
5.现场工作与数据收集。
现场的数据收集工作可能是整个项目花费时间、成本和精力最大的一个阶段,工作内容重复度高,相对单调,但却要特别注意控制误差。学生团队要把来自访问者和被访者的故意误差和非故意误差尽可能减小,保障市场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个阶段的教学非常灵活,可以以情景设置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模拟访问,对访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错和改善。学生可以轮流扮演访问者和受访者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教师也可协同学生助手在项目团队实地调研的过程中进行督导,提高学生的数据收集能力。这个项目阶段完成后要求学生保留回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资料作为可交付成果。
6.数据整理和分析预测。
教学围绕学生的调研项目开展,学生把回收的问卷中的数据进行核实、整理、编码和录入,教师指导学生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推断分析、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预测分析。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其它的项目数据让学生进行分析,以强化学习效果。
7.撰写并展示调研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是提交给客户的最终可交付成果,是决定项目是否满足客户需求的依据,一定要注意撰写的规范性和可读性。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和分析优质的调查报告范例,使学生掌握写作的标准格式、把握正确的写作风格和技巧。学生除了要结合调查项目完成书面调查报告外,还需要制作PPT做口头报告并接受听众(包括客户、教师和学生)的提问。为激励学生在口头报告展示过程中的踊跃参与,教师可对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加分。通过这一项目阶段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8.评价和总结。
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基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各个项目阶段的可交付成果。其中前六个阶段期间的课堂表现和可交付成果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由教师考评。最后两个项目阶段的课堂表现和可交付成果构成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由企业客户、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学生依据评价和反馈对课程学习和项目进行总结,要求整理成文作为组织过程资产保留,便于为今后的教和学提供经验和建议。本项目阶段的完成标志着项目结束。
四、结语
市场调查与预测是一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广泛应用的基础课程,在实践中有明显的项目特征,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管理中引入项目管理的方法,以市场调查项目为主线,串联和整合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阿尔文?C?伯恩斯,罗纳德?F?布什.营销调研(第6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5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陈旭辉,张荣盛.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
[4]阿尔文?C?伯恩斯,罗纳德?F?布什.营销调研(第6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5]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第5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6]陈旭辉,张荣盛.项目教学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及其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
摘要:社会音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于社会全体公民,对我国音乐文化与音乐素养的整体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政策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乐器市场在不断变化之中,乐器行业也要随着市场的变化来随之对自身进行调整,本文以苏南地区为主简要分析了乐器市场的情况以及现阶段乐器行业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苏南地区;乐器;市场调查
一、市场情况
1.苏南总情况
苏南首先是个地理概念,其次又是个经济区域,它曾经是个行政区域。但更是一个文化概念。狭义概念上的苏南主要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在音乐培训项目中,学习钢琴的大约占六成,并且“钢琴热”在持续升温,第二热门的是吉他,吉他的学习费用相对于钢琴更为实惠,这与学习者的经济收入是有很大关系的。然而发源于苏南地区的丝竹等民族乐器成了冷门学科,这是社会音乐教育选择的不均衡性,同时也对传统民乐的传承造成了困难。事实上,根据2016年最新出来的资料统计,在中国,以钢琴、吉他为代表的一系列西方乐器依然是国民学习的较为主要的乐器。
2.市场价格现阶段
乐器市场分为2个方面,一方面是中低端乐器的销售,一方面是有针对性的高端乐器的销售。以钢琴为例,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大部分消费者购买钢琴的用途是家用教学或专业教学,因此,钢琴的性价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方向。三角钢琴其特点是音量大、音质比立式钢琴纯厚丰满,造型美观气魄。但占地面积大,价格也贵。一般用于大型演出或专业人士,社会销售市场并不大,即是有针对性的高端乐器。而中低端的乐器以钢琴中的立式钢琴和电子钢琴为例,立式钢琴价格便宜,其大众市场远大于三角钢琴,立式钢琴相对于三角钢琴拥有良好的性价比,可以满足普通大众对钢琴的基本需求。电子钢琴又名数码钢琴,是性价比十分卓越的一款钢琴,体现在价格实惠同时又容易上手,经调查,无论是在实体店中还是网络店铺中,电钢琴的销售量居高不下。由此可得,不同层次的乐器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中低端乐器价格一般在几百至上千美元,而高端乐器的价格一般在5000甚至达到数十万美元。而我国乐器生产行业存在市场价格偏低、多为中低档的问题,市场价格多存在于1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
3.消费主体
随着近年来政策的调整,苏南地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对于自身音乐素质的培养,但是很多人或者可以说是家庭大多是对孩子在音乐教育方面有了很大的经济投入。调查发现,苏南大部分地区的琴行以及音乐培训机构日益增加,其中针对学龄前儿童及青少年的音乐培训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由此可见,现在最主要的消费主体是学龄前儿童以及青少年,中国有3亿8千万的少年儿童便是乐器行业消费的最主要群体之一,且少年儿童最集中学习的时间是他们的寒暑假。其次便是对乐器有兴趣或对自身有所要求的年轻人,当然还包括需要对乐器进行投资的人,比如培训机构。
二、销售商情况
1.销售模式
(1)实体店销售模式
实体店是网络购物后出现的名词,它的商品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虚拟商品(如充值卡,翻译服务等)。就形式而言,实体店也借助互联网销售,逐渐向虚拟店铺转变。在经营成本方面,实体店所需要承受的代价远超过现在网上虚拟店铺,举例来说,实体店需要支付上至几十万的货物投资压力,同时还要花费许多资金来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其中包括实体店铺的租金、装修费用、水电费、雇佣费等一系列虚拟网店与直销模式所不需要的费用,极大的增加了其经营成本。且随着网络经营模式的不断深化,网上乐器行以其方便快捷的优势获得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使得原有的乐器实体店经营模式受到冲击。如何在电子商务的巨大冲击下继续生存下去,成为乐器实体店主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2)网络销售模式
网络销售模式主要以网络虚拟店铺为主的一种销售模式,而现阶段网店作为电子商务的一种重要形式。网店大多数利用大型网络贸易平台完成在线支付与交易的。网店近年来发展特别迅速,借助覆盖面广、成本低的优势,吸引了部分消费者,但总的来说,传统的消费观念仍占主流,加之网店信誉问题没保证,使得实体店的竞争优势还很明显。目前玩具交易仍以店面交易为主,但面对网店袭击,也不能掉以轻心,需整合优势,弥补劣势,积极发展。
(3)直销模式
直销的定义:世界直销协会将直销定义为在固定零售店铺以外的地方(例如个人住所、工作地点或者其他场所),由独立的营销人员以面对面的方式,通过讲解和示范方式将产品和服务直接介绍给消费者,进行消费品的行销。直销模式一般是厂家直接销售,同时厂家也会通过发展直销员的方式来增加自身的销售渠道,总体而言,是通过经营直销的企业免除中间的许多程序直接向最终消费者进行销售的一种经营销售模式。直销实际上在价格方面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消费者的,因为直销模式免除了分给中间代理商、分销商、广告商等许多中间程序的利润,将其转移给直销员,直接造成了直销模式能够有效的实现缩短通路、贴近顾客,将产品快速送到顾客手中,从而加快资本运作,让消费者以实惠的价格得到自己心仪的商品,性价比较高。同时,直销模式能够快速直接的将消费者的意见、要求进行反馈,有利于当代社会企业进行战略和战术的调整和转换。由此可见,直销模式成为当下迅速崛起的现代营销模式的重要销售模式是理所应当的了。
2.消费受众
现在中国市场的消费受众多分为两类:一是凭兴趣购买乐器的人,二是根据需要投资乐器的人。两者相比较而言,前者更多的是自己主动的进行消费,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决定是否要购买的决定因素是性价比,次要因素是品牌、品牌代言人等等。后者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他人的要求,无论是他人的心理需求还是其他,是通过满足他人的要求从而来实现自身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其决定是否要购买的决定因素是市场,次要因素是价格、品牌等,他们的参考对象一般为专业的同行。两者消费的共性则是对高品质音乐和高性价比乐器的追求。不论是哪一种消费者,他们都是要重点考虑现阶段的市场需求、各种乐器的性价比、品牌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乐器行业发展逊色于国外的乐器行业,同时品牌影响力也远不如国外知名名牌在国内长期营销的影响力。但是我们可以发展的是对于消费者要求的人文关怀,进行人性化经营,积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以选择自身所需要接受的消费群体与潜在消费群体,将他们分为专业音乐工作者和器乐爱好者,然后进行不同的销售模式。
三、存在问题及创新
1.个体琴行
个体琴行是当前乐器文化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金融业包括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影响相对其他行业相对较小。一个成熟的、处于基本稳定发展阶段的琴行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较少,最主要的还是消费者、市场走向和自身的营销要素。今后的市场是随着现在国家经济的不断进步、居民水平的不断上升而消费水平的上升,今后乐器消费更需要品牌化和中高端化发展,争取品牌、质量、价格的多合一。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乐器实体店的琴行,夹在生产厂家与消费者之间,更需要将以后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于消费者内心需求等温暖的人性化经营。实体店应做好产品选择与更新,应根据当地消费水平,合理选择产品的档次,并且还要跟进乐器行业的产品的更新状况,及时丰富产品。增加体验式产品数量。产品的体验性是网络购物无法比拟的,网购是未来必然的趋势,短期内来看,实体店应该通过改善自身的服务水平,积极应对,充分发挥体验式消费的优势,而不应只是传统的买卖东西,在购物环境、购物享受以及售后服务方面多下功夫。实体玩具店的导购人员并非仅需要和善的服务态度以及很大的耐心,有时候多那么一点专业往往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品牌建设
由于国际分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生产的乐器多为中低档。所以消费之大多是“国际品牌—类国际品牌—民族乐器品牌”的消费选择排序,所反映的是我国消费者选择购买乐器的一种倾向。其实,这一消费选择排列顺序体现了现在中国国内乐器市场存在的普遍问题:消费者依然是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的需求相对慎重、理性的购买他们所需要的乐器。但是由于国内乐器市场存在乐器良莠不齐、品牌形象、乐器种类繁多等诸多因素,消费者只好选择他们认为最保险、最慎重的方式———在可接触市场及可选范围内选择最好的乐器。因此,消费者大多会选择有影响力的品牌代言人或者是国内外知名品牌。同时,近年来虽然民族乐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依然是乐器行业中消费者选择相对较少的选项,且民族乐器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甚少有民族乐器品牌与品牌形象人,大多消费者仍然会选择西方乐器。
3.销售模式创新
德鲁克先生继承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观点,从而总结指出:认为企业只有两项职能,就是营销和创新。市场实践证明,想要真正发展乐器行业、进行营销模式的创新,重中之重便是要素创新,要素创新是市场营销创新的基础和灵魂。而现阶段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市场营销理念也在随之进行着变化。在新的销售模式不断产生的今天,无论是4P还是3C,都无法概括现阶段丰富的营销要素,也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严峻的挑战,甚至难以在现今的市场之中存活。现阶段顾客市场分工越发明确,广泛的市场营销领域,传统的营销要素已经难以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不断产生的新的营销要素正在日益增加对市场、消费者、企业的作用。企业竞争模式、品牌文化创新、居民消费水平上升、生活方式变革、塑造品牌形象、消费价值主张这些当代市场经营的重要要素和手段,正以其鲜明的要素特征进入销售领域,并在市场中发挥着独特的魅力。无论是海尔由制造向营销的改变、金蝶由软件服务向解决方案的转变都是在新的营销实践不断提供在4P与3C之间进行战略调整、策略改变、创新整合的阶段的一种成功,也是未来市场营销模式的大方向,从而引领中国市场的进步与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成为目前的难题,特别是一年级的大学生,由于环境的变化、教学方法的改变、学习内容信息量的加大以及人际交往的多样性和专业选择变化性等自身特点影响,严重干扰了他们的适应能力。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 引言
当走进大学校园之前,我们可能憧憬着自由、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和自由、远大的前程。但是经过三个月的自由的假期后,我们踏入大学的校园,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每个人都会有一种从来没有的不适应的感觉。然而适应是我们的选择,我们应该尽快地去适应大学生活。
许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都经过了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适应是心理健康的一项基本标志,是大学生必备的心理素质。与其说大学塑造人,不如说真正改变我们的是通过自身努力来适应大学环境、生活和学习变化的勇气和毅力。总的来讲,适应大学是大学新生发展的起点。
二、 大学生活的适应
在心理学中,适应首先是个体终生维护心理平衡的持续过程;其次,适应是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第三,适应是个体成熟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标志。
大学生活对每个人都很陌生,需要我们的一个适应过程。我们从中学时代进入大学时代,有很多转变,例如:中学时代的生活都是我们父母代替管理,进入大学后完全是自我管理;我们在中学都是在学校中出类拔萃的人,进入了大学后成了普通的一员;我们在中学时代有为高考而学的明确目的,进入了大学为未来的选择很困惑;中学时代的学习和生活是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的,进入了大学后我们的所有都由自己安排??大学生活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进行适应、转变,在适应过程中渐渐的转变,进而才能有更好地发展。整体来说,大学生活需要从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学会管理生活等三方面来适应。
(一)适应生活,学会自立
大学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过渡阶段。一个成功的大学生,应该在大学完成从“依赖人”到“独立人”的转变。
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会独立处理各种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各种问题。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短时间内去熟悉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际环境;同时要发现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所能拥有的优势与资源和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我在高中是上的寄宿学校,自立的生活对我来说没有问题。但是来到了大学发现自立生活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还有自己面对社会的能力和态度、自己独挡一面的能力,这就需要我去适应这种自立生活的改变。我已经是成年人了,需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感,我也认识到了只有适应大学这个转变型的小社会的生活,才能之作为跳板来适应以后进入社会真正独立的生活。
改变自己的态度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适应大学生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当任何尝试都改变不了对方时,我们不妨改变自己,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而调整适应能力,比空等环境适应自己要来的智慧的很多。我们不能改变现实,但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态度。来到了大学,在我身边有很多同学发现学校环境和设施不好、自习室的环境也不好,同时对大学对学生的要求感到不适应。但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无法改变的,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些东西变成我们想象中的,为何不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态度呢?“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就很好的解释了我们面对自己无法改变的事物时的做法——改变自己的态度,走到山前。
选择积极的行为也是我们适应生活的过程中一步。同样是面对复杂而繁多的课程,有些同学就会合理分配时间去完成课程作业。而有些同学却显得很慌乱,结果什么也做不好。往往,积极的行为需要积极的态度作为基础。
(二)适应学习,学会自强
在大学,适应学习首先要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的特点——专业性、自主性、实践性。高中时期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些很宽泛的东西,仅仅需要我们去应用理论去做题。但进入了大学,学习就变成了专业性的学习,需要我们在广泛的了解的基础上对我们的专业有很透彻的学习、思考和掌握。同时我们对自己的学习时间、内容和途径有了自主的选择。而且我们还需要利用大学的平台,在社团、实践中运用知识,而不仅仅是考试主导。只有认识了大学学习的特点,我们才能更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
第二、要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位置,摆脱中学的“光环”。进入北京交通大学的同学都是高考时在本省里面前1%的学生,我们都是中学里的出类拔萃的人,而在大学中处于同一起跑线,所以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是适应学习的基础。而我在刚刚入学的时候没有完成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在学习生活中有些懒散,思想上有些浮漂。但是经过一个月的生活,我渐渐的意识到了自己不再是高中时期中的自己,我们在一起学习的同学都一样的优秀,只有在大学中努力学习才能掌握主动。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放低一点,脱离中学的“光环”,才能使我们更快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第三、要为自己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大学的班级不再像高中时有固定的教室和学习时间,大学的学习也更强调自学。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主动性,大学的学习是很难适应的。如果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我们很难在大学学习上立足。
第四、培养实践能力。大学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还要求我们的实践能力。我们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求职都要求我们有实践能力和经验。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而且进行实践后的反思,不断地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经过我对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的学习,我了解了我们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微电子技术和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这更加需要我多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适应自由,学会管理
进入了大学,我们拥有了自由的时间、自由的生活和自由的未来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去适应自由和管理自由。
(1)时间管理
“谁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胜利”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话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时间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取代的、无法失而复得的资源。从心理角度讲,时间管理行为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时间压力,提高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另外,有效的时间管理还发挥调节作用,降低了压力带来的焦虑和抑郁程度。
(2)目标管理
“前进的方向比前进的速度更重要”这句话强调了目标的重要性,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方向。高中时我们的目标是掺杂一些被动因素的,而到了大学,没有人为我们制定目标,以后的发展方向、未来的选择??这一切都要我们自己去选择,此时,目标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当我们制定好目标时,目标不一定正确,需要我们去分析目标,完后去实施目标,最后还需要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目标。有了目标后就需要我们去行动,最后我们会体会到目标的力量。总之,一句话:目标+计划+实施=成功。
(3)财务管理
进入大学后,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管理时间、目标,还要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务。我们对财务管理都很陌生,而这正是需要我们去适应、学习的地方。进行财务管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拒绝如攀比消费等一些不合理的消费。第二、我们需要掌握理财技巧,比如学会积蓄、做好开支计划、把握消费时机、建立自己的记账本。我在进入大学之后就形成了做好记账的习惯,我认为这不仅仅是记账的问题,这样会帮助我们做好未来一段时间的消费计划,更能提高我们的一些如管理方面的能力。我身边还有一些人喜欢反季和换季时购买衣物等生活品,我也渐渐加入了这一行列,这样可以使我们可以购买一些物美价廉的东西。网购同样也是一个减少多余消费的途径。在大学生活中的财务管理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而且对我们的未来更加有帮助。
三、 总结
正确的认识大学生活,在正确的认识上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是我们进入大学后的首要任务,适应大学生活则是我们把握这宝贵的大学四年的基础。
适应大学是大学新生发展的起点,我们只有在适应的基础上完成转变,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经历高考,从高中毕业,又来到大学——这一路颠簸,如获新生。若说其中酸甜苦辣,唯独自己身在其中方能体会,只是这一个转变,真的可以改变人生。 高中的教学方式虽然与小学初中相比略有不同,但依然逃不脱手把手教育的怪圈。就那样被老师领着,一步一步,走的认真踏实,却没有自己的性格。就这样,不免会抱怨种种的限制让我们失去了自由。
如今,我抓住契机跳出了那一方天地,看到了更辽阔的乾坤,却又忽的迷茫起来——前路漫漫,我应该怎样前行。
大学如同社会的缩影,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身在其中,方可知会其中裨益。 眼前的一切很新奇,我茫然无措,倍感压力。为了化解这股压力,我静下心来分析了当下的状况和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初到校园,感受到的是新环境中的自由因素。成为大学生后,明显感觉到了独立生活的重要性。没有父母的帮持,我们需要独自面对学习和生活。没有老师每天手把手的教导,我们更应该学会的是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使得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另外,大学中不只有学习一事而已,学会人际交往,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主动融入集体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不说让人眼花缭乱,也至少使人应接不暇。大学的迷茫期,想必也是因此而生。
我开始为自己寻求出路。沉静下来,静心思考,尽快适应大学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才是首要任务。想要适应,想要融入其中,便要先体悟出大学生活的特点,由此入手,改变自己的心境和习惯渐渐融入。
1、释放压力、主动适应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
进入大学之后,我努力重新寻找学习方法,并对学长学姐加以请教,收获颇丰。自此,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利用零碎的课余时间,当天事当天毕,改变高中时对老师和作业的依赖,学会自觉学习,自主学习。
同时,我努力适应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生活,使自己更加独立。学会独自处理一些问题,努力使自己认识到自己是个大人了,务必要摆脱对于父母家人的依赖。
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经过竞选成为了学生会的一分子。在大学生活中加入学生会这一笔浓墨重彩,使得我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2、克服惰性、培养优良学风。
进入大学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我便努力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己优良的学风,对于今后三年的大学生活,甚至是今后步入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
3、正确认识自己、立志高远,始于足下。
使自己的心智成熟起来也是适应大学生活重要的一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理应拥有高远的志向。将个人命运同中国的命运相联系,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心系祖国。在树立目标的同时,我要求自己变得更加实际,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而不是每天沉浸在幻想里。
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
由这几点入手,可以说我对自己进行了全面的改变,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学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会与人交往,学会经受挫折,学会自我改变,学会强健心智。每达成一个小目标,我都会鼓励自己继续下去。其中的痛苦自不必说,每个经历过的人都感同身受。
克服大学迷茫期期间,我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冷静地分析“时局”,努力调动自身积极性,乐观地看待挑战,遵从老师的引导,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和出色。凭借自身的努力,我看到了前途的光明,我相信自己可以使大学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精彩。
现在,我敢说,我已经成为一名合格而大学生。我可以独立生活、独立思考。我可以安排好学习和工作。我可以很好的与人相处,与人和谐、共同进步。我会关注国家大事、国际新闻,作为中国的一名公民,我愿尽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学成后,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心理斗争是有的。很庆幸的是,正义的一方得胜了。经此历练,我已可以,挫而不折!
摘 要: 如何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一位初入校园的新生都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大学与中学生活差异的分析,对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活 适应 生活 差异 转变
引言
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着自由、机会和挑战,是一个释放青春、充实自己、放飞理想的地方。在这里,有的同学能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利用好大学提供的诸多有利条件,充实自己、磨炼自己,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而有的同学却迟迟无法适应大学生活,被大学里的自由和放松冲昏了头脑,彷徨无措,放纵自己,以至于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因此,如何快速适应大学生活就成为新生所要学习的重要课程。本文通过对大学与中学生活差异的分析,对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的方式方法。
1.大学生活与中学的差异
1.1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
1.1.1生活方式的差异
虽说如今已经有一些中学采取封闭式管理,即要求学生吃住学都在学校,但仍有很多中学对此并无强制要求,导致不少大学新生可能是第一次住校,第一次24小时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常言道,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个性、生活习惯、地方习俗等,处理不好这些差异,就有可能产生矛盾。另外,这些学生由于没有离开过家,自理能力稍差,有些可能从没洗过衣服,这种自理能力的缺乏同样也会导致学生手足无措,从而变得自卑,不合群。
1.1.2学习方式的差异
大学是一个“自律”要求很高的地方,在这里老师不再像中学那样管得具体、细致,督促你学习,辅导员和班主任更多的是通过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培养与发展学生自主、自立、自理的精神,而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指导性,而不是指令性的。另外,中学主要是课堂学习,而在大学里,学习的方式将逐渐从课堂学习为主转为自学为主,即便是课堂学习,也需要通过自学方式“填补”与“发现”许多知识间的“网眼”与联系。因此,大学新生应尽快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这一点上,一些中学里“欠管”的学生反而能很好地适应,而那些在中学里靠家长、老师严管的同学,到了大学一下子失去了束缚,便随之丧失了自控力,从而表现得自由散漫,终日无所事事。
1.1.3人际关系的差异
中学阶段的人际关系,更多的是凭借自己情感的好恶单纯地进行交往,体现出来的往往是所谓的“哥们义气”。到了大学,人际交往的层次不断提高,在最初发展情感基础上的人际交往的前提下,必须注意发展同学之间在态度、价值观与奋斗目标一致基础上的人际交往;同时,还要拓展人际交往的范围,即不仅进行物质性交往,还要进行文化性交往与精神性交往。另外,大学要求同学之间不能再像中学那般单纯地讲究“哥们义气”,只和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还要学会与不同情感喜好的人打交道。因为,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如果只跟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就无法真正地磨炼自己,导致在毕业进入社会后无法很快地融入社会。
1.2角色的转变。
1.2.1从佼佼者到普通人的转变
在历年接触的新生中,总有这么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在第一次班会作自我介绍的时候会充分介绍自己中学时是多么的品学兼优,多么的受老师喜欢、同学羡慕,希望在大学中继续充当老师的帮手、同学的楷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或一番竞选后,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再名列前茅或者并没有当选自己心仪的职务后,就忧心忡忡,不知所措,日渐消沉,消极怠工,与之前判若两人。这种学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法接受从佼佼者到普通人的转变。
其实在任何一个群体中,普通人总是占绝大多数,更何况在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大家都是通过激烈的竞争,来到同一个校园的成功者,并没有太多的差别,一时的成功并不能代表一世的成功。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没有人能在任何群体中都保持佼佼者的状态。从佼佼者到普通人的转变,是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在初期的大学生活中都要经历的一次重大的角色转变。不管你承认与否,它总是客观存在,不可回避的。只有接受它、挑战它、战胜它,才能成为真正的佼佼者。
以上是大学新生会遇到的一些差异和问题,如何有效地适应和处理这些差异和问题决定了新生能否很快适应大学生活。
2.适应大学生活的方法
2.1积极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正确处理宿舍关系。
在新的生活方式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应是刚认识的舍友,融洽的室友关系,不仅能使你心情舒畅,有利于学习,也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能在你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帮助你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1)尽量与室友统一作息时间,在日常起居生活中给予包容和理解;
(2)不搞“小团体”;
(3)不侵犯室友的隐私;
(4)积极参加宿舍集体活动;
(5)拒绝零食和宴请;
(6)不图一时之快;
(7)维护共同的生活环境,完成该做的杂务;
(8)学会赞美,不吝啬对别人的夸奖;
(9)用合理的方式解决日常矛盾。
2.2合理安排时间,建立新的生活规律。
合理的生活规律会使人的生活井井有条,处理事情时不至于紧张不安。因此对于大学新生,建立起新的合理的生活学习规律,对于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明确自身的目标,并细分到每年、每月、每日、每时乃至每分,根据所定目标制订计划;
(2)合理分配作息时间;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合理安排课堂学习、自我学习、业余生活等在一天中所占比重。
2.3积极参加班级、社团等集体活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大学各社团及班级组织的活动是最好的人际交往平台,许多活动还能提供与外界社会接触的机会,帮助新生更快地接触到各类人群,更快地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1)根据自己的喜好参加一到两个社团,积极参加社团组织的活动;
(2)在班级、社团活动中主动与他人沟通,不要过分担心自己与其他同学在生活方式、知识的深广度及价值观方而存在的差异,要主动介入,学会分享;
(3)真诚待人,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工作应积极参与,不要推诿;
(4)在与不同性格、特点的同学的交往中,要注意求大同,存小异,彼此间要多一些沟通、谅解,少―些埋怨、猜疑。要相互尊重,多看别人的优点,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
2.4正确认识角色的转变。
正确认识自身角色的转变,以平常心接受从佼佼者转变为普通人,有助于缓解、减轻心理负担和生活压力,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1)对“佼佼者”和“普通人”进行辩证的思考。两者并不是绝对的,没有永远的佼佼者也不会有永远的普通人。“争当佼佼者”,是前进的动力,而“我应当是佼佼者”,则是前进的阻力。要丢掉“佼佼者”的包袱,正视自己“普通人”的身份,用普通人的眼光看待自己,做一个佼佼的普通人;
(2)正视现实,勇于接受挫折的挑战;
(3)合理地通过健康的途径进行宣泄;
(4)客观评价自我,确立新的自我;
(5)重塑自我,超越旧我。
结语
大学生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开端,新的挑战。初入校园的新生唯有做到积极适应新的生活学习方式、合理安排时间、建立新的生活规律、积极参加班级、社团等集体活动、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正确认识角色的转变,才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为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建新,费毓芳.大学生生涯辅导[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119.
[2]__强.走进生活的道德教育――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10.
[3]罗兰.大学宿舍文化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6―11.
猜你感兴趣: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