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与大专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相关的共200个结果:
论文格式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总称为论文。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毕业论文格式相关模板。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
(页面设置:论文版心大小为155mm×245mm,页边距:上2.6cm,下2.6cm,左2.5cm,右2cm,行间距20磅,装订线位置左,装订线1cm,)
此处为论文题目,黑体2号字
(以下各项居中列,黑体小四号)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老师:
(填写时间要用中文)
二零一五年六月
摘 要
正文略
关键词: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
(关键词之间分号隔开,并加一个空格)
Abstract
正文略
Keywords: keyword; keyword; keyword; keyword
目 录
摘 要
ABSTRACT
第1章 绪 论
1.1 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论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各章题序及标题小2号黑体
2.1 各节点一级题序及标题小3号黑体
2.1.1 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4号黑体
2.2 页眉、页脚说明
2.3 段落、字体说明
2.4 公式、插图和插表说明
结 论
致 谢
参考文献
附 录 1 标题
附 录 2 标题
第1章 绪 论
1.1 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1.2 本论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各章题序及标题小2号黑体
2.1 各节点一级题序及标题小3号黑体
正文另起一段,数字与标题之间空一格
2.1.1 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4号黑体
正文另起一段,数字与标题之间空一格
2.1.1.1 各节的三级题序及标题小4号黑体
正文另起一段,数字与标题之间空一格
1. 款标题 正文接排。本行缩进2字符,标题与正文空一格 (1)项标题 正文接排,本行缩进1字符,标题与正文空一格。 (2)项标题
2. 款标题
2.2 页眉、页脚说明
在版心上边线隔一行加粗线,宽0.8mm(约2.27磅),其上居中打印页眉。页眉内容一律用“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字号用小四号黑体。页码置于页眉右端,采用形式为:第M页,具体设置参考模板。
2.3 段落、字体说明
每段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固定值20磅。正文用小4号宋体,西文和数字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按照GB3100~3102及GB715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如:a(t) , (i-1)Tht
2.4 公式、插图和插表说明
(公式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序号按章节编排,如有“假定,解”字样,文字空两格写,若有对公式变量的说明,以分号结束。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1/(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具体格式如下)
假定 ))(2cos()()(ttftRtrc (2-1) 式中 R—幅度;
θ—相位; fc—载波频率;
(插图图题于图下,小4号宋体,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插表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小4号宋体,若有分页,需在另一页第一行添加续表。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结 论
正文略
致 谢
正文略
参考文献
(参考的中文文献排在前面,英文文献排在后面。作者与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不写“等,编著”等字样,如果版次是第一版,则省略。没有引用书籍文字则不写引用起止页,且以“ . ”结束)
(著作图书文献)
[1] 作者,作者. 书名. 版次. 出版社,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2] 作者. 书名. 出版社,出版年. (翻译图书文献)
[3] 作者. 书名. 译者.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刊物文献)
[4] 作者. 文章名. 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5] 作者. 文章名. 编者名. 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6]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7] 研究生名. 学位论文题目. 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 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附 录 1 标题
(对需要收录于毕业设计(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式推导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为附录排写)
附 录 2 标题
[内容摘要] 随着教育市场竞争机制的日趋完善,“以质论价”、“成本核算”,这些反映市场规律的名词,如今也走进了学校,走近了教育。如何加强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必将成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作者认为要加强教育成本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成本管理原则;2.成本分配的原则。文章认为应区分不同的情况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即有条件的部门可实行企业化管理,同时在全校范围内大力推广目标经济责任制。总之,要想降低教育成本,就要树立成本意识。
[关键词] 电大系统;教育成本;成本管理;成本意识
(正文: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行距为多倍,1.25)
广播电视大学的主要任务是举办现代远程高等专科、本科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
因此,对成人教育而言,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成人教育的发展必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成人教育更加社会化和市场化。
一、教育成本的含义 (一级标题格式:序号为“一、”,小三号黑体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一)教育成本的含义(二级标题 格式:序号为“(一)”,四号宋体,加粗,独占行,起首空两格,末尾不加标点。)
广义的教育成本,是指投入教育的总成本。××××××××××××××××××××××××××××××××。
××××××××××××××××××××××××××××①××。
(二)教育成本划分
教育成本可按用途不同或投入途径不同分类××××××××××××××
1.按成本的用途划分 学生所放弃的收入。学生为了×××××××××××××××××××××××××。(三级标题格式:序号为“1.”,起首空两格,空一格后接排正文,小四号宋体,加粗)
(1)教学成本。它是指××××××××××××××××××××××××
(2)学生生活成本。它包括学生×××××××××××××××××××××××××××××。(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2.按教育成本投入途径不同划分 按教育成本分担者不同(即投入的途径不同),教育成本又可分为以下四类:
(1)社会直接成本。主要包括××××××××××××××××××××××××××××××××××
(2)个人直接成本。它指学生×××××××××××××××××××××
(3)社会间接成本。×××××××××××××××××××××××××
(4)个人的间接成本②。××××××××××××××××××××××××××××××××××
(三)教育成本的×××××××××××××××××××××××××××××××××××××××××××××××××××××××××××××××××××××××××××××××××××××××××××。
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参考文献] (五号宋体加粗)
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设计(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3篇。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各组成的排序为: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英文题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和致谢。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相关模板。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其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毕业设计(论文)撰写是本科生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之一,必须按照确定的规范认真执行。指导教师应加强指导,严格把关。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应符合国家及各专业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符合汉语语法规范。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1.1 题目
题目应恰当、准确地反映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文题目应不超过25字,并不设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摘要
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应包括本设计(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避免将摘要写成目录式的内容介绍。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3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3.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绪论应包括:本研究课题的学术背景及理论与实际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本研究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基本思路与采用的方法。
1.3.2 毕业设计(论文)主体
毕业设计(论文)主体应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本研究内容的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论证;
本研究内容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本研究内容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研究内容的理论分析。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1.3.3 结论
毕业设计(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成果的总结。在结论中应明确指出本研究内容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点理论(含新见解、新观点),对其应用前景和社会、经济价值等加以预测和评价,并指出今后进一步在本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工作的展望与设想。结论内容一般在2字以内。
1.4 致谢
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对课题给予资助者应予感谢。
1.5 参考文献
1.6 外文资料翻译
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阶段,对学生外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内容要求与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相关,或与学生本专业相关。字数不少于1万外文字符,有中文译文,并附上翻译资料原文。作为附件打印,放入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存档。
2.1 毕业设计(论文)字数
1.学生应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做到设计合理,叙述简练,文字工整,绘图整洁、正确、规范,并完成不少于1万外文字符的翻译,用外文写出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摘要(不少于5汉字),在答辩时用外语宣读。
2.土木、机械类专业设计型题目,一般而言每个学生至少应完成相当于两张号的设计图,说明书不少于一万五千字;论文型题目其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八千字,答辩时应附上本人第六或第七学期课程设计图。
3.电、运输、管理、材料类专业设计型题目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四千字,要有一定数量的设计图;论文型题目其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八千字。
4.文科类专业论文原则上不少于一万五千字,并附资料索引,外语类专业论文要求三千到五千单词。
5.应用理科类专业论文中要有定性的分析,定量的计算,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程序处理和阅读外文资料的能力,论文说明书不少于二万字。
2.2 论文书写
毕业设计(论文)一律要求采用A4幅面的纸张打印。
论文版心大小为155mm×245mm,页边距:上2.6cm,下2.6cm,左2.5cm,右2cm,装订线位置左,装订线1cm,包括页眉和页脚,页码放在页眉右端;摘要、目录、物理量名称及符号表等正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形如第M页,其中M为阿拉伯数字。
2.3 摘要
外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应完全一致,在外文语法、用词上应正确无误。编排上中文摘要在前、外文摘要在后。
2.4 目录
目录应包括毕业设计(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
正文章节题目(要求编到第3级标题,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5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2.5.1 章节及各章标题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
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5.2 层次
层次不宜太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层次代号采用3.8中表1的格式。
层次要求统一,但若节下内容无需列条的,可直接列款、项。层次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
2.6 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应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五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方括号“[ ]”中,如“二次铣削[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2.7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2.8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2.8.1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312-86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
物理量的符号必须采用斜体。表示物理量的符号作下标时也用斜体。
2.8.2 物理量计时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198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21~312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行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t/(人·a)”等。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2.9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按照GB31~312及GB7159-87的规定使用,即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
2.1 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7年发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除习惯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
2.11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空两格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1/(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2.12 插表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用中文居中排写。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或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采用通栏处理方式,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
表内文字说明,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2.13 插图
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选图要力求精练。
2.13.1 制图标准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
机械工程图:采用第一象限投影法,严格按照GB4457~446,GB131-83《机械制图》标准规定。
电气图:图形符号、文字符号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流程图:原则上应采用结构化程序并正确运用流程框图。
对无规定符号的图形应采用该行业的常用画法。
2.13.2 图题及图中说明
每个图均应有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图的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用中文居中书写。有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题之上。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等置于分图之下。
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
2.13.3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排写该图整体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2.13.4 坐标单位
有数字标注的坐标图,必须注明坐标单位。
2.13.5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中照片图及插图
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原件中的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可为黑白或彩色,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照片采用光面相纸,不宜用布纹相纸。对金相显微组织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毕业设计(论文)原件中的插图不得采用复印件。
2.1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写格式应符合BG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编写项目和顺序规定如下:(仅作参考,没有引用者不写引用起止页)
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 作者. 书名.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翻译图书文献
序号 作者.书名. 译者. 版次.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第一版应省略
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 作者. 文章名. 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 作者. 文章名. 编者名. 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 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 研究生名. 学位论文题目. 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 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产品说明书、各类标准、各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及未公开发表的研究报告(著名的内部报告如PB、AD报告及著名大公司的企业技术报告等除外)等不宜作为参考文献引用。
2.15 附录
对需要收录于毕业设计(论文)中且又不适合书写正文中的附加数据、资料、详细公式推导等有特色的内容,可作为附录排写,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等。
3.1 字体
毕业设计(论文)所用字体要求为宋体。
3.2 字号
各章题序及标题 小2号黑体;
各节的一级题序及标题 小3号黑体;
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 4号黑体;
各节的三级题序及标题 小4号黑体;
款、项 均采用小4号黑体;
正文用小4号宋体。
3.3 页眉
毕业设计(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页脚,在版心上边线隔一行加粗线,宽.8mm,其上居中打印页眉。页眉内容一律用“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字号用小四号黑体。除此以外不得采用任何其它形式内容,页码置于页眉右端,采用形式为:第M页,其中M为阿拉伯数字。
页脚为一直线。
页眉和页脚示例见附录2。
3.4 内封(扉页)
3.4.1 扉页
扉页是对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导师、单位等较详细的说明,其格式为下面内容所对应的内容:
西南交通大学 (黑体小2号字)
毕业设计(论文) (黑体小2号字)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黑体2号字)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以下是读文网小编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科类毕业论文格式相关模板。具体内容如下,欢迎参考阅读!
文科类毕业论文格式:
学 号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基于价格质量矩阵的广告研究
作 者
系 别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注意:所有红色文字均为说明或解释,在格式参考过程中请注意删除)
摘 要(小三黑体,居中)
(空1行,小四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
价格质量关系,国内外研究学者早就注意到了且一直都在研究。菲利普.科特勒基于“定价战略与方案”提出的价格质量矩阵模型是其典型代表,细分了产品和消费者市场,指导了价格政策、定价方法的制定,完善了市场营销管理。直到现在,价格质量关系还在尝试着在新的领域的研究。随着广告业的迅猛发展,对价格质量矩阵战略模型进行传播机理分析和广告策略设计,是价格质量关系在广告传播领域作出的科学的市场定位,也是本课题的突破点和创新点。
关键词(黑体):价格质量矩阵模型;定位;战略;关系;广告策略设计
目 录(黑体3号,居中)
(空1行, 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
摘要 ……………………………………………………………………ⅠAbstract………………………………………………………………Ⅱ
一、导论………………………………………………………………1
1、问题的提出………………………………………………………1
2、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综述………………………………2
结论……………………………………………………………………22
注释(备选)…………………………………………………………… 22
参考文献……………………………………………………………… 24
致谢(备选)……………………………………………………25
附录(备选)……………………………………………………26
(空1行)
一、导论(一级标题标号:小三号黑体; 上下各空1行)
……
(空1行)
1、问题的提出(二级标题标号:四号黑体;上空一行)
一项对36个项目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价格被一致认为是强有力的质量线索。……基于价格质量矩阵原理,本课题期望进行有益探索。(正文字体小四号宋体,行间距:固定值20磅)
(空1行)
2、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动态
与本论文相关的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菲利普·科特勒的价格—质量战略(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
(2)罗伯特·J·多兰和赫尔曼·西蒙的价格质量四象限图
美国罗伯特·J·多兰和赫尔曼·西蒙所著……。
(3)菲利普·科特勒产品线的双向扩展战略
菲利普·科特勒在阐述……。
(空1行)
3、本论文相关的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国内有关价格质量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
(1)定价战略层面上的价格质量研究
曾繁正、罗锐韧主编的《市场营销管理》一书……。
(2)价格博弈论和价格战略的提出
国内研究学者就价格研究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3)心理学层面上的价格质量研究
根据功利心理原理,……。
(空1行)
4、论文的创新点及理论和实践意义
将价格质量关系矩阵模型应用于广告传播领域,……。
(空1行)
(空1行)
1、质量的概念及其对广告的意义
质量(quality)……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质量导向顾客需求,满足顾客价值
显然,这是一个顾客导向的质量定义,……
(2)质量是企业产品的“无形的因素”,具有看不见的吸引力
……。
(3)质量是销售的第一要素,是品牌的生命
……。
(空1行)
3、价格质量矩阵模型的广告含义
……这个价格质量矩阵战略模型主要由以下三个层面构成:
(文中图样式:图中文字五号宋体;图名在图的正下方,五号黑体)
……
(空1行)
(空1行)
1、价格质量矩阵对广告公司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
(文中表样式:表中字体五号宋体;表名在表的正上方,五号黑体)
表1 广告公司代理产品调查
项目
产品类型
所占比率
代理服务内容及重点
高质量高价格
45%
比较全面的全方位服务:市场调查、销售、策划、媒介选择、撰稿、设计及广告执行等,强调品牌形象塑造
高质量低价格
30%
较全面服务代理,强调价格便宜,经济实惠
低质量低价格
20%
促销方式多样化,增加产品重复购买率,薄利多销
低质量高价格
5%
强调产品售后服务
……
(空1行)
结 论
(空1行)
1、价格质量矩阵模型研究是定位于价格质量两者制约关系的一个口径小,洞察深的研究课题
……
(空1行)
2、价格质量矩阵模型的广告策略设计是其在广告领域的突破
……
(空1行)
3、论文尚待完善与补充研究的地方
……
(空2行)
注 释(黑体小3号)
(注释是对正文中某一“术语”或“情况”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书写时应在此“术语”或“情况”后引入注释符号[注],置于右上角,注释文字集中放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有多个注释时,应依次编号,如:[注1]、[注2]。)
[注1].……
[注2].……
参考文献(黑体小3号)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所参考或直接引用的文献。文中引用的文献依次编号,其序号用方括号括起,如[5]、[6],置于右上角,文献内容必须严格按照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列出,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1]高曙明.自动特征识别技术综述[J].计算机学报,1998,(3):281-288.
[2]刘勇,康立山,陈毓屏.非数值并行算法(第二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
致 谢
(参考致谢词)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毕业论文的格式就是指我们在进行论文写作时,所要规范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等等。今天读文网小编就要与大家分享完整版的大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欢迎参考阅读!
1、封面页:首页为封面,按照学校统一的封面样式打印(见附件1);
2、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页(见附件2);
3、开题报告(见附件3);
4、中文摘要和关键词页:摘要字数在200至300字之间,关键词在3至5个之间;
5、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页:根据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翻译;
6、目录页:应有小节对应的页码;
7、正文页;(正文字数:本科不少于10000字,专科不少于6000字)
8、参考文献页;
9、谢辞
1、论文以A4标准页面排版(21﹡29.7cm),1.5倍行距,字体、字号要求如下:
标题用粗黑体:一级标题三号,二级标题小三号,三级标题四号;正文用宋体小四号。
2、章节目序号(标题序号):
(1)按照正式出版物的惯例,标题编号顺序规定如下:1、1.1、1.1.1………
(2)论文标题一律从“1、”开始。
3、图表标号:
图1.1 图1.2 图2.1 图2.2 ……
(与图名称一起标在图正下方,用5号宋体,如图1.1,GDP按年度增长率)
表1.1 表1.2 表2.1 表2.2 ……
(与表名一起标在表正上方,如表1.1职工情况一览表)
4、中文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
关键词:※※※;※※※;※※※
其中:摘要和关键词这两个词用宋体加粗,小四号,摘要内容和关键词内容用楷体小四号;
5、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参照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用Times New Roman体;
6、论文正文:空二行后书写正文,正文的第一段为“引言”,但不加小标题。
7、参考文献列示格式(5号宋体):
书籍格式:〔编号〕作者,作者.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格式:〔编号〕作者,作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年份(期数):起页码~止页码
报纸格式:〔编号〕作者,作者.文章题目[N].报纸名,年月日,第几版
注意:网络文献一般不作为参考文献。
8、页眉必须打印“南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或论文)”,居中(5号宋体;
9、正文必须打上页码,页码格式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5号宋体);论文前面的中英文摘要页、目录页用小写i、ii、iii、iv顺序编页。
10、所有论文请用WORD98以上版本打印。
1、论文纸质稿(初稿)于2009年5月30日前交函授中心学籍科江文老师收,联系电话:0735-2898178 手机:137 8735 7225 ,过期不予受理。
2、经指导老师修改后,返回学员定稿,请各位学员及时关注。
3、各位学员务必保留电子稿,定稿后拷贝交函授中心,由中心统一刻制光盘上交南华大学。
学籍科另行通知。
1、封面、表格下载网址:
2、中心学生科联系电话:
六、其它事项:
请各位学员在毕业论文答辩前交清全部学杂费,否则不予安排论文答辩,不能办理毕业手续。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快的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企业集团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对那些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集团来说,我国企业集团仍然有许多不完善和不科学的地方,在财务管理控制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所以说强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完善的财务管理能够规避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资金的安全运用,为企业内部的稳定性奠定夯实的根基,使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
(一)完善了管理体系,加强集团财政监督。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建设需要关注多方面,不仅仅是企业资金的安全问题,资金的使用效率、制度执行的力度、风险控制水平等都需要必要的措施实现监控。财务管理的完善性能够确保企业资金运转不会出现内部问题,实现内部财务的监督,另外,针对外在因素导致的财务问题也可以得到迅速的回应,并且对症下药,妥善解决。
(二)控制了企业集团预算资金乱支滥用。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的预算等提供基础数据,为预算中数据的来源提供依据,同时能够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等带来直观的反映,确保资金在使用中的高效率,在财务管理中能够规避由于个人等原因造成资金的使用效率出现下滑现象,同时能够实现职工思想的统一,避免本位主义的出现。
(三)加强了集团廉政建设,防止贪污的腐败现象。
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实现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化,资金的运用过程等能够实现细节上的监督,这样,资金的审批、使用等都有着严格的制度,避免了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任意性问题,有利于促进企业内部的廉政建设,规避腐败问题,特别是个人风险。由于企业资金的使用范围广泛,环节的复杂性导致了资金的使用问题,故配套的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强有力的监督,为企业的拓展扫平安全隐患。
二、集团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财务资金作为企业集团的血液,是企业生存的关键,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如上所述,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启动发展的时间较西方而言存在差距,所以在财务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下面是目前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财务管理体制需要与自身企业的发展相匹配,不能够乱借用,其他企业适合的自身企业不一定适合,这时会由于匹配问题带来企业管理中的漏洞。当前,我国的企业在财务管理中缺乏成熟的观念,内部领导重视性有待提高,集团职工的管理的职业性存在不足。为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改革的号召,多数企业都在尝试着进行改革,但是管理体制不健全,使得改革带来持续性疼痛,再者改革的形式往往是换汤不换药,简单的更替核算办法,在制度上、管理流程上没有强有力的改革。另外,在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企业集团制度的建设的不完善,在资金的运用上任意性严重,资金的支出大大超过预算,资金的流动存在隐蔽性,致使企业资金的流失,在者监督的不足,造成部分职工虚报开支,使得资金的数额大大泡沫化,造成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管理体系问题严重。
(二)财务管理和核算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的企业集团在扩张中存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现象,而且由于管理层对财务管理中重视程度的反复性造成职工的管理意识出现起伏,容易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等不良现象,致使职工的管理素质低下,职业素养不足,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岗的员工需要加大考核力度。集团企业的岗位设置存在不合理性,职责分工存在混淆,在权责分配上存在不足,出现问题时容易产生推诿等不良现象。部分会计核算人员存在本位主义,私设账目,支出企业资金等,造成资金的流失。总之,企业的财务管理职位需要具有职业素养,专业技术过硬等人才,这方面由于集团的重视性不足等造成了尸位素餐等现象。
三、如何完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控制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控制工作中还有许多的不足与缺点。为了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的效率,保证企业集团的财务资金安全,必须要根据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不断建立完善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体系。
(一)更新集团财务管理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许多企业集团在激烈的竞争中仍然可以稳定、快速的发展,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现阶段,许多企业集团的领导层没有真正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认为财务管理仅仅是资金的统计、核算,致使财务管理体系在企业集团中徒有虚表,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企业集团领导层首先要团证态度,更新财务管理观念,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力度,从集团未来的管理水平与发展的高度上重新对财务管理进行深度认识,从而重新完善并实施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机制。
(二)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管,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要想保证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必须要对财务管理的执行力度进行有效的监督,在集团内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对集团的财务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的检查,保证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有序不紊的进行;对于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反映并作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在财务管理中出现的违纪行为,也要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还要提高集团内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财务人员招聘时,必须要严格按照招聘规定,杜绝“走后门,讲人情”现象的发生,财务、会计人员必须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必须具有相关的认证资格,会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另外,企业集团还要定期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及时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不仅要加强对业务能力方面的素质,还要加强对财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在工作中能够廉洁奉公,不丧失原则。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质量,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加强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也迎来了信息化时代,许多企业为了适应新环境的需求,不断创新管理体制,纷纷引进、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方式。企业集团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创新财务管理体系,引进信息化管理设备,使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能够实现网络信息化办公,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使企业集团的领导层能够对财务管理实现动态监管,随时了解企业的收入支出、综合分析、财政预算等数据信息,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水平,也有效避免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际经济秩序和市场规制不断改革变化的条件下,企业集团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在企业集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务管理的好坏也对企业集团的生存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集团管理者必须要认识到财务管理对集团的重要性,立足于集团的实际情况对财务管理进行深化改革,积极采取必要的措施,紧跟时代的潮流,加强财务信息化管理,加强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力,在企业集团内部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学习当中的最后一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课。它是学生对四年学习情况的一个总结,同时也是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毕业论文 格式范文,供大家参考。
党的提出的 “三个倡导”, (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又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既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又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判断是非善恶、荣辱功过的标准,是我们都应该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意义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和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到凝练,是中国共产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做出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容,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从理论、制度和方向层面上升到价值层面,使之成为强基固本的兴国之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和基层建设指引了价值目标、取向和原则,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迅速传播到社会各界,形成社会各层次的强大精神纽带和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了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大大提升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自觉,文化软实力日益突显。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重大意义,大到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立足,小到一个单位的生存和发展。
二、社会基层单位的思想现状调查分析
只有核心价值观才能够解决人们为什么活,怎么活的问题。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要干工作以及怎么干的问题,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干部职工容易精神涣散空虚,工作止步不前。经过对交通客运系统单位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和干扰干部职工树立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负面因素有: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存在消极情绪和被动应付思想;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强,缺乏基层职工最基本的理想信念,对个人利益得失计较得多,对单位的责任、奉献的意识不强,甚至存在道德缺失,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服务水平不高、服务技能意识不强,价值观念错位,不能够及时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基层队伍素质存在偏颇,参差不齐,个别同志宁可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应酬和交际上,也不愿花时间学习政治理论知识。
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和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树立是一个去伪存真、纯净灵魂、深入精神的过程,当前社会形式错综复杂,市场经济带来各种思想冲击交织,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是把核心价值观融入职工教育培训。要让全体干部职工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解决好理论上清醒、信念上坚定的问题。要把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突出抓好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党性教育。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培训,加强开展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积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国梦教育,开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和党风党纪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增强“三个自信”,提高党性修养,涵养道德品行,自觉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守护者、建设者。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正面典型,形成良好舆论氛围。通过有效的宣传途径,简报、媒体、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三个倡导”,引导职工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同时加强典型事例的宣传,对身边涌现出来先进典型加以表扬宣传。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干部职工升华思想,充分发挥典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加强单位文化建设,提高职工的自觉自信心。加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建设,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单位的蓬勃发展,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帮助干部职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和人生价值。和谐创业,凝聚力量,提高单位的软实力,以文化引领思想,最终达到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素质、提高能力的效果。
四是加强长效机制制度的建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纳入干部职工考核体系,融入对干部职工培训、考核和实践的全过程,并形成相应的长效机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单位制度相融合,职业道德标准、行业规范等制度要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之上,划定干部职工的品德、政治、法律底线,从而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氛围、奖惩机制、利益导向。
在干部职工中树立核心价值观任重而道远,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只有认清形式,顺应时代,采取有效方法和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会深植干部职工心中,成为精神引领。
一、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概念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要求,反映政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法,倡导廉洁奉公的党纪纲常。廉政文化建设,以文化为载体,以廉政为核心,是廉洁从政社会氛围的基础,有助于实现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促进基层建设与时俱进,推动社会重要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二、基层单位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形成廉洁奉公的良好风尚
廉政文化建设,是基层单位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形成廉洁奉公的良好风尚。作为党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干部的约束力、自律力,有助于形成清廉勤政的社会氛围。
2.有助于抑制“腐败文化”思想的滋生
基层廉政文化建设,是抑制“腐败文化”的迫切需要。基层干部队伍中,很多人对腐败现象麻木不仁,导致腐败思想肆意蔓延滋生,给党风建设及廉政文化建设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挤压腐败文化的滋生空间,形成清廉勤政的良好氛围。
3.有助于从源头加强思想道德防线
廉政文化建设,能够从源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杜绝腐败。廉政文化建设,不仅能够纯洁人们的价值追求,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基层干部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纯洁基层干部的服务信念,强化基层干部的道德水准,规范基层干部的行为规范,有效拒绝腐败,养成廉洁奉公的良好社会行为习惯。
三、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深刻,工作缺乏主动性
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深刻,导致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差。近年来,我国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但是很多基层干部认为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招商和项目开展中,而不重视廉政文化建设的教育与宣传,因此工作懈怠,工作不能积极配合参与,极大地降低了工作的凝聚力,内容空洞效果差。
2.基层文化建设制度滞后,保障机制差
基层文化建设制度滞后,保障机制不完善,也影响了廉政文化建设的落实和深入发展,因此,法规制度的完善已然成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施和实践,侧重于文化方面,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系统性差,约束力不强,激励机制缺失,这些明显的缺陷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解决将极大地影响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3.基层建设机制不灵活,组织化程度低
此外,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还存在机制不灵活、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会上说的多,会下做的少;突发性任务多,计划性工作少;临时性工作多,持续性工作少。工作机制的不健全,工作目标的不明确,将导致基层文化建设举步维艰,效果差,不利于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失去了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生机与活力。
四、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增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首先要提高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提高基层廉政建设的自觉性。对于党中央文献和指导精神,要深入研究学习,充分认识廉政文化的指导思想,坚持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原则,明确廉政文化建设的目标方向,提高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
2.落实基层廉政文化教育的主动性
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还要落实基层廉政文化教育的主动性,扎实做好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政文化建设理念,落实党纪政纪、法律法规的宣传。对于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着力解决,提高抗腐防变的能力,将廉政文化建设与基层组织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提高组织影响力和作风建设。深入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
3.完善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性
提高基层单位与时俱进的能力,完善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制度,是加强基层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基层单位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对廉政建设的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这样才能符合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民主监督,健全民主议事制度,促进基层单位廉政文化建设纵深发展,以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廉政文化建设,以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扩大廉政文化建设的广度和维度,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
基层单位廉政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廉政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了解到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能够看到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廉政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要从实际从发,落实到每个基层单位干部,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身作则,乐于奉献,这也是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邱国栋.发挥教育引导作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J].延边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2]冯敏.略论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和意义[J].学理论,2011年22期.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毕业论文写作是远程开放教育学员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性环节,是培养学员综合能力的实践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专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早期教父们已经意识到信仰而无理解是盲目的,要想使____信仰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它必须经受得住理性的检验,得到理性的首肯。同时,理性与信仰互相补充,这种具备高度发展了的理性能力的人才有可能将潜在的预言现实化。神学与哲学、信仰与理性的这种结合,最初与其说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联姻,倒不如说是一种不期的遭遇。把两种性质的东西勉强捆绑在一起,自然要碰撞出一些火花。于是,理性与信仰的矛盾构成了基督____发展的一条主线。
4世纪末,圣奥古斯丁接受了新柏拉图主义,建立了第一个完整、系统、百科全书式的____神学体系,他以柏拉图主义系统论述了全部教义,包括“上帝论”、“基督论”、“原罪说与拯救说”、“教会论与圣事论”、“天启论与信仰论”等。他主张信仰高于理性,理性要依赖于信仰才能存在。一切真理都存在于上帝之中,上帝是真理的来源,真理是上帝之光,“光照”就是人的理性获得真理的途径。他还指出,在不完善中认识完善,在相对中认识绝对,在经验中认识超验,从外在物质界回到自身,从肉体回到灵魂,逐级上升,达到判断力,最后达到理性。但他同时认为上帝可以认知,可以用行而上的方法加以证明,在一定程度上把理性引入了神学,把理性和信仰结合了起来。
中世纪盛期,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高涨及古典和外来文化的引进不断向人们提出新问题,人们再也不能固守那些思想混乱、歧义与矛盾随处可见、缺少逻辑洗练的圣书和引证。于是人们从新引进的希腊和阿拉伯哲学中去寻求一种明晰可辨的推理与逻辑法则武装自己的头脑,亚里士多德哲学在西方复兴。多米尼克教派就是一支利用亚氏哲学探讨神学的教派,成为了13世纪经院哲学的主流,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圣托马斯·阿奎那。在理性和信仰的问题上,阿奎那认为二者是协调一致的,但“信仰高于知识,神学高于哲学以及一切科学……神学的真理尽管是超理性的,但并非是反理性的。哲学真理和神学真理只是真理进程的两个不同环节,真理只有一个,就是上帝。”[2]他将____所宣扬的真理分为两种:一为可通过理性加以证实的真理,一为靠天启知识的权威性去确立。信仰有助理性开拓视野,补充完善哲学真理,理性尽管不可能认识和证明所有的神学真理,但至少可以认识和证明其中一部分,例如上帝的存在、上帝的唯一性等。更重要的是,理性可以通过驳斥反对者的指责来维护信仰,但这决不意味着神学依赖于理性。阿奎那由此得出著名的结论:“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他抑制了理性,宣扬了信仰,但坚定的信仰主义和普遍的理性主义还是完美的融会在托马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中。
信仰和理性之争一直在持续。唯名论经院哲学家司各脱主张理性与信仰分离,他认为神学是一门凭信仰的“实践”科学而非思辨科学,帮助人类认识自我拯救之路。他说:“在被造物的概念里面找不出反映真正属于上帝的思想或观念,上帝同任何属于被造物的东西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用这种方法永远也发现不了关于上帝的观念。”[3]人的理智永远达不到神学的高度。14世纪,经院哲学家奥卡姆则把斗争的矛头公开直接地指向绝对理性的化身和捍卫者——教皇与教会。他认为教会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教皇也并非基督的全权代表;信仰的权威不是教皇而是《圣经》。他否定了宗教信仰的理性基础,为哲学和科学的重新独立洞开了门户。
但同时我们知道,上帝理性本身就是人类理性的产物,在本质上不会高于人的理性,这种二元分裂在人的思想情感中产生了巨大的痛苦,促使天生就具有理性的人去思考。究竟有没有上帝?上帝的理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上帝是不是万能的?……一连串的思考和探寻之后,人类理性必然复苏,克服异变,人类理性权威的重建直接导致了启蒙理性的崛起。
一、机械工业是为能源发展提供装备的重要产业
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及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机械工业总体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茅,我国发电设备的产量占全球60%左右,产业结构也有所改善,产品技术逐年提高。世界最大的单机容量泰山核电机组1号机组175万千瓦核能发电机成功研发,我国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充电桩、高压绝缘套管等一大批长期受制于进口的关键零部件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我国在能源装备的其他方面这些年也有了长足进步,许多产品、许多关键技术已经替代了进口。但是,机械工业也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战线长的耗材耗能大户,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还有很多产品能源排放超标、技术改造乏力、工艺水平落后、高效节能等高档产品供给不足。在资源制约、能源安全与环境约束矛盾加剧的形势下,机械工业为能源产业和能源的生产、消费提供高端的产品以及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带头节能减排;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为社会提供先进、高效、节能和环保的设备和产品,为各行业和社会做出贡献。“十二五”以来,我们按照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为先”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创新驱动、绿色为先的战略推进中做了一些工作。我们加快发展核能、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设备,加快发展高效节能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装备、煤炭清洁利用及海水综合利用装备,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并且努力高质量地满足钢铁、有色、建材、船舶等行业对高效、节能、低排放产品和装备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节能减排工艺设备,提高设计、制造环节的能源材料利用率等措施,加大推进自身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步伐,促进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产品升级,努力为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做出贡献。当前,机械工业正在按照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在加快推进全行业深化改革和提质增效升级。
二、我国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
各行业都处在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面对着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要使命,只有加强相关产业间的合作协作,拧成一股绳、一股劲,共同破解难题,实现协同创新,才能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振兴步伐,共同行使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履行责任。这次会议就是以能源市场化改革和生产转型发展为主题,邀请各界精英共同探讨今后能源装备发展如何适应国家能源市场生产、消费方面的需求,从而实能源装备的高端制造化。我们也将广泛听取来自各界人士的真知灼见,以全力推进机械行业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大学生毕业论文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专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原因分析
1.抵触情绪
近年来,高等院校化学实验室发生了一系列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化学这一门学科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负面印象,人们谈化学色变,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科。化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体系庞大、繁杂,题海浩瀚,高职学生不免会对化学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在药学、检验和护理专业中,由于护理专业以女生居多,部分学生更是产生了抵触情绪,只满足于课程考核过关,不愿意去了解化学实验的相关安全知识,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个体差异
高职学生大多数是异地就学,来自全国各地,各地的教育水平不同,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同,学生接受实验教育和训练的程度不同,造成入学后掌握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点在新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3.高职院校校课程体系缺乏对化学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
在高职化学课程中,一般不单独开设实验课程,往往将其作为辅助性技能训练穿插在理论课程之中。由于课时限制,在实验课程编排中,教师更注重实验内容的完成和主要操作技能的培训,并不系统讲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只在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每次实验的具体项目和潜在危险有针对性地做提醒和示教。采用此方式向学生传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是零散、不全面、不连贯的,因此学生掌握的效果较差。当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惊慌失措,不能及时联想、调用过去所学及时处理。
4.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占课程考核比例低
在传统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加注重理论课程的考核,对实验课程的考核在课程总评中所占比例较低,约为10%~20%,其中对于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考核更是少之又少。缺乏过程性考核和评价是造成高职学生化学安全知识匮乏的原因。
二、对策
1.深化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加强实验考核过程性评价
为了让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增强化学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高职院校教师可根据化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实验课程改革,力求够用、实用,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学习纳入课程体系,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考核评价纳入实验考核范畴。对于高职新生采用系统培训的方法教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对于老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定期强化安全意识。在实验考核的过程中,从实验态度、实验习惯、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操作规范程度、仪器使用熟练程度、安全设备的摆放地点和使用方法的掌握、实验结束后的清洁工作、完成实验报告、课后反思总结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提高考核结果在总评中所占比例。
2.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更是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科学。教师应联合学校其他部门的力量,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减少课程讲堂讲授、笔试这种传统的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教学考查模式,多邀请国内专家进院校开设化学实验安全知识讲座;与院团委、学工处等部门联合举办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给予优胜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利用学校的微博、网站、微信等公众平台发布和推送相关化学安全知识;定期和院校保卫部门开展化学实验事故安全演习。
3.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德高为范,身正为师,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高等职业学院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理论和实验教师定期培训,从药品管理、实验准备、实验规范、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理等各方面进行强化训练。适当增加实验辅带教师的数量,提高师生比,消除主带教师和实验教师在实验课程中无法照顾每一位学生情况的现象。
摘要:本文介绍在新的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理论观念、方法方式、手段形式上创新,为构建和谐企业发挥作用。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考;探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企业管理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变动,一些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事物也纷至沓来,企业员工的思想也出现了深刻变化,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针对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怎样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坚持和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含量,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理论观念、方式方法、手段形式的科学性,使它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够为职工群众所接受,为构建和谐企业发挥积极作用,正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所要解决的问题。
一、在理论观念上创新,改变主观上的不适应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科学的理论观念是保持工作方式方法、手段形式科学性的前提。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更新思想,以什么样的理论指导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我们首先所要明确的问题。
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必须切实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和行为指南;必须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分析新情况,解决新矛盾,迎接新挑战,开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挥职工的首创精神,保障职工的各项权益,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激励和疏导作用,引导职工将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发展目标之中,将个人目标、个人利益同企业的发展目标融为一体,把上进心升华为事业心,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要坚持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企业文化是企业与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和适应企业生存环境变化过程中,培育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内容,但两者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把企业文化作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好地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服务;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好经常性的思想工作;有利于将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企业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之中;有利于将思想政治工作融汇到职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和智力支持。
二、在工作方式上创新,改变客观上的不符
党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我们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人们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方法。
一是实现由“经验型”向“创新型”的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靠以往的经验,已无法解决在市场经济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场经济的自主性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由被动转为主动;市场经济的平等性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由居高临下的说教转为平等参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有超前性;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由政工型向知识型转变。
二是实现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它不是政工干部的专利,而是企业所有管理者的共同任务。所以,不管是党务干部还是经营干部,不管是行政干部还是技术干部,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都应积极主动地结合业务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思想政治工作的大环境,创造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参与的氛围。既要做好生产经营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又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真正做到同步运行,协调发展。
三是实现由“政工型”向“经营型”的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企业效益这个中心,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出发,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和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为企业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要建立起“一岗双责”的大政工体系,从组织框架和岗位设置上,将思想政治工作和行政工作融为一体。坚持经营管理者抓生产经营管理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入手,政工干部抓思想政治工作从推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入手,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并贯穿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标任务过程的始终。
三、在手段形式上创新,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快了,空间变小了,这就需要重新概括时空特点,重新调整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形式。
一是综合运用具体学科理论。思想政治工作是同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成果的有机结合,要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一门综合应用科学来看等,善于运用具体学科理论解决具体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所涉及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运用具体学科理论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大量的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就需要借助于经济学方面的理论来解决。而价值观、人生观方面的问题,则需要运用哲学方面的理论来解决。还有许多问题往往涉及到政治学、法学、管理学、心理学,甚至是自然科学方面。因此,要善于综合运用具体学科理论,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网络、新兴媒介迅猛崛起,宣传工具日趋多样化、现代化。企业要正视新兴传媒手段迅猛崛起的事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形式也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与时代同步发展。要把网络、有线电视、可移动媒介等现代传媒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建立起具有时代特点的信息交流平台。
三是增强传统形式的感染力。在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宣传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职工经济收入各有不同,知识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现代传媒使用相对有限,很难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等客观事实,不能一味地求洋,脱离实际,还要实事求是。“黑板报”作为传统宣传形式,在宣传工作中曾得到了广泛运用,其直接地贴近职工群众的特殊作用,无疑是对现代传媒技术的有益补充。只要不断追求创新,提升感染力,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必然能在宣传工作中发挥重大作用。在企业生产车间、班组,以及在走廊、过道,均可广泛“布点设站”,设立不同形式的黑板报,牢固建立基层宣传阵地,创建企业基层宣传工作的主流信息平台,形成强大的“灌输式”思想宣传态势,让企业员工无论在哪里,都能接收到宣传信息。
当前企业所面临的各种矛盾,大都涉及利益调整。这些矛盾中,有的需要用法规和行政的手段来解决,但大量的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化解。实践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就能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维护企业的稳定,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才能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学校考核学生的途径之一。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专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改善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的
作为化学教师,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一个有效的设计。这一步十分重要,教学目标的设计优劣,极大地影响我们最终的实验结果和达到目的的程度。因此,我们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诸如,设计的实验是否能够体现所学的知识点,覆盖面广不广,体现的价值观是否正确等。我们需要综合考虑,最大限度的利用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笔者在进行讲[3-1]水的电解实验时候,严格按照实验的要求,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让学生了解水电解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笔者在进行这一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弊端,学生只是实验的执行者,也就是已知结论,重复别人已经得出正确结论的实验过程。这样只是能够让学生对只是进行巩固,将动手进行实验的能力提升,并不能够对学生实验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以上弊端,为了能够让化学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进行服务,我进行了一下修措施:想告诉学生我们将进行何种实验(水的电解实验),对学生进行提问:水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实验进行后会产生何种产物?当学生进行解答之后,我再继续提问:多得到的产物通过何种方式可以检测出,不拘泥于课本所给出的方式,采用学生提出的可实行的方式进行检测。通过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可以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改善思维,巧妙设计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
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在实验物体发生变化的时候,提醒学生着重观察,记录实验最终结果,最后解决依据实验提出的问题。我们也能够将学生进行分组,对实验知识点进行简单阐述,在让学生自我观察思考,从而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提升。可以得出结论,化学实验过程的设计优劣对于我们能否达到最终的实验目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笔者之前犯过这样一个错误,在讲解第八单元课题三关于金属资源的利用和回收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实验课题中,我找了一些金属线、铜铃、已经教材中出现图片的实物。在学生观察之后就立即提问,你们觉得金属的物理性质是怎么样的?学生们普遍用不知所云的表情告诉我,并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在进行这个实验教学设计的时候,忽略了实验在教学中所应当担任的功能,这次试验设计的太过简化,讲解过程中没有考虑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目的,并有足够多的时间进行实验。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情感活动和思维活动都过于短暂,直接导致学生不能够理解实验。因此,之后笔者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金属的通用物理性质,针对不同的金属制品都设计实验,从而能够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感悟金属的通用物理性质。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第一步,让学生观察金属的外观色泽。第二步,用手触碰金属,感受金属的克重和密度。三步,让学生对金属进行弯曲,看金属是否都一样刚硬。第四步,让学生将导线围绕在金属两端,利用电池看是否能够让灯泡发光,从而检测金属的导电性。最后一步,在金属一段用酒精等灼烧,在另一端,用手感触温度的变化,看金属能否传热,传热速度快慢。化学实验具备趣味性,我们合理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让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候越发积极,让我们的化学实验教育功效全效发挥。
三、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良
化学实验的方式极具变化性,既可以多媒体演示,也可以学生自己动手,分组实验进行的同时也可以加入便利生活的小实验。不同的试验方式具有不同的功效,我们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要依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巧妙运用最恰当合理的试验方式,从而让教学方式为我们对学生实验素养培养提升服务,这里笔者就不一一赘述了,教师要勤于思考,勤于改进实验教学手段。真正的发挥实验教学的优越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教学在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领域具备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功效,我们要善于总结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积极改进,从而将化学实验教学方式变得成熟完善,此路漫长,任重道远。
摘要:
众所周知,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机电工程的实施,机电工程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整个民用建筑的质量。在新形势下的现代机电工程不再是以往简单的概念,而是包含着专业性、科学性以及跨度较广的工程。新形势下的民用建筑施工需要重视的就是质量问题,为了达到高质量的工程要求就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关的各方面管理,在保证了工程质量基础之上还需要为企业获取最大化的利益。所以,文章就新形势下民用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进行简要的叙述,从几个方面讨论机电工程在整体民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民用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
城市快速科技化给社会大众带来了什么?我们看见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从中看到了我国民用建筑在新形势下的迅速发展,建筑的类型也同样在不停的创新中,在这种局面下,对于民用建筑的质量要求也变得愈加严格。作为民用建筑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机电工程的作用是在技术方面对民用建筑构成一定的保障,并且对机电设备的正常安全使用具有关键作用。机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民用建筑的性能和整体效果,所以经过大量的实践能够看出,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必须重视机电工程的施工措施,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争取企业利益最大化,以此来提高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1新形势下民用建筑机电施工技术综合管理措施
通过对大量民用建筑工程的整体研究,为了建筑高质量的民用建筑工程,以下几点是文章总结出来的机电技术管理措施。
1.1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措施
在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方面,首先需要建立一个标准化的领导小组,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质量领导管理,对工程部、物资部、质量审计部、市场商务部、财务部都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策略。在明确管理者主要职责的同时,领导小组需要制定一个对民用建筑的质量保证体系,该体系需要结合机电工程施工的具体实际情况,并且要求合理化、完善化。领导小组还需要商讨一个质保计划,合理设计科学的质保措施,全面保证机电工程的安全实施,对机电工程进行较为全面的管理。在领导小组制定这些措施的同时,需要接受业主或者相关部门的建议和监督以及指导。在明确和落实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有五大要素,分别是方法、人员、物资、机械、环境方面,这些方面的保证措施必须要做到完善。在机电工程的施工方法上,必须采用较为科学的先进的施工方法,相关的技术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的组织设计以及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和相互交流经验。在机电工程的施工人员方面,需要选用具备相关技术资格的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并且需要严格依照施工的工艺标准进行施工操作,机电工程中的质检人员必须采用合理恰当的方式对工序操作和成品进行质量检查和测定。在机电工程的施工前夕,应当对相关技术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方面的培训,严格执行工地考勤制度,提高整体的人员素质。对于物资和机械方面,需要对机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进出进行严格的材料登记制度,对工程的原料以及半成品和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在材料的发放过程中做好记录管理。尤其对于施工过程中施工机具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加强维护修养,延长机具的使用寿命。在民用建筑的施工环境方面需要具备一定良好的环境氛围,这样能够使得机具可以更好的发挥效果,并且为机电工程施工创造良好条件。建立一个新型的综合管理平台对于机电工程施工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个平台中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按照工程有关的规章制度施工,在面对可能存在的特殊情况时,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相应的处理计划或措施,灵活应对。所以,通过以上的五大要素的介绍,可以充分体现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灵活操作和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1.2施工技术的质量保证措施
在机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施工技术的质量保证,所以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采用科学、先进、合理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只有具备先进的施工方法和合适的施工组织,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优质的施工质量。在施工技术的质量保证措施中,需要相关的领导人员按照一定标准选拔优秀的施工班组,并且对工程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技术培训。在施工的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相关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工程的规定标准施工,不能够脱离施工质量体系的相关要求。施工技术的质量保证措施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质量保证计划,在制定施工保证计划的时候,必须综合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不能够一味的按照书面上的要求制定。在相关工程的施工前期,就应当对工程的整体情况制定不同的质量保证方案,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最优方案。
2弱电系统的施工技术管理
弱电系统作为民用建筑机电工程施工中的重要部分,要求在施工时具备严格的技术性和工艺性。正是因为弱电系统的重要位置,所以对弱电系统的安装也就需要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在安装这些系统构成的弱电系统前期,建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技术管理数据和档案,施工时要求高技术性和工艺性,在安装弱电系统时,不但要考虑到施工方法、线缆的选用、管线敷设间距还要求弱电系统的安装需要符合整体民用建筑的特点。举一个弱电系统的安装案例,在电梯弱电系统安装中,各层开门刀与门地坎、开门滚轮与轿厢地坎间的距离要控制在5-8mm,在安装时需要尽可能的减少误差;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电梯的供电应当单独设立一条线路,与其他运行设备的电路分离开,这样还可以提高电梯的运行稳定效率;电缆长度方面要证电梯运行到最高处时电缆不受力,下降到最低处时电缆不拖地。并且在线路等方面安装过后,需要进行一定的线路测试,对可能发生的漏洞进行改正。
3电气系统的施工技术管理
在民用建筑机电工程建设中电气系统的施工技术管理也是需要重视的一方面,通过大量的数据可以得出,在安装电气系统前,需要具备完整合理的图纸、场地、劳动力、机械等的准备。由于在民用建筑机电工程建设中电气系统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所以需要进行较为细致的分工,整理总结一份较为完备的技术文件,为整个电气工程的实施提供重要的依据。其中,技术文件应当包含相关技术标准、产品说明、设计说明、有关子系统的调试说明、验收规则和标准等。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机电工程的施工时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就需要相关的机电设备能够正常安全并且很好的运行,所以对机电工程的重视是必不可少的。通过文章对民用建筑工程建设中机电工程的简要介绍不难看出,在综合管理以及弱电系统和电气系统方面,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加倍重视,只有把机电工程的基础打牢固了,后期整体工程的效果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时波涛,石磊磊,王黎明,等.民用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2]孙玉飞.对民用建筑机电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究[J].建筑•建材•装饰,2014(12).
一、前言
一个企业想要形成一种文化,就必须拥有良好的管理,通过自己企业良好的管理来产生独有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在形成后,对企业的管理发展作用很大,例如,现在的大公司阿里巴巴、绿地集团等企业树立了企业文化来带动企业的管理。在他们的建设部门、销售部门及服务部门等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企业文化。
二、电力企业独有的文化特征阐述
各个企业都有自己所独有的企业文化,电力企业有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体现在电力企业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它的生产、运维及服务等方面,在电力企业的各个方面也无不渗透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作为稳定的存在,对电力企业的生产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安全生产的至关重要性
不管对于哪个企业来说,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安全作为保证、作为前提的话,任何企业的生产都会是失败的。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显得更加重要,本来电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就充满了许多的危险性,如果处理不当,很有可能出现人命关天的事故。所以在电力企业中一定要对管理层、工人不断强调安全生产,是要永远放在第一位的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中树立安全生产的企业文化,落实到员工的思想中,是电力企业生存的基本保证。
2.满足广大群众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经济的不断前进,各个方面的用电量也在极具的上升。各种家用电器不断进入大多数群众的家中,使得我国的用电量越来越大,在用电的高峰期经常会出现电压失衡,供应不足的情况。电力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广大群众的需求,需求是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在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中,倡导“你用电,我用心”服务理念,将满足广大群众需求放在重要位置,才能更好的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3.电力企业为社会多尽一份力
电力企业是国企,是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支柱性企业,它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国民的生存与发展。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电力企业这样的基础性企业在各个方面都要体现出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观念,这才能够证明这是国家的企业、是人民的企业。将为社会多做贡献作为电力企业的一种企业文化,有助于树立其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整个企业的名誉,效益等都大有提高。
4.电力企业保证能够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探索,不断挖掘,自然资源已经陷入到快要枯竭的状态中。而电力企业的生产中需要发电,离不开煤、石油等发电的原料,而这些原料现在的资源越来越少,采取其他的方式进行发电,对于电力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现在可以运用风能、太阳能、核能来进行发电,这样既保证了清洁生产,又能够保证它的可持续发展。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其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造福社会。
三、电力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的效用
1.为电力企业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念可以渗透在企业的各个方面,他可以帮助企业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形成常态。可以说在现代的企业中,哪个企业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就会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这当然与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及宣传等各方面分不开,但是内在的原因也与良好的企业文化分不开。企业文化可以帮助电力企业在管理中发挥更加长远的影响力,对于规范员工的行为、对于外人展示企业的生产等企业文化都起到规范作用,而一旦这些做好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就会很快的树立起来。
2.企业文化促进电力企业的效益有更大提升空间
随着国家对文化的越来越重视,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文化可以帮助电力企业的管理越来越科学,企业文化的先进也会促进电力企业的员工不断上进,企业文化的先进也代表着电力企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先进,电力企业本来就属于能源性产业,有更加优秀的企业文化,使技术更先进、员工更积极,所带来的效益也就越来越高。
3.使企业各方面保持活力、促进生产
有时一个企业在一开始保持积极生产,带来效益,但是在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不足,久而久之,它的内部就会开始缺乏动力,从而导致企业的衰退,这对于电力企业也是如此。有活力的企业文化会带动电力企业的管理更加有活力,帮助整个企业在前进时不至于失去前进的方向,可以使得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来进行生产。
四、电力企业管理的进步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支撑
1.在员工中加强电力企业文化
现在国家更加重视服务业的建设,电力企业作为一个服务于大众的企业,需要更加提升自己的服务。首先,在员工中树立一种服务于大众的思想、意识;其次,在电力企业的员工中树立竞争意识,用竞争促进员工的进步,保证电力企业员工更加优秀;最后,要树立团结意识,在遇到重大困难时可以团结去战胜困难。
2.在电力企业中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
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中要着重树立员工的责任意识,企业文化中也要着重强调。首先,在管理层设立责任意识,保证工作中的失误有人承担,并且以此来完善领导管理;其次,在员工中树立责任意识,在学习企业文化中学习责任意识,保证安全生产,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3.创新企业文化带动电力企业的发展
创新是国家一直在提起的词,同时,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也离不开创新,企业文化中的创新能促进电力企业的创新,保证在竞争中创优,拉动生产发展;企业文化也需要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能够保持电力企业的活力与动力,在历史发展的大潮中不被淘汰。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企业文化来带动电力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不被时代淘汰所必须去做的事。电力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会促进自身企业文化的发展,企业文化的成长会带动电力企业的进步,一个成熟的电力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董若婷.企业文化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学,2014,(12):210.
[2]王彦亮.面向电力行业企业的企业文化管理研究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0.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普及,如今的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代人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的必需品。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逐渐扩展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教学方面,创新的计算机应用一方面了方便了我国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计算机应用使得学生和教师的接触和交流变得频繁化以及高效化,改变了老师教学的教育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多元化,解决了很多教学中的问题,对教学乃至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以多媒体技术、网络在线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为研究出发点,主要将其以他们为代表的技术在我国教学中的应用,对我国教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
1计算机应用在教学应用的意义
计算机应用对教学应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其由传统的单人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多人教学模式及单人与多人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整体教育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实施及在线教育等应用使得教育逐渐摆脱地域限制,逐渐走向“随时随地教学,碎片化学习”的教学模式。
2计算机应用在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应用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技术在辅助教育方面的应用、计算机在线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以App为代表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我国教学中的应用。
2.1多媒体技术教育教学中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目前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教学的效率。百度百科对多媒体技术的解释: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互技术,又称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我们可对其进一步延伸,多媒体技术存在我国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学生提交课程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教师学生互动以及教师和学生打印课表等方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2.2在线教育在教育中的应用
在线教育是近年来一个比较火的词语,在线教育网站层出不穷,计算机技术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教学工作的局限性,不再需要学校、教室和专门的老师,只靠一台电脑便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随时进入学习状态,大大地节省了课程学习的开支。计算机对素材库的管理也方便了学习者对资源的共享和使用,影音视频的下载和播放是原景重现,全国各地老师的教学全过程都可以进行视频播放,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选择和再次学习。总的来说,一台电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予了学生无负担的更多学习机会。
2.3教育App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比较迅速,尤其以APP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产品,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各个方面,譬如,外卖我们会选择美团或者大众点评;旅游我们会选择阿里去啊、途牛网;支付我们会选择支付宝或微信支付,购物我们会选择天猫、唯品会等购物网站,同样,移动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提高了我国教育的效率,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像教育宝APP,学吗APP及一系列学习的微信公众号极大增强了学习效率,并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教育类APP选课、预约听课,遇见导师及视听其他老师的课程,所以说,教育APP对我国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3计算机应用在教学应用中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涉及的教育范围越来越广泛,但因为具体的科目和研究方向不同,在选择计算机作为辅助教育工具时,应根据教学类别的自身特色结合计算机技术使用,而不应该采用普遍使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计算机技术辅助教学程序本身不具备这种因地制宜的能力,这需要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和创造性思维,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出适合本身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辅助教程,实现以人为本。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应当是方便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教学手段,方便教育者更好的表达和讲解知识。只有实现计算机辅助与老师教学完美的结合才能对教育成果的提高起到真正的效果。计算机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增加了教师教学的成本支出
随着教学的多样化,教师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准备课件和教学内容,教学的多样化,使教师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学习相关的知识,这无疑增加教师的时间成本。
3.2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成本
多媒体及在线教育的应用,方便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使得信息资源更为丰富,不仅扩大了教师与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同时也合理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为优化教育软件资源配置提供了可行的环境。课堂内容增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同学们抓不住课堂的重点,顾此失彼。网络上除了有大量有用的信息,也充斥着大量有害的信息,对青少年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3.3智能化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智能化一方面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知识可行性,教师可通过网络技术随时随地教课,学生也可以通过碎片化学习,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然而,过于智能化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传统教育是一对多教学方式,教师可在教师提问,发散学生思维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尽管提升了教育效率,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和教师线下交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3.4课堂口头表达能力下降
教师多是对多媒体照本宣科,充当解说员的角色,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
4解决问题的策略
改进教学手段、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为了配合课程体系结构的持续调整和课程内涵向能力本位和双证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模式的转变是其中不能忽视的环节。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完善教学大纲:使得教学大纲,尤其是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指导真正地与能力本位的教学思路相一致。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现代教育思想强调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首先是发现问题,这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起点,所以“问题式”教学法是许多现代教育家所提倡、推崇的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积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而展开教学活动,激发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
5结语
计算机应用教学极大提升了教育方面效率,不过,正是因为提升了教师教学的效率,在另一方面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基于这一点,建议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将主要经历放在如何创造性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学习能力,这样才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的优势,降低计算机技术应用对教学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彦杰,何玉新.多媒体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J].松辽学刊,2001(1).
[2]张步群,柳传长.浅谈多媒体与多媒体技术[J].巢湖学院学报,2002(3).
[3]吴笑萍,蔡景清.浅谈多媒体技术[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4(2).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和运行中,且呈现迅猛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信息管理的开发和创新建设成为信息资源延伸发展的重要指标,为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创造了重要的先决条件。在此大环境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相互融合,可发挥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管理的应用优势,推动双向创新和发展,不仅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必经途径,也是信息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各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促使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信息管理为内部的稳固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本文选取以某高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建筑为出发点,对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的实际意义和价值进行探究,并从中获取丰富的管理和应用经验,以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及信息管理的有效融合。
关键字: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整合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某高校为例,该高校下设21个专业,其中包含45个专业,高校教师共1235名,其中,管理层人员共计135名,信息管理技术人员278名。每位员工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如下:操作系统为Windows7旗舰版64位,区域设置为中文简体,系统制造商为MSI,系统型号为MS-7871,处理器为Intel(R)PentiumCPUG3240@3.10GHz(2CPUs),~3.1GHz,内存为4G,芯片类型为Intel(R)HDGraphicsFamily。
1.2方法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管理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工作方向及管理服务。在现阶段,若想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有效融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增强信息管理观念。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全面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也无处不在,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领域间的竞争机制愈发激烈。若想在竞争激烈、发展迅猛的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高校则需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获得有效、准确的信息资源,同时,也需要充分认识到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发挥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应用优势,实现技术融合和创新。针对此种情况,高校需要提升自身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意识,对信息管理形成正确、科学的理解。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和部门领导者需要主动了解部门工作的相关事项,强化自身对信息管理的认同感和理解力。管理人员需要立足于高校的实际需求及发展的既定目标,逐步增加信息管理的资金投入,切实保障中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落实。其次,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系。若想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充分有效融合,需要以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计算机自身设备的便利性和便捷性,提升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此外,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高校信息管理中,需要信息技术人员掌握计算机中信息管理的应用方法,并在掌握熟练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系。只有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和操作方法,方能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通常情况下,专业化、科学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包括网络技术、数据库,还包括多媒体技术等新型技术。这就要求信息管理者需要在实际应用中熟悉网络技术的使用方法,并在信息管理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势,使网络管理体系更加高效、更加便捷,提高网络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高校中的信息管理者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数据库中适当增加相应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将常用的信息资源与必备的信息资源融合,并实现合理存储,便于后期查询和检索。通过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系,可提高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保障的信息管理质量。最后,提高信息管理质量。当计算机技术与信息资源实现融合和统一管理后,常出现大量的相似信息,这则造成信息资源的重复,影响高校内部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降低工作效率。因此,高校的信息管理者需要对信息管理工作和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有效管理,改进和优化数据库管理,充分建立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处理重复信息。同时,需要对数据库中的信息进行重新整合和管理,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切实提高信息管理质量。此外,信息管理者需要将计算机技术全面应用都按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并针对数据的具体差异选择针对性的处理标准,同时制定相应规定和目标,按照相关标准严格处理不同数据差异。信息管理者仍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和使用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技能和专业水平,使其适应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2结果
通过实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一方面,可增强信息管理工作人员及信息管理者的管理观念和服务意识,实现多行业的信息管理和计算机管理,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信息管理体系、提高信息管理及服务质量,可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处理、更新和优化,解决数据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断更新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建立全面化、清晰化的数据信息管理体系。
3讨论
计算机技术具有较高的快捷性、便捷性,当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充分融合,可实现信息管理在技术上的巨大飞跃[1-2]。上述两种技术的有效整合对信息管理而言至关重要,一方面可提高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提高工作质量,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在我国,诸多高校在图书馆管理中引进计算机技术,不仅便于图书管理的快捷、准确分类,也便于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在科技日益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管理者要不断更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充分丰富信息管理工作的工作内容[3]。同时,相关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的管理技巧,不断丰富信息管理内容,保障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和便捷性。此外,信息管理人员要紧随时代潮流,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的管理方式,提高各行业工作效率,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
参考文献
[1]马丽艳,崔琳.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思路刍议[J].河南科技,2014(08):314.
[2]滕华,朱维娜,陈世亮.试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5):175.
[3]杨雪寒,焦玮.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月刊,2015(4):67-68.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了社会的各行各业,计算机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在工作中人们也需要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现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求。本文深化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
一、深化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技能。但在高校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学校、教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学时较少,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不尽如意,对于大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深化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对于推进高校发展,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视度不高。学校、教师、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课程,只要考试过关即可,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度不高。一方面教师认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要求要求不高,只要上课随便讲讲就可以了,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导致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计算机只要学会上网聊天、浏览网页、看电视电影、玩游戏等娱乐活动,就是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时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大学时没有必要再重复学习了,只要把自己的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
(二)学生水平不一致,教学不能因材施教。在高校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反观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设置,还在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部分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无法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因此,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很难完成。
(三)讲授时间与实践操作时间分配不合理。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范围不断增加,知识点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计算机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要求我们不断的更新和扩充教学内容,但是高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时基本在50到70个之间,这样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会压缩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时间,这样就导致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点,但是无法“上机”练习,易造成“纸上谈兵”的现象。
(四)教学方式较为落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用教师操作计算机和投影仪的方式,教师将知识点一股脑的输入给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较少,有的学生听的迷迷糊糊,但是又不敢打断老师。另外,教师先讲解知识点,等到下堂课才会组织学生“上机”操作,有时两堂课之间是一个星期有时甚至是两个星期,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已经很模糊了,这样就造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
(五)评价方式简单。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大部分高校主要采用试卷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计算机这种应用型的科目,试卷很难反应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上机考核系统存在一些局限性,也不能很好的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一)各方应加大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工作中最普遍的应用工具。高校作为系统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单位,学校各方应当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是合理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增加关于计算机应用的最基础、最先进、最实用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上机”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按操作能力。二是作为教师,要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做出合理的安排,保证学生既能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又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三是学生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保证出勤率,课下复习书本上的知识点,又注重去机房的实际操作。
(二)根据学生的层次,实施因材施教。高校中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成”,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一是在大学生入学时,组织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考试,大概掌握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情况。根据考核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班级,一个是拥有计算机基础的班级,另一个为较少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班级。学校根据不同的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新鲜、实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三)根据专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设计面十分广泛,教师不可能教授所有的知识点,学生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要设计施工方案,CAD软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在安排土木建筑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偏重此方面的教学。而对于英语、法学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具体要求可以适当降低。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保证学生“学有所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高校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搬到“机房”,采用“一堂课,一个案例”的方式,通过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讲解后,学生自己参见实践、研究案例的完成方案,这样可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实践来带动整个教学内容,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改革考核方式,采用无纸化考试。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操作性强的特性,“纸质考试”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为了保证考试能够真实地放映出教学的效果,高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采用“无纸化”考核方式,具体而言,高校研发专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线考试平台,实现在线考试和在线自测的功能,并附有题库。同时,为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践学习的重要,还要增加实验报告,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四、结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高度重视,不断地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重视计算机的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钟晓旭.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5).
[2]赵婵婵.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大学教育,2013(6).
[3]田永战.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
[4]尕旦木草.我国高校公共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信息与电脑,2009(12).
[5]徐坚.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6]刘倩.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建议[J].软件导刊,2008(4).
[7]徐坚.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摘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中采取机试的形式,具有改卷效率高、改卷过程公平、防止舞弊等优点,已为很多高校所采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在硬件、软件方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注意,其优点也会转化为缺点,影响到大家使用的积极性。本文总结了我们在使用考试系统中遇到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教训,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工作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机试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入门级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是促进大学一年级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现在以及未来,帮助他们初步掌握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经常使用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尤其是办公软件)等。该课程的考试形式,从最初的试卷考试,到现在的机试,经过不断变革,变化很大。然而我们在采用机试的过程中,从不熟悉到熟悉,走过弯路,有过教训,也积累了经验,我们在此把这些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列出我们遇见的问题,并给出了采用的对策,期望能帮助后续采用机试的兄弟院校。
二、问题及对策
机试中遇到的问题,总体上分为硬件的问题和软件的问题,我们分别进行介绍,并给出对应策略。
(一)硬件的问题及对策
考试系统软件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之上,硬件是基础,如果硬件中存在问题,势必影响到考试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考虑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和并发能力,该指标决定了同时能支持多少学生进行考试,即需要考虑当有一个学生、十个学生、一百个学生、五百个学生、一千个学生同时考试时,其计算速度是否能够应付得了?其次要考虑计算机的存储能力,即硬盘能够存储多少份试卷。再者要考虑计算机的稳定性和突发事件对考试系统的影响,即要求计算机的稳定性要非常高,不能在考试期间发生死机现象,同时要考虑到停电对服务器的影响。对于硬件的性能问题,通常考试系统的开发者会在多次测试的基础上给出该系统需要的硬件参数。采用考试系统的单位只需要派技术人员按照这些参数去正规厂家采购,一般不会发生问题。
(二)软件的问题及对策
通常考试系统软件包括命题子系统、考生管理子系统、考试子系统、组卷子系统、改卷子系统等,在使用这些子系统时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带来不小的问题。
1、命题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命题子系统中最难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是知识点难度的区分,通常会把知识点分为简单、中等、困难等三类,在每一类中问题的难度应该相似,这样,不同的学生抽到的题目虽然不同,但难易程度相似,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考试的公平。问题在于,如果命题教师有多个,可能各个老师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理解不同,这样就容易出现同一个类别中出现难度不同的题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由于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我们采取的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给不同的老师,对某个知识点,只有一个老师负责,让该老师来把握这个知识点的分类情况,如果该老师认真负责,以一个标准来命题,那么同一类里面的难度应该就最大限度的保持相似了。
2、考生管理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在该系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考生的姓名问题,对于汉族学生来说,姓名一般不会太长,以三字姓名居多,也有个别复姓的,但通常不会超过20个字符,但是对于新疆少数民族的学生,其名字不仅长,其中还有其他字符,比如‘•’,如表2所示。表2中列出了两个维族学生的学号和姓名,跟汉族的有很大不同。在模拟考试时,刚开始时,让这两个学生按照表1的内容输入,其中一个学生在键盘输入法中竟然不能自主地找到‘•’,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在录入学生姓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长名字学生的姓名,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用学生的学号替代名字,由于学号是唯一的,因此可以用以区分学生。
3、考试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在考试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是学生对考试软件不太熟悉,因为通常情况下,一个学校部署一套考试系统,学生只有在选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才会用到,而平时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不会过多的练习考试子系统的用法,所以会略显生疏。我们采取的对策是,在最后一次上机课,让学生专心练习使用考试子系统,同时在安排监考时,让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去监考,能在学生遇到软件问题时给予操作方面的帮助。
4、组卷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在组卷时,组卷老师不仅要熟悉考试大纲,也要熟悉试题库中题目的分布情况,尽量选取试题多的知识点命题,这样可以使得相邻座位学生抽取到的题目尽可能的不同。也能有效地减少作弊的发生。5、改卷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我们之所以采用当前使用的考试系统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试平台,是因为该平台具有一个吸引人的特点,能够对操作类题目自动判分,比如word、excel、ppt,自动判分有下面的优点:*自动判分,采用统一尺度,对学生更公平*自动判分,拒绝教师参与,防止教师舞弊,为关系学生加分*自动判分,速度快,提高工作效率该子系统存在的问题是,每道题必须有明确的判分原则,每一步给多少分要合情合理,不能出现复杂操作给分少而简单操作给分多的现象。因此这一步其实是跟命题子系统密不可分的,在命题时就需要认真把握各步的评分标准。而人脑的思维有时跟计算机程序的运算过程不同,人们一个简单的想法,可能改卷子系统并不能实现,因此在给评分标准时,一定按照计算机改卷子子系统的思维来思考。
三、总结
本文,我们讨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机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希望后续采用机试的同行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开发使用现有的考试系统,将平时作业、练习和最终考试三方面的成绩综合起来,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以保持教育过程中的公平。
参考文献:
[1]马海凤,陈琦.浅谈计算机教育与现代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研究[J].价值工程,2014,(1):221-221,222.DOI:10.3969/j.issn.1006-4311.2014.01.120.
[2]徐晓飞.本科生院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4):20-22.DOI:10.3969/j.issn.1005-0450.2012.04.005.
[3]WangTT,SuXH,MaPJ,etal.Ability-training-orientedautomatedassessmentinintroductoryprogrammingcourse[J].Computers&Educa-tion,2011,56(1):220-226.
[4]孙志岗,车万翔,王宇颖.用计算机技术改进计算机教育[J].计算机教育,2009(19):10-11.
浏览量:5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深入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程度也在迅速扩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并为这些行业的发展带了史无前例的推动作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不仅是技工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他各个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奠定技校生的计算机能力基础。因此,本文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出发点,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以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项目化
随着我国IT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不断加快,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要求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必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应具备一定的语言编程、网页设计、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能力,这就给当前的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从最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反馈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由于计算机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到其在企业的上岗能力,更是影响到其后续的职业发展。因此,改进目前技工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已迫在眉睫。笔者学院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步确立了项目化教学的模式。通过考核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合格率,以及学生的就业上岗情况,我们发现项目化模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均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一、项目化教学模式
作为技工院校课程体系中重要一环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始终存在着一个“误区”,即技校生只要掌握简单的操作技能即可,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而项目化教学则是在充分掌握技校生的实际能力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结合不同专业对学生必需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均以实用为目的,理论部分简单明了,应用部分详细实用,这样就使得整个教学体系完整、结构清晰,教学双方可以根据各自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学,从而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采用项目化模式的现实意义
1.突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
技工院校由于其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使学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成为其主要的教学目标。但受制于实际学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足够的应用技能。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技校生学好计算机以及专业知识的关键因素。但不少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缺乏兴趣,将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相结合,以一个个项目任务逐步地使学生体会到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的兴趣。
3.理实并举
近年来不少技工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已经发现没有必需的计算机理论基础,那些“时髦”的专业技能终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的每一个项目不仅要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配备相应的实训内容,这样既能便于教师的备课,还能便于学生巩固知识,更能便于学生课外自学。
三、技工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实践
1.合理设置项目
在充分考虑当前技校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以及将来就业需要的前提下,我们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Office考点相结合,分别设置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中文WindowsXP操作系统、应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应用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项目。每个项目都有重点提示和比较经典的习题,便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2.任务驱动
根据技校生的兴趣点,我们在每个项目里又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思维的方式以及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应用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2003”这一项目中,我们布置了认识PowerPoint2003、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编辑幻灯片、添加幻灯片中的对象、修饰演示文稿、放映与打印演示文稿等任务,并以实例为主线,使学生在应用实例的制作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3.科学考核
以往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考核主要采用理论考试的模式,有的则采用理论+实训的模式。由于技校生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考核方式采取“分层考核”,区别对待的方法。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考核他们掌握教师课堂所讲授内容的情况以及基本操作的正确步骤;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在此基础上,要有意识地扩展、提高,这样就能实现以考核促教学、以考核促实训的良好局面。
四、小结
总之,技工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应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灵活运用项目+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模式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摘要】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计算机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大专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力,那么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就要更加的注重对学对学生解决问题技巧的提升,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主要是对目前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具体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手段。
【关键词】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
计算机技术是适应时代发展和需要的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意义[1]。大专计算机基础课程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先进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在目前的大专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一些缺失和弊端,影响着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实际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
一、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一直是影响教学成效提成的阻碍,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于陈旧,还是一些简单的理论灌输,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最终目的。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但教师的这一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增强。
2.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大专学生由于本身的文化水平和一些本科的院校存在一些差距,自控能力不强,另外再加上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方法过于陈旧,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2]。在课堂上缺乏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创新意识不强,并且自身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从而导致了整体学习效率的低下。
3.课程内容缺乏系统的联系。
目前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联系性不强,再加上学生本身自我能力水平的限制导致对一些知识无法做到自主的联系和整合,久而久之导致了各种知识过于分散,在对于知识的应用上面容易存在一些遗漏和忘记,在进行具体的操作时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合理的使用,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知识的实用性。
二、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1.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
在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和社会发展的特点来不断的优化教学的方法,以此来更好的迎合学生的需求。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在一项知识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立小型的技术比赛,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同时也提升学习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为学生创立更多的实践机会,多去参加一些校外的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明确有助于保障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无目标的教学往往是比较被动和杂乱的,所以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对每一项知识让学生掌握的程度和学生达到的效果进行严格的规定,尽量的将教学掌握在自己的计划之中。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更加的具有优势。另外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身树立明确的目标,使学生对自己进行一个合适的定位,以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增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掌握程度。
3.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也是目前的有效教学策略之一。学生自我的差异导致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上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在计算机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有着自身差异的学生还是采取相同的教学方式,那么对于班级内的一部分学生是不太适合的。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等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3]。另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还要在课下的时候和学生多沟通、交流,以此来透视学生的内心,明白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存在的一些缺失和不足,从而有助于在课堂上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提升教学的效率,优化教学策略。
4.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
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策略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对该专业的教师进行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应该对一些在职的教师进行专业的提高和培养,根据社会技术的发展优化教师队伍,使教师在自身的知识内容上面迎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并扩宽教师的知识面。在高素质队伍的支持下,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掌握才会更加的全面,学习效果更加的高效。
5.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障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某一门学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完全取决于是否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用自己的幽默或者是人格魅力来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喜欢上自己,以此来增强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4]。
结束语
由上文可知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它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在今后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法,明确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另外还要做到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优化教学的策略,提升教学的效率,促进大专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赖薇.试论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9:244+246.
[2]陈宁宁.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11.26.
[3]郑康林.试论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电子制作,2014,23:98+58.
[4]郑秀辉.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有效教学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5.03.25.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课程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职校与联想集团共同探索和推进“校企融合、教产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联想专班”建设,建立IT人才培养标准与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探索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及职教改革路径。
关键词:现代职教模式;校企合作化;联想专班
1实施背景
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在改革学生培养模式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如何建立?如何使学生成为掌握最新知识技能的人?如何让学生成为企业欢迎的人?为此,只有积极主动引进“外脑”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在2015年年初,学校引入的联想集团校企合作项目正式实施,联想集团是IT行业的世界第一,并一直致力于“产业报国”。该集团从2003年起就开始涉及教育领域,不断与全国各职业院校共同打造适合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2014年年底,学校与中国联想集团教育与培训事业部就全方位战略合作签约,启动联想校企“一体化”项目,从创新型IT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企业讲师、企业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企业管理实践进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目的:一方面大力发展我校职业教育,增强学生技术能力、实战能力,真正做到“学校、企业、师生、资源一体化”;另一方面,计划到2018年,必须建成具有示范、带动和辐射东北三省作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和职业教育项目。2015年3月,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首届联想专班”顺利组建完成,并正式开课,这标志着东北三省第一家联想一体化项目已经顺利“扬帆起航”!
2主要目标:引入企业标准培养技能人才
(1)达成职业教育核心的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就业为优先目标,教会学生生存本领和感恩的心态,教会他们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专业技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升学前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责任、团队、诚信和积极的心态”。
(2)引入企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以行业标准的联想IT服务人才培养能力模型和认证体系为标准(LCSE,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培养符合IT服务行业最新需求的学生和教师。
(3)培养社会需要型学员。联想与学校共同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LCSE专班和联想讲师培训班。联想安排企业认证讲师到学校在两个学期内为80名学生授课及为教师培训。安排联想高级工程师在实训中心指导实训,并安排优秀学员与我校教师在服务中心进行岗位实践,目标是将第一批8名学校教师培养为联想认证的“双师型”讲师。
3校企“一体化”项目建设管理措施
(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与联想集团在项目起动前经过五次研讨和大量的数据调研工作,从企业和职业学校共优选10名成员,组成了联想校园“一体化”项目建设小组,对整个项目建设的推进做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2)明确项目目标。精确的日程安排与工作目标细化,每项动作都会有明确和具体的交付物。大量一手素材可为项目本身质量负责,并可用于“复盘”工作。
(3)明确具体的人员分工。做到权责明确、职能清晰。校方负责协调相关资源。联想负责项目实施。做到项目小组内“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人员分工模式。
(4)多建立种沟通机制。建立校企双周例会制度,并制定了相关汇报模板,做到例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汇报结果明确、精确。另外,在沟通方式上,增加了QQ群、微信等方式,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沟通效率,减少了时效沟通成本。
(5)明确保障措施。①成立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由联想企业4人、学校2人组成。②校企例会对项目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工作进程、具体问题定期布置和检查。③建立网络汇报制度,对项目中涉及到各部门的问题及时通过QQ、微信汇报,小问题当天解决,大问题在一周内必须解决。④经费保障,本项目拟投入资金594万元,其中联想集团投入385万,学校投入209万元。由项目小组在校方监控下,对经费进行管理和使用。
4联想专班课程安排及学生管理模式
(1)联想专班学生课程安排。具体操作为三个阶段的课程:①职业素养课(2个月):通过职业素养课,使学生感性地认知本专业的相关情况,增强专业认同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每天的晨会,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②专业技术课(2个月):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意识和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入课堂开展校内实训,并严格按照企业的工作制度进行工作和学习,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社会,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零距离”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实施“顶岗实习”(2个月):通过到联想集团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提升职业能力。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上岗培训的最终叠合,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用”的教学目的。学校与联想集团共同管理联想专班,共同培育学生。采用“项目制”,分组学习,各小组之间又有竞争,又有合作,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将联想专班的建设和管理划分为“筹备、启动、磨合、规范、发展”五个阶段。
(2)筹备阶段(培训开始前4周)。本阶段工作目标是为保证教学做充分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教师人员准备及物资准备。联想专班班主任选拔标准:①工作态度积极主动,有爱心,责任心强。②认同联想企业文化与教育理念。③工作经验,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者优先。④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注重自我学习,善于总结与应用。环境设置标准:教室面积及桌椅摆放根据参加培训的人数,分为四到五组,每组人数6~8人为佳。教室配备投影仪、幕布、无线麦克风等电子设备。
(3)启动阶段(专班成立2周内)。本阶段目标是初建积极正向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集体与教学环境。阶段工作内容包括:①开展拓展活动(1周左右);②第一次班会(破冰分组);③在班会中通过组织游戏、活动等让陌生的学员迅速熟悉,让学员间迅速建立连接,游戏帮助人们放松,乐于交往,建立学习型团队,即“半军事化管理+半公司化管理”的学习型团队;④讲师1对1沟通,深入了解学员状况,进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的了解,对学生态度的初步分类:积极、一般、不积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⑤树立正面氛围,通过记名字、搭对子、日表扬、今日之星评选等方法树立正面氛围;⑥营造学习氛围;⑦组织启动阶段的团队活动(桃花朵朵开、萝卜蹲、大风吹、叠报纸等)。
(4)磨合阶段(专班成立4周内)。本阶段目标是使学生们喜欢班级、有集体荣誉感、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与任务安排、懂得关心关怀老师与同学,本阶段主要工作内容:①坚持双周总结例会与下阶段安排,双周总结的内容包括小组成绩汇总、小组发奖、星星大使评选(选前三名)、阶段考试成绩分析、评比最佳搭档(每组一对)、最佳学习周志评选。②启动阿拉丁神灯活动。③开展大型团队活动(与讲师配合),变形虫寻宝(至少做三遍,每人换不同角色)、负责任的传递、挑战60秒。④礼仪活动训练,校门迎宾、食堂迎宾、见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
(5)规范阶段(专班成立五周内)。本阶段目标是使专班学生有大局观、正确对待竞争与协作;班主任可初步授权、班委能够主动分担工作,学生初步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迟到、上课不看手机)、提升学生的自信与表达能力。阶段工作内容:①上一阶段总结班会;②团队活动,爱的传递、盲人方阵、挑战60秒———详细方法见附件;③创造精心时刻(为同学过生日、给妈妈突然打电话);④启动我爱我家活动(教室与宿舍);⑤才艺展示晚会;⑥演讲训练与比赛。
(6)发展阶段(专班成立5周后)。本阶段目标是让专班学生学会思考、反思自我,初步建立自我认知;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包含有责任感、有大局观、有主人翁意识、有抗压耐挫能力、沟通能力较好;建立公民意识。阶段工作内容:①组织一次感恩活动(让学生们自己表达,给父母写封信);②社会实践活动(为全校师生清洁、调试电脑);③做义工;④20km的定向越野;⑤组织一次技能大赛;⑥组织学生参加一次非本校内比赛;⑦毕业典礼(邀请家长参加)。
5主要成果与成效
(1)培养80名联想LCSE认证工程师。学校与联想集团共同设计学员培训方案,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创新教师授课方式,同时安排学生到联想服务站顶岗实践,使学员完全成为社会需要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学员通过联想专班的课程,学会了“感恩”和“作人”,这才是我们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2)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联想专班采用“教练式”教育模式,学生就开始向真正的职场人迈进,他们不迟到,穿正装,佩戴工牌,开企业的晨会,做企业实训。通过一系列实训活动铸造了自信、乐观的职业心态。联想实训中心完全模拟营造了企业环境,学生轮流扮演服务场景中的各类角色,并按照企业内同岗位的职业要求考核学员实训成绩,真正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3)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引领和示范。本项目是联想集团第一次与中职学校开展的大型校企合作项目,我校作为东北三省首个合作的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对周边省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在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摘要】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中采取机试的形式,具有改卷效率高、改卷过程公平、防止舞弊等优点,已为很多高校所采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在硬件、软件方面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注意,其优点也会转化为缺点,影响到大家使用的积极性。本文总结了我们在使用考试系统中遇到的问题及积累的经验教训,希望对大家今后的工作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机试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入门级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是促进大学一年级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的历史、现在以及未来,帮助他们初步掌握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经常使用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尤其是办公软件)等。该课程的考试形式,从最初的试卷考试,到现在的机试,经过不断变革,变化很大。然而我们在采用机试的过程中,从不熟悉到熟悉,走过弯路,有过教训,也积累了经验,我们在此把这些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列出我们遇见的问题,并给出了采用的对策,期望能帮助后续采用机试的兄弟院校。
二、问题及对策
机试中遇到的问题,总体上分为硬件的问题和软件的问题,我们分别进行介绍,并给出对应策略。
(一)硬件的问题及对策
考试系统软件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之上,硬件是基础,如果硬件中存在问题,势必影响到考试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考虑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和并发能力,该指标决定了同时能支持多少学生进行考试,即需要考虑当有一个学生、十个学生、一百个学生、五百个学生、一千个学生同时考试时,其计算速度是否能够应付得了?其次要考虑计算机的存储能力,即硬盘能够存储多少份试卷。再者要考虑计算机的稳定性和突发事件对考试系统的影响,即要求计算机的稳定性要非常高,不能在考试期间发生死机现象,同时要考虑到停电对服务器的影响。对于硬件的性能问题,通常考试系统的开发者会在多次测试的基础上给出该系统需要的硬件参数。采用考试系统的单位只需要派技术人员按照这些参数去正规厂家采购,一般不会发生问题。
(二)软件的问题及对策
通常考试系统软件包括命题子系统、考生管理子系统、考试子系统、组卷子系统、改卷子系统等,在使用这些子系统时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带来不小的问题。
1、命题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命题子系统中最难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是知识点难度的区分,通常会把知识点分为简单、中等、困难等三类,在每一类中问题的难度应该相似,这样,不同的学生抽到的题目虽然不同,但难易程度相似,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考试的公平。问题在于,如果命题教师有多个,可能各个老师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理解不同,这样就容易出现同一个类别中出现难度不同的题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由于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方法,我们采取的是把不同的知识点分给不同的老师,对某个知识点,只有一个老师负责,让该老师来把握这个知识点的分类情况,如果该老师认真负责,以一个标准来命题,那么同一类里面的难度应该就最大限度的保持相似了。
2、考生管理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在该系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考生的姓名问题,对于汉族学生来说,姓名一般不会太长,以三字姓名居多,也有个别复姓的,但通常不会超过20个字符,但是对于新疆少数民族的学生,其名字不仅长,其中还有其他字符,比如‘•’,如表2所示。表2中列出了两个维族学生的学号和姓名,跟汉族的有很大不同。在模拟考试时,刚开始时,让这两个学生按照表1的内容输入,其中一个学生在键盘输入法中竟然不能自主地找到‘•’,耽误了不少时间。所以在录入学生姓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长名字学生的姓名,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用学生的学号替代名字,由于学号是唯一的,因此可以用以区分学生。
3、考试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在考试过程中,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是学生对考试软件不太熟悉,因为通常情况下,一个学校部署一套考试系统,学生只有在选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时才会用到,而平时忙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不会过多的练习考试子系统的用法,所以会略显生疏。我们采取的对策是,在最后一次上机课,让学生专心练习使用考试子系统,同时在安排监考时,让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去监考,能在学生遇到软件问题时给予操作方面的帮助。
4、组卷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
在组卷时,组卷老师不仅要熟悉考试大纲,也要熟悉试题库中题目的分布情况,尽量选取试题多的知识点命题,这样可以使得相邻座位学生抽取到的题目尽可能的不同。也能有效地减少作弊的发生。5、改卷子系统的问题及对策我们之所以采用当前使用的考试系统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试平台,是因为该平台具有一个吸引人的特点,能够对操作类题目自动判分,比如word、excel、ppt,自动判分有下面的优点:*自动判分,采用统一尺度,对学生更公平*自动判分,拒绝教师参与,防止教师舞弊,为关系学生加分*自动判分,速度快,提高工作效率该子系统存在的问题是,每道题必须有明确的判分原则,每一步给多少分要合情合理,不能出现复杂操作给分少而简单操作给分多的现象。因此这一步其实是跟命题子系统密不可分的,在命题时就需要认真把握各步的评分标准。而人脑的思维有时跟计算机程序的运算过程不同,人们一个简单的想法,可能改卷子系统并不能实现,因此在给评分标准时,一定按照计算机改卷子子系统的思维来思考。
三、总结
本文,我们讨论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机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的方法,希望后续采用机试的同行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开发使用现有的考试系统,将平时作业、练习和最终考试三方面的成绩综合起来,以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以保持教育过程中的公平。
参考文献:
[1]马海凤,陈琦.浅谈计算机教育与现代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研究[J].价值工程,2014,(1):221-221,222.DOI:10.3969/j.issn.1006-4311.2014.01.120.
[2]徐晓飞.本科生院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4):20-22.DOI:10.3969/j.issn.1005-0450.2012.04.005.
[3]WangTT,SuXH,MaPJ,etal.Ability-training-orientedautomatedassessmentinintroductoryprogrammingcourse[J].Computers&Educa-tion,2011,56(1):220-226.
[4]孙志岗,车万翔,王宇颖.用计算机技术改进计算机教育[J].计算机教育,2009(19):10-11.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下载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计算机软件作为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也直接影响到计算机在科学领域的发展空间。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的创新与提高,是信息化时代加速发展的前进动力。本文介绍了应用软件开发过程遵循的原则,并对应用软件的开发技术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软件
随着现代人们在生活上和工作上对于计算机依赖性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其系统提供的各项软件之上,而逐渐地向各种应用软件扩展。支持系统运行的系统软件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就需要通过应用软件来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这给应用软件的发展带来了极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在应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象,一些用户乃至开发人员认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无所不能,进而要求开发出满足其各种不切实际需求的软件,给整个应用软件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把握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进而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应用软件开发技术,以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1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
1.1规范性原则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规范性原则是指,在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规律,同时技术设计和技术实现应该切实可行,避免过于扩大开发技术或者应用软件的作用而进行一些违反自然规律的开发。同时,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规范性还意味着,在应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人们的认知规律和使用习惯,这样才能够开发出操作性较强的应用软件,才能够拥有用户的忠诚度。
1.2易维护原则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相反,其开发和维护对于应用软件开发人员来讲,应该是并重的。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就应该考虑后续的维护问题,为维护提供便利。这样,才不至于在计算机应用出现问题后产生难以维护的状况,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时,在进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坚持标准化地开发,这样,在应用软件出现问题之后,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的源头,并且便于及时进行修改。
1.3“少即是多”原则
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少即是多”原则是指,在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使用最简便的指令、最简化的步骤来进行程序编写,这样,应用软件运行和用户的使用才能够有更多的空间,才能够不使应用软件的使用成为负担。
2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分析
2.1生命周期技术
生命周期技术就是将软件的开发当作一个生命周期,在这个生命周期中,软件开发的每一个步骤:问题定义、问题分析、用户需求研究、框架构建、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后续维护等都是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前一个环节和后一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并且是不可逆的。首先,进行问题定义。对问题进行定义是进行应用软件开发的首要步骤,即要做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应用软件,这个应用软件要满足用户的哪些需求。并且把这些问题或者说是这些需求进行分解,制作出相应的操作规范。其次,问题分析。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问题想要实现的目的、实现途径,同时,根据当前的技术水平、资金状况等来进行可行性分析,保障软件开发切合实际。再次,用户需求研究。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目的,因此,需要对用户的每一项需求都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确定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并确定出每项功能的实现方式。又次,框架构建。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之下进行相应的框架构建和调整,搭建出应用软件的基本模型。程序编写。程序编写是在搭建好的框架之内,按照程序编写规范进行相应的程序编写,以使软件能够正常运转。软件测试。软件测试是对编写好的软件的功能进行相应的测试,以发现并且解决软件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软件的正常运行。最后,进行后续维护。根据用户的反馈以及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后续维护和更新,保障软件的正常运行。
2.2原型法
原型法即以用户的需求和问题为原型来进行软件开发,这种开发方法更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原型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对于软件应实现的功能、软件的界面、软件的个性化设置等进行调查和整理,以作为软件开发的原型。其次,根据整理出来的用户需求来进行软件模型构建,使软件能够实现用户的实际需求。再次,对开发出来的软件进行运行测试。主要有两种目的,一是通过进行运行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改善;二是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进行修改,保证用户需求的切实实现。最后,对软件进行升级和维护。及时对软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保障用户的正常使用。同时,对软件进行升级,使软件运行更加稳定,同时功能性更强。
2.3自动形成开发技术
自动形成开发技术是一种非常便捷的开发技术,主要是通过开发软件来实现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在这种开发技术中,软件开发人员只需要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进行研究,然后通过软件来实现编程过程,非常便捷。但是,这种自动形成开发技术需要有严格的规范保障才能够使开发出来的软件满足人们的需要。同时,也需要人工对软件进行相应的调试才能够保障软件的良好运行。
3结语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计算机软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成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就尤为重要。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目的是为广大用户提供更方便的服务,使用户能更快捷地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过程中有其自身的原则,无论我们使用哪种软件开发技术,都需要遵循这个原则,如此,才能够保障软件开发能够既符合科学规律,又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而每一种软件开发技术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因此,在应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一种或者多种技术,以最终实现软件开发的基本目的。
参考文献:
[1]李万明.浅谈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与趋势[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2).
[2]骆海霞.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技术探讨[J].电子制作,2013(11).
[3]许福栗.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J].硅谷,2013(23).
[4]胡玲芳.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5(23).
[5]李大鹏.关于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6).
[6]范银平.计算机软件开发在多领域中的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5).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时代也在使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更多的学校开始注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让学生接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通过不断地实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通过不断地改革去探究更新的教学研究方法,让计算机基础应用这门课程变得有实际的意义,根据详细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个教学目标。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构建
前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新时代的驱使下在教学改革的前提下,现阶段学校面对所有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础应用能力,而在现阶段我们的教学方法还不是很完善,教学目标还不是很明确,很多学生也意识不到计算机应用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其实,在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更加重要,中职老师的任务是要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教会学生什么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现阶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老师学生都不重视课程。现阶段,很多中等教育职业学校都会出现计算机课程的开设,但是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学校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视度不够,老师们只是负责把课讲完,并没有注意学生是否领略到了知识的重要性。而且,很多学校自身对课程就不是很重视。采用大课堂、多专业,学生人数多的可达一百人左右,这样的多专业统一教学,并不能满足对所有学生都能重视,很多学生对课程浑水摸鱼。学校对课程的安排一般是一周两节或两周两节,这就从根本上出现了学校、老师、学生都不重视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的现象出现[1]。
(二)学生程度不同。老师们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受教育程度不统一,很多学生在还没上职业学校之前,在之前的学校受到过相应的教育,也有很多学生在来职业学校就读时没接触过计算机基础课。这就出现了大课堂上学生们水平不统一,学习进度不一样,老师课堂管理不严格,很多学生就放弃了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有的学生跟不上老师,有的学生觉得课程过于简单,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课程兴趣低,甚至出现不听讲、在课堂做与课堂无关的事、逃课、旷课的现象出现,考试敷衍而过。[2]
(三)教师专业素质低,教学方法陈旧。很多在中职教授计算机的老师都不是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很多老师只是比较了解计算机应用课程,知识点讲的也不到位,对于课程也没有很详细的教学方法,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特别专业的沟通,很多学生的提问老师无法回答。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也会出现,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对学生来说,课堂枯燥无味,课程知识成分少,根本没有体现出计算机基础课的实际意义[3]。
二、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目标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的教学出现的问题,无论从学校还是从老师,都要先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目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做到真正的重视。学校要重新规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授课的老师群体、做好科学的课程安排,在学校的带领下,老师要做到重视学生的知识程度,从根本上做到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课程的实践,不断地完善教学的方式、方法。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与学生们的专业紧密联合,以此告知学生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重要性[4]。
三、具体的教学模式构建的方法
(一)构建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开设,从根本意义上讲,是为了提高现阶段职业学校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所以基础课程的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根据全国计算机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常用软件和基本的数据库技术进行教学安排。还要注意的是,现阶段很多的计算机教材内容并不是很完善,根据现阶段我国科技的进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外拓展。完善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二)教学方法的构建。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打破老师主导的课堂模式,老师教课的过程中要使用一些方法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本上和老师讲授的知识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上机和理论课程相结合,提高学习能力,在课堂上随时组织,一些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把实践课的作业素材变得紧跟时下热点话题或者把实践课的材料加入学生们喜欢的电视剧或者动漫,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东西做文件。加强学生的参与性,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方式的构建。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都是“大班授课”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教育并没有多大的意义。改变现阶段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做到加大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校应该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安排,安排一周四节,一周有两节上机课,真正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在实践中让学生感悟理论,遇到难点找老师提问,老师针对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实际操作演示。还要注意的是专业不同的学生尽量分开授课,小班授课,这样能够从根本上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要注意的是,学校对授课老师也要进行整改,尽量保证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老师都是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无论是专业知识还是授课方式都要更适合其他老师教授课程的教学方法。
(四)考试模式的构建。有学习就不能没有考试,考试模式的构建也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实施的关键步骤,计算机课程的考试一般是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引进一些先进的计算机考试软件丰富题库的题型,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考试,每个学生考试的时候抽到的题型也不一样,大大减少了考试作弊的几率。
四、结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开设是现阶段教育改革紧跟时代的表现,中职学校开设相关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过程,现阶段很多工作机会都要求会使用计算机,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什么行业,都在根据时代的发展做出改变。
参考文献:
[1]杨秀芳.多元智能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任芳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医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
[3]牟琴.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学习的模式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2012.
[4]张玉梅.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与应用探析[J].理论导报,2014,06:51-52.
浏览量:6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机应用系统的作用越发重要。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提高,现代计算机应用软件得到广泛应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计算机应用软件作为计算机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维护非常重要。本文重点围绕该要点展开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维护要点
计算机软件系统为连接人与计算机硬件并最终完成对计算机的有效控制。软件包括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两部分,而计算机软件在整个计算机正常运行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主要为满足计算机使用者多种需求而特别研发出的软件,计算机软件开发主要是以用户需求为主,根据某一种程序而展开的一项语言设计。软件种类并不单单为计算机内所应用的软件,还涉及与部分程序软件相关的文件。做好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维护工作,可提高计算机的社会时效性。
一、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
(一)需求分析。通常情况下,在计算机软件开发需求上,需参考三个特点标准。首先,一致性与准确性;其次,无二义性与清晰性;最后,容易修改,易读易懂性[1]。
(二)系统设计。我们常常提及的系统设计,实际上就是把所要开发的软件分作数量相同的版块。而版块的最大作用即是将部分功能相关数据与执行这些数据的系统分割出来。
(三)系统编码。在日常生活里,我们多次应用到的程序实现生成的该过程也就是所谓的系统编码。这对于系统软件来讲,即是压缩文档程序,将二者结合成一体。
(四)软件测试。软件测试即是在软件开发结束后,投入运行前,查看软件中各个功能是否正常,并能稳定运行的一项检测工作。属于找出措施而执行的过程,可提升软件质量。软件测试多包括单元测试与综合测试两种[2]。
二、计算机应用软件维护
(一)计算机软件维护方法
计算机应用软件投入使用后,若要保证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正常运行,就应进行应用软件的维护。而常见的计算机软件维护方法较多,具体介绍如下:(1)改正性维护。此种维护主要为在外部环境产生变化的同时,不断增强系统软件运行适应力。如数据环境升级、规则变化,计算机硬件升级与相关标准改变等。(2)完善性维护。此种维护主要为强化与扩充软件功能,最终提升软件运行性能。在原软件出厂规格说明书中根本就未有设计此类新增功能,多数为用户使用软件一段时间后提出的需求,最终新增的此类功能。(3)预防性维护。此种维护主要是对有改进空间的软件实施预先修正,最终增强计算机应用团建的维护性与可靠性的维护工作。该维护多借助软件工程的方法,来重新设计、编写系统软件,最终找出能够改进空间的那部分软件,为今后的维护工作提供更多便利,此种方法多用于早期软件开发的维护中。(4)适应性维护。此种维护主要是在外部环境日益变化的背景下,尽可能的增强系统软件运行适应力,包括计算机硬件升级、数据环境升级、操作系统升级等均属于外部环境变化。
(二)计算机应用软件维护策略
(1)提升计算机软件可维护性。计算机系统软件研发过程中,需向大家宣传维护性理念,认真考虑软件运行实际环境与用户相关要求,认真分析易对软件维护性造成因素的所有因素,建构完善的软件维护性质量标准。计算机应用软件维护中,需减少改正性维护工作量,想象软件在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改动,增强应用软件可修改性与扩充性。(2)对症下药。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如软件出现问题计算机极容易产生故障,若要确保计算机软件正常工作,需及时清理计算机不应用的程序,不断更新网络维护软件。如WindowsXP操作系统,部分垃圾文件能够轻而易举的被找出,但部分文件隐藏于系统文件内,需使用磁盘清理工具来进行清理,这些维护清理软件操作简单,方便好用。可用于应用软件维护的软件包括超级兔子、Windows优化大师等。同时,软件维护过程中,需根据操作流程进行,以免出现遗漏。
总之,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逐渐被应用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中。人民生产生活中,计算机技术无处不在,以软件技术为主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逐渐以结构广泛分布化、系统高度集成化等新型方向发展,并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软件开发整个过程中,做好应用软件维护工作也非常重要。因此,需以提升软件可维护性为主要目标,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软件维护方法,创新与改进现有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维护策略,最终推动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胡玲芳.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08):74-75.
[2]姜顺清.信息安全环境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与应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6):117-11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计算机技术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而且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利用到人类社会生活中,对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文主要就计算机在水利基层单位中的应用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水利;计算机应用;现状;思考
前言
近年来,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随着水利建设的不断扩大,新技术、新装备应用推广到水利行业的方方面面,同时对水利工程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的管理工具,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地的普及和应用。本文主要针对水利行业基层单位中计算机的应用展开研究。
一、水利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过程
1、早期的应用
从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至今,其发展已经过了4个阶段,时间也跨过了60余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PC-1500袖珍计算机开始进入各个行业,水利中一些基层单位利用其特点进行开发应用,如水文数据分析、工程预算、工程勘测设计中的大量复杂计算等。这些第一批计算机的拥有者在各类专业技术刊物上登出了大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源程序,自发地形成了自由软件库。单位和个人的应用程序的交流也比较随便和自由,这对提高系统内计算机整体应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水利系统的袖珍计算机热,为系统内的计算机应用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
2、初步的发展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PC系列微机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国内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技术也进入了实用阶段,中国人应用计算机有了划时代的突破,尤其是一些大专院校引进计算机后,从科研的角度出发,把以前困扰水利行业多年的一些复杂计算、模型计算、工程设计等难题用计算机轻易地得到了解决。
3、逐步的深入
进入90年代后,随着计算机窗口化系统的相继问世,应用程序的逐步开发,更多源程序的广泛开放,Windows系统走向成熟,各类编程工具、制图平台、数据库平台等等,功能越来越强大。计算机在水利上的应用自然也有了新的发展,例如在水文数据的分析、整理,洪水的调洪演算,观测数据的成图,各种水利数据库的建立等,尤其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有了长足进展。
4、基层应用现状
经过初步、深入发展阶段之后,迅速拉开档次就成为必然结果。主要表现在水平高的单位已经提早连接互联网,引进高端硬件设备,使用先进的软件成果,使得在办公、管理、勘测、设计等多个领域率先实现了飞速的提升。但在相对偏远、条件较差的水利基层单位,计算机的应用还是刚刚起步,连接互联网的时间短,技术力量薄弱,缺乏专业人员,根本无法享受现代化科技的成果,随着时代的进步,差距越来越大。
二、水利计算机应用的前景思考
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自然有其深层次的内涵,社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性、旧的管理制度与新的运作机制的协调性等,似乎越理越复杂,越分析越使人困惑无奈。当我们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时候,问题就十分明显化了。为什么一些单位在同样的大环境下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只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都可以得出一个常识性的结论:人才。这个人才不单单是所有单位的技术骨干,工作中的能人,而往往是很大一部分单位缺乏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的领导者。正所谓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熟视无睹,不能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创造性,不擅于把持此项工作,没有长期发展规划,软件与硬件系统运转不灵,不能发挥效益,让这些专业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无用武之地,让这些人才慢慢流失,最终造成缺人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那些缺人才,或用不好人才的企业必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针对水利行业基层计算机人才贫乏、应用落后的现状,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应对:
1、领导重视。加强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首先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从当前效益和长远发展两个角度正视其重要性。用人单位要切实根据特点,采取多项措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充分激发计算机应用人员的热情,深入挖掘潜力,强化指导,注重关怀,提供有利环境,为其才能的发挥搭建广阔平台。
2、合理配置计算机应用人才。合理配置人才是基层现实工作的需要,基层各个岗位的工作方式与职责不尽相同,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标准也有所差别。在人员配备过程中,要围绕基层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工作标准以及对业务素质、业务技能的具体要求,做到不同人员在各工作系列的有机搭配和优化组合,避免出现人才浪费。另一方面,有计划地把引进人员培养对象配置到关键岗位,提供适宜的工作条件,从而做到人才培养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素质提高和岗位业绩的双促双赢。
3、营造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氛围。充分认识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上行下效;克服畏难情绪,静下心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效激励干部职工自觉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4、创造良好的计算机学习条件。加大投入、配齐设施。必要的计算机设备,是学好和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购置设备上,这样不仅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还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有别于一般的理论知识,除了需要掌握一般性理论知识外,更注重于实践操作。
5、结合实际开展计算机应用。由于每个人从事的工作不同,所需要的计算机应用知识也不一样,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制定有效、实用的学习计划,并且长期坚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开发相应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边学习、边实践,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使得学习与实战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三、结语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水利计算机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完善,它是一项技术改革、管理改革。这就要求我们,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提升对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认识,确保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方法相结合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促进水利现代化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纬民.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
[2]孙明权.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
[3]李臻.机械设计教程与上机实训AUTOCAD2006[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带动了我国计算机的发展。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产业也随之日益膨胀,因此,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培养市场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是高校不断探索的问题,也是构建科学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文章主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式分析了计算机人才的大量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实践,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计算机;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
0引言
自从国家大力扶植计算机产业和新型产业之后,互联网+的概念深入人心,也带动了计算机网络工程行业迅速发展。国家大力提倡以信息技术产业为基础的信息化工程,不仅带动经济快速发展,也使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成为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目前计算机专业教育体制发展落后,很难培养出符合新型互联网思维的计算机人才,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互联网及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首先是各高校计算机体制注重理论,缺乏实践,导致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低下。其次学校的教学理念和知识落后,不能适应快速发展变化的行业变化,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能直接应用,需要在工作中重新学习,大大浪费了社会资源。如何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专业计算机人才,完善高校计算机教育体制,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1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
计算机专业人才不仅可以在科研教育领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建设与维护工作,还可以从事专业的软件工程方面的工作。几乎每个企业都需要有专门的计算机专业的人进行相关的技术工作,以维护公司的正常运作。事实上目前我国大批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应届生都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的窘境,归根结底就是我国当前计算机教育存在于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事业单位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都希望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每年应届生进入就业大军,人才供给增多,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的现象日益严重。这大大增加了企业招聘选择空间,同时企业也对应聘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给就业者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同一企业中不同部门的负责人所占立场不同,看待计算机人才的角度不同,就导致了他们对应聘者专业技能的要求不同。比如人力资源负责人看重应届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如编程实践能力等。然而IT项目负责人则对应届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要求更高,需要其整体计算机能力的提升,比如数据结构、算法知识等。尽管他们在对毕业生专业技能的侧重点上有所差异,但是他们共同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面临此种形式计算机专业毕业应该在学校期间就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或实习,将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大约57%的IT项目主管表示不会直接对新招聘进来的员工进行培训,而是直接工作,在工作中根据项目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新型的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要求计算机毕业生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社会。
2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1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现阶段,将打造出理论型计算机人才视作是其培养目标的院校不在少数,而这类培养方式,使得人才更多擅长于研究,因而对于国内初期发展阶段来说其实是相对适宜的,毕竟在那一时期内,计算机技术正需要理论发展来做基础支撑,理论尚未达到完备的程度,并且存在着发展速度不够快速的情况,那么倾向于理论培养自然会促进这一方面在国内的建设进程。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计算机技术日益进步,并扩展到了更广的应用领域,那么对于应用方面的人才需求自然也就随之增长,相关企业寻求着有应用能力、可以胜任实务工作的人才,而这一需求又相对庞大,那么院校如果不改变其培养的倾向,还是选择以理论型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类型,就会令其无法迎合新的实践需求。因此作为院校,必须对过去的教育侧重点进行调整,同社会大环境在现阶段的发展情况、需求相协调,将市场作为导向,并侧重于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主动研讨新型人才培养的优化方案。
2.2通过校企联手,打造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
关于专业课程的设计、学习,其目的无非是令学生能够进一步把握这一课程的内涵,并对专业涉及的技巧等进行熟练应用。而企业应用则更强调综合性,也就是要将各个相关专业课程的内容结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实务工作。那么要想培养出这方面的能力,不妨用校企联手的方式,通过这一途径实现对以项目为主导的实践实习基地的打造。而这确实能够令学生更加熟悉实践内容,在进入企业后更容易掌握到操作性的技巧,并认识到相关应用需求的大致方向,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并在这一过程中巩固其理论所学。
2.3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科学化教育管理
一方面我们需要重视起教师本身的专业化程度,除此以外我们也需要针对教师进行“双师型”培训,令其能够更快提升“双师型”能力,更好掌握业界走势。并且,关于教学形式、内容也都需要教师们进行探讨,并做出尝试,这也有助于其教学水平的提升。说到教育管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作为贯彻培养方案手段的重要性,它所涉及到的内容有管理的组织机制、制度、队伍等方面内容,而针对教学以及学生两方面的管理,其实可以对整个院校培养人才的结果形成很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常常是以直接的方式展现出来。而具体到专业应用型这一类型的人才培养,相关的管理制度大致上有双学位、完全学分以及主辅修三种制度类型,而配套的其他制度也很重要,比如学籍管理制度,对此不仅要在制订阶段下功夫,也需重视起具体执行的效果,另外还需就学生意识形态方面进行培养,帮助其形成更有益的理念,拥有更优良的精神品质。
3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在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需根据时代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实践体系,改革教学实践模式。首先应根据时代发展的潮流,创新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为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对企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修订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需增加反映学科前沿、科学研究及企业需要的内容,从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上满足学科发展和企业需求。强调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应强调能力培养,建立校企联合。高校需要紧跟市场方向,满足企业需求,利用企业资源,积极寻求校企联合。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树立起能够迎合社会和市场要求,发挥出实际价值的奋斗目标;形成这一基地,还能够为学生赢得更多的参与机会,令其能够投入到项目流程之中,包括需求定义、项目的设计开发测试运行以及后续维护等各个环节。最后应提高培养质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成立课外科技活动研究小组;举办计算机组装大赛、程序设计大赛等。通过积极引进或开发Web课件,支持学生的学习,建立支持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网络环境。
4结语
由于人才培养模式涉及的要素非常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是如此,不仅跨越复杂的理论教育和实践等领域,并且还会随着教育形式的改革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因此本文对当前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希望为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改进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丽萍,于延,盛琳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2:49-52+65
[2]李德新,李虞斌.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03:111-113
[3]陈志泊,张海燕,王春玲等.以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能力为主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5,07:94-98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一个正确的方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需要从任务载体的选择、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环境、考核环节的设计等五个方面开展学习领域设计,并以“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情境为例实施课程教学。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师计算机应用;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是“企业(或用人单位)为完成某一任务并获取工作成就而进行的一个完整活动过程”。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直接经验,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以具有范例性的工作任务为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组织知识,学生在职业化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学习,获得可迁移的工作过程性知识。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原则
1.任务载体选择
任务载体选择遵循工作过程完整性原则、职业成长性原则、区域经济适应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序化,应追求工作过程的完整性,要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完整过程;对学生来讲,要满足学徒、中级、高级、专家的职业成长性原则;要以未来为导向,所选的学习型工作任务要随着专业领域的变化调整。
2.内容选择
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满足认知规律及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人们认知实物过程为从一般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学习内容的选择也应遵循此原则。高职教育的对象及特点决定了学习内容不应该只是学习理论或者单纯学习某种技能,因此学习内容和过程要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体,这样才能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方面要遵循行动导向原则和学生中心原则。在设计学习情境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混合使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置于中心地位,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阶段,教师仅为学生独立的行动做出提示,激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应该教授其具体操作。
4.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方面应遵循职业真实性原则与教学适应性原则。设计学习情境时通过建立模拟、仿真实训平台、实训模块和分组、轮班制等形式,让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去体会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当然,教学与职业环境是有区别的,完成学习任务所要求的条件应是学校具备的。
5.考核模式
教学结果的考核不应仅仅局限于书面考核,而应注重整体性要求。实践与理论结合,既要有以考核动作技能为主的操作考试,又要有以测试认知水平的知识考试。仿真与现场结合,既要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考试,又要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考试。结果与过程结合,既要有以尺寸合格、功能正常为目的考试,重视结果的正确性,又要有以发现故障、排除故障为目的考试,重视过程的完整性。动态与静态结合,既要有以测试知识的深度和存储为目的的笔试,又要有以了解测试知识的广度和运用为目的的口试。专业成绩与能力评估结合,既要有各门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成绩单,也要有工作质量、个人素质和合作能力的评价表。在明确以上五个方面的基础上,依据“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选择合适载体,确定学习情境→制定学习情境描述表与课程实施计划→制定学习情境评价标准”四个流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境。
二、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实施
1.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教师深入索尼移动显示器(苏州)有限公司、甘肃润峰电力有限公司、武威职业学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就人才需求、岗位设置、员工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员工管理多方面进行调研,获取课程体系构建的第一手资料,确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为:具备计算机文件管理能力、较好的文字处理能力、电子表格处理能力、演示文稿应用能力。
2.选择合适载体,确定学习情境
不同的行业与岗位工作任务是不一样的。经过调研,文秘人员的工作任务是起草文件,同时需要对单位的材料进行整理;企划人员的工作任务是写分析报告、写产品说明、制作广告宣传册,做与财务相关的基础报表,向客户介绍产品;教师的工作任务是撰写学年工作计划,学期工作计划,成绩分析,学期、学年工作总结,备课、授课等;基层医护人员的工作任务是病历及药方的整理、药品管理、财务管理、医疗保健讲座等。以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为依据,设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境为文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务人员计算机应用基础、广告人员计算机应用基础四个学习情境。
3.制定学习情境描述表与课程实施计划
制定学习情境后,按照学生的学习任务制定学习情境目标、内容、课时、教学场地、教师安排计划,并编制学习情境描述表。
4.制定学习情境评价标准
完成“教师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任务后,对学生网络应用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电子表格应用能力、演示文稿制作能力进行综合性考核,要求过程性、结果性兼备。
参考文献:
[1]崔怡文.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研究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1,(3).
[2]张云.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2,(12).
[3]晋艺波.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拟导游课程评价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2014,(4).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下载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计算机在我国获得了广泛应用。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应用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在现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求。本文深化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改革
一、深化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技能。但在高校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学校、教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不够重视,学时较少,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不尽如意,对于大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深化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对于推进高校发展,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重视度不高。学校、教师、学生普遍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课程,只要考试过关即可,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度不高。一方面教师认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要求要求不高,只要上课随便讲讲就可以了,因此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导致学生的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积极性较低。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认为学习计算机只要学会上网聊天、浏览网页、看电视电影、玩游戏等娱乐活动,就是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时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大学时没有必要再重复学习了,只要把自己的专业课学好就可以了。
(二)学生水平不一致,教学不能因材施教。在高校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对于计算机基础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反观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设置,还在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部分学生的吸引力不大。而基础较差的学生则无法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因此,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很难完成。
(三)讲授时间与实践操作时间分配不合理。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范围不断增加,知识点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计算机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要求我们不断的更新和扩充教学内容,但是高校中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时基本在50到70个之间,这样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会压缩学生的“上机”实践操作时间,这样就导致学生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点,但是无法“上机”练习,易造成“纸上谈兵”的现象。
(四)教学方式较为落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采用教师操作计算机和投影仪的方式,教师将知识点一股脑的输入给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较少,有的学生听的迷迷糊糊,但是又不敢打断老师。另外,教师先讲解知识点,等到下堂课才会组织学生“上机”操作,有时两堂课之间是一个星期有时甚至是两个星期,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已经很模糊了,这样就造成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佳。
(五)评价方式简单。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简单,大部分高校主要采用试卷和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计算机这种应用型的科目,试卷很难反应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上机考核系统存在一些局限性,也不能很好的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
三、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一)各方应加大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工作中最普遍的应用工具。高校作为系统教授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单位,学校各方应当重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是合理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增加关于计算机应用的最基础、最先进、最实用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上机”时间。培养学生的实践按操作能力。二是作为教师,要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做出合理的安排,保证学生既能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点,又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三是学生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保证出勤率,课下复习书本上的知识点,又注重去机房的实际操作。
(二)根据学生的层次,实施因材施教。高校中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成”,高校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因材施教。一是在大学生入学时,组织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考试,大概掌握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了解情况。根据考核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班级,一个是拥有计算机基础的班级,另一个为较少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班级。学校根据不同的班级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实施因材施教,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到“新鲜、实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三)根据专业需求,安排教学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设计面十分广泛,教师不可能教授所有的知识点,学生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识点,因此,为了保证学生掌握更多实用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专业需求,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例如,土木建筑类专业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要设计施工方案,CAD软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在安排土木建筑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偏重此方面的教学。而对于英语、法学等文科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具体要求可以适当降低。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保证学生“学有所用”。
(四)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高校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搬到“机房”,采用“一堂课,一个案例”的方式,通过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讲解后,学生自己参见实践、研究案例的完成方案,这样可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实践来带动整个教学内容,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五)改革考核方式,采用无纸化考试。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操作性强的特性,“纸质考试”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为了保证考试能够真实地放映出教学的效果,高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应采用“无纸化”考核方式,具体而言,高校研发专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线考试平台,实现在线考试和在线自测的功能,并附有题库。同时,为突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践学习的重要,还要增加实验报告,在考核中所占的比重。
四、结论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高校中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针对其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当高度重视,不断地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重视计算机的应用性和实际操作性,保证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钟晓旭.我国高校计算机应用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5).
[2]赵婵婵.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大学教育,2013(6).
[3]田永战.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
[4]尕旦木草.我国高校公共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信息与电脑,2009(12).
[5]徐坚.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6]刘倩.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建议[J].软件导刊,2008(4).
[7]徐坚.高等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5).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普及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先决条件对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相较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非专业计算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正处于发展状态。本文将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进行讨论,为非专业计算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提出意见和建议,旨在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贡献力量。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前言
互联网以飞快的速度渗透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因此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使用技能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因此,非计算机专业开始加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人才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国内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措施还不够完善,所以,广大计算机教育者必须对新时期赋予的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重新审视,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重要性分析
(一)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的需要
20世纪中期以来,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互联网经济的大幅度发展,数字化技术的全面渗透,对世界各国的人才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不仅要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必须将计算机应用于工作当中,将计算机应用技能作为一项工作基本技能存在于人才的知识储备库当中,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肩负经济建设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使命。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结束了单纯性要求人才“术业有专攻”的时代,开始对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求社会分工的各个角色都能够将计算机应用能力,市场应变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全方位能力系统有机整合,形成适应现代化生产发展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教育中注重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适应人类文明全面进步的要求,是适应网络时代全面发展的要求,是适应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前进的重要举措[1]。
(二)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类进入数字化时,这次全球性的社会信息化改革浪潮对世界各国的教育事业发起了挑战,要求教育事业应向新的高度迈进,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人才体系。社会信息化改革的人类文明发展现状要求世界各国必须改变传统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对复合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大对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方针[2]。因此,加强对非计算机大学生的计算机能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适应人类文明发展对教育体制改革的有效措施。根据互联网经济时代对计算机应用提出的全新要求,我国高职教育在对高等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高等人才的培养已经开始注重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加大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根据教学必须遵循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型现代化”的基本教育理念要求,就业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发展,必须注重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
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落实到高职教育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已经把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提到教学日程的高度加以重视,就目前状况分析,高职教育对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但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第一,基于高职教育对非计算机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认识上存在一定模糊性这一基本原因,各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定位普遍较低,从而导致在课程设置中存在系列问题,非专业计算机教育虽然已经成为高职教学的基础课程,但是课程体系以计算机理论、数据库相关知识、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为主,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课程体系不足,使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直接形成熟练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使计算机成为研究本专业的重要工具,从而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不足,严重阻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程[3]。
第二,由于在非专业计算机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课程上的缺陷,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接受计算机教育过程中,理论学习比重过高,实际应用课程甚少,、不能够满足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实践教学课程的需求,从而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只停留在计算机基础的层面,不利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形成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因此,目前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上存在教学环境缺失的问题[4]。
第三,在高职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察与评价,对受教者的学习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中,对非专业计算机学生针对计算机课程的评价体系依然处于初级的考核状态,此类低水平的评价机制直接导致非计算机大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从而导致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学习没有足够的思想保障和学习兴趣保证。所以,针对非专业计算机教育缺乏行之有效有效的评价体系。
三、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策略
加强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是世界性、现代化建设、未来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所以高职教育必须针对如何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这一问题,以实际教育背景为出发点,根据目前实际教育情况做出对策,满足社会进步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一)教学内容科学化
课程设置是一切教育实施的出发点,是理论能力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核心环节,所以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化,对教学实施的顺利进行、教学目的的顺利达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5]。若想高职教育能够为社会发展培养出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极强的人才,必须在针对非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实现科学化,以计算机基础理论为理论基础,从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实际教学背景和学习情况出发,将系统性突出、专业性突出、实践性突出三者有机结合,形成重点合理,能够激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水平和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实现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科学化,从根本上保证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构建
教学环境的构建对教学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性的教学环境能够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在注重对大学生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对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构建,进而对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环境层面支持。构建实践性的教学环境要实现对课内实践环境构建和对课外引导实践环境构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使课内、课外两个实践性教学环境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从而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
(三)加强评价体系整改措施
评价体系是对教学过程的有力反馈。构建科学性高、激励性强的评价体系能够强有力的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保证教学目的的顺利完成,所以,在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评价体系的整改措施。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必须使评价体系实现权威性、层次性、动态性的有机结合,构建科学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激发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学习兴趣,提高高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效率,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实践应用能力。
四、结语
网络时代的到来,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育事业的使命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就业形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就业中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对高等人才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推动社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为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梁然.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118-119.
[2]梁武.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10(13):551.
[3]李卓玲,孔英,张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要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J].辽宁高职学报,2001,05:25-27.
[4]刘士才,杜树杰,林春洪,王秀红.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J].计算机时代,2007,07(08):12-13
[5]郭盛煌.计算机专业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的融合[J].科技创业月刊,2011,10(09):75-76.
计算机毕业论文ppt模板相关
浏览量:3
下载量:0
时间:
随着我国国民增长水平日益提高,我国的国民经济也得到了急速的增长,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步,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也日趋完善。下面是读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极具实用价值的教学方式,强调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在教学中,教学技术的运用更加突出。任务教学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解决在教学任务中的问题,并实现学习目标。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任务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让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既注重知识,又注重技能的课程,要求学生对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的知识有所了解,掌握常用的操作方法,以及软件的实用。现代教育非常注重学习者的中心地位,以及教师指导,与学生自我学习相结合。任务驱动不想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际相互隔离,它要求在学生实际操作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自我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学习效果。
1概念和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让一切为学生服务,以学生为中心。其方法是将一门课程就是在本文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看作一项大课题,然后再将大课题分割成几个小课题。每个小课题在整个教学任务中都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目标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对每个小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学习,当每个任务课题都完成时,学生便已经系统性的将这门课消化理解了,并且这种教学法极具实践性,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非常适用。教育技术就是为学习服务,经过深刻的分析对教育的过程,以及资源整合,适当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达到教学目的。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教学所具有的特别适合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环境,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显示出了极大的优势和生命力,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教学改革的热潮。驱动教学法认为,知识真正获得,并不在于老师的传授,学生才是主体。驱动教学法主要用于学习者的学习,而并不是通过外部的刺激而唤起学习者的兴趣。因此,学生在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意义在于对学习者的学习进行引导,和提供帮助。而不是对学习者进行知识灌输。因此,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模式中采用新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新的设计,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在新的理论指导下,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真正的体现驾驭的本质要求。
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在进行任务分配时,一定要确保每一个任务的质量,做到少而精,让每一个任务都具备一定的实际意义,并且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和思考和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何处做起,以及在哪些方面能做出变化。在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常用的办公软件系列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1)任务布置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然后在教学指导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设计,在引导的时候要做到引而不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加学习兴趣。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将所有要求掌握的知识点涵盖全面。2)在学生实际操作和老师指导阶段,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学习、操作、思考、和大胆尝试,使他们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领悟到知识的作用。在这一段时间,老师也要善于总结,学生在某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一定会出现一些共性的问题,老师要善于总结这秀儿共性的问题,并考虑问题的根源,对其进行统一的讲解。3)在交流阶段中,要将一些共性的、极具研究使用价值的问题组织进行交流与讨论,以让学生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让学生从同学之间回想学习各自的心得,集思广益,让思想在问题的集中解决中得到启发。力争做到开拓创新。学生在交流之后对于其他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帮助,在进行对比之后得出新的解决方法,并且学生有兴趣进行进一步的问题探究,进而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4)总结阶段,在总结阶段中,同学们相继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说明,找出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团结。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提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己亲自操作,以免出现理论和实际的分化的情况。
3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任务中,教师分配给每个学习小组的课题,都对于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对任务进行合理划分,以及确保任务的完成质量。在任务设置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实用性,设计的学习课题一定要与当前学生的学习内容相关,课题尽量要与联系与实际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研究、讨论与自身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更加直观的深刻的理解自己当前正在面对的问题。在学生拿到课题后,首先要理解课题,然后思考从何入手,其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哪些自身难以应对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他们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欠缺点、漏洞。此时,教师将这些欠缺的知识教授给他们,会让学生记忆犹新,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一些部分的计算机知识,相对来说理论性较强,难以与实际任务相联系。教师针对此种情况,可以直接安排计算机操作练习任务,注重理论与基础操作的联系。
2)可操作性原则,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所做课题的可操作性,在设计课题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利用现实条件,给学生以学习机会。例如:在进行计算机硬件的学习时,先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组成部分,以及作用。因为冒然的让学生去组装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脑,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而且不切实际。因此,计算机教学任务可以改为让学生们去动手拆解一台电脑,在拆解的过程中,逐渐的认清电脑的构造,以及内部原理,进而在将任务进一步提升到装配电脑的难度。这时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就会实现循序渐进,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3)因材施教,作为教师要明白,每个学生都有其不同,而且在每个方面的优势、领悟程度都所差别。因此,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解,因材施教,并且设计教学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候尽管教师对于某个问题解释地很清楚,但是学生在做任务的时候同样会提出很多问题,作为教师一定清楚耐心的解答。
4)发散性思维。在实际任务时,要考虑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多变性,并在驱动是任务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同一个问题,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入手,用不同的方法能将其解决,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从中得出大量的思路。因此,计算机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实施操作,勇于尝试,不受固定模式约束。事实证明,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勇于尝试,对于逻辑思维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大胆猜想克服传统思维定式,让学生能够开阔思维,举一反三,夸大自己的学习面。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进行课题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比如,在进行版面的美化设计时,要学生探索多种方法开拓想象力,一些图画除了剪切的方法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方法,要给学生自己探索的空间,有的学生就会开始尝试研究是否图画能自己绘制,或者是否能将网上的一些美图放到版面中,甚至按有同学想子将将图片输进电脑,更有学生提出用其他美化工具来组合为做更具特色的版面样式。
4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的学习是每个在校生的重要学习部分,也是在学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渗透,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随之提高。由于计算机学习比较枯燥,需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教学水平。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以学生为对象的学习方法,在计算机教学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其能够让广大学生更加清楚、明白,以及系统地了解计算机这门学科。同时,任务驱动教学法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后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海文.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8(24).
[2]Flash的交互功能在课件设计的应用
[3]方晨.FlashMX2004中文版教程[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系列政策的推动下,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职校与联想集团共同探索和推进“校企融合、教产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联想专班”建设,建立IT人才培养标准与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探索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及职教改革路径。
关键词:现代职教模式;校企合作化;联想专班
1实施背景
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在改革学生培养模式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如何建立?如何使学生成为掌握最新知识技能的人?如何让学生成为企业欢迎的人?为此,只有积极主动引进“外脑”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在2015年年初,学校引入的联想集团校企合作项目正式实施,联想集团是IT行业的世界第一,并一直致力于“产业报国”。该集团从2003年起就开始涉及教育领域,不断与全国各职业院校共同打造适合于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2014年年底,学校与中国联想集团教育与培训事业部就全方位战略合作签约,启动联想校企“一体化”项目,从创新型IT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企业讲师、企业工程师)培养模式创新、企业管理实践进校园、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目的:一方面大力发展我校职业教育,增强学生技术能力、实战能力,真正做到“学校、企业、师生、资源一体化”;另一方面,计划到2018年,必须建成具有示范、带动和辐射东北三省作用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和职业教育项目。2015年3月,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首届联想专班”顺利组建完成,并正式开课,这标志着东北三省第一家联想一体化项目已经顺利“扬帆起航”!
2主要目标:引入企业标准培养技能人才
(1)达成职业教育核心的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就业为优先目标,教会学生生存本领和感恩的心态,教会他们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专业技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升学前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责任、团队、诚信和积极的心态”。
(2)引入企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以行业标准的联想IT服务人才培养能力模型和认证体系为标准(LCSE,联想认证服务工程师),培养符合IT服务行业最新需求的学生和教师。
(3)培养社会需要型学员。联想与学校共同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LCSE专班和联想讲师培训班。联想安排企业认证讲师到学校在两个学期内为80名学生授课及为教师培训。安排联想高级工程师在实训中心指导实训,并安排优秀学员与我校教师在服务中心进行岗位实践,目标是将第一批8名学校教师培养为联想认证的“双师型”讲师。
3校企“一体化”项目建设管理措施
(1)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与联想集团在项目起动前经过五次研讨和大量的数据调研工作,从企业和职业学校共优选10名成员,组成了联想校园“一体化”项目建设小组,对整个项目建设的推进做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2)明确项目目标。精确的日程安排与工作目标细化,每项动作都会有明确和具体的交付物。大量一手素材可为项目本身质量负责,并可用于“复盘”工作。
(3)明确具体的人员分工。做到权责明确、职能清晰。校方负责协调相关资源。联想负责项目实施。做到项目小组内“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人员分工模式。
(4)多建立种沟通机制。建立校企双周例会制度,并制定了相关汇报模板,做到例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汇报结果明确、精确。另外,在沟通方式上,增加了QQ群、微信等方式,大大提高了项目的沟通效率,减少了时效沟通成本。
(5)明确保障措施。①成立项目建设工作小组,由联想企业4人、学校2人组成。②校企例会对项目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工作进程、具体问题定期布置和检查。③建立网络汇报制度,对项目中涉及到各部门的问题及时通过QQ、微信汇报,小问题当天解决,大问题在一周内必须解决。④经费保障,本项目拟投入资金594万元,其中联想集团投入385万,学校投入209万元。由项目小组在校方监控下,对经费进行管理和使用。
4联想专班课程安排及学生管理模式
(1)联想专班学生课程安排。具体操作为三个阶段的课程:①职业素养课(2个月):通过职业素养课,使学生感性地认知本专业的相关情况,增强专业认同感,规划职业生涯,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通过每天的晨会,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②专业技术课(2个月):学生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掌握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意识和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入课堂开展校内实训,并严格按照企业的工作制度进行工作和学习,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和社会,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零距离”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实施“顶岗实习”(2个月):通过到联想集团顶岗实习强化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提升职业能力。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完成中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上岗培训的最终叠合,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用”的教学目的。学校与联想集团共同管理联想专班,共同培育学生。采用“项目制”,分组学习,各小组之间又有竞争,又有合作,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将联想专班的建设和管理划分为“筹备、启动、磨合、规范、发展”五个阶段。
(2)筹备阶段(培训开始前4周)。本阶段工作目标是为保证教学做充分完善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教师人员准备及物资准备。联想专班班主任选拔标准:①工作态度积极主动,有爱心,责任心强。②认同联想企业文化与教育理念。③工作经验,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者优先。④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注重自我学习,善于总结与应用。环境设置标准:教室面积及桌椅摆放根据参加培训的人数,分为四到五组,每组人数6~8人为佳。教室配备投影仪、幕布、无线麦克风等电子设备。
(3)启动阶段(专班成立2周内)。本阶段目标是初建积极正向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快速适应新的集体与教学环境。阶段工作内容包括:①开展拓展活动(1周左右);②第一次班会(破冰分组);③在班会中通过组织游戏、活动等让陌生的学员迅速熟悉,让学员间迅速建立连接,游戏帮助人们放松,乐于交往,建立学习型团队,即“半军事化管理+半公司化管理”的学习型团队;④讲师1对1沟通,深入了解学员状况,进行学生情况分析,通过对学生的兴趣的了解,对学生态度的初步分类:积极、一般、不积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⑤树立正面氛围,通过记名字、搭对子、日表扬、今日之星评选等方法树立正面氛围;⑥营造学习氛围;⑦组织启动阶段的团队活动(桃花朵朵开、萝卜蹲、大风吹、叠报纸等)。
(4)磨合阶段(专班成立4周内)。本阶段目标是使学生们喜欢班级、有集体荣誉感、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与任务安排、懂得关心关怀老师与同学,本阶段主要工作内容:①坚持双周总结例会与下阶段安排,双周总结的内容包括小组成绩汇总、小组发奖、星星大使评选(选前三名)、阶段考试成绩分析、评比最佳搭档(每组一对)、最佳学习周志评选。②启动阿拉丁神灯活动。③开展大型团队活动(与讲师配合),变形虫寻宝(至少做三遍,每人换不同角色)、负责任的传递、挑战60秒。④礼仪活动训练,校门迎宾、食堂迎宾、见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
(5)规范阶段(专班成立五周内)。本阶段目标是使专班学生有大局观、正确对待竞争与协作;班主任可初步授权、班委能够主动分担工作,学生初步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迟到、上课不看手机)、提升学生的自信与表达能力。阶段工作内容:①上一阶段总结班会;②团队活动,爱的传递、盲人方阵、挑战60秒———详细方法见附件;③创造精心时刻(为同学过生日、给妈妈突然打电话);④启动我爱我家活动(教室与宿舍);⑤才艺展示晚会;⑥演讲训练与比赛。
(6)发展阶段(专班成立5周后)。本阶段目标是让专班学生学会思考、反思自我,初步建立自我认知;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包含有责任感、有大局观、有主人翁意识、有抗压耐挫能力、沟通能力较好;建立公民意识。阶段工作内容:①组织一次感恩活动(让学生们自己表达,给父母写封信);②社会实践活动(为全校师生清洁、调试电脑);③做义工;④20km的定向越野;⑤组织一次技能大赛;⑥组织学生参加一次非本校内比赛;⑦毕业典礼(邀请家长参加)。
5主要成果与成效
(1)培养80名联想LCSE认证工程师。学校与联想集团共同设计学员培训方案,更新了教师教学理念,创新教师授课方式,同时安排学生到联想服务站顶岗实践,使学员完全成为社会需要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学员通过联想专班的课程,学会了“感恩”和“作人”,这才是我们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
(2)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联想专班采用“教练式”教育模式,学生就开始向真正的职场人迈进,他们不迟到,穿正装,佩戴工牌,开企业的晨会,做企业实训。通过一系列实训活动铸造了自信、乐观的职业心态。联想实训中心完全模拟营造了企业环境,学生轮流扮演服务场景中的各类角色,并按照企业内同岗位的职业要求考核学员实训成绩,真正实现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3)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引领和示范。本项目是联想集团第一次与中职学校开展的大型校企合作项目,我校作为东北三省首个合作的中职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对周边省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力,在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计算机毕业论文ppt模板范文下载相关
浏览量:2
下载量:0
时间: